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中级财务会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金融资产中级财务会计论文
一、财产清查内容合并
目前的课程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这几项财产物资清查盘点的处理内容被分散到了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章节。这样的安排使得各项具体资产的核算体系较为完整,但分散讲解比较相似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对相同业务处理方法的理解与总结。同时,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点多、内容庞大,因此,没有必要在相似业务的处理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将所涉及到的财产清查内容合并讲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金融资产排序的优化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所涉及的金融资产种类较多,在教材中除各项货币资金、应收项目外,单独作为一章讲解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把另一类金融资产即持有至到期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作为一章放在金融资产后一章进行讲解。这样的排序方式主要是考虑到资产的流动性,按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编排。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涉及权益性工具与债权性工具两类,其中债权性工具的核算方法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比较接近。可供出售权益性金融资产初始投资的计算与处理、持有期间各资产负债表日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投资收益及溢折价的摊销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一致,所不同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要求按公允价值计量,所以期末应该对公允价值变动进行计量与会计处理。这部分内容是课程的难点,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按课本的顺序进行讲解,涉及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要同时学习债权性工具的处理,又要涉及股权性工具的处理,难度就会更大,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了。但把持有至到期投资提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前进行学习,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细致地学习实际利率法,由于仅涉及债券的处理内容,就相对容易掌握了。有了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的基础,再学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就比较容易了。当然,如果这样处理,那么在讲解之前应该明确说明此类资产流动性的强弱。
三、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都属于应收项目,两者均要求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才能确认。在“中级财务会计”中,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排序。对于两项流动资产的安排,可以把应收票据理解为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通过签发、承兑票据进行信用的加强。在讲完应收账款后,提出“为了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减少资金占用及机会成本、降低坏账率”,要求债务人承兑票据,从而引出应收票据。这样的安排逻辑性更强,且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为应收票据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笔者认为仅凭应收票据有明确到期日来判断其流动性超过应收账款不尽合理。我国的商业汇票期限最长为六个月,属于流动资产中流动性较强的资产。而提供了期限小于六个月信用期的应收账款,或者没有信用期限的应收账款,其流动性更强。与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相对应的应付票据、应付账款也可以按照这种思路进行思考,在讲解流动负债时,先讲解应付账款,再讲解应付票据。
四、存货内容适当扩充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对存货项目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包括存货的初始计量、计价、主要存货的会计核算、后续计量(期末计价,存货减值的核算)、清查盘点等内容。存货初始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存货的计价,包括存货收入的计价与发出的计价,存货发出的计价等于存货发出的数量与发出单价的乘积。这里的发出单价可以是计划成本,也可以是按某一种方法计算的实际成本。关于发出单价的确定,教材一般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但对存货数量的确定基本上没有涉及。虽然在“基础会计学”中对确定存货数量的实地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两种方法都有内容安排,但“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也应当适当地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简单的讲解。
五、投资性房地产的反映
投资性房地产是我国2006版会计准则新命名的一项资产,是投资者持有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的房地产。在“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中,把投资性房地产与无形资产合并为一章,放在资产的一项。若按照资产的流动性来考虑的话,说明该资产的流动性是最差的。教材编者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投资性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从范围来看主要包括因特种目的而持有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所以放在资产的一项。但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明确了该资产的属性就是投资,是会计主体为了获取租金或资产保值增值而投资的一项资产。既然投资性房地产的性质属于投资,属于长期投资,那么其与长期股权投资在性质上是相近的,且比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变现能力强,所以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应该在长期股权投资之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之前,这样更能体现其投资的基本属性,也符合其流动性的划分。
六、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
非流动负债比流动负债金额大、期限长,一般都是由于某一特殊用途或目的而发生的。无论是向银行获得的长期借款、在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产生的应付债券,还是长期应付款,都存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共性问题。教材把非流动负债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放在该章的一节似有不妥,笔者认为共性的内容应放在本部分的前面讲解(本章第二节),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在教学中,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调整,教学效率更高,教学逻辑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更有作用。
作者:叶宏 单位: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独立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论文
一、独立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方面与实际结合的问题
虽然独立院校将办学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大部分独立院校还是依托挂靠母体院校的办学资源,由于办学历史短,经验欠缺,造成虽然教学目标定位明确,但执行过程中没有独立院校应有的办学特色,基本照搬母体院校的方法,造成大量雷同复制现象。
(二)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体系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
独立院校生源严重影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就生源来说,一般都不高,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能力较低。独立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其他院校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目前针对独立院校的特点和教学模式编制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很少,部分独立院校为了竞争也没有采用适合的教材,而是采用二本教材,甚至是重点学校教材,使得与教学不适应。另外,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变化频繁,与会计制度、准则关联密切,也给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要提高独立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教材建设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偏理论,轻实务,缺乏趣味性
大多数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重视理论教学,在讲解业务处理时采用案例教学,但是采用的案例往往不系统,并没有形成系统思维,学生学到的还是孤立、片面的知识,很难提高综合能力。讲述大多是“满堂灌”,没有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中,容易照本宣科,形成对六要素逐一讲解的思维定势。另外,讲述往往只重视本课程的讲解,容易忽视课程间的联系,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中级财务会计承上启下的贯穿作用。
(四)独立学院师资相对力量薄弱
独立学院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比较依赖母体院校师资,制约性较强,自有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实践能力较低,相对经验欠缺,年龄、职称等方面比例不合理,加之自有教师流动性较大,稳定性差。综合来说,独立学院师资在很长时间会徘徊在较低水平。
二、改进独立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对策及思考
(一)独立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目标的思考
独立院校办学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那么在会计培养目标定位上就应该更加明确,既与二本及以上学校区分,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既要重视理论学习,更应重视能力培养,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是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培养学生协调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变得很重要,而且如何把握度是关键。基于生源和实际状况,独立院校应该更加注重实务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中级财务会计的一般理论,对企事业单位的日常活动能够达到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并能够据此编制会计报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之适应未来的财务工作。
(二)独立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思考
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会计和经济是分不开的,会计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样会计也要适应经济的发展,所以会计必然随着经济的变革而变革。近些年会计准则、制度都在不断变化,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会计准则、制度及税法等相关规定紧密衔接。例如固定资产购置增值税的处理变化,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理解增值税的概念,然后重点比较税法修订前后固定资产增值税的处理变化,告知生产型和消费型固定资产增值税的不同处理,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该处理方法。有些教师只告知其处理和存货购进类似,看似简单,但随着知识的积累,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大多数教材内容是滞后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更新内容,掌握近期准则、制度的情况,使学生在及时时间同步掌握会计处理近期动态。
2、界定教学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前开设会计学基础,之后开设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承上启下,将财务会计学科串联起来,所以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既会巩固会计学基础的理论,又会和高级财务会计联系起来,彼此之间有很多交叉,提高教学质量应该首先界定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把握日常业务这一核心,将企业普遍性的交易或事项作为重点,特殊的业务留待高级财务会计再做讲解,突出务实性。中级财务会计分为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和财务报告编制两大知识体系。由于课时量有限,到财务报告编制时已接近期末,所剩课时不多,往往造成财务报告草草讲解,学生也认为重点讲完,不再重视报告编制,更谈不上财务分析了,所以这部分内容学生影响不深,难以学以致用。财务报告恰恰是核心内容,连接其他课程,这部分内容不容忽视,而且应加大课时分配。界定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过程更加规范。
3、独立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
现阶段,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课堂学习应确立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会比较学习,这样理解更容易,还会形成系统的认识。例如在讲解应付账款时结合之前资产中应收账款的内容,以一笔赊销业务双方不同的账务处理为例,这样既可以理解抽象的会计主体,又可以对比掌握现金折扣的处理方法,使之具体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将专业术语通俗化,深入浅出,把握整个课程的体系,将孤立的内容联系起来,适当加入分析能力的培养,讲授中注重会计确认计量环节,而不是一味的讲解会计记录。例如在讲解应收账款时就要注意让学生思考什么时间或条件下确认应收账款,到讲解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时就能联系起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课件讲解,将抽象的实务操作制作成通俗易通的形象化流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可以建设会计模拟实验室,购买一些实用教学软件,甚至是利用沙盘教学,模拟企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之理论联系实际。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真正让学生接触实际。
三、独立院校应注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特色培养
(一)独立院校应注重会计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学水平,独立院校应该正视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忽视甚至是无视这些问题。在现有师资基础上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定期组织教研室活动,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方法,组织试讲活动,鼓励相互听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注重进修,开阔教师视野,支持教师参加学术活动,学习会计教学的前沿理论。不做表面文章,务必落实各项工作,避免出现因人员变动而课程无人可以承担的情况。
(二)努力建设符合独立院校的教学团队
建设应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有计划、有目标的完成。打造适用教材,真正体现自有特色,积极做好配套课件、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的建设工作。
(三)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青年教师可以进修,独立学院也可以将教授、学者、企业家请进来作专题讲座,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提高。
(四)组织案例讨论,实施情景教学,开放模拟实验室
学生真正参与实习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在教学中应穿插案例教学、会计实验教学。组织案例讨论,实施情景教学,开放模拟实验室,开发配套模拟实验资料,从单一实验到综合实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变换角色,不断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实务的能力。
(五)改革现有考核方式,注重过程培养
教学中引入案例实验等内容,相应考核方式应做出调整,向案例实验方面倾斜,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总之,独立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如何实现其特色,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是一个需要大家长期共同探讨的课题。
作者:高红玫 单位: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基于项目的中级财务会计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以《会计学原理》课程作为先导课程,对企业活动中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它是一门理论性、业务性、方法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方法,结合实际业务,培养其在实践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学生只有熟悉具体经济业务,模拟情景,才能更好地把理论方法用于实践,提升自己的实务处理技能。另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本身的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教学方法不当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会计学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应用性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技能,给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课,学生学习知识、作业练习都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使得学生缺乏自己的思考,导致学用分离。另外,由于中级财务会计专业性比较强,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若能使学生模拟情景参与探索,则能一定程度上提升该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简称PBGS),就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协作为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不同的是,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PBGS教学模式的实现
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引入PBGS教学模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案例先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实践环境中,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本次项目的学习中。通过合理分组,进行组内合作探究、组间竞争解决问题,熟悉相关的会计科目和处理程序、方法,通过小组总结、教师评价总结完成该项目的最终学习。
(一)提出项目。
在PBGS中,项目的分解和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项目时,要注意符合教学目标,不能与知识体系脱节,又要做到灵活取舍和归类,注意知识的综合性和连贯性。项目的大小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学习时间的限制等。在中级财务会计学习过程中,应结合实际业务及知识的前后联系,合理选择项目。中级财务会计以《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为主线,讲授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各项目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我们在设置教学项目的时候,可以按《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各条设置,也可以按照会计核算的时间顺序如“初始确认———后续计量———期末计量”来设置,还可以按照计量的不同属性如“历史成本计量、重置成本计量、可变现净值计量、现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来分解项目。由于按计量属性分解项目需要比较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可以在复习整个知识体系的时候用。建议在初次学习的时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为主线,以会计核算时间为辅线,设置学习项目。如存货项目,按照其初始取得的计量、后续发出计量、期末盘点及减值测试的处理组织学习和教学。
(二)学生分组学习。
教师在组建学习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人格品德和交往能力,要保障组内各成员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要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充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进行团队分组,分组人员不宜过多,因为过多会导致有些学生“浑水摸鱼”,不能有效参与进来,其能力得不到提高;也不宜过少,过少会造成个人任务重,影响学习进度,也不利于课堂气氛活跃度的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导、指导和控制全局的作用,所以从会计专业班级的大小考虑,每组5~8人较为合理。分组学习中,大家就会计核算的时间节点先提出来,然后讨论实务中出现的经常性业务,再考虑涉及的会计科目,然后就计量金额等通过查阅《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进行掌握。如“存货”项目,会计核算时间节点为取得存货、存货发出、盘点清查及期末计量(减值测试),从增减变化上来说,涉及到存货增加(取得、盘盈)、存货减少(正常发出、盘亏)及存货减值。引导学生思考用到的会计科目,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登记其增加和减少,“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盘点过程中发生的盘盈盘亏额,“资产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核算减值;通过对会计账户的结构掌握,辨明记入什么方向;难点还有引导学生思考计量的金额,如不同方式下取得的成本是多少,因为取得的批次不同导致单位成本不同,那么发出的时候实际成本怎么计量,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什么会取消“后进先出法”?若是按计划成本核算,需要设置哪些会计科目,“材料成本差异”怎么设置,较实际成本核算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形等等。还有,盘亏存货的增值税怎么处理,怎么判断发生了减值,如何确认减值,当期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计算等等。这些问题随着该项目的团队学习,会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他们根据以往学习到的会计学知识和税法知识,结合《中级财务会计》里出现的新知识,完成自学、讨论、总结等,适当的时候找老师答疑。通过给学生一定课时的分组学习讨论,教师再一一抛出这些问题,要求每组学生派出代表解答,来判断学生们学习的效果,正确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有问题的统一讲解分析。这样一轮下来,由于学生有自己参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方法这一过程,这些会计核算问题便不再是教材上抽象的文字符号,而成为铭刻在学生记忆深处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三)指导方法和考核方式。
在PBGS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消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松弛有度”,既不能放任不理,也不能全盘指挥,这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还是应该作为课堂的轴心,对整个项目团队学习进行监管。教师要对团队学习进行全程巡视,鼓励学生坚持完成学习项目。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主动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并且注意指导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答疑,有的时候是一种提示、启发、点拨和引导。对于不参与或者不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关注,通过有效沟通消除他们学习的障碍,以保障教学有序地进行。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每次PBGS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可以计入平时成绩,也可以作为会计技能比赛选手选拔的参考标准。
