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家庭幼儿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家庭惩罚教育幼儿教育论文

一、合理惩罚对幼儿的教育意义

惩罚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合理的惩罚教育有助于儿童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使儿童成就健康的人格。由此可见,合理惩罚教育对幼儿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个体社会化

幼儿的生活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统一,幼儿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探索,而且还与同伴、教师以及父母等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这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表现。个体社会化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果违背了这些规范和准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及时阶段为“惩罚和服从倾向”。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有形的结果(处罚与奖赏)或根据规则制定者的来揭示行为的好与坏。凡不受惩罚和服从的行为都是好的,认为受到来自者的惩罚的行为是坏的行为,者一般是父母或者教师。行为动机是避免惩罚。这一阶段与我国幼儿期的年龄阶段相对应。处于幼儿期的儿童自制力薄弱,缺乏是非善恶观念,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容易出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而家庭作为幼儿个体社会化的首个场所,当幼儿出现这些违反道德规则和行为规范时,家长要对其实施合理的惩罚教育。通过惩罚教育,幼儿认为受到来自家长的惩罚的行为是坏的行为,并且潜移默化地改变这种不良行为,将好的行为标准逐渐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幼儿犯错误后受到适当的惩罚教育,幼儿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但要让其明白有过失就要对此负责。从而有助于培养幼儿责任意识,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有利于个体健康人格的养成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自杀现象频繁发生,他们不适应竞争激烈和复杂变化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强,这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式有着直接关系。现今很多人大力提倡赏识教育,而反对惩罚教育,对孩子一味地无原则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种教育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父母的过度保护造成孩子长大后缺乏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甚至无法正确辨别是非。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在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惩罚教育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自己去经历适当的失败和挫折。从而有利于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

(三)有利于个体良好习惯的养成

心理学上认为,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个体内驱力的一个源泉,而内驱力是个体行为不可缺少的一种动力。当家长发现幼儿出现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并且采用传统的说服教育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就可以对其实施适当的惩罚教育。幼儿受到惩罚后,他的心理受到了外部刺激的冲击,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合适行为逐渐有了一定的正确认识,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惩罚教育对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二、家庭惩罚教育的理性回归

惩罚对于教育而言,如何存在与运用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马卡连柯说:“正确地和有目的地应用惩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的家长利用惩罚的制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笨拙的家长不合理地、机械地运用惩罚会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受到损失。”家庭惩罚教育的理性回归,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恰当运用惩罚教育的方法。

(一)惩罚的目的是教育

惩罚的目的是教育,惩罚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并不是为惩罚而惩罚。之所以要实施惩罚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道德的行为,并逐渐改变这种不良行为,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更应该注意教育的目的和惩罚的目的。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只罚不教、以罚代教等现象普遍存在。家长对幼儿实施不合理的惩罚教育,导致幼儿身心疲惫,同时也影响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所以,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家长要以教育为目的,为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对幼儿采用合理的惩罚手段。

(二)惩罚坚持一致性原则

在家庭教育中,幼儿家庭不同成员之间,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以及教育方式上常常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容易使得幼儿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对孩子实施惩罚教育的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应该达成一致观念,而不能出现为了袒护孩子而指责惩罚实施者的现象。只有家庭成员齐心协力,统一科学意见,孩子才能健康快乐成长。

(三)惩罚要适时适度

惩罚教育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惩罚需要适时适度,幼儿家长在对幼儿实施惩罚教育时要坚持这一原则。当幼儿出现一些不道德行为时,家长要及时进行教育,不能延迟教育,这是因为幼儿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以及幼儿的思维发展不具有守恒的特点。家长要敏感地察觉教育契机,灵活运用教育机制,对幼儿实施教育。当幼儿犯错误时,家长大可不必直接使用惩罚教育,可以先对幼儿进行说服教育。说教无效之后,就应该及时采取合理的惩罚教育,让孩子对自己不道德行为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错误的改正。家长在实施惩罚教育时,也要注意惩罚的适度性,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惩罚过轻,教育效果不明显,惩罚过重,伤害儿童的自尊。当幼儿对自己不道德行为有所认识时,惩罚教育就应该适可而止。

(四)惩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

惩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沟通、感化、引导、说服等教育方式。现实生活中,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可以结合使用。何时进行惩罚和赏识,都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具体情况,家长要以教育为目的,科学灵活地使用这两种教育手段,从而达到一种有效教育。奖励和惩罚在幼儿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奖励的过度使用对幼儿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惩罚的合理使用是行之有效的。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如何有效使用合理的惩罚方法,如何将奖惩有效结合,都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刘一春 李林烛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体验式学习家庭幼儿教育论文

一、体验式学习的特征

从杜威的“做中学”到罗斯杰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视野下的体验式学习,再到库伯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体验式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以直接经验和反思为基础的学习方式。

(一)社会生活性

社会生活性是指体验式学习的内容来自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大环境中,源于这个世界的种种关系之中。正如杜威说的要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而实践的来源应该是社会生活。要在社会生活中获取真实的实践体验,只有这样的知识才是真实的、记忆深刻的。所以,学习不能脱离社会,体验式学习的本质要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学习本领、提高技能。让儿童参与活动体验而获得感受、感知和感悟,从感性内化为理性,从而促进儿童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亲身经历性

亲身经历性是指体验式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获得知识,而是亲身参与和融入实际的活动中。这种体验包含实践层面和心理层面的亲历,实践层面就是指自己的身体参与到了实际活动中,通过实际行动去经历某一件事情;而心理层面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经历某一件事,强调的是主体的理解、感受。体验式学习只有自己亲身去经历,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感受。罗杰斯和库伯都认为体验式学习注重个人的参与性,要求参与者获得自己独特的经验。所以,家庭幼儿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幼儿亲身参与、实践、体验。

(三)个体感受性

个体感受性是指体验式学习所获得的感受都是的,由于生命的独特性决定体验的独特性。教育学者最初只是强调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后来库伯注重学习者对实践体验后的感悟反思。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和自己内心对话,了解自己在实践中的真实感受。由于生活背景和经历的不同,面对同样的事情和处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所以体验式学习是一种独特的,纯粹属于个体特有的情感体验。这种感受是和个体生长背景、自我经历的情景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的,并且这种感受贯穿于体验的全过程。

(四)综合开放性

体验式学习要求我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自然,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进行体验式学习。现在,随着社区文化的发展,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倡导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创设具体的体验情景,让儿童获得真实情感体验。并且,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对活动过程的体验,还包括对自我感受的体验,人际环境和学习价值的复杂体验,乃至社会、人生都是体验的对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儿童要利用自己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大脑进行综合性的学习,这样获得的感受就是综合的情绪体验。

二、体验式学习在家庭幼儿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所谓“听到了不如看到了,看到了不如做到了,体验到的才是最鲜活的、最深刻的。”所以,在家庭幼儿教育中倡导体验式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尽可能的让儿童参与生活各方面的体验中去。这样,儿童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的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体验、做家务的体验、吃饭穿衣等体验,掌握了基本的生存技能。在情感交流体验、体育体验过程中幼儿不断与他人相处,促进了幼儿交往技能的发展。

(二)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以及生命意义的建构

在各种体验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掌握了各项能力,同时还获得了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体验有利于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只有幼儿在体验过程中才能真正唤醒幼儿已有的背景经验,并将其与眼前的情景融合,构建新的经验意义,激发真正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不断地成长和完善,促进了生命意义的建构。

(三)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

道德知识是一种“缄默知识”,是不能单独依靠理性思考获得的,更多依赖于幼儿亲身的体验。所以,在家庭中倡导体验式学习,让幼儿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道德标准,当幼儿的具体行为符合道德标准,父母要给予鼓励;当幼儿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父母要及时指出,让幼儿在以后的行为中加以改正。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良好的道德行为,并在体验中不断实践,从而强化幼儿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使幼儿在行动中达到“知、情、意、行”的一体化。

(四)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家庭中倡导体验式学习,要求父母积极参与。家长和孩子一起亲身经历各种体验活动、家长还要创设各种体验活动让孩子积极参与,这个过程不仅是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促进亲子交流,巩固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父母经常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幼儿的陪伴、交流,现在也有很多家庭也由于缺少沟通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睦,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从现在做起,经常和孩子去郊游,参与到孩子的体验式学习,促进家庭关系的良好发展。

三、体验式学习理论

在家庭幼儿教育的实施家庭教育中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利于体验式学习的具体实施,家庭体验式学习应包含基本生活体验、情感交流体验、运动体验、自然体验。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之后,家长就应该创设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进行体验式学习。

(一)让幼儿获得基本生活体验

成为“生活小能手”每个孩子生下来之后就是为了生活而进行着各种体验,生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1.自理能力体验

自理能力包括吃饭、穿衣、系鞋带、刷牙、如厕等等照顾自己的体验,家庭幼儿教育中家长要学会和幼儿做朋友,以伙伴的身份介入和幼儿进行比赛穿衣、吃饭等,看谁的动作又快又好,这样逐步培养幼儿照顾自己的能力。由于幼儿能力发展快慢的不同,在幼儿进行自理能力体验过程中,家长要学会等待,让幼儿不断尝试。

2.味觉体验

由于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儿对厨房的各种调味瓶子很感兴趣,家长一旦发现幼儿有品尝欲望的时候应及时抓住机会鼓励幼儿进行味道体验,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成长。比如,当幼儿询问“辣”是什么感觉时,就可以稍微弄一点辣椒让幼儿尝试一下,这时一定要准备一些“应急食品”,如果幼儿受不了这个味道立刻将“应急食品”放进孩子的嘴里,帮助幼儿消除恐惧感,顺利实现味觉体验。

