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财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财经论文:财经类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
财经类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
中央财经大学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中心是面向于信息学院所有专业的实验中心。目前,该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中心共有计算机实验室16间,计算机1300余台,承担着计算机基础等全校性公共课程、所有信息学院开设专业的计算机实验课程和其他学院部分计算机上机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肩负着每学期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期末考试机考和每年两次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重任。因此,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显得极其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结合中央财经大学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对财经类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和工作展开探讨。
一、计算机实验室的分类
由于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的实验课程较多,针对不同的用途可以把实验室分类成: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应用实验室、系统与信息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以及正在筹建的网络实验室。
其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承担着巨大的全校性公共课教学任务,所以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室的数量和每个实验室的机器数量设置较多。其他专业实验室根据该专业的人数和上课的课时数来合理设置实验室数量和每个机房的机器数量。开放实验室是为了学生课余时间自由上机而设置的。
二、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维护
计算机实验室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自身原因或使用者操作不当等原因,会引起各种计算机、交换机、投影、音响、麦克等硬件的问题而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如何及时地处理这些硬件设备上的故障,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这是实验室管理人员面临的一大问题。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种类众多,维护起来比较繁琐。我们采用的办法是由信息学院和计算机实验室设备供应商签订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中心硬件设备维护的技术支持协议。一方面由设备供应商给我们实验中心的老师提供各种设备维护的培训,使我们对于设备的简单故障能够及时修复。同时,一旦实验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室设备出现我们不能解决的硬件问题,设备供应商会及时响应我们的需求,对我们设备的故障进行现场排除,从而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计算机实验室的软件维护
计算机实验室在软件维护方面采用了联想教育应用方案。联想教育应用方案是专门为机房环境设计开发的,主要包括四大功能:硬盘保护功能、cmos参数保护功能、网络同传功能和网络控制功能,重点解决了如何快速方便地给机房中所有计算机安装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的问题。联想教育应用方案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和特色:
(一)能够同时给机房中的多台计算机(最多可达二百台)进行系统、软件的快速部署,整个复制所花的时间比手工安装好一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时间还要短。每个学期上课前,都会对每位上课教师所需要的教学软件进行统计和收集,然后逐一归类到每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使用一台计算机对所需的软件进行安装和更新,然后使用该网络同传功能对每台计算机进行复制;
(二)允许一次性给机房中所有计算机分配好ip地址和计算机名。由于计算机机房里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有编号,为了便于管理,就应使每一台计算机的编号和计算机的ip以及计算机名相对应。我们使用及时台计算机作为母机,设置好其ip,并使ip的一位为101,然后按计算机编号顺序启动每一台计算机,再使用保护卡的ip分配和计算机名分配功能进行ip和计算机名分配,这样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和计算机名就与该计算机的编号相对应了。这样大大方便了每个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三)保护系统远离病毒和恶意破坏的困扰,极大地降低管理员维护机房计算机的难度。在计算机使用之前将我们需要保护的系统在保护卡里把该系统需要的硬盘设置为保护状态,这样每次重起之后,计算机又恢复到开机前的状态。
(四)能够保护每台计算机上的cmos参数不被恶意破坏。在保护卡里有一项cmos参数保护功能,将该功能选择不允许更改cmos参数,这样cmos参数就不能被更改和恶意破坏。
(五)允许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多个隔离的系统,相当于把这些不同的系统安装在不同的计算机上一样,从而实现一台计算机当多台计算机使用。由于计算机机房承担的教学任务重、专业课程种类较多,这样我们在计算机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不同种类的课程使用不同的系统,这样便能大大方面我们的管理。同时,我们还在计算机上留下单独的两个系统,一个系统专门用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机考,另一个系统专门用于期末考试的机考以及计算机分级考试。
(六)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快速还原至先前受保护状态,大大减少对机房众多计算机的使用维护工作量。
(七)允许使用增量同传的方式为机房内的所有计算机部署增量数据,如安全补丁、新增软件或数据文件等。由于类似的计算机数据的变化,如果重新传整个硬盘会非常浪费时间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利用增量同传则将此类工作简化,提高了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四、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维护
为了维护好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首先要有严格的实验室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保障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本实验中心制定了:《实验中心教师职责要求》、《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中心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实验中心学生守则》、《实验中心自由上机规定》、《研究生创新中心管理规定》、《实验室假期值班规定》、《本科生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定》、《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假期使用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从而保障了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中心的正常有序运转。
为了保障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运行正常,需要及时对计算机实验室的卫生进行打扫,从而防止因为环境问题而引起计算机的运行故障。本实验中心专门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的日常维护,根据不同实验室的上课频率定期为计算机实验室清洁卫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来。
五、结束语
计算机实验室是财经类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培养懂财经的现代化信息人才的摇篮,其作用在财经类高校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明显。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是一项十分繁琐而细致的工作,实验室的管理者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地提高财经类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平时的实践和探索,结合财经类高校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和维护的经验,才能把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做好,才能保障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从而更好地为财经类高校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财经论文:论医院财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医院财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市场经济带给企业既有机会又有风险。事物总是在矛盾之中前进着。对于我国医疗体系而言,在不断融入市场经济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在医院财经管理方面,就存在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医院的账目出现混乱等问题。本文就是以医院财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展开论述。
1、完善医院财经管理的意义
完善医院财经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就医院本身而言,可以促进医院整体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对于广大群众而言,完善医院财经管理可以更好的让医院实现“医者父母心”的理念,从而改善群众看病难的现状。
2,当前医院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据分析,我国医院经济管理普遍存在三个问题。具体包括:“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佳”、“经济管理措施不完善,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和“过于追求利润,使得医院性质改变”。
2.1、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佳
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佳具体表现为:政府的宏观管制方面。出现政府的宏观管制不完备或是无从下手等。如,对创收的程序、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情况不同的医疗体系,缺少针对型管理。形成没有具体的章程制度可以遵守。即使有相关法律可以遵循,但由于不够完善,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
2.2、经济管理措施不完善,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我国绝大多数医院都是公益性质的医院,它们都不是单纯靠政府拨款的医院,也不是按市场运行体制下,自负盈亏经营的医院。因此在经济核算这一块很不完善。如,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不严格等。
2.3、过于追求利润,使得医院的性质改变
盈利是企业的较大目的,也是企业长久生存的条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开始向企业化改革。医院的本质任务是救死扶伤,充分发挥医者父母心的理念,但由于医院的企业化改革和民营医院的步入,医院开始更注重自身的发展,开始以经济较大化的实现为目标。很多医院,实行了以药品销售来增加工资提成的方式,这样一来,使得医务人员的职业标准开始转变,从“救死扶伤”转变成“金钱至上”,严重违背了医疗事业的职业道德,甚至导致老百姓看病难或者看不起病的现象出现,迈进医院大门不管病人死活,首先先付钱,在谈治疗。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不利于医院的发展。
3,总结出医院财经管理的对策
针对医院财经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3个对策,具体包括:“加强经济核算管理”、“医院建立财经绩效评价”、“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3.1、加强经济核算管理
及时,强化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分配制度的合理,不仅会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的创收能力,而且可以比较有效的制止医院不正之风的扩散。改革以往员工薪酬和实际贡献不挂钩的现象,如,将员工的职业贡献、工作业绩、以及研究性成果与薪酬联系起来。把我国医疗行业经济核算制度,建立成具有现代医疗体制的医疗经济管理体制,发挥其合理性、充分性的分配机制,从而激发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进行资产有效的核算管理。进行资产有效的核算管理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率。首先,完善计价挂账制度,保障资产的完整性。从转变医院的经营管理做起,克服以往的重钱轻物的意识,提高对资产的认识,树立一个“钱物值等”的管理思想。如,重视医疗创收、业务管理一样,重视对资产的计价核算管理。要摸清医院的资产的真实情况,必须实行资产计价挂账核算制度;其次,完善核算方法,提高资产的使用率。严格按照财务规则和一般会计原则处理业务。比如对购入资产、费用的支付、维修、折旧、报废等的核算要严格按照财务规则和一般会计原则来进行处理。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形式和自身的情况,确立适合自己的计价方式,计价方式确立后,不能随便的更改计价方式,以保障各期会计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核算资料的可比性。再者,要完善指标考核体系,确保资产优化配置。毋庸置疑,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收入。完善医院的指标考核体系,对医院资产进行效益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措施实现资产配置的优化,提高医院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更好的掌握医院资产投入运行效益的情况。通过评估分析找出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医院资产的保值增值。
3.2、医院建立财经绩效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开展绩效分析评价工作。财务绩效分析评价是为了提高企业医院的价值和竞争优势,实现员工绩效的改善和员工现有能力的提高,将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一是反映财务效益的指标。如净资产结余率、业务收入结余率和收入成本率等。二是反映资产运营效率的指标。如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三是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四是反映发展能力的指标,如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收支结余增长率等。
3.3、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很多医院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收入上,而对于医院和科室的资金支出方面的精力投入却比较少,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没有经过计划而做出的临时决策。各科室在经费使用上仍沿用原始帐本的方式,常会出现透支、经费超范围使用,科研经费的使用没有按科研计划书的要求执行等等问题。因此建立财务信息化平台显得非常的重要。建立财务信息化平台可以建立起统一的收支价表以及统一的收支名细库,为会计科的会计帐和核算科的核算帐提供一致的数据源;建立电子帐本,在各业务发生点实时刷卡记帐,避免透支;建立固定资产的电子档案,采用规范化条码管理,提高资产清点效率,让医院的财务运行逐步实现财务收支的无纸化。同时让医院的财务管理走上更科学的道路。
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特殊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的同时,也要树立起“医者父母心”的理念,体现医院的本质属性。对于完善好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对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分配制度的完善,让医护人员的薪酬与具体的工作业绩产生联系,建立一个健康的医院发展体系。这样有利于医院综合素养的提高,实现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这不只是医院单方面受益,还受益于广大群众。建立一个以人为本,“医者父母心”的医学理念,真正做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这是一个很漫长而艰巨的道路,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财经论文:浅谈信息系统在财经类高校考务管理的应用
浅谈信息系统在财经类高校考务管理的应用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财经类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财经类高校作为培养财经专业人才的主要院校,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考务管理,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还有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评价和监控。同时财经类院校的审核考试成绩,是学生能否进入财经管理工作岗位的重要指标,因此学校有义务不断完善财经类高校的考务管理,为学生成长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多高校的考务管理方面都有比较成功的应用案例,借助信息系统的优势是可以有效实现完善财经类高校的考务管理的。
一、财经类高校考务管理的难点
财经类高校承担了为社会培养财经专业人才的重担,财经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由于财经专业方面的大多数工作都是需要通过相应的资质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认证之后才能持证上岗的,财经类高校的考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财经类高校的考试通常是会计资格证,注册会计,资产评估师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财经类的专业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专业方向也越分越细,涉及到的财经类资质认证考试也越来越多,财经类高校的考务管理也越来越复杂。
