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煤矿经济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煤矿经济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煤矿经济论文

煤矿经济论文: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下低碳经济论文

1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原则

煤矿的绿色开采技术正是基于低碳经济的背景所产生的。作为世界煤炭大国,每年世界前三位的煤矿开采量与生产量必然会带来矿区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所以重点研究绿色开采技术,打造带有循环性的绿色环保经济工业产业带是我国煤矿资源开采产业的必经之路。绿色开采技术的原则就是要体现开采工业与生态环境二者兼容的可持续发展,在保障高效率的同时,还能做到低排放。所以煤矿的绿色开采技术涉及到土地、河流、建筑物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矿区资源安全检测、保水开发技术等多个方面。

2煤矿绿色开采的技术体系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从广义上讲是在开采时要尽可能降低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污染等不良影响,从而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讲,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保水技术”,即对水资源的保护。其次是通过离层注浆、填充和条带开采来保护土地资源和建筑物。第三点是安全合理地从矿井保护层及安抽取大量瓦斯,避免施工时发生突发爆炸等危险,同时也达到了煤矿与瓦斯共同开采的目的。第四,为了保护煤层巷道安全的支护技术与减少矸石排放的技术。第五,地下气化技术。这五种技术共同构成了煤矿绿色开采技术整体体系。实际上,由于煤矿开采所导致的环境变化与安全问题都和开采后所造成的地质岩层运动有关,因为岩体岩层被开采所破坏。所以煤矿的绿色开采技术主要要基于以下几点理论来展开,首先就是开采之后岩层内可能存在的“节理裂隙场”分布和离层规律。其次是岩体由于受到应力而被破坏,所以必须通过岩层的控制技术来保障岩体不会被进一步破坏。是要研究开采对岩层地表移动所造成的影响规律。

3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实践

3.1关键层理论

岩层在煤矿开采时受到巨大应力,导致被破坏,所以必须采用控制技术来保护岩层。近年来为了突破这一难题,岩层的关键层理论应运而生。关键层理论之所以被提出,就是为了研究覆岩中硬度较高的厚硬岩层可能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节理裂隙,这些裂隙的分布对瓦斯抽放、保水工程以及开采沉降控制可能产生影响。所以,关键层理论可以被视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理论基础。

3.2卸压瓦斯抽放方案的优化

经过不断的实践得出结论,如果煤层开采导致岩层出现移动,即便是渗透率极低的煤层,其渗透率也会骤增数十倍甚至百倍,这就为煤层的气送运移及开采创造了条件,所以煤层的瓦斯抽放应该是我国煤矿绿色开采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与关键层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将煤层气作为一种资源充分利用于采煤过程中,通过岩层的移动和对瓦斯抽放的卸压作用来优化抽放方案,进而提高瓦斯的抽出率。所以要做到煤炭与煤层气的双向共采,就必须在开采过程中形成采瓦斯和采煤两套系统。借助岩层运动的规律与关键层理论中节理裂隙场的分布规律来抽放瓦斯。

3.3具体实践应用

通过关键层理论中的采动裂隙分布规律,建立了抽放瓦斯的O形圈理论,在我国淮南、阳泉等重要矿区已经投入试验和应用,O形圈理论也是瓦斯抽放钻孔位置选择布置的理论依据。另外,邻层开采煤层的下位关键层会产生破断运动,这种运动有利于控制煤层裂隙的发育。例如阳泉3矿的13煤综放面,初期开采时它的上邻近层在瓦斯卸压及抽放时会遵循抽放孔巷随着开采进程由采空区中部移动到O形圈内的规律。所以阳泉3矿13煤的综放面邻近层的瓦斯卸压就应该采取瓦斯向高抽巷布置的方案进行优化。是煤炭的地下气化技术,这是一种整体性很强的绿色开采技术。它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很看重,比如通过对煤炭进行控制性燃烧来控制地下煤炭气化所产生的苯与酚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以及因为煤炭燃烧所形成的二氧化碳的抽放处理等等。

4结语

煤矿的绿色开采技术应用还有许多,这里仅仅介绍了冰山一角。特别是基于低碳经济的现实背景下,煤矿绿色开采技术应当更深层次地被研发和推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而不断创新,最终实现开采与环保并行的经济开发体系,以低的成本创造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张洪峰 单位:大同煤矿集团同发东周窑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经济论文: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论文

1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1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解决资源条件制约的问题

王永刚认为煤矿企业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的运作模式显然与当前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格格不入,只有从观念上进行转变,树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合理节约使用自然资源,才能够确保煤矿企业在发展历程中得以持续性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循环经济在一定程度能够缓解资源条件的压力。

1.2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煤矿企业的生产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煤矿资源的开采,煤矿资源都是一些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资源,一旦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其排放过程中必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生态平衡造成破坏、毁坏整个自然生存环境空间。而煤矿企业也是当前社会经济的一部分原因,在利用社会资源、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使资源得到重复合理的使用,有利于清洁生产,实现环境文明,与绿色环保的理念是一致的,在很大程度能够缓解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造成的矛盾和压力。

1.3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应对经济发展的挑战

当前不断有新科技和新材料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对过去传统的能源来说,是一种颇具竞争的挑战,从而会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生存与今后的发展。可以看出,转变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循环经济才能更好地顺应时展的潮流,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煤矿企业经济的增长,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

2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解决的问题

2.1注意坚持以理念为先导

杨丽君循环经济是以生产过程的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为原则,以资源能源在更高层次的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特征,以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出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促使企业追求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之间的平衡,使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能够高度统一起来。煤矿企业作为传统的资源型企业,资源条件对其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煤矿企业在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方式上都应该做出一定的变革。笔者建议,首先要从更新和提升思想理念下手,才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煤矿发展循环经济要以理念作为先导,做好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结合我国当前煤矿的发展现状,以新理念指导企业选择合理的途径,做好循环经济的理念转变工作。

2.2重视煤矿企业的技术创新

煤矿企业在过去都是单一经济结构,从而也造成了其技术结构的单一性。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多元的经济方式,其有利于煤矿企业在多领域、多业经营和多产业方向上发展,但是基于技术结构多元化的基础上。而过去煤矿企业单一的技术结构,难以到来技术上的创新和重大突破,成为限制当今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大瓶颈。所以煤矿企业能否在技术上得到创新和突破,关系到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与否。所以,笔者认为煤矿企业应当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重点做好研发和应用推广的工作,通过技术创新来突破循环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解决技术的难关。然而,从历史上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成效看来,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给当前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警示。具体来说,应当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研发和应用的力度,工作重心可以落在对核心技术的培育和发展上,实现技术上存在障碍的突破、一旦没有实现技术创新,煤炭企业必定会走上原来的路,付出沉重代价,在新能源的冲击下,煤炭企业必然会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

2.3重视煤矿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就煤矿企业而言,人才队伍的水平就决定了企业能够发展到的高度。缺乏一支具有专业化知识的人才队伍,有再先进的指导思想或者管理理念都是无法促进企业发展的。赵宏亮认为,人才能够决定一个煤矿企业经营的成败,所以一定要重视企业人才的构建,及时对当前人才队伍的建设战略做出合理化的调整,促使他们朝向多思路、宽视野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给煤矿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带来强有力的保障。为此:(1)立足于现有基础加大内部培养力度,拥有自己的一支人才队伍;(2)面向社会积极引进人才,多方式、多举措加大引才力度,尤其是关键技术领域的紧缺和拔尖人才,使其为我所用。要真正做到事业发展人才先行,经济发展人才为先,使人才发挥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3煤炭发展循环经济的四项基本原则

(1)注重科学统筹矿井的利益关系。

在煤炭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念,不能专注于眼前利益,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超前谋划可持续性发展路线,跟随新型工业化发展潮流,充分利用矿山的种种资源,并保障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只有坚持科技至上,资源损耗低、经济效益好、维持环境发展、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道路,才能够真正实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避免未来资源枯竭和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的危机。

(2)坚持科学统筹节约资源发展原则。

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一方面国民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稳定的长远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传统经济的迅速增长,为环境与资源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念,需要企业撇弃以经济收入为根本的发展理念,改变资源至上、资源制胜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煤炭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坚决符合国家标准,禁止高耗能、低效率、高污染的设备、工艺以及产品,充分油画生产工艺流程,节约资源使用,节水、节材、节约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优势,应用和推广节能设备与产品,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应用的发展计划,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发展的资源节约规划工作。

(3)坚决遵循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原则。

为了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我国煤炭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建设节约型发展体系,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要懂得变废为宝的重要性,开发企业现有资源的同时,增加新的产业附加值。这样的发展理念,需要企业将环境治理也融入到生产环节当中,提升产业价值,实现经济增值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环境治理和企业发展相互促进,构建和谐发展态势。

(4)坚决以科学统筹的眼观,恰当处理多元化与关联性的关系。

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由于主营业务的规模受到了限制,会进一步地改变单一经营模式,开展多元化经营战略,将更多精力投入其他领域。然而在这样的发展历程中,企业不能够忽略科学的发展观念。事实证明,企业盲目的扩张,毫无目的地进行多元化发展,并不会促进企业的进一步腾飞。只有注重企业所处产业的关联性,选择其当的多元化战略项目,才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关联性的产业领域,企业自身依旧保持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这样更保障企业经营的平稳发展。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美好前景,应该让企业致力于拓展产业经营领域,选择与煤矿产业相关的建材与电力等产业。遵循这样的发展原则,可以让企业拥有有机的产业链条,奠定企业做大做强的坚实基础。

4结语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而当前煤炭企业应当认真考虑自身的价值所在,如何通过综合的手段加强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才是关键。笔者建议煤炭企业要树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理念,根据其基本原则,在充分考虑自身企业的现状与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进行的思考,努力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选择适当的模式,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真正做到经济收益、社会收益、生态收益的协调发展。

作者:姚俊义 单位:山西省阳城县人民政府

煤矿经济论文:煤矿经济论文:矿区环境整治及收益思索

本文作者:侯晋领 崔淑贤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地环科 山东省枣庄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随着今后煤炭开采强度的提高,土地塌陷和矸石山污染将更加严重,若不及时开发利用,不仅会对矿区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将限制煤矿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化害为利,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开发,保护矿区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矿区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2]

蒋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蒋庄煤矿依据塌陷速度、深度、地理状况等实际情况,努力做到稳沉塌陷与治理的同步。利用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回填塌陷区模式2004年,枣庄市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下达了《关于下达矿山环境保护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任务书的通知》(枣财建函[2004]18号),蒋庄煤矿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组织编制了《地面塌陷地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利用中央投资的200×104元资金,回填采煤塌陷地1hm2,建起了集“化工—建材—机械制造”为一体的新兴工业项目基地。井下巷道矸石充填模式蒋庄煤矿结合本矿井田范围内村庄较多的特点,在调研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创新巷道布置方式,自己研制抛矸机、倒拉胶带机、简易翻车机等关键充填设备,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及添加剂,用于孔庄村下采煤工作面矸石充填,从根本上解决了矸石不上井问题,既消除了矸石升井带来的环境污染,又有效防止了地面塌陷[3]。挖深垫浅治理模式按照“稳沉一片、治理一片、利用一片、见效一片”的工作思路,2008年,将西岗镇境内属于沉陷稳定区(1990年至1999年开采)的68hm2亩塌陷地,共复垦良田47.5hm2。实施过程中,该矿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编制了《采煤塌陷地复垦项目综合治理方案》、《采煤塌陷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积极推行“挖深垫浅”治理模式,在塌陷区的深部取土填在浅部,浅部复垦成耕地,深部建塘养鱼,坡地栽树植草。同时,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开挖了调节干渠,按需调节水位,较好地发挥了旱季蓄水、汛期泄洪的功效[4]。借势利用治理模式充分依托积水区湖与岛天然地形,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农业。沿湖修建了景观路、设置了垂钓设施,岛上建设了观湖亭、开办了休闲茶舍,切实将治理项目区建成一个集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立体生态农业园区,为今后多形式、多层次治理塌陷地积累了经验。该工程2008年2月开工建设,于同年7月竣工。建造经济林园4.7hm2,发展水面养殖16.7hm2,修建沿湖观光道路2×104m2。

