在线客服

药用植物学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药用植物学论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教学法论文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如生药学、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的学习质量。药用植物学在药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如何能够让学生学好药用植物学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认识绪论教学的重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和学习更是如此,每一个教师都有当学生的经验,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基本上每门课程,在前五六个学时之后就已经确定了这门课是划入“真心想学”的范围,还是归入“及格就好”的领域。由此可见,绪论的教学有多重要,但往往很多教师认为绪论中的内容和书中其他内容比较无关紧要,没有必要花心思去讲授。教师应该认识到课程绪论的重要性,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药用植物学绪论课的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学习的内容、目的、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面,了解学科的背景知识;了解学习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总体的认识;学习目的是应该重点讲解的部分,知道了学科的作用及重要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主动地学习;教会学习方法是学好一门课的关键,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药用植物学有其特殊性,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践,多利用身边大量现成的学习材料。总之,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绪论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兴趣和热情,并对药用植物学一见钟情。

2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校园是进行药用植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并且方便的场所,大部分高校都有较大的绿化面积,可以建议学校在美化校园、绿化环境的同时,尽量栽种一些有利于教学的植物,特别是一些代表性的常见植物、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并且给植物进行挂牌,标明植物的分类、名称、生活习性、特点、药用功效、药用部位等,让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便留下印象,在讲授到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及时的把“活体植物“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加深刻、更加直观的认识,也为其他专业的学生开拓了视野,增加了知识面。当课程结束时,带着学生环校游,检验一下自己掌握了多少身边药用植物学的知识。

3采用灵活多变的理论教学方法药

用植物学本身的内容比较枯燥,记忆的内容较多,教师的任务在于将枯燥无味的描述性文字转化为生动绚丽的植物形象,让学生记住,记准[1]。当今多媒体设备、网络传媒及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已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网上搜索下载、购买植物图片光碟、自己拍摄制作图片等途径获得图片,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着图片和文字描述一起学习,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根据笔者经验,让学生“教”比让学生“学”更加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忘。如当讲授到学生最难记忆的章节,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各小组负责讲授不同部分知识点,以课堂小测试的形式检验各组教学效果,知识点平均得分高的说明教学质量高,则对该小组进行一定程度的表扬和鼓励。这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自动自觉地课下充分准备、讨论,发挥集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备课,尽较大努力让其他同学记住自己所负责的知识点,此时本组同学已经掌握了所负责的教学内容,而在别组同学讲授时,学生们更会本能地认真听讲,与本组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此时别组同学所负责的知识点也很好地掌握了,,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点评。这种教学方法常常能够得到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年轻人思维活跃,具有创造性,还时常编出口诀和顺口溜帮助记忆。

4利用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

实验课是一种直观的实践教学手段,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中占很重要的比例。实验课能够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并且加深印象,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2]。此外,药用植物学实验培训也是掌握药用植物学研究所必须的操作方法和技术的必要手段。在每次实验过程中,教师全程跟踪,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方法及绘图方法等。每次实验课结束后,教师认真地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一一指出不足。在下一次的实验中集中进行总结和讲评,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参观标本馆,亲自动手制作标本也是实践教学手段之一,药用植物标本区的腊叶标本大多是按照恩格勒系统分类,有序地排列在标本柜中,分类方法与教材一致,对照课本进行观察学习,非常方便直观。我校新校区正在筹划建设200亩左右的药用植物园,届时将有3大区域,14个亚区的药用植物,满足教学需求,使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摆脱枯燥的宣讲、纸上谈兵的教学形式,在授课时,有条件可以将干、鲜标本同时摆上讲台直观教学,或是直接让学生走进药用植物园,在现场进行教学[3]。此外,常规的不少于一周的野外实习更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十分期盼以及终生难忘的一次学习经历。我校地处秦岭脚下,离秦岭主峰太白山仅两三个小时车程,极大的方便了药用植物学的野外实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植物资源,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让人十分满意。

5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药用植物学的成绩评定,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不能单一的以理论考试成绩为准,应该增加实验实习成绩、实验技能掌握、平时考勤、野外实习表现、辨认原植物及标本能力考核等。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很好的体现了药用植物学这门学科的实践性,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机会去熟悉药用植物,让学生从书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的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并学好这门课。

作者:杨倩 周暄宣 谢艳华 曹蔚 孙纪元 毕琳琳 汤海峰 王四旺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教研室

药用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教学分析论文

1改进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1.1传统的实验教学

传统的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带教老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描述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虽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方法己经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操作也有较详尽而规范的要求和不断的督导,但是学生因为缺少实验学习的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不去分析实验的机理,不去探讨实验中的问题,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大打折扣。

1.2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改进为了配合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改革,对药用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进行一些必要改革。在实验内容方面,可以把实验内容分为四部分,即基本实验技术;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在实验教学方法方面:对于不同的实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实验课的学习获取知识[2,3]。

1.2.1基本实验技术基本实验技术是指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技术、显微化学方法以及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染液等的配制,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等等,这些基础性的实验技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并在期末的实验考核中能有所反映。实验教学方法就采用传统的教师先讲授,然后学生进行验证的教学方法。

1.2.2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目的,通过药用植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和观察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与结构观察;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及结构观察;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观察等实验。这些实验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实验课显得枯燥,没有生机和活力。

如果我们尝试把“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如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采取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实验要点和实验注意事项简要提示,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然后通过相互讨论来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由教师做总结。对有些实验的材料,除了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外,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如细胞、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观察、分类学上的实验都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穿插徒手切片法、染色法、生物绘图法等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1.2.3综合性实验主要针对的是植物分类学的实验,以基本实验技术和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的技能为基础,变实验室单一观察的方法为实验室与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把传统分类学实验设计为以比较解剖和野外资源调查为主的综合实验。比如,先通过学习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不同类群的植物,总结各类植物的特征,然后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对比和扩展实验,巩固理论知识。如对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常见重要类群的特征和分布特点;校园常见物种的鉴定,检索表的编制;某一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珍惜濒危植物的调查等均可设计为综合实验。

通过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既了解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又增强学生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1.2.4探索性实验通过基本技能实验,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操作和动手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确定几个研究方向,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检查修改后,利用野外实习和课外假日时间来完成实验的题目。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科研能力,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将来的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野外实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6]

2.1对生态环境的观察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环境,药用植物也不例外。野外实习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生态环境。指出各类生态环境的特点,尤其指出重点考查的药用植物的主要生态环境。

2.2对单株植物的观察在观察其形态后,要注重从植物的分类学特征上进行观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对于一些当地特产的药用植物要重点观察药用部分器官的形态特征。对于细部的观察可以在采集后整理标本时进行。

2.3培养学生的采集标本能力

2.3.1对采集标本的选择

药用植物的采集要特别注意其标本的典型性和完整性。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采标本要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在同种植物中有较强的代表性。所谓完整性,是指整株标本的根、茎、叶、花、果俱全,尤其要采带花的,因为花是鉴定种类的主要依据。对于地下部分有突出特征的药用植物,如百合科、薯蓣科等,应注意采集这此植物的鳞茎、根茎等,它们也是鉴定物种的重要依据。遇到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雌、雄株。草木植物的茎生叶和基生叶不同时要注意采集基生叶,如茵陈、荠菜等。寄生植物采集时要把寄生全部或部分采下,并注明关系。

2.3.2采集的注意事项采集标本要注重质量,尽量减少野外采集的数量,对于植物的产地、生活环境、性状、花的颜色、采集日期等都要做详细记录,这对标本的鉴定和研究有很大帮助。一份没有记录的标本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2.4培养学生的标本制作能力

2.4.1保障压制标本的质量

要指导学生做好药用植物标本,最初压制时,必须使标本舒展,叶片应有正面和反面两种叶子,为今后制作药用植物的腊叶标本做好准备。

2.4.2开展标本展评

在实习阶段,应组织学生随时进行采集制作标本的讲评话动,指导学生科学采集标本。野外实习结束后,可以进行以学生、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标本展评话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4.3留存标本把学生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部分。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采集、制作一批高质量药用植物标本,也可以选择学生制作精良的标本,充实学校的标本室和教学科研素材。

3建立自由开放型实验室,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药用植物学的主要培教学目标是讲授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通过反复实践是很难掌握的。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有限的课堂教授和实践时间内达不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为此,根据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进行实验改革,提出了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教学理念,在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含义:其一是指一个单元的实验内容在一段时间内向学生自由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学习、实践,给学生提供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其二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自由,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施开放式探究,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自由开放型实验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一般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向学生开放两个星期,指定一位教师或实验员在实验室值班。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学习,教师一般不给予辅导,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设计、操作、得出结果。但实验准备所需用的仪器、药材标本、试剂要有充分的余地,比教学目标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尽可能多,让学生自由选择,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7,8]。

总之,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药用植物学试验教学、野外实习和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实施,有利于本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乃至他们今后的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只有教会求学者会学,求学者能学,才能开拓,才能创新。

【摘要】对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改进传统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重视野外实习,并在实验教学中增加自由开放型实验,旨在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药用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教学难点思考与突破

《药用植物学》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植物学只是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及分类等的一门应用学科。但该门课内容丰富,综合了植物的形态、显微、植物分类三方面内容。据初步统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出现名词术语达100多个。应用性强,单纯理论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药用植物学》启发式兴趣教学生活常识一、存在问题

1.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学习吃力

《药用植物学》融合了植物形态学、植物内部构造、植物分类学三方面内容,知识点多而杂。显微部分的中柱鞘、纤维束、木纤维、韧皮纤维、晶鞘纤维、嵌晶纤维、树脂道等名词还没搞清楚,植物形态部分的花盘、雌蕊群、合蕊柱、心皮、胎座、聚合果等,又一批概念名词接踵而来。后面更是列举100多科的科特征和药用植物特征,要求熟悉的有60多科。海量知识,让学生手足无措,学习倍感压力。

2.理论教学抽象枯燥,学习兴趣不高

该课程大纲要求学生掌握40多个重点科和200种重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这么多内容,仅在课堂抽象讲解,听起来枯燥乏味。面对教材的图片和繁杂的描述,学生无法想象其自然状态,全为凭空臆测。无法真正把握概念的深刻含义内涵,更不可能在实际植物鉴别中灵活运用,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3.学习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效果不佳

药用植物的学习脱离不了实践,该课程是一门实际应用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药用植物鉴别能力。但是,现今大学生学习目的性很强,仅为考试通过或拿奖学金,以期将来依此能找一份好工作。岂不知,本末倒置。工作是为有能力的人准备的,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人。单纯为考试而强行记忆,或许能获得一时的高分。但是,考试过后,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忘记的一干二净。

4.影响后续多门专业课的学习

《药用植物学》是后续多们专业课的重要铺垫。专业课《中药鉴定学》最核心的是中药四大鉴别方法,而其中两项和《要药植物学》直接关联。显微鉴别的依据即药用植物中显微部分的内容,而基原鉴别的根本是药用植物分类学部分。《中药资源学》以研究中药种类、分布的重要课程,这是以药用植物分类、分布为基础的。《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其植物成分与植物类别密切相关,往往同科属的植物化学成分近似,而科属鉴别的根本即为植物分类学知识。上下届师兄师弟相互传言,如此恶性循环,已经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药用植物学》很难学,更不利于以后的教学。

