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会计信息披露网络环境论文

一、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新的历史时期,财务部门处理和搜集信息的工作,集中体现了网络会计信息披露集成功能。计算机的处理功能,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管理系统和会计信息的协同效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核算功能,而是向着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和经营决策分析方面发展。网络将不同时间和地域内的决策流和信息流进行了集聚,并将那些专业人员的数据分析和先进的财务软件融进其中,通过一定的整合,而使管理意见更加完善和系统。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所呈现的状态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为企业管理者的实时监控提供了便利。由于所形成的动态信息更加的和及时,进而促进了决策者对问题的预测和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改革信息传递的功能,而增加了社会层面的公开信息,使审计机构的操作难度降低,提高了市场竞争的公正和公平性。并实时的联系证券和银行等机构,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目前,网络会计信息处理工具包含了多种渠道,如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等,这种信息沟通的多元化和多渠道,使信息的沟通更加的流畅和便捷。通过简单切换不同的工具,简化了手工操作的流程,可远程进行财务审计和提交报表,这样不仅仅降低了信息处理的成本,同时还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结构的划分。

二、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几种模式

1.经济事项报告模式它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财务状况报告,而是通过详实的数据,对企业的预测形式和综合经济状况重点进行关注。而该模式的信息来源,通过加入网络技术而被拓宽,在统一的一个数据库中,加入了销售和生产等一系列的经济信息,并在公开网站上传。对于决策而言,这种信息模式的效用是非常高的,但其网络安全隐患也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并且对使用者有极高的专业要求。在此报告模式下的数据库,通过不同的形式,来维护和存储原始数据,这样因为有愈加严格的专业性,也更加降低了其安全性,无法有效保护原始数据不被泄露。

2.实时报告模式传统信息的披露手段,是固定期限的财务报告,但它却无法满足信息爆炸的需求。所以财务信息的实时显示,就是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经典模式。企业可对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在数据库内,随时随地的输入交易事件和生产经营活动,便于使用者及时查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同步报告可促进决策者的地位和信息度的提高,规避信息的滞后。其缺点是监管不力、突出了风险并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3.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此种模式需要数据库对原始的信息披露进行保存,主要是对那种组织生产系统中大规模的财务报告比较适合。它将会计系统分为三个模块,利用报告生成器,报告单位向使用者提供服务。同时,它还对反馈和改进报告的的渠道进行了设置。这是一种具有灵活性和实时性的模式,利用市场的平衡和交流,使会计处理效率提升,而它所面临的问题,同样包括监管和审计。总之,企业应立足于自身的质量要求和特点,量身定做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将各自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改善网络环境下存在的各种问题,最终所制定的分析模式要切实可行。

三、网络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财务信息在网上流通,安全问题是其较大的隐患。和传统的财务数据相比,网络会计信息报告的审查和监管还不完备和正规。一些企业还不加区别的在网络上置放各种财务报告,其严密性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审计。而使用者对其所获得的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并不确信,这样会无形中降低会计信息的实用性。而从者的角度而言,网络信息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冲击,如竞争对手、网络黑客等,造成了信息的失窃和非法篡改数据库等问题的出现,严重的会使企业面临瘫痪的危机。这样不仅会影响到信息质量,还会对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带来影响,无法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技术性。

四、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改进

为了正常维持企业的设备维护和网络运营,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来更新软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会计系统的配套设施。首先,对会计信息管理进行强化,对会计信息的录入过程严格进行检验和控制,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同时,对技术安全进行强化,加强网上防护,实现一种动态的安全和数据安全。其次,利用授权式和分散式两种方法,对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作出保障;,对内部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进行强化,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防止会计信息的披露。

五、结论

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管理中,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一种完善而快捷的管理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披露模式,适应了现代化管理和经济环境的需求。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王继惠单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循环经济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已成为我国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针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开采资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环境信息披露问题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过程是一个消耗过程,任何企业一旦投入运营必将消耗资源同时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它应把恢复和治理环境作为自己的义务,应积极对外披露环境信息。然而环境会计虽然在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理论和实务尚不成熟,尤其是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没有形成自己的环境信息披露理论和特色。在企业层面、系统地披露其环境会计信息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环境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也正在形成“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企业使用环境资源,就必须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不仅需要采用一定的计量手段量化在财务报表中,还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将环境成本在使用同一环境资源的不同企业、单位和部门之间予以分配,以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由于环境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不完善,实务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使得企业很难反映和控制其环境资源及耗费和补偿情况。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传统会计核算只考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很少考虑环境因素,现行的财务报表中提供的货币信息局限于能够按以货币计量的业务和事项使其提供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由于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等信息的披露缺乏可操作性,这将直接影响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3.会计准则的制定未充分考虑环境责任和环境风险。传统会计理论对产品生产中环境成本未加考虑,在宏观层面上虚增国家财富,为此,建立一套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对经济发展中环境资源的耗费和补偿进行反映非常必要。但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对环境会计要素没有给子确认,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也无法统一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模式,给环境信息的披露带来一些困难,现行的会计制度中,仅在企业“管理费用”会计科目中设置了“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缺乏相应的核算体系。因此,应尽快制定有关环境会计准则,建立与我国环保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让企业如实记录和反映环境管理活动,充分披露其现实和潜在的环境责任及其面临的环境风险。

4.环境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利于运用环境会计披露。在特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发生矛盾时,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多数企业不会主动牺牲自身经济利益,也不会自觉地增加环境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企业也因怕损害其环保形象而在一定程度上仍不愿意主动向社会披露其环境信息,近年来,我国虽相继了一些与环境要素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环境法规体系仍不健全,内容笼统,与实务操作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立法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执法的力度都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这些因素不利于在实务中运用环境会计披露环境信息,传统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上述缺陷,无法适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二、现代会计应考虑环境信息的披露

在传统会计核算中,资产负债表对部分环境负债未作确认,利润表中同样未确认企业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发生的支出,最终导致信息使用者不能客观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此,现代会计应增加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

1.环境信息应纳入会计报表范畴。大量的环境信息,如环保经常性支出,环保研究开发费用,环保治理费用等可以采用一定的计量手段量化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负债的确认,以及利润表中成本与费用的确认,应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尽管环境成本如环境污染补偿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被认为是社会成本部分,而非个别企业生产成本部分,但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接受环境成本是企业总成本的构成,企业应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其目的是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的转变将使环境信息被纳入会计报表范畴。公务员之家

2.会计的作用在于提供企业经济和财务信息,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环境管理部门需要了解企业执行了环保法律法规的情况,评价企业的环境业绩。二是由于环境问题预示着未来的受益和风险,联系着未来的负债和费用,因而,许多投资者愿意将传统财务报表中的收益能力与环境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而且,近来有些国家的投资者出现了将收益与环境并重地看待而不能只看中收益,投资对象的“绿色投资”趋向。三是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有的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信贷决策依据,甚至有的还成立专门的“绿色银行”了,把环境问题作为首要的方面考察。四是消费者与社会公众随着环保教育水平的提高,日益注重企业的环保形象。会计为了能使提供的信息符合上述各方的需要,势必被要求向国家各职能部门提供所需的环境信息。若会计消极对待环境信息的报告,与那些注重环境并在环境改善方面有所支出的企业相比,在对外报告中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不很理想,但无疑破坏了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将不利于环境保护。

三、构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目前,会计学界提出的绿色会计、生态会计或可持续发展会计,其目标就是解决会计如何向外界提供企业环境信息问题。由于环境会计起步较晚,环境会计准则尚未出台,因此环境会计报告体系尚无统一的要求。笔者认为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应采用独立报告披露和专题报告分析两种模式。

1.采用独立报告披露模式。选择一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对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国家重点建设行业或上市公司作为试点,在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在文字说明、补充资料、附注等形式,揭示一些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重污染企业一般可以按照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如某地区污染企业数量,总量比重法、万元产值平均法等方法进行判断。中国证监会应要求企业在上市时将企业是否属于重污染企业重点披露。在会计核算上,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可以暂不纳入日常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取得与环境会计有关的资料,直接形成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可用一些的数据指标或货币指标予以披露,并可辅之以文字说明;如果在日前状况下,不能获取相对的数量信息,则可用文字加以叙述。独立报告披露模式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与环保方针、政策,环境标准如废弃物、产品包装、产品污染排放、循环使用等信息、环境会计信息包括环境资产,环境支出、环境负债、环境治理准备金、环境收入等以及环境业绩信息如环境治理与投资、奖励和环境审计报告。

2.采用专题报告分析模式。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报告企业环境信息。并通过报表分析如大气污染指标;水质污染指标;噪音污染指标;资源破坏程度指标等评价环境污染程度。通过报表分析如主要用于描述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最终排放量减少的程度,资源产出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生活污水再生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废钢铁回收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降低率等指标反映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降低废物最终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环保法规,并充分发挥其环境执法的效力;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资源产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反映消耗的自然资源价值;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逐步消除实务操作中的主要障碍,如环境信息计量障碍、环境成本分配障碍等;制定出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实现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制定出统一的环境审计标准,实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原因分析论文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环境会计信息的失真、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不规范等。

对于造成上述信息披露的不足,是存在多方面的原因的。基于以上信息披露的诸多问题,下面就其成因进行分析。

一、缺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和环境会计相关的指导性文件,所以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操作性,企业往往各行其事,披露的信息量也相当不足、不,而且不规范,相互之间缺乏可比性,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低调处理环境会计信息,以减少该类信息披露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出于竞争的压力可能只会披露一些取得较好环境绩效的信息,而对企业自身不利的信息经常会只字不提,如此而来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就难以获得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难以对企业环境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无法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的评价,影响其决策。

而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形式,致使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

二、信息披露意识较差

1、公众的披露意识不强

在我国,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不迫切。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环境资料信息使用者仍然主要是政府部门。他们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及税收等规定,以改善环境。事实上真正可能有助于环境资料公布方面取得进展、有助于环境会计相关法规与准则的制定的因素,是公众对环境问题日益增强的关注。公众压力是促进环境会计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而作为没有以环境会计为信息主体的企业,现在它并没有感觉到公布环境信息与自身有何关系,更谈不上有何压力。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和公众接受但并未强化“绿色化”意识,对公司信息披露未产生更大的压力。同时,目前培养的会计人员还是以传统会计为标准,很少有开环境会计或与环境会计有关的课程,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对传统上的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相关专业即使有所了解,也只是审计、税务、财政等,对环境会计甚至闻所未闻。

2、企业的环境资源意识淡薄

一直以来,国家一直提倡企业的利益要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一致,在经济利益上强调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相结合、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相结合、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但是,我国目前有些企业仍存在着“重经济,轻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等思想。这些思想与行为在市场上还占很大比例,这就说明公众的整体环境意识比较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的压力很大。企业本身一心要降低成本,而考虑环境的支出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企业不会太愿意考虑环境方面的问题,这就致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缺乏公众的普遍参与。即使对环境问题进行了考虑的单位,最重要的促进因素还是来自政府的压力,包括环境法规及行业政策,而非企业的主动所为,更非来自社会公众的压力。所以从观念上来说,企业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尚未形成,对环境会计在建立健全中国环境会计信息公开制度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实践上的不完善

1、环境会计的理论未形成完整的信息披露体系

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等教授的调查,企业目前环境事项的披露方式主要有五种:①包含在年度报告中(36%);②内部工作会议记录(36%);③单独报告(14%);④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9%);⑤包含在董事长的报告中(5%)。

