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中学英语教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浅谈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素质浅谈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素质

浅谈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素质浅谈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素质近年来,中学外语教学改革深入进行,一个明显特征是: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重心逐渐转向主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一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教学进紧紧围绕教师来展开,从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力的教学模式。这固然是可喜的,但切不可由此而忽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否则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学质量的控制者,因此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共中央在有关的文件中指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应该关注教师的素质问题。对此,有的学者称之为教师的“教育素质”。根据英语学科教学的特殊性,我们认为,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素质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人品修养。 作为外语教师就是要热爱教学事业,把它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型外语人才,乃至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标联系起来,并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可以说,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具有深刻的认识和感情,才回产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也才会自觉而努力地去战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辉煌。 在日本和德国,教师是最受人尊重职业。在我国,教师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在古代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今,教师则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往往往是最有威望的。这不仅是因为教师要“授业,解惑”,更担负着“传道”的重任。“诚信,严谨,谦虚,好学,幽默,耐心,宽容,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等”都是一个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教师一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人品修养,就会感染学生,产生巨大的向心力,那么学生也回因为喜欢你从而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中终身的,其意义远远大于知识的传授本身。 2,超前的教育观念。 “科教兴国,教育先行”这是由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教育了要有“三个面向”。英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立足于现在,面向未来。我们要培养的是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外语人才,而不是现在社会所需的人才,这是由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决定的。所以,外语教师应该具备超前的教育观念,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和现在人才标准上,才能适应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吸收各种先进的外语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勤于实践,不断创新;大胆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辅助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3,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 英语教师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特别是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这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音语调和一定的词汇量;熟悉并掌握英语语法及英语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当然还应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特别是“说”的能力。“一个教师的语言能力是他基本素质的缩影。”英语,既是教学的内容,又是教学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近年来,国家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要求初中外语教师的学历应达到英语专科毕业。而我校的小学英语教师都全是大学英语本科毕业,这就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4,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文化知识。 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吸收英语语言文化的过程。英语和汉语属于 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有着互不同特殊组合规则和使用规律, 而这些都可能成为学习的障碍。因此,英语教师就应该系统地认识 和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及其使用规律 ,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使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还应充分地体现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的本质特征,自觉地遵循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创造和使用符合这些规律的英语教学方法。“可以说,一位的英语教师,一定是一位具备较高英语实际使用能力而有熟悉有关语言和语言使用理论的人。” 5,能胜任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能力。 现代英语教学改革地迅速发展,对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过硬专业基础知识以外,他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熟练地 应用现代辅助教学工具的能力。因此 ,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外语教育学,外语心理学,特别是外语教学法 的相关知识;熟悉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灵活地应用组织教学的步骤。如今,中学课堂中广泛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被视为外语教学迈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地使用它们,提高课堂效益,对英语教师来说就显得尤重要了。 6,较强的科研能力。 “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是近年来,中学外语教学改革中呈现的另一个特点,也是外语教师素质普遍提高的明显特征。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长期工作在教学及时线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能有意识地总结经验,进行教学科研,撰写论文,相互交流。这不仅有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更有助于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整个中学外语教学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关于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中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英语教师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出,不少英语教师对新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知之甚少,在使用教材中往往“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很多教师授课用汉语组织教学,甚至用方言进行英语教学。更多中学英语教师反映:现在的英语越来越难教,似乎在教学中无一个可遵循的规律,很难形成特色教学,极难做到应试成绩和素质教育两者兼顾。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调查了部分中学英语教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

及时、对英语实践性教学不适应。传统的语言教学主要通过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和直接法(Direct Method)来完成的。这两个方法对教师的备课和课堂讲解要求较高,但相对而言操作起来比较容易。而现在英语教学要求以一种实践性的教学形式来展开,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语言实践活动作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和具体指导,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包括学生基础差,课堂时间短,学生班级人数多,实践设备严重缺乏等等,课堂教学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第二、中学英语教师自身英语综合水平的简化问题。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师除英语教学外,极少有英语语言实践和交流的机会。经历长时间的英语课堂教学之后,英语综合能力方面简化现象十分严重。如连贯性的流利表达简化成为单句和词语表达。英语思维方法也被一些固定的词、句子、句型所禁锢。在这样的情形下,要在有限的时间、固定的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完成英语教育,难度是相当大的。

中学英语教师迫切要求在英语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希望能通过各种形式和类别的培训,使自己能顺利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这也是我们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

二、关于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

开展中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势在必行。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坚持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方针,针对中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各类教学问题,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有针对性的课程。首先在课程和教学内容上加大主干课(综合英语、听力、口语、阅读)课程比例,使学员的基础知识得到夯实。如开设《中学英语课堂分析与研究》、《英语课外活动指导艺术》等类别的课程,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开设《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修辞》、《英语语言学概论》、《国外英语教学流派和国内教学动态与研究》、《英语写作基础》、《语言与文化》等课程,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理论水平和语言文化素质。在进行英语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时,还可以从实用教学的角度,结合英语教师的个性发展需要,以培养教学特色和专长为出发点,开设《英语教学艺术探讨》、《中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研究》、《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学生常见英语表达错误分析》、《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分析》以及《英语教学测试原则和方法讨论》等课程。继续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教材选择以及教学大纲和学历培训是不同的,要有效地利用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相互衔接,避免重复教学。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充分地考虑地域性和教师类别的差异,可以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一定的针对性,突出重点课程,并结合教师的不同学习特点和不同教学经历,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结合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开展深入浅出的教研讨论,使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既是中学英语教师语言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解决中学英语教学中疑难问题的教研方式。

三、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应强化口语,侧重听、说

为了真正满足英语教师需要,笔者认为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一种不定时、连续性和强化性相结合的教育。不定时、连续性的继续教育主要可以由英语教师自身的业务学习和训练来实现。而强化性教育可以由一些培训机构来实现和完成。强化性教育是一种周期短、见效快的教学形式,其主要教学形式可采用:强化口语,侧重读、听,以带动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具体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操作。

1. 强化口语

口语表达对中学英语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在外语教学中,开始重视口语教学,其主要根据是从儿童学习语言的经验中获得的。儿童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是一字一句大量的不定时地听,然后再一字一句地模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整句表达,而后再经学校教育使自己的语言逐步走向完整化。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一开始就以引入大量语法知识和规则为主,使初学者感到外语学习重点在于了解语法知识,语言则被当成一种死的知识来死记硬背。最终的结果是,初学者感到语言表达和运用十分困难,到处是禁区,处处是难点,极大地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除了会记一些语法规则和一些单词以外,什么也没学到。所以近年来,根据语言学习的自身的特点,在中学教师中,编入了大量生活化、趣味化的材料,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为中学英语课教学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如果教师长时间用汉语组织英语课教学,无法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没有把英语当成除母语以外的第二语种学习,除模仿以外,学生缺乏语言表达的积极性。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口语强化就是为真正实现英语教师用流利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从增强他们口语表达积极性入手,提高他们继续教育的兴趣。针对这一点,强化口语教育的内容设计主要就是以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为目的。设计出各类具体项目:如课堂问侯,提问技巧,抽查方式,检查作业,评语形式,作业布置等。集中一些常见的表达式,英语学习者能系统地接受口语训练,通过指导教师所设计出的一些特殊语景进行实践活动,激发口语表达的信心和积极性,使自己的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2. 侧重读、听

的拼读和辨音能力是一个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信息主要是通过人们的感知器官(如:眼、耳)输入大脑,然后经过解码形成概念,这是语言信息的自然接受过程。读、听是语言学习中最基础的,主要输出形式如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读、听就要求一种信息接收的性。中学生往往是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英语信息的,在这一过程中,极容易形成一种固定型的发音和表达习惯,有时到了成年这种语言习惯都难以更改,所以英语教师表达的性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如果语言教师缺乏一种经常性的训练,那么,就无法排除母语逐渐对大脑内原来已形成的语言信息的干扰和影响。没有的语言信息的吸收,就没有正确的语言信息输出。

在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多层次,抓活动教学,强调应用能力,拓展教育空间,促进发展。把培养复合型教师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来完成,使英语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使自己的语言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最终能够用正确的语言信息进行语言传播。

(四川省泸州教育学院外语系 李晓莲 《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1999.4)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新世纪呼唤高素质中学英语教师

新世纪呼唤高素质中学英语教师

论文摘要:本文在调查分析我县部分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师现状的基础上,对照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提出了提高我县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素质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英语教师 教师素质 要求 调查 提高

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改革更深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普及英语和培养英语人才,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和适应21世纪公民素质的需求。因此新世纪对英语教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而目前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 的英语教师离此要求还很远,李岚清同志指出:“我国知识分子的总体外语水平(主要是英语)不但不如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等),也不如许多发展中国家,这成为我们对外开发和交流合作的一大障碍和弱点,也是我们吃亏之处。”笔者在对本县部分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现状作了调查分析后,对照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县英语教师素质的建议和思考。

1、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对人的素质有几种划分,较普遍的划分是把人的素质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又可分为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培养新世纪未来人才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依据上面的素质划分,结合教师专业的特点,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讨论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1.1、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中首要的素质,是光照社会道德的一面镜子。新世纪的教师更应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濡染学生。一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魂。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并立志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要甘于清贫、甘于寂寞,不计得失,无私奉献。二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师德。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热爱学生不仅仅是对学生具有爱心,而且要事事处处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理解和尊重,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学生的良师诤友。三是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以非凡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师的表率应体现在:政治态度上,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品格上,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正直:教学上,严谨治学,一丝不苟。

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更具体地说,应该表现为“乐教”。乐教是学生是否乐学的主要外部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之一。成功的教育实践表明,所有在教育工作中取得成就的教师,首先都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甘为“蜡烛”和“人梯”,因此,他们成绩卓著,受到人民的敬佩。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所从事的职业,缺乏对事业的责任感,那么他就失去了做好工作的动力,甚至还会把自己所从事的神圣事业视为苦差,因此,也就担当不好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1.2、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教师工作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早在1966年法国召开的“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中就已被国际间确定。我国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我国关于教师身份和使命的规定,是以教师职业的专门性和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为客观依据的。

在现代社会,教师职业成为一种专业,要求全体教师达到专业人员的水平,不仅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此,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在从事专业工作中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特殊才能。什么是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这就是教育理论和教育艺术。那么,英语教师必须掌握哪些教育理论呢?

