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园林规划设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论文

1课程设置

1.1 课程定位

1.1.1本课程针对就业岗位与能力目标要求制定教学任务。

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员、绘图员、助理景观设计师岗位),分析各类设计单位和园林工程公司对学生在设计方面的要求,制定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通过此课程的实践和教学,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园林规划和设计的基本能力,初步了解园林规划和设计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经济技术问题,掌握各类园林设计项目的分析和设计技巧,具备设计中小型园林绿地的基本技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培养独立进行各类景观设计方案图纸的分析理解能力,识图能力,为园林施工技术类课程做铺垫,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1.1.2本课程既是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美术基础》、《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树木与花卉学》等专业基础课,后续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园林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专业课和实践课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本专业一、二年级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既是对前期各个课程的综合应用与演练,也是系统学习园林规划设计方法、技术要求与设计技巧的教学过程,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

1.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2.1课程设计依据。

(1)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针对性;(2)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突出技能性;(3)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1.2.2课程设计原则。

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实施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依据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思维培养相结合原则,按照“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选择典型园林工程项目来设计课程标准,配置各项教学资源,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对接,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对接。

1.2.3课程教学设计体现。

园林规划设计课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更好地把握这门课的教学环节,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该专业能力的目标,我们主要从理论知识够用,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入手,进一步对此课程进行了教改和实践,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具备创新能力;(2)具备较强的中小型园林设计的方案规划设计能力、园林艺术鉴赏的能力和方案表现能力;(3)具备运用语言(包括外语)表达思想和写作的能力;(4)具备沟通与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5)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内容

2.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课程内容的选取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根据“岗位适用、市场需求、技能为主”的原则进行取舍,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2.1.1岗位适用。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毕业生从事设计工作的类型份额不同,从事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占45%,从事单位附属绿地设计的占20%,从事街道小游园、广场绿地设计的占15%,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占9%,其它占13%。课程的设计围绕园林景观行业的职业岗位和岗位需求,结合各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开展课程的设置。

2.1.2市场需求。

课程教学采用“项目教学”将实际工程项目导入教学当中,把技能关键点与岗位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和现场教学、互动教学的方式,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对接,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对接。

2.1.3技能为主。

根据工程项目职业岗位能力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分析技术关键点,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进行园林规划方案设计、方案交流与修改、方案文本制作、成果展示与汇报、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图绘制训练等。

2.2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与安排

2.2.1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主要由3个层次组成:园林规划设计基础层次、园林规划的设计方法模块和园林规划的综合设计应用模块。

2.2.2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学习规律,本课程分第二、三学期完成,第二学期8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第三学期8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时间教学68学时),每学期对应的知识与能力有所侧重。园林规划设计(一)侧重基础理论、设计方法、设计分析的学习与实践。园林规划设计(二)侧重中小型园林规划项目的设计应用实践。

2.2.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居住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方法,根据主题确定各功能区域的景观布置。难点:景观的立意构思,确定设计主题。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以及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居住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方法;合理布置各功能区域的景观。

3独创的考核方式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训练学生具备详细规划设计与绘图技能,使学生在接受命题后,从最初方案到成稿,有正确的思维步骤、合理的立意构思、科学合理的细部,直到而形象地绘制。本课程平时作业较为重要,兼专业周成绩与成果演示汇报考查,从公正、合理、的角度评定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成绩,特制定本考评办法。

3.1成绩项目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成绩设置理论课成绩及专项方案设计成果汇报成绩2个项目,理论课成绩经过平时作业成绩和考试评定,专项方案设计成果汇报通过方案大作业进行评定。

3.2理论考试评分办法

3.2.1平时作业成绩(70%)。

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情况、参与讨论情况、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几部分,按各次作业的最终平均分评定。若平均成绩低于60分者不参加期末考试。

3.2.2期末考试成绩(30%)。

期末考试范围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本学期全部理论教学内容中的掌握及理解部分,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重点,有理论阐述题、填空选择题和有关作图题等题型,总体难度以中等偏难为控制水平,时间以2个学时为准。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培养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注重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通过加强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结合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特点,逐步形成“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企业紧密结合,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教学中采用“项目带动、六步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共6个步骤实施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效果显著。典型的工作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施,必要时用成功案例进行示范,让学生在任务实施中掌握相关的职业能力,提升其职业综合素养,学生成绩的评定由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综合评定。同时,积极探索、总结并推行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而学生又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即:我学———我忘———我看———我有印象———我做———我记住,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操作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完成相关项目来掌握核心技能,把课堂、企业、现场结合起来组织教学。

5总结

园林规划设计作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一项核心技能,其课程内容基于生产实践、教学过程“工学结合”,创造性地应用了学校和企业建立的“校中厂、厂中校”长期合作的新型模式,是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融合和提升阶段,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园林设计方向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为后续的施工和实践课程夯实基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切实与市场需求和行业、企业需要密切联系,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和改进。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美好方向,只有不断地进取,才能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需要的高端技术型人才。

作者:宋丹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论文

1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

从严格意义上讲,宜居城市应该融合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两种,形成一种特殊的结合体,在这样的城市中,自然环境主要是由原始型自然与人工型自然共同组成;人文环境主要是由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元素组成。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对园林规划设计进行系统的研究,相关的理论建设应该坚持“践行规划先行”的原则,以建设园林型城市作为城市发展与规划的最终目标,并科学合理的布局宜居城市园林,要以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制定出规划蓝图。

1.1站在高起点进行规划设计

在宜居城市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是坚持“高起点”理论,站在起点较高的位置进行来整体布局,将发展宜居城市当作一项艰巨的任务放置在全国这样的大环境中,让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空间能够更为广阔、更具思想、更有韵味。

1.2品味极高的编制与规划

除了上述理论之外,在宜居城市进行园林规划与设计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品味,在高品味、高水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如此一来,城市可以向社会广泛征集建议,如果有更好的条件,相关的设计决策机构还可以向国家园林设计院或者是一些极富经验的设计专家请教,提高设计水平,更新设计理念。除此之外,还可以组建一支高水平的设计团队,为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提供方案。

1.3高标准、严要求的园林规划

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当坚持“树木为主、花草为辅、自然融合、美中取胜”的原则,将“绿色”与“美丽”贯穿到园林设计当中。同时,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因地制宜,保障整体的规划具有实践性以及可操作性。另外,在层次规划上,应当保障错落有致,提倡敞开化、景观化、艺术化的园林设计理念。如果是选择树种,一般可以考虑采用速生树种配合长寿树种、常绿树种配合落叶树种等方式,要坚持本地树种为主,外来引进的树种为辅,进行树木种植。在布局与搭配方面,必须要保障乔、灌、花、草之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重点突出自然景色,彰显出宜居城市中的独特韵味与特殊风格。

1.4复合型规划,坚持宏微观结合

宜居城市在建设中的重点应当是为普通居民提供生活、休息、工作的品质空间,这就需要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与设计。宏观的规划设计主要表现出区域演变的真实规律,以及人类、城市、园林本身、自然环境之间的影响方式,宏观的设计应是对宜居城市建设的整体认知;中观的规划设计重点表现出的应该是依照系统逐渐演变,呈现出来的规律性,以及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不同布局的特殊的规划方式,中观设计应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所在;微观的规划设计重点表现出来的是园林设计的主要方式,微观设计就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所在。

2在宜居城市中进行园林规划的具体方法

2.1依靠城市自身的条件,架构绿色体系

建设宜居城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方式,充分地依靠城市本身的自然条件,通过科学的整合与规划,架构绿地的实际分布。主要的自然要素应该是河流、湖泊、丘陵等,这些都要同城市的生态景观相连,如公园、林荫道等,从而形成一个布局合理且层次分明的绿色框架。例如:早期的巴黎城市,以罗马古道穿过塞纳河的位置最为中心,以罗马古道、塞纳河作为两条主线,逐渐发展,形成巴黎城的主要框架。

2.2加强城郊建设,提高城市内部绿地规划水平

宜居城市的建设不能够仅仅围绕某一单一领域,要依靠城市所有的绿地,无论是市内还是郊区,都要容纳进来。在城市内部的绿地应当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决不能单独进行设计,而割裂了整体的环境建设。除此之外,在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整合相应的管理职能,形成一个统筹全局的管理体制,让城郊建设以市内建设能够真正的融为一体,保障园林规划设计能够在统一的环境下完成。

2.3保障区域联系,建设绿色系统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面积会不断增加,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国绝大部分的城市都要依赖与城市周围的大面积自然区域,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生活的质量,保障城市环境的良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扩张已经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一定会给宜居城市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要保护城郊区域的自然景观,尽可能的保障景观的原始结构,在此基础上将城郊景观同城市内部景观相融合相连接。同时,城郊区域被誉为是城市周边的原始型绿色空间,将其当作是城市绿地发展的延伸区域,这样可以较大限度的将其引入到城市内部,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绿地与城市周围环境的高度统一。

3结束语

园林是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在,更是重要纽带,要想打造宜居型城市,必须要加强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保障园林与城市的相互依存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为我国、为人们打造出更多更好的宜居型城市。

作者:张凌 刘志军 孟南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系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论文