3.温度体验

生活中家长经常担心幼儿被热水烫伤,“三令五申”地禁止幼儿不准碰这个碰那个。其实,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越让幼儿不碰一样东西,幼儿就越会带着好奇心想要探索。所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幼儿去体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知道烫的感觉以及烫伤之后的后果。从简单的温度体验活动告诉幼儿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安全注意事项。

4.劳动体验

家长主动邀请幼儿加入家庭劳动中;随着幼儿年龄的成长,家长还可以给幼儿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比如动手洗一双袜子,刷一次碗等。这样,幼儿在愉快的家务活动中获得了劳动的体验,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但有些不懂教育的家长就错过了这样一个好的教育良机。让幼儿获得基本的生活体验,家长要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体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经常和孩子交流,关注他们亲自做事情之后的感受。其实,生活中的各个小细节都可以让幼儿亲自去感受、体验,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成长,成为“生活小能手”。

(二)让幼儿获得情感交流体验

发展亲子关系幼儿的发展离不开书籍,书籍又与人类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幼儿情感的发展更离不开童话故事的陪伴,在童话故事书里幼儿和各种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和它们进行交流,发展自己的语言。具体的家庭教育中:

1.家长要积极主动和幼儿进行亲子交流

让幼儿谈谈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家长应该主动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

2.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和父母一起根据故事内容做表情、动作,实际体验故事内容,让幼儿在体验中阅读,让幼儿在半阅读半表演中理解、欣赏、感受故事中的细节。例如:在阅读中遇到“跑跳蹲”等字,家长就可以和幼儿一起按照故事中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当阅读过程中有“伤心、高兴”等表情词语出现时,可以让幼儿表现出相应的表情;

3.在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和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人物

让幼儿先揣摩故事主角的内心情感,并扮演故事主角进行角色表演。在家庭中积极开展亲子交流、亲子阅读等活动,和孩子分享快乐,就阅读内容和孩子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还能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幼儿认知、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让幼儿获得运动体验

成为“运动小达人”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发展,足以看出体育在幼儿成长阶段的重要性。体育运动有利于幼儿大肌肉和各种感知觉的协调发展。家庭教育应该把孩子的体育体验活动作为重点,让幼儿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1.幼儿肌肉发展

先是小肌肉精细动作再到大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因此,家长在设计体育活动时要考虑到幼儿肌肉的发展程度,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体育活动。在刚学会走路时,可以让从幼儿从短距离再到长距离的练习,慢慢地可以设计一些跨过障碍物的走路练习,然后再到跑、跳等练习。

2.可以开展“过小桥”等体育游戏

幼儿和爸爸(妈妈)两个人面对面站在一条线(小桥)的两端,然后两人双手侧平举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时要扶着对方身子,侧身同时经过“小桥”,沿着“小桥”走到终点。这有利于幼儿获得运动的体验以及锻炼自己的平衡感,幼儿还能感受到体育合作的魅力。家长要鼓励幼儿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体验各种体育活动的玩法。在体验过程中,不仅让儿童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当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体验越来越多,幼儿的规则意识也就越来越强,会降低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等品质。

(四)让幼儿获得自然体验

感受自然之美幼儿教育其实是顺应教育,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内涵进行自然教育。早在两百多年前教育学家卢梭就发出要在“自然中培养自然人”的呼声。所以,家庭教育中幼儿教育要走进自然,让幼儿获得自然体验,促进自我生命的自然发展。

1.周末家长可以带幼儿参观植物园

了解植物的种类、名称以及生存条件;家长可以买植物种子和幼儿一起种植,亲自照顾植物以及记录植物成长的变化,让幼儿在亲自种植、照顾植物的体验中了解相关植物的知识。

2.不同季节带幼儿出去郊游

让幼儿感受自然界季节的变化。春天,带幼儿放风筝,观察树木新芽的萌发;夏天,带着幼儿穿进竹林倾听知了的叫声;秋天,带着幼儿到农田里看农民伯伯正在忙碌的身影,告诉他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冬天,带着幼儿去感受白雪皑皑的景象。

3.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经常带幼儿去旅游

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到江山河川旅游,在旅行过程中切切实实的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美,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自然风光,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学会于自然和谐相处。幼儿在旅途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家长要鼓励幼儿坚持,这对于幼儿意志品质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自然体验过程中幼儿加深了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获得了直观的经验。体验过程就是幼儿学习自然知识的过程,而这种知识的学习并不是靠家长老师文字性的灌输,而是通过亲自走进自然习得的。通过走进大自然,幼儿不仅学习到了自然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体验式学习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幼儿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促进自我体验式学习,在亲身实践中掌握知识,习得经验。这样,有助于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激发好奇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徐东 杨溢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幼儿教育家庭教育论文

一.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理念,比如说认知错误、虚荣心和情绪心理等。首先,家长在认知方面经常将孩子把孩子“听话与否”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实际上这并不科学;其次,家长对教育孩子有虚荣心,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吃穿的问题上的无限制的给予,这也是欠妥当的;,家长在教养孩子时有情绪心理,殊不知家长对待孩子的情绪化是导致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幼儿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

据调查当前比较多的家庭教育方法集中在两端,即溺爱和专制。一方面,家长有补偿心理,想将自己童年时代的缺憾,用完整的享用来对自己加以补偿;另一方面,家长自己父辈教育的影响,认为孩子不管不成才,因此时刻管制孩子,使其不能放开自己的手脚。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骄横心理;后者容易导致孩子的懦弱心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三)幼儿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从孩子的身上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指长相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行为和心理上,这就是父母烙在孩子心理的痕迹。没有父母愿意让的孩子从的父母的生活中学不好的东西,但不好的东西往往被孩子学的最彻底,且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和且经常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因此,作为父母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应该有规则

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中之所以会出现“5+2=0”的现象,从很多程度上说明家庭教育2天的教育,没能为5天的幼儿园教育提供很好的辅助条件。因此幼儿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生活常规或制度,培养幼儿有规律、有规矩的生活,避免其在集体生活中出现问题。

(二)家庭教育中应该体现正面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性格定性就是在其人生的前10年内,而幼儿家庭教育就是这10年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段中,特别是在饭桌上,父母尽量不要谈论工作带给自己的辛苦、无奈和悲惨的人生,因为这会不经意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直至难以抹去。作为父母要谈就要谈论工作带给我们的成绩感和幸福感,或者要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地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领导对自己的不公正。注意,这不是让家长跟孩子撒谎,而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坚持正面教育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跟孩子一生的影响来比,还不算什么。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教育方式一致

家庭能给孩子带来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这句话蕴涵着两个方面的含义,及时是夫妻相处的方式,这一点会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最初温度;第二是夫妻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一点会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立场。夫妻相处是一门学问,夫妻为孩子更好的相处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学问。爱孩子,不仅要给孩子我们的爱,还要为孩子爱这个家,为他创造一个和谐的有爱的家庭生活环境,带给孩子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保持一致,表现在两方面:1家庭成员间教育孩子时要观点一致;2当出现矛盾时,应背着孩子协调。,笔者想用网络上一段写给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的话来结尾: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一生幸福的奠基,幼儿园教师有责任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记住:教育就在当事时,教育不能等待,因为孩子过去的人生不能被重写。这个时代我们只做一次父母,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作者:刘淑霞单位:内蒙古包头市迎宾幼儿园分园九原区花园幼儿园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家庭式参与幼儿教育论文

一、亲子共创园,社区齐参与

我园是“成都市绿色幼儿园”,绿色教育一直是我园的特色和亮点。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我们积极向家长宣传我们的特色教育理念,带领家长们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体验“自然”,追求“绿色”,开展了富有特色的亲子教育活动。

(1)环保手工,变废为宝:我园的“绿色”教育理念,核心为“节约、环保、可持续”,因此,我们向全体家长发出“环保制作”倡议,引导家长和孩子们关注自然,留心生活,节约资源,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环保材料,如纸盒、饮料瓶、易拉罐、旧衣服、环保袋等等,每周开展环保亲子手工制作,带领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动手动脑,用废旧材料进行艺术的再创作,用美丽的手工作品装扮生活。引导大家形成节约和环保的意识,增强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2)家庭环保创意秀:当前,全社会都在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我们积极倡导每个家庭积极加入到环保实践行动中来,开展富有创造的家庭环保活动。每个周末,各个班级召集家长开展不同形式的亲子互动活动,增强家庭的交流,创建和谐家园关系。比如“周末书吧“”绿色骑游“”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家长和孩子们走入大自然,参加各种富有趣味的体育游戏,享受运动快乐,体验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绿色环保的意识。

(3)我和小树一起成长:我们积极利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开展亲子种植,引导孩子们从小热爱生命,关爱自然,学习照顾树木,体验成长的快乐!在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开展“家园携手•共创田园”亲子种植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带着小树苗、小铁锹、小水桶等工具,亲手在幼儿园开辟的种植园里种下一棵小树,种下一个春天的希望。孩子每天来园或离园时都要来观察、护理树苗,小树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绿色环保的理念就在孩子们心里生根、萌芽了。

(4)娃娃“跳蚤”市场:当前,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物质十分丰富,我们积极号召各个家庭将自己孩子小时候玩过的玩具、衣物、书籍等用品开展互换或者义卖以及书籍漂流,发挥物品较大的使用价值,变废为宝,体验节约带来的快乐。

(5)爱心捐助:我们积极引导家庭关注山区留守儿童和贫困孩子,每学期倡议家庭给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捐款、捐物,引导大家体验奉献于给予的快乐,将美好的心愿传递。目前已经多次给凉山的贫困孩子们送去了衣服和书籍400多件。

