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智慧物流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智慧物流论文:物联网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物流企业越发壮大,而且还在持续发展中,物流行业的竞争形成了龙争虎斗的态势,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被淘汰,物联网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起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将物联网应用到物流产业中,对智慧物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物流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改善,变得更加“智慧”。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物流管理;应用
世界各地都在全力发展经济,科学技术也高速发展、成长,我国的传统产业在不断转型,不断升级,再这样一个宏观的环境中,物联网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快速发展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物流行业要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为了物流管理职能的有效提升,建立智能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势在必行,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物流产业中,形成物流信息化,使人们的生活朝着更便捷、更智慧、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一、物联网和智慧化物流理念
物联网从字面上看,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但也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其基础与核心仍然是互联网。对物流货物实行自动可视化智能的一个创新应用,物联网的使用者,借助计算机网络的高科技技术,不需要任何的人为操作和干预,可以在物和物之间,建立一个信息相互交换的完整的通信体系,应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切实体会到物联网技术的创新。智慧物流很好地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物品配送的整个环节,实现物品从源头开始被管理与追踪,获取物流数据,了解物品的实时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通过科学、动态的全程管控,及时作出决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控制流通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服务质量等。
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中可概括为三大层面:感知互动层、网络传输层、应用服务层,不同的层面运用到的物联网技术有所不同。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联网感知互动层
(1)无线射频技术。感知互动层主要的三大系统分别是识别系统、定位系统、跟踪系统。识别系统中应用无线射频技术,自动识别物品并采集信息,动态监控物流货物、车辆等,实现货物往来的智能调度,还可以对仓储实行智能管理,辨识产品的真伪,实现智能可视化物流配送。是整个物联网技术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2)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在全程物流配送中实行实时跟踪、定位,应用到物品输送过程中的路线上,并根据电子地图上的数据和各区域的实时交通情况,优先规划路线及配送车辆,还可以查看、监控车辆和物品的状态,大大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全球定位系统对实现物流行业货物实时调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无形却紧密联系的网络系统,运用多种技术从中获取物流流通过程中的众多数据,并对其进行检测,远程地实时掌握整个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数据,然后根据获得的数据信息自动进行决策以及职能调控,同时可以对流通过程中的货物配送、车辆运输、仓库的环境等进行检测,实现物流管理过程中的智慧化管理。
(二)物联网网络传输层
(1)云计算。云计算结合移动通信、互联网等高效智能化分析和处理物流数据信息,并从中提取出有效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庞大的数据传输。云计算的应用,为智慧物流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偏离轨道。(2)M2M技术。通过该项技术,实现机器与货物之间的通信,快速地掌握货物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信息流、资金流,高效地完成物流配送。还可以自动化实现物品的入库、验收、发货、出库的全过程,减少流通费用,降低了物流成本。(3)数字集群通信技术。是以无线数据传输、交换、控制为主的较为综合的数据、图片信息的传输。该技术利用率很高,有非常强的信号抗信道衰减能力,还有很好的保密性,可以提高物流管理的现场指挥能力和安全交换数据的能力。
(三)物联网应用服务层
(1)嵌入式智能技术。应用服务层是智慧物流最重要的一个层面,直接关系到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嵌入式智能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核心是应用。该技术能进一步增强系统的语音和图像处理能力,达到能较大限度地运用软硬件设施,有效避免浪费资源的程度。同时嵌入式智能技术可以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去,实现各个行业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互通。(2)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收集、分析、处理公共信息,对智慧物流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物流产业信息系统中的各个项目活动的完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包括:公共信息服务、数据交换服务、物流应用服务等。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对整合和共享物资、信息资源非常有利,也能够有效推动物流信息化,进一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结语
运用物联网技术,科学地对物流产业进行合理高效的调度,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对物品实现全程可视化、可查化、可控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实时化物流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流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物流企业的利润,推动实现整个物流产业智能化、可持续化发展的目的。
作者:郭鹏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智慧物流论文:区域智慧物流发展研究