1在宜居城市营建中园林的作用

1.1园林对宜居城市自然环境的作用

城市自然环境保包括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2方面。在建设城市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园林的营建能够实现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协调,实现园林环境的舒适宜人。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园林系统包含有经济、社会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效益,同时还能够对城市的面貌进行塑造。

1.2园林对宜居城市文化的作用

城市文化中包括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等,在园林进行营建的过程中,要在园林结构中融入城市的自然景观风貌与历史文脉特征,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的文脉。此外,园林还能够实现对城市历史遗迹的保护,使其能够在城市文化精神中进行延续。

1.3园林对宜居城市安全的作用

在宜居城市进行营建的过程中园林能够发挥防灾减灾的作用:一方面城市中的绿地能够作为应急避难场所,能够在出现紧急情况之后为市民的居住、医疗、生活、防疫、传播等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园林能够实现居民建筑及街道、广场等环境安全性的提高。

1.4园林对宜居城市生活的作用

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园林在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营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园林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为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的营造提供物质支持,充分发挥自身蕴含的文化与历史,为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与社会氛围的营造提供精神支持。

1.5园林对宜居城市经济的作用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城市绿化的水平,园林作品质量的提高需要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基础。而城市园林同样具有经济效益,能够多方位地对城市经济发展进行协助:首先,园林能够改善城市景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园林能够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绿化植被带动了园艺产业的发展。

2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2.1在城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绿地的架构

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在城市绿地分布的架构过程中,要将城市的自然条件作为依据,实现绿地分布规划与架构的合理性。城市的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山川、河流、湖泊等,依据这些城市中已有的自然环境实现对城市中公园、道路、广场等绿色空间的设置,实现城市绿色空间与城市郊区自然环境实现连通与融合,从而形成城市绿地的层次分明与合理布局。

2.2对城市内部与城市郊区的绿地进行总体规划

在营建宜居城市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依靠城市范围之内的绿地,还需要对城市郊区的绿地进行充分利用。园林营建的过程中要将城市内部与城市郊区的绿地从整体上进行整体规划,从整体上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充分发挥园林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3实现区域绿地系统框架之间的相互联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都过多依赖城市周边的自然区域,通过这些区域来实现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已经对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而对郊区环境过多的依赖则会进一步加重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时,要对城市郊区的自然景观进行设法保护,使其能够维持其原有的景观结构,真正实现城市内部景观与郊区自然景观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连接。第二,城市周边的绿地空间被视为是城市绿地的延伸,要实现周边绿地空间较大限度的引入到城市中,实现城市绿地系统与周边生态环境之间的高度统一。

2.4实现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系统化

在城市空间中包含多种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在宜居城市营建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各种要素进行考虑,同时还要考虑要素之间关系的处理。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过程中,要在城市环境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发展进行引导与限制;要将城市自然特征保护与恢复作为宜居城市营建的出发点,实现各个要素的相互融合。

3总结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园林在城市与自然关系进行协调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过程中包含了与宜居城市营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本文将宜居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作为研究点,对园林与宜居城市营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园林构建的方法,通过园林的构建进一步促进宜居城市的发展。

作者:吴凡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居住环境以及居住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城市居住园林规划不仅要满足人们基本的居住需求,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也是目前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对当前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有效的设计策略,供相关行业人员参考。

一、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园林规划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走进人们的生活,在现代城市居住区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传统的城市居住区设计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而居住区园林规划则更多体现了生态性与舒适性,是对传统城市居住区设计的突破。然而在当前的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部分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单纯为了绿化而进行绿化设计,一些草坪、花坛等尽管能够美化环境,然而周围都有栅栏围挡,人们的活动场地十分有限,这些园林设计难以发挥实用价值。其次,当前的居住区园林规划缺乏创新性,降低了其审美价值,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另外,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存在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不协调的现象,难以给人舒适感以及美的享受。这些都是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亟待改进的问题。

二、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1.注重景观环境共享

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居住区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园林景观效果,能够为人们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区域环境条件,将现代人工景观设计理念渗入其中,使小区内的各个住户都能够享受到舒心的生活环境。另外,小区的空间范围比较广,要对这些空间进行科学设计,对各个领域进行有效划分,提升层次感,为人们创建能够活动、交流、沟通的场所,使居民能够在享受美好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增进联系,满足人们的审美与社会交往需求。

2.渗入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在城市居住区的园林设计中也有着广泛地应用,因此,在园林规划中,可以深入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增强园林设计的艺术性。尤其要注重与城市历史文化的结合,当地涌现的一些历史名人或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运用到园林设计中,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而且能够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播的历史文化。另外,也可以在小区园林建设中设计假山、水景以及凉亭等,在假山上刻古代文人的名作,增强艺术气息,而且凉亭等设计不仅可以作为观赏的艺术建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娱乐的场所,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提升了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3.体现园林设计功能性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不仅要具有观赏性,更要体现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在亲近自然、文明生态的基础上,增强园林设计的实用性。这在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城市居住区的范围往往比较广泛,在对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时,一方面要能够满足人们出行、车辆出行的需求,而且要规划合理,根据居住区的设计情况进行道路规划,车辆行驶道与人行道要明确划分。可以利用线性分割对道路功能区进行区分,不仅具有线条美,而且便于人们出行。在居住区园林道路的周围,可以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吸收噪音,不仅能够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而且体现了一定的功能价值。

三、结束语

新时期,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增添了更多的内涵与时代意义,因此,在对园林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将生态理念、绿化理念充分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并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广大居民创建一个优美又具艺术气息的居住环境,这也是新时期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的一个方向。

作者:陈竞 单位:北京麦田国际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1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

(1)接受设计任务书、现场实地踏勘,同时收集相关基础资料;(2)提交初步规划文本,提出总体构思及规划目标;以供业主认可(3)编制详细规划并召开评审会。由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组,集中时间,进行评审(论证)会,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落实调整和修改工作。(4)进行扩初设计并提交工程概算书;(5)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6)施工图预算编制和施工图的交底;(7)设计师的施工配合。

2园林规划设计需要论证的内容

(1)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无论是公园游园,风景名胜区,居住区,城市广场和道路,厂矿企业和机关单位及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还是象世博园等大型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应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明确功能和主题。

(2)提高园林作品的艺术品味。高品味的园林工程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要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各种园林要素的艺术组合,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3)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园林造景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4)对园林绿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5)树种选择的论证。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

(6)科学估算园林工程的建设成本及管理维护费用。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工程,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应正确把握建筑,铺装,水体,绿地等要素的比例,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品质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3我国园林的发展方向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3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3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3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4建议

(1)园林设计上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2)完善园林设计法规。首先是对于《建设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条例》(2000)有关条文的修改,如第二章资质资格的管理等等。

其次是一系列园林设计法规的建立,如注册园林师签字制度、注册园林师条例、设计收费标准、工作量范围标准、后期跟踪服务标准、园林设计标准合同、园林师事务所设立标准等等。

(3)实施专业教育的大调整,培养适合新时代的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者。

首先是专业教育结构层次的调整。要使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3个层次:①面向学科: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的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②面向社会:为国家园林管理和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的大学本科、硕士人才;③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风景园林建设市场: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考虑引入环境艺术、旅游策划的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引入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社会人文学科等专业知识。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

(4)规划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现有的规划设计人才有来自城市规划专业院系的;也有艺术院系的;有建筑院系的,还有农林院系,来自不同院系的人才都各有各的特长,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不足,由此,根据目前的专业状况,应该有一个合作互补的专业团队。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就是要运用地貌、植物、硬质材料、建筑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自然、经济、工程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综合功能,因地制宜地规划和设计各类园林绿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越来越被重视。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建议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园林规划设计分析论文

一、问题提出

作为世界园林之母,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园林的雏形——囿,历经秦汉、唐宋至明清的两千多年的发展,造园理论与工程技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不断走向巅峰,形成了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寺庙园林等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式园林。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时也框住了我们的思维,阻碍了开拓创新的步伐。现今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使得园林绿化未能充分发挥好在城市中的作用。

二、原因剖析

在祖先留给我们丰厚遗产的同时,我国的园林规划设计仍走了一些弯路,面临种种困境和困惑,追根溯源、究其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一些解释。

(一)消化传统过多

总结我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和形式,不外乎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效法自然的布局;二是诗情画意的构思;三是园中有园的手法;四是建筑为主的组景;五是因地制宜的处理。但不管哪一种风格和形式,它们都打上了产生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烙印,建筑比例过大等与现今条件相违背的弊端。

比如皇家园林,它是帝王将相、达官贵族权力财富的炫耀与象征,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与现时期所倡导的“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方针相悖的。一些私家园林体现的深刻内涵、脱俗境界,须仔细琢磨才能悟出来。如今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需要的是直观、疏朗、明快的大色块、大效果。因此,我们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懂得先进行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吸收外来欠妥

受欧洲哲学和科学发展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园林设计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像法国的凡尔赛花园,围绕中轴线的对称式布置,形成宏大气势,不失为精妙绝伦之作,透出西方人注重遵循游戏法则的文化背景。日本的枯山水园林,精心构思,巧妙借喻,小中见大,给人久久回味。今天我们流行的却是人家过时的,像如今到处拔地而起的欧式建筑。

