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一、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以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01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时,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1人,指导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而到2013年,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4人,指导教师中教授有2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此外,还从学院地理系、教师教育系等聘请相关教师参与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职称、学历不断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选题逐渐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理论知识基础宽且实践性强,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范围相对较宽,增加了选题的难度,导致学生选题出现空泛的问题。如“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等。从2002年开始至今,从各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看,已逐步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多以中国、云南的某一县市、某一区域的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抑或某一酒店某一类型服务项目的开发,抑或某一旅行社产品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现状等进行探讨研究。

(三)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工作已实现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论文指导工作从第七学期学生教育实习回来后的11月初开始直至第八学期的5月中下旬,历时6个月的时间中,对学生毕业论文召开专门的动员大会,交代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中的整个流程、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并分旅行社管理、区域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三个方向要求学生报名,按照学生报名情况进行分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按计划进行各组开题,要求学生提交开题报告、论文研究综述,之后再进行论文撰写及一、二、三稿的修改工作,同时学生还要对指导教师论文每一稿的修改意见进行整理记录,提交论文指导记录表。论文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程序环环相扣,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后面的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这种论文指导工作重心的转变,也说明了论文指导工作正逐步迈向规范化。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统计数据表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06~2009年,高校毕业生分别为413万人、495万人、559万人、611万人,而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2010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30万人。扩招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使大部分学生奔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无法专心致志地完成或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仓促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从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师范类学生)等返校后仅6个月或8个月时间,在仅有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学生既要确定选题又要参与一系列的实证调研、收集文献、撰写等工作,时间非常紧迫,加之找工作、考研等,论文质量往往不尽人意。有的学生为节省时间,干脆省略了实地调研的环节,使论文空泛、缺乏论证数据。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或其他途径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学校对此虽三令五申并采取将学生毕业论文上网、学术不端检测等手段,但抄袭现象仍屡禁不止。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遇到的较大难题。毕业论文的指导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除了论文指导费用外,没有其他经费的支持。学生为撰写论文的实地调研、实习等经费也十分有限。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大学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为2900余万人,居世界及时。旅游管理专业由于是面向全国招生,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间本身在学习水平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学习态度和对自身要求的不同,使得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二稿就可通过,有的却需要五、六稿甚至更多。此外,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偏差,排除时间的仓促外,有的学生虽已找到了工作,但考虑到毕业论文并未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依然不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论文撰写。

(五)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在高校论文指导教师学历、职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的同时,仍有部分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出现学生找不到教师或教师不能及时修改学生提交的论文;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论文缺乏新意、条理不清、论证不充分等论文质量问题。

(六)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在整个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虽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完成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的审核工作,但这些做法流于形式,除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外并未产生真正监督的作用。另外,在奖惩机制方面,除对为数较少的论文进行奖励外,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论文却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严重挫伤了那些责任心强,认真指导论文教师的积极性。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的措施

(一)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调整至大四上学期,在大三时就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布置科研任务、阅读材料,大四下学期学生便可专心进行实证调研、收集资料数据,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论文的撰写,也能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也能减少大四下学期中论文撰写与就业、考研的冲突。

(二)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也有增无减,一个教师指导8~10个学生已是家常便饭。通过学校和学院共同承担的方式,可设置一个“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根据教师指导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可增加学生论文调研、实习中的经费。

(三)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除毕业论文动员大会教育学生重视毕业论文、了解毕业论文外,还应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论文指导”之类的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指导教师也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所指导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

(四)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学校以及学院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方面的教育,为教师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条件。对论文指导工作的监督必须实现具体化、量化管理,如修改次数、与学生见面次数等都必须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五)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借鉴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实行“导师负责制”,从大三开始组织学生确定专业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其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布置调研任务、推荐阅读材料,到大四上学期,对学生论文的撰写进行具体指导。学院负责本科论文工作的领导、应对教师完成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在奖惩机制方面,除了评选学生论文并给予奖励之外,还应对指导论文的教师、指导学生论文整体水平较高的教师给予奖励。而对缺乏责任心、指导的多数学生论文存在质量问题的教师予以惩罚。此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还可结合专业特点,突出其实践性强的特征,采取多样化形式。如某旅行社旅游产品营销方案、某区域旅游规划方案、旅游专业相关调研报告等均可作为毕业论文的形式。总之,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作为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提高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水平乃至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张丹宇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论维西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地处部级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中心腹地的维西,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又是迪庆藏族自治州所辖的傈僳族自治县,是迪庆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维西素以动植物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厚、饮食文化独特而著称,有“横断山中绿宝石”、“天然杜鹃花园”、“灵灵家园”、“兰花之乡”等美称。

金沙江、澜沧江流经维西境内,怒江离维西县境仅十几公里之遥,与金沙江、澜沧江并肩而流,形成了三江夹两山,两河入两江的地势。县境内从较高海拔4880米的查布朵嘎雪山到海拔1480米的碧玉河,海拔高差3000多米,形成了比较典型的立体气候植被带,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貌奇观。境内大江滔滔,峡谷重重,林海莽莽,高原湖泊晶莹透明,构成了奇特的三江自然景观。

全县三大景区中,澜沧江景区以峡谷、雪山、高原湖泊、傈僳族“阿尺目刮”为代表;塔城景区以滇金丝猴、热巴、藏传佛教、生态为代表;保和镇以古乐、兰花、杜鹃、傈僳族对脚舞、饮食为代表,三个景区集中展示了维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特别是叶枝阿尺木刮、塔城热巴、永春地脚舞、维西古乐,可谓是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的奇葩,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维西通往兰坪、中甸、丽江、德钦的公路有5条,有一个旅游开发公司,一家三江并流旅行社,六家酒店,5家涉外定点接待单位。有1600余个接待床位,100余个标间,三条旅游黄金线路和一批通过严格培训的导游队伍和服务人员。

历史上,居住在境内的各民族长期和睦相处、互相依存、互为影响,因而在宗教、民俗、饮食文化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既有融合又各具特色的特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教育现象。傈僳族特色文化,是维西各族人民长期融洽相处的结晶。

继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和州委州政府提出“建设香格里拉文化州”战略目标之后,为了使维西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维西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维西旅游资源的特征

维西素有“兰花之乡,金丝猴家园”,“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维西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维西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维西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维西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维西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7个方面:

1、多样性

维西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而雄奇壮伟的"三江并流"核心腹地更是世界上的。特殊的区位,形成维西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维西众多的景观与州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维西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构成旅游资源优势。

3、地域性

维西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塔城、保和镇、叶枝、永春、攀天阁等乡镇的旅游景观已享有一定的盛名之外,在澜沧江沿岸的维登、中路、白济汛、康普、巴迪等乡镇旅游资源大量分布,并且有相当程度的集中。全县各乡镇几乎都有景点,并各有特色。但是,各类旅游景观资源的分布却受一定地域限制,例如塔城、叶枝两大旅游片区的显著差别,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域性等等

4、多民族性

维西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云南有51个民族,维西有13个。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维西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5、融合性

在维西,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

6、生态性

维西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素有“横断山中的绿宝石”、“灵灵家园”、“兰花之乡”等美誉,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主题,成为香格里拉一大生态旅游景观。

7、潜力性

维西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数未加以开发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例如:位于维登乡境内的新化湖、叶枝镇的查布朵嘎等,到如今仍处于未开发状态,应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

二、维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为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迪庆州委、州政府,维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决策,加快了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的步伐。

目前,维西已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和旅游服务设施,基本上形成了以县城保和镇为中心的三大旅游线路,重点建设了县城、塔城镇、澜沧江流域为中心的三大旅游区。目前维西旅游资源开发已取得了喜人成绩的同时,仍然有大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

当前,维西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2、行业管理差

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维西旅游地的形象。

3、保护意识差

开发过程中资源的保护意识差,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

4、开发资金不足

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资金来源不稳定。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本身就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而目前维西县旅游开发的资金基本上由政府划拨,尽管政府也建立了发展旅游业的基金,分年度划拨,但仍是杯水车薪。因此,有些好的旅游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搁浅,其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需求相适应。另外,由于资金不足,相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制约着维西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景观资源,由于地处边远地区,交通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导致这些颇有价值的景观鲜为人知。

5、环境管理差

许多景点,由于环境管理差,有损于维西旅游形象。虽然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抓环境卫生,但成效不大。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损害了高质量的旅游资源,造成游客滞留时间较短。

6、宣传力度不够

维西诸多的名胜风景旅游点,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而维西每年的旅游宣传资金较低。

此外,诸如资源开发规划人才匮乏,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约维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维西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

“十一五”是维西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坚持社会、经济、生态发展,充分转变政府职能,组织力量对维西县的旅游资源进行的普查、评价,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加大开发力度,立足于充分发挥维西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和人文旅游源优势及区位优势。

2、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制定和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和法规,使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有法可依,对违反法规的开发行为和破坏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保障资源开发工作顺利进行,使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走向正轨。

3、积极倡导生态旅游,做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积极倡导生态旅游,使生态旅游进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做到以旅游带动资源开发,以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做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4、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

加强以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的资源开发利用,同时注重人文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对那些市场潜力大、功能开发齐全的旅游地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对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多渠道进行开发,对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应不断完善其功能,增加其深度和内涵。

5、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落实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资金。

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贯彻利用内资和引进外资相结合;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争取国家各种专项建设资金扶持。以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社会资金,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解决维西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的难题,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6、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开发维西旅游资源,应树立长远观念,为子孙后代保存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要只顾及眼前利益,做到旅游资源开发一项、见效一项、保护一项,使维西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旅游区域,以“兰花节”、“阔时节”为契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之机,实现维西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和强续发展。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问题导向型的选题探索

本科论文选题是论文质量保障的关键,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选好题有可能事半功陪。以 2007-2016 届九江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选题方向、选题来源和研究范围分析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特点,在总量上看,旅游开发与规划类方向的题目居多,但选题比例出现下降趋势,旅游文化类方向选题波动比较大,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教师指定的课题多些,但近年来也有下降趋势,尤其结合毕业实习选题呈增长态势;研究区域以小尺度为主体;总之,这些选题凸显了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的选题将是本专业选题的主要方向。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对本科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完成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通常包括论文选题、查阅文献、论文开题、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定稿结题、论文答辩等阶段。而论文选题是完成毕业论文的首要环节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各高校毕业生选题部分来源于教师科研课题、结合毕业实习选题、结合课程学生自选。往往课程设置是毕业论文选题的前提和基础,导师在论文选题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许多选题逐渐倾向于“小题大做”、“难易恰当”。当然,也有学生和教师对毕业论文选题重视不够,或多或少存在着诸于对选题重要性认识不够、与专业方向的结合不够紧密、题目过大或过小、选题自由度不大等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九江学院是2012年由九江师专、九江医专、九江财专、九江教育学院四所地方专科学校合并而成的。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成立于1994年,2003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本科。本研究以 2007-2016届九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为例,分析其选题的特点、原因和变化趋势。通过实际查阅的方法,对论文题目和内容逐一分析和分类,调查毕业论文共计727本,其中2007届90本,2008届78本,2009届89本,2010届76本,2011届70本,2012届70本,2013届53本,2014届65本,2015 届90本,2016届46本。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选题方向分析

