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幼儿蒙氏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蒙氏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发

一、蒙台梭利和平教育课程

蒙台梭利的和平理念贯穿于她整个教育体系的全部学科教学中,她虽然并没创设独立的和平教育课程,但她的追随者根据其和平教育的理念,发展了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和平教育课程。

(一)建设和平、民主、文明的环境

蒙氏和平教育是从环境开始的,通过成人对幼儿外在的和平、民主、文明的生活环境创设,来建立孩子的内心和平,与他人相互关怀、相互友爱、和平相处。这些幼年时期的经验,是孩子成人以后与他人、与社会、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基础,也是孩子和平教育的内在生命,帮助孩子从外在和平走向内在和平。

(二)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较高追求。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孩子了解生命发展的规律,教会孩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更要启发孩子对完整生命的理解,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要告诉孩子珍爱自身生命,还要帮助孩子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更要惠泽到一切有生命的物种,让所有的生命能和谐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三)发展儿童情商,使儿童具备健全的人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情商的价值,对一个人的成功、控制管理自身情绪、尊重理解他们,建立完善的人际关系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商的发展始于婴幼儿时期,成型于儿童与青少年阶段,一个人情商的高低,与幼年时期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在情商培养的同时,完善健全的人格也是使儿童具有和平内心的不可忽视的课程。社会是由确立了个性而具有人格的个人组成的,国家社会形成的基础是全体国民的个人人格。蒙台梭利对今日教育忘却幼儿人格的形成的现象发出了警告,强调深入而有规律地开展和平教育,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是重要的课程。

(四)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形式与自然规律

蒙台梭利认为,作为创造超自然世界工具的文化,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与人类一同诞生,统领人的精神世界。假如全球文化能通融发展,那么整个世界的和平就指日可待。让孩子从小接触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让文化的力量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保护传承各种文化,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同样是和平教育的必修课。

(五)提供非暴力形式解决冲突的技巧和经验

我们赞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允许冲突与矛盾的存在,但我们需要做到尽量化解冲突,教育幼儿要宽容别人、理解别人,当发生冲突时,学会正确地解决冲突的方法。蒙台梭利在幼儿园的和平教育课程中提供了很多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活动,如:和平桌、和平树、和平角、心情墙、心情卡等活动课程让幼儿学会用非暴力的形式解决遇到的冲突。

二、蒙氏和平教育对幼儿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与振兴做过巨大的贡献,特别是近百年来在抵御外敌的斗争中,发展成了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推进了少数民族各地区的发展繁荣。我国当前的民族关系主流是好的,但还存在着大量违背民族政策和挑起民族争斗的不法分子,他们正利用着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宗教问题从事着民族分裂活动。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处理好各民族间的关系,已成为我国和平教育中一个重要课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但对孩子来说,光是嘴巴上的说教或者书本上的理论,不会让他们形成深刻的认识,蒙台梭利认为教师靠说教,让儿童死记道德准则及其应用不会使他们变为有道德的人,“我们迄今一直倚重的说教的问题才是重大的、名符其实的社会问题。”对儿童的教育需要的是具体的行为、形象的活动,贯彻在幼儿的一切生活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时,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一个尊重关爱的环境

蒙台梭利博士意识到,爱的精神存在于孩子的心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爱的存在,应该把幼儿的生活环境建成一个相互尊重和相互关爱的环境。让幼儿懂得如何付出爱、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爱护尊重他人,懂得爱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爱护自己的物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爱和与他们和平相处的种子在幼儿的心理生根发芽,那么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合作、学会团结。

(二)了解各民族风情

在幼儿教育中,把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列入孩子的必修课程中,让孩子了解不同地域生活着不同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建筑和游戏活动等。通过对各民族民俗民风的介绍,民族歌舞和各类游戏活动的学习,让幼儿真正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非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我国的民族团结是差异基础上的团结,各民族虽然有不同的差异,但在国家的领导下共同生活、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繁荣。

(三)进行挫折教育

和平教育提倡爱,要适度地应用爱心、同情心等情感,要让他们经历一定的挫折教育,经历冲突体验,让他们知道失败、错误、困难是成长的一部分。让他们懂得如何去面对这一切。人生教育应该是贯穿始终的,这是教育应该起的作用,也是蒙台梭利一再倡导的教育方针。

(四)形成全民价值观

我国的多民族文化背景,要求孩子明白多文化、多民族、多信仰等问题会长期存在,这与我国的和平与发展,人民的稳定生活息息相关,也与战争、暴力等息息相关。和平教育是以价值观为本,通过同情包容,能降低民族偏见;通过客观公平,能加强沟通交流与理解;通过尊重与赞赏,能获得民族认同感,形成全民意识。

本文作者:李娟 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蒙氏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品格养成中的运用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简称蒙氏教育)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将儿童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优良品格。通过有准备的教学环境发挥教师启发和引导作用协助孩子的自我发展,发挥儿童自身的巨大潜能和创造力,形成和培养孩子的健全品格,蒙氏教育的教学法精髓在于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和自觉主动的学习精神,培养幼儿喜欢上学、热爱学习的态度。孩子在不断的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和参与运用蒙氏教学内容,懂得尊重别人、学会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从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从而创新和建构完善的品格。从小培养和养成良好的品格习惯,不仅是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因此在幼儿园实施品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蒙氏教育;幼儿教育;品格;思考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3岁看小,7岁看老”,也就是说幼儿时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阶段,3岁--7岁这个阶段养成的品格会影响和跟随人的一生。《狼孩》的故事人尽皆知,当狼孩刚刚被人们发现的时候,不喜欢与人接触,喜欢用牙撕开吃生肉,走路和跑步时手脚并用,不会语言,只会像狼一样嚎叫,就是因为在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与狼生活养成了狼的生活习惯。为了帮助狼孩适应了人类生活,用了两年学会简单会话,用五、六年的时间学会走路,但跑的时候还会手脚并用,直到死也没像健全人一样说话,《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幼儿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心理及品格教育的重要。蒙氏教育以其以幼儿为中心利用预设教育环境教育为特色,培养孩子健全品格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值得让我们借鉴和思考。

1.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念

1.1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意大利及时位女医学博士玛丽亚•蒙台梭利女士(MariaMontessori)所提倡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培养孩子专注度、秩序感、独立能力和手眼协调等多方面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感官教育、语文教育、文化教育五个方面内容。通过日常生活教育对幼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加以训练,以培养其良好习性和独立自主的人格;通过触觉、嗅觉、视觉、味觉、听觉等感官教育结合感官教具培养孩子对感官的敏锐;数学教育通过由少至多量的比较然后引入加、减、乘、除等简单运算操作,从而介入四则的运算的数学基础;语文教学方面强调拼音、笔顺语言表达等母语教学,同时培养英语入门教育;文化教育方面在蒙氏教室配备了植物、动物、天文、地理、历史、地质等玩教具教孩子学习怎样照顾动植物、认识自然、了解环境和宇宙万物的奥秘。

1.2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特点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的特点是以儿童为主、注重人格的培养、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提供充分的教具、不“教”的教育、把握敏感期的学习、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等特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专门为孩子打造一个可以让他们“独立自主”的“儿童世界”。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注重教师的启发式引导教学。在教学中提供充分的教具进行教室分区的环境情景教学,蒙氏教室是缩小版社会的雏形,孩子通过学习如何分享和学会知识技巧并懂得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和如何领导别人。通过学习动作、感觉、语言、技能和道德发展等,使儿童形成一个身心统一、品行自律、心智平衡的独立人格。认为儿童具有无限的潜能,其生命的最终发展是走向独立,应着重培养孩子健全独立的品格。教学中通过具体的练习如五官感觉练习、生活基本能力练习、智能练习等方式来形成健全的人格基础。

