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商务旅游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商务旅游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商务旅游论文

商务旅游论文:电子商务旅游市场论文

1、电子商务对地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1.1电子商务对传统服务模式的挑战

纵观旅游业先前的发展模式,传统旅游业更倾向于实体店操作,实体店运作模式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仍传统服务模式通常是被动的,存在运行速度慢、客户需求不明确、市场反应迟钝、反馈不及时等问题。而电子商务旅游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在家里或者单位就可以直接完成旅游查询、预定、完整行程策划的流程,这对于传统旅游行业的等待用户上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2旅游市场占有率竞争的加剧

线上旅游越来越多的抢占原属于传统旅游企业的市场份额,并不断对线下旅游形成市场挤压,如果传统旅游行业不再做出相应的改变,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被抢占的形势。因而电子商务要求旅游行业要改变当前被动的状态,将自身的资源与线上相整合,应用电子商务技术使旅游企业建立一条更加有针对性的产业链,包括对客户需求的分析,项目的规划、开展、运行及售后服务等。以客户为中心去发展,使得旅行社能够更加迅速了解市场的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1.3电子商务对未来发展形成的威胁升级

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没有的线上和线下之分,线上旅游也一定要落地,与线下实体相结合,而线下旅游也必须接受线上交易的现实,所以,传统旅游行业需要有提高各种旅游市场占有率方面拿出真实的策略,否则极有可能被这个市场淘汰。

1.4传统旅游业与电商结合的态势

把传统旅游模式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正在形成一种态势,这种态势表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正在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如表0-1所示:

2、电子商务提高区域旅游市场占有率策略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传统旅游企业要想走出困境,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必须在服务模式上、引进智力和人才因素上、多方合作战略和持续的进行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创新。

2.1服务模式创新策略

传统的旅游业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把旅游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引入O2O创新模式,即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传统旅游机构为旅游实施的具体场所。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广泛的旅游市场调查、旅游产品推广、用户实际意见的沟通和交流,找准用户的实际旅游需求意向,进行特色产品的策划和推广,以嘉兴市为例,进行嘉兴市旅游产品需求调查,规划出适合游客的路线,通过网络的互动平台,对特色旅游产品进行旅游活动动态报导,对参与报导的用户给予各种优惠和奖励。通过这些策略创新,扩大地区旅游市场占有率。

2.2校企合作、服务外包,占领高校旅游市场策略

传统旅游企业与地区高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和知识资源,采取线上服务外包策略强化传统旅游企业的线上实力。传统旅游企业与高校可以建立实质性合作,通过双方认可的利益分成协议,学校一方主要负责旅游企业线上环节,通过发放、张贴旅游传单和宣传海报,加深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度;通过问卷调查与交流了解当下高校学生的需求,从而开发出适合学生群体的个性化路线;并通过互联网渠道接收线上预订等。旅行机构负责旅游实体的具体事务,双方无缝衔接,从而起到更好的占有旅游市场的目标。

2.3长期品牌推广策略

传统旅游企业为了保障长期的品牌塑造,需要建立旅游企业官方网站,对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服务和产品、企业的发展及企业的社会形象做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设计,通过线上的优势和特点,为企业的品牌推广加强力度,实行软营销。通过网络渠道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完善企业整个运作体系,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再通过消费者的口口相传,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使企业的客源能够源源不断。

2.4挖掘潜在客户策略

在日益增长的旅游人群中,年轻人对网络有一定的依赖性,这部分人终将成为客户的主体,所以我们可以加强线上的宣传、推广与互动,让更多线上潜在消费者知道我们的品牌,信赖我们的品牌,并通过这部分客户,吸引更多其他潜在客户加入我们的行列。

3、应用电子商务提升嘉兴市旅游市场占有率的实践探索

3.1应用电子商务提升嘉兴市旅游市场占有率的实践思路嘉兴学院南湖学院电子商务社团和嘉兴地方旅游企业“嘉兴旅游集散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双方通过合作企业定向课题,开拓高校旅游市场等方面进行合作。在地区旅游市场的开拓、针对在校学生针对个性旅游产品的策划、实体旅游运营与虚拟服务结合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期望在提升旅游企业在嘉兴市高校的市场占有率。

3.2应用电子商务提升嘉兴市旅游市场占有率的实践探索

3.2.1嘉兴高校旅游市场需求调研以嘉兴学院和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在校生为调查样本,进行了较大范围的高校学生旅游意向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发现高校学生旅游需求旺盛,但经济方面并不太宽裕,他们的双休日和寒暑假是设计旅游的时间段。对当前许多的旅行社设计的线路不满意,但对短途而有个性的旅游需求旺盛。3.2.2校企合作实践嘉兴学院南湖学院电子商务社团与嘉兴旅游集散中心的合作中,企业将线上服务外包给高校,高校通过企业官方网站和开设淘宝C店的方式,旅游产品和信息,提供实时服务;通过在线预定、现场预定等灵活方式,组织旅游团队;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独特的符合在校生特点的周末旅游项目,包括开发的或者没开发的,适合高校学生集体活动的项目设计,并单独报价成团;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旅游后的点评、互动环节,为旅游企业扩大知名度提供了可能。这种实践特别强调了针对大学生需求的设计,即其他旅游机构没有提供的,甚至是没有开发的旅游线路以及较有特色的适合时下年轻人的景区,这种模式适合大学生的集体活动,符合学生好奇、探索的特点。这种运营方式可以极大的吸引在校学生注意,起到占领高校旅游市场的目标。

4、结束语

在旅游行业应用电子商务,非常适合散客和小团体旅游市场,与旅游集散中心本质相符。O2O模式是一种趋势,没有永远的线上,也没有永远的线下,通过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充分运用电子商务平台,从旅游项目策划、公司文化推广、市场开拓、客户服务等核心层面的操作,验证并评估电子商务对旅游行业竞争力的提升,该研究将对地区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以及提升旅游竞争力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并将充分验证电子商务对扩大地区旅游市场占有率的积极作用。

作者:郑赛凤张继兰吉雨露李巧丰黄圣子沈逸东单位:嘉兴学院重点SRT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商务旅游论文:电子商务旅游环境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旅游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已成为各国旅游业内人士所关注的热点。文章从旅游业价值链切入,分析了传统旅游业价值链的局限性,展现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业价值链的构建及其新的特征,以便对我国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和旅游价值链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旅游业价值链

当今社会正进入一个网络经济的时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电子商务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商业、贸易、营销、金融、广告、运输、教育等各领域的创新,并因此形成一个个新的产业,给世界各国企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带来了旅游企业、旅游市场和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使传统的旅游经济和旅游企业受到冲击或影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当前,我国旅游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是目前世界上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模式,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也出现了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运用的普及,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旅游产业价值链成为我国旅游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价值链概念

(一)产业价值链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营销、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并认为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在于对价值链的设计,价值链传递的过程也就是产品不断增值的过程。

虽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但他同时指出价值链为一系列连续完成的活动。实际上他的后来者彼特·海恩斯(PeterHines)将原料供应商和顾客纳入价值链,把价值链重新定义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利润作为满足这一目标的副产品。另外,海恩斯的价值链强调基本活动的交叉功能,如在技术开发、生产作业和市场之间,并把信息技术归为辅助活动,从而形成产业价值链。

所谓产业价值链是指,在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从最初的矿产资源或原材料一直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个纵向链条。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内容:首先,产业价值链是一种相关资料的组合;其次,这种组合不是无序的,而是要求围绕着某项核心价值或技术加以优化和提升;,对于产业价值链是否优化的判定标准应着眼于是否较大限度地实现其资源的全部价值,即优化的标准是是否着眼于“结构”和“动态”,它的讨论对象是“环节”而不是“点”。

(二)旅游业价值链

根据产业价值链的概念,我们可以把旅游业价值链定义为旅游产品从供应到最终消费的一系列传递的过程,它一般由旅游产品供应商、传统旅游中间商或电子商务旅游中间商以及旅游消费者组成。

旅游产业价值链包括旅游资源、旅游产品、销售渠道、旅游者四个环节。从旅游资源到旅游者再回到旅游资源,每经过一个环节,价值链的价值便增加,最终的价值由旅游者实现。由于销售增加,使得营销渠道、产品、资本等加大投入,旅游业价值链的价值进一步增加。因此,我们将旅游者行为作为旅游产业价值链流程的核心与起点,整个价值增值过程可以归结为“需求—供应”的过程。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产业价值链分析

(一)电子商务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

“电子商务”这个词汇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流传开来的。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与信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作为交易商品非物质化的旅游活动,在旅游市场中流通的驱动力不是具有物质形式的商品,而是有关旅游产品的信息传递引起的旅游者流动。从这一角度讲,旅游业的流通核心是信息。电子商务的引入,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电子商务运用于旅游业仅有数年的时间,但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旅游交易的新模式。2002年,全球旅游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630亿美元,连续5年保持350%以上的增长速度。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未来5年旅游电子商务将占全球所有旅游交易的25%,而旅游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中的比重将达到20%~25%。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从1996年开始出现,到目前,具有一定旅游资讯能力的网站已达5000多家。其中专业旅游网站300余家,主要包括地区性网站、专业网站和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三大类。地区性网站主要是当地景点、景区风光的介绍,总体实力较差,信息量少,效益难以保障。专业旅游网站主要开展旅游中介业务,包括传统旅行社建立的网站和专业电子商务网站两类。前者有中青旅网、国旅网等。康辉旅行社还开通了国内及时家出境旅游网站,介绍出境旅游报名参团、办理护照、签证、边防、海关等知识。后者比较成功的有携程旅游网、e龙网、华夏旅行网等。

电子商务是我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国家旅游局对此高度重视。2000年底,国家旅游局启动了金旅工程,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将旅游电子商务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系统规划的轨道,支持国内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的电子化转型。

(二)电子商务对旅游业价值链的构建

1.传统的旅游业价值链

旅游产业是以关联协作为特征的产业。传统的旅游价值链从旅游目的地供应商开始、经旅游批发商,再由旅游零售商出售给客源地旅游者(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旅游业价值链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整个价值链呈现块状,每一块又呈顺序鲜明的线型。独立运作的商业性旅游机构是价值链的主体。各项旅游活动都是由旅游者、旅行社、旅游批发商、当地旅行商、旅游中介以及目的地的旅游服务企业相互协调完成,而且整个流程具有固定的顺序,缺一不可且不可逆或跳跃,这就导致传统的旅游价值链信息流动缓慢,程序灵活性差。这是一种按顺序连接的固定链,和生物链相同,中间某一环节阻断就会导致整个链条解体。

传统旅游业价值链右边的分支,即由商业性旅游机构组成的价值链的主体部分,主要关注旅游产品交易的达成,而不甚关心目的地旅游信息的提供。而左边的分支,即由目的地机构组成的部分则相反,主要负责目的地旅游信息的提供而不关心旅游交易。这两部分显然是分离的,很少有合作或相互联动。旅游业是一个生产供应与消费距离跨度较大的产业,一方面,旅游消费者不了解旅游企业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旅游企业也不了解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延误

2.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业价值链构建

网络经济的发展重新定义了旅游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竞争与合作的内涵和形式。JeffereyF.Rayport和JohnJ.Sviolda于1995年提出了开发虚拟价值链的观点,认为当今每个企业都在两个世界中竞争,即管理者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及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后者指电子商务这一新的价值增长点。两条价值链增值的过程基本上是不同的,实物价值链是由一系列线性连续的活动构成,虚拟价值链是非线性的,有潜在的输入输出点,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和分布的矩阵。旅游业电子商务化对企业之间传统价值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旅游目的地直销网站大批建立的同时,涌现出一批新兴的电子旅游中间商一专业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网站。新的旅游价值链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平台,以互联网为媒介,克服了传统价值链的弊端(如图2)。

电子商务环境促使旅游业价值链网络化,以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为中心呈网状分布,无明显的顺序性,整个链条中各个部分可以交叉跨环节联系,信息传递速度快、损耗少。

其中,旅游者、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与其他五个节点部分均有直接连接途径,使过去的直线性信息流变为以上述三部分为中心的星状结构(如图3)。

新的旅游业价值链在克服了传统价值链弊病的同时,也展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1)合作动态化

新的旅游业价值链中,每个节点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到达其目的节点。因此,对于每个旅游企业来说,在信息高速流动的情况下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并保持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是一种挑战。显然信息空间中的大部分合作关系都呈现整体性,以信息流通为桥梁,寻找成本低的合作伙伴,而且其合作关系只能维持到双方目标实现之时。因此,各个企业会在信息空间中不断“穿梭”,寻找合适的合作关系、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细分市场及市场条件。

合作伙伴的有效选择直接影响着旅游业价值链的价值增值,利用协调理论对企业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单程旅游价值链整体的角度,提出一种基于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组合选择方法,从而提高旅游业价值链中各节点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2)产品定制化

电子商务的介入,对于游客或潜在游客,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调整有关信息,选择个性化鲜明的旅游产品。对于旅游企业,可以获取比以往更多更的游客市场信息,调整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针对特定游客提供定制的旅游产品,从而促进市场营销和销售的各种创新。如:在传统的旅游业价值链中,旅游者若想到某一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必须要经过旅行社、旅游批发商或一些旅游组织,否则旅游者无法直接了解旅游目的地信息,只能选择旅游中介提供的旅游产品,整个旅游活动是一个套餐式服务。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者可以通过旅游专业平台、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了解到目的地信息,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对旅游中介提供的产品进行拆分重组,体验一种点餐式服务。

(3)竞争多样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高速流通,使得旅游企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从原来单纯的游客争夺到现在的信息、游客、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复合式争夺,而合作的动态化更加剧了这一现象。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使得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模糊,竞争也可能来自价值链之外。除了在价值链中获取利益外,一些周边相关企业也可能通过因特网建立新的产品与服务流,因特网不只是一个直接连接顾客或价值链参与者的渠道,也是增强其竞争力的一个源泉。

三、结语

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下新的旅游业价值链仅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只有价值链上各节点的旅游企业相互开放的合作,并建立一种动态平衡的商业价值链模式,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在信息飞速传播的环境下牟利,开辟一块成功的市场。

同时,旅游业是一个信息高度依托型产业,电子商务的引用,使得信息的沟通无障碍化和无损化变为现实,造成许多旅游企业认为信息就是利益,把信息的获得过程等同于收益的过程。而事实上,旅游商业利益关系的传递远不如网络信息的传递顺畅,旅游商业利益的获得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过程,是一个信息高度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主导协调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还应当理性地看待旅游业电子商务化。

商务旅游论文:电子商务旅游价值链影响论文

一、传统旅游价值链的构成

企业的活动在于为顾客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利润。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顾客价值链的创造上。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便构成了价值链,在企业内部形成企业价值链,在企业外部形成产业价值链。它们的思想与原理是相同的,但在构成的形式上却不一样。

为了更好地体现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在其1985年发表的经典著作《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概念的本意(即通过内部价值链的设计与调整来赢得竞争优势,进而建立起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我们在本文中把旅游价值链区分为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来进行讨论。其中,把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称为旅游企业价值链,把旅游企业外部的价值链称为旅游产业价值链。因此,旅游价值链包括旅游企业价值链和旅游产业价值链两个方面。下面分别探讨两条价值链的构成:

1.传统旅游企业价值链

波特的价值链基础是制造业,而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其产品表现为服务。同时,旅游产品与别的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等特征。旅游产品的消费必须是消费者移动,而不是旅游产品移动,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消费常常是在同一个时空背景下发生的。旅游企业不可能像其他企业那样将旅游产品通过运输易地提供给旅游消费者。因此旅游企业的活动基本上没有进货后勤和出货后勤,也就是说基本上没有物流的活动。虽然酒店业有采购业务,但只是支持活动的采购,采购回来的物品如酒店设施、客房用品只能算是企业基础设施,其他旅游供应企业的采购亦如此。旅行社也存在采购,它采购不同的个别产品后一般要经过设计组合再销售出去,但这种采购和销售不需要物流,因此可以与生产(经营)看作一个整体,其他类型的旅游企业的采购归入辅助活动的后勤采购;旅游批发商的生产主要是指组合个别旅游产品,通常由计划部完成;其他旅游企业的生产是提供旅游服务,通常由接待部完成;顾客成为企业价值链的末端。

2.传统旅游产业价值链

根据产业价值链的概念,我们把旅游产业价值链定义为旅游产品从供应到最终消费的一系列传递的过程,它一般由旅游产品供应商、旅游中间商及旅游消费者组成。旅游价值链传递的过程也就是旅游产品不断增值的过程。在这一条价值链中,不同层次的旅游企业通过其职能分化和专业优势为旅游产品注入价值,最终使旅游产品实现价值增值。例如,在旅游供应商环节,旅游目的地供应商注入旅游吸引物的开发与建设;目的地接待方(旅行社、导游公司)提供接待与导游服务;旅游运输商提供运输服务;旅游饭店注入的是餐饮与住宿服务;旅游娱乐企业提供娱乐享受:旅游购物企业提供旅游纪念品和美好的回忆等。可以把旅游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看作是个别产品,旅游个别产品经过旅游中间商的组合包装后形成旅游组合产品并传递给旅游消费者,其中,旅游批发商为旅游产品进行整合与包装,旅游零售商,商提供接待、咨询与服务。

(1)旅游产品供应商包括旅游产业的六个子行业,即“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它们提供的产品一般称为旅游个别产品或中间产品,需要经过旅游中间商组合才形成最终产品。

(2)旅游批发商是指专门从事各种旅游产品的组合、然后通过零售商网络或直接向公众推销的旅行社。旅游批发商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与采购、分销能力,通过与航空公司、客轮及铁路运输公司、饭店等直接谈判,安排和组织各种时间、线路和价格的包价旅游。它们往往事先向饭店预订一批客房并将其分配给组织的系列团;批发商名下往往有很多旅行社,拥有重要的销售网。旅游批发商的营业收入主要包括从各种交通公司和旅游景点得到的佣金、饭店订房差价等。

(3)旅游零售商,商是指直接向消费者出售各种旅游线路、酒店、机票和火车票等旅游产品的旅行社、订房中心、票务中心等。旅游零售商,商既可独立经营,也可是某个批发商的下属机构,代为出售该批发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由此构成旅游价值链的一个环节。旅游零售商,商也可受旅游供应商委托,以合同规定的价格向顾客出售其产品,并按售出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佣金报酬。我国旅行社垂直分工不太清晰,很多旅行社集批发商、商、零售商和导游多种角色于一身。(4)客源地旅游消费者处于旅游价值链的末端,他们作为旅游产品价值的接受者,对旅游价值链的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旅游价值链分析

传统的旅游价值链是在特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形成的,在新的经济技术环境下必然有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在利用新技术革新传统旅游价值链进而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传统价值链的优势和原有的习惯,以使其中有利于顾客价值增值的因素得到继承与发展。

1.传统旅游企业价值链分析

传统旅游企业价值链是面向职能部门的。传统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各种形式,如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等。它们各有特点,并适合于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但它们均含有按职能分工和垂直科层管理机构的性质。因此,我们以具有代表性的也是大多数旅游企业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来分析传统旅游企业价值链的优势和缺陷。