(一)财经类专业的资质认证考试作为上岗从业的必要要件,参加报考的人员越来越多,除了在校学生,社会财经类的认证考试也是社会在职人员选择自学考试的重要方向,而且是来自各个行业的社会在职人员。因此,在考生信息收集环节涉及人员广泛,背景复杂,信息收集工作困难。同时,考生信息确认,还有考试开展,考试成绩发放等等考务工作开展难度高。
(二)财经类高校的专业考试大多都是有相关的财经政府单位或组织的,在考试的同时还要进行资质认证,并且还要对考生成绩建档保存,时间跨度长,根据综合成绩发放资质证书。比如会计注册师的考试,所涉及的科目就有六门,只有在所要求的每门课程都成绩合格之后才能获得证书,每个考生每门课程的成绩保留时间是五年,在这样的条件下,有很多考生从开始参加考试到拿到证书可能有五六年以上的时间跨度,在这个时间内,如何有效完善的保存好考试的考试档案也是一份复杂的管理工作。
(三)财经类高校的专业考试大多是职业从业认证方面的考试,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财经从业人员的监管提升我国社会企业财经管理水平。作为财经从业人员,在持证上岗后是否有遵守一个财经从业的职业操守,也是后期监管的主要内容。为了便于管理,财经政府机构有设立了专门管理系统,对于在从业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的财经人员将会给予吊销从业资格证书的处理。因此在财经类考务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参考资质的审核过程。财经类考试涉及的多方面的信息统计和信息交换,还涉及到与政府财经管理系统的信息对接,因此财经类高校考务管理是一项严谨严肃的管理过程。
二、信息系统在财经类高校考务管理中的应用
财经类高校考务管理复杂,要求信息,如果仅依靠人工管理其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得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考务管理中的工作量大大减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服务财经类高校考务管理能有效实现考务的高校管理。
(一)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财经类考务高效管理。借助网络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任何地点都可以成功报名,而且还可以及时时间内采集到考试信息,包括考生个人信息,照片信息等等。同时借助计算机的信息过滤技术,可以高效的对考生信息进行过滤筛选,有效的排出不符合参考资格的考生。另外现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成熟,交考试报名费,查看考试安排,打印准考证等等都可以实现考生自己的电脑上操作,大大节省了考务管理的工作量,减少了人力投入,同时还方便的考生报名,对于统一管理社会在职考试是非常有用的。在财经类高校考务管理中,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能建立考生跟踪电子信息档案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保留考生的考试成绩。还可以快速对接,实现考生信息与财经管理部门从业人员信息的有效对接。
(二)设计适用于财经类高校考务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实现信息系统在财经类考务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的基础。信息系统在高校考务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如大学的英语四级的考试,普通话级别的考试等等。财经类高校的考务在很多方面可以借鉴这些考务管理的成功经验,但也不能照搬,财经类考务管理有更为严谨严肃的管理要求,因此要针对财经类的考务管理设计专门的信息系统。目前,visual foxpro 6.0为常用的考务信息系统设计工具。图2-1,是比较的财经类考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在该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连接相关的财会资质认证信息系统,如图2-2,财经类考务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有效管理高效财经考务工作。
在成绩导入之后,还可以开发成绩查询系统,方便考生查询考生成绩。对于单科考试成绩合格的考生,直接将考生成绩存入历史库,同时生成考生的电子信息档案,以便后期的查询综合成绩发放资质认证证书。
三、结束语
加强财经类高校考务管理,建立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不仅是培养高素质财经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严肃社会经济财经监管的需要。让具备良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财经人才走向社会工作岗位,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财经论文:基于财经视角的修理料定额管理探讨
基于财经视角的修理料定额管理探讨
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能否完成各项生产指标,更体现在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同时,活劳动及物化劳动消耗的占用和消耗水平,这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合理制定消耗定额、有效控制和消除不合理消耗,是会计核算和控制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企业管理中,很多材料消耗,特别是修理费用找不到通用的且比较合理的消耗定额。每个企业的修理材料定额都应有所不同。要让所制定的消耗定额发挥作用,企业必须运用激励机制,实行定额成本管理,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本公司云南江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生产实体-磷制品分公司工作,属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国家大二型化工企业,每年的修理费用都在300万元左右,对利润指标的实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此,要让所制定的消耗定额发挥作用,企业必须运用激励机制,实行定额成本管理,落实经济责任制,基于财经角度,财经管理上必须有所革新。
一、确定经济责任制考核对象
我公司共有四个相对独立的生产车间,分别生产黄磷、赤磷、磷酸、五氧化二磷。我公司按车间划分为四个修理费用中心,全部纳入考核范围。
二、制定修理材料定额
根据公司近几年修理材料使用情况结合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消耗水平,首先制定略高于近几年平均水平的定额指标。如一车间近几年平均每年更换阀门243只,按月计算每月更换阀门近20个,省内其他企业相同生产装置的车间消耗约为21个,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确定为一车间每月更换定额18个,节奖超惩,其他材料依此类推。
三、确定奖惩比例及考核频率
为防止车间人为调整材料使用成本和各车间之间转移材料费用,奖惩比例应对等,但比例多少合适呢?根据谨慎性原则,首次制定的奖惩比例不宜过高,因为这时的材料消耗定额是在感性的基础上制定的,还比较粗糙,可能不尽合理,我们首次制定的是10%。考核频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如果过高会造成工作量过大,财务成本过高;如果过低,时间跨度太大,激励效果不明显。因此确定为每季度考核一次。另外有些修理周期较长的设备,可适当增加考核的时间跨度,进行分类考核。
四、实施考核
指标下达以后,经过一个季度进行了考核,仍以一车间为例,一车间一季度更换了阀门15只,比消耗定额减少了3只,按平均价每只480元计算,节约成本1440元,按10%的奖惩比例,该项目应奖励一车间144元。考核结束后,还要分析该项材料下降的合理性,
是否存在车间为获取奖励而没有及时更换需要更换的阀门的情况,经技术部门人员检查,所有运行中的阀门全部完好,消耗下降的原因是因为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以后,车间加强了设备维护和循回检查,定期对阀门进行清洗、防锈,并及时供给了阀门用油,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五、修正材料消耗定额和奖惩比例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这类材料消耗还可以再降低,还有潜力可挖,因此需要重新修正定额。仍以阀门为例,一车间消耗定额修正为每月消耗14只,同时因为这次修正的定额比及时次更具合理性,可适当提高奖惩比例,我公司这次提高到20%,取到了进一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
又考核了三个季度后到了年末,再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一车间阀门的每月消耗已降为13个,比消耗定额节约1个,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可不再修正,继续执行每14个的消耗定额,让员工有获得奖励的空间和机会。对于其他消耗波动大的材料,可不断修正,不断循环,考核一次修正一次,一直修正到最合理的消耗定额。值得注意的是,消耗额定在修正期间奖惩比例不宜过高,否则会出现节约多时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企业要付出高额的激励成本,让企业得不偿失;超支多时惩罚难于执行,还会影起员工情绪波动等。两种情况都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消耗定额基本稳定以后,可再进一步提高奖惩比例,较高可提高到50%,也就是意味着员工为企业节约了100元钱,他自己可获得50元奖励,企业也有50元的盈余;如果员工让企业损失了100元钱,他自己也要受到50元的惩罚,这时的奖惩比例可以较大限度地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彻底打破“大锅饭”,把“大家”的利益和“小家”的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群策群力的新局面。
修理材料定额制定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社会环境、技术进步、人员变动等发生变化,比如设备使用时间延长、磨损加大,技术进步带来设备和修理材料更新换代、人员素质提高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要不断循环修正消耗定额,随时让它处于最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消耗水平,较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
财经论文:浅析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问题
[摘要]课程开发与实施是高等学校创立特色、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确立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分析广西财经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与实效。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创业课程;课程开发;创业实践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教育目标与价值的主要载体。课程开发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也是学校创立特色、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广西财经学院作为一所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类人才为主要任务。近年来广西财经学院虽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成绩并不斐然,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并未到位。
一、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许多财经类院校在积极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并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财经类院校,对创业教育至今未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等方面认识存在着严重不足,不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问题有:
(一)对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工作方式,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念,了解创业政策,掌握创业技能的主渠道。但目前一些师生对创业课程的开设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这些技巧与知识是在以后走上社会实践中学习的,无须专门开设课程来教授,甚至还有个别人认为创业课程没有完整严谨的知识体系,不能成之为课程,加之上该课程的老师大多数是没有创业实战经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因而这些人对这样的课程产生了一些歧视和偏见。
(二)创业教育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内容联系实际不足。由于教学改革的滞后,教学内容还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没有从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没有对现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梳理、辨析、选择、更新和重组,导致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目前,部分财经类院校在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财经类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存在重西方理论而对
(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创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发展和延伸,它的课程也是通识类课程的发展和延伸。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教育课程设置之中。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
1.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既要拓宽大学生专业口径,促使他们成为适应创业环境的“通才”,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又要加深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他们具有“专才”的本领。
2.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要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日益一体化的趋势,强调创业教育课程中人文社科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的相互渗透,注重学科间的沟通与互动,培养大学生人文修养、创业个性和创业精神。
3.注重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融合。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要注重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融合,突出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创业活动作为现代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日益重要的推动力。
三、广西财经院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分析
广西财经学院自2004年合并升本科以来,明确了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目标导向。
(一)初步构建财经类大学生创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按照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创业能力的形成发展规律,初步构建了财经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积极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经验、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增设与创业密切相关的创业课程,增加创业课程比例,构建了比较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先后开发了《创业管理学》、《大学生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营你的产品”模拟训练方案》、《工商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商务模拟公司实训手册》、《erp沙盘训练》、《谈判与推销技巧训练》、《促销策划与管理实训》、《中小企业创业论坛》、《创业讲座》等指导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系列课程,初步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直接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体系之中,克服了长期以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弊端。
(二)培育有利于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是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大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广西财经学院以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普及工程,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激发创业意识。学校经常举办围绕“创新、创业、创造”的主题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学院高度重视“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工作,专门成立了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坚持组织开展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积极组织参加全区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组织参赛过程中,学院围绕竞赛活动构建了一个领导支持、部门联动、学生主体、教师指导、校企共建的良好工作体系。