【摘要】文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探讨京津冀区域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智慧物流发展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智慧物流
1京津冀区域物流协同发展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北方较大的都市经济区,其在经济、文化及地理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着区域合作的内在要求。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自此先后十几项政策,加快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强化创新驱动和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个省市也相应的出台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受益的就是流通产业,所以,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三利润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针。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推进“互联网+物流”的部署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大幕的拉开,进一步加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联系,因此,京津冀区域物流协同发展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2京津冀区域物流协同发展需要智慧物流
现如今,与物流有关的行业对于智慧物流概念尚未达成共识。人们普遍认为,智慧物流是指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广泛应用于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新兴业态。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依然相对落后,资源分配不合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导致物流行业改革进入深水区。故缩小各地区物流行业之间的差距至关重要,是提高我国物流整体水平的关键。为此,在实践中,国家根据国内物流业发展现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旨在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有效解决各地区之间物流业务之间的差距,从而发挥区域特色、区域内部合理组织等优势,带动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区域物流协同发展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大贡献,但是协同发展需要的不是粗放落后的“大”物流,而是现代化、高水平的“智慧物流”,只有如此,才能加快企业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与产业链协同效率。
3京津冀区域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3.1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不平衡
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明显落后。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还与京津存在很大差距,同时,由于河北省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交通运输制约经济发展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三地物流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差异。其中,京津具有先进的交通网络,物流基础相对完善。而河北地区物流需求大,但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前者存在资源浪费,后者资源需求较少,无法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物流体系。因此,京津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受限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难以形成区域整体竞争合力。
3.2智慧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
智慧物流管理涉及发改委、交通部、工信部等众多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涉及科技、通信、商务、市政、金融等众多行业领域。目前,智慧物流发展未能充分调动物流相关行业、产业、企业分享资源,对大量社会资源、资产、资本的利用不够,很多资源处于闲置和低效运用状态。相关业界人员反映针对同一经营事项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重复审批、信息孤岛等现象,造成我国智慧物流建设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由于管理责任不清晰,政府管理部门分散投入,各自扶持,致使信息化平台建设良莠不齐,互不相容,效率低下。
3.3物流信息标准化水平低,信息技术落后
目前,京津冀地区缺乏物流信息的基础标准,物流信息化业务标准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改跟不上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没有关于公共数据接口的行业和国家编码标准,使得物流信息无法交换和共享。智慧物流的基础是数据,但很多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遵循各自制定的规范,使得整个电子化的物流网络之间难以兼容,数据无法交换,信息难以共享,使得商品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一条完整通畅的供应链,严重影响了智慧物流的发展。另外,对于物流业来说,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应用范围较小,且普及率偏低,导致智慧物流没有实现较好的普及。多数企业信息化停留在网页层面,信息共享效果较差,且智慧物流理念没有深入到业务流程当中。
3.4缺乏智慧物流专业人才
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物流运作基本规格复合型人才,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类人才极其紧缺,相关统计显示,物流专业高端人才和一线技能人才缺口近80%,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不足10%。
4推进京津冀区域智慧物流发展对策
4.1京津冀区域物流协同发展,走互利共赢之路
京津冀区域物流协同发展,就是要打破地域、行政壁垒,京津冀各自依据资源优势和物流分工的不同,建立不同特色的中心,形成多中心互补、相互配合的物流协同体系。交通运输是物流业的基础,必须先行。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投入资金,完善交通网络,同时整合通讯、信息等,形成一体化政策体系,为三地物流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物流水平。京津冀区域物流的发展不跟进,各要素就无法自由流动,产业的对接协作就无法完成,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也无从谈起,只有使三地的物流基础趋于同一水平,形成高效的物流系统网络,才能共享协同发展的红利。
