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会计就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会计就业论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摘要: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已过去了数年,但各大经济体仍然复苏乏力,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受此影响,增长缓慢,就业形势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研究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会计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探寻问题症结,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某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就业;问卷调查;竞争优势
一、前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大经济体纷纷陷入低增长漩涡,不可避免的,我国经济也受到影响,致使近年来新增就业岗位增速下降,就业压力加大,并传导致毕业生就业市场。为了更好地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更好地了解毕业生毕业后对新工作岗位的适应程度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笔者对江西省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力图通过调查发现问题,改进当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江西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为了充分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笔者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连续两届会计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一届即将毕业、一届已经毕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就业状况、教学满意度、用人单位素质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分,回收有效表格73,回收率91.25%。
通过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如下: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们毕业后的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是集中在民营企业方向,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另有17%的学生未能在专业范围内就业,其中仅有约3%自主创业,其他均在非专业领域就业。同时这部分群体对于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低,这需要引起注意。
从表2可以观察到,通过几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专业能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对于这一变化学生自己也是认同的,但也要注意到,创新能力一栏学生普遍评价较低,说明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表3反映了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素质要求的排序,会计岗位首重职业道德,次重吃苦精神,而对于一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的要求反而退居其次,院校在教学时要注意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顺序进行侧重。
三、就业对策建议
针对调查问卷所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研究如何进一步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促进环境学院会计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要。笔者以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同步实施:
1.加强就业指导
有17%的毕业生未能成功的在专业领域内就业,同时这部分人群对于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也低,这充分说明院校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对学生就业加大扶植力度,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不断完善服务,力争从学生进校起就开始引导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在校期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并帮助他们及早了解用人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培养学生职业发展的信念,最终的结果不仅是促进就业,更是帮助其一步一步展开职业生涯的画卷。
2.在教学环节上进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上,不仅要沿用教材内容,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大案例教学比例,并多为学生创造情景教学环境,如引进工作过程导向法、使用真实账册进行实习等,拉近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多组织手工模拟试验、电算化模拟试验、财务管理分析模拟试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技术,让学生不出课堂即可感受到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
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会计专业的教学要适当的“走出去”,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实习题库,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引进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会计专家现场授课,另一方面也要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整个财务流程工作,形成直观的、切身的感受。
4.推进课程改革
我国现有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大都属于学科课程模式,虽然这种模式能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重视文化基础教育,但它忽视了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院校可以参考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相对学科课程体系而言,更适合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
5.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引导学生适当转变就业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就业犹如一则画卷,是徐徐展开的,既要保持在正确的职业道路上,又不能一蹴而就,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在专业范围内先就业,再择业,先奠定基础,夯实根本,再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和就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
会计就业论文:谈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社会经济发展输入了大批人才。相比于其他类高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性,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成效。本文在对就业导向教育作出阐述的基础上,就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就业导向;构建体系
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奠定了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政策基础,为高职教育发展引明了方向。时至今日,面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挑穑高职教育应重新确立导向,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出自身固有的社会价值,进而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贡献。
一、就业导向教育阐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出现了大批新型产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如果高职教育不能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那么所培养出的人才在知识结构、综合素质都不能适应新型产业需求。如此充分表明,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以就业为导向有其深刻的经济溯源。此外,社会经济还推动了高职教育改革,使之逐步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生源数量急剧增长,导致大学生普遍面临严峻的就业考验。而就业导向教育则有效地促进了人才供需匹配,缓解了市场矛盾,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由此看来,构建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当下业界关于就业导向教育的研究比比皆是,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就业导向教育就是以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借助校企深化合作,高职教育走产学研一体化改革道路,进而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作者基于上述认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作为高职会计教学的主阵地,包含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的内容,两者的有机配合将促进学生发展。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其目标应定为在培养企事业单位发展需求的人才,而非从事教学或科研的人才。在此过程中,高职会计教学应以岗位需求为依托,总结学生就业必备的能力,包括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并有针对性地重整教学资源结构,、拓展专业视野,引导学生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同时,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还应适度融入市场经济分析部分,要求学生精准地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知晓紧迫形势的基础上,紧抓利好机遇。除此之外,在专业课程教学部分,高职教育需在完成理论知识传播的基础上,创设虚拟实践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验证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优化。
(二)完善支撑结构
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支撑结构作保障,包括物质以及师资两方面的内容。其中,物质支撑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大会计实践教学投入力度,整合可用资源,搭建会计实践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理性分析现有教育资源承载能力,据此循序渐进地开展扩招工作,并善于发动社会力量,保障每位师生享受应有的资源服务。而师资支撑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及时更新他们的思想理念,明确会计实践教学的价值意义,量化其所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分享兄弟院校成功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服务水准,进而奠定厚实的教育人才基础。
(三)推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就业导向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同时亦是连接教育与经济的桥梁。因而,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必须要重视推进校企合作,建立两者和谐稳定关系,实现双赢。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积极寻求区域内品质企业合作,充分,整合双方有效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协作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及义务,开发新型互动模式,如订单式人才培养等,为会计实践教学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应定期组织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可由企业提供岗位精英人才辅助会计教学活动,弥补教师经验上的缺陷。而高职院校则可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学习,了解会计岗位的工作特性及要求,并在合理的范围内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践,为其提供真实的实践学习环境,藉此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构建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意义非常,是未来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构建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将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作者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此项研究,理性剖析当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从就业导向视角分析其中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优化建议,从而推动高职会计教学改革发展,使之培养出更多人才。
会计就业论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会计专业作为近年来高职发展的主力专业,学生就业率良性增长才能促进专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本文论述国内外就业竞争力研究成果,结合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提炼分析得出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以期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大力投入,会计专业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却停滞不前,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就业率越来越低。面对严峻的形势,高职会计毕业生如何在求职困境中突破,如何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高职会计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研究,保障会计专业就业局势的稳定,一方面可以维护专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对社会的发展稳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研究现状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业竞争力问题就一直是欧美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点研究领域。但是自50年代就业竞争力的概念提出来至今,就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视角随着时代的不同一直在变化。50年代,就业竞争力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让通过政府干预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70年代,就业竞争力的重点仍然是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但是目标主体推广至全员,希图通过政府政策提升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以增加其在就业中的竞争力。80年代,就业竞争力的实施主体转移至公司层面。自90年代以来,实施主体进一步转移到个人层面,认为个人意识和发展是就业竞争力提升的主因。[1]Fuguate(2014)明确提到“就业竞争力是指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2]
国外也一直注重对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着眼于通过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Brennanetal(2001)曾经做过一次调查,他提炼出包括特定技能和知识在内的共计36项能力,要求英国、日本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大学毕业生评定毕业时对这些能力的具备程度。其中学习能力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大学生的评定中都是及时必须具备的能力,而集中力被欧洲其他国家和日本大学生认为是第二必须具备的能力。[1]瑞士的ML.戈德斯密德从大学生个体出发,在调查了3400多名大学生后,认为就业竞争力受就业动机及品德素养、知识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工作能力以及视野五方面因素的影响。[1]Archer 和 Davison(2008)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通过调研发现企业是综合大学教育培养和产业需求两方面评价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且企业更看重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柔性技能”。
