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毕业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图书馆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图书馆毕业论文

图书馆毕业论文:数字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1移动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分析

1.1移动图书馆系统建设的现状及构成要素

图书馆是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提供了新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和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对移动图书馆系统进行开发。当前,移动图书馆比较常见的服务方式是资源揭示和信息通知服务,这两类服务让用户能够直接体验移动图书馆的专有性服务,但这两类服务仍然受到一定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还需要根据无线移动网络特点建设真正体现移动图书馆价值的服务系统。一般移动网络包含了三个构成要素: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移动图书馆与这三者也有着紧密的联系。移动终端是移动图书馆的最终服务载体,而移动互联网能够对移动图书馆的图片、文字、视频传输提供支持。已有的数字图书馆是移动图书馆系统开发的基础,移动图书馆根据已有的数字图书馆功能进行延展。以上几个因素对移动图书馆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功能不断强化,移动图书馆主要向智能判断、情景感知的信息服务模式发展。

1.2移动图书馆发展需要的关键技术

1.2.1资源揭示技术目前移动图书馆的资源揭示的支持技术主要有两类:WAP和APP解决方案。WAP技术易于构建运行,且维持了一般网络环境下用户的访问习惯,成了较为常用资源揭示方式;APP主要通过与用户端应用系统结合来满足服务的推送作用,一般用户在移动终端设备上面安装相应的APP应用就能进行后台服务器的数据交换,从而运行该功能。

1.2.2短信息服务技术主要有两类短信息服务:一类是通过短信服务器硬件(MODEM)与图书馆管理系统服务器的串口连接,这可以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短信管理来实现图书的预约借阅、还书时间提醒、续借书本等短信服务。另一类是通过相关的移动短信合作服务商的方式,这主要通过专业营销商,因其在短信服务方面的优势可以完善移动图书馆的短信服务功能。

1.2.3移动阅读技术此技术主要为移动图书馆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目前很多终端都是使用移动网络,没有固定的IP,所以无法获得对特定IP范围开放的数据库的阅览权、使用权;一些图书馆的很多数据库的PC界面并不适合所有的移动终端阅览,所以很多图书馆的数据阅览只适合在PC上面阅览。

2移动图书馆系统设计相关分析

2.1信息内容支持分析

移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内容可以划分为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其中纸质资源的揭示主要依赖图书馆的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而电子资源的揭示则主要通过图书馆数据库列表来实现。另外,移动图书馆还为中外文期刊提供导航服务。上文提到,数字图书馆是移动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基础,但应该注意,因为终端的不同,它们的信息显示方式有一定的区别。就信息内容的提供来看,数字图书馆主要是提供电子资源揭示或是直接阅览、馆藏资源,而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个性化。

2.2应用环境分析

2.2.1用户需求分析移动图书馆的出现就是为了打破传统图书馆实体资源的时间、地域限制,客户不能在闭馆时获得信息资源,虽然很多图书馆提供了二十四小时开放的数字化服务,但是因为受到IP的限制,很多资源只能在局域网之内才能获取。移动图书馆能够把已有的信息服务由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服务,服务突破了地域、时间界限,普及化的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2.2.2技术环境分析移动图书馆的技术要素包括:服务用户的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数字图书馆系统。

(1)移动终端技术。目前最为普及的移动终端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阅读方面,智能手机较传统手机具有极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更大和更高分辨率的屏幕、标准化接口、大容量存储空间等方面;另外一种移动终端就是平板电脑,苹果iPad平板电脑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阅读者在线阅读的兴趣,很多读者也通过网络电子书城购买图书进行阅读。

(2)移动网络技术。主要包括3G网络和GPRS网络。3G网络主要是移动通信与国际互联网通信结合的新时代通信系统,它不仅能够对各种媒体形式进行处理,而且能够提供电子商务、电话会议、网页阅览等信息服务,同时能够实现全球覆盖。GPRS网络主要运用GSM网络的TDMA信道,提供中速的数据传递,它突破了GSM网络只能提供电路交换的局限,以提高相应的实体功能实现交换,这个改造程度并不大,但是能使用户数据速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不需要中介转换器,其连接和传输都更加便捷。

(3)数字图书馆系统。主要包括对数字技术处理和各类图文的存储处理。在数字图书馆的整体建设当中,信息技术的集成处理十分重要,其中不仅包括了一般的网络技术、安全保密技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也包括了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压缩与传送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信息抽取技术等。

3移动图书馆系统设计

3.1移动图书馆系统功能设计

3.1.1面向用户功能

(1)短信息服务功能。该功能主要是用来向用户发送图书馆的培训、书刊到期、公告等信息,系统需要将短信息服务模块的功能与移动图书馆的系统自动化服务进行连接,主要是为了识别用户身份,客户可以把借阅信息发送到自身的移动终端之上。

(2)资源揭示功能。移动图书馆的资源揭示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对数据库的目录浏览,另一个是移动网络环境下的“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揭示。ExLibris公司推出数字图书馆电子资源整合平台,对电子资源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和揭示,特别是对电子资源的导航来说,不仅实现了数据的动态更新,也实现了动态维护链接内容,这对于移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揭示有着重要的作用。

(3)移动阅读服务。支持客户通过移动终端对电子资源进行阅读浏览,是移动图书馆的核心功能。短信息服务和资源解释功能能够让读者了解馆藏内容,而客户真正需要的是实现移动阅读,当然,部分资源仍需要读者到图书馆的物理场所进行阅读。

(4)个性化服务。移动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上述三个服务的综合,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最重要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服务的集中性更强,各类型的服务更加的系统化,能够直接通过个性化的服务定制来进行服务集合;二是交互性更强。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各种电子终端百花齐放、针对移动图书馆的WEB2.0技术逐步深入,移动图书馆的更多功能也在不断开发当中。移动图书馆用户用例图。

3.1.2面向管理功能移动图书馆系统构建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方便管理,一般管理的对象分为两类:一类对人力的管理,一类对资源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是包括了对图书管理员和用户的管理。对于用户的管理是采用的WAP网络站点的信息核对,对图书管理员并没有特殊的管理方式,管理的方面多是人力方面的协调管理。资源管理主要是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防止资源被滥用,这是因为电子资源的易得性、易用性,还有对电子资源的使用范围和权限要进行明确的限定,要特别注意对电子图书的版权保护。移动图书馆管理员。

3.2移动图书馆的系统内容设计

3.2.1系统内容设计系统内容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行分层次的设计。针对普通用户的主要是比较普遍性的服务内容,如短信服务主要包括图书借阅、培训、讲座等内容,移动阅读主要包括非专业化书籍以及中文期刊等;而针对专业学者的服务内容包括了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权限设置、中外文电子期刊的阅读、知识加工类型的信息个性化服务。不同的读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置不同类型的阅览方式。

3.2.2系统结构设计

(1)用户结构。用户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移动图书馆的信息内容。移动图书馆的应用具有主动和被动的差别。移动图书馆主动提供的服务有借阅书籍到期提醒、讲座和培训通知等,这时移动图书馆主要是主动的一方,而客户根据自身需要,主动对信息进行查询和索取时,图书馆又是被动一方。

(2)信息结构。移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可以分为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针对印本资源,系统结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通过与OPAC对接,实现对移动图书馆纸质资源的直接揭示服务;对印本书刊的借阅,需要用户直接到物理图书馆亲自进行借阅;移动图书馆对资源利用的统计和归类。相比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具有网络可直接传输的特点,所以服务功能更加,系统结构设计包括了三个方面:通过图书馆订购完整的电子资源,移动图书馆本身就能够实现对电子资源的阅览;全文数据的直接访问,不包含直接获得电子资源,可以借用用户身份登录移动终端进行阅览;电子资源的加工化服务,主要是针对用户已经获得的电子资源进行整合归纳。

(3)管理结构。针对用户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认证,移动图书馆系统用户认证可以保留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分散认证的认证方式。

作者:杨景光 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图书馆毕业论文:图书馆室内设计论文

一、室内设计理念

(一)室内设计风格

首先,应倾向于室内表现、空间概念和室内空间的各界面与整体建筑形成有机结合的几何关系与空间构图,用以体现从建筑空间到室内空间的体积化表现。其表现手段则要突出空间构成的层次感和比例感,这就要充分运用多种对比手段,如:材料、构造、光影,在适当的部位可以结合装饰手法。其次,室内空间设计风格要体现整体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包括室内形式与建筑形式的统一,室内各空间之间设计风格的统一,单一室内空间各部位设计的统一。特殊性则指重视体现|主题的空间形象设计,将各空间原有的建筑设计形态融入图书馆元素的针对性设计。图书馆公共空间的设计要以满足读者到馆需求、文献阅读需求、信息传递交流需求、文献资源整合需求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的需求,在次基础上,图书馆室内设计的风格应体现出简洁、明快、典雅、大方,从而衬托出图书馆空间的主题。

(二)体现地方特色

岳西县图书馆新馆是功能齐全、内容较丰富的县级公共性文化建筑,它面向广大民众和农村基层百姓。在总体设计和造型设计中,要反映岳西文化的特色底蕴。可以通过广场、构架、绿地、铺地、雕塑等以简洁新颖的造型及细部设计,有时代特征和浓郁文化氛围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创作,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基础。岳西县图书馆新馆室内设计的立意应当是岳西当代的图书馆文化建筑。总目标、总环境与建筑造型等设计一脉相承,协调呼应,力求格调品格的高雅和简洁明朗。体现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藏。生动反映岳西的文化历史渊源和特点。建筑设计的理念是山水新韵、红色基石、文化方舟,再加上司空山深邃而丰厚的禅宗文化,它是岳西历史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瑰宝之一。并将这一理念和立意始终贯彻在室内设计的全过程。

二、室内设计布局

岳西县图书馆新馆主体空间为三层设计。一层空间设有主入口大厅、次入口和儿童入口,围合大厅依次设置综合、亲子、儿童、残障各专门阅览室和图书库房、文献检索区、图书借还区,大厅中间设有展览展示区。具有读书阅览、图书借还、证件办理、人员聚散导向、馆藏资源检索和展览展示的功能,是整个空间的核心与纽带。二层空间设有视听、多媒体演示、专题研究特色阅览室、读者俱乐部、读者报告厅和文献数据数字网络主控机房及室内休闲庭院。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以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向读者提供现代化、数字化的文献资源信息服务。室内休闲区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的体现,为民众创造轻松优雅的学习读书阅览和交流沟通的休闲环境。专题研究室是为特定读者提供特殊的专门的服务,为其创造一个独特学习阅览之地,满足从事深层学习与研究工作的需要。三层空间为典藏、地方文献、文献保护与研究和行政办公区域。地方文献和文献保护工作属于图书馆特藏区,具有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传递地方文化内涵,保护地方文化精粹的作用。

三、室内阅览设计功能和手法

(一)阅览空间设计

阅览空间应明亮、简洁,能调节精神状态,艺化阅读环境,抽象与具象、含蓄与刺激结合。现代信息社会的人们工作环境和学习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在图书馆室内设计上对工作和学习阅读环境进行艺化,调节精神状态,用审美活动激发工作和学习阅读热情,增强自信心,提高效率。新馆阅览空间建筑的柱网荷载能满足现代阅览室开架书库的任意布局,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运用建筑设计理念,把岳西地方特色引入室内设计中,在创意上通过对山水意化增添自然情趣,可以创作出极佳的艺术效果。学习阅读环境创造不但要有抽象性、识别性和艺术性,还要对疏散和引导人流提供方便与标识作用。阅览空间设计力求简洁明亮,安静舒适,通往各阅览室空间走廊应宽敞,便于人流的疏散,导引标志要醒目。阅览空间电器用材和灯光,选用低耗节能用具,墙面饰面用料要绿色环保,无污染安全,提高阅览环境质量。

