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大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论文

一、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1.设计题目陈旧,设计内容格式化

多年教学延用同样的题目,分组进行设计,设计题目内容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网络或往届同学存档赠送的资料中都有较完整的设计模版。因此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只要按部就班地照葫芦画瓢,基本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于题目陈旧和设计内容格式化导致设计效果变成纸上谈兵,流于形式,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重视,设计质量差,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2.设计手段单一

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计算能力及相关设备选型等综合能力,所以要求学生手工绘图、手工计算。但通过多年设计经验发现,学生对基本的制图规范如尺寸标注、比例选定、局部刨面图及俯视图相关规范性方面仍不能较好掌握。同时手工计算存在计算量大,计算结果度不高的问题,比如,塔板层数计算无论采用逐板计算法还是制图法,其它如经验公式、经验参数选取和试差法的应用等都可能出现以上问题,其计算结果必将影响后续设计内容,严重者导致负荷性能图检验不合格。这时按正常设计处理方法应该从尾到头逆向再检查一遍,从出现问题处再重新计算设计。但这时学生一般都身心疲惫,失去信心和毅力;另一方面设计时间也难以保障,结果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掩盖问题、私自篡改数据,而不能面对问题静心思考,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不知小小数据的改动可能会给实际生产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3.考核方式单一

以往教学中一般采取出勤、说明书和图纸三部分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但在执行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比如,图纸方面,由于上交的是“无声”的书面成果形式,致使懒惰或制图技能差的同学有机可乘,私自找别的同学替画,指导老师却无法核实;说明书若是电子版,则可以套用本组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数据、文字修改,这一点从部分说明书中出现错误的相同性得到验证,这时问题虽然发现了,但指导教师仍很难判定是谁套用谁的,是谁替谁画的,另外还可能是同组同学“分工合作”的结果,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必将对最终成绩的评定带来困难,也易导致该考核方式不能公正、公平地对学生做出考核的问题,也难以检验设计的质量,同时助长了不良的学习风气。

二、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校及目前大环境下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实际经验针对性地试将一些实践教学手段引入到本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设计题目创新化、设计内容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针对课程特点及学生知识水平储备的差异,以“提优、促中、转差”为原则,设计新颖题目及多样化的设计内容,重在从多角度、多方面鼓励学生正确处理独立完成和团队合作的关系,提高对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具体采取两种措施进行:常规设计和参加设计大赛设计,同时针对不同的设计对象,采取不同的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进行教学。

(1)选题和内容来源于生产实际。对于参加常规设计的同学,为了克服以往教学中选题的不足进行了慎重科学地选题,题目主要来源于生产实际,比如甲醇工段、甲醛工段、乙炔工段等单元操作,按组制定题目,同组同学分别承担进料组成、进料状态、进料量或生产任务不同的设计内容。

(2)选题和内容来源于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学会在企业的赞助下举办的全国性竞赛,参赛高校遍及全国各省市地区,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化工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大赛题目每年均不同,并且与生产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同时,采取积极宣传和鼓励的方式来引导同学自愿加入这一部分的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依据当年的竞赛下达任务条件而定。五人一组为一队,设队长一名。小组成员可以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兴趣来分工合作,执行中采取“传、帮、带”的形式进行。由于设计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为了使学生较快“入戏”,请教有参赛经验的上届学生“传”授经验,主要包括团队合作的要点、软件的学习、方案的确定等方面;同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及各组同学互相“帮”助解决共性难点问题。小组内自学能力、自主能力强的同学“带”动稍弱的同学,整体相对较强的队“带”动较弱的队进行设计。采用不同的设计题目和内容,符合了不同学生的“口味”,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有效地避免了设计抄袭、代做的现象,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良好设计氛围。

2.采用灵活丰富的设计教学手段

由于常规的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若设计全部采用手工计算、手工制图进行,很难高质量的完成设计任务。因此,构建灵活丰富的设计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1)提前下达任务让学生做好早入手准备,比如提前学习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和化工制图等课程的部分内容,能达到理解和会识图的目的。并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解决问题,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增强自信心。

(2)在理论课教学中,注意结合课程设计相关知识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教学,适当训练计算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验课教学中注重对现场设备仪表及工艺流程的观察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在理性和感性认识上有一定提高,使学生感到题目来源的真实性,增加设计的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为课程设计做好铺垫。

(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关于AutoCAD、Aspenplus等相关计算机软件的自主学习。布置辅导学生学习AutoCAD,网上下载教学视频,提供几个与课程设计有关的网站等。

(4)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身边地现象,树立工程意识。比如,教室里供热的换热器类型、结构、适用条件、规格、安装位置等是如何确定的;要保障教学主楼十楼在高峰期正常供水应如何选泵等等。通过引入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小例子,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及实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在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削弱学生对设计的恐惧和依赖心理,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大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为学生按时完成课程设计提供保障条件。但要注意,要防止学生对软件产生依赖心理,而忽视了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计算基本能力的练习。

3.考核方式多元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针对以往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依据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以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工程”观念的设计能力培养为主,采用切实可行的多元化考核方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1)针对同一题目不同设计任务的同学,实行多方位、立体化综合评价体系,设计期间定时及不定时地检查设计进度和内容,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目的。一方面督促了设计进程,另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同时,通过当面问答的形式避免了抄袭或替代设计的过程,对答辩成绩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评价,以“段段清”的方式进行答辩考核成绩评定,即将答辩环节渗透在设计的整个过程。最终结合学生平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图纸、说明书情况给出总成绩。

(2)针对参加化工竞赛的同学,考核方式采用“总分”结合的形式。“总”为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总得分情况,主要从设计的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创新性和最终团队答辩情况而定。“分”为小组中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情况、参与积极性和个人答辩情况。答辩过程按照参赛标准进行,小组“总”成绩占每个学生总成绩的40%,学生独立设计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40%。个人创新占学生总成绩的20%,主要包括设计方案的确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相关软件应用、节能环保及经济性评估等方面有创新或突破。针对不同设计任务,采用的考核方式虽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均较合理、公平、公正地反映了学生的综合成绩,同时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通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参加大赛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校、院领导的肯定,学生整体设计水平明显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化工PID识图、制图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生产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应用化学等专业学生进行学习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通过对设计题目、内容、设计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养成尊重实际向实践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经济观点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孔小红 白云起 白青子 王劲草 张宏森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化工类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毕业设计选题存在局限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化工类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是模拟和参考现场装置选取某一局部开展设计工作,多数学生因受现场装置的约束,设计兴趣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毕业设计中体现不出自己的新想法,实践创新能力不足,设计中体现的创新点相对较少,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管理不善,考核不严学校虽然制定了相关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却普遍存在不严格、不规范、缺乏有效监控等现象,特别是到用人到位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和指导,导致毕业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整体毕业设计完成质量不高。

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环节,解决了毕业设计和就业时间上的矛盾,保障了有效的毕业设计时间

1.第七学期学生提前选题进入课题组,提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以拟补因考研、就业、到用人单位实习实训所耽误的时间,保障了有效的毕业设计时间[8]。2.对到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实训的学生,加强管理,除必须履行必要的手续外,指导教师还应强化远程指导,做到每周学生必须汇报一次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对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教师应随时做到远程指导。3.对因考研、就业等请假较多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加班完成毕业设计内容,指导教师牺牲休息时间进行指导,保障了毕业设计按计划进度进行。

(二)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1.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指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每位指导教师要业务过硬,要有良好的师德,日常要严格管理。特别要求青年教师在接收指导毕业设计学生之前,首先要选定设计题目,完成毕业设计预设计,由所在系组织进行预设计答辩,答辩过程中,要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兴趣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所在系审查同意后,报教学院批准后方可接收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确保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2.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导师制,从选题到日常的指导,老教师要全程跟踪指导。系里也应配合专题教研活动,如请老教师进行经验介绍、预答辩、研讨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要提高师德水平。经过两轮的传帮带,使青年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水平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稳步提升,使他们尽快成为教学骨干。

(三)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对多数学生,主要是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强化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师德。科学合理地解决学生毕业设计时间与就业时间的矛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不要受现场装置的约束,要有开拓性和创造性思维,毕业设计中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创新点。2.对少数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小试或中试成果)完成一个新的化工类工艺包设计。包括收集和整理有关设计数据和信息、方案论证、厂址选择、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计算及选型、技术经济分析、设备布置设计、管道布置设计、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等。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3.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三井化学杯”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创新的乐趣,体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4.强化过程监控,增加期中答辩环节,纳入成绩考核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毕业设计工作量和质量要做到全过程有效地监控,特别对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部分学生,更应加强管理,按学校、教学院和系统一要求除必须履行必要的手续外,指导教师还应强化远程指导,做到每周学生必须汇报一次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对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教师应随时做到远程指导。以往的毕业环节,少部分学生学习不主动,前半学期设计工作拖拖拉拉,不按计划进度完成,后半学期才开始投入精力,有的甚至找别人帮忙完成设计工作。由于精力投入不够,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为了确保毕业设计按计划进度完成,保障毕业设计质量,在毕业设计过程增加期中(考核)答辩环节,即在学期中对学生进行期中考核(答辩),考核成绩占指导教师评分的50%,该成绩纳入毕业设计总成绩考核,以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三、结语

按以上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在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个专业三届本科生部分学生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结合部分教师的科研成果,指导学生完成了24个化工基础设计题目,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了三次“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次“开拓杯”吉林省首届化工类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共有83名学生参加,获得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作品奖1项,团队合作奖1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的好成绩。这种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认可。学生们认为,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措施不同于以往按图索骥的教学方法,而是突出主动性,在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有所提高。

作者:张启忠 金范龙 董薇 宋岩 戴传波 潘高峰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发挥综合性工科大学优势培养医药化工高层次人才

当前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医药行业加速技术革命的挑战和高科技高投入下强化专利保护的严峻现实,医药工业需要进行从仿制到创新的战略转移,需要强化工业化生产过程,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高等药学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形势,深化改革,拓宽药学人才培养的途径,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办学的力量和积极性。

一、培养医药化工人才的必要性

传统的医药工业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救死扶伤、保障人民健康为宗旨,以生产出产品为首要目的。实现工业化生产时较少从化学工程角度去考虑设备与过程的设计、放大和控制,缺少化学工程研究。因此,我国制药工业中的化工过程比较落后于其它化学工业。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医药工业除面临新药开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外,还面临着竞争机制的挑战,特别是复关后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的竞争,如不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建立现代医药工业,就会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能力。根据医药生产过程基本是化工过程的特点,要建立现代医药工业体系,提高生产操作水平,降低成本,减少能耗、物耗,就必须加强在医药工业化生产中的化学工程研究。

根据我系毕业生分配情况,医药行业尤其是制药行业与公司迫切需求医药化工方面的毕业生,虽然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分配至医药行业的科研、生产单位,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包括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的不满足。分配到医药行业的毕业生也反映他们的知识结构上的不适应,需要花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药学方面的知识和特点进行熟悉和再学习。

二、发挥清华大学的工科优势培养医药化工人才

医药工业是技术密集型的特殊行业,理、工、医药学科的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共同培养药学人才是加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使之更好地为我国医药工业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清华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兼有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即将成立的人文社科学院的综合性委属重点大学,具有雄厚的公共基础和机、电等公共工程基础。化工系的化学工程学科是学校的重点学科之一,近几年来又着重在加强工程实践基础上做了不少努力。具有较雄厚的化学工程的反应、分离、过程优化设计等科研基础和教学基础,也是优势所在。同时我校还有相关的生物科学技术系、化学系。化工系也设有生物化工与制药研究所,并即将与国家医药局科教司联合成立国家医药局清华大学医药工程中心,因此也具备一定的开设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的基础课(如生物化学、有机合成)的能力。但目前尚欠缺开设有关药学和药理等专业课及实验的条件,需要兄弟医、药院校的协助。因此总的设想是在国家教委和国家医药管理局的统筹安排下尽快在我校化工系试办以坚实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为特征的、同时覆盖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专业面较宽的5年制医药化工(或制药化工)专业,尽快培养一批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既有坚实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又懂化学及生物制药的特殊原理及要求的工程型医药学人才。

