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素质教育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素质教育类论文:高等教育国际化与留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自年以来,中国加入 wto后所保障的所有条款都进入实施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变得更大,与世界经济发展更为同步和紧密。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之间高层次人才的交流活动日渐频繁,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进一步交汇和相互冲击,生源和师资的国际间流动不断加速,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国际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机遇。高等院校应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提高大学自身生存发展的竞争力,积极采取措施,在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的同时,大力加强留学生素质教育,提高留学生管理质量,不断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
一、高校国际化下我国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世界各国高等院校的改革与发展,高等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要在新世纪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本着“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障质量、完善管理”的原则,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大力扩大海外招生规模。
1.各招收海外留学生的高校之间存在激烈竞争。虽然来华留学生的人数会逐年增加,但短期内增加幅度不会太大。由于开展外国留学生教育的高校也在逐年增加,这样一来,对各高校来说生员份额实际并没有增加。所以,各高校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必须提高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并加大对留学生教育的硬件设施的投入。郑州大学自开展留学生教育以来,投资兴建了一批留学生教育设施,但随着这几年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我校的教育设施都到达了极限。为了更好地发展留学生教育,郑州大学的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打报告,学校主管领导也意识到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挑战,决心尽快对留学生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以便使学校的留学生教育发展上水平、上台阶。
2.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位生、高层次进修生数量增长较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日益提高,留学生教育正面临着从规模办学到质量办学的转变。特别是一些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内著名大学,已经在适度控制语言进修生的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高层次留学生和学位生,并把留学生教学纳入到学校的总体教学规划和质量评估体系中,以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争创国内、世界知名的大学。因此,留学生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与此相关,留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留学生素质教育已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素质、专业素质等知识能力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层面的问题。因此,从文化的层面来探讨留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在留学生教育发展初期,由于受客观条件(如人数)和主观条件(如认识)等方面的限制,我们一直把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对待。没有真正把留学生教育纳入到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去,使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忽视了留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也是我们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留学生教育的一个瓶颈阶段。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下留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1.留学生素质教育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重点。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感到,素质教育的重心已经移到了人文方面,也就是说,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别相对缩小的基础上,人文素质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人文素质方面,素质教育有着人文化的趋势。从留学生教育的角度来看,留学生的素质主要是指身体素质、语言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基本道德规范素质等。
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语言知识、技能、能力及专业知识方面,这样做有一定的道理,这是因为,留学生教育的目标也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但是,留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本国学生的培养目标又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留学生教育服务于我国的主要方式不仅仅是培养我们所说的有用人才,更主要的是侧重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国际交流。目前,随着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语言水平、知识水平和能力日益提高,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人文素质的教育由于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多,如自我文化优越感、基本道德规范缺失、交际中的自我封闭、环境与文化认同中的焦虑感、留学生之间交往障碍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已经影响到了留学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依靠人文素质的提高来解决这一问题。
2.坚持以人为本,确立留学生的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由于留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复杂性主要来自于留学生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组成群体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又很大。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学习目的组合到一起。在学校管理要求的一致性和学生要求的个别性之间常常会出现冲突。对待他们,不能简单地依靠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说教或惩治来管理,遇到事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心服口服。当代社会普遍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也应逐步确立留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平等沟通互动。不断探索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特点、研究新课题、摸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把留学生放在首位,避免了因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影响或损害留学生的利益。
3.营造多元文化校园,培养国际化人才。经济全球化需要大批既熟悉经济运作又了解各国国情、法律、文化以及科技发展水平与动向的、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国际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已不单单是为获得某一狭义的职业而进行的专业训练,而是转向培养面向世界的通用性、复合性人才。高等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外,如果能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校园里,则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应经常举办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心理咨询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留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让他
们在参加活动中增加语言实习的机会,减少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消除文化误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我校除课堂教学外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例如,积极组织留学生参加学校组织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学习气功、太极拳,参观名胜古迹,进行演讲比赛等。这样做既有利于留学生了解中国,学习汉语、学习医学和中国文化,又有利于沟通感情,增进理解。这些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而且有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4.建立一支稳定的、德才兼备的留学生辅导员队伍,是保障留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辅导员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导者,因此一支稳定的、专业的辅导员队伍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要熟悉留学生教育的规律特点,而且应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的角色是多重的,不仅是老师和管理者,还应当是留学生的朋友甚至是亲人。
在工作中,辅导员要真正了解留学生,和他们建立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关系。要真正了解他们,不但需要以诚相待,还必须保持经常广泛的接触,做个有心人,随时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留学生远道来华求学,短时间内很难适应与其本国差异很大的中国文化背景、社会环境、风俗习惯、教育体制等,心理负担较大,情绪容易波动。同时几乎每个留学生平时总要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而一时又不知该怎样解决,情绪就容易低落,这样势必影响学习。这时候留学生辅导员就要及时采取积极疏导的方式,关心他们的学习,缓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和克服困难,使其树立信心,顺利完成学业。
在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留学生教育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各留学生招生单位都必须针对留学生的特点,遵循其发展规律,推进留学生教育质量,使之能够与我国的社会、文化、经济和谐发展,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素质教育类论文: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论文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要发展,文化产品要有文化和有灵魂。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但发展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文化创意发展无底线。2010年,山东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展开了西门庆故里之争。产业发展,经济繁荣,忽视了道德文化,文化中的低俗的、被批判的内容当做宣传发展的内容。影视粗制滥造,匪夷所思。抗日剧层出不穷,因拍抗日剧之多,横店一度被坊间戏称为“抗日根据地”。故事情节不断超出想象,被戏称雷人剧。文化创意发展超出基本的事实,脱离了生活,无法被大众所接受,注定产品没有市场。作品的“山寨”。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缺乏和层次不高,创造不出高品味的文化产品,当一个好的文化形式出现后,纷纷模仿。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的《201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指出艺术创作的雷同问题在某些领域引人担忧。文化元素使用乱点鸳鸯谱。2015年8月,在上海举行的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内衣时装时,糖葫芦、青花瓷、戏曲脸谱等传统文化元素作为背景衬托众佳丽。内衣秀和传统文化的关联点在哪里,为什么要如此的牵强附会,传统与现代结合就是简单的拼凑吗?“文化接受”还是昨日黄花。奔驰的列车、拥挤的高速公路、宏伟天安门的广场、莫斯科红场、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巴黎的卢浮宫对于中国的大妈们来说不过是很好的跳广场舞的地方。文化创作者的文化根基浅薄,创作不出能被大众所接纳的文化产品,宣传不了的文化,文化受众的文化无法提高,就接受不了高雅的文化,就不愿意接受或者接受不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与文化产品的内涵、文化产品受市场欢迎度不是协调共进,侧面反映文化产业人才的创意能力和素养。高素质文化创意者只有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市场需求,结合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等,进行精深思考、艺术创新,制作出的作品,因此,必须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文化培养。
二、高等院校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高校的职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外又增加了文化传承这一职能。高校的文化传承职能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所需求的核心。但中国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上也是在举步维艰。
(一)高校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生源质量不高