从论文选题方向来看,2007-2016届旅游管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基本是围绕本专业的特色来开展研究,其选题有旅游管理与开发、酒店管理和文化旅游、游客与市场四个方向比较集中(图 1)。

调查表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有两个特点:及时,从总量上看,旅游规划与开发类占比例30以上,第二是结合旅游发展趋势,旅游转型、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方面。在选题方向上之所以产生这两个特点的原因有:及时,学生在论文选题上习惯趋易避难。对于选择在哪个研究方向上撰写论文,学生一般选择自己在实习和课堂教师提到的方向,也有跟随指导老师的兴趣爱好、研究方向进行选择,也喜欢选择自己熟悉的地方多、撰写论文容易的方向进行选题。第二,随着旅游发展,尤其是江西提出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提出江西风景独好的宣传口号,各地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支柱性产业、绿色产业来发展,也为学生自主选题提供了素材和案例。

(二)论文选题来源分析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体现了学生选题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论文选题来源基本上共四种来源:教师指定内容、结合实习内容、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内容和学生结合课程自拟内容。

调查表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的特点有:及时,在教师指定内容选题是学生论文的主要选题来源;第二,结合实习选题内容是新的增长点。由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课题不多,加上本科生没有经过科研的训练,尽管也有学生喜欢跟老师做科研课题,但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去做,根本不愿独立思考。所以,课题选题前些年从要是老师指定题目为主,近些年随着老师的课题也多起来,比例也逐渐增大;尤其学院从2007年开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本科生实践教学比例达到30%以上,除了毕业实习,还有课内实训、校内实训、6个月的教学定岗实习等。学生能够结合实习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选题,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区域的界定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有针对大尺度如中国、省域,也有中观尺度的市域、县域,甚至有小尺度的村庄、公园、景区等。从表2可知,学生选题还是倾向于小范围的研究区域,以县域及以下为研究范围的比例较高为 45.5%,但近年来全国区域及省域研究论文的数量和比例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选题上往往落入题目越大越好写,并认为论文题目选大一点,资料也好搜集;选择小的题目,研究成果相对少,可参考的资料少,考察调研花的时间多,写作难度相对大。

三、以问题为导向选题的建议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应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起点是“疑”。所以选题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唤起学生自觉学习,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发现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

(一)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通过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为主的教学实习,对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有益处。如学生在酒店实习,发现人员流动比较大,留不住专业人才的现象。经过思考和积极讨论,很快就能够理解和找到其中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二)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培养

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选题方式,老师的角色是设计问题,组织讨论,进而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潜能,更好完成论文。如庐山好汉坡下的乡村农家乐规范经营的问题,首先带学生到研究点进行调研,让他们感受到为何要规范?从哪些方面来规范?有何好的建议与对策。

(三)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欲望

学生的未来是要学会解决问题,而解决未来实践中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让他们主动探讨、求得解决问题方法。在庐山景区在旅游转型、全域旅游等态势下,如何进行升级转型?旅游形象如何定位?旅游新业态如何塑造?旅游产品如何升级?需要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初探

摘要: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着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完成时间仓促,指导资金不足,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等困境。主要改革措施包括: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关键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论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3-0135-03

本科毕业论文是中国本科教育中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重要平台。2004年教育部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1]

一、本科毕业论文的界定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学生运用本科所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对实际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本科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性总结,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不仅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进入社会从事专业工作之前的预演。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修订,沿用至今)中,对于学士学位已明确了两条考核标准: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2](P4)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

以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01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时,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1人,指导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而到2013年,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4人,指导教师中教授有2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此外,还从学院地理系、教师教育系等聘请相关教师参与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职称、学历不断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选题逐渐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理论知识基础宽且实践性强,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范围相对较宽,增加了选题的难度,导致学生选题出现空泛的问题。如“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等。从2002年开始至今,从各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看,已逐步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多以中国、云南的某一县市、某一区域的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抑或某一酒店某一类型服务项目的开发,抑或某一旅行社产品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现状等进行探讨研究。

(三)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工作已实现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论文指导工作从第七学期学生教育实习回来后的11月初开始直至第八学期的5月中下旬,历时6个月的时间中,对学生毕业论文召开专门的动员大会,交代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中的整个流程、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并分旅行社管理、区域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三个方向要求学生报名,按照学生报名情况进行分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按计划进行各组开题,要求学生提交开题报告、论文研究综述,之后再进行论文撰写及一、二、三稿的修改工作,同时学生还要对指导教师论文每一稿的修改意见进行整理记录,提交论文指导记录表。论文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程序环环相扣,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后面的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这种论文指导工作重心的转变,也说明了论文指导工作正逐步迈向规范化。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

统计数据表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06~2009 年,高校毕业生分别为413 万人、495 万人、559 万人、611 万人,而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2010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30万人。扩招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使大部分学生奔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无法专心致志地完成或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仓促

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从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师范类学生)等返校后仅6个月或8个月时间,在仅有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学生既要确定选题又要参与一系列的实证调研、收集文献、撰写等工作,时间非常紧迫,加之找工作、考研等,论文质量往往不尽人意。有的学生为节省时间,干脆省略了实地调研的环节,使论文空泛、缺乏论证数据。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或其他途径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学校对此虽三令五申并采取将学生毕业论文上网、学术不端检测等手段,但抄袭现象仍屡禁不止。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是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遇到的较大难题。毕业论文的指导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除了论文指导费用外,没有其他经费的支持。学生为撰写论文的实地调研、实习等经费也十分有限。[3](P17)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大学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为2900 余万人,居世界及时。[4](P23)旅游管理专业由于是面向全国招生,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间本身在学习水平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学习态度和对自身要求的不同,使得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二稿就可通过,有的却需要五、六稿甚至更多。此外,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偏差,排除时间的仓促外,有的学生虽已找到了工作,但考虑到毕业论文并未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依然不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论文撰写。[4]

(五)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

在高校论文指导教师学历、职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的同时,仍有部分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出现学生找不到教师或教师不能及时修改学生提交的论文;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论文缺乏新意、条理不清、论证不充分等论文质量问题。

(六)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在整个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虽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完成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的审核工作,但这些做法流于形式,除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外并未产生真正监督的作用。另外,在奖惩机制方面,除对为数较少的论文进行奖励外,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论文却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严重挫伤了那些责任心强,认真指导论文教师的积极性。

四、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的措施

(一) 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

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调整至大四上学期,在大三时就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布置科研任务、阅读材料,大四下学期学生便可专心进行实证调研、收集资料数据,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论文的撰写,也能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也能减少大四下学期中论文撰写与就业、考研的冲突。

(二) 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也有增无减,一个教师指导8~10个学生已是家常便饭。通过学校和学院共同承担的方式,可设置一个“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根据教师指导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可增加学生论文调研、实习中的经费。

(三) 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除毕业论文动员大会教育学生重视毕业论文、了解毕业论文外,还应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论文指导”之类的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指导教师也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所指导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

(四)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

学校以及学院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方面的教育,为教师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条件。对论文指导工作的监督必须实现具体化、量化管理,如修改次数、与学生见面次数等都必须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五) 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借鉴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实行“导师负责制”,从大三开始组织学生确定专业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其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布置调研任务、推荐阅读材料,到大四上学期,对学生论文的撰写进行具体指导。学院负责本科论文工作的领导、应对教师完成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在奖惩机制方面,除了评选学生论文并给予奖励之外,还应对指导论文的教师、指导学生论文整体水平较高的教师给予奖励。而对缺乏责任心、指导的多数学生论文存在质量问题的教师予以惩罚。

此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还可结合专业特点,突出其实践性强的特征,采取多样化形式。如某旅行社旅游产品营销方案、某区域旅游规划方案、旅游专业相关调研报告等均可作为毕业论文的形式。

总之,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作为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提高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水平乃至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体系的建构

2012年3月~6月,课题组以电话、邮件、MSN、QQ等方式对到目前为止的401位毕业生进行了就业随访;分别于2012年5月赴北京、上海、三亚、深圳、杭州、厦门、南京、无锡和苏州等地的20余家五星级酒店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先后和高层领导、部门领导以及一线服务员进行交流,为本文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涉及毕业生基本情况,在目前单位工作时间、目前工作单位的家数等;重点是了解影响毕业生工作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包括酒店管理知识、国际化视野、厨房技能、餐厅技能、前厅技能、客房技能、营销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英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电脑操作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写作能力、形象气质、遵规守纪等。

除了了解就业单位的基本情况,重点是研究企业员工的基本要求,包括招聘员工时对不同工作级别员工的学历要求,以及对员工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我校中澳合作项目毕业生认为影响酒店员工未来发展的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如下:(1)国际化视野;(2)遵规守纪;(3)沟通能力;(4)营销能力;(5)形象气质;(6)电脑操作能力;(7)操作技能;(8)酒店管理知识;(9)财务管理能力等。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而言,国际化能力的影响较大,其次是专业技能和近中期岗位需求的能力,远期高级管理岗位需求的能力影响最小。这样的认知与他们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大多数尚处于一线操作或初级管理岗位有关。除去年龄、工作经验的要求以外,高星级酒店行业作为服务业,客人的层次较高,客人的需求具有多变性和随机性,沟通能力和是否遵规守纪显得尤为重要。用人单位同样看重的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遵规守纪。目前高星级酒店普遍使用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如Opera等进行基本管理,要求员工掌握计算机能力。分列其后的是各类操作技能,这些技能是员工胜任岗位的基本要求。毕业生普遍认为,中澳合作项目毕业生在沟通交流、英语水平、个人内涵气质、个人操作技能等方面比其他院校毕业生具有更大的优势,还能更快地胜任酒店的岗位,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快速提升职位,但在理论知识的广度方面,如餐饮备料、运输、初加工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如应急处理、宾客关系处理方面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以上的数据为我们制订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提供了真实的数据,要求我们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市场状况,学校加强与市场的联系、了解就业市场对用人要求的微变化,实现职业教育和就业的零对接。重视学生的实习跟踪指导,学生实习作为一门课程,计入学分。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安排定期的教师实习巡点,现场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倾听学生实习体会,解决实习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更要持续的跟踪毕业生毕业后的动向,为校友重新回到母校提供各种培训和指导,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生涯。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设计

1.构建体系的企业要素,建立合作伙伴和专家指导团

及时,行业讲座。每学期中澳项目均会邀请著名国际酒店行业嘉宾,给学生做行业介绍。讲解所在酒店概况、招聘要求,分享个人职业发展经验,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激发学生对这一行业的热爱。第二,召开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每年毕业季,学校总会邀请用人单位来校进行毕业生校园招聘,这就大大开拓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方便。

2.构建体系的学校要素,构建完善的专业导师制,建立职业生涯的教学设计

及时,职业发展课程设置。在中澳项目学生两年的在校学习课程中,每学期均包含职业发展课程,这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准备求职信函和求职简历,传达行业动态,端正学生职业态度等。第二,导师制的实习管理。每学年都有半学年的在校学习和半年的校外实习。就《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和《就业单位人力资源主管调查问卷》中排序的十项,考察成绩。导师从职业化、专业化角度提供咨询和指导义务,负责学生的心理评估,计入学分。

