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有机农产品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有机农产品论文:国内外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的研究
一有机农产品的由来及定义
对于有机农产品加以定义,要先从有机农业说起。有机农业概念发源于一九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树立起的工业化农业体系,带来的生态以及食物安全危机是其发生的违景缘由。自然农业、生物动力农业、有机生物农业以及生态农业等是对于有机农业最初的提法,在其后的几10年,有机农业在理论层面以及实践探索中都获得了重大的发展。二0世纪七0年代起有机农业协会以及科研机构纷纭成立,一九七二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同盟的成立是有机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时刻,有机农业在国家层面开始患上到注重,美国农业部从一九八0年起对于有机农业加以定义,制订了相应的出产标准以及行为指南,推进了有机农业在美国的发展。以后各发达国家以及地区,和部份发展中国家纷纭树立起基于本国的有机农业标准以及体系,在各国政府的引导以及推进下,全世界有机农产品的出产能力以及市场份额迅速晋升。在消费者环境以及食物安全意识不断晋升的趋势下,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添,美国、欧洲、加拿大以及中国是目前全世界四大有机农产品市场。不同国家以及地区对于有机农产品因着重点不同其定义也略有不同,但都从产地的生态环境、产品的质量节制和天然、无污染、养分、安全等几方面加以诠释。当前国内学术界对于有机农产品比较普遍接受的定义为:有机农产品是依据有机农业出产加工原则以及有机农产品出产方式及标准出产、加工出来。并到达相干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准,通过专门的有机食物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农产品。
二美日欧等国有机农产品发展历程及营销模式选择
二.一美国
作为全世界较大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国,美国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主要针对于本土市场。这是由于美国的有机农产品市场准入门坎高,注重对于产品的有机认证,1种有机农产品只有通过严格、高标准的认证审查才能进入市场销售,从出产、加工到流通等环节的层层质量监管,加大了出产本钱,产品价格自然不菲,在除了本国以外的海外市场不具备价格优势,受众局限在小部份高消费群体[二]。美国政府在推动有机农产品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采用左右开弓的措施。1方面出台众多扶持政策激励出产者加入到有机食物产业中,几10年来,从联邦到各州前后出台了产品推行费减免、认证本钱分摊、农产品补贴以及降低保费等多项优惠政策,极大地激起了出产经营者的介入热忱。另外一方面踊跃建立以及引导国民的食物安全及健康饮食的观念。美国的主流媒体通过各种情势宣扬食物安全的首要性以及垃圾食物的危害性,有机食物正在逐渐扭转着美国民众的糊口。普互市超以及直销店是目前美国有机农产品的主流销售渠道,二者市场份额大体至关。小范围的迷你店迅速扩张以及差异化经营模式成为美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潮流。
二.二日本
日本的有机农业起步于二0世纪七0年代,因为受疆土资源限制,日本农业人口以及可用耕地希少,因而其最初有机农业的发展采取“小出产—大流通”的营销模式。日本对于有机认证的前提10分刻薄,因而有机农产品产量仅占农产品总量的一‰,俗语说物以稀为贵,但与世界其他国家以及地区有机以及非有机农产品价差太高相比,日本的有机农产品价格形成值患上称道。在日本,有机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价格构成中心,采购者同农户商谈价格,采购价格由本钱、再出产费用、公道收益组成,日本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零售价只比普通农产品高出二0%~三0%,是群众消费者能够经受患上起的价位,因而1直以来有机农产品的销售势头优良。政府在企业以及消费者之间起着桥梁以及纽带作用,政府主导构建起、发达的市场体系以及交通运输体系,有机农产品患上以大批量物流配送的方式送到消费者手中,扩展了小范围农户有机农产品销售的辐射规模,增进了产业的发展。而跟着有机农产品销量的增添以及市场认可度的晋升,如本日本有机农产品的营销模式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农消对于接的直销、物流配送销售、大型商超专柜、品牌加盟连锁、行业协会牵头等营销模式多头发展[三]。日本的销售宅配送模式是其有机农产品营销的1大特点,日本具有发达的遍及社区以及居民集中区的配送网络,消费者通过对于点配送能够足不出户的购买到自己可心的产品,10分利便以及快捷。
二.三欧洲
欧洲是工业革命的起源地,对于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体会最深,因而欧洲各国都10分注重发展有机农业,德国以及英国是发展有机农业的国家,它们踊跃制订以及树立起有机农产品的标准以及相干法律体系。同时英国、法国以及瑞典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同盟成立之初的五个国家代表之1,这些国家在有机农业的范围、速度以及水平上均处于世界经验丰富地位。欧洲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与日本大致相同,营销渠道多元化,但良多欧洲国家按期或者不按期举行的有机农产品博览会以及展览会是其1大特点。举行方为不同参展商设置专门的展位,通过视频资料、宣扬册以及赠品等与消费者进行面对于面的交换,让他们了解以及爱好上有机农产品[四]。例如,1年1度的全球范围较大以及有机农产品最集中的德国纽伦堡国际有机食物展览会,在二0一四年的展会上,有一三四个国家以及地区的二二00多家有机企业参展,观展的专业人士达四二000人,三0多家来自中国的企业也参加了本次展会,巴西、西班牙、法国等国家更是以总体国家的形象出展,对于有机农业起到了踊跃的宣扬以及推行作用。
二.四美日欧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特征及差异化分析
美日欧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在特征上存在良多相同的地方,但受地域、市场成熟度、消费者购买力以及认知度等方面的影响,又有其各自光鲜的特色。共同的地方在于这些国家以及地区都施行高端品牌定位发展策略,出产技术以及认证轨制的高标准、严请求必然致使产品出产本钱上升、销售价格上涨,因而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定位也放在了中高端消费人群中;同时各国家以及地区都10分注重有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基于本国发达、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现代化的冷链运输基础设施,各有机农产品出产区的辐射半径不断扩展,市场供应患上以有效保障。各国家以及地区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也存在着必定的差异性,美国有机农产品发展较早,同时作为超级大国,其疆土面积、人口、经济以及技术实力等诸多方面的优势,都足以保障其有机农产品业患上到快速发展。美国长时间以来1直都是世界上较大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国,因而其产品营销主要着重于本土市场。美国对于有机农产品标准以及出产技术的请求极其严格,高本钱以及高价格合适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下的产业化营销模式,所以美国有机农产品直销比例低,大企业垄断下的食物店、专业超市以及电子商务的多元销售模式,盘踞着目前美国有机农产品营销的主导地位。日本受地域限制,农业资源有限,小范围、扩散经营模式成为其必然选择。日本10分注重有机农产品价格体系的建设,其有机与普通农产品的零售价差不大,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以及地区,因而其有机农产品的销售总额以及增幅始终处于世界前列。欧洲各国在营销模式的选择上不尽相同,但都按
照各自国家有机农产品的市场成熟度、消费能力、信誉体系以及信任基础等,分别采用了直销、天然食物店、超市、展会相结合但着重点不同的营销模式,有机农产品市场的成长始终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1致。 三中国有机农产品发展概况及营销模式现状分析
三.一有机农产品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中国有机农业起步于二0世纪九0年代先后,一九八九年国家环境维护局南京环境科学钻研所农村生态钻研室成为中国第1个国际有机农业运动同盟的成员组织,一九九0年浙江省临安茶厂率先取得了国外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五],标志着中国有机农业的理论钻研与实践探索正式启动。经由二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逐渐树立起自己的相干认证机构以及行业标准,并同欧美等有机农业发达国家以及地区踊跃展开行业合作,保障了中国的有机农业在快速、科学、规范的轨道上发展,但当前中国有机农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目前,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份额以及有机农产品耕种面积分列世界第3以及第4位,二0一四年中国有机农产品销售额达二七四.一亿元,但仅占农产品总销售额的0.一%,因为出产本钱、产量以及经营者逐利心理等因素而致使的价格太高,有机农产品仍很难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寻常食物。但跟着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在国家适度发展原则以及相干政策的带动下,有机农产品价格将不断趋于公道,产业范围不断扩展。据中国产业钻研讲演网推算,未来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范围每一年将以近一0%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上首要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大国以及出口大国[五](图一)。
三.二中国有机农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中国有机农产品的营销模式正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迈进。除了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当前社区支撑农业(CSA)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优良,出产者推广有机种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有机种植的农产品,消费者预支资金分摊种植风险,买卖双方实现利益同享。截至二0一二年中国的CSA同盟组织已经经有一00多家,如江苏句容的花果原乡有机庄园,范围到达了八六.七hm二,出产以及销售事迹优良;农夫市集是另外一种营销模式,通过平台搭建,农户与消费者直接沟通,消费者在患上到安全有机农产品的同时,拓宽了农户的市场渠道,当前中国的农夫市集正朝着正规化的方向发展,更多的农户介入到有机农业出产中;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时期的来临,更多的有机农户通过微信、微博销售自己的有机农产品,产品定阅、信息推送,网络节俭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本钱,通过手机客户端就可实现交易的全进程。但这类交易平台因网络监管难度大,难免鱼龙混杂,有机农产品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制约其进1步发展。中国有机农产品在营销进程中,出产经营者以及消费者之间也存在良多难以解决的凸起矛盾,如产品缺少立异、高投入低产出、非有机农产品当有机农产品卖、购买不便捷、价格昂贵、溯源轨制不健全、产品安全性没法患上到保障等,当前中国良多城市的有机农产品实体专营店和电商生意惨然以及亏损运营。这都需要包含政府在内的多方介入者加以正确引导以及采用有效措施,解决这些制约有机农产品产业发展的不正常现象以及问题,使中国有机农产品营销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以及发展。
四国外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对于中国的启示
在市场化经济模式下,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在选择上应重视其公道性。应该在优化营销渠道、提高营销效力、保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以及消费者满意度以及信任度的晋升等几方面下功夫[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机农业起步早,产业发展成熟,它们的营销模式对于当下的中国拥有很强的鉴戒价值。在营销渠道的建设上,可以参照德国以及日本模式,并根据中国国情因地制宜地树立起有机农产品多级销售渠道体系以及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以及农业合作组织广泛介入的产销结合的直销体系;在品牌建设上,应向欧洲各国学习,应用政府行动引导以及推进有机农业的良性发展。政府应加大在政策上维护以及扶持力度,在确保有机农业耕地安全的条件下,执行严格规范的认证轨制;对于那些通过审查的有机农产品,应用其掌握的强大社会公共资源,通过电视、播送、报纸等媒体,和举行各级各类的有机农产品博览会以及展览会等情势,踊跃地进行宣扬以及推行,建立起本国或者本地区有机农产品的优良形象,打造1批享誉海内外的自主品牌,博得消费者的信任以及青睐,不断扩展有机农产品的市场范围;也可鉴戒美国有机农产品的差异化销售方式,树立1批独具特点的有机天然农产品商店,逐渐进行市场渗入,在市场定位以及产品设计上找准方向,通过产品的高机能以及高附加值吸引消费者,之中国整个有机农产品消费群体的认可度以及市场成熟度到达必定程度时,即便价格偏高,仍能在中高收入人群的高端市场获得胜利,大卖特卖。
有机农产品论文: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业论文
1发展有机农业困难和问题
1.1环境条件有待改善
许多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企业污染、化学投入品的长期大量使用和汽车行业的不断扩张,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土壤生态结构破坏、空气质量恶化等问题,成为制约有机农业发展的瓶颈。
1.2缺乏统一规划,发展优势不明显
有机农业布局比较零散,有待统一合理的布局,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种植类产品上,多以有机蔬菜为主,有机畜禽、林果、水产养殖业规模太小、品种较少,而且多为初级加工产品,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
1.3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
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的研究、推广和咨询的机构较少,生产研究和科研开发项目与经费相对缺乏,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影响了有机农业的持续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1.4市场不规范
目前潍坊市有机农产品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监管手段不够完善,力度不够大,缺乏统一的性监管部门,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消费者难以直观评判其和常规农产品的区别,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
2潍坊市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有机农业是一项开拓性的系统工作,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区域布局,适度规模、集约经营,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总原则,着力建设“五个体系”,推进潍坊市有机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2.1建设经营组织体系,统筹有机农业健康发展
科学规划、有序组织是实现有机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健全和完善各级有机经营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和出台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确保有机农业的生产、营销、监管、认可、技术研发等工作有序进行。积极鼓励各产地以品牌有机农产品为纽带,建立农民合作组织,提高有机农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统筹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区域化布局的要求,认真做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选择生态环境符合标准、适宜有机农业生产的村庄(流域)作为示范点,将有机农业基础较好的峡山区作为示范区,将青州、临朐、安丘、诸城等西南山地有机旱作蔬菜、水果、茶叶作为产业带,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序推进,良性发展的格局。
2.2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增强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标准化生产是实现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积极引导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与农业龙头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加快综合性状优良的作物种类及新品种的培育研究与引进驯化,打造地方品种优势。针对生产者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在良种培育及配套生产技术、有机肥料生产和施用技术、生物农药研制技术等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尽快制定有机农产品地方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丰富有机农业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参照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制订潍坊市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技术规程,形成标准化生产。在示范基地选取、品种选择、投入品使用、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包装运输等环节,严格执行生产标准,保障健康发展。
2.3建设生产服务体系,提升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技术服务是提升有机农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手段。要按照“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原则,整合现有农技服务资源,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鼓励农业科研院校、科研机构参与,组成有机农业技术指导小组,各乡镇设立有机专员,有机生产基地设立技术员,建立县、镇、村、企四方联动的技术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对有机农业推广人员、有机专员、有机农业种植者与经营者等不同群体开展相关培训。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技术咨询和指导’更加快捷有效地解决有机农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提高潍坊市有机农业的科技含量。
2.4建设质量监管体系,提升有机农业产品竞争力
强化认证、加强监管是提升有机农业产品竞争力的保障。选择国家认可的、有资质、信誉好的认证机构,鼓励企业、合作组织和个人申请基地或产品认证。健全完善以农业行政执法部门为主体的农业综合执法和监管体系,加大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力度。潍坊市和乡镇分别设立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监测室,建立有机农产品和投人品经常性检测制度,实现抽检标准、程序、结果“三公开”。建立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和投人品使用准则体系,从源头杜绝污染。健全质量追溯机制,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认证进行登记,建立档案,确保质量可追溯。
2.5建设市场营销体系,促进有机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品牌发展、市场拓展是实现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坚持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不断完善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大科学投人,创造良好的有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技术环境;适时制定品牌有机农产品激励和扶持政策;加大对品牌有机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认知度。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品牌,龙头企业创新品牌,产品质量保障品牌,市场开拓扬名品牌。依据潍坊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并完善有机农业市场发展规划。进一步扩大产品出口,提升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占有份额。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直销专卖、定单营销、网络营销,农产品会展、观光农业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监督、监管、质量检测及品牌创建与保护,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及时、诚信为本”的理念,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诚信自律意识。