基于成熟的就业竞争力理论发展,国外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将教育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培养模式多元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英国采用的是BTEC模式,对于人才的培养坚持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并重,其中通用能力是指在任何方面获取成功所具备的能力,是一种可以延伸、发展的独立能力。德国采用“双元制”模式,企业和学校二位一体,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新加坡采用的是“教学工厂”模式,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科研项目,教师带领学生攻克技术难关,一方面企业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接触企业技术前沿,提升技能水平。美国和加拿大的CBE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某一特定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3]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上较为成熟,但是在就业竞争力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鲜有专著,仅有论文论述相关内容可供参考。
黎平在《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中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提炼出就业竞争力的概念: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所储备的知识能力,并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储备的针对职场的核心就业能力。具体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显性的综合素质能力和隐形的素质能力。[4]郑雨兰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探讨》中认为大学生在就业前所具备的竞争力绝大部分是源自于学校的培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一种寻找、保持和变换工作上的竞争优势,由知识能力、特殊知识应用、身体素质、工作精神和工作能力五种因素来决定。[5]
在通用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探讨之外,部分学者具体针对高职艺术类专业发表了见解。吴继新在《打造“四种能力”增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中,从就业现状出发,认为就业竞争力应当包括就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四种能力。[6]李菁在《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中,认为就业竞争力包括四个基本素质:内在素质、工作素质、专业素质、求职素质,由三种竞争力构成: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7]
三、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内涵及构成
本文认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就业前就已经形成的,在大学教育期间获得的,应该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社、学校、家庭和自身。它是一种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寻工作机会并适应工作的综合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应该取决于就业市场需求。目前吸纳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的主力是众多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的岗位设置决定了需求人才既要专也要全,而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综合企业和特定岗位需求,本文提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知识能力、品德素养、工作能力。
1.知识能力
知识能力既包括课堂上被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包括根据需求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现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会随市场变化而实时更新,所以学生应当在课堂系统得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一般会计专业课程能够使学生获取会计基本核算能力、税务核算以及申报能力、出纳核算能力、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就业过程中都能直接转化为工作所需的技能。
此外由于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条例变化较快,例如营改增的变化引起会计处理的变化等,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能够实时主动搜索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相关变化。同时由于企业和岗位的需求,决定了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同时触类旁通得解除其他专业知识,比如薪酬管理、市场营销、投资理财等。
2.品德素养
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特殊岗位,因此注重会计职业道德,具备会计人格是会计岗位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及时份会计工作很多都是出纳,直接接触到现金、银行存款,这对于刚毕业大学生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还会遇到更多的诱惑,如何能够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就需要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培养并保持良好的品德素养。品德素养会反映在个体的方方面面,会直接构成找工作的一项竞争优势,也对就业后的会计工作有益。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也是就业竞争力的一部分,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3.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是在就业工作中所应具备的所有能力。主要包括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
处理会计工作需要对相关经济事项进行职业判断,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面临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的经济业务也更为复杂,相关经济事项充满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做出合理、公允的判断。
会计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所接触的对象既包括外部的银行、政府等,也包括内部的各个部门。作为会计人员,能够有效得沟通协调,及时取得相关资料,获取有用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决策既包括专业决策,运用专I能力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用的经济决策,也包括应变决策。要求会计人员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能够审时度势,及时根据环境做出应变之策。
本文在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国内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得出其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只有顺应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得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在就业困境中争得一席之地,提升专业就业率,为高职会计专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会计就业论文: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及职业发展规划分析”
摘要:文章在阐述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并从促进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三本院校 会计学 就业前景 职业规划
一、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会计行业大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正是由于所谓的“热门”,导致大量会计从业人员迅速激增,就业质量和竞争力良莠不齐,出现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据有关研究的数据显示,目前会计专业位于就业形势严峻行业前列。因此,就如何解决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有以下几点需注意;专业对口角度分析,从事财务、税务和审计工作专业对口比例达到64.17%,这个比例其实不算高;从就业地域分布分析,毕业生更多愿意选择经济发展好的大城市就业,认为这些发达城市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市场,因此不愿将眼光投入小城市或是僻远地区;从就业企业分析,三本院校学生难以进入国有企业和大型上市公司,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人数比较多;从职业发展前景分析,截止到2015年会计和审计行业以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仅为0.44,成为就业景气最差的行业。可见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尤为严峻。
二、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因素
1.招生规模大。201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553所,其中本科院校1 219所,设置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学校有620所,占比50.86%,其中在湖北省所有高校中,有83.33%的高校均设置有会计学专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会计学专业目前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由于大学扩招,导致就业生与实际需求之间严重失衡,会计行业基本饱和,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2.教育模式单一。人才培养机制和课程设置单一,用一种培养方法适用于所有专业,进行简单的复制,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三本院校培养体制方面,本是希望培育出既有本科的素质教育又具备专科技能的复合型学生。在实际中却造成了理论基础不如一、二本,实践技能不如专科的尴尬局面。同时采用的教材不适用或更新速度慢等原因,也阻碍了财会专业能力培养的步伐。
3.与社会所需培养脱节。会计学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经济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与更新速度较快的学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系列会计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实务中的某些环节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需要的是有弹性思维、能随机应变的会计人才,而这些却是很难从专业课程与课本教材上学到的,因此学校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会计实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也有利于毕业后的上岗实习。
(二)用人单位因素
1.学历歧视。据调查,71%的毕业生认为存在就业歧视现象,而55%的人曾遭受过就业歧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明明一个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学历层次的劳动者就可以胜任,而招聘单位却要求求职者具备相对较高的学历层次。许多用人单位片面认为学历越高越好,这种选人唯学历化造成了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当前这种人才高消费现象还在持续升温。从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反映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高学历毕业生需求量增大,就业与学历层次密切相关。按学历比较,总体上硕士以上(含硕士)学历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 1∶1.03,本科学历人员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 1∶0.51,而大专以下(含大专)的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 1∶0.43。
2.用人歧视。由于会计岗位直接接触到公司的核心管理,知晓公司的很多商业机密,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意从外招聘财务人员,更多地选择近亲属担任。对于大型上市公司来说,由于财务报表需披露,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也不愿意招聘三本院校毕业生,因此,三本院校会计学生的就业范围相当狭窄。
(三)学生自身因素
在专业选择上,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对专业认识不足,后期学习兴趣不高,心生厌学情绪。同时也由于就业压力的存在导致学生盲目考证,抱着“多一个证多一条出路”的想法,偏离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一心以考证为重,将自己的专业课抛掷脑后,不断压榨上课时间来考取并不相关的技能证书,以获取一种心理安全感。
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学生在三本院校顺利毕业,同样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这也就满足了很多家长和学生读本科的愿望,因此对于就业心理期望值也较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经济收入的高低,具有很强的务实性,容易好高骛远,心高气盛,不满足于小公司、小企业,大都想去一线城市的好工作单位,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择业倾向。
三、对策
(一)学校因素
1.学校应该根据市场合理设置专业,切不可盲目追求所^的热门专业。三本院校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特色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和培养方向进行详细的介绍,开设职业发展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明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更好地促进其就业。
2.目前国内的大学大多是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尤其是三本院校课程广、设置杂乱、专业性不强。因此学院应多增强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更多的专业课结合实际,比如教学时加入案例分析、ERP沙盘模拟等,这样不但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趣味性,也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就业。
3.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避免教学落后于实践的现象,提高学生实操运用能力,降低后期企业培训上岗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做到“适销对路”缓解就业问题。
(二)用人单位
1.需要转变招聘观念。985、211院校中确实存在不少人才,但不能总是用学历去衡量一个人的实际能力,直接将三本院校学生拒之门外。三本学生中也不乏佼佼者,一味以文凭高低招聘人才,这样的结局也只能是企业内部高端人才留不住、中端人才进不来的局面,所以,面对三本人才企业也应该给予机会,从而优化员工队伍。
2.企业也应该加强与学校合作,给予学生实习机会,一方面为企业减少了后期培训成本,可以直接上岗就业,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就业生的感情基础,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三)学生自身
1.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培养自身的竞争力,毕业生才能成功就业。作为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最基本的硬件要求应该是具备本科学历、英语四、六级证书和相关技能证书,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要有良好的求职心态。三本学生要提高自信,敢于拼搏。
3.降低心理预期,定位。大学生对高薪、地域等的追求,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就业难。其实换一种观点,求职过程中多去考虑职业发展前景和能力培养,踏实做事,也未尝找不到好工作。
4.在校期间多参与假期实践。多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增加实际技能,提高工作经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更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政策因素
1.国家应该切实履行公共职能,加强政府对高校的引导。对三本院校的培养和管理,尽量平衡各个区域的师资力量,促进教育公平。同时控制招生规模,目前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趋同于批量化,重“量”而不重“质”。高校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有利于减轻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沉重压力,同时也有利于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2.拓宽大学生就业或是创业渠道,多提供政策支持;建立安全的网络就业信息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规范各类人才招聘会,对于中小城市也要照顾到,引导大学生更好就业。
3.加强对就业者的法律保护,贯彻《劳动法》的同时完善就业法规,改革对大学生就业的约束,尽可能使毕业生做到有法可依,完善劳动者在就业中遭受不公平待遇时投诉的行政途径和诉讼权利,制约用人单位的不规范行为。
总之,学生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能动作用;L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坚持学习,提高综合实力;树立榜样精神。
四、结语
综上,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为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注意因时、因势利导,科学设置体系,注重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用人单位也要合理利用人才资源,按需招人,优化自身管理队伍。政府也应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落实促进就业政策,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学生自身则要更好地认识自我,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提升技能培养,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形成良好心态,以求更好就业。
