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企业发展营销能力分析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方法有待改进、营销创新动力不足、营销战略缺乏理性、营销人才相对不足,应该从营销文化、营销管理体系、营销发展战略、营销组织团队等四个方面提升中小企业的营销能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营销;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发展状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出发,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我国中小企业营销能力的思路。
一、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的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发展要求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销手段有待改进。
从总体上来看,市场营销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众多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所接受,传统的销售理念正在被新的营销理念所代替,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学会采用先进的营销方式来武装自己。但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宽、对市场营销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往往把市场营销简单等同为一般的推销,这在现实的营销发展过程中则具体表现为营销手段落后。例如,许多中小企业还不知道借助现代化的互联网、专业信息机构、相关主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它们所需要的信息,而仅仅依靠企业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从市场中收集信息。
(二)营销创新动力不足。
目前,各级政府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但由于行业市场竞争过度、竞争无序等种种原因,导致了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仍然比较困难。一些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技术和质量处于同一水平层次,它们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不惜竞相压价,挑起价格战。究其原因,是低水平的重复生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事实上,通过简单的价格战,压制竞争对手而夺取有限的市场份额,这无异于“壮士割腕,比赛流血”。简单的价格战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不愿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营销创新。
(三)营销战略缺乏理性。
营销实践的发展表明,那些随机应变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尽管生存下来了,但由于缺乏理性的营销战略的指导,企业难以发展壮大。这些中小企业也意识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地,就必须发挥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生产与众不同的产品,通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许多中小企业产品同质、放弃质量比价格,忽视促销的作用,同时,受人力、财力和技术力量的限制,信息面相对较窄,获取信息手段有限,造成营销渠道过窄等现象。总之,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营销理性缺乏现象。
(四)营销人才相对不足。
人才是企业资源中具能动性的一种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从营销人才的发展现状分析,在人才市场甚至出现这样的现象:好找的是营销工作,最容易失去的也是营销工作。客观地分析,广大中小企业营销人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中小企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机制。营销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许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根软肋。
二、提升中小企业营销能力对策分析
借鉴国际中小企业营销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要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能力,就应该从营销文化、营销管理体系、营销发展战略、营销组织团队等四个方面入手,打造一支本领真正过硬的营销队伍。
(一)培养创新的营销文化。
培养创新的营销文化,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价值观。事实上,价值观是企业员工精神的动力源泉,它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创新的营销文化建设,培养与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并使之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进而形成一种向心力与凝聚力,这样,员工们才能不断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并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创造性地工作。总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价值观来培养创新的营销文化,对于规范营销人员的行为,提升中小企业的营销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科学的营销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营销管理体系,其重点是营销人员的分配制度和营销人员的日常管理制度。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对营销人员采取的是典型的单一销售额目标考核体系。这种分配制度对于销售人员的成长,尤其是新进人员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改革中小企业营销人员的分配体制成为提升其营销能力的当务之急。具体做法是:及时,变过去单一考核销售额的目标考核体系为多目标考核体系,将考核的指标由单一销售额变为销售量、回款率、新客户开发率、销售增长率、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多项指标。第二,适当提高基本工资,建立富有挑战性的激励制度,并帮助营销人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营销人员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对营销人员的日常管理,则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及时,通过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规范营销人员的行为;第二,通过业务管理制度的建立,规范业务流程和个人业务行为;第三,通过行动管理制度的建立,规范个人的市场行动,以保障必要的工作时间。制度的具体执行则可以依靠营销例会制度。通过营销例会的召开,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共同探讨市场问题,同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培养营销人员归属感、荣誉感。
(三)选择合适的营销发展战略。
进行中小企业的营销发展战略定位,无外乎是确定企业的产品、价格、渠道以及促销等几个方面,其关键是中小企业如何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来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目标市场,同时千方百计地寻找比其他竞争者更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其可以选择的市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及时,市场范围比较分散、大企业进行生产时难以产生规模经济的市场规模,同时,顾客对商品的需求是小数量、多样化的,而且售后服务要求较高、交货速度要快;第二,产品的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更新速度快,顾客需求的地域性较强。值得指出的是,中小企业在所选择的市场上必须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能力。此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将其获得的竞争优势地传播给消费者,并得到目标顾客的认同理解。
(四)塑造的营销组织团队。
对于的营销团队来说,团队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共同分享市场利益和研究成果,把握产品市场的变化和走向,建立共同的品牌网络形象,制定和实施企业的营销计划。
中小企业要打造这样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化的营销团队,首先是要转变观念,挣脱从内部选择人才的束缚,树立“眼球向外”的人才招聘意识。其次是从相关的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咨询公司或政府部门聘请高水平的营销专业讲师,对营销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市场开发、客户管理、通路管理、促销与市场推广、广告、公关、谈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提高中小企业营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产业联动对物流企业发展能力影响分析
摘要:作为新兴的现代经济标志性产业,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物流业需要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合作共赢,而物流企业更需要依托其他产业,降低自身交易成本,与其他产业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提高企业服务水平与综合竞争力,进而促进整个物流产业链的横向、纵向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物流企业;发展能力;产业联动
1引言
物流业作为及时二产业的主要服务者,其他产业的良性发展将为物流企业的高级化发展提供市场,脱离了其他产业,物流企业的中高端业务来源会受到限制。同时,其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促使物流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服务创新能力,并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在供应链发展的背景下,先进物流业与其他先进产业的联动发展可以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其他产业的产品通过物流企业快速进入市场,客户的反应也能够及时回馈,在这个方面酱供应链的整体价值较大化,并且促进供应链自身进行结构优化。
2产业联动相关理论
2.1产业联动理论
产业联动是指将相关产业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形成有效且合理的产业分工,让相关产业的优势进行互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构得到优化,各产业的形态得到升级,迎合市场的近期竞争动态,使产业的竞争力得到增强。
在实践操作方面,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
在生产要素方面,产业联动的方式可以是资金、劳动力、信息和技术等相互转化,或者将两边拥有的生产要素资源整合,形成了统一的市场。
在企业角度方面,产业联动的方式表现为投资者在不同区域进行投资,或者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并购其他企业,自身物流服务与其他产业的企业服务交叉不,进行技术上的联合研究,并且共同开阔市场等。
在政府方面,产业联动的方式为共同制定产业政策,规划发展方向。
2.2协同物流理论
协同物流是指商业合作链上的成员们就物流业务方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了同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目标调整自身的物流活动。协同物流所创造的经济属于一种网络经济,因此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它把企业的控制范围扩大到了每一个节点企业上,让企业所掌握的信息是且及时的,所以协同物流能让运输企业、零售企业、制造企业在解决物流问题是,使用更低的成本。
随着网络技术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加快,协同物流业因此产生。整体商务系统的价值融合是协同物流所注重的,为了达成信息的共享,将物流商、入厂的物流商和N售的物流商连在一起,通过制定效率较高的运行机制协调规范各方运作,形成公平、共赢、互动的以物流活动为中心的运营网络。
3产业联动发展提高物流企业发展能力
3.1建立“主动-主动”关系
物流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过去是物流企业是随着其他产业的自动变化而被动选择接受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改变,已经由原来的单向关系发展成了具有互动性的双向关系。物流企业已经被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改造,具有了更强的应变能力。但只是简单地改善还不够,物流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应该进一步发展为“主动-主动”,应该由物流企业自己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自己创新型的物流服务,挖掘在其他产业中潜在的物流需求,或是树洞创造物流务求。
3.2资源集成
为了更好地进行联动发展,物流企业和其合作企业应该在固定资产、资源、人力及信息方面相匹配,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作业效率,互相之间配合。物流企业与合作企业在产品的设计、配送、运输等各个方面共享物流信息,让企业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物流网络的活动情况,把整个物流运作透明化,这样在物流中各环节间的响应时间上得到很大程度的缩减,让企业能够及时地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缩短前置时间,加快去留企业反应速度,提高服务水平。
3.3空间布局达到一致
在之前的发展中,物流业与其他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的不平衡也是两业不能够很好联动发展的因素之一,例如仓储型的物流企业,仓储服务就需要就地就近供应,所以空间布局的不同将使合作增加阻碍。产业联动发展是建立在企业互相信赖的基础上,所以可以降低物流企业的库存量,进而降低物流企业的运作成本。
3.4优化业务模式与流程
当其他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柔性化与大规模定制,并且是以产业结构的模块化为支撑时,物流企业的业务模式就必须要适应其他产业的发展趋势,提供个性化、柔性化的物流服务。并且,通过联动发展,能够消除物流企业与上下游合伙伙伴之间冗余的业务流程,用规范而紧密的流程将整个产品活动贯穿起来,拉近合作企业之间的距离。同时,许多产业都在走向国际化,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国际化的联运等物流模式,引导物流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提供商转型。
3.5产业规模互相匹配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存在物流业总体规模不能适应其他产业的现象,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基本解决,但是某些地区仍然讯在物流资源不足的现象,企业规模不能对等,因此产业联通发展,是的物流企业匹配的其他企业,有利于减少物流企业小、差、散的现状,迫使企业升级。
4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对策
4.1物流企业高端化发展对策
4.1.1提高服务水平
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物流企业需要对其他产业的物流需求进行分类,合理定位自己的市场角色,针对不同的物流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深入细化产业内的物流市场,以自己的专业的服务策略满足产业市场的需求。同时物流企业自身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服务的效率与水平,衍生自己的产业链,提高综合实力。
4.1.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物流业发展的保障。物流业的产业规模扩张势必需要产生更多的运输需求及不同的运输方式,只有加强公路、水路、铁路和航空四大运输方式的协作,才能健全和完善物流服务体系。结合迁宁省的实际情况,在依托铁路、公路为主支撑的陆运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沈阳、大连、锦州、丹东等城市的航空货运体系,积极推动六大港口的建设,带动阜新、朝阳等内陆港建设,以此形成功能完善的港群服务系统。
4.1.3加强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
各个行业都需要信息资源即时共享,物流业也不例外,网络体系的建设成为物流业的当务之急也是物流公司发展的命口。首先,开发信息资源,建立物流业基础数据库。利用网络平台将各物流企业及其客户信息、物流网点等信息关联,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控制,有利于物流企业提高服务效率,促进两业的联动发展。
4.2建设两业联动平台
(1)完善社会化的信息平台建设,努力搭建物流信息平台使之适用于两业联动发展,让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及时的业务沟通,信息资源共享互惠,为两业的联动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2)两业联动平台的发展,需要将物流服务商们聚集起来,因此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将大量的物流企业汇聚在一起,变成一个专业的物流服务区,这样可以让其他产业能够很好地和物流业很好的去配套,让两者共同发展起来,提高物流企业的发展能力。
(3)申请为两业联动建立基于标准化的发展政策。因为两业联动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方面都会对联动性造成影响,例如设备、设施、技术、人才等,因此建立联动发展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是必要的,才能为两业的联动发展奠定基础。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武陵山区小微企业发展的市场拓展能力分析
摘 要:发展小微企业是贫困山区实现产业扶贫、摆脱贫困的重要路径之一,山区小微企业要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以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但由于山区小微企业的生产方式、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意识以及山区信息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山区传统的小微企业,还是新引进的小微企业,都缺乏足够的市场拓展意识,市场拓展能力不足正成为制约山区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山区小微企业市场拓展能力不足的难题,既需要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者的素质,也需要政府为企业市场拓展提供良好的信息与政策服务。
关键词:武陵山区;小微企业;市场拓展意识
一、武陵山区小微企业的市场拓展现状
对武陵山区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而言,市场拓展的意义尤为重要。但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当前武陵山区农村小微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传统小微企业市场的外向性拓展不够
与中国其他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似,为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武陵山区农村也发展起了不少手工作坊,如铁匠铺、小酒厂、油榨坊等,但在社会化大生产与现代化的冲击下,不少作坊关门倒闭,如铁匠铺等。但也有一部分作坊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了自己的生产经营思路,将传统的手工作坊转型成了小型企业,如酒厂、油脂加工厂等,虽然他们生产的依然是手工产品,但无论是生产经营模式还是生产技术上,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成为武陵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丰富和方便了人民生活。
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由传统作坊演变而来的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着市场拓展意识与拓展能力不足的问题。虽然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生存之地,但却未能突破传统的保守观念,不愿意进行市场与产品拓展,而是一味地守着传统的产品、传统的市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以武陵山区石门县某村一酿酒厂为例,该酒厂承继祖传酿酒技艺,所酿制的粮食酒品质好,深受当地居民喜爱,甚至被当地人赋予一种文化意义,不少在外工作的当地人或在返乡时、或在离乡时买上几斤与朋友品尝,以寻找那种熟悉的乡愁。但即使存在着显性的外部市场,酒厂老板却从未想过要进行市场拓展,没有计划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