(三)实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工程。依托福特基金项目,学院积极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实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工程。一是开设校内经济实体,采取公司运作模式,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按照市场运作模式,由贫困生根据校内市场调研情况,自己筹建运营图文工作室和报刊亭。项目投入启动资金,学院提供营业场所,由学生自己制定运作方案、管理办法和组织全院公开招聘活动聘用业务员。二是充分发挥学院经济管理类院校的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积极开展各种校企合作活动,努力拓展项目的多元发展空间。
(四)广西财经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尚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系统性要求,创业教育的师资必须具有一支数量足够、学科和层次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目前广西财经学院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上教师的问题特别显著,与上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学院创业教育教师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且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然存在着。今后要加大创业教育教师的遴选、培养和定期培训力度,点面结合,分层推进,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创业教育要求的专职教师;注重对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调整。
财经论文: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从财经院校的学科背景出发,运用swot分析工具分析了其专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认为财经院校只有从自身学科优势出发,加快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发展,创出特色,才能赢得社会对其专业的认可。
关键词:工程管理 核心竞争力 财经院校学科
核心竞争力一般属于企业战略管理范畴。对于高校专业发展来说,目前很少有人将其上升至战略高度,原因在于目前的高校管理还有很强的计划管理成分,专业发展的竞争意识不强。然而,人才需求的市场化,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未来招生的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谁能在未来人才市场的选择当中拥有专业核心竞争力,谁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财经院校开设工程管理专业,一方面会受到来自理工院校尤其是建筑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竞争,另一方面财经院校之间工程管理专业也会存在竞争,因此,有必要研究并且提升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程管理专业的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同济大学创立的“建筑工程经济与组织”专业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创立的“建筑工程经济组织与计划”专业,其后国家分别于1981年、1993年和1998年对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对其进行了修正, 1998年,教育部第四次调整本科专业目录时,将先前的“房地产经营管理、管理工程(建筑管理工程方向、基本建设管理工程方向)、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专业名称进行了合并,确立了工程管理的专业名称,指出工程管理专业是要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工程技术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财经院校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状况
1998年以前,开设类似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集中在一些理工类综合高校。随着我国财经类高校的不断增加,1998年以后,很多财经院校也开办了工程管理专业(如表1所示)。目前,全国已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
表1中资料显示,目前,很多财经类院校都开办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有些甚至有硕士点。
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增大的。据2005《北京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显示:自2003年,计算机、建筑、机械、汽车、临床医学、护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8个专业连续3年登上了紧缺专业排行榜。这8个专业在北京呈现用人单位多,需求旺盛之势。对于工程管理这个专业,用人单位比较倾向于招聘理工院校背景的毕业生,而财经院校的毕业生相对受到了冷落。据用人单位讲,他们倾向于这些院校的原因是:理工院校背景的学生工程技术知识相对扎实,而财经院校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不如他们。那么,是财经院校的毕业生不具备专业竞争优势,还是其他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呢?下文将分析财经院校工程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一)财经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科优势(strength)
财经院校从其院系设置来看,一般都会有经、管、法、文、史等学科,也有部分学校有理、工、农、医学科,其学科优势自然是经管学科,而对于理工院校的学科设置,则偏向于理、工学科,经、管、文等学科多是其增强人文精神的补充而已。工程管理专业虽以技术学科为基础,但还应突出其管理、经济学科。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偏技术、轻管理的现状导致了对理工科尤其是建筑类院校工程管理人才大量需求。纵观国外工程领域的情况,国外实行注册咨询工程师进行工程管理,如: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该协会实行的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从这一点上来看,我国建设领域的管理水平还处在一个低水平层次上。
(二)财经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劣势(weakness)
财经院校的学科重点在于经济、管理学科,理工类学科多是这些院校的弱项学科。对于工程管理中的土建类技术课,财经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当然不如理工类院校。因而,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劣势自然是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这种劣势很难改变,首先,财经院校的办学思路和理工类院校的办学思路不一致;其次,财经学科办学需要的硬件投入少于理工学科,导致财经院校的工程管理技术类课程涉及到的硬件投入不足;再次,在财经院校背景下对相应硬件使用效率不高,比如:建材实验室,测量实验室等除了本专业学生使用以外,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是用不着的。
(三)财经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机会(opportunity)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对外开放,一批国外的工程管理公司开始进入我国的建设市场,带来一种全新的工程管理方式,如英国的克瓦纳(kvaerner)、新西兰的贝卡 (beca)、澳大利亚的胡克一克莱蒙(hook-crame)和澳中(ausino)、美国的mec,及新加坡的胜科(semcorp)等。国外的工程管理公司对业主提供的是一种多方位、全过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服务。他们的工程管理人员并不强求专业资历,但管理专业知识都很过硬,同时运用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的水平都很高,他们都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国外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于财经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是一个启发,也就是财经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应向工程项目管理靠拢。这样,在我国对外工程服务中,我们的工程管理专业人员的工程管理模式才能与国外接轨,这是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机会。
(四)财经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威胁(threaten)
对于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威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办学思路,如果财经院校按照理工类院校的思路发展该专业,则永远无法去和理工院校抗衡;二是社会轻视项目管理,进行低水平管理的观念盛行。当前,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形成不同的投资目标侧重,如商业项目重工期,公共项目重质量,内部项目重投资的单目标倾向,都威胁着工程项目管理三目标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
通过对财经院校的专业swot分析,我们可对其专业发展核心竞争战略作出矩阵,如表2所示。
从表2来看:财经院校应挑选so战略,加强sw战略,推行to战略,以克服tw战略。
通过以上对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比较优势分析,本文认为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于其财经院校的学科背景下的工程项目管理。在此条件下,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学科、师资优势,突出工程造价管理、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等某一方向,走差异化专业发展之路,同时,借助于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来降低硬件投入成本,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和理工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相竞争,占有工程管理人才市场的一席之地。
财经论文:欠发达地区财经类院校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欠发达地区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更多地需要当地大专院校承担,本文为欠发达地区财经类院校构建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活动”“三位一体” 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增强教学效果、改革培养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参与科研活动提升科研能力等三个方面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应用型管理人才 培养模式
欠发达地区的相对落后缘由多种多样,在全球化的今天,人才的短缺成为了较大的制约因素。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表现在诸多方面,欠发达地区的整体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上的落后已越来越成为其最需优先改善的地方。在当今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愈益突出,并且据调查分析管理人才的前景很不错,深通管理理论、熟悉管理手段的人才将会被社会广泛需求,因此各地区之间对管理人才的争夺必将涌入波涛。对于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在这场围绕管理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外地人才流入的可能性较小,那么对这类人才培养的重任也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当地大专院校的肩上。
一、“三位一体” 的人才培养模式
欠发达地区的应用型管理类人才,就是指能尽快和更好地适应欠发达地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发展,具备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并在所从事的管理领域具有较好的管理战略思维与较强的管理技能的高级人才。
应用型管理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性,能敏锐地在生产、管理、服务及时线去发现大量现有和潜在的问题,并熟练运用各种管理知识和技能引导现职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在各管理岗位上的作用。要想达到这个目的,设置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本文为欠发达地区财经类院校构建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活动”“三位一体” 的人才培养模式, 更加注重应用型管理人才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增强教学效果、改革培养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参与科研活动提升科研能力等三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管理理论知识,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增强教学效果
课程体系,又称课程结构,是一个专业学科所设置的课程之间相互分工和相互配合(联系)的体系。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就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财经类院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1.课程设置原则——市场导向性和灵活性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随时紧贴市场发展变化,对其进行灵活调整。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人才培养,管理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观察和契合,紧跟市场变化的脚步,故而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更多的灵活性,突出培养职业应用管理能力这一特性。
2.课程设置方案
按照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目标要求,有效地解决现阶段财经类院校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以应用管理为主线,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方向实践系列课程和与之配套的理论课程。课程内容要结合实际运用,删除过时的内容,增加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讲解。加强实用性教材建设与推广应用,大力建设国家、省(市)级精品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经本课题组研究决定,首先课程设计必须沿着“基础+专业+选修”这一路线进行。所谓的“基础”就是对刚进校的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微积分、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英语、思想道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基础课程;“专业”课就是在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完成后,进入本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在第二、三年级;“选修”则不同,它需要贯穿学习的始终,只要学生有兴趣有时间,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在无形之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见识。总的来说就是实行主、辅修制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时间选修学校开设的其它专业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无法自由选择专业的缺陷,有利于学生多种管理能力的培养;其次,减少必修课,增大选修课比例,同时还要避免“宽而不专”的局面出现。增加专业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选修课程的广泛性和可选择性可以为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形成创造必要条件;再者,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为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以适应欠发达地区应用型管理人才的需要。
三、改革培养方式增加实践教学
建立了合理的课程体系后,如何培养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呢?对此,在一般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学校还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强学生应用管理能力的培养。
实习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1. 校内实验实训室
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又包括公共基础实验室和专业模拟实训室,它们都是模拟训练专业技能的场所,例如:xx仿真实验室,xx沙盘模拟实验室,xx数字化研究工作室等。针对欠发达地区市场的需求,并与课程设置相符合,培养出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的管理类人才。
2. 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氛围下学习并掌握专业岗位实务的场所。学校应尽可能地利用教育资源与行业资源,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多赢的原则,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广泛联系能代表新技术、新工艺的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基地,这样学校不必为购置先进设备花太多资金,各单位可以在培训过程中挖掘自己需要的管理人才,实习学生也可以使用到近期的仪器设备,融入最真实的管理环境,学习的管理技术。学校和当地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按照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培养人才,展开与多个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既解决了欠发达地区企业的用人需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四、参与科研活动提升科研能力
