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土地资源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房地产金融中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1.房地产金融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因囿于县(市)、乡镇层级地方政府对其管有国有土地及土地开发均采传统保守式管理,而且各行政机关碍于人力、编制以及预算,甚难期其有效的管理与经营,于是违约、滥用的情况屡见不鲜,形成国有土地资源的浪费,故如何善用国有土地,替地方政府有效筹措财源为当前重要课题,而导入房地产金融模式有可能改善此问题。国内房地产金融的研究[3-5]尚属探索阶段,剖析县(市)国有土地管理及土地开发有关观念与做法,对房地产金融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房地产金融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促使县(市)、乡镇层级地方政府有效率管理其国有土地政策及土地开发业务,有赖于民间资源的引入,故如何藉由房地产金融引入土地活力参与投资亦为重要课题。我国自地方制度法通过后,重新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权限,大幅度充实地方政府的人事、立法、财政及预算,赋予各地方政府更大的自治空间,地方政府属于整个政府体系的一部份,但是基于与地方民众高度关联的特质,当面临多元社会层出不穷的困局、地方财政的普遍困难、政府再造的冲击以及地方政府本身管理功能上动态关系的本质时,如何提升地方政府内部效能,或是改变传统官僚的运作模式,建构一个现代化的地方政府,将是重要而迫切的工作。近些年来,政府部门为促进经济发展及因应财政困境,积极引进民间充沛资源与活力来参与公共建设,引进房地产金融的构想,建立都市更新投资金融信托机制,来解决有关部门在都市更新过程的庞大财政及人力负担。地方政府于面对财政恶化的时,引进民间资金的房地产金融制度,将是地方政府土地管理及开发新契机。近几年来,自有资金投入比较稳定,这部分资金在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中所占的比重在一般都在27%-32%之间左右,并且从2002年开始一直都有缓慢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个人购房者的增多以及开发商经常采取期房销售的形式,使得开发商的资金周转加快,自有资金比例一直稳中有升。近几年来,利用外资的比例持续降低,但今年目前有所回升,这与我国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国际游资不断加速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有直接的关系。
可以预见由于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业的较高利润率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商在房地产业的投资可能会继续增加。近几年来,直接融资比例过小,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在中国并不盛行。金融机构贷款所占比例增大,特别是银行贷款,在中国房地产企业融资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6]。一直都保持在19%-25%左右的比例,这与我国近几年房地产开发过热,银行紧缩房地产信贷的政策是相符合的。但这也并没有意味着银行贷款在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事实上,在其他资金来源中,约有50%以上的比例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因为近几年很多消费者都是采用贷款买房的方式。因此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和其它资金来源三者加起来约有50%-60%的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由此可见银行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明显。房地产业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房地产业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完备的房地产金融应该包括银行间接金融和市场信用在内的一级市场以及以证券化为主要手段的二级市场。银行提供开发贷款、房地产消费按揭贷款等间接融资,具有房地产投资商特征的基金(主要为房地产投资基金)提供市场信用,这些构成了一级房地产金融市场。信贷证券化,尤其是按揭贷款证券化,不断把银行信用转化为市场信用,构成了二级房地产金融市场。两个市场共同作用,形成了完备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融资源配置体系和系统分散体系。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房地产金融体系存在着极大的不完备性。从房地产开发方面的资金需求现状来看,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除了自有资金外,要依靠银行贷款来维持房地产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近几年来,从开发企业的资本融资看,用股权进行融资的情况极差。2007年底,5力多家开发企业中用公开发行股票融资的企业约为103多家(A股市场),仅占0.2%;用私募方式进行股份化的企业也为少数;绝大多数企业为有限责任的注册资本股权融资,使股权融资的手段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从开发企业的债权融资情况看,由于没有企业债券的发行,没有不动产基金和不动产信托基金的支持,没有抵押信贷的证券化,使企业债权的融资都集中于银行,银行成为惟一的债权融资出路。因此银行承担了大部分风险,加重了国家金融负担。
2房地产金融的融资机制
融资虽然不是建设房地产金融的最终目标,但融资却是房地产金融的首要任务,房地产金融如果失去了融资能力,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7]。因此,融资机制是房地产金融的生命线。房地产金融市场上资金的流动和融通不是采取行政手段的分配方式,而是通过房地产金融商品买卖的交易方式,充分按照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进行。因此,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融资机制建设实质就是建设一种公平的金融市场机制。在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运行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资金的供求规律和需求的规模不变,双方保持平衡,那么市场就表现为平衡状态;如果需求旺盛,房地产金融市场就会活跃,房地产金融商品的交易量增大,与此相关的土地市场也会迅速发展。资金的供求规律还决定着资金在不同市场、地区及部门之间的流动。价值规律在房地产金融市场的作用机制具体表现为市场利率水平的波动。房地产金融市场交易的标的物,不管是借贷资本还是虚拟资本,虽然与商品市场上的商品是不同的范畴,但却变成特种商品一房地产金融商品,利息是它们的价格。这种价格和商品市场的商品价格一样,都是由当时的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的。金融市场机制中的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二者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市场资金供给多,利率低;反之,利率则高。故房地产金融市场利率的高低实际上是房地产金融市场松紧的体现。当然,房地产金融市场利率的高低也并非单纯由资金供求规律决定的,它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国家政策以及大众心理相联系,尤其与土地价值的增值幅度联系紧密。当土地增值较大时,即使较低利率的房地产金融商品(如土地债券等)也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当经济发展不景气时,一些游资会从工商业转向房地产金融市场,致使房地产金融市场交易较旺。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为发展农民土地所有制(自耕农),鼓励人们占有和扩大土地规模,不仅实行土地低价政策,而且还以土地为信用基础,向需要资金的农民提供土地买卖长期贷款,从而使自耕农数量大大增加,到目前日本还有80%以上的自耕农。
房地产金融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特殊特征:
(1)债权,较为安全
这是由土地的特点所决定。其一,土地位置固定,不能移动。一般的商品都具有可移动性,而土地固定在一定的地方,位置不能移动。一旦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通过对土地的处置来保障债权的实现。其二,土地具有自偿性。受信人可以通过对土地的经营不断地获得收入,从而具备不断还本付息的能力。其三,土地具有增值性。土地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而土地的需求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不断上升,因此,土地价格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2)贷款偿还期限较长,利率较低
以土地为抵押而融通的资金多用于土地开发、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这些项目都是长期项目,一般需要1-5年,资金的占有时间比较长。因此,以土地为抵押进行贷款,偿还期一般要长些,利率要相对低一些。借款偿还期短则3一年,长则20-30年至40-50年不等。贷款利率一般不超过年利5%,带有较大成分的优惠和政府扶持性质,与一般的商业银行贷款有差别。
(3)运营债券化
一般有价值的财物,如金、银和其他物品,作为抵押担保品可以交给债权人保管,同时这些财物便于分割,且为大多数人需要,本身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流动。而土地不同于一般有价值的财物,由于其具有固定性,且分割困难,因而流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以土地作为抵押的担保物,发行债券,实际上也就相当于把土地财产变成可以分割可以流动的财产,必然扩大其流通范围。
(4)债权人、债务人权利上的非对称性
在土地抵押贷款契约到期之前,债权人不能任意要求债务人偿还其债务,而债务人在契约到期前可以随时偿还债务并保留收回抵押土地的权力。若债务人逾期不能还清本息,则抵押的土地归债权人,即债务人被取消了土地的赎回权。
(5)房地产金融制度必须由专门的机构来推行
房地产金融业务一般需要政府扶持。由于农业收益低,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对农业进行较长期放款,不是一般的商业银行所能完成的,所以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方面的优惠或资助,并设立专门的机构推行房地产金融制度。如在美国上层设有“联邦土地银行”,在基层设有“土地抵押合作社”;在德国设有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土地改良银行、土地信用银行;在日本设有类似于农地银行的金融机构,中央级的是农林渔中央金库,地方级的是农林渔业金融公库。
3房地产金融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3.1土地资源的产权将明晰化
只有建立新型明晰的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各项权能,才能使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完善,存量土地资产的盘活成为可能。
3.2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将逐步完善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市场还不完善,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还有许多无视国家法纪的行为,土地资源资产的流失现象还存在,所以要尽快制定土地抵押法等相关法规。同时,各地面临的房地产金融风险还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以防范,以化解金融风险,加大金融监管、土地资源管理的力度。
3.3房地产金融体制改革将逐渐深化
国家要为房地产金融企业改革和土地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多方位的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宏观金融环境,深化房地产金融体制改革,通过组织制度、经营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的金融创新,使房地产金融业逐步向多样化、全能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专业银行在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制定促进房地产金融企业改革的措施。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况及问题思考
[摘要]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目前已有124所院校开设。因历史背景、师资力量等不同原因,各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各具特色、差距较大。尽管各院校在涉及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其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均有一定的个性特征,但综合看来,我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个共同的结果和问题,即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有效满足理论与实际要求,与现实需求相脱节。文章认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目标,同时仍要积极发挥不同院校的培养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院校;人才培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是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专业,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该专业是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自1997年专业调整以来发展很快,目前开设院校已达120多所。本文在阐述各院校该专业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该专业的发展问题,希望能对该专业科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所益处。
1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差异
我国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院校众多,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且各院校的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人才培养方向等差别较大。
笔者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统计得出,目前共有124所大专院校开设此专业,其中华北19所、东北12所、华东和华中各25所、华南13所、西南16所、西北13所以及香港1所。
在124所院校中,其层次我国高校按办学层次可分为:“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非“985工程”院校、中央部属本科院校、省属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与类型我国高校按学科范围可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农林类、政法类、医药类、财经类、民族类、语言类、艺术类、体育类、军事类院校。差异度比较大。从学校类型看,有的院校属于综合类,有的属于理工类,有的则属于农林类,或属于师范类、财经类等;从办学层次看,有的院校属于“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有的是“211工程”非“985工程”院校,有的为中央部属,有的为省属,有的是全国重点院校,有的是省属重点院校省属重点院校有两种情况:或原来是中央部委属重点大学,后来国家办学体制调整时没有进入“211工程”行列,而被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这类大学一般来说办学历史都比较长,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基础,一般都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属及时批次录取院校;另一种是各省市公布的省属重点大学,在该地区省属高校中实力排前列。,有的是省部共建大学,有的是省属一般院校。若按院校层次统计,其中,亚洲名校和“985工程”院校共22所,“211工程”非“985工程”院校30所,其他国家重点或省重点院校48所,一般类院校24所。若按各院校类型统计,在124所院校中,综合类院校37所、农业类院校22所、师范类院校17所、理工科类院校32所、财经类院校15所,此外还有1所政法类大学。与此相应,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社会影响、学生就业等均差异甚大,如综合性重点大学师资相对雄厚,表现在:具有土地资源管理教育背景、学历层次高、主持部级重点项目、参与实践项目运作等,而一般类院校中这类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从而,不同学校与专业的社会影响不同。
124所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和层次差异度也较大。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有侧重于技术型人才培养、侧重于管理型人才培养和两者兼顾三大类。有的专长于土地信息与工程技术,如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有的在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具有特色,如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再者,不同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层次呈多样化特征,院校之间有一定差异性:有的仅为本科开设,如一般类院校;有的为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开设;有的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均设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
2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尽管124所院校在办学水准、办学层次与类型、培养目标与方向等各个层面存在差异,在涉及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其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均有一定的个性特征,但综合看来,我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个共同的结果和问题,即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有效满足理论与实际要求,与现实需求相脱节。
2.1 文科化倾向明显