诸如酒厂这样缺乏市场拓展意识的传统小微企业在武陵山区并不是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缺乏市场拓展意识,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简单再生产,而随着本地消费市场的变化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一些曾经在山区经济发展中起过一定作用的小微企业已经遭到了淘汰。
(二)新兴小微企业产品的本土化市场拓展不足
相较于传统企业对产品市场的外向性拓展不够,武陵山区新兴小微企业则在产品市场的本土化拓展上存在着不足。随着村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分工向农村的不断渗透,村民生活的社会化程度与货币化程度在不断提升,生产生活所需已经摆脱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转向市场化供给。村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空间,特别是对本地的小微企业来说,他们贴近市场、了解市场,具备就近占领市场的各种优势条件;对于那些产品结构与本地消费需求相近甚至是契合的企业来说,拓展本土市场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契机。
但从武陵山区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大部分新兴小微企业以通讯电子、服装等加工业为主,其在武陵山区发展主要是看重山区农村能够提供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满足本土市场需要,因此这些企业往往忽略产品的本土化拓展。以慈利县某村一制衣厂为例,该厂自2012年创办以来,其生产的产品一直以代工为主,为品牌制衣厂提供贴牌半成品。而这些产品同样在本地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制衣厂从未想过自己开发产品以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要。也许对企业经营者而言,开拓本地市场需要增加成本,也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而代工的风险相对较小。但企业的经营者却忽略了一个事实,由于原料供给与产品销售均依赖于上线企业,一旦上线企业调整生产方向,企业的生存就面临着威胁。桃源县某地2011年创办的一家电子产品加工厂,因为上线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的调整,企业仅仅经营了一年半就关门倒闭。实践证明,山区小微实体企业要实现独立自主的长久发展,就必须不断在市场拓展上实现本土化战备,借助于市场的本土化来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
二、制约武陵山区小微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发展的原因分析
导致武陵山区小微企业市场拓展呈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生产方式是导致山区小微企业市场拓展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山区小微企业的市场拓展意识缺乏,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在考察武陵山区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我们发现,这些企业之所以不想进行市场拓展,与他们的生产状况是分不开的。对乡村传统小微企业来说,由于他们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生产能力有限,极少出现产品剩余的现象,因此无须进行新的市场的开拓;同时由于他们的产品有相对固定的消费人群,不用担心产品销路,因此也无须去培育和发现新的消费人群。另外,山区相对稳定的生产结构,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内,供给者和消费者都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新的竞争者很少出现,因此他们也无须通过拓展市场来应对竞争的需要。同样对于那些引入本地的加工企业来说,特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也无须进行市场拓展,在来料加工的生产模式下,企业既无须去寻找生产资料,也无须去寻找市场,低风险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相对饱和的生产能力让他们既没有必要去拓展新的市场,也没有能力去满足新的市场的需要。
在这里,无论是传统小微企业,还是新型小微企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企业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的消费需求都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正是这一特定的状态决定了企业对市场拓展缺乏关注,也疏于开拓市场。
(二)经营者市场决断意识欠缺是制约山区小微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武陵山区小微企业市场拓展能力不足,还在于企业经营者的市场意识。就山区传统小微企业而言,大都是家族传承下来的小企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同一市场从事同一产品的经营,使他们已经习惯了依赖本地资源、本地市场从事传统产品的生产。这种传承使他们日渐失去了创新精神,也失去了市场开拓意识。对他们而言,守住祖业、小有所成就是较大的成就,极少有经营者有想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的梦想。而市场拓展的潜在的风险也让很多小微企业经营者没有了市场开拓的勇气和决心。
而对于引进的以工业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微企业,他们在来料加工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一种依赖于上下两级生产者的生产安排。在他们的理念中,他们已经习惯了作为某个大企业、或者某种产品生产线的一个中间环节、一个加工车间存在,而不是将自己的企业视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经济实体,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企业发展。正是这样的思维制约了他们的产品线拓展,而完整的产品线都不存在,就更谈不上市场的拓展。
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小微企业,还是新引进的小微企业,他们在自己的经营理念中都打上了“守陈”的教条。甚至有的小微企业宁愿关门倒闭也不愿意进行产品创新与市场创新,这也成为制约山区小微企业市场拓展能力提升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三)地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缺失是致使山区小微企业市场拓展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小微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还受制于信息平台的建设,在非互联网的时代,经常可以看见媒体上报道某地产品因为销售信息不畅通而出现产品大量积压的情况;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各类企业都特别重视信息渠道的建设,也经常有媒体报道山区企业或者组织凭借互联网加强本地产品的营销,从而拓展了产品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这无疑是互联网时代为山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山区企业或者合作社之类组织建设的信息呈现着较大缺陷,一是企业或者行业协会组织自己建设的网络平台成本较高,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二是由于缺乏技术,所建设的平台维护不及时,信息滞后,不能及时实现沟通;三是由企业或者行业协会组织建设的信息平台缺乏公权力的性。因此虽然一些山区企业或者村级组织建设了自己的网络平台,但信息量少且陈旧,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信息服务。
在信息极端重要而企业或者协会组织、自治组织无法构建所需要平台的条件下,政府就有必要为山区小微企业的市场拓展提供信息服务,利用政府的公权力信用优势,通过政府的,提升本地企业和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同时借助于政府的组织优势,系统而及时地本地产品信息。从地方实践的经验来看,也只有政府的信息才能获得较高的市场认同度。公权力为企业及其产品提供信用认证,对企业进行市场拓展具有无可比拟的推动作用。
三、武陵山区小微企业市场拓展能力的提升路径探析
鉴于市场拓展能力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山区小微企业应该针对企业市场拓展能力现状与成因设计提升方案,具体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小微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
(一)加强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市场拓展意识与能力培训
针对小微企业市场拓展意识与能力不足,加强对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市场拓展意识与能力培训,是推动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培训的内容主要应该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市场意识培训。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确立二十多年,市场运行机制已经相对完备;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生产经营主体都具备了市场意识,也并不是所有的经营者都习惯了按市场规律办事;这在相对偏僻落后的贫困山区表现的尤为明显。从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经营者的市场意识缺乏。因此,要提升农村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市场拓展能力,首先需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市场意识培训,首先要强化生产经营者的市场主体意识,明白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竞争,被市场淘汰是必然的;其次要让小微企业的经营者意识到,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不断地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创新生产经营活动、创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市场拓展能力培训。在强化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者市场意识的基础上,还必须不断提升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者的市场拓展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推动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走向规模化、集约化,虽然很难将一个个小微企业发展成大企业,但可以通过本地区同质小微企业的分工合作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联合经营、资源共享、市场共享的方式拓展单一小微企业的市场占有。同时适度鼓励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者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利用生产规模的溢出效应迫使小微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小微企业主动走向外部市场、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
(二)构建地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引导小微企业提升市场拓展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对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发展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小微企业个体难以承担构建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该通过构建地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来引导小微企业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仅是提升本地企业及其产品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同样也可以为企业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与方向提供信息帮助和支撑,引导企业依据市场的走势发展。虽然武陵山区部分小微企业开始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并尝试构建自己的信息系统,但这种信息系统的构建一是成本较高;二是不专业;三是信息的有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因此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对外宣传推介中,由于缺乏公权力的“背书”,其所的信息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同而被湮没在信息海洋中。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借助公权力的信誉度与性,为地方小微企业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地方小微企业的发展引航。
完备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及时地传递本地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者的主体信息,借助于的平台为小微企业身体的合法性提供证明;二是信息服务平台要重点推介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将本地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推向市场;三是要积极发挥平台的信息沟通渠道作用,不仅要将本地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的信息,还要收集市场信息,特别将对本地小微企业发展构成冲击的信息传递给本地的企业,引导小微企业树立危机意识,及早应对市场变化。
小微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更需要小微企业自身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拓展意识与拓展能力,根据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起来,也才能够为贫困山区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发展能力财务评价研究
摘要:企业发展能力测度是财务分析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规模扩张、资本积累和竞争优势等三个方面考察企业发展能力,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企业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A公司为案例,探讨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发展能力财务评价体系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企业发展能力 财务评价 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一、企业发展能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获得有关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信息。所谓企业发展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进行持续性发展的能力这是一项综合性更强的能力,体现了企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持续发展的潜力。
从既有研究来看,政府管理部门提出的企业发展能力财务评价指标包括以下两类(李霞,2012):1、财政部的《企业财务通则》中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四大指标,分别是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和技术投入比率。2、国资委考核央企综合绩效中评价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的五大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理论研究者们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一是将企业发展能力测度指标分为基于经营结果的指标和基于财务状况的指标两大类(刘敏,2013)二是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协调发展能力两方面构建发展能力测度指标体系(韩洪云、何燕,2004)。
结合对既有文献的回顾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发展能力需要从规模扩张、资本积累和竞争优势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规模扩张是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外在表现,没有规模扩张和业务量增长也就谈不上发展。因此,可以采用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来测度规模扩张能力。其次,资本积累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因素,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利润增长和股东所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因此,可以用净利润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来测度企业资本积累能力。第三,企业通过竞争优势的形成,在竞争中战胜对手,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发展。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是增加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入,特别是用于产品研发的投入。因此,可以用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来测度企业优势形成能力。此外,企业在满足法定盈余提取要求之后,还要提取任意盈余公积,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因此,盈余公积占可供分配利润比重也可以被用来测度企业优势形成能力。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二、基于AHP的指标权重设定
对企业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的第二步工作是设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AHP在这里的处理方法是邀请相关专家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评价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第二级指标规模扩张能力、资本积累能力和优势形成能力的相对权重进行测定,二是对第三级三对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进行测定。指标相对重要性关系如表1所示。指标相对重要性采用五级分类法,1表示两个指标同等重要,2表示相比稍显重要,3表示相比较为重要,4表示相比非常重要,5表示相比特别重要。邀请相关专家对企业发展能力财务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评价,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
权重计算的具体方法是:将各指标在判断矩阵中对应的纵列加总,得出该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系数,该系数与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系数之和的比值即为权重。譬如规模扩张能力的纵列加总为1.5,而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加总和为 14,则规模扩张能力的权重为1.5/14,也即0.107。根据相同的方法,可计算得出资本积累能力和优势形成能力的权重为0.393和0.5。计算结果见表5。
由于各三级指标具有不同量纲,要获得统一测度的财务评价指数,还需要对其进行量纲统一化处理。为此,可以将各三级指标进行等级化处理。以五分制为例,各三级指标的评分标准如表6所示。
三、企业发展能力财务评价的案例分析
A公司现为国家大型供电企业,主要负责经营、管理、建设A地区电网。截止2013年底,公司现有主业员工1684人,辅业职工1845人。现辖3个县(市)级供电公司、11个职能部门、6个直属单位、48个农村供电所。所在地A市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144座,变电总容量1539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约4195公里;公司服务的电力客户约153.88万户。近三年来,A公司在业务拓展和服务升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A公司近三年来发展状况见表7。