4.2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物流信息化服务水平
推进京津冀区域智慧物流的发展,必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整个物流产业中的应用,同时提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物流信息化是智慧物流建设的基础和核心,物流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是指为物流行业各主体提供物流信息服务的公共商业平台。通过对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不断完善基础物流信息,满足各主体对物流信息的需求,打破区域封锁和条块分割,提供共享物流信息的支持。因此,京津冀区域智慧物流的发展首先就是要把各自独立的物流信息平台统一标准,才能保障三地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此同时,物流信息化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物流整体服务水平。物流信息化是智慧物流发展的驱动力,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创新等,从而更好的实现京津冀区域智慧物流协同发展。
4.3培养物流专业创新人才
智慧物流的核心推动力是人,智慧物流的实现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IT人才,同时又熟悉物流活动规律的复合型人才。从对目前物流从业人员的调查发现,这类人才非常紧缺。京津冀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与流动对该区域智慧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京津冀三地需要加强产学研的合作,搭建创新开放的人才培育平台,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除此之外,在实践中,还应构建人才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予以鼓励和支持,积极引入高端人才,尤其是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人才,优化现有人才结构,深度挖掘人才创新潜能,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支持。还要完善人才服务市场机制,使得人才流动更加科学、合理。无论未来环境如何变化,物流业发展始终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5结束语
智慧物流是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城市智能化、智慧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京津冀区域智慧物流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三地转变发展思路,依据各自优势,分工协同,推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加大社会融合力度,以促进京津冀区域智慧物流更好的发展。
作者:王凤娟 冀晓燕 金硕 单位: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
智慧物流论文: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摘要】智慧物流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物流业态,智慧物流的发展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需求。两者虽都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但已有部分应用,只是目前还未提出系统化的发展模式。文中通过对国内外智慧物流发展现状、模式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具体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发展模式
物联网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而智慧物流则是物联网发展的十大流域之一,是物联网应用在物流领域的表现形式。智慧物流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形成物流行业的专业网,直接或间接地对物联网相关产业产生需求。目前,虽然物联网技术及智慧物流还处于技术层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至大规模的应用,但是在国家政策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推进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物联网及智慧物流产业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为此,有关智慧物流发展的议题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张军杰(2006)对智能物流的发展状况、发展动力、发展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与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一种发展状态,可通过物流业整体智慧化来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李霞对利用物联网发展智能物流的作用、困难和重点领域进行了研究。以上学者虽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但都未提出系统化的发展模式。本文借鉴了以上研究成果,分析了物联网和智慧物流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外智慧物流发展经验及几种典型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技术和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希望能对智慧物流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物联网与智慧物流
1.1物联网是智慧物流发展的技术基础
物联网就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在感知层,应用RFID、传感器、条形码等感知技术实时采集物的属性信息;在传输层,应用EDI、Internet、GPS、移动通信等现代通讯技术,对信息进行实时、、的传输;在应用层,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智慧物流是以物联网为基础,融合新一代声、光、电、机、信息等技术,高度集成社会各种相关资源,通过中枢式数据处理方式,及时提供的运作决策方案,以协同整个物流运作流程,从而实时高效、灵活地响应人性化的物流需求,并能动态、快速地适应物流环境复杂变化的新的物流业态。物联网通过智慧感知、智慧传输、智慧处理及智慧管控等技术,对智慧物流的运作和服务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感知技术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物流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流速等六大基础要素的感知,使得智慧物流在运作过程中更加透明,实现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溯;基于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标准化技术及协同平台的建立,实现物流主体之间的信息互联和业务互通,实现流程无缝对接、运作互补及市场互补;通过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等对信息的深入分析、挖掘和计算,使得每个物流主体能够即时获取系统决策方案,及时与物流运作“前台”形成协同,围绕顾客提出的要求,通过协同预测、协同补货、协同运输、协同配送等方式,实时为客户提供人性化的物流服务。