在专业定位上,受发展背景及有限教育资源的影响,一些如财经类、师范类甚至农林类的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由其他相关或相近专业合并或移转而来,相应地,师资力量也是在原有基础上适当调整和转变,以满足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需求,这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不可避免地遗留原有财经、师范等院校的文科特征,师资力量薄弱、实践课程开设不足、教学设备如实验室缺乏。
2.2 实践教育不足
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及时,课堂中实践性知识传授不足。特别是新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院校,很多教师是从原有其他相近专业调整和移转而来,实践知识储备不足,课堂授课过程中,有关实践运作知识涉及较少。第二,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设备和条件比较缺乏。第三,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少甚至缺乏细致的设计。
2.3 新兴技术等教学内容补充和更新滞后
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现实来看,很多院校学科体系和课程内容还不够完善,现有教材体系中教学内容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条件和要求,土地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应用性培养缺乏,整个培养环节存在低层次重复教育问题,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
2.4 所培养人才理论分析能力不足
理论上,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属于应用性理论而非纯理论,主要表现在:各类理论知识普及和理论问题研究均应立足于对土地各类属性的掌握和描述,并应随着土地各类属性的动态变化而及时调整,土地科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技术性和经济性。在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当前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在理论层面仍在探讨和争论,不过,目前土地资源管理领域整体上对土地科学理论和先进方法、先进技术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使得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客观实际,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管理实际工作的深入开展。这种问题的普遍存在也影响到了高校人才培养,理论分析能力不足是目前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
3 提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层次的建议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是高校的发展宗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因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求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同时需要具备一定创新能力。
3.1 丰富培养方案,避免文科化倾向
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方法等各个重要环节上均应符合该学科综合性、边缘性要求,除公共管理学、经济学、制度学等公共管理类的文科性质的知识传授外,还应增加现代技术类、工程类知识教学和实践训练。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对外交流
办好学校和专业,关键是师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富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属于既古老又新兴的专业,不同院校之间特别是非重点院校可采取继续教育、选派人员出国或出省访问进修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交流与建设,提高整体师资队伍水平,努力缩小不同院校之间的差距,以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需要。
3.3 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
关于土地科学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直为学术界所争论。在实际办学中,课程体系设置不仅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土地科学基础理论,还同时要结合学生就业、进一步深造、学生个性化特征和特长培养等诸多因素。
首先,应完善课程结构体系;其次,应针对土地资源资产管理领域时势性强、政策多变的特点,尽量采用近期教材,并及时增加新内容;,在课程开设顺序上,应考虑采取由理论基础、实践技能、独立工作和科研能力培养的四层次递进式教育。
3.4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强,许多重要的专业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其中设立专业实验室、建立长期的教学实践基地是重要环节。特别是通过与生产单位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一方面为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在生产及科研实践中吸收学生参加,让学生接触土地部门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培养土地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同时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一个科研与生产实践的舞台,通过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提高整体教学、科研水平。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广阔,其内部土地涉及的种类也非常多,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我国现有土地状态,制定有效管理政策,就需要对土地资源实施有效勘测,这样不仅仅能够清楚了解我国现存土地状态,对其实施有效土地资源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对现在土地资源勘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的勘测,为土地资源的发展管理提供有效的物质基础。针对于此就需要对烟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上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
目前我国再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中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这两项技术手段的结合能够对我国显存的土地资源发展状态有一个了解。对于遥感技术来说能够打破传统提地勘测必须在现场进行实时勘测的限制,可以通过一系列微波检测器,对现存的土地资源进行实时勘测,而且采用遥感技术手段不单单能够减少土地管理需要的时间,对结果的性提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起到对目的土地自行进行深入了解的作用,运用这一系统能够有效保障土地资源管理自身信息的性。
1 RS和GIS的你发展
RS和GIS一体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共同趋势,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RS和GIS一体化技术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RS(Remote Sensing)即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乃至于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探测对象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体系。它包括空间信息采集系统、地而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地而实况调查系统、信息分析应用系统。在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始于80年代,主要应用于测绘、林业、地质、海洋、环境的调查与监测。1998年以来,由于“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12年计划)”的启动,国土资源部已经在全国的66个重点城市开展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遥感作为高新技术,拓展了新的应用领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又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设备支持下,实现地理空间数据输入、存储、管理、检查、处理和综合分析的技术系统。利用GIS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土地资源的图件和数据等基础资料,以便政府根据土地的动态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2 在土地资源详查中的应用
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土地资源进行详细查明,这一过程的根本作用在于促使管理人员对土地现时信息有一个了解,从而促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好的管理。在进行土地详查时,传统的技术手段不仅仅查询土地信息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对其信息的性也不能掌握。这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详查方法作出合理更新。目前在土地资源详查过程中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土地资源详查的便利性,对其结果的性和真实性也能充分反映。
对于采用这两种技术手段的操作步骤在于通过外业人员的实时勘察,将收集的土地资源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处理,并在对信息进行勘查之后通过计算机模式进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采用遥感技术对地形的相应数据有一个清楚表述。之后还需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反应的相应信息进行性确定。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勘测得出的土地信息资料还需要在计算机内部进行留存处理,为下一次进行同一地点的土地勘测能够有一定参考依据。
3 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对我国土地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不仅仅能够反映我国现存的土地变化模式,而且对制定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采用遥感技术手段,能够有效获知我国土地的宏观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还能够从分表现出我国现存的土地信息变化趋势。另外进行土地动态勘测调查的过程还能够对全球土地变化有一个了解,这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在农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近年来,国外土地资源评价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例如:为开发旅游资源的土地评价,为改良牧场的土地评价,为作物引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及为城市规划的土地评价等。总之,土地评价的目的是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在国内,农用土地综合评价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RS与GIS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手段对土地评价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1)利用RS和GIS技术确定土地类型图。利用RS和GIS技术快速生成的土地评价单元图,即土地类型图,不仅包含土地利用信息,还有土壤信息,既克服了土地利用类型在性质上的不均一性,又克服了土壤类型在地域边界上的不一致性,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和综合性。(2)DEM在农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利用GIS技术获取DEM,通过DEM获取土地的坡度、坡向等环境信息,使评价因子的选取更加完善,评价结果更。(3)利用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归一化及对图形进行编辑生成。土地类型在PCARC/INFO中即为一个coverage,每一个评价单元为这个coverage的一个多边形。这个评价单元所具有的各种指标即作为这一多边形的属性,利用PCARC/INFO可以很方便地对其进行修改与更新.另外,由于很多图件没有坐标,利用PCARC/INFO可以将其纠正到统一的大地坐标,并利用ARCPLOT模块进行快速编辑和图形输出。
应用RS与GIS技术,改造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方式,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用RS与GIS集成技术建立实用的、高起点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探索一套遥感图像快速处理的方法,定期监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改造传统的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执法手段,为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解决土地管理部门的自动化管理,为“数字城市”或者“数字国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看出在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管理也受到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采用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弊端。针对于此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管理中涉及的技术手段做出合理更新。在实践研究中清除发现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结合的技术手段不仅仅能够提升对土地勘测的数据性,而且在土地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也有涉猎,这就需要对这两项技术手段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根本的角度上促使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论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
摘 要:由于我国自身国土范围广阔,这就需要对我国土地政策研究起到高度重视。而且在现在我国人口呈现逐渐上涨的情况来说,人均土地面积经常会面临分配不均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我国土地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进一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针对于此,就需要对我国土地资源制定有效管理政策,并对原有的政策作出合理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政策;调整
在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过程中,清楚了解到我国因为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导致土地资源分配不均匀的情况大幅度发生。而且在现在城乡经济不断发展的状态下,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逐渐上升。如果对土地资源管理政策还局限在传统模式下,就会导致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发展并不能衔接。这样就会引起城市土地分配不合理和农民滥用土地的现象。针对于此就需要对我国现存的土地管理政策做出深入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弊端作出合理有效的解决,从根本的角度上促使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1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在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清楚了解到我国土地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处于人多地少的阶段,这个阶段下导致土地分配不均匀的情况有很大的提升。也就是说土地资源对人们来说是一项比较稀缺的资源,这对我国城市和农业发展都起到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使得可持续发展并不能落实。种种情况的出现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加上今年开始实施二胎计划,这就说明我国人口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会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这就会导致人均土地分配更难实施,土地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
另外在我国城市和工业制造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土地的征用也呈现出一个逐渐上涨的趋势,这就导致我国农用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而且在现在社会建筑行业经常会采取一定手段私自占用土地建设其他建筑物和工厂设施,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对于现在农业和建筑业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两者之间对土地的需求都有一定增长,提高了两项产业建设之间的矛盾,针对于此就需要提出有效的策略对这种情况作出合理的解决。
