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案例分析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案例分析型论文: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分析与比较
摘 要 阐述了国内关于资源型城市的几种主要定义,以及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三危现象”(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列举了国外资源型城市三种转型类型和做法,即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型”范例、美国匹兹堡“复兴型”范例和法国洛林地区的“告别型”范例。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转型型”范例 “复兴型”范例 “告别型”范例
资源型城市是随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国际国内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指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二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三是指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或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促使其再度繁荣的城市。张以诚认为,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界定。质的方面看该城市所执行的职能,即矿业经济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所占的地位;量的方面看矿业产业产值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近年来,由于可采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但由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又不得不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强度,所以,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日益显示其不合理,同时引发了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严重地困扰着中国资源型城市的“三危现象”在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样曾经出现,在国外资源型城市基地改造的成功范例中,比较典型的是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型”范例、美国匹兹堡“复兴型”范例和法国洛林地区的“告别型”范例。本文通过介绍国外资源型城市从危机中成功转型的案例,意在为国内困难重重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
1 “转型型”经济转型
德国的鲁尔区是世界上较大的工业区之一,也是欧洲较大的工业区,它位于德国西北部,是一个以煤炭开采为基础的工业基地。鲁尔区煤田面积为6 200km2,煤炭地质储量达652亿t,煤层厚、开采条件好、煤的品种多。20世纪50~60年代,这一地区扮演着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高速增长的“发电机”角色,其钢铁产量占全国70%,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内生产总值的1/3。20世纪50年代后期,鲁尔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和传统产业受到严重挑战,过度开采造成资源趋于枯竭,生产成本直线上升,产品市场萎缩,工人大量失业。德国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鲁尔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参与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首先,联邦政府经济部下设联邦地区发展规划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州政府设立地区发展委员会及实行地区会议制度,市政府成立劳动局和经济促进会等职能部门,专门负责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综合协调,以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低效”的弊端;其次,分期制定振兴规划,以规划的广泛认同性来保障行动的协调一致性;,提供资金扶持,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从1985年起,分5个阶段,投资1.3亿马克,建设了一个技术园。其建设费用中有9 000万马克是由欧盟、联邦和州政府资助的。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填充废井和环境整治提供资金,由联邦政府承担2/3,地方政府负责1/3,还启动了煤炭补贴税。
(2)改造传统产业,完善基础设施。1968年,北威州政府制定了及时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对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类似于中国的“关、停、并、转”,同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并改造煤钢业。这些优惠政策包括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补贴、政府收购、矿工补贴、环保资助、研究与发展补助等。此外,各级政府还通过大力改善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等措施,为鲁尔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3)吸引资金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1979年,联邦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及工业协会、工会等有关方面联合制定了“鲁尔行动计划”,旨在逐步发展新兴产业,以掌握结构调整的主导权。优惠的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扶持措施,使得信息、电子信息等“新经济”工业在鲁尔区的发展极为迅速,并远远经验丰富于德国其他地区。据统计,目前北威州从事数据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的企业超过11万家,电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位于鲁尔区内。为确保鲁尔区在未来竞争中始终处于经验丰富地位,州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确立了12个优先发展领域,其中有生物、医疗技术、计算机、软件和通信技术等。
(4)因地制宜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同时积极创造就业。为充分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德国政府1989年制订了“矿冶地区未来动议”,近年来又着手实施“欧盟与北威州联合计划”,其目标是充分发挥鲁尔区内不同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例如:多特蒙德依托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力发展软件业;杜伊斯堡发挥其港口优势,成为贸易中心,并建立了“船运博物馆”;埃森则凭借其广阔的森林和湖泊,成为当地的休闲和服务业中心等。
(5)筑起社会保障大堤。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由于资源枯竭,鲁尔区一大批工人失业,为了保障失业者能够安定地生活,德国政府为他们建起了必要的社会保障。在此,完善的保险制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德国保险业的基本险种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以及公职人员退休金和职工病假工资等。
经过数十年持续不断的发展,鲁尔地区成功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型。如今大部分矿山和钢铁厂关闭了,在煤炭污染过和炼钢炉烧烤过的土地上是绿荫环绕着的高科技产业园和商贸中心和文化体育设施。昔日林立的烟囱、井架和高炉已经不在,而代之以农田、绿地、商业区、住宅区和展览馆等;昔日浓烟蔽日、煤渣满地,如今天空蔚蓝,绿荫环绕。在鲁尔区穿行,如同行走在一个巨大的露天公园里。
2 “复兴型”经济转型
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钢铁基地,因为这里有储量丰富的烟煤,铁矿石可以很方便地从大湖区运来,加上熔剂石灰岩也很丰富,这就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20世纪70年代,匹兹堡地区因资源枯竭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问题丛生,市区人口大量下降,成为美国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
匹兹堡所以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复兴,首先,得益于市政当局和工商界开始了第二次复兴运动,实施重大的建筑和改建计划。造成交通拥挤的无轨电车被地铁线路取代,新的摩天大厦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最惹眼的是以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的匹兹堡品质厚板玻璃公司建筑群,匹兹堡从实践中认识到恢复著名的古建筑物的重要意义。
其次,1943年,当地梅隆金融家族的当家人梅隆和他的同事们带头发起组织后来称为地方发展会议的机构,动员工商界上层人物支持减少煤烟、修复闹市区及其后几乎所有其他主要的市政建设计划。但是,匹兹堡市政治却由人控制着,因此在政治上需要他们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匹兹堡复兴的第二个关键人物:内一名重要的活动家戴维·劳伦斯出场了。劳伦斯就任市长期间令人惊奇地与共和党控制的地方发展会议合作,执行强有力的减少煤烟法令,共同创造匹兹堡崭新的环境和面貌——清洁的空气、漂亮的楼群、高速公路和防洪水坝。
第三,地方发展会议还提出了一份内城建房与复兴计划,被人们称作美国在解决贫民窟住房问题方面规划得最周密和最的方案。20世纪60年代,匹兹堡历史古迹基金会开始鼓励保护有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使其免于遭拆房铁球撞击的威胁。但是,匹兹堡中产阶级和中下阶级缺乏像样的住房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和其他保护组织不同,匹兹堡的保护组织突破以往的作法,不仅设法让中产阶级搬进来,而且还为本市的贫穷居民提供廉价住房,在吸引富裕的年轻专业人员搬进空房的同时,帮助许多贫困家庭留下来。
1979年出任州长的理查德·索恩伯格是匹兹堡复兴的第三个关键人物。索恩伯格强调领导者所必需具有的高尚道德品质,主张“稳步走”的行政管理,而不是轻举妄动。他认为振兴宾夕法尼亚州经济需要的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工厂,而是创办各种各样小型企业,齐心协力使宾州的经济多样化,创建机器人、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高效能源和无线电通讯等行业。过去的4年里,州和区为营造好的经济环境削减了50亿美元的经营税,个人所得税也只是2.6%的低水平。在10个郡的区域内,基础产业区域不断扩大的免税区以及新的产业主要集中在10个郡的40个场所,占地2025hm2。
3 “告别型”经济转型
洛林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法国历史上以铁矿、煤矿资源丰富而著称的重化工基地,类似于中国现在的辽宁。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因资源、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以及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洛林下决心实施了“工业转型”战略。
及时,彻底关闭了煤矿、铁矿、炼钢厂和纺织厂等成本高、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如煤炭虽有资源,但因井深开采,吨煤成本高于世界市场煤炭价格345法郎,而采取逐步放弃的政策。钢铁工业也由于成本高,吨钢售价比进口高457法郎,尽管铁矿资源丰富,采矿、炼铁、炼钢企业也已全部关闭;二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重点选择了核电、计算机、激光、电子、生物制药、环保机械和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将转型与国际接轨。
第二,洛林还把煤炭产业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并列入整个地区规划。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国土整治部门,负责处理和解决衰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污染、闲置场地的重新有效利用问题。自1979年起,为了解决转型中的重大问题,创立了受影响工业专项基金(30亿法郎补助金和贷款)。企业关闭后,迅速抹掉老矿区的痕迹,对其进行重新包装,或建居民住宅、娱乐中心,或作为新厂厂址,或植树种草,等等。
第三,创建企业创业园,扶持下岗职工创办小企业。由国家资助自身非营利的“孵化器”,为新创办的小企业无偿制定起步规划,在初期或成长期为之提供各种服务,如创造厂房、车间、机器、办公室等条件,还配备专家、顾问做具体指导。在洛林地区,经企业创业园培育,转型后10人以下的小企业星罗棋布,占全部企业的91%。
第四,洛林把培训职工、提高技能作为重新就业的重要途径,培训后可供选择的职业岗位多达100种以上,90%的人员能重新就业;对再就业职工采用计算机管理,与各地招工局联网,提供求职热线等,使劳动力能够快速转移出去。
洛林转型大约花了30多年时间,尽管其转型成本巨大,但成效显著,使得原来让人很难睁开眼睛的工业污染地,变成了蓝天绿地、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区,整个地区由衰退走向了新生,今日的洛林已成为法国吸引外资最主要的地区。
案例分析型论文:企业文化类型诊断及案例分析
[摘要]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价值的贡献越来越大,所以企业文化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企业文化的内涵、类型和企业文化类型诊断案例。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类型文化诊断
20世纪90年代来企业文化在国内外已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课题。企业文化的概念最早由pettigrew(1979)提出,作为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载体,企业文化成为影响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层迫切希望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我国企业界先后掀起了多次企业文化建设的高潮。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分析
关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国内外学者最有代表性的大约有3种:及时种是“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第二种是“同心圆说”,认为企业文化包含3个同心圆。外层同心圆是物质文化,中层圆是制度文化,内层圆是精神文化;第三种是“精神现象说”,认为企业文化指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以价值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和行为方式,是全体员工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四个层面,从里到外依次为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其中,物质层是构成企业文化的硬件外壳。行为层是处于浅层的活动,构成企业文化的软件外壳。制度层是在观念形态上的转化,成为企业软硬外壳的约束及支撑,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精神层是最中心的层面,表现为观念形态和文化心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对整个企业文化起决定作用。
兼于企业文化分为四个层面,所以本文采用的企业文化概念是广义上的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类型分析
1.企业文化三种类型
美国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提出了企业文化三种类型: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强力型企业文化阐释了企业文化中价值观念在激励、管理企业员工中的作用;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是从“适应型”的角度,即适应还是不适应行业环境的角度来谈企业文化的强与弱,指出了企业采取与企业文化运作的市场环境相适应的重要意义;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揭示了企业文化中某些具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可以推动企业改革。
2.企业文化四种类型
美国著名教授quinn将企业绩效的指标进行归类,得出两大维度:“弹性-控制”维度,“外向-内向”维度。根据cameron&quinn(1999)的研究将企业文化分为创新型文化、支持型文化、效率型文化和官僚型文化。创新型文化的特点是具有弹性和外向性;支持型文化则拥有弹性和内向性特征;官僚型文化强调一个规范化的企业内部环境,重视正式化、标准操作程序,成员高度标准化和程序化地工作,管理者认为他们自己的角色是协调者和组织者;效率型文化趋于外向性和控制,强调竞争和市场占有率,注重成效。
三、企业文化类型诊断案例分析
1.案例企业的背景
该企业为某管委会组织,成立大约10余年,该组织承担着政府的一些任务,但是总体发展方向是向企业化发展。该企业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以招商、服务业为龙头,非常注重效率。该企业愿景是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争创全国商贸、旅游城市。为了更好的发展,该企业想通过塑造企业文化来扩大其影响力,进行了企业文化诊断和塑造。
2.工具和方法