(6)环保明星家庭评选:每年六一儿童节,我们都要根据平时家庭开展绿色活动的情况,评选最美明星家庭,营造绿色环保教育的良好氛围,鼓励大家从小事做起,积极投身到绿色环保的行动中来,以孩子的小手拉到家长的大手,以家庭的“小手”来拉到整个社区的“大手”,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向全社会每个角落宣传。

二、家教讲座,科学育儿

我园一直以家长学校为家园共育的主要阵地,开展各种积极的工作。每月面向社区家庭开设0~3岁学龄前家庭教育指导讲座,每期举办专家咨询活动,邀请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或本园骨干教师面对面与家长朋友们交流,解决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难题,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学龄前家长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每学期,自愿前来参加讲座的家长近千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主题汇报,家园同步

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内容非常关注,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呢?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园每月底都要分班开展一次“主题教学汇报会”,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孩子们将本月学习内容向家长进行现场汇报,孩子的歌声、孩子们讲的故事、孩子的美工作品……都呈现在家长面前,家长切实感受到了孩子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增进了对孩子学习的了解,加深了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和支持。我们还自办了园刊《绿音符》小报,每月一期,向社区家长免费赠阅。我们将幼儿园每月的教育教学情况、科学教育方法和对家长的倡议等内容都在小报上体现出来,让一张小报成为了沟通家园的纽带,颇受家长们欢迎。

四、网络平台,沟通快捷

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我园及时创建了社区家园网络交流平台,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增进家园交流的效率。如:每个班级都创建了家园QQ群、微信群,教师在群中及时上传孩子活动照片、视频,及时解答家长关心的问题,及时向家长宣传教育方法。园行政将这项工作纳入到了对班级和教师的工作考核中,从制度上保障了家园沟通的实效性。此外,我园还通过定期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活动、班级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家教征文、家长调查问卷等各种形式和途径增强家园教育的融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构建起了多元化的社区家园共育网络,家园沟通很好,有效地指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育儿,使幼儿园真正成为了社区家长和孩子们温馨的家园。

作者:查霞单位:四川省崇州市绿色实验幼儿园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幼儿教育环境家庭教育论文

一、幼儿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

据调查当前比较多的家庭教育方法集中在两端,即溺爱和专制。一方面,家长有补偿心理,想将自己童年时代的缺憾,用完整的享用来对自己加以补偿;另一方面,家长自己父辈教育的影响,认为孩子不管不成才,因此时刻管制孩子,使其不能放开自己的手脚。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骄横心理;后者容易导致孩子的懦弱心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二、幼儿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从孩子的身上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指长相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行为和心理上,这就是父母烙在孩子心理的痕迹。没有父母愿意让的孩子从的父母的生活中学不好的东西,但不好的东西往往被孩子学的最彻底,且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和且经常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因此,作为父母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三、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应该有规则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中之所以会出现“5+2=0”的现象,从很多程度上说明家庭教育2天的教育,没能为5天的幼儿园教育提供很好的辅助条件。因此幼儿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生活常规或制度,培养幼儿有规律、有规矩的生活,避免其在集体生活中出现问题。

(二)家庭教育中应该体现正面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性格定性就是在其人生的前10年内,而幼儿家庭教育就是这10年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段中,特别是在饭桌上,父母尽量不要谈论工作带给自己的辛苦、无奈和悲惨的人生,因为这会不经意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直至难以抹去。作为父母要谈就要谈论工作带给我们的成绩感和幸福感,或者要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地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领导对自己的不公正。注意,这不是让家长跟孩子撒谎,而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坚持正面教育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跟孩子一生的影响来比,还不算什么。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教育方式一致

家庭能给孩子带来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这句话蕴涵着两个方面的含义,及时是夫妻相处的方式,这一点会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最初温度;第二是夫妻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一点会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立场。夫妻相处是一门学问,夫妻为孩子更好的相处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学问。爱孩子,不仅要给孩子我们的爱,还要为孩子爱这个家,为他创造一个和谐的有爱的家庭生活环境,带给孩子人生中最初的安全感;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保持一致,表现在两方面:(1)家庭成员间教育孩子时要观点一致;(2)当出现矛盾时,应背着孩子协调。,笔者想用网络上一段写给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家长的话来结尾: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幼儿一生幸福的奠基,教育环境有责任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义务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记住:教育就在当事时,教育不能等待,因为孩子过去的人生不能被重写。这个时代我们只做一次父母,所以必须全力以赴。

作者:刘淑霞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现代家庭幼儿教育论文

我国自古以来,在教育问题上都讲求从“小”开始。这里的“小”是指孩子的思想未接受过启蒙,时间已被“学习”安排的严丝合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时期的孩子悟性高”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生活中已是耳濡目染。的确,这些总结大致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错误的观点在其中,因此很多家长不假思索,将此类言论作为教育幼儿的方针。但是对于家长基于言论给予孩子鲁莽的决定,笔者认为家长做得的确草率。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一节。姑且不论是否孩子都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至少幼儿从无知到学有所用,过程之中接收到的应该是正面信息,而绝非是那些错误的思想所给予孩子的被迫与痛苦。针对现代家庭幼儿教育,笔者想说:

首先,许多家长非常自私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在中国,这种现象的普遍性犹如马路上跑的轿车一般,已是司空见惯。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都能够超越同龄的小朋友,才艺双馨,将来能够有所作为。中国式教育已经麻痹了大多数家长,让家长的双眼被实实在在的物质条件所蒙蔽。因此,孩子甚至还在3岁时,就开始了被安排上补习班,舞蹈、钢琴、书法、奥数等等,尽可能的招呼,家长相信这些所谓的教育投资是非常值得的。但其实,这是种可笑的思想与荒谬的做法。之所以这么说,并非是笔者不体谅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而是家长通过错误的方式,彻底剥夺了孩子童年拥有快乐的权利。能够想象的到吗?在周五下了幼儿园后,孩子那副愁眉不展痛苦的神情。尽管明天是周末,可它是把补习班一起带来了,怎么会去享受假期,怎么去体验快乐。父母让孩子多学习这本无可厚非,但童年不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如何教育孩子的确需要反思,笔者倒是有几点建议,可以让孩子参加补习班,但是一个周末只有一个补习班就足够了,过多的课程很多的孩子是吃不消的。只给予他们参加一个补习班的权利,他们才会更有时间去体会童年该有的快乐,这是拿什么都换不来,买不来的。如果家长细心发觉孩子某一方面的潜力,那更是可以让其参加锻炼这方面能力的补习班,这样起码对于孩子来说是有足够兴趣进行学习的。所以,家长不要把太多的个人想法、学习重担压在学龄前儿童的身上。

其次,很多家庭存在对儿童的教育上存在分歧,多半是家中老人与孩子父母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孩子父母之间的意见不合。老一辈人是从苦日子经历过来的,因此,无论任何时候都提倡节俭,这已成为一种习惯。而父母在为儿童购置东西上可能考虑的不太,以至于过于娇惯孩子,从而花钱大手大脚。笔者相信大部分家庭中老人是不愿意看到这种画面,因此极有可能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一些容易让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误会的言论。而孩子并不能够体会到言语背后的关心与在乎,他们可能会认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给自己买玩具或者小零食等等,因此他们对自己不好,这是一种情况。在家庭教育中,每对父母似乎都有种约定俗成的观念,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这种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就是每每遇到亲朋好友与儿童开“爸爸好还是妈妈好”这种比较尴尬的玩笑的时候,父母中总有一方会在这种分歧中体会到一些莫名的小失落。当然,这对于父母来讲是无关痛痒的小事,但对儿童却是非常有影响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判断知道“谁对自己好”,有时难免会语出惊人让人家长感到一丝丝的凉意。因此,在教育儿童的问题上,好是家庭定期举办小型会议,针对具体情况,对儿童的教育方面各抒己见,最终能够达成共识,笔者认为这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再有就是很多家长只注重言传,忘了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往往会觉得,只有将很多事情的利弊说透了,讲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懂,懂了就能理解。因此,很多家长认定了要将“说”作为教育的方式,将其贯彻到底。因为这是父母拥有的权利,同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是最便捷、最奏效的教育方式。但是其实仔细揣摩下,说教的过程中对孩子的肯定很少,否定居多,更有家长会拿一些同龄儿童来做比较,他们会说:“看看某某小朋友,比你强多了”,渐渐的孩子却越来越厌烦家长的唠叨,轻者充而不闻,严重的已是麻木了。这对孩子心里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家长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时候,切记不要一味的以说教去使孩子动容。很多时候,其实连孩子也明白语言究竟是有多么的苍白无力。父母更应该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让孩子从自己的行动中去学习,也许很多时候父母都不需多言,孩子便可以继承父母身上的优良品质。因此,儿童教育上千万不可忽略身教的影响。

总的来说,现代儿童学前教育的问题越来越棘手,父母需要把握住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给孩子一个他们真正需要的童年,不要让他们多年之后回忆起来,童年是有残缺的。

作者:盛佳琳 单位:长春幼儿师范学校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单亲家庭幼儿教育积极心理学浅析

摘要:

文章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以积极的态度分析当前我国单亲家庭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幼儿园、教师、家庭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旨在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积极正向的人格特质,努力树立幼儿的积极他人关系。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单亲家庭;幼儿;幼儿教育

