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心理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心理学论文:从管理者心理学角度分析的论文
例如:某网络企业就出现了上述问题的教训。该企业定位于近年来的热点题材“网络传媒”。但该企业的产品线拉得非常长,其产品包括了四五大类,每个大类下又开展了多种具体业务,共计十多种各类产品。由于各个产品差异很大,可重复利用的资源比较少,所以在经营上每个产品基本都是“各自为站”,经过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处于停滞状态。在老产品停滞不前但又不明确不再经营的情况下,又盲目推出新产品。使得企业经营重点不断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频繁,人力资源不能相对稳定,企业资金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理想。
资源分散,导致企业每个产品都缺乏竞争力。盲目多元化问题与恰当多元化运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查,迫于无奈使得产品越来越多,产品之间无相互促进、资源共享的关联,即使企业总体的资源比较充裕,由于产品过多,具体到每个产品的资源非常有限;导致企业资金、人力资源的紧缺。同时由于盲目地运营多个产品,公司管理层对每个产品投入的精力也非常有限,在一些产品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合理决策。而恰当多元化运作,是企业管理者把握好大目标的情况下,相辅相成地开展多项产品,达到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推出具竞争力的产品,赢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每个具体的产品都有数量众多的竞争对手,盲目多元化的产品得不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其结果必然缺乏竞争力。(2)目标分散,导致组织整体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战略的重要性毋庸质疑,而战略传递的重要性也已经成为企业界的共识。很多现在很流行的管理工具诸如KPI(核心关键指标);BSC平衡计分卡等等,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向企业员工传递战略目标,让所有员工很清楚自己的具体工作对企业的贡献,并向着企业的战略目标努力。而盲目的开展多项业务使得企业战略变得模糊,负责不同产品的员工目标大不一样,大家都在“各忙各的”,互相之间也缺乏沟通,企业整体战略自然是难以统一。(3)产品更换过快,组织结构不稳定,组织内部人心涣散.
心理学论文: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的论文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而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尚无系统研究。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人的行为是受到有形刺激(外在的可以看见的物理、化学刺激)和无形刺激(内在的如思维、情感、欲望等)后的反应结果。多个刺激的反应表现为人的行为特征改变。
2.强化是行为得以保持的关键。强化是指某人的某一预期反应出现后,立即给予其奖励或满足其需要的行为。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前者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的现象, 后者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从情境中排除时, 可增强该反应。
3.观察学习。人类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取信息,通过自我调节及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和结果, 不必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4.相互决定论。人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行为、环境、个人内在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 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培训之前, 主管先要掌握员工行为的实际水平拟定培训将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通过演讲、讲解、演示等方法, 使员工自身行为的变化表现为预期结果。如果员工表现出目标行为, 主管可根据强化论及时给予强化,使员工的目标行为得到巩固。比如导游培训,可以专门组织导游技能大赛,让导游通过模拟现场景点讲解,展示才能,从而了解导游们的素质特点,以便进行针对培训。获奖者必然会受到积极的强化。
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中心是围绕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展开,包括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儿童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一、研究课题
一个华德福幼儿的家庭生活
二、研究概述
华德福教育被誉为世界四大教育理念之一。事实上,自 2002 年起,华德福教育开始被国人在杂志期刊上介绍,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华德福教育,其在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教育模式,其也愈来愈受到教育界特别是学前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国内很多关于华德福教育的探讨应运而生。
幼儿在园学习效果的维持必须依赖于有效的家庭环境,家园合作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华德福幼儿园,这一点尤其突出。比起主流学校,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家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校对其家长有很多建议,比如不能给孩子看电视、玩电脑,不能穿有卡通形象的衣物等等,这与我国主流思想下的家庭教育现状背道而驰。目前国内关于华德福教育的研究和文章并不多,关注华德福家庭的几乎没有。然而,对于华德福幼儿家庭生活的探讨不论是对于入读华德福的家庭还是非华德福家庭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旨在通过叙事研究描述一个主流社会的家庭在入华德福后产生的一系列碰撞、冲突的过程。家庭生活具体是怎样进行的?是否与华德福理念一致?为什么一致或不一致?即,通过对比华德福理念下家庭生活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来探讨华德福教育理念。在细枝末节的家庭琐事中呈现幼儿及其家长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并对此进行探讨,试图对其他接受主流学校教育的幼儿家长提供一些思考和参考。
本文把家庭生活基本上分为外在有形部分和内在无形部分两类,共十四项。通过连续多日的观察及访谈,从外在有形部分来讲,该幼儿的饮食以有机食品为主;幼儿承担固定的家务;玩耍的范围从客厅到自己的卧室;家居简洁素雅;光线明亮;穿衣以纯色无卡通为主;玩具以塑料的乐高玩具为主;有少量卡通玩具和电动玩具,会用电脑打游戏、画画;书籍有百余本,从绘本到百科全书;客厅有电视机但并不看;一般晚上八点半睡觉,睡前自己洗漱,家长讲故事;短期旅游主要是在家附近的公园及周边,也有跨省跨国游,家长多选择环境优美的地方,并会邀请幼儿同伴同往。
可以看到,该家庭在玩耍空间、颜色、光线、睡觉四个维度非常符合华理念,而前三个维度其实并不是与华德福有关,是家长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得到了华德福理念的支持;在衣服、食物方面有较高的认同度;在书籍、电子产品方面不太明朗或者持有自己的看法;在爱的氛围营造上父母做的较好,但是父亲有时候会不耐烦;在原则、规则上妈妈一般比较坚持、有耐心,爸爸有时候会妥协;在节奏上,该家庭基本上能保障规律的作息时间,节假日外出有时难以保障。总之,该家庭某些做法符合华德福理念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受接触华德福影响而认同,而是之前就有了,不符合华德福的做法的原因一是受外界影响较大;二是对某部分理念不是很清晰;三是保留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当然,家长不一定要认同华德福的理念,但是在认同基础上的家园合作对幼儿来说无疑是好的。这就需要家长们在了解的基础上慎重选择。
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华德福, 建议主流教育的家长们在做决定之前,先去模仿着做一些事情,观察幼儿的变化,这比起盲目的接受或排斥都是更为实际、有用。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三、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幼儿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及时个地方。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家长是幼儿的及时任教师。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也深刻地挑明了母亲延伸至家长、抚养着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 brenner)创建的生态系统理论 (Bioecological Thoory) 也论证了家庭系统是儿童早期学习的最接近的系统,也指出建立良好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在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时期1起着不了估量的作用,孩子的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研究早已表明,4岁时幼儿智力的发展已经达到其成人的 50%。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被作为一种学科来研究,也只是近年来的事情。
时至今日,无论是父母,还是教育界专家,都无法轻视家庭教育对幼儿乃至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性。本人在求学过程中接触到不少孩子及其家长,常常惊诧的发现孩子的某些行为和问题与其父母存在一致性,并对于父母的担忧,孩子的不快乐感到无奈,其实很多问题并不难解决。这让我常常陷入深思,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需要的?如果这些父母能像那些个父母那样多好啊。。。
学术界从探讨学校教育模式扩大到分析家庭教育来探索和研究教育,家庭教育甚至于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儿阶段。有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的前六年,其智商已达到其成人后的 90%左右。而在幼儿阶段,家庭不可替代。《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着作为广大的读者所认可,成为畅销书籍。家庭对孩子成长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多,如家庭教养方式但目前绝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家庭的某一方面研究对孩子某一方面的影响,如父母气质类型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不仅与其父母的气质类型有关,还与其父母与幼儿相处的方方面面有关。从这点来讲,把幼儿置入一个整体的家庭环境来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家庭生活值得分析。但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遇到华德福。我有了更多的体会。
四、选题意义
在社会化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频发的拷问下,探究华德福的家庭生活理念有其积极的意义。
五、研究方法
叙事研究:什么是叙事研究?叙事,叙:记叙,事:事情、故事,简单来讲叙事就是讲事情、讲故事。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关注人们生活中的事情、事件,体现出对人们生活世界和人类内心的体验的关注。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对人们的生活世界进行描述,并根据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对事件、事件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叙事研究最早应用于文学作品中,由于其摒弃了纯思辨的科学化研究方式,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关注到社会弱势群体获得了广泛的采用。20世纪50年代已从社会学中独立出来。20世纪8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最初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90年代末引起了我国教育者的关注。
选取缘由:本研究旨在了解一个普通家庭在孩子入读华德福之后经历的一系列观念及行为方式的碰撞、转变过程。华德福教育是一种非主流的教育,选择入读华德福的家庭必将经历一些特别、或者另类的东西,为什么选择华德福?在实践华德福理念过程中遭遇哪些碰撞、困惑?怎么解决的?这些疑惑都不能以纯思辨的客观推论得出而是必须回到该家庭的主观经验中去获得,去理解他们选择以及实践华德福理念的过程。而过程中的碰撞、纠结到最终的解决的过程都是本文意欲获取的。对于事件的理解则涉及到叙述者所处的场域、叙说事件有关的人、过去所发生的相关事件的起因、开端、结束、影响等。而叙事研究就是这样一种可以达成本文目标的方法。
获取资料的方式:陈向明(2001)非常强调质的研究的主体间性的理解角度,即研究角度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理解后者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取向,重视研究者与每一位研究对象的互动,研究者主要讲述的是自己参与了的故事,既是现场参与又要客观地描述发生的事件,并对其行为进行分析、解释。本文以观察记录、描述为主,辅助以访谈、文献资料的方式来获取资料。