本文采用了定量方法来对该组织的企业文化类型进行诊断。本次调查参考了quinn和cameron的组织文化类型问卷,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制定了企业文化诊断量表。该问卷在西方国家经过多项研究使用,问卷结构良好。
3.结果分析
其中计分标准为:弹性程度分减去控制程度分,外向程度分减去内向程度分,用此两指标来衡量企业文化的类型。如果此两指标为“++”,则为创新型文化;若此两指标为“-+”,则为效率型文化;如果是“+-”,则为支持型文化;如果是“??”,则为官僚型文化。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弹性得分)-(控制得分)=-49(-);(外向得分)-(内向得分)=48(+)。因此,该组织的企业文化类型为效率型文化(—+)。
外向、竞争、冒风险、创新、讲效率是效率型文化文化的特征。在该种文化下,企业的员工讲求工作效率,敢于冒险和创新,强调竞争和市场占有率。从上图可以看出,组织弹性程度低于组织的控制程度,外向大于内向。这说明该组织作为政府部门的对外窗口,比较重视正式化、规则、标准操作程序,与目前组织的背景相一致。同时也说明管委会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整体作风比较倾向于外向性,讲究工作效率和绩效,追求高风险及重大变革挑战,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开拓市场。
四、总结
综观近l0多年来对企业文化的测量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对我国企业文化研究具有很大作用。但是企业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动广大员工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构建本土化的企业文化诊断量表。
案例分析型论文: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案例分析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罗德拉沃尔网球场、温布尔登网球场、印第安维尔斯网球花园和格林威治体育馆的场馆运营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类比这类大型体育场馆的成功运营经验,以期对我国场馆的建设、运营提供经验性建议。
关键词 网球赛事体育场馆 大型体育场馆 案例分析
一、前言
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对我国体育产业、经济转型提出了明确的指导目标和实施要求。这不仅预示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更是未来的价值洼地。而体育场馆是群众体育活动参与与大型体育赛事开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如何更好的开发场馆资源、提升利用效率、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实现双贡献是我国体育场馆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核心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和整理ATP国际网球赛事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场馆运营为案例,以期找到我国同类场馆运营的可借鉴之处。
二、国际网球赛事场馆运营的案例分析
(一)罗德・拉沃尔球场
罗德・拉沃尔球场作为世界上上座率较高的网球场地之一,竣工于1988年,较高可容纳14,820名观众同时观看赛事,是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之一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中心球场,也是墨尔本公园网球中心的一部分。1992年1月,为了纪念两次赢得大满贯的著名网球运动员罗德・拉沃尔,球场被正式命名为罗德・拉沃尔球场。
但它的成功绝不在于它仅是一座网球赛事的专用场馆。20年来,除了进行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外,球场还能举办世界的各种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以各类演唱会为主,球场几乎全年无休,使用率极高。球场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奥林匹克公园内,距市中心商业区仅1km。城市公交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设有公交站,有轨电车穿行于墨尔本公园,设立了拉沃尔球场站和海信球场站,观众和游人无论是步行还是乘坐交通工具都可方便抵达。前来观赛的旅游者不仅仅能够体验到高水平的网球比赛,同时围绕比赛打造的娱乐表演、球迷互动、音乐演出、网球电影节等各式各样的活动也成为赛事之外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成为赛事活动的有力补充。
(二)温布尔登网球场
温布尔登网球场是全英草地网球俱乐部和槌球俱乐部所在地,因1877年首届世界著名的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在此举办为契机更名为温布尔登网球场。相较两外三项大满贯赛事,温网历史悠久且具传统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元素不仅没有成为阻碍球场的运营效益的绊脚石,反而使得温布尔登网球场是那样的别具一格,在传统与现代简处处充斥着“经济学原理”。
排队经济学:球迷搭帐篷排队买票算是温网赛事的一大特色之一,很多中国人不理解,温布尔登俱乐部的CEO里奇道出原委――这样可以让真心实意想要看球的球迷能够买到票,“排队机制”的根本原则就是人人平等。你可以看到世界杯的球票是售罄的,但实际上它们还有很多空位。
赞助商经济学:在四大满贯赛事中,只有温网的中心场地没有自己的名字,也只有温网的中心场地,除了在比分板和鹰眼重放中能看到IBM和ROLEX 标志。在沿袭着传统的温网赛事中,这几项赞助费却能比其他大满贯类似赛事高出许多。
(三)印第安维尔斯网球花园
比赛举办地印第安维尔斯位于科切拉峡谷,大概在洛杉矶以东125英里的地方。印第安维尔斯赛的举办地是2000年3月开放的印第安维尔斯网球花园,它拥有1个主体育场、11个比赛场地、6个练习场地和2个红土球场。其中主体育场(即一号球场)最多可以容纳16100名观众观赛,是世界第二大网球球场。除了网球比赛,部分场地平日对公众开放。
过去由于长期依赖旅游旺季时的季度性消费,曾使印第安维斯这座城市一度陷入停滞的状态。然而,由于网球赛事的到来给城市酒店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旅游淡季的入住率也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借此在当地开发豪华度假酒店和网球相关设施。虽然2000年因修建世界第二大网球中心而濒临破产,但在成功度过危机后,却有越来越多的体育论坛、体育用品展、体育旅游产品来到这里发展。如今,为了更好的利用龉葑试矗这里还开始建造网球学院,教更多的人打网球,带动网球事业发展的同时也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
(四)北格林威治体育馆的
北格林威治体育馆最初是为庆祝千禧年而建造,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一个集体育和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场馆,并附带有商店、餐馆等。它于2007年6月向公众开放。自2009年起,伦敦O2网球场开始作为ATP男子网球年终总决赛的比赛场地,其位于英国伦敦的北格林威治体育馆内,作为大型休闲娱乐的一部分,该馆是一座可容纳2万人的兼具体育比赛和娱乐表演的场馆。该场馆开幕于2007年,O2体育馆是格林威治半岛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连同休闲设施,在未来的15~20年分阶段开发中至少建造9000所住宅,1个拥有630个房间的酒店以及36.23万m2的写字楼、商业零售和休闲设施。并且,在开馆及时年就举办了150场以上的活动,其中多以演唱会为主,同时,其场馆的灵活性使其有能力举办其他项目的大型体育赛事。
三、对我国大型场馆运营的启示
从上述国外大型场馆经营的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在未来大型场馆建设、运营中应注意:首先在功能设计上就应注重多功能、多样化设计,为场馆的多途径利用提供条件基础,提高场馆的综合效益;其次在场馆选址上应尽量靠近城区,为消费者到达场馆的便捷性提供可能;再者,应加强对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同时大力将体育赛事与旅游相结合,拉动赛事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此外,还应注意对场馆、赛事、城市文化的开发,注重赛事活动文化底蕴的培育,才能使消费者在物质消费的同时满足自身的精神消费,从而帮助场馆运营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良性循环态势。
案例分析型论文: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
【摘要】近些年以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活动的逐步加强,英语成为交际过程中必备的知识。因此,为了提高全民的英语水平,从学生阶段就需要加强。如果学生时期英语水平就存在缺陷,这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以及走入工作岗位后的生活产生影响。在我国当前高中的英语教学现状中,虽然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所占用的教学时间较多,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却比较慢。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当前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任务型阅读活动、课堂教学目标以及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英语 任务型阅读 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 分析
一、当前高中阶段英语阅读中所存在的普遍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参与、指点下进行的,而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学生的质疑、提问和分析的方式,来转变学生从被动吸收到自主探究的教学过程。每一种形式的教学,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自主实践能力。以下我们具体来说:
1.课堂探究。课堂探究要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在此条件下设计多样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来观察课文特征、研究课文,据课文题目分析课文内容等。教师则扮演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当学生遇到难题或理解出现偏差时,及时给予阅读策略引导。
2.阅读讲解。在课堂任务型阅读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种疑问和理解偏差的事情。对此,老师应当在学生理解能力不足的时候能够给予其正确的指正和点拨;也可以先让学生指出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包括重点短语、词语和理解不了的句法结构等。然后,教师再依照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给予点拨、更正。这种先经过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再由老师分析讲解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单一灌输的教学方式显然更具有教学效果。
3.探究学习的拓展。新课标明确指出,任务型阅读活动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而应该适当延伸。持续的课内学习肯定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枯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整理收集各种有用信息的同时,适当设计课外的一些探究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关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性。在趣味十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也能收获知识和经验并不断拓展英语视野。
二、深入阐述任务型教学模式所具有的的特点和目标
任务型教学把任务当作课堂语言学习的一种活动,课堂中所涉及的语言活动非常接近自然。而且课堂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解决英语知识的实际问题,即交际问题,交际问题大多贴近生活和实际,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另外,任务型教学模式更重视的是任务是否完成以及完成的具体情况。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学生英语素质,老师是指导者和督促者的角色,任务型教学中逐步活跃课堂氛围,推进学生阅读的进程,增强师生间和生生间的活动和互助,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保持进取的状态,来高效完成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目标。
三、具体分析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案例
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可以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具体分三个步骤:一是任务准备,二是任务实施,三是任务后续。例如,在任务准备的时候,老师需要结合阅读实际,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学到英语单词、句子和对话等。具体可分为这几点:一是要知道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例如:能够知道植物、植物的名称、颜色以及其他等等,或者能够在老师提示下,写出句子和单词等等。二是要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规定的语境与话题是什么,搜集英语写作的相关素材和一些关键性的课堂知识点。
任务实践指的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完成课堂任务的一个过程。实践形式多种多样,如进行制作手工,英语剧角色的扮演以及唱歌、跳舞、讨论等。例如:在AT THE ZOO这节课中,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们利于课下时间,动手制作动物图片,上课把它贴墙上,然后组织小组游园等活动,让学生轮流做介绍员,告诉其他小组成员黑板上动物的名字、特征等等,大家还可以共同讨论一些问题。
任务后续是指在完成课堂任务后,老师结合一些同类文章或故事巩固教学,让学生记录关键词,学习后再复述。让学生们能够自己纠正错误,便于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教育事业快速进步和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实行方法应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灵活性强。教师应当竭尽全力来设计和营造各种探究活动,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不断提升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
案例分析型论文:小学英语测试型评价案例分析及优化手段初探
测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日常教学中被最广泛采用的传统评价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及时地跟进、动态地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发展,从而优化后续的教学方案并为个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和家长可以得到阶段性的学业反馈与诊断,继而调整学习策略。因此,对小学英语测试型评价手段进行创新与优化是很有价值和必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搜集分析,探讨如何在现行教学条件下实现对小学英语测试型评价的多元优化,为小学英语教师总结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手段。
一、坚持以导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为标准
根据发生的时机和对评价结果使用目的的不同,测试型评价可以简单地分为形成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随着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对“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这一课标给出的评价建议广为认同。然而,在这股推崇形成性评价的浪潮中,终结性测试这一传统评价工具却似乎被误读了,似乎只要一提“考试”“分数”就一定是量化评估、应试教育。其实,作为一种评价工具,终结性评价,并非是导致应试教育的恶因。无论什么类型的测试,对其优劣、效能的判定都应该基于这样一种标准,即是否着力于检测和导向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试设计者所持的语言观与英语教育理念。
二、注重以“整体性”的方式优化测试
测试型评价依据所考查的能力指标的差异,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间接的”或称为“分析性”的,即通过传统的标准化客观题型,如填空、选择、判断等,考查学生对语音、词汇、语法等具体语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评价内容聚焦于语言内容,较少涉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很难反映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脱离语用目的的教学,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另一种是“直接的”或称为“整体性”的方式,即通过听、说、读、写等单项或综合技能的运用活动,使学生的能力整体地展现出来。这一考查方式的立意在于呈现学生在语言知识之上,综合运用交际策略、文化理解等多维度才能的可能,以此推断他们在真实交际中的表现。显然,从这一立意出发的“整体性”测试是更符合语言规律也更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笔者就从对部分“整体性”测试案例的分析着眼,探寻对小学英语测试型评价的优化手段。
笔试案例:请阅读站牌,帮助Tony and friends找出可以乘坐的公交线路。
Tony can take Bus No. ____ to go to school.
