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幼儿生命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地区幼儿生命教育论文
一、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一)锻炼幼儿表达情感的能力,善于交往根据罗洛梅的生命态度理论,生命包含一个重要的部分,即“和周遭相融”。人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最终都脱离不了社会而独立生存。各种类型的爱的关系中都需要爱的扶持、关怀他人,产生“同情”与“了解”。[3]而接受爱和给予爱的能力又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因此,从幼儿阶段开始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会洞察其他幼儿的情绪变化,从而掌握与其他幼儿交往的技巧。而且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人未来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童年时期的负性记忆和被压抑的情绪是导致成年后神经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幼儿通过接受生命教育,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尽量减少幼儿成年后患上神经症的机率。
(二)鼓励幼儿养成坚强的意志,积极生活现在的幼儿基本上是家里的宝贝,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在“温室”里成长的这些幼儿,不了解家长挣钱的艰辛,一味地索取,一旦要求不满足,就又哭又闹,养成了蛮横、骄纵、自私、霸道的性格。而且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的事件日益增多,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缺少应对挫折的能力。因此,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让幼儿在面临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时,能够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机制,而不至于走上极端的道路。同时,通过“生命教育”让幼儿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为今后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奠定基础,引导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真正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
二、向儿童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
(一)国家政府层面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明确的学前教育法,而政府作为教育的引领和导向者,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教育部于2012年10月15日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为学前教育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指南中虽未明确提出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但是在具体的指导和要求上已有所体现。例如,“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等。近几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自杀率较高的国家之一,相关调查表明25%的被调查学生想过自杀,其中曾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人数达到15.23%,并且自杀的年龄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对幼儿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所以,为了保障幼儿生命教育的顺利进行,首先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指引、监督、保障幼儿的生命教育工作。其次,对幼儿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培训,切实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从事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胜任对幼儿的生命教育工作。同时使现有的幼儿教师队伍的力量更加强大,更好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外部环境层面人是社会性的生物,人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独立生存,社会大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但不可忽视的。对于幼儿来讲,平时接触到的环境主要有社区、幼儿园和家庭,而在家庭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因此,一方面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动画片、广告和宣传片等向幼儿传达有关生命的信息,使幼儿完成隐性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宣传报纸、亲子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引起幼儿及其家长的注意和兴趣。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例如,通过一些防火、防震的模拟演习,幼儿亲身参与其中,能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学习的效果更好,从而达到生命教育的教育目的。
(三)幼儿园层面幼儿园是幼儿每天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人最早接触的学校教育。对幼儿的生命教育也主要依托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幼儿园环境创设两方面来实现。1.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生命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是这支生命交响曲中充满激情的小提琴手。“生命教育的目标,基础层面是教人珍爱生命,学会保护生命,更高的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3]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忽略幼儿的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承认每个幼儿作为独立主体的存在价值,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中适时预设和生成生命教育的内容,并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规律和特点,逐步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的数量和深度。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幼儿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陈鹤琴认为幼儿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游戏、喜欢野外生活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更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直接接触大自然,向大自然和大社会学习。尽管现今的幼儿园也倡导幼儿的户外自由活动、游戏活动、区角活动等,但是很多幼儿园把这些看似创新的活动类型“中国化”后,便改变了这些新颖的活动的本质,就只是把这些活动当做教授知识的辅助工具,幼儿在游戏和自由探索的区角活动中找不到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主动学习的乐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通过这些自由活动,让儿童自己发现、探索生命的神奇,在同伴交往、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人际交往的技巧,习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环境创设。学习可以分为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而幼儿的无意学习习得的知识记忆得更为深刻,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令广大幼儿教师最为头疼的工作。由于环境创设要与同时进行的教学活动符合,而且更换的速度很快,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相应的环境也要随之更换。然而就是这种在幼儿园中的隐性环境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种环境的价值,通过墙壁画、放置的物品、玩具等,例如一些防火防灾的逃生宣传画、一些小植物等,可以做成幼儿喜爱的动画卡通形象,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完成生命教育的无意学习,而且这也与3~6岁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相符合,这阶段的幼儿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因此用这种潜移默化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感官的刺激,更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四)家长层面家长与幼儿之间由于与生俱来的亲子连接关系,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幼儿的生命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首先,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去参观动植物园,或在家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让幼儿知道生命的存在形式,家长还可以与幼儿一起观看相应的宣传片,动物世界、生命起源等,让幼儿更深层次地了解生命,从而使幼儿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其次,在这个基础上,家长可以在与幼儿观看动画片或是给幼儿讲故事加以引导,让幼儿思考自己的理想以及生命的意义。,家长要与所在社区以及幼儿所在的幼儿园一起合作,积极与幼儿一起参与相应的生命教育活动,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自身对生命的认知和体验也会得到提升。
总之,我国对于幼儿生命教育的研究才刚刚兴起,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对于幼儿的生命教育不容忽视,只有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共同努力,为了幼儿的更好的发展协同合作,才能形成更多为实践所证实的理论成果,才能更好的指导幼儿生命教育的实践。
作者:王晶莹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略论幼儿的生命教育
一、民族地区幼儿生命教育的价值综述
(一)生命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本质需要
幼儿处在生命发展的起始期,生理与心理的稚嫩性决定了生命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如果说健康教育应该放在幼儿教育的首位,那么生命教育就可以看作是健康教育的元基点。儿童在早期接受生命教育,在教师引导下,以积极的生命观对待生命的发展与死亡,从小培养幼儿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信念与生命态度,形成积极的生命情感和良好的生命品质,可以为幼儿未来生命成长、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民族地区因地方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当地幼儿遭受的生命威胁更大于其他地区的孩子,为此民族地区幼儿迫切渴求生命教育,维护生命生长的权利。首先,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多分布在我国西部、北部的边疆地区,多处于地势高、地域较复杂的山区、高原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面临更多自然危害(地震、泥石流等)。2013年以来,在我国西部地区四川省雅安市、甘肃省定西市接连发生6级以上的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带来极大威胁,如果没有必要的生命教育,面对这些灾难来临,那些生命稚嫩、生存能力更弱的幼儿怎么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其次,传统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如苗寨、侗寨等)常年缺少鲜活因素的注入,思想相对闭塞,大家深受落后旧思想的侵蚀,有的家庭仍把多生孩子视为获得更多劳动力的途径,加之地方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口普查工作难以实地开展,导致计划生育工作一直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普遍出现了一对夫妻多个孩子的现象。并且,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滞后的限制,父母不得不将孩子留守当地,双双外出务工,也因此衍生出系列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保育及教育而出现生命发展受限甚至生命延续堪忧的问题。
(二)生命教育是践行“整合式”幼儿园课程理念的具体行动
幼儿生命教育是多维度的教育,不仅要保护、发展幼儿的自然生命,还要完善社会生命,培育精神生命。因此,从传统的幼儿园课程领域来看,生命教育内容是有机渗透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综合类知识。比如小班组织的一次渗透生命教育的语言领域活动(我爱我自己):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用来画画和看书;我有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每天都要刷刷它;我还有双灵活的手,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认识、描述自己的身体器官,一方面能让幼儿了解各器官的功能,帮助幼儿正确的看待、认识自己的身体,让幼儿充分感受健康身体的重要,启发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幼儿独白性语言的发展,培养幼儿独立描述事物的能力。此外,幼儿教师可依据幼儿特有的泛灵心理,通过日常生活对生物生命的起源到结束的描述,既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生命认知,让幼儿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更珍惜生命,还能增强幼儿移情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例如教师在故事《树妈妈》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将树叶宝宝枯萎了这个植物生命结束的情节,生动描述为树妈妈见不到树叶宝宝了,以此联系幼儿生活中与父母分离时的悲伤,让幼儿感受到生命消失后,亲子离散的痛苦。
(三)利用探索幼儿生命教育的过程,提升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幼儿教师在逐渐探索幼儿生命教育活动途径和方法、选择合适的幼儿生命教育活动内容的途中,对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将幼儿生命教育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在这过程中,幼儿教师不断深化专业理论,丰富专业实践。除此之外,在实施过程中,传达给教师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育过程中,时时提醒着幼儿教师尊重儿童生命主体,重视师幼之间情感态度的培养,在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的同时,形成平等亲密的师幼关系。
(四)宣扬幼儿生命教育为民族地区家长树立科学儿童教育观
