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财经毕业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财经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财经毕业论文

财经毕业论文:财经高校毕业论文指导机制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高校深化改革和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的要求,分别从毕业论文指导的常态机制建设和动态机制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建议。在常态机制建设方面,应强化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度和选题指导、严格过程管理和节点控制;在动态机制建设上,应注重对指导老师的动态管理以及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动态沟通机制建设。

关键词:毕业论文;实践选题;节点控制

毕业论文作为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环节,是对其大学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也应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改革和完善论文写作指导过程。本文将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出发,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提出毕业论文指导的常态机制和动态机制建设思路,从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出发,达到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1论文写作指导创新的常态机制建设

1.1提高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加和考研出国等客观因素,以及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等主观因素,使得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既定目标,甚至在社会上出现了毕业论文“存与废”的争议。对此,学校需要先让学生和老师重视毕业论文,了解毕业论文写作对其今后工作和毕业的重要性。要结合学生找工作的时间特点、实习和调研经历以及自身知识结构水平,由指导老师对学生从思想、学习和心理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同时,让学生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流程和难易程度,以便其在实习工作和论文写作之间做出良好的均衡安排。

1.2强化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选题是整个论文写作过程的及时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具体选题指导中,具体需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及时,体现专业性。毕业论文写作是需要以一定专业知识为基础的,需要综合运用其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来研究专业领域的问题。因此,毕业论文选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体现专业性,提升其专业能力。第二,契合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是以应用为导向的,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是如此。对于财经类学生而言,可以鼓励学生从大学期间的学习案例、专家讲座、创新竞赛、企业参观和校外实践活动等来选取具有实践价值的现实问题,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其实践能力。第三,可行性。作为学生毕业前的一个环节,毕业生首先需要保障的是在自己的专业知识容量内和有间里顺利完成论文。这要求学生在选题时,需要认清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情况和论文写作的投入时间,选题要难度一般,理论性不能太强,数据收集整理相对较为容易或者实践调研难度不大。

1.3严格论文写作的过程管理和节点控制

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一般包括论文选题、开题、初稿撰写、初稿修改、定稿、答辩等关键节点。在这些时间节点上,学校和学院往往会给予一些指导性的时间安排计划,具体进度执行时则主要由论文指导老师进行控制和管理。首先,对于学生开题和选题的进程控制上。其时间往往在第七学期后半段开始的,第八学期开学时完成选题和开题报告。此时,除了注重选题指导外,指导老师还应让学生充分利用寒假的宝贵时间。因为,假期后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和面试更为频繁,其投入精力更加有限。其次,在论文初稿完成控制上,注重初稿完成时间和质量。在论文初稿写作上,要求学生按照开题报告的基本框架,尽早完成初稿并且保障初稿具有一定的质量。,在毕业论文定稿时,强化论文修改和格式问题的指导。初稿完成意味着论文成型,但修改依然是重要的环节,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写作质量,明确提出修改要求和目标,这是提升论文质量的重要一环。论文一半在写,一半在改。对于初次撰写学术论文的毕业生而言,是需要经过多次修改的。

2论文写作指导创新的动态机制建设

在论文指导工作上,除了前述的常态机制建设外,还积极推动论文指导工作的动态机制建设。这样可以保障及时根据学生和指导老师的个体差异,保持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论文指导的效率。

2.1指导老师的动态管理机制建设

在论文指导老师管理上,除日常管理之外,需根据指导老师的实际情况,让其充分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水平、职业发展规划和论文写作时间规划等因素,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达到因人而异、灵活指导的效果,提高论文指导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在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管理上,应从学生分配开始,试行有限双向选择原则,即在毕业生中根据学生和老师的意愿进行一定比例的自愿结合,从而激励学生论文写作和教师指导的主动性。目前,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在于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较为琐碎,工作量较大而且绩效奖励明显不足。对此,要完善论文指导的专业老师激励制度,建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论文指导工作的绩效奖励,激发教师指导论文工作的积极性。论文指导相对于教学工作而言,指导时间过程比较长,而且需要面对不同学生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其中学生的差异性可能会比较大,从而使得指导工作劳心劳力。但是,在现有的分配体制下,认真指导和随机应付的差异性未得到体现。因此,欲提高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应从完善论文指导的绩效激励机制入手。二是对指导老师的资格应该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建立退出机制。根据教师的论文指导经历,结合其自身指导能力、精力和时间安排等因素,对指导老师进行遴选和考核,合理安排每位老师的指导学生人数,杜绝“大锅饭”式的分配,增强指导老师的责任感、紧迫感。

2.2指导老师与学生的灵活沟通机制建设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和交流,是提高论文写作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指导越来越多地依赖邮件、QQ和微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这些指导方式提升了论文的指导效率,但不利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指导老师较少和学生当面沟通交流,多数是通过电子通讯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现代化的交流方式,保障学生和老师的随时沟通或不定期沟通,解决写作过程中碰到的疑惑。但是,其仍然不能取代学生和老师的当面沟通交流。例如,一个好选题的确定,其实更需要学生和指导老师之间的多次沟通交流。只有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老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工作方向等,从而为学生选题进行更有效地指导。若发现学生在选题方向存在较大问题时,更需进行当面沟通交流,详细告知其存在的问题和后面努力的方向,从而保障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

2.3强化产学研结合提升教师实践水平

《高等教育专题规划》(2012),对本科人才培养深化改革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实践性,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要求师资队伍的一定比例人员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和实践经验,这更利于老师引导学生写实践性论文。实践性论文的选题和指导过程,需要相应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这需要指导老师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而目前高校师资队伍中,多数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多数都是博士毕业后直接进校当专业老师,缺乏实践经验,使得在实践性论文指导上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对于应用型财经高校来说,应积极鼓励现有教师走出去,进行产学研实践或一定条件下的校外企业兼职,促进教师队伍的不断转型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指导学生的论文选题。

作者:王东明 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金融学院

财经毕业论文: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文章在对财经类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四年的教学、改进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加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力度和监督审查力度等措施。

关键词:财经类 本科毕业论文 指导 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内容,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本科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发现、分析、解决企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和撰写论文的一个初步训练,使其掌握基本方法,为以后升学深造、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的本科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对财经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求改进方案。

一、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课题组对保定某高校2016届财经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6%。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大致了解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现状。

(一)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1.选题与专业的一致性。调查结果显示,83.3%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相符,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

2.选题的来源与内容。课题组统计调查问卷时,将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分为几个方面:(1)对社会某个经济现象或热点进行调查分析,例如《大学生网购市场营销对策研究》《康师傅方便面大学生市场营销对策研究》等。(2)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丰宁富兴大酒店内部控制问题研究》《L公司应收账款风险及防范》《XH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北京新姿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建议》等。(3)对区域经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例如《涉县花椒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顺平县桃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满城县草莓产业化经营研究》《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等。(4)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研究,例如《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提升对策研究》《华谊兄弟融资问题研究》《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研究》等。(5)泛泛地对某一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我国中小型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探讨》《人力资源政策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等。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绝大多数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与专业目标相一致,而且绝大多数毕业论文是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或者实习单位经营管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而撰写的,这与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定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相符的。

(二)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1)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途径。调查结果显示,85.4%为互联网,44.8%为统计年鉴,39.2%为实习单位,16%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1.5%通过政府部门获得,13.9%通过亲戚或朋友提供。(2)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得难度。调查结果显示,23.3%的毕业生认为难度较大,74%认为难度不大,2.7%认为比较容易。(3)论文撰写时间的充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9.7%的毕业生时间充裕,47.9%时间够用,2.4%时间不充裕。(4)撰写论文期间哪些事情耗用了毕业生的大量时间。调查结果显示,54.5%的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各种考试如考研、考公务员、考银行分别为24%、25%和11.8%,20.8%的毕业生选择其他。(5)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79.5%的毕业生态度认真,17%态度一般,0.3%态度不认真,3.1%心有余而力不足。(6)论文的写作难度。调查结果显示,11.8%的毕业生认为论文写作难度很大,55.9%认为写作难度较大,31.9%认为写作难度不大,0.3%认为论文容易写。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获取实际数据资料的难度不大,实际数据资料的获取过多地依赖互联网,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对待论文的态度认真,感觉撰写论文有一定难度,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等牵扯了毕业生的精力。

(三)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收获。

1.撰写论文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28.8%的毕业生收获很大,66%收获较大,5.2%收获较小,没有收获的毕业生为0。

2.撰写论文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收获。(1)论文编辑方面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90%的毕业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学会了排版,65%学会了制作图表,2%的毕业生回答没有收获,原因是自己早就会排版和制作图表。(2)论文写作方面的收获。调查结果显示,82%的毕业生学会了查阅文献资料,76%学会了拟定提纲,62%学会了写选题背景,64%学会了研究方法,15%学会了设计调查问卷,0.7%没有写作方面的收获。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的收获,掌握了编辑文档的技能,掌握了查阅文献资料、构思论文提纲、收集实际数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撰写论文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为以后升学深造或者参加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财经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为了解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课题组设置了几个问题。

1.指导教师对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的讲解。(1)撰写毕业论文前,指导教师是否讲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等内容?59%的毕业生回答详细讲解,40%回答进行了简单讲解,1%回答没有讲解。(2)指导教师讲的论文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对撰写论文是否有帮助?40%的毕业生回答帮助大,43%回答帮助较大,16%回答帮助不大,1%回答没有帮助。

2.教师指导论文的方式。(1)毕业论文的指导方式,74%的毕业生回答教师进行了当面指导,64%回答教师采取E-mail方式指导,48%回答教师采取电话方式指导,39%回答教师采取QQ方式指导,21%回答教师采取短信方式指导。(2)哪些指导方式效果好?85%的毕业生认为当面指导效果好,48%认为E-mail方式效果好,32%认为电话方式效果好,24%认为QQ方式效果好,10%认为短信方式效果好。

3.论文开题阶段的指导。(1)关于论文题目的确定情况,5.2%的毕业生回答论文选题是教师确定的,14.9%回答论文题目是自己确定的,79.9%回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的。(2)论文提纲的拟定情况,87%的毕业生回答论文提纲自己拟定后教师进行了修改,10%回答自己拟定,2%回答是教师拟定的,1%回答是亲戚或朋友帮助拟定的。

4.论文写作阶段的指导。(1)指导教师对论文修改的要求,67%的毕业生回答教师不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修改论文,而且教师亲自动手逐字逐句修改论文,71%回答在修改论文过程中教师要求重写某些段落,38%回答教师要求修改论文标点,2%回答教师没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2)论文修改了几稿?6%的毕业生修改了一至两稿,81%修改了三至五稿,13%修改了六稿以上。

5.希望教师怎样指导下届同学。71%的毕业生希望教师多跟学生见面沟通,55%希望指导教师多付出精力指导论文,46%希望在拟定论文提纲时教师给予指导,46%希望教师严格要求学生,44%希望教师带领同学到农村或企业调查获取论文及时手资料,15%希望教师给毕业生指定论文题目。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是认真的,在讲解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指导开题、修改论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师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指导方式,当面指导和E-mail方式的指导效果较好。极个别教师付出的精力不够,体现在不讲解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对论文不提任何修改要求、只要求学生对论文进行了一两次修改等方面。

二、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不当。调查中发现,少数毕业论文存在选题不当的问题。有的题目太大,例如《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邮政物流发展战略研究》《我国餐饮企业成本控制分析》等;有的题目没有针对性,泛泛而谈,例如《中小型零售企业物流模式的管理与策略》《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等;有的题目是纯理论研究,例如《电子商务会计研究》《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计量问题》《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及防范》等。选择这些题目的毕业生一般从年鉴、互联网、知网中查找资料,拼凑资料完成论文,论文的质量不高,毕业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究其原因,有的毕业生由于考研等原因没有去实习,无法收集资料,有的毕业生由于能力有限,收集不到资料。

调查中发现有16.7%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专业不相符,这影响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通过访谈得知,一是毕业生实习工作不是所学专业时,选题与实习工作相结合,因而论文选题与专业方向不一致;二是本科生论文选题没有像硕士论文那样强调论文题目必须与专业方向相一致;三是财经类的某些热门专业学生人数过多,在专业教师指导不了的情况下,将学生分配给其他课程的教师指导,因而学生选择了指导教师所在专业的题目。

(二)过多地借助网络影响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查发现毕业生过多地借助互联网收集实际数据,只有半数的学生通过实习或问卷调查获得实际数据。虽然通过互联网获得论文所需数据省时省力,但是毕业生不接触社会、不深入生产实践、不与人沟通,无法实现通过毕业论文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的目的。

(三)就业压力大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8学期,这个时候毕业生往往为就业参加各种考试和面试。尽管绝大多数毕业生回答撰写论文的时间充裕或比较充裕,但这些事情牵扯了毕业生的很多精力,势必对毕业论文质量产生影响。调查中3.1%的毕业生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态度,就是就业压力大造成的。

(四)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难度大。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认为毕业论文难度较大。毕业生乍一接触毕业论文,对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整理资料、选题、写开题报告等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写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摘要等,感觉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很困难。对教师而言,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要教会毕业生做这些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很大。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本科日常教学中没有对科研能力和撰写论文能力的培养,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乏收集整理资料、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训练,学生很少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等。而国外许多大学非常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设立科研学分,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就有“本科研究机会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了“本科生研究中心”、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耶鲁大学为一年级的本科新生设立了“指导研究”项目等。对我国的本科教育现状而言,在大学三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培养学生做科研写论文的能力,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难度大、压力大是可想而知的。

(五)少笛生不重视毕业论文。调查结果显示,有0.3%的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持不认真的态度。教师普遍反映,每年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总有一两个同学写论文拖拖拉拉,不积极想办法收集实际数据资料,不下功夫写论文,不认真修改论文,论文质量不高,教师三番五次督促也没有效果。而在论文评定成绩时,指导教师往往心软,不忍心由于毕业论文的缘故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只要学生提交了论文,尽管论文质量不高也往往给予通过。

(六)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宽裕、个别教师不认真。

1.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不宽裕。调查结果显示,74%的毕业生曾接受指导教师的当面指导,85%的毕业生认为教师当面指导论文效果好,71%的毕业生希望教师多跟学生见面沟通。调查结果说明指导教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充足。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扩招,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多,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课程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平均指导每个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教师跟学生见面的时间少。

2.个别教师不认真指导毕业论文。调查中发现,1%的毕业生回答指导教师没有讲解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要求,2%的毕业生回答教师没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1%的毕业生回答修改了一稿。调查结果说明个别教师没有认真指导毕业论文。

三、加强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的对策

笔者认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本科生撰写论文的能力,二是改进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加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力度和监督审查力度。

(一)将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四年的教学。

1.课程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改革“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引进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增加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

2.制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高校要制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为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做一系列工作。一是给本科生设立科研导师,本科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与科研导师接触,协助科研导师做科研方面的工作,跟随科研导师感受课题申报、调研、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结题的整个科研过程。二是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系统讲解选题、写开题报告、查找资料、制作调查问卷、研究方法等。三是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参加三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己选题、制定调查问卷、撰写调研报告。

(二)改进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

1.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应制定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包括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条件与职责、本科毕业生分配办法、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价办法、奖惩办法等。通过这些制度,明确哪些教师有资格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每位教师分配多少学生,对教师的指导质量进行评价并予以奖惩,以此促使教师提高指导质量。

2.建立本科毕业论文各个工作环节的操作规程并实行全程监控。本科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指导与写作、提交与评阅、答辩与成绩评定、论文资料装订与归档等多个环节。首先,学校要对每个工作环节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使教师和毕业生明确如何去做。其次,建立本科毕业论文全程监控制度,学校或学院对各个工作环节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教师切实负起指导责任。

3.改变论文写作和答辩时间。由于毕业生大四阶段尤其是第八学期事情很多,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建议把毕业论文工作提前到大三放暑假前即第六学期期末,进行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将毕业生分配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开始毕业论文的指导;大三暑假里,要求学生进行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沟通后确定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调查提纲或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利用大三暑假的时间进行调研,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实际资料;大四开学后的一两周内,组织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工作;安排毕业生撰写论文初稿,年末前提交;元旦后以及放寒假的两个月时间,毕业生和指导教师闲暇时间较多,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集中精力指导毕业生完成论文的修改;第八学期开学的一两周内,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4.加大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与审核力度。选题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基础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指导教师要加大对毕业生选题的指导,强调毕业论文选题要与所学专业挂钩,选题要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实习单位面临的突出问题,选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要选择纯理论研究的题目,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选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抽象、宜限制不宜宽泛、等等。其次,学院要加大毕业论文选题的审核力度。学生选定题目后,提交给学院,学院要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新颖性、实用性、可行性、深度等方面进行评审,要求选题不当的学生重新选题。