蒋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效

在适宜养殖种植的土地上大力发展现代养殖、种植产业。目前,养殖肉牛1200头,建设标准蔬菜大棚20座,种植莲藕1.2hm2,形成了规模化运作、产业化经营、链条式延伸的发展格局。该矿回收利用搬迁村庄旧址的做法,开创了全省的先例,为全省塌陷区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成功模式。在不适宜养殖种植的土地上建起了集“化工—建材—机械制造”为一体的新兴工业园区,打造新的非煤经济体。先期落户园区的白炭黑化工项目,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达效,年创产值已实现过亿元,成为工业园区的龙头项目。将复垦好的47.5hm2亩耕地还耕于民。蒋庄煤矿按照有关规定和与当地政府签订的协议,实施塌陷地复垦治理并通过验收移交农民后,蒋庄煤矿不再交纳或支付青苗补偿费用,从根本上减轻企业的负担,自2009年以来,每年节约青苗补偿费用都在2600万元以上。

通过对采煤塌陷区进行保护及综合治理,将使蒋庄、于桥两村每户村民增加耕地0.23hm2,使整治的土地、水面能够充分利用,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把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进一步赢得了民心,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实施塌陷地复垦治理,并按协议移交给农民使用后,让村民重新有地种、有活干,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周边农村人多地少的局面,安置部分剩余劳动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既解决了村民的安居乐业问题,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把煤矸石的清理与农田塌陷区的恢复治理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固体废弃物堆场煤矸石的清运填埋有了去处,另一方面使农田塌陷区的回填有了材料,通盘考虑,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治理成本,既清除了污染源,又恢复了农田。水资源环境体系得到恢复,达到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对农田塌陷坑采用了底层回填固体废弃物(堆场煤矸石),让低洼的农田得到抬高;在塌陷坑中上层回填粘土,隔断地表水与坍陷坑下部的地下水通道,避免地下水污染,恢复原来的水资源环境;充分利用水塘清淤的肥土,集中运到农田治理区表面,整平后作为耕作层,使复垦复耕的农田得到了非常好的肥力。

经验浅谈

项目管理坚持“两个强化”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开展塌陷地和固体废弃物治理,是一项利国利民利企的民生工程、效益工程,蒋庄煤矿专门成立了以矿长任组长的治理领导小组。设置了专门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研究制定了《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规划》等10多个文件,并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抓规划、抓协调、抓督促、抓落实,将塌陷地综合治理提上了议事日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推动塌陷地治理步入了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强化政策宣传,增加百姓参与程度。因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没有对形成的塌陷地进行征收,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仍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为把好事办好,让广大群众了解此项工作,赢得广大群众支持,形成共识,项目前期立项和规划设计论证阶段,积极进行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在与地方政府及村委会达成有关协议,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本着增加耕地、还地于民的原则,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资金筹集坚持“三个到位”面对2004年以来省政府不再批准塌陷地征收,蒋庄煤矿客观分析、强化措施、积极应对,筹集治理资金做到了三个到位。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到位。2004年,蒋庄煤矿编制的《蒋庄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可行研究报告》通过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审核,争取中央财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补助资金200×104元[5]。企业配套资金到位。

开展塌陷地治理,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蒋庄煤矿配套资金1076×104元,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治理保障金缴纳到位。蒋庄煤矿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足额提取、专户储存、按照规定缴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障金1100×104元。建立“五项制度”,构建防治长效机制规划先行制度。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的原则,聘请专家编制了《蒋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明确蒋庄煤矿是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求该矿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治理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确保治理效果。公正、独立、自主的项目监理制度。为确保工程质量、工程投资和施工进度,对所有治理项目,监理单位都严格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监理工作,并根据项目特点,编写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以及旁站式监理方案,对项目资金、进度、安全进行监督,真正发挥了“三控、两管、一协调”的作用。严格项目评审制度。在项目立项、设计、验收等方面,在争取当地政府和老百姓意见的基础上,实施专家评审制度,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既提供了财政投资依据又控制了投资成本,确保了资金使用安全。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制度。为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蒋庄煤矿成立了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编制了《蒋庄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排查出的采空区塌陷、地面沉降、构造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采用S3水准仪配合标尺进行检测,并设立警示标志,提前做好人员及物品的搬离,保障了人民群众财产及生命安全。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蒋庄煤矿从整体恢复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思维出发,严格执行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复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发展道路。#p#分页标题#e#

煤矿经济论文: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论文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重中之重

因此,煤矿,特别是处于衰老期的煤矿,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例如,山西焦煤在煤炭副产品上下功夫,大力开发能源产品,全力打造多能源化的矿井,开发创新,不断涌现出多样化的煤炭新型矿井。

二、发展循环经济途径和方法

我们国家整个煤炭工业,山西也包括在内,多年来粗放的方式一直困扰着煤炭工业,煤炭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集中化、洁净化、多元化”的“三化”方向发展。所谓“集中化”,就是要改变煤炭行业现在的“弱小散乱”。必须要提高煤矿的集中度,整顿关闭不具备基本安全条件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规范煤炭资源整合,鼓励有条件的煤矿实行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生产和正规化开采。山西焦煤集团正是在我国煤炭企业改革中组建的以资产为纽带的大集团。集团先后投入50亿元,在吕梁市的柳林县、兴县、方山县、临县、临汾市的乡宁、洪洞县开发了6大现代化煤炭综合利用新矿区,不仅关闭淘汰了落后小矿,推动地方及社会的就业,而且还加大了传统生产工艺的改造力度,促进了山西省贫困山区和革命老区的发展,同时也将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所谓,“洁净化”。要把煤矿的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物质资源不断再循环利用。在这方面,一些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并已提供了一些经验:

1、实现瓦斯治理由单纯抽放到综合利用的转变。

2、加快固体废物治理与综合利用,首先加强煤矸石治理和开发利用;加快生态恢复;积极开展矸石山植树造林活动。其次加大粉煤灰和煤泥的治理与利用,重点研究煤泥发电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粉煤灰堆放管理,提高粉煤灰筛分技术,搞好粉煤灰生产水泥、制砖、切块生产线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搞好矿井水治理和开发利用。

4、加强采煤沉陷综合治理,要站在构建和谐矿区的高度,以对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统筹兼顾,推进。所谓,“多元化”,既是能源生产主力军,又是能耗大户,在紧张的节能减排任务面前,煤炭矿井压力巨大。如何有效利用瓦斯、煤矸石、中煤、煤泥这些煤炭开采、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副产品,同时充分利用煤焦化后续产品延展焦化产业链,已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实现能源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的重大命题。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应坚持“新的思路、新的体制、新的机制、新的方式”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活动必须有一整套的法律体系作保障。为规范煤炭市场经营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煤炭法》和《煤炭经营管理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规,为煤炭经济的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在煤炭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首先,必须树立强烈的法制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的一切合法利益。其次,在煤炭经营过程中,必须做到三证齐全,即: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由于历史原因,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虽然是采用集权与分权相互混合的方式,但集权的色彩极大。一个近万人的煤矿如同一个生产车间,人、财、物、产、供、销的权力在集团公司一级,难以调动煤矿一级单位参与竞争的积极性,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转换煤炭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跨行业的“网络舰队”的新理念是当前煤炭市场动作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煤炭行业在被推向市场后,必须按照“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兼顾各方利益”的市场联合新思路。一是产运合作,即煤炭生产企业与铁路、水路、公路等运输部门及单位联合;二是产销合作,煤炭生产企业与煤炭经销公司、出口公司、煤炭联营公司等经销商、零售商、出口商之间的联合;三是产产合作,即煤炭企业与钢铁企业的合作,因煤炭企业需要钢铁产品,钢铁企业也离不开煤炭产品,为了双方企业各自正常的原料供应和生产经营,双方可签订一定量的必保合同,以解决双方供销和利益问题。为社会提供的就不是单一产品,它的产出全身是宝,不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铺平了道路,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只要我们发展了循环经济,煤炭矿井作为基础能源在今后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朱红英 单位: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地煤矿企管科

煤矿经济论文:煤矿应用的技术经济论文

1技术特点分析

采用在扩散塔增设换热装置回收利用矿井回风冷热源系统,换热装置可以采用闭式、开式两种,闭式系统换热介质与回风完成间壁换热后流入热泵机组,经热泵或制冷循环后,流回换热设备与回风再次换热,完成循环;开式系统采用在扩散塔内直接喷水完成热量交换,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但换热效率更高。热泵机组的能效比约为4~6,系统的整体耗电量低,节能效果明显。相比于煤矿的排水、瓦斯、压风机房等余热,主要有以下特点:1)矿井回风风温、风量稳定,系统性高。2)在扩散塔设置换热装置,一方面减少了通风噪声,另一方面通过开式喷淋系统还可以降低矿井回风中污染物,对提高矿区环境有着积极的贡献。

2应用回风源热泵系统的效益分析

本文所计算运行费用包括:夏季空调耗电,冬季供热耗电,全年供热水耗电。

2.1矿井回风可提取热量经过换热装置后,回风的温度与湿度均会发生变化,假定其换热前后压力不变[6]。则其从回风中提取的热量为。

2.2运行费用1)回风源热泵系统机组年运行费用。其年运行费用应为:系统总耗电功率×运行时间×当地电价+年维护管理费,计算时应考虑冬、夏与洗浴各参数的特点。2)燃煤锅炉实际费用。燃煤锅炉系统运行费用合计=锅炉燃料消耗费+锅炉用电费+分体空调运行费+运行人员工资+维护费。

2.3已应用该系统的矿区实际投资运行效益分析1)福兴矿冬天供热负荷约为1977kW,夏季放热负荷1556kW,其采用回风源热泵系统,回风量约为60m3/s,回风温度约为25℃~30℃,经计算矿井回风冬季可提供的热量为1932.6kW;夏季可吸收的热量为1513.3kW,对比其所需负荷,可见冬季和夏季基本可满足使用需要[10]。其回风源热泵系统投资约为3000万元,同样负荷条件下若采用传统的燃煤锅炉加电驱动的中央空调系统,其投资约为2700万元,比回风源热泵系统减少约10%,而回风源热泵系统年运行费用约为110万元,而传统方案的年运行费用约为230万元。年节约标准煤炭约3000t,可减少CO2排放约7698t。2)曙光矿区回风冬天可以提供3960kW的热量,满足冬季供热所需的3233kW;夏天需要排放4159kW热量,满足夏季制冷所需的3650kW。故利用矿井回风的热量和冷量,冬夏季均可满足要求[9]。采用回风源热泵系统,每年可节约运行费用158.45万元,减少CO2排放9812.4t,减少SO2排放75.48t,环境效益显著。3)冀中能源东庞煤矿通过回风源热泵系统,冬、夏两季为工业广场及辅助建筑物供暖、空调,并可满足井筒防冻以及生活热水供应使用要求[8]。系统需冷、热量约1740.45kW,而回风能提供2553kW冷、热量,满足供热制冷需求。使用矿井回风源热泵系统使矿区年节约煤炭约1991t,减少CO2排放5174t,减少SO2排放59.7t。4)平煤三矿在利用回风源热泵系统后[11],年减少燃煤量2457.6t,每吨按市场价500元计算,可减少燃煤投入资金122.8万元,同时年减少SO2排放量49.152t,CO2排放量6389.76t,烟尘排放量2.21t,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3分析总结

