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气污染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大气污染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气污染论文

大气污染论文:大气污染环境工程论文

1我国的大气污染

1.1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严重,主要分为工业大气污染与生活大气污染两个主要方面。大中型工业园区聚集之处,成为了大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的主要来源地,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进步,大量汽车涌上街头,尾气的大量排放,也成为大气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导致了全国各处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以及酸雨现象的普遍增加。生活与工业污染气体对空气的污染,以及SO2与粉尘对空气质量的破坏成为了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成因。很多地区发展重污染工业以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先污染后治理”西方国家的前车之鉴,应该成为“发展和治理并举”的我国以警示。但现状则依然令人担忧,意识到大气污染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才是改善现状的根本之处。

1.2污染程度

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以及稳步提高的国民生活水平,导致人民对机动车的拥有逐年增长并达到一个相当庞大的数目。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成为大气污染中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虽然机动车便利了人们是生活、缩短了区域之间的距离是其具优势之处,但汽车制造商以及相应的监管部门并没有针对尾气的污染现象做出具有明显成效的治理措施。全国各处的酸雨与近来覆盖极广雾霾天气频繁出现,这是极为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甚至已经极大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时期污染所达到的较高程度。火电厂以及塑料厂等工业企业昼夜不息的产生这大量的工业废气。这不仅是度当地环境的破坏,而且会在气流的影响下,对相邻大片区域造成危害,有些严重的污染甚至会走出国界,造成国际性的大气污染。中国发展正处于上升期,重工业对发展的支撑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无法取代的。但是缺乏应有的限制和规定,并且无人监管,长期无节制的排放成为环境污染的沉疴。作为人口大国,原本细微的东西,在与庞大的基数相乘之后就会成为极为严重的问题,大气污染正是如此。但是缺乏有效处理在人口作用下形成问题的手段,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较为落后的处理技术,成为了治理环境问题的掣肘,同时也成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掣肘,因此,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主要防治措施

2.1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在区域内全局调查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等方面,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控制污染方案。整合产业构成,从源头抓起,对已无力整改的企业要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应将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区域作为工业生产区,并在工业区与城市生活区域之间设置间隔区域。疏密有致,减少单位区域内的污染排放。

2.2合理使用能源煤炭是我国当前主要能源结构,燃煤过程也就是大量排出污染气体与污染物质的的过程。因此推广工业型煤及洗选煤的运用,以及广泛使用相对清洁高效的能源,如天然气、煤气和石油液化气等,才能有效控制污染气体和污染物质的排放量。

2.3处理尾气排放机动车经过燃尽燃料之后会排出很多有害物质,如碳氢化合物以及SO2等。而随着我国机动车的急剧增多,尾气排放的广度以及数量极为庞大,成为了城市中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发展清洁燃料机动车以及优化发动机的燃烧设计,成为了减少这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手段。与此同时,加大控制力度,完善监督检测制度,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体系,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又一重要手段。

2.4绿化造林植树造林是一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极为有效的措施,树林可以起到降低风速、沉坠灰尘、吸附粉尘等多方面的作用。同时植物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CO2的并且同时释放出氧气,达到进化空气的效果。因此,改善城市大气质量一个极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大城市绿化的建设、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质量,从而使得城市大气环境变得相对清洁。

3结语

在牺牲环境发展经济之后,大气污染的治理成为了当今我国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重大课题,不解决环境问题则无法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实现国家的永续进步。因此,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只有将其克服,才能继续走下去获得长远的发展。

作者:周林平单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大气污染论文:课程教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论文

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计集中在教室进行,学生进行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说明书。但是由于有些设备没有看见过,而有些设备实习过程中看见过但过段时间又忘记了,有些同学感觉是纸上谈兵,兴趣不高。交上来的说明书和图纸相似度高,从而课程设计效果差,没有达到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4]。

2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1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不断有新型除尘器的出现等,势必要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因此,应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材的基础上,从资料和互联网等中搜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同时结合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吸纳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及时将它们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知识视野,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

将实验课融入到理论课当中,时间安排应当合理。如学习完颗粒物粒径分布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时进行颗粒物粒径分布的测定实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的实验中,而且也起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作用。理论与实际及时地结合大大体现了理论课与实验课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且达到双赢的效果。

2.3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

在课程设计进行之前,环境工程专业安排了在株洲发电厂的生产实习,主要包括除尘和脱硫两个大方面的实习。其中包括株洲发电厂锅炉烟气的整个处理流程,从烟气产生、除尘、脱硫,到烟气排放,涵盖了整个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论学习部分。如果将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安排到一起,将生产实习的部分工作作为课程设计的内容,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程设计是生产实习的巩固,生产实习是课程设计的基础,最终同时达到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的目的。

3结语

面对目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和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将会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王丽平 单位:长沙学院

大气污染论文:大气污染化学反应论文

1试验方法

1.1采样时间与地点

2012年3月—2013年2月连续1a监测青岛市大气中的VOCs,采样地点位于崂山区金家岭。该点临近崂山区主干道,周围主要是高、中层建筑,属于商业和居民混合区,东北侧距离约800m有山体环绕,西侧约150m是1个小型加油站。

1.2监测仪器

利用在线气相色谱仪观测大气中VOCs,仪器为法国CHROMATE-SUD公司提供的AirmoVOC分析系统,包括A11000型AirmoVOCC2-C6和A21022型AirmoVOCC6-C122台分析仪,由2组采样系统和2组分离色谱柱系统组成。其中C2-C6分析仪用于监测含碳个数在2~6之间的低沸点组分;C6-C12分析仪用于监测含碳个数在6~12之间的高沸点组分。检测器均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能确保分析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仪器校准采取内部校准与外部校准相结合的原则,内部校准物质为正丁烷(体积分数60×10-9)、正己烷(体积分数20.5×10-9)、苯(体积分数32.5×10-9),系统每天自动启动1次内部校准程序。外部校准采用56种VOCs的标准气体,每种物质的体积分数在110×10-9~120×10-9之间,至少每月校准1次。

2结果与讨论

2.1VOCs浓度水平及组成

对青岛市大气中50种VOCs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其中包括烷烃29种、烯烃7种、芳香烃14种。观测期间,该市大气总VOCs体积分数(小时值)变化范围为0.5×10-9~230.4×10-9,全年均值为9.2×10-9,其中烷烃所占比例较高,为66.7%,芳香烃和烯烃所占比例为21.0%和12.3%。表1为青岛市VOCs部分优势物种的体积分数与国内外城市的比较结果。由表1可见,青岛市大气中的VOCs浓度较其他城市低,其中丙烷、正丁烷、异丁烷、异戊烷、丙烯、甲苯等组分的浓度均低于其他城市,而苯的浓度高于北京、中国香港、里尔。顺-2-丁烯、反-2-丁烯和异戊二烯的浓度水平与其他城市相当,乙苯的浓度水平与北京、达拉斯近似。

2.2VOCs不同组分的变化特征

2.2.1季节变化特征

图1为不同季节VOCs各组分比较。由图1可见,总VOCs浓度夏、秋季高于春、冬季,与天津市规律相似[1],与宁波市[4]相反。各月VOCs浓度水平相差较大,9月较高,4、5月低。夏、秋季植物生长茂盛,释放出大量萜烯类化合物,是大气中VOCs的重要天然源。人为源方面,夏、秋季气温高,低沸点的VOCs挥发加剧,增加了来自加油站、汽车油箱直接挥发的有机物[14]。此外,夏、秋季正值青岛旅游高峰,《2012年青岛市统计公报》表明,当年共接待游客5717.5万人次,若按45座的旅游巴士计算,则至少有127万辆机动车出入该市,尾气排放大幅升高,户外烧烤兴起也有较大贡献。烷烃在各季节占总VOCs的比例均为较高,其次为芳香烃和烯烃,3者比例范围分别为56.8%~71.2%、16.4%~31.9%和10.1%~15.0%。烷烃和烯烃在夏、秋季的浓度明显高于春、冬季,可能与夏、秋季溶剂挥发加剧、机动车尾气排放增多、植被释放增多等因素有关;芳香烃秋、冬季浓度较春、夏季高,可能受工业源、机动车源的综合影响。

