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旅游毕业论文范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循环经济生态旅游论文
一、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能够把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是一种“三赢”性经济,注重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相互结合。使资源获得了可持续的利用,并有效的解决了环境问题;它能使社会生产从物质增长到服务增长发生一个由数量型到质量型的转变,来促使经济发展;它能使生产链拉长,增加就业机会,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生态旅游是现代文明标志之一的旅游产业,它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已经是世界较大的产业。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大多还停留在初期发展阶段。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旅游资源缺乏规划,盲目开发
纵观我国许多新开发的生态旅游地,我们存在问题有很多。其中没有规划与规划和建设不合理的问题尤为突出,成为生态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首要因素。有不少的开发商、管理者,他们将景区的“精品化”建设误解为多盖建筑物,其结果造成了很多景区的“城市化”。
2.风景区生态环境的日益退化
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它们希望通过旅游业的收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们缺乏管理和经营人才,在对旅游资源认识不足的情况之下,采取掠夺式开发的手段,来追求明显的短期效益,使得景区的管理显得十分粗放。这种发展模式严重的毁坏了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造成了旅游质量严重下降,景观严重衰退的结果,使得真正的生态旅游难以开展。
3.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的管理
生态旅游景区的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影响了其科学的管理。例如:水利风景区归水利部门管理、森林公园景区归林业部门管理、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归农业部门管理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管理体制,会降低旅游开发难度。然而在多头管理之下,各部门会相互推卸责任,因而利益冲突等问题频繁出现,冲突多于积极合作,自然环境必然会成为它们的牺牲品,风景区也不能真正做到有效管理。
三、推动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1.进行旅游区空间规划
怎样从整体上来保护生物和濒危物种的多样性,不仅仅要合理的设计好自然保护区,还要考虑到不同的栖息地之间物种的交换与迁移,考虑到它们与周围区域的生态联系。要求若干的功能相同的保护区的保护从散点状走向网络状,从孤岛式开发转向开放式经营,协调景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2.加强领导,建立管理体系
加强和完善市政府、市委对生态工作的重视。将生态旅游业列入全市经济的发展计划,来保障生态旅游业的积极健康发展。将生态旅游作为主导性旅游宣传,搞好政府基础性和引导性的投资。加强林业部门和旅游部门对生态旅游发展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指导服务、审查把关等职能。
3.科学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开发、有效保护、永续利用”为基本原则,处理好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促进生态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相互统一。强化人们对生态的保护意识,克服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倡导绿色生态旅游、文明生态旅游,改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经营应充分调动公民、个人机构和政府机构的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满足当地居民对就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质量,防止因为贫困而造成的对生态资源的破坏和掠夺。
作者:侯天慧 单位: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旅游业营销对策网络营销论文
1.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网络基础设施落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新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在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实力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在网络技术方面的投入难以有效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网络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难以满足旅游业网络营销的需要。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网络用户不断增加,但是依旧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我国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这是我国旅游网络营销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平台建设显得十分落后,没有形成统一的网络交易规范,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和诚信意识还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网络交易存在很强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旅游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在交易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时空差,因此一系列法律问题就此产生。我国在网络交易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大的不完善之处,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以及隐私会被盗用,电子发票没有得到法律认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与旅游业之间的发展。同时,在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过程中相关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相关的交易合同容易泄密,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旅游网络营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的。
1.3企业之间合作能力较差
旅游产业具有整体性,其发展涵盖了多个方面,但是我国旅游企业之间和行业之间还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识,使得网络旅游营销的发展受到较大的阻碍。我国旅游企业还缺乏相互合作和竞争的意识,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旅游联盟,在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战,大多在价格方面进行竞争。难以形成有效的服务网络,使得旅游者在实际旅游过程中难以得到便捷的旅游服务。同时,我国旅游企业与政府、旅游景区、交通等行业的企业缺乏网络营销方面的有效合作,没有形成有效的营销联盟,这不仅使得旅游网络营销的成本难以有效降低,还使得网络营销的效果难以有效显现,使得我国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发展不断受阻。
2.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网络营销的重要基础条件,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因此必须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实际,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运行速度,进一步开放网络市场,使得旅游企业能够利用便捷的网络科技开展一系列的网络营销活动,为旅游业的网络营销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大力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现阶段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之一,是进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因此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必须要依托于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
2.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技术在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安全防线。国家要鼓励和支持网络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完善网络安全防范系统,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减小消费者和旅游企业在网络交易过程中的隐患。另外,国家要对现阶段网络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旅游企业的网络营销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要根据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尽快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文件,建立和完善网络诚信及时,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2.3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
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是旅游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必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断强化,因此必须要打破原有的格局,促使企业之间进行深入的合作,建立完善相关的旅游保障体系,共同开发区域内的旅游市场,建立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盟,同时进行统一的网络营销工作。只有不断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才能真正促进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
3.总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旅游业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不断被强化,新兴的网络营销模式又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对旅游业而言必须要顺应时代和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现代网络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网络营销,以实现自身的健康长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张帆 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创新型人才培养旅游管理论文
一、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1、创新人才培养的意识不足
旅游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校旅游教育。放眼世界,旅游产业已经走向国际化的高端发展道路。要想跟上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脚步,就必须对旅游创新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严格把关,以推动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的旅游教育还没能达到要求。最重要的落后之处在于对旅游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旅游行业是一个灵活多变、飞速发展的行业,仅靠传授书本的理论知识,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做到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以致用才是关键。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争取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能随机应变,这样才是旅游产业的实际需要。如果过分重视理论而忽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导致整个学校的教育体系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2、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尚未形成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所谓创新人才的培养,深究起来离不开拼搏向上,关注现实的人文创新。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人才培养这一环节起到不容置疑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对创新的尊重以及鼓励进而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创新人格养成的人文氛围和展示创新能力的活动平台,使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沦为一句口号,难以落到实处。有些院校虽然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最终导致创新教育不能实施到位。
3、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学管理体制尚欠齐全
首先是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事实上,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素质素养的培养,旅游人才在仿真的工作场景中更能激发奇思妙想,并产生出新的设计和方案。然后是教学方法偏重于填鸭式教学而忽略了引导探究。教师的填鸭式讲授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创新才能得不到展现,消磨了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新问题的激情。再有,教学内容偏重智力因素方面的考察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考虑。非智力因素其实比智力因素对于培养创新型旅游人才更加重要。无论是对意志品格还是对心理情感而言。四是考核评价注重结果的好坏而忽视过程。长此以往造成很多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考试,缺乏主动提高创新意识、应变能力、整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时间和激情。
二、人才培养策略
1、构建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教育模式
(1)管理人才教育的思维创新
要时刻记住创新思维教育的新理念。我国旅游行业需要靠高校来输送人才。可以说,高校的旅游教育是决定我国旅游行业能否与世界接轨,逐渐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理论知识必不可少,但是其实际运用才是重点。也就是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提高,重点要突出创新能力,要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高等院校在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方面要多创新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专业知识结构改善
目前旅游市场的需要为考虑方向,注重知识结构的创新,中国旅游行业已具备一定的行业规模和发展。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与社会相比是较落后的,所以培养出的人才难以跟上旅游市场的脚步。注重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改进以达到高校培养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就要主动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并且,对于特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这方面也是要特别需要注重的,发展旅游专业教育应结合学校本身的学科优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创建具有本校创新知识结构的特色教育,使旅游管理人才能够顺应市场需求并以特色取胜。高校还要积极吸取国际上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以及行业动态,通过动态地调整,促使我国旅游管理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更稳固,使之不与市场脱轨。
(3)旅游管理人才多角度培养
通过对国际旅游教育发展现状的审视可以发现,努力培养并强化多方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旅游管理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之一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将案例教学与实例讲解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渐养成一种创新意识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将其积极应用于旅游管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活动中,需要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目标。
2、高校创新型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对策
(1)加强理论研究和推广
旅游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我国需要有创新性管理人才来主导整个旅游市场。然而,满足这些因素的前提条件就是需要强大的理论基础来支撑,做到这些,中国的旅游市场才有可能走上正轨,并可持续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旅游人才研究基础仍然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些就需要广大的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者开展视野、创新思路。结合中国现有的理论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创新型人才发展理论,这只是其一;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只依靠研究员发展理论研究工作,需要更多的旅游行业前沿工作者加入进来帮助旅游管理人才教育机构开展咨询调研、命题研究的诸多工作,鼓励那些旅游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大对旅游基础理论研究的投入,科学有效的建立起旅游创新理论格局,为培育的旅游管理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适应行业发展,转变人才培育观念
任何行业,人才是其发展的根本,没有人才的创新,该行业必将迅速凋零,淹没在时代的浪潮之中。旅游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就更需要人才的创新,而创新的前提,便是观念的转变。目前中国的旅游市场还未到达峰值,接下来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需要很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来主导这一产业发展。特别是那些能够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目前旅游行业现状,以及产业升级过程中将会面临道德困境的创新型旅游人才。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构需要树立以学生素质培养及创新为首要目的的人才理念,还需要实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将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建立动态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教学方式改变