3.构建体系的学生要素,提高毕业生的自我评价认识,构建良好的校友交流平台

及时,毕业生来校讲座:中澳项目还定期邀请毕业生代表为学生做讲座。作为从同一所学校走出的学长,他们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都能成为学生最乐于接收的行业经验,激励他们为将来的就业做好积累。第二,建立校友俱乐部:通过网络平台,以各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随访,了解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为学生传达行业信息。

进一步完善体系构建的具体因素

在构建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比较困难。由于班级采取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混编排班的多文化教学模式。海外留学生来自美国、韩国、印尼、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国家。很多海外学生毕业后直接回国就业,国内学生海外留学的人数占总数的10.5%。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缺乏吃苦的精神,在择业中,尤其是实习中,对于一线的工作,有排斥心理或无法胜任劳动强度略大的工作。如何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引导,让中澳合作项目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时间,完善自身素质,迎合酒店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呢?针对问题,以下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

及时,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教师能具体负责学生的心理测评、能力评估、求职咨询等就业指导工作,取得相关的培训证书,具有指导学生、咨询学生的能力。

第二,网络平台的搭建,应加强就业企业雇主和毕业生的信息库建设,提供与学生交流的网上咨询的在线服务功能。合作学校澳大利亚酒店管理学院也有毕业生专区,有利于学生了解海外就业信息。

总之,构建国际化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专业化的学生进一步验证自己的人格特征、兴趣、爱好、价值观与职业取向,使学生在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中获得及时、的指导,从而稳定企业和个人的长期发展,同时也更好地指导我校的国家化旅游管理教学。(本文作者:徐敏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个人鉴定

我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即将毕业,现对四年的学习工作做一鉴定:

在思想觉悟上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专业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学习成绩也比较理想。在外语方面,着重加强了阅读的训练,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在学习工作上,根据老师的指导,研读了大量论著,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在这期间,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等基本素质不断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锤炼,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些对于未来的工作也都是大有裨益的。

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根据自身爱好和能力,业余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基础。

毕业在即,在工作实践中,除了提升适应工作要求的具体业务能力,还提高了和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素质也得以培养,为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我在大学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生活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四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的才富!超级秘书网: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探讨

[提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问题近年来一直比较突出。本文首先分析高流失率现状,然后分析高流失率背后的原因,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毕业生高流失率;应对措施

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4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3.38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远高于其他产业。旅游业已由最初的接待型“事业”蜕变为重要的经济产业,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本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迅速壮大和蓬勃发展带动了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特征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迅速发展。国家旅游局的《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高职高专等院校为1,068所,共招生11.08万人。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产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一直以来都呈现出高流失率的特征,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现状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实施30多年以来,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这些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学生并没有成为旅游行业的主力军。据调查结果显示,旅游高等教育学生毕业之后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仅仅占30%,甚至更少,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流失。相关统计显示,一般行业正常的人员流失在5%~10%左右,而旅游业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竟高达20%以上,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两年后,继续干旅游的大专生有80%,两年后流失率就高达20%,远超出了一个行业正常的流失率。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为例,据统计,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本专业就业率仅有20%~40%,5年后行业流失率竟达到90%~95%,即在5年后只有不到5%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仍留在旅游行业,这种现状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原因分析

受过旅游高等教育的旅游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的研究最早始于1999年,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集中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偏高或就业期望不符合现实要求等方面。随着产业的发展,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和对工作的诉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高流失率的背后除了就业期望偏高等原因外,还有其他诸多因素。

(一)社会认可度较低。

旅游行业已由最初外事接待型事业转变成高度市场化的产业,最初令人羡慕的工作环境和职业认同已不复存在,较低的社会认可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对从事旅游工作的意愿,导致部分毕业生在毕业时根本没有考虑在行业内就业,毕业后在行业内就业的学生,工作时间不长也往往会转而选择其他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二)产业发展的成熟度。

旅游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增长十分迅猛,但产业发展的成熟度还较差,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特点依然存在。产业发展的成熟度低、旅游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直接导致产业发展中各种负面事件层出不穷,如所谓的“导游宰客”行为、强迫购物行为、“零负”团费现象等问题都与旅游产业发展不成熟密切相关,这些也是产业发展成熟度低的具体表现。

(三)旅游工作缺乏吸引力。

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无论是酒店还是旅行社,尤其是基层工作岗位,从业人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社会声望不高、薪资待遇低、培训机会少、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这些因素使旅游工作缺乏吸引力,使得旅游企业员工流动率大,人才流失严重。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主要涉及酒店管理和旅行社管理等相关课程,学校也以培养旅游企业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管理类的相关课程占了相当比例,这些课程对高职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效果并不明显。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往往有一定比例的实际操作课程和企业实习,但专业训练的专业性和技能性并不太强,也不能使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旅游企业除了需要旅游类专业人才外,也需要营销、财务、烹饪等其他专业人才,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旅游类毕业生在旅游企业工作中反而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应对建议

(一)改善行业工作环境。

旅游行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吸纳的就业人数也越来越多。旅游企业工作环境不佳是导致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的主要原因,旅游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应致力于改善行业环境,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赢得应有的职业尊严并提供保障。学校、企业和社会也应帮助学生和毕业生培养和提升旅游服务工作的认同感,降低由于旅游行业自身特点所带来的毕业生期望与实际之间的巨大反差。同时,旅游企业也要使员工的工作强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环境。

(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

旅游企业是典型的服务型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旅游企业所从事的多是一线的服务岗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也与毕业生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选择标准有很大关系,结合旅游行业的工作特点,旅游专业毕业生一是应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稳固的专业思想;三是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和动手操作能力;四是紧跟旅游市场发展的节奏四大基本职业素养,学校应重点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的职业定位对于学生来讲十分必要,毕业生要避免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的浮躁心态,提高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把自己定位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通过这些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使之摆正心态,消除盲目性,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是我们解决高流失率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的比重,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相对减少理论课教学时数,围绕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课程开发,综合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应用技能等因素,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学相关学科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旅游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使教学内容服务于实际工作所要解决的职业问题。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力度,在实施过程中具体可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把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起来,选择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旅游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平台,使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锻炼工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四)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决定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关键。旅游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努力为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积累及时线的实践经验,使教师定期由讲台回到企业中去挂职来不断丰富和改进教学内容,及时了解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状况和行业信息,实现教学与行业的连接。也可引进旅游企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资源壮大师资力量,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关于中职旅游管理毕业生求职的思考

关于中职旅游管理毕业生求职的思考

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类型主要包括13个方向,不同行业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也不同,这就决定了旅游管理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和工作实践能力必须能够在求职过程中或者进入职业环境后迅速胜任相关工作岗位。论文联盟//

一、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要求

任何学校的专业价值都必须通过职业平台得以体现,职业要求对于专业学习和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说,是考量学生人力资源价值和其专业知识价值的标尺。根据整个旅游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我们将其职业要求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迅速熟悉工作环节信息和工作沟通渠道

旅游行业的工作类型非常丰富,从普通的导游到旅游景区策划工作,从酒店餐饮客房服务工作到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都紧密地围绕着旅游消费产业链条产生和运转,这就要求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角色后能够非常迅速地收集工作所需的相关信息,而且在不断变换的岗位角色中快速适应工作角色要求,能够迅速建立旅游行业中多角色、多渠道、多种环境的沟通联系工作,从而为工作内容的开展和工作关系的建立运行发挥主动积极作用。总的来说归纳为三点;一要迅速适应旅游行业的多种工作角色;二要积极收集掌握相关岗位工作的有用信息;三要能够在旅游行业不同类型的工作中发挥主动性角色作用。

2.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积极社会沟通能力

旅游行业所有的工作类型都是围绕旅游者和旅游事件展开的,这就要求旅游工作从业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积极的社会沟通能力。首先,通过自己良好的表达能力在旅游工作中积极开展旅游服务,提供相关旅游产品;其次,由于旅游行业的工作具有时间、空间、事件、环境、问题等因素的多变性和突发性,这就要求旅游行业的从业者能够拥有积极的社会沟通能力和联系能力,在旅游行业多种变化的因素中通过积极交涉、关系沟通、情况通报等方式理顺工作。

3.较强的突发事件关系协调能力与处理能力

由于旅游行业工作因素的多变性,在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开发工作中,突发问题的产生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具备快速的问题反应能力,通过训练有素的问题协调能力化被动为主动,从而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自身的工作责任。通常来说,旅游行业的工作要求从业者遇到突发问题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积极沟通信息,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二是迅速开展公关协调,将问题造成的影响降至低;三是通过自身团队或工作机制平台进行善后关系公关维护工作,保护自身企事业品牌形象,实现多种关系价值利益的优化组合。

二、旅游管理类毕业生求职的主要特点

目前全国每年毕业的旅游管理毕业生数量极为庞大,这说明两个问题。及时,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较大,大量的旅游管理类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后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第二,旅游行业本身的多类型、多层次、多链条能够适应从中专的导游酒店专业到旅游管理规划高层次学历毕业生的职业层次,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毕业生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特点关系,保障不同类型的旅游行业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1.从行业一线服务岗位开始职业生涯塑造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的旅游管理类的毕业生在开始求职时,都是寻找旅游行业的基层一线服务岗位工作,这个情况由多种原因造成,一是教学实践相脱节,目前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和教学大纲要求,毕业生掌握的旅游专业相关知识需要在实践一线岗位中进行相应的实习;二是旅游行业的行业特点要求,从事旅游规划和旅游产品开发工作,必须对旅游相关产业链条的导游、服务咨询及旅游销售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就需要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后对不同一线岗位工作都有相应的工作实践,具备基本的行业素质。

2.性格、心态展现优于专业基础知识掌握

在旅游行业的招聘过程中,旅游企事业单位对于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考量目前比较偏重毕业生性格因素,心态情况的了解,对于专业基本知识的要求反而并不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用人单位在旅游行业的不同类型和不同模式,相对于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求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熟悉本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不高;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心理测评和性格、心态测量从而选拔性格积极,心理素质相对稳定的从业者,这是基于旅游业作为综合性服务性产业的性质要求,要求从业者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的整个流程和各种问题,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

3.动态岗位环境考验毕业生社会生存能力

旅游行业的岗位动态性较强,无论是导游工作、旅游销售工作还是景区规划工作,都要求从业者能够在较长的外出工作周期中去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毕业生较强的生存能力,一是能够长时间从事不同区域,不同环境及不同类型的旅游服务工作,例如,导游工作外出时间长,周期密集,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不断变化;二是遇到各类问题时,能够沉着冷静,变通思维,善于应对解决实际中的矛盾问题,理顺整个旅游服务中的各类关系,既保障旅游服务的质量又能增加相关工作链条的经济收益。

三、增强旅游管理类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几点建议

增强旅游管理类毕业生求职的根本方法是增强旅游管理学科的社会实践性教学,但是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应的训练和实习增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更为良好的展现学生积极的职业心态和稳健的职业作风,从而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求职能力。