会计就业论文:高职会计教学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率
摘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也在朝着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高职会计教学不可推卸的肩负着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的任务,本文针对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探索提升强化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教学 就业率
黑龙江省教育厅2014年度教改项目。项目名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G2014020294.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以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为目的的,因此高职会计教学工作需要以就业为教育方向,在提升学生能力素质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上下功夫。只有高职会计教学改革顺应时展的潮流,做好教学创新工作,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合理安排,做好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制定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基础知识牢固、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会计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整个高职会计课程设置上,很多高职学校没有结合当前就业形势进行课程的设置,很多时候都借鉴大学本科会计课程,会计课程的体系主要是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组成,但整个会计课程还主要是将学科作为中心的,受学科教学模式的束缚,影响了高职学校会计课程的设置,主要表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等方面都存在课时设置极不合理的情况。使得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没有进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明确,最终造成会计专业学生不能更好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涉猎会计知识面过宽但缺乏深度的状况。
(二)会计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学校在进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定位上还主要是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高职会计学生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现实。我国中小企业近些年不断成长和壮大,很多高职学校毕业生后都就业于中小企业。其次就是在人才类型培养上,应注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是教学生一些简单和重复性的工作,这样极大降低会计人才的实践性。此外,在高职学校的定位中,更是没有体现出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没有认真的进行教学目标的执行。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偏向于理论,忽略了学生实践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学校会计师资队伍有待提升
高职学校中多数会计教师都是科班出身,一般来说都是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很少甚至没有从事过会计相关工作,对社会上会计职业了解的相对较少,综合来说就是高职学校的会计教师具备丰富和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会计和审计实践经验,在进行会计知识的讲述过程中就是只能按照书本的指示进行研究,没有开设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这样严重影响了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做好高职会计教学,提升就业率
(一)更新会计教学观念,开展案例教学
高职会计教学,一本教案讲几年,课上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旧存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新知识的渴望,重要的是这种教学观念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更新教学观念已经成为高职会计教学的主要任务,让会计教师作为整个会计课堂的指导者,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教师能够结合会计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方式的灵活掌握,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提升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进行会计课程体系设置调整优化
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主要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如何实现会计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对接,提升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目前高职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进行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拓宽高职会计学生的知识面,明确会计专业课程的重点。首先做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和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降低学生从业的门槛。其次就是将服务社会作为会计教学的目标,以提升学生素质作为基础,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优化设置,积极开展会计实践课程,提升高职学生会计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更好的满足新时期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学校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就业率。
(三)积极推进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影响高职院校会计学生就业率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高职学校师资队伍,一支专业性强,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会计教师队伍,能够培养出更加的会计人才。做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会计教师的岗位培训,采用多种形式提升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会计专业教师的重点培养。其次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和鼓励性措施,为会计教师创造机会和条件,让高职学校的会计教师都有机会到实际的工作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提升会计教师的实践水平,为今后实践会计教学提供便利。
三、结束语
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今后长期教育的一个发展目标,做好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工作要做到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加快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脚步,完善高职会计体系,做好高职学校会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工作,培养出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人员,提升高职会计学生就业率。
会计就业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专院校对社会的贡献日益突显,但同时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鉴于此,本文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分析了当前大专院校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大专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 会计学课程 教学改革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对企业真正有用的实践型人才。因此,学校应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结构来进行会计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专院校的就业率,促其科学发展。
一、大专院校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目前我国许多大专院校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例如,一些大专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没有充分地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造成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本科院校的影响,致使部分大专院校盲目地借鉴本科课程,未能以就业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教学内容与大专院校的教学定位严重不符。此外,一些大专院校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仍然以理论知识传播为主,既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也不能为企业输送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技术型会计人员。
(二)内容与形式脱离实际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学课程理论与实务逐渐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而会计学教学内容更新的滞后性,使学生在会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例如,一些大专院校的会计学课程内容较为狭窄,会计实务课程的教材存在较多缺陷,难以体现会计学的实践性要求。这就造成许多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不能迅速融入岗位进行工作,仍然需要用人企业耗费大量的资源对其进行培训,导致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具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实训教材编写及选用落后
目前我国多数大专院校在实训教材编写及选用方面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会计数据体系,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其所使用的教材多偏重于会计核算,而对会计监督问题未予重视。此外,一些会计实训教材将会计实践的目的、程序、方法、答案等通通罗列其中,影响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这样的教材设计也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过程中,容易使其陷入被动学习的局面。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打造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及时,大专院校应在提高学生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第二,大专院校应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结构设定教学目标,将“实践、实际、实用”等会计人才培养标准融入会计课学程体系之中。第三,应在培养学生会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
(二)完善会计实训教材
大专院校应选择实用性较强的会计教材,并以教材为基础对会计教学体系进行加工和整合,使之不断趋于完善。学校在选择会计实训资料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性、真实性、逻辑性的资料,同时结合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活动中涉及的会计业务进行科学整理,对其中一些业务可酌情进行虚构,最终编写出一套覆盖面较广、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模拟实训教材。
(三)引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形式与应用性教学内容
大专院校应增加会计专业的应用性教学内容,如增加模拟练习、项目设计、社会调研、单元练习等模块,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实际运用水平,达到大专院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此外,学校应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对会计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突出会计的应用性特点,同时保障内容的深浅适当、环节紧凑,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会计教学内容体系,推动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采用开门办学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大专院校应改变传统的封闭式会计训练模式,逐步推行开门办学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通过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促进大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学校可以聘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会计人才来校兼职任教,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一线会计人员深厚的理论功底与扎实的操作能力。学校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入实际工作岗位,了解一线工作情况,从会计岗位视角、业务视角重新认识和了解会计工作的特色与规律,熟练掌握会计业务各操作环节的配合与衔接,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实务基础。
三、结束语
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教育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结合社会各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优化教学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促进大专院校会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会计就业论文:会计人的就业前景
摘要: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每年的毕业生都成直线上升,06年达到340万08年达到413万。但毕业生可以就业的岗位幅却小于毕业人数的增幅,同时又出现一些新情况:一是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二是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三是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四是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五是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以及东部一些中心城市限制人口政策的出台。因此我们要认清这一点,多了解社会的需求,对症下药,及时的补充自己薄弱的环节,同时也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按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并最终实现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生活;学习
一、社会分析
(一)职业分析
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财经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会计是热门职业,在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也明显供大于求。
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作为专业技术性很强和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且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其从业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几年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会计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AIA等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这些现状使其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这种现状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好好筹谋自己的前途,做好合理的规划。此外,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趋热。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尚缺9万名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际会计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着拓宽国际视野和应对能力,向国际化、专业化迈进的崭新挑战。因此我们在校大学生也可朝这个方面发展。
(二)形式分析
在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财经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会计是热门职业,在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也明显供大于求。