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研究者是现场文本的一部分,参与了部分故事,但是研究者又要抽离出研究者的角色,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看待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并对其进行快速地编码、整理。既要参与,又不能过多参与,影响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情况。在相对自然的状态下观察家庭生活里的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这就要求研究者以参与现场的身份去客观地还原记录并分析、解释各行为。
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Fontana Frey(1994)在关于质的研究的伦理问题时指出不论发生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到被研究者,然后才是我们自己的研究,才是我们自己:被研究者及时,研究第二,研究者第三。尊重和保护被研究者是该研究得以进行的基本要求。为了确保研究参与者的权利,以下提出本研究的相关伦理议题和处理方法。
六、总结与建议
分别对该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符合和不符合华德福理念的部分以及不符合的原因,并给出建议。另外,就华德福与非华德福家庭的不同做以简单探讨。本部分文字呈现的内在思路是华德福理念的应然状态该家庭在此方面的实际操作状态归因分析建议。
心理学论文:中职学校心理学视域下幼儿教育论文
1.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教材内容枯燥,理论性强
很多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都会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书本上的内容过于枯燥,他们很难真正理解。毕竟学生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去把握幼儿的心理,并与教育联系起来。如果教师只顾一味地向学生去灌输这些理念、这些思想,学生根本理解不了,何谈将这些利用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况且书本理论性过强,比如在《学习与幼儿心理》一书中,对“条件刺激”等一系列的词语解释不详细,定义表达含糊不清,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反而会使得很多概念更加难懂。
1.2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多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对舞蹈、美术等艺术方面感兴趣,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书本的内容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1.3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幼儿教育的经验,空有满腹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习能力。外加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本身就难懂枯燥,学生不会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懂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经验不足都是目前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吸收效果差。
2.提高幼儿心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1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多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原本枯燥的幼儿心理教育学这门课增加趣味性。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幼儿的思想,比如通过播放ppt,播放小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寻找到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点。多给学生做一些有关心理学的小测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2积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于教师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多与幼儿打交道,从而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中职学校可以在暑假开展义务的幼儿支教活动,让每一位幼教专业的学生充分融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与孩子交往和相处的能力,无形中对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多与孩子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
2.3转变思维模式,实现发展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幼儿教学心理学这门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只顾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多方位、多层次地考虑问题,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解幼教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如今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在自己今后的就业中都会体现出来,相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定能对这门课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3.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学生学习好“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很有必要。从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育现有的各种问题入手,谈到学生应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多多参加社会实践的义务幼教活动,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日常的学习中紧跟老师的节奏,把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好。教师也应注重教学能力的提高,利用各种机会亲身实践到幼儿教育中去,再将收获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只有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打下牢固基础,掌握好这门课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通过学以致用,才能够充分把“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精髓应用在今后自己的幼教生涯中,这对于我国幼教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燕 单位:葫芦岛市及时职业中专
心理学论文: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心理学发展概述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疲惫不堪成为众多年轻人生活的主旋律,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出现,人们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开始从心理安全转变为对疾病心理或不健康心理的关注,从而忽略了人们的正常心理状态,导致了消极思想的广泛存在,而很难轻易地进行调节并转化为积极思想。这与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社会条件有关,在经过了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多国家的人民身心备受摧残,对于生活的信心严重不足,甚至有的人不知道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现状,只是一味地“坐以待毙”,通过可怕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阴影,必须要及时通过心理调节和反馈来解决,因此迫切需要心理学医师来医治人们受伤的心灵,然而这也对广大心理疾病患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一残酷现实,并尝试用科学积极的方式来调节内心,及早地从阴影中迈出来。总体来说,心理学教育理念的发展是经历了一定过程的,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而不断产生了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是当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问题,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体制决定的,也反映了教育的落后性,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高考或其他考试中,因此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等部门都不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了很多学生心理不健康,一旦受到家庭条件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就很容易自暴自弃,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2.实际行动落实不到位。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即使有的高职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和教育部的规定,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填鸭式”教学,机械死板,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不结合事例,也不给学生自由时间进行讨论和总结,这就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再加上很多学生从内心不重视这门课程,因此很难发挥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其次是教学硬件设施的不匹配,很多学校都花大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以及专业的学科实验室,并配备了先进的技术和教学设备,学生每天接触到的都是专业知识和考试要考的内容,对心理健康教育持消极态度,不符合积极心理学的思维和理念。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积极心理学与传统的心理学不同,它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与心理学导师的疏导和激发,在学习和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从而拥有强大的力量去支撑着自己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因此学校在针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树立正确积极的心理学教育观念,毕竟当前很多高职生都是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不佳,且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而进入了高职学校,他们对学习和人生都没有正确的认识,也很难树立一个良好的目标,因而存在了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对于此类学生更应当重视,要善于“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事例不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扎扎实实,不断学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巅峰。
2.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很多心理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学校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不重视,甚至有的教师都是直接从乡镇调来或其他部门临时充当的兼职教师,因此对于这一问题,首先应当提高心理学教师的工作门槛,积极引进素质较高且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同时对学校的教师要严格要求,相关领导应定期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心理情况,鼓励教师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摒除“他是问题学生”这一观点,对所有的学生都应当一视同仁。通过这种思维模式和新型观念的建立,打造了师生平等的关系,学生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以积极的思想和心态从容应对,最终解决心理问题。
3.加强心理教育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
心理教育是高职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以一个正确的心态面对生活、迎接挑战的一种重要方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积极心理教育的理念下,学校心理教育部门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积极与其他部门进行联系,如有的学生在某些课堂中有着很强的排斥心理,而对于某些课又很喜欢,这时心理教师应当定期与相关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并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实践自己的价值,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刘莹 单位:榆林学院