所谓单亲家庭幼儿教育,是指在离婚、分居或丧偶等造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主要由幼儿的家长———如法定监护人、养护人或其亲属等承担。其主要特点是:在家庭中进行、非定时性、个别性、随意性、偶然性和无定规性等。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与幼儿社会教育有所不同,幼儿社会教育主要在收托3岁以上幼儿的幼儿园里进行,其主要特点是:由教师承担,集体性、定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表现〔1〕。

一、单亲家庭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幼儿教育环境是由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和幼儿社会教育环境共同构成,而在单亲家庭中,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给一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致使一些幼儿的性格容易产生偏差。

(一)幼儿的性格出现缺陷

在单亲家庭中,因为家庭角色的不完整,所以很难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的人因为草率结婚而没有家庭责任感,孩子尚且年幼却要离婚,甚至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而经常争吵,给孩子的幼小心灵蒙上一层阴影。案例1:瑶瑶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父母无法一起生活下去了,离婚前不断争吵瑶瑶的抚养权问题。妈妈想瑶瑶跟在自己的身边。而爸爸想瑶瑶跟着奶奶,奶奶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她。有一次放学,妈妈和奶奶同时来接瑶瑶,两个人都要抢着接瑶瑶回家,把瑶瑶一个人拉扯在中间,瑶瑶满脸的委屈和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见状,连忙走过去抱住瑶瑶,并告诉瑶瑶的奶奶和妈妈不要当着瑶瑶的面吵架,有什么事情私底下好好地商量,说完老师便带着瑶瑶去玩游戏。如此反复争吵,商议的结果是瑶瑶一段时间跟着妈妈,一段时间跟着爸爸。在我国,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这无疑将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时无法接受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便感到闷闷不乐,无所适从,最终导致孩子变得自卑,孤僻,甚至可能变得自闭。一些人在离婚之前总是不停地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孩子成天生活在恐惧和忧虑之中,没有安全感。还有的单亲家庭的幼儿往往容易给自己设限,认为父母婚姻的失败是自己造成的,将一切的不如意都归因于自己的不好,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内疚、自责、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二)幼儿的问题行为愈发突出

幼儿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和普通幼儿的一般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问题行为可称为“不正常行为”。在单亲家庭中,由于父母角色的缺失,致使一些幼儿的问题行为愈发突出,并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单亲家庭的幼儿缺乏父母完整的爱,缺乏安全感和父母的正确指导,容易产生盲目性的行为。据调查,幼儿的问题行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社会性行为问题:表现为好打架,爱争吵,扰乱别人,嫉妒,不能与别的幼儿友好相处,好炫耀,爱吹牛,有破坏性行为等。2.个性和情绪问题:表现为任性、自私、固执、娇气等,且女孩多于男孩。3.生活卫生习惯问题:表现为睡眠、吃饭困难以及不讲卫生、不准时入园等。4.学习问题: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言语障碍,学习无信心,阅读困难等〔2〕。单亲家庭幼儿的问题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和不良的家庭氛围所引起。父母离异或者是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将使幼儿变得脆弱而敏感,单亲父母由于自身的烦恼易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或者为了弥补孩子,便溺爱孩子,从而易诱导幼儿问题行为产生。而家庭的不良心理与生活氛围是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多动不安、孤僻焦虑等行为及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三)幼儿的性别角色出现混淆

单亲家庭中的幼儿由于长期与父亲或者母亲生活在一起,其性格慢慢地便会倾向于父亲或者母亲的性格。父亲往往呈现勇敢、坚强、果断的形象,喜欢带着孩子做一些剧烈的、冒险性的活动。而母亲则往往感情细腻、做事认真、性格温柔。男孩如果没有父亲的影响,而在母亲的呵护下成长,往往缺乏阳刚之气,在会表现出懦弱、胆小、依赖性强等性格特征。女孩如果缺少母亲的爱护,在生活中处处受到父亲的影响,很容易养成大大咧咧的性格,缺乏女性的细腻、温柔之美。

(四)幼儿的学习出现障碍

幼儿学习障碍指幼儿在获得或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及算术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困难,与幼儿的智力发育、遗传因素、脑器质性损伤、躯体疾病、精神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3〕。在单亲家庭中,除了部分幼儿可能是由于先天疾病造成智力等其他方面的障碍以外,大部分幼儿出现学习障碍同样是由于单亲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或者是幼儿缺乏母亲或者父亲的关心与爱护。单亲家庭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更容易出现极端,有些父母的教养方式专制,便会使幼儿对学习产生焦虑或反抗情绪,而有些单亲父母过分的放任则会使幼儿变得愈加任性顽劣,以至我行我素。单亲家庭的家庭关系不完整、不和睦,常常使幼儿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温暖而使学习出现障碍。

(五)父母溺爱幼儿

溺爱指过度的宠爱、迁就、姑息子女的态度,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4〕。在单亲家庭中,为了弥补婚姻失败带给孩子的伤害,有的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往往更加疼爱孩子,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因为宠爱孩子,有的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事事包办代替,结果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丧失自信。有的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过分注意孩子,处处以孩子为中心,给予孩子特殊照顾。还有的单亲家庭的父母轻易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以至使孩子养成骄横、任性的性格。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单亲家庭幼儿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它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任务,它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教育应该关注三个主题:一是关注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强调对幼儿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这一层面主要包括了自豪感、兴趣与喜悦三个方面;二是关注幼儿的正向人格特质,强调培养幼儿“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格特质,这一层面包含了责任、乐观和毅力三个方面;三是关注幼儿的积极他人关系,强调培养幼儿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等组织系统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关怀、合作与感恩三个方面。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单亲家庭幼儿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1.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保障单亲家庭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积极的组织系统既包括建立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积极的社会大系统,也包括健康美满的家庭、和谐的社区、高效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积极的小系统,这些系统的建立要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为出发点和归宿,它们的建立将有利于幼儿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形成〔6〕。因此,国家应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父母责任,为单亲家庭孩子从小接受正常的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应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对个别困难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给予物质上的保障,让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再因为物质的匮乏而失学、犯罪。同时,社会也要高度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建立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解决单亲家庭无能力管教子女的问题,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2.幼儿园应创设良好的环境,加强家园共育。良好的园内氛围有助于单亲家庭的幼儿与环境对话;使幼儿感到轻松和愉悦,为幼儿树立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幼儿园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单亲家庭的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要求单亲父母以身作则,远离不良言行,实行积极的教育教养方式,为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幼儿园应为孩子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园内环境,帮助幼儿尽快摆脱心理阴影,让幼儿逐渐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从而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格特质。

3.教师应积极主动关心单亲家庭的幼儿。对待单亲家庭的幼儿,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要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正向的人格特质。通过在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喜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教师应投入真挚的感情,进行角色替补,从而减少幼儿的问题行为,使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心理特质。幼儿教师应该怀着一颗慈爱的心,给予单亲家庭的幼儿以父亲或母亲般的呵护,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坚毅品格、责任意识和乐观活泼的人生态度,从而为幼儿树立起正向的人格特质。此外,教师还应不断鼓励单亲家庭幼儿融入团体,多与同伴一起游戏和交流,培养幼儿关心同伴,懂得感恩的品格,帮助幼儿建构起积极的他人关系。

4.家长应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到正确关爱幼儿。首先,单亲家庭的父母应尽力弥补缺失,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单亲家庭既已形成,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人应当在短期的抑郁、消沉、悲痛之后,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勇敢面对生活,以坚强和乐观的态度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乐观豁达的一面,避免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阴影。其次,正确关爱孩子,做到不偏不倚,避免溺爱孩子〔7〕。家长要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鼓励孩子;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用爱的意志磨炼孩子,为孩子树立自信。同时,爱孩子也要有原则,不能一味迁就孩子,对于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也要“拒绝”。,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并正确引导孩子,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避免畸形教育的出现。良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单亲父母应与家人和睦相处,避免争吵,并给予孩子充分的爱。

作者:林南强 单位: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中心幼儿园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家庭幼儿教育分析

【摘要】

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因而在此基础上对其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即有助于我国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教育手段能得到及时的更新,最终引导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且养成良好的表达方式,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从中美家庭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中美家庭幼儿教育差异的原因,旨在其能推动当前家庭幼儿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达到的幼儿教育状态。

【关键词】

中美;家庭;幼儿教育

就当代现状来看,我国在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家庭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更为强调对幼儿静态知识的培养,而美国在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即更为强调训练幼儿形成良好的动态知识应用能力,掌握知识应用技巧,创造知识应用思维。因而在此基础上,对中美家庭幼儿教育展开比较分析行为,有助于我国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将美国教育思想贯穿于其中,从而加强幼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知识应用技能,且就此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一、中美家庭幼儿教育现状

1、美国幼儿教育现状

美国在对0~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倡导“家庭、园所、社会”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实施,即家庭在幼儿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职能,同时美国幼儿教育体系中明确规定,家庭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强化对游戏教育方法的应用,即由此引导幼儿在游戏体验过程挖掘自身潜力,继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此外,美国家庭幼儿教育亦倡导“教育从及时天起”,继而由此引导美国家庭在实施教育计划的过程中基于遵从“重视体验”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最终将自身所掌握的生活常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且就此增强自身探索意识。另外,美国家庭幼儿教育在内容规划过程中将社会性能力、审美趣味、人格化为教育重点,从而推动幼儿朝着健康的发向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心理观念,达到的成长状态。