二、启发式兴趣教学设想与构建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学生又了兴趣可以自己学,老师适当的启发引导,这种兴趣可以辐射到天然药化、中药鉴定学等多门学科。通过数年教学,借鉴其他兄弟院校教学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尝试建立启发式兴趣教学体系,并取得良好效果。

1.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启发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老师带着新鲜植物,进行当堂讲述。同时,将早期做好的塑封植物标本分发同学。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观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名词概念,在植物中找到对应的部位,更能理解其含义。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量大、直观性强、图文并茂等优势,穿插植物照片,大大弥补了语言描述的不足。

2.充分利用环境条件,建立野外开放教学

教学环节我们不仅局限在教室,我们将“教室”扩大到校园,以及合肥市郊的大蜀山,都留下我们的足迹。围绕校园栽培白玉兰、南天竹等植物,让学生辨认其形态特征。让学生亲自动手挖直立百部,一个株高不足40cm的小草,在地下近50cm深处,埋藏多数块根,造型奇特。通过自己动手,学生知道中药在自然性状,增加感性认识,为以后药材鉴别打下坚实基础。在该课程学期末,特意安排了黄山野外实习环节。作为安徽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黄山药用植物近3000种。丰富的植物类群,学习范围不局限大纲要求的40个科200种药用植物,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开阔的学习场地。让学生从封闭的教室束缚中,解脱出来,开阔心胸,减轻学生的紧张气氛,增加愉悦感,倡导快乐学习。

3.联系生活常识,启发学生学习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食物、花卉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藕断丝连”的丝是什么?让学生亲自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原来是螺纹导管。在实验课购买采集草莓、菠萝、瓜子、八角茴香等众多果实,让学生自主分辨属于哪种类型。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和水果,橘子,我们吃的是什么部位?菠萝吃的是什么?梨吃的又是什么?俗话说:“哑巴说话,铁树开花。”形容不可能办成的事。但是铁树真的很难开花吗?启发学生思考,在兴趣盎然中,学到众多知识。

4.制作并展示药用植物标本,培养能力和信心

野外实习过程中,安排学生采集植物、压制标本。教学生制作标本,熟悉过程,在压制标本过程中,熟悉植物细微特征。并通过塑封制作长期标本,丰富安医大药用植物标本馆藏。一举两得。同时,并不定期在校园开展药用植物标本展展览,由学生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以更加热情饱满的精神进行该课程学习。

5.建立灵活的考核模式

简单的理论考试不能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体现学生动手能力。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更能凸显学生实际能力的角度出发,建立灵活的考核模式。理论知识部分考试占总成绩的70%,标本制作占10%,野外实习考核占20%。使学生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6.创建药用植物网站

师生在进行野外教学实习过程中,拍摄大量药用植物照片,这些都是难得的电子资源。以靠这些资源,创建高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用植物网站。为学生在闲暇课余的自主学习中提供便利。提高学生兴趣,增加校园中药文化氛围。寓教于乐,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使得枯燥专业课变得兴趣盎然。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在学习植物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认识理解自然生命的道理,启迪人生。

三、总结与评价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倡导启发式兴趣教学,借助学校条件和所处地理优势,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授课体系,多角度引导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享受学习的快乐,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与能力得到培养。提升《药用植物学》教学效果,为《中药鉴定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随时与学生沟通互动,通过提问等方式,在检测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随时了解其学习情况。对教师而言,及时检验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在不断总结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实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药用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课程实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本教研论文成果受十二五部级民族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助。

【摘要】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以往的教学环节设置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1)小组划分过大;2)重点不突出;3)教学方式过于简单;4)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5)考核方式单一。针对以上问题,学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具体包括: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3)充分利用好工具书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目的地要求学生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5)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角度、多方位的考核方式。通过以上改进,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实习环;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的重要特色之一,故药用植物学便成为我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讲授它们的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分类鉴定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对以下几点有初步的认识:1)常见药用植物的鉴别要点;2)常见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3)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地位及亲缘物种;4)现代药用植物研究新技术。该课程是我院学生在高年级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主干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该课程讲授的知识尽管并不晦涩难懂,但内容相对繁杂枯燥、缺乏系统性。学生普遍反映药用植物学是知识点多而杂、学习主要靠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的课程。而野外实习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教材上死的东西变成生活中活的范例,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目前以湖北省京山县绿林镇风景区和太子山林场为实习基地,于每年8月底举行为期一周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从近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情况看,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组包括约18名学生,这样就不能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参与的机会;2)目标不够明确。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本应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它们的性状鉴别要点、野外生长状况以及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但由于实习点内的植物不全是药用植物。根据现有的实习安排,在学生采集的标本中往往混有大量的非药用植物。这样就导致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不得不抽出相当部分的时间精力向学生讲解这些非药用的植物,这样就冲淡了实习主题,影响了实习收获。3)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学生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时,不是求助于工具书和文献,而是直接询问教师。教师也会直接告诉该植物的科属和定种,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从工具书中寻求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反过来容易助长学生以瞬时记忆和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模式。4)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观察植物走马观花,不够认真细致。学生机械记忆,不能真正掌握各科属植物的鉴别要点。5)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来确定学生的成绩,难以取得的教学效果。

对于这些问题,经反复研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对策:

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在实习活动中,教师应对实习小组进行细化,将一个大组细化为5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这样便能使更多的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采集植物时注意标本相关信息的记录,如标本的典型性、完整性、采集时间、生长环境、重要形态特征等。这些信息对后续的标本鉴定和研究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为了狠抓每个小组标本采集的落实情况,我们在实习后还将开展标本评展工作,将各个同学的标本制作技能和原始记录的详尽规范程度纳入实习量化考核中。同时,还要将学生制作的标本作为教师将来开展理论教学的实证标本。

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带领学生去野外,走到哪里讲到哪里。这样,一部分比较典型,对教材上知识结构具有极大的支撑作用的药用植物,就有可能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没有遇见而无法向学生讲授。为了改进这一缺陷,实习前,教师首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挑选出一些形态结构典型、分类地位明确的常用中药,对这些中药的各方面特性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到达实习地点但尚未开始野外实习前,教师分组向同学们讲解这些植物的基本情况,要求每组学生必须能够采到这些植物,掌握这些植物的性状鉴别要点及分类地位。实习结束后的药用植物辨认考试中,这些植物也会占有相当的比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学生明确了实习要点,同时可以达到利用重点掌握一两种植物带动理解一科植物的辨析要点的效果。

3)充分利用好检索表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单纯简单地识记药用植物的科属不应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主要目标。比较起来,提高对药用植物识别能力是其中更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植物的各级分类检索表是药用植物鉴定的基本工具书,教师应对检索表使用和编制方法进行详尽的专题讲解。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工具书作为工作以后可以终身依靠的哑巴老师,利用检索表对无法辨认的植物名称及其科属分类进行确定,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反过来根据实习地点常见的药用植物编写检索表,这一定有利于他们掌握植物亲缘关系辨别及分类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应注重教材在实习教学中的地位。尽管有植物志和检索表这样详实的工具书,但是这些工具书信息过于庞杂,且体积巨大、携带不方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相比较而言,教材知识精炼、突出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与主干概念。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有意针对教材的内容,结合实习地点的实际情况,设计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为目的的实习内容,让学生充分开展落实,达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意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药用植物的生长繁衍必须依赖一定的外部环境。反过来,植物对其所处环境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十分必要加强对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考察与分析。具体地说,首先要掌握各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类型的特点以及植物种群、群落之间的联系;其次要了解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如气候、土壤、地形、其他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子对药用植物分布的影响,为资源调查提供依据。对药用植物术语的熟练运用也是野外实习的重要训练目标之一,为了落实这一点,应强化室内实习环节。教师应把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药典收录的药用植物以及实习基地药材植物分布情况,设计一系列实习专题,让学生进行实习地植物资源调查。实习前应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题涉及的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植物鉴定性状和药用价值等信息。调查采集完毕后,进入室内实习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室内标本制作、温习描述植物形态的常见术语、整理实习资料、编制定种检索表。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继续查阅文献,写出药物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的综述报告。这样也就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校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编制校园药用植物检索表;或者假期让学生调查家乡的药用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等,并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查找其科属特点,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进行加深拓宽。

5)随着实习内容的不断改变以及药用植物学学科的迅速发展,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环节的考核方式也应作相应调整。传统的考核主要以形式考察为主,以实习报告为主要的给分依据,没有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对考核形式及内容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以考核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态度、勤奋程度、药用植物的辨认及形态的描述能力、检索表的查阅与编制能力、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技能与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首先,学生在实习期间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程度是重要的评定标准之一。另外,在确定植物名称的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能够将其归类到科,能够阐述该植物的主要性状鉴别要点。不仅如此,与以往撰写格式、形式统一的实习报告不同,现要求每个学生从各自的观察角度和思路出发,写一份实习报告,以避免抄袭和雷同。,野外实习结束后,还会再给学生一定的消化时间以系统掌握实习内容,进行细致的后续整理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要求学生将观察采集到的药用植物(尤其是具有鉴别意义的部位)进行数码摄像记录,并独自制作一份药用植物电子标本,并附上详细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药用部位、药理功效等描述,便于日后的复习和交流。这些内容同样在实习考核总评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以上措施可多角度、多方位地评定学生实习成绩,较为科学地衡量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收获。

结语:通过上述实践教学改革,通过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学生能够地理解药用植物学课程在本院各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环节改进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创新性、合作性的实践学习活动,提高了查阅科技文献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辨别、利用药用植物,进行中药民族药的现代化研究储备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 是课本知识与亲身实践的结合,也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好方式之一。在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笔者将继续不断探索归纳总结现有成绩,思考当前模式的缺点与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解放思想,锐意改革,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方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同时建立完善一套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的实施方法和考核模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为培养适应中药民族药向现代化、规模化、正规化发展要求的人才。

药用植物学论文: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导药用植物学的教学

[摘要]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等多个专业学生的基础课,为解决药用植物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难教难学问题,本文从哲学角度对该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体系作了具体分析,发现药用植物学课程理论体系中蕴藏着深厚的哲学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导药用植物学的教与学,是帮助学生学好药用植物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辩证唯物主义;教学

药用植物学课程是本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药学、制药工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知识点繁多,记不住,对该课程的学习怀有一种恐惧心理,同时学习时效率不高,创新性不够,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而目前该课程的授课学时又在大幅度缩减,面对这种状况,促使我们去深入探索和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去帮助学生学好药用植物学?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正确而科学的思想方法[1]。只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药用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不同类群,才能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因此,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在传授植物学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释、阐述药用植物学内容,不但可使学生快速地了解和掌握其中的奥秘,还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规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在药用植物学内容结构和教学体系中所蕴含的以及需要认真体会并加以正确应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如下。

1 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及时个总特征是普遍联系。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2]。辩证法正是对这幅普遍联系画面的逻辑反映,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的普遍联系,从而要求人们用联系的、发展的、的观点去观察、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3],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要注意始终贯穿联系的观点。

