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幼儿学前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下学前教育论文

一、培养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幼儿启蒙教育的开展

只有在启蒙阶段开始不断传承中华文化,才能够让孩子从小树立民族认同感,避免文化断层危机的出现。而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则要求学习者在区域环境中,在幼师的教育和引导下获得应取得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得到身心的发展。因此,通过教师对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不断营造多元素的教育环境,能够让孩子在合适的启蒙教育环境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有利于启蒙教育多种授课形式的建立

“人的大脑对于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属性反应则为感觉。”而知觉则是感觉器官产生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其中,视觉、听觉、触摸等感觉和知觉都是人们对日常事物所应有的反应。因此,通过幼师对于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让授课形式根据实际教育环境和教育目标总体情况相结合,采取有效多元的授课方式,则会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吸收教育理论知识和各项专业技巧,使幼儿园的环境更有生机,使幼儿的启蒙教育生活也更有活力,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程

有关研究表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社会化的起步阶段,需要通过一定的环境和引导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状态,要在区域环境中与相仿年龄的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学习,激发自身的学习挖掘潜能,以学习理解、关心、认识他人和自我的目的,摆脱自我中心和自我局域,在集体中获得自我价值和地位,为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打下基础。

(四)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为幼儿园输送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兼备的幼儿教师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培养目标,随着社会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深入认识和幼儿启蒙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幼儿园资质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因此,加强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不仅是时代的需求,更是促进幼儿师范行业整体教育水平提升的推动力。

二、培养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主要创设内容

(一)创设幼儿园区域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创设也就是教学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学建筑环境、室内外环境场所、孩子休息室、食堂以及各项教育教学设施等。环境是幼儿进行自主活动的主要场所,应在创设时注重以孩子喜爱和有利的装饰体验方式。

(二)创设幼儿园区域的精神环境教育过程中不能将文化教育局限在具体物质媒介,不能仅以物质环境为主,而是要眼神到精神环境层面,有效利用物质环境的同时,活化其物质形态,营造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良好学习氛围。

(三)创设幼儿园区域的游戏环境

寓教于乐是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方式方法,对于幼儿园启蒙阶段来说,游戏环境占有一定的重要比例,游戏对于幼儿的智力、体能等因素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重视区域环境和游戏对于幼儿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就要求我们在创设教育环境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意义的重要性,明确游戏不仅是幼儿与环境、同伴进行互相影响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游戏行为得以拓展的重要因素,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启蒙教育开展的重要方法之一,积极创设室内外游戏环境。

三、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环境设计理念学习,提高学生的创设主动性

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强调学生自身的潜能发挥,针对不同孩子的兴趣和个性进行教导和交流,让孩子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不能让传统的、固定的幼儿园环境束缚孩子的发展,也不能让注重表面缺乏实际的幼儿园环境掩盖了幼儿启蒙教育的宗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各科课程的学习中,了解掌握区域环境对于幼儿启蒙教育中身心发展的推进作用和重要影响,深入了解掌握幼儿园环境设计理念的意义,提高自身对于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意识,增强自身对于环境创设目标内容和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性。

(二)加强幼儿教育理论传授,提高学生的创设专业性

高校要在对学前教育学生传授幼儿教育理论同时,深入向学生讲解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对于创设的要求和方式方法等进行规范系统的传授,包括对于幼儿园区域生活区、教育语言区、教育角色区、教育科学区、教育构建区等方面。其中,重点要学习区域中的墙面设计制作以及游戏区创设两方面,通过对这两方面相应的教学课程,让学生进行技能实训训练,在能够独立提出创设构想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区域创设,以此增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具有独立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

(三)构建学校多元化平台,提高学生的创设参与性

1、以学校为主体。

开展各项评比、展览、大赛等活动平台,讲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将学生的区域环境创设作品进行评比,通过评比将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等的作品进行作品展示以及嘉奖,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及时对自己的创设进行完善和更新,增强学生自身荣誉感的同时提高其参与性。

2、以班级为主体。

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及时建立自己班级QQ群或者班级微信群组,通过群组及时与幼儿园区域创设方面相关的信息,让学生们能够在集体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互助,确保及时时间进行资源共享。

3、以网络为主体。

学院的网络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要将此项任务目标放在重要的日程之上,以提高学生对创设能力的认识,将课程教学中的先优典型事例、学生的创设思路、学生的创新创设作品在学校专网进行网络宣传展示。不仅让学生更让社会各界都能在学校网站上看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设成果,提高学生学习以及步入社会后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社会实践项目建设,提高学生的创设操作性

积极创建教学活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契机。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到创建协作关系或与学校构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幼儿园进行参观、实习,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幼儿园环境有真实深入的了解,在实习学习过程中,通过听课以及观察树立效仿的对象,及时找到自身的差距并进行自我完善提高,取得好的成绩;对于幼儿园的环境进行自我见解和分析,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环境创设,通过参观、学习、模仿、实习以及创设过程,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回校后,对自己所取得的经验以及对所参观学习地点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提出自己的具有针对性的设想,老师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和帮助,并将学生的创设设想和作品用于实践基地的环境建设。让学生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学生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作者:徐静丽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农村幼儿学前教育论文

1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1.1隔代教育普遍存在

我国城市化建设程度的不断提高,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人员到城市谋求发展,这就引出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的产生,幼儿的家庭教育被无形的忽略,隔代教育这一问题普遍存在。这显然难以满足新时期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预期要求,幼儿的教育问题得不到应用的重视,导致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偏低,且这一现状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观。

1.2地方政府重视不够,经费不足

由于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学前教育经费财政性投入较少。往往以学前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为由,没有很好地履行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和管理责任,也没有把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而更多地是把幼儿园推向市场。在大多数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更为简陋,没有流水洗手设备,没有保温桶等饮水设备,没有达到一人一巾一杯等最基本的办园条件,更不必奢谈有足够的教玩具和图书,有的园舍甚至还是危房。《指南》提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由于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差,根本没有资金购买图书,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就无从谈起,因此幼儿的语言能力普遍较差,有的中班幼儿都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书面语言贫乏。城里孩子能拥有精美的故事绘本、各式各样的益智玩具,可在农村,有的孩子连一本普通的幼儿读物都没有。

1.3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一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普遍偏低,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与需求不相吻合,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二是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不高,难以吸引教师人员前来任教并长期执教;三是大多数农村学前教育单位管理不够规范,教师的培训、职称晋级、教师权利保障等机制尚不完善。由此导致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存在教师严重流向城市的现象。

2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对策

2.1提高认识,抓好农村学前教育奠基工程,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聚焦在学前教育上,开始关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强调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首先要从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角度提高对农村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认清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紧迫性。

2.2改革办园机制,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当落后,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现状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应拓宽办学思路,改革办园方式,通过吸收社会资金和企业单位支持的方式形成地方政府与社会资金协作的办学方式,以兴办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通过乡镇独立办园、各村设计分园或者联合办园的模式,配备专职的巡回指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完善县、镇、村相辅相成的一体化办园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集体自主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增加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

2.3改善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办学单位资金的投入,造就一支具有高尚个人品德、教师素质优良、组织结构合理、热爱儿童的幼儿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教师资源急缺、教师年龄偏长、教师专业不对口、教师资源流失、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所存在的制约性问题,设立适合各地方教育发展的优惠性和支持性政策,以稳定和壮大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是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对策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人员的专业技能,努力办好师范学院与农村学前教育单位定点培训与实习结合工作,让教师人员走入农村、深入了解农村教学现状,树立其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奉献的崇高理念,建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二是依法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完善编制管理问题,承认并明确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身份,确保其享受国家的公平待遇。三是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水平,并为其职称晋级和升迁提供优异的外部条件,以此来激励其教学的积极性。地方政府部门设立“阳光工资”等相关性政策为农村教师提供相适应的福利待遇。四是优化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其教学提供投入教学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并为其提供各种信息技术支持,使其能及时时间接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以避免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被孤立化和边缘化。

3结语

总之,要明确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方向,重新树立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福利待遇作为保障,政策性提升农村教师的优越感和荣誉感,才能将农村学前教育推向更高的发展道路。

作者:要丽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双溪小学附属幼儿园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农村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概述

1、幼儿园的设立和创建要适应

我国的环境陶行知先生生活的年代,人们普遍没有教育观念,幼儿园数量非常有限,尤其在大都市中,有些幼儿园带上了贵族的光环,不是教育的摇篮,而是用来彰显身世背景,这也导致幼儿园中的孩子“害了三大病”:富贵病、花钱病、外国病。有些名声显赫的富太太忙着吃喝玩乐而无暇照顾孩子,幼儿园也逐渐沦为这些太太们的托儿所,这种“畸形”的幼儿园助长的只是相互攀比的风气,对社会毫无贡献可言。陶行知先生看到了这些幼儿园的实质,因而他希望能够创办农村幼儿园,为广大劳动者和农民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不但能够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同时也能够使劳动者获得更长的劳动时间与更高的劳动效率,创造社会价值。陶行知先生还总结出幼儿园省钱的几个办法:“打破外国偶像是省钱的及时个办法。我们第二办法就是训练木乡师资教导木乡儿童。……第三个办法就是运用木村小学手工科及木村工匠仿制玩具……三个办法同时并进,可以实现省钱的幼稚园。”他通过借鉴国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强化儿童在性格方面的养成。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园选址应在家园中心,方便人们出行接送,力求用最少的财力达到好的效果。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幼稚园平民化的思想对未来我国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工厂和农村最需要幼儿园

陶行知先生对设立幼儿园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工厂和农村是最需要幼儿园的地方。工厂需要幼儿园的原因是由于儿童生活在工厂的快节奏当中,感受到的是工厂的快节奏,而且工厂工作的家长也不能抽出足够的时间来教育和培养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沾染不良风气,同时也使得工厂工作的家长为孩子担心,进而影响工作的效率;农村需要幼儿园则主要是因为农忙时节,农家妇女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农忙中,进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并且由于农民传统的形态意识,对知识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认识不强,在农村开设幼儿园能不但能够让孩子得到很好的教育,同时也能够帮助农民建立教育意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3、实现乡村幼儿园普及的手段与措施

陶行知先生认为乡村幼儿园没有普及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成人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二是资金短缺使得教育基建跟不上;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针对师资力量薄弱,加之经费不足的情况,陶行知先生大胆提出幼稚师范学校可以采用“师徒制”来缓解资金与师资不足的情况。只有在乡村幼儿园的建设中不断创新,才能降低农村幼儿园经费紧张的现状,为农村幼儿园的普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在农村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1、幼儿园的创办要符合农村实际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教育问题也被摆到桌面上来,近些年来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借鉴陶行知先生“中国的、平民的、省钱的”的幼儿园创办思想,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创办具有农村地域优势的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的创办还可以考虑农村地区环境及自然资源、风土人情与风俗习惯等因素,创办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与地方文艺特色的幼儿园。另外,在幼儿园室内装饰上,幼儿园教师可以请教当地的民间艺人制作各种民间工艺品,然后教孩子制作,用孩子稚嫩的作品装饰教室,使孩子感受自己的成就和当地文化的魅力。

2、幼儿园建设走向农民工聚集的地方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幼儿园建设可以走进工厂和农村,工厂和农村儿童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同样道理,在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农民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而这些人在建设我们家园的同时,我们也应当为其子女解决好教育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农民工没有后顾之忧,才会有着更高的激情去创建我们热爱的家园。因此,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必须将教育纳入到农村改革的内容当中,较大限度的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孩子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

3、提高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相对落后,这与农民的意识形态与对教育的认识程度有很大关系。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能够对孩子一辈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很多农民在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非常薄弱。针对这种情况,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支教、志愿者等都已走进农村,在农村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强化农民的教育意识,使农民能够对教育有正确的态度,帮助农村家长做好幼儿的学前教育,只有解决了农民的思想意识问题,才能更好的保障和完成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

三、总结

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先行者,他所提出的针对农村的学前教育理念在当今教育中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加快建设农村学前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提出的教育思想是以平民的视角出发,通过实践对农村学前教育进行探索,为我国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的普及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作者:刘春怡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前进幼儿园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小学化幼儿学前教育论文