三、办学方式

方式1:以清华大学化工系为主,借助兄弟医药院校的师资、办学经验和条件,五年中前三年突出清华大学的特点,充分发挥本校的办学优势,打好公共基础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基础。第四学年开始,请兄弟医药院校、系的教师开设有关药学方面的专业课,并尽可能就近借助兄弟医药院校、系的实验条件进行相应的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同时积极培养和引进本系这方面的师资和实验条件的建设。见习和生产实习均到制药厂进行,第五学年的一学期进行制药化工过程中的工程、工艺学习,以及少部分偏重基础研究的毕业设计(论文)。获得工学士学位。

方式2:在试办“医药化工专业”的同时还可试办第二学士学位,多途径培养多种类型的制药工程人才。在获得化学工程及时学位的同时,取得药学第二学位。在我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中,于第三学年开始选取一批的志愿者,在修及时学位(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的同时,陆续选修药学专业的基本必修课。五年内同时修满两个学位的必需学分,并同时完成化学工程学与药学两方面的毕业设计(论文)者授予两个学位。此类学生及时学位为主,第二学位为辅,有条件者,两篇论文好相结合。及时学位由清华大学化工系负责,第二学位由医药院校负责,合作对象待定。

方式3:在试办5年制本科“医药化工专业”的基础上可与兄弟医药院校合作培养医药化工硕士和博士生。在我系师资、经验和技术条件成熟时可更多更广地培养这方面的高层次人才。

方式4:我校正在进行学分制的试点,借此可以实现本科与研究生的衔接培养,其中医药化工专业本科生中非常者可在四年内修满本科毕业学分后提前选修硕士生的学位课,即现在所谓的4十2,而其中特别者还可直接确定攻读博士学位,即现在所谓的5十4。由于实行学分制.教学计划灵活,学生更能主动学习,有可能6年直接获硕士学位,9年直接获博士学位。不过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在经过一段本科学习后发现的特别人才。根据清华大学近年来的生源情况看,此种因材施教、培养特殊拔尖人才的方式是必需的。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北京化工大学新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及思考

[摘要]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化工大学2007级新生英语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新生在英语学习的策略上缺乏理论上的指导。对此笔者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一、引言

英语学习策略是英语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用的各种行动和步骤[1]。英国语言学专家Andrew D. Cohen 在《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一书中,根据学习策略的用途和目的,把学习策略分为语言学习策略(strategies in learning the language)和语言使用策略(strategies in using the language)。他将语言学习和使用策略定义为“由学习者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并可产生一系列行为如储存、记忆、回忆及应用语言信息以加强外语学习和使用的过程” [2]。笔者认为,如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习成效依旧不甚明显,其原因可归结为语言学习者缺乏适当的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知识和策略意识,同时没有能够掌握并选择使用多种有效的学习策略。美国着名语言学家 Oxford R. L. 认为,运用学习策略的目的是“加快外语技能发展的进程”,“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所采取的行为活动”,并指出其重要性表现为:(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工具;(2)经过学习策略培养的学习者会比没有经过策略培养的学习者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学习效率也较高 [3]。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英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和语言本质,并根据个人特点明确不同的学习任务,同时要掌握相应的语言学习策略。应用语言学专家O’Malley & Chamot 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个人用以帮助自己理解、学习或记忆信息的特殊思想和行为”,并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即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 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强调“缺乏元认知策略的学习者,根本没有方向或机会计划学习的方向”[4]。因此培养元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的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要力求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更好地去运用元认知策略来培养自我管理和支配自己的英语语言学习。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最早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 概念,即人们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他认为,元认知策略是指管理策略,即与学习或其他与学习有关的认知过程及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等过程对认知进行调整的行为,它可协调各种学习策略,其中包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等。认知策略是指学习策略,即在学习中或解决问题时进行分析、推理、概括、信息传递以及做笔记等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或进行概念理解的行为,它涉及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是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基础和语言活动中智力活动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一切认知活动,或为了有效学习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譬如记忆、联想、演绎、重复、猜测、复习、笔记等[5]。英国语言学专家Skehan在《语言学习认知法》一书中指出:“元认知策略控制了认知策略的使用,学习者的学习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成败。”[6]因此需要努力做到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入手,让他们能够主动监控、调整和评价自身的学习,同时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认知和弥补策略使用能力提高,最终达到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目的。元认知知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关学习者本身的知识,二是有关任务的知识,三是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的知识。特别是对于刚刚跨入大学的新生而言,更需要对他们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学习过程,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使他们能迅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适应大学英语学习。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北京化工大学2007级普通班新生,共计92个小班,总人数为2134人。问卷目的是了解新生英语学习方法,加强学习策略特别是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从而提高新生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同时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进而促进英语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是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定量研究。问卷主要侧重现有词汇量,旨在了解学生学习英语惯常做法、时间安排、课堂表现、问题所在等。问卷内容涉及外语学习者自主意识、外语学习观念、对大学外语学习的认识以及对英语自主学习的总体观念几个方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 新生中48%来自县城和乡镇,高考英语成绩在100-130分的占77%,目前学生自我估计的英语词汇量在1,000-3,000词的占82%。可以看出,大部分新生英语水平属于中等,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新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特别是加强听说读写技能的学习策略训练。

在时间安排上,40%的被调查者课外花在英语学习上的学习时间一周在4小时以下,除正常上课外一周学习英语4-8小时的新生占43%。在课堂上一贯表现为说英语时通常习惯先用中文组织意思再翻译成英语的有31%,经常不敢当众发言或提问的有26%。调查显示,在新生自身英语学习方法中,有31%的人主要是记忆大量单词,还有30%的人是靠进行大量阅读。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目的主要是扩大词汇量的占35%,课外阅读报纸、杂志、英文小说、期刊、时文的占25%,主动加强课外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训练的只有11%。19%的新生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中有待提高的是口语,17%认为是听力。调查显示,新生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中不够勤奋的占26%,缺乏耐性的占20%,缺乏方法的占18%,缺乏信心的占11%。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后,为了今后的学业和事业而一定继续终身学习的占34%,将来想继续出国深造或工作因此会终身学习的占14%,想继续学习但不知能否坚持的占36%。

本次调查反映出新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新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分配和

精力投入不够,因自主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而影响而学习效果,个人差异和性格特点使其在英语课堂上表现不一,缺乏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选择和运用高效的学习策略的能力欠缺等。

研究语言学习策略的专家Jones指出:“策略培训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改变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态度,让学生明白学习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自己能力差或用功不够,而是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7]因此需要针对新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学习态度以及一贯使用的英语学习方法进行英语学习策略的专门培训和指导,使其明确并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策略的重要意义,培养和提高其自身的策略意识,并且增强其自信心,以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清楚知道使用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相应学习策略,并由教师提供语境化策略训练,使其在有意义的上下文中能够合理运用相应的语言学习策略。特别强调要首先培养元认知策略,提高新生运用各种语言学习策略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学习,进而提高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语言水平。

四、结论和建议

培养英语学习策略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并强调策略教学,尤其是元认知策略,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自身学习能力,以期不断提高其元认知策略和英语综合应用水平。应用语言学家Rubin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能够直接影响语言学习并且能有助于学习者构建的语言体系发展的策略”[8]。教师需要在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个性化自主发展,注重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技巧,如听力技巧、交际策略、阅读策略、写作技巧、翻译技巧,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

以下为笔者融合元认知策略培训提出的较为切实可行的学习策略:

1.合作学习策略(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策略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程度、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性别差异进行分组,各组独立完成一项不同的具有合作性的研究性任务,由学生自己确定研究课题和科研计划,以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并确立研究方法,向全班公开展示研究结果并提交研究报告,同时就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每人要进行阐述。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加参与意识、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培养文化意识和社交素养,同时提高应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并且将语言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以期提高自我独立分析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文献阅读、专题写作、口头表达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笔者在以下的几种策略中分别融合了合作策略在其中,以期达到的教学效果。

2.阅读策略 (Reading strategies)

英国伦敦大学的阅读者教育专家Catherine Wallace 提出:“在交互模式中阅读者应用了语言、背景、结构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内容和阅读目的有选择地灵活使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即阅读策略。”[9]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过多地讲授语言知识、语法现象以及句子结构,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并且要指导他们利用教师已经讲授过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学生课外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获得的有关知识,尽可能带着教师提出的导读性问题,以及自己就相关题目和话题想出来的可供讨论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去阅读整篇文章,同时注重加强对文章内容的通篇理解,以及对文章体裁、写作风格、语言特点、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来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笔者曾经尝试过的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是:教师要强调让学生做到背诵精彩的篇章段落,并通过课外学习小组对要求学生掌握的段落内容进行检查和记录,并算作平时成绩,方法包括听写、默写、翻译、完型、复述等不同形式,以期让学生达到尽可能用地道的英文来表情达意,进而培养其用英语去思维和理解的学习习惯,加强其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开列适合其英语语言水平和阅读程度的原版或注释本经典着作的书目,同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各类英文报刊杂志和各类文体的英文原版阅读材料来加强精读和泛读训练,学习小组可以通过讨论、互评、简答、概述、缩写、读书报告、书评和课堂展示等多种方式来完成定期抽查测试,并记录下来作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互相交流各种阅读技巧,从而能够更灵活恰当地使用阅读策略,如猜测、预测、词汇技巧、略读、扫读、以意群为单位阅读、结构分析、推理等,培养和加强语感,将语言技能和阅读技能结合起来。

3.听力策略 (Listening strategies)

听力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听英语材料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听力策略和听力技能进行合理选择, 尽可能做到听前做预测、听时做笔记, 同时进行联想和有效推理。此外要做到对所提供的资源进行相对理想的分配,如对英语语言知识和社会背景文化知识等的掌握和有效利用。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已经提供的背景知识、自身的语法知识和较强的推理能力以及听力材料中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来进行合理判断,并猜测所听材料的具体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明确意思,尽量排除生词和母语干扰。同时学会通过做好笔记来加强理解,并且努力做到对自身注意力、听力理解力和听力策略有效性等进行合理分配、自我监控、自我评估,适时调整听力计划以及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同时更加灵活多样地运用听力策略来提高听力水平。笔者自身的听力课教学经验是:在记忆过程持续七秒钟、遗忘随之开始之前,加强对学生听力的时限延伸记忆。强化训练需要不间断地进行大约三周,方法是开始阶段由学生以团组方式进行互相监控和测评,通过大量阅读以及朗读各类文章来掌握相关话题、内容、习语和表达,以便在出现有关内容时进行联想和记忆。可以在教师朗读或播放一篇文章后给定一些关键词让学生进行讲述或复述,同时写出文章大意互相批改,最终逐步做到可以根据提供的少量关键词进行近乎完整无误的表述和写作,从而通过阅读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带动听力的提高和写作能力的加强,真正做到多方位的提高。该过程可以指定各团组中英语语音较好的同学来朗读,同时可以团组讨论和交流各类视听资料。

4.口语策略 (Speaking strategies)

在口语教学中加强元认知策略的训练,教师可通过营造能够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英语语言环境,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及组织英语朗诵和演讲比赛、英语角等不同策略来提高听说能力。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开放式任务策略,让学生通过团组讨论来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同时指导他们有效地运用交际策略(例如,适当使用犹豫词,积极回应或迂回等策略)来提高表达能力,让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展现其用英语自如表达的能力。笔者在口语课教学中应用的策略有:就相关话 题和内容给定各个小组不同时间段进行准备,各小组需要通过课外大量资料的查找、收集、整理来进行最终的口头报告撰写、短剧表演、模拟工作面试、访谈、导游、经典影片片断配音、辩论等,互相之间进行评分并记为期末考试的口语部分成绩。这些能调动学生兴趣的口语训练方法让学生能够最终达到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5.写作策略 (Writing strategies)

