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绿色会计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绿色会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绿色会计论文

绿色会计论文:绿色会计论文

【摘 要】本文简述了绿色会计产生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并对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出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我国企业推行绿色会计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绿色会计 企业发展 可行性 对策 研究

一、绿色会计概述

(一)绿色会计产生背景分析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自然资源长期处于被极度开采的状态。人口剧增致使需求增加、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接近枯竭,这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了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基础上产生的绿色会计始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旨在为保护生态环境,研究生态环境的成本和价值、提供生态环境变化的会计信息。西方绿色会计理论中,以英国邓迪大学的格瑞?威尔士大学的霍金森、加拿大审计署的罗宾斯坦等人具代表性,其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二)绿色会计研究的意义

1.绿色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2.企业应确立“绿色经营”理念,绿色会计是绿色经营系统的组成部分。

3.企业应确立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受托责任,绿色会计系统可以确认和考评企业的社会和环境受托责任。

4.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修正传统gdp统计核算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企业的绿色会计核算则是宏观“绿色gdp”计算和核算的基础。

二、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有关我国环境污染经济落后与贫穷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根源,但依靠发展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仅不能改善生态环境,反而加重了污染的程度,当经济增长到达一定阶段时,对环境资源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我国的环境污染类型已十分严重,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就达8%以上。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是以环境资源为代价的。

我国对环保的重视促进绿色会计的发展

1978年,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应制定环境保护法;1982年,我国将“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写入《宪法》;1984年,中央将环保提到了“基本国策”的地位;1994年,我国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1997年,“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被写入《刑法》;2003年,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随之发展的绿色会计,最初的研究以理论为主,2002年启动具体实践,但相关的专业标准建设和完整的会计体系还处在完善中。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比较重视环境报告,政府管理机关是最主要的使用者,企业环境报告存在强制型和自愿型并存的局面,且以强制型居多。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6月成立“绿色会计专业委员会”,为研究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提供了平台,促使绿色会计的尽快建立。

(一)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

1.我国目前环境资源现状的需要

目前我国环境资源东乏西富,资源配置与利用不均衡。绿色会计从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整体出发,要求企业对所拥有、使用的自然资源、对环境、资源的污染破坏及应履行的治理义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敦促企业转变“无偿使用”资源的错误观念,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

2.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社会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基础,自然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企业要实现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必须树立适应环境的观念。

3.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必然结果

国际上要求企业将自然资源的损耗进行核算,计入损益,产品定价要考虑相关环境因素,绿色会计帮助企业顺应国际潮流,增强自身竞争力,更充分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

1.绿色会计是环境学等相关学科与会计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这些相关学科在我国发展已经较成熟,能够适应绿色会计建立的需要。

2.我国会计的基础规范工作日渐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的推行,使绿色会计可以借鉴一些理论和方法,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对环保观念的认同形成良好的试点工作基础。

3.相关法律的不断规范和完善、政府的监督和推动作用,形成我国推行绿色会计的外部政策性基础。

4.广大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绿色会计的推行形成良好的监督。

5.企业认识到绿色会计推行带来产品国际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等,会主动实施绿色会计,自愿披露绿色会计信息。

6.国际对绿色会计的不断推动,发达国家绿色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我们更多的理论经验借鉴和实务学习案例。

三、绿色会计在我国企业推行的对策研究

(一)我国企业绿色会计推行的准备

虽然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已经具备必要可行性,但还需要很多准备工作。

1.推行面临的主要困难

(1)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仅对财务领域知识掌握良好,缺乏环境、生物等方面知识。

(2)计量标准需要时间统一

我国有关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三绿工程20”,实施显效,但环境资源方面的统一标准制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对经济事项的反映难度增加

绿色会计计量除了用货币计量,还要对事项的原因、性质和预采取的措施、预计成本进行详细解释。

(4)税收方面的缺陷

①没有专门环保税种,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和保护作用。

②现有资源税,税档差距小,征税范围狭窄,不能明显调节资源的合理利用。

③环保税收优惠单一,税收政策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

④不同污染物间收费标准不平衡,采用单因子21收费,会使企业规避纳税。

⑤征收方式不规范,排污费由环保部门征收,影响排污资金的使用效果。

2.推行绿色会计的前提条件

传统会计中的企业,往往只考虑企业的短期利益,对资源消耗无度。克服这一缺点,推行绿色会计,要以下列条件为前提:

(1)提高全民素质,加强环保意识。

(2)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增强从投资改善环维护中取得效益的抗风险力。

(3)制订各种环境绩效衡量指标,完善、科学的绿色会计方法体系。

(4)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建设,约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符合环境发展需要。

3.我国企业推行绿色会计应遵循的原则

以下是根据我国实际,推行中要坚持的原则:

(1)长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推广实施绿色会计是长期性工作,坚持循序渐进,分阶段有步聚的进行。

(2)灵活性和边界推进原则

实施绿色会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从简单的事项开始。

(3)系统性和双赢的原则

绿色会计面临解决的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形成一个系统,要实现经济繁荣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的双重目标。

(4)强制性和多方位监督原则

政府及相关部门须明确规定企业低限度的披露,全社会进行联合监督。

(5)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推行绿色会计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尽量用少的成本获取较佳的效益。

(二)我国企业目前环境信息的披露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感淡漠。美国杜邦公司有句名言:“尽量不要在地球上留下脚印”,以少用不可再生资源,将排放物减少到低为企业发展理念。美国著名的星巴克咖啡宣称,只要是绿色咖啡,星巴克就愿意出高价购买。星巴克咖啡的ceo奥林。史密斯说:星巴克的较大成绩之一,就是说服顾客付3美元的高价买一杯“有社会责任的咖啡”。与之相比,我国多数企业对其社会责任漠视,只注重经济利益,因环保成本大,污染治理设施要么根本不建,要么不运转,不惜牺牲企业名誉换回短期经济利益。

2.我国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缺陷。目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还局限于排污申报登记、通过媒体传递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信息、在产品包装上标出绿色产品标志等初级披露方式。即使基础较好的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环境信息也不多,没有统一遵循的标准,环境信息披露少且不规范,环境报告目标过于狭隘、内容和方式缺乏性、可比性和透明度,具体的环境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等状况则难以为公众所知。

3.环保实施中的成败启示。据湖南省永州市环保局科研所的数据资料显示,湖南省永州市环境污染治理显效,该市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湘江上游水质明显改善。该市九条水泥公司通过安装净回收装置治理空气污染,使得工厂职工的肺病患病率大大降低以外,并且每天可回收水泥20吨,以此估算一年可收回投资,冷水滩造纸厂原每小时向湘江排放90吨废水,严重污染湘江水质,后投资水循环回收系统,可回收再用水80吨,并利用回收系统的煤渣制砖,大大地降低用水成本的同时还取得了煤渣再生利用收益,达到了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与之相反,淮河治理污染不理想,其原因是周边的企业偷排污水,企业实施环保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是众多地区污染反弹的较大诱因。“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迹,90年代身心受害。”形象说明淮河的污染日益恶化,淮河流域的莲花味精集团2003年因偷排污水被罚款近1200多万元,据测算每偷排污水24小时,就能省下近10万元的排污费。可以看出,环保措施如果能够有利的得到实施,对于企业来说是可以带来利益收入的,可以以推行绿色会计的实施为契机,改变我国企业的短视行为。

(三)推行绿色会计的对策研究

1.提高企业对环境资源保护自律意识

企业提高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可以为绿色会计的实施创造良好主观环境。

2.创新为主,借鉴为辅借鉴

西方绿色会计理论方法和企业的成功案例,结合我国实际,加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会计体系,早日与国际惯例接轨。

3.加速绿色会计准则和制度建立,规范绿色会计核算及报告形式

界定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应包括如下的一些内容:

(1)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自然资源损耗:

①环境污染损失:性质如“三废”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可按复原或避免成本法核算,而类似环保部门罚款的赔偿,可按历史成本法直接计价。

②自然资源消耗: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自然资源超额消耗,按历史成本计价。

(2)反映企业对环境所作的贡献,包括“三废”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等的各项支出,可以通过以下账户来进行核算:

①资本投资:与环保有关的工程设备等的购买或参与环保建设投资。

②研究与开发费用:减少企业产品自然资源耗费和提高废物利用的投入。

④环保行政与规划费用:维护环境资源的环保支出。

⑤补救措施费用:企业生产破坏环境,对资源环境的补偿支出。

⑥复原或回收费用:对资源的恢复和处理废物的支出。

(3)反映企业改善资源环境而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

①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及因此获得减免税的收益。

②环保方面业绩好的企业,获得国家对其发放的鼓励奖金。

③企业通过改善环境,获得更多的投资、市场销售扩大和利润的提高。

④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后产生社会效益,增加企业的商誉。

(4)绿色会计的报告形式

披露信息的方式除单独对绿色环境要素考核,还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形式。

①资产负债表中增加反映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的内容,来披露企业因生产耗用或损害自然资源负担的社会责任。

②利润表将与环境有关的收益和损失纳入反映系统,计算得出绿色净利润。

③现金流量表补充内容:按照企业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顺序进行,如购买环保产品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给工人的环境污染补贴费、购买环保用固定资产如排污设备等产生的现金流量、创建绿色商标的耗用现金,保护环境所进行的筹资而产生的现金流量等。

4.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国家对资源使用应坚持有偿原则,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

5.运用绿色会计理论进行投资估价绿色可行性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避免重复性投资和造成环境污染投资。

6.进行企业试点,逐步推广选择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在某些地区或行业作为试点内容,推广、普及。

7.加大绿色会计宣传教育的力度

保障绿色会计的实施,要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大学中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工作,创办中国绿色会计刊物。

8.推行奖惩制度

严惩污染破坏环境行为,奖励实施绿色会计、治理污染的企业和人员。

9.加大绿色审计力度

环境审计可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加强环保工作,改善保护环境,有效利用资源。

10.关于改革我国税制的思考

(1)国际经验对我国实行绿色税收政策的启示

欧盟许多国家实行绿色税收政策,对废气、废物排放征收环境税、对一般性废弃物和污染征收成本支付税。借鉴国际上环保税收政策,我国实行绿色税收应该做到:

①绿色税收政策不应加重纳税人的总体负担

执行绿色税制应保持纳税主体现有的总体税负基本不变,开征环境税时,降低企业其他税赋,将企业缴纳的环保方面的收费并入环境税中,避免重复征收。

②新开征的环保税要达到税收的横向与纵向公平

本着“谁污染谁纳税”与“纳税原则”,保持新开征的税种与现有相关税种相互协调配合,形成绿色税收调控体系。

③征收的环保税款要专款专用

财政部门编制专门的预算,审计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确保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2)税制的具体构想

针对现在过度消费自然、低度消费人力的情况,可以增加对环境资源使用的课税,减少与劳动和资本有关的课税,调整现行税率税目,具体如下:

①扩大消费税的课征范围,包括用难以降解和无法回收利用的材料生产的产品、预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各类包装物品、一次性使用的电池及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等产品。

②适当提高汽油、柴油、鞭炮、焰火等污染性产品的税率。

③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除土地、矿产、森林,要将草原、滩涂、地热、大气、水等纳入进来,调整税额,将对资源的利用的相关环境成本考虑进来。

④征收一些与环境相关税目,如交通拥挤费、污水排放费、废弃物税、水污染税、空气污染税、燃油税和垃圾费等。

⑤不违背wto原则的前提下,对有碍于环保的进口产品和设备采用高税率。

绿色会计论文:新经济形势下绿色会计论文

1新经济形式下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已经进入低碳经济时代,而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如何合理协调企业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经济发展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绿色会计是以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为目的的,因此在新经济形势下实施绿色会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建立绿色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又不损害未来利益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结构要以低碳环保为核心,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大多是以高能源消耗为基础的,因此必须要建立绿色会计,通过绿色会计体系督促经济结构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1.2建立绿色会计是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会计模式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我国会计由单纯的传统会计、管理会计到人力资源会计再到现在的绿色会计都是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而发展的,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要以低碳环保为核心,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用到环境会计,这种经济发展趋势对绿色会计的发展是一种有利的支持。

1.3建立绿色会计是强化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基于当前企业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现状,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实施绿色会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绿色会计可以帮助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将环境成本也纳入到企业的成本支出体系中,这样有利于企业改变以往的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了经济的整体效益。

2新经济形势下绿色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绿色会计的论述比较多,但是针对我国新经济形势下发展绿色会计中存在问题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则以我国新经济形式环境为背景,分析我国绿色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绿色会计理念还不成熟绿色会计的发展理念主要是从我国宏观经济角度出发,从社会环境利益方面考虑企业的经济发展,而不能从企业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衡量,但是就目前绿色会计的实效运行情况看,绿色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还非常的少,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几乎没有绿色会计的概念,甚至一些会计人员连基本的绿色会计概念都没有。

2.2缺乏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要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绿色会计体系的案例非常少,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会计实务中还是不能系统的对绿色会计的要素、计量以及记录行为进行规范,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不。比如现在我国相关会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在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中,只会在上市公司的照顾投标书中披露环保因素信息,而对于环保问题而产生的债务等信息却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

2.3政府及社会对于绿色会计发展的监督力度不足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实利益,因此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每个人履行其职责,依靠社会群体的力量治理环境污染,但是目前我国的环境治理主要是依靠环保部门的监督与控制,而社会群众以及媒体等对环境污染问题实施监督,而没有一定的处罚权等,这样就会导致许多社会环境污染问题依靠环保部门的单一监督与管理很难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这样一来因为监督力度的缺失,再加上实施绿色会计对企业没有产生直接的效益,因此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动力不大。

3新经济形式绿色会计发展的对策

3.1提高社会对绿色会计的认识为改变绿色会计在会计实务中的缺失问题,应该从提高人们对绿色会计的认识方面入手,通过宣传绿色会计,提高绿色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一是政府部门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强对绿色会计理念的宣传与指导,引导人们对绿色会计实施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是加强对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丰富与创新绿色会计的内含,将绿色会计理论与企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实现绿色会计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和环保的要求;三是实现绿色会计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挂钩,让企业明白实施绿色会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进而通过企业实施绿色会计提升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

3.2建立健全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基于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为实现我国低碳经济,需要各级政府部门要将绿色会计纳入到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绿色会计的环保功能。①国家立法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虽然我国出台了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而且现有的会计体系多数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因此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确定绿色会计的地位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②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我国要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与研究成果,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同步发展。