从上面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各个企业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不一样,也没有一种占优势的披露方式。“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和“包含在董事长报告中”这两种方式作为企业内部年度总结的一部分内容,根本无法面向社会大众。对于企业报表的外部使用者来说,根本无法获取信息。对于现行的年度报告提供的信息只能是以货币计量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而对于一些关于企业环境绩效的信息,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信息进行披露。而政府管理部门却非常关心企业的环境绩效,以及由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的潜在的负债和风险,这些都是无法表示出来的。企业若采用“单独报告”的模式,可以满足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要求,但这种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它造成了会计上某些项目在确认、计量上的重复,容易造成报表使用者的困惑,弄不明白企业的资产、负债及费用等到底是多少。此外,在现行的年度会计报告之外,另设一套单独的报告,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总之,纯粹采用独立的环境报告在经济上不划算,而且又容易造成报表使用者的困惑。对于会计报表附注,它仅仅只反映了一部分环境会计信息,无法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全貌。因此对于环境信息的报告模式应当有所改进以满足不同需求者。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在我国已初步形成,在内容上主要通过环境会计报表、报表注释、补充报表以及其他会计信息等方式予以揭示。在形式上主要通过文件的种类及格式的规定。但是,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的规定,均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即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它并没有像国外(例如美国)那样,由系统的专业性文件加以规范,而是一般只围绕环保投资、排污费、绿化、环境认证等内容进行披露,对企业整体的环境政策及环境绩效都没有反映。这就使得环境政策不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无法为信息使用人提供长期决策的信息。因此,现存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相对市场规范的要求来说还相去甚远。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践上的不完善

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上看,多数较为注重研究理论性较强的环境会计理论,诸如环境会计披露的形式,而对引用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运用于环境会计实践的操作性却缺乏具体的研究。此外,有关环境会计制度规则方面的研究也显得比较薄弱,使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没有规范可循,阻碍了它的开展。

四、企业提供的信息不能被公众满足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所需的环境会计信息各有不同,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也各异,比如投资者出于对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虑,自然非常关心企业的环境绩效会对企业财务上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产生何种影响;政府因为将环境资源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交付企业使用,自然会关注企业的受托责任的执行情况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环境法规的一致性。但是目前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五、环境信息管理方面出现障碍

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像环保局、证监会等都没有提出对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必须披露的环境信息。像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公司都是环境敏感行业,也没有主动做这些事。他们在北美上市,英文报告中还会加一段关于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的话题,但是中文报告里却未涉及。

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大多数企业目前将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大多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披露这方面的信息,怕损害企业的环保形象。目前我国已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但环保立法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执法的力度都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以上这些内容——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诸多方面出现问题的成因分析。这些原因充分的说明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既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是我国企业自身进行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性保护环境的热潮的掀起,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在将环境会计纳入企业会计核算范围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开始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但是我国当前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还不完善,存在许多的问题,无法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所以本文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论述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建议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较大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过度开发、消耗自然资源甚至污染环境,致使环境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环境会计作为加强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企业环境会计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混乱,没有基本的规范可循,使企业的报表使用者无法获得相关的环境信息,所以有必要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首先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目的就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所以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要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为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利益相关者就是指获得公司某种形式的利益或承受公司活动—财务、社会或环境活动,产生风险的个人和群体。主要有企业内部的经理人员和员工、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社会公众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所需的环境会计信息各有不同,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也各异,比如投资者出于对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虑,自然非常关心企业的环境绩效会对企业财务上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产生何种影响;政府因为将环境资源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交付企业使用,自然会关注企业的受托责任的执行情况及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环境法规的一致性。但是目前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局限性

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等教授的调查,企业目前环境事项的披露方式主要有五种:(1)包含在年度报告中(36%);(2)内部工作会议记录(36%);(3)单独报告(14%);(4)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9%);(5)包含在董事长的报告中(5%)。从上面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各个企业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不一样,也没有一种占优势的披露方式。“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和“包含在董事长报告中”这两种方式作为企业内部年度总结的一部分内容,根本无法面向社会大众,对于企业报表的外部使用者无法获取信息。对于现行的年度报告提供的信息只能是能以货币计量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而对于一些关于企业环境绩效的信息、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信息无法披露,而政府管理部门却非常关心企业的环境绩效,以及由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的潜在的负债和风险,这些都无法表示出来。企业若采用“单独报告”的模式,可以满足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要求,但这种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它造成了会计上某些项目在确认、计量上的重复,容易造成报表使用者的困惑,弄不明白企业的资产、负债及费用等到底是多少。此外,在现行的年度会计报告之外,另设一套单独的报告,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总之,纯粹采用独立的环境报告在经济上不划算,而且又容易造成报表使用者的困惑。对于会计报表附注,它仅仅只反映了一部分环境会计信息,无法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全貌。因此对于环境信息的报告模式应当有所改进以满足不同需求者。

(三)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比例偏低,政府机构监管松散

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像环保局、证监会等都没有提出对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必须披露环境信息,像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公司都是环境敏感行业,也没有主动做这些事。他们在北美上市,英文报告中还会加一段关于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的话题,但是中文报告里却未涉及。据统计,各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明显偏低,总体的环境信息披露比例只有34.39%和36.99%,几个污染行业的披露比例都仅在50%至80%之间,重污染企业的总体披露比例也仅为55.75%和61.60%,显然与行业特点不符。同时,非重污染行业18.33%和18.48%的披露比例与重污染行业的55.75%和61.60%相差甚远,如果再考虑综合类企业中的那些从事重污染行业生产的企业,这一比例的差距将更为悬殊。总体来说,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公布环境报告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寥寥无几,在公布环境资料方面持低调姿态,公布的环境资料不且可比性差,较少有定量的资料,且定性信息不附时期。

(四)缺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和环境会计相关的指导性文件,所以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操作性,企业往往各行其事,披露的信息量也相当不足、不,而且不规范,相互之间缺乏可比性,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可以说,我国现行用于指导企业会计及其报告的法规制度,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基本上没有作出什么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低调处理环境会计信息,以减少该类信息披露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出于竞争的压力可能只会披露一些取得较好环境绩效的信息,而对企业自身不利的信息经常会只字不提,如此而来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就难以获得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难以对企业环境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无法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的评价,影响其决策。

二、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的几点建议

在分析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后,结合国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体系。一)环境会计报告应采取主表加附表的模式

由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可以看出,企业既要披露环境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同时也要披露企业带来的环境影响方面的信息。但是不同的信息需求者对信息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为了便于他们的阅读,信息的披露应采取主表加附表的方式,即将及时类可以用货币量化的环境会计信息采用非独立报告的形式包含在现行财务报告中,同时将及时类和第二类不可用货币计量的环境会计信息采用独立报告的形式集中在一张会计报表中,作为三大报表的附表。非独立的环境报告包含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等,它涉及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费用支出等等项目,可以分别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增加一些和环境信息有关的科目来披露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独立的环境报告作为三张主表的附表,既包括财务信息又包括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可以包括三个项目,一为资产负债表项目,二为利润表项目,三为现金流量表项目。这三个项目可以根据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填写。非财务信息主要有: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企业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的环保政策;环境质量状况,如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主要质量指标的达标率等。这部分信息可以采用文字叙述方式,也可以采取表格、图表等形式。采用这样的模式就可以帮助使用者评估企业的环境措施对其财务状况的影响,确定企业当前的状况和未来前景。

(二)加强政府机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宣传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存在不会、如实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的可能性,而社会公众要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因此,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其中,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会计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此外,公众压力也是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动因。实施中国环境会计,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教育,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以公众的压力促使企业自觉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三)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标准和准绳,因此制定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对于规范和推广环境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在现有环境和会计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健全的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及更为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准则,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像丹麦1995年通过了《绿色帐户法案》,并要求大约1000家公司年度环境报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第92号专门会计报告对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的披露问题做了规定,提供了公司对低范围损失预计的确认等标准,对上市公司提出了强制性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是:首先,应完善《会计法》,将环境会计核算、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将它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其次,要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有关制度。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扩充报表体系,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设立环境会计制度,即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环境会计信息是适应社会和时展的产物,我们应在了解和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使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实现环境资源的损耗和补偿的良性循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分析论文

摘要分析了环境会计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为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所具有的区别于传统会计的特点,从四个方面对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进行理论探讨。就环境会计具有地域性这一特点,针对我国的目前状况,对我国的环境会计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环境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可持续发展

1环境会计的初步了解

环境会计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同时又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排放的废物也越来越多,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据有关部门测算,在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为500亿元。地球已变得满目疮痍,环保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将环保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已是大势所趋。环境会计是新兴的会计分支,它是基于人们对环境意识加深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环境会计是将传统会计主体的外部因素引入会计核算中,同时反映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又考核了外部环境的作用。

在我国,还没有健全的量化指标将企业的环保责任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还没有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的自觉行为。环境保护的实践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和企业领导者的素质相关。而更多的企业则认为环保投入得不到切实的回报,甚至是根本就没有经济上的回报,认为这样做是得不偿失,所以其积极性较差。为了提高环保投入的产出率,改善环保工作的效果,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专门的会计方法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将环保这一概念引入到传统的会计模式中,在我国大力推行环境会计是势在必行的,是与国际间的会计行业的发展相适应的。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的分支,其区别与传统会计有:①信息的享有者不同。就目前而言,环境会计信息的享用者主要是政府,特别是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通过企业所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来对企业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取得的环保成绩进行评定,并由此对企业进行环保考核与奖惩。而传统的会计信息的享用者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②计量方式的不同。环境会计不能象传统会计那样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方法,而采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因为环境资源中并未凝结人类的劳动,所以也就无法按通常的方法来确定其价值;③前提的不同。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都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它是在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核算与监督企业的经济行为,反映企业经营和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与价值转移过程。而传统会计则是由于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无法适应客观需要时而产生的。

由此不难得出环境会计的定义,环境会计又可被称作绿色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科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手段,辅以非货币计量手段,以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条例为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资源的利用与补偿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的一个会计分支学科。

2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

2.1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的假设。环境会计的主体假设侧重点是会计主体的行为特性。当企业的生产造成了环境污染或是影响了其他企业生产时,会计核算就不仅仅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还将这种由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包含在会计的核算对象内。因而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所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的确定。

(2)可持续发展假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假设是指环境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如果自然资源开发过量、生态资源的降级加剧,会计主体的经济基础活动可能会被迫停止;相反,如果环境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就可持续地进行下去。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原理,提出了会计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时间性规定。尽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基本立足点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这个立足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三者相互统一与协调。

(3)货币计量的假设。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应选择货币计量单位。货币计量的优点是能为不同质量、数量的物品提供一个统一的量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计算,但由于受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要将实物量度转化为货币量度,其程度难以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加以非货币计量成为必要。多种计量表现能够相互补充,提供更加完整的信息,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2.2环境会计的对象

传统会计理论把会计对象看作是企业资金运作有关的经济事项。而环境会计的对象则大大突破了资金运作这一范畴,它所考虑的是除了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价值。因此环境会计对象具体化所表现出的六大会计要素也需重新界定。环境成本应在首次得以识别的期间加以确认。若符合资产的确认,应将环境成本资本化,并在当期及以后各受益期间进行摊销;否则,应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且资产中应增加自然资本加入其中,在收入要素中除了确认传统的生活经营所带来的收入外,还应包括企业在执行环保政策、积极治理污染时所享受到国家给予补帖、资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缴来的环境损害赔偿费或罚金收入、以及实施环保措施后企业形象、信誉度的提高而带来的社会效益等。而费用不能仅仅计算经济成本,还要包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以及耗用资源和排污而被收取的生态环境补偿费、治理费、环境研究与开发费。

2.3环境会计的目标

环境会计目标同传统会计一样,也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就是在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体目标是组织相应的环境年度会计核算,充分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