1.加强旅游职业语言的情景训练

旅游行业招聘的过程短则数个小时,长则最多几周时间。动态性的工作环境和耐压性的工作特点要求毕业生能够在很短的面试时间里展示出自己的整体特点,突出性格特征,能够在数周的现有工作岗位上承受旅游行业节奏快、频率高、效率好的工作要求,这就要求毕业生在求职前需要进行相应的职业语言的情景训练。通常情况下,不同场景的职业语言训练能够迅速帮助毕业生模拟不同工作岗位环境,通过语言的展示沟通熟悉旅游业招聘的语言习惯和工作作风,从而在面试中积极自信地面对语言交流考察;其次,职业语言的情景训练还有助于毕业生模拟工作环境,旅游业相关工作岗位的较大特点就是语言沟通,通过语言环境的训练本身就是对工作场景的训练,能够帮助毕业生在数周的实习过程中以沉着冷静的心态面对各类实际问题。

2.丰富相关行业岗位的实践经验

旅游行业对于毕业生的实践经验要求较高,毕业生可以把握旅游行业工作的岗位特点和要求,提前进入相应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进行实习实践,如果临近就业,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工作周期较长的实践时,可以采取岗位实践培训,即在没有劳动报酬的前提下寻找多个不同旅游行业的工作岗位,例如,做三天导游实习,跟一个省内区域团;做三天旅游咨询销售,了解相关工作渠道;做三天旅游产品设计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认真记录每一个工作细节中的问题和体会,事后归纳总结心得,这对于求职中相关问题的应对可以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3.凸显应对突发问题的决策能力

如果能够通过相关工作岗位的实践和实习,体会突发问题从产生到结果的过程能够提升自身的紧急应对能力,如果临近求职,没有相应的实践经验,好的方式就是善于总结前人的工作经历和心得,寻找相应的导游工作日志或工作心得,通过自身归纳和总结分类分析,模拟相应环境,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凸显出自己对于突发事件应对的感受理解,可以帮助毕业生塑造良好的协调决策形象,增强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实力。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竞争力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旅游,产生了一批在线旅游企业(OTA),如携程、去哪儿、途牛、同程、驴妈妈等,资本市场对于在线旅游企业的投资热情高涨,足以反映出在线旅游企业作为服务类电商在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在线旅游企业的异军突起对传统旅行社的冲击不小,传统旅行社也积极寻求互联网时代下的竞争优势。总之,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然而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相比之下,为旅游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高等旅游院校对旅游人才市场供需变化反应迟钝,使原本就滞后于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更加跟不上旅游市场发展的步伐。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在旅游人才市场竞争力很低,甚至不如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生,基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旅游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突出,本文试图从旅游企业需求的角度去探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二、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分析

本文探讨的旅游企业主要是指传统旅行社以及在线旅游企业,通过对传统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近几年的招聘信息检索出他们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类别和要求。检索后发现,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初中级岗位主要是旅游销售顾问、导游、领队、和计调。目前旅游人才市场上,需求量较大的就是旅游销售顾问,招聘要求比较集中在熟悉旅游线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上;导游需求更多集中在外语导游,尤其是有小语种优势的导游;随着我国出境游的高速增长,领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时,在私人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我国自驾游市场增长迅速,招聘户外自驾领队的旅游企业也逐渐增多。随着人们出游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大众团队游、半自助游、自助游、定制游等对计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出的旅游产品需要更加贴合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从旅游企业的招聘信息里不难发现,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整体上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加,同时,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如何通过在校四年的学习培养自己在旅游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呢?

三、从旅游企业需求的角度定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从旅游企业需求的角度厘清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内涵

1、核心竞争力的内涵1990年,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在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概念,被理论界公认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价值珍贵性、异质性、不可模仿、难以替代等的标准时,它们才成为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2、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内涵笔者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学生在旅游人才市场的持续竞争优势,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符合价值珍贵性、异质性、不可模仿、难以替代等标准。换言之,所谓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指经过四年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是旅游企业需要的,而其他竞争者所不具备的,且竞争者在短时间内不可速成,必须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才能获得。旅游企业的岗位很多,不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有较大差别,因此探求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旅游企业的不同岗位需求出发,寻求与岗位匹配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二)从旅游企业的需求角度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要素由上文的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分析可知,旅游企业需求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初中级岗位主要是旅游销售顾问、导游、领队和计调。针对不同的岗位寻求与岗位匹配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1、旅游销售顾问通过百度搜索旅游销售顾问招聘,对近期的招聘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旅游销售顾问的知识储备要求主要是熟悉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能力要求主要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全国、全世界的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做到心中有数,如数家珍,包括对旅游资源形成的成因也一清二楚,这样的知识储备量是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不可速成。因此,它可以构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旅游销售顾问对于旅游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将旅游产品销售出去,完成交易,而成功的销售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任何企业的销售岗位都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这不是旅游企业销售顾问特有的要求。单就良好的沟通能力而言,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就可以替代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不能单独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核心竞争力,它必须与熟悉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应聘旅游销售顾问的核心竞争力。

2、导游在我国从事导游工作必须具备导游证,持证上岗。考取导游证需要旅游专业知识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这就构成了竞争壁垒。因此,导游证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应聘导游岗位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但经过调查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考取导游证的比例大大低于中职和高职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原因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对从事导游工作的意愿比较低,而且没有认识到导游岗位的重要性,它是旅游企业的基础岗位,很多旅游企业的中高级岗位必须有导游岗位工作的经验积累才能胜任,如领队,旅游产品设计师(计调)等。涉外导游是导游的一种,它除了要求考取导游证之外,还必须至少精通一门外语。精通一门外语,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具备的能力,但精通一门外语不能单独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可以被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替代,它必须与导游证一起构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应聘涉外导游岗位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3、领队和计调领队岗位与导游岗位一样,都需要持证上岗。领队证需要在导游岗位上工作两年后才能报名考取。因此,领队岗位不是旅游管理专业刚毕业的学生可以申请的岗位,在申请领队岗位之前必须先具备应聘导游岗位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领队是带领游客出境旅游,这就要求领队至少精通一门外语。

计调的核心工作是旅游产品的设计,这是需要创意的工作,除了需要具备旅游销售顾问、导游、领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外,还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因此,计调岗位属于旅游企业的中级岗位,旅游企业的计调人员基本都是从旅游销售顾问、导游、领队等一线基础岗位成长起来的。那么计调岗位也不是旅游管理专业刚毕业的学生可以申请的岗位。现实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多地想申请领队或计调岗位,但他们达不到这些岗位的任职要求,又不愿从基础岗位如旅游销售顾问、导游慢慢积累成长,结果就是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一毕业就被迫转到其他行业就业。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校学习四年的努力方向是熟悉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获取导游证书、至少精通一门外语。只有真正具备以上知识和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旅游人才市场才拥有核心竞争力。

作者:陈有利 单位:武汉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经济研究所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

【摘要】虽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非常多,但是很多都不愿意从事旅游行业,使得我国目前旅游业十分缺乏专业的人才。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旅游业就业环境比较差、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也比较落后,在加上学生们在就业方面缺乏理性的选择,从而导致很多旅游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不愿意选择旅游相关的职业。因此本文就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我国社会存在的一大问题,跟其他专业不一样,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存在着有业不就的现象,甚至有很多学生将其作为其他行业的跳板,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的问题分析

1、就业信心不足。众所周知,旅游业的特点就是,就业容量大、层次多、以及门槛低,在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主要问题就是劳动强度比较大,管理的也不是很规范,工资水平也比较低,因此让很多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就感觉到就业压力。在加上传统理念,认为旅游业就是服务业,服务就是伺候人的职业,很多学生都没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即使从事了旅游行业,也不愿意长期从事这项行业。2、学生就业定位缺乏理性。旅游业在所有员工入职时,无论学历是什么,都必须从一线服务岗位做起,一线岗位的福利待遇相对来说比较差,很多高职的毕业生由于缺乏对职业未来的理性判断,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常常目光比较短浅,注重福利待遇比较好的岗位和行业,于是就有了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有业不就的现象。其实旅游行业有很大的晋升空间,只要努力工作,就业后无论是福利待遇还是职位都还是有很大潜力的。3、学校人才培养机制滞后。学校人才培养机制滞后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一大主要原因,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制定培养计划,也没有跟旅游企业进行合作,使得其在设置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内容空洞的现象,无法让学生一毕业就立马能够胜任旅游行业的重要岗位。从而形成了一种脱节,旅游行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旅游专业的学生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影响着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构建多方联动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机制

1、优化就业和行业环境。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基础就是要优化就业和旅游行业的环境。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如为毕业生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提供社会保险补贴等,但是这些政策无法彻底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认为国家应该鼓励校企合作的方式,对于旅游企业来说,给予其税收减免或者资金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其参加到校企合作的活动中来,以实习的方式来促成毕业生的就业,从而让毕业生一毕业就可以参加到合适的工作中。并且政府还要加大对旅游企业监管力度,避免零薪酬、低薪酬的现象发生,保障毕业生在试用期间的合法权益,以此来提高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2、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是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我国要对教育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让高职的人才培养计划跟社会人才所需形成正比,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职业具体所需,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实现人才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并且在改革中,不但要教学内容跟市场人才所需实现对接,教学过程还要跟就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而且实习岗位还要跟旅游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同时对于已经就业的管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还要实行跟踪帮扶的对策,对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帮助,让其有信心的从事旅游行业。3、规范旅游企业管理。规范旅游企业管理是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保障。首先旅游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要做到真诚招聘、科学招聘,以此来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且还要建立合理的薪金制度,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来合理的分配工资,以此来实现专业人才的工作价值,改善毕业生的福利待遇,让其感受到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对毕业生的培训投入,以此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要建设以人为本的旅游企业文化,让毕业生感受到企业的氛围,以此来加强毕业生对旅游企业的忠诚度,从而实现了旅游行业吸引人才、使用人才、以及留住人才的良好口碑,促进了旅游行业和高职毕业生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存在着高流失率、有业不就的现象,制约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优化旅游行业的环境、改革教育体制、以及规范旅游企业管理等,来加强校企合作,以此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途径。而且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还要转变其就业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以此来提高旅游行业的就业率,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作者:蒋翠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探讨

摘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各类旅游企业一线操作岗位与基层管理岗位的主要从业人员,旅游业高速发展与人才就业率低、流失率高的矛盾制约着行业与旅游教育的发展。由于传统观念因素的影响、人才综合素质的限制、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原因,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经过旅游企业实习工作以后近半数学生选择非旅游行业就业,行业流失率偏高。通过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学生调整期望,转变观念;多方合作,建立有效的生涯教育;人本管理,建立人才互聘制度;优化职业环境,延长职业寿命等途径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

关键词:旅游管理;职业忠诚度;高职毕业生

“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未来十年,中国旅游产业将成为拉动全球旅游产业的引擎。高职旅游教育在为旅游业输送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各类旅游企业一线操作岗位与基层管理岗位的主要从业人员,拥有大量的市场需求。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旅游业高速发展与人才就业率低、流失率高的矛盾制约着行业与旅游教育的发展。关于旅游业员工忠诚度的问题相关研究较多,但具体到高职旅游专业层次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忠诚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心理需求,把握其心理状态,提高其忠诚度,为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相应的建议.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调查现状