一、学前教育中小学化的不良弊端

(一)过早地开始小学化的教学违背了孩子们发展的天性

古人有云,“树木以天,以致其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学前教育就必须要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以及孩子智力开发的规律,但是,很多家长或者教师在教学中,都把幼儿当做小学生来对待,教学中,过早地开发了他们的智力,让孩子们提前进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当中,这样会导致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让孩子们从学习之初就产生一种强烈的厌学情绪,教师们“费力不讨好”,孩子们也会越来越不爱学习。

(二)学前教育的“小学化”,也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危害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学前阶段的孩子们一般都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这也决定了他们还不能静下心来去学习,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以游戏为主,这也是由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所决定的。但是,一旦学前教育开展小学化教学,会让儿童提前进入到小学阶段,强制儿童长时间集中自己的注意,这样会导致他们的大脑容易产生疲劳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的神经系统造成伤害,让孩子的表情变得呆板。此外,让孩子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的学习,也不利于孩子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也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等。无形中加重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也不利于儿童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有效抑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一)要端正教育教学的态度,正确认识幼小的有效衔接

作为家长或者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端正幼儿教育教学的方法,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主动地去了解幼儿教育的主要发展目标。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以“玩”为主的天性,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以及生理发展的特点,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此外,幼儿园也应该遵循学前教育的规律,不要盲目地去追求对儿童的“教学识字和演算”的培养,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等方面,拓宽孩子们的兴趣范围,同时还要积极地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要想有效地开展学前教育,要严格遵守学前教育绝不能“小学化”,要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们在什么阶段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这也是每一位教育者应尽的义务。

(二)不断地强化保教队伍的建设

为了有效地避免学前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就需要组建一支数量足够且综合素质过硬的幼儿保教队伍。要严格按照持证上岗的要求。按照“一教两保”的具体要求分配合格的教导员,把幼儿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从源头上有效地防止“小学化”的倾向。逐步完善园本的教研制度,鼓励教师多参与一些具体的教育实践,不断地开展一些园本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一些丰富的学前教育经验;严防“小学化”的教改研究,提高幼儿保教的质量。因此,要想让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打造一支业务知识过硬的学前教师的队伍来。

(三)要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

家园共育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石,同时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孩子们能否茁壮成长,关键就要看家园配合的默契程度,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是老师和家长们的共同愿望。正因为如此,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因此,做好家园联系,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对幼儿阶段教育的认识,都能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后盾。比如,幼儿园要定期开家长会,教育者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向家长宣传国家学前教育的一些规程和制度,帮助家长树立起科学的幼儿教育的理念,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基础知识”的错误观念,坚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利用家长的教育影响力来帮助和改善幼儿阶段的教育小学化倾向是非常重要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按照儿童生长和发展的自然规律,顺应学前教育的发展和要求,向孩子们传授一些他们这个年龄段要学习的一些知识,禁止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家园以及全社会的共同配合,遵循儿童们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科学的保教方法,一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为主要目的,要严格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把童年还给孩子们”!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下获得的发展,让孩子们都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金色童年!这也是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为之奋斗的方向。

作者:王红玉单位: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教师进修学校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歌曲弹唱学前教育论文

一、提高学生对幼儿歌曲的演唱能力

1.打好声乐基础是演唱幼儿歌曲的前提。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良好的歌唱习惯,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要求声音自然圆润、连贯流畅、声区统一,吐字清晰,能较完整的表达歌曲的思想意境。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声乐艺术的理解能力、范唱能力及艺术表现力,并能运用这些所掌握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去指导幼儿正确、规范和科学的发声与歌唱。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是演唱幼儿歌曲的前提。

2.了解幼儿歌唱器官的生理特点与掌握幼儿歌唱的训练方法。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和学生必须了解幼儿歌唱器官的生理特点与掌握幼儿歌唱的训练方法,用科学规范、轻松愉悦的教学方法达到启迪、开发幼儿智力。幼儿唱歌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声带短而薄,娇嫩而脆弱,呼吸量小而浅。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选择幼儿歌曲,并符合幼儿歌唱的音域要求。三至六岁幼儿的歌唱音域一般在八度以内,有时在五度、六度,如歌曲《我是解放军》为五度音域,歌曲《打电话》为八度音域等;幼儿歌唱的音量一般是在p(弱)、mp(中弱)和mf(中强)。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歌曲教学要发声科学,演唱规范,声音亲切,不追求大音量,切记大喊大叫,教会幼儿用自然的声音进行歌唱。

3.提高对幼儿歌曲的分析能力。要想把幼儿歌曲教好或唱好,必须对幼儿歌曲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和对幼儿歌曲进行艺术表现上地处理。一是明确作品的主题和教育意义,使幼儿在音乐艺术美地感受中体验快乐、接受教育;二是掌握作品的情绪类型和艺术特点,如有的音乐雄壮有力,有的是欢快活泼,有的是安静亲切,有的是悠扬婉转等;三是要深入分析、了解作品的词曲特点、体裁形式、曲式结构以及演唱形式等艺术表现上的特点等。通过对幼儿歌曲分析能力的提高,把学到的音乐知识、技能更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

4.幼儿歌曲教学与韵律活动或音乐游戏活动相结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声乐、器乐、舞蹈等的综合体。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能教唱儿歌,还要在歌唱中带领幼儿边歌边舞、边唱边做音乐游戏。在幼儿歌曲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创编,即用讲故事、做游戏、演唱、舞蹈、演奏等形式来表达歌曲的内容。例如指导幼儿学唱《两只小象》时,可以用手扮演“两只小象”随着音乐边唱边玩手指游戏,模仿小象的行走姿态以及模仿小象鼻子的晃动和互勾,表示握手友好等。这样,以声乐为主线,把韵律活动或音乐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孩子们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带来地快乐,既能突出教学主题,又能吸引幼儿地注意,而且还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对幼儿歌曲伴奏技能地掌握和运用

1.掌握选配和弦的技巧。幼儿歌曲配上和弦伴奏后,音响效果由单声部变为多声部,听觉效果则由平面感变为立体感。于是,音乐形象更为丰满,从而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为幼儿歌曲选配和弦的方法:(1)为幼儿歌曲伴奏选配和弦前一定要分析和明确歌曲旋律的调式调性、结构、节奏、节拍等;(2)要根据歌曲旋律音选配和弦;(3)处理好和弦音与和弦外音;(4)安排和弦的连接;(5)处理好和声功能地进行;(6)处理好歌曲的终止式等。

2.掌握常用的伴奏音型。伴奏音型,亦称伴奏织体,是即兴编配时和声进行的具体形式。幼儿歌曲的伴奏音型通常分为三大类:(1)柱式和弦伴奏音型。如儿歌《我是解放军》;(2)半分解式和弦伴奏音型。如儿歌《摇啊摇》;(3)分解式和弦伴奏音型。如朝鲜童谣《小白船》;有的幼儿歌曲采用综合式伴奏音型,既两种以上的伴奏音型。另外,常见的幼儿舞蹈性歌曲包括:踢踏舞、弦子舞(藏族),新疆舞、蒙古舞、腰鼓舞、秧歌舞(汉族)和圆舞曲都有相对固定的伴奏音型。因此,教师应结合幼儿歌曲的音乐风格、基本情感、节奏特点和幼儿演唱水平,选择恰当的伴奏音型,以更好地塑造幼儿歌曲的音乐形象,曾强教学效果。

3.掌握歌曲前奏、间奏和尾奏的伴奏处理。幼儿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的伴奏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歌曲整体地形象塑造。(1)前奏,在歌曲中又称引子,起着预示歌曲情绪及提示歌曲的音高、节奏和速度,引导歌唱者进入歌曲所特定的意境之中,做好充分的歌唱准备作用。一般有三种方法:①用伴奏音型作前奏。以提示歌曲的演唱情绪,如《洋娃娃与小熊跳舞》用了两小节主和弦的伴奏音型来作为歌曲的前奏,提示与强调了歌曲欢快跳跃的动感形象;②以歌曲的乐句作前奏。这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如《数鸭子》就是将一个乐句高八度作为歌曲的前奏。形象鲜明,衔接自然;③以歌曲具有代表性的乐句提炼而成或按歌曲基本情绪从新创作而成作为前奏。(2)间奏,又称过门,是歌曲中乐段间或乐句间的连接部分,起到承上启下、补充乐意的作用。编配间奏常用的方法是重复歌曲前面乐句的一部分,重复时可用扩充、压缩等手法进行处理。(3)尾奏,又称尾声,是对歌曲的补充和完善,起着加强歌曲结束感的作用。编配尾奏的方法常采用歌曲前奏的内容或重复结束句作尾奏,也可用音阶、琶音、和弦和歌曲所用的节奏型或按歌曲基本情绪创作的新音调作为尾奏等。

4.掌握歌曲配弹的步骤。为一首儿歌配上伴奏,能烘托歌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演唱兴趣。为歌曲配弹的基本步骤有如下几点:(1)分析歌曲的内容。掌握歌曲的主题思想和表现要求,决定伴奏的基本情绪。(2)分析歌曲的体裁。幼儿歌曲的体裁丰富多样,如有进行曲、抒情歌曲、舞蹈歌曲等,据此决定伴奏的特点及织体样式。(3)分析歌曲的调式、调性。明确幼儿歌曲是大调式、小调式?还是民族调式?(4)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歌曲是几段体?乐句、乐段如何划分?(5)和弦的选择和伴奏织体的设计。一首短小的幼儿歌曲,有时只需一种伴奏音型,有时需要多种伴奏音型结合来表现。(6)安排好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7)识别歌曲的调号,并在建盘上找到所在位置。同时,教师还有一定的移调技术。这样,一首即兴配奏的幼儿歌曲才算在头脑中编配完毕。紧接着将它们在琴上弹奏、修改和完善。

三、强化对幼儿歌曲自弹自唱的综合实践

1.重视弹唱结合的综合性训练。幼儿歌曲自弹自唱是实用性、综合性很强的一项技术,在幼儿园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中被广泛应用。自弹自唱必须具备基本的钢琴弹奏技术、歌曲伴奏的和声编配技能和声乐演唱技巧,这是幼儿歌曲弹唱的前提条件。幼儿歌曲弹唱结合的综合训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示范曲。附左手伴奏及伴奏音型,标有和弦级数,起到示范作用。(2)配弹曲。配弹曲只标有和弦级数。使学生对和弦连接、和声进行、伴奏音型能够熟练掌握。(3)自配曲。只给出歌曲旋律,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伴奏知识对歌曲进行编配,起到对该内容及知识点进一步熟练和深化的作用。示范曲、配弹曲和自配曲都要附有歌词,在弹奏过程中必须始终与歌唱相结合,既一边弹一边唱。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实现歌唱、音乐理论知识与钢琴弹奏的综合性训练。

2.重视自弹自唱的协调性训练。协调是指两个事物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相互融合、相互弥补而最终达到统一和共识的过程。歌曲自弹自唱的关键是训练学生歌唱与钢琴即兴伴奏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只注重钢琴伴奏技术的训练,而忽略了两者的同步配合。所以,在自弹自唱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学生只弹不唱时比较流畅或者只唱不弹时也比较流畅,但在弹唱结合时就会顾此失彼、手忙口乱,缺乏完整性。这就要求在自弹自唱的练习过程中做到“四到”,既眼到、心到(脑到)、手到、口到。练习中可分两步走:既先唱熟后弹熟,然后弹唱结合,或者先弹熟后唱熟,然后弹唱结合。在自弹的练习过程中也要分两步走:及时步是编配(即分析幼儿歌曲内容、体裁、结构、调式、标出和弦级数、和弦连接、和声进行、音型选择等);第二步是弹奏和修改。另外,还可以进行我弹你唱或我唱他弹的方式进行配合练习,学习临场状况地应变和处理,共同提高自弹自唱的协调性。因此,只有把歌唱与钢琴伴奏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着琴声与歌声之间的默契,自弹自唱的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3.重视自弹自唱音量的均衡性训练。自弹自唱的练习过程既要注意弹唱的协调性,又要注意伴奏与歌唱之间音量的均衡性。自弹自唱既要注意手上的“弹”,又要顾及嘴上的“唱”,同时还要注意“弹”与“唱”在音量上的均衡。很多学生在自弹自唱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弹”的音量很大,而“唱”的音量很小。要想解决好弹唱的均衡性问题,首先要分清弹唱的“主”和“辅”的关系。如果把弹唱比作红花与绿叶,则“唱”是红花,始终是关注焦点、展示的主体。而“弹”如同绿叶,在它的映衬下红花才能更加耀眼、炫目。因此,要让学生明确“弹”与“唱”的分工和地位,在弹唱配合中要以“唱”为主,弹为“辅”;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合理控制弹唱的力度。钢琴为歌唱伴奏时达到默契的关键不仅仅在于两手之间的配合,更在于琴声与歌声之间的密切配合,对力度的合理控制是歌唱与伴奏之间均衡的表现。这就需要自弹自唱时既要听自己的弹奏,更要聆听演唱时的声音。