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作为专业技术性很强和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且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其从业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几年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会计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AIA等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这些现状使其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这种现状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好好筹谋自己的前途,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
此外,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趋热。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尚缺9万名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际会计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意味着我们正面临着拓宽国际视野和应对能力,向国际化、专业化迈进的崭新挑战。在校大学生也可朝这个方面发展。
二、自我认识
根据自身的了解和大家的评价,发现自己在学习上还存在问题,虽然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很快接受新事务;但是学习上不够细心,导致效率不高。在做事情上总是很难做到细心,粗心可是做财务一大忌,因此一定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不断改善。
生活工作上,自己适应能力还不错,主要是因为自己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实、朴实、踏实,这使自己在和人沟通上比较顺畅;能为集体尽力,职业操守高,所以在工作上可以很快打开局面。
三、个人职业规划
(一)及时阶段 成长阶段
大学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要充分把握大学短暂的四年时间,掌握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同学们在慢慢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确立远期发展目标,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拼搏精神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制订并不断完善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为四年后的新一轮挑战增加筹码。
首先,在一年级,从被动转向主动,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打牢地基,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在大规划下要做小计划,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练习口语,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修读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并尽早做好资料准备。要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初步了解自己的专业,询问就业情况,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多参加学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为毕业求职面试练好兵。学习计算机知识,辅助自己的学习。
到了二年级,在这一年里,既要稳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并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级课程逐一浏览,以便向大三平稳过渡。适当选读其它专业的课程,使自己知识多元化。要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提高基本素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由于现在的公司招聘的员工都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我要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坚强的毅力,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还要不断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只可惜现在大二即将结束了,计划只能从大三开始了)
到了三年级,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们会计系专业课都放在大三大四,所以这时不能在玩了,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大三下学期要多向大四的师兄师姐打听求职信息、面试技巧和职场需求情况,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请教写求职信、个人简历的经验,积极尝试,以提高求职技能。并在假期开始为自己心目中的职业进行实践。自己还准备考研,要关注考试资讯,尽可能多渠道地搜罗各种资料。试着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四年级,上学期还是很关键的,因为我们系的专业课程安排中这时还是比较重要的。大四下就可以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积极参加各种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预习或模拟面试,参加面试。目标既已锁定,该出手时就出手了。求职的,编写好个人求职材料,进军招聘活动,多到求职网站和论坛转一转,你自然会享受到勤劳的果实。大四下也是考研冲刺期,落足功夫,争取把目标拿下。如果考上了就放弃工作继续深造,如果没考上就工作。先到企业工作,期间顺便考公务员。
(二)第二阶段 探索阶段
在这个阶段,工作变动比较频繁。我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把握时机,适当地变换自己的工作环境,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与此同时,在变动后要尽快适应工作。还有,针对如今的社会上缺乏高级财务人员,要在工作之余,争取取得CPA或ACCA等高级财务资格证书,为自己的职业增添砝码。因为我国正处在一个充斥各种学位和资格证书的时代,注册会计师、注册财务分析师、注册财务策划师、注册商务咨询师等专业机构、专门领域颁发的资格证书与大学学位并不相悖,它们在求职和升职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第三阶段 创新阶段
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不断增强工作能力,应变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成熟稳重的工作作风,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定期参加技能培训,避免知识的老化和落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公司,逐渐地达到自己事业的顶峰。
结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
以上是我的整体职业规划,这条路是我经过一番激烈思想挣扎做出的,基本上是经过深度思考慎重做出的选择。当然,这条路并不平坦,但我觉得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每一领域,只要想有所成就都得付出很多,所以,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成功,只垂青有充分磨砺充分付出的人。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爱拼才会赢!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没有十分的战斗力和坚韧的意志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长征精神,不怕苦不怕泪,勇往直前。未来就在自己的手中,能否把握那就看自己了.会计人的就业前景。
会计就业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升高,各中职院校的教学能力也实现了大幅度的进步。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中职会计教育必须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以保障其能够真正的做到“以就业为导向”。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会计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中职的会计教学更好地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会计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方法,规范创新实训模式等途径来实现对专业会计人才的培养,其不仅符合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同时也进一步满足了现代社会生活对会计人才的切实需求。
一、目前中职会计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生源较差
中职学校是义务教育后教育,虽然与普通高中同质为高中阶段的教育。由于社会上对中职教育的认识偏差,学生家长都是想通过普通高中高考的方式,考取大学继续深造,不愿意过早地踏入职业素能培养,并且形成一种偏激思想认为去读中职学校就是一件相当丢脸的事情。由于入读的学生大都是一些未成年的孩子,对相关的专业方面基础知识根本没有经验。由于会计专业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知识基础,还有一些偏专业方面的抽象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学习能力欠缺,所以导致教师在教学方面必须弱化难度,这样就无法深入讲解相应的知识点内容。
(二)学校专业科目设置,难以明确今后就业方向
对于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的设置,中职学校对于教学科目的设置比较散乱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多采用较难的大专院校的科目和就业方向进行设置,而将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模糊化,无法明确。贪大、贪全的设置一些学生在今后岗位实践中根本无法应用的理论知识,缺乏的定位性。
(三)校企合作的形式性,实作的缺乏性
校企合作一直是学校倡导的主要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中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深入化、加强化、熟练化。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会计专业在校企合作上面行走的并不是很顺畅。有的校企合作实质上只是参观学习,学生无法进行实际工作实践,无法达到校企合作中理论和实践的双向结合。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原因,由于专业岗位定位不,学习的内容和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脱节也是导致校企合作形式化的主要原因。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教学方法
(一)结合社会需求,做好人才定位
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想要真正做好实用型人才培养,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训目标,学校就必须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来做好专业会计人才的定位,并以此为指导开展专业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从中职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基础素质来讲,学生进入到大企业当中就业的机会偏小,那么中职教育的会计人才主要供给方向就是以中小企为为主,在职业生涯初期,其所做的工作必然都是较为基础的会计工作。那么中职院校就可以根据此种社会需求来对会计人才进行定位,从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做账、查账和用账能力。以便学生能够在参建工作后,能够迅速的融入工作岗位,发挥出自己在企业会计工作当中的作用。当然这只是人才定位当中的初级阶段,学校要在做好基础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陆续对学生进行其他难度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但需要注意的是基础才是最重要的,中职教育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实用性基础人才,因此学校一定要做好人才的正确定位
(二)坚持就业导向,设计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是各个中职教育学科当中最主要的教学部分,会计学科亦是如此。基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需求,学校在进行会计人才培养时必须要加强对实训课程的比重,才能够较大限度保障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符合会计职业需求。在这一环节当中,中职学校要注意两方面内容:其一是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设置问题。从实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角度分析,中职学校必须要进一步扩大实训课程的时间,来让学生能够接受足够的实训课程教育。由于课时是有限的,那么在实训课程课时增加的同时,理论课程的课时就要相对减少。目前,会计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课时比例控制在“4:1”较为合理。其二是实训课程的内容设置问题。为了保障实训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学校要以会计职业需求为切入点,进行实训课程的设计,以保障实训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三)组织技能竞赛,提升实操能力
在学校教育阶段,无论学校所设置的实训课程多么科学,都无法与实际工作环境相比。对于会计职业来说,如果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那么即使学生顺利进入职业岗位,也很快会被淘汰。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中职院校应该多组织会计技能竞赛,让学生在上学期间,能够将每一项会计技能都熟练的掌握,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路发展打好基础。中职院校在组织技能竞赛时要注意对技能竞赛内容的科学把控。因为充足的实训课程实践已经能够让学生熟练的掌握会计技能,因此竞赛内容如果以实训课程为主,那么竞赛活动的开展意义并不大。基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角度考虑,学校在进行会计职业技能竞赛时,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来创造出实际工作环境,为学生布置真正的会计职业任务,这样一方面可以考核学生对于会计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和融入会计实际职业环境。
(四)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
在培养专业会计人才过程中,中职学校必须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改善与创新,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保障所培养出的会计人才能够符合社会需求,才能发挥出学生在会计职业环境中的作用。在快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社会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中职会计教育作为为社会提供实用性会计人才的主要基地,其必须要保障自身教育行为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才能确保自己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会计学》的教学内容为例,传统中职教育对《会计学》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知识的模式展开的,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更多的是理论知识。虽然其能够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从当前的社会需求来看,这种教学模式俨然已经不适合中职会计教育。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还能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收获知识。
