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幼儿教育活动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幼儿教育活动教学设计探讨
摘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和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强化,幼儿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学的准备阶段,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重视幼儿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改变,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幼儿教育中,普遍利用“活动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幼儿教育而言有利也有弊。所以,为了使其有利的一面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要对“活动教学”进行充分的设计,对其具体的应用也应加强探讨。就幼儿教育中“活动教学”的设计和运用践行探讨,旨在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幼儿教育;活动教学;设计;运用
活动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利用活动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突出优势就是能够尊重幼儿的成长天性,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适应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都会得到提升。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弊端,那就是设计和应用不合理会导致某些幼儿被孤立,对其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由于活动教学的随意性较强,所以,规范性差的话会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所以,在进行活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做好事先的设计和分析。
一、“活动教学”的设计分析
1.教学目标设计
利用“活动教学”的形式进行幼儿教学,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才会有层次感和秩序性。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明确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氛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对教学氛围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包括运用什么方法营造教学氛围都要一一细化。其次要对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设计。教学过程就是解惑的过程,所以,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是进行幼儿能力培养的设计,也就是说,活动教学要培养幼儿怎样的能力,需要在设计中明确,能力培养明确会使教学动力更充分。
2.教学主题设计
教学主题的设计也是“活动教学”设计的重点。因为幼儿教育面对的主体是幼儿。所以在主题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所以教学主题的设计主要需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主题元素的设计。主题元素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元素的融入使得活动感觉更加突出。其次,要考虑幼儿的接受程度。因为幼儿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在主题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实事求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方法的考虑。不同的主题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展现,效果才会突出,所以要设计合适的方法来体现教学主题。
二、“活动教学”的运用分析
1.利用活跃的气氛提升幼儿的参与热情
“活动教学”的运用首先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活动与学习氛围,只有营造良好的氛围,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才会提升。所以在提升气氛方面,需要做好两项工作:首先是活动感要足。幼儿天性好动,所以在活动感比较足的情况下,好动的天性才能被调动,参与的积极性才会高涨。其次是学习的氛围要浓。活动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教学,所以学习的氛围必须要浓厚,这样才能将学习蕴含在活动中,达到教学目的。
2.利用益智性的游戏活动提升幼儿能力
在“活动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中,益智类的游戏必不可少。益智类的游戏有两个突出作用:首先,游戏性比较突出。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发挥出来后,整个活动氛围浓烈,教学气氛会更加的浓厚。其次,由于是益智类游戏,所以在游戏的同时可以起到启发幼儿智力的作用。另外,益智类游戏的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幼儿在参与的同时,无论是思考力、行动力,还是智力和合作性能力,都会得到显著的锻炼和提高。
3.强化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性
“活动教学”这种幼儿教学模式根本目的还是要进行教学,所以在活动中必须强化活动的学习性。强化学习性主要从两方面来突显:首先,整个活动设计的时候就要明确学习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向着教学目的努力,将所有的活动向教学目的过渡。其次,在活动教学中要强调规范性。因为规范性弱会导致活动感太强而忽略学习,所以要规范活动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意味能够显现出来。幼儿教学作为基础教学的准备阶段,地位不可替代。在幼儿教学中,积极地进行幼儿智力的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而言帮助巨大。“活动教学”正是将综合元素考虑在内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能力的培养具有综合性。所以积极地利用这种方式,优化设计、强化应用,效果必然会更好。
作者:袁艳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农村资源幼儿教育活动探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们幼儿园地处县城郊区,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农村资源,为我们利用农村自然物对幼儿进行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村的自然物为幼儿所常见,它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神秘性更加受到幼儿的喜爱。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把幼儿教育与鲜活的生命、鲜活的生活状态紧密联系起来,使幼儿教育更加亲切、更加富有实效。
1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1.1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我园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优势,积极利用自然环境开展活动。春天到了,满枝的桃花、杏花、梨花争相开放,幼儿虽感兴趣却常常难以区分,我们就组织幼儿到郊外去踏青,仔细观察春天的美景。幼儿边欣赏边交谈着:“看,小草变绿了,树上开了好多好多花儿,真漂亮。”“它们是什么花呢?”我问道。“这是桃花,这个是梨花……”“他们哪儿不一样呢?”我紧跟着问。有的幼儿立刻说“花的颜色不一样”、“花瓣不一样、花心不一样”……在观察讨论中幼儿知道了桃花、杏花、梨花的特征,很轻松的把它们区分开来。
1.2在种植活动中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我们根据季节的不同带领幼儿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种上了萝卜、黄瓜、西红柿、玉米、小麦等相应的蔬菜、农作物,并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种植劳动,引导幼儿在劳动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如春天里,我们买来种子,带领幼儿在种植园里翻土、施肥,然后撒上种子,幼儿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个劳动的过程中幼儿掌握了使用铲子技能,知道点豆子时要先挖一个坑,然后要在每个坑里撒下三至五粒种子,栽秧苗时要及时地浇水等一些种植方法.一段时间后,在幼儿的精心照料下,当一颗颗嫩苗钻出来时,我们又带着幼儿去观察嫩苗,指导他们记录下自己的发现,猜一猜这些嫩苗长大了会是什么蔬菜?让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关注幼苗的成长,主动参与为幼苗施肥、浇水、除草、捉虫等活动。当一颗颗幼苗在大家的期盼中长大,幼儿终于明白了这些嫩苗是什么菜时,揭迷的喜悦可想而知。在关心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这些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也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学会了爱护植物,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知道珍惜食物了。
2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美术活动
对幼儿来说,美术活动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农村用来做美工的材料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如:泥土、石头、玉米缨、玉米秸、花生皮、果壳、狗尾草、树叶、豆类等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教具和学具。这些自然物的运用,使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的材料,通过观察引导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在做中玩、玩中学,同时也弥补了幼儿园因经费不足而造成的玩教具短缺的问题。例如:把泥土和成泥后包饺子、捏小动物;用玉米秸制作的眼镜;用地瓜叶柄制作的耳坠手链;用狗尾草编成小兔、小狗;用树叶、种子、花生壳等粘贴各种小动物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蕴含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幼儿的绘画能力都可以在这些废物中得到体现,幼儿在操作中学会了剪、团、粘、贴、撕、画等技能,锻炼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3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数学活动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利用生动有趣的操作材料辅助幼儿学习数学,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数、量、形、空间关系,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学游戏,就能更加有效地使枯燥、系统、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幼儿的生活实践、探索及操作的相互作用中,变得轻松、有趣,促进幼儿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使幼儿数学教育走出单纯传授枯燥知识的框框。农村丰富的自然物与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幼儿操作学习提供了廉价的教具学具。例如:小班幼儿可利用实物玉米、大豆、花生等按种类、大小、颜色等分类,认识1和许多;中班幼儿可进行数数、一一对应、排序、分类练习;大班幼儿可进行数的组成、加减运算、单双数的练习,还可利用石子、果核、柴棒进行拼图,在串珠串纽扣中进行数数……幼儿在游戏操作过程中,既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又发展了幼儿思维的性、敏捷性和创造性。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通过实践,我们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开阔了幼儿的眼界,增长了幼儿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健康向上的美好情感和勇于探索的品德。只要教师能用心、用实践去开发、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就能挖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给幼儿的学习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