旅游管理人才的培训模式需要加快改革,重新建立创新型人才培育模式。在人才教育的模板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的需求,有必要的整理出培训大纲,不能每一步教学都按设计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会禁锢在很小的一个范围里,而实际旅游行业中会有林林种种的问题出现,到时候这些人才无法解决问题,那所谓的创新型人才教育岂不是成为了一句空话。鼓励培训机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校企结合、理实统一的规划道路,改进教学内容和多元化教学手段以及进一步整合师资队伍,多角度的建立起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制。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创设学习情景,启发学生面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与此同时,关于旅游管理的课程也是改革的一大重点,教学资源要倾斜于实践类课程,开展与企业的高效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
(4)设立奖励机制构建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习需要良好的氛围。要想培养旅游管理创新型人才,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相当重要。在学校可以通过各种竞技比赛、举办讲座等来实现创新文化氛围这一中心。学生有更多空间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比赛过程中赢得自信,收获乐趣。在课堂讲座中自由发表言论,拓宽思维,也可以从别人的观点中学会思考。另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鼓励创新。创新首先应该受到尊重,学生的任何创新都应该得到应有的肯定。学校通过申请创新基金来鼓励老师和学生一起承接项目。对于表现突出的,可以适当给与奖励,比如增加学分,颁发获奖证书或者是发奖金,无论何种形式,旨在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为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打好基础。
3、发挥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优势
(1)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要想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先得发展旅游管理行业的理论
通过创新管理理论来带动旅游管理行业的理论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国对旅游管理行业的理论研究的时间并不长,经验尚浅,还有很多地方有待进步。理论服务于实践,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必须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适应应付各种突发状况。对于这样一个新兴产业,创新型管理理论是其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在研究理论体系的同时应该注重实践,在实际操作中总结经验,进而来完善理论体系,所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不可懈怠。只有坚持以创新管理理论为实践做指导,才能促进旅游行业的理论研究工作,并且促进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
(2)提升旅游行业整体经营策略要靠创新管理思维
经营策略关系到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经济目标的实现,只有不断地对经营策略进行完善和更新,才能保障我国旅游行业的整体经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传统的旅游行业经营策略已经跟不上现代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从属性上来说,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如何迎合客户需要,为其提供专业意见及具体策划是服务的重点,值得令人反思。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人员的管理思维不够开放。加上我国旅游管理方面的管理经验欠缺,所以势必要向国外旅游行业的先进管理学习。在引进国外先进思维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照套。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思维,从经营理念上提高,进而提升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
三、结语
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我国未来要参与其中,必须拥有旅游管理中的创新型人才。对此,高等旅游院校应当引起警觉。对在校学生要有明确的定位,以多方位高校的教育系统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型管理。创新型管理理念的树立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引起重视。只有培养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并发挥其优势,才能推动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站稳脚跟。
作者:付晓玉 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教学改革旅游管理论文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是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行为的主要问题,其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效果影响非常之大。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来看,其在我国只有20多年的发展时间,尽管如此该学科已经成为了与工商管理相并列的重要性管理学科内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尽量较大限度实现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符。但其还是带有浓重的传统教育色彩,过于注重理论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划分不得当,以及教学模式的过于传统等等,使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出现了专业需求不相符的情况,这即违背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基本目标,也制约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
2.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这里所说的师资力量匮乏是具有相对性的。所谓相对性即旅游管理专业实际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学校教育之间的相对性。一方面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只有20年,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最基本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缺失,其中以教师资源的缺乏最为突出。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有一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师资,但在社会需求不断增长背景下,各大高校基本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专业的大面积开设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变得非常稀缺,进而形成了师资力量与教学需求的不平衡状态。另外,很多进入到高校中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其在经过几年教学后,已经适应和融入到了教育环境当中,并逐渐出现了教学思想、行为与当前的旅游业需求不相符的情况,所以从教学需求角度,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也是相对匮乏的。
3.实践课程开展不利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以旅游服务业为基础的管理型工作,其最终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出适应新形势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从这一基本目标角度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充足的服务与管理水平,才能胜任旅游业对其的需求。从当前的高校教育模式来看,能够为学生提供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途径就是实践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的开展并不顺利。其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实践课程的设置相对较少;其次,实践课程的仿真模拟环境不好;再次,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对实践课的兴趣不足。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办法
1.根据职业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想要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使其能够满足现代旅游事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要对课程内容予以科学配置。首先,要确保课程设置与当前的旅游业发展状态向一致,确保所培养出的专业人才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到岗位当中发挥作用。其次,要做好对课程内容的科学设置,尤其是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的设置,保障学生既能够学会理论知识,又能够在实践课程当中有所收获。,要加大本专业内容与其他专业内容之间交叉学科内容的设置,为旅游业的融合性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进入到工作岗位后,为旅游业的创新融合性发展提供支持。
2.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育基础水平
教师作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传递者与教学行为者,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对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环节当中,首先要加大专业性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培养,通过系统性培养方式,来使更多的具有旅游管理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进入到高校当中,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者。其次,要做好对现有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意识能够与当前的旅游管理专业需求保持一致,从根本上保障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水平的进步提供支持。
3.发展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发展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水平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教育目标,也是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无论是对旅游服务人员还是旅游管理人员的培养,都应该以实践课程为主。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实践课程环境,帮助学生在实践课程当中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实习属于实践课程当中的内容,为了确保实习的有效性,高校可以与一些当地信誉、名声较好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合作,让学生进入其中予以实习,使学生能够通过真正的岗位锻炼,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进步提供支持。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专业旅游人才的规范、系统途径,其必须要保障教学理念、方针、方法以及行为的有效性,才能为我国旅游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其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旅游专业必须要加快教学改革,以确保所培养出的专业旅游业人才能够迅速的融入行业,为我国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最基础的支持。
作者:高仁华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实践教学改革旅游管理论文
一、高职旅游教育中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1)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践和教学的严重脱节。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方法、教育模式上,过分地重视理论的学习,而对实践轻视。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层面的内容灌输,忽略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忽略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活动,实际上这种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和社会的需求脱节,必然造成高职旅游院校的教育跟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毕竟,在高职旅游教育中学生的就业是学生的最终目标,目前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如果缺乏必要的实践基地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受到必然的影响,所以无实践的教学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不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而在实际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我们的院校存在着普遍认识上的偏差,以为教育和科研是旅游管理专业中的重点,所以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的资金投入太少,不能够支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另外,高校旅游专业在校内的一些基地设施又存在落后的状况,在使用率上必然低下。
(3)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实训能力和综合素养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我们的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缺乏应有的专业管理知识,同时又缺乏在行业的具体实践经验,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就不能够履行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职责,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实训任务。当前,我们的师资有一部分是行业转入学校,他们尽管有一些行业的经验,但在教育理论上缺乏应有的研究。而另一部分师资,是从正规的旅游高等院校毕业的毕业生,他们跟从行业转入学校的教师恰恰相反,这些教师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是他们缺乏行业实践的经验。这种种状况,就造成了我们的师资综合素质不高,有待加强。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与途径
(1)质量评价的内容及所占权重分值。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内容方面,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岗位考核与项目化考核。项目考核主要分为文档考核与现场考核两个阶段。岗位考核占整个考核分值的40%;文档考核中“规划方案”或“市场调研报告”共占30%。现场考核评价中的策划方案汇报或是调研情况报告占20%,个人表现为10%。
(2)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岗位考核体系。根据学生的实践岗位情况,从德能勤绩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主要由实践部门领导对学生实践岗位履职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邮寄给校内指导教师,或是由实践单位盖章密封后由学生带给校内指导教师进行审核。在岗位考核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旅游知识有效指导岗位实践,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熟练掌握岗位中的各项技能,能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制度要求,按时上下班,保障出勤率在90%以上。二是项目考核体系。要求学生从制作旅游管理策划方案或市场调研报告中任选一项,进行考核,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考核。及时阶段,方案撰写。每个学生以相关旅游知识为指导,完成策划方案或市场调研报告的撰写及幻灯片制作,并由评阅教师进行单项打分。在制作策划方案方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管理策划方案,包括管理及项目策划书、战略策划书、营销策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调研报告方面,通过调研写出分析报告。第二阶段,现场考核。每个学生汇报和展示所制作的策划方案和调研报告,评委对现场学生表现进行打分,以现场得分加上单项得分,就是项目化考核成绩。
(3)项目化考核标准。
一是文档考核标准。“策划方案”方面,选题要与实践单位相符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匹配;能够抓住关键及要点,能把握问题的关键和要点,能够在方案中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分析过程应该科学合理;能够充分应用社会市场调查及问卷设计等技能。所涉及方案应该有完整的结构,内容具体充分、思路清晰、详略得当;能够地使用专用术语,用词、符号等得当,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完整,调查材料真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的层次性。二是现场考核标准。在现场考核评价中,主要的考核点是对管理策划方案或项目调查报告进行展示汇报和个人表现。在展示汇报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基础性工具性知识。在PPT格式方面,要求图文格式规范,风格统一,排版合理。在视觉效果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色彩比例,图文比例适当,动画合理美观,与主题相符合。在内容方面,要求突出主题,内容精简,分明的层次关系,与汇报时间要求相符合。在设计思路方面,要与陈述思路相吻合,导航清晰合理,语言过渡要自然恰当。在口头汇报方面,要说规范的普通话,口齿清楚,发音标准,讲究抑扬顿挫,富有变化。语言流畅,结构严谨,有逻辑性,情感表达充分得当,有一定的感染力。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组织实施
(1)规范考核工作流程。
要根据学校实际灵活安排,并注意考核工作流程的顺畅性和持续性。从训练动员开始,公布训练考核评价体系,再确定分散训练的方式;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并确定综合实践单位;校外指导教师评定岗位考核成绩,校内指导教师审核。毕业那个学期,①要选择项目化考核内容;②项目实施及集中辅导;③完成所选项目规定内容;④指导教师进行文档考核,答辩小组进行现场考核,评定成绩。