作者:刘宁 刁希强 李萌 单位:潍坊市农业科学院
有机农产品论文:日光温室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为加快推进日光温室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日光温室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根据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创建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农绿〔2010〕8号)和有关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建设方案。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提高日光温室产品质量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扎实开展日光温室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做大做强日光温室产业,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日光温室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质品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二)目标任务。选择群众积极性高、村级组织能力强、经营上规模、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益好的日光温室基地,开展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创建。从2017年开始,以重兴镇上案村、双茨科镇红东村、收成镇兴盛村为重点,分别打造番茄、人参果、西瓜、甜瓜等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生产规模达520座、1040亩。其中:重兴镇上案村118座、236亩,双茨科镇红东村210座、420亩,收成镇兴盛村192座、384亩。按照“当年绿色、两年有机”的发展要求,推行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力争2017-2018年生产期,示范基地农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2018-2019年生产期,示范基地农产品全部达到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并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辐射带动全县日光温室产业上档升级。
二、技术措施
(一)推广抗病品质高产品种(种苗)。在日光温室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全部选用抗病品质品种和有机种苗,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严禁使用转基因作物品种,严禁使用包衣种子繁育的种苗,杜绝带病、带菌种苗入棚,从源头上保障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基础条件。
(二)落实有机农产品生产转换期。示范基地从2017年6月开始进入有机生产阶段,到2019年6月,为期24个月为有机农产品生产转换期。转换期内,严格执行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禁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投入品,确保按期转换。
(三)全程使用有机肥料。在示范基地全程使用农家肥和有机生物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每座日光温室施用羊、牛、鸡粪等腐熟的有机肥25方和生物有机肥400公斤。
(四)落实农业技术措施。生产过程中严格落实轮作倒茬、休棚晒棚、深翻改土、膜下高垄滴灌、机械和人工锄草、覆膜保温降湿等农业技术措施,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
(五)推行物理防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电动授粉、防虫网阻虫、粘虫板诱虫、反光幕增温、高温闷棚消毒等物理技术措施,实现绿色防控目标。
(六)推广植物源农药。在示范基地推广烟碱、苦参碱、咖啡因、番茄碱、阿托品、香芹酚等植物源杀虫剂,推广春雷霉素、井岗霉素、农抗120、苏云金杆菌、大蒜素等杀菌剂,有效防治病虫危害。
(七)推行“六统一”生产管理模式。在示范基地,推行统一产前准备、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灌溉施肥、统一采摘收获的“六统一”模式,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八)建立二维码溯源管理体系。在示范基地,全部配套农产品二维码查询系统,将产地环境、种苗、施肥、用药、采摘、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纳入追溯范围,做到“带标上市、过程可控、质量追溯”。
(九)建立超市品牌销售渠道。加大有机农产品申报认证力度,做到有标生产、有标上市、有标流通。积极发展产销对接、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直销直供、电商网购等新型流通业态,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联系大型超市设立直销专柜,推行农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对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价格,实现同质同价、品质优价。
三、建设内容及工作重点
(一)制定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示范基地技术方案。依据有机产品生产标准(GB/T19630),分作物制定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做到有机农产品生产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二)培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户。在重兴镇上案村、双茨科镇红东村、收成镇兴盛村选择积极性高、生产规范、经营效益好的农户作为示范户,集中进行培训。示范户要带头执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做好农事活动记录,搞好传、帮、带,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
(三)加强有机农产品基地环境监测。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和《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较高允许浓度》(GB9137)等标准,委托有资质的监测机构,对水源、土壤、空气等环境状况进行检测,确保各项指标达到技术要求。
(四)健全有机农产品生产档案。在示范基地指派专人负责日常生产、收获、储藏、销售等环节的记录工作,及时做好有机农业生产管理记录,填写记录表,如实记录有机农业日常生产管理活动,健全农事操作记载和生产管理档案,做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
(五)加强技术培训与生产指导。严格落实技术人员保障包抓示范点责任制,每个基地确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服务。围绕有机农产品生产各个环节,手把手、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确保种植户熟练掌握生产技术。
(六)开展有机农产品申报认证。加大有机农产品认证保护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积极开展有机产品认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美誉度。强化对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超期、超范围使用认证标志。
四、扶持政策
加大对日光温室有机农产品基地创建的扶持力度,对生产资料购置、设施设备配套、滴灌设施安装、产地环境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有机产品认证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一)物化补助。对示范基地有机生产所需的有机生物肥、植物源农药等生产资料,采取物化形式按年进行补助。及时个生产期内,每座日光温室补贴有机生物肥400公斤、植物源农药4公斤(杀虫剂、杀菌剂各2公斤)。下一个生产期,按以上标准减半执行。
(二)设施设备配备。为示范基地日光温室一次性配备防虫网、粘虫板、反光幕、电动授粉器等设施设备(防虫网、粘虫板、反光幕一次性配套可使用3年,电动授粉器一次性配套可使用5年)。每座日光温室配备防虫网120米、需粘虫板35张、反光幕60米、电动授粉器1个。
(三)滴灌设施安装。为生产基地日光温室配套安装滴灌设施。
(四)产地环境检测。在示范基地创建期,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示范基地的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进行检测,相关费用由县财政承担。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在示范基地创建期,定期对示范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相关费用由县财政承担。
(六)有机产品认证。在示范基地创建期,对示范基地申报认证有机产品进行奖励,每认证1个有机产品奖励资金4万元。
以上各项费用约需300万元,全部由县财政筹措。每个生产周期,经村、镇初验,县级验收后兑现扶持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农牧、财政、环保、质监、水务、农机、督查等部门单位抽调人员对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创建进行考核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示范基地,县财政分期分批向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社)拨付资金,由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生产资料和设施设备,并发放到农户。对验收不合格的基地,取消示范基地创建资格,不再享受扶持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牧、财政、水务、科技、环保、食药、工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农技中心、农广校等部门单位和相关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具体负责示范基地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将日光温室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纳入有关部门和镇政府工作实绩考核范畴,加强考核督查,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二)靠实工作责任。重兴、双茨科和收成镇政府要制定示范基地创建方案,并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农牧局负责日光温室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制定,组织协调、产品认证、以及检测体系建设工作;财政局负责资金筹措和安排;水务局负责温室滴灌配套设施安装和调试运行;环保局负责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质量监测和监督管理;食药局负责对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商局负责有机农产品市场管理,打击假冒有机农产品的违法行为;商务局负责电商销售渠道建立;供销社负责有机农产品的销售工作;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负责有机农产品的检测和申报认证;农技中心负责重兴镇上案村、双茨科镇红东村示范基地的技术指导工作,农广校负责收成镇兴盛村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工作。
(三)强化技术服务。从相关部门、单位抽调技术骨干,成立技术指导服务小组,围绕有机农产品基地创建各个环节,巡回开展技术指导。严格落实技术服务保障制,通过“定点、定人、定奖惩”,组织技术干部手把手、面对面开展技术服务,帮助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技术服务单位要加强试验研究,完善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提炼生产模式和技术路线,为全县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总结经验、提供技术保障。
(四)推行带农增收模式。选拔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经营理念新的后备干部到基地所在村担任及时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专抓有机农产品基地创建工作。扶持基地成立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组织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县财政先期向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社)支付启动资金和周转金,农户通过温室折量化入股。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社)单独建账、独立核算,每年向农户按一定比例分红,保障农户有利可获。
有机农产品论文:国内外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
摘要:农业是国家的根本,随着中国国民环境健康意识的增强,有机农产品日益受到青睐,市场潜力巨大。但当前中国有机农产品在营销模式的选择上问题较多,有机农产品市场仍不成熟,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瓶颈。本文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机农产品发展历程和营销模式加以阐述,通过与中国有机农产品发展中的差异化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机农产品营销策略,以期对中国有机农产品的市场开拓有所帮助。
关键词: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比较研究
1有机农产品的由来及定义
对有机农产品加以定义,要先从有机农业说起。有机农业概念起源于19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建立起的工业化农业体系,带来的生态和食品安全危机是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自然农业、生物动力农业、有机生物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是对有机农业最初的提法,在其后的几十年,有机农业在理论层面和实践探索中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起有机农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纷纷成立,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成立是有机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时刻,有机农业在国家层面开始得到重视,美国农业部从1980年起对有机农业加以定义,制定了相应的生产标准和行动指南,推动了有机农业在美国的发展。之后各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纷纷建立起基于本国的有机农业标准和体系,在各国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全球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迅速提升。在消费者环境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升的趋势下,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美国、欧洲、加拿大和中国是目前全球4大有机农产品市场。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有机农产品因侧重点不同其定义也略有不同,但都从产地的生态环境、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天然、无污染、营养、安全等几方面加以诠释。当前国内学术界对有机农产品比较普遍接受的定义为:有机农产品是根据有机农业生产加工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并达到相关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准,通过专门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农产品。
2美日欧等国有机农产品发展历程及营销模式选择
2.1美国
作为全球较大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国,美国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主要针对本土市场。这是因为美国的有机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高,重视对产品的有机认证,一种有机农产品只有通过严格、高标准的认证审查才能进入市场销售,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环节的层层质量监管,加大了生产成本,产品价格自然不菲,在除本国之外的海外市场不具备价格优势,受众局限在小部分高消费群体[2]。美国政府在推进有机农产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出台众多扶持政策鼓励生产者加入到有机食品产业中,几十年来,从联邦到各州先后出台了产品推广费减免、认证成本分摊、农产品补贴和降低保费等多项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生产经营者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积极树立和引导国民的食品安全及健康饮食的观念。美国的主流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垃圾食品的危害性,有机食品正在逐步改变着美国民众的生活。普通商超和直销店是目前美国有机农产品的主流销售渠道,两者市场份额大体相当。小规模的迷你店迅速扩张和差异化经营模式成为美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潮流。
2.2日本
日本的有机农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受国土资源限制,日本农业人口和可用耕地稀少,因此其最初有机农业的发展采用“小生产—大流通”的营销模式。日本对有机认证的条件十分苛刻,因此有机农产品产量仅占农产品总量的1‰,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但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机和非有机农产品价差过高相比,日本的有机农产品价格构成值得称道。在日本,有机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价格形成中心,采购者同农户商谈价格,采购价格由成本、再生产费用、合理收益组成,日本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零售价只比普通农产品高出20%~30%,是大众消费者能够承受得起的价位,因此一直以来有机农产品的销售势头良好。政府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政府主导构建起完善、发达的市场体系和交通运输体系,有机农产品得以大批量物流配送的方式送到消费者手中,扩大了小规模农户有机农产品销售的辐射范围,促进了产业的发展。而随着有机农产品销量的增加和市场认可度的提升,如今日本有机农产品的营销模式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农消对接的直销、物流配送销售、大型商超专柜、品牌加盟连锁、行业协会牵头等营销模式多头发展[3]。日本的销售宅配送模式是其有机农产品营销的一大特色,日本拥有发达的遍布社区和居民集中区的配送网络,消费者通过对点配送能够足不出户的购买到自己可心的产品,十分方便和快捷。
2.3欧洲
欧洲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对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体会最深,因此欧洲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有机农业,德国和英国是最早发展有机农业的国家,它们积极制定和建立起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和相关法律体系。同时英国、法国和瑞典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成立之初的5个国家代表之一,这些国家在有机农业的规模、速度和水平上均处于世界经验丰富地位。欧洲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与日本大致相同,营销渠道多元化,但很多欧洲国家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有机农产品展览会和博览会是其一大特色。举办方为不同参展商设置专门的展位,通过视频资料、宣传册和赠品等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他们了解和喜爱上有机农产品[4]。例如,一年一度的全世界规模较大和有机农产品最集中的德国纽伦堡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在2014年的展会上,有134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多家有机企业参展,观展的专业人士达42000人,30多家来自中国的企业也参加了本次展会,巴西、西班牙、法国等国家更是以整体国家的形象出展,对有机农业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推广作用。
2.4美日欧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特征及差异化分析