作者:魏秀昭 单位:临朐县实验幼儿园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幼儿教育活动中有效提问探究
一、有关如何做好幼儿教育课堂提问的建议措施
(一)一定要做好提问前准备工作
做好提问前的准备工作实际就是教师在课前就必须熟读教材,同时精心设计教案,并能够运用一些提问技巧。而在问题的准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已具备的知识水平、提问的目的以及什么样的问题能达到这些目的等因素。比如在进行有关动物的教学内容时,考虑到不少幼儿已掌握部分动物的名称和样貌,因此,为能巧妙地导入新的课程,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小朋友们喜欢哪种动物?”幼儿争先恐后地告诉教师:“我喜欢猫、狗、猪、猴子、大象…”在这些动物名称中,有些名称是幼儿本来就会熟悉的,比如猫和狗等普遍家养的动物,而有些则是本节课程要学到的,比如老虎、大象等。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们就能自然将新知识引出,而教师也能顺势将该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以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适时提问
教师在全班参与情况下的提问,一般先提问题,让幼儿有思考的时间,之后再指定某一幼儿进行回答。这种做法使所有幼儿在其他人回答问题前都能够有机会对某一问题进行自己的思考。例如,在“自我介绍”一课的教学时,提出下面的问题“:这个男孩是谁?他来自哪里?”教师可以不要幼儿马上进行回答,而是将一幅男孩的图像拿出来,请幼儿上来说说,“假设你是他,你会怎么进行自我介绍?”这时请一位同学上来进行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李大龙,我来自幸福小区”这样,幼儿在倾听、思考的同时还多了思考问题的机会、锻炼了思维能力。因此提问的时机显得非常关键。要注意提问时机是在幼儿正处于很想弄懂,却又无法弄懂的心理状态。
(三)要注重提问的趣昧性
以目前在幼儿园中逐渐普及的幼儿英语课为例,上课时不少幼儿园英语教师所提问题通常用的是一般疑问句,这时幼儿只需回答“Yes”或“No”,这样的交流性过于单一,且幼儿没什么收获。因此类似的问题可有可无,对于整堂课的教学并没有辅助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部分教师常常每堂课都会提这样的问题:“Isitapig?”与此类似的提问本身并没有趣味性可言,同时还会导致幼儿每堂课都只关注于课文中描绘的是什么动物之类的,却忽视了其他更为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没有很好地引导幼儿关注于课文中的细节。所以教师必须更加着力于精心设计在课堂上对幼儿的提问。
(四)课堂上要能够合理把握难易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注意要能够激发幼儿的思维。那些过易、过浅、过小的问题并没有提问的价值。由于过于简单的问题幼儿不假思索就可以对答如流,容易造成表面的“热闹”和“积极”,尽管参与了,但实际上思维仍然停留在单一、低级的水平上,并未得到积极启动。这样一久,会养成幼儿浅辄不止的坏习惯。然而过难、过深、过大的问题,又会出现有问无答的比较尴尬的局面,也会降低幼儿自信心。所以教师的提问既不可让幼儿觉得高不可攀,也不该让幼儿觉得唾手可得,而要让幼儿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之后以获得正确结论。
(五)认真评讲,尽量多用鼓励性话语
在教学中往往发现,幼儿答不出问题时,有不少教师并没有搭桥引导,而是请其他幼儿回答,或“恨铁不成钢”,对幼儿进行说教,语调带着责备,语言带有批评等。这样一来使得幼儿体验到失败的痛楚,因而情绪低落,教师也扼杀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导致课堂的气氛沉闷,不能较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中经常发现:幼儿,尤其是差生在答对问题并受到表扬时会激动不已,在整堂课都会目不转睛地专注地盯着老师,比较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中。所以,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眼光对待幼儿,如果幼儿答不出来,教师要铺路搭桥,尽量引导幼儿找到答案,从而使幼儿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幼儿答对了,教师要注意多用“你表现得很好!回答的真棒!某某同学真有勇气!真聪明!”等激励的语言进行适时的表扬。
二、结束语
幼儿园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问艺术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能够帮教师检查孩子对于之前所教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能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在上课时教师必须要做到有艺术的提问。
作者:沈苏婷单位:苏州市工业园区天域幼儿园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幼儿教育活动中赏识教育研究
人们耳熟能详的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我们教育工作者许多启示,特别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有着更深刻的意义。试想,如果老师看到达•芬奇的及时幅画时,不是赞赏,而是横加指责,那么会有后来的绘画大师吗?其实很多的天才,都是被人们扼杀在摇篮里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人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培养、诱导一个幼儿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孩子,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在平时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我坚持用赞许的目光看孩子,给孩子充分的赏识,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几点自己粗浅的尝试。
一、理解幼儿,与幼儿心与心沟通
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评价和检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的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历史使命,力争使每一个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不仅需要为幼儿创建优越的物质环境以满足幼儿生理需求,同时在创建物质环境的同时也决不能忽视精神环境的创建。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理解与尊重。”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应努力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理解、赞赏和支持。有时成人处于某种原因和想法阻止幼儿发表意见与参与活动,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他侵犯了幼儿受教育的权力。站在幼儿的角度,我们可曾想过幼儿会是什么感受呢?他会感到教师对他的歧视以及不公正,他会不相信周围的人对他的爱。我们要吸取徐州市下淀天马少儿艺校事件、泰州兴化板桥幼儿园电熨斗事件的教训。
二、尊重幼儿,蹲下身子倾听
《纲要》明确指出: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也就是说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个抚摸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能力强、聪明可爱的孩子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老师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为此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提供表现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每周的升旗活动,孩子们十分重视,我们就让小朋友们商量,这个星期谁来当升旗手?有的说:“天天都要到幼儿园学习的。”有的说:“要做听话的乖孩子的。”有的说:“要有好东西愿与小朋友分享的。”……孩子们会努力争取做到,并对自己充满信心。每次升旗还要结合思品教育进行表演,节目是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编排的,虽然有些稚嫩,但会得到全园小朋友和老师的掌声,使孩子们获得成功感。
三、发展幼儿,搭建幼儿发展的平台
《纲要》指出发展性原则,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孩子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要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班上有一个性格内向、怕羞的小姑娘,名叫田田。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有一次我发现她手工作业完成得特别棒。我在大家面前表扬了她,并请她帮助旁边的小朋友,活动结束后还请大家为她拍手并说:“田田,你真棒!”田田脸上露出了微笑,从那以后开始有了自信。对于不同性格差异的孩子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去赞美,挖掘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不是孩子缺少优点,只是你缺少发现。
四、提醒幼儿,开展智慧的批评
有的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赏识就是不能批评,尤其是对那些好学生,往往经常表扬,但很少批评,生怕批评会降低他们的威信或者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致使这些孩子骄傲自大,自觉高人一头,人际关系很差。赏识不等于骄纵,赏识也不是不能批评,只是应该讲求批评的艺术,否则对有些孩子来讲,我们的赏识教育只会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结果适得其反。“赏识教育”的主旨是发现人的闪光点,发现人的潜在力,从而树立他们的信心,促进他们进取。而对人的弱点,我们当然不能赏识,否则赏识便失去了它的原则性。无原则的赏识就是骄纵,是教育中的大忌。在赏识教育中要注意实是求实,即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夸奖要适度。因为不切合实际的夸奖容易造成幼儿的虚荣心。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幼儿及时而适当的获得鼓励和赞赏,帮助幼儿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与自信。带着赏识的情怀,用赞许的目光看待每个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光彩夺目,他们是那样可爱!让赏识教育陪伴孩子的童年时光,让每个孩子沐浴在赞许的目光里,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茁壮地成长!
作者:沈雪梅 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幼儿园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幼儿教育活动中传统游戏的应用与创新
摘要:游戏给幼儿带来了许多快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游戏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但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利用非常有限。如何给传统游戏注入新的时代气息,让它更具特色,地应用于现代教育活动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传统游戏;幼儿教育;创新教育
传统游戏是来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由民间创编,并代代相传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较强的随意性,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广泛。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游戏需要注入时代的气息,使之更具特色。传统游戏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连,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但由于传统游戏本身的一些局限性,使得幼儿教育活动中对传统游戏的利用非常有限。如何将传统游戏融入现代幼儿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活动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呢?