(1)传统旅游企业价值链的优势。一是部门之间分工明确,符合分工协作原则,有利于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二是组织结构稳定,人员流动少,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专项技能;三是部门之间的人员交往比较密切,可增进企业的文化共识,增强企业凝聚力。

(2)传统旅游企业价值链的缺陷。一是各部门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横向联系和协作有时显得相当困难,原本简单的工作由于人为原因却变得复杂,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二是不同职能部门的员工往往根据所在部门的利益和思维定式处理问题,削弱了旅游企业实现整体经营战略的能力;三是垂直管理结构层次过多,容易出现组织结构重叠和臃肿、管理人员膨胀等缺陷,影响信息传递效率和性,降低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2.传统旅游产业价值链分析

(1)传统旅游产业价值链的优势。及时,支付方式符合我国旅游者的习惯。一直以来,顾客习惯于与商家面对面进行交易,而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货币仍然有许多顾虑,加上对网上信用卡信息被盗的放大性恐惧,使得不少旅游消费者宁愿选择传统的支付方式即现金支付方式,也不习惯在旅游网站这种虚拟的旅游企业购买产品,担心万一交了款不认账怎么办?所以旅游消费者会选择在公司或柜台前支付,甚至在消费的同时进行支付。另外,由于行业监管的缺位,一些旅游网站超范围和不正当经营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一些小型的旅游网站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乱发信息,虚报旅游价格,负面影响很大,更坚定了旅游者保持传统消费习惯的信念。因此,支付安全性高仍属于传统产业价值链的一个优势。

第二,传统的人员服务方式灵活性较大,人情味更浓。在传统旅游产业价值链中,旅游中间商利用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接触机会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服务。例如,旅游中间商同时众多的包价旅游线路和单项旅游产品,方便旅游者的选择与组合;利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帮助消费者识别自己的特定需求,并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和承受能力提供选择意见,帮助旅游者合理分析和选择产品;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接待与导游服务。对于机构大客户来说,尤其需要面对面的沟通。人际关系在这里起很大作用,传统产业价值链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优势。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之间的面对面协商无论是在人情味还是灵活性方面都是电子化所无法相比的。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企业在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应考虑如何继续发挥传统服务的优势。

(2)传统旅游产业价值链的缺陷。及时,节点间协作灵活性差,效率低。传统旅游产业价值链是在信息网络化还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存在的。由于缺乏现代通信手段,传统旅游产业价值链各节点(成员)之间基本上是一种单向联系,属于“单项传输的一对一”模式。在这种价值链模式下,信息传递速度慢,沟通比较困难,成员之间按固有的协议进行协作与配合。一旦中间某一节点出现阻断现象,就会导致价值链的运转效率下降甚至整个价值链无法运行。第二,信息的不对称降低了传统旅游产业价值链的经济性,产业价值链容易为中间商所控制。传统产业价值链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节点(成员)之间协作性较差,价值链的运作成本高,效率低。僵化的价值链使得各成员只注重本企业自身的价值与利益,而容易忽略整个价值链的价值与利益。因此,在传统旅游产业价值链中,大型旅游中间商利用其发达的销售渠道和大规模的采购优势及旅游供应商无法和客源地旅游者直接沟通信息的缺陷,达到控制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目的。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但旅游目的地却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运输公司也没有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被旅游中间商瓜分了大部分利润。然而,旅行社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旅游者发展的速度,导致旅游中间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由于旅行社所设计的旅游产品过于雷同,其竞争因素就主要集中在价格竞争上,这就直接导致了旅行社之间的恶性竞争,从而降低了旅游服务的质量,甚至出现抛客、甩客现象。旅行社的劣质服务和不诚信行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隐患,这不仅危害了传统旅游中间商的利益,也危害了整个价值链的利益,使我国旅游业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三、电子商务对传统旅游价值链的影响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信息传递和数据处理的快速性及存储数据的方便性,使得顾客对市场的需求复杂多变,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信息流动畅通无阻,效率更高。

电子商务对传统旅游价值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如何利用信息手段革新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重构产业价值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经济环境。

1.电子商务对传统旅游企业价值链的影响

(1)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出现再造趋势。由于传统旅游企业价值链是面向职能部门的,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影响信息传递的效率,加上企业的管理层次较多,使得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建立一条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计划,开发、采购、生产(经营)、销售、售后服务等部门之间信息沟通顺畅的链条。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企业通过业务流程重组(BPR)可以使组织结构和价值链变得更具灵活性且柔性化,从而提高了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

市场部掌握顾客需求是业务流程的开始,各个部门均根据顾客需求(可以从顾客数据库中获取资料)来执行自己的职能,但这些职能的执行是基于业务流程的;这里的“采购”同样是指旅游批发商的采购,通常在计划(设计组合)之后由外联部完成,其他旅游企业的采购如前所述归属后勤辅助活动;顾客成为整个价值链活动的中心。

(2)信息流成为重要的价值来源。信息流在传统的旅游价值链中只是被看作一系列价值链增值活动的一种支持性服务,其本身不是价值的来源。在以电子商务和信息化为基础的旅游价值链中,通过对信息的利用、开发、组织和分配可产生新的价值。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企业的主要精力也将从尽可能扩大企业本身的价值转移到尽可能扩大企业信息化的附加值上。

(3)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化成为必然的选择。在实施信息化的旅游企业,信息技术正在渗透到价值链的每一个节点上。旅游产品的设计组合可以由旅游消费者在线进行个性定制,产品的销售、费用的支付、企业的营销活动和售前售后服务都可以在线进行。旅游企业还可以通过电脑专家智能系统的建设来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提供其他管理辅助功能。这一切都将依赖于企业完善的信息化建设,而对旅游企业而言,信息化基础的技术开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2.电子商务对传统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影响

(1)“直接经济”的挑战与多种市场结构同时并存。在传统的旅游产业价值链中,旅游者或旅游零售商难以直接面对旅游供应商,旅游供应商受到销售和管理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直接面对更多终端需求者,因此,大型旅游批发商利用其发达的销售渠道和信息获得优势从而成为旅游产业价值链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信息沟通的优势则使旅游供应商通过互联网络可以便捷地与客源地旅游者直接沟通,这时供应商可能考虑通过网络直接向旅游者销售产品,从而形成新的旅游产业价值链结构。面对“直接经济”的挑战,传统旅游中间商也在进行信息化改造。另外,电子商务还催生了各种电子旅游中间商。至此,旅游市场结构呈现出多种产业价值链结构并存的局面。(2)技术优势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引起了旅游产业价值链成员力量的重新调整。传统经济下,由于信息不畅通,具有庞大销售网络的国有大型旅行社(批发商)主导着整个旅游价值链。而在网络经济下,拥有更强的电子商务技术和更多信息资源的电子商务中间商(如携程旅行网、e龙旅行网)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市场的主角。虽然不少旅游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信息化、电子商务并不是只建立一个网站那么简单。旅游企业只有对内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外加强互联网应用,强化自身企业的网站建设,才能真正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赢得新经济下的竞争优势。携程旅行网和e龙旅行网的兴起正在告诉人们,技术创新已成为获取竞争优势或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

(3)品牌优势显得更为重要。网络经济是一种虚拟经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与旅游者之间互不见面的交易方式如何才能取信于顾客是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要取得突破性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公开性与对称性将使以往那些不注重品牌形象甚至不讲诚信、抱一次性经营思想的企业无生存之地。相反,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旅游企业将可以因此而降低顾客决策成本,提升形象价值而成为旅游电子商务市场的赢利者和优胜者。

(4)新的市场垄断初现端倪。“赢者通吃”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特征,在一个领域里做到“及时”、“第二”才有生存空间,谁占了先机谁就成为该行业的获胜者。“大吃小,赢者通吃”的网络经济规则开始在旅游电子商务市场上呈现。例如,旅游酒店和机票的网上预订市场逐步被携程、e龙等少数几个网站垄断,而在旅游线路的网上分销市场上,春秋国旅、华夏旅游网依托传统旅行社正在做大做强。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电子商务对传统旅游价值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及时,旅游企业价值链活动将围绕顾客这个中心进行。

第二,旅游企业内部信息化改造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第三,旅游产业价值链结构多种形式并存。

第四,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越来越重要,新的市场垄断正在形成。

正确处理好这四个影响因素,对旅游价值链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因素的分析只是提升旅游价值链的及时步,还需要有更多的工作与实际的应用把这些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总体的旅游价值链的提升模型。

商务旅游论文:电子商务旅游分析论文

[摘要]在当今旅游在线服务迅猛发展的势头下,网络作为在线服务的载体迅速发展起来,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将依托传统行业实体和专业产业资源后盾发展电子商务,在信息化基础上提高对使用关系的管理水平,实现价值增值。我国的旅游业现已开放,综观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方式,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如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旅游企业和旅游网站结盟,实行个性化定制服务,提高旅游网站访问量,推行电子机票等。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借鉴发展策略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的交互性、实时性、丰富性和便捷性等优势促使传统旅游业迅速融入网络旅游的浪潮。美国著名的CRG-Research公司称,2005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增至620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40%,其中旅游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650亿美元,全球约有30多万家旅游网络企业在网上开展旅游服务,全球享受过旅游网站服务的人数超过2亿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计,5年之内旅游电子商务将占全球所有旅游交易的25%。在未来4至5年内,旅游电子商务占电子商务中的比重将达到2O%~25%。

一、旅游电子商务在欧美和日本的发展

早在2003年欧洲旅游者在线消费额已达到290亿美元。美国旅游电子商务处于世界经验丰富水平,不仅旅游专业网站数量惊人,而且已经形成了类型功能比较齐全、涵盖旅游业各个方面的网上旅游产业体系。2004年,美国有2900万个家庭在网上进行旅行预订。欧美国家对于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不断结合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在线旅游与电子商务

在欧洲、北美,在线旅游和电子商务的历史较长,酒店、机票和租车的销售形成了很多模式。主要包括:OTA模式,即在线旅游服务商,其代表为Expedia和Travelocity;在线销售公司模式,像Orbitz和Travelweb就是由航空公司和酒店集团联合组建的公司。

根据美国CRG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2002年全球旅游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630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商务总额的20%以上。目前,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约1/4的旅游产品订购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相对而言,我国的在线旅游行业则刚刚起步。因此,借鉴欧美成功企业,并逐步形成适合我国特色的在线旅游与电子商务模式,对于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都十分重要。

2.GDS全球分销系统

GDS(GlobalDistributionSystem)全球分销系统供货商主要是提供一个网络平台,由旅游产品供应者透过后台设定产品销售,让全球的旅游商或散客(旅游网站等)可以直接利用此平台进行交易。

3.GPS全球定位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已经广泛运用于多个行业,在旅游业中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并不断推出新的技术手段和经营模式。例如日本技术服务信息公司就设计了一种利用微型CD-ROM和GPS接收机的“风景导航”系统。将该系统安装在旅游车上,便可计算出旅游车的位置,并向CD-ROM查询该区域的信息。当GPS接收机指示出旅游车上接近某处风景点时,一台电视监视器就能将光盘中的信息以画面和声音形式播放出来,经过一座建筑物时,电视还能播放出其内部景物;接近一座山时,就能显示各个季节的风光。在更广泛的旅游市场上,小巧玲珑的手持型GPS接收机已被那些徒步旅行、森林荒漠探险、狩猎的游客视为“护身符”,也推动了专门的行业发展。

二、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起步较晚,从1995年才开始出现专业的旅游网站。在此之前,只是在大部分ICP(网络服务商)的网站中有旅游景点的介绍等信息,但由于大多是非旅游专业人士进行的信息收集制作,栏目多属泛泛介绍,缺乏新意。虽然旅游电子商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势头却颇为迅猛。

目前全国已拥有5200余家具有一定资讯服务实力的旅游网站,可以较为、系统地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六要素信息及其旅游企业的信息。目前,我国的旅游信息网站大体分为以下四类:(1)以金旅雅途网、山东旅游网、桂林旅游网等为代表的政府背景类ASP(应用服务供应商);(2)以中国旅游资讯网、中国旅游商务热线、携程旅行网、图行天下网等为代表的商业旅游网站;(3)以青旅在线、昆仑在线为代表的传统旅游企业自建网站;(4)以新浪、网易、搜狐、中文雅虎等为代表的旅游专题门户网站。

三、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2003年11月18日,由德国TUI股份公司、MB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中旅(集团)公司合作组建的中旅途易旅游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成为首家在华由外方(即德国TUI)控股、与中方合作的旅游企业。2003年12月1日,经国家旅游局审批获准在我国成立的及时家外商独资旅行社——日航国际旅行社(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开业。根据我国加入WTO时的保障,在2007年11月10日前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旅行社,日航国际的开业标志着此保障提前了3年多得以兑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旅游业要学会引近来、走出去的战略,必须借鉴国际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宏观环境,整合旅游企业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不仅在体制、法律、支付、物流、信息化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在理念上也有很大的差距,这是我国旅游网站及其电子商务发展的较大瓶颈。我国应当建立一个完整的“大电子商务”体系,即以企业竞争为基础,以联合竞争为主体,以国家直接参与和组织竞争为龙头的竞争体制;依靠传统实体行业,加强横向联合,整合旅游资源,建立中国旅游数据库,为现实中的管理与业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完善旅游电子商务软、硬件环境,普及宽带服务;健全政策和法规;与交通部门合作,推行电子票务;加强银企合作,解决网上安全支付问题;建立中国旅游业共用电子交易系统,开展低层的电子商务,发挥知识密集型的旅游网站的优势,面向营销环节,为不同目标市场的使用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而传统旅行社则主要面向操作环节,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提供接待保障,使旅游网站与旅行社业务能有机整合,相辅相成。

2.加快推动实施金旅工程

建立健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金旅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工作在旅游部门的具体体现,从一定程度上构架了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工程的基本框架,为国内旅游企业向电子旅游企业转变奠定了物质基础,是我国健全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具体措施。针对我国旅游部门间缺乏协调、信息共享性差的问题,我国旅游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加快推动实施金旅工程,建立健全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以综合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起步较晚,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基础,以网络为桥梁,联合区域内较强的旅游企业共同建设区域DMS,把它建成区域综合电子旅游营销平台,从而促进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3.稳步推进旅游信息化进程

正确处理网络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关系互联网经济给世界带来的震动和变化是巨大的。人们在感受它所带来的新鲜和刺激时,对互联网所产生的作用往往不能估计。要么过分夸大其作用,制造网络神话;要么认为网络是泡沫,没有实用价值。我们不能被网络旅游的美好蓝图所迷惑,急于为传统旅游掘墓,也不要被动消极等待,而应当在现有条件下寻找一种适合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的途径。一方面传统企业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工具,把传统企业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另一方面,网络企业要以传统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把传统项目做出新意。

4.引导和培养民众网上消费的观念

电子商务离不开消费者的参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影响着它的进程。美国的电子商务之所以发展较快,与它们现有的社会条件和消费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美国邮购和电话订购比较成熟,消费者习惯使用信用卡交易。而我国恰恰缺乏这种环境,消费者习惯银货两讫的交易方式。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当运用舆论工具,引导和培养人们的消费新观念,尝试“移动支付”手段,调动消费者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5.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旅游业是一个信息依赖性非常强的行业,我国旅游企业普遍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技术人才缺乏,这种现状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首先,对于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而言,要组织从业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针对不同应用层面的管理和应用人员开展培训教育,提高推进旅游信息化和掌握电子商务技能的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和造就一支既熟悉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其次,高校应加强培养针对实现旅游现代化的需求,注重培养旅游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

商务旅游论文:基于海关商务旅游的涉外英语价值意义研究

作者简介:孟琳,(1982.11-),女,工作单位:衡水学院,职称:助教,学历:本科(研究生在读)

摘 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旅游业逐步国际化,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将进入中国旅游或者说进行商业投资的大背景下,作为对外展示接口人的涉外旅游工作者,必须要有生动活泼的涉外口语和严谨规范的涉外书面语。本文中笔者就涉外口语和涉外书面语对涉外英语在海关商务旅游中的价值意义展开研究。

关键词:涉外英语,口语,书面语,商务旅游

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涉外英语在我国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高校近几年来开设了多种关于涉外英语的学科,有涉外文秘英语,涉外商务英语,涉外管理英语,涉外旅游英语等等。这些都给我们学生的就业以及前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中国美丽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包含各种带有商务旅游性质的游客。涉外旅游英语分为口头英语和书面英语两种形式。口头英语主要要求解说人员具有较高的口语素质,对景点等专用名词的熟知度高,并能从容的应对任何的突发状况。而旅游书面英语则需要书写者有较高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系统的概括能力,对旅游市场的认知度要高。不管是旅游口头英语还是旅游书面英语,都相对具有较高的要求,当然也在商务旅游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下文就依次通过旅游口头英语以及旅游书面英语来介绍涉外英语在海关商务旅游中的重要性。

一、涉外口语在海关商务旅游中的价值研究

现代社会,说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我们必须把我们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才能够让别人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想法。尤其在旅游过程中,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文化以及景点知之甚少,甚至一点都不了解,所以,一个好的解说人员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涉外口语在海关商务旅游中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好的开场旅游致辞能够让游客与工作者之间变得和谐愉快

在接待外国的商务团体的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些普通游客,而是代表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某些商务旅游团体甚至是带有某种投资性质到中国来的。这种时候,一个好的团体旅游致辞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旅行团的致辞中,其开场语以及讲话内容一般比较宽松,语言都比较的随和,称呼大多以“Ladies and Gentlemen”“Dear Guests” 等作为开头。讲话的内容不必刻板,可以轻松活泼,带有一些中国典故,语言生动,层次清晰就可以了。这样能够使游客于工作人员之间达到一个和谐愉快的气氛,使得后面的行程安排变得更加的容易。

2.到位的介绍让游客更加的满意

目前,国内很多商务旅游英语的从业者对一些特有以及稀少名词不能够到位的翻译。比如在介绍白居易故居的时候,很多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很好的解释墙上优美的诗句,顶多加上一句this pome has the rich artistic conception. 因此,口语工作人员能够对涉及到自己的景点的词句流利的翻译,对于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显得尤为的重要。同时,也能够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往往一个到位的解说,能够让游客的行程更加的满意。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这个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机会,让中国在外国游客的脑海里留下更加深刻的映像。

3.良好的涉外口语能够解决旅客在旅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外国游客到中国,会因为水土,习惯,时差等诸多原因,在旅行的过程中产生很多困惑和麻烦。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口语组织能力,满足外国游客提出的各种需求以及疑问。比如说,一个外国游客在旅行过程中因为严重的水土不服需要到医院看门诊。我们就需要能够把游客的感受描述给医护人员,也应该能够把医护人员的建议和注意事项告知游客。以便让游客早日归队,回到正常的行程中来。

