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车辆工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车辆工程论文:车辆工程专业网络通信的论文
1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网络通信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课时比重偏低,缺乏对新概念、新技术的介绍;
(2)设备陈旧,缺乏实用性实验的开设;
(3)科研活动参与率低,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培养体系;因此,在培养体系、课程平台、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车辆工程专业网络通信类课程进行全新的探讨,既可以作为对“机电结合,特色分流”交叉教学的补充和深化,也可以通过车辆工程专业“以点带面,见贤思齐”,带动其他专业学生对网络通信类课程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体系的改革
现有网络通信类的课程教学以车载CAN和LIN网络理论的认识为主,实验教学则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内容为主。但是,传统的车载网络已失去原有的主导地位。针对“以车为本兼顾网络”的原则,需要逐步扩大网络通信类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学生立足本专业课程,学科交叉,勇于探索。通过车辆工程专业导论和认知实习,重点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初步建立学生对车载网络知识体系的感性认识。展示本专业前期积累的各项成果,如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等,为后续知识体系交叉学习打下基础。在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选择车辆外围相对独立、功能简单,但系统结构较为完整的网络通信类实验项目,力求学生能在课程实验中能加深对车载网络通信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车载网络算法优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课程设计、竞赛的形式,选择适当的课题展开具有实际工程应用的综合训练。围绕汽车行业生产、研发过程中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问题进行选择,力求实现能正常运行的实验室样机,提高学生在车载网络通信及优化方面的综合能力。
3课程平台的改革
围绕培养体系的三个层次,对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性规划,在专业基础课中增设网络通信类基础课程,整合优化成“大机械类基础课程平台”,并配合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适当增设专业特色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方向和车载网络通信方向的分流。在先修机械类、通信类公共课程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专业兴趣为主要依据,搭建“车载网络特色课程平台”。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既要增设网络通信类课程,还要兼顾原有机电类课程的设置。相互支撑,构建车载网络特色课程群,通过车辆机械与电子信息学科体系的交叉,实现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1基础平台
通过增设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课程,结合相应的课程实习,将通信网络类课程融入到基础课程平台中。以主题会议、专家报告等方式向低年级学生介绍行业前沿技术以及网络在汽车中具体应用,形成直观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兴趣。由于总课时的限制,通信网络类基础课程以小课时、重实践、多交叉的形式进行调整。由于机械类课程在车辆工程总课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网络通信类的课程根据“不同方向不同要求”的原则进行压缩。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压缩课时量,以增设相关网络通信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在总学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如果不进行专业分流,势必会造成机械类课程与电子信息类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发生冲突。面向高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形成车辆与通信互为支撑、优势互补的格局。创新性的将部分学生引导到车载网络通信方向,有效缓解机械与通信类课时冲突的问题。
3.2特色平台
围绕新能源汽车、车载网络等汽车行业重点研究方向,设置课题研究小组,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负责人,配备2-3位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团队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交叉,阶梯分工明确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鼓励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自由组合,选择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创新平台的课程覆盖了车辆、机械、通信等领域,涉及汽车电子、新能源和通信网络等多个方向,满足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兴趣要求。团队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交叉,阶梯分工明确;对部分本科生,仿照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指导的培养制度,进入实验室协助配合研究生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实现导师负责、研究生协助的双导师培养制度。
4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师在课程中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通信类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同时具备车辆工程和网络通信的知识,既能将教学内容从机械知识结构拓展到网络通信领域,也能够将网络通信领域的近期技术应用到车辆工程中。但我国高校中在机械工程和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为了充实教学队伍,可以聘请汽车行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同时,支持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新技术。鼓励学生将新想法、新创意,以发明专利、科技创新竞赛的形式实现。对构思新颖的选题给予必要的科研经费和指导,同时设定创新学分,进一步推动创新研究。
5结语
根据车辆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现有培养方式的不足,对网络通信类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学改革三年来,主办部级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一项,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6项。针对培养体系、课程平台、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对网络通信类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不同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交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车辆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车辆工程论文:轨道车辆RAMS工程技术论文
1RAMS工程技术体系建设
1.1RAMS工程技术体系建设思路
为了构建科学实用的轨道车辆RAMS工程技术体系,需从实施RAMS工程需求出发,进行背景调研,分析、归纳、吸收国内外文件、标准、规范、指南、报告等文献和工程应用经验及要求.根据列车产品特点开展需求分析,分析列车产品RAMS工作特点及现状、现有规范的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同时结合RAMS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发展趋势,开展列车产品RAMS工程技术体系的研究工作.轨道车辆RAMS工程技术体系的研究途径如图1所示.按照图1实施途径的要求,可将RAMS工程技术体系分为RAMS管理、RAMS设计分析、RAMS信息和验证确认4个模块,有步骤地实施和开展.
1.2全寿命周期RAMS工作
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轨道车辆产品特点出发,结合标准EN-50126/GB/T21562,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确定轨道交通列车产品在全寿命周期内每个阶段需要开展的RAMS工作.
1.3RAMS工程技术体系框架
轨道车辆RAMS工程技术体系结合产品的研制特点,考虑全特性、全系统和全过程,按照RAMS管理、RAMS设计分析、RAMS信息和验证确认等分类进行构建,轨道车辆RAMS工程技术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1.4建设实施
1)组织和队伍建设.成立公司级管理组织,成立RAMS技术专业化队伍,各相关单位设置专职RAMS管控人员,对设计、工艺和信息等方面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形成RAMS工作队伍.
2)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建立RAMS管理控制程序,明确RAMS工作流程和各部门RAMS工作中的职责.编制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相关分析的RAMS技术规范和标准,明确每项工作的方法和标准,使每项RAMS工作都有明确责任人和标准模板.
3)RAMS信息管理平台构建.根据轨道车辆特点,按照RAMS信息的特征开发的RAMS信息管理、分析和应用的数字化RAMS信息管理平台.该系统将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RAMS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储存、更新、维护和利用,以提高信息工作效益和效率为目的,为收集、分析、处理及反馈列车研制与运营中的RAMS信息提供必要、快捷的渠道和实用工具.RAMS信息平台总体框架和登录界面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4)产品项目应用和管理.结合产品项目应用RAMS信息平台、RAMS管理制度和RAMS分析技术规范,在实际产品项目中开展RAMS分析和管理。
2工程应用实例
我们设计、实施的RAMS工程技术体系在产品项目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结合某动车组项目,从性分配、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安全性分析、故障树分析、维修性分析和RAMS信息评估等方面对应用情况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2.1性分配及FMEA分析
1)性分配.根据给定的性指标,结合各子系统现有的性数据信息,采用评分分配方法,通过有经验的设计人员或专家对影响性的最重要的因素进行打分,并对评分值进行综合分析而获得各单元产品之间的性相对比值,根据相对比值对每个子系统分配性指标,得到动车组子系统的性指标.
2)FMEA.按照FMEA规定的分析方法和程序对构成产品的系统、子系统和零部件,或对构成工艺过程的各工序,或对运用维修过程的各种检查方法、维修措施进行了逐一分析.通过分析找出产品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确定每一故障对人员和系统的安全、任务的完成、系统性能、维修性及维修要求等潜在的影响,并按其影响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概率,确定其危害性,找出薄弱环节,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轻这些影响.从而为提高产品性和维修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维修计划、后勤保障分析、试验计划的验证及检查等提供信息.
2.2安全性及故障树分析
1)隐患识别及分析.利用系统安全性工程方法,识别了动车组的隐患,充分考虑了人员、过程和系统运行模式,并完整地记录了结果,评估其风险,从设计、工艺、运营和维修等方面进行改进,使风险降低到容许风险范围,实现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2)故障树分析.利用FTA寻找重大或频发故障的原因和/或原因组合,即寻找导致故障发生的所有故障模式,协助分析人员发现潜在故障,发现设计较薄弱环节,指导故障维修,以便改进设计或使用和维修方案.例如对故障代码为25EF的故障进行故障树分析.