1.1 和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中药鉴定学,是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整理中药品种确保中药质量、研究新药源的应用学科。该学科对中药鉴定的方法有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其中前3项需具有植物形态、分类和解剖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再比如中药化学是运用化学及物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鉴定作为中药化学研究主要对象的药用植物物种及其生境差异非常重要;此外,药用植物亲缘关系与其化学成分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药用植物学与中药化学的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4]。

1.2 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

药用植物学研究范畴涉及药用植物形态学、药用植物解剖学及药用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主要讲解植物细胞、组织以及六大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类型;药用植物分类学部分主要对不同植物类群的特征以及常见药用植物进行了描述;形态解剖部分是学习药用植物分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了分类解剖部分对植物组织、器官的科学术语,才可能正确理解分类部分对具体植物特征的描述,反过来植物分类部分又是对植物形态解剖部分内容的深化、具体化和生动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形态解剖部分和分类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避免盲目性。

1.3 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植物体各组织、器官分别担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比如植物的根、茎、叶,同属营养器官,其中根主要起吸收和固着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体,维持植物的重力平衡;叶主要起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作用;茎主要起输导和支持联系作用,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同时将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运输到根、花、果实等器官,供植物体生长发育。此外,植物的各种生命特征之间,细胞内的各种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之间,以及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之间皆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1.4 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任何事物的结构和功能都是相适应的,植物也是如此。在了解其结构特征之前,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其功能,笔者认为这个观点要贯穿授课的始终。在植物体中,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植物细胞的形状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椭圆形,如薄壁细胞;有的是不规则形,如表皮细胞;有的是长管状,如导管;这些形状结构的不同是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还有叶,它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其形态大多是薄的绿色的扁平体,结构是上下表皮具有气孔,为植物体内外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而叶肉细胞中富含叶绿体,正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花是繁殖器官,因此与之功能相适应,结构上表现为许多植物花冠鲜艳芳香,吸引昆虫传粉,而花的最主要部分雌、雄蕊更是具有适应传粉受精的结构特点。再比如根的初生构造中的表皮,根的表皮主要起吸收作用,在结构上表现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这样可以增加表皮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根的吸收;其次,根的表皮还有保护作用,所以相对应的结构主要表现在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这样可以防止一些有害微生物的入侵,又因为根主要生长在土壤中,与空气接触较少,所以其表皮细胞往往无角质层或较薄,也无气孔存在。

1.5 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科学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实验的过程是认识真理的过程,药用植物学学习中大量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很好地体会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注意知识的来源和应用,使学生了解认识来自实践,通过学习又可应用于实践。同时,要善于运用观察比较的研究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借助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药用植物,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5],比如学完叶的形态与类型这一部分知识后,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观察校园植物,并对不同植物的叶进行观察、比较和记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对于叶的科学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后续分类学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 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

辩证法把自然界看成是不断运动、变化和不断更新发展的,如果学生能用发展的观点去理解问题,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2.1 用发展的观点学习植物体形态结构

生物只要是活着,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并永远处于有序的动态平衡状态。在认识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变化规律时要注意建立动态发展的观点,比如对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的理解,茎幼嫩时其结构为初生构造,而随着茎的增粗,次生构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再比如被子植物的花完成传粉受精后,花的各部位将发生不同变化:花萼(宿萼种类除外)、花冠一般枯萎脱落,雄蕊、雌蕊(柱头、花柱)凋谢,仅子房或子房以外其他与之相连的部分迅速生长,发育成果实。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其内外形态结构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比如番茄,受精后的子房是白色的,进一步发育成的幼果是绿色的,而成熟以后却变成红色,这是因为番茄果实的细胞中质体的三种类型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相互转化导致的结果。

2.2 用发展的观点学习植物的物种形成和分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6],变化发展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植物界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细胞水平上看,细胞都经历了分裂生长分化衰老死亡的发展变化过程;从个体水平上看,植物个体都经历了生长发育生殖衰老死亡的发展变化过程;从系统发育水平上看,种类繁多的物种经历了由简单复杂、由水生陆生、由低级高级的进化发展过程[7]。整个植物界时刻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教育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自然界植物种,包括药用植物种的发生、发展、衰退和消失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以自然选择的方式缓慢地进行着。然而自人类社会出现以后,破坏了植物种的形成和灭绝基本相等的速率。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许多药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致使它们无法生存与繁衍,尤其是一些名贵珍稀的药用植物资源,面临枯竭或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药用植物的学习和研究,自觉养成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意识,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

3 矛盾的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和相对的关系[8]。药用植物学中诸多方面体现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如被子植物分类部分是按照不同的科来介绍药用植物的,如毛茛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菊科等,若把药用植物科的主要特征看成是这一科所有植物的共性,那每种植物的具体形态特征则是个性。通过分析和整理不同类群植物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区别学习和记忆药用植物的共性和个性,有助于药用植物的教学,方便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内容,从而达到概念清晰、记忆牢固和正确鉴别的效果。

总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指导药用植物学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实施教学过程,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于药用植物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也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此外,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应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药用植物学教学,可以解决其难教难学的问题。

药用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 目的:为了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开阔学生的视野。方法:对新校区现有药用植物进行统计,收集照片;收集了部分省内地道药用植物种质;编撰有针对性的实践教材,使知识点可视化。结果:激发了学生对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论: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药用植物学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因而本课程在中药学、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完善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非常重要。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包括室内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室内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同时对理论教学内容起到验证的作用。野外实践教学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目前,我校只有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两个专业同时开展了室内实验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其他专业只是开展了室内实验教学。且目前的实践教学主要为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承担了校级教研项目“药用植物学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汇报如下:①

1 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尝试

为了提高药用植物学的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课题组开展了如下工作:

1.1 对新校区现有药用植物进行统计,收集照片

1.1.1 建立了我校新校区现有野生药用植物目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收集了10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的标本,通过原植物鉴定,确定了学名,并根据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建立了分类目录,编撰成册。

新校区野生药用植物标本的建立进一步丰富了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素材,为教学多媒体的制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分类目录为实践教学教材制定了纲领。

1.1.2 采集了我校新校区5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的特征照片

在收集野生药用植物标本的同时,我们采集了5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的高像素照片。由于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生育期存在差异,而采集的照片要反映出该种植物的特征,尤其是花的特征,因此虽然收集了近百种植物标本,但是近半标本没有花,因此没有采集照片。

1.2 收集了部分省内地道药用植物种质

在系统收集我校新校区野生药用植物教学素材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利用相关社会关系收集了部分省内地道药材种质,并定植于新校区。这些种质包括半夏、厚朴、白花前胡、菊花、麦冬、射干等,均为湖北省优势地道中药材,这些种质的收集及保护进一步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1.3 编撰有针对性的实践教材,使知识点可视化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编撰了有针对性的实践教材,实践教材的内容与我校野生药用植物及收集的地道种质紧密联系,从药用植物的形态学、解剖学及分类学3个方面系统归纳了相关植物的特征,并附带照片。

针对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点,在实践教材及多媒体中均采用图片及标本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实践教学的野外实习环节,现场系统讲解每种野生及栽培的药用植物形态特征,让药用植物学的知识点可视化,直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看得到且摸得到。基本上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植物作为素材,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

2 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2.1 激发了学生对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药用植物学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热情。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自主学习,课题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显微镜、照相机、参考书等条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

2.2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系统讲解了植物的形态学、解剖学的基础上,并以实例讲解了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扩大对药用植物学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3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②③

3.1 收集黄家湖校区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我们在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几个问题:一是我校新校区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不多,且单个种的居群较小,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二是部分野生药用植物由于人为因素(园林工人除草、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注重保护而乱采等)已在新校区范围内灭绝。上述2种因素使可持续性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挑战,因此亟需对新校区野生药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并通过人工繁育来扩大居群的规模来满足教学的需求。

3.2 扩大学生范围

目前,开放式实践教学已对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开放。计划在2年内把学生范围扩大至中药学专业(自考学生)、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让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有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3.3 完善实践教材

在开展该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会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引种省内外的地道特色药用植物种质,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并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药用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 为满足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要求,构建了适合教学的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数据库依托WAMP开发平台,利用PHP+MySQL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数据模型采用的是关系模型。同时对数据库进行二次开发,分别建立野外实习专题和以直观的校园地图进行植物检索的系统,系统与植物资源数据库相连通,最终建立起药用植物学资源教学网站,给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教学带来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野外实习;校园地图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和药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2]。与其他学科相比,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抽象的概念和形态学术语多,理论知识难于理解和难以记忆[3-4]。其大量的数据信息的查询使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将现代的数据库技术引入植物资源数据库的管理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众多的用户通过网络就可使用数据库信息[5-6]。为满足药用植物学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的教学要求,有必要构建了一个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以图像、地图等形式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对药用植物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1 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的特点

部级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如“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主要是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植物信息检索,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主要是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辅助作用。两者不同的定位决定了相对小型的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有以下特点:

1.1 植物物种以涵盖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植物为主

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主要是提供专业的植物信息检索,力图涵盖全国各地发现的植物,具有植物物种数量多而全的特点。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一方面受老师和学生的能力、精力和时间等条件所限,主要是涵盖校园和野外实习地区的植物;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掌握植物学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主,因此其资源数据库物种数量少,以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植物为主,辅以其他常见植物。

1.2 植物信息增加药用功效的介绍

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所展示的植物信息以植物形态、组织特征、分类鉴定为主。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所展示的植物信息不仅有植物形态,更包括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的介绍,形成自己的特色。

1.3 二次开发以直观形象灵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因为主要是提供植物信息的专业检索,注重基础。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不仅注重基础,还注重二次开发,通过野外实习专题、校园地图等多种灵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兴趣,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掌握植物知识,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2 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2.1 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数据库的构建之前需要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分类基础理论知识。还需充分利用学校的植物资源,对其分布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将校园中的植物进行挂牌标识,同时采集植物分布的图片,绘制植物资源分布草图。此外,利用去庐山进行野外实习的机会,对庐山地区的植物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在数据库中设立庐山地区野外实习专题,充分展示庐山植物风貌,更利于标本地辨识,同时编写了《庐山野外实习手册》,极大地方便了野外实习的教学工作,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野外实习教学的效果。

2.2 开发平台

目前,中小型网站的快速开发广泛采用WAMP开发平台[7-8],即Windows+Apache+MySQL+PHP组合。Windows是操作系统;Apache是通用的网络服务器;mySQL是带有基于网络管理附加工具的关系数据库;PHP是流行的对象脚本语言。

WAMP平台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即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其工作原理如图 1所示[9-10]。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用户在表现层(客户端)浏览器中以提交表单的方式向应用层提出请求,Web服务器(即Apache服务器)接到请求并通过服务器端PHP程序处理相关请求,若接到数据请求,则通过MySQL数据库服务器在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并将查询结果处理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

2.3 数据模型的建立

现有的数据库系统均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由于WAMP开发平台采用MySQL数据库,该数据库采用的数据模型是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将数据看成一张规范化的二维关系表,关系模型具有数据结构简单、清晰,易于掌握等特点,成为目前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11]。因此,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模型。