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截至2014年,中国高校录取698万人,录取率为74.3%。各地方政府以教育拉动经济内需,整合资源,筹建地方高等院校;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由1999年的1020所增加到2014年的1802所,增加近一倍的数量。扩招计划使中国精英式的普通高等教育转变为大众化的教育,在客观上造成了高校的生源质量下降,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最初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行业人才多是民办院校培养的。1998年,国家允许创立民办高校;2002年,对民办高校政策进一步放开,允许民办高校有招生自主权;截至2015年,中国正规具有颁发高等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普通高校从2001年的58已增加到722所。作为公办高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审批,需要政府财政投入,师资力量的引入行政化审批,因此,公办高校的一个新专业的筹建、审批、建设发展周期比较长。而民办院校专业设置和招生比较自主,能够很快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文化创意产业刚刚兴起,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行业人才的培养是民办院校。但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多数学生因中学阶段基础薄弱而无法进入公办高等院校,而被迫进入民办高校,因此,民办生源质量比较差。民办高校又因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无法满足,对学生的文化基础培养不够重视,所培养的人才在进入行业后,无法满足高质量的有内涵文化产品的创意。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习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喜欢这一行业,而是因为在中学阶段学习能力不够,而中途被迫学习相关艺术类专业基础课,进而进入创意设计、表演类等专业,他们的先天文化基础并不厚重,决定了他们的后天的文化创意不足。
(二)高等院校忽视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人才文化素养的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是立足创意,而创意的基础则是对各种已有文化的创意加工,而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内容为王,”这是文化创意产业界早已达成的共识。所说的内容即产品所包含或体现的文化价值,文化创意产业所产出的产品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价值,并且被大众所接受和消费,这个产品才是合格的。文化产品形式各异、内涵多样,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创意者所具有的文化基础以及对文化精神内涵理解,这个文化基础价值是直接体现创意者的文化价值观、大众文化价值观、社会文化价值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的综合融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创意、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而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历史文化。文化创意者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了解不同文化,彼此进行借鉴吸收,才能创意出被相应的地域或民族文化的消费者所接受。有识之士在总结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必备的素质中及时个就是具备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没有了文化根基的创意是空中楼阁。高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主力,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是文化,需要创意产业者对相应的民族、民俗、社会、历史、文字、宗教、文学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高校人才培养在“专业”化的形势下,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则应放眼大视野,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下,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印下深厚的民族文化的记忆,结合世界民族的文化精髓和现代人的思维,培养高素质的创意产业精英。邓小平同志在期间被下放到江西“改造”期间,在精神上靠的是文学来充实自己的内心。在最艰苦的时候,他坚持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哲学、中外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这些书籍,陪伴邓小平度过了在江西的艰难岁月。改革开放的创意必须具备改革开放的高的追求与基本的基础,没有基本的文化素养基础,如何创意出高品味的文化创意产品。近几年,我国的文化市场上低俗、怪乱的产品不少,各种另类的炒作现象不断,超乎大众想象的雷人影视层出不穷,其根源在于当前的文化产业从业者的文化素养不够,文化根基薄弱。在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使用了《诗经》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一古典名句。不仅是这次,据统计,在各类讲话中300余次引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言。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怎么写出震撼人心的讲话稿。目前,尽管国家一再强调大学生要重传统文化素养的教育,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并没有重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没有重视传统文化基础的构筑。在高校扩招后,生源素质下降,但高校的教学改革并没有加大师资的投入,而是纷纷降低学生在校学习的学分。一些专业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而降低或压缩学生学科基础课程,导致一些专业不得不放弃学生的文化素养课。北京联合大学2015版培养方案设定学生毕业学分为160学分,该校作为北京市属应用型二本院校,该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并没有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学习的必修课安排,只在选修课里安排了计32学时2学分的内容不定的课程;与之相同学校的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2014级培养方案均开设有3学分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接受学科基础和3学分的艺术哲学;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告学专业普通班2015版培养方案涉及学生文化素养课有5门,总计10学分,另有文化沟通类的选修课。学生没有系统的文化知识,没有专业的文化熏陶,只能依靠初高中阶段文化进入社会,所创意的产品也就停留在学生时代的认知水平。2015年,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轰动业界,被当代中国动漫分水岭之作。但这恰恰反映了当代中国动画的衰退。当代中国动画不仅严重缺乏艺术性,而且故事低级。网络戏评中国动漫只有狼、羊、熊。人们怀念的仍旧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黑猫警长》、《阿凡提》、《葫芦兄弟》等传统动画,似乎在这些传统的动画片里找到乐趣,找到他们熟悉的童年。因为这些动画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中国服饰、音乐、造型、故事情节等都带有浓重的民族风格特色。广电总局的统计显示,“包括孙悟空、阿凡提、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在内的11个国产怀旧卡通形象,如今的市场估值高达17亿元。”(2015年6月3日文汇报)但是对这些卡通形象的产品的开发在市场上却是寥寥,不能不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马福平2013年7月在《中国文化月报》发表《看了又看》一文,对国产电视剧发出无奈的感慨,新的剧作要忍受穿越时空的武器、神一样的抗日英雄和猪一样的日本鬼子;剧作人物早于历史时间出生;只好每年暑假都是选择四大名著等传统经典。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十六个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无尽的宝藏,正如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所说:“民族文化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沃土。”但没有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怎么能开发这个资源宝库;如果没有正确的文化观,还是会出现争夺“西门庆的故里,潘金莲的家乡”的奇怪事件。
三、总结
文化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的基础性的文化基本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文化素养课作为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创意设计就没有基础;没有系统的文化基础,创意的思维也是凌乱破碎的。福建师范大学葛桂录教授认为:“台湾文化产业和大陆较大的不同就是对创意研发和文化产业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其目标是培养文化创意型人才;内地高校的培养定位则是以经济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与市场营销为辅的复合型人才。没有文化何来文化生产?没有文化又何来文化经济产出?”文化产品本身就带有对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创业产业者本身对文化都是陌生、不够理解,如何做到对大众的各类文化的普及,只有夯实高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培养出创意高品质的文化创意产品。
作者:贾真光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素质教育类论文:传统文化道德素质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与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缺失原因
当代大学生正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平演变”论中“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代”中的“第三代”。而作为“第三代”的大学生也正如杜勒斯所说的,接受着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盲目追求美国大片、快餐文化、饮食方式与习惯(如西餐)、圣诞节等洋节等西方文化,但是对其中的内涵却不甚了解,只是一味模仿与盲目追逐。传统节日也被他们看作除双休日以外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在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同时,道德素质低下也成为当代大学生身上存在的几大问题之一,不知礼义廉耻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笔者看来,道德素质的缺失相当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漠视。那么,为什么当代大学生如此追求外来文化而忽视或放弃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外来文化冲击以及自身发展偏差
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叩开了闭关锁国状态下的中国的大门,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认识失当之处。因而,“全盘西化”论就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提出。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文化热”研究中出现了一股否定民族文化,鼓吹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潮。这些错误思潮的出现,正是对中西文化关系认识失当造成的偏激结果。
2.社会影响以及传统文化的极端演变
现代社会不再像传统文化那样去追求美德与正义,而是转而崇尚美色与金钱;无私与奉献不再是社会风尚,奢侈与浮华反而成为时代潮流,享乐主义与纵欲主义、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大行其道。当代大学生虽然有自主能力,但因教育不完善还不成熟。因而在面对社会中的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诱惑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负面舆论时不能有效辨别和抵制。在这种情况下,外来文化正好可以迎合大学生追逐诱惑的心理,所以大学生崇尚资本主义文化也就显得“合理”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作为一种至善主义文化,正好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但是为什么会被社会所背弃呢?此消彼长之下,大学生越来越追求开放的外来文化而主动远离教条死板的传统文化。
3.学校应试教育造成对传统文化以及道德素质教育的忽视
我国虽然早已在教育领域推行素质教育与博雅教育,但是应试教育至今仍是我国教育者的主要手段。学校以学生成绩好坏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在小学、中学阶段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而进行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在传统文化与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只教知识不教做人。由于大学中“放羊式”的教育,除了上课时间外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又怎么会主动接触教学计划之外的内容。所以学校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素质教育的忽视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与道德素质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高校进行传统文化与道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学术道德方面
大学生作为未来学术的后备军和主力军,其学术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培养质量,而且关系到整个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学术道德水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热门话题。而如今大学生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数据表明当前部分大学生在学术行为中较少考虑到学术与学术道德规范存在的内在联系,其学术道德一时亟待提升。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与道德素质教育,讲诚信观念求实观念深入大学生心中,是提高大学生学术道德水平进而提升大学生乃至国家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2.社会方面
当今世界到处充满贪婪与欺诈、腐化与堕落、色请与暴力、邪恶与疯狂。作为还未成熟的大学生,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社会的诱惑时,难免会做出失当的行为。人性不可以放纵,放纵必然引发社会混乱。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现代西方文化,是一种解放人性的文化,它既是现在文明的源泉,也是造成当今世界社会危机的根源。当今高校应当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使大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有益的营养,摆脱对西方文化的盲目推崇,为倡导和构建至善主义新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条件。
3.国家方面