2.2.2日变化特征

图2(a)(b)(c)(d)为夏季与冬季不同VOCs组分的日变化趋势。由图2可见,烷烃、烯烃在夏季与冬季的日变化均呈现“两峰一谷”特征,与交通早、晚高峰对应。早晨7:00前后出现峰值,之后随着大气边界层抬升和太阳辐射加强,污染物被稀释且部分经光化学反应被转化,浓度迅速降低,至14:00前后降到低值,傍晚随着大气边界层降低和交通晚高峰到来,浓度又迅速升高并在18:00前后达到峰值。与北京市的研究结论[3,14]类似,烷烃、烯烃的日变化规律与交通早、晚高峰有明显对应关系,主要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增加有关。芳香烃的日变化规律与烷烃、烯烃不同,夏季日变化趋势较平缓,且白天高夜间低,可能受化工企业排放和溶剂挥发等影响;冬季日变化在上午和夜间有较明显的峰值,除人为源排放外,气象条件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夜间大气边界层降低,污染物聚集,易形成浓度峰值。

2.2.3周末效应

由于不同时期交通活动、工业生产存在差异,大气污染物在工作日(周一—周五)和非工作日(周六—周日)通常表现出不同污染特征。选取2012年8月—9月间的6个星期对VOCs各组分、氮氧化物进行周末效应分析,见图3。可以看出,总VOCs在工作日的平均浓度高于非工作日17.2%,其中烷烃、烯烃、芳香烃在工作日的平均浓度分别高于非工作日11.9%、30.7%、17.4%,各组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周末效应,可能与工作日机动车源、工业源等活动增加有关。氮氧化物在工作日的平均浓度较非工作日高60.0%,表现出显著的周末效应,由于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进一步证实了机动车源对工作日的重要贡献。

2.3VOCs物种间的相关性及来源分析

将大气寿命近似的VOCs物种作相关性分析,由于相同的物理混合、光化学去除过程会引起相同的浓度变化,则两者在大气中的浓度比值等于其在排放源中的比例,由此可以大致判断其主要来源[8]。表2为青岛市VOCs优势物种相关性分析。由表2可知,反-2-丁烯与顺-2-丁烯的相关性较高,且比值为1.23,与北京隧道实验的结果[15]接近,可推断这2种烯烃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苯、甲苯、乙苯相关系数在0.6~0.9之间,说明其排放源类似。甲苯/苯的比值(T/B值)可用来评价机动车尾气对苯系物的贡献,一般认为T/B值接近2.0表示机动车尾气贡献显著[3],T/B值偏离2.0越远说明受机动车影响越小,而受溶剂挥发、工业源等影响越大。研究表明中国香港机动车贡献显著(T/B值为2.27)[16],而珠三角工业区则主要受工业源影响(T/B值为4.8)[17]。青岛市T/B值为0.56,远小于2.0,说明溶剂挥发、工业源影响较大。烷烃物种与苯系物的相关性较低、污染来源不同,一般认为烷烃来自机动车排放、汽油挥发或燃料泄漏等过程。表2中丙烷和正丁烷、异丁烷的相关系数均在0.60以上,且与乙烯(燃烧过程产物)、异戊烷(汽油主要组分)相关性较低,由于丙烷是液化石油气(LPG)主要成分[15],可判定这3个物种主要来自以LPG为燃料的车辆排放。

2.4化学反应活性

臭氧为二次污染物,是复杂光化学反应的产物,并且受气象因素的影响。通常用OH自由基消耗速率(LOH)估算初始过氧自由基(RO2)的生成速率,该反应是臭氧形成过程的决定步骤[18],因此可通过LOH值大致比较不同组分对臭氧生成的贡献。研究得出,夏、冬季青岛市VOCs组分中烯烃浓度虽然只占10.1%~15.0%,但其臭氧生成贡献较高,占总VOCs的68.1%~77.7%;烷烃虽占VOCs总浓度的大部分比例,但由于其化学反应活性较低,夏季的臭氧生成贡献为15.1%,冬季仅为11.6%;芳香烃对臭氧生成贡献在夏季为7.2%,冬季增加至20.3%。青岛市大气VOCs组分中烯烃的臭氧生成贡献远高于烷烃和芳香烃,这与广州地区的研究结果相似[6],而上海和深圳地区则主要以芳香烃较高[5,8]。分析夏、冬季臭氧生成贡献较高的VOCs物种可得,夏季前5位贡献较高的物种(按照LOH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反-2-丁烯(0.50s-1)、顺-2-丁烯(0.44s-1)、1,3-丁二烯(0.38s-1)、异戊二烯(0.38s-1)、异丁烯(0.30s-1),均为烯烃化合物,且LOH值均在0.30s-1以上;冬季前5位贡献较高的物种依次为1,3-丁二烯(0.52s-1)、异戊二烯(0.41s-1)、顺-2-丁烯(0.23s-1)、乙烯(0.15s-1)、乙苯(0.15s-1),除1,3-丁二烯、异戊二烯的LOH值超出0.30s-1外,其余物种LOH值均较低。

3结论

(1)青岛市大气中VOCs浓度处于较低水平,烷烃占比较高,60%以上,其次为芳香烃和烯烃。(2)夏、秋季VOCs的浓度高于春、冬季,1a中9月浓度较高,4、5月低;VOCs日变化呈“两峰一谷”的变化规律,主要与交通早晚高峰对应。(3)VOCs各组分均表现出周末效应,说明机动车源和工业源的重要影响,对优势物种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证明两者是主要来源。(4)青岛市大气中的VOCs对臭氧生成有重要贡献,且烯烃的臭氧生成贡献远高于烷烃和芳香烃,由于VOCs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溶剂挥发、化学工业等,因此控制这些排放源将有效削减臭氧生成的前体物,降低臭氧浓度,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

作者:薛莲 王静 冯静 刘世朋 单位: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青岛市城阳区环境监测站

大气污染论文:大气污染治理的环境工程论文

1污染程度

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以及稳步提高的国民生活水平,导致人民对机动车的拥有逐年增长并达到一个相当庞大的数目。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成为大气污染中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虽然机动车便利了人们是生活、缩短了区域之间的距离是其具优势之处,但汽车制造商以及相应的监管部门并没有针对尾气的污染现象做出具有明显成效的治理措施。全国各处的酸雨与近来覆盖极广雾霾天气频繁出现,这是极为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甚至已经极大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时期污染所达到的较高程度。火电厂以及塑料厂等工业企业昼夜不息的产生这大量的工业废气。这不仅是度当地环境的破坏,而且会在气流的影响下,对相邻大片区域造成危害,有些严重的污染甚至会走出国界,造成国际性的大气污染。中国发展正处于上升期,重工业对发展的支撑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无法取代的。但是缺乏应有的限制和规定,并且无人监管,长期无节制的排放成为环境污染的沉疴。作为人口大国,原本细微的东西,在与庞大的基数相乘之后就会成为极为严重的问题,大气污染正是如此。但是缺乏有效处理在人口作用下形成问题的手段,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较为落后的处理技术,成为了治理环境问题的掣肘,同时也成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掣肘,因此,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主要防治措施

2.1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在区域内全局调查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等方面,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控制污染方案。整合产业构成,从源头抓起,对已无力整改的企业要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应将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区域作为工业生产区,并在工业区与城市生活区域之间设置间隔区域。疏密有致,减少单位区域内的污染排放。

2.2合理使用能源煤炭是我国当前主要能源结构,燃煤过程也就是大量排出污染气体与污染物质的的过程。因此推广工业型煤及洗选煤的运用,以及广泛使用相对清洁高效的能源,如天然气、煤气和石油液化气等,才能有效控制污染气体和污染物质的排放量。

2.3处理尾气排放机动车经过燃尽燃料之后会排出很多有害物质,如碳氢化合物以及SO2等。而随着我国机动车的急剧增多,尾气排放的广度以及数量极为庞大,成为了城市中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发展清洁燃料机动车以及优化发动机的燃烧设计,成为了减少这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手段。与此同时,加大控制力度,完善监督检测制度,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体系,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又一重要手段。

2.4绿化造林植树造林是一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极为有效的措施,树林可以起到降低风速、沉坠灰尘、吸附粉尘等多方面的作用。同时植物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CO2的并且同时释放出氧气,达到进化空气的效果。因此,改善城市大气质量一个极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大城市绿化的建设、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质量,从而使得城市大气环境变得相对清洁。

3结语

在牺牲环境发展经济之后,大气污染的治理成为了当今我国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重大课题,不解决环境问题则无法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实现国家的永续进步。因此,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只有将其克服,才能继续走下去获得长远的发展。

作者:周林平单位: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大气污染论文:天空的颜色与大气污染论文

自然界中绚丽多彩的晚霞和日出东方时的壮丽景象是任何一位艺术家都难以描绘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目睹的大部分颜色是污染造成的。城市的落日和空气清新的乡村落日是不同的。