1.2智慧物流为物联网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智慧物流为满足组织在物流领域进行多方案选择的决策需求,需要不断拓展物流信息采集感知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对仿真系统和决策技术产生需求。在构建和实施物流信息平台时,相应地要运用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及信息的展示和运用等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同时,在物流领域运用了物联网相关技术,催生了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服务、应急管理、软件开发、装备设计开发、物流电子产品研发、节能环保等相关的服务产业,衍生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相应地拉动物联网产业的增长。总之,一方面,物联网作为实现智慧物流的手段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并使物流真正具有了智慧化的特征,具有了感知、自适应及与外界平滑交互的能力;另一方面,智慧物流领域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物流企业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用户,智慧物流也为物联网提供了需求支持和发展方向。
2国内外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2.1国外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在国外,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国内市场规模巨大,相关技术处于国际水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智慧物流已经成为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引擎。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龙、英国的Tesco等大型零售企业都宣布了自己的RFID计划准备进行巨额投资,相应带动它们的供应商在RFID市场的投入;联邦快递、联邦包裹等这些大的物流公司对物流跟踪和监控技术的应用,拉动SUN、Alien科技、惠普、微软在内的硬件及软件提供商的投入,进而形成RFID的巨大市场和完整产业链。M2M技术在欧美地区已经实现了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亚洲地区日韩发展也较快。TNT运用云计算技术来提升供应链可见性、运营效率及客户服务质量,产生了较好效益。三维规划和仿真技术在日本企业得到很好的应用。在物流设施和信息标准化方面,欧洲企业做了很多工作。发达国家政府也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采用了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社会化运营的机制来建设和运营网络、公共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二是开放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通过政策支持、战略规划及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国家之间及国内政府、区域、企业等各方面有机地协调与合作的体制与机制,促进物流体系的国际化、标准化。
2.2国内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2.1发展智慧物流的现有基础在国内,随着我国促进智慧物流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及方案的相继出台及实施,智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各种与智慧物流有关的示范项目不断推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发展智慧物流的经验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发展智慧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比如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领域,产品可追溯系统在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已具有成功的应用,技术与政策等条件都已经成熟,正在推进;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已有初步应用,初步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智能终端的网络化应用上,已有很多创新应用;部分企业所建立的智慧化物流配送中心,已建立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可实现物流与生产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智慧供应链的建设也有初步的尝试。2.2.2国内几种典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分析2.2.2.1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在具备发展智慧物流的政策支持、技术、产业等一定基础的地区,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推动下,按照“技术共享、风险共担、协作、互利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原则自发组织非盈利性的企业联盟,联盟通过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有效的合作机制,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关键共性技术的协作攻关,促进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共享,推动联盟标准向行业、国家标准转化,最终实现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技术标准、产业建设四个方面的进步。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见图1。目前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有宁波智慧物流产业发展联盟和南京(江宁)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前者主要是为了实现互联互通而通过统一标准、建立平台及深化和优化应用而建立的联盟。后者是由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标准联盟,通过标准支持、提升和引领产业发展,通过联盟支持标准化工作。2.2.2.2“平台”载体型智慧物流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基于智慧物流理念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依据不同层面对智慧物流的需求,通过采用由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或政企协议共建等方式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及智慧物流网络等智慧物流基础设施,为聚集在“平台”上的各类企业提供智慧化的发展环境并提供品质的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和物流资源集聚、交易、管理、监控、协调及供应链一体化等多功能优势,以吸引社会各界用户积极应用“平台”,并按照平台要求的标准改造和提升自己,以实现智慧化。