(五)加强师资培训,保障师资水平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领路人,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尤其是以实用性为主的中职会计教学,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变得更加重要。首先是教师教学思想的问题,如果教师会计教学思想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很难与实用性会计人才培养保持一直。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问题,如果教师的会计教学水平偏低或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那么即使教师的教学思想非常超前,那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教师的何种问题,其为学生带来的都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中职学校要做好对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合理的培训与考核来保障教师的思想、素质都能够符合会计教学的实际需求。为了能够保障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素质随时都能够符合会计职业需求,学校还可以专门要求联合办学的企业的专业会计人才到学校当中定期的进行专业交流,为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素质提供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障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学校必须要加强对社会之间的联系,确保学校的教育策略与社会用人需求保持一致,从而让每一个会计人才都能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快速的适应职业需求,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会计就业论文:基于当前就业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技工院校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以及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施,人社部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企事业单位对于学生信息化实践技能也有了较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会计教学也不例外。为了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的要求,技工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会计信息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各类企事业单位输送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 教学现状 有效措施 技工院校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找工作成为众多毕业生最艰难的事情,就业难也成为现阶段的常态现象。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技工院校应加大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拓展。据研究,现阶段会计行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比例越来越高,但这与现有的会计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下大力变革会计教学方法,加强会计教学实践的开展。本文将就基于当前就业视角下的会计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分别从会计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当前就业视角下如何开展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阶段,技工院校的学生到不同的对口单位进行岗前实习,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加强对会计这一行业的认识,使其能够学习到专业实践知识,并通过社会实践将所学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其中,最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水平。但是从学生实践的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在于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缺失,往往没有专门的企业向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生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对口的企业进行实习;其二在于即使学生找到了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但在通常情况下企业不会将重要的工作交予学生完成,学生只能是在一旁进行学习。这种没有亲身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很难从中学到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最终造成了教学实践与企业,以及与社会之间的严重脱节,这对信息化会计人才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给学生灌输的思想是会计信息化是为报表编制、账务处理以及会计作业所提供的一种工具,却没有使学生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一种企业业务模式以及管理资源,是对社会管理的一次整合与创新。由传统教学模式所导致的对会计实践性的片面认识,只会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程度不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必然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二、基于当前就业视角下如何开展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
综上所述,笔者对现阶段会计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会计教学,不利于学生会计信息化实践技能的提高。据此,技工院校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及时转变实践教学观念,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信息化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
(一)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会计实践的重要性,有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动力。首先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合其它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加大会计管理信息、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会计教学中的比重,使学生对会计信息化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将传统的会计专业知识与会计信息化知识相结合,使会计教学更具实用性、前瞻性。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课堂的主角应该是拥有求知需求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指导的作用,而不是主导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会计这样一种具有高度实践性质的学科来说,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改变传统的会计教学观念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与时代要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二)创新会计考试评价体系
现阶段,技工院校主要通过对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这种考评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还有很强的片面性,如果一直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即使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实践课程的比重,学生也不会对实践课程提高重视程度。众所周知,会计专业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仅仅通过考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是十分不科学与合理的。因此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大力创新考试评价体系,在学生考试评价体系中融入信息操作水平以及实践课程表现等内容。只有不断完善学生实践学习考试评价体系,才能促进会计实践与会计教学之间的有效结合。
(三)加强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深度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有一定差距,学生需要通过感知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实际工作技能。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企业当中的利益追求和实际理论知识的操作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因此会计专业要从多方面争取校企合作的机会,争取政府专项经费的支持,搭建相关的交流互动平台,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同时加强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的改革,对学生未来发展将有积极推动作用。要积极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理念和模式,开创创新体制的办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人才企业培养模式,由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学校督促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完善,方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实践的水平。
(四)加强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
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对会计专业的教师技能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会计实践经验,方能带领学生学习到更扎实的会计技能。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老师要切实体会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努力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的职业素养。在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团结合作、严谨务实、持续学习的作风,以教师的专业力量塑造学生职业素养的价值观,使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操守。很多技工院校教师是从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直接进入到教师行业中,这部分教师没有在企业会计岗位工作的经验,在学校教学活动任务当中,学校应多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到学校中和老师、和学生进行良性互动,这样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有益的。
三、结束语
本探讨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自身多年会计实践教学的心得体会,为了给会计行业输送更多人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应对会计实践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创新考试评价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只有通过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进行大力改革,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会计就业论文:加强会计实训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摘要]现如今,大学生和中职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为了进一步适应人才市场对财会人才的需求,进行行之有效的会计实训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主要应从课程体系的调整,实训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的调整,实训内容顺序和实施场所的调整,到变单一评价为多元化评价,学材整合,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入手。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教学改革;会计实训;就业竞争力
有些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找不到与专业相关的就职岗位,对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对专业岗位认知不到位,对单位的评价机制不适应。针对这一现象,鲁昕副部长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要加强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岗位,技术标准与职业教育的对接。所以基于学生就业的会计实训模块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着“教学为就业服务”的宗旨,针对学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岗位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改进。使课堂理论与实训密切结合,并将其渗透到各个工作岗位;结合会计工作流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使学生在模块化学习中,按照工作过程进入相关岗位,为学生拉近课堂和就业岗位间的距离。
1.1了解企业用人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走访了许多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明确学生上岗前应掌握的技能,应具备的能力,并取得不同岗位的就业资料。
安平泰道事务要求熟练掌握税务知识,有一定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熟练掌握报税的相关政策;鼎佳辰会计事务所要求肯吃苦,有灵气,肯思考,爱学习,上手快;北京银行要求大方得体,业务能力强,有很强的团队精神,仔细认真,金融财务知识丰富;武警医院要求有敬业精神,处理业务速度快,钞值计算迅速,小键盘操作迅速,耐心,热情;久其软件上市公司要求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能力强,并对会计统计方面的知识了解广泛。招商银行、同仁医院、工商银行、古船米业、外企人力资源等多个合作单位都对学生整体素质有着具体的要求:会计基础知识掌握要扎实;会计实际操作要熟练;对金融知识要有所了解;动手能力要强,点数钞票,小键盘的熟练运用,票值计算迅速;有一定的货币真伪鉴别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在此之外,在一些具体的工作岗位中还有一些具体的岗位要求。
1.2课程体系的调整
(1)理论课与实训课所占比例的调整。会计专业课原来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课时不超过40%。现在会计实训课占会计专业课总课时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 40%左右提高到65%左右,实训量大幅度提高。
(2)实训内容的调整。大量增加情景训练,实景训练和仿真实训,主要在学生模拟公司正常经营情境下进行教学。并将学生的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团队意识等多方面就业能力的训练均融入到实训内容当中。现行的教学改革中,打破单一会计实训课,将会计实训课按照难易程度设为多个模块,包括出纳、会计、报税员、会计电算化实训、金融咨询、财务办公软件的应用、中小企业综合实训模拟等多方面的系统训练,将教学改革重点落在会计业务的实训操作上,缩短课堂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例一: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日常业务处理是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填制单证、审核凭证和记账等多项财务工作任务。学生分组组建自己的学生公司,设立公司名称,公司商标,明确学生公司经营的产品和具体的经济业务,每位学生均有相应的工作岗位和岗位职责,组长为公司财务总监,小组成员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学生自主地进行现场的模拟采购,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并在每个环节中完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业务实务处理。学生在实际工作的情境中,掌握会计电算化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在自主探究式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例二:金融咨询单元,将学生引入实景课堂。让学生直接面对不同的顾客和复杂多样的业务问题,将教学重点放在面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问题怎样选用不同的解决办法上。通过实体演练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各实训单元训练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训效果,利用大量课时进行符合实际工作流程的综合模拟实训。让学生在仿真模拟的财务工作室中,按照不同的岗位角色,完成每个公司的各项会计业务处理。使学生在校三年学习的知识,技能,进行重现和整合。并亲身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环境,为就业打基础。
例三:实训模块的点钞课和出纳实训课紧密衔接。由于点数钞票,货币真伪鉴别属于出纳工作的一部分。将原来简单地点数训练融入到出纳实训操作的工作环节中。即使学生明确正确迅速点数钞票,辨别货币真伪是出纳岗位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明确训练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3)实训场所的调整。调整实训课程授课场所。点钞,账表算,票币计算,点一票种的填写等方面的课程一般在教室进行。手工账,票据填写要在专门的实训室进行。手工实训室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训课训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完成不同企业全月的业务处理。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系统完成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训练。在无纸化手工账实训室进行财务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工作内容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熟悉企业财务工作环境和程序。在学校学习期间,与多个企业合作,对学生集体进行实习前财务相关工作岗位的教学实习。
1.3整合学材
依据企业的岗位需求,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企业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出纳员岗位综合模拟实训》《银行柜员实训》等教材作为支撑,整编出了一整套会计实训校本学材。
学材包括文字,图示,表格,照片,图像,录像,音频,视频,游戏模型,工作用具,各种1∶1比例的实务单据和账表。这种学材的好处是具体生动,任务明确,直观清楚,实用性强,实操性强,教师的可操作性强,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实效性。课堂采用学生模拟公司的情景教学,整套学材既包括知识点的传授,又包括实操资料,实操要求,实操工具,奖励奖金,模拟公司的场景游戏工具。
1.4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会计实训模块的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模块,恰当选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不盲目雷同。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以实践任务为内容和以活动为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完成实践行为的过程中主动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在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实施中都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点。