在民族地区推广幼儿生命教育,一方面可引导幼儿理性对待生命的产生与死亡,珍惜、关爱生命,提高幼儿生命质量。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能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社会进行科学幼儿教育观的宣传。从对水族地区家长育儿观的调查中发现,89%的家长对幼儿接受幼儿教育的动机都出于孩子智力发展的考虑。然而,幼儿的智育并不等同于幼儿教育,忽视儿童的生命特征,片面追求儿童智力增长,最终只会阻碍儿童未来生命的发展。呼吁幼儿生命教育,引导社会群体正确认识幼儿生命成长的阶段性,把握幼儿的生命特征,只有认识幼儿教育的全貌,尊重幼儿生命的主体性,以幼儿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才能让幼儿的生命有质量地生长在阳光之下。
二、民族地区践行幼儿生命教育课程的困境
幼儿生命教育课程在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已成规模,港台地区的发展也呈趋势。大陆地区近些年虽然掀起了生命教育课程研究的热潮,但仍然争议不断,如今,要想在我国民族地区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更有可能面临更多的困境和挑战。
(一)实施生命教育受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制约
近几年来,国家对一些学前教育落后的民族地区加大了扶持力度,在海南、西藏、新疆等地都开展了学前教育全免费的计划,但是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支出水平仍低于东部地区,历史欠账问题始终制约着当地幼儿教育质量。从贵州水族地区的田野调查中获知:全国的水族自治县截止到2012年底仍只有2所县城公立幼儿园投入使用,其余的均为私人承办的民办幼儿园。这些民办园多在家庭屋舍中办学,教育内容以拼音、儿歌、算术等为主,师幼比多在1:20以上,且仅有一两位幼师职前进行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要想在一个园内幼师是否具备专业幼师资格都有待考量的环境中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谈何容易。
(二)生命教育中“死亡”教育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禁忌的阻碍
幼儿生命教育课程要求幼儿对生与死有朴素认识。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重生轻死的思想,将“死”看作一个不吉利的、甚至带有诅咒意味的字眼,因此言谈中对“死”也多有避讳。在一般的社会观念里,幼儿的生活应该是温馨、温暖的,“死亡”相关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似乎遥不可及。即便当今社会中有的家长赞同幼儿应该接触到与死亡有关的教育,但对于“死亡”的教育仍感到无从下手,一些教师也会担心家长不能接受幼儿获得死亡相关的知识或者幼儿阶段的认知水平无法接受死亡的含义,甚至会给个别幼儿带来心理阴影而采取回避,将死亡神话化的方式来解释死亡。
(三)生命教育内容单一
幼儿园生命教育中出现个别教师对生命的理解过于局限而引发了幼儿生命教育单一化的问题。例如:单纯将安全、健康等维护幼儿自然生命健康成长的课程当作生命教育课程的全部,因此忽视了幼儿情绪情感的体验等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的健康成长。教师在教育幼儿如何维护自然生命时又偏向人为安全防范措施的教育(如拨打110、防火等),忽视了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对生命的危害,而民族地区遭受的各种自然灾害威胁又在无形中对生命教育内容的地域性差异提出要求。生命教育只有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遵从教育的多元化理念,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也正在于此。要清除民族地区实施幼儿生命教育课程遇到的重重阻碍,总归还是要发展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只有把握宏观发展才能促进微观的发展。总而言之,民族地区的幼儿生命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努力。
作者:粟周颖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生命教育活动之思考
生命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爱心作为道德情感的内容,是个体社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培养幼儿的爱心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这一阶段幼儿“移情”的发展,会使他们从对自己生命的认识出发去考虑别人的生命情况,进而对他人生命的不如意产生同情。通过对生命的体验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从培养他们对自己和周围细小事物的爱心开始,进而上升到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爱。通过自己与他人生命的对比,发现自己生命的更大价值,对自己的生命状况产生满足感和快乐的情感体验,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5]。
一、幼儿园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关注生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幼儿教师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活动并非易事,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依然困难重重。以下以海口市幼儿园为例,对幼儿园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海南省海口市的十所幼儿园教师2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74份,有效率为87.5%。
(二)研究方法与实施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采用自制问卷《幼儿园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情况的调查》,通过Ex-cel计算得出百分比。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教师对实施生命教育意义的认识情况、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态度、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方式和途径,题目主要以“是”“否”“不确定”作答,用“正”号进行统计,并计算百分比加以分析。
(三)结果分析
1.教师对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到位。首先,教师对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42%的教师认为关注幼儿生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47%的教师同意幼儿期的生命教育在个体一生的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其次,大多数教师没有看到幼儿生命教育活动的必要性。仅有40.1%的教师意识到幼儿园安全事故与幼儿的生命安全意识不足有关,46.4%的教师认为成人的保护比幼儿自己掌握防御生命威胁的能力更有可能使其保障生命安全。再次,教师未认识到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活动的可能性。72.6%的教师认为幼儿还不具备理解“生命”这一抽象概念的能力,无需刻意了解,66.4%的教师担心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实践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实施困难。2.教师实施幼儿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单一。及时,教师对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比较局限。72.1%的教师侧重于将“生命是什么?”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68%的教师不愿意让幼儿尝试与生命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给受伤的小动物疗伤,疲于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第二,教师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整合[6]。80%以上的教师主要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实施幼儿生命教育,考虑到家长对幼儿安全的顾虑和社会潜在的危险因素,活动主要在园所内进行,对包括参观博物馆、模拟安全演习、亲近大自然等形式的活动开展频率较少。3.教师缺乏对实施幼儿生命教育的反思和改进。首先,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活动的评价方式简单。36.2%的教师更多地会关注幼儿生命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相对忽视对活动过程的评价;33•6%的教师自愿接受其他教师对自己开展的生命教育活动的评价和建议;只有29.8%的教师能主动对生命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其次,教师对生命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改进。74•2%的教师更习惯采用传统的幼儿生命教育手段,认为传统方式更利于活动的展开,69.5%的教师能发现自己在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活动中的不足,但由于条件有限,改进困难。4.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遇到来自家长和社会文化的阻力。首先,家长的顾虑使教师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活动面临困境。70%以上的教师反映,由于家长担心生命教育活动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不当可能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在进行与生命相关的活动时压力重重。其次,社会文化中对生命的诠释使教师在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活动时比较局限。从古至今,生命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因此大部分教师认为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不应碰触生命最本质的东西,72.2%的教师认为生命的初始状态是模糊的、混乱的,幼儿不宜接触,76%的教师不愿意陪幼儿一起探寻生命的本源问题。
二、对幼儿园教师改进生命教育的建议
根据前一部分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海口市幼儿园的生命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促进幼儿生命的健康和谐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意义的认识
及时,充分发挥与幼儿相关的政策文件的引导作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章程》等有关幼儿教育的政策文件虽然未明确提出生命教育,但已经体现了在幼儿教育阶段进行生命教育的要旨。因此,积极组织和鼓励幼儿教师研读相关文件,把握其中的精髓和核心,帮助她们认识开展生命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性。第二,引导教师关注当前幼儿园的发展动态,包括相关幼儿园政策的出台、幼儿园校车事故、幼儿园器械破损问题等,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从对现实状况的反思中意识到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第三,丰富教师的心理学知识,让其了解幼儿认知水平和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加深教师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可能性的认识。
(二)丰富和整合教师进行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是扩展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从不同的视角挖掘幼儿生命教育的资源,包括对生命内涵的把握,了解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存在的条件,探寻生命的起源、生命存在的价值和个体生命的发展历程。二是整合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式,将生命教育充盈在幼儿生活的各个角落。教师提高幼儿活动质量的形式是各式各样的,如教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主题活动的开展、实战的模拟演习演练等。让幼儿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各种自主探究性的活动,如安全演习、喂养动物、种植植物、亲近大自然、参观博物馆等,帮助幼儿探索生命的过程,提高生命教育的成效[7]。
(三)充分利用教育评价功能促进幼儿生命教育
首先,发挥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在幼儿生命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在生命教育活动中,不仅要充分考虑活动目标设定的科学性,检查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情况和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对活动加以调整。其次,综合运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对幼儿生命教育活动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和其他教师参与到幼儿生命教育活动中,关注他们对活动进展的反应,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发现幼儿生命教育活动的亮点和不足,并找到提升活动质量的方向和途径。
(四)优化实施幼儿生命教育的环境
及时,争取家长对教师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支持。利用知识讲座或网络资源丰富家长的生命教育知识,通过家庭对幼儿的生命熏陶为教师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提供前期的知识和技能准备;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生命教育的实践中,配合教师开展活动,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二,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在幼儿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对社区进行相关生命知识的宣传,营造一种全社区爱护生命、保护生命的氛围,为幼儿接受生命教育获得持续的熏染;利用博物馆、生物实验室、医院等场所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帮助幼儿体验生命发展的过程[8]。总之,幼儿生命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威胁幼儿生命安全的事物时刻存在,因此,教师要抓住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遵循自然的原则,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同时,幼儿园要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力量对开展生命教育的支持。只有从幼儿阶段开始,让幼儿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爱护生命,才能使他们在遭遇磨难时,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笑看人生。
作者:万娇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园“养植”活动对幼儿生命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研究