Sally can take Bus No. _____ to go to the park.
Eric can take Bus No._____ to go to the library.
设计意图:本题情境设置上采用有意义的,能代表真实生活的形式,融合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交际策略的考查。虽然站牌上出现的地名单词学生未必都学习过,但在给定的情境下应该不难推断出可乘的公交线路。掌握此类策略,有助提升阅读技能。
听力案例:听音,根据描述找出Ben卧室的照片。
听力稿:This is Ben’s bedroom. There are some books in his bedroom. There are 2 pictures on the wall. There is a clock beside the window.
设计意图:本题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为考查学生能否听懂以“There be…”句型为主的描述性内容。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运用一定的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来完成此类型的听力任务。如本题就需要先通过对图片的预读对比出两个房间的差异,然后在听音的过程中不断锁定相关的细节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得出的判断。
口试案例:我校即将迎来一支来自美国的小学生参访团,你正在参加陪同志愿者的甄选。甄选试题是:参考学校楼层索引,为美国小学生介绍一下你的校园。
设计意图:给出的索引为真实的中文版校园楼层索引,自然地带给学生交际的现实感。相比给出英文版索引,又增加了一个简单的口译步骤。在介绍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上,本题在情境上做了开放式的设计,以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发挥的空间。
三、因势利导,相机而为的优化策略
小学英语教师普遍面临班生数众多、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教学现状,是否具备可行性和便利性,是教师们对评价手段进行取舍时必须考虑的现实因素。目前,在类似单元考、期中考这样的定期纸笔测试上,普遍的做法是由地方教研部门来完成试题的设计。通用试卷适用学生面广,它的采用也让教师大大地节省了精力,是服务师生的良策。但是,对于班上少数英语能力超过平均水平的学生,通用试卷就显现出局限性,无法检测其能力层次,对其根本不构成挑战,测验结果自然也不产生激励作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可能逐渐轻视课内的英语学习。要避免这种后果,教师需要为这些学生提供适配其能力的试题,附加题就是理想且易行的手段。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通用试卷后把任务单独布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在剩余的考试时间里自由选择一个或多个任务来完成。,根据完成情况,以附加等级或评语的形式记入测验评价结果中,让学生得到与其能力相匹配的锻炼机会,体验成就感,获得激励。
四、互评提升时效,翻转优化讲评
笔者曾对本校三年级学生展开过一次针对小学英语评价的问卷调查。其中,就学生对各种评价方式的看法这一维度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当堂测试,给出学生分数”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自己英语学习的学生占到45%,追求反馈的时效性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也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但目前的现状是小学一周只有两节英语课,大考、小测结束后,如果等到下一堂课反馈,那就错过时效了,学生甚至可能遗忘了测试内容。在教师的协助下,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能较好地提高反馈时效。比如,常规的单词听写,在考前预告测试范围,考后学生互评。过关的学生即可在课后免做机械性的抄写练习,未达标的则还需要对错词进行订正和有针对性地强化记忆。这能对大多数学生背诵单词产生一种促进。
在常规的试卷讲评环节,通常是由教师作为讲解人向W生分析讲解呈现标准答案。然而,教学中笔者发现这样的讲评套路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有效注意,但角色翻转能够有效地扭转这一状况。具体的做法是,在讲评时呈现尚未批改的试卷错题照片,请学生来找出错误并尝试讲解。让学生翻转成为讲解人,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更有助于他们自己厘清易错的难点。
在现行的升学制度和社会环境之下,学生和家长恐怕还很难超脱“考什么,学什么”的窠臼。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的测试型评价,用好考试这根指挥棒,让教与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案例分析型论文:社交型媒体新闻稿案例分析
当前社交型网络概念炙手可热,国内的社交型网站层出不穷如过江之鲫,但是大部分类似网站的功能还停留在以个人兴趣为导向的传播路径中。作为专业传播商业链条中的公关公司能否利用社交型媒体的发展推动客户信息更加精准有效的传播呢?社交型媒体新闻稿整合了传统新闻稿和社交型媒体应运而生。
何为社交型媒体新闻稿
社交媒体新闻稿是在传统媒体新闻稿内容的基础上,辅以其他富媒体信息,包括照片,视频和演讲提纲等,分发给记者,博主和其他内容创造者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撰写相关文章。推出社交型媒体新闻稿的初衷是因为要满足公关战略和执行活动中的目标受众,包括媒体记者的需求,他们都想更快,更简便的获得更多的信息。
易思闻思公关公司为客户设计的社交型新闻稿件与传统新闻稿件整合在一起,以达到通过新闻传播点达到影响效果较大化的目的。社交型新闻稿件可以通过传统的电子邮件方式发送,也可以通过易思闻思公关公司为客户打造的公关门户Connect发送,并可以存储在任何网站上以供存档调阅。
(上图所示为泰景科技的一篇新闻稿为例,具体说明社交型新闻稿的构成及其优势。)
一篇社交型稿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及时:在新闻稿的顶部,嵌入媒体联系人的具体联络方式,点击即可发送邮件给联络人。
第二:设置中英文双语切换键,在同一界面满足中英文记者的需要。
第三:多媒体元素版块,含照片,视频等,方便下载和转发。
第四:社交元素版块,嵌入多个流行社交型网站的链接,如,,,,,,,,, and ,可以方便读者轻松传播此消息。
第五:传统新闻稿正文。
数字化新闻稿的优势何在
交型新闻稿的独特优势在于:首先是新闻稿和记者的互动更快捷,通过富媒体可以形成对整个新闻故事视觉冲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后期的跟进中能帮助记者快速回忆起这篇稿件;其次,提供的新鲜形式和更多跟进角度,能够帮助公关顾问下一步与记者的沟通;第三,通过谷歌分析能够量化新闻稿的效果,如新闻稿被点击,链接被点击的数量,时间,并能够加强通客户的关系。
思闻思公关公司负责泰景科技客户的咨询顾问杜尚铭说:“社交型媒体新闻稿的确很酷,我们在后台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位于世界哪些地方的记者打开了哪些链接。并且在我跟记者跟进的过程中,这篇新闻稿很容易被他们记起,因为跟他们每天收到的大量的传统新闻稿是那么的不同。有位记者跟我说,他很喜欢稿子中的图片和视频,对新闻的内容立刻有了直观的印象。这篇稿子看起来更中立,也更容易以此为基础写出一篇报道。”
案例分析型论文:大学生学习目的盲目型案例分析及对策
摘要:本文对一例大学生学习目的盲目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学生大学习目的盲目的原因,提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学习目的盲目;引导;职业生涯规划
一.案例与分析
案例:胡同学,女,本科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大一学年,该生表现良好,课堂上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不错。进入大二,辅导员发现该生在专业课学习上总是心不在焉,做事情总是神色匆匆、打不起精神。经常盲目的忙于各种证书的考取和参加各种辅导班,如英语二学历、驾照、教师资格证、人力资源、舞蹈班等等。于是辅导员找到小胡与她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通过交谈,辅导员了解到了小胡的几个想法:
及时、来自普通家庭的她,没什么特长,进入大学后身边的同学多才多艺,她觉得压力很大,想通过考取证书和参加辅导班来证明自己、提高自己。
第二、对自己的未来,小胡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将来想做什么,在与家长、学长学姐沟通时,都鼓励她多考取证书。
第三、身边有好多朋友都在考取证书,她要考的那些证书里有父母让考的、有大家都在考的,她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能每一个都报都试试。
小胡说,这些其实她还没都报上名,只是自己先开始准备,但是这刚开始不到一个月,她已经焦头烂额,她明显觉得自己的专业课落下了,但是这些证书她也得考,心里压力很大,学习也专心不起来,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很紧张。
原因分析:及时、外部大环境的影响,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找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大。有些用人单位较为看重学生的证书。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不少大学生选择考证来增加筹码,整天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试;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不仅使大学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风险性都增大。案例中的小胡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错误的认为越多的证书就能证明自己的能力越强,盲目的选择,从而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
第二、自我认知度差,目标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在当今的社会中,很多学生对自我不能正确的认识,在父母的指导下考入大学、选择相应的专业,按父母的设计路线一步一步往前走,不懂得怎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职业规划。案例中的小胡没有明确的目标,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便盲目的听从考取证书。
第三,不顾自身实际,盲目攀比。看到周围的很多人都在忙着考取各种证书,总会觉得自己应该跟随大流,跟大家一样,形成了盲目的攀比心理。缺了任何一种证,都觉得自己比同学少了一份保障。这种盲目跟风,让他们不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被考证弄得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少。
二、对策与思考
对策:及时、指导小胡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给小胡讲解了SWOT分析法,SWOT分析方法原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能够做的”(即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在这个案例中,小胡就是没有对自身的条件进行详尽的分析,才会没有规划没有目标,才会盲目进行考证。借助这个分析方法,让小胡从自身的优势、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对自己进行SWOT分析,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确自身优势和自己以后适合从事的职业。从而计划自己目前需要补充哪方面的知识以及需要考取哪方面的证书,不再是盲目的去跟风去服从。通过指导小胡对未来有了正确的规划,对目前的考证和学习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第二,树立知识价值观,协调好考证与专业学习的关系。小胡的考证占据了她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而专业学习明显懈怠,造成了学习生活中的诸多困扰。辅导员首先要跟学生沟通,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还是自己的学业,不应该耽误自己的学业去考取所谓的“就业筹码”;其次帮助学生端正考证的态度,明确考证目的,不为考证而去考证,要为学到知识而去考证。同时辅导员通过在查找搜集资料,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资格证书的用途和时间,以及之后从事职业与资格证书的匹配,不是每一个证书都是有用的。
第三,端正学生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在准备考证的过程中,造成小胡内心的困扰,又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是其自我压力明显增加,出现迷茫。辅导员通过与学生谈话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深层次学习需要,并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水平,指导学生先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要结合自身能力充分估计考证难度。
通过以上方法,该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时间安排合理,并自己已经做好学期学习规划。