(1)工作岗位角色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按照财务工作的岗位设置角色,不同的财务工作,不同的知识模块,设计的岗位不同。教师要按照每节课涉及的知识模块设计岗位,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岗位角色。
(2)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在岗位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充分为学生创设情景,再现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的操作行动进行导向的同时,通过互动形式,请学生演示并一起制作流程图。
(3)引导学生进行业务操作。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对不同模块在区分角色的前提下进行完整业务操作。在业务操作中以小组为单位。
一是小组内合作,在完成自己所担负任务的同时,体会自己的任务环境。各小组以单据传递为主线,展示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不同技术点的衔接性,将能力点与技术结合,在操作中明确责任,认知每个模块内的工作过程,完成业务操作。
二是引导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转换,使学生接受不同角色带来的不同任务及所涉及的不同的工作环境。教师的行动导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所布置的任务要以实训操作为目标,突出了对学生业务处理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训练。
15引进激励机制
使学生身处工作岗位的实际场景中,将其在课堂上的表现、业务处理的率和态度作为其工作业绩的考核。将学生视为职工,职工工作效率高,率高给予奖励,出现差错的,影响工作效率的给予惩罚;促进学生公司(学生小组)团队意识,工作业绩好的公司,教师给予更多的经营资金,提高公司的“经济实力”。
16改变评价方式
引进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教学评价内容多样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不同,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从而加强各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就业自信心,最终顺利就业。
17增加教学实习
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安排学生进行就业前的教学实习。在学生实习分配前,组织学生去大型企业进行教学实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就业岗位,提高学生对就业的认知、对岗位的认知。使学生体验工作的艰辛,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性。
2通过上述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就业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认真,受到许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虽然企业的用人要求各不相同,但学生的适应能力很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他们能用最快的速度掌握相关的技能,胜任工作岗位。今年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学生实习分配情况喜人。
2.1学生就业率提高
我系学生推荐就业率达到95%以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他们毕业前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
2.2就业对口率提高
学生就业对口率提高到885%左右,绝大部分的实习单位为专业对口单位。学生对会计相关工作岗位能够很快适应,例如:鼎佳辰会计师事务所的记账助理,出纳;华夏仲裁会计师事务所的记账助理,出纳,记账等。
2.3学生适应能力显著提高
学生适应能力显著提高,能很快进入工作的角色,适应能力强。例如:在久其软件公司实习的六名学生均获得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从多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处理问题果断、、迅速,有很强的耐受力,抗压能力强。学生面对工作中的困难积极解决。学生的实习质量大幅度提高。
2.4学生实习情况很稳定
顶岗实习前三个月是学生顶岗实习的不稳定期,我系学生的实习工作很稳定,除个别学生出现流失现象外,95%以上的学生工作情绪稳定,工作状态积极,部分学生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已被工作单位提前转正。还有部分学生已经独当一面,被升职加薪。
会计就业论文:基于就业性向导浅析如何推动高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摘要:当今社会迅猛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成为当务之急,受到了社会各层的重视,同时人们发现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否则在就业时就会难以适应企业的制度,为了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实践作用,本文将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受教育过程提出改进意见,并对其进入企业后所面临的压力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会计专业应届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会计高职专业;就业向导;转变;学习能力
随着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知识文化传承的教育领域之中,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会计专业人才。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下,会计专业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大,所有行业都离不开会计专业人才,于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就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学生的数量不断变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可想而知,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快要毕业时不知怎么应对这种压力,对于从学校到企业这个不一样的环境,不知道如何对自身的各个方面进行转变,使得会计专业应届生位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于是各所高校越来越重视在大学期间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增设了关于这方面的课程,更新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体系。但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还是需要学生本身在受到完善有效的教育后去慢慢去了解自己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快速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本文就结合现实状况,具体谈一谈如何利用就业性向导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变
(一)增强学生对就业性质的认识
各大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因此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和实践课程需要重视起学生的兴趣和视野,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塑造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只有学校、政府和老师统一意识到会计专业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突破原有的固定想法,才能进一步实施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大力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力度,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并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提出性的意见。
(二)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
对课本中陈旧和过时的内容加以剔除,吐旧纳新,并将新兴并且流行起来的方法和典型的案例添加进老师的教学计划中,帮助学生扩大视野,督促学生定时浏览会计方面的网站和杂志,关注实时的会计行业的就业动态形势和发展趋势,积极引进一些国内外的先进理论知识和企业指导案例,避免学生的思维被原来陈旧的思想所束缚。理论教学应增加更多应用性和前沿性的内容,更多地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地学习和参观,与经验丰富的会计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当下会计行业的热点和行情,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对会计类课程的兴趣,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
(三)加大实践教育,提升就业能力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而在会计类课程的教学中,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报表,计算和统计,才能理解会计学的复杂和精妙,从而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学校应该在课下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和社会中实践,加大实践教育,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践。
二、学生对自己本身的认知
(一)角色的定位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好对自己的定位,在上学期间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提前充分了解自己预测的岗位,根据不同的岗位在高职学习期间提高自己特定方面的能力,例如,如果是在会计行业中进行核算与报告,那么就需要具备会计方面基础知识的人才,这时候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抽出空余时间去会计行业实习,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那如果自己打算踏入财务、税务这些难度较高的会计职位,那就要求学生培养自己的决策管理能力,打好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多看一些管理类的书籍,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学生都必须意识到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判断依据,做出快速的决策,这是要经过实践经验才能历练出来的,因此要想快速结合理论与实践,会计专业学生就必须在学习期间抽出自己的空闲时间脚踏实地地去公司历练,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锻炼出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自己的风险预防和规避能力,从而继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二)学习心态的调整
高职会计专业应届生在过去和现在都已经受到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整体素质都比较高,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每一个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在就业时迅速地承担起自己的岗位责任,顺利完成自己的职责,因为事实上也会出现一些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比不上经验丰富的低学历专业人才的情况,这个时候很多高职学生就会迷失自我,丧失信心,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严重影响到学习与工作状态。所以这些学生在就业后要正视自己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提前计划自己的就业方向,不断地学习,并日积月累地积攒自己的工作经验。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会计就业论文:浅议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在高职院校的经管类专业中,会计专业是及时大专业,不管是从招生人数来看,还是从毕业人数来看,其都占据着及时名的位置。会计专业的招生人数本来就比较多,再加上其它经管类专业学生在报到入校后也有相当一部分会转为会计专业,导致会计专业的实际人数远远超出了招生计划。在有的学校里,一个年级有多达20多个会计专业班级,上千名会计专业学生。然而,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会计专业仅仅是一种辅助性的工种,一般不需要大批量的会计人才。这也就导致了会计专业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导致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高职院校要想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度,就必须要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一致,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
1、从就业岗位来看,高职院校的会计毕业生毕业后所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类别较多,主要有财务、税务、审计、会计、出纳、收银、销售等。
2、从就业行业来看,会计专业的就业面较广,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行业,根据毕业生反馈调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所从事的行业包括了银行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物流业、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电信业等。
3、从就业单位类型来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一些民营企业与个体企业,有少部分学生在国有企业与国家行政机关单位就业,这主要是因为国家企事业单位对于毕业生的文凭有一定的要求,基本都要求具有本科以上文凭。
二、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要求
根据用人单位的相关反馈,当前用人单位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职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与会计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会计理论、财务会计理论、会计电算化、税收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会计账目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理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和一些基本的法律、政治知识。
二是工作技能,主要是包括与会计相关的一些技能,例如查账能力、会计分析能力、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财经阅读写作能力等。
三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来讲,学校里所学到的各种知识与实际工作总是会存在着较大差距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其次,当前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喷涌而出,这也需要会计从业人员不断的进行学习,及时掌握行业的近期动态,更新业务知识。
四是吃苦耐劳精神。会计工作是一项需要极大耐心与细心的工作,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因此对于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有较高的要求。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市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当前,会计专业就业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就是用人单位处于“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对于招收人员的素质要求就会相应的提高,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求具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加之社会对于高职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这些都导致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二)学校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教师并不具备会计师资格,“双师型”教师较为匮乏。同时,高职会计教学中偏重于会计专业基础知识,重理论,轻实践。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三)学生自身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技能、就业心态,是否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是否取得了初级会计资格证等自身因素对于就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成绩、实践技能强、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的学生往往更加容易就业。
四、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从学校方面而言,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制。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措施,建立完善就业指导中心。在学生入学时,就要对学生开展就业辅导工作,为学生普及职业规划教育,提前树立起职业观念,以使其在高校的学习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要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来说,要会计理论教学中,应多增加真实案例,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使用企业真实的账册进行情景式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实际中的会计工作是怎么样的。其次,在实践教学中要多进行手工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财务分析管理实验,要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会计技能。