2、中国幼儿教育现状

基于2011年11月河南郑州市、焦作市、开封市400名幼儿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得知,家庭每月对幼儿教育投入的费用平均为187.5元,而农村家庭投入教育费用仅维持在80.3元左右。同时就“家庭幼儿教育是否存在压力?”的问卷调查中得知,有67%的家庭表示存在很大的压力。即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此外,在中国家庭幼儿教育中着重倡导将运动教育、初步知识教育、日常生活教育作为重点教育内容,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幼儿潜力的挖掘,但同时中国家庭幼儿教育中1岁即培养母语的家庭教育形式引发了幼儿成长压力,在此基础上,中国教育工作者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对幼儿家长做出正确的引导,即推动幼儿形成良好的成长状态。

二、中美家庭幼儿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

1、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

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是中美家庭幼儿教育中凸显出的主要差异,即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培养。同时美国教育者倡导幼儿家长在对幼儿创造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为其营造自由的成长空间,例如,引导幼儿加强对植物成长过程的认知及鱼群日常活动、饮食观察等,继而由此培养其在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即可散发自身想象力。此外,美国家庭教育更为倾向于引导幼儿参与到其中,如在幼儿环保意识培养过程中,家长即会带领幼儿到公园等公共场所拾塑料瓶、纸杯等等,由此增强其环保能力,达到良好的教育状态。而中国家庭幼儿教育中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较为稳重,即引导幼儿基于家长制定教育计划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创造意识。

2、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规定

美国在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明确规定出幼儿不允许做的事情为大声哄叫、推诿责任、责骂等等,且要求家长在对幼儿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的过程中应注重保持良好的教育态度,并避免强迫问题的凸显,注重引导式教育形式的运用。而在中国家庭幼儿教育过程中更为注重观察幼儿将来的能力、水平,同时强调为幼儿营造一个安逸的生活空间,避免其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影响到其成长状态。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也促使幼儿逐渐形成心理疾病及自理能力较差等不健康的成长现象。因而在此基础上,我国家庭家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继而由此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3、对幼儿课程教育的差异

在美国课程教育中其将科学知识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手段,同时将幼儿智力的开发及求知欲的培养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并与幼儿家庭教育达成共识,继而由此引导幼儿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中能拓展自身思维意识,达到良好的幼儿教育状态。此外,美国幼儿教育中强调了对演示、实验等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面包的制作过程等,继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独立意识,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学习氛围中。而中国课程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对科学知识的灌输,从而导致幼儿家庭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参照课程教育模式加强对幼儿计算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最终就此影响到了其知识学习的兴趣。为此,我国幼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强调对思想观念的转化,且更为注重对幼儿个性的培养。

三、结论

综上可知,中美家庭幼儿教育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主要体现在对幼儿课程教育的差异、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规定、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等几个层面,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推动幼儿朝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求我国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个体发展空间,并引导其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下能提高自身创造意识,继而达到良好的成长状态,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

作者:付晓叶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论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及内容

目前很多的国家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素质、性格和智力三方面,同时也培养幼儿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体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从性质上来看,主要是强调幼儿的性发展,使其成为有尊严、有价值的个体,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奠定教育基础。

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中主要包括身体、知识、能力、智力、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虽然每个国家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基本反映出发展幼儿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性,更好地体现出发展幼儿教育目标的价值观和教育目的。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有很深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家庭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诚实、懂事等;与之相反,不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嫉妒、懒惰、没礼貌、没教养等品质。

(2)教育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自强、积极的一面;反之如果教育采取的是顺从和溺爱,那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的态度。

(3)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得到的、完善的教育,同时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对孩子有较好的指导。

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其本身思想不上进,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加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只懂得娱乐而忽视了孩子。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认真仔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家长应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让孩子在和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相当重要,只有在保障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互相牵引。

作者:刘绪梅 单位:甘肃省环县幼儿园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家庭和社区幼儿教育资源的利用

为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笔者在教育活动中鼓励家长在家时学会放手,让幼儿尽量完成自己的事情,该倡议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配合,收到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幼儿园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幼儿都愿意积极、踊跃地参与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能力比赛。在活动中,大部分孩子的自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这与家长们在家庭中的教育、辅导是分不开的。我们还开展“扮家家”主题活动,让幼儿回家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既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又培养动手能力。

家长与教师“角色互换”,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幼儿家长的职业各不相同,作为社会劳动的产业分工,所处的各行各业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有其独特的产业特点。为激发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之情,我们教育幼儿尊重成人的劳动,萌发他们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我们组织一系列家长走进课堂担任“一日教师”的活动。家长的参与,大大丰富了活动的内容,更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同时由于利用家长的职业特点、社会经验和专业技能等教育资源,客观上也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

家庭即课堂,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探究能力。幼儿对科学的认知还处在朦胧阶段,对科学知识包含的规律只能通过直观表现或游戏活动感知。家庭物质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通过让幼儿与家庭事物互动,利用家庭事物为幼儿创造一个激发想象力、培养探究兴趣和操作技能的物质环境,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加其对科学现象的研究兴趣,让幼儿探索客观世界的欲望得到满足。针对幼儿天性好动、探究意识较强、喜欢乱搭配的特点,在教育活动中可以为幼儿提供游戏、玩耍、研究的素材和环境。如让幼儿扮演消费者、维修工等角色,吸引其参与搭配捣鼓游戏,在活动中通过变换、加减、换位等方式创造技法,增强幼儿捣鼓能力,在游戏中提高科学内涵。

幼儿成长离不开社会支持系统的辅助,有其社会性的一面,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和实践这种社会性是幼儿均衡发展的基础条件。社区资源非常丰富,能丰富幼儿生活,增强幼儿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视野,丰富内心世界,抒发对大自然的情感,幼儿发展离不开这个重要资源。

体验社区生活,培养幼儿社会意识。幼儿园作为社区组成部分,周围有很多可供使用的教育资源,如,社区服务站、养老院、休闲活动广场、小卖部等。为丰富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我们组织幼儿到社区超市开展“1元购物”活动,让幼儿了解如何进行超市购物,让其切身体会购物的乐趣。这类活动也就将角色游戏的“超市”拓展到了现实生活的“超市”,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带领幼儿至敬老院表演节目,让幼儿运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尊老之情,为社区和谐敬一份微薄之力。通过献爱心体验活动,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实践表明,这种体验式教育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采用图解、教具等教学方式。既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又让幼儿在客观上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奉献意识。

亲近融入自然,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喜欢一切活泼、美好的东西,一只小蚂蚁,一朵小花,一根小草,都有可能激发起幼儿的探索兴趣。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可定期组织幼儿走出校园亲近自然,让其在自然环境中增进感性知识,发展科学认知能力。合理、充分利用好家庭、社区资源是一门学问,幼教工作者应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新途径,积极尝试新方法,使幼儿教育取得新突破!善用各类教育资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养成,让幼儿学会合作分享,知荣辱明是非,最终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各方面综合发展,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创造新的篇章。

作者:顾梦倩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鲈乡实验幼儿园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幼儿教育机构

幼儿教育机构的形式多样,主要是服务于0~6岁幼儿的保育教育机构。多指幼儿园、托儿所、早教中心、胎教学校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相应教育指导的机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有其自身历史性,不仅包括幼儿园,还有与小学一体化的衔接班,乡镇中心学校幼儿教育教研机构,社区幼儿教育服务机构,妇联、企事业单位等。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城镇社区教育两个角度来解读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

(二)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组织的,以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广大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4]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体现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与教育素养,它不仅包含教育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相应的教育技巧,以及与幼儿交流沟通的教育艺术。农村幼儿家长在育儿理念上更秉承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方式,以及老人看护的教育形式,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幼儿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总之,农村幼儿家长教育意识的萌发,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国家重视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向小型单元的家庭教育倾斜,将会给农村幼儿教育带来帮助。

二、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家庭的教育行为、内容以及家庭结构中的关系、社区教育机构的影响、家园互助行动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所要解决的范畴。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庭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要放在家长的素质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他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从意识层面角度都愿意接受先进的育儿理念,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教育困惑,不知道从何入手。家庭的收入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有效变量。农村幼儿家长无论收入高低,都会在物质层面尽量满足子女的需要,而缺少精神上的关怀。收入的高低会决定教育的投入,但对教育的投入高并不意味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势在必行,适度的投入,获得有效的回报。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村幼儿家长,他们的职业也决定了对幼儿教育指导的局限性。因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因素,很难有固定的时间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幼儿教育机构进驻幼儿家庭中进行实践指导会更好地服务父母,提供育儿理念,提升育儿意识。

(二)农村幼儿家庭结构的关系

农村幼儿家庭结构关系中分为两大结构,一个是两代的亲子关系,一个是三代的三世同堂。两代的亲子关系中,农村的大多数家庭以两个孩子为主要结构。农村幼儿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但因为父母自身素质或劳动时间过长等方面的原因,会出现无暇或无意识顾及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不懂得怎样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尤其两个子女的家庭,教育负担过重,会忽视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影响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从幼儿园到乡镇中心幼儿教育教研机构,从小学内部的衔接班(学前班)到社区教育机构,都为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进行服务。因为地域方面的因素,农村的幼儿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更是被忽略。只有各个机构以发展幼儿教育为己任,在分析幼儿园外部因素问题的同时,重视对家庭教育内部机制问题的探索,认真研究,积极实践,派专业人才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才能促进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进步。

三、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纲要》中明确地提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前家庭教育的内容由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行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5]幼儿园和社区等幼儿教育机构以此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对幼儿家庭进行教育指导。

(一)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农村幼儿园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力量,它具有品质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指导策略,形式多样的指导方式。而且国家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通过对幼儿师资的相关培训,使教师吸收了很多品质的育儿理念,可以把当前的家庭教育内容,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通过有效途径输送给幼儿家长,提高他们的育儿能力。