写作策略强调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加强过程教学,即教会学生做好写作准备、进行整体布局、学会用英语构思,语言表达要求流畅地道,避免母语干扰和汉译英翻译式写作,整篇文章撰写要有逻辑性和连贯性,教师同时需要指导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表达技能以及篇章结构和段落写作的策略性知识,收集并整理与写作主题内容相关的素材,并进行小组讨论,加强互动交流,包括审题构思、拟定提纲、撰写初稿、互评检查、朗读修改、完成终稿,运用有效写作策略以期达到写作效果。笔者的写作课教学经验是:学生首先要做到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大量地道的习语表达,同时要尽可能熟记和多记,并且好做到能够背诵出好的篇章、段落和句型,同时进行各种题材、体裁的小组讨论、尝试和训练,加强实用文体写作训练以及调查报告、专题论文和学期论文的撰写, 通过大量的训练来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来选择学习策略训练方式,并且采取将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的训练同语言训练相结合的融合性策略教学,结合英语学习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习得并灵活使用各种相应有效的学习策略。要特别强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听、说、读、写、译等具体语言技能,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学习任务来练习特定的学习策略。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元认知能力,进而使其能够使用元认知策略管理、支配自身学习,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大学生化工研讨性学习与实践

作者:徐国梅 张媛媛 金俊成 张卫卫 常文贵 单位:安徽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实验室 安徽医科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为落实学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提高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指导思想是:落实“质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思路,进一步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工作要求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工作过程性知识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取向;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门类的资源综合优势,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的弹性教学计划;培养“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学科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优化“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本原则。2012年,在学校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将对培养计划再次进行认真的修订,使本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考核大纲更为科学适用、特色鲜明。

加强课程体系的创新与改革

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内容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由“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三部分组成。四年制本科按照各课程模块的学分规定和修读要求组织落实“1+2+0.5+0.5”分段式课程教学活动,即用一年左右时间修完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两年时间完成专业课程模块(含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学;第四年,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用半年左右时间分别完成就业导航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任务,半年时间顶岗实习;实践模块贯穿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践类课程采取实验、实习、实训、工程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践环节完成教学任务。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强化对实践教学的整体研究,建立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全过程,有意识地使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集体实践与个人实践、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它们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贯穿于大学四年全过程的、科学的实践体系,使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所以,以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为突破口,建设了一套适合于化学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体系,满足专业认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需要。以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重心,开设研究创新型实训内容。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成效

本科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情况为了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建设一批校内开放性实验室、导师科研实验平台,积极倡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提前进入实验室,协助教师搞科研,以锻炼学生的科研及实践能力,并对有成果的学生进行一定奖励,因而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近五年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人数如(表略)可以看出随着我校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实训体系的建设和逐步完善,参与的学生数在逐年增加,而且我校是以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自由组合成立项目研究小组,然后同老师进行联系沟通,查阅文献资料并填写“研究性实验项目申请书”,确定研究项目内容。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得到了的训练,给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对09级以来参与研究性学习的300名学生跟踪调查,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我校07级一位同学自大二上学期就参与研究性学习,协助老师做研究。正是在长期科研环境熏陶下,该同学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真学习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学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了很多实验技术和技能。2008年参与了安徽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实验室项目“农药三唑磷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研究应用”,并在2010年AnalyticalChemistr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论文获得了2010安徽省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该同学毕业后即考取了某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5],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丰富、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某学生在大二期间参与了石墨烯的研究性学习,一开始以为很简单,后来发现很多实验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成功,但是多次的失败并不意味一定没有结果。多次失败之后烯,那种喜悦只有参与了才能深刻体会到。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加深了本科生对专业知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但是调查发现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研究性学习,可能是因为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或者实训体系没有完善,研究性学习涉及面太窄。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采取措施积极进行改革和建设,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做好。

结束语

以学生进实验室,以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为突破口,探索建设了适应于化学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实训体系。这一实训体系的建设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场所,创建了学生实验、实训的平台,能让学生进入实验室,不再受研究时间、场所的限制,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化工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针对化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在教师指导下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和有效措施并严格执行。把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并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能充分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改进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勇于开拓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关键词:化工专业;创新项目;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首先,要对“创新能力”有所了解。各个学者对其解释各有偏重,从“获取”和“形成”两个方面分析影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因:(1)课程设置比较落后;(2)普遍存在注重科研、轻视教学的现象;(3)教学手段单一;(4)缺乏创新性活动;(5)激励机制不足。另外,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高校校园内出现考证热现象。而创新研究的短期收益不明显,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就受到严重影响。在此情况下,各个高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出一系列重要措施。及时,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各高校相继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目标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二,加快课程改革。各高校纷纷引入一大批新编教材走进课堂,并增加了大量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使专业素质教育成功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同时,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各种大型的科技创新活动如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等相继开展。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跟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化工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和就业压力过大的思想包袱,在校期间不是消极消磨时光,就是专注于考证考级,缺乏钻研学术和学术创新觉悟。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学校结合自身的特色,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制度。在宏观制度方面,学校确立了创新教育观念、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课程改革等规定,推动了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在微观制度方面,学校制定了工作制度、奖励制度、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具体的有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规章制度。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申请立项,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并将学生的科技成果与奖励、评优挂钩,由此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理论结合科研实际,了解科研的全过程,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1.确立项目的研究内容及基本思路。创新小组在指导教师团队的指导下,通过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确立项目的研究内容及基本思路:以甲基丙烯酰氯瓜尔胶(MAG)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共聚物的基体,再引入其他单体,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并且不断优化其性能,合成性能优良的一系列的油田化学品。结合上表基本思路:结合实际油田开发的具体问题,采用环境友好并生产成本较低的反相微乳液聚合可控聚合,制备出分子量和结构均可控、性能优异的新型共聚物,并对该类含MAG/AMPS共聚物进行了应用研究。

2.建立项目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在项目研究内容及基本思路指导下确立AMPS系列共聚物的合成采用水溶液聚合:将所有不同比例单体溶解在去离子水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将单体溶液的pH值调在一定范围内,将溶液加入反应器内,将反应器放入一定温度的恒温水浴中,向反应器内通入氮气排除氧气,待反应器内水溶液的温度达到特定温度后,加入一定量引发剂引发反应,使反应持续一定时间,制成多元共聚物溶液或凝胶,经干燥、粉碎制备粉状油井水泥浆降失水剂;将制备的AMPS系列的共聚物添加到水泥浆后进行相关滤失性能研究。

3.探索项目的关键技术。通过项目的合成实践探索AMPS系列共聚物的合成的关键技术:针对AMPS单体的聚合特点,研究AMPS系列共聚物的合成工艺条件与聚合物分子量的关系,探索AMPS共聚物的分子量控制技术;针对高温深井(200℃以上)条件下水泥浆降滤失水剂降滤失难度大的特点研制新型抗高温水泥浆降滤失水剂;针对井下高温高压条件建立固井水泥浆降滤失水剂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为AMPS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研究奠定基础。

三、化工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

通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独立申请科研立项,由教师指导,自己查询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并经过审定,在开放的实验室进行开放性科研实验。这种模式使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能充分地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改进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勇于开拓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规划目标的能力。

2.终身学习和组织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吐故纳新,始终以崭新的形象,生机勃勃地面对多变的外部竞争环境。

3.具有社会交际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助人走向成功,社交能力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能力。

4.要学会寻找合作伙伴,独木难成林,要注重团队的力量。

5.能吃苦耐劳。创业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创业初期难免会累得你焦头烂额。有时候真有丢下不干的冲动。别忘了,你为别人打工也许更惨。

6.坚持。如果你选定了某个项目并且做了下去,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当然,坚持到底所倡导的是你创业时一定要考虑清楚,考察其可行性。一旦决定就要按着你的预定目标走下去,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放弃。

7.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寻找新的赢利点。创新能力培养要突出“创”字,如果永远跟在别人后面,那么得到的将永远是前面人采过的、弃而未用的赝品。

创新不但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和结果,培养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一定要转变观念,建立一套新的机制,给大学生们提供能实现创新的学习氛围和进行创新实践的舞台,让学生有丰富的实践机会。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仅仅依靠大学几年教育能解决的,它需要各方面的关注,需要时间,更需要积累。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培养化学化工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启发式提问教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本文以笔者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经历为例,演示如何合理运用启发式提问教学法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关键词:启发式;创新实验;创新能力;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创新精神,怎样增强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重点。2010年,笔者主要参与筹建的“精细化学品化学创新基地”获得长沙理工大学创新平台基地建设项目立项,成为我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参与创新实验计划的开放式平台。作为指导教师,觉得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尽快掌握扎实的精细有机合成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灵活运用自己有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指导任务中的重中之重。这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以具体事例谈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合理运用启发式提问教学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例1:烧杯冻冰

做实验时,经常需要用到冰。在一次做创新实验过程中,一学生用玻璃烧杯盛水放冰箱制造冰水,或许由于学生疏忽,第二天才取出烧杯。结果发现烧杯裂了,水流干了。此时,我就问在场的学生:“为什么烧杯会开裂呢?”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大家都说:“水变成冰,体积变大,把烧杯胀破了。”我反驳道:“可是烧杯没有密封啊?”这时有学生附和道:“确实,烧杯没有密封,冰应该会往上长,怎么会胀破烧杯呢?”再次将开裂的烧杯给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醒:“在冰冻的过程中水是否可能被密封?”“水的表面结冰了!”有学生大声说道。在场同学恍然大悟:因为水的表面结冰,使空间形成密闭体系,下层水在结冰过程中体积膨胀,因而把烧杯胀裂。到此,我们已经知道烧杯为什么会开裂了,但还剩下一个问题:为什么水表面会先结冰呢?这是一个传热问题。因为烧杯内部的水,需经过烧杯壁,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传热速率慢,结冰慢;而表面的水,则直接进行热交换,传热速率快,结冰快。日常生活中“将玻璃杯装纯净水放冰箱后,水成冰块了,杯子炸了”也是这个道理。

实例2:回流反应

在做很多精细化学品创新实验时,我们经常选择回流装置来实现某些反应的转化。尽管学生们在《有机化学实验》实验课程1]中涉及到了相关的反应装置,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其中所以然,因而也经常会问起:老师,需要加温度计吗?温度应该设定多少呢?对于新进实验室或刚涉及到此类操作(以乙醇为溶剂进行的回流反应为例)的同学,我会故意问问:这个反应的温度是多少?而大部分学生总会读出控温设备上的温度(如90℃)。此时,我提醒学生:你知道里面的溶剂是什么吗?“乙醇。”“那么乙醇在敞开的环境下能达到90℃吗?你们认为体系中的乙醇处于一种什么状态?”至此,学生都会恍然大悟:由于乙醇处于气液平衡状态,因而反应始终是在乙醇沸点附近进行的。经过这些实地交流,笔者发现学生在后来设计类似反应的时候,知道了将溶剂沸点和反应温度关联来考虑如何选择适合反应的溶剂体系。

实例3:萃取

萃取是精细化学品实验中用来提取或纯化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操作之一。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诸于“45度倾斜”、“勿对人”、“常放气”、“少量多次”等基本原则都有掌握,尽管操作中时有忘记。由于萃取剂的用量和萃取的次数是直接关系操作收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在教的过程中都会问如下两个问题:(1)每次都加等量萃取剂吗?(2)萃取多少次才算完呢?或许是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老师提到“每次20~30mL,萃取2-3次”。每一届和我做创新实验的学生都会如此答道。