在对我国现存的土地管理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清楚发现我国各个省份制定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并不能解决我国当前土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现在社会政府在制定土地资源政策的时候往往都注重如何提高土地自身利用效率,而忽视了对土地资源合理分配的问题,这就提高社会上各个企业对土地资源的肆意征用,对土地资源的就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阻碍。
2 土地资源管理作用
对于土地资源管理来说,其能够有效改善现存的土地发展状态。而且采用有效的土地资源管理策略对提升土地资源自身利用率和缓解城市间和农业产品推出之间存在的矛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对我国现在的宏观调控问题也能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土地资源管理具有执法监督的作用,土地管理部门的确立使管理土地资源有了法律依据,它对土地资源具有执法和监管的权力。目前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已得到完善,使管理措施可得到有效执行;土地资源员的作用,它使得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得到大力宣传,使我国公民都参与到土地管理当中;与此同时,土地资源管理还具有组织协调的作用,目前我国土地结构不合理,因此在发展建设当中需要兼顾各方面因素,土地资源管理可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解决我国土地目前所存在的多种矛盾。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还存在着不利因素,由于人口不断增长这对土地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压力也是与日俱增;另外,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用地和城市用地结构存在的矛盾也凸显出来;我国粗放型用地形势根深蒂固想要转变为集约型存在一定难度。
3 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
人多地少是我国土地资源目前存在的首要矛盾,预计15年以后我国人口将达到峰值,这也就促使矛盾更加尖锐,笔者认为想要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首先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人口减少人均土地面积就会增加,这样一来就可减轻建设用地的压力从而也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就要从我国人口素质入手,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素质较低,这也就导致了生育率要高于城市,因此要控人口增长还要提高人口素质。
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对土地的利用主要以粗放型的方式为主,这使得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的浪费降低了生产率,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水平不适宜使用粗放型的形式,这样只会加剧现有的矛盾。对比粗放型,使用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更符合我国国情在城市建设中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改造旧城区为主,减少新土地的开发,提高土地的集约程度。针对城市建设节约用地,在不影响生产和生活的前提下,可适度的提高建筑的容积率和密度。
对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的中心环节就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土地资源较为稀缺,所以对城市的规划也要立足我国国情。农村土地也耕地为主,城市土地以建设为主,想要合理规划土地就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
我国土地管理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想要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相关部门就要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坚持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土地资源管理具有执法监督的作用,土地管理部门的确立使管理土地资源有了法律依据,它对土地资源具有执法和监管的权力。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禁止对新土地和农用地的征用,可以运用法律或者经济的手段对其进行控制。
在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也要兼顾农村用地,目前我国的状况是城市建设用地与农村用地的结构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很多地区存在着占用农村耕地面积兴建城郊的工业园区,这导致了城市和农村发展水平的存在着差异,发展状况不平衡。尽管我国城市化工作不断推进,土地管理政策要做到既要保持城市化水平又不影响农村耕地,两者要兼顾发展才能促使我国经济的增长。
结束语
在我国现在土地资源和人口增长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管理制定有效管理政策。从本文可以看出我国现存的土地问题主要在于土地资源分配不合理,因此在制定土地资源管理的时候就需要对这一点进行深入考虑,从根本的角度上促使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定位于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本文对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期望对推动该专业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一、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而言,课程结构体系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有效性,因此,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人材培养目标,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不断优化。在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前,要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并对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单位及行业进行研究,以此为前提进行课程优化,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围绕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有关的内容,建设相关专业,加强校企合作,逐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能够为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除了要有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外,还可适当加入哲学、人际关系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借此来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而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改进专业教学方法
为了保障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该专业应当改进教学方法,转变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引入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重视多媒体技术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促使授课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运用专题式教学方法,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专题,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和辩论,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再次,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要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营造与实际工作相仿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仿真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学习技能。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构建起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其涵盖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实习四个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实践
在该环节中,教师可适当加大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并使其与课改相结合,在各门课程的讲授中,多穿插一些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了解知识的具体应用。为了提升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可将教学地点转移到实验室中,实践教学的内容除了应当包括基础和专业等课程之外,还应当包含CAD应用、土地资源规划利用等等。借助课堂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有所掌握,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专业实习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应对专业实习环节予以足够的重视,该环节主要包括专业教学与生产实习以及相关的科研活动等内容,实习的场所为校内的实训基地或是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通过专业实习,除了能够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之外,还能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大幅度缩短学生与社会的适应期,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发现自我的优势以及知识上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完善。在专业教学实习中,可将规划、评估、计算机制图、信息系统构建等专业领域作为主要内容;生产实习则是对相关专业领域的深入实习,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专业实习深度的提升及实习效果的深化。
(三)社会实践
该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实践内容:社会调查与服务、支农扶农以及科技推广等,实践的地点可以选择在城市的社区或是郊区,通过社会实践,能够对学生的独立工作技能进行训练,从而使他们提早地适应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四)毕业实习
该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除了与毕业论文的设计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外,还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息息相关。通过毕业实习,可以使学生将在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专业领域当中,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进行锻炼。毕业实习既可以在校外实习基地中进行,也可以深入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从而使实习与就业形成有机结合。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一些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可针对这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实习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展现自己的能力。
四、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为推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确保师资队伍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及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院校要重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引进,着重于建设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并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改善专业教师的工作环境。同时,根据土地资源专业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尤其在不动产估价、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生态等选修课上进行双语教学。学校既可以从公共外语教学中抽调教师,使这部分教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组建外语基础好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要加强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培训,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提高外语水平。此外,鼓励双语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及时了解国外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动态。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为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学校应积极推动该专业教学改革,结合市场环境对该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还要重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构建起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运用多样化的专业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双语教学,从而建设特色化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改革思考
摘要:本文从土地资源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列举了我国各类院校对土地资源专业的设置情况,阐述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意在促进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土地资源;人才培养;改革思考
一、土地资源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将面临着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开发和利用,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层次的要求。
(一)厚基础人才需求
土地资源管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涉及到土地的测量、规划、评估和管理。实际工作中,土地资源管理要牵涉到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以及农林部门,作为一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而且对我国的地理状况有大致的了解。每一寸土地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应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因此对当地城市的经济情况要有一定了解。总体来说,土地资源是一个需要较大知识量、涉及范围广、应对多种角色的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需求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集理论与应用型于一体的学科,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决定。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土地进行测量,用真实有效的数据作为开发的依据,通过科学的、合理的、的管理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要拥有土地测量设备、计算机分析技术、CAD制图技术、地籍管理信息化等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三)管理型人才需求
作为一名土地资源管理型人才,所懂得的知识必须是的,如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要求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融为一体,以城市的总体规划为导向,对土地资源进行严格管理。目前,国家急需土地资源高级管理型人才,从事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
目前,全国共有50多所院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本科学位和硕士研究为主。其中,如图1综合高等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占;农林院校总数最多,占全国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42%,其硕士学位授予仅其次于综合院校占67%;理工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占45%,本科学位授予占55%,硕士与本科专业开设比例相对持平,而博士学位授予点为零;文史师范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本科教学为主,专业开设占78%。
由表1得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对学生的知识量有很强的要求,其至少是本科以上学位;农林院校比理科院校更重视土地资源的发展,所开设的专业更具有针对性。
三、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明确学科的定位