中国如今正在走“和平崛起”道路,而中国的崛起是在失去世界政治、经济、文明控制权150年之后的再度崛起。中国的崛起除了靠经济、军事外,还要靠国家软实力。而如今,暂且不谈西方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只谈学校教育中的英语与语文。有很多学生连汉语都学不好就开始拼命学习英语,对英语的掌握炉火纯青,而对汉语语法却一窍不通。大学中有很多专业甚至没有语文课,而英语却成为必修课,考四六级成了大学中的时尚。其实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取决于国民对其他国家语言的掌握程度,而取决于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程度。很多国家都在学习中华文化,而我们却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视而不见。在前面谈到的政府“外脑”中的各类机构,不得不承认以后的机构成员将会是的大学生,而作为主体的大学生连自己国家的文化都丢了,还谈什么“为中国策,为国是谋”。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是文化融合与反融合的进程。历史上每一个大国崛起,实际上是某种民族文化的崛起,在刀光剑影中伴随着众多弱势文化的消亡。“物竞天择”法则决定了全球文化品种的兴与衰、存与亡。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今天已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更是为了在中华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时能把民族之魂传承下去。
三、高校进行传统文化与道德素质教育的途径
高校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站,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与道德素质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国家凝聚力与国民对自己国家文化认同程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至关重要。
1.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触多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缺乏直接系统的学习。在短时间内,大多数高校的教育还将会是应试教育。既然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一现状,不妨将传统文化纳入大学的教学计划中,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必修课,使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的培养与熏陶。通过接触传统文化使大学盲目追求外来文化的浮躁之心沉淀下来,进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2.优化教师队伍,选用教材
在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中,教师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才与发展。因此教师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外,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教师在教学时应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寓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举办相关的讲座等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结语
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回想人类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正是西方的耶稣及其追随者们通过无数烈士的英勇献身,才建立起基督教文化,将西方人从罗马帝国的灾难中挽救出来;而在东方世界,正是孔子及其儒家弟子通过建立伟大的至善主义儒学文化,并经历焚书坑儒的历史劫难之后,才将东方人引向和平与幸福。而如今,不只是大学生传统文化淡漠和道德素质低下,整个社会都存在着这个问题。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奋斗。
作者:郭金汤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素质教育类论文:新课标思想品德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观念的影响
家长观念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形成以及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日常生活,学生受到家长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今,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受到来自家长的宠爱甚至是溺爱,这不仅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不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受到家长观念的影响,学生认为任何事无须努力父母就可以为他们办好,长久发展下去,学生缺乏竞争意识,许多学生出现诸如不懂分享,凡事依赖家长、懒惰等情况。
(二)教学方法单一
现今,部分学校小学思想品德法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说教为主。实际上,教育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尤其是面对小学生,教学方法更应多样化,并且还要方法得当。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受益匪浅;而错误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学习不到知识,更有可能对他们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教师采取奖惩措施来鼓励学生学习,但奖惩措施要适度,如过度的奖励,会让学生产生虚荣心和错误的价值观,给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过快,使得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独自长大,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各种压力,因此,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思想品德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合作精神越发重要,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性格
小学生性格正处于形成阶段,他们性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学习、工作的成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要让小学生学会自爱、自立、自律和自强,更要让他们懂得乐于助人、服务他人和勤于求真。
三、在新课标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一)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和情感熏陶相结合
新课标下的基本理念要求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行为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状况。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将各部分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以便于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善于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发掘生活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发表意见、谈看法,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得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课堂教学保持综合性
教材依然还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师要认真深入的钻研教材。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学校、家庭的关系,把握教材前后的连贯性,尤其是要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在保障学生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就要知道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课上积极参与。教育教学中,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提问、回答、写作、绘画、表演等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各类作品进行分类、整理并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展出,从而更好的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维的思维方式,更能够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三)新课标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1、建立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下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有主动学习的状态。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品质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和谐统一的整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尤其是要重视学生的提问认真解答。
2、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
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不仅是学习政治历史等理论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加生动活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根据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知识要点。对于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制作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影视资料。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学到知识,更加热爱学习。
四、结语
总之,新课标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与传统思想品德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为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郑李燕 单位:长泰县第二实验小学
素质教育类论文:物理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一、改革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地位
为了充分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教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认知情感,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精讲,把更多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下,充分施展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锻炼创新思维和能力。例如,在比较乐音与噪音的感受时,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浓厚,我采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了一段优美的音乐,和谐的旋律把学生带入梦的境界,接着播放杂乱无章的噪音,让学生感受到了两种区别所带给学生的不同感受。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习知识,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素养,起到了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展的需要。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宗旨,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让学生不要迷信书本,迷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因为创新教育并不是优等生的权利,中等生和后进生同样享有创新教育的权利。我们不能歧视那些差生,要知道一些具有创造潜能的天才很多是被老师看不起的差生,爱迪生、达尔文这些大科学家都曾经被学校认为是差生而被赶出校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想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实施教学,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做到关爱有加,循循善诱,采取多种手段来树立学生自信心,使每个学生的创造能力都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三、注重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学科属于一门自然科学,一些概念定理大都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的,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的基础,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一些物理小实验,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学习了“声音”的内容以后,我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动手制作“土电话”,并让学生拿到课堂上进行实地演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探索物理知识的乐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重视课堂提问,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教学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在精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持久性注意力是物理教师所关心的问题,而学生注意力的引导靠的就是教师丰富的教学手段,其中科学的课堂提问是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来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聚精会神,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当然,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作出回应,答对了,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答错了,教师也不能挖苦和嘲笑学生,而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让学生鼓起勇气,认真分析研究,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