2.对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念培养幼儿人格的思考

2.1幼儿园和教师对幼儿形成健全品格的思考

幼儿园是是幼儿通过班级形式组成的“儿童之家”,幼儿园内教学布置按日常生活区、感官区、美术区、语言区、数学区、自然区、情景游戏区等不同功能组成的“区角教育”又仿佛儿童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儿童社会”通过创设了温馨舒适和优美和谐的“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敢做、敢说、敢想,表现出较强的独立自理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让幼儿通过自我校正和自我学习,体验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孩子是老师的影子,要塑造幼儿的品格意识首先要塑造教师的品格意识和提高教师的品格素质,这样才能让儿童通过对良好品格教育的模仿最终形成内化。的幼儿教师不仅有高尚的品格和广博的知识,还要善于去发现和创造,要不断的根据孩子的需求较大限度地去发现和寻找适合孩子的教学设施和活动材料。积极为幼儿的成长创设良好教学环境,促进幼儿的品格塑造和身心和谐优化发展。

2.2家庭教育和家园同步教育对幼儿健全品格的思考

幼儿不好的习惯和毛病往往是因为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溺爱和宠爱造成,家长是幼儿的及时任老师,一些孩子在引起争执时经常会说“妈妈就是这样说的”、“爸爸也是这样做的”或者“老师告诉这样的做的”充分说明家长和老师行为、语言的导向作用。作为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对待孩子不要过度保护、溺爱娇纵和包办代替等行为。幼儿园在课上要求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的品格教育,幼儿会通过学校的蒙氏教育学习和体验回到家庭就会自觉地实践、模仿和情景再现。作为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还要大胆而耐心地给孩子机会“自己做”,并成功地引导孩子“如何去做”。做到家园同步相得益彰,并鼓励幼儿让幼儿懂得沟通、交流、分享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的品格。

作者:李景辉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存金沟乡中心园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幼儿数学蒙氏教育理念研究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很多家长或者幼儿教师,对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识多少数较为关心,但对幼儿思维能力却放任不管。而蒙氏教育理念下,在满足幼儿认知需求基础上,重视幼儿思维、心理等各方面发展。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对蒙氏教育理念在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运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1.1构建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消除幼儿对数学的恐惧

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构建愉悦、宽松的学习与心理环境,保障幼儿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能够在自己兴趣支配下进行学习和操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个体,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习兴趣也不相同,其对于数学会表现出不同的看法。很多幼儿对数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对数学的恐惧,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适当的增加难度,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放慢学习进程。同时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同时尊重幼儿习惯,鼓励其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兴趣面前才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对提升幼儿数学思维很有帮助。

1.2丰富物质环境,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在幼儿园中都设置了教学活动室,幼儿园需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千奇百怪的思维。材料的种类要多,同时保障色彩的多样性,确保这些教学工具与幼儿的年龄相当,能够勾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走向数学探究的世界中。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2.1通过蒙氏教育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的操作材料通常没有较大的差别,同时对这些材料的操作也通常是教师为了模仿或重复动作,操作材料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基本上就算完成任务,这对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相对来说,蒙氏数学教育理念对幼儿操作能力培养十分看中,要求幼儿对每个活动进行个别操作、分组才做以及机体操作等,幼儿具有充分的材料选择权,不仅符合幼儿认知规律,还能够提升幼儿的兴趣,锻炼幼儿打开思维空间。蒙氏教育数学教育材料都是利用十进制原理设计而来,根据十进制规律进行数的增减。同时,这些教具具有自动订正性特点,对提升操作效果很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区,教师应该重视操作材料的投放,应该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空间,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等,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2.2通过数学游戏,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概括性的特点,且传统的数学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幼儿能否接受或幼儿思维能力,采用重复灌输的方式,希望能够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其实不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幼儿厌学,对数学产生恐惧,无法形成数学思维模式。通过有效的游戏,能够为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提供一条捷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智力游戏,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在蒙氏教育理念下,存在一套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的教材,给幼儿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与空间,在游戏的欢乐中,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方式,提升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是生活科学,在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知识,同时蒙氏数学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相关的东西,与数学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帮助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餐具分发出去,通过分发餐具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同时,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对自身位置进行观察,锻炼幼儿辨别方向的能力。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在自然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现象,在幼儿无意识下就能够发生,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能够让幼儿对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加理解。当然,师在幼儿园再怎么进行引导也很难使幼儿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当教师组织了适合幼儿水平的数学活动之后,就更需要家长在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运用这些经验的机会了。因此,家长同样是幼儿学习数学的老师。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给予其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引导,逐渐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蒙氏教育在我国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并不能死板硬套,还应该根据我国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先进的理念、教具等进行借鉴,同时加强科研,完善我国现有教学模式,形成具有中国化的蒙氏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水平。

3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蒙氏教育理念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帮助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是一套的幼儿教育法则。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于蒙氏教育理念的借鉴,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现有的幼儿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黎晓敏 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幼儿数学蒙氏教育理念论文

一、有准备环境在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一)为幼儿创造出相对宽松的心理环境,避免其在心理上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

所谓的宽松的心理环境其实是指愉快、自由的学习环境,幼儿可以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按照自己的兴趣、愉快地进行自主选择和独立操作。因为幼儿个体在发展水平方面是存在着差异的,并且学习兴趣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每个幼儿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不同的需要。那么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一些幼儿可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以及放慢学习进程;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一些幼儿则可以适当提高学习难度以及加快学习进程。给幼儿提供一种愉快、自由的数学学习环境能够让其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欢乐,并激发其学习兴趣,避免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或者是自卑心理。运用蒙氏教育理念可以为幼儿创造出安静和谐的环境,其对幼儿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允许幼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幼儿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往往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同时安静和谐的环境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那么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有效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将丰富的且便于幼儿操作的材料放置在“蒙台梭利”的教学活动室中,以便对幼儿的发展需求形成满足,比如除法板、塞根法、彩色串珠、纺锤棒、数棒等,为幼儿提供这些操作材料主要是为了让他们熟悉数量以及在数的概念上获得真正的经验。几乎所有摆放在蒙氏数学区的教具都有助于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且和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以及年龄特点是相符的,因此,会对幼儿形成很大的吸引力。

二、操作活动可以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一)利用蒙氏操作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的探究兴趣进行培养

幼儿在常规教学中所能接触的操作材料一般都没有什么区别,并且操作目的也一直停留于在教师讲解后进行模仿与重复上,只要结束教学活动,那么,操作材料就完成了其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发展其探索能力,但是,蒙氏数学教育理念注重的是幼儿的操作,在蒙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需要对每个活动进行个别操作、分组操作以及集体演示操作,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操作材料和操作方式,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方法不仅符合其学习特点,同时还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幼儿在反复操作中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蒙氏数学操作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生动的想象空间。蒙氏的所有数学教具都是根据数学的十进制原理设计出来的,这种做法有助于让幼儿感受到怎样按十进制规律实现数的增减。此外,蒙氏数学教具还具有自我订正性这一特点,这种特点不仅可以提高幼儿操作材料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其操作材料的兴趣。蒙氏教学能够将高深的数学思想以及抽象的数学概念都融入于简单有趣的操作材料当中。这样一来,幼儿就能够在利用蒙氏数学纸面教具兴致勃勃的完成配套练习之后,对数学概念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理解,并有效形成生动形象的直观思维。当然,在对教学活动中操作进行重视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活动区中操作材料的投放,为幼儿的操作提供条件,为幼儿的想象创造空间,进而促使幼儿的概括水平和概括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在进行游戏时,培养幼儿主动构建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以及逻辑性,是比较枯燥的一门学科,并且数学教学大都是集体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幼儿数学本身的特点形成忽视,一般会选择灌输和重复的教学方法,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形成抑制作用。游戏能够让数学变得有趣,并且,游戏也是幼儿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活动,所以,游戏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种途径。幼儿教师在进行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着眼点,选择形式多样的益智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蒙氏数学是一套利用游戏激发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教材。比如教师在教授数量大小时,就可以利用0的数字游戏让幼儿感受数的大小,特别是可以让幼儿对零的意义进行理解。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能够获得数学知识,同时还有机会将自己的感受自由的表达出来,幼儿只有在使用了大量材料以及参与了大量活动的情况下才可以对数学概念进行掌握。