4.重视心理素质的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自弹自唱的重要保障。要弹唱好幼儿歌曲不仅需要有娴熟的钢琴弹奏、伴奏技巧和规范的声乐演唱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管是在同学、老师面前,还是在回琴课中或实习课堂中,都要克服自身紧张心理,能够从容面对,胸有成竹地完成弹唱任务。如果颤颤微微的弹唱,势必会影响伴奏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幼儿歌曲弹唱的质量。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改变考核方式和加强专业实践。音乐学科教学应主动与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音乐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为学生今后从事幼教职业音乐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沧海单位:富阳学院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文学学前教育论文

一、幼儿文学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幼儿文学是启蒙文学,是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基石,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的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的精神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它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年轻文学门类,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在19世纪末之前开始出现,直到晚清民初,才在出版市场出现了幼儿文学,而无论是中国幼儿文学还是外国的幼儿文学,与学前教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幼儿文学作为中国一门独立的文学门类与语文教育接轨,并经过之后的发展,使现代幼儿文学的创作达到最辉煌的时期。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工具论中产生了很多收获。即便是在时代低迷时期,两者也未脱离关系。“”之后,中国新时期的幼儿文学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进入了黄金时代,并逐渐随着各界人士对语学前教育关注重视度的不断提升,两者之间的联系也由此变得更为紧密,并共同为服务于幼儿的精神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现状

根据一项调查统计显示:76.82%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幼儿文学作品,大约只有10.90%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但还没有出现讨厌的状况;而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用的幼儿文学作品的满意度方面来看,48.64%的学生表示满意,27.27%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其中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更喜欢有漂亮图片、神奇且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调查中还发现:中国的孩子和家长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择和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问题也较为严重。但能每天坚持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家长不到5%,而且阅读方法比较单一,时间没有保障,坚持在2个小时以上的只占到10.56%,仍有11.1%的家长没有与孩子进行过阅读交流。在这部分不交流阅读的家长中,除了文化程度低的因素之外,工作忙没时间成了最主要的原因,甚至还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忙着打牌、打麻将而没时间理孩子。而对当前中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们来说,在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讲授培养学生的语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仍显不足。特别是在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教师对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不清、对幼儿文学发展史了解欠缺、相关文体知识不扎实、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教育等问题。另据一些教师反应:幼儿文学作品教材的设置方面存在一些作品陈旧、体裁单一、教育性过强、成人化倾向严重等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重要作用的发挥。

三、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在幼儿文学自身的特点方面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蒙昧期,对世界充满好奇,因此,幼儿文学具有纯真、稚拙、欢愉、变换的美学特征,无论从内容的常识性方面、形式的综合性方面,还是表现的趣味性方面,它能很好地补充百科知识,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作为幼儿园教材的主要内容,都能通过更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达到提升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对个体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这些都在如《明亮的小窗》《妹妹的红雨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我给小鸡起名字》等幼儿文学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

(二)在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方面

经历了1996年以前的快速发展和之后数年幼儿学前教育的曲折发展,直到2008年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好期。随着政府及有关教育部门对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视和相关规章制度的不断出台,使得学前教育的普及度和保教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也给幼师工作教育者们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陈旧教学观念,彻底打破“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实行素质兴趣教育,提出了鼓励幼师进行不分级的多元化、国际化、社会化、关联化的教学新方向,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通过幼儿文学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各项水平,也是学前教育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基础教育改革日渐深入及学前教育不断备受重视的时代大环境中,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将会不断加固。

(三)在幼儿文学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方面

学前教育需要用幼儿文学作品来当作实用教材,而幼儿文学同样能够为学前教育提供所需的服务,并顺应时展趋势不断加以完善和成熟。也就是说,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依存且密不可分的联姻式关系,使得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对新生命的智力、德性、感情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一般将浅显的幼儿文学作为其主要课程,其存在的形式和性质决定了它的实用性,并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成人的呵护,更需要幼儿具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独特的思维模式,有自己的心灵空间,如何走进幼儿的内心,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合理教育?这就要求学前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性,才能找出有效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的好方法,让幼儿文学真正发挥其传授知识、开发心智、培养智慧和发展思维能力,及良好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的功能。

作者:甄珍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体育游戏中职学前教育论文

一、幼儿体育游戏内容设

幼儿体育游戏众多,在设计时要遵循相关原则,根据不同游戏特质将游戏进行分类,弄清体育游戏分类,可以提高设计针对性。按照组织形式分:集体游戏、分散游戏。按照活动量大小分:激烈体育游戏和舒缓体育游戏。按照活动能力分:走、跑、跳、投、钻、爬等游戏。按照身体素质分:力量游戏、耐力游戏、速度游戏和灵敏性游戏等。按照有无运动器械分:徒手游戏和运动器械游戏。按照游戏性质分:规则性、主题性、表现性、探索性等游戏。掌握游戏分类,可以建立体育游戏设计体系,针对幼儿特点创编体育游戏,提升游戏运行可操作性。

二、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情况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幼儿教育,幼儿体育游戏自然是专业重要学习内容。由于中职学生对幼儿接触太少,实践经验严重缺乏,如何在没有实践对象的情况下,提升幼儿体育游戏的设计操作水平,这是中职学前教育师生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现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将体育课程定位为“公共必修课”,专业特色并不显著,学生对体育公共课的热情并不高,这对幼儿体育游戏设计造成不便。中职学前教育大多为女生,由于身体基本定型,心理和神经系统也早已处于稳定时期,这些客观原因也会导致学生对体育游戏设计操作的排斥。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得不到足够重视,其实践训练就显得乏力。由于幼儿教育中游戏是重要内容,开展游戏活动对幼儿健康成长意义重大。这就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提高认知水平,从未来实际教学需要考量,提升实践训练强度。但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的共同作用,很多学生对幼儿体育游戏创编应用缺少热情。有些学生对正常体育运动都不愿意参与,对幼儿游戏创编不是随便应付,就是抄袭借鉴,不能调动情智积极投入,课堂研究气氛较弱。

(二)幼儿体育游戏对学前教育学生素质的要求

幼儿体育游戏包括设计和组织两个部分。在游戏设计时,要注意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身体的特点,掌握设计原则。注意激发幼儿身体活力和智力,增强幼儿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在游戏组织时,中职学前教育教师要注意按照游戏规则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实践训练活动,并将相关知识技术传授给学生,注意监督学生操作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践进展情况给出改进意见。

1.学生处理教材能力要求幼儿体育游戏设计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认真研读教材。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虽然教材上的相关游戏设计带有普遍性,但实践效果如何还需要等待验证。学生要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材内容未必能够实现全覆盖。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科学处理好教材文本内容。让课内课外实现有机结合,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为顺利实施体育游戏做好铺垫。

2.学生设计游戏能力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学会体育游戏的设计和创编,需要对设计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因为不同年龄段幼儿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即使同一年龄孩子也有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这些客观因素都需要引起体育游戏设计者的高度关注。游戏涉及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性,只有衡量幼儿发育水平、运动水平、智力水平,才能制定游戏操作规程。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入手,找到创编幼儿体育游戏要领,落实游戏创意。

3.学生组织教学能力要求幼儿体育游戏的正常开展,需要幼儿教师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因此,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提升自身组织能力,自然是势在必行。组织能力一般包括:讲解能力、示范能力、指挥能力、分析纠偏能力、评价能力等。在实施幼儿游戏时,要给幼儿讲清游戏规则和技术要领,要给幼儿做示范,让幼儿来模仿,还要用清晰的口令指挥幼儿活动,要对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加以纠正,要对幼儿游戏活动情况加以评价,有效激励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

三、加强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教学实施的对策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是幼儿园准教师。在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方面加大训练力度,在幼儿游戏操作能力方面提升实践强度。这不仅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需求,也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战略准备。中职学前教育因为存在诸多客观主观因素影响,对体育课程缺乏足够重视,对幼儿游戏创编操作更是表现淡漠,这都给未来从事幼教工作造成隐患。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要根据学生特点,开设幼儿体育游戏专业课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消除一些负面影响,提升幼儿体育游戏创编实践等级,为将来顺利从教打下坚实基础。

(一)科学预设,制定切实可行课程目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要制定明确的幼儿游戏开展能力培养指标,体育教师在教案设计时,也要有具体详细的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进程。还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具体实现训练计划,并制定配套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通过考查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本来就不够,学生学习习惯存在一些短板,学生年龄都不大,产生惰性是很自然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女生对体育课本来就有排斥态度,制定科学考核方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改变观念,树立远大的职业努力目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有比较独特的专业特征,因为学生未来要面对几岁的幼儿这个特殊的群体,要让学生建立幼儿观的确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要从转变学生观念开始,加强思想教育,向学生展示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要指导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幼儿各种突出表现,为幼儿体育游戏创编创造良好条件。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开展职业教育,鼓励学生既然已经选择了中职学前教育,就要坚定职业信念,并通过具体行动来践行理想和志愿。

(三)提高操作能力,加强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从事幼教工作进行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操作时,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技能。

1.课堂教学计划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操作要根据幼儿实际设定。首先要考量幼儿基本情况,对幼儿的走、跑、跳、爬和平衡等情况要有清晰把握。从训练幼儿速度、耐力、灵活性、协调性等方面入手设计游戏,锻炼幼儿身体反应能力和感受能力,要让幼儿能够从运动体验中感知生命教育、社会教育,建立集体观念,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和勇敢精神。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师,要通过理论课向学生传递制定教学计划的方法,注意从游戏选材、游戏系统性等方面加以引导。幼儿游戏自然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照顾多数幼儿的需求。游戏设计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注意游戏衔接要自然,体现循序渐进原则。还要注意与其他体育运动内容相协调。

2.游戏设计方案幼儿游戏设计方案要体现出较强可操作性,必须要注意体现游戏设计的几个原则,同时还要注意提升针对性。首先,是游戏情境设计要有趣味性。幼儿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自身兴趣性一定要强,这样才能牢牢吸引幼儿关注。像打电话、照相机、猜猜我是谁、杯偶等。其次,是增加游戏的竞赛性。幼儿也有较强的好胜心,采取分组对抗的形式开展游戏,幼儿兴趣也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像投球、猜谜、竞速、跳高等。再就是科学使用游戏器材。游戏需要有一定器材辅助,在器材选择时,要注意器材的色彩和形状,用较强视觉冲击吸引幼儿,像跳马、排球、捉迷藏等。

(四)提高管理意识,提升学生组织教学能力

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操作实践中,需要幼儿教师有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幼儿虽然年龄小,但并不好管理,有时候他们根本听不懂教师的话,也不会按照教师的安排去做。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多种有效管理方式实现课堂管理。

1.示范规范管理幼儿年龄太小,但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在幼儿体育游戏操作实践时,幼儿教师要进行多次示范,给幼儿作出榜样,幼儿才能完成游戏操作。要注意对幼儿进行规范要求,讲清游戏操作要领,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操作。中职体育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做好示范,对学生进行规范管理,有些地方需要手把手地教授。

2.教学方法培养中职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口令训练。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是女生,口令指挥自身就存在很多障碍。所以,教师要专门进行口令训练。要让学生喊得响亮干脆,克服胆怯羞臊心理。还要结合形体语言来配合口令指挥,要学会对游戏进行解读分析,对游戏中幼儿表现进行评价激励。