五、要科学评价学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下,评价学生的方式并不单单是学习成绩,而是要结合学生在平时的态度情感、参与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关注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各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才能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结语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广大物理教师细心研读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来,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作者:苏伟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素质教育类论文:中学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
一、中学地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四大功能
(一)品德素质教育功能
思想品德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灵魂。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地理学科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的。素质教育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而地理教育正蕴含着这些丰富的内涵。例如:通过世界地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地球,认识世界,掌握世界各个国家,特别是一些重要国家的国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树立全球观和国际观。通过中国地理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养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精神。通过乡土地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奉献的思想。通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人地协调思想。
(二)知识素质教育功能
文化知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尽管思想品德教育是地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地理学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教育。地理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为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要加强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丰富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掌握熟练的地理基本技能,是中学生日后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具备的。如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旅游业等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相当丰富的地理知识。因此,地理素质教育要将二者兼顾起来,既要为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又要训练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同时,地理素质教育还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地理学科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特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地理学科又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学科。在学习地理时,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概括地理事象的成因、分布、发展变化的规律,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等。这种综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观察、理解、对比、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上有了科学的方法,而且在将来的工作中也有了丰富的智慧。
(三)身体素质教育功能
身体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地理素质教育中也渗透着体育教育,为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应试教育时的地理课,是封闭的课堂教学。地理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进行野外考察和调查,学生可以进行爬山、游泳、探险等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锻炼了意志,把自身融入大自然中,会获得地理课本和课堂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也是其他学科难以完成的。
(四)美育素质教育功能
美育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升华。美育也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地理素质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地理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如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那广阔的平原、雄伟的高山、四季如春的南方景色和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各种美丽的建筑物和现代化的都市,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类创造的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和人类的智慧结晶,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地理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地理图片,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各种地理图片,使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从而创造美丽的心灵,提高美的素质。
二、乡土地理的教学能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提出,为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添补了地理课程的一大空白。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学习地理主要是为了对付高考,而素质教育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参加高考,主要是学习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好机遇下,地理教学中就有了充足的时间进行乡土地理的教学。乡土地理添补了中学地理的一大空白,同时又是地理素质教育的良好素材。乡土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把本乡本土作为地理教学的大课堂和天然实验室,把各种地理景观作为地理教学中形象生动的“教具”和“标本”,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与需要的、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参与竞争和迎接挑战的高素质跨世纪人才。
三、可持续发展为地理素质教育提供了发挥优势的舞台
可持续发展为地理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地理素质教育提供了发挥优势的舞台。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即协调人地关系,为当代和后代建立一个持续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和经济文化环境。作为以地球表层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协调人地关系为重要内容的地理学科,无疑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了发挥优势的舞台。而以传授地理知识为手段,以培养学生提高地理素质为目的的地理教育,必将为全社会公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出突出贡献,并随着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渗透,广泛拓宽自身的领域和职能。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以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为主线,以“人地关系协调论”的理论、观点为指导,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全球观、资源观、环境观、生态观、人生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其核心目标与《21世纪议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致的。我们坚信,面对21世纪的挑战,面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民地理素质的更高要求,地理素质教育不仅不会衰败,而且会日益受到重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跨世纪的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将会再创辉煌。
作者:薛澎洲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
素质教育类论文: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教育论文
一、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现状
(一)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主要有: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离,缺乏是非的辨别能力,容易受一些非主流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总想通过捷径找一份收入高而又不用付出辛苦的工作,享受主义思想很浓,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认为要做好一件事情金钱至上。不懂得人与人要相互尊重,老师讲课你讲你的,我说我的。烟头卫生间、宿舍随意扔。缺乏感恩之心,合作精神不是很强,无责任感。这些不良现象反映出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引起学校的重视。
(二)人文素质方面。
从每年到我校进行招聘的企业用人需求分析看,90%以上的企业都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等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企业在面试过程中也经常会问一些关于人文方面的问题。而当前现实状况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及企业面试过程中这方面的素质确很差,普遍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楚、没有逻辑性、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差,在与人沟通过程中缺乏艺术性及技巧。学生一学期下来,老师要求写学习心得、总结、汇报等不会写,搞不清楚具体的格式和用语。甚至有的学生连一张请假条怎样写都不会,五花八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错字很多,书法好的学生越来越少。
(三)心理素质方面。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高职院校必须要面对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高考文化分相对比较低。同时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高职院校不认可,将来就业困难等现实问题,相比其它普通本科高校而言其实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具体表现在学生自卑感很强,认为自己只上了个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低,将来毕业从事比较辛苦的一线工作。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存在着自我约束、控制能力比较差,过去的生活中没有吃过很多苦,学生抗压、抗挫折的心里素质差,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容易情绪低落、没有进取心、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个别学生在压力面前,有时候会一时想不开,甚至走极端。
(四)身体素质方面。
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大一军训中在太阳下晒一晒,走走队形,这样有的学生都坚持不下来。在学生出早操跑步、课堂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生由于感冒、头疼、身体不舒服等身体原因向老师请假。在大学的体育测试中许多学生不能达标,引体向上做不到5个,平时短跑还能跑一跑,800米、1000米等中长跑项目根本达不了标。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精打采,做事情根本做不好。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的相应途径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作用,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在课堂上,我们要把国内外重大新闻收集起来,然后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关心时事、分析时事的政治素养。本着贴近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学习特点原则,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学会关心家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和人类,拥有感恩之心。这些对于解决一些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价值困惑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校报、广播、橱窗、大屏幕等传统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宣传典型人物事迹。邀请校内外专家,注重选取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发展有帮助的讲座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序开展“诚信”“感恩”“文明有礼”等系列主题班会,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主题研讨会等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营造人文素质培育大环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自己的思想、精神、素质得以提高。通过网络、社团、广播站等途径交流人文知识学习情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充分利用大学生文化艺术类社团,搭建提高人文艺术素质平台。各艺术类社团每年在校园内定期演出或举办展览,使校园内的艺术舞台涌现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品位适合、形式多样的艺术佳作。定期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邀请名人名家来讲座,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社交礼仪、摄影、美育和艺术鉴赏类、书法等选修课程,举办有针对性的社交礼仪、应聘礼仪等讲座。评选各种校园之星,组织大型演讲比赛、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主导,推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各系部心理工作站、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工作网络,广泛开展心理基本知识讲座和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工作,尤其要做好学校每年的新生心理状况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针对新生和毕业生进行心理调适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增强学生的心理知识。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测试和咨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普查和日常的心理咨询,同时开办心理信箱,建立心理热线,通过网络为那些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引导、咨询和服务。为提升学生抗压、抗挫折的心里素质,学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拓展训练课等进行培养锻炼。