在每个学生的及时次操作中,我都要求学生按照自己之前所学的去做,而我在一旁观看。结果在加入及时次20~30mL萃取剂,振荡之后,无论延长静置时间,总觉得萃取剂太少,像消失了似的,而后面的两次萃取中,萃取剂却基本没有减少。面对学生的这个疑问,我不急着给出解释。而是要求学生仔细思考“两种液体振荡充分混合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并建议学生闻一闻静置分离后的水相。经过这两点提醒,学生明白首次萃取时萃取剂因为部分溶于水而引起损失,而后两次,由于萃取剂在水中已达到饱和,所以基本没有减少。由于创新实验所做的都是微量反应,因此我还会问学生:每次萃取时萃取液的浓度有啥变化?如果每次萃取时不小心撒掉几滴,哪次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较大?显然,由于首次浓度较后两次的要高很多,所以损失造成影响较大。

关于萃取次数的问题,我会问他们:你怎么知道三次萃取就够了?如何才能肯定地知道萃取已经基本了?并提醒他们,自己在下每一个结论的时候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经得起考究的理由,而不是“老师这样说的”或“书本上是这样写的”。

另外,偶尔也有学生不知道“哪一层才是有机相,哪一层才是水相”的情况发生。尽管我本人很清楚地知道,但我也常建议学生自己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进行判断:任取其中一层的小量液体,置于试管中,并滴加少量蒸馏水,若分为两层,说明该液体为有机相;若加水后不分层,则是水溶液。

经过这些交流和实训,学生对萃取的相关知识及关键操作都牢记于心,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及时次萃取时,使用萃取剂的量,常要较后继几次多一些;处理量增大时,萃取剂用量相对也增多些;采用TLC(薄层层析色谱)分析手段判断萃取终点等。

实例4:干燥

干燥是产物提纯前经常涉及到的一个环节。特别是萃取完后,通常要先行干燥以除去体系中的水分。这样可以使液体的前馏分大大减少,或破坏某些液体有机物与水生成的共沸混合物。虽然书本1]上有提到“一般干燥剂的用量为每10mL液体约需0.5~1g”,但是学生很少了解,我本人也觉得难以在实际中运用。其实由于液体中水分含量不等,干燥剂本身干燥能力的差别等诸多原因,很难确定具体的数量。那么在学生添加干燥剂之前,我常问到“应该采用哪类干燥剂?加多少量合适?”等类似问题。面对前一问题,很多同学都明白干燥剂选择的基本原则。但对于后一问题,大部分学生持迷惑态度,也有学生说尽量多加一些。此时,我会启发他们:干燥剂(实验中常用硫酸钠或硫酸镁)是如何起到干燥作用的?“和水反应!”“那和水反应后,干燥剂会是什么形态?”“可能结块吧!”至此,答案已经浮现。“那么是不是干燥剂加得越多越好呢?是否会有不良影响?”“可能会吸附产品吧!”这样,所有疑问得到合理解决,干燥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用勺取适量干燥剂直接放入液体中,振摇片刻,如果发现干燥剂附着瓶壁,互相粘结,则表示干燥剂不够,应继续添加,直到在干燥较长时间后仍保持有流动颗粒或粉末存在[1]。

总之,启发式提问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打破从小打上的“注入式教学”烙印,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克服养成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潜意识,突破单一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改革

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一节课下来就是满堂灌。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应十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实训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技能训练,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专门人才。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国内很多普通高校还没有那么多的财力购置一些大型的设备仪器,即便有,也不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亲自操作,因此有关仪器分析方面的理论教学就成了纸上谈兵。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让每位学生尝试亲手造作大型实验仪器。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计算机很感兴趣,老师可以针对一些较难理解的章节,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flash等。然而我们有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并不熟悉,甚至未曾使用过,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抽象的理论问题简单化,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到气相色谱和高校液相色谱这一章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色谱分析过程以解决很多学校没有昂贵的色谱仪器的问题。当前常见的色谱辅助教学课件有HP公司的GC and Training Software和Chem SW公司的Interac-tive Training软件包。它们可以将复杂的色谱分析理论用简洁的图形表达出来,也可以通过色谱参数的改变观察分离效果,用动画展示色谱仪内部的工作过程,利用图形和动画给出检测器、进样器、高压泵的内部结构和工作过程等。这类软件对分析原理、操作模拟显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很适合多媒体教学。重要的是多学生的技能训练起到了很好地作用。

教学过程的反思

化学实验的反思。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本人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作业布置的反思。传统的作业大多是课后固定的习题,而且基本上都是客观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不会就是不会,也就不愿意做,无法按时完成。我们应该摈弃传统的“布置作业”,寻找更适合现代高职学生的“布置作业”的方法。经过本人的教学经验来看,老师应当利用现代学生的兴趣所向,将客观题改为主观题,不再有固定的答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各自的想象。例如:关于“醛和酮的化学性质”这一节知识,教师在课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查阅相关资料,说明甲醛是如何使人中毒的?”。首先,学生肯定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因为甲醛是比较我们生活中敏感的话题;其次,大部分学生是不会静静地坐在图书馆翻阅资料了,但是他们可以利用一向痴迷的网络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子学生既学到了知识,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学会了如何正确的使用网络。因此,作业的布置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公开课的反思。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品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本人试做些初步探讨:

教学后记反思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观摩公开课。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品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借鉴他人意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关于化工材料类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摘要]在对理工科院校化工材料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办学特点,在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完善课外科研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化工材料类大学生创新培养模式。

[关键词]化工材料类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位置稳步提高。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实现靠教育。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阵地,通过为企业输送大量人才,是实现科学理论知识与企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主要桥梁。可以说,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实现这一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化工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较大的支柱产业之一,它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践创新能力是化工材料类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因此,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化工材料类专业人才对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化工材料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如课堂教学与实验教育资源有限,且形式过于死板、课外科研活动平台建设不完善、教师对大学生创新指导不到位等。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出大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化工材料类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及市场需求,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化工材料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创新能力是个体在观察和处理实际问题中,运用已知经验,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思维,以创造出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发明的能力,它具有以兴趣为先导、知识为基础、实践为前提,自主无意识的特性。针对化工材料类大学生,其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的创新毅力,丰富宽厚的化工材料基础知识,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及实践动手能力等,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高校教师的积极引导、专业课程的合理设计、实验平台的良好构建及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等途径来养成。然而,我国理工科院校尤其是化工材料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刚刚起步,仍存在对创新思想重视不足、创新教育落实困难、创新成果收效甚微等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教师教育理念滞后,创新素质不高。高校教师重视科研任务,忽视课堂教学。在教育理念中未达到以生为本,而是以知识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较少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对创新教育的原理方法了解不足;在大学生成绩评定时,不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及创新能力,导致教育观念出现偏差。与此同时,师生交流开放程度欠缺,未形成民主化纽带,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死板僵化,实验平台作用有限。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缺乏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学内容仅限于教材、过于陈旧,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制约个性发展。实验课程是化工材料类大学生自我实践的校内平台,能强化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从科学知识向实用技能转化,但由于实验设备资源有限,课堂以外实际利用率不高,形同虚设。

(三)创新氛围不浓,缺少实践训练。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包括各类科技竞赛、专业讲座等科技活动,其普遍存在表面化、狭隘化、实效性不强等,表现为大学生较少参与到高校教师的科研立项、科技竞赛普及程度不高、校内外实习实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科技创新类学生社团相对较少等。

二、 化工材料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改革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建设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及时,开展教师创新技能培训、创新成果展览及交叉学科前沿理论讨论等活动,提高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认识,科学掌握创新教育方法,以渊博的创新知识、杰出的创新能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并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要注重通过新思路,鼓励大学生探究问题,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第二,改革单一狭隘的教师评价机制。在对教师考核的众多指标中,提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比例和地位,遵循以学生满意度为基本前提,学生创新成效为衡量指标原则,使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获得充分的肯定,提高其待遇及职称。第三,建立教师定期到社会、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制度,鼓励高校教师走出校门,深入到社会、企业,积极将个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了解社会生产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二)优化培养目标,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及时,要根据社会市场所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厚基础、有特色、重应用、善创新”的培养目标,注重突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个性的发挥上,要将这种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学分、课程和考核机制上,将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作为重要元素,纳入到衡量大学生成才质量的标准中。第二,制定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强化实用,凸显化工材料特色的创新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模式中,要以化工材料为主线,突破传统、脱离教材,将基础理论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丰富课堂讨论和模拟形式,让大学生明白所学的化工基础知识在实践中的价值和作用。第三,效仿国外大学开设创造学课程,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化工材料类大学生灵活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及逆向思维能力。

(三)加强实验与实践教学,突出化工材料类特色。及时,加强化工材料类基础学科实验,不断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常用化工仪器的功能与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结合及时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科研实验的兴趣。第二,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从课内系统的实践技能训练到课外自主开放性的实习实训、从校内基础的实验技能培养到校外专业的职业素质拓展,通过校企联合、校校联合,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网络框架,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构建多层次、立体交叉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及时,搭建科技竞赛平台,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化工材料类科技竞赛不仅强调理论设计,更强调动手实践及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在开展院校两级科技竞赛中,要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科学精神的养成及创新能力的提升。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当中,通过学生开题立项、实验研究、撰写科研报告等,提高大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第二,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营造校园科技文化氛围。高校应鼓励大学生成立化工材料类科技兴趣小组或社团,围绕专业学习,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开拓视野,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同时,设立百家讲坛,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研讨会,丰富校园化工材料类科技文化生活。

三、 化工材料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施的成效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来,通过拓宽基础课体系、扩展教学内容、重视专业课程内涵建设及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大力度改革教师、学生考评体系,构建课外创新活动平台,以课外科技活动为龙头,积极推行“导师制”,引导化工材料类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自2010年学院成立以来,不断扩充科研创新队伍,优化教学管理与资源配置,受益学生可达670余人,课外科技小组成员学习成绩与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达,考研就业率达84.6%。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科技论文,在市级以上科技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33项次,大学生科技创新获奖率处于全校经验丰富水平,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获“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奖4项;在辽宁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奖数量比例占全校30%,居于全校及时名。与此同时,我院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也有所提升,科研立项4项,15篇。

可以说,通过以上关于化工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依托学院课程设置优化、实验资源整合、实践基地建设、评价体系改革及科技创新活动完善等措施,满足了化工材料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需求,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培养出了一批化工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基本素养高、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化工材料类高级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抚顺)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基于高职石油化工类学生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 教学评价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出现与之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基于我院石化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在原有的传统评估方法基础上,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本文从具体实践出发,多方位分析了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运用及其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石油化工;多元化;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系统的调查, 并评定其价值的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知识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结果, 知识体系总是处于变动之中, 这与传统评价方式的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不同。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代心理学理论中的多元智力理论。随着对教育评价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意识到,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 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不仅要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也要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传统教学评价只注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 教学评价多元化必然逐渐取代传统单一的评价,这也是世界教学评价的一大趋势。

一、我院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教学评价仍处于以笔试为主的阶段, 过多倾向于书本知识,忽视了专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实践性知识内容的考查。作为高职石油化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英语课程长期以来与专业课程结合得不够紧密,其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忽视了职业特征,跟不上职业岗位能力发展的需求。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也是如此,往往呈现出来的是单一化、模式化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忽视了专业技能的体现,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 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鉴于考核中存在的弊端,为了将大学英语与石化专业结合得更加紧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推行英语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彼此相对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它包含: 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承认智力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的,承认各种智力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同样,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也应该多元化,不仅要对学生的课堂及课外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合作、交际能力及职业能力等进行评价。应该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优化高职英语教学评价手段,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应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来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多元评价内容既包括对知识的评价,也包含对能力的评价。多元评估主体指的是教师、学生、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评教、管理部门评教及企业的认可等多元化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教学评价是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示师生利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及效果进行测量与评定,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所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为了有效地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面导向作用,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的功能,评价的主体,评价原则、评价方式以及评价过程。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结果和发展潜能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既要体现出老师在评价中的指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自我认识,自主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建立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目标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力求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由于高职院校生英语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 因此我们特别强调评价应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四、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及形式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贯彻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这一学习目标为指导原则,量化后的评估内容由学生的平时成绩30% 、技能考核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成绩经综合后,成为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下面以我院石化类学生为例,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