美日欧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在特征上存在很多相同之处,但受地域、市场成熟度、消费者购买力和认知度等方面的影响,又有其各自鲜明的特点。共同之处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实施高端品牌定位发展策略,生产技术和认证制度的高标准、严要求必然导致产品生产成本上升、销售价格上涨,因此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定位也放在了中高端消费人群中;同时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有机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基于本国发达、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现代化的冷链运输基础设施,各有机农产品生产区的辐射半径不断扩大,市场供应得以有效保障。各国家和地区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美国有机农产品发展较早,同时作为超级大国,其国土面积、人口、经济和技术实力等诸多方面的优势,都足以保障其有机农产品业得到快速发展。美国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世界上较大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国,因此其产品营销主要侧重于本土市场。美国对有机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的要求极为严格,高成本和高价格适合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下的产业化营销模式,所以美国有机农产品直销比例低,大企业垄断下的食品店、专业超市和电子商务的多元销售模式,占据着目前美国有机农产品营销的主导地位。日本受地域限制,农业资源有限,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成为其必然选择。日本十分重视有机农产品价格体系的建设,其有机与普通农产品的零售价差不大,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其有机农产品的销售总额和增幅始终处于世界前列。欧洲各国在营销模式的选择上不尽相同,但都依照各自国家有机农产品的市场成熟度、消费能力、信用体系和信任基础等,分别采取了直销、天然食品店、超市、展会相结合但侧重点不同的营销模式,有机农产品市场的成长始终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3中国有机农产品发展概况及营销模式现状分析
3.1有机农产品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中国有机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1989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研究室成为个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成员组织,1990年浙江省临安茶厂率先获得了国外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5],标志着中国有机农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正式启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相关认证机构和行业标准,并同欧美等有机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行业合作,保障了中国的有机农业在快速、科学、规范的轨道上发展,但当前中国有机农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目前,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份额和有机农产品耕种面积分列世界第三和第四位,2014年中国有机农产品销售额达274.1亿元,但仅占农产品总销售额的0.1%,由于生产成本、产量和经营者逐利心理等因素而导致的价格过高,有机农产品仍很难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寻常食品。但随着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在国家适度发展原则和相关政策的带动下,有机农产品价格将不断趋于合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推算,未来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规模每年将以近10%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有机农产品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5](图1)。
3.2中国有机农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中国有机农产品的营销模式正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迈进。除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当前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良好,生产者推行有机种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有机种植的农产品,消费者预付资金分摊种植风险,买卖双方实现利益共享。截至2012年中国的CSA联盟组织已经有100多家,如江苏句容的花果原乡有机庄园,规模达到了86.7hm2,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农夫市集是另一种营销模式,通过平台搭建,农户与消费者直接沟通,消费者在得到安全有机农产品的同时,拓宽了农户的市场渠道,当前中国的农夫市集正朝着正规化的方向发展,更多的农户参与到有机农业生产中;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更多的有机农户通过微信、微博销售自己的有机农产品,产品订阅、信息推送,网络节约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通过手机客户端就可实现交易的全过程。但这种交易平台因网络监管难度大,难免鱼龙混杂,有机农产品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中国有机农产品在营销过程中,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也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突出矛盾,如产品缺乏创新、高投入低产出、非有机农产品当有机农产品卖、购买不便捷、价格昂贵、溯源制度不健全、产品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等,当前中国很多城市的有机农产品实体专营店以及电商生意惨淡和亏损运营。这都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多方参与者加以正确引导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制约有机农产品产业发展的不正常现象和问题,使中国有机农产品营销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和发展。
4国外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在市场化经济模式下,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在选择上应注重其合理性。应当在优化营销渠道、提高营销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和消费者满意度和信任度的提升等几方面下工夫[6]。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机农业起步早,产业发展成熟,它们的营销模式对当下的中国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在营销渠道的建设上,可以参照德国和日本模式,并依据中国国情因地制宜地建立起有机农产品多级销售渠道体系和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和农业合作组织广泛参与的产销结合的直销体系;在品牌建设上,应向欧洲各国学习,利用政府行为引导和推动有机农业的良性发展。政府应加大在政策上保护和扶持力度,在确保有机农业耕地安全的前提下,执行严格规范的认证制度;对那些通过审查的有机农产品,利用其掌握的强大社会公共资源,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以及举办各级各类的有机农产品展览会和博览会等形式,积极地进行宣传和推广,树立起本国或本地区有机农产品的良好形象,打造一批享誉海内外的自主品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不断扩大有机农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可借鉴美国有机农产品的差异化销售方式,建立一批独具特色的有机天然农产品商店,逐步进行市场渗透,在市场定位和产品设计上找准方向,通过产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吸引消费者,当中国整个有机农产品消费群体的认可度和市场成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价格偏高,仍能在中高收入人群的高端市场取得成功,大卖特卖。
作者:徐蓁 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有机农产品论文:有机农产品认证现状分析
摘要:
通过对“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业务系统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所载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发现,截止2015年9月,新疆伊犁河谷有效有机认证的组织共有31家,认证种类涉及植物类、畜禽类和加工类三大类。其中植物类认证中的谷物及谷物制品占认证总量的53.49%,其次是水果及坚果、动物及其制品,两类均占认证总量的16.3%。但是伊犁河谷的有机产品认证起步晚,发展缓慢,政府及农业生产者缺乏有机产品认证意识,未能够充分发挥伊犁河谷有机农产品生产、认证的优势。
关键词:
伊犁河谷;有机农产品;有机认证
在新疆绝大多数地区依然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最接近有机农业的生产要求的农业方式。而伊犁河谷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其成为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2014年新疆统计年鉴资料显示,伊犁州直属县市农业位居全疆第五,其中粮食产量位居全疆及时,牧业位居全疆第二)。通过使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发现仅有“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与保鲜储运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课题组对伊犁河谷有机农业进行了相关研究。为了系统了解伊犁河谷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借助“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对伊犁河谷的有机产品获证信息进行了收集整理,希望通过数据分析来从侧面窥测伊犁河谷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伊犁河谷有机农产品认证现状
伊犁河谷境内有伊犁州直属9个县、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各农牧团场,伊犁河谷优渥的自然条件是得其成为新疆重要的粮食、油料作物、林果生产基地。近年来河谷农业企业、种植户(养殖户)以及政府开始重视发展有机农业,使得河谷的有机农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河谷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农产品和畜产品数量也有所增加。
1.1伊犁河谷有机产品认证概况截止2015年10月,伊犁河谷有机认证记录43个,认证企业共计31家。由图1可见,伊犁河谷已经获得证书的有机产品涉及谷物、水果与坚果、活体动物等13个种类,其中植物类产品最多,占认证产品总量的67.44%,其次为加工类产品,占20.9%。谷物和水果坚果在有机产品中占比较高,谷物中水稻获证数量占总认证量的20.93%,玉米和小麦的获证量分别占总认证量的9.3%。这与伊犁河谷作为新疆主要的产粮区有直接关系。
1.2伊犁河谷有机农产品的产地分布伊犁河谷的有机产品认证主要集中在种植类认证中,其次为加工类认证,畜禽类的认证最少。其中巩留县及新源县境内的有机产品认证涉及植物类、加工类和畜禽类),这两个县域内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不仅有最初级的农牧产品还涉及农牧产品的加工品,这说明这两个县域内农牧产品的有机认证已经不单单是初级产品的生产认证还延伸到农牧产品的加工认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伊犁河谷的有机农牧业生产已经逐渐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链。伊犁河谷获得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主要集中在巩留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特克斯县、霍城县和新源县这四个县域境内,以巩留县境内为最,共获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2个,获证产品涉及植物类、加工类及畜禽类三大类。
1.3伊犁河谷获证农产品类别伊犁河谷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最多的植物类认证产品为谷物类认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7个;其次是水果与坚果类,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8个,谷物类有机认证主要集中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巩留县境内;水果与坚果的有机认证主要集中在霍城县和巩留县。加工类有机产品认证获证最多的是谷物磨制,主要集中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畜禽类有机产品认证主要是活体动物认证,集中在特克斯县、巩留县、新源县和昭苏县,其他县市境内没有畜禽类有机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涉及种类较多,获证最多谷物类产品是水稻,其次是小麦和玉米,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境内的水稻获得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最多,水稻获证数量占该县境内获证总量的55.56%。伊犁河谷的林果业中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主要是葡萄和苹果,伊宁县境内的葡萄获得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数量最多,占水果与坚果类认证的25%,作为伊犁河谷重要特色经济作物的薰衣草也在获证产品之列(见表3)。
1.4伊犁河谷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全国共有认证机构23家,国外有机认证机构5家,但是目前仅有8家国内有机认证机构在伊犁河谷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工作,其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在伊犁河谷的认证数量较多。
2伊犁河谷有机农产品生产认证过程存在的问题
2.1有机农业生产认证地域分布不均,部分县市未能充分发挥优势品种伊犁河谷的有机农业生产认证集中在巩留县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境内,其它县、市境内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数量十分稀少,其中尼勒克县境内没有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伊犁河谷瓜果飘香,尤其以红提葡萄、树上干杏、蛇果出名,但是涉及到水果的有机认证数量依然很少,而作为河谷的优势产业的草原放牧畜牧业获得的有机认证证书数量更是稀少。获得认证证书的主要是粮食谷物类产品,
2.2有机种植(养殖)规模小,农、牧民有机种植(养殖)意识不强河谷仅有很少一部分的种植(养殖)大户或企业具备有机农业生产意识,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掌握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但是河谷大多数人对有机产品没有很清晰明了的认识。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河谷的农、牧民对有机农业没有任何概念,更不要说从事有机生产了。
2.3政府宣传扶持力度不足,且缺乏统一的监督管理措施当地政府对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河谷广大农业生产者不了解有机农业的生产、加工过程及要求,更没有专门的政策去扶持有机农业的生产、加工,目前政府政策以及监管仅局限于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针对有机农业生产方面的政策以及监管措施基本上是缺失的。
2.4缺乏有机生产管理人才伊犁河谷真正懂有机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大部分企业、种植户从事有机生产依托传统的生产经验,在植物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病虫害仅依靠传统的经验是不可取的,结果往往造成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因品相差而致使商品率地下,在动物生产过程中疫病的防治尤为重要,伊犁河谷固有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使得在动物生产过程中何绍有疾病发生,但是有机养殖一旦发生疫病仅能依靠传统经验以及增加停药养殖时间。这些在无形中都会增加有机生产的风险成本。
3伊犁河谷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的对策
3.1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扩大有机生产认证数量依据河谷地形地貌及气候水文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各个县市境内有机农业的认证发展类别。据地理和气候状况可将伊犁河谷分为西部平原区,东部山区,南部盆地区。河谷平原区四季分明,适宜粮食、蔬菜、水果等绝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河谷山区夏季较短适宜大豆、亚麻的生长,河谷盆地区气候温凉,春秋相连适宜喜凉作物的生长。河谷东、南部山区降水充沛,牧草生长旺盛,是河谷的品质牧草产地,适宜放牧。依照河谷地形地势及优势农业产区来发展有机农业,由于优势农业生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有机农业的发展必然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利于病虫害的物理及生物防控、防治。
3.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种植(养殖)户的有机生产意识通过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各类关于有机认证知识、有机生产技术的培训活动,以此来增加河谷广大种植户的有机生产认证意识,掌握一定的有机生产技术;通过有机农业科普知识宣传推广活动,使广大河谷民众充分了解有机农业及有机食品从而引起民众的有机消费意识,从而促进伊犁河谷有机农业的认证和发展。
3.3政府需增强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起统一监督管理措施政府需增强对获证产品及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起对有机产品的统一监督管理措施,以保障有机产品有源可寻、有迹可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以及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对发现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企业冒用“有机”字样的行为进行处罚。
3.4培育掌握有机生产技术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对有机产品获证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有机生产的标准及要求。加大有机产品获证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总结好的经验,并根据当地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的农业生产经验与有机生产的标准要求制定出适宜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病虫害防治规程。联合各类农业生产方面的研究机构对本地特色农、牧产品的有机生产、机加工进行研究、培养具有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的专业型人才,满足有机产品生产企业的需求。有机农业是区别与常规农业的农业生产朝阳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同时也是人们追求健康生产的产物,区别有常规农业有机农业生产必须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才能将其生产的产品作为有机产品销售,因而有机产品认证对有机农业来说就是一个证明。当前伊犁河谷农业生产者的有机产品认证意识还不是很强,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农业生产者的有机产品生产意识,增加伊犁河谷按照有机产品生产要求生产并经过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的产品的数量。同时还需要各个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开展各类关于有机生产、加工的培训课程,来以此开拓伊犁河谷的有机产品认证市场。
有机农产品论文:提高有机农业农产品质量
1.政府重视是发展有机农业的关键