随着高校扩招后入学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和国家经济体制、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在“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的情况下,有计划、有准备的职业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职业生涯规划,即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发展机遇,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其事业奋斗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职业、确定相应的教育、发展和培训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安排”。也就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定位,并对自己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途径进行设计和规划。
大学阶段是一个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处在职业规划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发掘潜力大。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潜能,在大学期间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有利于其职业发展。通过自我分析、环境分析以及科学的选择,可以使大学生对所从事的行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更快的适应环境,进而更好的融入工作。同时,职业生涯规划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终生发展有机结合,有利于对其进行更为长远的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一般包括:①自我评估。②组织与社会环境分析。③生涯机会评估。④生涯目标确定。⑤制定行动方案。⑥评估与反馈。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最直接管理者与服务者,肩负着时代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关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明确指出: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品质高效的就业指导与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阶段是一个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处在职业规划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发掘潜力大。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教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对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他们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案例分析型论文:KM98车型底卸式卸煤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摘 要:KM98车型底卸式卸煤方式是近年来火车卸煤的一种新技术,相比传统的翻车机和静止式底卸式卸煤方式,具有投资省,卸煤时间短,站场调度容易,能耗较少,边走边卸等优势,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此卸煤方式如何设计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KM98;底卸式;设计;案例;分析
0 引言
由于KM98车型底卸式卸煤方式是近年来火车卸煤的一种新技术,针对KM98车型底卸式卸煤系统实际应用的案例比较少,黄骅港煤码头工程通过对二期翻车机房内的一台双车翻车机进行改造,使其能适应KM98型底卸式车厢进行卸煤作业,通过实地考察,目前卸煤系统运行情况良好。
以下是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和卸煤方式的原理,某工程采用KM98车型底卸式卸煤方式进行设计的案例。
1 卸车原理及考察情况介绍
1.1 KM98型底开门车厢卸车原理
KM98自动卸车系统是煤炭漏斗车实现自动、高效、节能、安全的卸煤作业而研制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在轨道上设置适当的接近开关来感知火车的位置,从而解决何时开启开门碰头以保障均匀布料的问题。该系统主要由火车位置识别装置、开门碰头、关门碰头、卸煤漏斗、给料器等几部分组成。
每节KM98底开门车有4个底开门机构,当固定在地面的开门碰头工作时,列车由机车牵引匀速前行,开门碰头依次碰到4个底开门机构,底开门则依次打开,煤炭从底开门处落到下面的漏斗中。煤炭卸空后,关门碰头依次碰到4个底开门机构,底开门则依次关闭,火车处于正常状态,可以再次装货。
1.2 考察情况
目前卸煤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如图1所示,卸煤系统配置情况如下:
总卸煤能力为:4000t/h;机车牵引速度为:0.6km/h;开门及关门碰头数量及位置:开门碰头数量为4个,设置在每个漏斗的初始位置;关门碰头1个,设置在翻车机末端;卸煤漏斗的数量及容量:一共4个卸煤漏斗,每个漏斗容量约为100t。
2 设计案例分析
某工程规模为9.5Mt/a,根据其配套的卸车站的布置,2万吨整列车到达之后,需解列成2列1万吨编组分别卸车,同时要在80min之内卸完整列车才能满足年卸煤能力的要求。
下面是在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关键问题。
(1)系统卸煤能力与机车牵引速度之间如何匹配问题。
(2)卸煤均匀布料的问题。
(3)卸煤漏斗数量及容量如何确定问题。
(4)开门碰头数量和位置如何确定的问题。
(5)给料设施能力的选择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分析论证,制定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具体如下:
(1)根据该工程的铁路卸车站布置,2万吨整列车到达之后,需解列成2列1万吨编组分别卸车,同时要在80min之内卸完整列车才能满足年卸煤能力的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按照1万吨列车110辆车厢编组,则整列车的长度为:110X14m=1540m。
则1列车1万吨煤炭全部卸完需要的机车牵引速度为:1540m/80min=1.54km/1.33h=1.155km/h。
(2)从底开门车卸下的煤炭必须均匀地分布到每个漏斗中,才能保障较大能力,一旦布料不均匀,则出现某个漏斗给料能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底开门卸车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保障煤炭能够均匀地分布到每个漏斗中。
因此,通过分析,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予以解决。
措施一:在每个漏斗初始位置都设置一个开门碰头,每个碰头轮流工作,则可以实现每个漏斗均匀受料。
措施二:在火车轨道上加接近开关来检测火车的位置,通过控制系统对碰头进行有序的开关控制,使煤炭有序均匀地落入漏斗中。
(3)通过现场考察调研,每节车厢对应2个漏斗无论是从碰头的数量以及漏斗的容量方面考虑都是比较合适的。
(4)开门碰头数量和给料设施能力都与卸车位的数量有直接关系,首先需要确定卸车位的数量,通过分析,卸车位的数量与给料设施能力成反比关系。
根据确定的卸车位的数量,以及每个卸车位对应两个漏斗的原则,则一共需要设置8个漏斗,对应的就需要设置8个开门碰头和1个关门碰头,开门碰头设在每个漏斗的初始位置,关门碰头设在所有卸车位的最末端。
根据列车的牵引速度和每4节车厢同时卸煤的规律,同时按照最不利情况(即每个车厢的煤都卸到一个漏斗里)考虑,通过计算得出,给料设施的能力为2000t/h。
通过以上原则的确定,最终的布置方案如下:
KM98型底开门卸车系统共设有4个卸车位,对应8个受煤漏斗,每个卸煤漏斗容量为100t,均为地下式布置,为防止大块煤落入漏斗中堵塞给料设备,在每个卸煤漏斗上面设有煤篦子,下口处设有1台给料设备,将煤给到下一个运输环节。
卸料控制方面,在每个受煤漏斗初始位置设置一个开门碰头,最末端设置一个关门碰头,通过集中控制对每个开门碰头进行有序的控制,从而达到行进过程当中均匀给料的目的,当每节车厢行进到关门
(下转第121页)(上接第58页)
碰头处,通过触碰,使底开门关闭。
3 结束语
KM98车型底卸式卸煤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保障煤炭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每个漏斗中,由于目前KM98型底卸式车厢还在研发试验阶段,正式投入使用该卸煤方式的工程还没有,而黄骅港煤码头工程也是通过改造其中的一台翻车机,使其能适应KM98型底卸式车厢,受翻车机结构型式的影响,并不能发挥KM98型底卸式卸煤技术的优势,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KM98车型底卸式卸煤系统。随着今后KM98型底卸式车厢的普及,该卸煤技术会逐步采用并投入使用,结合实际使用经验进行优化设计,不断地提高其卸煤效率和经济实用性。
作者简介:范辉(1983-),男,湖北武汉人,本科,工程师。
案例分析型论文:顽固型大学生基督教信仰案例分析与对策
【摘要】针对近年来宗教在当代大学生不断蔓延的现象,本文以一个典型案例,剖析了宗教信仰形成的根源,以及所采取教育措施的得失。提出对顽固型和心性敏感型学生,采取宗教去神秘化科学教育,加强感情关爱和持之以恒的引导教育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信仰 案例 对策
一、引言
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需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以及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当代青少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颠覆与和平演变(颜色革命)一直在或明或暗地进行着[2],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文化和宗教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侵蚀。当前,青少年信仰缺失日趋严重,信奉宗教人数和层次逐年攀升[3]。
宗教信仰是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4],难以采用简单的理论或模型进行合理的阐释。关于性别、知识层次、农村或城市等因素影响的调研分析没有呈现出可信的规律。但是,相当多的案例是其本人或父母在物质层面或者是精神层面遭遇到困难或问题,陷入困境,如家境困难影响到生病就医,人际关系问题陷入恐惧或孤独,学习或工作压力过大而怀疑生存的价值,等等。也有部分青少年是怀着好奇心理接触宗教。尽管基督教在心灵慰籍和精神寄托方面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关键时刻可能会动摇青少年的爱国信念、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心以及家庭亲情的纽带[5]。
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信奉宗教问题,发展经济和传播科学知识是有效手段。对于好奇心驱动的宗教接触,通过正确的引导,或者科学客观地介绍宗教消除其神秘感,或者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则比较容易使他们放弃宗教。但是对于从小在宗教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宗教观念根深蒂固,可谓顽固型,一般的教育很难让其放弃,如何教育挽回此类人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案例描述
某高职院校学生X,信奉基督教。从小随从母亲经常出入教会,可谓是在教会的熏陶中长大。该生入学后不久定期到教堂参加教会活动。一段时间后,老师发现该生有在学生中传教的倾向。因此,加大了对该同学的教育和疏导力度,同时动员同宿舍同学正向影响该生,尤其是发挥班干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经过努力,一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生停止了对其他学生进行传教。
但是假期结束返校后,该学生又表现出很大的宗教热情,并参加了大学生基督教团契,为此,老师允许该同学在学校内进行兼职,使其生活更加充实,逐渐淡化了该生开展宗教活动的意识。并根据其家庭经济实情况,该生每年享受国家助学金。
然而在第二个假期回校后,情势急剧转变,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较之前有所减少,晚上与信教男朋友频繁联络,向身边的同学宣传教义,拉拢其他同学到校外参加宗教活动,出现轻微的抗拒老师的教育和心理疏导。经过老师的干预、疏导和有效引导,学生X情况好转,对信仰有了理性的认识,恢复了以往的神采。分析原因是,该生受其母亲信教影响至深,恰巧弥补其信仰缺失。父亲工作的辛苦,加之该生及时次谈恋爱,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出现上述情况。
但在圣诞节前一周,开始出现天不亮起床打坐,晚上观看生病不用吃药就能痊愈的视频,并且该生又表现出很高的宗教热情,拉拢学生去教堂。老师发现后及时干预,同时请博学的心理老师对其进行教育疏导,情况出现转机。令人遗憾的是,学生X在圣诞节参加教会聚会后,出现精神障碍,表现眼睛发直无神、表情呆板、不时哭闹,不吃饭、不睡觉等现象。老师立刻通知学生X的家长,并送往医院救治。目前,学生X已恢复如初。
三、案例分析讨论
事后经过梳理分析,发现以下因素对该事件的演变起到重要作用:
(一)家庭的影响:父亲长期在边区煤矿从事井下作业,母亲是虔诚的教徒,孩子非常孝顺,甚是听话,从每一次假期后返校的状态可以判断出该生在假期所受到的影响。加之,家庭经济状况不甚乐观,母亲曾出现过抑郁症,女孩本人有些自卑,从未恋爱过,这些因素均使该生过早感受到未来就业和婚姻的巨大压力。由此可知,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信教的主要因素,并且影响至深。
在学生X出现精神障碍后,家长及时反应是让她的同道中人为其女儿祈祷,而非是在及时时间去医院救治。这反应出家长对疾病的认识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对该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教龄太长:该生小学时就随母亲参加宗教活动,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后来,自然而然地就被母亲带入了宗教的精神世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三)心性敏感:该生性格略显内向,心性敏感,对于老师、同学以及亲戚朋友的言语有比较大的反应,性的意见比较容易改变或影响该生的思想认识,但该生信仰不坚定,出现左右摇摆。
(四)新媒体网络-宗教的隐形推手:一些宗教组织借助网络,以多种方式进行宗教文化的宣传,学生X的QQ空间中经常更新大量的宗教知识。
(五)学校教育疏导策略:学校针对该生所采取的措施是得力的,也曾一度扭转了该生的思想观念。但是策略可能存在不足,方法和措施上相对较直接、力度较大,措施上不够完善,缺乏迂回教育和循序渐进。该生情况虽有很大改观,但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上述案例的学生,其信奉宗教可谓“根深蒂固”,抗拒心理很强。做工作需要细致、迂回和委婉,除了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反思学校的做法,动之以情做得尚有欠缺。另一方面,教师也轻视了问题的艰巨性,除了及时方面原因,学生寒暑假回到宗教氛围浓厚的家中,一个假期使得学校一个学期的教育付之东流。更有甚者,学生母亲介绍的信教男朋友几乎每天都会“关心”该生,宗教夹杂其中;此外,学生出现精神障碍请来家长和让她的男朋友劝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究其根本原因,学校在假期这段时间跟进措施不够可能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假期学校多组织一些社会活动,或者协助学生进行实习或勤工俭学,减少学生回家重新生活在宗教氛围中的时间,同时也转移了学生注意力,此外也使学生对未来就业更有信心。唯有多管齐下,才有希望获得理想的效果。
四、宗教信仰教育对策
当前,宗教信仰教育困难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宗教知识匮乏,对宗教本质缺乏科学合理的认知,学习生活中理想信念不足;二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宗教极端组织和国外敌对势力可以避开国家的监管,利用新媒体宗教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三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文化发展的多样化,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和心理素质易受多方思潮影响。
针对以上根源,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
1)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科学认识宗教和正确领会国家宗教政策;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效性教育;
3)加强对网络媒体平台的引导和监管,净化校园环境;
4)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专业实践活动。
总而言之,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家庭、个人、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学校负有引导和教育的责任,既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基础引导作用,又要强化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作用,优化自身意识形态,养成良好的个人信仰和独立的政治人格。同时,高校与社会要加大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尤其是情感和心理方面,要及时给予关心与帮助。
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概括。简而言之,就是要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充满高度自信。对青少年而言,同样要对国家、政府、社会、未来充满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理解和认同。所以,唯有从多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他们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中坚力量。
作者简介:
李娜(1979年―),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硕士思想政治教育。
案例分析型论文:企业参与型扶贫移民模式案例分析
摘 要:近年来扶贫移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众多的移民案例中,根据移民组织形式可概括为3种类型,即自发性移民、政府组织移民和企业参与移民搬迁3种类型。该文章以岢岚县宋家沟村移民为案例,在对移民农户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移民过程中迁移地域与空间距离的长短、移民主体在迁移中的地位、移民集散程度、谋生方式和从事行业的产业安置和移民后期开发6个方面对宋家沟村企业参与移民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探索在企业参与型模式移民中存在哪些隐患,对今后企业参与型扶贫移民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发改委或者扶贫局今后企业参与移民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参与型;扶贫移民;岢岚县;
1 引言
扶贫移民是在政府和其他机构或个人的组织协调下,使贫困人口摆脱现实的恶劣生存状态获得较好的发展条件与发展环境而进行的一种人口迁移活动,是基于扶贫、脱贫的目的而进行的移民[1]。,近年来在帮助贫困地区人们摆脱贫困,改善生活,实现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移民组织形式可概括为3种类型,即自发性移民、政府组织移民和企业参与移民搬迁3种类型[2]。本文以宋家沟村企业参与型移民模式为案例,从移民过程中迁移地域与空间距离的长短、移民主体在迁移中的地位、移民集散程度、谋生方式和从事行业的产业安置和移民后期开发6个方面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移民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中用到的数据是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贫困地区大规模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式自愿性生态扶贫移民模式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汇总得来。对岢岚县宋家沟乡宋家沟村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做了18份调查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统计法。
3 案例分析
以岢岚县宋家沟乡的宋家沟村为例,从移民过程中迁移地域与空间距离的长短、移民主体在迁移中的地位、移民集散程度、谋生方式和从事行业的产业安置和移民后期开发6个方面对移民现状展开分析。
3.1 宋家沟村移民概况
宋家沟村为岢岚县宋家沟乡的一个行政村,只包含宋家沟村一个自然村。从2009年开始筹划移民工作,主要接收本乡镇甘沟村(甘沟村处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区,农业生产极为困难,每667m2地1a只能产粮食200kg,农民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的移民户,到目前为止,移民工作告一段落,共接收移民户25户,从甘沟移来12户,其余均为本村村民的村内迁移。移民工作分2个阶段进行,及时阶段也就是2010年移入8户,第2阶段即2011年迁入17户。迁入地住宅由政府同意施工建成,只需移民户出7万元,每户移民在迁入地就都拥有4间砖瓦房,附带1座温室大棚、1个羊圈、1个庭院。具体移民情况见表1。
3.2 迁移地域与空间距离
从地域上考虑包含以下类型,村内搬迁、乡镇内搬迁、县内搬迁、跨县搬迁、跨地区搬迁和跨省搬迁;从空间距离上可分为就地迁移和易地迁移,长距离与短距离移民这4种类型。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是得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迁模式。张小民(2008)在研究陕西省移民时,根据移民距离分出近距离迁移(100km)[3],从迁移地域与空间距离的长短而言,宋家沟村主要是针对本乡镇甘沟村的移民,甘沟村距离宋家沟村25~35km,可知宋家沟村的移民为中等距离的迁移。
近些年虽然国家加大了种地补助,但种地的收益依然是各种收入来源渠道中最少的。而对于从25km外的甘沟迁移过来的村民,他们的耕地均在原村,无形之间增加了种地成本,收入来源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除此之外,2010年入住的这批农户院子中的大棚由于质量不好,冬季温室内温度无法保障植物生长,所以并不能真正发挥温室大棚的效益,不能从实质上增加农民收入。
3.3 移民工作的主导力量
从我国扶贫移民的主导力量来看,我国移民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居民自主型和企业参与型[2]。目前,政府操控型移民是占主导地位的模式,居民自主性移民还是并不多见的形式,企业参与型移民也处于探索试验阶段[4]。目前移民的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是政府,移民自身尚未成为移民选择的决定主体,主张变革现行政府操控型移民模式为居民自主性移民模式[5]。
从移民工作的主导力量而言,宋家沟村属于企业参与型,即扶贫办、发改委和白曹家沟的私人企业,三方注资修房、扩路、建大棚,为解决搬迁难题,县里专门出台了扶贫政策,每户的搬迁费用政府负担一半、农户负担一半。每户只需缴纳7万元即可入住。政府为解决农户资金紧张的问题,出面为农户在信用社无息贷款3万元/户,减免一年利息。这种模式属于张志辽(2005)论文中提到的目前我国生态移民处于探索试验阶段的企业参与型移民。该模式能从较大程度上整合社会资源,财政投入、部门协同、社会赞助、信贷扶持,各方力量共同帮助贫困群众走出大山。
3.4 移民集散
学术界根据移民规模把移民分为集中搬迁与分散搬迁模式、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等形式。
在移民集散方面,宋家沟村属于分散搬迁与集中安置的形式。宋家沟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耕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从2009年开始,县里统一协调周边的甘沟村、东场沟等迁移至此。搬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宋家沟村的搬迁自主选择权为,也就是说不存在强制搬迁现象,由村民自己的意愿决定。虽然政府提议帮大家无息贷款一部分,但大部分村民还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只能放弃搬迁。加入搬迁的均是有一定积蓄的富户,导致最终搬出来的农户比较少。
在移民安置方面,县政府通过扩建中心村镇建设了宋家沟乡宋家沟移民新村,移民集中有序的安置在新村内,还配备了小广场。
总体来说扶贫移民改善了移民户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移民户的生活水平。
3.5 谋生方式和从事行业的产业安置
对于移民户来说生态移民之后收入来源与维持生计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定意义上这一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移民的成败。如果移民后居民的收入来源方式增多,劳动力基本都能就业,那么居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对于移民的满意度就会提升,如果满意度提升了,那么这个移民至少在移民安置后期生活方面有了成效,某种程度上也保护了原来居住地的生态环境,达到了生态移民的目的。扶贫移民与生态移民是分不开的,通过移民实现生态改善与扶贫的“一石二鸟”策略,大部分生态移民工程都是与扶贫工程是结合在一起实施的,扶贫的对象也是生态移民的对象[6],而扶贫移民工程中改善迁移户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得迁出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搬迁前后移民户的总体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见表1),但是移民户的谋生方式和从事行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见表2),为了使得移民搬迁后能稳得住,考虑到移民户回迁出地种地太远,在搬迁之前就为每户移民都配备了温室大棚,希望大棚能成为移民户增收的一种方式,切实站在农民角度想问题。政策虽好,但在实际落实中却遇到了问题,不能让迁移户真正受益。2010年入住的这8户移民院内的大棚由于质量不过关,无法在冬季保障植物生长需要的温度,所以无法发挥大棚的真正作用。而2011年的入住的这部分移民大棚质量很实用,能够达到为人们增收的目的。