5.本科毕业论文实行首位参选制。每位教师指导的成绩较高的论文,应该是该教师指导的质量的论文。因此,各位教师指导的成绩较高的毕业论文拿出来参选本科毕业论文,学校或学院组织教师进行盲审,这样可以确保每位教师指导的论文都有机会评优,盲审可以杜绝评优中的教师面子问题,使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优工作做到公开公正,使评选出来的毕业论文真正。

6.对毕业论文实行末位审核制。毕业论文末位审核制,就是每位教师指导的成绩低的毕业论文,提交给学校或学院进行审核,学校或学院组织教师进行盲审,审核不合格的,要求学生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审核,毕业论文审核合格后,才给学生颁发学位证和毕业证。毕业论文的末位审核制对督促毕业生认真写论文、督促指导教师认真指导、杜绝教师给“同情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7.建立本科毕业论文观摩学习制度。由于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能力和宽严程度的把握参差不齐,因此建议在本科毕业论文资料装订归档后,学院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使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宽严程度如何把握达成共识。

财经毕业论文:财经类院校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高校的会计学院2009届、2010届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手册、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评阅小组与答辩小组评阅意见、毕业论文成绩单等实地调查;学校与部分二级学院论文教学工作制度及执行的跟踪调查,面向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学院管理、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问题与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 实地调查 问题与改进

一、引言

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职业责任、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毕业论文是多方位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也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近些年来高校毕业论文质量呈下降趋势。如何改进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质量,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本文选择某高校会计专业2009届、2010届毕业论文为样本,学生人数为533人,剔除资料不完整的部分,有效样本为523人。调查资料包括: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成绩、毕业论文指导手册、指导教师意见、评阅小组意见、答辩小组评语等,逐一翻阅手工整理。针对学生设计了问卷,包括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的调查、对学生论文写作的调查、对老师指导的调查、对论文答辩的调查、对学院对论文工作的管理的调查。每一选项下均设置了被调查者发表已设计选项以外内容的栏目。问卷采取五级打分的方法收集整理。发放对象是某高校会计学专业刚刚完成毕业论文的2011届毕业生,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回190份,有效问卷为185份,其中对教师指导、对论文答辩、对学院对论文工作的管理的调查部分的有效样本为167份。为了解毕业论文组织情况,对样本大学的会计学院2010届与2011届“毕业论文的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以及其他三个二级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的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的制定与执行等,逐一整理与跟踪。

二、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管理调查与分析

( 一 )问卷调查结果 现行本科培养计划中,没用对学年论文、课程论文的具体安排。学生在做毕业论文之前未能接受论文教学的相关训练。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见表(1)。上述调查显示:59.46%的同学认为缺乏前期训练,部分同学还补充到“多增加平时写论文的练习”。而对于是否缺乏写作的基本知识,没有明显的倾向性意见,同意的仅占45.95%。不少同学均补充强调要加强前期的相关训练,如“希望学习前届的论文”、“开展论文写作基本知识的训练”、“多增加平时写论文的练习”“增加相关课程”等。

( 二 )毕业论文工作流程调查 本文对样本大学4个二级学院毕业论文工作流程的文本整理与后期执行的跟踪,结果如下:(1)毕业论文工作主要时间节点的计划。依据会计学院对2010届与2011届“毕业论文的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以及相关二级学院对2011届“毕业论文的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将论文主要工作分为:学院动员(学生开始工作)、导师与学生见面(导师开始工作)、提交开题报告、提交初稿、提交定稿、答辩等项。调查结果显示(受篇幅限制,调查数据略):学校规定“第六学期结束前,二级学院组织布置毕业论文动员工作;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于第八学期第十二周开始”。调查对象中仅只有一个学院的启动时间符合要求,其余均在第七学期开学初,答辩时间均符合规定,实际上缩短了论文的工作总时间。样本单位的论文总工作周数分别为31、33、30、25不等。(2)毕业论文主要工作时间的计划。根据学校规定,论文从动员到答辩的全部工作时间约为32周(不包括期间的寒暑假时间)。为分析各类工作时间安排的情况,将主要工作期间分为了5段:布置论文――师生见面;师生见面――开题报告定稿;开题报告定稿――提交初稿;提交初稿――提交定稿;提交定稿――答辩。调查结果显示(受篇幅限制,调查数据略):总的工作时间均为31周,比学校规定时间缩短了1周。对2011届总时间的分布看,第2、3、4段作为指导与写作的实际可用时间(其他的时间一般是学院实施相关分配导师、检查审核、评阅、答辩组织等论文的管理工作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为58%。本文同时调查了本校其他二级学院的工作计划发现,其比例为73%、70%,对会计学院安排的合理性有所质疑。基于对初稿写作的难度的判断,样本学院对第3段安排的时间最长,且期间包括了寒假。本校有的二级学院采取的做法是“3短4长”,而非“3长4短”,两种方案如何选择还需谨慎。第1段的时间中包括学生熟悉论文写作要求,初始选题,以及学院分配老师等,样本学院的时间安排均比所调查的其他学院长(4周、5周),如何规划更合理需要商讨。(3)毕业论文工作程序的执行。通过对会计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程序的部分执行情况的调查发现:及时,时间节点的执行情况缺乏刚性。如部分学生开题报告的定稿提交时间由规定的2010.11.12,拖延到2010.12.9;而对预期不交论文者并未按原规定的处理。第二,部分工作未履行。如应由学院组织的中期检查,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对开题报告、学术不端检测的抽样审核,以及论文成绩的最终认定等均未按要求实施。第三,部分工作程序未规范。如指导、评阅、答辩未通过的后期补答辩等程序,以及论文的归档、总结等工作缺乏不要的规范。从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论文工作程序安排是值得推敲的,如何在既定的时间内较大限度的使用、最有效的使用的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合理安排与严格执行。

( 三 )教师指导人数分配及执行统计 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的调查结果见表(2),教师指导数量超过学校规定(一般不超过8人)。2009届与2010届的统计结果显示:人均指导人数为12.8人,较高为21人,低为6人。辅修学生论文指导增加了导师的工作量。

三、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教师指导调查与分析

( 一 )教师指导方式与指导次数统计分析 以学生填写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的记录为依据,对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指导方式采用以及指导次数调查。指导次数包括选题开始到论文定稿为止的期间内。指导方式分为:面谈、电话、邮件等。调查结果见表(3)、表(4)、表(5)。从调查结果看,(1)教师指导的工作量大,63.27%的教师人均指导次数在6-10次,较高为33次,平均为9次;(2)从指导次数反映的教师指导的工作量不均等,较高(33次)与低次数(3次)差距甚大。(3)在三种指导方式中,面谈采用较广泛,电话方式相对较少。未采用面谈的为7人;未采用电邮的为31人;未采用电话的为67人。(4)上述数据来源于学生填制的手册,由于个别学生提供数据的不够,会影响对本问题的分析。

( 二 )指导教师、评阅小组、答辩小组评阅意见调查分析 根据学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条例”的要求,将指导教师评阅意见内容要求分为:选题、研究工作、质量水平(论点、论据、论证、行文或结构、贡献与创新)、不足、结论意见五项记分,每项1分。将评阅小组的评阅意见内容分为:选题、论点与论据论证、结构与研究方法、贡献与创新、不足五项记分,每项1分。将答辩小组的评阅内容确定为:论文质量、论文陈述、答辩情况、结论意见四部分,另加意见书写认真情况。每项1分。调查结果见表(6)。从表(6)看,(1)指导教师评阅意见的撰写内容与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大部分评阅意见存在缺漏,较为完整的仅占18.29%。缺项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完成论文的工作,以及论文的不足等方面。评阅意见分别有电子版与手写板两种形式,在电子版中存在复制的现象,手工版中存在书写欠整洁的问题。指导教师填写评阅意见的认真程度可见一斑,如何规范值得关注。(2)评阅小组的评阅意见的撰写内容与质量存在一定差异。较为完整的比例低,仅占12.06 %。绝大部分存在缺项其中缺一项的占60.70%。对于27.24%缺2项级以上的评阅意见是要重点关注的,缺项主要集中在对贡献与创新、不足的评价。部分评阅意见存在缺乏针对性,只是一些适用于不同论文的套话,甚至直接复制等。论文的英文摘要的质量如何、附件情况等基本没有涉及,只有极少数评阅中评价了数据处理能力。(3)评阅小组的评阅意见的撰写内容与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填写完整的仅占5.06%,大部分答辩小组的评语属于基本符合要求,不同程度的均存在缺项。48.25%为缺项为2项及其以上,接近半数,其中12.45%的评语问题较多的。评阅填写字迹潦草的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有缺项的评语首先是填写的字迹潦草、不认真。综合对导师评阅、评阅小组评阅、答辩小组评阅的调查,集中反映出,教师层面对论文指导工作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在对论文指导手册的调查中还发现,对比学生与教师对论文完成总结的填写情况,教师的完成质量低于学生,这也进一步表明教师对此项工作的态度的确存在问题。

( 三 )教师论文指导调查分析 (1)教师指导中的问题学生没有明确看法表(7)。对与第1、2、4、5、6项所涉及的教师指导中的问题,被调查的学生没有一致的看法。只是对教师之间对论文的要求存在差异有44.16%。(2)老师应及时纠正学生选题不当的问题。本选项并非反映存在的问题,只是学生对教师指导的想法。70.06%的学生持赞同意见,可以认为学生对选题是十分关注的。(3)师生交流应采用多种方式和增加次数。前面已有从学生写作层面提出了与老师沟通的建议。本部分实际上是学生对教师指导的看法。调查结果表明:65.27%认为目前邮件交流是主要形式,由于实习影响了面谈的次数。部分同学还建议:学生应主动找老师,教师尽量留多种联系方式方便联系,结合邮件方式可多进行电话交流,增加面谈次数。(4)应加强老师对论文的指导。在改进老师指导的调查中,部分同学提出了较好的建议。如:指导过程中应要求更严格,学校应统一安排时间指导,适当安排指导会,教师可以更早些与学生沟通等。

四、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调查与分析

( 一 )毕业论文形式调查与分析 以学生论文为主要调查对象,具体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适当性、构框架的完备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文字图表的正误性、文字图表的正误性、参考文献的充分性。根据学校的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学院的现行做法与统计分析的需要采用的分类标准见表(8)。(1)选题宽泛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上述统计是仅仅从选题的字面上的分析,但是,从中也能不同程度的反映一些问题。一是少数选题偏离专业。表中的6份不当的选题基本属于此类。如“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和管理研究”、“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合理性研究”等。二是目标宽泛的现象也有一定的数量,如“论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我国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三是部分题目的文字表达不,甚至存在歧义。如“论我国物业税转实的税率设计”等。四是比较恰当的题目的比重仅占14.56%。选题中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握“小题细作”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论文结构框架的明显缺项比例低。结果分析: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论文结构合理,有明显缺项的仅占0.78%。尽管在结构完整性方面问题较少,但是13.62%的结构体例一般化的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3)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规范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规范研究仍然是当前主要的方法,47.86%的学生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实证方法的应用已经有所开展。8.56%学生开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规范研究的同时部分同学(27.63%)注重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方法还未能在毕业论文中采用,调查工作的难度与工作量也许是其中的重要原因。(4)图表使用有限,文字差错低少。调查结果见表(9)显示:70.43%的论文不存在文字表述的错误,且无严重错误的发生,文字表述的差错率较低;部分论文存在小的差错或偏误,占比为26.85%;7份错误严重的论文是值得关注的,占比2.72%。论文对图表并用的并不广泛,占41.25%,尤其缺乏对图的运用,仅占7.78%。16.73%的学生并未使用图表的形式,一方面是论文本身不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是学生对图表的使用不重视。(5)参考文献的运用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参考文献数量基本上在15篇左右,25篇以上仅占11.73 %,本科中还有极少数(2.81%)在5篇以下。参考外文文献的数量基本上在1-5篇,但是有37.5%的学生没有外文文献。即使标明有外文参考文献的论文中,对该文献的具体运用,也仍令人质疑。参考文献的时间基本为近5 年,在时效上还是基本符合要求的。

( 二 )毕业论文写作调查与分析 如表(10)所示。(1)论文写作的时间投入有限。43.78%的同学认为写作投入的时间不够,高于不同意的比例(38.38%)。57.30%的同学认为考研、实习影响了论文写作。有的同学要求“安排更充裕的论文写作时间”、“提前交初稿的时间,增加修改时间”等。(2)对选题及开题报告的完成现状的判断分歧不明显。对选题与开题报告给出的两项调查结果意见差异不明显。同意选项5的比例(87份)略高于不赞同的比例(65份),认为开题报告基本到位的比例(79份)略高于认为不到位的比例(71份)。(3)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基本一致。对所设计的8、9、10、11选项持赞同意见的比例均接近或超过50%,分别为:68.35%、48.65%、50.81%、68.35%。至于论文是否存在借鉴引用的内容较多,被调查者各持己见。(4)普遍认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不够。75.68%的同学赞同和非常赞同,有的还建议“和指导老师多交流,尤其应该多些面谈”。各选项的“说不清”档级的填列人数基本在30-40份,平均为35份,占比18.92%。这部分同学实际上是没有发表意见。

( 三 )毕业论文成绩调查与分析 调查样本为20009、2010届学生毕业论文,共523份。将论文成绩分为以下5个等级,分布情况见表(11)。基于论文的总评成绩由导师评阅成绩、评阅小组成绩、答辩小组成绩三部分组成,即:导师的评分×35%+评阅小组的评阅分×35%+答辩小组的评分占×30%。按此构成情况,对成绩构成做进一步统计分析见表(12)。成绩总体分布统计结果表明:成绩主要集中在“良”、“中”占比为80.50%; 90分以上的论文极少,仅为0.57%。成绩构成情况统计结果表明:(1)从论文的平均成绩看,导师成绩、评阅成绩、答辩成绩三类成绩呈递减的状况,不论是全体样本,还是分年级与分专业样本、还是分班级的样本均反映出此特点。这种现象,是否表达指导教师评分较宽,还是评阅与答辩评分较严。(2)从较高分、低分看,仍然表现为导师成绩、评阅成绩、答辩成绩三类成绩呈递减的状况,且在全体样本、分年级、分专业、分班级的样本中基本也是如此。在低分中还看到导师未给出不及格的成绩。(3)导师成绩、评阅成绩、答辩成绩三类成绩中分差达到20分以上的有16份,其中较高为25分。(4)随机抽取52份样本,其中24分样本(约46.15%)的评阅成绩或答辩成绩高于导师成绩,其中有两份的成绩差额分别为19分、20分。也就是说,尽管平均成绩反映出的导师成绩高于评阅成绩、答辩成绩,但是,从个案看仍有一定比例的论文显现出相反的状况。