学校应注重通过一些途径增加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在科研活动中领悟科研过程中所带来的学术知识真谛。
学校可以让学生们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科研平台,让符合条件的学生团队独立去完成一些科研课题,从而加强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加快学生对管理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财经类院校开展科研活动既是培养应用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应用、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财经类院校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必须加大科研投入,模拟管理现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课题和项目允许学生的参与和研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领悟管理理论、锻炼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实际管理能力。
总之,各大专院校通过“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与运行,可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基础理论扎实、创新精神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为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财经论文:地方财经类高校会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摘 要:科研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主要的功能之一,是高等院校教师的责任。为实现科研对地方财经类高校会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支撑与促进,从基层学术组织视角提出以科研成果进教材、入课堂;科研成果促教改;科研骨干上讲台等为切入点带动会计本科教学团队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会计科研 会计教学团队 教学水平
地方财经类高校由于其区域性、地方性特征,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师资的建设是一个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师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在某方面形成特色。因此,创建和打造的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的教学队伍,成为地方高校应对大众化背景下教学使命危机的重要举措。
一、科研对地方财经类高校会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会计科研是提高会计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高校所有的教学都应该是有研究的教学。有了科研不一定有高质量的教学,但没有科研必定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没有科研依托的教学,可以把课讲得很漂亮、很花哨,但却因不了解会计学科的学术前沿而缺少内涵。这样的教师只能是“教书匠”,而不能成为“教育家”。由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会计制度、准则及处理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教师通过科研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不但可以摆脱单纯进行基础教学的拘泥,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了解学科发展的方向, 始终站在会计学科发展的前沿,推动会计专业的发展;而且通过不断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的科学研究,将近期的思想、方法、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本专业内运用一些基本科学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教出高水平的学生。
(二)会计科研是形成会计教学团队合力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基本上是独自面对特定的教育情境单兵作战,依照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自行完成教学任务,同事之间缺乏合作交流的气息与氛围。这种孤立的、相对封闭的、缺乏团队协作意识的工作方式使地方性财经类院校的会计教育在缺乏领域内有重大影响力的学者的情况下,更难以产生重大标志性教学成果。随着会计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需求多样化和教学平台日益增多,对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科研纽带组成的会计教学团队不仅可以在协作的氛围中相互沟通,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在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互动中整合教学资源、形成教学合力和凝聚力,成为综合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问题的高起点的教学组织,而且以教学的学术性作为团队融合的切入点、将研究性教学引入会计课堂教学可以提高会计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并保障教学的发展。而在课程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反馈信息则可以进一步促进会计科研和学科的探索。
(三)会计科研是促进会计教学团队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学术是大学的本质属性,也是高校教师的生命。因此,教学团队存在的价值是教学,但发展的源泉却在于研究。一个有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必须有高水平的科研作支撑。在教学团队中,由于团队成员组成的异质性、互补性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成员之间不仅可以在及时交流会计学科的近期研究成果和实践前沿的互相学习中取长补短,促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而且在让科学研究为提高教学水平服务的同时,又会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各种问题,这会产生更高水平的理论成果,进而在本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依托学科优势平台和科研实力,积极实施科研教学互动,扶持教师的成长,促进学科发展,是会计学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二、基于基层学术组织视角加强地方财经类高校会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
(一)科研成果进教材、入课堂——推进团队教师校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并扩大科研成果影响力
地方财经类高校的教师所从事科研课题多来自地方经济并服务于地方经济,会计研究工作也不例外。为把科研成果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资源,除了教师带领一部分学生参与研究过程外,在科研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把成果入课堂是一种涉及面更广的实现科研资源的开发与本科会计人才培养融合的有效途径。团队教师可以将横向课题的研究成果作为实践案例等引入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甚至可以汇总整理为自编案例教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使科研成果作为知识形态,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传播和证实,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为进一步扩大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余,可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或在职高级会计师就一些热点问题和新出台会计政策作会计专题报告和讲座,如在会计准则发生重大变化,而教材不能及时反映时,通过校内外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可弥补这一缺陷。此外,打造“硕导论坛”、“创新群体论坛”、“博士论坛”等系列会计论坛;在学生中定期开展“学生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通过课堂内外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培育,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二)科研成果促教改——集中团队优势开展教学改革项目,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环节
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时间性概念,社会对会计教育的需求直接影响到会计教育的发展。随着会计工作的客观经济活动发生变化,会计教育也将与之相适应。因此对会计教育而言,教改也是一个永恒的、常讲常新的话题。作为教师,要真正能够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一些成绩,除了要有改革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改革的头脑和能力,要有正确的思路、要有可行的方案。而教师科学研究为教学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例如在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方面,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探索在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中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即以会计实务研究成果作为一个项目,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实施该完整的项目工作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财务会计实验中引入模块组合法,将财务会计实验内容按企业一般工作岗位分工分解成不同模块,以模块为实验单位来组织实验过程等等。在此基础上团队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理论研究,打破传统的规则式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此外,团队成员可集中智慧,将多年关注的会计问题的研究心得,进行整理和提炼,集中优势力量开展会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进行科研攻关,并进一步把会计教学改革成果应用于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和会计职业水平。
(三)科研骨干上讲台——培育团队成员,并引领学生成长
育人以教学为先,教学以质量为重。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其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作为实务性很强的会计教育,通过科研骨上讲台,在教学中将与地方经济密切结合的研究成果以案例教学、演示教学等形式展示,使学生在了解自己身边企业情况的同时,直接从实践中掌握会计的精髓,必定会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此外,通过科研骨干上讲台,把科研方法转化为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内容的组织中,拓展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如采取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自学、共同探讨与学生总结、学生提问与教师解惑,学生发言与大家评论等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相长”中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动心、动手和动嘴,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的过程,在关注现实问题的同时,不仅学到一些具体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更主要的是学会如何将这些理论及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刺激科研灵感与科研能力,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讲台泛指课堂内外的一切教育途径。因此科研骨干上讲台,还可采取在各年级中结合班主任制度,推行科研年级导师制。具体由高职称、高学历、出国留学人员等具有良好科研素质的教师组成科研导师队伍,采取定期的年级导师讲座、不定期的主题班会、师生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从人生规划、个性塑造、科研素质、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并对有科研潜能及科研兴趣的学生给予个性化指点和帮助,引领学生成长。
财经论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改革研究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改革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条件也在发生着变化。现在对人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创新的精神;具有开发性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内容传授向创新转变,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鉴于此,笔者对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 紧抓培养目标,完善课程内容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以实现道德教育为目标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仅仅的抓住这一目标,以对学生进行尊法、守法和遵守职业道德为主线,继而带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脱离实际,要时刻关注市场的需求变化,会计法规体系的完善、企业所得税法、物权法的颁布或调整,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的感受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及相关政策的变化趋势。第三,还要关注对学生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便快速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 以道德教育为主
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在教育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学中: 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首先要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由于会计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对德和才的要求都非常高:德是做好会计工作的根本,才是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条件,缺一不可。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是需要自我修养和督促教育而生成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的相互结合,把道德教育渗透到会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会计人员。
在教育过程中,正反典型并重。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正反二方面的典型并重:反面典型事例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的警示教育作用,使未来的会计人员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洁身自爱,防微杜渐,真正的做到自重、自律;恰当的正面典型事例教育能够较大程度的弘扬正气,鼓舞士气,坚定他们恪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对一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的表彰,更有利于营造诚信光荣、造价可耻的环境。
,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避免对案件的讲述过多、过细,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案件的分析上、特别是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继而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寻早并弥补管理上的缺陷。
三、 深入剖析教材,实施案例教学
教材是多位专家千锤百炼的结晶,其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非常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紧跟教材,把最的知识体系展现给学生。但由于其理论的枯燥性很难引起学生太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把相关法律法规中的每一条、每一款都进行分解,然后再以具体的行为规范向学生进行讲解分析,并辅以实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时,就可以通过下面一个案例来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检查中发现,某企业会计档案的管理中其档案的保管年限如下:核算、计划、制度等文件的保管年限为5年;总账、明细账的保管年限为10年;年度会计报表的保管年限为25年。依据相关规定分析其内容设置是否存在错误?学生们通过对具体的问题的分析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特别是对一些模糊概念的区分,把比较枯燥的会计法律知识生动化、形象化,确定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市场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每学完一个知识点都通过实践实践或课堂模拟实践进行运用;