心理学论文:积极心理学小学英语论文
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当下小学英语教学环境的观察,注意到目前小学的英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教师师资不足,经验不足。英语学习不同于汉语,以前的英语教育都是从中学开始的。教学改革之后,学生小学开始就接触并学习英语,但就是这种起步的落差,导致小学的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们鲜少有前人的经验去学习,对于教学方法和技巧掌握不足,导致教学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小学生没有良好的英语学环境。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较为严峻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练习的大环境,缺少能够学以致用的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果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那么很难达到不断重复巩固知识的作用。三是对于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小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尤其敏感,很多学生害怕自己说错话招致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学习英语时不敢开口,这样学习的效率不高,导致在英语学习方面缺乏信心。四是小学生大多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一开始接触英语时,英语难度不高,学生没有应试压力,学习兴趣较浓。但随着年级增加,英语学习难度加大,如果再加上之前有未掌握的知识,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兴趣直线下降。
二、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小学英语的教学,教师的关注点应该是发现学生外显的和潜在的积极品质,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扩展和培养这些积极品质,而不再是简单地只对学生纠正错误,克服缺点。教师在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课堂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教师的积极言行去影响学生
课堂不仅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媒介,更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场所,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心态,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小学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使得小学英语教学存在一定困难。尽管教师们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但依然需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教学工具盒材料来提高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增强学习主动性。
2.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积极表现,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品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趣味性的便于回答的问题,以此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能够大胆提问和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经常给予鼓励和嘉奖,引导大家向这些同学学习,从而培养起积极的学习心态。同时教师也应该向学生灌输英语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理念,让其懂得这是一个不断坚持、重复巩固的过程,不放弃,敢于超越自己,这样积极的体验会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3.要设置个性化的课堂形式
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积极学习心态。教师要对小学生的情感状态进行及时的认识,并分析当下小学生的心理活动,针对学生当前的情绪及心态状况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对于不爱学习英语,缺乏学习兴趣的同学,应该采取有趣的教学模式,如开展兴趣小组,让这些同学担任兴趣小组的组长去开展活动,增强其责任意识,并对其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生性活泼好动,不易集中精力的小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延伸项目,发挥其思维活跃的优势,鼓励其多思考,引发学习兴趣;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应安排其采用写小日记的形式并在课前进行发言,及时表扬与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大部分倾向于悲观心理学的方向,比如说习惯于去纠正错误和惩罚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可能对学生之后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的教师都意识到积极教育的重要性,或多或少会运用积极心理去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目前大部分的小学英语教师对积极心理学还没有充分认识,也不能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当中。将积极心理学充分并运用到小学英语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教育者充分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
作者:魏辉辉 单位:浙江省长兴县第四小学
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论文
1.现代室内设计的介绍
现代室内设计,就是指在不会影响房屋的安全性能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将室内元素进行合理地搭配、变换,通过其他方式将室内的艺术气息体现出来,为人们创造一种科学、实用、安全、优美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进行现代室内设计,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确保这些方面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就可以打造出更加适合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首先,要考虑到室内空间的使用情况,合理利用空间,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为室内环境的设计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创造更好的视觉效果。接下来要对室内装修进行设计,利用适当的装修材料,充分体现环境的优越性,例如各种不同颜色的涂料会使得室内设计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要根据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追求,打造更加符合人们要求的舍内环境。,需要考虑到房屋内各种物件的摆放,需要进行合理地设计,既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又不会使得室内看起来显得拥挤。详细了解每一个物件的尺寸大小、功能,以及人们对其的需求程度等,再经过分析,合理安排每种物件的位置,实现各物件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为室内环境增添更多优美的元素。以上即是对现代室内设计做出的相关介绍,只有了解了设计的主要过程等,才能更好地设计出安全性和艺术性均会有所提高的室内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人们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2.环境心理学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是由环境学和心理学两方面构成的,在心理学中明确提出,人们的行为和心里变化都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因此,在进行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对环境的行为及心里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理解用户对室内设计的感受,了解其个性及行为特点,这将使得室内设计工作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另外,环境心理学对人们的引导作用也会得到充分地体现。有时候,人们的心理及行为变化会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环境的引导作用,对人们的个性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2.2室内设计师要注意进行室内设计要符合用户的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设计师要针对用户对环境的需求,以及用户在某个物件上的使用习惯等,设计出更加方便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室内环境。
2.3不同的用户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因此,进行环境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了现代室内设计的主要依据。设计师与用户之间可能不会有太多的沟通,因此,在人们的表达上并不能对室内设计做出更好地规划。然而,在对用户进行环境心理学方面的分析后,设计师可以较为清晰地理解人们在室内设计上的需求,方便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科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4设计师要始终注意良好视觉效果的产生,人们会通过眼睛,感受到室内环境的好坏,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重视环境对人们感知器官的影响,选择适当地设计材料等为人们提供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环境。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环境心理学的作用,对人们的心理情绪进分析。环境心理学是环境带得人们的及时反应,人们通过这一学科将对环境的要求及认识充分地展现在室内设计师面前,为其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另外,环境心理学还可以引导使用者体会到更加的室内环境,指引设计师进行更加符合人们要求的室内设计。
3.环境心理学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问题
在社会逐渐发展的今天,我国对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更加重视,然而,由于我国对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还处于不够充分的阶段,导致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影响作用较小,不能充分发挥出其本质功能。另外,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要求的逐渐提高,现代室内设计也开始转向以环境心理学为研究基础的发展方向。然而,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是未能得到充分满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经济条件不允许。人们往往希望将自己所生活的室内环境变得更加符合自己的需求,然而这种需求的实现却需要付出太多的物质条件,因此,人们便无法追求自己内心高质量的室内环境。
3.2人们对室内环境的高要求往往难以用语言表述出来,无法使得室内设计师了解到其对室内环境的需求,由此可能会导致室内设计效果与用户的要求不符,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3.3由于室内设计方案的局限性,人们无法发挥出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内心对良好的室内环境的需求也会受到限制,导致对室内设计的效果降低,无法实现内心对室内环境的认可。由此看来,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各种约束条件使得环境心理学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导致现代室内设计无法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符合要求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情感态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心理学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为了能够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内心要求的室内环境,必须从环境心理学下手,对人们的心里等方面进行详细地研究,提出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创造出更加的室内环境,提高人们对现代室内设计的认可。另外,我国要充分重视对室内设计师的培养,重视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创造出更加安全、优美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
作者:广宁强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
心理学论文:社会心理学课程改革论文