三、PBGS教学模式评价
通过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实践PBGS教学模式,我们发现较之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模式,PBGS教学模式存在多方面的优势。
(一)活跃了课堂气氛。
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聆听者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而在PBGS教学模式下,需要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学习,一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有情景模拟,有问题讨论,有查阅资料,有汇报成果,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积极性,通过团队学习的形式还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增强了学习效果。
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PBGS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品质。学生通过全程参与项目的学习,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能发挥自己的思考,加深了印象,不再出现“听得懂,不会做”的局面。而基于项目的学习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去应对会计实务工作及各种会计考证。
(三)提升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PBGS在项目提出后,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组长负责团队活动的组织和各成员任务的分配,类似于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主管,组内成员各负其责,通力合作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学生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有很好地沟通能力。
(四)培养了教师的创造力和应变力。
PBGS教学模式将老师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主导者,由表演者变为导演,这就要求老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不仅对整个课程要有清晰、系统的思路,还要有创新的思维,随时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发展个性和平衡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另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引发课本上没有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思考,或是在组织PBGS教学的过程中,基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现一些暂时的困难如冷场,这也需要教师有极强的应变力。
四、结语
基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更注重理论的讲解和方法的应用,而这些与实际应用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差距。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提出并引入PBGS教学模式,项目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从而很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作者:杨惠平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民办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论文
1有关中级财务的课程教学现状
1.1内容多,课时少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对各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了详尽介绍,具体包括各会计要素及具体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理论,内容很多,且知识点碎,而所拥有的教学时间确比较短,一个学期中往往只拥有五十个学时来学习这些专业知识,使得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1.2教学形式单一
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大部分民办高校的老师都采取自己教学,自己是课堂的主角,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让学生被动学习的教育方式,很少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样学生都只能是死记住理论知识,很难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中去,并且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活动又少,这样继续下去,很难培养出学生独立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缺乏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科教师必须拥有较高的综合教学素质,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熟练掌握,还包括要对企业的具体生产状况有所了解,由于现在民办高校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的转变,并没有在现代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进行具体的实践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这样就缺乏对企业的基本了解,对课程的讲解也就成了纸上谈兵,缺乏了实践经验作为依据,缺乏具体的实践为基础,也会造成学生们兴趣的缺失,进而导致本科教育的失败。
2影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因素
2.1教材
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其培养的目标人才与公办学校有明显的差别。在现实中,针对民办模式的教育资料比较少,且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越来越接近,会计教材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在教材上也不稳定。所以,影响民办教学质量提升的首要因素就是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教材与资料。
2.2教学交流
各会计专业课教师间的教学交流甚少,由于该课程与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以及税法和高级财务会计等存在知识点的重复,缺乏足够的交流就必然会导致相同的知识点由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重复的讲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分清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2.3生源质量
现在民办高校所吸收的学生大部分是三本学生,这一批学生质量不如一本二本学生,与它们相比,由于其文化基础较差,且缺乏良好的学习方式方法,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一系列的先天不足决定了民办学校的学生起步就处于落后的位置,因此,生源质量是影响民办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4师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不太合理。目前,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偏年轻化,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同时,教学职称偏低,大部分教师是中级(讲师)职称,并且多数教师是刚从院校毕业,没有科研成果也没有实践经验。这就造成了这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式单一,缺乏创新,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确保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
3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建议
3.1完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材的建设
要想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拥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教材。现阶段,民办学校所使用的教学教材多数是二本院校的教材,由于二本院校与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差异,很难实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因此,加快民办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建设显得非常重要。民办高校要想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首先要组织一批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编制一套符合民办学校教学的教材,切合民办教学的教育大纲,顺应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弥补民办高校会计专业教材的不足。
3.2定期进行有关课程的教学研讨
在进行有关的研讨活动时,各专业课教师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教学沟通与交流,避免同一内容的重复教学,从而使得教学可以进行统一合理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育目标,整合教学资源,避免资源重复与浪费,使之更能适应民办高校的学生。
3.3改革中级财务会计传统教学模式
应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发展新型的教育模式,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主体则应是学生。教师要完成角色转变,改变传统的纯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独立解决所产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在完善传统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转变角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4丰富中级财务会计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企业案例以及多媒体进行教学。鉴于中级财务会计是侧重实务性的,现在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性,对现代企业的生产活动缺乏认知,所以老师必须要通过立体式的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现代企业中的生产方式。而且,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节省传统教学的时间,留出宝贵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学习,解决问题,有困难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问老师,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学时,老师也应该及时与现实相联系,在案例中探讨学习,并分析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中的差异,在对比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得到真正的进步。同时,新型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知识面也会随之拓展,教学成果也会丰富,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3.5提高师资质量、整合师资队伍
其一,不断帮助新教师成长,让他们在锻炼中不断结合自身优势进行教育教学。安排老教授带几个青年教师,帮助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同时组织青年教师观摩老教授和教师的授课,并进行教学方法交流,学习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检查教学中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其二,注重科研项目的申请,方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现代企业的实践活动丰富现代教学内容,扩大学生们学习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其三,民办高校应出台“双师型”(讲师与会计师)教师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往“双师型”方向发展,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其四,结合实践经验,高校应经常邀请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给学生和老师做报告,传授其在会计行业的实战经验,在提高青年教师的实战能力的同时,还可使学生们的职业目标更加明确,培养其职业道德,让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3.6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每次课的前5分钟十分的关键,学生刚进教室,思想还很散漫,通过前5分钟的内容回顾,可使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提问可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老师要设计好提问的方式、内容和提问的学生对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提问,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要表扬,对于回答不太好的同学要鼓励,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下来学生会一直保持一个良好而活跃的精神状态。
4结语
总之,民办高校的会计学专业能否彰显办学特色,是一个需要长期认真研究的课题。
作者:胡椰青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索
一、资产负债观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主线
(一)资产负债观是构建中级财务会计知识体系的基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复式记账法的最基本的公式,而资产负债观的基本思想就是这个会计等式。资产负债观核心是资产和负债的经济实质[1]。资产负债观下的会计准则是指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首先将资产和负债进行规范性定义,并明确不同经济业务如何影响相关资产和负债,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统计核算出净资产的变化,即收益。资产负债观是会计目标中决策有用观的必然要求。基于资产负债观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首先就要明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这些会计要素的定义就渗透着资产负债观的思想。资产负债观下收入是由资产与负债延伸出来的概念,所以在定义收入时认为“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可以看出,该定义是从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出发,推出利润表中收入的定义,而这也正是资产负债观的核心思想,即优先定义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再由其推出利润表中的项目[2]。中级财务会计按照资产负债表的表内会计科目依次分章节详细叙述每个科目的设置和业务处理原理,树立资产负债观的理念对于充分理解每个会计科目的定义和使用是大有好处的。
(二)资产负债观体现的公允价值理念是中级财务会计重点和难点所在
在日常的理论研究和教学中,公允价值是每个师生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点:1.中国的市场活跃度较低,会计核算对象的市场价值受交易状况和市场地域差异影响较大,所以历史成本和账面价值成为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计量属性。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般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这些都和资本市场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过程不像存货和货币资金等科目“接地气”。而且公允价值计量下价值变动和损益的确认、计量、记录繁复冗杂,成为教学研究中的难点。近期的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规定从计量对象和方法上都有进一步的明确细化,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未来的实务处理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对确保资产负债观下会计信息的性有重要作用。所以公允价值理念的培养仍是教学中的重点。
(三)资产负债观有助于中级财务会计强化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会计核算的对象就是企业中的资金流动,即资金在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再回到货币资金的整个循环过程。而中级财务会计作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核心教材,其包含的知识点覆盖交易或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有环节。资产负债观强化了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明确了收入费用的核算,而以资产和负债为主线的会计核算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实务操作指南。因此资产负债观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资产负债观引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
资产负债观作为会计准则制定和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一种高度概括的会计理念。这种理念渗透在每个会计要素和科目的定义,渗透在每一种会计处理的实务操作中。树立资产负债观学生就不必再去机械记忆会计中的概念和处理原理,这无疑将大大增加中级财务会计在学生实际解决能力提高方面的作用。基于这种观点,我们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一)以资产负债观为出发点,强化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是会计学科的基本概念。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构成会计要素,为了方便并且规范地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创设一系列会计科目,它是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基本概念不清就导致会计分录的混乱,会计恒等式就无从谈起,会计核算这一低层次的会计职业技能就成为学生的短板。资产负债观最突出也是最实用的地方就在于抓住了资产和负债这两个企业的重要管理对象。以资产负债观为出发点,让学生先区分清楚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内涵和外延都弄明白了会计基本框架就有了,其他概念能够由资产负债推导出来。以资产概念为例,资产被定义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企业是组织机构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市场的替代物,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是一种替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组织[3]。所以企业存在的作用就是资源配置,利润产生和价值创造也是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资产的实质就是可供企业配置的资源,资产的用途就是创造经济利益的流入。从内涵上就可以推导外延,学生自然就能理解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存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等为什么属于资产。除了单个的基本概念,资产负债观能够帮助学生透彻地认识复式记账的原理。所谓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就是资金在企业中不断变化形态的过程。资金从货币资金到生产资金,再转化为产成品资金转变为货币资金的流转过程总涉及到企业资产负债各要素的转换,复式记账完整地记录了这些变化转变过程。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是会计基本等式,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会计基本等式就是资产负债观的核心。借贷记账法是一种最复杂、当今运用最广泛的复式记账法也是目前我国法定的记账方法。企业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选择合适的账户进行记录。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和业务性质决定哪一方记增加金额,哪一方记减少金额。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则在贷方登记增加额这是账户登记的准则。学生有了资产负债观,遇到经济业务就会首先想到这笔业务发生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有什么影响,然后再考虑会计等式基础上会计分录的编写。学生具备了这种业务判断的科学合理的思维逻辑,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二)以资产负债观为指导,系统传授会计报表的编制
会计报表的编制、分析和审计是财务人员必备的职业技能。在掌握了会计基本概念和会计记账原理之后,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对基本功底的考核,也是会计人员能力的集中体现。会计报表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指导下的会计准则更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资产负债表作为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及时报表,能反映企业所能支配的资源的组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是企业创造价值增值的源泉,但是不同的资产构成意味着企业经营中承受着不同的风险。会计上用财务杠杆衡量资产的结构。资产负债观下的财务报表能够帮助使用者根据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进行预测,同时报表也是对经营情况的一种反馈。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通过科目汇总的方法资产负债表的每一个科目的数额都和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项目存在数量关系,这样三个报表之间数据就有了高度相关性。而资产负债表各个科目金额的填列规则和方法也就浅显易懂了。如“应付账款”项目的数额取“应付账款”和“预付款项”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应收账款”项目的数额则是取“应收账款”和“预收款项”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填列。应付账款属于负债,而预付账款属于资产很多学生反映这两个不同性质的科目怎么可以相加呢?这就是机械记忆资产负债概念的弊端。借贷记账法账户性质是一方面,但是借贷方向也影响账户所反映的实质。应付账款属于负债,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其贷方余额当然就是实实在在的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但是预付账款的借方才表示的是资产,是企业暂存在合作方的一笔闲置资金。预付账款的期末贷方余额则是结转所购买的物品后需要补给供货商的金额,所以也是事实上的负债了。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资产负债观区别于收入费用观在所得税方面差异的科目,同时也是资产负债观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一个重点的会计科目。新准则要求企业终止使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利润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可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能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使企业所得税费用计算更真实。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体现了资产和负债的界定,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未来期间所进行的所得税款准备;未来期间可抵扣所得税支出的权利计入所得税资产[4]。抓住资产负债观的细节处的科目讲解,才能避免在中级财务会计讲解中给学生留下知识盲区。
(三)培养学生深入解读资产负债观下会计准则的能力和习惯
当会计的基本职能由受托责任观下的记账、监督转变为决策有用观下的综合管理时,学生的视野和重心偏向于会计基本理论,把会计发展中的契约理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投资融资决策理论等奉为会计精英技能而忽视了会计规范的学习。但是会计信息的性、可理解性和相关性是以遵循会计规范为前提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规范的主要内容更应该被重视。资产负债观的会计准则是我国的会计行业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也是会计准则今后修改的基本方向。会计准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会计实务和理论的发展。培养学生深入解读会计准则的能力和习惯的及时步就是要有会计准则意识,要引导学生养成关注会计核心期刊、会计协会新议题和国家财政部新政策的习惯。其次就是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会计准则新规的讨论和解读。要从经济、社会、国家政策和微观企业主体多方位解读会计准则新规的出台背景和具体影响,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会计行业和会计职业的功能和会计环境的权变思想的认识。
三、结论
本文探索的教学改革侧重于内容上的补充,提倡将资产负债观明确地引入教学安排中。这种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重视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观这一统驭性的理论去解决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概念模糊、知识盲区以及系统性缺失问题。本文不足之处在于改革措施的实施细节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分析具体探索。