四、结语

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践和训练,这是中职学前教育必须要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责任。中职学前教育要培育合格幼儿教师,加强幼儿体育游戏实践训练,提升学生幼儿体育游戏认识水平,培育相关组织管理能力,可以从源头塑造学生综合素质。幼儿体育游戏在中职学前教育中顺利实施实践和训练,需要中职学校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公共关注,也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体育教师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创造性的劳动,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将来能够顺利就业从教。

作者:黄忠诚 单位: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留守幼儿学前教育论文

一、志愿者支教———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

上世纪末我国已经开始探索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发展模式,总结我国非正规学前教育发展的实践,主有三种基本发展模式:志愿者主体模式、家长(家庭)主体模式、社区主体模式。现阶段,“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明显不足,更缺乏对学前全纳教育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留守幼儿开展的严格意义上的非正规学前教育并不普遍,虽然农村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主体也包括志愿者、家庭、村镇等多种模式,但由于专业师资、课程资源、场地硬件、经费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加之农村非正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的制约,实际上真正面向农村留守儿童或者农村流动劳动力子女开展的非正规教育,大部分主要以自上而下的政府兴办的模式为主,数量有限受众面很少。另外,以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依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却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农村留守幼儿这一弱势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送教下乡,为农村留守幼儿开展持续的支教服务活动。这样的现实状况,为我们探寻留守幼儿(包括城市流动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途径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以学前教育专业或相关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为主要师资力量,通过系统培训,深入农村开展定期的持续性的支教服务,并借助高校和社会的力量对整个支教活动进行支持、监督和管理,使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教行为成为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社会实践模式探索

近年来,以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我们一直在进行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践探索。2012年1月,在南京晓庄学院史爱华教授教育部课题《全纳教育视域中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的引领下,南京晓庄学院共组织207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利用寒假面向家庭周围的学龄前留守幼儿尝试开展短期义务支教;2012年3月,全纳式农村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验基地落户江苏海门市海门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志愿者与当地大学生村官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幼儿的帮扶活动;2012年7月,经过严格培训的留守幼儿义务支教团奔赴西宁开展了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这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可以说都是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大胆尝试,也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此类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南京晓庄学院在留守幼儿支教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项目化管理下的以课程资源、志愿者团队、组织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支教实践模式。

(一)丰富的支教课程资源

非正规教育有别于非正式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系统而又灵活的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具有实用性和直接性。而大学生志愿者要想利用社会实践中支教活动的平台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就必须保障支教活动的系统性、计划性。这就要求大学生志愿者在深入农村支教时要改变以往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状况,努力提升支教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资源为依托,将是非正规学前教育开展的有利保障。首先,从留守幼儿成长的实际需求出发创编的支教教材使得支教内容有章可循。2010年南京晓庄学院史爱华教授领衔创作的《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就是一套专门面向3~6岁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丛书,《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为教学用书,《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为幼儿绘本。这套丛书为参与支教活动的志愿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幼儿绘本中的内容均为原创,包含了以儿歌、童话故事、配画等为呈现形式的36个主题内容,可以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留守幼儿教学活动;教学用书则以“零培训”为特点,简单易懂、易于掌握,既能有效指导志愿者的支教活动,又适用于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其次,学前教育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使得以大学生志愿者为实施主体的支教过程科学、规范、有序。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心理的把握、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教学效果评价等都是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这些问题上,学前教育专家的理论支撑和经验指导,有效的弥补了大学生志愿者在支教过程的众多不足,对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支教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专业化的志愿者支教团队

以大学生支教为载体的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过程中另一关键就是支教主体的专业化。一方面,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施要求支教主体拥有学前教育等专业知识理论的储备和支撑;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要通过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学习———实践———学习”的良性机制,实现“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在这两方面的激发和要求下,学前教育专业化的志愿者支教团队应运而生。我校留守幼儿志愿者支教团队主要由学前专业在校学生、大学生村官和苏北计划志愿者三部分组成。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是支教团队的主体,既可以方便地接受系统培训,本身又有着专业的理论支撑,可以更加深入的掌握课程资源,因此承担着主要的支教任务;大学生村官和苏北计划志愿者则是支教团队的重要补充,这部分志愿者平时的工作生活与当地的留守幼儿有着各种联系,了解留守幼儿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对于支教活动的开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后者与前者相比在支教时间上存在这很大的灵活程度,在留守儿童非正规学前教育整个过程的持续性和深入性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学分制”管理下的组织保障体系

留守幼儿的成长是动态的过程,而大学生志愿者却在不断变更和流动着。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留守幼儿这一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保障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的系统性、计划性,还需要一个强大的组织保障体系,并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生支教留守幼儿的长效机制。南京晓庄学院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分制”管理体系,由校团委、教务处和专业院系共同牵头,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目标要求、内容形式、学时学分、成绩评定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真正实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管理。面向留守幼儿的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实践在学校团委的直接组织和管理下,从实践基地落实、实践队员招募到实践项目资助、实践奖惩等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践的目标要求、内容形式则由学前教育专家团队审核把关,保障实践活动的专业科学、系统灵活;每一次的实践执行由院系专业的指导老师带队,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并按时保质落实到位;实践的考评奖惩由校团委、教务处和相关专家领导组建的考评工作组共同完成。而对于实践过程中基地的建立、维护和经验总结、成果推广等方面,则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学校、社会各方的优势,形成固定的支教基地与较好的舆论氛围,保障支教活动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四)项目化的实施运作模式

“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项目化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对支教项目和运作过程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它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应用于支教活动的整体过程,是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在大学生志愿支教所有项目上的综合应用”。高校大学生假期开展的社会实践项目,在人员、内容、时间和经费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灵活性,项目化管理中强调随环境条件不断变化的柔性组织的框架模式正好适用于这样的活动管理。在课程资源、组织保障和支教成员基本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遵循每一次的支教实践活动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原则。在每一次独立的支教活动开展中,严格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推进项目实施。支教整个过程分为项目启动、项目准备、项目执行和项目总结四个阶段。项目启动阶段,由学校下发统一文件,对支教内容和要求做出方向性指导,根据文件内容相关院系选派指导老师和参与过支教实践的经验丰富志愿者组成支教实践筹备小组。项目准备阶段,筹备小组将结合实际情况,初步拟定本次支教实践的方案,包括联系确定支教地点、支教时间、志愿者人数等,按照“公开招募、统一选拔、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大学生志愿者选拔工作,并邀请学前专家团队进行集中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最终的支教方案。项目执行阶段,支教团队深入实践目的地开展丰富的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活动。项目总结阶段,由校团委、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组建考评工作组,对支教实践过程、成果、经费等方面做出科学评定,对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并督促和鼓励实践团队持续开展实践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

作者:田甜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我国现阶段幼儿学前教育论文

一、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前教育认识不到位

尽管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已经不断深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不断深入人心,但对学前教育本质的理解仍然存在着众多的偏差。部分人仅把学前教育认为是学龄前的托儿教育,忽视其教育实质,这导致了对学前教育的理解与时代不相匹配。学前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要把新时期的要求与学前教育的发展相结合。传统的学前教育在目标上、内容设置上普遍重智轻德育,重认知轻人格个性、责任感的培育,忽视儿童情感、习惯、态度、社会性、沟通、兴趣等能力的培养。而学前教育发展处于经验丰富水平的国家,更注重培养幼儿这些能力。例如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目标之一是鼓励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与合作。无独有偶,德国对学前教育的理解是孩子生活在一个互动的空间和生态环境中,需要建立与同伴、成人、社区、文化、自然、社会等的良好关系。

2.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予以规范

目前,相对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而言,学前教育的立法层次偏低,前三者均有全国性的法律作保障,而学前教育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显而易见,学前教育与其他层次的教育在法律规范上还有相当的距离。近十几年,我国先后出台《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体现出政府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视,但这些对于整个幼教事业的发展仍缺乏强劲保障力和执行力。其次,随着办园模式的多样化,民办幼儿园兴起,对创办幼儿园准入机制缺乏严格的必要监管,导致部分幼儿园硬件设备较差,卫生服务安全不到位,教学管理滞后,教师引入不规范等,这直接导致个别不良后果的发生。

二、促进学前教育有序发展的途径

1.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齐头并进,规范收费标准

公立幼儿园在办学规模、师资投入、教育质量、安全保障等诸多方面都是民办幼儿园无法比拟的,这也是当前公立幼儿园入学资格难求的重要原因。公立幼儿园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应发挥公立幼儿园的带头作用,倡导多种办学模式,推动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同时,要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加强政府干预管理与幼儿园自主管理相结合,明确各自职责与权限,加强双方交流反馈,依法开展管理活动。同时,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减轻税负、冠名宣传、减免租金等方式,引导、鼓励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知名度的企业投入学前教育,发挥大企业的优势,扩大投资主体多元化。规范收费标准并不等同于要求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采取相同的收费标准,因为公办与民办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异,使得难以以统一标准去衡量。所谓规范,指的是在收费定价过程中,物价局严格把关,收费要与幼儿园整体水平及实力相适应,使价格符合办园者的利益,同时兼顾消费者利益。为此,政府部门应建立一套能有效测评学前教育成本的检审标准,同时对幼儿园评定等级,根据综合结果来制定收费标准,推行品质优价。对于一些特色幼儿园,如办有各种特长班,收费标准应有弹性,在收费定价中应有浮动空间,幼儿园可以根据情况在规定范围内自行调节。

2.注重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加强幼师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质量的改善与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息息相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在人才引入方面,要扩大招聘的范围,开拓人才来源渠道,丰富应聘者的教育层次,对求职者严格甄选,明确考核标准,同时必须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幼师教师资格证,从源头上确保质量。其次,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考核机制,同时评定职称,为教育者提供可以晋升的职业发展通道。再次,改善幼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目前,幼师的待遇不理想,特别是公办民办教师待遇差异大,这不利于教师稳定性,也不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转变社会对幼教行业的认识。目前幼教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明显偏低,人们对幼教工作者的评价普遍不高,多数幼教人员被认为是学习成绩差而无奈选择该行业。这些不利于幼教事业发展的社会舆论,阻碍了品质人才进入的通道。解决好培训、晋升、福利、社会保障、社会认同等问题,才能有效促进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分配财政投入,制定明确的办园准入机制,加强外部监督与监管

财政投入的力度,在短时间内可能难以发生巨大变化。为此,合理运用有限的财政投入,对解决学前教育投入问题更有意义。投入的不合理,会阻碍学前教育的发展,同时,应该提高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分配财政投入,需要探寻分配方式与分配尺度。可以通过设立一些专项基金来扶持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奖金形式替代补助,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奖励达到标准的幼儿园。在分配投入时,可以优先考虑惠普性幼儿园的需求,将财政投入与民营资本相结合促进幼教发展。要完善民办幼儿园的审批标准,明确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规模、硬件设备的准入、师资与保育队伍等方面的标准。对于符合条件或限期整改能够达到标准的民办幼儿园颁发资格认定证书,并纳入幼儿园等级评定管理体系,同时取缔无证幼儿园、非法民办幼儿园。要强化外部监督,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规范幼儿园的行为。对于幼儿园不正规、违法的行为,可以通过媒体进行曝光,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如美国政府就与一些专业组织合作,完成对学前教育的监督与评估工作。

4.转变理念,优化课程设置,以品质学前教育为目标

现阶段,学前教育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可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强调内容的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同时符合儿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将生活、学习、游戏相结合,培养其动脑、动手、动口能力。加强幼儿教育中事实与环境教育、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通过对周围环境、人物、事件的观察,增强幼儿对事物的兴趣与认知;通过设置游戏和情景,培养幼儿的生活必备技能。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增加亲子活动的次数,强化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而目前父母参与幼儿学前教育的程度远远不够。

作者:王继华 舒盈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弹唱能力学前教育论文

1学前幼儿音乐教学的重点

1.1与语言节奏相结合,对幼儿的节奏感实施培养

通常情况下,儿歌具有节奏感强且节奏鲜明的特征。在开展学前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儿歌的特点。通过语言节奏,对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实施编排,训练幼儿的节奏,使他们的节奏感得到培养,这样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会使幼儿提升相应的学习效率,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通过歌词,对歌曲的节奏实施训练

实际上一首歌曲的歌词同样也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之后,教师提供歌词,要求幼儿自己对歌词进行节奏填入。这种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会使幼儿通过对已经掌握节奏的运用,成功地填入歌词,使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感到满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作为音乐的语言要素,节奏是歌曲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培养和发挥幼儿音乐才能的一项主要内容。所以,应重视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促使幼儿节奏感的提升。