根据以上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可以得出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数为2.571、2.913、3.491。结论表明:1、2011―2013年A公司发展能力逐步提高,从2011年中等水平(2.571)提高到2013年的较高水平(3.491)。2、企业发展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尽管2013年相对2012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都有所下降,但总的发展能力仍在不断增强。3、A公司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能力,特别需要重视研发活动,提高研发费用比重,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循环分析
企业发展能力通常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发展能力分析的主要财务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财务状况的财务指标如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基于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这些发展能力分析指标具有循环的特点,营业收入增长率带动营业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带动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带动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带动资产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又带动营业收入增长率,呈现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经分析也可以发现企业发展能力的增强离不开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的增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获得生存就必须不断发展,发展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前提。
一、企业发展能力财务指标
系统分析和研究企业的发展能力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基于财务状况的发展能力分析指标 主要包括:
(1)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可以衡量企业资本的积累能力,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实收资本的增长和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增长。实收资本的增长表示本期企业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增长,衡量企业外源性资本的积累能力,留存收益的增长才能衡量企业本期通过自身经营给企业带来资本的增长,衡量企业内源性资本的积累能力。
(2)资产增长率可以衡量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幅度,由于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资产的增长取决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和非流动资产的增长。由于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较强,容易受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流动资产的增长侧重衡量企业短期资产规模的扩张能力及企业的短期发展能力;而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周转周期长,因而非流动资产的增长侧重衡量企业长期资产规模的扩张能力及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
(二)基于经营成果的发展能力分析指标 主要包括:
(1)营业收入增长率可以衡量企业经营业务和市场占有能力的拓展趋势,不断增长的营业收入是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
(2)营业利润反映了企业本期营业活动的经营成果,也是形成净利润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增长率可以衡量企业在营业活动盈利方面的发展能力。
(3)净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增长率可以衡量企业在净盈利方面的发展能力。
二、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循环分析
企业的发展能力指标具有循环的特点,可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如图1所示:
(一)及时环节:营业收入增长率带动营业利润增长率 营业收入的增长是营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源泉,虽然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等因素也影响营业利润的大小,但营业利润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如果营业收入不变或者减少,仅依靠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等项目的减少或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的增加,难以形成营业利润的稳定和持续的增长。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当营业利润增长率大于营业收入增长率时,本期营业利润率比上期营业利润率增加,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如果营业利润增长率小于营业收入增长率,本期营业利润率比上期营业利润率减少,则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弱。
营业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
即本期营业利润率>上期营业利润率
(二)第二环节:营业利润增长率带动净利润增长率 营业利润是形成净利润最主要、最稳定、最持续的来源,由于营业外收入和支出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具有偶然性和意外性,因而营业外收支对净利润的影响较小,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营业利润的增长。
净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1-所得税率)
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
即:营业外净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的增长受营业利润的增长和营业外净收入增长的影响,当营业外净收入增长率大于营业利润增长率时,净利润增长率大于营业利润增长率;当营业外净收入增长率小于营业利润增长率时,净利润增长率小于营业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
即本期营业净利率>上期营业净利率
当净利润增长率大于营业收入增长率时,本期营业净利率比上期营业净利率增加,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如果净利润增长率小于营业收入增长率,本期营业净利率比上期营业净利率减少,则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弱。
(三)第三环节:净利润增长率带动所有者权益增长率 留存收益的增长可以衡量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能力,是所有者权益增长的最主要来源,而留存收益的增长依赖于净利润的增长,只有企业获取较高的净利润,才能提取较多的盈余公积,形成较多的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净利润增长率>所有者权 收益率
当净利润增长率大于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时,本期净资产收益率大于上期净资产收益率,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如果净利润增长率小于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本期净资产收益率小于上期净资产收益率,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弱。
(四)第四环节: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带动资产增长率 资产的增长取决于债务资本即负债的增长和股权资本即所有者权益的增长,其中所有者权益的增长是资产增长的基础,如果资产的增长过度依赖负债的增长,则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财务风险增大,偿债能力减弱,影响企业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资产增长率
即期末所有者权益比率>期初所有者权益比率
当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大于资产增长率时,期末所有者权益比率大于期初所有者权益比率,由于所有者权益比率=1-资产负债率,期末资产负债率小于期初资产负债率,企业的债务负担减轻,偿债能力增强;当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小于资产增长率时,期末所有者权益比率小于期初所有者权益比率,期末资产负债率大于期初资产负债率,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偿债能力减弱。
(五)第五环节:资产增长率带动营业收入增长率 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销售量的增长,但销售量的增长需要企业生产量的相应增长。从短期来看,需要企业增加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等流动资产项目;从长期来看,需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项目,只有资产的增长才能带动营业收入稳定、持续的增长。
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
即本期资产周转率>上期资产周转率
当营业收入增长率大于资产增长率时,本期资产周转率大于上期资产周转率,表明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加快,营运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强;当营业收入增长率小于资产增长率时,本期资产周转率小于上期资产周转率,表明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减慢,营运能力减弱,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弱。
综上所述,企业发展能力的增强离不开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的增强,盈利能力指标营业利润率、营业净利率的提高拉动及时、二环节,即营业收入增长率带动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盈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拉动第三环节,即净利润增长率带动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偿债能力指标所有者权益比率的提高拉动第四环节,即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带动资产增长率,营运能力指标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拉动第五环节,即资产增长率带动营业收入增长率,企业的整体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从财务分析看企业发展能力
一、简述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与估价提供的信息或依据。因此,财务分析对于了解企业发展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从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指标分析企业发展能力
及时,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是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本经营盈利能力,是指企业的所有者通过投入资本经营而取得利润的能力。反应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即企业本期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该指标越高,反应企业盈利能力越好。净资产收益率既可直接反应资本的增值能力,又影响着企业股东价值的大小,其指数越高,说明其追求所有者权益或股东价值较大化的能力越强。
二是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运营资产而产生利润的能力。反应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及息税前利润与平均总资产之间的比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越好,也意味着企业的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强。可见,影响总资产报酬率的因素有两个:总资产周转率,可用于说明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是企业资产经营效果的直接体现;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反应企业商品生产经营的盈利能力,产品的盈利能力越高,销售利率越高。因此,要提高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就要从提高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息税前利润率两方面努力。
三是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是相对于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而言的,商品经营盈利能力不考虑企业的筹资或投资问题,只研究利润与收入或成本之间的比率关系。因此,反映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的指标可分为两类:利润额与收入间的比率,统称收入利润率;利润额与成本间的比率,统称成本利润率。反应收入利润率的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利润率、营业收入毛利率、总收入利润率等。收入利润率指标是正指标,指标值越高越好。反应成本利润率的指标主要有营业成本利润率、营业费用利润率等。成本利润率指标值越高越好,其体现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即所得与所费的比率,指标值越高,表明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每一元成本及费用取得的利润越多,劳动耗费的效益越高。
第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一是总资产运营能力分析。总资产运营能力主要指企业总资产的效率和效益。总资产周转率可以反映出企业总资产的效率,即总资产的周转速度。总资产产值率和总资产收入率可以反映出企业总资产的效益,即总资产的投入产出能力。其中,总资产产值率反映企业总资产与总产值间的对比关系,计算公式为:总资产产值率=(总产值÷平均总资产)×。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投入产出率越高,企业总资产运营状况越好。总资产收入率反映企业总资产与总收入间的对比关系,总资产收入率=(总收入÷平均总资产)×。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企业总资产营运能力越强。收入的实现,表明企业的产品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满足了社会的需求,是企业资产的真正有效利用。因此,该指标能比总资产产值率更、更真实的反应企业总资产的运营能力。
二是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分析。企业的营运过程,实质上是资产的转换过程,企业经营成果的取得,主要依靠流动资产的形态转换。流动资产完成从货币到商品,再到货币这一循环过程,表明流动资产周转了一次,以产品实现销售为标志。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本垫支周转率×成本收入率。其中,流动资本垫支周转率反应了流动资产的真正周转速度,成本收入率说明了所费与所得间的关系,反应出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加速流动资本垫支周转率是手段,提高流动资产利用效率才是目的,因此,加速流动资本垫支周转率必须以提高成本收入率为前提。当成本收入率大于1时,流动资本垫支周转速度越快,流动资产运营能力越强。反之,成本收入率小于1时,企业所得补偿不了所费,流动资本垫支周转速度越快,企业亏损越多。
三是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分析。固定资产利用效果主要通过固定资产产值率和固定资产收入率表示。影响固定资产产值率的核心因素是机器设备的利用效率,此外是固定资产的内部结构。要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应在提高生产设备利用效率的同时,优化固定资产内部结构。固定资产收入率的高低受固定资产产值率和产品销售率影响,要提高固定资产收入率,在提高固定资产产值率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产销均衡。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一是短期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资本分析。从财务观点看,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表示企业具有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指标越高,表示企业可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资金越充足,企业的短期偿付能力越强,企业所面临的短期流动性风险越小,债权人安全程度越高,企业发展能力良好。
流动比率分析。一般认为,该指标应达到2:1以上。该指标越高,表示企业的偿付能力越强,企业所面临的短期流动性风险越小,债权人安全程度越高。20世纪初,美国一些银行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是,均以流动比率作为企业信用的标准,认为流动比率达到2:1以上时,企业的偿债能力才是充足的。
速动比率分析。一般认为,在企业的全部流动资产中,存货大约占50%左右。所以,速动比率的一般标准为1:1,即每一元的流动负债都有一元几乎可以立即变现的资产来偿付。如果速动比率低于1:1,则偿债能力较差。
现金比率分析。现金比率越高,表示企业可立即用于支付债务的现金类资产越多。由于企业现金类资产的盈利水平较低,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保留过多的现金类资产。如果这一比率过高,表明企业通过负债方式所筹集的流动资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不鼓励企业保有更多的现金类资产。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应在20%左右,在这一水平上,企业的直接支付能力不会有太大问题。
二是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负债率分析。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债务负担越重。对债权人来说,该比率越低越好,因为企业的债务负担越轻,其总体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对企业来说希望该指标大些,虽然这样会使企业债务负担加重,但企业也可以通过扩大举债规模获得较多的财务杠杆利益。如果该指标过高,会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如果超过则表明企业已资不抵债,视为达到破产的警戒线。
股东权益比率分析。该指标越高,说明资产中由投资人投资所形成的资产越多,偿还债务的保障越大。从“股东权益比率=1-资产负债率”来看,该指标越大,资产负债率越小。当债权人将其资金借给股东权益比率较高的企业,由于有较多的企业自有资产做偿债保障,债权人全额收回债权就不会有问题,即使企业清算时资产不能按账面价值回收,债权人也不会有较大损失。
三、结语
发展是企业实现盈利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我们可以对企业发展能力,即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为企业制定下一步战略行动提供依据,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策略和财务策略,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转播学院)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基于新视角的企业发展能力分析指标研究
【摘 要】企业的发展能力通常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和资产增长率,在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指标时要注意指标间的联系,从合理的角度分析判断企业发展能力的强弱,进而正确判断企业的发展能力。
【关键词】企业 发展能力 指标 分析
传统的财务分析侧重从静态的角度去进行财务分析,注重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忽略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那么何为发展能力?