当然,西方的园林也包含了个人的喜好和猎奇的心理。限于地理环境不同,缺乏我国古代文人骚客的那种只能意会的脱俗境界。在局部处理时,我们可吸收对称式布置的美妙之处,学习他们独具匠心的带有高超技艺含量的创新作品。

三、可行依据

尽管目前我国的园林规划设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在基层县(市)水平一直上不去,但也应可喜地看到,在新世纪里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思想意识的空前活跃,园林绿化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令人欣慰的前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让绿色艺术与生态建设相得益彰”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依据。

(一)有着良好的绿化意识氛围

渴求清新空气,把绿色带回家,已深入到每个老百姓的心中。家庭生活中鲜花的时尚,社会租摆业的发展,城市建设中见缝插绿,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如上海,放弃地产开发带来的丰厚利润,在繁华地段舍得开辟绿地。最近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就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将《京都议定书》摆到桌面上,说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

另外,看看建国后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的发展三个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以苏联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理论为指导;80年代,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90年代后,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说明理论上已走向成熟、理智、科学。因此,浓烈的意识氛围为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

随着人类基因密码的逐步解译,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转基因手段诱发突变形成植物嵌合体,或者直接嫁接,一种植物能开多种花;根据基因遗传特性,引种、选育、驯化出许多优良品种;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挽救濒临灭绝物种;电脑自动化控制温室为人们创造出四季色彩纷呈的鲜花艺术景观;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将绿色艺术带入每一个角落成为可能。

据报道,2001年5月13日,浙江省甬台高速公路三门段岭口互通区,科技人员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花费三百万元,将一千年古樟挪了窝,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所以有着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生物多样性的建设理论就有了实践的可能。四、解决措施

在深刻剖析原因之后,从园林绿化发展的喜人形势中找到了解决依据,接下来思考的就是在创作中如何既要体现艺术,给人享受,又要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好环境,我认为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拿准解决问题的钥匙。

(一)把握住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规划设计中要以中央作出的关于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思想,深刻领会,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这就是: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性、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二)从比较差异中继承传统与吸收外来

中国的古典园林博大精深,与现代城市园林相比其产生的背景、形成的条件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没有受到污染,社会文化背景有差异,思想相对保守、封闭,服务对象只是少数人,实施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建设的目的、出发点只是为展示奢侈和供享乐之用,并没有考虑大多数人的需要。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些不同,有所为,有所不为。

总之,今后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应符合特定的环境条件,应正确把握好艺术美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生态保护延续了艺术美,艺术美也支撑着生态保护。具体实践中,应注重因地制宜,因境而异,有选择地吸收古典园林、西方园林的艺术精华,从事新的创造,应注重综合利用城市学、环境保护学、城市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来指导园林规划设计;应在满足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去营造景观,去创作雅俗共赏的园林艺术美,为实现“优良的人居环境、品质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总目标而努力。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原因剖析入手,立足于“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要找准切入点,让艺术体现与生态建设二者兼顾、相得益彰”这一基本思想,阐述了一些想法与见解,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艺术体现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园林规划设计理念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园林规划;人性化;生态性设计

论文摘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突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重视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及生态性设计等基本理念。同时,在设计中要考虑经济合理性的原则,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宜人的的景观环境。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较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

6生态性设计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较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园林规划设计理念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园林规划;人性化;生态性设计

论文摘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突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重视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及生态性设计等基本理念。同时,在设计中要考虑经济合理性的原则,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宜人的的景观环境。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较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6生态性设计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较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园林规划设计理念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园林规划;人性化;生态性设计

论文摘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突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重视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及生态性设计等基本理念。同时,在设计中要考虑经济合理性的原则,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宜人的的景观环境。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较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6生态性设计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较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分析论文

环境艺术是一门研究城市空间景观设计的综合学科,它运用植物、水、石材、不锈钢、灯光多种材料,吸收文化、历史等人文内容,并结合特定环境创造出色彩丰富的、形态各异的活动空间。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艺术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和环境建设之中。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

1、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①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体位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及时,只顾进度,一味求快,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搬抄其他方案,图面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

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作性等。

整个方案全都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4、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现在各设计单位电脑出图率已相当普及,因此局部的平面调整还是能较顺利按时完成的。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变动,或者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则要化费较长一段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推倒重做。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则会赢得业主的信赖,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如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不按规定日期提交调整方案,则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横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5、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24小时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多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6、扩初设计评审会

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简称"扩初设计")。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总体竖向设计平面、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标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段,应该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在剖面图中,必须标明几个主要空间地面的标高(路面标高、地坪标高、室内地坪标高)、湖面标高(水面标高、池底标高)。

在扩初文本中,还应该有详细的水、电气设计说明,如有较大用电、用水设施,要绘制给排水、电气设计平面图。扩初设计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不会象方案评审会那样分散,而是比较集中,也更有针对性。设计负责人的发言要言简意赅,对症下药。根据方案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我们要介绍扩初文本中修改过的内容和措施。未能修改的意见,要充分说明理由,争取能得到专家评委们的理解。

在方案评审会和扩初评审会上,如条件允许,设计方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技术进行讲解,这样,能使整个方案的规划理念和精细的局部设计效果结合,使设计方案更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

一般情况下,经过方案设计评审会和扩初设计评审会后,总体规划平面和具体设计内容都能顺利通过评审,这就为施工图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的说,扩初设计越详细,施工图设计越省力。

7、基地的再次踏勘施工图的设计(上)

在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中,我们谈到过基地的踏勘。这次所谈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3点与前一次不同:1、参加人员范围的扩大。前一次是设计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这一次必须增加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2、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是粗勘,这一次是精勘;3、掌握近期、变化了的基地情况。前一次与这一次踏勘相隔较长一段时间,现场情况必定有了变化,我们必须找出对今后设计影响较大的变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后调整随后进行的施工图设计。

现在,很多大工程,市、区重点工程,施工周期都相当紧促。往往竣工期先确定,然后从后向前倒排施工进度。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打破常规的出图程序,实行"先要先出图"的出图方式。一般来讲,在大型园林景观绿地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急需的图纸是:1、总平面放样定位图(俗称方格网图);2、竖向设计图(俗称土方地形图);3、一些主要的大剖面图;4、土方平衡表(包含总进、出土方量);5、水的总体上水、下水、管网布置图,主要材料表;6、电的总平面布置图、系统图等。

同时,这些较早完成的图纸要做到两个结合:1各专业图纸之间要相互一致,自圆其说。2、每一种专业图纸与今后陆续完成的图纸之间,要有的衔接和连续关系。总的说,每一专业各自有特点,在这里就不赘述。

8、施工图的设计(下)

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大项目、大工程的产生,它们自身的特点使得设计与施工各自周期的划分已变得模糊不清。特别是由于施工周期的紧迫性,我们只得先出一部分急需施工的图纸,从而使整个工程项目处于边设计边施工的状态。

前一期所提到的先期完成一部分施工图,以便进行即时开工。紧接着就要进行各个单体建筑小品的设计,这其中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的各专业施工图设计。

另外,作为整个工程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往往同时承担着总体定位、竖向设计、道路广场、水体,以及绿化种植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他不但要按时,甚至提早完成各项设计任务,而且要把很多时间、精力花费在开会、协调、组织、平衡等工作…上。尤其是甲方与设计方之间、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设计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更不可避免。往往工程规模越大,工程影响力越深远,组织协调工作就越繁重。

从这方面看,作为项目设计负责人,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这一重任。

9、施工图预算编制

严格来讲,施工图预算编制并不算是设计步骤之一,但它与工程项目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有必要简述一下。

施工图预算是以扩初设计中的概算为基础的。该预算涵盖了施工图中所有设计项目的工程费用。其中包括:土方地形工程总造价,建筑小品工程纵总价,道路、广场工程总造价,绿化工程总造价,水、电安装工程总造价等。

根据笔者的设计项目所得经验,施工图预算与最终工程决算往往有较大出入。其中的原因各种各样,影响较大的是: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增减,工程建设周期的调整,工程范围内地质情况的变化,材料选用的变化等。施工图预算编制属于造价工程师的工作,但项目负责人脑中应该时刻有一个工程预算控制度,必要时及时与造价工程师联系,协商,尽量使施工预算能较反映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状况。

应该承认,某个工程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有投资控制所决定。近几年本市街头绿地建设中出现了单位单位面积造价节节攀升的现象,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此现象的孰是孰非。笔者认为项目负责人有责任为业主着想,客观上因地制宜,主观上发挥各专业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平衡协调在设计着一环节中,做到投资控制。

我们相信,整个工程项目建成后良好的景观效果,是在一定资金保障下,优良设计与科学合理施工结合的体现。

10、施工图的交底

业主拿到施工设计图纸后,会联系监理方、施工方对施工图进行看图和读图。看图属于总体上的把握,读图属于具体设计节点、详图的理解。

之后,由业主牵头,组织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会。在交底会上,业主,监理,施工各方提出看图后所发现的各专业方面的问题,各专业设计人员将对口进行答疑,一般情况下,业主方的问题多涉及总体上的协调、衔接;监理方、施工方的问题常提及设计节点、大样的具体实施。双方侧重点不同。由于上述三方是有备而来,并且有写问题往往是施工中关键节点。因而设计方在交底会前要充分准备,会上要尽量结合设计图纸当场答复,现场不能回答的,回去考虑后尽快做出答复。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写到这期应该是到此为止了。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的现场施工配合又是必不可少的。