(二)儿童和残障人群阅览空间设计

儿童阅览空间设计要以少年儿童阅读学习为设计对象,融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使孩子们在轻松阅览、愉快学习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知识启迪和文化传承。儿童阅读空间设计可采用简洁且形态各异的几何形体,仿佛是儿童游戏的积木世界,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及身体功能学的需要,运用儿童语言、儿童色彩,营造儿童喜爱的阅读空间环境。将每一细部的处理,寓教于整个空间环境中,打造一个具有童心的阅览空间,成为儿童的乐园和学习的世界。岳西新馆室内设计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特别是残障读者来到图书馆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为方便残障人士走进和利用图书馆,根据残障人群的生理、生活、学习和阅读的需要,设计出完善的残障人士阅读空间,供其学习交流和文化娱乐。同时应设计专门的残疾人通道和盲道,方便残障读者在馆内通行无障碍。在卫生间内附设残疾人专用配套的特殊设施设备。

四、特殊和特色空间设计

(一)特殊空间设计

主入口和大厅设计。大厅呈长方形空间,是建筑空间序列的起点,是水平延伸的纵向空间。设计应致力于建立有节奏感的纵深空间序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长长的时空遂道,读者从这里走入漫漫的历史长河和知识海洋。从空间设想入手,结合空间序列的排列相向而立,加强空间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具有一种交替变化的韵律和无声的动力感。大厅是读者学习阅览和交流沟通活动的核心,是引导人们进入图书馆的起点,也是组织人流、疏散读者的枢纽,同时对又担负着其他多种功能。大厅设计是空间的重心,进入大厅空间给创作意念以表现机会,可将空间的意义和人的理性感知推向顶点。厅内展览展示空间创意成为点晴和写意之笔,是对岳西地方文化的感悟、展示与传递。作为公共交流空间,厅内设置书目检索、图书借还、书刊阅览、多媒体视听、展览展示区和休息区。利用空间为人的交流互动、读书阅览、倾诉心得、调整情绪、放松视觉提供良好空间环境。

(二)特色阅览、展示空间和读者报告厅设计

岳西馆地方特色文献和古籍是珍贵的特藏,室内设计要强调表现其地方文化内涵,并以现代简洁而富有新意的手法充分展示其特色。地方文献阅览空间设计立意应为古和新,吸取江南徽派传统建筑特点,突出营造地方文化特色氛围与内涵。同时,空间设计要注重文献保护,灯光、家具、温湿度等元素要达到安全防护要求。展示是图书馆的信息传播功能,设计特点应简化空间界面,充分凸现展品,室内环境要柔和淡雅,气氛宁静庄重。读者报告厅设置在二楼,整体呈长方形空间。在此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视觉和音响的综合效果,使用木质饰面材料以求简洁明快的风格,并体现朴素典雅地方文化的学术气氛。综合考虑地面、天棚、顶面、墙面的用材和造型,以及系统灯光设置,使音响效果达到听觉和谐和功能协调统一。充分考虑声学要求,既解决对吸声与反射的不同要求,又使室内顶面和墙面富于变化,形成一定的韵律音律与节奏感。

作者:万岳霞 单位:岳西县图书馆

图书馆毕业论文: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一、图书馆关联性回顾

去年9月,世界首家无书图书馆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开业。所谓无书(bookless),顾名思义,就是不收藏纸本文献,取而代之的是全数码化的“图书”,图书馆通过向用户提供电子阅读器实现传阅和外借数字馆藏的读者服务功能,用户也可以用任何电子产品借阅图书,也可以借用图书馆的电子阅读器。可以说无书图书馆目的不是替代图书馆,而是强化版的图书馆。随着WiFi和3G等移动网络的迅猛发展,数字化阅读颠覆性冲击着传统阅读观念,在改变人们阅读习惯的同时却也拓展了人类的阅读空间,用户能够更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的阅读,其网络应用也从相对简单的新闻类向时长较长、黏性较大的社交、生活服务类发展。网络对图书馆的冲击是显著的,作为图书馆四大支柱业务之—的传统读者服务从模式到内容整体性的受到了历史性的冲击,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报刊服务。《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藏7900多种中文期刊、国外各种类型的学术搜索引擎功能齐全、以及报纸的电子化,用户随时随地可通过互联网搜索、下载、阅读电子版中外文期刊和报纸,自然就不会再亲临图书馆阅读报刊资料了。在欧美一些国家,纸质期刊和报纸已经被电子版的期刊和报纸所取代,我国出版界的纸媒体被电子媒体取代也已是指日可待的了。种种现象似乎正在印证着上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家夏丐尊理论“:书只是供给知识的一种工具,供给知识其实并不一定要靠书”。“假定有这么24小时,无线电话和电影发达得很进步普遍,放送的材料有人好好编制,适于各种人的需要,那么书的用处会逐渐消灭,因为这些利器已可代替书了。”就我们现在习惯的书籍阅读形式也只不过流行了百余年历史,追溯远古是没有图书馆的,现在看来人类的将来也可以不必有图书馆,取而代之的是可移动“私人藏书楼”即现代流行术语iLibrary。在移动网络时代,人去哪里iLibrary也可跟随到哪里,人人都可以拥有属于专门为自己定制的iLibrary,真正做到了自由自在、无障碍的畅读。

二、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

(一)图书馆人的危机意识

决定现代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的素质,的图书馆员成为了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互联网的浪潮在冲击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同时也深度影响着图书馆的渐变,我们的馆藏正在由图书、报纸、期刊等传统实体纸媒载体逐步向电子数据库等各种类型的虚拟知识资源过渡,图书采购、分类、编目等日常工作也早已由集团式机构批量处理,传统的读者工作已经从量到质发生了的变化,那么图书馆员就真的可以从繁琐的业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了吗?其实不然,我们的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倘若在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仍旧墨守成规地延续传统的守株待兔工作模式,则必将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二)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人的角色定位

图书馆人在知识爆炸、信息瞬间更新的时代需要在角色上实现自我转变,然而要求图书馆员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多方位地了如指掌是不切实际的,但图书馆员在网络时代起码要能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担负起信息导航员的角色吧,以我们的专业技能为用户在知识海洋中提供信息过滤、内容解析、知识发现的服务。网络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员要想为用户提供深入有效的知识服务,首先必须熟悉知识资源的各种形态,并且还要熟练掌握多种资讯技术,如此才能针对用户需求建设和开发馆藏资源,才能实现对知识资源的再加工、描述和分析,才能从质量上判断和评估知识资源的优劣并向用户进行报道或推荐。图书馆员有效的知识服务还必须建立在熟练掌握全球免费开放的电子图书馆网址、常用的中外文学术搜索引擎、以及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等等技术手段上,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中外文报刊在线阅读、下载、订阅的途径,外文报刊尤以为重。外文报刊由于订购成本极其昂贵,而且到馆时间又相对滞后,一般图书馆基本不订购纸本外文报刊,由此对于有需求的用户能够找到免费的网络在线阅读就显得尤为珍贵了。图书馆员在指导用户进行网络在线阅读方面的业务拓展空间还是比较广泛的,而根据用户的阅读取向也可以为其推荐邮箱订阅服务,以《时代周刊》为例,如果用户需要每天阅读该报某一栏目,则只需点击首页最下方倒数第二行的Newsletter,弹出一个菜单,选择需要订阅的栏目,填上订阅者的邮箱地址和国籍,这样用户订阅的栏目内容每天就会自动发送到他的邮箱里面。如有用户需求,对于全球著名网站我们都可以照此方法为其推荐网上订阅服务。要实现对接网络时代的角色转变,图书馆人的自我增值最为重要。德国图书馆学家F.A.艾伯特在《图书馆员的教育》一书中提出,图书馆员要有综合性的知识、广泛的外语和历史知识,并主张图书馆员必须接受严格的专业教育。作为被网络化了的图书馆馆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必须的,新时代图书馆人不仅要有奉献精神还要有创新能力、不仅要有熟练应用现代网络技术的能力还要具备敏锐的职业触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导航员的作用。全球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未来20年,我国将加速融入全球化,因此图书馆员也需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才能高瞻远瞩地顺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图书馆服务的创新

(一)图书馆的转向

从提供资源到帮助创新在2012年6月美国举行的“学术图书馆员2012年会议”(AcademicLibrarians2012)上,美国雪城大学iSchool教授DaveLankes进行了一个主旨发言,发言中他强调了不少关于当代图书馆服务的新认识和新趋向:(学术图书馆的)图书馆员不应该简单的提供给学生他们想要的,他们应该让学生思考;只有帮助社会进步,而不仅仅是做社会的“创可贴”,图书馆才有可能在困难的条件下存活下来;强化图书馆工作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在馆藏上,不再强调馆藏的覆盖率,而是要明白用户真正需求是什么;在服务上,让用户参与到图书馆工作中,而不是仅仅提供好的服务。可以说这就是国外一些学者们针对网络电子时代而提出的“新图书馆学”,其宗旨恐怕就是为了拓展实体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性研究。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它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任何一项科技创新都可能催生一个产业,可能影响乃至改变世界。在这个风起云涌、大浪淘沙的大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或者满足需求,或者创造需求,唯有创新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才有出路,才有光明的前景。移动互联网时代实体图书馆如何走出困境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课题,近些年为了应对经济困境和用户的日益减少趋势,美国一些公共图书馆开始搭建“制造空间”(makerspace、或者称之为hackerspace,后者直译为黑客空间)平台,让有共同爱好的人群聚会、社交并且进行协作,分享资源和知识,制造事物。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体验,它的体现了图书馆从提供资源到帮助创新之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二)用创新引领图书馆发展

目前,3D打印机已经被国内许多大型企业所接受,并成为产品研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3D打印机的应用为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提供设备平台,图书馆帮助用户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数字设计和创新研究,利用3D打印机把用户的创意打印成型,激发他们的创造欲。《经济学人》杂志曾评价“:伟大发明所能带来的影响,在当时那个年代都是难以预测的……。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在漫长的时光里如何改变这个世界。”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技能为上的社会。图书馆要肩负起历史重任,成为知识更新、信息输送、发明创造的基地。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变成了学习和考试的机器。要实现“中国梦”,首先就要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出于启蒙开发目的,有条件的图书馆可引进3D打印机搭建一个用户体验的应用平台,以便吸引孩子们来这里尝试一种带有游戏性质的全新生活体验,通过3D技术帮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制作图书和玩具以及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进而实现趣味性的智力开发,进而弥补课堂教育在思维创新和动手能力方面的不足。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源自于当初某个小创意的启迪,图书馆的启蒙性创新活动激发的是孩子们善于思考、勤于思维的本性,激励的是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和尝试胆量,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时懂得了从图书馆、从生活中的一切空间寻找答案的方法。3D打印机的应用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尤其重要,3D应用的引进有助于大学生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通过3D打印机把他们的科研成果立体呈现出来,更加有助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激发他们的科技创造热情和能力,3D技术的引入加速了科研进度、降低了研发成本,有利于快速推进科研成果与社会生产的商业化融合,进而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高等院校应从科研经费中抽出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建立图书馆“创意制造空间”,以鼓励学生的创造发明。