一 企业发展能力的含义
在我国的财务分析研究中,张先治(2007)认为企业的发展能力通常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也可以称为增长能力。从形成上看,企业的发展能力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主要依托于不断增长的营业收入、不断增加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不断扩大的股东权益和资产等;从结果上看,一个发展能力强的企业,能够不断为股东或所有者创造财富,不断增加企业价值。樊行健(2007)指出企业的发展能力是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
二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有:
销售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
销售增长是企业增长的源泉,它表明企业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市场空间扩大。销售增长率是分析企业本期营业收入比上期营业收入增长幅度的财务指标,表明企业销售活动的发展能力。销售增长率大于0,表明企业营业收入增加,销售活动的发展能力增强;销售增长率小于0,表明企业营业收入减少,销售活动的发展能力减弱。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营业利润-上期营业利润)/上期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增长率是分析企业本期营业利润比上期营业利润增长幅度的财务指标,表明企业在营业活动的盈利方面的发展能力。营业利润增长率大于0,表明企业营业利润的增加,营业活动的盈利能力增强;营业利润增长率小于0,表明企业营业利润的减少,营业活动的盈利能力减弱。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
净利润增长率是分析企业本期净利润比上期净利润增长幅度的财务指标,表明企业在净盈利方面的发展能力。净利润增长率大于0,表明企业净利润的增加,净盈利能力增强;净利润增长率小于0,表明企业净利润的减少,净盈利能力减弱。
资本积累率=(股东权益期末余额-股东权益期初余额)/股东权益期初余额
上式是针对上市公司的资本积累率的公式,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资本积累率应为:
资本积累率=(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
资本积累率是分析企业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比期初余额增长幅度的财务指标,表明企业资本的积累能力。资本积累率大于0,表明企业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本的积累能力增强;资本积累率小于0,表明企业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资本的积累能力减弱。
资产增长率=(资产期末余额-资产期初余额)/资产期初余额
资产增长率是分析企业资产期末余额比资产期初余额增长幅度的财务指标。资产增长率大于0,表明企业资产的增加,资产规模扩大;资产增长率小于0,表明企业资产的减少,资产规模缩减。
三 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1.销售增长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销售的增长不仅需要企业制定良好的销售策略,还需要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加固定资产和存货等资产项目的投资,只有资产投入的增长才能带动营业收入稳定、持续的增长。
在分析销售增长率时,要把销售增长率与资产增长率相结合进行分析。如果销售增长率低于资产增长率,则表明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依赖于更多的资产投入,营业收入的增长不具有效益性,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弱;如果销售增长率高于资产增长率,则表明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依赖于较少的资产投入,营业收入的增长具有效益性,企业在销售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能力。
2.营业利润增长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营业利润受到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但营业利润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如果营业收入保持不变甚至减少,而依靠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等项目的减少或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的增加,是难以形成营业利润的持续增长的。
在分析营业利润增长率时,要把营业利润增长率与销售增长率相结合进行分析。如果营业利润增长率低于销售增长率,则表明企业营业成本、营业税费和期间费用等成本费用项目的增长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长,企业营业活动的盈利能力减弱;只有营业利润增长率高于销售增长率,才表明企业营业活动的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强。
3.净利润增长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净利润受到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项目的影响,其中营业利润是形成净利润的稳定而持续的来源,而营业外收支受到企业偶然和非正常因素的影响,对净利润的影响较小。
在分析净利润增长率时,要把净利润的增长额与营业利润的增长额相结合进行分析,如果企业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源于营业利润的增长,则表明企业营业活动的盈利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发展能力;如果企业的净利润的增长不是主要源于营业利润的增长,而是源于营业外收入的增长,则表明企业营业活动的盈利能力较弱,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弱。
4.资本积累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资本的积累一方面取决于股本或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增长;另一方面取决于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增长,即留存收益的增长,其中留存收益的增长是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增长的稳定而持续的来源,而留存收益的增长则依靠净利润的增长。
在分析资本积累率时,要分析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增长的来源。只有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的增长主要源于留存收益的增长,即净利润的增长,才表明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强。如果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的增长主要源于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增长,则表明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弱。
5.资产增长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资产的增长是企业销售增长的基础,只有能带来更多的销售增长的资产增长才是有效的;否则,资产的增长是企业资源投入的浪费,是无效的资产增长。
在分析资产增长率时,要把资产增长率与销售增长率相结合进行分析。如果资产增长率高于销售增长率,则表明企业用较多的资产投入产生了较少的营业收入的回报,资产的增长不具有效益性,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弱;如果资产增长率低于销售增长率,则表明企业用较少的资产投入产生了较多的营业收入的回报,资产的增长具有效益性,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强。
在分析资产增长率时,还要分析资产增长的来源,资产的增长一方面取决于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的增长,另一方面取决于负债的增长。如果资产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负债的增长,则表明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偿债能力减弱,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弱;如果资产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的增长,则表明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强。
此外,在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指标时,要结合多期的发展能力指标数据,如果增长只发生在个别时期,则表明企业的发展可能受到一些偶然和非正常因素的影响,发展能力较弱,发展能力的可持续性较差;只有长期持续稳定的增长才能表明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强,具有可持续性。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企业发展能力分析体系探讨
摘 要: 财务报告分析体系中目前只有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还没有完整的分析体系。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企业的发展受未来事项的影响比较大,因为未来本身就是个未知数,进而加大了财务报告分析人对企业未来状况进行判断的难度。二是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流动性以及营运能力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能力,财务报告使用人根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能力。企业的发展能力应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增长能力。
关键词: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增长能力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至今没有完整体系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企业的发展受未来事项的影响比较大,因为未来本身就是个未知数,进而加大了财务报告分析人对企业未来状况进行判断的难度。(2)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流动性以及营运能力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能力,财务报告使用人经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能力。以上两个原因一方面减少了企业发展能力分析建立独立指标的必要性,另处一方面加大了企业发展能力分析建立独立分析体系的难度,从而使得企业发展能力分析体系迟迟不能建立
根据目前企业管理理论以及对众多企业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企业的发展能力应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增长能力。
1 生存能力
企业的生存能力是指企业保持持续经营的能力,企业只有生存才能谈发展,任何时候争夺生存权都是核心问题,也是首先要研究的问题。它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财务生存能力和经营生存能力。
财务生存能力是指企业抵抗因不能偿债而导致破产终结的能力。分析财务生存能力就应该同时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不论是短期偿债能力还是长期偿债能力,只要是有可能造成企业因为不能按期支付利息,到期不能偿还本金而导致债权人申请企业破产的状况都是企业性命攸关的重大问题。
经营生存能力是指企业抵抗因生产经营等原因而导致企业不能持续经营的能力。企业除举债经营而导致破产风险的增加外,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也会增加企业破产的风险。分析过程中应从大到小分析,也就是先行业,再产品的过程分析。
一个企业所处的行业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对于企业战略角度的生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于朝阳行业的企业在国家经济政策、税收扶持等各个方面相对于处于夕阳行业的企业有着更多的优势,而处于夕阳行业的企业可能受到各种方面的限制,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
另外主要产品是否能在市场上长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产品的生命周期的长短,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能力。并且处于朝阳行业的企业也有可能经营生命周期短的产品,比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家庭,家电行业是个朝阳行业,但随着平板电视机的普及,显像管电视机却面临被淘汰的结局。那些生产显像管电视机的企业如果没有抵抗此类风险的能力很可能被市场淘汰。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论是财务生存能力还是经营生存能力都不仅仅指是风险,更关键的是指企业抵抗风险得以存活的能力。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甚至不同的股权结构都会拥有不同的抵抗风险的能力。我们更关注的不是企业的债务多不多,产品卖不卖的出去,而是企业在未来期间有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或债务重组的能力,企业的主要产品能否长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问题。有些企业自身创造利润的能力差,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无法偿还一笔到期债务,但是由于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比如IPO等方式获得资金,那么其财务生存能力就强,目前的新源产业就处于这个现状。还有些企业虽然还在经营一些即将或者已经被淘汰的产品,但企业在计划上已经对这些产品进行转型或是停产,那么经营生存能力的分析应该重点放到新产品上去研究。比如四川长虹集团,虽然还在生产以显像管为主要生产原件的电视机,但其等离子生产线已经开工,未来将把重点放到平板电视的生产和经营上来,那么在研究经营生存能力的问题上就应该重点关注等离子产品的寿命周期、利润空间等问题。
2 竞争能力
企业的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优势地位。主要应分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创新能力和企业文化
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经营奇异,另一种是成本经验丰富。经营奇异,是指产品本身、销售交货、营销渠道等客户广泛重视的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不论是经营奇异还是成本经验丰富都来源于新的创意。创造和保持经营奇异和成本经验丰富的企业,如果其产品溢价超过了为产品的独特性或技术的经验丰富性而附加的成本,它就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以保持其经营的奇异性或是成本经验丰富的地位。所以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重要保障。如果处于竞争劣势那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创新就是生命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以保障其长期处于竞争优势地位来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
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道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实际是企业人对企业的一种共同认知。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执行有着长期的指导意义,它是企业的“主义”。这种主义将长期的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方向、制度设计、产品理念等具体的内容,自然对企业的发展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企业文化看发展能力,主要是要观察企业文化是否具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企业只有拥有具备科学发展观的企业文化,才可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良好的形象,才不会因追逐短期利润而丧失企业长期利益,才有可能抓住主要矛盾而不至于抓小放大。
3 增长能力
企业的增长能力主要指的是企业的扩张能力,应主要从市场占有率增长能力和净利润增长能力两个方面来分析
市场占有率,又称“市场份额”。是指企业商品销售量(额)在同类行业商品销售量(额)中所占的比例。市场占有率是分析企业竞争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企业营销状况的综合经济指标。市场占有率高,表明企业营销状况好,竞争能力强,在市场上占有有利地位;反之,则表明企业营销状态差,竞争能力弱,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研究市场占有率的增长能力可以了解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是在上升阶段还是在下降阶段。一个企业只有长期保持并逐步增加市场份额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存活,反之只有被蚕食的可能。
净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也是企业设立的终级目标。建立企业有三个目标:增加股东财富、提供产品和服务、提供工作岗位。其中,增加股东财富是核心目标。企业只有在不断创造净利润的前提下直接或间接的增加股东财富,才能完成企业的核心目标。企业净利润如果不断下降,股东财富就会减少,股东就会出售股权,企业最终会被吞并或破产而终结生命。所以企业只有想方设法地增加净利润,以吸引和保障股权资金,最终完成企业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发展能力是从多方面体现的。在分析企业发展能力时,应从战略角度,关注企业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发展能力应从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增长能力等方面共同分析得出结论。企业只有保障生存,拥有竞争能力,并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才能保持良性发展,长期为股东和社会作出贡献。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如何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发展
一、转变企业管理理念
1.传统管理模式中,人力资源是物化管理,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作为知识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的作用与地位也被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只有具有良好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把知识与技术有效地运用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因此,知识资本重要性的提升必须促进企业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企业不论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还是具体的日常管理中,要进一步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的落实,提高管理的艺术性,充分调动员工作为知识载体的主动性及创新性的发挥。具体来讲,致力于为企业员工提供和创造更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更加重视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精神,致力于满意员工的成长需求,使员工更加自愿地交流与共享知识,激发全体员工的效能,提高员工效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高价值的客户。[2]另外,尤其是对于知识密集型的企业来讲,在重视与强化企业制度化管理经营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柔性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2.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关键不再仅仅是知识与信息的检索、存储、更是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注重知识的创新以提升附加值。因此,作为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把新的要素,包括理念、方法、模式等引进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从而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是企业形成新的增长点的关键,这对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需要企业加快创新的步伐积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发展的需求。同时,要求企业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寻找知识经济条件下各种具有积极促进效果的资源条件,为企业所用,以实现企业的真正持续健康发展。
二、积极打造学习型企业
积极提升员工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与氛围,提高企业与员工个体的学习能力,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只有一个学习型企业,在主动学习中不断地追求进步与成长,不断地获取新的理念与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出有利于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新知识,才能使企业实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与超越自我的目标,才能真正地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发展的全新要求。具体来讲,一是,重视知识的积累与更新,鼓励与支持员工从日常工作与具体事务项目中不断地进行总结,积累成功经验,加快补充学习,形成一种良好、浓厚的学习氛围,使自觉主动学习成为员工内在的自觉要求;二是,重视对员工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制定良好科学的培训规划,加大员工继续教育的投入,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一种持续培训的良好机制,使培训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内容;三是,通过企业内部平台的建设,为员工间经验的交流与资源的共享提供良好的机制与平台,使员工在交流与相互学习中得到进步与提高,这也有利于和谐、民主的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另外,各级管理层在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的同时,要做好表率作用,身体力行,带头学习,给全体员工形成良好的模范示范作用。
三、推动企业结构的扁平化发展