2.4 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建立植物数据库首先要分析植物有哪些信息应该被包含在数据库中[12],关系型数据记录的是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在植物学中,对植物有科学的等级分类,由大到小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13],具有明显的层次关系。

在目前的植物信息系统中,一般将植物作为实体[14]。这种数据结构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于分类的层次关系表达不明确;二是数据存在潜在的不一致的隐患,每种植物都有它所属门、纲、目、科、属等分级信息的记录,而有些植物的分类相同,那它们的分类信息必然相同,而这种数据的重复记录就会带来潜在的数据不一致,造成数据的不稳定。

在目前的植物信息系统中,还存在另外一种数据结构,就是将门、纲、目、科、属、种等各个分类作为不同的实体[15]。这种数据结构解决了上面的层次关系表达不明确和数据重复记录的两个问题,但存在自身的缺点:一是代价增加,功能越强大所需的花销也越大,网页程序编写量也大大增加,这与院系学生有限的精力、数据库需求相冲突;二是数据结构太细致化,同时导致数据结构庞大,不灵活,而院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考虑各方面情况,不需要诸如亚门、亚纲等分类,数据结构无需太细致。

综合起来,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数据结构中,采用一种折中的方法,即设计两种实体类型,将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与物种相区别。分类的属性主要有中文名和拉丁名;物种的属性主要包括种的名称信息(包括种的拉丁名、中文名和别名)、形态特征、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等。这些属性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进行不同的取舍。

对于实体之间的层次关系,需要设计一个字段来记录。改进后的植物信息数据结构最终实现见表 1、2。

3 基于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的二次开发

建立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不是终极目的,而是为了促进教学。为了更大限度的利用资源,采用网络的丰富形式调动学生兴趣,以药用植物资源为基础,针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实际以及校园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二次开发,分别建立野外实习专题和以校园地图直观形式的校园植物检索,与植物资源数据库相连通,最终建立起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网址为。

网站有四个主功能,分别由“植物检索”、“庐山实习”、“校园植物”和“课外实践”四个栏目板块实现。辅之以“首页”和“我们”两个栏目板块,完成网站简介及引导使用、团队介绍和留言反馈等辅助功能。见图2。

网站6个板块的具体功能如下所述:①“首页”板块主要是对网站和各个板块的内容功能进行介绍,引导用户使用网站。②“植物检索”板块提供三种检索植物信息的方式,分别是字母检索、系统检索和文字搜索,不同需求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索方式,快速地检索到植物信息。在该数据库中,录入了收集整理四百余种药用植物,可以在线浏览药用植物所属植物系统分类、药用部位、药材名称、中药功效和校园分布等内容。③“庐山实习”板块可以检索关于庐山野外实习的植物,涵盖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所要求掌握的植物,适应野外实习的要求。针对野外实习,一方面加入学生实习活动照片和实习地区风光,另一方面添加野外实习安全、标本制作等方面的指导文章,还可以根据院校的特点加入学生的实习心得,形成野外实习专题,借助网页技术营造实习的气氛,让学生在熟悉的实习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④“校园植物”板块以三级地图的形式形象地展示校园植物。首先,以3D的一级校园整体地图对校园进行优美宏观展示,用户可以根据对校园位置的熟悉快速点击想要查看的区域;之后,进入更细致的2D平面校园地图进行更清晰的定位查找;进入具体的区域后,可以看到实物照片形成的地图,用户可以很直观便捷地看到想要查看的植物;点击植物后,链接到该药用植物的信息网页,每一种药用植物的网页中包括其形态特征的描述、产地分布的介绍、校园位置的标注以及药用价值的说明,并附有多张该种药用植物不同部位形态特征的数码照片。以校园地图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校园植物物种分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植物物种分布,并可以快速检索植物,提高检索和学习植物的效率。⑤“课外实践”板块可以查看文章,并可以下载附件,老师和学生可以活动情况或活动经验,增加与学生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电子信息。⑥“我们”板块分两个二级栏目,分别是:“关于我们”栏目介绍了院系的相关情况;“留言”栏目主要是让网站使用者发现数据存在问题时可以留言反馈,帮助提高数据的性。

4 结束语

结合院校的教学要求实际情况,运用植物学知识对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数据库的实用性和教学性等特点,使之更好地与数据相结合,从而建立起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应用校园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实现了传统分类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植物信息查询效率,并实现了数据资源的网络共享。同时,以校园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为基础进行拓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野外实习专题页面和以校园地图形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对植物学知识的掌握,给药用植物学教学带来积极推动作用。

药用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利弊分析及互补使用的可行性初探

摘要: 植物绘图作为药用植物学实践研究的古典方法,其本身对于理解植物结构和性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同时其对初学者的理解门槛也是普遍存在的;摄影技术作为便利的影像记录手段,代表着现代技术的特性,但其光影记录的固有特点决定了其无法作为正统植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本文试就二者在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的特点和作用及互补使用的可行性进行一些探索。

1 传统实践方法的利与弊

中国古代各中药和医学著作中的植物插图是中国植物绘图的雏形,它们来自不同绘画人士之手,而这些人有些是专业的研究者有些则只是出于影像记录目的的普通人。它们的绘画工具皆是毛笔,手法以白描为核心。由于不同作者间对其所描绘植物的认知和绘画手法的不同,最终产生的植物绘图差别也很大,在诸多本草著作中也就出现了很多风格各异的插图。这些插图伴随着中国数千年历史的本草学著作,总结了中国古代各本草学家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到了近代时期(引进西方植物学时期),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研究和植物科学绘画的历史均较短,随着西方植物学知识的传入,在19世纪初才开始起步。西方植物学知识的传入,对中国的植物学研究和植物科学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

药用植物学和植物学有着近乎相同的研究方法开端,那就是——观察,对不同植物和植物不同时期整体和根茎叶花果等不同部分的观察。而对观察结果好的记录方法在当时就是植物绘图!

作为一门最古老的技能,虽然现在已经逐渐边缘了,但植物绘图即使是在如今发达的现代科技条件下也有其不可被回避的优点,比如:①植物绘图可以的表达出植物本身各个部分的精细结构,而比如花的复杂细节构造是很难通过照片去表达的;②植物很难在一个时段呈现开花和结果以及其它一些结构特征,而绘画可以把这些结合起来描述在一起;③照片因为拍摄角度和光照的问题,无法表达植物各部分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实际质感,而绘画则可以通过阴影等透视技法表现这些重要的细节甚至可以把植物的各部分解剖结构也描绘出来;④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植物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深刻观察并通过自己的笔触去理解和认识的过程,对于药用植物学了解植物本身构造和特异性的目的来说,这是其他所有方法都无法替代的,这比起生物理化指标去鉴定更具有实践意义。

实际的实践教学中,植物绘图会在显微镜,放大镜和目视观察的条件下进行,但其基本规则和手法是相同的,作为刚刚接触的初学者来说,植物绘图还是和普通的绘画有本质上的不同,需要在一开始将植物绘图的基本要求和规则清楚说明:

常用绘图方法有徒手绘图法和显微描绘法两种,若按绘图工具则常分铅笔绘图法和墨线绘图法两种。绘制显微组织简图,要用通用的代表符号来表示,要求比例正确,形态逼真,结构清楚,还要求富有立体感,不能随意夸张和任意涂影。要正确绘出实物的立体结构图,必须有一定的透视知识,如前大、后小,近明、远暗,透视方向一致等基础知识。

①绘图的一般原则:1)一切结构均用线条来表示。线条要求粗细均匀,圆滑,明暗一致。2)所有结构线条不能用尺或其他圆规或曲线板等工具代画,必须徒手作图,以表示生物的自然形态。3)显示立体结构可用透视线条来表示。对球形、圆柱体或圆锥体的立体结构可以用圆点衬托明暗光线的方式,而不可用任何涂影来表示。点要小而圆,由密到稀逐步过渡。4)各部位应先画出引线再注文字。引线用直尺画实线来表示,要求细直、均匀、不交叉,以免误指。图内的结构名称,可直接用文字写明,也可用数码代注,再在图下集中注明。注字书写要求清楚、端正。图下需注明标本的名称、部位和放大倍数。

②徒手绘图法的步骤:1)选择最典型的标本或结构。2)仔细观察各部位的形状和结构及其间的比例关系和较明显的立体结构。3)用较淡的铅笔(2H或4H),按照实物或显微图像的比例关系和立体投影画出轮廓草图,经反复对照修改后,再用较浓的铅笔(HB或2H)绘出修改图。4)画引线,注字。

在明确了以上的要求和要领了之后,剩下的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积累经验和提高技能,同时植物绘图的过程中也是对植物性状和结构深入观察和了解,对于药用植物学理论的学习也是极有裨益的。

那么作为古典的植物学研究方法,植物绘图除了如上所描述的优点之外,是否毫无缺点呢?

学习植物绘图的初衷是了解和认识并最终记住植物,但由于经历了从实物到大脑识别并抽取特征描绘到纸上这个过程,其中经历了两次视觉信息的转换,必然会导致信息的遗漏和改变,最终的结果就是和初衷背道而驰的绘图脱离了植物本身,这可以说是植物绘图这种古典实践教学方法的较大缺陷了!

2 现代技术的便利与片面

几乎绝大多数学生都更乐于接受和喜欢通过用图片来展示植物,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毕竟照片的视角更接近人眼观察实物所得,这种不经图像和思维转换的获得信息方式肯定更容易得到接纳!但与此同时,在询问学生是否能通过照片去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精细性状的时候,图片就显得乏力和片面。虽然便于理解和远远超越绘图的便利性,但摄影技术不适合研究的特性在摄影技术发明以来依旧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3 互补使用药用植物学研究技术的可行性

植物绘图具有详实描述植物细节结构和精细性状的特征,但缺点则是初学者很难通过观察植物绘图迅速和实物联系起来;

摄影图片则是能够让初学者迅速记录并通过简单查看就能联系实物形象的便利手段,同时缺点则是无论何种详实和高明的拍摄手法,都会因为光影记录本身的特征无法体现植物的细节结构和精细性状。

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两种研究方法本身的特质决定它们可以互补优缺点。笔者也以这个结论为出发点,在实践中要求学生一方面始终贯彻对每一个研究植物对象都进行绘图来深入了解其细节构造和精密性状,同时在辅以大量照片补充植物的视觉信息和要求学生自己对植物标本做摄影记录描述研究结构特征,并让学生在实验报告和研究记录中用两种方法交叉说明。

经过一些时间的积累,教学结果和学生的反馈佐证了研究植物的古典方法和现代技术互补使用的可行性和教学价值!