(四)倡导校园体育精神,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积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校园体育精神。要在学生中宣传少睡一次懒觉,多一次晨练,少上一小时网,多打一小时球,向学生宣传生命健康的意义。创新体育课形式,开设健康知识讲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健身习惯。严格学生作息时间,认真抓好学生早锻炼。利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摸清学生入学身体素质状况,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提高身体素质计划。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基于班级的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使学生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获得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技能。体育课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体育课要认认真真的上,不能流于形式。平时要开展各种体育比赛,用丰富的业余生活把学生从网吧里给拉回来。打造特色体育社团,大力发展几个群众基础好,学生参与度广的特色体育社团,如街舞、轮滑、健美操等。聘请高水平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作者:孙晓娜 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素质教育类论文:高职学生汉字应用素质教育论文
一、高职学生汉字应用不规范现象调查与分析
1.写错别字
字形相近而误,如将“放肆”误为“放肄”、“如火如荼”误为“如火如茶”等;字音相近而误,如将“为人嗤笑”误为“为人痴笑”,将“粗犷”误为“粗旷”等;不知典故而误,如将“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
2.滥用繁体字
繁简混杂,即简化字中混杂有繁体字。如:在我们调查的海报中有这样一句:“我院机電一体化毕业生就业率再攀新高,截至目前已达96.5%……”其中“電”是繁体字;繁体字偏旁与简化字偏旁随意拼凑。如“绡”被写成左边是繁体偏旁,右边是简化偏旁的“綃”;繁体字误写。如“头发”的“髪”写成了“发展”的“發”。
3.生造简化字
生造简化字是指在“二简字”以外,人们想当然地进行个别化书写的简体字,这些生造的简化字,使汉字作为文字的信息交流功能下降,并造成了社会用字的混乱。从构字法上看,大致有以下几种:偏旁替代:并(瓶)、代(袋);形声自造:芘(蔽);同音借用:另(零);类推简化:扦(插)。
二、高职学生汉字应用不规范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基础教育原因
当前,由于区域及基础教育水平的差异,加上学生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不同,导致学生对汉字掌握的程度有高有低,而当前高考又是对综合能力的考核,所以尽管以同样的分数升入高校就读,有些同学的语文基础明显要薄弱一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用字不规范现象的产生。
(二)社会环境原因
目前,我国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还相当严重,错别字、繁体字、生造简化字、异体字在招牌、广告、商标、菜谱中出现频繁;此外,有些电视媒介一味追求市场经济利益,不顾语言规范,胡乱改动现有的成语、俗语,乱用谐音字如:“植墅(树)造邻(林)、随心所浴(欲)、千方百剂(计)、默默无蚊(闻)、请勿痘(逗)留”等,这些不规范的社会用字严重混淆学生的视听,给学生学习汉字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三)思想意识原因
据调查,多数高职学生难以认识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之类的法规,知道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有些学生尽管对相关语言文字法规略知一些,但自觉的规范意识匮乏,在书写过程中,往往受思维定势、心理习惯的影响,有据不依,贪快图省。许多高职学生因规范意识的淡薄而缺乏维护文字规范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高职学生汉字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一)强化语文教学主渠道作用,推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宁先生曾这样感叹道“:不少学校的大学语文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开成必修课,不受欢迎,大家敷衍了事;开成选修课,门前冷落,只有一些学分实在不够需要填补学分的人才来选!”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应是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及时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表达等能力。因此,教授《大学语文》课程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深厚的积淀,还要有教育热情、个人魅力,更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能力,要因材、因人施教,教学方法要深入浅出、注重实效。
(二)提升教师语言文字素质,凸显教师引领示范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做到“以书悦人”,教师的一笔一划,都会给学生以积极影响,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语言、板书、技巧、意旨”等授课艺术,促使学生重视字形规范,正确使用汉字。笔者认为,要使自己的板书,获得学生的赏识,引起学生的愉悦感,不仅要在课堂上做到袖手于前,疾书于后,落笔无误,行随心至外,更要注重练好基本功,平时在备课和设计板书时,就要坚持做到笔画规范,结构严谨,大小匀称,布局合理。
(三)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营造良好校园用字环境
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通过举办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宣传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与校内各社团协调配合,利用学校的丰富资源,不定期组织学生多开展演讲、“三笔一字”比赛等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汉字运用能力。同时要把校园广播台、校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的汉字规范使用作为提高学生汉字应用能力的重要抓手,还要及时清理校园周边的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还学生一个洁净的用字环境。
(四)普及语言文字使用规范,落实高校管理监督职能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现代汉语与大学语文两门课程的教学以及讲座等机会,向学生宣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等国家颁发的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定。其次,制定维护校园良好用语用字环境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字使用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并合理设立相关监督管理机构,做到令行禁止、奖惩分明。
作者:刘仁三 单位: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素质教育类论文:素质教育理念下美术教育论文
一、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美术教育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实用艺术以及表现艺术本身具有实用性、装饰性以及表现性等特点,通过艺术,能够表达出人们的主观情趣。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类艺术作品中的不同手法对影响人们主观情感是的不同功能。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逻辑的学习。一般情况下,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通常在工作中都表现得认真和细致,但也更容易固步自封,缺乏创新的主动性,而美术专业类的学生的思维通常比较灵活,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较逻辑思维强的学生而言,美术专业的学生个性就显得尤为张扬。要想真正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就必须将逻辑学习与美术教育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能否理解艺术的规律性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基础,而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理解艺术的规律。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对古今中外的著名艺术作品的鉴赏,来认识艺术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现阶段,虽然很多学生参观各种各样的画展和艺术作品展,但其中大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以致于他们很难能够领略到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不能够和美术作品产生共鸣,不利于其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提升。尽管市面上也不乏关于美术作品鉴赏方法的图书,但这些图书大多只是停留在对美术简单介绍的层面上,很少能够深入涉及艺术内在的规律性。因此,学生很难从艺术类图书以及美术展中认识和理解艺术的规律,也就更谈不上体会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和学生都专注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美术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造成了大多数学生思维方式的固化和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美术的根本意义主要在于它的真、善、美的一体化,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社会、生活以及人生的积极态度。正如“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突出了美术作品对学生树立人生理想以及培育道德素养的重要作用。艺术来源于生活,透射出生活中的真、善、美,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优化学生道德修养的宏观环境,利于学生提升道德修养。
二、美术教育应该如何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
从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及鉴赏能力以及道德素养等素质教育方面来看,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从我国教育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国内美术教育通常被忽视,很多学校缺乏必要的美术教学设备以及美术师资队伍,以致于出现课程表上有美术课,而实际上没有美术课的现象。美术教育的缺失,长期看来,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很多学生在进入更高级别的学习后,往往会因为思维的不健全以及美术技法的薄弱而难以取得较大的成就。我国教育改革以来,素质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因此,探索提高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一)将审美意识作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进行强化培养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往往将绘画技法的介绍和训练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过于强调这些技术的练习,相比较而言,审美意识的培养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很多学生只能成为花匠,而对于美术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却缺乏必要的审美意识,从而制约其创造美的能力。有效的美术教育需要审美意识和美术技法的合二为一。在训练学生美术技能的同时,应让学生去尽可能多地接受美的事物,使他们主动地去感受美和理解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
(二)在美术教育中,应重视对学生能力及兴趣的培养和发展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过于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他们的素质教育是失衡的,素质没有得到发展,知识面比较窄,尤其在社会实践方面、创新方面以及审美能力等很多方式是薄弱的,影响他们的兴趣培养,制约他们能力的提升。美术教育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如何欣赏美术,它更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任务,在美术教育中,更加应该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学生去接触非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感受,领会画家创作过程中的思维以及情感,从而学会扑捉各式各样美术作品所传达出的韵味,最终达到共鸣。艺术家为人类缔造了一个缤纷的世界,而学生能否领略到艺术世界的美丽,就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通过教师的指引,学生才能够通过对美术的欣赏,来达到情感上的满足以及精神方面的平衡。但审美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期的积累,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之外,更应该使他们养成观察以及欣赏的习惯。这样,学生们就能结合自身掌握的美术知识,通过审美实践,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养成高尚的审美兴趣。对学生观察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需要教师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筛选正确的观察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从而透过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容,去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随着社会生活方面的转变,学生们越来越表现出比较强的独立性,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因此,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应与学生这一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经常组织学生对一些开放性的美术论题展开讨论,切实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自发地投入到美术教育中去。
