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航空服务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一、航空服务专业的发展前景及现状

随着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航空运输持续高速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投资72.7亿元,在五年内全省形成以龙嘉机场为主、以原有及将要新建的九个支线机场为辅(一主九辅)覆盖全省的网络格局。通过对吉林省内航空企业的走访调研发现,航空从业人员大多是经过三到四个月的“速成”培训便登机服务,地面服务人员中拥有专业学历背景者也很少。航空企业表示,今后将不再聘用未接受专业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乘人员和地勤人员。综上所述,航空企业每年需要专业服务人员数以万计,尤其是接受过专业职业教育,既有实际应用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航空服务人才更加缺乏,而我们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航空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社会对航空服务人才的需求调研,确定航空服务专业主要面向航空公司、机场以及航空运输销售等企业单位,培养在航空服务及时线从事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检查、民航客票销售、民航旅客运输、民航货物运输等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质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航空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了解旅客和货主的心理领域,灵活运用服务、公关沟通技巧,使用规范的岗位服务用语。了解社交礼仪知识,达到航空服务各个岗位对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要求。熟悉航空服务各个岗位的流程和要求,并拥有本专业相关岗位的专业操作技能。熟悉航空服务各个岗位的英语运用,能与旅客和货主进行交流沟通,并能阅读日常工作中的英文业务文件。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双翼式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双翼式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双翼式”即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人才培养的“双翼”,职业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实现专业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专业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践相结合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上,如航空港旅客服务、客舱服务、机上急救、航空服务礼仪、安全检查等都是理实一体化课程,边理论,边实践。通过“龙翔实训中心”功能性实训场所,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以航空服务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以教学模式实现为主线开展了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走出教室,在模拟仿真的工作情境中开展技能训练。校企深度合作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基地+企业+师生员工”的专业实训培养方式。营造航空企业文化氛围,引进企业服务理念、服务品牌和高端服务要求,在实训基地的结构设计、环境布局上尽量做到职场化,在实训室墙壁悬挂职业道德名言名句、航空服务文明用语、服务忌语、行为礼仪守则、操作规程等宣传牌,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素质,实现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践相结合。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方面,充分利用航空企业资源,按照“合作共建”的原则,我们开展了与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海南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的合作,保障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对口就业。建立就业实践基地,使教学与实训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实习和就业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提升其航空服务岗位适应能力。校企双方立足于专业特色,结合行业需要,举办由航空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蓝天之梦”航空专业技能大赛。以巩固航空服务专业知识、提高礼仪素养及专业技能为宗旨,以利于引起学生对学用结合的高度重视。通过竞赛加强与航空企业的联系与协作,定期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校企良性互动,为毕业生品质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职业素养培养上,以学生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体能素质与内心修养提升为最终目标。礼仪教育和艺术教育既是学校的特色教育,也是航空服务专业的修养教育,这是我们“双翼”中的一翼,职业素养要靠礼仪和艺术来完善。“2+1工学结合”即在校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两年,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都与航空企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需求紧密关联,拉近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距离,缩短学生和员工间的差距,培养技能型可持续学习的实用型人才;在航空企业顶岗实习一年,感受真实的航空企业环境,在空中服务和地面服务工作岗位上体验真实的服务操作流程,按照员工标准完成对实习学生的培养,校企携手,企业自始至终深度参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培养技能型、实用型航空专业服务人才。

(二)建设品质核心课程

组建由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参与的课程开发团队,按照“双翼式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完成品质核心课程建设,共同制定职业标准,进行项目驱动,通过两年时间建设专业品质核心课程三门,充分发挥品质核心课程在课程理念的体现、课程呈现的方式、课程实施的模式、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专业课程的建设质量。

(三)创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通过充分调研论证,制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及办法》,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课、专家评质、社会评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对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考核,推行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等相结合的成绩评定形式,校企共同对学生在实习阶段的职业道德水平、工作能力、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定,纳入学分管理体系,并探索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相融相替的评价方式,使课程教学评估服务于课程建设,从而改进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作者:魏桂花 单位: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高职专业课程航空服务论文

1目标课程模式的内涵

课程的目标模式(theobjectivemode)l的基础和核心是课程开发的目标,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和评价是目标课程开发模式所围绕的中心点。课程的目标模式强调四个步骤,即: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四个步骤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①在编制课程的四个步骤中,泰勒认为,教育目标的确定是课程编制者所有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2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目标及内容建构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开设的目标是培养能服务于航空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的确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来源和依据:一是学生特点和学生需求状况,二是社会需求状况。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课程开发和建设具备如下特点:

2.1开发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及素质需求为依据。岗位划分及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不是由学校教师单方面完成的,而是在行业企业的帮助下共同完成。学校以专业群为单位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行业企业,也有兄弟院校,协助学校开发课程、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表一)

2.2课程设置遵循“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高职民航服务专业严格执行国家“双证书”教育制度。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除了获得大专文凭外,还应获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才可顺利毕业,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大学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助理物流师、物流师、公关员、安检员、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导游师、茶艺师、调酒师以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颁发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为了配合学生考证,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3构建与职场无缝对接的实践课程体系。学校培养的人才怎样才能顺利融入职场、与职场无缝对接?实践课程的开设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实践课程占所有课程的一半或以上,它的开设优化了课程结构,使整个课程体系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表二)

3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有效组织

根据泰勒的目标课程模式理论,学习经验组织包括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两种方式,垂直组织指的是在不同时期或阶段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水平组织是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学习经验组织有三个准则:及时,连续性,是指课程要素或内容的重复出现。第二,顺序性,是指先得知识成为后得知识的铺垫,并在某些方面更广泛、更深入。第三,整合性,是指课程知识的横向联系,学生应能把所得知识有机整合,形成自己一致的思想和观点,并能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②(图1)从以上流程图可以看出,课程在时间安排和顺序上体现了能力和知识目标达成的衔接性、循序渐进性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在专业理论课的安排上,及时学年注重学生基础技能和人文素养的达成,要求学生对专业有一个基本的的认知。在第二学年,则要求学生在对专业认知和具备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加深对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因此,重要的专业课程一般都集中在这一学年。而在第三学年,所开设的课程则是为学生即将走入社会、迈向职业岗位做准备,同时也注重了技能和知识的拓展。

4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

职业教育场所的开放性为职业教育的评价提供了更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评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①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在考试形式上,学期末考试与日常考查相结合,书面考试与实践考查相结合,以客观题为主的闭卷与以主观题为主的开卷考试相结合。在考试内容上,除了教材上的知识,还把情景演练完成情况、团队合作完成情况、调研写作创业等纳入了考试范畴,做到考试形式多样化、考试内容化。②评价主体的改革。在实践课程的考核上,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单一的评价主体的状况,企业指导老师、师傅、学生本人以及团队成员都参与了评价。③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传统的考试只重视分数和结果,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而改革后的考试方法将把课堂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等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态度等纳入到考核范围。课程的教学评价是目标课程模式的一环,它使课程目标最终得以实现,也为课程的不断改进、日臻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肖温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音乐艺术对航空服务专业的美育作用