作者:周茂春 程亚光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文章根据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调查研究反馈情况,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行动学习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在行动学习下创新设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评价基于行动学习法的中级财务会计核心会计课程教学创新模式。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
行动学习法是一种教与学的理念,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任务来引导组织和完成课程的教学。学生通过、自觉和主动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形成自己的经验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的实践中作用于中级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形成和完善,以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一章学习一个准则,以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主,每一章的每一节可划分为一个小小的问题,把章节所有问题都集中起来,就组成中级财务会计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因此在中级财务会计核心课程中教学中应用行动学习法是可行的。该研究意义表现在;(1)行动学习获得成功的前提基础是抓住问题的所在科学地设计学习小模块。问题要能覆盖模块的大部分知识点,是学生们感兴趣的,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创新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地选择对学生有兴趣学习模块。(2)促进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角色转变。要想推动地方高校教师的教育创新理念,以促进会计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让行动学习法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堂上广泛推广,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整合地方学校人才的培养。(3)促进高等教育及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在高等教育中,国际上,以激发学生的行动为出发点,学习行动法通过行动反思将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地方高校教育提供教改新模式。将行动学习法引入中级财务会计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对高素质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还优化中级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模块,同国际人才培养的模式相接轨来促进地方高校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创新模式
调查研究与反馈情况。根据发放调查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创新模式问卷,从课程的重要性,知识目标,学习效果等方面调查,学生大量地反馈信息,这样了解到学生思想普遍以为的内容多,信息量大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专业课程,这实际上是核心课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高要求,最终提高学生会计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从理论上研究方面看,行动学习法为指导教学方法创新,借鉴国内大量外参考文献,总结分析行动学习法与实践教学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创建基于行动学习法的中级财务会计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新格局。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行动学习教
学过程进行可行性分析。地方本科高校教学中,要用行动学习法就满足一些本条件:问题如何确定,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课程可以分成若干个独立可解决的问题,实际问题集合在一起就构成一个完整的核心课程理论体系。因此,在中级财务会计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之前,就应对行动学习法进行一定可行性的分析。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行动学习法
教学创新模式的设计。在地方高校会计本科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堂上运用行动学习法,本身是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把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结合教材中十分枯燥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点,综合融合到企业的实践流程中来。为了改变传统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的内容顽固化和缺乏性等特点,解决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现行动学习法“做中学”的理念。这期间要求老师反复总结经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反思自我教学的行为,将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构者。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从某种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内在动力,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很大地提高。行动学习法是科学的,富有很强的创新教育气息和新鲜生命力,实现教师在教学与指导设计中的角色转换,创建基于行动学习法的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提供自主的学习环境,多开展开放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以行动学习法为指导,建立基于行动学习法的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新模式。
四、基于行动学习法的中级财务会计
教学创新模式评价。通过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实践行动学习法教学模式,发现行动学习法教学模式存在多方面烦人优势:学生全程参与学习,为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积极性和主观性,有情景可模拟,有问题就查阅,有汇报就成果等等,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在行动学习法下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体系是由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组织和评价方法等一系列相关的要素有机整体,是对教学效果的考核确认的关键。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是要实现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客观性、公正性,就必须把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起来。因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科学地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非常复杂的工程,需要广大学者去研究探讨,在这体系中需教师和学生参与紧密结合。教师除了讲授大部分内容之外,注重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基础和导向问题,在课程教学中以发现式和探索性的学习,促进学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问题能动字者;利用团队教学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张弛有度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结合;同时以网上期刊、报纸、杂志等帮助课堂教学最终提高学生课外终身学习和阅读能力。
作者:熊善丽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议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会计理论受到挑战,会计人才培养理念发生变化,高校会计教学方式更加多元。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也面临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造成的冲击,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广泛深入的融合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从而提高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和创新力。“互联网+”这一概念进入大众视野是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互联网+”这一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互联网+会计”使得会计核算工作更加、完整、及时,弱化了会计的核算能力而强化了会计的管理能力,但也给传统的会计理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互联网+教育”使得学生可以获得大量信息,足不出户就能都享受到品质教学资源,但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影响,对老师的讲授技巧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级财务会计》(以下简称《中财》)的讲授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性质
《中财》是会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课程依托基础会计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通过核算和监督特定会计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一般经济业务,从而对外提供通用财务会计信息给信息使用者所使用。该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与会计实务联系最为紧密,对培养学生实务处理能力和应用技能有很大的帮助,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它上承《基础会计学》,下启《高级会计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比会计专业的其他课程,《中财》有其自身的特点。及时,《中财》课程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它涵盖了制造业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经济业务复杂且繁琐。第二,会计知识时效性强,会计准则调整比较快。《中财》课程是根据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来编制。准则的不断变动也给《中财》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第三,《中财》课程实践性强,能提高学生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它以财务会计理论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学以致用,对学生未来从事财会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承载的思想和技术,颠覆了传统会计服务以及信息传递的方式,使会计行业的内容和模式发生改变,对传统会计假设产生了动摇,对于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互联网+”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改变了高校师生信息获取的方式,变革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大学课堂从传统灌输式教学逐步走向师生互动式教学。因此,“互联网+”的引入对《中财》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给《中财》的教学带来了障碍。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财》课程内容存在问题
《中财》课程以传统会计理论为基础,讲述工业企业在满足会计基本假设前提下的经济业务处理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技术,会计核算工作更加、完整、迅速。快速的信息核算处理能使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事后核算转变为事中核算。会计信息可以更加及时的传递到信息使用者手中,从而做出更加的决策。但是,互联网在给会计带来了发展的同时也对会计的理论基础、核算方法、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也成为《中财》课程内容上的障碍。《中财》课程内容主要针对于工业企业,以有形资产为基础,在企业满足四项基本假设的前提下对企业的收入和费用进行确认,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但是,“互联网+”对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原则等产生影响。首先,网络系统中的虚拟企业,他们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随时重组解散,不断变动的主体使会计主体概念得以延伸。与此同时,不断重组解散的会计主体也对会计的持续经营原则造成了冲击。在互联网的大数据背景下,会计的报告周期也在缩短,会计分期的假设需要变得更加灵活。在不久的将来,会计报告可能是针对于某一项经济业务,而非固定的会计周期。在互联网影响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社会绩效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些却无法用货币进行计量。因而货币计量假设在新环境中也需要进行调整。其次,传统会计中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采取权责发生制原则,而在互联网模式下,企业销售的商品既可以是实物商品,也可以是虚拟产品,除了传统的线下销售,很多企业也都采用线上销售形式,这些新兴的方式使会计确认收入费用的时点发生变化,对销售收入的计量也产生影响。《中财》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而忽略了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预测反馈作用,轻视了会计的管理能力。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的核算工作将由会计信息系统产生,会计人员的工作由传统的信息提供和信息处理转变为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在此背景下,会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因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会计核算,还要学会市场预测、财务规划、成本控制等对企业盈利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在现在的《中财》课程中却没有得到体现。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财》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传统《中财》教学模式往往以教材为基准展开,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设置课程内容。在讲课方法上,主要采用面对面的授课方式,辅以PPT和板书教学。授课中也会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各种案例来讲解知识点,或者对学生进行提问来讨论相关内容。在此教学模式下,老师虽然能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但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时间较短,课堂上师生互动不够,学生不能够主动学习。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育者们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比如微课、幕课、翻转课堂等。同时,将“互联网”和“教育”结合,教育理念更加开放。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不再受到具体时间空间的限制,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学习。在此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再使学生得到满足,他们希望《中财》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单向的输出,而是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学生不再想成为储备知识的硬盘,而是想通过老师的讲授内容能够让他们在海量的信息当中甄选有用的信息,通过分析和运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希望在课堂上不仅仅学到知识,更能学到学习知识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给《中财》教学带来了相应的障碍。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财》教学改革建议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极大的影响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行业,也对高校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作为会计核心课程的《中财》,势必要顺应新的形势,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中财》与“互联网”的结合并非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要通过互联网这一载体,创建新颖的教学过程。《中财》课程应该变成一种导学课程,引导学生如何深入彻底的学习会计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一)增加《中财》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现在高校会计专业中,《中财》课程一般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准进行编制,学生在课程当中学习具体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经济业务,也对会计理论、会计准则造成了冲击。目前,现行会计准则并未进行变更,所以对于具体账务处理,我们必须遵从准则的规定。但是,对于《中财》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做出相应的改变。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提供会计信息,而是分析会计信息以辅助企业经营管理。因而,在为学生提供财务会计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会计信息的应用能力。《中财》课程的教育理念要从传统的“重核算”转变为“重管理”。在课堂上,除了讲授会计的核算处理外,还应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融入到《中财》课堂上,弱化相关课程的间隙,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意识。在具体授课当中,老师除了讲解基本理论,账务处理,还应该讲解该账务处理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让学生学会以全局的视角来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辅助企业做出经营决策。
(二)将“互联网”融于课程教学
在网络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想要的知识,对于课本中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借助网络进行答疑解惑,也可以在网络公开课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互联网增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人和人的互动,如果脱离课堂老师的指导,学生可能成为信息的搜索者。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互联网”和“课堂”联系起来,在传统课堂上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利用幕课、微课这样的形式把互联网上的品质教学视频,教学习题,教学互动等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也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老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课上提供框架性内容的讲解,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完成学习。同时,由于老师课堂讲授时间缩短,更多的教学时间可以用来进行师生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而不是存储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课堂内容越来越丰富,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三)增强师生的大数据思维
在互联网影响下,会计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对于《中财》教师,除了课堂知识的讲解外,也要学会利用大数据寻找会计近期最前沿的信息,将会计热点和会计案例融入教学内容,或者让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同时,多去参加会计软件、教学方法的操作培训和课程培训,增加对新兴会计软件或教学软件的了解,并将此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仅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学会在网络中找到相关会计专业的前沿信息,以发展的视角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学会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朱凡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操作性和技术性都极强,因而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也较高。在转型背景下,如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摆在地方本科院校面前的艰巨任务。本文以安康学院为例,在分析“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转型期地方本科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转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安康学院
一、引言
据初步统计,全国有531所本科高校开设会计学专业[1]。“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构成了会计学专业课程的主干知识体系。其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相结合,该课程除了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外,还具有“内容繁多、课程难度大;知识零散、时效性强、准则调整快”[2]等特点。掌握好这门课程知识将为后续“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不仅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是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以及会计专业研究生考试的主要科目和基础课程,还是学生就业后胜任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摆在大多数高等院校面前最突出的挑战是“国家将引导部分本科高校特别是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转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安康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2014年12月成为陕西省首批省属公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学生学好会计学专业课程,改变“学不致用,学不能用”的现象;如何转变“中级财务会计”这一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思路和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目前,无论是学术型、应用型高校还是职业技术学院,但凡开设有会计学专业的院校,都必然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但各校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所用教材的内容体系等却都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区别。学校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面对转型发展要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到底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各类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现有教材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教材作为知识和技术的直接载体,在学生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显著。教材选取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一方面,“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关联度密切。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会计核算与国际接轨,促使会计制度和准则不断更新,《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内容必须及时变更修订,这给“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维持教材内容稳定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增添了难度[3]。国家的税收法规对《中级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实务中涉及税收方面的处理必须遵循近期的税收法规[4],而《中级财务会计》教材通常无法做到实时更新。另一方面,非应用型教材制约了教师的教学,制约了课堂学习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现有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普遍以最复杂的股份制企业(制造业),尤其是以上市公司为样本来阐述与之相关的经济业务。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很大,尤其是对其中的金融资产、借款费用资本化、所得税会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更是觉得很难理解和掌握,而且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多数是中小企业,有在企业、医院、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的,有在金融部门工作的,等等。学生所学习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中的业务类型与实际工作中接触的业务有一定的差距,给毕业生尽快融入工作带来了压力,导致一些毕业生认为大学所学习的很多知识不能在工作中拿来就用,学了和没学一样。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研究型本科高校的区别在于尽量让学生能够在毕业时做到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5]。很明显,现有教材难以满足这一需要。