部分高校对学科认识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将土地资源管理设置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下属专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比较狭隘,忽视了它是兼管理学与工学学科于一体的专业;2、部分学生认为土地资源就业方向是地方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或农林部门等,进入门槛高,需要很强的人际关系和专业实力,导致一些学生学术研究积极性不高。
(二)未形成统一课程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名称虽不同,但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叠的部门,例如在《土地资源学》中学习到的内容可能会重复出现在《土地管理学》或《土地资源学》课本上,甚至在《公共管理》课程上也会提到。很多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核标准不一样,也未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整体教学质量都有待提高。
(三)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实验课程有:地籍测量、土地评估及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等,但很多的高等院校只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数理统计、测量与遥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这主要还是与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土地资源管理要求教师需要懂得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知识,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很多教师都重理论轻实践技术,这是大多院校教学的通病。
四、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明确学科就业方向
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该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考取公务员,到地方国土局、规划局或农林部门去工作,也可以从事土地及房地产价格的评估与管理等工作。实践证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业范围广、发展好、待遇高,是一份非常有社会竞争力的专业。
(二)形成统一教学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牵涉的学科非常多,如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每一学科都自成体系,所涵盖的内容都值得深究。但由于师资力量缺乏,一些院校一个教师分担几门课程,每门课程穿插其他学科重复内容,这让很多学生搞不清每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无心做学术研究。因此,形成统一的、完善的、科学的教学体系,是保障学生认真做学问的基础。
(三)强化实践性的教学
目前,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设置均偏向理论教学,实践的部分少之又少,这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有一定的关系。很多大学生即将毕业时会非常迷茫,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到企业从事开发报建工作,不知道其工作流程;应聘土地及房地产评估师,不知道用数据统计的方法论;从事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不知道如何使用土地测量设备,这些都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缺乏实践教学的原因。
五、结束语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为一体的学科,牵涉范围广,包含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数字印刷是一门偏应用型、交叉型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与制作、数字印刷业务、数据库管理、网络印刷等业务中。作为一名本科院校数字印刷专业的学生,要对印刷和数字印刷的概念非常清晰,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是以满足企业对印刷人才的需求。(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探析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是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国家需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3S技术是在信息管理方面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技术,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技术。通过实施3S技术,能够更加有效的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土地资源;3S技术;管理和控制;应用
一、引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空气、水资源、土地资源,这是最主要的物质基础,虽然这三种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其中的土地资源再生的速度十分的缓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逐渐增加对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这就需要提高管理和控制土地资源的水平,实现有效、合理的开发。
二、土地资源管理和3S技术
(一)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国家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资源,来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对土地资实施监督和管理,进而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控制和协调等方面的综合性的活动[1]。
(二)3S技术
3S技术是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统称,是这三个技术英文称谓中一个单词字尾的简称,即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Remote Sensing R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其中地理信息技术是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实行统一的管理、分析,遥感技术发挥对信息的收集作用,而全球定位系统是对遥感技术中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定位,给出最明确、细致的地理坐标[2]。
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由地理数据、计算机系统、用户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通过计算机系统分析、操作、检索所得到的地理数据,为开展环境监测、土地利用、交通运输、资源管理、工程设计、城市规划等工作提供判断和决策的依据。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则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即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人员和组织机构,能够提供信息查询、浏览、储存、分析等方面的服务。
2、遥感技术,指的是在没有接触的前提下,通过远距离的感知某一个目标的一种探测技术,实质上就是在远距离的平台上,通过雷达、扫描仪、摄影仪等设备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再通过分析和研究传输的数据,来分析研究目标的性质等方面的信息,是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一部分。目前这一技术在防治自然灾害、估产农作物、监测环境动态、预报气象观测、规划和调查土地资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3、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这是由用户装置、空间、地面控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具有全天候,不受任何天气的影响、全球覆盖(高达98%)、七维定点定速定时高精度、快速、省时、高效率、应用广泛、多功能、可移动定位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广泛应用在管制和导航运载工具、检测地壳运动、测量航空摄影、勘察资源、检测工程变形等方面[4]。
三、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对3S技术的应用
(一)调查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在使用3S技术之前,要想调查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就需要采用人工调查的方式,也需要通过人工来建立土地资源利用资料库,这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长时间的调查,速度十分的缓慢,同时建立的资料库度较低,一旦完成可变性和可复制性差,与当前时代的信息化发展难以适应。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可以快速的对目标进行定位,及时到的采集所需要的信息;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得到性高的空间信息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和总结所收集到的信息,并有效的评价土地资源,建立起现代化的信息资料库。利用3S技术,可以快速、客观的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工作,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降低调查成本。
(二)监测土地资源的利用动态
在3S技术使用之前,监测土地资源的利用动态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只有上报了利用的情况之后,才可以进行登记和管理,不仅难以及时的掌握利用的动态,数据程度低,而且监测的效率低下。在监测的过程中,使用3S技术,能够有效地发挥其特点和优势,通过遥感技术快速的收集利用现状,并可以及时的观察到利用动态,性高,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直观的反映出土地利用的变化状况,对后期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土地利用规划
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时候,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建立起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系统,为土地利用该规划提供最原始,且完整、详细的资料,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利用遥感技术,能够有效的收集和处理土地信息,在开展规划工作的时候,能够提供最有效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资料[5]。
(四)土地勘测定界
由于3S技术的优势,在土地勘测定界的时候,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定位,并且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在提高勘测定界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度。
四、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发展
为了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较大限度的避免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还需要不断地提高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3S技术的水平。促进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三维化的发展,在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加入三维场景的设计,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同时要提高遥感技术的普光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以及空间分辨率,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结语:在土地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用3S技术,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性,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积极地参考作用,能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对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浅谈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土地资源开发过度,环境问题加剧,对生态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简要探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土地资源管理问题,并探讨资源环境的未来发展情况,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土地资源管理水平较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较低,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导致城乡规划建设缺乏独特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土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大力度对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措施不到位
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有些城市缺乏科学的规划建设布局,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合理规划布局,对城市的公共设施服务区和工业区以及一些的生活区和商业区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合理布局,特别是在对于人均土地利用规模和建设用地上都有相关的规定方面。这些土地利用在区位上揭示了城市各项活动在不同的城市服务区中进行不同比例的分配,这些城市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区位上的需求,遵循城市规划建设的用地标准。
1.2 城乡规划管理与土地资源管理衔接不紧密
城乡规划管理建设中要能够紧密地与土地资源管理联系在一起,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能够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走可持续发展的节约路线。对于存在的违法建设用地,我们要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仔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不断加强城市执法和管理工作,促进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在另外一方面,城市规划和国民经济的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上的规划都显得很不协调,他们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城乡规划管理建设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样反而对城市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 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策略
2.1 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系
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为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效果,并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应当积极加大城乡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结合城乡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衡量和分析,建立健全具有高度适宜性的城乡规划建设方案,明确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真正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通过城乡规划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促进其职能的充分发挥,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的总体效果,推进城乡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在此过程中,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当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积极建设满足城乡建设发展实际标准的环保设施,并充分做好管理工作,促进各项环保设施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也就是说,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生态建设的理念,并积极落实到行动上,结合城乡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加大绿地建设面积,建立一个科学化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的途径。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树立节约规划建设用地的理念,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化利用,促进节约型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2.2 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一体化