摘 要:“养植”活动是幼儿园自然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生命,培养他们珍惜、尊重生命的态度,使幼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幼儿园“养植”活动中,我们以幼儿感兴趣的饲养和种植活动为出发点, 以“认识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养植”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生命,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契机,是幼儿生命教育的活教材,对幼儿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养植”活动;生命教育;幼儿园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大自然以无比宽广和慈爱的胸怀,无时无刻不在向幼儿献出妙趣横生的礼物,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的变化与奇妙。“养植”活动的开展不仅符合幼儿的天性,使幼儿通过参与饲养活动更加了解动物,进而真正去感受、了解生命,同时又可以通过播种、管理、收获植物等活动,体会到生命的神奇与美好,学会尊重、爱惜生命。
一、“养植”活动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契机
生命教育就是让人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和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幼儿园教育要让幼儿学会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幼儿通过参加“养植”活动,不仅了解了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外形特征等,还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动植物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
二、“养植”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生命”
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离不开幼儿园开展的“养植”活动,“养植”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走进动植物的生命,通过尊重一草一木的生命,感知生命、尊敬生命,发现生命的脆弱,学会珍惜生命。
1.体验种植的快乐――感悟生命的多彩,学会珍惜生命
幼儿通过亲自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直到收获,体验一切力所能及的活动,从而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生命的品质。
案例1:给向日葵间苗。给拥挤的向日葵间苗时,部分幼儿会将多余的向日葵苗拔掉后随手一扔,甚至践踏在脚下。有些幼儿则小心翼翼地把苗放在空地上,生怕幼苗受伤。活动结束后,个别幼儿问:“老师,拔出来的向日葵不要了吗?好可怜啊,他们离开泥土会死掉的。”我很欣慰地告诉幼儿:“我们可以把拔出来的苗重新栽种到旁边的空地上,这样他们又可以活过来了。”
幼儿听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们不再担心那些被拔出来的幼苗会失去生命。教师让幼儿将“遗弃”的幼苗再次种回土里是让幼儿明白所有的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引导幼儿要从小珍惜、爱护生命。这也是“养植”活动对幼儿生命教育意义的体现。
2.发现饲养的乐趣――体会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的价值
引导幼儿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园开展的饲养活动能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真正认识生命、尊重生命,饲养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
案例2:教室里迎来了可爱的蚕宝宝,幼儿被蚕宝宝深深地吸引了。他们总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去观察蚕宝宝。有几个幼儿不小心把蚕宝宝给捏烂了,一旁的幼儿惊叫道:“你能不能轻点呀,蚕宝宝头上流出绿色的血,一动也不动了。”一条可爱的蚕宝宝就这样死去了。
这件事对幼儿的心灵触动很大,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小动物的生命是很脆弱的,也明白以后应该更加细心地照顾蚕宝宝,在饲养过程中不能以牺牲蚕宝宝的生命为代价而频繁观察。幼儿园开展饲养活动就是要培养幼儿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三、“养植”活动是幼儿生命教育的“活教材”
“养植”活动引领幼儿走进大自然,通过与动植物的直接接|和探究活动,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生命的珍贵,明白动植物孕育与生存的艰难。如“种子发芽实验”“蚕的一生”“小蝌蚪变青蛙”等,都是幼儿生命教育的活教材。
案例3:饲养小蝌蚪的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饲养过程中,幼儿对生命周期有了一定的了解。小蝌蚪的变化是最明显的,从“卵―小蝌蚪―长出前腿―长出后腿―尾巴不见了―变成青蛙”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再只是从书本上了解这些知识,而是在平时的观察中真真切切地发现了生命的变化。通过照顾小蝌蚪,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爱心和责任心,也让幼儿感受到神奇的生命历程,从而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四、“养植”活动对幼儿生命教育的非凡价值
“养植”活动已成为许多幼儿园重要的课程内容。自然角成了各个幼儿园的特色,为幼儿接触自然、了解动物、感受生命提供了资源。幼儿园通过开展“养植”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生命、发现生命、亲近大自然,引导幼儿热爱生命,培养幼儿爱护生命、尊重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爱惜生命”,真正付诸行动就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爱护生命做起。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呼唤生命教育
摘要:没有生命的教育,是无意义的教育。教育存在的意义是促进人的生命健康的发展。然而,幼儿生命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元基点教育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怀。幼儿生命教育处在被忽视或漠视的地位,严重制约幼儿健康发展。关注理解生命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呼唤,是幼儿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幼儿 生命 幼儿生命教育
目前,随着人文思潮的兴起,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把人的生命看成教育的基石,使个体生命成为教育思考的原点,而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点,素质教育的摇篮,基础教育的基础,对个体生命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价值。在此影响下,倡导幼儿生命教育,关怀幼儿生命,关注幼儿生存状态,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关注生命:幼儿特殊群体的需要
幼儿作为特殊群体,无论从生理方面、心理素质,还是从个体精神的发生和发展来看,都处于生命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像一粒蕴含着无限生长潜能的种子,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质。正是这殊性决定着幼儿处于弱势群体地位,他们的生长发展需要成人对其关注、呵护和尊重。
然而,科技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教育界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教育的工业化把儿童的整体生成仅仅变为行为功能的增加,把“人”当作无生命的“机器加工品”。在工具理性价值视野下,“生命”也只能是一种“挣扎。”①这种对原始生命状态的漠视和对功利主义思想的追逐已蔓延到幼儿教育领域。“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工具主义的代言。幼儿教育本应是为幼儿终身发展服务的,但幼儿却在不正教育之风下牺牲了。然而,这种牺牲不是“顺应儿童的发展”,而是对幼儿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漠视,对其生命自然生态的破坏,更是对原始生命状态的扭曲。
因此,关注生命就是关爱、呵护幼儿身体,尊重发展的需要和规律,正确引导其追求美好生活,完善生命,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关注不仅是为了满足家长和教师的需求以及幼儿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生命体的需要。
二、理解生命:幼儿生命教育的基点
从学理上讲,生命的存在是教育的原点,教育因生命而发生。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超自然生命的统一体。我们所面对和直接感觉到的生命体,就是自然生命,它是作为个体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性的存在方式,也是生命最基本的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体与动物没有本质区别,然而,人的自然生命和动物的又有差别,人的生命是不确定的,而动物的生命是确定化,正是此差别使人的生命发展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幼年时期,并为教育发生提供了必要性。
人的生命,是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人本身的发展和成熟是自然生命的发展。一个自然生命体要发展成社会生命体,教育是中介,换言之,人的生命要想发展,教育担负着历史使命。所以,自然和超自然的生命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幼儿尽管处于生命的萌发和生长期,但也是自然生命、超自然生命的结合体。幼儿教育坚持总原则是“保教结合”,它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出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其超自然生命的存在。因此,只有承认其存在,才能关注它们的现实存在并在日常中进行教育。忽视甚至漠视或否定超自然生命存在的价值,是幼儿教育较大的失误,也是对幼儿较大的伤害!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②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必须直面幼儿生命,关怀幼儿生命,把幼儿生命教育作为重要使命;它还必须尊重幼儿生命,了解幼儿生命,把对幼儿生命的理解作为生命教育的基点。
三、生命教育:幼儿元基点的教育
随着人文呼声的高涨,幼儿生命教育提上了重要日程。但由于生命教育的提出和研究,在我国教育界是新兴产物,无论从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法上,都有意或无意对生命教育存在漠视或压抑现象,还没引起对幼儿生命教育价值的真正关注。然而,“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换句话说,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因而生命构成了教育的基础性价值。”③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教育,也应从生命的本体意义出发,把对生命本体价值的追逐作为其原点。“生命本体论是从人的生存出发对世界本体所作保障,对其保障――诠释都要建立在生命基础上,因为它才是的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④
及时,保护幼儿原始生命状态 ,尊重自然原则。人是自然生命体,具有自然性,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幼儿生命发展,有其特有的生命节奏,关怀幼儿生命。首先,要尊重幼儿的自然生命规律,保护好幼儿天性。天性是在生命中体现,是自然生命的造化,是生命进化的结果,只能保护和尊重,否则就会伤害、压制、毁灭的生命发展,因此教育应保护和尊重天性。其次,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保护其身心不受伤害。成人作为幼儿生命的呵护者,要了解其身心发展的规律,细心地照顾他们,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和环境,保障身心的健康发展。,要尊重幼儿生命的独特性。每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知道他;必须用这种形式而不是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有成效。幼儿不同于成人的发展特点,有特殊年龄生命规律。幼儿生命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改变它、改造它、重建它,而是要顺从它、保护它、守护它。幼儿生命教育一定不能人为地改变生命自然发展路径,而必须保持它的生态平衡,养护它原有的自然生命状态。
第二,唤醒生命意识,开掘生命潜能。生命教育关注生命自主性的发展,但不等于任意其发展,本能的发展,使教育失去存在的意义。对于自主生命教育体,生命意识需要教育唤醒,生命潜能需要教育开掘,生命发展方向需要教育正确引导。幼儿的身体是脆弱的,但生命潜能是巨大的。但我们对其认识却是肤浅得、表面的;尽管随着“新儿童观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幼儿生命的漠视状态,但这种改变与其生命潜能相比,显得十分卑微和渺小。关注、承认其潜能存在,并创造良好的条件疏导和释放其能量,是生命规律的内在要求,是生命特征的本真体现。
第三,体验生命意义,享受美好生活。人是自然和意义的存在体。人的精神生命的成长,就是人所具有的意义的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就活在意义之中并不断地追问意义,其生长不是自我封闭的生长,它需借助外在资源,通过体验、领悟和理解来获得。哲学家狄尔泰说过,“我们是通过体验和理解所领悟的,是作为把人类包含于其中的脉络而存在的生命。”⑤体验是生命意义的组成元素,生命是在不断地体验中进行。
幼儿生命教育,不仅要保障他们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健康发展,还要让他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学会运用自己的主体性智慧,更好地适应社会。幼儿的生命教育,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基于现实,为了生命的教育。
现实的生活世界是有血有肉的,是最真实、最本源的生命存在的世界。幼儿只有生活在其中才能体会生命的意义。因此,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是为了认识、理解和呵护幼儿的自然生命和超自然生命,为了更好地引导其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帮助他们提高自己超越生存状态的能力,迈向美好的未来。
幼儿的生命是稚嫩的,它需要成人的关爱和呵护;幼儿的生命是有规律的,它需要成人的珍惜、欣赏、理解和尊重;幼儿的生命孕育着潜能,它需要成人的守护和开掘。因此,为了使幼儿生命教育真正成为充满生命的活力的教育,让我们共同来关注幼儿生命教育。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对华德福幼儿生命教育的研究探讨
摘 要:华德福幼儿教育是一种注重孩子智力、心理、艺术均衡发展的教育模式。就华德福幼儿教育的设立目标、授课内容、课程安排以及课程实施做出具体的介绍和分析,以供读者了解和参考。
关键词:华德福;幼儿教育;目标;课程
约100年前,一位名叫鲁道夫・史代纳的德国学者提出了华德福的教育理念。该理念所传达的主要内容是注重人的智力、艺术以及道德三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其中又着重强调了对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对幼儿的教学中,该理念提出要以滋润儿童的心灵为前提促进儿童的发展。在依据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史代纳创立了及时所“自由华德福学校”。该校的招生没有男女性别上的限制,并且面向全世界所有的儿童开放。由于华德福学校的教学理念独树一帜,与传统的幼儿教学理念和方法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其在幼儿教育上有独特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英美等许多国家都在国内设立了华德福幼儿教育机构。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已经设立了不计其数的华德福幼儿教育所。同样,在我国台湾、香港、成都以及深圳等地区都设立了同样的华德福教育机构。正是由于华德福理念的特殊性以及对幼儿教育的良性影响,给了我们做幼儿教育研究一些启示。接下来,笔者就华德福教育模式的开展做一些具体的介绍和剖析。
一、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目标