11、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一)

设计的施工配合工作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其实,这一环节对设计师、对工程项目本身恰恰是相当重要的。

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施工周期的一再缩短,都要求设计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设计与施工相配合的问题。如有些重大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就已经相当紧迫,业主普遍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针对这种工程,设计师更要勤下工地,结合现场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设计师所在的同一城市中,该设计项目负责人必须结合工程建设指挥的工作规律,对自己及各专业设计人员制定一项规定:每周必须下工地一至两次(可根据客观情况适当增减),每次至工地,参加指挥部召开的每周工程例会,会后至现场解决会上各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无法解决的,回去协调各专业设计后出设计变更图解决,时间控制在2~3天。如遇上非设计师下工地日,而工地上恰好发生影响工程进度的较重大设计施工问题,设计师应在工作条件允许下,尽快赶到工地,协调业主、监理、施工方解决问题。上面所指的设计师往往是项目负责人,但其他各专业设计人员应该配合总体设计师,做好本职专业的施工配合。

12、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二)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与设计师不同城市,俗称"外地设计项目"而工程项目又相当重要(影响深远,规模庞大)。设计院所就必须根据该工程的性质、特点,派遣一位总体设计协调人员赴外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配合。

笔者从1999年11月参加昆明世博园二期工程的"设计方案全国招投标"工作起,至2000年12月工程施工结束,经历了一个园林工程的方案设计、方案修改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修改设计、施工现场配合等一整套过程,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其间无任何一个其他设计项目穿插设计。现工程即将竣工,本人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在此项目中,我学到了风景园林工程的各方面知识,其中包括:规划设计知识施工图设计心得;施工现场配合经验教训等。尤其要提的是,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这座园子如何利用中华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园中各景点有机、有形的结合成了一个至要的关键。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将就这一内容另出拙章,与同行及读者共同学习,探讨。

笔者在这个项目的施工配合中。感受最深的是基地地形极其复杂。在上海地区,基地地势都较平坦,偶有暗浜、河流,小山丘等地形地貌,高差不大。而昆明世博园二期工程用地内,有被雨水常年冲刷塌方而形成的峡谷、峭壁,高差近20米;有被植被茂密覆盖着的山坳;有地势北高南低,一览无遗的茶树园等。整块基地最小高差也有2~3来。这些地形条件在上海附近自然环境中是不可能遇到的。怎样把这些看似不利的客观因素变成园中各处美景的地形背景基础,这就需要设计师因地制宜,结合自然山水地形,加以合理规划设计,最终形成"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其实,设计师的施工配合工作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际间合作设计项目的增加而上升到新的高度。配合时间更具弹性、配合形式更多样化。俗话说,"三分设计,七分施工".如何使"三分"的设计充分体现、融入到"七分"的施工中去,产生出"十分"的景观效果?这就是设计师施工配合所要达到的工作目的。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管理论文

摘要:作为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代先驱、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主席以及历届IFLA的名誉主席,杰弗里·吉利柯的经历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发展紧密相关。

1前言

作为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代先驱、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主席以及历届IFLA的名誉主席,杰弗里·吉利柯的经历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长达70多年,从1925年出版及时部著作《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花园》(与J.C.亚特兰大合著)起,到1992年规划设计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庭院,杰弗里·吉利柯一生出版发表专著论文数十部,完成的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100多项。其中,《人类的景观造园》(TheLandscapeofMan)[1]一书被译成多国文字,在规划设计界广为流传。

回顾国际规划设计界发展的历史,建筑和景观曾经是相互分离的两大部分。过去,建筑凌驾于景观之上,支配着景观;如今,这种情况不复存在,甚至已截然相反。在人类步入21世纪的今天,景观成为重要的因素,随着世界各国关注焦点的转变,生态环境问题已被优先考虑,这些都促使景观规划设计学进入了重要的中心舞台。虽然起初杰弗里·吉利柯是个建筑师,并且在学生时代最初也与其他建筑师一样得到了建筑学的严格训练与实践,但是在这场景观及时、生态及时的观念转变进程中,他是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界当之无愧的主帅。

2专业教育背景

本文着重在杰弗里·吉利柯作品的扼要分析介绍,并非个人传记。但是,对于许多问题的理解有赖于对于其生平的了解,因为,规划设计作品自身无法解释发生在杰弗里·吉利柯长达70年的规划设计生涯中的这样和那样的转变。对这样一个职业变迁的真正理解,不仅需要单纯的设计作品方面的知识,更需要对其设计动机的了解、痴迷以及兴趣。

杰弗里·吉利柯190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96年9月逝世。他最早的建筑经验源于建造其父母的住宅。在寄宿学校,他接受了古典而正统的教育。之后,他幸运地遇见了建筑师C.F.A.福塞(C.F.A.Voysey),被引导进入位于贝德福特(Bedford)广场的建筑联合学校,就读于建筑学专业。在那,杰弗里·吉利柯与其学友J.C.(约克)斯费尔德(J.C.(JOCK)Shepherd)合作,进行长达5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花园的研究,并出版了专著。那时,几乎没有关于该领域的著作。通常,只有建筑物被细心地记录下来,其他要素则被排除在外,与建筑邻近而不可分割的花园也不例外。因此,这一研究极大地影响了杰弗里·吉利柯后来事业的形成。

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研究激起了杰弗里·吉利柯对于景观园林设计哲学领域的好奇心。凭借其古典主义方面坚实的基础,他开始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这种将设计与哲学相联系的习惯,最初只是暂时的、尝试性的;后来得以确定和继续,最终贯穿其整个规划设计生涯。同时,这一习惯也扩展了其作品范围。

3专业实践的发展与追求

杰弗里·吉利柯的规划设计实践可以分为三大阶段:1927~1960年、1960~1980年、1980~1996年。

及时阶段从1927年获得建筑师从业资格开始,长达30年之久,极大地影响到杰弗里·吉利柯的整个规划设计生涯。其间,主要有三件事影响了杰弗里·吉利柯的规划设计。及时,当他还是学生时,获得一个机会,转向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这启发了他思考建筑物及其环境的整体关系;第二,在此后的一段时期,他留校任教达五年之久,学生们对于那个时代现代建筑的狂热追随以及对于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和尤里奇·门德尔松(ErichMendelsohn)作品的狂热崇拜深深地影响了他。这两种不同特征的影响使他既能深刻理解历史传统,又能跟上时代潮流。第三,在花园设计和建筑设计中,他都得到了家具设计师高登·罗素(GordonRussell)友好的专业支持。

20世纪五十年代末,杰弗里·吉利柯在专业上已具备巩固的地位,1960年,他被委任领导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合会。对于大多数规划设计师来说,这也许意味着整个职业生涯,然而,对于杰弗里·吉利柯来说,20世纪五十年代末所获得的成就只是一个开始。1960~1980年期间,其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发生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深刻的变化。他改变了与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伙伴的合作关系,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加专一地应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技巧。这一单纯的转变对其设计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之变得更加富有特色并具有个性。同时,也深化了其景观设计哲学思想,这可以从他作图的线条、构思以及完成的项目中看出。

与其设计哲学的追求一样,杰弗里·吉利柯不断发展的技巧也是注重实效的:设计形式的表达在不断地进化并得到提炼升华。出于对于现代主义运动的同情,早期的古典主义手法得到了修正;当后现代主义理论迷惑了许多出色的设计师之时,其“二元论”使他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期间具有巩固的地位。总之,他总能轻松自如地游离于现代世界与古典主义世界之间,对于二者驾轻就熟、胸有成竹。

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观规划设计作品,绝大部分属于环境设计。不管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生态方面的考虑总是占着主导地位。对于生存环境这一人类的根本资源,杰弗里·吉利柯认为,通过保护全球的环境来达到保存人类文明的目的是关键而核心的任务,其中,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平衡作用。在其名著《人类的景观造园》一书中(1975年,1986年、1992年),杰弗里·吉利柯写道:“今天,作为历史上的及时次,正在逐步展开的世界面貌表现出了集体性的物质主义而非规定的宗教性。在先进国家,个人在其所拥有的家园住区之中产生、演化、并形成其个人信仰。对他(她)存在的较大威胁可能并非商业及时主义,并非战争、污染、噪音以及主要能源的消耗,甚至亦非断子绝孙的危险,而是由于鉴赏力的严重缺乏和历史上价值观念的相继解体毁灭所导致的盲目无知,而这种相辅相成的鉴赏力和价值观念正是那种单纯而伟大的理念的象征。”[1]

4杰弗里·吉利柯作品解读

对于杰弗里·吉利柯来说,设计与其环境背景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最为重要的。无论是什么地方的项目,他总能探索出该地的场所精神,并将这一精神清晰地定义下来,从不脱离和歪曲事实。这样的案例在他最早的一些项目中就已有所体现,例如查达·乔治(CheddarGorge)或作为对照的迪奇雷(Ditchley)公园。在查达·乔治,基地本身所具有的戏剧化效果通过水平安排的建筑物得到突出,并通过水池的反射进一步强化;在迪奇雷公园,被赋予历史意义的长平台合适,使得整个建筑物成为后来加建的景观环境的一部分(图1)。又如在拉尼麦德(Runnymede),肯尼迪纪念碑被建造在到草地北坡的途中,要到达纪念碑,必须穿过自然林地,这是一条寓意深刻的“朝圣者之路”