(一)调查结果

在进行《辽宁高职服务类专业创业型实习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研究中,笔者对80位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及40位实习一年的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40位实习生中,接近80%的学生考虑实习结束之后跳槽,55%的学生考虑离开旅游行业,进入其他行业就业。80位毕业生中仍然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仅占40%,其中认为旅游行业很适合自己,并且有信心有能力做好的仅有11人,毕业时间全部在四年以上,所处岗位基本属于基层管理者,其中有7人工作企业为旅游景区,3人来自旅行社,酒店岗位的仅有1人;接近5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不适合现在的行业,希望有换工作的机会,有接近90%的人有过跳槽经历,60%的人跳槽两次。120位调查对象普遍认为旅游行业流动性大非常正常,选择行业企业更看重工作回报预期实现及岗位发展前景(调查问卷的部分统计结果)。

(二)现状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经过旅游企业实习工作以后近半数学生选择非旅游行业就业,行业流失率偏高。高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工作职务越高,对工作的认同感越强,刚上岗的实习生对工作的认同感较低。旅游行业中景区的忠诚度较高,其次是旅行社,酒店行业的人才职业忠诚度低。由于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基层一线员工流动性很高,部分旅游企业习惯于从行业内部其他企业挖掘成熟的、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另外旅游企业的人才也把跳槽到其他同行业企业中当做一种晋升途径。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忠诚度影响因素

(一)传统观念因素的影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不会把服务行业作为就业的,在学生的心中,把一线服务岗位当作“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在这种就业观念的影响下,很多高职毕业旅游管理的学生往往不能认同自己的工作,将旅游企业作为的选择,对于有不同工作性质、工作方式的岗位,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跳槽。

(二)人才综合素质的限制

服务业一线岗位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企业迫切需要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高职毕业生通常只具有单项的服务技能,缺乏管理能力及服务意识。旅游企业一线岗位从业门槛相对较低,从业人员往往不需要很高的学历即可就业,这就直接决定了较低的工资水平,不能在物质上满足人才。满足人才生存、安全等物质方面的主要渠道就是福利待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缺乏专业技能强和高执行力的人才,但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良好前瞻性及自我管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很少,当高职学生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在升职空间有限或遇到企业内人才激烈的竞争时,学生选择规避竞争失败的捷径就是换岗位或换企业。

(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

在人才招聘时,旅游企业倾向于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一些高素质但缺少经验的高职毕业生在招聘中被企业拒之门外或不被重用,直接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工作热情及潜力发展。在员工的任用方面企业更愿意挖人才而不是培养人才;重视员工的个人能力而忽视员工的团队意识;更重视员工的专业培养而忽视员工的综合素质塑造,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人才的发展,影响人才资源开发的效果和质量,最终影响员工对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忠诚度。

三、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的途径

(一)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职业综合素质包括职业能力素质、职业发展素质及职业思想素质,是保障旅游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获得就业岗位,在岗位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重要保障。包括对客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支撑自身职业可持续发展等能力。服务类专业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要职业化、岗位化,将职业教育与专业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形成“准职业化”,增强学生的职业选择力和规划力。加强学生的职业化综合素质培养,树立职业意识,对职业发展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对在职业发展中将会遇到的困难有良好的心理预期,让自身发展与职业、行业协调发展。

(二)引导学生调整期望,转变观念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调整就业期望,树立适应人才市场规律的就业观,定位自己的性格及职业兴趣,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及职业优势,树立行业认同感,改变就业趋利观念。专业院校要为学生提供就业形势的动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行业企业进行认知性实习,了解行业就业特点及人才职业发展过程,用积极的心态正确认识行业竞争及企业人才竞争。

(三)多方合作,建立有效的生涯教育

单纯依靠学校很难提高高职学生职业忠诚度的问题,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要依靠多方合作。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初,专业就应该开展职业忠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忠诚。发挥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的协调作用,让学生在入岗之前充分熟悉旅游企业的文化及岗位工作要求,在实习实践期间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创设职业氛围,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四)人本管理,建立人才互聘制度

企业应将“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贯彻到旅游人才管理中,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不以人才为重,人才自然外流。旅游企业应将培训与市场需求、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留住人才。通过制定员工职业规划、培训规划,使企业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地融为一体,给予员工完善的职业发展。旅游业的季节性明显。在淡季时人员流动大,在旺季时旅游企业不得不招聘临时人员,很多员工觉得自己是临时的,随时可能离职,缺乏工作热情。旅游企业要减少员工流动,提高员工忠诚度及工作质量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政策,与员工签订合同,建立旅游企业人才互聘(借)制度,允许人才的合理流动。在需要人才的时候有人才可用,在淡季的时候减轻企业负担,也让企业员工有归属感,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流动比较大的导游人员,可以推行旅行社导游管理网络化,在区域范围内建立旅行社导游人才资源库,合理、高效配置旅游人才资源。

(五)优化职业环境,延长职业寿命

当某种职业为个体带来的社会尊重及福利较高时,职业忠诚度就比较容易形成,因此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应从优化职业环境入手。旅游企业提升福利薪资,尤其是一线服务岗位人才的待遇。社会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应提高服务业人才的社会地位保障,加大对服务行业的正面宣传,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服务业工作,营造尊重一线服务人员,尊重服务的良好社会风尚,提升服务业工作的职业形象。旅游企业建立民主机制,让员工参与到公司的管理,让企业的利益与员工收入相挂钩,在物质层面让员工将企业视为一个利益体,还要将其视为一个大家庭。传统观念认为,服务行业是“吃青春饭的”,服务业的员工年龄大了就得另谋高就。事实上在国外,年龄较大的服务人员被视为更有经验,服务意识更强,修养更好,更值得信赖。旅游企业应放宽年龄界限,改变传统用人机制,尽可能多的为旅游人才提供培训机会,做好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延长人才在旅游企业、在旅游行业中的职业寿命,稳定人才,降低旅游行业的人才流失率,提高人才职业忠诚度。

作者:张岚 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反映。毕业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具有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认真把握毕业设计现状,不断提升自身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对策

毕业设计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有利于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毕业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具有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高职教育扩招持续加大,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毕业设计在质量上存在很大问题,如选题脱离实际、缺乏原创性、毕业设计的答辩流于形式等。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现状,进而找出导致这一不良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的举措。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及时步。能否科学合理的选好题,就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能否得到保障。而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中,选题不合理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及时,选题没有针对性,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有限,在选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避繁就近,即繁难题目选择主动放弃,就近于参考书和网上能找到相关资料,如:《某酒店管理机制模式研究》就缺乏专业针对性。第二,所选题目范围把握不够,不是太小就是过于宽泛,太小则无法体现专业所学,过于宽泛则研究主题难以确定,这都将会对毕业设计造成阻碍。如:《某市的旅游研究》《某省旅游旅游开发的对策》等;第三,立意创新不足,容易落入陈俗旧道。由于学生在选题时参考的资料都是确定的内容,选择《某旅游景区问题分析》等旧题目时,只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没有新的观点和论据提出。

(二)缺乏良好的设计指导

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已经在某旅行社或者酒店进行岗前实习或培训,这给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具体表现为:及时,指导老师和学生就毕业设计进行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很少,以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老师大多情况下是通过电话、微信等移动通信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无形中指导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第二,学生被动应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理,指导老师不联系,学生就不问,导致毕业设计的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第三,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师长期在校研究理论而疏于实践,导致学生在相关实际工作岗位碰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三)毕业设计进度的监控有待提升

根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如切合旅游管理专业进行选题、下发任务书、书写开题报告、列提纲、完成初稿、检查、校改、定稿以及答辩等。不过,因为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学生岗前实习、培训的时间相冲突,导致学生难以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同时,企业目前对学生是否已经完成毕业设计或者完成的质量如何等问题关心不够,无法发挥监管作用。另外,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不了解,学生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老师沟通相对缺乏,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和认识发生偏差,进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四)形式主义的毕业设计考评

毕业设计的一步是答辩和成绩考评,主要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情况。考评实际存在的问题可能远比想象的要多,如毕业设计流程缺失、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和指导不到位等。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毕业实习存在关联。一方面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需要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和毕业设计任务的双重压力下,不能有效完成,导致毕业设计的考评容易走过场。,答辩过程中,老师在较短的时间里面无法针对论文中的细节把握,只能抓要点而疏于毕业设计考评质量的把关。这不仅影响了毕业设计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得不到端正。

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一)恰当选题

恰当选题是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及时步。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选题: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毕业设计的理论保障,所以学生应当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经验或者相应案例进行讲解,充分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如:《浅论如何加强我国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教师和学生应该都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发现教学的素材,从酒店管理工作中积累毕业设计的素材,比如:《酒店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星级酒店宴会筹办问题分析》;,就如何选题,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选题环节,采用发现教学法提问导游行业的发展如何?一方面在设定问题情境的同时,又提出了选题的内容,另一方面利用问题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掌握毕业设计选题的关键,选择《我国导游业高离职率原因分析及相关对策》这个题目。

(二)实行双导师双向指导

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老师由于自身实践经验的缺失,学生无法有效控制毕业设计的进程,导致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难以进行。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建立新型的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重指导。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理论知识部分,而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一来,既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又增加了实践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双师指导制度以后,两位导师应该始终参与到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双师制度的作用,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双重指导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建立校企多维监督制度

为了有效解决学生由于实习原因导致毕业设计监督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建立校企多维监督制度显得非常有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及时,形成制度,明确责任。企业应该就毕业设计考核问题给予学校一定协助,特别要强调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考核次数的考评。第二,应用网络科技,建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学生不同时期在网上对自我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汇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动态管理模式,积极构建新型师生交流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联系。第三,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相应制度,以降低抄袭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营造积极、公正、创新的毕业设计制作氛围。

(四)建立校企考评体系

企业以往对毕业生是否已经完成毕业设计并不关心,或者对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是否也不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不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同时为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阻力。学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严加要求,以提高毕业设计整体质量。首先,在毕业设计内容的评价方面,应当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评价,但是也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这又这样才能体现出毕业设计的实际意义。其次,在毕业设计考评的方式方面,不仅要重视流程的完整性,而且还要确保流程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严禁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加强工作的落实,从而真正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提高。

三、总结

毕业设计的完成对学生自身旅游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提升的一种体现。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对其日后工作影响较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需要将平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综合,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论文提出的实际问题,重视毕业设计的作用,努力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保障高校学术力量的提升,加大对旅游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作者:王春丽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

