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中小企业会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我国信息化中小企业会计论文
1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风险
1.1企业组织结构的风险信息技术具有很多特点,比如时效性、数字性、共享性、价值性等,它要求企业必须能够快速地获取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然后根据企业自身来分析这些信息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利益,从而及时的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然而,对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其组织结构大都是锥形结构形态,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这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锥形结构的特点是高层管理者对业务与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中间层次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的责任。由于这种组织结构侧重于集权,与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不符,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1.2信息存储风险在传统会计模式中,会计资料的保存一般是通过报表或者账簿等纸质形式来进行的,可以长时间的进行保存,因此,丢失或者毁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各种信息数据都是直接人工进行输入,并通过网络系统按原先设定的程序进入相应的地方,构成一个以电子联机实时处理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化控制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被保存于计算机、磁盘等媒介中,虽然可以保存大量的资料,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但这些载体不易保存,容易导致资料无法读出,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另外,在网络上计算机病毒十分常见,成为制约网络发展的较大危害之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很可能遭到病毒侵袭,会计信息被窃取、修改或者破坏,导致企业重要会计信息泄露或者毁坏,企业竞争对手也可以通过网络窃取企业商业机密,从而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1.3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内部控制是一个受到企业各个利益团体的影响,综合各个利益团体的根本需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以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为最终目标,合理地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有效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实现的过程。在传统手工做账阶段,企业会通过审批、授权、确认、审核以及职责分工等工作来加强内部控制,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会计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各个会计流程、手续都被合并到会计系统进行操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造成信息交叉,使得传统会计系统一些职权分工、相互制衡失效,造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国中小型企业目前信息技术本身处于人才匮乏及技术上相对较为落后的地位,这也制约着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交易越来越多,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在交易无纸化的同时,财务数据在网上公布已成为企业未来的基本模式,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需要培养大量的新型人才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财务系统,新型人才需要拥有过硬的会计知识和新的财务理念,还要能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我国的中小企业部门都比较多,管理不够严谨,相互之间的衔接相对不集中,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导致企业对各部门的财务数据等资料信息不能及时获取,部门信息上报不及时,无法实现及时监控和做出有效的管理政策。同时,企业中接触会计系统的员工,可能会存在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员,他们会将会计信息作为违法犯罪的目标,窃取财务信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不利于企业体制创新的落实和企业发展企业的发展。
2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的对策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建设会计信息化存在诸多风险,但建设好会计信息化的道路并不是艰难万分,我们应该把握好中小型企业的经济特点,从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就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以上风险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2.1实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建立适应会计信息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近期管理思想,是近年来国外管理界在质量管理、准时生产、工作流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展开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表现是:(1)这种企业组织结构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企业部门的数量,致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再是锥形化,而是逐渐呈现扁平化趋势,虽然以专业技术组织的职能部门仍然会存在,但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划分不太明显。(2)按照一定的流程组成的项目小组活跃在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每个项目小组都可以跨越部门和专业,不受约束,而且项目小组可以临时成立也可以长期存在,这样,企业就可以以一个整体来面向客户,从而避免了信息的传递慢和传递失误等各种问题,还避免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界面的不一致性。(3)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不但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事后控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与事中都能实现有效控制,从而能够健全并严格执行先进的管理制度,做到既重局部管理又能实现整体流程的控制。
2.2加强系统软件本身的安全性,增强数据库资料的保密性选择适合本企业自身的软件系统,建立电子屏障防火墙,防范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应用病毒防治技术,充分利用系统的安全功能和安全机制,防止病毒从外部网络侵入内联网,采取加密技术,并加强设备的维护,提高数据资料的安全系数。
2.3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网络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是防控会计信息风险的有效措施,为减小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措施,加强财务软件的授权,增强各个有使用权限的人员之间的监督体制,禁止不相关人员使用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防止外部人员窃取企业的会计信息和资料。
3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与会计的有效结合产生了新的会计管理和核算的里程碑———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中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完成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一场技术和管理的改革,还是一场思想文化的大改革,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新的会计领域,这将是人类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作者:丁曼曼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内部控制中小企业会计论文
一、当前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受规模、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多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上普遍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1.尚未建立完整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我国中小企业中大部分属于私人企业,往往随意设置会计岗位,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仍较薄弱,内部控制系统没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2.财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大多由缺乏专业水平的家族成员充任,会计人员往往身兼多职,业务水平偏低,在上岗之前没有接触过或接受过专业的会计管理专业知识培训。
3.会计风险防范机制缺位。会计内部监督控制薄弱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主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监督流于形式,不能规避资产的流失和各种舞弊现象的发生。
二、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路径
1.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构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中小企业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保障。中小企业要从企业实际的经营、生产以及管理出发,不断构建、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针对性地加强企业会计管控细节工作,认真处理企业内其他部门与会计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应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方式方法,构建健全的会计管理体系,在企业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以及对外结账等方面都要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企业会计内控的整体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原则,还有利于较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会计管理效率。健全企业会计内部监控评价体系是现代企业建设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可或缺的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所以,中小企业有必要定期对会计人员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不断完善会计内控评估体制建设。
2.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建立会计信息管理平台很多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专业人员十分匮乏,为了更好地开展会计控制工作,中小企业应该针对员工展开相应的培训和教育。首先,中小企业要对财会工作人员的上岗就职严格把关,只有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以及相关从业证书的人员才有机会被录用,从而确保会计人员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其次,在具体的工作进程中,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再教育,促使财会人员对会计内部控制有的认识,通过相关培训工作,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使其适应新的知识结构变化,还要促使员工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中小企业要在内部健全培训基层员工的计划,将培训的主要目标定为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业务处理能力,从而保障财会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当然,中小企业还应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适时引进EPR系统,提高会计内控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实现中小企业会计内部信息交流的同步性和沟通性,这既有利于中小企业管理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又可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3.发挥会计内部稽核作用,有效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应以国家有关规定为行事基础,组建一支规范有力的企业会计内部监督稽核体系队伍,构建以会计检查和内部审计为主的会计监督控制体系,对相关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实行监督和管理。会计内部监督队伍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实权,明确各内部控制监督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且他们之间是互相协调和互相监督的关系。这不仅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制约企业经济业务活动或资金活动的各个环节,而且能够防止各种舞弊现象的滋生,及时、有效地防止各种风险和损失的发生,规避企业资产的流失,从而确保中小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保障企业按照既定目标平稳和健康发展。同时,会计内部监督人员要加强对企业高风险投资项目的监督和管理,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正确预测,对高风险投资项目应提出有效的应对和控制措施。
三、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转型,中小企业正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小企业必须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规范企业管理,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正确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作者:许燕妮单位:武汉大桥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中小企业会计论文
一、培训目标
在培训初期,应注重培养学员对会计这个行业的兴趣,并灌输关于中小企业运营过程中会计所起的基本作用,使学员具备会计相关的基本认知和技能。同时,要保障学员的职业品行、道德水平、交流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在市场经济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会计的决策应以战略为导向,参与企业战略管理、产品管理、市场营销、投资及资产管理等经营活动,以便能够强化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决策支撑和价值管理。因此,会计的培训也应要强调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一)培训方式
注重硬件平台的使用和各个学科的综合,与实际需要相结合。作为会计人员,要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在利用公司财务系统落实会计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工作形式与公司实际相结合,便于通过会计工作透析公司财务等。要注重培训的实际应用性,注重在形式上的多样性。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培训方式拓宽培训的范围。同时,可以利用培训人员日常对会计工作的接触交流意见,建立立体的互动课堂模式。在培训过程中加大科技的引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在声、色、光等方面实现思维的不断转换。
(二)培训内容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部分企业培训过程中采用“一把抓”的方法统一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这种办法通常会造成会计水平较高的人员对课程内容无法专注学习,而水平低的人员难以快速入门。可以实行高提低的方式,同一公司中的会计人员可时常针对会计基本信息,技术操作,系统升级等工作进行讨论,以减少会计人员的水平差异。在培训过程中降低教学培训的难度。按层次培训,提高整体人员的职业素质。由于会计工作人员在学历和学习水平上存在区别,在培训过程中影充分尊重会计工作者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每位学员都可以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转变传统培训模式,这样才能更地提高培训效率,也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注重对会计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培训。作为企业会计人员,要十分重视其财务分析能力和预算评比能力,除此以外,其时间管理能力,财务状况应变能力,谈判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都需要提升。增加教学案例,提高多培训教师的素质要求;扩大多媒体的教学范围,以提升培训的科学化;建立系统的考核评价制度,督促会计人员时刻吸收更新自己的会计知识储备;另外,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培养在新时代条件下能够有针对性反应市场经济信息的财会人员。由此,会计人员才能更有效地给企业的财务系统提供较为有力的财务信息。
(三)培训对象
人员对象方面,按需培训,拓宽培训领域。不仅要注重单方面本公司内部人员的培训,集中本行业的专业技能培训,还要不断拓宽培训的领域,向社会的多方位发展。加大对技术创新的应用,通过多方位渠道提高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内容方面,覆盖,按企业的内部需要定点划定。在国家经济类专业不断火热的状况下,经济类考试的招生也愈发广泛,而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各类会计考试的报考人员每年也在不断增多。这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极大冲击了课堂素质教育和能力的训练,这导致进入企业的会计人员很大一部分只了解会计应试知识,而不能快速应用。因此,企业内部的会计培训应以活用为主要目的,进行培训。同时,各个企业的财务模式各有差异,要让本企业的会计相关人员熟悉企业业务和经济状况,这样才能在报表和财务报告等方面提供有效信息。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在财经方面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是增强本企业内部财务系统化、规范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值得各企业的管理层制定详细、周全的规划。集中制定对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的计划,提高本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质量,并加强财务监管力量,提升对本行业的财务应对能力。在培训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在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上培养负责、效率、的会计人才,以确定本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企业有足够的责任心和财务应对能力等,争取利用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的整体决策能力。
作者:柴慧争秦勤柴文军单位: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有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前途,更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追求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受到内外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会计核算行为不当,并且,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监督机构和中小企业自身的足够重视,而这也就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新时期我们提出规范会计核算行为这一理念,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并不理想,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使得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成果不能很好的为企业的运行管理服务,会计工作的价值受到了质疑.