2.3维修性分析
为了保持和恢复产品的固有性和安全性,即按设备的性状况,以最少的维修资源消耗,应用逻辑决断方法来确定所需的维修内容、类型、间隔期和维修级别,制定预防性维修大纲,从而达到优化维修的目的.时线分析表可以清晰的表示大量并行作业之间的时间关系,如表5记录牵引系统各保障工作项目的时线分析明细及人力人员的使用情况。
3结论
本文通过轨道车辆产品全寿命周期工作研究,确定了产品项目不同阶段的RAMS工作项目,研究并建立了包含RAMS管理、RAMS设计分析、RAMS信息和验证确认四部分RAMS工程技术体系,并通过组织、队伍、制度、规范和信息等方式在实际产品项目中进行了实施和应用,确定了技术体系的有效性.该RAMS工程技术体系的建设,对RAMS工程在轨道交通的应用和轨道车辆产品性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王贵国 张荧驿 谈立成 李娜 曹源 单位: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车辆工程论文:车辆使用地铁工程论文
1、工程车辆运用管理
1.1工程车辆运用管理职责
1.1.1负责工程车辆的日常保养工作,确保工程车辆状态良好。
1.1.2负责工程车辆驾驶和出车前检查工作,按照规章制度规定执行工程运输和调车作业,确保工程车辆运行安全。
1.1.3负责工程车辆检修周期间隔期非带压力润滑油、冷却水的加注检查,负责燃油需求计划提报,配合做好燃油添加,确保机车状态良好。
1.1.4负责运用工程车辆故障报修,交验参与,确保内燃机车故障得到及时处理。
1.1.5制定和修订整备、操作作业标准,对驾驶、安全方面提出整改措施及设备技术改造意见。
1.2工程车司机的组成和任务工程车司机乘务组由两名司机组成,一名司机担任操作司机,一名司机担任调车员或车长。工程车司机直接掌握着机车,担负着行车安全职责。因此,对工程车司机必须经过严格挑选,由身体健康、工作认真负责且有吃苦耐劳精神的人员组成,并经过技术业务培训,经考核成绩合格,方可担当乘务工作。
1.3工程车辆的运用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车辆运用是根据施工作业用车部门,编制的月度施工作业计划报车辆部签署配合意见,并报调度部生产管理室,由分公司统一编制下发月度施工行车通告作业计划。车辆部根据施工作业计划用车需求,结合工程车辆检修计划和机车质量状态进行综合协调安排。在施工作业前24小时,由使用单位向车辆部提交工程车辆使用计划申请单,申请单包括装载货物品名、重量、尺寸、件数、装卸车地点、时间、加固方法、编组要求、乘车人数、负责人姓名、电话、押车人姓名、电话、使用内燃机车时间、运行区段及作业要求和相关安全措施等内容。车辆部根据用车需求及运行注意事项,合理安排司机和机车,保障施工计划顺利实施和行车作业安全。
2、工程车辆维修管理
2.1工程车辆维修管理职责
2.1.1负责工程车辆各类修程、检查保养及修理工作(委外单位或厂家合作完成),确保工程车辆符合运用要求。
2.1.2负责建立工程车辆检修台帐,填写每台机车车辆履历表,按照检修周期安排检修计划,及时向各生产部门提交检修计划,跟踪检修计划实施。
2.1.3负责《设备设施维修使用界面分界规定》中职责范围内的工程车辆的保养、维修工作,确保其技术状态良好,符合使用要求。
2.1.4负责工程车辆临时故障的维修工作,确保运用用车需求。
2.1.5负责做好维修车交付运用的验收工作,对不良处所及隐患应及时整改和处理。
2.2检修原则工程车辆的检修工作实行“预防为主,养修并重”的原则,实行以检查保养为基础、项目修理和计划性修理相结合的检修制度。工程车辆检修工作应严格执行保养规程、修理规范和检修技术标准的规定。使用单位应探索应用诊断技术,实施状态监测下的预防维修,使工程车辆王峰西安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16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2.3检修内容工程车辆的检修工作包括保养和修理。在检修工作中,应严格遵守修理规范,认真执行检修标准。
2.3.1工程车辆的保养工程车辆的保养主要分为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
(1)日常保养是在每天或出乘前后,由司机按规定项目进行以清洁、紧固、调整、润滑为主要内容的预防性日常检查工作,以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定期保养是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由检修车间按规定项目进行以检查、调整、紧固、润滑和排除不正常状态为主要内容的定期检查工作。工程车辆定期保养周期为2000~3000km或一个季度。
(3)对新制或大修后的工程车辆,须进行走合期保养;季度温度变化时,还须进行换季保养,以确保其正常使用。
2.3.2工程车辆的修程工程车辆修理分为小修、项修、大修三种修程。
3、救援应急处置
工程车辆在运行或调车作业中,由于车辆走行部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工程车辆脱轨时,司机应按规定进行处理,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行车调度或车辆段调度,并组织救援起复,及时开通线路。
起复方法常见的救援复轨方法有吊复法、拉复法和顶复法。吊复法是用轨道起重机吊复轨道车的方法。拉复法是用复轨器(道爬子)使脱轨的工程车辆由机车牵引复位的方法。顶复法是用液压式复轨器顶起脱轨的工程车辆,再横向位移后复位的方法。目前,国内工程车辆脱轨以后使用的复轨器主要为液压式复轨器,型号主要有Y-FG、JYW、JFZ1-A和DFZ型。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起复速度快,速装快卸,适应性强。
4、西安地铁工程车辆管理工作
4.1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车司机运作管理和内燃机车检修管理归属车辆部统一管理,此管理模式便于工程车辆的日常保养,能及时掌握工程车辆的运用状态,保障工程车辆故障及时修复,有利于提高内燃机车出库率。
4.2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车辆的配属管理:内燃机车配属车辆部管理,网轨检测车、钢轨打磨车、接触网作业车、接触网放线车、隧道清洗车、平板车等配属设施部管理。4.3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车辆种类较多,不同种类的工程车辆因其结构存在差异,在不同的外在条件下,应采取的起复救援方式不同。需要对各类工程车辆的起复救援方式进行现场模拟,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援起复方案,并在日常加强救援演练,提高救援起复的成功率,在最短时间内开通线路,恢复地铁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结束语
工程车辆运用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完成施工、调车作业、紧急救援任务提供动力,而工程车辆检修工作是为了确保工程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整个工程车辆管理工作就是要保障工程车辆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紧急救援、施工、调车作业任务。
作者:王峰单位:西安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
车辆工程论文:车辆工程专业网络通信论文
1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网络通信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课时比重偏低,缺乏对新概念、新技术的介绍;
(2)设备陈旧,缺乏实用性实验的开设;
(3)科研活动参与率低,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培养体系;因此,在培养体系、课程平台、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车辆工程专业网络通信类课程进行全新的探讨,既可以作为对“机电结合,特色分流”交叉教学的补充和深化,也可以通过车辆工程专业“以点带面,见贤思齐”,带动其他专业学生对网络通信类课程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体系的改革
现有网络通信类的课程教学以车载CAN和LIN网络理论的认识为主,实验教学则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内容为主。但是,传统的车载网络已失去原有的主导地位。针对“以车为本兼顾网络”的原则,需要逐步扩大网络通信类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学生立足本专业课程,学科交叉,勇于探索。通过车辆工程专业导论和认知实习,重点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初步建立学生对车载网络知识体系的感性认识。展示本专业前期积累的各项成果,如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等,为后续知识体系交叉学习打下基础。在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选择车辆外围相对独立、功能简单,但系统结构较为完整的网络通信类实验项目,力求学生能在课程实验中能加深对车载网络通信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车载网络算法优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课程设计、竞赛的形式,选择适当的课题展开具有实际工程应用的综合训练。围绕汽车行业生产、研发过程中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问题进行选择,力求实现能正常运行的实验室样机,提高学生在车载网络通信及优化方面的综合能力。
3课程平台的改革
围绕培养体系的三个层次,对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性规划,在专业基础课中增设网络通信类基础课程,整合优化成“大机械类基础课程平台”,并配合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适当增设专业特色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方向和车载网络通信方向的分流。在先修机械类、通信类公共课程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专业兴趣为主要依据,搭建“车载网络特色课程平台”。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既要增设网络通信类课程,还要兼顾原有机电类课程的设置。相互支撑,构建车载网络特色课程群,通过车辆机械与电子信息学科体系的交叉,实现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1基础平台
通过增设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课程,结合相应的课程实习,将通信网络类课程融入到基础课程平台中。以主题会议、专家报告等方式向低年级学生介绍行业前沿技术以及网络在汽车中具体应用,形成直观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兴趣。由于总课时的限制,通信网络类基础课程以小课时、重实践、多交叉的形式进行调整。由于机械类课程在车辆工程总课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网络通信类的课程根据“不同方向不同要求”的原则进行压缩。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压缩课时量,以增设相关网络通信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在总学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如果不进行专业分流,势必会造成机械类课程与电子信息类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发生冲突。面向高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形成车辆与通信互为支撑、优势互补的格局。创新性的将部分学生引导到车载网络通信方向,有效缓解机械与通信类课时冲突的问题。
3.2特色平台
围绕新能源汽车、车载网络等汽车行业重点研究方向,设置课题研究小组,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负责人,配备2-3位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团队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交叉,阶梯分工明确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鼓励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自由组合,选择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创新平台的课程覆盖了车辆、机械、通信等领域,涉及汽车电子、新能源和通信网络等多个方向,满足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兴趣要求。团队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交叉,阶梯分工明确;对部分本科生,仿照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指导的培养制度,进入实验室协助配合研究生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实现导师负责、研究生协助的双导师培养制度。
4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师在课程中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通信类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同时具备车辆工程和网络通信的知识,既能将教学内容从机械知识结构拓展到网络通信领域,也能够将网络通信领域的近期技术应用到车辆工程中。但我国高校中在机械工程和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为了充实教学队伍,可以聘请汽车行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同时,支持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新技术。鼓励学生将新想法、新创意,以发明专利、科技创新竞赛的形式实现。对构思新颖的选题给予必要的科研经费和指导,同时设定创新学分,进一步推动创新研究。
5结语
根据车辆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现有培养方式的不足,对网络通信类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学改革三年来,主办部级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一项,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6项。针对培养体系、课程平台、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对网络通信类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不同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交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车辆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作者:肖广兵 谢士玉 孙宁 陈勇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论文:车辆工程教学研究与构建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从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的关系出发,分析专业教学借鉴知识管理的可能性,以及利用知识管理、创新专业教学的一些改革举措,并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予以实施效果良好。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专业教学:知识价值链
1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它关于知识及与知识相关的资源和过程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可以为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应用的拓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从宏观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关注整体,是对一个组织系统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及相关资源的管理,任何一个管理过程都应考虑组织整体效益的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定位是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提升组织的竞争力。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显隐知识的转换。在实际的转换中,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隐性知识社会化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重新组合、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这四个转换环节是知识转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并由此形成一个循环上升的知识增值系统。