一、传统游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1.传统游戏的跨领域创新。传统游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怎样让传统游戏这一单一的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化,走进幼儿园课堂呢?在“城门城门几丈高”的活动中,我们首先将重点放在了与游戏相辅相成的童谣上,将学习童谣作为活动重点,将边说童谣边游戏作为活动延伸,顺利地完成了一堂语言活动课。接着我们尝试将童谣谱曲,以音乐游戏的形式完成了一节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课,孩子们为能将儿歌唱出来而兴奋不已,还创编了许多游戏玩法。
2.传统游戏的创新玩法。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适当地改变规则、创设情境。(1)改变规则:再好玩的游戏总是重复玩会使幼儿感到无趣,这点在中、大班的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木头人”的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很兴奋,可是时间一长,一些“木头人”开始坐不住了,中、大班的孩子会故意弄出很大的动静以吸引别人的注意。于是,我进行了改编,我和孩子们商量重新制定游戏规则:我背对着大家念完口诀,所有“木头人”要站在起点线上不动,我每数三声回一次头,“木头人”可在我数的过程中偷偷向前走,但不能发出声音,我回头时要变回“木头人”,否则淘汰,先到达终点线的即为胜利者。这样的游戏对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们非常喜欢。(2)创设情境:一些游戏以重复的动作锻炼幼儿抛、掷、接的动作,但重复多次,孩子们会失去兴趣,觉得无聊,老师可以创设情境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比如游戏“掷飞盘”,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组进行比赛,制作“印度飞饼”,要求飞盘不能落地,在规定时间内传递的“飞饼”多者为胜。3.传统游戏的创新组织。很多传统游戏并不适用于集体活动,其是单人或双人的游戏,比如“石头、剪刀、布”“人、枪、虎”,但只要我们加以组织,丰富游戏的玩法、规则,这些游戏就可以呈现在集体活动中。在户外体育活动课“人、枪、虎”上,我们一起商定了一条界线,划定了安全区域,我发号施令,孩子们两两对峙,输了的孩子要奋力跑进安全区域,而赢了的孩子则要在他跑进安全区域前抓住他,否则为输。输了的淘汰,赢了的重新组合游戏。这个游戏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腿部大肌肉的活动能力。
二、传统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一种重要的幼儿自主活动形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参与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根据各领域的不同,我们划分了不同的区域,主要有美工区、运动区、建构区、益智区、娃娃家等。
1.同一材料的不同玩法。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需要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层次性及多变性,以便满足幼儿的个体需求,吸引幼儿主动参与[1]。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尝试投放传统材料,达到了一物多玩的效果。我们在运动区、益智区和美工区都分别投放了弹珠(玻璃球),可是玩法却大不相同,在运动区,孩子们围在一起打弹珠;在益智区,几个孩子拿着鞋盒制成的简易迷宫,用弹珠在“走”迷宫;在美工区,仍然是鞋盒和弹珠,但是孩子们在鞋盒里铺了张纸,用弹珠沾上各种颜料,在玩“弹珠滚画”。材料有限,创意无限。
2.同一游戏的不同要求。考虑到不同年龄层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我们在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和活动设计上要层层递进。比如游戏“套圈”:及时阶段的目的是使幼儿能用圈套住物体。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较容易操作的材料,如铁丝绕成的大圈若干,各种饮料瓶、易拉罐、小玩具等。第二阶段为了让游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们要求幼儿能在一定距离外用圈套住物体。因此,我们在材料投放上增加了场地布置(设置起点线)。到了第三阶段,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我们要求幼儿模仿“老板”叫卖,以钱币换圈数,进行套圈游戏,材料投放上增加了各种面值的“纸币”。各阶段的选择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决定的。
3.不同材料的创意组合。我们将很多传统材料开放式地投放在区角中,孩子们自由选择搭配,比如有的孩子将梅花桩(四个旺仔牛奶罐捆在一起)插在纸棍的两端,瞬间变成了哑铃,他便开起了健身馆。有的孩子将跨栏(将一根较长的纸棍两头固定两根较短的纸棍,可站立)当成了球门,用纸棍击打纸球入门,打起了门球……在生活中,幼儿园、教师、家长应该充分重视传统游戏的价值,大力宣传倡导传统游戏,让传统游戏走进幼儿的生活。只有吸收了传统游戏的精华,领悟了传统游戏的真谛,幼儿园更加重视传统游戏的价值,家长更加关心传统游戏的发展,社会更加关注传统游戏的改进,传统游戏才会发展得更完善,满足现代社会幼儿发展的需要[2]。
作者:陆辰 单位: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用语探讨
摘要: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用语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素质,运用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言语行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师用语
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具有意向性的言语,向幼儿传递信息并且希望幼儿按照自己言语的意图进行活动。教师的言语既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具备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但是,在现实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由于教师言语行为的千差万别,导致教育活动效果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同。
1.幼儿教师的言语行为性分类
1.1组织性言语行为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园常规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形成的、对幼儿某种行为进行要求或者强化时所使用的言语行为。比如,在活动开始时的问候为维持秩序,提醒某幼儿集中注意力的警告等。此外,还有活动过程中,提示和引导小朋友的用语。比如:“小朋友们,将刚才学的儿歌再重复一遍。”“让我们来玩儿个新游戏吧”等。或者是教师对幼儿发出某种指令,比如“小手放桌上”“大家排队去洗手”等。当然如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小朋友提出要上厕所、幼儿告状等,教师的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也是组织性言语。
1.2讲述性与提问及反馈性言语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时所用的言语行为。比如教小朋友做一个游戏,其中就要对游戏规则进行说明。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就要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讲解,以便使孩子理解起来更容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问式言语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包括简单的提问,追问和重复提问等。通过提问就有了一定的回应性言语,一般有肯定、否定、重复答案等反馈性言语行为。
2.幼儿教师言语的现实应用
2.1幼儿教师的言语运用需符合幼儿心理需求
言语质量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有效地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言语行为,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工具的言语行为,无论是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任务的完成还是对幼儿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用适合孩子心理的言语来进行教学活动。
2.2幼儿教师的言语应考虑适当心理情境
比如,早上孩子来到幼儿园,老师面带微笑,热情地跟孩子打招呼说:“早上好!”孩子会很愉快的回应老师:“老师早上好!”类似这种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相反,如果老师只是与家长说话,不与孩子打招呼,这样可能会使孩子产生老师不喜欢我的心理。实际上这也是礼貌用语的教学内容之一。幼儿园是孩子人生当中及时次接触社会的学校,老师的言语行为对孩子今后很多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命令式语句,经常用“不能、不行、不可以”等等词汇,孩子出于恐惧不得不听从指挥,从长远看,这样的教学用语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2.3幼儿教师的言语应考虑适当媒体场景
比如,在维持教学秩序时老师通常会说:“小眼睛!看老师,小手放腿上!”“大家看看大屏幕上是什么呀?”这样和蔼地、儿童化的语言使教学活动变得氛围融洽,小朋友的注意力就自然而然的转到老师这边来了。相反,有的老师会说:“坐在椅子上!把手放腿上!”“我要上课了,管好自己的嘴巴!”这种指令性的语言使幼儿处于教师的高度控制之下,使得活动氛围变得格外紧张。如果换成“请小朋友们坐在椅子上,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了,把手里的书本轻轻地合上上。”这样的语气会使孩子减少抵触心理,愿意接受老师的要求,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4幼儿教师的言语应考虑生活场景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讲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孩子们讲一个懂得感恩的故事。题目是《神秘的小鞋匠》,故事内容大致是,有两位老人靠坐鞋为生,但生意却越来越差,后来在两个小精灵的帮助下,老人的生意得救了。老人发现小精灵穿的衣服很破旧,于是给他们做了新衣服新帽子,小精灵高兴极了,从此他们开心地生活在一起,成为了一家人。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启发性语言,比如说,“小朋友们,老鞋匠为什么会给小精灵做新衣服新帽子啊?”引入孩子们的思考,然后再将答案告诉孩子“那是因为得到别人的帮助后,我们要感谢别人。”“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小精灵帮助老鞋匠一家渡过了难关,他们很快乐。”启发性的提问式言语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因为更能引导孩子进入故事情景,从而独立思考,最终懂得做人的道理。将生活中的真实情景,编入课堂教学活动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上课途中外面下雨了,有的孩子被雨声所吸引,注意力不集中,忍不住向窗外张望,有的孩子担心起妈妈来接时怎么回家的问题等等。有的教师趁此机会,跟孩子聊起天。“小朋友们,下雨好不好啊?”有的孩子说好,有的说不好。“下雨为什么不好啊?”有的孩子因为没带雨伞怕挨浇,有的说路滑怕摔跤等等。“那有谁带雨伞了呢?没带伞的小朋友挨浇怎么办啊?”启发孩子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的道理。
3结语
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影响教师言语行为的因素最关键、最直接的是教师的自身素质,其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又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加强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素质,保障幼儿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作者:任婧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童谣教学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实践