各大矿区实际使用回风源热泵系统后,由于煤矿大多蕴含着丰富的地热能源,随着回风的利用,为矿区提供较为品质的低温热源,使热泵机组得以运作,并且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结语

受限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大部分矿区的供热与空调系统多采用燃煤锅炉+电驱动的中央空调系统,该系统具有简单、投资低、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但同时其占地面积大、能耗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的问题也十分明显。科学合理的采用矿井回风源热泵系统在冬季可供热、夏季制冷、四季供热水。经分析可知,该系统虽然投资略高于传统方案,但在运行费用、污染物排放、噪声控制上的表现更有竞争力。充分利用矿区的绿色可再生能源,符合国家对建设绿色生态矿区的要求。而且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明显的优势。建议有条件的类似矿区推广使用。

作者:赵和凡单位: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梧桐庄矿

煤矿经济论文:煤矿发展循环经济论文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兴工业化之路”。煤炭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传统的粗放型煤产业,逐步转变为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型的生态产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煤矿现有的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等资源优势,使资源良性循环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煤炭企业如何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探讨。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对于煤矿而言,就是要以煤为基础,依托矿区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采煤塌陷地复垦的土地等资源,通过建立煤矸石发电、制砖、水泥生产等循环利用型工业和发展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使废料和余能多次回收复用,物质合理循环,价值逐级增值,形成各生态链之间互为资源、共耗废料、相得益彰、协同发展。作为传统的工业企业,煤矿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及时、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煤炭、石油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据测算,我国煤炭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煤炭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产出率低、利用效率低、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实践证明,较低的利用水平,已经成为煤炭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四、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目前,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国有矿山,有2/3正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的50座矿城资源衰竭、340座城也终将面对矿山闭坑的24小时。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的枯竭带来了诸如“四矿问题”、“四万矿工下农村”的“阜新困局”等社会问题,这归根到底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的结果。因此,煤矿,特别是处于衰老期的煤矿,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把煤矿的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物质资源不断再循环利用,使“自然资源-粗放型工业-产品-污染排放"的线性经济,转变为“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型工业-绿色产品-再生资源深加工业-绿色产品”的循环经济。在这方面,一些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并已提供了一些经验。

及时、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矿区主产品煤炭为起点的生态工业链,既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重要产业链内容,又是发展各种资源综合利用类生态工业链的基础和前提。要使从原煤-精洗煤-煤泥-煤泥水循环-洗矸石-煤矸石和煤泥发电的生态工业链条的经济产出较大,必须加大对煤炭深加工的力度。枣矿集团公司田陈煤矿对其有120万吨生产能力的选煤厂的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两台技术先进的MVS-2035电磁高频激振筛,使洗精煤及其煤泥水的灰分硫分都降到很低水平,并使系统中大于O.25mm及0.25mm左右的低灰精煤彻底回收,杜绝了煤泥水之间的相互污染;进行了细粒级煤泥加速沉淀研究,使用JYA-00药剂自动添加装置,使二耙池溢流水实现清水洗煤(煤泥含量≤5g/L),为确保洗煤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增加了压滤煤泥回收量,月减少煤泥外排量200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二、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煤矸石发电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一直积极推广。对于煤矸石发电,由于燃用煤矸石热值低,导致发电成本高,规模效益难比大电厂,竞价上网没优势,但是国家有优惠政策,如国家税务总局2001年以198号文件下发的《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和风力生产的电力,自2001年1月1日起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同时煤矿利用煤矸石发电,较大的效应还在于环保效益。建设煤矸石电厂,不仅可以解决煤矿用电问题,更重要的是为煤矿解决了煤矸石污染占地问题,解决了矿井水的问题,可以把把矿井水集中处理后的水作为公共用水,通往矸石热电厂、洗煤厂,并在洗煤中通过不断挤压和沉淀循环利用。同时还可以用电厂灰渣和烟囱灰来转化新型建材砖,实现矿区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多元化经营体系,延长产业链,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培植煤矿的接续产业。

如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华丰矿围绕矸石综合利用,投资4.4103亿元,先后建成了矸石热电厂、矸石砖厂和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使“吃废渣”的工业链覆盖了全矿产出的近九百万吨煤矸石,投资30万元建立了矿井水净化处理系统,年节约地下水资源435Mm3,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合社会效益。此外,应努力找寻过去忽视的油母页岩、煤层气等伴生矿资源,有计划、有控制、集约化开采,以深加工的形式创造效益。

第三、积极推行土地资源复垦。地下资源的开采,带来了土地塌陷等问题,严重的地表塌陷和斑裂造成农田、建筑物等大面积破坏。为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应应用高压注浆充填等成熟技术,控制地表斑裂和下沉,同时加大力度对已毁土地进行恢复整治,对不积水的塌陷地进行人工整平,对塌陷积水区回填复垦,将以采矿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工、农、牧、副、养多元化产业结构过渡和调整,发展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在这方面,淮南矿业集团变土地塌陷赔偿为购买塌陷地,因地制宜的发展生态农业和进行房地产开发,为资源的充分利用走出了一条新路。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件

发展循环经济,贯彻“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需要以下十个方面的支持。

及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灵活高效的多元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各个新的经营单位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一元化的产权结构变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模拟法人变为真正法人,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实行一体化管理,成立管理信息中心,使之成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协调中心、金融中心、项目中心,协调各产业之间的业务。

第三、建立激励制约机制,重大项目实施抵押金制度,负责人按项目总投资额的一定比例交纳抵押金,完成任务的给予重奖,不能按期完成或投资额超出预算成本的扣除抵押金。

第四、慎重制定切实可行的决策,坚持细调研、慢决策、快实施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规范项目建设程序,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装备,大力引进适用人才,实行全新的管理。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行人力资源内部市场化管理,协调并建立利益相关人的良性互动关系。坚持实施全员培训工程,特别是对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建立以师带徒制度,搞好人力资源的接替开发;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力度;建立科技人员竞争上岗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注重产学研结合,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到矿进行技术指导,借用“外脑”求发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促进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

第六、加强技术创新,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在洁净技术方面重点开展机电一体化高效选煤关键技术、细粒煤高效脱水脱硫降灰技术、生态环境的控制等技术研究。

第七、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生态工业化,逐步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洗煤厂集中控制信息网、矸石热电厂流程控制信息网、人力资源信息网、资金管理信息网、煤炭销售信息网、物资管理信息网等,努力提高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八、通过质量、环境、安全、计量四大管理体系一体化运作,实现管理体系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有机结合的整合管理,保障产品质量,提高企业信誉,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第九、开辟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家已出台的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财政优惠政策,同时争取驻地政府的支持,通过自筹、申请银行贷款、寻找融资伙伴、资产重组融资、吸引民营企业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进行筹措资金,保障循环经济决策的顺利实施。

第十、大力建设文明煤矿,如以精细化管理引领具有煤炭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工作学习化、行动军事化、管理精细化、质量标准化、生产安全化、环境生态化”的“六化型”高标准文明煤矿。

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坚持的原则

及时、必须坚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治理。纵观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国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传统经济方式下的增长又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与资源代价。据专家保守估计,GDP总量中至少有18%是靠透支资源与环境得到的。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出环境自净能力:造成水污染的化学需氧量超过70%,二氧化硫超过60%。如果这种靠拼资源、恶化环境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从根本上改变,则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越大,最终将丧失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后劲。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一次质的飞跃。它要求企业、政府抛弃以往单纯追求销售收入、追求GDP指标的陈旧观念,实现健康、的经济增长。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兼顾了资源节约与环境治理。这种发展模式正是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具有经济发展上的可持续性。

第二、必须坚持以循环经济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良性循环。众所周知,由于环境保护具有成本高昂和公共产品两个属性,往往使得企业把环保投入看成是企业的额外成本和负担,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自身仍不愿意在治理环境上花钱。发展循环经济,可使这种情况则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变废物为宝,并在经济循环中又产生了新的附加值,而且由于下一级产业链输入的是上一级链条产出的废物,产品还具有低成本的优势。

煤矿经济论文:煤矿企业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思考

【内容摘要】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煤炭形势的影响,煤炭价格不断下降,市场不断萎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煤企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经营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发展形式,要想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企业管理不断进行优化,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优化管理煤矿企业的具体途径,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优化煤矿企业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把企业的运行成本较大限度地降低,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煤矿企业 优化管理 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励,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而要想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必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作基础,要对企业管理不断创新与优化,及时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理念,不断完善各项考核机制,提升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优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煤矿企业优化管理的途径

(一)加强煤矿企业预算管理。

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可以更加合理地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与控制,以便更好地组织与协调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来把既定的经营生产目标更好地完成。在煤矿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的管理观首先要科学。进行企业内部预算控制,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优化预算组织结构设计。

建立的预算组织结构要科学、合理,可以成立一个预算管理委员会来控制与协调企业的预算工作,预算组织结构中的成员要包括企业的管理领导人员、产品的供销人员、财务人员等等,可以成立一个网络系统来负责各个部门的预算工作,规范各部门的预算工作。此外,对考核系统的评价不仅要不断加强,而且要及时作出其分析报告。要想使预算工作的控制与监督能够更好地实现,在企业基层管理部门中,要有专人负责登记预算台账,对预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有专人及时与上级管理部门沟通交流。

(三)强化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可以通过在煤矿企业中实施定编定岗定员的制度来管理煤矿企业的人员,这样可以使得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合理分配员工工资,更好地维护每位员工的利益。可以通过建立职工绩效量化考核制度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让物耗、安全、出勤、质量等指标与职工的工资收入直接挂钩,这样对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度十分有利,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便保障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优化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人工工资总额。对煤矿井上、井下工作要科学、合理进行优化,对直接与辅助生产两个环节的比例要合理制定,为了更好地避免企业人员过多或缺失现象的发生,要依据每个岗位对员工专业技能的需求,合理分配工人。要依据生产的进度,合理组织与优化工作面作业,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使煤矿的生产工作更加规范,合理压缩人工成本。

(四)强化煤矿企业设备管理工作。

预防性维修意识应在煤矿企业维修人员中不断强化,可以通过检测与分析设备故障,制定相应的普修计划,来对设备的保养工作不断完善,要注重保养与优化设备状态,每年制定的普修计划要严格执行。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设备管理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在设备管理中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特别是在线检测以及点检技术,做好这两项工作实时交换与共享各种数据,企业设备的运行状态在信息化的平台上能够更及时更看到,这样非常便于管理人员管理与维护各种设备。对在线检测系统的技术标准要不断进行完善与优化,要有效整合各种设备管理资源,对数据库的格式要不断进行统一,要形成一个设备检测、分析、维护一体化的良好循环系统。

(五)加强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矿企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应逐步改变煤矿企业中的传统成本管理思想,成本管理思想要逐步由短期成本管理理念转变向长远成本管理,要引进战略成本管理理念,较大限度地长期降低企业成本支出。在煤矿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中,提高运输效率是降低企业成本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通过优化运输效率,科学、合理设计配车量,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次数,提高装载效率。对企业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应不断强化,以便在煤矿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位员工都能尽职尽责地较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六)加强管理煤矿企业的物资消耗。

为了更好地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煤矿企业的的日常管理工作要不断进行强化、要合理控制煤矿企业的物资消耗,应以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加强管理煤矿企业的用水、用电以及一些其它物资消耗,可以通过考核采用定额的管理办法来严格控制煤矿企业中各项工作的用水用电量,以防造成能源浪费现象,要科学用电,为减轻用电高峰期的用电负荷,煤矿企业的调度运行工作必须要做好。