1.2.1、科学的教育学说知识

这些教育学说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邓小平及的有关教育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他阐明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是唯物的、辨证的科学的思想体系。他们对教育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如教育的宗旨,教育在社会生活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与及人的发展,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等,作出了真正的科学回答,为教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教育理论。

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阐明培养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规律,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无产阶级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从现在教育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中国教育“三个面向”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现代教育理论,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补充。总书记在与时俱进的思想下,在新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科学事业要走改革创新之路”。创新教育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理论使我国的现代化教育有了更加完善和科学的理论,使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理论又上了一个台阶。以上这些,是我国教育理论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一个专业教师不可不知的理论知识。1.2.2、必备的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历史进入20世纪以来,全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必然起决于教育的发展。依法治教成为振兴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法律、法规已成为一个国家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法律,在我国也就是国家较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设机构(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教育法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中央一级的教育法规和地方教育法规两部分,由高到低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即: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行政法教育规章地方教育法规。迄今为止,在我国业已颁布的一些教育法律之中,以下几部尤为重要。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职业教育法》等。作为现代教育的专业教师,必须熟知以上法律条款,并充分认识到现有教育法律对发展教育事业的意义。

1.2.3、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诸如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都是教育学所探讨的问题。今天,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有了许多分支,如普通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教材和教学法、教研史、比较教育学、以及教育论、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学前教育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特殊儿童教育学等。研究和学习教育学,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英语教师来说,除学习以上相关的基础教育学说以外,还应学习外语教育学,外语教学法等专业理论知识。教师所从事的是开发人类智力资源,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伟大事业。为了不辜负国家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教师必须了解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揭示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的有关规律;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过程的心理活动规律等等。这些知识对于教育和教学内容的正确决定,对科学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提了心理规律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才能自觉的实施有效的教育,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外语教学法史上,每一种风行一时的教育法思潮,都以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外语界的先行者们早就重视应用心理学理论来解决外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关于语言的心理学研究,对各种教学法流派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外语教师必须学习外语教学法、心理学,探索外语教学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1.3、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要在外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的素质,教师不但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而且知识的结构要合理。一般来说,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二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三是英语教学法知识。前两种知识,构成教师向学生传递英语知识的基本内容。第三种知识却为教师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教育过程,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1.3.1、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

只有资质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源。作为系统教师必须精通系统的专业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正确的语音语调,系统的语法知识,丰富的词汇知识、外语的表达能力等。外语教学要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教师应该用自己正确的语音语调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好还应该学一些韵律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注意外语的韵律特征,使他们的语音语调自然流畅。系统的语法知识,当然不仅仅是传统语法,因为传统语法只是讲到了词法和句法,没有讲到语篇分析,更没有讲到交际过程中的语篇分析;现代英语语法研究早已跨过以词形变化为中心的传统语法,历经以句型结构为重点的功能语法,进入以分析语篇结构为特点的交际语法了,而我国英语语法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语法阶段。而现代外语教学的教材则是以语篇形式出现的,传统语法已不能适应它的需要了。外语教师还应该掌握大量的词汇,尤其是2000多个核心词汇灵活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帮助学生表达他们想要说出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 此外,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认知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也是外语教师必须了解的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被普遍采用,对教学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教学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认知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知识能帮助教师有效地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研究,保障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得到提高。教研能力不只是表现在对教材知识的把握上,还应该注意教学对象的每个个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发展。

1.3.2、掌握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英语教师不仅要精通英语知识,而且要掌握广博的一般文化科学知识;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这在近期的外语教材中体现得十分明显。这些内容十分丰富,但又都是结合生活实际的,并且通过人际交往、集体活动等方式表现出来的。通过教学内容所提供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学用结合、学用互补,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做到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就要求外语教师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知识构架。作为外语教师,应该了解所教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外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同时,外语教师还应该对自然科学有所了解,努力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并想方设法地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变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这些兴趣爱好在所学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因为学生最易学会的,总是与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一本的教材,不会把教师束缚在固定的模式里去教学,它总是要给教师的教学留有广阔的再创作空间。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手段,方可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构架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是很难收到预期效果的。

1.3.3、学习了解英语教学法知识。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师怎样教好这门语言,正是英语教学法研究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英语教学法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所认识,他们已经意识到: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自觉地运用教学法,会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法研究中,有两点现象应当指出:

1.研究中学英语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并没有为每一位教师所重视,研究教学法的学术之风在相当一部分中学里还相当薄弱,一种典型的错误认识便是:我不懂教学法,不还是在中学教了几十年的书?

2.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满足于“我该教的都教了”,而把学不好的责任推到了学生的头上。其实应该想一想:这样的教法是不是单调?是不是合学生的胃口?有没有更好、更新的教学路子?我以为,教师的责任不只是使学生懂,更应该使学生会;而只教学生学会了,也只是低层次的教学水平;若要教学生会学了,这才是高层次的教学艺术。

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必须系统阅读一些英语教学法书籍,并注意将从书本中学来的东西运用到具体的实际教学中去,从中找出形成自己风格的东西来。

1.4、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

新的世纪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师要善于钻研、分析和处理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达到认识世界、发展能力和培养道德品质的目的;二是组织管理能力。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合理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管理并指导学生学习。三是科研能力。要了解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情况;要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内部的规律性;要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四是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是沟通教育对象心灵的艺术,应达到规范性、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的要求。五是创造能力。只有具备创造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大胆设想,努力创新。六是较高的操作能力,主要是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能力。七是研究和了解学生的能力。当代学生的心理结构复杂,心理问题突出。只有善于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八是教育教学机智力,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的能力。

1.5、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突破自我,鼓励学生超越,勇于创新,是难能可贵的心理品质。而永不满足、甘为人梯的精神,为学生树立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榜样,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面对各种挑战。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功能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区分心理是否健康,还没有一致公认的标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定:

1、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与周围环境取得动态平衡的基本因素。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加速自我成熟,良好的学生知觉是提高教育和教学效果的认知基础。

2、具有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教师表现为:性格开朗,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爱生、爱校、敬业、乐业;有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学生观,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信心坚定,意志顽强,顺境不傲慢,逆境不消沉等。

3、具有健全的自我意识 行事有主见、有原则,对自己的能力、优缺点等能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能不断地更新、完善自己,自我评价观点正确。

4、具有积极稳定的情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恰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反应适度,行为有序,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安详稳妥地处理学校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不愉快现象。

5、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正确的荣誉感、名利观;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能够接受对方,包括优点和缺点以及不随便拿自己跟别人比较等良好品质。有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6、具有心理与行为的和谐统一,个人的认知、体验、情感、行为等在自身是一个完整和协调的统一体。这种统一性是确保个体具有良好社会功能和有效地进行活动的心理基础。

英语教师的劳动是艰苦的,是智力和体力的双重支出,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这一长期、复杂、持续紧张的工作。

2、我县部分初级中学教师现状调查。

2.1、调查范围,对象与方法。

会泽县共有中学36所,其中中学5所,初级中学31所。31所初级中学中有4所属城区乡镇学校,27所属农村乡镇中学。此次调查是在4所城区乡镇中学进行的。共发出50份问卷,回收有效答卷38份。此外,我还采用了访谈,随堂听课和课后讲评等方法,努力为调查提供事实依据。

2.2、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师资基本情况:

师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教龄、专业技术职称、学历和所学专业。列表如下:

表1,被调查英语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38人)

从被调查的38位教师来看:

年龄结构:30岁以下的25人,占调查总数的66%;31岁—40岁的11人,占29%;41岁—50岁的1人,占1.4%。

学历结构;初始学历为专科的20人,中师14人,中专1人,高中3人。现有学历本科2人,专科33人,中师3人。

专业技术职称:中教一级8人,二级18人,三级12人;

所学专业:初始学历学英语专业仅有14人,占37%。较高学历学英语专业的也仅有1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0%。

会泽县是边远贫困山区大县,从师资基本情况统计结果看,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高,占被统计数的66%左右,31—40岁的教师只占29%,41岁以上的仅有1人。这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中年教师队伍人数偏少,青年教师尚未成熟起来, 他们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正处于形成期,这对我县英语教学持续、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从学历和职称结构看,持

本科学历者凤毛麟角,中教一级比例偏低,多数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偏薄,文化知识偏弱,教学经验不丰富,不能适应当前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发展的要求。从教师所学专业看,英语专业比例偏少,不到40%,而60%的教师是中途改行或函授成才的,这说明英语教师紧缺是我县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职教师工作负荷重,有的学校不得不聘用非英语专业的教师上课,有一所中学共有10位英语教师,但学英语专业的只有3人,另有3人在函授学英语,余下的几位不安心英语教学,随时准备归队教自己的本专业。对我县大部份乡镇中学来说,能保障英语课的正常教学实属不易,师资短缺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县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补充中学英语师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值得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2、师资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多方位的社会变革对教师,特别是英语老师的心理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态度、行为、方向及准则。掌握和了解中学英语教师的思想状况对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十分重要。这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职业兴趣,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能力等方面。

①对教师职业的看法:

表2,被调查教师对职业看法的有关统计(38人)

个人心理因素的差异会产生方法、态度与成绩的差异,一个人的职业兴趣和爱好是他(她)在职业活动中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原动力。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认为教师职业是崇高职业的有2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2%,这说明大多数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他们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为了教育他们可以奉献一切,为了教育他们永远执着进取,为了教育他们甘于守望淡泊,为了教育他们敬职修业。没有他们的积极性,事业心和责任感,我县的英语教学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有9名教师(占24%)认为教师职业是较普通的职业,他们一般能服从安排,完成规定的任务,但缺乏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还有2名教师认为教师职业是较差职业,这既有个人对职业认同的问题,也有客观原因,这类教师虽人数不多;但对其它教师的影响较大,应引起各级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只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职工职业道德的建设,只有敬业爱岗的教师,才能致力于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文化素质,成为教育理论强、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②影响师资提高和稳定的因素

表3 教师工作量和教学环境的相关选项统计(38人)

拥有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而且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我县英语教学健康发展的又一重要条件。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教师不安心目前的教学岗位,这说明教师队伍不太稳定,其原因主要是工作量重,工作条件差,进修交流少,在本地工作发展提高不大。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及时,英语教师工作量过于繁重,一半的教师担任3个班的英语教学,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大多数教师整天疲于完成教材任务,身心劳累。第二,工作条件较差,一些乡镇农村中学连基本的录音机和教学录音带都缺乏,更别说幻灯机及多媒体之类的设施了。而且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超工作量,没有报酬。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多、任务重,备课量大,工作压力也大,教师往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任务,要出成绩更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与此同时,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广大教师心理上难以接受。第三,教学定位与评价标准不尽合理。我县乡镇中学多数在山区,各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入学水平等均存在差异。各学校应实事求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参照大纲要求,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对教师的考核制度。有的学校将巩固率定为硬性指标,教师评优和考核均受到影响,这也助长了不稳定情绪。第四,由于经费拮据,工作任务繁重,多数教师感到整天忙于上课,没有机会进修,教学多年一直在低水平上重复,教学能力提高慢,参加学术性会议较少,教师之间和各校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因此教师要求进修的呼声很高。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队伍的稳定仅靠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够的,还有赖于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这不仅是外语教学部门的事,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共同的责任。

③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表4 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有关选项统计 (38人)

问卷结果显示:有6名(占16%)教师对语言环境的创设较多,有28人(占74%)教师对语言环境的创设有一点,有4名教师很少创设语言环境,仅有1名教师认为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强,有29名(占76%)教师认为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一般,有8名教师认为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有一定困难;有19名(50%)教师认为自己对英语教学有兴趣,有6名(16%)教师认为自己对英语教学兴趣不浓,另有13名(34%)教师认为自己对英语教学这一职业无所谓喜欢与否。这说明,尽管我们的英语教师本身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他们中的多数都尽心竭力地工作,虽如此,也不能说明我县的英语教学就比较可以了。其实由于英语师资短缺的问题,制约着我们对人才的培养,也就制约了我县教育的发展。

4 教师教研水平普遍偏低

表5 关于教师教研的有关选项统计 (38人)

教师对教学大纲的学习理解较深的有7人,占18.4%,一般性掌握的有21人,占55.3%,对大纲粗略了解的有10人,占26.3%。城区学校如此,农村中学的一些教师可能连《大纲》都没有见过。教师对学科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都没有整体把握,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中知识点不落实,训练难予到位,学生知识残缺,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被调查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理解较深的有6人,

3.2.3、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对我县的初级中学英语师资队伍现状有了一个比较的了解,应该说这是一支年轻而有希望的队伍,在各校都是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这支队伍的现状与新世纪中学英语的发展趋势及我县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比较突出的问题是:①师资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全县普九的需要。②学历偏低,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③教研能力不强,制约着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及时,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提高对中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学英语教学基本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因为英语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支持与配合,没有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参与,提高教学质量几乎是纸上谈兵。

第二,要稳定和补充现有的教师队伍。可以从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师资学历和更新设备等几方面入手,以达到师资队伍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较深的沉淀,在学历层次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在职称结构上有一个合理的状态,在数量上有一个足够的储备,在素质上得到提高的目的。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是保障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会泽县属边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和谐、竞争、合作的人才成长环境和科研氛围。其次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形式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另外要加大现代化语言教学手段的投入,以满足师资与教学发展的需要。