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实现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管理能够在改善社会群体生活质量的同时,促使农村建立现代化的集约经营模式,帮助城乡居民树立科学化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理念,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工业开发加速,部分乡村地区的土地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存在土地被推平后资源闲置的问题。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一体化是一种高效的土地资源管理方式,能够对土地资源的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加强生态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2.3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在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的总体效果,应当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进行系统化分析,积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扩宽城乡规划管理的资金来源,紧紧围绕土地资源合理开发这一原则开展各项规划管理活动,通过政府、企业与个人三个层面之间的密切配合,促进立体化的融资渠道得以实现,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多方位做好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工作,促进资源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4 落实城乡规划管理建设用地
在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严密地控制,科学地管理好城市土地,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切实把握以下几点;其一,切实加强土地供应量,提高土地审批效率,还要能不断优化资源的配置,严格把握相关的土地利用结构,贯彻落实相关的国家城市土地建设用地政策。其二,要能够不断加强政府相关部门机构的监督执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惩处。在城市规划用地时要都土地规划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建立一系列的生态型的开发制度。并能够深入分析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与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积极做好相关的工作。
2.5 加强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前城乡规划管理的侧重点还是提升经济水平与效益,缩小城乡差距。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之前的城乡规划管理中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由于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必须改善这些规划,加强“反规划”观念。“反规划”观念的目的是改善土地资源问题,提高土地效益,使资源与社会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城乡规划管理的“反规划”是站在环保的角度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提升,而忽视环保工作,对土地的规划不同太多紧密详细,需要考虑土地的承受能力,而且还要对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我国在城乡规划管理中也主张先树立全民的资源环保意识,积极宣传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而且相关部门还专门召开的环保会议,提倡健全环保机制,改善环境问题,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促进环境与人类和谐发展。所以,树立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制定环保策略的前期工作,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改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策略。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为社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社会面临着严峻地环境问题,其中土地资源就是一项重要内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威胁着生态建设的发展,因此加大力度对城乡土地资源规划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增强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促进人、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浅析不动产权籍调查与开发区土地资源管理
摘 要:今年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在特定发展阶段基于特有的土地制度和特殊的国情作出的特殊选择。本文介绍了我国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意义, 其次对开发区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阐述,强调土地治理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推进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农村土地制度试点改革及法制国土建设。
关键词:不动产权籍调查;开发区土地资源管理
一、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意义
(一)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是我国实施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社会广泛关注。坚定不移地落实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的“四统一”要求,逐步建立不动产权籍调查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是当前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重要内容。不动产权籍调查为不动产登记提供规范有效的调查成果,维护和保障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是不动产登记的基础和前提。
(二)权籍调查成果的审核。权籍调查科对权调成果的审核。先通过不动产登记系统查询是否有抵押、查封等限制权利情况;再具体审查规划图、竣工验收材料、出让合同、买卖合同、税费等权源资料是否符合规划、是否符合转让条件,权源依据是否完备,权属界址是否明确、清晰,与地籍图中周边地物是否一致、属性填写是否正确等等;若发现有问题的,权籍科会及时向调查机构反馈意见,让其在限定时间内整改。权调的审核主要采用室内外核查的方式进行。如果对调查成果存在疑问,需要室外核对的,由两个工作人员到外业实地核实。对于审查发现的问题,责成调查单位及时修改完善。
(三)不动产单元编号。由于房产登记数据和土地登记数据尚未实现整合,权籍调查数据库内房地的不动产单元号尚未编制,我局在受理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时,首先要求申请人到权籍调查窗口,申领编制不动产单元号。及时种情形,对于已权籍调查审核过的不动产,信息科窗口直接对权调成果进行图形数据入库,再对入库成果编制的不动产单元号。第二种情形,对于未进行权调审核(宗地界址面积无变化)的不动产,直接由信息科窗口编制不动产单元号。即工作人员在权籍调查数据库查找原证书,将证书定位到具体的宗地,再将房产登记数据关联到相应的宗地,在宗地内生成的不动产单元号。
二、对权籍调查的建议
权籍调查工作是整个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其质量直接关系不动产登记发证的质量。因此,对调查机构的管理尤为重要。应从调查机构的调查资质、调查人员是否具有相应资格,调查成果是否经过自检和调查单位的质量审查,调查程序是否规范,调查成果是否完整并符合规定要求,权籍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是否与周边地物地貌存在空间位置矛盾等方面,抓好调查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现资质不全的调查机构,给予一定时间的过渡期,督促其尽快完善测绘资质,尽早做到一个不动产单元的权籍调查事项由一家调查机构主导完成。同时,权籍审核是权调中关键的关键。权调审核人员不仅要有测绘专业技术,还要懂不动产政策法律,所以要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只有权籍审核做好了,后续的不动产登记受理、审核、登簿、发证才不会有难点,既节约了办证时间,又保障了登记质量。
三、开发区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渡的过程,行政效率低下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各级各类开发区尤其是部级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客观上要求提高行政效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从而提高招商引资力度。因此,在开发区高效行政的诉求下,各地政府都通过地方立法程序,向开发区管理机关授权,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开发区这一相对封闭区域内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即在开发区范围内自行审批包括土地资源、城市规划、建设房产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经济管理事项。统一规划与管理开发区科技工业园,负责园区内土地征用、开发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转让和建设项目的审批与管理工作。”
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一般在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土地管理部门,作为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能部门,承担开发区范围内从农地征用、出让转让、规划利用,甚至登记发证等几乎所有用地审批任务。开发区内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基本上独立于地方政府土地资源管理范围之外,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用地特区。一方面,这种管理体制确实能较大限度地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方便园区企业和投资者,更大程度地解放生产力,促进开发区产业的积聚与发展。在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办完的事情,在开发区也许几天甚至24小时就能办完,这样大大提高了效率,从而使开发区对投资者更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这种管理体制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行政审批的主观性更强,有可能导致审批失误。
四、结束语
作为开发区内与产业用地相配套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应该有一定的限度,但由于部分开发区管委会为了短期内获得较多的土地收益,或者是为了弥补低价出让产业用地产生的亏损,比例,将部分产业用地转为进行房地产开发。这样,一方面开发区产业用地不能满足需要,开发区发展缺乏后劲;另一方面开发区内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往往采取协议方式出让,而城市经营性用地则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方式供地,两者处在不平等的状态,而且城市经营性用地多了一个供应渠道,扰乱了城市的土地供应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开发区土地资源管理上的问题在全国各地几乎普遍存在,改变这种状况的最根本办法就是改变开发区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土地资源管理是我国维护土地制度所采取的合理的措施。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如何高效利用土地意义重大。
【关键词】3S;土地资源管理;应用
一、前言
我国土地管理问题十分突出,土地资源管理是复杂而且庞大的工作,要综合考虑信息数据,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土地管理的需要。因此,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应用十分必要。
二、3S 技术与应用
1、 GIS 技术及应用
(1)GIS 概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或 Geo - Informationsystem,GIS)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共同作用下,对地球表层的全部或部分空间中有关地理分布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GIS由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和分析等子系统组成,与测绘学和地理学联系紧密,具有数据综合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共享性和兼容性良好。
(2)GIS 在国土资源测绘中的应用,GIS 软件促进了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采用 GIS 建立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统一管理、数据综合分析与查询,为国土资源的保护、规划及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GIS 技术被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例如地籍管理、土地规划、矿产资源监测等,这些应用大大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2、GPS 技术及应用
(1)GPS 概况,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system,GPS)是结合卫星与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GPS 具有全天候、自动化、高效益、高精度的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在土地测量、工程测量、资源勘察等领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GPS 在国土资源测绘中的应用,在国土测量中,应用 GPS - RTK 技术可以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地物点的位置,精度高;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可以实时测定界桩位置、界限范围、面积等,大大节省了时间和资源,简化了工作程序;利用 RTK 技术还可以动态检测国土利用情况,保障了国土利用状况调查的实时性。在国土调查方面,GPS 技术与其它技术相结合,可以进行地籍调查,对可疑地块现场定位,对超量用地、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进行现场取证,具有精度高,作业时间短的优点。在国土监督管理方面,可以采用 GPS 进行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并利用 GPS 测量对钻孔位置坐标定位等。
3、RS 技术及应用
(1)RS 技术概况,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从是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它是从远处通过一定的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各类电、磁场信息以及其它信息,并经信息远程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后,识别物体本来的属性及分布特征的技术手段。近年来,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的遥感技术发展迅速,是一门实用性高、技术先进的探测技术,它能从地面到空间进行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并对全球进行探测和监测,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2)RS 在国土资源测绘中的应用,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应用航天和航空遥感技术进行国土资源调查、国土利用动态监测,涉及的内容包括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以及合理利用的方方面面。其地质填图、土地利用调查、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矿产资源评价、大型工程项目选址、数字国土建设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RS 技术是新一代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技术的发展标志。
4、3S 技术及其应用
(1)3S 技术概况,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也不断地取得了进步,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技术为主的 3S 技术在国土资源测绘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3S 技术集合在国土资源测绘中的应用,3S 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土调查与 3S 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使得工作流程更精炼、更具时效性,使得大范围、高效、、定期的动态监测成为可能,重报、漏报的现象明显减少,为政府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的依据;国土利用动态监测主要采用遥感技术获取动态利用数据,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国土利用的实时监测;在国土利用规划方面,3S 技术是国土利用动态管理的有效技术手段。3S 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为现代国土资源管理、规划和决策实现信息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3S技术土地资源管理的应用