3.3强化环境审计力度基于绿色会计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企业选择绿色会计的动力不足,它们不会主动披露对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也不会主动披露因为环境污染成造成的负债信息,因此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要强化对企业的环境审计力度,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审计,实现绿色会计在社会中的发展。同时我国也要建立科学奖罚机制,对于破坏环境的经济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制裁,而对于实施绿色会计的企业以及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3.4大力培养绿色会计人才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不长,我国专门的绿色会计人才还比较缺乏,为扩大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应用范围,需要国家大力培养专门的绿色会计人才:一是我国高校要侧重培养具有绿色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尤其是关于企业应用的绿色会计实务专业人才;二是企业要加强对现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绿色会计的认识,增强会计人员对绿色会计的操作技能,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绿色会计发展虽然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其对经济结构转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强化绿色会计发展理念,提高绿色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将绿色会计充分的应用到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的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问题,促进我国环保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作者:魏宁孟艳华单位:莱芜市医疗保险事业处莱芜市财政局

绿色会计论文:绿色成本会计论文

1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的意义

清洁生产应用于会计核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

即在制造系统中,制造行为和管理行为从对环境负责的角度,因上述行为对环境造成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为达成生产所需的必要政策法规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2)绿色效益的会计核算

对于企业资源和排污减量化和重复利用工艺带来的直接经济成本的减少,以及因制造活动无害化、产品使用的无害化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产品受众对产品使用舒适性的信任带来的消费欲望的稳定性等带来的间接的和潜在的效益。通过对绿色成本会计核算的认识,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方式是对核算工作的细化,能够使企业更进一步的认识绿色成本在企业制造成本中的明细,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能源、设备、工艺改进的方向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2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的制度要求

按照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有关要求,有关资源的使用费、弃置费用和排污费等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支出都属于产品成本构成范围,同时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有关要求也规定了“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产品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一项,都是会计成本核算目录中的内容,按照会计通则的相关要求,绿色成本的计入和控制是企业产品核算的必要组成部分,绿色成本应在企业会计账户体系中的“生产成本”账户中进行核算,并可在生产成本账户总分类账下设明细分类账户。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也明确规定:“工业企业按照成本支出的经济性质,可以设置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职工薪酬、折旧和摊销、其他等成本项目。其他,是指未能归入以上项目的停工损失、废品损失、环境成本等支出。”,为绿色成本的核算提供了法律和制度基础。

3绿色成本的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

当然根据绿色成本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会计处理,从影响环境的责任和承担的费用考虑,合理、真实、地计算绿色成本。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并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于绿色成本我们可以将成本细分为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两类,主动成本是我们为了实现资源减量化和生产过程无害化主动采用的设备工艺方法以及其他管理投入,包括改进原材料的组成、制造方式,也包括为此付出的人工成本和其他管理成本;被动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法规要求以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必须投入的治理作业环境和污染物排放环境所必须投入的设备、人工管理成本以及其他材料投入成本。认真区分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对比,既能明确企业主动成本投入带来的直接效益和减少浪费的节约明细,也能对不进行主动成本投入带来的被动成本增加有明晰的认识,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财务数据分类。

4绿色成本的会计科目归集

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是制造企业会计科目的主要内容,对于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当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按照这一会计要求,对于主动成本,我们很容易通过“借记”、“原材料(或物资采购)科目”以及“贷记”、“应付环保费——排污费”相关科目计入产品成本和相关费用,同时对于制造过程产生的小量污染以“借记”、“生产成本——直接污染”科目进入制造成本科目,从而实现动态的计入成本。对于排放类污染均可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此外,对于企业污染源先期治理需要的药剂、物品等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借计,以实现全过程成本核算的目的。对于被动成本的归集,因为该部分费用可能融入不同的制造体系和产品体系,较难进入产品的直接成本,一般以“管理费用——××费用”等科目进行相关的财务处理,该部分成本不构成资源产品的成本,但对其计价,可以从数量方面客观地反映生态资源降级的代价以及恢复的代价。该部分成本直接反映了制造业的清洁生产水平环境影响代价,正是进行绿色成本核算和分析的重中之重,应该在会计核算实践中予以充分重视的部分,其中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排污先期治理的费用、各种废弃物和不可利用的中间物等项目成本支出,也正是改进和完善清洁生产过程控制的主要目标,从财务管理角度上,这部分的支出也是做财务核算需要着重加以控制的支出项目,从核算角度推进企业成本构成的优化和减量化要求。

5绿色成本的效益核算

据前所述,绿色效益与成本一样,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企业在不同时期发展的着眼点和关注度以及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都有所差异,因此绿色成本的核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清洁生产行为的认知程度的加深,在越来越注重环境效益和持续发展效益的今天,效益计算会更多的引入环境效益计算和可持续发展效益计算的范畴,绿色成本的效益核算的内容和其显示意义也会不断的为人民所重视。直接绿色效益,取决于单位产品能源的消耗和使用,制成过程的污染排放成本的降低,无害化工艺所带来的排污费用的减少等方面带来的物资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减少。从而实现企业产品价值积累和物质积累,为企业直接创造利润和货币贡献,在相关科目中体现这部分的内容是直观的,可直接对比分析的,是财务核算制度下,可见的效益部分。间接绿色效益,我们通常并不能通过直接的产品价值核算得出和明示,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对环境进行开发利用,虽然不直接增加人类的物质资本,却可以深刻影响人类持续开发资源的能力和依赖性,从而间接影响我们从大自然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获取充分资源的长期性,进而影响我们进一步实现物质积累的过程。因此在企业会计科目中,绿色收益也应作为单独的会计科目进行相关业务的核算。

6绿色成本效益核算的主要内容

成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源泉,按照绿色成本效益核算的思路和成本核算工作的要务,目前的绿色成本效益核算应以以下(并不限于)几个方面为出发点:

(1)直接绿色成本效益(同传统效益分析,在此不做赘述);

(2)单位产品能源动力占用的减量;

(3)单位产品绿色可再生材料使用的比率;

(4)相关环境保护目标(大气、水、噪声等)控制指标占标率减少率;

(5)企业厂界内以及厂界外生态环境的变化梯度等。

7结束语

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是在环境新形势下的全新课题,是每一位会计核算从业人员关爱环境发展的体现,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都需要加以重视,并不断的应用于现实工作当中。

作者:吴树忠 郝革红 黄瑜兰 邓建国 单位:南宁燎旺车灯有限责任公司

绿色会计论文:低碳经济绿色会计论文

一、绿色会计的含义

绿色会计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又称为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最主要的计量单位,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开发、防治等支出成本进行计量和记录,同时对维护环境和进行开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化、合理化地计量和评估,进而实现对环境绩效以及相关活动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的新兴学科和方法。绿色会计在发展过程中综合运用经济学和会计学的相关知识,以科学有效的价值管理为手段,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相统一的最终目的。作为会计学的延伸与发展,绿色会计是会计理论与环保问题相结合而催生出的,其与现代意义上的会计学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环境和资源利用等问题,致使绿色会计具有差异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绿色会计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发展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绿色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其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其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会计,这对我国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绿色会计因其实施的效果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才能显现,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的,其不惜以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实施绿色会计的计量与评估,这给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带来了困难;,低碳经济下的经济总量仍然是目前衡量我国各级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往往忽视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的作用,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动力很小。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我国绿色会计在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二)绿色会计重视程度不够。

绿色会计以宏观经济作为发展理念,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其本质是以环境保护为视角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主要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其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目前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主要来自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我国经济在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的同时是以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长期以来,政府和企业并没有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味追求经济的高效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绿色会计更加注重环境效益,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必须要使得政府和企业支出额外的资金,这是企业和政府不愿看到的,两者并没有真正地将绿色会计运用到经济发展上,对其没有真正的重视。

(三)绿色会计的实施缺乏规范与完善。

我国目前对绿色会计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在相关制度设计与实施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这使得在日常的会计实务中没有对绿色会计的要素进行规范,相关的制度与准则很不到位,其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企业的会计行为具有信息不性,没有对外披露所有的会计实务,这就很难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其次,目前相关性的法律法规还处在酝酿期,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绿色会计的实施,保障力度不够也是其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很多企业往往忽视环境效益而只追求经济利润,其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与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也给绿色会计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缺乏监督。

对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严格的监督是保障其顺利实施的重要方法,但是目前我国相关的监督机制很不健全,企业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在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真实性与公允性。由于信息不性,社会大众与政府部门很难对其披露的信息进行深入地有效监督,使得很多企业能够隐瞒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操作空间,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监管的失效,导致绿色会计的发展受阻。

三、推行绿色会计的措施

(一)完善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障绿色会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推行绿色会计的同时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将绿色会计的核算与监督机制纳入《会计法》当中,以法律的形式来确定和巩固绿色会计的作用和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要进一步制定和实施绿色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制度,将经济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相关的因素全部列入会计要素中。设立专门的相关性的绿色会计制度,对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一定的拓展,确保绿色会计在实施过程中有强有力地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二)加大绿色会计的宣传、执法力度。

绿色会计作为新兴科学,还没有在社会中被广泛地运用,人们对其的认识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执行力度较一般的企业会计较小。在推行绿色会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加强对绿色会计的宣传与执法力度。一方面,要通过对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进行绿色会计知识的普及,使其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绿色会计实施之后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效益,使得全社会增强对绿色会计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在既有的相关法律制度的前提下,要加大绿色会计实施的执法力度,要以严格的法律保障其顺利实施,对于没有实施绿色会计核算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罚,使其充分认识到实施绿色会计的重要性。只有从宣传和执法两个角度共同出发,才能使绿色会计得以快速的推行。

(三)逐渐统一绿色会计的实施规范。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指数也具有很大的不同性,这使得我国在实施绿色会计核算时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其实施规范的制定具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要在综合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的基础上逐渐统一绿色会计的实施规范,在全国各地区各企业实行统一的绿色会计实施规范,比如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时要参考统一的标准,依据统一的原则,在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指引与保障下逐步开展绿色会计,以保障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四)加强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

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其对外界披露的会计信息经常不或不真实,不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但是对社会大众来说,他们要求企业必须对其所披露的信息保障真实性、科学性和合法性。要通过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企业的专项环境进行严格的审计与计量,强化绿色会计监督的职能,保障企业的发展考虑环境效益,进而保障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断趋于完善,满足社会公众对绿色会计的要求,强化企业的发展意识,促使企业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方式实现长期发展。虽然绿色会计制度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但是绿色会计作为新兴科学其知名度不高,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在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的当前,必须要重视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因此推行绿色会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推行绿色会计必须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出发,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障绿色会计的顺利实施,将绿色会计运用到企业和政府的经济行为中,加强其会计监管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政府和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效益。

作者:任慧慧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绿色会计论文:发展中的绿色会计论文

一、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情况

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在警告人类,实施绿色会计迫在眉睫。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研究绿色会计,但并未受到很大重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会计的研究才步入正轨。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绿色会计研究已取得以下成果:一是确认了绿色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即会计主体假设、可持续经营假设、环境保护假设和多重计量假设;二是把绿色会计同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一样作为会计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三是确认了绿色会计的要素,比如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应作为资产确认,人口污染、排放应作为负债确认,环境成本应作为成本费用确认;四是在传统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完善了绿色会计报告,增加了一些项目,如环境权益、社会资产、环境收益等。但是我国的绿色会计还有众多不完善之处,比如从理论方面来说,那些对公司的会计实务操作和财务报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法律法规基本未提及环境事项。从实务方面来讲,很多公司对于环境有关的会计计量和确认没有清晰的标准,公之于众的环境会计报告又很不完整,并且缺乏可比性。

二、我国推行绿色会计受到的制约因素

(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相比西方先进国家,我国的经济水平还比较低,绿色经济未能得到充分发展,但很多地方却盲目照搬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而不顾本国国情,导致绿色会计在中国经常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中国的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他们在技术和经营理念上比较落后,只追求利益,不顾对环境的污染,而且他们一般扮演者低廉的劳动力的角色,利润低,也无力再为保护环境花钱。对中小企业来讲,绿色会计对它们只是额外负担,没有直接好处,所以中小企业没有发展绿色会计的动力,对绿色会计没兴趣是必然的。即使是大企业,也多是喊喊口号,摆个样子,很少真正做到。总而言之,追求利润是我国企业的目标,而“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还只停留在试点的程度上。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比较矛盾的,很多时候二者无法兼顾,导致绿色会计发展十分困难。我国环境方面的法律不健全,由于利益冲突中央规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时候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执行。比如,中央要求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而地方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利益,不管是否会破坏环境,对外来企业照单全收。近年来,一些东部地区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转移到了西部地区,虽然确实带动了那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对其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国家针对绿色会计制定的法律还很不完善、不清晰,使得企业有机可乘。

(二)会计实务操作

绿色会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其理论与实物的结合还很不完善,实务操作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难题:如何用货币计量各种环境成本与收益,缺乏且可操作性强的的定量方法和指标体系;如何把消耗的自然资源与破坏的生态环境,即环境成本,以一个合理的分配指标,在各个单位、企业、部门之间分配;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强制性不强,要求不清晰不明确,企业不会自动的为保护环境而增加支出;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和报告不规范、不统一,缺乏可比性。

(三)我国会计法制建设

我国的会计法规中涉及绿色会计的内容很少。立法水平相对西方国家还比较低,执法部门执法不严,使得法律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国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企业处罚太轻,无法形成足够的震慑力。从制度上来讲,当前我国没有一套可操作性强的绿色会计准则。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包括《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专门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但是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来说立法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在执法过程中执法部门时常表现出的执法不严使得法律的效果大打折扣。现在我国一些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绿色会计的重要意义,也有向社会大众披露环境信息的意愿,但我国目前还未有要求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规定,导致大部分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绿色会计信息,尤其是对本企业不利的绿色会计信息。

(四)会计人员素质

绿色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会计技能,掌握经济管理知识,更需要掌握大量与环境有关的知识,以及绿色会计的披露与核算方法。尽管从总体经济发展上来讲我国已经能算是一个强国,可是会计从业者的职业水准和专业素养与经济的发展速度依然是不成比列的,拥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会计从业者的数量偏少。大部分会计从业者受的都是传统会计教育,他们会计知识的结构严重失衡,知识更新的速度更是跟不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固然不同行业的会计之间是有所区别的,可是绿色会计是一个新兴的会计分支,研究绿色会计的工作主要是由那些并不参与实践的专家和学者来完成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出一套完善又系统的绿色会计理论来供广大会计从业者们学习,更不要说进行绿色会计的专门培训,也没有一系列健全的的法律法规可以供广大会计从业者们遵守和参照,导致在中国企业中真正懂得绿色会计的会计从业人员很少,中小企业又比较抵制绿色会计,会计人员学习绿色会计的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形成了在我国推行绿色会计的人才方面的障碍。