(三)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独特性
美术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主要通过对人类大脑的右半球产生作用,来达到提升其创造力的效果,对于美术教育的这种效果而言,其他很多学科是无法比拟的。对学生创造力的训练,不仅可以不断地巩固其审美素质,而且还能够使其个性向更高更新的审美层次发展。因此,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重点培养。创造意识及创造精神的培养是创造力提升的前提。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有针对性地使学生认识到创造力对于整个社会以及人生的价值。在强化学生创造意识的同时,应强调对其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在学生具备了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质之后,为了能够使每个学生较大化地发挥才能,就需要从宏观环境着手,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实践的机会。教师应该学会如何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并展出学生的美术作品,进一步弘扬他们的创造力。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及实现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适应我国当前阶段的教育改革进程。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教育,有助于推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素质的提升,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素质以及创新意识,从而使其树立坚定的人生理想。
作者:皇甫琳琳 单位:山东新泰市文化馆
素质教育类论文: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论文
一、音乐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塑造
作为高校教师,承担的责任就是培养初中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能力。音乐是通过富有美感的声音来传达情感的。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符号,是由其社会功能所决定的。在中国古代,音乐从宗教意识中产生,逐渐地添加了政治色彩,当音乐流入到社会中之后,与当地风俗结合成一体,形成了特有的音乐特征。因此,音乐的教化功能是不可小觑的。作为培养人才的职能部门,高校要转变思想。教师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就要首先从观念上加以转变,形成传统音乐文化至上的观念。将具有积极意义的民族传统音乐教育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给予认同,并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和表现特征,形成新的审美界定。
二、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对音乐素质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
除了专业的音乐教学之外,高校都会将音乐教育安排为选修课。高校这种选修课课程安排的初衷在于,希望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但是,由于中国的大学生过多地重视专业课学习,没有认识到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以基础课教育为主,辅以少量的专业课,课程安排紧张,学生无暇选修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当大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之后,过多的专业课程,使学生难以选择艺术类课程,特别是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升,而忽视了自我素养的提高。从中国高校的这些教育状况来看,高校教育所存在的片面性以及学生的消极态度,都不利于高校音乐素质的培养。
(二)高校教育在政策法规上对音乐素质教育管理力度不够
关于高校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在普通高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其中对于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予以明确要求,即要求中国的高校教育,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课程的安排,都要充分发挥艺术素质教育的功能。音乐素质教育是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的素质教育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开展音乐文化素质教育,让学生领略音乐中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法规。不仅要在教学大纲上体现出来,还要制定音乐素质教育标准,以使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有依据可循,从而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但是,从目前高校音乐情况来看,都是从学校自身的教育特点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在教师资源上,还是教学设备上,都根据学校自身的经济特点自主配置。这就意味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其较大的随意性和高校的自主选择性,对于高校素质教育都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三、完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实施音乐素质教育
孔子在音乐理论上的贡献,是其政治性的作用。经过后人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已经自成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子的音乐教育思想讲求“平和”“恬淡”,这也是孔子音乐思想中的一部分。儒家音乐思想对于政治性和功利性的过分强调,使其忽视了音乐作为艺术的本质性意义。音乐本是一种艺术表达,如果忽视了音乐自身的特殊性和内在的本质规律,而以其为工具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虽然达到了政治教化的作用,但是使音乐因不能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而形成了审美缺陷。道家主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而这种“淡和”的思想并不是道家独有。儒家和道家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体系。高校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基础,其不仅是一种艺术教学,更是与其他学科融合,发挥着感化以及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就哲学的角度而言,中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是一种教化形式,以礼仪展示出来,来提升其社会约束力。
(二)请音乐教育名家到高校召开研讨会
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素质教育,以音乐研讨会的形式,让学生领略名人风采,由于学生崇拜心理而在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时,外化为行为,从而对高校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给予定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比如,对于音乐作品的赏析评论,对于音乐美学的探讨等,都可以对学生产生艺术审美导向的作用。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声乐作品《春江花月夜》已经在中国的民间流传已久,经过不断地完善,使这首中国民间乐曲登上了舞台,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古典音乐。开展学术研讨会,对《春江花月夜》这首抒情乐曲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开展探讨,可以让学生打开眼界,而不再局限于音乐本身,而是将对音乐的理解提升到更高的文化审美层次。在《春江花月夜》的民族管弦器乐中,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优美的音符,而更多的是抒发了情怀。那种大自然的美感,那种古典文化,暗含哲学意味以及优美恬静的情调,使歌曲听起来轻巧圆滑而婉转悠扬、清新,那种温雅具有脱俗之感。在名师讲解的过程中,如果配合《春江花月夜》优美的乐曲,就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春江花月夜”的景色是一幅色彩柔和的画面,其淡雅清丽给人一种轻松畅快之感,而不失深意,令人听之回味无穷。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要求高校教育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教育是高校的传统教育,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的引进而给予西方音乐以过大的比重,却忽视了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中国弘扬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纵观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所体现的价值,是建立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上的审美活动,是学生在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所感受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和音乐表现力。
作者:彭雪帆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素质教育类论文:我国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心态下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心理定位,学会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对于差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因其简单而露出鄙视或嘲笑的神态,防止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给予尊重、关爱和呵护,以真诚的鼓励和关怀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进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并体验到学有所获的快乐。
二、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学会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思维方法。比如,在解决“抛物线的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这一问题时,教师通过巧妙设置例题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解法,并归纳总结出以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焦点为直径的圆分别与其相应的准线关系:相离、相交、相切。让学生学会通过某一问题的解决,总结出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方向,形成良性的定式思维,防止不必要的思维弯路。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即一题多解。这对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注重学生数学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并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推动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作者;魏磊 单位:河北省滦南县长宁中学
素质教育类论文:音乐教学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一、利用音乐课堂培养小学生学习和劳动的观念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既没有学习观念,更没有劳动观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收过碗碟,更没拖过地板。为了让他们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我搜集了大量有关这方面的歌曲,在课堂上不仅播放给他们听,在又唱又跳的快乐氛围中体会到学习和劳动的快乐。如在教学《读书郎》这首曲子时,我不仅教会他们怎样打拍子,还让学生们自觉地走到教室中间,自编自演,要他们把“不爱学习,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那几个句子反复表演出来,在同学们精彩的表演中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我有一双小小手》这首歌之前,我让学生们把手举起来,然后让他们说说手有什么作用。小学生们踊跃地回答出很多有关手的作用,诸如吃饭、玩电脑游戏、打球、写作业等,但没有想到过用手去劳动,安静下来后我让他们听听这首歌,再数数手的其他作用。在音乐的播放声中,他们懂得还要爱劳动,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里,明白了劳动的光荣。
二、利用音乐课堂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多数人对音乐天生就有兴趣,小学生也是一样,他们爱唱歌、爱跳舞,对一切充满好奇和希望。音乐老师抓住这些特点,在音乐课中选取一些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歌曲,或者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音乐活动,让小学生在快乐的歌声和趣味盎然的音乐活动中,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素质。例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在教会学生如何识谱、如何打拍子的同时,我还通过这首歌醉人的旋律和令人奋发向上的歌词,去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进而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低年级学生中,边用音乐伴奏,边让学生做游戏,老师带领学生玩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甚至是玩过家家,营造一种快乐而又和谐的氛围,既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音乐活动的趣味无穷,又让他们觉得集体生活的无比快乐,从而形成健康良好的个性,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利用音乐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心