二、涉外书面语言在海关商务旅游中的价值研究

口语固然很重要,但是书面语言也是不可缺少的,在涉外旅游活动中,一些广告宣传,合同的拟制,商务书信的拟制等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商务书信在商务旅游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的商务书信具有表达方便,正式的特点,在商务旅游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旅游英语的书信的内容主要包括申请护照(passport)和签证(Visa)的信函,接受游客的投诉,相关旅游部门的文件,以及旅行途中信件和预定旅行机票,车票等函件。一封好的旅游业务书信包含七个原则::明了(Clearness),简洁(Conciseness),礼貌(Courtesy),个性(Character),(Completeness),正确(Correctness),坦率 (Candor)。

2.一份的广告宣传能够更加吸引顾客的注意

在旅游业务中,好的广告宣传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旅游广告能够吸引更多对旅游或者某景点感兴趣的潜在客户 ,最终可以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占有量,提高旅游的效益。因此,对于一些英文的广告宣传,更加应该具有新颖,与众不同的题材和文字。外国客户需求的是了解与自身民族不一样的特色文化,所以,我们的广告宣传应该侧重中表达中国山水,历史,以及民族文化的特点等。

3.一份完整的英文协议和合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签订旅游业务的合同是旅游行业对外交流的一种必须的手段和步骤。旅游合同是游客和旅游公司共同维护自身权益的一个有效法律保障。旅游行业的英文合同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协议的名称(The Title of an Agreement)、协议序文(the Preamble)、正文(The Text)、结尾(the Concluding Paragraph)及签署(the Signature)。涉外的旅游行业的合同,其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是非常规范和严谨的,用词需要通过斟酌和思考。

结语

随着中国加入WTO ,旅游行业也快速步入了世界市场经济的进程当中。语言是与外界沟通的基本工具,因此,从事涉外旅游行业的人员更加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涉外英语的口语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良好的涉外旅游工作者要具有的涉外英语水平,能够更好的拓宽国际旅游业务,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到中国来参观,甚至进行商业投资,涉外旅游工作者起到的是沟通桥梁的作用。涉外英语在商务旅游中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商务旅游论文:基于文化与商务旅游融合的苏州金鸡湖景区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 研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对促进商务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苏州金鸡湖商务景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商务旅游景区的竞争力特征之一。苏州金鸡湖景区应大力依托演艺场馆,开发旅游演艺精品;结合李公堤三期、四期,开拓文化展馆旅游;紧扣景区商务特性,开发文化旅游购物产品;综合利用金鸡湖水域资源,开发休闲旅游路线;创新景区管理机制,保障景区旅游长效发展,从而将文化与商务旅游有效融合,提升景区竞争力。

[关键词] 苏州;金鸡湖景区;商务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在其联合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及时次提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概念,并详细提出了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一、文化旅游融合的必然性

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传统旅游业通过文化张力的渗透提升其附加值,文化又借助传统旅游的途径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将文化旅游产业视作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得以有机融合的一项综合性产业,主要出于两大产业的产业地位、要素特征、市场关联性和活动表现等因素的考虑。一方面,两者在资源、市场和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关联,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另一方面,两者存在产业融合的契合点,使得产业由独立发展走向融合发展,通过两者的有机融合,能满足和提升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

二、苏州金鸡湖景区发展概况

苏州金鸡湖景区处于苏州工业园区中部,景区总面积为11.5平方千米,其水域面积7.38平方千米,比著名的杭州西湖还大1.88平方千米,是苏州工业园区新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园区即景区、商务即旅游”的城市商务旅游功能布局,金鸡湖景区投资89.53亿元人民币,精心打造五大功能区。五大功能区包括:文化会展区、时尚购物区、休闲美食区、城市观光区、中央水景区五大功能区。金鸡湖景区八大景观带来绮丽的感官之旅,六大商旅体验提供高端时尚品鉴,三大旅游产品为商务人士、游客、市民提供丰富的定制化旅游产品。近年来金鸡湖景区深受境内外游客的欢迎与好评。金鸡湖景区管理中心按照“超前谋划、科学规划、追求、不留遗憾”的商务旅游发展理念、“政府引导、国资先行、择商选资、亲商服务”的商务旅游运营服务、先进的城市商务旅游功能布局以及跨界融合、联动发展的商务旅游产品体系,在国内已具备较强的示范作用。2010年,苏州工业园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称号。金鸡湖景区作为其集中展示和核心区,通过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于2012年7月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基于文化与商务旅游融合的苏州金鸡湖景区发展策略

(一)依托演艺场馆,开发旅游演艺精品

我国旅游演艺产品一般都依托当地奇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传统的民俗旅游资源,将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神话故事、民间传奇、民族服饰等元素有机整合,运用传统和现代、天然或舞台的表演艺术形式展现旅游地的历史人文风貌和地域特色风情。杭州的“宋城千古情”、“印象西湖”、丽江的“丽水金沙”等是典型的成功案例。依据金鸡湖景区主要以商务客人为主,并且它拥有着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主要演出资源的优异条件,将其开发建设为演出旅游产品无疑是一个的决策,而且可以以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现已有演出产品《苏SHOW》为基础,进行再创造,游客数也将会在原本的基础上再创巅峰。

(二)结合李公堤三期、四期,开发文化展馆旅游

文化展馆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对某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历史遗存和研究成果进行集中、、形象的展示,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展馆作为现代都市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在旅游业发展中不仅体现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而且发挥着特有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金鸡湖景区内的李公堤三期、四期位于金鸡湖东南岸,西接李公堤一期与内湖,南临景观大道金鸡湖大道,向北深入金鸡湖形成半岛。三期引入一批文化、艺术与创意领域的展馆、工作室及特色项目等,目前李公堤三期的展馆项目主要包括巴塞当代美术馆、姚建萍刺绣馆、张辛稼艺术馆、基金博物馆、蔡云娣石雕艺术馆等,实现传统与现代并举,东方与西方的对接。四期首创将姑苏名景、繁华商业与创意文化结合,打造市场经验丰富MIX-USED创意文化街区,就集文化艺术、创意办公、互动体验类零售、商务旅游、商业配套为一体的时尚艺术创意中心,将成为园区形象的新橱窗,展现“非凡城市SIP”品牌形象的新载体。李公堤三期、四期的开发,在前期浓厚的商业基础上,引入了创意文化办公业态,实现了错位互补的多样性布局,让李公堤整体功能更完善,所以开展文化展馆旅游可提升景区的整体文化内涵。

(三)紧扣景区商务特性,开发文化旅游购物产品

旅游购物品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购买的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物质产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纪念性。游客在景区内旅游,多数都会购买一些能够突显地方风土人情、文化气息的纪念品。旅游购物品一般采取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方式。由于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有限,尤其是来进行洽谈、会展的商务人士更没有多余时间对购物品进行挑选比较,所以外表精致、小巧的物品是其购买的。目前金鸡湖景区已经开发了金鸡湖景区地图、金鸡湖景区旅游手册《情定金鸡湖》等物品,但是还远远不够,尤其缺少可以体现景区特色、园区特征的旅游纪念品。可将景区的形象、风景区摄影作品及标志性建筑形象等制作成明信片、贺卡等,一方面是一种很好的对外宣传手段,另一方面作为商品出售能够增加景区经济效益。

(四)综合利用金鸡湖水域资源,开发休闲旅游路线

金鸡湖属于太湖的一个支脉,其水域面积约7.4平方公里,水深平均2.5至3米。经过在金鸡湖中清淤取土堆岛而建成了玲珑岛和桃花岛,双岛面积超150亩,岛上植被覆盖率高、鸟语花香,其中桃花占总植被量的50%。金鸡湖景区目前有水上巴士和登岛旅游的项目。但是,金鸡湖水上游览线路较短,参加水上游览的游客数量有限,需要进行开发利用。一是可考虑打通金鸡湖与独墅湖水域,开通从金鸡湖游艇码头到独墅湖水域往返的双湖游览路线,增加游览景点。二是加强水上游览线路文化氛围,三是开发金鸡湖桃花岛上的旅游资源,利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影响力,通过和金庸先生合作再此举办桃花岛武侠节,以此吸引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的休闲旅游。

(五)创新景区管理机制,保障景区旅游长效发展

针对金鸡湖景区内各种经营载体资源整合协调难度大的问题,苏州工业园区于2012年成立了金鸡湖景区管理中心,负责景区发展战略、规划、建设、旅游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的决策,负责审定景区年度工作计划、评价景区管委会办公室及相关单位年度工作,综合协调景区发展、管理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实行每月月度例会制度、研究推进景区月度重点工作。对于金鸡湖景区资源的经营机构实行属地管理原则,行政上无隶属关系,但是对于景区内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营机构配合解决,一方面可以使经营机构业务受益,另一方面还可获得管理中心的财政支持,从而景区管理中心也完成资源整合协调的过程。目前景区管理中心实行政企联动的运行机制,同时具备市场开发、宣传推广和对属地经营机构的日常监管,每个景区服务中心和各个属地有专人负责现场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各个属地单位整改。通过创新金鸡湖景区管理中心的管理机制,各属地单位全力配合,以保障景区旅游的长效发展。

商务旅游论文:新常态下江苏发展商务旅游的集聚效应研究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是:经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同时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向以服务业和高附加值产业为主的结构,让经济发展动力从依靠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旅游消费通常是最终的消费、多层次、多样化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具有极大的融合能力和极强的增长潜力,不仅在带动服务业方面,还是在增加社会就业面,旅游业都有优势,是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商务旅游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和集聚源。商务旅游是由商务活动延伸的,以商务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型的旅游方式。会议、谈判、展览、考察、营销、管理等活动都属于商务活动。因此,商务旅游是旅游业中成长最快、利润较高、集聚性最强的业态,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由于商务旅游需要目的地在交通、餐饮、住宿、通讯、金融服务、会议展览等高层次和全方面的支持,从而使其具有集聚整合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功能。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旅游业尤其是商务旅游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并且具有整合集聚现代服务业的功能。目前专家们主要的研究主要在一般的旅游集聚方面,对商务旅游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和机制一直研究不足;在政府管理层面,面向商务旅游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也没有受到重视。本文立足江苏省商务旅游的发展实践,从商务旅游的对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效应,探讨如何通过商务旅游发展优化,实现新常态下城市服务业的集聚高效发展,这对优化商务旅游发展和城市经济的增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国外不少专家对于商务旅游业集聚效应的研究大都关注旅游要素和公司的集聚性。Kalnins(2001年)对美国萨克斯州旅游业的集聚度与绩效间的关系来分析,结果显示集聚能增强公司的绩效。Julie Flowers和 Katherine Easterling(2006年)提出如何通过培育相关要素加速旅游产业集聚发展;Sara(2006年)提出旅游集聚的形成条件和如何在旅游产业集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Denis Redzepagic(2009年)对欧洲的相关地区的旅游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相关社会资本问题来分析,提出了合作和寻找成员之间的利益机会的动机有可能会加速集群的扩张。

国内的学者们比较关心从产业集群的视角来讨论商务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以及对相关城市发展的作用。尹贻梅(2006年)提出产业集聚是旅游业集群形成的一定基础。叶红(2007年)ξ夜旅游业集聚现象在动因和集聚制约因素以及集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一定地分析。侯洁(2008年)研究了上海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商务旅游开发路径和模式。冯卫红(2009年)分析了旅游业集聚的动因。张河清等(2010年) 比较分析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竞争的态势。郭言歌(2013年)基于产业集聚的理论对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相关分析,对旅游产业集聚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还有旅游产业集聚的特点以及集聚的形成机理。汪德根(2013)对商务旅游城市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动力学的仿真研究。侯迎、郑芳(2014年)提出旅游空间集聚易产生集聚效应,其中包括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引导旅游业空间的布局等等,从而影响当地居民的经济和社会以及环境的福利。

二、江苏省商务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江苏省的商贸流通业实力强,对外联系非常广泛,旅游业很发达,交通极其便利,是我国发展商务旅游业具有潜力的地区之一。面对整个旅游业的转型和升级的要求,积极发展商务旅游,建成国际化商务旅游目的地,用商务旅游大力带动城市商务旅游市场和休闲市场以及乡村商务旅游和度假旅游市场,从而能充分地对商务旅游推动城市发展、拓展旅游新的体系建设、衍生新的城市产业、促进城乡的新的和谐、提升城市的新品质、培育社会的新生活方面发挥的推动作用,对江苏省完成“率先建成旅游强省,把江苏建设成为国内、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江苏会展业处于自然的发展时期,会展活动的规模不大、品牌活动不多、场馆利用率不高;苏中和苏北城市商务市场非常不发达,旅游业界对整个商务旅游的经济功能的认知非常不足,缺少旅游创新的动力,所以商务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商务旅旅专业公司的影响力在国内还处于落后得地位,商务旅游目的地系统的结构、要素和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地优化,目前江苏省商务旅游发展的不足之处有如下几个方面。

1.江苏整体商务旅游形象和品牌缺乏,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营销专项投入少,商务旅游市场份额不大。

2.商务旅游专业服务水平低,会奖活动内容单一;专业的商务旅游公司和会议组织者缺乏,相关展览公司小、少、散、弱,目的地的管理公司无法形成规模,国内影响力不高,国际化进程不快。

3.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人才,急缺高端策划和商旅领军人才。

4.没有上档次和上规模的会议酒店、缺乏商务旅游功能区,接待大型国际会议和大型国际展览能力较差;现存的会议中心和展览设施利用率不高,季节性明显。

5.商务旅游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机制极其缺乏,商务市场环境和管理的规范目前存在极大缺陷,全省各地的商务旅游发展没有相应的业务指导,没有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除此之外,商务旅游产业的相关配套服务很不完善,这其中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广告、咨询、运输服务、装饰等),都制约着江苏商务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推进江苏省商务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全国旅游业的发展步入重大战略调整的大背景下,江苏商务旅游的发展同样也将面临重要的转折,并会在形成的机制、管理的方式、组织的过程、和结构功能等一些方面发生深刻变革。当前,江苏省的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对推动城市商务旅游体系的建设,但至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理性思考和工作途径。商务旅游目的地系统中的主体,到底如何定位和合理分工以及协同配合;各城市商务旅游怎样整合优化,共同做大做强这个产业,也特别需要理论的指导。

江苏商务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不足集中体现在认识误区上,对城市商务旅游的进程存在很大的误区,理论和认识的定位很不清晰,况且从实践来看,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系统的管理。所以在商务旅游的发展中,特别要研究商务旅游的运行机制。

江苏省应该发展商务旅游推进现代服务的集聚发展。江苏省是全国的经济大省和科技大省,经济、商务活动非常频繁。所以围绕生意经来做商务旅游的文章,潜力极其巨大。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江苏省重点将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作为载体和业态,来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了中央商务区、软件园、现代物流园、科技创业园等几种形态的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在目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之下,商务旅游是城市服务业中最有集聚力和成长性的产业,尤其是经济很发达的苏南地区、各级城市,更应该特别重视商务旅游业推进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的进程。

江苏省商务旅游的目标应该是为打造国内顶级、亚太的会奖旅游目的地,中国智慧商务旅游产业集聚区,长三角高端商务旅游地。把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商务旅游示范区、建设商务旅游综合体和建设商旅特色街区的载体作为重要的突破口,着力构建 商务旅游空间体系,加快形成高效的商务旅游质量、品质的服务质量和完善的环境质量,加快商务旅游的国际化,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商务旅游的集群发展,从而提升江苏商务旅游的品质和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在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以及东亚地区商务会奖市场的地位。

(作者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商务旅游论文:江浙沪FDI与入境商务旅游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在构建FDI与入境商务旅游关系假设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以1994-2014年江、浙、沪外企数量、外商投资和入境商务旅游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弹性系数等方法,实证分析FDI与江、浙、沪入境商务旅游的互动关系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FDI和入境商务旅游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关系;江苏、浙江的外企数量与IBT互为因果关系,外商投资是IBT的单项格兰杰原因;上海外商投资与IBT互为因果关系,IBT是外企数量的单项格兰杰原因;IBT对外企数量的带动作用小于外商投资对IBT的带动作用;FDI与IBT的相互带动作用呈现出沪>江>浙的发展态势,这与地区本身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关键词:FDI;IBT;Granger因果检验;弹性系数分析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快速融合,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商业合作越来越频繁,来华外商投资总额和入境商务游客总数已经呈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它们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基础设施、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1995-2014年江、浙、沪FDI和IBT的统计数据,选取外企数量、外企投资和入境商务旅游三个指标,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弹性系数等方法,对FDI和IBT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以探讨FDI与入境商务旅游的关系。

一、假设模型、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一)模型假设

外商直接投资与入境商务旅游是促进经济增长、市场发展的两种方式,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就流动方式而言,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境内的外企数量和境外的投资力度逐渐增加,致使资金流动更加频繁,流动的资金加速了贸易发展[1],贸易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商务人员对酒店、交通等与旅游相关产业的消费,促进了IBT发展。从市场作用来看,FDI扩大了产品的市场份额,直接带来贸易机会的增长,促进了商务人员的跨国活动,并刺激IBT的发展;IBT的发展提升了市场的活跃度,促进了商务人员充分认识产品市场,不仅有助于发现贸易和投资机会,也促进了贸易往来和外商投资的发展,即IBT引发的贸易增长能促进FDI的发展[2]。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FDI带动IBT的发展。

H2:IBT也促进FDI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弹性系数等方法,通过五个步骤对江、浙、沪FDI与IBT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及时步,平稳性检验。通过ADF分别检验外企数量、外商投资和入境商务旅游的ADF值是否小于各自的5%临界值,若小于5%临界值则为平稳性序列,下一步可进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分析;第二步,采用E-G两步法建立协整回归方程,估计协整参数,并得到相应的残差序列,再检验残差序列的平稳性,若残差序列平稳,说明变量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3]。第三步,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外企数量、外商投资和入境商务旅游之间短期均衡关系进行分析,将残差看做一个解释变量,将其他变量看做一个被解释变量进行关系分析。第四步,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检验FDI与IBT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第五步,利用弹性系数法分析FDI与IBT的相互带动作用。

(三)案例选择

x择江、浙、沪地区作为案例研究的原因:及时,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三个典型省区代表,江、浙、沪FDI和IBT的发展较为发达,这为研究二者的关系提供了较好的事实和材料支撑;第二,江(苏南模式)、浙(浙江模式)、沪(上海模式)的发展模式不同,利用FDI与IBT两者的能力和效果也不同,对比研究三个地区之间FDI与IBT的互动关系能更好地解释二者之间的互动和作用规律。

选取1995-2014年江、浙、沪FDI与入境商务旅游的基础数据,采用定量分析法探析FDI与入境商务旅游的互动关系。在FDI方面选取的指标:(1)外企数量,记为n,江、浙、沪分别记为Jn、Zn和Hn;(2)外企投资额,记为i,江、浙、沪分别记为Ji、Zi和Hi;(3)入境商务旅游,记为ibt,江、浙、沪分别记为Jibt、Zibt和Hibt。FDI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IBT的数据分别来自1995-2014年《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中以入境商务、会议和文体科技旅游为目的的比例数据之和,通过该比例数据乘以三地入境过夜游客的基数得到江、浙、沪IBT的数据。由于受2003年SARS疫情影响,导致部分数据缺失,本文采取了内插修正法给予修正。