(一) 平时成绩的评估

平时成绩(30%)的评估主要以平时表现为主,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和多元化标准。这部分的评估内容按比例分为出勤10%、课堂表现15%、作业5%。出勤主要包括对按时到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的考核。课堂表现主要包括课前预习情况、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上课听讲情况、笔记、参与小组的讨论及角色表演等。作业主要指课后的书面练习及与石化专业相关英语习题。通过课后对句型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从而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通过完成与专业相关的习题,比如通过用英语介绍化工工艺流程、催化、裂化等,从而增强专业+英语双合一的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每完成一个任务就立即进行评价,书面作业以教师评价为主,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整洁度、正误率、是否有抄袭想象划分等级。每月进行作业情况评比,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围绕专业内容展开的讨论、表演等可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中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对学习的自主权利。这样,既使学生进行了语言实践,又加强了相互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

(二) 技能考核成绩的评估

技能考核成绩( 20%) 的评估指的是学生参加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A级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石化专业英语词汇测试。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度的教学理念突出高职英语服务于专业教学、服务于学生就业的基础功能。因此, 高职英语的评价体系也应以服务于专业教学为根本目的, 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 应将A级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石化专业英语词汇测试作为学期或学年目标。在大一的上学期要参加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A级考试并且与毕业证挂钩。迫使学生感到压力,务必认真学习。而在下学期,已通过了A级考试的同学要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石化专业英语词汇测试。

(三) 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估

期末考试成绩( 50%) 的评估以笔试(30%)与口试(20%)相结合为主。笔试的方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即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内容的覆盖面要广,涉及到本学期所学到的每个单元, 要注重考试内容的综合性与延续性相结合。期末笔试为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卷面以百分制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各占五十分。及时部分为基础英语知识考核,包括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题型,考核侧重点是基本词汇与语法结构。第二部分为石化专业英语知识考核,考核重点是石化英语专业词汇及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增加口试环节,弥补笔试及闭卷制度的不足。口试(Oral Test)也分为两部分测试,即基础英语知识考核和石化专业英语知识考核,各占10%。一方面测试朗读能力,考查学生语音、语调,从而促进学生重视语音、语调的训练,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另一方面测试对话能力及专业英语知识,考核学生语言的基本功、组织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评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五、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积极效果

多元化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决定自己学习的权利。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增强专业技能。学生也通过自我评价不断加深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把握, 及时了解自己在基础英语知识或专业英语方面的成绩与不足,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等,进行教学调整,及时改进、完善教学策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职业技能的培养。

总之,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解决了以往评价形式单一、学生忽视过程学习、以及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评价系统性和连续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对学生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这种价值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应该能够体现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的整个过程。因此,评价不再成为对学生所作的终结性评判,而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最终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机会、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达到专业培养的目的。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温州大学化工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尝试

【摘 要】在开展化工类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中,本文从温州大学化工专业的教师科研和“华峰班”的实践教学出发,建立校内与校外联合培养机制,切实深化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尝试,对化工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对其他高校的改革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华峰班” 化工 工程教育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化工园区及延伸产业链的发展,以及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大量化工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化工人才要更多地贴近石化行业。而目前的化工教学乃至专业实验过于通识化、程序化、模型化,学生通过化工专业的学习,无法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总结了温州大学化工专业教师近几年来的科研方向,并对“华峰班”的3+1教学改革试点和对温州大学化工专业的教学和实验进行了一些创新,提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教学和实验思路。

一 构建以知识群落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切实推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变革

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六门课程组成,构成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心专业课的主体。化工专业实验是化工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从工程与工艺两个角度出发,既以化工工艺生产为背景,又以解决工艺或过程开发中所遇到的共性工程问题为目的。现行的化工专业实验过于简单模型化,学生很难通过实验锻炼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进计算机仿真技术与现行化工专业实验结合,虽然拓宽与发展了工程实验的内容和可操作性,但工科学生真正的实践动手能力却得不到锻炼,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本次改革的尝试从整合教师科研室、化工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硬件与软件教学资源开始,逐步建立理论教学与课内外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和平台。具体的做法如下:

及时,把部分课堂教学移入科研室进行,面对正在运行的科研装置进行现场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将科研中涉及的化学工程基本原理,通过设备运行、教师讲解、学生操作这一过程,实现教师、设备与学生对话,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加深对化学工程原理的理性认识,并且对化学工业的科学研究前沿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将工业催化中“固体催化剂颗粒内的质量传递”的教学内容与反应工程中“固定床反应器”一节的部分内容进行融合,以“固定床反应器及催化剂颗粒的内、外扩散消除”为教学内容,带学生参观并操作正在运行的固定床反应器,现场对学生进行讲解高压固定床反应器的内扩散、外扩散的消除方法,并让学生利用高压固定床进行石油化工的加氢脱硫实验研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认识到一些基本的化学工程原理。回到课堂上,再结合文献,系统地讲解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消除内、外扩散的几种方法。这一教学和实验过程的统一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接触到了科学研究的前沿内容。

第二,利用参观见习、生产实习的良好机会,在车间装置上进行现场教学。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实践。化工专业教师的部分科研设备用于专业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内容部分纳入专业实验课教学内容,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高度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二 温州大学特色的“华峰班”化工专业教学改革

作为地方院校,温州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提高学生在工作方面的能力,温州大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基于企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并实现了“华峰班”学生教学与上岗实践的运行机制,深入推进了校企合作办学,基本实现了“双赢”和共同发展。其主要措施如下:

及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华峰班”模块课程。在工程专家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部分修改,增设华峰提出的部分课程,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更贴近于华峰实际的应用。在这种战略方针下,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中真正做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无缝连接,缩短了岗位过渡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第二,丰富“华峰班”的内涵建设。明确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细化学生在每个环节、每个时间段的具体任务,明确入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具体任务和职责。企业专门派一位工程师作为学生的导师,两者相互合作交流,并定期将学生的进展情况作阶段性总结,明确下一阶段的任务和职责,并对学生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批评指正。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探析

摘要: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如何实现“精细化”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评价等四个维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精细化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并从努力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结构、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对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进行了粗浅探析。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

精细化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他以自己的工作经历总结了一套适合工人的工作方法与原理,进而提出精细化概念。二战以后,这一管理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台湾学者最早将其引入教育学理论,提出了精细化教育的理念,将追求精细化的过程以及效果确定为当代教育管理的目标之一。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做精、做细、做实”的原则,真正瞄准大学生各方面的需求,以精心的态度、的把握、精致的过程,对大学生进行细心的教育、细心的辅导、细心的服务,真正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具体、做扎实、做出成效。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包含以下几个内涵。

1.精细化是一种工作理念。精细化倡导“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关注人的思想、人的心灵,需要体现“人本”和“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就是要充分发挥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因循守旧,充分尊重被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充分尊重被教育者的精神生活。可以说结合了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的优势,形成一种以文化为特征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内在价值。

2.精细化是一种工作方法。精细化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观操作等具体的执行层面。它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坚持从细节入手,不仅强调育人的效果,也注重育人的过程,强调教育的针对性、艺术性和有效性,强调对育人过程的精雕细刻和周到细致。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注重各种教育资源的协同配合,注重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各种工作任务和过程的规范化和细化,通过有效的手段,保障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3.精细化是一种工作态度。精细化倡导精益求精、追求、止于至善的工作境界和价值追求。它要求教育者坚持创新思维,不断完善工作过程和内容,努力改进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地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工作层次、工作方法和能力素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精细化就如同安装在身上的一台“发动机”,激励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

4.精细化是一种工作评价。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制度来制约和考核。制度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精细化管理的结果,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最核心,也是较大的难点所在。当然,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它不同于通常的精细化管理。那种希望用不断细化的规章制度来控制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把学生当成流水线上的一个个零件和等待组装的产品,甚至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量化管理的做法显然是片面的。但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期望和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认真、细致程度进行评价的一种表现。

二、精细化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1.精细化是当代大学生群体自身特点所决定的。面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激烈转型与大学生自身情况的显著变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然要面对多种冲突与挑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等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确定的培养接班人的目标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才能达到。精细化所倡导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管理氛围,以及与此相关的管理绩效评价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精细化是当前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粗放型、经验型为主,还缺乏让大学生愉快接受的管理方式;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简单的形式和理论的灌输,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务虚、整体的动员教育多,务实、“打动人心”的内容少,偏离了学生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展开精细化的工作。

三、精细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巨大力量,能以深刻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精神是引导、鼓舞、激励学生人生理想的一面旗帜,极大塑造着学生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气质,是影响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内在动力之一。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建设,做好大学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顶层设计,寓无形的大学精神于有形之中,渗透到每个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和评价体系,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

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作用,利用专业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影响,使专业教育中也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目前各高校实行的“两课”情况上看,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灌输,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要顺应信息化趋势,充分发挥QQ、微博、飞信、短信等新媒体和新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高校要不断完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短信平台系统、校园网络化办公系统,提高工作信息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水平,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校园稳定大局。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能力和业务有相当高的要求。当前,首要任务还是通过高质量的培训,提高各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现在各个相关部门和机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各类培训,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政策宣讲、理论解读和经验交流等形式,培训效果不够明显。从精细化的视角出发,培训一定要针对不同工作层次、不同工作职责、不同工作方向来开展分门别类的培训工作,重视和增加技能性的培训项目,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要在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潜能和能力方面,应多安排些互动性、体验性强、技能性强的培训活动,多安排些操作性强的实践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

5.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结构。(1)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配备比例要适当。目前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现状是大到学生的理想信念,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纪律,事无巨细,无所不管,致使其陷入大量繁琐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务之中,而这类事务往往又是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载体,因此,如果没有适当的人数比例,很难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精细化。(2)教育者的专业结构应该多元。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遵循人的思想活动规律,综合运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审美教育、艺术熏陶等方式或方法来疏通人的思想,净化、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觉悟。

6.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精细化工作必然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精细进行“制度化”、“指标化”,并以适当的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考核和评价。因此,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就必须重构合理的评价体系或考核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应当注意以下两点。(1)应注重过程评价。要根据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工作评价体系,着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手段、方法、投入、成效等来进行动态考核和过程评价,从而得出完整的评价结论。(2)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的考核过程中,必须力戒繁琐哲学,防止盲目追求“细致入微”和“巨细无遗”,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浅析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高等数学课建设成果

摘 要:本文讨论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主要从教材及课程设置两方面进行改革试验,教学实践表明,我们的改革试验是比较有成效的。

关键词:独立学院 高等数学 课程改革

1.引言

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而高等数学的教学对独立学院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数学工具, 它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是教育的基础工具,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 目前大学数学存在着相对稳定不变的陈旧的课程体系和迅速发展的学科技术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改革以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教材建设

