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影欣赏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电影欣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影欣赏论文

电影欣赏论文:中职英语电影欣赏论文

1用英文电影辅助中职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对于语言学习而言,信息输入是关键。只有足够的信息输入才能保障输出时运用自如。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证明,人类学习1.0%是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11%通过听觉,83%通过视觉。而英语原声电影中承载着大量的语音和图像信息,它当之无愧是语言信息输入的途径。将英文电影引入到中职英语课堂这一教学形式的可行性和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及时,将英文电影引入到中职英语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动力十足,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有位研究中职教学的专家总结得很好:“中职学生并不是不爱学习,他们只是不爱看书而已。”和其他同年龄的学生一样,中职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追求时尚,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据调查,看电影电视、听音乐是他们较大的兴趣爱好。将英文电影引入课堂是投其所好,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英文电影的立体性、直观性极易刺激他们的大脑,激起模仿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第二,英文电影一般都由说英语国家的本土人士出演,语音语调自然流畅,发音纯正,语言地道。通过反复播放经典片段让学生反复模仿,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纠正学生的发音,培养良好的语音习惯。第三,英文电影能够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师英语》下册unit1中有一篇文章《LittleSnowWhite》,这是很长的一篇阅读文章。虽然白雪公主的故事孩子们都耳熟能详,但当看到vicious,mirror,disguise等词语的时候,他们没有信心,表示不会读。我将美国1937年版的《SnowWhite》播放给同学们观看后,他们信心倍增,兴趣也来了。他们通过讨论、排练,不仅将课文内容表得的很好,还加入了自己的改编。关键是所有参与的学生都是全程用英语表达。欣赏英文电影,能让学生更容易由于某一特殊的情境,而牢牢记住其相关的词汇和对话。第四,看英文电影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语言和文化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语言当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在课文中讲到西方节日的时候,我播放了影片《HomeAlone》。观看后同学们自然就了解了圣诞节什么时候装饰房子,什么时候送礼物,送些什么礼物,美国人更喜欢怎样的过节方式等,而且还知道美国的圣诞节和我们眼中的也有区别。这些就是文化和风俗的差异。第五,每部英文电影应该都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在欣赏电影艺术,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在心灵上受到启发,而且这种启发是直接影响感受到的,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2将英文电影引入中职英语课堂的实施策略

2.1英文电影的选择

课前教师应该精心挑选适合的英文电影。在选择影片时,既要照顾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还要兼顾影片的教育意义和趣味性。根据中职学生大多英语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用一些情节简单的英语动漫电影,如《SnowWhite》《LionKing》《Frozen》《IceAge》等。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情节欢快、风趣幽默的真人剧,如《Mr.Bean》《TheSoundofMusic》等。如《HomeAlone》《HomelesstoHarvard》《HighSchoolMusical》等反映童真、家庭、或者校园生活、励志的影片也是很好的选择对象。针对中职学生的语言水平,我们还可以从先选择观看有中文字幕的原声影片,慢慢过渡到观看英文字幕的影片,观看无字幕的影片,循序渐进。

2.2要对英文电影进行适当的整合

著名导演张艺谋说:“电影需要的不是思想多么深邃,最需要的是吸引力,是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导演拍片的首要目的是娱乐大众,获取更高的票房,而不是按英语教学需求而拍。有些电影情节对英语教学没有帮助,甚至有的情节根本不适合中职学生观看。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影片进行删减和整合。将影片中能辅助英语教学、有教育意义和欣赏价值的内容留下,将没有意义不适合观看的部分删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3时间的安排

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它没有教学压力,不要求学生掌握很多复杂的词汇和令人头疼的语法。教师也不用因为有评讲不完的练习题而到处挤时间。将英语影片引入中职英语教学时间是允许的。但英文电影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它不是英语教学的全部,不能过频,不能让它喧宾夺主。因此我认为一个学月一次比较合适。

2.4学习交流

学习交流是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欣赏完影片之后,要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具体形式有:模仿并表演影片中的精彩片段,用简单的英语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或片段,用英语句子总结故事情节,甚至还可以尝试改编影片结局。无论哪种形式,这一环节的练习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应该加以肯定和表扬。

3反思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想将英文电影引入中职英语课堂并达到辅助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必须要求英语教师观看和搜集大量的英文原声电影,还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影片进行合理的整合。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如何把握时间,如何给与学生帮助和如何进行评价等问题也至关重要,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4结语

相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英文电影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真实的、自然的语言学习资源,具有声、光、色、像相结合的特点,多方位刺激学习者的感觉器官,使他们置身于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中,实现了语言学习和娱乐的结合。以教师引导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有效保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文化;在理解文化的同时,又反过来促进语言的学习,这样就实现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作者:邹瑜单位:重庆永川职业教育中心

电影欣赏论文:校园生活电影欣赏论文

一、电影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

高职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很多,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时间,尤其是双休日很多同学会在宿舍睡上24小时,甚至在网吧呆上24小时,教师可以在双休日的时候提供一些的影片让学生去观看,并布置一些作业,例如,让他们去查阅和电影有关的一些历史背景,对电影的内容进行延伸,利用我们的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提交作业,这样学生在双休日就有事情可做,也能引导学生自主去学习思考,并在这种娱乐的方式中获取知识,充实校园生活,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平时学校也可以开一些关于影视欣赏的选修课,在集体的氛围里和老师、同学一起来探讨与品味艺术。有很多学校也会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播放近期的电影并在平时打出广告吸引学生前去观看,收取少额的费用。这无疑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假日休闲的方式。将的影视融入学生平时的生活中,能帮助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生命的体验,向学生传送美的理念,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智慧。

二、电影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在安逸的时候不贪图享乐,在困难的时候能积极进取,勇敢面对,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一)的电影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职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他们敏感多变、自尊心强,渴望独立、渴望被人肯定,如果这种诉求一直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学生精神上的压抑;另一方面,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但由于缺乏处理与异性之间关系的经验而产生各种矛盾;再加上现在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中很多血腥暴力的场面也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的扭曲。学生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一生。山东泰山医学院心理咨询师宫梅玲利用阅读来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宫梅玲老师不开药方只开书方,图书馆就是她的药房,通过阅读帮助学生走出困惑。电影也是一样,电影把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包括亲情、爱情、友谊、苦难、挫折等诠释出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3]当学生心理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推荐学生去观看一些合适的影片帮助他们走出困惑,重拾阳光。比如,对于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迷茫的同学可以推荐他们去看《乔布斯传》、《当幸福来敲门》,通过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对于一些在感情上受挫折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看《泰坦尼克号》、《山楂树之恋》,告诉他们真正的爱情可以是轰轰烈烈也可以是平平淡淡的,爱是一种付出,而不是纯粹的索取;对于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看《阿甘正传》、《放牛班的春天》,鼓励他们重新振作,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春天。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出现的不同心理困惑给他们推荐不同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故事获得情感体验,同时,使他们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内心的忧患得到排解。学生在观看影片心灵得到放松的同时,影片中阳光积极的一面也能逐渐被学生吸收,在他们的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内心世界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的影片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的时期,这个时候的他们人生阅历不丰富,人格发展不健全,容易受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容易走入误区。电影作为文化艺术传播的载体,代表着现代生活的核心价值观,的影视作品向学生展示了各个民族的不同物质文化和精神追求,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审美。电影作品传达给我们的很多人物的心灵美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的内心,启发着学生,引领学生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不妨将影视作品加入“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德育课程中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能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当然影视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构建还不健全的时候,不乏很多低级趣味的影视作品出现,教会学生如何选择的影片并对学生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利用这些资源,并充分挖掘出这些电影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内涵,引导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提高自我修养,构建健全的人格。

作者:季丽花单位: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助教

电影欣赏论文:高中政治电影欣赏论文

一、加强爱国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许多的电影作品传递着爱国主义的信息和态度,如笔者在讲授完“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之后,组织学生观看了《南京!南京!》、《东京审判》两部影片,加深了学生对爱国主义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这两部电影借助视觉优势和时代气质强烈地吸引学生,通过观看使他们明白即使作为高中生也必须时刻关注祖国的命运,关注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民族排忧解难。

二、深化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

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信念是一种思想意识,是正确的和坚信不疑的观念。理想与信念联系紧密,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依靠信念力量的支持,而信念的力量又来源于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都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有力地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比如中国梦就是全中国人民高中政治的崇高理想,对于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观看的电影作品可以为高中生的成长添加养料,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一些红色经典影片更是向高中生们展示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如笔者在讲授完政治生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之后,组织学生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以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胜利至建国前夕这一气势恢宏的历史时代为背景,再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派在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的斗争中,同舟共济,为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所经历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历程。通过观看这部电影,高中生深刻领悟、体验到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伟人的崇高品格,从而促使高中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借助某些形式的教学行为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信息的形式传播给高中生的过程,但高中政治课的理论比较抽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的阅历毕竟有限,而电影欣赏则能为他们创设大量的社会生活情境。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环境宽松、气氛愉悦更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电影作为一种教学资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广,它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譬如笔者在讲授新课《公司的经营》之前,组织学生观看《首席执行官》,该影片以海尔总裁张瑞敏为原型,反映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通过观看电影,学生对企业(公司)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新课讲授之时,我让学生结合电影的情境并思考: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经营会取决于哪些因素呢?学生兴趣高昂,激烈讨论,踊跃参与,认为有下列因素:经营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员工素质、领导者素质……学生的讨论结果让笔者非常惊讶。这说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利用电影资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四、滋润学生心灵,提高审美情趣

美育,是高中政治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的影视作品作为中介渗透美感教育,有利于培养高中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的电影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将自身的美作用于高中生的感官和心理。中学生在观看电影的同时可以产生审美愉悦,净化心灵,增强审美意识,提升精神境界,最终使自己的人格趋于。如,笔者在讲授完“意识的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关内容后,组织学生观看《肖申克的救赎》,该部影片讲述了被冤入狱的安迪至死不渝地追求自己向往的自由,从始至终丝毫不动摇地用了一把刻石的小锤整整挖了二十年,终于挖到逃出牢笼、奔向自由的那24小时。影片中的主人公那种永不言弃、超越自我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希望、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友谊,真实地体验到久违的崇高之美。观看这部电影对高中生来说的确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它让学生深深刻感悟到人生的哲学:相信自己,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永不言弃、矢志不移,就会是自己的生命绽放灿烂的花朵,就会创造出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

作者:汤庆飞单位:邳州市八义集中学

电影欣赏论文:职校学生电影欣赏论文

一、电影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

作为高职的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业负担不是很重,很多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其实非常的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到了学校后能做什么,之前的学习经验告诉他们来学校就是在课堂里学习,现在突然多出这么多自己可以把握的课余时间就觉得无所适从。因此,很多同学开始沉迷于网络,没了电脑,他们会无所事事,看着书本,他们会瞌睡连连,他们也知道这样的生活很不好,也不应该一直这样过下去,但与其离了电脑游戏无所事事,他们宁愿沉迷在游戏里,享受游戏带来的刺激,此时教师就应当给予引导和鼓励,带他们走出迷茫。高职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很多,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时间,尤其是双休日很多同学会在宿舍睡上24小时,甚至在网吧呆上24小时,教师可以在双休日的时候提供一些的影片让学生去观看,并布置一些作业,例如,让他们去查阅和电影有关的一些历史背景,对电影的内容进行延伸,利用我们的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提交作业,这样学生在双休日就有事情可做,也能引导学生自主去学习思考,并在这种娱乐的方式中获取知识,充实校园生活,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平时学校也可以开一些关于影视欣赏的选修课,在集体的氛围里和老师、同学一起来探讨与品味艺术。有很多学校也会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播放近期的电影并在平时打出广告吸引学生前去观看,收取少额的费用。这无疑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假日休闲的方式。将的影视融入学生平时的生活中,能帮助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生命的体验,向学生传送美的理念,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智慧。

二、电影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在安逸的时候不贪图享乐,在困难的时候能积极进取,勇敢面对,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一)的电影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高职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他们敏感多变、自尊心强,渴望独立、渴望被人肯定,如果这种诉求一直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学生精神上的压抑;另一方面,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但由于缺乏处理与异性之间关系的经验而产生各种矛盾;再加上现在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中很多血腥暴力的场面也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的扭曲。学生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一生。山东泰山医学院心理咨询师宫梅玲利用阅读来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宫梅玲老师不开药方只开书方,图书馆就是她的药房,通过阅读帮助学生走出困惑。电影也是一样,电影把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包括亲情、爱情、友谊、苦难、挫折等诠释出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当学生心理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推荐学生去观看一些合适的影片帮助他们走出困惑,重拾阳光。比如,对于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迷茫的同学可以推荐他们去看《乔布斯传》、《当幸福来敲门》,通过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对于一些在感情上受挫折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看《泰坦尼克号》、《山楂树之恋》,告诉他们真正的爱情可以是轰轰烈烈也可以是平平淡淡的,爱是一种付出,而不是纯粹的索取;对于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看《阿甘正传》、《放牛班的春天》,鼓励他们重新振作,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春天。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出现的不同心理困惑给他们推荐不同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故事获得情感体验,同时,使他们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内心的忧患得到排解。学生在观看影片心灵得到放松的同时,影片中阳光积极的一面也能逐渐被学生吸收,在他们的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内心世界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的影片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的时期,这个时候的他们人生阅历不丰富,人格发展不健全,容易受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容易走入误区。电影作为文化艺术传播的载体,代表着现代生活的核心价值观,的影视作品向学生展示了各个民族的不同物质文化和精神追求,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审美。电影作品传达给我们的很多人物的心灵美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的内心,启发着学生,引领学生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不妨将影视作品加入“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德育课程中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能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当然影视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构建还不健全的时候,不乏很多低级趣味的影视作品出现,教会学生如何选择的影片并对学生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利用这些资源,并充分挖掘出这些电影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内涵,引导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提高自我修养,构建健全的人格。