下面从GNSS、RS、GIS 3个方面介绍3S技术的应用。
1、GNSS技术的应用
土地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实施性规划,特别是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的布局对空间位置要求十分。由于规划编制时坐标的不造成的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空间错位等现象时有发生,由此造成了一些重点建设项目不能及时审批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频繁,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带了极大的挑战。与上轮规划编制所处的时代不同,当前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手机、车载导航等定位技术对于普通民众已不再陌生。所以 在 本 轮 规 划 调 研、编 制 时 要 充 分 利 用GNSS技术,各类用地布局充分反映民众要求,做到指标不浪费和布局不错位。科学利用GNSS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实施性和严肃性。
2、RS技术的应用
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的完成和卫片监测全覆盖,RS技术在土地详查和土地利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RS技术在土地管理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评价。在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和征求意见阶段充分利用遥感影像,可以避免因普通民众和政府决策机构人员对土地利用矢量图件不熟悉而造成的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布局空间错误。由于遥感影像的应用,本轮规划对于建设用地的布局可以到几百平方米,规划精度的提高极大地节约了建设用地指标,做到了建设用地指标利用的较大化。规划实施评价是指土地规划批准后,在规划实施期间,以规划目标为依据,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规划实施评价要求反映近期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在规划实施评价中应用遥感影像可以反映规划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提高规划实施评价的科学性和性。
3、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在规划调研、规划编制、图件制作、数据库建设等每个过程中都十分重要。GIS技术的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变换、空间分析与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二次开发和编程等几项基本功能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都有充分应用。多数的GIS软件均有完善的图件制作功能,可以高效地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编制工作。GIS软件数据库构建功能解决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问题。GIS软件的二次开发和编程功能多被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系统构建,极大地促进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和进步,3S技术也将更加完善,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关于高速公路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思考
【摘要】 本文以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简称“江罗高速公路”)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预期收益分析法,在研究江罗高速公路的土地利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资源”的用地管理模式。为高速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供合理途径,同时为弥补高速公路建设和营运亏损机制提供解题思路。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 高速公路 存量土地 增量土地
一、研究背景
近几十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巨大的需求压力引致高速公路不断扩张,一方面重工程大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高速公路的迅速扩张与稀缺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另一方面高速公路建成后营运期间,部分土地利用粗放、土地闲置情况也较为普遍,与此同时,高速公路运营亏损不断加剧。因此急需我们重新思考更为合理的高速公路土地管理和利用模式,创新出一条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高速公路建设期合理安排新增用地,营运期加强盘活高速公路存量土地的基础上,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持续的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速公路土地管理和利用模式。
根据广东省关于深化改革的精神,为推进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有关部门对部分高速公路项目闲置土地情况进行调研和检查,发现部分项目土地管理和利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存在部分闲置土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土地利用不集约;二是在项目建设成本中土地取得成本日益上涨,给原本紧张的资金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项目亏损现象普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起高速公路项目土地资源管理台帐,做好闲置土地摸查和登记工作,探索高速公路存量土地资源盘活利用的思路,积极开发高速公路周边增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项目亏损额度,创新出一条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下面以江罗高速为例,就高速公路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展开一些设想和思考。
二、项目概括
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江罗高速”)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第四横线的一部分,第四横线高速公路福建漳州至广西玉林,起自福建漳州,经饶平、潮州、揭东、江门、新兴、罗定等地,至广西岑溪,全长约767公里,是东西向的一条重要通道。江罗高速属广东省四横高速公路西段,起于佛开高速共和枢纽互通,途经江门市鹤山市、新会区、开平市,佛山市高明区,云浮市新兴县、云安县、罗定市,终于罗定市华石镇莫村立交,与建设中的罗阳及云罗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约144.5km,用地面积约1.8万亩,批复概算171.09亿元。全线桥隧长约38.9km(其中特长隧道2座),占线路总长的26.9%;设互通立交16处,管理中心1处、服务区4处、生活区3处、收费站12处、养护工区4。主要工程特点是隧道、高边坡多,高填深挖和高墩高柱突出,地质条件差(如溶洞等)、地形较为复杂,水保环保要求高。
三、基础数据来源
本文基础数据包括测绘数据和工程设计数据两大类。测绘数据主要以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为基础,由具有甲级资质的测绘单位提供。工程设计类数据由具有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供,本项目当前为在建项目,存量土地及增量土地主要来源于设计单位和测绘单位提供的基础数据。
四、土地利用情况
本项目途经山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总用地面积17874亩,按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分,农用地16679亩,建设用地580亩,未利用地615亩。按工程类型分,路基工程用地10993亩,占总用地面积的61.50%;互通立交工程用地4347亩,占总用地面积的24.32%,桥梁工程用地1280,占总用地面积的7.16%,其他各类工程用地占7.02%。各类工程用地情况如下表所示:
五、存量土地资源 开发潜力分析
经调查,本项目存量土地约481亩,主要为互通立交围成的中心闭合区域及路基两边零散闲置绿地(地块信息详见附表)。存量土地资源可由建设主体自主盘活利用,或通过作价出资、合作开发的形式注入省市合作的开发主体加以利用。
存量土地可出租给个人或单位从事苗圃、景观树、农作物种植,或鱼类养殖等经济价值较高,且对交通运输依赖性强的现代农业生产活动;或可结合省“三旧”改造、现代服务业等相关政策实施改建、扩建,引领绿色发展。存量土地租金可结合当地农用地出租价格及出租地块拟生产类型予以确定,租金收入用于筹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资金或弥补高速公路运营资金缺口。
假设存量土地年租金按0.5万元/亩计算(根据当地农用地平均年租金预测),本项目通过盘活481亩存量土地,预计每年可获取土地增值收益约240万元。
六、增量土地资源 开发潜力分析
参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机制意见的通知》(粤府函[2012]16 号)“允许各市在各站点、各线路和以站点为中心、半径800 米范围内外尚未划拨、出让的国有土地,以及其他适合开发建设的土地应作为开发备选用地”,可以采用省市联合开发的模式,将本项目重要节点(包括互通立交、收费站、停车区、服务区、管理中心、养护工区、物流园及客货运站场等)周边一定范围及其他适合区域纳入增量土地开发备选地。
经分析,本项目重要节点有互通立交16处,管理中心1处、服务区4处、生活区3处、收费站12处、养护工区4处,考虑到收费站基本位于互通立交用地范围内,不予重复计算,则本项目可纳入增量土地开发备选地共有28处。假设以35亩/公里/处(即以高速公路重要节点半径1公里范围内开发35亩土地)为计算单位确定增量土地开发规模,则本项目增量土地预计有980亩。
假设沿线市土地储备机构按10万元/亩(根据当地土地一级开发平均成本预测)将以上增量土地列入储备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待增量土地出让后将开发成本划拨返回建设主体,预计可获取土地增值收益9800万元。
七、高速公路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新思路
通过对广东省内部分高速公路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观察,以及对江罗高速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实现高速公路集约用地,扭亏为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严格高速公路前期规划设计占地规模及用地审批手续,从源头控制高速公路用地,防止或减少土地浪费;
2.深入挖掘高速公路存量土地,多途经实现存量土地经济效益,弥补高速公路建设和营运亏损;
3.积极挖潜高速公路增量土地,带动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增值,增加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土地收入。
由此可见,活用高速公路沿线土地资源,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筹集压力、弥补高速公路亏损,通过省市联合开发,还能实现省市共赢、利益共享的双赢效果。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对土地资源管理的感思与体会
摘要:实践表明,土地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面对现如今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利用,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控,从而加速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开发,很多的耕地被占用,开发的土地大多是用于建房、工厂、公路之类的。虽然这些用途都是经过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但是很多土地的开发还是存在其不合理性,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后期的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也对管理措施实行了相应的改革,整个管理过程逐渐趋向于规范化、市场化、程序化,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
1.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低
就目前开发的土地资源而言,大部分地区的土地都不断向集约型转变,这一转变过程无形中会造成大部分土地的闲置,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类问题在城镇级农村展现的比较明显,很多农村居住地的村民通常不愿意将自己祖辈留下来的房子交给政府处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新建对两处宅基地的占用,占用的土地没有实现它应该实现的价值,这样做只能逐步加剧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进一步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1.2土地资源的流失严重
土地资源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比如:地震、潮汐、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都会对现有的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日趋减少的土地资源,土地管理局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外来资金的流入,带动城市的发展,经常在招商的过程中降低土地原有的价格,对土地实行批量出售,从而使得土地资源不能拥有它原有的价格,反而还面临这土地资源减少的这一悲惨现状。在土地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发展等各项都加大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1.3对占用土地的布局规划缺乏执行力
任何一个项目的建设之前都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虽然整个审批过程是极严格的,很多项目负责人为了较快地通过审批这一环节,经常性地在所提交的方案中提出了关于土地资源利用的详细方案,然而在后期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变数。通常整个工程完工之后,与其之前的方案相比,相差甚远。这些问题都说明一个问题: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对总体建设规范的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而在建设的过程中才会对城市的布局比较随意,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低效率使用。
1.4土地市场规范不健全
我国的土地市场按照相应的标准分成了三个不同的等级。一级市场指的是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采取招标、协议、拍卖等方式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转让,土地的使用者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的出让金,这样的土地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二级市场指的是对于已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集体、企业或者个人,直接将土地或者在土地上建造的建筑投入到市场中进行交易,从而获取相应的收益。三级市场指的是在二级市场的基础上,以房屋产权的交易方式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支配。总的来说,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政策是:拥有控制一级市场、放宽二级、三级市场的管理。这样的一个管理方式存在很明显的弊端。一级市场的垄断性过强,而二级、三级市场由于过于宽松的管理,使得整个土地资源的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发展的也比较混乱。就近几年的管理状况分析而言,随着地产行业投资的扩大,一级市场已经难以满足对下游市场的需求,受到短期发展利益的刺激,地方政府已经对一级市场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理,这也是加剧土地市场混乱的一个主要因素。
2.促进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建议
2.1加强土地管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随着国家对土地的不断征用,必然而然就会损害到土地使用者的利益。在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人员都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执行,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对于那些必须占用的土地,要及时与土地的使用者进行沟通,做好相应的善后工作,确保整个建设过程的正常进行。在土地的布局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布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尽可能做到统筹兼顾、协调管理,避免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盲目建设的现象。对于那些常年闲置不用的土地,也要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而不能随意的使用。一般而言,土地的闲置时间超过两年的,国家的相关部门可以无偿的将其收回。而如果是对于那些不符合收回条件的闲置土地,则需要进行另外的处理。总之,尽可能做到土地资源的较大化利用,这也是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2.2完善管理体制,依法惩治违法行为
在土地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管理方法,才能对那些违法的行为进行追究,并对其施以相应的惩罚。健全管理体制是在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的,健全的管理体制需要逐步实现对土地资源分配、利用的规范化、程序化,严格执行征地听证及公告制度,真正维护人们的土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确保整个土地征用的过程实现透明化管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公开。对于土地资源的社会保障方面,要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妥善的处理好因为征地过程对农民造成的危害。