二、FDI和IBT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为了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本文利用Eviews 60软件对经过对数处理的江、浙、沪外企数量(Jn、Zn、Hn)、外企投资额(Ji、Zi、Hi)、入境商务旅游(Jibt、Zibt、Hibt)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每个序列是否为单整序列,如果序列不为单整序列则需要进行一阶或者二阶差分,在三个变量都为单整序列的前提下则可以进行协整分析[4]。

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上述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滞后期的选择按照AIC准则进行,得到结果见表1。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上,江、浙、沪三组的ADF值均大于各自的5%临界值,为非平稳时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三组变量的ADF值均小于各自的5%临界值,为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可进行下一步的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由上述平稳性检验结果可得出,江、浙、沪的变量可以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EG两步法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协整:及时步检验非平稳序列xt,yt是否是I(1);第二步若序列xt,yt都是I(1)的,则用OLS法估计协整回归模型[5]。具体方法是:若序列xt,yt都是I(1)单整的,用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回归,可得:

用和表示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则模型残差估计值为:

利用协整回归方程(公式(1))分别估算出江、浙、沪外企数量和IBT之间的回归方程(如表2所示),方程(1)、(3)、(5)分别表示江、浙、沪的外企数量和IBT之间的协整方程。方程调节后R

表2的方程(2)、(4)、(6)分别表示江、浙、沪的外企投资额和IBT之间的协整方程,方程调节后R2分别是09373、08708、08724,表明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各方程的系数表示外企投资额对IBT的弹性,分别是07097、06087和07181,表明江、浙、沪的外企投资额每增加1%,其IBT分别增长07097%、06087%和07181%。

从表3可以看出江、浙、沪ADF值均小于5%临界值,表明江、浙、沪的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说明江、浙、沪的外企数量、外商投资额和IBT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江、浙、沪的外企数量、外商投资额和IBT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三)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分析表明江、浙、沪的外企数量、外商投资额和IBT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需要短期动态地不断调整,需要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检验变量的短期动态关系,即以稳定的时间序列为误差修正项,将其引入模型得出江、浙、沪外企数量、外商投资额对IBT的短期影响。本文用EVIEWS60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表4。从误差修正模型亦可以看出模型估计结果的F统计量的对应概率P均较小,调整后R2的值均大于09,表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

1.上海。由模型(7)的变量系数可以看出ECM系数为-02011,说明上海的外企数量和IBT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调整的自身修正能力较强,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具有一定的调节力度。其中,外企数量对IBT的前一期和前两期弹性分别为01973和01089,即外企数量每增加1%,前一期和前两期的IBT将增加01973%和01089%,均远远小于长期弹性。IBT的前一期和前二期对本期具有一定的惯性推动,贡献幅度分别为05579%和02613%。由模型(8)可见ECM系数为-00257,说明上海的外企投资和IBT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调整的自身修正能力较弱,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调整力度不大。外企投资对IBT的前一期和前两期弹性分别是01760和00956,即外企投资每增加1%,前一期和前两期的IBT将增加04424%和03942%,均远小于长期弹性。IBT的前一期和前二期对本期具有一定的惯性推动,贡献幅度分别为04424%和03942%。

2.江苏。由模型(9)的变量系数可以看出ECM系数为-03409,说明江苏的外企数量和IBT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调整的自身修正能力较强,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调整力度很大。外企数量对IBT的前一期和前两期弹性分别是01789和00038,即外企数量每增加1%,前一期和前两期的IBT将增加01789%和00038%,均小于长期弹性。IBT的前一期和前二期对本期具有一定的惯性推动,贡献幅度分别为08205%和03271%。由模型(10)可见ECM系数为-01503,说明江苏的外企投资和IBT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调整的自身修正能力较弱,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具有一定的调整力度。外企投资对IBT的前一期和前两期弹性分别是01468和01763,即外企投资每增加1%,前一期和前两期的IBT将增加01468%和01763%,均远小于长期弹性。IBT的前一期和前二期对本期具有一定的惯性推动,贡献幅度分别为04190%和05455%。

3.浙江。由模型(11)可见ECM系数为-02418,说明浙江的外企数量和IBT之g的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调整的自身修正能力较强,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具有一定的调整力度。外企数量对IBT的前一期和前两期弹性分别是01572和00409,即外企数量每增加1%,前一期和前两期的IBT将增加01572%和00409%,均远小于长期弹性。IBT的前一期和前二期对本期具有一定的惯性推动,贡献幅度分别为07368%和02536%。由模型(12)可见ECM系数为-01006,说明浙江的外企投资和IBT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调整的自身修正能力较强,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具有一定的调节力度。外企投资对IBT的前一期和前两期弹性分别是01723和00738,即外企投资每增加1%,前一期和前两期的IBT将增加01723%和00738%,均远小于长期弹性。IBT的前一期和前二期对本期具有一定的惯性推动,贡献幅度分别为05483%和07706%。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了外企数量和外商投资额对IBT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均衡关系,但是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对其进行Granger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从表5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FDI(外企数量、外商投资)与IBT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地区与地区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就上海而言,在10%的显著水平下IBT与外企数量拒绝了原假设,说明IBT是外企数量的单项Granger原因。外商投资与IBT、IBT和外企投资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说明外商投资与IBT互为因果关系。由此可见IBT的发展促进了外企数量的增多,对外商投资具有带动作用,外商投资也促进了IBT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上海现处于我国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而投资者入境次数越多越能带动酒店、交通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上海IBT与外商投资互为因果关系;上海在IBT发达的基础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和广阔的消费市场等优势更吸引着外企不断入驻,IBT成为外企数量的单项格兰杰。

就江苏而言,在10%的显著水平下IBT与外企数量、外企数量和IBT之间均拒绝了原假设,说明IBT与外企数量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即IBT带动了外企数量的发展,外企数量也促进了IBT的进步。在10%的显著水平下外商投资与IBT拒绝了原假设,说明外商投资是IBT的单项Granger原因。江苏以国家优先发展工业的政策为先导,利用资源和产业的相对优势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招商引资的政策,使外企与江苏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企业集聚效应,对IBT具有较强带动作用;而IBT的发展使更多的外国商务人员利用江苏企业集聚效应的优势,让企业纷纷入驻本土以降低成本,从而带动了外企数量的增加。

就浙江而言,在10%的显著水平下IBT与外企数量、外企数量与IBT之间均拒绝了原假设,说明IBT与外企数量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即IBT带动了外企数量的发展,外企数量也促进了IBT的进步。在10%的显著水平下外商投资与IBT拒绝了原假设,说明外商投资是IBT的单项Granger原因。浙江的外企投资集中程度较高,既拉动了入境商务客流量增长,也不断带动了外企数量的增加;浙江企业“走出去”的能力较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贸易顺差,使得IBT外商投资的作用不明显。

(四)FDI与IBT相互带动作用分析

由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以得出FDI与IBT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FDI拉动IBT的增长,IBT促进了FDI的发展。但是,两者之间的相互带动作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利用OLS回归系数法算出IBT和外企数量、外商投资和IBT的两组数据弹性系数,以判断三地FDI与IBT的相互带动关系。从表6可见方程R2值均在08以上,表明方程拟合度较好。

1.IBT拉动了企业数量的增长。从弹性系数可以看出IBT对江、浙、沪企业数量的弹性系数分别是04273、03164、06515,即IBT每增长1%,江、浙、沪的企业数量分别增长04273%、03164%、06515%,可以看出IBT对江、浙、沪企业数量增长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说明企业数量的增长加速了企业人员间的流动,入境频次的增多为IBT带来了稳定的客源市场;IBT越发达越会吸引更多的入境商务游客,而入境商务人员旅游的过程也是其间接考察市场发展前景和预估投资风险和收益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入境商务人员对投资者的转化率,进一步促进了企业数量的增长。

2.外商投资带动了IBT的发展。从弹性系数可以看出外商投资对江、浙、沪IBT的弹性系数分别是07316、05532、08622,即IBT每增长1%,江、浙、沪的外商投资分别增长07316%、05532%、08622%,可以看出外商投资对江、浙、沪IBT的带动作用明显,说明外商投资力度越大,跨国企业建设越多,越能带来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而通过借鉴外商一些切实可行的技术和理念,既弥补了硬件设施发展的不足,也为IBT的发展提供了多方位的保障。从技术层面而言,完善入境商务旅游的设施和接待能力,不仅促进了入境商务旅游深层次的消费,也增强了外商投资对入境商务旅游的带动作用。

对比江、浙、沪IBT对外企数量和外商投资对IBT的弹性系数,可知IBT对外企数量的弹性系数小于外商投资对IBT的弹性系数,说明IBT对外企数量的拉动作用均小于外商投资对IBT的拉动作用。江、浙、沪经济一体化已具雏形,依赖其规模性的工业基地,过硬的科学技术水平,尤其是发挥杭州湾大桥等重点交通设施的疏散枢纽作用,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政府对外商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视程度不断得到深化,招商引资的政策不断优化,从而促进了外商投资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带动了IBT的发展;沪宁杭对引进资本数量的重视使该地区对外商投资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从而在发展IBT的过程中也过度关注吸引外商投资,致使IBT对外企数量的拉动作用小于外商投资对IBT的拉动作用。

三、各地FDI和IBT互动关系对比

格兰杰因果分析表明上海的IBT是外企数量的单项格兰杰原因,外商投资与IBT互为因果关系;江苏和浙江的IBT与外企数量互为因果关系,外商投资是IBT的单项格兰杰原因。由弹性系数可以发现IBT对外企数量的弹性是沪>江>浙,外商投资对IBT的弹性是沪>江>浙,即IBT对外企数量和外商投资对IBT均有带动作用,但这种带动作用存在地区差异性。

上海是我国的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跨国公司比较多,商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频繁,使得上海IBT发展具有独特优势[6]。也正是因为上海IBT发达,激发了商务人员对市场的敏感度,提高了入境商务游客的转化率,带动了企业数量的增长;相反的,上海的GDP、基础设施、平均工资等综合实力最强,其吸引外资投资企业最多,也促使商务人员入境交流和考察频率最多,对商务设施的依赖程度较高,促进IBT发展的弹性在三个地区也是较高的(见图1、图2、图4)。

江苏在工业基础、科学技术、对外开放程度、交通等方面占据优势[7],使其在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强于浙江;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较多,在江苏形成了规模大、a量高的企业集聚现象,造成了商务人员入境的实地考察次数较多,带动了IBT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外商投资对IBT的弹性系数比浙江高;而IBT的发展让江苏依赖这些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外企入驻本土,增加了外企数量,使得IBT对外企数量的弹性较浙江高(见图2至图6)。

浙江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注重轻工业等消费产品的生产,在本土占有较大的市场,使得对外商投资的依赖程度小,造成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比上海和江苏少,外商投资对IBT的弹性系数较上海和江苏弱;相反,因为浙江的自主创新和开阔市场的能力强,使其招商引资的能力不足,企业未能达到规模效应,造成IBT的发展对外商投资和企业数量增长的带动作用较上海和江苏弱。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江、浙、沪的FDI和IBT为对象,选取1995-2014年两个时间序列的三个指标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弹性系数分析等方法,对江、浙、沪FDI与IBT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各地FDI与IBT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对其互动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1.协整检验说明江、浙、沪的FDI与IBT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分析说明了各地的FDI与IBT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但FDI与IBT的互动关系存在地区差异性:上海的外商投资与IBT互为因果关系,IBT是外企数量的单项格兰杰原因;江苏、浙江的外企数量与IBT互为因果关系,外商投资是IBT的单项格兰杰原因。

2.弹性系数分析表明IBT对江、浙、沪企业数量的弹性系数分别是04273、03164、06515,外商投资对江、浙、沪IBT的弹性系数分别是07316、05532、08622,两者相比较发现外商投资对IBT弹性系数高于IBT对外企数量弹性系数,说明外商投资对IBT的带动作用高于IBT对外企数量的带动作用。

3.对比各地的FDI和IBT的关系,发现上海的IBT是外企数量的单项格兰杰原因,外商投资与IBT互为因果关系。浙江、江苏IBT与外企数量互为因果关系,外商投资是IBT的单项格兰杰原因。江苏、浙江以企业发展为重心,对外“招商引资”的政策出台较多,IBT对吸引外商投资的效果不明显。

IBT与FDI相互带动作用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地区之间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IBT与FDI的相互带动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IBT和FDI的有效政策是三地FDI和IBT提升的重要路径。

1.加强与周边省区的合作,促进优势互补。江、浙、沪IBT与FDI之间促进作在三地有着不同的效果,江苏、浙江应加强与周边地区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依托上海的依托作用扩大旅游的辐射范围;加强江苏、浙江彼此之间的交流,江苏应学习浙江中小企业灵活多变的自主创新和开阔市场的能力,浙江应该学习江苏企业外向型经济模式和企业规模效应,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激发外国商务人员的兴趣和关注,提高入境商务游客对投资者的转化率,从而带动FDI的发展,促进两地FDI与IBT的互惠共赢。

2.加大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发挥IBT战略性地位。格兰杰因果检验说明了IBT对FDI(外企数量和外商投资)均有带动作用,但也存在地区差异性,上海IBT对FDI的带动作用相对于江苏和浙江较为明显,江苏、浙江FDI对IBT的带动作用相对于上海较为明显,弹性系数分析表明外商投资对IBT的带动作用大于IBT对外企数量的带动作用。这就要求江苏、浙江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外企的投资,跨国企业纷纷建立起来,从而带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外溢效应,不断完善入境商务旅游的相关设施,提高其接待能力而带动IBT的发展;通过IBT的发展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从而激发入境商务游客的兴趣,刺激其加大投资力度,促进FDI的增长。

3.增强FDI与IBT两者的良性互动。FDI的增多使入境商务人员数量不断增长,旅游目的地应利用这个广阔的商务客源市场,抓住商务人员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带动IBT的发展;IBT也可以直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这一渠道,着重完善与商务旅游相关的设施设备,提高商务旅游整体的接待能力,提升外商对目的地的印象和感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从而吸引入境商务游客的投资兴趣,促进其转化为外商投资者。

商务旅游论文:三亚体育项目融入商务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三亚除了休闲度假的游客外,也不乏以商务活动和体育运动为目的地的客人,尤其是参加会议的客人,增长迅速。三亚坐拥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三大海湾,各大高端酒店林立,完备的配套设施及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体育旅游和商务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然而商务游客作为出行比重较大的游客类型,在三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本文将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结合商旅游客特点以及三亚体育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出几款将体育旅游融入商务旅游的产品,为三亚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亮点。

关键词:体育旅游;商务旅游;发展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继国际旅游岛概念提出之后,三亚市作为人们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不断发生着变化,尤其在双修工程开启以来,整个市容市貌逐渐向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城市靠近,干净、整洁、舒适、安全成为三亚市的新标签。这些变化也吸引了更多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除了休闲度假的游客外,也不乏以商务活动和体育运动为目的地的客人,尤其是参加会议的客人,增长迅速。三亚坐拥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三大海湾,各大高端酒店林立,完备的配套设施及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体育旅游和商务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然而商务游客作为出行比重较大的游客类型,在三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根据中国人健康大数据调查显示:中国人口中患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的均超过1亿,而超重或者肥胖症人员高达2亿人,这其中就有76%的人员为白领,而白领就是商务旅游的潜在游客,也就是说商务游客大部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它将体育运动和旅游结合起来,达到身体和身心都得到释放的效果。目前,三亚通过世界青年帆船锦标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高尔夫欧巡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昆仑决等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以及“三月三”、“军坡节”等民族竞赛迅速提升了三亚作为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然而真正以体育旅游前往的客人并不多。基于这一背景下,笔者认为若将体育旅游融入到商务旅游产品之中,既能增加商旅游客的数量,同时也能充分发挥体育旅游资源,从而推动三亚市旅游业的发展。

一、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1.优势:体育旅游产品丰富

随着三亚市休闲体育的蓬勃发展以及各项国际赛事在三亚落户,市政府也看到了三亚作为体育旅游目的地的潜力,并投入2.8亿以奥运场馆要求为标准建立了三亚市体育中心,以期待吸引更多的部级运动队前来集训,提升三亚作为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声誉。此外,三亚目前拥有三亚鹿回头公共游艇码头、三亚半山半岛帆船港、三亚鸿州国际游艇会码头、三亚亚龙湾游艇会码头、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五大游艇码头可用于支持海洋类体育项目,共计泊位792个,另有300个泊位正在规划建设中。可停靠50―200尺不同长度的游艇帆船。且每一个游艇码头都有相关的吃住行健身等配套设施,尤其是半山半岛帆船港,配有游艇俱乐部、咖啡馆、品质餐厅酒店、购物街、游泳池、网球场、健身房等设施,并吸引了帆船学校以及相关媒体落户。它承接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海南省环岛帆船赛等著名赛事,同时吸引了沃帆赛船队、美洲杯帆船赛“中国队”等著名帆船赛事参赛队在此集训。此外三亚的大海拥有清澈的海水、丰富的海底生物以及东岛、西岛、蜈支洲岛等美丽的岛礁、潜水、冲浪、海钓、海上游泳等运动一直备受欢迎。陆地类运动方面,自双修以来,市政府先后修建了临春岭公园、东岸湿地公园、红树林公园、金鸡岭桥头公园等多处场地供市民健身休闲,公园建成后也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临春岭经常迎来大批远道而来的登山爱好者,爬山的人们络绎不绝。三亚的椰风海韵自然景观以及徐徐海风常适合骑自行车以及慢跑,在海南岛环岛自行车赛、环三亚自行车赛、三亚马拉松赛的Ф下,自行车及慢跑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丰富的体育项目以及各类比赛为吸引体育及商旅游客提供了保障。

2.劣势:体育旅游软服务仍有欠缺

尽管三亚在体育设备的硬件配备上非常给力,但后续服务环节却明显跟不上节奏。一是设备维修养护技术欠缺,帆船游艇以及码头一旦零部件出现问题大都需要从国外购买邮寄,导致维修时间长,费用高,许多自行车爱好者反映找不到自行车修理点。其次相关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码头管理主要靠引进外籍人才,而帆船游艇船长水手等大部分都是原来在渔船上工作过的人,专业人才相当缺乏,目前三亚的各大高校已经在着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但仍需时间。

3.机遇:体育项目融入商旅产品有市场

为了了解商旅游客对三亚体育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印象以及参与体育运动的期望度,笔者对前往三亚的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在各酒店前台发放问卷,利用客人在等待办理入住的空隙引导其填写问卷,选择酒店的时候以商务型酒店为主,锁定问卷调查对象范围;同时利用旅行社、酒店销售的微信资源,采用微信扩散的方式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419份,有效问卷402份。由于调查锁定了对象以商务游客为主,通过搜集的数据发现游客出游的目的有63%的客人是为了出差,其中白领占72%,年龄集中在30-50岁,亚健康比例高达68%。问及如何度过差旅时间时,有28%在酒店度过,30%有外出闲逛,42%则安排了活动。对三亚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显示游泳、潜水、快艇等海上运动项目被大多数人所熟知;高尔夫、帆船、沙滩排球等运动大家都有所了解,而竹竿舞、射弩、押加等本地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知道的人非常少。参与度较高的项目也以了解程度较高的游泳、潜水、快艇等为主,高尔夫帆船次之、民族体育项目最少。想参与的项目则以帆船、民族体育项目占比较高。未参与的原因中由于价格问题占比27%,时间问题占比34%,35%的则是由于不了解无渠道的原因未参加。