(2)考核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根据学校的要求,组建训练考核评价工作组,负责落实考核评价的各项环节,制订工作组职责。工作组负责设计、拟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训练、运行和考核工作总结;负责落实完成考核评价的各项环节及考核评价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确保考核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保障考核评价工作的严肃性与性;负责考核评价成绩的核算、登录;负责考核合格项材料的整理归档。
(3)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积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为了积极地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应该把企业的需求作为核心导向,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上给予努力。在目前,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有必要对人才培养方案给予调整,积极确定以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为基础,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就目前来说,我们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普遍还停留在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层面上。与此同时,我们的教师在对学生的职业培养上还缺乏应有的意识。
(4)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对学生的专业意识给予积极引导。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心态以及他们岗位的适应能力,有必要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对学生的专业意识给予积极引导。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促进他们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把握。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积极地将专业意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思想意识里接受专业教育,而不产生抵触情绪。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尽较大可能地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培训。一般来说,我们的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都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地走上企业的管理岗位。但是,企业在用人上,对于新人的要求不是迅速地进入管理岗位,而是要在服务岗位上经历一些锻炼,在熟悉岗位之后,依据能力的强弱来对新入岗人员作出进一步的调整。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期待和企业培养模式之间的差距。故而,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方,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之外,还要对学生的职业心态给予积极的培养。
(5)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创新教法。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为了达到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突出,有必要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就目前来说,由于我们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看重,忽略了对实践教学的理性认识,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实训不够重视,故而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上存在了偏少的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教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另外,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积极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提升专业技能。
(6)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积极建设好师资队伍。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人才是最有力的保障。所以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应该积极建设好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人才招聘战略上,积极地制定出一些政策,充分地吸引了一批的人才加入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来。在师资的培养上,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资培养制度,保障每一位教师都有培训的机会,进而保障教师在整体上能够提高教学的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可以和企业之间积极地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搭建一种锻炼的平台。还可以积极地引进一批校外以及国外的学者和专家,在学校里举办一些专业讲座,促进师资素养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培养实用性综合实践型旅游管理人才,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在此基础上,要联系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系列改革,特别是应从教学实践出发,从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作者:陈思羽 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小城镇城市生态旅游论文
1.小城镇城市生态旅游对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影响分析
1.1有利于城市景观建设实施
城市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创新性的旅游产品,是随着城市形态的变化而出现的。生态旅游产品的产生,需要依托于生态性与园林性的城市。没有生态型的城市,城市的生态旅游行业不可能快速发展。生态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高级产品,也是城市旅游发展方向。城市生态旅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提高了一个城市旅游的层次,让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更加清晰。也将城市的多种功能集合在一体,促进游客与城市的整合,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小城镇的城市生态旅游内容为亲水性或者亲绿性休闲活动,城市要利用其已经具有的功能去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从打造生态旅游产品的角度出发,做好城市资源的规划,会给园林景观建设创造条件。
1.2有利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一个城市自然的生态条件以及相关基础设施,是促进生态相关服务产生的基础,更是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条件。小城镇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就必然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对小城镇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进行挖掘,关注小城镇的山水格局,建立一个当地生态环境系统的体制,在较大程度上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等措施,对于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加快了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更要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1.3有利于当地传统文化保护
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当地的民间文化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具有同等重要性。在小城镇特有的生态环境下,会衍生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可以说,民间文化也是生态环境的一种产物。如果生态环境被破坏,那么由此而来的文化也会被破坏。做好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是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的重要内容。文化生态保护,就是处理好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处理好文化与人的关系,保护那些已经被丢弃或者即将被社会抛弃的特色文化,促进生态旅游内涵的丰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是要将一个地域范围内的自然与文化生态环境进行结合,将生态旅游融入到当地人的真实生活环境中去。这不仅会促进生态旅游参与性的提高,更能提高生态旅游的学习性,让游客更多地了解与学习当地的民间艺术。
1.4有利于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旅游行业的发展,与小城镇城市产业结构有着关系。许多具有生态资源条件的城市,都将旅游行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的新增长点。生态旅游的发展,对于城市景观的丰富有着重要的作用,更能让城市的特色得以突出,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能够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更要彰显城市的文化,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会给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居民的收入,将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共同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2.小城镇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途径
2.1加强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规划力度
园林景观是旅游区的重要景观,一般来讲,风景旅游区都是以自然山水作为依托。但是,自然山水作为园林景观是有一定缺陷的,对其进行科学的人工改造,才能使其具有更多的审美价值。园林景观就是按照人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以自然山水影响为基础的人造型自然景观。这种人工创造,不违背自然的特性,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表现自然的魅力。加大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规划力度,就要尊重景观规划的生态过程。在开展园林景观时,需要在较大程度上保护自然山水格局的完整性,这是做好园林景观生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生态规划与传统园林景观规划的不同在于,要在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体现出土地资源本身的价值。这样的生态规划理念,有利于园林景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更有利于杜绝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
2.2做好乡土生境系统的建立与保护工作
在过去的园林景观建设中,人们偏爱乡土物种,对于奇花异草有着审美偏见,而这些奇花异草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近些年来,物种入侵所导致的区域生态问题无不是我们的警示,盲目进行物种的引入,很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对当地的生态多样性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使许多当地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安全存在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生物多样性,才促进自然景观魅力的产生。在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更要在园林景观开发中,对已经存在的生态破坏现象进行恢复,建立与自然生境相似的人工生态系统,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保护自然地形与植被,促进人工小气候的形成,有利于当地受损生境的恢复,通过开发园林景观,反作用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优化。
2.3加强园林景观的水系规划力度
城市园林景观,是具有自净功能的系统。这个系统对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城市生态平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园林景观的数量有所增加,园林景观的用水量也在提高。目前,自来水是我国大多数城市园林景观的用水来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使大量水资源被无故浪费,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一定要关注水系的规划。在进行园林景观的整体规划时,需要对城市园林景观内部的资源分配进行研究。尽可能多地利用天然河流与湖泊中的水资源,从而让城市生态水系统更加科学,减少使用纯净水去打造人工景观。
3.总结
综上所述,让城市园林景观发挥出正确的意义,促进其科学价值的体现,需要城市管理者对城市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小城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影响。正视生态旅游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意义,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给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处理好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施人类的城市建设工作,才能让城市、自然合为一体。
作者:陈佳 单位:五大连池市青山公园管理处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中职生旅游管理论文
一、兴奋伴随着焦虑心理
通过问卷调查和多次的沟通,我们发现实习前夕,学生们普遍表现出了这种心理。及时次远离家乡,心情很是兴奋,又极度渴望融入社会,这种心理就像要出去旅游一样。但同时,又表现出焦虑心理。焦虑产生的重要因素是中职生对顶岗实习期望值过高、担心自己不能适应实习工作、担心自己实践能力跟不上所致。同时又过分看重实习对一生的重要性,无形中加大了自己的心理压力,精神过于紧张,导致实习焦虑。
二、自负伴随着自卑心理
自负心理的产生是个体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视清高的心理状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职生在实习中往往好高骛远,没有将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中职生,应该从基层做起、从生产一线做起,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恶性循环,从而造成实习受挫,产生心理失衡。久而久之,自卑心理也便滋生了。自卑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中职生认为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他们往往自责、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实习过程中按部就班、不愿意主动为客服务,处于被动工作状态。
三、消极依赖心理中职生
尽管在校接受了2年的中职教育,但毕竟年龄只有16、17岁,很多时候没有主见,漂浮不定。实习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表现得很无助,不会积极面对。很多时候宁愿消极等待,也不会主动寻求帮助、或自我反省。这一切来源于对自己不自信,性格封闭、缺乏拼搏精神所致。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
带队教师的角色塑造很重要带队教师的有效工作是中职旅游系学生实习顺利进行的保障。在任课教师中,挑选一位沟通、观察能力强、懂学生心理的老师担任带队老师是非常必要的。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责任重大,扮演着多种角色:
(一)带队教师是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者
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实习活动使学生由“学生”转变为“员工”;接触的对象由老师、同学变成酒店的管理者、同事;每天与顾客打交道,还要做很多体力活……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学生难以接受,加上实习中紧张的劳动,主管的训斥等,这一切都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带队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情绪有个发泄口。当学生取得一些小小的进步时,带队老师要多表扬,用赏识的眼光对待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多鼓励、多安慰,讲清实习的目的。总之带队老师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千方百计消除实习生的疑虑。
(二)带队教师是实习活动的组织者
实习前,带队教师就要融入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座谈等接触活动。学校领导对实习活动进行牵头联系后,真正具体细致的工作要由带队老师来完成。带队教师才是实习活动的组织者,要做许多具体事务。比如:实习前的动员、体检工作、资格审查、与实习单位联系,实习的跟踪管理、写好实习鉴定、实习结束的后续工作等事务都是由带队教师来完成的。
五、学校方面
(一)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我们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应用型人才,心理课程的安排必不可少的,教学计划为每两周2课时,教学内容一年级以指导学生“如何适应职校生活、人际交往能力”为主要内容。二年级主要以礼仪培训、情绪管理、职业心理的辅导为主,使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消除自卑心理。让学生在实习和工作前能掌握面试技巧,并对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学校应专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四方面的服务:学习指导、生活指导、人际关系指导、就业指导。主要矫正不良习惯和轻度的心理障碍。
(二)充分发挥带队老师的作用
开好实习动员会首先,鼓励学生积极看待实习,以学习和锻炼为主要目的。其次,要求学生作好实习前心理准备,对酒店工作有个大概的认识,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要明白想要做酒店的管理层,必须从服务员做起,直接面对顾客,积累丰富的经验。,督促学生要善于学习,作为服务行业,高质量的服务不仅仅是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更多的应该是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应该多向的老员工学习,多发现,多思考,不断追求,实现自我价值。
六、酒店方面
(一)重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经常关注学生
比如开实习生座谈会,中职生虽然有时倔强顽皮,性格张扬,但只要教育方法科学得当,他们还是很重感情的。离开学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实习,内心充满焦虑和不安全感。此时最需要的是认同和鼓励。让学生谈谈工作的困难、让学生参与酒店组织的活动,增进彼此间的感情,驱走来自职场的恐惧!