(三)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

只要是生活中的东西都和蒙氏数学材料相关,数学同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在日常进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碗勺分发出去,幼儿在这种分发碗勺的过程中已经练习了数量的一一对应;在进行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自身所处的位置,这就已经练习了幼儿对方向的辨认。因为这些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现象大多发生在自然状态下,所以它常常让幼儿在无意识下就感受到了数学,并且学习了数学。除此之外,幼儿所获得的数学教育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就是不完整的,家长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启蒙教师。比如,家长可以带幼儿去逛他们喜欢的超市,在逛超市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学会看价格标记,还能够学习到一些钱币的简单运算方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以及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尽量利用蒙氏教育理念中一切有用的资源,并且,要将蒙氏教育理念中国化,因为,盲目照搬其教育理念难以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那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并努力专研,促使蒙氏教育理念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培赵红蕾梁羽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借鉴蒙氏教育理念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摘 要: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内容。蒙氏教育理念在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有力的条件,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理念。本文从创造优良准备环境、操作活动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如何利用蒙氏教育理念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蒙氏教育理念 培养 幼儿 数学思维能力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很多家长或者幼儿教师,对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识多少数较为关心,但对幼儿思维能力却放任不管。而蒙氏教育理念下,在满足幼儿认知需求基础上,重视幼儿思维、心理等各方面发展。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对蒙氏教育理念在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运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1.1 构建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消除幼儿对数学的恐惧

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构建愉悦、宽松的学习与心理环境,保障幼儿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能够在自己兴趣支配下进行学习和操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个体,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习兴趣也不相同,其对于数学会表现出不同的看法。很多幼儿对数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对数学的恐惧,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适当的增加难度,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放慢学习进程。同时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同时尊重幼合肮撸鼓励其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兴趣面前才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对提升幼儿数学思维很有帮助。

1.2 丰富物质环境,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在幼儿园中都设置了教学活动室,幼儿园需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千奇百怪的思维。材料的种类要多,同时保障色彩的多样性,确保这些教学工具与幼儿的年龄相当,能够勾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走向数学探究的世界中。

2 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2.1 通过蒙氏教育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的操作材料通常没有较大的差别,同时对这些材料的操作也通常是教师为了模仿或重复动作,操作材料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基本上就算完成任务,这对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相对来说,蒙氏数学教育理念对幼儿操作能力培养十分看中,要求幼儿对每个活动进行个别操作、分组才做以及机体操作等,幼儿具有充分的材料选择权,不仅符合幼儿认知规律,还能够提升幼儿的兴趣,锻炼幼儿打开思维空间。蒙氏教育数学教育材料都是利用十进制原理设计而来,根据十进制规律进行数的增减。同时,这些教具具有自动订正性特点,对提升操作效果很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区,教师应该重视操作材料的投放,应该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空间,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等,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2.2 通过数学游戏,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概括性的特点,且传统的数学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幼儿能否接受或幼儿思维能力,采用重复灌输的方式,希望能够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其实不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幼儿厌学,对数学产生恐惧,无法形成数学思维模式。通过有效的游戏,能够为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提供一条捷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智力游戏,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在蒙氏教育理念下,存在一套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的教材,给幼儿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与空间,在游戏的欢乐中,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方式,提升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3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是生活科学,在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知识,同时蒙氏数学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相关的东西,与数学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帮助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餐具分发出去,通过分发餐具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同时,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对自身位置进行观察,锻炼幼儿辨别方向的能力。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在自然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现象,在幼儿无意识下就能够发生,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能够让幼儿对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加理解。当然,师在幼儿园再怎么进行引导也很难使幼儿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当教师组织了适合幼儿水平的数学活动之后,就更需要家长在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运用这些经验的机会了。因此,家长同样是幼儿学习数学的老师。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给予其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引导,逐渐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蒙氏教育在我国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并不能死板硬套,还应该根据我国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先进的理念、教具等进行借鉴,同时加强科研,完善我国现有教学模式,形成具有中国化的蒙氏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水平。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蒙氏教育理念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帮助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是一套的幼儿教育法则。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于蒙氏教育理念的借鉴,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现有的幼儿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黎晓敏(1988-),女,汉族,四川达州市人,学历:本科学历,助教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学习蒙氏语言教育方法 创设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的语言学习与成人不同,我们可以将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与语言活动发展特点相结合,引导幼儿理解、运用日常语言,促进幼儿学习文字语言,并以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蒙特梭利;语言教育;语言发展条件;发展策略

语言是表达自我的主要工具,孩子有吸收周遭环境语言的本能,也需要和亲人沟通以满足他生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如何激发幼儿的在语言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家长和幼儿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著名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特梭利,她从实践中总结出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教学方法备受推崇,而她关于语言教育的理念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一、蒙特梭利语言教育理念及启发

蒙特梭利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因此,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尽早应该着手,引导和挖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蒙特梭利在著作中完整论述了语言教育的相关内容,包括语言概述,语言文字教育的意义、目的、特点、发展、方式等理念。而其中三点语言教育理念则更让人深受启发:

1、语言发展是有敏感期的,错过敏感期,就会阻碍语言的发展。(0~2岁――听的敏感期;6个月~3岁――说的敏感期;2~6岁――阅读、书写的敏感期)幼儿教师要适时、有计划、有目标地抓住婴幼儿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以日常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以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其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

2、语言的学习来自于听、看、模仿、练习、正确的辅导。蒙特梭利注重语音、语调、文字应用并进。语言机能结构复杂,感官的发展与语言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中可通过感官训练与操作,获得实际的经验,逐步培养孩子听、说、写、读的能力与习惯。

3、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语言学习。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成人学习方式不同,是在自然环境下学习的,如口语教育要从交谈身边的事物开始。要把孩子放在预备的环境中,要得到成人的帮助。

二、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解析

蒙特梭利认为,幼儿语言上的缺陷和不完善,一是由于先天原因造成的生理性缺陷;二是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功能性缺陷,即在幼儿的语言形成期,因为听不到正确的发音、完整的语言,或是由不好的(或错误的)发音习惯造成的言语缺陷。因此,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有健全的大脑与言语器官;二是要有适宜的语言环境。

1、保持健全的大脑与言语器官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基础。正常的生理结构为幼儿语言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人类完整的语言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大脑皮层有主言中枢”。由此可见,完整的言语活动需要整个大脑的协调运作。它受整个大脑皮层机能的制约,并不是某个语言中枢能独立完成的。

2、提供有准备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学习语言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因为字、词、句子都要与一定的语言情景结合在一起才有实际意义,若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字、词、句,即使记住了也是不会理解运用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将幼儿放置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学习语言,其发展效果是惊人的。这一个学习语言的特点正如蒙台梭利教育强调的:成人应为幼儿准备一个符合幼儿需要的真实环境,它能为幼儿身心发展所需提供活动与练习,并且像家一样充满爱、快乐与便利。

三、创设幼儿语言发展条件的策略

(一)充分锻炼幼儿大脑与言语器官,为幼儿语言学习打下物质基础。

蒙特梭利语言活动的重点是口语表达的能力,我们认为口语是所有其他语言表达形式的基础。透过语文图卡和分类卡、故事、新闻、谜语、童谣、手指谣、诗词,甚至延伸到其他工作区的活动范围,孩子有许多机会吸取正确的新词汇,这些丰富的词汇和表达自我的能力是蒙特梭利环境给予孩子在语言方面的及时把钥匙。