第三,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搞好科研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英语科研总体水平偏低,科研滞后于教学实践的状况,首先要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把科研作为

提高自身学术素养和学术水平的途径;其次要鼓励教师结合实际设立科研项目;还应增加科研投入,加强学术交流与协作,对教师进行语言教学科研方法的必要训练。只有整体科研能力提高了,我县的英语教师队伍才可能产生质的变化。总之,我县的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是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抓住国家开发重点向西转移的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加速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使我县的英语师资队伍的补充,提高和发展尽快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如何提高我县英语教师素质

会泽的振兴系于教育,教育的振兴系于教师。调查结果表明:我县的中学英语教师的总体素质离新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适应时展,使我县教育更好地为我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必须不遗余力地大力提高我县英语教师素质,结合我县实际,作者认为提高我县英语教师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强化尊师重教的政府行为,稳定英语教师队伍。

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早在1996年9月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副总理就指出,全社会应该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上认识尊师重教的意义。首先各级党政领导应该大张旗鼓地用政府行为宣扬尊师重教的意义,大力倡导全社会崇尚尊师重教的风气。并采用法律手段来强化行政权力的影响力度,切实为改善我县的教育大环境作出应有的努力。其次,要真正拿出穷县办大教育的魄力,确保教育的“瓶颈”——经费问题得到解决,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加强教育设备设施建设,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改善我县外语教学条件落后的局面。再次要与师范院校协作调整我县师范生结构,解决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减轻英语教师负担,以便稳定英语教师队伍。

4.2、更新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整个教育活动过程的方方面面都会受教育观念的支配,因此,提高英语教师素质,必须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入手。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分高度重视,开展一系列更新教育观念的活动。比如开展“更新教育观念研讨年”活动。活动包括:请专家作报告、展示、校际交流、校内学习研讨等,并鼓励先进、树立模范,务必用的现代素质教育观念来武装我县英语教师,使他们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只有如此,提高教育素质才能成为可能。否则,只能在“应试教育”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提高教师素质,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更新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条件。

4.3、树立教师崇高的使命感和终生学习的思想

新世纪英语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对英语人才的高要求,我国加入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对大量英语人才的需求,都赋予我们英语教师前所未有的伟大的历史使命。可以说,英语是未来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英语教师还能调以轻心吗?因此,提高教师素质,还要树立英语教师的这种历史使命感,这是提高英语教师素质的动力所在。现代教育的一个特点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作为站在现代教育前沿的英语教师,必须首先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的终身教育和学习,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比较完善的人才。

4.4、采用有效、适用的培训形式

现有各地采用的对教育进行培训的形式很多,根据我县实际,作者认为采用“二个为主”、“三个结合”是适用于我县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形势。“二个为主”即以在岗培训和自学提高为主。“三个结合”即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英语教师队伍结构调整与充实相结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全、完善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教学成果奖及青年教师奖惩制度,英语学科带头人领头进修制度等。大力倡导,鼓励英语教师进行教研、科研,并把各种奖励制度与经费、住房、职称等利益挂钩,建立高素质高效益的师样样优先的制度,以便促成人人争优的教师进修机制。

后记:

本文历经四个月的调查、研究,现已完成初稿。文中的观点和文笔有失偏颇,敬请李老师斧正。在我离职学习、工作实践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李老师敬业乐教、诲人不倦的精神始终鼓励着我,老师的帮助和指点使我在工作和学习中有了质的飞跃。师恩难忘,唯有努力工作,来答谢导师的培养。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浅析外语教师教育研究回顾—从促进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的视角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师 教育民族地区 英语教师素质 发展建议

论文摘要:对国内外近三年外语教师教育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笔者发现,语界同行对“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课题研究的广度和力度都不够,对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的专题研究甚至为空白。研究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发展,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1前期基础调研

二00一七年,笔者深人都匀市周边20多所乡镇中学的英语课堂,听了二十多位教师的课。在贵州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笔者发现:无论教材、教法、教学设施怎么先进,如果不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无从谈起。在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发展状况是怎样的?本着这一问题,笔者对国内近3年的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旨在于对研究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发展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对国外研究的描述

近三年来,有三篇教师教育研究的综述文献代表了我国外语学术界近来对于外语教师教育研究进行综述的较高水准、它们是:《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贾爱武,2005);《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刘学惠,2005);《近十年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文献评析》(高云峰,李小光,2007)。以上几篇文章对近三十多年国外在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了类似的概述,认为外语教师教育可分为以下叹个阶段:70年代交际法兴起之初,人们研究重在教学内容,80年代开始热衷于研究教学方法,并创造了多种教学法和技巧,但是教师们并不能顺利地实施这些教学法,于是90年代的研究重点转到了研究教师上来了。1997年在英国布赖顿举行的第31界国际英语外语教学协会年会上,英语师资教育与教师发展成为会议六大主题之一,其中关于教师自身发展的机制和动力问题是目前外语师资研究的重要课题。TESOL组织的学术刊物TESOL Quarterly推出专刊“英语教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展开国际性讨论,它标志着英语教师教育己经成为各国从事英语教育专业人士的研究焦点。

2.2国内高校相关研究

《外语界》等十种外语类核心刊物在近十年总共发表高校外语教师教育论文64篇(高云峰,李小光,2007)。从时间跨度以及刊物的分布来讲,没有形成持续、稳定增长的研究态势,说明目前我国外语界对外语教师教育问题的认识不足,研究力量薄弱(同L)厂〕我国90年代后期开始有学者对外语教师教育表示关注,但多是从理论研究以及外语教学技能的角度展开的,对教师的培训也多是表层化,相关的文献中常出现“外语教师培训”、“外语教师教育”,而“外语教师发展”一词的使用频率较低,说明了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应从教师内部自身提高内在素质才是关键所在(国内研究算是勉强跟上了国际研究的步伐,但仍有不少差,特别在强调教师发展这一点上,我们更注重理论,培训也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灌输式,而国外更注重教师自我发展的反思意识以及促进发展的途径(贾爱武,2005),笔者对国内一卜种外语核心(或重要)期刊,如《外语界》等近3年刊发的外语教师教育类文章作了统计,结果如下:

表1国内重要外语期刊近…万三年发表的教师教育类文章数量统计表(单位:篇)

统计结果与高云峰,李小光((2007)的论述一致。不少刊物如《外语学刊》等近三年刊登的外语教师教育论文的数量居然为01所刊发的教师教育类文章数量很少,并且多是讨论抽象的理论为主,如教师培训模式、教师信念、教师自主等。

以上统计都是与我国高校教师教育研究有关,似与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的研究无关,其实不然,原因如下:及时,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是培养英语教师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基础英语教师的重任,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发展与高校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第二,高校是引领科研和学术活动的最前沿阵地,其科研理论、成果和模式对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有很大的参照作用。第三,高校的理论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向,代表国内该领域理论的较高水平,对推动外语教学改革直接产生重大影响,起到对外语教学改革进行导向的作用。

笔者还对2004-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所资助的常规项目以及西部项目的数量进行了相关统计,结果如下:

表2 2004-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所资助的英语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的项目数量统计表(单位:项)

统计表明,近几年获资助的英语教学类项目偏少,这与我国庞大的外语教育环境不相符,2007年外语教学类获资助的项目增加到10项,但仅一个项目与外语教师教育有关,但不是专门针对外语教师教育发展的。国家社科基金对外语教师教育项目的资助还非常薄弱。

2.3国内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研究概述

近年来,《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育》、以及各类学报都刊载了一定数量的针对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类的论文。各种相关学术会议也在热火进行。这些文章和学术会议大多针对英语教师教育的某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教学介人为主,多是讨论教学信念、师资培训,或者教师个案研究,没有从的角度探讨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问题。可喜的是,已经有的教师开拟,再辅助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多方位感受实验的动态过程。这样既节约实验成本,避免使用昂贵、有毒有害试剂,也适合易燃易爆、造成环境破坏的实验;又能让学生掌握实验内容、方法,观测到真实的现象,也能得到的实验结论。如对有机物燃烧、蛋白质电泳等实验进行模拟,就能从根本上实现整个实验过程的绿色化。

2.4考核方法绿色化

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对实验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采取了小论文加平时成绩、一次操作考试加平时成绩、实验理论考试加实验操作等多元化的考核办法。但这些考核办法更多的是针对学生实验能力本身的考核,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环保意识和实验道德规范的养成。考核方法绿色化就是在考核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环保责任和团队精神等的考察,以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的高素质人才。

3教师素质绿色化,构建绿色实验环境

教师作为实验环境构成中的一大主体,其自身素质的绿化对于实验环境的绿化至关重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绿色教育开展的成功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为此,教师自己必须加强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面向实际,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无论在教学方式上和个人行为上都要对学生起到模范作用,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提出思考,进行改革,将绿色教育的理念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实验环境的绿色化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实验仪器摆放合理;实验台面保持整洁;实验中合理使用实验室的水、电及通风设施等资源;实验完后认真清洗所用仪器;按照要求处理废液废品;认真打扫实验室清洁等等,共同营造一个窗几明净、和谐良好的绿色实验环境。

绿色教育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共处。它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人对自然的责任,个人对他人、社会的关爱与义务,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的人格,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追求人类美好的生存状态,实现人的精神境界在本质上的升华。在普通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教育理念有利于基础医学专业学生认识理解化学的绿色化,应用绿色化学理念和知识在分子水平上去研究人体组织、器官、细胞发生的绿色生理、生化反应,阐明生理、生化机制,解除人类疾苦,为人类服务,同时也利于培养大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素质、善待自然和环境的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浅析面向新农村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整合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 中学英语教师 培训 教师教育

论文摘要: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整合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培训内容的整合;二是培训主体的整合;三是培训对象的整合;四是培训手段的整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培训与科研(教研)相结合。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以及专家的专业引领,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工作论述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是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关键之一。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任务。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村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专业发展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所占比例较大,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等。以永州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为例,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是由非英语专业毕业生或其他学科的转岗教师构成,与此同时,农村中学现有的师资不仅得不到充实调整,反而挑选一些较的农村中学教师到城区中学任教,使农村中学教师队伍进一步弱化,给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近几年,笔者担任了永州市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工作,对该市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了解,发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培训主体方面:以培训院校、培训机构为本位,忽视中学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目前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通常做法是:让所有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学教师利用暑假到指定高校接受培训,实行大班上课,学完规定门数的课程即可结业。

二是培训对象方面:部分参训教师对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深,主要表现为:重学历进修轻培训提高,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仅仅是为了拿学分,上职称。他们在培训中往往学用脱节,被动学习。

三是培训内容方面: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主要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这种统一课程、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教师培训体系,虽然重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忽视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训内容以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学习为主,缺乏对实践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整合,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单纯知识传授,脱离教学实际,较少考虑农村教师个人成长的需求,不能解决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

四是培训手段方面:师资培训多采取理论讲座的形式,课堂上专家理论指导性强。但多数培训者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培训手段:讲一听一记,重视理论灌棺,很少采取互动式、讨论式和启发式,手段单一,形式单调,直接影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二、培训模式整合的含义

“整合”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论上,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_L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符合一定条件要求的前提下,凝聚成一个较大整体的发展过程及结果。

教育界引用“整合”一词通常表示整体综合、渗透、重组、互补、凝聚、融合等意思。这里的“整合”指的是将培训模式的构成要素融入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机整体中。“一般而言,培训模式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与培训管理等,”培训模式整合过程,就是在某种培训目的指引下,将培训理论与具体实践中多种因素相结合的过程。

三、培训模式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训内容的整合

从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的角度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含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英语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日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师的文化知识是指教师具有)而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培训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教师培训的不同目的进行不同的公1合,建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课程结构,不断促进教师的发展。在培训内容的整合方面,应注意结合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比如词汇、教学法、听说技能、英美文化综合知识、英美文学赏析等。现代教育技术也是很多农村中学英语老师的弱项,可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二)培训主体的整合