1.建立沟通渠道

农村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仅限于早晚接送幼儿,而需要建立多种多样的沟通途径。家访和家长约谈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此种方式教师可以及时时间了解家长的幼儿经验,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给予指导。班级QQ群、微信群的建立,可以随时接受家长传递的困惑性信息,并能够进行及时的解决。家长的调查问卷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的难题,进行必要指导。因为地处农村地区,很多幼儿都是由老人来照顾,家长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成为了难题。但多种沟通渠道的建立,可以间接的对父母进行必要的指导。

2.搭建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的搭建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增长教育理念的平台。最直接的途径是新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知识。家长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人才进园为家长提供育儿知识,例如乡镇的妇幼保健医院的医生讲解幼儿的饮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条件和设施略好的农村幼儿园,可以建立育儿互动平台,可以让家长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参与讨论,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参与开放活动

农村的家长开放日不能只是形式性的参与,而需要家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园来建立对幼儿的关注,和其他的家长进行育儿经验的交流。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途径的开放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家长进行系统家教知识的讲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幼儿园也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不仅及时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也请家长根据孩子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园出谋献策,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社区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

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城镇社区的出现与逐步的发展完善正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社区的发展逐渐被认可,其前提需要农村社区发展的整体与,以及格式布局的合理性。社区中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值得期待。但城镇社区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幼儿通过社区获得知识、掌握技巧、培养健康的体魄已经成为必需。社区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服务于本区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

1.联合辖区资源,进行育儿专项指导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离不开社区的扶持。社区可以充分利用本辖区的有效资源,进行育儿的专项指导。例如,可以利用辖区内的医院,邀请相关医生为家长讲解卫生保健的常识,补充家长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也可以邀请当地的广播、电视台,录制相关的育儿采风,增补家长幼儿美育教育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有村官大学生的社区,可以邀请为本辖区的家长讲解育儿品行和认知教育方面的知识,增加知识,拓展视野。

2.根据不同需求,开展育儿沙龙活动

城镇社区和城市社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同样重要。根据本辖区家庭的不同需要,城镇社区也应该定期为家长举办育儿沙龙活动。可以邀请幼儿园的园长与老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入园认知学习的重要性问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育儿方法等问题。还可以邀请乡镇中心学校的教育教研员讲解国家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倾斜,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农村幼儿家长重视育儿教育的意识,补充育儿知识的理念,从根本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巨大影响,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争取政府资金,完善育儿资源建设

社区的资源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城镇社区还在稳步建设中,必然会存在缺少资源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资源。国家对农村幼儿教育给予重点的鼓励和扶持,那么城镇社区应该积极做出本辖区育儿指导教育方面的计划与预算,争取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城镇社区需要建立教育图书馆,采买书籍要包含幼儿家长的育儿知识与经验的书籍。有条件的社区还应建立阅览室和放映室,在休闲时,可以组织家长到阅览室阅读书籍,到放映室观看科学育儿知识的视频。同时,城镇社区应该为辖区幼儿建立城镇档案,从而制定科学的育儿计划,指导父母详细记录幼儿的成长,并及时提出指导建议。

四、结论

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要有责任地服务于家庭教育。育儿教育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与表面上,应该深入到生产生活具体的实践中,让农村幼儿有知识、有素养、有能力的健康的发展。总之,农村家庭教育指导要在外部机构的有效干预下,家庭内部因素的积极内化配合中,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一切有效的途径进行切实的指导,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从而实现社会全体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

作者:邓红红 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开端计划对低收入家庭幼儿教育启发

开端计划(HeadStartProject)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的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发展计划,可以为我们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开端计划”的产生背景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工业飞速发展,然而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在教育领域内的表现尤为明显。由于贫困,广大黑人及少数民族裔的子女往往被排斥在学前教育之外。因此,下层人民发出民主和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呼吁。1963年,迈克尔哈林顿(MichaelHarrington)发表了《另一个美国:美国的贫穷》一书,书中指出:“美国有四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标准线以下,其中有三百万人生活在极度的贫困线下。他们的子女得不到适当的早期教育,导致入小学后很难适应学习环境的要求。”这本书引发了由美国当任总统约翰逊提出的“向贫困宣战运动”。这场运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为生活在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免费补偿教育,以打破“贫困圈”。1965年夏,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开端计划”,这一计划由经济机会办公室(OfficeofEconomicOpportunity)发起。

二、“开端计划”的发展现状

1.“开端计划”的目标、目的和管理

“HeadStart”在英文中为体育用语,有两种解释:一是提前出发,或优先;二是并驾齐驱(赛马中专用)。这两种解释巧妙地反映了本计划欲达之目的:让穷苦家庭儿童先出发(受教育),然后(入学后)与其他孩子并驾齐驱。“开端计划”把自己的使命定义为:通过为处境不利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健康、营养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来提高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从而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因此,“开端计划”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服务方案。

“开端计划”总的目标是: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综合性服务,以改进他们的教育、社会和健康状况,为其在学校的成功做好准备。“开端计划”的目的有四:一是改善幼儿身体健康状况;二是提高认知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和概念方面的技能;三是增进幼儿的情感和社会发展,获得成功的态度和信心;四是帮助幼儿和他们的家长得到发展,增进幼儿和家庭的自尊和尊严。“开端计划”属联邦健康和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管辖。该部下设全国儿童、青年和家庭管理署,其下又设开端计划局(HeadStartBureau),负责管理各地方开端计划办公室(RegionalOffice)。办公室下设3个机构:指导委员会(BoardofDirectors)、地方监督(LocalGrantee)和政协委员会(PolicyCouncil),具体负责各社区的“开端计划”项目。在各个州和社区,允许这些计划在联邦指导路线的结构内灵活、因地制宜地发展项目。

2.“开端计划”的特征

(1)美国联邦对“开端计划”不断进行财政投入。美国每年都增加对“开端计划”的投入,到1997年拨款达到39.8亿美元,比1965年增长了40倍,这一年全美有80万幼儿得到了资助。截止到2003年,“开端计划”已经为超过2100万名儿童提供服务。依2003年修订案要求,2004~2008年联邦政府应在每个财政年度保障对该项目有68.7亿美元的拨款。

(2)“开端计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减少并最终解决社会贫困问题。“开端计划”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综合性的和发展适宜性的学前服务,以促进他们的生理、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3)“开端计划”中的一大特色是家长参与服务项目。一些美国学者把家长参与视为“开端计划”的核心之所在,家长经常以志愿者或职员的身份参加“开端计划”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同时开端计划也规定,地方项目政策小组的成员中必须有51%的人是目前参加该项目的儿童家长。

(4)“开端计划”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兼具灵活性和地方适宜性。联邦对教育的干预和控制主要是通过拨款来起作用。该计划制定统一标准和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监控各项目的实施状况,以此作为拨款与否或多少的依据,以实现宏观管理。此外,没有全国性的课程,而是鼓励各个州和社区根据当地的需要,灵活地制定课程。宏观管理与地方自治相结合,一方面保障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地方适宜性也是实现统一目标的必然要求。

(5)“开端计划”不断完善立法和拓展服务项目。1975年联邦颁布了《开端计划实施标准》(HeadStartPerformanceStandard),1996年又对其进行修订,使实施标准与《开端计划法》(HeadStartAct)一起成为保障“开端计划”地方项目服务质量的强制性法规。并且从1990年1998年,美国国会三次颁布了以提高“开端计划”质量为主题的立法修正案,使“开端计划”成为当今美国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项目之一。1972年《经济机会法》修订后,残疾儿童成为“开端计划”的服务对象,并规定不能低于地方项目的10%。

三、“开端计划”对我国低收入家庭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启示

由于中美两国国情不同,我们不能照搬其具体做法,但“开端计划”的一些重要经验仍给我们以启示,引发我们思考。

1.政府应高度重视早期教育的价值,加大经费投入,尤其重视低收入家庭的幼儿教育我国是一个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国家,教育经费只占世界教育经费总量的1%,却被用于占世界20%左右的教育对象;而只有1.3%左右的经费用于学前教育。在我国,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中的学前儿童明显处于社会中的弱势地位。然而,我国学者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具有偏向城市、偏向教办园和少数机关园、扶强不服弱的特点,财政投入的地域之间、幼儿园之间和幼儿之间严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这是我国在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教育公平问题。要设立中央和省级财政幼儿教育经费,为低收入家庭幼儿教育提供资助。乡镇政府一级部门,要负责和管理好幼儿教育,尤其是幼教经费的统筹安排。

2.实行依法治教,为学前教育投入提供立法保障“依法治教”是美国联邦政府保障本国学前教育投入和事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助于教育事业朝着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学前教育也应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应明确规定出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这也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3.应注重家长参与和社区参与,组建社区儿童服务中心,提供综合性服务家长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大多数低收入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意识,对幼儿园教育期望过高。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对家长的教育,从而使他们也参与到教育幼儿过程中来。另外,我国正在以一个个社区兴起为标志,依托社区建立综合性的儿童服务中心几乎就是世界发达国家推进一个更公平、更和谐的教育的共同举措。社区儿童服务中心可以把学校、家庭和社区联系起来,同时提供综合性的服务。这样才能确实保障每个低收入家庭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

“开端计划”被看作是美国最成功的反贫困项目。尽管它面临着挑战,需要改进,但是它的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在吸收和借鉴其理论的基础上,我们要立足本国实际,开发出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方案,从而有效地解决我国低收入家庭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单亲家庭幼儿教育问题浅析

摘要:文章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以积极的态度分析当前我国单亲家庭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幼儿园、教师、家庭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旨在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积极正向的人格特质,努力树立幼儿的积极他人关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单亲家庭;幼儿;幼儿教育