安丘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别是从2007年6月起,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应对日韩、欧美等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增强安丘农产品出口创汇优势,积极探索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模式新机制,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使安丘市的农产品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为此安丘市先后被授予全国蔬菜出口及时县、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和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市。要想巩固前段成果,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首当其冲的是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在于重视土壤有机质的提升,重视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在于重视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的使用。2011年安丘市委、市府提出“有机质提升工程”、“沃土计划”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大幅度改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措施,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2.从农业生产的现状来看,发展有机农业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2.1土壤的改良问题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民对产量的渴望,大量化学投入品的的滥用,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理化性状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如:土壤不同程度的碱化或酸化、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通透性降低(板结)、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离子浓度增高、安全性下降等,致使土地质量下降。这一问题不解决,发展有机农业无从谈起。
2.2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的问题
安丘市委、市府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将管好“药瓶子”、“肥袋子”当做大事来抓固然很好,但是农民种地为什么要施肥?为什么乱施肥料?为什么要施药?为什么乱施农药?不施化学肥料、化学农药行不行等一些问题却反思的不多。就我市目前土地状况来看,想要改变农民把增加大量化学元素肥料投入、把反复喷施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做为增加蔬菜产量的途径是很难的。对土地贪婪索取,盲目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了土壤破坏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责任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引导农民走有机农业发展之路。要想改变现状,必需让农民从眼盯产量向眼盯土地转变,必需让农民知道只有养地、护地,把土地变肥沃,才能生产出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产品,才能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2.3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的问题
有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目前,农民科技素质、科学种田水平较低,目光短浅、盲目追随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机农产品、安全农产品是农民种出来的,带有肥残、药残的不安全农产品也是农民种出来的。”,大多数农民生产出带有肥残、药残的农产品,并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处于无奈或知识水平不高,不懂科学使用化学投入品而造成的。政府帮助农民提高科技素质,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引导农民走有机农业的发展路子要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解决存在问题,发展有机农业
从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入手是必然趋势,也是根本所在
(1)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繁衍生存条件,对加速土壤养分生物降解过程、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来说,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农民易接受、易推广的土壤改良技术措施。有机肥、生物菌肥投入量过少、施肥不平衡、化学投入品滥用是造成我市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2)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性状、作物生长和化肥的施用影响很大。原因在于:首先,有机质含有作物所需的全部养分,虽然含量低但是却是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有95%以上氮素是以有机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土壤中磷、硫、钙、镁以及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有机质,所以有机质多的土壤,养分含量也就多,种植作物就可获得稳产、高产。其次,有机质本身所含物质以及在微生物作用下所产生的维生素和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增强作物呼吸,提高作物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在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高产的保障。第三,有机质中的腐殖质是土壤团粒结构的主要胶结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团粒结构好,土壤吸热能力强,土壤松紧度就适宜,不板结,土壤肥力就高。第四,土壤有机质属于有机胶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土壤中大部分养分都是在有机质的作用下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避免难溶性磷酸盐的沉淀才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试验证明一份有机质能吸收五份水分,所以说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的根本。第五,土壤有机质供应土壤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强,对土壤改良作用重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有益微生物生存的先决条件,只有有益微生物的大量存在,才能保障土壤肥力具有较高水平,为作物生长提供丰富的、的养分;才能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防止土壤板结,减少固有养分的流失;才能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所以大量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才是发展有机农业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3)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是减轻病虫害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的有效途径。农药的使用量决定于病虫害发生程度,而病虫害发生程度又决定于作物的生长状况,作物的生长状况很大程度决定于土壤性状。只有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才能改善土壤性状,才能使作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抗逆性增强,才能使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轻,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轻,用药量自然就少,污染程度就低。另一方面,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扩大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群,抑制有害微生物菌群,改变土壤环境,同样可以减轻病虫危害。再者,农作物病害90%以上并不是由有害生物引起,而是由环境不良、土壤养分不平衡造成,只有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才能改善环境条件、平衡土壤养分、缓冲土壤离子浓度,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作物病害,降低农药使用量。
4.我市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
(1)安丘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为我市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创造了政治条件。为进一步拓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巩固已有成果,自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实施“沃土工程”、“有机质提升计划”,这些措施为发展有机农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许多地方如:柘山、吾山、石埠子部分村庄,多集中在丘岭、山区,农民具有传统的种植习惯,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农民在土地利用上、有着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保持、农牧结合等方面丰富的经验。有机农业又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现在我们只要科学指导、政策扶持、正确引导,农民转变高化学品投入耕作习惯,回归传统种植还是易接受的。
(3)安丘是一个农业大市和农产品出口强市,是中国姜蒜之乡、中国芦笋之乡、中国蜜桃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樱桃之乡。全市有250种农产品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38种蔬菜、84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分别有68种和5种产品被认定为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安丘大姜、柘山花生被审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种植基地多、面积大,既有被确定的山东省首批12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也有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25个重点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种植集约化程度高,对发展有机农业渴望值高,对发展有机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5.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之我见
(1)首先要加强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等方式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意识;整合技术力量,利用各种场合,宣传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的好处和正确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2)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调控,针对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的使用给予一定补助,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所产农产品在收购上给予优先照顾,不失时机的在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期间,给予种植者以经济支持,为我市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3)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属基地、各专业种植合作社种植基地、取得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的蔬菜品种种植基地、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蔬菜种植基地、被认定为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种植基地都应当成为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的示范基地,带动周围农民发展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从传统做起,从根本做起,讲究实效,使安丘农业明天更好!
作者:孙洪全单位:安丘市植物保护站
有机农产品论文:中国有机农产品发展概况
摘要 本文阐述了有机农产品的概念、特点,综述了中国有机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包括种植面积、种植种类和空间布局等,以期为中国有机农产品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有机农产品;特c;发展现状;中国
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按照一整套严格的认证制度来完成。近年来,有机农业(食品)产业正逐步发展形成一个新兴的环保产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破坏区的恢复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地表水水质,减少地下水污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1-2]。我国有机农产品生产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但发展迅速、紧跟国际市场步伐,具有巨大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1 概念和特点
1.1 概念
有机农产品是根据其生产标准和方式生产、加工出来,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也称为有机食品、绿色生态食品,是纯净、天然、安全、无污染、健康营养的农产品。其概念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是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4种生产因素的充分循环,不人为打破生物循环链的农业生产方式。美国农业部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是“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化肥、农药以及其他生长调节剂的高效农业”[3]。
1.2 特点
有机食品的特点:一是原料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食品;二是其生产过程,包括种养、加工、包装、贮藏、运输,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标准;三是质量跟踪审查体系和生产销售记录档案完善;四是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有机农产品质量优、营养丰富、天然健康、无污染[4]。
2 发展现状
我国早期的有机农产品生产主要是天然有机食品,如高山茶叶、大豆、谷物、野生果品和中草药材等。随着国内外对有机食品需求量的增加,部分栽培农作物逐渐发展为有机农产品。据统计,2013年我国有机食品销售额达238.2亿元。
2.1 种植面积
2014 年《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报告》[5]统计,截至2013 年底,获得有机认证的生产面积为272.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0.95%。其中,野生采集生产面积143.5 hm2,有机种植面积128.7万hm2。2005 年,我国有机种植面积46.5万hm2,产量约为278万t;2009年增加到94万hm2,增幅近2倍,产量增长到415万t,到2013年产量增长为673万t(图1)。之后基本维持在100万~120万hm2,由逐年增长转变为平稳发展。目前,我国有机生产基地6 628个、有机加工厂3 910 个、有机产品生产企业7 894 家,覆盖植物、动物、水产及加工四大类,有机种植产品主要是谷物、豆类及油料作物、蔬菜、茶叶、水果及坚果、青储饲料等。我国有机茶叶生产面积占全球的1/2,谷物、豆类及油料作物和蔬菜占全球的1/5~1/4。我国有机产品每年销售额为200亿~300亿元,已成为第四大有机产品消费国[6]。
2.2 种植种类和空间布局
我国有机农产品有三大主产区。一是东北谷物、豆类及葵花籽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二是沿海有机蔬菜区,如鲁、京、沪、苏、浙等;三是浙、闽、赣等有机茶叶区。在布局上,我国有机农业明显向东三省、发达地区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集中;在产品类别上,多为植物类,所占比重较大的是有机蔬菜、有机茶、有机大豆和有机大米等,也是有机产品出口的主要种类;在加工深度上,初级产品居多,加工产品少(表1)[7]。
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已通过认证的有1万hm2(不包括面广、量大的野生天然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已颁证的产品包括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和中草药等150多个。从事有机农产品生产行业的单位600多家。近几年我国经OFDC认证的有机农产品出口增长率均在30%以上[4],2009年出口额约4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国内有机农产品消费的增长量将高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有机农业(食品)产业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有机农产品论文:基于“互联网+”的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
[摘 要] 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产业成为了当前的一种购物理念和消费模式,文章以“互联网+”环境下的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为立足点,对其可能发生的5个风险,通过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生产能力风险、流通效率风险和流通信息风险,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供应链风险控制对策。
[关键词] 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风险评价
1 引言
2015年7月,S着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印发,标志着我国开启了进入“互联网+各个传统产业”的全新时代背景,意味着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任何一种传统产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更广阔的操作和发展空间,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物流环境与传统的物流模式进行深度融合,改变传统物流风险大、信息不畅等诸多问题,降低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值,不断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加[1]。随着市场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和人们追求较高品质生活的意识提高,有机果蔬农产品受到的青睐与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有机果蔬农产品容易损坏的特征将最直接影响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难度,表明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将会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如2015年被曝光的“问题芹菜”是由于商场专柜承包人在分拣、包装、贴标、运输过程中造成无公害芹菜和有机香芹错贴标识[2]。笔者认为有机果蔬的农药残留超标无疑会让消费者对有机果蔬农产品的信任产生危机,影响到整个有机食品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因此,基于“互联网+”的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对整个有机食品产业非常重要,有必要认识和分析这些风险,从而为从事有机果蔬农产品的行业人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2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农产品的电商供应链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如美国的Faumigo公司是由数量众多且质量保障的发达家庭农场生鲜农产品的综合型电商服务平台提供供应支撑,以O2O模式为生鲜农产品生产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体验渠道;英国的Ocado公司综合运用B2C和O2O模式,基于高效的冷链物流技术,采用扁平化的供应链渗透到英国70%的家庭[3]。国外学者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主要是基于运作管理方面,Atallah S S(2014)提出新鲜蔬菜产品通过供应链系统进行重新分配的情况下,以生产的新鲜花椰菜为研究案例建立生产和运输模型,结果认为即使在价格小幅下降的情况下,国产化可以减少花椰菜的成本和食品里程[4]。Ronchi S(2015)认为构建一个基于充分的协作与集成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有效地分担运营风险和取得合作收益至关重要,在该体系内,合同设计促使供应风险降低以及合作收益提高[5]。Soto-Silva W E(2015)尝试建立面向问题的解决应用模型去分析新鲜水果供应链的管理效率,结果认为新鲜水果供应链需要在供应环节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管理方法[6]。