作者:吕惠红 王石平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毕业论文:高校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一、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机遇

新技术、新载体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提供了机遇移动阅读的出现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行为,移动阅读中所用的技术与阅读载体的产生,推动高校图书馆在阅读器服务、手机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同时,高校图书馆所含专业信息资源丰富,且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兴起,其开放度大大提升,而移动阅读中所含的专业资源相对较少,且不免费,因此,高校图书馆若与移动设备无缝连接,则可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较大化开发与共享。电子阅读器作为新兴阅读载体、移动阅读终端已受到图书馆关注。读者可借助一张具有图书外借功能的读者卡便可借用电子阅读器,而其中包括电子图书、音频图片、数字化期刊等各种资源,读者可根据自身喜好随意选择,且一些阅读器中例如汉王电纸书具有个性化阅读内容,例如学习材料、专业材料、课间笔记等,这就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了支持。受手机智能化、手机使用普及化、无线网络发展的影响,借助手机、微博等阅读已风靡,这不但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且为图书馆争取到更多读者,如一些高校图书馆借助手机短信定制服务、OPAC服务查看借阅通知、了解新书通报、检索文献、查询读者信息等。这一形式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支持,也推动高校图书馆向移动图书馆服务方向迈进。如一些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数字化图书馆,实现网络借阅、查询等服务,将专业资源、学术资源集成电子图书、视屏、新闻等形式,有力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发展。

二、移动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面临的问题

其一,信息源的多样化、网络阅读的便捷性击着高校图书馆读者群。网络时代下,图书馆不再是获得信息资源的地方,移动网络设备则成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提供者,而这一趋势,冲击了传统图书馆的读者群,尤其对高校而言,其读者群主要为大学生,而大学生思想开放、喜于接受新事物,移动阅读的出现,正适应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这就造成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依赖降低,降低了读者的黏合度,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考虑转型,以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增强图书馆与读者间的黏合度。其二,移动阅读市场所提供的阅读服务冲击着高校移动阅读服务定向。移动阅读已成为时代潮流,其市场环境复杂。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阅读资源的提供者,在网络环境下,其服务对象不但面向学校内部,且面向社会,而移动网络环境下,阅读群体的相对减少,使其不得不考虑读者分户、定位读者、个性化服务读者等问题。其三,“浅阅读现象”趋势迫使高校图书馆深化阅读。从移动阅读的内容与结构看,娱乐化信息多、人文化信息少,普广性信息多、专业知识性信息少,碎片信息多、系统知识少,而这一现象的存在,致使“浅阅读现象”产生,而“浅阅读现象”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判断能力、求解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且不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品格人才的地方,要转变此现象,必须做好由“浅”入“深”的导读工作。

三、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发展战略

1.构建移动阅读空间

开发特色资源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适应了移动阅读发展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应抓住现代网络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为读者阅读提供信息化、网络化支持。在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同时,注重学校内部资源、尤其是精品资源的开发,建立专业化、学术性资源模块,发挥高校图书馆专业知识信息集聚地的优势,并根据读者个性需求、学习需求、专业岗位要求设置不同的体验、阅读空间,如设置学术论坛、学生作业、操作实验等模块,设置视频汇集、图片集合、论文等空间,以便于服务于读者阅读与知识获取。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展开移动阅读体验,在体验区设置电子书、Kindle等移动阅读设备,提升大学生对移动阅读的体验力,并以此深化大学生对专业知识获取渠道的认识。

2.运用现代技术

整合多元服务路径电子阅读器、微博与手机阅读、移动图书馆服务等的产生与发展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方式革新提供了支持,且阅读终端的丰富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行为,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紧跟时代要求,积极更新理念与服务方式,将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移动阅读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多元化服务路径的整合。如突出移动图书馆中短信模式、WAP模式、APP模式的运用,根据移动图书馆模式特点开展特色化阅读服务,以短信主动推送功能实现电子期刊信息推送、彩信报、馆藏书目自主推送等,利用WAP服务进行图书下载、资源检索整合,利用APP服务订阅、添加标签等;利用微博、手机等实现馆员与读者间的沟通与互动、阅读信息反馈等,加强读者与高校图书馆间的黏合度。

3.加强阅读指导

提高读者阅读能力阅读指导是实现读者由“浅”到“深”阅读、提升读者阅读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阅读指导应以观看视频、推荐图书、双边互动等融合而成的一体化形式展开,以切实实现阅读指导的作用。以精品图书推荐引导学生读好书;高校图书馆在做好图书分类、书目推荐等传统服务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手机阅读、微博阅读等技术引导学生选好书、读好书,并注重图书的适时更新,以保障读者获得近期、好的图书。以读者培训引领读者确定阅读方向;在海量信息资源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在做好新生入馆培训、检索资源、数据库培训等传统培训方式基础上,根据读者需求,增加嵌入培训、定期培训等培训方式,以提升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选择力,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培训内容上,除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库使用等培训外,进行阅读技巧、阅读分享、移动阅读等方面的培训,以提升读者的专业素养、人文素质。以互动性阅读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及运用社交网络平台、图书共享平台、OPCA系统等,与读者展开沟通,使读者与读者间进行沟通,并关注读者对图书资源的回馈信息,实现读者间、读者与图书馆、读者与高校间的互动。以丰富化的阅读活动为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图书馆除了开展“读书会”、“读书周”、“读书节”、知识竞赛、讲座、读者选评等活动外,还应积极创新活动类型,如举办“真人图书馆”、“ApabiReader晒书架活动”等,以宣传移动阅读的同时,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结语

移动网络的发展推动了移动阅读的产生,且使其成为现代阅读的主流。高校图书馆应适应于这一阅读趋势,从阅读服务群体定位、阅读指导、移动阅读技术利用、移动阅读空间构建等方面推动阅读服务质量的提升,进而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转型提供支持,以最终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王倩璞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毕业论文: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论文

1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1.1计算机病毒的入侵

如果计算机病毒快速发散出去并感染那些安全的部分,将对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信息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病毒几乎都具有传播快,损害性强,突变种类多样,可控能力低等特征,它们不但很难被根除还会造成更多的变种,当病毒发生作用,会使服务器不能正常运作,资料丢失,数据信息破坏等严重影响,还可以会造成硬件无法工作,使系统瘫痪,这会导致无法估计的损失。

1.2内部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一方面,用户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对系统进行防护。另一方面,如果内部人员的操作失误或故意破坏系统,将对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巨大的伤害。此外,图书馆的主要用户是大学生,同时,他们也被称为最活跃的互联网用户,由于好奇网络的新技术,一些学生会利用互联网学到的,甚至是他们自己研究的方法进行攻击,对网络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因此,数字图书馆受到安全威胁。

2保障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的措施

2.1防范计算机病毒

反病毒工作可以根据网关服务器和工作站不同的水平实施防护作用。要做的事是安装保护软件,对系统进行严密的保护,还要扫描输入输出的一切信息,阻止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其次要把杀毒软件安装在整个网络系统的内部,并建立了一个特殊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维护。

2.2防范黑客入侵

2.2.1信息加密技术信息加密技术是指把不愿公布的资料加密管理,这样可使资料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也使资料拥有者放心。加密技术的使用,对图书馆里面的信息库,文件和其他数据加密或编码,这将使未经授权的用户查看数据受到限制,从而确保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和完整。

2.2.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的运作是相对单独的,它能够在图书馆总体控制下,对来往的信息进行监测,阻止不被允许进行的切入活动,以及在不正常的通道下不能信息输出,封锁特洛伊木马。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是发现入侵行为,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禁止那些损害体系正常运转和对体系造成危害的行为发生。他还可以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过滤出有效信息,对这些信息监测,以此检查出体系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和保护系统正常运转。

2.2.3VLAN技术

VLAN的全称是虚拟局域网,它把局域网里面的设施有规划地进行分配,然后进行虚拟工作,所以这些工作站的区域是不一定一样的。只有把图书馆的网络分成有效的几部分VLAN才能使图书馆的资料得到安全保障。通过对图书馆网络划分成多个VLAN(如网络,电子阅览室等)。只要把工作站和服务器在同一VLAN连接,可以减少VLAN之间的通信,提高网络的性能。

2.3提高内部人员安全意识

保障网络资料的安全性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有较强的责任感以及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根据许多安全机构统计显示,超过70%的安全事件或主要是由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及时改变传统的工作理念,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调整现有的知识系统结构,提高系统的安全意识和理解。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防止和消除安全隐患的根本。

作者:杨钰曼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图书馆毕业论文:图书馆信息安全论文

1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实现途径

1)信息共享服务

馆与馆之间为了发挥资源共建共享的整体优势,常常会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形成了一定区域内的或一定学科领域内的图书馆联盟,属于联盟内的图书馆用户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本馆所没有的信息资料而在其它联盟馆中有的信息资料,从而满足了个人的信息需求,同时会提高同盟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特别是珍藏馆藏信息的利用,同时又避免馆藏重复建设,节约馆藏建设成本。

2)数字图书馆服务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数量猛速急增,且种类繁多。同时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人们利用网上资源也方便,因此图书馆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建立越来越多的数字信息资源,形成数字图书馆。目前图书馆常用的数字图书馆包括图书馆买下的具有使用权的数据库,以及本馆自建的数据库等等。这样图书馆读者就可以借助于本馆计算机系统及其通信网络等可以广泛利用(检索、传输等)的本馆的数字资源,同时还可以检索和利用外网上的电子信息资源。

3)网上参考咨询服务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图书馆的服务也更深层次化,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也孕育而生,从而能够及时有效的为广大用户解疑答难,也有利于图书馆的宣传。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又称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或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是指读者与咨询馆员之间通过E-mail、Web咨询表单、BBS、实时解答等进行参考咨询的提问和解答[3]。目前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也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一大重点,深受用户好评。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由于目前图书馆的多项服务均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这些服务具有开放性等特点,因此现在图书馆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较以往传统图书馆多的多,如病毒攻击、版权问题、数据丢失等等问题层出不穷。

1)图书馆用户数据的泄密

目前图书馆基本上使用自动化服务系统,本系统中保管有图书借阅数据和数目数据,还有用户个人信息等。如果系统遭到破坏,则图书馆财产将会重创;若不法分子把用户数据泄漏,将导致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曝光,影响个人的生活。

2)病毒攻击

目前图书馆的多项服务均是通过网络实现的,而现在病毒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网络散播病毒,从而谋取不法利益等。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常常是公用的,容易受病毒感染,这些病毒一方面有可能导致系统瘫痪,另一方面可能影响到整个图书馆局域网,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中断,从而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特别是现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基本上是通过网络服务于图书馆用户,一旦有黑客侵入图书馆网络,有可能会篡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导致图书馆数据库的瘫痪或数据丢失。3)版权问题。目前随着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虽然方便了图书馆用户使用馆藏信息资源,扩大馆藏利用率,但在另一方面,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文献复制、扫描是不可缺少的,也将可能造成知识版权侵权问题。

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安全的构建

1)完善管理制度,明确个人职责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治理国家尚要依靠一定的规章制度,何况是小小的图书馆呢?只有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划分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才能职责分明,真正将制度中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使得信息安全管理不留死角。一般来说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有成立一个管理小组,明确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各司其职,不推诿工作;其次要制定规范的系统操作流程,操作人员严格按流程操作系统,避免在操作系统过程中出现漏洞;要制定预防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以备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突发状况,如系统故障、自然灾难或黑客攻击等等,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实现灾祸影响最小化。