1.3与身体动作相结合,对歌曲节奏感进行培养

当人们沉溺于某类音乐或节奏中时,往往身体会不自觉地律动。在对幼儿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巨大作用,通过身体将自己对节奏的感受表现出来,节奏所产生的肢体反应是教师无法通过教导展现出来的,属于一种自然的表现。教师也可运用一些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幼儿将自身对节奏的感受通过适当的肢体动作表达出来。该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幼儿有效掌握歌曲的节奏。

1.4把握技巧,弹奏

作为幼儿教师自身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只有将乐器的基本弹奏技能掌握好,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轻松自在地运用。充分展现出音乐的无穷魅力,使幼儿得到感动,使其形成学习的冲动和兴趣,为技能培养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基础。

1)教师对演奏的示范。一般演奏乐曲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和音乐技能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示范演奏,比如口琴、电子琴等乐器的示范演奏的效果与录音相比,课堂示范演奏的方式更为直接,能够为幼儿提供一种更为直观的现场感受。在教师的演奏中,幼儿能够体验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能够辨别出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性能。教师在演奏过程中所展现的动作、表情、气质和风格也可作为幼儿良好的模仿根源,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乐感。弹唱教学要求教师对音乐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并熟练掌握乐器演奏的各项技能。

2)师生之间互动荷载。教师在对幼儿弹奏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伴奏,伴奏主要分为幼儿演唱伴奏和教师范唱伴奏两种。其中,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常用的则是教师自弹自唱,该方式不仅能够良好地诠释出作品精髓,而且有利于及时纠正儿童的错误,增加师生之间沟通交流,有利于儿童更直接且贴切地掌握歌曲和演奏技巧。教师对伴奏音型进行选择时,应与歌曲特点相结合。若旋律之间有较小的变化产生时,可运用带旋律的伴奏;若曲调和节奏有较大变化时,则需要对无旋律伴奏进行运用。儿童在演奏时应较多地对带旋律伴奏进行使用,便于儿童对节奏分界点的掌握,从而完整表现出整个歌曲。

1.5生动化的演唱

1)化的演唱。在直接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和延长歌曲音调、节拍、节奏、速度、力度以及调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反铲能够将歌曲的内容得到反应出来,使其有一定的感染力存在,也能将幼儿的情感实施充分调动,便于儿童对歌曲内在含义进行地掌握。教师在对幼儿开展范唱时,应将音调、旋律和音准实施把握,同时也不能忽略咬字、吐字、发声、口型以及姿势等的正确就位,为儿童的模仿提供便利,避免儿童误解了正确发音。

2)适度的时量。幼儿是培养儿童弹唱能力的主体,在整个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发挥着引导、组织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发声练习时,教师示范演唱主要是为儿童初学提供指导,但在训练过程总,禁止有过多的反复范唱频率,应鼓励幼儿自己做到独立学习和领悟,避免对教师示范演唱产生一定的依赖。

3)饱满的感情。不同节奏和音调的音乐会诠释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格调,可以说一首歌即一个故事,因此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将音乐会中蕴含的情感通过范唱展现出来使音乐的灵魂外化,向幼儿传递出音乐的情感,从而引发幼儿弹唱能力的是说,使幼儿情感得到调动,激发学习中的热情。

2结语

在幼儿弹唱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经验进行不断总结,运用幼儿弹唱创新的新型策略,实现幼儿在音乐艺术方面形成坚实的弹唱基础。

作者:赵小晰 单位:河南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园保育工作学前教育论文

一、保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90年里程中,从理论上讲,保育工作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就提出“保育教导幼儿”的保教宗旨,现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之一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学前幼儿仍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需要成人为之提供生存必需的物质条件,身体处在迅速发展,神经系统不断成熟的关键阶段,又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他们更多需要成人的保育。学前幼儿的认知意志、个性的发展,均存在无目的,无意识的倾向,如能接受正常、健康、充满爱护的保育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由此可见,幼儿园保教对象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保育人员在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具有专业素质高质量的专职保育人员队伍是幼儿园做好保育工作的保障,是幼儿园落实素质教育有效措施之一。随着《规程》精神的进一步落实,幼儿园保育工作更深层次地得到了幼教工作者和社会的重视。以保育员为例,她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与幼儿直接接触较频繁,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活动习惯乃至品德意志的培养都离不开保育员的精心护理和言行影响,换言之,促进幼儿发展,保育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工作任务很难使保、教工作隔离。孩子人小易模仿,保育员同时也承担着教育任务,因此,幼儿园专职的保育人员工作作用已被放在了很关键的位置。

二、我单位幼儿保育员基本情况调查现状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

1.保育员的在岗年龄趋于中老年,年龄结构不合理。

2.保育员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居多,下岗安置人员占有一定的比例。

3.保育员的非正式编制占有比例较大,给发作带来不稳定因素。

4.保育员的培训、再培训机会很少,无论是幼教理论素养,还是业务能力都难以提高。保育工作往往凭借经验或展板他人操作方式,随意性大。这些调查现状可以看出,保育员队伍的素质与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已不相适应,文化层次的偏低、队伍的不稳定、加之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操作要求,保育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幼儿园保教质量难以提高,制约了当前幼儿教育高速度、高标准、高层次的发展。

三、对我单位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的误区认识

(一)重智商轻保育

就目前我单位保育工作认知而言,大多数保育员把幼儿的智育发展当做及时位的首要的。这其实是他们认知上的误区,而造成这种误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受社会上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毫无疑问,作为针对青少年的学校教育,理应把“智育”作为首要的教育任务,但作为针对幼儿的学前教育则应把“保育”当成首要任务,一这种教育的过度超前意识,不仅影响众多家长,而且影响着本单位幼儿工作往往是重教轻保,重师资队伍建设,轻保育队伍建设,重教学工作研究,轻保育工作研究。二是缺乏对幼儿身心发展基本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而形成。幼儿时期,身体发育是主要的,占主导地位,心理发展是次要的,处于附属地位。正常的身体发育即使心理上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人生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对我单位幼儿教育来说,首要任务是通过保育工作实施对其身体进行保育,其次才是在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育,何况整个幼儿时期心理属于启蒙阶段,尚难承载艰难的“智育”重压,幼儿的心理需要是伴随着重生理需求而产生而变动,具有表现性和短暂性。三是保育员把青少年的心理需求等同于幼儿的心理需求,把青少年的智育等同与幼儿的智育。都是未能正确地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而导致的错误作法。

(二)重心理轻习惯

承上所言,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无疑是正确的,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但这种重视,与习惯养成相比不应凌架驾其上。纵观幼儿教育和人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良好的习惯(包括自身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人的幼儿时期。英国有句俗语说:“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行为习惯的养成多么重要,它不仅决定了一个人在学校阶段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决定着一生的命运和幸福。从学校教育来看,良好的行为习惯即是其顺利接受学校教育的保障,又是其进行成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许多所谓“聪明”的幼儿,到了学校学习并不好的原因,就在于其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一但形成,日后是很难纠正和改变的甚至影响到其走入社会后做事的成功和生活的平安幸福。

(三)喜顺从恶好动

许多保育员对待幼儿,喜欢他们顺从而厌恶他们好动。这是保育工作的误区,顺从迎合了成年人的喜好却压抑了幼儿的天性,好动虽然给保育工作制造了麻烦,却张扬了个性,促进了其心理与思维的发展。同时,好动说明幼儿身体发育良好,四肢运动技能也能得到较好发展。对此,如果引导得当,必然会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自身素质基础。

四、以“关注细节,打造形象”提升保育员工作质量

幼儿的保育工作贯穿于幼儿在园的生活和活动中,很多常规细节教师都能做得很好,比如:洗手时为幼儿卷好袖子,指导幼儿正确喝水,室外活动出汗时为幼儿减衣服等等。可是有些细节却常常是教师没有考虑到的,这就需要我们保育员以“关注细节,打造形象”提升保育员工作质量。

(一)循序渐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例如,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环节之一。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起床习惯,保育员应提前几分种叫醒幼儿,让他们先清醒一下,有的孩子睡眠比较沉,不容易醒,这时,保育员应轻轻拍拍该幼儿,柔声说:“××小朋友,该起床了。”待幼儿醒后,先让他们稍躺一会儿,然后再让其穿好自己的衣服、鞋子。待大部分幼儿全部穿好后,让幼儿学保育员整理的样子,把被子翻过来,使被里朝上。中班、大班的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叠被子,整理床铺。整理完毕之后,保育员应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使室内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病菌的传播,减少传染病的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幼儿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起床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如:良好的排便习惯是指有规律的,不随意便溺的习惯。排便的时间一般在清晨好。在培养孩子的排便习惯时,应固定位置,这样时间长了,就能逐步地建立起孩子的条件反射。有时幼儿因活动时间过长而疲劳,或做某件事情聚精会神时,会忘记大、小便而弄脏衣服,这是正常现象。保育员教师不应加以训斥,而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安排活动时,应事先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时提醒幼儿大、小便。教育幼儿定时排便是一日生活环节中韵重要内容。建立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创设愉快的生活环境,对于幼儿定时排便也是十分有利的条件。保教人员还应该多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饮食、排便情况,做好保教记录,因人施教,因人训练,做到耐心、细致。

(二)结合生活内窖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是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单位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经常会遇到一些令我们意想不到但很有教育价值的机会,我们决不可以机械地执行教案,而应随时抓住这些有益的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在一次活动时,一个不爱吃青菜和水果的小朋友突然鼻子出血了,保育员马上带这位小朋友到卫生间冲洗。其他幼儿都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其中有个小朋友说:“我知道××的鼻子为什么会出血,她就像老师给咱们讲的故事《奇奇和鹏鹏》中的奇奇一样,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吃饭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所以她的鼻子才会出血。”这时保育员马上意识到这是培养幼儿饮食习惯的良好机会,便及时进行引导。大声说:“××小朋友说得对,小朋友在吃饭时不光要吃青菜,还要不挑食,多喝水,这样,鼻子就不会流血了,小朋友们就会长得更健康。”孩子们都信服地点点头。这事情是孩子们亲身经历的,十分真实可信,因此这时的随机教育易于被孩子们接受。

(三)培养幼儿自我动手的能力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保育工作应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小班的小朋友自己用勺子吃饭的,总会把饭菜撒得满桌、满身都是,有的吃得很慢。这时,如果喂他吃,可能会吃得快一点,不会撒饭菜,不会弄脏衣服,但却剥夺了孩子动手锻炼的机会。长此下去,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手部技能的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要使幼儿更聪明,就应使他们多动手。为此,保育员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创造让幼儿动手的机会,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办、不代替,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动作的性,训练动作的协调性。

(四)创造一个尊重、关心幼儿,宽松和谐的氛圈,满足幼儿心理的安全需要

在单位幼儿园里,幼儿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教师对待幼儿态度,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重要前提。例如,有些幼儿需要入厕时,只要老师不加以提醒,他们宁愿憋着或尿在裤子里,这往往是幼儿心理畏惧、性格内向的表现。又如,有的幼儿不愿意上幼儿园,追问其原因,竟是““××小朋友老跟我打架,不跟我玩”等。这种现象过多,就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感觉在幼儿园里不安全,不自在,不如呆在自己家里好。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健康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形成孤僻的性格。所以,保教人员一定要时刻关注幼儿心理安全的需要,让幼儿在一个宽松愉快没有外在心理压力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五、在一日细节活动中做好保育工作

单位幼儿园是单位员工孩子集散地,可以使员工对孩子放心,因此,一日活动是保育员做好单位幼儿保育工作的重任,是关注细节保育的好时机,抓住一日活动,就抓住了细节保育。

(一)入园活动

热情迎接幼儿,师生互相问早、问好,幼儿与家长再见。了解幼儿在家的健康和表现情况。观察、了解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特别要关注患病儿、体弱儿。对身体有异常的幼儿,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对个别幼儿要重点观察或送保健室观察。热情接待单位家长职员,与之进行简单、必要的交流。指导幼儿整理好鞋、帽、衣、裤等物。指导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根据季节及幼儿穿戴情况,随机进行指导教育,养成幼儿自我保护的习惯。检查幼儿是否带有不安全的刀、棍、钉等异物,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并进行进行安全教育,以免发生事故。