不难看出,知识具有高度的整合性与流动性,尤其是随着整个经济网络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健全,信息网络在企业内部的覆盖,对于新知识、新成果的积极吸引与利用也是企业重要能力之一。因此,为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信息传递的特点,要加快推进企业金字塔式科层结构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加快信息间的横向联系,提高对于各类信息获取与利用的效率。首先,编制好科学、、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好扁平化管理的具体流程。对企业业务、流程及现有结构、职能等进行地分析与调查,同时根据企业目标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新整合和设计,实现缩短管理流程,保障信息流动的畅通,使总体业务流程达到化。其次,围绕客户需求,以顾客驱动为企业经营的及时原则,加快企业流程的重组与优化,将原本较为分散的活动进行有效集中,减少部门设置,使企业逐渐向扁平化的团队组织转变,更加适应知识资源流动的特点。[3]第三,按照权责统一与明确的原则,科学设计相应的职能部门,突破部门与职能职责的界定,做到责权对应,实现企业结构的横向一贯与纵向集中,以实现对于企业的统筹集成管理。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更为便捷的工作方式,要相应地减少企业管理层级,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岗位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四、积极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是知识经济最为主要的体现,而计算机网络在企业广泛使用的最为直接的体现在于电子商务的崛起与快速发展。不可否认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个企业不可忽视的平台,如何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企业战略发展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更好地发挥知识经济下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信息传递与资源共享的巨大优势,企业要进一步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积极构建企业内外部的信息网络,保持企业对知识与信息的高度敏感性,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具体来讲,一是,要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保障规划的战略性和前瞻性,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尤其是,知识经济条件下,要紧密结合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需求,通过企业内部团队小组或借助第三方咨询机构,对企业发展战略及需求进行地分析及定位,由此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以服务于企业长远发展及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二是,选择良好的恰当的时机启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尽可能避免企业实力不足或准备不充分给信息化建设带来制约。尤其是在体质、理念、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资金预算等各个方面做好十分的准备,避免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4]另外,虽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另一方面要看到信息化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五、加强企业与外界的合作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企业可积极借助外部的力量,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统一,并进行高效运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包括,鉴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限性及企业其他方面的制约,可通过多种方式借“力”引“智”,利用外部人才高专业水平的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参与意见,有助于弥补企业人力资源不足或能力不够的缺陷;将自身所不擅长、不具备优势的业务的领域通过外部第三方的合作或独立分离等,实现供 应链的优化,提高企业自身资源的运作效率和核心能力的强化;另外,也可以通过实现多个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实现共同的多方位的合作与竞争,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领导班子建设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公司正在广泛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现在我就本人切身体会,结合企业实际,对如何提高领导人员能力问题,谈一下个人认识。
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
是提高领导人员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近两年,新工艺、新设备也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多,作为一名领导者,要想使自己不被淘汰,时刻站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首先是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政治理论是指导我们一段时期乃至长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须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才能提高政治敏锐性,从而辨明是非,明确方向,否则就可能导致思想上的落后、政治上的幼稚和行动上的盲从。实际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要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政治活动,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身体力行贯彻党委、公司各项决议指示,才能提高政治素质,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基础。其次是抓好业务技术的学习,置身于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引领一切生产力的主力军,在企业内部,以科技求进步,以科技求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近几年来,公司的发展已充分证明,用老知识、老经验解决新问题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成为主动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典范,增强学习紧迫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做学习型干部,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本领,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驾驭全局,保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建设开拓型领导班子,
是提高领导人员能力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参与竞争,规避风险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切要求建设一支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的领导班子集体,带领职工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企业发展。首先必须在工作上有新思路,突破旧的思想观念束缚,摒弃一些老的思路和方法,按照党委、公司要求,针对新形势下企业不断涌现的各类问题,善于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解决,使领导班子的观念和行动更好地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其次在机制上有新创新,积极营造领导班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机制,不拘泥固定模式,保障领导班子人员敢闯取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其三是方法上要有新举措。开拓精神不等于蛮干精神,更不等于盲目精神,领导班子在解决新问题上不仅要敢想,主要是会干,有破解难题的实招,有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和同行业扩张的局面,必须充分认清优劣势,善于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这是企业生存的要求,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建设务实型的领导班子,
是提高领导人员能力的客观要求
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亦是如此,要使党委、公司各项决议指示得到贯彻落实,保障企业中、长期目标的实现,单靠嘴上说、心里想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设一支苦干加实干务实型的领导班子队伍,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因而,各级领导干部要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工作中的具体情况,深入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力戒大而空的形式主义;要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力戒作风浮飘,脱离群众;要注重实效,提高工作标准和质量,力戒敷衍塞责,不负责任。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树立“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是真本事”的思想导向,将作风硬不硬,政绩实不实作为领导干部和班子成员考核奖罚的首要标准,从而保障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加快企业发展,实现发展目标,已成为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只有加强团结,增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保障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建设服务型领导班子,
是提高领导班子人员能力的重要体现
“干部就是服务”,一个领导班子服务态度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就是领导班子人员能力的具体体现。目前,公司正在开展的“机关为基层服务,干部为股东服务,全员为用户服务”活动,也是增强领导班子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领导班子的重要步骤。全体干部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股东融入到本职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是要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思想,紧紧围绕党委、公司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不断延伸服务内容,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广泛收集和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从职工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职工最期望的事情做起,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转变权力观念,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二是要完善和改进服务措施,要认真贯彻职工接待日制度,仔细听取职工意见。继续加强干部联系点制度,将基层工作的好坏直接和干部政绩挂钩,并严格考核,严格奖罚。三是要提高服务水平,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品质的服务取信于职工,促进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人员能力是关键。各级领导人员要充分认识加强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为主线,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以发挥领导班子作用,实现企业发展为目标,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能力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打造学习型、开拓型、务实型、服务型的领导班子集体,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能力 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领导班子建设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公司正在广泛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现在我就本人切身体会,结合企业实际,对如何提高领导人员能力问题,谈一下个人认识。
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
是提高领导人员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近两年,新工艺、新设备也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多,作为一名领导者,要想使自己不被淘汰,时刻站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用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首先是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政治理论是指导我们一段时期乃至长期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须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才能提高政治敏锐性,从而辨明是非,明确方向,否则就可能导致思想上的落后、政治上的幼稚和行动上的盲从。实际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要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政治活动,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身体力行贯彻党委、公司各项决议指示,才能提高政治素质,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基础。其次是抓好业务技术的学习,置身于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引领一切生产力的主力军,在企业内部,以科技求进步,以科技求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近几年来,公司的发展已充分证明,用老知识、老经验解决新问题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成为主动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典范,增强学习紧迫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做学习型干部,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本领,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驾驭全局,保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建设开拓型领导班子,
是提高领导人员能力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参与竞争,规避风险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切要求建设一支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的领导班子集体,带领职工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企业发展。首先必须在工作上有新思路,突破旧的思想观念束缚,摒弃一些老的思路和方法,按照党委、公司要求,针对新形势下企业不断涌现的各类问题,善于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解决,使领导班子的观念和行动更好地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其次在机制上有新创新,积极营造领导班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机制,不拘泥固定模式,保障领导班子人员敢闯取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其三是方法上要有新举措。开拓精神不等于蛮干精神,更不等于盲目精神,领导班子在解决新问题上不仅要敢想,主要是会干,有破解难题的实招,有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和同行业扩张的局面,必须充分认清优劣势,善于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这是企业生存的要求,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建设务实型的领导班子,
是提高领导人员能力的客观要求
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亦是如此,要使党委、公司各项决议指示得到贯彻落实,保障企业中、长期目标的实现,单靠嘴上说、心里想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设一支苦干加实干务实型的领导班子队伍,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因而,各级领导干部要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工作中的具体情况,深入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力戒大而空的形式主义;要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力戒作风浮飘,脱离群众;要注重实效,提高工作标准和质量,力戒敷衍塞责,不负责任。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树立“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是真本事”的思想导向,将作风硬不硬,政绩实不实作为领导干部和班子成员考核奖罚的首要标准,从而保障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加快企业发展,实现发展目标,已成为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只有加强团结,增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保障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建设服务型领导班子,
是提高领导班子人员能力的重要体现
“干部就是服务”,一个领导班子服务态度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就是领导班子人员能力的具体体现。目前,公司正在开展的“机关为基层服务,干部为股东服务,全员为用户服务”活动,也是增强领导班子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领导班子的重要步骤。全体干部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股东融入到本职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是要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思想,紧紧围绕党委、公司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不断延伸服务内容,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广泛收集和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从职工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职工最期望的事情做起,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转变权力观念,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二是要完善和改进服务措施,要认真贯彻职工接待日制度,仔细听取职工意见。继续加强干部联系点制度,将基层工作的好坏直接和干部政绩挂钩,并严格考核,严格奖罚。三是要提高服务水平,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品质的服务取信于职工,促进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人员能力是关键。各级领导人员要充分认识加强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为主线,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以发挥领导班子作用,实现企业发展为目标,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能力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打造学习型、开拓型、务实型、服务型的领导班子集体,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动态能力视角下科技型企业发展机制研究
[摘要]自从动态能力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以来,逐渐成为战略管理学界讨论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动态能力即是运用自身资源适应变化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能力,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由于科学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企业经营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动态能力对其发展至关重要。科技型小微企业正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趋势而迅速发展,对就业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促进作用。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动态能力的把握和提升,注重优化企业惯例,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组织效果,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关键词]动态能力;科技企业;小微企业;发展机制;体制创新
1引言
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而优化管理体系,改善管理状况成为企业提升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科技企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的,特别是在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内外科技交流逐渐增加。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为科技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科技企业的发展获得了强大的动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民众也日益重视科技的发展,追求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带动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手段,科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逐渐从国家推动向国家引导、市场推动转变。小微企业占据市场主体数量的绝大多数,是市场活力的重要来源,在轻资产发展浪潮下,科技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突现。科技型小微企业不但带来了就业增长、经济进步,更增加了市场活力,带动和整合了国内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机制的研究对市场的完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动态能力理论随着20世纪90年代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由于科学技术更新较快,时代性较强,技术创新速度越来越快,动态能力视角下的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更显紧迫。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企业绩效的改善和企业战略管理的优化一直是企业管理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国外市场经济发展较早,因此对企业管理、公司战略以及绩效优化改善方面的研究较多。在战略管理领域,外国专家学者大多利用理性分析和模型构建来量化解决企业管理战略问题并提出绩效改善方案。Porter在1980年构建了战略位势分析范式;Nelson和Winter在1982年提出了企业管理演化论;1984年,Wernerfelt提出了企业资源理论,分析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资源与环境;1995年,Brandenburger和Nalebuff进行了竞争互动博弈论分析,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逐渐由外部环境转移到内部资源中来;直到1995年,Teece提出了动态能力理论,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共鸣和探讨,其认为动态能力主要是企业整合自身内外部资源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能力。Eisenhardt和Martin在2000年提出企业需要使用资源来适应和匹配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企业的动态能力即是整合、获取、优化和应用自身所掌握资源的能力。