其次,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批判,在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创新意识;
五、 把考评与就业相结合
在对学生的考评中,也要改变过去纯知识点的考核,而是要与学生的就业、以及在从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试题好以案例分析为主,真实的反应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改革中,我们应该紧紧把握这一目标。所谓教无定法,真正有效的方法还需要每个人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财经论文:浅析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问题
[摘要]课程开发与实施是高等学校创立特色、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确立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分析广西财经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与实效。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创业课程;课程开发;创业实践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教育目标与价值的主要载体。课程开发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也是学校创立特色、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广西财经学院作为一所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类人才为主要任务。近年来广西财经学院虽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成绩并不斐然,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并未到位。
一、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许多财经类院校在积极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并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财经类院校,对创业教育至今未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等方面认识存在着严重不足,不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问题有:
(一)对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工作方式,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念,了解创业政策,掌握创业技能的主渠道。但目前一些师生对创业课程的开设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认为这些技巧与知识是在以后走上社会实践中学习的,无须专门开设课程来教授,甚至还有个别人认为创业课程没有完整严谨的知识体系,不能成之为课程,加之上该课程的老师大多数是没有创业实战经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因而这些人对这样的课程产生了一些歧视和偏见。
(二)创业教育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内容联系实际不足。由于教学改革的滞后,教学内容还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没有从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没有对现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梳理、辨析、选择、更新和重组,导致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目前,部分财经类院校在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财经类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存在重西方理论而对
(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创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发展和延伸,它的课程也是通识类课程的发展和延伸。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教育课程设置之中。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
1.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既要拓宽大学生专业口径,促使他们成为适应创业环境的“通才”,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又要加深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他们具有“专才”的本领。
2.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要适应科学、技术和生产日益一体化的趋势,强调创业教育课程中人文社科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的相互渗透,注重学科间的沟通与互动,培养大学生人文修养、创业个性和创业精神。
3.注重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融合。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要注重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融合,突出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创业活动作为现代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日益重要的推动力。
三、广西财经院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分析
广西财经学院自2004年合并升本科以来,明确了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目标导向。
(一)初步构建财经类大学生创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按照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创业能力的形成发展规律,初步构建了财经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积极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经验、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增设与创业密切相关的创业课程,增加创业课程比例,构建了比较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先后开发了《创业管理学》、《大学生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营你的产品”模拟训练方案》、《工商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商务模拟公司实训手册》、《erp沙盘训练》、《谈判与推销技巧训练》、《促销策划与管理实训》、《中小企业创业论坛》、《创业讲座》等指导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系列课程,初步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直接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体系之中,克服了长期以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弊端。
(二)培育有利于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是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大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广西财经学院以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普及工程,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激发创业意识。学校经常举办围绕“创新、创业、创造”的主题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学院高度重视“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工作,专门成立了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坚持组织开展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积极组织参加全区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组织参赛过程中,学院围绕竞赛活动构建了一个领导支持、部门联动、学生主体、教师指导、校企共建的良好工作体系。
(三)实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工程。依托福特基金项目,学院积极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实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工程。一是开设校内经济实体,采取公司运作模式,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按照市场运作模式,由贫困生根据校内市场调研情况,自己筹建运营图文工作室和报刊亭。项目投入启动资金,学院提供营业场所,由学生自己制定运作方案、管理办法和组织全院公开招聘活动聘用业务员。二是充分发挥学院经济管理类院校的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积极开展各种校企合作活动,努力拓展项目的多元发展空间。
(四)广西财经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尚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系统性要求,创业教育的师资必须具有一支数量足够、学科和层次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目前广西财经学院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上教师的问题特别显著,与上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学院创业教育教师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且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然存在着。今后要加大创业教育教师的遴选、培养和定期培训力度,点面结合,分层推进,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创业教育要求的专职教师;注重对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调整。
财经论文:财经院校高等数学案例教学探析
财经院校高等数学案例教学探析
引言
目前国外案例教学法运用比较成功的是哈佛商学院,从而使得案例教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并且被认为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另外,由于海外学者对案例教学法的介绍与推广,国内的案例教学发展也非常迅速,如法学、工商管理学等专业的多门课程已经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并且得到广泛运用与推广,同时部分高等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对案例教学法教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并没有形成气候,致使案例教学在实践中遇到一些困难。再者,就财经院校的特点而言,高等数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在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
对财经院校学生来说,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直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它还要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教师经常对学生强调高等数学的重要性,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只强调理论的逻辑性和运算的技巧性,往往忽视基本思想的阐述及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会感到抽象难懂,不能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将数学的基本思想与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到数学改革的重点上来,高等数学才能变“枯燥”为“有趣”,变“深奥”为“浅显”,变“抽象”为“具体”,变“理论”为“应用”。如果教师在授课中能够举出一些典型案例应用于处理各种生活、经济和管理等实际问题。一定会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授课效果的有效方法。
2 案例教学的实施
与传统教学不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形成了教学的两个“主角”,并且二者是互动的,它既强调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即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引入来进一步阐述、分析有关理论,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运作能力。另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精选出来的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必要前提,而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正确分析,积极讨论和课后的经验总结与评价则是案例教学的重点。只有完成好这三个阶段的工作,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
(1)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布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数学实验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一方面,所选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使教师自己能把握的案例,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另一方面,既要清楚案例教学解决什么问题,又要明确体现出学生解决问题所表现的能力。教师应尽早布置教学案例,以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分析案例,查阅相关资料,通
过阅读分析, 明确给定条件,找出主要问题及所选用的数学软件,形成一个简要的分析提纲,以备小组和班级讨论用。
(2)案例教学的分析与讨论。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该环节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课程内容的讲授者,而变为案例讨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接受者,而变成积极的参与者与分享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地深入案例,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与处理案例。对于教师而言,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一方面,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分析结果,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大约5~10人一组;另一方面,对案例做深入分析,并写出详细而的案例分析提纲,进而根据案例分析的情况向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发言、参与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进而就各个小组的不同看法或意见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以便学生紧紧围绕案例的主题知识群,讨论方向不至于偏离“航道”,从中选择的或最合适的方案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实施。
(3)案例教学的总结与评价。课堂讨论后,教师根据案例教学的实践情况,对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总结与评价,这是改进与完善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教师应归纳推广案例。再列举一些类似的案例,分析案例解决的思想方法,通过对比找到共性,归纳并提炼出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各种合理见解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不足之处,鼓励其补充纠正,并且要求学生在总结的基础上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财经论文:试析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须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视角出发,构建既符合财经类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又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所构建的“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体现了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财贸特色,有助于推动首都经济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正在成为财经类高职教育发展的热点和关键点。人们最为关注的是,财经类高职教育必须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视角出发,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创新,构建既符合财经类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又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