(七)强化煤矿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绩效考评方法的选择要合理,要以预算管理的完成情况为基础进行选择,评价时要从煤矿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额收入、总利润额度着手,并且要充分考虑经营目标实际的完成情况。要争取使预算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达到最小,较大限度提高预算的性。由于改造技术的专项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等这些项目存在特殊性,所以在考评时要实际考查这些费用,并且不要将它们作为主导指标。要想实现员工奖罚的科学化,则需要建立的考核体系与薪酬制度必须公平、公正,要依据落实目标战略的实际情况,来评价预期的生产经营业绩。

二、优化煤矿企业的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影响

通过对煤矿企业管理的不断优化,可以使煤矿企业所得的各项指标信息都更、更能切合实际,有助于企业的领导者依据这些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企业领导者也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的成本构成和运行状况,使煤矿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高效与和谐。

(一)优化企业管理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人员短缺的现象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但如果有过多的人来参与企业生产,又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优化企业的管理系统,可以使得企业的人员配比与成本控制达到匹配状态,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优化企业管理有利于降低煤矿企业的成本费用。

在预算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的成本消耗费用是已经确定好的,这就促使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各项费用煤矿企业各单位都会自觉转化为自己的费用有效进行管理与控制,使企业更加重视节约各项费用来降低自身的成本支出,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总结

总之,通过优化企业管理,有利于实现煤矿企业资源的整合与合理配置,较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刘艳艳 单位:河南永锦能源有限公司云盖山煤矿二矿

煤矿经济论文: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经济效益措施

摘要:

后勤工作是保障职工生活的基础性工作。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对煤矿企业的后勤工作赋予了更加广阔的内涵和使命。做好煤矿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对于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笔者对完善后勤管理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煤矿后勤;经济发展;对策

一、引言

后勤工作是保障职工生活的基础性工作。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煤矿企业的后勤工作赋予了更加广阔的内涵和使命。煤矿企业后勤工作是现代煤矿企业正常运行和生产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基础性也就是指企业最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并由这个基础来支撑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保障性指的是对企业员工衣食住用行提供基本保障,以期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一心一意的为企业做贡献,齐心协力的推动煤矿企业经济发展。对于新时期的煤矿后勤工作而言,是要在完善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将制度与队伍建设工作做好,力求为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做出更多更好的努力,促进现代煤矿企业后勤工作的转型与升级。

二、煤矿企业后勤工作与煤矿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企业是以盈利作为最终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效益则是衡量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摆在现代煤矿企业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永恒课题,经济效益提升的渠道则比较宽泛,技术革新、降本增效、开源节流都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良好的后勤工作对于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煤矿后勤工作有一个非常广的范畴,从职工的衣食住用行到矿区的环卫、水暖、绿化、供电等细枝末节的服务都属于后勤工作的职责范围。搞好煤矿企业后勤工作,不仅是为职工生产生活提供优良服务,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在现阶段而言,后勤工作对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煤矿如果要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运转的高效率,实现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效率,都离不开企业内部的高效管理,只有高效管理才能实现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这个内部的高效管理就离不开煤矿后勤工作的有效开展。现代煤炭企业是一个人力、财力、物力和其他管理资源的有机集合,这些资源的高效融合才能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保障这个发展的前提就是做好企业的后勤工作。可见,煤炭企业的后勤管理也是管理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必须切实关注和强化煤炭企业后勤工作,将后勤管理作为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管理资源,将后勤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中来,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后勤服务工作规律,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后勤服务,做好后勤管理和企业生产管理各个节点的融合,使煤炭企业后勤服务更有特色,进一步创造和谐发展氛围,从而保障煤矿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三、完善煤矿后勤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1.注重后勤管理模式的转变

首先,要更新价值观:由“重量轻质”转向“质量并重”新的质量观要求。煤矿企业后勤管理部门既要重视“量”,也要重视“质”。要把质和量看成一个统一体,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质就是“事物的优劣程度”,量就是“数量”。这就要求煤矿集团后勤管理既要提高品质的服务,又要拓宽服务的范围。其次,要更新对象观。由“全体职工”转向“后勤员工”。按这样的后勤管理对象观念,煤矿后勤管理的对象应该是后勤管理部门的下属管理组织、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以及资金、物资等;煤矿的全体员工只是后勤管理部门服务的对象,后勤管理机构和煤矿员工之间是“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而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建立健全产业体制,树立正确的后勤观念

毋庸置疑,后勤服务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煤矿企业后勤与主业逐步进行了分离,当前煤炭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后勤企业必须着力于构建一个适应现代市场需要的、能够促进后勤发展的、便于管理和控制的组织架构。煤炭企业要逐步摸清企业家底,核实资金情况,根据主业的特点并兼顾员工的意愿,按照市场规则合理选定产业体制,最终真正实现以产权为纽带的市场化运营体制。毋庸置疑,落实完善后勤管理工作、做好做细后勤管理工作,是提高现代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们必须仔细思考并总结如何做到较大限度的完善创新煤矿后勤管理工作。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后勤效益较大化的经营理念。现代煤矿企业必须要把后勤工作当作一个事业、一个品牌来运作,找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较大限度挖掘后勤服务的潜力。后勤企业要树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理念,要统一思想、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通过这种机制上的创新,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竞争意识也被唤醒,便于管理,使后勤管理工作质量大大提高,推动煤矿企业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3.创新后勤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煤炭企业要发展和取得成功必须要有正确的战略作为引导,工作上必须要有创新和突破。煤炭后勤企业也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和理念,借助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方法和运作机制,将商品时代的服务精神融入到煤炭的后勤工作中去。比如建立标准化的后勤服务工作体系,使得后勤服务工作程序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意识超前化、服务质量精品化、服务培训现代化等。后勤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拓展,不仅能够推动后勤服务产业快速发展,而且能够促进煤炭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4.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改革

煤矿后勤工作可以说事关矿区的千家万户,关系到矿区的和谐、生产的安全。当前,煤矿行业的竞争也推动了后勤产业的竞争,煤矿后勤企业也必须打破传统的禁锢,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后勤的服务社会化、方式多元化、主体多样化,强化和落实后勤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竞争,从而推动整个行业迅速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为矿区的员工和家属提供更加品质的社会生活服务。煤矿后勤服务管理的改革必须要彻底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认真分析煤矿企业自身的现实情况,充分了解矿区广大职工和家属的需求,最终确定一个恰当的市场产业体制作为落脚点,充分挖掘企业潜力,认真经营,让企业满意,让职工和家属满意,让煤矿矿区工人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主业的煤矿生产中去,从而实现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煤矿企业引入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作者:殷成娇 单位: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曲煤矿

煤矿经济论文: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经济效益提升

摘要:

煤矿企业在我国的能源生产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煤矿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后勤管理不仅能提升煤矿企业的后勤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工作质量。经济效益是煤矿企业重点关注的部分。许多煤矿企业为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忽视后勤管理能力,导致煤矿企业出现项目工作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究煤矿企业后勤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关键词:

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经济效益

一、煤矿企业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价值

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后勤管理工作是任何企业寻求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部分。对煤矿企业来说,后勤管理工作是一种保障煤矿生产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煤矿企业人才对煤矿企业的必然要求。企业开展后勤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生活质量保障,保障员工及其家属走向较为优越的家庭生活。从表面上来看,这属于企业的福利待遇。但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这是关系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计划。因为后勤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员工解决自身和家属的生存问题。当这些都得到妥善安顿之后,企业员工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为企业工作,从而增强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煤矿企业后勤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煤矿企业与普通企业一样,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满足生存的条件。因此,在实际运行中,经济效益是煤矿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其经济效益也是衡量其经济活动的综合性指标。因此,所有煤矿企业都在计划如何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为此,许多企业总结出许多提升经济效益的途径,如创新生产技术、降低经营成本等,都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途径。提升经济效益的途径有许多种,有些能够产生直接性效果,有些则是间接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后勤工作就是间接提升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良好的后勤工作是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提升经济效益是执行后勤工作的必要保障。

三、煤矿企业后勤工作的概念

对煤矿企业后勤工作来说,其概念范围极其广泛。无论是员工衣食住行方面的保障,还是矿区的环卫系统、供热供暖系统、供水供电系统等,都属于后勤管理的范围。要想做好煤矿企业的后勤管理,不仅为员工提供品质的生活服务,还要从间接方面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社会的煤矿企业,在开展工作时,对技术性、专业性、工作效率的要求较高。因此,煤矿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有的技术人员和素质较高的体力劳动人员作支撑。煤矿企业要想留住人才,除了要运用丰厚的薪资待遇以外,还要为其提供品质的后勤管理。所以,煤矿企业要充分关注后勤管理工作。

四、提升煤矿企业后勤管理能力的策略

1.转变企业后勤管理模式

及时,要充分转变传统的人才管理思想。在我国以往的市场经济当中,会不自觉地走向严格管理的误区。重视对人员的惩罚措施管理,而忽视对他们的奖励措施管理;重视企业对员工的领导,而忽视员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重视对员工价值的开发,忽视对员工能力的维护。这些都是在经济转型时期,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形势下,形成的错误的人才管理模式。后勤管理成为煤矿企业的一个口号,许多计划也得不到实施。在新时期的条件下,煤矿企业的员工具有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企业与员工之间主要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只有以此为基本理念,才能做好煤矿企业的后勤工作。第二,要更新对象观念。在以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矿企业在进行后勤管理工作时,会将企业所有部门的员工作为管理对象。无论是施工部门、设计部门,还是策划部门,都被划分到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的范围当中。这种定位很明显是错误的。后勤管理工作,管理的应当是参与后勤服务的员工。对他们进行管理,转变他们的服务理念,增强其服务能力,才能切实提升煤矿企业的后勤服务能力。

2.建立完善的产业体制

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后勤服务也是企业的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煤矿企业中,后勤与业主之间的职权范围在逐渐走向分离。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煤矿企业面临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致力于后勤开发的企业必须要站在煤矿企业实际需求的角度上,建造一个市场需求量大、具有长期发展前景的后勤组织框架。对煤矿企业来说,要充分分析当前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自身的资金条件,深入调查工作人员对后勤服务的要求,最终实现市场导向下的运营体制。实现完善的后勤管理工作,是提升煤矿企业后勤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必然准备。为了有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必须要充分了解实现有效后勤服务的切入口,以后勤效益较大化为基本的指导理念,促进后勤管理与现代化需求相结合。现代的煤矿企业要将后勤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来对待,找准将社会效益、工作人员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区域,以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较大限度地挖掘后勤服务对人才潜能开发的较大价值。为企业提供后勤服务的相关后勤企业,也要以市场化发展目标为基本导向,分析煤矿企业的内部系统结构与员工的实际需求,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在后勤服务管理机制上的创新,也是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3.创新后勤管理思想

从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煤矿企业要想占据更为广泛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要在各项管理和经营工作上创新。煤炭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的重要部分。因此,后勤企业也必须要将创新作为企业的重要发展目标。充分借助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完善的运作机制,将商品时代的管理理念融入到煤矿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中。例如,后勤管理企业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后勤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角度发展。这是保障后勤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工具,也是实现服务企业与自身利益融合的重要切入点。