在非常洁净、未受污染的大气中,落日的颜色特点鲜明。太阳是灿烂的黄色,同时邻近的天空呈现出橙色和黄色。当落日缓缓地消失在地平线下面时,天空的颜色逐渐从橙色变为蓝色。即使太阳消失以后,贴近地平线的云层仍会继续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因为天空的蓝色和云层反射的红色太阳光融合在一起,所以较高天空中的薄云呈现出红紫色。几分钟后,天空充满了淡淡的蓝色,它的颜色逐渐加深,向高空延展。但在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区域,当污染物以微粒的形式悬浮在空中时,天空的颜色就截然不同了。圆圆的太阳呈现出桔红色,同时天空一片暗红。红色明暗的不同反映着污染物的厚度。有时落日以后,两边的天空出现两道宽宽的颜色,地平线附近是暗红色的,而它的上方是暗蓝色。当污染格外严重时,太阳看上去就像一只暗红色的圆盘。甚至在它达到地平线之前,它的颜色就会逐渐褪去。

为什么在洁净的空气中太阳呈现出黄色,同时天空呈现出蓝色呢?在19世纪末期,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1871年首先对此作出了解释。在地球表面的人是透过经空气散射的太阳光来看天空的。在洁净的、未受污染的大气中,大部分的散射是空气中的分子(主要是氧和氮分子)引起的,这些分子的大小比可见光的波长要小得多。瑞利理论指出,散射光强和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I∝1/λ4),在这种情况下,散射主要影响波长较短的光。因为蓝色位于光谱的后面,所以天空本身呈现出蓝色。太阳光直接穿透空气,在散射过程中它失去许多蓝色,所以太阳本身呈现出灿烂的黄色。

根据瑞利的理论,当光波波长减少时,散射的程度急剧加强。所以光波波长最短的紫色光应该散射最强,靛青、蓝色和绿色的光散射要少得多。那么为什么我们看见的是蓝天,而不是紫色和靛色的天空呢?原来当散射光穿过空气时,吸收使它丧失了许多能量,波长很短的紫光和靛光虽然在穿过空气时,散射很强烈,但同时它们也被空气强烈地吸收,阳光到达地面时,所剩的紫色和靛色的散射并不多。我们所目睹的天空颜色是光谱中蓝色附近颜色的混合色,它们呈现出来的就是蔚蓝天空的颜色。

除了散射外,太阳光还被空气中的臭氧分子和水蒸气所吸收。因为空气层散射和吸收的共同作用,最终到达地面的太阳光消耗了许多能量。正因为早晨和傍晚,太阳光经过空气的路程长,能量损失过多,所以我们可以欣赏壮丽日出和美丽的日落景色。而在白天,阳光在大气中经过的路程短,它的能量损失少,这时用肉眼直视太阳会使人头晕目眩,是很危险的。

在太阳刚刚落山前,你会看到太阳圆盘的周围有一圈灿烂的红色光环。这个光环是太阳光被远大于空气分子的灰尘颗粒——通常它们是悬浮在地球附近空中的——折射的结果。这个光环看上去从太阳圆盘的中心向外延伸了大约3倍。因为光环延伸的角度取决于光波波长和微粒的大小,所以估计折射的颗粒直径大约为尘埃颗粒的大小。如果一阵大雨在落日前清洗了一遍空气的话,在落日时通常就看不到这个光环。瑞利未能明确地解释受污染的空气问题。虽然他的理论指出了光的散射强度将随着散射颗粒的增大而急剧增强,但它只适用于比光波波长小得多的微粒,对于直径超过0.025毫米的颗粒(例如空气分子)就不适用了。在当今的工业社会,污染物通常是悬浮的微粒,它们由直径从0.01到10毫米不等的微粒组成。瑞利的理论不能解释这种情况。后来,戈什塔夫·米证明了大粒子的散射取决于粒子线度与波长的比值,并于1908年提出了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它所覆盖的颗粒大小范围更大。这个理论指出,如果空气中有足够大的颗粒,它们将决定散射的情况。米氏的散射理论可以解释我们看见的城市天空的景象,颗粒越大,散射越多,同时散射的效果取决于波长。散射不仅在光谱的蓝色区域强烈,而且在绿色到黄色部分也很强。

所以,穿过了受到很多污染的空气层的太阳光的强度削弱了许多,太阳看上去更红一些,它已经失去它的蓝色、黄色和绿色成分。除了散射外,像臭氧和水蒸汽还会额外地吸收光能。结果圆圆的太阳呈现出黯淡、桔红的颜色。那么在受污染的空气中,天空本身的颜色又如何呢?悬浮在空中的污染物,时间一久便会聚集成层,较大的颗粒在地面附近形成了较浓密层。当太阳光穿透这些层时,它逐渐褪色,呈现出桔红色。散射的光失去了大量波长较短的光波,结果主要是红光得以穿透。天空呈现出暗红色;因为散射的红光要穿过空气层中较低的、愈来愈浓密的空气,所以在地球表面附近红色越来越浓。你所看到的落日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你所处的地方。在地面上,落日的亮度和颜色取决于季节和当地每天的大气状况。人在高处所看见的日出和日落的景色不同。有时日落后,站在平台上的观察者能看到贴近两面地平线的一小部分空气散射的阳光。

日出时,在太阳升起之前,散射的光便可以看见,而对于落日而言,天空的颜色取决于大气状况。日出之前天空中呈现的鲜艳的颜色,例如橙黄色、紫色和深蓝色,表明东面的大气相对而言没受污染。一旦太阳升起来,大部分天空变成了蓝色,只有在贴近地面的部分呈现出一段狭窄的橙色和黄色。

傍晚的天空能揭示出大气受污染的情况。天然的“污染”也会影响天空颜色,尤其是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的灰尘、热气体和水蒸汽进入大气时。灰尘的颗粒和其他一些微粒最终在离地面15千米到20千米之间的地方聚集成层。这个空气层散射太阳光的效果格外明显,绚丽多彩,太阳呈现出蓝色或绿色,尤其是在黄昏时分,火山喷发几年之后还能看到这种景象。

这些引人入胜的景色并不能弥补污染的危害,无论污染是天然的还是人为的。但至少污染物颗粒通过绚丽多彩的天空颜色的微妙变化显示了它们的存在。城市日落一旦出现暗红色,那便是对我们的警告。我们应当禁止污染物排入大气,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继续欣赏到明朗的天空。

大气污染论文:论大气污染的危害分析及其防治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由于各种人为因素给大气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蓝天变的暗淡,所以减少大气污染,再现蓝天,是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人为的大气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空气中极其微少的污染物,都能对人体健康发生极大的影响,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甚至夺去人的生命。从1873~1973年这100年间,全世界已发生过19起重大空气污染事件,直接死亡人数近2万,还有更多的人因此而患病。在低浓度空气污染物的长期作用下,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疾病。空气污染已成为肺心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重要致病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据1995年统计,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约为1396万吨,烟尘与粉尘排放量约为1475万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际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目前我国城市气温一般比乡村高2~3℃。长江沿岸有18个城市、沿海有17个城市出现了酸雨污染,其中西南的重庆、贵阳和华东的苏南地区,已成为我国的三大酸雨污染区。在全球监测网上对40个城市颗粒物污染情况的排序中,我国的沈阳、西安、北京、上海、广州进入了前10名;在对54个城市被二氧化硫污染的排名上,上述城市排进了前21名。这无疑是给中国环境敲响了警钟!大气时刻包围在我们的周围,它的被危害程度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如果人类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空气里,那就将在几分钟内全部死亡。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因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以下是各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名称

对人体的影响

二氧化硫

视程减少,流泪,眼睛有炎症。闻到有异味,胸闷,呼吸道有炎症,呼吸困难,肺水肿,迅速窒息死亡

硫化氢

恶臭难闻,恶心、呕吐,影响人体呼吸、血液循环、内分泌、消化和神经系统,昏迷,中毒死亡

氮氧化物

闻到有异味,支气管炎、气管炎,肺水肿、肺气肿,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粉尘

伤害眼睛,视程减少,慢性气管炎、幼儿气喘病和尘肺,死亡率增加,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

光化学烟雾

眼睛红痛,视力减弱,头疼、胸痛、全身疼痛,麻痹,肺水肿,严重的在1小时内死亡

碳氢化合物

皮肤和肝脏损害,致癌死亡

一氧化碳

头晕、头疼,贫血、心肌损伤,中枢神经麻痹、呼吸困难,严重的在1小时内死亡

氟和氟化氢

强烈刺激眼睛、鼻腔和呼吸道,引起气管炎,肺水肿、氟骨症和斑釉齿,

氯气和氯化氢

刺激眼睛、上呼吸道,严重时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神经衰弱,腹部不适,便泌、贫血,记忆力低下