作者:季丽花单位: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助教

电影欣赏论文:电影插曲绒花的音乐欣赏论文

摘要《绒花》是影片《小花》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它曾获得第三届电影百花奖电影音乐奖、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奖等。

关键词电影插曲《绒花》音乐要素情节发展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沥沥鲜血染红它……”凯传词、王酩曲的电影插曲《绒花》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应电影《小花》的剧情发展需要而生。以新颖的视角、清新的音乐风格深入细致地刻画了女主角翠姑内心世界的情感美。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情深意笃。感人肺腑。

一、电影《小花》概述

改编于前涉小说《桐柏英雄》的电影《小花》,故事梗概为: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赵姓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他人。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十七年后。赵小花(董红果)到部队中寻找投身革命的哥哥赵永生未果,却遇到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赵永生的亲妹妹小花被卖后,被何向东赎出收养。改名何翠姑。已成长为游击队长的翠姑在一次战斗中“跪走风车矶”救了身负重伤的亲哥哥永生,但她自己却不知情。之后,小花与哥哥相逢,翠姑也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一次战斗中翠姑为营救小花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小花与亲生父母相认。永生和小花一起去医院看望翠姑,翠姑在昏迷中,断断续续地呼唤哥哥,小花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决心踏着烈士的血迹,去迎接新的胜利。

二、电影插曲《绒花》的音乐分析

《绒花》全曲为二段结构大调性色彩。及时段主题部分选用平实的叙述性音乐语言进入,为9+9的两个平行关系乐句构成。两乐句内部结构均为5+4的乐节。旋律进行以二度及进为主,内含小三度跳进。主题上句半终止于属功能,其和声走向为T-S-T-D,上句旋律在第四小节突出了下属功能组中的“4”音,第六、第八小节强调了导音“7”到主音“1”的小二度解决。既巩固了主和弦,又为属功能半终止进行了铺垫:主题下句完满终止于主功能,其和声走向为T-SII-TSVI-D-T,下句旋律在第十五、十六小节连续两次运用纯五度下行大跳。加重了歌曲情感的深度表达。值得一提的是,《绒花》的音乐主题在西洋大调的基础上,巧妙的融入了中国音乐所特有的“12356”五声音列元素,增强了作品的民族风韵。在节奏的选择上,曲作者精心设计了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歌曲基本节奏,在听觉上形成一咏三叹的音乐效果。歌曲的第二部分为副歌的创作手法,呼唤性、山歌风味的旋律中,连续多个三连音的运用使全曲的音乐层次逐步增涨。这部分和声功能上突出了下属和弦色彩,使得调性暂时离调至下属关系的大调。形成全曲的高潮,直至歌曲结尾处回原调。歌词部分,朴实无华的歌词创作与质朴的音乐风格相统一,歌词中叠字、叠词的运用与旋律中叠音的运用遥相呼应,既增加了音节的美感,又加深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绒花》对影片情节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电影《小花》以“两朵小花”(赵小花、何翠姑)寻找哥哥的故事情节为主线,描写了战争年代人的生离死别,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兄妹情、母女情,并在“翠姑跪走风车矶”的特定场景适时地推出《绒花》这首电影插曲,为影片高潮的出现进行了情绪上的铺垫,有效地渲染了影片气氛,升华了主题内涵,推动了剧情发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绒花》这首抒情的青春颂歌。以“反色调”的处理方法与“翠姑跪走风车矶”这个场面同时出现,它不是外在的一般性的称赞,而是通过委婉的叙说深沉地揭示了人物内心无比崇高的精神世界。银幕上,一方面是翠姑为救哥哥艰难地抬着担架爬越石梯:一方面起伏的山峦、挺拔的青松、美丽的光斑交替出现,汇集成一幅壮美的青春图画。这时,电影插曲《绒花》响起,音乐以影片主人公的视角。如说如唱,倾诉心声。首唱者李谷一老师收放自如的“气声唱法”的运用,使其旋律虚幻飘逸。优美中略带淡淡的哀愁。形成了典雅、细腻、含蓄的音乐美。达到了朴实自然、亲切生动的艺术效果。在这里,《绒花》不是对何翠姑艰苦攀登这一画面意义的简单重复。而是以优美的歌声赞颂她崇高的思想、美好的心灵。电影插曲成功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与画面相对位而存在。抒情的音乐和艰苦攀登的画面。从不同的侧面同时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动作的意义,使人物呈现出多侧面、立体感。电影插曲《绒花》的有效运用给观众带来视听合一的巨大震撼,为翠姑这一人物的塑造、为影片的成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电影欣赏结课管理论文

1985年电影在西方横空出世,这是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二十年的时间里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其魅力、影响力已被大众接受和推崇。电影之所以发展这么迅速,主要是它的内容反应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感情,一种哲理。把这个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从电影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处世道理,同样也能得到身心的娱乐和了解其它国家的风俗习惯。在电影欣赏课上,我们看了多部电影,其中有《喜福会》、《蓝色姊妹花》、《七宗罪》、《刮痧》、《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看完每一部电影,我都会从中汲取一些东西,一些深邃却易于理解的东西,它们很难从现实中挖掘。这些珍贵东西的累积让我对电影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喜福会》影片节奏稍慢,但是线索清晰,也很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有让你为之一震的元素,影片围绕了四对母女的命运展开,讲了多位女人的生活经历。每一位女人都有着自己曾经辛酸,坎坷,不愉快的过去,在不同的经历后她们对这个社会,她们的家庭,以及对待丈夫儿女有了更好的经营手段。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莺莺阿姨还有AnMei阿姨。莺莺阿姨,曾在年轻时爱上一位花花公子,在无耻卑鄙的丈夫折磨下,她忍无可忍,夺走了他在乎的东西—他们的儿子,她,溺死了他们的孩子。AnMei阿姨有一个逆来顺受、命运悲惨却毫不反抗的母亲,母亲要为女儿争夺一些地位和严,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AnMei也学会了怎样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可以说《喜福会》是反映当时社会女性的声音,她们强烈要求着自己的尊严、权利、地位、利益、平等、独立。通过多位女性的交叉的不同悲惨经历,深刻地阐述了女性的这种强烈心声。如今的社会已大不同与以往,女性的地位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大众的议事进程中,女性的权利也在逐渐地增加,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是“女性的时代”她们在家庭、工作、社会都会有着平等或者更优厚的待遇。《喜福会》这部电影虽然不会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利益、权利的改变,但是它向人们揭示了当时社会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使人们意识到女性对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我想正是千万部这样的电影促成了当今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

影片《刮痧》借一件小事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冲突。电影中许大同的父亲的一句话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说,刮痧在中国几千年了,怎么一到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呢?其实说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像许大同代替父亲承认是自己给孩子“刮痧”,许大同对上司说的“我打孩子是对你的尊重”等等中国的传统道德规范,在上司桑兰那里又何曾得到理解和认同。当然,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法庭的起诉撤销。这种结果的产生,除了人正常的良知以外,更多的是由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想,《刮痧》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大同”,其目的或者其象征也就在此吧!如果说这部电影是一个寓言,其寓意也正在与此。

《刮痧》的另一个理解层面是情感,包括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夫妻之爱、祖孙之爱、朋友之爱。这几者又以父子之爱为主要方面。电影中出现了两对父子,祖孙三代,但他们之间的爱却是相通的。许大同在法庭上的一段独白最能代表所有父亲的心声。虽然起初美国人对我们的这种爱有一种曲解的看法,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看到这种爱逐渐被接受,被认同,影片美国人向我们拍手的是时候就是一个好的回答,向我们暗示了东西方文化的包容性。

《喜福会》是反映一种呼吁关注女性的社会问题,而《蓝色姊妹花》反映的是姐妹情深意厚的家庭因素,《七宗罪》揭示犯罪人的变态心理和警察的破案智慧机制,《刮痧》向我们阐释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教子、爱子的态度问题。《了不起的盖茨比》记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下人性的丑陋以及利益的驱动造就了当时人的贪婪、享受的欲望。

曾经有位艺术家说过,“电影的意义在于将生活的镜子打碎,然后将碎片重新贴成另一面镜子。”它不但能反映生活,还能教育引导人们,我想这正是它的意义所在。

电影欣赏论文:试论英文电影欣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催化作用

目前,无论是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还是高中生本身都对普通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通过英语课堂实现英语读写听说四项综合能力的培养。但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听力和口语教学上更是进展迟缓。而采用英文电影欣赏的方式来辅助高中英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还有利于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对高中英语教学成效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对英文电影欣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催化作用的讨论,将主要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成效三个方面进行。

1.教学内容方面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内容主要是以高中英语教材为教学中心、以英语辅导书为教学支持的,具有一定的模式性。而且,这些教学内容具有类型固定化(高中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单词、语法、阅读教学;其中,阅读题材主要包括说明文、应用文和记叙文等)和纯文字化的特点,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而英文电影欣赏可以将电影中的故事和情节引入到教学中去,使英语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更强,突破教学内容的文字化局限,丰富英语教学内容的类型,起到扩充教材的作用。

2.教学方式方面

高中英语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上英语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更多地扮演着英语知识“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此外,目前我国国内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大多采用汉语教学的方式,即除了进行单词读写、习题练习中的英文篇章阅读之外,均将汉语作为教学过程中问题解释的旁白语言。这种“汉式英语教学”的方法虽然使学生拥有很多接触英语的机会和时间,但却因为“听的少、说的少”而“听不清、说不出”或“听不懂、说不准”,进而导致许多学生在离开“录音机式听力教学”的引导后便无法听出单词、听懂语句,在离开书本之后就无法开口讲英语,怯于讲英语。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就失去了“读写听说”的完整性。

运用英文电影欣赏进行英语教学则能够改善这一不良现象。一方面,电影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情节性,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降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的难度,使学生获取更多的自信,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欣赏的积极性。而且影片中人物的动态行为和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和语法,语调和发音也比较标准,与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吻合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对影片进行播放和暂停的灵活控制,实现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影片中任务的对白和情节发展来熟悉不同单词、短语和语法的适用语境。同时,英文电影中的英文口Z化对白也能够起到锻炼学生听力能力的作用,能够弥补汉式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少和蹩脚发音的不足。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欣赏过程中针对影片与学生进行问答式的英文交流,鼓励将英语说出来,锻炼学生的单词组合能力和语法应用能力。或者就英文电影中的插曲、片尾曲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将英语唱出来,以此来培养学生同英语之间的情感,帮助学生摆脱“怯于说英语”的心理障碍。

3.教学成效方面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具有浓厚的应试化色彩。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许多教师采取了题海战术,要求学生多背单词、多记语法、多练习题、多听听力材料,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使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考试前“学富五车”,考试后“学识清零”,高考前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顺利通过英语六级,但高考过后却往往有不少的英语优等生连四级都过不了。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注重短期成效,忽视长期成效的弊端。

英文电影欣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则更注重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长期成效。首先,英文电影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咋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了解英国、美国等影片发源地的英语文化和语言特点;其次,影片欣赏过程中身临其境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对影片中涉及的语句等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这种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深远的。在英文电影欣赏过程中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会更加牢固,这为高中生进入大学,学习更高水平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

4.结论

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这一英语教学性质的明确,进行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学革新势在必行。而英文电影欣赏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能够为高中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科学合理运用。

电影欣赏论文:英文电影欣赏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摘要:英文电影是一种文化载体,它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了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英文原版电影以其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形象生动和颇具感染力的画面以及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拥有优越的条件。利用电影欣赏教学,能有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加强人文精神感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英文电影;英语教学;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目前,加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英语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外语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人文素养以及形成人生修养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着力造就他们健全的人格,在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英文电影是一种文化载体,它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了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利用电影欣赏教学,能有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通过英文电影欣赏,学生能从中汲取文化素养、人生经验和精神力量。

一、英文电影欣赏

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电影辅助教学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独具优势。英文原版电影以其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形象生动和颇具感染力的画面以及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拥有优越的条件。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的影视作品能使人心灵得到真、善、美的陶冶和净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并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向上的力量。如影片《泰坦尼克号》以优美迷人的画面、波澜壮阔的场景、演员高超的演技以及至纯至深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的插曲《我心依旧》(MyHeart Will GD On)给人心灵的震撼;影片《音乐之声》中《哆来咪》(Do-Re-Mi)、《雪绒花》(Edelweiss)等英文歌曲让人百听不厌,有一种美的享受。影视艺术的观赏过程不仅是审美的过程,而且也是再创造的过程。它提供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多方面的,并且与影视艺术的认知教育功能相伴相随、不可分离。