华德福教育的设立目标是建立在华德福理念基础上的,以均衡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为要求,培养孩子真善美的天性,促进孩子身体、情感以及心灵方面的均衡发展。华德福教育在其教育内容中包含帮助幼儿对真善美的认识、体验生活中所传递的美德和善良,让孩子们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同时树立自身真善美的良好品质,希望孩子在今后的成长和成熟中都对生活抱着美好的信仰,以一颗赤子之心去对待生活。华德福幼儿园最初创立时的定位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儿童收养机构,而是想要改善每个孩子初始阶段成长发展的条件,并给予他一个快乐、丰富与幸福的童年时光。在华德福教育法的教育培养体系中,儿童6、7岁前的这个人生初始阶段,有七种能力范畴尤为重要:(1)身体与运动能力;
(2)感官与感知能力;(3)语言能力;(4)想象与创造能力;(5)社会能力;(6)主动与专注的能力;(7)伦理道德价值能力。
二、华德福幼儿教育的授课内容
华德福学校会设置各种各样不同的授课内容,但是在许多课程中都传递了对生命的理解。这种课程内容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就感知生命的意义,让孩子了解到生命是什么、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珍视生命的观点。同时课程内容上还教育孩子们应该尊重自然,关怀大自然,自然是孕育生命的物体,自然中包含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学校反对给孩子们玩组装的玩具,因为华德福教育理念认为这种拼装的玩具积木是缺乏生命感的。学校在教学内容中不会涉及算、读、写等文化知识,因为华德福教育理念认为在幼儿阶段应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灵,过多的文化学习不利于幼儿成长,用脑过度不利于孩子今后的长远发展。在平常的教育中,学校通常采用纯天然的教学材料,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自然,体悟原始、纯天然的美好。
三、华德福幼儿教育的课程安排
史代纳强调,教育不是为理想社会预备儿童,而是要按照生命原来的本质预备儿童,促进儿童在身体、情感、意志和心灵上的发展。华德福幼儿教育不会使用固化的教材,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课程安排上是不同的,不同年龄段其主导的任务也是不同的。其主要分为三个年龄段:对于一到三岁的儿童,注重其基本生存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坐、站、走、说等基本生存技能;对于三到五岁的儿童,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以及对自身的感知力和表达能力;对于五到七岁的儿童,注重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平常的课程安排中,一个主题活动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主题活动是占主导地位的。
四、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的实施
华德福教育深刻认识到孩子们的性情是跟成人不同的,老师会根据这一特点来展开教学,对不同的孩子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常华德福课程坚持节奏性、规律性、重复性等原则,因为生活和活动的节奏就像呼吸一样重要,重复和秩序能给孩子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而规律性的课程会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进行授课时采用收与放相结合的模式。收是指由老师来选定教学内容,组织孩子们参加活动,而放则是由孩子自己来选定内容。通常收的季节为冬季和夏季,而放的季节为秋季和春季。采取这种模式也是为了与大自然中一年四季的变换特点相融合。通常学校在教学内容的开展中分为三类:身体运动、文学艺术活动以及创意的内容。以上三种内容的结合开展有利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华德福教育理念是从孩子们的本心和天性出发,展开教学内容,帮助孩子们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相信在依据科学理念以及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华德福教育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产生良性影响。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音乐在幼儿生命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音乐教育对幼儿生命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将着力探索音乐对幼儿生命发展的价值,发掘音乐教育中蕴含的生命意义,思考音乐在幼儿生命教育中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幼儿;音乐;生命发展
幼儿处在生命发展的起始期,音乐对幼儿的生命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曾说过:“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接近生命,可以说音乐就是生命本身。”有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接触音乐,对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音乐对幼儿生命发展的价值
音乐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学前幼儿的音乐活动鲜有脱离身体活动的。经常参加韵律活动的幼儿,则更可能拥有优美的体型和良好的姿态;参加歌唱活动则促进幼儿发声器官、呼吸器官的发育;音乐活动能让幼儿产生更好的人际关系,使其渴望得到接纳的愿望得以满足;音乐活动给予幼儿宽松的展现空间,满足了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这些积极的身体和情绪体验,不仅能增进幼儿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可见,科学的音乐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是多方面的。
音乐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音乐活动充满了想象,幼儿能在音乐活动中满足自己对想象的需求,从而获得愉快地体验。例如,在倾听《迷路的小花鸭》时,被及时段歌曲缓慢、忧伤的旋律感染,他们想象着这只有些可怜的小花鸭,有的孩子甚至还落下了泪水,但随着第二段歌曲带来的欢快风格,孩子们又想象着小花鸭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不禁眉开眼笑,拍手叫好。因此,音乐具有培养幼儿丰富想象力的潜能。
音乐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学前期是儿童的情感由低级发展为高级的重要阶段,幼儿在参与音乐活动时,通过接触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情感也会变得愈发丰富起来,他们会慢慢懂得爱、同情、团结这些良好的情感,摒弃丑恶而追求美好。正如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所说:“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儿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感情真挚细腻,优美抒情的歌词与旋律打动了幼儿,萌发了幼儿对妈妈往日生活的同情。
音乐所蕴含的生命教育价值
有生命的音乐――带给幼儿积极的审美体验 幼儿幼小的生命有着丰富的生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而音乐的旋律、节奏、曲调、风格组成了音乐的“生命”。音乐严谨的结构、开头和尾声的呼应、跌宕起伏的旋律使音乐成为了一个整体,正是这种完整的、有生命性的音乐,与幼儿的天性契合,满足了幼儿的精神需求,使幼儿获得了愉快、积极的审美体验。在教授《挪威舞曲》时,可不必要求幼儿一定要学会分辨乐曲的ABA结构,理解曲谱中的各种符号,而是着重于让幼儿仔细聆听、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并将自己的想象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笔者认为,音乐活动不在于幼儿学到多少知识技能,而是营造一个积极的音乐氛围,满足幼儿对音乐的需要,获得生命的愉悦。
动静交融的音乐――身体与音乐的有机结合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而音乐是灵动的,时而优美柔和,时而激情澎湃,正是音乐的动态性,才使它与幼儿的生命有了密切关联,音乐融化在幼儿的身心中,带动幼儿的身体运动共同参与音乐活动。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乐曲分为AB两段,A段表现小老鼠在走路,B段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不断熟悉乐曲,用自己的动作展现了小老鼠和泡泡糖调皮、可爱的形象,从中体验了游戏的欢乐,感受了音乐的魅力,唤起了幼儿的生命感知。
有节奏的音乐――情感与精神的愉悦享受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与生命的关系也是最为接近的。幼儿的心跳、呼吸都是有节奏的活动,当我们把这种节奏放在音乐之中,就能与幼儿的生命节奏产生契合,从而打动幼儿。大班音乐活动《拔根芦柴花》共分三段,A、C段以八分音符为主,而B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幼儿在活动中能将自己的身体变成乐器拍拍打打,感受乐曲中节奏的快慢变化,并将对节奏的体验内化为身体动作和情感体验。在乐器演奏环节,幼儿亲自操作乐器,充分感受乐器演奏的和谐与快乐,对乐曲节奏的感受又再次升华,得到精神的满足与生命价值的提升。
游戏性的音乐――情景与游戏的精彩演绎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音乐活动总是蕴藏着丰富的游戏精神,满足了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加深了幼儿的生命体验。歌曲《小兔和狼》简单活泼、形象鲜明,故事性强,在歌词和旋律中蕴含着丰富的角色情绪变化,能引起小班幼儿表演与游戏的欲望。前半段的音乐表现的是兔宝宝和兔妈妈在草地上快乐地做游戏,后半段则伴随着有些紧张的音乐,大灰狼出现了。在游戏环节,笔者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创、自编游戏,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在游戏中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游戏既能够强身健体,又让幼儿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死亡教育――幼儿园不可缺少的生命教育形式
摘要:死亡教育作为生命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国开展较少。而儿童自杀日益增多的现实和我国文化避谈死亡的社会现状,凸显死亡教育亟需重视并开展。幼儿园作为教育的起点,对死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幼儿教师可通过日常生活、绘本阅读、领域活动以及家园合作等方式对幼儿开展死亡教育。
关键词:幼儿;死亡;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关于死亡教育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但究其内涵,各学者都认为死亡教育应包括:认识死亡的本质;对待死亡的态度;调整、处理关于死亡的负面情绪;重新审视,改变现有生活。本文中提及的生命教育主要指面向3~6岁幼儿开展关于死亡本质,对待死亡的态度,处理关于死亡负面情绪的教育。
死亡教育与生命教育密不可分。生命教育需包含对生命整体历程的认识和教育,死亡作为所有生命历程的终结形式,是生命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儿童对死亡的理解包括三个阶段。及时阶段,大约到5岁,儿童认为死亡就是分开,和睡眠没有差别;第二阶段,大约到9岁,儿童认为死亡就是结束,但并不是普遍的,不和每个人都有关;第三阶段,儿童的想法与成人大致相同,认为死亡是长期不可逆的,并慢慢懂得死亡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1]
幼儿园中主要是3~6岁的儿童,正处在对死亡认知误解阶段,开展正确的生命教育意义十分重要,原因如下。
(一)儿童自杀,亟需开展死亡教育帮助其认识死亡本质
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七星关区田坎乡发生一起四名儿童服食农药自杀身亡事件。四人为兄妹,年纪较大的哥哥14岁,三个妹妹分别为10岁、8岁和5岁。但这个儿童自杀事件并非个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1999年中国5~14岁儿童的自杀率0.8/10万,其中男性儿童自杀率为0.9/10万,女性儿童自杀率为0.8/10万。儿童自杀人数大约占当年全国自杀人数的0.9%。另据报道,中国每年自杀身亡人数为28.7万,按儿童占0.9%计算,每年自杀身亡的儿童人数大约为2583人。[2]
(二)我国文化避讳谈及死亡,家长大多缺乏对儿童死亡教育的正确认识
我国文化避讳谈及死亡,认为死亡是不吉利的事情,家长对于如何解释死亡是怎么一回事的态度也大多不端正,比如把亲人离去说成“到美丽的天堂去了,在那里看着我们”,或者“去的那个地方很黑很冷,所以你千万不能去水边,否则淹死了,就去那个可怕的地方了”。在这种教育下,幼儿对于死亡并没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在他们眼中,死亡可能是一次轻易且美妙的体验,也可能是一个无法参透的沉重恐惧。
在幼儿园如何开展死亡教育?我们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应用。
(一)抓住日常生活契机,帮助幼儿正确认识死亡
当班级中出现与死亡相关的事情时,教师不要回避或美化死亡的意义。而要把这些事作为开展死亡教育的机会,帮助幼儿理解死亡的意义,即死亡的不可逆性。引导幼儿宣泄由死亡带来的悲伤、痛苦等负面情绪,如利用身边养的小动物或植物的死亡进行引导教育。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死亡的含义并直接认识死亡,教育家米勒提出:允许孩子们观看一些腐烂的“尸体”,如腐烂的南瓜或者水果,也是帮助孩子理解生命体死亡的好途径,可以此消除幼儿对死亡的猜测和由此带来的恐惧。比如在美国幼儿园,老师便经常将腐烂的植物放在密封的塑料袋子里在教室里摆上几天,并引导孩子们每天观察它的变化并做记录。[3]
我国幼儿园也常设立植物角,教师和幼儿会精心呵护,希望植物能够一直健康生长。当植物出现枯萎、死亡时,教师也可以借此对幼儿开展死亡教育,帮助幼儿从视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直观地认识死亡。
(二)利用绘本,消除幼儿对死亡的恐惧
绘本有着图画多、文字少的特点,故事情节不依赖于文字表述,即使是不识字的幼儿也能看懂绘本。而且绘本色彩丰富、生动幽默、形象直观,常常能够把深刻的意义用儿童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绘本开展死亡教育,幼儿既可以通过绘本中描述的故事情节理解死亡的含义,也能在温暖的图画和诙谐的语言中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关于死亡的绘本图书大体分为四类[4],亲人离世类、动物死亡类、植物死亡类和生命过程类。
亲人离世类图画书就是专门帮助幼儿理解亲人逝世,处理死亡焦虑与悲伤的图画书。代表作品有美国伊夫・邦廷的《爷爷的墙》、德国弗里德的《爷爷没有穿西装》、日本大V敦子的《再见了,艾玛奶奶》、法国玛丽・阿丽娜・巴文的《汤姆的外公去世了》、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的《爷爷变成了幽灵》等。
动物死亡类图画书会用亲切可爱的动物形象来解答幼儿不断追问的各类有关死亡的问题,如: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了会去哪儿?英国作家苏珊・华莱的绘本《獾的礼物》通过讲述獾的离去,帮助幼儿了解死亡以及如何对待亲友离世。当獾离开了他的身体和朋友时,告诉大家不要为它难过,但是所有的动物还是聚在一起怀念獾,因为獾虽然永远离开了,但它所留下来的“礼物”却像是矿藏一样,永远都在帮助有需要的人。德国作家沃尔夫・埃布鲁赫的绘本《当鸭子遇见死神》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和画作,为幼儿讲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生命和死亡紧密相随、相辅相成。因为“生命和死亡是一对密友,没有生命就没有死亡,而缺少了死亡,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