(一)会计核算制度缺失
我国中小企业在规范会计人员的核算行为时,我们也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去约束会计人员的不合理、不恰当的会计核算行为,使得会计工作能够严格有序的进行。
(二)会计监督缺乏力度
会计监督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已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计监督分为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
(三)会计基础薄弱
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会计基础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主要表现有:
1、原始凭证缺乏正确性、真实性和合法性
很多原始凭证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制存在不填、漏填、少填现象。原始凭证不真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原始凭证不合法。
2、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
依法建账中的账,主要是指会计账簿。尽管我国在许多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依法建账,但是许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得不到应有的贯彻执行,这已经成为会计工作中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四)会计电算化水平低
中小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具有会计经验、财务管理经验以及会计电算技术融于一身的会计人员,由于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得不到企业负责人的重视,因而在这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核算技术设备、软件,更加缺少系统地学习有关会计电算化的知识。
(五)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法规的现象。有的中小会计的会计人员是中专技校毕业,学到的知识面较窄,经验少,对处理一些高强度的账务处理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的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我国的经济环境及企业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须从多方面入手,多方位考虑。
(一)建立健全相关会计法律法规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规范化的问题不能孤立看待,在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中,国家应该做到:
首先,加强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的法律法规建设。其次,在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时,要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适应时展的要求,推出贴切中小企业自身的规范标准。再者,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加强。
(二)应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制度
要实现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的目的,必须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明确规定各部门机构职责和具体岗位职责,制定一套与其相适应的会计监督制度。
(三)整顿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和财会人员行为
在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强化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再者,加强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
(四)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电算化水平
中小企业对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从中小企业的领导者方面,必须提高自己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五)加强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的措施是重中之重
对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的从业资格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量的多少,按照法律的规定设置会计机构,这样使得中小企业配备足够,业务工作分配明确,工作效率增加。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现状和对策分析
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需要、快捷的信息资料。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领导重要的决策依据,已基本普及各中小企业,但就其发展情况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怎样使企业更有效的利用会计电算化信息,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小企业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现代化会计技术,以先进的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传送的人机系统,又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订和执行法规制度以及实施微观与宏观管理会计业务和会计管理现代化的全部。会计电算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会计信息搜集、整理、反馈的灵敏度和正确度,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为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效的途径,是终为经济效益服务。对于中小企业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1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原始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汇总、分析等工作,全部由计算机完成。这就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了出来,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由于电子计算机处理速度快,是手工处理速度的几百倍、几千倍,从而使大量的会计信息得到及时、迅速的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1.2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手工会计工作中,由于工作量大、业务繁杂等原因,易出现错记、漏记,账证表难以规范、统一。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软件采用先进的技术对输入数据进行校验,防止非法数据的进入,如一张借贷不平的凭证,计算机拒绝接收,从而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完整性,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1.3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1.3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具有核算、监督的基本职能,而且还通过分析,进行预测并参与经济决策。手工处理方式下,会计人员整天忙于记账、算账、报账,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参与经济决策。同时,由于手工处理方式的客观限制,会计信息难以得到、详细、及时、的处理,使分析、预测缺少科学的依据。会计电算化后,不仅可以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把主要精力用于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同时也提供了更、科学的决策依据,更加充分地发挥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
1.4促进会计队伍素质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要求会计人员学习和掌握许多新知识;另一方面,会计职能的转变,需要会计人员更多地参与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探索经济活动的规律。
1.5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的发展,促进会计制度的改革
由于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技术,必然对会计核算方式、方法、程序、内容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会计电算化提出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审计方法等,促使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工作者去研究、探索,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的发展。
2.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
2.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他们的思想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其单位会计电算化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中小企业会计一直习惯手工记账,要改变这种方式,有一定难度,对会计电算化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模仿手工记账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在计算机上进行一些与会计化无关的操作,认为不会带来不良后果,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2.2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会计电算化工作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维护人员岗位,财会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共同操作,同时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目前,不少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严密的电算化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使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导致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2.3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规章落实不到位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对于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许多相关人员并不知道和了解,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违规了,但操作者不清楚,单位的领导也不知道,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纠正,更谈不上有部门监督管理了。还有不少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虽然知道国家制定的规,!章,但并没有真正地实施这些规章制度。比如有些单位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实行权限限制制度,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数据篡改留下隐患;有些单位人才缺乏,致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这一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由于没有处理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人员职能的转换问
题,致使一些会计人员在岗位责任制度方面,职责不明,无从下手;还有些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机房,没有制定相应的上机操作制度等等。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分析
一、引言
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企业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促进中小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企业提供有效、高能的工作质量,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会计核算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并且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远远超过手工,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2)保障会计核算质量,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又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会计核算中记帐不规范、不统一,容易漏记、错记等问题。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管理职能。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众多会计人员为适应工作的需要,会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更自觉地努力学习新会计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素质,进而促使会计工作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系统中,财会人员在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下利用其突出的优势,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以及会计分析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从而达到真正实现会计管理职能的目标。
(4)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性和经济性。因为计算机不仅能存储大量的会计信息,而且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有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性强等优势,相比于手工操作的某些局限性,能为日常的管理工作提供更详细、更、更及时的会计信息。
三、当前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
(1)思想不重视,轻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有些企业的思维观念停滞不前,未能真正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在会计方面的应用也逐渐显示出优越性,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然而随着网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外部有电脑病毒和网络黑客等,以及企业内部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软硬件的缺陷,这些都影响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展开。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较差,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存在较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会计电算化系统软硬件等出现的问题,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丢失和损坏,甚至导致系统的崩溃。这样一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得不到保障,系统一旦出了问题,企业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2)会计电算化软件不够规范,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还需要熟悉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尤其是财务系统管理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更需要较强的财务知识水平、熟悉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运作模式、运作过程。然而现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缺乏正是中小型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一大难题。
四、当前对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措施
1.转变观念,规划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工完成对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及时转变观念,真正意义上认识会计电算化,要同时重视人才和电算化,要意识到会计电算化不单是核算工具和方法的改变,也是对会计本身一次重大的革命,这次革命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企业的管理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为决策者提供的数据,从而促进企业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
2.配置相关的软、硬件以及对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