从微观角度来说,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知识价值链的管理,清除影响知识价值链形成的阻碍因素,加快价值链的形成速度,使组织的知识在运动中不断增值。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知识管理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即知识生成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交流管理,由此又形成诸多知识管理工具。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知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较常见的专家系统、数据仓库等都在知识管理中得到了应用。
2知识,理在专业教攀中应用的可能性
2.1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都具有以下共同点
1)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所需实现的都是组织的整体效益。2)知识管理通过对知识的一系列开发过程,实现和完善自身的管理理念,达成管理目标。3)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存在于知识管理中,也存在于专业教学领域。
2.2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在技术层面也有着共同之处,即两者都运用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由这两种技术还衍生出来许多新型的交流和学习方式,如Blog、网络社区、电子邮件系统、知识资源库等。知识管理和专业教学可以相互借鉴彼此在应用这些技术手段时的经验和成果。
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学习平台,营造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管理知识的过程实际上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吸收知识管理的理念,也是专业教学中的重大变革。
2.3利用知识管理,创新专业教学。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分类思想、知识转化理论、知识价值链的形成等理念,均可以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来。通过借鉴这些理念,可以为学习者营造更为有利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面对面交流、网络社区等直接或间接共享到他人的经验、技能等,从而最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工作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组织智慧。
知识管理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而且更关注隐性知识。专业教学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致力于将显性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学习者,并为学习者所熟知和掌握。学习者对更加重要的隐性知识的学习则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在面对面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或多或少能够通过一些亲身体验的方式学习到隐性知识。但是在非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中,这种隐性知识的学习就被忽略了。知识分类思想提醒专业教学相关人员应该更加关注开发和利用隐性知识。
2.4知识管理环节的划分对专业教学的启迪。知识管理通过总结知识价值链,得出知识管理包含四个过程:知识生成管理、知识积累管理、知识应用管理和知识交流管理。从这点出发,专业教学在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时,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明确教育知识的来源:应该包括已经被认识到的可以拿来学习的知识、还掌握在少数教师、专家、学习者头脑中不能被传播的知识以及新创造的但还未纳入到教育领域中的知识。其次,应该运用一定的鼓励机制和技术手段识别、提取和组织这些知识,使之有序化、系统化。当拥有了大量的知识之后,专业教学可以利用教育资源库、专家系统等手段将这些知识积累起来,并进行管理。学习者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库获取大量的知识,同时又可以将自身独有的知识拿出来供所有人使用。知识通过交流和共享获得增值,这也为产生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3知识,理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段,中的应用
3.1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建构专业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社会对于专业教学提出的要求。专业教学通过构建专业知识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知识源和知识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校园网工程后,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途径。专业教学利用技术手段建立专业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对专业内存在的信息(如学生信息、教学信息、教育资源、头脑中的知识、知识行为、知识资产等)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促进知识的共享,同时也可以利用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集体智慧完成创新知识的目标。
3.2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车辆专业知识管理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就开放使用,广大学生经常访问该系统,最近二个月平均每天的校内师生访问量已经达到1000多人次(注:该专业每届学生数90人,全部在校生400人左右),而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且论坛跟贴人数也不断增长。公务员之家
知识库的内容不断增长,目前有3个管理人员在作专门管理,审核上载内容和会员资格,目前有注册初级会员600余人(校内360人),高级会员35人(校内教师、政府机关处室、行业协会、行业商会),平均每天上载内容达1.6GB。
广大师生对该知识管理系统地反映良好,在对该系统的评价中优良率达到99.4%,而且为的达到82.8%左右。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广大学生觉得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大大超过以前,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学习风气明显改善,学习成绩与往届学生相比也有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系统内间接获得许多工作经验,使得学生毕业后缩短适应时间,特别明显的是学生下企业进行技术实习时,明显显得有信心,工作成效更明显。
4结论
知识管理对专业教学的发展究竟有多大的推动作用,到目前为止,是无法得出结论的。但是可以肯定地说,知识管理能够促进专业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深入。从车辆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和试用情况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知识管理系统可以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是专业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性的改革。2)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管理系统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对提高教学质量、缩短工作后的适应时间又很好的作用。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3)专业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块分割也基本符合专业学习的需要。
车辆工程论文:车辆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分析
一、衔接专业课程群需求
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群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及集中实践环节课程群三大部分。其中学科基础课程群主要包括机械、电力电子、测试控制等相关课程。通过对该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机械、电力电子及测试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课程相关内容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做好基本培养和锻炼。
专业课程群则包括城市轨道车辆结构与原理、城市轨道车辆电力牵引与控制、城市轨道故障诊断技术等专业课程。该部分的课程则使学生系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控制、检测、维护保障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机械结构、电力牵引、电气设备等相关城市轨道车辆的组成和原理,以及其故障诊断、检修方法及手段。
专业课程中的集中实践环节课程群则包括企业实践环节和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环节。该部分课程中的企业实践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教学效果。而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环节则是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及企业实践环节的综合应用,通过在设计应用过程中使用各课程群中的知识点,不仅弥补了专业基础课程抽象不易理解,理论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不足,又解决了专业课程涉及知识领域广、实践性强、不易掌握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将学校的“所学”与企业实践的“所见”充分结合,使知识体系得以融会。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正是起到了衔接及促进各专业课程群效果的作用。
二、内容设置
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系列综合课程设计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设计、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课程设计。在内容设置方面传统课程设计仅隶属于某一门课程,并不注重课程体系其他课程的内容衔接,难以达到训练学生较知识体系的目的,而改革后则避免了这一缺点。在系列综合课程设计中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综合应用性首先在设计选题时,教师考虑其综合应用性,将分散的多门课程串联起来并系统化,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应用训练。具体做法是各综合课程设计教师首先开设多个选题,供学生选择,并考虑其具体特点,即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设计中,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等课程联系起来;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设计将检测与传感技术、城市轨道车辆故障诊断技术等课程联系起来;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课程设计则将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牵引、控制理论等课程联系起来,在综合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中就体现出各选题的综合应用性。
2.工程实践性在考虑选题时,所有的选题都应与城市轨道车辆工程应用有关,使学生具有实际应用的前提,有利于提高课程设计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增强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多样性即选题多样性。选题有的来自于企业的需求,即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创新性的开发;有的来自于国内外文献资料,学生进行实践重新设计,实际复现;有的课题来自于教师科研课题中成熟的研究成果转化,指导学生进行前瞻性的设计。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身的特点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选题,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标。
4.开放性在系列课程设计中,借鉴开放式课程设计模式,以综合课程设计选题为主线,在管理上首先实施开放性管理,指导教师以阶段成果作为考核设计进程标准,给学生开放的课程设计空间,使他们有更多自学和研究的机会。同时配有开放的教学实验室为基地,满足学生开放式实践机会。
三、组织实施
根据上述系列综合课程设计设置的内容及特点,需要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城市轨道车辆综合应用能力及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在组织实施该教学内容时主要通过本专业专职教师的培养、企业导师的参与,同时积极构建课程设计平台,并针对系列课程设计在院内立项研究,从硬件、软件上得以为系列课程设计的实施提供有利的保障。
1.系列课程设计教师培养在系列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配备上使用双导师制,即同时配备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系列课程设计。由于有企业导师的介入,使系列课程设计的选题可以更加实用,设计过程更加接近工程实际。而学校专职教师则可以在课程设计中把握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引导创新设计思路,并管控课程设计过程,使系列综合课程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满足学校培养体系的要求及规范。在学校专职教师培养过程中,注重企业挂职锻炼环节,使挂职锻炼成为专业课程教师的必修环节。通过企业的挂职锻炼,让教师充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相关知识,促进教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实践教学的能力。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使教学内容与本专业需求保持紧密的联系。对于企业兼职导师,则需要他们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在企业有丰富的现场及实践经验,弥补专职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出现知识、技能和视野以及对新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
2.系列课程设计平台搭建为保障系列课程设计的正常进行,除了在指导教师配备及培养方面进行努力外,还进行了系列课程设计的硬件平台的搭建。主要包括设置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用教室,提供基本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实验平台。同时还充分利用实验室等其他平台,具体如下:(1)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在系列课程设计场所的选用中,通过开放性管理,充分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已有的实验室,如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结构实验室、城市轨道车辆自动驾驶实验室、城市轨道车辆检测实验室等场所及相应实验平台完成部分实验,使专业实验室得到充分利用。(2)利用科研平台。当学生的课程设计选题为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题目时,学生则可利用专业教师的科研平台进行设计、实验等相关内容。(3)利用学生创新工作平台。通过学院已经搭建的大学城创新工作室及相关设备,部分学生选题接近时,可以进入这些工作室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工作。