【摘要】童谣教学作为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独特性领域,对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以大丰区实验幼儿园教学实践探索为例,针对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改后的童谣教学,并通过幼儿的表现,进行童谣教学的价值思考。
【关键词】童谣教学;存在问题;价值思考
童谣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生活作息的体现,也是智慧的结晶。因此童谣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童谣带有独特的韵律和韵味,浑然天成,朗朗上口,为人们所熟记和流传。与此同时,那些浅显易懂,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童谣,调动了幼儿对学习童谣的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传唱过程中感受童谣所带来的教育意义,寓教于乐,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传统文化渐渐消失,童谣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和影响,直接体现在幼儿的童谣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如下:
1.幼儿缺少对童谣的兴趣和积极性。网络和电子产品的发展,使得幼儿的兴趣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传统的互动游戏转化为对虚拟游戏的热衷,而对于童谣这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活动渐渐失去了积极性。
2.幼儿缺少对童谣的识忆和运用。幼儿只有对童谣进行识忆,才能进行传唱或者游戏中进行运用。许多童谣虽然韵律感强,但语句长,又难以贴近实际生活,对于幼儿来说,难以理解,因此很难进行识忆。
3.幼儿缺少对童谣内涵的思考。幼儿由于受到阅历的限制以及文学积淀的制约,接受和理解童谣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很难去思考童谣所蕴含的意义及内涵,并如何对自身习惯素质的培养。
二、教改后的童谣教学
以大丰区实验幼儿园为例,在起初的童谣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反思调整,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出了比较适合当代幼儿的童谣教学方案:
1.将童谣与游戏融合:单纯的童谣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让童谣和游戏相结合。如:童谣《两只小猫》中,通过播放Flash动画让幼儿对童谣产生兴趣,在吟诵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让师幼、同伴之间产生互动交流。游戏情境始终贯穿童谣教学中,幼儿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强化幼儿的识记。
2.因材施教,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采用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童谣。如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记忆力有限,尽可能的选取简单、韵律感强,通俗易懂的童谣。比如《风来了》这类童谣语句短,贴近生活。并结合地方语言特色,采用淳朴的大丰话幼儿能够有效生动的进行记忆和运用。
3.创设情景,引导思考:合理利用园内资源,结合本园亲近母语特色营造温馨和适宜的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幼儿。在进行童谣教学时,教师应该适当引导,使幼儿产生思考,理解童谣的内涵,当发现幼儿进行创新性思考及活动时,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与此同时,利用平日的非集体教学时间进行随机教育,将特色童谣学习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示范、感知。
三、童谣教学的价值思考
通过观察幼儿在童谣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幼儿的积极性和行为习惯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整个学习氛围也变得活泼热闹。
1.有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悟能力。童谣内容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也激发了他们对语言学习的激情,语句结构的简单和极强的韵律感,使得幼儿容易理解和记忆。在熟练吟唱的同时,也提升了幼儿语言的组织表达和感悟能力。在此基础上,如果幼儿和同伴在玩耍或者互动时,能够较好的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使整个交流过程顺畅,改善幼儿之间的关系,让大家能够很好的融入到集体行为活动中。
2.有利于提高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幼儿时期,是大脑逻辑思维能力高速发展的阶段,通过童谣教学对幼儿智力进行开发,能够很好的帮助幼儿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例如童谣《高高山上一头牛》:“高高山上一头牛,两个犄角一个头,四个蹄子分八瓣,尾巴长在身后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掌握简单的数字变化,以及数量逻辑。教师举一反三,幼儿能够融会贯通,思考其他动物关于数字的逻辑。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又掌握了不少常识。
3.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童谣的一大基本特点是贴近生活,来源生活。这一特点决定了许多童谣蕴含着基本的行为习惯,如《保护环境》,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幼儿的传唱,使幼儿牢记于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在实践生活中去践行,去约束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可塑性强,以童谣的形式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是幼儿乐于接受的,同时也对幼儿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实践探索的总结童谣教学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幼儿对童谣的兴趣,提升个人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幼儿美好心灵,使幼儿积极健康向上。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思考调整,有助于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更好的为以后的教学服务,与幼儿同发展,共进步。
作者:张慧 单位: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幼儿园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生活即教育”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实施
摘要:对于3-6岁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他们生活、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在这里他们将接受自己人生最基础、最重要、最初的教育。结合3-6岁儿童的各种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且其思维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的形式就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对幼儿的教育应结合幼儿自己的事迹、贴近幼儿的生活。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幼儿教育活动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有生之年中,进行了很多的实践活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教师指导3-6岁幼儿教育活动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意义。接下来,我将分别从;1.生活教育理论形成的三大基础;2.生活教育的具体思想内涵;3.生活教育的具体实行方式,结合幼儿教育活动进行阐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合理安排一日生活,较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中提到“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生活教育形成的主要背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陶行知在世界教育革新的背景下,结合了西方教育学者杜威的教育思想理论,根据中国国情,探索出了生活教育。他认为“生活即教育”,突显了教育应该以“生活”为圆心,向四周展开,并根据生活的具体要求,利用生活进行教育。他合理的将“杜威的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论”改造成适合国民的“主人教育”,充分的体现了中国教育的创造精神和民主性。且生活教育是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互对应的。是指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具有终身性,也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而生活也是终身性的。陶行知在结合中国的历史背景、生活条件和生活特点推创了适合儿童的“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陶行知的这一举动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最早的南京市燕子矶幼儿园,结合了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的一些具体特征,在创建的面积和规模上都不是很大。而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则在规模上很大,同时非常注意幼儿的生活教育。最早的鼓楼幼儿园的创建,幼儿可以在室外直接进行活动。
1.生活教育的具体思想内涵
从陶行知的出发点进行解释,教育离不开生活,反言之,生活就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他的活动理论中,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一种动态的教育活动,一种的、细致的活动。以生活为基础,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所以,教育中所开展的活动也应该是:能够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用的、长期有效的一种活动。他的理念中,教育与生活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教育的主要内容要能够合理的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相应的活动。生活应该是幼儿受教育的活水源头。如1目前的幼儿教育涉及到的“渗透式”教育,正是说明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应该对幼儿具有长远性的影响。如2:《指南》中,各领域也相应的体现出,如科学领域中,要求的是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对身边的生活充满探究兴趣。