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大气污染发展至今已超越国界,其危害遍及全球。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明显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臭氧层破坏,二是酸雨腐蚀,三是全球气候变暖。

1.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在离地面10—55千米的平流层里,大气中的臭氧相对集中,形成了臭氧层。大气中有了臭氧层,起着净化大气和杀菌作用,可以把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线都过滤掉,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而且使许多农作物增产。臭氧过浓会使人体中毒,而臭氧含量减少,紫外线就长驱直入,使人体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农作物减产。科学家已经发现,在南北两极上空的臭氧减少,好象天空坍塌了一个空洞,叫做“臭氧洞”。紫外线就通过“臭氧洞”进入大气,危害人类和自然界的其它生物。“臭氧洞”的出现,同广泛使用氟里昂(电冰箱、空调等的制冷材料)。现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决定,自20__年起,停止生产氟里昂。

2.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酸雨的危害遍及欧洲和北美,我国主要分布贵阳、重庆和柳州等地。酸雨降到地面后,导致水质恶化,对各种水生动物和植物都会受到死亡的威胁。植物叶片和根部吸收了大量酸性物质后,引起枯萎死亡。酸雨进入土壤后,使土壤肥力减弱。人类长期生活在酸雨中,饮用酸性的水质,都会造成呼吸器官、肾病和癌症等一系列的疾病。据估计,酸雨每年要夺走7500-120__人的生命。

3.“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围,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形成了一座无形的“玻璃房”,在地球上产生了类似玻璃暖房的效应。本来,这种“温室效应”是正常的。但是,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骤增,“玻璃房”的吸收太阳能量也随之增加。于是,在地球上产生了干旱、热浪、热带风暴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由以上可以得知大气污染给我们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制定了多项措施进行防治。主要是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以矿物燃料中的煤炭为主。不仅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还形成酸雨,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威胁。因而,调整能源战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a、大力开发利用水能

b、有步骤地发展核能

c、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能源

d、利用其他清洁能源

其次是烟尘控制技术

改变燃料构成,优化燃烧方式

烟尘被排入大气之前,采取必要的控制设备,除去烟尘

改变下垫面性质,防止大风季节地面扬尘进入大气(主要采取植被保护)

在者对装置进行技术改进

A.过滤式除尘装置

利用过 滤材料(滤纸,玻璃纤维等)将粉尘分离的装置,多用于空调和通风的空气净化。

B.二氧化硫的净化装置

燃料在燃烧前和燃烧过程中进行脱硫处理

燃烧后的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分馏技术

为了我们的将来请伸出我们的手保护和关爱我们的环境,使它不至于在数十年之后满面沧桑,没有生机。

大气污染论文:中国大气污染现状以及防治对策

2012年末,我国南方及东南沿海城市雾霾空前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作为一名身在武汉的学子,我刚刚学习了《环境保护概论》,在这里我想浅议一下中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常德市酸雨污染也非常严重,1996年酸雨频率达,逢雨必酸。通过采取建立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圈。关闭城镇砖瓦厂、拆除污染严重的小型锅炉等措施,大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所减轻,酸雨频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高达41.6%。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 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 发展要有限度,他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中国经济要发展,但是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对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有一个全局性认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对大气污染进行综合防治。

据预算,21世纪初上半叶,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和消费将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而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长期存在。因此,控制煤烟型大气污染将长期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

所谓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就是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所有能够影响大气质量的各项因素作、系统的分析,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并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制定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控制区域性大气环境质量、消除或减轻大气污染的目的。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涉及面比较广,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规划,合理布局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作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方案。

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植树造林、绿化、减轻污染危害。对已有污染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

(2)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我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我国有20余万台锅炉,年耗煤2亿多吨,因此,合理选择锅炉,对低效锅炉的改造、更新、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3)区域集中供热

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燃煤炉灶,市内密集的矮小烟囱是烟尘的主要污染源。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暧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这样还具有以下各项效益:①提高热能利用率;②便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③采用高烟囱排放;④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大气污染论文:行政法视角下大气污染防治的研究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一)我国大气质量现状

近期的2014年的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61个按新标准进行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中,145个城市空气质量不同程度超标,占90.1%。从各污染物指标看,SO2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14.6%;NO2年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总体持平;PM10年均浓度1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7%;PM2.5年均浓度62微克/立方米。①从达标城市比例看,SO2年均浓度达标城市比例为88.2%,同比上升3.1%;NO2年均浓度达标率为62.7%,同比上升5.6%;PM10年均浓度达标率为21.7%,同比上升2.4%;PM2.5年均浓度达标率为11.2%由此可见,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但环境污染严峻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变。②我国城市大气污染还具有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高、煤烟型污染占主要地位、北方比南方严重、冬季严重于夏季、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部分城市污染转型等特点。③

(二)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现状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工作在不同时期经历了很大发展。1973年开始,我国开展了以工业点源治理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上世纪80年代国家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我国将大气污染防治从点源治理进入了综合防治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至2000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始从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向区域污染控制转变;进入21世纪,大气污染控制进入了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新时期。

二、行政法视角下大气污染防治之立法层面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及其背景

1987年我国及时部《大气污染防治法》颁布,之后1995以及2000年两次修改,在整个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施行过程中,其对整个期间的大气污染的防治尤其是煤烟型大气污染的治理起到了卓着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气污染的种类也日益增加,我国的大气污染已经由煤烟型转变为复杂型,为了对雾霾的有效治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空气质量,2015年8月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应运而生。

(二)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的几大方面

1.明确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公民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该法通篇围绕大气质量改善目标这个主线展开的,明确提及“大气环境质量”达36次之多,接近全部条文的1/3,体现了环境质量要与老百姓切身感受相符的立法思路,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转向以质量改善为核心提供了法律保障。2.提出联防联控,避免各自为战,各行业各区域共同控制。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章的近期规定,大气污染重点区域内的相关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共同协商配合,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共同进行规划,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责任,由国务院环保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监督督促。设立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专章,规定了由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明确协同控制目标。3.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对政府的职责要求,取消了公安、交通、铁道、雨夜管理部门的职责要求。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的职责要求,从中央来说,国务院环保部门对地方政府部门的环保部门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未达标城市政府应当编制限期达标规划、上级环保部门对未完成任务的下级政府负责人实行约谈和区域限批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从地方来说,地方政府实行区域负责制,地方政府对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负责。4.新增防治标准和限期达标规划,加强标准控制。新法专门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标准以及限期达标计划进行了规定,详细的规定了标准的制定、公布、修订的条件及要求,另外明确了限期达标规划的执行、公示、备案、修订的要求,使得大气污染防治的标准落到实处和细节,使得大气污染的防治有法可依,有标准可依。5.坚持源头控制治理雾霾。明确了污染的类型及源头,确立了具体的控污方向及措施。另外,新增了大量的篇幅和章节重点强调对工业污染、机动车船、扬尘以及农业和其他污染的防治,确立了具体的标准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6.加大处罚力度及责任强度。新发规定了大量的具体的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措施,并有相应的处罚责任,细化了相关处罚措施,明确了各种行为的处罚单位,确立了责任主体,实行处罚上不封顶的政策,使得大气污染的防治真正的具有操作性和可实施性。7.充分体现了行政公开与公众参与。秉承了新《环保法》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立法思路,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更加强调了群众对于企业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责任的监督检举,新法中涉及到信息公开就达11处之多,使得大气污染防治为民、利民,真正使得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公民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得以有力实现。总体来说,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强化了政府责任,理顺了防治思路,实行精细管理,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提高了违法成本,督促了企业责任承担,使得完善法律衔接,上下达成统一。