2.4环境会计的一般原则

会计原则是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则,对会计核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环境会计除了和传统会计一样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外,还需遵循下列与传统会计有所区别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环境会计在会计核算时,应将环境、资源因素按重要性排列,选取对经济发展起重要影响的事项进行核算。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联合国设计的环境会计体系进行处理。

(2)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充分披露性原则也有别于传统会计。政策性原则在会计显得更为重要,对于那些不自觉的企业,这项原则就显得举足轻重了,那些法规、法纪就相应起着约束的作用。社会原则是指环境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充分提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充分披露原则要求环境会计在公布报表、提供会计信息时,必须、公正地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保护或者污染、损耗等情况,不得有意忽略或隐瞒重要的数据资料,使信息使用者发生误解。

3如何促使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重要在于反映揭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义务和责任。而目前企业披露的主要目的是树立和强化企业的良好形象,并非真正的去履行社会报告责任或公共会计责任。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体制来促使企业对信息的披露。

3.1对企业内部的要求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必须要以不同企业厉害关系者共同享有的原则上,具体有:必须让使用权所有的企业厉害关系者以及可能成为企业厉害关系者能得到充分的相关信息,使其正确投资;必须使企业的权益方或其他投资(如公司债权人)能得到充分的相关信息,使其衡量其权益上的变化;必须使具有经济依赖性的企业厉害关系者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使其能适当做出自己的调整。

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环境信息的披露具体内容包括下列几项:企业已通过并建立的环保措施实施的政策和方案;政策执行后,在所属领域内的影响;企业的环保措施达到政府所要求的程度;企业环保经常性支出的数额;企业是否有环境负债。

这些内容可选择下列模式披露出来:在现有会计报表内披露,但不单列项目;在现有会计报表内披露,并单列项目;编制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或环境会计报告;在会计报表附注或财务状况说明书中披露;在财务报告之外的其他年报中披露。

3.2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积极借鉴国外的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以指导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践。

(2)修改会计法,完善会计准则,建立会计制度。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规,这样无疑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3)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对于资源的使用尽量不采用或少用免费的措施。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会计的计量。

4我国环境会计若干问题

(1)环境会计目标的不明确。对我国而言,环境问题涉及面广,需要社会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予以优化,如鼓励替代能源、改革管理体制、发挥市场功能等,单凭会计这一手段是很难奏效的。因此,我国的环境会计目标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要盲从,致使目标过高,可操作性却很差。

(2)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不迫切。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环境资料信息的使用者仍然主要是政府部门。企业公布环境信息对自身无益处。

(3)过于追求理想化的环境会计模式。环境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理论与实务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过于将其规范化,系统化势必影响其发展的进程。

5环境会计的发展方向

环境会计由自身的特点所决定了其发展的方向主要有两个:及时种就是沿袭传统会计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会计要素,从而企业所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活动考虑在内,并着重研究它如何将这些经济业务活动转化为货币形式进入会计核算。使会计财务报表能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真实程序。另一种就是除开传统的会计货币价值形式,而是直接通过有关环境指标的运用,配合企业有关环境状况的报告书,实现对企业环保义务的监督。

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反应是滞后性,只有从现在就开始用环保意识来武装自己。当前环保问题迫在眉捷,如何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呢?由于后种方法尚未完善,所以暂让前种方法来过渡估算是权宜之计。这样,能保障环保措施的及时执行,也能为价值形式法的研究提供资料。在当前形势下,环境会计发展应将二者并重,实务中广泛推广后者,理论上重点突破资源计价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环境会计一定会有光明的发展前途,最终会实现会计的绿色革命。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

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 环境会计在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理论和实务尚欠完善。尤其是我国会计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又有自己特殊的国情,要在目前、系统地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存在诸多障碍,主要是: (一)环境会计信息计量方面的障碍 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如何突破计量障碍,避免会计计量单位的多元性与披露信息的多元性所造成的信息不可比,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环境成本合理分配方面的障碍 尽管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等经济原则,人们会接受“环境成本是企业相关成本的一部分”的观念,企业应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价值和破坏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实务上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将环境成本在使用同一环境资源的不同企业、单位、部门之间予以分配。

(三)环保立法方面的障碍 尽管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企业不会自觉地转化为行动,即企业不会主动牺牲自身经济利益而去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大多数企业目前将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大多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披露这方面的信息,怕损害企业的环保形象。目前我国已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但环保立法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执法的力度都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四)环境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障碍 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形式,致使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或者即使披露了一些,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披露效果。

二、消除障碍需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指导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践。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障碍,反映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弱化。环境会计实务的推广应以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前提条件。由于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其核算对象的复杂化,尤其是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其结果是环境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演化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的盲点。为此,政府或相关部门应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环境会计方面作些研究,提高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以突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操作中的一个个障碍。

(二)健全会计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增强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避免各行其是。具体做法是:1、修改《会计法》。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这也是将它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的手段。2、完善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3、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三)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 首先,国家对于资源的使用应坚持有偿原则,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税)的形式。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偿使用,无疑将导致资源的耗尽和环境的恶化,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核算与披露。其次,应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宏观调控作用。环境会计要将总成本理论应用于环境会计实践,这样商品的成本中加入了资源成本,会使商品价值得到客观反映,这本身意味着需建立新的、更合理的商品价格体系,使各种商品之间的比价能够反映资源成本。这是市场经济发育的必备条件,是价值规律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价格应有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作用。

(四)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 环境会计主要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如实地进行披露,因此,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与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其中,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性、合法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评,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并促使企业加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断完善。

三、构建适用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鉴于我国环境会计刚刚起步,其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分两步走,采取循序渐进的措施。但无论企业目前或今后采取哪种披露模式与方法,均应尽量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做到内容完整、表述清晰、信息真实。

(一)近期目标 选择一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对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国家重点建设行业或企业作为试点,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先采用文字说明、补充资料、附注等形式,揭示一些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上,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可以暂不纳入日常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取得与环境会计有关的资料,直接形成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可用一些的数据指标或货币指标显示,则应充分利用这些指标予以披露,并可辅之以文字说明;如果在目前状况下,不能获取相对的数量信息,则可用文字加以阐述。例如企业可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列明:1、企业对环境损害情况及其治理措施,包括:该会计期间耗用自然资源数量;消耗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的损失;由于环境污染而支付的罚款;2、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如;企业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治理环境污染或采取环保改进措施而获取的直接收益;3、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的补助金运用情况;4、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等。

(二)远期目标 制定出完善的环保法规,并充分发挥其环境执法的效力;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资源产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反映出消耗的自然资源价值;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逐步消除实务操作中的主要障碍,如环境信息计量障碍、环境成本分配障碍等;制定出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实现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制定出统一的环境审计标准,实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再监督。在以上条件基本具备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将环境会计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所有企业,并在会计核算中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体系,运用正式报表的形式披露环境会计的信息,以满足不同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综上所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适应社会和时展需要的产物,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无限生命力。我们应了解和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理论,结合我国国情,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通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实务的不断完善,促使企业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环境资源的损耗与补偿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融合,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道路运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

【论文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论文摘要】文章从环境会计信息的内涵入手,探讨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道路运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内容以及披露模式,以期抛砖引玉。

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许多国家的会计学者开始把环境保护与会计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地研究,经过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将其规范为“环境会计”,并逐步成为会计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兴分支。所谓环境会计,是指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环境状况的目的,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则是环境会计最主要和最基本的问题。

一、环境会计信息内涵

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较之西方国家起步较晚,80年代末引进环境会计理论,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作为环境会计核心内容之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指企业向政府及社会提供关于自身环境保护、公害防治和消除及与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用于满足社会公众和有关机构的了解及决策需要。随着我国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环境会计信息作为衡量和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重要依据和信息来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会计信息将成为企业持续经营、投资决策以及业绩评估的重要指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必将成为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二、道路运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探析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道路运输企业环境现状提出的必然要求。道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伴随大量的环境活动,这些活动既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存在这些环境活动,企业会计就不能熟视无睹。首先,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建设、车站建设等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在建设中丢弃废土、废渣,从而导致对地表土地和植被的破坏;其次,运输活动中,汽车尾气排放、铅污染以及运输人员生活垃圾的丢弃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据相关资料显示,汽车排放的铅对大气污染分担率达89%~90%;再次,运输活动中还存在着严重的噪声污染,有些住在车站周围的人甚至因此患病,极大地危害人类的健康。(2)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道路运输企业的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在建立经济目标的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考虑污染的治理、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利用等多个目标,对企业有关的环境资源、生态环境的消耗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记录并计算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通过环境会计揭示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信息,从社会角度而不是企业的角度考核企业经营对社会的贡献。(3)实施环境会计是道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当前,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针与理论研究的热点。作为为经济管理服务的会计,责无旁贷地要考虑各会计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并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为改善社会环境与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近几年,道路运输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已取得初步成效,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环境会计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减少环境风险;同时,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环境会计不仅要在道路运输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而且其发展趋势是将社会成本综合运用到企业决策过程,以及制定实施环境政策,促使资源配置化。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管理成为现代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道路运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设想

道路运输业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主要如下:环境资产。即指特定的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益的环境资源;环境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环境成本。是指为了对环境资源负责,为企业管理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主要有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支出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环境管理成本;环境收益。是指反映会计主体保护环境资源所获得的收益,包括获得的环保业绩卓著奖励、环境污染罚款收入、环境损害补偿收入、环保措施机会收益;环境绩效。主要包括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环境质量情况以及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等;其他披露内容。主要包括与环境会计要素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对环境损害的说明、要求企业对这些损害做出补救的法律和规章的说明、对据以计提准备金的现有法律和术可能发生变化的说明。道路运输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一方面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思路,利用财务报表、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来揭示因环境问题引起的财务影响;另一方面可以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来提供道路运输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具体如下:

1.财务报告的编制。会计报表。即,在会计报表内增加合适的项目,对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的披露。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若干单独的项目,以反映企业拥有的环境资产、承担的环境负债等。在利润表中增设专门的项目,以反映全部或部分的环境支出,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所获得的收益。报表附注。报表附注分为括号注释和底注两种形式。用括号注释揭示以下信息:环境会计的特定程序和方法;说明环境项目的特征;按替代性计价方法得出的金额,如在按历史成本入账的环境资产后面列示其现行市价;需要参见其他报表或本报表其他部分的说明。报表底注可揭示:重要会计政策,如环境资产的计价与摊销政策,环境利润的确认政策;环境会计变更事项,包括环境会计方法的变更、报告主体的改变、会计估计的改变等。财务情况说明书。企业应该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列明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包括: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其治理措施,如该会计期间耗用自然资源数量,消耗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的损失,由于环境污染而支付的罚款;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如企业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治理环境污染或采取环保改进措施而获取的直接收益;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的补助金运用情况;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等。

2.环境报告的编制。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有的认识。环境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经理人、董事会就环境事项的年度总结。企业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包括污染物的排放和利用情况、企业主要的污染物及其处理措施、环境治理情况及业绩、资源消耗及利用情况、重大环境事故说明等。环境法规执行情况,包括执行的成绩和未能执行的原因。企业环境审计报告。企业下一会计年度关于资源与环境的详细计划、方案以及企业的长期环境战略。

总之,传统会计和信息披露工作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是:在基本掌握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会计和财务技能,并精通生产经营知识。但在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道路运输企业要想实现环境和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就很有必要将环境会计理论运用到企业会计理论体系中。而要推行环境会计,传统会计的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学习和掌握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知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起新型的知识结构,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下,在环境开发、利用和平衡及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