之后,分析场所各方面的条件成了杰弗里·吉利柯工作的中心。在许多园林设计中,他首先将主体建筑安排在景观环境中,使之成为其中一员,而不是简单生硬地安放在环境中。在大约20个项目中都曾运用了长平台或长步道,其中也包括小尺度的平台。随着这一设计技巧的发展,它更多地浓缩了场所的历程。在拉尼麦德,它被设计成联系圣地和自我反省座位的一条线;在克罗伊斯特(Gloueester,1961年),长步道被改换成城市背景下的步行路线的形式,连结哈尔(High)街和花园;在莫丹拉(Modena,1980年),步道位于长水体的旁边;在心境园(1986年)中,它又变成一条水上游线,一条通过综合场所的主要游线。对此,迪奇雷公园的委托人提到:“无论怎样,平台是杰弗里·吉利柯的一项伟大成就。”

透过林荫道的狭长景观视轴(vista)是杰弗里·吉利柯景观设计的另一个主要词汇。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它们都被合乎逻辑地设置,与其余的景观要素相辅相成。在诺丁汉(Nottingham)大学(1955年),哈特威尔(Hartwell,1979年),布列斯卡(Brescia,1981年),圣保罗的沃登拜里(WaldenBury,1983年)和休特(shute,1987年)以及其他无数的项目中,这一特殊的景观被杰弗里·吉利柯创造或再创造。尤其在贝克汉姆·布鲁德(BuckenhamBroad,1977年),贝尼威尔·麦纳(BarnwellManor,1981年)和唐德克姆(Tudcombe,1989年)中,这一手法更为突出。在埃汶顿(Everton)中,许多技巧被有效地用于遮掩直接的视线,以使游人在经过此步道时能观赏道路两边的景色。

水是又一个使杰弗里·吉利柯着迷的景观元素。在许多项目中,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景观要素,例如休特(1970年)和莫丹拉(1980年)等。同时,水也常常作为一种现状特征被加以开发利用,例如撒顿场所(SuttonPlace)(1980年)和心境园(1986年)等。在撒顿场所中,水如瀑布般泻下;休特项目则充分开发具有视听双重感受的涓涓细流;在为迪奇雷(图1)等所做的规划中,杰弗里·吉利柯特别增加了泉水,以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水的表现形式。

为了增强上述景观要素之间的联系,许多辅助设计要素被或者联合、或者单独地使用。这些辅助设计要素的范围从凉亭、坐凳到棚架、雕塑、水缸,到装饰性的花瓶、篮子等等。它们被有计划地、有效地应用在许多项目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许多要素还被确立为花园设计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然而,即使这样,杰弗里·吉利柯一直十分谨慎、节俭地应用它们,以求获得高质量的景观环境效果。

在杰弗里·吉利柯的作品中很难找到精彩的植被规划。仅仅在三个案例中,植被规划被证实是成功的:克里汶顿(Cliveden),埃汶顿和撒顿场所。实际上,前者是由他的妻子苏珊·吉利柯(SusanJellicoe)设计的;后两者则是由海利·斯莱福(HilaryShrive)设计的。杰弗里·吉利柯只是与他们共同商榷设计方案。事实上,杰弗里·吉利柯是及时位敢于承认自己不是种植设计师的景观规划设计师。

从以上可以看出,杰弗里·吉利柯作品的尺度涵盖极广,从小规模的城市花园到大面积的游憩综合场所。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这些作品的共同要素呢?首先,在理性分析方面是考虑人性的尺度。其次,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关注人类的天性。杰弗里·吉利柯认为,下意识的心理活动在领悟、感受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将依此行动。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二是人类群体共有的。在创造力面前,这是一种十分谦逊的态度,至今,只有他认真并坚定地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思考研究这一规划设计界的根本问题。

杰弗里·吉利柯还是及时位声称自己是现代主义者的设计师。如果说他是现代主义者,那么其现代主义是不受特定时间影响并且更加专业化的。对于新事物,他总是以一种不断考察的态度对待它们。在每个项目中,出于灵感的需要,他总是涉猎得更加遥远、更为广泛。自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出自对于文艺复兴艺术的热爱,杰弗里·吉利柯成了一位热衷于评价现代绘画和雕塑的人,特别是对于保罗·克利(PaulKlee)、马列维奇(Malevich)、康达斯基(Kandinsky)、毕加索(Picasso)、亨利·摩尔(HerryMoore)和安东尼·卡罗(ArthonyCaro)的作品。其更多的设计灵感还来自于广泛的文化方面的积累,尤其是20世纪的各种哲学思潮。对于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他也兴趣盎然、长久不衰,这启发了他关于景观布局结构的概念。

5代表性作品简介

杰弗里·吉利柯具代表性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创作于1980年至1996年期间,包括:撒顿场所,莫丹拉市民公园(Modena),心境园(及时期、第二期)和休特住宅花园(见彩图),此外,还有曾被提议但未实现的特尔尼公园(1989年)以及为开罗所做的设计(1992年)。

5.1撒顿场所

撒顿场所的对称式布局形成于1526年左右文艺复兴初期的修建和1905年的扩建。现在的景观始建于1980年,是对创造力、生命和志向抱负的巧妙隐喻,其中东墙花园(EastWalledGarden)则展现了天堂乐园与圣地园。从这一作品可以看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对杰弗里·吉利柯的深刻影响,撒顿场所花园与干布瑞尔别墅同样表达了其个人头脑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5.2莫丹拉市民公园

莫丹拉市民公园和撒顿场所一样,结构上是古典主义的,但是二者的目标不同。表面上,如同任何一个市镇公园一样,莫丹拉市民公园为集体性的都市社会提供娱乐和休闲;实际上,它意在打开基于尊严之上的潜意识的窗口,表达当今人类社会与古典主义世界的联系,从而强化旧城中心区的价值。这一作品体现了作者广泛的文化方面的积累。正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开阔的视野和对于人文主义的热爱启发了这一设计。

5.3心境园

心境园1985年立项,位于得克萨斯州卡尔文斯顿的不宜居住的墨西哥湾海岸。在这一著名的景观设计中,诸文明被组织在一起,各类植物被精心培育,并与其花园的多样形态结合为一体。富有教育意味的校园和玻璃房,架在沼泽之上的步行小径和苗圃,以及通过步行或乘船穿越伊甸园和激动人心的诸文明世界……,在游览过程中,你将发现,宇宙之中诸文明的存在方式是多么的脆弱而不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苗圃被指北针从稳定的古典主义摆向了不稳定的浪漫主义;充满敌意的海神波塞冬(Poseidon)和友善的谷物女神黛麦特(Demeter)的巨大头颅从外太空越过保护墙注视着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奇特的、充满希望的、美丽的产物,那样的踌躇而迷茫。

5.4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庭院(AtlantaHistoricalSociety''''sGardens)

1992年设计的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庭院景观,体现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Heraclitus)提出的观点:“下意识与意识相互协调”的论点。这是一种崭新的、涉及西方人与环境关系的哲学思想。

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庭院的场地(33英亩)长满了本地生的树木,被深壑与河谷一分为二。北半部为斯旺住宅占用,其宏伟的意大利风格宅邸和庭园始建于1927年,当时该城市的社会历史景观方才开始。南半部有两个现代博物馆,附带一个停车场和村庄。对景观设计师来说,如何将这些分离的元素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恢弘的理念——一个穿越历史的景观城市,这是设计的难点。常规的几何式的古典主义方法强调中央景物,不论对场地还是设计意图均不合适。通常的英国浪漫主义景观设计方法是用一条假设的河流统一整体,这在统一诸景观要素方面是可行的,但同样与该计划的真正意图不符。

故而,受赫拉克利特的启示,杰弗里·吉利柯产生“穿越时空的宇宙的运动”这一设计概念。基于这种能力,借助于这种能力,人类的潜意识能如河流一般在脑海中记录下经历过的事物。为了创造自身运动的感觉,一连串的体验被组织成一个整体,如同一曲交响乐。路径则被刻意设计成不抢不显,往往掩蔽在树丛之中很难寻觅。为了与设计概念协调,避免有交叉路口。整个路径方案,其原理如同一个圆,从起点到终点,再回到起点,又重新开始。

顺着小路,生命的起源是巨大台地台阶前的狩猎场。从这里,穿过一片昔日是印第安人居住地的树林,到达一个建于1830年的白人村庄。向下走,从一座木桥上跨越小溪,爬上通往十字路口下方那个象征着1863年城市消亡的洞穴之路,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新亚特兰大。穿过一个又一个棚架下的花园以及一个维多利亚式的游艺室后,进入斯旺住宅花园和充满亚特兰大狂欢喜庆的气氛之中。参观过这些敬献给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辉煌礼物,沿着那条有着水池、喷泉、绿荫穹架以及斯旺宅邸特有景观的小路前行,不知不觉中就徜徉在一个温馨的中世纪室内花园之中了。再穿过一条疑惑重重的山谷,就能战战兢兢地攀上一个大台地,见到一片赫拉克利特的小树林。这样的景观感受让人不禁想起一句常言:“万事流转,永无止息。”