徐立治教授主张:“课程与教材改革力求突出:趣味性、直观性、启发性、技巧性、逻辑性、简易性,而简易性为较大企盼[1]。”我们认为,这一主张对当前的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与教材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在我们根据本校实际自编的教材中力求突现了这一主张的要义。该教材有以下主要特点:1)概念和定义直观易与理解。由于我们的教材是面向非数学专业的读者,在教材中我们略去了某些并非学习后续课程或报考研究生所需要的内容以及某些证明过程,对部分的极限定义,我们给出了相对确切,但并非的分析定义。比如函数当自变量趋于一点时的定义为:设有函数,若存在常数,对于给定的正数,当自变量进入的充分小的无心邻域时,即有,则称当时的极限为。该定义既有传统教材定义的相对确切,又更易于理解,通俗易懂。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我们在注有的部分,补充了严格的分析定义,以备取舍。2)重视产生概念的现实背景引入。建立数学概念,应有产生概念的现实背景引入,并且应使一些重要概念的形成或定义的过程成为分析、认识、推理的过程,这样才能使读者理解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譬如,“微分形式”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微元法是数学分析及其应用的核心内容,故我们在建立微分及全微分的概念和介绍微元法时,是着重遵循这一思路进行讲述的。3)增加后续课程要用到的知识或有助难点解决的预备知识。增加分段函数的导数和变上限的分段函数的积分,使学生学起概率论中相关内容时更容易一些。又如在重积分的计算中增加平面域或空间域的不等式表示,这使重积分化成单积分时关键要解决的确定积分限的更为容易。

3.课程设置

3.1开设数学实验课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学应用软件的开发,为高等数学的计算机计算和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求解提供了条件。对于现实生活中典型的实际问题,用手工计算无法解决的,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选择合适的数学软件,以学生动手为主自己分析解决。“做然后知不足”,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促进数学教学的良好循环[2] 。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合理安排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应尽量选取学生所学专业方面的实际问题或一些数学上的基本问题。同时,实验内容的选择还要难度适宜。因为一个过于简单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一个过难的问题在经过学生的多番思考仍然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会使其失去信心,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选择实验内容时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要注意实验内容尽量要使学生感到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3]。

3.2抓好两个竞赛的培训工作

这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和课外的辅导来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适时的引入一些考研或数学竞赛的内容,当然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那种,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要适当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基本方法和步骤,比如在最值的应用部分,通过举例说明简单的建模步骤,比如已知圆筒体积求使表面积最小,我们的步骤是及时步建立目标函数,列出约束条件,使目标函数简化;第二步利用所学最值知识进行问题求解;这实际上是最简单的数学建模问题,其中涉及了两步:建模型和解模型。此问题结果为当底面半径与高相等时表面积最小。联系实际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大型的储油桶做成矮胖的形状了。通过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拥有广泛的参加竞赛的新生及后备力量。其次是我们的课外辅导,我们将比较有经验和实力的教师分为两个组,分别负责高等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具体实现是首先由教师选择一些典型的难度适宜的思考题留给对竞赛感兴趣的同学,给学生留一周的思考时间,之后抽一个晚上的时间将学生集中起来,首先让学生上讲台说出自己的思路或解决方法,然后相互讨论,由教师总结给出参考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创新及应用方面的能力。我校每年还举行一次高等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竞赛形式为书面答卷,鼓励全校学生参赛,经认真阅卷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者由学校颁发证书和奖金,还可推荐参加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奖证书对学生将来就业或继续深造时都是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证明。我校学生2010年及时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就有一名同学获得三等奖,2011年分别有三名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二、三等奖。

3.3抓好数学补习班和数学提高班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不少同学是非常希望学好高等数学,但由于高中时底子就不好或进入大学拉下的比较多,针对这部分同学,我们开设了数学补习班,专门给他们补习高中时的底子及将大学时的基础打牢,很多基础不好的同学参加了数学补习班大都顺利通过了学校的期末考试。对学有余力的同学,特别是有意愿考研的同学,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开设了数学提高班。教师多方面参考各类考研辅导书,进行综合分析,自己编写辅导材料,将典型例题课上讲解,留一部分思考题学生课下思考解答,答案一周之后可以通过网上下载。

3.4网络辅助教学

去年我们基础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教师把遇到好的解题思路,或编写的复习资料和模拟试题挂在网上,开设了网络第二课堂教学,供学生课外学习,经过半年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这既弥补了课时不足,又满足了学生业余学习需要。学生能自主对教学资源进行查询阅读检索,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取舍,加工处理,可以要求重复,跳跃学习等等。自主学习空间更大,弹性更足,教师和学生能很好的教学互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4]。

3.5教学中穿插学习数学软件。

虽然很多教材中在每章后或附录中有关于Mathematica或Matlab软件简单的功能介绍及相关实例,但如果教师课上不作讲解或留一定的上机时间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此我们可以抽一些时间介绍Mathematica软件,让学生熟悉软件环境和基本操作,介绍软件中与高等数学内容有关的语句、操作及注意事项,以例题进行说明,并附习题以练习。使学生通过“做数学”,将数学方法在计算机上亲自实现,从而达到“学数学”的目的[5]。数学软件的运用会使许多复杂问题简单化,但要注意它不是万能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要想真正学好数学,基础理论与基本运算方面的知识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

4.小结

上述实践证明,不断的调整大学数学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可以培养各专业学生的智能、兴趣和个性,拓展数学和生活、数学与科学以及数学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与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将信息技术与之更广泛的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解决问题的能力[6]。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工作途径探析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创业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输出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的关键环节。高校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体组织,应充分认识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性,着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创业中脱颖而出。

创业孵化大学生创业途径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的概念,将发展青年的创业能力问题作为重要的议题进行讨论,会议认为应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由此可见,创业己经成一个全球范围内所广泛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更需要认真对待和重视。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环境也日渐成熟,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生群体作为其中的中坚力量在这一趋势中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群体在专业领域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另一方面,他们也患有远大的理想、敢于创新,能够突破传统的束缚,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活力,富有朝气与活力,是最适宜创业的一个群体。在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科学技术与文化创意等方法灵活创业,使得创业实践活动取得较大的成功和更好的效益。

二、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困境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大学生群体中最为先进的青年组织,具有悠久的扎根于高校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发展和巩固党领导下的青年组织、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而共同奋斗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如今创业大浪潮的环境下,组织青年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成为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帮助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最现实、最紧迫的需求之一。高校共青团在实际工作中应及时转变观念,把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自己新时代的根本职责。尽管在实际工作中,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尽管高校共青团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发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在定位与执行力等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起步较晚,存在认识不足等问题,加上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经验普遍缺乏,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中,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即对于实践创新方面的教育较少,使得创业教育并未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社会实践基地的创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有很好的帮助,但由于财力、物力等诸多综合因素的限制,使得许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仅仅依靠学校团委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问题还必须得到全社会有效资源的支持。此外,由于工作范围的限制,高校共青团组织与外界的沟通并未达到,信息沟通的不良导致高校团组织无法为毕业生提供高效、有价值、科学的各类信息。从高校毕业生本身来说,由于刚刚步入社会,本身就存在获取信息不通的劣势,面对鱼龙混杂的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如何确定其信息的真实性和性也成为困扰毕业生的一大难题。一些创业孵化项目尽管有良好的创意与研究思路,但由于无法得到贯穿始终的指导,加上缺乏科学的管理与市场推广,最终难以取得理想成效。一些社团干部,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执行能力较差,无法落实任务目标,存在利己主义的思想和形式主义,在工作中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就业岗位较少、工作难度大等现象表现出一种消极观望的态度和情绪。还有一些社团干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服务的意识薄弱,没有正确梳理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服务的意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应对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与鼓励。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的有效途径

经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良好的创业孵化基地的知识、技能培训等组织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创业具有非常正向的影响,而组织社会资本和组织物质资本的影响则相对较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内容滞后密切相关。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各行各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面临着结构性的转变,原有的知识架构和理论体系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摇篮,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修订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现行的教育体制,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方面的培训相对较少,而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说,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效率的管理模式以及广泛的知识积累是影响其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创业水平及成效,而目前许多高校在这一方面的教学内容未能达到社会的新需求,亟待进一步的改进。

创业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创业的过程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和阻碍的过程。创业在客观上要求创业者要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与技能。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仍然较为单一,偏重基础理论的教育而非能力教育,这也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实践经验,在遇到实际困难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普遍较差,“高分低能”的例子并不少见。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应该在大学生技能培训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根本上扭转高校教育的不平衡的状态,真正的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与水平,一方面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上面加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有制度化保障的创业就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等多功能载体,为社会输出更多的创业人才。在高校方面,高校自身也应注意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对大学生各种实践能力及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人力资本质量,使得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更具优势,真正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及水平。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轻化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本研究针对当前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探讨今后轻化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思路与努力方向。从大学生专业学习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专业学习进行有效结合,激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创新专业教育形式有效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完善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校轻化工程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依托绍兴市重点学科“纺织化学与染整学科”,目前已列入省新兴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结合我校“地方性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为主”的办学定位和本专业的区域产业背景,轻化工程专业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为主,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方向。但由于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中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我国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作为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第10条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就业和实际工作中也越来越重要。社会建设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转化、社会价值的创造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具体到学生个体,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也决定着学生能否立足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命运[2]。大学生自身乃至家庭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都抱有较高的期待和要求。因此,重视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可持续性学习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又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培养过程。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理念和目标上讲,是在培养理论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等专业性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和拓展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迁移能力和内在发展潜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利用丰富的专业教育教学资源[3]。目前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专业教学的有效结合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认识实习时间安排较晚,实习机会少。轻化工程专业将学生的认识实习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对本专业有一个实际的感性认识,但由于部分专业课程提前到二年级上半学期,导致实习安排较晚、实习时间相对集中、缺少连贯性、实习机会少等问题。

2.实习内容缺少精心设计与指导,没有机会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目前,虽然在实习的安排上已经开始注重与专业的相关性相结合,但在具体实习过程中,学生还不能有效地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原因是在实习内容和细节层面缺乏精心的设计和指导。

3.课程实践性无法彰显,教学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得不到充分彰显,在教学内容上,有关实际案例等实践联系理论的内容不多,教学方式也始终无法突破讲授式的局限,实践课程太少,专业课程中不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4.教师实践培养能力较弱。轻化工程专业教师主要以学术科研为主,偏重于知识讲授,缺乏与实际结合的经验。教师师资结构的单一化、实践经验的薄弱化构成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

5.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学校实践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稳定、有效、专业地参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习实训基地较少,实习保障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学生不能参与到企业日常的具体工作中去,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相关配套机制的健全迫在眉睫。

三、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根据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2.系统化原则。结合轻化工程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3.效益原则。实践教学体系中要体现各环节设置的效益和实效性,较大程度地节约资源。

4.规范化管理原则。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和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和指标。

四、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层次、模块及相互关系

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具体见图1。

实践教学环节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系统过程。本专业实践教学在及时学年开设专业教育和认识实习、基础化学实验,第二学年开设物理化学实验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三学年开设染整工艺实验,第四学年开设染色打样实践、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具体可见图2)。不同的实践环节指向不同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各实践环节之间相互对应,前后关联(具体可见图3),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创建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构筑开放式实验教学新体系,改革和完善学生和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化工专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研究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实践性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为强化实践教学,教育部推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高校培养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为强化实践教学,教育部推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实验计划”),支持本科生申报高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旨在资助本科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初步涉及科学研究领域,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为培养实践创新人才搭建平台。该项目采用学生选题与自主申报、学生与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各学院推荐、学生答辩、专家评审、立项资助、监督管理、分阶段验收等模式进行。以研究项目为载体,依托学科、科研优势,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利用学校各类实验室、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和研究所的教学科研资源,为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实验计划”实施中探索了一些规律性的做法,并实践出以下模式:将要报的实验内容实行模块化整合,分为两个层次。及时层次是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让学生开始进行一些基础实验,了解老师的课题方向等,为后续申报项目奠定基础。当这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就进入第二层次,进行项目申报或参加教师科研,开始创新性实验。这样带着任务去学习,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项目申报。学生在完成教师规定的基础实验后,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拟题目,进行申报。自拟题目者需在申请中写明其创新思路,可自主地进行实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的良好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公布一些适宜学生做的课题内容,使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感受科学研究的氛围,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与锻炼。