配置核算、功能完备、使用安全、操作简便的会计软件是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之一。会计软件的取得一般有两种方式:定点开发和购置商品化会计软件。一般单位都采取后一种方式。各单位在购置会计软件时要根据本单位电算化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目标,选择合适的会计软件。选购软件时主要考虑合法性、通用性、方便性、安全性、售后服务的性和可扩展性。计算机硬件设备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石,计算机硬件设备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
制定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基础;做好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工作,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重要保障。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包括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等;会计电算化的微观管理是指企业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后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立新的职能部门、对原有部门的调整和制定完备的用户组的管理策略等。
4.培养和培训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高
低直接关系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的成败。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除了核算工作外,也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配备满足企业的电算化人才,有两种办法可行:引入高素质电算化人才和对会计人员进行电算化培训。企业会计电算化要发展,就必须重视会计电算化人才并且大力加强人才培训工作,使企业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提高。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开展培训工作,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并做到学以致用,完善企业人才的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 五、小结
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代,会计电算化的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硬件的购置、软件开发、人员培训、资金筹措及组织管理等许多方面,因此应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的实施规划,健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在实施的时候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时代在进步,这些企业也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和会计工作规范化,推动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现代化管理。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袁清波
中国企业界,数月最多的当属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税收和就业机会,创造和开发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大企业一起共同组成发达的社会经济。虽然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我们国家在制定会计规范体系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中小企业会计需求与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差别。对于这样二种状况,我国会计实务界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颇有微词。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一点看法。
一、中小企业会计的特殊性
中小企业在其规模、组织结构、企业组织形式等各方面与大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这些特征的不同导致了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等各方面与大企业截然不同。
1.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的特殊性。在国家对民间兴办企业的鼓励下;才大批集体经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这些新兴起的及国有改组后的中小企业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密切相关。这些企业财力有限,融资能力低,控制风险能力不足,从而面临的持续经营的风险较大企业为大。资料显示,中小企业是诞生最快,倒闭也最快的企业群体。这便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会计应着眼于这些企业的内部信息的需求上。比如帮助企业的经营者了解企业的经营能力、费用结构等,使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能防范企业的持续经营风险。
对于中小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来讲,纳税是中外企业会计的主要动机。目前,国家逐渐退出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税收征管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对于外商投资企业而言,由于公司经常备有两套账,一套按照外国母公司的会计制度编制,另一套主要是为了向国内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尽管原因有所不同,但纳税在会计核算中的主导作用都与国内小企业相同。
在企业上市方面向国有大企业倾斜,上市成本过分高昂,以及种种政策约束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限于资信条件和资本运作能力,通常不具备直接融资的条件,一般只能寻求间接融资,银行资金几乎是企业生存的主命脉。因此银行也是这类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银行通过会计信息对企业的信贷进行监督。当然对于小企业而言,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一般都有抵押或担保,从而银行对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便会相对较低。
2.中小企业会计机构的特殊性。中小企业种类繁多、行业门类齐全、所有制多样化,但企业经营规模不大,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有的企业会计机构还不合规范,有的独资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即使设置会计机构的中小企业,一般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兼职多。
3.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特殊性。会计人员的素质与信息的使用者素质一样,一向为学术界所垢病,这一头一尾的知识约束,历来是我们进行会计改革所考虑的重要参数。根据财政部1994年的统计,我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共1200万,其中国有单位会计人员451万,县以上集体单位会计人员99万,农村和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会计人员650万。国有及集体单位会计人员(550万)的学历分布如下表:
研究生大学 大专 中专 其他
0.04% 1.67% 13.74% 23% 61.55%
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机会保障,使得其对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由于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老化与过于低浅的专业知识,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不伦不类。
二、对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一些改进建议
会计信息的提供应符合相关性和性原则,但同时应考虑到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一些对信息使用者没有多大用处的信息可以不提供,提供的成本大于资产效益的信息也可以不提供。鉴于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和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数量的需求的不同情况,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应使用有别于大企业的财务报告模式。
1.对小企业要求提供较为简略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对中型企业提供与大企业一样的资产负债表和较为简略的损益表。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来看,某项会计信息在会计报表中是被详尽、充分地披露还是被简要、粗略地列示,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人们做出满意的决策。某些对大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可能在中小企业的信息使用者那里变得毫无意义。对小企业要求编制简略的资产负债表和简略的损益表,在满足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前提下,便会计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有张有弛、有的放矢,也会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加有效。
由于中型企业的银行融资是其经营资金的一大来源,因而其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除了纳税的目的以外,还应满足银行进行信贷决策的需要,因而企业应将其详细的财务状况提供给银行,同时从发展的观点看,中型企业的会计制度应为其进入大企业行列做好准备,因而建议编制与大企业格式相同的资产 负债表,同时鉴于成本效益原则,可以编制较为简略的损益表。
2.对小企业不必要求提供现金流量表,中型企业对现金流量表实行豁免条款,对一些项目进行简化。会计信息的提供是有耗费的,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讲求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只有在其提供特定数量与质量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好处"大于其提供会计信息的耗费的情况下,才会认为提供这样的会计信息是有必要的。对于现金流量表,由于其复杂的编制技术及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的原因,使得其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成本远大于其他两张报表的编制,同时编制出的现金流量表是否正确还不得而知。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目标主要是纳税需要,从而使得这张报表的用处相对降低。勉强要求编制此表,只能使得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疲于应付填报各种没有意义的复杂报表而苦不堪言,因而对于小企业可以不要求编制此报表。对于中型企业而言,可以只要求提供较为简略的现金流量表,将其中的一些项目简化、合并,对于一些补充资料可以不要求提供,以简化编制程序,降低编制成本,同时也使企业的会计人员易于掌握编制方法。
摘自《四川会计》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引言
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企业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促进中小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企业提供有效、高能的工作质量,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会计核算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并且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远远超过手工,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2)保障会计核算质量,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又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会计核算中记帐不规范、不统一,容易漏记、错记等问题。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管理职能。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众多会计人员为适应工作的需要,会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更自觉地努力学习新会计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素质,进而促使会计工作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系统中,财会人员在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下利用其突出的优势,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以及会计分析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从而达到真正实现会计管理职能的目标。
(4)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性和经济性。因为计算机不仅能存储大量的会计信息,而且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有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性强等优势,相比于手工操作的某些局限性,能为日常的管理工作提供更详细、更、更及时的会计信息。
三、当前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
(1)思想不重视,轻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有些企业的思维观念停滞不前,未能真正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在会计方面的应用也逐渐显示出优越性,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然而随着网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外部有电脑病毒和网络黑客等,以及企业内部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软硬件的缺陷,这些都影响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展开。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较差,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存在较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会计电算化系统软硬件等出现的问题,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丢失和损坏,甚至导致系统的崩溃。这样一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得不到保障,系统一旦出了问题,企业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2)会计电算化软件不够规范,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还需要熟悉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尤其是财务系统管理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更需要较强的财务知识水平、熟悉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运作模式、运作过程。然而现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缺乏正是中小型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一大难题。
四、当前对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措施
1.转变观念,规划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工完成对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及时转变观念,真正意义上认识会计电算化,要同时重视人才和电算化,要意识到会计电算化不单是核算工具和方法的改变,也是对会计本身一次重大的革命,这次革命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企业的管理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为决策者提供的数据,从而促进企业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
2.配置相关的软、硬件以及对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
配置核算、功能完备、使用安全、操作简便的会计软件是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之一。会计软件的取得一般有两种方式:定点开发和购置商品化会计软件。一般单位都采取后一种方式。各单位在购置会计软件时要根据本单位电算化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目标,选择合适的会计软件。选购软件时主要考虑合法性、通用性、方便性、安全性、售后服务的性和可扩展性。计算机硬件设备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石,计算机硬件设备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
制定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基础;做好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工作,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重要保障。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包括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等;会计电算化的微观管理是指企业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后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立新的职能部门、对原有部门的调整和制定完备的用户组的管理策略等。