一、双实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实验课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观察与分析社会心理现象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实验教学的设计运用了知识可视化理论和探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利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设计成现场实验,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验内容,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心理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这种方式能够精准地传递信息,使心理学理论具现化,并能激发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社会心理现象的兴趣。实验教学的课程安排是按照循序渐进、分段目标原则,构建出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依次为基础实验、提高实验和创新实验,分别对应培养学生的研究素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课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整合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社会心理学专业学生服务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的设计为避免人文社科实践类课程缺乏监管考核,流于形式的不足,采用了课堂实践和课后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并纳入的成绩考核中。课堂实践教学依据项目式教学理论,安排学生有序进行项目选题、制定项目计划、开展项目研究、进行项目成果交流和项目评价与考核等步骤来完成整个实践教学内容;课后实践是指社会观摩和社会实践,例如到监狱、戒毒机构、医院、社区、中小学进行社会调研和社会义工实践,提高学生利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理论
1.知识可视化理论。
知识可视化于2004年由国外学者EplerMJ和BurkardRA提出,是指抽象复杂知识或程序性知识(如,技能学习)的构建和传达可以采用图形、图像等可视性手段达成。知识可视化的直观性、发散性等特点,不仅能帮助他人正确地重构、记忆和应用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学习兴趣以及创造性思维都有很大帮助。知识可视化的方法有很多,如幼儿看图学数字、高中几何画的草稿图、地理中的色彩表示法、多媒体教学、思维导图等等,都是知识可视化的表现形式。
2.探究性学习理论。
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提出探究性学习观点,指出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为体验情境、产生问题、提出假设、作出推论、试验并验证。美国著名教育家施瓦布建议,在介绍正规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之前应该先让学生到实验室里做实验,用实验的证据来解释和深化教材中的内容,而不是在教室里照本宣科地教授知识。为了使探究性学习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老师要搭建共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进行充分而深入的探究交流和知识共享,还要让学生得到(专家教师或者书籍资料)必要的指导。
3.项目式教学(PBL)理论。
项目式教学(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的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组成小组,通过他人(同伴或教师)的协助或指导,利用广泛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中体验、在探索中创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式教学一般可分为选择项目主题、制定项目计划、开展项目研究、进行项目成果交流、项目评价与反思等几个阶段。从这几个阶段看,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自主完成。因此,PBL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创新精神。
三、双实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管静、万义平在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中,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保障、三个结合、四个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方案。“一个目标”是培养财务管理应用能力。“两个保障”一是实践计划保障,二是实践教材保障。“三个结合”是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科学建构双实教学体系,就要提出针对性的双实教学目标,科学设计双实教学计划,策略落实双实教学安排,多渠道提供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1.双实教学目标。
教学总体目标是科学系统地构建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心理学人才;教学子目标是促进理论教学与实验和实践的整合;促进观察与分析社会心理问题实际能力的提高;提高心理专业学生服务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将子目标细化明确,我们编制了具体的社会心理学课程技能项目清单。在设计编写该实验实践类技能项目清单时,遵循了“两性一论”原则,“两性”是指一方面要掌握研究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技能和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掌握将社会心理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技能,“一论”是指技能条目的设计要以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为基础。
2.双实教学安排。
国外大学对学生的实践活动都在时间上有明确规定。比如英国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实习占全部课时的50%;美国社会工作硕士生两年课程中每周有三天到机构实习、两天在校内上课,实习时间超过50%。我国教育部规定大学本科生四年期间实践与实习时间不少于一年,多数学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为1/3左右,个别专业比如艺术类专业可以达50%。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经验,双实教学时间大概占整个课程教学时间的50%,考核占40%。教学安排如下图,按照问题导入—理论探讨—心理实验、社会实践的模式进行教学。问题导入部分是让学生在开课阶段初期集中地提出并在其后随时提出有关社会心理的实际问题,结合于讲授教材的有关章节,准备相关案例分析。正式上课时,结合案例以及近期新闻和社会热点,作为引入。并在学生讨论后,对案例和事件进行深入评论,将实际联系到本堂课程的知识理论。通过这种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的做法,达到有的放矢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增强学习兴趣。理论探讨部分以教师讲授展示为主,向学生系统传授经典的社会心理概念、实验、理论和前沿进展,为全员参与的形式;采用课前社会心理学前沿报告、小组讨论促使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深入分析,丰富相关知识的支架,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理论解释现实话题,促进社会心理学知识向学生个人知识体系的转化,并且能够形成社会心理学的思维方式和应用能力。同时,双实教学改革还丰富了教学手段,引入课前社会新闻心理评析、小组讨论、社会心理学实验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观摩学习、自我分析报告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前三种方法针对课程实验,侧重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和深入理解;后四种方法应用于社会实践,侧重于社会心理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自我心态的调节。
3.双实教学模式的评价反馈。
对双实教学模式的评价及反馈是调整完善教改模式、确保其良性运行的关键,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改思路、修订教学计划、健全教学手段,才能保障社会心理学教改工作的顺利开展,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对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及反馈可以从四种渠道收集信息,即社会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专家对双实教学的评价、学生对双实教学的评价。社会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包括社会对学校和学生实践活动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对学生实践态度的评价,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实战能力的具体评价;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评价,以及实践内容对学生的适宜程度、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专家对双实教学的评价是指学校从事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专家组织对教学改革的评价,包括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分配是否合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是否合理等;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评价是指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效果评价,对教师的满意度评价等。
作者:龚文进 邱鸿钟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
心理学论文:环境心理学视角中园林设计论文
一、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与环境心理学的必然结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不断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环境恶化的种种裂变,使人们不断追求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高品质、合理的风景园林设计。这样不仅可以给人带来一种视觉、精神上的享受,它也是一个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综合反映,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实际上“生存”和“生态”的延续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最终为人们生活提供合理居住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目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而改善环境同时,也是环境心理学科的基本任务。而观者具有的主观性、社会性、现实性、独特性遭到了无视、遗忘,一些与现实生活、心理相关的重要课程体系也被排斥在设计范畴之外。而环境是客观性、变化性、自然性的相对于观者主观性而言只能是被受限制的,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对人的心理、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做出了新的诠释,但这种理论并未给心理学带来根本性的变化。由此便凸显了独立的理论教学方法论的弊端所在。因此,单纯地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的方法论虽然在理论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从来没有变成环境心理学方法论的选择。那么以环境心理学教学基本任务为中心,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特殊、固有地表现手法。最终打造未来的设计者目的、思想、理念和情感化转化;已经成为实际艺术形态的方法和过程,更好的加强在人际交往中人与环境之间的互通关系,强调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在实践教学内容与人所处环境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他们所在环境之间作用和联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环境和人们心理的相互关系,用心理学的方法去分析人们的生活与这个社会、所处环境等各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揭示人的心理在各种环境下发生发展的规律。实验证明,这门学科也是探索人类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断去诠释环境及自身,同时也不断整合环境,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当下,城市环境破坏日益严重问题不可回避,,协调并改善人、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势在必行。通过《环境心理学》这类课程,不仅需要提高未来的环境设计者—风景园林设计师,这是形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以及生活节奏和生活理念不断更新,应培养具有实践性环境设计和理论知识的创新型人才为理念,构建与城市环境日益变化的趋势相适应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单一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教学体系的束缚。