2.3强化土地资源保护意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远离农村,走向城市。这也是导致农村耕地被闲置的主要原因。农村人们充满了对城市的向往。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人们对土地资源的自觉保护意识,首先需要建立标准的农田耕地及相应的管理体系,要让人们体会到即使留在农村,合理的利用耕地,也同样可以赚到钱。在土地的管理过程中,逐渐提高其管理水平,真正有效的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其次,在有关耕地的占用过程中,通常以占补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占用土地的同时,要实现其他位置对农用耕地的弥补。因而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协调好占地与还耕的互补力度,充分体会这二者造成的影响,严禁非法滥用土地,加大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尤其是对于那些未开发的土地被占用的行为,要加大其惩罚力度,让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渗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2.4加强土地规划的调控职能
土地规划的调控职能也是土地管理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职能,它在土地的管理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征用的建设用地,经常性存在非法占用土地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一行为,在土地的规划中确定好土地的使用范围很有必要。只有加强土地的管理力度,强化执行力度,才能将土地规划的严肃性和性提升上去,引起人们的重视,尽可能避免无计划的对土地资源进行占用的情况发生。在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将规划落到实处,严格按照方案中的具体要求进行,建设初期以规划制图,建设过程以图纸来规范施工过程,严格把关,层层落实。在整个土地的建设过程中,逐步提高土地规划的调控职能,从而实现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控。
2.5强化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
在土地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借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这越来越先进的网络技术,如何将其更好地应用到土地资源的管理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就现阶段的管理水平而言,我国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还只是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土地资源的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细节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有些专业的技术人员都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之后,才能慢慢的掌握其中的原理。而且需要查找的数据库也不是很完善,以致查找的信息不。因此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我们还需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逐步提高他们的管理技能,在提高技能的同时逐步完善数据库功能,使得其能够适应日常管理的需要。与此同时,将信息化建设普及到一线群众中,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信息技术对土地资源管理带来的好处。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促使测绘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完善,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直以来,我国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现象比较严重,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通过测绘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对土地资源情况的较好掌握,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本文就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测绘技术;应用;特征
土地资源管理是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测绘技术逐渐的完善,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管理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测绘工作的难度,并且节省了很多的成本开支,有利于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在未来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应该进行普及和推广。
一、测绘技术分类和特征
1、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在信息化社会中属于一种高科技的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将数据信息通过丰富且灵活的方式进行展现,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总的来看,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高效化特点,工作周期短且精度高,实际应用价值较高,逐渐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自动化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通过现代数据库进行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反馈,实现对地理数据的长期收集和积累,提高数据服务效果。其实现了对自然环境科学和土地资源管理的控制,可以对我国的土地资源信息进行有效反馈,对土地资源进行预测预报和辅助相关人员进行抉择。
二、土地资源管理中测绘技术应用
1、测绘技术调查更新应用
管理人员在管理土地资源的过程中,通过对测绘技术的应用而得到的卫星图像,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和管理土地资源,具有较强的高效性和稳定性,这种情况就是土地资源管理的调查更新。管理人员应用测绘技术在具体的调查更新工作过程中,需要对操作流程进行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原则是需要建立健全的。所构建的土地资源管理准则是需要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才能够实现。在土地资源管理准则的基础上进行测绘数据分析和研究工作,并完成数据图表的绘制,从而的反映出的我国土地资源的相关信息数据,仅为促使测绘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充分的体现。及时的收集和更新测绘数据,那么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数据库才会形成,在此基础上,土地资源的调查更新才会实现,而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功能也得到充分的展现。
2、应用测绘技术规划设计
在我国土地工作中,土地资源管理一直是重点的工作之一,对我国未来发展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管理土地资源的时候,是要利用测绘技术去分析土地资源的地理位置、土地资源的价值以及土地资源的含量成分,在土地资源管理规划过程中应用测绘技术,能将管理效果给提高上来。实际应用测绘技术评价的土地资源性质的时候,管理人员应用最多的就是遥感技术,这能分析出来土地资源的参数,从而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所需的信息提供数据支持。测绘技术中应用了GIS的处理功能以及信息分析功能,可以自动处理收集到的相关土地资源信息,让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设计效果有所增强,让土地资源利用的预测以及有效评估都得以实现,也使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效果得到了优化。
3、应用测绘技术勘测定界
应用测绘技术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定界勘测,能有效管理土地资源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以及土地资源的实际使用效果。土地资源定界和勘测通常都是指实地定界的土地资源的开发以及转让等各种需求,在明确土地资源使用范围的基础上,还能让土地资源的管理和控制目的得以实现。实际操作测绘技术的时候,测绘技术能将我国土地资源给分区,清楚定界土地资源能够利用的项目,然后去勘测土地资源,并统一收集和处理土地资源的相关数据,让土地资源管理力度有所加强。在利用GPS技术建立了三维坐标流动站之后,就可以勘测土地资源,这样能够清楚地反馈出我国土地资源当前的利用状况。在勘测定界土地资源的时候应用测绘技术,很好地改善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效果。
4、测绘技术动态监控应用
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对测绘技术进行实际应用时,应当实现GPS、GIS以及RS技术的有机结合,积极对土地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系统化的检测,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衡量,明确土地资源的未来走势,从而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管理质量和效果,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应用。从总体情况来看,测绘技术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通过GPS的精准定位,便于相关管理人员更加精准的对土地资源各项信息进行掌握,从而促进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更新土地数据信息,并通过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展现,促进土地资源管理的多样化和可视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出现不合理和不科学的现象,对我国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为了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效率,需要广泛利用测绘技术,促使管理部门的掌握土地情况,只有这样,我国的城市土地资源啶管理水平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有利于我国土地资源紧张问题的有效缓解。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节约利用土地对土地资源管理的意义
摘 要: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人们对土地资源不断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已经呈现出稀缺的状态,不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要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践行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加大对土地的节约利用,合理规划,减少浪费,从而促进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在节约利用土地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于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节约利用;土地管理;对策
土地资源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近些年来土地资源出现供需矛盾的现象。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一方面出现土地闲置,另一方面存在对土地毫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从而导致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浪费,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应该转变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方式,加大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划分土地结构,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从而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的对策措施
(一)加大对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力度
土地闲置是土地资源浪费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节约利用的目的。对闲置未用以及低效利用的土地加大排查的力度,然后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发挥较大的经济价值。对于闲置时间超过两年的土地,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其无偿收回,对于闲置一年以上未满两年的土地,可以实行等价置换或者改变用途等方式,提高利用效率。
(二)实行优先使用储备土地战略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建设用地搁浅的现象,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由此影响到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的规划。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对储备土地实行优先使用的战略,提高土地的供地率。此外,在对土地利用项目进行审批规划的过程中,要加大审查的力度,对于可行性不高的项目,切记盲目通过。对于因为投资不到位而造成土地闲置的现象,一定要加大处罚的力度,并且没收土地的使用权,减少闲置土地。
(三)加大闲置土地挖潜力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不仅对城市用地造成压力,同时在农村也出现了大量闲置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加快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将农村人口数量较少的村庄进行合并,建立农村住宅集聚区对于企业、乡镇以及学校等闲置的旧址,应该重新进行开垦利用,盘活土地利用价值。为了缓解城市用地压力,应该加快旧城改造进度,推进城中村建设步伐,由此不仅挖掘了农村闲置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又有效的缓解了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
(四)加强土地审批力度
为了较大程度的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一定要加大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对于新申报的土地建设项目,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批。新建项目要符合国家对土地开发的规定,在生态环保以及投入产出方面要符合国家政策标准,对于拆迁安置和农民小区等急需项目可以优先供地。对于新申报的项目,一定要对其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从项目的落户到竣工验收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监督,确保新建设的项目将现有的闲置土地充分的消化,对于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定的项目坚决不予供地。
(五)完善并严格执行土地使用制度
制定完善的土地使用制度,加大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监管和调控,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实现。在土地使用方式上应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节约经营,改变以往的利用方式,实行以需求决定供给的方式,避免出现工业用地的无序扩张,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规范土地市场的经营秩序。
(六)整合用地,挖掘潜力
集中开发研究、中试、推广、生产区域,整合现有土地。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选择最有利的产业发展集群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挖掘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借鉴国内其他园区的经验,引进区片容积率控制的概念,即对开发区确定一个合理的容积率,一部分企业用地可超过区片容积率,另一部分企业用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小于区片容积率,只要整个区片实际建筑容积率不超过规划容积率即可,这样可满足不同用地者的需求,促使土地集约利用。
(七)多维发展,拓展空间
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的形势下,应该拓宽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维度,不仅在空间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在用途上发挥更加广泛的思路。在建筑开发过程中,着眼于立体开发模式,可以将平时平面布置的厂房车间等集中在一栋建筑中,从而形成工业综合体,高新区基本上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企业,适宜于布置立体化标准工厂。另一方面,向地下空间拓展,认真借鉴世界各国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成功经验。
(八)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模
严格控制城镇的土地利用规模,定位城镇的发展方向。根据产业优势、特点诸要素,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政策,确定城镇的发展定位。综合考虑产业发展所需的用地、人口聚集所需的用地、城镇公用基础设施所需的建设用地,从而确定合理的城镇的土地利用规模。对项目用地进行科学规划,切实控制建设项目的用地数量。在对建设项目的用地进行规划过程中,不仅应该考虑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还应该注重节约土地资源。
结语