三、对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建议

(一)政策扶助

作为一个跨世纪的大工程,绿色会计涉及范围广、内容相对复杂,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得到我国政府机关和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全国人民的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其中包括加强学校的环境保护基本常识的教育,在小学和中学设置环境保护常识宣传课,在大中专院校设置与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相关的专业课程。强烈建议在《全国环境初级教育行动纲要》中加入落实绿色会计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的相关内容,同时加快对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尽快筹办中国专门的绿色会计刊物,以加大对绿色会计的实施和宣传力度。让社会大众充分意识到,在全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必须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发展。既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顾经济发展。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措施,为我国绿色会计的建立和推行指明方向。绿色会计在进行核算和计量时,要严格遵守国家公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以及与之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准则,谨慎处理企业同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关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应该对企业低限度的环境资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同时鼓励企业自觉主动的向社会大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绿色会计信息。

(二)加强监督

在会计法中明确加入绿色会计的计量与监督,用法律的形式保障了绿色会计的作用和地位,这是保障它能够得以贯彻落实的最强有效的方法。自然生态环境是我国社会大众和国民经济赖以生存的的资源,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企业、政府,都享有使用自然生态环境的权利和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义务。只要法律条文中明确指出所有企业必须对本企业所损坏的那一部分生态环境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那么这种赔偿就必然导致一部分经济利益会流出企业。这样一来,所有企业的环境行为后果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会计核算体系,就能通过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地、公允地、合法地反映出企业所发生的一切环境事项。为此我国政府应该抓紧完善会计和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得企业绿色会计的内容纳入会计法律中,为推行绿色会计创造最根本的法律保障,这是保障会计理论能够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在推行绿色会计制度时,政府相关机构一定要对企业低限度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做出强制、明确的规定,并执行严格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以激励中小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执法力度,实现奖惩分明,用对环境破坏的罚款所得来的资金,创建一个用于奖励那些举报污染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还有在绿色会计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的绿色会计基金。健全对企业应负社会责任的考核机制,加大社会各阶层对绿色会计的监督。绿色会计所揭示的信息应该充分的反映出企业对保护生态环境所负有的社会责任。对某一公司的评估应该把公司创造的的社会效益与产生的社会成本相对比,以最终获得的社会利润为标准,从整个社会的层面多方位地衡量公司业绩,最终达到保护社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并有利于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除此之外还可以要求公司把绿色会计报告纳入财务报告中,作为财务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年终一起呈报,并且在网络上公开,使得公司的绿色会计报告更加透明,有利于方便社会大众对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的监督与考核。

(三)健全制度

尽快建立我国的绿色会计制度,制定我国的绿色会计准则。建立和推广绿色会计,并不仅仅是会计领域的问题,还涉及到广泛的社会问题和复杂的环境问题,因此要联系我国具体国情来制定绿色会计的制度和准则,建立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具体来说,可以在会计要素中加入有关环境和资源的内容,强制性的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由具有资质的事务所对该报告进行独立审计。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公司只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并且还可以借此来规范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帮助企业中的会计从业人员更快的理解和掌握绿色会计并能够进行实务操作。

(四)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绿色会计的推行方式,要符合中国社会的具体国情。从相对、简单明了和便于理解的绿色会计核算科目开始,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产品,采用不同的核算标准。先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推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实施。近年来,我国开展了绿色会计的委派制试点工作,并且继续向纵深发展,试点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应该抓住“委派制”这个机会,借此来推进绿色会计在我国广大中小企业中的发展,强化绿色会计的引导作用和监督功能,避免会计信息失去其应有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卓有成效地监控企业的各种经济行为,使之能达到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同时,严格负责地审核公司的收入和支出是否合理合法,再加上监督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绿色会计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推广的可行性。

(五)加强教育

加大绿色会计的宣传教育,大力提升会计从业人员在绿色会计方面的水平。当下绿色会计在我国还属于新鲜事物,社会大众对绿色会计的各个方面还不太了解。可以通过普及社会宣传教育,使得绿色会计能够逐渐被企业、市场和社会公众接受,从而加速绿色会计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绿色会计人才,绿色会计是由会计学、生态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学科相互融合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不是普通的会计从业者能够掌握和胜任的,要培养具有绿色会计专业素养的、具有扎实的环境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并且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的专业人才,从而使国家相关的环境政策能够得到严格贯彻和落实,绿色会计的实践工作才可能得以顺利开展。

四、结语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会计学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会日益增强,使用会计手段来解决部分环境问题一定会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学领域的一大热点。可以相信,通过我国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不懈努力,一定可以在绿色会计的帮助下使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美好,成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国家。

作者:梁怀丹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绿色会计论文:电力行业绿色会计论文

一、绿色会计理论发展介绍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早由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提出,是立足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人类长期发展战略模式。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关注企业与社会、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史蒂芬·肖特嘉和罗杰·布里特在2010年《世界商业》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可持续会计”概念,指出可持续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为生态系统和社会服务的会计,而且可持续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管理工具和方法,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和企业责任的发展。

(二)排放权理论

排放权理论源于经济学中经典的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概念最早源自马歇尔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他的学生庇古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将外部性的研究问题从企业活动受外部的影响转向企业活动对外部影响,他把边际净私人产品和边际净社会产品做了明确区分,并把两者的差额称为外部性。1960年科斯进一步发展了外部性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确,外部性问题都可以通过协商后的补偿得到解决。1968年戴尔斯将科斯定理引入美国水污染治理研究,提出了污染权交易理论。该理论主要思路是: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前提下,由政府设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出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被买卖。目前欧盟开展的碳排放交易的概念就来源于该理论。

(三)坏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

该理论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从宏观角度讲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从微观角度看是企业内部管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投资人、债权人等环境会计利益相关人进行重要决策的需要。同时,环境信息披露也体现了企业的受托责任,有助于减少报表使用者与企业之间环境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四)成本管理理论

该理论与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相结合从环境成本的控制及内部管理出发,认为企业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开发的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理论的提出是成本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物质流成本会计是使物质流动及其成本细致透明化的新成本会计,通过追踪所有原材料及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以确保没有重要的能源、水或其他原材料被计算所遗漏。将物质流成本会计理论引入绿色管理会计,使企业能更的测算环境成本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减少成本的目标。

二、对电力行业的启示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中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日益被我国政府重视。1998年我国正式签署《京都议定书》,碳排放交易概念被引入;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以法规形式首次规范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随后证监会、上交所也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而电力行业作为能源企业、公用事业企业,深入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制定实行绿色发展战略,努力推进自身的绿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开展的碳排放交易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必将产生直接深远的影响。现分别就这两方面提出一些想法:

(一)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

从2008年至今我国已成立了五个碳排放交易所,分别是:北京环境交易所有限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和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随着未来碳配额交易政策的正式推出,政府将把二氧化碳减排量作为硬性指标分配到各个企业。这样一来,碳排放权就将像股票债券一样在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上市交易,并且形成有效的定价机制。电力行业中的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绿色减排项目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将成为一项可计量可交易的资产,给企业带来收益。因此加强对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研究,对未来真实公允的反映电力行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将会显得格外重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下辖的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RIC)在2004年12月曾推出《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解释公告第3号:排放权》(IFRIC3),用于规范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其中认为碳排放权是一种无形资产。不过,相对于排放权交易快速发展而言,IFRIC3不够系统且存在着与其他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问题,因此,IASB于2005年6月废止了IFRIC3。在参考了已废止的IFRIC3和我国目前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企业获取排放权的目的和用途对其进行资产分类确认,不失为解决碳排放权资产化的一个有效核算方法。当企业获取碳排放权是为了销售,则应当确认为一项金融资产;当企业获取碳排放权是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则应当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当企业在碳排放权存续期内对其用途发生改变时,应对其资产分类进行调整,从“金融资产”转入“无形资产”,或由“无形资产”转入“金融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金融资产的定义来看,碳排放权作为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且为近期出售而持有的短期资产,应该更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具体准则规定,碳排放权其初始计量可按取得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即按碳交易所排放权的价格指数确定排放权的入账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即按碳交易所排放权的价格指数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碳排放权,其初始计量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借记“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中企业应按照实际排放量对碳排放权进行摊销,在期末碳排放权应以重估价(即期末的公允价值)作为其账面金额。碳排放权账面价值若因重估而增值,增值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若因重估发生减值,减值部分应确认损益。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由于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使其不能充分的反映与企业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加强会计报表中环境信息披露将逐步成为会计发展的趋势之一。企业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来披露与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披露:1、企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向信息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传递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的声音、绿色发展的目标和理念,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2、企业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企业执行环境法规的结果、成绩和未能执行的原因、及与国内同行对标情况。3、企业自身绿色产业及项目的建设已开展及拟开展的绿色产业建设项目,主要绿色项目的投资额及建成后的效益,节约的能源量等。如电力行业目前正在开展的绿色风电项目、电动车项目、火电脱硫排放等。4、企业环境质量情况揭示主要包括企业节能减排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率、环境资源的耗用量、企业绿化及有偿或无偿承担的其他绿化任务。总之通过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利于环保部门对环境总体情况的掌握;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社会贡献作出公正的评价与决策;有利于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环境情况和环保形象;有利于避免引进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项目;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决策,调动企业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化,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达到和谐统一。

作者:陆骏单位:上海恒能企业发展集团公司

绿色会计论文:新经济形势下绿色会计论文

1新经济形式下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已经进入低碳经济时代,而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如何合理协调企业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经济发展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绿色会计是以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为目的的,因此在新经济形势下实施绿色会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建立绿色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又不损害未来利益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结构要以低碳环保为核心,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大多是以高能源消耗为基础的,因此必须要建立绿色会计,通过绿色会计体系督促经济结构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1.2建立绿色会计是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快计模式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我国会计由单纯的传统会计、管理会计到人力资源会计再到现在的绿色会计都是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而发展的,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要以低碳环保为核心,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用到环境会计,这种经济发展趋势对绿色会计的发展是一种有利的支持。

1.3建立绿色会计是强化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基于当前企业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现状,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实施绿色会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绿色会计可以帮助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将环境成本也纳入到企业的成本支出体系中,这样有利于企业改变以往的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了经济的整体效益。

2新经济形势下绿色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绿色会计的论述比较多,但是针对我国新经济形势下发展绿色会计中存在问题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则以我国新经济形式环境为背景,分析我国绿色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绿色会计理念还不成熟

绿色会计的发展理念主要是从我国宏观经济角度出发,从社会环境利益方面考虑企业的经济发展,而不能从企业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衡量,但是就目前绿色会计的实效运行情况看,绿色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还非常的少,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几乎没有绿色会计的概念,甚至一些会计人员连基本的绿色会计概念都没有。

2.2缺乏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

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要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绿色会计体系的案例非常少,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会计实务中还是不能系统的对绿色会计的要素、计量以及记录行为进行规范,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不。比如现在我国相关会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在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中,只会在上市公司的照顾投标书中披露环保因素信息,而对于环保问题而产生的债务等信息却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

2.3政府及社会对于绿色会计发展的监督力度不足

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实利益,因此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每个人履行其职责,依靠社会群体的力量治理环境污染,但是目前我国的环境治理主要是依靠环保部门的监督与控制,而社会群众以及媒体等对环境污染问题实施监督,而没有一定的处罚权等,这样就会导致许多社会环境污染问题依靠环保部门的单一监督与管理很难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这样一来因为监督力度的缺失,再加上实施绿色会计对企业没有产生直接的效益,因此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动力不大。

3新经济形式绿色会计发展的对策

3.1提高社会对绿色会计的认识

为改变绿色会计在会计实务中的缺失问题,应该从提高人们对绿色会计的认识方面入手,通过宣传绿色会计,提高绿色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一是政府部门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强对绿色会计理念的宣传与指导,引导人们对绿色会计实施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是加强对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丰富与创新绿色会计的内含,将绿色会计理论与企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实现绿色会计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和环保的要求;三是实现绿色会计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挂钩,让企业明白实施绿色会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进而通过企业实施绿色会计提升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

3.2建立健全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

基于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为实现我国低碳经济,需要各级政府部门要将绿色会计纳入到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绿色会计的环保功能。①国家立法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虽然我国出台了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而且现有的会计体系多数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因此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确定绿色会计的地位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②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我国要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与研究成果,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同步发展。

3.3强化环境审计力度

基于绿色会计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企业选择绿色会计的动力不足,它们不会主动披露对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也不会主动披露因为环境污染成造成的负债信息,因此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要强化对企业的环境审计力度,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审计,实现绿色会计在社会中的发展。同时我国也要建立科学奖罚机制,对于破坏环境的经济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制裁,而对于实施绿色会计的企业以及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3.4大力培养绿色会计人才

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不长,我国专门的绿色会计人才还比较缺乏,为扩大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应用范围,需要国家大力培养专门的绿色会计人才:一是我国高校要侧重培养具有绿色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尤其是关于企业应用的绿色会计实务专业人才;二是企业要加强对现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绿色会计的认识,增强会计人员对绿色会计的操作技能,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绿色会计发展虽然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其对经济结构转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要强化绿色会计发展理念,提高绿色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将绿色会计充分的应用到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好的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问题,促进我国环保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作者:魏宁孟艳华单位:莱芜市医疗保险事业处莱芜市财政局

绿色会计论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会计论文

1可持续发展下实施绿色会计的时代紧迫性

1.1有利于改善中国严峻的环境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但高消耗、高污染却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如影随行,虽然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资源衰竭、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疾病增多,等等,中国环境已经到了不能承受之重。严峻的现实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呼声,都要求在经济发展考量时将环境成本纳入其中,建立起绿色会计制度。