摘要:毕业设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在学校一次综合性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能力的实用性与岗位针对性,改进毕业设计内容与方法,使毕业生既具有适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技能。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思考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阶段,也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毕业设计是教育管理部门考查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毕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最终目的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是否扎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薄弱、无法满足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问题,其原因是很多高职院校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思考,以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及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撰写理论性论文,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是理论研究型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是确保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并不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否则便脱离了高职教育本身的办学宗旨。第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应该结合实际岗位情况,贴近旅游管理工作。但是,大多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很难深入企业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或者参与企业实习的时间过短,学生不能把握关键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论文与实践应用联系不密切。第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脱离其他教学环节。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容易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毕业设计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与其他教学环节在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脱节,进一步降低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效果。第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和诚实守信的态度。由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熟练掌握论文撰写技巧,有时毕业论文的要求超越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造成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大量抄袭其他学术论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这些问题都有悖于毕业论文撰写的初衷,长此以往形成了不良的学习风气。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若干建议

(一)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要求布置毕业设计任务

教师在组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就业的实际岗位布置毕业设计任务,包括旅行社导游岗位、酒店管理岗位等。例如,教师可以将“XX旅行社云南7日游综合服务设计”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任务书中要包含旅客出发的不同地点、旅客人员构成、旅行途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和法律依据,学生以实际工作人员的身份,设计云南7日旅游线路,针对联络、景点、导游等具体工作事宜制定详细服务方案,按照旅游管理部门的规范和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旅行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安排旅客入住酒店服务工作中,同样要求学生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设计服务方案,预先模拟旅客入住酒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由于以上毕业设计的学习任务明确,贴近就业实际,要求具体到位,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气氛,提高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有效解决毕业设计与旅游管理工作脱节的问题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毕业设计要以仿真模式开展,除了服务对象是虚拟存在的,其他环节的学习任务必须以真实工作情境进行。例如,在以提供旅游服务的毕业设计中,关于旅客搭乘航班班次、酒店名称、房型价格、景点消费、游览时间、餐饮服务、旅游车辆保障、出发及到达时间等,都要求真实具体。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查询真实有效的资料作为依据和支撑,结合实际工作制定旅游合同、线路安排、接待计划、费用开支等相关文档和表格,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完成一次旅游带团工作。由此,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实践操作的能力,防止毕业设计与旅游管理工作脱节等问题的出现。

(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毕业设计与实习一体化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作为高职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应该加强与学生顶岗实习的结合。为了确保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当地旅行社、酒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后,可以投入到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选择具有国际标准的企业,侧重于对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培养,聘请企业高级专业人才作为实习讲师,指导学生的实训工作。由此,学生可以接受理念先进的实际工作指导,以及科学严谨的职业工作训练,进一步提高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毕业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为了能够使毕业设计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学生实习企业共同制定毕业设计方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以保障毕业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资料收集、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论文撰写,能够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积极实行校企合作的“双指导”教师制度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也是职业技能训练,更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只将其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部分,而是要坚持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明确毕业设计的功能,采取校企合作的“双指导”教师制度,使每个学生同时拥有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较多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校外导师的旅游管理相关工作经验较多,校内外导师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五)改革毕业设计答辩方式,构建科学考核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采取毕业答辩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考核,聘请实习基地的校外导师作为答辩评委。毕业答辩不但是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毕业答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毕业答辩作为学生展示自身能力水平的平台,学生可以尽情阐述自己设计的旅游服务内容,回答评委们提出的与实际岗位工作相关的各种问题,按照校外评委的要求完成现场实践操作。评委们在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深入拓展知识层面。由于校外评为具有丰富的旅游工作经验,能够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实践操作情境,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职业精神,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路径提出若干思考建议,包括毕业设计选题要贴近实际工作、内容设计真实合理、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度、改革毕业答辩方式等,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创新意识。同时,毕业设计的改革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顺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作者:王春丽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旅游,产生了一批在线旅游企业(OTA),如携程、去哪儿、途牛、同程、驴妈妈等,资本市场对于在线旅游企业的投资热情高涨,足以反映出在线旅游企业作为服务类电商在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在线旅游企业的异军突起对传统旅行社的冲击不小,传统旅行社也积极寻求互联网时代下的竞争优势。总之,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然而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相比之下,为旅游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高等旅游院校对旅游人才市场供需变化反应迟钝,使原本就滞后于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更加跟不上旅游市场发展的步伐。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在旅游人才市场竞争力很低,甚至不如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生,基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旅游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突出,本文试图从旅游企业需求的角度去探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二、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分析

本文探讨的旅游企业主要是指传统旅行社以及在线旅游企业,通过对传统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近几年的招聘信息检索出他们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类别和要求。检索后发现,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初中级岗位主要是旅游销售顾问、导游、领队、和计调。目前旅游人才市场上,需求量较大的就是旅游销售顾问,招聘要求比较集中在熟悉旅游线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上;导游需求更多集中在外语导游,尤其是有小语种优势的导游;随着我国出境游的高速增长,领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时,在私人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我国自驾游市场增长迅速,招聘户外自驾领队的旅游企业也逐渐增多。随着人们出游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大众团队游、半自助游、自助游、定制游等对计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出的旅游产品需要更加贴合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从旅游企业的招聘信息里不难发现,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整体上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加,同时,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如何通过在校四年的学习培养自己在旅游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呢?

三、从旅游企业需求的角度定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从旅游企业需求的角度厘清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内涵

1、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990年,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在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概念,被理论界公认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价值珍贵性、异质性、不可模仿、难以替代等的标准时,它们才成为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2、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内涵

笔者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学生在旅游人才市场的持续竞争优势,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符合价值珍贵性、异质性、不可模仿、难以替代等标准。换言之,所谓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指经过四年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是旅游企业需要的,而其他竞争者所不具备的,且竞争者在短时间内不可速成,必须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才能获得。旅游企业的岗位很多,不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有较大差别,因此探求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旅游企业的不同岗位需求出发,寻求与岗位匹配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二)从旅游企业的需求角度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由上文的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分析可知,旅游企业需求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初中级岗位主要是旅游销售顾问、导游、领队和计调。针对不同的岗位寻求与岗位匹配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1、旅游销售顾问

通过百度搜索旅游销售顾问招聘,对近期的招聘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旅游销售顾问的知识储备要求主要是熟悉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能力要求主要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全国、全世界的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做到心中有数,如数家珍,包括对旅游资源形成的成因也一清二楚,这样的知识储备量是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不可速成。因此,它可以构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旅游销售顾问对于旅游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将旅游产品销售出去,完成交易,而成功的销售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任何企业的销售岗位都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这不是旅游企业销售顾问特有的要求。单就良好的沟通能力而言,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就可以替代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不能单独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核心竞争力,它必须与熟悉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应聘旅游销售顾问的核心竞争力。

2、导游

在我国从事导游工作必须具备导游证,持证上岗。考取导游证需要旅游专业知识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这就构成了竞争壁垒。因此,导游证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应聘导游岗位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但经过调查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考取导游证的比例大大低于中职和高职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原因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对从事导游工作的意愿比较低,而且没有认识到导游岗位的重要性,它是旅游企业的基础岗位,很多旅游企业的中高级岗位必须有导游岗位工作的经验积累才能胜任,如领队,旅游产品设计师(计调)等。涉外导游是导游的一种,它除了要求考取导游证之外,还必须至少精通一门外语。精通一门外语,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具备的能力,但精通一门外语不能单独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可以被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替代,它必须与导游证一起构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应聘涉外导游岗位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3、领队和计调

领队岗位与导游岗位一样,都需要持证上岗。领队证需要在导游岗位上工作两年后才能报名考取。因此,领队岗位不是旅游管理专业刚毕业的学生可以申请的岗位,在申请领队岗位之前必须先具备应聘导游岗位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领队是带领游客出境旅游,这就要求领队至少精通一门外语。计调的核心工作是旅游产品的设计,这是需要创意的工作,除了需要具备旅游销售顾问、导游、领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外,还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因此,计调岗位属于旅游企业的中级岗位,旅游企业的计调人员基本都是从旅游销售顾问、导游、领队等一线基础岗位成长起来的。那么计调岗位也不是旅游管理专业刚毕业的学生可以申请的岗位。现实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多地想申请领队或计调岗位,但他们达不到这些岗位的任职要求,又不愿从基础岗位如旅游销售顾问、导游慢慢积累成长,结果就是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一毕业就被迫转到其他行业就业。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校学习四年的努力方向是熟悉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获取导游证书、至少精通一门外语。只有真正具备以上知识和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旅游人才市场才拥有核心竞争力。

作者:陈有利 单位:武汉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经济研究所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为研究

目前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出现了供需错配的局面。对安徽省数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实证调查以明确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发现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内就业的情况有所改善,行业内就业的是酒店业,就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在薪酬回报上,无论是否从事旅游业,大多数毕业生收入一般,但在其他行业得到高薪的情况更多一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其生源地类型、性别、独子情况、婚姻状态等属性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引言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呈现了“供需错配”的局面,出现了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特长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的结构性问题,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亦如此。近年来,我国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每年多达13万就业缺口。与此同时,旅游人才的培养规模和培养能力不断发展。但现实情况却是,人才需求和供给的双重增长并未带来旅游专业人才的供需平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意愿低、流失率大,供需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

鉴于此,本文拟对安徽省数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意愿及就业情况调查,针对其就业行为、就业路径等展开调研,明确安徽省高职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一、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行为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结合安徽省旅游行业发展特征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在专家意见和学生访谈的基础上,课题组设计了就业意愿与就业倾向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调查项目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情况、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等。就业情况主要调查了被试者是否从事过旅游业,目前是否正在从事旅游业,从事过的非旅游行业,从事过的旅游工作类型,目前的工作地、岗位和薪资水平等。对这一部分调研结果的研究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二)调查实施

课题组于2016年3月至6月期间,对安徽省数所高职院校发放了问卷,所涉及的专业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涉外旅游等。主要通过联系该校教师,以QQ、邮箱等方式对往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共回收问卷308份,其中有效问卷270份,有效率达87.7%。

调查显示,270名被试中,88名为男性,182名榕性,女性占比67.4%,符合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女生多男生少”的基本特征。被试者进入大学的时间从2003年至2013年不等,也就是说毕业时间从1年到11年不等。其中人数占比较大的是2009-2012年间入校的毕业生,占到了全部被试的80.4%。

二、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行为分析

(一)就业行业的选择

根据调研结果发现,270名被试中,目前仍然从事旅游业的有93人,行业内稳定率为34.3%。目前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55人,流失率为57.4%;继续在高校进行深造的有7人;明确表示目前无业的有15人,其中有8人从旅游行业离职后未再就业。

学者王旭丽曾发现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三年后仍稳定在行业内就业的比例为17%。为了衡量毕业生三年内行业内稳定率,在SPSS中选择入学年份在2011年以前的个案,共有225人,仍然从事旅游业的有74人,可知旅游专业毕业生三年内行业内稳定率为32.9%,这一数据远高于之前学者的研究。

1.首次择业

270名被试中,明确表示除顶岗实习外,从未从事过旅游行业的有60人,剩余的210人都从事过一种或多种旅游工作,行业内首次择业率达到了77.8%。

2.从事过的旅游工作

此次调查将旅游工作类型分为五类:酒店、餐饮企业、景区、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根据问卷统计出,210名被试选择从事过的旅游工作机会有314次之多,其中酒店被选择139次,餐饮和旅行社均被选择过66次,也就是说在210名从事过旅游业的毕业生中,66.2%从事过酒店行业,31.4%从事过餐饮或旅行社;有26个人在景区工作过,入职人数最少的是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只有17人从事过此类工作。