(二)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

大学影视教材中汇集着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即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拼搏精神、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等)。如:“The Last Les-son”《一课》中,老师深沉的爱国情怀;“Madam Cur-rie”《居里夫人》中,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索精神;“ThreeDays to See”《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积极的乐观态度等;这些影视素材使学生在获得英语知识的同时获得一些人生启迪,激发爱国热情,树立远大理想,追求人生价值,陶冶思想情操。

(三)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感悟

利用英文影视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接受人文精神的感悟。如影片《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能够让学生认真思考个人感情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孰轻孰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影片《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体现出的母子爱、战友爱、情人爱蕴涵了人间最纯真、最朴素、最弥足珍贵的感情,激发人们心灵深处对世间最美好情感的向往,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顽强的抗争精神和不懈的追求历程也给学生以激励。通过影片,启发学生探讨中西方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中西教育观对比,使他们意识到勇敢战胜困难和独立生存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他们的人文精神感悟。

(四)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段再现历史事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欣赏电影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电影的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提供了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俗等更直观形象、方便快捷的资源。比如《阿甘正传》这部当代美国历史文化的经典影片。它融战争、历史、爱情和普通人的故事于一体,体现了当代人崇尚的返璞归真的人生哲理,充满了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影片不仅成功塑造了阿甘的艺术形象,而且间接地展示了美国二战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国内的反战浪潮和种族歧视以及尼克松的水门事件等。通过影片欣赏,学生对英语民族的丰富文化有了多方位、更直观的了解,并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利用英文电影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影视教材和影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丰富了教学内容。英语教师应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巧妙运用英文影片进行英语辅助教学。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致力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所选影片内容形式要丰富多彩(如科教片、励志片、伦理片、爱情片、历史剧等),内容要有教育意义,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学有所得,不能仅为娱乐而娱乐。只有认真选择合适的影视教材和影片内容,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才能为教学计划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保障影视欣赏教学达到语言和文化传播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鉴赏能力和整体人文素质,教师在选择影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思想内容健康

思想内容健康是电影选取的首要原则。一部思想内容健康的电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从中获取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陶冶情操和激励斗志,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阿甘正传》

(ForrestGump)影片讲述智商存在缺陷的阿甘,通过自己自强不息的艰苦努力,在这个弱肉强食、充满竞争的世界里,艰苦奋斗,顽强生活,牢牢地把握着自己的命运,在复杂的社会中站稳了脚跟。影片中那句充满智慧哲理的经典台词:“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gonna get”(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蕴含着每个人都了解但是却很难做到的人生态度。这是一部经典绝伦让人看多少遍都有所感悟、震撼心灵的励志佳片;《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D厂Happiness),影片取材于真实故事,讲述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Chris Gardner在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生活落魄的困境时,如何到处奔波、吃苦耐劳、善尽单亲责任,经过自己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一个小职员最终获得成功的经历。这些励志影片能够启迪学生通过拼搏努力去改 变自身现状,激励学生积极进取的勇气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对学生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2.文化内容丰富

一部经典电影都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比如影片《与狼共舞》是一部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的西部史诗巨片,讲述了一个白人士兵与土著居民相互接触,相识、相知的传奇经历,反映了印第安人的品质和灿烂文化,揭露了白人对印第安人进行的种族灭绝罪行,同时也歌颂了跨越两种文化的友谊与爱情;《珍珠港》(Pearl Harbor)其宏大的场面给人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还有让人们赞叹的友情、爱情、责任、大义等,影片展现了二战中日本在太平洋上挑起的珍珠港事件,再现了日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讲述了二战期间奥地利少校特拉普为了维护祖国和个人的尊严,宁可丢掉物质财产,也不为入侵的德国纳粹卖命。通过电影欣赏,使学生看到战争的残酷,激发对和平的热爱。

(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电影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将语言和文化融入其中,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习视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实践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把语言、文化、情感、方法等因素融为一体。积极指导他们围绕影片主题就相关内容查资料、写报告和互相交流、讨论,激活他们原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选题时应选取思想内容健康、人文气息浓厚的影片,如《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等励志片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或《音乐之声》《泰坦尼克号》等配有优美音乐、适合学生观看并能触动学生灵魂、激发学习热情的影片。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只是辅助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挖掘电影内容,获取文化信息,实现教学目的。影片结束后,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找电影相关资料进行课后拓展学习,如《阿甘正传》中涉及的著名历史人物、事件、奥斯卡所获奖项以及男主角汤姆汉克斯的介绍等。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课堂实践能力。

三、结语

人文素质与文化、道德、业务、心理等素质是相通的,它们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用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是极其重要的。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电影欣赏,把语言和文化及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是卓有成效的。英语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就是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独特的外语语言文化,提高他们的综合人文素养,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影欣赏论文:电影中的舞蹈及欣赏

[摘 要] 随着电影和舞蹈艺术的发展,二者的结合越来越多,越来越。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电影中的舞蹈片段说明舞蹈能增强电影的表现能力,为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电影也为舞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发展平台,二者相辅相成。文中还讲述了电影与舞蹈结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中国电影未来发展方向是应多与民族特色文化相结合,特别应注重中国的一些传统舞蹈,让中国的电影更多地体现我们民族的特色。

[关键词] 电影;舞蹈;舞蹈欣赏

一、舞蹈及其欣赏

舞蹈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而产生的,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原始人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也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舞蹈得到不断完善,种类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一般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种。生活舞蹈是人们在生活中自然形成,艺术舞蹈主要是指用来供观众欣赏的舞蹈。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它着重表现人们内在的情感世界,具有真实性和直接性。由于舞蹈是由人体动作不停顿的流动变化而形成的,那么它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同时还需要有音乐、服装和道具等辅助,是综合了听觉和视觉、通过人的形态、神态进行传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欣赏是指人们在欣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思想活动,它不是一般简单的认知活动,而是包括对舞蹈的感受、体验以及理解的整个过程,是人们认识理解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舞蹈形象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对现实的影响。人们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可能会回忆起生活中所亲身经历类似的事情,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这些形象思维可使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更加完整生动,从而能在更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下欣赏舞蹈。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来说不是对象,所以我们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舞蹈知识、具备一定的舞蹈认知能力,才能达到一定的舞蹈欣赏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舞蹈欣赏,从这点来说舞蹈应该是少数人的艺术。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电影中的舞蹈片段说明舞蹈能增强电影的表现能力,为电影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电影也为舞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发展平台,二者相辅相成。文中还讲述了电影与舞蹈结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中国电影未来发展方向是应多与民族特色文化相结合,特别应注重中国的一些传统舞蹈,让中国的电影更多地体现我们民族的特色。

二、电影中的舞蹈

(一)电影与舞蹈相辅相成

电影诞生之后,舞蹈也多了银幕这种展示形式,但同时也担负起了更多反映社会和反映时代的重任。舞者美妙的舞姿飘然灵动,恍如梦境;电影银幕的光影流动鲜活,身临其境,舞蹈与电影就是梦想与现实的结合,是灵魂的升华。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舞蹈在电影中展现的内容和形式也日趋成熟,人们与电影中舞蹈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舞蹈已经成为电影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元素,但舞蹈本身展现给观众的只是舞台上绚丽的一幕,而舞台背后的故事和舞者的艰辛经历都鲜为人知,而电影却具有故事性和完整性,它不仅展现出了舞蹈艺术本身,同时也将舞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成功的艰辛经历展现在观众面前,如比约克出演的《黑暗中的舞者》和周防正行的《谈谈情,跳跳舞》,这些舞者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电影展现出来的。

电影在舞蹈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舞蹈借助电影已深入到人们的思想以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视剧中舞蹈片段和舞蹈场景的作用除了给观众视觉享受之外,更多的是通过舞蹈表达感情,展现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或一种不寻常的人生经历,舞蹈为电影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影视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使舞蹈艺术和影视艺术达到了的结合,如电影《十面埋伏》中章子怡的“仙人指路”舞,她身穿彩衣,长袖善舞如仙女一般,轻盈飘逸,极富美感,令人赏心悦目。《探戈》是1998年拍摄的一部表现阿根廷“国舞”探戈的高雅艺术片,与其他舞蹈相比,它的节奏鲜明而有力,旋律缓慢而带有忧郁,这种舞蹈既古典风韵,又带有鲜明的现代情调,既高贵典雅又带有一种野性的美,这种魅力在影片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在恐怖音乐伴合下,演员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突出了探戈强悍的一面。《探戈》舞表演和排练的场景贯穿了影片的始终,导演还运用了现代艺术的技巧和拍摄风格增强了画面的美感。影片是本世纪初移民踏入阿根廷大地上的几百名演员的大型舞蹈,似乎能从中听到了贝多芬《欢乐颂》的旋律,这表明了他们对美好新生活的渴望和憧憬以及寻找人类历史发展的精神力量,同时舞蹈中也流露出对人类历史的深刻思考,使舞蹈及电影主题得到了升华。2006年冯小刚导演的《夜宴》是以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宫廷悲剧为背景,围绕寂寞和复仇两个主题展开的。该影片中引入了大量的舞蹈,并配合着伤感悲怨的音乐,使影片更具一种写意的效果和凄凉的感觉。三段越人舞蹈更是影片中的精华和灵魂,升华了影片的主题,让人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又感受到了舞蹈带来的身临其境的享受。越人舞是古代伎乐的一种舞蹈,及时幕精彩的越人舞是由旋律简单、寂寞忧伤的《越人歌》引出,动作简单呆板,面具简单无表情,如木偶一般让人觉得诡异神秘,这展示了太子傀儡一般孤苦寂寞的生活和绝望的心境。从开场的高空竹滑梯、圆形舞台到舞蹈演员白色的衣服和白色的面具,不仅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营造出了杀戮的气氛,给人一种冷飕飕的感觉。第二段越人舞是太子用舞蹈的形式当众揭开厉帝篡位的阴谋。以简单鼓点音乐作为伴奏,舞蹈简单含蓄,但是诡异美丽,扣人心弦,古典的舞蹈和别致的语言使《夜宴》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的结合,同时也为下一剧情做好了铺垫。第三段越人舞是青女为爱情而跳。青女那单一的舞蹈和凄苦平静的歌声、渗入骨子里的孤寂和凄凉以及那种痴情和无奈已深深弥漫在了整部影片中,这是对吴鸾爱的最深情的表达,也是送给自己的挽歌,这段舞蹈给人以心灵的暗示,不同的心境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夜宴》成功的舞蹈设计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品尝到了一顿古典舞的盛宴。美国电影《舞梦成真》中讲述的是小镇姑娘劳瑞恩,她梦想成为一名舞蹈家,她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到芝加哥音乐学院去求学。经历了种种失败和坎坷,她总是用富有激情的舞蹈来增强自己的信心,为了维持生计她在夜总会打工,那里形形色色的人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重新登台演出,她优美的舞姿和时而奔放的风格深深吸引了观众,最终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劳瑞恩的舞蹈中我们能感受到她坚强的性格和为了梦想顽强奋斗的精神。电影《浮生若舞》中讲述了舞蹈天才蕾的经历,从幼年起她就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但天才怎样才能顺利地踏上成功的红地毯却是一个难题,作为一个新人,蕾加入了芝加哥芭蕾舞团,她遭遇了种种磨难,但不管遇到什么磨难,蕾都坚定要凭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走向成功。最终她从一个刚进剧团的芭蕾舞新人走到了最容易露脸的首席领舞,她出色的舞技和轻盈的舞姿得到大家强烈的喜爱。镁光灯下她翩翩起舞,集激情和运动于一身,那种平和优美的意境会让你觉得是进入了人间仙境。

(二)影视与舞蹈结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影视创作中舞蹈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舞蹈片段的制作要依据电影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定,如在古装历史影视剧中加入“长袖舞”,这不单是因为它姿态优美、引人入胜,最主要的是“长袖舞”是我国古代舞蹈形态的标志。如《卧薪尝胆》中小雅•南有嘉鱼这段舞蹈,它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喜好乐舞,沉溺其中,以致出现女乐遍及各诸侯后宫的情形。

2.同时舞蹈还要与影视作品中的画面协调,以起到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和剧情的作用,同时真正达到舞画并茂、水乳交融的效果。如《西游记》中玉皇大帝与天仙们舒适地欣赏众仙女的美妙舞蹈时孙悟空正在五行山下挣扎,这两个场景交替出现,烘托出了两种不同阶层的不同命运,在看似优美的舞蹈中更能显示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再如电影《神话》中金喜善所饰的玉漱公主的舞蹈惟妙惟肖,她在山上为蒙毅所跳的那段舞蹈,虽然不足一分钟,但在周围空旷凄凉画面的衬托下,更表达出了玉漱对蒙毅的爱恋之情,同时也展示出了她对自由的那种渴望。

3.舞蹈还要与剧情的发展相吻合,电影《站台》中女主角在《是否》的伴奏下翩然起舞,她用舞蹈来诠释内心的感受和无奈,表达了在经历“”后期与改革开放两种社会阶段后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内心深处的挣扎。《黄土地》是一部大家非常熟悉的电影,在炎热的太阳下,满视野都是黄土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失去了任何反抗和征服新鲜事物的冲动和欲望,只有偶尔传来浑厚的“信天游”歌声带着一丝倔强的生机。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关于民族宿命的寓言,是对这种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土地上的民族的一个极其的解释。在抗战的岁月里,这种景象激起了延安秧歌运动的记忆,使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明白了为什么这块土地有着那么久远的历史,为什么她是不可征服的。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影视作品中融入了舞蹈元素,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盲人中校与陌生女孩所跳的探戈,《乱世佳人》中斯嘉丽和白瑞德在宴会上所跳的华尔兹等舞蹈片段均为电影注入无穷的魅力,增加了电影的美感。