(三)师资力量尚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目前,各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院校毕业即到各院校任教的,极少有在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等单位工作的经历。这些教师专业理论功底较扎实,但实践经验较少,在教学中对所讲授的内容缺乏深入了解,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的讲授。
(四)生源质量整体不高
一方面,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的知名度、办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会计学专业招收的学生普遍存在入学分数较低、自控能力较差、自学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不够、比较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在入校之前,没有任何会计专业基础,只知道有一种职业是“会计”。入校后,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前,学生也只是学习了会计核算方法,面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所呈现出的知识点多、内容庞杂、涉及范围广、业务处理复杂等特点,业务处理时,经常出现“一步错、步步错”的现象,学生普遍感觉到学习压力很大,畏难情绪严重,极大地影响了“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
(五)课时受限与内容繁多矛盾突出
目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按照规定大量压缩了专业课程学时,面对内容繁多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师要把教材的所有内容在规定学时讲完是很困难的。通常的作法是对教材的部分内容做出较多的取舍,特别是对一些诸如所得税会计处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复杂难理解的知识点(它们在后续课程中基本不再涉及),多是粗略介绍或者一带而过。但在实际工作中,这部分内容却又是财会岗位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这样一来,就会使教学理论与工作实际相脱节。
三、提升“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找准人才培养定位
结合转型要求以及学生就业去向,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明确了“面向地方、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基层岗位”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实际教学中,结合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工作岗位和就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二)尽快编写实用型《中级财务会计》教材
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由于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学生对会计业务处理知识的掌握,大部分要依赖在校学习获取,一本贴近实际应用的教材无疑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因此,针对现行教材普遍存在的不足,教育机构应组织一些院校、专家与企业合作,编写出一部基于财务工作环境的、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院校使用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该教材中应配有工作流程图等大量的图表,使教材图文并茂,以改过去纯文字的枯燥模板,让学生在使用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了解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将来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多渠道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学院首先实施了“出校门、到地方、进企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鼓励教师社会兼职、挂职甚至创业,建设一支知识和能力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小企业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一支真正意义上“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其次,学院还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为学生进行常规授课或专项培训,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教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院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学习锻炼。
(四)加强学生“会学习”能力培养
经济环境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会计业务工作产生影响,因而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会计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某种程度的滞后,有的知识在学生未毕业时就已经陈旧。学生在校学习时可以依靠教师进行讲解辅导,但学生参加工作后,如果学习能力不够,面对不断更新的会计知识,不能很快理解和掌握,就必然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强化读书笔记的作用。针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系统性强、内容多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勾勒各章节及知识点的内在关系,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比如让学生对银行结算方式进行总结、将金融资产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进行总结对比等等,使学生不仅对知识进行了梳理,而且锻炼了学生图表、文字的表述能力。还可结合一些专业问题,课后让学生查阅文献,做读书笔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而且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分析文献,给出自己的意见,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2.引导学生进行“延伸学习”。由于教材不可能将实际工作中的所有经济事项的类型都进行诠释,因此可以鼓励学生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借助报纸、杂志、网上期刊等资源进行“延伸学习”。比如“预计负债”的教学,教材中的业务往往是预计的金额与发生的金额数额一样,此时,就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当初确认的金额与实际发生的金额不一样呢?”再比如,教材在对“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业务处理”描述时,只描述了包装物的出租出借若不能按时归还时的业务处理。在讲解这个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出租出借的包装物按时归还,企业该如何对验收入库的旧包装物进行账务处理?”如此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业务的多样性有了一定的了解。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规划不同内容的社会实践。例如,大一学生由于其所学专业知识有限,可以让他们利用寒暑假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如商场导购等,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大二、大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可以让他们利用假期做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基础工作,如收银员等工作;也可以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调研工作,如调研“对于过期、腐烂变质的商品,超市是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的?”“对于违约合同,企业是怎样进行账务处理的?”等问题,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走访超市、企业等,看看这些超市或企业的处理方式与课堂上所学习的处理方式是否一致,并且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四的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锻炼自己。通过上述活动,一方面能让学生所学知识更贴近实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实践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予以弥补,从而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胜任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五)多角度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课时受限与内容繁多的突出矛盾,教师应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多下功夫。1.调整课程结构。结合《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的具体内容,在合理规划教学总课时的前提下,可以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分为“中级财务会计1”和“中级财务会计2”两大部分进行授课。“中级财务会计1”主要讲解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级财务会计2”主要讲解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及报表编制等内容。将原先“中级财务会计”一学期96课时的教学安排,变为两学期共128或112课时完成。一方面,课时总量适当增加,保障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将该课程分为两学期学习和考核,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2.增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习”课程。为了加强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的掌握,应在完成“中级财务会计”理论教学之后,再增设一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习”课程。在这门课程里,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仿真材料,3~4人组成一组,分岗位进行实训。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业务核算流程的认识,检验其学以致用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尽量使用“接地气”的案例。从地方问题、学生所处区域问题、中小企业和基层岗位实际问题等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避免使用一些“假、大、空”的资料。例如,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要求学生以所了解的某一具体企业的某一财务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从中挑选整理一些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都能真正走出校门、走向地方、走进企业。4.拓展课堂教学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邀请企业财务人员作报告;邀请已毕业的学生开座谈会,谈学习经验和体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关于销售返点”的处理,就是已毕业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提到的,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充分利用课程平台。在建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平台时,除了一些诸如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课件、教案、习题库、案例库、教学录像等基本的、常规的教学资源外,还可以增加“学习帮手”“财经法规”“文献解读”“视野拓展”“焦点关注”“参考资料”等栏目,以增强教学资源的可读性和可视性,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总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应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一致。当然,教学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而且随着时代变化和经济发展,“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也是一项动态的、长期的工作。
作者:张淑萍 余谦 单位:安康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PBL中级财务会计教学
年来,许多机构呼吁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发展更广泛的技能。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的会计教育目标一号公告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应该强调做中学;鼓励团队合作;学生应具有查找、获取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在不熟悉的场景下识别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获取的原始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做决策的能力。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就是一种与此要求相呼应的教学方法。
一、PBL学习模式简介
基于问题的学习,就是对学生进行任何教学时,首先提供一个建构的问题。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找到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问题的复杂性,运用知识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形式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教师是辅助者、引导者;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并作为学习的驱动力。PBL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一切都要围绕这一种最终目标来进行。该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建构意义的中心,学生建近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教师灌输有关知识。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和帮助学生的意义建构。传统教学以记忆为主,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机械地记忆书本上的知识。而PBL试图通过让学生参与解决真实生活的、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基于情境的问题来突破这种局限。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以讨论、教师指导、合作研究替代讲授,学生积极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中来。PBL强调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对事实的机械记忆。PBL教学模式最关键的特征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这个问题是现实世界真实的、未被建构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多视角跨学科的知识;这个问题挑战学生现有的知识、态度和能力,因此需要新领域的知识。这种自我导向的学习主要聚焦于学生,学生需要承担获取新知识与信息的主要责任;利用多种多样的知识资源,评价信息资源是PBL的关键;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发展探求与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掌握知识内容一样重要。PBL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问题的精巧设计。这个问题包含以下几方面含义:及时,我们确认这是一个问题;第二,我们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第三,我们想解决这个问题;第四,我们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意味着问题不只有一个答案或者一种解决方法、途径,而且随着获得的信息不断增加,问题的定义、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能会随之而改变。此外,问题必须是结果导向的,具有现实可交付的结果。PBL教学法实现了三个转变:教学从内容覆盖转变为接触问题;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辅导者;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为积极的解决问题者。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PBL是适合会计教育目标的一种教学法。
二、基于PBL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
PBL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加拿大的医学及药学教育,并成功地应用于法律、社会工作、科学以及工程学科的教学。但在会计学学科应用的比较少。近年来,国外的大学尝试在会计学学科中实施PBL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国外的实践表明只有在学生获取基本的专业知识后实施PBL教学才有基础,因此可以探索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中进行PBL教学。基于PBL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不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如讲义、教科书以及辅导答疑,而是开发适合PBL教学模式的新素材。美国学者Tan和Breton都认为以学生为中心,解决问题是PBL教学模式的核心,提出问题、设定情境是关键。为了吸引学生持续的注意力,设定的问题应该比较简明,提供部分资料,由每组学生自行决定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外部信息。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随着获得的资料而有所改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极其关键的学习经验。Tan将PBL教学法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界定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创意;识别要学习的问题;发现与报告;解决问题、呈现方案、反思;总结、整合、评价问题。其他学者如Breton采用十步骤法,这些方法都是类似的。
(一)开发适合PBL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素材
资料一:提供给学生的案例。将××上市公司2014年12月31日的年报草稿呈现给学生,该公司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披露有关无形资产的相关内容具体如下:无形资产(非流动资产)———专利权250000元。要求:说明专利权是否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并在答案中援引会计准则的有关段落。
(二)PBL模型的应用分析
1.事实(来源于向学生提供的资料)。该公司为一家国内企业,位于北京;会计期间1月1日到12月31日;专利权25万元以无形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根据年报,专利权没有摊销。事实(补充信息):为了得到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向辅导者提问。如果学生不问,将得不到以下信息,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
(1)专利权于2012年1月以200000元从外部购买。
(2)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
(3)专利权没有特定产量限制,不采用产量法进行摊销。
(4)2013年1月,董事会重新评估了专利权,将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从200000元增加到250000元;不考虑重新估价的税收问题;这是专利权及时次再评估。
(5)该公司没有其他无形资产。
(6)该公司于2014年12月31日进行了专利权减值测试,专利权可收回金额270000元,公允价值减销售费用后的净额260000元,不考虑税收问题。
(7)该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报表资料。
(8)该公司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在这几个步骤当中,询问是非常关键的。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外购的专利权以成本计入无形资产科目。如果专利权是内部自创的,就不能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科目。如果是自行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应予以费用化;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的条件应当予以资本化。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在寿命期内摊销,一般可以按使用年限摊销,但如果规定按产量进行摊销,那么每年摊销的金额就不一致,进而影响专利权的账面价值。如果不询问该公司无形资产的组成,将无法对该项专利权进行会计计量,得出账面价值;如果不询问该公司是否进行了无形资产减值测试,将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无形资产的正确金额。
2.创意。决定专利权是无形资产还是有形资产;决定专利权是自创的还是购买的;决定专利权能否根据活跃市场的公允价值进行重估;决定专利权是否具有明确的期限,进而决定是否摊销,如何摊销;决定是否对专利权进行减值测试。
3.研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4.决策。专利权属于可辨认的无形资产,符合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的核算内容;作为外购的无形资产,专利权应该按照成本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但是,根据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谨慎性,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不能重新估价为250000元,因此,50000元的评估增值需要逆转;因为专利权有明确的期限,必须在10年内摊销。因此,年摊销额是20000元,2014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应为140000元;因为专利权账面价值140000元低于可收回金额270000元,没有发生减值,因此在资产负债表列示无形资产140000元。会计差错分为两类:重要的前期差错,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前期差错的重要性取决于在相关环境下对遗漏或错误表述的规模和性质的判断。该公司连续3年没有摊销专利权,并且对专利权的账面价值进行了调整,都属于会计差错。是否属于重要的会计差错,需要结合该公司的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等相关资料做出判断。对于发生的重要前期差错,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
5.执行。给客户写封信,说明该公司专利权的会计处理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如果该公司年报不调整无形资产的有关信息,将会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6.评价。PBL的学习过程结束于综合与集成,结束于对学习经历和学习过程的回顾与评价。这个案例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询问获得信息,其次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技能。
三、PBL教学模式优劣