(二)安排合适的工作量
奖惩结合酒店方面应该充分理解学生还未踏入社会,对高强度的工作很难立即适应,可以采用逐步加大工作量的办法,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便学生更好的调整,提高工作效率。支付合理的薪酬,对工作表现好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可以提升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总之,初入职场,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调适需要来自学校、酒店、社会等各方的支持和关爱,让实习成为他们提升专业能力、素养和适应社会的的平台。文化教育
作者:陈喜红周莹莹单位:江西省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江西省靖安县职业中学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旅游企业品牌建设论文
一、旅游企业品牌建设现状
1、旅游企业数量少,实力弱
江苏沿海地区旅游企业数量较少。截止2012年底,沿海地区共有国家等级景区79家,占全省的19.9%,星级饭店225家,占全省的24.9%,旅行社324家,占全省的17.4%。在旅游企业数量较少的同时,与江苏省其他地区相比,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不强。以旅游业的支柱———旅行社企业为例,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集团企业。具有出入境旅游业务的国际类旅行社仅为4家,与全省49家的数量相比,规模较小。2011年全省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前十旅行社也与沿海地区无缘。
2、旅游企业品牌知名度不足
目前江苏沿海地区的旅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与宣传推广能力有限,品牌建设意识不强,游客对于旅游企业的了解也较少,影响了企业品牌知名度。目前,江苏沿海地区仅有南通濠河风景区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3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处。这与江苏省内其他区域旅游景区相比,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弱。酒店企业方面,南通市近年来发展较快,引入洲际集团、宙辉国际以及金陵酒店等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公司,建设了中南大酒店、绿洲假日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但从总体上看,沿海地区高质量的酒店较少,本土品牌缺乏。地区内创建的“家十分酒店”经济型酒店品牌,影响力只局限于区域之内,游客认同度不强,在与锦江之星、如家快捷、汉庭等连锁酒店集团品牌的竞争中劣势明显。旅行社方面,没有本地的知名旅行社,较大的旅行社例如南通康辉旅行社、南通中国国际旅行社一般是依托大型国际旅行社集团的子公司。
3、旅游企业品牌战略缺失
江苏沿海地区旅游产业链处于初步形成阶段,旅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无暇顾及品牌建设和企业长远发展,甚至也没有专业的部门负责企业战略规划或品牌关系维护。旅游企业在旅游产品开发上缺乏创新观念,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的内容,从而影响了区域旅游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以沿海地区旅行社为例,目前沿海地区旅行社以传统的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为主,忽略了市场的其他需求,经营范围雷同、产品无特色,相似旅行社之间竞争激烈。这就造成旅游企业在低端竞争中不断消耗自己,缺乏特色经营,也无法形成品牌。
二、旅游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1、景区品牌建设策略
旅游品牌的建立是发展旅游的关键。江苏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涵盖了全国所有的8个主类,其中28个亚类占全国31个亚类的90.3%,而117个基本类型约占全国155个基本类型的四分之三(75.48%)。江苏沿海地区应依据其海滨、湿地、海岛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江苏滨海”这一大品牌,将众多零散资源融合一体,形成较为统一的形象品牌,从而提升江苏滨海地区景区的吸引力与市场感召力,促进江苏滨海地区旅游的飞速发展。各地可以围绕“江苏滨海”这一大品牌,深度挖掘品牌内涵,构建品牌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以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为代表的山海神话文化旅游品牌、以丹顶鹤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部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大潮坪生态旅游品牌,以南通濠河、吕四渔港为代表的江风海韵休闲度假旅游三大子品牌。同时,整个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都在推进旅游区域一体化、这已成为强化区域旅游竞争力,打造区域旅游品牌的共识。旅游品牌的构建通过相互之间的区域协作完成,众多城市共同打造世界闻名的蓝色海岸。区域协作就是在一定范围的区域内,通过不同地区特色将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尽可能地发挥各地的潜力。因此,江苏滨海地区不应该是一个被行政单元分割的旅游目的地,而应通过从体制到资源的整合优化,建立以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挖掘、提炼旅游品牌,打造经营江苏的滨海品牌。
2、酒店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江苏沿海地区应结合自身资源情况与旅游市场情况,建立特色酒店品牌。目前,江苏沿海地区的连云港、南通和盐城市是江苏的中等城市,酒店企业经济实力有限,和一、二线城市相比,商务客人还没有形成高星级酒店足够的客源。因此,不应盲目的投入到高星级酒店的激烈竞争中去,而是结合自己的生态旅游特色,发展针对游客的特色酒店,以独特的市场定位,取得品牌优势。江苏沿海地区应建设与生态旅游相适应的生态酒店品牌。生态酒店是指那些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酒店。昆明世博城附近建设的“IN的一家”生态公寓酒店依照国际标准(BRREEAM)制定有关环境、能源与资源效率分析,采用生态建筑系统与节水设施、建立绿色题材的书吧、生态主题的儿童公园和健康体验的森林水疗,受到客人的欢迎。江苏沿海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麋鹿部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态旅游区、连岛旅游度假区、花果山风景名胜区等景区发展潜力巨大,又亟需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生态主题酒店的建设是对江苏沿海地区良好旅游环境基础的利用与保护。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酒店业自然也不例外,通过绿色发展,必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江苏沿海地区应建设与乡村旅游相适应的乡村旅馆品牌。1951年,在法国诞生了及时家乡村旅馆,经过近60年的发展,法国乡村旅馆联合会已经成为遍布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超大型乡村旅游度假住宿体系,每年接待3500万人次的过夜量,由此产生的年直接经济收入为4.5亿欧元。与星级酒店的大而全相比,乡村旅馆的优势在于为客人提供舒适、温馨的住宿条件和切身体验。江苏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乡村成为游客旅游的重点之一,像区域内的连云港现代农业示范园、赣榆县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基地、射阳县洋马镇十里菊香景区、江苏永丰林农业生态园等都是可以吸引游客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许多游客乐于安静地选择一处生态环境怡人的景区,享受度假的休闲与快乐,乡村旅馆无须品质、豪华装修,以自然、简洁为主,这使其可以在投资较少的情况下得到发展。江苏沿海地区可以建立类似法国乡村旅馆联合会的组织或公司,对乡村旅馆进行统一管理,注意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特色资源、独特风景和特有文化民俗来建造别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乡村旅馆,打造乡村旅馆布局体系与品牌。
3、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旅行社企业品牌的建立对于地区整体旅游的影响力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江苏沿海地区各个旅行社普遍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我们应该通过打造旅行社联合体和旅行社集团,创立自主旅行社品牌。鉴于江苏沿海地区旅行社企业规模小、财力弱,缺乏核心企业的情况,可以考虑采用旅行社联合体打造旅行社品牌。目前,旅行社联合体在我国已经有初步的发展态势。上海著名的春秋旅行社在起步阶段也是通过吸引中小旅行社加盟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众多的分社与网络营销系统,点运用春秋的营销网络和品牌,可以自身获得90%的利润。实现旅行社网络化布局。这种旅行社的联合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江苏沿海地区政府可以支持悦达集团等龙头企业在建立悦达旅行社的基础上,增大资金投入,建立旅行社联合体,提升核心竞争力。
4、旅游新业态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目前沿海旅游带内的旅游新业态企业数量还比较少,品牌效益尚未形成。因此,旅游行业应抓住机遇,着重培育邮轮度假、文化创意产业等旅游新业态品牌。邮轮旅游产业市场方兴未艾,潜力巨大。据国际邮轮公司联合会(CLIA)资料显示,邮轮旅游自诞生以来,一直以远远高于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8.6%。亚太地区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不断兴建的专业邮轮港口,成为世界邮轮旅游市场中新的增长点,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江苏应积极抓住这一机遇,扩大邮轮产业影响力。另外,还要通过举办旅游商品博览会、旅游商品促销会等活动,发展集设计、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特色经营模式,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知名度的旅游装备制造企业。
三、总结
江苏沿海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但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变成旅游企业的品牌优势,在旅游品牌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通过对旅游企业的总体分析,该区域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知名度低,品牌规划缺失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然而,江苏沿海地区旅游企业发展潜力巨大,面对目前的品牌建设问题,景区企业可以共同打造“江苏滨海”品牌体系;酒店企业以生态酒店、乡村旅社为突破口,创新品牌发展模式;旅行社企业组建旅行社联合体,提高群体竞争力;旅游新业态企业,抓住机遇,利用资源发展邮轮旅游与旅游装备制造业品牌。希望这些建议可以为江苏沿海地区旅游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顾至欣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旅游发展中洒文化论文
一、酒文化的内涵以及重要性
1、中国白酒文化的历史和内涵
中国的白酒酿造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从古至今酒就是人们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沟通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上至士大夫,下到贩夫走卒。在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商业、农业、文化、艺术等领域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魅力。酒文化则是酒的核心意义和精神延伸,它是人们在酿酒、饮酒、品酒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包括酿酒的原料和时间、饮酒的口令、品酒的姿势。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无不体现出中国独有的白酒文化。
2、大泉源酒的酒文化
大泉源酒历史悠久,因产地大泉源乡而得名。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女真部落首领即后金皇帝——努尔哈赤因其酒品干爽绵柔而钦定为御酒,至此以后大泉源烧锅成为清朝历代皇帝必点之贡品。其中清康熙、乾隆等四位皇帝东巡,都调用大量大泉源烧锅酒御用,可见大泉源烧锅当时的历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成为通化及时家国有企业,曾一度成为吉林省较大的白酒企业。2004年经过股份制改革转制为民营企业,在民营企业家关宝树以及团队的带领下,大泉源酒业旧貌换新颜,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吉林白酒酿造的领军企业。大泉源酒因其干爽绵柔的酒品而荣获不少荣誉和奖章,其中“黄河以北九省市白酒评比及时名”、“关东名酒”、“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吉林省行业名酒”、“吉林名牌”、“中国历史文化名酒”、“中国老字号”最为出名,大泉源酒的“清宝泉源酒坊”被国务院比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究其原因是大泉源酒在酿造的过程中采用了古井矿泉,纯粮酿造,固态发酵,酒海贮藏等传统酿造技艺。古井矿泉,水源优良。大泉源酿酒所采用的水是有“关东及时泉”美誉的大泉源古井矿泉水,矿泉水中含有氡、锶、锌等多种有益微量元素。大泉源酒几百年来一直采用这独特的矿泉水酿酒,酒香四溢,闻名于世。精选原料,纯粮酿造。大泉源酒全部采用东北大红高粱酿造,质地纯正,保障了大泉源酒优良的品质。传统工艺,酒海储存,是我国用文物木制酒海贮藏的原生态纯粮酒。大泉源酒在酿酒工艺上采用了传统的固体发酵的方式,即高粱粉碎后,加入母曲入窖发酵,待达到时间后蒸馏出纯粮烧酒。其酿造技艺还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吉林省拥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白酒酿造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大泉源酒业的木质酒海群因其全国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已被列为文物,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同时用木质酒海酿酒,酒质更加醇厚,口感更加醇和,风味更加清香。
二、大泉源酒文化与旅游产业
在保护和传承酒文化的同时,开发与酒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成为新的旅游类型,我们结合大泉源酒业和旅游行业新形势,进行探讨研究,提出一系列促进大泉源酒业产业升级转型的措施。
1、酒文化旅游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酒文化旅游逐步兴起。酒业在过去单纯注重生产和销售环节,现在更加侧重于打造文化为核心的酒品,通过文化的传播提高企业自身的品牌价值,大力开发酒文化旅游必然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张裕酒文化公司结合自身葡萄酒文化打造了张裕卡斯特酒庄和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提升了自身的品牌价值,同时带来了经济效益。
2、大泉源酒业打造酒文化旅游的意义
1)首先在经济方面
大泉源酒业大力发展酒文化旅游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其他附属行业营业收入增加,促进餐饮、酒店、交通、娱乐、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从而促进区域整体的繁荣和稳定。
2)其次在社会方面
大泉酒业大力发展酒文化旅游有利于传承和保护自身的酒文化,增加产酒地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关注,从而使大泉酒业酒文化得到科学的开发和管理。
三、大泉源酒业发展酒文化旅游的措施
1)围绕酒文化遗址打造旅游风景区
在2010年经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大泉源酒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因此大泉源酒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大泉源深井”、“固态发酵”的生产工艺,开发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酒文化旅游景区,吸引社会注意力,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例如泸州老窖旅游区的开发,在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2014年10月,大泉源酒业历史文化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打造酒文化艺术节