三、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化的今天,影视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中国电影如果想立足于世界影坛,除了在拍摄技术上进一步提高之外,更应该注意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相结合,只有运用一些民族特色的舞蹈、故事、人物、造型等民族特色来凸显我们民族的个性,这样才能在世界影坛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都知道印度是世界影视业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是亚洲的一个电影王国,从50 年代的《流浪者》,到新世纪红遍大半个世界的《拉嘎安》,印度电影虽然历经半个多世纪来的风雨沧桑,但是载歌载舞的艺术风格却依然是它不变的主旋律,舞蹈作为它们的主线贯穿电影的始终。印度电影中舞蹈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同时还讲究与手、眼、心、意的统一,这样可以充分表达出舞者们想要追求的意境,如此丰富的舞蹈语言正是印度歌舞片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我们中国应该多汲取印度的经验,多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如武侠精神、武术动作、东方式的伦理道德和爱情等,特别是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这些都可以成为中国电影进入世界主流电影的特殊的文化魅力。只有在本国的电影中融合并体现出自己国家特有的传统文化与民族元素,我们才可以在日渐全球化的世界影坛中发展得更好,才能真正让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业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 李霞(1973― ),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电影欣赏论文:浅析国产电影海报的视觉欣赏和创意设计

[摘 要] 在影片宣传与上映之时,电影海报起到了传递信息和宣传电影的作用,仿佛是一张名片,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幅的电影海报不仅能招揽观众,还能使其对电影作品产生美好的印象。一部成功的电影,海报的媒介作用功不可没,它集视觉艺术与图形艺术于一身,凭借一张静止的图片,展现出电影的情节气氛和主题基调,让人在一瞥之间,印象深刻,有观看影片的冲动。因此,电影海报凭借其所拥有的感官视觉效应和创意的设计效应,带来了无限的商业效应,其魅力是无可估量的。

[关键词] 电影海报;视觉欣赏;创意设计

电影海报,可以称为电影宣传画,张贴在公共场所,旨在宣传电影内容,为影片做推介。虽然只是一张图片,却能够在方寸之间,反映出影片所透射出的内涵与精髓,勾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它因为设计者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年代的流行趋势,通过形象、构图、色彩、光线等因素,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所呈现给观众的,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及号召力的画面,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早期的国产电影没有太多宣传的途径,全靠海报的张贴和推广。富有张力、对比强烈、充满故事的海报,让人一见就有掏钱买票的欲望,能为影片的票房收入赚足了保障。如今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固然媒体前期的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一张制作精良、画感细腻丰富的电影海报,也有着推波助澜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全世界每年都出品着大量的电影,让人难以有时间选择应该看哪部电影。一张电影海报,信息涵盖得非常丰富,不失为满足视觉感官、欣赏艺术的选择。

一、匠心独具,彰显个性立意

电影海报与电影是密切关联的,它运用独有的画面效应描述和传递着影片的信息与内容,并在潜意识里,通过色调与人物表情,暗示影片所蕴含的主旋律和节奏。如果不通过介绍,没有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的宣传,仅凭着一张海报,我们就可以大致地判断出这是一部喜剧还是悲剧,是感情戏还是惊悚片。

为了能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独具匠心构建品质画面,制作方也是煞费苦心。很多影片不止是拥有一张海报,制作方经过烘托渲染,会精心制作出多款海报,力求在视觉上产生悬念,紧紧抓住观众眼球,同部电影的每一张海报,都做足了声势。

例如根据中国古典故事改编的电影《赵氏孤儿》,终于在千呼万唤始出来中浮出水面,导演陈凯歌可谓是“三年磨一剑”,几款海报的设计一推出,就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睛,热议不断。及时款以襁褓中的婴儿为主题的海报,神秘感十分强烈,让人浮想联翩。海报的风格虽然简洁,但同时却包含着非常多的信息:画面中一个婴儿包在红色襁褓里被弃于地,安静地躺着;旁边站着一位仪态雍容的贵妇人,右手握着剑鞘,看不见脸,唯见一袭白衣长裙下,喷溅上点点斑斑的红色血迹。不远处,一把利剑被扔在地上,不晓得是不是贵妇人的剑。剑与人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期间又有怎样的矛盾和玄机,都让人万分好奇。整张海报在强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中,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和紧张感,让人对婴儿的身世及命运和贵妇的表情充满猜想,情不自禁地好奇和担忧起来。更远处的一排箭形栅栏,在灰暗中闪烁着清冷的光芒,让人不寒而栗。这张海报画面色调昏暗,血红的几个大字《赵氏孤儿》,乍一见有些毛骨悚然,尽管我们已经知道故事的结果,可还是惊叹设计者的创意,确实是独具匠心,让人眼前一亮。

《赵氏孤儿》开拍之时,很多人就习惯性地认为这就是一部翻新的古装大片、古典悲情剧。但是从海报的整体来看,展现了不少惊悚、悬疑等氛围的商业元素,超越了以往人们的寻常思维。在其中的一款海报上,脸带刀伤的黄晓明,弯手抓向胸口,倒在地上。旁边胸口插着刀的范冰冰,亦是奄奄一息地倒在血泊之中,并且朝黄晓明艰难地伸出手臂。两个人表情离奇,仿佛有着什么纠葛,充满让人心神不安的诡异,激发了观者的好奇心。这些充满了悬疑气场的海报,凝聚着制作者对人生价值思考,在色调、布局等方面花费心思,一度让观众产生浓厚的兴趣,猜测并期待着影片带来的震撼与惊喜。而制作方也说,《赵氏孤儿》不同阶段的主题海报,也在投放上注意场合,让神秘感坚持到,真正体现电影所具有的不可预测性。

二、电影海报透射出的时尚信息

现在人们在关注电影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流行与时尚的讯息。如果一部电影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能够带给大众愉悦与震撼,那么过不了多久,一些细节就会被人格外地关注,变得流行起来。电影海报的直观性和永恒性,也为收藏者所利用,敏感的人能从电影海报中,窥探到流行的趋势。

从《杜拉拉升职记》里一众时尚男女打着职场的旗号,把办公室当做舞台开始时尚秀,让我们不禁对着电影海报品头论足起来。信心满满、气质出众的徐静蕾身穿红衣,手拿文件,一副凌厉的职场女性装扮,当仁不让地站在最前面。同样是剧中关键人物的莫文蔚、黄立行等人作为陪衬,或干练或妩媚,个个英姿飒爽,气势不凡。对于女观众来说,其时尚信息可能比故事情节还要吸引她们的眼球。因为大家印象中的传统职场精英,在服饰上无非黑、白、灰色等选择居多,而《杜拉拉升职记》里所展现的时尚元素,的确能让观众耳目一新,甚至眼花缭乱。据造型师说,女人最性感的地方就是腰,所以买了很多的腰带来做搭配,一些小饰品的摆设以及位置,也都恰到好处,既不乍眼,又合乎身份,整幅海报所透射出的时尚与流行,充分显露出了主人公的品性与气势,令观众赏心悦目,不少人都是冲着养眼的海报去看这部影片的。

三、电影海报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

一幅风格鲜明独特、具有吸引力的电影海报能够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满足,观众能从海报中看到电影的格调与性情,还能够引发无穷的遐想,这正是电影海报的魅力所在。一部出色的电影海报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品味,甚至浓缩了电影内容所展现的某种文化内涵。

随着电影产业的繁荣与兴盛,电影海报的收藏和欣赏也逐步升温,尤其一些艺术价值高、存世量少的电影海报,价格更是一路攀升。翻看这些海报,其中的艺术感染力和流行元素,充分展示着一个时代的特性。面对着一幅幅图形美观、视觉冲击性强的海报,有的婉约伤感,有的振奋昂扬,有的悬念迭起,有的寓意深刻,不禁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份精神大餐,忍不住要去品读它、观赏它。

有着“诗电影”之称的《山楂树之恋》,其海报就将唯美的纯真年代定格在亦诗亦幻的画面上,以往张艺谋的电影颜色很饱满,戏剧冲突也很强烈,但《山楂树之恋》的颜色单调得就像是一部黑白影片。可是仔细观察海报,却能够捕捉到制作者费劲心思的设计和充满美感的瞬间。男女主角在静谧的阳光下,开心而又纯情地微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心灵的富足与情感的丰沛,因为年代的简约和保守令我们深情而含蓄。由此我们也能够读懂这部影片所倡导的旋律以及充满着对爱和未来的憧憬。

顾长卫在2005年拍摄的处女作《孔雀》,也以唯美著称。这幅海报以麦田为背景,整篇作品画面选取纯度较低的灰绿色为基调,呈现出略带感伤的怀旧情绪,天空上飘着一个白色的巨型降落伞,右下方的少女推着自行车,出神地望着远方天空。女主角凝视远方天空的默默神态以及象征着个人梦想的白色降落伞……这些设计元素与影片的主题意义相得益彰,观后令人无限回味8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历史风貌,不失为一种文化怀旧的经典性回归。

四、创意的设计是电影海报的灵魂

曾经有制作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在国外,设计一部大片的电影海报需要十几万美元,其中包括租摄影棚、请化妆师、舞美、道具等,且海报制作流程的严谨程度不亚于重新拍摄一部电影。但是目前的中国海报设计还停留在照片拼凑的初级阶段,电影海报是摄影师在现场抓拍制作而成,因为照相机和摄像机对光的要求很不一样,表现出的质感也不相同,制作水准尚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创意来进行弥补。

要让一张海报展现出电影的精华,吸引观众掏钱买票,创意无疑是其生命。一部好的作品,创意是关键。有了好的创意,即便是一张普通的白纸,通过设计,也会变得富含深意,与众不同。电影海报也不例外。为了能吸引观者的眼球,制作方不惜花费巨金,请来的制作团队,量身定做,为电影制作海报。一个好的创意,凝聚了设计师的智慧和思想,决定着海报自身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它能够带动电影票房,能够吸引观众,能够让观众感觉到“表里如一”的货真价实感。反之如果电影海报粗制滥造,应付观众,即便是它的内容有多么精彩,恐怕也提不起让人观看的兴趣和欲望。

一张好的海报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要通过设计,体现艺术的整体性,传达出所应展现的气质,找到受众的口味,符合观众的审美观念,突出主题,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要抓住灵魂的东西,通过细腻的处理方式,设计出具有创意的电影海报。

相信看过电影《艺伎回忆录》海报的观众,无不被设计者的诡异气氛所迷惑,整幅画面都被一张女人的脸庞占据着。苍白惨淡的面容,将红艳的嘴唇映衬得分外显眼,再往上看,是一双蓝绿相间几乎透明的眼睛。这样一幅简单的画面,却能够深深地揪住观者的心,想要深挖这个女人凄楚与伤感的内心世界。无疑,这张海报的创意点就是设计者对画中人脸的处理上,通过平面化,摒弃了人脸应有的棱角,仿佛是一张戴着面具的假脸。这一处理也使得这个女人的身份得到了好的诠释,就是那些沦落烟花柳巷的风尘女子,为了生活,只能违心地活着。在她那毫无表情的脸上,一切的酸楚与沧桑都只能通过眼睛流露出来,那眼神是多么的哀伤和忧郁,有对当下无助的伤心还有对未来安逸的渴望。整幅海报绝妙地传达出了一种落寞寂寥的情愫,虽然简约但却不简单,让人看过之后过目难忘。

徐克是视觉大师,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高耸壮观的通天浮屠、富丽繁荣的唐帝国都城以及阴森森的地下鬼市都给观众带来了极其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这些天才般的设计也无不流露出他天马行空的才华和独到的创意理念。本片的国际版海报也同样充满想象力:在阴森恐怖的鬼市中,狄仁杰手持亢龙锏一人站立于船上,他所在的位置也是画面上惟一的光源所在,凸显出狄仁杰这一形象的正气和英勇。画面前方神秘异兽雕塑和通天浮屠的剪影衬托出电影悬疑气氛的同时也暗示了一场惊天阴谋,整幅海报气氛紧张,有着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在暗示出电影重要情节关系的同时,也在吸引着观众的心。

国产电影海报经过百年历程,创意设计不断推陈出新,彰显时代风潮,并具有东方本色。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影海报设计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视觉文化与设计门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影视制作者们也加深了理念,海报的设计也越来越具有观赏性,传达视觉信息,吸引观者视线,为国人奉献上一部部的视觉大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升华本土精髓,再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才能达到逐步完善的目的,制造出更加经典的艺术作品。

电影欣赏论文:英文电影欣赏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摘 要] 英文电影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社会现状、文化传统和影视艺术等于一体,直观、形象、生动,寓教于乐。利用英文电影进行外语教学有助于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增强学生活学活用的外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电影;英文电影欣赏;外语教学