3.系列课程设计立项研究在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的总体设计方案落实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对各综合课程设计进行细化,如选题论证、设计步骤规范、设计工作量的核算、设计指导书的编制等工作,通过院内立项研究,做到选题必须具有工程实践性,设计内容必须具有先进性。对选题进行学生试做,充分验证其课程设计的工作量是否合理,难度是否适中。通过试做学生反馈进行调整,为正式执行教学计划打下基础。
四、结论
在城市轨道车辆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是工程师培养目标的需求,同时也是衔接课程体系各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指导教师的培养、企业导师的介入,并搭建了系列课程设计平台,在软件及硬件上进行建设,并通过立项研究选题,把握其综合性、工程应用性、多样性等特点,取得了一定成果。
作者:师蔚郑树彬方宇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车辆工程论文:学院车辆工程实践教课研究
一、实验教学
1.大力建设“软”实验室。对于缺少一部分实验设备和仪器,导致一些课程的实验无法正常开课的问题,大力发展“软”实验室“,软”实验室指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和仿真软件补充现实实验条件的不足。学校可适当引进一些汽车仿真的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节约成本的同时,又能达到预期效果。
2.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针对实验学时少,可采取开放实验室的措施。学生能主动、自觉地进入实验室学习,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融入日常的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开放实验室需配备专门的实验室人员,专人专职管理。实现传统实验室向开放型实验室转变,势必会增加实验室人员的工作负担,一旦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过多,应采取分时段,分批次的进行的方式,减少混乱现象的发生。但是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不能平推,而应有重点的开放。侧重于构造实验室开放,而检测诊断类实验室则重点开放“软”实验部分。汽车检测和诊断实习类的课程,实验车存在设备损耗,使得费用十分高昂,影响了实验室的充分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要兼顾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增大实验室面积的同时,提供良好的环境,真正实现“站着实习,坐下理论”。
二、实训教学
汽车专业实习教学应该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以真实的汽车或汽车零部件为载体,以仿真软件为辅助手段,在具有丰富维修技术的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在规范的汽车拆装过程中真正理解汽车的结构原理,用汽车专业理论知识及检测设备去分析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正确使用维修设备及工具去排除故障,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汽车专业知识的运用。然而,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与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差距较大。
1.采取多样化实习手段。对于已有的一些实习课程,进行一定改革,如汽车驾驶实习,不应只考察学生的驾驶技能,还应增加一些对于车辆日常维护知识的培训。专业实习应分方向,例如电动汽车和汽车电器方向学生应进行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服务工程方向应主推汽车管理类调研实习。根据专业有目的地实习,学以致用。对于汽车检测与诊断类实习教学,实行开放式教学,一个让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自行设计学习训练方案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集体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学生把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进行评定、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培养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对于实训设备投入过大,实训条件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的情况,可在一定设备投入的基础上,利用汽车仿真技术,让学生在仿真模块里先进行模拟实习。在发动机拆装实习中,我们不可能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台发动机供其拆装,但我们能够做到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台电脑,让他们在电脑里先进行模拟拆装,使学生对发动机各零件之间关系和拆装规范有一个大体地了解,然后再到发动机拆装实验室,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拆装训练。这样的实训教学过程,既保障了实训教学的质量,规范实习操作流程,又能防止让学生直接拆装可能造成对发动机的损坏。仿真辅助教学的时间比例不可过大,避免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教学。
对于汽车服务方向的学生实习,可送学生到签约的实习基地实习。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企业的支持。除此之外可采取实物仿真和计算机与网络仿真。实物仿真指模拟企业环境,建立新型的仿真实训基地。如建立校内汽车服务中心,给学生提供一个近乎真实的实践平台。开放的汽车维护保养中心,对校内车辆、校内工作人员的用车进行维护保养。提高实验器材的利用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习兴趣。建立网络交互式汽车买卖平台,结合二手车评估等课程内容,模拟营销环境,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规范地掌握实际操作基本技能。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独立院校的学生对学习本身就兴趣不大,再加上实训条件不足及教师实践能力不强,根本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手段、多途径的方法,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众所周知,各类学科竞赛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成立汽车新技术研究所、创建由专业教师主管的汽车协会,举办多种多样的体现专业素养的比赛,例如汽车拆装技能比赛、汽车造型设计大赛、汽车知识竞赛、汽车节能比赛、电动车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竞赛,不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物,激发创新思维能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的比赛,加大学院各专业学生与老师之间协作,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学院应加大支持与投入力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采取创新性学分制度。从专业实习中取出一定的学分,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该学分,如参加学科竞赛,各类比赛,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取得技术专利等等。
3.培养双师型教师。教师的自身实践能力不足,教师大多来自于本科非师范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小,大多数老师毕业后直接应聘到校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不足。实习教学的师资水平,直接影响实习教学的质量。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分开教学大大增加了教育成本,这就需要具有理论教学功底高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在人才引进时应考虑引入一些具有汽车维修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对已有在职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使教师即能“教”,有会“做”,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师资队伍的相对统一。所以应该按照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对每位教师制定一个培训计划,除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足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培训计划定期到汽车4S公司、汽车设计公司、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吸收新技术、新方法,熏陶企业文化,并能有效的再现,传授给学生。
以上是从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这两方面分析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的一些改革措施。提高汽车专业技术类人才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好的社会大环境下不断进取,才能保障学校的稳固发展。
作者:邹浙湘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
车辆工程论文:车辆工程专业教课探究
1.台湾科技类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台湾大部分与车辆相关的专业都隶属于机械工程,相当于211以上的台湾科技大学,近似二本左右的屏东科技大学、虎尾科技大学,私立的明志科技大学。台湾科技大学的车辆工程培养目标是培育车辆产业所需专业工程人员,并针对车辆产业的零部件研发、设计、制造、装配,以及营销管理、售后维修等各项技术进行相关教学及研究,以开发先进车辆零部件增进车辆性能及安全性。台湾科技大学、屏东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路线图如图1、图2所示。台湾科技类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分析:
(1)合理加强公共、专业基础平台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不代表授课内容系统性越强越好、深度越深越好、难度越难越好,恰恰相反,应用型院校应该不脱离培养目标的核心思想,授课内容应该越简明越好,越通俗易懂越好,关键是把要求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融汇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比如高等数学、工程图学、机械大类等课程都有需改进的地方。
(2)根据专业特色,增设前沿性课程汽车新技术课程除了汽车专业基础课,如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车设计等为必修课必须开设外,增设前沿性的汽车新技术课程,如汽车空调、电动汽车、轨道车辆等。
(3)专业模块各具特色各校学科发展方向不同,课程设置有所侧重。其课程设置中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如屏东科技大学为车辆动力系统工程师、开发工程师、服务工程师、生产制造工程师开设了不同特色的课程。
(4)学生接触专业早新生入学后的及时学期即安排设置了专业基础课程,如屏东科技大学在一年级新生的课程中安排了“车辆工程概论”、“车辆实习”以及“车辆应用材料”等课程。
2.三明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2.1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二十一世纪科技进步和海西经济区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发展,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人文社会知识,能在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管理等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2业务培养规格
学科基础知识的要求以及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与汽车相关的机械领域基础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当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车辆及其相关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大学外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要求。本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工程材料、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设计、汽车营销等基础知识;(3)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汽车设计制造方向或汽车服务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实践能力的要求:(1)具有解决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掌握汽车常见结构拆装、汽车驾驶等基本操作,能够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与分析工作;(2)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就业方向的要求:可直接从事汽车及其零部件设计、制造、运营维护与检测等工作,亦可从事与汽车相关背景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战略策划、软硬件应用或机械工业领域的相关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2.3课程设置研究
通识教育平台52学分:其中必修课44学分,占25.9%。主要包括:大学英语(Ⅰ-Ⅳ)、大学体育(Ⅰ-Ⅳ)、计算机基础、文献检索等。选修课合计8学分包括:人文社科类4学分、艺术类2学分、心理健康类2学分。专业大类平台62.5学分:其中大类基础课程24学分,数学4门13学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大学物理7学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学分;大类核心课程38.5学分,包括材料与力学类3门10.5学分;设计制造类课程3门17学分,热学与流体类1门2.5学分,测量检测与控制工程基础3门8.5学分。车辆工程专业平台17.5学分占10.3%,其中汽车设计制造模块包括:汽车结构、汽车理论、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设计等4门课程;汽车服务模块包括: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器与电子学、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运用工程等5门课程。专业选修课11学分,主要有:专业英语、汽车动力学、汽车CAD/CAE技术、载重汽车技术、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安全技术、人机工程学等总共开课近20门。实践教学环节28学分,共8门专业相关的主要有:机械制图测绘、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结构拆装实习、汽车工程认知实习、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制造工艺课程设计、驾驶实习、汽车生产实习、综合论文训练。
3.结论
通过对新建应用型本科学院新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得到如下启示:
(1)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不是研究性教育,而是一种为工作做准备的教育,具有明显的择业性倾向或就业导向。这种选择就业不是面向单一职业,而是面向某类行业或职业群,使学生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性。接受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少量的学生有机会立即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或出国深造。课程体系设计应该从源头上化解这个矛盾。