二、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在环境心理学中的应用初探
每当清晨看到洁净的露水,听到动人的鸟叫声。人的听觉和视觉同时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人们通过五官的作用受到了客观对象的刺激,这一过程称为“感觉”。通过感觉,不仅能够了解客观事物的各种形态、属性。如物体的形状、色调、味道、质感、凹凸感等。而在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创建中,也会通过感觉反映当前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在具体的风景园林专项设计中,如庭院设计;广场设计;公园设计等,应考虑到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园林中的各个节点、道路、水体、植物、及坐憩设施等设计都应该根据人的感觉、知觉、认知的关系去创建。对园区的节点及各个要素位置及朝向进行考虑,例如:园中的水体弯曲、自如、收放有着规律可循,正所谓“收之成溪涧,放之为湖海”。人们向往诗情画意、波光粼粼的精致的美景—水面荷花,水里鱼儿游来游去,身在园景中闻到了花香,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鱼群,给人亲近宜人的感觉。同时水体与建筑、山石、设施、植物构成围合的边界,突显着物体的个别属性。深受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园中的植物讲究高低错落有致,树的种类及色彩搭配合理,增添趣味感,重现生机昂然那一幕,更希望观者看到“步移景异,曲径通幽”,感受到曲线美、韵律感。与观者的路线、视觉方向设置有关,认知为“宛如天成”。仿佛沉静在大自然中一样,生动有趣、无限想象。人的行为与情感的变化与环境心理学的要素是密不可分的。风景园林设计合理的教学体系应依托于环境心理学体系建立的,从而利用交叉领域的作用是一种必然。如何实现两个学科必然交叉与联系呢!在教学培养计划的指导下,打破了原有的理论式教学方式,将关键理论节点进行分类教学法,利用认知地图法、综合评估法、人类行为与环境体交互.体验法。根据方法的特点,进行重组穿插。首先,引导学生认识风景园林设计设计要素与环境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重要性。其次,分成不同小组对周边环境当中的设计要素进行感觉、知觉、认知体验的过程。然后,小组进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现场询问及调研,根据参数化的结论绘制出认知地图,加深对设计要素与人的行为、环境之间的必然联系的重要性。因此,合理运用两种学科的理论创建人们日益需求的景观环境。要对论述与之密切相关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和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结合两种理论进行综合研究及探讨。
三、结语
在环境心理学这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人的行为作及周边环境而这两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说明环境的各种因素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现象。挖掘人的行为与五要素之间的联系为目的,运用感觉、知觉、认知组成要素与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之间相平衡。并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现已通过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尝试,而且对于整体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提高,这种综合性、导向性、实践性的教学手段就将成为合理的教学手段。
作者:石昆鹏 饶美庆 童俐 卢群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心理学论文:心理学家组织危机管理论文
一、组织危机与组织危机管理
“组织危机”一词的定义尽管很多,但我们更趋向于皮尔逊和克莱尔提出的,即组织危机是“威胁本组织生存能力的低概率、高影响事件,其特点是,原因、影响及解决办法含糊不清,以及必须迅速作出决定的信念”。该定义反映了危机管理文献的共同主题,包括危机的发生往往是无法预期的,它有可能威胁到组织的生存能力或目标,并且,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升级,从而导致声誉或其他方面明显受损。因为潜在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和结果,所以危机存在模糊的因果关系。组织危机一词常唤起人们对公众健康和安全有危险或危害的过去情景的思考。这些情景包括工业灾害,如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兰州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事件。他们可能还包括三聚氰胺事件或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然而,不出现直接威胁消费者健康的情况也是组织危机。如贵州瓮安事件中,有网络谣言说“三名嫌疑犯都是当地领导干部的亲戚”,“死者叔叔带到警察局问话被打死”,网络谣言引发社会信任危机,所以必须首先澄清。危机管理是指“实际危机的操作管理”和“危机之前后的企业管理”两个方面。危机管理包括尽可能消除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预先规划潜在危机。他们强调响应对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为了防止未来危机,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吸取当前危机经验教训同样至关重要。组织危机管理需要多种界定明确的知识基础或多套离散技术。不仅需要从多个不同角度广泛思考的能力,也需要在多个变化的相互作用系统和子系统中从个人、团体、组织层面概括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组织危机管理的预防水平
公共卫生领域使用的预防水平框架已被应用于职业健康心理学领域。预防水平框架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多级预防将减少疾病或伤痛的发生,并将其造成伤害减少到低程度。该框架包括促进(健康和复原)、一级预防(通过教育规划和免疫避免疾病或损伤)、二级预防(一旦生病或受伤,早期干预或治疗来减少损伤)和三级预防(当早期预防努力已不可用或不成功时进行康复治疗),这四级预防可以平行的应用于组织危机。
1.促进组织健康
组织健康促进是指为促进健康、可胜任以及有弹性的组织所作的努力。虽然促进的具体要素可能不同,他们直接指向要实现与组织弹性等因素相关的早期发现的结果。一个普遍原则是,为了生存,开放系统(如组织)在发生变化时必须能够完成保持稳定的双向看似矛盾的任务,或建立“变更中稳定”。尽管实质性的挑战证明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但仍然需要研究怎样使公司复原的问题。在重大逆境中具有高复原、蓬勃发展的公司具有许多特征,其中包括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中的保持内部稳定的能力,同时在面对机会与威胁时能够促进进步和改变。实现核心价值观稳定的一个途径是在招聘、分离和晋升决策中大力保护这些价值观。相关研究结果认为要重视组织文化建设,不能任其随机发展。如,波尚特和米特罗夫区分了“易产生危险”与“危机准备”组织。他们认为易产生危机的组织与功能失调家庭系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包括界限模糊带来的混乱。在自我膨胀(夸大、万能感、责怪别人)和自我萎缩(疏远感、焦虑和无法胜任)方面也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倾向。对行动或无所作为的错误推理与无法确认功能失调性文化并存。另一方面,危机准备组织,是承认而不否认危机可能性的那些组织。准备组织有一种自我尊重而不是自我膨胀和自我萎缩的积极文化。错误归因并不常见。他们坚信组织自身结构、策略或文化应该是开放的挑战。此外,准备组织能更好地理解组织系统和子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帮助组织尽可能避免危机或帮助组织预防遭遇潜在危机事件的那些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教他们如何预防或应对相对常见的情况(如,火灾)。然而,它也可能是指为了探测和改善风险对具体操所作的持续性评估。这将包括适当安全和质量保障程序的贯彻执行以及为地获得公司真实状况而优先(而不是滞后)使用财务指标。透过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我们发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一级预防。(1)建立危机管理团队和危机指挥中心。建立拥有专门时间和资源以及有权处理危机的危机管理团队。在正常与危机行动中,除了信息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外,团队中至少要包括一个该领域专家也至关重要。还要建立具有应急通信系统的指挥中心。一旦受危机影响的原来指挥中心不能用时要有一个备用地方。(2)进行组织风险评估。要明确组织的核心活动和潜在已遭危机的地区,同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监控和再评估。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潜在的危机整体强度、潜在的媒体和政府监督、潜在的企业经营干扰、潜在的公共关系伤害和财务影响。(3)构建各种事件的书面危机计划。重要的是组织要对其预期的每一个危机至少要撰写一份计划,危机计划需要详细、具体,并且清晰地说明管理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4)保障业务连续性或制定灾难恢复规划。要制定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计划的具体程序。由于组织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不断增加,潜在的灾难性破坏不仅导致收入损失,而且对客户关系造成长期损害。所以要特别注意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规划和恢复的详细指南。(5)制定沟通规划。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一般规则是沟通,及早沟通,坚持不断沟通。印刷材料如公司简史、高管简历、健康、安全以及企业与公众关系方面过去取得的积极成就的文献都要提前准备好。同时,重要的是,在某些类型危机中关键性信息也要提前起草,并且尽快确定和培训发言人。(6)演习。除了定期演练或模拟外,研究者倡导在危机管理中应用所谓的桌面实践练习。
3.次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指为了尽量减少危机的损失和防止其升级为更为严重或慢性问题而对危机进行的早期干预和管理。研究者认为,危机情况的早期干预和管理要注重以下几点。(1)认识到危机来临,启动危机管理团队。在这里,要重视来自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信号及其信号类型(从技术传感装置获得的或那些被人们注意到的)。当检测到信号时,此信息必须被传送到有权采取行动的那些人。(2)评估危机。评估危机的一个有用方法是应用在心理健康评估和咨询中经常使用4因素框架。该框架包括保护因素、诱发因素、加剧因素和持续因素四个方面。每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一套保护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有助于减轻负面的结果,或可以促使实现更积极结果。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先前建立的高水平公众信誉和信任、坚实的财务状况,或补充有智慧和有经验的董事会成员。它也包括具有危机准备的组织。然而,组织也可能有诱发因素,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危机或无法管理危机。这些因素包括低水平的公众信誉和信任、不稳定的财务状况,弱的或无经验的董事会成员,或容易发生危机的组织。加剧因素是危机产生的直接诱因。例如,一个特定的经济事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或由不满意客户的严重指控可能引发一场流言和谣言危机。如上所述,在强大的保护因素背景下(这种因素能使组织更好管理危机,并快速恢复)或在强大的致病因素背景内都可以导致危机发生(这种因素可能抑制管理和恢复)。就评价当前危机的潜在规模、额外事件的可能性以及与目前危机或前瞻性反应有关的风险方面而言,加剧因素的评估是重要的。同时,每个组织也需要评估某些持续性因素产生的程度。使危机持续的因素可能是组织内部的(如,坚持无效的危机管理办法、否定危机本身、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失败);他们也可能是外部组织的(如,越来越多的媒体的狂、额外的政治或经济事件)。当持续性因素被确定时,干预才能发生。(3)遏制危机。关键是不仅要从物质上遏制危机,而且也要通过使用适当沟通策略遏制公众心目中的危机。这样才会使局势得到控制,企业得以继续经营。(4)确定和应对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应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确保其健康和安全,并以适当方式及时进行持续沟通。
4.第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指危机的长期阶段或危机后组织复原、财务状况及公共形象的管理。如前面所述,公司要谨慎进行促进、初级预防以及使用近端干预形式,如二级预防,而不是远端形式的三级预防。在早期努力无用或不成功时,人们很少关注所发生的长期危机的管理。然而,案例研究提供的管理实践的信息,在长期或慢性危机情境中是有用的。赫斯特的著作《危机与重建》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见解。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变革从学习为主的组织转向绩效为主的组织。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组织内部的5个交互元素也会变化。灵活的角色成为正式定义的任务,团队成为正式的结构,网络成为系统,确定成为正式的赔偿,并要求员工改变素质。相反,当一个绩效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在长期危机期间发生的),这5个元素重新回到其原始状态。危机发生时,组织从绩效取向回到学习取向。它从正式结构和系统转换成跨职能团队和网络,由于后者可以迅速形成并灵活响应突发问题。同样,公司从使用正式的远距离关系沟通转向使用主动积极、开放的沟通及联合解决问题。各级员工也都愿意接受的工资冻结并同意降薪,而不是正式补偿,成为了关键。最终,这些组织要素远离绩效并转向学习,从而使公司有效的幸存下来。
三、咨询心理学家的潜在作用
1.提供组织危机管理教育的必要性