所谓单亲家庭幼儿教育,是指在离婚、分居或丧偶等造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主要由幼儿的家长———如法定监护人、养护人或其亲属等承担。其主要特点是:在家庭中进行、非定时性、个别性、随意性、偶然性和无定规性等。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与幼儿社会教育有所不同,幼儿社会教育主要在收托3岁以上幼儿的幼儿园里进行,其主要特点是:由教师承担,集体性、定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表现〔1〕。

一、单亲家庭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幼儿教育环境是由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和幼儿社会教育环境共同构成,而在单亲家庭中,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给一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致使一些幼儿的性格容易产生偏差。

(一)幼儿的性格出现缺陷

在单亲家庭中,因为家庭角色的不完整,所以很难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的人因为草率结婚而没有家庭责任感,孩子尚且年幼却要离婚,甚至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而经常争吵,给孩子的幼小心灵蒙上一层阴影。案例1:瑶瑶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父母无法一起生活下去了,离婚前不断争吵瑶瑶的抚养权问题。妈妈想瑶瑶跟在自己的身边。而爸爸想瑶瑶跟着奶奶,奶奶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她。有一次放学,妈妈和奶奶同时来接瑶瑶,两个人都要抢着接瑶瑶回家,把瑶瑶一个人拉扯在中间,瑶瑶满脸的委屈和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见状,连忙走过去抱住瑶瑶,并告诉瑶瑶的奶奶和妈妈不要当着瑶瑶的面吵架,有什么事情私底下好好地商量,说完老师便带着瑶瑶去玩游戏。如此反复争吵,商议的结果是瑶瑶一段时间跟着妈妈,一段时间跟着爸爸。在我国,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这无疑将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时无法接受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便感到闷闷不乐,无所适从,最终导致孩子变得自卑,孤僻,甚至可能变得自闭。一些人在离婚之前总是不停地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孩子成天生活在恐惧和忧虑之中,没有安全感。还有的单亲家庭的幼儿往往容易给自己设限,认为父母婚姻的失败是自己造成的,将一切的不如意都归因于自己的不好,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内疚、自责、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二)幼儿的问题行为愈发突出

幼儿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和普通幼儿的一般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问题行为可称为“不正常行为”。在单亲家庭中,由于父母角色的缺失,致使一些幼儿的问题行为愈发突出,并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单亲家庭的幼儿缺乏父母完整的爱,缺乏安全感和父母的正确指导,容易产生盲目性的行为。据调查,幼儿的问题行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社会性行为问题:表现为好打架,爱争吵,扰乱别人,嫉妒,不能与别的幼儿友好相处,好炫耀,爱吹牛,有破坏性行为等。

2.个性和情绪问题:表现为任性、自私、固执、娇气等,且女孩多于男孩。

3.生活卫生习惯问题:表现为睡眠、吃饭困难以及不讲卫生、不准时入园等。

4.学习问题: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言语障碍,学习无信心,阅读困难等〔2〕。单亲家庭幼儿的问题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和不良的家庭氛围所引起。父母离异或者是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将使幼儿变得脆弱而敏感,单亲父母由于自身的烦恼易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或者为了弥补孩子,便溺爱孩子,从而易诱导幼儿问题行为产生。而家庭的不良心理与生活氛围是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多动不安、孤僻焦虑等行为及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三)幼儿的性别角色出现混淆

单亲家庭中的幼儿由于长期与父亲或者母亲生活在一起,其性格慢慢地便会倾向于父亲或者母亲的性格。父亲往往呈现勇敢、坚强、果断的形象,喜欢带着孩子做一些剧烈的、冒险性的活动。而母亲则往往感情细腻、做事认真、性格温柔。男孩如果没有父亲的影响,而在母亲的呵护下成长,往往缺乏阳刚之气,在会表现出懦弱、胆小、依赖性强等性格特征。女孩如果缺少母亲的爱护,在生活中处处受到父亲的影响,很容易养成大大咧咧的性格,缺乏女性的细腻、温柔之美。

(四)幼儿的学习出现障碍

幼儿学习障碍指幼儿在获得或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及算术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困难,与幼儿的智力发育、遗传因素、脑器质性损伤、躯体疾病、精神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3〕。在单亲家庭中,除了部分幼儿可能是由于先天疾病造成智力等其他方面的障碍以外,大部分幼儿出现学习障碍同样是由于单亲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或者是幼儿缺乏母亲或者父亲的关心与爱护。单亲家庭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更容易出现极端,有些父母的教养方式专制,便会使幼儿对学习产生焦虑或反抗情绪,而有些单亲父母过分的放任则会使幼儿变得愈加任性顽劣,以至我行我素。单亲家庭的家庭关系不完整、不和睦,常常使幼儿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温暖而使学习出现障碍。

(五)父母溺爱幼儿

溺爱指过度的宠爱、迁就、姑息子女的态度,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4〕。在单亲家庭中,为了弥补婚姻失败带给孩子的伤害,有的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往往更加疼爱孩子,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因为宠爱孩子,有的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事事包办代替,结果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丧失自信。有的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过分注意孩子,处处以孩子为中心,给予孩子特殊照顾。还有的单亲家庭的父母轻易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以至使孩子养成骄横、任性的性格。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单亲家庭幼儿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它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任务,它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教育应该关注三个主题:一是关注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强调对幼儿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这一层面主要包括了自豪感、兴趣与喜悦三个方面;二是关注幼儿的正向人格特质,强调培养幼儿“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格特质,这一层面包含了责任、乐观和毅力三个方面;三是关注幼儿的积极他人关系,强调培养幼儿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等组织系统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关怀、合作与感恩三个方面。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单亲家庭幼儿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1.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保障单亲家庭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积极的组织系统既包括建立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积极的社会大系统,也包括健康美满的家庭、和谐的社区、高效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积极的小系统,这些系统的建立要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为出发点和归宿,它们的建立将有利于幼儿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形成〔6〕。因此,国家应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父母责任,为单亲家庭孩子从小接受正常的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应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对个别困难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给予物质上的保障,让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再因为物质的匮乏而失学、犯罪。同时,社会也要高度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建立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解决单亲家庭无能力管教子女的问题,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2.幼儿园应创设良好的环境,加强家园共育。良好的园内氛围有助于单亲家庭的幼儿与环境对话;使幼儿感到轻松和愉悦,为幼儿树立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幼儿园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单亲家庭的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要求单亲父母以身作则,远离不良言行,实行积极的教育教养方式,为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幼儿园应为孩子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园内环境,帮助幼儿尽快摆脱心理阴影,让幼儿逐渐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从而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格特质。

3.教师应积极主动关心单亲家庭的幼儿。对待单亲家庭的幼儿,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要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正向的人格特质。通过在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喜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教师应投入真挚的感情,进行角色替补,从而减少幼儿的问题行为,使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心理特质。幼儿教师应该怀着一颗慈爱的心,给予单亲家庭的幼儿以父亲或母亲般的呵护,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坚毅品格、责任意识和乐观活泼的人生态度,从而为幼儿树立起正向的人格特质。此外,教师还应不断鼓励单亲家庭幼儿融入团体,多与同伴一起游戏和交流,培养幼儿关心同伴,懂得感恩的品格,帮助幼儿建构起积极的他人关系。

4.家长应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到正确关爱幼儿。首先,单亲家庭的父母应尽力弥补缺失,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单亲家庭既已形成,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人应当在短期的抑郁、消沉、悲痛之后,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勇敢面对生活,以坚强和乐观的态度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乐观豁达的一面,避免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阴影。其次,正确关爱孩子,做到不偏不倚,避免溺爱孩子〔7〕。家长要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鼓励孩子;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用爱的意志磨炼孩子,为孩子树立自信。同时,爱孩子也要有原则,不能一味迁就孩子,对于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也要“拒绝”。,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并正确引导孩子,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避免畸形教育的出现。良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单亲父母应与家人和睦相处,避免争吵,并给予孩子充分的爱。

作者:林南强 单位: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中心幼儿园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中美家庭幼儿教育的比较分析

摘要: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因而在此基础上对其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即有助于我国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教育手段能得到及时的更新,最终引导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且养成良好的表达方式,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从中美家庭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中美家庭幼儿教育差异的原因,旨在其能推动当前家庭幼儿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达到的幼儿教育状态。

关键词:中美;家庭;幼儿教育

就当代现状来看,我国在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家庭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更为强调对幼儿静态知识的培养,而美国在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即更为强调训练幼儿形成良好的动态知识应用能力,掌握知识应用技巧,创造知识应用思维。因而在此基础上,对中美家庭幼儿教育展开比较分析行为,有助于我国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将美国教育思想贯穿于其中,从而加强幼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知识应用技能,且就此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一、中美家庭幼儿教育现状

1、美国幼儿教育现状

美国在对0~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倡导“家庭、园所、社会”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实施,即家庭在幼儿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职能,同时美国幼儿教育体系中明确规定,家庭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强化对游戏教育方法的应用,即由此引导幼儿在游戏体验过程挖掘自身潜力,继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此外,美国家庭幼儿教育亦倡导“教育从及时天起”,继而由此引导美国家庭在实施教育计划的过程中基于遵从“重视体验”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最终将自身所掌握的生活常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且就此增强自身探索意识。另外,美国家庭幼儿教育在内容规划过程中将社会性能力、审美趣味、人格化为教育重点,从而推动幼儿朝着健康的发向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心理观念,达到的成长状态。