药用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要:为了搞好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本教学团队将课程进行了拆分,分别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处理,并相应的调整了开课时间,同时根据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实验内容,加强研究生实验带教的管理,充分发掘野外采药实习的潜能。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教学;实习

药用植物学是高等药学类院校药学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例如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资源学,以及其他与中药和天然药物有关的课程。药用植物学是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直观性和实践性。为了做好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必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本文是对我们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长期教学工作的一个小结,其中的某些教学实践和改革对兄弟院校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总结如下以供交流。

一、课程的分解

药用植物学的授课内容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是植物外部形态学的内容,包括根、茎、叶的外部形态,花的形态与构造、花序、果实和种子的形态构造;植物分类学的部分,包括分类学的总论,菌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被子植物部分包含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地区常见的22个科;第三部分为植物解剖学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和组织,以及根、茎、叶的解剖构造。

相对来说,植物形态学和植物分类学这两部分内容的关系更为密切,而植物解剖学部分的内容则较为独立。因此,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具体做法是整个课程分为药用植物学I和II。药用植物学I依旧作为专业必修课,2个学分,包括课堂教学24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外加野外采药实习。药用植物学I包括植物形态学和植物分类学两部分的内容。药用植物学II则作为专业选修课,只有1个学分,课堂教学12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药用植物学II所包括的范围较小,仅仅只有植物解剖学的内容。

植物分类学是整个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植物外部形态学的内容是学习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将这两部分放在一起,一方面可以使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学生通过药用植物学I的学习,很快就能凭借植物分类检索表从植物外部形态入手鉴定未知的药用植物,这样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这样的处理可以排除植物解剖学部分的内容对学科知识体系的干扰,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植物解剖学的内容分散在根、茎和叶的外部形态学部分,教学双方都会感觉知识点凌乱,难以梳理系统化,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吸收;第三方面的好处是,将植物解剖学的内容独立出来,可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学生对植物解剖学兴趣较低,也不打算选修如生药学和中药鉴定学等需要解剖学知识储备的课程,那么他可以选择不修药用植物学II,将其精力投入到感兴趣的科目上去。

二、开课时间的调整

课程内容分解后,药用植物学I还是开设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个学期,药用植物学II则安排在大四的及时个学期。如前所述,药用植物学是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而生药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必修课也是安排大三及时学期。这样导致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生药学等课程时还没有药用植物学知识的基础(尤其是缺乏植物解剖学的知识,因为药植II安排在大四及时学期),影响了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效果。另外一个问题是,通常到了大学四年级,大多数学生所修课程的学分已基本能够满足毕业的要求,此时学生的兴趣已逐步的转向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因此导致选修药用植物学II的学生人数大幅减少,常年保持在5人以下,有的时候甚至能出现选课人数为零的情况。虽然之前的课程分解是基于促进药用植物的教学的考虑,且事实上也提高了药用植物学I的教学质量,但药用植物学II的选课人数过少,势必从整体上影响药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例如近些年的毕业生很少有会做显微鉴定的。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学院教学办和本课程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药用植物学I提前一年开课,即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二个学期,药用植物学II则相应的调整到大学三年级的及时个学期。因为药用植物学I本身是基础课,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所以提前一年开设本课程对学生来说没有知识上的障碍,需要做的是与大二其他原有课程协调排课时间。

通过调整开课时间,药用植物学II的选课人数相对于调整前(不足5人)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基本上一个年级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都选修了药用植物学II,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是因为课程冲突的缘故不能选修药植II。另外一方面,将药用植物学II提前一年开课后,也使学生的选课更加灵活,学生在毕业前有两次机会选择是否选修药用植物学II,从而尽可能的保障大多数同学能有比较宽的知识面。

三、实验内容的调整

在药用植物学I里,实验课有24个学时,每周一次,每次四个学时,共六次实验课。由于受春节放假的影响,每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都是不定的,加之春天天气多变,而实验课采用了较多的新鲜植物材料,因此,实验内容每年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我们有两次实验课的内容几乎不受天气影响,一是根、茎、叶的外部形态,实验材料有新鲜的洋葱、马铃薯、荸荠和生姜,干燥的腊叶标本和多年生的带芽麟痕的樱花枝条等;二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态构造,实验材料为各种新鲜果实,如蚕豆荚、苹果、黄瓜和柑橘等,外加一些果实的液浸标本和干燥的玉米果实以及水泡老蚕豆。每个春季学期开学后,任课教师都会随时留意物候,推算如结香、白玉兰和毛茛等的开花时间,从而安排整个学期的实验进度。

实验课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实验课开始的时间调整,通常首个实验安排在学期的第二周或者第三周(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实验课的及时次内容为根、茎、叶的外部形态,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较小。二是实验课顺序的排列,通常情况下第二次实验课内容为花的构造和花序,如果所需材料的花还未来得及开放,我们把第三次实验课(果实和种子的形态构造)调整到第二次,把花和花序安排为第三次实验课的内容。三是实验课内容的重新组合,比如通常木兰科、毛茛科和十字花科安排为一次实验,紧接着蔷薇科和豆科安排一次实验,如果遇到开花时间不定的情况,如毛茛和油菜开花时间稍微晚了一周左右,而贴梗海棠或红叶李的花期又有所提前,那么就可以把蔷薇科和豆科的部分内容提前,而把毛茛根和十字花科的内容后置。通常分类学部分的实验每年都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与实验课内容重新排列组合相适应,如果有的时候出现某些实验课(主要是在分类学部分)当次所能找到的材料不足,这种情况下我们把该次实验的学时调整为三个学时,后面适当增加实验次数,从而整体上补足24个学时的实验课。

四、关于研究生的助教工作

药用植物学的实验课有自身的特点,在实验课上思维活跃的本科生提出的问题甚至对于年轻教师都极富挑战性。为了让研究生做好助教工作,对研究生的药用植物学知识事先进行摸底。如果知识储备有所欠缺,带教研究生必须随堂听课,以弥补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每次本科生实验之前,研究生都必须与任课老师一起进行预实验,发现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并估计本科生在实验中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提前做好准备。助教做好预实验后,还必须试讲实验内容,请任课老师点评后,方可进行实验带教。在带教过程中,助教对于解答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让本科生找任课老师咨询。

五、关于野外采药实习

由于受经费和教师人数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我们的野外采药实习时间被极度压缩(只有24小时时间),地点为江苏常熟虞山,通常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的做好采药实习,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邀请退休老教师参与采药带教工作,增加教师人手,相应增加学生分组数,减少每组学生人数。二是提前将虞山植物名录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知道能看到哪些药用植物,哪些是课堂上所介绍过的植物。三是每个小组配备一套《江苏植物志》(上下册,借自学校图书馆),尽可能让学生自己鉴定药用植物,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对过去教学的总结,我们认为将药用植物学拆分为药用植物学I和II是比较成功的,对于教学双方都十分有利;对于课程拆分的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应对,如将整个课程提前一年开课,增加选修课的开课次数等;研究生带教是研究生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高标准严要求,以确保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野外采药实习是我们课程教育的短板,今后需要多方面努力,落实经费和人力,使我们的教学能更上一个台阶。

药用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探索性教学的体会

【摘 要】本文介绍了桂林医学院生药学教研室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中进行探索性(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并且介绍了进行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探索性教学 本科生培养

笔者所教授的课程主要是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药用植物学涉及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分类鉴定特征,而生药学的主要内容是对生药进行真伪优劣的鉴定。为了做好教学工作,笔者长期对药用植物和生药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查资料和对本地的药用植物及生药的种类、分布、常见的混淆品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取得了大量的及时手资料,这对搞好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帮助。本文笔者谈谈探索性(研究性)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说起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涉及的内容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以西医为主的医学院校,有学生认为学习中草药知识没有什么用。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笔者用自己对药用植物的研究、探索方法及体会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说起,如以中草药美容、减肥、增强记忆、预防近视、防治感冒、治防冻疮等话题作为开场白,并将与上述有关的新鲜植物带进课堂,具体介绍每种药的作用。这种做法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个个都专心听讲,课后询问中草药治疗的相关事宜。笔者因势利导,向他们讲述自己的实践体会。

1.防治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患感冒后,就自己采药进行中草药治疗。冬天感冒就用马鞭草科的马缨丹煮水喝;夏季感冒就用唇形科的薄荷、禾本科的香茅、忍冬科的金银花等泡茶喝。学生纷纷效仿,经过亲自试用,感觉效果不错,于是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并开始运用探索性(研究性)方法进行学习。

2.减肥

现代生活水平较高,人们摄入营养物质过多,造成肥胖。如何让减肥既健康又科学?笔者尝试了一些中草药减肥法。向学生推荐豆科的草决明,它有润肠通便、清肝明目的作用,适量饮用,不但可清除肠道垃圾,还有保护视力的作用。笔者还告诉学生,自己开始时心急,使用了蓼科的大黄,效果很快且作用明显,结果发现产生依赖性,不吃大黄就便秘;而使用草决明,用量5~10克/次,将其炒黄,磨成粉,泡水喝,像喝咖啡一样香。这个话题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兴趣,笔者就趁机介绍草决明、大黄的识别特征及蓼科、豆科的识别特征,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并对其化学成分和功效记得很牢固。

二 将探索性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1.抗菌草药的筛选

笔者曾经患有脚气病,脚部红肿溃烂,痒得难受;在外地学习期间,又染上了体癣。查阅中草药治疗皮肤病的大量资料,然后进行抗真菌中草药筛选,并自己试用,疗效好的中草药就进行抗真菌试验,从中筛选出几种抗真菌效果不错的中草药,然后又进行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筛选,从而找到了蓝雪科植物白花丹,其抗真菌活性成分为白花丹醌,它对红色毛癣菌等致病真菌的抑菌浓度为10-6克。学生听到这些研究结果,感到中草药用处很大。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上网查前人研究过的抗真菌中草药,其抗真菌活性成分分别是什么。还常常将生药学教研室及我院一些老师的抗真菌研究情况和结果告诉学生,引起了学生,尤其是患有皮肤病的学生的极大关注。他们很想知道这些中草药长什么样,笔者就把从野外采来的新鲜植物标本在投影设备中放大展示,不但告诉学生这些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还因势利导介绍其所在科的主要识别特征,进而谈及化学成分、抗菌的有效成分及其主要功效。学生反应热烈,教学效果很好。