制订实验方案。实验前必须制订周密而具体的实验方案,制订方案时要反复推敲,认真考虑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可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如正交试验等方法,用尽可能少的实验次数,取得尽可能多的实验结果。

实验研究过程。实验研究是创新实验的中心环节,要求学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各实验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判断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p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并运用已学过的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p分析与归类,找出其中规律。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索取知识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总结报告(论文)的撰写。项目的完成,意味着一个完整实验过程结束,这就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及获取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这也是学生进入毕业论文前的一个实训过程。因此,项目总结报告的撰写要求按照一般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内容包括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参考文献及外文分析及讨论,这将要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先将讨论内容变成一个个问答题,分配给参与项目的学生,要他们回到书本,通过图书资料,甚至网络获取答案,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正是这种规范的要求,学生完成的每一个项目都撰写了1~2篇研究论文,培养了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该成果除用于实验项目的鉴定、验收外,教学职能部门还将其作为指导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界定,为推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工作的深入有序开展提供了有益支撑。

通过“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我们探索并实践了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较好地培养了化工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项目实施既体现出了个性化培养的理念,又提高了学生对整个大学阶段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从实践来看,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资料查阅能力、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论文的撰写能力。正是因为这种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了创业和就业质量,较好地达到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研究

摘要: 本文结合西安邮电大学新媒体建设应用情况,阐述了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意义,分析了该校当前新媒体使用现状,并由此提出了建立学校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思路。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0 引言

当前,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大学生作为使用新媒体技术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浸润于新媒体环境,成长于新媒体环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无不被烙上新媒体时代印记。

1 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强调:“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如何占领网络舆论的制高点,利用新媒体手段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是学校加强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成立西安邮电大学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利用新平台、新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传播传统文化,对进一步深化学校“人文与科学并重”的办学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当前新媒体使用现状分析

2.1 形式多样,内容分散 目前,西安邮电大学在新媒体运用上,相关职能部门、学工系统、各二级学院都有自己的网站,学工系统老师有自己的QQ群、博客、微博和微信等网络多媒体,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务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日常生活服务等内容,但是没有学校层面的系统架构,资源分散不能充分利用,也无法做到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

2.2 专业平台已搭建,渐行体系 学校e-learning工作室,根据教务处汇总的全校重点、难点课程信息,针对性地对一批校本课程进行微课程建设,目前已经系统性的完成了《大学物理》、《高等数学》、《通信原理》、《电路分析》等一系列课程的建设与,同时也摸索和总结出了视频课程制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具有西邮特色的教学信息化服务与建设模式。

2.3 微信平台数量多,影响力加大 2013年11月以来,学校建立了以微信为主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应用平台,目前已发展包括思政工作的“党员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的“西邮下午茶”、实践育人的“西邮科创平台”和服务性的“西邮课表”为代表的101个微信平台,年累计关注用户数万人次。

3 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思路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成立学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可以有效地延伸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高效化,从而实现育人“润物无声”。

3.1 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方向 ①进行整合资源。通过整合学校各类教育网站、网络工作室和新媒体等平台,统一管理,建立学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长效机制,做到有的放矢,形成工作室整体协调。②加强队伍建设。使工作室的新媒体手段不断新颖化、易接受化;使工作室的管理方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使工作室的教育内容更加人文化,感染化。③提供条件保障。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要发挥作用,需要从学校层面解决工作室运转所需的经费、场所和人员,只有解决了人、财、物,工作室的功能才能不断深化、教育方式才能不断创新、教育影响力才能不断扩大,才能在对学校的实践育人工作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重点 ①建立“一”个机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建立“西邮人”网络文化工作室的管理、运行、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建章立制,宏观调控工作室的运转,完善教育服务育人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②突出“三”个主体。以党员工作站、学生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的学生骨干为创作主体,扩大“西邮人”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影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是建立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源动力,只有不断地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工作室才能永葆活力,因此可以代表学生最广泛需求的学生骨干是工作室不断创新和开展教育服务工作的基本保障。③打造“一”批品牌。一是宣传品牌,科学设置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活动内容,图文音像并茂,提高工作室的宣传实效;二是实践品牌,以学校科技创新基地和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为依托,开发应用APP,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三是文化品牌,根据学校专业特色,整合资源,成立“西邮风采”视觉传媒,展示“西邮人精神”,让育人潜移默化。

4 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功能模块建设

4.1 建成“西邮e家”平台 以学校党建进学生公寓工作为基础,不断提升公寓文化内涵,通过开展网络宣传、网络互动、网络教育和网络培训,营造积极向上公寓文化,让“家”的文化不断入脑入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公寓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宿舍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4.2 建成“西邮e学”平台 依托学校学科特色,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将日常学习与网络学习、微课程学习相融合,让工作室成为大家学习的交流空间、答疑解惑的互动空间、创新思路的碰撞空间,增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对于学生的困惑、困难等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钻研能力、敢于质问的能力,助推学风建设。

4.3 建成“西邮e生活”平台 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团服务、生活服务贴士等资源,让工作室成为学生生活问题的讨论空间、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的休闲空间、真善美的展示空间,有效助推学校第二课堂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人文生活空间。

4.4 建成“西邮e话”平台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网络文化、网络思政、网络舆情等内容的正能量传递,宣传典型实践案例,让工作室成为学生文化的交融空间、思想政治潜移默化的教育空间、网络舆情的分析空间,有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时效性,从而营造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4.5 建成“西邮e创”平台 打造学生科技在线交流互动平台,开设“学生科技信息”、“竞赛专栏”等板块,推动西安邮电大学学生科技成果转化,让工作室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思路的孵化空间、学生创新创业经验的推广空间,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明确目标,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5 结语

建立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就是要在信息化大潮中,抢占新阵地,传播正能量,通过相互关注、相互推荐、功能分化,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大学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针对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化学课程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提出了大学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应结合专业特点,因材施教,使化学和工程技术尽可能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改革主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非化类专业教学模式 改革 考核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日益加深。新时期人才观要求科技工作者应具备比较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对非化学化工类学生而言,化学课程是作为高等教育中实施化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化学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此外我校启动了“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计划涉及的多个非化类专业中均开设化学课程。原来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的设置单一,教学模式固定,造成课程与专业联系不紧密。因此我们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化学和工程技术尽可能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今后解决实际问题不仅用到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化学的思维方法近几年的实践表明,非化学化工类专业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课程体系改革

1.1 结合专业特点,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优化、重组教学内容,改革目前各专业的单一教学内容,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首要任务。结合专业背景,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出发,以工程技术的观点来组织教学。我校大学化学课程是由32学时的理论课和8学时的实验课组成。在有限的学时中,如何尽可能的减小非化学化工类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要解决的及时个难题。为此我们主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课程的优化重组,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道桥专业等增加金属腐蚀、物质结构与材料性能等内容;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增加化合物和化学反应的腐蚀性、毒性、燃烧爆炸性与安全相关的性质,并让学生知道化学安全的重要性;针对新增的应用物理专业,突出电化学中原电池、电解池等过程中的物理知识,并结合手机充电这一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 注重实验教学,引入绿色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富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2],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简单的验证性试验内容偏多是以往的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不仅浪费财力物力,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课程只有8学时的前提下,为满足不同专业的实验要求,我们采取设置多种类型的选做实验项目,形成寓专业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实验课程体系。 如增加贴近生活的测定性实验――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趣味实验――洗发水的简单制备实验、综合性实验――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等。这样既训练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

同时还适时地将绿色化学的概念引入到实验中去,使学生明白实验进行时,也正在向环境排放着“三废”,而且我们学生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此,我们尽可能选择对人体和环境无危害或危害小的实验药品。如过去的实验中有用SnCl2与Hg2+反应来验证Sn2+ 的还原性和 Hg2+ 的氧化性,后取消了该实验内容,改为课堂演示实验。另外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将有机废液和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倒入回收瓶中等,细微之处见成效。

2.教学方法改革

无论教学方法怎样改变,其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鼓励教师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法,运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引入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渗透于每一节课程当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2.1上好及时节绪论课

对于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来说,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与大学化学课程联系不大,学习这门课程用处不大,甚至觉得浪费时间。为改变这一观念,我们教研室要求任课教师结合专业特点,认真上好及时节绪论课,因材施教,将学生领进门。如采取提问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讨论一下衣、食、住、行方面与化学有关的例子,本专业为开设化学课程的必要性,化学在本专业中有哪些应用,则立刻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同时也给学生留下很多悬念问题,如常见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解决诸如汽车尾气如何变为无害气体, 如何除去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废水中有毒的离子,为什么船底、桥桩、储油罐的底部比上部更易遭受腐蚀,为什么海水比淡水的凝固点低等等。通过及时节绪论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都会在学习本课程过程得以解决。同时让学生明白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如果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无应用方面的渗透,无疑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没用,因此要改变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讲解 “稀溶液的通性”时,采取问题引入式教学,联系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提出问题:“在寒冷的冬天,淡水湖都结冰了,而海水没有结冰,这是为什么?静脉注射为什么采用0.9%的生理盐水而不用其他浓度的?”只要留心,生活处处皆化学。让学生根据化学理论分析,自己来解释一下刚才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并且掌握的更牢固。同时增添一些与现代化学及应用有关的近期科研成果内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给学生引进化学的概念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突出大学化学课程的社会性、应用性。

2.3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已逐渐成为当前和以后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我们大学化学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明显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可重复性以及大的信息量和大容量。 大学化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利用多媒体授课,首先节省了板书时间,而且屏幕清楚。其次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利用多媒体不仅能“讲清楚”,而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共价键的类型分为键和键时,学生不容易听明白,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可轻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一些演示实验,实现了实验内容的扩充,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另外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课下学生还可将课件拷走,方便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3.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为客观公平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的考核机制是结合学校实际校情,从三个方面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15%,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作业、出勤、课堂练习等)占15%。期末考试的载体是试卷,命题内容重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成绩有其严格的考核标准,从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实验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几方面综合评定。

结语

结合专业特点,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理论联系实际,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获得了化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摸索和实践,建立了适合我校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取得了初步的理想效果。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大学化工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 要:工业生产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是未来我国工业发展的关键基础,是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研发推广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很多高校化工专业生产实习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很多培养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基于此,该文结合所在学校的实习情况,将对目前高校化工专业生产实习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解决措施,以期能够通过不断完善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化工人才。

关键词:化工 生产实习 教学研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要研究内容是无机化工、有机化工、高分子材料和能源等领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承担着我国化学工业发展人才培养的重任。学生在校期间的生产现场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独立学院创建实用性应用人才所倡导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生产实习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更多的实际生产过程,掌握并积累一定的实际工业经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各种理论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名职业技术人才。

1 化工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成因分析

1.1 生产实习现状

生产实习对于每一个在校大学生而言都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思考并解决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生产实习对于树立工程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工工业生产过程一般都伴随着很多危险因素,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惨重的后果。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难免会因为各种因素在工作上出现差错,所以该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多多参与生产实习。在校期间就要对典型化工过程和各种生产设备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能够为其自身踏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因为种种原因,不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实际内容上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学生通过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并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而且很多学生反映生产实习过程更像是一个参观过程,走马观花似的看一下各种设备,大致听一听技术人员的讲解就结束。学校考核时,学生都是从网上下载图片和资料应付过关。可想而知,这种生产实习教学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1.2 成因分析