6结语

“一开始你用正常的方式准备进行一个设计,你会发现这种设计索然无味;然后,你将设计图纸放在一段距离之外,并且好将其上下颠倒……,……你逐渐意识到它为你建议出一种与原设计方案不同的但又十分友好的设计思想雏形。”

“按照C.J.休(C.J.Jung)的理论,现在我们拥有两个截然不同并且相互分离的世界——意识世界和下意识世界。二者对抗时,我们处于混沌状态;二者分开时,我们不受影响;然而,当二者协调时,那就是艺术”。“如果可以,别告诉任何人,因为这种感觉是从一个下意识到另一个下意识的启示,并且会被理智破坏。”

“所有的艺术都出自于下意识”。“虚构的不可见世界的理论在原本一片空白的迪奇雷公园的多样的形式中得以效法;在30年后的同一家族的休特住宅设计中,这一理论成为我设计的关键。”

“我要最深切的感谢我的业主们,他们的理解、鼓励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图纸是向项目委托人介绍规划设计的媒介。建筑是静止的,但是在景观设计中就连所运用的材料也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同时,接替原先业主的新业主的品味和要求也是变化的。我的思想的真谛都在这些的设计图中。”

“我们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现在,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景观设计是各类艺术当中一门最为综合的艺术。这样一种认识基于三重理由:(1)在生物圈中,现存微妙的自然平衡秩序以及地球的保护层,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而且,似乎只有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才能恢复这种平衡,以保障生存。(2)在这些努力当中,首先需要的是诉诸生态,这些生态系统无非都是可持续存在的有效的动物状态的回归。(3)由于人类自己就是从这样的充满生机的动物状态进化过来的,所以人类所创造的环境,实际上,也就是他的抽象观念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及时重理由在人类的生物学层次上,引发了一种直觉的要求,并且由此导致了"绿色革命",这就像1972年在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上所描述的那样;第二重理由鼓励着专家们进行综合的生态规划;而第三重理由正在以历史上从来没有构想过的尺度和规模,推动着景观艺术的发展”[1]。

杰出的景观园林作品首先来源于深刻杰出的思想,在初步了解了杰弗里·吉利柯作品及其专业生涯之后,对于杰弗里·吉利柯以上的思考言论,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将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视为艺术,从艺术创作的理论、方法、途径寻求景观园林设计的独特风格,眼光面向古今东西,目标瞄准全世界景观园林事业的发展,实践行动具体落实在亲手绘制的设计图纸上,孜孜不倦,勤奋一生,这就是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及其专业生涯的缩影。

今天,人类已步入第三个千年,景观与园林设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遍及全球,深入人心。作为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代先驱,鉴于他大部分职业生涯的国际化,勿容置疑,杰弗里·吉利柯已成为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活动方面的首席人物。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园林规划设计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园林规划;人性化;生态性设计

论文摘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突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重视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及生态性设计等基本理念。同时,在设计中要考虑经济合理性的原则,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宜人的的景观环境。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较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

6生态性设计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较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论文摘要结合北京798艺术区的案例和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思的设计作品,从场所精神、文化传统对景观元素地域性进行研究,论述了风景园林如何结合场地特征进行规划设计。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中,这种关系体现的尤为明显。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导致当地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文化传统特点,使当地的风景园林出现风格迥异的面貌。风景园林设计总是敏感的反映着这种当地文化思潮、思想体系、社会生活需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这样风景园林设计就会具有某种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往往就引导着当地风景园林出现其独特风格而又包含其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也就形成了当今世界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风景园林。

1对场所精神的的表达

20世纪末,随着工业的逐步萧条,景观设计也慢慢开始转向后工业景观,北京798艺术区改造就是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工业厂房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了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诠释[1]。

后工业景观作为后工业时代一种新的景观形式,伴随着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展而兴起,这种工业文化的独特表达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认可,也为后工业国家生态修复做好了铺垫。这种趋势很好的反应了城市更新理念对工业历史的追寻以及对现代艺术的表达。

波尔多植物园是一个以分类为主题的植物园,风景园林师通过运用当地的乡土植物和普通的自然生境来展现不同植物景观的特点,将全园划分为水花园、生境走廊、耕作田、植物林荫道等几个部分,以表现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景观艺术变化,较好的展现了城市历史及园林师对艺术的追求。

2对文化传统的深层挖掘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文化传统最能代表一个地区独特的景观风貌。因此,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的体现最能反映当地的地域特征。巴西著名设计师布雷•马克思将巴西当地的地域特征与他的风景园林作品结合,展现了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艺术天赋。布雷•马克思早期主要受巴西本土文化和当地自然植物景观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当时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先锋艺术并没有把他给淹没。布雷•马克思发挥他独特的艺术天赋,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现代主义设计思想,通过丰富的图形,夸张的色彩打破了那种模仿自然的设计方式,同时也与世界其他的现代主义思潮划分界限。他对民间艺术和抽象、立体主义很感兴趣,创作的方式多种多样,灵感来源极其丰富,陶瓷贴面、花岗岩废料构筑的景墙和铺地,像绘画一样的设计平面,利用棕色、黑色、白色等马赛克组合形成有机线形的图案以及富有动感的铺装效果,与周边环境融合[1]。正如布雷•马克思所说:“一个好的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件艺术品,对比、结构、尺度和比例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首先它必须要有思想。”这个思想就是对场地文化传统的深层挖掘[3]。只有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够体现出出色的艺术特质,也才能够很容易让大众接受。

3科学、艺术、文化的融合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途径和方法,发挥艺术构思,才能体现结合场地特征。而L.麦格哈格的设计方式就是这3个方面的结合。L.麦格哈格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书中直观的揭示了景观设计与环境后果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叠图分析法。麦格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指出,“西方的傲慢与优越感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东方人与自然的和谐则以牺牲人的个性而取得”,似乎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由于人类的行为正成为景观可持续性、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在自然与人之间,在发展与保护之间,人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生态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必须坚持。

4结语

风景园林发展到今天,很多好的作品都是的结合了场地规划设计,而现代化城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得人类更加注重结合场地的风景园林设计。地域性的表达成为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最求的目标,如何将科学、艺术、文化的融入设计是风景园林发展不变的主题。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园林规划设计中地方性的特点研究

1规划设计塑造地域特征科学方式策略

1.1因地制宜,借助地理优势体现地域特色

设计规划中,为彰显地域特色,应良好地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借助原有地势特点、地区环境、地形地貌以及植被进行建设。应保留该区域草本物种以及乔灌木,进而可有效地应用原区域特点彰显特色,并可有效地节约由于改造地形而耗费的庞大经费开支。再者,可科学地预防由于大面积改造动土导致的水土资源流失,进而为植物定植创建品质生态环境。例如,云南进行西双版纳园林设计规划之时,科学地注重保护原有自然生态资源,留有较多自然形式的热带雨林以及一些小范围的自然森林。该类自然资源的保护,对创建充满地域特色的热带园林景观,发挥本区域地理优势,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再比如,郑州园林,原有用地多为苗圃以及农业耕地,水资源较为缺乏,同时场地相对平整,不包含显著的起伏现象,呈现出典型干旱沟壑地貌。从实际状况来看,该地质并不能给物种多样性栽种提供品质的资源条件,然而该不利因素恰恰体现了河南区域独特地理风貌。为此可在注重当前地形地貌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一定尺度的改造,无需开挖较大范围的水面,应尽量同区域具备的文化风貌有效结合,进而创建园区工程独特的景观亮点。

1.2凸显地域独特文化

规划设计中应显现一定的人文风格,进而可对景观建设发挥良好的点缀效果,形成点睛之笔。例如,南京建成的中山园林,其独特的人文内涵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该特点,其他园林无可匹敌。就园林来讲,进行规划设计阶段中,可利用园内的局部区域有效地展现人文气息,创建专题类植物文化园区,构成园中园的独特景观风貌。例如,无锡梅园便是基于梅花文化创建;湖南三湘景园基于当地文化特点,囊括了湖南区域的较多特色化绿色植物以及著名建筑景观,令民俗风貌同园林、造园艺术形成了良好的集成,令游客深受感染、流连忘返。一些地区进行规划建设初期,其基地范畴中便包含凸显历史文化的相关设施,因此应在设计组建阶段中,将该类设施作为核心内容,同园区构成有机整体,通过文化积淀形成良好的传承与发展。例如郑州建园初期便包含体现文化发展历史遗迹的黄土沟壑,该景观同植物形态相似。加之河南为华夏文明源头,因此可明确自然、文明的规划设计原则。园林共分成9个区域,首先布设园区外围林带,并保护好原有苗圃地,利用其创建形成自然植被,并重新创建该区域原生群落系统。同时,依据四周交通环境与基地状况,进行园区功能入口以及科研服务专区的规划建设,并独立建设引种驯化区域。对于原有3条沟壑,则顺着其延伸方向布设园林区、观赏园林,形成特有的植物进化发展、引种驯化以及栽培建设园林文化景观。园林分区之中二级路网则利用树枝模式,营造自然之树的景观主题,布设专类园林,体现良好的地域特征。