国内学者关于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研究主要是围绕风险管理与控制两个方面。吕国清(2016)基于知识溢出视角深入分析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存在的组织风险、流程风险、技术风险、质量风险以及信息风险,拟通过健全风险预防制度、实现链条资源共享、优化供应链物流环节以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四个方面提出旨在消除集成化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的风险的优化路径研究[7]。王林(2016)基于果蔬农产品的特殊性构建了果蔬冷链的风险指标体系,采用Borda风险矩阵分析法对风险控制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筛选出果蔬冷链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指标;再引入条件风险值理论(CVa R)构建果蔬冷链风险控制模型,并结合实例求解得到最小风险损失时的风险控制组合[8]。彭瑾(2016)针对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的特点,将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风险种类分为:信息风险、损耗风险、节点内部不确定性和差异性风险、信任风险、道德风险等,并提出通过可追溯体系实现降低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链风险的对策[9]。
3 基于“互联网+”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实证分析
3.1 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体系
经查阅大量关于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的文献,咨询业内专家,本文最终确定的风险评价指标包括环境风险、生产风险、流通风险、消费风险和运营风险五个。环境风险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三个二级指标;生产风险包括生产能力风险、生产技术风险和生产管理风险3个二级指标;流通风险包括流通成本风险、流通效率风险和流通信息风险3个二级指标;消费风险包括价格波动风险、需求波动风险和市场供应风险3个二级指标;运营风险包括意外事故风险、客户投诉风险和客户索赔风险3个二级指标。因此,本文所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3.2 基于“互联网+”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实证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基于上述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进行实证研究。
3.2.1 确定权重值。经与某电商企业协商沟通,以向企业内各门店的管理层、业务员以及在农产品供应链和食品供应链等方面研究有较高水平的专家等三个方面的咨询主体发放调查表获取各级风险的原始指标权重值,见表1。
3.2.2 评价实证研究。根据表1,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的排序权重值,见表2。
综合上述分析,发现基于“互联网+”环境背景下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一级风险层中,生产风险居首位,其次是流通风险、运营风险、消费风险、环境风险;其中排名前五的二级风险是生产能力风险、流通效率风险、流通信息风险、生产技术风险、流通成本风险。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今后的电子商务环境下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上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去探讨关于相关的风险控制对策。
4 基于评价结果的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控制对策
4.1 完善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
通过完善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可以提高流通效率,而提高流通效率就能够进一步强化产品保鲜技术和产品配送服务,进而减少有机果蔬农产品的损失成本。因此,相关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企业、配送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当前政策和市场反应,合理地引入现代化的冷链运输设备,提高冷链物流运输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配送服务。
4.2 加强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合作机制
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生产环节是整个链条的重中之重,因而要以加强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机制为契机,有机果蔬农产品的生产应以规模化和智能化作榈缱由涛窕肪诚碌挠谢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控制目标,从源头上打造高品质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注重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尝试发展社区经济与运用互联网思维营销方式,逐步树立有机果蔬农产品信任品牌。
4.3 建立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预警机制
完善有机果蔬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不断强化有机果蔬农产品的信息搜集力度和广度,充分利用当前的“互联网+”、二维码、条形码、电子订单等创新科技技术和现代化数字设备,运用运营管理和可追溯等现代创新管理技术,不断提高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系统的信息透明度和风险预警效果。
5 结语
鉴于有机果蔬农产品的电商平台起步比较晚,在现有理论比较缺乏以及现实情况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本文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工作只是进行初步探索。今后可以继续从“互联网+”环境下的有机果蔬农产品供应风险识别中,尝试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构建模型研究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
有机农产品论文: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及购买行为分析
摘要:消费者在有机农产品消费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基于对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4个城市的消费者的调查,从接触时间、最深印象、认识和信任程度等方面入手来分析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行为,从购买频率、购买方式和支付意愿入手来分析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购买行为,通过建立二元回归模型找出影响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产品决策的主要因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有机农产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
有机农产品作为一种安全、健康的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1]。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且有机农产品消费额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2]。近年来,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由原来的出口导向转变为国内消费逐渐打开[3],根据国际有机联系IFOAM预测,中国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国,有机食品消费将占食品消费市场的1.0%~1.5%[4]。
有机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从宏观上来看,受到国内经济、政策、文化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交叉影响[5],但在微观上,消费者掌握着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方面的最终决策权[6,7],在推动有机农业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消费行为分析入手,研究如何扩大有机农产品市场的消费需求,对于促进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和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8]。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活动和与这种活动有关的决策过程[9]。国外学者对有机农产品消费行为的研究众多,而且方法也日趋完善。而国内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起步较晚,国内有机农产品消费方面的研究起步也较晚,而且大多是在分析安全农产品消费行为时将有机农产品作为安全农产品的一个部分进行研究[10-13]。因此,本研究以抽样调查的方式,从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4个城市选取消费者,从认知、支付意愿、购买方式等方面对有机农产品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
1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
1.1数据来源
鉴于中国城市众多、南北地域和发达程度的差异,各城市消费者接受信息的先后、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程度、消费者收入和支出水平、消费习惯等也不尽相同[14]。因此,有必要选择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消费调查。本研究选择收入水平较高、消费意识比较经验丰富、有机食品市场潜力较大的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4个城市进行消费行为调查。目前有机农产品种类繁多,研究选择国内市场覆盖面和认知度相对较高的有机蔬菜作为主要调研对象。
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12年对4个城市的城镇居民对有机农产品和有机蔬菜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采用一对一问卷访问的形式进行,并且为了保障地区之间样本的平衡和提高样本对总体的拟合度,本研究以1∶1∶1∶1的比例向4个城市发放调查问卷[11],共发放问卷1 200份,4个城市各300份。样本平均分布在四个城市的主要城区,如北京是选择在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八大城区各随机调查38份样本,上海是选择在黄浦、卢湾、虹口、闸北、杨浦、静安、普陀、长宁、徐汇、浦东新区等十大中心城区各随机调查30份样本,这样保障了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通过对问卷质量和数量的审核,4个城市共回收有效问卷1 120份,其中北京289份、上海282份、广州279份、哈尔滨270份,问卷有效率约为93.3%,样本数量在置信度上可以通过。
1.2样本的基本特征描述
本研究随机样本按不同地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在1 120份有效问卷中,被抽查者的基本统计特征如下:从被调查者性别和年龄来看,女性人数较多,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3.9%;受访人平均年龄42岁,其中40~49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5.22%;其次是30~39岁者,占总人数的28.64%。从被访者家庭情况来看,86%的被访者已婚;11.82%的受访者家中有老人(本研究中按国内职工退休年龄划分,把55周岁以上的女性及60周岁以上的男性归为老人),43%的受访者家中有小孩(本研究把0~18岁的人群归为小孩一类),68.4%的家庭是三口之家。从被访者的文化程度来看,高中及技校毕业者人数最多,占全部受访者的47.1%;其次为大学毕业(含本科和专科)者占33.13%,初中及以下的人群占18.9%,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和博士)者占0.75%。从收入来看,有206位受访者家庭全年收入在6万~8万元,占全部受访者的18.39%,其次是198位受访者家庭年收入在3万~4万元,占总数的17.65%,17.57%的受访者家庭年收入在8万~10万元。当被问及家庭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时,有约29%受访者的家庭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37%~45%,其次有约24%受访者的食物消费支出占到了总收入的28%~35%。
2有机农产品消费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1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行为分析
调查问卷设计了一系列关于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和有机蔬菜相关的印象、看法等问题,以此了解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情况。
2.1.1消费者接触有机农产品的时间在对4个城市消费者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近一半的消费者在3年前就已经接触到“有机农产品”,近30%的消费者在最近1~2年接触“有机农产品”,而在调查当天首次听说“有机农产品”概念的占3%。从区域来看,5年前北京和广州就有超过三成的消费者知道“有机农产品”这个词汇,其次是上海有21%的消费者5年前接触到“有机农产品”,并且随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有机农产品越来越了解,“刚开始接触相关知识”的人数也逐渐降低。相比之下,哈尔滨的被调查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词汇知晓较晚,5年前仅有2%的消费者听说过有机农产品,而最近1年才听说过有机农产品的消费者占总调查数的37%,这说明哈尔滨有机农业的发展速度、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1.2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及有机农产品的认识程度在中国对农产品一般分为四个等级:一般农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通常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统称为安全农产品,它们有不同的生产标准,但经常容易被混淆。在问卷中,4个城市共有61.7%的被访者知道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区别,仍有38.3%的被访者不知道三者的区别。其中,北京有74%的被访者知道三者的区别,相对的是在哈尔滨仍有64%的被访者不知道。
当被问及对有机农产品包括种养殖方式、商品价值、销售价格、销售渠道等方面的认知情况时,仅有22%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比他人要多,这一比例在哈尔滨较高,为52%,可见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
2.1.3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最深印象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最注重蔬菜的新鲜程度和安全性,然后是味道、价格和营养。在被问及对有机农产品的印象时,价格高和安全是最主要的特征,其中,24.7%的消费者把“价格高”排在了及时位,24%的消费者认为有机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安全”,17.2%的被访者认为有机食品“有利于健康”。另外,有6.5%的被访者认为有机产品“假货多”,说明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不信任有机农产品的真实性。
2.1.4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信任度及鉴别方式当被访者被问及附近销售的有机农产品中,知道有多少真正经过有机栽培生产时,消费者认为只有41%的有机农产品真正是经过的有机栽培。这一比例在上海较高,为63%,其次是北京和哈尔滨,分别为38.9%和34.7%,广州低,仅有28.6%。33%的被访者通过农产品产地的品牌来鉴别有机农产品的真伪,有20%和17%的消费者选择通过产地信息和媒体信息来鉴别。
2.2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购买行为分析
2.2.1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产品的频率超过50%的被访者在日常生活中购买过有机农产品,但经常购买的比例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2.2%,而且有机农产品的购买数量仅占农产品购买总量的一半以下。33.5%的被访者从未买过有机农产品,经常购买有机农产品且购买数量占农产品购买总量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和所购买农产品都是有机的消费者只占很小比例,分别为1.9%和0.4%。
2.2.2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产品地点和方式 75%的被访者选择在菜市场购买农产品,22%选择在超市购买,少数人选择在专卖店和网店购买农产品。在购买过有机农产品的被访者中,41.5%的消费者在超市购买,14.8%在菜市场购买,9.6%在专营店购买,通过网购和配送方式购买有机农产品的比例都很低。
2.2.3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支付意愿问卷设定如果一般蔬菜价格为10元,被访者愿意接受的有机蔬菜价格平均为16.4元,比普通蔬菜高出64%。其中,北京被调查者愿意支付的有机蔬菜价格较高,平均为22.0元,高出普通蔬菜价格的1.2倍。其次是上海、广州和哈尔滨,分别是15.7元、14.7元和13.3元。
3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购买行为的计量分析
本研究假定消费者自身的经济、社会特征以及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与购买决策行为之间存在着关联。但哪些因素促使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购买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如何?下面通过建立线性模型,来分析影响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购买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消费者是否购买有机农产品(购买=1,不购买=0)作为因变量,构造二元Logit模型:
Y=β0+∑βiXi+ε
式中,β0为常数项;X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产品数量的因素集,本文选择了6个自变量(见表1所示),就它们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作出评价; βi(i=0,1,…,6)为待估计参数;ε为残差项[15]。
利用SPSS 19.0对表1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通过四个步骤的优化检验,得到的模型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年龄正向有机消费行为,且在10%水平上显著影响。由回归系数(1.013)可知,当其他因素不变时,年龄越长者购买有机蔬菜的概率是年轻者的1.013。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年龄较大者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2)受教育程度正向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有机农产品,影响比较显著(P
3)家庭中是否有55岁以上老人正向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有机农产品,且影响比较显著(P
4)家庭中是否有小孩正向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有机农产品,且影响显著(P
5)家庭年收入正向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有机农产品,且影响显著(P
6)消费者可接受的有机蔬菜价格水平正向影响其购买行为,且影响比较显著(P
4结论和建议