通过对以上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商旅游客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高。二是三亚体育目的地形象还未在游客心中建立。可以从游客了解的体育项目中体现,大多数熟知的体育项目仅停留在游泳、潜水、快艇等休闲项目上,而高尔夫、帆船、沙滩排球等竞技型项目了解不够深,而恰恰三亚在这些体育项目上举办过国际性的大型比赛。三是普及各项体育项目有助于提升参与率。

4.挑战:推动特色体育旅游产品平民化

三亚2016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6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4亿元,分别增长10.1%和17%;入境游客止跌回升,达到43.6万人次,增长22%。然而帆船码头、高尔夫球场等营利性体育项目俱乐部大都出现运营困难、亏损等状况。可见商旅游客的体育项目消费能力未被充分挖掘,导致部分体育运动场所闲置率较高。由于长期以来高尔夫球场都是仅凭旺季4各月的收入勉强支撑经营,而淡旺季的运营成本均一样,为了开源节流,2016年三亚六家高尔夫球场召开新闻会宣布抱团轮休4个月。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游艇帆船俱乐部及其租赁公司上,各大游艇码头的船艇除了接待业主客人,大都处于停泊状态,没能充分利用。除了淡季客源少的原因之外,高尔夫、游艇、帆船等项目一直以高端轻奢等词语标榜自己,让此类体育项目在大部分民众严重变得渴望而不可及。

二、方案设计

1.高端轻奢商旅产品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电话会议、视频会议逐已经遍及各大公司,会议性出差越来越少,商务洽谈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重要的项目合作时,除了初步的电话沟通,面对面交流更显诚意,能给彼此留下更深的印象,建立感情,从而为洽谈成功奠定基础。体育项目不仅能为游客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展现一个人在行动、思维、细节等各方面的特点,为是否加强彼此间的合作提供人格方面的参考,合作往往建立在人与人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在各类体育项目中,帆船出海、高尔夫私密性强,灵活性较高,有充分的时间可用于沟通交流,同时不会让氛围显得严肃凝重,能够在运动过程中逐步达成合作意向。此种方式适用于高端客户以及该体育项目的爱好者。

2.团体趣味商旅产品

三亚湾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建成之后,专业的会议设备与服务,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5800平方米的无柱展厅吸引了许多大型会议团前往三亚,他们的会议内容主要以奖励性的年会为主,而方式大都停留在聚餐加文艺晚会、同时在晚会中穿插抽奖的传统模式上,其余时间则自由活动,尽管有些文艺表演节目由员工自行排演,但仍有一大部分员工只是等待开奖的观众。竹竿舞、射弩、押加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三月三”系列体育项目以及沙滩排球、登山比赛等运动如果能增加到团体性会议之中,则能大大丰富其会议内容,增强趣味性、提升团队凝聚力。

3.青春刺激商旅产品

作为会后的一种休闲运动,轻松、刺激、有挑战性是不错的选择,冲浪、潜水、海钓都具有这类特性。这类运动锁定的对象则以小型公司短暂性的公务出差的客人,他们往往逗留时间较短、年轻有朝气、喜欢刺激,忙完公务后如有时间会寻找富有挑战性的运动,而冲浪、潜水就非常符合这群人的喜好,此外此类运动还能达到释放压力、放飞自我的特点。

三、发展建议

1.引进大型企业入驻三亚

大型企业的入驻可以吸引大量高端商务游客前往,他们或参加会议、或洽谈合作,为带动三亚商务旅游的发展提供动力。作为旅游城市的三亚,不适合引进加工制造等第二产业,但农业、养殖业、服务、高科技等及时或第三产业非常适合,尤其是农业、养殖业。三亚有着优越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如春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可以引进不同的研究机构对各类植物进行研究。同时将研究基地规模扩大与旅游观光体验结合起来,并融入田间漫步、骑行、采摘比赛等体育项目丰富旅游内容。由于三亚自身发展限制的原因,在服务、信息技术等第三产业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市政府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服务不断吸引各行服务企业入驻,为推动商务旅游的发展注入新血液。

2.提高商务旅游策划服务水平

的策划方案是吸引商旅游客的首要因素,只有策划方案被客人认可或吸引的时候,才会有后续深度商谈的机会。品质的服务水平则是留住商旅游客的重要条件,商务旅游不同于休闲度假旅游,它是反复性长期性的,只要企业存在,就有商务差旅的需求。对于选择性极强的会奖游客来说,服务品质堪称决定性因素。目前,三亚拥有专门从事会展服务的企业20多家,具备接待中大型会议能力的酒店约120多家,会议场地总面积超过20万平米,多家酒店拥有单体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无柱大厅,可一次性承接多达6500人的大型会议,硬件设备已经相当完备,如何有效利用并融入三亚独具特色的各类体育项目,提升商务旅游的创造性、趣味性、新颖性和挑战性则是各会展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各会展服务企业可通过学习国际知名会展公司的先进经验提升自己服务水平,同时三亚市也可通过引进国际知名会展公司的方式拉动三亚市会展服务业的整体水准。

3.加强酒店与体育旅游项目的联动

高尔夫酒店、游艇会酒店是酒店与体育旅游点结合最直接的方式,但存在体育项目客源有限单一的情况,单独的一个酒店不足以支撑整个体育项目的充分利用率,而只能作为其配套设施,因此必须加强与三亚市各大商务酒店、旅行社联动,挖掘每一位潜在的客人。一是体育旅游产品与商务酒店客房捆绑销售,直接带动体育旅游消费,同时增加个体育旅游产品的曝光度。二是利用旅行社销售平台及其资源整合的优势,将体育旅游产品融合到旅行社旅游线路之中,带动体育旅游消费。

4.推广普及三亚特色体育旅游产品

根据前文的调查结果,商务游客参与体育运动与其了解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游客了解程度越高,参与程度就越高。因此推广普及三亚特色旅游产品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需要努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帆船、游艇、高尔夫等高端体育旅游产品大众化,帆船游艇在新西兰等沿海国家属于非常平民、群众十分爱好的运动,三亚如何使其大众化需要在码头建设、游艇管理、海上旅游航线管理、游艇制造等各方面下功夫。二是推广民族文化体育运动,民族特色文化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三亚千古情景区凭借黎苗特色风景及黎苗传说故事编排的演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其中就有竹竿舞表演。如果能将竹竿舞、射弩、押加等民族特色体育运动作为游客的一种体验项目进行推广,势必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商务旅游论文:国际旅游岛商务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

[摘要]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凭借其天然的自然环境优势,吸引了大量商务旅行游客,博鳌亚洲论坛、海天盛筵等国际盛会更是将商务旅游产业推向新的层次与高度。本文将对国际旅游岛商务旅游产业的优势、不足、如何更好地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商务旅游;国际旅游岛;发展

一、商务旅游的概念

商务是广义的概念,是指一切与买卖商品服务相关的商务业务;狭义的商务概念即指商业或贸易;商务活动,是指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而从事的各类有关资源、知识、信息交易等活动的总称。“旅游”从字义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从一个地方去往另一个地方以达到自己预定的目的的过程;“游”是外出游玩、参观,即在达到目的的过程的同时开展休闲活动。商务旅游即是指以商贸活动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观光、娱乐、旅行活动。它以商务活动为主,通过观光娱乐等旅游活动,促成商业目的的达成。根据商务旅游的特点,可以将其市场划分为四大类。

(一)公务差旅:是最原始的商务旅游形式,是指离开公司所在地去出差拜访客户、洽谈合作、开拓市场等,它以公务活动为主要目的。公务游客为了维护公司形象,对住宿、餐饮、会谈场所等方面的要求较高,消费水平高。

(二)会议旅游:是指以开会为主要目的,同时借此机会组织与会者旅游观光。它包括各类年会、培训会、论坛、研讨会等。会议游客比一般观光游客的消费水平高,逗留时间较长;会议的计划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可预见。

(三)奖励旅游:一般是当公司营业额达到或超过预期时,对其表现的员工、经销商、商等进行奖励的一种方式,以此来提高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奖励旅游多属于团队旅游,人数较多,因此成本较高,公司为节约成本一般会选择在旅游淡季进行。由于奖励旅游者的食宿、交通费用都由公司支付,每个游客手中有更多的钱用于其他消费购物,是一项具有潜力的高消费群体。

(四)展览旅游:是主要指参加大型博览会或展览会,同时在展前展后参加游览观光的旅游活动。展览会是指将集中许多类似的产品、服务项目放在同一个地方,供客人参观、选购,便于客人了解和购买。展览活动的时间每年相对比较固定,很少受到季节和气候的影响;但是对展馆的设施要求较高。

二、国际旅游岛商务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具有良好的政策背景和资源优势。海南省自建省以来,旅游业就一直是省委省政府重点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国际旅游岛规划建设纲要》中也明确提到要“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海南省委省政府则把会展经济列为“十三五”规划的十二项重点产业之一,海南商旅产业将面临新的加速发展机遇。同r海南为中国第二大岛屿省份,热带季风气候使得它拥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拥有国内的热带山地、热带温泉、热带森林、热带岛屿文化和滨海旅游资源,形成了著名的火山口地质公园、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呀诺达热带雨林、亚龙湾森林公园、天涯海角、南山佛文化苑等旅游景点,还有以黎、苗、壮、回等36种少数民族构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二)新元素不断融入商旅市场。随着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增加,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已经不再能满足商旅客户的要求,“商、养、闲、情、奇”成为旅游行业的新要素。商”即本文所说的商务旅游;“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旅游新需求、新要素;“闲”是指休闲度假,包括乡村休闲、都市休闲、度假等各类休闲旅游新产品和新要素;“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新业态、新要素;“奇”是指探奇,包括探索、探险、探秘、游乐、新奇体验等探索性的旅游新产品、新要素。

(三)日趋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航运方面,现有的凤凰机场、美兰机场所开通的国内外航线均已达到上百条,可直达国内外许多城市,其旅客吞吐量也已突破千万大关,同时两大机场还在扩建,预计旅客通行能力分别为2500万人次/年和2000万人次/年。此外,博鳌机场也已经建成通航,为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召开提供了极大便利。铁路方面,西线高铁去年年底正式通车,与东环高铁相接,形成环岛,同时每个机场均设有高铁站,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在岛内的出行。而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及建设与大陆相连,将进一步方便游客进出岛。

(四)高端盛会助推商旅市场发展。近年来,国际马拉松比赛、在沃尔沃帆船赛、世界小姐大赛、环海南岛大帆船赛等国际顶尖赛事的成功举办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世界旅游旅行大会、金砖四国峰会、海天盛筵等会议会展的带动下,三亚商旅市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客户的青睐,从而助推了商旅市场的发展。

三、国际旅游岛商务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缺乏统一管理。除了海口设有专门的会展局以外,其他市县并未设立会务部门,尤其是会展活动较多的三亚,举办大型活动时一般参与的部门都很多,多头操作,大型活动的组织机构都是临时搭一个班子,无法做到持续性和稳定的战略规划和落实,有些活动是当年做了当年了事,谈不上什么持续效益。另外、政府、企业不顾当地经济发展实情,盲目追求轰动效应,投资大量的硬件设施,过分追求品质次、大规模,从而导致重复投资以及资源浪费。

(二)缺乏专业的商务管理公司及人才。商务管理公司是商务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商旅产业国际化的重要体现。目前,海南商旅活动组织执行主要由旅行社、会展公司、会议酒店负责,提供该类服务的旅行社、会展公司众多,为了争取客户,常常以压低价格为筹码,导致商旅市场出现恶性削价竞争,严重影响了海南商旅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商务旅游专门人才需要英语精通、组织协调、产品策划及应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海南此类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一般只能够承担简单的订房、安排晚宴、接送机等低端服务,没有能力针对客户进行核心策划,具体的活动策划和开展,都是客户自己聘请上海、北京等地的国际会展公司来安排。企业投入巨资在召开商务会议,希望借助会议达到增进员工感情、凝聚团队,激励员工的目的,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团队,导致会议无法达到客户预期目的。

(三)市县之间交通壁垒。虽然岛内高铁和高速公路对海南来说都相对完善,但由于政策原因,海南一日游车辆不能跨市县运营。如果要去“大三亚”其他县市旅游,就要另外预订车辆,不仅总是订不到统一型号的车,价格还贵。

四、国际旅游岛发展商务旅游产业的对策

(一)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商务旅游的发展。对待商务旅游,海南省政府应从从长远利益出发,从商旅产业作为拉动海南产业结构转型、推动海南社会文化发展、公民素质进步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政府要为发展商务旅游提供及时推动力,要选择高端商务活动,继续扩大海南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影响力,为本地带来更多的市场连锁效应。此外在机构设置和M织建设上,可专门设置商务活动服务机构,加强政府和企业间的沟通。

(二)加快培养商务旅游专业人才队伍。为推动和壮大商务旅游产业发展,海南应积极利用地方高校加快培养商务旅游专业队伍,加大对国际商旅产业的翻译、服务及接待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国际商旅产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并注重国际商旅专业人才的引进,推动海南国际商旅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为商务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不断提高商旅服务策划及组织专业化程度。

(三)强化内功深挖商旅市场潜力。海南应该积极开展外部合作,与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商旅服务发达的城市建立联盟,力求构建商务旅游城市一体化的高端品牌,开启商旅市场合作模式。除了与外部积极展开合作,海南还应深挖商务旅游市场潜力,不断强化内功,可以通过编辑出版旅游指南的方式,将海南商务旅游的独特优势、的商旅服务酒店、商旅服务企业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为潜在目标客户展示海南商旅接待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同时还可以深度介绍海产美食、温泉养生、雨林探险、黎苗文化等产品,为高端定制游客提供参考。

(四)深挖旅游资源,丰富商旅产品。要把产品做好,首先还是对商务旅游产品进行“包装”,要深入研究商务客户的特点,可以通过各类赛事、讲座、拓展、媒体参与、主题展览、活动周等把产品推销出来。再则,在信息化时代,应该积极将微信、微博、APP等微媒体、自媒体元素渗透到商务旅游的运营中,实现与信息化的接轨。要充分围绕海南旅游资源、气候资源、农业资源等特色资源,发展以旅游、热带农业、海洋、邮轮游艇、低空旅游和高尔夫等为主题的商旅产品,并大力培育国际商旅品牌,推动三亚商务旅游向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把商务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上聚人气、展形象、扩影响、增效益的重要产业载体。

商务旅游论文:商务旅游市场的拓展方式及问题研究

[摘要]商务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针对目前我国商务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文章通过对商务旅游市场的市场类型和游客特点两方面进行分析,借鉴国外一些旅行社在商务旅游方面成功的经验,提出一些个人在商务旅游市场的拓展方面的见解。

[关键词]商务旅游;市场特点;拓展方式

商务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前景。根据调查发现,最近一年,全球会议旅游收入已经高达2000多亿美元,而且一直保持着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世界的商务旅游速度增长迅猛,以至于我国近几年在商务旅游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平均每年会在商务旅游上支出100亿美元左右,且以每年20%的速率增长,这样巨大的潜在市场已经引来了许多国外旅行社的投资。然而,目前我国在商务旅游方面有着很大的欠缺,我们现在开拓国内商务旅游市场势在必行,所以我们要对商务旅游市场进行和系统的分析。

1商务旅游的含义

商务旅游是指那些经常来往于世界各地去洽谈业务、办展览等事务的客人,他们在进行商务行程期间,所有的订房、订票、订展位等事项都交由旅行社来办理,但他们不是来旅游的游客,而是来进行商务活动的商人,这种主要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便叫作商务旅游。国际商务旅游产业峰会于2004年5月23日在北京举行,大会认为:商务旅游是指商务人士在商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旅游消费行为。除了传统的商贸经营外,还包括参加行业会展、跨国公司的区域年会、调研与考察、公司间跨区域的技术交流、产品会以及公司奖励旅游等。

通常来说,商务旅游又叫作商业旅游,主要是以商业为目的,是一种将旅游、观光、商务三者融为一体的旅游形式。商务旅游综合消费了旅游、服务和商品等三项产品。商务旅游并不是简单地帮助游客预订酒店、预订门票等这些简单的事项,而是需要为游客提供具体的、丰富的、全套的旅游方案,要能够为商务旅游者提供咨询服务、能够为商务旅游者降低花销、尽可能地为商务旅游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2商务旅游的分类及特点

传统的商务旅游市场可分为三大市场,分别为一般商务散客旅游市场、会议旅游市场和奖励旅游市场。

21一般商务散客旅游

一般商业散客的商务洽谈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特点化,这类商务散客一般会在大中型城市进行开会、住宿、观光等活动,所以这些商务旅游者的活动范围也就比较固定,比如:开会所在地、附近乡镇等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市场的发展。

22会议旅游

会议旅游一般是指会议的主办方借着开会的空隙组织会议的参与者进行旅游活动的一种旅游方式。商务会议一般包括企业年会、董事会、学术论坛、展览会等。而按照会议目的可以划分为协会会议、公司会议、政府会议、宗教会议等。

一般情况下,会议旅游的特点极其明显:①会议旅游人员比一般的旅游人员消费水平偏高,具有可观的购物能力:②会议旅游者会较长时间在此地逗留;③会议旅游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规划性,通常都是在旅游淡季举办;④即便是气候不理想、不在旅游季,也不会影响到会议旅游的安排;⑤会议旅游一般都会选在经济实力很强的大中型城市举行,比如:北京、上海、重庆等地;⑥会议旅游,最重要的就是会议,所以会议旅游者一般不会有时间来对旅游进行规划,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旅行社来帮会议旅游者进行系统的规划,这个时候,旅行社的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3奖励旅游

奖励旅游是指员工在职期间因工作、表现优异而获得由公司出资的免费的外出旅游的旅游活动。奖励旅游也有其特点:①大多数情况,奖励旅游的人数较多;②一般会选择淡季出游;③奖励旅游者在住、行、游玩方面花销会偏大,因为不需要旅游者自己花钱,所以,旅游者会有更多的钱能够用来购物,所以奖励旅游是一个有潜力的高消费团体;④奖励旅游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来旅游,一般情况来说,奖励旅游者普遍会携带一部分工作来旅游,所以奖励旅游者会相对比较需要旅行社的帮忙;⑤奖励旅游的目的地一般会是那些名气大、耗资大但是本地人一般不会去的旅游地。

3拓展我国商务旅游市场的对策

我国的商务旅游起步晚、市场小且缺乏相关经验,国内大多数的旅行社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的商务旅游模式,只做到了简单地代买票和预订酒店这一层面。商务旅游的源头多为各大企业员工,因此一些商旅管理公司通过直接外包管理的方式占领了商务旅游市场的重要区域,比如携程旅行网、国旅运通、锦江国旅等。而国内的旅行社面对如此巨大潜力的市场却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此,要发展我国的商务旅游,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31继续探索与国外大型旅社的商务旅游的合作模式