五、结论与建议

( 一 )调查结论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学院管理。首先,缺乏对毕业论文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必须充分认识它的相对独立性。但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必须与其它教学环节彼此配合, 相辅相成, 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而现实中将毕业论文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看待, 割裂其与其他教学环节的关系,混淆了毕业论文教学与毕业论文写作的关系。导致毕业论文写作前缺乏前期的写作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其次,缺乏对现行框架下实施方案的合理设计。现行毕业论文工作规范(“毕业论文工作程序与时间节点”)的设计存在缺陷:已有的内容安排不尽合理;程序不完整、部分内容缺失;已有的内容与要求不清晰等。同时,对现行规范的执行缺乏刚性,监督检查不到位,如教师平均指导人数的突破上线,疏漏对选题的审核、中期的检查、成绩的审核等环节,答辩的时间安排短,最终通过率等。,缺乏对组织实施的有效监督机制。尚未建立以奖惩导向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学生论文成绩考核不严格、缺乏淘汰机制、通过顺利。对教师指导过程的评价考核不严格、缺乏奖惩机制,教师指导优略无碍,论文教学整体效果差。对管理层的管理职责缺乏必要的考核问责机制,组织实施的管理水平不及。这样的管理机制是影响论文质量的根本原因。问卷调查中,学生希望加强对教师的选择加强论文管理,定期检查论文进程,建立导师淘汰、奖惩机制等。(2)教师指导。一是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不足。一方面是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偏多,导致可能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以“完成任务”的思想实施论文指导工作,面对一项具有极强弹性的工作,个别教师的浮躁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完成过程。问卷调查中70.06%的学生认为老师应及时纠正学生选题不当的问题。应加强老师对论文的指导,增加面谈次数。二是因人施教指导的方法不足。论文的指导是一个具备明显“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每位同学的基础不同,选题不同,研究视角不同,选用方法不同等,使得教师需要针对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这样的指导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面对学生的需求,教师还面临着一个再学习的问题。但现实中,能有这样工作态度的教师的确不多。三是高质量完成指导的要求不足。学院对学生论文质量与水平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完成指导工作的质量要求。在现阶段学院对学生论文质量的考评相对弱化前提下,教师基于工作任务的完成,加之学生方面的配合不足,教师也缺乏高质量完成论文指导的压力与动力。因此,尽管教师指导论文数量超过上限,甚至成倍增加的情况下,教师通过努力,均可按期完成任务。问卷调查中学生反映指导中应严格要求。(3)学生写作。大学期间学院缺乏这方面的教学,学生自身也缺乏这方面的学习。问卷调查中,59.46%的同学认为缺乏前期训练,部分同学还补充到“多增加平时写论文的练习”。而对于是否缺乏写作的基本知识,没有明显的倾向性意见,同意的比例仅占45.95%。不少同学均补充强调要加强前期的相关训练,如“希望学习前届的论文”、“开展论文写作基本知识的训练”、“多增加平时写论文的练习”“增加相关课程”等。大部分学生存在重“课程学习”、轻“论文教学”的思想,对论文教学环节的学习目的认识不清。主要以“如何能顺利通过”为目标,而没有过多的思考通过论文教学希望获得哪些知识与技能。在面对就业实习考研几项工作的时间冲突,从完成的顺序上,论文一定是在。而且,投入的时间明显不足。问卷调查中,43.78%的同学认为写作投入的时间不够,高于不同意的比例(38.38%)。57.30%的同学认为考研、实习影响了论文写作。有的同学要求“安排更充裕的论文写作时间”、“提前交初稿的时间,增加修改时间”等。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反映出专业研究能力的匮乏,写作知识与技能的匮乏。普遍存在论证资料信息整理不够,研究证据欠充分,研究结论价值单薄。个别同学在论文中大量借鉴、引用他人的观点, 却不求甚解。问卷调查中,对所设计的:“缺乏对所研究目标近期研究成果与实践现状的深入研究”“整理参考文献提出研究思路的能力不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不够”、“缺乏实证等多种研究方法应用的训练”等选项持赞同意见的比例均接近或超过50%,分别为:68.35%、48.65%、50.81%、68.35%。普遍认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不够。75.68%的同学赞同和非常赞同,有的还建议“和指导老师多交流,尤其应该多些面谈”。有还要求“多进行电话交流”、“尽量多留联系方式”、“学生应主动找老师”、“学校应统一安排时间指导”、“安排指导会”“增加面谈次数”“教师可以更早的与学生沟通”。

( 二 )相关建议 (1)毕业论文教学切实纳入教学计划。课程教学、论文教学、实验教学等均是本科教学的不同形式。论文教学的最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品质素养、情报素养、学术素养、综合素养。因此,论文教学是实现本科教学目标的重要形式。长期以来,课程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形式,论文教学是研究生教学的重要形式。但是与此同时,本科教学又不可忽视论文教学,研究生教学又不可没有课程教学。即使在此状况下,课程教学中通常包括了以课程论文体现的论文教学,论文教学又往往是课程教学的后续。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科的论文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通过论文的写作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实施的目标与要求不同,论文教学一般包括:课程论文教学、学年论文教学、毕业论文教学。这三类型也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毕业论文教学是论文教学的重要形式。现实中实际上是忽视了甚至取消了课程论文教学、学年论文教学,导致了毕业论文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基础。增设相应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文献检索专题;热点问题专题;毕业论文点评专题等。部分专题以外聘教师完成。在已有的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相关的内容。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加强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理论联系实践的专门问题课堂讲授、学生研讨;明确与落实需要完成课程论文的具体课程教学计划。增加对学生完成课程论文、文献检索、调研报告、学年论文等的要求。(2)毕业论文教学实施流程的再造。启动激励竞争机制,允许个别教师指导学生数量超过学校的标准,也允许出现个别教师落选; 提供了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教学融合的平台;加大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前期(选题前)的指导;增加了对假期时间的利用;延长了论文教学时间,使得学生实习前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成为可能。细化落实学院对论文的组织管理,包括:严格执行学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条例”;规范夯实论文动员环节;细化学院对论文的中期检查;明确答辩后再修改、定稿、再答辩等环节的管理;细化指导、评阅、答辩意见撰写要求;试行院系两级答辩办法;增加论文撰写与指导过程的记录等。建立毕业论文教学奖惩机制,既奖励论文、又实施论文考核的末位淘制;既奖励学生,又奖励教师及教学管理者。建立论文、典型论文后期的出版、推介、使用制度。完善论文总结归档工作。(3)建立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过程评价与最终成绩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事故认定与评价等,确保论文教学质量。

财经毕业论文:财经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优化研究

[摘要]近年来,部分高校在财经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出现了指导任务大量化、指导时间集中化、指导形式封闭化及指导内容重复化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写作缺乏主动性引导,缺乏写作通识教育,缺乏师生互动引导以及缺乏跨期指导等方面。高校应改进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做好毕业论文指导的长期规划,引入非淘汰性竞争压力,增强论文写作通识教育,转型开放式指导,强化跨期指导模式,实现多届循环教育。

[关键词]财经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优化研究

近几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依然不容乐观,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财经类本科生就业压力较往年更显巨大,造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这不仅与本科生本身对毕业论文写作应付了事,态度不端有关,更暴露出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短期化、集中化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不足。新形势下优化完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已更显必要。

一、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指导任务大量化

指导任务量大量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量大。尽管大部分院校对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都做出了不超过10人规定,但据笔者了解,由于部分专业本科生招生规模过大,造成教师实际指导学生人数超过20,甚至30人。这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无疑形成的巨大的阻碍。二是指导内容多样。从目前指导毕业论文的内容上来看,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内容,同时还要把控毕业论文的格式以及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部分本科生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研究方法不清楚,更有甚者甚至对计算机文档基本处理操作不熟练,挤占了本来就紧张的论文指导时间,也增加了毕业论文指导的任务量。

(二)指导时间集中化

指导时间集中化主要表现为毕业论文指导任务在短时期内过于集聚的现象。这一问题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时间安排过于集中。虽然部分专业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安排提前至大四及时学期,但受学生考研、考证及公务员考试影响,毕业论文写作在实际执行中造成压延,真正指导时间仍集中于大四第二学期。二是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扎堆。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寻求指导时存在一个突出的现象,要么是一段时间里没人找指导老师,要么是大家一起都来找指导老师寻求论文指导。而且集中指导的时间特别集中于毕业论文开题前及毕业论文提交前,造成短时间内指导任务急剧加大。

(三)指导形式封闭化

目前,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结合实际,通过面谈、邮件、QQ、电话等多种途径进行毕业论文指导。尽管这些方式为学生得到毕业论文指导提供了及时、有效、柔性化的现实途径,但这些途径的点对点方式也将论文指导置于封闭环境中,造成论文指导形式的开放性不足。特别是利用邮件、QQ、电话等指导形式,无法让同期毕业生得到更多的论文写作借鉴信息,也不利于论文写作常识性知识的扩散。

(四)指导内容重复化

指导内容重复化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同期指导内容重复。在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受指导形式封闭化的影响,有关毕业论文写作的常识性知识常需要多次教导,甚至一个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指导过的问题又发生在另一个学生身上,造成同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内容的重复化。二是跨期指导内容重复。在不同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重复指导问题更为突出。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的问题,下一届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还是时有发生,几乎每一届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都需要多次重复指导。

二、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现有指导模式忽视写作主动性引导

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之所以造成指导任务大量化、指导时间集中化,其原因固然有招生、就业、考研等因素影响,但现有指导模式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长期规划指导以及非淘汰性竞争压力的缺失,也使得本科生缺乏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长期规划指导的缺失使得本科生难以合理主动安排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计划,造成毕业论文写作进程随大流或严重依赖指导老师的督促。非淘汰性竞争压力的缺失使得本科生常常产生写好写坏一个样,早写晚写一个样的惰性思维,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坐等时刻的集中突击。

(二)现有指导模式忽视论文写作通识教育

目前,决大部分财经院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都突出强调论文的创新性,使得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多采取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但这并不意味着毕业论文写作不存在共同知识,不需要有关论文写作的通识教育。特别是有关毕业论文的行文方式、逻辑结构、内容展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知识共性。但从目前毕业论文指导实际来看,部分院校或部分专业的通识指导每届只有一次,甚至是缺失。这无疑会使得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只能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加强通识指导,增加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与指导工作量。

(三)现有指导模式缺乏互动引导

现有指导模式缺乏互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目前,虽然大多数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注重与本科生间的信息沟通,但传统的教师说教指导模式却使得本科生在与指导教师沟通时产生有“等办法、靠老师、要答案”的心态,依赖于指导教师的明确指示。二是缺乏同辈本科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目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都把精力集中到自己论文的写作上,忽视了同学间论文写作方法及思路的讨论,从而没有机会从其他同学那里汲取论文写作经验与教训。而这不仅从形式上使得毕业论文指导封闭化,而且还会进一步造成指导任务的大量化及指导内容的重复化。

(四)现有指导模式缺乏跨期指导

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大都按届依次展开。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任务也就主要集中于应届毕业生的论文写作上。在这种指导模式下,虽然论文指导与纠正在每一届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以单循环纠偏的方式运行,并使得论文质量得以改善。但如将这种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置于多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来看,则或多或少有类似单曲循环播放的意味,加剧了指导任务的大量化以及指导内容的重复化。

三、改进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毕业论文指导长期规划

一是需要院校引入毕业论文指导的多学年跨度安排。转变大四集中展开毕业论文指导的传统工作模式,联系专业实际,尝试将毕业论文指导安排延展至大三,乃至大二阶段。结合不同时期专业教育计划安排,有针对性地采取先基础后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二是努力实现指导教师的早期指导介入。进一步拓展推动本科生的论文导师制,努力从本科生进人大学阶段便开始介入专业基础教育,积极促进从中学作文写作向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的转变。

(二)引入非淘汰性竞争压力

一是可以转变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变原有毕业生与指导教师间一对一的单独讨论,逐步实现课程讲解式毕业论文研究进展汇报,同时汇报进行过程中增加毕业论文研究汇报的规范性及严肃性。最终实现以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性监控强化,来保障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及进度。二是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引入教师团队指导模式。教师团队指导形式将进一步增强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外部环境压力,而群体指导的方式有进一步有利于正确把握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导向,提高毕业论文指导的效率。

(三)增加毕业论文写作通识教育指导

一是可以在本科教育课程中增加论文写作通识教育课程,重点结合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特点,系统讲解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面临的行文结构、逻辑展开等基础性知识。二是可以有针对性展开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讲座,结合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做集中讲解。三是可以安排指导教师针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的、个性化通识问题做小范围集中辅导。

(四)转型开放式指导,带动同辈学习

一是要有针对性选择开放性通讯媒介,引入QQ群、网络论坛等公众开放介质集中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研讨,开放指导空间,共享写作经验,实现本科生之间毕业论文写作知识、经验的积累及快速传播。二是要转变指导形式,从一对一的传统毕业论文指导形式转变为一对多的集中指导模式。同时,在指导过程中积极引入开放性讨论环节,利用同辈学习理论促进同期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以及毕业论文写作的自我改进,并进而增强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主动性。

五、强化跨期指导。实现多届循环教育

跨期指导是指突破毕业论文指导的级届概念,将不同年级本科毕业生同时导入,进行毕业论文集中指导。这里所谈到的跨期指导模式其核心强调两点,一是“跨期”,“跨期”的目的在于实现论文写作知识的跨年级传播。二是“集中”,“集中”的目的在于实现低年级本科生的自我学习及高年级本科生间的同辈学习。但跨期指导并不是忽视不同年级本科生间的专业知识差异。就不同年级本科生的指导内容而言,低年级本科生的指导重点在于通识学习,而高年级本科生的指导重点则在于具体论文内容把控。就跨期指导模式的指导重心而言,低年级本科生侧重于“自我学习+研讨观摩”,高年级本科生侧重于“自我完善+演练提高”。从而构筑成学生“自学+指导+演练”的阶段循环学习与教师PDCA论文质量循环控制的双循环运行机制,实现以同辈学习缓解指导内容重复、指导时间集中等问题。

财经毕业论文: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革研究

摘 要: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革是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革背景进行研究,结合自身在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实践,提出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具体包括三个转变,即从局部静态指导到全程动态指导、从线下指导到线上线下结合指导、从普适性同质型指导到差异性个性化指导的转变,据此提出促进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财经类

1 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革的背景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综合性科学研究成果的习作,鉴于学生科研经验、科研能力、时间投入和精力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作为毕业论文主导者的指导教师如何实现“师傅领进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指导环节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论文类型和论文写作不同环节,充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效果中迫切需要关注并且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法的改革。

尽管毕业论文指导开始出现“指导提前化,指导多元化,专业交叉化,交流平台化”(李立新,田广增)发展趋势,但就目前毕业论文指导而言,总体上存在以下明显现象:从指导时间来看,现行指导方法属于短期指导;从指导方向来看,现行指导方法属于同化指导;从指导策略来看,现行指导方法属于整体指导;从指导方法的来源看,现行指导方法属于仿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方法;从指导结果来看,现行指导结果存在不透明的、无所谓现象。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人才培养背景下,作为提升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效果的有效途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法迫切需要突破传统的“集中课堂式指导“,采取科学、合理和灵活的原则,通过多元化、动态化、差异化的指导方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改革,推进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本文将以财经类高等本科院校的经济与贸易类专业为例,对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革进行探索。

2 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革基本思路

2.1 从局部静态指导到全程动态指导

无论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如何改革,首先需要解决是指导老师以什么样的角色进行论文指导的问题。对于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来说,如果指导教师纯粹针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指导,尽管牵涉论文选题-选题确定-开题报告撰写-初稿写作-论文修改-定稿-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答辩成绩评定-论文存档等诸多环节,但是由于目标相对单一,看起来似乎不需要指导老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但是亲自指导过本科毕业论文的老师都会发现,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需要指导老师以多重身份介入。本科毕业指导学生名单确认后,从选题到最终的论文答辩过程中,指导老师将会遇到所指导的学生外出找工作、参加考研或者准备出国、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面试等多方面的状况,导致纯粹的毕业论文指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使得毕业论文指导和毕业生的升学、就业等各个环节变得不再独立,而是密切联系,如果哪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都会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指导过程的顺利进行。如果指导老师一意孤行,仅仅关注毕业论文,对所指导的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受到的来自就业、升学或者感情方面的压力视而不见,不仅容易引发毕业生的抵触情绪进而出现不合作行为,而且不利于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开展和整个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能否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老师能否认识到其在毕业论文指导中的角色定位。

本文认为,在本科论文指导过程中,论文指导老师不仅要充分发挥论文写作活动的支架作用当好引导者,而且要当好学生实习过程、找工作或者升学过程中的关注者、倾听者和支持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入毕业生的内心世界,理解毕业生遇到的各方面的困难和干扰,从而说服毕业生克服各种困难投入到毕业论文写作中来。简而言之,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改革中,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要从局部静态指导向全局动态指导转变,从纯粹的论文指导老师向毕业生的引导者、关注者、倾听者和支持者转变。

2.2 从线下指导到线上线下结合指导

从财经类高等院校的安排来看,在大四及时学期,由于学生都在校,指导教师能就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等环节给毕业生进行当面指导。但是,在大四第二学期,尤其是在五一劳动节之前这段时间,毕业生都在外实习、找工作、准备硕士研究生或者公务员等的面试和复试,在这段时间里指导教师和学生基本上没有面对面相互交流的机会。而这将近4个月的时间对于毕业论文写作来说非常宝贵。为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质量,许多学校开发应用了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对毕业论文选题、评阅、成绩登录、论文格式规范化等方面作用明显,但多数实时沟通交流等指导功能相对弱化,甚至没有。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达,尤其是包括腾讯、飞信、微信等即时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开始多元化,面对面单独指导、面对面集体指导、电话或短信指导、电子邮件指导、QQ网络平台指导、社会调查实地指导、指导小组指导等方式逐步进入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从我校具体实践的调查结果显示,论文指导主要通过面对面、电子邮件、电话或短信方式进行,分别占39.78%、41.22%和13.98%,从中可以看出,电子邮件是论文指导中主要的指导方式。由于电子邮件更多是针对个人,因此不能保障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尤其是学生不在校期间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即时有效沟通。由此可见,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迫切需要一个平台,实现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线上线下互动交流。QQ群具有群共享、群邮件、群BBS等基本组件(杨靖等,2012),为推动本科论文指导方式从传统的线下指导向线上线下结合指导转变提供了方便。