待物联网应用逐步成熟及智慧型的物流企业逐步增多,可以把成熟的技术、流程及管理总结上升到产业标准,进而在产业推广,实现物流产业的智慧化。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是见图2。目前国内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地区和企业较多,比较典型的有马云的菜鸟网络平台,成都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浙江省宁波市的“1+7”的智慧物流协同平台,江苏省亚邦医药物流中心打造的智慧物流园区等。2.2.2.3示范工程带动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由国家或地方的有关部门智慧物流示范项目,由相关政府部门或其委托的物流协会等中介组织负责项目实体前期的审查、评估,中期的跟踪及管理及后期的验收和考核,项目可获得一定的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及其它服务的支持。这种发展模式通过智慧物流工程立项、实施及验收来选择、培育智慧物流主体,促进主体的成长、成熟及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见图3。目前实施这种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是广东省的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此工程是由九大领域的应用项目组成。其显著的特点是物流协会不仅代替政府承担了项目管理工作,还承担了为项目示范企业沟通、协调和服务的工作,为其提供了改造物流装备、培育企业品牌、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行业自律、应用物联网技术“五位一体”的服务方案。当然,以上几种发展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各种模式之间也有交叉,比如示范工程带动型模式也包括物流信息平台和园区建设的内容。2.2.3发展智慧物流的制约因素当然,作为一种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型物流业态,智慧物流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社会各界对智慧物流的性质、发展机制、对本区域产业发展的带动等方面的认识还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及可操作的标准,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智慧物流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二是社会各界在智慧物流发展上存在本位主义,这与智慧物流的“跨界”(跨行业、跨区域、跨企业)特性是不兼容的,进而制约了“互联互通”;三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上,存在着应用的比例低、应用范围小、应用层次低、应用成本高,共性和关键技术还未获得突破,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缓慢,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和协同化还未实现;四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基础薄弱,发展智慧物流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设施及设备、人才等资源缺乏,缺乏成熟的发展模式,产业发展难度较大。
3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借鉴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经验,结合智慧物流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3.1政府推动
3.1.1政府要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营造环境、多方位引导、培育整个产业的发展。一是政府应该把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把智慧物流中的公共服务内容与通讯等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营造物流信息化互联互通的环境,整合智慧物流资源,形成智慧物流发展的载体;二是培育、扶持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智慧物流企业主体;三是加快物流企业智慧化层次的分工,形成以智慧物流企业发展为导向,其他物流企业及相关智慧产业协调发展的智慧物流产业体系,努力构造社会化、专业化、智慧化、规模化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3.1.2政府是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及标准化的推动者一是政府采用招标等方式直接组织或战略引导的方式推动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研发单位及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发和跟进,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成果运用于物流产业;二是政府与研发部门、生产企业明确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三是政府重点抓好标准建设,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物流作业,总结挖掘其中的共性特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订出适合我国使用的物流标准和信息化标准。3.1.3政府是智慧物流投入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智慧物流系统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大、社会效益显著,没有哪个单位有能力或意愿单独完成这样具有公益性质的复杂的系统。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
3.2产业推进
要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针对不同领域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按照产业发展规律,通过差异化策略推进智慧物流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医药食品物流、危险品物流、烟草物流及港口和集装箱物流等重要领域和运输、仓储等重要基础设施,围绕物流管理流程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要建设智慧物流产业集聚区和信息平台,制定产业标准,创造智慧物流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智慧物流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协同化发展。要利用智慧物流的技术手段加强与其它区域的物流信息互通,推进跨区域的产业联动发展和经济合作;由政府、行业、科研机构及物流、金融、制造及商贸等不同的领域企业的组建智慧物流产业联盟或实体,合力推进智慧物流跨产业融合发展。
3.3企业主导