三、行政法视角下大气污染防治之实践层面

(一)欧美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机制的构建

欧洲国家曾是工业革命之重镇,也因此引发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但是经过长期的努力,欧洲的大气污染治理已经取得显着成效。欧洲的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主要可分为立法保障、制定战略和计划、分阶段治理这三个具体步骤。④1.立法保障大气污染治理1956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在立法上严格限定了以烟煤为主的污染物排放。美国于1963年和1967年先后通过了《清洁空气法》和《空气质量法》,并于1971年颁布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6种污染物进行管制。法国于2010年颁布空气质量法令,对PM2.5和PM10值浓度上限进行限定2.大气污染防治的战略和计划英国于1997年开始实施《国家空气质量战略》,逐步形成了英国空气质量政策的基本战略框架。法国于2011年出台“颗粒减排计划”,旨在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2013年又出台“空气质量紧急计划”,又增加了一系列的紧急措施。3.分阶段、跨区域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长期性和跨区域的特点,英国政府的国家空气质量战略经历了烟煤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以及PM2.5检测这三个阶段。美国南加州于1977年成立了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统一负责南加州地区的空气污染治理。欧洲多个国家在1979年签署了长距离跨国界空气污染条约(LRTAP)。2001年,欧盟通过了国家排放限额指令,限定了各成员国在2010年几种重要空气污染物排放的限额。至今,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包括总量控制、许可证管理、环境标准体系、环境监测、煤炭总量控制、预警及应急管理等制度的完善的大气污染防治体制。⑤国外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莫过于“政府下定决心,寻找科学方法”。只有保障充足的政府投入,广泛吸纳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寻找科学办法才能解决具体问题。 (二)兰州大气污染治理模式

兰州曾是全球十大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近几年,兰州市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摘掉了大气污染的“黑帽子”,创造了兰州大气污染治理新模式。国家环保部将“兰州模式”作为治污经验在全国推广供其他城市借鉴。在2013年的全国环保局长会议上,兰州市长袁占亭介绍了“兰州模式”治理经验。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1)省市联动,建立区域统筹、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2)规划先行,科学治污;(3)减煤为主,治理;(4)工业减排,疏堵结合;(5)五位一体,除尘抑尘;(6)限车控车,发展多样化公共交通;(7)鼓励全民参与;(8)铁腕治霾,督查问效;(9)立法先行,依法治污;(10)生态增容,治本之策。⑥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积极承担责任,坚持立法先行,做到治污工作有法可依,以强硬的态度厉行政策措施;贯彻铁腕治霾,切实执行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完成建设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须要完成的阶段性目标。

四、行政法视角下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制度的建议与完善

(一)坚持立法先行

大气污染防治必须要坚持立法先行,逐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制度建构与法律体系,发挥立法主导作用,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在依法治国战略的指导下,贯彻实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地方立法,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定地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条例和实施细则以解决区域和地方的大气污染的具体问题。

(二)完善大气污染公益诉讼制度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同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第五十八条也对环境公益诉讼做出了具体规定,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以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此可见,大气污染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是必然趋势,在立法中应当完善大气污染公益诉讼制度,加强大气污染监督,拓宽受害者的救济渠道。

(三)铁腕治理,厉行执法

我国近年大气污染治理成功的案例很少,其中最典型的的成功案例莫过于“兰州模式”。究其根本,在于能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方针及具体的法律制度。近年来的努力使得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的制度以及理论成果,而大气污染防治成功的关键就是各个地区从具体问题出发,严格落实法律法律以及各项制度,治理工程的领导人、带头人必须坚定决心,以人为本,联系群众,以谨慎的态度厉行各项措施。

大气污染论文:浅谈大气污染物的生物学监测及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

论文关健词:大气污染物;生物学监测;影响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利用生物学监测可进行环境监测的优势,同时论述了大气污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对人类进行危害,以及危害的结果。并呼吁人们对此产生重视。

1 利用生物学监测大气污染物

环境监测一般采用人工采样或半自动采样,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定期、定点测量、理化监测方法,虽然有速度快和的优点,但受技术和经济条件所限,多数理化项目不能连续自动监测,还靠人工采样测试瞬时浓度或平均浓度值。在一些分散地点测定,有一定的偶然性,时空代表性差,不能反映监测前后的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也不能反映综合污染情况。利用生物学监测可以克服这些缺点,因为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生物长期生活在环境中,受环境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生物的生活周期长,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必然作用于生物体,能贮存整个生活时期内环境因素变化的各种信息。例如:生物个体数量和群落的变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变化,宏观和微观受害症状的观察,能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强度,能较早地发现大气污染,能检测出不同的大气污染物,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污染历史。

1.1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以各种形式排出大气的污染物种类很多,仅煤炭燃烧烟尘中就有四百多种有毒物质,大气污染物对生物产生的危害有:

1.1.1 氧化性:如臭氧、二氧化氮、氯气等,它们能形成酸雨危害很大。

1.1.2 还原性:一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甲醛等,也能进一步形成酸雨。

1.1.3 酸性:氟化氢、氯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等。

1.1.4 碱性:氨等。

1.1.5 有机物:乙烯、甲醇、苯酚等。

1.1.6 无机物:重金属及其氧化物、粉尘、尘土。

1.2 大气污染物对植物造成的危害分类。

1.2.1急性危害:一般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接触时间短,就可导致植物失绿,组织坏死。

1.2.2 慢性危害:污染物浓度低,接触时间长,植物生长不良,轻度生物绿色泽较淡。

1.2.3 混合性危害:污染物浓度低时,接触时间长,浓度变高时,时间短,先表现慢性危害,然后植物又表现出急性危害症状。

1.2.4 隐性危害:污染物浓度特低,接触时间长,对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产生影响,对生育和产量有控制作用和轻微影响。

1.3 怎样选择指示生物

针对大气污染物中某一种类选择哪种指示生物呢?一般具备对污染物敏感,受污染后症状明显,干扰症状少,长期生长能不断萌发新叶,栽培管理繁殖容易,并尽可能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能起到美化环境和监测环境的双重作用。例如:污染物是硫氧化物(so2、so3、h2s)常选紫花苜蓿、荞麦、芝麻、向日葵、蕃茄、马尾松、白桦,一般多在燃煤锅炉房、火电厂、肥料厂等处多种植。

1.4 指示生物受危害的机理与症状

1.4.1 硫化物的污染物

危害机理:进入植物体先生成亚硫酸后生成а-羟基磺酸盐能抑制氧化酶atp形成。

症状:阔叶植物出现坏死斑点或块状失绿。

单子叶植物出现点状或条状坏死斑,失绿针叶植物受害后叶尖呈红棕色或褐色并下延。

1.4.2 氧化物的污染物。

危害机理:进入植物体后,在叶尖边缘积累,抑制本酶的活性。

症状:植物嫩叶,幼芽上伤斑由油渍状发展到黄白色而呈现红褐色,与正常组织稍顷或近红色条带。

1.4.3 氮氧化物:

危害机理:抑制植物体内的酶的活性。

症状:开始背腹两面的脉间出溃斑,叶片后来出现斑纹和坏死皱缩,斑纹呈现白色,宗黄色,有时也出现叶尘或边缘。

1.4.4 酸雨:

危害机理:破坏植物叶绿体,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

症状:叶缘、叶尖和脉间出现块状源白坏死斑,有时黄化成枯萎。

怎样判断污染源和污染程度就应知道生物学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方法。

现场调查了解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同时还应了解是否出现过异常气候变化,受害植物如呈扇状,带状或片状分布于污染源下风向。在一定范围,树木的受害症状多表现在上部重,下部轻,迎风面重,背风面轻,树冠上面叶片受害重里面叶片受害轻,受害植物涉及种类多,多为污染伤害。若对某种污染物敏感的种类受害重,抗性种类受伤较轻,则更可为污染伤害,根据叶片伤害面积判定污染程度。同时注意重合污染,注意污染物的增效或相乘、相加、相减作用的总效应。

深入现场,具体分析调查,利用相应的对照点和相同指示生物,排除一些非污染产生的伤害。如:大旱、大风、霜冻、盐害、营养元素缺乏,病虫害的伤害等。

生物学监测在冬季很困难,而北方燃煤多在冬季,采取特殊方法,也有一定作用。如果生物学监测与理化监测相结合,取长补短。综合分析,对大气污染监测具有更大意义。

2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它直接参与人体的代谢和体温调节等生命过程,因此大气污染势必危害人体健康。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2.1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直接影响

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各种途径侵人人体造成危害,其中主要有三条:(1)通过皮肤和眼睛粘膜的表面接触;(2)通过消化系统食入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3)通过呼吸系统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其中以第三条途径危害较大,因为:每人每天吸入空气有10立方米之多。与这种含有污染物的空气接触,肺泡表面积为人体表面积的25倍,并且对污染物非常敏感,同时呼吸系统富有带水份的粘膜,对大气污染物吸收能力很高,就矿区而言,尘肺病、肺病是矿工的职业病,因此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