基于QQ群的即时性、便捷性和互动性,本人从2010年开始,建立了旨在针对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的QQ群,在2010-2012年两届中共有26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通过QQ群的毕业论文指导获得了相应的帮助并且顺利毕业。本人的一般做法是:确定指导学生名单后,召开见面会,告知学生QQ群号,让学生全部实名制加入并且在群名片中标出自己的级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本人组建的本科毕业论文群中,既包括本人指导过的已经毕业的学生,也有正在指导的学生,这样应届毕业生不仅可以和指导老师就毕业论文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针对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考研或者找工作等其他问题从往届毕业的学哥学姐那里获得帮助。当然,从本人的指导实践来看,尽管QQ群的确在论文指导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面指导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开题报告撰写、初稿写作、基本观点形成以及论文修改等环节必须面对面交流,这样不仅能确保论文撰写质量、把握好论文撰写进度,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指导效率,实现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2.3 从普适性同质型指导到差异性个性化指导

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如果指导老师已经实现了其角色转变,同时能够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指导,接下来要回答的就是指导老师如何指导的问题,这牵涉到指导方式的变化。本文认为,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应该因材施教,释放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从普适性同质型指导向差异性个性化指导方式转变是关键。具体来说,在毕业论文指导名单确认后,指导老师首先需要了解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考硕士研究生(国内和国外)还是直接就业,对于直接就业的同学了解哪些同学有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基本想法,哪些有进入企业工作的意愿等等,对这些情况指导老师都需要摸清楚。在摸清楚学生基本去向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从其长远发展来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指导。比如对于有意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同学,我们在毕业选题上相对来说应该更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的夯实,更注重学生学术能力培养,而对于直接就业的同学来说,偏向于鼓励同学们以家乡或者工作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等作为毕业论文选题,这样不仅能将学生的实习经历或者求职经历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而且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差异性个性化指导并不代表什么事情都为学生包办。针对毕业论文文档的操作,本人曾经对毕业生进行集中指导,比如目录的自动生成、图的制作等等,但是对于不同论文选题的同学针对文中数据以及参考文献获取的问题,应当告诉学生相应的获取途径,但不会将其直接提供给学生。也就是说,指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哪些是可以为哪些是不可以为的。简而言之,本文认为,在指导本科毕业生论文中,无论学生遇到什么问题,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但是我们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渔。

3 推进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改革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考核方式

要积极推进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离不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积极参与。要实现本科指导论文老师角色的转变,从单一的引导者向多重角色转变,迫切需要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具体来说,不能单纯以面对面指导的次数作为衡量指导老师是否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指导的依据。具体来说,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指导老师是否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可以让所指导的学生来进行评价,看是不是在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获得了指导老师即时性、实质性的指导或帮助。我们调查发现,对毕业论文最需要教师指导的环节,回答论文选题占10.71%、论文资料收集占15.35%、论文提纲和结构占25.66%、论文思想和观点占20.00%、如何论证(理论与方法)占18.18%、论文规范占10.10%,这表明学生要求指导是多方位的,涉及到毕业论文的每一个环节。财经类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组织毕业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指导老师的指导过程进行、客观的考核,加强监督和管理。

3.2 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投入

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指导方式的改革离不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能力的提升。从高校现有指导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来看,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职称上主要以副教授和讲师为主。对于刚刚开始指导毕业论文的年轻教师来说,他们不仅缺乏指导经验,缺乏给学生进行面对面指导的场所,而且缺乏和其他指导老师沟通、交流的平台。因此,高等院校可以在毕业论文指导名单下达之前,组织学校经验丰富而且指导效果突出的博学教师对新的指导老师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在各个系部建立相应的针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QQ群,供所有的指导老师进行交流,实现指导方法等方面的资源共享。除此以外,高等院校可以综合考虑学校实际情况,提高单个学生指导论文的课时工作量,从本质上提高本科论文指导老师参与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革的积极性。

财经毕业论文:论提高财经院校统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摘要】 统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有着与其他学科显著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出发,剖析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现状及成因,为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提出了正确树立教学理念、实行毕业论文导师制、严格规范管理等措施。

【关键词】 财经院校统计专业毕业论文创新能力

统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通常是在统计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在第8学期的实践教学环节过程,计6学分。毕业论文从确立选题到搜集文献资料,从开题研究、分析论证到论文撰写,都需要高度专注、潜心思考,是所有教学活动中,学生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最强的环节,是学生大学期间专业综合能力最集中的体现。

一、从统计学专业特色看统计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

统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经济学和数学知识,系统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理论和实践综合业务素质兼备,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关、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经济调查、信息管理与咨询、数量分析与预测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财经院校统计专业的特色是依托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将统计学理论和方法与经济学、管理学和现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注重产、学、研结合,重视社会实践环节,着重提高学生独立组织统计调研活动及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某一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与其他各类理科论文及经济学论文相比,有其鲜明的特点:专业性、统计实践性、科学创新性。

二、统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及成因

1、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

毕业论文的质量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然而近几年来毕业论文质量有明显下滑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缺乏创新性。创新是要求学生通过统计专业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和积累,很好地将统计理论和方法与其他实质性学科相结合,创造性地加以应用。虽然绝大部分同学在论文中进行了一些文献的综述,或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但也只是进行简单地罗列,而大部分论述也只是根据书本或文献资料,进行简单地重复。尽管一些同学阅读了一定量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但所写的论文不能很好地结合文献综述内容,阐明自己的写作观点、写作目的,在论点、方法上鲜有创新。

(2)论文数据来源单一,参考资料不充分。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结合第八学期的社会实践或参加各种类型的统计实践活动去完成。但多数学生没有认真进行社会实践,只满足于年鉴、网络等一些工具资料,闭门造车。撰写的毕业论文要么内容空洞,缺乏说服力,要么也只是参考他人的文章,置换新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不同的结果,根本谈不上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在查阅参考资料时,多数同学都能阅读一定数量的中文文献,但外文资料几乎没有看过,随便从网络下载一些外文资料,列示在附后的参考文献中,以应付学校对外文文献阅读量的要求。

(3)专业功底不深。学生论文答辩是就学生论文写作有关的内容,主要涉及论文选题原因、研究价值、主要内容和观点以及创新点进行考察,同时还要考核学生与论文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辩组教师就论文中有关问题向答辩同学提问,而具体体现在答辩中的一些情况是,真正落实答辩的为数不多,一些同学只就自己的论文做简要的陈述和说明,基本上是有答无辩,更有个别同学对一些统计理论和方法掌握得不够和透彻,有些理论回答模棱两可,而对于有些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也是模糊不清,导致方法的误用和滥用。

(4)管理松懈。学生开题现为第七学期末,照理来说,论文已经布置,学生就应着手开始撰写,但学生不是将毕业实习与撰写论文同步进行,而是忙于找工作、考研,加上一部分学生在家就近分散实习,学校难以对毕业生实施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只能通过网络与其进行简单沟通,因此对毕业生撰写论文缺少必要的指导,加上有些指导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科研能力差,对指导学生论文不够得力。

2、影响和制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成因分析

(1)学生本身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写作态度不够认真。目前,学生毕业后就业实行双向选择,有的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之前,就已经考研;有的已落实了工作单位;有的毕业生忙于各类招聘考试,或奔走于就业单位的应聘,无心在撰写毕业论文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成绩对就业没有直接影响,因此根本没有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开题报告中拟定的写作进度撰写,而是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在临近答辩前一个月,东拼西揍、甚至抄袭等,匆匆应付了事,根本谈不上提高论文质量。

(2)有些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交流时间少,见面时间短,缺乏定期交流与审阅制度,甚至有的老师对学生的写作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

(3)毕业论文撰写过程时间短,质量难以保障。虽然论文在第七学期末就已经布置,但学生要实习、找工作、准备各种考试,毕业论文的实际撰写时间也只有五至六周左右的时间,而且与多数学生毕业找工作同步,这势必导致论文的“拼揍”、“掺水”现象严重,质量下滑。

(4)学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欠缺,专业训练不足是制约论文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完成论文的能力不足,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占主导地位。平时任课老师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就某一问题撰写文献综述,学生也只是东拼西凑或抄袭,敷衍了事,根本起不到训练的目的,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学生只会学习课本知识,只会让老师牵着走,一旦放开就无从下手。学生缺乏前期的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成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瓶颈。

三、提升统计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加强管理,凸显专业特色,提高统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需要由教师和学生、院方和校方、教学单位和管理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在统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校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德、智、体、能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为统计教育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时机就是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因此,教学单位除了建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外,还要定期召开座谈会,讨论和总结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毕业论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解决了认识问题,增强双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老师和学生才会重视毕业论文,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2、积极探索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新模式

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统计人才需求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后劲。学校有统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专业实践基地,学生实习时可利用实习单位的统计资源,在实习单位的科研力量与学校指导教师联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这不仅能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对统计人才的要求,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就业平台。

3、实行毕业论文导师制,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

文成于思,思基于学。论文的选题、写作是一个阅读和反复思考的过程。只有大量阅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文献,了解本学科前沿理论,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在阅读和思考的多次反复中才能确定论文选题并加以完成,这样的毕业论文才会有新意、有价值,而这一过程对我国高校本科生来说几乎是空白。为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笔者建议对本科生实施集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及毕业论文撰写为一体的导师制度。从大二学期末就指派导师,根据专业特点和研究方向一致性原则,组建以导师为核心的包括大三、大四学生在内的调研小组。导师的责任是参与、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报告的撰写;为学生指定阅读课程之外相关专业的报刊书目,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导师所研究课题的调查、资料搜集、信息分类、加工整理等工作,并训练学生撰写专题文献综述、小论文;指导学生进行实际实验或社会调研,收集、整理原始数据和资料;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

4、加强对学生专业论文写作的训练,进行毕业论文的创新改革

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从选题、收集资料、确定论点、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之掌握基本的写作规范。统计专业学生在大二、大三开始,就有统计专业课程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通过这一过程锻炼学生运用统计专业知识和统计思维方法写作统计学术论文的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通过这一环节,可以鼓励学生从大四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当前经济形势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统计工作的实际,撰写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对实际部门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并可将质量上乘的在统计专业期刊上。如果公开两篇或两篇以上,可免修学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大大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5、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控制,严格规范管理

几乎每个高校都有学生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安排指导教师、论文格式、撰写实习报告、论文中期检查、答辩、成绩评定等具体工作布署、具体要求、完整规范的质量管理和检查评估系统,关键是要规范指导教师的指导责任和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对于指导教师而言,要以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对学生论文中的所有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进行认真核查,对文中计算结果要验算,保障论文的真实性和性。把握好学生论文的初期、中期阶段的检查和定稿的质量关。对于管理部门而言,主管学生工作的老师,应配合教学部门,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既要对学生检查,也要对指导教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毕业论文工作有序正常地进行,为各项制度与措施的贯彻执行提供保障。另外,还应重视论文答辩这一环节,这样有肋于提高学生对论文的重视程度,鉴别论文自我撰写的真实程度,提高其表达能力。

财经毕业论文:电大财经类毕业论文管理质量之我见

摘要: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电大各层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这几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次综合性的应用,同时也是高校专科教学实践的一次检验。本文作者试图就电大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质量管理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大幅扩招,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但是,人数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这导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的下滑。

根据财经专业背景,其毕业论文的撰写比起其它专业而言有其特殊之处。毕业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深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或市场经济运作中某个实际问题,从而培养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但是,目前财经类的毕业论文中普遍存在抄袭现象严重、内容空洞、缺乏创新、文字语言不通、答辩效果不佳等问题。若不加以识别和改进,势必要影响到财经类毕业生在经济和企业管理研究方面的能力,影响到今后在企业实践中的表现。

一、电大学员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大是一所开放性大学,学员大都是在职职工,分布在各行各业,学习上以自学为主,辅之以适当的面授。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许多问题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的学习较普通高校学生更困难,因为他们身负学习、工作、家庭三重任务,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准分离的状态,突出反映在毕业论文环节师生互动方面的局限性。从近几年辅导和批改论文的情况看,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

1.论文的形式质量不够规范

所谓论文的形式质量,应该对论文的结构层次、语言文字,以及规范性、标准性、可读性方面有所要求。近年来,论文的规范化问题已经成为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的因素,(刚下发的《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管理暂行规定》比原执行文件更规范)。原因是如果没有一套标准的写作规范来严格要求的话,那么论文撰写过程中不仅会出现格式混乱、错别字病句等问题,而且不同论文之间缺乏统一的模式进行比对,也就会给论文的评判工作带来困难。本人曾在2006、2007年对论文的形式质量做过专门的观察,两年累计在批改某高校会计专业的50余篇论文中,缺参考文献的竟达11篇,文章结构层次混乱的有2篇,乱编序号的有2篇,没有编序号的有1篇。这些数据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从学生到论文主管部门对于论文撰写规范的重视度还不够高。此外,还有参考文献规范化的问题。参考文献的著录不但有助于文献计量统计学研究,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继承性和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另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论文的结构层次和框架的合理性,优良率只有11%,较差率竟达到22%。这说明学生在开题阶段对于论文今后的写作思路没有明确的目标,文章章节混乱,缺乏逻辑性,并且论文主题也不明确。

其他的形式质量问题还包括缺字、错别字、字体格式不合规范等细节上的问题,如果没有仔细检查,是很难发现的,从中也说明了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指导教师都对于这些小范畴的问题不够重视。虽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会对论文的本身造成致命的影响,也不容易被人查觉,但这有悖于学术研究的严谨作风,也是毕业论文管理部门的一个管理上的漏洞。

2.论文的内在质量问题过于肤浅

内在质量主要涉及选题和成果价值(即论文的具体内容)。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专业为本、创新发展为主,实践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对于财经类的毕业论文而言,选题必须符合财经类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受到的锻炼。选题的范围和深度应该符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反映时代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发展水平。

针对选题的合理性问题,笔者同样对之前的某校会计专业的50个毕业生的论文题目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发现选题过于集中,视野不够开阔,比如“会计信息失真”、“应收账款的管理”、“会计电算化”这类题目特别多,而且论文大同小异,结构相似,内容相仿,缺乏创新。选题这一指标存在最多的问题还是题目的范围太大或者深度不够,经常出现“试论我国会计……”等范围较大、缺乏操作性的题目。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还是适合从一个范围较小的研究点入手,然后再逐步深入。如果要求更高点的话,还可以从选题的创新性加以评判。

成果价值一向是论文质量的重中之重,它主要体现出作者分析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论点的创新性等方面。但电大学生论文的成果大都是陈旧、照搬别人的资料和结论,缺乏个人的创新观点。

3.答辩质量只是流于形式

毕业论文的答辩与考核是对大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计算机技能等素质的一次检验。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具有直观性、过程性、主动性、综合性等特点。尤其是对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无论是其内容还是答辩方式,其模式与商业咨询报告和工作报告十分接近,通过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无疑为学生今后在企业中做出的工作汇报打好了基础。

但是学生在答辩过程中,由于前期工作欠扎实,对论文中的问题浅入浅出,与论文知识密切相关的深入问题很难回答出来,答辩委员会人员只能根据答辩者的简要说明,简单地提一、两个问题了事,答辩有时只是流于形式。

二、改进的措施

1.选题质量的改进

对于财经类毕业论文而言,由于在当前情况下,经济和管理领域的题材相当丰富,所以应该不会出现题材匮乏的情况。通过之前对论文开题的统计情况,选题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范围太宽泛或者可行性问题上,例如“我国上市公司研究”、“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等。因为要完成这类题目,作者需要对整个研究对象有一个较为宏观的了解和把握,其中涉及大量的行业和企业数据、信息,这对于一个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侃侃而谈、难以深入的话,就失去了学术研究的价值。所以,笔者认为,对于电大毕业论文而言,研究对象的范围应该控制在一个中等或较小的范围以便有足够可挖掘的空间,例如对于某一经济理论、某一品牌、某一企业、某一经济区域或现象的研究。同时,在范围适中的前提下,也要看题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特别是一手资料的可获得性,这关系到论文是否有足够实证分析部分来支持论点。笔者认为,对于论文的选题质量的检查,应该关注于选题范围和可行性两个指标。

2.从成果价值检查论文质量并加以改进

财经类论文的较大特点就是其研究对象与当前经济、管理潮流密切相关,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其真正的成果价值在于帮助某一或某些经济体(个人、企业和社会)实现更多的个人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一篇论文的结论是否有价值是对论文的研究意义的肯定,也是对论文整体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的、占很大比重的评价指标。根据价值服务的对象,笔者认为检查的方法有:结合选题的质量检查,考察论文的题目,对论文的价值类型有初步的了解提出初步修改意见;考察论文绪论部分,尤其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部分,判断其是否具有创新性并加以充分挖掘;重点考察论文研究结果陈述部分,对论文价值类型有进一步的了解,然后作出判断,提出改进意见。