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为高素质的财贸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全国财经类高职院校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出发,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解决高素质财贸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但从实践过程看,人才培养模式在其内涵、结构、功能和运行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财经类高职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教育部文件指出,应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指导下,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能财会商”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财贸特色的“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其具体内容是:育人两系统、毕业三证书、课程四类型、职业能力培养四形式、财贸素质教育五板块。“两系统”是指实施教育、教学两个系统合力培养人才的育人模式;“三证书”是指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能够取得毕业证书,还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财贸素质证书;“四类型”是指设置财贸人才培养四种类型的课程——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职业能力课及财贸素质课;“四形式”是指财贸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四种形式——专业技能训练、岗位业务模拟、一条街岗位体验及企业顶岗实习;“五板块”是指财贸素质教育设置的“爱心、诚信、责任、严谨、创新”五个板块。
“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首都服务业的行业特性,满足了首都服务业对高素质财贸人才的需求,使“能财会商”成为财贸人才进入首都服务业的“品牌”。目前,在就业成为社会难题之际,我院以98%以上的高就业率验证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
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理论基础
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基础之上的。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石,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完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以财贸素质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为两条主线,以“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能财会商”财贸人才的培养为特色,对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一)有机整体论
“任何思维方式的运用都离不开相应的研究方法,因为不同的思维观念和方式需要不同的表达形式和研究手段来实现。”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应该首先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路线。只有在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引导下,才能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由于工业化思维定势的影响,人们往往“试图用确定性的、或创造出确定性的存在物去消弭不确定性的问题,试图在一切复杂的问题中找出简单的可操作的条理。”机械简单性的思维方式体现在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
要正确有效地构建具备有机整体性的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要用有机整体性的思维代替机械简单性的思维。“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有机整体性思维的实践成果。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育人“两系统”是处于互动状态中的主体系统,体现了主客体间的相互转换和相互作用;毕业“三证书”满足了合作企业及行业特点和对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突出了财经类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体现了整体系统中多教育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和系统整体目标的实现;课程“四类型”体现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素质教育之间的具体互动过程,也是系统内部运作的具体要求,规定着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方向;财贸素质教育“五板块”则标识着财经类人才培养目标的财贸特色。所以,从主客体间互动、主体间合作、系统目标的定位到具体的互动过程,完成整体目标,展现了“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结构特征。
(二)交互主体论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现代工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往关系成为人们探索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正如张康之教授所指出的:“工业化打破了地域界限,社会开始走向开放,社会的流动性开始出现并迅速地增强,结果,人们被置入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中,人们间的同质性被迅速地消解,以同质性为基础并以相互认同为保障的群体也日益消损,此时,社会已经变成为由异质的人们所构成的生活和交往空间。”交往成为一切社会活动开始的根基。西方哲学流派现象学的代表人物胡塞尔也强调了人们之间交往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的交往是主体间的交往,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交互主体性”,它既反映主体间的互识,又反映主体间的共识,并强调主体间的互识与共识是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交互主体论”成为现代主体性教学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是以“交互主体论”为理论依据,遵循现代教育活动的规律逐渐展开的。“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跳出了传统的非此即彼的简单化的思维模式,把人才培养活动看成是一个系统过程,其中,教师系统和学生系统是作为整体培养系统中互动的子系统而存在的,既重视了教师系统和学生系统的独立性特征,同时又注意到了教师系统和学生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整体性特征。教师系统和学生系统围绕共同的“能财会商的财贸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以系统目标——“三证书”的达成为归依,以一种主体性身份积极参与和推动能力训练“四形式”和素质教育“五板块”的运行,并通过系统间互动和互补的方式,及时进行各系统自身结构体系的调整和完善。
(三)实践过程论
实践过程论是建立在对牛顿经典科学决定论范式批判基础之上的,它已经成为现代过程性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从行业、企业和职业的实践过程中吸取养分,注重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的关系,与职业岗位的变化相适应、相协调,并且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凸显其实践的过程性。
“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育人“两系统”是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整个社会系统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教师系统中,包括专业建设体系、课程设置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及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等,都体现了社会适应性,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在学生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场所、方法、组织形式也具有社会适应性特征,根据不同的社会要求采取不同的运行方式;“三证书”制度走出了单纯的学校教育的“象牙塔”,将育人课堂从封闭性的学校教室搬到开放性的企业职场,拓宽了学生的理论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把教师系统、学生系统、学校系统、企业系统及社会系统联结起来,使主体系统与环境系统进行充分互动。
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要求
(一)要科学展现人才培养系统的全过程
“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科学地揭示了财贸人才培养系统的全过程。育人“两系统”是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主体系统;“三证书”制度标识了整体系统目标的实现;财贸课程“四类型”规定了主体系统间互动和主体间合作的具体途径和过程;能力训练“四形式”和财贸素质教育“五板块”则突显了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重点。也就是说,“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特点,从主体间互动、主体间合作、培养目标的定位到具体的互动过程,完成整体目标,不仅体现了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而且展示出一个有机系统的相互关联性和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科学地演示了财经类人才培养系统的全过程。
(二)要科学揭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在“二三四四五”这个“主体—客体—主体”的主客体互动模式中,客体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终点,而是通过客体再回到主体系统的一个中介环节。人才培养活动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活动,也不是教师、学生各自孤立的活动,而是教师系统和学生系统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通过“主体—客体—主体”的辩证运动过程,使教师和学生在不断的互动中共同发展。
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体现了人才培养活动中主体间的合作关系。由于财贸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能财会商”的财贸人才,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打破传统的单纯在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格局,积极寻找企业作为合作教育的伙伴,开辟新的育人课堂——企业课堂。企业课堂不仅能够为学校拓展教育资源,而且能够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为学生开辟新的就业路径。可以说,“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财经类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关系。
“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既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活动模式,又包含诸种理论内核;其建构既以人才培养活动为原型,又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本身就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要实现人的个性发展与发展的统一
“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既注重人的发展,又强调人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实现人的个性发展与发展的和谐统一。育人“两系统”既突出了教学和教育系统的通力合作精神,又把学生系统作为育人的一个主体系统对待,激发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热情和动力,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了自由、自主的空间;“三证书”制度既顾及了学生发展的普遍性,又突出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财贸课程“四类型”提供了学生知识理论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财贸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是人的发展的具体体现;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五板块”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实现搭建了现实平台,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充分发展个体的差异性,从而有利于锻炼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特色人才和创造型人才。
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要求
(一)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财经类高职教育必须紧扣区域经济发展和当地就业形势的特点,明确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是对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指导方针的具体贯彻和落实,以培养应用型的“能财会商”的财贸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确立了“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素质教育的“五板块”,把基础知识的掌握、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培育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走产学结合的合作教育之路;积极推行“三证书”制度,赋予“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以可操作性的特征,促进了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二)必须坚持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根本目标
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从发展区域经济的视角出发,立足于本地经济发展和建设,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体现市场发展规律与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有机结合。“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学院“立足首都、面向服务业、突出财贸、发展高职”的办学指导思想,针对首都财贸行业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财会商的财贸人才”为出发点和根本目标,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结合的合作办学模式。目前,学院与50多家商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教育,培养了首都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学历教育学生4万余人,为首都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推动了首都人才结构的动态与和谐发展。不仅如此,学院还开展了各类在职教育培训,累计达15万余人次,及时为置身首都市场经济大潮中奋进拼搏的弄潮儿充电。现在学院培养出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正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奋进,不断创新,推动了首都经济的繁荣发展。
(三)必须坚持把展现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财贸特色作为基本立足点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展示和实践了学院的财贸特色。围绕“能财会商的财贸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在办学理念、校企合作教育、师资建设、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突出了北京财贸学院办学的个性特色。这些不同方面的特色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实现了“能财会商的财贸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在整体系统中,各个特色体系主动以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财贸人才为核心链条,以开展“五板块”的主题教育、培育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的“能财会商的财贸人才”为关键链条,进行整体系统的互动和互补,从而促进了各个特色体系共同发展、共同创新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财经论文:中职财经点钞有效的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及研究
[摘要]财经点钞是经贸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从事财会、金融、商品经营等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其基本技能包括点数、墩齐、扎把、盖章等。本文就财经点钞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了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点钞 课堂教学有效性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在当今机器点钞还不能代替手工点钞的情况下,它仍是银行、出纳人员大量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手工点钞的速度、率是评价其业务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学生的点钞技能水平,广州市每年举行一次中职财经点钞技能竞赛。全市三十多所中专、职高踊跃参赛,竞争也是十分的激烈。那么,如何提高手工点钞教学的有效性呢?现结合广州市中职财经商贸有效教学课题的研究,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财经点钞课堂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