2.1.1 急性中毒:如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在几天内造成几千人死亡,当时伦敦上空烟尘较高浓度达4.5毫克/立方米,为平时的十倍;so2浓度高达3.8毫克/立方米,为平时的六倍。在严重污染的一周内人口死亡总数达4703人,第二周为3138人,据研究这是由于严重大气污染引起支气管炎、心血管病患者死亡数增加所致。

2.1.2 慢性中毒:"四日市哮喘病"是慢性中毒的一个典型例子。四日市是个所谓"石油联合企业之城",有三个大型石油联合企业和一百多个中小型化工厂。每天由工厂排出so2和粉尘高达13万吨,使这里终年黄烟弥漫。大气中so2较高时达到允许浓度的5-6倍。而且大气污染物中含有铅、钒、锰等重金属微粒。人们长期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逐渐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多种呼吸道病,被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六十年代以来,这种病在四日市开始蔓延,至1972年全日本这种病患者已达6000余人。

2.1.3 致癌:近年来各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增加,而且大城市和工业区尤为严重。据悉美国大气污染使肺癌患者增加了一倍,而在我们煤城七台河,肺癌患者也在逐年增加,不少学者研究认为肺癌死亡率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基本上成正比。

2.2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间接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类的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

2.2.1 对大气的影响,发气溶胶、光化学烟雾可降低能度,减弱阳光强度,从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给其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2.2.2 对植物影响:对植物危害是大气污染影响生物界最初表现。一般认为,植物受害现象是人类健康受影响的预兆。大气污染可使植物叶、花及果实生长迟缓、产量减少、重量变差,甚至助长病虫害的发展和蔓延。

2.2.3 对生活条件的影响:大气中的煤烟和灰尘等污染物会污染街道和庭院,使居室及室内设备、衣服等被腐蚀受损。

2.2.4 对建筑物、名胜古迹等影响。大气中酸雨、酸雾及各种氧化性物质会腐蚀建筑材料和设备器材、损坏建筑物及名胜古迹。在一定条件下,粉尘也会引起爆炸。因此,由大气污染造成严重的经济和文化损失是必须重视的。

综上所述,利用生物学监测能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强度,能较早地发现大气污染,对大气污染监测具有更大意义。大气污染对人类影响比较严重,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重视大气污染,搞好环境保护工作,为人民谋福,为子孙谋福。

大气污染论文:大气污染现状与环境绩效审计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大气污染的环境绩效审计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我国对大气污染的环境绩效审计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为我国基于大气污染的环境绩效审计提供更明确的标准。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平衡计分卡

1引言

近些年来频发的全国性大范围雾霾的现象,不仅引起了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思考,更引发人们对于大气污染治理与监管的深思。审计作为监督我国各项制度运行的一把利剑,也对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一些环境项目的合规性审计上,大部分都是事后审计,不能对大气污染起到防治的效果。随着治理大气污染问题的日益紧迫,如何保障大气污染相关的环保机制有效运行,做到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并且减轻环境污染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以期带动整个环境绩效审计的变革。

2基于大气污染的环境绩效审计总体情况

2008年,审计署对41家央企2006~2007年进行节能减排的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的重点落在企业的能源消耗上,如二氧化硫和需氧量。审计人员抽查了部分电力企业的脱硫设备是否有效运行,对燃煤后的二氧化硫排放状况进行了审查,包括脱硫工程建设情况、脱硫设施运行情况、新建项目的脱离设施配套情况、企业脱硫电价政策的执行情况等,针对问题提出了审计建议。并于2009年、2011年、2013年进行了4次公告。总的来说,中央一级的审计机关对二氧化硫减排相关的审计技术方法渐渐趋于成熟,而且审计频率趋于常态,就审计结果公告时间来看,几乎是两年一次。

3我国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现状分析

首先,划分审计范围时科学性不足,没能针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性质进行审计。从已经披露的审计结果报告和案例资料来看,目前是审计主要是针对点源进行,没有将被污染区域放在审查的范围内,审计结果仅显示点源的污染控制情况。也没有进行非污染区域的对比调查。其次,目前主要是用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分别评价污染治理设施的效果,没有将技术经济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活动涵盖的内容烦杂、空间跨度大、历时久、综合性很强,所以,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在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中,有很多项目无法用货币计量,因而无法满足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基本假设,所以无法用常规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同时,因为审计人员不知道用什么标准衡量,单纯靠经验,也无法提出令人信服的审计报告。,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专业知识掌握牢固,还需要懂生物学、环境学等环境专业知识。然而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的学历背景单一,主要集中在财会方面,缺乏复合型知识的人才,所以造成审计人员无法达到专业胜任能力这一要求。而且,部分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无法充分有效的利用审计软件,从而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4完善我国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建议

4.1提高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性

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不仅是普通的绩效审计,更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大气环境知识甚至工程知识,而目前我国的审计人员多数只是具备财务审计知识储备,对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也未包括大气污染相关内容。因此,国家可以建立大气污染环境专家组,辅助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帮助审计人员以更加科学专业的眼光进行审计。同时,对经常进行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审计人员进行再教育,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培养综合型的审计人才。

4.2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使用和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大气的监测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专业数据库,国有检测点和各省监测点都会实时大气环境的变化。这也要求审计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握审计信息的时效性,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的有效工具。同时,国家可以投入资金,对现有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再开发,拓宽功能,争取形成一套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在线测评系统,在减轻审计人员工作的同时,增强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性和客观性。

4.3建立一套有效的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指标

本文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把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分为4部分,即有关财务的指标、客户的指标、内部流程的指标以及学习和成长的指标。在进行基于大气污染的环境绩效审计时,我们可以将这4个指标的内容进行细化,紧密与大气污染的主题相结合,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审计调查。在运用这套体系的过程中,要将4个方面的指标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客观的评价该被审计单位的大气污染治理情况,并且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减指标,提高审计结果的性。

4.4开展对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跟踪审计

众所周知,一般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多涉及资金数额大、周期较长,且大气监测数据具有不断变化,时效性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大型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审计人员应该积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追踪,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重视和有效利用环境绩效审计,达到大气污染治理的根本目的,保障所监督的区域不再受到过量污染物的侵袭,保障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量保持在国家规定水平内,监督污染排放企业的环保机制有效运行。并且,在进行环境绩效审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对四个指标的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提出不同的侧重点,让环保资金的分配更为合理,达到效益较大化还我们的生存环境一片碧水蓝天。

作者:范瑾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大气污染论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探讨

一、任务设置

(一)现状与不足

与《流体力学》和《化工原理》等传统科目的经典的设计任务相比,《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任务更具综合性。比如说,《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可能是设计一个换热器或是一个精馏塔,是针对具体设备的设计,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比较典型的任务,如“脱硫系统的设计”,不仅仅是对脱硫塔设备的设计,同时要对烟气连接的管路、脱硫剂的制备以及烟囱进行设计。综合性的设计任务对指导教师与学生均提出较高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学生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设计说明书中描述性的内容较多,合理的参数设计模型与量化数据不足。(2)指导老师对工程资料掌握的不充分,课程设计的选题内容比较局限,一些老师为了追求设计任务的区分度,仅是改变一些参数,带来部分不积极的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抄袭,或者在别的同学的设计结果上机械性修改数据。

(二)改革与建议

基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综合性强的特点,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1.进一步明确设计任务,避免学生因时间紧降低核心部分的设计标准。明确要求核心设备的核心部件(或区域)的设计采用经典理论模型进行,辅助部件或系统的设计可根据工程经验值核算完成。比如脱硫塔的整体设计中包括了脱硫塔本体的设计、除雾器的设计以及强制氧化区空气喷枪和搅拌器的设计,其中脱硫塔本体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书中应明确要求学生用吸收的基本理论模型来设计吸收区的高度,而不能简单利用一般的烟气的流速和一般的停留时间来确定其高度。而对于通用的设备,比如除雾器,简单核算给出设计结果即可。

2.合理安排设计任务,使任务来源多样化。鼓励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命题,命题的范围必须是与课程相关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或典型的问题,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因题目相近而抄袭。同时鼓励学生在指导老师所承担的技术服务项目或课题中选取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当然这些任务务必与该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契合,在保质保量完成该环节学习任务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性思维。

二、实施过程

(一)现状与不足

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涉及的知识源于流体力学、化工设备、材料以及土建等。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对每部分知识进行充分的讲解。因此,学生总是在设计的过程才发现对某部分内容不熟悉,临时去查找资料进行学习或是复习,耽误时间。