一、音乐艺术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和素养

(一)让学生养成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但能将最真实最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来,还能锻炼思维,让学生的大脑充满想象力并且开启智力。学习音乐艺术,能让学生主动追求美、感受美,而音乐课堂的性在于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歌唱,还要讲授乐理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基本的音乐语言时,就可以在欣赏音乐时,更充分的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展开想象力、创造力,大胆说出心中所想的画面或情感。学生描绘出的画面,能够反映出每个学生不同的艺术情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理解美,继而达到让学生心灵美的目的。

(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欣赏者会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从而塑造出完整的音乐形象,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每个欣赏者都会主动地、不自觉地进入相应的音乐场景。每个欣赏者在欣赏原作品的基础上,对已有的音乐素材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加工,最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象,这就是欣赏者的三度创作。虽然个人的思维能力受遗传条件的影响,存在先天的差异,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对学生有德育的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音乐是人类最有感染力、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从古至今,音乐一直是人类思想与情感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媒介,与我们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向学生展示的音乐作品、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品质,进行德育的过程,音乐艺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修养和气质,使学生受益终生。例如中国的红色革命歌曲重温了党和国家的战斗历程,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情怀,是学生励志、树理想的好教材。让学生欣赏的作品,对学生的德育起着重大的作用。

(四)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学生的欣赏层次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社会上存在着一定负面情绪和阴暗面,如果单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感受,难免会接收到不良的讯息。通过音乐艺术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更地了解到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俗话说,音乐是无国界的,这可以证明音乐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等等,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阔思维,认识不同文化形态下音乐的特色,这样,在欣赏音乐艺术的同时,也学习了很多知识,帮助学生加强文化底蕴和扩大知识面。

二、航空服务专业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养

当今,我国民航业的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对航空服务人员数量的需求与素质的要求上。目前我国培养高素质航空服务人员的主要途径是职业教育。航空业对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的主要要求有两方面:一方面要求熟练掌握航空、运输、服务礼仪等专业方面的知识和实际的使用能力,另一方面还需具备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亲和力、广博的知识与高雅的艺术修养等。

(二)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应具有的音乐艺术修养

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多才多艺的特点,也需要较高层次的文艺素养,通过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可以养成良好的气质与内涵。音乐艺术可以培养美好及向善的情感,在音乐艺术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作为音乐艺术的中心,将自身对于音乐的美好情感传递给学生。很多人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我们要把教师的魅力和良好的素养贯穿到课堂,达到让学生提高素养、学习知识的目的,让学生陶冶情操,获得发展。音乐包含了内容美和形式美,其本质的特殊性使得音乐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格。经过升华后的情感,饱含着人们的愿望及审美理想,所以说,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通过这种高雅的艺术美化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由内而外的展现良好的职业形象。

(三)培养学生审美方面的能力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音乐艺术恰恰对于促进人类思维的想象力起着关键的作用。的音乐作品能够开启欣赏者的头脑和心灵,它在人类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到作品里包含的情感,能够很好地推动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每一部的音乐作品,都能让人们情不自禁地进入它的世界,这就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循序渐进的,学生喜爱的音乐远远不止当今流行的,他们会越来越了解古今中外的作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欣赏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而当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自身的气质和形象也自然得到提升。

(四)怎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

教师是传递知识的载体,所以要上好一门音乐艺术课,教师的自身音乐素养很关键。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很局限,他们不能很清楚的分辨出音乐作品的好与坏,这都需要教师去引导。在给学生上课时,不能以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作为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欣赏去接纳。在开课引导方面,教师就要做足功课,我们可以先通过视频、游戏、故事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带着目的性,自然而然地就跟着教师走进知识中。在学习之后,也一定要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环节,让学生自己或分小组去评价作品,说一说自己的想象,或者根据作品展开创造力,进行另一番不同的演绎,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融入课堂。在这样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里,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对于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美育教育具有浸染式的作用。音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传媒,音乐可以通过它的旋律感染每一个欣赏它的人,让人们的心灵受到洗礼,使人们在思想上得到一定的升华。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他们要展现美好及高雅素养的一面,要让接受服务的人感觉到优雅、亲和、舒适、没有距离,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音乐艺术得到锻炼和提升。音乐艺术培养欣赏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欣赏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艺术修养,因此音乐艺术在美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重视。

作者:付欣欣 单位: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研究

一、概述

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高职航空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要求是培养“适应民用航空发展需要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发展”,“掌握客舱服务、民航地面服务以及岗位群工作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专项技能”,“具有较高服务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这是服务类工作的职业特色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必然要求。在经历了以对应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目标的人才培养之后,目前高职学校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问题普遍比较重视,视其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各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职业素养有一定要求和训练。但由于素质教育目标不明晰,职业素质养成体系的教育模式和运行手段不够成熟,系统性的实施方案尚待完善,导致学生职业定位和专业学习存在一定盲目性,在校学习过程中职业素质提升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学院航空服务专业通过国家示范建设项目重点专业建设及后续的四川省重点专业建设,对服务类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培养体系和手段均有较充分的探索。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要求结合途径的研究为基础,开展服务类专业职业素质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与实践,并且经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培养途径,固化培养方法,逐步形成职业素质培养模式,提高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职业素质指标概念

职业道德: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在社会中要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而职业素质作为劳动者个人的职业道德在具体岗位工作中的落脚点,是劳动者有关职业活动的隐形特质的显性呈现。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以劳动者从事具体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和以及在职业工作中呈现的人格特质的集中体现。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学习、训练、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劳动者个体在劳动过程中,受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综合其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职业行为习惯及特征。职业素质指标:职业素质指标是为了较为地评价劳动者个体在劳动中呈现的职业素质水平,列出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素质要素及权重,形成岗位职业素质指标。落实到高职院校而言,则是专业对应岗位所需的素质要素及权重,形成专业职业素质指标。职业素质指标的理想状态是通过考察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则可以呈现其职业素质水平。

三、职业素质指标建立的重要性

(一)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最终指向是职业工作过程。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完成学业后,能够从事所学专业的职业相应。因此,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2014-2015年航空服务专业完成了针对民航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调研,收集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的民航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于民航服务类岗位的人才培养需求的反馈意见(见表1)。由于民航运输行业长期发展积累的经验较多,管理完善,同时按照国家民航局CCAR121部的相关要求,行业入职前培训系统比较完备,培训课程模块比较成熟。各类型服务岗位的培训时间都不长,其中乘务员培训时间为2-3个月,地勤服务人员培训时间更短,不超过15个工作日。最主要的是目前民航服务类岗位对于入职者的专业并没有限制,非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短期实习等过程,达到岗位人员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因此,民航运输服务岗位群的技术性入职门槛不高,企业对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要求并不特别强调,反而更加强调包括吃苦耐劳、关注他人等职业素质,这也代表了绝大多数服务类型企业的岗位入职需求。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更应该关注企业需求,将职业素质养成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