1.刚开始学时,学生对点钞课实训课充满好奇、充满期待,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但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在掌握了单指和多指的点钞指法和数数基本操作技巧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出现了直线的下降,有时上课有部分的学生出现了明显的走神,没有兴趣的情况。
2.点钞实训项目的基本操作略显单调、枯燥,训练过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意志力和毅力,并且必须要经过反复的、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点钞、点数、扎钞的技巧,但只要时间长了,部分的学生就会出现对训练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表现出烦躁的情绪,尤其是在测试时,出现较多错误的学生更是容易出现抵触的情绪。
3.思想认识不足。部分学生,特别是部分城镇学生认为点钞课程基本操作单调、枯燥无味,与现代化的点钞机相比很是落后,因而实习时缺乏积极性。
4.动作缺乏规范。点钞的基本操作技能要经过大量、反复的练习才能巩固和提高,训练时间较长,容易产生疲劳,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不够坚定,从而影响了规范动作的持续性,影响了点钞实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
1.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提供和创造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安全、友善、宽容、鼓励、民主、自由、相互尊重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较高水平”。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教育理论也证明,学生如果在被压抑的被动的条件下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易被抑制,其学习效率也必然是低下的。因此,我们在教学全过程都应力求创设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
2.提高学生对点钞课的思想认识,是提高点钞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手工点钞,意在心,功在手,讲在课堂,练在平时”。初学点钞时,每位学生对点钞不仅觉得新鲜,而且觉得很好玩。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一切入点,适时地讲解,反复地演示。持票——清点——扎把——盖章,环环紧扣、技巧娴熟、清点无误。当学生兴趣日益高涨时,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讲解手工点钞的重要性,向学生灌输学好点钞技能在日后毕业就业时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对点钞课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从而为提高点钞操作技能的教学有效性,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经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能自觉遵守纪律,勤学苦练,不怕苦、不怕累,自律性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实训效果。当然,在实习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个别学生的学习目的仍不明确或有思想波动的现象,实训老师就要及时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点钞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并鼓励这些学生的进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点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整体提高。
3.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能力,在点钞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点钞竞赛的现场视频”,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点钞技能竞赛现场的紧张气氛和比赛选手的点钞速度与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另外,教师在点钞技巧的指导环节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示范操作是训练成败的关键,所以教师应根据训练的内容和性质采用灵活多变的示范方法。例如,在讲多指多张点钞法时,可以先由教师示范点钞的动作技巧,然后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并要求总结教师的示范动作要点,这样学生在实训中是带着问题去学习的,那么他们一定会认真的听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从而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规范学生的动作要领,提高点钞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师在点钞实训中要巡回指导,要对学生进行个别的、集体的指导、典型表演等各式各样的指导。实训教师要控制好教学进度,实施分层教学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鼓励学生坚定信念,坚持完成操作训练。只要实训教师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及时总结点钞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并巩固动作要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学生的点钞技能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同时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我还专门邀请了我们当地建设银行的一位行业专家来,为我校财经专业的学生进行“点钞技巧的示范和讲解”,当时很多学生对专家那“速度快、率高、扎钞平整美观”很是叹服!并且很积极地跟专家请教其中的秘决,专家也毫无保留地传授学生点钞的基本技法和点数、扎钞的技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他们在上课时也变得更专心、更认真了,学习就真正的成为了一种享受!
5.提高学生点钞的速度和率
(1)速度的训练
手工点钞速度是手工点钞技术的关键内容,手工点钞基本指法容易掌握,但要数得快却不容易。速度训练可分为以下两步:
及时,动作分解练习。动作分解,不是俗套,而是扎实,步步深入,力把质量关。在学生对手工点钞有基本认识后,就要开始进行动作分解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首先将整个过程分解为持票、清点、扎把、盖章这四个环节,每个环节进行独立的训练,要求每个环节的动作都要标准、规范、到位,如清点环节,要求学生四指要并拢,用指尖来清点,清点钞票的左下角,动作摆动幅度要小。其次每个环节训练后都要求达到规定的速度,如单指单张一百张的清点速度不超过28秒,扎把速度不超过3秒,盖章的速度不超过2秒。
第二,单指、多指综合练习。认真练习,步步到位,综合练习,提高技能。当学生对每个环节的练习速度达到以上规定后,便要求学生将这几个环节衔接起来练,这一练习关键是要动作连贯,手工点钞过程中每个动作必须是紧密配合,即在持票、清点、扎把、盖章等每个环节要连贯协调。在这一步老师除了可以对学生地进行逐个指点外,还可以通过慢放点钞视频,让学生重复观看整个点钞过程,观察点钞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与自己的动作相对比,找出差距,然后再反复的练习,以不断提高自已的点钞速度。
(2)性的训练
点数是手工点钞技术的核心内容。广州市点钞技能竞赛的规则规定:“一把钞中无论是多一张还是少一张都要扣除该把的成绩”!所以提高手工点钞的率,是保障手工点钞质量的关键,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1)清点。左手持钞并形成瓦形后,右手食指托住钞票背面右上角,用拇指尖逐张向下捻动钞票右上角,捻动幅度要小,不要抬得过高。要轻捻,食指在钞票背面的右端配合拇指捻动,左手拇指按捏钞票不要过紧,要配合右手起自然助推的作用。右手的无名指将捻起的钞票向怀里弹,要注意轻点快弹。
2)记数。与清点同时进行。在点数速度快的情况下,往往由于记数迟缓而影响点钞的效率,因此记数应该采用分组记数法。把10作1记,即1、2、3、4、5、6、7、8、9、1(即10),1、2、3、4、5、6、7、8、9、2(即20),以此类推,数到1、2、3、4、5、6、7、8、9、10(即100)。采用这种记数法记数既简单又快捷,省力又好记。但记数时要默记,不要念出声,做到脑、眼、手密切配合,既准又快。
(3)心理素质训练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一个平时速度、率挺高的学生,在竞赛时却发挥失常!”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较低所造成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的训练。因此在参加广州的技能竞赛前,本人会组织几次全校性的点钞竞赛。竞赛的地点不是在教室,而是选在人多的球场上,由于球场上围观的人较多而且有一定的噪音,这与在教室的安静的环境相差巨大。刚开始,参赛选手看见围观的人很多心理便会变得很紧张,占钞的速度也很慢,性很差。但随着我组织竞赛次数的增多,参赛选手们的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逐渐的增强,点钞速度和率则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中职财经点钞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在日常实训中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大量的练习,才能不断提高竞技水平,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财经论文:探析财经院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摘要:面对当今财经院校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欠缺的现状,高等院校必须切实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功能,采取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丰富校园文化、参观文化古迹、重视传统节目等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有效途径
财经类院校主要担负着培养和输送满足经济管理和社会事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以经济、管理类为主的院校,其课程本身注重逻辑性、实用性、工具性、功利性、近期效益,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财经院校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相对单薄。但是,现代经济的发展对财经人才却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不仅专业上要精,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如整体意识、敬业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等等。财经院校应如何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是正确的方向。那么财经院校应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呢?本文试图加以阐释,以期对财经院校的教育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
(一)面向财经类学生开设《大学语文》
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就大学课程而言,虽然各门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的内容,但相比之下,文学作品中浓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道德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材料。语文课特殊的篇章作品教学,又使它具有不同于伦理道德和哲学教学的形象可感性和审美情感性;《大学语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赏鉴能力为主要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大为减弱,这使得它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功能更为突出。“语文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1]。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2006 年9月,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这使大学语文教学有了明确定位:发挥语文的传统文化传承的“近缘性”功能,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古今中外的一篇篇经典作品为切入点,归纳、整理课文所涵盖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文化、行为文化,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适时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做精到、得法的引导和点评,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博学思想和厚德品质,帮助引导大学生完成他们从成人到成熟再到成功这种递进进程的铺垫。
(二)开设以经典导读为主的通识教育选修讲堂
仅靠一门《大学语文》来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开设以经典导读为主的通识教育选修讲堂。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部和许多高校都在推动“素质教育”,主要就是想改革目前的大学本科教育,特别是想改革中国大学中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区分的状况,许多大学都在开始探索本科教育体制逐渐转向通识教育的方向。通识教育的意义何在?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说:“通识教育不仅是为了扩大人才概念的外延,强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一些良好的文化趣味。其根本意义乃是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形成和思想感悟力的提高。”[2]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何谓文化自觉?按费孝通先生的阐释:“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3] 一所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竞争中的实力,根本上就是可疑的。事实上,专业学习、研究的推进与学习者、研究者文化思想底蕴相辅相成。1937年,玻尔访问中国,中国的道家思想使他意识到东西方文化的互补性,以至他以太极图作为自己族徽上的图案,还在上面刻了“对立即互补”的铭文。建筑大师贝聿铭说:“我时常读老子。我相信他的著作对我建筑想法的影响可能远胜于其他事物。”这些事例证明了中国的专业院校在自己的专业研究和教学的活动中,不应当忽视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的深厚基础。通识教育的任务在于“在课程中寻找一种思想传承的途径,以便对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形成一种范式渗透作用。”[2]很多高校口口声声强调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功能的发挥也必以传承功能为基础,通识教育主要就是承担传承功能,因此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我们对广西财经学院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60%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相关课程的课时偏
少,应该增加课时。”可见,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抱有极大兴趣的。作为新兴的本科院校,广西财经学院也开设了许多有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比如《中国经济思想与传统文化》、《中国民族器乐欣赏》、《古典诗词欣赏》、《中国经典小说欣赏》、《书法》、《旅游与中国文化》等等,这些选修课也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课程数量看,可谓不少,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总让人觉着少了点儿什么:一是没有一门直指学生精神层面的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是所有本科生都必须修的基础课,也就是通识教育的主干。二是课程杂多而缺少系统性。三是课时太少,绝大部分课程只开半个学期,学生只能得到一些蜻蜓点水式的指导和学习,难有深度的提高和广度的拓宽。
有鉴于此,广西财经学院目前通识课程的开设应着眼于吸引学生阅读经典,以文化的经典导读作为核心,引导学生自觉地、持之以恒地,根据个人气质、爱好有选择地去阅读一本本、一篇篇涵盖中华民族基本文化理念与做人、明事、安身、立命智慧的经史子集,诸如四书五经、《左传》、《战国策》、《史记》、前后《汉书》、老庄、古诗十九首、汉乐府、三曹诗文集、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等,学生在阅读时将个人阅历、精神气质融入其中,在愉快的阅读中体悟出生命与生活的大智慧,在克服心胸褊狭、目光短浅、精神偏枯、处事功利种种弊病的同时也改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二、校园文化