结合表2和图1可以看出,移民前后从甘沟村来的移民户收入来源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搬迁前养殖业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总收入比例的31.68%,远远高于其他2个村;移民后甘沟村收入来源中打工占的比例较大,养殖业占的比例最小,打工成了主要的收入来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2点,搬迁前当地有很大的生存空间,能够自由放牧,以种地为主的土地经营一定意义上为牲畜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如秸秆、玉米和草等。而搬迁后这些有利于发展畜牧业的条件都没有了,养殖业就发展不起来了;搬迁前甘沟离县城20km路,农闲时间不多,去县城打工也不方便,而搬迁后到县城的距离大大缩短,比较方便外出打工,而且农闲时间特别多,也有时间出去打工。
3.6 移民后期开发
移民后期的开发关系着移民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众多的实践中经过总结共有下列开发模式,城镇化开发模式、产业开发模式、产业与城镇化开发模式相结合、区域特色开发模式等四大类型。宋家沟村考虑到移民区后期的发展,为移民户修建的一排排蔬菜大棚,这些大棚位于209国道旁,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大棚中间点缀着整齐划一的砖瓦房,非常的醒目。蔬菜大棚的修建想给移民户增收;也可以通过新型农业促进当地农业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走产业与城镇化想结合的开发模式。
但在后期开发的蔬菜大棚质量问题上,政府没有严格把关,导致没有达到预期给移民户增收的目的,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 移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分析,宋家沟村的移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4.1.1 政府的政策非常实在
不仅想改变移民户的居住环境,也想让迁移户能稳得住,修建温室大棚,让移民户无后顾之忧,但在实际落实中却大打折扣,及时批大温室大棚的由于质量关没把好,造成了冬季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无法保障植物生长需要,最终都成了摆设。
4.1.2 虽然也考虑到移民户的养殖需求
每个移民户都配备了一个圈舍,但没合理地预测到实际运作中的效果,最终大量圈舍空闲,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1.3 当初把甘沟划入迁移村考虑到2个原因
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但在实践过程中只是一部分中上等家庭的农户迁移出来,还有一部分贫困户依然按固有的生活习惯在原村生活,这并未达到迁移的最初目标。
4.2 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4.2.1 在以后的实践中应加强对统一修建工程的质量验收
建立政府、企业组织者相互监督督促机制,必须保障工程的质量,杜绝这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较大限度的为移民户的利益着想。
4.2.2 在实际构想中,要立足实际,多观察,多思考
加强对迁出地村民的调查研究与评估,找出最适合迁出地移民的对策,正确估量移民户的数量及生产能力,较大限度的使得预测接近事实,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2.3 在移民之初深入调查了解迁出地村民的搬迁意愿与搬迁成本的承受能力
依据调查评价结果制定搬迁计划,使尽可能多的村民可以搬得起,给迁出地留有足够的生态恢复空间,在以后的移民实践中紧紧围绕移民的目的展开,加强探索,争取能找到一条“一石二鸟”的路子,既能较大限度地改善当地生态,又能使得迁出地村民搬得起,在迁入地稳得住,提高移民户生活水平。
5 结论
宋家沟村的移民工程虽存在不少问题,但也有很多值得推广的地方。该项工程集合了政府和社会企业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来推动移民的发展是很好地模式,在以后的实践中应尽可能推广,鼓励社会企业家投入到移民的支撑工作中来,在以后的移民工作中很大程度的整合政府、移民和社会3大资源,发挥政府、移民和社会3大机制作用。
案例分析型论文: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防火设计工程案例分析
摘 要:随着大型商业综合体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防火设计方面将面临新的挑战。该文以某商业综合体建筑工程为例,对其防火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火设计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型 商业综合体 防火设计 案例
当今大型商业综合体里面一般建有一条商业街,同时商业街两侧设有各种商业店铺以及主力商业店,在通用空间、商业动线、后勤流线以及使用人群方面,这些功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且彼此渗透。该文以某商业综合体建筑工程为例,分析其有效防火设计对策。
1 工程概况
该商业综合体里面的商业部分设置在超高层办公楼下方位置,是一类高层建筑,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开展设计工作。商业部分包括地上6层以及地下1层,其中地上商业部分总的建筑面积是60 000 m2左右,地下商业部分所占面积是59 000 m2左右。建筑平面是两个大型共享空间以及步行公共空间一起串起来的。
2 建筑防火设计难点
如果依据规范要求,就需要将地上4 000 m2划分成独立防火分区,同时将地下2 000 m2划分成独立防火分区,由于共享空间平面十分不规则,呈弧形,于商业街内部连通各层的相应中庭开口位置设防火卷帘必须选择超大型并且形状不规则的防火卷帘,同时防火门或者是防火卷帘可以在火灾过程中自动关闭以及降落。如果采用防火墙存在困难,就需要选择防火卷帘等相应防火分隔设施进行分隔,其中防火卷帘必须与GB50016-2014里面第6.5.3条规定相符。对于相邻建筑物而言,若较低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那么在较高一面外墙相应开口位置设甲级防火门窗,应该保障防火间距大于或者等于4 m。如果在店铺前分隔地方设置防火墙以及防火卷帘,就将使得人员通行空间正好被隔断,不管选择哪类防火分隔形式,大量应用并且跨度非常大的防火卷帘都会对以后卷帘的相关维护保养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提升消防设施所具有的不性。所以,下列两个问题很难达到规范要求:
(1)集中商业每一层环廊公共区进行上下叠加,将其连通成防火分区之一[1]。
(2)对于集中商业部分,其平面中间区域里面的疏散楼梯在建筑首层无法直接通向室外,必须先通过及时层公共区,然后通往室外安全区域。
3 具体防火设计对策
3.1 对面积相对大的商品专门设计防火区,同时公共区以及疏散区独立
如果面积较大的相应主力商铺发生火灾,就很容易失控,导致火势蔓延开来,里面的人员也比较多,所以不可以和集中商业部分所建的小店铺公用一个防火分区,应该单独设置相应防火分区以及疏散设施。以下提到的店铺均没有包含这种专门设有防火分区的商业主力店铺。
3.2 对公共区两侧店铺所占面积和具体火灾荷载进行限制
对单个店铺所占建筑进行限制就可以控制店铺里面的极限火灾荷载。保障火灾不延伸至单个店铺之外,就能够对火灾持续时间进行限制。所以,可以将两侧商铺分隔成多个小商铺,同时将建筑面积控制在300 m2之内。和普通商业店铺相比,餐饮店具有较高危险性,厨房、顾客就餐区以及备餐区之间应该使用耐火极限≥2.00 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进行分隔。
3.3 有效分隔各个店铺
如果一间店铺发生火灾,采取在该店铺上下位置以及左右位置设置防火分隔的方式,可以把火灾控制于该店铺里面,就算烟气蔓延至店铺之外,也不会出现火灾大规模蔓延的现象。对于相邻商铺而言,分隔墙体具体耐火极限必须≥2.00 h。因为商业功能要求,各个店铺朝着公共区的部分应该通透,并且使用玻璃等比较透明的相应分隔构件[2]。该工程采用的是具有较高耐火性能的相应防火玻璃墙实现分隔目的的,可是不同店铺隔墙上所设置的玻璃应该断开,防止一个店铺产生的火灾往四周店铺蔓延。选择自动喷水系统对玻璃进行保护的时候,火灾会使得喷头受热开启,朝着玻璃均匀喷水,从而降低玻璃温度,增加防火玻璃构件具体耐火时间。此外,由于店铺经营必须敞开门,所以为了火灾时防止烟气延伸至店铺之外,就需要在店铺疏散门上安装电磁门吸,这样火灾时采取非消防用电模式后,电磁作用就将失效,由于地弹簧的作用,门会自动关闭,在这之后门还可以被打开,减小对人员疏散造成影响。
3.4 加强设置单个店铺里面的消防设施
想要控制单个店里面的火灾规模,就应该尽量防止火灾以及热烟气蔓延至公共空间,不管店铺所占面积有多大,都应该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机械排烟系统以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5 对公共区的宽度进行控制
想要避免一侧店铺起火利用辐射等形式快速蔓延至其对面的店铺,就应该有一定的宽度或者是防火间距。该工程中庭两侧选择玻璃进行防火分隔,各个商铺之间的距离应该≥13.0 m[3]。如果两侧店铺间距不到13.0 m,那么两侧店铺应该使用商业橱窗这种形式,并且橱窗背后起到分隔作用的墙体应该是耐火极限≥2.00 h的实体墙,在开口位置安装防火玻璃门。若是公共区两侧修建的店铺,其门应该避免正对,好错开布置。
3.6 地下连通部分应该降低和上部空间之间的联系
由于项目地下商业区域面积相对较大,想要吸引上部人员进入地下一层就应该设置较大开口连通项目地下一层,可是为了给建筑及时层公共区带来安全保障,就应该特别设计该部位所采取的分隔措施。
地下商铺以及上部空间应该划分成各种独立的防火分区,在店铺和其公共区间设置相应的防火分隔部位,同时将地下中部区域里面上下贯通位置现存商业店铺取消掉,使其变成公共区域。环绕在公共区四周的店铺,因为商业使用功能带来的限制,还是应该具有通透的效果。
项目地下商铺以及公共区之间设置的防火分隔应该在基于以前防火卷帘的条件下,加设一层防火玻璃,并且该玻璃受到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保护,从而提高分隔性。发生火灾的时候,防火卷帘就会一次性降落,里面的人员不仅可以从背后通道逃离,同时也可以从卷帘旁边朝着中庭区域一侧的相应甲级防火门逃离。防火卷帘应处于店铺外侧,从而保障下方物品不会影响到卷帘的下降。
4 结语
商业建筑里面的火灾一般是电气线路故障以及违规操作造成的,而商业建筑里面的空间以及流线都比较复杂,应该结合项目设计情况,依据国家规定的建筑设计具体防火规范,提高消防设计所具有的合理性以及性。该工程案例的防火设计应该注意的有:把店内火灾有效控制在较小区域里面,从而减少对公共区域及时层造成的影响;火灾初期能够给人员在及时层疏散提供比较安全的逃离环境,同时地下商业部分应该尽量降低与上部的联系;取消上下贯通相应公共空间所进行的防火分区划分,并且该区域里面的公共区不可以修建固定商业店铺以及放置可燃物。
案例分析型论文:初中物理指导型探究教学模式及案例分析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但是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限,要想所有的规律都由学生自主探究获得,不仅耗时而且低效,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在明确学生学习主体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因此,笔者提出了指导型探究教学模式,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认识,望能有助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
1初中物理指导型探究教学流程
1.1教学流程图
初中物理指导型探究教学模式,结合初中学生的学龄心理特点和初中物理学科特点,笔者设计了教学流程(图1),每个环节都有师生的合作与互动。
1.2模型概述
指导型探究教学模式提出的目的在于将新课程提出的探究教学与传统课堂的指导型教学的优势有机的整合,该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适合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教学。
指导型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难度主要在于教师课堂参与度的控制.笔者认为,指导型探究教学模式教师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该节课,或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内容,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重点在哪里?教师需要重点指导哪些方面的内容?
(2)我们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内容有一个的把握,知道哪些内容的指导是必要的,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思考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学生能够顺着我们的指导顺利完成探究,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教学案例――“摩擦”教学
2.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教师:提供《市民手册》的条例,借助于多媒体重点投影第七条:“不乱扔杂物”。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走向物理,为了丰富学生的认知,进一步挖掘生活资源,进一步播放录像。
[HJ1.45mm]教师播放录像:“一块西瓜皮害了一条人命.”
设计意图:录像是上面环节的延续,通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乱扔瓜果壳不但不卫生,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伤害事故,而这个事故与本节课有怎样的联系呢?学生通过录像会自然地联系到一个生成性问题。
问题生成:脚踩在西瓜皮上为什么会滑倒呢?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呢?