Fink早期调查表明,财富500强企业中认为危机是不可避免的CEO的比例与实际上拥有应对危机计划的人所占比例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美国主要的经纪公司哈林顿综述研究表明,2200家公司近四分之一的高管报告说没有正式灾害计划。通常即使有计划,也只包括业务连续性或恢复策略。他们可能没有考虑不同类型危机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或及时而有效地管理危机的一系列方法。没有危机的计划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管理者表现出一系列错误认知,从而抑制他们适当计划的能力。这些认知包括组织本身性质合理化(如,“我们的规模将保护我们”)、环境属性(如,“有人会救我们”)、危机属性(如,“每一次危机是如此独特,不可能为他们作准备”)以及危机管理属性(如,“只有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我们的危机计划”)。心理学家经常擅于帮助个人确定和矫正阻碍实现性能的认知扭曲或合理化。
2.危机预防和管理的教育或培训
尽管心理学家可能会选择提供危机预防和管理的常用培训计划,在这个领域内有一些具体方面特别适合心理学家。其中之一就是与一系列导致危机或妨碍管理人员预测、识别和管理危机能力有关的因素。例如,启发法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解决问题或作出预测时常用的方法。尽管使用启发法能达到效能,但这些策略往往导致人们对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错误判断。当我们判断这些事件在我们脑海中已经有现成例子时,使用启发式算法。同样,当我们鉴别使用印象深刻而不是平淡无味的数据时,使用印象深刻准则。在组织危机中,管理人员可能高估经历一场危机的概率,在媒体或其他来源中可以获得该危机的现成例子,特别是如果这个例子在脑海中印象深刻的话;如果没有现成的实例或只有平淡无味的信息可用,那么管理者可能会低估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作出不恰当的反应。同样,当有凝聚力的组织之间存在共识心理驱动时,就会产生“群体思维”现象,在决策中这种驱力不允许充分和适当考虑各种观点。在高级别政府决策者中,群体思维的症状包括小组成员间构建和使用集体合理化,导致不会受伤害的错觉,以便较大限度地减少警告和消极反馈效果。组织固有的道德信念是强迫组织成员在决策过程中考虑伦理或道德后果。组织外领导表现出的刻板、负面看法是对该组织共享幻想或决定进行质疑或表达怀疑的任何人直接压力的体现。疑虑的自我检查和最小化与一致性幻觉一样明显。作为“心灵守卫”者保护领导和团体不受消极信息的影响,这些信息可能削弱对他们过去决策的支持。为防止群体思维,在危机处理时,应该聘用一些外部专家,要求从不同观点看事态。
3.进行风险评估或危机后审计
风险评估与危机后审计,可以由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一些候选人来执行。为了保障评估更加客观可以聘请外部顾问。除此之外,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来评价行为条款,这样会更、更有效。
4.就具体危机事件提供咨询
许多组织都有专门的执行官或高级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公共关系和沟通问题。在这些领域受过专门培训的从业人员似乎是顾问的人选。然而,对于某些类型的危机,咨询心理学家才是最适合的人选。例如,公共或私立部门的社会和健康服务机构可能会遭受人类要素危机(如,客户的多种自杀或客户滥用公众指控)。在这些环境中,具有良好能力的心理学家要理解和管理的涉及多种复杂性、有时自相矛盾的事件,这就需要各种立法、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组织政策。同样,作为危机的一部分,许多心理学家对可能引起的临床问题提供了的管理建议(例如,除企业或保障客户服务的连续性外,建立临床危机反应非常必要)。另外,一些咨询心理学家不仅为特定环境(如,卫生保健)而且为特定类型的组织危机带来的专业知识。例如,在企业暴力领域工作的心理学家可以在组织危机管理更广泛的范围内提供咨询。其实研究者不仅证实了企业暴力领域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而且把这个问题看作为组织危机的具体形式。
5.在具体危机事件间期或之后提供培训
在执行培训合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危机情况。同样,改进组织危机预防和管理可能是培训关系的一个目标。事实上,对于在执行培训方面拥有渊博知识、丰富经验的人来说,组织危机管理可能仅仅是已完成工作的一个实例或延伸。在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先进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已达到效果。
四、总结与建议
本文的目的是促进咨询心理学家不断增加对组织危机管理的兴趣。尽管咨询心理学家确认了许多潜在的富有成果的领域,也引起了将来要考虑的一些实践和研究问题。从实践角度看,一个重要问题是心理学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某些组织提供了危机管理领域的认证。例如,国际企业连续性协会和国际灾难恢复协会确定具体标准,个人通过它可以获得企业连续性规划者的资格证。然而,这些认证机构最特别关注的问题是企业信息系统被破坏时与确保业务连续性相关的问题,而不是与更广泛定义和理解危机管理相关的问题。此外,机构既要考虑心理学家实践的具体领域,也要考虑心理学家应遵循的伦理准则或职业行为。鉴于这个原因,心理学家的实践标准、资格证书和能力水平好是由心理社团来确定。就未来研究而言,该领域仍然有很多猜测,需要更多实验研究。研究者发现了与此任务相关的许多困难。这些包括危机事件经常无法预测,并且公司高管让研究人员调查这些事件要小心谨慎。基于这些原因,与组织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与使用良好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媒体报道的内容分析)一样值得推荐。关于特定主题,相对较少注意组织长期危机的管理。因此,进一步的研究要调查曾成功地管理长期(而不是短期)危机的高管其领导风格、应对特点与战略决策等因素。此外,组织评价的进一步转变,对促进长期危机的成功管理将大有帮助。此外,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私营部门组织或大型公共部门(政府)组织。进一步的研究将考虑对各种公共部门组织有影响的危机类型,包括较小的非盈利公共管理组织,以及在这些环境中高管们面临的预防和管理挑战。
作者:罗增让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心理学论文:基于营销心理学教学的职业素质论文
一、冲破教材束缚,选取开放的教学内容
我们课程建设小组虽然编写了自己的营销心理学教材(《营销心理学实用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0),但和其他同类教材一样,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教材结构条块分割,更关键的是教材内容很难随着市场营销活动的新变化及时更新———即便是很有特色的教材一两年后也会变得平淡无奇。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在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吸纳各类媒体、网络等开放性的资源作为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
(1)以营销和消费为核心的社会焦点、热点话题,例如开学经济、3•15晚会、“双十一”促销、黄金周消费、央视广告竞标等,这类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营销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同时紧贴百姓生活和企业营销行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顺利实现学习目标;
(2)经典消费类节目,例如CCTV2及时时间、消费主张、新浪财经的消费栏目。这类节目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各地经济文化与风土人情,对于分析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起到一定作用;
(3)消费主题的调查与访谈节目,例如我们参考北京交通广播网的相关访谈节目内容作为课堂主题讨论,选取了冲动消费、购买手机的考虑因素、过年送礼送什么、药品的价格、家庭收入来源及支出、大学生消费心理状况等内容展开讨论,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消费技能,获得对相关营销心理知识理解运用的能力;
(4)相关视频讲座,例如选取时代光华管理课程中促销、定价对消费者心理产生的营销,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领会各种心理定价方法和促销方法。世事洞明皆学问,每一个营销行为和消费行为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心理背景,要实现“知识+能力”的培养目标,无疑需要选取更开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地运用营销心理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新定义课堂,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主渠道,但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重新定义课堂,就是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教师发挥课堂设计的主导作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参与与创造。以下是除讲授法外营销心理学课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应贯穿营销心理学教学的始终。案例能将学生引入真实的情景中思考问题,一则典型的案例往往可以从多种营销心理的知识解析,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师生互动,学生很容易拓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选取中秋节月饼市场的案例,学生可以从商品定价策略、文化与消费心理、消费者购买动机和购买类型等多个视角开展分析,继而从顾客消费需求心理的角度设计月饼或其他节日文化主题商品的市场促销方案。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能帮我们提供大量经典案例,同时我们只要稍微留心就能收集非常有价值的案例。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遴选具有代表性、时效性、能引起学生参与兴趣的案例。要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和启发者,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设计,发挥创意想象的空间。
(二)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由教师或学生选定主题,设定模拟情景,由学生扮演情景中的各个角色。通过开展情景模拟,饰演的学生能够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观众也能够参与点评分析,学生能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营销问题。例如,我们将顾客投诉处理的内容进行了情景模拟教学:以4~6人为一小组,每组确立一位小组长,各小组在课下收集导致顾客投诉的情景资料和处理方案后编写剧本,教师指导剧本编写,剧本突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冲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学生排练后在课堂里上演教学情景剧。各个小组各施所长,有的以退换货过程为情景,有的以营业员语言不当、态度恶劣引发的问题为情景,还有的以餐饮消费中的劣质服务为情景。学生们充分发挥了创意与想象,他们的表演入木三分,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情景模拟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基础,采用探究式的实践方法,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组建工作团队,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在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项目交给学生,并指导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程序,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制订工作计划、分配任务、实施计划、完成任务。例如,根据教学内容,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店铺选址项目、典型商品广告策划项目、商品定价项目等,学生接受任务后能合作开展活动,包括收集信息、设计项目方案、制作课件、项目论证等,收效良好。
(四)工作场所的现场教学
开展现场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主要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前往活动现场开展参观、访谈、模拟实践等教学活动。这种方法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带着问题和任务开展学习,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直观生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营销心理学课程选取了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汽车4S店、大型超市和连锁药店作为现场教学的场所,学生现场活动内容包括观察顾客、体验顾客接待过程、访谈营销人员、模拟导购、促销与现场服务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学会分析顾客的个性特征、购买动机与决策、顾客类型、顾客服务接待流程、营销人员行为规范等问题提供了真实素材。实施现场教学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做好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总结工作,确保活动过程的安全有序,从而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核办法,实施多元化评价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不擅长死记硬背式的闭卷考试,而教师恰恰习惯于通过卷面成绩考核学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不能仅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考试卷面成绩衡量,更应当从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个性等多方面考察,通过考核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发展。改革考核办法,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我们在课程考核方面开展了一些尝试。