(2)无论是直接面向特定职业群的课程,还是设置学科课程,都应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服务。应用能力可以分为:关键能力或基本能力,即面向所有职业、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具有的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即与具体学科专业相联系的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即与职业群相联系的能力,主要通过构建不同的课程平台达到不同能力培养的需求。
(3)学习结果是检验课程体系的最终标准和依据,同时理想的课程体系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根据杜智敏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般院校即应用型大学的学生学习动机排在及时位的是“找到理想职业提高经济地位”,其学习动机非常实际、实用。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必须予以考虑。
作者:刘建军单位:三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论文:车辆工程网络教学论述
一、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功能分析
在往常的学习当中绝大多数同学对于《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这门课程的感觉内容很枯燥,不容易掌握,以及受课堂条件的限制,所以在日常的课堂中很难通过书本掌握相关的知识细节。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为教学的课下学习进行改革。在教学上能实现:首先,以简洁美观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信息,提供有关课程的介绍,教学团队介绍;第二,《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就在网络平台中对外开放,向教师提供方便的课件上传和教学的相关资料;第三,BBS向师生提供便利的网上学习和讨论的交互式环境;,为师生提供方便的资料查询与检索功能。
二、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内容
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分为六个部分。及时部分是介绍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该课程的特点。第二部分是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的课件资料,也就是本网站的主体部分,其中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网络课件,电子教案,实例教学。第三部分为教学视频,供浏览者观看和下载。第四部分为课程的教学团队。第五部分为课程论坛,提供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交流平台。第六部分为联系我们,为浏览者提供联系方式。
三、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模块实现
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模块实现是基于WindowsXPSever,在技术上主要运用Dreamweaver、VBScript和ASP数据库等来实现。在设计ASP行网页时,涉及到访问数据库。主要依赖于ADO对象,当ADO对象实例被建立后,就可以通过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采用Photoshop制作Gif动画实现;在网页显示速度方面,由于页面的图片采用Photoshop制作,生成JPEG格式,因而影响了网页的速度,出现速度慢的缺点,但采用ASP缓存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一缺点,实现网页的打开速度从以秒到毫秒的飞跃。学习模块是根据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的文本资料和视频资料,制作成文本教案和幻灯片课件,通过FlashPaper2和PowerPointtoFlash转换成swf文件,到网页中。对于实际教学中的PowerPoint课件,通过编辑和整理,发现如果直接在网页中插入到网页中,就无法满足没有安装Power-Point的用户使用而且占用很大的网络空间,而且很容易被用户下载,而PowerPointtoFlash的软件可以轻松的解决以上问题,将PPT转换成Flash可以不用考虑用户的电脑是否安装Flash便可以轻松的在线观看幻灯片。
制作成Flash格式的幻灯片不但限制了用户的复制粘贴从而保护了资料编写者的劳动成果,而且占用的网络空间也比PPT格式减小。学习模块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也是整个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所在,能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学习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了解本课程网站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等。在了解后,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网站主要提供的学习方式是书面+多媒体教学,这里所谓的书面就是电子教案,使学生在了解每一章节理论的同时可以观看相应的Flash,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所学章节的内容,浏览者不用担心对建模的过程等没有感性的认识,网站为浏览者提供动画模拟页面及模拟菜单,浏览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模拟等过程反复观看。搜索模块在与Internet连接的条件下,用户可以不单独登陆其他页面,就可以在本搜索模块下进行资源搜索,方便用户使用。
BBS留言版模块里面学习者可以自由进行技术交流,及其塑性加工先进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学习,此网站的具体交流形式为留言的方式,使答疑的人不局限于老师,更多的是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体验不同的学习方法与过程,这个工作可以大大减少教师在答疑过程中的工作量。管理模块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学习者对网站留言的内容、质量,这个网站在留言之前要先进行登陆,方便管理员对留言的用户进行管理。
四、结束语
在充分借鉴了现有网络教学平台、课件开发平台的基础上,对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制作平台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着重考虑了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开发平台能够实现多种资源格式的无缝兼容,减少教师工作量并能提高开发课件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了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开发平台设计,建立了各功能模块既独立又联系的有机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该平台的设计功能一旦实现,将能很好促进网络资源的建设,推进网络教学的发展。
作者:岳峰丽刘劲松王守东单位:沈阳理工大学;河南神州重型封头有限公司
车辆工程论文:车辆工程专业教课的探究
基础篇主要练习MATLAB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应用篇是将MATLAB与其他专业课程进行融合,练习的目的是突出MATLAB的实用性,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MATLAB时更有针对性。综合设计篇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应用能力;这类实验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不必追求太多的实验项目,但必须能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发挥余地,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这类实验作为拓展训练,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尝试。
一、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
教育学研究表明,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非常重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将会带来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却是个很大的难题。近些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高校都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门类,优化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课程门类的增加必然会减少教学学时,以西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为例,MATLAB课程被压缩为36课时,其中实验课为18课时。在传统MATLAB教学中,任课教师为了在有限的学时中尽可能多地讲授内容,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但这种方式往往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抓不住重点,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保障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MATLAB作为一个的科学计算软件,其帮助系统充分考虑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推出了一个完备的帮助体系。在教学初期,任课教师应尽量多地使用MATLAB的帮助体系,指导学生掌握帮助体系的使用方法。对于较为基础的内容可以以任务或作业的形式安排学生自学完成,任课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把握教学进度,主导课程学习。任课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使命的传授者,转换为以“引导、顾问、协助”为使命的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扩大师生间及时真切的联系、沟通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学网站、校园论坛等媒体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补充。教师可以将MATLAB课程相关的课件、参考文献及其他学习资料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并与学生展开交流讨论,不拘泥于形式,不限定范围,使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也可以使其他师生和研究者随时随地浏览内容,获取资源,评估教学效果,实现彼此协作。
二、转变传统考试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考试是教学实施过程中检查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的作用,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很多时候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单一的考核方式,片面强调考试的结果,用单一的指标去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考前疯狂记忆,考后立马忘记”,这样的情形在学生中十分常见。事实上,科学的考试内容与形式应充分发挥考试作为教育手段的积极作用,追求考试的育人功能,寻求考试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式学习为重点,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并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创造力。经过多年教学探索,笔者建立了一套新的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给定题目,按照难易程度分为三组,学生自由组合成2~3人一组,自主选题或自拟专业相关题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以PPT讲解、MATLAB演示及回答问题相结合的方式参与考核,由此充分展示他们知道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和解决了什么。新考核方式的目的是刺激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反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增加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机会以及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评定分数采取类似于跳水运动的得分评价体系,即根据题目完成及回答问题情况给出分数,再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乘以一个相应的权重。考核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手段,以这样的考核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专业领域内的应用,培养MATLAB软件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MATLAB语言具有极高的编程效率和完善的仿真功能,因此无论对车辆专业侧重理论还是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课程学习都是一个高效的辅助工具。掌握这个工具,学生也可利用MATLAB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后续课程的学习。对车辆工程专业MATLAB课程的改革已进行了两年,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相较于前几届,学生普遍反映对MATLAB课程的学习很感兴趣,经常主动学习,并且能够在后续专业课程及毕业设计中主动应用MATLAB解决、验证问题,学习讨论氛围非常浓厚。当然对MATLAB课程的改革还有很多具体问题要解决,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突破。
作者:周胜灵祝诗平彭代慧单位: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车辆工程论文:车辆工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构
一、功能分析
及时部分是介绍本校车辆工程专业整体的特点,相当于通常的“简历”,其中包括师资队伍,车辆工程中主要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主讲人,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学校给予各门课程的支持,目前的教学水平等。第二部分为网络学堂,也就是本网站的主体部分,其中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课件,作业,教案,实例动画,帖子形式的BBS论坛等。其中,教学课件可以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完成,这部分内容应充分体现网络课堂教学的特点,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量,信息应充分而。作业部分包括课下作业与课外辅导等,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批注,让学生充分学会相应的知识点,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教案部分可以将教师课堂上的讲义转换为电子文档等格式,供学生课外学习使用。实例动画部分可以是企业实际生产案例,也可以是汽车构造与汽车原理等相应专业课程的FLASH动画,这些动画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BBS论坛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安排研究生对论坛进行管理,鼓励和引导学生就专业学习进行讨论,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想法建议可以提出来,集思广益,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视觉分析