一篇好的本科毕业论文,光是观点正确还不够,还必须在正确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总结,有新意,这样才算是一篇好论文。它要求学员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不囿于陈规,不承袭俗套,能对别人认为不存疑义的已有结论从反面加以思考、分析、审查,寻找其缺点与不足,从而向传统的观念提出挑战。或者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得到与众不同的新认识。具体来说,可以补充、深化已有的观点,可以赋予过去的理论新的社会意义,可以批驳、修正已有的论点。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生来说,要求他们创造一套新的理论和方法可能要求有点高,所以应该更多地要求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从现有的理论和方法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原有理论和方法加以补充、改进。

比如:一个并不新颖的题材如果在研究方法上能加以创新,也就是说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那么也同样具有很大价值。但其前提是实事求是、不牵强附会,不提倡硬把某些理论套在某个相关性不大的对象上面,或者过度追求实证分析而对一些没有必要、也不能反映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导致统计分析的滥用。

3.引入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机制

在当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了学生评价机制。论文教学是学校和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过程,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主体,对于这个过程了解得很清楚,他们的评价将直接体现出论文教学环节的质量水平高低以及问题所在。这其中以教师在现场指导学生论文最为重要,因为这个环节处于一线服务现场,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服务质量的高低,即论文的质量。从指导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论文教学参与者的角度来探讨分解出12项评价内容:

(1)教师对论文指导工作负责,每一阶段都认真把关。( )是 ( )一般 ( )较差

(2)教师定期召见学生进行指导,并每次予以记录。

( )是 ( )一般 ( )较差

(3)教师指导过程中十分投入。

( )是 ( )一般 ( )较差

(4)教师本身对论文很有见解,指导思路十分清楚。

( )是 ( )一般 ( )较差

(5)教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人的观点。

( )是 ( )一般 ( )较差

(6)教师对细节问题(如格式、错别字)也很重视。

( )是 ( )一般 ( )较差

(7)教师很重视及时手资料的获取和实事求是的研究作风。

( )是 ( )一般 ( )较差

(8)教师很注重学生在论文中的创新。

( )是 ( )一般 ( )较差

(9)教师经常给予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

( )是 ( )一般 ( )较差

(10)教师的每次指导对于学生撰写论文有很大帮助。

( )是 ( )一般 ( )较差

(11)教师的指导能够激发学生对论文撰写的浓厚兴趣。

( )是 ( )一般 ( )较差

(12)整个指导过程气氛热烈活跃,双方能积极发表意见。

( )是 ( )一般 ( )较差

把这些指标在开学初写论文时发给学生,到论文完成时密封交到论文管理部门,由论文管理部门汇总,根据这些评价酌情给指导教师发放论文辅导的报酬。

论文管理部门也可以对论文指导环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重视并及时改进。

4.引入学生对论文撰写工作的自我评价

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服务,光有服务者提供的品质服务是不够的,如果被服务者自身不能够很好地配合服务提供者的话,那么服务过程和结果未必会很理想。同样,作为论文教学服务的接受者,学生如果不能在论文教学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的话,那么论文指导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从而影响论文的最终结果。为此笔者制定出以下四个问题作为学生自我评价指标:

(1)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度和兴趣度。( )重视 ( )还好 ( )一般

(2)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论文教学实践的次数。( )每周一次 ( )每半月一次 ( )每三周一次 ( )每次约见是主动跟教师联系的 ( )每次约见是教师打电话的

(3)学生认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写作能力强 ( )写作能力不行 ( )兴趣大 ( )没兴趣 ( )就业压力太大,没心思写 ( )工作太忙

(4)学生与学校之间就论文教学问题的沟通情况。( )畅通,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或BBS知道学校方面的近期通告( )不畅通,特别是关于论文的进度、写作规范等重要文件无法及时传递到学生手中。

学生的自我评价目的在于能够发现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办法,帮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并满足学生未能得到满足的合理需求。

论文指导研究主要建立在教师指导学生这一平台之上,旨在发现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点,并加以改进,建立起一个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论文质量为根本目的,高效、有序、和谐的毕业论文指导环境。

财经毕业论文: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建设论述

一、案例建设需求调研

把握教学需求与学习需求是案例建设的关键。前者是指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哪种类型的案例,采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与考核评价形式,以更方便地实现教学目标;后者是指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需要哪种类型的案例,采用何种学习形式与训练方式,以更方便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而这两种需求又相辅相存,二者共同作用形成案例建设的双重需求。2012年,我们对湖南广播电视大学8所分校的86名教师和104名学生进行了调研。被调研教师分布在不同职称层次和不同教龄层次,被调研学生集中在工商、物业、物流等财经类专业,所选样本相对分散,差异较大,数量较多。问卷中设计了关于“案例建设组织、案例内容、案例格式”等师生最为关切的问题。我们整理调研结果,得到以下重要信息:1.关于案例建设组织案例编写的组织,按编写人员数量可分为单独编写与团队编写,按参与对象不同可分为教师编写、学生编写与师生共同编写,其中有以学生编写为主教师协助辅导的方式,有以教师编写为主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基于电大的分级办学模式,我们可以将开放教育案例编写的组织方式分为省校与分校教师共同编写和分校与学生共同编写两种方式。前者是省、分校教师共同协作完成,省校教师相对有专业优势与资源优势,而分校教师更接近学生,更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与实际需要,二者结合能取长补短。后者是师生共同完成,而这些学生都有与教师面对面的机会,这种方式更具有亲和性,更容易组织与指导。调研显示有41%的师生主张由省校组织并由省校分校教师共同承担编写工作,25%的师生主张由分校教师组织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个案编写组。案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还需有力的组织保障。35%的师生主张案例经费应由省校单独承担,31%的师生认为应由分校单独承担,有17%的师生认为可由省校和分校共同承担,有10%的师生认为不需要经费,可将建设案例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环节,有7%的师生认为可采用争取其单位资助等办法。2.关于案例形式需求案例展现的形式,按规模大小可分为综合性大中型案例和专业性强的小微型案例,前者涉及的管理问题多而复杂,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理论与方法较多,后者涉及的管理问题少,运用少量理论知识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按案例呈现的特点可以分为学习型案例和分析型案例。前者是指案例问题已经分析解决,只需学习者延展或举一反三即可,相对容易掌握。后者只提供相应的案例背景与一些问题,也许并没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没有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需要学者深入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在识与原理,选择恰当的分析工具来解决问题,难度比较大。调研显示,82%的学生希望能提供综合性大中型案例,学习这种案例可以开拓知识视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或可借鉴现有的案例问题解决方法来解决公司实际运营管理过程遇到的同类似的问题;67%的教师希望有专业性强的小型案例,在授课时这种案例与知识点结合较紧密和明显,使用方便。另外学生对学习型案例的需求大于对分析型案例的需求,而教师对两类案例的需求基本一致。学生认为学习型案例已经把问题分析了,只需举一反三,而对分析型案例,还须查阅资料,深入分析方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尽管更具有挑战性,但更需耗费时间。课题组还了解到,86%的师生认为学习本土特色案例将更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和更具实用价值,认为在本土案例教学与学习中,可以结合本地企业和行业学习案例。师生对不同类型的案例需求比例详见图3。3.关于案例呈现格式案例呈现格式没有统一标准,但应考虑教学环境与学习对象。案例格式关系到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的每个环节。好的呈现形式更有利于案例教学、学习与质量监控,更容易实现网络化与程序化。普通高等教育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通过面授来弥补案例格式的不足,但远程开放教育不具备此特点,因此对案例格式的要求更为重要。案例呈现的格式有的比较简单,只提供一段简单的陈述性的文字,有的比较复杂,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或一些干扰信息,文字量相当大。在调研中,师生普遍认同“引言、案例背景、主体内容、结尾和案例使用说明书”这种案例格式比较科学且有条理,特别是“案例使用说明书”包含的五大块内容:教学目的与用途、启发思考题、分析思路、理论依据和学习计划,是指导远程教育学员自主学习的好帮手。

二、案例建设基本构想

1.发挥系统优势,组织案例编写广播电视大学具有较好的系统办学优势,分级的管理模式更适应案例建设工作的开展。省级电大应在案例建设中承担组织与管理的职责。我们将财经类案例分为工商、物流、物业等多个模块,由省校各专业责任教师担任模块负责人,负责各模块案例编写的指导、终审、案例选题等协调等工作;每个模块设定相应的案例选题,如工商案例模块设定企业文化、战略等选题;各分校选定案例选题后成立案例编写小组,负责案例的素材收集、整理与编写工作。事实上案例编写也是实践教学,因为调查和编写案例的过程,也是师生研究企业实践与经验的过程,是实践知识和理论应用验证思考的亲验性体会和学习的宝贵机会。[3]案例编写组织包括两方面,一是案例建设织织结构设计,二是案例建设工作流程设计。前者是案例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只有分清管理层级与管理职责,才能做到各司其责,各尽所能。后者是案例建设工作的质量保障,只有遵循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才能有序开展案例建设工作,确保案例建设质量。(1)案例建设的组织结构。案例建设应以项目形式驱动进行三级管理。最上层是案例项目组,由省级电大教学部门专业负责人承担组长,其主要职责是总体组织与协调,汇总案例并组织专家评审、反馈修改意见,组织再修改,确定成品入库案例、经费预算与结算等。中间层为模块组,由省校课程责任教师承担模块组组长,其主要职责是制订模块的“案例建设选题指南”,指导分校师生选题,协调分配选题,确定编写教师,指导并监控编写。最基层为编写组,由分校教师或与学生共同组成,其组长应为分校专业教师或课程教师,主要职责是挑选适合的案例选题,进行成员分工,组织案例素材,进行案例设计等。(2)案例建设的工作流程。项目组将案例按专业进行分块管理,模块组从项目组中领取所需要负责的案例模块,并设计各模块选题,编写组从模块组领取案例选题,并制作案例。模块组应指导编写组制作案例,编写组将制作好的案例提交到模块组进行初审,模块组将初审合格案例提交到项目组进行终审,将不合格案例返回编写组重新修改,项目组将终审合格案例入库。案例建设的组织、流程与工作职责详见图4。

2.明确编写原则,确保案例质量基于调研与访谈,我们确定以下四条远程开放教育的案例建设原则。(1)符合远程教育特点原则。开放远程教育财经类专业案例库的建设一定要依据远程开放育办学特点,以“123”教学模式[4]为指导撰写适用现代远程教育的特色案例。这就要求案例内容具有易学、实用、精练、趣味、结合专业特点强等特点,符合开放教育广大在职学生的需求特征。(2)结合地方本土特色原则。各省级电大开放教育财经类专业学生大多长期扎根于本土,服务地区经济。且地区经济文化相对具有本土特色。因此,为学生提供具有地区本土特色的案例,让学生能真实感受案例背景,会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3)宁缺忽滥原则。案例建设应重在质量,不得抄袭、改写他人案例,不得随意杜撰案例。所有案例应有原创性、针对性、完整性等特点。(4)双重需求原则。案例建设目的是服务于广大师生,切实提高电大教学质量,如果所编撰的案例不适合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这一双重需求,且在实际工作中无实际意义,那么不仅将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且将对广大师生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3.规范案例格式,服务广大师生案例格式对案例编写的质量影响很大,如果不按照科学的案例格式编写,将难以把握案例编写的各个要素,或对要素意义的理解出现偏差,更有可能导致要素的丢失。另外可能导致编写人员各自为政,形成不同的版本,将影响后续的案例入库管理。再者,科学而统一的案例格式将容易实现案例教学软件化、程序化,有利于案例教学软件的开发,方便远程案例教学与质量监控。我们确定以“引言、案例背景、主体内容、结尾和案例使用说明”[5]为格式,其中使用说明又分为“教学用途与目的、思考题和教学计划”。及时,撰写引言时要求点明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主要决策者、关键问题等信息,尽量简练,一般用一段文字即可,要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撰写案例背景时应介绍案例所在行业、公司、相关人物、事件等相关背景,内容翔实充分,能有效辅助案例课堂讨论分析。第三,编写主体内容时,对于大中型案例宜分节,并有节标题,要求陈述客观平实、不出现作者的评论分析,决策点突出,所述内容及相关数据具备完整性和一致性,节标题分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另外为便于读者理解,可利用脚注形式说明相关的专业词汇或行业术语等。第四,在撰写案例结尾时,应根据需要确定不同的写法,比较通用的写法有三种:一是对正文的精辟总结;二是提出决策问题引发读者思考;三是自然淡出。关于“案例使用说明”的写法要注意以下三点:及时,撰写教学用途与目的时,要描述本案例所适用的专业、课程、对象。阐述教学目标,哪些知识点要求理解,哪些要求掌握,哪些要求应用应详细说清楚,类似如教学大纲。第二,设计思考题时,不单纯提问,而且要有启发学生思维,提示学生思考方向的作用,特别是远程教育模式下,这一点非常重要。思考题的题量以2-5题为宜。第三,编制教学计划是远程案例教学的特色,学生的学习计划应包括预习案例某些要点,复习相关理论知识,确定学习小组分工等;教师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分校教师组织案例教学。

4.案例形式多样,兼顾双重需求通过调研发现,师生对案例形式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教师倾向于小微型案例,而学生倾向于大中型案例,师生共同倾向于本土型与学习型案例。因此在案例编写中要兼顾双重需求,在编写大中型案例时,不仅要考虑案例的综合性,也要注重对单个知识、理论与原理的应用,同时考虑案例应具有分拆功能,可以分拆应用于课程的章节教学,在编写本土案例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案例特点,要让学生对本土特色有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把学生禁锢在本土,要让学生开拓视野,吸收新的知识与信息。

三、结束语

自办开放教育以来,从基础建设到规模扩张,从人才强校到内涵发展,开放教育没有辜负社会赋予的伟大使命。当前开放大学筹建在即,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软实力,符合开放大学办学宗旨和理念,除了结构调整与功能定位以外,应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力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挑起为全民终身教育服务的重任。我们寄希望于案例教学,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并以此为突破口,促成教学质量的新一轮提升。

作者:段庆华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财经毕业论文:远程教导财经类案例综述

(一)远程财经案例库个案构建模式

远程财经案例库个案模式的构建分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为了满足规模管理和信息化管理需要的对原始个案的标准化加工,二是为了满足师生需求的过程的个性化加工,三是为了实现质量评价的监控机制的设计。首先,依据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标准化”的要求,对原始个案按“标准模块、标准问答、标准过程”三个二级指标纬度进行标准化加工。我们将原始个案设计成“引言、案例背景、主体内容、结尾和案例使用说明”五个标准模块,“引言”能有效点明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主要决策内容、关键问题等重要信息,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案例背景”包含案例事件所在的行业、公司、经济社会环境等重要信息,能有效辅助案例讨论分析,“主体内容”层次清楚,决策点突出,分析数据完整,是案例分析的主阵地,“结尾”能给读者提出一个精辟的总结或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案例使用说明”是案例学习的“使用操作说明书”,包含教学用途与目的、思考题和教学计划等重要内容。我们对案例答案也进行标准化设计,如在预习案例阶段,设计了“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案列涉及的知识、理论和原理有哪些”,“本案例的主题是什么”等通用且标准化问题供学生回答,采用关键词匹配等技术手段实现答案标准化。并对案例学习也设计标准化的案例学习过程,分别为“预习案例、复习案例、小组交流、问题争鸣、答问提问、案例报告”,体现了学生要撑握一个知识、原理或技能的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也体现了案例学习对互动与讨论的要求。其次,对已经进行标准化加工的个案进行个性化匹配和深度加工,力图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充分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需求,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持续激励。“自主学习”是指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前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与考核时间,自主选择所需学习的案例和学习资源,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成立学习小组协同学习、协同分析案例并协同解决案例问题,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有任务分工,但更多的是取长补短,协同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另外,小组之间的所有案例学习者都可以参与到相关案例问题的研讨之中,实现更大范围的协作学习。,为实现远程监控需要,我们在标准化学习环节上设置过程监控观测点,用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实现全程的网络化远程监控,及时统计,形成数据报表,将监控结果反馈给师生,用以改进学习行为和教学行为,利用监控生成的结果,形成对学生远程案例学习效果的考核和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考核。远程财经案例库的个案构建模式成功融入了“标准化和个性化”元素,实现了对教学与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控,并且将“标准化、个性化与实时监控”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环境,满足开放教育教学需求的相对科学而系统的模式。详见下图1。