2)加强网络建设,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是图书馆的重要信息资源,没有相关数据图书馆将无法对用户提供服务。因此,图书馆要特别重视数据安全问题。要建立完善的身份认证技术,防止帐号、密码被盗;加强防火墙技术,提高提高病毒、检测、清除技术,防止一些不明人员入侵图书馆数据库和避免计算机感染病毒。

3)关注著作权问题

著作权问题是现在图书馆关注的一个方向。为避免侵权问题,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如禁止将本馆的数字资源、文献资源用于商业用途;禁止馆员私自收取他们费用,将本馆资源通过网络传递给他人或在网上散播;禁止图书馆员擅自利用信息技术或一些仪器设备将印刷体作品形式转换成数字形式等等,从而将文献、数字资源的使用限定到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加强对馆员的著作权法制教育,树立守法意识,以免在工作中出现侵权行为而不自知。当前信息安全问题在网络环境下越来越多,图书馆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重点要放在对图书馆网络系统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提高方面。图书馆要根据本馆情况,建立起适合自己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自己的图书馆信息安全体系。

作者:王川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馆毕业论文: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论文

1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含义

1.1管理机制创新

在自动化目标控制下进行的图书馆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工作的重建和再设计过程,就是管理机制创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自动化作业就是机制创新的核心内容,打破传统的分工理论及方法,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自动化图书馆管理机制,以更快地适应愈加复杂的信息环境。内部管理机制、外部管理机制是图书馆管理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所说的图书馆管理机制就是指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重组。而外部机制创新则是建立图书馆外向型信息管理机制,新时期图书馆应顺应时展需要从物质流转变为信息流,面向更为广泛的信息需求,扩大高校图书馆职能范围。我们可以以自动化为先导,制定更加适宜的信息政策、法律,主动投身于现代化信息建设和完善当中,建立完善的图书馆信息保障体系,增加高校图书馆信息容量,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范围,充分发挥高校信息技术服务优势,增强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内部机制创新是指构建面向全体用户的快速反应管理机制及自动化新业务模式重组。新的信息网络环境下,我们需要不断地尝试、并总结实践经验,确保新的业务模式的有效性及适用性。一旦内部控制制度批准实施,就应严格根据其各项条款执行。

1.2信息资源管理创新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图书用户的需求、提高馆藏信息的利用率,就必须开展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增加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了解和图书馆对用户信息需求的了解。只有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才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从而建立切实有效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可以说进行信息资源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使用需求。在当今方便快捷的网络环境下,用户传递和使用信息也更加方便,为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机遇和转折点。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构建并完善图书馆联合书目。实现馆藏信息网络化是建设馆藏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是提供更加信息服务的前提条件,其主要方法就是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书目数据库,奠定良好的馆藏信息上网基础。高校图书馆网络化、计算机化的实现,建立书目数据库是必经之路,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联机检索和区域性联合书目的广泛应用。其次,利用网络信息资源。Internet以其信息容量大、涉及知识范围广被众多用户所广泛应用。虽然网上信息资源丰富,但其使用起来却有着一定的限制,有部分资源是要收取费用的。但其有限的免费资源量也是极为可观的。我们若能够将这部分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就会创造出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我们又一重要的馆藏资源。我们可以将其与传统的馆藏信息资源划分为两个部分实行统筹规划,建立若干虚拟图书馆,采用新型管理与开发模式,确保虚拟图书馆与所有信息源的互补性和不重复性,实现各结构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信息存储和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规范化和统一。再次,建立专业指引库。从物理意义上来说,指引库也就是建立数据库,它存储的是与主题相关的服务器或数据库地址等信息,而并不是各种实际信息资源,它可以指引用户获取信息的地址。Internet具体有多少站点是不可计量的,搜索引擎提供的仅是有限的站点,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将日常不经意间发现的相关专业站点记录下来,而专业指引库就发挥着类似的作用,它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弥补浏览器本身检索功能的不足。

2结语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要想创建一个新时代网络环境下的具有活力和较强竞争力、应变能力的高校图书馆,的方法就是创新,只有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全方面、多层次创新,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更好地满足不断提升的用户需求,符合新时展要求。

作者:王秀云 单位: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图书馆毕业论文: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物流管理论文

1、嘉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物流管理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和图书馆界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实践和研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就是其中的探索和实践者之一。在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书中信息的传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嘉兴已基本完成图书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这意味着它有一个分布在不同社会阶层的读者,范围的读者,如果想要增加完善更成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文件交货,就要加强图书馆物流管理水平,这是保障时间的变化与美国图书馆读者可以享受一个更高层次的服务的必要条件。所以,加强图书馆物流管理水平,可以使读者更加及时的阅读到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图书在流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以及所需资本的减少。嘉兴一直以来在这方面不断的探究,因此,使得嘉兴的图书馆建设不断得到完善。

2、服务体系内文献传递的物流方式与成效

2.1物流的流程图

新书—〉总馆(打包编排并签好“浙江邮政物流业务详情单”并保留一联)—〉邮局—〉各个乡镇分馆(分馆根据保留一联结账)

2.1.1总馆与各分馆的物流方式及具体操作

物流方式:主要的图书馆采编好新书每个月通过中学后包装乡镇图书馆物流

具体操作:每月由总馆采编部根据新书多少等情况,打电话给邮政物流来市总馆装车把新书往各乡镇分馆运送,总馆采编部先把要送往乡镇的新书打包,贴上标签,写上送往地,签好“浙江邮政物流业务详情单”市总馆采编部保留一联,接收分馆,邮政一联结账时对账用

2.1.2总馆与各联盟馆间流通图书的归还方式

市总馆与五县联盟馆之间已经实现了一卡通,通借通还,实行了异地免费的借书、还书,馆与馆之间通过邮政物流的快递方式或者利用馆与馆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等方式。

2.1.3各个分馆之间的物流方式

各个分馆之间物流的内容及物流方式主要是:1镇分馆对村分馆(图书)负责制,也是通过邮政物流的渠道及时为村分馆派发、更换图书及期刊,(由镇分馆的馆长联系本镇邮政物流的负责人);2乡镇分馆的期刊是对半分的,每月需要进行对换,例如编号1到50是在王江泾,51到100是在洪合,半个月后相互交换,这个也是通过邮政物流的方式实现送达的,每次由镇分馆的馆长联系本镇的邮政物流负责人。

2.1.4读者异地预约图书及馆际互借图书的物流保障

在知识化管理的过程中,物流管理起着支撑与保障作用,为知识化管理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互提供了保障,并不断完善与广泛应用、达到信息最快捷、服务化。物流的活动是向用户提供及时而的知识信息与产品,而知识化中的用户在使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时的流程都是以物流为主干的,在知识化管理下的物流管理是信息与知识共享和交互、整个知识化管理的过程中,信息与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是透明的、无私的,同时又建立起知识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做到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由于整个知识化都是由用户需求拉动的,因而用户的物流是知识化物流的起点,整个知识化物流管理要以满足用户物流需求为核心,主动积极地为用户提供物流服务。通过资源整体优化配置,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实现知识化物流管理效益的优化与集成。以这样的物流保障为基础,图书馆采用邮政物流的快递方式以每本书5元把读者要预约此书的从馆藏地调往读者的取书地,费用由图书馆承担,但是省际馆际之间互借通过邮政物流快递方式的费用是由读者自己承担的。

2.1.5物流运行中的具体问题

(1)运行过程中送到错误的目的地;

(2)在乡镇邮政物流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或是运输工具等因素造成取件不及时;

(3)有堆积以及散包的现象发生。

2.2.1比较物流方式不同的经济成本

总馆平均每月分别往各个分馆邮送书籍不少于两次,这样平均下来每年的邮政物流费用大约花4万元。

如果不使用邮政物流的方式,而是有总管派遣工作人员向各个分管发送,这样的费用大概为:

每月4000公里路程(油约1公里=7角)X12个月=48000公里,

每年所需要花去的油费约为:48000×0.7=33600元

(2)驾驶员每公里补贴0.2元X4000公里=800元

(3)一个合同工每年的工资大约要3万元

(4)汽车的年检费用,过路费,以及折旧费等大约需要1万多元

这样总计就是:33600+800+30000+10000=74400元,也就是7.44万元。

2.3物流的社会效益

2.3.1嘉兴市本级乡镇分馆建设后社会效益。

至今为止,嘉兴市本级的9个乡镇分馆已经累计办证达1.4856万张,其中外借的图书有62.0111万册次,到馆的人次也已有138.3413万人次。相比较而言,现在的社会效益比2006年乡镇分馆未建设前的社会效益有了巨大的提高。

2.3.2社会效益统计

3、图书馆物流系统的完善

3.1知识化管理

知识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位置,而知识化的管理就是对知识经济的管理,也就是对知识的管理,知识将作为产品进行生产,驱动创新,驱动创优,同时还必须对知识进行优化管理。知识在信息和网络时代是共享的,知识化同样也是一种全球化的网络。在知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有对知识的管理能形成高知识、高管理的管理结构。物流活动是向用户提供及时而的知识产品。物流系统是一种实现物流知识有效集成的方法和策略。所以,实现知识化管理,可以让图书纸质文献传递在图书馆自身物流配送条件还没成熟时更好的依托物流管理,以实现用较高的效率和最少的成本为读者提供最品质的服务。

3.2图书馆物流的系统化

当前新兴的图书馆联盟、图书馆社区网络(如总分馆模式)、流动图书馆等,本质上相当于信息物流配送中心网络,每个图书馆成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除了每个节点自身的物流活动,信息物流配送中心网络还包括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协同配送、网络规划等更复杂的物流活动。像目前很多图书馆在建设中的“一卡通”、“总分馆”、“通借通还”等都可以充分利用物流管理的理念来规划实施。物流活动对图书馆能否有效实现和优化对用户的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信息物流配送中心的视角,将图书馆物流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规划,对保障物流活动的有效进行,对图书馆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有着重要意义。馆际物流规划主要是指在多馆之间协调运作的一个物流系统,主要包括分馆馆址的选择,文献传递系统的建立,一卡通系统的实施等。

3.3第三方物流的构建

,全国还没有形成一家系统的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业务往来的物流管理体系。受此限制,大多数图书馆馆际互借只限于读者可以行使的权力。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实现方便快捷的馆际互借,就必然要求产生“第三方物流”。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亦叫做“合同物流”。由于图书馆的人力有限,对馆外、区外的读者文献需求,不能及时地送达,而这种“第三方物流”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专业化,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以高效运作的方式完成各个图书馆之间馆际互借的物流过程,必将赢得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信赖和欢迎。

4、物流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物流要保持畅通。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整个图书服务体系能够高效有序的运转,使得整个服务系统一直处于运行中。保障纸质文献的正常传递。

(2)物流送达要保持。纸质文献所送达目的地的性直接影响着整个图书服务系统的运转。尤其是在总——分馆的图书管理体系中,总馆与分馆间图书传递的性不仅影响了信息的传递,更造成人力与财力的浪费。

(3)物流送达要保持时效性。信息的及时传递使得读者能够及时的阅读有用的信息,理解到想学的知识,所以,物流送达的时效性是一个图书服务体系中的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高效性的重要保障。