2.现在大多数的年轻教师没有在生产现场工作的经历,普遍缺乏工程实际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难以融入生产实际的相关内容。如在除尘和脱硫技术的讲解中,教师只讲解一般的工艺原理和设备原理,对具体的除尘或脱硫等工艺的结构和设备尺寸的介绍不足。因此,学生在设计中只能依据设计手册和资料模仿设计,设计方案的制定无工程理念与依据。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毫无判断地使用某些数据,而这些数据源于另一个不同背景的设计中,最终导致设计结果与实际差距过大。

(二)改革与建议

1.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融入实践性内容,并在理论课讲解的过程中就提示学生在之后的课程设计中会遇到那些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2.改变课程设计仅在教室进行的现状。在设计任务布置下去后,先让同学们熟悉设计流程,找到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难以通过资料查找而解决的问题。之后组织学生到相应的企业参观实习,让学生了解除尘或脱硫系统的性能特点、结构、设计基础知识以及主要设备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即带着问题去学习。或是从企业中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是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系统和设备的讲解,为同学们集中答疑,解决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工程问题。

三、考核与评价

(一)现状与不足

1.课程设计通常采用考查方式评价,因此很多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个环节只是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程的简单加强,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学生中存在敷衍了事,甚至抄袭其他同学设计内容的现象。

2.目前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缺乏刚性的标准,通常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说明书、图纸和答辩情况来评定成绩,通常以“优、良、中、差”来给成绩,过于笼统,区分度差。

3.该环节完成后,对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与错误,未能充分反馈给学生。这种单一单向的考核评价方式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了课程设计评定的公平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改革与建议

1.出台详细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细则”,以加强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一方面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和成绩评定方法,另一方面对课程设计的进行过程给予严格考察。发现抄袭严重的课程设计以“作弊”给予相应处理。

2.将评分方案设定为:考勤占10%,设计表现和积极性占10%,考核答辩占30%,计设说明书和图纸成绩占50%。使得绝大多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设计,提高课程设计质量。

3.开设课程设计的总结交流会,让学生就课程设计的过程发言,并了解自己的设计的评判情况和不足之处。

四、结束语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主干课程,通过课程设计的环节使学生对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中的一般理论、流程与常用设备的结构与部件、尺寸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案例中的能力。在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项目组分析了以往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该环节的全过程,即任务设置、实施过程与考核评价的不足,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旨在使《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节更加体系化、合理化。同时,一些思路与做法也可供相关工科专业的相关课程设计,乃至实践环节参考。

作者:高阳艳 郝艳红 孟涛 单位:山西大学

大气污染论文: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大气污染治理研究

1工业与城镇化发展下的大气污染问题

1.1大气污染问题的原因分析

1.1.1城镇化发展失衡导致人口过度膨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速度也明显加快。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一味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过于片面的城市规划导致城市结构体系发展不均衡。中心城市无序地持续扩张,导致大城市的城市功能过于集中,从而导致人口过于密集,使得城市趋于饱和,资源消耗速度过快,废气排放量巨增。大城市产业的发展并未抵消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管理水平未能跟上大城市发展扩张的速度。而此种现象并不是大城市应存在的普遍现象。据调查,与其他国家大城市的大气污染程度相比较,我国大城市的污染程度明显过高。

1.1.2环保制度不健全,污染治理效率低

持续恶化的大气污染治理问题需要健全的环保制度调动各方主体,形成合力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在当前严峻的环保形势下,积极调动各方主体共同治理大气污染问题迫在眉睫,但由于当前我国对大气污染问题制定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现有法律保障制度体系也未能覆盖,导致现行环保法在执行过程中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大气污染的治理水平。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制约,积极提升企业自主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并帮助企业完善自主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

1.2某地大气污染问题治理的分析

某地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粉尘和一氧化碳含量超过环境负荷引发了雾霾事件,当地人意识到了雾霾的严重性,开始从各个方面研究如何治理大气污染。

1.2.1国家立法治理废气排放

国家立法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基本方略。在某地雾霾事件发生之前,当地政府就已经颁布《工业发展环境法》与《制碱法》,其中包含了一些需要严格监管的行业,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均会产生各种有毒气体。同时,这也是法案中及时次规定了氯化氢的较高排放量。20世纪50年代某地烟雾事件后,当地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此法案中着重提出了无烟区的设立,并且无烟区中的居民必须改造自己的锅炉、燃料,并使用集中供暖的方式。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有毒雾霾终于从当地消失不见。而当地政府继续颁布了《污染防止法》,这个法案对大气、河流、海洋、土地各方面都有了、系统和有针对性的条款。

1.2.2控制重点变为机动车尾气排放

某地的机动车数量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迅速增加。当年的监测报告中显示,某地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已成为机动车尾气排放,其占大气污染物含量的比例也在持续增加。于是,当地对大气污染的控制重心向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开始转变。政府还是推出各项政策,比如宣传公共交通、自行车等无油耗、无污染的出行方式;改变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降低对私家车的依赖;改进机动车燃油机的基础设计和燃油结构;建设自行车道路系统等。

2对大气污染进行标本兼治的治理研究

2.1实行城镇化发展均衡化策略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应实行均衡化的发展策略。一方面,为了解决中小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过程中的资金问题,通过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达到使流动人口在中小城市充分就业的效果。并在依托县城的基础上带动发展一批有实力前景的中小城市,通过利用现有的地方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吸引更多人实现就地城镇化,使得人口聚集起来,共同发展中小城市。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大城市的凝聚力和扩散效应,形成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合理化的城市群,将中小城市融入城市发展体系内。

2.2加快建立绿色产业体系步伐

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不均衡的产业结构,转变粗放型的工业化发展模式,通过积极地控制产量并调整存量的方式提升产业健康发展的水平。在产量增加问题方面,在进一步提高化工、石油、钢铁等耗能量、排放量较高和产能过剩等行业的基础上,建立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机制,有区别地对待和要求不同产业,以达到调整过于偏重的产业结构的目的。在积极、有效遏制地方企业扩张规模的基础上,提高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对于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实行严禁批准高耗能、高排放新增产能项目的核准和备案。

3结束语

在工业与城镇化发展背景之下,大气污染的治理研究工作应从提升中小城市吸引力及其与城市群协调发展着手,积极优化城市结构体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有效长久的治理机制,以提升整个城市群的发展和城市功能完善为目标,以建立均衡化的城镇化发展体系。为走上均衡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必须避免人口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应当积极调节人口比例,使之与大气承载能力相协调,解决大城市中人口膨胀所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在工业与城镇化发展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同时,有效治理大气污染问题。

作者:韩文 单位: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大气污染论文:谈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的研究

摘要: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问题是随着工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伦敦雾等污染事件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于大气污染的关注和思考,如何控制大气污染是目前的全球性问题。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全球性;问题

1大气污染的危害

1.1对人体的危害

近些年来,世界患咽喉、肺部以及呼吸系统方面疾病的人数急剧上升,且死亡率居高不下,这与大气污染有直接关系。大气污染的开端,可以追溯至18世纪中后期,当时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随之出现了著名的“羊吃人”运动,大量农民被赶往城市,农田改为牧场,用于畜牧业,这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劳动力,以此为开端,工业时代正式来临,此后两百年间,发达的工业为英国带来了巨大财富,但工业部门也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气,作为英国工业的心脏,伦敦和伦敦百姓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1952年,伦敦爆发了著名的伦敦雾事件,从12月5日开始,到12月9日,被严重污染的大气受风力等因素影响,聚集在伦敦市上空,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造成了4000人死亡,而在随后两个月里,又有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伦敦雾事件成为了人类对大气环境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转折点。人类开始意识到大气污染的巨大危害,并开始重视环保工作。

1.2对其他物种的危害

大气污染在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也会危害到其他生物,比如酸雨的影响。酸雨为植物的生长带来许多不利因素,植物中的有害物质会大量增加,对草食动物造成影响,而有毒物质影响草食动物的同时,还会在其体内沉积,又进一步造成了对肉食动物的影响,同时,死亡的动物尸体会重新进入生态系统,导致恶性循环。

1.3对地球整体环境的危害

地球上的生物和其他各方面不同程度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当这种影响到达一定程度,其危害往往会集中爆发,比如臭氧空洞。臭氧层的存在可以阻挡太阳紫外线的直射,对地球生物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自1984年英国学者在南极发现臭氧空洞以来,关于臭氧空洞的修补等相关工作一直在讨论和进行之中,而相关研究则表明,臭氧每减少1%,患皮肤癌的人数就会增加4%-6%,同时,患白内障和传染病的人数也会大量增加[1]。