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才在变化的环境中运用外语的能力。因此,外语课被普遍认为是一门实践课。如今的英语课堂上,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愿望、协作与探究的兴趣也大大增强了,传统的“讲授型”英语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英文影片是外国文化和生活的真实反映,以真实的语境、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及异国风情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情绪体验,并使学生习得各种词汇,了解当下的流行语言以及口语化的特殊用法,学习交际语的适用情景,语言的节奏及肢体语、表情和符号等,从而使学生多方位地感受英语语言,学习更多层面的东西包括西方国家的社会学、社会关系、社会伦理变革等层面的东西,使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同步进行,有效地改善英语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并弥补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

一、运用英文电影欣赏进行教学的理论依据

英文电影欣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和克拉申习得――学得区别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知识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的相互作用,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M.C.Wittrock)在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生成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作出推论。也可以说,是人脑中储存的记忆信息和信息加工策略与当前接受到的环境信息相互作用,积极地选择、注意、知觉、组织、储存和激活信息,并主动建构起信息的意义。英文电影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事件、人物、地点呈现给学习者,容易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学习。

二语习得的主要倡导人克拉申认为:简单来说,语言的掌握,无论是及时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即有效的声音,也就是可以懂意思的外语)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克拉申习得――学得区别假说指出,成年人获得第二语言的能力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习得和学习。语言习得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语言学习是指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该假设认为,成年人并未失去儿童学语言的能力,如果给予非常理想的条件,成人掌握语言的能力还要比儿童强些。英语原声电影的作用相当于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习得语言的自然条件。电影中说的英语自然、地道,学生可以学习人物说话的方式,包括发音、语调、节奏和速度,多方位地练习听力和口语技能。

二、在外语教学中运用英文电影欣赏的优势

原版英文电影的语言情景渲染了所学语言的文化氛围,还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风俗及概况的窗口,使学生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并真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英语学习兴趣。

(一)英文电影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语言敏感性,提高听说水平

英文电影欣赏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英语环境,提高对日常英语的理解,提高听力水平,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英文电影语言有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感染力,每部电影都有其不同的语言特色,能真实而多方面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既具有语言技能学习的特点又有语言习得所需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摆脱母语束缚、调动大脑和各感官对语言作出综合反应的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效果。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英语词汇和习语的使用,抓住这个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极好的机会。

(二)英文电影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英文电影作为一个进行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媒介,包含了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习俗和礼仪、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为学生提供了如何进行交际的真实情景和鲜活的语言,可以使学生置身于英美人的语言、思维、习俗、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到各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小到风俗习惯。欣赏电影是学习、了解外国社会与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又是学好英语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使学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外国社会与文化有一定了解,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利用英文电影进行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正确地选择影片

英语电影中有丰富和自然、地道的英语口语,学生可以学习人物说话的方式,包括发音、语调、节奏和速度,多方位地培养学生口语技能。因此,要选择标准美式或英式发音,有丰富对白的影片。好有中英文字幕,便于学生理解影片内容,模仿语音语调,学习地道的表达方式。另外,在选择电影时要注意,影片语言难易程度要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即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中著名的 i + 1 公式。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影片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题材的影片,也可以选取展现英语国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重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故事片以及校园生活片等。教师应避免选择情节过于复杂晦涩、感官刺激强烈的动作片或恐怖片。尽可能地选择语音清晰,没有粗野污秽言语和词汇的电影作为教学素材。

针对学习者英语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影片。低年级的学生语言基础较薄弱,听说水平有限,应选择简单易懂、语速较慢、没有太多专业术语的电影。如通俗易懂的动画片《冰河世纪》《料理鼠王》《飞屋环游记》等。这些影片制作精良,内容吸引人,语言简练实用,配音效果鲜活、动人,易于模仿。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结合他们所学教材选择一些语速相对较快、有深刻文化背景知识、有深度内容的影片,如《阿甘正传》《罗密欧与朱丽叶》《辛德勒名单》等。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有助于他们文学赏析水平的提高。

(二)合理选择影片放映时间

现代英语教材大多数课文都选自经典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的主旨之一是对这些课文进行赏析,可普通的英语课不同于文学选读课,语言、篇章、结构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整体还是局部放映英文电影。

整体放映是指完整地展示影片的全部内容。它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长度适宜(一个半至两小时),贴近教学内容的影片。在整体放映前可以先对电影进行简介,使学生掌握故事梗概,了解故事背景。然后让学生欣赏电影,整体放映后可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所看影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学生可从剧情、语言、文化等方面着手,写出自己的观后感;还可以写影片的故事梗概;或假设自己为导演,给电影设想不同的结局。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设计练习,可通过问答、讨论、复述、表演等一系列训练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听说水平,检测学生欣赏影片的效果。

局部放映是指截取影片的片段,仅呈现影片部分内容。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师要对影片进行节选,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个电影片段穿插到外语教学中或融入多媒体课件中去。影片的节选大约5~10分钟。英文经典电影的赏析穿插在教学活动中,赋予了教师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灵活多变的英文电影欣赏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课堂内外参与意识,此外,英文电影欣赏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能使英语教学操练方式多样化、趣味化,使整个外语学习过程有趣、有效。

(三)确保英文电影欣赏的效果

英文电影欣赏是促进外语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英文电影欣赏对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认识电影艺术的美学价值,掌握英语语言风格,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具有其他英语学习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处理好它的娱乐性与教学辅助性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为看电影而看电影,或者仅仅以消遣和娱乐为目的,导致英语学习的收效不大。另外,很多英文影视作品大部分配有中文字幕。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被剧情所吸引而去看字幕,很容易就放弃了捕捉英语对白的自觉性,从而失去了通过观看英语影片的手段来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在不知不觉中也忽略了英语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英文电影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做好提醒、监督的工作。英文电影欣赏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旨在促进外语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者文学修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英文电影的优势和作用,有效地把英文电影引进到外语教学当中,精心地设计每一次教学活动,真正发挥电影在教学中的作用,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四、结 语

英文电影欣赏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激活外语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思想的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水平。但它对教师课前设计与课堂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总之,英文电影欣赏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无论在语言学、心理学还是美学方面,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反映了语言学习规律,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实践上是可行的。

电影欣赏论文:欣赏英文原版电影学习英语语言文化

[摘 要] 英文原版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能真实地反映英美文化,观看英文原版电影是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电影What a girl wants为例,通过分析影片中表现的英美文化差异及经典台词和典型口语,展现观看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传递文化信息,输入语言信息,使英语学习者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学习英语语言文化。

[关键词] 英文原版电影;文化信息;语言信息

英文原版电影通过以视觉符号为主的、直观的传播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展示英语民族的文化,观看英文原版电影,不仅可以使观众感受纯正的语音语调,学会地道的英文表达,还能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同时促进对英美文化的掌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电影what a girl wants以至深至真的情感故事为主线,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精彩演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感受英文原版电影魅力的同时加强了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

一、电影故事梗概

影片取材于1958年的喜剧片The Reluctant Debutante,这是一部青春喜剧片。女主人公达芙妮从小和母亲生活在美国唐人街,17岁生日那天,她决定前往欧洲寻找那位身为英国皇家贵族却从未见过的父亲:亨利•达什伍德爵士,此时她的父亲正在参选议员,并且准备迎娶他的未婚妻格莱尼斯并继承一个继女克拉丽莎。来到伦敦后,达芙妮和父亲相认并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然而,英国贵族沉闷的生活和繁琐的礼节与达芙妮在美国形成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冲突,她的一些行为引起了父亲所在贵族家族的非议,甚至影响到了父亲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为了父亲的事业,达芙妮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去适应父亲所生活的社会和文化,但在改变过程中,达芙妮迷失了自己,也失去了在英国结识的男友伊恩,最终她决定回到美国,做回原来的自己;而父亲在和女儿相处过程中感受到了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意识到女儿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他来到美国寻找女儿和她的母亲,女孩美梦成真,终于做回了自己,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父爱。

二、影片中传递的文化信息:英美语言文化差异

由于达芙妮从小生活在美国唐人街,而她的父亲是英国的贵族,达芙妮来到父亲身边,周围的文化和语言与她从小所习惯的美国方式有所不同,因而出现了很多文化的碰撞。在电影里,美国导演极力表现英美两种文化的差异,一方面,大肆嘲笑英国文化里的虚伪、古板和自以为是,另一方面,不吝赞许美国文化里的真实、热情和诚恳,两种文化差异的碰撞在影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在欣赏轻松的故事情节的同时可以感受到英美两种文化在影片中得到充分诠释。

(一)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表示相同的事物时选用不同词语,或者相同的词语在英语和美语中具有不同的内涵,电影中的达芙妮刚到伦敦来到伊恩工作的旅馆,有下面一段对话,体现了英语和美语用词上的差异。

Ian:I should warn you,the dog and bones on the blink and weve no lift here.

Daphene:ah?

Ian:Phone is broken.Elevator,none.

伊恩在及时句用的是英式英语the dog and bone 和lift,dog and bone 是伦敦腔押韵俚语,表示“电话”的意思,现在多用于伦敦的金融服务业,on the blink也是英语俚语,表示“坏了”之意,当他从达芙妮的表情看出她没有听懂时,马上换成了通用的 phone is broken 和美式英语的词汇elevator才成功地使达芙妮明白他的意思。

接下来的一个场景也同样可以表现英语和美语词汇使用上的差异。

A girl in the hotel:Loos free.

Daphnne:Whos Lou?

Ian:We better take this slowly.

在这个对话里,loo是英式英语口语中的委婉语,指的是“厕所”,而美式英语中通常没有这种说法,难怪达芙妮听不懂,以为Loo指的是一个人了。

影片中表现此类用词差异的地方不胜枚举,如影片中妈妈称呼达芙妮为kiddo,而奶奶称呼她为ducky,分别为美语和英语口语中对小孩的一种称呼;美语里用big guy,英语里用old chap来表示对成年男人的称呼,等等。

(二)英国人和美国人表达习惯差异

影片中达芙妮的父亲是一个英国贵族,正在参加众议院的选举,因此在他的语言上能够明显感觉到英式英语的谈吐礼貌和用词考究。例如父亲在对达芙妮说准备带她去参加皇家服装秀的时候说的是: I was wondering if…well,I dont know if this would interest you,actually…but I was hoping you might accompany me to the Royal Dress Show on Friday?他在和女儿说话时连用了三个表示客气的词组I was wondering,I dont know if…和I was hoping…来征求女儿的意见;而当他在深夜到冰箱里偷东西吃时遇到达芙妮时说的是You scared the bejesus out of me.来表达“吓坏了”的意思,选用的词语是非常正规的scare,而达芙妮用的是比较随意的Im freaking out。在另一幕场景中,父亲想祝达芙妮晚安,说的是I hope you find your sleeping arrangements conducive to a good nights-,后来经达芙妮提醒才改用了一个简单的词组sweet dreams。

父亲的用词考究和女儿的随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人在词语的使用上有通俗化的特点,他们不喜欢咬文嚼字,说话力求形象易懂。美国自称为民主之邦,没有像英国那样泾渭分明的社会阶层,所以也就没有贵族语言和平民语言的严格界限,整个社会崇尚创新,追求与众不同,没有传统的束缚,形成了说话无拘无束,用词通俗的习惯,达芙妮的语言中大量使用俚语如shut up,you rock和简单结构的表达方式,因而被克拉丽莎及其男朋友称为Yankee vulgarity(美国式的粗鲁)。

(三)英国人和美国人个性上的差异

英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恪守传统的国家,所以英国人喜欢怀旧,具有绅士风度或淑女风范。按照英国贵族的要求,女孩子应该有礼貌、懂自制、说话温柔;而美国人没有多少传统的东西给他们怀念和继承,也没有太多的束缚,所以比较大胆随意。影片前半部分的达芙妮,刚从美国来到英国,胆大率性;后半部分她决心为了父亲而改变,努力把自己变成英国淑女,同一个达芙妮,影片前后部分在行为举止和衣着打扮上的改变显示出两国文化的差异。

刚到英国的达芙妮,衣着举止前卫时尚,经常穿着牛仔裤、吊带衫,涂着蓝色的指甲油,戴着夸张的耳环,随意披散着长长的头发或扎成马尾。她可以只身从纽约来到伦敦,敢于翻墙进入父亲戒备森严的宅邸;在皇家服装秀上,她的机智以及身着牛仔裤和吊带衫的时装表演在保守的英国贵族中刮起了一股旋风,她率真的性格也赢得了夏洛特公主的笑脸。在参加“梨子”和“桃子”两姐妹的派对时,为了使派对气氛更好,她鼓励伊恩唱起了节奏明快的摇滚音乐,使每个人都兴奋地跳起舞来,结果却弄坏了人家祖传的吊灯。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参选的父亲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决心按照英国的文化传统来规范自己的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从此,她擦掉指甲油和文身,戴上传统的珍珠耳环,身着套装,戴着宽沿的帽子,举止轻柔,不苟言笑,俨然成为英国人心中的淑女。

三、影片向观众输入地道的语言信息

影片中的佳句对白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观众能轻易地记忆下来,剧中蕴含的大量鲜活语言,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模仿、复述、背诵的语言资源。比如:达芙妮描述父母疯狂的爱恋时连用了三个副词表达他们爱之深:They fell madly,passionately,hopelessly in love;而达芙妮的奶奶在达芙妮参加自己的成人派对之前,送给她一个王冠,然后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It is not the crown that makes the queen,its what in here;在成人派对上达芙妮被格莱尼斯关起来以后,她妈妈把她找出来后对格莱尼斯说的一句话,非常形象生动:Take your hand off my daughter or you wont get a scene,youll get a Broadway musical.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有用的英语俗语如:You got a point there;like father,like daughter等等。