(二)远程财经案例总库构建模式

专业教学所需的案例侧重于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辅助作用的案例,例如,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战略、财务等多项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综合性案例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课程教学所需的案例侧重于专业性强,涉及知识点的内容比较专较深,能让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对某一知识点有个、、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活动所需的案例侧重于帮助学生在组织进行教学活动前的“热身”,因此需要编写或选择与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相类似的案例供学生学习,例如,某工商管理班要参加专业老师组织的对某个企业管理问题的咨询诊断活动,那么之前就要提供与该企业相似的经营环境、相似的管理问题的案例供学生学习。在计划编写或选择案例时,按照此三个标准进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专业教学案例、课程教学案例和教学活动用案例”三类案例,并进行入库管理,完成“库类”建设工作。“库源”是指案例的来源。可以将上述三类案例的来源框定在四种渠道,分别是“本土型、实用型、学生编写、比赛生成”四种渠道。本土型案例素材主要来源于本土企业,展现本土企业的环境和文化,呈现本土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实用型案例主要来源于有计划的案例编写,应由学校或部门组织形成开发团队来完成,其目的是能达到有效完成专业或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性比较强,学生编写和比赛生成的案例主要来源于学生作品。上述四种渠道能有效保障源源不断的输入初成品案例,但还需对初成品进行深度加工优化和筛选,形成成品案例,分类入库,供学生学习使用。

综上所述,“库源”建设与“库类”建设工作相辅相成,互相关联,形成有机的案例库建设系统,其工作流程共同构成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的总库构建模式,具体模式如下图2所示。总之,在“CLE”模型的指导下,为了满足远程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质量监控的需要和远程实现的需要,在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案例总库的个案来源,还要考虑来源案例的分类及管理。远程教育模式下的财经类专业案例库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将重点探讨远程财经案例库使用及监控,在案例库管理中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监控、教学质量的监控和学习效果的测评。

作者:段庆华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财经毕业论文:财经定位存在问题综述

1侧重生产领域,缺少解读性报道

第七频道主要推出的几档经济节目过分侧重于生产领域,栏目设置的着眼点应该跳出,转向流通领域、消费领域,扩展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这方面第七频道还有很大缺陷。例如:《经济正前方》在播报本省经济信息时,都将本省对外贸易、本省与其他省份跨省交流等放于报道重心,而这些大都是比较宏观的经济数据,对广大电视受众的经济生活影响不大。《话龙点睛》节目立意虽然不错,但是主持人与嘉宾在节目中并没有站在观众或者投资者、消费者的角度,例如5月28日《话龙点睛》的探讨话题是“自驾游兴起,为我省旅游业带来新增长极”,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将“这会对我省经济如何如何”挂在嘴边,而不是站在广大投资者的角度挖掘商机。

2节目形式单一

目前,第七频道的节目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是演播室谈话或者资讯节目,与其他时政类、新闻类的节目很难相互区分,而且节目中的主持人与嘉宾的表现也相对刻板,更无法做到与受众相贴近。作为省级电视台的经济节目,在新闻来源本土化的背景下,必须寻找适应本土观众收看的特质,一切与本土生活有关的内在表征下,来完成新闻化、常态化和具有相当收视的目标。电视节目向来是以“内容为王”,一个频道或一个栏目有无生命力,最根本的还是靠节目内容和质量说话。[2]

3从业人员缺少经济专业背景

第七频道对频道从业人员方面的选择标准相对较低,例如在第七频道主要推出的《经济正前方》、《科技传奇》等节目的主持人都不具备过硬的经济知识储备,也不曾拥有在相关经济类媒体从业的经验。频道的记者、策划人员、编辑人员等同样是从黑龙江电视台的其他频道中抽调的人员,缺少专业扎实的财经媒体经验。频道的记者来到采访现场,不知如何切入,采访不得要领,主题把握不定,更不用说提出自己的观点,把专业节目演绎得趣味横生了。人才资源是及时资源,是推动电视频道快速发展和提升电视频道核心竞争力的及时推动力。比起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经济类节目对人才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如何吸纳、聚集和培养既懂电视制作,又了解中国经济状况的复合型人才,在最短的时间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是电视经济频道想要走向成功的关键。[3]近些年来,各电视台对经济节目趋之若鹜,经济专业频道大量推出并成为我国电视媒体市场销售的兴奋点。但是事实证明,除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外,地方电视台凡是以纯经济节目为主的大都举步维艰。通过对黑龙江第七频道的财经之路存在问题的探寻,也透射出地方经济频道面临的困境。总体来说,地方经济频道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多,“经济”成为大家谈论的中心话题,地方经济频道只要走出一条根植于本地受众需求的道路,相信其前景将是光明的。

作者:陈广宁

财经毕业论文:高校财经类学生就业状况论述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研究以四川省三所开设财经类专业代表性院校(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指导机构和全日制高职专科在校生和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接受调查的抽样学生四川财经职业学院200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0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0名,涵盖大二、大三阶段学生和2012届部分已毕业学生。参与调查的600名学生分别来自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经济贸易、国际贸易、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

(二)调查内容

本研究的调查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关于就业指导与服务情况。包括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经费、场地等;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就业政策与就业帮扶等情况。二是学生就业状况。包括在校生的就业意愿、就业准备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具体内容包括就业率、薪酬、行业分布、区域分布、社会保障、就业心理、就业政策了解、就业方式与途径等。

(三)调查方法

从高职大学生就业心里、就业服务、就业权利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确定问卷调查的指标内容。通过搜集和查阅大量资料,确定选题。在调查过程中根据问卷回收、接受调查的机构和学生反馈等情况进行整理,选取与高职学生就业紧密相关的一些问题,力争在各选题之间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逻辑关联性,最终完成调查问卷。

(四)问卷发放与回收

我们分别调研走访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与就业指导中心,发放问卷调查3份,回收3份,回收率。在三所学校二、三年级和2012届毕业生中各随机抽样200人,涵盖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经济贸易、国际贸易、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共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1份,回收率93.5%。其中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96%,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回收有效问卷183份,回收率91.5%,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93%。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就业状况分析

1、就业率从调研结果看,2012年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就业率99.02%,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就业率97.76%,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93.3%。三所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约在96.69%,其中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平均就业率约在97.7%,均高于全国和全省高职院校平均就业率。数据显示与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是吻合的,说明财经类专业依然受到社会的欢迎,就业前景广阔。2、就业区域从调研结果看,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区域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选择成都就业的351份,占62.6%;选择四川省内二线城市(主要是德阳、绵阳、乐山、自贡等)就业的106份,占18.9%;选择西南地区重庆、昆明等地就业的45份,占8.1%;选择上海等东部一线城市就业的35份,占6%,选择县级城市就业的16份,占2.9%;选择西部农村就业的8份,占1.4%。从统计数据看,财经专业学生主要在学校所在区域的大中城市就业,地域观念强,面向西部、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就业意愿不强。3、就业单位类型调研结果看,就业选择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113份,占20.1%;选择国有企业的212份,占37.8%;选择非公企业的208份,占37.1%;选择自主创业的28份,占5%。说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公召吸引力仍然很大,希望职业更加稳定。国有企业的品牌效应、高薪酬和高福利对学生吸引力很大。实际就业中,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就业的比例更大。受市场激烈竞争的影响和创业条件的制约,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意愿不够。从毕业生创业情况看,创业成功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4、就业报酬期望与实现分析调研结果看,就业报酬期望值在800-1200元的40份,占7.1%;在1200-2000元的104份,占18.5%;在2000-3000元的243份,占43.3%;3000元以上的174份,占31%。据麦可思公司《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平均工资2010届2142元,《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平均工资2011届2482元。调研数据看,大部分的学生的薪酬期望与现实吻合,能够比较好的实现,但有部分学生期望值过高,心态不稳定,对就业产生影响。5、就业模式调研结果看,就业选择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3份,占16.6%;面向企业就业357份,占63.6%;选择参军49份,占8.7%;选择“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等31份,占5.5%;选择自主创业31份,占5.5%。从数据看,学生大部分就业选择是面向企业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就业,选择参军和参加“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等项目就业意愿人数有所增加。6、就业途径调研结果看,自行参加社会招聘就业72份,占12.8%;靠父母亲戚帮助就业53份,占9.4%;通过社会中介服务就业81份,占14.4%;校企合作单位实习就业的93份,占16.6%;学校招聘会等提供岗位就业197份,占35.1%;通过互联网上信息就业65份,占11.6%。从数据看,目前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是招聘会,用人单位集中招聘,规模大,直接。通过学校招聘会和校企合作单位实习就业应该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7、就业选择主要因素调研结果看,就业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薪资213份,占38%;企业发展前景84份,占15%;个人发展前景157份,占28%;专业对口86份,占15.2%;其它21份,占3.7%。数据显示,学生就业考虑主要因素为薪资和个人发展,对于初次就业学生而言,对专业对口率要求并不高。8、就业心理调研结果看,充满自信145份,占25.8%;压力较大213份,占38%;迷茫109份,占19.4%;自卑心理68份,占12.1%;依赖心里26份,占4.6%。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多数学生就业压力大。自信心强的一般是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干部;知识技能较弱,相貌平平,个人素质较差的学生具有自卑心理和依赖心里,希望学校和老师帮助其解决就业。相当多的岗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还有部分的学生就业迷茫,没有职业方向,值得重视和加以解决。9、毕业去向调研结果看,选择求职就业414份,占73.8%;选择专升本58份,占10.3%;选择出国学习19份,占3.4%;选择应征入伍17份,占3.1%;选择创业36份,占6.4%;暂不就业的17份,占3%。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就业,但其中创业比例较低,应加强创业教育和引导。2013年国家调整了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时间,应加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应征入伍。10、未能顺利就业学生情况分析从三所院校看,近几年来大概5%的学生未顺利就业。主观原因分析:毕业后有旅游、治病等其他安排暂不就业;结婚生小孩;继续提升学习;不愿工作啃老;就业期望值过高等。客观原因:因病治疗不能坚持工作;身体残疾学生暂时找不到工作;就业能力欠缺学生,难以适应竞争等。大中城市生存成本高、生活压力大。“蚁族”对贫困生在大城市的心理冲击很大。贫困生求职成功比例大大低于非贫困生。

(二)就业指导和服务情况分析

1、组织机构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和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均没有独立设置就业指导中心,招生就业合署设招生就业处,就业服务指导作为常规性、事务性工作。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职业与就业指导中心。三所学校均成立了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各系建立了学生就业工作小组。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还在各系专门设立了就业指导工作岗位,其余两校均没有设立。2、师资情况三所学校均没有建立专业化师资。职业指导师资由行政和部分辅导员兼任,虽经过培训多数教师持有职业指导师资格,但学历、专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还没有建立一支有企业人士、社会专家参与的校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调研结果看,认为就业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背景(多选):就业政策知识521份,占92%;就业指导知识561份,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502份,占89.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519份,占92.5%;法律知识441份,占78.9%;信息技术网络知识410份,占73.1%。3、就业指导服务对就业形势:调研结果看,对当前就业形势了解并认为非常严峻的448份,占79.8%;认为就业形势较乐观,就业容易72份,占12.8%;对就业形势盲目,不了解的41份,占7.3%。对就业政策:调研结果看,对当前就业政策关注和了解的94份,占16.8%;对当前就业政策关注,但不十分了解的318份,占56.6%;对当前就业政策不关注,基本不了解的149份,占26.6%;对行业和企业需求:了解,比较明确的64份,占11.4%;有一定了解,但不明确的296份,占52.8%;基本不了解,也不明确的201份,占35.8%。对职业指导有效形式:选择专题讲座的204份,占36.4%;选择职业指导课的195份,占34.8%;个体职业指导的106份,占18.9%;网络指导的56份,占10%;对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调查(多选):提供招聘信息493份,占87.8%;职业适应度测试386份,占68.9%;职业生涯规划525份,占93.7%;择业指导417份,占74.5%;求职简历制作指导460份,占82%;面试技巧指导521份,占92.3%;商务礼仪培训539份,占96.2%。4、就业平台服务希望学院提供就业平台(多选),从调研结果看,选择毕业生“双选会”的541份,占96.6%;专场招聘会552份,占98.6%;就业网站314份,占56.1%;就业信息QQ群486份,占86.6%;顶岗实习451份,占80.4%。5、就业能力服务希望得到提升就业能力帮助(多选),从调研数据看,选择职场分享的408份,占72.8%;选择职业素质训练提升的515份,占92%;选择模拟面试的496份,占88.4%;选择创业教育的174份,占13.2%。

三、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学生就业观念教育

1、先就业后择业。教育学生以务实的态度,积极引导学生毕业后先就业,在实际工作中再选择就业方向和更适合的就业岗位。特别是要面向基层和大量容易进去的中小企业就业,淡化考公务员,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竞争激烈,人才拥挤的就业去向。2、立足西部,面向基层就业。西部是中国经济发展具潜力的地区,也是最急需人才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和艰苦地方去勇于实践锻炼成才,实现人生的理想和抱负。但不要太集中在成都、重庆、西安等发达的省会城市,应眼光下移到区县、乡镇和农村地区就业。3、自主创业。市场经济机会多多,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要加强创业教育,引导和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实践,设立创业基金、提供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园区、网店等帮助学生创业。鼓励毕业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创业初期的继续扶持和帮助。

(二)加强学生就业全程指导服务

1、建立学生就业全程指导和服务体系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在读期间和毕业后半年或1年内的就业全程指导和服务体系。将职业指导课作为重要的必修课纳入课程体系,帮助做好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培养职业素质;建立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中心,创业孵化中心,配备职业化的指导教师;建立校内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常态的就业信息网络,努力开拓就业市场,促进学生顺利和充分就业。2、建立和打造就业指导专业化师资队伍就业指导是一项政策性强、要求高、难度大,涉及面广而复杂的专业技术工作,必须要依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才能确保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应当建立由职业指导师、政府人力资源部门人士、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职业顾问等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化师资队伍。3、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四方联动机制就业是系统的民生工程,应当建立政府主导,企业需求,家庭需要,学校参与的四方联动机制,切实将政策落地,工作落实,学生满意、社会满意。学校要承担整合资源,帮助和服务学生顺利就业和充分就业的使命。

(三)加强学生就业跟踪反馈

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采集、整理、分析,促进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前很多学校委托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等专业公司开展此项工作,专业性、针对性、科比性、性较强。

(四)加强学生就业帮扶

学生就业群体中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身体残障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能力较低的学生,在就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关注和帮扶力度。

(五)加大就业工作经费投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时间长、跨度大,工作面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予以保障。各学校应当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比例预算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确保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五、结语此次课题的研究,是我们在就业工作开展中的一些总结和思考,由于时间和样本的因素,可能数据统计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思考分析不一定和深入,作为从事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者,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究,不断提高工作,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作者:李平 陈利平 闫伟 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毕业论文:高职财经类电子商务教学创新

一、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的方法指导

电子商务概论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技术平台课程,该专业群是江苏省“十二五”省级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群,根据专业群建设要求,基于“四流合一”视角,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高职教育规律,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的改革方法。1、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实践实训培养学生兴趣。通过项目和完成专业任务的方式,使学生深化自己对电子商务的初步认识,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做,带着疑问去想,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2、编排具有针对性的教材。教材的结构与内容必须符合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财经类学生以文科生为主,这些学生的技术学习能力较差,但是营销管理思维能力较强,所以教材内容的选取应该以电子商务市场调查、市场分析、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网络应用等偏重于财经管理为主。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近期的工具、应用和软件等。教学方法所要解决的就是“怎么教”的问题。科学的财经类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具备以下特点:(1)将“工学结合、四流合一”贯穿到每个教学项目中。(2)教学工具的采用应该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利用学生最熟悉的软件应用进行教学。(3)构建教学网站,嫁接各类电子商务应用,在最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中开展实践实训。