企业主导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实现数据智慧性、网络协同化、决策智慧化。数据智慧化就是企业使用智慧化的设备,比如通过传感器、RFID标签、GPS和其它设备构筑一个先进的、能够及时收集信息并及时把信息回馈给组织的系统。网络协同化,就是企业要与合作伙伴进行信息的共享,这些合作伙伴包括企业内部、部门和部门之间、外部的供应商之间以及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决策智慧化是指物流链上相关企业借助智能系统,根据收集的数据来衡量各种约束和选择条件,提供选择方案,以便决策者对各种行动过程进行选择,或由系统通过学习自动做出决定。
3.4标准引领
标准化工作可以保障物流科技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发展水平,消除组织及信息壁垒,引领物流业向智慧物流的方向发展。一是强化统筹协作,依托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化协作机制,协调推进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各项专业标准的制订,推动相关法规、配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一个科学、系统、先进和开放的物流标准体系框架;二是加快编码标识、接口、数据、信息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RFID等关键技术标准和感知技术等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三是以信息平台标准化为重点,在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智慧物流技术标准、信息标准、数据标准及业务协同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四是以企业标准化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购买或自主开发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能够与客户企业、合作伙伴、物流园区、口岸、公路、铁路、民航信息及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对接,实现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
3.5市场化推广应用
智慧物流的发展最终要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推力”和市场信号“引力”的双重作用下,增强智慧物流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智慧物流的建设中;更充分地利用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媒介作用,完善与其配套的服务机构,使市场真正成为连接供需双方的信息和技术交易和扩散的场所;构建开放的市场化智慧物流推广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的智慧物流服务主体,构建智慧物流企业应用性平台,引导企业根据智慧物流专业市场需求改善产品结构和技术应用结构。
4结束语
总之,通过政府推动、引领及带动,实业界及理论界的不断探索实践,产业层面的促进及市场层面的推广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发展模式,直至最终形成可复制的成熟的发展模式。
作者:邵广利 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智慧物流论文:空运物流论文:构建智慧空运物流信息化工程
本文作者:罗军
2004~2011年我国航空货运业的现状和亮点
(一)国内外现状在总结自2004年开始举办“中国航空货运峰会”的八年时间后,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航空货运业的深刻变化,虽然表面上货物的航空运输量或吞吐量是大了许多,但是真正在货源品质和行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方面,相对比国际上四大快递巨头而言着实还相差甚远。这些集中体现在:1、在国际市场中,我国航空公司在境内所承运的国际货运份额正逐渐下降,今年已经跌破了30%;而枢纽机场却赚得盆满钵满,特别是在近八年中,中国主要的几大枢纽机场均已成为国际各快递巨头在全球布局之下的区域枢纽,他们通过保障货运量、用工和税收来换取了土地、时刻和资金,甚至是专属跑道的专用,显然达成这种“交易”的各利益方均是皆大欢喜,而真正代表中国航空货运业强大与否的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则在此轮的“交易”中成为了弱势群体和旁观者。反观世界各国,除了属弹丸之地的国家之外,真正拥有类似中国国土面积的国家也没有像我国机场这样给予国际快递巨头们如此之高的待遇(见图1)。2、在国内市场中,我国的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始终处于腹舱运输为主的格局,伴随着国内运力的不断投放,国内腹舱运价是连年持续降低,且货运的收益还不及客运的十分之一,这一趋势正愈演愈烈。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尤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全货机企业更是难以进入国内市场;在没有实现传统航空货运转型成为现代航空物流的情况下,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始终也没有脱离被“采购”的命运。3、中国的航空货运业虽然避免了重大空防安全事故的出现,但是面对整个行业上的安全、效率和效益方面,我们依然面临十分巨大的潜在压力,尤其是危险品的大量出现加剧了行业安全风险的压力。4、中国的航空货运业正在由高度集中走向一种高度分散,这使得原本同样属国有性质的各航空公司和机场均隶属在了不同的政府机构;尤其是在2003年民航改革之后,由于对国内机场货运方面在特许经营领域迟迟没有出台可供执行的细则,由此引发一个矛盾,即货运业的公平、公开和公正。全行业正处于一个更加关注安全、更加趋向分散和更加不公平的时代,急需破解机场货运站特许经营的坚冰。5、中国航空货运业的信息化进程也呈现乱象。从总体上来看,整个行业依然处于非常低下的水平,虽然部分国内承运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但是并不能为全社会所有利益相关方使用,尤其是竞争对手之间更是如此;全社会至今没有一个可供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使用的具有公共、公开、公平和服务性质的查询平台,尤其是对于每件货物的信息查询依然困难重重。虽然按照传统的国际理念,仅对货运单实现的查询就可以代表万事大吉了;但是,我们却发现真正需要全行业采取信息手段关注恰恰是每一件在航空运输中流动的货物。例如我国政府更关心每件航空货物的安全与否?托运人和人也更加关注所交运货物实时安全与否?而航空公司和机场也是通过每件货物重量累计来获得利润的,所以说针对货物的信息化需求和重大意义要远远大于对货运单的信息化需求,这或许才是我们中国航空运输业要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和捷径,同时也是创造出中国理论的源泉。6、中国航空货运市场中被长期培养的大型核心人正在转移成为公路快运的承运人,他们在掌握了更多的货源和运力之后,转而成为航空运输业的巨大竞争对手,使得我国航空公司在国内的处境更加艰难。尤其是国际各快递巨头在不能直接经营国内航班的情况下,转而发展地面转运枢纽和转包国内全货机实施“毛细血管”加“区域机场枢纽”的做法,全方面争夺国内市场份额。7、中国的航空货运业正不断集中在几个国内最为繁忙的客运枢纽,但是直到今天我们或许才恍然发现,这些成长于客运枢纽之上的航空货运企业正在受制于时刻、跑道、空域、交通和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时至今日,国内真正具有专属、独立的航空货运枢纽至今无法寻获,而这些正是成为我国航空货运业做强做大的较大基础和瓶颈。8、针对中国机场的货运部门在涉及服务、收费和垄断的争议自20世纪90年代民航开始改革以来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在民航2003年改革之后,隶属于机场集团之下的各个机场货运站就拥有安全检查、配载、销售和货邮行李邮件装卸等多项垄断资源,随之引发机场为追求运量和运营规模效益而不断扩建,并导致建设的高额成本迅速向下游传导。最令人费解的是,这种扭曲的发展模式至今仍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国内各机场货运站俨然已把自己当成了类似国内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并对来往这条“空中高速公路”的所有参与者和货物进行收费,而这条“空中高速公路”并不是由机场建成的)。