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样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它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和国家形象。现在的孩子大多是泡在蜜罐中长大的,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择手段,甚至打诨耍泼的事都做得出,不达目的不罢休。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廉,什么是耻;哪些事可以做,必须做,哪些事不能做,不该做。每一级学生,我所教的及时首歌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把这首歌的旋律、歌词的内涵详尽地诠释给他们,告诉学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都要自尊自爱自强,才能立足于世界。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四、利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很多小学生从未受到过挫折,没有经受过任何打击,一旦碰到一点点困难,就会唉声叹气,甚至会一蹶不振,丧失自信。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曾经碰到这样一个学生:父母早逝,由爷爷奶奶拉扯大,长期处于被欺侮被嘲笑的环境之中,他萎缩、恐惧,对什么都缺乏信心,班主任的劝说和鼓励对他也丝毫不起作用。面对这种情形,在音乐课上,我特别关注他,发现他在学唱有关父爱母爱之类的歌曲时会眼含泪花,情绪较为激动。于是,我借这些歌曲中的一些歌词,暗示他、鼓励他,并让全班同学都去拉他的手,给他关心和帮助,于是打开了他感情的闸门。我和他们一同吟唱《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经过心与心的交流,打开了他的心扉,他慢慢地树立起自信,变得开朗又活泼。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具有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美好的情绪情感是小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但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才能取得的教学效果。
作者:侯海燕 单位:江苏海门师范附属小学
素质教育类论文:数学教学理念下素质教育论文
一、充分发挥数学的教育作用,利用现行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合理引导,利用教学中的例题、练习、数据等德育的好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设计练习要有针对性。
比如,教三年级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些同学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别人做练习的时候他把时间都浪费在玩格尺、玩橡皮上了。所以在教学《时分秒》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分钟时间你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同学们有的说一分钟可以做二十道口算题,有的说一分钟可以整理好被子,还有的说一分钟可以跳100下跳绳,等等。通过讨论汇报,同学们发现一分钟时间居然可以做那么多的事情,真正感悟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并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数学教材中,部分教材具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目的,属于显性德育教材,必须用好用透。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其中的德育因素,结合知识的传授,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这一节课,我出示四个情境图:天安门广场升旗图,教室墙面上五星红旗,校园升旗图和为奥运加油时使用的小型五星红旗。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得出不同场合所使用的五星红旗虽然大小不同,但长和宽的比都是三比二,进而推导出比例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五星红旗”这一中心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五星红旗,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设计练习的教育性要与数学知识的特点紧密结合。
练习的教育性不能与知识特点脱节,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可行性,提高学生接受程度。比如,在教学《节约用水》这一节时,我提前给孩子们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个水龙头在一定时间内的滴水量。”学生通过测量、收集、绘制统计表和计算结果,谈了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实践结果发现,一个小小的水龙头24小时就会浪费这么多的淡水资源。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应该更注意淡水资源的使用,从自己做起,节约使用每一滴水。”这节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3.设计练习必须对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强化。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辩证思维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整数除以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张叔叔2/5小时加工了36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张叔叔1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当学生掌握了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三种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推导出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就这道题自主探究,寻求不同的解题策略,并鼓励他们:看谁用的方法好?学生经过一番探求,得出以下几种解法:(1)36÷0.4;(2)36÷2×5;(3)36×5÷2;(4)36×1÷2/5;(5)设王叔叔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列方程2/5x=36。教学中我充分地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辩证思维的欲望,并适时加以指导,同时建立相应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各种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措施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在学习面积计算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题:“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自己家的住房进行简单的占地面积测量。”学生通过测量、整理数据、计算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和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时,我出示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方法时,我添加了这样一部分内容:“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该怎样测量呢?”学生对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和物品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量比较特殊图形的周长,可以借助绳子测量。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工具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利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寻找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的关系。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不断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经常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设置悬念情境。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抽签表演游戏,在一个纸箱中放入十个纸签,其中六个写着唱歌,两个写着跳舞,一个写着朗诵诗词,还有一个写着模仿喜欢的小动物。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正因为写着唱歌的纸签比较多,所以抽到的可能性就大。
总之,数学教育只有渗透心理教育、德育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才能发挥其综合效应,使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统一起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作者:金鑫 单位: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沿山路小学
素质教育类论文:素质教育导向下高校法律教育论文
一、法律素质教育内涵分析
在学术界对法律素质内涵的观点中,与中国当前法治社会对人才法律素质要求标准相符合的是观点,认为法律素质是指通过对法律知识系统性的学习,从而在人们大脑中形成的法律思维、情感、信仰以及法律意志等心理因素的综合内在体现,这种观点自从提出就越来越被人们普遍接受。法律素质作为一种典型的养成素质,是一种后天养成的具有社会性品质的综合体现,其是建立在对法律知识系统性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学习者的不断体会和领悟,从而将其内化成为人们自身的法律意识,使人们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法律现象形成特定的心理体验、法律评价和态度倾向,并且通过运用法律的能力将这种品质表现出来。法律素质主要由法律知识、法律情感和法律意志、法律意识、法律运用能力等心理要素,以及法治观念、权利义务观、契约自由观、程序公正观等社会内容构成。
二、我国传统高校法律教育的特点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法治经济,市场主体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和平稳运行的必要保障。纵观我国的传统法律教育模式,其已经很难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人们也越来越对高校法律教育的改革倾注了非常大的关注度。我国高校法律教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相分离
从属性上来看,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规范中调整、约束人们行为以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从善与恶、好与坏的角度,通过人们内心的价值判断标准、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约束和调整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法律则是利用强制性来规范、确保人们行为的合规合法,保障社会的有序发展。道德和法律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道德强调的是自律,将被动的遵守变成主动约束。法律强调的是他律,其通过强制性和威慑性约束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道德和法律运用不同的约束形式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标,从本质上看,道德和法律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在我国传统教育中,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通常是被割裂开来,往往偏重于道德修养教育,因此很难使学生持续性地形成稳定的法律信仰,而这又会反过来对道德认识产生负面的作用,最终影响个人素质的发展。
(二)法律学科课程和法律活动课程相分离
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特别看重学科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而忽视活动课程的作用,认为活动课程会扰乱在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还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不相符。因此,在我国高校的法律教育中,学科课程的比重大大超过了活动课程,有些甚至都没有开设相应的活动课程。高校法律教育老师,往往只重视对法律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忽略对学生法律素质以及相关能力的有效培养。在法律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对法律知识认知,学生往往都是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法律知识的,对相关法律问题和法律情景的分析涉及过少,师生间缺乏互动。但是归根结底,法律都是要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师只阐述某一具体规定,而未能让学生掌握和领会该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的话,一旦学生遇到真实情况的发生,如果缺乏具体的明文规定,往往会束手无策、无法灵活应用,甚至造成学生自身的违法犯罪情况的发生。
(三)法律教学避重就轻,对法律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
长久以来,因为我国古代法制的特点,程序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往往只知道实体而不知道程序,将程序法视作实体法的附属品,可有可无。受此影响,在我国高校法律教学实践中,“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现象普遍存在,在高校法律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往往会有意识地增加更多的实体法的内容以及相关案例,占用了本该是学习程序法的时间,另外因为学生没有真正进入社会,也未曾经历过相应的法律执行程序,因此学生对程序法的感知会更加的模糊。这就导致高校法律教育的成效有所影响,使得学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法律基础知识,进而影响了学生对法律实际运用的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法律教学偏向义务本位,权利意识的培养力度不够
从我国法治观的发展演化历程来看,我国的法治观还是侧重于“义务”的规定,强调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社会控制。在我国传统的高校法律教育实践中,仍然还残存着义务本位思想的影子,具体表现在法律教育内容编排上,往往强调学生的守法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用法能力、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的培养。在以义务本位思想为指导的高校法律教育过程中,教学主体即老师是以预先设定学生是“恶”的前提下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其教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课堂的法律教育活动,使学生知道不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这种教学活动几乎抹杀了学生在法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对于相关法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对增强学生的法律素质产生加大的负面作用,甚至会造成学生对法律的片面理解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
三、高校法律教育的素质教育发展新取向