二、电子商务教学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课程设计上要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并结合国家助理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理念设计课程教学体系。2、设计思路。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上采取贯穿“案例教学”、“项目训练”、“实战训练”、“自主创业”相结合的方法,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入到“训练项目”和“自主创业”中,同时对难点知识与能力进行分解,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3、内容设计。(1)选取课程内容的依据。深入了解企业对财经类人才中对电子商务的技能要求,根据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同各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以及企业中的一些决策者、基层工作人员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经过各相关人员的反复讨论,选取专业性强、与职业岗位需求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大纲。(2)内容组织与安排。项目1:阿里巴巴网站和当当网站等的简单使用。情境设置:某公司要求将其公司的产品在网上。希望找到合适的买家。教学内容: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搜寻产品信息,熟悉使用产品信息,在阿里巴巴网站、淘宝网站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产品信息和开设网上商店。项目2:网上银行和电子支付工具的申请和使用。情境设置:在电子商务网站完成交易后,实现网上的在线支付或转账。教学内容:(1)熟悉网上银行的开户申请和在线支付和转帐。(2)了解电子钱包电子现金等小额支付工具的在线使用。项目3:B2B交易。情境设置:要求将公司的产品,卖给消费者。教学内容:(1)B2B会员注册与管理;(2)供求双方供求信息;(3)供求双方洽谈交易。项目4:B2C交易。情境设置:要求将公司的产品,网上开店,卖给消费者。教学内容:(1)会员注册与管理;(2)B2C后台管理;(3)B2C网上交易。项目5:数字证书的申请和使用。情境设置:申请成为网上交易平台的会员,完成必要的数字证书的申请和认证。教学内容:熟悉会员注册的程序,熟悉数字证书的种类和内容和申请程序和使用方法。项目6:电子商务物流。情境设置:开展电子商务后,加强订单管理和物流配送管理势在必行。教学内容:了解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订单管理,熟悉入库出库的程序。项目7:网络营销。情境设置: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调查和网上促销。教学内容:(1)了解网上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差别;(2)开展网上营销的方法和策略。项目8:移动电子商务。情境设置:利用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移动电子商务的运营。教学内容:(1)了解移动电子商务与与传统电子商务的区别;(2)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项目9:电子商务综合实训。4、考核设计。本课程的考核方式由传统的根据期末考试来评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改变为以过程性考核、实践性考核为主。具体方式为“课堂表现20%+平时作业20%+实践实训40%+综合应用20%”来评定学生的成绩。技能主要是考查学生相关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理论知识考核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应用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项目运营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检查。考核体系更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三、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下一阶段的改革设想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在电子商务的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索。首先,教学内容的继续提炼。因为电子商务本身一直就在快速发展、不断创新,所以电子商务的教学内容肯定要随着变化而不断的与时俱进。其次,就是教材需要更新换代。根据工作项目需要,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高职教学的教材。第三,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完善。没有标准的和适应一切的电子商务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内容、方法和教学条件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真正的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作者:朱长春 单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财经毕业论文:财经类论文中常用别字解析

一、权力与权利

在有关公司治理的文章中,经常会出现董事会权力、董事会权利、股东权利等词语,那么,“权利”与“权力”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权力”指政治方面的强制力量,或者(个人或机构)在职责范围内的领导和支配权。“权利”是公民或法人依法享有的权力与利益,与“义务”相区别。“权力”是国家、公众或上级赋予的职权、强制力,是政治上的概念;“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权力与利益,是法律上的概念。英语中,是power(权力)与righ(t权利)的区别。例如,制约权力,捍卫权利。

二、常见字的混用与别字辨析

1.截至与截止。“截止”意思为到某一时间之后不再继续,例如,截止日期,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意思为截到(某时限)为止,例如,截止10月1日,报名截至三月底。“截止”中的“止”是“停止”的意思,“截至”中的“至”是“到”的意思。

2.度过与渡过。“度过”指经历、经过,主要是时间性的经过,例如,度过了假期。“渡过”主要指的是由此岸到彼岸,是空间的经过,首先是涉水的空间转移,如渡过重洋、渡过黄河。另外,也用于比喻义的通过,如渡过艰难险阻、渡过难关。由此可知,我们经常看到的“欢渡春节”是错误的,应为“欢度春节”。

3.凸显、突显与突现。“凸显”意思是清楚地显露出来,例如,凸显英雄本色。再如,以网络为代表的新经济,凸显了科技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国文化报,2000-05-29)。“突显”指突然显露出来,例如,今晨身体突显不适。“突现”是“突然出现”,例如,转过山脚,一片美丽的景色突现在眼前。

4.亟待与急待。在编辑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在论文中看到“某某问题急待解决”,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是“亟待解决”,那么这两个词语可否通用,哪一个是正确的?“亟”是“急迫”的意思,“亟待”指“急迫等待”,如亟待解决、亟待研究。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亟待”意为“急待”,说明二者在一般使用中没有太大的区别。细究起来“,亟待”文言色彩较浓,语意较重,多用于较庄重的场合“;急待”则较口语化,多用于一般场合。

5.等与等等。“等”表示列举,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于部分列举,有省略或替代未列举部分的作用。例如,本次列车开往北京,途经石家庄、保定等地。再如,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项目的一大类,包括各种跳跃、投掷、赛跑和竞走等。二表示列举后煞尾,用于全部列举,有语气停顿、加以强调的作用,后面往往带有各项总计的确切数字。例如,联合国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六种工作语言。“等等”只能表示列举未尽,而不能用于列举后煞尾。“等等”与“等”的及时种用法基本相同,但又有所不同。“等等”有更强的语义色彩,往往强调未列举的项目较多,语句也较长。此外,“等等”还有一些特定的使用条件,后面一般不能再有其他的词语。例如上面例句,不能写为“本次列车开往北京,途经石家庄、保定等等地”。“等等”之前有停顿,可以加逗号、分号,而“等”之前没有停顿,不能有标点。

6.连接与联结。从方式上看,“连接”重在“衔接”,就是互相接连在一起,而且连接的方式具体明确。“联结”重在“结合”,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使二者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是比较抽象的。例如,锦州是联结东北和结北的战略要点。从涉及的对象上来看“,连接”的两个事物,一般都是具体可感的,而“联结”所涉及的事物,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笼统的。

三、结语

以上列举了财经类学术论文中常见的一些错别字,究其原因,一是在于作者在书写论文时对于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编辑把关不严,工作中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学术期刊以报道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创新型科研成果和科研进展,反映学科水平与发展动向,开展学术交流为主要任务。既是科研成果的记录和传播载体,又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工作条例》)。为了更好地办好期刊,提高办刊质量,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带头使用与推广正确规范的语言文字,努力提高自身的中文素质,使所编辑的文章语言文字规范正确,表达简练清晰。

作者:李莉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报编辑部

财经毕业论文:财经类高校文化教育管理问题简析

1问题分析

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财经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近些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存在的文化教育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将针对所了解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1高校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层次不清晰,各部门职责不明确,出现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的现象调查中发现,财经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小组一般是在主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包括招生办、学生处、教务处、体育部等各相关职能部分共同参与。原则上,运动队的日常训练比赛由相关的体育部门负责管理,教练员具体执行,大学生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由辅导员和教练员等共同管理,他们的学习和平常大学生并无太多区别,由他们所在院系及教务处负责,招生方面由体育部门和招生办共同参与。运动队的各种训练管理制度由体育部门拟定,具体涉及的问题也是由体育部门出面到学校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商。由于各部门分工不同,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较少,存在管理疏漏,发挥不出集体的力量,在学习文化课程、教育管理等方面,确实存在交叉重合功能。

1.2财经类高校运动队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游泳、田径、篮球等大项目上,各学校所招收的队员有所重叠从运动员等级情况看,二级运动员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一级和健将级运动员所占比重偏小,这说明目前财经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起点较低。运动员无论是在文化学习还是在竞技水平上,普遍存在吃老本的问题。另外,运动员所学专业普遍是在文科专业,学生缺乏选择专业和兴趣爱好的自由,与体育专业相关的课程学习较少。运动员学习的自我心理定位和现实定位有较大偏差,其文化教育脱离运动员实际。

1.3“学训矛盾”依然存在高水平运动队突出的问题集中在学习和训练的冲突方面,财经类高校大多数学生运动员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背负学习和训练的双重挑战,由于自身精力的有限,这种半读半训的状态很难两者兼顾,而不少高校越来越重视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因而导致学生运动员们对学习重视程度不高,混及格的思想普遍存在。如果运动员不能保障一定的训练和比赛时间,就很难提高和保持竞技水平,而不在学习上花费足够的时间,也很难在学习领域取得很好进展。学习和训练上的反差,反映出大多数学生运动员对待学习是没有动力的,即便学校对于运动员的成绩一般采取的是宽松管理,但不少队员仍然感觉吃力,积极性不够。很多教练员也对学生的文化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对于相关文化教育的理解不够,存在侥幸心理,督促不够。一些教练员只注重运动员的竞技成绩和所取得的名次,对于文化课程等根本不注重。

1.4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力,对学生运动员的要求不严格,思想教育不够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财经类院校根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文化基础、训练要求等,拟定了《高水平运动队学籍管理条例》、《高水平运动员学分管理规定》等专门教学管理制度,努力解决运动员文化学习和训练比赛之间的冲突。例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专门建立了符合自我特点、具有自身发展需要的学籍管理档案(包括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参加训练和比赛的有关规定、违纪行政处分规定、办理离校请假规定、住宿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各院校存在着标准不统一,难以严格执行,有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在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教练员的培训、经费的筹备和教学管理、训练和比赛的统筹、激励措施等方面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管理,有些方面会存在利益冲突,责权不明确,因而导致高水平运动队的各项工作效率低下。相关部门对于大学生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不够,要求有时过于松散,导致他们也放松了自我要求。

1.5运动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动力不足由于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进入高校后,主要是为了顺利地拿到毕业文凭,为未来的就业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因此,他们努力提高竞技成绩、在比赛中争取好名次的训练动机已经弱化,运动员更多是考虑今后的发展前景,未来的工作生活。因此,他们投入训练比赛中的精力不够,动力不足,竞技成绩自然提高缓慢,甚至下降。调查中还发现,部分运动员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较低,在同学和老师印象中并不太好。由于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中不少人养成不愿学习、作风散漫等习惯。虽然他们由运动员变成了大学生,但是把不良习惯仍然带到了高校。

2建议

可以看到,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管理一直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兼顾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实现两方面协调促进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研究发现,财经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文化教育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教育制度不完善,管理不清晰,运动员学习动力不足,思想教育不够等问题,我们必须有效解决“学训矛盾”,建立适应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管理模式。以下提出几点建议:1)对财经类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进行清晰定位,明确办队理念,发展自我特色,突出传统优势项目,提高招生标准,加强队伍管理,建立高水平、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运动队。2)组建高效的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专门管理部门,明确学校各级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各项规章制度,体育部门和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密切配合,为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训练环境,促进高水平运动员的发展。3)努力改进和提高高水平运动员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关系,建立适应各财经类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训练管理模式。各高校需要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采用积极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来缓解训练和学习之间的矛盾,采用多样化的课程组织形式保障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学校对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和比赛时间进行总体把握,实行弹性学制和选课制,文化课程学习要兼顾学生运动员赛期的影响,努力为运动员提供文化学习的时间保障,强化对运动队的学习管理,形成激励机制。4)加强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运动员的思想认识,使之明确学习、训练的目标,同时制定相应的措施对运动员缺课等行为进行监督,效仿美国NCAA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相关措施。

作者:廖彦罡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

财经毕业论文:财经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定位探微

一、从动态定制课程体系的课程建设体现专业财经类院校的专业特色[4,5]

课程建设符合财经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符合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符合财经院校课程建设总体原则,即课程建设要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建设目标及任务、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及措施等方面,动态定制财经类院校的课程体系。

1、既要突出财经类院校的特色,也要有软件工程本身的专业特色。

2、深入细致地探讨专业发展趋势,明确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时反映到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中。

3、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地方需求,跟踪地方市场需求的变化,确定软件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4、项目驱动课程体系,以经济、管理项目的开发为主线,围绕项目开发的所需的理论和实用技术知识,结合流行的开发工具和手段,进行课程的设置。

5、“内外“结合教育机制。要以校内教师为主,结合校外相关企业的IT工程师,教师走到企业交流学习,同时聘请校外IT工程师来校做专业讲座、培训等。

二、基于财经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定位探讨

软件工程专业的特色,首先不能脱离软件工程本身,而作为财经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更要体现出自己独到的东西出来。现今的财经院校是以经济、管理为主体,其他专业兼顾的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办学必须与优势学科进行结合、相互渗透、互通资源,才能培养出有自己特色的复合型人才。以贵州财经学院为例,其办学定位是“建设西部高水平的财经大学”,服务指向是“立足贵州,关注贫困,富民兴黔”,人才培养目标是“儒魂商才”,即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强烈的责任意识、健全的人格心智、高深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软件工程专业也要从经济管理方面入手来探索其专业特色。[1]

1、管理型软件工程专业特色

管理类学科是贵州财经学院的一个学科优势,软件工程与管理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个软件的开发周期离不开管理活动。财经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全校性的管理类公选课以及论坛、讲座,吸吮到更多的管理类的知识,并且学校有不同类型的管理类实验模型和平台供他们使用,这是其他类院校无法比拟的。

2、经济型软件工程专业特色

经济类学科也是贵州财经学院的一个优势学科,现今各行各业的信息化都离不开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增强竞争优势的目的就是要有更好、更高的经济效益。软件工程专业应该利用本校的经济大环境,让我们的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经济类的知识,有利于他们更多的往如经济评价系统、经济分析系统等经济型系统方向走。大家都知道,隔行如隔山,让那些不懂经济的人从事这方面的系统开发,那所做出来的软件功能性是有了,但适用性就难说了。

3、经济管理结合型的专业特色

财经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特色还应结合自身的经济、管理优势,把上面两个专业特色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复合型的经济管理结合型的专业特色。

三、总结

软件工程专业在财经类院校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学院不会很重视,师资力量欠缺,实验配套跟不上。在社会上财经类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同样也很尴尬,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总把它与工科院校的软件工程相提并论。要打消这样观念,我们必须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条件,而不是去现有的教学资源。

作者:刘向菊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财经毕业论文:国内财经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探索

各财经高校审计专业的办学各有侧重,南京审计学院将现代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工程管理学等内容与审计专业教学相结合;天津财经大学强调审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并设置了计算机模拟实验室;浙江财经学院突出了专业的实践教学,构建了实践、实习、论文和创业四环节的教学体系;山西财经大学注重资产评估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培训;安徽财经大学强化学生审计问题实际处理能力的培养;吉林财经大学将审计专业校内实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1.控制招生规模,强化精英教育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及未来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以后我国高考的学生数将逐年下降。基于此,为了实现精英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各财经高校应严控招生规模,在维持目前招生水平的前提下,有可能的话还应逐渐降低招生规模。

2.明确目标定位,培养财经人才

尽管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是审计学,但教学定位不应只限定在审计,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的重要性在经济活动中的各方面都得到体现,如政府部门的经济效益审计、高级管理人员的离任审计、上市公司财务审计等。因此,财经高校审计专业以培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财经人才为目标。

3.优化课程设置,实现与认证教育相结合

与其他行业的显著区别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个职业化的行业,从业人员需获得相关资格认定。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准备,我国财经高校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与国际会计师资格考试相结合,将相关会计师资格考试的课程纳入审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在引进先进教学体系的同时,帮助学生尽快通过相关资格考试。

4.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审计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它更多的是要解决“怎么样”(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是否合法、公允)以及“为什么”(以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所作的审计结论)的问题,需要很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我国财经高校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应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学生实践的方式提高其职业判断水平。

作者:张天舒

财经毕业论文:高校财经专业经济法课程创新

一、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现状的原因分析

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安排也存在教材良莠不齐、课时设置不合理、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课程设置之际,很多单位出于对大学生毕业以后的适应性考虑,会加重对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安排比重,这样就导致了经济法这门有点“另类”的专业基础课的比重就相应减少,很多学校安排了周二的学时,这就使得经济法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显得有点紧张。其次,学生自身的法律基础薄弱,学生对于法律基础制度如民事权利主体制度、法人制度、财产所有权、债权、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师往往要花很多时间补充讲授法律基础知识,加之学时的限制,就使得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起来更加艰巨。第三,职称评定需要科研成果导致一部分学者为完成科研任务而大量地编写教材,这使得市面上现有的教材重复率高且多是脱离专业特色,加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在现有的厚厚的教材面前,很多学生都提不起来兴趣。第四,考核方式固定单一,一般院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就是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临近期末突击死记硬背复习往往也能得到不错的成绩,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形成了对经济法学习的惰性,不利于课堂教学。

二、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对策

(一)通过多种途径增加经济法课程的课时设置。如果可以直接增加课时当然是好不过了,但是如果实在无法扩充教学课时,任课教师应尽可能通过建立第二课堂的方法来增加经济法潜在的课程时间。例如,让学生进行模拟场景训练,或者通过鼓励课后自习来减少课堂补充解释相关知识的时间,以便更加合理的支配课堂时间。

(二)根据不同的专业和授课对象,尽量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各专业今后涉及的法律问题各有侧重,有的专业(如会计学的执业资格考试)对于法律知识掌握的深度要求也不一致。因此,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有所区别。对于其他专业也是如此,在教学计划上要体现出专业培养特色来。

(三)选取适合学生的经济法教材。这个“适合”不仅要求教材的内容量适合教学使用,更要求教材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专业,切合实际,难易适中。教材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实际运用。但是目前笔者还没有发现符合这些要求的教材,笔者大胆想象,好的方式是各个学校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组织自有的教师编写适合的教材。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没有法律基础的学生来说,没有法理的沉淀,理解就变得困难,这就要求各位任课教师适时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了理论教学,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除了这些措施,我们还可以考虑考试方式的多样化,或者逐步探索出一种经济法的实践方式,要实现这个目标,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笔者始终相信,未来的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的经济法设置一定会尽善尽美。

作者:朱艳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财经毕业论文: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质量管制论述