4.培养和培训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的成败。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除了核算工作外,也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配备满足企业的电算化人才,有两种办法可行:引入高素质电算化人才和对会计人员进行电算化培训。企业会计电算化要发展,就必须重视会计电算化人才并且大力加强人才培训工作,使企业会计人员 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提高。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开展培训工作,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并做到学以致用,完善企业人才的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
五、小结
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代,会计电算化的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硬件的购置、软件开发、人员培训、资金筹措及组织管理等许多方面,因此应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的实施规划,健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在实施的时候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时代在进步,这些企业也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和会计工作规范化,推动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现代化管理。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支庞大企业会计队伍也相应成长,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会计基础工作不断加强。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企业会计人员短缺、会计基础薄弱、制度不健全、核算水平差、管理混乱、监督弱化等问题和矛盾还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一些中小企业,问题还相当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可能引发会计信息失真、国家税费流失等问题,直接干扰和破坏国家经济秩序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行为,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和管理在维护经济秩序、完善宏观调控、推进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主席令【1999】第024号)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实施会计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领导要带头学习、带头宣传、带头执行。
二、充分发挥会计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会计工作不仅是企业的事,而且是政府的事。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要明确职责、健全制度,抓好落实;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依托社会组织,管理会计人员。政府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只能是政策、制度上的管理,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来进行。会计人员单纯由所在企业来管理,现实情况表明,存在着很多弊端,如会计机构不健全(很多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本身就不健全),职责不清晰,会计职能不能很好发挥,会计人员的政治、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等。所以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应逐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来实施,会计人员依附于一定的中介机构,工资、劳保、福利和管理由中介机构负责,企业用人通过中介机构选聘,用人企业与中介机构签订聘用合同,会计人员受聘企业期间,行政由企业代管,业务由中介机构负责指导。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会计学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管理作用,规范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管理。
四、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主管部门和各会计管理机构,都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实施。对会计人员要科学制定业务达标标准,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合格证书,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当前结合新准则的实施要集中抓好培训工作。政府、企业和各管理部门都应适当安排经费投入用于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在不断提高会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基础上,提高管理工作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解决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引言
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企业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促进中小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企业提供有效、高能的工作质量,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会计核算工作,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并且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远远超过手工,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2)保障会计核算质量,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又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会计核算中记帐不规范、不统一,容易漏记、错记等问题。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管理职能。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众多会计人员为适应工作的需要,会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更自觉地努力学习新会计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素质,进而促使会计工作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系统中,财会人员在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下利用其突出的优势,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以及会计分析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从而达到真正实现会计管理职能的目标。
(4)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性和经济性。因为计算机不仅能存储大量的会计信息,而且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有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性强等优势,相比于手工操作的某些局限性,能为日常的管理工作提供更详细、更、更及时的会计信息。
三、当前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
(1)思想不重视,轻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有些企业的思维观念停滞不前,未能真正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在会计方面的应用也逐渐显示出优越性,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然而随着网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外部有电脑病毒和网络黑客等,以及企业内部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软硬件的缺陷,这些都影响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展开。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较差,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存在较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会计电算化系统软硬件等出现的问题,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丢失和损坏,甚至导致系统的崩溃。这样一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得不到保障,系统一旦出了问题,企业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2)会计电算化软件不够规范,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还需要熟悉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尤其是财务系统管理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更需要较强的财务知识水平、熟悉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运作模式、运作过程。然而现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缺乏正是中小型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一大难题。
四、当前对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措施
1.转变观念,规划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工完成对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及时转变观念,真正意义上认识会计电算化,要同时重视人才和电算化,要意识到会计电算化不单是核算工具和方法的改变,也是对会计本身一次重大的革命,这次革命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企业的管理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为决策者提供的数据,从而促进企业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
2.配置相关的软、硬件以及对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
配置核算、功能完备、使用安全、操作简便的会计软件是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之一。会计软件的取得一般有两种方式:定点开发和购置商品化会计软件。一般单位都采取后一种方式。各单位在购置会计软件时要根据本单位电算化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目标,选择合适的会计软件。选购软件时主要考虑合法性、通用性、方便性、安全性、售后服务的性和可扩展性。计算机硬件设备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石,计算机硬件设备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
制定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基础;做好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工作,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重要保障。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包括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等;会计电算化的微观管理是指企业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后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立新的职能部门、对原有部门的调整和制定完备的用户组的管理策略等。
4.培养和培训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的成败。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除了核算工作外,也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配备满足企业的电算化人才,有两种办法可行:引入高素质电算化人才和对会计人员进行电算化培训。企业会计电算化要发展,就必须重视会计电算化人才并且大力加强人才培训工作,使企业会计人员 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提高。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开展培训工作,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并做到学以致用,完善企业人才的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
五、小结
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代,会计电算化的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硬件的购置、软件开发、人员培训、资金筹措及组织管理等许多方面,因此应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的实施规划,健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在实施的时候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时代在进步,这些企业也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和会计工作规范化,推动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现代化管理。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备受关注,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了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帮助城镇人口就业达到68%作用,同时中小企业的总体工业产值也是非常可观的占据了整个市场的60%作用。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给其带了机遇,但是由于自身问题比较多,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所以中小企业想要突破瓶颈继续前进就需要加强对企业的核算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争得一席之地。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财务控制薄弱
在中小企业当中,因为没有把会计核算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导致在企业财务控制上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中小企业对现金的管理不严格,就会出现资金闲置或者是资金不足的现象。有些企业认为资金现金多一些比较好,所以导致一部分现金闲置下来没有参与到公司经营周转中,造成浪费;还有一些企业大量的采购一些不动产,使得公司内部没有应急的资金,一旦公司出现什么紧急情况将会面临破产的风险。其次,应收账款周转比较缓慢,直接导致资金的回收困难。这是因为企业的赊销政策不够健全且执行不严格,同时还缺乏有力的催款措施,这样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兑现进而形成呆账。再次,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不能很好的控制存货,在月末的时候存货占用的资金甚至超过营业额的两倍以上,这样就会造成资金呆滞,周转不灵。
(2)制度缺失
在中小企业中有许许多多的制度,但是总体来说制度残缺不全,或者说空有制度,执行力度却不够。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虽然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又无法对这些制度进行整体健全。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了非常多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同时企业的资产浪费严重,外部的监督制度想要建立也非常困难。制度问题是中小企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额重视。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
在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企业甚至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即使设置也层次不清分工不明。一些小企业任用自己的亲属当会计或者是出纳。虽然一些中小企业想要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好,工作环境也差,留不住一些的会计从业者。同时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以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非常多,无证上岗现象非常严重,会计人员甚至没有进行后续教育培养。
2、会计核算存在违规操作
中小企业当中经常出现一些不依法建账现象,这样使得在会计核算当中出现许多违规操作。为了能够偷税漏税,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有两套账甚至是多套账。有些中小企业要不就是不设账,即使有也是混乱不清。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设置两套以上报表,一套用于内容的经营管理,一套报给税务机关通过收付实现制来推迟收入的确认,纰漏企业虚假的亏损信息,从而达到不纳税或者是少纳税的目的。还有第三套会计报表是为了给银行和一些担保机构看的,反应了企业盈利的信息,为的就是让这些机构对企业有信息从而获得信用担保。这种违规操作对企业和社会都是不利的,长久下去容易失信于社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会计核算的主体界线不清