教学类的网站本身的一个特点是资源丰富,而且浏览此类网站的人通常都有一种刻苦钻研的学者风范,使得在浏览的同时需要不断的对网站上的教学资源反复的观看与思考,因此为避免浏览者的视觉过早疲劳,所设计的网络学堂采用眼睛保护色———绿色。字体中文字体可以根据浏览者的个人需要进行放大或缩小。而Banner的色彩颜色则是青色偏蓝。使得浏览者在刚一进入网络学堂的时候就有种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轻松地体验着网络学习的快乐。车辆工程课程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基础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让浏览者产生新鲜感的视觉冲击,采用Photoshop制作基本页面。(2)采用背景与导航条一体化设计,主页色调倡导以紫色为主,形式上要简单化,一目了然。(3)采用树形结构,根据教材设计目录,方便学生进入相应课程相应章节学习。
三、车辆工程课程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基础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收集和整理资料,将资料分类设计制作,在纯文本性的资料如电子教案统一格式与风格使用Office2007Word和PowerPoint编辑制作。对于实际教学中的Power-Point课件,通过编辑和整理,发现如果直接在网页中插入到网页中,就无法满足没有安装PowerPoint的用户使用而且占用很大的网络空间,而且很容易被用户下载,而Pow-erPointtoFlash的软件可以轻松的解决以上问题,将PPT转换成Flash可以不用考虑用户的电脑是否安装Flash便可以轻松的在线观看幻灯片,将做好的幻灯片转换成Flash后设置自动播放时间为5秒,如果用户在5内看完其中的某一页,便可以自主的将鼠标放在相应页面上,只需轻轻一按,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看速度播放幻灯片。制作成Flash格式的幻灯片不但限制了用户的复制粘贴从而保护了资料编写者的劳动成果,而且Flash格式占用的网络空间也比传统的PPT格式有所减小。
车辆工程课程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基础网络教学平台基于WindowsXP系列以上操作系统,在技术上主要综合运用ASP数据库Dreamweaver、FLASH和VBScript等技术来实现。在设计ASP行网页时,涉及到访问数据库。主要依赖于ADO对象,当ADO对象实例被建立后,就可以通过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四、网站建设目标
1.为选课学生提供一个适于网络课程教学和学习特点的“网络教室”,选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自主地安排学习进度,以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2.为学生各方面信息提供一个可方便查询的数据管理库。作为教师可通过这些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查询清楚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进度等信息,有利于调整自己的学习安排。
3.为教师教学信息提供一个公共、透明、及时的空间。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信息,进行相应的学习安排。
4.为加强授课教师与选课学生之间的信息双向交流提供一个空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受传统教学中时间、地点的限制,基本上也不再受学生性格的约束。在师生直接面对的情况下,许多学生性格腼腆,不敢大胆地提出问题,参与学习内容的讨论。而在网络学习中,这些学生往往会更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师生之间交流的增加,有利于教师更充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未来的社会是网络的社会,而网络教学将是未来教学方式有力的补充形式。车辆工程课程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基础网络教学平台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体,以车辆工程专业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线,提供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学习与交互式的集体协同学习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密切师生间的专业学习交流与沟通,符合现代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作者:岳峰丽刘劲松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车辆工程论文:论车辆工程专业教课机制的革新
1构建新的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体系
(1)从实验教学体系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明确各实验环节的任务和目标要求,以此为指导制订出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围绕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分层次、成模块、一体化、渐次递进的原则,精心规划设计实验教学内容。编写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教材和实验讲义。(2)重视实验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在本实验教学体系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其任务目标,有比较明确的责任分工,突出强调其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内在关系,避免相互割裂、彼此孤立。(3“)基础课程实验—综合课程训练实验—课外创新性实验—创新性科技活动”新的实验体系为主线,贯穿整个实验教学体系。
及时层次(基础课程实验):我们把汽车构造实验和汽车驾驶实验两门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加强学生实践动手和专业理解能力,也为后续实验和工程训练能力培养奠定基础。项目组成员克服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在实验中心反复做一些实验,然后开出一些针对性强的课程实验来支撑整个实验体系,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大纲,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达到知识的运用、理解和深化的目的。同时,一些同学也参与到相关实验台的设计、制作和实验开发中,这个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工程训练能力,专业设计能力和实验开发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车辆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的。
第二层次(综合课程训练实验):从汽车理论、汽车实验学、汽车设计、汽车电子等课程结合基础实验开出针对性非常强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在以课程设计课题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实验为主,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课题实验开展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研究,进而完成设计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汽车设计水平。
第三层次(课外创新性实验):这个层次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是学生初步掌握汽车零部件的安装、性能测试及调试等方面的技能。我们开放汽车实验中心,学生可以自己到汽车实验中心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做一些设计及相关的测试。例如,有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制作一台车,我们从最初设计阶段开始指导,一直到完成;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去,在汽车电子台架设计制作时,学生就把台架及相关的实验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课程设计也有的学生把利用课外时间在实验中心设计完成的作品作为自己的设计题目完成,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还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中去,更好的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这个过程对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层次(创新性科技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也创造一些条件,鼓励学生参加校级及校级以上的各种大赛,如挑战杯、机械设计大赛、电子大赛等。学院举办过三届创新设计大赛,给同学们一个平台,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创新设计积极性。
2该教学体系是特色及创新点
(1)特色是树立理工科专业“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实践是理工科专业人才成功之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立“基础课程实验—综合课程训练实验—课外创新性实验—创新性科技活动”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2)创新在于改变传统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的传统,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协调的实验新体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施效果
自从实施了该实验体系以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提高,配合该实验体系,汽车实验中心也开放,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期间也出现了很多好的作品,参加了省级以上的各种大赛,并在近三年省部级大学生工程综合训练能力竞赛、挑战杯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10余项,在国家推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也申报成功省级、校级项目十余项,还有三项作品在申报专利中。车辆工程专业举办了三届“未来汽车杯”创新设计大赛中,本专业75%的学生都申报了作品,参与其中。
4结语
我院车辆工程专业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在经过几年后,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还是在不断的完善,也进行了深化,和专业的汽车设计公司达成了工程师培养计划,这都为培养专业的汽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坚信,在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探索后,我们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汽车专业人才。
作者:戴超梁继辉董浩存岳峰丽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车辆工程论文:探索车辆工程教学知识价值链建构措施
关键词:知识管理;专业教学:知识价值链
摘要:从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的关系出发,分析专业教学借鉴知识管理的可能性,以及利用知识管理、创新专业教学的一些改革举措,并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予以实施效果良好。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它关于知识及与知识相关的资源和过程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可以为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应用的拓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从宏观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关注整体,是对一个组织系统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及相关资源的管理,任何一个管理过程都应考虑组织整体效益的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定位是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提升组织的竞争力。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显隐知识的转换。在实际的转换中,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隐性知识社会化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重新组合、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这四个转换环节是知识转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并由此形成一个循环上升的知识增值系统。
从微观角度来说,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知识价值链的管理,清除影响知识价值链形成的阻碍因素,加快价值链的形成速度,使组织的知识在运动中不断增值。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知识管理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即知识生成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交流管理,由此又形成诸多知识管理工具。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知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较常见的专家系统、数据仓库等都在知识管理中得到了应用。
二、知识,理在专业教攀中应用的可能性
2.1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都具有以下共同点
1)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所需实现的都是组织的整体效益。2)知识管理通过对知识的一系列开发过程,实现和完善自身的管理理念,达成管理目标。3)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存在于知识管理中,也存在于专业教学领域。
2.2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知识管理与专业教学在技术层面也有着共同之处,即两者都运用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由这两种技术还衍生出来许多新型的交流和学习方式,如Blog、网络社区、电子邮件系统、知识资源库等。知识管理和专业教学可以相互借鉴彼此在应用这些技术手段时的经验和成果。
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学习平台,营造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管理知识的过程实际上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吸收知识管理的理念,也是专业教学中的重大变革。
2.3利用知识管理,创新专业教学。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分类思想、知识转化理论、知识价值链的形成等理念,均可以引入到专业教学中来。通过借鉴这些理念,可以为学习者营造更为有利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面对面交流、网络社区等直接或间接共享到他人的经验、技能等,从而最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工作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组织智慧。