(二)户外游戏活动

由于单位幼儿区活动空间不大,在活动之前,保育员应检查、选择适宜、卫生、安全的器械,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排除不安全隐患。同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不同的要求、内容、方法及其到达度。在游戏活动中,准备充足的游戏材料,符合安全、卫生和教育要求,提供游戏活动需要的宽敞的场地,幼儿所需的充足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尊重幼儿意愿,适时介入、适当指导,并保障集体游戏和自由游戏活动的时间,即:保障幼儿有机会参加集体游戏活动和愉快有益的自由活动,避免游戏中不利于幼儿健康的行为。

(三)生活活动

提醒幼儿饭前便后洗手,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习惯,注意节约用水。提醒幼儿按需入厕。照顾个别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必要的餐前教育,创造安静愉快的进餐气氛。介绍、分发饭菜,激发幼儿食欲。精心照顾幼儿。观察幼儿食欲和进食量,纠正偏食、挑食习惯。提醒幼儿饭后漱口、擦嘴;组织幼儿进行餐后散步活动。保障每天的饮水量,提醒幼儿按需要随时喝水。创设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指导并帮助幼儿有顺序地穿脱衣服。细心照顾好幼儿,盖好被子,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午睡值班时保持安静,坚守岗位,勤巡视、勤护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起床时观察幼儿情绪,指导并整理幼儿仪表。提高幼儿生活能力,并做好个别幼儿记录。进行家庭教育宣传并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

(四)学习活动

根据单位情况,创设必要条件,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学具和用具,控制集中教育活动的时间,学习的要求内容、形式等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意幼儿用眼卫生、书写姿势、坐姿等习惯的培养。给幼儿必要的个别指导。

(五)离园活动

提醒幼儿收拾好教玩具及其他物品,务必注意与职员家长当面交接,确保幼儿安全离园。注意幼儿仪表形象,指导幼儿整理衣物和个人物品,亲切道别,与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幼儿的素质教育不仅是教师的事,也是保育员的事,她们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育员要根据保育工作的实际,充分利用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时机,针对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工作,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约翰•洛克说过:“儿童(不,成人也是一样)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我们都是一种模仿性很强的动物,是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的。”所以,保育员同时也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给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满足幼儿合理要求的学前教育论文

一、满足幼儿合理要求的一些教育误区

现在社会很流行拒绝孩子要求的教育行为,常常把这种糟糕的教育模式冠以教育艺术。而我认为,拒绝仅是一种矫正心理行为的方法,不能对孩子的心里成长有帮助,而很多家长却当做法宝,认为拒绝教育会改变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殊不知对孩子的心里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和破坏。充满爱心的对待幼儿的合理要求,才是这正的教育艺术之道。就当前的幼儿教育误区罗列之。

1、理所当然——误区之一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人来人往的大商场里,有小孩子赖在玩具柜台前哭闹,一旁的父母在面子大失之下,不免心烦意乱训斥孩子一顿;宾客满堂的时候,孩子要这求那,拒绝后倒地撒泼,一屋子人尴尬之余,父母把孩子拖进了小房间,关起了禁闭。在父母的意识里,孩子要玩具是错误行为,应该理所当然的拒绝,并且施之以禁闭,认为这样的教育是正确而有效,我们认为这种不分皂白的一概拒绝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情感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2、直截了当——误区之二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吃穿上不惜血本,但在对教育孩子的理念上却很小气,常常把错误的教育方式当作先进理念,把拒绝合理要求当作时尚,在家中的地位如同众星拱月一般,面对孩子越来越多的要求,父母到了拿出威信来拒绝孩子的时候了。还美其名曰的冠以直截了当,意思是纠正孩子错误行为要快刀斩乱麻。不能拖泥带水。

3、用冷处理——误区之三

“冷处理”成了很多教育者拒绝孩子要求的法宝。本应该用温暖来对待孩子,却偏偏要让孩子的心变冷酷。把错误的教育理念当作制胜法宝,认为冷处理是对付这阶段孩子不错的办法。当孩子大吵大闹要的时候,不去理睬他,如果孩子是在公众场合要东西不听话,父母把孩子拖回去,再进行冷处理。这样做会大大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满足幼儿合理要求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成长

1、更新观念,充满爱心

对待幼儿的合理要求需要更新观念,过去教育孩子经常凭着自己的经验行事,不管还子提的要求正确与否,都一概拒绝,因为在老师的眼里,孩子的需求只是一时的兴起,这样的观念严重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不利与孩子的身心发育,会对孩子产生不安全感,长此以往容易产生焦虑症。用爱来满足幼儿合理的要求是课堂教育较高的艺术境界,尤其在当下流行的幼儿区角游戏的创新教学当中,用新的理念,对待和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对培养幼儿良好心里情、促进健康心理成长,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下面是课堂上教师改变旧理念、充满爱心对待满孩子合理要求的典型教学案例。这是一堂充满着爱心的区角游戏课。这是一堂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好课。游戏活动开始,几个孩不断变化各种方式搭建纸桥,课堂上孩子们精力集中,气氛紧张而活跃,就在此时,一个孩子撅着小嘴,一脸的不高兴,嚷嚷着走到老师跟前,原来孩子是告状他的小伙伴,并向老师提出要求,要求和另一个孩子合作,这时只见老师俯下身子,用手抚摸着生气孩子小脸,微笑着点点头。老师领着孩子给他换了一个小伙伴,红红的小脸上浮着笑容。孩子提出了要求,而这个要求合情合理,老师满足他的要求,而且是在充满着爱的关怀下答应的孩子,这对课堂上焦虑不安,想得到帮助的孩子来讲,是多么的重要。在我们有些人的眼里,这没有什么,但是对教育者来讲,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人格健康成长是最重要的。刚刚下课,只见哪个孩子手里拿着搭好的纸桥,笑着交给了老师,这是成功的教学案例,成功的原因是教师在以新的教学理念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爱心鼓励孩子,在搭桥的游戏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正是在设计游戏环节有意为之,目的就是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孩子意志品质的形成。

2、巧抓时机、正确引导

孩子向老师提出合理的要求,老师不能只以满足孩子要求作为及时任务,更重要的是老师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同时,要学会巧抓时间,因势利导,及时点拨等不失时机的教学方法,在满足孩子需求教育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不能停留在低级阶段,要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关爱,学会善良。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既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里的需要,更是健康成长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而教师应当尽可能的满足孩子要求,这是孩子成长发展阶段必然选择。现实当中有些老师,会经常用:“你不要说”,“你停下”,“不要总是提要求”等等来拒绝孩子合理的要求,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在它们的生命成长阶段,意识品质形成时期,一些满怀期望常常以老师的拒绝和自己的失败结束,从小就留下了不必要的心理阴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下面是一堂有孩子们组织设计的区角游戏课,是一堂老师满足幼儿合理需求、巧抓时机、因势利导的成功教学案例。区角教育要实现创新,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把所有感情倾注在教学的全部。要学会满足孩子的创新需求,要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要包容和爱他们,也只有这样,满足孩子的需求才不仅仅就是答应。这是大班一堂区角游戏课,通过游戏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肤色,初步掌握世界五大洲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地貌特征,让孩子知道黑人主要生活在非洲,白人主要生活在美洲和欧洲,黄皮肤的人主要生活在亚洲,此前,我已带着他们看过录象。从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和认知能力分析看,稍显复杂。让每个孩子的把白皮肤的人放在了亚洲,当老师巡视发现后,引导这个孩子纠正错误。让老师没有想到的是,不但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做,反而要求老师也加入拼图。老师有些疑惑,后马上答应孩子的请求,俯下身,与那个孩子一起做完拼图游戏。;老师微笑着轻轻地问孩子:“黑人为什么住在欧洲,而白人住在非洲?黄头发的人怎么又跑到亚洲去了呢?”在老师的亲切问话中,从微笑的眼神里,孩子闪着智慧的双眼,自信地说:“黑人是到欧洲去学习和工作的,白人到非洲去旅游,黄头发的人其实也是黄皮肤,只不过她的头发染过了,因此放在亚洲。”听到孩子们充满自信的解释,老师敬佩的连连点头。如果老师拒绝孩子的请求,不与他一同参加;如果老师不巧妙的抓住学生独立思考的有利时机;如果老师不是从心里发出微笑,给以肯定那将会是一个多么大的悲剧。孩子的心灵将受到多么大的打击。当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时,老师首先要要满腔热情的认真对待,也许是一次不经意的拒绝,也许是一句无意的让其坐下,也许是某个习惯性的摆摆手,都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

3、宽容适度,灵活多变

及时而合理满足幼儿的要求,对他们的人格品质的形成,对心里健康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合理满足孩子的要求要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角落,要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学会宽严适度,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答应孩子的合理要求基础上。创新发展,努力提高,一种教学理念的发展,需要孩子的积极参与,老师和学生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有了合理的要求,老师会在要求基础上采取灵活多变,举一反三的方法,显示老师较大的宽容度,形成孩子成长的良好的环境。孩子们合理要求得到满足后,他们在游戏中也学会了答应别的小朋友的要求,举一反三,形成良性循环。在时时变换角色中满足孩子的要求。满足孩子的好奇需求,提高他们的与人为善,与人合作的精神品质。在一个充满乐趣的区角游戏的休闲吧,那里有许多美味的食物、有趣的玩具。孩子们对自己的每一项活动的要求得到满足后,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东西和游戏,和其他小朋友快乐的玩着,并从中学会与人合作。一群小朋友,他们或拿着玩具,或推着小车。或俩俩牵着小手,高高兴兴来到了休闲吧,休闲吧里有好吃水果,又好吃的冰淇淋,这里更有他们喜欢的各类游戏,可以拼图,可以画画。可以骑马,孩子们可以选择。在游戏教学中,孩子交换角色的要求得到满足,孩子们可以任意的选择,可以互换位子,老师没有拒绝,有的只是鼓励和赞扬,孩子们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也学会了合作。在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后也学会了满足别人的合理要求,他们在幸福感和满足感的的氛围中,快乐的成长。课堂上,一个孩子正在独自玩骑马游戏,这时一个小朋友玩完了拼图想与他互换角色,但遭到了他的拒绝,但孩子并没有放弃的意愿,而是跟这个孩子交流,最终哪个孩子满足了他的要求,高高兴兴的互换了游戏角色。在宽容的课堂氛围里,在灵活多边的游戏中,孩子们在得到需求满足的同时也学会交流合作。

三、满足幼儿合理要求教育应注意的几点

1、在满足孩子合理要求时,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有时,个别孩子的要求得到老师的答应后,会一时兴起,影响他的活动,这时老师要学会亲切的善意矫正。使孩子的心理行为健康成长。

2、在在满足孩子合理要求时,老师要经常关注周围孩子的感受,因为我们的教育是全部,而不是个别,因为满足合理要求的教育会经常给予鼓励和赞扬,会对周伟敏感性较强的孩子的产生不良影响。老师不要忘记了对其他孩子一样表扬。

3、在在满足孩子合理要求时,要实施创新,因为再好的教育理念也要通过教学来实现。教师要改变观念,设计一些新的能满足孩子发展的各种需求的新游戏,推动满足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幼儿舞蹈创编学前教育论文

1选择适合幼儿舞蹈特点的音乐

1.1幼儿舞蹈音乐的特点

音乐与舞蹈总是紧密相连的,舞蹈音乐可以使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容易激发出创作者的灵感。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是幼儿舞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结合舞蹈作品的物形象、场景、舞蹈主题、题材、创造意图等进行设想,力求使儿童舞蹈达到良好的舞台效果、营造良好的舞台气氛、引起观众的共鸣,明确幼儿舞蹈音乐选择的目的,使音乐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旋律优美,节奏感强,音质较高,能够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1.2选择儿舞蹈音乐应当遵循的原则