PBL教学模式通过真实的案例将无形资产的会计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基于案例收集并整合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有关信息,鼓励学生发展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技巧,如解释、反驳、类比推理等;小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与教师比较密切的联系使学生有机会得到教师及时、高质量、更多的反馈,增加了学生的满意度,学习方式不再枯燥;促进了专业技能的发展。PBL教学模式实施也存在不利之处。对于已经习惯了讲授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教师,课程改革意味着要开发一种新课程;师生角色转变比较难。PBL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问题为起点,针对性地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但是,讲授解决问题的技能比讲授单一的知识内容更难。主要原因有两个:及时,教师必须实施调查确定哪种解决问题的技巧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成功的主要因素,对每一门课程来讲哪种解决问题的技巧更重要;第二,教师必须探索与开发适合PBL教学的素材。国外的研究表明,每一个会计教学的PBL方案需要150小时去构建、检测、修正。其次,与传统的课程学习方式比较,小组学习方式包括讨论、回答问题、同伴互相学习、批评等有可能显著增加错误的发生率,而教师却没有发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期望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但如果学生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这种知识缺陷就得不到更正;小组学习的实施成本比较高,对小教室、图书馆资料、网络资源等硬件方面的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相应增加。
作者:刘晓玲(高级会计师)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管理学院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主要有最基本的准则和具有准则性的企业会计指导改革,是实现会计财务及教育规格的新成果。《企业会计准则》改革使得会计财务课程在新准则下培养企业人才。
1《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不足
1.1重理论轻实验的课程模式
根据《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要求,理论课程远远超出了实验课时,致使会计财务原有的丰富知识难以体现。一般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期末考试进行对学生平时学习程度的考核,然而实践课程几乎没有具体上的考核,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践理解掌握得不够透彻。
1.2教材的质量不高
自从《企业会计准则》实行后,各大高等院校对会计财务课程进行尝试的改进,也编写出很多关于会计财务方面教材,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容的不清晰,解释得不够仔细,对相关的重要问题不能够的解释清楚和加以说明;对一些比较特别的问题不能够按照特别的方式去对待;有的教材上的内容比较复杂,体现不出重点性知识点;虽然是高等院校教授编写的教材被人们公认是较好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然而也存在着教学参考资料缺乏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1.3教学形式单一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财务中最重要的核心体系。但是在教学中存在理论重视和轻实践,注重传授理论化,轻实践的现象,从而对学生的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受教者走向社会。
1.4教学手段落后
现在各大高校都已在教学上运用到新媒体技术教学方式,但是在网络化资源丰富的条件下并没有合理地挖掘运用到教学中来。案例的教学是学生很好的一个学习促导,可是在教学中很少运用到,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点的模糊,对教学大纲的条理不清。
1.5课程安排得不合理
在教学中培养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得不合理,在会计专业中重要课程教材的不符合,出现了《会计基础》与《中级会计》、《高级会计》等相关的课程相互交叉混合。
2企业会计准则下中级财务会计的地位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中最核心的课程,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时应该掌握扎实财务会计信息核心技能,还要在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学习中具有较强的基础知识。新准则中应该应用与会计人才具备下的财务会计核算能力,主要在于基本的方法指导,对会计的要素进行正确的理解认识,最终培养计算信息能力突出者。这些观点的提出都来自于《中级财务会计准则》对课程专业的改革。因此,对高等院校会计教育而言,中级会计课程的建设对会计专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3.1改革教学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改革的基础上必须大胆地改进教学思路,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体制,在结合理论实践同进步的基础上改革,能够更好地突出《财务会计》课程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3.2改革成绩评价方法
现在的学生学习情况主要以考试测评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然而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够重视实验的学习,考试测评也是不够完善,只能通过书本上的学习进行对学生的考核,从而导致抄袭问题存在,对学生之间的真实水平不能够的考核。所以,就此问题应该建议改革作业的评价批阅方法,对批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采用课堂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考能力。
3.3选择合适的教材
提高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上的选取,选取上应该针对教材的质量、分析体系准则等方面的要求,在难度适中的情况下编写教材配套的资料。
3.4联系财经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财务会计是会计法规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联系财经法规,那么在处理财务会计经济业务上就不能够严格依照法规执行。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行为和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由企业职业活动的具体特点以及所涉及到的利益关系等所决定的,是调整会计人员之间、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
3.5提高授课效率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改革的提出,使得中级财务会计在掌握内容越来越多的同时课时却不断减少,从而产生了课时的紧张,导致内容的不完善性。这就要加以改进,应该善于精炼内容的结构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课时的把握程度,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有效的知识理论。
3.6加强实验课教学内容
在理论课学习扎实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课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有效率性的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及职业生涯意识,可以体现实践能力,对职业工作提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在会计模式试验中学会运用会计电算化教学教育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等会计前提必不可少的学习基础。加强对实验的培训力度,提高实验水平,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理解会计财务。
4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对学生教学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下,财务会计教育体制的形成能够促进教育发展和学生在学习财务会计中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使得教育体系等各个方面不断完善,从而对财务会计教育体系改革具有影响力。
作者:丁红霞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
1.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教学方面
及时,相对于“基础会计学”课程而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学生一时很难适应;第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我国现行颁布的各项会计准则,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修订或颁布,导致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缺乏稳定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第三,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存在着欠缺;第四,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只注重考试。
1.2实践方面
1.2.1实践课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是“从校园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没有实际从事过会计工作,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只限于书本,这就制约了会计实践课的效果。
1.2.2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模拟实践教材内容单一,财务软件相对滞后。
1.2.3实践课的考核不够科学,导致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不够。
1.2.4实践课时比较少,实践室开放程度不够。
1.2.5实践课程中实践性不足。从学科隶属的角度来讲,中级财务会计属于一门应用性学科,民办高校应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且,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讲,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大多数都重视应聘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对财务会计人才的考核更是这样。而现在多数高校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践课,注重对会计基本操作程序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3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各高校多是“填鸭式”教学,课堂上教师讲授代替了问题讨论,考试以问答题代替了分析性的问题。
2.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思路
2.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民办高校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使得高校的培养模式越来越趋向于“订单式”。订单式直接面对岗位需求,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特殊用途,因此民办高校要大力发展订单式培养。由于地区不同,订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单式人才的要求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区,不同用人单位对同一专业高技能人才的“订单”培养要求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对基础知识要求广博、技术技能科技含量较多、文化学科涉猎宽的“人才订单”,必然要有较长的学制来适应;反之则宜采用短学制。民办高校教育要向教育教学与就业服务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实现产学合作、订单培养,最终走向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模式。
2.2加大实践环节力度
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操作程序,最重要的是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不间断地进行会计实践教学。为了加大中级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力度,最重要的是提高实践指导教师水平。实践指导教师应熟悉企业实际情况、企业实际操作流程,实践指导教师应聘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每年找适当的时间安排教师下基层参加实践活动。这一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此保障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同时,中级财务会计实践课程应建立在erp环境下进行模拟实践。高校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采用用友软件,如果条件稍好些的高校可以采用用友u8软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业务流程,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分组完成实践任务。
为了保障实践课程开设的力度,应加强对实践课程的考核。具体做法可以在不增加实践课课时的情况下,严格考核制度,提高实践的效果,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3分层分组教学法
针对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我们建议实施分层分组教学法。即对一个班的学生,按照他们的学习兴趣、实际动手能力分成6个小组。每组安排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联系及信息反馈,这名组长尽量选择责任心强、上课认真听课、学习好、号召力强的学生。以他为首的组员之间相互督促,共同突破学习重难点。每组以组长为联络员,将小组同学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同时,注重因材施教,面向每一位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4形象化教学法
为了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采用形象化教学法。即精选教材中重点、难点编制相应的电子教案。同时,开发 cai 课件 ,利用多媒体、动漫技术、投影扫描等手段,结合课堂讨论、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运作模拟、实际操作、企业观摩、市场调研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5实例教学法
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际性、应用性。所以多数学生虽然学会了基础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不知所措。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实验项目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教师稍做指导之后,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分析。在学生理论学习达到一定要求后,针对实践内容分析具体业务,通过指导学生编制凭证、编制账表进行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实际案例的操作流程,掌握业务分录及业务计算。
2.6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针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形成“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校外现场实践”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2.6.1理论教学。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精心制作电子教案,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动漫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同量掌握和巩固相关知识。
2.6.2案例教学。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融合情境的会计实务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以状态进入学习。
2.6.3模拟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会计模拟教学。即:结合中级财务会计的业务流程,对每程进行模拟实验。这一模拟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及时对实践环节中产生的不足、成功之处、及所经历的具体感受总结升华为知识,取长补短,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会计专业技能。
2.6.4顶岗实习。系部应为学生多提供以毕业实习和设计为主的校外顶岗实习机会,提前与职业岗位接轨,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2.7建立实践教学平台
以“课内实践教学——校内仿真实训——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顶岗实习”为主线,探索创新,建立和完善校内、校外多种形式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在保障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增加设计型、应用型、综合型的实验项目。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应用型本科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结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技能性强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改变教学观念,将“多元教学法”应用于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之中,构建符合新常态经济形式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效果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定位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会计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1]。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政策性强、应用性强、知识体量大等特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对前期课程《基础会计》的进一步扩展,又是后续课程如《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的基础,它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会计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门课程目前虽普遍已改变以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主要依据的传统做法,课程考核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记分制。但因其课程定位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具有信息覆盖广、难度大、综合性强、知识更新快等特点,教学环节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侧重基础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业务处理能力的考核,存在重讲授轻应用、重讲解轻实践,致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高,学以致用能力差,教学效果不佳。
(一)传统教学方法固化严重
当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仍然是以传统的信息传递的理论教学为主导,其授课过程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主。这种传统的讲授式单向教学模式缺乏调动性,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思考力、想象力与职业判断力。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未被激发,也很难参与融入到课堂中。此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数缺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难以适时应对复杂商业环境中的会计实务问题[2]。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虽已被关注,当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已重视案例教学,但案例教学法由于现成的可直接用于教学的案例太少,且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使案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稳合,为了使案例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师必须根据市场、行业、外部因素与企业经营实际状况相结合对案例进行相应的修改。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改变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下要付出更多,要不断思考和总结、不断更新自己、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如此教师面临的工作量增大了,挑战大了,难度也大了,因此一些教师不想改、不愿改。
(二)教学内容偏重核算,缺乏职业岗位适应性的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教学及科研方面的专门人才,教会学生原则导向下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过程,知识体系更偏重理论性、系统性。就目前财务类毕业生初到执业岗位的表现情况来看,普遍显现出实践能力欠缺,知识的应用性和迁移能力弱,实际工作中无法领悟理论知识的运用,影响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是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脱节,在教学方法上,仍偏重于理论讲授,即使多媒体课件教学已是普遍运用的教学手段,但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手段上却没有突破,在教学内容上仍偏重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核算处理能力[3]。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要学生学以致用,就必须让学生尽可能贴近工作、贴近环境、参与实践,必须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传统实践教学目标较低,实践教学手段多采用手工模拟,实验模式单一,实践教学内容偏重于会计核算而忽视会计监督、会计分析、经济预测、参于决策等职能,故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技术型的强实践、强动手能力的会计人才。,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更看重的是强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跟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知识为主,应用能力为辅的教学模式是不一致的。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一)改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
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教师跳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模式,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在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推进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恰当地配以情境式、探究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考、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则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业务模拟操作等方式强调合作与协同作业,通过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及适应社会能力的目的。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应用性专业教学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管理知识的能力,其核心始终是实现教学内容理论化与实践化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是专业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完善、支持、补充单一的理论教学,实现应用性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财务会计类专业是通过课程综合实训、校外的生产学习以及毕业时的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学科体系中与实践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尤为重要[4]。1.将原有独立的手工模拟实务操作与财务信息系统课程相结合对公司业务进行处理,通过设定岗位进行实践操作,加强学生信息化系统下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和加强不同岗位间的沟通协调能力,旨在使学生具备真正的社会工作能力,具备岗位协作能力、拥有角色转化意识,最终达到良好的教与学效果。2.通过与金税工程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解决专业实训课缺乏税务方面的实训安排,进而实现学生纳税申报等相关税务处理体验。
四、结束语
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财务系统知识的掌握和后续课程的汲取。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政策性较强的课程,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要在总结过去好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究和建构新准则和新形势下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思路,应用型高校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会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作者:梁微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多元教学模式选择探讨