知识管理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而且更关注隐性知识。专业教学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致力于将显性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学习者,并为学习者所熟知和掌握。学习者对更加重要的隐性知识的学习则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在面对面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或多或少能够通过一些亲身体验的方式学习到隐性知识。但是在非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中,这种隐性知识的学习就被忽略了。知识分类思想提醒专业教学相关人员应该更加关注开发和利用隐性知识。
2.4知识管理环节的划分对专业教学的启迪。知识管理通过总结知识价值链,得出知识管理包含四个过程:知识生成管理、知识积累管理、知识应用管理和知识交流管理。从这点出发,专业教学在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时,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明确教育知识的来源:应该包括已经被认识到的可以拿来学习的知识、还掌握在少数教师、专家、学习者头脑中不能被传播的知识以及新创造的但还未纳入到教育领域中的知识。其次,应该运用一定的鼓励机制和技术手段识别、提取和组织这些知识,使之有序化、系统化。当拥有了大量的知识之后,专业教学可以利用教育资源库、专家系统等手段将这些知识积累起来,并进行管理。学习者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库获取大量的知识,同时又可以将自身独有的知识拿出来供所有人使用。知识通过交流和共享获得增值,这也为产生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知识,理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段,中的应用
3.1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建构专业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社会对于专业教学提出的要求。专业教学通过构建专业知识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知识源和知识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校园网工程后,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途径。专业教学利用技术手段建立专业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对专业内存在的信息(如学生信息、教学信息、教育资源、头脑中的知识、知识行为、知识资产等)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促进知识的共享,同时也可以利用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集体智慧完成创新知识的目标。
3.2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车辆专业知识管理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就开放使用,广大学生经常访问该系统,最近二个月平均每天的校内师生访问量已经达到1000多人次(注:该专业每届学生数90人,全部在校生400人左右),而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且论坛跟贴人数也不断增长。
知识库的内容不断增长,目前有3个管理人员在作专门管理,审核上载内容和会员资格,目前有注册初级会员600余人(校内360人),高级会员35人(校内教师、政府机关处室、行业协会、行业商会),平均每天上载内容达1.6GB。
广大师生对该知识管理系统地反映良好,在对该系统的评价中优良率达到99.4%,而且为的达到82.8%左右。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广大学生觉得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大大超过以前,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学习风气明显改善,学习成绩与往届学生相比也有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系统内间接获得许多工作经验,使得学生毕业后缩短适应时间,特别明显的是学生下企业进行技术实习时,明显显得有信心,工作成效更明显。
四、结论
知识管理对专业教学的发展究竟有多大的推动作用,到目前为止,是无法得出结论的。但是可以肯定地说,知识管理能够促进专业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深入。从车辆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和试用情况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知识管理系统可以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是专业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性的改革。2)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管理系统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对提高教学质量、缩短工作后的适应时间又很好的作用。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3)专业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块分割也基本符合专业学习的需要。
车辆工程论文:大家洼机车车辆检修基地工程设计
摘要:为改变益羊铁路、大莱龙铁路既有机务检修整备设施分散且能力不足的局面,同时为满足自备车辆检修需求,确保地方铁路运输安全,按照山东省地方铁路局的规划要求,将既有大家洼机务整备所改扩建为机车车辆检修基地。文章论述了大家洼机车车辆检修基地工程设计的原则、内容以及特点。
关键词:大家洼机车;车辆检修基地;工程设计;整备所扩建
一、概述
(一)既有现状
益羊线南起国铁胶济线青州站,北至羊角沟站,全长84km,承担了羊口港和大家洼镇海洋化工业区的大宗生产原料和产品运输任务。益羊线既有机务设备为青州管理处寿光机务段,仅有一条机车检查线,同时寿光站一股到发线兼作机车检查线,不仅对寿光站能力影响较大,而且也不利于机车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机务段无附属上油、储油设施,机车上燃油需要去寿光市石油公司,不利于机车日常的整备作业。
大莱龙线西起益羊线大家洼站,东至龙口站,全长165.666km。主要运量为龙口港上岸的矿石、油品以及下海的煤炭。大莱龙线既有大家洼机务整备所1处,整备所既有三角线1处,整备线2条,所有大莱龙线机车均在此整备,既有三角线已经废弃。机车上油方式为汽车上油。随着龙口港、莱州港、莱州电厂等地方企业的建成投产,运量较大幅度的增加,机务整备所既有机务设备已很难满足机车的整备、检修工作量。
益羊线与大莱龙线交汇于大家洼站。两线均属山东省地方铁路局管辖。
(二)改建的必要性
随着龙口港、莱州港、莱州电厂、王木匠物流中心、寿光晨鸣集团等大批的地方企业建成投产,大莱龙线及益羊线的吸引通过运量也将大幅增加,所需机车与车辆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根据运量核算,所需自备车辆近期可达700辆。既有分散的机车运营管理模式及机务设备能力,还有自备车辆的检修问题已不能适应运量增长的需求。本着提高机车利用效率,充分优化和发挥益羊、大莱龙两线运输能力的原则,统筹考虑两线的既有情况,在两线交接站大家洼站设置机车车辆的综合检修基地是十分必要的。按照地方铁路局的规划要求,将既有大家洼机务整所改扩建为机车车辆检修基地。
二、设计原则
1.贯彻“长交路、轮乘制、专业化、集中修”技术政策,本着节约投资的原则,努力提高线路通过能力,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
2.本着可行、节约及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考虑利用既有场地及设施,尽量减少拆迁废弃工程,降低工程投资。
3.检修基地的整备、检修能力满足近、远期需要,检修工艺布局合理、顺畅,整备作业满足快速、安全的要求。
4.机车检修只考虑内燃机车小辅修,机车大、中修委外修理;自备车辆检修只考虑辅修,车辆段修委外。
三、工程设计
(一)机务车辆工作量
1.采用的主要指标
(1)机车运用指标:
日车公里:本务机:300公里/天,调机:220公里/天;
燃油消耗指标:本务机:30kg/万吨公里,调机:30kg/小时;
耗砂量指标:0.2立方米/千机公里;
机油消耗指标:50kg/千机公里;
冷却水消耗指标:80kg/千机公里。
(2)机车检修指标:
机车小修定检公里: 4.5104km;
机车小修停时: 3天;
机车辅修定检公里: 2.25104km;
机车辅修停时:1天;
机车小辅修不平衡系数:1.2。
(3)车辆检修指标:
货车辅修循环系数:1.2;
货车日临修率:0.2%;
站修台位利用系数: 1.8。
2.设计工作量。通过对益羊线与大莱龙线经行运量计算,大家洼机车车辆检修基地近期每昼夜整备机车33台,需整备线2条(每条整备线每昼夜整备20台次机车),远期每昼夜整备机车42台,本工程考虑设置机车整备待班线2条。按存放2个月所需柴油考虑,油库规模需2000m3,机车小辅修需1台位需检修能力,车辆辅修需3台位检修能力,可满足近、远期机车车辆检修的需要。
(二)主要设计内容
本工程是在大家洼机务整备所既有位置上进行改扩建,将其建设成为地方铁路局的机车车辆检修基地。工程设计后的机车车辆检修基地总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1.站场改造。整修、延长既有段线机2、机3股,作为机车整备线;新增1条机车车辆存车线机4股;在机2股北侧新增机车走行线机1股;新增机车检修线机5股和车辆检修线机6股;在机6股南侧设卸油线机7股1条,线间距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要求。
机车整备线机2、机3股上既有整备检查坑各1座,本工程考虑在整备线机2、机3股的东端各增加26×1.1×1.1m检查坑1座,2个检查坑平行布置,以形成2台位内燃机车整备、待班能力。新增检查坑之间设油水发放柱1座,以满足机车上水、上油整备需求。整备区整体考虑地面硬化,以改善乘务人员作业环境。
在机车走行线北侧新建3层运转整备楼,一层主要包括机油、冷却水、砂的存放间以及乘务员派班室、地勤行修室,二层主要为检修基地办公室,三层主要为乘务员休息室。同时新增职工食堂等生活设施。
2.新建机车燃油库。新建卸油线机7股,配备6鹤位卸油栈台1座。油库区设500m3储油罐四座,并行布置,外围设防火堤;油罐防火堤外设环形消防通道,与既有道路贯通。油库区增设油泵间、消防泵间及消防火堤防水池等,油库区用围墙隔离。
3.新建机车车辆检修库。新建72×18m的机车车辆检修库1栋,库内设机5、机6修车线2条,分别为机车检修线和车辆检修线,线间距7m。检修库内设10t天车2台。机车检修线设小辅修1台位、落轮1台位,检修台位设26×1.33×1.1m机车检查坑一座,落轮台位设落轮机1台。车辆检修线设3台位检修台位,设电动架车机2台,自备车辆需落轮时在机车检修线落轮台位上作业。检修库南侧设72×9m边跨,边跨为两层,一层为检修机床间、零部件存放间、电器配件试验间以及机械配件试验间;二层为检修车间办公室、检修人员休息、更衣、学习室等房间。
4.其他配套工程。在新建修车库附近新建空压机室,内设10m3/h空压机一台,为检修库提供风源;新建污水处理间及设施,确保段内污水达标排放要求。
四、工程设计的特点
1.实现了益羊线、大莱龙线机务设备集中管理,结束了机务设备分散局面,为机车 “专业化、集中修”创造了条件。
2.检修基地建成后,机车交路得到相应的优化与调整,机车“长交路”加快了机车周转,提高了乘务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运输成本。
3.机车车辆检修基地同时具备机车、车辆检修能力,其管理模式为拥有有自备机车、车辆的厂矿企业提供了设备管理思路。
五、结语
本工程已于2009年9月验交投产,检修基地的建设满足了益羊线、大莱龙线的机车及自备车辆检修能力需求。检修基地的建设解决了地方铁路局多年来机车、车辆检修能力分散且不足的局面,改善了检修作业条件,机车、车辆通过换件修、集中修、状态修提高了利用效率,创造了安全、有序的运输条件。检修基地建成投产后减少了机车车辆外委修理工作量,降低了修车成本,提高机车车辆利用率,将会给地铁局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车辆工程论文:协同创新模式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摘 要]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设计、制造相关企业对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加大,这同时也对毕业生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来增强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专业学院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协同创新;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
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企业对汽车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巨大。我校自成立车辆工程专业以来,已累计培养毕业生2000多名,就业单位面向国内各大型汽车整车厂、零部件厂及其他相关单位,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在学校均名列前茅。但在高就业率的同时,企业对毕业生的设计能力、工程能力、试验测试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的专业目录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均做了更为实际细致的规划。为培养创新模式下的先进设计人才和具有一定经验、动手能力强的工程实践人才,需要进行车辆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总和。
在国内各高校现有的教学计划中,不论专业课是按专业方向的模式设置还是按课程模块的模式或其他模式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在体现明显专业方向特征的基础上,也越来越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用人单位受传统“专业对口”观念的影响及企业实际技术分工的影响,现行大口径专业按专业方向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入,专业方向越来越朝着拓宽和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二、“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坚持 “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思想,根据学科建设和社会人才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工程设计在人才培养中的主线作用,主要教学环节及教学领域更加侧重于基于创新模式下的工程实践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及实验测试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大工程实践训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创新科技活动。深化校企合作,将企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作为学生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基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以机械学科为大平台,在学生掌握机械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知识和车辆基础技能知识,使学生具有宽泛扎实的知识面,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车辆工程专业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出发,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初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群,形成综合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如汽车数字化设计训练课程设计、汽车综合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该课程体系按专业培养模式构建的专业能力培养路线,如图1所示。
以设计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和有机组合,实现教学内容的精炼。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培养设计能力的需要,又要根据实际,难度适中,渐进提高,使学生学而有所收获,提高其成就感和学习积极性。根据课程特点,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解,弱化对理论体系的讲解。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实现培养目标,整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突出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融合。在保障基础理论不减少的基础上,适当压缩课内学时,为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与实践环节腾出时间。