在影片What a girl wants中还可以接触到很多典型的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口语,在具体语境中学会和区分这些表达方式更加容易,比如美式英语的:kiddo;are you done with this? Are you kidding? Its incredible; You rock; dude;sweet dreams; wimp;thats awesome; its not my kind of thing;英式英语:loo;fabulous;blast it; ducky;have a field day; put a cork in it; its settled; shes out of your league;get sth straight。这些定格在记忆里的电影对白,一旦和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生活场景相吻合,人们的英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就会被适时地激发出来。

四、结 语

电影是一种大众文化载体,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和升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从影片What a girl wants中,我们可以看到,欣赏一部好的英文影片,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在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近期最潮的语言,同时,还可以获取文化知识,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人文精神和价值观,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实现语言和文化双赢。

[作者简介] 胡红辉(1975― ),女,湖南望城人,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广东商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跨文化交际。

电影欣赏论文:欣赏经典英文电影 练就听说能力

摘要 经典英文电影是西方生活的一个缩影,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真实鲜活,文化内涵深厚,同时它融文本字幕、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播媒介于一体,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如加以合理的利用势必有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本文探讨了经典英文电影融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理论依据、可行性及实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经典英文电影;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听说能力

一、经典英文电影融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理论依据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英语学习的必要因素,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是能够在真实、自然、丰富的环境下习得的语言。Brown等人也认为知识是情境性的,它要受到知识所使用的活动、情境以及文化的影响。“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或近乎真实的情景中,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而英语在我国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除了英语课堂之外学生几乎没有机会使用英语,更谈不上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下使用英语了。英文电影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用来辅助英语听说,其本身融文本字幕、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播媒介于一体,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加以合理的利用势必有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语言教育学家Crashen针对第二语言知识的获得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说,其中语言输入假说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语言材料输入,通过听觉和视觉综合感知这些语言材料,使这些语言材料储存于学习者大脑中的相关知识,在多种活动中反复消化、加工,使之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内化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英文电影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然的语言环境,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分析、理解、消化这些语言输入,从而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

二、经典英文电影融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可行性

1.经典英文电影提供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和听力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英语教学理论重视和强调语境的教学。语言的特征与语境和情景有直接关系。一个具体的语境会使学生联想到具体的语言,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促进灵活使用语言的能力。语境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典英文电影故事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提供的语言信息语境丰富,为学生深刻理解、切实掌握、进而灵活运用目标语创造了非常有利的语言环境。电影中的语言是由来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文化层度以及不同的职业特点的人们的话语对白,是最接近于生活的语言。它包括日常交际生活中的词汇和习语的连读、爆破、浊化、弱化、重音、缩读等很多的语音变化。看电影时,学生可以把语言学习放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不仅能亲耳昕到人们在各种场合的交际言语,培养学生的语感,如单词的略读、口语化词汇、表情手势等超语言线索,还能接触到具有文化特征的场景。同时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贴近生活的精彩对白使学习者从中获得乐趣,使学生将英语的听力口语当成一种技能习得,激发了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经典英文电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英语听说的机会

听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电影的语言多是不同地理区域、社会阶层、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性别的人们间的对话,日常生活约定俗成的口语,俚语、惯用法等表达方式在英文电影中都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是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通过反复听说,学生既能积累词汇、掌握常用的口语句型并理解这种句型的适用环境,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感受不同的重音、节奏、音高、停顿、语速所携带的大量信息。而且,电影中的人物都使用正常的语速说话,有助于学生习惯并模仿实际场合的正常语言。同时经典英文电影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体现了真实的工作、生活、学习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真正的“跨文化交流”。

3.经典英文电影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电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它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可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这是我们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要深刻理解语言,必须了解其中蕴涵的文化背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坚持语言与文化并重的原则。经典英文电影可使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深入了解英美文化。声像并茂的电影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英美文化环境中。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再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使用并巩固语言知识。它所展示的文化背景知识具体、而真实。这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交叉文化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目标语奠定了基础。

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学习词汇和语法,还应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观看英文电影是一种有效提高文化差异敏感性的手段。单单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就学会了这门外语。许多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语言理解能力。不少英语语言知识的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在用英语与西方国家的人交流时,常常会因不懂相应国家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差异而出现交际障碍。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英文电影是由英语国家本族人演绎的,无论是故事情节的叙述、发展以及人物关系的变迁都有很多和中式思维方式不太相同的地方,从多方面展示了英语民族人们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阶级观念、文化教育、生活方式以及民俗风情等。而这些通过电影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差异,使学生既学到英语语言知识,又使学生领略了英语民族的传统文化,克服了母语的干扰,养成了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感悟力和交际能力。

4.经典英文电影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集图像、声音为一体的英文电影可以给学生同时传达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从而把形象和语言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为学生自然主动地听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就能集中思想,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假设、猜测意义、预测情节内容的发展,从而理解说话者言语表达的意义并吸收信息。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大幅度地增加了训练量,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学习。电影片段生动、形象、直观,改善了输入的外部环境,激发了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轻松、快乐学习的目的。

英文电影自然地融合了字幕、语音、图像、文化背景等,其信息量之大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资料不可比拟的。电影把真实或较真实的西方文化带到了英语听力课堂上,把纯正的英语口音或美语口音带到了学生面前,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语言环境中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不同口音,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对学生的语音语调的形成有很大的益处。观看英文电影时,教师对电影的故事情节发展进行适当的暂停、设疑、指导、培养学生 的预测和推理习惯,掌握预测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

三、经典英文电影融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有效途径

1.强化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导入

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听说教学中也应占有一席之位。英文电影是一种大众文化载体、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升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要的理解语言,必须了解其中蕴涵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在听说教学中应该坚持语言与文化并重的原则,强化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导入。

经典英文电影中的英文对白,多以日常对话为主,里面夹杂着大量的口语、俚语和习惯表达法,更有着文化上的差异。因此作为听力课程的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听力技能和水平,又要有丰富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以便对英文电影的对白有较好的分析能力。教师在放映前作影视内容,人物特点,演员背景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在放映过程中可以采取中途暂停播映,加强对生词、口语表达法的讲解,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影视作品有积极意义。英文电影为学生了解隐藏于语言背后的文化提供了宝贵机会,声形并茂的电影使学生置身于广阔的英美文化背景之中,为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语言奠定了基础。

2.选择合适的电影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内容来选择适当的英文电影,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刚开始利用英文电影进行听力教学时,应该选择内容稍微简单的电影,故应选择题材轻松,内容简单,主人公发音纯正,方言俚语较少并且有解说词的影视片段较合适,以达到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目标。如《The Sound of Music》《High School U.S.A》《夏洛特的网(Charlotte’s Web)》《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等。这些影片简单易懂,发音清晰、生动有趣,又充满故事情节,对于刚接触英文电影的英语学习者是非常合适的练习听力的材料。

3.因地制宜的选择和制作听说教学课件

把整部的英文电影直接作为听说课的教学材料是不可取的,因为任何一部原版的英文电影都不是为语言教学为原始初衷的,所以它的语言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且各种语音、方言混杂其中,如果不加以分类、整理势必会影响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影视片断长度控制方面也要符合学生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研究发现,时间较短的电影或片断能对听力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一般的影片总时长都在一个小时以上,老师不能在课堂上不间断的播放整部影片。一来学生难于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二来也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来选择合适的电影素材,制作个性化的课件。在课件设计中,教师可以包含多个电影片段,按照实际的教学需要把它们合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自然地把自身的教学风格融入课件制作中,形成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

4.角色扮演,激发兴趣,提高听说能力

电影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供了形象生动的素材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角色扮演克服了语言学习的枯燥感,使语言学习充满活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运用交际用语的能力。这部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是电影教学的高潮部分。教师可以在语音实验室播放电影画面(取消声音),让学生来当配音员。如果条件许可,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外消化电影的台词,每堂课让一至两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且提高了学生对口语表达质量的要求,不仅使学生可以用英语表达,而且能够流利、、地道的表达。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典英文电影可以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在一个非外语环境中营造一种外语的氛围,使学生在这种半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和言语,感受文化差异,从而增强活学活用的外语交际能力。也就是说电影能把学生置身于活的语境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之中,既让学生学到正确地道的语言形式,又让学生学到得体的语言用法。这种融语言于文化背景之中的外语教学手段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说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电影欣赏论文:奥斯汀小说与电影的对比欣赏

[摘要]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家奥斯汀的六本小说在最近几十年里先后全部被改编为多个版本的电影。虽然每部电影内容都略有差异,演员们对角色的刻画深浅不一,但每部电影却都呈现出童话的色彩。童话色彩主要体现在美丽的乡村景色和固定的故事情节上。同时欣赏小说与电影,现代人就会体味到全新的奥斯汀,就会在喧嚣的现代生活的竞争中找到心灵的宁静。

[关键词]奥斯汀;小说;电影;对比

简・奥斯汀(1775~1817)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在她短暂的四十二年的一生中,她留下了六部至今仍然畅销的小说:《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诺桑觉寺》(1818,死后出版)、《劝导》(1818,死后出版)。这些19世纪的小说在20世纪陆续被拍成了电影,又焕发出了青春。此外,奥斯汀的新电影也不断涌现。《成为简・奥斯汀》(2007)《奥斯汀书会》再次证明了简,奥斯汀电影的魅力。奥斯汀电影与小说相比,有自己独特的风景。

一、小说是惟一的,但同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却不止一部

《理智与情感》有导演李安拍的一个电影版和2008年BBC版(3集);《傲慢与偏见》(1938~2005年)有九个版本,也是被重拍次数最多的一部电影。及时部是1938年版由BBC制作。第二部1940年版表现出了丽兹可爱机敏,言语俏皮,落落大方的一面。第三部1949年版删去了大量人物,班家五个女儿只保留了三个,没有玛丽和吉蒂。此外。也没有凯瑟琳夫人,没有达西小姐,连考林斯先生也没有出现,只是用“丽兹拒绝了他的求婚”而一语带过。第四部1952年版是BBC拍的第二部,男主角主演了大量恐怖片,所以这个版本很有可能是个“恐怖”版。第五部1958年版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资料,当年的一些剧评批评这个版太过闹剧。第六部1967年版是BBC的第四个改编版,是为纪念奥斯汀去世150周年而作,是及时部《傲》剧彩色版,也是及时部有外景镜头的电视版。全剧同样是六集共3个小时,有些人物改动,只有四姐妹,没有了玛丽。添了一个夏洛特弟弟的角色,让他总是跟班纳特太太斗嘴。同时加重了卢卡斯太太的戏份。成天与班太太较劲,看谁早24小时把女儿嫁出去。第七部1980年版是迄今被公认最忠实原著的版本。丽兹娇小玲珑,随和近人,举止永远都是那么庄重文雅,每天不是与家人玩牌下棋,就是一起做针线,一个人的话就写信看书。达西显得有些木讷。第八部1995年版是由BBC和A&E联合制作的。丽兹有一双漂亮的眼睛,笑起来最甜美。丽兹的文雅并不让人觉得她是那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觉得相当的有亲和力,在丽兹还处在偏见当中时,她对于威克汉姆先生又不仅仅像是小说中写的那种有些倾慕,更多了份同情,也展现其善良的一面。第九部2005年版的丽兹,被认为是目前所有版本中最漂亮的一个。她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她身上也有不少95年版的影子,更少了几分淑女味。这个版本的丽兹的笑很有特色。比如说,在达西三人首次出场那一段,丽兹与达西的目光相撞的瞬间低下头想着什么,接着扑哧一笑――她一定觉得,这么多人全都停下跳舞,就是为了这三个人的到来,这么一个古怪的欢迎仪式,真是太滑稽了。再比如,在彭伯里门口那一笑,大概是:天呐,这么优雅气派的庄园,我差点儿就成了它的女主人,这里就会是我的家,可我却把它放弃了,看来我实在太傻了。这是在所有版本中戏份和出场时间最少的一个达西,却同样迷住了一大批女粉丝,比如雨中求婚那段,当丽兹提到威克汉姆的名字时,达西马上就向前靠近了一步――好大的醋劲!按照剧本,结尾处的那一吻,点到即止。可两位主角好像商量好似的,来了那么一个细腻、冗长、浪漫的对吻。相比之下,遵循原著的1980年版倒没有留下什么自己的东西,可见,太忠实原著也会有缺点的。此外,《曼斯菲尔德庄园》有1983年版、1999年版和2007年版。《爱玛》有一个1972年版,两个1996年版。《诺桑觉寺》有1986年版和2007年版。《劝导》有1995年版和2007年版。