在会计核算当中,会计主体被首先提到是有重要的原因的,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并没有重视会计主体的重要性,企业的产权和个人财产的界线往往分不清楚,中小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不像大企业那么明显,有其是中小企业当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往往就是经营者,有的把公司的财产用于家庭使用有的则把家庭的开支列为公司的费用进行报账,从而增大公司的开支,还有的甚至为不在公司上班的家庭成员开工资等等。虽然当时得到了好处但是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5)政府的约束力度不够
从政府部门来看,中小企业连续不断的发生采取问题,是因为政府部门没有及时的对中小企业的采取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中小企业的老板没有重视会计核算,从而阻碍了中小企业经营上的规范化。为了能够获取监督所必须而且充分的财务信息,政府所付出的代价是比较高的,这也是政府监督力度不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6)社会审计监督缺乏
社会审计的范围中没有包含中小企业,很大部分的私有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法律上也没有明确规定中小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从目前来看,仅在个人独资企业年检、申请银行贷款或有民事纠纷以及产权变动时,涉及到社会审计业务。
二、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受宏观经济现状以及企业自身的限制,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存在很多的会计核算管理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
1、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想健全中小企业内部制度,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要对组织机构内部岗位和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建立岗位职责制度,使得授权者和执行者的分工明确,避免出现管理上的交叉,工作效率太低。执行者和审核人员、执行者和记录者要做到分工明确,总账与明细账记录、账款人员均分工明确。这种岗位责任制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有利于落实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次,加强对会计凭证的控制与监督。要对会计凭证的格式进行
规范,不能每个人都使用不一样的会计凭证,这样工作效率太低,也容易出现问题。规定合理的凭证流转顺序,在凭证上要有齐全合法的签章,如果一些凭证是不合法不真实的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情况严重的要及时扣留,以免出现更大的失误。对于那些记载不明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要予以退回,并且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会计账簿的控制和监督要严格进行。要按照规定设置会计账簿,并且填写内容齐全的账簿启用表,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进行登记,对会计账簿中的账页要根据顺序进行编号,对于伪造以及故意损坏会计账簿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浅析中小企业会计收入和应税收入确认的差异
一、收入确认内容上的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所指的收入强调是日常活动形成的,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不作为收入,而作为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在收入内容的确定上,会计强调重要性原则;而税法则不考虑经济利益流入的主次和重要性,任何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都作为计税收入确认。例如,财产转让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都作为计税收入。另外,税法中还有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等说法,而会计中没有这方面的概念。
二、收入确认原则上的差异
从会计准则的角度来看,收入是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因此,收入确认原则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的原则,注重收入实质性的实现。而从税法的角度来看,则比较侧重于收入社会价值的实现,即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这主要是由于税法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从属性来看,税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因此税法中对相关收入的确认原则为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对于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上确认收入,但所得税法则不将其确认为收入,待出售时确认收入并缴税应用的就是收付实现制原则。另外,对预收账款的处理也能体现这个要求。当企业的预收账款超过一定的期,税务机关有权作为应税收入调整处理。此外,会计收入核算对各种企业经营活动事项重视度不一,它更注重企业的重要经营事项,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重要事项的核算工作上;而应税收入会一视同仁,只要应纳税款,无论该业务事项金额大小、对企业是否重要都按照税法相关规定计算纳税收入。
三、收入确认条件上的差异
对于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会计准则与税法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会计准则收入确认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及时点是商品的所有权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发生转移,这是会计准则中确定收入的前提条件。第二点是企业对商品的实际控制权已不存在,这是会计准则中确定收入的必要条件。第三点是企业的收入金额能够地计量,这是会计准则中确定收入的重要条件。第四点是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是会计准则中确定收入的基础条件。第五点是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地计量,这是会计准则中确定收入的关键条件。可是在税法中只要求具备四项就可以,即“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没有在税法中要求。应税收入确认的条件是:无论商品是否发出,只要提货单交给买方,当天就可以按销售凭证缴税。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会计需要考虑确认收入后所承担债务的偿还能力。只有在经济利益流入确定的情况下,才能确认收入,才能计算利润并进行利润分配。而税法更多是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要求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需要,不考虑纳税人由此承担潜在负债的影响,纳税人的风险由其自身承担。只要纳税人对所出售的商品转移了风险和报酬,即认为应税收入的实现。所以,在会计上强调收入确认的谨慎性原则,而税法则更强调形式重于实质。
四、收入确认方法上的差异
对于商品销售、劳务提供和建造合同收入在确认的方法上,会计和税法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在个别环节两者还是存在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两者对收入含义的理解以及确认目的不同形成的。例如,对于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会计是在发出商品时按照未来收款额的现值确认收入实现,而税法是在未来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确认收入的实现。又如,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提供劳务所得的收入方法是:及时,如果一个会计年度内完成的劳务,应在其完成时确认收入。第二,如果一个会计年度没有完成的劳务,且能够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所劳务的结果,则要按照完工百分比的方法确认劳务收入。第三,如果劳务结果不能计量的,还要分两种情况处理:一是预计能够补偿已发生的劳务成本,应按照可以补偿的金额计入劳务收入中去。二是已预计无法补偿已发生的劳务成本,应按照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此劳务不再确认收入。在税法对劳务收入方面的规定是:能够计量的劳务交易结果应该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区别于会计中“有关经济利益会流入企业”。税法不同于会计谨慎性原则,而是更好地偏重于权责发生制,所以在税法中不管成本能否回收,只要企业从事劳务工作,就要确认收入的实现。
对于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方法两者也有不同,如果会计认为交易的结果不能估计时,要求按已经发生的成本能够得到补偿的程度确认收入;而税法依然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不考虑可能发生的收款风险。
五、收入确认时间上的差异
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除了在确认内容上存在差异之外,在确认时间上也存在一些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两者在认定收入的风险、确定性等方面存在不同。例如,对于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而增值税暂行条件规定,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书面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的当天,企业所得税法也是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又如,对于委托代销收入的确认,会计上是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实现;而税法则规定,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特殊情况下预收款也作为纳税收入加以确认,这源于税法对支付能力、国家财政收入和确定性的综合考虑。再如,税法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务,即使财务上未确认收入,预收账款也要纳税。再比如,对于劳务收入的确认时间,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劳务的结果如果不能地估计,同时预期的劳务成本能够得到补偿,按照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按相同的金额结转成本,如果预期的劳务成本不能得到补偿,应当将已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而税法则规定企业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
总之,在企业收入的确认上,会计准则与税法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因此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其实际特点做好会计核算和税收纳税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中国企业界,数月最多的当属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税收和就业机会,创造和开发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大企业一起共同组成发达的社会经济。虽然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我们国家在制定会计规范体系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中小企业会计需求与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差别。对于这样二种状况,我国会计实务界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颇有微词。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一点看法。
一、中小企业会计的特殊性
中小企业在其规模、组织结构、企业组织形式等各方面与大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这些特征的不同导致了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等各方面与大企业截然不同。
1.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的特殊性。在国家对民间兴办企业的鼓励下;才大批集体经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这些新兴起的及国有改组后的中小企业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密切相关。这些企业财力有限,融资能力低,控制风险能力不足,从而面临的持续经营的风险较大企业为大。资料显示,中小企业是诞生最快,倒闭也最快的企业群体。这便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会计应着眼于这些企业的内部信息的需求上。比如帮助企业的经营者了解企业的经营能力、费用结构等,使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能防范企业的持续经营风险。
对于中小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来讲,纳税是中外企业会计的主要动机。目前,国家逐渐退出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税收征管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对于外商投资企业而言,由于公司经常备有两套账,一套按照外国母公司的会计制度编制,另一套主要是为了向国内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尽管原因有所不同,但纳税在会计核算中的主导作用都与国内小企业相同。
在企业上市方面向国有大企业倾斜,上市成本过分高昂,以及种种政策约束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限于资信条件和资本运作能力,通常不具备直接融资的条件,一般只能寻求间接融资,银行资金几乎是企业生存的主命脉。因此银行也是这类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银行通过会计信息对企业的信贷进行监督。当然对于小企业而言,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一般都有抵押或担保,从而银行对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便会相对较低。
2.中小企业会计机构的特殊性。中小企业种类繁多、行业门类齐全、所有制多样化,但企业经营规模不大,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有的企业会计机构还不合规范,有的独资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即使设置会计机构的中小企业,一般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兼职多。
3.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特殊性。会计人员的素质与信息的使用者素质一样,一向为学术界所垢病,这一头一尾的知识约束,历来是我们进行会计改革所考虑的重要参数。根据财政部1994年的统计,我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共1200万,其中国有单位会计人员451万,县以上集体单位会计人员99万,农村和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会计人员650万。
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机会保障,使得其对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由于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老化与过于低浅的专业知识,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不伦不类。文秘站版权所有
二、对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一些改进建议
会计信息的提供应符合相关性和性原则,但同时应考虑到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一些对信息使用者没有多大用处的信息可以不提供,提供的成本大于资产效益的信息也可以不提供。鉴于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和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数量的需求的不同情况,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应使用有别于大企业的财务报告模式。
1.对小企业要求提供较为简略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对中型企业提供与大企业一样的资产负债表和较为简略的损益表。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来看,某项会计信息在会计报表中是被详尽、充分地披露还是被简要、粗略地列示,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人们做出满意的决策。某些对大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可能在中小企业的信息使用者那里变得毫无意义。对小企业要求编制简略的资产负债表和简略的损益表,在满足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前提下,便会计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有张有弛、有的放矢,也会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加有效。
由于中型企业的银行融资是其经营资金的一大来源,因而其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除了纳税的目的以外,还应满足银行进行信贷决策的需要,因而企业应将其详细的财务状况提供给银行,同时从发展的观点看,中型企业的会计制度应为其进入大企业行列做好准备,因而建议编制与大企业格式相同的资产负债表,同时鉴于成本效益原则,可以编制较为简略的损益表。
2.对小企业不必要求提供现金流量表,中型企业对现金流量表实行豁免条款,对一些项目进行简化。会