目前,中国不乏和国外旅行社进行商务旅游的战略合作,比如:中国国际旅行社和美国运通的合作;康辉和罗森布鲁斯的合作等,目前,这两个合作都是以商务旅游为目的的战略合作。这些国外的旅行社都有一套成熟的运营模式,可以通过和国外旅行社M行战略合作来学习商务旅游的运作模式,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运行模式,在今后成功地占领国内大部分商务旅游市场。

32重视商务散客旅游市场

目前大多数旅行社存在着“重团队轻散客”的现象,普遍认为团队客人的利润大于散客客人。但实际上我国团队旅游只占到了市场的30%,其他均为散客,而这种情况在商务旅游市场也大量存在。如果旅行社能够重视商务旅游的散客市场,提升散客服务的功能,则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占得先机。

33多方位协助商务旅游者的差旅活动

因为绝大多数商务旅游的购买者为企业,这决定了商务旅游不仅仅需要订机票和订酒店,还需要透过企业管理的内部,为企业的差旅活动提供良好的建议。比如:在企业采购商务旅游产品的时候,能够协助公司降低成本等。还要能够对企业的旅费提供合理的解决方式,能够帮助企业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意见。

旅行社可以专门针对商务旅游者的特点设计一些活动方案,比如,可以在帮助客人安排好住宿、订票等初级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参观游览项目,使商务旅游者在商务活动之后能够对当地有一定的了解,让商务者既不耽误商务事项,又不会在商务过程中过于单一和乏味,从而让商务旅游者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有助于激发商务旅游者在今后的休闲旅游活动时能够再次选择该目的地。

34加大宣传

针对商务旅游普遍存在回访率高的特点,旅行社可以进行促销性宣传,进行多方位的宣传,以此提高我国商务旅游的知名度,这样将会提高商务旅游者的初访率,进而提高回访率。旅行社可以与政府合作进行宣传,也可以进行广告投资,将广告投放在高铁、邮轮、高速公路上,甚至投放在跨国航班上,让商务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商务旅游产品,增强宣传效应。

35关注国内市场,国际、国内市场并行

目前我国旅行社的主要收益来自出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市场大部分以亏损状态在维持,所以,主要针对于国内市场的旅行社已经开始逐步把经营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以至于弱化了国内市场的存在。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国际旅游市场存在着42亿美元的潜力,而国内旅游市龃嬖谧200亿美元的市场,国内旅游市场是国际市场旅游的5倍左右,国内旅游市场拥有着潜在的巨大商机。所以国内旅行社要把目光放长远,把握时机,为国内旅游市场做好准备,以实现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双赢局面。

4结论

目前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状态的市场规模。这一市场的相应规则也还没有成型,存在着巨大潜力,虽然已进入者和潜在的进入者数量很多,但没有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发展不成熟,人才储备也不足。为了能够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地位,必须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商务旅游。

商务旅游论文:商务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摘要:IPA方法是测度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上海徐家汇商务旅游区游客满意度的实证结果,构建了徐家汇商务旅游区发展的优劣矩阵图。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徐家汇商务旅游区环境质量与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务旅游;游客满意度;IPA;徐家汇商务旅游区

一、引言

1、商务旅游的内涵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各地区、各企业的商务、贸易与投资等活动越来越频繁,给各国的商务旅游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环境。商务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旅游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一个地区商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尽管商务旅游自身发展迅速,但对其理论层面的研究相对滞后。在中国,商务旅游是一个近年来才从国外传入的概念,还没有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将商务旅游定义为:出于商业的目的,人们到达并非居住地停留的活动。早期的研究认为:“商务旅游又叫商业旅游,是以经商为目的,把商业经营与旅行、游览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联邦德国出版的《旅游经济手册》中,将商务旅游定义为:“商务旅游是指所有因职业原因进行的旅行。”也有人认为,商务旅游是指参与者以商务为主要目的,旅行为其手段,游览和娱乐为其辅助活动的旅游,一般包括会议旅游、奖励旅游、大型会议和展览,统称为MICE业务。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商务旅游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扩展。商务旅游活动通常涵盖了商务洽谈、投资考察、商务视察、贸易展览、商务会议、科技文化交流以及随之而来的住宿、餐饮、交通、游览、休闲、通讯等活动。

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商务旅游目的地。我国每年商务旅行及酬酢支出高达103亿美元,约占亚洲商务旅行市场的17%。上海、广州、北京、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先后举办了多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和节事活动,显示出作为亚洲具潜力的商务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优势。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将进一步繁荣。

2、商务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

商务旅游可以推动目的地经济的发展。商务旅游者的消费可以增加城市和旅游企业的收入,创造就业机会,为本地经济带来乘数效应,这是其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活力的直接推动。同时,商务旅游能促进外界对该城市或地区的投资,商务活动是独立于旅游业之外的产业部分,但其社交活动以及其对闲暇时间的处理却带有很强的旅游性质。因此,一个城市或地区商务旅游的发展能够带动交通、餐饮、娱乐,休闲,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充分整合城市游憩景观环境,增强城市商务设施与游憩环境设施,做强商务旅游,促进城市服务产业统筹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与特大城市服务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产业领域。

二、商务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评估方法

商务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成功与否,最终评判权在于游客。游客越是满意,商务旅游目的地就越能繁荣和发展。对商务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研究在于揭示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及其对旅游过程的满意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重复旅游活动,并影响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人际传播,进而影响潜在客户群体市场的涨落。因此,旅游者商务旅游满意度研究,对都市地区以商务旅游为主要目标的目的地的发展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根据Kozak(2001)的总结,对目的地满意度的评估主要有4种方法:“期望值一表现”、“重要性一表现”、“表现”和“驳斥矛盾法”。4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期望值一表现”法指顾客在其消费产品、服务等之前已经对其有了一定的期望值,如果实际消费的结果超过了这个期望值,他就会感到满意,这种顾客满意度衡量方法,明确了满意和不满意之间的界限。“重要性一表现”法是从“期望值一表现”法演变而来的,它将观测变量的重要程度及该变量的表现结合起来,为决策者提供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基础。因此,“期望值一表现”与“重要性一表现”法对商务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调查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也有一些研究成果指出这两种最常用的调查顾客满意度的方法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及时种方法中顾客期望值很难量化衡量,且期望值本身也在不断变化;第二种方法中表现好与不好需要确定界定标准等。

实践中,“重要性一表现”法,即IPA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的使用更引人注目,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及时步,确定所要考核的观测变量和考核分值范围;第二步,分别确立各观测变量的重要性(I)及其表现(P)的分值,画出有刻度的IP图(见图2)。第三步,分别求出观测变量重要性及其表现各自的总平均数(Grand Mean)和中值(Median),并且找出以上两个平均数在IP图中的确切交叉点。然后,基于该交叉点进一步画出一个十字架,横轴代表重要性(I轴),纵轴代表实际表现(P轴),于是,IP图的4个象限便清晰的显示出来了(见图1)。第四步,分别将各观测变量,根据其重要性和表现的实际得分,逐一地定位在4个象限相应的位置。第五步,分别对4个象限的观测变量进行分析。

三、上海徐家汇商务旅游区的IPA分析

1、商务旅游区的发展及面临的困境

徐家汇是上海市区西南门户,是市区连接郊区,并通往江、浙等省的交通枢纽。交通结点使徐家汇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聚之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交通区位优势。徐家汇汇集了3条轨道交通线路,60多条公交线路以及旅游专线和内环高架,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立体交通网络,是上海正在加快崛起的城市商务副中心。预计到2010年,地下轨道交通之间换乘、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换乘、以及直达枢纽站的日客流总数可达50万人次以上,其重要性、枢纽性相当突出。此外,上海体育馆是上海最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与周边长三角地区多个旅游目的地直接互动,更加强了徐家汇与长三角地区的旅游集散功能。

按照建设新型现代化商业城区的发展战略,徐家汇旅游区已经建成一批现代化的大型商业设施,如港汇广场、美罗大厦等摩天商务写字楼;东亚展览馆、光大会展中心及众多酒店和写字楼内部的会议厅;上海较大的八万人体育馆;东方商厦、港汇广场、太平洋百货等多个大型综合购物商场以及规模大小不一的1736家商业店铺,成为上海市商业经济发达、商务设施先进、空间布局基本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的现代游憩商务区之一。

随着上海都市商务服务业空间竞争和发展格局的演变,徐家汇商务旅游区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及时,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商务旅游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虽然徐家汇商务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齐,品位比较高,但直接面向旅游者服务的商务、娱乐、餐饮 业态需要进一步调整。商务购物旅游一枝独秀,相应的配套旅游供给和服务仍显不足,尤其是作为国际性都市商务旅游活动中心的主题形象需要进一步突出。

第二,特色主题街区缺乏系统规划,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徐家汇商务旅游区有衡山路休闲街、宜山路建材家具街、淮海中路服饰百货街等主题休闲街区,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开发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例如,衡山路白天冷冷清清,客人来了也很难找到消费场所;天钥桥路的餐饮特色街雏形虽然已经形成,但布局松散,规模偏小,缺乏上档次的品牌店,消费层次需要提升;华山路休闲服饰街具有大量人流,但主流产品特点不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徐家汇商务旅游区空间开发秩序亟待规范,空间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

第三,有影响的国际国内大型品牌企业加盟不足。徐家汇商务区大型综合商厦大部分属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百货商场,只有港汇广场和美罗城具备MALL的综合功能,但仍然缺少国际一线知名品牌的加盟,缺少真正品质次的产品,难与国际著名商业购物区媲美;徐家汇的五星级酒店只有华亭和环球东亚富豪两家,是几个主要中心城区里五星级酒店数量最少的,而且两家酒店的国际知名度也不够高。酒店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档次上都与徐家汇作为上海三大商圈之一的地位不符,并且以商务客人为接待对象的商务型酒店、服务式公寓数量很少,缺乏类似的特色或专门酒店。

2、满意度指标及其重要性确定

为了提升徐家汇商务旅游区的质量,寻求来自旅游者对商务旅游目的地的认知与满意度指向,探索旅游者商务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标准,进一步揭示徐家汇商务旅游区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特以上海徐家汇商圈为对象,开展了以游客满意度为主要目标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针对都市商务旅游区,设计了与商务旅游有关的13项评价指标,于2007年5月在徐家汇地区进行随机拦截访问,发放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64份,有效率为94%。问卷分析结果表明(见表1):

首先,交通要素是商务游客最为关注的选项,其重要性得分高达4.65,并且标准差也为低,只有0.63,充分表明了商务游客对游憩商务区出入交通条件关注意向的统一性。

其次,是商务场所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其得分平均值为4.57和4.4,标准差也很低,也是商务游客高度关注的商务旅游区满意度测评选项。

第三,商务旅游区的安全性受到了商务游客很高的关注。这与商务旅游区整体的旅游体验环境、社会治安环境有关。

,旅游者在商务旅游目的地活动时,对旅游景点关注度不高。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商务场所设施非常重要,但在此次商务游客认知选项中,只排到了第六位,而商务旅游服务则在商务游客认知选项中排列及时。这说明商务游客对于软件服务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硬件设施,再一次提醒了人们,商务旅游目的地要把提高服务质量置于及时位,以的软环境来吸引更多的商务客人。

3、商务游客对目的地的满意程度

依据以上13项指标对徐家汇的商务旅游者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表明(见表2):

及时、徐家汇在交通、当地经济以及餐饮等方面获得了商务游客很高的评价。其中商务游客最为满意的是交通,平均满意度为4.30,但标准差有1.02,表明游客意见不统一,这可能是对交通的认识不同所造成的。比如,开车来的商务游客觉得徐家汇停车不方便,所以不满意;而乘地铁的游客则觉得满意。基础设施、商务活动费用以及商务场所设施的表现令商务游客比较满意。

第二、在不太令人满意的一端,旅游景点的平均满意度只有3.05,且游客的认识比较一致。这一方面说明徐家汇已经成为商务旅游目的地,人们旅游行为更多地集中在商务购物、商务休闲(逛街)、商务会展、商务谈判,而并不在意对于旅游景点的观光。另一方面,都市商务旅游的关键在于打造一种视觉艺术设施环境(标志性建筑地段及相应设施、活动),塑造一种商务旅游体验环境氛围,而不是在刻意追求某些与商务旅游不协调的旅游观光景点。

第三、商务游客对商务场所的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低。服务是都市商务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竞争力要素。作为上海都市旅游最重要的商务旅游目的地的徐家汇,其商务场所的服务依然存在改进的巨大空间,远没有达到商务游客心目中的理想要求,旅游者对提高服务质量的诉求,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四、娱乐、当地文化和政府支持机构服务也不尽如人意。游客对于文化的满意度偏低。这实际上与徐家汇充斥过多低劣的、意在刺激人们消费的商业广告时尚文化相关。都市商务文化,应该是一种游客参与、体验型的现代都市时尚文化,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铜臭气,这应该引起政府机构及相关商务企业的注意。

4、徐家汇商务旅游区的优劣矩阵

进一步集成IPA评估方法的结论,可以刻画出徐家汇商务旅游区的优劣矩阵图(见图2)。图2中的I-P矩阵被分成4个象限,分界线分别为重要性及表现性得分的平均值(4.08和3.79)。矩阵的及时象限显示了“重要一表现好”的选项,它们是徐家汇商务旅游区需要进一步发扬的主要优势;矩阵的第二象限显示了“不重要一表现好”的选项,为徐家汇商务旅游区的次要优势,徐家汇基本缺失;矩阵的第三象限显示了“不重要一表现不好”的选项,是徐家汇商务旅游区的次要劣势,落在其中的选项数量也十分突出;矩阵的第四象限显示了“重要一表现不好”的选项,属于徐家汇商务旅游区需要进一步关注与改进的主要劣势。

四、提升徐家汇商务旅游区竞争优势的建议

根据本次调研结果,针对徐家汇商务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商务旅游区综合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进一步强化以交通、基础设施、餐饮为主的商务旅游环境优势

徐家汇商务旅游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商务场所设施以及经济发展繁荣状况既是商务旅游区游客满意度测评的重要选项,也是此次调研中商务游客一致给予高度评价的选项,代表了徐家汇商务旅游区的集中优势,这些其实是都市中央商务游憩区发展壮大的必备条件。上海在近期“世博压倒一切”的都市会展区集中建设过程中,已经引起大都市游憩商务区的格局变化和新一轮空间竞争。与浦东新区陆家嘴商务游憩区相比较,徐家汇的优势就不那么突出。因此,徐家汇商务旅游区要进一步凸显火车新客站、上海体育馆、特色主题街区及大型摩天楼、购物中心、高星级宾馆酒店、标志性景观广场、地铁及地下景观空间等商务景观要素,适度增加视觉艺术设施,优化商务购物、商务休闲、商务会议会展、美食、都市艺术欣赏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徐家汇商务旅游体验环境与服务环境优势。

2、优化与丰富商务旅游区的文化活动项目。提升文化活动品质

徐家汇商务旅游区街头娱乐活动项目集中在商业时尚广告表演,显得单一、嘈杂、品质低劣。徐家汇有上海最著名的衡山路酒吧一条街,有八万人体育场,还有些规模不一的影院及歌舞厅。由于缺乏支撑性的文化艺术活动项目,使得商务游客对徐家汇娱乐活动的认知印象只有衡山路酒吧一种。从商务旅游区的发展趋势看,时尚文化、前沿文化介入商务旅游、融入商务旅游服务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发展战略;而商务旅游服务本身也是一种引领消费的文化。只有凸显文化内涵的服务,其商业价值才会不断升值。徐家汇是上海地方文化内涵浓郁的商务旅游区,不是没有文化,而是缺乏深度挖掘、宣传推广,缺乏高品位的艺术服务产品或活动项目。鉴于此次满意度测评过程中游客对文化活动项目及其服务质量的关注,应进一步发掘当地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它纳入整个徐家汇商务旅游区形象建构中,融入商务旅游服务全过程中,优化与丰富商务旅游区的文化活动项目,提升文化活动品质。

3、治理商务旅游区的安全环境

安全是此次游客满意度调查中凸显的薄弱环节。总体上,上海都市旅游的环境是友好的、安全的,徐家汇商务旅游区也是友好、安全的商务旅游区。但在本次测评中,安全被评为主要劣势项是游客认定的事实。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商务游客对安全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徐家汇商务旅游区拥挤的街道、无序促销与繁杂的交通流给了游客不安全、不愉悦的感觉;专注游客钱包的小偷伎俩威胁到了商务游客的财产安全;管线老化、广告牌风化锈蚀等安全隐患也对游客产生了影响。徐家汇要打造国际水平的商务旅游目的地,就一定要消除商务旅游体验环境中的各种安全不确定性因素,治理商务旅游区的环境安全。

五、余论

实践表明,游客满意度是商务旅游目的地质量提升与发展的引导性决策依据。运用IPA工具测度商务旅游区的游客满意度,是诊断商务旅游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确认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的有效途径。其中,具有较广泛代表性的问卷基础数据是测度成功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游客的商务旅游需求在不断变化,都市中的商务旅游区自身在不断发展。因此,一次游客满意度调查得到的结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针对某一次调查的游客不满意因素解决了,随着商务旅游区发展,又会产生新的不满意因素。所以,商务旅游区的质量建设是常解常新的命题,游客满意度的测评是定期监测的重要手段,IPA方法应该在不断发挥其作用的过程中加以完善和创新。

商务旅游论文:浅谈台州市商务旅游产品的开发

【摘要】商务旅游越来越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台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具备了发展商务旅游的优势。本文就台州在商务旅游产品开发上面临周边城市商务旅游产品的竞争、专项产品开发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台州商务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商务旅游;产品开发;台州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务旅游越来越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时期,伴随着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复苏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无国界化进程的加速,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跨国技术合作等与国际商务旅游日益融为一体,在实效上推动了商务旅游的发展。而会议会展旅游、奖励旅游等新式旅游类型的逐步发育也直接带动了商务旅游的发展。商务旅游在中国旅游市场上增长也十分迅速,世界旅游组织估计中国商务旅游及支出在现阶段每年高达103亿美元,并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20年中国可能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及时大商务旅行目的地,届时中国将吸引海外商务旅行者,占全世界的8.6%。台州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辖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2008年台州被评为中国旅游城市。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曾获中国商业城市,路桥区是台州和浙东南商贸中心。台州独特的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使台州具备了良好的商务旅游资源。本文就台州商务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问题,提出今后产品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一、商务旅游产品的内涵

胡平v2008w指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商务旅游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扩展。商务旅游活动通常涵盖了商务洽谈、投资考察、商务视察、贸易展览、商务会议、科技文化交流以及随之而来的住宿、餐饮、交通、游览、休闲、通讯等活动。商务旅游产品具体可以分为传统的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奖励旅游、展览旅游等四大类(MICE)。台州可以依此发展自身的优势产品,构建台州商务旅游产品体系。