大泉源酒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丰富其文化实质,加大对大泉源酒的宣传力度,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酒文化艺术节,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努力提高大泉源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全力打造工业旅游
大泉源酒业的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就是酿酒的生产流程,游客通过工业参观了解了酿酒的工艺、知识,增加了游客对于酿酒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重新布局酒作坊,呈“前店后坊庭园”布局,游客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购买到企业酿造的白酒,同时可以参观酿造的过程,更加可以亲自参与酿造,大大提高了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4)建立酒文化博物馆
大泉源酒业要着力打造自己的酒文化博物馆,体现当地传统酒文化的内涵。酒博物馆的主题定为“大泉源酒文化体验”,围绕“大泉源酒文化”展示大泉源酒的历史发展进程。建立游客体验区,让游客亲身体验中国白酒深厚的文化,对大泉源酒有更深的了解。
四、结语
要想酒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深入挖掘酒业自身的文化内涵,同时与旅游相结合,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提升酒业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作者:关越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高职人才培养旅游管理论文
一、基于CBE模式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紧密的对接旅游产业,依据旅游产业实际的发展需求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便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建立起能力本位、双证融通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基础,并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创业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基地与校内工作室作为人才培养平台,以便于有效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规格及行业人才规格的有效对接,同时能够有效促进学校的环境与实训条件、企业的环境与实训条件的对接,从而建立起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中,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渗透于整个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每个人才的培养环节中,都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语言技能的培养,要想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满足实际的市场人才需求,就需要在相关的教学环节的设置过程中,做好的市场调研工作。
2.人才培养的多元模式构建依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结合旅游业的实际发展需求,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实际特点,建立起了双证书+双技能+双素养、教室—基地—仿真公司—实习企业、基地—仿真公司—企业集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开展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将学校、企业联合培养作为基础,强调实践教学,将旅游企业移植到旅游基地课堂与公司中,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突出学生的技能训练的教学特色,从而有效的构建双证融通、能力本位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并能够有效的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共育的基地—仿真公司—企业的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工作过程及岗位需求为主线,将相关的职业资格作为依据,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本位,其课程设计过程中坚持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设计理念,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注重采用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设计。在制订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突出注重外语培养的特点,在实施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注重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以便于能够打造出双证书+双技能+双素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以便于学生在获取专业基本素养的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人文知识素养,获取相关的外语应用技能与职业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学生职业资格考证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并要帮助学生获取管理协调能力、双语沟通能力、专业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之后的岗位实习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对自身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与态度结构予以明确,对旅游企业的岗位专项技能对于毕业生的基本的职业态度、能力水平、知识水平、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明确,以便于能够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要能够对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予以明确,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指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性质具有较大影响的关键课程,其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能够紧紧围绕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基本素质等予以综合的考虑,并要充分的结合职业岗位的相关任职要求,积极引进旅游行业企业的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对职业岗位的相关认知要求予以充分体现,并要积极灌输行业的近期发展变化情况,在课程体系构架设计的过程中,要对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予以明确;高职旅游专业在开展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要能够与旅游产业的行业特点予以密切的对接,依据实际的行业发展特点来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旅游职业的活动需求及相关的企业岗位需求作为主体,并要在人才培养规格的设置过程中,坚持双证书+双技能+双素养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所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要能够满足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证书、专业技能、语言技能、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并要注意人才培养规格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性、具体性,并要能够有效的凸显出告知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这样所培养出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与行业的人才需求。在相关的岗位设置的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在开展相关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广泛地征求各方意见,通过DACUM委员会的充分讨论,将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作为人才的培养基础,并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能力本位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结论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快速的进步与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院校,积极做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非常的必要,将CBE模式应用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对于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此予以了简单分析,对于实际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辉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高职实训基地旅游管理论文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待以解决。一方面,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对各大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仅有13.3%的高职院校对校内实训教学引起了一定的重视,而对校内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严重缺乏的院校达到了68.2%,已经占据了所调查院校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因为学校本身对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真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在工作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就会略逊一筹。此外,在校内实训教学的课程中,同意其课时比重在全部课程中占据50%以上这一观点的人数仅占9.7%,足以证明校内实训教学有多么不受重视。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在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中,对客房和餐厅的设施进行模拟的达到了74.9%,对导游实训室进行模拟的仅有21.5%,旅行社模拟软件达到32.8%,这些数据足以表明学校的传统观念较强,即认为在锻炼工作技能方面,在酒店工作更为实际和现实,因此更加注重对酒店情境的模拟。对于旅行社以及导游实训室的设施建设方面则比较欠缺。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校内实训教学的比例仅占37.9%,不强调实训教学的达到了52.3%,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很少涉及实训教学的内容,而只是注重于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加之,教师的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单一,虽然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一直在强调“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但是由于校内实训的重视程度较低,“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并不存在,往往是使教师既担任理论知识教师又负责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践的专业教师。可见,校内实训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这是限制该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所在。
二、完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策略
1.完善校内实训教学的硬件设施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主要是对导游实训室、客房、餐厅等多种情境进行模拟,使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选择不同的角色对其进行模拟,从而使学生对实际的工作环境进行掌握和了解,锻炼其处理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不能只单一的注重酒店设施的建设,还要不断完善模拟导游实训室,以便对导游接待的全程服务进行的模拟,从而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作为一个真正的导游所需具备的各种技巧和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旅行社模拟软件的建立,主要是对旅行社每一个部分的具体工作和操作范围进行模拟。除此之外,旅游管理专业院校需要和相关的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即高职院校需借助自身的学术方面优势不断完善旅游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为旅游业提供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而旅游企业则需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提供物质和资金支持,从而借助实训基地为企业自身培养出的复合型人才。
2.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校内实训教学在专业课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学生认为校内实训教学对其自身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这种弊端,学校亟须改变态度,对校内实训教学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训基地演练的操作过程以及在专业课课堂中教师提出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然后将其当作案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其中的关键和重点问题,以及了解基本的操作流程,从而有效避免容易出错的环节。这种实训室课堂与实践课堂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
3.优化校内实训师资结构和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校内实训教学,硬件设施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在这些外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对于大多数院校而言是不缺少具有较强理论知识的教师,但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则是比较欠缺的。此时,学校需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从中挑选出具有较为丰富实践经验的人作为校内实训教学的教师;还可对校内的高学历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以增强其实践技能。通过这些方式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共同发展,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还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不断强化其主观能动性,以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得到培养和锻炼。例如,在对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时,不要求学生拘泥于死板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
三、结论
近年来,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管理专业这一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也变得日益重要。要想培养出的复合型人才,单是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校内实训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从而为旅游业培养的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魏娟单位: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独立学院旅游管理论文