1.2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发展与环境关系密切。建立绿色会计,一方面,能够完整、地反映和监督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活动,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绿色会计核算,积极协调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可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中国正处有史以来的最快发展期,由于中国人多、地少、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持续。然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除了要依靠科技手段外,还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下功夫改变过去企业在行使配置资源权时不考虑成本代价的评价体系,尽早完善绿色GDP替代GDP考核机制。则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尽快转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1.4有利于对外贸易的正常进行目前,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环境,一方面将高污染行业或企业迁往发展中国家,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为代价实现企业行业高额利润的稳定,另一方面,在进口产品中,设立各种绿色贸易壁垒,千方百计地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产品拒之门外。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建立自身的绿色会计体系,既有效保护我国自然资源,维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又能在对外开放中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各种绿色贸易壁垒,实现产品的正常出口与贸易,发展我国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会计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加强教育,增强国民的环保意识建立绿色会计,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也样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当然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在社会广泛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我国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两者并不是的矛盾对立关系,是可以协调统一发展的关系,我国要实现两者兼得,就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全体国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同时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使绿色会计在思想上、意识上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理解与接受。

2.2完善法规,加大奖惩力度一方面要修订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建立健全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资源计价的方法,并且必须在报表中披露,使企业在制定规划的时候考虑环境、资源成本,从而避免企业行为的短视性;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会计人员的迅速掌握与实际操作;另一方面,还要完善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审计要站在公众利益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重点在自然环境、社会资源等方面衡量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通过其职能的发挥,对社会企业的经济行为实施有效监督,对违纪违规行为加大惩治力度。

2.3强化学习,提升专业人才素质为了推动绿色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绿色会计知识的学习培训势在必行。绿色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学科交叉渗透而成。但是我国的会计人员基本上由会计、财务、审计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所组成,缺乏相应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从而制约了绿色会计的有效推行。可以通过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工作,一方面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使国家有关环境政策能够被严格执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尽快适应绿色会计的社会要求。

2.4深入研究,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水平严格的讲,绿色会计不仅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更是一门交叉学科。不仅在现实上存在许多难点疑点,在理论界也存在许多争议与分歧。因此,应加强对绿色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促使理论与会计实务有机结合,争取绿色会计能够尽早地解决企业和社会发展实际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建设。

作者:李劲单位: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绿色会计论文:我国发展绿色会计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会计传统会计环境

一、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迫切需要在会计体系中建立绿色会计,披露环境信息,推动政府和企业将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决策,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1.发展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推动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发展。同时,绿色会计又是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应用,也必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方,则另一方都不能顺利健康地发展,决不能将两者孤立起来,独立发展。所以,绿色会计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2.发展绿色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

3.发展绿色会计是加强我国环保意识的需要。从绿色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绿色会计是在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威胁的背景下,人们在分析了传统会计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的。环境状况的恶化对经济活动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同时又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要求从自然界取得的资源越来越多,同时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废物也就越来越多。排放的废物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各国的环境问题又共同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各国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作以解决治理环境的国际协调问题。

4.发展绿色会计是与国际接轨的需求。发达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成为了新的国际热门话题。绿色会计在国际上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进入了较深入地研究阶段,包括制定绿色会计准则等。我国要想和世界接轨,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会计作为企业之间交流的语言首先应该具有国际化的水准。所以在国际趋势向绿色会计转变的时候,我国应该坚决的进行绿色会计的研究与实践。

二、绿色会计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环境问题比较敏感。我国环境立法的不健全,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地方局部发展与全局环境保护在利益上有冲突,造成了相关法律执行不严格。制度的不清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对环境问题普遍比较敏感。

2.企业设立相关绿色会计科目少,并且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企业对已发生的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会计反映明显不足。以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为例,其实际发生率约为75%,但企业实际单独立账率仅为18%。企业对构成环境负债的或有事项存在侥幸,因此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3.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主要是专业学者进行的,由于没有开设绿色会计的相关培训,导致企业中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并不多,这成为我国企业中实行绿色会计的障碍。4.制度不完善,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尽管我国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会计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但遗憾的是,环境会计研究还停留在学者们的书斋里,还未形成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还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要求。

三、对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建议

1.增大绿色会计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建立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通过开展社会宣传,可以加强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

2.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奖惩力度。进一步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惩罚力度,并加强监督环节的执行力度。用法律来约束企业对环境的破坏行为,规范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

3.修订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加进会计要素,并且必须在报表中披露,会使企业在制定规划的时候考虑环境、资源成本,从而避免企业行为的短期性;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会计人员的迅速掌握与实际操作。

4.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一方面要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使国家有关环境政策能够被严格执行,绿色会计实务工作能正确开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修改或扩展绿色会计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

绿色会计论文: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探究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各国加大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力度;对资源、环境的关注使绿色会计应运而生。绿色会计将环境因素纳入企业成本收益核算之列,以加强企业对环境问题的考虑。本文从国际背景、国内环境、企业利益三个角度分析了绿色会计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对我国进一步开展绿色会计提出了建议。

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各种环境问题的凸显,各国加强了对环境的关注与研究,以寻求一个和谐绿色的世界。对于企业来说,很多看似高效的收益实际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依据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来看,这些企业是盈利的,但从整个社会和环境的角度来分析,这个结论就未必站得住脚。所以在会计学科中引入绿色会计的概念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上世纪70年代,比蒙斯比蒙斯(F.A.Bcams)撰写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马林(J.T.Marlin)的文章《污染的会计问题》揭开了绿色会计研究的序幕。

一、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又名环境会计,是环境学科、社会学、会计学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交叉性学科。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比,绿色会计有更广泛的核算范围:1、更广泛的成本概念,绿色会计所要核算的成本不仅包含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实际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经济资源),还包括企业的生产活动对整个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各项成本;2、更广泛的收益概念,与成本类似,绿色会计的核算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还有经营过程中带来的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这给人们考虑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关注的对象不再仅仅是单个的企业,而是把社会、环境作为一个考虑的整体,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绿色会计因其将环境因素纳入核算范围,因此也具有了一些独特的特征:1、不确定性,环境问题具有多样性,在资源利用方面也非常复杂,由此绿色会计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周期难以计量,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不像一般的经济业务周期很短、业务较为单纯,环境经济业务的周期很难计量,并且具有很大的复杂性。3、研究方法多样,绿色会计不再仅仅涉及经济学与数学的计算,还涉及到社会学、环境学等学科。

二、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必要

(一)从国际环境来看实行绿色会计是与国际接轨的需求

1、产品出口的需求

发达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成为了最热门的国际话题。有一种说法是:的自由贸易在一定程度是加速了环境的恶化(污染随着产品的出口而扩大),因此很多国家都希望政府出面干预本国对外的贸易往来,制定一些协调环境与经济贸易的法规。而1995年WTO也成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CTE),以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对绿色的重视不够使得我国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连连受挫,出口商品经常因绿色问题遭受惩罚。因此我国政府很有必要将“绿色”强制性地引入企业,并且纳入企业管理中。而绿色会计就是这样一个管理工具,不仅可以强化产品的绿色工艺,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绿色管理意识,这样产品走向国际才可能实现。

2、企业进行国际交流的必要

绿色会计在国际上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进入了较深入的研究阶段,如:制定绿色会计准则。经济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成为必然,商业贸易往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而会计作为企业之间交流的语言必须具有国际化的标准。所以在国际趋势向绿色会计转变的时候,我国应该坚决地进行绿色会计的研究与实践。

(二)从我国的现实来看实行绿色会计是一项改善经济与环境的重要举措

1、绿色会计可以保障国家循环经济的运行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主要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增强企业对资源的再利用的意识,可以从绿色会计入手,绿色会计是绿色经营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核算的范围,使企业更直观的认识到企业经营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这种耗资行为带来的企业成本的增加。以利润较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必然会通过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成本,比如:二次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等,这实质上就是促进了循环经济的运行。

2、绿色会计有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现状

我国经济处在飞速增长期,对资源的需求是巨大的,在这同时出现的严重浪费也是不容忽视的,据中科院的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8%的企业依靠资源和生态的透支来获取收益。我国环境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应该由制造污染的企业来负责,因此有必要强制企业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与披露,并加以制度管理来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从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

(三)从企业自身来看实行绿色会计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

在企业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企业作标准,二流企业作技术,三流企业作产品”。率先将“绿色”纳入管理层考虑范围的企业,在短期内可能会因对环境治理的投入而出现成本增大的情况。但换个角度来思考:这样的企业就可以首先在这场必然到来的绿色革命中成为标杆企业,为整个行业确立一个绿色标准,而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往往会以行业标准作参照,这样确立标准的企业在政府制定政策的时候就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可以使政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符合的国家政策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大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另一方面,在社会上开始广泛关注环境的时候,具有绿色先锋形象的企业会得到社会上广泛的认可与赞许,在与企业的下游经销商谈判时,绿色的因素会为企业添加筹码;同时大大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

三、绿色会计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环境的关注程度是差距很大的,如澳大利亚会有很多的节能措施:宾馆的厕所都分半冲和全冲,水箱结构稍加改造,节水不少;街头树下都用木屑覆盖,雨后积水,刮风不起沙。国家制定的环保法规居民会自觉执行。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环保意识还没有形成,而社会普遍的忽视给企业以投机的机会。

(二)相关制度不健全

我国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等,但距离世界先进国家的立法水平还很远,同时我国的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时表现出的执法不严使原本有效的法律变得无力。而且我国对破坏环境的企业的惩罚显得过轻,企业牺牲环境得到的收益在弥补企业受到的处罚之后还绰绰有余,这也是破坏环境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

(三)理论研究不深入

我国开始接触绿色会计已经到上世纪90年代,因此在研究的深度上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也缺少对绿色会计系统性的研究,因此经过多年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大部分仍是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先进成果。

(四)企业披露不规范

绿色会计应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与环境成本和负债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而目前我国在环境因素的确认与计量方面仍没有的定论,尚处于进一步探讨的阶段,这相当于还没有为我国真正的在企业间执行绿色会计打好基础。

(五)专业人才储备缺乏

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主要是专业学者进行的,由于没有开设绿色会计的相关培训,导致企业中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并不多,这成为我国企业中实行绿色会计的障碍。

四、对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建议

(一)增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建立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协调好,达到双赢,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上文已经分析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之一就是国民的环保意识没有形成,因此应加大开展社会宣传的力度,培养国民的环保意识,为政府和企业接受绿色会计打好思想保障。同时还应该在大专院校开设绿色会计的课程,展开有关绿色会计方面的培训,强制企业派出会计人员接受培训,为我国实行绿色会计做好人才储备。

(二)政府出台更加完善的执行和监管制度,并加大奖惩力度

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并加强监督环节的执行力度。用法律来约束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规范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是修订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加进会计要素,并且必须在报表中披露,使企业在制定规划的时候考虑环境、资源成本,从而避免企业行为的短视性;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会计人员的迅速掌握与实际操作。

(三)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水平,注重学科交叉的研究

一是可以增进与先进国家的学术沟通,并由国家组织引导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二是注重绿色会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研究,争取绿色会计能够尽早地解决我国企业实际的问题;三是在局部地区开展绿色会计的试点,小范围的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平稳的过渡到全部企业。

(四)建立健全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资源计价的方法,提高信息披露的性与及时性。对环境因素在报表中的披露方式应该予以统一规范,增加企业间的横向可比性,避免披露方式不统一而造成的企业环境责任不清和报表阅读者的不便。

五、结束语

目前绿色会计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环境保护法律的相继出台以及我国正在进行的会计制度改革,绿色会计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社会重视程度不够、人才储备不足等原因,我国距离真正实施绿色会计还需要一段路要走。笔者认为国家可以通过完善法律、组织研究、扩大宣传等途径加速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步伐。

绿色会计论文: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的系统化研究

选择一个怎样的发展战略,这不仅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进程,而且,也影响到整个人类的未来命运。因此,探索合理的发展观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无疑是这种探索的一项富有积极意义的成果,它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其对会计的影响而言,则将促使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日臻完善。鉴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就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这一重要命题做些系统化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并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传统会计的局限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类与其所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立统一、协调共进的动态过程。在这种动态过程中,传统会计功不可没。只是传统会计理论一般侧重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着眼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的,并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和复式记账三大支柱之上。但传统会计没有将环境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会计理论与实践加以研究和解决,以致于联系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待传统会计理论与实践,不能不说传统会计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集中表现在:

1.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不完整。

在会计确认上,传统会计没能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都反映至会计图象上,因而,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暴露出一定的不完整性。具体而言,缺乏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确认。例如,没将环境资源按资产要素确认;没将企业应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按负债要素确认;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中没将环境资本列进;没将资源成本列作费用要素确认;没将环境收益列入收入要素确认;对环境利润更是缺少必要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从会计实践看,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还没有与环保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仅在企业管理费用中包含了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所有这些表明传统会计侧重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和物质商品,而对企业与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及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监督不够,致使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呈现出一定的不完整性。可喜的是,我国已把生态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对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做出了有关政策性规定,在我国,将环保费支出反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势在必行。事实上1992年中发办7号文就已明确指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要逐步开征资源的利用补偿费,并开展对于环境税的研究,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的活动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传统会计不能无视这种政策性规定,相反应及时将整个社会生产与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都纳入会计图象一并反映与监督,以弥补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不完整的缺陷。

2.狭义循环成本概念不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成本补偿要求。

成本的经济实质应是价值耗费与补偿的有机统一体。为此,人类的劳动消耗需要补偿,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样需要补偿。在某种意义上,成本充当了消耗补偿的价值尺度。传统会计(包括现代会计)所依赖的成本观念是狭义循环成本概念(或称小循环成本概念),它从属于狭义费用概念,这可从《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费用要素的确认及制造成本法下费用区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得到佐证。

狭义循环成本概念,立足于企业微观本身来处置成本补偿;讲究企业资本运行的循环与周转的畅通性、安全性及增值性;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侧重于披露经济性信息,而缺乏有效的环境社会性信息的充分披露,未能真正建立起“微观-宏观共振型”的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也使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正确量化计算缺乏科学依据。例如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其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国家财富;企业成本只量化计算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本忽视不计的结果,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破坏,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盈利。正确做法应在宏观上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扣除环保支出,而在微观上企业生产成本应反映当期环保支出。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应当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科学解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现行的成本理论缺少一种从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复合认识成本补偿问题。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成本补偿要求的实际出发,我们应倡导广义循环成本观(或称大循环成本观),并将广义循环成本理论有效地应用于会计实践。

按照广义循环成本观,要从自然资源在人类活动作用下整个循环过程研究、定义有关成本的特性及范围和内容,即从整个物质世界的循环过程来看待成本耗费及补偿问题;不仅要考虑人类劳动消耗的补偿,而且要充分考虑自然界各种物质资源的消耗及补偿,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包括环境在内的会计循环应采取如下基本模式:

从广义循环成本构成看,应当是自然资源成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其中资源成本可具体包括生成成本、再生成本、恢复成本、替代成本和服务成本等。一般地,生成成本是指自然资源本身的有用性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形式;再生成本是指自然资源从它被消耗,到再生成原来规模和水平应计量的成本或应补偿的价值;恢复成本是指人们开发利用某项资源的同时污染、破坏或消耗了另一项资源,用来恢复被污染、破坏的资源本来面目的成本;替代成本是指不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利用时,人们以其他资源替代之所需支付的相关费用;服务成本是指某些资源的存在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了某种服务所发生的成本,具体包括由于资源服务所带来的收益增加及失去服务造成自然灾害而发生的损失。

3.对环境成本与收益计量的弱化制约着对环境信息的有效披露。

会计计量构成会计循环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理论上讲,会计计量工作应贯穿于会计核算系统从数据输入到信息输出的全过程,它包括选择计量客体的计量属性、选择会计计量单位和确定会计计量模式三个计量要素。从实践看,由于传统会计没能将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因此,在会计计量方面缺乏对环境会计对象的有效计量,集中反映在没能用会计计量反映和控制环境资源及其耗费与补偿问题。必须指出,当资源与环境具有价值时,应视为资本性质,这种资本的价值能向人造资本转换,为此,会计实践上要计量两种资本的转换过程,并确定适度的转换比,以利于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传统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基础之上的,并以交易价格为前提。由于环境成本与收益一般不能通过市场交易来确认其市场交易价格高低,这给会计上对其有效计量确实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对会计计量方法予以开发与创新,大胆采用一切可采用的方法。必要时可用实物指标或劳动指标或建立数学模型或甚至用文字说明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及所取得的环境业绩大小。另外,要对环境状况评价建立起相应的方法体系,例如可采用指数评价法(在用多环境要素的综合评价时,可具体使用均值型和计权型)、分级聚类法(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有积分值法、W值法和模糊聚类法)、模型评价法(常用的有矩阵模型、网络法、经济损益分析法)等方法。

传统会计在会计计量上缺少必要的突破,尤其对环境成本与收益计量上不无弱化,反过来制约着对环境信息的有效披露以及现代会计职能的能动发挥。可以预见,今后一个主要社会问题将是确定由谁支付外部问题的成本和怎样对其定量估价:哪些成本应由生产它们的团体负担,哪些成本应由整个社会承担。由此可见,对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计量尽管困难但必须有较大突破,否则,会计很难满足社会各方面对环境问题提出的信息披露的客观要求。

二、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又名环境会计,它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修正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世界范围看,会计绿化成为一种时尚,但绿色会计由来已久。具体可追溯于本世纪70年代,以《会计学月刊》(Journal of Accounting)1971年比蒙斯(F.A Beams)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第2期马林(J.T.Marlin)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论文为代表,揭示了绿色会计研究的序幕。1983年以来,世界银行就积极鼓励修订现行的会计体系,增加环境项目,提出建立一套与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相配套的环境辅助账户的建议。1989年1月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专家小组接受了该提案。经过修订的国民会计蓝皮书已于1993年发表,包括的内容有对绿色会计的讨论,对提出的设计辅助账户作了肯定,并批准收益计量时应考虑计算环境成本问题。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1995年召开的第13届会议,其主题就是绿色会计。

从本质上看,绿色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性学科,具体而言,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有关环保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本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分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越来越强,用会计处理一些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绿色会计必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

1.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尽管绿色会计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但毕竟建立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也是一个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时至今日,绿色会计的假设、原则、核算对象、程序与方法、计量基础、成本范畴的确认、报告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更谈不上绿色会计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有关绿色会计的探讨不能不说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尤其在我国更显力度不够,翻阅这方面的探讨文章,其标题多标明“初探”、“略探”、“略论”、“浅论”字样。绿色会计理论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相吻合,其基本理论要点可归纳如下:

①企业经营与管理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衰竭、环境污染、气候改变、废弃物处理、产品安全与卫生等;社会环境问题影响主要包括:消费者主义盛行、城市环境引起关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劣及全球经济南北划分等。面对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经济问题,会计上应适当予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②承认资源与环境有价值,并具有资本性质,主张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图象上。

③吸纳广义循环成本观,将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纳入会计一并适度处理,构建“微观-宏观共振型”的会计模式与运行机制。

④两层次会计目标:一是基本目标-在促使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二是具体目标-组织相应的绿色会计核算,会计应考虑环境信息的充分披露。

⑤双重核算体系:其中微观核算体系,要较大限度地考察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密切联系,并对环境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环境资源收益、环境资源效益作出相应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宏观核算体系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在国家和社会范围内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从环保资金合理回笼与合理运用等方面强化宏观核算体系功用。

2.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自绿色会计提出后,已历经了多年的发展,其成绩不容忽视。但由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与绿色会计之间的矛盾,使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进一步完善还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尤其要突破实务操作的以下主要障碍:

①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绿色会计用货币计量所有的环境成本与收益必要性与缺乏可操作性并存,如何突破计量障碍。

②尽管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等经济原则,人们会接受环境成本可以是企业相关成本的一部分的观念,企业应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破坏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实务上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将环境成本在不同企业、单位、部门之间予以分配。

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会自觉地转化为行动,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大多数企业目前将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大多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揭示这方面的信息、怕损害企业环保形象。

④缺乏绿色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报告形式,致使绿色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差。

三、构建我国绿色会计的几点建议

绿色会计作为亟待开发的现代会计新领域,在我国同样存在如何创建问题?对此,学术界就创建我国绿色会计也提出过几点原则性设想:诸如“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强制与自愿相结合”、“逐步提升披露水平”、“理论与实务同步”等。笔者认为把握这些原则无疑有益于我国绿色会计的创建,但仅此还远远不够。对此,笔者拟补充几点建议:

1.加强绿色会计理论专题研究,突破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实务操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障碍,折射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的弱化。必须指出,绿色会计实务的推广应以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前提条件。由于绿色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其核算对象的复杂化,尤其是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绿色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其结果是绿色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演化为绿色会计实务操作的盲点。为此,加强绿色会计理论专题研究。借助于适当的理论导向,才可望突破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在这方面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如果能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绿色会计方面做些研究,或者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运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出相应成果,将会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突破实务操作的一个个主要障碍。

2.健全绿色会计法规层次模式,统一规范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及报告形式。绿色会计法规层次模式可采用四层次法规模式:会计法、相关资源及环保法=>绿色会计基本准则=>绿色会计具体业务准则=>企业内部绿色会计核算办法。目前,可由财政部牵头,吸纳环保、会计、税收等各方共同筹划“绿色会计准则”或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增加绿色会计相应的准则内容,必要时也可制订绿色会计制度或对现行行业会计制度补充有关绿色会计核算的内容。这样可在实践上统一规范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及报告形式,增强其实务可操作性与统一性。

3.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宏观调控作用。首先,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讲,国家对于资源的使用应坚持有偿原则,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税),对有限的资源无偿使用,无疑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推行,同时,也不利于绿色会计的计量及完善。其次,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宏观调控作用。绿色会计要将广义循环成本理论应用于绿色会计实践,这样商品的成本中加入资源成本,会使商品价值得到客观反映,这本身意味着需建立新的、更合理的商品价格体系,各种商品之间的比价能够反映资源成本。这是市场经济发育的必备条件,是价值规律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价格应有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作用。

4.增设适当的绿色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创建绿色会计,企业财务管理应增加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其中增设适当的绿色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是其基本内容之一。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的特点,财务管理的流程,寻找和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也可据实制定相关的绿色财务评价指标或指标体系。按指标的约束程度,可分为强制性指标和推荐性指标两类,或将绿色财务评价指标区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必须指出,绿色会计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评企业财务管理的业绩。对企业的评价,应以能在企业内部使社会收益与社会费用相配比的社会利润为标准,其财务评价所提供的信息,不仅要为企业内部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调控。

5.加强绿色审计,强化对绿色会计再监督。绿色审计是对绿色会计的再监督,加强绿色审计,有助于绿色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绿色审计又名环境审计,国际商业学会(ICC)把它定义为:“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工具,它是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设备等业绩进行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客观的估价,并通过有助于对环境的管理和控制,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制订等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其审计重点包括:①环境保护法合规性审计;②企业环境保护政策和控制程序审计;③环境保护管理系统审计;④关于有害物质的贮存与处置的审计;⑤环境经济责任的记录与披露的审计。在我国通常把绿色审计视作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的一种专项审计,即国家审计机关依据有关环保法规,以及会计准则对企业绿色会计的合理性、性、合法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评,促使企业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强化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专项审计。绿色审计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在实践上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最终促进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不断完善,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之轨道。

绿色会计论文:绿色会计浅探

摘 要: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重要分支,在近十年来发展较快,我国也在近几年着手研究绿色会计。绿色会计要求我们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这更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会计;传统会计;环境资源

绿色会计(GREENACCOUNTING),也称为环境会计,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

1 绿色会计产生的动因

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日益先进的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已呈现出日渐衰竭的征兆,从而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被动摇。为解决这一矛盾,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J.T.Mar lin)在《会计学月刊》第2期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从此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环境问题受到关注;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各国政府纷纷研究建立本国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

2 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其与传统会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传统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反映是不完整的,而绿色会计则弥补了其不足。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按照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原则、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得不到反映,从这一角度来说,传统会计所反映的内容是不的。绿色会计则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活动出发,围绕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费的补偿为中心,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2.2 传统会计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计量存在缺陷,而绿色会计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完善。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东西才有价格,才能以货币进行计量,才能在企业的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传统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不仅使企业的成本虚减,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默许”无疑可以视为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而绿色会计则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必须赋之以价值和价格,并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传统会计相比,绿色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认为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会计要素的变化

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会计,因此笔者认为在会计要素的划分上和传统会计保持一致,即应划分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但在具体内容上应有所不同。例如在资产要素中,绿色会计应设置“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损耗准备”和“环境资产净值”;在负债要素中应设置“环境负债”,包括应付环境资源损耗费、应付环境资源保护费和应付环境污染治理费;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中设置“环境资本”;在收入要素中设置“环境收入”,核算企业因采取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而由国家给予的补贴、奖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处理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交来的环境损害赔偿或罚款收入;在费用要素中设置“环境费用”,在利润要素中增加“环境利润”等等,用以核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经济业务,这也是承认环境具有价值的必然结果。

3.2 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的变化

3.2.1 会计假设的变化。传统会计的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同传统会计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适当调整其会计假设分属必然,但不必另起炉灶,因此笔者认为绿色会计的基本前提可以确定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多元计量。多元计量假设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中,以货币计量为主,但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很多时候不能以货币计量,因此应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计量等作为辅助方式,在某些时候,还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

3.2.2 会计原则的变化。鉴于绿色会计核算内容及其假定的变化,其会计核算原则也应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会计原则的同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

政策性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的核算中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正确处理企业利润和环境资源保护、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社会性原则是指绿色会计要求企业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站在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社会对企业的评价必须舍弃当前单纯以企业的经营利润为标准的观念,代之以企业所创造的绿色利润。同时,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和宏观调控。

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中,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应对企业低限度的环境资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同时鼓励企业尽可能多的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环境资源信息。

3.3 绿色会计的计量和披露

绿色会计的计量是指将涉及环境资源的经济事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但环境资源的价值在计量中存在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环境资源的价值计量可以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模糊数学法等,直接市场法又具体包括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防护费用法、市场价值或生产率法、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等。

绿色会计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为了向有关各方提供有效的绿色信息,以满足决策者分析、决策的需要。它从总体上可分成两部分,一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具体披露企业本期发生应记入本期损益的环境支出和与环境相关的资本性支出;二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执行的环境政策、实施情况以及企业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长期目标等。

绿色会计论文:论绿色GDP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不同视角的差异及相互借鉴

摘 要:绿色GDP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宏观与微观不同角度的经济核算。微观绿色核算是宏观绿色核算性的基础,二者具有内容和目标的明显依存性。通过对绿色GDP核算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不同视角比较,可从提高相关信息性和有用性的角度,探索宏观与微观绿色核算信息一体化的途径。

关键词:绿色GDP;环境会计;实际治理成本;虚拟治理成本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将环境问题引入宏观和微观经济核算中,已成为各国政府、经济学家及环境工作者的共识。绿色GDP核算和企业环境核算,是可持续发展概念下的宏观与微观不同角度的绿色经济核算。两者虽然目标一致,但由于核算的视角不同,没有形成宏观与微观应有的协调和借鉴关系。两者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各有核算中的瓶颈问题难于突破,均没有形成成熟可行的模式。本文试图透视两者的不同出发点,实现趋利防弊,优势互补,寻求解决其瓶颈问题的途径。

一、绿色GDP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不同依据

1.实行绿色GDP核算的依据

绿色GDP,主要是在宏观经济核算层面上,将资源减耗成本、环境成本从传统GDP中加以扣除,形成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终形成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与核算方面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取得显著环境管理的成果。但就绿色GDP的核算,尚没有公认的模式可借鉴。我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构建,是在、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总方针指导下的,提供一整套反映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报告体系。在2005年开始的全国十省市核算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工作中,人们的普遍体会是:项目的实施必须一方面积极借鉴诸如联合国关于环境经济核算的理论框架(SEEA)的合理内涵,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另一方面,务必考虑我国的国情,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统计的经验与信息资源,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加以完善,建立可行的初步的环境核算框架体系,力图逐步实现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总体框架的目标。

由于环境问题具有地域性和行业性明显的特征,绿色GDP对环境污染物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主要从中观和宏观的角度,反映产业部门、重点污染行业及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损失;从扣除虚拟治理成本的角度,对传统GDP进行必要的调整,科学、合理地评价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程度,通过核算经环境因素调整的部门和地区的绿色GDP,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同长期发展,为科学地进行环境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依据

企业环境会计也称绿色会计,是指企业的环境保护活动及有关环境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报告的行为。环境会计将环境要素及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纳入了会计核算系统,扩展和丰富了传统会计资产、负债、费用及收益等会计要素的内容,对其确认和计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企业对环境资源的维护或损耗,计算企业应承担的环境资源维护及补偿责任,核算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获取的经济利益。

依据会计核算原则,环境会计核算必须以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为前提。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主要依据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相对传统会计而独立地确认与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资金运动,也就是针对环境会计要素的核算。企业环境会计各要素的范畴被界定以后,须设置相应的环境会计账户,并将其内容具体化。环境会计各要素的科学确认和计量,可为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由于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是实际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是针对企业内部发生的会计信息而进行的记账、算账和报出相关的会计信息,因而环境会计也必然反映会计核算理论的特征。但正如将企业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环境会计也应根据信息使用人及经营管理目的的不同,分为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管理会计。