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是从21世纪初开始逐渐展开研究并日益深入的。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外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所不同,因此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不一样,动态能力理论的实践与运用也应该符合中国特色,我国学者开展了新的研究与尝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系逐渐完善,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和深度逐渐引起企业的重视,我国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也逐渐多样化。罗仲伟等人在2014年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了企业动态能力在科技创新与迭代中的重要作用,技术范式的转变与动态能力的把握对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唐孝文等人对动态能力视角下的战略转型过程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动态能力贯穿企业战略转型的全过程,企业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马文甲等人在2016年针对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企业应对不同的重点领域分配动态能力。
3企业动态能力的重要性
3.1动态能力有利于优化企业惯例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决策惯例,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具有明显的个人倾向,而个人的习惯往往会形成惯例,如高层管理人员往往会根据自身喜好来决定企业开会的周期、时间、地点等,企业的布局和选址也往往在可选择范围内形成惯例。在生产过程中,发货销货周期的确定与执行会形成惯例,长此以往,一旦企业经营形式发生变化,企业很难进行迅速调整。企业动态能力是重要的组织能力,是对企业整体能力的衡量,将会优化企业惯例,将企业惯例与快速变化的环境相互融合,使惯例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是嵌入组织程序或过程的可识别的具体惯例。科技型小微企业由于体量小,掌握的无形技术资产占据主要地位,因此企业惯例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突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动态能力更能完善其操作性惯例与探索性惯例,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3.2动态能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动态能力是衡量企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标杆,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竞争力有8个重要来源部分:专属掌握的重要技术手段、软硬件结合的互补资产、流动货币资产或变现能力、社会地位以及综合资源带来的信誉资产、科学治理结构和合理的组织模式形成的结构资产、所处的制度环境与社会环境、所处的市场地位与占据的市场份额、对企业战略和长远发展的综合掌握所形成的组织资产。这8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都与企业的动态能力有关,因为企业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当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发生巨大变化时,谁能更快速地适应变化并且尽快调整,谁就能占据市场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科技型企业在细分领域往往趋同化,当科学技术资源无法成为实现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时,动态能力就成为考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3动态能力有利于提升组织效果
由于企业的系统依赖性,很多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无法被复制和模仿。如果不对企业的系统管理进行进一步优化,就无法改变企业协调工作和资源整合的对策。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紧密协作,仅仅改变其中的部分无法实现持续科学运行。企业的组织过程各个部分存在内在联系,复制一个单独的组织过程要求整个系统都必须改变,组织间的联系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因此片面地模仿或复制一个成功的模式就难以达成效果。不同企业协调经济活动的方式有明显的不同,这些区别对于产品的开发成本、开发时间和产品质量有明显的影响。企业协调工作的差异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意味着企业往往具有带有其特色的协调与整合资源的惯例,这些管理是其他企业难以学习和模仿的。企业的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的协调与整合,对企业内部的动态变化也能快速适应。
3.4动态能力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基石
市场变化瞬息万变,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将不断调千千万万的企业运行。在市场变化过程中,适应市场的发展才能脱颖而出,在竞争中求得生存。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社会进步日新月异,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逐渐成为科技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某一项科学技术在刚出现时可能是前沿尖端技术,可是当科技被迅速的复制和传播,某一项技术成为流行技术并被同行业掌握和发展的时候,这一项科学技术就会很快走向衰落。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只有不断提升动态能力才能使科技型企业在市场变化发展过程中找到立足之地。
4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探索
4.1重视无形资产的保护和开发
对科技企业来说,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掌握的科学技术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科技型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即能否拥有掌握核心竞争力、掌握前沿高端技术的人才。而人才是否会为这个企业服务,则取决于企业能否提供良好的人才发展空间。企业应该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保护,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协作。科技企业中实际应用的技能型人才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企业发展需要协调科技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端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科技企业的资产体量较大,但是有形资产不多,而无形资产的安全性和价值变动都较大,对企业的动态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4.2提升企业决策的灵活性与科学性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灵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决策,同时企业内部管理状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内部的协调和优化也需要加以重视。企业决策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的周期都比较短,这就需要更加灵活的决策模式和思维动态。如果管理者思维僵化、瞻前顾后,本来掌握的优势技术和竞争力就可能会被迅速淘汰,丧失原有的竞争优势。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决策既要保障科学性和有效性,又要尽量灵活,在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通过对自身掌握资源的利用和创造,来灵活应对复杂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局势。
4.3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对科技企业来讲同样至关重要,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在市场中获取利润,因此企业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和生产产品。对科学技术的研发也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展开,如果企业产品市场不受欢迎,那企业的产品拓展和所谓的创新也就失去了价值。小微企业尽管规模较小,但是经营灵活,可以吸收更多的科技人才来进行科技研发,创新灵感也可以进行较丰富地收集,只要面向市场开拓创新,就迟早可以在竞争中获取优势。
4.4利用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交流互通
随着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增加,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科研成果丰硕。但是如果没有成果转化平台,那么科技成果就沦为“花瓶”,无法为社会提供价值。产业成果转化机制体制如知识产权评估、价值分析、交易、转化、质押、投融资、运营、托管等,都对科技企业的创新和健康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成果转化平台需要提供专业性、多功能的服务,提供及时、的信息,高效对接有关各方。科技型小微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利用成果转化平台来分散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同时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推进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企业不仅可以在技术上相互交流,而且可以在产业合作、销售渠道合作、生产合作等多方面进行,这样既扩展知识、能力、经验的交流,扩大了知识的溢出效应,又能够在频繁的竞争与合作中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优化资源的配置。
作者:陈梦 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探析如何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发展
一、转变企业管理理念
1.传统管理模式中,人力资源是物化管理,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作为知识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的作用与地位也被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只有具有良好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把知识与技术有效地运用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因此,知识资本重要性的提升必须促进企业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企业不论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还是具体的日常管理中,要进一步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的落实,提高管理的艺术性,充分调动员工作为知识载体的主动性及创新性的发挥。具体来讲,致力于为企业员工提供和创造更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更加重视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精神,致力于满意员工的成长需求,使员工更加自愿地交流与共享知识,激发全体员工的效能,提高员工效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高价值的客户。[2]另外,尤其是对于知识密集型的企业来讲,在重视与强化企业制度化管理经营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柔性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2.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关键不再仅仅是知识与信息的检索、存储、更是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注重知识的创新以提升附加值。因此,作为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把新的要素,包括理念、方法、模式等引进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从而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是企业形成新的增长点的关键,这对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需要企业加快创新的步伐积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发展的需求。同时,要求企业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寻找知识经济条件下各种具有积极促进效果的资源条件,为企业所用,以实现企业的真正持续健康发展。
二、积极打造学习型企业
积极提升员工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与氛围,提高企业与员工个体的学习能力,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只有一个学习型企业,在主动学习中不断地追求进步与成长,不断地获取新的理念与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出有利于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新知识,才能使企业实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与超越自我的目标,才能真正地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发展的全新要求。具体来讲,一是,重视知识的积累与更新,鼓励与支持员工从日常工作与具体事务项目中不断地进行总结,积累成功经验,加快补充学习,形成一种良好、浓厚的学习氛围,使自觉主动学习成为员工内在的自觉要求;二是,重视对员工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制定良好科学的培训规划,加大员工继续教育的投入,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一种持续培训的良好机制,使培训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内容;三是,通过企业内部平台的建设,为员工间经验的交流与资源的共享提供良好的机制与平台,使员工在交流与相互学习中得到进步与提高,这也有利于和谐、民主的企业文化氛围的形成。另外,各级管理层在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的同时,要做好表率作用,身体力行,带头学习,给全体员工形成良好的模范示范作用。
三、推动企业结构的扁平化发展
不难看出,知识具有高度的整合性与流动性,尤其是随着整个经济网络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健全,信息网络在企业内部的覆盖,对于新知识、新成果的积极吸引与利用也是企业重要能力之一。因此,为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信息传递的特点,要加快推进企业金字塔式科层结构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加快信息间的横向联系,提高对于各类信息获取与利用的效率。首先,编制好科学、、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好扁平化管理的具体流程。对企业业务、流程及现有结构、职能等进行地分析与调查,同时根据企业目标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新整合和设计,实现缩短管理流程,保障信息流动的畅通,使总体业务流程达到化。其次,围绕客户需求,以顾客驱动为企业经营的及时原则,加快企业流程的重组与优化,将原本较为分散的活动进行有效集中,减少部门设置,使企业逐渐向扁平化的团队组织转变,更加适应知识资源流动的特点。[3]第三,按照权责统一与明确的原则,科学设计相应的职能部门,突破部门与职能职责的界定,做到责权对应,实现企业结构的横向一贯与纵向集中,以实现对于企业的统筹集成管理。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更为便捷的工作方式,要相应地减少企业管理层级,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岗位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四、积极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是知识经济最为主要的体现,而计算机网络在企业广泛使用的最为直接的体现在于电子商务的崛起与快速发展。不可否认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个企业不可忽视的平台,如何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企业战略发展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更好地发挥知识经济下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信息传递与资源共享的巨大优势,企业要进一步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积极构建企业内外部的信息网络,保持企业对知识与信息的高度敏感性,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具体来讲,一是,要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保障规划的战略性和前瞻性,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尤其是,知识经济条件下,要紧密结合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需求,通过企业内部团队小组或借助第三方咨询机构,对企业发展战略及需求进行地分析及定位,由此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以服务于企业长远发展及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二是,选择良好的恰当的时机启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尽可能避免企业实力不足或准备不充分给信息化建设带来制约。尤其是在体质、理念、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资金预算等各个方面做好十分的准备,避免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4]另外,虽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另一方面要看到信息化建设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五、加强企业与外界的合作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企业可积极借助外部的力量,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统一,并进行高效运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包括,鉴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限性及企业其他方面的制约,可通过多种方式借“力”引“智”,利用外部人才高专业水平的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参与意见,有助于弥补企业人力资源不足或能力不够的缺陷;将自身所不擅长、不具备优势的业务的领域通过外部第三方的合作或独立分离等,实现供应链的优化,提高企业自身资源的运作效率和核心能力的强化;另外,也可以通过实现多个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实现共同的多方位的合作与竞争,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作者:罗晓辉 单位:河南中光学集团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议提升财务会计能力促进企业发展
1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现状
1.1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构成现状
财务人员在准入制度方面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同时在考核机制方面也是非常完善的,即使这样也不能说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都是很强的。财务人员要想从业就一定要取得专业的证书,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都是对书面知识的要求,在职业能力判断方面是不进行考核的,这样就使得财务人员在职业能力方面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财务人员在职业能力方面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财务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还是将会计核算工作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在专业技能方面是很熟练的,但是在专业能力判断方面是比较弱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务工作已经逐渐实现了电算化,财务人员在工作的时候,已经逐渐从繁重的工作中得到了解放,这样就使得财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进行管理方面的工作。在管理工作方面,财务人员如果没有很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的,即使是已经在进行这项工作,财务人员在工作完成方面也将非常困难。
1.2我国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原因