(二)职业素质指标的重要性

搭建多方位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开拓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路径,是成功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实际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专业已经认识到了社会、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但由于职业素质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培养的方式方法上有较大的差异,沿用固有教育模式在素质教育范畴收效甚微,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方式。以专设的“职业道德”课程、第二课堂等形式开展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目的明确但目标指向性不强,没有很好落实企业对特定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培养教育收效不大。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在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之前必须要确定专业职业素质指标的内容,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后续的培养教育工作。确定职业素质指标之后,建立契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并进行实践探索,产生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素质教育模式,针对目前部分高职学生因知识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尚待提升而产生的进取心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就业期望值过高等问题,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强化职业素质培养,体现高职教育特征的要求,把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和实施方案。

四、如何确立专业职业素质指标

(一)确立职业素质指标的步骤

首先,要进行岗位职业素质分析,归纳总结专业对应岗位(群)的职业素质标准。不同岗位(群)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必须要界定具体的岗位有哪些特定的职业素质,对岗位对应的职业素质进行有序梳理分类总结。在岗位典型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细化职业岗位工作中涉及的工作作风、行为习惯、思考方式,借鉴企业文化中的相关内容,归纳岗位对应的职业素质指标,以航空服务专业为例。经过调研分析,航空服务专业的岗位职业素质指标描述归纳如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契约精神和服务意识,敬业爱岗,诚实守信,良好地与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意志和毅力,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责任心强,纪律性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以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具备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勤奋刻苦,进取心强,不断为自己设定更高的标准,主动发展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接下来,再结合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学生现状,归纳总结出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素质指标,完成从岗位职业素质指标到专业职业素质指标之间的转换。岗位职业素质指标和专业职业素质指标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存在逻辑关系。岗位职业素质指标是专业职业素质指标的依据起源,专业职业素质指标是岗位职业素质指标在高职院校的具体实施落脚点。因为即使同样的指标表述,在岗期间的素质指标呈现形式和在校期间的素质指标呈现形式还是有区别的。相对而言,目前高职素质教育研究过程中更需要的是对专业职业素质指标具体呈现形式的总结归纳。

(二)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

根据以上的步骤,形成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指标。,结合专业知识能力目标要求形成专业综合素质素质指标体系,作为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依据,成为推进后续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优化及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企业的需要就是专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建设需要明确进一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尝试探索包含职业素质指标在内的综合素质指标的量化评价体系,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作者:廖正非 姚虹华 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音乐艺术对航空服务专业生的作用

一、音乐艺术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和素养

(一)对学生有德育的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音乐是人类最有感染力、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从古至今,音乐一直是人类思想与情感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媒介,与我们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向学生展示的音乐作品、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品质,进行德育的过程,音乐艺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修养和气质,使学生受益终生。例如中国的红色革命歌曲重温了党和国家的战斗历程,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情怀,是学生励志、树理想的好教材。让学生欣赏的作品,对学生的德育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学生的欣赏层次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社会上存在着一定负面情绪和阴暗面,如果单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感受,难免会接收到不良的讯息。通过音乐艺术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更地了解到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俗话说,音乐是无国界的,这可以证明音乐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等等,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阔思维,认识不同文化形态下音乐的特色,这样,在欣赏音乐艺术的同时,也学习了很多知识,帮助学生加强文化底蕴和扩大知识面。

二、航空服务专业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养当今,我国民航业的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对航空服务人员数量的需求与素质的要求上。目前我国培养高素质航空服务人员的主要途径是职业教育。航空业对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的主要要求有两方面:一方面要求熟练掌握航空、运输、服务礼仪等专业方面的知识和实际的使用能力,另一方面还需具备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亲和力、广博的知识与高雅的艺术修养等。

(二)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应具有的音乐艺术修养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多才多艺的特点,也需要较高层次的文艺素养,通过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可以养成良好的气质与内涵。音乐艺术可以培养美好及向善的情感,在音乐艺术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作为音乐艺术的中心,将自身对于音乐的美好情感传递给学生。很多人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我们要把教师的魅力和良好的素养贯穿到课堂,达到让学生提高素养、学习知识的目的,让学生陶冶情操,获得发展。音乐包含了内容美和形式美,其本质的特殊性使得音乐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格。经过升华后的情感,饱含着人们的愿望及审美理想,所以说,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通过这种高雅的艺术美化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由内而外的展现良好的职业形象。

(三)培养学生审美方面的能力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音乐艺术恰恰对于促进人类思维的想象力起着关键的作用。的音乐作品能够开启欣赏者的头脑和心灵,它在人类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到作品里包含的情感,能够很好地推动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每一部的音乐作品,都能让人们情不自禁地进入它的世界,这就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循序渐进的,学生喜爱的音乐远远不止当今流行的,他们会越来越了解古今中外的作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欣赏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而当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自身的气质和形象也自然得到提升。

(四)怎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教师是传递知识的载体,所以要上好一门音乐艺术课,教师的自身音乐素养很关键。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很局限,他们不能很清楚的分辨出音乐作品的好与坏,这都需要教师去引导。在给学生上课时,不能以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作为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欣赏去接纳。在开课引导方面,教师就要做足功课,我们可以先通过视频、游戏、故事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带着目的性,自然而然地就跟着教师走进知识中。在学习之后,也一定要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环节,让学生自己或分小组去评价作品,说一说自己的想象,或者根据作品展开创造力,进行另一番不同的演绎,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融入课堂。在这样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里,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对于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美育教育具有浸染式的作用。音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传媒,音乐可以通过它的旋律感染每一个欣赏它的人,让人们的心灵受到洗礼,使人们在思想上得到一定的升华。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他们要展现美好及高雅素养的一面,要让接受服务的人感觉到优雅、亲和、舒适、没有距离,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音乐艺术得到锻炼和提升。音乐艺术培养欣赏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欣赏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艺术修养,因此音乐艺术在美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重视。

作者:付欣欣 单位: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以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专业为例浅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指出,加快推进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以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目标的实现,不断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活力,提升办学质量,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过去的校企合作,是一般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是单纯以学校为主体,如派出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性的培训、培养和企业借助于某些方面的资源和条件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而现在的“四合作”目标要求企业进入学校办学、深入学校办学、企业自身办学、配合学校自身办学,这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比过去的校企合作深化了许多,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

本论文以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专业为例讨论校企合作的意义,应用英语(航空服务方向)专业始建于2011年,2012年调整为航空服务专业,并开始招生,目前已有三届毕业生,在校学生人数260人。

一、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应用前景

航空服务专业主要学习民航概论、航空市场营销、机场服务概论、航空运输地理、航空服务礼仪概论、民航安全与应急处理、民航服务心理学、民航专业英语、航空服务技能培训等课程。航空服务专业主要培养有灵活的协调和应变能力,能熟练掌握民航服务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民航企业发展需要,能从事国内外民航服务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高级航空人才。我国正处于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伟大转变过程中。中国航空运输业在全球的排名已跃升至世界第三位。到202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航空运输业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10%左右,每百万平方公里拥有机场数量将大幅度增加,航班密度、旅客客运量等各项指标都将快速增长,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航空市场。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对民航专业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大大增加。