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 环境会计在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理论和实务尚欠完善。尤其是我国会计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又有自己特殊的国情,要在目前、系统地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存在诸多障碍,主要是: (一)环境会计信息计量方面的障碍 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如何突破计量障碍,避免会计计量单位的多元性与披露信息的多元性所造成的信息不可比,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环境成本合理分配方面的障碍 尽管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等经济原则,人们会接受“环境成本是企业相关成本的一部分”的观念,企业应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价值和破坏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实务上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将环境成本在使用同一环境资源的不同企业、单位、部门之间予以分配。

(三)环保立法方面的障碍 尽管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企业不会自觉地转化为行动,即企业不会主动牺牲自身经济利益而去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大多数企业目前将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大多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披露这方面的信息,怕损害企业的环保形象。目前我国已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但环保立法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执法的力度都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四)环境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障碍 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形式,致使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或者即使披露了一些,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影响披露效果。

二、消除障碍需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指导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践。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障碍,反映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弱化。环境会计实务的推广应以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前提条件。由于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其核算对象的复杂化,尤其是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其结果是环境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演化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的盲点。为此,政府或相关部门应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环境会计方面作些研究,提高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以突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操作中的一个个障碍。

(二)健全会计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增强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避免各行其是。具体做法是:1、修改《会计法》。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这也是将它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的手段。2、完善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3、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三)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 首先,国家对于资源的使用应坚持有偿原则,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税)的形式。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偿使用,无疑将导致资源的耗尽和环境的恶化,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核算与披露。其次,应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宏观调控作用。环境会计要将总成本理论应用于环境会计实践,这样商品的成本中加入了资源成本,会使商品价值得到客观反映,这本身意味着需建立新的、更合理的商品价格体系,使各种商品之间的比价能够反映资源成本。这是市场经济发育的必备条件,是价值规律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价格应有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作用。

(四)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 环境会计主要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如实地进行披露,因此,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与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其中,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性、合法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评,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并促使企业加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断完善。

三、构建适用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鉴于我国环境会计刚刚起步,其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分两步走,采取循序渐进的措施。但无论企业目前或今后采取哪种披露模式与方法,均应尽量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做到内容完整、表述清晰、信息真实。

(一)近期目标 选择一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对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国家重点建设行业或企业作为试点,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先采用文字说明、补充资料、附注等形式,揭示一些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上,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可以暂不纳入日常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取得与环境会计有关的资料,直接形成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可用一些的数据指标或货币指标显示,则应充分利用这些指标予以披露,并可辅之以文字说明;如果在目前状况下,不能获取相对的数量信息,则可用文字加以阐述。例如企业可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列明:1、企业对环境损害情况及其治理措施,包括:该会计期间耗用自然资源数量;消耗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的损失;由于环境污染而支付的罚款;2、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如;企业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治理环境污染或采取环保改进措施而获取的直接收益;3、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的补助金运用情况;4、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等。

(二)远期目标 制定出完善的环保法规,并充分发挥其环境执法的效力;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资源产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反映出消耗的自然资源价值;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逐步消除实务操作中的主要障碍,如环境信息计量障碍、环境成本分配障碍等;制定出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实现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制定出统一的环境审计标准,实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再监督。在以上条件基本具备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将环境会计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所有企业,并在会计核算中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体系,运用正式报表的形式披露环境会计的信息,以满足不同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综上所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适应社会和时展需要的产物,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无限生命力。我们应了解和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理论,结合我国国情,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通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实务的不断完善,促使企业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环境资源的损耗与补偿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融合,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道路运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

【论文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论文摘要】文章从环境会计信息的内涵入手,探讨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道路运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内容以及披露模式,以期抛砖引玉。

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许多国家的会计学者开始把环境保护与会计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地研究,经过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将其规范为“环境会计”,并逐步成为会计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兴分支。所谓环境会计,是指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环境状况的目的,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则是环境会计最主要和最基本的问题。

一、环境会计信息内涵

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较之西方国家起步较晚,80年代末引进环境会计理论,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作为环境会计核心内容之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指企业向政府及社会提供关于自身环境保护、公害防治和消除及与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用于满足社会公众和有关机构的了解及决策需要。随着我国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环境会计信息作为衡量和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重要依据和信息来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会计信息将成为企业持续经营、投资决策以及业绩评估的重要指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必将成为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二、道路运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探析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道路运输企业环境现状提出的必然要求。道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伴随大量的环境活动,这些活动既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存在这些环境活动,企业会计就不能熟视无睹。首先,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建设、车站建设等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在建设中丢弃废土、废渣,从而导致对地表土地和植被的破坏;其次,运输活动中,汽车尾气排放、铅污染以及运输人员生活垃圾的丢弃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据相关资料显示,汽车排放的铅对大气污染分担率达89%~90%;再次,运输活动中还存在着严重的噪声污染,有些住在车站周围的人甚至因此患病,极大地危害人类的健康。(2)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道路运输企业的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在建立经济目标的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考虑污染的治理、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利用等多个目标,对企业有关的环境资源、生态环境的消耗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记录并计算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通过环境会计揭示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信息,从社会角度而不是企业的角度考核企业经营对社会的贡献。(3)实施环境会计是道路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当前,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针与理论研究的热点。作为为经济管理服务的会计,责无旁贷地要考虑各会计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并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为改善社会环境与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近几年,道路运输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已取得初步成效,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环境会计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减少环境风险;同时,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环境会计不仅要在道路运输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而且其发展趋势是将社会成本综合运用到企业决策过程,以及制定实施环境政策,促使资源配置化。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管理成为现代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道路运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设想

道路运输业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主要如下:环境资产。即指特定的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益的环境资源;环境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环境成本。是指为了对环境资源负责,为企业管理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主要有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支出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环境管理成本;环境收益。是指反映会计主体保护环境资源所获得的收益,包括获得的环保业绩卓著奖励、环境污染罚款收入、环境损害补偿收入、环保措施机会收益;环境绩效。主要包括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环境质量情况以及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等;其他披露内容。主要包括与环境会计要素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对环境损害的说明、要求企业对这些损害做出补救的法律和规章的说明、对据以计提准备金的现有法律和术可能发生变化的说明。道路运输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一方面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思路,利用财务报表、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来揭示因环境问题引起的财务影响;另一方面可以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来提供道路运输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具体如下:

1.财务报告的编制。会计报表。即,在会计报表内增加合适的项目,对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的披露。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若干单独的项目,以反映企业拥有的环境资产、承担的环境负债等。在利润表中增设专门的项目,以反映全部或部分的环境支出,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所获得的收益。报表附注。报表附注分为括号注释和底注两种形式。用括号注释揭示以下信息:环境会计的特定程序和方法;说明环境项目的特征;按替代性计价方法得出的金额,如在按历史成本入账的环境资产后面列示其现行市价;需要参见其他报表或本报表其他部分的说明。报表底注可揭示:重要会计政策,如环境资产的计价与摊销政策,环境利润的确认政策;环境会计变更事项,包括环境会计方法的变更、报告主体的改变、会计估计的改变等。财务情况说明书。企业应该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列明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包括: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其治理措施,如该会计期间耗用自然资源数量,消耗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的损失,由于环境污染而支付的罚款;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如企业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治理环境污染或采取环保改进措施而获取的直接收益;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的补助金运用情况;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等。

2.环境报告的编制。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有的认识。环境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经理人、董事会就环境事项的年度总结。企业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包括污染物的排放和利用情况、企业主要的污染物及其处理措施、环境治理情况及业绩、资源消耗及利用情况、重大环境事故说明等。环境法规执行情况,包括执行的成绩和未能执行的原因。企业环境审计报告。企业下一会计年度关于资源与环境的详细计划、方案以及企业的长期环境战略。

总之,传统会计和信息披露工作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是:在基本掌握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会计和财务技能,并精通生产经营知识。但在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道路运输企业要想实现环境和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就很有必要将环境会计理论运用到企业会计理论体系中。而要推行环境会计,传统会计的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学习和掌握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知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起新型的知识结构,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下,在环境开发、利用和平衡及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思路

摘要:首先指出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阐述了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包含的内容,并分析了目前制约我国企业实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污染

环境会计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会计分支。我国的环境资源状况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这是企业环境责任解除的需要,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资源环境状况的需要。本文就此问题作些探讨。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需要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生态破坏损失为500亿元。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已成为当前我国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专家们研究认为,环境会计公布的“数据对于减少污染而言,比20年的管制规定更有效”。我国有必要建立环境会计制度,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加强与落实企业环境责任。

(二)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我国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一种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废弃物排放多的粗放型模式,它严重损害了企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有远见和开明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安全和繁荣的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获利。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企业就会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社会公众及政府职能部门只有通过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才能了解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同时企业管理者也需要利用环境会计信息来检查企业的环境业绩,评估企业的环境工作成果。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正确衡量国民经济核算指标

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经济核算方法未将环境资源的消耗和补偿列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导致一方面是国民经济的虚假繁荣;另一方面是环境资源的枯竭,自然资源的持续减少。如果国家以此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则企业不清楚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环境资源,促进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应该把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企业作为宏观经济中的微观个体,其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将有助于正确衡量国民经济核算指标,评价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二、企业环境会计应披露的内容

(一)环保引发的成本、费用方面

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目前企业的环境活动实践来看,由于环境保护问题引发的成本、费用主要有以下18种:(1)排污费;(2)厂区、矿区进行零星绿化的费用;(3)土地损失补偿费;(4)矿产资源补偿费;(5)环境管理机构经费支出;(6)环境监测支出;(7)罚款与赔付;(8)废物处理费;(9)与本期经营活动有关的清理成本;(10)环境恢复支出;(11)停工损失;(12)购置环保设施的支出;(13)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研究与开发支出;(14)在建工程执行“三同时”制度发生的与环保有关的设计费用、施工材料费、有关人员工资;(15)已有环保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的费用以及提取的折旧费;(16)绿色产品标志认证费;(17)环境税金;(18)计提的环境设备减值准备。

(二)与环境有关的收益方面

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开展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绿色管理活动能给企业带来环境收益。如利用“三废”生产产品将会享受到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种免税或减税的政策,利用国家指定的环保设备享受的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以及免税或加速折旧等政策形成的收益,提供环保专业技术所得到的所得税免税待遇,采用替代产品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用带来的机会收益等。对于由于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形成的收益进行单独确认与计量是非常必要的,可使企业管理当局和投资者认识到,参与环境保护并不仅仅是要发生支出,企业也会从中受益。

三、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路

(一)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以指导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践。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障碍,反映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弱化。环境会计实务的推广应以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前提条件。由于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其核算对象的复杂化,尤其是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其结果是环境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演化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的盲点。为此,政府或相关部门应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环境会计方面作些研究,提高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以突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操作中的一个个障碍。

(二)健全会计法规,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其有法可依,并有统一的标准,增强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完善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三)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

环境会计主要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如实地进行披露,因此,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与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其中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

(四)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

首先,国家对于资源的使用应坚持有偿原则,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费(税的形式。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偿使用,无疑将导致资源的耗尽和环境的恶化,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核算与披露。其次,应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宏观调控作用。环境会计要将总成本理论应用于环境会计实践,这样商品的成本中加入了资源成本,会使商品价值得到客观反映,这本身意味着需建立新的、更合理的商品价格体系,使各种商品之间的比价能够反映资源成本。这是市场经济发育的必备条件,是价值规律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价格应有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作用。