二、台州商务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

(一)商务旅游产品开发理念较滞后

历史上大多数人认为台州与温州没有区别,台州一直处于宁波、温州的边缘,许多关于中国经济报告和一些专家文章里,都采用温台经济、温台现象、温台模式等概念。加上几十年来在外的台州商人更愿意把自己说成温州人,台州经济的发展始终有温州的影子。目前台州商务旅游的发展面临着周边商务旅游的挑战和竞争。最典型的就是温州和义乌两个城市,温州把“温州模式”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开发,扬起了“商旅互动、融合发展”的理念大旗,通过与商会、商贸等合作,将旅游与经济作了更深层次的对接,从而为发展城市旅游经济树立了标杆。温州推出了以“游温州、走企业、看经济”的“温州经济探秘游”,启动“与商共舞”的旅游营销新机制,商务旅游成为温州的城市品牌和“形象工程”。义乌是全国外商最集中的县级市,小商品与义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义乌小商品城是世界较大的消费品基地,义乌成功的展览会有义博会、文博会,消博会等,其会展、市场与旅游有了较好的对接,商务旅游发展基础良好。台州与温州、义乌两个城市相比,商务旅游资源品质并不差,但在其产品开发理念、市场拓展方面显得颇为滞后。

(二)商务旅游专项产品开发较弱

台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十多年以来,旅游资源配置、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更多集中在观光、乡村旅游产品,典型的有仙居山水(或乡村作物)旅游产品、天台佛宗道源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的开发相对滞后。十一五旅游规划期间,台州旅游产品开发重点如下:

1. 山水风景、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2. 海洋、海岛、滨海生态旅游与度假旅游产品的培育。

3. 绿心城市功能的旅游化与休闲旅游产品的策划。

4. 台州民营经济产业旅游的开发。

也就是说,台州并没有把发展基础较好的商务旅游提到产品开发的层面,商务旅游产品开发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务客人在台州的停留时间、人均消费及对台州城市形象美誉度的增值认可。

(三)商务旅游产品配套的酒店结构单一

商务旅游者因其工作需要,会进行商务宴请、商务会谈、签订协议等活动,对各种商务设施与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广东东莞是以国际加工制造业闻名的新兴城市,每年有大量的商务旅游活动,高星级酒店发展与高速发展的商务旅游市场十分匹配,四、五星级酒店达到酒店总量的40.9%。从发展的角度分析,随着台州商务旅游之都的逐步打造形成,对高星级酒店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到2008年末,台州全市共有星级饭店 67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12家,三星级饭店24家,二星级饭店26家,一星级饭店 3家。四、五星级13家,占酒店总数的19.4%,目前在建或已报批建立的四、五星级标准的酒店有9家,酒店定位更多地是考虑为入境游客和高层人士提供的豪华酒店,普通商务游客所需的商务酒店、会议酒店比较缺乏。台州没有一家国际性品牌酒店,与城市经济活力及入境商务旅游的发展极不相符。有些酒店冠以商务酒店之名,但实则就是名称而已,里面充其量多了宽带接口或配置电脑,其它商务服务和商务设施并没有充分体现,笔者曾作为酒店星评员对台州的部分星级酒店进行检查,发现酒店的商务服务功能过于简单,只是收收传真、复印文件等项目,商务功能落后,大部分酒店的商务中心形同虚设,其商务功能并没有真正体现。

三、台州商务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

(一)台州商务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

根据台州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发展现状,台州商务旅游目前无法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经济中心、政治文化中心进行竞争。但是,台州可以利用台州独特的区位条件、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台州现象”)以及品质的旅游资源,将商务旅游的市场着重定位于工业旅游、市场商贸活动、展览旅游、会议旅游、大型商业活动展会。重点开发工业旅游市场、商贸旅游,承办专业性、主题会展、全国性会展,适当兼顾一些中小型的专业化国际性会展。围绕台州商务旅游的定位,台州市商务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有:

1. 把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台州现象”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依据台州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基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再充分利用处于的海峡西岸有利条件,开创一条富有特色的“商旅互动,融合发展”的旅游发展之道。

2. 根据台州“小商品、大市场;小生产、大流通”的商贸特点,把台州打造成为“工业旅游之都”、“小商品之城”,使工业旅游考察和商品产品采购批发旅游成为台州商务旅游的拳头产品。

3. 打造会展品牌,会议与展览并重,吸引国内外各类大、中型专题会议来台州召开,实现会议与展览的协调发展。争办、申办与自办并举,努力争取全台州、浙江省、长三角地区、全国性的展会举办,同时培育自办展览。

4. 借商开道,实施“工业、贸易、市场、旅游、会展、物流”的良性互动战略,促进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台州商务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原则

从商务旅游所依托的资源与环境、客源市场规模与范围、产品经营与管理等方面来看,这类产品不同于一般的普通观光旅游产品和度假休闲产品,其专业性很强,可以说商务旅游与沙漠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游船旅游、滑雪旅游等一样同属于专项旅游产品。因而,商务旅游产品在体系的构建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市场导向原则

开发没有市场需求的产品,不但不能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而且还会对旅游资源不良开发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只有根据市场定位,开发出适销对路、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才能经久不衰。

2. 产品形象原则

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拥有旅游资源并不等于就拥有旅游产品,旅游资源要成为旅游产品,还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开发、加工、再创业,从而组合成特色鲜明、适销对路的商务旅游产品,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

3. 多样化、个性化原则

商务旅游产品要多样化、个性化。商务客人层次不一,各个层次需求不同。如果旅游产品设计过于单一,就会挫伤一些商务客人的旅游动机。为满足不同层次商务客人的需要,可推出个性鲜明的主题旅游线路,旅游的日程安排应以半日游、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短程旅游为主。如此丰富灵活的旅游产品对商务游客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他们的选择余地增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间安排,选择相应的线路。这样,举办商务活动就会拓展一个短期的旅游黄金周,其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三)台州商务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发展商务旅游是实现台州旅游产品时空结构优化的需要。旅游产品时空结构是指旅游者或旅游资源因季节因素而表现出的旅游者消费行为在时空节律上的变化。旅游产品时空结构的优化,就是要解决旅游地旅游产品在旺季供不应求,而在淡季供过于求的矛盾。台州旅游旺季比较明显,尤其是随着我国几个“小长假”的出现,这种供求关系的矛盾更加凸显。为了解决因淡季过淡,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闲置,充分发挥其效用,就必须建立以观光旅游为主,融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等为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以缓解因季节所造成的供求矛盾。积极构建台州商务旅游产品体系,发展优势产品。

(四)台州商务旅游产品可开发的方向

1. 专业商品市场采购游

主要以路桥区商品市场为基础,针对来台州从事日常生活用品、生产资料批发采购或零星购物的商务客人。这部分商务客人以散客为主,包括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企业采购人员、外地游客、本地市民,自由度较大。台州可以整合现有的商品市场,完善功能结构,合理布局商品市场,建立功能齐全的名品采购中心、国际(或中国)商贸城,做大做强批发贸易市场,加快路桥区生产资料市场群、生活资料市场群、华东塑料城、玉环阀门城建设,更为重要地是要完善商贸服务业、物流业配套建设。

2. 台州民营经济探秘游

主要以“台州模式”和“台州现象”为产品开发设计的内涵,以台州工业旅游发展为基础。目前,工业旅游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业界通常的理解是指以工业发展成就、工业厂区风貌、工业生产过程、工业企业文化等工业相关因素为吸引物的体验活动,是一种工业与旅游相交叉的新兴综合型旅游产品。近年来,我国著名工业企业如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广东美的等相继向游人开放,许多项目获得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台州可以设计推出了以“游台州、走企业、看经济”的“台州民营经济探秘游”,主要是向游客展示关于台州经济发展状况、台州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安排游客到中国吉利汽车控股集团、中国飞跃、中国宝石、台绣、钱江摩托等具代表性的企业,参观厂房、车间、流水线,考察探访民营企业的成功奥秘,购买企业的特色产品。这部分商务客人以团队商务考察为主,考察对象、当地经济发展、旅游安排是产品的主要内容,台州经济吸引力的有效设计是关键。

3. 会展旅游

参加会议或展览的游客,一般以团队为主,也包括各个参展商成员,会议主题、会议目的地吸引力、展览中心、展览主题应是旅游产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这部分客人要设计以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会议展览、观光休闲旅游在内的旅游产品,客人评价或满意的重心是会议展览的服务与设施、组织与管理等方面,根据台州会展业的发展势头,台州旅游管理者要考虑的是如何将会展与旅游业实现有效的结合。

4. 奖励旅游

一般奖励旅游包含了会议、旅游、颁奖典礼、主题晚宴或晚会等部分,企业的首脑人物会出面作陪,和受奖者共商公司发展大计,这对于参加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殊荣。其活动安排也由有关旅游企业特别安排,产品要为企业量身定做,还应融入企业文化,提升员工与企业的凝聚力,产品不是一般游客可以随意选购而得。台州可以借助丰富独特的山水(海)宗教文化开发奖励旅游产品,提升台州城市形象变得尤为重要。

商务旅游论文:城市商务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及方法的创新研究

[摘要]目前,商务旅游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已有的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方法又存在亟须改进之处。为此。本文创新性地通过专家访谈及商务游客调查确定城市商务旅游特征,并以商务游客认知趋势这一客观信息为基础,借助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城市商务旅游竞争力评价的量化模型。随后,以香港、澳门、上海、广州4个城市的商务旅游竞争力为例,对该模型的普适性及性进行了检验。通过检验得知,该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体现了一定的客观性,在具体使用方面拥有较高的性及可行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由于本研究的抽样调查仅在澳门进行,如能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对商务旅客取样,则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会更为完善。

[关键词]商务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深度访谈;因子分析

一、引言

商务旅游一般指人们出于商业或工作的目的,到达并在非居住地停留的活动。因为商务旅客具有逗留时间长、人均消费高、重游率高等特点,商务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细分市场之一。现有的商务旅游相关文献,大多侧重于特定城市的发展战略或策略分析,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直到2007―2008年,才有部分学者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商务游客满意度。如张钦、胡平、谢萌等利用问卷调查分析了上海商务游客满意度,徐峰研究了义乌作为商务城市的评价标准。但上述研究关注的是特定城市的旅游者满意度,对其他城市商务旅游发展的借鉴意义较为有限。为此,建立一个对商务旅游城市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城市商务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目前旅游竞争力领域内的研究所采用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其一,由专家构建判断矩阵,并由其针对某个研究对象进行逐项评分。该类方法以层次分析法为典型代表。其二,由研究者构建初步的竞争力结构,并借助统计数据以及专家评分进行竞争力评价。该类方法以因子分析法为代表。通常认为,层次分析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子分析法具有客观性、科学性。但现有的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竞争力研究,研究者通常已事先设计了竞争力结构,因此,其因子分析的可信度并不高。此外,并非所有的指标都能找到相应的统计数据,这也削弱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笔者通过开放式问题,不定向地获取商务旅游城市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商务旅客的客观需求趋势,利用因子分析法尝试构建了城市商务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对其普适性和性进行了初步验证。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文研究方法的设计主要基于以下3个出发点:首先,评价指标的构成应该具有代表性及客观性;其次,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要能够得到适当的检验;第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应该尽量科学。为此,在研究过程中,评价指标的选择采取了专家咨询与商务旅游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便于从多个角度探寻商务旅游城市的竞争力影响因子。

(一)总体研究流程的设计说明

首先,借助专家访谈构建商务旅游城市的特征库,并借助商务游客调查对特征库进行补充。

然后,请商务游客对各项商务旅游城市的特征值进行重要性评价,并请其分别对上海、广州、香港、澳门4个城市进行分项评分。在此之前,调查者会请被调查对象就上述4个城市按照其总体竞争力或吸引力的高低进行排序。

第三,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竞争力模型,并利用模型及游客的评分计算4个城市的相对竞争力水平。

,对比被调查者对4个城市的排序,以及利用竞争力模型计算的上述4个城市的相对竞争力,检验该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并提出改进方案。

(二)专家访谈的设计说明

为了建立商务旅游城市竞争力的基础指标,笔者访问了10位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涉及政府管理、商务企业、教育科研等多个领域。访谈专家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贸易暨投资促进局经理、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会展部客户经理、澳门中国国际旅行社经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澳门科技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助理教授、澳门中国大酒店经理、澳门理工学院政协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经理、台湾高雄餐饮学院助理教授以及迪拜阿联酋学院(The Emirates Academy)副教授。

访谈时,首先请专家就一般的商务旅游城市应具备的特征进行回答,然后请专家进一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形象、设施与服务、城市建设以及其他等具体方面对商务旅游城市的特征加以补充。通过专家访谈,初步确立了32项商务旅游城市应该具备的特征。

由于在后续的商务游客调查中,并未收到被访者提出其他需要增补的商务旅游城市特征,因此,笔者将上述32个特征作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并分别将其记为x1-X32。

(三)商务游客问卷调查的设计说明

在市场调查的研究设计方面。商务游客是商务旅游城市的主要目标客户,他们的态度与认知对于判别商务旅游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笔者在2009年2月到5月期间,于澳门各口岸的出境大厅,专门针对商务旅客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由6名聘请的专职调查人员执行,采用拦截抽样的方式,调查前首先确认被调查者的身份,以保障被调查对象均为即将离开澳门之商务游客。调查结果则由调查员根据游客的反馈代为填写。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294份,有效问卷289份。回收率达到98%,回收有效率达到98.30%。

问卷的设计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1)商务游客对商务旅游城市特征的重要性评估,采用李克特7点式量表;(2)商务游客对上述4个城市进行分项评分,采用10分制评分法;(3)商务游客根据自己的经历或印象将上海、广州、澳门、香港4个城市按照好感度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4)商务游客的个人信息。其中商务游客对城市排序以及城市的分项评分等部分主要用于检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问卷回收后,笔者对所获数据进行了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及时、第二部分的Cron―bach’s d系数分别为0.919和0.984。该数值越接近1则表明相关数据的代表性和有效性较高,通常将0.7作为较高信度的标准。可见,此次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被调查商务游客的基本概况

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商务游客大部分为男士,女性仅占12.6%。在年龄段的分布方面,主要集中于31岁以上,约占被调查人数的84.6%,其中商务游客分布频率较高的年龄段为31~35岁以及36~40岁,均占被调查人数的19.5%。

受访商务游客中,约22.5%属于商业及零售业,11.3%来自金融业,制造业从业人士约占被调查人士的10.6%。来自其他如建筑业、IT业、旅游或博彩业、会展业、物流业、进出口贸易等行业的人士 相对较少,其占受访人士的比例均不超过8%。

在出行目的方面,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商务洽谈(约占被调查人士的28.8%)、业务往来(约占被调查人士的26.4%)、参加展览(约占被调查人士的18.8%)、参加会议(约占被调查人士的17.4%)以及市场考察(约占被调查人士的7.6%)。在受访者中,约有84%的被访商务游客一年中出行频率在10次以内,其中35.8%的受访者每年商务旅行的频率低于3次。

在受访商务游客中,约44.1%为高层管理者,如领导或经理;22%为一般职员;技术及专业人士占14.3%;政府工作人士最少,约占2.8%。

被访商务人士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而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务人士占到36.4%。值得一提的是,来自葡语系国家的商务人士仅占1%,这与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的桥梁地位不相符合。

通过上述信息可知,此次调查的对象基本上覆盖了国内外多个行业、不同级别的商务人士,这也为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提供了保障。

(二)城市商务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城市商务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时,主要借助因子分析法来分析受访者对商务旅游城市特征的重要性评估数据。通过KMO和Bartlett’s Test检验得知,KMO系数为0.887,非常接近0.9的值。同时,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显著性程度Sig.=0.000,说明该项因子检验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随后,笔者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城市商务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子,并利用正交旋转法来解释所得竞争力因子,最终利用上述分析的结果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

通过总方差解释表可知,前7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因此,选择7个因子作为主因子就能够包含原始变量65.299%以上的信息。而根据成分提取矩阵的结果,可以得到上述7个竞争力因子的表达式(鉴于篇幅关系,成分提取矩阵表略去)。

其余的6个竞争力因子的表达式获得方法与上述类似,此处就不一一列举。

而城市商务旅游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则以主因子的贡献率作为权重来进行计算,因此,综合竞争力水平可以表达。

为了进一步对上述7个因子进行解释,笔者采用正交旋转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值大于0.3的因子负载是显著的,因此,仅保留了因子负载大于0.3的数值。

因子F1主要包括:x1(宜人的气候条件)、X9(独特的城市景观)、X16(提供多样的娱乐休闲服务)、X19(拥有较高吸引力的景点)、X20(有适合随行家属的旅游休闲服务)、X22(高品位的购物环境)、X23(多元化的餐饮服务)、X24(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X30(合理的物价水准)。因此,可以将因子1解释为休闲娱乐环境。

因子F2主要包括:x25(较高的互联网服务普及率)、X26(较高的行政效率)、X27(现代化的城市设施)、X28(便利的邮电通讯服务)、X29(便捷的金融汇兑服务)、X31(高度注重诚信的社会)。因此,可以将因子2解释为城市信息化水平。

因子F3主要包括:X2(对外交通发达)、X3(城市内部交通顺畅、便利)、X4(出入境快捷便利)、x6(国际化的语言环境)、X18(良好的住宿条件)。因此,可以将因子3解释为对外通联的便利性。

因子F4主要包括:X14(齐全的翻译、复印等商务配套服务)、X15(提供专业化的商务活动场所)、X21(发达的商业服务)。因此,可以将因子4解释为商务配套设施及服务。

因子F5主要包括:x5(快节奏的城市生活)、X7(较大的城市规模)、X8(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因此,可以将因子5解释为城市活力水平。

因子F6主要包括:X10(安定的社会环境)、X11(居民对待游客态度友善)、X17(良好的服务态度)、X32(合理的城市规划)。因此,可以将因子6解释为城市人际关系及服务态度。

因子F7主要包括:X12(是区域的经济中心)、X13(是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因此,可以将因子7解释为城市的区域辐射力。

至此,笔者已经初步构建了城市商务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该竞争力评价体系由7个分项组成,分别为:休闲娱乐环境(F1)、城市信息化水平(F2)、对外通联的便利性(F3)、商务配套设施及服务(F4)、城市活力水平(F5)、城市人际关系及服务态度(F6)、城市的区域辐射力(F7)。城市商务旅游的分项竞争力可以利用公式1系列进行计算,而综合竞争力水平则可以通过公式2进行计算。

(三)城市商务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检验

商务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应该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为了检验上述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价值,笔者分别从普适性以及性两个方面进行了检验。

1 普适性的检验

由于该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无针对任何城市,且采用的是商务游客参与的标准化评分方式,因此,该竞争力评价体系符合一般性特征。只要使用上述32个指标对商务旅客进行问卷调查,即可以较为客观地得到相关城市的商务旅游竞争力水平。

以上述32项指标评分理想情况得分为10分,合格分为5分作为基础,计算得到城市商务旅游竞争力各分项及综合竞争力的理想值及平均值。

当任意城市使用该套评价体系进行竞争力分析时,都可以得知其商务旅游竞争力的相对水平。因此,该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2 性检验