二、奥斯汀的小说文字优雅迷人,把文字转化为电影后,却呈现出童话般的色彩

看奥斯汀电影,观众会为电影中美丽的自然风景而陶醉,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一般。故事主人公的房子总是如同宫殿,房子周围绿草如茵,树木参天,房顶烟囱高耸。在宽大的客厅里,壁炉的火在熊熊燃烧。这种场景,总使人想起圣诞老人会从烟囱下来,送给孩子们礼物。房子总是两三层,里边有着豪华的家具,房子里的人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房子的外墙上,总有青藤缠绕,绿叶之中点缀着朵朵鲜花。除了马车走过能扬起尘土外,脚下的路都是一片碧绿,好像主人公们都生活在水草丰美的大草原上。在《诺桑觉寺》中,凯瑟琳躺在草坪上看哥特体小说l在《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与艾丽诺坐在河边的草坪上谈心。奥斯汀电影的主人公们,在享受着生活。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仅仅从上辈人那儿继承遗产。在《傲慢与偏见》中,宾利先生从父亲那儿继承了大约10万英镑的财产,达西先生比宾利先生继承的钱更多。班纳特先生从父亲那儿继承了4000英镑,达西的妹妹从父亲那儿继承三万英镑。在其他的几部电影中,财产也是继承来的,所以人们的生活就是举办舞会、晚会、坐马车去郊游、去野餐。所有的人都穿着华丽的服装,彼此之间彬彬有礼。主要的日常事务就是谈恋爱,结婚以后就永远相爱,离婚是很罕见的事。

每部电影也有固定的模式。首先是漂亮的女主人公出场,然后再举行舞会。在舞会上,男主角现身。男女主人公认识后,恋爱就开始了,但恋爱的过程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要经过曲折与磨难。在《傲慢与偏见》中,宾丽先生认识了简,却在达西的怂恿下,长期与简分离。丽兹认为达西太傲慢,后来又听信了威克汉姆的谎言,使她对达西的偏见更大。在《爱玛》中,奈特利先生总是在指责爱玛,语言尖刻到了使爱玛落泪的程度。在《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表面上与威勒比先生恋爱,最终却与勃朗登上校结婚。在《诺桑觉寺》中,凯瑟琳被蒂尔尼将军赶出了家门。在《劝导》中,贵族小姐安妮同青年军官温特沃思倾心相爱,订下了婚约,十年后,当安妮27岁时才结成良缘。在所有的电影中,主人公都是经历磨难后,最终才有美好的结局。正如《成为简・奥斯汀》这部电影中奥斯汀所言:“他们都嫁给了自己钟爱的有钱人。”在电影的结尾,导演们都让两位主角在鸟语花香的地方一吻定情,或坐上结婚的花车。

正如很多的童话一样,在奥斯汀的电影中,好人总是有好报,“坏人”总是有恶报。威克汉姆与莉狄亚的私奔,在一定程度促成了丽兹与达西的婚姻,因为丽兹在达西的慷慨帮助之中,消除了偏见,萌发了爱情。威勒比虽然得到了金钱,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因为他只能从马与狗这些动物身上得到家庭的幸福感。

三、奥斯汀电影衬托出了小说的根基作用

观众通过电影,只能了解故事的梗概,无法看透细节,因为奥斯汀的小说充满了情节描写、心理描写,电影无法把所有的细节都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小说阅读,才能体味到真正的奥斯汀。然而,电影提供的视觉印象,会使我们的小说阅读更加五彩缤纷。

在现代社会紧张激烈的竞争中,重读奥斯汀小说,重看奥斯汀电影,已经成了现代人放松心情,重归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如《奥斯汀书会》这部电影所描述的那样,奥斯汀小说的道德力量使现代家庭弥合了创伤,保持了家庭的完整。通过阅读奥斯汀的小说,现代人也在生活的喧嚣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奥斯汀的小说和电影虽然也突出了当时的人们在恋爱婚姻中对金钱的追求和向往,但这些追求和向往却无法掩盖整部小说与电影的乡村美景和童话色彩,因为奥斯汀本人和奥斯汀电影的导演们把很多的笔墨和画面都定格在美好的爱情和悠闲的生活上。

电影欣赏论文:英文电影欣赏与英语听说教学

摘要 英文电影欣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电影中精彩的对白、真实可见的英语环境都会给学生提供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极好机会。本文重点探讨了英文电影应用于英语听说教学的环节安排,从影片选择、课前环节准备、课堂环节指导、课后环节强化等方面阐述了英语听说教学的思路,以期通过英文电影欣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关键词 英文电影;欣赏;英语听说教学

一、英文电影欣赏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

1、英文电影作为英语教学手段的潜在优势

英文电影是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它从多角度、多方面展示了英语民族的文化。英文电影欣赏不仅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电影中精彩的对白、真实可见的英语环境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个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极好机会。在欣赏的英文电影的同时,既可以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又能通过练习电影中的经典对白积累更为地道的语言素材,因此英文电影应用于英语教学对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2、英文电影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上引入英文电影情景教学,可以真实而立体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让学生接触到大量形象生动、标准地道的生活和社会交际语言,听到英美人士地道的语言和纯正的语音语调,有助于学生英语听力、口语的锻炼和提高。

(1)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语言学家Krashen强调使课堂尽量接近自然环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英文原版电影作为一种声、色、形、情相结合的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声像并茂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生动有趣、动态逼真的情境之中听外语。英文电影中的语言含量、贴近现实的生活内容以及地道清晰的发音,几乎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感情等几大因素,电影中说的英语大多数带着角色专有的气质、情感、口音等特征,加上精彩的对白、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给学生们创造了练习听力的极好机会。在接近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接受听力信息的输入,有助于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生活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听力水平。

(2)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英文电影既给我们提供了接近现实的英语,又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每个词、每句话在上下文中的使用。通过影视材料我们可以体验到一种多方位的、接近于母语学习过程的经历,深刻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英文电影是学习发音的极好材料,我们平时练习发音都是对着枯燥的口腔图,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练,发音的练习似乎如此漫长而单调。看英文电影、听经典对白则有助于学生模仿纠正语音、语调,与此同时加速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使所学的孤立的单词、句子和语法变成地道纯正的英语口语。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了解东西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存在的环境,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然而,由于各民族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背景不同,人们在认知方式上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现代社会是一个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的时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合作和相互依存已经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因此现阶段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而英文电影在提供学习目的语的语词知识、语用知识的同时,也、客观地展示了目的语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文化特征。通过英文电影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政治、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有益于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加强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英文电影欣赏的教学考虑

以英文电影作为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不但能极大丰富教学资源,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发掘其内在的学习潜能,尤其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英文电影提高听、说能力,提升语言应用水平和技巧。为达到上述目标,英语教学应从影片选择、课前环节准备、课堂环节指导、课后环节强化等方面加以详尽考虑,以期英文电影作为一种英语教学手段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带来较大推动作用。

1、影片选择

英语课堂引进英语电影欣赏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而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如何从丰富的英语电影资源中选取那些对英语听说有帮助的英文电影,教师需要认真考虑并尽量遵从以下影片选择原则:(1)思想内容健康。英语电影欣赏的较大受益者是学生,学生正处于人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知和形成时期,那些倡导积极向上、内容健康、风趣幽默的影片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益处。(2)影片语言难度不要太大。英文电影题材广泛,风格各异,片种繁多,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水平选择适当的电影题材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十分重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有限,语言能力及中西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英文电影的选材要语言难度适中、人物对话发音纯正、标准规范、简单易懂。(3)影片情节不要太复杂。对情节复杂的英文电影,学生单纯从语言方面看懂、听懂就有一定难度,就更不用说从中体会其文化背景和意义。因此为避免教学中出现因情节复杂难懂而导致电影欣赏前学生兴趣浓、热情高观后感到心灰意冷、枯燥无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选择纪录片和科普片。这类电影题材虽然内容新颖,重点突出,但片中语言难度较高,语速较快,缺乏情节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而那些情节性强的故事片,语言比较生活化,学生欣赏的兴趣会比较高。(4)影片播放时间不要太长。大学英语的听说课时有限,针对不同的英文电影类型和学生语言水平,选择英文电影时要注意影片的长度。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习者难以在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笔者认为播放时间应保持在6()分钟以内。这样学生会感到意犹未尽,欣赏兴趣就会更高。

2、课前环节准备

课前环节准备应含三个要点:(1)影片背景知识收集。每部电影不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同时都是一个时期或一个国家的某段特定历史的反映。要想深刻感受不同背景的文化差异,教师要尽可能做好影片背景知识收集,包括与电影有关的文字和图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影片内容。(2)欣赏方法指导。欣赏电影之前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欣赏英文电影不是将电影中的点点滴滴一字一词牢记,只要理解故事发展情节,对影片反映的文化氛围有所感悟,与教师配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就已经实现教学目标了。至于听说能力的提高则来源于对此种教学方法的长期坚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听、多看、多练,日积月累,语言听说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3)对影视资料的编辑和组织。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课程的要求将影视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对影视片断进行合理地编辑和组织,应对电影播放的每个片段的内容和时间合理分配,既要保障片段播放的连续性,又要让学生进入到影视角色中,以保持的教学效果。

3、课堂环节指导

英文电影欣赏不只是教师放映、学生观看这样单向的学习过程,而是以电影欣赏为主线,教师、学生相互交流探讨的教与学的提高、促进过程。在视听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导调控作用,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课堂环节的有效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视听课学习效率。(1)播放后问题的总结。观看完影片之后,教师可将影片中的主题、语言要点、文化背景向学生做进一步的细节讲述,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西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等,拓宽学生的视野。(2)设计问题。针对影片播放情节设计相关问题学生回答,目的是给学生制造用语言进行交流、讨论的机会,让学生用主动地说来阐述对影片的认知程度,让学生用认真地听来感知别人对影片的评判,一听一说,不经意间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强化。(3)播放字幕选择。教师可通过利用字幕功能,初次播放影片时尽量消除字幕,弱化学生对字幕的依赖性,让学生从视觉上产生捕捉语言信息、渴望听懂语言的欲望。再次播放时可向学生提供字幕参考,让学生获得的语言输入信息,进一步巩固听力训练。在提高训练阶段教师可通过选择正常语速或偏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辨音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强化学生听力能力语言输入效果。

4、课后环节强化

行为主义理论把语言习惯看成是习惯形成的过程。而习惯形成需要不断强化进行刺激一反应。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一吸收一输出的过程。根据输入输出之间平衡的观点,从输入、储存到产出之前的阶段被称作“孵化期”。教师应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去缩短孵化期。因此教师在影片观赏后,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背诵等强化语言学习的输出输入训练。

在听说模仿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重现影片中的英语情景,从而实现从情景到语言再从语言到情境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而且内化了语言学习效果。

背诵是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观看影片后,可以让学生将影片中的经典对白、黄金句型摘录后反复听、重复背。模仿、背诵片中的经典对白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发音和表达能力。如果学生能流畅地背诵一些英文电影中的经典对白,他们在英语交流中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结语

英文电影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创设了真实语言实践情境,促进了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听说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带来明显效果。但是教师必须意识到,英文电影欣赏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语言能力强、文化积累丰富的特点,详尽考虑英语听说课堂教学影视欣赏各环节的安排和实践,以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听说教学的实效,推动学生语言听说技能的发展。

电影欣赏论文:跨文化语境下的英文电影欣赏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影作为文化传播载体之一,无处不体现出跨文化的元素。本文以《哈利・波特》《勇敢的心》等英文原版电影为例,强调在欣赏英文原版电影过程中,英语学习者除了要注重电影的情节。对白、英语口语这些显性的文化元素之外,还应注意一些隐性的跨文化元素。

[关键词]跨文化语境;显性文化元素;隐性文化元素;英文电影欣赏方法

一、引言

美国著名作家Anais Nin(阿娜伊丝・宁)在谈及跨文化时曾说过“We don’t see things as they are;we see them as we are,”这句话解释了不少英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对待文化的态度。为学语言而单纯地学语言,用母语的思维习惯学习英语,却忽略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难怪有些学生在出国深造的过程中,慨叹在国内课堂上学的英语没有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碰到很多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的现象。不可否认,这些学生的分析有其片面性,但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弥补学生缺乏实际的英语交流场景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认识上的不足,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英文经典影片欣赏。调查表明学生对影片中的英语口语、情节、对白等显性的文化因素都很感兴趣,但是却对影片中深层次的隐性文化现象知之甚少。例如在《大饭店》(Grand Hotel)中有这样的一句台词:“It’s not your responsibility t0 execute the seventh commandment,”学生如果不了解《圣经》中的摩西十诫相关文化知识,即便是知道eommandment这个单词的意思,也不会理解这句台词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继而引发了笔者对如何从跨文化语境下欣赏英文电影的思考。

二、跨文化语境与英文电影欣赏

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知。Haney将跨文化意识分为四个层次:在及时个层次,学习者通过旅游、杂志、教科书等对于表面的明显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但认为它奇特而不可理解。在第二个层次,通过发生文化冲突的某些场合,了解到与自己文化明显不同的某些有意义的但却是微妙的文化特征,反应仍然是不理解;在第三个层次,通过理性的分析,了解到那些微妙而有意义的文化特征,从认知的角度认为可以理解;第四个层次,通过深入体验其文化,学会了设身处地从当地人的观点看该问题,达到视其所视、感其所感的理解,也就是达到了“移情”和“文化融入”的能力。

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不管是国产、港台电影,还是欧美大片,经典的影片往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文电影不仅体现了电影所处时代的特征,还浓缩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精髓。通过欣赏英文电影,让我们对一个空间上遥远的国度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让我们的思想脱离了距离上的羁绊,驰骋在异域文化中。但是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英文电影欣赏除了可以增强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此外还需要透过语言表面理解深层次的跨文化现象。