课堂教学并非培养素质人才的途径,事实上,学校育人的方式应是多方面的。因为学生不仅仅从正规的课堂教学中接受教育,而且还不自觉地受到自身所处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即是大学生每天处于其中的一种人文环境,它的好坏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素质有很大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以某种特有的潜在作用影响制约着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改造着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大学生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4]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学习、娱乐和兴趣、爱好进行正确引导,将传统文化寓于校园文化中。诸如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文化月、文化周活动;邀请知名学者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专题系列讲座。比如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开设的“文化大讲堂”,先后开讲了如《民族文化传承的政府责任和市场分工》、《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热点透视之一:中国龙文化解读》、《中国古代的孝文化》、《用心品读〈红楼梦〉》、《经济人与艺术人之间》、《文苑奇葩、文化瑰宝——谈谈中国名联》、《文学的作用》等等专题,受到学生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欢迎。除此之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电影、电视、录像,并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开展讨论、辩论,进一步深化认识。同时还可以指导兴趣小组,比如文化与传播系成立的书法兴趣小组、民族乐器欣赏兴趣小组等等。在校园自然环境建设过程中添加传统文化元素,这是比较明智和有成效的举措。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高等院校应把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有机融为一体。以优美的自然环境给人心旷神怡的靓丽的视觉效果,给人美的享受,又通过丰富环境的文化内涵,较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育人的潜在功能。广西财经学院自从2005年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一直致力于校园软件硬件设施的改善。先后在教学楼前改造建成了仿明清式荷塘假山小景,使学生在学习途中感受一丝清新绿意;并建成了文化广场;改造了学校大门;树立了寓意“和谐、创新、发展”的大型铜制雕塑;确定“诚以修身、信义立业”作为校训广为宣传并镌刻在大门侧面的影壁上。这一系列举措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宣扬了传统文化精神,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学校的传统文化底蕴,然而仅有的这些举措是无法体现和传达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在调查中不少同学认为学校文化内涵不够,仍需要添加。由于学校场地有限,所以同学们提出的添加建议主要是集中在教学楼、教室、实验室、各系部办公楼、宣传栏增加经典诗文、名人名言警句、孔孟等古代圣贤画像、开辟文化长廊等。
总之,校园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第二课堂,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可以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古迹
文化古迹是指含有一定文化历史意义古代的遗址。中国的文化古迹非常多,有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平遥古城、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敦煌莫高窟、大足石刻、秦始皇陵、苏州古曲园林、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丽江古城、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龙门石窟、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明清皇家陵寝、云冈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
安阳殷墟、开平碉楼及村落等。世界文化古迹更多,有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印尼婆罗浮屠、柬埔寨吴哥窟等等。
文化古迹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它往往又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更是以一个无声的教育者的形象对人们起着作用。因此,学校的人文教育,传统文化的弘扬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园,而应把它延伸到社会,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古迹,从一处处文化古迹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存在和价值,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广西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地区优势,组织学生参观靖江王陵、友谊关、归龙塔、孔子牌坊、湘山寺、民族文物苑等区内的文化古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甚至世界的文化古迹旅游。
四、重视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活的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文化渊源、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节俗、节日中的民间文化活动,以及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趣味,其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民族认同的象征和载体,也是培养民族意识和文化自觉的好教材。费孝通先生在其人生的几年,着力强调和呼吁“文化自觉”,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文化的非自觉状态深表忧虑。费老的这种自觉,并不是现在一般人所单纯理解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简单的文化回归,而是对本土文化进行合理的传承与重构,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即在顺利进行“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达成“生活方式”、“人际整合”和“社会治理”等层面的节日预期,以维护和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2005年6月,、文化部等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传统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对于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意见以国家立法形式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作为承担文化传承主要任务的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可以在校园内办传统节日文化展,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深刻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春节游艺、上巳雅集、清明追念、端午竞渡、中秋走月等等,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提升民族节日认同感与文化自觉;在传统节日里,还可以组织学生做义工,来唤醒社会的爱心。
中国传统文化之于学生(包括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如同水与鱼、树根与枝叶的关系,如果学生缺少传统文化的滋养,如同鱼儿没有水的濡润,枝叶没有树根的扶持。无水之鱼如何得以活下去,更别说遨游江河湖海了,而无根之树如何得以枝繁叶茂?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产生的后果有两个:一是学生自我情志调适能力低下,生活弄不好,不尊重生命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导致学生思想无根,限制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现代高校教育,包括理工、财经等专业院校教育只有承担起文化传承功能,保障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基业不断裂且亘古常新,只有扎根于民族文化深厚的土壤里,我们才能实现不断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财经论文: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探讨
摘要: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性的专业,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国内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快速增长。以财经类院校为例,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逐步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程管理;房地产;培养方案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筑业的规模和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也越来越紧缺,从而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分析,探讨现阶段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一、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概况
根据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下设八个二级学科:工程管理、工业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产品质量工程和工程造价(八个本科专业)。将工程管理专业设在管理学门类下面,即强调了其管理类学科属性,这与国际上多数国家将其归属在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做法有所不同。因此,中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偏重于管理类。目前,国内共有三百多所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主要分布在各综合性大学、建工类、矿业类、电力水利类、财经类等高校。中国工程管理专业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从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基本上都是以管理学、土木工程等为主干学科,下设有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五个专业方向。不同高校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培养具备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及法律知识,能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在国内国际工程建设领域中,从事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程项目咨询、工程项目监理、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管理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安徽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管法为主的多科性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方向为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
1.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发展的,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接受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技能与工程项目管理能力,适宜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从事房地产和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业务,以及在相关教学科研单位从事该领域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由于学校的财经类属性,专业的设置偏向经济管理类。
2.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品德、健康的身心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相关的经济理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2)具有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3)初步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技能;(4)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5)熟悉中国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国际工程管理的惯例和规则;(6)了解本专业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学科基础课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工程制图等。专业必修课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学、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包括工程技术监理、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学制四年,学生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修满学分,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安徽财经大学普通学科学生学位授予办法(学分制)》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三、工程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制图: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正投影原理:点、线、面、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常用建筑曲面体的形成及画法;投影制图:三视图、六面基本视图、辅助视图;组合体视图的阅读、绘制及尺寸标注;各种剖视图;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图:房屋建筑及房屋结构施工图;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构件图;室内给水排水工程图;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
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学课程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建筑的一般构造做法和构造详图的绘制方法,能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了解一般房屋建筑设计原理,具有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正确理解设计意图。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本课程以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全过程为主线,以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活动的理解为目的,结合中国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实际,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加以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房地产的基本法律制度、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管理、市场营销策划、房地产交易的类型以及特点等。
工程项目管理: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它以工程项目为对象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系统,从施工项目管理者或承包商的角度讲授项目组织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管理的应用。其研究范围涵盖着工程项目投资前期,投资建设期直至项目投产的整个过程;研究内容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及协调的理论,方法与手段;研究目的是使工程项目管理在投资、工期、质量三大目标及其他方面均取得效果,尽快发挥效益,最终收回投资并达到投资增值的目的。
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本课程以中国土地管理法和房地产法律制度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为主要内容。具体涉及房地产法律的基本范畴、特点和制度演进;城市规划、房地产交易、转让、抵押、租赁等相关的法律规定;房屋拆迁的安置与补偿、市场管理、物业管理等相关的法律规定。
城市规划与管理:本课程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城市规划的基本程序,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具备城市、城镇和居住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以及分析与解决城市、城镇和居住小区规划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规划方法等。
房地产估价:本课程以房地产估价工作所必备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为主线,结合中外房地产评估行业发展的现状,主要介绍了房地产估价的程序以及在熟练掌握房地产估价基本理沦知识的基础上,对不同房地产类型、在不同评估目的条件下进行房地产估价时能够选择运用房地产估价中的成本法、市场比较法、收益法等合适的估价技术来求取估价对象客观合理的价格或价值。
四、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建议
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类门类中重要的专业科目之一,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必须逐步建立起满足市场需要的、与国外高校基本一致的房地产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1.由于财经类高校的特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偏向经、管、法,而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结合,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行业背景知识。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来说,在保留经济、管理以及法律平台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工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推动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在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毕业实践环节活动的开展。因此,要逐步加强学校和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产学研的发展,完善教学实践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