在奠定口语基础的同时,孩子由“声音的游戏”和“注音符号砂纸板”,认识语言的声音和符号,听力的提高对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先有听后才有说;此后,孩子将用“拼音盒”开始拼字、造词,甚至写故事或其他的文字创作;而阅读能力随著孩子对文字的解析自然地发生了;孩子由日常生活区和感官区所磨练出的手眼协调和控制手肌肉,间接为他日后书写的能力建立稳固的基础。我们以孩子所显现的敏感期作指南,给予适时的工具和辅助,促进幼儿大脑言语器官的成熟,幼儿对语言文字的吸收及探索便会随之自然地发生。

(二)创设一个让孩子想说、敢说、爱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在蒙特梭利环境中,任何语言活动都和孩子周遭的生活及喜好息息相关,惟有透过对孩子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才能产生共鸣,并且引发孩子自我表达的兴趣和动机。

1、创设丰富的生活场景。丰富的生活内容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源泉。有效的语言学习并非一定需要正式的教学,在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使用语言也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语言。幼儿的语言学习就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它几乎无所不在,可能是在起床穿衣时、在餐桌上用餐时、在户外游戏时,在幼儿所经历的各种生活场景中。生活是语言学习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才能有丰富多彩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多看、多说。

2、提供标准、正确的语言示范。幼儿最初学习语言的方式是模仿,而其出生以后又是在成人的照料下成长起来的。幼儿生活的照顾者(家长、幼儿教师等)是其直接学习的“榜样”,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使用语言的质量。因此,成人在与幼儿对话时应注意:说话语速要慢,口型明确、语音清楚、,语调抑扬顿挫;坚持使用正确的词语和语法正确的句子与幼儿交流,不要用不的词来逗孩子,避免使用儿语。

3、创造自由交流的语言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教师要重视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际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寓语言教育于一日生活(来园、进餐、睡觉、如厕、盥洗、饮水、散步、做操、户外游戏等)之中,在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自由是蒙台梭利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幼儿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中,才能将学习潜能发现出来。还要家园合作,举办大型户外活动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和社区、多接触伙伴,如多去公园、游乐园、动植物园等地方举办活动,给孩子创造与伙伴们自由交往的环境。这样做可弥补幼儿交往经验的不足,有助于孩子人格和语言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蒙特梭利语言教育中,还要侧重于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的品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初探如何将“蒙氏纪律”渗入幼儿常规教育

摘 要:幼儿园传统的常规教育是一种外在的纪律,教师借助着各种方式完成了对幼儿的管理与控制,注重常规的完善和训练,幼儿管得太多,控得太死,严重束缚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发展。而蒙台梭利的纪律是一种“内在的自律”,是在儿童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纪律,也是建立在儿童积极、主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将蒙氏纪律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渗入到幼儿常规教育中,能够进一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蒙氏 纪律 常规 幼儿

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处在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的个体必然受到该社会和组织中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常规的制约。因此,在幼儿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非常必要,而且相当重要。

幼儿园在开展常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把重心放在幼儿常规的完善和训练方面。利用常规来限制和控制幼儿的各种行为,以保障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保障幼儿在园的活动安全。传统的常规教育把幼儿管得太多,控得太死,严重束缚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发展。

本班开展了蒙氏教学活动以来,通过学习蒙氏的教育理念,我们知道了在蒙氏工作中,孩子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幼儿只要是在“不伤害环境,不伤害人”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的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因此,通过吸收蒙氏的纪律观来指导我们班级的常规管理,给孩子们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

那么,如何将蒙氏纪律引入到日常常规中去,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 了解蒙氏纪律与传统常规的差别

1.1 传统常规教育的形式

在目前的幼儿园常规教育领域中,教师常利用儿歌、铃鼓、口令来完成对儿童身体及其动作的规范,或使用惩罚、命令、表扬、物质奖励等手段来使幼儿听话,完成对幼儿的管理与控制。幼儿教师把常规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标准施加给幼儿。于是,常规教育便成了教师对幼儿严格控制的过程。幼儿一日生活中存在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管理,集体活动时间远远多于个体自由活动的时间,造成孩子少有自主活动的机会,限制了幼儿的个体发展。教师的严厉让幼儿不得不屈从于各种常规管理之中,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1.2 蒙台梭利的纪律观

蒙台梭利的纪律是一种“内在的自律”。蒙台梭利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具有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活动的权利,他才能建立真正的纪律,而非强迫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

可以说,我们的常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外表纪律。真正的纪律,不是靠训斥、棍棒、惩罚训练出来的。我们要将幼儿的需要作为我们教育的主体,让儿幼能在活动中理解纪律,进而接受、并逐步内化为集体规则,养成“内在纪律”,发自内心的愿意主动遵守,形成秩序感。

2 转换幼儿教师角色

传统常规教育中,幼儿教师一直充当着“管理者”和“指挥者”的角色,幼儿则只能是“服从者”和“执行者”。老师利用说教、命令、惩罚,把一大堆的条条框框强加给幼儿。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并不明白“为什么老师要不让我们这样做?”“我到底哪里做错了?”在强制与压抑的环境下长期生活、学习,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

作为幼儿教师,要懂得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占主导地位的是幼儿。要为幼儿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机会。我们必须研究和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要给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自由,给幼儿提供充分自由活动和自主活动的环境和机会。

3 创设可发展的环境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蒙氏纪律的形成,要重视环境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蒙台梭利看来,“纪律来自工作,因为只有在工作中,儿童的自我才得以自由发展,能力得以发挥”。在活动中儿童获得了自由工作的环境,他们的活动更加完善,从而产生良好的纪律。

如果把幼儿长时间固定在座位上无事可做,幼儿的发展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便会互相打闹,大声喧哗,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这时候的纪律就只能是靠教师的严厉控制。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节奏和步调的环境,服务于幼儿的发展需要,从而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纪律。比如,在各个活动区域中投入丰富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不同能力和兴趣的幼儿都能充分地,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轻松、自由的发展。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的运用他的技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精力,并按照自己内部发展的速度和节奏来行动时,他就会表现出遵守纪律,长时间注意力集中等品质。

4 把纪律说出来

蒙台梭利认为,应当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统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所谓自由不是孩子喜欢怎样就怎样,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服从真理,做正确的事情。因此,一定要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于理解而接受集体规则。所以,当我们让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时,要把应该遵守的纪律告诉他,而不是只是要求他怎样去做。比如,我们让孩子们去喝水时,就要把排队的纪律说给他们听,使他们懂得排队喝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拥挤而受伤,或是把水洒出来。又比如进餐时,把进餐的纪律告诉幼儿,使他们理解进餐说话不卫生,还会容易引起食物误入气管。通过这样对纪律的解释,逐渐会使社会规则内化,使幼儿懂得遵守纪律的意义和价值,将会从心而为。比起教师时时处处的控制、强迫,内化秩序具有更持久的效力和深远的意义。

5 坚持教育的一贯性,统一性

在蒙氏活动中,也有很多相应的纪律需要幼儿遵守,比如“进教室前坐着脱换鞋子,并确定放入鞋柜内摆正。”“在教室要轻声慢步地走。”“坐椅子或离开椅子时,应先拉开或收起椅子再取物或置物。”等等。这些纪律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一种习

惯的养成,需要有效的环境和时间。

我们在蒙氏工作中,每一次老师演示完工作,都会重复一句话“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刚开始,幼儿会忘记,没有归放到位,老师不会责备他,整理教具时老师会把教具放回去。接着每一次都这样做,幼儿就会慢慢记住并做得很好。最初,我们班上开展蒙氏教育时,幼儿在蒙氏教室能很好地遵守蒙氏纪律,而一旦离开了这里,他们就会按照之前的习惯进行,变得散乱,没有规矩。或者是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回到家里就会抛之脑后,任性妄为,随心所欲。这都是因为对幼儿的培养教育不一致,不统一造成的。