计信息的提供是有耗费的,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讲求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只有在其提供特定数量与质量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好处”大于其提供会计信息的耗费的情况下,才会认为提供这样的会计信息是有必要的。对于现金流量表,由于其复杂的编制技术及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的原因,使得其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成本远大于其他两张报表的编制,同时编制出的现金流量表是否正确还不得而知。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目标主要是纳税需要,从而使得这张报表的用处相对降低。勉强要求编制此表,只能使得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疲于应付填报各种没有意义的复杂报表而苦不堪言,因而对于小企业可以不要求编制此报表。对于中型企业而言,可以只要求提供较为简略的现金流量表,将其中的一些项目简化、合并,对于一些补充资料可以不要求提供,以简化编制程序,降低编制成本,同时也使企业的会计人员易于掌握编制方法。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审计内容
摘 要:文章结合浙江省温州地区中小企业开发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的审计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审计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已由单项处理向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由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发展,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应用方向发展。不少地区和行业,已把会计电算化定为会计工作升级的条件之一。此外,会计软件市场的出现,促进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商品化、通用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进程。总体上,会计商品化软件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率。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如浙江省温州地区中小企业达到16.7万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0%以上,占整个GDP的83%.但在使用商品化会计软件上却不如人意(除了财政部门规定的发票管理系统以外),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全国的水平。其原因除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商品软件虽然功能较多,但不能适应企业的具体环境(如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经营的外部环境、企业生产规模、产品类型等因素),整体应用效果不很理想。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自我开发或委托有实力的专业软件公司开发自己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也是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结合笔者在温州地区开发几个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的情况,仅就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审计内容和方法作一介绍。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周期长、技术复杂、投资较大,如果开发的系统在技术、经济和管理上不可行,或新系统不符合系统目标,或在系统开发阶段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待系统运行后再进行修改,这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时甚至无法实现。因此在系统开发前和在开发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阶段和步骤,且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这些成果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使整个开发工作有规律、有步骤的完成。系统开发审计就是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进行的审计。按照系统开发的周期,系统开发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三个阶段,因此需分别对每一阶段进行审计。
一、系统分析阶段的审计
系统分析阶段包括提出新系统目标、成立开发小组、可行性分析、现状调查、需求分析和逻辑模型建立。其审计内容和方法如下:
1.与系统分析人员一起确定系统的长期目标(2~4年)和近期目标(1~2年),以确保系统目标满足单位内外的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完成所要承担的会计工作,要符合单位财会人员的习惯,同时必须保障数据信息的性并具有一定的效率;确定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信息联系和接口;确定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结构;确定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如CAD、CAM)的界面和信息联系。
2.确保各有关部门派代表参加开发小组并确定其熟悉所属部门的岗位责任和工作范围;检查项目负责人召开的重要会议,看是否均有各部门人员参加。
3.审核企业可以投入的资金、物力、人力及其来源。
4.与系统分析人员共同研究新系统在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可行性。
5.复核系统分析人员取得的现系统的信息关联状况、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业务流程、信息载体和信息量等全部详细资料;审核所建立的新系统的目标能否满足其处理和控制上的要求。
6.向会计部门查询,确定该部门就会计处理的立场,审核有关的成本与效益的计算。
7.与系统分析人员一起分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重点是数据流程图)是否满足会计和财务制度流程的要求,是否充分体现了用户的需求。
8.检查系统分析阶段的现状分析报告、可行性报告、会计业务作业流程图、输入输出和代码调查表、系统分析说明书等文档是否完整、正确。
二、系统设计阶段的审计
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分析中提出的逻辑模型,考虑实际的设备、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及社会条件,确定新系统的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总体设计和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总体设计包括功能模块设计、文件与数据库设计、计算机及网络系统配置方案设计。系统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输入和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其审计内容和方法如下:
1.查阅系统设计是否采用了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各模块之间联系最少的结构化设计方法,以确保系统“波动效应”尽量小,可修改性和扩展性尽量好;以确保模块的划分满足会计核算和内部管理的需要,符合会计人员的习惯;以确保系统结构控制图符合系统的处理要求。
2.审核数据库文件是否符合控制要求、用户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要求。特别要注意文件和数据的安全保密控制和权限控制,以保障未授权人员不准接触文件和数据。审核字段和记录的设计,并进行一致性、性、合理性的综合分析,尽量消除冗余和节约存贮空间。
3.审核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配置方案。以确保系统环境的合理配置,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硬件的配置要符合目的性、先进性、配套性、经济性;软件配置要选择合理的
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系统的配置要符合标准化、主流化、实用性和技术性能指标好的原则,实现数据、程序与硬件等资源的共享。
4.抽查部分代码,看其是否符合国际、国家、行业颁发的标准代码设计。检查代码在逻辑上能否满足用户的需要,在结构上能否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检查代码是否符合惟一性、直观性、可扩展性和合法性。确保一级会计科目的代码应符合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编码。
5.审核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以保障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特别要保障输入数据的质量和纠错能力,竭力避免“垃圾进,垃圾出”的情况;并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确保“正确的输入,正确的操作,正确的输出”的原则。检查输出报表的设计是否满足对外报送和对内管理的要求。复核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是否包含一定的审计线索,以便能由系统的输入顺查到输出,或者由输出逆查到输入。
6.审阅处理过程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以确保具有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的自动编制会计报表的功能和允许使用的多种核算方法;以确保有适当的控制措施,使所有经过审核的业务,均能完整的被处理;确保结账功能的设计能自动检查本期输入的会计凭证是否全部入账,并保障账证、账账相符;以确保机内银行存款日记账与输入的银行对账单及适当的手工辅助自动进行银行对账,自动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7.审核新系统的实施方案,以确定整个系统设计的文档(系统总体设计书、详细设计报告、系统设计报告)是否齐全、正确。
三、系统实施阶段的审计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新系统付诸实施的过程。它的主要活动是根据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控制结构图、文件与数据库设计、系统配置方案及详细设计资料,编制和调试程序,进行系统试运行、系统转换等工作,将技术设计转化为物理实际系统。其审计内容和方法如下:
1.与程序设计人员一起选择合适的程序开发工具、合适的数据结构和合理的算法;检查是否采用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查阅程序中采用何种控制措施,确定各种必须的内部控制是否都以纳入所设计的程序中;检查程序流程图是否正确,检查源程序的正确性、可读性、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是否达到要求;检查程序文档是否完整和规范。
2.参与和监督程序的分调试和总调试。调试时需精心组织测试数据模型,即有正常的、有效的各类业务数据,又有不完整的、无效的、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数据。分调试时以查明该模块是否按预定的要求接收并处理正常的业务,并发现是否拒绝不正常的业务且按预定的要求给出错误的信息并给予记录,以确保每一模块内部控制关系的正确和数据处理内容正确;总调试时要测试各模块接口之间的各种可能的使用形态及其组合情况,查出系统中属于相互关系方面的错误和缺陷,以保障各控制信息关系的正确。
3.与有关人员一起参加系统的试运行,试运行应采用并行运行方式,试运行的期限不低于三个月。检查试运行记录和试运行报告,核对新旧系统处理结果,看其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有无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查明实际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与原来设计考虑的差异是否合理,系统能否正式投入运行;审核所选的系统转换方式是否合理。
4.审核被审单位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管理制度,查明系统的操作员、管理员、程序员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有无相互兼任的情况。查明未经授权批准、不掌握密码的人能否接触程序和数据并对其修改;实地观察系统操作人员的操作情况,查明输入数据是否经审批,正确的数据能否被完整地输入系统,错误的数据能否被发现并经过适当的程序更正后重新向系统提交;查明是否制定了严格的硬件、软件管理制度,制定的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原则并有效执行;检查系统修改的文档资料,查明每次修改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已修改过的程序是否妥善保管;实地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检查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参与系统运行后的审核和评价。
5.详细检查系统实施阶段的程序设计规格书、源程序清单、程序测试报告、系统测试报告、操作手册等文档是否完整。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审计,是一种事前审计,它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审计人员、特别是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进行审计,这对于开发活动的恰当控制,系统开发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合理性,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系统资料和凭证的规范性,系统运行以后数据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效率性,以及事后审计的可审性,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浅议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
浅议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
浅议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1976年至1999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但中小企业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小企业必须在同等条件下与外来企业竞争。中小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当前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中小企业中暴露出来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分析。分析之前需说明一点,本文所讨论的中小企业是指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由于民营企业在中小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更侧重于民营企业问题的讨论。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1、灵活,有创新能力,工作效率高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组织灵活,经营富有弹性,生命力旺盛,使它比大型企业有更强的市场应变能力。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现实抉择,就是依靠其灵活的机制和创新能力并选择合适的战略,它们大多采用集中一点战略,寻找空白战略,特色经营战略,竞争战略联盟,突破战略等。中小企业创造和开发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大企业一起共同组成发达的社会经济。但是中小企业的规模、资金、政府的支持程度等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形了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下的工作高效率。融资困难,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2、企业规模小,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主要体现在年营业额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资金投入量不大,这与企业融资渠道有关,主要靠内部积累和亲朋好友借款,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相当有限。中小企业涉及行业门类齐全,有从事产品的批销,简单的服装加工、食品加工,还有机械、化工甚至于高科技等。但是它们往往只侧重于某一项产品或业务,很少多元化经营,其业务流程相对简单。
3、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缺失,人员十分有限
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独资、合伙的组织形式无法人资格,却要负无限连带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以其出资额负有限责任。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多采用集权制,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可以发挥信息传递快,不易失真的优点。但容易形成"一言堂"的现象。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决策机构,即使有限责任公司有董事会,也只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规范等都很少,有也不。人员十分有限,往往是一个人身兼数职。
4、管理水平不高。
中小企业普遍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首先表现在管理观念陈旧,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强调忠诚老实,不注重才能;其次,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不够民主,往往易伤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强调家族利益,从业人员觉得为一个家庭服务,个人晋升发展的机会很少。而且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奖惩没有制度,财务不透明,习惯于业务管理,不重视精神激励,只注重物质激励等。
5、逃避纳税,逃废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要强烈
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为了企业自身利益,往往有通过逃避纳税的方式增加财富的想法,经营状况不好时,逃废债务的愿望就强烈。当外部监管力度不够时,这种现象会普遍存在。
正因为有这些特点,我国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二、中小企业会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