1.1 航空服务专业就业前景

从国际国内现有薪资水平看,国内主流航空公司空乘人员平均年薪在10万人民币以上,同时因其专业性和供应不足,其职业稳定性得到保障。我国正处于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伟大转变过程中。由此预测到2010年中国至少需要新增加40000多名空乘服务人员岗位,民航空乘服务人员队伍将超过25万,规模将扩大5倍。整个航空业自身也将演变成一个集民航管理,机场物流,机械机务,航空气象,地面服务,流程签派,航空营销,票务销售多元化复式行业。

1.2 航空服务专业就业方向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外航服务公司、各大机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在高星级宾馆、饭店和旅行社从事饭店服务、导游服务及管理工作,在各大航空公司、C场从事航空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电信、移动通讯、金融服务等行业及其它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高级文秘、公关营销和管理等工作。

二、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

2012年12月与东方领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签约,建立“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分院航空服务专业订单式培养班”,校企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就业。2013年5月与南方航空公司吉林分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并成立航空服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王雪雁经理为我分院航空服务专业建设顾问。2016年3月29日与南航吉林分公司的实习基地协议续签三年,并对校企双方推进培训能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习生留用及南航企业文化融入校园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

三、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与企业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3+1+2”的教学模式,既“1-3学期”在本校学习专业基础课, “第四学期”在南航长春龙嘉机场顶岗实习,“5-6学期”在校企合作方东方领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学习专业课及实习就业。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实习经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此模式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动力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育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目的是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3+1+2”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在于,学校很难帮助学生联系到合适的企业能接纳这么多学生,学生自己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单位也很少,使1年在企业的实习流于形式,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成效

2013年6月,应用外国语分院送及时批即2011级32名学生赴长春龙嘉机场南航开始为期6个月顶岗实习。在此之前,南航派14名专职教员及实操教师对这批学生进行了一个月包括民航运输基础、行查业务、服务礼仪、企业文化等岗前综合培训。解决了航空类课程讲授和师资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等新建专业所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航空服务专业的实习就业基地,保障了新建专业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4.1 航空服务专业招生/实习/就业一览表

4.2 校企合作对教师的培训

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连续派出10名教师前往河北省民航干部管理学院进行各专业课师资训,如《民航英语》,《民航法律法规》,《民航播音》等。2015年1月我院派万琳老师到长春龙嘉机场南航分公司为期一学期的专职指导教师。

结语:

校企合作办学是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它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但是由于学校、企业、学生的社会属性不同,在校企合作的实践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障碍,影响和制约着校企合作的发展,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实施

摘 要:为了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我校航空服务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作流程设置课程,实行"双主体"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适应能力。

关键词: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优化

高职教育,是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及时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对于我校航空服务专业来说,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作流程设置课程,实行"双主体"培养,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合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突出实践能力,将"学与做"紧密结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校航空服务专业,为实现培养职业能力的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的优化是:首先,突出了"双主体"培养职业人的特点。根据合作企业的岗位要求,制定人才培养规格,设置专业教学课程。其次,专业课程按照工作流程来设置,即课程设置应针对机场管理运营的工作环节,形成阶梯式的课程结构。通过实施"双主体"培养,根据工作流程设置课程,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通过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能迅速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实现"零适应期"的目标。

航空服务专业采用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课业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方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积极实施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航空服务专业先后与三亚机场达成培养协议,并根据不同企业机构的人才需求标准, "量身定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为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我校与三亚凤凰机场、潮汕机场、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合作企业主要负责学生的实习,以及实训课的学习,并定期的向学校反映学生的实习及学习状况,我校对于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安排,学生的教学计划,都会及时与合作企业联系,保障学生与用人单位不脱节。我校建立的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是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保障。另外,我系现有形体训练室,以及正在筹备的机场安检模拟实操间、机场值机模拟实操间、机场问讯模拟实操间,是学生在校内实训的主要场所,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实训表现,进一步优化航空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合理设置课程

依据航空服务专业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认知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本专业形成了素养课、专业课、技能课和选修课这四个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对航空服务专业面向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科学制定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结构的"2+1"模块化课程体系。明确专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据以确定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结合民航地勤从业资格条件及要求,与行业密切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课程体系,各模块内容既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与专业资格证书考核接轨,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做一体,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结合民航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合理设置课程结构,确定以知识"够用、适用、实用"为度的教学内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基本保持在1:1的水平。旨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储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我校强调"重理论、强实践,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不断推行"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确保了特色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我校航空服务专业按照"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的原则,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以技能培养为根本目标,科学整合课程内容。(1)基于工作岗位调整教学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和就业岗位实际需要,按照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适度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如航空服务专业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将《形体训练》课程由36学时调整为72学时;将航空服务专业理论性较强的《航空服务心理学》课程由54学时调整为36学时;将技能性、操作性强,与地勤岗位关系密切的《候机楼服务实训》课程由54学时增加到72学时。(2)基于工作过程重组教学内容。按照工作流程,重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并及时向学生传授新技术、新知识、新流程。航空服务专业课教学内容突出地勤服务的内容;航空服务专业《候机楼服务实训》课程,结合职业岗位需求,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开发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3)基于课程体系融合教学内容。内容选择上,关注课程体系内各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避免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保持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将航空服务专业《机场值机》和《候机楼服务实训》两门课程,融合为《候机楼服务实训》一门课程。这样避免了内容重复,节约了教学资源。

三、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我校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思路,建设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结合学院教育资源,引企入校,建立生产性或者具有真实场景的实训基地。通常企业有建立产品用户培训基地的愿望,虽然有设备条件,但在场地或师资方面缺乏或有一定困难;而学校有场地或师资方面的优势,但资金不足、设备缺乏或数量不足。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从而达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实现优势互补。现已建成校内实训室 3个,校外三亚机场实习实训基地。

为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我校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核心,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入学教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顶岗实习管理,到教学监督与评价,乃至学生就业,力争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有效地提高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子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为了了解企业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的评价,进而了解他们对我院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我院合作办学处和教学督导室联合对航空服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涉及的部门有值机、贵宾室、头等舱、旅客服务中心、安检、人事部等。通过调查,各部门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过硬、仪容仪表得体、专业服务技能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体育运动技能和知识;因为都经历过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所以不用过渡,都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还担负起部门的重要工作。三亚机场地面服务部副总经理宋宇峥表示,和其他学校的毕业生相比,我院的航空服务专业毕业生质量好、档次高,希望今后能为他们输送更多的毕业生。根据机场反馈的信息,以及学生的表现,对航空服务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修改,进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使其更适合民航行业的人才需要。

我校航空服务专业自2011年招生至今,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学生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受到用人单位、家长和学生的充分肯定和称道。但我们仍将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培育和提升专业特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董菁,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现代服务与管理系教师,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服务;郝米娜,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现代服务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服务;丁秦,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人事处干事,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服务。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中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提出了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同时要有利于课程体系自身的发展完善。并指出以市场为导向的中职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应包括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实施方法的变革。

【关键词】课程中国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仍然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秦虹老师做的一项调查。调查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对理论课程主要方面的满意情况的调查;一类是对现行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

从内容上看,学生与教师相比较,前者关注与自己未来工作和现实学习相关联的问题,而后者则更关注课程自身结构性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对于这八个问题,教师与学生都给予了重视和强调,总体认识上具有一致性。

一、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1.课程改革要紧贴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