4.创新后勤管理工作

对煤矿企业来说,其后勤服务是关系矿区工作人员家家户户生活情况的大事。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煤矿行业的竞争也大大促进了后勤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但后勤服务企业也必将面临严峻的竞争趋势。因此,后勤服务企业必须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转变竞争机制的发展方向,实现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多元化、现代化,不断落实后勤服务管理体系的发展变革,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后勤服务。在与煤矿企业合作时,后勤服务企业要充分分析煤矿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分析煤矿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除了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之外,还要有效提升后勤管理的能力,使后勤服务策略能够落到实处,后勤服务水平能够得到基本保障。寻求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与员工效益的结合点,满足煤矿企业的要求,满足员工的需求,实现煤矿企业与自身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从而走向一个良性的发展协作道路。

五、结语

随着现代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煤矿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地位上的不断攀升,国家和社会也对煤矿企业的发展寄予厚望。因此,煤矿企业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一切力量来增加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后勤服务是煤矿企业的一个弱项,也是煤矿企业一直想优化的部分。后勤服务能为企业员工及其家属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整体收入的增加。因此,这将会是我国煤矿企业后勤管理和后勤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王素梅 单位:晋煤集团金驹股份公司生活服务中心

煤矿经济论文:企业经济效益煤矿后勤管理研究

摘要:

企业的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后勤保障,煤矿企业同样如此。后勤管理工作繁琐细碎却至关重要,涉及整个企业、全体职工的日常生活。只有后勤管理到位,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才能免去后顾之忧,将时间与精力用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关键词:

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经济效益

煤矿后勤管理是以煤矿的生产经营目标为中心,为安全生产做好后勤保障,将工作重心放在供暖、医疗、安全、环境、房改等方面,尽一切力量让全体员工的工作顺利进行,改善生活质量。后勤管理的工作关键在于“保障”二字,保障充足的物质、生活供给,为企业创造效益,体现后勤管理工作目标的明确性、重要性,完善并落实奖惩制度,打造一支专业的团队,逐渐步入科学化管理的轨道。本文论述煤矿后勤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探讨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的重要性。

一、后勤管理与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个企业的资金与资本的流动效率、管理效率和决策层结构的运行效率这三大方面共同构成并决定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这是从经济学范畴来讲的。换言之,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做出成绩、有所建树,实现较大化的企业经济消息,煤矿企业内部的管理十分重要,特别是后勤管理。煤矿企业拥有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并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有效、科学地管理这些资源才是决定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基于煤矿企业的后勤管理,我们应该视其为一种资源,认识到它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1.煤矿企业的后勤管理现状

由于长时间被计划经济所影响,煤矿企业在后勤、生活方面的管理负担非常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也曾提出了“主”与“副”、“主”与“服”相互分离的解决方法,给后勤管理界定出明确的界限,从而改善煤矿企业的经营现状。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到底如何通过新的办法和体制来做好后勤管理,并为企业盈利,成为我国煤矿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煤矿后勤,绝不只是为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更重要的还要为矿工与煤矿社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保障,为全体员工营造振奋人心、斗志昂扬的工作气氛,为金融风暴来临时,企业能顺利渡过难关做好一切准备。因此,后勤管理在煤矿企业具有现实价值。就目前而言,我国煤矿企业的后勤部门,主要的工作重点是为员工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上的基本保障,让矿工吃上营养、安全、健康、丰盛的饭菜,积极营造舒适、优雅的社区生活环境,改善员工的住宿条件,并配备医疗团队定期为矿工体检,勘察煤矿作业环境,保护好矿工的人身安全。

2.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的特点

人们经常把矿工看作一群特殊的战斗者,因为他们从事的是高危行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工作在八百米深的地下,各种艰辛常人无法体会和理解,同时还要面对诸如粉尘、水火等自然灾害,在极为恶劣、危险的地下工作环境中,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矿工们经年累月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健康。因此,煤矿企业的后勤管理更应该为广大矿工们提供品质、舒适的生活保障,像亲人一般切实为他们解决生活问题,保障矿工在工作时能够专心致志。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煤矿企业往往在距离城市很远的偏远山区。因此,后勤管理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形式比较固定和单一,不会有太大变化。鉴于这一点,后勤管理工作就应该更有针对性,切实从煤矿员工的个人需求与自身状况出发,保障后勤工作符合实际。一切琐碎的生活小事都在后勤管理的工作职责之内,比如解决矿工的衣食住行、吃饭洗澡、娱乐休闲。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并不好做,每天都在重复相同的生活服务,如果后勤管理工作人员没有一颗时刻为矿工着想的爱心,根本无法胜任这项工作。后勤管理是带有服务性质的工作,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细心、耐心和爱心必不可少,要考虑矿工生活的每一处细节,让后勤管理的工作环境与煤矿企业实际所处的环境高度统一,突出后勤保障的连续性、完整性,为煤矿企业创造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积极向上的对外形象。

3.后勤管理与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密不可分

必须先有了生活保障,才能做好生产工作,煤矿企业任何的生产经营环节都离不开后勤管理,所有员工的衣食住行等最实际的生活问题都需要靠后勤部门来解决。简而言之,后勤管理为煤矿企业提供的是物质保障,只有在此之上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有利可盈。比如“塘村煤矿”,该矿从20世纪末开始,成为改革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的试点单位,塘村煤矿从经济效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结合后勤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琐碎性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体制创新为根本目标,沿着“三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对后勤管理做出了整体性规划,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分步骤地落实每项制度,实现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后勤管理确实会影响煤矿企业的长期发展与经济效益。

二、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的改革措施

1.落实企业化管理与市场化经营

以某煤矿企业为例,国有民营体制的实施,让后勤工作走向了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经营:按月缴纳水电与租赁费用、租赁押金,在体现出市场化经营的同时又规避了经营的风险;服务对象需要向承包者缴纳服务费用,突出了有偿服务的特点;企业有招聘临时矿工的权利,这是自主经营;只要承包期限未到,后勤部门就会全权负责维修所有承包范围内的设施设备,这是经济责任的表现。体制的改革激发了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与竞争意识,提高了后勤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带动了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2.保障煤矿安全投入的合理性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首要经营目标,安全投入包括一切物力、人力和财力费用,从而为安全生产这一煤矿企业的经营根基提供保障。增加安全投入的目的是培养矿工的安全意识,提高防火防灾与自救能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同时也改善矿工的作业环境,从根源上保障了煤矿作业的安全性。当然,安全投入并不会马上给企业盈利,它属于隐性投入,当危险没有发生时,它的作用也就无法体现。正因如此,很多煤矿企业不愿意在安全投入上下功夫。有统计显示,煤矿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与间接经济的损失比例大概为1:10,因人员伤亡而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较高可达到150万/人,而且这个数据每年都在提高。因此,煤矿企业应重视安全投入,这也是间接保护经济效益的做法。

3.落实科学化的后勤管理

明确后勤管理的工作职责,后勤管理的工作人员根据自己负责的区域承担各自的责任;提高工作内容的透明度,每位矿工都可监督后勤管理工作;负责职工食堂的工作人员要有健康证,携带传染病的矿工不能去食堂用餐;做好电路防漏、居民防火防盗与液化气防爆等安全保障;制定职工宿舍管理制度,如承包摊点等;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接受正规的岗位培训、业务指导,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上述措施可保障后勤管理的科学性,为实现较大化企业效益做好保障。

三、结语

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各行各业的管理都逐步趋于科学化,本文阐述后勤管理在煤矿企业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从中可发现后勤管理这项工作将直接影响煤矿企业的生存发展、生产经营。只有基于科学之上的后勤管理,重视煤矿作业的安全投入,创新体制并落实,才能为煤矿企业创造利润。

作者:杨晓娜 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

煤矿经济论文:煤矿矿难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把煤矿矿难的当事人看成理性的“经济人”,可以看出矿难是当事人追逐利益及监管失灵的结果。要预防矿难发生,就要加大对违规矿主和监管者的惩罚力度,严惩煤矿事故背后的腐败,并辅之以其他一些措施。

【关键词】 矿难 治理 措施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炭生产安全形势一直较为严峻。从1992年到2001年的10年间,我国每百万吨煤死亡率为4.99,同一指标,美国为0.04,印度为0.5。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煤矿事故死亡6027人,当年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而矿难死亡人数却占世界死亡人数的80%。同时,百万吨死亡率为3.07,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0倍。为了防止矿难频频发生,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煤矿的监管,如在2005年将原属于各省的煤炭管理局升格为部级单位,由国务院实行垂直管理;同时,国家和各产煤省份还分别制定出台了多项整顿煤矿的措施、条例等。然而,从当前重大恶性矿难仍频频发生的现实来看,收效并不大。

客观地看,采煤是高危行业,稍微麻痹或松懈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任何国家都无法避免矿难的发生。在我国,矿难的发生原因更是复杂多样,既有机械化程度低、安全技术与装备水平不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地质环境恶劣等因素,也有违法开采、违章操作、监管不力等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由于当事人疯狂追求利益的结果。一般地,所有的矿难都有三个基本当事人:矿主、矿工和监管者。应当承认,在矿难发生之前,矿主和矿工是通过自由契约结合在一起的,而二者形成契约关系的原因在于对各自利益的追求,从这个角度看,必须首先把矿难的当事人看成理性的“经济人”,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当事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因此,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矿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矿难是当事人追逐利益和监管失灵的结果

对矿主来说,以最小的成本追逐较大的利益是理性的。矿主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maxu=u(y,c)

这里的u,y,c分别表示矿主的效用、货币收入和付出的成本。其中,u与y正相关,而与c负相关。对矿主而言,要实现u较大化的目标,就应该以更少的c获得更多的收益。在这种背景下,减少对安全设备的投资、放弃对矿工的技能及安全培训就成为必然,不少矿井的矿工既缺少必要的安全技能知识,又不得不在设备极其简陋的井下作业。另外,近年来煤炭市场供求失衡,使煤炭价格居高不下,利润也不断提高,一个年产30万吨的煤窑,在2004年的纯收入可以达到5000万元,日均十几万元,一个小煤窑一年内就可以造就一个千万富翁。因而,企业超产冲动强烈,煤矿普遍超能力、高负荷生产,特别是群发性非法开采、违法违规生产现象严重,恶化了煤矿的安全环境。从主观上讲,所有的矿主并不希望矿工死亡,甚至很害怕矿工死亡,恶性的矿难意味着他们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要面临法律的制裁。然而,现实的暴利和潜在的风险的对比常常会使矿主铤而走险。

而对矿工来说,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获得尽可能多的报酬是理性的。矿工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maxu=u(y,e)

这里的u,y,e分别表示矿工的效用、货币收入和为劳动而付出的努力。其中,u与y正相关,而与e负相关。因此,对矿工而言,要实现u较大化的目标,就应该以更少的e获得更多的收益。然而,在计件工资的背景下,工人的偷懒行为被有效地抑制了。由于一方面工人想赚到更多的钱,另一方面矿主为了尽可能在煤炭行情较好时多产一些煤,多赚一些钱,就会逼迫工人下井,因此,在多起矿难事故中,尽管工人已发现一些事故的隐患,但多数还是冒险下井或被逼下井,最终导致灾难的发生。必须指出的是,由于矿工,尤其是其中的农民工,生活一般处于贫困状态,甚至“不下井就饿死”,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获得报酬,他们就下井采煤,因此,他们在高风险下追逐利益的行为,实际是由于生活所迫而做出的无奈的选择,这也显示出我国农民工令人堪忧的生活和工作境况。