1.3挑选植物类别,创建特色专类园区

规划设计,应创建特色化的专类园区,通过绿化植物资源的良好收集、展示,发挥综合的研究、应用、普及教育功能,并可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创建专类园区过程中,应挑选植物类别,基于不同功能,将园区划分成系统园区、观赏、主题区以及资源植被区域等。系统园区可将植物的进化发展视为主线,并参照造景特点、地域特征布设专类园,体现科普应用以及观景欣赏的良好效果。布设资源园区时,可借助当地特有资源展现文化风貌,利用景观植物达到历史回顾的目标。例如,可选用纤维、药用以及芳香植物资源等,体现地域特色。观赏园区规划设计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认知平台,令他们掌握一定的园林植物知识,扩充视野。该区域布设,应挑选体现地域特点同时形态壮观的植物群落,便于识别,并构成一体化的连续景观,实现科普功能目标。例如,可创建樱花园、郁金香园、丁香园、枣树园、玫瑰园、牡丹园等。主题园区应依据各异的植物种类凸显景观特点。例如,可构建珍稀物种园、艺术园林、具有人文色彩与趣味性的园区、具有纪念意义的园区、盆景、花卉园区等。

1.4体现景观特色,实现建筑同园林小品的有效搭配

园区规划建设应将主题植物布置成底色,并借助其特点创建特色景观。由于物种中大部分为乔木或者灌木,且均为落叶树种,欠缺常绿树种。为此单纯应用主题植物进行景观设计会较为单调,欠缺特色。为优化观赏效果、凸显景观特征,可辅助配设具备一定色彩且形态美观的观赏植物。即主导植物类别应设置在主题风景之中,进而构建美观、特色化园林。例如,园区景观地域适合种植郁金香,则可将其不同的物种进行搭配,并布设在园区的主要进口方位。同时,还可进行观花乔灌木的良好收集以及巧妙搭配,进而进行全园景观的合理点缀。可通过贴近自然的种植布设于路边、小溪周围以及林缘区域,构成丰富多变,体现四季景观的特色化园林。另外,还可将区域适宜生长的主要品种打造成园内主题,同时应与园区地形以及他类树木、景观道路实施有效的配设。应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对于具有较强观果、观花特征的植物应挑选配置不同生长时期的品种,进而令观赏期限合理增长。还应针对其花期特点,配设与其开花期相契合的植物以及常绿树木,进而提升造景设计规划效果。园林小品工程以及建筑设施的有效搭配可凸显良好的辅助效用,提升园区亮点。为此在规划设计阶段中,应利用充满文化内涵的建筑元素,优化园林小品景观效果。例如,园林建筑顶端造型可应用独特的南、北建筑不同造型,通过草坪代替瓦砾、沙石,并引入现代设计工艺、手段,实现建筑同地域文化特色的结合。

1.5创新设计,凸显地域特色

为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在因地制宜,利用原始地貌,把握自然特征,渗透人文内涵的同时,还应秉承创新意识思维进行特色化的园林设计。应在设计规划中凸显新颖性、美观性、先进性以及独特性,并应致力于彰显园区现代化科研成果。例如,南京园林建设中,引入了创新性地被、孢子植物专题区域,并创建充满创意的特色园区。地被植物是该园经过长期的探索研发形成的集观赏、游览、休憩、水保功能以及活动应用功能于一身的品质草坪景观系统。其物种繁多,效能显著。园区还专门为盲人游客设置了盲文引路牌,设计现代化语音系统,体现了人性化、多元化服务应用特色。为进一步激发园林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功能,还可为当地高校学生创建创意园区,令其利用园林丰富资源扩充植物学、园林园艺学、环保生态以及农业学科丰富知识与技能。区域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条件不同,其科研发展、学术水平有所差异。为此,在设计规划阶段中,应契合本地地理环境特点,由人文需求入手,设置创新独特的主题景观区域。例如盆景、艺术园区、旱生园区等,真正凸显地域特色,令其发挥综合应用服务功能,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地发展。

2结语

总之,园林品质的规划设计,是完善环境保护、激发自然资源核心价值,满足大众多元化需求的重要任务。为凸显人文内涵,提升应用价值,我们只有科学应用凸显地域特征的塑造方式,创建专题园区、景观功能园区、科研园区,方能真正提升园林效用价值,令其成为城市景观绿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发挥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焦丽 单位: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城市规划中园林规划设计的应用

1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居住区绿化中的应用

1.1设计理念

对于城市的小区绿化,最主要的就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其次就是提高小区绿化的功能性,因此,基于城市居民区绿化的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切实结合这两方面,合理的进行设计,突出绿地的应用性,而不只是摆设。

1.2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小区绿化率,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直接体现,较好的小区绿化,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因此,在对小区进行绿化时,一定要注意覆盖黄土,使整个的居住环境凸显绿色;其次,就是要根据整个小区的建筑特点、走廊特点等进行相应设计,使之能与小区的硬件相吻合,而且能够依据不同的年龄层,设计不同的绿化带,更能有效提高小区绿化的利用率,也就是使绿化的功能性得到有效增强。

1.3整体设计原则

根据设计理念以及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园林规划在整个的城市居民区绿化中的设计应该体现以下几点:①小区绿化设计时一定要保障绿地设计在规划中的均匀分布,同时,还要注意与小区走廊的结合,使小区绿化能够更加和谐;②园林设计时一定要使整体设计与小区格调相统一,当然在统一的同时也要体现个性以及构思的独特;③整个的园林设计要以植物造景为主,运用植物的搭配、剪裁的不同,体现不同的风格。

2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公园规划中的应用

2.1城市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公园,主要是人们休闲、娱乐、放松的地方,是给人们减压的地方,因此,城市公园规划应秉承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及时,就是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能够在设计中真正满足人们的需要;第二,要依据公园内不同的地形,进行不同的设计,使公园的功能区域有机结合;第三,要注意公园的整体规划与当地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相结合。

2.2城市公园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公园规划一定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注意与环境的结合,因此,城市公园规划一定要利用不同的乔灌木、不同季节植物等进行有机结合,使之能够在每个季节都能焕发光彩;其次,就是要注意公园整体的规划线条一定要流畅;另外,在对公园环境进行完善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然景观,更多的展现自然美。

3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街道防护林规划中的应用

在城市街道防护林的应用中,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选择适合当地发展、发展较葱郁的树木,能够真正达到绿化城市街道、净化城市空气的作用,在整个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遮阴式、密林式、群落式等不同的设计方式,并注意乔灌木的结合,使城市街道防护林能够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

4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大学校园规划中的应用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是一个文化气息非常浓重的场所,因此,在整个的园林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大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之能够满足大学生生活、学习等不同的状态,例如:可以以高大的乔木为基调,配合灌木、花草等进行配置,还可以利用一些爬藤植物设计一些植物走廊,方面大学生在炎热的夏季乘凉学习。

5结束语

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坚持科学的设计理念,真正使园林建设符合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使人与环境能够和谐发展。

本文作者:刘媛媛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高校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园林建设和规划的基础性学科,能够有效地对园林所在地区进行科学规划,促进园林生态环境建设。在现今社会发展阶段,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入手,挖掘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针对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于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园林规划设计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着广泛的需求,如何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改革,培养出更多相关专业性人才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园林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从而为将来从事园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更好地服务于园林事业的发展[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上,能够遵循科学性、技巧性和整体性的规划设计思路,充分结合所在地区人文地理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园林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的整体布局和园林功能的实现,这决定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应该以实际操作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实践性为中心内容,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实际操作进行教育和指导。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缺乏活力

在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教师充分占据着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的教授为主,教学缺乏活力,偏向于单方面的灌输。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很大程度依赖于教材教案的使用,没有结合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程不够立体丰满,教学效果有待提高[2]。

2.2考核要求不足,难以督促学生自身能力的加强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考核中,大多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考核,较多偏向于对单一知识点浅显地掌握。另外,也没有对相关知识点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考核。

2.3缺少实践活动,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很多学生还没有清晰地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难以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对现实中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流程了解不足,对相关程序没有足够的认识,动手能力较差,不具备足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的相关措施

3.1建立健全科学的课程考核制度

对于教学活动的考核,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宽课程考核的深度和广度,对课程考核要采取多角度的多维考核方式。根据园林规划设计的时代要求和具体要求进行考核方案的制定。另外,在考核前期,也可以敢于尝试和创新,制定相关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用于学生自身的资料收集和讨论中,例如,园林规划设计的设计风格以及设计方案等。建立健全科学的课程考核制度,能够有效促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进步。

3.2课堂互动式教学方式的采用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敢于尝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有自成体系的设计艺术原理,课堂互动式教学方式的采用,旨在使设计艺术原理得到更有效的教育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中出现的具有较好示范性和讲解性的案例进行讲解,在讲解中及时穿插相关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另外,也可在课后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掌握。

3.3加强校企合作,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充分团结有效力量,寻找相关的艺术设计园林规划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强强联合,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在相关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4结语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课程教育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在课程的改革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改革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作者:王春 单位: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步骤

环境艺术是一门研究城市空间景观设计的综合学科,它运用植物、水、石材、不锈钢、灯光多种材料,吸收文化、历史等人文内容,并结合特定环境创造出色彩丰富的、形态各异的活动空间。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艺术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和环境建设之中。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