学生联系生活,进行交流:在结冰的路面上走路容易滑倒。
2.2学生活动,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上述环节对摩擦力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定性理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活动1:夹球比赛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配备一盒玻璃球、一只纸杯、一双筷子,小组内部自主推荐一个心灵手巧的学生用筷子将球[JP2]从盒中夹送到杯中,教师计时,看相同的时间内,哪一组夹得多。
活动2:两人拔河
让力气最小的学生与力气较大的学生拔河,教师提供器材,一根长棒,力气大的学生握着的那一头适当抹些润滑油,结果力气小的学生获胜。
活动3:观看录像――大力士徒手拖动大汽车。
提出问题:如果汽车没有轮子,大力士还能拖得动吗?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几个具体的活动,高密度地呈现“摩擦”的信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其感受到摩擦现象处处存在,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继而激发学生探究的[JP2]兴趣和欲望.同时,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也就很自然地抛出来了。
2.3提出问题,学生猜想
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有了前面的感性认识作为铺垫,学生的猜想很活跃,思维迅速发散,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可以大致形成如下几个猜想:
猜想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案例分析型论文:双层表皮建筑的常见类型与案例分析
摘 要 最近几年,“双层表皮”建筑开始在中国出现,由于节能、低碳成为了人们开始关注的话题,设计师们开始热衷于做双层表皮建筑。本文以双层表皮建筑为话题点,介绍双层表皮的具体形式与国外案例进行结合,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双层表皮建筑。
关键词 “呼吸式”幕墙;“双层表皮”建筑;节能
建筑的表皮在当前愈来愈受到关注,但一般只是作为表面形式加以塑造,因而忽视了建筑表皮作为室外气候和室内小环境的过滤器和缓冲层,是影响室内热舒适度和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和关键部位。表皮不再是形态单一的建筑构件,而成为一系列构件的集合,建筑表皮的“空间化”成为了前提。
1.双层表皮建筑的分类与特性
1.1 双层表皮建筑的定义
双层表皮体系,英文为double-skin system 或double-layer facade。双层表皮依照层叠顺序可分为外表皮和内表皮,外表皮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内表皮接触内部空间。两层表皮之间通常以结构构件作为联系,部分双层表皮的外层表皮摆脱了承重的负担而获得相对的自由度(也就是所谓的只具有形式功能的表皮)。
1.2 双层表皮建筑分类
双层表皮建筑按照材料来分,可以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纯玻璃表皮组成。另一类是由多重材料组成的多重化表皮;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对表皮进行处理,使建筑表皮达到与当地生物气候的自我调节,并对建筑朝向、立面处理、地理位置、绿化及遮阳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对外界环境交换趋利避害,实现节能。
1.3 “可呼吸式”幕墙的介绍
“可呼吸式”幕墙是指在现有建筑幕墙前设置玻璃层的一种结构。遮阳设备设在两层玻璃层中间的空气腔内,可以避免设备受天气和空气污染的影响。其较大优点之一是把空气腔内的这样设备和通风相结合。当太阳辐射被遮阳设备吸收时,空气腔中的温度就会升高。由于烟囱效应,大约25%的符合会被自然通风带走。在冬季,空气腔中较高的温度会使窗附近的温度升高,从而提高使用者的热舒适性。
2.国外双层表皮建筑的技术案例分析
2.1 德国盖茨总部大厦(GotzHeadquarters)
大楼外围护结构采用了双层玻璃,它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系统采 用模糊逻辑,250个传感器提供室外风向和风速、室外温度和湿度、降雨量、办公空间利用率、室内温度 和湿度、室内光线强度等各项参数。外层玻璃固定(底部和顶部的玻璃可以开启),两层玻璃间距60 cm,内置可调反热热片和通风瓣,内部空气可以对流,冬季只有底部阳面的通风叶片打开,利用吸热片将新鲜空气预热后在双层玻璃内对流,保持室温(阳面和阴面)平衡,再通过热交换器和热泵循环进行热回收。与传统的节能建筑的能量概念相反,该设计没有大量采用蓄热体,而是通过大面积玻璃以充分利用日能采光、供热、制冷。通风建筑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有机体,外围护结构模拟人的皮肤,不仅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还起着室内外交换和新陈代谢的作用。
2.2 东急大冈山上东急医院(医院的绿色双层表皮)
建于东急目黑线大冈山站上的5层高综合医院,是原先位于大岗山站东北方的旧东急医院迁址于此所建,南面和西面的壁面绿化总面积约达3100平方米,幕墙上布置着最小间距为1200mm的植栽盆。
北侧沿斜线呈阶梯状的屋顶都被绿色覆盖,形成了绿色山丘状的建筑。被绿色包围的建筑对于街道的贡献,除了视觉上显而易见的,还体现在防止热岛效应等方面。阳光直接影响室内环境的南面和西面的墙面绿化,作为建筑的半开放双层表面,有着提高空调效率的作用。夏季,爬山虎形成茂密的阴影,风通过湿润的爬山虎幕帘会因汽化潜热效果而降温。现场实验证明降温效果可达3℃。冬季柔和的阳光透过爬山 虎照射进来,使室内温度舒适。
案例分析型论文:技术创新型企业发展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生存的本质也是动力。技术创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企业一项又一项的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企业能适时地从原有的技术创新道路跳跃到另一种全新的技术创新活动的过程;不仅具有时间上的不间断性,重要的是具有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和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性。本文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历程为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格力 技术创新 企业发展
一、格力简介及发展历程
格力前身为珠海市海利冷气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经珠海市体改委批准更改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隶属于家电行业。格力的发展历程主要经过五个阶段:创业阶段(抓产品);发展阶段(抓质量);壮大阶段(抓市场、抓成本、抓规模);国际化阶段(争创世界及时);创全球知名品牌阶段(争创世界名牌)。2006年格力又提出“打造精品企业、制造精品产品、创立精品品牌”的战略,全力实践“弘扬工业精神,追求品质,提供专业服务,创造舒适环境”的崇高使命,向着“缔造全球经验丰富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的愿景继续前进。
二、格力的成就
格力通过在技术、营销、服务和管理上不断得创新和发展,莫定了国内空调市场的龙头地位,在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2008年在第十届中国专利奖上,格力发明的“智能化霜”技术荣获中国专利奖奖,开创性得实现了空调行业发明专利在中国专利奖上零的突破。惊喜的是两项自主创新成果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公布的 2008-2009 年度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名单。09 年初,由于其的行业技术研发水平,格力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中国制冷行业一个部级工程中心国家节能环保制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又意味着格力已具备引领制冷行业技术发展和工程化实践的领军能力。同年格力自主研发的两项技术又双双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10年格力“G10低频控制技术”和“热回收直流变频模块化多联机组”被认定为2010年度“国家火炬计划。
图1 格力空调器及配件国外营业收入(图中09年收入下降主要是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全行业整个出口市场的低迷。数据采集来自格力电器年度报告)
三、企业的战略文化
格力大力推广“实”文化。格力“实”文化以“实、信、廉、新、礼”为核心价值体系, 以“忠诚、友善、勤奋、进取”为企业的精神,以“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为工作态度,因此形成了外拓内敛的求实文化,同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围绕当代“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向全球化发展潮流的具有“格力”特色的企业文化。面对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行业快速整合的市场格局,格力紧紧围绕“技术、管理、营销”创新来提升格力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同时格力加大了国际化战略实施的步伐,立足于技术实力和优良品质,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形象和口碑,并推动 “中国创造”走上国际舞台而奋斗。
四、企业的低碳化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格力把以节能环保为重要技术指标的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石,并把节能环保作为打造和提升产品品牌的重要措施。在节能减排方面,企业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节能设施及技术以及加强节约能源管理方面的工作。2008年格力科研积极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投入很大的资金购买节能设备、引进先进节能技术以及引进的管理人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不断降低,着眼长期来看,格力的大量节能投入降低了能耗费用开支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图2 公司的低碳发展之路亦即是企业的发展之路(数据采集来自格力电器年度报告)
五、格力的研发体系
格力作为一家专注于空调产品的电器制造商,成立了家电技术研究院、制冷技术研究院和机电技术研究院3个研究机构,专业跟踪研究空调行业的长远发展技术和顶尖技术,建建了近300个实验室,对新研发的产品进行各种情况下的实验,并相继攻克了一系列顶尖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取得了技术上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图3 格力近年来科研人员与营销人员人数的增长对比(数据采集来自格力电器年度报告)
六、格力的技术创新战略
格力一直强调技术的创新,完成了由“技术追随”向“技术经验丰富”的技术蜕变过程。2005年,格力企业开展了“自主创新”的系列活动,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总计完成创新型项目1612项,其中产品开发类项目670项,技术类项目143项,生产工艺类项目183项,质量整改类项目561项,管理类55项。2007年格力继续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成功了智能人体感应、智能化霜、一氧化碳检测、变频多联空调、EVI 低温启动等全球经验丰富的尖端技术,继而形成了格力的技术核心。2008 年,格力依然围绕“创新”这个主题。因为只有通过技术、管理、营销等的不断创新才能继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持续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持续保障格力的健康发展。2010年格力通过自主研发的“G10 变频引擎”低频控制技术被一致鉴定为“国际经验丰富”水平,其格力 G10 变频空调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G10 变频引擎采用的多项顶尖技术,在控制理论和性能指标上均超越了国际现有技术。格力采用的定制专用控制芯片、自主研制压缩机以及风扇电机等一些技术,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的“中国创造”,为变频空调在中国甚至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普及创造了条件,标志着“中国制造”从模仿性的研发走向了引领性的创造之转变。
图 4格力近年来高科技人才人数的增长(数据采集来自格力电器年度报告)
七、格力管理模式
格力企业以“坚持一条正确道路,贯彻两个战略思想,实现三个走在前面”为指导方针,贯彻“创新”思想和“精品”思想;努力实现“管理走在前面,技术走在前面,产品走在前面”,坚定落实“八严”方针,导入绩效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以绩效为管理结果导向、六西格玛为管理方法、三合一体系为管理基础,质量管理为质量氛围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开展了QC 小组活动。企业在精神激励方面,把企业目标与高管的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事业成就感相结合起来。
八、品牌化发展
2000年以来格力成功收购了多家企业,对企业的成功收购,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培育和维护,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格力配套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在打造“格力”品牌方面,格力一直在做大“格力”自主品牌出口的力度。目前已经成功打入英、法、巴西、俄罗斯、菲律宾、澳大利亚、沙特和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主品牌出口占格力总出口量的比例接近于1/3。2005年,商务部授予“格力”品牌为“中国出口名牌”称号。同年,格力位列海关总署公布的“全国国有企业出口100强”榜单之中。
通过对“格力”企业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但经过最近几年欧美经济的持续低迷,我们的民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希望我们国家的这些创新型企业在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的同时,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把企业做成真正的世界级企业。
案例分析型论文:农业综合开发模式――科技示范型案例分析