1.2.1舞蹈音乐情绪要和舞蹈内容、情绪相符。幼儿通常比较直观与感性地去理解事物,对于大多数的音乐来讲,幼儿往往只能够分辨出十分明显的音乐情绪,因此选择的舞蹈音乐一定要能够充分体现出舞蹈的内容以及情绪,如果舞蹈音乐与舞蹈的内容和情绪有很大差别,就会使幼儿误解舞蹈的情绪。例如:一个学生要编排一个与孩子们吹泡泡相关的幼儿舞蹈,选择了《我爱洗澡》作为背景音乐,这首歌曲表达的是孩子们洗澡时候的欢乐情绪,与吹泡泡关系不大,因此这样编排出的幼儿舞蹈内容与音乐情境存在较大差异,给幼儿造成了误导。1.2.2音乐节奏要和舞蹈动作节奏相符。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节奏保持一致会使幼儿在舞蹈表演时比较容易做到动作的整齐划一,舞动动作会十分流畅,如果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节奏不一致会使幼儿表演舞蹈动作使手足无措,也不利于舞蹈情感的表达。例如:旋律优美、意境高雅的儿童音乐《虫儿飞》如果搭配以跳跃为主的快节奏舞蹈动作,会使人感觉别扭,看不出舞蹈想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如果换以节奏轻快活泼的《虫儿飞》,就可以实现音乐和舞蹈动作的结合,收到不错的效果。1.2.3音质品质要高。音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视听感受。选择一首音质好、旋律优美的幼儿歌曲,可以使幼儿沉浸在歌曲之中,感受一种别样的美,但是选择一首音质差的幼儿歌曲,高音尖锐,低音轰鸣,杂音不断,不但不能够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反而会影响幼儿的听觉效果。

2编排适合幼儿舞蹈的动作

舞蹈动作是舞蹈的及时要素,因此在确定了舞蹈题材之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根据舞蹈的内容着重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这个环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中出现问题最多的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舞蹈动作编排要善于模仿。在幼儿舞蹈中,模仿占有很大的比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在舞蹈创编过程中细心观察,对周边事物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合适的舞蹈动作,并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寻找可以加以提炼的素材,如果学生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进行揣摩,就会发现无情无尽的创作素材。二:幼儿舞蹈的动作创编可以从民族民间舞的动作中吸取营养。民族舞蹈以及民间舞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其进行提炼定能够找到适合儿童的舞蹈动作,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及生理特点等,将成人舞蹈动作加以简化与改造,使其变成适合幼儿跳的舞蹈动作。三:借鉴木偶戏等其他艺术,从中寻找适合幼儿动作的素材。我国的文化艺术作品多如牛毛,从电视、画报等中都能够寻找到既具有幼儿特点,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动作,将其加以提炼和美化,又可以创作出很多有特色的动作。

3学会发挥幼儿编舞的主动性

幼儿对于这个世界以及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与主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应当漠视孩子的想法或者对孩子的想法进行打压,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舞蹈的看法,鼓励幼儿参与到编舞的过程中来,发挥其主动性。例如:编排舞蹈《春天》时,对于“种子发芽”这个动作,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有个孩子伸展开双臂,有个小朋友踞起脚尖,有个小朋友使劲往上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将这三个动作编排成一个种子从土里发芽的场景,这样既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种子发芽蓬勃的生命力,又可以让孩子参与到舞蹈的创编过程中,使孩子在获得童真童趣的同时,增加其自我成就感。

4结束语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需要形成一个完善和训练模式,着重进行旋律学习、音乐气质、舞蹈技巧等方面的训练,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对周边的动作、现象等进行舞蹈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当将生活中一些有童趣的动作与生活化的场景设计相结合,使学生在舞蹈创编中实现综合艺术的形象,不断提高学生创编幼儿舞蹈的技能技巧。

作者:孙玲 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园小学化学前教育论文

1.现实原因

(1)政府决策缺失。不难看出,从1949年开始,针对国内学前教学的有关律法及文件,很多都是由政府抉择的。只要政府领导人一句话,就可以使相关条款实行或者作废。因此,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政府应该承担重要责任。总的来讲,是因为政府没有真正落实学前教育的管理,对此,以下三方面能够体现出来:①对于小学入学知识应试缺乏统一的评判准则;②缺乏对幼儿老师的资质认证体系;③幼儿园办学的相关律法有诸多漏洞,导致幼儿园管控单位不能充分利用律法来对幼儿园的考评审核等进行管控,因此,很多幼儿园主办方钻了法律的空子,自己制定教学内容,导致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形成。

(2)家长和老师缺乏对幼儿的了解。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大部分家长缺少科学的认知,再由于媒体的片面指引,无需遵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觉得只要有一套先进有效的教育模式,就能够把孩子培育成“神童”,部分家长还片面极端的要求幼儿园给孩子传授大批知识。部分老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教育理念不科学,对幼儿的发展规律缺乏了解,认为只要给幼儿灌输知识就是对的。因此,直接导致如今的幼儿教育只片面的注重传授知识而没有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只注重智力的开发而缺少品德教育,使得幼儿教育走进了误区。由于家长及升学择校的压力,很多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及内容趋向于小学化。

2.历史原因

(1)传统教育体制与教化定式的结合。从古至今,国内的学前教育都是教化定势模式。中国古代正规的幼儿教育著作(如:《颜氏家训》《礼记》等)中均采用教化方式,教学内容以算术的读写为主,对知识技能的教育及学习尤其注重。伊万•伊利奇对教育是这样定义的:每个学校都是以按序升级的比赛机制为中心,每层的学级表示相应的比赛级别。卡西尔则认为:全部的人类活动中均具有一种基本的两极性,一类是要积极创造新形式而另外一类是努力维持旧形式。长久的在复制和创造、传统和创新之间做着斗争。如今新型的教育模式还是不能让它脱离旧俗的教化理念。因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教育的体制及教化定式都为当今幼儿教育小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接导致当今幼儿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屡禁不止。

(2)教育的经济学价值导向。以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教育教学,将会更为注重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张凌光在1951年撰写的《评“活教育”的基本原则》,首次以经济学为出发点,对陈鹤琴、杜威的教育理念提出了疑问。张凌光认为,杜威和陈鹤琴十分注重个人的直接经验,过分强调“做中学”这一理念,所以,忽略了系统的科学知识。一直以来教育都不能脱离社会的束缚,教育不单单只教育个人,还要具有社会价值效能,要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构建一个学校和社会衔接的体系。

作者:张曼 单位:河北省霸州市第二幼儿园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我国农村幼儿学前教育论文

一、农村学前教育出现的问题

1.农村学前教育比较薄弱、幼儿园普及率低。当下我国农村幼儿园毛入园率普遍低于城市,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开办幼儿园,只设有入学前一年制的学前班,而且只招收5~6岁的学前儿童,而3~4岁的幼儿没有入园的机会。[1]农村学龄前儿童入读幼儿园的机率远远低于城市同龄儿童。很多农村的孩子一直由留守在家的祖辈抚养,因此当下整个农村的学前教育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

2.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匮乏。一方面,农村幼儿园的物质条件比较匮乏,根据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幼儿园应有活动室、儿童厕所、盥洗室、保健室、办公用房。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桌椅、玩具架、盥洗卫生用具,以及必要的教具、玩具、图书和乐器等。幼儿园的教具、玩具应有教育意义并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现在农村的幼儿园远远达不到要求,农村幼儿园的校舍很大部分是农村的民舍改建而成的,没有专门的幼儿园校舍;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很小而且很多不合格;幼儿园的厕所和盥洗室达不到合格标准;幼儿园的玩具和器械十分缺乏。农村幼儿园物质条件远远比不上城市幼儿园。另一方面,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条件不足。农村幼儿园现在师资严重不足,幼儿园师幼比例远远超过城市幼儿园师幼比例。农村从事幼教的老师绝大部分学历不高,处于中专以下水平;极少幼儿园教师接受过正规的学前课程教育,同时由于经费的原因,这些幼教老师在职培训的机会十分有限;老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方法也相对单一,教育手段比较陈旧。与城市相比,很多农村幼儿园大多没有配置保育员,这些幼教老师既要充当教师,又充当着保育员。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当今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3.大量的留守儿童导致开展家园合作面临很大困难。《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明确与家庭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但目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大量的农民工离开家外出务工,同时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的不公平待遇,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没有解决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带孩子一起进城,造成了现在中国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不可避免。由于留守老人本身就体弱多病,再加之其受教育程度有限,几乎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恰当的教育方式来教育管理孩子,更多的是采取放任型的管理方式。由于祖辈年迈,体弱多病,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发展情况他们也无心顾及,家庭教育出现的严重失衡和真空现象造成幼儿园很难和家庭有效配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就更无法进行。

4.对学前教育目的认识出现偏差。出现了几种误区:一种是把学前教育看成简单的托管工作,把幼儿园老师的工作简单理解为照顾孩子。另一种是自己忙农活,没有时间照管孩子把教育孩子当做老师的事情。还有一种,现在的农村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现象严重。由于农村家长和幼教老师对学前教育的认识误区,很多人把学前教育当做小学教育的预科,认为汉语拼音,生字以及数学加减法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点。因此,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孩子幸福的童年,让孩子失去幸福感,违背了幼儿成长的规律,破坏了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妨碍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建议

1.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与指导管理。农村学前教育长期处于教育体系的边缘,国家公共教育经费中仅有1.3%用于学前教育,而其中主要用于城市和县镇公办园,农村学前教育基本不属于国家财政资助范畴。农村幼儿园的日常运转基本靠经营者投资或收费维持,致使不少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举步维艰。[3][4]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在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与新农村建设联系起来,农村学前教育应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1)各级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明确这些机构的职责,建立章程,完善制度,用章程去规范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用制度去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2)各地政府应坚持普惠性原则,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同时收费符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幼儿园。(3)应加大幼儿教师在编的名额,充分保障幼儿教师的地位和收入。与此同时,对民办园一定程度的纳入政府管辖范围,对其进行一定的资金或硬件设施的投入支持。(4)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定期进行科学育儿讲座,在农村地区进行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农村家长了解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了解幼儿发展的规律,为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加强农村幼儿园师资建设。根据“理论培训持证上岗,实践研究提升能力,城乡联动共同提高”的农村学前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5]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1)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准入门槛。农村幼儿园教师上岗时必须要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同时必须对新入职的幼儿园老师进行入职培训。选拔一批高素质的老师从事农村幼儿园教学。(2)对于已经入职的幼儿园老师,可以和当地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有机会去实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老师集中起来进行在职培训。(3)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园老师的地位和待遇。国家应保障在编农村幼儿园老师的待遇不低于当地教师的平均待遇,非在编教师,也应保障其获取编制的机会,提高农村幼教老师的收入,培养和留得住一批高素质的农村幼儿园教师。

3.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幼儿园和家长的有效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幼儿园和家长的合作,因此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幼儿园要用真诚的态度和家长沟通。教师一方面要与负责照看幼儿的留守老人进行最直接的沟通,帮助直接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手机、互联网等手段和留守儿童的异地父母进行直接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同时,农村幼儿园老师要勤于家访,通过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直接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意见,进行个别化有针对性的指导。

4.明确农村学前教育的目的,提高农村儿园的教学质量。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目的所在,因此在开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时候,所有的活动必须要以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把游戏活动作为最基本的活动原则,尽量避免教育内容的“小学化”现象。

作者:徐艳 丁昭 单位:冀秋阳广东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能力培养

一、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为整个社会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任课老师,他们不仅要学习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提高课堂活动组织能力,能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舞蹈、美术、体育学习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为促进该目标顺利实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而幼儿舞蹈教学能力是其中之一,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更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幼儿教育担负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重任,为实现该目标,需要做好舞蹈、美术、体育等各项教学工作。为有效开展教学,离不开高素质任课老师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促进他们舞蹈教学技能提高,满足幼儿舞蹈教学工作需要。

(二)提高舞蹈任课老师综合素质。

衡量舞蹈任课老师综合素质的指标是多样的,其中舞蹈教学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指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促进任课老师综合素质提升,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的教师队伍。

(三)促进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提升。

为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加强课堂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应该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实践锻炼,引导学生提高舞蹈专业知识技能,增强舞蹈课堂组织能力,能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幼儿学习舞蹈知识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

二、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缺失

虽然很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注重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但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制约,目前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培养仍然存在不足,对他们今后从事教学活动也带来不利影响。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些学校在培养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师队伍时,没有明确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不合理,过分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忽视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教学能力培养不足,学生的舞蹈专业技能欠缺,音乐节奏感不强,影响教学活动开展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老师综合素质提高。