2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1工业废气排放

工业废气指工业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各种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等。这些气体排入大气后,可能会随着呼吸进入人体,或者形成酸雨、破坏臭氧层,对大气的破坏和人体的危害都十分明显。不可否认的是,工业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变化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几千年。但对大气和环境的破坏速度也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如何在工业发展和环境、大气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是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2]。

2.2机动车车尾气排放

机动车车尾气中含有的各类化合物超过100种,其中不乏各种污染物,包括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机动车和其他工业产品一样,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从19世纪末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现代汽车以来,仅仅100多年间,汽车成为了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仅我国目前的汽车数目就超过1.5亿台,其他的机动车数目更多。这些机动车在使用过程中会将大量尾气排入大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2.3整体环保意识的薄弱

需要注意的是,人类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时间并不长,尽管在古代社会已经有相关论述,但并未引起充分重视,我国古代典籍《吕氏春秋》中,曾有“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的论述,反映了古人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自工业革命以来,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凌驾于环境保护之上,各国对环境保护和大气保护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直到伦敦雾等事件的爆发,这是导致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之一。

3大气污染的可行防治措施

3.1限制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机动车相关产业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由欧美国家向亚非国家普及,为交通等行业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相关限制,要充分考虑具体实施环境和其他方面的可行性,目前看来,可以采取限号、完善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确定尾气排放标准、严管尾气超标机动车、对大排量机动车额外征税等措施对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加以限制。限号措施是目前已经实施的措施之一,缓解了我国主要大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有效减少了尾气排放[3]。完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对地方公共交通建设的加强,包括地铁、公交车、公共单车等方面,地铁具有速度快、载客量大的优势,目前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已经开通,是可以继续推广的。公交车作为一种传统的交通模式已经运营多年,可以在现有线路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改造,增加舒适性、新线路等,公共单车则几乎可以做到零污染,同时对增强人体素质有一定好处。提倡绿色出行,主要是指利用无污染工具出行,包括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单车、步行等,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在速度上是基本可以满足出行要求的,单车出行和步行则可以在无污染基础上起到锻炼的作用。确定尾气排放标准是指对不同类型、大小的车辆设定尾气排放标准,便于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为管理提供了相关依据。严管尾气超标机动车是指在确定尾气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对超过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进行相关处理,使污染较大的机动车渐渐退出市场。对大排量机动车额外征税,是指尾气排放量较大,但不超标的机动车额外征收大气污染费用,使用户渐渐放弃大排量机动车,从而达到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目的。

3.2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机构,主要是指对国民经济各部分所占比重进行调整,对污染较大的行业企业进行整改,减少其排放的废气量。目前看来,工业企业是废气排放的主要部门,包括火力发电企业、制造工业企业等。对这些企业的优化改革,应遵循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品质产能两个基本原则。一些规模较小、污染较大的火力发电厂应予以淘汰,同时,对保留的火力发电机组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升级,改良生产工艺,从而降低废气排放的总量[4]。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意味着应加强对服务行业等新兴行业的投资比重,适当减少对工业相关部门的投资额度,减少废气排放量的同时,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更加平衡。

4总结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点大致相同,其关键部分之一都是对环境保护和大气保护的重视,基于大气环境在社会发展和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加大保护力度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作者:钟声 单位:九江市濂溪区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

大气污染论文: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的探讨

摘要: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问题是随着工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伦敦雾等污染事件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于大气污染的关注和思考,如何控制大气污染是目前的全球性问题。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全球性问题

大气污染是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造成的有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污染,其对人体和其他生物甚至建筑设施、全球环境等都有一定的危害,目前看来,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有害气体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如何针对性的进行处理,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大气污染的危害

1.1对人体的危害

近些年来,世界患咽喉、肺部以及呼吸系统方面疾病的人数急剧上升,且死亡率居高不下,这与大气污染有直接关系。大气污染的开端,可以追溯至18世纪中后期,当时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随之出现了著名的“羊吃人”运动,大量农民被赶往城市,农田改为牧场,用于畜牧业,这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劳动力,以此为开端,工业时代正式来临,此后两百年间,发达的工业为英国带来了巨大财富,但工业部门也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气,作为英国工业的心脏,伦敦和伦敦百姓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1952年,伦敦爆发了著名的伦敦雾事件,从12月5日开始,到12月9日,被严重污染的大气受风力等因素影响,聚集在伦敦市上空,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造成了4000人死亡,而在随后两个月里,又有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伦敦雾事件成为了人类对大气环境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转折点。人类开始意识到大气污染的巨大危害,并开始重视环保工作。

1.2对其他物种的危害

大气污染在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也会危害到其他生物,比如酸雨的影响。酸雨为植物的生长带来许多不利因素,植物中的有害物质会大量增加,对草食动物造成影响,而有毒物质影响草食动物的同时,还会在其体内沉积,又进一步造成了对肉食动物的影响,同时,死亡的动物尸体会重新进入生态系统,导致恶性循环。

1.3对地球整体环境的危害

地球上的生物和其他各方面不同程度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当这种影响到达一定程度,其危害往往会集中爆发,比如臭氧空洞。臭氧层的存在可以阻挡太阳紫外线的直射,对地球生物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自1984年英国学者在南极发现臭氧空洞以来,关于臭氧空洞的修补等相关工作一直在讨论和进行之中,而相关研究则表明,臭氧每减少1%,患皮肤癌的人数就会增加4%-6%,同时,患白内障和传染病的人数也会大量增加[1]。

2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1工业废气排放

工业废气指工业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各种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等。这些气体排入大气后,可能会随着呼吸进入人体,或者形成酸雨、破坏臭氧层,对大气的破坏和人体的危害都十分明显。不可否认的是,工业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变化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几千年。但对大气和环境的破坏速度也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如何在工业发展和环境、大气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是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2]。

2.2机动车车尾气排放

机动车车尾气中含有的各类化合物超过100种,其中不乏各种污染物,包括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机动车和其他工业产品一样,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从19世纪末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现代汽车以来,仅仅100多年间,汽车成为了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仅我国目前的汽车数目就超过1.5亿台,其他的机动车数目更多。这些机动车在使用过程中会将大量尾气排入大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2.3整体环保意识的薄弱

需要注意的是,人类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时间并不长,尽管在古代社会已经有相关论述,但并未引起充分重视,我国古代典籍《吕氏春秋》中,曾有“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的论述,反映了古人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自工业革命以来,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凌驾于环境保护之上,各国对环境保护和大气保护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直到伦敦雾等事件的爆发,这是导致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之一。

3大气污染的可行防治措施

3.1限制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机动车相关产业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由欧美国家向亚非国家普及,为交通等行业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相关限制,要充分考虑具体实施环境和其他方面的可行性,目前看来,可以采取限号、完善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确定尾气排放标准、严管尾气超标机动车、对大排量机动车额外征税等措施对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加以限制。限号措施是目前已经实施的措施之一,缓解了我国主要大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有效减少了尾气排放[3]。完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对地方公共交通建设的加强,包括地铁、公交车、公共单车等方面,地铁具有速度快、载客量大的优势,目前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已经开通,是可以继续推广的。公交车作为一种传统的交通模式已经运营多年,可以在现有线路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改造,增加舒适性、新线路等,公共单车则几乎可以做到零污染,同时对增强人体素质有一定好处。提倡绿色出行,主要是指利用无污染工具出行,包括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单车、步行等,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在速度上是基本可以满足出行要求的,单车出行和步行则可以在无污染基础上起到锻炼的作用。确定尾气排放标准是指对不同类型、大小的车辆设定尾气排放标准,便于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为管理提供了相关依据。严管尾气超标机动车是指在确定尾气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对超过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进行相关处理,使污染较大的机动车渐渐退出市场。对大排量机动车额外征税,是指尾气排放量较大,但不超标的机动车额外征收大气污染费用,使用户渐渐放弃大排量机动车,从而达到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目的。

3.2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机构,主要是指对国民经济各部分所占比重进行调整,对污染较大的行业企业进行整改,减少其排放的废气量。目前看来,工业企业是废气排放的主要部门,包括火力发电企业、制造工业企业等。对这些企业的优化改革,应遵循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品质产能两个基本原则。一些规模较小、污染较大的火力发电厂应予以淘汰,同时,对保留的火力发电机组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升级,改良生产工艺,从而降低废气排放的总量[4]。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意味着应加强对服务行业等新兴行业的投资比重,适当减少对工业相关部门的投资额度,减少废气排放量的同时,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更加平衡。

4总结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点大致相同,其关键部分之一都是对环境保护和大气保护的重视,基于大气环境在社会发展和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加大保护力度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