在现实世界里,人都是有机会主义倾向的,矿主和矿工也不例外。矿主的机会主义倾向既可以表现在尽量减少成本,比如减少对煤矿的安全投入,也可以表现为在有高度风险的情况下仍逼迫矿工下井采煤;矿工的机会主义倾向既可能表现为偷懒,也可能表现为在高风险时仍然工作。而且不容忽视的是,矿工很难组织起来,作为一个团体与矿主相抗衡,从矿工、矿主双方力量的对比来看,对于矿工,尤其是接近于无限供给的农民工而言,集体行动的逻辑必然导致人多力量小,人人都想“搭便车”,组织难度太大;而且矿主的势力太强,双方根本就没有对话的基础。在此背景下,矿难就易发生,这种状况的存在显然不能为社会所容许,这时,就需要额外的外在机制,即监管者来避免矿难的发生。但必须注意的是,尽管被政府赋予监管的职责,监管者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也以较大化作为行为的准则,在经济学上,这些官员被称为官僚。其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u=α1yβ1pγ1

其中,y为官员由其职位所获得的收入,p为由其职位带来的非货币的额外收入集合,即权利租金。官员也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理性的“经济人”,他们既要追求职位所获得的收入,也要追求权利租金,尤其是当权力租金非常大时。正因如此,官煤勾结才会出现,从而导致监管无法顺利进行,我国煤炭行业事实上已经出现了监管失灵,目前的监管失灵主要有三个特点:

及时,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地方经济发展或者政绩,而有意放松监管或监管措施不得力。例如,山西省的采煤大户金业煤焦化集团2003、2004两年分别上缴税费1.34亿元和1.81亿元,在山西的民营企业中仅次于钢铁大王海鑫集团。对于这样的企业,地方政府领导常常难以真正有效地实施监管,因为打击这样的企业,也就打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在2004年8月7日的广东大兴矿难发生前,大兴煤矿董事长曾云高因对地方经济“贡献突出”,而当选为梅州市和兴宁市的两级人大代表。让财力高度紧张的地方政府对类似的企业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管实际是不可能的。

第二,监管者为了私人利益,而不去监管,甚至阻止他人去监管。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包括部分监管者)直接或间接参与煤矿经营或者与矿主勾结从中牟利,其形式主要有:以个人或他人名义入股办矿或获得“干股”,谋取非法利益;自办煤矿或违法违规支持其亲属办矿,非法牟取暴利;在为煤矿企业办理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等各种证照的过程中收受贿赂;在煤矿违法生产经营中充当保护伞,获得私利;在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包庇、袒护、瞒报、逃避惩治处理等。如此,由于利益趋导,常常会形成官商勾结,使安全检查、调查、追查等行政手段形同虚设。

第三,一些监管者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迫于各方面压力,无法正常监管。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监管者的级别越高,进行正常监管的意愿越强。但监管者的级别越高,又和基层的距离越远,对基层的信息掌握的就越差,有效监管就难以实施。我们不否认一部分基层监管者出于职业和社会责任,也希望能对违规采煤等实施有效的监管。但是,当上级部门或者其他社会力量出于地方经济发展或者私人利益,对其施压甚至直接阻挠其监管时,监管常常难以正常进行。

三、对策与建议

正是由于矿主对利益的疯狂追逐和监管失灵,才会造成我国矿难的频频发生。究其原因,既不是我们技术不先进,也不是相关制度缺乏,而是矿主、地方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对矿工生命的漠视。矿难发生后,常常是以“矿主赚钱、矿工受难、政府买单”收场,最终承担损失的是国家和社会。如何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这个问题其实加里·贝克尔在几十年前研究犯罪问题时就给出我们答案了。他认为,当预期效用超过将时间和资源用于其它活动所带来的效用时,一个人才会去犯罪。一些人成为“罪犯”不在于他们的基本动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在于他们的利益与成本之间的差异。因此,犯罪行为只是一般选择行为的扩展,用不着诉诸道德的颓废等特殊范畴,而对付犯罪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罚款,在必要的时候再施之于刑法及其它措施。需要指出的是,贝克尔所说的“犯罪”包括一切违法行为,比法律上的“犯罪”范围要大。贝克尔的理论对于我国的矿难治理无疑具有启发意义。笔者认为,要预防矿难发生,就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首先,大幅提高对遇难矿工的赔偿金额及对矿主的罚款金额,影响矿主的成本收益比,使其在违规时得不偿失。然而当前我国对遇难矿工的赔偿制度却会助长矿主的机会主义倾向。目前,对遇难矿工的赔偿提高到一般是每人20万元。对于很多煤矿而言,停产24小时的损失(可高达100万元)远高于这个数目,对违规矿主的罚款金额也只有数十万元,而且矿难会否发生,发生后能否被发现,被发现了是否被处罚都很难说,再加上煤炭市场行情不断上涨,这些都足以让矿主心存侥幸而冒险。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矿难处罚机制。20世纪50年代,美国也曾矿难不断。后来,美国采取了一项让煤矿“死不起人”的决定,既要求矿主开矿前先交纳足够的事故处理保障金,同时,每死亡1人要赔付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从而迫使大小矿主开始“以人为本”,珍惜矿工生命。如今美国的采矿死亡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次,严惩煤矿事故背后的腐败。矿难频发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矿主心太黑,认钱不认人,矿工命太贱,要钱不要命,但从根本上说是腐败助涨的,腐败使一切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定都名存实亡。因此,及时,禁止地方政府或其官员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煤矿经营活动的规定要法律化、制度化。第二,提高我国政治发展水平,使政府行为受到有力约束,避免政府官员通过“设租”来为自身谋取利益。第三,完善法制体系、严格监管制度,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监管体系,并修改现行煤矿法规,使其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再次,应在煤炭行业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在管理上应强制要求煤矿达到一定安全投入、安全标准才能生产,并且事先要交纳高额的事故处理保障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煤矿企业必须以法人名义将一定资金专户存储,根据产能存储60万至600万。事实证明,事前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从业风险,从而提高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应强化开采前“准入门槛”的把关与开采中安全生产的监控。

,还应保障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所有大矿难的背后,几乎无一例外的存在着官员的违法犯罪。因此,对监管官员也进行监督是必要的。但是,内在的监督机制更需要外在的媒体监督的约束。近年来的一系列矿难,以及其它很多恶性事件,都是大众传媒首先揭露出来的。所以,新闻舆论监督对于帮助有关部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大力支持新闻舆论对权力的监督。

煤矿经济论文:循环经济在煤矿企业修旧利废中的应用

【摘 要】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修旧利废。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更加突出。国家适时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因而废旧物资再制造的需求更加迫切,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效控制物资耗费,降低运营成本,使废旧物资的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利用,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废旧材料综合利用率的目的。

【关键词】循环经济 复用 煤矿 污染排放 再生资源 传统经济

1 循环经济

1.1循环经济的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1.2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

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也就是说,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资源化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

1.3循环经济在煤矿废旧物资中的体现

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效控制物资耗费,降低运营成本,使废旧物资的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利用,不断加大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管理力度,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废旧物资实行专业部门管理、专业部门控制、专业部门回收修复使用。与此同时,狠抓废旧材料的回收上井、修复利用工作,对大型材料的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工作。通过采取多种措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废旧材料综合利用率的目的。

2 废旧物资的回收复用及修旧利废

加强废旧物资的回收复用及修旧利废,提高物资利用效率,是进一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降低吨煤材料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当前形势下,延长物资服务年限,做到物尽其用,不失为降低原煤成本,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有效办法。作为物资供应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度,把屋子回收、修复、利用指标划分到直接使用人员,同时要完善交旧领新制度,不断扩大交旧领新的范围,增加交旧领新物资的品种,并设立废旧物品专用仓库,配备专职人员,对交回的废旧物资进行统一管理。

2.1完工物资管理

开掘战线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巷道支护、运输设施、通讯设施、监测系统设施、各种管路完好后,凡属继续使用的物资必须完好保留。可回收复用到采面安装的物资,由供应科办理物资移交手续,交安装单位。不能回收复用及闲散报废物资由施工单位统一回收升井,交供应科验收,属使用单位材料,可自主调配到新的施工地点使用。

回采工程完工,切眼支护达到回收条件,切眼外巷道支护、运输设施、通讯设施、监测系统设施、各种管路保持完好,凡属回收设备时继续使用的物资必须完好保留,在回采收尾期间拆下来的物资,统一由施工单位装车回收交供应科验收,属使用单位材料,可自主调配到新的施工地点使用,含综机配件、煤电钻、低值易耗品及设备回收时不考虑使用的剩余材料等。回收结束后,密闭位置由通风部门现场确定,供应科据此确定需拆撤的物资。

维修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矿安排继续使用的物资必须完好保留,不考虑继续使用及维修过程中回收的物资,由施工单位在三日内回收升井交物管中心,可回收复用物资在井下移交,必须由供应科办理手续。属使用单位的材料,必须在三日内调配到新的施工地点。

2.2井下物资回收的考核

每月月底由供应科牵头,会同回收单位材料员根据月初下达的回收计划,按照实际生产进度考核井下各项物资的实际回收量。各种物资回收严格按照丢失率、复用率、周转率进行考核。回收单位只有完成各项考核,才可兑现奖励,否则按差额进行处罚。

丢失率的考核:指标在5‰以下的,每一项上升或下降1‰,扣罚或奖励目标成本指标中材料费的0.1%;指标在5‰以上的,每一项上升或下降5‰,扣罚或奖励目标成本指标中材料费的0.05%。

复用率的考核:每一项下降或上升3%,扣罚目标成本指标中材料费的0.2%或奖励目标成本指标中材料费的0.1%。

金属支架周转率的考核:每下降或上升3%,扣罚或奖励目标成本指标中材料费的0.5%。

废钢材年度回收计划指标的考核:回收量每下降或上升2%,扣罚或奖励目标成本指标中材料费的0.5%。

2.3废旧物资回收复用及修旧利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煤炭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回收费用及修旧利废为降低煤炭成本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回收复用及修旧利废一定要有度,修复后的零件一定要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不能再利用的坚决报废,不能因回收复用及修旧利废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3 废旧物资的回收复用及修旧利废的发展方向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修旧利废。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更加突出。国家适时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因而废旧物资再制造的需求更加迫切,对再制造工程的内涵也进一步扩展。

再制造工程是以废旧物资实现性能跨越式提升为目标,以品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对废旧产品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简言之,绿色再制造工程就是废旧产品高科技维修的产业化。再制造的重要特征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新品的要求,成本只为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与制造新品相比显著降低。再制造的对象是广义的。它既可以是设备、系统、设施,也可以是其零部件。

一部机器、一个零件制造时的成本,由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能源消耗成本和设备工具损耗成本构成,其中,后三项成本称为相对于原材料成本的成品附加值,并且占成本比例较大。产品制造出来以后,经过若干年后才达到报废,而这期间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对废旧产品进行再制造时可以吸纳近期的研究成果,使得再制造过程中节能、节材、保护环境的作用更加突出,以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煤矿经济论文:对煤矿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兴工业化之路”。煤炭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传统的粗放型煤产业,逐步转变为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型的生态产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煤矿现有的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等资源优势,使资源良性循环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煤炭企业如何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探讨。一、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对于煤矿而言,就是要以煤为基础,依托矿区的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采煤塌陷地复垦的土地等资源,通过建立煤矸石发电、制砖、水泥生产等循环利用型工业和发展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使废料和余能多次回收复用,物质合理循环,价值逐级增值,形成各生态链之间互为资源、共耗废料、相得益彰、协同发展。作为传统的工业企业,煤矿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及时、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煤炭、石油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据测算,我国煤炭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煤炭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产出率低、利用效率低、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实践证明,较低的利用水平,已经成为煤炭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四、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目前,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国有矿山,有2/3正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90座矿城中的50座矿城资源衰竭、340座城也终将面对矿山闭坑的24小时。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的枯竭带来了诸如“四矿问题”、“四万矿工下农村”的“阜新困局”等社会问题,这归根到底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的结果。因此,煤矿,特别是处于衰老期的煤矿,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把煤矿的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物质资源不断再循环利用,使“自然资源-粗放型工业-产品-污染排放"的线性经济,转变为“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型工业-绿色产品-再生资源深加工业-绿色产品”的循环经济。在这方面,一些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并已提供了一些经验。