二、绿色CDP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内容的差异

1.绿色GDP价值量核算的内容

当前我国绿色GDP核算的主要内容及技术操作路线是相一致的。包括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环境污染价值量核算及经环境退化成本调整的绿色GDP核算,三方面具体内容与技术处理程序均相吻合。其中大量、详实的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资料是环境污染价值量核算的基础和依据,突出反映了社会经济统计、环境统计获取信息的特征与优势。

我国有多年的环境统计基础,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的内容,经充实完善后其结果清晰明了,是环境污染程度考评的主要原始依据。当前我国绿色GDP核算的污染物实物量核算,主要包括水污染实物量核算,大气污染实物量核算和固体废物污染实物量核算。通过建立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的环境污染实物量账户和经济———环境污染综合核算表,可分析污染物排放量的来源与去向,将经济活动的发生与自然环境的改变紧密联系起来,判断造成自然环境污染的主要部门和主要地区,为按部门和地区的环境价值量核算奠定基础。

与按照部门类别和地区类别编制污染物实物量核算相比,经济———环境混合核算有以下特点:首先,不是单纯表现污染物排放的来源,而是将污染物排放与中间产品投入并列显示出来。我们可以从中认识环境对经济活动提供的贡献与服务,是对经济活动的一种投入。其次,该表为实物量与价值量单位混合编制,即经济投入产出采用货币单位,污染排放量为实物量单位,两种计量方式交叉在一表中使用,为观察经济活动的污染排放强度提供了更为的依据。

2.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首先,企业环境资产是针对会计主体从已经发生的环境经济事项中取得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经济资源。环境资产的拥有和使用是要花费代价的,这样就形成了绿色资产的记账价值,如企业烟尘、污水处理设备的购置等。其次,如果环境处理设备的购置是通过银行贷款取得,那么,企业还会发生环境负债。再次,环境资产使用的折旧费、人工费、动力费及材料费等,会形成环境资产的运行成本;企业日常发生的排污费、绿化费及因违反清洁生产有关规范而支付的罚款支出,要形成企业的环境维护费用。环境资产运行成本和日常维护费用,可以按照归属关系分别列示于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项目中。另外,企业清洁生产,绿色经营产品,必将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企业的营业收入中,可以包括绿色产品经营收入项目。企业营业利润中应单独反映环境收支带来的损益。

三、绿色GDP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不同视角的比较与借鉴

1.关注点的比较

绿色GDP特别关注的是企业排出污染物社会治理成本的核算,以便在传统GDP基础上予以扣除;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关注的是企业实际发生的污染治理成本的核算,排放污染物形成的社会治理成本不计入企业核算范畴。

我国目前阶段绿色GDP核算采用相对简单的污染治理成本法,即在绿色GDP核算过程中,以企业所在行业、地区实际发生的单位污染物治理成本作为计算虚拟治理成本的主要依据。

即:绿色GDP=传统GDP-虚拟治理成本

其中:虚拟治理成本=∑(污染物排放量 该污染物单位实际治理成本)

企业会计核算依据权责发生制及历史成本原则,只对已经发生的环境费用支出予以记录和核算。在企业充分重视并设立环境成本核算账户的前提下,绿色GDP核算中所需的企业“污染物单位实际治理成本”将是相对的有用资料。但是,企业环境会计关于环境治理成本的核算,目前尚没有企业对排出污染物,主动做出社会治理成本(虚拟治理成本)的核算与信息披露,这也是绿色GDP和企业环境会计在核算视角上的最根本的差异。

2.核算视角的比较

绿色GDP以传统GDP为核算基础,仅考虑环境损失成本,不显示环境收益价值,核算视角相对单一;企业环境会计视角相对宽泛,除环境成本(实际治理成本)的核算外,还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以及环境收益的核算。

绿色GDP核算,无论是目前采用的污染治理成本法,还是进一步深入核算采用的污染损失成本法,针对的仅仅是环境资源损耗对传统GDP的影响,核算体系中没有设立如生态资源恢复或减少污染排放带来的绿色国民经济价值,强调的是各地区、部门在经济运行中,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不利于调动各地区、部门客观及时核算的积极性。企业环境会计以会计要素为环境会计核算的基础,除环境成本(实际治理成本)的核算外,还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以及环境收益的核算。尤其是环境收益的核算,从正面鼓励和肯定企业环境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客观地反映了企业保护环境与其自身长远发展利益的紧密联系,有利于企业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认识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制定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另外,环境管理会计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和适用的手段,通过对企业环境投入和产出做出合理预测分析,向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更为的环境信息。

3.不同视角核算的相互借鉴

企业经济统计、环境统计和环境会计视角不同,可相互借鉴,实现有机结合,将为微观和宏观的绿色核算提供重要及的信息来源。

传统GDP指标来源于各行业企业的增加值的汇总计算。增加值表是企业重要的经济统计报表。以工业类行业为例,传统GDP由传统统计的工业增加值汇总计算而得。绿色GDP核算所必需的企业实际发生单位污染物治理成本,应依据环境统计的实物量指标与会计记录的环境设施运行成本的计算而得。因此,绿色GDP核算要求企业将传统经济统计、环境统计和环境会计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提高相关信息有用性的角度分析,环境会计可以较为确切地计算出单位污染物实际治理成本,是绿色GDP核算的最重要基础数据。目前企业是从环境统计的角度,向有关部门上报污染治理成本数据,其数据大多为估算值,缺乏足够的性和连续性作为数据来源的支撑。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企业统计、会计信息资源之间实行相互借鉴,有机结合,是实现微观和宏观绿色核算的根本保障。

由此看来,绿色GDP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计量是可持续发展概念下宏观与微观不同角度的绿色经济核算。微观核算是基础,宏观是微观绿色核算的概括,二者具有内容和目标的明显依存性。建立一个能够反映企业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有效核算体系,即通过企业经济统计、环境统计与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紧密结合,约束企业的资源消耗,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是宏观环境管理和微观环境核算的共同任务,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绿色会计论文: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初,绿色会计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此揭开了绿色会计研究的序幕。实施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强化我国环保意识的需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在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条件也已逐渐成熟,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可能性。

[关键词]绿色会计;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主要反映、报道及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是会计学科新兴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自然资源损耗成本,二是环境污染成本,三是企业资源利用率和产生的环境代价的评估。

20世纪70年代初,以《会计学月刊》1971年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为代表,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研究生态环境的成本和价值,提供生态变化会计信息的绿色会计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此揭开了绿色会计研究序幕。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一些国家的政府和专家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绿色会计问题,最突出的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包括《21世纪议程》在内的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掀起了绿色会计研究的高潮。

一、绿色会计的产生背景

任何社会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由其相关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就必然要求有相应的会计理论和实践。绿色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也是由环境的要求决定的。

(一)可持续发展观与绿色会计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保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扭转生态恶化趋势,就必须走新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进行反映,客观上要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会计体系。

从经济含义上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不是片面的经济增长,而是的经济发展,即“在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国民经济下的企业,以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就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因此,企业进行系统化的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物流管理等“绿色革命”,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措施。为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绿色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特别是其价值信息,从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绿色会计应运而生。

(二)社会责任观与绿色会计

在西方人们把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19世纪西方开放和自由竞争经济制度下的企业利润较大化观念;其二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观,即认为企业不仅是一个营利组织,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组织,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为了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同时应为满足社会利益做出贡献。在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影响下,20世纪70年代初在西方出现了社会责任会计,而此时,绿色会计便已萌芽在社会责任会计之中。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破坏的日益严重和全球的普遍关注,从而使会计界专门就会计如何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这一问题加以研究,产生了绿色会计。

二、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迫切需要在会计体系中建立绿色会计,披露环境信息,推动政府和企业将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决策,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一)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和互为依存的关系。

及时,两者所要实现的目标一致。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还是绿色会计,它们所要实现的目标都是既要实现经济效益又要实现社会效益,在促使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第二,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依据,它的提出为绿色会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危害子孙后代的生存利益,从中可以看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已是全球所共同关注的紧迫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绿色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绿色会计也只有在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才能正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如实地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及富有程度,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第三,绿色会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手段。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核算有关自然资源的损耗及补偿,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这一核算方法,也惟有绿色会计才能更好地核算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个因素,衡量可持续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总之,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推动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发展。同时,绿色会计又是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应用,也必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方,则另一方都不能顺利健康地发展,决不能将两者孤立起来,独立发展。所以,绿色会计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

1.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2.是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3.是正确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分析企业财务风险,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的资产负债率,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绿色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三)是强化我国环保意识的需要

从绿色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绿色会计是在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威胁的背景下,人们在分析了传统会计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的。

环境状况的恶化对经济活动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同时又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要求从自然界取得的资源越来越多,同时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废物也就越来越多。排放的废物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各国的环境问题又共同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各国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作以解决治理环境的国际协调问题。

(四)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方面,大量外资涌入中国,要求我们尽快建立绿色会计方面的准则。由于许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因而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不断把那些污染严重和破坏掠夺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正像许多人所批评的那样,他们把发展中国家当成了自己的“污染避难所”,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我们当然不希望他们这样做,但我们必须知道他们做了些什么,对环境造成了何种影响,采取了哪些环保措施等,而这就必须依靠绿色会计。另一方面,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外投资,我们应该培养我们的企业适应对外披露绿色会计信息的需求,从而使其适应某些投资所在国的要求。这些都迫切要求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实施绿色会计,以便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权益,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三、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在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条件也已逐渐成熟,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可能性。

(一)我国实施绿色会计已具备了一定的会计环境

会计环境是影响会计行为和会计模式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是会计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条件。目前要使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过渡到实务操作阶段,关键是会计环境的建设和完善,而这不仅包括技术性规范体系建设,更包括宏观层次的法制制度和政策等。多年来,我国重视环境法制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包括相关法律、条例、环境标准等在内的环境法律体系。我国颁布的环境法律除《环境保护法》外,还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渔业法》、《农业法》等;主要条例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等。绿色会计对象的价值能够被计量是绿色会计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条件,而环境标准则是绿色会计计量的起点。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三级五类,三级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五类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样品标准、基础标准。其中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属强制性标准,违反者要负法律责任。除此之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方案和计划。总之,从会计环境的角度来说,这些法律、条例和政策已构成了绿色会计所需的法律规范环境,这表明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实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二)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绿色会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联合国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定,我国也提出了这一战略。主席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式上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一论断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为建立我国的绿色会计指明了方向。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绿色会计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自然资源市场也开始逐步建立和健全。在自然资源市场上,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和提供者,勘察企业和开发利用企业作为需求方,购买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实现资源的有偿使用,并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调控。另外,随着企业对环境保护所负责任的社会化,企业要从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方面来考虑其经营决策和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核算来真正提高效益,这些都为绿色会计的实行创造了条件。

(四)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为绿色会计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环境条件

绿色会计所要研究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引起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关注,并且有助于推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近几年来,我国进行了会计制度的改革,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已加入了会计国际化的行列,为中外绿色会计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些理论基础与环境条件为我国绿色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

四、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现实对策

(一)建立绿色会计的规范标准

一是修改《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较高层次的规范,将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无疑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会计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二是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将有效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三是建立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绿色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四是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五是要有适应的会计理论导向。就是要求政府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绿色会计方面做些研究,以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二)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

发达国家会计职业团体在建立和推行绿色会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直到现在,我国的会计职业界不仅反应迟钝,而且远未发挥倡导作用。因此,我国会计职业团体如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证券委员会等可在财政部牵头下,加快绿色会计专业标准的建设。

(三)完善社会责任的考核体系

绿色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如实的进行揭示,因此,应加强监督,由政府或有关社会机构,依据国家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对绿色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督,以促使企业加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四)加强对绿色会计的实施和宣传教育的力度

建立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开展社会宣传,加强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

(五)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

绿色会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应用学科,它要求运用者不仅要具备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还要具备与其交叉的相关学科知识。就目前我国大多数财会人员现有素质而言,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一方面要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使国家有关环境政策能够被严格执行,绿色会计实务工作能正确开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修改或扩展绿色会计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

以上分析使我们看到绿色会计制度在我国虽是新生事物,但是已经具备了探讨、发展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相信不远的将来,绿色会计会成为我国实现“本世纪初遏止环境污染和生态资源破坏加剧趋势”目标的法宝。

绿色会计论文: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探究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各国加大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力度;对资源、环境的关注使绿色会计应运而生。绿色会计将环境因素纳入企业成本收益核算之列,以加强企业对环境问题的考虑。本文从国际背景、国内环境、企业利益三个角度分析了绿色会计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对我国进一步开展绿色会计提出了建议。

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各种环境问题的凸显,各国加强了对环境的关注与研究,以寻求一个和谐绿色的世界。对于企业来说,很多看似高效的收益实际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依据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来看,这些企业是盈利的,但从整个社会和环境的角度来分析,这个结论就未必站得住脚。所以在会计学科中引入绿色会计的概念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上世纪70年代,比蒙斯比蒙斯(F.A.Bcams)撰写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马林(J.T.Marlin)的文章《污染的会计问题》揭开了绿色会计研究的序幕。

一、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又名环境会计,是环境学科、社会学、会计学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交叉性学科。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比,绿色会计有更广泛的核算范围:1、更广泛的成本概念,绿色会计所要核算的成本不仅包含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实际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经济资源),还包括企业的生产活动对整个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各项成本;2、更广泛的收益概念,与成本类似,绿色会计的核算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还有经营过程中带来的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这给人们考虑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关注的对象不再仅仅是单个的企业,而是把社会、环境作为一个考虑的整体,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绿色会计因其将环境因素纳入核算范围,因此也具有了一些独特的特征:1、不确定性,环境问题具有多样性,在资源利用方面也非常复杂,由此绿色会计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周期难以计量,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不像一般的经济业务周期很短、业务较为单纯,环境经济业务的周期很难计量,并且具有很大的复杂性。3、研究方法多样,绿色会计不再仅仅涉及经济学与数学的计算,还涉及到社会学、环境学等学科。