所谓培训主体,即培训机构和培训者。目前,我国参与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大致有五大类:一是大学或师资养成机构;二是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三是教师专业团体包括教研、科研组织;四是教师任职学校;五是远程教育网。培训主体的整合,应注意聘请院外知名专家和中学英语教师参与培训班的讲授与专题报告,采取高校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实现两种形式优势互补。

(三)培训对象的整合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继续教育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继续教育培训的基本任务应当是有效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教师在师范院校的学历教育完成后,还有一个很长的持续性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带有终生的性质。就培训对象而言,他们处于不同的生涯阶段,担任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等特点。他们有各种不同的诉求,比如需要具有学科性、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能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激发他们参与,变“要我学”为“我愿学”,能取得实效。因此,为了解决老师的诉求,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需求和问题,可采用分类培训的模式,突出有针对性的分阶段的教师培训。例如,针对新入职教师采用“导师制”、针对一般教师采用“案例法”,针对骨干教师采用“课题带动法”等模式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师培训,以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另外,从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方面考虑,推行 “顶岗实习、顶岗支教,置换培训”这种做法,既可以培养高校的师范生,又能够培训当地的中学教师,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缺乏问题。这是西南师范大学率先为重新确立师范大学培养目标、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完善大学服务职能做出了有益探索。目前,这一模式在四川、广东等省推广。一方面,为师范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强化他们的从教技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农村教师队伍的造血功能。

(四)培训手段的整合

培训手段,即培训媒体、方式与方法。从教师学习方式角度看,有以案例为支撑的情景学习,以问题为驱动的行动学习,以交流互动为基础的合作学习,以经验提升为目的的反思学习,以发现规律为追求的研究学习等。从培训手段角度看,有微格教学模式、研训一体培训模式、网络培训模式、课堂观摩与教学反思模式等。

由于我国现行中学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是一种外控的“单向传递”理论型模式,缺乏对教学实践的关照,满足不了农村中学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研训结合是中学教师培训的一种有效模式。指科研(或教研);训,指培训。研训结合模式是指把教育科研与培训一体化,以研兴培,以培促研,将科研与培训有机地结合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培训模式。多年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关注教育实践,走入学校,开展合作行动研究,探索“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这种回归教育生活,回到教育教学的现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合作行动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研培一体化模式又分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和互动式培训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有利于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式培训模式以专家讲座、学员参与、交流评议、典型示范、研训结合为特点,即“导一学一议一仿一研”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主体性,实现双向互动。实践证明,“研训一体化”模式是较为适合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实际的,它既可缓解工学矛盾,又成本低廉,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农村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然而,农村学校开展校本研训较大的困难就是缺少专家的专业引领。利用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能够打破时空阻隔,共享优势资源,是扩大教师教育资源、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农村学校规模小,交通不便,培训师资缺乏,传统培训形式带来诸多矛盾,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进行教师培训,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给培训带来生机和活力。网上灵活的学习方式,能有效的解决工学矛盾。

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缩小他们与城区教师的差距。构建以学员为本的培训理念,采取开放的、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科研相结合、观摩与反思相结合,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适应教师学习的特点,即自我导向、经验参与、以问题为中心、资源共享、以提高绩效为目的,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以及专家教师的专业引领,让教师实质性地参与到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研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实验分析

论文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活动;实验

论文摘要:通过构建网络中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实现了人一机一人互动交流的网络学习、指导、反馈和评价的职后教师发展模式,研究了新疆某地第八中学34名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设计频率以及教学活动课堂有效性等三个维度上的变化,通过SPSS11.5的统计,发现被试在教学活动类型、设计频率和课堂有效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变化。据此可以推断,网络教师发展共同体对被试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01年,基础英语新课程改革开始在中国4个省市进行试点,到2007年中国实施英语新课程改革的省份已达24个。此次新课程改革与以往的课程改革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这场变革基于新近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发展理论而启动,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上是一次重构,从教学模式上看,传统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将转向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的生态关系上,人际关系将呈现出以生命价值的实现为终极目标的对话方式,教师的地位将受到挑战,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关注;在教育目标上,培养和发展具有个性的社会化人才将成为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崭新体现。

从微观的学校教育来看,学科教育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深刻的变革,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实施者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变革和发展的对象。毋庸讳言,英语教师教育理念以及教育能力(学科教育能力和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将成为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者以此为背景,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职后发展新模式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作用,以期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有效性提供佐证,为基础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特征及规律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相关研究背景

(一)教师教育研究

在教师教育领域,基于“研究”的教师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外语教育领域的教师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叫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对语言教师教育的研究可梳理出两种方向:一是以自然探究法为主导的研究,即研究职后教师某一特定时期学习和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二是实验研究,即采用实验的方式对教师职后的发展进行干预,尝试并验证某种发展理论或某种模式的有效性。随着教师研究的不断深人,教师研究在内容上更趋向于教育环境中“人”的因素的研究,这一研究已经从教师行为的研究走向教师意识形态及认知的研究,在方式上更加倾向于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二)网络教师教育研究

目前,教师教育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教师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结合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杨汉国川就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对教师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远程教育是解决教师职后教育资源缺乏问题的重要途径。魏锦等通过思辨性探讨,讨论了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特点。骆北刚构建了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网络平台,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共同体学习环境中的教师在教学反思能力上有显著的发展。李雪等以教育科研信息化为视角,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了教师网络合作的科研模式,认为网络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网络教师发展共同体

2007年12月,研究者开展了一项教师职后发展的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构建了中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基于网络环境该共同体实现了中学教师、大学教师、中学英语教研员等为主要参与者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交流机制。

1.参与群体

共同体主要包括3个群体,即大学教师群体、中学教师群体和中学英语教研员。此外,还包括师范院校师范生和教育管理者群体。其中,大学教师群体是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全体教师,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1人。主要负责教师职后教育活动的指导,包括:(1)理论资源的建设;(2)实践知识指导,包括反思报告撰写,教师成长日记撰写,课堂教学指导等;(3)网络答疑和讨论;(4)教师职后教育问题的整理、分析、讨论和研究。在职中学英语教师群体即教师职后教育的主体,他们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反思者,教学理论的实践者,教学问题的咨询者。第三部分是各地的教研室英语教研员,主要负责活动协调和宏观组织。

以上参与人员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实现了资源共享、各得所需,从而最终实现了共同发展。其网络虚拟平台交流图见图1:

2.网络资源

网络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网络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知识模块,即英语学科教学论知识模块和英语教学实践论知识模块。其中,两个模块分别包括课程要求、课程内容和学习评价3个部分。英语学科教学论的课程要求部分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课程内容包括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学习理论、习得理论、英语教学法理论、教师发展理论、评价理论、新课程理论等;学习评价包括各部分内容的练习习题、答案等;教学实践论课程要求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见纲、实纲等;课程内容包括中学英语教学法、中学英语教学设计及案例、中学英语教学观察及案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实录、中学英语教师反思报告及案例、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设计及案例、中学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及案例等;学习评价部分包括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标准(知识、能力和情感等三个方面)、中学英语教师网络学习任务包等。

3.网络教师发展共同体工作机制

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工作主要包括相互关联的3个阶段:即课前阶段、课中阶段和课后阶段。在整个教学互动中,中学教师主要是教学理论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教学行为的反思者和修正者,大学教师是理论的提供者和理论学习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实践的帮助者。一方面,中学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另一方面,大学教师根据中学教师的需求和新课程的要求以及自我对中学教师教学问题的诊断,在合作的基础上,帮助中学教师建构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并通过实践完成中学教师对理论的内化,形成教学能力。

二、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实验

(一)研究问题

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被试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学活动类型、使用频率和课堂有效性的现状,然后运用样本参数统计法推断研究网络实验环境对被试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影响力,具体回答以下3个问题:

1.被试课堂教学设计中活动类型在实验前后是否有显著性变化?

2.被试课堂教学设计中活动使用频率在实验前后是否有显著性变化?

3.被试课堂教学设计中活动有效性在实验前后是否有显著性变化?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被试为新疆某地第八中学(自治区重点中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的34名教师。所有被试在自愿的条件下参加了此次实验。34人中包括男教师6人,女教师28人,平均年龄31. 3岁。被试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1人,10-15年的8人,5一10年的17人,0-5年的8人。其中有教育硕士学位者1人,本科学历29人,专科学历4人。

(三)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被试在网络实验环境实施前后的教学能力的变化特征,以验证该网络教师发展模式的有效性。研究采用实验单组前后测设计,研究模式见图2,其中O1为实验前测,O2为实验后测,X为实验施加影响因素。

(四)研究方法

实验前,研究者随机从34名被试的教学设计中各抽取1份设计,共获34份,然后分组观察教师设计活动的有效性。及时阶段,研究者将34个样本中的所有教学活动标注、分类,然后统计,获得前测数据;第二阶段,研究者分组观察34名被试的课堂活动,评价教师课堂中设计活动的有效性,同时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活动使用情况进行自我评估,获得后测数据。实验后采用同样的方法,分两阶段进行。

(五)研究工具

为了获得被试课堂教学设计活动类型、使用频率和有效性等数据,研究者根据徐萍阁的研究,将教学活动类型分为:1.教师主导型活动。如教师讲解、教师纠错等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2.师生互动。如师生会话,师生示范等;3.生生互动。如学生讨论、小组活动、会话练习等;4.学生独立学习。如自主阅读、写作等。在数据统计时,研究者制定了教师教学设计活动类型、频率统计表。人工录入SPSS11.5a对教师活动有效性的评价设计了课堂活动观察问卷和教师自评问卷,包括教学活动难易度、学生参与度、教学活动的严密度、教学活动设计效度等4个维度进行评价。

(六)数据及分析

通过实验前后两次对被试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观察,研究共获得两组各四项数据,包括实验前后教学设计活动类型、教学设计活动频率、课堂活动有效性观察者数据和教师自测数据。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均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参数统计方法进行。详细结果见表1~表3。

四、分析与结果

(一)问题一

表1数据显示,实验前后被试教学设计活动类型在单项和总体上均有显著的差异(P<. 05)。从教学活动设计的单项类型来看,教师主导的活动类型在实验前后有最显著的差异(t=4. 243 0, p=.000),即实验前后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如教师讲解、教师演示等活动类型选择明显减少。被试在减少教师主导活动选择时,实验前后被试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及学生独立学习活动在教师选择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其中,生生互动类型增加幅度较高(t=-4. 123),但是学生独立学习和师生互动类型次之。另外,从总体上看,教师实验后在教学类型上呈现多样化选择趋势。统计数据可以推断,网络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影响使被试教学活动选择的范围明显扩大,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逐渐被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类型所代替。

这种变化体现了“教学活动模式”向“以活动方式的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二)问题二

表2数据显示,实验前后被试教学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活动在设计频率上差异并不平衡。实验后,被试教学设计中的活动设计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是生生互动(t=-3. 100,p_.004)和教师主导活动(t=2. 766,p=.009),但是学生独立活动(t=-1. 623, p=.114)和总体上(t=-1. 414, p=. 167)没有显著性差异。根据数据可以推断,被试在实验后的课堂教学中对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使用频率明显增加,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明显减少。学生独立学习活动的设计频率有所增加,但没有统计意义。

反观问题一,有一个地方值得注意。以实验前后被试学生独立学习活动选择为例,实验前后被试在学生独立学习活动的类型累计数量有显著性差异(t=-2. 978, p=.005 ),但实验前后被试使用该活动的频率没有著性差异(t=-1. 623,p=.114)。研究者认为,这两项虽然包含同一因子,即学生独立学习活动,但数量上不存在关系,虽然实验后被试选择该活动的累积数量增加,但使用频率增加幅度较小,统计上没有差异。