植物的死亡可能是幼儿最常见的关于生命结束的现象,引导幼儿理解植物死亡的图画书,最经典的代表作是美国作家巴斯卡利亚的《一片叶子落下来》。作者通过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来展现生命的历程,阐述生命存在的价值。通过讲述枫叶的一生,配上表现四季变化的照片和绘画,营造出温暖的意境,让幼儿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和给别人带来快乐。而死亡并不代表一切毁灭,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巧用绘本,推进幼儿生命教育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幼儿生命教育正是引导幼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教育活动。幼儿期是生命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未形成,对生命缺乏一定的认识和关注,因此,对幼儿开展生命启蒙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生活中,幼儿会逐渐发现周围的生命现象,他们会产生很多疑问,如“我从哪里来”“人会不会死”“为什么树叶会变黄还会落下来”。这些与生命息息相关的问题,为生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然而,大人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经常回避不谈,他们认为孩子目前还无法理解这些问题,也担心这些话题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事实上,当幼儿对生命现象产生好奇与疑惑时,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解答与引导,他们会始终被笼罩在“生命”与“死亡”的神秘面罩之下,甚至产生错误、扭曲的生命认知。因此,在生命教育活动中,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
进行幼儿生命教育有很多的方式和媒介,其中绘本教育在幼儿生命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绘本不仅只是有图画的书,图画不是文字的衬托和附属,更不是简单的插画,图画是绘本的“语言”,是故事的载体,既富有浓厚的艺术感,又不失童真。正是由于绘本这种用图言物、借图明理的优势,使绘本成为了学前儿童爱不释手的读物。绘本教育不同于枯燥的知识、技能的学习。绘本中,除了精致的画面和充满童趣的文字,还蕴含着重要的生命寓意,通过绘本中丰富有趣的故事和形象灵动的人物,使幼儿正确认识生命,体验生命,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而形成积极的生命观。由此可见,绘本当仁不让地成为幼儿生命教育中的有效媒介。
那么,绘本到底还蕴藏着多少潜在价值等待教育者们去挖掘、思考,如何才能有效运用绘本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与读者共同探讨绘本给幼儿生命教育带来的重要意义。
一、坦然的面对――建立正确的生死观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愿意将生命的来源告诉孩子,却不愿谈及死亡。要开展幼儿生命教育,首先就应该建立起正确的生死观。生命与死亡都是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坦然地面对生命的有限性,引导幼儿勇敢地面对生死话题。
《再见了,艾玛奶奶》是我常常讲给孩子们听的绘本故事。在众多描述生命主题的绘本中,这本绘本的手法非常写实,用一张张黑白照片真实地描绘出艾玛奶奶生命中一段时光。我这样告诉孩子们:“尽管艾玛奶奶得了无法治愈的病,但她非常勇敢地接受了现实,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死亡并不可怕,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她非常平静,乐观地面对它,因为生死都是正常的自然规律。”当我讲述故事的时候,孩子们深受感动,在不知不觉间理解了生命的过程。下课后,他们喜欢反复翻阅这本绘本,与同伴再次交流自己的感受。我想,在给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时,教育者们首先要树立起科学的生命观,不害怕、不回避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并以幼儿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和他们一起探究这一话题,帮助幼儿建立起正确的生死观,让他们能勇敢地面对生死现象,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绘本教育作为幼儿喜爱的教育方式,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为幼儿了解生命、珍爱生命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心灵的净化――帮助幼儿感受生命
绘本总是与幼儿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绘本以其精美的图画、诗意的文字为孩子们呈现出美丽的世界。绘本故事中洋溢着浓浓的爱,如母亲的手般轻抚过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感受着爱的美好,体会爱的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阅读绘本能净化幼儿的心灵,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理解生命。
绘本《彩虹色的花》讲述的是一朵彩虹色的花,当小动物们遇到困难一个接一个地过来时,花儿每次都很慷慨地把自己的花瓣送给他们。,彩虹色的花慢慢枯萎老去,被覆盖在白雪下面。虽然她离开了现世,却给大家留下一片温情。故事的,它的希望和梦想还在继续,当春天来到时,新的花朵又在阳光下绽放开来。看过绘本的幼儿,都对彩虹色的花敬佩不已,对她的离去感到惋惜,也懂得了助人为乐的快乐。美丽的故事,感染了幼儿幼小的心灵,他们体会着这个世界上简单而美好的情感,领悟了生命的存在意义。通过这些绘本故事,幼儿走进了作者所创设的精神世界,不断地认识生命、感受生命。
三、有效的疏导――改善幼儿生命态度
日本“现代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说过:“图画书是成人送给孩子好的礼物。”绘本向幼儿呈现了一个纯真、善良、美好的世界,让幼儿看到世界的奇妙与多姿,生命的活泼与精彩,绘本是幼儿与生命之间的七彩桥梁,更是孩子们情感的依托。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他们总会遇到种种问题与矛盾,而绘本作者通常会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人物,这些人物也会遇到类似的情景,他们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提供很多解决方法,为幼儿作了良好的示范。幼儿能在绘本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通过故事学到了解决办法,获得进步。
《小猪变形记》是一本让孩子们既可以捧腹大笑,也可以深入思考的绘本。故事中的小猪总觉得自己不快乐,因为它觉得做一只小猪很无聊,它非常想成为其他动物。于是,他一会儿装扮成长颈鹿,一会儿装扮成斑马,一会儿又装扮成鹦鹉。“东施效颦”的小猪遭遇了许多滑稽有趣、荒诞搞笑的事情。但,他发现:做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事情,自己就是好的。故事中的小猪是很多幼儿的缩影,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幼儿会联想到自己身上的缺陷,想起他们经常羡慕别人,但他们也会像小猪一样,学着让自己的内心长大,正确地面对自己身上的缺点,越来越喜欢自己,知道做自己才是最快乐的事情,并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四、丰富的游戏――促进幼儿生命体验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游戏精神,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素材,满足了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幼儿在欣赏绘本时,不仅能感受到绘本带来的舒心、愉悦,更能模仿绘本开展游戏,亲自体验游戏带来的欢乐。
鼠小弟是幼儿都喜欢的卡通形象,在鼠小弟系列中有一本《打破杯子的鼠小弟》,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扮演游戏。游戏之前,我会准备好道具,游戏时,我来扮演孩子们眼中“严格”的鼠妈妈,而幼儿则分别扮演鼠小弟、大象、长颈鹿、海狮、小鸟、鼠小妹。幼儿模仿鼠小弟打破了杯子,害怕妈妈会责怪他,于是,他发挥想像力编出一个又一个理由,跑去将责任推到其他动物身上,想为自己开脱。扮演动物们的幼儿也纷纷像鼠小弟设想的一样打破了杯子。正当鼠小弟为自己的小聪明感到得意时,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一次打破了杯子。,鼠小弟很诚实地向妈妈认错:“是我打破了杯子。”通过身临其境的扮演游戏,幼儿明白了诚实的重要性,犯了错就要马上承认错误。我也引导幼儿:在犯错的时候不要害怕,也不要找借口,人都会犯错,犯错就要勇敢承认,勇于弥补自己的过失。
幼儿通过游戏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在游戏中学习、探索,而绘本正是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成为幼儿游戏的重要载体。幼儿在绘本游戏中,体验绘本中具有生命意义的教育,加深了对生命的体验,幼儿的生命态度、生命行为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绘本是儿童最亲密的朋友,是无言的老师。绘本主题中传递出的励志、勇敢、善良、坚强、乐观等的品质感染着幼儿,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张娱,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215000)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和探索
摘 要:目前,生命教育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相关课程也被逐渐引入国内。而幼儿时期是人一生的启蒙时期,关注幼儿成长状态、思想转变,对其开展生命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看待生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进行阐述,并且对未来幼儿生命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探索。
关键词:幼儿;生命教育;现状;探索
生命教育缘起于国外,于20世纪末引入中国,却一直发展缓慢。幼儿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幼儿对生命具有合适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准则。总体来说,就是在幼儿的自身发展主体的认知能力基础上,对其进行德智体美劳以及心理生理上的全方面教育,使幼儿可以正确地看待生命、爱护生命、欣赏生命,成为一个健康发展的人。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
1.传统观念世人避谈生死
生命教育一般都包含死亡教育,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一件非常晦气的事情,所以人们一般是闭口不谈。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下,家长不会主动向幼儿讲解死亡的含义,幼儿也不好意思向家长询问。幼儿只能凭着自己的好奇心和对世界片面的认知来理解死亡。这种方式导致幼儿很难正确地认知死亡,幼儿对死亡会产生心理阴影,无法明白死亡的意义。
2.幼儿教育功利化
目前,国内教育趋向功利化,在家长和教师的眼中,分数和升学成为重中之重。学生每天被各种特长补习班、提高班、竞赛占据了大量的时间,逐渐被培养成了学习的机器。这样一来,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对世界的其他事物一无所知,甚至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差,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功利化使学生缺少对生命最基本的理解,更不用说尊重生命和欣赏生命了。
3.教学方式形式化
在国内大部分的幼儿园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在盛行。幼儿阶段往往是人的一生中具想象力和好奇心的阶段,而教师的统一指导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行动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幼儿长大之后会缺乏主动性,做事优柔寡断、犹犹豫豫,同时也缺乏主见,自我认同感不强。这样的学生对自己缺乏基本的认识,对生命也无法深入理解。
二、幼儿生命教育的探索
1.改变传统观念
在我国改变传统的生死观念并不容易,需要国人共同的努力。家长和教师首先要正确地认识生死,主动向幼儿讲解生与死的概念。很多家长认为生命是一个很深奥的概念,总是想等着孩子长大一些再说。其实,幼儿阶段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幼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最强的,所以在该阶段让幼儿形成对生命的初步理解,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十分重要。父母在家里应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鼓励幼儿的探索精神。良好的家庭环境更有益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幼儿理解生命、爱护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
2.探索教育原则与方式
改变教学方式,促使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自我认同感,找到自我价值。幼儿在面对这个世界时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把成人的理解和思想强行灌输给他们是不理智的做法。幼儿身体和心智都没有发育成熟,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地说教,不仅不会取得预想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造成幼儿产生烦躁情绪。所以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采用启发诱导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理解生命的涵义。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我国,幼儿生命教育一直发展缓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专业领域缺乏高水平人才,所以导致大部分幼儿园的生命教育形式化,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在向幼儿传达生命的概念时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导致幼儿把这门课程当成一种负担,逃避它。所以,培养生命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刻不容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让幼儿真正受益于生命教育。
总而言之,正确科学地理解生命教育的涵义,以生动灵活的方式来向幼儿传授该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可以帮助幼儿正确地理解生命,敬畏生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面对困境,在成长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价值,发现社会中美好的人和事,并且喜爱环境及艺术中的美,对其进行积极的效仿与创造,以此提高生命意识,提升生命价值,增加生命的广度。幼儿生命教育的实现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的通力合作,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美好、安全的成长环境,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艺术与生命教育的思考
【摘 要】生命教育这一名词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正式提出的,他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探讨了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理,在生命中学习。现在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中也开始采用生命教育,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与生命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提出部分有效策略,希望略尽绵力。
【关键词】幼儿艺术;生命教育;探讨
生命教育提倡从生命中学习,是一个终生受用的人生哲学,生命语境下的幼儿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进行健康成长,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做好准备,迎接教学与挑战。艺术一起较强的感染力与神奇的效应成为生命世界的共同主题,如果没有艺术学科对生命教育的体现,生命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所以对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进行重点探究十分有必要。
一、我国艺术教育与生命教育现状分析