2.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陶行知的教育原理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其活动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三者充分的体现了陶行知对“生活”和“教育”之间关系的一种定义。对于他提倡的教育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也有着指导作用。在对幼儿的教育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应很好地注意探索“生活教育”的具体功能和价值。适时、适当的运用生活教育对幼儿进行集体的教育活动。如在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挖野菜”中,我们就是借助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进行认知自己身边的野菜,了解野菜的生长环境。活动中,幼儿充分的进行思考、探索、讨论,很好的发展了幼儿科学教育方面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幼儿在幼儿园里很难了解到的。且“挖野菜”活动,在幼儿园教室内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只有将幼儿放回大自然,放回生活,才能有效的帮助幼儿进行本次科学活动。这样的一节源于生活的科学活动,幼儿得到的是根本的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一点的实施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更是举足轻重。如在幼儿的社会活动“助人是件快乐的事”中,我们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助人为乐的具体意义,让幼儿知道怎样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现如今社会中所亟需的一种行为品质。可往往“助人”的结果又不能是快乐的。在大学生救儿童身亡的事件中,我们知道如何救人是一件很有必要学习的事情。因此,虽然幼儿身处幼儿园,我们也要帮助幼儿了解社会中遇到事情处理的方法。所以,社会上的事情对幼儿的教育意义也使幼儿受益匪浅。“教学做合一”,这一点是陶行知实施前两者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了解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标志牌。幼儿的年龄告诉我们,直接的说教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是不够的。他们对于听觉上的东西,并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蒙台梭利说过:“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幼儿只靠听是不够的。而看,对于幼儿来说也只是记住了。只有做了,幼儿才能充分的理解。如幼儿小班活动“数数1.2.3”,教师的讲述只是作为指导,幼儿必须要手、眼协调进行点数,才能将1.2.3记住,理解。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幼儿不知道怎么行动;如果没有幼儿的学,幼儿不会行动;如果没有幼儿具体的做,幼儿就不能理解。如果幼儿不能理解,那么整个活动便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我看来,教、学、做合一,是使幼儿真正得到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手段,不是嘴上说说。如何有效的将教、学、做合一,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抓住教育的契机,充分的尊重幼儿,提供给幼儿适宜的教育环境,同时引导幼儿,帮助幼儿有效的学、做。
作者:张楠 单位:昆山开发区晨曦幼儿园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里不同于集体教学活动的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活动的教育形式。但这种鲜活的教育形式在很多幼儿园里开展起来时却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问题,致使区域活动虽然开展却只是流于形式而无效。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活动;有效开展
结合我国现今幼儿教育的国情,更多的幼儿园是把集体教学活动以及其它的教育教学形式与区域活动结合,共同构成具有我国幼儿园教育特色的完整的课程结构。作为一种鲜活的教育形式,区域活动在很多幼儿园开展起来了,但是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比如活动区的设置重复混乱,材料投放品质化却不实用,区域活动计划制定拘泥于格式而不注重可行性,区域活动只在固定的时间开放形成资源浪费等,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区域活动虽然已经开展,却只是流于形式而无效。所以本文就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新策略进行如下论证。
一、区域活动的活动区设置
幼儿园可设置的活动区有社会活动区、自然科学活动区、数学活动区、艺术活动区、语言活动区、建构活动区这六大类,当然每个幼儿园的每个班级要设置哪些活动区以及如何设置活动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活动区的设置要科学有序
活动区的设置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及现有发展水平来进行,因为年龄的不同,决定了幼儿的现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因此对活动的需求也不同。比如说在同一个班级里已经有建构区,就不要再设置积木区,只要把拼搭积木的活动放在建构区里就好,因为把积木拼搭成建筑物或动植物都是属于建构的范畴。
2.活动区的命名要儿童化
对于活动区的命名,基本上同一个幼儿园的不同班级是一样的,比如说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建构区、益智区等。当把这些区域设置好后,教师一般就是把这些区域名称用各种字体打印出来,再在字体上涂些鲜亮的颜色,就贴在了各活动区。
3.活动区的规则适宜用环境暗示法
在区域活动中,文字性的规则对于识字不多的幼儿来说并不适宜,好还是用形象的图画形式,这样便于幼儿直观了解规则。甚至有的规则是不用贴出来的,比如说语言区的图书角,可以把它设置得稍为封闭一些,然后里面只要有序的放四五把椅子,这样进入区域的幼儿少,且半封闭的环境也对幼儿形成一个不能大声说话的暗示,这样,进入图书角的幼儿自然就会安静下来阅读。
二、区域活动投放的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活动区所投放的材料上。材料不同,所引起的操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也就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经验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要注意两个方面。
1.投放的材料要安全、卫生
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对幼儿来说首先必须是安全的,因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还不够,不能识别哪些材料在操作中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比如说大头钉、牙签等有尖头的物品,如果在操作的时候不小心,很有可能戳伤自己或别的幼儿,而且一旦戳到眼睛,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即使一定要用到此类物品作为工具,那也一定要有教师一同参与操作,以防万一。其次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也要兼顾卫生,
2.投放的材料要经济、适宜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大提高,很多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是越来越具规模,其活动室里区域角投放的材料也越来越品质,越来越逼真,其实都是用来摆摆样子,给经常来检查的领导或参观者看的,这样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操作,而是以此证明自己的园本条件有多好。
三、区域活动的计划制定
区域活动计划制定在很长一段时间来都存在着争议,许多教师主要对计划制定是否要围绕单元主题、历次区域活动计划是否应具有连续性和递进性、计划应该是详案还是简案这三个方面有不同的看法,而本文也就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论证。
1.历次的区域活动计划制定当具有连续性和递进性
所谓连续性和递进性主要体现在区域活动预设的目标和活动过程上,上面已经讲到区域活动当围绕单元主题目标来制定,而每个单元主题的系列活动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递进性的,所以区域活动计划的制定也当有连续性和递进性。在大班及时学期有一个单元主题叫动物王国,在这个大主题里,有三个小主},分别是消失的恐龙、多姿多彩的鱼和动物的秘密。按照课程计划要在三个星期里完成这一系列关于动物的活动,而区域活动计划也可以围绕这三个小主题来制定,区域活动计划的名称也是这三个小主题的名称,在三个周进行这三个小主题的集体教学活动的同时,分别开展围绕这三个小主题的区域活动。
2.区域活动活动计划制定适宜用简案方式书写
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主导活动过程的活动,一个个教学环节是按照教师提前预定的思路一步步的有序进行以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而区域活动是幼儿的自选和自主活动,活动目标可以大方向的预设,而详细的活动过程却是无法预设的,所以区域活动不必也不可能象集体教学活动一样做出详细的文字计划。计划的制定是为了真正活动时的行之有效,一份无效的文字计划制定得再详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与其花较多的时间来书写区域活动的无效的详细计划不如书写一份简洁的计划,省下的时间用来做教玩具投放于活动区更有意义。简洁的计划意指班主任做的关于区域活动的周计划,周计划里有每个活动区在每一周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材料提供、玩法规则。这样一份周计划就非常适用于无法预测活动过程的区域活动。
四、区域活动的指导
在《幼儿园课程》里,区域活动的指导是从过渡阶段和自主阶段两方面来进行阐述的。所谓过渡阶段就是指幼儿还没有刚建立的活动区活动经验的时期,这一时期教师要向幼儿介绍该活动区的内容、材料和使用方法,建立规则,引导幼儿自觉遵守,从而使幼儿认识并适应该活动区的教育环境,顺利过渡到能在该区自主活动的阶段。而本文主要阐述自主活动阶段的指导。
区域活动这种教育形式虽不是新生的事物,但不可否认在很多幼儿园所开展的区域活动中存在着问题,所以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要探讨并付诸实践的当务之急。让我们在不断的探讨与实践中期待着有更多成功的区域活动案例。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
摘 要:本文论述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从追溯游戏的历史到现在游戏发展的形式对幼儿有这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幼儿的游戏特点看出游戏对教育的实质意义。总结了游戏在幼儿园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的问题提出游戏教育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游戏;基本教育活动;学习形式
古往今来,幼儿的游戏流传至今。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本身要具有的。游戏能赋予思想、情感于身心中,一个会玩游戏的孩子是富有创造力,自由和快乐的。多年来,科学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了儿童的教育教学的活动关系,提出了各种游戏的发展方向和理论依据,而幼儿正视这种教育的开端,游戏就是幼儿生活和学习中沟通的语言,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
1.幼儿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由于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因此幼儿对游戏感兴趣,主动进行游戏,游戏中没有强制性,可以随自己的意愿更换游戏、进行游戏等,从游戏中得到快乐并能充分发展。并能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去深化,改造和创造新的游戏形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才是真正的游戏。
(2)游戏带给幼儿趣味性。游戏中带有趣味性,它带给幼儿许多快乐,它不同于劳动,也不同于死板的学习,也不是达到物质目的的要求。它始终可以愉快地参与游戏并获得快乐,积极的游戏结果为目的,所以游戏是一种没有负担的活动,是人们享受精神快乐的过程。
(3)游戏在进行时有假想性。游戏具有一定的假想性,它是以现实生活为一个侧面标准,用游戏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幼儿则把这种性质称为“玩”,幼儿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充当的,例如:妈妈、医生、司机、售货员等人物。也可以充当各种小动物,把幼儿园和日常生活中玩的积木、玩具,泥沙、座椅等物品当作针、汽车、菜肴等,把幼儿需要表达的情感和狭小的空间变成广阔的天地。
2.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价值与教育意义。