因此,同班级教师之间,幼儿园与家长要做到坚持一贯性、统一性的教育。教师与家长要做好沟通,开办家长学校,将蒙氏教育的理念传达给家长,与家长共同分享教育的观念和方式。一段时间后,定期走访幼儿家长,及时与家长反馈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调整教育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帮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蒙台梭利的强调的“纪律”是一种内在控制的纪律,而我们传统幼儿园常规教育更倾向外部控制纪律,外部纪律的维护更强调的是群体的利益,而忽略了幼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在充分理解幼儿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通过上述一些方式把蒙氏纪律的新理念运用到我们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去,建立积极、主动、理解的新常规模式,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发展空间。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摘 要:在数学教学领域中,有一个经典的教学方法,便是蒙氏教育,蒙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着以儿童为中心,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对孩子的人格进行培养为原则。蒙氏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幼儿对数的思维与运用,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蒙氏教育;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科,就目前的学习状况来

说,数学已成为一门令多数幼儿头疼的学科之一,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幼儿在今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越来越吃力,所以,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显得很关键,以下就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关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供大家借鉴。

一、营造轻松健康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重要,因此,幼儿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所处的环境与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蒙氏教育中也强调,主张幼儿的学习环境不仅要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还需教师们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有趣的课堂游戏等等。将现实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实物拿到课堂,例如将颜色相同和形状相近的水果归集到一起,然后数数有多少相同,有多少不同,或者找出与幼儿兴趣有关的游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比如“小木棒”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行将小木棒组拼成不同形状,然后让其他幼儿猜,拼小木棒的时候,幼儿就已经用到了数学概念,增强了思维的灵

敏性。

二、给幼儿属于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这里所说的自由,并非放纵,而是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为前提。当代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每天沉浸在各种题海中,为了应试,他们不得不逼迫自己在各种题库中煎熬,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日渐减弱。所以,蒙氏教育中培养幼儿数学能力,并非以题为主,而是更多地让幼儿自己主动探索知识,例如,一张长方形的纸,你会将其变为哪些形状,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固定的答案,让幼儿自己操作实现,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面对思维缜密的数学学科,怎样减轻幼儿和教育工作者的压

力,需要我们共同研讨和总结,通过蒙氏教育理论,我们不难发现,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幼儿抓起,教师要多以儿童为中心,摒弃不良的教育模式,给幼儿自主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爆发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美丽的火花。

参考文献:

梅纳新.谈指导幼儿数学操作活动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1).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谈蒙氏教育法在农村幼儿园的运用

【关键词】 蒙氏教育法;农村幼儿园;问

题;运用;引入

一、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落后。长期以来,农村幼儿教育理念被定位在对幼儿的“保”安全、“保”成长上,“教”的内容也只是识字、学数等小学教学内容的延伸,忽视了对幼儿人格的尊重、个性的发展、习惯的培养。

2.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幼儿园保教人员不仅数量不够,而且还综合素质低,大多都没有接受过幼儿专业教育,缺乏必备的幼教专业知识、技能,再加上普通话水平达标率低,采用方言教学,这些问题都对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幼儿来说影响深远。

3.课程内容单一。农村幼儿园课程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以“读、写、算”为主,“放羊式”、“小学化”的问题长期严重存在,忽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弱化了幼儿德、体、美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4.资金投入不足。在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1.2%至1.3%之间徘徊,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不到1.15%,远低于世界水平。财政资金投入的不足,致使农村品质幼教资源稀缺,乡镇幼儿园设施老化,教具短缺,培训不足。很多农村地区“无园上”、“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层出不穷。

二、蒙氏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运用

蒙氏教育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它坚持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孩子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的过程。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在农村运用这种教育模式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感觉亲切的生活学习环境,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转变教育理念。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幼儿观。农村幼儿园要按照蒙氏“以幼儿为中心”的核心育人理念,在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首位的同时,还要牢固树立尊重幼儿人格、关注幼儿差异、发挥幼儿个性和主体性,较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潜力,树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科学幼儿观;其次,要树立先进的教育观。要按照蒙氏教育法尊重幼儿内在的需求,摒弃“小学化”教育倾向,培养幼儿适应未来的基本素质;再次,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以“不教的教育”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以丰富的教材教具作为教学手段,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幼儿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2.外引内培,提升师资水平。蒙台梭利教育法在理念体系和操作方式上都与我国传统幼教教育法存在差异。农村地区可以一个学区派出一名园长或是业务骨干到专业培训机构参加蒙台梭利教育培训,通过系统学习,具体操作,引入蒙氏教育法,再在辖区内建立蒙台梭利示范幼儿园,对其他幼儿教师进行轮岗培训。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采取考核认证制,以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引导督促农村幼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水平。

3.因地制宜,丰富课程内容。课程是教育之本,是实现教育目标、体现教育内容的学科总和和进程安排。以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为课程内容,利用农村幼儿具有对动植物的感性认识强、农村可以用来制作教具的材料更为丰富,室外可利用空间大等比较优势,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坚持课程以真实的经验与真实的事件为基础,给予幼儿动手操作、直接观察、复述表达的机会;还可提供直观教学材料,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灵活选择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及时纳入课程;保障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重视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过程;将游戏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让游戏成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基本活动。

4.开源节流,改善硬件设施。近年来,公办农村幼儿园的校舍和设施都有了很大改观,项目资金投入有了持续保障,同时也适当提高了保育费标准,这些都为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现阶段在农村幼儿园的创办上,要做到开源节流。开源就是要拓展“输血”渠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外界捐助。节流就是在勤俭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因地制宜,发挥农村优势,师生合作创造性地设计、制作教具。在提升资金利用率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具制作水平和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蒙氏教育理念在培养幼儿专注能力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的培育渐渐地得到了广大家长的重视,而培育幼儿又该从何做起呢?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幼儿专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并且不可缺少的环节,幼儿正处在一个智力发育的时期,培育幼儿的专注能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并能为他们后期的学习和成就奠定基础,由此,蒙氏教育应运而生,它以其独到的理念,获得了教育界的认可,是一种适合幼儿早教的优良方法。

关键词:蒙氏教育理念;幼儿专注能力;应用

蒙氏指的是意大利首位女医学博士蒙特梭利,她是历史上杰出的幼儿教育专家,她的教育特点就是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通过对儿童的深入了解,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的各个方面去教学,教学内容涵盖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教育等,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从旁协助为辅,是适合现阶段中国幼儿教学的好方法。

幼儿专注能力是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综合素质,专注能力高的幼儿,做事的效率就高,效率高从而就会对幼儿的自信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使得幼儿热爱学习,幼儿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就会对广阔的书海产生求知欲,这有利于孩子的后期发展。

1.秩序中萌发专注

蒙氏教育研究表明,在幼儿一到四岁这个阶段,正处于秩序的敏感期,在这段时期,幼儿极喜欢去区别各种各样的事物关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身,所以,我们要在这段时期内,努力去创造一个适合幼儿的学习环境。蒙氏教育认为"工作"是幼儿身心协调的活动。给他们安排好各种各样的工具,让他们在自己的区域内集中注意力的展开自己的工作,在他们区域的四周摆放好属于他们自己的小抽屉,放上一些小工具,在工作用到工具时自己有序的使用工具来完成工作,还要嘱咐他们要在用完后及时的放回这些小工具。而且还可以在他们工作的区域有意的安放一些装材料的瓷器、玻璃瓶,并且要告诉他们好好保管,不要弄坏这些物品,从而让他们养成一种仔细认真的态度,这样也有利于避免他们的漫不经心和毛毛躁躁的坏习惯,从而对一种事物专注认真。在培养幼儿专注能力的同时,教师在展示教具时,用一种最、不可再改进的步骤,来防止其他因素把幼儿的注意力分散,让他们集中精力的去完成自己选择的工作,这样也有助于对幼儿专注力的培养。