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一般定期来做帐。有些 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2、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中小企业有些根本不设账,以票代帐,或者设账,但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据有关人士在一次问卷调查研究中得出,中小企业存在两套帐的比率高达78.36,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老化与专业知识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3、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保障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去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用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三)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付出成本大,或者难以获得文秘站版权所有
原始凭证的获取要付出成本,是因为企业在购买商品物资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同的价格,若要发票,要加价,价格较高;不要发票价格较低,两者的差价是税款。中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成交,但是又无法取得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还有的企业发生费用后无法取得发票,只能取得不合规的收据。多发生在上级主管部门摊派的费用支出。企业只好不作此账,或相互之间调剂票据。
(四)制度缺失中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三、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要解决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光靠一两家企业自我完善和会计人员个人努力是很难达到的。从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知,会计规范化的问题不能孤立的看,要知道只有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克服自身的弱点才能使中小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规范化的问题。近两年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全国人大已于今年六月份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它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举措,反映了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决策。这部法律力图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该法的执行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的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各级政府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及社会服务部门要按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文秘站版权所有
(二)建立与我国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在制定会计规范体系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中小企业会计需求与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差别,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理论界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日趋关注。20__年9月在日内瓦中外专家重点讨论了中小企业会计指南的问题,我国专家积极参与,现已着手进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制定,预计明年出台,这将使中小企业从制度上规范会计工作。我认为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在会计制度设计中要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体系的设置,并与此保持一致。由于中小型企业业务量较少,会计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部分中小企业交易类型有限,经营活动比较简单,一般只需要简单的数据,没有对数据产生深层次分析的需要,因此应充许一些企业不设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一般以2-3人为宜,并指派一人担任财务主管,在职责划分上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如出纳、总账与稽核,出纳与总账、明细账的分离等。没有能力做会计工作的企业也可由社会中介机构;中小企业行业涉及面广,会计科目设置上应考虑通用性;针对采用独资和合伙形式的中小企业所要承担的无限责任,应考虑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对于企业财产和与个人家庭支出相互占用的情况,应设置往来账户加以核算;.适当放宽凭证的认定,而非单认定统一发票为合法的凭证,以解决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合法凭据的问题等。总之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一定要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点.
(2)重要性原则要求提供信息重点突出。这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与大型企业相比,会计信息需求者在中小企业中发生了变化。首先,税务部门的纳税管理需求成为最主要的外部需求;其次,投资者的决策需求和管理者的管理需求相统一。是银行贷款管理需求,但是此需求因银行提供的贷款很少而相对薄弱。会计信息需求上的变化,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会计应着眼于这些企业税务上的需要和内部信息的需求。我们设计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问题是会计核算如何满足纳税需求、如何满足业主对企业现金流控制和管理的需求,如何适应小型企业的银行融资薄弱的现状。能满足这些需求就足够了。
(3)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的提供是有耗费的,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讲求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只有在其提供特定数量与质量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提供会计信息的耗费的情况下,才是有必要的。一些对信息使用者没有多大用处的信息可以不提供,信息提供的成本大于资产效益的信息也可以不提供。
(4)简便易行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会计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操作上的简便易行。在会计报表的体系设计中,应只要求编制简化型的财务报告,而且只要求较为简略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就可以了,免除编制现金流量表。为了满足使用者日益增加的信息需要,我国现有的会计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报告的复杂性及难以理解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对于大多数未受训练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来说,复杂的结构己超出他们的能力,过量的信息,也使得他们没有能力去运用。针对这种情况,简化型财务报告无疑是很必要的,它提供更容易理解的财务信息。与现有的财务报告不同的是,它只反映企业扼要的经营成本与财务状况,并且附注内容很少。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中小企业都只要求提供简化型的财务报告,我们也应该吸取国外的经验。
(5)与我国现有的《企 业会计准则》相协调,与国际惯例接轨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制定制度时要考虑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中小企业会逐渐发展成为大企业,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仍然要与会计法和现行的企业会计制相一致。同时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只是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精简和修订。
(三)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我国的会计监督是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前两种属于外部监督。国家监督是由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社会监督则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
国家监督中财政部门首先应指导督促中小企业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根据有关法规规定,要求中小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账簿体系。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严肃处理。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依法建帐。其次应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财政部门应依据有关法规作好以下工作:(1)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企业聘用会计人员必须达到一定学历、持有国家财政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否则予以惩罚。(2)定期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并充分发挥其作用。(3)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财政部门应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
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侧重于进行实质性查核,确实扫除逃漏税企业,以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改进税务人员对于中小企业的态度,并建立税务人制度,以增加税务申报速度,减轻税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以便全心进行查核工作。
我们还应该看到,政府部门直接进行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其监督成本相对较高,监督的有效性也比较差,易引发腐败等社会问题。内部监督职能难以起作用,因此政府应转变监督方式,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去监管那些监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不断加强社会监督,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当然,外部监督是促进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工作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但也不能忽视企业自身的努力,会计规范化工作只有在内外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
中小企业会计论文: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
〔摘 要〕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日渐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已成为政府和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试图运用博弈模型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进行分析,试图为解决这一难题尽点菲薄之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博弈模型
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日渐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小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湖南省中小企业18.2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6%,从业人员1420万人,占全省80%,2004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237. 78亿元,增长11. 4%,占地方生产总值的5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2564亿元,增长27.76%,占全省51.3%,利税分别增长31.5%和15.1%.但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已成为政府和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对此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进行了研究,既有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于:其一,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不足,包括信用水平低、历史记录欠缺、缺乏抵押担保等,其二,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的盈利前景、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评估结果不理想,其三,社会信用环境差,制度不健全等。得出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健全中小企业的抵押担保体系以及加强中小企业管理等。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信息对外公开披露是引导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市场能否把有限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使社会福利较大化,关键是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这一信号是否真实、客观。本文试图运用博弈模型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进行分析。对中小企业而言,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未分离,其投资人往往就是经营者,因此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博弈主体)主要有:一是经营者(企业),他们既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向其利益相关者披露会计信息;又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指导经营决策。二是政府部门,检查企业是否如实披露信息,是否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三是潜在的投资人和债权人(为了行文的方便,我们统称其为投资者),根据中小企业所披露信息,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而这对常常处于融资困境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往往是解决资金短缺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将主要讨论企业与潜在投资者间的博弈。
一、企业与潜在投资者间的博弈分析
我们假定中小企业是理性的经济人,它在是否披露真实信息问题上,它将主要考虑披露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如果披露信息的成本<收益,则选择披露信息(真实的);如果披露信息的成本>收益,则选择不披露信息。假设信息披露成本为C,影响信息披露成本的因素有信息生成成本(指从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到对外披露会计信息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该成本一般由企业所有者承担)的大小,信息劣势成本(指企业因披露会计信息,使竞争对手或潜在投资者处于有利地位,甚至改变其经营策略和谈判策略,而不利于经营者所引发的成本)的高低等。信息披露成本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往往希望尽量压缩这些费用,但是这样又将导致因信息披露不充分或失真,而影响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假设企业决定披露信息,投资者决定投资时,企业将可获得期望收益D元(净收益为D-C元),投资者可获得收益A元;若投资者不投资,企业披露信息的费用C元就无法收回,潜在投资者收益也为0.假设企业决定不披露信息,当投资者决定投资时,企业将可获得期望收益N(一般N因为在资本市场上不应该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元,投资者将损失B元(因为在信息不明的情况下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若投资者不投资,企业和潜在投资者收益均为0(见表1所示)。
表1 企业与潜在投资者之间的博弈
企 业 潜在投资者 投 资 不投资 披露信息不披露信息 D-C,AN,-B -C,00,0
容易看出表1中的效益矩阵有两个纳什均衡解(披露信息,投资)和(不披露信息,不投资),其收益值分别为(D-C,A),(0,0)。显然,纳什均衡解(披露信息,投资)要优于(不披露信息,不投资),但是,在这个博弈中却不存在一种机制能保障前一个纳什均衡一定出现。从纯粹抽象的博弈角度看,这仍然是一个混合策略的问题。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这样的博弈实际上常常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有时候这些因素会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市场的条件下,企业和潜在的投资者都不会平白无故地放弃可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机会,因此(披露信息,投资)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但是,你又凭什么相信企业一定会披露真实信息呢?事实上,披露虚假信息的企业并不少见,如果这样潜在投资者选择不投资是合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之一。
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率的均衡(披露信息,投资)呢?为了寻找答案,我们不妨针对此模型作进一步分析。我们假设企业披露信息的概率为q,则不披露为1-q;潜在投资者投资的概率为p,不投资为1-p.