2.常用中药的真伪鉴别

笔者平时非常关注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别,经常到药材公司、药店、药摊作调查研究,发现有可疑的药物就拿来进行鉴别,并查阅文献资料报道的常用中药做假及掺假的相关内容。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基本摸清了桂林乃至广西经销的中药哪些种类有混淆品,一般用什么植物混充及掺假等。并将这些多年调查研究的结果在课堂上一一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懂得中药真伪优劣鉴别的重要性及从中明白如何去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从而较好地掌握了中药的四大鉴定方法。如在红花鉴别的实验课堂上,一是水试,拿烧杯,加水,抓一把红花投入水中,不久就会看到杯底有一层沙,水变成了金黄色,红花不褪色。二是显微鉴定,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块的似方晶样的块片,但比方晶块大得多的沙子。三是用灰分测定的方法,检查掺沙的程度,使学生了解中药掺沙的鉴别方法。在讲到各种相关的生药的时候,笔者把自己调查研究所得资料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如数家珍,还用学生买了假药的事例警示大家谨防上当。如有个女生在桂林买了一棵人参,我就问她人参的产地和形态特征,引导她鉴定人参,结果发现买的不是五加科的人参,而是马齿苋科的锥花人参。这样让学生在研究中进行学习,不但知道实际工作中应如何进行中药真伪的鉴别,而且掌握了中药的鉴别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药材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用生药学知识检验药材市场出售的生药。在调查中发现可疑的药,买回来研究,果然发现有假药和掺假的药,如王不留行不是正规的麦蓝菜的种子,而是用桑科的霹雳冒充;用麦冬的根状茎染黄冒充黄龙草……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亲眼看到药材市场上出售的假药,认识到生药真伪鉴别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了生药真伪鉴别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将自己的研究及探索方法传授给学生,结合生动的事例、适当的比喻、鲜活的材料、彩色的画面,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极大提高。课堂及课后学习气氛十分浓厚,每节课学生都有问题,把我当成了百科医生。每当问到剂量和配方之类问题,我就引导学生自己去查有关书籍,或上网查资料,让他们带着各自的问题去探索、研究;并将他们探索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其他学生。例如,2003级药学本科有个女生,咳嗽很长时间,输液也不见好转。她就问笔者有什么中草药可以治。笔者就告诉她,药用植物中有一种叫夜合的木兰科植物,用其叶蒸冰糖,治疗咳嗽及慢性咽喉炎效果很好。她试用后,很高兴地告诉笔者,她的咳嗽很快就痊愈了。笔者把这个信息告诉学生们,得了咳嗽及慢性咽炎的学生,都尝试吃夜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学生体会到,中草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及研究息息相关。

三 结束语

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利于学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因此探索性(研究性)教和学是让教师和学生注重实践,不但教师自身要探索和研究,而且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边学习边研究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药用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改革思路探讨

摘要:结合新形势下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学生分散实习,限制采集标本的数量;明确考试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适时开展思想教育,进行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训练;整理标本,编制药用植物物种名录,丰富馆藏标本;展示图片资料,丰富校园文化,以保障药用植物野外实习质量。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1 引言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可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学生认知范围,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2]。 因而,各院校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非常重视,不断改革野外实践教学方法,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教学的目的[3~9]。中南民族大学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野外实习方面针对以往的问题摸索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习效果。

2 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习地点过于集中,采集的标本数量过多

在传统野外实习中,药用植物辨认和标本制作是一项基本任务,均以辨认、采集标本为前提。目前很多大专院校都设有药学或生物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基本上开设药用植物学或植物学课程,而野外实习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每年的7~8月份,各个实习地点都会聚集多所大学与植物有关的实习生。如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每年的野外实习都集中在大别山天堂寨风景区或京山的太子山林场。每年走的路线基本也相同,老师讲解和采集的标本也大致相同。此外学生普遍存在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既浪费又对环境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

2.2 考核模式不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与之对应。不合理的考核制度束缚了学生学习自主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10~12]。

中南民族大学虽然把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作为单独一门课程,但考核仅仅只要求每组采集150份植物标本,每个同学鉴定一份标本,而且鉴定的这份标本是在老师讲解后进行鉴定,所以导致一些学生不重视实习,将野外实习当成了观光旅游,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常见药用植物的采认、重点科的掌握以及标本的制作进行;而植物形态描述、未知植物的检索、已知植物正确与否的鉴定以及资源调查方法等涉及不多。在考核上方法上“重结果、轻过程”。

2.3 大学生缺乏思想教育和吃苦耐劳的训练

大学生现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怕吃苦,喜欢独断独行,做事有时欠考虑和不计后果,遇到困难就会怨天尤人,悲观失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意志力训练是每一位任课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野外实习是开展思想教育和吃苦耐劳教育的大好时机,使用恰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3 对策与建议

3.1 学生分散实习,限制采集标本的数量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现有4个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即罗田大别山天堂寨实习基地,英山大别山实习基地,京山的太子山林场实习基地以及2013年新开辟的京山绿林镇绿林寨实习基地。每年实习的学生人数为250名左右,分别分散在4个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而且该院根据需要,聘请武汉植物园的有关专家进行讲解,以缓解师生比例不足。学生实习的地点不一样,采集的标本也就大部分不相同。此外,在实习前,教师必须做好必要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保障以实地观察为主,采集为辅,能认清的则不采,需要采集的标本要严格控制“质”与“量”之间的关系。

所谓“质”就是指标本既要有代表性和完整性,又要突出药用部位和签别特征,还要注明详细的产地、生境、性状,采集人等;“量”是指严格控制标本采集数量,同种植物每组不得超过两份。老师在讲解时,学生可用相机将植物拍摄下来,以备复习和制作标本时使用。同时,老师要提醒学生杜绝随意采集,随意丢弃的现象,并将其作为学生平时表现和考核的一个指标。学生采集标本时,要分工协作,如:有的同学负责采集标本,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有的同学负责收集采集好的标本,有的同学负责拍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保障采集单份标本而不至重复采集造成浪费,整个团队的同学都参与进来,职责明确,避免有学生偷懒,脱离集体单独行动的现象。

3.2 明确考试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湖北省京山县绿林镇的实习基地的同学,要求在实习的24小时进行考察。考察形式:由老师随机采集一些标本,随机抽取20个标本给同学们辨认,要求他们说出这些植物是哪一科、哪一属、哪一种植物,有何鉴别要点。且考试提前通知。同学们明确考察形式和内容后,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老师讲解时不但认真听讲,认真做记录,认真做标本,而且利用休息时间,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动出去辨认植物。实习结束时,按预先要求进行考核,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辨认率达到80%以上,达到了该次实习的基本要求,学生满意归校。

3.3 适时开展思想教育,进行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训练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有很多很好的思想教育素材,若能适时开展教育,其效果则是众多教育途径中最为有效的。如讲解一种叫瓦松的植物,该植物长在屋顶、墙头及岩石上,虽然身处这样贫瘠、恶劣的环境,他们依然会捧出一抹新绿、一朵小花,坚强地完成繁衍后代,造福人类的使命。瓦松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治肝炎,疟疾等疾病的作用。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人才,在当今社会普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环境下,要耐得住寂寞,要向瓦松这些植物学习抗逆境、困难和挫折,勇敢地面对和生活,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员虎将。又如在讲解五味子的生境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五味子生长在杂木树林下土地肥沃的地方,需要高大的植物为它遮荫,这样才能长势良好,而人工栽培的五味子,没有了这样的环境,则瘦小枯干。说明植物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群落关系,否则很难正常生长发育。假期间同学们相互协作,相互团结,不仅辨认了很多的药用植物,增长了知识,而且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得到深化,可为收获颇丰。实习的24小时,一般会组织同学们到实习地旅游景点去观光,无论是大别山的天堂寨,京山绿林镇的绿林寨,还是太子山林场的王莽洞,景点离驻地都很远,来回几十里的路程,同学们都是步行,在欣赏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意志力进行了一次较好的锻炼。

3.4 整理植物名录,丰富馆藏标本

实习结束之前,要求各小组将已压好的标本进行整理,同科的植物放在一起,以便学生结合实物比较同科不同种植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加深所学科的植物特征的印象。如药学学生是首次在京山绿林镇的绿林寨进行实习,该基地的植物分布及生长情况不太清楚,通过该次实习和药用植物物种名录的制定,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该地区植物物种分布情况,为后续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这些标本将会永藏在药学院药用植物标本馆中,丰富馆藏标本内容。

3.5 展示图片资料,丰富校园文化

每年实习结束后,同学们都会把所拍摄的植物图片进行展览,以汇报学生实习的情况。展览的图片中:有的是植物图片,其上注名该植物的名称及功效;有的是同学们采集和辨认标本时的照片;有的是同学们以当地美丽风景为背景的合影。总之展示的图片丰富多彩,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也是科普宣传的奇葩,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了不少其他专业同学的眼球,迎来阵阵喝彩和赞叹,增强了同学们专业的自豪感。

4 结语

各种教学方法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中的配合使用,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培养了合作精神,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学会了融会贯通,激发了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感情,丰富了校园文化,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仍需在野外实习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药用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实施总结与探讨

摘要 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参与野外实习,对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野外实习的基地选择、前期准备、教学实施以及最终考核四个方面,同时对近年来野外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野外实习 总结 探讨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①该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野外实习三个部分,野外实习往往安排在前两个环节完成之后。我校从上世纪70年代建立中药学专业之初,即开始该课程野外实习,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实施模式,其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 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实习基地的选择是关系野外实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合适的实习基地可保障和提高野外实习质量,因此基地的选择尤为关键,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交通设施便利、人为干扰影响较少、基础资料充实、自然环境优美、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大种类丰富、②便于灵活安排实习路线、具有大规模接待能力的地点。我校曾经先后在湖北神农架、咸宁九宫山、武汉植物园、江西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依据以上原则我校最终将庐山作为实习基地。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北临长江,南靠鄱阳湖,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242科803属1859种,其中野生的维管植物171科756属1027种,包括蕨类植物27科38属64种,裸子植物7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7科710属952种。③常见药用植物有石松、江南卷柏、紫萁、贯众、庐山石韦、何首乌、益母草、鱼腥草、海金沙、千里光、金荞麦、杠板归、孩儿参、黄连、大血藤、箭叶淫羊藿、华中五味子、山鸡椒、独行菜、垂盆草、枫香树、杜仲、仙鹤草、野葛、盐肤木、紫花前胡、过路黄、夏枯草、薄荷、栝楼、羊乳、桔梗、朱砂根、野菊、刘寄奴、淡竹叶、天南星、百合、多花黄精、玉竹、粉背薯蓣等。药用部位包括了所有中药类型,有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等。药用植物种类几乎涵盖了药用植物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科。庐山独特的资源优势为野外实习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2.1 物质准备

预先整理准备好实习期间所需物品,主要包括教学物品,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庐山植物志》、《药用植物学》等工具书;标本采集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枝剪、锄头、采集袋、标本纸、标本夹、吸水纸、号牌、GPS、相机等;必要的常用药品和常用急救医疗装备;个人生活物品和必要证件等。

2.2 思想准备

实习前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端正实习态度;通报实习期间的基本安排和必要的相关准备;强调组织纪律性,实习过程中要服从纪律听从安排,展现良好的当代大学生风貌,同时着重加强安全教育,包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3 人员准备

根据实习情况和有关教学安排,协调好带教老师,医生、班主任等人员。根据学生专业、性别、带队教师的人数等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实习分组。

2.4 交通工具安排

由于野外实习队伍较庞大(我校每年有300人左右参与实习),路途较遥远,挈带物品较多,所以好中途不要换乘而采取直接由学校到基地的一站式方式,一般宜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便于灵活安排。因此,野外实习之前要提前安排好交通工具,做好乘车安排以及各乘车小组的划分等。

3 野外实习的教学实施

3.1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中部地区资源特点,选择传统大宗药材基源植物的识别和采集为主。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掌握植物识别的基本技能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两百余种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实物进一步加强对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等重点科特征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对植株特征、生境等的观察)、种子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野外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培养。