5、结束语

通过在嘉兴市建设乡镇分馆,由此可以证明,嘉兴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探索研究是适合嘉兴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现状的一项成功探索研究项目。嘉兴图书馆建设的成功,在于认识到物流管理对图书馆服务建设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嘉兴市图书馆通过不断的探索,使得物流管理很好的应用到图书服务建设中来,使得图书在刘动过程中,保障了系统的畅通,运送目的的性和时效性,不仅使服务水平上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使图书在传递过程中的资本和成本相应的降低。通过不断努力,我们是有信心的使中国农民读书困难的问题是一可以得到解决。

图书馆毕业论文:图书馆交往功能社会学论文

1图书馆交往功能的进阶过程

在漫长的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的形成机制、规划目的、发展动力、与人的作用关系不断演变。图书馆经历了从藏书阁到信息集散地再到知识中心的演化,而今后的演化方向将是文化交往中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发展,随着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新技术工具的出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图书馆已经不再是获取信息的地方。程焕文先生说:“自因特网兴起以后,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历史就已经随之结束,如今如果哪个图书馆还号称自己是信息中心,一定会令人笑得满地找牙。”这意味着,图书馆必须改变功能定位,从人的需求出发。渴望交往、渴望思想上的互通是人类在满足基本生存后的精神渴望。即使是被称为“宅男”、“宅女”的这类人,也同样渴望跟志趣相投的人进行交流,网聊、以及联机游戏其实都是他们在寻找志同道合者的表现。作为社会人,不能永远在网上交流,需要在现实有一个交流的渠道和场所。当社会学、人类学等更加关注主体精神的人文学科介入图书馆价值和功能后,图书馆的功能也从狭义的图书资源使用延伸到了广义的社会行为。

1.1早期图书馆的工具功能

撇开古代的藏书阁不算,图书馆发展早期,对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得要求更多地集中在图书上,即重视在资源上满足读者的需求和业界的指标。彼时读者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上图书馆,图书馆不用花费太多心思,坐等读者上门即可。这种现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图书馆也确实在信息集散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图书馆建设和功能取向往往偏重于过度的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而漠视其情感和精神价值。这一时期的图书馆更多的是一个物质工具,一个满足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和平台,可以称之为“工具图书馆”。

1.2新时期图书馆的“交往功能”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较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便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主体价值取向在不断进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整体文化素养提升,图书馆基于这种大环境,开始注重生态、人文、精神、思想等,环境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开始作用于图书馆建设和读者服务中。以前图书馆一直宣称“以人为本”,实际上,这时期的图书馆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图书馆开始更多关注“人”这一行动主体以及图书馆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世界。空间也是“人”的空间,是“有意义”的空间,是一个人与人、人与图书、馆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空间,而非存在于主观意识之外冰冷的客观世界。社会学理念下的图书馆彻底摆脱了传统服务范式,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图书馆不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傲立于读者面前,而是真切地认识到读者的地位和重要性。

②图书馆价值取向提升,不再单纯考虑资源数量、空间大小等物质标准,而是更多考虑身处其中的人的精神需求。图书馆空间的塑造也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空间上,而是向社会空间拓展,试图为读者创造更适宜、更和谐的氛围。这个层次的图书馆可以称之为“交往图书馆”。

2建设“交往图书馆”的思路

2.1读者参与建设

让主体对客体有认同感、归属感,好莫过于使客体渗入主体的思想和爱好。在图书馆规划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读者参与,广泛征求读者的意见。图书馆空间建设既要考虑图书管理的环境要求又要考虑读者身处其中的感受。首先,其总体要舒适宜人,更多考虑主体的舒适性和交往空间的亲切感,疏密得当,动静相宜。其次,让图书馆成为读者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读者的书画作品、雕塑、手工艺品都可以成为图书馆空间的装点。,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也可以通过志愿者来完成,图书馆只需要做好规划、协调和组织即可。读者参与度高,对图书馆的认可度和归属感也更高。

2.2休闲模式空间

在剧烈的社会变迁和快节奏的创造活动中,人们总希望在闲暇时间慢下来,放松身心。休闲是提高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娱乐方式是看电视,其因可通过较少的经济投入获得较强的信息传播和娱乐的特点而获得当代60%国人的青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共文化休闲职能的不足。吴建中先生表示,要把图书馆打造成市民的第三空间,一个仅次于市民的居住空间、工作空间的休闲空间,这是图书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可以给不同行业、地位、经济状况的人提供服务。在图书馆人们可以通过较少的经济支出获得信息,发展图书馆事业是消弭信息鸿沟的有效举措。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的品质要求更高了,假如图书馆不能令身在其中的人身心愉悦,就很难吸引读者、留住读者。因此,图书馆的设计要多从读者的感官出发,既能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阅读氛围,又要符合人的“安全距离感”和舒适度。因此,图书馆要注重细节、注重视觉的美感和触觉的舒适感,如精心设计的花草造型、舒适而又多样化的桌椅、精美的小台灯等,都能给人温馨的感觉,定能让人流连忘返。

2.3文化百花齐放

在图书馆广场举行婚礼,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事实上,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在10多年前就开始这项服务了。暂且不论这项服务在图书馆能否推广,这种思路给图书馆人一个重要的启发,即打破人们对图书馆的刻板印象,塑造更加充满生机、更新鲜的图书馆。图书馆可以是获取信息、看书读报的地方,也可以是品咖啡、看电影、赏画展的地方,甚至可以是民间工艺品展。其可以设立不同专区,满足读者不同的文化需求。总之,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百花齐放的场所。

2.4容故亦能纳新

图书馆被人比喻成知识的海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不断容纳新生事物,图书馆才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资源获取方式、阅读方式、交往方式都发生着难以想象的变化。图书馆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和读者时尚的需求,就要更新自身的资源概念、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载体的类型,以满足不同年龄群体、行业群体读者阅读的习惯。图书馆可以及时将新型信息产品和电子产品引进图书馆,使之成为图书馆传播信息的载体,让读者体验这些工具。在图书馆里,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和谐相处,传统和现代结合,网络手机、互联网、各种搜索引擎等将不再是图书馆的竞争对手,而是得力的助手。这正符合戈曼(MichaelGorman)图书馆新五定律中“掌握各种知识传播方式”“明智地采用科学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尊重过去,开创未来”的工作定律。

2.5自由平等交流

目前各图书馆都非常重视读者文化活动,如组织各领域的培训、讲座,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进行主讲等。这些活动确实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吸引了大批读者,但是,随着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见识的增长,读者渴望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的愿望会越来越强烈。图书馆需要给读者提供这样的机会,多组织沙龙式的平等交流活动。“沙龙”是意大利语,原意为“大客厅”,进入法国后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活动。褪去早期浮华的外衣,沙龙其实是一种平等、自由的文化交流平台。这与时下盛行的网络小说、快男超女等流行活动的根源都是一致的,即满足草根(非专家)群体自我表达的需要。沙龙去专家化、去化,参与者平等对话,能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其次,参加沙龙的人都有着共同的兴趣,可以就某个话题畅所欲言。其轻松自在的氛围能激起与会者的灵感和谈锋。沙龙比“头脑风暴”更轻松、更写意,更能在无功利状态下激发人们的思维、灵感。因此,沙龙式文化应成为图书馆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

3结语

印度图书馆之父阮冈纳赞曾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它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展、调整,它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一个不断发展的图书馆,一个满足人类交往需求的图书馆,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是不会消亡的。

作者:杨燕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毕业论文:数字图书馆著作权论文

1国会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的著作权解决方法

1.1数字资源建设中的著作权解决方式

1.1.1“近代数字图书馆”项目

2002年起,国会馆开始实施“近代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fromtheMeijiEra)项目,即将馆藏的明治、大正时期的图书、期刊等资料数字化,同时清理著作权,将进入公有领域或解决完著作权的资料到互联网上,为读者提供浏览、复印等服务。日本《著作权法》第四节规定,著作权保护期为著者在世及逝世后50年,团体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为发表后50年。自2002年起,国会馆开始解决馆藏的明治、大正时期图书期刊等资料的著作权。流程为:首先公开对象资料,然后调查这些作品是否在著作权保护期内,如尚在著作权保护期内则调查有无著作权人,查找相关权利人的联系方式,争取取得授权。在2005年至2007年间,国会馆通过这种方式确定了16298名权利人的作品进入公有领域,找到480名权利人的联系方式,取得315份授权许可。2002年至2013年之间,国会馆通过这种方式大约解决了34万册图书的著作权。在“近代数字图书馆”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资料为孤儿作品,不能确定是否有权利人或查找不到著作权人的联系方式。根据《著作权法》第六十七条及时项的规定,对于经过相当的努力仍然不能取得著作权人联系方式的作品,可以申请文化长官裁定,交付一定的补偿金后对作品进行使用。在“近代数字图书馆”项目中,国会馆通过向文化长官申请裁定的方式,即向每个作品提供51日元的补偿金,获得5年的使用权的方式,解决了72583个作品,38794个权利人的作品的著作权。

1.1.2网络信息资源采集保存项目

WARP国会馆自2002年开始实施“网络信息资源选择性存档实验项目”(WebArchivingProject,简称WARP),即选定一些网站,定期对其网页进行采集和保存。为大规模采集和保存网络信息提供了法律保障,国会馆积极推动相关立法。2002年3月,国会馆向议会提出将“网络出版物”等列入缴送范围的议案,2010年1月,《国立国会图书馆法》和《著作权法》正式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著作权法》第四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国会馆采集网络信息资源时无需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国立国会图书馆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及时项规定了国会馆有权采集的对象机构的范围;第二项规定了如果国会馆在采集时遇到障碍,对象机构有义务协助消除障碍;第三项规定,必要时国会馆有权要求上述机构向其发送指定内容的网络信息资料。《国立国会图书馆法》和《著作权法》的修订为WARP项目解决著作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法律修订后的两个月内,WARP采集的机构对象数量由480个增加到2400个,增长了5倍。

1.1.3“历史的音源”项目

国会馆自2011年开始提供“历史的音源”服务,即在国会馆的专门网页上公开“唱片数据库推进协议会”(HIRAC)缴送的数字化唱片。除国会馆外的公共图书馆或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只要提供资源,都可以免费参加这个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国会馆将小部分著作权及邻接权保护期满的唱片内容在互联网上,其余大部分尚在著作权与邻接权保护期内的,则仅在国会馆或参加馆馆区内提供服务。采用这种根据著作权情况区别提供服务的方式,截止到2013年9月,国会馆公布了1900年初到1950年之间的唱片约5万种,包括日本传统音乐、流行乐、落语(类似于单口相声)、漫才(类似于对口相声)、演讲等。

1.2读者服务中的著作权问题

为了保障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国会馆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资源的权利状态分区域提供服务,如:在WARP项目的网页上,国会馆在为读者提供采集的网络信息资料阅览服务时,根据《国立国会图书馆法》第二十一条、《著作权法》陈瑜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著作权解决及其启示7第三十八条,在取得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才将资料在互联网上公开,其余的仅在国会馆东京总馆、关西馆、国际儿童馆馆区局域网内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二是在每个网页适当的地方声明,以提醒读者在使用数字资源时遵守相关法律。如在“近代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网站上,国会馆了声明:“收录资料的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如果有想将著作权保护期未满的作品私用的情况,需要取得该作品的权利人的许可”。在“历史的音源”中,国会馆在网站上明示:“收录的音乐作品的著作权(邻接权)归著作权人(著作权邻接者)所有”。“著作权(邻接权)保护期满的作品,在互联网上公开。其余的只能在国会馆馆内欣赏。