2.自主中孕育专注

蒙氏教育认为,只有幼儿自身才能让自己达到专注。由于幼儿的注意力经常容易转移,所以在安排幼儿"工作"时,允许他们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这样可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到自己选择的工具上,一门心思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物上。幼儿不像是我们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当他们做一件事成功以后,就会不厌们其烦的去重复做下去,当他们在这种重复中找到足够的自信后,他们就会再去关注其他的,所以,在他们的重复工作中,他们会投入注意力在工作上,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使他们在专心致志的工作状态下乐此不疲的工作。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总是沉浸在这种重复的工作中,还需要老师的引导,让他们发现新的乐趣,使他们在重复的工作中延续他们的专注力。

3.活动中延续专注

蒙氏教育表明,活动中可以延续专注。各种有趣的活动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然而有些可以在活动中把幼儿的专注力渐渐地提升。比如说在教育幼儿时的走线活动,给幼儿听着音乐,让他们和着音乐节拍,在事先设定好的步行线上,有秩序的走动,跟着音乐的节拍去完成动作,这样做不仅要求幼儿协调各种动作,并且还要保持身体的平衡,有效地促进了身体各个感官的平衡,这样会让他们自己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除了这种方法,根据蒙氏教育的思想设计一种肃静活动 ,让幼儿在活动中静静地聆听周围的声音,去辨别各种声音,为了保障能听到各种声音,他们必须保持安静,为了保持安静,他们又要保障使自己不分心,集中精力去听,慢慢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4.引导中发展专注

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去引导,教师要扮演好角色,充分的去理解幼儿,尽量的多去观察他们,充分的信任、尊重幼儿的选择,在观察幼儿举动的同时要耐心的等待,让他们的内心充满想象,在一种自由的环境下去工作,尽量避免去打扰幼儿的发展。实践证明,幼儿专注力形成的快慢和教师关注幼儿次数的多少不成正比,并不是教师对幼儿关注的越多他们的专注力就会形成的越快,如果不循序渐进的去辅导,反而会对幼儿造成影响。教师在引导幼儿专注力养成的时候,要有时刻准备的态度,在将幼儿带入工作环境后,退至一侧,等待幼儿的召唤,教师去的查看幼儿的工作,但是不要打扰他们的工作,他们在工作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的并且以尊重的态度去指导他们,这也为教师做出了一个要求,在教导幼儿时,要熟练掌握幼儿使用的教具,在幼儿遇到困难麻烦时,可以很快的帮他们解答疑难。

综上所述,我们领悟到幼儿的专注力的发展都是从日常生活教育开始的,我们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幼儿的行为举止,多多的去赞美他们,让他们自己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乐趣,在其中培育他们的专注力。在蒙氏教育理念中,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幼儿自己自主的找到专注力的方式方法,让幼儿在自主学习中,通过教师在一旁的辅助,慢慢找到通向专注力的道路。

蒙氏教育是一种适合现代中国幼儿教育的全新的模式,通过这种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国的幼儿在专注力方面获得更好地发展,同样也可以借鉴蒙氏教育的理念,结合现代教育,在幼儿教学方面创造出一片新的天空,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把自身的专注力提升上去,在快乐的自主工作中,不知不觉的把专注力稳定下来。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运用蒙氏教育理论培养幼儿良好的区角常规

近段时间以来,我们发现班上有的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表现出了不专心、情绪浮躁、持久性差,出现了一种学具没操作完就换另外一种学具、学具乱放的现象。刚开始,我们按照传统的常规训练方式引导幼儿,但收效甚微。后来,我们运用蒙氏教育理论创设有序的学习环境,在区角活动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有很大促进作用。

一、创设有序的环境,营造有序操作的良好氛围

蒙特梭利的秩序敏感期理论认为,人类的各种智慧与能力都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增长的。秩序是各种物品与环境的关系,即每一种物品在环境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幼儿天生有一种对秩序的爱好和追求(即敏感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特点创设有序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积极投入,形成有序活动的良好习惯。

1.布置有规律、有秩序、允许儿童自主活动的环境

蒙氏教育理论对教室的布置是比较讲究的,主张活动室中每一件物品的摆设都应有固定的位置。根据我园房间小、幼儿人数多的情况,我们运用蒙氏教育理论,将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和安静区域分隔开,以便减少幼儿活动时的互相干扰。

在材料投放方面,我们重视投放游戏性、趣味性、开放性强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自选。例如,生活区有喂小动物吃食物、夹乒乓球比赛、给娃娃穿鞋等所需的多种操作材料;语言区除了有幼儿看的图书,可供幼儿讲述故事的背景板和人物、动物指偶,故事拼图,还增加了一个有声玩具,可以让幼儿合作讲述、创编故事。

2.建立合理完善的活动区规则,使幼儿自觉形成有序的行为习惯

布置好活动区后,我们首先向幼儿介绍了各个区域,然后带领幼儿共同制定入区规则并张贴在区角明显的位置。如“商店”里的物品玩后要放回原处,图书看完后要放好……为了加强幼儿的自律意识,我们设计了各种进入区域的标志牌,让幼儿挂牌进区。为了让幼儿养成游戏后将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习惯,我们在柜子及活动材料上都贴上了相应的小图案,方便幼儿在活动结束时将材料有序地放回原位。同时,我们在区域内巧妙地根据地毯上的拼图做标志,提醒幼儿有序就座,避免了幼儿在活动中拥挤在一起、互相干扰。久而久之,幼儿不但在活动区中学会了遵守秩序,在日常生活中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自我控制游戏让幼儿养成有序安静的入区常规

成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我们专注地做某件事情之前,都会或多或少地做一些准备工作,既有生理上的准备,也有心理上的准备。例如,写论文之前会平心静气、排除干扰,以期达到写作思路的顺畅。蒙氏教育理论非常注意按幼儿的生理、心理曲线开展活动。走线活动和肃静练习就是蒙氏教育中让幼儿做好学习准备的铺垫活动,是蒙氏教育理论的特色之一。

为了让幼儿能以平静的心情进入活动区开展活动,在幼儿进区前,我们运用蒙氏教育理论的走线活动和肃静练习原理,设计了一些简短的小游戏,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走线游戏――这是蒙特梭利为训练幼儿的专注、平衡等能力而专门设计的。走线游戏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地运用各种感官调控自己,以进入聚精会神的状态。为增加走线游戏的趣味性、游戏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如让幼儿头顶玩具、端着盘子、手持装着珠子的汤匙、平举的胳膊上放着沙包……使幼儿的专注力在走线游戏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为幼儿进入区域后专心活动做好准备。

听听猜猜游戏――让幼儿闭上眼睛玩“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我们有意设置了一些有趣的声音,如心跳声、小溪的流水声、刮风声,让幼儿静静聆听,然后猜猜是什么声音。听听猜猜的过程,培养了幼儿的倾听习惯,锻炼了幼儿排除干扰的意志。

吹气娃娃游戏――让幼儿在优美轻柔的音乐中,模仿为吹气娃娃吹气的动作,做呼吸调整练习。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的腹式呼吸法,可以使幼儿通过对呼吸的调整达到对自己心境的控制。

实践表明,在做过各种自我控制的游戏后再进入活动区学习或玩游戏,幼儿往往比较能够集中注意力。

三、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巩固幼儿的良好常规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爱实现的。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有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区活动,能够引导幼儿在自由与尊重中获得发展,形成良好的常规。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相信幼儿、深入地了解幼儿;要做一名幼儿学习的观察者,细心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意图,揣测他们的思维方式,即使幼儿做错也不急于干预,而是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自我教育。当然,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缺乏经验,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在幼儿常规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适时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