(二)舞蹈技能培养不足。

例如,舞蹈动作示范能力培养不足,学生的动作示范和模仿不到位,动作示范过程中,手、脚、身体、面部的协调性不够,容易导致教学中动作不熟练情况发生,难以有效调动幼儿进行动作模仿和示范。其次,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不足,对幼儿的了解程度不够,不熟悉幼儿的心理特征,难以创造亲切、好玩、易学的幼儿舞蹈作品。一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专业知识缺乏,舞蹈艺术修养不足,影响教学能力和舞蹈创编能力提高。

(三)实践教学被忽视。

要想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实践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内容,但一些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例如,学校演出活动不足,很少去幼儿园参加实践,未能与幼儿亲自交往,对幼儿舞蹈教学和排练的了解不足。由于缺乏实践,影响学生教学能力提升,对今后从事教学活动也带来不利影响。

三、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对策

为应对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为将来从事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结合学前教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笔者认为今后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

(一)明确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是为整个社会培养的幼儿教师队伍,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为幼儿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创造便利。在该目标的指导下,学校应该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工作顺利进行。首先,注重舞蹈基本功的训练。着眼于舞蹈知识和技能与教学能力的整合,满足幼儿舞蹈教育教学需要,体现舞蹈课程特点,重视舞蹈简单的知识和基本形体训练,对每个动作进行详细讲解,逐一训练,首先掌握正确的舞蹈站立姿势,然后进行形体基础训练,学习芭蕾和中国古典舞的手位、脚位,增强学生身体和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和音乐节奏感,满足幼儿舞蹈教师所必备的素质。基本功训练时选取技能、技巧难度适中的素材,例如,腿的软度训练时选择压腿和踢腿,“跳”的训练时选择“一位小跳”,“翻”的训练时选择“踏步翻身”,“转”的训练时选择平转。其次,注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以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舞蹈为主,掌握舞蹈的动律特征,把握各民族舞蹈的典型特色。从而训练学生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并提高舞蹈表演能力与鉴赏能力,为舞蹈教学和创编奠定基础。还要重视幼儿舞蹈学习,学习幼儿舞蹈理论和教学方法,包括幼儿律动、集体舞、表演舞等,了解幼儿舞蹈教学方式,为以后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二)口传身授,培养学生教学技能。

将舞蹈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一边讲解和体会,一边开展舞蹈教学。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在理解并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培养学生教学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且语言表达应该口语化和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合幼儿语言特点。确保语言、生动、亲切,动作讲解和知识传递用的语言表达,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也让学生容易记住,并且语言要亲切,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另外还要注重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由任课老师示范,让学生模仿和训练,并在模仿过程中重新组合,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舞蹈教学效果。

(三)创新方法,培养舞蹈创编能力。

研究并熟悉幼儿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动作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创编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舞蹈,让他们感到亲切、易学、好玩,在充满乐趣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幼儿舞蹈。另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要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专业修养,掌握舞蹈理论,在舞蹈基本训练和教学中,合理安排舞蹈创编课,让学生掌握舞蹈创编的规律、特点,把握创编技巧。学会确立主题,合理编排形体动作,设置舞蹈表演的每个环节,对舞蹈短句进行组合,然后通过加工处理,形成稳定的舞蹈组合,完成舞蹈创编任务,有效指导舞蹈创编和教学。

(四)注重实践,改进教学考评方法。

为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教学中应该注重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技能。例如,参加学校演出活动,由教师编排,学生上台演出,展示学生的舞蹈表演技能,发现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幼儿园参加实践锻炼,亲自与幼儿交往,体验幼儿舞蹈教学和编排工作,增进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在实践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弥补理论学习的不足,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学校应该尽量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参加实践锻炼,首先听课,然后过渡到上课,帮助幼儿园教师编排舞蹈节目,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促进学生课堂组织能力和幼儿舞蹈创编能力提高,为以后开展幼儿舞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另外还要完善考核评价方法,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结合起来,培养会舞蹈、能编排、善于教学的综合型人才。将学生的教学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分为舞蹈基础和舞蹈实践两个部分,考核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教学能力和创编能力,更为有效的指导教学工作,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四、结束语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为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将来更好开展舞蹈教学工作,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将来的工作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测策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践。从多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推动教学工作规范和系统进行,提高学生舞蹈技能和教学能力,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为学前教育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作者:蔡霞 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学前教育教学问题和对策解析

摘要:

在改革开放经济复苏的社会中,我国发展的脚步快速稳健的大步朝前,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所以,在对物质的需求标准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时代在发展,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造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幼儿的教育教育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点。文本以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和对策解析为主题,针对我国幼儿教育目前的现状以及在幼儿教育教学事业上所需要作出的改进,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保障了幼儿与小学教育衔接,为我国未来的教育发展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

学前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节奏,在社会中对人才的需要上看,教育要从根本入手,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幼儿的早期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的重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才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人才的教育要从幼儿时期着手,重视幼儿综合能力的教育,当前,国际教育教学部门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方式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因此,在我国国内,幼儿学前教育也逐步走向正规化,作为我国首要教育重点将进行改革。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学者应当首先了解幼儿面对学前教育的心理和态度,并且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也较成年人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和能力,并且幼儿在性格上有较为明显的可塑性,所以,具备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对我国幼儿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我国现阶段幼儿学前教育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已经与国际接轨,在西方的各大国家普遍开始关注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教育特别提到了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是一切发展方向的根本,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全部掌握在幼儿未来的发展前途中。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正式施行是在20世纪末,但是,在当时我国的教育体系发展的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在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1.1当前的教育相关学者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深入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标准在不断的提高,而相对应的,对于子女的在接受教育上的问题上逐渐开始重视,这也就涉及到了幼儿教育的根本和关键所在。这种重视的形成,对于我国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由于社会上的教育形式繁多,鱼龙混杂,从而导致了部分家长在对子女学前教育的意识上出现了偏差,一味的注重课堂教学将学习成绩看的很重要,重视孩子的理论学习能力同时,被家长忽略的不仅是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幼儿早成长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早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充满好奇的心理,在幼儿进入这个可塑性极强的成长阶段,教师和家长要进行及时沟通,对孩子的行为品格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够在孩子未来的生活中引导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1.2在我国,幼儿的学前教育缺少系统的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

政府精简政策的出台,部分区域的教育相关部门对幼儿学前的教育教学的重要意识还没有被深入的渗透。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中,幼儿学前教育不能被相关部门所重视,从而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更甚者,有些地区根本没有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由于教育工作上的忽视,造成幼儿学前教育地区化,或是空白化,在当展形势下,幼儿教育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提高,将对当地幼儿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在幼儿学前教育发展上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时代的需要,教育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也在日益严格,由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进行改变。在新时代开启的同时,教育相关学者意识到,教育要从根本着手,在教育的整体理念中,教育不仅要对幼儿在知识和实践技能上进行相关的培养,并且,还要对幼儿的创新思维进行积极有效的开发,使幼儿在接受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造。这样以来,幼儿在面对未来学习生活所出出现的困难时,能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使幼儿在教育中塑造的言行举止。

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时将开发智力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中:

学前教育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思想,这种教学经验的诞生,有益于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在培养幼儿的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正面教学,比如,“我爱祖国,我爱学习”等等,以贴近幼儿生活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对语言的学习中感悟情感。

2.2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培养良好的品行素质:

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上,教师能够有效的将正确的道德品质灌输于学生的思想中,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的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幼儿的学前教学中不需要死板的课本和枯燥乏味的课堂,相反,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却能够有效的打开幼儿的心扉,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寓言故事的情节作为教学的载体,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在《守株待兔》的故事中,教师为幼儿讲述以为农夫在田中干活,偶然间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大树上,于是,农夫美美的大餐了一顿,从此,农夫日夜守在树旁希望能在等到兔子撞上大树,从此荒废了农耕。在教师绘声绘色的对故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深切的明白,在生活或学习中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由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道理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规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主要表现在,幼儿学前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水平两大方面,所以,在幼儿早期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的把握好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辅助指导的环节,在学前教学中,较比更高等教育的方式,更要将教学做到细致化,只有充分的将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品质的教学进行的结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智慧与多变两种具有矛盾性质的教学方式进行融合,才能对幼儿教学模式的优化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上,需要教师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以及创新的思想,综合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从而使幼儿在学前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接受知识的传授。总而言之,在幼儿学前教育教学的苦心研究中,所有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为之而不断的努力,为国家的未来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研究

摘要: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无意间流露出的言行举止,它在无形之中体现着一个人素质的高低。而行为习惯的养成大多数都是从一个人的孩童阶段开始的,这种习惯可能是孩子在无意间养成,但是一旦这种习惯养成就可能伴随孩子一生。所以,在幼儿阶段就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引导,培养孩子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家长是孩子的及时任老师,所以家长在孩子的面前注意自已的言行举止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内容便是对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行为习惯培养的具体研究。

关键词:

学前教育;行为习惯;解决策略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幼儿阶段可以说是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阶段。很多人都认为此时的孩子还懵懂无知,分不清善恶与对错,其实不然。在幼儿时期的孩子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他们对这个世界一切的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任何东西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有时,孩子会在无意中学到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很有可能就伴随他们一生。所以,对幼儿的学前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幼儿园和家庭这二者的相互配合,对孩子形成一个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将具有重大意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仅对孩子的一生受益无限,同时对社会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启蒙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学前教育主要是针对三到六岁的孩子,在孩子进入小学前所进行的启蒙教育。这种教育与义务教育,高中,大学等这类教育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其他的教育主要是以教学,传授知识为主,而学前教育的主要目地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但是,现在的许多幼儿园都走进了教育的盲区,他们让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学习小学的课程。可是对于三到六岁的孩子来说,这个世界他们充满着太多的好奇,让他们被迫放弃自己的天性,每天都在教室进行知识的学习,无疑是抹杀了他们对自己兴趣的探索。所以,幼儿园应该改变现在这种应试的教学方式,要更加注重孩子在动手能力上的培养,同时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也应更加注意。幼儿园还应注意,三到六岁的孩子在大脑上发育还不够,所以他们的自控力相对来说较差,无法在一件事情上集中注意力太久。但是,好动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幼儿园可以利用这点,在游戏中加入学习,让孩子在玩中学习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这种方式方式还有利于老师对每个孩子进行观察,并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挖掘孩子的潜力,这样在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也具有很大好处。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及时任老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也很大。对于孩子而言,从婴儿到现在长成孩童接触最多的就是家人,家人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的成长做出榜样。在央视的节目中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母亲端着水为自己的父亲洗脚,被自己的女儿看见,随后女儿也效仿母亲为母亲洗脚。虽然这只是一则简简单单的广告,但是这也同样告诉世人言传身教的重要。在现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父母都开始实行所谓“从娃娃抓起”的计划。在一些父母的眼中,考入一所重点的大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于是很多父母就开始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开始报各种补习班,让孩子学习更多知识,为将来孩子的发展做准备。但家长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对于三到六岁的孩子来说,此时他们的心智都还尚不成熟,一味进行知识上的灌输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对成长到此阶段的孩子来说,家长要给他们更多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让孩子在自己的成长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同时,当孩子在生活中出现不好的行为时,家长必须及时指正孩子的错误,并为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一个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一个伟大的学者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这句话说出了习惯的重要性。而对于心智还未成熟的幼儿来说,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将来无论是在自己人品的形成,还是在人生价值观形成时都具有很大意义。但现在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家长开始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而老师为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也开始减少素质教育,更多的开始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这就对孩子的行为教育走进了一个盲区。所以,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在奥数,古诗等方面可能比较擅长,但是在动手能力和人际交流等方面则有些欠缺。这样的教育长期进行下去,孩子的内心必然产生反感,那么对于之后的教育也就更加困难。但是假如从孩子懂事开始,就注重对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孩子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那么之后不仅仅可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还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十分有利。甚至当孩子长大之后,可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四、结束语

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幼儿学前的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好的行为的养成不仅仅促进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可以使文化知识有一定的进步。同时,在学前教育中,老师与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导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受益匪浅,在长大步入社会后才会多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洪燕飞 单位: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