由以上模型可求得:
企业披露信息时的期望收益为:(D-C)p-C(1-p)=Dp-C;
企业不披露信息时的期望收益为:Np+0p=Np;
当Dp-C=Np时,有p=C/(D-N)(1)
即:p>p时,企业将选择披露信息。
由式(1)知,决定p的大小的因素有:潜在投资者决定投资时,企业将可获得期望收益D的大小;企业披露信息的费用C的大小;在企业决定不披露信息,投资者决定投资时,企业将可获得的期望收益N的大小。当C越小,D-N越大时,越有利于企业作出披露信息的选择。
同理,潜在投资者决定投资时的期望收益为:Aq-B(1-q)=(A+B)q-B;
潜在投资者决定不投资时的期望收益为:0q+0q=0;
即:q>q时,潜在投资者将决定投资。
由式(2)知,决定q的大小的因素有:在企业决定披露信息条件下,潜在投资者决定投资时可获得的收益A的大小;在企业决定披露信息条件下,潜在投资者决定投资时所造成的损失B的大小。当B越小,A+B越大时,越有利于潜在投资者作出决定投资的决策。
二、政策建议
从上面对企业与投资者的博弈分析中可知,该模型存在两个纳什均衡解,一个是低效率的均衡,一个是有效率的均衡。从现实经济的活动情形来看,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也就是说低效率的均衡(不披露信息,不投资)已成为一种常态。如何根除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变低效率的均衡为有效率的均衡?从上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不难得知,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
1. 在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前提下,努力降低企业披露信息的费用C.因为信息披露费用过高,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披露信息的动机,导致企业选择不披露信息,从而潜在投资者因无法了解信息就极可能选择不投资。为了出现有效率的均衡(披露信息,投资),就必须使中小企业有披露信息的积极性,其前提条件是降低企业披露信息的费用C.从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来看,某项会计信息在会计报表中是被详尽、充分地披露还是被简要、粗略地列示,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人们做出满意的决策。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多数是经营者、政府有关部门、贷款或投资机构以及相关协作组织。由于国家目前退出对小企业所有权的控制,以及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重合使得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从而小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纳税的需要。考虑到小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概括性和注重盈利能力反映的要求,小型企业可采用简要形式的财务报告体系。中型企业应提供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不作要求。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简要会计报表附注、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一般而言,企业会计信息是否对外公开,主要取决于其社会影响。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一般股东数少、债权人也相对集中,因此,一般没有强制对外公开的要求。然而,既然中小企业已经编制了财务会计报告并大部分进行了审计,从增加企业社会信用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出发,有必要建立如下披露体系:建立地方性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媒体和渠道,如工商、税务系统的出版物或网站,可供社会公众随时进行查阅;中型企业强制性披露经审计的年报,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它们的附表、简要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简要说明,披露时间可以较大型企业适当延长。小型企业可自行选择是否对外披露,若披露,则仅需披露简要资产负债表、简要损益表以及财务状况简要说明,同时对披露的报表必须接受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披露时间比中型企业可更长。此外,应加强企业社会信用的宣传,造成披露信息的企业具有良好信用的氛围,给予纳税或银行信用方面的便利或优惠,促进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总之,对中小企业财务报告进行适当简化,对其确认、计量标准区别对待,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操作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也符合中小企业经营运作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其健康发展。
2. 强化政府、投资人及相关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能力,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效率,是健全约束信息披露行为机制,实现有效均衡的重要条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重要的是政府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度监管,即监管的目标是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可信性,而不是干预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行为;监管方式的选择在于畅通会计信息供给渠道,确保企业及时、完整的披露准则制度所要求公开的会计信息;监管的内容只能围绕信息披露内容真实性的核实。同时,也需要从法律上强化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义务和说明责任,赋予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督和追究责任的权力。对披露虚假信息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可对其严加处罚,只有力度较大(D-N)时,才有震慑力。在那些情况多变,充满不确定性和创新的环境中,相对而言,政府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度监管,也是保障市场公平和有效的重要条件。
3. 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中小企业的运作,增加其信息可得性。中小企业大多数具有古典意义上企业的特点,即所有者与经营者合而为一,企业的业务范围相对较少,内部层次相对简单,信息的传递环节较少,因而出于经济成本原则的考虑,信息的传递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处理的动机,而且信息具有强烈的内部个人特性,造成银行和投资者无法对其做出风险评价,使得银行在当前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只能拒绝中小企业的借款要求,以减少信贷风险。因此,中小企业为了获得外部资金,必须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运作,并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要求其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条件下充分公开其财务及相关信息,而相应减少私人信息。
4. 引入中小金融机构。现有理论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服务上,拥有信息优势。如Banerjee(1994)提出“长期互动”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企业与中小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Berger和Udell(1998,2002)指出,缺少规范信息披露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模糊信息,即“软信息”。这种难以量化和传递的软信息具有强烈的人格化特征,因而对于内部结构复杂的大银行来说,其传递成本过高,而如果把决策权配置给地方分支机构,又会在银行内部产生问题,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上比大银行具有成本优势。
5.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资产少,普遍存在抵押品不足的问题,而信用担保则弥补了中小企业抵押品不足的缺陷,回避了中小企业的信用困境,使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边际信誉成本真正达于一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还可以降低对中小企业信息搜集与处理的边际信息成本,使银行的信贷和潜在投资者的支持向企业的边际生产力回归。在对风险的处置上,专业化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地转移风险,那样只会使潜在投资者将面临的逆选择与道德陷阱问题转嫁给自己;也不在于单纯地弥补中小企业抵押不足,从而与潜在投资者共担风险,那样总体风险水平并未降低,只是由更多的机构来承担。因而要真正理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风险处置上的特殊优势:信用担保机构通过专业化的经营信息资源、专门人才的利用与培训以及专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降低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成本(主要是软信息),从而有效地降低风险,这一点是银行等其他非信用中介结构所不及的。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使银行和投资人所面临的风险降低(B下降),从而使潜在投资者有作出投资决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