一、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面临的困难
1.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缺乏适当的“桥梁”校企合作日益受到独立学院和旅游相关企业的重视,国家也倡导高校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使高校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机构。但是目前独立学院在社会上的认同程度还比较有限,很多企业对于与独立学院开展校企合作还存在很多顾虑,独立学院很难找到与旅游管理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另一方面,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旅游行业逐渐进入“微利”时代,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心逐渐由企业硬实力的建设,转变为对于企业软实力的建设,旅游企业急需大批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到企业的一线岗位上去,但是苦于高校的合作门槛过高,常常受到高校的冷遇,又对独立学院心存顾虑,导致旅游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企业的合作需要一个双方都能够放心的“桥梁”来连接双方,使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能够开展起来,但是目前来说还不存在这样一个发挥校企合作“桥梁”作用的机构。
2.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重实践轻教学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高等学校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效果。校企合作不仅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还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目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一般是将教学与实践这两个环节分割开,学校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工作,进入大四以后,将学生送到相关的旅游企业进行实践活动,看似能够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提前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情况,但实际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实践活动,由于缺少本专业教师的监督,没有进行良好的轮岗实践,使学生仅在相关企业的某一个岗位进行实践,而最终缺乏对整个企业的了解。另一方面,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没有本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学生很难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实践活动都是在学生即将离校的大四开展,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但没有时间给自己充电,弥补自身的不足。
3.校企合作模式单一校企合作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但是校企合作并不固定模式。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单一,主要停留在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学习这种简单的合作模式上。这种单一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并不适合旅游管理专业,因为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服务性的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一旦出现服务差错,就会给顾客和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造成比较大的合作风险,限制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这种单一的合作模式,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很难给独立学院和旅游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4.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受到学生的抵触我国教育界已经认识到填鸭式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很早就开始倡导在教育领域内杜绝填鸭式教育,但是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在思想上存在填鸭式教学的情况。在校企合作中独立学院始终认为学校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认为校企合作能够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的良好平台,让学生能够更早接触社会,了解未来将要从事的行业,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好处。但是这仅仅是学校的一厢情愿,实际上学校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与认知,目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思想独立,在校期间已经通过兼职等方式初步地接触了社会,对于社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是片面的,也是有所偏颇的,加上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整个旅游行业的了解还不深入,造成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校企合作的看法与独立学院截然不同,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实践活动非常反感,想尽一切办法逃避校企合作的实践活动,这给校企合作的正常进行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二、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模式
1.通过校企合作加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独立学院会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校内的实验室为学生模拟工作环境,但是这种模拟环境毕竟不是真实的工作环境,而且规模也很有限,教学实践基地一般都是旅游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加真实地接触实际的工作环境,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建立教学实践基地非常必要。同时通过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对于校企合作的双方都有非常大的好处。对于学校来说,通过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能够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为学生未来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教学实践基地,也能够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的问题。对于旅游企业来说,通过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能够先于其他旅游企业接触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方便企业从这些学生中选拔符合旅游企业需求的人才。而且这些学生对于旅游企业的认同感和熟悉程度较高,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旅游企业进行工作,省去了招聘后的培训环节,不仅为旅游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培训费用和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旅游企业的人才招聘效率。
2.通过校企合作加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习期间,利用教学实验室让学生熟悉旅游企业服务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教学工具,同时也为后续的实践学习打下良好的操作基础。但是,目前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很多时候都不能够与社会的发展相接轨,主要原因是因为高校主要的工作是进行教学,而不是进行旅游经营活动,对于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并不敏感,这就造成了旅游教学实验室与社会相脱节,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利用旅游企业资源,更好地建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验室,使学生能够更加贴近实践地学习各种操作服务技能。
3.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源独立学院作为民办教育的一种形式,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学校的经营,从资金方面来说,很多时候与公立学校相比有很大的不足,这就造成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器材、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通过校企合作这种方式,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引入企业资源,利用企业的场地、设施、器材、人员优势,弥补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不足。具体来说,可以在旅游企业的经营淡季,利用旅游企业的经营场所,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聘请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作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客座教授,担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教学,以弥补独立学院教学人员的能力不足;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充分考虑旅游企业的资源,将专业课中的实践课进行调整,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理论课,然后期末集中前往旅游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和考试,以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订单”人才培养合作“订单”人才培养合作,就是学校通过与相关企业签订培养合同,根据企业的要求为企业独立招生,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工作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对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来说都有好处。对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订单”人才培养合作,一方面能够通过这种合作,更加了解目前旅游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什么样的,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调整提供及时手的资料;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有利于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知名度,促进独立学院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订单”人才培养合作,能够为企业提供大量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节省企业的人才招聘与培训的费用,提高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
三、宣传合作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影响
1.建立企业冠名的奖学金独立学院作为民办教育,因为缺少了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因此在学费等方面都要略高于普通高等学校,这就造成一部分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存在经济困难,通过建立企业冠名的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扶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以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企业宣讲机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代大学生不能仅仅在校园内埋头苦读,更需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很难让学生对社会,对本专业有一个具体的了解。通过建立企业宣讲机制,定期邀请合作的企业派专人来校进行宣讲,一方面能够通过宣讲,让学生对企业有一个更加客观和理性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通过企业的宣讲了解社会、本专业目前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现状,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和判断,减少学生对校企合作的实践活动的抵触心理。
2.校园活动引入企业的资金校园活动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同时校园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力也是不可估量的。为了更好地推进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的合作,独立学院可以引入企业的资金,为校园活动提供资金基础,促进校园活动的良性发展,同时通过校园活动来宣传注资的企业,让学生熟悉、了解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使学生对这些企业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贫困学生帮扶计划独立学院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贫困生的扶持计划,这个计划主要包括企业与贫困生结成帮扶对子,企业为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帮扶计划,让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专心于学业,保护贫困大学生的权益不受侵害,同时通过帮扶计划,增加旅游企业在校园内的曝光率,增加企业的知名度,而且这个帮扶计划也能让那些受到帮助的贫困学生对旅游企业产生归属感,未来就业时也会更加倾向于这些旅游企业。
四、科研合作
定期开展合作企业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座谈通过定期的座谈活动,让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能够更加了解目前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目前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进行科研提供及时手资料,为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供实践基础。由企业牵头设立科研项目旅游行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一直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企业不断面对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科研项目的方式,利用独立学院的资源,帮助企业摆脱面对的困难,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朱爱辉杨莉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旅游业营销策略论文
一、我国居民绿色消费行为的现状分析