二、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必要

(一)从国际环境来看实行绿色会计是与国际接轨的需求

1、产品出口的需求

发达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成为了最热门的国际话题。有一种说法是:的自由贸易在一定程度是加速了环境的恶化(污染随着产品的出口而扩大),因此很多国家都希望政府出面干预本国对外的贸易往来,制定一些协调环境与经济贸易的法规。而1995年WTO也成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CTE),以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对绿色的重视不够使得我国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连连受挫,出口商品经常因绿色问题遭受惩罚。因此我国政府很有必要将“绿色”强制性地引入企业,并且纳入企业管理中。而绿色会计就是这样一个管理工具,不仅可以强化产品的绿色工艺,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绿色管理意识,这样产品走向国际才可能实现。

2、企业进行国际交流的必要

绿色会计在国际上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进入了较深入的研究阶段,如:制定绿色会计准则。经济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成为必然,商业贸易往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而会计作为企业之间交流的语言必须具有国际化的标准。所以在国际趋势向绿色会计转变的时候,我国应该坚决地进行绿色会计的研究与实践。

(二)从我国的现实来看实行绿色会计是一项改善经济与环境的重要举措

1、绿色会计可以保障国家循环经济的运行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主要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增强企业对资源的再利用的意识,可以从绿色会计入手,绿色会计是绿色经营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核算的范围,使企业更直观的认识到企业经营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这种耗资行为带来的企业成本的增加。以利润较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必然会通过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成本,比如:二次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等,这实质上就是促进了循环经济的运行。

2、绿色会计有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现状

我国经济处在飞速增长期,对资源的需求是巨大的,在这同时出现的严重浪费也是不容忽视的,据中科院的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8%的企业依靠资源和生态的透支来获取收益。我国环境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应该由制造污染的企业来负责,因此有必要强制企业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与披露,并加以制度管理来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从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

(三)从企业自身来看实行绿色会计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

在企业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企业作标准,二流企业作技术,三流企业作产品”。率先将“绿色”纳入管理层考虑范围的企业,在短期内可能会因对环境治理的投入而出现成本增大的情况。但换个角度来思考:这样的企业就可以首先在这场必然到来的绿色革命中成为标杆企业,为整个行业确立一个绿色标准,而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往往会以行业标准作参照,这样确立标准的企业在政府制定政策的时候就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可以使政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符合的国家政策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大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另一方面,在社会上开始广泛关注环境的时候,具有绿色先锋形象的企业会得到社会上广泛的认可与赞许,在与企业的下游经销商谈判时,绿色的因素会为企业添加筹码;同时大大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

三、绿色会计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环境的关注程度是差距很大的,如澳大利亚会有很多的节能措施:宾馆的厕所都分半冲和全冲,水箱结构稍加改造,节水不少;街头树下都用木屑覆盖,雨后积水,刮风不起沙。国家制定的环保法规居民会自觉执行。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环保意识还没有形成,而社会普遍的忽视给企业以投机的机会。

(二)相关制度不健全

我国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等,但距离世界先进国家的立法水平还很远,同时我国的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时表现出的执法不严使原本有效的法律变得无力。而且我国对破坏环境的企业的惩罚显得过轻,企业牺牲环境得到的收益在弥补企业受到的处罚之后还绰绰有余,这也是破坏环境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

(三)理论研究不深入

我国开始接触绿色会计已经到上世纪90年代,因此在研究的深度上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也缺少对绿色会计系统性的研究,因此经过多年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大部分仍是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先进成果。

(四)企业披露不规范

绿色会计应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与环境成本和负债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而目前我国在环境因素的确认与计量方面仍没有的定论,尚处于进一步探讨的阶段,这相当于还没有为我国真正的在企业间执行绿色会计打好基础。

(五)专业人才储备缺乏

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主要是专业学者进行的,由于没有开设绿色会计的相关培训,导致企业中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并不多,这成为我国企业中实行绿色会计的障碍。

四、对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建议

(一)增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建立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协调好,达到双赢,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上文已经分析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之一就是国民的环保意识没有形成,因此应加大开展社会宣传的力度,培养国民的环保意识,为政府和企业接受绿色会计打好思想保障。同时还应该在大专院校开设绿色会计的课程,展开有关绿色会计方面的培训,强制企业派出会计人员接受培训,为我国实行绿色会计做好人才储备。

(二)政府出台更加完善的执行和监管制度,并加大奖惩力度

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并加强监督环节的执行力度。用法律来约束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规范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是修订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加进会计要素,并且必须在报表中披露,使企业在制定规划的时候考虑环境、资源成本,从而避免企业行为的短视性;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会计人员的迅速掌握与实际操作。

(三)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水平,注重学科交叉的研究

一是可以增进与先进国家的学术沟通,并由国家组织引导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二是注重绿色会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研究,争取绿色会计能够尽早地解决我国企业实际的问题;三是在局部地区开展绿色会计的试点,小范围的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平稳的过渡到全部企业。

(四)建立健全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资源计价的方法,提高信息披露的性与及时性。对环境因素在报表中的披露方式应该予以统一规范,增加企业间的横向可比性,避免披露方式不统一而造成的企业环境责任不清和报表阅读者的不便。

五、结束语

目前绿色会计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环境保护法律的相继出台以及我国正在进行的会计制度改革,绿色会计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社会重视程度不够、人才储备不足等原因,我国距离真正实施绿色会计还需要一段路要走。笔者认为国家可以通过完善法律、组织研究、扩大宣传等途径加速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步伐。

绿色会计论文:浅议绿色会计的若干问题

一、 初识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本世纪70年代初,以1971年比蒙特斯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第二期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为代表,为保护生态环境而提供生态变化会计信息的绿色会计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会计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等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绿色会计问题。最突出的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包括《21世纪议程》在内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兴起了世界绿色会计的研究高潮。在我国,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保护法》、《森林保护法》等一系列法规,同时,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1994年,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主要以价值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所造成的收益或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

首先,绿色会计应是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绿色会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中培育出来而独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绿色会计的发展目前不能仅局限于企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也有推行绿色会计的迫切要求和现实可能。绿色会计理应涵盖所有涉及自然资源耗费和补偿的领域。

其次,它是对传统会计学科的继承与突破。在传统或现行会计制度影响下,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对环境资源 耗用程度反映模糊、甚至忽略,从而造成了发展与环境的诸多不平衡。为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正确、及时、合理地对企业耗用环境资源的程度进行核算绿色会计应运而生。

二、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及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工业经济时代,传统的经济理论多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评价指标主要为GNP(国民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人均产值等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一些经济学家意识到使用GDP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为通常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消耗得越多,其GDP增长也就越快。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整,从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实现真实、可行、科学的指标,即“真实的GDP”,也就是“绿色GDP”。

(2)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下,人们从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方法。就会计方面来看,传统会计在有关环保问题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传统会计没有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都反映在会计图像上,没有对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确认。绿色会计要求人们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会计处理时,必须考虑到与这些经济业务活动有关的环境因素,以便从会计角度监督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分配资源,从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从会计角度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3)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

当前,大量外资涌入我国,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快建立绿色会计方面的准则。由于许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因而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不断把那些环境污染严重和破坏掠夺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正像许多人批评的那样,他们把发展中国家当成了自己的“污染避难所”,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我们当然不希望他们这样做,但我们必须知道他们做了些什么,对环境造成了何种影响,采取了哪些环保措施等等,而这就必须依靠绿色会计。另一方面,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外投资, 以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专门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为标志,绿色贸易壁垒开始正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我们应该培养企业对外披露绿色会计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其适应投资所在国的要求。

(4)国际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本质上说,现代企业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因而谋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和化,是现代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最终目标。其实质和核心,是把传统企业非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建立生态化与知识化、可持持续化、集约化相统一的绿色企业。绿色会计就是将自然 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纳入企业的计核算对象,从而使自然资本和社会效益通过会计工作清楚明了地反映出来,以便于评估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社会及环境代价,从而有效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是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会计的国际化发展。

在市场经济下,会计核算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自身利益,而且要兼顾社会效益。绿色会计不仅只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而且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及生态环境的关系等也进行反映和控制。其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有经济性信息,而且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它是一种微观自主、宏观顾及和“微观-宏观共振型”的会计模式,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助于会计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绿色会计是把会计主体置于生态环境之中,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来计量和揭示企业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由此看来,绿色会计拓宽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空间,它不仅要求企业要有经济目标,而且要有为自然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的社会目标。因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的资源和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资产,所以必然要求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具有国际间的可比性,这样,就会大大推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三.对于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几点建议。

(1)组建机构,理论研究。

着手实施绿色会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当务之急是成立机构,研究理论,确定准则。否则在此领域将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中国绿色会计研究会,加大绿色会计理论研究及实施的力度,与会拉大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使中国经济发展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建议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尽快成立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理、法国际同类研究接轨,并形成统一的绿色计量标准,开创中国绿色会计研究的新局面。加强对绿色会计制度的研究。成立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 理、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机构,对绿色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产品市场规律、法律体系变动等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加大理论研究和实施力度

(2)完善会计法规和环境标准。

绿色会计的建立,没有国家法律的强制与引导,企业很难披露关于环境方面真实而公开的会计信息,更难让这些不同方法、不同核算内容的信息在企业之间具有可比性。因此,必须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有关的控制和约束制度,对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计量方法、信息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实行统一规范,才能保障绿色会计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对于相关的会计政策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可将绿色会计纳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中,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它的地位,使对其的核算具有强制性!也为核算的统一性、制度性、规范性提供保障。

(3)确立绿色考核和奖惩制度。

主要包括绿色会计制度、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等。这些制度安排,从定量上将生态环境成本的存量消耗与折旧及其保护与损失的费用纳入经济绩效的考核之中,从而考核经济主体真实的经济绩效,有利于对经济主体进行定量考核和监督。建议制定相关政策,从政策上鼓励和奖励积极推行绿色会计和取得成效的企业以及对研究和实施绿色会计有功的人员。同时,环保部门应对企业低限度的绿色会计披露作出明确的和强制性的规定,并逐步扩大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督促企业的生产经营建立在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4)加强绿色会计的教育和培训。

将绿色会计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从最基础的社会教育和观念培养做起。建立并实施绿色会计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一个跨世纪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建议国家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在培养公民的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时,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在大中专院校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除了对全民进行环境意识宣传外,更应该对现有的企业的决策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绿色会计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对企业在职会计人员进行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培训。

(5)加大对绿色会计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将绿色会计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加强对绿色会计的宣传教育,建议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教育。从最基础的社会教育和观念培养做起,加强学校环保基础知识教育在中小学增设环保常识课,在大中专学校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创办相关刊物等。

此外,结合本国国情,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进行试点工作,选择典型企业或部门以两本帐并行的方式,以不计环境资源损耗的原始帐为基本,以记录资源环境损耗的绿色帐本为辅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绿色会计体系,再逐步扩大操作范围。

绿色会计论文: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的系统化研究

选择一个怎样的发展战略,这不仅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进程,而且,也影响到整个人类的未来命运。因此,探索合理的发展观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无疑是这种探索的一项富有积极意义的成果,它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其对会计的影响而言,则将促使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日臻完善。鉴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就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这一重要命题做些系统化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并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传统会计的局限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类与其所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立统一、协调共进的动态过程。在这种动态过程中,传统会计功不可没。只是传统会计理论一般侧重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着眼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的,并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和复式记账三大支柱之上。但传统会计没有将环境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会计理论与实践加以研究和解决,以致于联系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待传统会计理论与实践,不能不说传统会计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集中表现在:

1.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不完整。

在会计确认上,传统会计没能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都反映至会计图象上,因而,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暴露出一定的不完整性。具体而言,缺乏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确认。例如,没将环境资源按资产要素确认;没将企业应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按负债要素确认;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中没将环境资本列进;没将资源成本列作费用要素确认;没将环境收益列入收入要素确认;对环境利润更是缺少必要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从会计实践看,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还没有与环保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仅在企业管理费用中包含了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所有这些表明传统会计侧重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和物质商品,而对企业与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及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监督不够,致使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呈现出一定的不完整性。可喜的是,我国已把生态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对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做出了有关政策性规定,在我国,将环保费支出反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势在必行。事实上1992年中发办7号文就已明确指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要逐步开征资源的利用补偿费,并开展对于环境税的研究,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的活动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传统会计不能无视这种政策性规定,相反应及时将整个社会生产与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都纳入会计图象一并反映与监督,以弥补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不完整的缺陷。

2.狭义循环成本概念不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成本补偿要求。

成本的经济实质应是价值耗费与补偿的有机统一体。为此,人类的劳动消耗需要补偿,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样需要补偿。在某种意义上,成本充当了消耗补偿的价值尺度。传统会计(包括现代会计)所依赖的成本观念是狭义循环成本概念(或称小循环成本概念),它从属于狭义费用概念,这可从《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费用要素的确认及制造成本法下费用区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得到佐证。

狭义循环成本概念,立足于企业微观本身来处置成本补偿;讲究企业资本运行的循环与周转的畅通性、安全性及增值性;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侧重于披露经济性信息,而缺乏有效的环境社会性信息的充分披露,未能真正建立起“微观-宏观共振型”的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也使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正确量化计算缺乏科学依据。例如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其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国家财富;企业成本只量化计算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本忽视不计的结果,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破坏,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盈利。正确做法应在宏观上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扣除环保支出,而在微观上企业生产成本应反映当期环保支出。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应当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科学解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现行的成本理论缺少一种从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复合认识成本补偿问题。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成本补偿要求的实际出发,我们应倡导广义循环成本观(或称大循环成本观),并将广义循环成本理论有效地应用于会计实践。

按照广义循环成本观,要从自然资源在人类活动作用下整个循环过程研究、定义有关成本的特性及范围和内容,即从整个物质世界的循环过程来看待成本耗费及补偿问题;不仅要考虑人类劳动消耗的补偿,而且要充分考虑自然界各种物质资源的消耗及补偿,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包括环境在内的会计循环应采取如下基本模式:

从广义循环成本构成看,应当是自然资源成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其中资源成本可具体包括生成成本、再生成本、恢复成本、替代成本和服务成本等。一般地,生成成本是指自然资源本身的有用性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形式;再生成本是指自然资源从它被消耗,到再生成原来规模和水平应计量的成本或应补偿的价值;恢复成本是指人们开发利用某项资源的同时污染、破坏或消耗了另一项资源,用来恢复被污染、破坏的资源本来面目的成本;替代成本是指不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利用时,人们以其他资源替代之所需支付的相关费用;服务成本是指某些资源的存在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了某种服务所发生的成本,具体包括由于资源服务所带来的收益增加及失去服务造成自然灾害而发生的损失。