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教育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研究、开发、构建一个紧贴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是一个的、灵活的、能够获得较大效益的课程方案。确定这一方案,必须根据教育目标所界定的规格、层次及其职业岗位职责任务,科学合理地组合课程结构、内容及教学目标。

2.课程改革要有利于课程体系自身的发展完善

(1)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体现四个特征:①以能力教学为核心;②以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为框架;③以满足共性与个性同步发展为主体;④以便于评价管理为标准。

(2)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具备“弹性适应”功能、“有效利用”功能、“能动实施”功能。

(3)课程改革要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质量是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的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综合体现,因此,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价,就必须从完善质量评价入手。

二、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中职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主要经验

(1)各国基本上提到了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为专业课程目标。

(2)各国中职教育专业分类基本依据职业分类,兼顾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新技术发展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另外,还要考虑地区特点、时间变化、个人需求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3)从各国情况看,合并专业,搞较大覆盖面专业是发展趋势。专业设置从内容出发,注意应用集群课程方式,以延长专业的生命周期。

2.我国中职教育课程状况简析

建国6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按专业培养人才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但也有过不少教训。从现状看,我国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深,重理论,轻实践;重思辩,轻实干。因此,要提高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回报率,就必须进行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和课程的改变,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体系和课程模式。

三、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及航空业的迅猛发展和对航空服务人才需求的增加,我们有必要确立航空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使我们的职业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适应航空业的发展。

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开设航空服务专业六年,结合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区的品质教育资源,本人以为:航空服务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初中级服务和管理人员。具体的能力和要求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纪律、习惯;具备忠于职守、与人合作的敬业精神;完成从事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管理知识;具备健康的体魄、文明的举止、熟练的语言驾驭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2.课程体系的重构

核心课程是课程建设的重点。

拓展课程是保障企业和学生特殊要求得以实现的课程。

衔接课程是保障各级各类专业的衔接转换得以实现的课程。

以上三个板块的课程内容包含了文化基础课程内容、专业理论课程内容和专业实操课程内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管课程内容是分是合,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比例一般在3~4:7~6的范围内调整,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一般在4~5:6~5的范围内调整,选修课应占总课时10%以上。学校应考虑地方的情况和需要,做出的决策,用好的方式实施课程政策。

3.课程实施方法的变革

为了使学生尽量达到培养目标,中职学校航空服务专业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学校教育与待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是学校教育的特点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有学历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特色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比如,航空业需要空中服务人员,也需要地勤人员,学校应该从自己学校的师资、设备与意向单位优势出发,形成自己的拳头专业及学科优势。

(2)坚持就业顶岗能力与就业应变能力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就业顶岗能力和就业应变能力相结合,对于航空服务专业而言,就是培养的学生不仅能胜任空中服务、地勤的某些具体岗位,而且还要具备在这些岗位之间的转换,同时还应具备公关、礼仪、营销等其他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

(3)职业能力培养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人的素质和性格等的差异或者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必然导致职业能力的个性化,所以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必须注重能力目标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结构的发展是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能力本位转向素质发展与能力本位相结合,并根据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强调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航空服务专业语言训练课渐进性教学探索

【摘要】语言表达训练是我院航空服务专业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本着口语训练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训练状况,摸索出了一条适合高职生的汉语口语训练路子。本文从课程标准制定,到模块选取以及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职 航空服务 语言训练 渐进性 教学

《语言表达训练》在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中至关重要,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核心课程。对于航空服务这一特殊职业岗位来说,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其重要素质之一。本课程的设置旨在训练学生规范使用汉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求和市场发展需求的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语言的训练有着自身的规律,也关联着诸如先天发音条件、心理、思维、情绪、表达技巧、知识储备、人生阅历等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单纯从发音和表达技巧方面进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的。

一、制定符合教学实际和学情的课程标准

作为航空服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学时分配是四个学期,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学时比较长。在这四个学期中,选取怎样的训练重点是必须要考虑的。学院在专业创立之初,借鉴了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来,但教学中发现,纯粹地训练语音不但是一个误区,而且特别容易让学生产生懈怠和应付的情绪,因为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一种服务性的职业,而不是播音或主持。

(一)设计理念

本课程担负着培养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语言素养,完善职场形象的任务,通过学习、训练,使学生能够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有效服务于航空行业的发展。为此,以“工作需要为导向,能力训练为本位”,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抓手,以“岗位、能力、素质、证书”为目标设计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任务,突出课程特色,强调普适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设计思路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程在设计上,立足提高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以岗位要求为依托,以模块教学为手段,以训练环节贯穿始终,最终实现学生素质养成。

重要的是,语言能力的养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程设计中,要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答到复杂的渐进性训练规律,步步相连、层层推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既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又注重整体提升,教学中要重视各模块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选取渐进性的学习模块

本着口语训练的规律,根据实际学情,选取的教学模块训练重点具有渐进性的特点:

及时模块,让学生了解语言表达能力关乎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形成基本认识――“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能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关注普通话语音,养成规范发音习惯;同时了解四个学期不同的训练重点,形成整体意识;重视各学科学习对个人语言风格的影响。

第二模块,让学生了解汉语规范发音标准,通过相关篇目的阅读,重在让学生针对不同问题,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主张。一是训练学生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量,二是训练学生能即席发表个人意见,做到条理、清晰、明确。

第三模块,让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与方言之间的区别,掌握普通话发音要领,能规范使用普通话;了解普通话测试方式及测试规范;针对普通话考证进行强化训练,能使90%的学生达到二级甲等。

第四模块,让学生了解肢体语言在说话、演讲、辩论中的重要性;训练学生用规范或较规范的普通话,进行不同语体的专题训练;通过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级部比赛等形式,进行口才方面的综合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水平。

第五模块,让学生了解语言与知识储备、观念态度、性格、人生阅历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沟通技巧和要领,针对不同生活场景和航空服务工作场景进行专项训练,提升职业素养,塑造良好职业形象。

第六模块,让学生掌握朗读要领,训练语言思维,提高朗读水平,做到、规范、流畅,抑扬顿挫。

第七模块,让学生了解说话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弄清讲话与演讲之间的不同,掌握演讲要领和技巧,注重精神面貌的提升,提高演讲水平。

第八模块,让学生掌握论述性口语表达的要领和技巧,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有理有据有节的论辩能力,通过分组比赛,提升论辩水平。

三、训练途径及方法

口才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每个个体条件不一样,训练形式也会各异。除了传统的朗读,讨论、复述、解说等方法外,在教学中,笔者重点探讨了一下训练方法。

(一)循序渐进练胆量

在口语表达中,同等条件下,怯懦的心理就会让说话者吞吞吐吐,音细如蚊,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自信者就会思路清晰,声音响亮,观点明确。所以,在口语训练中,心理素质的训练就极为重要。

我们在课堂中,为了训练学生的自信力,采取了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

眼光对视训练,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环视教室一周,能与每一个学生的眼光对视三秒钟,然后能与每一个同学说上一句话。