(三)问题三

表3数据表明,观察教师和被试对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评价在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教师评价前后的差异更强(t=-8.419,p=.000),这反映出,观察教师对被试教学设计活动流程的严密性、活动的难易度、学生的参与度及教学活动设计的效度有较高的评价。同时,被试自我评价实验前后也有显著性的差异(t=-6. 120, p=.000),表明被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信心增强,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学活动的多元化选择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一定的作用。

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被试在参加网络教师发展共同体前后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从活动类型、活动设计频率和活动有效性3个维度进行研究,发现:1.被试在活动类型的选择上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活动类型呈现多元化;2.被试在活动使用频率上,教师主导活动和生生互动有显著的变化但在师生互动和学生独立学习活动上无显著差异;3.实验前后观察教师和被试对于教学活动的评价有显著的变化,实验后两者对教学活动有效性有了较高的认同度,被试教学活动合理性和科学性增强。

研究者选择了新疆某地第八中学英语教师作为被试,研究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还需进一步验证。同时,由于实验中教师个体差异较大,如何促进不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试论中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

论文摘要:世界经济一体化,跨文化交际成为时代的特征。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需要具有世界意识、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并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本文从文化与语言、文化与教师、文化与教学三个方面对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进行了积极探讨和研究.提出中学英语教师应树立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齐

论文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 跨文化意识 文化素养

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由此可见,英语课程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但有些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把它当成了工具学科,自己担任翻译或传声的角色,觉得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就行,忽略人文教育。英语教师只有自身树立较强的跨文化意识,才能培养出的英语人才。

一、文化与语言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始终映射着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传统。英语承载着英语国家的文化,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等多方面知识。我们通过语言来教文化,却没有把语言当作文化来教.因此.我们必须对英语文化有所涉猎,才会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现在人们日益重视在英语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需要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能够受益于语言文化教育。

二、文化与教师

跨文化交际能力(目的语社会文化能力)=目的语适宜性=目的语文化知识。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具有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对异国文化有深刻理解力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目前,英语教师文化素养不高与高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和考量标准有关。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如《英语听力》、《交际英语》和《教师口语》等,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语法和口语能力,对英语国家的社会价值观、社交规约和文化意蕴等各方面内容涉及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即会说英语,懂语法就能教英语了,所以。很多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英语文化意识。

三、文化与教学

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手段都是英语,有两层含义: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如果我们的学生走出课堂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却没有对英语文化的认知,没有建立自己的文化观和和价值观,那么我们的英语教学就是失败的。英语与文化在教学上应该相辅相成。

1.课堂教学内容需要跨文化意识。

现在的英语教材内容紧跟时代.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涉及旅游、音乐、宗教、经济等方面.旨在通过训练学生的英语技能来了解英语文化。学生若能将对文化的理解融人到语言的运用中,会使英语更具活力和感情。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是无法很好地驾驭教材的,在讲解单词、理解课文时就会遇到文化障碍。史耕山、周燕提出英语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面.将知识技能训练和人文主义教育融会贯通。

依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输入水平的略高标准也应包含文化内容,从而为习得者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而现实中教师备课时如果涉及文化,往往是看看教参随便一讲,没有深入理解其文化精髓。如教授“Necklace”,教师如果能简介小说背景并引导学生讨论人物性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深刻。这就对教师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用英语展开讨论,如:Whatdoyouthinkaboutthe relationshipbetween necklaceand theme?Canyou tellUSwhatallherdid isworthy?Ifyouwereher,whatwouldyoudoafterthelossofnecklace?

2.整合教材、活跃课堂气氛需要跨文化意识。

学生使用的是统一教材.教师面对的学生个性不同。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课堂将会沉闷呆板。Harme认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自己补充或调整教材.但须是真实的材料。内容应该是西方国家交际活动的现实反映,如报刊杂志、景点介绍、产品说明书等。这些材料源于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可以使语言材料生动、有趣、实用。使用这些材料可以轻松实现学生的英语习得.学生在讨论材料时可以在交际过程中理解话语的意思,无意识地学会使用语言。而材料的积累和选择需要教师的跨文化意识。

中学生喜欢充满变化的课堂,如果一节课教师只是讲授教材,学生易生倦怠情绪,要充分考虑到情感过滤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一些精练、活泼的美国俚语很感兴趣,如学生表达时说不出或是不流利,笔者会鼓励:“0k,I’11giveyouagreenlight.”上午一节课快下课时,学生会走神.笔者会笑着说:“Comeon.I’mstarvingtodeath.”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幽默、笑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深厚的跨文化底蕴,才能游刃有余。

教师恰当的课堂追问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智慧火花。

比如在教学运动话题时师生可以这样对话:

T:W hatiSyourfavoritesport?Badminton?Footballor…?

S:Basketbal1.

T:W hoiSyourfavoriteathlete?

S:Yaoming.

T:Oh,heisveryfamous.W hvdoyoulikehim best?

S:Heplaysfootballwel1.Heisveyr kind.Heisourpround.

T:YOU didit.A smartboy you are!And do youknow how manyscoreshehasgotteninNBA?

S:Idon’tknow.Many?

T:Letmetellyouabout6000.

S:Cool!

此时教师对篮球文化的了解在师生沟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进一步互动的契机。显然比较追问语法和单词,对文化内容的追问更容易得到学生的直接反馈,从而主动继续对话,实现知识强化。如果仅是追问语法和单词,学生可能不会作出太多和积极的话语回应。智慧是文化的火花,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在此时必为课堂添彩。

3.课外活动中渗透跨文化意识

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中国的学习环境下,仅凭课堂有限的时间教学和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如进行报刊阅读、欣赏英文电影和歌曲、英语演讲和表演等,既通过监察巩固课堂知识,又可以拓展知识面。但开展什么活动,怎样进行和监控,都需要教师有很好的文化素养才能得心应手地开展。Harme认为.“运用”是语言在“真实世界的排演”。通过角色扮演、运用语言、渗透文化,可以提高学生对运用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以看电影为例,教师本身要对电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选取一部适合学生观赏的电影,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并符合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在笔者播放美国励志片“ThePursuitofHap—piness”时,先简介生活原型ChrisGardner的经历和他的名言:I’m thetypeofpesron:Ifyouaskmeaquestion,andIdon’tknowthe answer,1willtellyouthatIdon’tknow.ButIbetyou whatIknowhowtoifndtheanswerand1willifndit.影片中男主角由于生活所迫,搬进了汽车旅馆,每天住教堂。学生问笔者,什么是汽车旅馆?为什么教堂还能收容贫民?教师的介绍帮助了学生理解电影,从而了解西方的生活文化,同时观影也是对学生的励志德育。

英语语言本身会随时代不断发展变化.需要英语教师不停地学习树立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笔者希望广大英语教师能具备较高的文化意识,把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融入、充实课堂,胜任英语教学工作,并能终身学习,从而使自己更。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关于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模式创新探索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培训模式;参与性;合作性;活动性;针对性

论文摘要:基于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和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培训实践中应采取以“参与性”、“合作性”、“活动性”和“针对性”为主要特色的培训模式。该四项模式共同构成了培训模式创新的基础,在实践中发挥出了整合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要高度重视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适应与提高问题,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根据这一要求,我们从2003年起,分期分批地承担了部级、省级和世行贷款项目等多批次、多类型的中学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并在培训中逐步探索出以“参与性”、“合作性”、“活动性”和“针对性”为主要特色的培训模式。“参与性”、“合作性”、“活动性”和“针对性”四者共同构成了培训模式创新的基础,在实践中发挥出了整合的作用,参培者对这种培训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下面,我们将分别对其理论依据、时代背景、培训操作及实践价值进行讨论。

一、参与性: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主体理念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罗杰斯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个人发展的需要,学习的目的是建立积极的自我,培养学习者的自尊和自信。学习者具有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的自发动机基础之上,并使其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过程[1]。人本主义理论的提出唤起了人们对学习者个性和需求的尊重,使教育者意识到不仅要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成效,更应该关注学习者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以及个人价值的发现[2]。

在新课程教师培训中提倡参与式方法,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新的培训理念。在培训实践中,参与贯穿了培训的全过程。首先,学员要参与培训的设计。在培训的初始阶段,我们对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等进行问卷调查,并依据学员的建议调整或修改培训计划,努力使这种计划与学员自身的培训需求相一致。第二,学员多方位参与培训活动。不仅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本身就充满参与性的活动是如此,在其他通常被认为是较少参与性的学习活动中,也无不体现着参与精神。例如,在听讲座这一环节中,要求学员先阅读讲座提纲上的思考问题,便于他们带着问题听,在边听边思考的过程中,主动构建一个自己所理解、对自己有意义的内容结构。第三,参与培训的评价。对培训环节、内容、方式等,通过让学员填写活动反馈表、访谈等形式参与培训活动的评价,同时鼓励学员通过撰写反思心得,对自身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实践证明,参与活动大大激发和调动了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活动中,学员们不再是被动的受训者,而是具有内在个体价值的课改参与者,每个人都有与他人对话及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都有发挥个人智慧和才能的机会,学员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因而能够唤起他们的专业自觉性,带来构建教育教学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旨趣,真正从思想上对课改产生认同,从而增强了他们参与课改的内在动力。同时,参与式培训可以给予参培教师以方法的指导,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能亲身体验到参与的魅力,为他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供了直接示范。因此,参与不仅作为一种活动方式,更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工作理念给予参培教师以深刻影响,有助于他们将新的理念和操作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二、合作性:建构专业知识结构的社会互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能够不断地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3]。建构主义不仅重视知识的个体建构,而且强调知识的社会建构,特别是强调要通过社会的互动与合作来进行学习。它认为,孤立的学习难以导致知识和能力的真正提高,只有通过与周围的人进行互动和与同伴合作,才能激发起其各种积极学习因素,将外在的社会结构内化为个人的认知结构。因此,社会互动是个体知识成长的必备条件[4]。

新课程培训倡导合作学习,就是鉴于“教师自身是好的专业成长资源”这个理念[5]。具体培训的实践是,将担任相同或相似教学任务的参培教师编在同一小组,每个小组协商定出一个有针对性的热点主题,然后针对主题,小组共同完成“问题与对策分析表”,包括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协商对策等项目。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承担或侧重承担某项任务,并针对任务先进行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时,各成员先介绍自己对该问题的思考,然后在和小组其他成员的交流、质疑、修正、完善的过程中,构建起集体共享的共同意义。再往后,组际交流时,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成员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流。,全体学员与指导教师一道对各小组的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者可以在互动互补与合作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在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协商解决方法的合作过程中,每个成员的教学经验都可以成为其他成员相互借鉴的资源,每个学习者的智慧都可转化为小组团队共享的智慧。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特点使各成员对同一问题可能有着不同的视界,正是在这种不同视界的相互碰撞、协商、反思的过程中,个体才能开始对经验资源的整合,并在更高层次上完成对自我经验的重构。因此,合作学习能在较大限度上发挥个体的智慧和才能以及群体互动学习的社会效应,使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学习者实现优势互补,取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团队效应。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者对自身经验的挖掘、扩展、提升的过程,从而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

三、活动性:促进从观念转变到行为改变的转化

经验性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来源于人类的实践,并反过来应用于人类的实践。知识之所以产生,正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学习就是要激发学习者的思维,要给学习者一些事情去“做”而不仅仅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因此,学习所应关注的不仅是学的内容,更应关注学习的过程,即“如何做”[6]。如果说杜威在上述理论中的“做”主要着眼于经验性操作,那么Scardamalia等人提出的知识建构共同体理论则更强调“做”中所体现的思想建构。这种“做”不以制作某种具体物品为目的,而是要生成新的观念性物品——思想,因此,“做”实质上就是一种思想加工的活动(working with ideas)[7]。