3.2 野外教学方法

对于植物的识别主要从“眼观”(观察植物各器官形态特征)、“鼻嗅”(闻植物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嘴尝”(品尝植物的味道),以及“手揉”(触摸感受其质地、厚度、毛茸等)等方面入手,同时将某些方面特征相似容易混淆的科或植物加以区别比较,某些方面相同的特征进行归类总结,并结合一些口诀、俗语、传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致以便让学生快速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特征。

3.3 野外实习考核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结束后,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考核,我校的野外实习考核主要是现场考试,即随机选取30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种名、科名,能独立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同时根据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团队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给出综合表现成绩,按一定比例得出野外实习综合成绩。

4 小结与讨论

多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地尝试、总结和变革,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实践教学,可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形态结构以及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识别和鉴定常用药用植物,并熟悉其药用部位以及功效;掌握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熟悉不同类型药用植物的野外分布规律等。同时,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促进了其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在我们野外实习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折射出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师资短缺导致实习小组学生人数过多;(2)标本采集造成资源破坏加大;(3)教学计划中安排的野外实习时间比较集中固定,往往不能很好与大多数药用植物的花果期吻合;(4)野外实习综合成绩按10%计入本课程总成绩中,由于所占比例低,使得部分学生对实习不够重视;(5)90后学生自我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④这些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如何通过改革保障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效果,还有待不断地摸索创新。

药用植物学论文:质疑多数药用植物学教材给花被等概念下的定义

摘要 目的:揭示出在我国大多数药用植物学教材给花被、花萼、花冠、副萼、副花冠诸概念所下的定义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较完善的定义。方法:查阅相关的所有教材和分类学著作,考察相关的所有事实。结果和结论:我国大多数药用植物学教材给上述诸概念所下的定义,均未能概括、照应相关的所有事实,而以詹亚华教授主编的药用植物学教材(第2版)的相应定义为蓝本,按本论文这样对其中少数地方作出修正后所形成的定义,则能概括、照应相关的所有事实。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教材 花被等概念 定义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为本科生选定的药用植物学教材,绝大多数是姚振生教授主编的“十一五”部级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该教材的分类学内容比其它种药用植物学教材的详细些、丰富些,其形态解剖学的内容则没什么突出优点,倒是与其它种《药用植物学》教材中的大多数一样,在对某些概念的解释或定义上有不、不明确、不太符合事实、不大符合逻辑的问题。本文就具体谈谈其花被、花萼、副萼、花冠和副花冠的定义中存在的问题。

其花被的定义:“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多数植物具有分化明显的花萼和花冠,也有一些植物的花萼和花冠形态相似不易区分,称为花被,如厚朴、五味子、百合、黄精等。”该定义的问题是:片面,即只认为花被与花萼和花冠有关,不认为有既非花萼也非花冠的花被。或许有人会反驳:其中的“也有一些植物的花萼和花冠形态相似不易区分,常称为花被,如厚朴、五味子、百合、黄精等”这句话,难道不能理解为该定义其实认为有既非花萼也非花冠的花被吗?笔者的回答是,不能。这句话的本意为,有些植物的花被只由花萼组成,但其花萼与花冠的形态相似。这种意思可从该教材将百合、黄精所在之科的花算作单被花、且将单被花定义为“只有花萼而无花冠的花”的做法中看出来。①

其花萼的定义是:“花萼是一朵花中所有萼片的总称,位于花的最外层。萼片一般呈绿色的叶状,其形态和构造与叶片相似。其上下表皮层均有气孔和表皮毛,以下表皮为多;叶肉由不规则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含叶绿体,一般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该定义的问题是,(1)在阐明萼片内涵的基础上阐明花萼的内涵,然而对萼片内涵的阐明却并不到位。“一般呈绿色的叶状”这句话到位了吗?没有,因为苞片一般也呈绿色的叶状,如棉、打碗花、九头狮子草、忍冬等植物的苞片;“上下表皮层均有气孔和表皮毛,以下表皮为多;”这句话到位了吗?没有,因为山茶、景天三七、枣等等植物的萼片就不是这样;“叶肉由不规则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含叶绿体,一般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这句话到位了吗?没有,因为小檗属植物的萼片中就都无含叶绿体的叶肉细胞,②被子植物的大多数花瓣内也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位于花的最外层”这句话到位了吗?没有,因为既非花萼又非花冠的花被也可以位于花的最外层。(2)以部分事实代替全部事实。花萼包括离生萼和合生萼两种,萼片只是离生萼而不是合生萼的组成部分,合生萼的组成部分是萼筒和萼裂片。因此,说离生萼是一朵花中所有萼片的总称,这话尚能成立,说合生萼是一朵花中所有萼片的总称,这话就不能成立了;同理,上述花萼定义的核心句子“花萼是一朵花中所有萼片的总称”,也不能成立。如果有人说,合生萼的原意就是指由数个萼片合生成的花萼,因此,萼片应该也是合生萼的组成部分,说合生萼是一朵花中所有萼片的总称,这话应能成立。则笔者将反驳:由数个萼片合生成花萼,这是植物进化史上发生于亿万年前的一种事件,并不是现存的植物界中有合生萼的植物在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或者说不是这类植物在发育过程中都会发生的事件。退一万步说,就算是的,则那数个萼片也在合生成花萼后,各个丧失其原来独立、个体的状态,共同转变成萼筒和萼裂片了。既然合生萼中没有这种呈独立、个体状态的成员,那么怎能说其有萼片呢?而没有了萼片,又怎能说萼片是合生萼的组成部分,说合生萼是一朵花中所有萼片的总称呢?如果硬要这样说,那么就意味着抹杀萼片的概念与萼裂片、萼筒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界限,意味着不懂得各种植物学教材和植物志为什么都采取同一种做法,即在描述某些植物的花萼特征时,只用萼裂片、萼筒这两个词而不用萼片这个词。

其副萼的定义是:“萼片一般排成一轮,若在其下方另有一轮类似萼片状的苞片,则称副萼,如棉花、蜀葵等。”该定义的问题是,(1)没有说还存在一种由萼片组成的副萼,例如草莓、委陵菜那样的。(2)未对其所提到的“萼片状”一词作出解释。若有人说,这个词还用得着解释吗?顾名思义,它无非是指那苞片与其所在之花的萼片有相似的形状和颜色嘛,则笔者将告诉此人,情况不是其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笔者发现,此定义所例举的棉花、蜀葵的苞片,在形状上与其所在花的萼片大不相同。

其花冠的定义是:“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位于花萼的内方。花瓣常具各种鲜艳的颜色。有的花瓣基部具有能分泌蜜汁的腺体,使花具有香味,有利于招引昆虫传播花粉。花瓣的构造与叶相似,上表皮细胞常呈乳头状或绒毛状,下表皮细胞有时呈波状弯曲,有时可见少数气孔和毛茸。相当于叶肉的部位比花萼更为简化,由数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无栅栏细胞的分化……花瓣中的维管组织不发达,有时只有少数螺纹导管。”此定义的问题是,(1)在阐明花瓣内涵的基础上阐明花冠的内涵,然而对花瓣内涵的阐明却并不到位。“花瓣常具各种鲜艳的颜色……上表皮细胞常呈乳头状或绒毛状,”这两句话到位了吗?没有,因为既非花萼也非花冠的花被片也常具各种鲜艳的颜色,其上表皮细胞也常呈乳头状或绒毛状,如蓼科、木兰科、百合科、石蒜科中的众多植物;“相当于叶肉的部位比花萼更为简化,”这句话到位了吗?没有,因为三叶木通、望春花、南方山荷叶等植物的花瓣与其萼片相比的结果就不是这样;“无栅栏组织的分化,”这句话到位了吗?没有,因为正如其花萼定义中所说的那样,花萼也“一般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维管组织不发达,”这句话到位了吗?没有,因为淫羊藿、八月瓜的萼片和厚朴、麦冬的花被片中也谈不上维管组织发达;“位于花萼的内方。”这句话到位了吗?没有,因为与花瓣关系密切但毕竟有所区别的花冠裂片和花冠管,也位于花萼的内方。(2)以部分事实代替全部事实。花冠包括离瓣花冠和合瓣花冠两种,花瓣只是离瓣花冠而不是合瓣花冠的组成部分,合瓣花冠的组成部分是花冠管和花冠裂片。因此,说离瓣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这话尚能成立,说合瓣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这话就不能成立了;同理,上述花冠定义的核心句子“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也不能成立。如果有人说,合瓣花冠的原意就是指由数个花瓣合生成的花冠,因此,花瓣应该也是合瓣花冠的组成部分,说合瓣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这话应能成立。既然合瓣花冠中没有这种呈独立、个体状态的成员,那么怎能说有花瓣呢?而没有了花瓣,又怎能说花瓣是合瓣花冠的组成部分,说合瓣花冠是一朵花中所有花瓣的总称呢?如果硬要这样说,那么就意味着抹杀花瓣的概念与花冠裂片、花冠管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界限,意味着不懂得各种植物学教材和植物志为什么都采取同一种做法,即在描述某些植物的花冠特征时,只用花冠裂片、花冠管这两个词而不用花瓣这个词。

药用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实践性多重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

摘要:实践性教学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较系统地构建了药用植物学多重实践性教学平台,包括课堂实验、校园药用植物、登山采药、植物园及胶东采药等系列活动。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性;多重教

实践性教学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彻底改变学生“记不住,易混淆,联系不上,不会用”的尴尬现状,我院创建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性多重教学平台。

精心设计课堂实验

毕业实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毕业生信息反馈的情况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巩固和验证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整理、发展中医药学以及开发新药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增加实验课时,应适当减少理论和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机能性实验,将植物显微结构部分与中药材或中成药的显微鉴定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还特别强调课堂实验的规范性,从实验准备、学生操作、疑难问题解决、实验评价与考核等全过程进行监控,从根本上保障实验的效果。在讲植物解剖时,我们将其与显微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镜下观察,将观察到的物像描绘成较的显微结构图。课内实验常采取个人操作、小组讨论、典型指导、教师指导与学生介绍经验等方式。

我们努力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成立了“本草社”,鼓励热爱药用植物学的学生加入到该社团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行设计实验,自己解决问题。例如,无花果的雌雄在不同的工具书中描述差异较大,学生发现后对资料进行了检索,并动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校园实习,现场讲解与实践

我校内有丰富的药用植物物种,达三百余种,其中药圃是药用植物最为集中的地方。我校理论内容与实习内容同步进行,并用理论指导实习教学。例如,讲到唇形花冠和二强雄蕊的概念时,要求学生找到校园中哪些是唇形科植物、哪些植物具有二强雄蕊。

教师现场可讲解植物的名称、所属科属、拉丁学名以及药用部位。如在讲解杜仲时,折断枝、叶,让学生看到银白色胶丝,其药用部位为树皮,为补阳药,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药圃内一些药用价值小但观赏价值大的植物,我们将其与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求学生对校园植物进行拍照,制成“中医药大学校园药用植物”课件,供学生学习参考之用。

登山采药,标本大赛

为配合我校举办的校园文化节,也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规律,一般在五六月间举行一次登山采药活动。之前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先初步掌握采药及制作标本的原理与技巧。本着“广泛参与、增加知识、普及科学、发展兴趣”的原则,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登山采药活动中来。