(二)我国航空货运业的亮点与此同时,在已过去的八年中,中国的航空货运业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和亮点,这些亮点也集中表现在:1、伴随着中国贸易的持续增加和国力强大,中国的航空货运量始终处于不断增长之中,今年的总量预计将达到600万吨左右。2、中国政府的主管部门也意识到中国航空货运业的发展困难,在一系列鼓励政策之外,也成功促使国内运力资源得到了整合。3、国内航空货运业的货源结构也已发生重大的改变,传统货源正在被迅速崛起的快递所取代,快递已成为推动货运发展的动力。4、在目前中国航空货运业处于分散经营的状况下,政府主管部门及时提出了要通过实施航空电子化的手段来降低行业成本和提高行业效益。
航空货运电子化
(一)IATA的电子货运(E-Freight)计划众所周知,电子化作为一项新兴的手段,近年来在国内外均获得了眼球效益。尤其是将航空货运电子化作为“商务简化”项目一部分的IATA,更是不遗余力地推荐其电子货运(E-Feight)理念,并重点放在了纸张节约、实现各国海关无纸化程序等方面,虽然这些概念确实非常不错,也吸引到足够的志愿者和眼球效益。但是,这并不能适合全球每一个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着巨大本国市场和广阔国土面积的国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国内航空货运业的人员,笔者将着重就我国推进航空货运电子化的风险分析如下:1、由于电子货运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国际航空货运领域,所以各国海关的无纸化程序的进展程度是所有各方最为关注的;2、但是我国海关部门在近几年推进电子货运项目中一直未能与国际航协所要求的电子货运目标达成一致,并存在一定差异和难度。因此,上述的困难直接导致了我国各航空货运企业及业均无法享受到电子货运所推崇的节约纸张和简化海关流程的理想目标。
(二)贸然推进电子货运的国内化发展分析正如上述存在的困难,在本次航空货运峰会上,有部分的国内机场就提议改变原有电子货运项目的推进路径,即将原有的电子货运国际化战略转为国内化实施,虽然这一提议和试点目前仅仅在我国境内的一两个机场得到了实现,但是这一变化就像一根导火索,未来一旦贸然推广电子货运国内化,笔者分析将有可能会极大地影响我国航空货运业的格局,这是为什么呢?1、电子货运理论所提倡的节约纸张、海关简化等理念固然具有非常超前和理想化思路,但实际上作为航空货运业中的纸张节约众所周知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各国的海关简化理念更是涉及了所在国政府在有关本国法律、规则和执行的深层次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2、电子货运目前仅仅宣传了其项目及时步为电子运单,第二步为电子货运的概念,其实根据笔者长期深入的研究,其电子货运计划还有其第三步的发展,这就是“电子结算”;IATA依托的其已在国际上进行20年之久的CASS(货运结算项目)为基础,一旦上述三个步骤(电子运单和电子货运捆绑电子结算)在我国境内实现捆绑或合并,届时我国航空货运业的近百亿的运费交易、国内货运数据以及人管理均将受制于这个电子货运捆绑项目。3、与此同时,国内军事、警用、维稳物资的运输也将被彻底曝光并一览无余。4、正如IATA推广其E-Freight的描述一样,电子货运可以取代纸质货运单,但是我国目前的纸质货运单还是一种发票的体现形式;假如一旦我国国内实现IATA的无纸化运输,那么是否也需要得到国家税务总局的许可?毕竟我国航空货运产业链中各个参与方均需要纸质的发票,至少这样的现状还需要维持多年。以上这四点可能是我国广大的航空货运从业者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的一个严重问题。
(三)我国航空货运业应对电子货运持有的正确态度作为一个研究人员,笔者借此次文章想郑重地向我国广大国内航空货运业人士强烈呼吁,我们一定要区分其利弊,电子货运固然是一项国际航空货运业的新兴技术,但是是否符合国内现状,国内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和由谁引导均是值得我们广大业内人士深思的问题,笔者在此倡导如下:1、鼓励中国的航空运输企业和枢纽机场应在其他国家更多地参加这样的国际峰会,不能老是邀请竞争者在中国常年开这样的峰会;2、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鼓励我国各航空运输企业和货运枢纽机场应当积极实施为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而在全球推行的各种货运计划和规则,包括在国际运输市场竞争使用电子货运或电子运单;3、但是,对于庞大的中国国内市场,笔者主张应当谨慎从事,因为国内市场是我国航空货运业的惟一“自留地”,一旦对外开放其数据、信息和交易,那么将势必会造成相当严重的不良后果;4、应当积极创造“中国规则”和“中国理论”,中国的现代化已经在基础信息化方面大大优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应提出解决国内航空货运信息的新方案,并由此建立起具有的国际话语权。
笔者的解决方案———智慧空运
(一)何为“智慧空运”及其关键点这个“智慧空运”在这里仅仅是一个简语,这也是我们中国向全球提出的首个针对航空货运业实施信息化推进的一个先进理念,其基本内容如图2所示。
(二)将RFID印刷进普通的航空货运标签将是一重大理念的突破众所周知,无论是世界各国的航空货运业,还是我国的航空货运业,所有各个利益相关方所关注的较大重点是———货物本身,其所附带的运单、文件等,均属于次要资料。因为货物本身是所有各方获得利益的较大源泉,也是政府关注安全的较大焦点。与此同时,这贯穿整个航空货运业的惟一核心也是货物本身,在观察货物所经过的托运人、包装人、地面人、销售人、机场地面人、承运人、中转人和收货人等这一链条后,我们不难发现能够自始至终并伴随货物的就只有货物标签,而货物运单往往会依照不同阶段的人而发现不同的变化,例如分运单和主运单。因此,航空货物标签才是惟一跟随货物“终身”的证明文件,尤其是目前广泛推行的电子运单理论,是可以把有关货物的其他文件,例如装箱单、舱单、报关单等实施无纸化改造,但是惟独不能将航空货运标签实现无纸化。否则由于货物本身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将会导致机场的搬运人员无法识别而产生严重的混乱。
(三)部署机场货运站的信息采集将是较大的中国特色亮点根据“国内智慧空运”的设计理念,我们此次重点是实现机场货运站的透明化,其采取的主要技术依托于先进的RFID技术,将机场货运站的货运流程实施全程信息化,从入库最终到装机。
(四)客机腹舱的信息化采集是未来的中国特色亮点之一考虑到目前国内近95%以上的普通货物(含部分快件)均采取客机腹舱运输的现实,而且这一现状也将维持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在过去二十年中,由于机场作为惟一地面操作,由于种种因素所导致航空货物在运输途中丢失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均是数额较大的贵重货物,而最终的赔偿往往是航空公司和受损失的人。因此,非常有必要使用先进的技术为航空公司和机场之间的货物丢失进行界定。我们在保障空中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将采取以下信息措施,即我们将在客机的两个散货腹舱门及舱内上安装读写器和天线,这样一来将彻底解决航空货物装入机舱和卸出机舱的责任界定,同时机舱内的读写器也将实时掌握装卸人员在机舱内搬运装卸货物的状态,避免机舱内的货物丢失,当然这些动作均是在飞机经停时进行的,不在飞行中启动天线功能和读写功能,因为RFID及读写器设备均具有这样“睡眠”被控制的特点。
对国内各行业利益相关方的好处和难度分析
考虑到这个“智慧空运”是一个大概念,也是一个综合体系。因此,就需要对参与这个体系的各个行业利益相关方进行逐一说服(如表2所述)。
智慧空运”中的行业标准