新课程教师培训提倡活动教学,是因为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除了需要教育教学理念的引领之外,更需要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提升个人的实践智慧,实现由知识储备向知识运用的转化。实践智慧是缄默的,它隐含于实践的过程之中,只能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发现和完善[8]。这说明理论知识的内化要求以实践的方式得以实现。为此,我们在培训中开展了以课例为载体的强调专业引领与行为跟进相结合的活动——课例研究。首先,学员与指导教师共同对某一典型教学案例进行研讨,以揭示其中带有指导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现象。在此基础上,学员个体或由个体组成对子,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根据新教材中的某一内容设计教案。教案先在小组内交流,继而在全班进行展示(即说课),同时在全班开展评课、议课活动,以对学员的教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将最终的教案设计作为学员的形成性评价成果记入学员的成长记录袋。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并给予学员以理论或方法上的指导。

学员的反馈证明,课例研究活动有助于学员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方案的设计是开放的,学员需要结合复杂的教学情景,把教学理论渗透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中,并引领整个设计和教学实施。这是学员提高理论修养、积累实践经验并获得专业的实质性发展的必然过程,将大大提高参培教师的专业水平。学员的反馈还表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课例研究这种既有理论引领、又有全程行为跟进的反思实践过程。理论引领可以帮助学员逐渐形成明确的核心价值和共享的目标,实现概念再造;而教师在备课、展课、说课、改课等系列反思性实践中的亲身体验、验证、探究等,则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最有效途径[9]。

四、针对性:尊重个体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加德纳在其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个体的多元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并不一样,不存在一个统一固定的衡量标准。因此,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发现潜藏在学习者身上的某种突出智能,通过对这种智能的肯定和开发,促进其智能的发展。同时,个体的每种智能可能都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学习方式,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应根据教学对象而灵活多样[10]。

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成员,也具有多元的发展需求。教育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的,具有情境性,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发展要求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因此,教师教育也应该适应这种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新课程培训就是要“按照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最适当的培训,包括培训的内容、模式等”[5]。

培训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尊重和关注学员的多元智能倾向这个原则,努力为学员创建一个结构优化的多元化学习环境。培训活动中,既有读和写的活动,又有听和看的活动,还有动嘴和动手的活动。这些多维度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学员们的不同学习习惯,为他们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的表现平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也体现出相应的针对性。在内容方面,我们采取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有统一规定的每个学员必修的部分,又有针对学员不同需求的菜单式内容,允许学员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充分关照了学员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同时,采用“导师制”,即指导教师针对学员在地区、单位及个体间的差异,以学员个人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根本,为学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努力满足学员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浅析面向新农村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整合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 中学英语教师 培训 教师教育

论文摘要: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整合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培训内容的整合;二是培训主体的整合;三是培训对象的整合;四是培训手段的整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培训与科研(教研)相结合。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以及专家的专业引领,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工作论述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是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关键之一。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任务。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村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专业发展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所占比例较大,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等。以永州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为例,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是由非英语专业毕业生或其他学科的转岗教师构成,与此同时,农村中学现有的师资不仅得不到充实调整,反而挑选一些较的农村中学教师到城区中学任教,使农村中学教师队伍进一步弱化,给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近几年,笔者担任了永州市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学工作,对该市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了解,发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培训主体方面:以培训院校、培训机构为本位,忽视中学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目前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通常做法是:让所有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学教师利用暑假到指定高校接受培训,实行大班上课,学完规定门数的课程即可结业。

二是培训对象方面:部分参训教师对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深,主要表现为:重学历进修轻培训提高,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仅仅是为了拿学分,上职称。他们在培训中往往学用脱节,被动学习。

三是培训内容方面: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主要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这种统一课程、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教师培训体系,虽然重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忽视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训内容以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学习为主,缺乏对实践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整合,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单纯知识传授,脱离教学实际,较少考虑农村教师个人成长的需求,不能解决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

四是培训手段方面:师资培训多采取理论讲座的形式,课堂上专家理论指导性强。但多数培训者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培训手段:讲一听一记,重视理论灌棺,很少采取互动式、讨论式和启发式,手段单一,形式单调,直接影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二、培训模式整合的含义

“整合”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论上,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_L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符合一定条件要求的前提下,凝聚成一个较大整体的发展过程及结果。

教育界引用“整合”一词通常表示整体综合、渗透、重组、互补、凝聚、融合等意思。这里的“整合”指的是将培训模式的构成要素融入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机整体中。“一般而言,培训模式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与培训管理等,”培训模式整合过程,就是在某种培训目的指引下,将培训理论与具体实践中多种因素相结合的过程。

三、培训模式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训内容的整合

从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的角度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含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英语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日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师的文化知识是指教师具有)而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培训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教师培训的不同目的进行不同的公1合,建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课程结构,不断促进教师的发展。在培训内容的整合方面,应注意结合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比如词汇、教学法、听说技能、英美文化综合知识、英美文学赏析等。现代教育技术也是很多农村中学英语老师的弱项,可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二)培训主体的整合

所谓培训主体,即培训机构和培训者。目前,我国参与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大致有五大类:一是大学或师资养成机构;二是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三是教师专业团体包括教研、科研组织;四是教师任职学校;五是远程教育网。培训主体的整合,应注意聘请院外知名专家和中学英语教师参与培训班的讲授与专题报告,采取高校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实现两种形式优势互补。

(三)培训对象的整合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继续教育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继续教育培训的基本任务应当是有效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教师在师范院校的学历教育完成后,还有一个很长的持续性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带有终生的性质。就培训对象而言,他们处于不同的生涯阶段,担任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等特点。他们有各种不同的诉求,比如需要具有学科性、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能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激发他们参与,变“要我学”为“我愿学”,能取得实效。因此,为了解决老师的诉求,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需求和问题,可采用分类培训的模式,突出有针对性的分阶段的教师培训。例如,针对新入职教师采用“导师制”、针对一般教师采用“案例法”,针对骨干教师采用“课题带动法”等模式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师培训,以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另外,从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方面考虑,推行 “顶岗实习、顶岗支教,置换培训”这种做法,既可以培养高校的师范生,又能够培训当地的中学教师,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缺乏问题。这是西南师范大学率先为重新确立师范大学培养目标、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完善大学服务职能做出了有益探索。目前,这一模式在四川、广东等省推广。一方面,为师范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强化他们的从教技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农村教师队伍的造血功能。

(四)培训手段的整合

培训手段,即培训媒体、方式与方法。从教师学习方式角度看,有以案例为支撑的情景学习,以问题为驱动的行动学习,以交流互动为基础的合作学习,以经验提升为目的的反思学习,以发现规律为追求的研究学习等。从培训手段角度看,有微格教学模式、研训一体培训模式、网络培训模式、课堂观摩与教学反思模式等。

由于我国现行中学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是一种外控的“单向传递”理论型模式,缺乏对教学实践的关照,满足不了农村中学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研训结合是中学教师培训的一种有效模式。指科研(或教研);训,指培训。研训结合模式是指把教育科研与培训一体化,以研兴培,以培促研,将科研与培训有机地结合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培训模式。多年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关注教育实践,走入学校,开展合作行动研究,探索“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这种回归教育生活,回到教育教学的现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合作行动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研培一体化模式又分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和互动式培训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有利于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式培训模式以专家讲座、学员参与、交流评议、典型示范、研训结合为特点,即“导一学一议一仿一研”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主体性,实现双向互动。实践证明,“研训一体化”模式是较为适合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实际的,它既可缓解工学矛盾,又成本低廉,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农村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然而,农村学校开展校本研训较大的困难就是缺少专家的专业引领。利用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能够打破时空阻隔,共享优势资源,是扩大教师教育资源、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农村学校规模小,交通不便,培训师资缺乏,传统培训形式带来诸多矛盾,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进行教师培训,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给培训带来生机和活力。网上灵活的学习方式,能有效的解决工学矛盾。

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缩小他们与城区教师的差距。构建以学员为本的培训理念,采取开放的、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科研相结合、观摩与反思相结合,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适应教师学习的特点,即自我导向、经验参与、以问题为中心、资源共享、以提高绩效为目的,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以及专家教师的专业引领,让教师实质性地参与到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研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实验分析

论文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活动;实验

论文摘要:通过构建网络中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实现了人一机一人互动交流的网络学习、指导、反馈和评价的职后教师发展模式,研究了新疆某地第八中学34名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设计频率以及教学活动课堂有效性等三个维度上的变化,通过SPSS11.5的统计,发现被试在教学活动类型、设计频率和课堂有效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变化。据此可以推断,网络教师发展共同体对被试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01年,基础英语新课程改革开始在中国4个省市进行试点,到2007年中国实施英语新课程改革的省份已达24个。此次新课程改革与以往的课程改革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这场变革基于新近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发展理论而启动,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上是一次重构,从教学模式上看,传统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将转向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的生态关系上,人际关系将呈现出以生命价值的实现为终极目标的对话方式,教师的地位将受到挑战,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关注;在教育目标上,培养和发展具有个性的社会化人才将成为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崭新体现。

从微观的学校教育来看,学科教育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深刻的变革,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实施者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变革和发展的对象。毋庸讳言,英语教师教育理念以及教育能力(学科教育能力和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将成为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者以此为背景,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职后发展新模式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作用,以期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有效性提供佐证,为基础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特征及规律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相关研究背景

(一)教师教育研究

在教师教育领域,基于“研究”的教师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外语教育领域的教师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叫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对语言教师教育的研究可梳理出两种方向:一是以自然探究法为主导的研究,即研究职后教师某一特定时期学习和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二是实验研究,即采用实验的方式对教师职后的发展进行干预,尝试并验证某种发展理论或某种模式的有效性。随着教师研究的不断深人,教师研究在内容上更趋向于教育环境中“人”的因素的研究,这一研究已经从教师行为的研究走向教师意识形态及认知的研究,在方式上更加倾向于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二)网络教师教育研究

目前,教师教育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教师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结合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杨汉国川就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对教师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远程教育是解决教师职后教育资源缺乏问题的重要途径。魏锦等通过思辨性探讨,讨论了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特点。骆北刚构建了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网络平台,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共同体学习环境中的教师在教学反思能力上有显著的发展。李雪等以教育科研信息化为视角,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了教师网络合作的科研模式,认为网络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网络教师发展共同体

2007年12月,研究者开展了一项教师职后发展的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构建了中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基于网络环境该共同体实现了中学教师、大学教师、中学英语教研员等为主要参与者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交流机制。

1.参与群体

共同体主要包括3个群体,即大学教师群体、中学教师群体和中学英语教研员。此外,还包括师范院校师范生和教育管理者群体。其中,大学教师群体是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全体教师,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1人。主要负责教师职后教育活动的指导,包括:(1)理论资源的建设;(2)实践知识指导,包括反思报告撰写,教师成长日记撰写,课堂教学指导等;(3)网络答疑和讨论;(4)教师职后教育问题的整理、分析、讨论和研究。在职中学英语教师群体即教师职后教育的主体,他们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反思者,教学理论的实践者,教学问题的咨询者。第三部分是各地的教研室英语教研员,主要负责活动协调和宏观组织。

以上参与人员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实现了资源共享、各得所需,从而最终实现了共同发展。其网络虚拟平台交流图见图1:

2.网络资源

网络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网络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知识模块,即英语学科教学论知识模块和英语教学实践论知识模块。其中,两个模块分别包括课程要求、课程内容和学习评价3个部分。英语学科教学论的课程要求部分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课程内容包括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学习理论、习得理论、英语教学法理论、教师发展理论、评价理论、新课程理论等;学习评价包括各部分内容的练习习题、答案等;教学实践论课程要求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见纲、实纲等;课程内容包括中学英语教学法、中学英语教学设计及案例、中学英语教学观察及案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实录、中学英语教师反思报告及案例、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设计及案例、中学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及案例等;学习评价部分包括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标准(知识、能力和情感等三个方面)、中学英语教师网络学习任务包等。

3.网络教师发展共同体工作机制

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工作主要包括相互关联的3个阶段:即课前阶段、课中阶段和课后阶段。在整个教学互动中,中学教师主要是教学理论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教学行为的反思者和修正者,大学教师是理论的提供者和理论学习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实践的帮助者。一方面,中学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另一方面,大学教师根据中学教师的需求和新课程的要求以及自我对中学教师教学问题的诊断,在合作的基础上,帮助中学教师建构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并通过实践完成中学教师对理论的内化,形成教学能力。

二、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实验

(一)研究问题

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被试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学活动类型、使用频率和课堂有效性的现状,然后运用样本参数统计法推断研究网络实验环境对被试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影响力,具体回答以下3个问题:

1.被试课堂教学设计中活动类型在实验前后是否有显著性变化?