摘 要: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基础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之间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中级财务会计以会计准则为依据,针对企业财务报表来展开会计教学内容。由于教学改革的推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会计教学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
关键词:多元教学模式;学科特点;案例教学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有企业资产的计算方法、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工作需要遵守的原则和各类财务报表的编制。由于会计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容易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发生规则、方法上的改动,会计教学的模式也要随之调整,防止会计专业的教学落后于会计行业的发展。为了推动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不断应用到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当中。善于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每一位财务会计教学人员的主要任务。
一、中级财务会计的学科特点
1.内容复杂
我国目前的会计学当中,一共有三十八条需要遵循的会计行业准则。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包含了其中大多数内容,只有一些性质特殊、难度较大的业务内容没有在中级财务会计当中提及。学生在学习了基础会计学之后,对会计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接受中级财务会计的大量教学内容。由于内容太过复杂,信息量巨大,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接受困难。而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庞大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相当严峻的考验。
2.难度较高
中级财务会计不仅包含了大量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中还存在大量的重难点,比如,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有负债等等。这些难点有些是概念上难以理解,有些是流程复杂。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金融知识背景,就很难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理解,更难以落实到具体应用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会计专业数据的确定、会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运用,都是长期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学生难以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如何将这些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深刻理解是每一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更新速度快
会计学科比其他专业的内容更新速度更快。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变化与会计准则、税法、会计法的变化都有关系。当上述因素发生变化时,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也要随之进行更新。这种极快的更新速度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中级财务教学包含了大量的财务会计知识,包括一些基本经济业务的内容流程、一些经济学的概念和含义、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等。通过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对财务会计工作有着深入的理解,能够完成一些财务报表的独立编制,更快地融入财务会计的工作实践当中。
2.能力目标
除了财务会计知识的传授,中级财务会计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自主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会计知识更新速度快,课堂教学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补充。职业判断能力就是学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应该采取怎样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作出判断,锻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会计知识的能力。
3.素质目标
会计专业素质,体现在会计人员的工作习惯、思考方式和具体行为当中。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会计,热爱会计行业,养成严谨、认真、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时时从会计专业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三、多元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支架式教学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就是将教学知识整理成支架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分清知识的主次来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方法能够缓解复杂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堂时间之间的冲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包含的要素时,可以通过“确认―计量―报告”的构架来分别进行讲解。这样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对会计学的本质进行深入认识,按照各个环节展开讲解,学生可以进行对比学习,加深印象。
2.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
对于中级财务会计中的一些难度大、综合性强、需要结合工作实践的知识点,单纯的讲授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这些内容大多数是各类财务报表的编制,比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对于这些内容,任务驱动教学法就非常适用。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各个小组,分别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完成报表的编制,并且总结心得,互相交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知识难点,又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
3.案例教学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结合具体事例来讲解财务会计的专业知识。一些案例的加入能够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学生通过角色的代入,考虑自己在该情景时要采取怎样的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锻炼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
总之,中级财务教学是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践能力的促进,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素质,提高业务技能水平。针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含量大、难度高、更新速度快等特点,要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对教学工作进行改进。支架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丰富了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手段,对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显著教学成果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试分析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运用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通过问题的建构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层次的提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本文就通过讲解支架式教学法,来阐述其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 支架式教学 策略运用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于该课程的讲解都是以教师课堂学习为主,以多媒体手段为辅。这种讲授方法是围绕会计分录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讲授分录,学生背分录做题,以能够应付各种考试。这种教学方法的产生原因,除了一些体制上的弊端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教学方法的失当,老师忽视了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解读,也轻视了对会计准则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受限于会计专业课程的开课顺序和知识衔接漏洞,许多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大大影响了会计教学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许多学校开始引入支架式教学,尝试这种新方法。
一、支架式教学概述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就是为学习者建构知识概念框架,教学法首先是要围绕学习主题,并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基本的概念框架,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搭建脚手架;其次是将学生引入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也就是进入问题情境;再次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或者是通过老师的渐次引导,逐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完成协作学习,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独立掌握;是效果评价,也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的团队贡献以及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基本的点评。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及时,课程内容多,信息容量大。目前,我国高校中开设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容纳了会计体系中的绝大多数内容,只有极少数的特殊业务和难度较大的内容没有纳入其中。第二,课程教学难度大。绝大多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知识点都存在难度大的问题,比如金融负债、金融资产、长期投权投资等,这些知识点对于没有金融知识和相关知识基础的学生而言无疑是难点。第三,师生教学效率不能适应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与其他专业不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有内容更新速度较快的特点,因为受到经济、法律法规的变化影响,课程内容也要进行相应更改。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及时,基本知识目标。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经济业务概念,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并能够熟练运用实际工作中要求的各类业务核算方法,对于财务报表的原理和编制能够熟练运用掌握。
第二,基本能力目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相关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工作效率。首先是自主学习能力,它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快速获得知识;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它是对学生经济头脑的基本要求,因为财务会计行业的从业者应该能够对各种经济政策和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以判断各种策略影响;是职业判断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经济财务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方法。
第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总体而言就是专业敏感性和职业思维。专业敏感性是在快速的政策变化和经济变动中,能够快准狠的找到适合的应对策略;职业思维则是会计行业中的基本职业素质,因为实际生活中,财务会计中的要求都是精准、精细,讲究零失误,因此在学校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而到职业需要。
三、如何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进行支架式教学
(一)选取具体的支架点
支架式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搭建成功的“脚手架”,而“脚手架”的搭建支点在于寻找到最近发展区。因为问题支架的选择不能够建立在已有的发展内容上,否则就会使支架式教学成为形式教学,并阻碍教学进程。同时,也不能越过发展内容,否则会增高学习难度,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选取合适的架构支点,是教学法能够成功实施的基础。就拿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来说,学生的基本水平在于有了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并且已经熟练掌握了一些会计技巧。因此,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是要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比如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而存货和金融资产是其中的重难点。这时在具体的教学中,这四部分的内容应该处在同一水平支点上,但是就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比存货、金融资产的知识点分支要少。
(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将知识架构完成之后,就是要将学生引入相应的情境中来,比如对于存货中的期末存货的计量问题,简要的讲授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之后,就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也就是可变现净值应该如何确定,并且还要区分持有以备出售的存货和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它们的可变现净值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应该如何区分?然后是对于估计售价的确定,而且在讲授时,还要强调同一种存货中有合同约定和没有合同约定时两种情况下应该分别进行计算。除此之外,还要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以及结转。这些问题都是由一个支点问题延伸而来的,并且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的学习情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问题延伸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不然会适得其反。
(三)独立学习和效果评价
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后,就需要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并非是一个人的闭门造车,而是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的进行问题探索和问题分析。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应该起到一个引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比如在金融资产的讲解上,老师首先为学生架构的支点是:金融资产分类。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个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前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架构完成之后,知识点延伸至企业的购入股权投资和购入债券方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并且提出股权与投资的关系,进而影响到金融资产问题。是对整个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实际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定学生的能力。
四、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它通过螺旋式的上升方式,将学生的知识层次逐步提高,并且没有揠苗助长之虞。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支架式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补充完善,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资产负债观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为了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的目标,我国自2007年1月1日生效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的理念上采用了资产负债观并且以此为原则导向制定政策。会计准则是中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灵魂。本文从资产负债观对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作用和引入资产负债观后中级财务会计改革的具体措施探讨以资产负债观为指导,把会计准则引入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实践改革。
关键词:资产负债观;会计准则;中级财务会计教学
一、 资产负债观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主线
(一)资产负债观是构建中级财务会计知识体系的基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复式记账法的最基本的公式,而资产负债观的基本思想就是这个会计等式。资产负债观核心是资产和负债的经济实质[1]。资产负债观下的会计准则是指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首先将资产和负债进行规范性定义,并明确不同经济业务如何影响相关资产和负债,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统计核算出净资产的变化,即收益。资产负债观是会计目标中决策有用观的必然要求。基于资产负债观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首先就要明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这些会计要素的定义就渗透着资产负债观的思想。资产负债观下收入是由资产与负债延伸出来的概念,所以在定义收入时认为“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可以看出,该定义是从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出发,推出利润表中收入的定义,而这也正是资产负债观的核心思想,即优先定义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再由其推出利润表中的项目[2]。中级财务会计按照资产负债表的表内会计科目依次分章节详细叙述每个科目的设置和业务处理原理,树立资产负债观的理念对于充分理解每个会计科目的定义和使用是大有好处的。
(二)资产负债观体现的公允价值理念是中级财务会计重点和难点所在
在日常的理论研究和教学中,公允价值是每个师生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点:
1.中国的市场活跃度较低,会计核算对象的市场价值受交易状况和市场地域差异影响较大,所以历史成本和账面价值成为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计量属性。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般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这些都和资本市场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过程不像存货和货币资金等科目“接地气”。而且公允价值计量下价值变动和损益的确认、计量、记录繁复冗杂,成为教学研究中的难点。
近期的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规定从计量对象和方法上都有进一步的明确细化,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未来的实务处理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对确保资产负债观下会计信息的性有重要作用。所以公允价值理念的培养仍是教学中的重点。
(三)资产负债观有助于中级财务会计强化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会计核算的对象就是企业中的资金流动,即资金在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再回到货币资金的整个循环过程。而中级财务会计作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核心教材,其包含的知识点覆盖交易或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有环节。资产负债观强化了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明确了收入费用的核算,而以资产和负债为主线的会计核算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实务操作指南。因此资产负债观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资产负债观引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
资产负债观作为会计准则制定和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一种高度概括的会计理念。这种理念渗透在每个会计要素和科目的定义,渗透在每一种会计处理的实务操作中。树立资产负债观学生就不必再去机械记忆会计中的概念和处理原理,这无疑将大大增加中级财务会计在学生实际解决能力提高方面的作用。基于这种观点,我们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一)以资产负债观为出发点,强化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是会计学科的基本概念。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构成会计要素,为了方便并且规范地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创设一系列会计科目,它是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基本概念不清就导致会计分录的混乱,会计恒等式就无从谈起,会计核算这一低层次的会计职业技能就成为学生的短板。资产负债观最突出也是最实用的地方就在于抓住了资产和负债这两个企业的重要管理对象。以资产负债观为出发点,让学生先区分清楚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内涵和外延都弄明白了会计基本框架就有了,其他概念能够由资产负债推导出来。以资产概念为例,资产被定义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企业是组织机构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市场的替代物,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是一种替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组织[3]。所以企业存在的作用就是资源配置,利润产生和价值创造也是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资产的实质就是可供企业配置的资源,资产的用途就是创造经济利益的流入。从内涵上就可以推导外延,学生自然就能理解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存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等为什么属于资产。
除了单个的基本概念,资产负债观能够帮助学生透彻地认识复式记账的原理。所谓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就是资金在企业中不断变化形态的过程。资金从货币资金到生产资金,再转化为产成品资金转变为货币资金的流转过程总涉及到企业资产负债各要素的转换,复式记账完整地记录了这些变化转变过程。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是会计基本等式,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会计基本等式就是资产负债观的核心。借贷记账法是一种最复杂、当今运用最广泛的复式记账法也是目前我国法定的记账方法。企业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选择合适的账户进行记录。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和业务性质决定哪一方记增加金额,哪一方记减少金额。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则在贷方登记增加额这是账户登记的准则。学生有了资产负债观,遇到经济业务就会首先想到这笔业务发生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有什么影响,然后再考虑会计等式基础上会计分录的编写。学生具备了这种业务判断的科学合理的思维逻辑,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二)以资产负债观为指导,系统传授会计报表的编制