【摘 要】凌海市是锦州的沿海县级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是提升凌海市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本文分析农业综合开发模式中科技示范性实践操作中的经验,具有实用的指导性。
【关键词】科技示范性 案例分析
科技示范型是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进行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合作,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对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经济结构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大项目。企业与农户之间主要是通过科技示范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进行产业化经营。凌海市依托周边大城市雄厚的科技实力辐射,从生产到储运、加工等环节,影响带动了农民进行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群。
案例:科技带动右卫镇稻田养殖
案例背景:凌海市右卫镇,滩涂低洼地十分多,该镇的稻田养殖从1997年起,经过1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趋向产业。通过科技带动,右卫镇的稻田养殖现在已成为凌海市一个重要的科技示范基地。当地村民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水稻种植,水稻品种单一,没有竞争优势,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虽然滩涂低洼地十分多,但是未得到充分利用,科技含量低,收益低。
解决问题的思路:勤劳的水乡农民对发展粮食种植和水产养殖业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为什么对投入大,风险大的水产养殖业具有这么高的热情呢?养殖户回答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因为有科技为我们撑腰壮胆。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及时,跟抓基础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为了充分挖掘稻田养殖的增产潜力,提高产量和效益,该镇采取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治理,把集中连片、完善配套、水旱分开、规模种植作为开发项目的建设重点,加大稻田养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工作力度。据统计,10年来,该镇利用国家农业开发资金500多万元、挖土 380多万方,开发低洼田 18000 亩、疏浚排灌渠 40 多条,建泵站 45 座,架电力线8000多米,购买机械25台(套)。目前,该镇有 600 余户农民从事稻田养殖,2009年稻田养殖户创产值3525万元,获利1410万元左右。第二,坚持科技开发,提升稻田养殖的品质优势。在稻田养殖的产业基地开发上,该镇采取了挑选品种、抓好培训、研究与应用新技术等措施,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促进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在示范园区大面积综合配套与推广应用,提升稻田养殖的品质优势。近几年来,在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坚决淘汰老品种,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效益好的新品种,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品质种苗,严把稻田养殖种苗质量关,确保品种的质量优势,相继有 16个新品种进入稻田养殖园区。推广新技术,提高稻田养殖水平。在发展稻田养殖的生产实践中,能够把自主研究与引进养殖技术相结合,把高新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把试验示范与应用推广相结合,抓好现有科技的组合配套和推广应用,逐步把一些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严格实行农药使用“许可证”制。坚决淘汰对鱼、虾、蟹和水稻品质伤害较重的农药,减少农药的残留量。对稻田养蟹的生产过程实行关键点控制,尤其是对生产用水源、种质、投入品应用进行控制,保障产品质量的提高。通过这一系列新品种、新技术的大力应用与推广,大大提高了稻田养殖的质量、产量和效益。
经验及启示:凌海市实施了以新品种、新技术为重点的“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和创建百家农业现代化精品工程活动,广泛吸纳辽西两地农业科技力量和科技项目的投入,并与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部门合作,建立起了粮食、蔬菜、果品、畜禽、水产五大繁育基地,形成了“技术―产品―产业”的开发模式。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无论是深度开发还是广度开发,都需要依靠科技进步,需要研究、引进和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农业综合开发做得比较成功的国家,无不高度重视农业科学技术。他们都能坚持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的紧密结合。
案例分析型论文:资源型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摘要:分析了斯特拉塔并购加拿大鹰桥公司的动因、过程和并购成功的基本经验。并购的动因是扩大生产市场份额和通过管理有潜力的资产组合以来提高公司的价值。成功的经验:一是选择了混合并购的适当方式;二是坚持了高价现金收购的策略;三是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
关键词:市场份额;混合并购;收购策略
资源型并购在近年比较流行,分析其经典案例,对推动和优化中国的资源型并购具有借鉴的意义。这里要分析的是瑞士斯特拉塔公司并购鹰桥公司的案例。
一、并购公司简介
1.斯特拉塔公司。斯特拉塔集团公司是总部设在瑞士的全球性的矿业公司,产品包括铜、炼焦煤、热煤、铁铬合金、镍、钒、锌等。其经营机构和投资项目遍布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澳洲四大洲的18个国家。公司拥有规模不大但盈利性较好的铝产品业务、回收工厂和全球先进的矿物金属加工技术。集团通过合金产品、铝产品、煤炭产品、铜产品、镍产品、锌产品七个事业部展开经营活动。斯特拉塔集团2006年总收入为176.32亿美元,截至2007年4月13日,集团市值为534亿美元,是位于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力拓集团和英美资源集团后的全球第五大综合性矿业公司,是世界上较大的锌与铁铬合金生产商,是全球第二大煤炭出口商;还是全球第四大铜和镍生产商,其热煤的出口量排在全球及时。斯特拉塔集团公司的股票是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的成份股之一,在2007年财富500强排行榜中,集团排名居414位。
2.鹰桥公司。鹰桥公司是1928年成立,总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国际性矿产公司,拥有的5 800名雇员分布于12个国家,是全球第二大电解镍供货商,以生产镍、铜、钴、白金等其他金属经验丰富于世界,同时拥有回收含金属材料再利用的加工厂。
二、并购动因
斯特拉塔并购鹰桥是2006年矿产行业的大型收购项目,并购基于以下原因:
1.出于扩大铜和镍产品生产和销售份额的需要。斯特拉塔并购鹰桥后,可以有效地扩大铜产品和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就镍产品而言,鹰桥是世界电解镍第二大供应商,在镍产品上很有经验,斯特拉塔收购鹰桥后可以充分利用鹰桥在世界范围内的镍生产和销售网络,提高它在镍产品生产上的竞争能力。此次收购完成后,2006年斯特拉塔镍产品数量跃居全球第四位。在斯特拉塔收购鹰桥之前,鹰桥在新喀里多尼亚正在新建科尼亚姆博镍公司。据2004年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该公司是在镍的边界品味为1.5%时,腐殖土矿的实测和推断储量总计为1.21亿吨,镍品味为2.13%;推测资源量为1.56亿吨,镍品味为1.6%,年产镍(以镍铁产品形式)6万吨。此外,还有褐铁矿资源1亿吨。斯特拉塔收购了鹰桥之后,可以得到镍产品生产和销售网络,为公司在镍业务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铜产品生产和销售上,同样可以大大提高其市场份额和控制能力。
2.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斯特拉塔公司自1999以来,经过不断的并购重组发展成为居世界第五位的多元化国际性矿产公司。企业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是:通过管理有潜力的资产组合不断提高公司的价值。即在多元化的矿产品中,不断卖出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产品,而收购那些能够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的产品生产。在1999―2004年间,进行了以并购为主体的资本运营活动。寻找和收购那些具有创造利润价值的企业或投资项目是集团公司的主要任务。而对加拿大鹰桥矿业公司的并购正是看中了它在生产镍、铜、钴、白金等方面的经验丰富地位和为公司创造利润的能力。斯特拉塔收购鹰桥后还可以增强其在铜产品上的竞争能力,能使斯特拉塔铜产量翻一番。早前斯特拉塔在全球范围内的回收站很少,收购使鹰桥的这个优势归于斯特拉塔,即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回收站,提高原料的利用水平。同时,还可以通过对鹰桥拥有的铝产品的收购增强在世界铝业生产中的地位。这次收购活动还使特拉塔涉足镍产业,并扩展了其在南美地区的铜矿业务。此外,斯特拉塔集团还从鹰桥公司(Falconbridge)的锌和铝业务中受益,扩大了其在地域、商品和币种方面的多元化范围。
三、并购过程
斯特拉塔公司对鹰桥的并购分三步进行。及时步,2005年8月,斯特拉塔集团以每股28加元的价格从Brascan公司收购了其掌控的鹰桥公司19.9%的股份,这些股份相当于现金约20.47加元(合17亿美元),从而斯特拉塔集团一跃成为鹰桥公司的主要持股人之一。在此之前,鹰桥是几家国际矿业公司竞购的对象,如加拿大镍矿商Inco和美国铜生产商菲尔普斯道奇公司。开始鹰桥拒绝了斯特拉塔的收购要约,同意与Inco合并。但不久,Inco先后成为了三家公司追逐的对象。温哥华矿务公司TeckCominco于2005年5月率先向Inco发起进攻,使Inco无暇顾及对鹰桥的并购。而斯特拉塔则趁机向鹰桥发起收购要约。第二步,斯特拉塔于2006年8月已经获得了对鹰桥公司的控制权,并开始对鹰桥公司开展整合工作。第三步,2006年11月,斯特拉塔集团最终以每股62.50加元的价格完成对鹰桥公司股权的收购。
四、并购分析
1.选择了合适的并购方式。从上述分析中可见,斯特拉公司对鹰桥的并购方式主要是混合并购,这种并购方式有效地回避了并购中的法律风险,保障了并购的成功率和并购后公司的整体实力的提升。斯特拉塔对鹰桥的并购具有混合并购的性质,既可以扩大企业规模以实现规模效应,又会减少竞争对手,加强其垄断地位。对于矿产品公司而言,由于两公司的经营业务和主要产品既具有纵向的产业链的关系,又具有矿产品不雷同的互补性,更有利于并购后的整合与协同效应的发挥。原斯特拉塔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是铜、炼焦煤、热煤、铬铁、钒、锌和铝等产品,并购后增加了 镍、铜和白金等重要的矿产品,扩大了矿产品的经营范围,尤其是镍产品在世界上有了重要的市场地位。这种混合并购和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的特点。同时,斯特拉塔和鹰桥原来都有回收含金属材料再利用加工厂,又属于横向并购的范畴,可以减少竞争和增加市场份额。这样,新公司在矿产品的结构上更为合理,营销网络也更为广阔,提升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另外,混合并购的方式有效地规避了横向并购所产生的“反垄断审查”的麻烦,在与加拿大Inco镍业公司的竞争中胜出。
2.坚持了高价现金收购的收购策略。斯特拉塔收购鹰桥全部是用现金,这可以减少鹰桥内部对收购的阻力。在对鹰桥的收购中,斯特拉塔公司遇到了两个强劲的对手――美国的铜业公司菲尔普斯道奇公司和加拿大Inco镍业公司的。2006年5月17日,斯特拉塔提出以每股51.17加元的价格收购鹰桥80%的股份。同年6月26日时,美国铜生产商菲尔普斯道奇表示,愿意将以每股62加元的价格收购鹰桥。道奇将以0.672股道奇股份以及17.50加元现金转换Inco每股股票。该报价将允许Inco提高先前对鹰桥公司并购价格至每股62.11加元。道奇还将支付50亿美元回购股份。由于加拿大Inco镍业公司的并购迟迟没有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和被迫迎战美国菲尔普斯道奇公司的收购而退出竞争。而斯特拉塔对美国道奇的胜利主要是坚持了以现金收购,价格为每股62.5加元,略高于道奇的出价62加元。道奇公司出价虽然不低。但采用的是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没有得到鹰桥股东会的支持而失败。
3.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保持了企业的稳定经营。企业间并购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人力资源整合是否成功,而人力资源整合中最为重要的是对管理层的人员整合。许多企业并购失败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斯特拉塔公司收购鹰桥后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主要的做法是留用了鹰桥的高级经理,并让他们主管原来主管的公司业务。比如,鹰桥公司的首席运营官被任命为斯特拉塔集团镍产品事业部的首席执行官,负责斯特拉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镍矿的运营和项目计划。鹰桥公司铝业前总裁被任命为斯特拉塔集团铝产品事业部的首席执行官,负责诺兰打铝业的运营。两位执行官都受邀加入斯特拉塔集团执行委员会,并直接对斯特拉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负责。对这两位高级管理人员的安排可以看出,斯特拉塔对原鹰桥的镍产品管理团队充分信任,从而稳定了原鹰桥职工队伍,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整合。
4.并购后斯特拉塔的财务表现良好。并购后2006年斯特拉塔的总收入为:176.32亿美元,其中来自铜产品的收入为70.07亿美元,占当年总收入的39.74%;来自镍产品的收入为16.78亿美元,占当年总收入的9.52%,收购后得到了明显的规模效应。在2006年,斯特拉塔镍创造了辉煌的业绩,镍产品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56%,达到了33亿6 400万美元。部分原因是收购了鹰桥,部分也是原因是当年镍价上升。具体地说,息税折旧和摊销之前的利润2006年比上年增长130%,同期息税前利润增长79.84%,税前利润增长37.11%,年度利润增长22.33%,每股红利增长51.79%。从公司的资产分析,运营资金2006年比2005年增长了644.73%,流动比率比上年增长14.59%,资产负债率增长了23.14%,债务规模达到38.15亿美元,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58.23% [1]。这说明并购鹰桥也为斯特拉塔带来了债务负担。但资产负债率在60%左右表明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好。总体而言,无论是短期偿债能力还是长期偿债能力,斯特拉塔2006年都比2005年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