三、跨文化语境下英文电影的欣赏方法

Gary Weaver(1986)利用“冰山”理论来解释文化的多层性。像“冰山”一样,文化是由“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所构成。

“水上部分”是能看得见、容易识别的,是显性文化,包括语言、民族服饰、建筑、节日风俗,而90%的冰山是位于水下的,是看不见的,即隐性文化。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课堂教学还是更多地侧重于对语言的显性文化的输入,忽略了对隐性文化的诠释。

1,显性文化的欣赏

英文电影显性文化的欣赏可以通过电影中的语言、服饰和建筑等方面体现。对于英语学纠者来说,主要还是侧重在口语化表达和一些经典对白,只要稍加关注这些表达方式,并勤于模仿、经常操练,英语学习者一定会在u语提高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面有长足的长进。

(1)口语化的表达。英文电影中时常会出现请客吃饭的场面,一般情况下,都会实行AA制,即Go Dutch。如果你要自己付费请对方的话,按照汉语的思维习惯,我们往往会想到Let me pay it for you。但是这却不符合英文的习惯,在电影中往往采用这样的说法:I am buying;This is on me;This is all my bill或者是This is my treat。而在表示命令、提醒等祈使句中,英文倾向于使用短小的短语,言简意赅。又如:Give me(a)five这个短语出现在许多英文电影中,但是我们却不能依据这个短语的字面意思来进行理解,其实根据影片的上下文场景,这里的Five其实指代的是手,就是“击掌”的意思,常出现在英美电影中,是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

(2)经典台词。William Wallace:They may take our lives,but they’ll not take our freedom,《勇敢的心》(Brave Heart)

在欣赏英文电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对经典台词背后的跨文化语境进行分析解读。英美国家向来宣扬人生来是平等的,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权利。威廉・华莱士所追求自由的精神感染了所有苏格兰人。他们前赴后继,在艰苦的环境下,以少胜多,为自己取得了的胜利,同时也获得了自由。

在《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有很多经典的台词,脍炙人口。阿甘精神感染了很多美国人,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愿望总是会实现的。阿甘先天智商比较低,而且小的时候腿脚不便,脚上带着足有几公斤重的矫正器,但是母亲却不因此而弃之不顾,而是不断地鼓励儿子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并告诉他“人生来就是相同”的道理。其实整部电影中都洋溢着“傻人有傻福”(Stupid is as stupid does)和“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Life was like a box 0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的人生哲理。这也预示着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努力,奇迹每天都会发生的(Miracles happen every day)的道理。

2,隐性文化的欣赏

英文电影中除了显性的文化元素外,更多的是隐藏在显性文化之后的隐性文化,它往往是无法直接看到的、体会到的。英文电影通过电影的情节、对白等外显手段展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征,但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还要透过这些显性的文化洞悉更深层次的隐性文化,从而成为一个成功的跨文化英语学习者。以下主要借助英文电影中的一些台词和情节来说明语言背后还体现出深层次的隐性文化,如思维方式、文化典故等。

(1)思维方式。经典的英文影视中,某些台词、情节反映出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的差异。美国非常有名的 Friends(《六人行》,又名《老友记》),这是一部情景喜剧,囊括了美国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虽然英语学习者不可能都有机会出国留学深造,但是如果能好好欣赏并研究掌握里面的经典对话,并洞悉文化的差异,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必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其实,在欣赏英文电影的过程,也是了解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跨文化思维方式的过程。

英语学习者往往会对一些电影台词所体现出的幽默津津乐道。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一个例子,约好外教去打球,然而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我们可能会说“It’s terrible”。按照汉语的思维,这样说当然没有错,可是那位外教却说了句That’s great。从中不难发现,中西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句话简练精辟地体现了美式幽默,体现了美国人乐观的性格,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快乐。如果英语学习者能在英文电影欣赏中在多注意这些方面的积累,就一定能培养起地道英语思维方式,使口语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跨文化意识更强。

(2)历史典故。希腊古典元素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电影中,其往往与火、气、水和地四大自然元素相联系。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是电影主要情节所在。它可以分为四个学院:格兰芬多(Gryffindor)、拉文克劳(Ravenclaw)、赫奇帕奇(Hufflepuff)和斯莱特林(slytherin)。每一个学院都基本是对应了古希腊文化元素。拉文克劳学院的高塔和“乌鸦”徽章象征着“气”;赫奇帕奇学院的徽章为“獾”;对应了希腊古典元素中的“地”;斯莱特林学院中的蛇对应了“水”;格兰芬多学院的象征是狮子,代表了勇敢、脾气爽快和胆大,对应了希腊古典元素中的“火”。英语学习者在欣赏电影前对这些古希腊的历史知识有所了解,就很容易解读电影中的某些情节了。

据一项统计表明,英美人士对《圣经》情有独钟,不同年龄层次都有广大的阅读者。英文电影中利用《圣经》中的典故可以说比比皆是。有的英文电影甚至连名字都是和《圣经》紧密相关,如《通天塔》《赎罪》《第九道门》《康斯坦丁》《达芬奇密码》等。在英文电影《赎罪》中,开篇镜头出现的小动物,让人不禁想起“诺亚方舟”里登上大船逃难的飞禽走兽;而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场面,还借用了和《圣经》中的“诺亚方舟”章节几乎一模一样的台词!试想如果英语学习者对《圣经》中的典故知之甚少,又怎能引起共鸣呢?

四、结语

英文电影是介绍英美文化的一道靓丽的窗口。欣赏英文电影有很多方法,出发点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也会有差异。作为英语学习者,在欣赏英文电影过程中,不能仅限于看懂表面意思、显性的文化,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挖掘语言背后深刻的隐性文化和内涵。在欣赏中,做到语言与文化的齐头并进的原则,从而达到语言、跨文化双丰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掌握英语,成为成功的跨文化英语学习者。

电影欣赏论文:英文原版电影欣赏与た缥幕交际能力的培养

ぃ壅 要]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了听说等基本语言技能外,还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英文原版电影将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呈现给学习者,而且内容丰富,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运用英文原版电影从语言、文化等多个层面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ぃ酃丶词] 英文原版电影;跨文化交际;语言;文化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2007: 5) 在对学生英语能力的一般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2007: 2)可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了听说等基本语言技能外,还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由美国的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指运用目的语进行有效语言交互活动(Linguistic Interaction)的能力。海姆斯(Hymes)认为拥有交际能力的人不仅需要掌握语言规则本身,还需要掌握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从而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语言交流时既不产生误读,又能讲出适合当时情境的话。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外语教学已开始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利用视频材料进行教学和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各种视频材料已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常用形式。而英文电影因其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语言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图文并茂、视、听、说三位一体等呈现出的趣味性成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素材。

一、英文原版电影的特点及优势

(一)语言和场景的真实性

英文原版电影源于现实生活,以使用母语的人们为对象,根据人们真实的生活情境进行制作,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一方面,电影材料在语言输入上是真实的。电影展示给我们的不仅有真实的词汇、语音、语调,还有根据人们不同身份、不同特点而设计的各种委婉语、诙谐语以及隐喻、双关语等各种用法;另一方面,以影像资料为媒介的电影展示了真实的非言语行为。为了塑造某个人物,使其表现更符合情境,演员们力争演绎出真实自然的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手势以及说话人的距离等。此外,英文原版电影作为一种载体,折射出西方的社会文化、交际方式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文化内容。学生通过欣赏英文原版电影,接触到真实的西方文化,更容易掌握到真正的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

(二)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英文原版电影题材广泛,涉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而各种题材展现出会议、聚会、访客等不同生活场景。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题材的英文原版电影,调动大脑中对应的认知区域,体会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下意识地将西方思维和中式思维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此外,英文原版电影形式多样,不仅有英文原版电影的教学软件、电影VCD和DVD,还有互联网上的各种在线影院,不仅打破了学生学习的地域限制,而且电影视频上的中英文字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

(三)多方面呈现出的趣味性

电影不仅是语言和文化的载体,而且是艺术的体现。英文原版电影图文并茂,视、听、说三位一体的立体性,曲折或悬疑的故事情节以及呈现出的情感和思想,比任何一种语言教育材料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电影《理智与情感》为例,美丽的英国乡村风景,女主角和男主角的爱情故事,英国19世纪初的社会文化和生活场景以及美妙的钢琴配乐,轻松地把学生带入电影,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刺激学生较大限度地吸收电影里包含的社会、文化、思想等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各种知识。

二、运用英文原版电影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一)英文原版电影的选材

英文原版电影数量繁多,但由于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选材关系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效果,非常重要。在电影的思想性上,应选择内容健康、思想积极、主题鲜明且具有思想性或幽默感等高水平的电影,如《加菲猫》《阿甘正传》。在材料的难易度上, 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选择视听难度略高于学生总体英语水平的电影材料,且发音清晰,画质优美。在题材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能充分反映西方国家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思维习惯、生活习俗和交际准则等方面的电影。以美国电影为例,《燃情岁月》《当幸福来敲门》《耶稣受难记》等反映西方社会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宗教的电影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英文原版电影的语言教学

语言层面是跨文化交际最明显的表现。这里的语言指的是广义的语言,既包括词汇、短语、句子的语义层面,又包括非言语行为。

1.语义层面

在所有语言要素中,词汇、短语、句子的语义层面与文化关系最直接,也最明显。以词汇为例,有的学者甚至把词汇分为一般词汇和文化词汇,并明确指出“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张雪松,2006)因此,了解词汇、短语、句子在不同文化里的内涵意义对跨文化交际非常重要。在词汇层面,如“dog”和“狗”的内涵意义在中西方文化里具有明显差异。在西方,“dog”常带有褒义,被认为是人类的忠实朋友,如“lucky dog”被用来形容幸运的家伙。而在汉语中,“狗”虽然也有忠诚的含义,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贬义,如狗腿子、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在句子层面,如“Are you married?”(你结婚了吗?)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侵犯隐私,甚至是一种禁忌,而在中国,打听别人结婚与否很常见。在运用英文原版电影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梳理影片中存在着内涵差异的表达(词汇、短语、句子),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2.非言语行为

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人们常常把注意力放在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上,而忽视了非言语行为。其实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非言语甚至比语言的使用还要重要。著名人类学家Birdwhistell(1970)指出非言语交际占信息传达的65%。非言语行为是自发的、无意识的,其形成既有个人因素,又有群体性的因素,即文化因素。因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不同国家的人们往往存在非言语行为上的差异。以“OK”为例,在美国文化里表示“很好”,在法国文化里却表示“无价值”。又以会话距离为例,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会话距离有不同的要求,如美国人的会话距离往往大于中国人。因此,在欣赏英文原版电影时,要指导学生对非言语行为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非言语行为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不同文化导致的非言语行为的差异;二是人物角色本身导致的具有个人特质的非言语行为。由于教学目的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及时个方面,即不同文化导致的非言语行为差异。

3.英文原版电影的文化教学

除了通过书本和对外交流等方式了解某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影视对该民族的文化进行研习。如前所述,英文原版电影反映了西方国家真实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以及历史地理等众多文化内容,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具有优势。利用英文原版电影进行文化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差异的微观分析;二是文化差异的宏观透视。前者主要包括某些具体的社交礼仪和生活习俗,是易察觉的、表象的,如时间观念、餐桌礼仪和问候语的差异等。后者是对文化现象源头的探索,触及文化的深层含义,涉及历史、宗教、政治、经济等领域,往往可用于解释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以中西文化称赞语为例,中国人一般会否定别人的称赞,这与中国人含蓄内敛的群体性特征有关系,也是“中庸”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体现。而西方人崇尚力量的展示,这从希腊神话里对神的描述就可见一斑。同时,受近代西方社会的民主政治风潮以及自由经济影响,西方人在展示自信和才能方面更直接,如果过于谦虚则被看做是无能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欣赏的影片进行案例分析,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文化,保障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三、教学实践

运用英文原版电影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是片段性的,即在大学英语课程的读写译课程和视听说课程中适当加入运用英文原版电影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是系统性的,如在英文电影欣赏和跨文化交际等选修课程中的运用。笔者以选修课英文电影欣赏为例,运用之前所述的方法进行讲解。在课程开设初,即正式进行电影欣赏活动前设定专门的跨文化交际板块,向学生讲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内容、英文原版电影的特点以及非言语行为等基本概念。在欣赏某一具体电影前,要求学生在课外做足功课。一方面要求学生查阅与电影相关的历史地理和政治经济等背景,这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电影所凸显的信息对学生进行要求。以《阿甘正传》为例,可要求学生查阅电影中出现的几个重大事件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另一方面,将电影对白文本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外找出文本中具有中西方差异的表达并进行阐释,之后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统计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两个方面设计课堂活动,如在欣赏影片前,告知学生影片中出现非言语行为差异的次数,要求学生进行查找。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作业的统计分析情况,针对学生遗漏和存在误区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欣赏结束后,教师针对电影中的具体内容设计文化方面的问题。对于重要的、典型的表达和非言语行为上的差异以及文化差异,教师还可以补充资料进行扩展,如针对餐桌礼仪,教师可收集多个关于餐桌礼仪的中英文影视片段,补充关于餐桌礼仪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四、结 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英语原版电影具有真实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与其他语言教育材料相比,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从电影选材、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三个方面对英文原版电影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高素质外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