(一)转变考核观念
我们提倡:考核不是考学生,而是考老师;争取让每个学生都通过考核;评价学生最擅长的一面;原则问题考核不予通过。这要求教师从开学及时节课开始就要做好评价设计,明确考核的内容方法,并面向所有学生明确提出考核要求,为学生树立行为导向。考评过程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对于涉及个人品行问题、职业道德问题和违反纪律等个别行为,考核不予通过。
(二)细化多元评价的指标
多元评价包含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将评价内容划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与纪律、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二是活动与个性表现,包括参与活动的态度、贡献、团队精神、创新能力。三是知识能力水平,包括考试成绩和实践教学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评结果不是三个方面考评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要综合权衡分析学生的表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意见。达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展的目标。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班级成员互评及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反映评价对象的在表现。在本课程中,学生依据心理知识对自己的知、情、意、行及个性开展自评,通过自我认知与评价,进一步认识与完善自我;班级成员主要通过项目和案例教学对小组成员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评价依据成员在教学活动中德、能、勤、绩四方面的综合表现,为每位班级成员打分;社会评价主要是企业对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工作态度;教师评价应当是发展性的评价,需要综合各类评价因素,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给予发展建议。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交流反馈机制。
传统评价依据考评成绩,结论为考核通过与不通过,评价过于僵化。改革考核办法,实施多元化评价重在过程评价与发展评价,建立必要的评价交流反馈机制十分必要。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传达对学生的各类建议。一种有效的方法是为每个学生建立课程学习档案袋,档案袋收集记录学生的作业、参与的各类活动、学习心得、教师评语等。评价反馈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信件交流等方式开展。营销心理学课程在高职院校“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上能找到许多切入点。本文主要结合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做出初步总结。许多改革方法仍需推敲和实践检验。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作者:李茂龙 陈慧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学论文: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高校钢琴教学论文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类行为的基础源于人内部的心理机制,这种机制即为人的认知心理,也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学术界通常将外部环境的输入与个体心理加工后的输出之间的人的心理活动视为认知心理的核心。通俗的来讲,人的认知过程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即人开始注意某种事物,然后对该事物进行感知,在之前的基础上对事物所承载和表现出的信息进行记忆和思考。简单讲就是人对信息的获取、贮存、加工以及使用的过程。个体的外界事物的认知和加工处理以及在此过程中人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心理特点和规律是认知心理学所主要研究的内容。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发展之后,在以教育为代表的人类学习领域成绩斐然。由于钢琴教学从基础知识的教授到钢琴曲目的欣赏和分析等内容的学习需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意义分明的逻辑单元,并且能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弹奏之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钢琴弹奏的过程也可视作学生的认知过程。国外的钢琴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涉及和运用到认知心理学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二、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听觉认知
对于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而言除了要有较高的演奏技能,还要具备高度敏锐的听觉,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既要训练学生具备高超的钢琴弹奏能力,使学生能够颇为熟练的完整的演奏完一首曲子,还要对学生的听觉进行严格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听到自己所弹奏出来的声音,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判断自己的演奏的好坏,在听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不足的地方,且学生还可以从中自我反馈,清楚掌握自己当前的演奏水平以及有待提高和改正的地方,帮助学生扬长补短,与此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重技能,轻鉴赏是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一弹错教师就立马上前指正,而离了教师,学生就弹奏不起来了,这表现出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学生无法独当一面,学生的“听觉”迟缓,还何谈以听来纠正自己的演奏,还怎么获取反馈信息,使自己不断提高。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觉认知,让学生从听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情况,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钢琴演奏的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认知
钢琴演奏并不是按下琴键发出声音这么简单的事,再难的演奏技能,相信只要勤加练习都可以有所小成,但是要想真正地演奏出一首完整的曲子,需要演奏者从内心感受曲子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并在演奏中正确表达自己所理解和感受到的内容。高校生大部分都已是成年人,具备相对成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要演奏的曲子形成合理的认知。比如在演奏贝多芬的《月光》时要要表现出安静的,沉思的情感和状态,而在演奏《骑士》这首曲子的时候则要表现出一种雄壮、威武的气势。理性的分析以及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是学生正确而完整的演奏完该曲的基础。这里所讲的背景包括作品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的发展水平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细节和整体上把握作品中的独特意义以及想要表达的意境,使学生更好地驾驭将要演奏的曲子。
(三)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从上文的理论介绍中可以发现,人对事物或者说信息的认知首先要求人对这项内容的关注,换句话说只有当人对该信息或事物的注意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并且贮存了足够的信息时,人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入人的大脑成为人的记忆组成的一部分,这样每当人需要用到有关方面的知识或技能时可直接从自己的记忆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方便人的操作。因此教师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要注意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对钢琴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意识的、自觉的去注意与钢琴教学有关的内容。通常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元素,来丰富教学的内容,活跃教学的氛围,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保持学生钢琴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使学生能够对钢琴学习抱有相对稳定且较高的注意力。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以边弹琴边演唱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单纯的弹奏一般只涉及到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手指,学生弹的时间长了,手指会下意识地去按琴键,但是这时的注意力却已经分散了,而手口结合的方式,则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了有效的分配,避免分神。
作者:胡敏 单位: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
心理学论文:心理学下钢琴教学论文
【摘要】可以弹出美妙的音乐,岗前是艺术也是科学,一方面,钢琴是艺术的学科,学习钢琴必须要有艺术的天分,另一方面,钢琴的教学又是科学的学科,只要是教学就涉及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计划。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要符合艺术教学的规律,要在钢琴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心理情况,及时的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保障学生更好的学习。分析认为:从心理因素分析,愉快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情况,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心理学;解析;钢琴教学
钢琴的教学是具有双重性的,一方面,钢琴是艺术的学科,学习钢琴必须要有艺术的天分,另一方面,钢琴的教学又是科学的学科,只要是教学就涉及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计划。因此钢琴教学结合了科学的教学方式和艺术的教学规律,在钢琴教学中更应该关注教学规律,力求从方法上做好钢琴的教学。从教学的本质来说,钢琴教学和钢琴的学习本身就是枯燥的,学习者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学好钢琴,因此这就考验了钢琴教学教师的功力,如何造枯燥的钢琴教学中找到教学的方法,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一般来说,作为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从小学起的比较多,因为钢琴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只有坚持训练才能在钢琴的学习中有所成就。
一、从心理因素分析,愉快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热爱才是好的老师。面对钢琴如此枯燥的学习,只有真正的喜欢才能学好钢琴,钢琴可以弹出美妙的音乐,这种美妙的音乐就是促进学习钢琴的动力,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一般作为钢琴的初学者来说,都是对钢琴有着一定的崇拜和想象去学习的,对音乐也是有喜爱和幻想的,而这些心理特征正好都是学习钢琴的动力,也是愉快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这种心理特征,利用初学者的兴趣来培养和巩固他们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音乐是一种艺术的审美的享受,钢琴弹出来的音乐是美丽的,也是有魅力的,就是因为这种魅力才吸引了许多钢琴爱好者去学习钢琴,弹奏钢琴的音乐。但是长期的钢琴练习,会消磨学习者的意志力,这些枯燥的指法和音阶的练习都会学习者感觉到十分的厌烦,,当厌烦的情绪一旦出现的时候,就很容易使钢琴学习者失去学习的信心,或者不能坚持下去。所以在这个时候,对于教师来说,起到的作用就十分的关键了,教师要抓住学习者的心理思想情况及时的调节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用诱发、启发、诱导或者勉励等手段来激励学生用一种意志力和责任感来继续学习,甚至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多用情景式的教学方式来触动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在愉快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学习好。可以这样说,愉快学习的重点其实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坚持力和耐心,能够耐得住寂寞,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心理的满足感,并且在这种全身心的心理满足中学习好钢琴,获得较大的艺术的价值和音乐的享受,所以愉快学习是钢琴教学最重要的学习手段和方法。