(五)有步骤地开展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分两步走。及时步选择强污染企业(好是上市公司作为试点,要求这些企业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环境信息的内容包括:环境问题及影响,环境目标,环境对策与方案,环境成本表,环境业绩表,环境负债表,附注及说明。对于这些信息能用货币或其他单位计量的就用数据表示,不能数据化的信息可用文字在附注中说明,尽量保持中立,做到内容完整、表述清晰,信息。第二步制定出完善的环保法规,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包括环境会计准则、环境会计制度、环境会计审计准则、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指标、环境资产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的具体准则,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逐步消除实务操作中的主要障碍,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扩展到所有的企业。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和宏观调控形成自然资源合理的价格体系,构建出绿色“gdp”,把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到国民生产总值中。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研究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研究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会计不单是一个的学科的概念,而是变成了一个信息系统,它能够为企业的决策者和信息者提供一定的决策和判断。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仅涉及到国家经济,还涉及民生问题,作为国家的资本组成的企业,其环境会计已经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

二、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国家需要从企业中获得税收,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但目前企业环境会计发展存在如下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必须引起国家和企业的重视。

1.关于企业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制度还没有建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掉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产品,对环境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目前由于我国没有制定相应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细则,对于企业应该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没有明确说明,导致企业缺乏政府的规范性指导,无法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环境会计信息核算进行很好的连接,不能在实际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2.多数企业不愿进行环境信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息的披露。由于在某些环境意识上的落后,导致我国的很多企业对于环境信息缺乏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很多的重污染企业。根据一项调查报告表明,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主动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仅占25%,污染企业对于环境信息的公布披露比例在75%左右。从这一数据可以说明企业环境主要集中在重污染企业上,相关部门缺乏对这种现象的重视,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灵活性,没有制定和明确对环境责任企业的认定,也没有明确的来划定污染企业的等级标准,从而许多的企业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3.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有待于进步。伴随着近几年,人民对于环境的意识越来越高,对于企业的环境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流行的理念是哪个企业污染环境,该企业就自己治理,哪个企业生产中破坏了环境,该企业就自己恢复。环境会计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完善,导致很难找到一个合乎要求的分配标准来反映企业的资源消耗和补偿状况。

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建设的建议

针对目前企业会计环境的不健全的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1.不断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在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研究的理论研究的成果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指导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践,需要将会计学与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等非会计类学科交叉运用,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为我国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制提供理论指导。

2.加强政府监督力度和群众知情权。正如前面所描述的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的现状,作为企业来说,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的如实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应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企业的数据信息库,将企业的环境报告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时时的传送企业环境信息。对于未能达到标准的企业,政府部门应该下达停产整改令来迫使企业对环境问题引起重视。

3.建立强制和自愿的相辅相成的披露制度。在我国,环境问题一直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定相应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这就需要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来作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为此,我国可以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国家制定的激励政策来强化我国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4.健全环境信息披露的财务会计制度。我国会计工作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会计准则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缺陷,这是因为环境会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制定需要有财政部和国家环保局联合定制该规则,制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准则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方法都需要做出统一的规定。另外,需要在技术性规定中规定诸如鉴别污染程度,主要污染物的指标数据,应披露的财务数据指标等内容来进一步明确环境会计的指标。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摘 要] 本文在分析会计信息披露产生及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目前网络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进行研究,认为基于“事项法”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将成为会计报告的主流,并通过对会计信息生成模型的改进最终改进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 会计信息披露;事项法;事项法会计

及时、真实、充分、公平地向广大投资者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有了更多的期待,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从其产生到发展无不依赖于会计环境的变化,从复式记账到股份公司的出现再到现在网络技术的渗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断地顺应发展环境,在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披露方式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充分满足不同环境下会计信息使用者日益变化的需求。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产生及发展

会计信息披露起源于复式簿记,其发展有赖于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特别是股份公司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利特尔顿(a. c. littleton)在《20世纪以前的会计发展》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复式簿记产生的7项必要条件:文字、算术、私有财产、货币、信用、商业、资本等。以上这些条件同时构成了会计信息披露形成的基本要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在其名著《会计思想史》中认为,在利特尔顿列举的7项必要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加上意大利商业的合伙和委托关系,这两项条件同样促进了会计的发展。随着复式簿记的产生和发展,通过构建自身独特的会计记录、计量系统和相应的会计理论,生产出全新的会计产品即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由生产者向使用者传递的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形成了。尽管尚不了解复式簿记的确切起源,但对其早期历史的许多方面,取得了一致的意见。由于复式簿记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才为会计信息披露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按复式簿记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按复式簿记提供出来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财产所有者迫切需要掌握和了解的。当会计信息由生产者向使用者传递时,会计信息披露便产生了。

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3个时期:以账簿披露为主体的时期、以会计报表披露为主体的时期、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的时期。

1. 以账簿披露为主体的时期

复式簿记发端于意大利,从12世纪到15世纪,曾先后经历过“佛罗伦萨式”簿记、“热那亚式”簿记和“威尼斯式”簿记等3个阶段。在这一时期,会计信息披露主要采用账簿披露的方式进行。

2. 以会计报表披露为主体的时期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在威尼斯出版了《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拉开了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由账簿为主体向会计报表披露为主体转变的序幕。会计信息披露实践真正的变革发生于19世纪。1844年英国颁布了《公司法》并于1856年修订,对资产负债表的标准格式予以规范。从此,会计信息披露实践进入以会计报表披露为主体的时期。在19世纪,会计信息披露实践是通过会计信息生产者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资产负债表的方式来实现的,主要有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进入20世纪以后,会计的发展中心移至美国。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的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会计信息披露实践的重心发生位移,由资产负债表转向损益表。1977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也正式把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财务报表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至此,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进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三表并重的发展阶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7年11月了第95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规定从1988年7月起,以“现金流量表”替代“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一种新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一道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企业的各种会计信息。

3. 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的时期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了既不违反gaap,又可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思路,那就是把会计报表扩大为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逐渐进入以财务报告方式为主体的新的发展阶段。

二、网络环境对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改进

目前,会计信息披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变革,这场变革体现在两个层面,即披露内容的创新和披露手段的创新。而这一变革无疑是由用户需求驱动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 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是会计信息需求变化的外部诱因

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目的在于从资本市场获取更多的投资。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交易成本降低、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披露较为详尽的会计信息,以获得投资人的信赖。对于投资人而言,获得较多的决策信息,有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坚定投资信心。

在网络环境下,许多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已经开始自愿披露更多的财务信息,并建立和密切保持了与消费者、供应商、员工以及投资者之间的联系。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披露,在内容方面应包括多种多样的公司信息,如部分或完整的公司年报信息、年报中未包括但同样重要的业绩信息等。就国外的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对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披露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各披露单位在具体实施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比如在美国,有超过80%的公司在网上提供了公司的基本信息,有73%的公司提供了财务概要,而只有很少的公司提供了详细的财务报告。在我国,各信息披露单位对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披露尚未形成制度,尤其是中小公司还缺乏规范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通道。各公司在网上披露的也大都是电子财务概要,极少有详细的财务报告。另外在公司主页披露财务报告是一种自愿披露的行为,根据有效市场理论,披露 “好消息 (gn)”的公司会比披露“坏消息 (bn)”的公司在自愿披露时有更大的积极性。

2. 企业管理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兴起催生了新的企业管理和交易模式,并进而丰富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化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引进过程,而是全新管理模式的引入。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企业不得不跟上信息化步伐,基于信息化环境实现业务流程重组,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网络环境提供了会计信息披露的新的技术手段

网络的产生无疑改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性,缩短了信息采集、处理和的周期,这一点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同,但这并不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披露手段改变的核心。网络环境下信息披露的手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报告的兴起;一是个性化报告的引入。综合报告打破了传统会计报告的格式束缚,强调信息的综合性;披露的内容远远超出财务信息的范畴,综合反映企业的市场、客户关系、成长能力、生产能力、资金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个性化报告强调提供的信息不是由企业提供,而是由用户“掘取”,即由用户确定所需的信息并及时获取,会计信息不是“送来”的,而是“拿来”的。网络环境对上述变化提供技术支持。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模式——“事项法”

事项法也称“使用者需要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主要倡导者是美国会计学者george h. sorter,他在“an‘events’approach to basic accounting theory”一文中,比较地阐述了以事项法为基础所形成的基本会计理论。之后,orace johnson于1970年发表了“toward an ‘events’theory of accounting”,论述了事项会计理论的一些重要问题。everest & weber于1977年提出了实现事项法的模型以及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事项法的结构 。由于缺乏技术层面的支撑,事项法会计在过去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事项法会计的应用环境已日益成熟,基于事项法构建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模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对事项会计理论的研究是从2000年开始的,至今已有不少学者对其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事项法会计的基本思想

“事项”是指可以观察到的、亦可用会计数据表现其特性的具体活动、交易和事件。事项法会计是指按照具体的经济事项来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理论与方法。事项法会计的基本思想如下:

(1)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差异性。财务信息的使用者需求迥异,信息提供者难以提供一套能符合所有使用者决策需要的信息,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不满足决策相关性。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即可供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具体的模型选择与加工处理环节应当交由使用者完成。

(2)财务会计不仅要提供价值信息,也应当提供非价值信息。现行财务会计对数据的加工处理方式过滤掉了许多决策有用的非价值信息,大量会计假设与会计估计的存在降低了信息的可比性。事项法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事项信息几乎没有进行汇总,避免了汇总可能带来的有用信息的丧失,保持了事项的原始形式。这些原始信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偏好、决策模型等进行判断、选择、计算。

(二)基于事项法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实现方式

基于以上基本原理的分析,我们认为,事项法会计信息披露应当包括事项库、模型库和报告引擎3部分:事项库存放企业发生的有关业务事项的原始信息,属于信息系统的输入端;模型库提供各种管理方法和数学模型供决策者使用,属于信息系统的加工处理端;报告引擎根据用户需求,利用模型获取事项数据,构造符合用户需求的会计报告,构成输出端。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当一项业务发生时,记录人员必须判断哪些属于业务事项,哪些属于非业务事项;对于业务事项,需要由各业务流程环节的相关人员按照特定的属性描述方法记录添加到共享事项库中,并由授予权限的专门人员对事项库进行更新、修改等操作。事项库是会计信息披露及时、高效运行的基础;模型库用来存放对经济事项进行处理的重分类模型、预测决策模型、财务分析模型、财务报告模型等。这些模型是由相对稳定的信息需求所决定的,受到各种会计规范的制约。当使用者需要关于业务事项的某方面信息时,驱动模型库中的特定方法对事项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将产生的决策所需信息存入目的库中,从而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报告引擎提供事项库及模型库的连接以及与用户的会话,通过读取与事项相关的数据存储,运用决策模型,将其转化为信息,以特定格式提供给信息用户。报告引擎与信息使用者的接触最为密切,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种视图输出并负责接收用户要求。报告引擎的作用在于识别并分解用户需求,将用户需求转变为信息检索和加工的指令,并驱动模型完成这一过程。

这一模式的特征在于改变了信息的披露模式。由单纯的企业提供信息转变为由用户掌握的信息获取。报告生成方式的核心思想是将会计数据的综合过程交给用户。企业的业务处理系统负责忠实地记录企业业务活动的发生,记录时将不再考虑记录的信息是为谁提供的,整个记录过程应尽可能地实现数字化、无纸化,采集到的数据集中存放于统一的数据库中,不对数据作深入的处理。而会计信息系统的任务,并不像现在这样,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生成最终的账簿和报表,它的任务是提供足够的会计数据综合的手段和方法,用户可以按照自己感兴趣的角度选择适当的途径,归集和分析数据,以满足自身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借助于网络的强大处理能力,可以做到数据的即时提取和汇总。