在我国倡导低碳环保,节约能源的政策号召下,一定要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减少闲置土地的面积,加大对储备用地的优化调整。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集约化的原则,合理规划土地用途,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科学划分土地结构。对于现有的闲置土地一定要加大挖掘的力度,提高开发利用的效率。在城市用地方面,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合理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开发效率,实现节约利用的目的,为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我国高等教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及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网络查询及实地调研,获取国内部分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体现、课程设置与安排和实践教学设计三方面得出启示:认为石河子大学该专业在培养方案目标和规格方面上要凸显新疆地域特色,课程设置考虑考研和就业不同需求进行专业课模块分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以不断促进新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对比;启示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社会转型进程也在加快,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不同类型院校培养方案的差异也凸显了出来。本文结合前人关于该专业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1-4]及实地调研和网络查询资料,通过典型学校该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规格、主干课程、课程体系等对比分析,找出共性和差异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得到启示。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对比
通过对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等十所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的比较,发现不同大学的培养目标与规格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首先,所有大学基本上都倾向于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次,十所大学都有土地资源学、土地法学、土地管理学等主干课程的设置,但地矿类院校侧重于工科,如武汉大学侧重点在土地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侧重于土地整理与复垦等工程技术。农业类和综合类院校侧重管理,如中国农业大学侧重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方面。总而言之,各高校在培养目标与规格设置时都主要结合的是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南方高校侧重于土地经济管理,北方高校侧重于土地资源管理。
二、课程设置的对比
1.课程模块及学分比较。“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几乎成为所有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原则,只是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等学时、学分的增删和开课时序的调整和课程模块的组合不同。相比之下,中国地质大学和浙江大学课程模块学分设计比较均衡,注意多方位培养人才,各个模块所占比例都比较均匀(见图1)。在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各大高校设置内容差别不大,都是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些主要课程,只是所占学时、学分比例有差别,如内蒙古农业大学通识教育模块占29%,比中国地质大学高7%。在学科基础课模块,各大高校差异较大,有的高校只注重数学课程的学习,有的高校既加数学课程,又加化学课程。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类课程占学科基础课总学分的19%,数学类课程占56%,化学类课程占20%,其他占5%。在专业基础课和特色课模块上,除了传统的课程外,很多高校都加入了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不动产估价、房地产经营类课程等现代类课程。总而言之,各大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通识教育课模块上差别不大,在学科基础课模块上凸显本校的学科背景,在专业基础课模块上基本相同,在专业特色课模块中与地域特色紧密结合,集中实践课模块差别较大。
2.主干课程的比较。该专业所依托院校的学科背景和基础条件不同,在主干课程选择上差异很大。在主干课程数量上设置门数不一,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大学主干课程也就设置了7~8门,南京农业大学设置了15门。主干课程反应的主干学科性质不一,武汉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主干学科为公共管理学和工程技术;华中农业大学为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为公共管理学和应用经济学。总结主干课程的设置,一般包括土地资源学、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等,但工科类院校侧重于整理、复垦、测绘、规划等,管理类院校侧重于房地产开发、不动产估价等应用方面。
3.实践环节的参比。各大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是不一样的,实践重点也不尽相同。内蒙古农业大学偏重于植物学、土壤学等方面的专业实验和实习;中国农业大学实习内容包含测量、地质、土地调查评价、不动产估价、规划等有特色的系列实习,尤其加大了地籍管理方面的实习;武汉大学偏重于测量及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实习,强调课程设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突出土地软件综合应用方面的实习;浙江大学侧重于城市管理和规划方面的实习。从实践环节的对比中不难发现,各大高校设置实践环节时都侧重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立前的学科背景基础并结合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思路和实践中的启示
1.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体现的启示。名校在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时非常注重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和综合实力,而且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以办出特色。如中国人民大学借助于非常强的经济和管理学科优势,培养目标中突出管理能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借助地学优势,突出土地资源管理的工程技术特色;浙江大学凭借综合实力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城市用地等级划分、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突出城市管理、规划方面的应用能力。石河子大学在借鉴名校培养方案时,在下一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应该更加注重分析学校的综合实力、大学资源、重点学科优势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培养方案目标和规格中办出有地域特色的专业,而不是只停留在地学的狭小圈子里。
2.课程设置和安排上的启示。名校在课程设置上非常重视与培养目标的衔接,在环节上又总是从学生认知规律角度考虑灵活安排。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专业课设置上“三分双需”,即在大学三年级在同一专业课程设置里分别设置了不同的专业课程模块,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能力和个人志向自主选择。学习能力非常强又致力于钻研工程技术领域的学生可以选择“工程师”专业课程模块,加大专业课理论和实践学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仍然按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设置的必修课程修读。石河子大学在下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时可以考虑考研和就业不同需求进行专业课程模块分流,满足学生考研和就业的不同需求。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核心课程理论要和实践紧密结合。
3.实践教学设计的启示。石河子大学下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该借鉴名校经验,从教务综合管理、实习内容整合和实践环节安排等方面综合考虑。为控制教学成本在教学实习上对各课程教学实习进行整合,根据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综合应用实习,同时满足多门课程、多个专业对于实践的要求,解决实习经费分散花费高的难题。同时,把课程内实习与学期实地综合实习联系起来,增加综合实习内容;另一方面将专业实践与当地国土部门的业务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深入综合实践基地,经历从调查到数据整理分析再到综合应用的环节,进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真正用于实践。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摘 要:土地资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资源,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了更好地规划土地资源,合理地开展宏观调控,应做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目前,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率,这对于改善当前土地资源的可利用面积逐渐减少的现状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因此研究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现实的意义,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测绘技术;土地资源管理;应用
1 测绘技术概论
顾名思义,测绘技术就是对于相关的数据进行测量,然后绘制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案。在土地管理中,测绘技术有着其特定的含义,即在对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地面的信息展开测量,从而获得建筑的分布情况,并设置合适的比例,在对土地资源展开规划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绘制的比例来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
1.1 遥感技术
应用遥感技术时,并不需要碰触事物即可完成整个测量过程。通过远距离遥控的方式,将视频影像信息发送给资源部,接下来资源部再开展具体化的分析,所采用的依据就是通过遥感技术而获得的数据。遥感技术是一项较为先进的技术,其效率也很高,对于信息的获取非常迅速,而且还具有消化数据信息的功能,进而得出所需的结果。遥感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人力调查产生的误差,并节省数据调查的时间,为下一步的工作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性,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目前,人口的日益增长和土地可利用面积逐渐减少的矛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为解决这一矛盾,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展调查工作,而遥感技术则作为一项关键的调查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 地理信息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是地理信息系统测量数据时采用的主要工具,信息的整合以及分析,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其精度和性更是人工操作所不能比拟的。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数据的方式是通过定位,然后再发送图像的方式得以实现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地理信息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运输和资源的调查,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节约了土地资源。
1.3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然而其应用的范围却是十分广泛的,并且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甚至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的监控,其信息的获取主要通过卫星来实现。不仅具有很高的数据信息率,而且覆盖率十分广泛,在土体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很高,运作程序也有着很高的效率,在地质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影响。
2 测绘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1 提供依据
实施土地规划管理需要收集和获得很多相关的数据,如经济状况、统计、环境、公共设施以及资源等。这些数据对于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数据的性和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测绘技术的提高,可以获得更为有效的判断信息。通常来讲,多种数据组成了测绘结果,为了提高数据使用的有效性,可以在开展测绘之前建立相关的数据库。
2.2 节约投资
充足的资金是土地资源开发使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为了有效利用资金,降低成本,应合理分配资金。而预算则是控制投资的有效途径,测绘技术可以提供预算所需的数据,从而真实地反映土地的状况,获得精密的测量结果,节约投资。
2.3 规范工程行为
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会涉及到很多的标准,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严格执行这些标准,规范工程行为。因此,需要做好工程设计工作,而工程设计工作必然需要大量的基础资料以及测绘数据来支持,数据的性和性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3 土地资源管理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3.1 土地资源调查更新
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需要对国土资源展开分析和进行高效管理,所依据的技术即测绘技术,并辅助以相关的卫星影像。这项工作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需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并能够建立符合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目标的土地资源管理准则。在管理准则的指导下,利用测绘技术收集到所需的数据,再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进而形成数据图表,多方位、真实地反映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所获得的测绘数据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更新,从而优化和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测绘技术对于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完成土地资源的调查更新。
3.2 土地资源规划设计
土地资源管理与我国的经济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是我国土地工作的重心。在实施土地资源管理时,应充分利用测绘技术分析土地资源的含量成分、地理位置、价值,开展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并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管理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首先需要对土地资源的性质进行评价,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接下来分析土地资源参数,从而获得的数据基础。利用测绘技术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功能,可以自动处理土地资源信息,合理评估和预测土地资源利用,完善和优化土地资源管理,获得更好的土地资源规划设计效果。
3.3 土地监管
在对土地的资源利用进行监管时,运用测绘技术中的卫星影像技术,能帮助政府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关于违法用地的信息,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政府土地监管部门的依法处理违法用地行为的工作效率。此外,土地测绘还是衡量最初的土地规划落实情况的主要技术手段,而且在工程的竣工验收环节也需要测绘数据的支持。
3.4 土地资源检查及审批
在土地资源检查过程中,通过使用RS技术,可以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实现了土地使用情况的实时更新,为国土资源检查工作提供了便利。在土地审批过程中,通过土地测绘技术可以掌握所审批土地、真实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分析衡量土地利用方案的合理性,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
4 结束语
在土地的资源管理中,土地测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升土地规划的水平,也有助于土地使用效率较大化的实现。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土地资源管理服务,在进行土地测绘时需要选择好合适的比例尺,提高对关键点测量的精准度,并积极应用,才能够在土地的调查、开发、管理、监督、检查及审批阶段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