三是要对课程体系改革。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仍然属于学科课程模式,与职业教育的特点不相适合。虽然这种模式能为学生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却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改革,将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开导针对工作的教学。
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要想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要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认真学习好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积极学习英语、计算机、驾驶等实用技能,要各级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交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同时还要各级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教学、实习活动,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自己会计技能,为毕业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要专业就业观念。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要充分认识当前就业市场的客观形势,树立好“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端正就业心态,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岗位,做好职业规划。
作者简介
①李阳(1986-),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就业指导,创业指导
会计就业论文:就业导向的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分析
[摘 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会计专业属于一个重点内容,其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现代职业化教育的进程中,人们对实训教学也愈加重视,特别是职业院校会计的实训教学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这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特征之一。在今后的职业院校教育发展中应该关注就业导向的作用,使得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相一致,让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获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就业导向;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掌握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的变化,转变原来的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就业。就业导向的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其在以后的就业中成为一名更加合格、的会计工作者。
1 就业导向的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1.1 职业院校会计职业培养目标定位现状
职业院校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使人才的类型符合社会相关职业的实际需求。不过在现阶段的职业院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普遍都缺乏相应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思想,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与实际市场的需要并不协调,学生自身也不能及时地形成正确的职业目标,没有对自己以后的就业发展等问题进行职业规划。这种职业发展目标的缺乏,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难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在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培养理念的基础上,才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获得的发展与进步。
1.2 教学模式比较落后,课程标准不统一
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开展职业教育时,采用的依旧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教学方法陈旧。[1]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职业的会计工作者,以往的职业院校会计教育在理念与方式方法上都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通常都会出现偏重理论知识的情况,相关的实际技能的训练活动非常少,从而学生掌握的会计实践技能缺乏不断的提高与进步。另外,统一的课程标准可以为相关实训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依据与指导,让实训教学能产生充足的教学成效。但是,现阶段我国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往往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质量水平不相同,与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以及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都不符合,使得不同的职业院校中的会计实训教学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别。
1.3 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与实践脱节
通常职业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都设立了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都是以传统的实践方式为主,与实际行业运行中的具体工作内容不一致,出现了会计实训教学和实际工作业务要求相脱节的状况。比如实训教学一般都是以语言资料实施的,但是实际的会计工作需要将票据作为主要依据,没有教学中使用的那些语言资料。另外,教师在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来,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去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训活动,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造成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把所学知识正确地应用在实践之中。
2 就业导向的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分析
2.1 实现会计实训教学体系与设施的不断完善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中的会计实训教学都缺乏一个完善的会计实训教学体系,难以给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为了推动会计实训教学的发展,就应该制定出完备的实训教学制度和体系。[2]在相关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中可以依照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会计教学中的要求,对本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实训指导教材进行编制与完善。同时,在开展会计实训教学时,按照相关的会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变化去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调节,从而确保实训教学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可以同时传授给学生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使学生掌握实际的市场变化情况。在实训教学的配套设施方面,职业院校可以借助外界企业的力量,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良的实训教学平台。
2.2 强化职业院校会计基础技能的训练
会计基础技能训练是按照技能课程要求进行的会计人员需掌握某方面能力的专门训练,让学生可以熟悉有关操作流程与方法。首先,点钞与传票的技能学习。[3]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中点钞的指法与技能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还需要按照单纸或多纸的情况去正确地应用不同的点钞方式。学生在会计工作中还要学会使用点钞机器去分辨货币的真假,使用键盘正确地录入相关数据。其次,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的票据、凭证以及账目等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重视对不同票据、凭证的基本要素、记账等内容开展教学,让学生在面对实际的工作时可以熟练操作相关的会计账簿与报表的填制、审核等工作,让学生可以很好地熟悉实际会计工作的会计核算的具体流程。
此外,还需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初级的会计实务,在中小企业中,其固定资产、资金结算、业务核算等日常工作以及结算中收入确认的账务处理、报表的编制等工作要求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操作技能,是教师开展会计实训教学的重点内容。[4],就是对学生的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能力展开实训教学,对学生掌握的基础技能进行不断的训练提升,让学生的基础技术能力得到不断的增强,使其更好地理解会计专业包含的各种基础知识,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2.3 加强职业院校会计综合技能的训练
会计基础技能训练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为学生会计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条件。其中会计综合技能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基础训练的前提下,职业院校学生的会计实践技能状况,需要结合会计工作需要的不同类型的技能相互结合,使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获得进一步的进步,学生的整体会计专业素质也会得到提高。在具体的实训教学中,需要把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分岗位实训,学生能够对会计工作中的不同岗位进行熟悉,了解岗位具备的职责要求与业务范围。分岗训练之后再进行综合岗位训练,学生去独立地完成所有的实训工作。在教学中,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实训资料,让学生尽快地熟悉会计工作的基础内容,提高学生工作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另外,就是实现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的结合。通过手工账的实训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的工作流程有一个感性的认知,进一步地去理解会计工作的原理。通过电算化实训则是时代与市场发展的要求,在实训中可以总结出两者的不同,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增强。此外,还可以建立校内的记账部门,把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账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真实的会计岗位所包含的各种操作内容与流程,增强学生对实训教学的积极性。
3 结 论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比较看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将会计的实际作用发挥出来。当前的会计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应该积极地改变这一现状,以就业为导向,重视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操作中更透彻地理解理论知识内容,利用实训教学的开展,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更好地应对将来的竞争,也能促进职业院校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会计就业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已提高到新的高度。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更多地考虑就业市场的变化。为此,高职院校应合理制定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构筑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加强专业实践环境建设,注重考核机制的动态管理,建立学生成就评价机制,多管齐下,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飞跃。
关键词:就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一、会计专业人才的界定及高职会计专业
人才市场需求状况
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我国要着力培养一批精通财会业务,熟悉市场规则,掌握金融、法律、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要着力统筹开发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重视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初中级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人才资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努力打造一支职业道德水准高、业务娴熟、技能综合、职业判断能力强的会计人才队伍。[1]会计专业高级人才应当具备的知识技能、人际技能、组织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洞察力等虽然与其他管理人才别无二致,但会计专业人才具有的会计语言转换技术和会计信息生成技术是其显著特征。会计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公认会计原则的选择能力、经济业务事项的透视能力和公认会计原则的理解能力。[2]
国家从法律层面规定了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按会计法要求每个企业应配置1-2名会计人员,并且还有部分学生毕业后走上了金融或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相关岗位。可见,会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同时,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人才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针对用人主体的中小型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财务会计专业岗位,高职会计人才基本能满足会计专业岗位(群)的需求。[3]但随着近年来会计人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的稳步提高,会计的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拓展到战略规划、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并购、投融资决策、价值管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使之更切合实际,其中专科高职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本科高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使会计人才结构和布局趋向合理。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职会计专业生源情况
基于办学成本低、易开设、学生就业面广、工作环境好等传统认识,会计专业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青睐,全国每年约有近30万人被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录取。但随着各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生源大幅缩减,致使位于招生录取批次末端的高职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一些地方高职院校由于无法完成招生计划,为了拓宽生源渠道,正在积极探索“注册入学、申请入学”的培养方式,开展自主招生、单独招生、中职保送招生等招生方式改革,允许学生按个人爱好与特长调整专业方向。随着会计专业规模的提升,加上近年来生源素质良莠不齐,基于就业市场的竞争,各校必须监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培养的毕业生满足会计岗位的需求。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就业能力分析
“就业能力”一词在研究就业问题时被广泛使用,但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瑞士学者戈德斯密德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归纳出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五个要素: (1)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2)出色的人际关系技巧;(3)对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掌握;(4)有效的工作方法;(5)敏锐、广阔的视野。
掌握普通会计技能的高职生就业主要面向出纳、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纳税申报、往来结算、资产管理、银行临柜、银行信贷、银行结算、统计、审计、总账、报表、财务分析等工作项目形成的对应职业岗位群。随着会计职业领域向高端管理领域的拓展,需要更多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如审计、总账、报表、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会计人才。
高职会计毕业生要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首先要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要能通过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在熟悉企业具体实际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达到账目清晰。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除了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熟悉金融、证券、税收、法律等相关规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另外,会计人员还要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提高英语水平,使自己具有国际视野,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以上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提高会计就业和岗位发展能力。[4]