2国会馆著作权解决的特点

可见,国会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解决著作权的主要方式有:

①推动相关立法,扩大国会馆合法使用的范围;

②甄别是否进入公有领域,充分利用公有领域作品;

③取得相关权利人授权,根据授权协议使用;

④申请文化长官裁定,对孤儿作品进行利用。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国会馆则根据资源的著作权情况区别服务范围,且警示读者在权利范围内进行使用,以保障读者的使用行为在法律许可的框架内。

2.1积极推动相关立法

国会馆在解决数字资源著作权时,积极推动相关立法。修改法律或者立法能够从源头上解决著作权问题,有力的推动相关工作的进展。著作权相关的法律能够及时立法或修订,得益于日本法律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也与国会馆本身就是属于国会的政府机构有关。

2.2侧重解决自建资源的著作权

国会馆数字资源有自建资源的较多、商购资源相对较少的特点。由于商购的数据库使用范围有较为严格的限定,提供服务仅限于国会馆馆区内,或馆区的某些阅览室,所以国会馆更侧重发展自建资源及解决其著作权,以较少的资金和人力成本获取范围更大、时间更长的权利。

2.3重视公有领域作品的著作权

国会馆在解决著作权的时候,集中安排人力物力,有计划分步骤地清理进入公有领域的近代作品,并在之后形成固定的制度,让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能及时上线供读者使用。建立公有领域作品甄别制度,能够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范围的权利,充分利用公有领域作品为读者服务。

3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我国从2005年起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而著作权问题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过程的瓶颈,只有解决好数字资源的著作权问题,才能更进一步推动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从以上对国会馆著作权解决方式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对我国相关工作的以下启示:

3.1积极推动立法

建国以后,我国图书馆行业相关的立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明显滞后,涉及到数字图书馆著作权的内容很少。《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到: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政策法律法规建设,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工作;我国图书馆界也在积极推进《国家图书馆条例》的制定。我国图书馆界可以积极呼吁,在将来会颁布的这些法律法规中,增加一些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与服务中的著作权的相关条款,如逐步建立数字资源呈缴制度,允许图书馆在馆内提供尚在著作权保护期内作品的阅览服务等,以从源头上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著作权问题。

3.2推动自建资源著作权解决力度

国家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很多馆藏特色资源。如数字方志、善本、讲座、文津图书奖图书等。可以通过甄别这些资源是否进入公有领域,或取得权利人授权等方式,进一步加快解决自建资源著作权的问题。相比购买资源著作权的方式,直接解决自建资源的著作权能够省略一些中间环节,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取得数字资源的著作权。

3.3加快公有领域民国资料的甄别进程

据统计,国家图书馆藏有民国图书、期刊和报纸总计约67万册(件),其中民国图书45万册(件)、期刊20万册(件)、报纸合订本2万余册。国家图书馆自2008年开始启动“公有领域图书筛查”项目,即搜集并制作民国以来已进入公有领域的中文图书目录,目前已征集到6万多种书目数据。今后可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并使之常规化,以及时甄别进入公有领域的民国图书,充分利用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图书为读者提供服务。

作者:陈瑜 单位:国家图书馆

图书馆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图书馆推进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一、高职院校信息素养现状

总体来说高职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较低,信息意识薄弱,信息获取能力差。大部分学生只重视考取相应的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缺忽略了对获取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缺乏主动培养信息素养的能力。这使得学生在短时间能找到一份较合适的工作,却没有培养起提升自我、继续学习的能力,缺乏后续职业生涯的提升空间和能力,不能适应学习型社会创新的需求。

二、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

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主要有两个优势,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

(一)硬件

1.良好的空间环境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为教师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承担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双重职能。图书馆空间宽敞,环境优雅,浓厚的文化背景和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将其作为第二课堂,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中心,在这里学生可以自我充实,自我提升。

2.丰富的资源环境优势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传统的纸本资源和新兴的电子资源,是全校师生获取知识、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资源更是普及,图书馆由单纯的馆内服务转换到提供7*24不间断的服务,这一优势是高校其他部门无法达到的。

3.先进的设备资源优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中心,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网络设施,这些都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硬件保障,扩展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使读者不用到馆,便可随时随地的及时获取信息。

(二)软件

专业的人力资源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拥有一批高学历、专业化的馆员,在信息环境下,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化、数字化、专业化的服务。这些馆员素质较高,在文献信息检索和读者教育培训方面,专业经验丰富,具有实际的工作与学习能力,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是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图书馆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今国家对高职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有特色的专业人才,而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较本科院校起步较晚,因此对高职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创造性地结合专业特色和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利用图书馆网络开展教育

在信息化社会中,基本每个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网站,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之一,并成为主要渠道,通过网络可以使我们的信息素养教育更具有多样性和互动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这里的网络不仅仅是在电脑客户端的网络,还伴有新兴的手机图书馆的应用,手机图书馆逐渐成为主流发展方向,手机微博、微信、QQ等越来越方便的方式,增强了图书馆的宣传和利用。

(二)新生入馆教育培训

目前高校基本都会进行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是介绍图书馆概况、图书馆馆藏资源(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介绍和使用、入馆须知、馆内布局、馆内规章制度等,这样可以帮助新生快速了解和使用图书馆。

(三)开设具有创造性的特色信息检索课程

针对高职学生的信息检索课,应当减少枯燥的理论,并尽可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到问题和案例中;在课堂实践时,应采取丰富、灵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协作性,如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检索课题、检索作业演示交流等,尽量给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机会。

(四)针对学生需求开展多种形式与内容的培训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育之外,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信息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定期与不定期的培训活动。例如,现在很多图书馆流行的读书月活动,也可以举办馆藏特色资源利用、毕业生论文写作与文献资源利用等专题培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馆内外信息资源,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随着学校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教育在高职院校已开始得到重视,高职院校有必要把信息素养教育列入学生素质教育中,把学生培养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图书馆还应进一步发挥自身在环境、资源、技术、人才上的优势,充分融合各右面资源,积极与同行交流,学习吸收成功的经验,大胆尝试创新实用的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大力推进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作者:於晓庆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毕业论文:中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论文

1.中学图书馆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几个方面

1.1图书馆应加大宣传力度,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

1.1.1宣传方式要多样化

图书馆要成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战场,首先要吸引读者,让读者都喜欢图书馆,愿意到图书馆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读者了解图书馆里的信息资源,利用图书馆能得到什么帮助。宣传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方式要多样化,力求覆盖面广。例如新生入馆教育,我们可以采用录像片的方式进行,即直观、形象,系统,也让读者容易接受。图书馆还可以使用流动宣传板,放置于比较醒目或学生比较集中的位置,比如电梯口、自习室等,让学生在等电梯时、学习间歇时,随时可以看到,甚至可以让宣传板走出图书馆,扩大宣传范围,校园网和图书馆网页更是绝佳的宣传板。宣传板的内容可以是文献知识介绍、本馆使用方法,也可以是馆藏精品、新书通报、活动通知等等,内容应该经常变换,这样既能给人新鲜感,又能多传播信息和知识。举办讲座、培训、读者俱乐部等活动也不失为好的宣传方法。

1.1.2鼓励学生参与共建

由于资金问题,图书馆的文献也存在供给不足的情况,有些时候读者需要的东西在图书馆遍寻不获,只能失望而归。大多数读者认为图书馆有什么我就用什么,而不是我需要什么图书馆藏什么,他们不自觉地把自己与图书馆隔离开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因为在某些学科建设上,读学生比图书馆员更专业,他们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清楚什么样的文献信息资源比较重要,由学生参加选划书目,为图书馆提供信息,既能更好地丰富馆藏,又能让学生有满足感,从而亲近图书馆。

1.2图书馆员与教师的合作

虽然信息素养教育是学校图书馆的使命和责任,但是由于人力和知识结构的局限,只依靠图书馆员对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还远远不够。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寻求学校教务部门的支持,与专业教师合作,两者的力量联合起来实施团队教学。合作教学既能使学生随时获得信息资源的支持,又可有针对性地将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各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能让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所提高,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能力和水平,还由于广大教师的参与,将信息素养教育的覆盖面扩大到全校范围。

1.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

1.3.1学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应有以下几部分构成:较高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员作为信息资源的导航员,必须有敏锐的信息意识、熟练的信息检索能力、精深的信息加工能力,完善的信息服务能力,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学生的信息需求与查寻,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信息道德,完成信息素养教育的使命。唤起学生的热爱和敬仰之情,使学生感到图书馆的确是他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好地方,成为终身学习者。

1.3.2抓好图书馆员培训工作

目前中学图书馆员的学历水平参差不齐,所学专业更是多种多样。培训工作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例如外出参观、参加学术交流、举办学术讲座和短期培训进行图书情报知识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性教育,为图书馆员提供进修教育的机会,鼓励进行学历教育等等。此外,争取在全馆树立起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风气,鼓励图书馆员自主完善知识结构。

1.3.3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队伍

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书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因此也需要更多的受过专业教育的馆员、信息专家和计算机专家加入到图书馆这个行列,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开拓信息服务领域的新空间,提升图书馆服务档次。

2.如何发挥信息服务在中学图书馆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2.1建立富有特色的藏书体系是中学图书馆建设的基础

中学图书馆应该本着“育人为本、素质及时”的原则,主动了解各年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配合素质教育的需求,以课程设置走向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教改、教研需要的书刊资料作为馆藏重点,同时有选择地收藏有关陶冶情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丰富课余生活的普及读物,建立藏书品种科学、复本适宜、利用率高并能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和动手能力的最为科学的藏书体系。现代素质教育不再单纯依靠书本这一传统的知载体,为加强教学效果,更好地学习,应用现代科技知识,更多的学校已经开始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电化教学。这就要求中学图书馆必须改变过去只收藏印刷型图书资料的局面,扩大电子文献的收藏范围,如视听资料、缩微资料等。

2.2改进服务方向,提高图书馆的咨询和信息功能是中学图书馆建设的重点。

2.2.1积极开展图书馆的宣传工作

进行丰富多彩的阅读教育,营造书香校园。可以利用板报、墙报、定期或不定期的讲座等形式,简要介绍本馆建筑设施、藏书概况,提供有效利用馆藏的各种方法;还可以通过书讯、新书介绍等形式,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另外,编制各种目录、索引、文摘等,这些工作开展与否或开展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成效。要较详细地介绍文献检索的工作,包括各种书目、题录、文搞或提要等的使用方法,重点是使读者掌握文献检索工具的编排结构。

2.2.2有组织、有计划地逐步开展情报的服务工作

为教学及其研究服务。图书馆为满足广大读者需求和使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能及时发挥作用,就必须主动地为读者提供对文献需求方面的服务,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情报服务工作,图书馆在为教学及其研究的服务工作中,不仅要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咨询问题查找有关的文献和文献线索,而且还应该主动地将埋藏在大量文献中的有用信息挖掘出来,加工整理后向有关学生进行报道,使学生迅速获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2.3建立校际、区域性计算机信息网络是中学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趋势

2.3.1培养懂专业、精通计算机的人才

是加快图书管理现代化的基础。要设法引进,把那些具有一定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能熟练地操作或掌握计算机技术、愿意为图书馆事业献身的人员充实到图书管理队伍中来;或者采取办培训班的形式,首先使有关的管理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为一些年龄轻、爱学习、肯钻研、有一定业务基础的管理人员创造条件,进行重点培养,使其尽快在计算机知识领域中有一定的造诣,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的专门技术。