现阶段,从我国的生命教育具体情况来看,生命教育隶属于德育,研究德育往往围绕着生命的主题开展,不少研究者都从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等教学进行深入探讨研究。2004年,生命教育理念正是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以生命的角度对待教育,以生命统领教育,以生命健全为宗旨的教学理念正是步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领域。21世纪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重视教育回归生命,而我国的学前术教育领域研究生命教育仍然处于空白阶段,不少学前教育者试图通过学前艺术教育,对儿童采用生命教育模式。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主要起源于近代,以古代艺术教育萌芽、近现代学校艺术教育与师范教育为基础,慢慢发展而来的。学前艺术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儿童,而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教师帮助儿童利用感性的方式去了解世界,而是通过艺术使儿童更好的展现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培养其审美观念和意识。但是,技术理性与工具主义是影响人类思维的主要因素,并且已经渗透到儿童艺术教育领域,使儿童艺术教育也受到了功利主义的影响。另外,儿童艺术本身也受异化影响,逐渐被商业化与庸俗化,儿童艺术的独特性被产业化与标准化。
二、提升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学策略
(一)需树立正确的学前艺术教育理念
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具体实践活动中,儿童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各个学科就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那些涉及到儿童情感与精神等的艺术学科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下降,特别是艺术思维模式日益不受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并对其以后的健康发展也较为不利,所以,在生命语境下,学前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运用生命教育理念开展学前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效率和价值。
(二)生命语境下充分利用其哲学根基
生命教育的基础是深厚的哲学根基,根据人的生命特征,从儿童的生命出发,采用恰当的系统性教育,激发其生命意识,拓展精神世界,挖掘生命的潜能,提高生命质量,关注儿童生命的整体性,健全人格,不仅关注自身的生命,还尊重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追求生命为本体,尊重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为前提,以人的整体性与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探索生命的存在。以哲学的角度来看,对生命的意义已经死亡进行解读,对生命存在的合理性确立依据,对教育过程中忽视生命的误区进行纠正,从而构建生命教育的理念。
(三)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多层次意义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多层次认识的教育,包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等。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真爱生命,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主动的创造生命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局限于儿童关注自身的命运,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热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关注人的生命,以及人的生命的价值所在,要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活和尊重生命等,包括珍惜人类共同的生活环境。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活动中,生命是教育的追求与价值,应该对其多层次方面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价值。
三、重视德育教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
目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属于德育研究范围,德育的研究而往往以生命为主题,所以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中,需要重视德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在学前艺术教育过程中,各级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从而提升生命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中心,强调人的重要性,特别是人的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意义。
总之,在学前艺术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科学合理的在生命语境下开展学前艺术教育。根据生命教育的本质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热爱生命和尊重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叙事教学在幼儿生命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 生命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对培养幼儿的爱心,帮助其塑造优良品德等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有幼儿教育专家指出,在幼儿生命教育过程中应用叙事教学,可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快速传递教育信息并提高其思维水平,效果良好。本文主要探讨了叙事教学在幼儿生命教育中的应用对策,旨在为以后的幼儿教育教学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生命教育 叙事教学
叙事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简单地讲,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教育信息,促进受教育者掌握教育内容,发展自身思想品德。结合幼儿生命教育来讲,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契合度,故事叙事方式贴近生活,容易被幼儿接受和喜爱,且灵活的叙事方式可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幼儿生命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以故事化叙事教育为主,重视幼儿的成长需求
对于幼儿来讲,其生活在美好的童话故事中,学习、生活乐趣及身心成长均与故事息息相关,幼儿不仅喜欢听别人讲故事,还爱好自己讲故事,其所讲故事的形式多样,如自言自语、流水账式经历讲述、故事转述等,且故事内容涵盖范围广,一般包括简短对话、情节叙事等,但许多故事内容并不完整,成人倾听耐心不足,很少能够将其所讲的故事详细记录下来。事实上,幼儿在讲故事的时候,即是其通过叙事的方式将内化的生命经验实现外化,以及组织和探索全新生命经验并将其转化为内部认知的过程,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在以往传统的幼儿生命教育中,教育者仅单方面地为幼儿提供故事和素材,过于重视幼儿通过听故事获取知识,却严重忽视幼儿的故事创作主体性及其参与故事体验的过程,教育效果不理想。在此笔者建议在幼儿生命教育中应用叙事教学,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幼儿作为叙述主体,激发幼儿主动讲故事,鼓励其将自己内心体会与自己的见解和探索过程采用故事叙事的方式表现出来,促进其个体成长,并在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认真倾听,从其个体生命需求出发,保障其生命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故事化叙事教学的真实性与人文精神。
二、以文本叙事为教育基础,开发和利用幼儿文学资源
文学故事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大部分为著作者自身的经历、经验,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与多元化的价值观,是幼儿生命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同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在各级教育机构中的大力推广,幼儿生命教育工作逐渐得到教育行业与幼儿家长的重视,相应地出现一些以“生命”为主题的作品。例如《活了100万次的猫》、《爷爷变成了幽灵》、《一片叶子落下来》等,均包含有多元化、多样化的生命知识,用于幼儿生命教育中可为其叙事教学提供宝贵财富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纵观以往传统的幼儿教育,大多数教育者经常将“幼儿故事”作为教育教学载体,在此过程中,许多教育者过于重视故事内容与相关情节知识,却忽视故事本身的价值和作用,其教育目的是通过故事叙事方式向幼儿传达故事中蕴含的教育知识或相关理念等,易导致幼儿生命教育失去“生命”本质,教育效果不佳。现阶段,在幼儿生命教育中应用叙事教学,主要是指将文本叙事作为教育基础和教学起点,重视故事本身价值,通过叙事教学法让幼儿在听取故事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并鼓励其主动表达自身对该故事的理解,实现“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指导幼儿通过故事体验,完善生命知识观与个人价值观的构建。同时,在幼儿生命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需充分开发和利用幼儿文学资源,以此作为教育基础和依据,将原有的故事情节进行细化,并科学设计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使幼儿在故事体验中通过主动表述的方式积极参与故事化教育过程。
三、促进师生共叙,启迪生命教育
目前,对于幼儿生命教育来讲,所谓的师生共叙主要是指教育者与幼儿以“故事”或“事件”为主要教育内容而开展的叙事教学活动,要具有情节性和连续性,且高潮点与冲突点明显,这就需要幼儿教育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严格遵循生命教育交流的连贯性、教学目标的连贯性及教育内容的情节性,并尊重故事中原有的矛盾与高潮点,做到层层递进、矛盾突出及线索串联(注意:该线索需尽量源于生活),以增强叙事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幼儿参与故事化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共同学习,达到师生共叙的目的,启迪生命教育。同时,除了言语形式(包括故事讲解、讨论等)的故事化叙事教学之外,幼儿生命教育中还可应用角色扮演及其他艺术表达形式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总之,于幼儿生命教育中应用叙事教学,主要可从故事化叙事教学、注重文本叙事的教育基础及增强师生共叙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与改进,重视幼儿的成长需求,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幼儿文学资源,启迪幼儿生命教育,培养其生存能力,实现其个人生命价值。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运用绘本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提问策略
幼儿生命教育是指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肯定自我价值,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的一种教育。生命教育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讲更多的是无法亲身直接的去感受、理解,需要借助一种直观、形象的媒介来引领。而绘本作为一种幼儿喜欢的读物成为了幼儿生命教育一个很好的载体。它以丰富的图像来传递思想和用意,且图文结合的方式也很符合孩子的阅读心理,绘本与生命教育所具有重合的功能和使命更是以一种贴近现实的方式,将社会事态刻画出来,引起幼儿思考,幼儿透过绘本更能将生硬的生命议题及抽象的情感、内涵,化繁为简地更有效地正确认识生命意义。而这种富含生命教育哲理的绘本在阅读教学中要怎样引起孩子的思考、冲突、感受、理解、提升呢?我认为,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很重要,那么要怎么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如何能在思维碰撞中一点就破的道出绘本的主旨和它所包含的要让幼儿有所感受的生命内涵呢?和以往的常规阅读教学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什么独到之处呢?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教学中关于提问的一点感悟。
一、诱导式提问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他强调的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诱导的作用。“诱导”是指循循善诱,劝诱教导和引导。阅读里的生命教育透过绘本让孩子从中领会坚持、勇气、责任、专注……等正面特质,以及努力为人生与梦想付出的精神。就在幼儿阅读的时候,教师通过提出有指向性的问题,把幼儿心里的话给引导出来,这种诱导,既可以引导幼儿的思路,又可以诱发幼儿的情感。
案例:绘本《我讨厌妈妈》
小兔子因为什么事情生气?
妈妈是我们很亲的人,为什么讨厌妈妈?
乖乖这么讨厌妈妈,为什么还要和妈妈结婚?
乖乖离开家了,妈妈的心情怎样?
他会回来吗?为什么?
你不高兴了,应该怎样让妈妈知道呢?
你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哪些不高兴的事呢?
你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小白兔讨厌妈妈吗?
在教师循循善诱的接连问题中,幼儿积极、主动的思考、表述自己对妈妈讨厌和喜爱的理解与感受,这种我们能够看到和不能够看到的,能够想到和不能够想到的,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诱导都给予描述和呈现出来。这是一种幼儿主动再创造的心里过程。幼儿直接或间接的得以体验和感受。
二、迁移式提问
在富有生命教育内涵的绘本阅读中,孩子通过图文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合理的推论。但是从具体的图像到抽象的富含生命教育的议题,从外在看见到内在洞见,从平面的情节到立体的心理层面。这需要幼儿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经验背景、情感态度等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绘本中的故事人物和孩子发生情感上的交流,孩子往往会把自己置身于角色中,把自己的情感进行投射,移入了情感也就移入了幼儿自身,这样她们也就便于进入到绘本的故事世界中去,便于去理解故事中角色的心理感受。
案例:绘本《长颈鹿不会跳舞》
问题一:面对自己的不足或缺陷时,应该怎么做
杰拉德痛苦的缓缓走下舞台,你觉得这时候杰拉德应该怎么办?
闻声赶来的动物们表情是怎样的?他们的表现和之前的一样吗?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可是杰拉德自己独创的舞步哦,他会跳舞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小朋友,在你的心里有没有像杰拉德一样有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呢,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问题二:面对同伴的不足或缺陷时,应该怎么做
动物们是怎样看待长颈鹿跳舞这件事的?
听了同伴的嘲笑之后,长颈鹿杰拉德的心情怎样?
当你像杰拉德一样遇到困难、伤心的时候,最希望别人怎样帮助你?
幼1:很希望好朋友能够安慰我,给我说一些好听的话。
幼2:当我伤心的时候,妈妈抱抱我,亲亲我,我就高兴了。
幼3:当我本领学不会的时候,再教我一遍,我认真学,我学会了,就不会难过了。
幼4:我希望大家不要嘲笑我,对我说一些鼓励的话。
幼5:说一些笑话,听了之后,就哈哈大笑,就开心了。
教师:是的,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大家的鼓励,帮助、安慰,是一件幸福的事。同样的,关心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教师:看到杰拉德如此伤心,你会怎么做?