以上的旅游工作类型反映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时被选择概率较大的是酒店业,分析原因可能与各大院校安排的酒店顶岗实习经历有关(所调查的院校中只有一所没有安排酒店顶岗实习),而且酒店行业的从业门槛相对较低,从业资格证书并不强制要求,而景区或旅行社一般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是较新型的就业岗位,是旅游行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做出的相应变化,对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毕业生对于新型岗位的了解程度和职业能力相对有些欠缺,因此从业人数相对较少。

3.从事过的非旅游行业

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得到毕业生从事的非旅游业情况: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非旅游行业门类众多,从事较多的行业为商品、金融、保险、房产等的销售工作,人事、财务等商务服务工作也较为常见。通过对毕业生的访谈,发现商贸销售等工作一般被认为是具有挑战和薪酬丰厚的,而商务服务工作则被认为是稳定、体面且较为轻松的。

目前有155人不从事旅游工作,且从未从事过旅游行业的被试有60人,也就是95人在旅游行业工作后,又流失到了其他行业。通过对问卷的梳理,也发现了从其他行业回归旅游行业的案例,只是相对来说比较少,只有9人从其他行业又回到了旅游行业,其中5人以前从事商贸销售,另外4人分别从事制造业、商务服务、教育和文化等;从其他行业回归旅游行业时,3人选择酒店,6人回到了旅行社。

(二)工作区域的选择

1.目前的工作区域

通过对237份明确填写工作区域的问卷的整理,可以发现毕业生的工作区域无论省内、省外分布都极不均衡。其中,在安徽省内工作的156人中,有超过60%选择在合肥工作,而在省外工作的81人中,在江浙沪地区工作的合计占比77.8%。

安徽合肥、江K、浙江、上海成为毕业生就业地区的。究其原因,除了这些省市的经济水平、开放程度较高外,毕业生对这些省市不陌生、不排斥、空间及心理距离较近也是有关系的。

2.从事旅游业的工作区域

在SPSS中选择目前从事旅游业的个案,人数达93人,分析其工作区域,发现从事旅游业的人数排前三的省份是安徽、江苏、浙江。在合肥工作的毕业生一共有94人,其中有38人从事旅游业,占比达40.4%。安徽省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如黄山、芜湖等,毕业生从事旅游业的情况并不乐观。

(三)薪酬回报情况

本研究采取被试选择收入级别的方式调查了薪酬情况。剔除未明确选择工资收入级别的样本,剩余样本量为249,以此考察全体被试的收入情况;分别选择目前从事旅游业和非旅游业的个案,以考察各自的收入情况并进行对比(表中简称“旅游”、“非旅游”),经过数据整理可得表1。

对比结果可从各收入级别的人数占比上得出。在旅游业的被试中,月收入在3500元以下和3501-5000元的占43.9%和33%,而在非旅游业的被试中,这一占比下降到35.5%和29.6%,由此可知收入较一般的毕业生在旅游业中占比更多;而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从事旅游业的被试中,分不同级别按收入由低到高分别占比为18.7%、3.3%和1%,而在非旅游业中,这一占比上升为23%、7.9%和3.9%。可见在其他行业得到高薪的情况更多一点。这一结果是最直观的对人数占比大小的反映,并没有综合考虑毕业生的工作区域与工作性质,因此有必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明确。

三、就业情况与毕业生生源地的相关性分析

有学者研究发现不同生源地的毕业生对于就业的焦虑程度是不同的,生源地和就业意向区域开放程度越高,学生越有可能在旅游行业就业,但也有学者认为地域来源与就业倾向间关联性不强。本研究将生源地类型划分为城市、县城、镇区和乡村,将就业情况分为在旅游业就业、在其他行业就业、继续深造和无业,以考察就业情况与生源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将就业情况作为因变量、生源地类型作为因素变量,运用SPSS18.0进行多分变量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模型拟合信息中Sig值为0.543>0.01,方程无效,说明生源地类型与就业情况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对安徽省数所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行为调查,结果发现:

1.毕业生行业内首次择业率达77.8%,全体被试的行业内稳定率为34.3%,三年内行业内稳定率为32.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以前学者的研究结果,由此说明旅游专业学生行业流失的情况有所改善。

2.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时选择概率较大的是酒店业,其次是餐饮和旅行社,景区及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入职人数较少。毕业生在其他行业工作的,多从事商品、金融、保险、房产、培训机构等的销售工作。

3.毕业生的工作区域无论省内、省外分布都极不均衡。无论是否从事旅游业,安徽合肥、江苏、浙江、上海都成为毕业生就业地区的。在薪酬回报上,无论是否从事旅游业,大多数毕业生收入一般,但在其他行业得到高薪的情况更多一点。

4.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其生源地类型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与其毕业生生源地之间的关系,对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在本文的论述范围内,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

(作者单位:1.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2.安徽大学商学院)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现状及对策

[摘 要]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各类旅游企业一线操作岗位与基层管理岗位的主要从业人员,旅游业高速发展与人才就业率低、流失率高的矛盾制约着行业与旅游教育的发展。由于传统观念因素的影响、人才综合素质的限制、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原因,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经过旅游企业实习工作以后近半数学生选择非旅游行业就业,行业流失率偏高。通过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学生调整期望,转变观念;多方合作,建立有效的生涯教育;人本管理,建立人才互聘制度;优化职业环境,延长职业寿命等途径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

[关键词] 旅游管理;职业忠诚度;高职毕业生

“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未来十年,中国旅游产业将成为拉动全球旅游产业的引擎。高职旅游教育在为旅游业输送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各类旅游企业一线操作岗位与基层管理岗位的主要从业人员,拥有大量的市场需求。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旅游业高速发展与人才就业率低、流失率高的矛盾制约着行业与旅游教育的发展。关于旅游业员工忠诚度的问题相关研究较多,但具体到高职旅游专业层次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忠诚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心理需求,把握其心理状态,提高其忠诚度,为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相应的建议。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调查现状

(一)调查结果

在进行《辽宁高职服务类专业创业型实习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研究中,笔者对80位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及40位实习一年的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40位实习生中,接近80%的学生考虑实习结束之后跳槽,55%的学生考虑离开旅游行业,进入其他行业就业。80位毕业生中仍然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仅占40%,其中认为旅游行业很适合自己,并且有信心有能力做好的仅有11人,毕业时间全部在四年以上,所处岗位基本属于基层管理者,其中有7人工作企业为旅游景区,3人来自旅行社,酒店岗位的仅有1人;接近5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不适合现在的行业,希望有换工作的机会,有接近90%的人有过跳槽经历,60%的人跳槽两次。120位调查对象普遍认为旅游行业流动性大非常正常,选择行业企业更看重工作回报预期实现及岗位发展前景(调查问卷的部分统计结果)。

(二)现状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经过旅游企业实习工作以后近半数学生选择非旅游行业就业,行业流失率偏高。高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工作职务越高,对工作的认同感越强,刚上岗的实习生对工作的认同感较低。旅游行业中景区的忠诚度较高,其次是旅行社,酒店行业的人才职业忠诚度低。由于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基层一线员工流动性很高,部分旅游企业习惯于从行业内部其他企业挖掘成熟的、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另外旅游企业的人才也把跳槽到其他同行业企业中当做一种晋升途径。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忠诚度影响因素

(一)传统观念因素的影响

高职旅游管理R档难生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不会把服务行业作为就业的,在学生的心中,把一线服务岗位当作“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在这种就业观念的影响下,很多高职毕业旅游管理的学生往往不能认同自己的工作,将旅游企业作为的选择,对于有不同工作性质、工作方式的岗位,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跳槽。

(二)人才综合素质的限制

服务业一线岗位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企业迫切需要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高职毕业生通常只具有单项的服务技能,缺乏管理能力及服务意识。旅游企业一线岗位从业门槛相对较低,从业人员往往不需要很高的学历即可就业,这就直接决定了较低的工资水平,不能在物质上满足人才。满足人才生存、安全等物质方面的主要渠道就是福利待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缺乏专业技能强和高执行力的人才,但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良好前瞻性及自我管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很少,当高职学生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在升职空间有限或遇到企业内人才激烈的竞争时,学生选择规避竞争失败的捷径就是换岗位或换企业。

(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

在人才招聘时,旅游企业倾向于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一些高素质但缺少经验的高职毕业生在招聘中被企业拒之门外或不被重用,直接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工作热情及潜力发展。在员工的任用方面企业更愿意挖人才而不是培养人才;重视员工的个人能力而忽视员工的团队意识;更重视员工的专业培养而忽视员工的综合素质塑造,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人才的发展,影响人才资源开发的效果和质量,最终影响员工对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忠诚度。

三、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的途径

(一)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职业综合素质包括职业能力素质、职业发展素质及职业思想素质,是保障旅游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获得就业岗位,在岗位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重要保障。包括对客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支撑自身职业可持续发展等能力。服务类专业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要职业化、岗位化,将职业教育与专业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形成“准职业化”,增强学生的职业选择力和规划力。加强学生的职业化综合素质培养,树立职业意识,对职业发展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对在职业发展中将会遇到的困难有良好的心理预期,让自身发展与职业、行业协调发展。

(二)引导学生调整期望,转变观念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调整就业期望,树立适应人才市场规律的就业观,定位自己的性格及职业兴趣,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及职业优势,树立行业认同感,改变就业趋利观念。专业院校要为学生提供就业形势的动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行业企业进行认知性实习,了解行业就业特点及人才职业发展过程,用积极的心态正确认识行业竞争及企业人才竞争。

(三)多方合作,建立有效的生涯教育

单纯依靠学校很难提高高职学生职业忠诚度的问题,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要依靠多方合作。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初,专业就应该开展职业忠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忠诚。发挥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的协调作用,让学生在入岗之前充分熟悉旅游企业的文化及岗位工作要求,在实习实践期间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创设职业氛围,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四)人本管理,建立人才互聘制度

企业应将“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贯彻到旅游人才管理中,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不以人才为重,人才自然外流。旅游企业应将培训与市场需求、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留住人才。通过制定员工职业规划、培训规划,使企业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地融为一体,给予员工完善的职业发展。

旅游业的季节性明显。在淡季时人员流动大,在旺季时旅游企业不得不招聘临时人员,很多员工觉得自己是临时的,随时可能离职,缺乏工作热情。旅游企业要减少员工流动,提高员工忠诚度及工作质量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政策,与员工签订合同,建立旅游企业人才互聘(借)制度,允许人才的合理流动。在需要人才的时候有人才可用,在淡季的时候减轻企业负担,也让企业员工有归属感,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流动比较大的导游人员,可以推行旅行社导游管理网络化,在区域范围内建立旅行社в稳瞬抛试纯猓合理、高效配置旅游人才资源。