2.被试课堂教学设计中活动使用频率在实验前后是否有显著性变化?

3.被试课堂教学设计中活动有效性在实验前后是否有显著性变化?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被试为新疆某地第八中学(自治区重点中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的34名教师。所有被试在自愿的条件下参加了此次实验。34人中包括男教师6人,女教师28人,平均年龄31. 3岁。被试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1人,10-15年的8人,5一10年的17人,0-5年的8人。其中有教育硕士学位者1人,本科学历29人,专科学历4人。

(三)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被试在网络实验环境实施前后的教学能力的变化特征,以验证该网络教师发展模式的有效性。研究采用实验单组前后测设计,研究模式见图2,其中O1为实验前测,O2为实验后测,X为实验施加影响因素。

(四)研究方法

实验前,研究者随机从34名被试的教学设计中各抽取1份设计,共获34份,然后分组观察教师设计活动的有效性。及时阶段,研究者将34个样本中的所有教学活动标注、分类,然后统计,获得前测数据;第二阶段,研究者分组观察34名被试的课堂活动,评价教师课堂中设计活动的有效性,同时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活动使用情况进行自我评估,获得后测数据。实验后采用同样的方法,分两阶段进行。

(五)研究工具

为了获得被试课堂教学设计活动类型、使用频率和有效性等数据,研究者根据徐萍阁的研究,将教学活动类型分为:1.教师主导型活动。如教师讲解、教师纠错等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2.师生互动。如师生会话,师生示范等;3.生生互动。如学生讨论、小组活动、会话练习等;4.学生独立学习。如自主阅读、写作等。在数据统计时,研究者制定了教师教学设计活动类型、频率统计表。人工录入SPSS11.5a对教师活动有效性的评价设计了课堂活动观察问卷和教师自评问卷,包括教学活动难易度、学生参与度、教学活动的严密度、教学活动设计效度等4个维度进行评价。

(六)数据及分析

通过实验前后两次对被试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观察,研究共获得两组各四项数据,包括实验前后教学设计活动类型、教学设计活动频率、课堂活动有效性观察者数据和教师自测数据。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均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参数统计方法进行。详细结果见表1~表3。

四、分析与结果

(一)问题一

表1数据显示,实验前后被试教学设计活动类型在单项和总体上均有显著的差异(P<. 05)。从教学活动设计的单项类型来看,教师主导的活动类型在实验前后有最显著的差异(t=4. 243 0, p=.000),即实验前后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如教师讲解、教师演示等活动类型选择明显减少。被试在减少教师主导活动选择时,实验前后被试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及学生独立学习活动在教师选择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其中,生生互动类型增加幅度较高(t=-4. 123),但是学生独立学习和师生互动类型次之。另外,从总体上看,教师实验后在教学类型上呈现多样化选择趋势。统计数据可以推断,网络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影响使被试教学活动选择的范围明显扩大,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逐渐被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类型所代替。

这种变化体现了“教学活动模式”向“以活动方式的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二)问题二

表2数据显示,实验前后被试教学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活动在设计频率上差异并不平衡。实验后,被试教学设计中的活动设计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是生生互动(t=-3. 100,p_.004)和教师主导活动(t=2. 766,p=.009),但是学生独立活动(t=-1. 623, p=.114)和总体上(t=-1. 414, p=. 167)没有显著性差异。根据数据可以推断,被试在实验后的课堂教学中对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使用频率明显增加,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明显减少。学生独立学习活动的设计频率有所增加,但没有统计意义。

反观问题一,有一个地方值得注意。以实验前后被试学生独立学习活动选择为例,实验前后被试在学生独立学习活动的类型累计数量有显著性差异(t=-2. 978, p=.005 ),但实验前后被试使用该活动的频率没有著性差异(t=-1. 623,p=.114)。研究者认为,这两项虽然包含同一因子,即学生独立学习活动,但数量上不存在关系,虽然实验后被试选择该活动的累积数量增加,但使用频率增加幅度较小,统计上没有差异。

(三)问题三

表3数据表明,观察教师和被试对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评价在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教师评价前后的差异更强(t=-8.419,p=.000),这反映出,观察教师对被试教学设计活动流程的严密性、活动的难易度、学生的参与度及教学活动设计的效度有较高的评价。同时,被试自我评价实验前后也有显著性的差异(t=-6. 120, p=.000),表明被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信心增强,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学活动的多元化选择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一定的作用。

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被试在参加网络教师发展共同体前后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从活动类型、活动设计频率和活动有效性3个维度进行研究,发现:1.被试在活动类型的选择上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活动类型呈现多元化;2.被试在活动使用频率上,教师主导活动和生生互动有显著的变化但在师生互动和学生独立学习活动上无显著差异;3.实验前后观察教师和被试对于教学活动的评价有显著的变化,实验后两者对教学活动有效性有了较高的认同度,被试教学活动合理性和科学性增强。

研究者选择了新疆某地第八中学英语教师作为被试,研究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还需进一步验证。同时,由于实验中教师个体差异较大,如何促进不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浅谈藏区中学英语教师提高自我素养的必要性和策略

【摘要】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高考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这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挑战,更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藏区中学英语教师受地区环境影响,难免在自身素养提高方面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谋求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人文底蕴,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要求的英语人才。

【关键词】藏区中学英语教师 自我素养 必要性 策略

中学英语教师的自我素养,从狭义的角度考虑,在个人修养方面主要指教师的人文素养,思维创新,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在教育教学方面主要指教育理论知识修养,教育教学能力与认识。

在英语教育欠发达的藏区,受多种因素制约,教育改革的脚步缓于其他地区,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更加重视英语人才的思辨能力及应用能力,这种对学生的高要求即对英语教师的高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藏区中学英语教师提高自我素养已经刻不容缓。

一、藏区中学英语教师提高自我修养的必要性

1.地区发展需要。作为民族地区,藏区在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方面有深远影响。作为藏区人才培养的基石,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素养,对民族,对世界有着积极向上的认同感,对学生要有热爱的感情,并通过教学及生活中的点滴,将这种认识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去思考个人对于民族,民族对于国家,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一批批学生去影响周围的人,营造和谐的民族地区发展氛围。

2.自身发展需要。首先,日常教学中的普遍现象是教师在教学生活中侧重于关注所教授的书本知识,对于书本之外自我修养的提高多少有些忽视;其次,“活到老,学到老”是当今社会的趋势,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中学英语教师要谋求自我发展就势必提高自我竞争力和自我素养;,只有拥有较高的素养,教师才能有更广博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去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

3.教育教学需要。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对教师的素养也不断提出新要求,教与学相辅相成,学生素养的提高势必要求教师先提高修养,通过教师的修养去促进学生内外兼修。长期以来,藏区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英语学习较为吃力,对英语学科不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使出浑身解数,通过自身在英语专业的修养去引导学生,激发其兴趣,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获得进步。

二、藏区中学英语教师提高自我修养的策略

1.新媒体,新出路,新创意。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使学生对新技术更加感兴趣,由于英语学科的开放性和异域性特点,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期待教师能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去教授这门课,因此,教师首先可以从此方面着手提高自我教学修养。

多媒体,尤其微课,班班通,电子交互式白板等在校园的应用为英语教学打开了新的途径。相较于发达地区,藏区学校信息的开放度和新媒体在教学应用中尚未发挥较大作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不断尝试新的媒体应用,通过视、听、说、形、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新媒体,寻找新思路,才能在教学方面有新的出路。同r,新媒体的应用也能给予教师新的教学灵感和思路,日积月累,新的创意也慢慢出现,教师的自我修养自然水到渠成。

2.加强理论学习,指导实践教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理念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教授新思维新理念,就要从源头不断刷新自我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教育发达地区及西方先进教育理念,追随时代进步潮流,汲其之长,学为己用,方能高屋建瓴,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从学科专业教学理论的层次提高自我素养。

3.回归英文名著,重温时代经典。要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首先英语教师需要提高英语文化知识储备。藏区中学英语教师平时缺少外部语言环境,接触的英语绝大多数为高中水平的文章,缺乏对原汁原味英文的更深层次学习。但是高中英语教材在编写上一直对教师的知识面和阅读量有要求,如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book8 Pygmalion等单元涉及到英文经典著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是否完整阅读了这些英文经典名著?是否阅读了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果没有,那么在教学中又是怎样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英文原著是西方历史的真实写照,人物真实情感的流露,因此,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回归英文名著,重温时代经典,关注时代的人与事,关注社会,这是阅读时代及终生学习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藏区中学英语教师提高自我文化内涵和英文专业素养的必然途径,只有通过教师亲身品味原著,才能在课堂上把握,做到游刃有余,突破创新。

三、结束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藏区中学英语教师提高自我素养,无论对自身还是对教学,甚至是对地区的团结进步均有重大意义。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素养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平时的点滴生活与学习中不断提高,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做个有心人,教师总能发现提高自我素养的各种途径。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浅谈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及培养途径

英语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高水平、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并不断进行自我培养和提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中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与热爱英语教学工作是一致的。中学英语教师要把自己的工作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千百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现代化建设栋梁的任务联系起来,要从自己平凡的、日常的工作里,看到培养人才对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意义。只有当中学英语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正确的认识,对它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才会对自己的工作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才会努力去克服;才会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坚守教育工作岗位,准备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

2.具有高尚的师德。教师的道德品质应当是的。教师的品德一方面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品格将为学生所崇拜和效仿,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各方面以身作则,处处做学生的楷模,特别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课,一定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

3.扎实的英语专业基本功。中学英语教师如果没有坚实的业务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很难胜任英语教学工作的。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发音和语调、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必要的语法知识,掌握一定的词汇和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等。通常情况下,很难设想一位听说能力差的教师会培养出口语能力强的学生,或者一位发音不好的教师会教出语音语调好的学生。另外,中学英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还要具有比较广泛的文化修养。中学英语教师应像海绵一样从各方面不断摄取新知识,吸取相关学科的新动态、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4.胜任英语教学的能力。英语教学作为艺术,它和其它艺术一样,不是随便容易获得的,它是英语教师在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反复探索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中学英语教必须非常熟悉英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必须把它们灵活、有效地运用于实际。此外,教师讲课还应讲究语言艺术。教师上课讲话的语言应当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合乎逻辑,用词造句、语调恰当、有感染力、有幽默感。这样,教师上课说话才能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使教学内容或要求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二、中学英语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1.坚持自学。自学是教师获取新知识、了解新信息、掌握新的教学动态、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求终身、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中学英语教师应学习各项教育政策、法规及教育、教学文件,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要经常订阅教学书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讲座,观摩英语教学录像、影碟,并利用电脑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了解世界各地,各个领域的近期发展情况,形成广博的知识体系;要进一步钻研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应用语言的能力;要系统学习语言学、语言心理学、语言教育学等理论,了解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要不断加强教学法理论的研究和学习,了解各种教学流派的特点、方法,并有机地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应结合所在学校实际,勇于探索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2.主动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创造了条件为教师赢得国内外进修、深造的机会,有的创办了夜校、周末或假期短训班,中学英语教师通过参加这些培训,有利于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长足提高。中学英语教师还应在学历达标的前提下,通过自修、脱产、半脱产、远程教育等途径去获取更高学历,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我。