及时、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矿区主产品煤炭为起点的生态工业链,既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重要产业链内容,又是发展各种资源综合利用类生态工业链的基础和前提。要使从原煤-精洗煤-煤泥-煤泥水循环-洗矸石-煤矸石和煤泥发电的生态工业链条的经济产出较大,必须加大对煤炭深加工的力度。枣矿集团公司田陈煤矿对其有120万吨生产能力的选煤厂的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两台技术先进的MVS-2035电磁高频激振筛,使洗精煤及其煤泥水的灰分硫分都降到很低水平,并使系统中大于O.25mm及0.25mm左右的低灰精煤彻底回收,杜绝了煤泥水之间的相互污染;进行了细粒级煤泥加速沉淀研究,使用JYA-00药剂自动添加装置,使二耙池溢流水实现清水洗煤(煤泥含量≤5g/L),为确保洗煤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增加了压滤煤泥回收量,月减少煤泥外排量200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二、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煤矸石发电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一直积极推广。对于煤矸石发电,由于燃用煤矸石热值低,导致发电成本高,规模效益难比大电厂,竞价上网没优势,但是国家有优惠政策,如国家税务总局20__年以198号文件下发的《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和风力生产的电力,自20__年1月1日起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同时煤矿利用煤矸石发电,较大的效应还在于环保效益。建设煤矸石电厂,不仅可以解决煤矿用电问题,更重要的是为煤矿解决了煤矸石污染占地问题,解决了矿井水的问题,可以把把矿井水集中处理后的水作为公共用水,通往矸石热电厂、洗煤厂,并在洗煤中通过不断挤压和沉淀循环利用。同时还可以用电厂灰渣和烟囱灰来转化新型建材砖,实现矿区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多元化经营体系,延长产业链,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培植煤矿的接续产业。如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华丰矿围绕矸石综合利用,投资4.4103亿元,先后建成了矸石热电厂、矸石砖厂和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使“吃废渣”的工业链覆盖 了全矿产出的近九百万吨煤矸石,投资30万元建立了矿井水净化处理系统,年节约地下水资源435Mm3,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合社会效益。此外,应努力找寻过去忽视的油母页岩、煤层气等伴生矿资源,有计划、有控制、集约化开采,以深加工的形式创造效益。

第三、积极推行土地资源复垦。地下资源的开采,带来了土地塌陷等问题,严重的地表塌陷和斑裂造成农田、建筑物等大面积破坏。为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应应用高压注浆充填等成熟技术,控制地表斑裂和下沉,同时加大力度对已毁土地进行恢复整治,对不积水的塌陷地进行人工整平,对塌陷积水区回填复垦,将以采矿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工、农、牧、副、养多元化产业结构过渡和调整,发展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在这方面,淮南矿业集团变土地塌陷赔偿为购买塌陷地,因地制宜的发展生态农业和进行房地产开发,为资源的充分利用走出了一条新路。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件

发展循环经济,贯彻“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需要以下十个方面的支持。

及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灵活高效的多元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各个新的经营单位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一元化的产权结构变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模拟法人变为真正法人,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实行一体化管理,成立管理信息中心,使之成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协调中心、金融中心、项目中心,协调各产业之间的业务。

第三、建立激励制约机制,重大项目实施抵押金制度,负责人按项目总投资额的一定比例交纳抵押金,完成任务的给予重奖,不能按期完成或投资额超出预算成本的扣除抵押金。

第四、慎重制定切实可行的决策,坚持细调研、慢决策、快实施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规范项目建设程序,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装备,大力引进适用人才,实行全新的管理。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行人力资源内部市场化管理,协调并建立利益相关人的良性互动关系。坚持实施全员培训工程,特别是对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建立以师带徒制度,搞好人力资源的接替开发;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力度;建立科技人员竞争上岗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注重产学研结合,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到矿进行技术指导,借用“外脑”求发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促进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

第六、加强技术创新,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在洁净技术方面重点开展机电一体化高效选煤关键技术、细粒煤高效脱水脱硫降灰技术、生态环境的控制等技术研究。

第七、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生态工业化,逐步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洗煤厂集中控制信息网、矸石热电厂流程控制信息网、人力资源信息网、资金管理信息网、煤炭销售信息网、物资管理信息网等,努力提高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八、通过质量、环境、安全、计量四大管理体系一体化运作,实现管理体系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有机结合的整合管理,保障产品质量,提高企业信誉,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第九、开辟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家已出台的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财政优惠政策,同时争取驻地政府的支持,通过自筹、申请银行贷款、寻找融资伙伴、资产重组融资、吸引民营企业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进行筹措资金,保障循环经济决策的顺利实施。

第十、大力建设文明煤矿,如以精细化管理引领具有煤炭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工作学习化、行动军事化、管理精细化、质量标准化、生产安全化、环境生态化”的“六化型”高标准文明煤矿。

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坚持的原则

及时、必须坚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治理。纵观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国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传统经济方式下的增长又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与资源代价。据专家保守估计,GDP总量中至少有18%是靠透支资源与环境得到的。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出环境自净能力:造成水污染的化学需氧量超过70%,二氧化硫超过60%。如果这种靠拼资源、恶化环境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从根本上改变,则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越大,最终将丧失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后劲。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一次质的飞跃。它要求企业、政府抛弃以往单纯追求销售收入、追求GDP指标的陈旧观念,实现健康、的经济增长。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兼顾了资源节约与环境治理。这种发展模式正是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具有经济发展上的可持续性。

第二、必须坚持以循环经济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良性循环。众所周知,由于环境保护具有成本高昂和公共产品两个属性,往往使得企业把环保投入看成是企业的额外成本和负担,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自身仍不愿意在治理环境上花钱。发展循环经济,可使这种情况则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变废物为宝,并在经济循环中又产生了新的附加值,而且由于下一级产业链输入的是上一级链条产出的废物,产品还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因此,在总体上它不同于单一的环境治理,而是把环境治理有机地融入企业的生产中得到了价值增值,能够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值的双重效果,企业发展与环境治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由相互对立变成相互促进。因此,煤炭企业应担负起社会责任,更新环保观念,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待环境保护,分析自身行业与产品的特点,按照经济规律推行环境治理。这样,环境保护才有经济上的可持续性。

第三、必须坚持选择发展相关多元化的产业。在企业的经营中,一元化与多元化的抉择是企业发展历程中永远解不开的死结。一般说来,企业发展 到一定阶段后,由于想突破单一主业经营规模的限制,总是会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进入其它领域。人们经过分析后发现,凡是从本企业、本行业实际条件出发,选择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大都比实施盲目多元化,进入与自己不相干领域经营的企业经营更加平稳。循环经济的光明前景就在于,在拓宽非煤产业经营领域时,所选择从事的发电、水泥与制砖等都与煤矿主业有着内在联系。这样他们所经营的各种项目都连在一条有机的产业链条上,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在“做大”的同时也实现“做强”的目标。

煤矿经济论文:论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与经济效益关系

安全生产与实现经济增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根本性问题,实现安全生产是人类较大的、也是永恒的主题。随着世界安全运动的兴起,人人渴望安全,国家治理安全,人类呼唤安全,世界需要安全,国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之高,对安全讨论之多,对安全投入之大,可能是前所未有,那么安全与经济效益到底是一种什么的关系呢?

对企业而言,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矛盾,又辨证统一。作为一个企业特别是我们煤矿企业,由于煤炭行业开采的特殊环境对人的自由度的限制,较之其他行业大的多。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大自然灾害时时刻刻威胁着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煤炭行业的职工相对较低的文化素质,简单的劳动技能和闭塞的社会视野,又制约着安全生产开采科学开采,所以说,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就更为重要。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也不能忽视安全而单纯去追求经济效益,这也是任何一个企业的责任。没有安全,企业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事故发生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处理,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企业会不为提高效益而努力。实践中,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始终存在,合理的安全投入,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安全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安全投入的增加,安全意识的增强,安全生产有了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随着提高。因此,如何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较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煤矿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要做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有足够的提高,应当时时刻刻把我们的生命,企业的效益和社会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安全工作,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生产理念,更体现了安全的重要性。当然,作为一个企业只讲安全,不追求经济效益是不切合实际的,应该说,安全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安全是不能用经济效益来弥补的,它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在现代化的生产建设中,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保障地位。只有大家都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对人、对企业、对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才能通过社会全员的主动、积极参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负面经济效益。

在煤矿企业,只有有了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正确的安全文化理念,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才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间接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其关键是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制度,开展活动采取激励措施等来转变员工的安全价值观,使实现职业安全健康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保障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成为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实现企业生产价值与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的高度统一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在企业各个方面,所有活动,一切生产过程中营造出一个强大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在这个文化氛围中,其行为被潜移默化地规范在崇尚安全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准则之中,用安全文化造就具有健康完善的心理定式和正确的安全理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行为取向和文明的生产秩序的现代化员工队伍。

其次,要从安全经济学角度看待安全投入。

谈到安全投入,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增加安全投入就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减少了收入和利润。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安全投入不应该是企业的负担,它所产生的决不是简单的成本增加。但是,就其本质,安全投入应算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对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不象普通的投资那样直接反映在产品的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进上,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保障生产的正常和连续的进行,这种投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不发生或减少发生事故和职业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这个结果是企业持续生产,保障正常效益取得的必要条件,安全与效益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经济的角度看,如果安全生产做好了,我们的企业效益就有保障,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秩序才能有保障,从而可以发挥极大的社会效益。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不好,不但会危及个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会给企业造成狠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并危及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甚至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比如,阜新孙家湾矿难,承德暖儿河事故,陕西陈家山矿难等等,都充分证明这一点。我矿近年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善了防尘系统、灌浆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购置了便携式瓦斯断电仪、自救器,完善了安全设施,加大了安全培训力度,壮大安全监察队伍。因此,杜绝了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全矿的各项工作能够在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中连续运转。所以,安全投入并不是单纯的支出,只是安全效益的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和实效性。这就是安全投入的特殊性。

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合理控制安全投入,从哲学的角度看,在任何一对矛盾的事故间都可找到平衡点,从经济学角度看,安全投入并非越来越好。合理的安全投入可以与经济效益成正比增长,如果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变成无所谓的损失浪费,甚至可能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正常的安全投入都应该在安全的失稳点与安全的保障点之间,超过安全保障点的安全投入可能就是盲目的投入,得到的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不但会增加安全管理的难度,还有可能真的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按全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盲目生产,从根本上不能消除事故的发生,将直接影响安全工作,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对安全的投入应该有预算,力争使用合理的安全投入,发挥其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需要用监督检查等手段对企业安全资金投入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另外,企业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且通过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培训力度,以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力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做最合理的投入,较大限度的发挥安全投入的作用,减少事故经济损失。以最少的投入换取较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安全工作所追求的状态。

企业的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安全生产就是企业较大的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及时位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我们绝不能为一时的眼前利益去铤而走险,而是应该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煤矿经济论文:资源管理对煤矿经济效益的作用

摘要:经济结构持续升级转型,这一背景下煤炭企业要想创造经济效益,应充分重视企业资源管理。通过探讨分析资源管理对煤矿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希望对同行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煤矿企业;资源管理;经济效益

引言

煤炭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其非可再生性要求煤炭企业要做到合理开采,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加强资源管理有助于延长矿井使用年限,控制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国内煤炭企业普遍对煤炭资源管理产生新认识和新思路,将其视为企业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链条。从本质上来看,资源管理对煤矿生产有两个主要影响,首先是回收率对矿井缴纳资源补偿费用的影响,其次是吨煤成本控制。随着煤炭去产能化的不断推进,提高资源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1加强煤炭资源管理