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有人指出,游戏对婴幼儿来说,它的重要性仅次于母乳喂养和母爱,足见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1)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幼儿从事社会性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社会性交往的技能,有助于幼儿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幼儿学习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这会为幼儿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游戏对促进幼儿身体发育至关重要。在幼儿时期,幼儿的身体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是每个部位关键的成熟时期。此时,就是锻炼幼儿身体机能的重要阶段,对幼儿今后的发展也十分有利。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幼儿“好动好玩”的特性,而游戏就是活动身体的主要方式。在游戏中,能给幼儿带来愉快的心情。在游戏过程中,能让幼儿自主的进行游戏,自住的去探索,必须亲自动手,体验把游戏进行下去。让幼儿的身体各个部位来完成,这样游戏对幼儿的身体进行了锻炼。
(3)游戏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的健康。研究表明,现代社会中的幼儿有许多心理障碍的产生,导致他们无法在社会中学习,社交贫乏,幼儿时期他们的心理还处于初萌状态,而更需要的是一种她们的方式来与外界的世界交流而之相对应的就是游戏,所以幼儿必须通过游戏互相交流才能更好的把顺利完成。在游戏中,幼儿的成功体验多于失败的体验,这有利于使幼儿产生成就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另外,通过对漂亮玩具的认识和摆弄,通过在美化了和人性化了的环境中的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自然、对社会生活、对艺术的认识和感受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健康的情绪情感,才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保障。在幼儿园中,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各个科目的教学,让孩子以快乐、轻松的方式来学习从而减轻幼儿的负担。
二、幼儿游戏教育中要克服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家长和教师对游戏的偏见。
在日常生活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家长和教师无非想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他们认为知识技能都是在课本、读书、写字上。把这些东西死板的教授与幼儿,倾向于小学化和成人化的教学。然而幼儿正出于心里未成熟的阶段,他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一种欢快,愉悦的场所,而游戏就是幼儿表达心里想法和学习的重要形式。
所以,老师们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教育意义,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活动,如亲子游园、跟班观摩、家长开放日等,让家长对幼儿游戏教育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消除对幼儿游戏教学的错误认识,促进家长思想转变,逐渐从不支持到支持,使其产生质的变化,有效促进孩子的成长。
2.幼儿缺乏自主游戏的经验。
幼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由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而幼儿的心理和生理还没有成熟,幼儿在学习和游戏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要玩什么,要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
所以在指导幼河蜗肥保我们需要用心去了解幼儿的想法,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他们能够幼儿学会自主的探索去游戏,所以要在游戏中有决定权。要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要让幼儿能自主的游戏,让幼儿主动控制游戏,能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自主游戏的方法和经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而游戏又是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居上,它既是幼儿身心发展快乐、自主的实践活动,也是儿童所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从游戏中可以感知到幼儿的身体机能、言语、情感、想象等的发展,在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意义与设计原则
【关键词】 幼儿;教育活动;意义;原则
一、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意义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在寻求的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既可以极大地帮助幼师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的反思与总结,有利于他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专业的发展,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推进幼儿园的教学,又在很大程度上让幼儿在好的教育活动里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收获知识,健康地发展。
在幼儿园里,高质有效的幼儿教育活动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促进幼儿和谐的发展。积极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是与时俱进、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对儿童个别差异的尊重,而且还适应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为教师实施教育提供帮助,从而实现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设计原则
1. 发展性原则。所谓发展性原则,就是幼儿园教育设计活动立足于孩子综合发展。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幼儿健康的发展是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老师要富有爱心,热爱幼儿,了解幼儿,结合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然后有的放矢,灵活引导孩子发展,并且在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都必须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不能一蹴而就。
2. 性原则。所谓性原则,就是教育设计活动应该考虑到孩子提高和进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该让孩子成长和发展,如知识、身体、道德、能力、智力、情感等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活动设计及实施时,要考虑和实现幼儿的素质提高,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偏重于某一方面。
性,还包含两个方面:对个体而言,应当培养一个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多种需要,抑制幼儿各方面的潜力,过早地分化而使其单方面发展的儿童。对整体而言,幼儿园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孩子,面向每一个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3. 渗透性原则。所谓渗透性原则,是指教师通过构建宽松的心理环境,把教育活动有机融合、相互贯通,并通过日常生活、游戏等延伸活动的共同作用,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培养他们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渗透包括目标的渗透、内容的渗透、形式的渗透三个方面。无论哪一种活动,都会由于其本身具有的不同特点而有着特定的目标指向,而渗透性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将幼儿教育活动发展目标和相关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在设计渗透性教育活动时,选择教育内容既要考虑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有效融合,又要考虑学习内容在这三个方面对幼儿有积极的挑战性;目标与内容的渗透决定了活动形式的渗透,渗透性教育活动的形式中需要融合多种幼儿发展的因素,从而促使幼儿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强化作用下,产生积极与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愿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围绕渗透性原则开展,有利于融合相关知识,把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目的、手段、方法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效果,有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渗透性原则,在目标上,更注重幼儿运用能力的培养;内容上,更关注孩子如何更好地交往与表达;在手段上,更注重幼儿自主操作、自主修正、正确运用等过程;在形式上,更注重创设运用情境,强调师幼平等有效的互动,打造高效幼儿教学课堂。
4. 因材施教原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老师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幼儿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幼儿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幼儿的才能品行获得的发展。实践证明,实行因材施教,可以让老师了解幼儿的特长,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兴趣,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材施教原则从幼儿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差别的教育,能使每个幼儿获得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采取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如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
【摘 要】在组织绘画活动的时候,可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些,不用只局限于国画,可以适当的引进其他绘画形式,可以从内容上体现传统文化。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可以是蜡笔、油彩、水笔、毛笔、宣纸、布、绢、水墨等,利用这些原材料,表达幼儿的思想、所见、喜怒哀乐等,通过这种活动,使幼儿感受绘画艺术的美,尤其是中国绘画艺术简约但内涵丰富的特点。
【关键词】传统文化;感染;传统节日;审美素养
虽然我们生活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民族的传统文化,因为它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文化母体。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都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是靠说教,更多的是靠熏陶。在整个幼儿期,幼儿文学对于幼儿心灵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智能的开发与启迪,具有重要的作用。的幼儿文学作品常常是代代相传、脍炙人口。如我国传统儿歌《排排队吃果果》,童话故事《狼外婆》、《拔萝卜》等,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渗透着我国劳动人民的结晶,表现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博大精深,是我们的文化母体。如何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特殊功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目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课题,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有着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与责任。