会计报表的编制、分析和审计是财务人员必备的职业技能。在掌握了会计基本概念和会计记账原理之后,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对基本功底的考核,也是会计人员能力的集中体现。会计报表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指导下的会计准则更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资产负债表作为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及时报表,能反映企业所能支配的资源的组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是企业创造价值增值的源泉,但是不同的资产构成意味着企业经营中承受着不同的风险。会计上用财务杠杆衡量资产的结构。资产负债观下的财务报表能够帮助使用者根据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进行预测,同时报表也是对经营情况的一种反馈。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通过科目汇总的方法资产负债表的每一个科目的数额都和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项目存在数量关系,这样三个报表之间数据就有了高度相关性。而资产负债表各个科目金额的填列规则和方法也就浅显易懂了。如“应付账款”项目的数额取 “应付账款”和“预付款项”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应收账款”项目的数额则是取“应收账款”和“预收款项”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填列。应付账款属于负债,而预付账款属于资产很多学生反映这两个不同性质的科目怎么可以相加呢?这就是机械记忆资产负债概念的弊端。借贷记账法账户性质是一方面,但是借贷方向也影响账户所反映的实质。应付账款属于负债,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其贷方余额当然就是实实在在的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但是预付账款的借方才表示的是资产,是企业暂存在合作方的一笔闲置资金。预付账款的期末贷方余额则是结转所购买的物品后需要补给供货商的金额,所以也是事实上的负债了。
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资产负债观区别于收入费用观在所得税方面差异的科目,同时也是资产负债观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一个重点的会计科目。新准则要求企业终止使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利润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可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能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使企业所得税费用计算更真实。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体现了资产和负债的界定,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未来期间所进行的所得税款准备;未来期间可抵扣所得税支出的权利计入所得税资产[4]。抓住资产负债观的细节处的科目讲解,才能避免在中级财务会计讲解中给学生留下知识盲区。
(三)培养学生深入解读资产负债观下会计准则的能力和习惯
当会计的基本职能由受托责任观下的记账、监督转变为决策有用观下的综合管理时,学生的视野和重心偏向于会计基本理论,把会计发展中的契约理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投资融资决策理论等奉为会计精英技能而忽视了会计规范的学习。但是会计信息的性、可理解性和相关性是以遵循会计规范为前提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规范的主要内容更应该被重视。资产负债观的会计准则是我国的会计行业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也是会计准则今后修改的基本方向。会计准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会计实务和理论的发展。培养学生深入解读会计准则的能力和习惯的及时步就是要有会计准则意识,要引导学生养成关注会计核心期刊、会计协会新议题和国家财政部新政策的习惯。其次就是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会计准则新规的讨论和解读。要从经济、社会、国家政策和微观企业主体多方位解读会计准则新规的出台背景和具体影响,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会计行业和会计职业的功能和会计环境的权变思想的认识。
三、结论
本文探索的教学改革侧重于内容上的补充,提倡将资产负债观明确地引入教学安排中。这种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重视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观这一统驭性的理论去解决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概念模糊、知识盲区以及系统性缺失问题。本文不足之处在于改革措施的实施细节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分析具体探索。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中级财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新会计准则下,加强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改革是很多高等院校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考虑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理念,包括其教学目标与宗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强调能力培养的教学手段以及学习发展学习项目等内容,弥补并缩小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所存在的缺陷与差距,通过这些引进来的办法,有利于我们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并且结合我们的国情,促进我国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发展与改革,从而培养出的、高素质财务会计人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中级 财务会计 教学改革
一、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特点
目前,随着我国新财务会计准则的不断出台,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但是,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应该以其特定进行展开,这样才能够使得培养出来的财务会计人才能够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针对很多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出现特点不鲜明的现象,更加应该重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特点把握。因此,我国的大学在财务会计教学上设计了一整套教学计划,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将基础教育、技术操作和实践学习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
为了进一步的强化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基于新会计准则下,新的课程设置将财务会计教学重心由技术操作转向基础教育。随着高校加大了中级财务会计基础课的教学比重,甚至出现了以技术性财务会计课程为代价的现象,这样导致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只掌握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缺乏处理财务会计实际技术性问题的能力。同样也强调了经济知识中的非会计要素,高级金融学、证券投资组合与投资管理、金融组织与市场、风险管理、管理政策与战略以及高级经济学等课程已经作为财务会计专业选修课开设。此外,一些新的财务会计教学课程,例如行为会汁学、当代会计研究、会计史和国际会计等,也已经作为基础会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财务会计教学的计划之中。
基于新会计准则下,高校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更加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阶段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求中级财务会计学生不能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而应该成为知识的主动思考者。目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还要求加强有关中级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中级财务会计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际财务会计处理能力。
当然,现阶段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更加要求是一门需要合作的教学实践部分,然而合作教学能够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课程能够与市场对中级财务会计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以提高中级财务会计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要求。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旨在提高中级财务会计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中级财务会计学生的实践学习显得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较大程度上的提高中级财务会计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
二、基于新会计准则,加强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中级财务会计教学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方法还是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获取知识和学习,学生很少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发展需求。因此,针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式,应该加强改革,实现以学生为主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积极性。因此,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实行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式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成为了目前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2.实行层次与信息化教学
基于新会计准则下,有必要加强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行层次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层次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班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一种方法,即使是在现有的班级条件下,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在一个班上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高校还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班教学,将原来的班级分为平行班和精品班,然后就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进行不同深度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由于人才市场对中级财务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高校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因而需要在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实行层次化与信息化教学,旨在提高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质量。因此,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使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所教授的内容更加形象化,与传统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式相比,信息化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水平,才能够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
3.加强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式的落后这一重要问题。因此,加强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显得志在必行。加强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及时,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第二,加强中级财务会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与其他科目不同,高校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应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同时,高校还应该建立健全、完善、合理、科学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体系,从中级财务会计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提高中级财务会计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才能满足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促进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长远发展。
三、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也越来越使人们认识到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在财务会计学界,研究与探讨会计教育的学者也越来越多,表明中级财务会计面临着诸多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也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现阶段研究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因此,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各位能够不吝赐教。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高职院校《中级财务会计》有效教学探讨
摘要:有效教学是当前高职教育中的热点话题。本文以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的有效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个人见解。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 高职教育 有效教学
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在国家宏观教学方针指导下,学生所在学校、专业以及授课教师通过确定一种有益社会、面向学生就业定位又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并根据其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相关的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实施,使学生主动和被动地在较短时间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即在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教学活动有效果、有效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谈谈实施有效教学的体会。
一、整合教学内容,促进有效教学
(一)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我们选取的教材是由赵润华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级财务会计》一书。该书以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为依据,以会计六要素为主线,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中间穿插了一些特殊业务,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或有事项、会计调整等。整本教材内容翔实,讲解透彻。然而,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了较大改动。首先,我们把所有的特殊业务都做了删减,将其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并安排在第四学期讲授;其次,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因而我们将投资章节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长期股权投资中的部分内容按照小企业准则的要求进行了相应调整;再次,由于小企业的资产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因而我们将资产减值一章做了删减。
(二)通过各种形式,将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
目前,市面上各种版本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琳琅满目,然而,无论哪种教材大多都是抽象的文字解释,比如说,关于资产的概念,大多数教材是这样描述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是《中级财务会计》及时章的内容,可以说是对《基础会计》知识的总结和回顾。虽然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之前,学生已经修完《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然而学生对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还是有些似是而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借助多媒体选取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原材料、商品等的图片进行展示,使枯燥的文字描述变得直观易理解。在学生对资产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概念中来,并对概念加以解析。这样以图片、照片、实物或多媒体等手段来扩展、补充教材的不足,均不失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根据变化及时补充更新教材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和税收政策的日新月异,教材理应反映新会计准则、新公司法和税法等相关法规的近期内容。由于教材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因而,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活页纸、任务单或PPT等)作为补充,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构建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比如,2014年会计准则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修订后的职工薪酬会计准则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辞退福利,充实和明确了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有关规定,修订后的准则涵盖了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以外的各类职工薪酬。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这些知识点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及时传递给学生。
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有效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会计课堂教学中,大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时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中级财务会计》课时量总共140学时,分成两个学期来完成。课时量跟同类院校相比还是偏少,如果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或情景教学法的话,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再有,在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下,会计课不得不采用合班授课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一来授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也很难灵活采用其他教学方式。从2014年开始,我校进行了两校整合,教师数量大大增加,会计课全部实行小班化教学,这就为采取多种活泼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自助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大力加强真实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将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并具有较大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对课堂教学与知识传授具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真正走出“满堂灌”、“填鸭式”的旧模式,更加重视师生的双向交流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拓展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提供了较大保障。
本文以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为例来说明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例:2009年11月8日,丙公司向甲公司订购计算机200台,双方约定于2010年1月10日按每台5 000元交货。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型号计算机的库存量300台,每台成本为4 800元。2009年12月,该计算机平均市场售价4 600元,销售环节的费用及税金每台为50元。求期末甲公司该批计算机的可变现净值。
首先,按座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个人先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思考其他同学的观点,两者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各个小组的同学经过激烈的讨论,认为上例中甲公司的计算机总共300台,应分成签订合同的部分和未签订合同的部分分别进行核算。签订合同的部分为200台,根据可变现净值的公式,其可变现净值=200台×每台的合同价格5 000元-200台×每台计算机销售环节的费用及税金50元=990 000(元);未签订合同的部分为100台,因为没有签订合同,因而其可变现净值=100台×每台市场销售价格4 600元-100台×每台计算机销售环节的费用及税金50元=455 000(元)。,甲公司该批计算机的可变现净值为两者之和,即990 000+455 000=1 445 000(元)。
其次,进行集中讨论。集中讨论是班级同学分享经验和知识的过程,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来陈述小组的共同观点,其他成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同时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质疑、补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背景资料等,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并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予以纠正。
在上述案例中,各个小组共同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后,大家将结果汇总,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可直接出售的商品存货,其可变现净值等于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其中,签订了销售合同的商品存货,估计售价按合同价格来确定;而没有签订销售合同的商品存货,估计售价按市场销售价格来确定。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这个环节通常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授课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授课方法,不同教学方法交互使用,扬长避短,灵活应用,切忌生搬硬套。
(二)广泛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即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笔交易业务,同时作交易双方会计主体的账务处理。通过对比做账的方式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此方法在财务会计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比如说,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知识点都可以用对比法来学习和理解。
(三)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采取自助式教学法
顾名思义,自助式教学法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采取小组讨论、请学生上讲台讲课等方式,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灵活更透彻,课堂气氛也更加生动活泼。比如,《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存货的后续计量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自助式教学法来进行,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比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印象要深刻,效果也要好的多。
三、改革考核方式,提升有效教学