幼1:拿玩具逗她开心,和他分享。
幼2:教他跳舞。
幼3:我可以帮助杰拉德参加舞会,和他一起跳舞。
幼4:告诉他,他很棒,虽然不会跳舞,可是脖子很长很漂亮。
幼5:鼓励他,要加油,回去后再好好学跳舞。
幼6:叫小动物们不要嘲笑他。
幼7:杰拉德可以表演另外一个自己很棒的节目。
教师:孩子们,你们都很棒,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应该去嘲笑,每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都需要得到同伴的帮助和鼓励,如果动物们能够像小朋友一样多说些鼓励的话,相信杰拉德也不会这么悲伤了。
教学中幼儿对画面中展现出来的长颈鹿和动物们的基本情绪有了一定的理能力。孩子关注到画面中动物以及杰拉德的表情,从而迁移猜想杰拉德那种悲伤,沮丧的心理活动。孩子们更是以自身的经验侃侃而谈说出自己需要的帮助时,这时他们回到了本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自己所渴望被关注和理解的情感毫无保留的表述。谈话中不难看出让孩子把长颈鹿当成自己,这种把对象迁移入了主体的方式让孩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更加感同身受,也能更加明白当朋友有难处时,也要学会付出,学会关爱他人。
三、辩论式提问
我们熟知的辩论其实是人们基于本身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的不同立场而展开的争论的过程。而对于幼儿来说,辩论只是在绘本阅读中通过教师提出的具有冲突性问题引起孩子的争议。在这一过程中不需要孩子像大人一样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但却要求孩子针对问题能够坚持自己所选择的立场,并能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反过来还要对对方的坚持提出疑问。虽然孩子的坚持和想法往往带有个人情感色彩,但在辩论中不难看出孩子们持一方的观点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在一些富有友情、亲情、判断是非与否的生命议题中,运用辩论式提问,教师可以在孩子的推理,判断、疑问中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事物的眼界和看法。也就更能让老师有意识的引领孩子提升经验,论证结果,获得认识。
案例:绘本《搬过来 搬过去》
这是一本讲述鳄鱼先生爱上长颈鹿,他们想要生活在一起,但是却因为相互间的巨大差异面临着住进谁家合适到后来得以解决麻烦的故事。为了生活在一起,他们为对方付出了哪些?到底怎样才适合他们呢?在孩子的辩论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孩子的童心世界。
你认为他们应该搬进长颈鹿的房子还是鳄鱼的房子?为什么,请选择?
A方幼儿坚持住进长颈鹿家,理由是:
1.长颈鹿如果住进鳄鱼家,要一直低头才能看见鳄鱼,才能说话,他会头晕。
2.因为鳄鱼的家很小,所以长颈鹿一进去会把房子压垮的。
3.住进长颈鹿家,鳄鱼够不着可以让长颈鹿抱一下。
4.因为长颈鹿的家比较大,所以住着比较舒服。
B方幼儿坚持住进鳄鱼家,理由是:
1.长颈鹿太高,做什么事情都要把鳄鱼抱起来,这样长颈鹿会累死,在鳄鱼家就不用了。
2.因为鳄鱼很勇敢,住进鳄鱼家,他可以保护长颈鹿。
3.因为长颈鹿家的东西太高了,所以鳄鱼肯定会够不到。
现在住进谁的家都不合适,你觉得他们应该放弃吗?为什么,请选择?
A方幼儿表示不要放弃,理由是:
1.她们是好朋友,都很爱对方,如果放弃了,他们就不能住在一起,会很伤心的。
2.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不能退缩。
B方幼儿表示要放弃,理由是:
1.他们不管住在谁家都不合适,一直折腾,很辛苦。
2.住在鳄鱼家,长颈鹿不舒服,住在长颈鹿家,鳄鱼很麻烦。
在辩论中,不难看出孩子都为了证明自己立场是正确的而争相辩白。在辩论中也明白了遇到困难不放弃、不后退,通过努力想办法来解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局。另外,在整个辩论中还要要求教师对孩子自己立场的表述进行回应,及时梳理,在辩论中有时候也会发生一方强、而另一方较弱的现象,或者辩论中出现一边倒的现象。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影响辩论进程的原因。因为教师除了在尽量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对偏弱的一方给予鼓励之外。对于一边倒的情况教师要勇于承担起一夫之勇的角色,和孩子来一场以一敌众的辩论赛,其精彩不言而喻。
四、对话式提问
我认为对话式提问就是提问和回答、交谈和倾听,也就是在成人和孩子之间的一种交互对话的方式。这时候,孩子和大人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信任的姿态,在双向沟通交流中通过发问、回答的反复性碰撞,孩子和大人在抛接球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交融,知识的建构。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问题架起桥梁,在彼此对话中随着问题层层递进,同时也在彼此对话中使得问题得以解答。我们经常邀请孩子的爸爸妈妈来参加此类活动,在大人和孩子的双方阵容里,孩子们异常兴奋,摩拳擦掌、跃跃一试。孩子们想着要怎样提问才能把爸爸妈妈问倒。
案例:绘本《星月》
《星月》是一本成长和自我认知为主题的绘本。活动一开始由老师结合幻灯将全文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在剪刀、石头布的猜拳游戏中由孩子先发起攻击。以下截取一段精彩的对话式提问(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之间在提问、回答过程中可以为队友进行补充)
孩子:果蝠是什么?
家长:果蝠是蝙蝠的一种,是较大的蝙蝠,翅膀展开有两米。
家长:你认识蝙蝠吗?他们是怎样的?
孩子:他们是倒着睡觉;白天睡觉,晚上出来;他们有超声波,在晚上就不会迷路;蝙蝠黑黑的有点吓人。
孩子:星月如果和小鸟一直在一起会变成小鸟吗?
家长:不会的,星月和小鸟是不一样的,星月是果蝠,虽然他为了能够活下去,尝试着改变自己。让自己像小鸟一样吃、一样睡觉,星月很有勇气,但他毕竟不是小鸟呀,谁也改变不了他,就像小朋友,你是男生,你如果留长头发,但你还是男生。
家长:如果让你和小鸟一起生活,你会变成小鸟吗?
孩子:不会的,我们是人,没有翅膀,不会飞。
孩子:妈妈为什么不来找星月呢?
家长:妈妈和星月离开了,妈妈肯定很伤心,星月是妈妈的宝贝孩子呀,妈妈肯定天天都到处在找星月,如果你和妈妈走丢了,妈妈肯定会很着急的,会想各种办法来找到你,星月的妈妈和你们的妈妈也一样。
家长:星月再次见到妈妈了,妈妈带星月去做什么?
孩子:带星月去吃水果;教星月在晚上飞翔;妈妈要让星月变回果蝠;妈妈要和星月一直在一起。
教师:不管是小鸟、蝙蝠或是小朋友你,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要怎样相处?
孩子:大家要不吵闹,成为好朋友;要互相帮助;我们人类不能欺负小动物;小动物是我们的朋友。
家长:大家都是好朋友,要互相帮助、爱护;要像一家人一样,要有爱。
在活动中,孩子不是在成人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步奏中欣赏图画然后思考、回答问题,不是在教师的介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而是一种开放式的来回发问和回答。在对话中,成人对孩子的提问问题没有办法做出预先的设计,成人要在对话中机智的做出回答和反应,活动中的一切都是从问题出发,而一切的认知、情感、感受、体验都是在问题解决的回应中得以体现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对话式提问中,教师起着一个掌舵人的作用,在提问和回答中教师要适时的介入,以免偏离方向,但是教师如果在此过程中时时刻刻想拔高绘本的价值,就可能适得其反,既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又抹杀了阅读本身的快乐。所以,教师在对话中的适时迂回尤为重要。
总之,生命教育绘本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策略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四种方法,还有许许多多、例如、体验法、探索法……等等,我只是列举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感觉比较独特有效的几种策略。运用绘本进行生命教育教学是一个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也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在问题的设置、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技巧上,能在幼儿的生命教育上开辟一条适合引导孩子去认识、感受的途径。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浅析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摘 要】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幼儿本身,也有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由于园方和家长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导致生命教育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既需要园方的重视,也需要家长的配合,还需要体验式生命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幼儿园 生命教育 园方 家长
一 生命教育的源起
生命教育(Education for Life 或Life Education)的思想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充斥着大量的犯罪事件,且数量呈急剧上升的趋势。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 Walters)在加州创立了阿南达学校(Ananda School),他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他认为“教育并非只是训练学生去谋得职业,或者单纯从事知识上的追求与获得,而是引导他们充分体悟、感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可以说,这是生命教育思想的初步实践。1979年,澳大利亚牧师Rew Ted Noffs在新南威尔士州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LEC),这是最早成立的正式使用“生命教育”这一名词命名的机构。从此以后,生命教育开始流行起来。
我国大陆地区研究生命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持续多年,但迄今没有一个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概念。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主体围绕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生命价值升华等方面对教育客体进行直接或间接教育的活动。它的目的是确保个人身心健康,在此基础上体现生命价值,达到为公众、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目的。
二 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在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生命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没有生命,一切活动都是空谈。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为幼儿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二是有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幼儿园超前讲授小学知识,加重了幼儿的身心负担。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旨在弥补目前应试教育的不足,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得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三 当前幼儿园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园方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当前,很多幼儿园把生命教育理解为幼儿的安全教育,主要指幼儿的身体不受损伤。因此,上至园长,下至保育员,都把幼儿的身体健康放在较高位置,把幼儿的人身安全放在一日活动的首位。这种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自然不能算全错。但是,本文认为,幼儿的身体安全只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生命教育不但要求教育者要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时,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幼儿还需要体验生命价值的意义。
2.家长的配合力度有待提高
很多家长对幼儿园生命教育工作知之甚少,还有一些家长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过于片面。这就导致了家长把对幼儿的教育工作单纯地理解为“园方单方面的事情”。因此,幼儿在幼儿园里养成的好习惯,到了家里,全部都被“遗忘”掉了。父母的家庭教育使得很多幼儿“为所欲为”,俨然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其实,这种环境对幼儿生命教育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幼儿在幼儿园里养成的好习惯没能“固化”在头脑和行动中,造成了幼儿园教育的事倍功半。
四 幼儿园有效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
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既需要幼儿园开展相关工作,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二者缺一不可;既需要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需要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生命、感受生命。
1.园方要高度重视生命教育
幼儿园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身体安全的教育,还应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更要注重生命价值升华的体验。近年来,心理问题儿童逐年增多,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幼儿成为问题幼儿的主要组成部分。园方要注重对这些幼儿的观察,要早发现、早干预,不能错过心理干预的时期。园方要摒弃“班里有几个特别的孩子很正常”的固性思维,要及时干预每一个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同时,园方要注重将生命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中予以灌输。比如,通过对《小蝌蚪找妈妈》的学习,要让幼儿知道,小动物们在小时候也需要妈妈,这一点和小朋友们是一样的。再如,通过对《丑小鸭》的学习,要让幼儿明白,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地努力,才有可能变成白天鹅。幼儿在一点一滴的对生命教育的感悟中慢慢成长,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升华生命。
2.家长要做生命教育活动的坚强后盾