1 运用绘画形式感染孩子
中国的绘画源远流长,是一派自称一体的独立艺术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孩子感受绘画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在组织绘画活动的时候,可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些,不用只局限于国画,可以适当的引进其他绘画形式,可以从内容上体现传统文化。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可以是蜡笔、油彩、水笔、毛笔、宣纸、布、绢、水墨等,利用这些原材料,表达幼儿的思想、所见、喜怒哀乐等,通过这种活动,使幼儿感受绘画艺术的美,尤其是中国绘画艺术简约但内涵丰富的特点。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将绘画内容故事化,在故事当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通过这种自我表达,加深了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例如,利用教孩子画《司马光砸缸》的蜡笔画的机会,教给孩子感受司马光急中生智危难之际,勇于救人的传统美德,同时了解司马光这一历史名人的相关文化背景,孩子们在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里,自然而然的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开阔了视野。
2 运用做手工的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
捏泥人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技艺,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玩泥巴,因此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以此来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先让孩子们看了很多精美的泥塑作品,孩子们爱不释手,就这样,当孩子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就领着孩子们准备泥巴,准备好之后,让孩子们自选自己捏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任何东西,比如小鸭子、小兔子、小猪之类,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捏西游记里的人物,比如孙悟空、猪八戒等,这种技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再加上灵动的人物,效果就更好了,之后还引导孩子们用自己捏的作品组合在一起讲故事,体现谦让、勤劳、友爱等美德。广博的中华文化中蕴藏着许多古老的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藏,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创作、传承下来了丰富的手工艺术,这些手工艺术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多彩。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从这些丰富的手工艺术中寻找一种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切入点与方式,寓教于乐,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3 在讲故事活动中渗透中华文化节日启蒙教育
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节日,最隆重的节日当属过年了。孩子们只知道和大人一起放鞭炮,穿新衣,看电视中的春节联欢晚会,却不知为什么这样。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人们已经遗失了太多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我深感这一问题的紧迫性,深感传统文化节日更需要一代又一代孩子去传承。
3.1 年
为了贯彻渗透传统文化这一精神,可以先从“年”这一节日讲起。我借住年画儿的形式,形象的给孩子讲述了年的来历,孩子们了解到,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每到除夕这天,人们便燃放爆竹,驱赶年兽,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 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孩子们听的是津津有味,在听说并看到年是一种古代的恶兽时,都长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看着我,那样子真是可爱。通过这一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传统节日“年”的理解。
3.2 清明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可以先引导孩子们背诵杜牧的古诗: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然后引入清明这个节日,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之后便将这一故事借助图文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在这一活动中,既渗透了传统节日,又渗透了诗歌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4 运用看图说话的形式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儿童喜欢看小人书,喜欢看图画,教师可以运用网络形式,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使幼儿从一点一滴中感受的多彩。从幼儿的爱好入手,讲授或演绎传统文化故事。比如借助三字经讲授《孔融让梨》、《黄香暖席》等故事,还可以组织孩子编演儿童剧,演绎故事,让孩子懂得礼貌谦让,孝心的重要等。
总之,通过多种适当的形式,在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幼儿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这样,就唤醒了幼儿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激起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多媒体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关键词】 幼儿教育;多媒体;应用; 方法
一、有效地应用品质资源,为幼儿的认识提供多方位的信息量,激发兴趣,开阔思维
随着校园网的开通,大量信息和学习资源层出不穷,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为方便,有些可直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让幼儿观赏和了解。如,大班的科学活动“小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其中有许多动物的逃生方法:变色、断尾、喷墨、自切、盔甲、拟态、排脏等等,教师直接播放制作的视频进行讲述,非常生动、形象。而且还设置了和幼儿的互动,让幼儿操作遥控器把逃生方法和动物名称一一对应,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再如,《小蝌蚪找妈妈》有一部最早的水墨动画片,在给孩子们播放时,他们都被神奇的故事深深吸引,也被艺术大师制作的精彩、灵动、清新的画面深深感动,大量的科普知识包涵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优美动听的语言更是久久萦绕在孩子们的脑海之中。
当前为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标准化、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建立了学校安全教育信息平台,形成了科学、常态化的教育课程体系。教师可以直接运用平台提供的课程、课件、视频来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还有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视频课程,有网上答题、现场评价,还有层级监测管理,课程不仅系统、科学,而且丰富生动,使教师、家长、孩子能共同接受安全教育。
二、巧妙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多媒体设备不仅只是展示相关内容,也能现场把孩子们的作品和身边的人和事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特别是电子白板的使用,让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作品和小伙伴们的游戏场景。例如,大班的美术活动――“有趣的漫画”,为了介绍漫画的特点,老师在课前用相机抓拍到身边忙碌的老师们的不同表情和孩子们玩耍时的夸张表情,投放在电子白板上让幼儿感受各种各样的表情特点。然后让幼儿用手中的画笔画出熟悉的人物形象,老师把孩子们的作品也展示在电子白板上,共同点评,并把孩子的作业归并为画册,在班级微信群中发表,本班的所有家长都能看到,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大家专心作画的同时,老师又不失时机地拍摄了孩子们专注的神态,也把它整理在相册中,保留了孩子们大量的成长资料,很有意义。班级微信平台的建立又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更开放。这能让老师和家长互动交流,教师也经常把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吃饭等情景发在微信群里,家长看到非常高兴,同时也经常发表一些育儿经验和大家分享,这样的交流互动又使老师和家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确给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让教师产生了依赖性。有些教师直接打开视频,让幼儿自己看就行了,不做任何引导、讲解。有些视频确实必要,也无需再讲解,留给孩子自己去判断和想象就好,但教师不能以视频播放代替教学,更不能长时间让幼儿观看视频,这样不仅影响孩子视力和身体的发育,而且还给孩子心理造成不利影响,要坚决防止这种倾向的发生。传统的一些教学上的好的方法不能丢掉,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例如,对于体验活动和实验课,就必须让幼儿亲自操作、感知体验,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避免另一种倾向,就是设备的使用率低,甚至成为摆设。我们常看到许多幼儿园的教学设备既先进又配备齐全,“交互机”、“实物投影仪”一应俱全,但多数成了摆设。有些老师自身能力有限,怕麻烦,宁可不用,先靠一张嘴讲。所以,幼儿园强化教师培训也很重要,要加强同年级、平行班的共同研讨和备课,相同的资料一人准备大家使用,相互借鉴,达到高效、实用。如,为了设施设备更方便使用,我们应开通校园网、电子白板联网,同时还要加大教师信息化教育的培训力度,不仅靠每年的外出选派培训,还要加强园本培训,让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做导师,有计划、有目标地定期、系统、切合实际地对老师们进行培训指导。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都仅仅是一个方法,要想赋予它生命活力,就要靠教师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更是一个让我们拓展视野、发展思维的奇妙窗口,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创新,让新的信息技术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编辑:王金梅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巧用速读策略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探究
摘 要:从运用速读策略培养幼儿积极记忆和良好的注意习惯、培养儿童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力和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运用速读教育活动策略的作用等方面,研究巧用速读策略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速读;策略;习惯