对课程的考核评价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程考核的结果不仅可以反映教与学的实际效果,更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考核方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考核的结果、教与学的积极性以及良好学风的建设。
(一)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考核存在的弊端
1.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多以作业、考勤、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定,期末考试则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由任课教师按照教学计划中的重点内容出题考试,考核内容侧重于对课本识记内容的考查,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很少涉及。这种考核方式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听,课后不学,全凭期末搞突击就能顺利通过考试,其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
2.缺乏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学期论文等,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是一种高效的过程性考核。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招生规模的连年扩大,不得已采用合班授课的方式,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十分有限,任课教师很难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情况做出评价。
(二)考核体系改革的建议
1.考核方式和内容的灵活性。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试卷库。我院会计系借鉴全国骨干高职院校的经验,凡开课人数达到一定标准以上的核心专业课程都必须建立试卷库,每门课程试卷库包括五套试卷,试卷由各课程组拟定,交教务处统一管理。期末考试前由考务办公室从试卷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卷进行考试,真正实行教考分离,以保障考试的公平性。
实行教考分离,能够促使教师自觉地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以求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能促使其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不再抱有考前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从而形成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考试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可以适当涉及课外相关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要点。
2.强化过程性考核。除了期末卷面考试外,平时应该增加如案例分析、岗位技能、阅读摘要、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多项测试,将课程考核从最终的卷面考试延伸到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强化过程性考核,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养成收集课外阅读资料的良好习惯,培养其团队协作、表达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比如说,学生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时,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的热点难点问题适当布置写作小论文,教师可给出参考文献,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来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平时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为将来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J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对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是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知识点众多、操作性强的特点。本文提出该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引入实验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以期为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级财务会计学 建构主义 实验教学 案例教学
中级财务会计学是高校经济与管理类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与初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两门课程一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财务会计学课程体系。其中,初级会计学主要介绍财务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基础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搭建起财务会计学知识结构骨架,该课程具有内容相对简单、偏重理论学习的特点;高级会计学重在讨论特殊情况下的财务会计处理问题,比如合并报表问题、物价变动会计问题、破产清算会计问题等,内容相对复杂,但现实经济生活中一般企业较少遇到这些会计问题。中级财务会计学是在学生先修初级会计学的基础上,结合一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见的会计事项,详细研究具体会计科目的实际运用问题。因此,中级财务会计学具有知识点众多、紧密联系经济实际的特点,该课程的难度系数要高于初级会计学,同时也为后续高级会计学的学习打基础。中级财务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修过这门课之后,能够胜任一般企业的基本财务会计工作。为提高中级财务会计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由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具有知识体系性强、过程交流性强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优点,因此目前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都仍然采用此教学法。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身置于主导地位,而将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使得学生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批判性和求知欲受到压制,思维能力得不到良好发展。
那么,知识是什么?学生应如何获得知识?围绕对这两个基本问题的探究,发端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知识不是有关现实的定论,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学生应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帮助,通过相互协作,依据自身体验进行主动构建而获得知识。
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对现时的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方法改革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进行相应的教改工作时,教师应时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和评价者。例如,在结合具体的会计科目讲授相关会计分录时,就不要照本宣科地将分析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应鼓励学生调动自身已先修的初级会计学相关知识,独立分析和编写会计分录,教师再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这样既能避免枯燥的理论讲解,又能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获取新知识,提高对知识把握的牢固程度。然而,将建构主义理论贯穿到中级财务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强调教师要摆正自身在教学中的从属位置,从而通过有效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和掌握。
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教学法”
中级财务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基础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实验教学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基本形式。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教学往往是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要强化实验教学,首先,应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资金支持,加强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与现时的企业财务工作条件相匹配,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实验室包括会计电算化教学设备和手工账实验教学设施两类,既拥有计算机和电算化软件,又拥有各种手工会计办公用品等,营造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重视实验资料的选择或编写、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计划、合理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建立实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等。应指出的是,在强调实验教学的同时并不能忽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应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三、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案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以实战姿态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教师应精心准备教学案例,把握教学节奏,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反馈和评价。
首先,教师应精心准备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是专题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例如,针对“实际利率法”在相关账务处理中的应用,可以设计专题性案例;对期末财务报表的编制,就应设计综合性案例等。其次,应事先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再次,在案例讨论环节,教师的角色是导演,学生才是讨论的主角。教师既应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不偏离案例分析方向,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进展状况维持合理的讨论节奏。,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和评价讨论情况,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要求学生独立撰写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将其与课程考核成绩挂钩,从而为案例教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学生应在案例讨论前积极仔细阅读案例,提前进入角色扮演,通过独立思考和与同学讨论,认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强调的是师生双方的交流和配合。案例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就只能流于形式。首先,阅读案例是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学生应经历一个粗读到精读的过程,掌握案例中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其次,学生应进入角色扮演阶段,即将自身定位为相应岗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并从此身份出发,独立或与小组成员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笔者在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教学法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独立思考、相互协作和取长补短的能力,效果较好。
总之,高校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正越来越引起更多教师的关注。这些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环节中的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必然会促进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中级财务会计论文:基于项目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提要]《中级财务会计》以《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为主线,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若干不足,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觉思考和探究问题,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高效高能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PBGS;教学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传统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存在一些弱势,而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作为西方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点分解成若干设计教学项目,将学生团队导入一个仿真的情境,通过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协作完成教学项目,从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中级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以《会计学原理》课程作为先导课程,对企业活动中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它是一门理论性、业务性、方法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方法,结合实际业务,培养其在实践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学生只有熟悉具体经济业务,模拟情景,才能更好地把理论方法用于实践,提升自己的实务处理技能。另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本身的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教学方法不当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会计学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应用性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技能,给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课,学生学习知识、作业练习都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使得学生缺乏自己的思考,导致学用分离。另外,由于中级财务会计专业性比较强,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若能使学生模拟情景参与探索,则能一定程度上提升该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简称PBGS),就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协作为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不同的是,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PBGS教学模式的实现
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引入PBGS教学模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案例先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实践环境中,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本次项目的学习中。通过合理分组,进行组内合作探究、组间竞争解决问题,熟悉相关的会计科目和处理程序、方法,通过小组总结、教师评价总结完成该项目的最终学习。
(一)提出项目。在PBGS中,项目的分解和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项目时,要注意符合教学目标,不能与知识体系脱节,又要做到灵活取舍和归类,注意知识的综合性和连贯性。项目的大小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学习时间的限制等。
在中级财务会计学习过程中,应结合实际业务及知识的前后联系,合理选择项目。中级财务会计以《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为主线,讲授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各项目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我们在设置教学项目的时候,可以按《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各条设置,也可以按照会计核算的时间顺序如“初始确认――后续计量――期末计量”来设置,还可以按照计量的不同属性如“历史成本计量、重置成本计量、可变现净值计量、现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来分解项目。由于按计量属性分解项目需要比较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可以在复习整个知识体系的时候用。建议在初次学习的时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为主线,以会计核算时间为辅线,设置学习项目。如存货项目,按照其初始取得的计量、后续发出计量、期末盘点及减值测试的处理组织学习和教学。
(二)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在组建学习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人格品德和交往能力,要保障组内各成员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要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充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进行团队分组,分组人员不宜过多,因为过多会导致有些学生“浑水摸鱼”,不能有效参与进来,其能力得不到提高;也不宜过少,过少会造成个人任务重,影响学习进度,也不利于课堂气氛活跃度的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导、指导和控制全局的作用,所以从会计专业班级的大小考虑,每组5~8人较为合理。
分组学习中,大家就会计核算的时间节点先提出来,然后讨论实务中出现的经常性业务,再考虑涉及的会计科目,然后就计量金额等通过查阅《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进行掌握。如“存货”项目,会计核算时间节点为取得存货、存货发出、盘点清查及期末计量(减值测试),从增减变化上来说,涉及到存货增加(取得、盘盈)、存货减少(正常发出、盘亏)及存货减值。引导学生思考用到的会计科目,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登记其增加和减少,“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盘点过程中发生的盘盈盘亏额,“资产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核算减值;通过对会计账户的结构掌握,辨明记入什么方向;难点还有引导学生思考计量的金额,如不同方式下取得的成本是多少,因为取得的批次不同导致单位成本不同,那么发出的时候实际成本怎么计量,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什么会取消“后进先出法”?若是按计划成本核算,需要设置哪些会计科目,“材料成本差异”怎么设置,较实际成本核算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形等等。还有,盘亏存货的增值税怎么处理,怎么判断发生了减值,如何确认减值,当期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计算等等。这些问题随着该项目的团队学习,会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他们根据以往学习到的会计学知识和税法知识,结合《中级财务会计》里出现的新知识,完成自学、讨论、总结等,适当的时候找老师答疑。
通过给学生一定课时的分组学习讨论,教师再一一抛出这些问题,要求每组学生派出代表解答,来判断学生们学习的效果,正确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有问题的统一讲解分析。这样一轮下来,由于学生有自己参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方法这一过程,这些会计核算问题便不再是教材上抽象的文字符号,而成为铭刻在学生记忆深处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三)指导方法和考核方式。在PBGS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消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松弛有度”,既不能放任不理,也不能全盘指挥,这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还是应该作为课堂的轴心,对整个项目团队学习进行监管。教师要对团队学习进行全程巡视,鼓励学生坚持完成学习项目。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主动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并且注意指导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答疑,有的时候是一种提示、启发、点拨和引导。对于不参与或者不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关注,通过有效沟通消除他们学习的障碍,以保障教学有序地进行。
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每次PBGS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可以计入平时成绩,也可以作为会计技能比赛选手选拔的参考标准。
三、PBGS教学模式评价
通过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实践PBGS教学模式,我们发现较之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模式,PBGS教学模式存在多方面的优势。
(一)活跃了课堂气氛。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聆听者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而在PBGS教学模式下,需要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学习,一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有情景模拟,有问题讨论,有查阅资料,有汇报成果,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积极性,通过团队学习的形式还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增强了学习效果。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PBGS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品质。学生通过全程参与项目的学习,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能发挥自己的思考,加深了印象,不再出现“听得懂,不会做”的局面。而基于项目的学习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去应对会计实务工作及各种会计考证。
(三)提升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PBGS在项目提出后,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组长负责团队活动的组织和各成员任务的分配,类似于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主管,组内成员各负其责,通力合作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学生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有很好地沟通能力。
(四)培养了教师的创造力和应变力。PBGS教学模式将老师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主导者,由表演者变为导演,这就要求老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不仅对整个课程要有清晰、系统的思路,还要有创新的思维,随时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发展个性和平衡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另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引发课本上没有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思考,或是在组织PBGS教学的过程中,基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现一些暂时的困难如冷场,这也需要教师有极强的应变力。
基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更注重理论的讲解和方法的应用,而这些与实际应用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差距。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提出并引入PBGS教学模式,项目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从而很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