3.积极参与同行的讨论与交流。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特征和协作精神。可经常与同行一道交流教改经验,探讨处理教学中典型问题和学生个别问题的方法,与同行既分担难题,又分享成功;也可通过分年级组讨论的形式,共同设计具体章节或单元的教案,然后创造性地加以实施;还可在各级教育学会和专业学会的组织下,由会员一起研究适合当地发展水平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加以试验和推广。这样,在团结合作、民主平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气氛中,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定能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4.经常参加有关学术活动。中学英语教师应利用听学术报告、讲座,参加教育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及时了解本学科及相关领域近期的发展动态,掌握学科前沿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明晰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英语教学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列车,永不落伍。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摘要: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既是指英语教师自身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洞察力以及适应性,也是指英语教师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策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本文以广元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文化测试及访谈等方式发现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主动性不强,参与度较少,缺乏对文化异同的深入理解和适应能力;二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培养环境较差,可利用资源匮乏;三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方法不多,效果不明显。从英语教师个体意识和外部环境两个大方面出发提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四个有效策略,即动机培养策略、知识对比与渗透策略、技能强化策略以及政策引导策略,以期有助于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策略;英语教师;农村中学

1、引言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秋颁布实施的《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在内的一个统一体。笔者认为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研究培养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不仅能提高教师群体的整体文化素养,而且能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教师跨文化意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跨文化意识的概念最早由Hanvey提出,根据他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一般来讲这种认识包括四个层次。跨文化意识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在行为和观念上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敏感度和洞察力,它不仅仅表现在一种外在的、显性的知识,更体现在一种内在的、隐性的能力和素质。跨文化意识是可以培养的,根据其显性与隐性共存的特点,实施有效的培养策略,就能够不断提高学习者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在多文化交流背景下自觉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

英语教师不仅自身是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者和实践者,同时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的重任。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具有较好的跨文化意识。从这个角度来看,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研究的重要落脚点就是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最终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跨文化意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用人才。因此,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英语教师本身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洞察力以及适应性;二是英语教师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策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3、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问题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主动性不强,参与度较少,缺乏对文化异同的深入理解和适应能力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绝大部分都经历了英语专业的本科学习,具有较扎实的英美文化基础知识,对英语语言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都能认识到跨文化意识对英语教师的重要性,但文化测试的统计结果反映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英语教师对跨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平均高于跨文化理解运用,尤其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对言语行为和社交约定俗成两个方面的理解和使用较差,在跨文化交际行为测试统计结果中,正确率低分别只占到了51.5%和61.2%。

问题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培养受环境因素限制较多,现有资源利用率低。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既受到教师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政策导向和领导重视程度上对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会产生重要的影。从大环境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没有把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行培训,很多受访教师都谈到所参加的教师培训几乎都是与教材教法相关,只有在外教参与的培训当中才会接触到。

问题三: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重视不够,方法不多

英语教师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既能展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也能传承跨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洞察力。受访地区的大部分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尽管在理念上认识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重要关系,但是对新课程标准当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调查显示只有54.6%的教师基本了解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的要求。

4、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4.1动机培养策略

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首先是对这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认识和态度的培养。态度和认识决定行动。正确对待中西文化就是要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去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两种文化及其之间存在的差异。吴非,仲玉英(2005)在对跨文化意识的理解阐述中把文化平等意识和文化理解意识放在首位,表明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首先是对文化的平等对待,相互理解和尊重。对两种文化的全盘否定或自大都是不正确的态度,都不利于正确跨文化意识的形成。

4.2知识对比与渗透策略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两种以上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洞察力。在跨文化理解中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关系。英语教师学习目的语文化,不但要掌握基础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站在目的语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既要避免受母语文化的干扰和影响,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异国文化,也要避免全盘吸收目的语文化,以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看待各种事物。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对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的理解是跨文化学习的基础。

4.3技能强化策略

提高跨文化意识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条件改善,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教育资源共享共建的平台,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装配和运用到一线教学中,有些农村中学校实现了每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全部配备电脑进行教学。

5、结语

英语教师既是目的语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承担着语言文化播撒的重任,也是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指路人,架起不同文化沟通的桥梁。“语言教师除了教语言以外,也应该是外国文化的介绍者和教育改革的促进者。”(Claire Kramsch,1994)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既是自身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语教育最终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课改环境下加强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知识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日渐明显,英语学习也愈加显得重要,而我国目前的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现状与时展的要求之间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中学英语教师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升的制约因素

1.中学英语教师的工作量大,负担重

笔者是一名高三的英语教师,带两个毕业班(大班上课,人均50人每个班)的英语课,每周课时14节。平时既要忙于备课、上课,还要忙于教案的书写、课件的制作、作文的面批、辅导学生,还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而对如此繁重而芜杂的工作,老师难以挤出时间来读书自修,更遑论认真参加教科研的活动和进行课题研究了,也更遑论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了。

2.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

现在的学生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习,整日“埋于题海”的枯燥训练。学校枯燥的生活和学习,使得他们深感“疲惫”。虽然如此,他们对新生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使他们的信息量变大。如果教师继续用陈旧的方法或手段去教学就不能适应了。因此,英语教师也极需要教育观念的充电。综上所述,证明了教师学习提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习的重要性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素质提升的较高目标不应该是“做一名的教书匠”,而是“做一名称职的教育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主要以课程学习为主,培养目标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从事较高水平的中学英语教学的骨干教师,它是实现教师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中学英语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非常重要的。从外部诱因分析:

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教师学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它是教师培训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当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学校创立品牌的需要。

2.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时展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中学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方法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江苏高中英语现行使用的是《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有5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3~4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几个板块:Welcometotheunit,Reading,WordPower,Grammarandusage,Task,Project和Self-assessment,以模块为单位,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跨学科性强,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挖掘和培养,可操作性更强,更具有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正是根据中小学课程设置了英语专业的学科教学,培养文化基础好、能从事较高水平的中学英语教学的骨干教师。

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育教学都面临着巨大变化。传统型英语教师被定为“教书匠”,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是程序化的。新课程改革主张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代替以往的“单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主要是以课程为主,培养目标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骨干教师,而这正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师迫切需要的。

从内部动因分析:

1.从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来看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名的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个教育者(educator),还应该是一个研究者(researcher)。这与中学教育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它要求除了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外,还要着重培养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2.从中学教师的发展阶段来看

(1)就职阶段

大学里所学习的学科知识是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进行划分的,属于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在8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有着很多困惑与思考,渐渐发现大学里虽然学了很多理论上的知识,但是实践中不太会把所学的理论和实际的教育教学相结合起来,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2)终身受教育阶段

经济全球化,科技和教育的迅猛发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受教育的概念也不再局限于职前教育,而是被赋予了“终身教育”的新理念。我们在从事教学工作一定年限后,很容易出现工作疲惫、懈怠、职业性的理念僵化陈旧等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包括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体现新时代教师教育的终身性,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我相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能够帮助我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指引我不断更新理念,增进对英语教学的理解和教科研。在提升知识和理念的基础上,我还要积极投入到学校的英语活动中去,诸如“教学观察”“教学拾零”“教研活动”“双周研训”“教学沙龙”等,努力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既掌握英语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又懂得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方法的中学英语教师,努力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的的中学英语教师。

愿这次学习能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我也急切盼望能积极投身于这次学习中去。

中学英语教师论文:中学英语教师教育改革策略

一、中学英语教师现状调研与分析

1.1研究方法。为了了解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的现状,笔者在2013年9月、10月间,分别对河南省信阳地区3个区8个县部分中学的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了解目前中学英语教师在改革工作上所取得的进展和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以开放型为主、封闭型为辅的综合型调查问卷,收集中学英语教师的基本信息。调查对象共208人,回收问卷192份,回收率93.3%。

1.2结果与分析。根据调查来看,为了应对国家的相应政策和要求,信阳地区已经开始认真关注英语教师的教育改革,并且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然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如下。

1.2.1中学英语教师在受教育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选择自由和权利。根据对信阳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调查,58%的教师坦言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培训都是上级部门规定好的某个教师培训机构。就培训内容而言,86%的英语教师承认自己无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材和教训内容,导致培训内容缺乏一定的现实性,与实际教学有很大的脱节。另外,62%的英语教师承认在接受教育培训时,往往会受到个人学历、职称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阻碍了教师的个人发展。

1.2.2中学英语教师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实效性不强。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师培训主要采取大班教学、地面辅导的形式,这往往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根据调查,67%的英语教师承认由于时间和地理因素,并不注重培训的实效,有时甚至出现让别人代替培训的情况。另外,48.2%的教师认为他们并没有达到教师培训的目的,而只是通过这一形式,获得学历或职称,或者只是集结一些人脉。

1.2.3对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并且提出在上个世纪就要达到4%的要求,但是很多地区仍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对信阳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调查,80%的教师认为在对他们的教育和培训方面投入不足,包括高校师范生培育的投入和工作之后对教师的岗位培训等的投入。

1.2.4部分中学英语教师由于受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大,导致专业知识匮乏,专业素养较低。根据调查显示,45%的英语教师表示在接受师范教育时,各师范院校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教育类的课程明显不足,不能将教育类的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效结合和渗透,不能保障学生实践环节的有效性,与中小学的互动性不强。

二、中学英语教师教育改革策略

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地区英语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并结合我国英语教师教育的现状和河南省教师教育现状,总结出进行英语教师教育改革的策略,有以下方面。

2.1重点改革中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模式。对于那些传统的教师培养单位,他们只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教师培训。然而,这势必会受到培训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导致培训效率不高,培训过程散漫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面对这些突出的问题,教师培养单位应该重点改革培养模式,学会利用并积极建设多媒体教育、数字化教育和网络教育,形成共建共享品质教师教育课程与课件资源的协作组织和教师教育网联的有效运作机制。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如讲座、小组活动、个别指导、教师之间互相指导和评价等。另外,在英语教师的培养内容方面,应该确保其内容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符合各个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这样,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育和网络教育既充实丰富又方便快捷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势必会提高学习效率。

2.2实施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分析目前河南省信阳地区的教育资源,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市区,而在乡镇和乡村中学,教育资源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帮助农村中学建立的英语教师队伍,并帮助他们配备先进的英语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室、英语语音室等,帮助他们快速发展。

2.3高等师范院校要加强学科建设,特别是加强英语教育的学科建设。高等师范院校要积极探索,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运用于英语教育类课程,着手提高在课程开发、课程决策和教育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加强教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有效提高英语教师的素养,并且确保培养的英语教师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英语教育方法。

2.4高等师范院校要加强英语教师的教育实践环节,确保足够的实践时间和较为的实习场所。在教育实践环节中,要鼓励学生尽量走上讲台,而不仅仅是进行听课或批改作业等活动,这样才可以提高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培养出合格的英语教师。

2.5鼓励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一个成熟的教师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将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努力探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在不断的反思中取得进步,获得宝贵的经验。另外,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自评,尽管这样的评价会给教师自身带来压力,但是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2.6有关部门要努力构建教师教育的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比如,通过开展“有效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集体教研展示课”、“教师互评课”等多种形式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有效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失误。

2.7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教育评价机制。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教师的教育过程和发展过程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教育评价机制,通过分等和激励的方式,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在考核方式上,应该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实现评价多元化,提高评价有效性。另外,在评价教师时,不应该忽视学生和家长这两大教育中重要的群体,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教师评价。

作者:崔淑丽 王怡壬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