2.3.2规划好图书馆管理系统

是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关键。应以引进经过实践经验考验的较为先进系统,要以性能的安全、功能的完善合理为主要指标进行选择,也必须考虑其在一定区域内的通用情况及引进后的服务工作,以保障在以后的文献资源共享及软件的升级换代与使用维护。形成区域化学校图书馆信息网络。蔡元培先生曾明确提出:“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及时是图书馆。”让我们从孩子抓起,从读书抓起,让图书馆为青少年提供一份真正的精神领地。

作者:宋一鸣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四十二中学

图书馆毕业论文:中医药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论文

1中医药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的内容

专业技能指中医药图书馆馆员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各学科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具体包括:计算机管理和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管理技能、现代图书馆设备操作技能、图书馆信息管理能力(接受信息、存贮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数据库建设技能、信息的质量及其利用价值判断能力、中医药文献研究能力(文献的检索、分析、综合)、文献(尤其是中医药文献)主题标引能力、外语能力(阅读和翻译)、医古文能力(阅读和翻译)、医学专业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学与科研辅助能力、科研能力、公关能力。

2中医药图书馆主要工作岗位对馆员职业素养的要求

中医药图书馆不同部门中的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是靠全体馆员来履行的。这些岗位职责的履行决定着一个中医药图书馆的整体形象、信息服务水平和发展前途,而中医药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则是出色履行这些岗位职责的保障。对于中医药图书馆来说,馆员职业素养中的所有精神层面的内容,以及专业层面内容中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全体馆员所必需;而专业层面内容中的其他部分,则视工作岗位的不同而对馆员有不同的要求。在此,只讨论中医药图书馆主要工作岗位对馆员职业素养专业层面上的要求。

2.1图书馆局域网管理

局域网是中医药图书馆业务数字化管理的平台。从事局域网管理及其日常维护的馆员应具备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现代图书馆设备、图书情报学、信息学、信息管理学、外语(主要为英语)、中医药学等专业知识,以及与这些专业知识相关的专业技能。

2.2采访与编目

采访和编目均为图书馆的基础性工作。前者是按照图书馆的学术发展方向,科学地从事馆藏建设;后者是编制书目数据以利于馆藏文献的流通。这两个工作岗位上的馆员应具备图书情报学、现代图书馆设备、信息学、信息管理学、中医药学、现代医学、人文社科(各学科)、档案学、文献学、医古文、中医药古籍、外语(主要为英语)、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知识,以及与这些专业知识相关的专业技能。

2.3典藏

典藏是对馆藏文献资源的清点、分配、调拨、调节和剔旧,以较大程度地发挥其利用价值,满足读者的需求。该岗位上的馆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以及与这些专业知识相关的专业技能,与从事采访和编目工作的馆员基本相同。

2.4流通与阅览

流通与阅览是以馆藏为基础,直接为读者提供馆藏文献的借还和阅读服务,从而实现馆藏价值的工作。这两个工作岗位上的馆员应具备图书情报学、现代图书馆设备、计算机网络、信息学、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现代医学、中医药科研、国学、人文社科(各学科)、医古文、外语(主要为英语)、中医药古籍等专业知识,以及与这些专业知识相关的专业技能。

2.5参考咨询

参考咨询是就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服务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为学术问题)向其提供专业化帮助的工作。该岗位上的馆员应具有图书情报学、现代图书馆设备、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信息学、信息管理学、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现代医学、中医药科研、国学、人文社科(各学科)、档案学、文献学、医古文、外语(主要为英语)、中医药古籍等专业知识,以及与这些专业知识相关的专业技能。此外,还应适量掌握其他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知识。

2.6科技查新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科技查新,是以文献信息的检索、分析与综合为手段,将科研课题的查新点同文献信息检索结果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作出客观性结论的学术性工作。目前,科技查新工作一般都由图书馆承担。该岗位上的馆员应具备计算机网络、现代图书馆设备、信息学、中医药学、现代医学、中医药科研、文献学、医古文、外语(主要为英语)、中医药古籍等专业知识,以及与这些专业知识相关的专业技能,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操作、现代图书馆设备操作、数据库检索、信息质量及其利用价值的判断、中医药文献的分析与综合、医学外语(主要为英语)和医古文的阅读及翻译等能力,以及医学专业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此外,还应适量掌握其他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知识。

2.7科学研究

中医药图书馆的科研工作,既涉及对具有中医药专业特色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也涉及某些中医药专业领域的研究,例如中医药文献研究和中医药古籍研究。从事科研工作的馆员应具备中医药图书馆馆员所应具备的全部专业知识,以及与这些专业知识相关的专业技能。

3中医药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状况及其提升措施

3.1中医药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状况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中医药科教事业兴起,中医药图书馆应运而生。尽管老一代馆员大都没有图书馆或图书情报专业教育背景,但他们在专家的指导下,逐渐熟悉了业务,大多数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成长为业务骨干,对传统中医药图书馆的运作和管理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医药图书馆开始实施自动化(或计算机化)管理,并朝着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方向迈进。服务项目根据读者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各工作岗位越来越需要一专多能或具有多种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应对这种趋势,各中医药图书馆都陆续引进或招聘了一些图书情报、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医药、文献等专业人才(很多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他们被称为“新生代”馆员。但是,中医药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的整体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就职业素养的精神层面而言,老一代馆员的那种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以及爱馆如家等优良作风日渐退化,而所谓“新生代”馆员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气质等方面大都表现得有些迷茫不清。就职业素养的专业层面而言,仍在工作岗位上的老一代馆员的职业素养已然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而“新生代”馆员大都专业单一,在外语(主要为英语)或医古文实践能力、科研素质、信息素养、信息管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均有所欠缺,尚不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和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随着老一代馆员的不断退休,具有高学历的“新生代”馆员将逐渐成为馆员团队的主体,中医药图书馆的前途就掌控在他们手中。因此,很多学者呼吁,应针对实际情况大力提升馆员(尤其是“新生代”馆员)的职业素养水平、改善馆员的职业素养结构,以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职业素养的中医药图书馆馆员队伍。

3.2中医药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的改善和提升策略与措施

中医药科研、教学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中医药图书馆的功能和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这也意味着对中医药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中医药图书馆应正视馆员的职业素养状况,把改善和提升馆员的职业素养作为一项根本工作来抓。如下6类措施可用于改善和提升中医药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帮助新老馆员在职业素养的结构和水平方面,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

3.2.1提倡馆员参加各种在职学历教育

包括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以及学历深造。适合馆员无专业学历或无高等专业学历的情况。

3.2.2安排馆员脱产进修

适合馆员有一定学历,但需要学习某专门学科知识的情况。

3.2.3定期或不定期为馆员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

包括各种专题讲座、跟班听课、上岗前培训、上岗后培训、轮岗培训、重点岗位培训、普通岗位培训、系统培训等。适合培训馆员的某种专业技能或能力,也适合培训馆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气质。

3.2.4安排馆员进行学术交流或见习

安排馆员进行馆际业务与学术交流,或到培训基地见习,使馆员了解和学习兄弟馆在改善和提升馆员职业素养方面的措施和经验。

3.2.5鼓励馆员参与科研活动

鼓励馆员申请自己的科研项目或参与他人的科研项目,使馆员掌握科研知识,了解科研过程,加强自己的科研素养。

3.2.6鼓励馆员自学

适合馆员学习某一门学科知识,或参加自学高考。关于改善和提升中医药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的策略,笔者赞同建立培训制度和制定培训计划的做法。不过,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图书馆的工作岗位职责和馆员的职业素养的现状作出的评估,再对图书馆的发展及对馆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作出科学的预测,然后再制定针对各个工作岗位的馆员职业素养的培训制度(或人才培养制度),并根据培训制度的要求和所规定的培训内容制定短期、中期及长期的培训计划。如此,馆员职业素养的改善和提升便可在制度上有所保障,并能收到实效。

4小结

笔者在本文中给出了中医药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的定义,从而明确界定了中医药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所应包含的内容,并将学者们有关中医药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的分散论述和各种观点进行了梳理,综合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本单位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学者的观点,讨论了中医药图书馆主要工作岗位对馆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以及改善和提升馆员职业素养的措施,以期为中医药图书馆改善和提升馆员的职业素养提供参考。

作者:吕晓燕 杨学智 宋一伦 张蕙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毕业论文: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创新论文

一、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具有多终端、多道发行、覆盖广、影响广等特点,尤其在过刊内容的利用方面也拥有传统纸媒无法比拟的优势。现代的期刊所刊载的是目前科学研究近期的趋势及成就,对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信息资源,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图书馆期刊建设落后,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高校的需求,与学校的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硬件设施及不断扩大的师生人数无法匹配。其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图书馆藏书存在管理不善

目前各高校都有现藏期刊破损的现象,其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欠缺,已经严重影响到师生的阅读。与此同时,由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于期刊管理的专业程度不够,缺乏信息检索应有的能力,影响师生的阅读。

(二)现在各高校的图书馆期刊建设的结构多有不合理的现象

没有构建核心期刊保障体系。在期刊的选择上,没有符合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需要改进。尤其是新型的电子期刊,还很缺乏,急需增补。

(三)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存在参差不齐

基本上没有受过专业的图书管理培训,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经验。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仅仅局限于被动的收发期刊,缺乏自主创新和发展意识,没有进一步发掘资源的能力。

二、改善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基本途径

(一)建立期刊的集中管理模式,加快期刊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是期刊各项业务活动的集合。但是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有很多的漏洞,存在制度不全、管理不集中等问题。期刊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统一管理与分散管理的差异。近年来,分散管理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系资料室受各系领导与图书馆业务难以协调、收藏缺乏统一性的规范化,出现严重的重复性。因此,在改革中,应把握现代网络化的有利条件,建立一个适合高校发展的高效期刊管理模式。如建立期刊全文检索和存贮系统,形成以师生为中心,集信息检索功、文献提供功能能和咨询功能于一体的“一化服务”,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加快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二)统筹兼顾——建立合理的图书馆期刊馆藏结构及核心期刊保障体系

高校图书馆期刊的存储量决定了高校师生最直接利用期刊资源数量和质量,同时也是实现图书馆期刊资源与师生共享的基础,还是学校建立图书馆网络期刊资源的基本保障。所以,各高校在建立期刊馆藏构成体系时,必须以本校的教学和科研为主要收藏依据,结合本校性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等来制定期刊采集方案,以此来确定本校图书馆期刊资源的基本保障体系。

立足于核心期刊,保障期刊载体形式的多样化。保障核心期刊收藏的连续性、完整性,着重突出期刊馆藏的特色。电子期刊以其容量大、增长快、出版周期短、直观性强、检索点多,同时还可以存贮文字、图像、声音,实现资源共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目前,就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而言,应有计划地调整电子期刊与印刷型期刊的收藏比例,既要征订电子期刊又要重视印刷型的核心期刊,合理配置。使电子期刊与印刷型期刊长期共存、相互补充,建立具有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核心保障体系。

(三)创新服务——做好期刊的宣传,营造网络时代的服务环境

高校图书馆期刊的宣传介绍在期刊管理中还是一个未知环节。建设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宣传的力量,可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手段,使高校师生能够及时的了解期刊资源的情况。在进行期刊宣传时,可以采用期刊通报、新刊展示以及设置专门的阅读栏等,向广大师生介绍图书馆的期刊情况,使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的近期成果和发展趋势,迅速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期刊资料。总之,在信息时代,师生在图书馆期刊专栏里得到更多的物质需要和一个宽松的、开放的阅读环境。