在调查的商务游客中,共有175名受访者曾经到访过上海、广州、香港以及澳门,占成功访问游客的60.55%。根据他们对上述城市的感知,排名及时的城市中,有99名受访者选择了香港;排名第二的城市中,有66名被访者选择了上海;在排名第三的城市中,56名受访者选择了澳门;排名第四的城市中,85名受访者选择了广州。由于上述排名均代表了绝大多数受访者的意见,可以得出:上述4个城市在商务旅游方面具有竞争力的当属香港,第二位为上海,第三位是澳门,广州排名第四。

另一方面,笔者借助上述竞争力评价体系及175名商务游客对上述4个城市的分项评分,计算得到上述4个城市的分项及综合竞争力。

由于商务游客对上述4个城市商务旅游排序的结果与采用笔者构建的城市商务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计算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初步判断,该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性。

四、结论

本文通过专家访谈及商务游客调查确定城市商务旅游特征,并以商务游客认知趋势这一客观信息为基础,借助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城市商务旅游竞争力评价的量化模型。通过上述研究及分析,笔者认为,这种建立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可行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旅游竞争力研究中的不足。但是,本研究受到资源及时间的限制,在商务游客调查以及专家访谈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方面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也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商务旅游论文:当前中国出国商务旅游市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有关“商务旅游”概念的争议

“商务旅游”的概念及用法在国际业届中是被认同和经常使用的。但在当前我国使用的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从现行政策实践看,“商务”不便与“旅游”搭配使用。在出国旅行范畴中,国家有关部门是将“商务”和“旅游”严格区分开来的。在相关文件中一方面规定不能借旅游渠道去执行商务;另一方面又规定任何单位不许借商务变相到未开放的国家去旅游。所以二者搭配使用,倒易使人产生歧义。二是从分析出国商务组团单位心理看,为避免“公费旅游”之嫌,也不愿公开使用“商务”加“旅游”的搭配。有些政府部门片面认定旅行社就是旅游社,明令规定出国商务不得找旅行社,否则就是公费旅游,发票不予报销。那些遵守国际惯例通过旅行社出国商务尝到了降低成本和专业化接待甜头的组团单位只得设法去解决发票变通问题。可见“商务旅游”在我国当前的操作实践中是难以叫得开的。

我国近12年出境总人数逐年增长看出国商务旅游始终占据较大份额。

1992年我国出境人数为200多万人次,到2003年增长至2000多万人次,12年内增长了近10倍。一是12年中代表出国商务主体的持因公护照人数居高不下。12年中有6个年份持因公护照出国商务人数在全国总出境人数中超过50%,只有两个年份人数仅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几。可见出国商务份额之大,其中还不包括持因私护照出国商务的人数。二是近年来持因私护照出国商务旅行人数比例开始攀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制工作的完成,越来越多原先使用因公护照的出国人员改为使用因私护照出国商务,从而大大增加了因私护照出国商务旅行的比例。仅从2002年出境总人数1660.23万人次中分析,出国商务、出国旅游、出国劳务、出国就业、出国移民、出国留学这六大项中的后四项每一项当年出国人数均不超过20万人次,加上其他忽略不计的因私出国项目人数一起推论,剩下的大数就是出国商务和出国旅游两项。而当年出国旅游人数仅500万人次,出国商务(含因公护照)人数就应该是1000多万人次。其中持因私护照出国商务人数占了三分之一强,这个比例还会逐年扩大。据世界组织预测,到16年后的2020年,我国出境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这样计算,每年将有数百万人次的增长才能完成。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出境总人数的逐年增长,出国商务旅行人数在出境总人数中的“老大”地位在相当长一段历史进程中是不会改变的。

从我国出国商务旅游内涵的独特性和内容的扩延性看商旅市场发展的潜力巨大。

我国的出国商旅方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发达国家,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印记。一是组团方式独特优于其他国家商旅市场。为改革开放开阔眼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或为共同项目及单个项目,常常由政府或大企业统一并交叉组团。既可以跨行业,又可以跨单位,还可以跨地区。团组人数虽有控制,但组团批数由于组团单位基数太大,要出国商旅的内容太多,形成了庞大的市场,这种组团方式的明显优势是国外无法与其相比的。二是“研修培训”和“会议展览”扩延了出国商务的内容。以往我国出国商旅多是考察和交流。近些年来,为提高人员素质,将“充电”延伸到国外已成时尚。从因公系统来说,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审批出国研修培训项目,经批准的团组人数和在外时间都远远多于考察交流团;从因私系统来说,外企中一些主管及相关人员均要经过企业所在国培训这一关。近期“会议展览”势头也旺。许多大企业将年会搬到国外开。笔者就亲自组织过十多次国内企业到国外召开年会。参会人数之多,规模之大,组织之复杂不亚于国际上组织的会议。为了将自己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国内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到国外参展也逐年增多,原来都以组团方式出国参展,现在有些企业自己联系出国参展。至于观展的需求就更大了。笔者也组织过国内一些企业到国际上知名的展会观展。

从我国出国商务旅行服务无品牌逐步发展到有品牌的过程看商旅市场的快速发展

一是当前我国出国商旅无品牌的原因主要是合法性和市场性两大问题。目前市场上从事出国商旅服务的有:外事单位所属的“外事服务中心”、旅行社、咨询(商务)公司和境外接待单位驻国内办事处。这四类商旅服务单位不是合法性出了问题就是市场性出了问题。从当前我国政府相关政策上看,旅行社、咨询(商务)公司和国外驻京办从事出国商旅服务都有非法之嫌,营业执照上均没有出国商旅服务项目;而外事单位系统所属的“外事服务中心”却多数是事业单位,以政府外事服务为宗旨不进入市场,不考虑盈利。由于缺乏合法性和市场性,目前我国出国商旅市场呈现的“小、散、弱、差”情况十分突出。他们或者偷偷摸摸生存,不敢打广告,不敢创品牌,不敢扩大规模,视觉短浅;或者官商气十足,团多团少干多干少一个样,抑制了出国商旅市场的发展。二是出国商旅品牌的产生要走专业化服务道路。出国商旅与出国旅游在专业化服务上有四点特性和不同:商旅产品范围的宽泛性而旅游产品范围的相对单一性;商旅产品行程的特殊性而旅游产品行程相对的规律性;商旅产品要求的唯他性而旅游产品要求相对的大众性;商旅产品运作的复杂性而旅游产品运作相对的简单性。近年来一些既合法又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为出国商旅服务的公司开始崭露头角,并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出国商务理念和一整套服务规范,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旅行业市场深度发展和细分,出国商旅服务的品牌和成熟市场的春天必将早日到来!

商务旅游论文: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商务旅游市场已从传统的一般商务旅游、政务旅游、学术旅游和特殊旅游扩大到现代的商务会议、奖励旅游以及展览、交易会等领域。目前,我国商务旅游市场规模较大,竞争日趋激烈,呈现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商务旅游市场发展前景日益看好。

[关键词]商务旅游;商务旅游市场;市场规模

一、商务旅游市场的概念

(一)传统商务旅游市场

1.一般商务旅游市场

一般商务旅游市场主要指传统的旅游活动,包括会展旅游、商务谈判旅游、营销旅游和培训旅游等商务旅游活动。其中会展旅游是商务旅游中具特色的一项重要内容。

2.政务旅游市场

政府公务人员旅游是商务旅游的又一市场。中国公务员的人数堪称世界之最,多达近七百万人,这使得每年由于公务人员的各种会议、视察和调研活动所产生的商务旅游发展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

3.学术旅游市场

学术旅游市场是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的市场。尤其是在国家日益重视教育和科技的背景下,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逐渐增多,参加活动的人数也逐渐攀升。我国加入WTO后大量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转移到我国来举行,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并且其稳定的周期性特点对于旅游市场开发十分有利。

4.特殊商务旅游市场

特殊商务旅游市场主要包括由于参加特殊活动而形成的旅游行为,比如各种大型体育活动、文艺演出以及其他类型的庆典和纪念活动。

(二)现代商务旅游市场

1.商务会议市场

商务会议市场是我国商务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会议、年会、论坛和展览会等。这些会议大多是在能够提供住宿、餐饮、娱乐、会议室和会议设备等服务的酒店、会所或者度假村中举行。

2.奖励旅游市场

奖励旅游是指企业为了增强凝聚力、奖励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而组织的旅游活动,在旅游过程中,结合培训和业务学习,让员工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学习到了相关的专业知识。

3.展览交易旅游市场

展览交易旅游通常是指为了参加展览会而产生的旅游行为和消费活动。通常展览会都是大型活动,出于展示城市形象、企业产品及技术成果等目的,展览会主办方通常会大力宣传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参展和交易,能够极大地促进当地交通和酒店业的发展。

二、国内外商务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一)世界商务旅游市场概况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交往及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商务旅游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细分市场。尽管与传统的休闲、娱乐和休假旅游相比,商务旅游在旅游市场中所占份额还相对较低,但是其创造的市场利润却不容低估。由于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很难统计出商务旅游市场总体规模的确切数字,但是根据从各种途径搜集到的资料,可以推算出商务旅游市场已成为高速发展且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

1.根据澳大利亚旅游预测委员会的报告,在未来10年,来澳旅游者的数量将比目前翻一番,达到1040万人,其中商务旅游者增长速度最快。

2.据统计,我国每年商务旅游消费超过24亿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居亚太地区之首。

3.西班牙马德里展览协会估计,西班牙展会每年展场、住宿、餐饮及观光等所创造的总效益可达32亿欧元。

4.目前商务旅游的利润率高达20%~30%。2011年全球商务旅游支出超过1万亿美元,而2003年,仅为4000亿美元。我国商务旅游市场规模估计在117亿美元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很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较大的商务旅游市场,2012年增长速度将达到6%。

5.新加坡旅游局(STB)计划2015年将商务旅游及会议、展览与奖励旅游业的收入增加至105亿新元,同时维持该领域在旅游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二)世界商务旅游市场的地区分布情况

总体来看,商务旅游在全球的发展很不均衡。欧洲经济较为发达,举办会议及展览有悠久的历史,在商务旅游的发展中一直处于经验丰富的地位。从商务旅游者的地区构成来看,欧洲的商务旅游人数最多,约占全球的60%。亚洲凭借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旅游市场开始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其商务旅游人数仅次于欧洲,以20%的比例位居全球第二。美洲凭借北美洲较强的经济实力,亦处于商务旅游发展的前列;非洲和中东地区,虽然商务旅游的发展相对滞后,商务旅游的人数仅占4%左右,但是整体呈增长趋势,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三)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较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队伍的规模也在逐步壮大,并且这一群体具有普遍收入高、素质高和职位高等特点,出于注重维护客户关系以及公司外部事务等原因,商务人士进行商务旅游日益频繁,这使得以会议、展览和培训等为目的的商务旅游需求大大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商务旅游的支出已经超过100亿美元,约占到亚洲商务旅游市场份额的1/5。

2.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对于国际商务旅游企业而言,我国已经成为其业务扩展的重点市场,目前,众多知名商务旅游企业通过合资或独资的方式进入我国市场。除了美国运通这样的旅游业巨头外,部分航空公司及连锁酒店管理集团也纷纷涉足我国商务旅游市场,这些企业的加入使我国商务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3.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商务旅游是随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综合实力增强发展起来的,商务活动发达的城市往往成为商务旅游的目的地。各地政府也通过优惠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举办各种推介会等方式推进本地商务旅游的发展。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已经成为我国排名前三位热点商务旅游城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在我国商务旅游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4.专业化服务程度低

专业化服务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发展的软肋,由于起步较晚,很多商务旅游企业的服务还停留在代购机票、代订酒店等单一服务阶段,缺乏如国外成熟的商务旅游企业提供的多方位、专业化的系统服务。即使是在商务活动十分活跃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也往往因为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而制约了本地商务旅游的发展。

三、我国商务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

(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商务旅游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10%左右,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7.46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9.46%,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商贸活动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必然会带动商务旅游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二)对外贸易快速增加,扩大了商务旅游市场需求

2011年我国全年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快速恢复强劲增长势头,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但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致使外需疲软,加之迅速增加的外汇储备,促使我国加大了对外投资力度,国际间商务交往越来越多,商务旅游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三)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扩大,为商务旅游提供了发展空间

2011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超过1100亿美元,虽然增速放缓,但是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外资的大量进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为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许多国际会议及商务活动来我国举办

我国作为旅游大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大中城市,已经成为国际会议、展览等商务活动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较为完善的商务旅游服务系统,将会为开拓商务旅游的国际市场提供便利。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各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和展洽活动的举办,商务旅游的基础建设将逐步完善,商务旅游服务系统也将日益齐备,这将吸引更多商务旅游人士。

商务旅游论文: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我国商务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商务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中发展最快的一部分,有着巨大的利润发展空间。虽然商务旅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但其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却不容忽视,在我国旅游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商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经营者高强度地开发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从而导致了环境污染和旅游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如何解决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项世界性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商务旅游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商务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循环经济理论引入到商务旅游领域,试图探索出一种循环型商务旅游新模式,以期提高旅游资源的效率,减轻旅游资源负荷,促进商务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务旅游 循环经济 协调发展 生态旅游产品 绿色营销

商务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至今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目前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其近年来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来分析,商务旅游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越来越成为全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发展商务旅游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促使我国的商务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融入到世界商务旅游发展的潮流当中,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中赖以生存的一个主要市场,商务旅游在我国旅游市场和旅游发展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能源和城市生态危机也随之而来,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能源的无节制滥用,导致一些能源、资源的枯竭或者正濒临枯竭,给我国商务旅游的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如何使商务旅游在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快速发展是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学者们必须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与我国商务旅游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比较,国内有关商务旅游理论的研究却显得相对滞后,几乎没有学者从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角度对商务旅游进行探讨。目前对于商务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外延等还存在较大分歧,相关研究文章不但数量有限,而且很分散、重复程度较高、理论研究不深人。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选择商务旅游作为研究重点,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出发点,试图运用市场营销学、旅游服务营销学、城市学、生态学等理论对商务旅游的理论模式和实践类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对我国商务旅游的研究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促使国内学者更加深入的研究,把握市场变化趋势,统筹规划,构建我国商务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

一、商务旅游的概念及特点:

(一)商务旅游的概念

商务旅游是新兴的旅游项目,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目前学者们对商务旅游的研究主要采取定性描述的方法,较多地关注于应用方面的探讨,因此,关于商务旅游的定义说法众多,至今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英国的名誉教授伊恩・麦克尼科尔(Iain・McNicoll)从旅游经济学角度在其综合报告《英国旅游卫星账户中有关“商务旅游”的处理意见》中将商务旅游定义为“商务旅游是一种与访问有关的个体消费,这种参观访问符合商务旅行出差的标准”。勃・戴维森(Rob Davidson)从旅游动机角度进行定义:“商务旅游涉及的是那些因为工作关系而旅行的人们,因此是最古老的旅游类型之一。人类从早期就开始了出于商务目的的旅行”。

通过对上述概念的研究,笔者试图将商务旅游定义如下:商务旅游是指商务人士在商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旅游消费行为。既包括传统的个人或者公司的公务、商贸旅游,也包括新兴的行业会展、奖励旅游以及大型商业性活动。

(二)商务旅游的特点

1.逗留时间长、人均消费高

据统计,来中国的海外商务游客的人均消费比观光客多31美元,高出23%。来中国的海外商务旅游者在华停留超过15天的达10%;而观光客停留15天以上的仅有5.8%,国内游客也呈现同样的特征。商务游客一般不受余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限制,旅游时间即工作时间,其各项费用基本上是由组织或公司支出,标准较高,所以商务客人在住宿、通讯、宴请、饮食、交通等方面都较为讲究。行则头等仓、公务仓,住则五、四星酒店,出入品质餐馆、宴请客户联络感情等,其人均花费、人均日花费均高于其他目的旅游者,并且其消费范围多集中在大、中城市。

2.目的地选择非自主性

与休闲旅游者相比,大部分商务旅游者不是自己选择旅游目的地,而是工作需要或由他人决定,商务旅游者不是自己花钱而是由公司买单。因此,商务旅游者一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商务旅游目的地,而是根据公务需要和公司的业务需要来选定目的地。

3.受季节变化影响小、重游率高

由于自然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和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具有周期性规律,一般旅游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每年的“五一”、“十一”为休闲旅游黄金周,而商务旅游一般是为了工作需要,而公司的工作一般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因此,商务旅游受季节、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小。商务旅游且重游率高,以海外商务旅游为例,4次以上来华者高达72,1%,首次访华的观光客中,商务游客只占9.8%。从实际中看,商务旅游者是出于特定的业务目的外出旅行,他们多属于重游客、再访客,这是由其工作的性质及来访的目的所决定的。

二、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是物质闭环流动性(closing materials)经济、物资循环(resources circulate)经济的简称,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一线性流程,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在物质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在这个意义上,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六、我国商务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循环经济观念

在以往的商务旅游开发战略与规划中,一般强调的是物质设施的规划,而对旅游开发涉及的人的因素,尤其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协调重视不够,导致在开发中出现利益冲突,尤其是社区居民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冲突,限制了商务旅游的开展,从商务旅游开发的长远的综合目的来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对人本身的关注列入实现商务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范畴。在商务旅游中要实现各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和谐,除了社区参与规划过程外,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也至关重要,国际知名的旅游社会影响分析学家墨菲(Murphy)认为,如果社区得到有关旅游更充分的信息,这个产业将会更受欢迎。在商务旅游规划中,要建立一个能够充分交流沟通各方信息的公共平台,从而提高沟通效率,减少因信息不通或者不对称而引起的冲突。

(二)政府与企业高效结合的组织形式

1.政府主导,构建商务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

及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商务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加强政府服务和产业配套两项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场馆建设,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强化国际商务旅游产业“国际化、系统化、高端化”三大特色。

第二,建立健全完善领导管理机构。通过对商务旅游城市的发展经验的总结,我国国家旅游局早在1993年就成立了国际会议展览奖励旅游部,开始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自己的会议、展览、奖励旅游数据库。二是同各个专业组织建立联系,签署合作协议。为了大力发展商务旅游,政府部门应该尽快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或帮助专门的官民合办的协会来协调解决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障碍。

2.发展商务旅游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及时,大力发展专业的商务旅游经营企业。商务旅游的供给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涉及不同类型的旅游,如会议旅游、展览旅游、奖励旅游等,每一类型的旅游所需要的服务都不同,因此需要大量专业的商务旅游企业为不同类型的商务旅游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第二,提高现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商务旅游是一块大蛋糕,许多企业都盯住这一块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人世后,旅游企业同时又面临着国外品牌的冲击,如酒店业,国外的酒店集团在高端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外资旅行社现在刚进入,竞争力显现不出来,但是它们实力雄厚、经验丰厚,有着广大的国外客源。就现状来看,商务旅游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谋得生存之地,就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提高现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建立评估机制

商务旅游大力开展是否遵循循环经济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和资源的节约,是否能保障预期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估机制。及时,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完善行政执法监督评估机制。实行资源、环境稽查制度,依法强化控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违法开发利用的手段,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果。第二,建立环境评估机制。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评估,是对人类任何经济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并提出减少影响,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