2、中国幼儿教育现状

基于2011年11月河南郑州市、焦作市、开封市400名幼儿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得知,家庭每月对幼儿教育投入的费用平均为187.5元,而农村家庭投入教育费用仅维持在80.3元左右。同时就“家庭幼儿教育是否存在压力?”的问卷调查中得知,有67%的家庭表示存在很大的压力。即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此外,在中国家庭幼儿教育中着重倡导将运动教育、初步知识教育、日常生活教育作为重点教育内容,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幼儿潜力的挖掘,但同时中国家庭幼儿教育中1岁即培养母语的家庭教育形式引发了幼儿成长压力,在此基础上,中国教育工作者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对幼儿家长做出正确的引导,即推动幼儿形成良好的成长状态。

二、中美家庭幼儿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

1、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

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是中美家庭幼儿教育中凸显出的主要差异,即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培养。同时美国教育者倡导幼儿家长在对幼儿创造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为其营造自由的成长空间,例如,引导幼儿加强对植物成长过程的认知及鱼群日常活动、饮食观察等,继而由此培养其在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即可散发自身想象力。此外,美国家庭教育更为倾向于引导幼儿参与到其中,如在幼儿环保意识培养过程中,家长即会带领幼儿到公园等公共场所拾塑料瓶、纸杯等等,由此增强其环保能力,达到良好的教育状态。而中国家庭幼儿教育中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较为稳重,即引导幼儿基于家长制定教育计划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创造意识。

2、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规定

美国在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明确规定出幼儿不允许做的事情为大声哄叫、推诿责任、责骂等等,且要求家长在对幼儿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的过程中应注重保持良好的教育态度,并避免强迫问题的凸显,注重引导式教育形式的运用。而在中国家庭幼儿教育过程中更为注重观察幼儿将来的能力、水平,同时强调为幼儿营造一个安逸的生活空间,避免其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影响到其成长状态。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也促使幼儿逐渐形成心理疾病及自理能力较差等不健康的成长现象。因而在此基础上,我国家庭家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继而由此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3、对幼儿课程教育的差异

在美国课程教育中其将科学知识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手段,同时将幼儿智力的开发及求知欲的培养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并与幼儿家庭教育达成共识,继而由此引导幼儿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中能拓展自身思维意识,达到良好的幼儿教育状态。此外,美国幼儿教育中强调了对演示、实验等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面包的制作过程等,继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独立意识,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学习氛围中。而中国课程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对科学知识的灌输,从而导致幼儿家庭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参照课程教育模式加强对幼儿计算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最终就此影响到了其知识学习的兴趣。为此,我国幼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强调对思想观念的转化,且更为注重对幼儿个性的培养。

三、结论

综上可知,中美家庭幼儿教育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主要体现在对幼儿课程教育的差异、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规定、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等几个层面,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推动幼儿朝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求我国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个体发展空间,并引导其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下能提高自身创造意识,继而达到良好的成长状态,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

作者:付晓叶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摘 要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而道德品质和个性倾向的形成,一是在于教育,二是在于环境的影响,且二者间又有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 家庭环境 影响 幼儿教育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尤为重要,幼儿出生后接触到的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基地,是提供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性及社会性最重要的环境。俗话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造就德才兼备的学生,不良的家庭环境有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1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是指幼儿在家庭中生活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包括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与家长的文化素养等。幼儿降生后,对现存的社会生活一无所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对父母的认识开始的。在幼翰荒茏约号卸鲜挛锘蜃鞒鲅袷保父母的判断就是他们最初的行为标准。幼儿总是通过父母的言行来认识和评价周围世界的,社会意识往往通过家庭的折射才进入幼儿的心灵。因而,家长的行为与子女的行为常常存在这一定的对应关系。家庭承担着幼儿认识社会的启蒙工作,指导幼儿随机地吸收有意的社会信息,抵制和缓解过于剧烈的冲击和不健康因素的侵袭,为幼儿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家长给幼儿创造了其生活的及时个环境。家庭能否给予幼儿合理而充足的营养、宽松而暖和的衣服、空气流通和阳光充足的生活场所,以及能促进体力、智力发展的丰富信息刺激的物质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教育的优劣。不同的家庭环境会使幼儿有不同的发展,智力的早期开发,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

爱是人的一种天然需要。享有充分的父母的爱,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比物质环境更重要。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

2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2.1家庭人际关系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家庭的情绪气氛。家庭的情绪气氛是幼儿成长的软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家庭中的情绪气氛由所有家庭成员造成,其中主要由夫妻关系构成,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应构建相互关心,和睦共处,民主,平等,积极的家庭氛围,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中,容易形成乐观、向上、积极的性格特征,学会如何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

2.2家长的素质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家长的素质包括家长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认知能力等。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幼儿智力的启蒙教育有重大影响。在家庭中父母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就可以随时对幼儿进行引导,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当幼儿像父母提问时,父母能够地解答幼儿的提问,这就扩大了幼儿的眼界,父母的认知能力,主要体现在想象的创造性,观察的敏锐,思维的敏捷性等方面。

2.3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人格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家长对幼儿采取怎样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其身心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我国人们习惯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和谐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娇惯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忽视冷漠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型家庭的幼儿得到的爱很少且受到极大的约束,家长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希望全部施加在幼儿身上,全然不顾及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一味的按自己的主观意愿要求幼儿无条件服从,常以严厉、强迫的态度命令、控制幼儿的行为。这种教养类型的家庭,家长从不站在幼儿的立场考虑问题,他们习惯对幼儿发号施令,并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幼儿。父母制定的要求过高,幼儿无法达到,屡遭失败,记忆中会产生挫败感,日子久了,将会形成自卑的心理。生活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变得更加暴烈、反抗、极易走上邪路。

娇惯溺爱型家庭的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并且为孩子提供一切帮助和保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实包办,并且一味地迁就孩子,具有过度保护性。即使幼儿犯了错,也从不批评。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不理的影响,幼儿容易形成依赖性强、自私、任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动手能力差等不良的人格特征。

忽视冷漠型家庭较大的特点就是家庭结构不紧密,家长对孩子给予较少的关爱和限制,家人之间互不关心,感情冷淡。该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对人冷酷,孤僻,缺乏自信心,缺乏热情和上进心,但极少数人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

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幼儿教育的及时所学校,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作用是幼儿园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必须具备的条件,相反,不良家庭环境妨碍幼儿智力,道德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发展,因为幼儿时期是幼儿智力、道德品质和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教育一项需要长期努力奋斗的事业,且需要政府部门在幼儿教育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扶持,增加相应的财政的投入,出台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予以推动、保障与增进幼儿教育发展。

本研究旨在使广大家长重视家庭科学教育幼儿的问题,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与活动。进行多种渠道的宣传沟通,以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论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

摘 要:家庭教育,是作为大教育的组成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基础。它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的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之前保障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以发展。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它属于一种终身教育,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源于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家庭和睦,互敬互爱,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的确,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成长历程,会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记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夫妻由于年轻气盛,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闹别扭。经过多次观察,我发现每次我和爱人吵架,孩子不是眨巴小眼睛恐惧地张望,就是吓得号啕大哭,而且她由活泼开朗慢慢变得沉默忧郁。这可如何是好?孩子是我们爱情的结晶,是我们家庭的希望,总不能让这朵爱的花蕾枯萎在我们无谓的争吵中吧,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后,我们夫妻便开始竭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家庭和睦了,孩子的情绪便稳定了,也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性格。除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习氛围外,我还积极和孩子交朋友,努力消除我们之间的“代沟”,如给她说话的权利,让她感到自己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这样不但及时掌握了孩子的思想动态,还培养了她乐观自信的良好品格,为她今后的成长与学习夯实了心理基础。

二、父母应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大部分习惯是在幼年养成的,应当在幼年时期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生受其累。”勤恳是孩子必须从小养成的一种好习惯,同时遵守时间,文明礼貌,尊重父母、长辈,也必须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学会。相信从小就爱劳动、好学深思、关心和同情他人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幸福的人。特别是要让孩子养成阅读和劳动的习惯,孩子的很多毛病都可以用阅读和劳动改正。书本中的知识和道理能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指导,而劳动可以让他们感到一切来之不易,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对好习惯的培养上,家长一定要坚定立场,持之以恒,这样才能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锻炼孩子的勇气,使他们更独立、自信

孩子想要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必须树立勇敢的精神,这样孩子就会表现得更自信。而锻炼孩子的勇气,其实常常是对父母的考验。有时父母仅仅因担忧孩子的安危,而放弃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其实这样对孩子不利。父母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感情不受到万一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伤害,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而带来的沉重打击,因此为了保险而加倍地保护孩子,使孩子形成缺乏勇气不自信的弱点。孩子有时候是反感父母老是像放风筝一样用绳子牵着他们的,也反感父母过于细腻地表现出那种关心,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当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放心大胆地自己玩,而自己老是被父母陪着会非常厌烦,觉得父母多事,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父母要敢于放手,大胆地鼓励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做勇敢的孩子,也可以使孩子独立、坚强。

四、注意形象,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及时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以前有个邻居,夫妻二人都是所谓的粗人,不但与书无缘,还天天出口成“脏”,满口脏话,结果他们的女儿也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了许多恶习,不但不爱学习,反而经常出言不逊,成了令人厌恶的坏孩子。由此可见,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让我们的优点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并发扬。

五、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有很深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其一家庭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诚实、懂事等;与之相反,不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嫉妒、懒惰、没礼貌、没教养等品质。其二教育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自强、积极的一面;反之如果教育采取的是顺从和溺爱,那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的态度。其三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得到的、完善的教育,同时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对孩子有较好的指导。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其本身思想不上进,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加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只懂得娱乐而忽视了孩子。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认真仔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家长应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让孩子在和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