一分钟说话,就是让学生在讲台上声音清晰、思路条理地与同学们分享一分钟的说话内容。

随着学生自信心的提升,第三步就是让学生在讲台上与在座的一个或两个同学进行有准备或即兴的对话或讨论。

与众人对讲训练就是,就某一个话题或主题,与在座的全体同学包括老师进行有准备的对话或讨论。

这样由短到长,由对视到对讲,循序渐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量,为后面的专题口语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录音对比练语音

在普通话语音训练中,跟读,模仿读都是很好的训练途径。但是,一般人在普通话发音中,有时自我感觉良好,自己发音与规范普通话有没有差异,差异在哪里,多数人是比较迟钝的。在当今手机普及的情况下,学生普通话发音效果,可以通过录音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自己语音与普通话规范发音方面的差异,只要找到了差异,然后有意识地进行纠正,效果会非常明显。随着比较的反复进行,学生对规范发音也会变得越来越敏感,纠正方言语调的力度也会明显加强。

(三)关键词即兴练语体

解决了普通话语音的问题,在表达能力提升方面就是语体的训练。课堂中,教师每次提供三至五个关键词,让学生进行专题训练,然后再进行综合训练。

例如:及时组“集合、请假、谅解”(实用语体)

第二组“倔强、迫不及待、诚惶诚恐”(文艺语体)

第三组“性能、规格、范围”(科技语体)

第四组“正义、同情心、妄加揣测”(政论语体)

第五组“纤弱、雷声大作、秩序井然、无怨无悔、热血沸腾”(多种表达方式)

训练中,各语体对应的表达方式及训练重点是:

训练中,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能强化学生对某一专题的认识和能力提升,不同学生也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强化练习。

(四)设置情景练技巧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情景模拟中的语言训练,最能体现交流者的综合素质。因为生活中,针对不同的对象,交流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

在这一部分训练中,针对航空服务的工作性质及需要,设置了不同场景进行模拟训练。例如,地勤服务一般会遇到咨询、行李托运、安检等方面的交流;空中服务会遇到诸如询问、餐饮要求、服务要求、老人小孩或病人的安抚等方面的交流;一般工作中还会遇到上下级、同事之间的交流等。

四、注意事项

在语言训练课程中,以下几个方面是要特别注意的:

(一)强化学生对语言表达水平问题的认识

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与低,体现者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与低。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语言表达跟学识、思维、态度等方面的关系。学习中,重视每门课的学习,只有知识面宽广、思维敏捷、不卑不亢,语言表达才掷地有声,信息量才高。

(二)善于鼓励学生

作为普通人,每个人的语言表达中都有亮点,也会有不足。教师要勇于放大学生的亮点。因为语言表达得好,绝然离不开自信心。缺少了自信心,语言就会索然无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或语音或语调或语气、或思维或态度或知识面,给学生一鼓励,无形中会提升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

(三)通过比赛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级部比赛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其训练的积极性。一个名次,一张证书,可能就是促进学生积极训练的催化剂。

(四)重视阅读和朗读

古人曰: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法国著名作家卢梭也说过:“知识少的人,讲话讲得特别多;知识多的人,讲话反而讲得很少。”这两段名言讲到了知识在说话中的重要性。虽说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好多,但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无疑是最便捷的途径。作为学生,虽不能走万里路,但多阅读,就是积累说话素材和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另外,高职学生相对于中学生来说,在朗读方面要懈怠得多,他们更喜欢默默地看,而不是大声地朗读。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这样,不但训练了语音,还强化了语感。

著名翻译家傅雷说:“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学习语言,训练语言是一项不失乐趣也不失乏味的工作,提升它,靠的是兴趣,是毅力,是方法,也需要遵循其自身的规律。渐进性地训练就是遵循了语言训练的规律。它是所有学习语言,提升语言表达水平者的必经之路。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对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技能考核的几点解析

近年来,湖南省教育厅颁布的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抽查制度很好地指引、管控着各专业的教学方向与水准。去年的航空服务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与题库,又一次牵引着各校民航专业的办学动向。本研究旨在从分析题库入手,找出每项知识点对应的教材,予以归纳整理,从而更好地进行专业教学。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增设了航空服务专业。这些院校大多采取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来弥补自身硬件软件缺失的不足。为了从宏观层面监控高职院校办学成效,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的通知》(湘教发〔2009〕63号),明确从2010年起,建立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对全省有3个以上学校开设的专业,全部建立专业类的标准和题库。随机对每个专业和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抽查,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据。市州教育局负责所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省教育厅负责高职学院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抽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职业院校各专业三年一期在校学生(全日制),抽查内容为所查专业的核心技能,抽查方式为现场操作测试。

自该政策颁布以来,已实施五年时间。湖南省教育厅每年随机对3-5个专业类进行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抽查。为将进一步强化技能抽查结果的运用,对连续两年抽查不合格的专业,省教育厅停止其招生资格。这项政策的颁布,犹如一道“紧箍咒”,使得湖南省内各高职院校各专业不得不非常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甚至于以专业技能抽查题库为导向牌,指引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在民航专业,自2012年起,由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都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学院以及深圳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海航集团以及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珠海三灶国际机场相关人员共同组成开发团队,设计研发湖南省职业院校航空服务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根据省教育厅2015年9月近期的文件湘教通[2015]434号,已确定航空服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与题库,经省教育厅相关专家论证审定,符合标准开发的要求,该专业学生将纳入2015年专业技能抽查范围。

航空服务专业技能抽查内容设置了基本技能、空中乘务服务技能和航空服务技能三大考核模块,共41个技能点,全部都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按模块分析,每个模块的考核内容均可在教材教学中找到对应点。对此予以归纳,可找出对应点如下

一、基本技能部分

对题库中考核的基本知识点予以归纳分析,其对应的教材如表1所述

二、空乘服务技能部分

对题库中考核的基本知识点予以归纳分析,其对应的教材如表2所述

三、航空服务技能部分

对题库中考核的基本知识点予以归纳分析,其对应的教材如表3所述

各校在制定航空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重点开设表格中所列专业课程,并选用表格中所列教材,应该可以在专业技能抽查中取得好的成绩,并整体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

(作者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试论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摘 要】中国民航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体系,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加入国际航空联盟;各航空公司的经营模式由以往的独自经营航线发展成以合作经营、代码共享为优势的新型经营模式;航空公司对航空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达到国际化水准,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的培训课程必须实行双语教学,提高航空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航空专业 双语教学

一、航空服务专业双语教学是提高航空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航空运输以其快速、方便、安全和舒适的特点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方式。有研究表明,中国是未来最为有影响力的航空市场。随着国际贸易日益增多,国际交流日渐频繁,我国对航空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国家民用航空局前局长李家祥曾经明确指出,当下国内航空运输慢于国际航空运输,国际航空的旅客运输量的增长幅度急剧上升。提高机场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就需要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现在航空公司对空乘人员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外貌条件,也非常重视综合素质。各大航空公司招聘简章对应聘人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都明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英语是航空管制语言之一,在航空服务业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弥补航空公司人才缺口,高校的航空服务专业应该实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满足航空服务业的发展要求。