因此,网络环境下会计报告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报告模式,而且改变了会计报告的生成方式,并最终有效地提高了会计报告的质量。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摘 要】 随着人们对循环经济认识的加深,环境会计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从循环经济视角出发,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内容和模式

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推行环境会计、进行其信息披露对于加强我国环境保护,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指出,循环经济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增长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循环经济符合经济全球化和打破国际贸易壁垒的要求;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能够有效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有利于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二、环境会计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

(一)环境会计可以客观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环境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揭示企业对社会的环境责任与义务,评价企业的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各方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为对企业的评价不仅应以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为准,还必须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考虑其社会效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拉动gdp增长的几乎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由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未将环境资源的消耗和补偿列入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不能充分反映企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gdp的虚增,国民经济的虚假繁荣。环境会计则恰好能弥补传统会计在这方面的缺陷,将涉及资源和环境的经济业务纳入核算对象,将企业在资源循环利用中发生的相关活动及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进行充分的揭示,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环境会计可以核算循环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循环经济模式强调对资源的不断循环利用,要求及时提供资源投入、产出、使用效率及环境变化的信息,而传统会计未将环境要素纳入其核算体系,提供的信息无法满足循环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信息的需求。而环境会计最终的目标是要提供并公示这些环境会计信息。循环经济要求将生产出现的废物尽量转化为其他生产的原料,这必然就节约了资金的耗费,而传统会计对此并未过多关注。环境会计则要求核算资源重复利用的成本,其中也就包括了循环经济模式下将产品变为再生资源的支出。同时,由于合理地利用了产品和废弃物,产生了一定的收益,如国家补贴、减少对稀有资源的购买等。

三、循环经济模式下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

我国目前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尚未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会计界有的将环境会计信息按传统会计的六要素,即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资本、环境收入、环境费用、环境利润来进行讨论。但其确认、计量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在操作上有相当的难度,可行性较差。借鉴世界各国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结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能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环境成本、环境收益以及不能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环境绩效两个方面,这样便于操作。

(一)货币化信息——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

1.环境成本

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认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这一定义指出了环境成本的形成来自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据此,我国可以将环境成本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指为了直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而发生的成本。包括防止公害、保护环境、循环利用资源所发生的成本。(2)生产经营前后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指为了抑制在生产经营之前及之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付出的成本,以及为了抑制包装物等的消耗和废弃而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购买环保设备、环保材料等发生的绿色采购成本;为了降低包装物等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发生的成本;为了对产品、商品等的回收、循环利用、再商品化及适当处理所发生的成本。(3)环境管理活动中发生的成本,是指在保护环境的管理活动中发生的为了降低不良环境影响所付出的成本以及与社会交流所付出的成本。具体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的完善及运行成本;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环境宣传成本;环境监测成本;环境教育经费;景观维护等改善环境措施而发生的成本。(4)环境保护的研究开发成本,是指用于研究开发的成本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成本。主要包括:环保产品及增加原产品环保功能的研发成本;材料选择、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环保包装设计的研发成本。(5)社会环保活动中发生的成本,是指在社会活动中发生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成本,这些成本支出虽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但有助于企业提高社会整体环境保护效益。主要包括:对从事环保工作的社会组织、团体、个人等给予的捐赠、赞助;向当地居民提供环境信息所发生的成本。(6)环境损害成本,是指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给环境造成损害而发生的成本,即企业对环境损害作为补偿和赔付而支出的成本。主要包括:排污费、专项治理费用;赔偿金以及罚金。

2.环境收益

环境收益是指由于企业积极实施各种环保措施并参与环境治理给企业带来的能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取得的实际收益。主要有:对回收的产品、商品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有价物的销售收入;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收入;由于采取某种污染控制措施(如购置环保设备、环保技术研究等)而从政府取得的不需要偿还的补助或补贴;国家颁发的对环保作出贡献的奖金;国家拨给企业的用于治理环境的专项资金;接受环境保护方面的捐赠收入。二是费用的节减。主要有: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将会享受到流转税、所得税等税种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从而减少了税费支出;资源投入费用的节省。如由于循环利用或有效利用资源引起的原材料费用的节省,由于水的循环利用引起的用水费用的节省等;企业治理环境污染所发生的支出可能会低于过去交纳的排污费、罚款等支出;从金融机构取得低息或无息贷款,从而节约利息支出。

(二)非货币化信息——环境绩效

环境绩效是指企业所做的环境管理工作及其效果。例如,对国家环境法规执行得如何,对环境造成了多大的污染,对环境保护作出了哪些贡献,环境质量有何改善等等,有些难以用货币单位计量而只能采用某种技术的或实物的计量手段去衡量。

1.环境质量情况

环境质量情况是披露企业环境绩效的最重要的内容。环境质量主要包括以下项目:能源的耗用量;污染物排放量;使用过的产品、容器、包装物等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率;发生的污染事故情况及对环境的危害情况等。

2.环境污染治理情况

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时,自然就要进行污染治理,因此,披露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也是反映企业环境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项目有:污染治理情况,包括污染治理投资额、项目完成数、污染物处理能力、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状况等;从事环境治理、检测、研究的机构和人员情况;建立治理污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情况;污染物回收利用情况等。

3.环境法规执行情况

我国按照协调发展、预防为主、环境责任和公众参与这四项原则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法规。那么企业的执行情况如何也应反映。主要包括:“三同时”制度的遵守情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情况;环境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对纳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事项、原因、分配的责任指标及其完成情况,以及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的取得情况等。

4.其他

其他还有如企业执行的环境政策、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计情况等等。

四、循环经济模式下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可分为货币化信息和非货币化信息,其披露模式就可以从货币化信息披露模式和非货币化信息披露模式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货币化信息的披露模式

1.在现有财务报告框架内披露

(1)在现有财务报表内披露,但不单独立项。这是将货币化环境会计信息融合到现有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中予以披露,而不单独立项的一种披露模式。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和实务中采取的就是这种做法。例如,将企业交纳的排污费视同一般费用计入管理费用;用于环境保护的设备列为一般的固定资产,不作特别披露。这种方式下无法体现企业环境管理的状况和水平,而且会使那些注重环境管理的企业因环境支出导致费用增加、净利润减少,挫伤企业的环保积极性。显然,这种做法不能适应环保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并不可取。

(2)在现有财务报表内披露,并单独立项。这是一种把货币化环境会计信息直接添加到现有的会计报表正式项目中予以披露的一种模式。即在现有的会计报表内增加项目,以某种合适的项目名称对货币化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单独披露。例如,在利润表中增设如排污费、环保研究开发费、政府发放的污染治理补助等专门项目,以反映发生的环境成本以及披露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所导致的收益。

(3)在附注中披露。货币化环境会计信息除了可以在财务报表内反映外,还可以在附注中披露,这些补充资料可以是文字的或是数字的,详细的或是简略的,相互连贯的或是独立的。

2.编制单独的环境成本报表和环境收益报表

前两种披露模式都是将环境会计信息与传统的会计信息合并披露,并没有对原有会计报表的模式和结构进行太大的改动,便于操作,易于为会计人员所接受。但是,这种模式容易引起混乱,导致对会计信息的错误理解。因为传统会计信息和环境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如果将二者合并在一起,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无法对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作出客观而的评价,并降低了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如在附注中加以说明,等于把环境会计信息置于传统会计信息的附属地位看待,这与目前循环经济对环境信息的需求很不相称。因此,为了强调突出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便于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到与环境问题有关的货币化信息,企业可以编制单独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报表,单独披露在环境方面的耗费和收益。

(二)非货币化信息的披露模式

由于环境绩效信息主要以非货币性信息为主,而且环境科学方面的技术指标值非常专业,因此一般应以编制单独的环境绩效报告为宜,使环境绩效的披露更加集中、和系统。在编制初期,为易于操作,不妨先以文字、图形、表格和实物数量、技术指标等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环境绩效报告应以列示一系列环境技术和经济技术指标为主,并逐步过渡成为一种通用、正规、严谨的信息报告工具,以便同时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使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能够发挥较大程度的效用。

基于以上分析,在环境会计实施初期,以及环境问题并不突出的行业,利用现有的披露形式(不单独立项的做法除外)予以披露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的逐步成熟,特别是在环境问题突出的行业里,最终还是应该编制独立的、通用的环境会计报告书。

在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我国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而有效的服务。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摘要:随着当今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日益加剧,致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强环境会计核算,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是消除严峻环境形势的必然要求。探讨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对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环境会计报告模式,并为环境会计在中国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报告模式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1.1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

依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会议讨论通过的《环境会计和报告(isar15)的立场公告》的规定,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如果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就应将其资本化,并在当期及以后各受益期间进行摊销,对于不会在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环境成本,应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些成本包括:与本期经营活动有关的清理成本,清除前期活动引起的损害的成本,持续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审计成本,由于不遵守环境法规而形成的罚款,以及由于环境污染造成损失或伤害而对第三方的赔偿,这些成本在作为费用计入损益时,应单独披露。

1.2披露企业的环境负债

环境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企业应披露的环境负债内容包括:环境负债的计量基础,每一类重大负债项目的性质,清偿时间和条件,任何与已确认环境负债的计量有关的重大不确定性及可能后果的范围等,如果采用现值法作为计量基础,应披露对估计未来现金流出和在报表中确认环境负债起关键作用的所有假定,包括清偿环境负债现行成本的估计金额,计算环境负债所使用的预计长期通货膨胀率,预计的清偿负债的未来成本、折现率等。

1.3披露企业的会计政策

与环境负债和环境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企业应予以披露,如有关计提环境保护准备金和或有负债的会计准则等。

1.4企业应披露的其他内容 ?

(1)环境负债和环境成本的性质,包括对环境损害的说明,要求企业对这些损害作出补救的相关法律规章的说明,对据以计提准备的现有法律和技术可能发生变化的说明。

(2)与会计实体和其所在行业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类型,包括实体正式采纳的政策和方案,如果没有上述政策和方案,应说明这一事实。

(3)政府就环境保护措施给予企业的鼓励,如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减免等。上述信息将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估环境措施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企业当前状况和未来前景。

(4)企业环保工作的绩效,它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对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以及对环境保护和治理作出的贡献。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2.1补充环境报告模式

这种报告模式是指在现有的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会计科目、增设报表项目来反映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报告模式。补充环境报告模式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它的缺陷是会计信息披露分散,使用不便,难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及环境质量绩效作出直接的评价。

2.2独立环境会计报告模式

独立环境会计报告模式将环境会计信息与企业现行会计报表分开披露,要求企业在原有三大报表的基础上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这种模式使信息使用者能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环境信息,减少了企业利用环境信息粉饰会计报表的机会。

2.3独立报告模式与事项法会计并用?