二、教师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情况,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为钢琴的教学来说,主要是教会学生通过音乐来丰富自己,来开启自己的智力,在音乐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更好的发展,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钢琴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方面,音乐可以让学生更有明确力。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心理状况和接受度是不同的,有的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只关注技艺的训练,忽略了创作力的的挖掘,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和节奏的感觉的培养,而这些培养都是和心理灵感是分不开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老师充分的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抓住心理想法,才能调节学生学习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觉,客观的说,钢琴的学习本身从音乐的角度来说就是心理层面的一种价值享受或者是一种心理满足。作为教师来说,让学生从心理出发去学习钢琴,才能的抓住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方向,学生通过心灵的感受直接的打通了价值与美的感觉,让学生的心理满足感增强,创造力激发,启发学生更好的对音乐产生遐想,将音乐在心理和脑海里刻画出来,让他们在训练钢琴的时候是从艺术的角度全身心的陶醉和享受的,他们见着,听着,看着,越来越丰富的学习,内心会更加的充实,思维也会更加的活跃,心理也会更加的满足,成为真正的心灵享受和精神享受。
三、结语
综上,钢琴的教学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技艺的训练,但是钢琴又是十分美妙的,具有艺术的魅力,钢琴教师作为指导者要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从心理层面分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提升,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享受和热爱,是精神价值的体现,只有这种充满激情的学习才是好的学习,才能引导学生学好钢琴。
作者:杨媚 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系
心理学论文:中学物理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利用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适当的实验去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是我们教师教好物理,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在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及时节课,我就要求学生回去自己通过实验验证摆的等时性,重现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用长短不同的绳子和轻重不同的石块研究摆动规律,并做实验记录。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有的分组实验有的家长协助,虽然所得结果略有出入,记录方法各有不同,但学生通过此次实验初歩体验了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实验技巧,他们的判断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人的感知与思维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对物理现象亦是如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本每章后配有的学生实验,选择适当的实验布置给学生回家实践,如在热学中可让同学自测自己24小时中早,中,晚的体温,了解人的体温的变化规律;光学中可自制针孔相机,了解小孔成像原理及特点等。这些我都让学生做过,收效都不错,学生积极性很高。如在做小孔成像时,书上是个圆筒,可生活中很难找到,在我布置实验的第二天很多同学拿给我的有方型,三角型,做得很成功。
二、精心设疑,激发思维
人们的思维活动,求知欲望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实际,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一改以往满堂灌的疲劳教学法。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可先将一硬币放入碗中,让两位同学各找一个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保持不动,然后向碗中加水,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重见硬币的现象,并由此引入新课,学生的好奇心一下调动起来,便会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情去关注老师的教学,在获得新知解决问题后,学生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愉悦心情,觉得学物理挺有意思,再由学生的亲身体会讨论解释为何在游泳时看见池水很浅而实际下水却很深这一现象,进一步解释碗中筷子弯折现象,达到巩固新知目的。再如在讲大气压强一节中,可先提问为何我们吃的田螺要剪掉尾部?为何家中吸盘式挂衣钩能悬挂一定重物?由此引入大气压强的教学,解开学生心中疑问。这种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学生熟悉生活现象设置悬念,激发思维,即由旧知引入新知,从“熟”引入“生”的教学方法是符合认知过程中循序渐进原则的,也为很多教师所采用。
三、适当应用正反对比方法引发学生思维
任何事物都是在与它的对立面作斗争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编写典型错例,引起争论,让同学们在争论过程中辨明事非,明确概念。例如:在讲功的计算时,可举二例,(1)某人用一只手托着一只鸡蛋(50克)在水平方向移动1米,问此人做了多少功?(2)某人用100牛的力将一球踢出30米远,试计算此人的脚做了多少功?同学们有的或计算或讨论,这时可由回答正确的同学指出别人的错误讲明自己的观点,老师同时正确引导,进一步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知道有力作用而在力的方向上未通过距离属“劳而无功”,而虽移动距离却在此移动方向中上无力作用属“不劳无功”。这种做法可以达到以反面强调正面,分析错的树立正确概念的作用,不但学生思维活跃,理解深刻而透彻,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四、讲练结合,以练促思,切忌欲速而不达
目前,由于学生试卷等复习资料太多,且学生分不清哪些是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纲要求有所取舍地选编习题,注意易错易忘,易遗漏易混淆之处,注意规范解题格式,教学生抓住解题要领,明确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分清重点主次,切忌欲速而不达。这一点在我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就犯过急躁的毛病。在考前复习过程中,给学生的试卷太多而未加选择,学生囫囵吞枣而没来得急消化,这样既占用学生时间又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得吸取教训,做到教学有轻有重而忌面面俱到急于求成。另外,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们应重点训练,如有许多学生遇到简答以及实验题时往往显得思维无序而混乱,理不出头绪,不能切重问题要害本质。如某些实验题要求用相关字母表示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此类题型时,很多同学感到棘手,可经过类似专题训练后他们应用物理概念的概括总结和公式推导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作者:陈莉 单位:景德镇市一中分校
心理学论文:心理学效应班级管理论文
目前,有许多职中都完善了心理咨询室的建设,这样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使班级的管理井然有序。对于学生的教育应注重心理效应的应用,使他们能认真筹划自己的未来,对职业技能产生良好的兴趣,学会感恩生活、热爱生活,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
一、中职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厌学
有许多学生是因为中考失利而来上职高的,所以在初中阶段,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不太好,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也不够刻苦。从不会学到不想学,不想学更加学不会,这样下来,想取得好的成绩是比较困难的,于是许多人发展到厌学、逃学。
(二)学生性格上的差异
普遍拥有自卑心理是这些职中生的主要特点,没有如愿考上重点高中,学生认为自己很无能,自卑心理随之产生,精神上也常处于压抑之中,忧郁、冷漠更是左右着他们的情绪,对正常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前途渺茫,学业难成,使得这些学生对未来已不抱任何希冀,在忧郁、自卑的影响下,逐渐厌学、逃学。也有一些家长对于子女缺乏正确的教育手段,以金钱刺激,或者棍棒打骂为主,或者对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这种种因素交集,使学生的心理逐渐失衡、扭曲,承受能力变差。
(三)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中职生有许多人沉迷网络,其学习成绩自然无法提高,而且其个人道德素质也很差,这自然会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也从来没有过成功感。不过在网络游戏中,他们则往往是成功者,能够得到现实中无法得到的满足。这使得他们更愿意沉溺于网络中,不愿自拔,也无法自拔。
(四)普遍存在逆反心理
在初中时期,这些中职生学习成绩普遍都不好,加上青春期情绪波动大,没有太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也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具体表现在对待教师的态度上,当班主任或者其他课的教师对其进行管教时,他们往往表现出无所谓、屡教不改等,甚至还有直接的言语冲突和对抗,抵触情绪很明显。
二、在班级管理中正确运用心理学
(一)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世人眼中,中职学生学习成绩差,品行也不佳,事实的确如此。许多中职生常常存在一些不为教师家长所接受的恶习,如不好好学习、对学校纪律不遵守,胡乱花钱,沉溺于网络,严重的还会打架斗殴,有的还会早恋。中职学生的心理也不够健康,总是为一些负面情绪所笼罩,如自卑、自负、自闭、抑郁、焦虑、嫉妒、虚荣、孤独,在与其他人交往上,也存在很大障碍。所以,一些学校和家庭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时,总习惯采用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基本上以批评和责备为主,对他们身上所存的优点视而不见。中职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者,以及班级的管理人员而言,对于学生的教育应注重心理效应的应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受到他人对他们的关爱,产生幸福感。如果学生能得到心理导师的正确辅导,也有助于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当成重点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贾可步森二人进行了一项很特别的实验,他们随意抽取一些学生,然后对教师说,这些学生的智商高于其他人,将来在学业上必定大有所成。从那天以后,这些学生就获得了教师的青睐,在课堂上受到悉心的指导和激励,这些学生自信心大增,自尊心也获得了满足,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也更加努力。后来在考试时,他们果然如教师所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验者在总结这次实验的成果时表示:这批学生之所以能够走向成功和进步,源于教师对他们的期许和关注。这一心理学效应被后人们称为“匹克马利翁效应”,源于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尊重和信任。班主任在对中职班级的管理工作中,也应该学会应用“匹克马利翁效应”,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品德不好就对其失望、灰心,从而横加指责,挖苦。一般来说,只要外部环境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刺激和帮助,每个人都能使自己的智力得到一定的强化。呵责、讥讽不但对学生的现状没有帮助,反而使得其更加消极,适得其反。
(三)在中职班级管理工作中合理地应用
“鲶鱼效应”有个挪威渔夫在对沙丁鱼进行运输时,为了防止沙丁鱼死亡,将几只鲶鱼放入鱼槽。因为天生好动,当鲶鱼游动时,沙丁鱼也会变得很活跃,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运输过程中沙丁鱼的死亡。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鲶鱼效应”。这个渔夫之所以能顺利地将沙丁鱼运到目的地,鱼槽内中的“活跃分子”鲶鱼鱼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正是因为鲶鱼的存在,才使得沙丁鱼从安静变得活跃。在中职班级的管理中,可以尝试应用“鲶鱼效应。”通过少数学生的带头作用,可以让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积极。比如,可以将班级学习中的各项工作交由班委会来管理;通过选举课代表等途径,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可以选择少数学生作为表率,多加表扬,使他们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刘韦真 单位:河北省南宫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