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之所以出现当前这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及时,学校难以建立一个长期、稳定、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需要学校广泛挖掘企业资源,同时也需要企业给予积极响应。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更注重实际效益,而且很多企业都有技术保护制度。大学生到企业工厂实习肯定会对企业的技术保护造成一定的威胁,而且大多数学生在这里实习将来也不会在这里工作,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对于和高校建立长期生产实习基地兴趣不大;第二,学校经费严重不足,难以承担学生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开销。有研究人员粗略的估算了一下,一个学生在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中每天大约需要花费70元左右(包括交通费、住宿费、教师和技术人员的讲课费等),如果想要达到一定的生产实习效果,那么实习时间基本要至少保障3~4周。这样一来一个专业学生一次生产实习就需要学校花费较大一笔开支。对于经费已经非常紧张的高校而言,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三,现代工业日趋自动化、集成化,学生即使到现场也难以直接参与动手实践过程。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只能听和看,与课堂教学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这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影响很大。

2 化工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策略

2.1 全体动员,重视生产实习教学环节

生产实习环节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从思想上重视该教育教学环节,能够了解并认同生产实习对于学生技术技能提升的作用。同时学校要对每一批即将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能够重视学校给提供的这个来之不易的生产实习过程,努力学习更多的实际工业生产技术,积累更多的相关工作经验。作为以培养应用型工程师的独立学院,从院领导到系主任、专业教师都非常重视化工专业的生产实习,实行责任制划分,落实到每位教师每个实习单位。

2.2 积极筹措资金,建立校内化工仿真实训基地

资金是学校开展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早在1998年国家教育部就针对高校建设仿真教学实训基地出台了相关指导性意见。海滨学院自设立化学工程专业以来,就积极筹资建设化工专业仿真实验室,运行两年来,已培养了两届化工专业学生。校内化工仿真实训基地是当前高校化工专业生产实习的有效途径,仿真训练系统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意识的环境,学生可以反复试验自行设计的开停车方案和事故排除方案。对于相关教学改革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2.3 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校内化工仿真实训基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业生产能力和技能,但毕竟这个教学环节是在校内进行,与实际工业生产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区别,所以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企业实习基地也是学校应该重点努力的目标。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以产品对口、技术先进、设备齐全为理想条件,毕竟这样的工厂代表了该领域最前沿科技和工业生产水平,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实习能够较的掌握相关技术技能,能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同时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努力构建“双师型”师资资源体系,为学生的生产实习配备专业、的师资培训队伍。学校可以针对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相关制度,以吸引更多的企业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实习基地。结合地域性经济结构,依托环渤海经济走廊,海滨学院签署了十余家石油化工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单位,合作比较成熟的有六七家,每年都为大四学生提供相应的顶岗生产实习岗位,稳固了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

2.4 构建有效的生产实习评价标准

有效评价标准是制约生产实习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的关键,学校要根据不同生产实习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达到真实考核学生实习效果的目的。同时考核内容不仅要针对于学生,还要有针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整个生产实习教学环节进行考核,防止生产实习变为参观浏览,防止学校仅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浪费。所以化工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有效的评价标准是关键。

3 结语

生产实习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际生产实践能力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环节的教育教学价值要远远高于很多课堂理论教学。因此高校有必要针对生产实习教学环节进行多方面的实际论证,以提高生产实习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作为独立学院更是如此。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化工材料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现状分析

摘要: 本文以辽宁某地方高校为例,在分析该校化工材料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研究,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对策及建议。

0 引言

本调研高校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放于首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科技竞赛、以普及科技知识与营造学术氛围为宗旨的科技创新活动等都展现出了该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勃勃生机。然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一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也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对该校化工材料类专业大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展开调查。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及走访调查法,随机抽取样本200份,回收问卷194份,有效回收率为97%,其中大一学生54名,大二学生44名,大三学生47名,大四学生49名。调查数据对研究化工材料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问卷设计问题18题,分别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参与情况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调研。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课外科技活动的参与情况

2.1.1 低年级学生参与程度较低,科技活动普及率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没有参与过科技活动的人数占56.5%,其中一年级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达到83.3%。当被问及愿意参与哪类科技活动时,有53%的学生表示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认为活动效果可事半功倍;有24.7%的学生想参加贴近本专业的活动,以此提高专业水平;13.9%的学生选择了跨学科参与活动,以此拓展个人学术领域。可见,在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时应注重专业与兴趣爱好的有效结合。在参与类别上,有52.7%学生表示参与过挑战杯、化学竞赛等科技竞赛,38%的学生表示参与过学术讲座,有9.3%的学生选择“其他”选项。可见,活动的类别有一定的倾向性,以科技竞赛为主,普及性科技活动的开展频率和种类仍有待提高。

2.1.2 对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持积极态度且目的明确

调查结果显示,47.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适当的参与一些科技活动;31.4%的学生认为参与创新活动对学生的能力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对参与科技活动的目的进行调查时,49.5%的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39.2%的学生是为了获得各类证书,为将来就业和升学赚取筹码;另有15.5%的学生是为了通过参加高端的实验竞赛,增强实验技能。以上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对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持有积极态度、期望值较高,且参与活动目的较为明确。

2.2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2.2.1 资源配备不足,物质保障匮乏 在影响因素调查中,认为”经费支持力度和物资设备”是影响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的占88.1%。虽然该校对科技活动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还不能满足活动开展的需要,且在活动场地和设备支持上仍较为有限。

2.2.2 师资力量有限,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足 调查表明,仅有21.1%的学生选择了“所有参加竞赛的学生”均有教师指导这一选项,从以往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看来,有教师指导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效果较佳,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较高。然而,由于资力量有限,且教师多忙于教学科研工作,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上投入精力明显不足。

2.2.3 及时课堂压力过大,学生评价体系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有42.3% 的学生认为其”课业负担重”,担心参与过多的科技活动会影响成绩。有51%的学生认为“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难以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去”。在解决办法调查上,有14.9%的学生认为应当适当减轻学生及时课堂课业负担;有22.2%的学生认为应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及课时量;有31.4%的学生认为应当完善课程的学分设置,优化课程整合;有38.7%的学生认为应当改革大学生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更多地与奖优评定、保送读研及留校就业等挂钩,施行大学生综合量化考评机制。

3 关于促进化工材料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几点思考

3.1 明确育人目标,科研、普及并重 在化工材料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既要重视精英化教育,使部分学生能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有所建树,也要注意活动的宣传与普及,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使其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积极性。针对当前参与面窄、活动普及低等问题,不仅要在基础性研究、群众性普及和高层次竞赛三个层面理顺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形式,还要建立纵向阶梯式化工材料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3.2 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措施,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 对于教师,应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来体现其在指导活动中的实际工作量,而不仅以其指导作品的获奖情况为评价依据。对于学生,应建立课程改革、学分设置、综合测评、物质和精神奖励等因素之间的相互联动体系,从而激发其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3.3 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衔接 本次调研发现,难以协调及时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原因。化工材料类学生专业课程繁重,近年来,学校虽然在压缩及时课堂课程总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但与实际上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为了保障正常的教学质量,大幅度的削减课程学时更是一种不现实的做法。因此,正确协调及时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重点不在于时间上的调整,而在于内容上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协调进步。

3.4 建立创新实践基地,采取规范化组织管理模式

目前,学生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着缺乏活动场地、设备、活动指导等诸多问题。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可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并加以整合,以提高学校场地、器材以及现有人力的使用效率,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实践基地具有严密的组织管理、连续的培养环节、规范的操作程序、量化的检验标准等优势,又能够解决在分散情况下所造成的管理力量薄弱,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以及科研经费支出混乱等不利因素。

大学化工毕业论文:化工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

【摘 要】当前,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化工行业有一批新项目上马,创造出一定的就业岗位,对化工人才的需求增多,为化工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但是化工专业的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并没得到改善。本文分析了化工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化工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关键词】女大学生 化工专业 就业难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将有数百万的毕业生涌入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据统计2013年将有700万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化工行业有一批新项目上马,创造出一定的就业岗位,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多,为化工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但是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仍然秉着“只限男性”或是“男生优先”的原则。在同等条件下,化工专业的男生获得就业机会明显高于女生。许多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被拒绝,化工专业的女大学生在就业上的弱势越来越明显,值得引起社会关注。

1 化工专业女大学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化工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用人单位及化工行业特点的原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1 企业性别歧视

2012年12月28日《羊城晚报》报道:一名女大学生在24小时内应聘28个岗位被拒,原因竟都是“限招男性”。在对全国13所高校745名女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47.8%的人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很严重”或“比较严重”的性别歧视。而来自全国妇联的近期调查发现,女大学生平均求职10次才能找到一个工作,而男生平均只需四五次。 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权益部等机构的蓝皮书《2009~2010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显示,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偏见;四成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

1.2 化工行业的特点

化工专业求职比较对口的是进入化工行业。化工行业包含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石化、环境、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精细与日用化工、能源及动力、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行业。而对技术操作人员、一线工人需求量大。而技术操作人员及一线工人劳动强度大,环境差,更适合男性。化工行业这一特点阻碍了女大学生的择业面。

1.2.1化工行业的倒班制度

化工行业需求量比较大的是操作人员,由于一般化工生产都是以连续为特点的,如化工厂的开车和停车,各工序之间是有严格顺序和时间配合的,全厂的开停车要几个小时或十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才能完成。所以要求员工倒班,如两班三倒、四班三倒等。丹麦科研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与男性相比,倒班工作对女性健康的损害更大,在上倒班的人群中,女性更容易患病;她们的体重更容易失衡。研究人员介绍说,经常改变工作时间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而在缺少睡眠的情况下,人们的内分泌系统将严重紊乱,内分泌的失衡很容易引起包括乳腺癌等妇科疾病的出现。此外倒班对怀孕妇女体内胎儿的身体发育非常不利,可能导致新生儿体重过轻,因此倒班制对女性的健康构成了更多的威胁。这就阻碍了女性的就业面。

1.2.2 化工行业的工作环境特点

化工企业安全性较差,化工厂多数物料是有毒有害物质,有些是剧毒物质,并且是易挥发的液体或气体。由于生产工艺流程长设备多,物料的泄漏点和排放点也就相当多,稍有泄漏就会对环境和个人造成危害。另外,即是平时各泄漏点的微小滴漏造成工人慢性中毒,长期慢性中毒要得职业病,职业病是难以治愈的,同时还可能影响下一代,影响女性生育。因此化工操作不利于女性就业。

1.3女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女大学生比较注重书本学习,实践能力相对差些,就业竞争力不高。又由于化工行业属于高污染行业,化工企业都建在郊区或乡镇,位置比较偏僻,这与女大学生追求都市、追求便利的工作环境想背离。还有些女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味追求国企、事业编、公务员,对普通中小企业不屑一顾。女大学生过高的期望值,给个人、企业、学校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2 解决化工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2.1 更新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自身素质培养

首先加强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指导她们认清形势,认识自身情况,调整择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不要一味追求国企、事业编、公务员,对普通中小企业不屑一顾。其次,要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许多企业在挑选人才时,除了要求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特别要求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还有些企业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放在及时位,尤其是化工类企业,因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研究成果和核心技术,如果招聘到的人员对企业忠诚度不高,他们在掌握技术后一旦不辞而别,将会对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多收集信息,多了解社会,根据企业要求,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2.2 消除企业性别歧视,完善法律制度

要提高化工类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就要克服和消除在求职过程中的歧视女性的问题,给女大学生更多的机会。还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国家必须立法明确禁止对女性的就业性别歧视。对于招收女大学生的企业可以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鼓励企业招聘女大学生。

2.3 解放思想,拓宽就业面

化工专业就业既可以选择化工行业也可以跨专业、跨行业就业。化工行业就业面广,可以说衣食住行都和化工相关,因此化工专业的就业面宽,就业机会多。从工作性质来看,可以从事生产性的、技术管理类的,也可以从事销售方面的。除生产性的不太适合女生外,技术管理、销售都比较适合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