二、双语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航空服务专业是高职院校中的新兴专业,专业历史较短,还有有待完善的地方,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理论体系。在当前的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训中,经常出现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不协调,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达标的现象,不能满足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课程内容和实际需要不匹配;二是航空服务专业加重的是与英语相关的课程比例,而非英语课程的比例。传统教学中,英语课程设置向英语语言方面倾斜,缺乏航空专业需要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在遇到业务问题时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解决问题。

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偏见,认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前途不好,高职学生都是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落榜生,他们对双语教学无法适应。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一定弱于普通高校学生,该专业学生的高考总分可能不高,但总是因为英语水平较高才被高职院校录取。航空服务专业在录取学生前都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测试,包括英语口试和笔试。然而一些英语基础不错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英语水平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没有充分重视英语教学,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因此,高职院校的航空服务专业要注重实行双语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虽然不少高职院校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但真正付诸实践的院校较少。目前,国内仅有少数院校进行了双语课程试点,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课改时,主动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对口职业,帮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国际信息,培养了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双语教学可以营造真实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请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手段。教师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条件,在课堂上模拟机场工作情景。学校的标语也可以采用双语,带动全校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双语教学对航空服务专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学生必须克服不会学以致用的问题,将“哑巴英语”转换成熟练的口语,克服语言障碍;否则将会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造成学习压力。学生要想在课堂上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流,必须在课余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下足够的功夫,打牢英语基础。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以及课后的交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高学历对手,必须展现出专业性和高素质。开展双语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方式。

四、结束语

目前,双语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力度不大,试点院校也比较少。但航空服务专业的特殊性要求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现在该专业的英语教学不能满足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和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实行双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双语教学是符合现实需要的,也是提升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需要清晰认识到航空公司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和满足公司需求的人才。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事关航空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更是事关民航企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培养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更新对人才培养的认识,转变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进而构建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尤为重要。本文从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概述、构建思路、构建设计等方面,就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航空服务

根据航空服务专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瞄准职业岗位分析归纳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基本路径,进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一、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概述

(一)构建依据。以航空服务专业培养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为依据,结合区域行业企业特点,重点航空服务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需求,分析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确定行动领域,系统设计学习领域,根据“逆向分解、整合重构、正向实施、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课程体系设计方法,完成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和课程内容的重构,形成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构建原则。在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按照以“任务驱动、过程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确定了每门课程在专业建设过程的作用与地位,明确了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为学习知识与技能载体的课程内容选择与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三)构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作为核心目标,明确“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融为一体、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课内与课外培养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

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体系分职业素质、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拓展四类。职业素质课程包括人文素质课、思想政治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体育与健康、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实用英语等课程和某些专业学习必须的基础课程;职业知识课程是该专业职业知识能力形成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职业能力课程是为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进行的集中阶段性实习实训类课程;职业拓展课程是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及兴趣爱好,体现技能型人才特色要求及个性化服务的课程。

(一)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必修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职业群所共同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必修课的设置,要求体现规范和一个“精”字,这也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周课时得到合理统一的保障。

(二)选修课。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为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学生兴趣爱好而设置的在全院范围内自主选择的课程,包括公共艺术课程和美育教育课程。公共选修课设置2个学期,学生应选修一定科目的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为培养学生专业特长设置的专业技术课程。专业选修课设置3个学期,学生可根据自身文化素质和将来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加以选择。各系部每学期提供不低于3门专业选修课。

三、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设计

(一)课程开发

课程内容的开发是基于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

1、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分析岗位(群)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尽可能直接明确知识点与技能点等要求。

2、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根据企业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进行有效衔接。

3、课程内容尽可能及时反映专业的近期发展。

4、注意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将人文素养的内容渗透到专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提高学生从业岗位的可迁移性。

(二)课程设置

根据航空服务专业应用岗位对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确定学生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1、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是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我院公共基础课分为三大类:(1)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英语等;(2)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如计算机基础等;(3)实践环节公共基础课,如体育等。

2、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一种为专业核心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它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每个专业一般为8门左右。

3、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一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与专业职业资格标准相一致,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覆盖职业资格标准的所有知识点、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每个专业一般为3-5门左右。

4、实践操作课程。依据培养目标,围绕技能培养这一主线,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军训、技能训练、模拟演练、社会调查、专家讲座、社会服务、公益劳动、学年见习、顶岗实习、专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实训手段。

航空服务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建设时间短,办学经验少,专业体系尚待完善。通过对该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问题的探究,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逐步凝炼办学特色,形成品牌专业。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共同课程开发实施机制建设

摘要:航空服务产业正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期,如何提升航空服务专业教学品质,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实施机制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探讨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实施的机制,以供航空服务专业类课程改革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航空服务;课程开发;机制建设

2015年起,湖南航空产业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期,黄花国际机场第二条跑道即将完工,T3航站楼即将开始建设。而基于区域经济和民航产业新的发展趋势,按教育部近期的高职专业目录,将原航空服务专业调整为空中乘务专业。其专业面向针对性会更强,对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一、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开发及实施现状分析

长沙航空职院自2007年开办航空服务专业以来,一贯贯彻校企合作办专业的思路,已有了与深航、川航等航空企业合作的基础。校企多方位合作贯彻人才培养体系,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基本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注重突出职业能力发展,课程教学全过程注重健全职业人格养成、职业精神提升和职业素养提高。

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提出“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工作要求展开分析,目前专业教学品质提升关注点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因素,进一步降低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主观性,转变传统专业课程按学科化课程设置的课程设置思路,不断提升对接岗位能力开展教学实施的针对性。

二、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实施机制建设

1.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展专业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学院通过开展企业调研、毕业生就业跟踪及情况统计等,广泛邀请合作企业共同论证专业定位,明确专业岗位面向。将原有空中乘务方向及地面服务方向按工作领域重新开展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涵盖航空服务典型性服务岗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参照行业企业及IATA等行业协会岗位标准调整职业面向,集中涵盖空中乘务员、客运服务员、值机票务服务员等航空服务典型岗位。

2.广泛邀请民航企业管理人员、一线技术能手,开展专业对口岗位(群)工作分析。进一步分解岗位要素,提炼能力培养要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建设工作,深度分析专业面向岗位,按照航空服务产业岗位细化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服务产业价值增值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对航空服务专业群涉及领域开展市场调研,通过对湖南机场集团、深圳航空等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的调研,进行岗位技能需求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明确专业群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分析民航企业共性岗位任务,明确岗位职责、操作流程、劳动对象及工具、工作与管理办法、与其他工作任务的相关性等,提炼典型工作过程共性及特点,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特性,为后续选择学习载体,及确定学习内容提供指导。通过以上分析掌握民航服务典型岗位工作特性,只有从岗位特性入手来开展教学改革,后续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

3.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归纳职业能力体系,确定典型工作任务。(1)职业能力分析。通过教师一线岗位直接顶岗形式,体验岗位能力组成要素,归纳提取在职业情境中相互关联影响的职业能力,将其组合成具有完整过程的任务或项目集,这是教学实施、教学组织单元的原始素材。(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确定专业学习领域。确认典型工作任务的是专业学习领域开发的关键。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工作过程载体。代表性指项目应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完整性的特点。学生学习完一个学习领域,就可完整掌握一种作业方法,或能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比如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学会BSP自动出票软件基本程序、打票操作、证件识别方法并不是一个项目,完成一次完整的旅客订票环节才是一个项目。在航空服务专业领域我们要认识到,部分工作任务是独立的工作过程环节,本身就具有典型性,但部分工作任务的甄选比较困难。这取决于任务环境复杂性、职业素养的综合性、岗位知识域的复合性等。