消费者掌握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方面的最终决策权,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4个城市的消费者调查,可以看出发达地区消费者接触有机农产品的时间较早,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较深;价格高是人们对有机农产品的及时印象,安全、健康、有营养等特点则排在其后,消费者基本上认同有机农产品价格比一般产品要高,并且在信任有机农产品安全性的前提下,消费者愿意用高出普通农产品64%的价格来购买有机农产品;多数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购买过有机农产品,但占家庭总食物消费支出的比例偏低;消费者通过品牌来认定产品是否确为有机食品,而非产品认证信息;影响消费者购买有机农产品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的年龄、学历、家庭年收入、家庭中是否有老人和小孩、有机农产品的价格等。
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大对有机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有机认证;而对于有机农产品经营者,应进行市场定位,加强品牌宣传力度,并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提高品牌的可信度和美誉度;对于消费者,应从自身需要出发,提高对有机农产品的认识程度,学会根据品牌、有机认证等信息来鉴别有机农产品的真伪。
有机农产品论文:云南有机农业中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分析
【摘要】 本文利用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云南省有机农业中的主要农产品(茶叶、烟叶、水果、蔬菜、猪肉、稻谷)进行比较优势分析,进而提出了云南省在有机农业中应优先发展的农产品种类。
【关键词】 云南省 有机农业 主要农产品 比较优势评价方法
有机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不使用转基因技术以及化学合成的肥料和添加剂等,并且遵循基本的自然规律、采用现代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本文以区域比较优势研究为基础,选择有机农业中优先发展的农产品,促进生产效率和有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一、云南有机农业中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评价方法
1、产量比较优势指数
产量比较优势指数主要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一定区域内粮食作物的产出率,根据该指数的大小来判断这一区域内某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计算公式为式(1),
CAijt=■(1)
其中,i为地区;j为某种作物;t为年份,CAijt=t年i地区j种作物的产量比较优势指数,Yijt=t年i地区j种作物的产量,Yit=t年i地区作物的总产量,Yjt=t年全国j种作物的产量,Yt=t年全国作物的总产量。如果CAijt1,表明i地区j种作物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产量优势,且CAijt值越大,优势越明显。
2、规模比较优势指数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主要是从外延角度来反映一个地区农产品生产规模,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越大,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大,计算公式为式(2),
PCijt=■ (2)
其中,i为地区;j为某种作物;t为年份,PCijt=t年i地区j种粮食作物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ijt=t年i地区j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Sit=t年i地区粮食作物的总播种面积,Sjt=t年全国j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St=t年全国粮食作物的总播种面积。如果PCijt1,表明i地区j种作物的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且PCijt值越大,规模优势越明显,专业化程度越高。
3、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主要采用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的几何平均数来表示,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比较优势。计算公式为式(3),
CAIijt=■ (3)
其中,i为地区;j为某种作物;t为年份,CAIijt=综合比较优势指数,CAijt=产量比较优势指数,PCijt=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如果CAIijt1,表明i地区j种作物的生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且CAIijt值越大,综合比较优势越明显。
二、云南有机农业中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评价
根据上述指标,选择云南省有机农业的主要农产品(茶叶、烟叶、水果、蔬菜、猪肉、稻谷)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根据产量比较优势和规模比较优势两种指标可以分别计算各农产品的CAijt、PCijt、CAIijt,分析其比较优势,结果见图1,图2。从图1可以看出,在产量方面,云南省的各种农产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劣势,产量比较优势指数都小于1。2002年到2012年期间,蔬菜和猪肉整体上的比较优势指数稳定在0.4―0.6之间,水果的比较优势指数呈上升,从2002年的0.3平稳提高到2012年的0.7左右,但仍小于1,说明水果在近些年中劣势逐渐减小。稻谷的比较优势指数也基本呈上升趋势,在0.6―0.8之间波动。茶叶的比较优势指数在0.5―0.8之间。烟叶的比较优势指数较高,高于其他的农产品,稳定在0.8―1之间,但是仍小于1,说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烟叶产量处于劣势。
从图2可以看出,在生产规模方面,云南省的稻谷、蔬菜、水果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劣势,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都小于1,茶叶、烟叶、猪肉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都大于1。2002年到2012年期间,烟叶整体上的比较优势指数稳定在7―9之间,生产规模优势很明显。茶叶的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在4―5之间,生产规模优势较为明显。猪肉的比较优势指数也基本呈稳定趋势,在2―3之间波动,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规模优势,且这种优势相对明显。稻谷、蔬菜、水果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都处于0―1之间,说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劣势。根据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云南省有机农业的相关农产品进行简单分析,茶叶、烟叶、猪肉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说明这些农产品同时具有产量优势和规模优势,其综合比较优势显著,其中烟叶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2.5―3之间,优势最为显著,茶叶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1.5―2之间,优势显著,猪肉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在1.2左右,优势较为明显。蔬菜、水果、稻谷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小于,说明这些农产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产量劣势和规模劣势。
三、结论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云南有机农业中烟叶、茶叶、猪肉生产具有产量和规模优势,云南蔬菜、水果、稻谷则没有产量和规模优势,具体见表1。
为了提高云南有机农业的经济效益,应以市场为导向,多经营生产市场前景广、需求量大的农产品如茶叶、烟叶、猪肉。对于云南有机农业中的茶叶、烟叶和猪肉生产,应该继续在新品种和新技术上加大扶持和示范推广力度,使云南的茶叶、烟叶和猪肉生产水平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对于蔬菜、水果、稻谷生产而言,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蔬菜、水果、稻谷种植面积集约化、规模化,并应用有机农业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产量。
有机农产品论文:我国有机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及营销对策分析
【摘要】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业的生产与发展迅速,随着农产品的迅猛发展,农产品数量急速增加,市场上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这给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然而更糟糕的是在增加的同时,质量却在大幅度下降,专业产品远远少于普通农产品,这种状况大大阻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国家各方面都融入了世界大家庭,农产品也不例外。此时,国外大量品质农产品涌入了我国市场,我国农产品面临着巨大挑战。农产品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采取营销策略,解决市场营销方面的矛盾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有机农产品现状 营销对策
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出现与有机农产品有关的食物,就像超市中,有机蔬菜、纯天然、无污染等字样琳琅满目。在食品生产包装上为何会反复出现类似的词?因为真正的绿色食品少之又少了。环境污染、添加剂等严重破坏了品质农产品的生产,“有机农产品”这个词便应运而生。本文简述分析了当前我国有机农产品的发展状况,同时,简单阐述了一些营销对策。
一、我国有机农产品发展现状
(一)有机农产品的开发及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有机产品拥有两个市场,那便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而最主要的还是国外市场。我国大量销往国外有机农产品,主要有豆类、茶叶、谷物蔬菜类等等。国际市场的需求促使了我国有机产业的兴起。然而,由于受到生产规模、销售渠道等因素的影响,生产不能保质保量的销售成了大问题。
(二)我国有机农产品供给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是有严格要求的,国家把经营权交给了拥有全部管理权的公司进行经营并且聘请专业人员指导有机农业的生产加工。有机农业按照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和贸易被综合管理着。我国有机农产品的供给状况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尚未得出很确切的统计,但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地面积及生产总值分析,我国有机农产品供给量大幅度的增长,国内国外的供给和销售都明显的增加。但是,我国国内有机食品的销售额与发达国家相比却相差甚远。可是,前途是光明的,从国内市场分析,我国有机农产品是大有发展前途的。
(三)阻碍我国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因素
粮食战略安全的制约。随着种植技术等先进技术额发展,我国粮食产量巨大,再加上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粮食产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飞跃,因此,供给自然而然的过剩,但这仅仅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真正的隐患没有得到彻底的清除。
现阶段粮食数量安全的压力。自古以来,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沛,可是,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中。随着对外开放,加入WTO,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倒退的因素,环境成了经济的牺牲品,土地被破坏,水质难以保障,再怎么发展也有终结的24小时。粮食的数量也就会减少,一旦发生战争等恐怖事端,我国的粮食数量将很难得到自给。自给平衡已经成了当务之急。生产有机农业也就理应放在重要位置。
二、营销对策
(一)实施品牌化营销策略
就像日常购物,大多数人都会追求品牌,已经形成了品牌 质量优、信誉度高等官场心理。农产品也同样应该打造品牌,注重品牌效益,这样农产品销售前景会是可观的。当然,仅仅只打品牌是毫无用处的,更重要的是产品质量优。首先,要选择优良的农产品进行种养,然后要按照国际标准和消费者需求,严格对生产的产皮进行安全卫生检测,以确保无危害。这两步能够保障产品合格,并且优良达标,让消费者吃的安心。这样一来,有机农产品将会满足大众,销售大有前景。
(二)实行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食品是人人所希望拥有的。环境日益被破坏,在这样的现实中人们迫切需要绿色产品。绿色产品不仅仅代表着物质上的干净卫生,还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那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实行绿色的营销策略正迎合了人们的需要。生产商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一个珍贵的商机,不愁营销之路坎坷。
(三)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需求也不再局限于满足量和质,他们开始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追求。在此营销策略必须要进行改变,否则会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步伐。传统的竞争主要是以价格来衡量,往往价格优惠者必将取胜。可是现在,价格和质量不在有那么重要的位置,产品差异化成了竞争的重要因素。要销售前景好,就要使产品向多样化。差异化发展。采取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营销形式和策略,明确消费者的消费层次需要,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形式上,增加创意,以独创打开一条开阔的消费之路.
三、总结
有机农产品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国际广大人民的重视,品质的生活需要精神和物质上的同时品质,我国有机农产品在一些方面虽然存在着不足,但他也在逐步的改善发展,我们要正视不足,扬长避短,对国家有着饱满的信心,相信共同努力就会越来越好。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只能简单的陈述大概,但还是希望能给我国有机农产品发展营销带来帮助,让农业发展越来越好。
有机农产品论文:基于供应链的有机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设计
摘 要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导致了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安全性的信心大减。为了重新建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文章详细设计了一套有机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整条供应链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
关键词 食品安全;有机农产品;供应链;可追溯系统
有机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它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1]。由于其质量高、认证严格广受消费者青睐。但是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毒淀粉事件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急剧下滑[2]。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的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提供真实的食品信息,对建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有极大的帮助。另外,有机农产品追溯系统也能够让相关的食品安全部门了解到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供应链环节的质量信息,从而能够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及时召回问题产品,为产品安全建立的保障。
1 可追溯系统的定义[3]
对每一件有机农产品进行标识,通过标识识别该农产品在种植、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供应链环节的质量信息,以达到对有机农产品每一个供应流程进行监控的效果,从而让消费者满意放心的管理系统称为有机农产品追溯系统。
2 可追溯系统设计[4]
可追溯系统整体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
1)产品经营者内部系统。由有机农产品经营者为每一件农产品设置的标识,记录其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的全部质量信息,并将这些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进行管理。并且为外部系统提供能够通过Internet网访问的接口。
2)产品安全追溯数据中心。产品安全追溯数据中心从内部可追溯系统中获得数据。它是由独立的第三方审核服务中心组成。数据中心通过既定的评价系统,评价信息来源的真实度,如果检测不合格,则信息不能。如果检测合格,则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公众服务系统和政府监管中心。
3)公众服务信息平台。公众服务平台是提供给广大消费者的平台,消费者可以根据农产品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等查到该产品的一系列质量信息。为消费者了解原产地、生产过程、加工过程等的全部信息,从而判断农产品的安全程度。由于市场透明度的提高,竞争激烈,公众服务系统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商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4)政府监管服务系统。政府监管系统是监管安全质量是否的部门,它负责监管发送过来的数据是否符合安全指标,如果不符合,就请该商家停止生产并立即召回问题产品。
3 可追溯系统的详细功能结构[5]
可追溯系统的具体组成结构如下。
1)条码识别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识别产品。对产品的识别从订单号、产品编号、各种条码三个方面进行。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依次检测。先检测是否是订单号格式,再检测是否是产品编号格式,检测是否是条码格式,如果检测出是对应的格式,则用其检索对应的产品信息。这个条码的输入可以通过收到输入,也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
2)检索产品模块。通过前面所获取的各种信息,系统将会连接到服务器上相对应的数据库,从而数据库的管理信息系统将自动关联到当前用户所要获取的产品相应的信息,所返回的信息也根据当前用户的级别(或权限)的变化而变化,用户级别越高,能看到的信息越。检索结束后,检索到一个或多个产品的基本信息,则将这些信息显示在产品列表中可供选择,用户根据自己关注的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查看。如果的结果是没有检测到任何产品,则系统将会提示用户,没有此产品的信息,请用户重新输入。
3)查询产品模块。检索到相应的产品之后,系统将会提该供产品的查询功能。用户点击产品某程的信息,则系统返回该流程的全部信息。如,用户点击“加工过程信息”则系统将加工过程中的材料、方法、加工时间等信息返回给用户。
4 结束语
本文提供了一种有机农产品追溯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查询获得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等一系列信息,为有机农产品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为客户提供了查看产品来源等信息的平台。但是本文设计的追溯系统仍然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例如系统设计中的第三方信息审核部分就很难设计。信息的真实性是追溯系统能够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但是第三方却有可能无法了解到产品信息的真伪。所以在后续的工作中应该在第三方评价系统的设计上加大力度。
有机农产品论文:美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经验做法与借鉴
所谓有机农产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以及生产和加工标准,并通过有机认证的农产品。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杜绝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添加剂及基因工程技术,不改变或不打破生物循环链。