1.语言提示

语言提示的方法因简捷、方便而经常被采用。教师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要注意提示语的艺术性。提示语有时可以是直观的,即用正向言语代替负向言语,如告诉幼儿“不要吵”,不如告诉幼儿玩玩具时要安静,如果有问题可以小声交谈,不要影响其他小朋友。有时可采取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如表演区的幼儿因为争抢角色而发生纠纷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进行协商,引导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动作暗示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适当运用动作提醒幼儿,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习遵守常规。例如,当发现感官区的幼儿在操作粉红塔时经常将最小的积木乱扔,我悄悄来到了他们的身边,和他们一起操作,在拿取最小的积木时,我用双手将它捧在手心,然后再轻轻放下,显示了我对它的珍惜。我的举动影响了幼儿,在以后的操作中,再也没有出现幼儿乱扔积木的现象。

3.材料调整

当幼儿违反常规时,作为教师,我们都该首先想想,是什么原因让幼儿不去遵守规则,是幼儿忘记了,是幼儿的自制力不够,还是材料等其他因素干扰了幼儿?如结构区的幼儿在活动中持久性差,往往还没有拼出成型的作品就离开,玩具也被扔得乱七八糟。这时教师就要仔细考虑,是不是材料太小、太单调、操作性不强?继而对材料进行调整,增加一些性质不一、型号不一的材料,如易拉罐、纸盒等,并扩大结构区的场地。这样可以提高幼儿对结构区的兴趣,让他们改掉以往的不良操作习惯,形成良好的结构区活动常规。

4.行为评价

在幼儿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与评价,以促进幼儿巩固良好的常规。这时,教师的评价可以是表扬性的,如说“你把珠珠穿得真长”,表扬幼儿专心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可以是勉励性的,如说“你今天进步可真大,剪纸剪得太好了,下次剪纸如果记得把纸屑放进美工区的小纸篓里,那就更棒了”;可以是讨论性的,如通过讨论离开座位时为什么要把椅子推到桌子下面,让幼儿了解到,如果不这样做,很可能让别人走路时撞到椅子而受伤,而且教室里的活动空间会因此变得比较小……这样,幼儿除了有更强的参与感,还能真正了解常规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认同教室常规并自觉遵守。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蒙氏教育法对幼儿发散思维的影响

摘 要:蒙氏教育法是一种风靡全世界的幼儿教育理论方法,在我国也受到幼儿教育者的广泛认可与追捧。将蒙氏教育方法应用于幼儿教育,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散思维发育与培养。本文因此为主要线索,论述了蒙氏教育法对幼儿发散思维培养的影响。

关键词:蒙氏教育;幼儿教育;发散思维;创造力;孩子们

蒙氏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尤其在幼儿教育领域可谓是大名鼎鼎。蒙氏教育着重强调对幼儿思维发育、身心健全和创造力的培养,其根本诉求是帮助幼儿、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研究蒙氏教育法对幼儿发育、学习的正面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发散思维作为幼儿创造力的主要标志,历来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点培养方向。将蒙氏教育法与幼儿发散思维培养结合起来,很有现实价值。

一、蒙氏教育法的“人本位”和“人性化”特点决定了其对幼儿发散思维培养的促进作用

蒙氏教育法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创立的一张幼儿教育理论,涵盖了现今幼儿教育领域的大部分成果和内容,在世界幼儿教育范围内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依据蒙台梭利的蒙氏教育创建的蒙氏教室则可以视为一个儿童的乐园和小世界,其间快乐无穷,因此深受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同时,在开展幼儿教育的初始阶段,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往往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们较为关心的问题。所谓的发散思维,其实就是思维的扩张与辐射的状态,也可以看做思维能力的蓬勃发展与拓宽,其实是创造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蒙氏教育法的基本理论架构其实包含着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内容,这些着重体现在蒙氏教育法的“人本位”和“人性化”特征中。

蒙氏教育的核心理论就是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天性”,这与发散思维的基础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幼儿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幼儿的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孩子们是否通过教育活动取得了思维、能力的进步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发散思维是幼儿思维培养的一个重点,也是儿童天性的展现,这与儿童占据幼儿教育中心的理论不谋而合。利用蒙氏教育法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不但是可行的,而且能够突破传统幼儿教育模式的束缚,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径。所以,总体来看,蒙氏教育法对幼儿发散思维的发育、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正面促进作用。

二、蒙氏教育法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特点可以推动幼儿发散思维的培育

幼儿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思维不断发育、提高和实践能力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包含着“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关键要素。思维能力中,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独立思维意识是幼儿教育的着重点所在。发散思维的培养其实是引导孩子们更好的思考问题。更广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加灵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是对思维活跃度的锻炼。蒙氏教育法人为,儿童的个体应该符合“自由,独立,完整”的特点,即孩子们既要充分保持思维的灵活性、活跃度和专注度,同时也要具备集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这些其实都与发散思维密不可分。蒙氏教育法强调的“个性”与“群体”的兼顾,其实也正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窗口。

所以,当幼儿能够独立的思考和表达的时候,其实就是思维体系独立的时候,这背后需要发散思维的支撑。发散思维为幼儿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崭新的感官体验和独特的反应享受,这与蒙氏教育的精髓是一致的。独立的幼儿应该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身心、意识和行为完整的幼儿,也就是健康快乐成长的典范。总体来看,蒙氏教育法为幼儿发散思维的培育开辟了一条新路,打开了一扇大门。

三、丰富的教材和教具为幼儿发散思维培养提供物质保障,形成实践式思维

在蒙氏教育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即教材和教具的使用。蒙台梭利之所以如此重视教材和教具在幼儿教育阶段的作用,就是看准了幼儿的天性和需求。简言之,幼儿、儿童们大都活泼好动,喜欢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喜欢接触不同类型的知识,而丰富的教材和教具则可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回归到幼儿发散思维的问题,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教材和教具的辅助。这是因为,孩子们在学习丰富内容的教材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调动起思维和情绪,拓宽思维面,激发思维的活力,对发散思维的引导式很有好处的。教具是各种各样的教学器材、工具,孩子们在不断感官学习的过程中,透过与教具的接触,可以形成实践化的意识,这也为思维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所以,丰富的、充分的教材和教具是蒙氏教育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广大的幼儿教师来说,想方设法的提供更加充足的教材、课本,让孩子们更大的接触到教具,并形成思维意识和自觉体验,进而转化为发散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幼儿们的思维能力会朝着纵深方向发展,思维的活跃度、拓展度也必然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总之,蒙氏教育法为新时期的幼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和策略,也为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新的空间,很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推广使用。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浅谈蒙氏教育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人们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它是支持和影响人的活动的外部条件。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蒙台梭利也说过:环境就像人类的头部,影响着孩子的整体发展。并提出“儿童之家”的环境,应该是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是一个充满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这种环境对幼儿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真实、美观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蒙台梭利的“环境适应”教育理论就指出人类的各种智能与体能都是为适应环境而增长。她一再强调:无论你的经济条件如何,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它必须像一个“家”。我园近两年开设了蒙台梭利教学班,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蒙台梭利教育的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发展确实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开放、有序的摆放玩教具不仅给了孩子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给孩子一种秩序教育。其次,对班级人数的控制,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交流。对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及常规要求等方面也十分重视,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杯子、碗、勺子、夹子、螺丝、瓶盖、吸管、花生、玉米、豆子等。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观、实用、对孩子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被搬到教室,幼儿感到亲切、自然,让孩子有主动去接近它的愿望,它还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像家一样温馨的环境,使他们有了安全感。 如:有一个刚入园上普通班的孩子,一个星期都安定不下来,总是在哭。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带着他去蒙氏班,一到蒙氏班他就被这既陌生又熟悉的环境所吸引,轻轻地走到橱柜边玩了起来,竟然不哭了。进入蒙氏班后他很快适应了这里的新环境。与普通班相比,蒙氏班的孩子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