1.对绿色消费的认知近些年来,世界人民对绿色消费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包括我国的居民。然而,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我国居民对此认识的水平层次要低得多。据调查研究发现,有许多居民简单地认为节约资源就是绿色消费。在所有调查者中,持此观点的居民超过了60%。同时,也有部分居民认为购买无损健康、无污染的商品就是绿色消费行为。仅有不到6%的调查者能够较为地认识绿色消费行为。这些调查数据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居民对绿色消费认识的现状,即绿色消费意识总体在不断提高,但目前仍处于一种较低水平,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居民树立绿色消费意识[3]。
2.对绿色消费的态度对于绿色消费,我国居民有着较高的认同度。针对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有学者曾做过专门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近2/3的居民认为此问题已迫在眉睫,需要及早采取有效措施。而仅有不到10%的居民认为该问题无关紧要,无需耗费过多的精力来处理此项问题。针对此问题,有学者又进行了延伸,做了关于是否有必要进行绿色消费的调查。调查结果说明,我国大部分居民对绿色消费的态度是积极的,这为绿色消费行为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铺垫。
3.消费者效果感从理论的角度讲,消费者效果感知对绿色消费行为具有正面的引导作用。此类感知越强烈,则绿色消费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关于两者事该种行为,而且极力主张他人也从事此类行为,以期为国家的绿色消费事业的发展做出拥有贡献。可见,第二和第三层次的生活方式的消费者,成为旅游业绿色营销的主要对象。
二、影响旅游业绿色旅游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1.个人因素首先是收入水平。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收入是影响人们绿色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在美国,月收入达到5000美元以上的公民大多会花钱在改善环境方面,进行绿色消费。同样,在我国也是如此,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们绿色消费仅占消费结构的5%。而收入在八千元以上的人们都会表现出对绿色消费的倾向消费。其次是教育水平。从社会性来讲,具备一定教育知识储备的人,在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关系方面,更能做出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消费。纵观全球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结构,教育水平高的人对绿色消费的倾向性更强,满意度更高。第三是生活方式。依据相关的理论,可将生活方式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及时层是求生者的生活方式。他们为了生计而不断奔波,根本无暇顾及绿色消费,所以很少从事绿色消费行为。第二层是有成就者的生活方式。该层次的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一些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行为,绿色行为在该层出现的频率有所增加。第三层是有明确价值取向的生活方式。该层次的人们是绿色消费行为的组织者、引导者、践行者,不仅自己积极从
2.心理因素对消费者来说,通常受到动机,学习,态度等心理变化而进行绿色旅游消费。在当代,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已经由温饱型消费转变为关注生活品质的绿色旅游消费。如今,人们在温饱需求之上,更加注重对身体健康,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追求。如此一来,旅游消费也必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绿色旅游消费来说,更是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绿色旅游消费的出现和增强是离不开学习的。从人们的绿色消费实践和消费意识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一是旅游消费与。生态环境休戚相关,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那么旅游业也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人们应该更多的去关注绿色旅游;二是通过学习教育,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旅游消费者的素质有很大的提高;三是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在自身绿色消费积累中理解到绿色消费的优势和好处,从而增强对绿色消费的倾向性。从社会整体来看,绿色旅游消费与态度是密不可分的。所谓态度,是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或观念上长期持有的好与坏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动和行为倾向。它能让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一种相当一致的心理认同感。一个旅游消费者对环保的态度可能会来源于他们对环保问题的认识上。所以对于会参加绿色旅游产品的购买和消费活动的人对绿色生活方式也持有着积极的态度。
3.绿色产品购买行为其实,我国大多数居民都有过购买绿色产品的经历,尤其是城市居民,类似的经历更多。然而,与所期望的情况相比,这种行为发生的频次还比较低,很少有居民经常性地购买绿色产品。这说明,目前我国居民仍没有养成绿色消费的习惯。而这与我国居民对绿色消费的态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要想将这种意识或态度转化为绿色消费行为,仍需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三、我国旅游业的绿色营销战略
1.开展绿色教育绿色教育是推动绿色营销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对于这一手段,已引起了诸多旅游企业的重视,并将作为此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教育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项:及时,公共关系。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公关活动。若公关工作做不好,则绿色营销也将无从谈起。因此,公关教育就成为绿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此项教育,让广大消费者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自觉购买绿色产品。除此之外,公关教育也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第二,旅游广告。在实际中,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旅游广告对消费者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旅游广告也是绿色教育的重要素材。通过一些良好的广告素材,如公益广告,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成为绿色教育的重要依托。第三,产品。许多消费者之所以养成了良好的绿色消费习惯,与旅游产品的正面教育是分不开的。通过这些旅游产品,消费者能够从中获得切实的利益,进而对其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并为此而努力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绿色教育的过程。开展绿色教育,有助于旅游业绿色营销环境的塑造,为绿色营销战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旅游业应高度重视绿色教育,并依托此类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绿色营销。
2.树立绿色理念绿色理念是绿色营销的根本。对于旅游业来说,其要想更好地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前提条件是树立绿色理念。绿色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要将绿色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并让其成为核心内容。只有这样,企业员工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这种理念,为企业绿色营销战略的实施做好铺垫。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积极倡导绿色理念,对旅游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旅游业应以此为导向,让广大员工养成一种良好的环保意识,增强员工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自觉践行绿色理念,自觉主动地为企业绿色营销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3.组织设置绿色化纵览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绿色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旅游业来说,绿色营销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除了营销部门担当营销主角以外,其它部门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为此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可见,如何将科学地设置内部组织,实现组织设置的绿色化,就成为摆在旅游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科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中融入各类绿色元素。如绿色认证制度、绿色准入制度等等,都是其重要体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调整原有组织系统,重点完善一些配套支持系统,如绿色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绿色财务系统等等,通过系统的调配,更好地支撑自身绿色营销战略的实施。
4.实施绿色促销首先,制定旅游产品的绿色价格。在绿色产品价格制定过程中,绿色产品,不仅要考虑传统意义上的制作成本还要考虑环境,社会,开发成本。广泛来看,由于投入环境成本较高,栗色产品的价格一般会高于普通产品。即便如此,基于消费者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关注自身健康的心理,采取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消费鼓励,不失为一种绿色促销的好方法。第二,运用绿色广告宣传绿色消费。在中国的旅游市场,绿色消费的需求不断上升,企业采用绿色观念引导旅游营销已是大势所趋。而绿色广告的出现,则为绿色旅游消费提供了一项重要武器。绿色广告作为粘合剂,牢牢的把个人消费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既达到对产品宣传的目的,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心理,以此达到共鸣的效果。目前,绿色广告在我国初步兴起,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旅游业利用媒体广告,宣传绿色产品,引导绿色消费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策。第三,寓绿色营销于旅游服务中。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健康保护方面,绿色旅游服务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旅游服务寓于各类旅游产品当中,与绿色旅游消费行为间有着很强的同质性。通过绿色旅游服务,可将绿色用品、绿色客房、绿色食品等各类绿色内容推荐给消费者,让他们充分认识并慢慢接受它们,进而形成一种自觉行为。很显然,这对于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是极为有益的。对于旅游业员工来说,他们应努力地培养自身的绿色理念,有意识地将绿色营销融入到绿色旅游服务当中。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绿色营销技能,在营销中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在绿色消费的引导下提高营销实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绿色消费视野下,加强旅游业营销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为夯实该项工程的基础,增强该项工程的实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对加强旅游业营销的极端必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要对当前旅游业营销的现状有一个的剖析;,要对加强旅游业营销的策略有一个科学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营销事业持续、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
作者:傅士芹张越剑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县域旅游绩效管理论文
一、县域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县域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县域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内部循环机制的基础和核心,绩效计划、执行管理、检查考核及绩效的改进提升都要以此为依据。
(一)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县域旅游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1.战略性
县域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战略性要求指标体系的构建从管理的顶层入手,设计总体指标的框架结构,构建具有先导性的评价体系,以实现总体明确、统筹兼顾、层次分明、逻辑清晰、重点突显的效果。
2.科学性
县域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要求指标体系能反映出旅游绩效的核心任务、主要职责、重点难点等关键性问题,并且能从指标体系中进行反馈和修正,使县域旅游绩效评价真正成为县域政府执行的有效机制。
3.可衡量
县域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衡量是指分解后的绩效指标在具体的工作和管理中必须是可以量化的。虽然绩效指标有定性与定量之分,但只有做到定量指标可计算、定性指标要量化,才能确保指标体系全体可衡量。
4.效用性
县域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效用性是指体系设计能充分做到资源有机整合、管理趋于规范,同时在进行县域旅游绩效考评时做到资源共享、成本降低、收益提升。
(二)体系构建根据
上述原则,本文构建一个横纵双向的二维指标体系。横向指标指同层次的县域旅游绩效指标,具体包括经济指标、生态指标、社会指标和支持指标四个并列的大项指标以及下面细化指标;纵向指标指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具体分解后的县域旅游绩效指标,具体呈现战略指标层、要素指标层和微观指标层三个层次。
1.横向指标构成
县域旅游指标的构成中,在考虑旅游项目建设预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兼顾同层的其他指标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维护和支持系统的建设。县域旅游绩效考评体系中的经济指标规定了县域发展旅游的目标是要发展本区域(本地区)的经济,促进本区域(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及延伸,为本区域(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作贡献,最终将旅游经济的福利反馈于本区域(本地区)的常住居民,让本地居民和旅游者更好地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县域旅游绩效考评体系中的生态指标具体包含本区域(本地区)发展旅游经济时要关注区域生态环境和本地旅游景观的保护。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以消耗生态环境为代价,县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不是进一步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态战略思想,就要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县域旅游绩效考评体系中的社会指标包含政府主导性问题的明确、旅游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县域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旅游者旅游体验的质量高低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问题。社会指标的构建引入了县域旅游发展中政府责任、旅游企业、区域文化、资源禀赋和旅游服务五方的义务和责任,有利于更加地提升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动力和持续力。县域旅游绩效考评体系中的支持指标具体加入了政府行政管理和宏观支持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更加宽泛的视角阐述了县域旅游绩效的诞生和县域旅游绩效考核的生存环境。
2.纵向指标构成