无论是补充报告模式还是独立报告模式都是在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后再进行报告的过程模式,属于按价值法会计进行的披露。因而存在着价值法会计的固有缺陷,如确认标准严格、相关性差、不充分、易受人为操纵等。而事项法会计可以弥补现行基于价值法会计披露模式的众多缺陷。事项法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会计学家乔治,索特(george h.sorter)。他在1969年发表的《基本会计理论的事项法》一文中阐述了以事项法为基础形成的基本会计理论,事项法的基本核心就是将事项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在日常核算中仅仅将各项交易活动进行存储、传递,而不进行会计处理。

本文认为,将独立环境会计报告与事项法会计并用极大地消除了采用单一信息披露模式存在的弊端。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要程度等因素,在适合自己的披露模式下获取充分、适当的环境会计信息。可以更好地满足会计目标——相关性的要求,因此该模式是一种较为有效、可行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3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3.1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按照中国证监会2003年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我们把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认定为强污染行业。通过查阅2007年底以前在我国沪深两地上市交易的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的138家企业的2006-2007年度报告,可以发现,在2006年的年报中有119 家企业披露了有关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所占比例约为86%,在2007年的年报中,有125 家企业对此披露,约占90%。可见,注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逐渐增多。

年报中与环境会计有关的信息,绝大多数企业主要在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中对外披露。对于企业当期发生的重大的与环境相关的事项,个别企业会在重要事项、业务回顾与展望、公司基本情况简介中反映。

上述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内容包括:企业环境政策环保投资,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减免,其他环境支出,排污费资源税,资源补偿费,iso等环境相关认证,绿化费,诉讼费,罚款,赔偿与奖励等。

3.2我国强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大多数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只集中在一项或几项内容上,而不是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的要求,披露企业必须公开和自愿公开的环境会计信息,这就导致披露内容不。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有的公司披露的内容较多,有的披露得较少,不同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内容不同、方式不同。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未经环境审计。审计报告中没有涉及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内容,年报中也没有相关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鉴证,这大大降低了环境会计信息的性。

4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发展的建议?

及时,健全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

第二,加强对环境会计的监督。企业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会、如实地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

第三,制定激励措施给主动、如实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以适当奖励,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比例和质量。

第四,积极促进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尽管目前西方的环境会计理论也并不十分完善,但不可否认其有许多合理的可借鉴之处。

中国企业应在借鉴国外环境会计实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从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着手,在推进环境会计准则建设的同时加强政府监管,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道路,使环境会计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探讨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1)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性保护环境的热潮的掀起,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在将环境会计纳入企业会计核算范围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开始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但是我国当前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还不完善,存在许多的问题,无法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所以本文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论述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现状 建议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较大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过度开发、消耗自然资源甚至污染环境,致使环境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环境会计作为加强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企业环境会计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混乱,没有基本的规范可循,使企业的报表使用者无法获得相关的环境信息,所以有必要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首先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目的就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所以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要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为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利益相关者就是指获得公司某种形式的利益或承受公司活动—财务、社会或环境活动,产生风险的个人和群体。主要有企业内部的经理人员和员工、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社会公众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所需的环境会计信息各有不同,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也各异,比如投资者出于对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虑,自然非常关心企业的环境绩效会对企业财务上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产生何种影响;政府因为将环境资源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交付企业使用,自然会关注企业的受托责任的执行情况及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环境法规的一致性。但是目前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局限性

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等教授的调查,企业目前环境事项的披露方式主要有五种:(1)包含在年度报告中(36%);(2)内部工作会议记录(36%);(3)单独报告(14%);(4)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9%);(5)包含在董事长的报告中(5%)。从上面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各个企业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不一样,也没有一种占优势的披露方式。“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和“包含在董事长报告中”这两种方式作为企业内部年度总结的一部分内容,根本无法面向社会大众,对于企业报表的外部使用者无法获取信息。对于现行的年度报告提供的信息只能是能以货币计量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而对于一些关于企业环境绩效的信息、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信息无法披露,而政府管理部门却非常关心企业的环境绩效,以及由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的潜在的负债和风险,这些都无法表示出来。企业若采用“单独报告”的模式,可以满足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要求,但这种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它造成了会计上某些项目在确认、计量上的重复,容易造成报表使用者的困惑,弄不明白企业的资产、负债及费用等到底是多少。此外,在现行的年度会计报告之外,另设一套单独的报告,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总之,纯粹采用独立的环境报告在经济上不划算,而且又容易造成报表使用者的困惑。对于会计报表附注,它仅仅只反映了一部分环境会计信息,无法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全貌。因此对于环境信息的报告模式应当有所改进以满足不同需求者。

(三)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比例偏低,政府机构监管松散

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像环保局、证监会等都没有提出对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必须披露环境信息,像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公司都是环境敏感行业,也没有主动做这些事。他们在北美上市,英文报告中还会加一段关于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的话题,但是中文报告里却未涉及。据统计,各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明显偏低,总体的环境信息披露比例只有34.39%和36.99%,几个污染行业的披露比例都仅在50%至80%之间,重污染企业的总体披露比例也仅为55.75%和61.60%,显然与行业特点不符。同时,非重污染行业18.33%和18.48%的披露比例与重污染行业的55.75%和61.60%相差甚远,如果再考虑综合类企业中的那些从事重污染行业生产的企业,这一比例的差距将更为悬殊。总体来说,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公布环境报告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寥寥无几,在公布环境资料方面持低调姿态,公布的环境资料不且可比性差,较少有定量的资料,且定性信息不附时期。

(四)缺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和环境会计相关的指导性文件,所以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操作性,企业往往各行其事,披露的信息量也相当不足、不,而且不规范,相互之间缺乏可比性,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可以说,我国现行用于指导企业会计及其报告的法规制度,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基本上没有作出什么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低调处理环境会计信息,以减少该类信息披露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出于竞争的压力可能只会披露一些取得较好环境绩效的信息,而对企业自身不利的信息经常会只字不提,如此而来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就难以获得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难以对企业环境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无法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的评价,影响其决策。

二、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的几点建议

在分析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后,结合国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体系。

(一)环境会计报告应采取主表加附表的模式

由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可以看出,企业既要披露环境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同时也要披露企业带来的环境影响方面的信息。但是不同的信息需求者对信息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为了便于他们的阅读,信息的披露应采取主表加附表的方式,即将及时类可以用货币量化的环境会计信息采用非独立报告的形式包含在现行财务报告中,同时将及时类和第二类不可用货币计量的环境会计信息采用独立报告的形式集中在一张会计报表中,作为三大报表的附表。非独立的环境报告包含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等,它涉及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费用支出等等项目,可以分别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增加一些和环境信息有关的科目来披露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独立的环境报告作为三张主表的附表,既包括财务信息又包括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可以包括三个项目,一为资产负债表项目,二为利润表项目,三为现金流量表项目。这三个项目可以根据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填写。非财务信息主要有: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企业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的环保政策;环境质量状况,如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主要质量指标的达标率等。这部分信息可以采用文字叙述方式,也可以采取表格、图表等形式。采用这样的模式就可以帮助使用者评估企业的环境措施对其财务状况的影响,确定企业当前的状况和未来前景。

(二)加强政府机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宣传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存在不会、如实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的可能性,而社会公众要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因此,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其中,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会计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此外,公众压力也是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动因。实施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

【摘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变得更加迫切,要求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我国企业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因,可以对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关系进行博弈分析。文章通过对三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提出了改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策略,以有效地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博弈论; 利益主体

一、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环境会计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环境会计的基本问题和核心内容,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环境会计的研究,目前,环境会计特别是其中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与实践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比例并不高,且披露内容不完整,方式不规范;环境信息的质量较低,实用性差,真实性不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和准则等不够健全;政府及公众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及监督不迫切、不主动等。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针对环境资源的相关利益主体,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分析,以寻求改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策略。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

由于环境资源具有非排他性,环境资源的消费者不仅仅是每个自然人,还包括依靠环境资源进行生产或是产品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环境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因此,环境资源的相关利益主体相当广泛,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应该包括政府、社会公众、企业经营者和股东。这些利益相关者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推动或抵制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政府和企业的博弈分析

政府和企业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其关注的目标一定是不一致的。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自身经济利益较大化是其最根本的目标,因此,只要有利于企业价值增长的活动,企业就可能为达到目的而忽略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而政府由于其特殊的角色地位,就必须着眼于公共事业,因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明确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服务。那么,作为评价企业环境资源使用及保护情况和预测未来环境质量及风险的依据,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理所当然成为了企业和政府博弈的对象。在这里,假设政府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有监督和不监督两种情况,企业面对政府的要求有披露和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两种情况,那么可以构建如下博弈模型(见表1):

在这个博弈过程中,企业如果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则要花费-5的成本,政府的监督也要花费-5的成本。但若政府监督企业是真实地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则会给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公众也会对企业给予一定的好评,提高企业的社会商誉,企业就可获得收益为10。但若政府发现企业未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则会处以-10的罚金。如果政府无作为,不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任何监管,则会受到公众谴责,遭受-1的损失。从表1可以看出,此次静态博弈的一个纳什均衡是(-1,0),即企业选择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政府也不对环境会计的信息进行有力的监管,这便是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同时从表1还可得到,此时纳什均衡的社会总收益并不是较高,只有-1,而且也不是公众最希望得到的现状。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制定更合理的制度,对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及监督进行改进,使得均衡向政府有效监管和企业披露的方向转移。

因此,公众在中间就起到了很大的潜在作用,如果面对政府的无作为,公众采取更强烈的谴责态度,使得政府无作为的损失更多,如达到-5。如果公众对于政府的有效监督,应给予更多的响应和支持,使政府监督的收益达到3,那么,此时的纳什均衡就会向政府监督和企业披露的方向转变,即(3,5),同时,社会的总收益也会得到显著提高,达到8,结果如表2。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着力研究开发监督的方法,使得监管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也有助于均衡向的方向转移。

(二)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博弈分析

在企业和公众的博弈关系中,企业是环境会计信息的供给者,而公众是该信息的需求者。作为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的目标当然也是不同的,也都会选择有益于各自利益较大化的行为。所以,在他们之间,很难就信息的披露达成一致的标准,因此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博弈应该是一种短期非合作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假设公众所面对的是上市公司,则企业的可选策略有真实披露或是虚假披露,那么公众对于企业的信息披露,可以选择购买该企业股票或不购买,则此时的博弈模型可见表3:

如果信息供给者真实、充分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则理性的投资者会根据真实信息作出投资决策,使其效用达到较大化,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然而,从表3可以看到,无论社会公众怎样选择,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虚假披露或者不披露时的收益总比真实披露时大。因此可以推测出,在一次性静态博弈中,企业总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虚假披露或不披露,而理性的公众也会预见到企业可能的行为,从而选择不购买该企业股票。那么此次静态博弈的结果是,双方收益分别为(5,4)的组合构成了纳什均衡,即企业选择虚假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而公众选择不购买,此时社会总收益为9。

此时的均衡状态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这样的结果既不利于企业发展,也不利于公众的收益较大化,因此,应该对此时的状态进行合理的改进。可以通过增加真实披露的收益和降低虚假披露的收益两个方案,使企业选择真实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同时公众选择购买该企业股票,进而使两者的自身利益都达到较大化,此时的博弈也可达到均衡。

对于提高真实披露的收益,可以采取的策略是选择合适的激励机制,即政府可以对于真实披露的企业给予更多的奖励及税收优惠政策,公众也对进行真实披露的企业给予更多的好评。或是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使企业降低披露成本,进而提高真实披露的收益。此时博弈模型可转变为表4:

对于降低虚假披露信息的收益,可以采取的策略为加强监管及惩罚力度,并利用媒体的力量,对虚假披露的企业进行反面宣传,使得该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降低,社会商誉下降,从而使得企业进行虚假披露的收益降低,此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博弈模型可由表3转变为表5。

(三)企业经营者和股东的博弈分析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股东考虑的是企业的价值升值,而经营者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因此,股东为了达到自身利益的较大化,就会选择不同的激励措施以鼓励经营者,使其目标和自己一致,共同为企业创造较大的利润。但经营者也可以选择不接受股东的激励,仍旧按自己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此时,可以构造出如图1的博弈模型:

由图1的动态重复博弈模型可以看到,企业的经营者最终会选择和股东站在同一面,对于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披露,即只披露对企业效益有好的影响的方面,而对不好的信息则不披露或进行虚假披露,从而达到企业利益的较大化,但此时并不一定是整个社会利益达到了较大化。因此,对于股东和经营者的监督,以及对他们的环保理念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将起很大的作用。