将速读策略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探索幼儿园速读策略的内涵及运用技巧,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师教育活动设计及实施技能,丰富儿童教育活动的方式,促进儿童的有效学习,发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作用,培养儿童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教育活动中,儿童运用多种感官联合所认知的对象,借助看有所记、看有所想、看有所疑、看有所为、看有所创等一系列活动,达到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做事、主动发展的目标,使儿童学习的效率事半功倍,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运用速读策略培养幼儿积极记忆和良好的注意习惯
有关心理学实验证明:人只听不看的记忆,三天后会遗忘75%;又听又看的记忆,三天后会遗忘25%。所以,看对记忆有极大的辅助作用。在教育研究中,多采用又听又看的教育认知活动,让儿童在兴趣中听、看,在直观中记忆。在观察之前,教师会认真地提醒学生“眼睛注意观看,机会只有一次”。例如看图谈话“小医生”,教师两秒钟快速闪现及时张图片,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儿童很快说出“小医生”。问:“从哪儿看出来的?”回答:“她帽子上有红十字。”“她身边有小药箱。”“她手里有针。”在这样的场景中,儿童没有游离,教师不用组织课堂纪律。孩子们在观察的兴趣中记忆和描述所看到的东西,同时点燃了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
二、运用速读策略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化学习和创新能力
直觉活动90%依赖于视觉思维。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一个事物就是一个“形”,任何“形”都是直觉进行了积极组织,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格式塔的“形”,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直觉整体,与视觉活动密不可分。例如,绘画《鱼》,教师两秒钟快速闪现图片:及时张只有鱼的轮廓,第二张增加了鱼的眼睛,第三张增加了鱼鳞。问:“图片上的鱼与平常的鱼有什么不同?”儿童很快地说“没有眼睛”“没有鱼鳞”。问:“这张图片上的鱼多了什么?”回答:“眼睛。”又问:“这张图片上又多了什么?”回答:“鱼鳞。”随着活动的进行,一个个独有的“形”在儿童的脑中形成。问:“你们愿意将鱼打扮得漂亮些吗?”回答:“愿意。”儿童非常迫切地想把自己头脑中的“形”用画表现出来。在这次绘画活动中,教师几秒钟的展示,短短的对话,激发了儿童的创造热情。由于儿童的认知角度、基础不同,绘画反映的内容也不同,每一个孩子画的都是他直觉的鱼、独有的鱼,真实地反映孩子们不同的认识和绘画水平,这就是孩子们的创造。
三、运用速读策略提高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力
速读教育策略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能够千方百计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注意是兴趣的开始,要用小的刺激物引起孩子大的活动兴趣。通过制作速读课件,让教师的演示文稿制作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十八里店乡中心幼儿园为课题研究配备了高性能的多媒体设备,栩栩如生的演示课件让孩子们快乐地上了一堂《缺什么》的谈话课:秋千缺什么,快把它修好;椅子缺什么,快安上;老鼠缺什么?快接上;小猫缺什么,快回来。速读策略的特点及优势把枯燥的认知活动变成了生动的学习,提高了儿童学习的坚持力和兴趣的持久力,把刻板的记忆变成了愉快的形象记忆。
四、运用速读教育活动策略的作用
首先,认知是基础,发展是目的。运用速读教育活动策略,能够很好地落实知识、能力及情感目标的实现。速读是教育活动中的认知过程,是儿童学习的开始,随之引发的提出问题和操作实践活动,使每一个活动的三维目标得以落实。其次,速读教材展示形式的变化,让儿童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依据儿童注意力坚持性差的特点,在有效的时间内,很好地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教育活动的目的。再次,运用速读教育活动策略,有利于开发儿童的多种智能。一个好的教育活动应该指向儿童多种智能的开发,速读教育活动动员儿童的眼、口、脑、手及肢体等不同部位的参与,训练儿童的视觉智能、社会交往智能、言语智能等,培养儿童的快速反应、快速联想和快速应变能力。还有,运用速读教育策略,培养教师的教育资源意识。速读的内容来自活动区、儿童作品和儿童活动中的瞬间表现,能够促使教师适时抓好即时生成或延时生成教育,达到教育贴近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速读教育策略操作性强,适于在各种场合、各种活动环节中应用。幼儿园的教育寓于一日生活之中,速读教育策略的运用可以使即时教育效率提高,又看又听的教学模式,让儿童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实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五、结束语
将速读策略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探索幼儿园速读策略新的内涵及运用技巧,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师教育活动设计及实施技能,丰富儿童教育活动的方式,促进儿童的有效学习,发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促进的作用,培养儿童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幼儿教育活动论文:谈幼儿教育活动中传统游戏的应用与创新
摘 要: 游戏给幼儿带来了许多快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游戏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但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利用非常有限。如何给传统游戏注入新的时代气息,让它更具特色,地应用于现代教育活动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传统游戏 幼儿教育 创新教育
传统游戏是来源于民间的现实生活,由民间创编,并代代相传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较强的随意性,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广泛。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游戏需要注入时代的气息,使之更具特色。传统游戏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连,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但由于传统游戏本身的一些局限性,使得幼儿教育活动中对传统游戏的利用非常有限。如何将传统游戏融入现代幼儿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活动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呢?
一、传统游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1.传统游戏的跨领域创新。传统游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怎样让传统游戏这一单一的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化,走进幼儿园课堂呢?
在“城门城门几丈高”的活动中,我们首先将重点放在了与游戏相辅相成的童谣上,将学习童谣作为活动重点,将边说童谣边游戏作为活动延伸,顺利地完成了一堂语言活动课。接着我们尝试将童谣谱曲,以音乐游戏的形式完成了一节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课,孩子们为能将儿歌唱出来而兴奋不已,还创编了许多游戏玩法。
2.传统游戏的创新玩法。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适当地改变规则、创设情境。
(1)改变规则:再好玩的游戏总是重复玩会使幼儿感到无趣,这点在中、大班的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木头人”的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很兴奋,可是时间一长,一些“木头人”开始坐不住了,中、大班的孩子会故意弄出很大的动静以吸引别人的注意。于是,我进行了改编,我和孩子们商量重新制定游戏规则:我背对着大家念完口诀,所有“木头人”要站在起点线上不动,我每数三声回一次头,“木头人”可在我数的过程中偷偷向前走,但不能发出声音,我回头时要变回“木头人”,否则淘汰,先到达终点线的即为胜利者。这样的游戏对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们非常喜欢。
(2)创设情境:一些游戏以重复的动作锻炼幼儿抛、掷、接的动作,但重复多次,孩子们会失去兴趣,觉得无聊,老师可以创设情境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比如游戏“掷飞盘”,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组进行比赛,制作“印度飞饼”,要求飞盘不能落地,在规定时间内传递的“飞饼”多者为胜。
3.传统游戏的创新组织。很多传统游戏并不适用于集体活动,其是单人或双人的游戏,比如“石头、剪刀、布”“人、枪、虎”,但只要我们加以组织,丰富游戏的玩法、规则,这些游戏就可以呈现在集体活动中。在户外体育活动课“人、枪、虎”上,我们一起商定了一条界线,划定了安全区域,我发号施令,孩子们两两对峙,输了的孩子要奋力跑进安全区域,而赢了的孩子则要在他跑进安全区域前抓住他,否则为输。输了的淘汰,赢了的重新组合游戏。这个游戏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腿部大肌肉的活动能力。
二、传统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一种重要的幼儿自主活动形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参与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根据各领域的不同,我们划分了不同的区域,主要有美工区、运动区、建构区、益智区、娃娃家等。
1.同一材料的不同玩法。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需要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层次性及多变性,以便满足幼儿的个体需求,吸引幼儿主动参与[1]。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尝试投放传统材料,达到了一物多玩的效果。我们在运动区、益智区和美工区都分别投放了弹珠(玻璃球),可是玩法却大不相同,在运动区,孩子们围在一起打弹珠;在益智区,几个孩子拿着鞋盒制成的简易迷宫,用弹珠在“走”迷宫;在美工区,仍然是鞋盒和弹珠,但是孩子们在鞋盒里铺了张纸,用弹珠沾上各种颜料,在玩“弹珠滚画”。材料有限,创意无限。
2.同一游戏的不同要求。考虑到不同年龄层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我们在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和活动设计上要层层递进。比如游戏“套圈”:及时阶段的目的是使幼儿能用圈套住物体。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较容易操作的材料,如铁丝绕成的大圈若干,各种饮料瓶、易拉罐、小玩具等。第二阶段为了让游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们要求幼儿能在一定距离外用圈套住物体。因此,我们在材料投放上增加了场地布置(设置起点线)。到了第三阶段,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我们要求幼儿模仿“老板”叫卖,以钱币换圈数,进行套圈游戏,材料投放上增加了各种面值的“纸币”。各阶段的选择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决定的。
3.不同材料的创意组合。我们将很多传统材料开放式地投放在区角中,孩子们自由选择搭配,比如有的孩子将梅花桩(四个旺仔牛奶罐捆在一起)插在纸棍的两端,瞬间变成了哑铃,他便开起了健身馆。有的孩子将跨栏(将一根较长的纸棍两头固定两根较短的纸棍,可站立)当成了球门,用纸棍击打纸球入门,打起了门球……
在生活中,幼儿园、教师、家长应该充分重视传统游戏的价值,大力宣传倡导传统游戏,让传统游戏走进幼儿的生活。只有吸收了传统游戏的精华,领悟了传统游戏的真谛,幼儿园更加重视传统游戏的价值,家长更加关心传统游戏的发展,社会更加关注传统游戏的改进,传统游戏才会发展得更完善,满足现代社会幼儿发展的需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