在采药过程中,指导教师对每种中草药的生长习性、功效、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现代中医药研究价值作详细说明。对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摄影拍照,随后还举办了标本制作大赛,并对参赛获奖作品进行展示。

快乐的植物园实习

学校与植物园距离很近,园内名木花草上千种,且多为药用植物,是现场教学的良好场所。我校的植物园实习一般安排在绿树成荫的六七月份。植物园有丰富的现场教学资源,如讲授叶和茎的形态和类型时,学生可以现场观察。这样,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再如,讲到植物分类内容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牡丹的特征,而且还要学会区别牡丹与芍药,懂得牡丹园里为什么有芍药这一独特的景观。在牡丹园里,师生不仅会产生“俯瞰四时景,坐观国色香”的感觉,更会叹服“山的凝重与水的轻灵”和谐统一的自然蕴味。另外,植物园里还有观赏温室、水上世界、日本园、音乐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师要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教学对象,并尽可能地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以加深印象。

现场观察后,要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做好总结讨论。在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双方都获益匪浅。

野外实习,能力提升

我校每年都要组织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通过这次系统且集中的野外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广泛接触自然环境中的药用植物学资源,认识药用植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利用各种各样的活材料使课堂所学的抽象分类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科、属、种的实际鉴别能力。

教师要有重点地引导学生注意药用植物及其生态特点,不要让学生因野外景致多样、植物种类繁多而分散精力。在组织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多看、多问、多记、多动手。每天我们都会带着标本夹上山,遇到好的植物大家都如获至宝,小心地制成标本保存起来。山上野果很多,每到一个地方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小小的惊喜,也给他们劳累之余带来一些乐趣,使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兴趣。

野外实习临近结束时学生易出现松懈情绪,因此要注意防止实习虎头蛇尾,认真做好实习的一项工作——实结。实结包括业务和思想两方面,主要是讨论野外实习的收获和体会,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给出改进意见。还可举办报告会(报告实习中取得的科研成绩)和展览会(展出学生的专题论文、植物标本及丰富多彩的实习照片等)。这样,不仅可充分反映实习成绩,还可使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知识。通过此次活动,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通过建立上述多方位、多层次的《药用植物学》实践性教学平台,对传统药用植物学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实施等进行改革,为最终建立《药用植物学》课程开放性、多媒体、立体式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实践参考。

作者简介:

康怀兴,男,硕士,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学教学与科研管理。

药用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直观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本院考虑到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实际需要,将这门课程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以前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高等专科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内容庞杂、面面俱到,不适合非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面对复杂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难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寻求更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设计

药用植物学是我院为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中的形态、构造及分类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的学科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药材鉴别,并进而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种类。其中很多植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前阶段的植物学课程里面已经学过,重复讲授既浪费教学时间,又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处理各学科之间,特别是相近学科之间那些既有某些共性又各具特点的内容,使之既融会贯通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是药用植物学教学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考虑到我们的授课对象主要是生物技术等非药学专业学生,而他们的毕业实习单位主要是制药厂、中药基地等,结合学生实习和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将与植物学里面重复的知识让同学们自己学习,从而增加了同学们实习时常用到的生药学的部分知识。生药学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等有关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的来源、鉴定、化学成分及用途的科学,其理论与实践基础均贯穿于药用植物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因此,这两门课程之间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为使它们能达到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合理组织至关重要。我们以生药学内容为主线,将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穿插进行。

二、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所研究的内容需要记忆的很多,要求教师的授课语言既要科学严谨、又要简洁生动、便于记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着教学内容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愉快地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智力的开发。充分运用投影、幻灯、录像和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使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微观知识宏观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间接知识直观化。例如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这些在课本上都只是墨线图,不够生动,学生在学习当中不能很理解。多媒体可以运用动画和大量的彩色实物图片,让学生对课本上文字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何首乌的云锦纹,实物的横切面、照片从色泽、花纹都能很好地体现“云锦纹”特征,而书本上的墨线图在感觉上就没那么好理解。还有大量的显微特征,课本上全是平面线条所绘的图,这些图跟肉眼在显微镜下实际看到的特征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采用彩色的显微照片,包括横切面、粉末、电镜的照片,就能很客观地说明问题,因为是实际的照片,其真实性能让学生到位地理解所学内容。在讲述每一味生药时,可以穿插与该药有关的民间故事、典故或者现代研究中跟市场、临床等实践有关的新闻或事件,使所学的生药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死记硬背条条框框,不仅可以使学生耳目一新,增加兴趣,而且可以了解很多相关的知识。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联系药物研究发展的新知识,对新药从基础研究到开发应用有所了解,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每种新天然药物的研究成果,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是基础。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满堂灌,学生抄笔记。本来这门课程的内容相对就比较单调乏味,加之这样的教学方法更令人觉得无聊,所以学生上课常走神。我尝试过让学生介入课堂教学中来,效果不错。具体做法是将下一节课要教的生药内容事先告诉学生,安排他们去查询有关资料,到上课时抽出10分钟时间给他们讲述所查资料的内容,内容要求跟书上有关联,但又不能重复。此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汇报过程成了信息交流,经常会有趣味性的报告,活跃了课堂气氛。此外,老师上课时要经常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向老师提问,提出他们的要求和希望,通过双方信息反馈,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予以改正。总之,要多种方法穿插使用,才能让40分钟的课堂教学多姿多彩。

四、介绍广西特产中药

广西是全国中药材资源蕴藏量居前列的省份,我认为应该对本地的特产药材进行重点介绍,例如肉桂、广豆根、石斛、三七、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穿山甲、珍珠等,因为这些药材在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会经常接触。另外,对于广西的特产中药,学生们比较容易了解到它们各方面的情况,学习起来觉得比较亲切,同时有一种自豪感。

《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已进行两年,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结合专业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与教学,为学生顺利进入实习阶段并学以致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药用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和综合测评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摘 要:结合科学研究的方法,立足山东药用植物资源,强化药用植物学野外实践环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采取分组带看专题实习、普遍认药与专题调查相结合、标本采制与药材鉴定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调研相结合等的教学方法。初步建立了综合学生论文成绩考查、药用植物认知考核、标本制作规范考评、社会调研情况和实习纪律等综合测评的考核方法体系。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改革;综合测评考核方式

药用植物学是医药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对提高大学生基本科学素质和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和重要的影响。如何发展药用植物学学科,提高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的水平是始终贯穿药用植物学课程建设的重大问题。药用植物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践环节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来,笔者本着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与课程理论内容有机整合的原则,围绕实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深度和广度,精心设计,对药用植物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地调整,增加应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安排上,尽量减少和删除一些陈旧的验证性的实验。增加了一些提高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根据学对知识掌握与应用的规律,将实验内容划分基础层、提高层和综合创新层3个模块。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浓厚兴趣。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近年笔者对野外实习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

1 改革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校本科生中药学和药学专业有1~2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在改革前药用植物实验的考试分为实验室内理论、技术考试和野外药用植物种类识别考核,分别占80%和10%。另外10%是平时实验课成绩。识别药用植物种类考核方法是在野外实习结束时在教师和学生采集的标本中,由教师每组选取20份标本,对学生分别进行考核。由于野外实习所占总成绩的比例较小,导致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其不重视,仅在考前临时突击强记,导致野外实习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而所学的知识难以巩固,教学效果不明显。

2 野外实习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反复比较和遴选,立足山东药用植物资源,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药用植物,列出一系列的实习专题,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在实习前布置下去,让学生带着专题实习、普遍认识药用植物与专题调查相结合、标本采制与药材鉴定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调研相结合等多角度开展实践教学的方法。这样笔者模拟了科研过程。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为学生科研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 查阅科技文献能力的培养 查阅科技文献能力包括阅读学术著作和科技期刊的能力,使用多种工具书的能力,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现代科技情报的特点是数量大,增长快。快速、有效地检索、查阅相关文献,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是提高科研效率的重要一环。结合实习布置相应的专题,如山东昆嵛山沙参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等,在实习前对专题中药用植物的分布、生态环境、植物形态和药用价值等进行查阅。实习归来后。对采集到的沙参属药用植物的实验室业内整理,列出分种检索表,然后再查阅科技文献,总结写出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的综述报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表达能力。

2.2 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来考察现象的方法。观察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检验科学理论假说真理性的重要依据。科学的观察方法要求必须、系统、精细、客观。

实习过程中对药用植物的观察包括生态环境和植物个体的观察。药用植物的生长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生态环境和群落类型,如森林、灌丛、草甸、湿地等主要生态环境和群落类型等,并掌握各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类型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植物群落的内部联系,也为中药资源学的学习和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植物个体的观察要求学生从分类学特征上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进行详细观察,找出每种植物的显著分类特征,然后进行描述并熟悉其药用部位。

2.3 标本采集制作能力的培养 在详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标本的采集。标本采集既要注意其典型性和完整性,还要兼顾药用部位和鉴别特征。采集时要注重质量,减少数量,对于植物的产地、生境、性状、花色、采集日期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这对标本的鉴定和研究是必须的。

腊叶标本在最初压制时,必须使标本舒展,叶片应有正面和反面两种;浸制标本要注意浸液颜色、浓度和保存液的选择。为了保障标本的制作效果,在实习阶段。组织学生随时进行采集制作标本的讲评活动,指导学生科学采集标本。野外实习结束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标本展评,选择学生制作精良的标本,充实到标本室或作为科研素材,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4 鉴定能力的培养 鉴定植物是药用植物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鉴定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讨的问题。

比较、分类和类比是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整理、加工和概括事实材料必须依靠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人们要认识事物、辨认事实,首先要做到鉴别事物和区分事物的种类。为了加强学生对植物分类知识的深化,就要对不同生境、不同生长期的同一种植物和近似种、相似科的植物进行比较、分类和类比。

分析和综合是人们科学思维中常用的逻辑方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分析是从认识事物的现象出发,通过分解对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而综合则是从事物的本质出发,通过综合认识对象的各个方面,去认识事物的整体。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分类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鉴定常见的药用植物。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时,首先要而仔细地观察标本各部分的特征,特别是花和果实的特征,与检索表上所记载的特征进行比较,逐一查阅,直到检索出该标本的分类等级名称。当检索出某一分类等级名称时,要将标本特征和文献记载的该分类等级的特征进行核对,两者符合。方可继续检索。在使用分类检索表的过程中,反复应用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方法,认识植物的整体,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鉴定植物的能力。

3 野外实习综合测评方式的创新

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中最直接的方式是考试,考试的方法也要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改革。首先笔者提高了野外实习考核在药用植物实验总考试中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40%。然后笔者探索和建立了形式多样、规范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考核方式。创立了综合学生论文成绩考查、药用植物认知考核、标本制作规范考评、社会调研情况和实习纪律等综合测评的考核方法体系。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野外实习效果越来越好,实习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具体考核方法体系如图1所示。

总之,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的好方式。在药用植物实践教学中,笔者将继续不断探索,解放思想,大胆改革,采取各种措施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和考核模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培养适应中药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