美国自1990年颁布“有机食品生产法案”以来,政府对有机农业进行规范,不断加大投入,对生产者给予多层次补贴和扶持,目前有机农产品产业,已成美国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2013年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统计,美国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217.8万公顷,全球排名第四;有机农产品贸易额,雄居世界首位,达350亿美元,占全球44.5%。应当说,借鉴美国的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经验与扶持政策,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美国有机农产品发展现状
纵观美国有机农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上世纪40年代,宾西法尼亚州罗德尔研究院,出版了《有机农业和园艺》杂志,开始提倡有机运动;到70年代末,加州有机认证农民协会成立。二是规范阶段。1990年有机食品生产法案(OFPA),首次对有机农业进行阐述;到1995年界定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概念,2000年统一全国有机标准。三是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出台农业法案,开始对有机农业进行补贴;2008和2014年修改法案,大幅提高相关经费和增扩项目,以2014年修订力度较大,强制性支出达1.68亿美元。目前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发展政策(表1),极大促进了美国有机农产品的发展。
(一) 生产和消费双向增长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有机生产面积从1992年的37.9万公顷,增至2013年的217.8万公顷,年均增长率10.8%。已认证农场和企业2.5万余家,有机农产品产值315亿美元,其中水果与蔬菜居首39.7%,其次奶制品14.6%,饮料、包装食品、面包与谷物均超10%。美国50个州都有经认证的有机农场,平均超100公顷,以加利福尼亚州有机农业最发达,生产面积占全美14.1%,有机产值占38.4%。2013年美国参加有机认证的农户,平均补贴688美元,年均净收入20249美元,高于全美农户15133美元水平。美国国会CBO预测,2014-2018财年,有机农业将使生产者收益提高4.18亿美元。
美国有机农产品主要有三个销售渠道:常规超市、天然食品商店和直销市场。据美国农业部统计,49%在常规超市,48%在天然食品商店,直销市场仅3%。美国家庭中约81%消费者购买过有机食品,未购买的仅19%,人均消费72.2美元。
(二) 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美国国内的消费能力巨大,目前约80%有机产品依靠进口;本土生产的有机产品,基本国内销售,仅5-7%外销。由于认证和标识规范,许多国家与美国进行有机贸易,比如美国与加拿大、欧盟和日本等签定的有机贸易简化协议,有机产品在签约国之间直接销售,极大开拓了海外市场。美国许多跨国有机食品公司,如WFM、SOT、WWF等,目前活跃在欧盟市场,未来将进入中国等更多国家。
据有机贸易协会(OTA)统计,美国有机食品贸易额,从1997年35.94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35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6.9%。占食品贸易总额的比例,从1997年0.8%,提升至2013年4.5%。作为较大的有机农产品贸易区,雄居全球首位44.5%,为美国创造了50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 有机科研及信息化水平提高
目前美国有501家非盈利性科研机构,从事有机农业研究。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在生态学、气象学、地质和地球物理学、计算机与混沌学等现代科学指导下,已形成全新的生产监控体系;相应的病虫防治、地力保护、种子培育、产品加工和储运等技术,先进完整且配套。为保障有机农业的土质和水系安全,美国已建立太空作业结合地面作业的全球管理监测网络。
另外,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可在线提供全美各州的有机农业数据信息,如有机农田、牧场及畜禽等产品动态变化情况;定期有机产品价格信息,提交年度调研。2013年美国有机农业协会,建立全球及时个有机产品贸易向导网站(GOTG),帮助有机生产和加工者出口贸易,与各国的贸易商实时信息交换。
二、美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经验做法
(一)建立国家有机标准(NOP)
除由国会立法,制定相应的有机法律法规,如《土壤保护法》、《有机食品生产法》和《美国有机农业条例》外。1990年OFPA授权建立国家有机项目(NOP),1993年成立国家有机标准委员会。2000年美国农业部颁布《国家有机标准》,2002年10月实施,标准有三大类:一是有机农作物生产标准。不许使用禁止物质和转基因技术,运用生物循环技术,交替种植;二是有机畜牧产品生产标准。有机饲料喂养,不使用生长激素和抗生素。在自然状态下,户外放养为主;三是有机农产品加工生产标准。分有机、有机(95%以上)、使用有机原料生产(70%以上)和标注有机原料4类。
有机认证是美国NOP一部分,由农业部农业市场局管理,授权州立、私立或国外85家有机认证机构实施,认证步骤:提交申请材料、审查、现场核查、综合评审、颁发认证。另外还需接受年度审查,2013年NOP一项法规,要求对“有机”、“有机”和“使用有机原料生产”农产品,每年进行定期残留检测,包括砷和其它金属污染物、转基因生物、抗生素和激素等。
(二) 有机认证成本分摊政策(OCCS)
有机认证成本,是需生产者额外负担的一种费用,包括申请费、年度更新费、年度生产或销售评估费用、以及年度检测费用等,少则几百,多至数千美元。主要看生产者或加工者的申请类型、规模及复杂程度,也与申请者所选择的认证机构有关,如州立和私立等。
为鼓励有机认证,降低生产成本,美国农业部2001年在一部分州设立有机认证成本分摊项目,次年在全国实施。现行OCCS政策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农业管理援助项目(AMAP),资助对象为16个指定州的有机生产者;二是有机认证成本分摊项目(NOCCSP),面向全国有机加工者和AMAP范围外的有机生产者。较高补贴比例75%,限额为750美元。USDA把经费下拨到各州农业部门,审查并发放。
(三) 有机农产品商品推广费豁免(ECOPP)
1996年《联帮农业完善与改革法案》,建立商品推广法。在此框架下,农产品需交纳商品推广评定费。2002《农场安全与投资法案》规定,有机农产品生产者,可以免交。2014农业法案,规定获有机认证的生产者,即使生产常规农产品,也可申请免交。
另外,2008《农业法案》有机农产品市场进入计划,农业部农业市场服务局,需联合有机食品贸易协会,为有机生产者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并与国外签订有机互认协议,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成本分摊基金。
(四) 环境质量激励项目(EQIP)
从常规农业到有机农业,必经3年转换期,需严格按国家有机标准进行生产。2008《食物保护与能源法案》,认为有机农业是环境友好型农业,政府应予以奖励(不含生产技术支持和认证成本分摊)。确定在全美执行此项目,补贴额度为每年2万美元,或者六年8万美元。
此外,还有转换期内贷款和担保计划。对新进入的有机农业生产者,或处于劣势的农牧户,给予优先贷款扶持。应对高成本生产负担,以期实现顺利过渡和转换。
(五) 有机农业研究和推广项目(OAREI)
2002年美国农业部授权联邦一级开展有机农业研究,并为各州合作研究和农业高等教育提供资助。有机农业科研面向生产,美国各州大学,在本地各区设立农技推广办公室,承担农技推广工作。农业科研、教学和生产 “三位一体”,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重点领域:有机农场产量、有机作物遗传育种、市场和社会经济调研、制约有机农业发展的因素等。2008法案新增两项:一有机生产对环境保护影响,二提高种质多样性和新品种开发。2014年法案,此项补贴达1亿美元。同时允许有机行业“代扣会费”,进行专门的科研推广活动。
(六) 有机产品和市场数据收集项目(OPMD)
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2002 年农业法案,要求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分类收集与维护有机产品和市场方面数据,开展生产、加工、区域分布、销售和消费等调研。以经济研究局和国家农业图书馆为平台,开放给有机生产者、研究者和推广人员。2008 年农业法案,财政支持由500万美元提高至1100万美元,并规定每年农业部经济研究局都需提交此项报告。
在此项目推动下,美国农业部ERS在全美各州及纽约、旧金山等大中城市,设立有机农产品监测点。动态跟踪有机水果、蔬菜、奶制品、畜禽制品等销售情况,目前已能定期大部分有机农产品价格信息。
(七) 有机作物保险项目(OCIP)
由于有机农业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在遭受病虫害时,产量损失会比常规农业更大。如2013年华盛顿州火疫病,约1.5万英亩有机苹果和梨减产。一方面为保障有机农户的收益,另一方面作物保险也比直接补贴更隐蔽,不易引起WTO 纠纷,故美国政府近年来更加注重。
20世纪90年代,农业部风险管理局(RMA)就着手开发有机作物保险。为弥补自然灾害损失,如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等,2008年农业法案确立有机作物保险项目。由于保费比常规农作物高5%,且按常规农作物价格补偿,故有机生产者参保率不高。2010 年仅13%,而一般农作物参保率达24%。为提高有机生产者积极性,2014年新法案进行修改,规定以有机产品价格做为灾后补偿依据,并且取消了附加保费。
三、美国发展有机农业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我国有机农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历初期探索和快速发展,现已成颇具潜力“环保产业”。2014年国家认监委《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报告》,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机生产面积272.2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三;有机产品销售额约50亿美元,覆盖植物类、加工类、畜禽类和水产类,100多个品种。我国有机农产品发展,尚任重而道远(表2)。通过美国有机农业发展及政策效应分析,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合理规划产业定位,实施统一扶持政策
目前,我国政府对有机农业的定位不清,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与有机农业之间存在矛盾;离开农药和化肥,有机农业基本不可能实现;有机农业等于低产农业,有机农业是富人的农业等。应创新思维,合理定位,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应加快发展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遵循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之路。
有机农业对生态环境要求较严,高成本且高风险。相比美国,我国生产者规模普遍较小,目前对从事有机生产的农户,政府尚无统一的扶持补贴政策,仅少数有机农业发展较好地区,如辽宁、上海和四川,政府进行生产者补贴和认证补贴,且范围和力度有限,缺乏长期稳定性。应借鉴美国做法,制定全国统一的产业扶持政策,尤其在有机生产、加工、认证等环节,进行直接补贴;对转换期的生产者,更应实行信贷、税收、保险、技术等综合支持,多种手段,保障有机农业长期稳定发展。
(二)加快有机农业科研,建立信息数据平台
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较难生产高品质有机产品,还有大量的科技研发工作要做,应加大投入,为生产、加工、贮存、包装和运输等环节,提供技术保障。可效仿美国设立OAREI专项基金,资助有机农产品研究,包括一些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育和保持、高效有机肥研制开发、土壤健康管理、流行性病虫害防治、产品贮藏与保鲜加工等,应加大科研投入。农业高等院校,应建立科研、教学和生产 “三位一体”模式,同时应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技培训,提高从业者素质,并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我国有机农业信息获取困难,缺乏动态评估与长远规划。收集并维护相关生产与销售的数据信息,是评估和调研的基础。应建立中央信息平台,完善有机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监管信息系统,及时监测和跟踪有机农业面积、产品价格、成本收益等变化情况。为有机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和研究人员等,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有机生产和交易效率。
(三)提高有机立法层次,健全认证监管体系
美国有机农业由国会立法,纳入联邦监管法典,设国家有机项目(NOP)办公室,认证和监管严格。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实施规则》等,在法律效力上仅为部门法,处罚范围和力度有限。应参考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经验,加快有机农业国家立法;并在生产、加工和销售,认证许可与标识及进口等方面,进一步切实规范法律监管制度。
我国有机认证制度,偏于出口贸易导向,而生产归农业部,认证由认监委管理,还涉及质监、工商等部门,多头管理,监督缺失,存在明显的不规范问题。同时,认证只重视结果判断而缺乏过程监测,具有不确定性。应设立国家独立监管机构,提高认证机构准入标准,允许国外认证机构在我国设立分支,公平竞争,建立淘汰机制,提升行业水平。进一步强化对有机获证企业的监督,严格惩罚,规避假冒现象,净化有机农产品市场。
(四)推行有机作物保险,保障农户收益
2014年《中国农业保险市场需求调查报告》指出,我国作物保险面积超11亿亩,业务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但有机作物保险,却尚未在全国推行。目前仅个别有机农业较发达地区,如2011年四川成都试行政策性有机农业保险,2013 年广东出台有机蔬菜种植保险,而大多数省份,有机农业的自然灾害损失,只能由生产者自行承担。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做为WTO允许的“绿箱”扶持政策,可有效避免国际纠纷,应借鉴美国经验,由中央制定有机农业保险条例,推广政策性有机作物保险,合理确定参保费用,按照有机农产品的价格补偿。适当对农户保费进行财政补贴,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比例分担。并对保险机构的经管费用进行补贴,同时建立再保险制度。
(五)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我国有机生产面积世界第三,占全球贸易额却仅6%。其中原因之一,便是我国2012年新版认证标准虽被认为“国际最严格”,但与主要进口国之间存在不少差异,出口时还需按进口国的标准进行认证和检查。我们应加快国际互认的进程,完善认证标准。应借鉴国外经验,将国内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体系整合为一,加快有机标准与欧美等国际接轨,以应对农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
美国积极拓展有机农产品海外市场,与欧盟、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签订有机贸易简化协议。而我国至今,尚未与任何贸易国签订,可参照美国经验,与一些主要进口国签订贸易协议,促进有机农产品的国际互认,拓展海外市场,以将推进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有机农产品论文:我国有机农产品营销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日益流行。民众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逐渐从对数量的满足过度到对质量的追求,我国有机农产品市场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有机农产品营销前沿观点的研究,结合实际调查的相关数据,深入分析了我国有机农产品营销现状,包括现有营销模式简述以及营销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我国有机农产品 营销现状 营销对策
一、有机农产品营销前沿观点分析
近几年,随着有机农产品的逐渐兴起,我国学者从消费行为、营销渠道、营销策略和新型网络营销四个方面对我国的有机农产品营销进行多方位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在消费行为方面:方平、周宝吉(2011)对南宁市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市场进行抽样调查,认为消费者月收入、对有机农产品的信任程度和对有机农产品评定系统的信任程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营销渠道方面:卿硕(2013)通过对影响绿色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及渠道结构和渠道模式两个方面对不同渠道模式的探讨,认为最有效的绿色农产品渠道是自营与自销,其次是特许加盟,再次是以绿色农产品生产者为核心的其他渠道,是以中间商为核心的渠道。
在营销策略方面:孙建(2012)通过对中国有机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前景及企业营销对策的研究,提出了塑造产品特色、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发展生态旅游等营销方式。
在新型网络营销方面:刘铁民、周静(2012)构建了一种以目标消费者为核心,虚拟与实体结合,以网络为基础,整合多种营销模式,最终以形成忠诚消费者群为目标而展开的新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于浩淼(2013)通过对绿色农产品适合于特定客户的销售现状进行分析,并将“云营销”引入绿色农产品的销售中。曹玮(2014)将实体与网络背景相结合,提出了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下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和渠道策略。
除了对国内有机农产品营销市场的研究,我国学者对国外有机农产品营销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沈立(2014)分析了美国博尔德地区的绿色企业盖亚(Gaiam)、法莫卡(Pharmaca)的整体医药店、瑞贝卡(Rebecca's)草本药剂师店等绿色营销理念和方式,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进程中要继承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发展思路,并为绿色营销提供了另一种理念支持。刘路星、吴声怡(2015)通过比较欧洲、日本、美国的不同形式的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异同,分析提出扩大出口、多元化营销渠道、加强监管和增强有机农产品的认可度等对策建议。
二、我国现有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简述
为了解当前居民购买有机农产品的渠道,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相关调查,受访者可选择一项或几项自己购买有机农产品的渠道,在收回的203份有效问卷中可见农超对接式为当今有机农产品销售的一种主要方式。
有机农产品营销的模式并非仅此一种,笔者对当前我国现有有机农产品营销的主要模式予以介绍:
1.体验式营销。体验式营销是指站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以南京继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长期开展“农家乐”活动,让顾客在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亲自采摘、垂钓等活动,增加了顾客对于其产品的了解和信任。
2.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或以因特网为基础的营销,可以定义为运用因特网和相关的数字技术来实现营销目标和支持现代营销概念。海客乐有机食品积极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和销售,并利用其网站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为其答疑解惑,与消费者形成了良性互动。
3.连锁经营关系营销。连锁经营关系营销即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对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感知不断研究,并将其制度化,以更好地培养消费者忠诚度的营销模式。如衡阳市一园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通过寻找加盟商的方式在全国开始连锁店,并在线上线下进行产品的展示和展览,从而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并大大提高了销量。
4.农超对接。关于“农超对接”模式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概念,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为以下两种:胡定寰,杨伟民(2010)认为农超对接即超市直接向生产者采购农产品,或者生产者直接将其生产的农产品销售给超市的产销对接方式;花永剑(2010)则认为“农超对接”模式是指农户和超市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直接向超市供应农产品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该模式目前的应用范围较广,以锦菜园公司为例,该公司生产出来的有机农产品直接送往超市专柜进行销售,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其成本,大大提高了其产品的性价比。
5.会员制。会员制是一种人与人或组织与组织之间进行沟通的媒介,它是由某个组织发起并在该组织的管理运作下,吸引客户自愿加入。北京正谷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在线订购会员等形式发展会员,为会员提供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有机杂粮等品质产品的配送到家服务。
除上述五种主要营销模式之外,传统营销模式如面对面直销以及新兴模式如博览会展销等方式也广泛应用于我国有机农产品营销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当前我国有机农产品营销模式。