本文讲幼儿园如何开展生命教育,并不是说生命教育的开展仅仅依靠园方就能取得实效,家长的配合也非常关键,家长要为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幼儿24小时的园内生活结束后,回到了自己的“及时所学校”里。这时候,父母要延续园里的生命教育工作。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功课:一方面要强化幼儿园里的好行为,让幼儿在园里养成的好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延续下去;另一方面要多陪幼儿。这一点对心理问题儿童尤为重要,很多心理问题儿童就是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父母关系不和谐才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事实也证明,有安全感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自信,也更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3.注重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的开展
一方面,要注重挫折教育。当前,幼儿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但很多幼儿的吃苦能力下降了,家长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能不能吃苦已经不重要了。这种想法当然不正确,因为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一个人会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在幼儿时期是无法预见的。讲过:“无数人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一定要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这句话是对青年朋友讲的,但是,它对于幼儿仍然实用。另一方面,要注重感恩教育。当前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近年来,部分家庭有了两个孩子。但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幼儿习惯了自己“小皇帝”的生活,在他们简单的意识里,多一个弟弟或妹妹,父母、祖父母辈对自己的爱就被分割了。因此他们不喜欢再有“新人”出现,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现在拥有的就是应该的。感恩和分享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陌生的词汇。其实,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极其不利。当前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懂得感恩就不会和别人分享,也得不到别人同自己的合作,这对个人的成长是不利的。
4.注重生命教育的体验
注重幼儿生命教育的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生命、体验生命的升华。近年来,体验式生命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事实也证明,体验式生命教育确实能够对幼儿成长起到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因为幼儿对教师的说教不能理解,而让幼儿实践正好能够弥补这一缺憾。笔者曾参加过一个幼儿亲子活动,活动的名字叫“妈妈很辛苦”。活动中,幼儿穿上宽大的衣服,衣服里面放着一个篮球,幼儿在模拟的小路、楼梯上行走,非常不便。这一活动,旨在告诉幼儿,妈妈在怀宝宝的时候,正像他们一样艰辛。活动结束后,很多小朋友都发表了自己的活动感言,有的说:“妈妈真辛苦,以后我再也不惹妈妈生气了。”有的说:“我在妈妈的肚子里那么久,妈妈走路太不方便了,以后我要爱护妈妈。”……事实证明,多一些这样的体验式活动,对幼儿生命教育的开展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当然,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开展,还需要多方的努力,策略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挖掘,这也是生命教育的深邃之所在。
幼儿生命教育论文:幼儿园生命教育绘本的选择
幼儿生命教育是指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肯定自我价值,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关注并照顾自己、他人和世界。但现在有许多孩子没有太多的机会去认识自己、感受自然,如此的教养过程可能会使他们成人后面临生命的空虚,也对生活失去热情。要将生命教育的价值与幼儿分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对幼儿来说,生命教育如此抽象,不易于幼儿直接感官的理解和认识,要借助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图文、语言才能达成。而绘本以贴近孩子的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简练生动的文字和形象、优美的绘画和谐搭配的特点,得到了幼儿的喜爱。透过绘本,以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题材或是幼儿易于理解简单的故事,就能引起成人与幼儿间的交流、思考、讨论,即使幼儿只是童言童语的回应,也能给幼儿带来对生命的思考,更适宜他们的身心发展。幼儿园选择多元文化的绘本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无疑是抓住了绘本中生命教育内容丰富、绘本教学易取得好的效果的特点,对幼儿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面对市面上众多的绘本,应该怎样选择既符合幼儿兴趣又能促进幼儿生命教育发展的绘本呢?在众多理论的学习讨论中,在明确了生命教育的意义、范畴、原则等之后,笔者尝试进行相关绘本的选择,接下来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生命教育绘本选择的几点体会。
一 从绘本角度选择
1.图文合一
绘本是一种专门为幼儿设计的书,依靠一连串的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相结合,即图文合作来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阅读的绘本既不是图画单独讲述的故事也不是文字单独讲述的故事,而是图画和文字合作一起讲出来的故事。绘本中的图文关系,既复杂又迷人,图画和文字一样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而生命教育主题的绘本更需要这种图文搭配的生动呈现,将深奥迷离的生命讯息以一种具体形象性、叙事性在阅读中引发幼儿的共鸣。引领幼儿走进故事,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绘本《我不知道我是谁》将色彩明丽的图画置身于白色书页中,加上与图紧密相关的文字,营造出一种清新简洁的田园氛围。大量的问句引起了孩子的关注,而与之相配的小图则提示着答案,绘本中的主人公兔子达利不断区分“我”和“他”的个体差异,逐步建立自我的概念。这其实是人类永恒思考的问题,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在不断寻找自我、定位自我,树立一个明确的自我形象,而文中正是通过动物之间的故事向孩子传递人对自我认识的这一过程。整个故事过程中动物们形象地演绎,不仅切合了孩子的思维方式,也巧妙而浅近地开启了孩子对自我的判断、认识和思考。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感受着对绘本故事精髓的理解。
2.主题明确
绘本的主题表现也是作品价值观的必然体现,一部作品能够打动人的力量,往往来自于它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家庭以及死亡等过去被认为不适合给年幼孩子看的主题也逐渐映入教师的眼帘,这些主题绘本的出现构成真实社会的全部。我认为生命教育,不管是生的教育,还是死的教育,都可以而且应该出现在孩子的读本中,只要是用一种温暖的感情,引导孩子智慧地接纳生命的真相,都能帮助他们内心成长。绘本《爷爷没有穿西装》中,布鲁诺的爷爷过世了,他以为那只是一场把爷爷“藏起来”的游戏。在他小小的心灵中,无法解释死亡是什么东西。爷爷离开他的时间越来越长,刚开始布鲁诺还有点生气,后来,他想起了许多跟爷爷有关的事情,觉得胸口有点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胸口的痛慢慢地消失了……这是一本从孩子的视角来认识死亡的绘本。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细腻地描述了孩子失去亲人后的情感变
化以及最终传递出了时光可以愈合伤口并永远印刻下生者对死者怀念的主题。而《再见了,艾玛奶奶》讲述了艾玛奶奶从获知身患绝症到去世的时光。一幅幅黑白照片,串联起艾玛奶奶人生中一年的时光,她虽然病情日益恶化、面容日渐憔悴,但她始终乐观、坚强,她珍重生命、正视死亡、与家人共同珍惜这的相处时光。它给大家传递的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死亡降临时并不痛苦”的人生主题。这是每个人都应当认识到的,这样的生命教育绘本,不仅孩子、每一个成人也值得来读一读。虽然这样的绘本显得有点沉重,但勇敢地对孩子呈现这样的绘本也需要一种力量和智慧,也希望通过阅读能将孩子们从死亡的惧怕中释放出来,促使孩子们更加懂得活出生命的光彩。
二 从教师角度选择
1.优先选择经典畅销的作品
在进行生命教育课题的研讨之前,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绘本的阅读,逐渐从众多的绘本中选取了认为适合孩子的生命教育绘本,这其中也许带有个人的色彩,但从经典畅销作品、国际国内的机构和相关专家推荐的绘本,还有大家熟稔的作家作品中进行选择是我的。如国际安徒生奖、美国凯迪克奖和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等获奖作品;美国纽约图书馆的“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著作《绘本中的生命花园》《经典绘本的欣赏与讲读》等。同时还从“蒲蒲兰生命绘本馆”“花婆婆生命教育绘本馆”等知名的绘本馆中进行选取。这两个绘本馆借助绘本这一媒介,透过绘本中故事的分享,触动了我们对生命的感受,值得我们慢慢品味。另外时刻关注一些绘本作家的即时信息,即时关注他们对绘本在教育中的一些思想与做法。
2.根据教学经验进行选择
幼儿阶段正值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实际行动去观察、感受生命,进而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无疑是好的时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透过课程的组织让幼儿去认识、尊重生命。希望借助相关生命教育主题的绘本作为课程教学以及活动延伸的载体。透过绘本浅显的图文来传达生命的意涵。因此在选择时,结合自身对生命含义的理解以及幼儿园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选择生命教育绘本时除了考虑到故事内容与是否与幼儿生活相关,是否易于幼儿理解,我还更多地从教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所选择的绘本是否易于与幼儿互动、是否可读性高、易于讲述和发挥,当然更重要地是具有生命教育的内涵。像绘本《搬过来,搬过去》,爱是需要勇气和创意的,也是需要为对方而考虑的,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除了爱和体谅,还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是一种大爱的体现。《彩虹的花》《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引导孩子体会生命的意义以及无私的爱与友情。《小猪变形记》《大脚丫跳芭蕾》教会幼儿自我认知和自信。《鸭子骑车记》《及时次上街买东西》这是既兴奋又愉悦的故事,生动地描绘出孩子勇于探险的心理,让他们萌发了大胆尝试的勇气。《长大做个好爷爷》《记忆的项链》告诉了我们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爱与接纳,唯有以爱联结,才能修补心中的创伤,才能让爱意继续传承。《花婆婆》让孩子感受到生命既是一趟美好的旅行,又要让世界变得更美丽,这样的生命才有价值。
三 从幼儿角度选择
1.选择符合幼儿情感体验的生命教育绘本
绘本阅读能给幼儿带来各类情绪情感的体验,绘本中精巧别致的构图、色彩美丽的画面、极富吸引力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东西所渲染各类情绪情感的出现、发展,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验。幼儿能从绘本中找到自己或自己身边人的影子,在绘本中找到熟悉感,进而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幼儿能够移情,能够置换角色去体验故事主人公的情绪情感,获得生命教育的契机,也获得了对生命的感知和体验。如绘本《第五个》中玩具往往承载着孩子成长的记忆,寄托着他们丰富的情感,在阅读中孩子们从中体验到关爱与珍惜,进而让孩子们从小将“修理”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这对他们的生活观念有深远的意义。绘本《不是我的错》它带给孩子思考,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孩子对照自己的生活体验,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而自己在集体中是怎样去看待、怎么去处理类似事件的。绘本《吃掉黑夜的怪兽》反过来设想如果没有了黑暗,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孩子在阅读中链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其实他们对黑暗不是单纯的恐惧,同时也充满了幻想和好奇。绘本《勇气》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通过形象具体的描述,带领孩子捕捉身边的勇气,这引起了孩子强烈的共鸣,孩子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讲出自己勇气故事和对勇气的理解。
2.选择能引起亲子共鸣的生命教育绘本
生命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其中绘本即是成人和幼儿分享生命教育好的媒介,它能让大人以不说教的方式,带领孩子认识生命的源头和意义。然而,成人要能将适合幼儿的绘本上的故事说好,首先要很喜爱自己选出的绘本,成人以生命教育绘本感动了自己,在与幼儿分享时,才能真实地传达出情感,才能引发成人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思考、讨论,孩子即使是童言稚语的回应,也能在幼儿时期带给孩子对生命的思考。绘本《爱心树》是一本需要一定阅历和生活体验才能有深入的把握和理解的绘本,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在与成人的阅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爱与被爱的幸福和快乐。孩子即便不能即刻理解,也都能以天真的情感和心理,想象和理解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未来的成长中不断的回味与醒悟。在亲子阅读活动课中绘本《狐狸爸爸鸭儿子》在父母与孩子的阅读过程中感受爱的真谛,分享爱的喜悦。这是“孵”出来的友谊与爱,在这过程中孩子看了也不只是会咯咯笑,因为他们从狐狸身上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使幼儿学会了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以开放的态度,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进而懂得爱人与帮助,学会与人分享,并对社会有担当,成为一个身、心、灵都健全的孩子,这是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教育工作者推动生命教育的使命,这些话题教师不能以说教的方式呈现,绘本正好提供一个设身处地思维空间,让生命教育精神透过绘本的阅读在自然中酝酿而成。绘本在培养孩子丰富的生命经验方面是一个很好的桥梁,所以,运用绘本载体进行生命教育所发挥的力量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