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在理论教学课程设置中注重原理性创新与应用性创新思维的培养,开设创新类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二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综合创新性实践,同时开放“汽车实验中心”,鼓励学生课外在实验中心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项目;三是激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及竞赛,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使学生掌握科技发展动态,具备提升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际能力和素质。
加强基于产品设计过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产品设计从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
突出设计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从大一到大四不间断设置体现设计能力渐进培养的设计实践环节。目前,三维工程软件在企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企业要求,我们在设计大作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环节中增加了以CATIA、ADAMS、ANSYS等工程软件为设计平台进行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运动分析、动力学分析及结构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提供教学、时间的场所和设备,提供充足的安全和劳动保护,配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学生可在公司完成部分理论专业课程学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教育培养工作。
三、结论
学院通过实施协同创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的专家请进来,让学生接触生产及时线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学校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于生产实际。同时,也把本专业的学生送出去,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于企业实际题目,并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联合指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学生在各种大赛中获奖人数比前几年大大增加。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增强了,开放的实验室里总能看到学生在讨论问题或者研究实验,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也大幅提高。此外,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都有很大提高。
车辆工程论文: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反向设计
摘 要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本科教学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制定的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开展以毕业要求达成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反向设计研究,积极探索并构建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实践课程体系,科学、客观地设置实践课程,确保能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充分达成。
关键词 专业认证 毕业要求 车辆工程 实践课程体系 反向设计
0 前言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工科在校生约 700 万人,居世界首位。①但我国工程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着工程实践教育严重不足,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相对陈旧;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相对缺乏;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工程专业毕业生普遍缺乏团队协作能力、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等现代工程能力。②据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 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 81% 的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立刻胜任工作,而中国只有 10% ,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工程教育认证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相关专业进行认证,可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缩小高校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距离,其作用正日益受到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的重视。③
为确保毕业生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了10条通用毕业要求,认证专业必须通过评价证明所培养的学生达到这些毕业要求,确保毕业生质量。就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现状,毕业要求的达成主要是通过合理设置理论课程系统和实践课程体系得以实现,而其中实践课程体系是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而且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本项目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进入持续改进阶段为背景,开展基于毕业要达成的实践课程体系反向设计研究,对提高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当前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④⑤例如未在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针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探讨课程体系的优化问题。因此,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反向设计是否有必要。
1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反向设计
1.1 基于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反向设计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制定的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并能对未来发展有合理的预期,即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因此有必要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毕业要求的反向设计,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培养目标分解出实践能力,根据实践能力对认证标准的通用毕业要求进行反向设计,提出毕业要求的指标点;然后再根据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反向设计。拟建立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践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表。在此关系表中,通过实践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毕业要求的达成,最终实现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1.2 实践教学活动的反向设计
首先将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制定的11条毕业要求进行指标点分解,力求将宏观、抽象的毕业要求具体化和具有针对性;然后根据指标点反向设计包括理论课程实验、实践课程、课外活动在内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了考核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达成度评价周期,并形成记录文档。以毕业要求4的2个指标点为例进行说明,对于指标点――能熟练运用车辆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向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为:理论课程实验――汽车电控单元与接口技术、汽车理论、汽车试验学;实践课程――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对于指标点――熟悉现代汽车制造工艺流程和先进制造方法,反向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论课程实验――汽车制造工艺学;实践课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外活动――挑战杯、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竞赛。采取的考核方式以提交报告和参加竞赛为主,达成度评价周期定为整个本科学习期间,需形成的记录文档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实验报告、学科竞赛获奖等。
2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课程体系结构反向设计
2.1 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新型关系
建立两者之间的新型关系,是进行实践课程体系调整的基础。以毕业要求为核心,以课程体系为要求达成手段,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关系结构。其中课程实验主要实现对理论课程知识点的实证,创新性课程实验由对应课程的多个理论知识点支撑,而综合性实践环节由多个理论课程支撑。在此关系中,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为并行关系,并非传统的实践课程为理论课程服务的关系。为了确保毕业要求所体现的实践能力有效达成,可调整理论课程的知识点,甚至配置相应的理论课程。
2.2 实践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下的毕业要求对毕业生的人文素质、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国际视野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实践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调整,使新实践课程体系能达成毕业要求新增加的指标点。以毕业生应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这一毕业要求为例,应增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课程。或是在原有实践课程增加相应实践内容,例如在毕业设计中增加新知识的应用内容,通过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3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课程反向设计
3.1 基础课程实验反向设计
基础课程实验以促进掌握基本理论为目标,实验内容以基本理论的实证为主。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所定的知识点和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实验的项目和实验内容。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例说明如下:首先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知识点情况确定需要的实验项目;然后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2的指标点2(“能系统或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并达到适当的正确性和可用性”)设计实验内容。由于该指标点强调的是数学建模能力,因此针对“运动定律与力学中的守恒定律”知识点设计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的内容时,应通过建立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模型进行定律验证。
3.2 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反向设计
基础课程实验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为目标,实验内容以汽车原理理解为主。根据汽车的重要组成子系统,确定课程实验的项目,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实验的内容。以已实施的“汽车电控单元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为例说明。电机驱动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的重要系统,根据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1、3和4,以及毕业要求7的指标点3(“综合考虑环境、法律、伦理等影响因素的制约,能充分论述设计的合理性”),确定开设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实验,反向设计实验内容包括驱电池管理、电机控制、行驶负载模拟三大部分。对于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1――用于车辆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向设计思路为“驱动系统性能是保障纯电动汽车动力学、经济性和续驶里程的关键,但目前仍有很多关键技术未得到解决”,反向设计的项目为驱动系统实验。对于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3――能应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及电控技术,反向设计思路为“电机控制,SOC 预测、能量管理、充放电均衡是驱动系统的关键电控技术”,反向设计项目为电机控制实验、电池管理实验。对于毕业要求6的指标点3――综合考虑环境、法律、伦理等影响因素的制约,能充分论述设计的合理性,反向设计思路为“目前国家对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实验制定了相应的行驶工况模拟方法,且驱动系统要求满足“双百”指标,即续驶里程超过100km,较高车速超过100km/h,以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必须进行行驶负载模拟实验”,反向设计项目为行驶负载模拟实验。
4 结论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车辆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反向设计,首先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毕业要求的反向设计,拟建立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践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毕业要求达成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结构的反向设计,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新型关系;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验进行反向设计。
论文资助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4]247号),学生能力导向的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改革与实践,回归工程实践的机械类专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