(五)优化职业环境,延长职业寿命

当某种职业为个体带来的社会尊重及福利较高时,职业忠诚度就比较容易形成,因此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应从优化职业环境入手。旅游企业提升福利薪资,尤其是一线服务岗位人才的待遇。社会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应提高服务业人才的社会地位保障,加大对服务行业的正面宣传,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服务业工作,营造尊重一线服务人员,尊重服务的良好社会风尚,提升服务业工作的职业形象。旅游企业建立民主机制,让员工参与到公司的管理,让企业的利益与员工收入相挂钩,在物质层面让员工将企业视为一个利益体,还要将其视为一个大家庭。

传统观念认为,服务行业是“吃青春饭的”,服务业的员工年龄大了就得另谋高就。事实上在国外,年龄较大的服务人员被视为更有经验,服务意识更强,修养更好,更值得信赖。旅游企业应放宽年龄界限,改变传统用人机制,尽可能多的为旅游人才提供培训机会,做好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延长人才在旅游企业、在旅游行业中的职业寿命,稳定人才,降低旅游行业的人才流失率,提高人才职业忠诚度。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及对策研究

伴随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跨职业,并具备不断适应岗位变化甚至转岗的能力。作为与之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综合能力。本文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2011―2015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根据其从事工作存在的跨岗位、跨职业现象,提出了以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改革对策。

前言

伴随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和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要求劳动者具备跨岗位、跨职业,并能不断适应岗位变化甚至转岗的能力。与此相适应,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目前职业综合能力的内涵在学界尚未统一认识,本文认为其内涵是指从事职业岗位的能力和跨职业、可迁移的关键能力。前者是作为劳动者从事具体的职业岗位应必备的基础能力,由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单项技能、专业复合技能等)通过社会实践转换而来。后者是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劳动者从事任何职业都不可缺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是伴随其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创业等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在劳动者职业生涯中往往起到关键性作用,也称职业关键能力、职业通用能力,由于综合职业能力能真正体现学生从业创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受到高度重视。因此,本文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就业分析,针对毕业学生面临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加剧,工作流动性较大,就业从事行业与专业不对口等现象,结合广州市旅游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提出以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的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对策。

一、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调查分析

2015年底,通过对我院旅游管理专业2011―2015届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问卷调查,了解近几年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发展状况,以便进行专业改革,使培养的学生能具备企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2011年以来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总数为478人。本次调查共发放了220份调查问卷,回收212份,回收率为96.36%。调查问卷共计问题22项,便于本文研究需要,选取了其中6项做数据分析。

(一)毕业生从事工作岗位性质与专业对口程度分析

关于2011―2015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中,专业对口的为42人,比例为19.81%;专业基本对口的为18人,比例为8.49%;与专业相关但不对口为46人,比例为21.7%;与专业不相关的为106人,比例为50%。结果表明,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很多毕业后并未能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

(二)毕业生从事工作具体岗位与行业相关程度分析

关于2010―2015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具体工作岗位与旅游相关的占问卷调查的32.04%,而从事其他岗位的占问卷调查的68.87%。

(三)毕业生在工作中运用职业能力的熟练程度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我院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对职业能力的运用是比较熟练的,如沟通与应变技能、旅游产品销售技能、组织协调与管理技能、现代办公设备使用技能、书面表达技能,但旅游产品设计策划技能、旅游英语听说技能等选项一般的比例达到42.45%、44.34%,显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毕业生在工作中认为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分析

此题为多项主观填空题,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根据在工作岗位中认为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为爱岗敬业能力198(93.4%)、社交礼仪167(78.77%)、团队合作能力146(68.87%)、自我学习能力113(53.3%)、岗位技能105(49.53%)、组织管理能力99(46.7%)、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92(43.4%)等。这和在对旅行社管理人员访谈中关于旅行社在招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时最注重沟通能力、技能水平、合作能力、实践经历、敬业精神等因素基本一致。

(五)毕业生对学校的各方面评价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学校各方面的评价情况,对学校设施普遍满意。但在专业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联系紧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

(六)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开展科技活动或竞赛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开展科技活动或竞赛普遍获得认可,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技能和提升综合素质等。

二、提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从2011―2015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工作岗位性质与专业对口程度、从事工作具体岗位与旅游行业相关程度等问题的分析,学生已大多数不再从事旅行社行业或者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面对现阶段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现状,结合专业偏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应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本位进行专业改革,包括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

(一)制以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优化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等基本内容。由行业、企业、学校和职业资格鉴定部门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针对旅游企业岗位群,分析其工作岗位的任务、工作过程,对工作岗位应具备的从业素质、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标准并进行论证,再依据论证结果设计出以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同时,把职业考证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制定体现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实现岗位群与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考证内容与职业资格内容对接。

(二)构建以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突出综合素质与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1)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企业所需人才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能力要素组成。(2)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进行职业综合能力分析,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并围绕专门能力进行课程的设置,确定课程设置的专门能力目标、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同时,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所需的职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等,并围绕这些素质开设相应的素质课程,融入基本素质、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拓展素质等基本模块,对应公共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模块。(3)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压缩理论课时,使职业能力培养和专门能力训练的学时根据专业特点不同,应占总学时的60%左右以上。

(三)制定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基本思想及做法的载体,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在课程标准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1)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考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对旅游企业岗位群进行岗位典型性工作任务分析,对应的岗位工作过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匹配,整理成课程的素质点、职业岗位能力点、职业核心能力点,形成学习性任务。(2)根据学习性任务设计成教学项目任务,将相关素质训练项目、专业能力项目和职业核心能力项目训练相集成,按工作过程加以排列,形成以工作过程为逻辑,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内容。

(四)构建适应职业综合能力为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基本途径,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技能,进而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1)以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指导,修订实践教学目标,整合实践教学内容。(2)构建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的实训(习)体系,突出课程实践环节,强化学生课堂内外动手能力,提升语言表达、形体塑造、应用写作、沟通交际、社交礼仪等能力。(3)注重校外企业实习,促进学生爱岗敬业、团队合作、职业理解、适应能力等方面提升。(4)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积极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情景式等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发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创新实践考核模式,构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参照职业资格考试方式和评价标准,突出实践能力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6)强化实践教学条件,参照旅游类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岗位能力需求,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强校内外实训(习)基地的建设。(7)开展系列讲座、科技活动、大赛等素质教育活动,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个性能力。(8)通过志愿者行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服务活动,提高实践与操作、表达与表现、创新与创业等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优化以教师能力为要求的“双师素质型”队伍结构

现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否取得成功,教师是关键环节。在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即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型”教师除了“双证型”,还应主持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和应用技术研究,更应具有较广的行业视野,较强的企业实践能力,较新的行业理念的教师。因此,要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流动通道策略,优化和提升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结构优化的“双师素质型”队伍。(1)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行业从业水平和科研社会服务能力,鼓励和引导教师“走出去”为企业和社区服务,增加企业从业经验和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2)大量“引进来”行业企业一线具有高技能水平的高级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也可以担任综合职业能力的校外指导和考核评价等。

(作者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探讨

[提要]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问题近年来一直比较突出。本文首先分析高流失率现状,然后分析高流失率背后的原因,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毕业生高流失率;应对措施

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4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3.38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远高于其他产业。旅游业已由最初的接待型“事业”蜕变为重要的经济产业,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本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迅速壮大和蓬勃发展带动了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特征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迅速发展。国家旅游局的《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高职高专等院校为1,068所,共招生11.08万人。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产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一直以来都呈现出高流失率的特征,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现状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实施30多年以来,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这些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学生并没有成为旅游行业的主力军。据调查结果显示,旅游高等教育学生毕业之后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仅仅占30%,甚至更少,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流失。相关统计显示,一般行业正常的人员流失在5%~10%左右,而旅游业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竟高达20%以上,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两年后,继续干旅游的大专生有80%,两年后流失率就高达20%,远超出了一个行业正常的流失率。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为例,据统计,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本专业就业率仅有20%~40%,5年后行业流失率竟达到90%~95%,即在5年后只有不到5%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仍留在旅游行业,这种现状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原因分析

受过旅游高等教育的旅游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的研究最早始于1999年,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集中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偏高或就业期望不符合现实要求等方面。随着产业的发展,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和对工作的诉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高流失率的背后除了就业期望偏高等原因外,还有其他诸多因素。

(一)社会认可度较低。旅游行业已由最初外事接待型事业转变成高度市场化的产业,最初令人羡慕的工作环境和职业认同已不复存在,较低的社会认可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对从事旅游工作的意愿,导致部分毕业生在毕业时根本没有考虑在行业内就业,毕业后在行业内就业的学生,工作时间不长也往往会转而选择其他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二)产业发展的成熟度。旅游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增长十分迅猛,但产业发展的成熟度还较差,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特点依然存在。产业发展的成熟度低、旅游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直接导致产业发展中各种负面事件层出不穷,如所谓的“导游宰客”行为、强迫购物行为、“零负”团费现象等问题都与旅游产业发展不成熟密切相关,这些也是产业发展成熟度低的具体表现。

(三)旅游工作缺乏吸引力。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无论是酒店还是旅行社,尤其是基层工作岗位,从业人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社会声望不高、薪资待遇低、培训机会少、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这些因素使旅游工作缺乏吸引力,使得旅游企业员工流动率大,人才流失严重。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主要涉及酒店管理和旅行社管理等相关课程,学校也以培养旅游企业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管理类的相关课程占了相当比例,这些课程对高职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效果并不明显。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往往有一定比例的实际操作课程和企业实习,但专业训练的专业性和技能性并不太强,也不能使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旅游企业除了需要旅游类专业人才外,也需要营销、财务、烹饪等其他专业人才,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旅游类毕业生在旅游企业工作中反而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应对建议

(一)改善行业工作环境。旅游行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吸纳的就业人数也越来越多。旅游企业工作环境不佳是导致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的主要原因,旅游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应致力于改善行业环境,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赢得应有的职业尊严并提供保障。学校、企业和社会也应帮助学生和毕业生培养和提升旅游服务工作的认同感,降低由于旅游行业自身特点所带来的毕业生期望与实际之间的巨大反差。同时,旅游企业也要使员工的工作强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环境。

(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旅游企业是典型的服务型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旅游企业所从事的多是一线的服务岗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流失率也与毕业生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选择标准有很大关系,结合旅游行业的工作特点,旅游专业毕业生一是应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稳固的专业思想;三是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和动手操作能力;四 是紧跟旅游市场发展的节奏四大基本职业素养,学校应重点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的职业定位对于学生来讲十分必要,毕业生要避免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的浮躁心态,提高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把自己定位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通过这些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使之摆正心态,消除盲目性,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是我们解决高流失率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科学设置专业课程。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的比重,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相对减少理论课教学时数,围绕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课程开发,综合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应用技能等因素,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学相关学科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旅游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使教学内容服务于实际工作所要解决的职业问题。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力度,在实施过程中具体可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把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起来,选择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旅游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平台,使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锻炼工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四)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决定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关键。旅游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努力为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积累及时线的实践经验,使教师定期由讲台回到企业中去挂职来不断丰富和改进教学内容,及时了解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状况和行业信息,实现教学与行业的连接。也可引进旅游企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资源壮大师资力量,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