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职业判断能力构成方面是非常不协调的,这样会导致很多的财务人员在职业判断能力上出现缺失的情况,导致财务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内容。还有一些财务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可以会给企业提供一些错误的财务信息,使得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出现问题,这样会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很大的问题。导致企业财务人员在职业判断能力方面出现缺失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财务人员的主观因素,另外一个是客观因素。财务人员的主管因素主要是很多的财务人员在从业资质方面是不够的,这样就导致财务人员出现素质不够的情况。很多的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并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就使得这些财务人员出现了职业判断能缺失的情况,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提高素质不仅仅对自身非常有利,对企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还有企业对财务部门根本就不够重视,这样就使得财务部门在管理上是非常落后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市场信息充斥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然而由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这些信息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经济运行规律和实物发展规律影响下的信息不确定性,是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和手段予以避免的。所以,对于出现这些信息不确定性导致的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失误,企业和财会人员只能尽力避免,而无法消除。此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不是的放任市场对经济活动进行操控,还要通过一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的整体经济运行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相关调整。
2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的方法
2.1财会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和使用职业判断
最基本的束条件就是行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职业判断框架。遵循行业会计准则,就是指财会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和评估所得会计信息,而不能做出超越会计职业范畴外的判断;遵循职业判断的基本框架,指的是财会人员在发挥职业判断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的基本判断程序和步骤,不得随意做出假设,或者依照不被认可的计算以及统计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
2.2善于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
虽然每一项职业判断工作的具体对象和表现形式不同,且具体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其判断过程都应遵循一些共同的步骤和程序,并且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会对应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这是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准则决定的,所以,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职业判断方法,并在工作中严格的予以执行,实践证明,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了方法原则,就是掌握了问题的精髓。只有掌握良好的方法,并依据程序办事,才能较好地发现、解决需要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的问题。
2.3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作为一个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还必须善于实践,因为会计职业判断工作的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另外,在实践中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对于实践中的会计处理,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取得丰富的经验。
3结语
财务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财务人员一定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对职业判断能力也要进行提高。财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更好的对经济关系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其核算、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为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关的备选方案。为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贯彻实施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国际性的交流合作,必须坚持不懈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作者:王岩单位: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浅析动态能力下的家族企业发展
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能够以更高效率、更高效能、更低成本、更好质量提供产品或服务,并且这种优势最终是要通过客户的购买行为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来体现的。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是某个发展阶段的企业竞争优势在其系列产品或服务质量中的综合体现和市场表现。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企业竞争力既与以资源条件为基础的企业静态实力显著不同,也和与企业短期要素密切相关的产品或服务竞争力有所区别。[5]家族企业竞争力获取和发展的前提是要面对并适应具有不确定性的企业外部环境,如市场需求环境、行业竞争状况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同时,竞争力发展的基础则主要依托资源条件组合、运行保障机制建设、接班人的培养和企业传承的规划部署等企业内部要素。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与保持过程首先是一个目的性、目标性很明确的递进过程,同时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必然规律和家族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该过程又必然呈现出一种波浪式上升的动态探索与改进曲线特征,而最终目标则是形成能适应竞争市场动态环境变化的可持续企业竞争力。基于上述分析,拟定如图1所示基于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家族企业动态竞争优势波浪式演进模型[2][5][6],其中,图1(a)为企业竞争力构造模型,图1(b)为动态竞争优势演进曲线。该模型将基于产业分析和战略定位,以及基于资源基础的企业竞争力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并运用动态适应的观点来探究符合中国家族企业竞争力的构建与保持路径。如图1(a)所示,企业竞争优势的确立和保持主要依赖于资源条件基础、运行保障机制与动态能力体系三大重要基石。其中,由企业内部要素构成的资源条件基础将是前提,动态适应的运行机制将提供组织与制度保障,核心与关键则是企业动态能力体系的构建与保持,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则是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中国大多数家族企业起步于创业者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充分的条件准备,以及高度的创业激情,此阶段企业会呈现特定的竞争优势。但家族企业成长的投机性很强,企业管理更多的是依靠创业者的率先垂范和个人威信,生产规范和管理制度普遍不很规范,并且源于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相对不确定性、不可控性,一个成功的家族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也必然呈现着一种周期性的波浪式演进态势,如图1(b)所示。四、基于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指导下的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家族企业一方面要面对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另一方面还要在政策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形下坚持不断创新以满足国内外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家族企业如何从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培育和开发与市场环境变化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企业界、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共同关注的企业战略管理问题。
(一)企业核心刚性的“创造性破解”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并获得成功,往往就会产生能力惯性,并为企业领导层甚至企业全体员工所严重依赖,这就会形成企业能力的核心刚性。家族企业的核心刚性带有强烈的创业者情感特征,一旦形成就会有意无意地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壁垒而抑制企业的变革和创新。鉴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的不可避免,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任何企业的竞争优势都将是阶段性的。只有通过对市场环境与竞争状态的预见性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实现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家族企业才能实现竞争优势的可持续保持,这就需要依赖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与保持来克服企业核心刚性。在动态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相对于强调企业能力内部积累的传统能力观,动态能力理论则强调其开放性、开拓性和开发性,强调通过“创造性破解”,持续不断地培养、开发、运用、维护和扬弃,从而减少家族企业核心能力的刚性而获得动态灵活性,并在整体上获得一系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2][5](二)运行保障机制构建中国大多数家族企业的及时代领导者往往是依靠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抓住机遇“择机”创业,在处理企业经营问题时更多的是依靠直觉、魄力和经验。那些发展较为成功的家族企业往往过度依赖于企业主的经营魄力、管理能力与创新精神,一旦这个企业家离开则发展往往就难以为继,这其实是因为没有在其企业组织内部形成相应的运行与保障机制来获取和保护这种发展态势。[6]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企业升级改造的实现,家族企业运行保障机制的构建既有来自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行业竞争的外部推动力,也有来自企业内部自身追求与发展的变革与创新主动力。科学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构建既要有一般企业组织所需要的基本要求,比如企业法、公司法的要求和现代企业制度制定的基本方法,更要有区别于其他行业和其他企业的具体内涵。典型家族企业运行保障机制的具体内容可包括:企业战略决策机制、科学高效的组织机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平台、生产规范与安保举措、学习创新型研发团队、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市场营销与服务团队、员工培训与晋升机制、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企业传承与接班人培养规划等。(三)企业动态能力体系构建企业的实质可以说是“资源和能力的有机结合体”,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与更新,首先是建立在相对可控的资源条件组合与重置、企业人员配备和培训、企业传承部署等内部要素基础上,同时也必然离不开具有显著不确定性外部因素如资源供应、市场环境变化和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一般家族企业来说,其动态能力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战略规划与决策能力、资源组合与重置能力、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组织管理与柔性能力、市场营销与应对能力、生产管理与质控能力、员工培训与使用能力、筹资与财务控制能力、企业传承与接班人培养等。这10个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并通过有机结合和共同作用形成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动态能力体系。正如图2所示的家族企业基于资源基础的动态能力体系构建模型。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各个子要素能力的获取和保持的路径将主要依赖于技术、生产和管理等各种知识与技术的学习、获取、应用和储备,以及产品设计、制造与生产管理领域的适应性变革与创新等。对于普遍起步于以产品模仿和技术消化为主要途径的家族企业来说,“学习”的动力和投入往往不足,“创新”的意愿和能力往往是其薄弱环节。在当前全球化知识经济大背景下,以技术知识和企业能力为代表的生产要素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作为企业获取、运用和更新知识与能力的重要工具,组织学习日益成为企业动态能力培养和发展的主要路径。这种“学习”除了指从企业外部吸收、消化和应用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外,还包括企业内部组织的培训和提升,以及企业员工之间的互相学习。企业“学习”路径构造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领导层和员工是否具有学习意愿与学习能力、企业是否具备完善的培训机制、企业是否建立了学习型组织等。创新是一种新的思想或发明被一个组织或相关的环境发现、接受和应用,并且能够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5],创新亦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并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路径。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包括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诸多方面。其中,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尤为重要,这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和相互支持的关系。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可能难以适应,这就要求管理创新;另一方面,管理创新又将会为技术创新提供组织保障和激励机制。[2]企业“创新”路径构造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层与业务骨干的创新意识、企业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企业是否有研发资金的有效投入、企业是否有适合创新活动的运行机制、企业是否有促进创新的激励举措等。(四)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战略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大背景下,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和变革发展过程中,由领导层倡导并为全体员工认同和践行的较高目标、价值标准、道德信念、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立足点与价值取向[5],是构筑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优异的企业文化建设将与品牌战略一道将成为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强大内在推动力。家族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效益优先”。文化建设的评价项目可分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是否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并得到员工认同、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与敬业精神、企业是否有强大的凝聚力、企业是否具备较为完善的生产规范与管理制度、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能否及时感知客户需求的变化、客户跟踪与售后服务质量等。企业品牌是指目标客户及社会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企业综合性的心理认知和价值肯定。品牌是能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实施品牌战略还可以提升企业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可以显著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随着全球化市场经济发展的日趋深化,以品牌为核心进行文化建设和产品营销已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其评价指标包括企业的行业地位、客户和社会生活中的企业形象、产品组合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形象、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信誉度、企业的品牌价值如何等。(五)企业传承与接班人培养家族企业的传承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多阶段的并可能伴随触发事件的演进过程。其形式包括职位传递,所有权、经营权以及核心事业的传递,其中职位传递是基本形式。[7]基于“子承父业”的传统伦理,中国很多家族企业创始人的原始动力就是“光宗耀祖”。因此,在考虑企业传承时力求让自己的后代继承和发展其产业就成为“理所当然”与“顺理成章”的,这是当前中国家族企业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同时,与西方国家有完善的关于资本结构、职业经理人、私有产权保护、商业机密保护等法律体系不同,中国企业家不仅重视其企业所有权,也强调其对企业的经营控制权。[8]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初始阶段创业起步并取得成功的家族企业,其接班人可能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复杂、行业竞争更激烈,企业可持续发展对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更高。另外,可能成为接班人的企业家子女往往不止一个,各人的成长过程、教育背景、个人志趣和综合素质也不尽相同。所以,接班人的选择与培养对于家族企业能否顺利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就显得极为关键。家族企业应当较早地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选拔与培养机制,通过制度化的体系来实施企业传承规划和接班人培养。特别注意在授予必要权力的同时也要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在企业传承部署的过程中,一方面作为艰苦创业的上一代企业家要克服“惜传”和“失落”心理[7],要给受过良好教育的下一代传承者更多的信任和鼓励,并勇于在身体健康、位高权重的时候就开始逐步实施“放权”与“授权”;另一方面作为“子承父业”的未来企业领导者,接班人选也要充分理解和尊重父辈创业的艰苦与辛劳,并努力处理好权力和职责、传统方法与现代模式、家族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文作者:蒋蓉工作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特色经营能力和证券企业发展研究
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证券公司规模、业务集中度等方面正在向大型证券公司倾斜,呈良性态势发展,但是,由于券商的业务内容趋同,业务品种单一,业务结构雷同、经营无特色、竞争手段缺乏特色与创新,无序竞争现象仍然很严重。开展特色经营,培育证券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已是国内证券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欲通过对美林、摩根斯坦利和高盛三大国际投资银行经营内容与年报业绩的统计分析(主要以1998~2003年的近期年报数据为统计基础),对国际投资银行开展特色经营,培育核心能力,回报股东、以保持公司持续发展作一个实证分析,以期对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给予借鉴。
一、高盛公司的业务经营与业绩统计分析
作为一家大型的综合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的业务比较广泛,但是核心业务主要集中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投资银行业务、证券交易与重要的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管理服务业务。公司围绕着核心业务制定的目标是:“使高盛公司成为绝大多数重要的和有影响的大公司财务顾问的;同时也是全球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的财务顾问。”这是公司获得、并保持在这些客户群中占有高附加价值业务经验丰富份额的关键所在。高盛公司紧紧围绕自己确定的核心业务,开展了十分有特色的经营。公司确实实现了其制定的目标。从1998~2003年的年报统计看:
1·公司在全球的并购交易中的顾问业务位居世界及时。财务顾问业务是高盛公司最有特色的业务。特别是在高技术、通信、传媒与娱乐行业以及金融机构中的并购中,高盛公司具有核心能力;高盛公司在2000年公布的1·3万亿美元的并购交易总额中充当了财务顾问角色。这些交易包括了世界排名前10位交易中的7位。特别是高盛公司在关键的增长行业,如:电信、金融、技术、医疗保健及能源领域保持着很强的经验丰富地位。即使在近年投资银行业务出现急剧下降的情况下,高盛公司的财务顾问业务仍然盈利颇丰,2003年净收入为12亿美元,占全部投行业务净收入的44%。
2·在首次募集发行(IPOs)业务方面也位居全球之冠。2000年公司承销业务中的净收益比1999年增长了33%;尤其是在高技术、通讯、传媒与娱乐行业的收益增长尤其强劲。承销业务是高盛公司的传统强项业务。在高收益的承销业务方面,高盛公司在美国国内位居第二。由于在全球并购与承销业务中的出色表现,高盛公司在2000年投资银行业务实现的净收入达到了创记录的53·7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了23%,在所有的重要业务中是增长最快的。虽然从2000年开始,高盛公司在整个投资银行的净收入减少了1倍,但是同期国际IPO交易额减少了4倍。
3·交易与投资业务是高盛公司盈利最强的业务。高盛公司2003年在交易与资本投资方面的业务净收入达到了104亿美元,6年年均增长高达34·43%,而同期,世界较大的美国纽约交易所的交易量呈下降趋势。
4·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业务正在成为高盛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尽管高盛公司目前在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业务领域不是较大的,但却是本行业资产管理业务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业务在2000年也产生了强劲增长。与1999年相比,净收入增长了43%;即使在经历了近几年的不景气,2003年与2002年相比,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业务的净收入仍然增长了14%,所管理的资产总额高达37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资产管理成为高盛公司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