1、接受设计任务、基地实地踏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①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针对不利因素加以克服和避让;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在这里,还要提醒刚入门的设计人员一句话:要特别重视对设计任务书的阅读和理解,一遍不够,多看几遍,充分理解,"吃透"设计任务书最基本的"精髓".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体位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3、方案的第二次修改 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方案。设计人员此时应该虚心好学、集思广益,多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及时,只顾进度,一味求快,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甚至搬抄其他方案,图面质量粗糙,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

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作性等。

整个方案全都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4、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现在各设计单位电脑出图率已相当普及,因此局部的平面调整还是能较顺利按时完成的。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变动,或者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则要化费较长一段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推倒重做。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则会赢得业主的信赖,对今后的设计工作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设计人员如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不按规定日期提交调整方案,则会失去业主的信任,甚至失去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横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5、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24小时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多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两者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可造成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南辕北辙。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对于特别有意义的专家意见,要积极听取,立即落实到方案修改稿中。

6、扩初设计评审会

设计者结合专家组方案评审意见,进行深入一步的扩大初步设计(简称"扩初设计")。 在扩初文本中,应该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总体规划平面、总体竖向设计平面、总体绿化设计平面、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标注主要尺寸)。在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段,应该绘制详细的剖面图。在剖面图中,必须标明几个主要空间地面的标高(路面标高、地坪标高、室内地坪标高)、湖面标高(水面标高、池底标高)。

在扩初文本中,还应该有详细的水、电气设计说明,如有较大用电、用水设施,要绘制给排水、电气设计平面图。

扩初设计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不会象方案评审会那样分散,而是比较集中,也更有针对性。设计负责人的发言要言简意赅,对症下药。根据方案评审会上专家们的意见,我们要介绍扩初文本中修改过的内容和措施。未能修改的意见,要充分说明理由,争取能得到专家评委们的理解。

在方案评审会和扩初评审会上,如条件允许,设计方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电脑技术进行讲解,这样,能使整个方案的规划理念和精细的局部设计效果结合,使设计方案更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

一般情况下,经过方案设计评审会和扩初设计评审会后,总体规划平面和具体设计内容都能顺利通过评审,这就为施工图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的说,扩初设计越详细,施工图设计越省力。

7、基地的再次踏勘 施工图的设计(上)

在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中,我们谈到过基地的踏勘。这次所谈的基地的再次踏勘,至少有3点与前一次不同:1、参加人员范围的扩大。前一次是设计项目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这一次必须增加建筑、结构、水、电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2、踏勘深度的不同。前一次是粗勘,这一次是精勘;3、掌握近期、变化了的基地情况。前一次与这一次踏勘相隔较长一段时间,现场情况必定有了变化,我们必须找出对今后设计影响较大的变化因素,加以研究,然后调整随后进行的施工图设计。

现在,很多大工程,市、区重点工程,施工周期都相当紧促。往往竣工期先确定,然后从后向前倒排施工进度。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打破常规的出图程序,实行"先要先出图"的出图方式。一般来讲,在大型园林景观绿地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急需的图纸是:1、总平面放样定位图(俗称方格网图);2、竖向设计图(俗称土方地形图);3、一些主要的大剖面图;4、土方平衡表(包含总进、出土方量);5、水的总体上水、下水、管网布置图,主要材料表;6、电的总平面布置图、系统图等。

同时,这些较早完成的图纸要做到两个结合:1各专业图纸之间要相互一致,自圆其说。2、每一种专业图纸与今后陆续完成的图纸之间,要有的衔接和连续关系。总的说,每一专业各自有特点,在这里就不赘述。

8、施工图的设计(下)

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大项目、大工程的产生,它们自身的特点使得设计与施工各自周期的划分已变得模糊不清。特别是由于施工周期的紧迫性,我们只得先出一部分急需施工的图纸,从而使整个工程项目处于边设计边施工的状态。

前一期所提到的先期完成一部分施工图,以便进行即时开工。紧接着就要进行各个单体建筑小品的设计,这其中包括建筑、结构、水、电的各专业施工图设计。

另外,作为整个工程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往往同时承担着总体定位、竖向设计、道路广场、水体,以及绿化种植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他不但要按时,甚至提早完成各项设计任务,而且要把很多时间、精力花费在开会、协调、组织、平衡等工作…上。尤其是甲方与设计方之间、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设计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更不可避免。往往工程规模越大,工程影响力越深远,组织协调工作就越繁重。

从这方面看,作为项目设计负责人,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设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这一重任。

9、施工图预算编制

严格来讲,施工图预算编制并不算是设计步骤之一,但它与工程项目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有必要简述一下。

施工图预算是以扩初设计中的概算为基础的。该预算涵盖了施工图中所有设计项目的工程费用。其中包括:土方地形工程总造价,建筑小品工程纵总价,道路、广场工程总造价,绿化工程总造价,水、电安装工程总造价等。

根据笔者的设计项目所得经验,施工图预算与最终工程决算往往有较大出入。其中的原因各种各样,影响较大的是: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增减,工程建设周期的调整,工程范围内地质情况的变化,材料选用的变化等。施工图预算编制属于造价工程师的工作,但项目负责人脑中应该时刻有一个工程预算控制度,必要时及时与造价工程师联系,协商,尽量使施工预算能较反映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状况。

应该承认,某个工程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有投资控制所决定。近几年本市街头绿地建设中出现了单位单位面积造价节节攀升的现象,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此现象的孰是孰非。笔者认为项目负责人有责任为业主着想,客观上因地制宜,主观上发挥各专业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平衡协调在设计着一环节中,做到投资控制。

我们相信,整个工程项目建成后良好的景观效果,是在一定资金保障下,优良设计与科学合理施工结合的体现。

10、施工图的交底

业主拿到施工设计图纸后,会联系监理方、施工方对施工图进行看图和读图。看图属于总体上的把握,读图属于具体设计节点、详图的理解。

之后,由业主牵头,组织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会。在交底会上,业主,监理,施工各方提出看图后所发现的各专业方面的问题,各专业设计人员将对口进行答疑,一般情况下,业主方的问题多涉及总体上的协调、衔接;监理方、施工方的问题常提及设计节点、大样的具体实施。双方侧重点不同。由于上述三方是有备而来,并且有写问题往往是施工中关键节点。因而设计方在交底会前要充分准备,会上要尽量结合设计图纸当场答复,现场不能回答的,回去考虑后尽快做出答复。

园林规划设计步骤写到这期应该是到此为止了。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的现场施工配合又是必不可少的。

11、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一)

设计的施工配合工作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其实,这一环节对设计师、对工程项目本身恰恰是相当重要的。

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施工周期的一再缩短,都要求设计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设计与施工相配合的问题。如有些重大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就已经相当紧迫,业主普遍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针对这种工程,设计师更要勤下工地,结合现场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设计师所在的同一城市中,该设计项目负责人必须结合工程建设指挥的工作规律,对自己及各专业设计人员制定一项规定:每周必须下工地一至两次(可根据客观情况适当增减),每次至工地,参加指挥部召开的每周工程例会,会后至现场解决会上各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无法解决的,回去协调各专业设计后出设计变更图解决,时间控制在2~3天。如遇上非设计师下工地日,而工地上恰好发生影响工程进度的较重大设计施工问题,设计师应在工作条件允许下,尽快赶到工地,协调业主、监理、施工方解决问题。上面所指的设计师往往是项目负责人,但其他各专业设计人员应该配合总体设计师,做好本职专业的施工配合。

12、设计师的施工配合(二)

如果建设中的工地位于与设计师不同城市,俗称"外地设计项目"而工程项目又相当重要(影响深远,规模庞大)。设计院所就必须根据该工程的性质、特点,派遣一位总体设计协调人员赴外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配合。

笔者从1999年11月参加昆明世博园二期工程的 "设计方案全国招投标"工作起,至2000年12月工程施工结束,经历了一个园林工程的方案设计、方案修改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修改设计、施工现场配合等一整套过程,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其间无任何一个其他设计项目穿插设计。现工程即将竣工,本人感触颇多,获益匪浅。

在此项目中,我学到了风景园林工程的各方面知识,其中包括:规划设计知识施工图设计心得;施工现场配合经验教训等。尤其要提的是,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这座园子如何利用中华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园中各景点有机、有形的结合成了一个至要的关键。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将就这一内容另出拙章,与同行及读者共同学习,探讨。

笔者在这个项目的施工配合中。感受最深的是基地地形极其复杂。在上海地区,基地地势都较平坦,偶有暗浜、河流,小山丘等地形地貌,高差不大。而昆明世博园二期工程用地内,有被雨水常年冲刷塌方而形成的峡谷、峭壁,高差近20米;有被植被茂密覆盖着的山坳;有地势北高南低,一览无遗的茶树园等。整块基地最小高差也有2~3来。这些地形条件在上海附近自然环境中是不可能遇到的。怎样把这些看似不利的客观因素变成园中各处美景的地形背景基础,这就需要设计师因地制宜,结合自然山水地形,加以合理规划设计,最终形成"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其实,设计师的施工配合工作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际间合作设计项目的增加而上升到新的高度。配合时间更具弹性、配合形式更多样化。 俗话说,"三分设计,七分施工".如何使"三分"的设计充分体 现、融入到"七分"的施工中去,产生出"十分"的景观效果?这就是设计师施工配合所要达到的工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