1.1充分重视煤矿企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从宏观层面来看,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资源在很大程度卜促进煤矿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但是这对煤矿企业资源利用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技术层面来看,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可有效节约企业人力物力支出,控制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煤矿企业不断发展,这一效果和过程是认竿见影的。但是,煤矿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与企业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的煤矿企业要不断升级、完善生产技术,引人专业技术人才,实现煤炭资源利用的合理规划,并且充分重视企业技术运作。值得一提的是,煤矿企业管理层具备相当的远见规划与技术水平,制订的战略决策也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设备层面分析来看,先进设备是煤炭企业资源利用率得以提高的又一重要保障。资源利用率是对企业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的反映,煤矿企业在资源利用率高于常规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支出,节约资源,进而将其分给其他更需要的方向,从而更有利于推进企业经济发展。对于那些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的煤矿企业来说,生产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资金的投人。所以要想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就要从内部硬件资源人手,对先进技术理论以及高新设备力口以充分利用,譬如定期维护并视情况更新企业硬件资源,组建专业团队负责此项工作;组织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方法等等。充分利用可用渠道与资源来充实企业技术资源,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为资源的合理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1.2合理配置煤炭资源

要想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应合理配置各项资源,统筹规划企业整体的生产流程,禁止出现生产违规问题。煤炭行业的发展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在此过程中也难免存在盲目开采、私自扩大开采范围等一些违规行为〔z}。随着民众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以及煤炭资源储量持续下降,煤炭企业盲目开采行为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需要相关部门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来遏制,同时对其他生产企业也有相应的约束与警示效果。开采不合规行为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严重损害企业经济。如果开采不合规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就会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现阶段矿区开采、开发矿产资源两种运作同步进行,煤炭企业进一步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但行业内混乱现象也更容易出现。换而言之,倘若缺乏相对完善、高效的资源管理体系,难以合理配置煤矿资源,就会对煤炭企业生产和发展造成影响和制约,不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来看,煤炭企业首先要制订适合自身实际的资源管理体系,并予以修补和完善,确保矿产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现企业资源的统筹规划,有效监督资源开采行为和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坚决杜绝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先而盲目开采的行为。

2加强科技与人才资源管理

应加强科技与人才资源管理,以科技进步推动煤矿经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必然性,同样也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加强科技资源管理,必须有充分的人才资源做支撑,当今时代以科技为及时生产力,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及时生产资源[3]。企业有充分的人才储备,才能深人研究探索科技并加以灵活运用。然而我国煤矿经济以往多采用粗放型经营管理,高素质人才储备不足,难以通过科技进步来推动煤矿经济发展。因此,煤矿企业必须充分重视煤矿科技更新和人才储备,加大资金投人引人高素质专业化科技人才,在原有科技知识的前提下逐步熟悉煤矿经济产业,最终运用科技来完善煤矿勘探、开采等环节;中后期则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加强煤矿经济产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前期输血实现后期产业造血,达到自力更生的目的。随着人才储备工作逐步推进,煤矿企业管理层也要着眼于经济产业发展,优化产业设备结构,使之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例如将以往生产成本较高、耗费较大的机械采用资产折旧核算的方式处理,使之完成工作使命,及时推出工作岗位,为新科技设备让路。这样既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消耗,也为企业科研人员及时接触和了解行业科技设备知识创造了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科研人员整体科技素质。

3加强机械设备资源管理

对于煤矿企业生产而言,机械设备历来都是重中之重。煤矿机器设备皆为大型机械,不仅造价不菲,购人价格较高,后期维护保养工作支出也比较高。要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煤矿企业同样需做好机械设备资源管理工作〔alc首先应调整以往“重维修、轻养护”的不合理理念,应定期维护保养生产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年限,降低故障发生率并有效控制设备维修与更换成本。加强机械维修保养,也是提高设备运作效率的必要前提,是煤矿创造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切人点。其次,企业生产设备先进与否与企业生产成本有着密切关联,而成本管控是影响煤矿经济效益的关键点。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实现经营计划、生产计划与生产效率的密切结合,确保投资合理性,减少能源耗费并缓解企业经营负担,才能改善企业生产水平。在矿业生产中,企业管理层必须纠正错误认知,认识到及时更新机械设备的必要性,不应只关注设备造价几何,而是要充分研究新设备所潜藏的巨大生产力。一些煤矿企业认为无需花费高额资金更换机械设备,整体运作效率低下,也就难以提升生产经济效益。实际卜,设备更新换代的本质在于提升生产效率,只有生产效率提高,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管理与经济效益是两个关联密切的要素,强调煤炭企业矿产资源、科技人才资源管理和机械设备资源管理也充分反映了煤矿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谋求经济效益的根本需求,做好企业资源管理,更是当代煤矿企业在国民经济结构持续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作者:王颖晟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

煤矿经济论文: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意义及措施

摘要:煤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煤矿经济在新时代受到的冲击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推进煤矿经济的改革和升级,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意义,并阐述了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措施。

关键词:煤矿经济;意义;提高措施;经济效益

1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就是全球化、一体化,面对更加广阔的市场,以及更将激烈、残酷的竞争,企业必须着力于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一个企业,只有其经济效益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在市场中继续生存,谋求发展。此外,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国力。为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能直接使国家收入得到提高,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中国生产的主要目的。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其经济建设水平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对经济建设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作用。

1.2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企业是一种以实现自身利润较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从事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的展开的。充足的资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此外,一个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依据。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方针,首先必须保障其经济效益,致力于以最小的投入获取较高的收益。1.3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社会资源并不是毫无限度的,因此,为了使社会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考虑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尽可能多的收益,这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之处。企业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创造的财富被用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能促进社会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2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措施

2.1进行成本预算和管理

经济的发展使得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而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其价格自然会随需求量的增长而增长,这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必须注意的是,虽然煤炭的需求量和价格都不断增长,其产量却并没有随之增长,因此,对煤矿进行成本预算和管理就更为重要。当前许多煤矿企业在生产成本和机构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此,对企业的成本进行预算和管理工作具有其必要性。

2.2启用生产经营人才

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而当前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实质上也是人才的竞争。为此,煤矿企业要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启用,坚持以人为本。,煤矿企业应树立人才就是效益的观念,积极启用人才。其次,企业必须做到任人唯贤,不拘小节,在遵守道德及法律的前提下启用多元化的人才。,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在选用人才时不局限于专业基础知识,还需对人才的素质进行考察。

2.3有效管理生产设备

企业的生产设备对企业经济效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为此,必须对生产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首先,企业应做好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障生产设备能正常、稳定的运行,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其次,企业应重视对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设备投入方面企业应尽力做到较低投资,追求以低投资换取高收益。

2.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就是资金,缺乏资金支持,企业将难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难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煤矿经济效益,可以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保障每一笔资金的利用都有价值。此外,为了避免资金浪费,充分发挥资金效能,还应全额控制资金,对物资供应进行严格的管理。

结束语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为煤矿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但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如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煤矿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提高煤矿经济效益可以的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煤矿企业应通过启用人才等措施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杨建爱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多经煤炭运销分公司

煤矿经济论文:管理创新在煤矿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力度的不断提升,煤矿行业在迎来了重大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要想保障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就必须实现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而管理创新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简要的就管理创新与企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并就实现管理创新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就企业的管理创新模式展开探究。以期为我国煤炭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管理创新;煤炭企业经济发展;重要作用

在煤炭开采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促进下,煤炭企业不断的进行着经营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并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确立,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管理创新的进步。而管理创新又进一步帮助企业发展了企业经济,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实现煤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就势必要不断的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此实现企业发展机遇的掌握,不断实现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

一、管理创新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转变,在煤炭行业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出现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并具体表现为经济体制的创新,逐渐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而煤炭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会在经济与政治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煤矿企业的发展需求,也只有不断的实现管理创新,才能明确当前企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阻碍问题。从根本上就两者之间的管理进行分析,其主表现为管理模式创新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而经济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煤矿企业不断的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且两者都为煤炭企业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与煤矿行业竞争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最终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优化。

二、管理创新对于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管理创新对于企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其具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煤炭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革的过程中,管理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让企业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随着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逐年递增,煤炭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占比逐渐上升,且政府为更好的实现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以及积极的实现了经济职能的转变,加强了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经济环境和发展模式出现改变。另外,煤矿行业本身也在不断的实现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所以,煤矿企业要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及时的进行内部管理与调整,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另外,煤炭企业要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就应当积极的实现科学的市场资源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发展。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推广下,市场资源配置形式也出现变化,并会在之后的发展中逐渐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内容。所以,为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管理人员应当不断的进行管理技术的创新与改革,并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此外,管理创新还能帮助企业的经济发展充分适应当前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在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在政府的干预下逐渐实现了战略调整,但是其本身也受到人口变化情况的影响,而煤炭企业本身的经济发展也是在市场引导下实现的,其要保障自身的经济发展使用经济结构,就应当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其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得竞争力,所以,实现管理创新是发展企业经济的必要基础。

三、实现煤炭企业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1.实现煤炭企业产业形势的创新。煤矿市场的经济环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变化,其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主要是在互联网技术下实现的,为了实现煤炭企业的创新转型,就势必要进行产业创新。这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积极就自身企业的经营特征进行分析,不断推进产业升级的实现,以此来发展煤炭经营的范围扩张,构建科学完整的经营产业链条。而在这过程中,管理创新就是支持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断的实现产业机制创新是十分必要的。煤炭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建立双重管理渠道,这主要是指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建立网上销售平台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实现销售拓展的重要方式。所以煤矿企业应当将煤炭销售发展至网络平台上,建立对应的市场管理部门与网络市场管理部门,帮助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重要的优势。2.加强精细化管理观念的深入。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煤矿企业已经实现了采矿技术与生产水平的不断优化,并在市场中获得了更多的经营可能。但是在经济市场的变革引导下,在之后的煤矿行业中,决定煤矿企业能否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企业管理,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而精细化管理是当前重要的管理理念,其主要是在煤炭企业管理工作中实现精细化分工,实现更加合理的资源利用,控制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保障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而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主要需要管理人员根据企业领导制定的发展目标进行详细的划分,并将企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当中。这不仅需要管理人员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还需要就煤炭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优化的管理机制的制定,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为企业的不断发展提供重要助力。3.在管理工作中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于煤矿企业而言,要实现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就应当积极建立相应的管理文化,尤其是针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方面,企业管理人员更应当将管理文化建设作为管理施工中的重要战略性内容。首先,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宣传企业成本与经济知识,帮助员工正确认识到企业经济发展与自身直接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的养成经济成本节约的重要概念。这样的做法主要是积极调动煤矿企业的全体人员参与到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并配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推动企业实现管理工作的效益提升。4.注重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人才的培养。成本管理是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管理环节,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注重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传统的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人员大多是运用集中核算的模式来展开管理工作,所以成本管理工作与煤炭的实际生产之间是相互脱离的。企业管理层应当积极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战略,在进行成本管理人员培养时应当秉承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来进行,这不仅要求管理人员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水平提升,还应当邀请煤矿开采技术人员参与到实际培训工作当中,帮助管理人员熟悉煤矿开采工艺与流程。从而更加的对成本影响因素进行掌握,方便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经济发展是煤矿企业发展的立足之本,而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形势的快速变化,企业只有不断的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切实保障自身的市场地位与市场份额。所以,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首先明确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与企业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并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思考实现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积极探讨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促进。

作者:王淑莲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万隆实业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