3.对环境成本与收益计量的弱化制约着对环境信息的有效披露。

会计计量构成会计循环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理论上讲,会计计量工作应贯穿于会计核算系统从数据输入到信息输出的全过程,它包括选择计量客体的计量属性、选择会计计量单位和确定会计计量模式三个计量要素。从实践看,由于传统会计没能将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因此,在会计计量方面缺乏对环境会计对象的有效计量,集中反映在没能用会计计量反映和控制环境资源及其耗费与补偿问题。必须指出,当资源与环境具有价值时,应视为资本性质,这种资本的价值能向人造资本转换,为此,会计实践上要计量两种资本的转换过程,并确定适度的转换比,以利于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传统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基础之上的,并以交易价格为前提。由于环境成本与收益一般不能通过市场交易来确认其市场交易价格高低,这给会计上对其有效计量确实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对会计计量方法予以开发与创新,大胆采用一切可采用的方法。必要时可用实物指标或劳动指标或建立数学模型或甚至用文字说明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及所取得的环境业绩大小。另外,要对环境状况评价建立起相应的方法体系,例如可采用指数评价法(在用多环境要素的综合评价时,可具体使用均值型和计权型)、分级聚类法(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有积分值法、W值法和模糊聚类法)、模型评价法(常用的有矩阵模型、网络法、经济损益分析法)等方法。

传统会计在会计计量上缺少必要的突破,尤其对环境成本与收益计量上不无弱化,反过来制约着对环境信息的有效披露以及现代会计职能的能动发挥。可以预见,今后一个主要社会问题将是确定由谁支付外部问题的成本和怎样对其定量估价:哪些成本应由生产它们的团体负担,哪些成本应由整个社会承担。由此可见,对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计量尽管困难但必须有较大突破,否则,会计很难满足社会各方面对环境问题提出的信息披露的客观要求。

二、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又名环境会计,它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修正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世界范围看,会计绿化成为一种时尚,但绿色会计由来已久。具体可追溯于本世纪70年代,以《会计学月刊》(Journal of Accounting)1971年比蒙斯(F.A Beams)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第2期马林(J.T.Marlin)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论文为代表,揭示了绿色会计研究的序幕。1983年以来,世界银行就积极鼓励修订现行的会计体系,增加环境项目,提出建立一套与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相配套的环境辅助账户的建议。1989年1月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专家小组接受了该提案。经过修订的国民会计蓝皮书已于1993年发表,包括的内容有对绿色会计的讨论,对提出的设计辅助账户作了肯定,并批准收益计量时应考虑计算环境成本问题。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1995年召开的第13届会议,其主题就是绿色会计。

从本质上看,绿色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性学科,具体而言,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有关环保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本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分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越来越强,用会计处理一些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绿色会计必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

1.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尽管绿色会计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但毕竟建立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也是一个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时至今日,绿色会计的假设、原则、核算对象、程序与方法、计量基础、成本范畴的确认、报告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更谈不上绿色会计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有关绿色会计的探讨不能不说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尤其在我国更显力度不够,翻阅这方面的探讨文章,其标题多标明“初探”、“略探”、“略论”、“浅论”字样。绿色会计理论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相吻合,其基本理论要点可归纳如下:

①企业经营与管理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衰竭、环境污染、气候改变、废弃物处理、产品安全与卫生等;社会环境问题影响主要包括:消费者主义盛行、城市环境引起关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劣及全球经济南北划分等。面对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经济问题,会计上应适当予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②承认资源与环境有价值,并具有资本性质,主张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图象上。

③吸纳广义循环成本观,将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纳入会计一并适度处理,构建“微观-宏观共振型”的会计模式与运行机制。

④两层次会计目标:一是基本目标-在促使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二是具体目标-组织相应的绿色会计核算,会计应考虑环境信息的充分披露。

⑤双重核算体系:其中微观核算体系,要较大限度地考察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密切联系,并对环境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环境资源收益、环境资源效益作出相应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宏观核算体系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在国家和社会范围内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从环保资金合理回笼与合理运用等方面强化宏观核算体系功用。

2.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自绿色会计提出后,已历经了多年的发展,其成绩不容忽视。但由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与绿色会计之间的矛盾,使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进一步完善还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尤其要突破实务操作的以下主要障碍:

①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绿色会计用货币计量所有的环境成本与收益必要性与缺乏可操作性并存,如何突破计量障碍。

②尽管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等经济原则,人们会接受环境成本可以是企业相关成本的一部分的观念,企业应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破坏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实务上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将环境成本在不同企业、单位、部门之间予以分配。

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会自觉地转化为行动,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大多数企业目前将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大多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揭示这方面的信息、怕损害企业环保形象。

④缺乏绿色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报告形式,致使绿色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差。

三、构建我国绿色会计的几点建议

绿色会计作为亟待开发的现代会计新领域,在我国同样存在如何创建问题?对此,学术界就创建我国绿色会计也提出过几点原则性设想:诸如“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强制与自愿相结合”、“逐步提升披露水平”、“理论与实务同步”等。笔者认为把握这些原则无疑有益于我国绿色会计的创建,但仅此还远远不够。对此,笔者拟补充几点建议:

1.加强绿色会计理论专题研究,突破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实务操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障碍,折射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的弱化。必须指出,绿色会计实务的推广应以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前提条件。由于绿色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其核算对象的复杂化,尤其是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绿色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其结果是绿色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演化为绿色会计实务操作的盲点。为此,加强绿色会计理论专题研究。借助于适当的理论导向,才可望突破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在这方面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如果能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绿色会计方面做些研究,或者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运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出相应成果,将会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突破实务操作的一个个主要障碍。

2.健全绿色会计法规层次模式,统一规范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及报告形式。绿色会计法规层次模式可采用四层次法规模式:会计法、相关资源及环保法=>绿色会计基本准则=>绿色会计具体业务准则=>企业内部绿色会计核算办法。目前,可由财政部牵头,吸纳环保、会计、税收等各方共同筹划“绿色会计准则”或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增加绿色会计相应的准则内容,必要时也可制订绿色会计制度或对现行行业会计制度补充有关绿色会计核算的内容。这样可在实践上统一规范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及报告形式,增强其实务可操作性与统一性。

3.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宏观调控作用。首先,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讲,国家对于资源的使用应坚持有偿原则,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税),对有限的资源无偿使用,无疑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推行,同时,也不利于绿色会计的计量及完善。其次,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宏观调控作用。绿色会计要将广义循环成本理论应用于绿色会计实践,这样商品的成本中加入资源成本,会使商品价值得到客观反映,这本身意味着需建立新的、更合理的商品价格体系,各种商品之间的比价能够反映资源成本。这是市场经济发育的必备条件,是价值规律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价格应有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作用。

4.增设适当的绿色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创建绿色会计,企业财务管理应增加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其中增设适当的绿色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是其基本内容之一。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的特点,财务管理的流程,寻找和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也可据实制定相关的绿色财务评价指标或指标体系。按指标的约束程度,可分为强制性指标和推荐性指标两类,或将绿色财务评价指标区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必须指出,绿色会计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评企业财务管理的业绩。对企业的评价,应以能在企业内部使社会收益与社会费用相配比的社会利润为标准,其财务评价所提供的信息,不仅要为企业内部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调控。

5.加强绿色审计,强化对绿色会计再监督。绿色审计是对绿色会计的再监督,加强绿色审计,有助于绿色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绿色审计又名环境审计,国际商业学会(ICC)把它定义为:“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工具,它是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设备等业绩进行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客观的估价,并通过有助于对环境的管理和控制,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制订等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其审计重点包括:①环境保护法合规性审计;②企业环境保护政策和控制程序审计;③环境保护管理系统审计;④关于有害物质的贮存与处置的审计;⑤环境经济责任的记录与披露的审计。在我国通常把绿色审计视作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的一种专项审计,即国家审计机关依据有关环保法规,以及会计准则对企业绿色会计的合理性、性、合法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评,促使企业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强化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专项审计。绿色审计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在实践上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最终促进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不断完善,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之轨道。

绿色会计论文:绿色GDP与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绿色GDP研究现状的介绍以及对当前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阐明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下绿色GDP应用的科学意义,并对我国环境会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此外,本文通过对大量实证资料的分析给出了企业在实际核算中环境会计理念应用的出现的新特征,为将来的环境会计实施提供了必要资料。

【关键词】 绿色GDP 环境会计 现状分析

一、引言

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之类的负面影响 , 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一个世纪难题。从宏观角度看,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客观上应该考虑环境因素;而从微观角度讲,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主要主体,其在进行会计核算披露时也应包括环境因素。只有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对国家社会的影响,才能更好的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鉴于此,本文在众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绿色GDP的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对当前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绿色GDP的研究现状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GDP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计量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曾被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推崇有加,特别是在战后全球经济普遍复苏的背景下,GDP逐渐演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是否真正进步的最重要的指标。然而, 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挑战,一些经济学家和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意识到使用GDP来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增长与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们强烈呼吁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纠正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缺陷。特别是1992年里约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观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认同,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力图从传统意义上所统计的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使其能更确切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表达和质量表达的对应关系。

从理论上来说,“绿色GDP”=(传统GDP)一(自然部分的虚数)一(人文部分的虚数)。从这一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绿色GDP的先进之处:传统GDP只重视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而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造成人们单纯追求产值,相互攀比速度、不顾资源损耗及环境恶化,最终结果,导致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这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GDP因为从GDP中扣除了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加地衡量一国财富的真实水平,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际上自提出绿色GDP概念以来,许多国家在研究绿色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在绿色核算体系构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欧盟的少数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由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环境会计和绿色审计构成的绿色核算体系,拓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功能。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决定把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资源耗减成本纳入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正在进行绿色GDP的联合攻关;国家统计局、中国林业科学院、海南省统计局、林业局联合研究的“海南省森林资源与经济综合核算”这一区域性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框架已经形成,并原则上通过评审;北京市“九五”期间也对绿色GDP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作为西南地区试点的重庆市,正在探索和实践绿色GDP核算方法;西部地区,以及其它一些省、市(如江苏、四川、山西、西安等地),也正在尝试将绿色GDP纳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核体系之中。

但在实行绿色GDP核算的实践中,国内外都面临着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例如,资源、环境的损耗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环境损耗的滞后性所带来的环境成本在时间和范围上难以界定的问题;资源环境如何纳入市场体系,即如何定价的问题;资源环境的产权明晰问题等等。目前,尚无一个国家政府正式公布绿色GDP数据。综上所述,国内外对绿色GDP的研究与应用都刚刚起步,基本处于研究和初步试验性的应用阶段。绿色GDP的实现任重而道远,诸多技术性的难题尚待研究与解决。

绿色GDP可以看作是一种完善的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它的计算和体现需要会计这一“社会经济的总计量师”来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绿色GDP使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受到巨大的挑战,这时环境会计便应运而生。环境会计的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其基本问题是自然资源的耗费应如何补偿,从而为整个国家的绿色GDP的核算提供数据资料。

三、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

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是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部分提出来的,但当时其在会计学界并不被重视。直到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环境会计研究也日益活跃起来。但相比于国外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已向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纵深发展,我国对环境会计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定型的实践模式。

(一)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还很不完善。

我国现行用于指导企业会计和报告实务的法规主要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包括财政部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总体看来,这些法规、制度和相应的企业会计与报告实务对于环境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而在实务中,多数企业在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方面混乱,对公布环境资料持低姿态,公布的环境资料不且可比性差。

(二)研究内容还缺乏系统性。

建立环境会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环境会计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从已经具有的成果看, 大多数论文只注重环境会计理论某一方面的研究, 而将环境会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和一个整体来研究而形成的成果较少。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时, 写一两文章后就再不探讨, 不能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或系统研究, 因而, 难有一定深度的力作问世。在研究方法上, 属于规范性研究的文章较多, 实证性研究的文章较少。

(三)研究成果尚欠实践指导性。

从目前有关环境会计的研究内容上看, 多数学者较为注重研究理论性较强的环境会计理论, 诸如环境会计的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等, 而对转借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应当如何运用于环境会计实践的操作性问题则缺乏具体的研究。此外, 有关环境会计制度规则方面的研究也显得比较薄弱, 使得环境会计的实践没有规范可循,阻碍了环境会计的开展。

(四)缺乏整体意识,尤其是会计界对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的研究还很少参与,不利于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

目前会计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层面,将环境会计局限于企业环境会计,而忽略了宏观层面的环境会计;或者将宏观环境会计看作是统计学家的事,对宏观环境会计研究参与不足。这种研究现状的缺陷有两个方面:首先,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其次,没有认识到环境作为一项公共产品,对环境的有效控制需要一个宏观与微观衔接的核算体系,从而不利于在会计体系中实现宏观环境核算与微观环境核算的衔接。

(五)制度不完善,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

尽管我国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会计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但遗憾的是,环境会计研究还停留在学者们的书斋里,还未形成具备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还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要求。

四、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生产主体,是环境会计核算的主体。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相关企业在具体操作上仍存在较多问题。国内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得出一些结论。但不尽。本文通过大量资料研究,得出一些建设性结论。现总结如下:

(一)企业对环境问题比较敏感。我国环境立法的不健全,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地方局部发展与全局环境保护在利益上有冲突,造成了相关法律执行不严格。制度的不清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对环境问题普遍比较敏感。

(二)企业设立相关环境会计科目少,并且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企业对已发生的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会计反映明显不足。以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为例,其实际发生率约为75 %,但企业实际单独立账率仅为 18 %。企业对构成环境负债的或有事项存在侥幸,因此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在环境会计核算披露上不够规范,造成环境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和性。这点与相关会计准则的不明确有关系。另外,有学者进行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存在对规范环境信息报告的需求。

上述结论表明,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现状不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针对企业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的不断健全和环境标准的日益细致,以及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方面的支出(即环境支出) 的支出,促使企业会主动的实行有关规定。可以推断,环境会计核算实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较大发展。

五、结束语

上世纪60年代以后,资源危机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考虑将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按照主体的不同,自然资源核算可分为宏观政府核算与微观企业核算。宏观政府对自然资源的核算,即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通过“绿色GDP”统计核算国民经济;微观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核算即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活动。

在实行绿色GDP核算的实践中,国内外都面临着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因此对于绿色GDP的研究,国内外都处于起步阶段。而在我国,作为社会微观主体的企业,对于环境会计的核算和披露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上,我们都应该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以及国内外企业的实践经验,发展绿色GDP和环境会计,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