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时展节奏,经济建设要有现代化的思想,相应地教育也应当有现代化的理念和策略,在人们思想观念向现代化不断转变的同时,社会的法治建设也要走向现代化。现阶段我国高校法律教育已经出现了在要求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和规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法律实践体验,使学生在遵守法律、守护法律、运用法律的前提下,对法律内涵和法治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促进更多的人参与到立法过程中去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发展新趋势。高校法律教育的理念发生了重大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逐渐致力于学生法律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法律素质的培养
法律意识指的是人们对于法律现象的想法、观点、心理反应等的总称。作为将来市场经济的主体,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是当代大学生未来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据有关调查显示,现阶段已经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出现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后能够拥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能够诉诸法律。学生已逐渐将法律知识、思维以及信念融入自己的主体范围之内,将被动转化为主动,进而养成良好的法律运用能力和法律信仰,从而使得学生法律素质的发展。
(二)逐渐致力于对法律刚性特征与现实社会纷繁复杂性之间的调和
众所周知,法律是具备强制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就像俗语讲的“法律是没有感情的”,但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却与法律的刚性之间往往会出现差异和不适用的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法律的制定、执行、监督等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更高的要求。这同时也要求在高校法律教育过程中,要致力于向学生讲解法律的刚性和实际社会情况的多变性之间的协调,注重培养学生对法律运用的灵活处理。
(三)致力于法律理论教育和学生实践的有效结合
单纯的法律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素质的养成是不足的,尤其是对学生正确运用法律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现代高校法律教育新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对法律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对法律理论知识加深体会和掌握,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活跃度,对高校法律教学课堂学习进行巩固和补充,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的目标。
四、高校法律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法律素质教育导向下的高校法律教育,最终是要依靠高校法律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得以实现,要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形成正确的法律体会、法律情感以及法律信仰,进而提升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从而达到高效法律素质教育的最终育人的目标。
(一)将法律情感教育逐步融入高校法律教育中
法律情感是指人们对法律现象、法律法规所持有的情绪反馈以及形成的有关体验。大学生的法律情感,只有通过特定的法律知识的学习、逐渐的内化,才能真正培养起来。一个学生是否具有正确、坚定的法律信仰,能够在充分理解法律知识的额基础上信任法律,进而在主体性作用下对法律加以灵活运用,是衡量一个学生具备法律素质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在高校法律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明确法律情感教育的培养思路,尽量将法律情感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整个法律教学过程中去,才能真正地提高高校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科学、健康的发展模式。
(二)将个性教育逐步融入高校基础法律教育中
高校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人,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离不开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个人潜能的挖掘。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对学生个性以及潜能的挖掘、发展,摒弃了传统教育中的平均主义,根除了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固定、教学方法老旧等弊病。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的高校法律教育,就是要充分重视个性教育的思维的融入,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因材施教,善于利用不同学生对法律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兴趣和特长,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整体的遵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较高的法律素质和能力。
(三)不断丰富高校法律素质教育方式
要使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在高校法律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就要不断地丰富、优化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在高校中增设法律基础专题教育课程、展览、竞赛等方式普及基础法律知识;采用案例教学法,节选有针对性的、生动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设有趣的法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精神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高校法律教育的实效,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作者:李玉德 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政法与经济管理系
素质教育类论文: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论文
1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组成
Taylor于“时间—动作研究”当中最早提出了与素质相关的研究。“素质是一个人或个体的基本特征,与高效率和高效的工作业绩有密切联系,并且可以测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avidG.McGlelland如是说。大学生创业素质是集“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为一体。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等;创业知识是指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创业方向的行业知识、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创业有关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创业能力是在创业活动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和本领,主要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等;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业意志和创业信念还有创业个性。创业意识是动力源泉,创业知识是重要基础,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创业能力是核心要求。各个要素在创业素质结构中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同时,又是彼此独立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水平的发展程度。
2大学生在创业中显现出的素质缺陷
2.1创业意识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大学生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缺乏。有的学生在性格上具有个性较强、缺乏宽容、合作精神的特点;有的学生不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缺乏实践锻炼的渠道和体验,有的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缺乏果断性和坚韧性,不敢创业;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2创业知识单薄,发展后劲不足
如今,很多高校都提高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分别开始了《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课程,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创业意识的激发和基础知识的普及上,创业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开展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来实现,并且大多数是通过团委、学生会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计划竞赛,而只能局限于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只能是看客,导致学生管理企业和运营企业知识匮乏,缺乏技能的训练,难以满足社会对创业素质的需求。
2.3创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需要提升
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自身职业能力素质的高低一定是决定其成败的主要因素。当下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独自承受挫折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严重的个人主义,团队精神缺乏,奉献精神不足,缺乏诚信意识等等;有的学生缺乏把握机会的能力,任由创业机会流失,有的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有的学生缺乏企业管理能力,导致运营失败;有的学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总成为孤家寡人;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和运营模式。因此,大学生在学习好创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教育培训以及职业实践等等,从而从整体上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4创业观念不尖端,创业心理品质较低
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等待和依靠的思想,并不是积极地去探寻创业的机会,就想着毕业后有份工作就可以;有的学生避重就轻,不愿意吃苦,就业要求太高;还有一些学生好高骛远,只想所得,不讲付出;有的大学生还没有做好进行创业的准备,在压力面前一蹶不振;无法直面在创业的过程当中的一些困难,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当在过程当中出现“挡路石”时,便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四化”模式
3.1师资队伍专家化
一是作为创业教师,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职业道德、政治责任感以及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要积极进行与创业有关的的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知识的学习。二是高校中也应积极开展针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以及学习,如大学生创业教育KAB讲师,SIYB讲师等,使之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道路更加的专业化。三是针对创业教师的授课形式而言,其应积极采用课堂讲授与企业参观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并加之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户外训练等新颖的授课形式,从而使得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创业的知识,达到对其提升创业能力的目的。四是创业教师应当在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亲身地体验创业的过程,从而使得教师可以对企业的运作以及发展等过程相熟悉,使得其创业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3.2课程模块化
一是高校对于社会需求的动态要及时加以关注,并对市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加以掌握,彻底将高校课程设置和社会需要相脱节的情况予以转变。二是创业课程要打破“单一学科”的课程结构模式,构建“多元”的课程结构模式,要改变以往纯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可以采用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并重的教学方法。三是高校应构建集全程性、多层性、基础性、渗透性、实践性、体验性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建立“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创新创业模拟训练课程、创新创业活动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型,四个模块中理论模块是基础、模拟模块是依托、活动模块是载体、实践模块是重点,四个模块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建立多学科互补交叉的,动态多层的教学体系,多维度进行应用,形成良性互动局面,以期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
3.3校园文化职业化
一是高校要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成为多彩校园文化生活的主体,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培养锻炼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协调能力,培养学生步入社会所需要的竞争意识和综合能力。二是通过邀请的校友和企业家针对青年学生创业的需求开展创业大讲堂等活动,激发学生创业意识,通过建立创业教育网站,组织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让创业思维进论坛,进头脑,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三是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与企业家座谈,让学生了解市场,体验创业者的艰辛,认识到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力,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四是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宣传工作,通过高校网站、电台、校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学生创业为主题的宣传报道,培育创业文化。
作者:吕平 陈景丽 徐东昊 高宝全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