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一)合理制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一线工作。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就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要根据政府要求、社会市场需要和学校自身条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成专业建设的质量目标定位,包括教学质量管理目标体系、教学质量管理组织系统和教学质量管理控制与评价系统的目标系统。该系统涉及到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设置标准、课程标准、师资标准、教学过程(环节)标准、教学质量标准等,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软件操作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实行“多证制”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质量标准,才能使质量评价有据可依。
(二)优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学生的能力是通过显性和隐性课程逐步培养而成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是质量监控的具体抓手。就业导向下的会计职业教育应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加强技能课程的训练,适当降低理论的深度和难度。课程体系的设计要重视会计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质量。通过不同的课程树立学生明确的职业判断意识,提高风险预测能力,让学生感受会计职场真实的经济氛围,强化实践教学,熟练掌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循环。会计从业人员还要有很好的社会整合能力,要培养学生对股东、经营者和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面对较大的工作强度和职业风险,要具有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化解压力的能力,从而有助于自己今后在会计职业生涯中稳定发展。
(三)构筑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提高高职会计学生的培养质量,教学团队的执教能力是关键。教师首先要真正领会高职教育理念,不断吸收新观点,加强双师素质修养,不仅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知识水平,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可以采取培养和聘请相结合的方式。青年会计教师除了要加强教育学、教学法的学习,还可采取跟班听课、集体备课等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更需要深入企业或会计事务所顶岗实践,培养指导学生出纳、会计核算、税务处理等岗位实践的能力。学校也可以创造条件加大对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进修来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从而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让他们或推荐本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通过定期合作,深入了解,聘请具备教师素质的专业人员担任客座教授,从而构筑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四)加强会计专业实践环境建设
一定的教学条件是教育质量的保障。学校除了建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满足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多媒体教学外,还要加大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实践教学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要建立包括会计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等的实验室,完成学生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等专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手工会计循环后,再通过会计软件掌握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共建。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真实的经济业务中进行分析、处理,这不仅是学习方法的改革,也是教学理念的升华。建立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除了课堂教学训练外,还要保障学生足够的课余反复训练时间,真正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五)注重考核机制的动态管理
随着高职招生制度发生显著变革,生源在质量上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对于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我控制力弱的学生,要注重考核机制的动态管理,树立他们的信心,发挥他们动手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对他们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在会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不强求知识的性,不要求所有学生达到一个标准,可按专业岗位模块一步步地进行训练,未能掌握该模块业务处理的,可插班再重修,直至能担任该岗位任职再进行下一模块的学习。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动态考核,毕业时对学生专业能力按高、中、低进行评价,促使其都能成才,并可以胜任相应的岗位。
(六)建立学生成就评价机制
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是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学生的成长业绩。要加强教育体制之外的市场监控,包括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社会媒体等监督和评价。能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是否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应该成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定期和用人单位沟通,掌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弥补学生专业能力存在的缺陷。同时,也应加强学校与校友会之间的联系,广泛宣传毕业生做出的成就,这既是对以往教育质量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在校学生的一种激励,促进培养过程的良性循环,进而能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
会计就业论文: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会计实训教学初探
摘要:会计是一门应用很广的专业,许多中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但是当前会计专业的就业率却相对偏低,而这主要是因为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不足,且教学与会计工作联系不够紧密。因此,中职会计专业应该树立全新的“就业导向”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注重会计基础技能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就业;中职;会计;实训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市场、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才,是会计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从中职教育来说,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基本特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提高为本,进行实训教学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也应该将提高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和具体的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坚持技术技能性与市场导向性相统一,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但是,从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来看,发现对口就业率较低,学生的专业素养不够,能力并不符合企业的需要。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方式,不重视实训,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不足
1、传统教学模式占主导
中职教育与普通的中等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中等教育有着很大的升学压力,而中职教育却没有升学压力,其主要目标是放在就业上,而不是升学上,因此中职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有着显著的区别。但是,由于会计知识理论方面比较重要,因此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仍然以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会计理论知识的教学并没有脱离原先的应试教育模式,而且对会计知识的考核也更多的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学方式枯燥、考核方式单一,使得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而在考试时,依靠死记硬背来应对,从根本说,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及其有害的,他们并不能掌握以后工作中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
2、实训教学比重过低
中职教育,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的工作技能,以及较强的就业能力的学生。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实训环节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上应该有充足的分量。但是就目前来看,多数的中职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教学规划时,理论教学分量远远多于实训教学,当然并不是说理论教学不重要,理论教学是实训教学的基础,只有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性学习。但是就目前而言,会计专业对于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对于实训教学认为“够用”就好,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重视实践的特点。
3、实训基地缺乏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加深,国家也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许多中职院校本身并没有建立实训基地,但是也获得了招收会计专业学生的资格,由于会计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对于这类专业,学校需要的投资相当有限,而且基本属于一次性投资,因而许多中职院校为了扩大收入,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就扩大会计专业的招生名额,但实际上这类中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与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要求相差很大,而这也使得许多学生的实训机会大大减少。
4、实训指导教师缺乏
会计教育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中职教育中的会计专业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应该有充分的实践经验,掌握会计人才应有的操作技能,并且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会计专业的新信息要及时掌握。但是从目前的中职院校来看,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并没有真正经历过社会实践,对于企业需求的会计操作能力也一知半解,实际工作经验几乎为零。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创新
1、树立全新的“就业导向”理念
中职会计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做账能力、查账能力以及用账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在以后的就业岗位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说中职会计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以就业为及时位,以实现就业为导向,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通过实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会计技能,从而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够较快的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创新,首先需要树立全新的“就业导向”理念,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模式、实训环节方面进行创新,以就业导向的理念来指导具体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才能使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与实际的会计岗位更好的对接。
2、完备的实训教学体系
实训教学要想取得新成绩首先需要保障实训课时,而这就需要对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课程改革。会计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都极强的专业,而该专业与实际的会计工作结合也比较深,一个熟练掌握会计技能的人才往往更容易被企业所接受。对此,在制定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时,应该设置一整套的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实习的制度,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本专业的特点,掌握会计专业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根据会计从业资格以及我国现有会计制度的基础工作规范,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3、注重会计基础技能训练
会计基础技能训练也就是针对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独立的单项训练,使学生熟悉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流程,掌握会计的操作方法。对于点钞和传票,学生应掌握点钞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够分辨纸币的真伪,还要提高键盘录入的速度和率。而在会计基础实训方面,对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重点操作内容时,首先要求学生熟悉各种凭证的基本要素、填制、装订及账簿报表的使用,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启用、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各类明细账、总账,对账、结账等,同时还要求学生务必规范书写数字,在这方面进行实训时应该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操作,并且可以作为考核的依据。通过单项实训突出操作重点,使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掌握会计基础技能的基础上,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初级会计实务实训,重点训练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能力,使学生掌握货币资金结算、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等日常核算,对于投资所得、计息、偿还等业务核算都会操作,从而更好的适应企业会计岗位的需要。
4、提高实训教学环节教师水平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训环节就是学生提高操作能力的主要时间,因此实训教学是会计专业整个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也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实训教学环节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对会计专业教师进行再教育,同时鼓励其到企业中去兼职,提高具体的会计操作水平,掌握近期的会计方法,这样才能保障教师的教学理念始终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根据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招聘专门从事实训教学的教师,或者请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来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实训指导,让学生对于企业会计工作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三、结论
会计专业是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专业,而企业会计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仅仅强调理论方面,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会计实务操作方面。因此中职学校更应该注重会计实训教学,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让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与就业真正结合起来,提高会计专业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