(四)活化期刊资源,实现图书馆期刊资源网络化

网络的兴起和普及,期刊网络化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中发展的必然模式,期刊网络化使学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将通过局域网络传输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使师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期刊资料。图书馆期刊资源网络化是以其大量的、不断更新的、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交流平台等一系列现代化条件吸引了更多的师生目光,扩大了期刊的影响范围。建立期刊资源共享平台之后,师生就可在这个共享平台中,通过局域网络搜索到所需的期刊资源,同时也可通过网络下载自己所需的期刊资料。

(五)更新观念,努力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现在期刊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期刊的称出不穷,期刊的内容也是日新月异。同时高校师生对图书馆期刊的阅读量剧增,使得高校的期刊管理形式、手段、内容等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所以,各高校图书馆必须强化自身的期刊管理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适应高校师生要求的团队。因此,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就显得迫在眉睫。

1、强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高校期刊管理工作就是为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科研服务,如果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要求,那么图书馆的工作就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各高校在完善图书馆的建设同时,也应该注重培训其工作人员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牢固树立服务至上、师生及时的理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方式,以发挥高校图书馆期刊较大化的效益。

2、努力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要掌握其管理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应该熟悉图书馆所有期刊的管理知识,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熟悉图书馆的各种期刊的知识,并且要工作人员自学各种新的管理知识和理念,组建自己的专业数据库,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3、集中培训工作人员的电脑知识

电脑在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领域的已经广泛使用,现代图书馆建设时应加强工作人员的电脑基础知识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工作中必要的电脑知识。由于现在高校的图书馆期刊管理都使用自动化管理,期刊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电脑自动化管理,极大的提高了期刊管理的效率。因此,工作人员学习电脑知识对于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

4、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网络知识

在信息日趋全球化、数字化的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长期目标,为此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资力度。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网络知识,使之能够知道信息的分类编目等图书馆学知识,熟悉本学校的专业设置及科研的基本情况。

(六)以读者服务为中心

高校图书馆应以学校学科发展和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师生服务时应做到态度和善,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应使老师和学生花最少时间和精力,能得到较大的服务。

在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期刊的格局,如:开放式服务,此举措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熟悉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师生的需求,了解师生的阅读倾向、阅规律、阅读类型和需求。让师生真切地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重新有效认识图书馆的期刊服务,为以后充分利用期刊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高校图书馆要做好期刊的服务工作,就要从源头抓起,做好期刊的资源建设,形成本校合理的特色馆藏,创新管理服务新措施,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搞好品质服务,进一步提高期刊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图书馆毕业论文:高校数字资源图书馆工程建设论文

1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必要性与特点

1.1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1.1.1数字化社会对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广泛利用,数字化信息获取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研究和生活的一个基本需求,如查询资料多使用上网搜索,阅读资料常使用“读屏”,保存有用资料也多选择电子版,等等。这就使得作为信息服务重要平台的图书馆,其数字资源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要求。图书馆必须建立起与传统纸本资源相配合的数字资源,使信息资源的拥有与获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较地提供和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否则,图书馆就不能充分发挥信息交流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

1.1.2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求

首先,随着高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图书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数字资源的多寡、优劣成为衡量高校图书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随着校园网的普及,要求图书馆能提供基于互联网的24小时服务,以方便用户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同时,高校也希望图书馆能以有限的投入而配置更多更好更方便利用的资源,这就使得数字资源成为得天独厚的一个极佳选择。,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能让图书馆走出去相互交流的机会,各图书馆在交流中都希望能共享彼此的特色资源,以扩充自身的服务内容和提升服务质量,这种自发的提升需求必然成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内在动力。

1.2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特点

1.2.1数字资源配置量少,内容相似度大

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属于小型馆,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的师生员工,其搜集的馆藏资源主要是以学校的教学、实训和教师研究需求为重心。同时,高校图书馆对数字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也比较有限,这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配额多在2-7种之间[1],数字资源配置大多以中文数据库为主,主要有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超星电子图书馆和万方公司的中文期刊库等。总体看来,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配置数量少,内容相似度却比较大。

1.2.2别具特色的数字资源开始形成与发展

高校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方向,其办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因而其图书馆也形成或开发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数字资源。其一,通俗读物和畅销读物的数字资源,主要以通俗电子图书为主。因为高校的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较大量、最主要的用户,其知识水平有限,阅读范围也较狭窄,这类数字资源的建设与提供可以满足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文化娱乐消遣。其二,专业特色数字资源,即针对学校的主要教学方向而采购或自建的相关专业特色数字资源。如有些高校图书馆自建了化工工厂操作流程图数据库、汽车维修数据库、美容美发视频数据库、烹饪视频数据库等等,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其三,专业课程相关资料集合的数字资源。如有些高校图书馆建立起了精品课程数据库、教案库、学生作品库、学校的信息资料库等等。这些数字资源凸显其技术性、实用性,无疑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既满足了高校教学科研对信息的需求,也提升了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与声誉。

2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对策

2.1加大力度引进专业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在引进中文数据库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数据库的使用效果、学科专业建设、重复引进、经费投入等问题,合理引进中文数据库。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根据学科专业建设情况,尽量多引进专业性数据库,满足多学科的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学习需要。

2.2加强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引进的数据库比较多,而自建的数据库比较少,自建特色库的质量也比较低。加强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2.1集中精力搜集具有某种优势的信息资源

收集本校师生论文、著作,建成相应的数据库,在图书馆主页上链接,提供给读者检索,是构建特色数据库的一个可行方法。同时收集相关收录和被引用情况,既能反映出学校科研的水平,又能提升服务层次,更好地显示出本馆数字资源的特色。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结合本地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具有浓郁的本地特色的数据库。

2.2.2根据重点学科、重点课题,提供定性、定量的专题报告和论点

汇编高校图书馆的重点学科文献相当丰富,文献内容的广泛性、系统性、连续性,有利于重点学科数据库的建设。例如,清华大学的建筑数字图书馆、北京林业大学的林木育种数据库等建设都与本校的重点优势学科紧密相连。

2.3加强高校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实现各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之间的互连和资源共享,是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资金短缺的一个重要举措。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共建,因此要在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上进行改革,变单一建设为集中建设,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避免重复建设,浪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各馆要转变观念,树立全局意识,把自身建设放在资源共建共享的大环境中来考虑,积极参与数字资源的整体化组织与建设,通过紧密协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制定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整体目标。

3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安全管理

3.1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安全的隐患

3.1.1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薄弱

由于高校数字图书馆所存储的各类信息资源一般极少有像其他政治、军事、经济、商业、技术专利等方面需要保密的内容,所以习惯地形成对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够重视,仅注意了防火、防盗,对网络安全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管理人员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辅单位,馆员也很难得到像教师那样的外出进行系统培训的机会,技术素养难以跟上计算机、信息、通讯、网络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管理人员缺乏安全配置和管理网络的专业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已经存在的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等;

3.1.2计算机病毒泛滥

计算机病毒是数字资源安全的较大威胁,其传播速度迅速、途径多样,具有极强的破坏性,由此造成服务器运行速度变慢、数据被破坏、网络带宽被占用,甚至导致服务器系统瘫痪、硬件受损、数据丢失等,对数字资源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造成巨大损失;

3.1.3环境因素

数字资源服务器、存储设备对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当环境达不到设备可以正常运行的条件时,尤其是当外部环境突变时,例如水、火、电等,会造成数据损坏、设备故障、服务器死机,甚至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4)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经费投入有限,许多图书馆都存在设备缺乏、老化、不兼容等问题,有些图书馆还缺乏除尘、老化元器件的更换等基本的维护,这无疑增加了信息安全的风险。多数馆只是配个防火墙,安个杀毒软件而已,像硬件防火墙、路由器、不间断电源、防雷等设备都尚未配置。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来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将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的瓶颈问题。

3.2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安全管理的策略

3.2.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首先,定期对读者和全体馆员开展信息安全教育讲座。信息技术部门应向图书馆领导层充分陈述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建议利用读者培训渠道加强信息安全教育。还可抓住流通数据丢失,读者信息的外泄,病毒、木马导致系统瘫痪等信息安全方面的典型案例,对馆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其次,应在图书馆网站开辟信息安全教育专栏,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汇报、检查和指导,做到防微杜渐。

3.2.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安全管理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数字资源的安全要求,制定机房、服务器与磁盘阵列等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网络安全管理办法。要明确职责,加强内部管理。制定数据及加密管理、技术资料管理、口令保密等制度和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安全,减少损失;制定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包括网络系统管理人员、数据维护人员等管理制度)和完整的人员分工管理制度。系统管理人员除要深入了解系统功能、做好数据的定时更新与维护外,还应经过严格的培训及考核,熟知所有数字资源数据库、服务器系统功能,掌握确保数据安全的方法,了解机器设备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2.3加强安全技术手段,实现安全管理

首先,防病毒技术:常见的防病毒技术可以分为3种:病毒预防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病毒清除技术。病毒可以通过浏览器、邮件、甚至聊天工具、U盘等各种途径传播数字资源。服务器应安装服务器版网络杀毒软件,以提高对病毒的检测、清除、免疫和对抗能力,并由专人负责维护,确保杀毒软件不断更新,并使用各种方法定时检测病毒,实时清除病毒查毒。应严禁在没有杀毒的情况下,使用外来磁盘、光盘和移动存储设备,不得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和盗版软件。

其次,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目前所有保护网络信息的方法中最普遍的方法,它包括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防火墙是高校图书馆网络的及时道防线,对于校园网的接入,它必须遵循“只允许授权的数据通过”的策略,并应具有以下功能:管理网络中的访问行为、过滤网络传输的数据包、检测和预警网络攻击和记录通信的内容与活动。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时对防火墙进行维护和跟踪,根据反馈信息,制定更合理的策略,较大限度地阻止非法访问。

然后,认证技术:常见的认证技术主要包括数字签名、身份认证以及数字证明3种。数字签名机制可以解决伪造、抵赖、冒充和篡改等安全问题;身份认证机制提供了判明和确认信息交流双方真实身份的方法,是有效控制网络欺诈的重要途径,可作为访问控制的基础;数字证明有时也称为“公开密钥的证明”或“数字ID”、“数字护照”。

,数字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主动的、开放型防范手段,可以在数据传输、存储中对数据采取安全、有效的保护,保障数据的完整性,防止被外部截获、破译。数字资源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使用数字加密技术,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端加密和节点加密3种。

3.2.4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安全设备建设和维护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需要一个具有超大容量、良好扩展性的集中存储设备进行镜像存储。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下,本着先进性、合理性、实用性、节约性的原则,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备份设备、路由器、硬件防火墙、防雷设备、不间断电源等安全设备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硬件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是安全防范的重要工作,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技术部门更要做好对设备进行数据分析、除尘、及时更换损坏部件、兼容性检查等日常维护工作。

总而言之,数字资源建设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目前出现的若干问题,只有以建设学习型图书馆为目标,以自身馆员队伍为核心力量,在立足本馆特色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字资源配置方式,才能有效地为学校师生提供品质快捷的信息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你好,需要期刊咨询服务吗?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00-24:00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客服服务
期刊咨询
订阅咨询
投诉留言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