县域旅游指标在横向构建的过程中,还要从纵向角度进一步剖析和落实上述横向指标的任务,更方便县域旅游绩效管理对象订立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可以将县域旅游绩效指标从战略指标层、要素指标层和微观指标层三个层次逐层分解。将经济指标、生态指标、社会指标和支持指标四个指标算作是县域旅游绩效的及时梯队:战略指标层。第二梯队:要素指标层则是对上述四个基本指标的大致考核要素分类。如将经济指标分解为县域旅游收入的多少、旅游企业的经济增长情况、旅游产业规模大小、县域政府经济的增长情况及旅游业发展对于解决本地居民就业的贡献等。以此类推将生态指标、社会指标和支持指标都作了大致分解。第三梯队:微观指标层则是将要素指标层的考核进一步量化,做到可测、可衡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具体的县域旅游绩效指标体系,进一步方便指标的说明和任务的考核。
二、县域旅游绩效的绩效计划
在县域旅游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首要工作就是编制和确定绩效计划。所谓旅游绩效计划就是对县域旅游绩效指标的细化并落实工作方案。旅游绩效计划应当包括绩效管理的任务划分、关键节点、具体分工、完成周期、技术标准和进度要求等内容,也可以加入辅助支持的内容,方便管理对象找到快速、顺利完成任务的支持力量。
(一)绩效计划的意义
县域旅游绩效计划的制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绩效计划统一了对旅游绩效指标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绩效计划的制定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双方的充分沟通,帮助管理对象和管理主体就绩效指标达成一致的理解,体现了一种双向互动的契约内涵。这样便可以使绩效指标的认识统一、理解统一、行动统一和评价统一。
2.绩效计划有利于旅游绩效各项指标的更好落实
指标体系的构建只是构建了一个战略框架,再美好的蓝图规划最终还需要行动方案的落实。绩效计划恰好为旅游绩效指标的落地和完成构建了详细的行动方案,能更好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旅游目的地,怎样建设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等问题。
3.绩效计划能更好地做到管理明确、监督有效
计划的制定明确了县域政府旅游绩效的管理对象,梳理了现阶段的管理重心和节点;同时,县域旅游绩效计划的公布,也有利于社会各界的公开监督、监察和质询。
(二)绩效计划的制定
县域旅游绩效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先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的完成过程,基本上包括三步走:及时步,旅游绩效管理对象对照县域旅游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结合自身情况编制初稿并提交;第二步,由旅游绩效管理主体进行审核,在双方充分沟通和确认后,形成最终有效的绩效计划;第三步,旅游绩效管理主体公布,旅游绩效管理对象签字确认后,形成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作为日后管理和行为的依据。
(三)绩效计划制定应注意的问题
1.绩效计划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
县域旅游绩效计划的制定要立足现实与实际,以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以本区域旅游资源的禀赋水平为准,切实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县域旅游绩效计划,杜绝“空想主义”。
2.绩效计划的制定要目标清晰
县域旅游绩效计划的制定要将未来完成的任务目标进行清晰描述,在对计划目标进行客观、具体描述时要坚持SMART原则,注意计划的约束条件,杜绝“模糊主义”。
3.绩效计划的制定要上下共识
县域旅游绩效计划的制定要做到基层上报的就是主管所需的,主管公示的就是基层要做的,这个计划要实现上下共识、上下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双方关注统一、行动统一、认识统一,杜绝“命令主义”。
三、县域旅游绩效的执行管理
县域旅游绩效管理的本质其实是对旅游规划和区域发展蓝图的执行,其关键在于对计划和规划的最终贯彻与落实。县域旅游绩效的执行管理多采用管理对象自我控制、定期监督检查、定期通报公开、定期协调促进“一自三定”的方法。
(一)绩效管理对象
自我控制旅游绩效的管理对象首先可以建立自我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机制,进行内部有效的任务执行和绩效管理。一般常用的有月报制、季度制和年度制的检查方法。即期初(月初、季初或年初)对照指标计划制定本周期内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完成目标,实行动态化、流程化的管理过程,到期末对本期内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特别对本期内没有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出现的困难进行研究,找出原因并提出完成任务和解决困难的措施。
(二)绩效管理的定期监督检查
在旅游绩效管理对象自我管理的同时,旅游绩效管理主体也应该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在一个周期内根据绩效计划,对管理对象的业务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或的监督检查,及时处理和解决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定期监督检查可直接按时按点派人检查,如由旅游绩效管理主体抽调人员到旅游项目建设的现场进行对照检查,或调阅现场管理的相关资料和文件等形式;也可由旅游绩效主管对旅游绩效管理对象发出定时上报的要求,按期进行汇总检查。当然,定期监督检查并不妨碍旅游绩效管理主体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如采用随机暗访等形式的不定期监督检查。
(三)绩效管理的定期通报
公开县域旅游绩效管理的定期通报公开要求对监督检查的内容进行进度通报。对绩效管理对象的任务完成情况、指标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与不足等向社会进行反馈,做到“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和“奖优、治庸、罚劣”。定期通报公开的目的是:一方面给县域旅游绩效管理对象施加一定的压力,要求其“带压运行”;另一方面要将这一期旅游绩效的检查结果作为一个考核依据,便于绩效考核、绩效提升。“带压运行”能给旅游绩效管理对象一个责任感、使命感和驱动力,能纠正传统绩效管理仅“开开会、说说话”的弊病,让旅游绩效管理对象更好地自我努力。作为下一步旅游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旅游绩效的执行管理过程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要将执行管理过程中的成绩、不足、问题和进展情况公开,形成重要的评价“原始档案和资料”,防止不公开而随意修改的现象,这样的定期通报公开信息,才能更好地帮助管理主体进行旅游绩效管理对象的考核、评价和激励。
(四)绩效管理的定期协调
促进县域旅游绩效执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推进和落实绩效计划,因此,在自我管理和主体管理的同时,定期协调促进也能协助两者更好地沟通和解决困难。一是根据需要建立一种协调机制,对于资源调配等重大问题的解决做好协调工作。在新项目的建设中,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注入等问题尤为重要和突出,而这些又涉及诸多部门和环节,单靠旅游绩效管理对象的自身力量是难以协调和运作的。因此,旅游绩效管理主体在对旅游绩效管理对象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有义务、有责任对其进行帮助。当然,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万能解药,只有大家联手合作、相互协调,才能“同舟共济”过难关。二是根据需要引入能力培养和提升机制,在新问题、新技术和新困难的解决上,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法,更好地提升旅游项目建设和管理能力。面对新问题、新困难,需要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解决,定期的分析、协调和沟通,就可以帮助旅游绩效管理对象产生灵感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路、新的方法甚至新的技术,从而帮助旅游绩效管理主体更好地管理,还可以帮助旅游绩效管理对象更好地运行。
四、县域旅游绩效的检查考核
县域旅游绩效的检查考核是指旅游绩效管理主体对旅游绩效对象的各项旅游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考评。在这一环节中,旅游绩效管理主体应注意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建议借鉴政府绩效考评的管理机制,原则上应当做到考核内容化、参与主体多元化、考评程序规范化和考评结果公开化;内容上应当包括自评、抽查、他评和结论。
(一)旅游绩效自评
县域旅游绩效自评要彻底改变以往传统式的政府绩效考评模式。传统式的政府工作考评要么是主要领导的个人思想汇报,要么是工作报告,篇幅冗长,避重就轻,对日后的工作督导和提升毫无意义。这样的工作考评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没有认识工作的不足,更没有理解绩效的含义。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报告式自评模式,采用能客观反映和变现的形式,如自评评分表,将主观要素客观表达,有利于发现问题,自我评估。
(二)旅游绩效抽查
旅游绩效抽查是指旅游绩效的管理主体对管理对象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选择性检查。意义在于:防止绩效管理对象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做到实际与报告对照、真实与客观对照。当然,在进行绩效抽查时要坚持快速性,不要给绩效管理对象充裕的准备和作假时间,尽量保障抽查的原始性、真实性和性。
(三)旅游绩效的他评
旅游绩效的他评主要是指在进行县域旅游绩效评估时要杜绝“一家言”、“一言堂”和“一支笔”等传统评价的不足,实施多元化考评、360度考评、第三方考评等新兴、科学的考评方式。进一步克服主观主义、人情主义、领导主义和随意主义等不良的考评风气,形成走群众路线的新型考评模式。
(四)旅游绩效的结论
旅游绩效的结论要求是:一方面,县域旅游绩效的评定一定要对旅游绩效管理对象作出一个科学、真实的成绩考评和排序,并有科学的、客观的、深度的数据分析作支持;另一方面,县域旅游绩效的评定结果要对社会层面进行公示和公开,做到部门审查到位、社会监督到位、群众评价到位。六、县域旅游绩效的改进提升县域旅游绩效的改进提升环节是指将旅游绩效检查考核的结果有效地应用于县域旅游绩效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从而最有效地发挥PDCA考评价值。
五、总结
经过上述三个旅游绩效考评环节,基本已发现了现阶段的问题,并有了相应的思考、研究和解决办法。县域旅游绩效的管理最终是要推动旅游绩效的完善和提升。因此,还必须注意将上述环节反映出的问题认真落实到下一个循环周期中去解决和落实,因为县域旅游绩效管理和考评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动工作的落实。绩效的改进和提升是旅游绩效管理PDCA循环机制的阶段性末端环节,既是一个阶段工作的结束,也是新阶段任务的开始和方向,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依据PDCA评价环,通过对旅游绩效考评结果的分析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反映旅游决策的现实效果与问题所在,同时也为旅游决策的修正和改进提供相应的提升渠道,能更好地促进旅游绩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作者:闫玮单位: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中职旅游管理论文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出路
1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可建立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将所有的课程内容分为专业技能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两个大的板块。首先,在广泛地行业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职位分析,明确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岗位群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专业技能课程板块,这一板块的课程要包含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两个大的方面内容。其中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包含:旅游概论、旅游英语、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律法规、服务礼仪等;专业技能模块包含:特色景点导游、导游业务、口语表达技巧、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实训等。然后,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职业道路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建立人文素养课程板块。包含: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发展指导、汉语言文学常识、普通话、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在进行具体的课程安排时,应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两大板块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组合,既要保障横向上的知识广度,又要保障纵向上的知识深度,突出中职院校专业的操作性、服务性、专业性、技艺性等特色。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突出本校特色,也有利于学生职业道路的发展。
2实训环节的体系化建设
实训课程是中职院校的一大特色。为了提高实训课程的效果,建立体系化的实训环节,中职院校还需打破先理论后实习的“2+1”模式,突出实训课程的实用性,充分利用实训课程的灵活性,将实训课程分为课程实训、阶段岗位实训、假期实训、毕业实训等不同的环节,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课程要求、时间条件来合理安排不同的实训环节。对于课程实训环节而言,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来安排,可进行服务礼仪的演练、基本操作示范等内容。对于阶段岗位实训环节而言,可使学生直接下企业进行锻炼操作。对于假期实习而言,各法定节假日现在已变成旅游的旺季,那么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安排同景点或旅行社合作进行假期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对于毕业实训环节而言,这对于学生的就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是对本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学校应与企业建立好联系,企业为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对于表现良好的毕业生,可进行择优录取。学校要加强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建立实训基地或合作企业单位,也可采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要使得实训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明确培养目标
中职院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或者说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避免过高、过杂,一定要清晰、。首先,将旅游管理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开设是不可能的。旅游业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个行业,各中职院校应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地方特色合理的开设教学课程。其次,学校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仅要研究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还要充分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同时还要对中职毕业生的岗位群进行合理的分析,明确本校所要培养的是初、中级专门人才必须具备哪些旅游服务知识与技能。再次,学校要对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设置阶段性培养目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心中有一杆秤,对自己本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也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结
总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人才市场需求量巨大,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各中职院校做好调研工作,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为社会提供的人才。
作者:聂新秀单位:吉林工业经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