二、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

蒙氏教育没有课程表,教具的摆放也是自然、开放、有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不同区域的教材或教具,每个幼儿都可以自由选择教具、自由选择活动、自由进行人际交往、没有人为的比赛和奖励。幼儿独立地进行活动,自然的表现,在反复的摆弄中可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从中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同时幼儿之间进行独立的无竞争的操作,可以提升幼儿的专注力。良好的活动秩序,能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如一名幼儿陶陶对“舀米的工作”专注了长达45分钟之久,老师观察到他每次舀的过程及以后的表现都不同。开始他用手检撒下的米粒,及时次舀完后他将盘子端起将撒落的米粒倒回容器中,第二次他的鼻涕流下来,他用带鼻涕的手去沾撒落的米粒并放回了容器中。正是因为给了孩子们自由的空间,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得以充分发挥。正是因为充分尊重儿童,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自发学习的欲望得以产生。

三、社会化环境,让幼儿学会商量、等待、思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蒙氏教育在幼儿刚入园时就暗示幼儿有序地进行活动,活动时每种材料只有一个,让幼儿学会商量和等待,使幼儿知道遵守社会秩序,不争抢,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次,一个小朋友去玩“荡秋千”,可是己经有小朋友在玩了,他走过去和那个小朋友商量“给我玩一下,好吗?”那个小朋友摇摇头。“我只玩一会儿,行吗?”那个小朋友仍然摇摇头没有同意。,他说“我玩2分钟就让你玩”,他终于得到了这次玩的机会。在交往中他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商量,这为孩子以后的社会交往积累了经验。

另外,其设计的“邮票游戏”“银行游戏”等一些社会化的游戏,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具幼儿都十分喜欢,它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数学知识,也让幼儿知道了做这些事的流程,不仅培养了幼儿认真做事的习惯,还为幼儿了解和进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还有她提出的混龄教学,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很大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使大孩子有了责任感,他们会主动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指导他们操作、游戏。孩子们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相互相影响,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做事的秩序性都会得到发展。同时,还学会了关心、照顾他人。

蒙氏教育环境不但优美而目温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有一定的范围和要求。孩子们在这里学会了关心别人,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一切都是那么的温馨,充满家的温暖。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教学内容符合孩子的需要,让孩子的智能伴随生活经验一起生长,保有了孩子较大的学习弹性,使之成为蒙氏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较大受益者。

幼儿蒙氏教育论文:蒙氏教育提升幼儿的生活能力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创立了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她发现了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主张由日常生活入手,配合良好的环境,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建构他们完善的人格。蒙台梭利教育的这些理念无不渗透着追求儿童真实、内在、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这与现代幼儿素质教育的发展观念不谋而合。尤其是《纲要》中指出:儿童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研究发现解决新问题、从而学会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幼儿教育应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人生四大支柱而加以安排。蒙氏教育独特、真实、主动学习的教育方式正是这人生四大支柱的学习方式。

一、为孩子准备了适宜的环境,为培养生活能力打下基础。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给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这种适宜的环境应该是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更适应幼儿内在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1,开放所有的物质空间环境

在蒙氏教室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幼儿专门设置的,对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符合幼儿成长发展需要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放在易于取放的学具柜中,高度正适合于幼儿身高,无门遮挡的特点有利于从各个方向取放,为幼儿自主活动创造了首要的条件。以前只有存放在教师柜中的与儿童相关的剪刀、纸张、胶带、钉书机等材料,也统统放入幼儿可随时取用的学具柜中,孩子在自己的学习、生活、游戏过程中都可以自由取用。

2,创立自由的精神空间环境

从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个性角度出发,蒙氏教室里为具有不同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的幼儿提供了分层次、分步骤的多结构材料,使每一种材料都能够以不同的速度来进行,适合幼儿许多能力的不同。比如生活区里的量杯操作一一由于量杯是大小不同的容积,可以分别练习倒大的固体、小的散状物、以及液体的水的动作,逐渐提高控制、协调能力。对于幼小的孩子可以练习倒的动作,而对于年龄较大或已具有倒的能力的幼儿可以利用该材料进行容量的比较工作,运用倒水的方式观察、发现不同容量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空间内,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不耽误其他人的情况下,花一些时间在自己感兴趣和自己力所能及的材料上,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一项材料转换到另一项材料,不必等待他人来完成同一个进度。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每24小时的工作内容、方式、时间,这种自由、主动、灵活的活动环境与活动形式,使孩子获得了自我选择的权力,以全神贯注、积极投入的态度充分展现着自我教育的能力,得以自由地发展。

二、给幼儿把握生活的权利,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

1,幼儿拥有照顾自己的权利

帮助幼儿形成照顾自己的意识、能力,不仅是为他们今后的独立生活奠定基础,也是为在照顾自己的基础上照顾他人而准备。蒙氏教室中所有设备设施的设计,都为幼儿创设了自己照顾自己的条件。如班级中的幼儿生活、作品柜,可以让幼儿学习自己管理,练习衣物、学具分类分层摆放,掌握学习用具的整理、保管的方法,养成主动整理用品的习惯;小号的衣服架子可以让幼儿练习将脱下的衣服架在架子上挂好,培养自我服务能力i幼儿专用垃圾箱的使用把教师负责处理的教学垃圾调整为幼儿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自觉收集垃圾、废物进行处理,养成了幼儿维护环境清洁的品行;专供幼儿使用的缝纫用品,引导幼儿学习缝扣子等等。完善的设施与设备,增强了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照顾自己的意识。

为了给幼儿自己照顾自己的机会,蒙氏教育要求将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全部自己承担――自己独立添加饭菜,使他们掌握自己的进餐量,同时练习舀、铲等动作,发展肌肉动作的性与协调性:自己练习剪指甲;睡觉前自觉放下窗帘,起床时再主动拉开窗帘,自然有序地做事。

给予幼儿自己照顾自己的机会,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生活的技能,也逐渐养成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整洁有序的生活方式。

2,保障孩子照顾环境的权利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中包括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照顾环境的练习,包括打扫房间、养护花草、照顾小动物等。蒙氏班级采用幼儿定点、定员的方式维护班级环境,有的擦拭学具柜,有的洗勺子,有的给小动物喂食,每天必须按时将自己的任务完成,把责任区打扫干净。大年龄的孩子还会定期对幼儿园中的环境进行维护。这一系列的照顾环境的目的是通过维护环境的活动,让幼儿从居住、生活、学习环境的照顾开始,形成良好的维护环境的意识并逐渐扩展到对公共环境的爱护,对大自然的保护等更广泛、更深远的范畴。

三、提供尝试生活的机会,提高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

蒙台梭利主张要为幼儿提供真实的材料,决不用虚假、模拟的玩具代替。在蒙氏班中,孩子们用真的茶具、茶叶练习沏茶,懂得了小心使用瓷器;用真的刀具小心地切真实的蔬菜、水果,练习削皮、切片、穿串,获得了食物制作的真实经验,学会了正确、安全地使用刀具;用真锁和钥匙掌握了开锁的方法;他们用夹子夹核桃,用打蛋器打泡泡,用刷子刷鞋,自己榨果汁、冲饮料,在真实的活动中获得的是真实的生活经验,而不是模拟的、脱离生活的想象中的经验。

规范社会行为练习也是蒙氏日常生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楼道内张贴箭头标识,引导幼儿遵守靠右行走的规则;鼓励孩子去办公室、资料室、厨房做事,学习敲门、关门及有礼貌的请求;教师带孩子乘车远足,引导幼儿学习乘车礼仪;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读,学会在公共场所不打扰大家;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感受与人交往等等。这一切活动,让孩子摆脱了枯燥的说教、讲解、练习,而是在真实的社会生活、在实际的情境中去真实地面对,从而使幼儿掌握社交礼仪,懂得与人交往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公德、懂礼貌、守秩序、尊重他人也获得他人尊重的合格的社会人。

因此,在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蒙台梭利教育为幼儿准备好了适宜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操作,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发展他们独立的生活能力,完善他们的个性与人格,适应社会、适应环境,为幼儿的整个人生做好准备,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