5·公司规模扩张与经营业绩、股东回报同步发展。近几年来高盛公司的规模扩张十分迅速。高盛管理的客户总资产目前达到了3730亿美元。仅在1998~2003五年中,就以年均13·87%的速度增长。员工由1998年的13033人增加到2000年的22627人,2003年为19476人。
企业的规模扩张了,高盛公司的业务与企业经营业绩同样增长很快。即使在经历了2001年9·11事件和全球资本市场调整的影响,2001~2003年公司的营利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2003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达到5·87美元/股,分红高达0·74美元/股,股东权益回报率达到15%。特别是在9·11时间的2001年,公司保持了与2000年相同的分红,并在近年市场调整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减少分红,而且提高了股东的回报。股东权益以年均23·63%的速率高速增长。表明公司对股东的投资回报的价值取向。做到了规模扩张与公司核心业务、企业经营业绩及股东回报同步扩张的良性发展。
二、美林公司的业务经营与业绩统计分析
美林公司的业务收入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利息和股息收入;佣金收入;主要交易收入;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资产及投资组合管理收入,它包括管理资产、托管服务、咨询服务、中转服务、按揭服务、人寿、养老保险以及各种信托活动。同样在美林公司的经营中同样具有自己的特色。美林公司通过以下的业务运作来实现其全球化的经营模式:
全球关系网络中获益。美林公司与全球成千上万的公司、机构及政府部门的客户以及世界各地上百万的个人投资者之间具有很紧密的关系。发挥这个关系网的杠杆运作作用,给了公司许多重要的机遇。随着这些业务进一步加深公司与他们的合作,使美林公司在证券承销与分销方面的业务不断增长,成为全球最的公司之一。由于这种全球化的经营模式十分适合美林这个全球首屈一指的大公司,使美林公司的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增长。
从技术的创新中获得收益。美林公司十分注重业务手段的技术创新,公司率先将网络技术予以集成,使之与公司的业务操作相结合,使美林公司的交易处于经验丰富地位。这种技术创新的使用,使美林公司在网上交易方面名列前茅。在2000年,公司的机构投资客户在公司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实现的交易额高达1·9万亿美元。
资产管理业务居全球之首。由于采取了全球化的经营策略及采用从全球关系网获益的经营特色,并将先进的现代通信技术融于业务手段中,使美林公司真正成为了世界的投资银行。
从经营的成果看,资产管理业务在美林公司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截止到2003年底,美林公司受客户委托与管理的资产高达14840亿美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林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投资银行,但是其经营业绩并不是依靠资产规模,而是把这种规模的优势融入到公司的全球化多元经营模式中(见图1),并充分开展特色化经营,这与我国证券公司依靠资产推动型业务增长是有本质区别的。
从1998~2003年年报统计看(见表2):美林公司的人力资源和委托的客户总资产保持在很大的规模上,从1998~2003年,自身的资产规模年均增长10·44%,但是净利润年增长率为23·07%,股东权益6年更是以年均21·93%的速度增加,每股收益和分红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充分体现了规模扩张与公司核心业务、企业经营业绩及股东回报同步扩张的良性发展。
三、摩根斯坦利公司的业务经营与业绩统计分析
在摩根斯坦利公司的业务经营中十分强调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为客户创造他们所愿意支付的超过经营成本的价值。摩根斯坦利经营模式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效率,扩大新的金融品种和服务,为客户创造较大的价值。摩根斯坦利公司在金融衍生产品开发与应用方面处于世界经验丰富地位,但是公司认为以客户为中心是公司经营模式最重要的核心。这种战略既是摩根斯坦利公司发展目标的定位,也是其具特色的经营模式。
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使公司在全球证券承销、交易、企业并购顾问业务以及债券市场投资业务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见表3)。
从1999~2003年报统计看(见表4)。摩根斯坦利公司在规模与业务扩张的同时,公司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1998~2003年,公司的总资产以年均10·44%的速度增长,股东权益也以7·89%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在近几年全球资本市场处于调整的阶段,公司保持了很高的分红比率。
四、结论
纵观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的经营业务与经营业绩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各大投资银行在业务向多样化、交叉化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具有的独特优势各有所长地向专业化、特色化经营方向发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具体体现在:
1·业务特色。如摩根斯坦利和高盛擅长包销证券;美林公司擅长组织项目融资、产权交易以及为个人投资者提供经纪服务。
2·行业特色。美林证券购并业务迅速崛起的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和吸引行业专家对投行业务的竞争优势建立至关重要。他们经过调研不惜以重金充实了行业研究力量,行业专家横跨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业等。正是基于在行业方面的特长,他们提供的建议往往高人一筹,因此赢得了像百事可乐等大公司的业务,并在1997年其并购业务量由1993年的第8位跃居全美及时。而高盛在电信等高技术领域具有行业优势。
3·注重金融产品创新。上述著名投资银行都十分重视采用市场化和技术化的手段,积极在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方面创新品种。广泛地拓展业务范围及开发应用金融衍生产品,增加了公司的利润,并分散了经营风险。
对国际著名证券公司的统计实证分析还表明,国际上著名投资银行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保持了很高的业务增长和经营效益增长,使公司不仅越来越大,而且是越来越强。特色化经营、核心能力的培育最终必然体现在公司规模、核心业务、财务效益与股东回报的同步增长,以保持证券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产业转型背景下浙江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研究
摘要:所谓发展能力,是指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发展能力是企业的生命力,也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2010年-2014年的浙江产业转型发展为背景,分析了随着政策、环境的演变,对浙江企业的发展能力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变化与特征,并结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合理引导有效投资、完善税收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浙江企业的发展能力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发展能力 现状与效果 对策建议
一、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及主要特征
“十二五”以来,浙江的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年均经济增长达到8.2%,2014年生产总值达到40153.5亿元,同比增长7.6%,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
(一)“退二进三”格局初现,税收结构变化趋同
2014年,浙江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4:47.7:47.9,其中三产占比较5年前提高了4.8个百分点,首次超过二产,“三、二、一”的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同期税收结构变化也趋同,及时产业税收占比持续稳定在0.1%左右;第二产业税收从63.87%回落至62.63%;第三产业税收从35.97%上升至37.28%。
(二)新兴产业发展快,传统产业比重降
2010年-2014年,高新技术制造业税收从196.39亿元增至342.11亿元,增幅达74.20%,在二产中的占比提高了2.36个百分点;三产中软件信息和金融业发展迅猛,2014年税收分别为75.08亿元和197.38亿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了27.88倍和122.32%,软件信息业税收占比从12.25%提升至17.34%。与此同时,石油加工、化工、建材、电力等传统产业税收占比明显下降,5年回落了1.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和房地产业税收份额也明显下滑,5年间分别下降了13.21和4.96个百分点。
(三)企业小型化特征明显,大、中型企业转型效果好
从静态看,在2010年-2014年纳入国税管辖的企业中,年纳税额不足1万元的企业占五成以上,年纳税额在1-5万的企业占二成,企业小型化特征明显,且将近一半分布在批发零售业。从动态看,同期小微企业数量年平均降幅为4.05%,呈连年下降态势;而大型、中型企业的数量和税收则持续增长,其中:大型企业户数和税收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3%和15%;年纳税能力为50-500万元、500-5000万元两个档次的中型企业表现尤佳,其单位数量增长和利税贡献的相关性更是分别达到了99.77%和99.58%。
(四)出口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增长加快
2010年-2014年,浙江制造业出口占比始终稳定在93%左右,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其中纺织业占12.39%;而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则相对较低, 2014年占比仅为16.85%,比2013年下降了2.5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以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出口急剧增长,2014申报出口销售53.25亿元,是2010年的7.63倍,年均增幅达67.53%。
(五)民营企业贡献大,外资企业增长快、国有企业比重降
2010年-2014年,浙江民营经济累计贡献税收1930.24亿元,占比稳定在60%以上,2014年达到67.27%,较2010年上升了0.65个百分点;外资企业累计贡献税收593.85亿元,占比从2010年的19.11%上升至2014年的20.7%,年均增速为13.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贡献税收339.92亿元,年均增速维持在5%左右,但占比呈下降趋势,2014年较2010年下降2.39个百分点。
二、产业转型对企业发展能力的影响分析
(一)获利能力总体提高,新兴产业上升最快
2010年-2014年,浙江企业的资产收益率由2%上升到3%,与同期银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25%-3%的变幅基本同步。分行业变动看,新兴产业提高最快,从4%上升到了6%;高耗能产业也从3%上升到了4%;而传统产业维持在2%的水平,相对于基准利率的上升,其资产收益率是降低的。
图1:产业资产收益率对比图
(二)营运能力大幅上升,传统产业升幅较大
资产周转率的快慢是体现企业营运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常规企业一般都在0.8以上。2010年-2014年,浙江企业的资产周转速度从0.87上升到1.73,上升显著且总体高于常规水平。其中传统产业升幅较大,从0.77上升为2.28,反映出浙江传统产业在负债率高企、获利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寻求生存的转变。
图2:产业资产周转率对比图
(三)负债普遍上升,但短期债务压力有所减轻
从财务风险角度看,国际惯例的资产负债率安全区域为60%-70%。2010年-2014年,浙江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总体从位于安全边际附近的71.7%上升到170.3%,其中传统产业2014年更是高达218.2%,表明大部分企业都在负债运营,且财务风险已经极高。但同期浙江企业的流动比率也从1.57上升到3.82,总体上升了2.25个百分点,其中传统产业提高了3.3个百分点,反映出当前企业的负债结构中大部分已调整为长期负债,短期债务压力有所减轻。
(四)新兴行业高成长能力显现,传统行业面临成长困境
从市场扩张能力看,新兴产业销售增长率五年平均为4.33%,高于传统行业的2.24%和高耗能行业的-0.98%;从创富能力看,新兴产业和高耗能行业的利润增长率五年平均分别为8.12%和8.32%,而传统行业则为-22.17%,其利润成长性最弱。从资本扩张速度看,新兴产业的总资产增长率五年平均仅为-0.03%,基本没有扩张;高耗能为0.16%,呈微幅扩张态势;传统行业则萎缩了22.17个百分点,资本规模扩张性最弱。
(五)税收产出率明显提升,传统行业贡献较大
2014年,浙江企业的百元资产税收贡献率平均为7.59,比2010年总体上升了189.26%。其中,传统产业税收贡献增长较大,上升了286.83%;新兴产业居次,上升了89.02%;高耗能产业增长了38.68%,相对较少。
(六)节能降耗力度大,高能耗行业影响明显
浙江自2010年起就启动了落后产能的淘汰,2012年后高能耗产业的资产收益率显著下降。从相关数据看,2010年-2014年高耗能行业的资产收益率波动起伏较大,2013年降幅最显著,直接由2012年的0.048回落到了0.044,下降了7.5%。
三、进一步提升浙江企业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体系,在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领域推进与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之间互相协调合作,促进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二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成果转化,为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要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搭建金融服务矩阵,有效解决研发资金投入难题。四要优化环境,简化审批,提升服务,鼓励企业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
一要加强投资引导,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促进浙商回归和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加大重点领域的有效投资。二要放开投资领域,在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型小微企业等方面扩大投资热点:引导社会投资投向交通运输、仓储、教育等基础行业,发展壮大生产型服务行业。三要注重投资效率,严控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完善税收政策,发挥调节职能
一要落实“营改增”等税制改革,扩大结构性减税的受益范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要保持现有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稳定外贸增长、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三是要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一方面要发挥好税收优惠的激励作用,鼓励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另一方面要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对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当提高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的税收负担。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论文:融入中心强化党建工作提高能力推动企业发展
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新时期国有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融入中心强化党建工作,是实现企业创新发展创效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集体资产管理中心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三严三实” 为指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通过抓班子、塑队伍作风,巩固基础管理、壮大核心业务,凝聚人心、推动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新路子。
一、抓住重点,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实际,中心党委紧密结合实际,研究探索形成适应企业生存发展要求的党建工作新理念。一是融入中心工作,强化服务发展理念。坚持围绕企业发展主题,谋划和推进党的建设,在“贴近”、“围绕”、“服务”、“融入”上不断创新,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贴近生产,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坚持一切围绕行政中心工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品牌创效工作目标相统一;坚持市场开发为及时要务,一切服务于市场开发、服务于企业创效;强化党政工作融合性,形成发展合力。使“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成为领导班子的共识。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企业发展靠人才和技术的意识,不断优化培育、使用人才的环境;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关系,把维护员工根本利益,实现企业创新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树立开拓创新理念。为有效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挑战,中心党委积极适应改革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坚持与时俱进,研究解决好企业党建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企业发展创效能力和品牌效应的提高上。
二、党政同步,强化服务,实现发展创效
转变观念,树立发展意识。企业党委要把领导干部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采取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和理论研讨等方式,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落实“两学一做”,使各级班子科学决策能力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工作作风不断改进。企业各项工作年年有新思路,年年有新举措,年年有新发展。集体资产管理中心党委面对为公司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和安置富余人员双重压力的严峻形势,强化教育、征集建议,积极应对,探索发展创效渠道,为中心的发展赢得了先机,创造了效益。
共同筹划,制定发展决策。根据企业发展新形势,企业党委要积极参与有关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员工培训等重大问题的决策,班子内部做到团结协调,外部员工群众对其满意率达到优良。
广泛宣传,营造发展氛围。企业党委要积极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坚持做到:一是用形势、任务统一思想。引导员工认清形势,统一员工思想、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实现企业创新发展。二是用系列教育活动凝聚力量。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劳动竞赛”、“知识答题”、“模范事迹报告会”、 “学党章、学讲话,做合格的党员”、“形势、目标、任务、责任”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员工积极投身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中。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形成一支坚强有力的战斗团队。三是用企业文化提升形象。企业党委注重培育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四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做文明职工、建文明班组、创文明集体活动的标准不断提高,人人有要求、处处有体现,服务中心工作,突出重点管理,强化开发创效,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明创建之路。
提高素质,提供发展保障。坚持以提升素质为着力点,着力推进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使其成为素质高、观念新、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坚持做好业绩考核测评,完善中层以上干部年度述职制度和中层干部管理制度;加强事业心、责任感教育;制定并完善各种培训计划和激励机制,提高品牌企业所要求的员工必备的专业素质;树立强烈的团队精神和品牌意识,为打造品牌企业夯实基础。
三、从实际出发,强化能力建设,努力塑形象树品牌
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好坏,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国企改革的成败。企业党组织要坚持从公司实际出发,强化四个方面能力建设:一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委的政治敏锐性和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二是坚持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不断提高党委的科学决策能力;三是不断创新机制,努力增强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四是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廉政建设和素质建设,努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党委的凝聚力。
创新党支部活动载体,加大深入度。企业党委要坚持有效地提升党支部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各党支部以“围绕中心抓市场,强化管理抓落实,齐心协力强素质,党建工作创特色”为主线,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强化经营管理,促进员工素质提升,有力地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向心力。针对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深入开展 “两学一做”、“党员先锋模范岗”、“合格党员”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加大典型树立工作,让每一位党员时刻保持先进性,做到“关键时刻站出来、危险时刻冲上来、平常时期看出来”,增强全体党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总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将企业中心工作融入到党建工作中,提高企业整体能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是企业党建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党务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是创建企业品牌的基础。只有有效地将企业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中心工作中,开展降本增效、创新发展,才能实现企业持续、较快、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