三、结论

通过上述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到: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及股东都不同程度地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起到促进作用,但同时又会在某些方面阻碍着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从企业来说,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必然趋势,充分、及时、、地披露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政府而言,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监管,加快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准则的建立和完善,加强立法执法力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在社会公众方面,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得越真实、充分,就越容易实现公众利益的较大化,那么公众对政府及企业的评价和信心都会提高,进而也会提高企业的环境商誉,政府也将更加得到公众的信任。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成因分析

目前我国环境 会计 信息披露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环境会计信息的失真、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不规范等。

对于造成上述信息披露的不足,是存在多方面的原因的。基于以上信息披露的诸多问题,下面就其成因进行分析。

一、缺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 法律 法规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和环境会计相关的指导性文件,所以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可操作性, 企业 往往各行其事,披露的信息量也相当不足、不,而且不规范,相互之间缺乏可比性,远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低调处理环境会计信息,以减少该类信息披露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出于竞争的压力可能只会披露一些取得较好环境绩效的信息,而对企业自身不利的信息经常会只字不提,如此而来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就难以获得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难以对企业环境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无法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的评价,影响其决策。

而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形式,致使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

二、信息披露意识较差

1、公众的披露意识不强

在我国,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不迫切。社会 经济 发展 到今天,环境资料信息使用者仍然主要是政府部门。他们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及税收等规定,以改善环境。事实上真正可能有助于环境资料公布方面取得进展、有助于环境会计相关法规与准则的制定的因素,是公众对环境问题日益增强的关注。公众压力是促进环境会计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而作为没有以环境会计为信息主体的企业,现在它并没有感觉到公布环境信息与自身有何关系,更谈不上有何压力。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政府和公众接受但并未强化“绿色化”意识,对公司信息披露未产生更大的压力。同时,目前培养的会计人员还是以传统会计为标准,很少有开环境会计或与环境会计有关的课程,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对传统上的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相关专业即使有所了解,也只是审计、税务、财政等,对环境会计甚至闻所未闻。

2、企业的环境资源意识淡薄

一直以来,国家一直提倡企业的利益要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一致,在经济利益上强调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相结合、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相结合、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但是,我国目前有些企业仍存在着“重经济,轻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等思想。这些思想与行为在市场上还占很大比例,这就说明公众的整体环境意识比较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的压力很大。企业本身一心要降低成本,而考虑环境的支出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企业不会太愿意考虑环境方面的问题,这就致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缺乏公众的普遍参与。即使对环境问题进行了考虑的单位,最重要的促进因素还是来自政府的压力,包括环境法规及行业政策,而非企业的主动所为,更非来自社会公众的压力。所以从观念上来说,企业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尚未形成,对环境会计在建立健全

三、环境 会计 信息披露理论与实践上的不完善

1、环境会计的理论未形成完整的信息披露体系

据北京大学光华管 理学 院王立彦等教授的调查, 企业 目前环境事项的披露方式主要有五种:①包含在年度报告中(36%);②内部工作会议记录(36%);③单独报告(14%);④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9%);⑤包含在董事长的报告中(5%)。

从上面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各个企业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不一样,也没有一种占优势的披露方式。“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和“包含在董事长报告中”这两种方式作为企业内部年度 总结 的一部分内容,根本无法面向社会大众。对于企业报表的外部使用者来说,根本无法获取信息。对于现行的年度报告提供的信息只能是以货币计量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而对于一些关于企业环境绩效的信息,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信息进行披露。而政府管理部门却非常关心企业的环境绩效,以及由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的潜在的负债和风险,这些都是无法表示出来的。企业若采用“单独报告”的模式,可以满足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要求,但这种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它造成了会计上某些项目在确认、计量上的重复,容易造成报表使用者的困惑,弄不明白企业的资产、负债及费用等到底是多少。此外,在现行的年度会计报告之外,另设一套单独的报告,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总之,纯粹采用独立的环境报告在 经济 上不划算,而且又容易造成报表使用者的困惑。对于会计报表附注,它仅仅只反映了一部分环境会计信息,无法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全貌。因此对于环境信息的报告模式应当有所改进以满足不同需求者。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在我国已初步形成,在内容上主要通过环境会计报表、报表注释、补充报表以及其他会计信息等方式予以揭示。在形式上主要通过文件的种类及格式的规定。但是,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的规定,均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即缺乏 科学 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它并没有像国外(例如美国)那样,由系统的专业性文件加以规范,而是一般只围绕环保投资、排污费、绿化、环境认证等内容进行披露,对企业整体的环境政策及环境绩效都没有反映。这就使得环境政策不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无法为信息使用人提供长期决策的信息。因此,现存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相对市场规范的要求来说还相去甚远。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践上的不完善

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上看,多数较为注重研究理论性较强的环境会计理论,诸如环境会计披露的形式,而对引用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运用于环境会计实践的操作性却缺乏具体的研究。此外,有关环境会计制度规则方面的研究也显得比较薄弱,使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没有规范可循,阻碍了它的开展。

四、企业提供的信息不能被公众满足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所需的环境会计信息各有不同,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也各异,比如投资者出于对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虑, 自然 非常关心企业的环境绩效会对企业财务上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产生何种影响;政府因为将环境资源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交付企业使用,自然会关注企业的受托责任的执行情况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环境法规的一致性。但是目前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五、环境信息管理方面出现障碍

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像环保局、证监会等都没有提出对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必须披露的环境信息。像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公司都是环境敏感行业,也没有主动做这些事。他们在北美上市, 英文 报告中还会加一段关于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的话题,但是中文报告里却未涉及。

如果没有相关的 法律 、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大多数企业目前将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大多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披露这方面的信息,怕损害企业的环保形象。目前我国已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但环保立法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执法的力度都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以上这些内容——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诸多方面出现问题的成因分析。这些原因充分的说明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既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是我国企业自身进行良性 发展 的必然要求。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试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

【摘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变得更加迫切,要求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我国企业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因,可以对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关系进行博弈分析。文章通过对三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提出了改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策略,以有效地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博弈论; 利益主体

一、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环境会计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环境会计的基本问题和核心内容,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环境会计的研究,目前,环境会计特别是其中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与实践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比例并不高,且披露内容不完整,方式不规范;环境信息的质量较低,实用性差,真实性不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和准则等不够健全;政府及公众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及监督不迫切、不主动等。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针对环境资源的相关利益主体,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分析,以寻求改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策略。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

由于环境资源具有非排他性,环境资源的消费者不仅仅是每个自然人,还包括依靠环境资源进行生产或是产品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环境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因此,环境资源的相关利益主体相当广泛,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应该包括政府、社会公众、企业经营者和股东。这些利益相关者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推动或抵制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政府和企业的博弈分析

政府和企业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其关注的目标一定是不一致的。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自身经济利益较大化是其最根本的目标,因此,只要有利于企业价值增长的活动,企业就可能为达到目的而忽略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而政府由于其特殊的角色地位,就必须着眼于公共事业,因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明确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服务。那么,作为评价企业环境资源使用及保护情况和预测未来环境质量及风险的依据,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理所当然成为了企业和政府博弈的对象。在这里,假设政府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有监督和不监督两种情况,企业面对政府的要求有披露和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两种情况,那么可以构建如下博弈模型(见表1):

在这个博弈过程中,企业如果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则要花费-5的成本,政府的监督也要花费-5的成本。但若政府监督企业是真实地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则会给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公众也会对企业给予一定的好评,提高企业的社会商誉,企业就可获得收益为10。但若政府发现企业未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则会处以-10的罚金。如果政府无作为,不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任何监管,则会受到公众谴责,遭受-1的损失。从表1可以看出,此次静态博弈的一个纳什均衡是(-1,0),即企业选择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政府也不对环境会计的信息进行有力的监管,这便是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同时从表1还可得到,此时纳什均衡的社会总收益并不是较高,只有-1,而且也不是公众最希望得到的现状。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制定更合理的制度,对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及监督进行改进,使得均衡向政府有效监管和企业披露的方向转移。

因此,公众在中间就起到了很大的潜在作用,如果面对政府的无作为,公众采取更强烈的谴责态度,使得政府无作为的损失更多,如达到-5。如果公众对于政府的有效监督,应给予更多的响应和支持,使政府监督的收益达到3,那么,此时的纳什均衡就会向政府监督和企业披露的方向转变,即(3,5),同时,社会的总收益也会得到显著提高,达到8,结果如表2。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着力研究开发监督的方法,使得监管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也有助于均衡向的方向转移。

(二)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博弈分析

在企业和公众的博弈关系中,企业是环境会计信息的供给者,而公众是该信息的需求者。作为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的目标当然也是不同的,也都会选择有益于各自利益较大化的行为。所以,在他们之间,很难就信息的披露达成一致的标准,因此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博弈应该是一种短期非合作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假设公众所面对的是上市公司,则企业的可选策略有真实披露或是虚假披露,那么公众对于企业的信息披露,可以选择购买该企业股票或不购买,则此时的博弈模型可见表3:

如果信息供给者真实、充分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则理性的投资者会根据真实信息作出投资决策,使其效用达到较大化,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然而,从表3可以看到,无论社会公众怎样选择,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虚假披露或者不披露时的收益总比真实披露时大。因此可以推测出,在一次性静态博弈中,企业总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虚假披露或不披露,而理性的公众也会预见到企业可能的行为,从而选择不购买该企业股票。那么此次静态博弈的结果是,双方收益分别为(5,4)的组合构成了纳什均衡,即企业选择虚假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而公众选择不购买,此时社会总收益为9。

此时的均衡状态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这样的结果既不利于企业发展,也不利于公众的收益较大化,因此,应该对此时的状态进行合理的改进。可以通过增加真实披露的收益和降低虚假披露的收益两个方案,使企业选择真实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同时公众选择购买该企业股票,进而使两者的自身利益都达到较大化,此时的博弈也可达到均衡。

对于提高真实披露的收益,可以采取的策略是选择合适的激励机制,即政府可以对于真实披露的企业给予更多的奖励及税收优惠政策,公众也对进行真实披露的企业给予更多的好评。或是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使企业降低披露成本,进而提高真实披露的收益。此时博弈模型可转变为表4:

对于降低虚假披露信息的收益,可以采取的策略为加强监管及惩罚力度,并利用媒体的力量,对虚假披露的企业进行反面宣传,使得该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降低,社会商誉下降,从而使得企业进行虚假披露的收益降低,此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博弈模型可由表3转变为表5。

(三)企业经营者和股东的博弈分析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股东考虑的是企业的价值升值,而经营者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因此,股东为了达到自身利益的较大化,就会选择不同的激励措施以鼓励经营者,使其目标和自己一致,共同为企业创造较大的利润。但经营者也可以选择不接受股东的激励,仍旧按自己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此时,可以构造出如图1的博弈模型:

由图1的动态重复博弈模型可以看到,企业的经营者最终会选择和股东站在同一面,对于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披露,即只披露对企业效益有好的影响的方面,而对不好的信息则不披露或进行虚假披露,从而达到企业利益的较大化,但此时并不一定是整个社会利益达到了较大化。因此,对于股东和经营者的监督,以及对他们的环保理念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将起很大的作用。

三、结论

通过上述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到: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及股东都不同程度地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起到促进作用,但同时又会在某些方面阻碍着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从企业来说,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必然趋势,充分、及时、、地披露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政府而言,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监管,加快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准则的建立和完善,加强立法执法力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在社会公众方面,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得越真实、充分,就越容易实现公众利益的较大化,那么公众对政府及企业的评价和信心都会提高,进而也会提高企业的环境商誉,政府也将更加得到公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