三、我国有机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有机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营销方式众多,但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基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将传统营销理论中以企业为核心的4P理论相结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我国有机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Product&Consumer:产品定位模糊,结构不合理,缺乏统一监管机制。首先,由于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尤其需要的顾客群定位,所以应把目标人群锁定在高收入人群,进行针对性和特色销售。其次,我国有机农产品以植物类产品为主,动物类产品如肉禽水产等较少,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可从事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机构较少、标准差异大,而且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造成有机农产品质量参次不齐,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2.Price&Cost:购买成本偏高,消费者难以接受。除了绿色无污染等产品特征之外,高价位也是有机农产品的显著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市场上零售的有机农产品的价格与普通农产品相比要高出30%以上,这样的价格是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的。
造成我国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和流通成本偏高。一方面,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有严格的生产标准,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而且与普通农产品相比有机农产品生长周期长、产量小,这样自然会使单位产量产品成本更高。另一方面,作为高端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在包装、储存、宣传等流通环节成本也比一般农产品要高,这些环节的费用同样会加到销售价格中,进一步抬高有机农产品价格。
3.Place&Convenience:销售渠道不成熟,缺乏针对性营销渠道。有机农产品的目标市场之一是中高收入的消费人群,这些消费者大多是商业人士、高级知识分子等高端人群,通常也是新型营销渠道的接受者,所以创新销售渠道,进行针对性营销尤为关键。笔者在调查有机农产品的购买途径时发现,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专柜、品牌专营店以及网上购买这五种销售渠道中,75.37%的受访者主要通过超市专柜购买有机农产品,而网络营销仅占14.78%。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日益成为市场营销的主力军,然而我国有机农产品营销还主要局限于传统渠道中,这不仅会降低目标消费人群的购买积极性和消费便利度,还会进一步增加有机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成本。由此可见,有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亟待变革。
4.Promotion&Communication:消费者认知信任程度低,企业促销宣传手段落后。由于有机农产品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广大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不是很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仅有5.42%的受访者非常了解有机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及认证标准,基本了解和不了解的受访者分别占39.9%和54.68%。此外,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信任程度在逐渐下降,调查结果显示“无法识别是否是真正的有机农产品”成为阻碍其购买有机农产品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有机农产品市场信任危机日益加深。
造成这种信任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企业产品宣传不到位。我国有机农产品目前属于产品开发的初级阶段,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特点及功效不甚了解。另一方面,有些别有用心的企业利用当前有机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加剧了消费者的不信任程度,严重影响正常企业的发展。
四、我国有机农产品营销对策及建议
1.完善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及市场监管机制,提升消费者信任度。政府一方面要统一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准,淘汰不符合标准的认证机构,相关部门集中进行管理,改善当前认证标准不一的混乱局面。另一方面要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实行严格市场准入规则,为有机农产品市场营造一个严格透明的宏观环境,提升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信任度。
2.努力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有机农产品虽然因其本身的高品质使得产品价格偏高,但仍然可以从多方面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首先,随着有机产业的深入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认可度提升,有机农产品价格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其次,在生产环节有机农产品企业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实行集约化生产,形成规模效益。此外,还可以增加有机农产品生产种类,分担生产附加成本。,在流通环节可以构建大型有机农产品仓储配送中心,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储藏和物流成本;或者建立有机农产品直销体系,由生产企业或第三方物流直接配送到家,减少流通中间环节成本,降低销售价格。
3.明确目标市场,进行针对化宣传与营销。作为高端农产品的代表,当前有机农产品的目标市场主要有以下三种:中高收入消费人群、学生家长以及节假日礼品市场。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应采取不同的宣传手段与营销策略。对于中高收入消费人群,有机农产品企业可以在品质小区附近开设品牌专营店;对于学生家长这个群体,可以在学校等教育机构附近开设专营店;对于节假日礼品市场,可以打破传统宣传策略,创新宣传方式,增加销量。
4.创新有机农产品营销渠道,增强企业与消费者互动能力。面对有机农产品市场发展乏力、消费者对产品不信任度加深的现状,打破以农贸市场、超市专柜和品牌专营店为主的传统方式,创新有机农产品营销渠道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可以发展以下两种新型营销模式:线上线下互动的O2O营销模式以及有机农产品体验式营销
有机农产品论文: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成效与解决措施探究
摘 要:本文以云南省为例对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发展成效以及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使云南甚至全国的农业向着生态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发展成效;优化措施
为了深入观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供应的政策要求,在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还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业消费安全,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
1 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发展成效
1.1 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成效
自本世纪初我国正式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后,国家针对这一方针政策先后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并逐渐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真正进入到有机农业国际联盟中,对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国家为了保障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资粮,还在30多个省市地区建立了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管理办公室,制定了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和食品标准等,已经基本实现了对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质量监控[1]。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步。
1.2 云南地区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发展成效
云南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初步发展从2005年开始,仅在2005年,云南省就已经有280多个产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认证、190多个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方面的认证,并且存在46个产品被认定为有机食品,被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总面积高达20多万hm2。近几年,该省加强对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重视和开发,各县级地区农产品认证工作相继开展并得到了有序推进,截至目前,该省可以有效使用产品安全标志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已经超过800家,产品总数也不断增长,总产值得到了实质性的跨越,对云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
2 云南省优化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措施
2.1 对现有生产条件进行调整和改善
根据云南省各地区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以及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特征,因地制宜,选取恰当的管理方式对农业生产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范。在生产过程中推进农产品相关企业产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大经济投入,建立健全的基础配套生产设施,切实提升农业上产的管理水平,为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相应的保障。
2.2 实施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战略
加强对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宣传。通过在对农户、企业以及社会进行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安全教育,深化社会对于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识,进而逐步扩大市场需求;开展绿色有机营销活动。对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进行安全营销简单的说就是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在企业中宣传绿色消费的价值观念,进而增强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认识,促使其产生绿色消费需求,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动力;合理定价。利用当前我国消费者求新立异的心理特征,企业可以合理选择季节性较强的高价区对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进行区域定价、组合定价、理解价值定价和促销定价等,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定价优势[3];拓展销售渠道。进一步加快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分销渠道建设,对销售市场进行深化拓展,提升市场占有率,进而不断扩大销售金额,是相关企业成功实现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营销的坚实基础。在拓展销售渠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进行安全检疫时,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经济合作组织应该提供一定的优化和便利,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2.3 加强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到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营销企业中,将环境要素作为企业重要角色因素,并在发展中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等对传统农产品进行开发,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提升产品价值,将传统的农产品转化为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进而宣传倡导绿色消费,提高本地区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使本地区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得到进一步发展。
3 结 语
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要想在新时期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就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营销、管理方面的重视,处理好农业经济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关系,在保障绿色生产的基础上,提升社会大众的绿色有机消费意识,为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有机农产品论文:宁波市有机农产品营销战略研究
[摘 要]农产品的安全是人类饮食安全的基础,是其他食品安全的源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饮食卫生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获取安全放心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有机农产品不仅是安全放心的,而且其生产方式也是可持续的、生态的和环保的。本文对有机农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有机农产品道路的营销策略,并以宁波市“康谱园”为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健词]宁波 有机产品 营销策略
一、有机农产品的目标市场
有机农产品由于其生产加工的原则和标准相当严格,所以其单位面积产量要低于一般农产品,而成本和价格则要高于一般农产品。我国尚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人均土地面积少,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压力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大规模推广有机农业还不切实际。所以有机农产品在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都只能作为高端农产品满足少数人的需求,其目标市场定位为中等及以上收入家庭;工厂、学校、幼儿园及机关、事业单位等的食堂;宾馆、酒店和注重品牌效应的一般饭店。
二、关于当前发展有机农产品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我国有机农产品的市场正在逐步扩大,有机农产品的多样化不断增加。人们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因而更加注重食品上的安全。消费观念的转变,使更多的人认为食用有机食品是生活当中时尚的表现。
(2)弱势分析
有机产业是刚刚兴起的一个新行业。有机农产品在我们国家才刚刚兴起,并不为大多数人们所知晓。此外,有机农产品价格高,品质不一定优。有机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遵循有机农业的标准而进行生产,因而对生产基地的要求比较高。
(3)机遇分析
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投入力度。科学技术发展迅猛。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有些商家看准商机,运用互联网,在网上销售有机农产品。消费者观念的转变。食品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人们更向往健康、纯天然的食品。因此,消费者健康观念的转变,使有机农品逐渐被大多数消费者所认可。
表1 当前发展有机农产品的SWOT分析示意图
三、我国实施有机农产品营销的对策分析
(1)产品策略
在包装上,对有机农产品的包装可以不经过深加工进行装包。将出土的有机农产品用专用的包装袋进行包装,包装上不仅含有有机食品的防伪标志,更要突出原生态、健康这一特征。必要时可以带着蒜梗一起包装,给消费者一种刚出土的感觉,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包装上也要不断创新思路,在一些节假日可以混合不同种类的有机农产品,形成礼品包装。在包装中也要利用低碳的原理,尽量使用一些原始的包装,如用纸包装,或是菜篮子包装。
有机农产品包装的优化组合。目前生产出来的有机农产品多数是初级加工品,因此在销售过程中要细分品种,细分目标市场,并将有机农产品的组合根据高、中、低这三个档次进行细分,针对高端个人---会员制;针对行政、机关单位---周末菜篮子,每周五陪送;针对礼品市场突出送健康----礼盒产品。因为有机农产品存在季节性限制,所以在产品生产方面,有机农产品基地(公司)根据产品生产周期设置科学合理的产品种植组合。比如,在超市专柜,普通产品区则可以将简单包装的有机农产品进行出售,而在一些礼盒区或是品质产品区,就要制作有机农产品的品质包装。
此外,需要注意农产品的质量和营养问题。严格控制有机农产品的质量,有机农产品能不能长期受到消费者信赖与产品的质量显著相关。为长期定制有机农产品(特别是有机蔬菜)的消费者科学搭配蔬菜品类和营养,既满足消费者对蔬菜种类变化的需求又满足对营养搭配的要求,做消费者的“家庭营养师”。
(2)促销策略
促销就是卖方与买方之间进行的信息沟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促销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促销成为了企业出售商品的重要手段。有机农产品主要是面向出口,对国内的市场也只是简单的销售有机农产品,并没有进行相应的促销宣传策略,因此根据促销方式来制定有机农产品的促销策略。
及时,有机农产品不同于普通食品,它是属于调料品一类,因此可以采取免费赠送的方式。即购买有机农产品达到一定量则会送有机农产品的赠品,也可以赠送有机农产品的宣传册、农产品样式的饰品或是别的赠送物品。对有机农产品进行折扣上的优惠。比如在一些节假日,或是一些特殊的节日上,进行价格的优惠。发放折扣券,小面额的有价证券,吸引顾客前来购买。
第二,广告宣传,广告是各种商品进行宣传的媒介,是推动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有机农产品来说,它的广告应该面向全社会,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应该高调宣扬。宣传对象是全体公众,尤其是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高收入家庭、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人们。因此,广告的设计应该充分地展示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方式、生产条件、特点、种类、价格、认证机构、认证程序及标准、标志,要特别说明有机与无机的区别。
(3)价格策略
有机农产品的商家在制定有机农产品价格时需考虑成本、市场、消费三因素,商家可以选择一下价格策略:及时,组合产品的价格策略。有机农产品的互补产品是一些调味品,则进行产品组合时,要把有关煮菜的调味品摆在一起,让顾客一目了然,因为都是炒菜过程中的必需品,则可以价格优惠,比平常价格低一些,以此来吸引顾客。第二,差别价格策略。这是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的顾客群,不同的时间段采取不同价格。
(4)渠道策略
有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对于有机农产品营销网络的建设非常重要,但是中国有机农产品在营销渠道上还不完善,存在前期的生产成本高,规模普遍偏小;质量的信任度低,客户发展滞后;运送过程中产品不能达到保鲜标准;配送成本高;意外灾害影响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一是要健全绿色农产品营销网络,建立国家、省、市区、市县四级绿色食品公司,逐渐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农产品的营销网络系统;二是建设绿色农产品市场。在全国建立若干绿色农产品区域批发市场,以区域批发市场为中枢,在大中城市建立绿色农产品的超级市场,在县、市、区建立绿色农产品的连锁店及绿色农产品专柜;三是绿色渠道必须确保农产品的绿色品质,体现绿色理念和维护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对于鲜活农产品或大批量农产品,尽量缩短渠道长度或采取直销形式,缩短其流通路径和时间,减少绿色品质破坏程度,所以一般应在大型农贸批发市场进行批发或与大型零售店、专业商店签订合同直接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