1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库的使用

1.1以资源共享为前提

首先,开展实践教学应共享案例库资源。实践教学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将知识内化为能力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桥梁。具有一定情境并呈现真实性的案例,能帮助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理论的实践性。从教与学的成本角度来说,不能通过实践教学来巩固所有的理论知识,作为理论与实践教学桥梁的案例教学可以代替实践教学部分功能来完成理论的升华。其次,开发精品课程也应共享已有的案例库资源。当前,从事远程教育的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电大正在组织教学团队开发精品课程,并取得了成效。但是在精品课程开发时,缺乏对已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有限的人力财力基础上,没有形成资源的有效共享优化配置。建设精品课程时,虽然针对不同的课程,需要个性化开发,但是不能忽略对已有的品质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同类课程的共性,财经类课程的共性是:培养对象主要在企业,课程内容涉及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外部运营各个环节,因此应考虑将已有的案例库资源应用到财经类精品课程建设中去。

1.2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任何教学手段都服务于教学目标,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只有在案例库中选择契合教学目标的案例供学生学习才能达到的学习效果,如果背离了这一根本,案例教学将失出真正意义[5]。我们要实现“能够利用SWOT工具分析企业内外环境”这一教学目标时,就须在案例库中选择战略管理类案例中具有企业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威胁相关信息的中、小型案例来供学生学习,但要实现“能够利用SWOT工具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并选择企业发展战略”这一教学目标时,就应选择那种有行业背景介绍、市场竞争状况等相关信息的大、中型案例来供学生学习讨论,如何错位选择,就可能增加学习时间成本或达不到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案例库中的个案,单凭案例所属于某一知识大类就选其用于教学,所选案例与教学目标不匹配,导致教学目标难实现,教学效果不明显。另外,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应以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来检测案例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案例库中选择一个与教学用案例相类似的另一个案例来检测案例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1.3以教学模式为驱动

早在2009年我们就构建了“自主协作、虚实结合”的案例教学模式。“自主”是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协作”是指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虚实结合”是指依托案例教学平台和系统办学来组织教学,实现信息共享、统一组织与监控。这种模式解决了满足成人学生自主协作学习需求与远程教育组织教学需求两个问题。成人学生相对于全日制学生更具有独立性且已有工作经验,自主学习的需求更强烈,条件更成熟;另外成人学生由于集中学习机会少易产生学习孤独,需要与其他同学一起协作学习增强学习积极性。在使用案例库时,应以模式为驱动,考虑学生的自主协作性与组织教学的虚拟性。如果单纯从案例库中抽取某个案例用于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而淡化自主协作学习等因素,就会违背成人学习者需求的特性,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使用案例库时,应综合考虑模式的驱动作用来提高案例库的使用效率。

1.4以教学平台为载体

案例教学涉及到学生、教师与管理人员等多个参与对象,且需完成教学、学习与管理监控等多项功能,因此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以平台为载体来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平台是推广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教学所必需的载体,它将复杂的案例教学活动所包含的各类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平台,所有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都应在平台中进行。另外,案例教学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其较大的优势就是将远程教育与案例教学能有机契合。案例教学平台将案例教学模式具体化,学生与教师只需通过操作平台,就能自觉地遵循案例教学模式,有效使用案例库。

2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库使用的质量监控

2.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评

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平台进行学习,从预习一直到撰写案例报告的整个标准化学习流程中的学习行为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监控,监控学生是否按流程学习,每个流程环节是否有一定的学习时间作保障,是否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这些都可以采用技术手段通过软件采集监控信息,并归类统计,对学习效果进行客观测评。对案例报告的质量测评可以通过指导教师评阅来确定测评结果。我们在案例教学平台设计中,将案例学成绩以100分制记录,由个案学习成绩加权平均得到,其中个案学习成绩按学习流程分解为六个部分构成,考核结果分阶段分环节向学生反馈,如果学生在某一环节成绩不理想可重新申请考核,达到了考核是教学辅导手段的目的,打破一考定结果的格局。

2.2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监控虽然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库通过案例教学平台投入使用,但是不能忽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针对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以控制等特点,就必须加强案例教学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理顺各级教学岗位的工作职责,省一级责任教师的职责是对常规案例教学各环节进行监控、辅导与评定,对施教者的案例教学质量进行裁定等,市、州一级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具体组织并指导学生学习案例,完成案例学习任务,并评价学习效果。我们在设计案例教学平台时,应充分考虑如何监控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在教师实施案例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上面设置教学过程观测点,通过各个观测点采集教师教学行为相关信息,对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组织、评价学生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3对案例库的质量监控

在使用案例库时,要对案例库中个案质量进行监控,按学生学习需要、教师教学需要和教学管理需要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远程教育的学生大多希望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看到较多的资源展现形式、学习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资源内容、具有持续激励学习行为的学习手段,以此为标准来检测案例库中个案的质量,能保障个案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基于远程教育分级管理办学模式,基层分校专业教师人数相对较少、选课人数相对分散等实际情况,基层分校迫切需要上级学校提供部分专业和课程教学的支持服务,作为省校,应更多地考虑向分校提供实用的教学内容、方便的教学手段、统一的教学模式等支持服务,以此为评价标准对个案进行评价,能保障个案适应教师教学需要;再者,在案例库的使用过程中,对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是任何一所学校必须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特别是远程教育分级办学,教学管理与教务工作相对复杂,更加需要理顺教学管理内容与流程。

3结束语

建设好的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库,需要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发挥其实际价值,案例库的使用需要质量监控来了解使用效果,发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进行改进与完善,以便更好地优化案例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案例库“建设-使用-监控”循环,就可以持续不断地保障案例教学的质量,保障案例教学的推广。

作者:段庆华

财经毕业论文:职高财经法制与会计职道教育的思考

1采用模块教学法,教学手段因模块内容不同而灵活使用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会因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框架与内容是大同小异的,一般共分为四章,这门课程较大的特点就是每一章内容各具特色,并且章节之间貌似关联性不明显。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章节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具体地说就是分模块进行教学。为此,在教学中,笔者一般把全书内容整合成四大模块,并确定他们不同的教学方案如下:及时模块是会计法律制度。本模块的特点是和与会计学原理联系紧密,但也有一半以上的内容是学生学本课程之前所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系统且繁多。为此,教学中,笔者一般会以会计工作中常见的事例、问题以及有关违法案例为起点,一步步引领学生深入去体会会计法律法规的实质精神,树立学生依法处理会计业务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合法与非法的辨析能力。第二模块是支付结算法律制度,该章的特点是和票据实务联系紧密,讲解这章内容,较大的障碍是学生基本没有见过财务实务中的票据,对票据结算的规定的理解觉得很抽象。为突破这一瓶颈,该章教学中要注意以常见的票据实物及支付手段为例,让学生掌握支付结算的概念,以及银行结算账户、票据结算及非票据结算的法律规定笔者在教学时就曾把学校财务科常用的票据扫描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传阅,通过引导学生填写票据,并安排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们之间进行模拟财务票据往来业务过程,熟悉票据结算各环节。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基本上消除了枯燥感,而且,通过此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几乎是练过不会忘记的。第三模块是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该章是此书中比较难讲但在工作中又是最实用的一章,但问题是该章法律条文非常多,讲解难度很大,而且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用企业日常工作中常见的违反税收征收管理的案例,通过案例强化学生记忆税收征管的相关规定,让学生一步步掌握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发票管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的相关规定,并能够很好地好区分不同的税收征收措施与方式,能够识别现实经济工作中违反税法的行为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第四模块是会计职业道德,这章内容比较浅显,文字表述也通俗易懂,教学中,我们应该意识到离开现实工作实践来空谈,将是没有说服力的,因此,我们可以多点举出财务工作中常见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哪些行为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从而归纳总结出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以及违反之后的相关法律责任,深刻把握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识别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常见行为,从而总结出一套杜绝和防范的措施,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注意效果,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摒弃的是单纯应试的动机,要深刻领会这门课真正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制违法行为和违法现象。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法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法律的应用才会游刃有余。财经法规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与经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要真正学好这门课程,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法律条文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改变传统的灌输的手法,要确定“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案例探讨为抓手,突出案例教学的中心地位。从案例中引出问题,由问题带出知识点,再由知识点提炼出理论,架构“案例知识理论”的教学思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与教师探讨,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课堂将要讨论的问题内容以及具体要求告知学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派出代表发言,而为了在课堂上拿出有分量的答案,学生之间往往又会积极地进行互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发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营造各抒已见的学习氛围,允许保留意见,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注意前后联系,做好章节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逐个讲解单个知识点时,学生听得懂,但学到后面,前面的知识就几乎全部没有印象了,要克服这种现象,要求教师在讲课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前后知识点串起来,使得内容前后联系,以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这好比散落在地上的珍珠,当人们用线穿起来才会体现出其更高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不然,学生学一点,忘一点,学习就没多大意义了。有些学生抱怨章节之间内容关联性不大,其实这是他们对知识点没有吃透的原因,仔细分析下来,我们还是比较容易找到关联点的。

4善于搜集案例,借助生动的案例来剖析深刻的法律法规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内容是枯燥的,只有案例分析才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是常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譬如,为了讲清票据记载事项的变造和更改二者不同的法律后果以及背书连续的重要性,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就曾援引了一起发生在上海的真实的票据纠纷案例,从案件审理到一审二审法院判决结果,通过对案件进行分析使学生轻松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法律问题,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要搜集到好的案例素材,需要任课老师经常积极向活跃在法律职业一线的法官、律师、法律顾问多多接触,从他们那里,我们更加容易得到一手案例资料,这对活跃课堂氛围,强化授课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5运用体验式教学,通过增强直观感知来帮助理解课本理论知识

“体验式教学“是颇具口碑的教学方法之一,有时,让学生亲自体验一次,比老师在讲台上费尽口舌讲解的效果要强得多。意识到这一点,笔者在给学生上票据法律制度内容时,就曾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系到学校附近的两家企业,让学生分组到这两家企业的财务部去体验票据的流转过程。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这两家企业的财务部工作人员很热情,他们不但给我的学生展示了支票、汇票、本票等等票据,出纳员还热情地带上我的几名学生去银行办理了一笔银行承兑汇票。有了这次体验作基础,学生已经获得了对票据及其流转程序有了直观的感知,回到课堂后,我再给他们讲解相关的票据法律制度内容时,就觉得容易得多了,学生也因此而听得津津有味的。体验式教学,它较大的好处是有效地避免了抽象和乏味,建议老师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因为当今的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簿弱,学习兴趣不浓,如果仅凭老师张嘴比划是难以让学生维持学习热情的,与其让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不如创造机会让学生先去体验一番回来再讲。综上所述,“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要教好是不容易的。它需要教师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同时善于总结并勇于探索,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真正把这门专业基础课上得精彩,教出理想的效果。

作者:黄伟平 单位:广西钦州市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

财经毕业论文:职校财经品牌专业互动关联综述

高职财经专业品牌建设

(一)课程设置与调整高职财经专业在新经济形势下要重视基础课程理论框架构建,考虑集群岗位技能和企业文化对毕业生的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视野下,以新能力本位开放的、多元的思维取向建立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开发能力,形成高职财经品牌专业的课程观。在课程开发和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指导下,让学生在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注重个性化教学方案,改变让学生单纯学习知识的课程模式,根据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课程,同时以专业选修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为辅助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水平。课程微观层面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要有新思路,课程内容的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强调对知识的构建过程,高职财经专业应以集群岗位工作实践过程为参照来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充分体现开放性,在实际操作中沿用和创新开发模式,了解高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保持合理的课程结构不变,对课程中的单元做适当的调整,教学情境针对集群产业设计,可由学生向教师直接提出学习期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予以体现。采取针对性的方法,面向工作过程,以就业为导向,把高职财经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如会计专业开课应考虑基础会计在先,财务会计在后;成本会计在先,管理会计在后;财务会计在先,财务管理在后。合理的排序和教学实践会使知识的链条更清晰,使学生更容易把握,学习思路更容易打开,资源整合能力更强。选取专业课程内容并序化这些内容是高职财经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知识能力、素质水平提升高职财经专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财经专业师生的综合素养,把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质量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业绩挂钩,与职称评定及岗位聘任挂钩。学生学习成绩和操作能力与奖学金挂钩,与就业渠道走向挂钩。及时对财经人才所必备的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传授和训练。建立长效学习机制。鼓励精品课程及教学课件开发,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通过职业资格取证过程,提高本专业师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如会计证、统计证、物流师证、经济师证、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每一证件取得的过程都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通过校企合作,去产业集群科室,或聘请企业财经人才或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人士进行培训,组织师生参加行业组织的技能比赛,激发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了高职财经专业师生团队的视野,提高科研、教学及实践能力。

(三)实行工读交替制,高职财经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有必要到集群产业有关部门,如财务部门、劳资部门、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部门、供销等,工作半年或一年,“学在企业、用在企业”,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协助财务部门工作,如记辅助账、整理会计档案、去税务部门纳税、帮助出纳员联系银行业务、熟悉操作环境等;物流专业的学生可在供销部门工作;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到管理部门,如办公室、劳资部门、生产部门、技术服务等部门见习,在微观层面上协助企业。高职财经专业努力创造社会财富,以市场为导向,找准与辽宁沿海经济带上产业集群对财经人才需求的结合点,改革办学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为集群产业经济建设服务。校企深度融合,拓展服务项目,开展课题研究。将财经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解决在办学、发展中的财政支持问题,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实用人才的模式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对财经专业教师队伍应实行动态的管理,注重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效果的考核,采用选拔聘任制。从企业聘请财经人才做兼职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成立专家委员会,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允许他们随时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了解财经状况,及时分析集群产业实体的用人规格,并将实践效果与其业绩评比挂钩。实行高职财经专业教师的双证书制度。高职财经专业教师既要取得教师资格证,还要考取相应财经专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去兼职,尽量选择经济效益好和管理经验丰富的集群产业进行合作,使学生上岗适应能力强,以满足市场及行业的需求。努力建立健全的、激发教师知识拓展、获取“双师”资格的奖励机制,形成科学的师资队伍组合模式,培养创新思想的专业学科带头人。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高职财经专业应自主调整知识能力结构,重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修订与集群思想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以就业为导向组织财经专业课程内容,以职业实践中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为辅;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如职业财经专业《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产品成本计算的逐步结转分步法下的综合结转分步法教学中的成本还原,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适当简化。实训资料应随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用人规格、职业考试考纲的变动和财经资讯进行调整。

(六)实训基地建设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独立的生产型实习基地,可由实习单位管理,高职院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并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努力创办“厂中校”,缩小高职院校与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研究型的教学实训基地,应由系部专业团队管理,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实训、研发新操作流程。引导企业在学校建立财经科室,建设“校中厂”模式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创建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财经实训场所,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校企双方要明确责任和义务,在经费和待遇上要有保障,确保基地建设的实用性。在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渠道,企业也可以招聘到的人才,实现学生、用人单位、高职院校三赢的局面。此外,高职财经专业还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教材选用要合理,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要适应市场的需要,考试模式也应随之相应调整。对招生率、就业率、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就业质量做及时调查和跟踪,全力打造良好的社会声誉,定期进行校企联合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财经品牌专业与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对接

高职财经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应探索学生、学院、企业三方“订单”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内容设置与集群企业需求的对接,开展“菜单式”教学,通过“超市化”运作,进行“订单式”培养。由甲乙(企业、学院)双方或甲乙丙(企业、学院、学生)三方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首先由“客户”(产业集群中的相关企业)对人才需求提出计划和能力要求,双方共同商讨培养方案,毕业后由“客户”提供就业岗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产”定“销”,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职财经专业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后,由企业提供实践场所,学生在第五学期可与企业签署就业“订单”协议,毕业设计时可以到企业的生产车间、班组、科室、财务等部门进行实习。学校在“订单”培养时,应着眼于集群岗位相关需求,把与之合作的集群企业作为实训基地,较大限度地利用企业资源造就的财经专业人才,实现技能训练与岗位需求的对接,使企业聘用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降低受教育者选择专业的风险,解决就业问题。同时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等问题,又可使企业节约培训成本,并且会在行业中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总之,辽宁沿海经济带上产业集群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大量空缺岗位群,比起已饱和的、竞争已白热化的成熟行业就业机会和概率更大,高职财经专业同仁要勇于探索和实践,推动改革和创新,进行专业品牌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构建企业化教育实体,把学生的培养和就业无缝对接,使财经专业理论与产业集群实践相结合。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模式,凝聚专业集群意识,谋求多赢的举措,让高职财经专业得益于品牌建设,更好地与辽宁沿海经济带上飞速发展的产业集群圆满对接,把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教育群体凝聚成为品牌符号,与辽宁沿海经济带上新兴的产业集群形成良性互动。

作者:石晓光 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