4.开发系统专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方案,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基于工作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包括操作标准和质量标准)、工作方法(包括工具和对象、组织形式)开发系统专业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必须具备下述特征。(1)典型性:学习领域是以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的提升和深化,其教学内容依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职业能力。设计的教学与训练项目必须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需要。(2)层次性:课程体系的目标面向最终职业岗位。在学习领域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始终遵循学习领域由简单到复杂的职业成长规律。各层次或同层级学习领域的开发,均需明确学生前置知识要求、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对基于岗位能力形成课程的支持。(3)针对性:课程项目化或任务引领化是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每个学习情境中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完整的任务环节。课程需具有真实情境的教学场景要求,并推动信息化课程建设工作,实施线下至线上的一体化教学训练接口。

5.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航空服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航空服务产业的相关性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航空服务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的同时,深度对接航空服务与管理产业群一线岗位,调整航空服务产业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解构、重构专业群课程结构。按照课程项目化的教学理念,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多方位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真实模拟工作岗位,组织教学实施,构建的课程体系图如下。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引入品质行业企业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和项目教材,建立合作共享型课程体系。按照“职业素养能力+职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岗位适应和创新能力”的形式,加强课程资源整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标准、新成果,动态更新教学内容。组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团队,坚持“教学做一体”,广泛采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式,重点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6.校企共建“基础能力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专业群四层次实践教学平台。以企业真实工作流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为导向,构建“基础能力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习过程由企业一线能手兼职和学校专任实训教师共同指导,按照企业用工标准进行考核,做到“真实企业环境”、“真实工作任务”、“真实职业要求”。

7.建设“能学、辅教”的情境式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库。以工作过程中的关键工作及知识点为单位,综合运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流媒体载体,建立专业群素材库。校企共同确定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的框架及资源标准,建设集教学、培训、自主学习、服务的一体化共享型资源库,营造灵活、高效、逼真的技能训练环境,使学生所学内容更好地在实践中检验,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能力。依据专业群课程体系,在专业素材库的基础上,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单位,将关联的素材参照岗位工作流程结构化组合构建项目任务(或学习单元),形成自主学习与教学功能为一体的“情境式”网络课程。并将建成的品质核心专业课程资源上传至职教新干线等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同时建设包括岗位信息库、专业建设标准库、课程资源库、培训资源库、专业素材库等一系列专业群共享资源并上传至职教新干线等公共教学资源平台,以供产业集群及同行共享。

三、体会与思考

1.航空服务课程体系建设应科学分析航空服务岗位能力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充分与民航企业校企协同构建“专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拓展能力―顶岗实习―社会实践”课程体系。

2.将对应岗位核心能力要求作为专业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根据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原则,强化对学生拓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选择。

3.校企合作可以加强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阶段的教学实施和共同管理,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航空服务专业论文:探究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外部保障机制的建设

摘要:S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服务业飞速发展,航空服务人才日趋紧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空乘人员,既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主要教育目标。当前,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正在推行“现代学徒制”,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外部保障机制,对提升航空服务专业办学质量非常重要。

关键词:航空服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外部保障

高职院校是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院校,依据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要求,高职教育需要将合作办学、合作就业与合作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顺应企业发展需求,加深校企合作,满足“五个对接”的基本要求,切实实现产业对接、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对接及生产过程对接等,使职业教育特色得到强化。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实施依然存在“校热企冷”的外部保障问题,阻碍到“五个对接”的实施,下面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外部保障问题

(一)政府缺乏相关法律制度与激励保障措施

职业教育相关部门需要承担起职业教育方向引领与职业教育改革的相关工作,制定可以推进职业院校发展与加深校企合作的政策与法规,但是“现代学徒制”依然停留在国家政策性文件中,未能真正加深职业院校与企业间联系,未能实现教学与产业的融合,缺乏相关的激励引导与法律保障,未能在社会群体、职业院校、企业与培训机构间建立密切联系的纽带,使人才联合培养难度增大,更在学徒角色法律责权问题上缺乏政策指引,使企业、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

实施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到最终的实施效果。

(二)企业认可度与参与度不高

航空服务专业教育技能培养的主体为民航企业,但是受企业资源整合与企业制度、战略等影响,考虑到成本、人力等诸多因素,不能充分保障高职学生到企业实训。航空公司属于服务公司,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对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无太多的关注。此外,航空服务专业较其他专业有更高昂的学费,且学习航空服务的人才越来越多,民航企业因看不到投资回报,不愿意投资存在风险的“现代学徒制”。

(三)社会认知的影响

长期以来,重视理论、轻视应用的思想依然是教育主体思想,社会对“现代学徒制”了解不是很多,接受率不高。很多家长与学生个人认为,到民航企业中接受培训,由师傅带领学习与现代专业化教育不符,脱离了现代化教育模式,还有人认为学生到民航企业实训实际上是充当廉价劳动力。社会认可度低已经成为阻碍“现代学徒制”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二、航空服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外部保障机制的建设

(一)政府需加强引导与资金扶持

“现代学徒制”能否顺利推行受政府的影响非常大,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出台相关支持性法规,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制度,确保企业能够提高履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认知,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任务。政府还需要联合其他部门,比如,教育部门、民航企业、培训机构等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与措施,比如: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减免税收、给予设备和资金帮扶等,保障企业可以顺利接纳高职人才到企业培训,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民航企业要创新航空服务专门人才培养新思路

民航企业需要树立起正确的人才培养观与储备观,学生到企业中培训,需要按照对待正式员工的方式对待他们,除了开展基础的技能培训外,需要多增加特色化的、创新型的培训内容,提供与普通员工同样的场地与岗位,将学员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将企业文化贯穿其中,使学员了解到民航企业的服务方式与职业价值,取得归属感与认同感,增强使命感,提高学习动力。

(三)高职院校需加强宣传“现代学徒制”

航空服务专业是热门专业,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服务方式,空乘的端庄、优雅、亲和的微笑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友好的服务样式也容易让人接受。但是,随着飞行事故的频发,航空服务“专业性”与“使命感”也日趋重要。由此,需加强对“现代学徒制”宣传,让更多人了解“现代学徒制’,对提高航空服务专业人才专业性与使命感的重要性,让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形象更加真实的展现在大众面前,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知识讲座的方式或者视频学习的方式进行教育与宣传,也可以用座谈会、演讲方式宣传相关知识,让企业领导、教育部位相关人员、家长等共同参与进来,将“现代学徒制”影响力提高。

结束语: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依然存在很多阻碍与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难使“五个对接”这一创新型的教育模式顺利实施,这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不利于培养专业性强、技能强、素质高的航空服务人才,为此,从政府引导与扶持、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以及加强“现代学徒制”宣传等方面强化与改进可以确保“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体现出这一制度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