根据对IATA电子货运的研究,其理论在前期最为显眼的是各类标准化领域和标准化程序。因此,作为我们提出的“智慧空运”项目也有相应的标准化领域和标准化程序(见表3)。
智慧空运”在未来带来的行业效果
未来,一旦中国能够按照“智慧空运”构思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物流信息化,届时将有可能形成以下行业效果:1、安全方面中国境内的全部航空货物运输将实现可视化和实时化,中国民航的安全将都得到极大的提升。2、行业方面行业组织将可在政府授权下拥有中国航空货运业的数据性,并可在国际上建立起以信息采集为突破点,进而实现航空货运全程信息化的中国首创理论。与此同时,行业协会方面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人实施“按级分类”管理,并服务于整个航空公司和机场,并通过快递产业推广延伸至社会所有消费者领域。,行业协会方面也能发挥出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通过不断建立、修改行业标准,建立起完整的中国航空货运业的信息化标准。3、收益方面该项目也将引入结算工具,一方面协助航空公司与所有人做生意,即主运单的结算;另一方面,也将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结算,即分运单的结算。与此同时,也将实现对所有标准化的运输物料(标签、包装箱、装卸工具等)进行行业标准的管理。4、航空公司一方面是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标签费等),另一方面将实现航空公司与机场货运站之间的丢货纠纷,较大程度地降低航空公司的损失,提高对机场货运站的评估依据。,通过该项目,也将实现航空公司由传统点到点的航空货运转型至门到门的航空物流模式,实现B2C的直销战略。通过“智慧空运”将航空公司的产品引入千家万户,从而扩大市场收益,避免被人“购买”的话语权。5、机场货运站作为机场货运站而言,该项目的实施,将实现每个机场的智能化水平,尤其是对货运仓库、搬运人员、运输设备的管理将提升至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也将降低机场货运站的各级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成本,较大限度地发挥出机场货运站安全、便捷和高效的服务理念。6、货运通过实施该项目,将较大程度地实现目前广大企业关注的“黑洞”问题,实现航空货物的可视化和实时化,增加航空货运的安全感。另外,该项目也将能够打击到那些黑,避免那些黑谎报空运价格转而实施陆运的竞争手段,尤其是对谎报、瞒报危险品的将实施最透明化监管,这将较大程度地维护整个市场的安全性、公平性和公开性。7、托运人对于托运人而言,一旦该项目实施,将实现托运人对于所交运货物的全称信息查询,并且对于货物的运输价格和状态也进而实现透明化,最终形成对我国航空货物运输的信心不断增强,就像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于整个中国航空货运市场的做强做大,是离不开托运人的支持的。总而言之,只要实现市场的规范化,最终将提供整个市场的安全性和信誉度,进而增加航空货运量,这对于所有参与市场的各利益相关方将是重大的利好。
总结
综合上述七个方面的阐述,笔者个人总结如下:1、中国应当将航空货运业的开放划分为一个国际和一个国内市场看待,国际市场应当积极采取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而国内市场应当适度保护,待成熟后逐步开放,否则过早开放将适得其反。2、中国的航空货运业前景光明,但是必须要有“中国理论”和“中国规则”,不能再采取一贯的“拿来主义”,将外国的技术和理论简单翻译之后无选择地植入到国内市场规则中,那样将会使得我们的国内航空货运业深陷并成为外国航空货运对手的“囊中之物”。3、我们的航空货运企业应积极参与其他国家的航空货运峰会,不能老是在中国召开这样针对中国航空货运市场的国际峰会,让外国竞争者宣讲运力、网络、技术和前景,我们更不能崇洋媚外,将枢纽机场沦为国际航空货运巨头的“桥头堡”和“针管”,将仅有的中国航空货运市场资源(货源、信息、人才)尽数拱手介绍给竞争对手,这一点尤为重要。否则,我们提出的航空强国战略将无从谈起,因为我们的航空运输企业都无法获得土地、资源和人才,而机场单一的强大则不能单一代表中国整体航空货运业的强大,我国的航空运输企业的强大与否才是真正代表中国航空强国的关键所在。4、中国的信息化基础、网络、设备和人才已经超越欧美发达国家,我们应当积极运用这些品质资源,进行扬长避短地创造性开发我们中国特色的先进技术,“创造”将是中国民航货运发展的惟一出路。总而言之,笔者始终坚持认为我国应在航空运输市场的开放、竞争与管理中,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都要坚持以下原则:(1)安全及时;(2)效率第二;(3)效益第三。在运用先进技术方面,我们必须树立依靠先进技术来保障中国航空货运业的安全、效率和效益。其次,在推动我国航空货运信息化技术方面,应建立有整体性、行业性和系统性的发展理念,即发展国内货运业信息化技术也应当秉持安全及时、效率第二、效益第三的原则,应当避免片面的、颠倒的和畸形的技术发展路线,尽量避免走弯路,最终促使我国航空货运市场不断走向安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并实现我国的航空强国战略目标。
智慧物流论文:全程感知: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物流
摘要:烟草流通领域的卷烟配送全程感知系统结合中国烟草运输业的发展特点,将烟草物联网的融合作为中国烟草面向未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该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实现从卷烟分拣、转运箱装车、运输在途、卸贷点检测、落地配送、空箱回收、空箱卸载等各个环节的无人化感知监测和监管。
关键词:智慧物流:烟草运输;全程感知;射频芯片
毫无疑问,在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物流管理已经是一个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三利润源和成本源”,因此对物流与商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要使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一套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高我国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
为了推进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善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多年深耕RFID通讯协议安全技术、芯片研发及技术应用推广由中国物联网行业领导型企业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针对物流管理中的贵重品及危险品等重点管理对象推出了物流全程感知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应用深入研究,借助航天信息丰富集成物联网应用技术经验,构建了一整套从物品分拣、装车、配送、落地到户等各环节无缝管理,服务于全程物流配送的全程感知系统。
物联网助力烟草物流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的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时常因为管理不当、人员疏忽等问题,造成物品丢失、损坏等现象,对企业产生了一定的损失及影响。以烟草流通领域卷烟配送为例,烟草物流中心承担着卷烟仓储、分拣和配送工作,其中仓储、分拣属于物流中心园区内作业,便于管理、控制和监督,而配送工作区别前两项工作特点,主要工作区域处于园区外,属于流动作业,具有难以管控和监督的突出问题。这样一来就造成配送工作诸多环节中的许多漏洞,不仅影响卷烟经营户切身利益,也极大地影响到烟草公司自身形象。
针对卷烟物流业务需要,航天信息研究开发出了“烟草流通领域卷烟配送全程感知系统”。该系统结合中国烟草发展特点,可将烟草物联网的融合作为中国烟草面向未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从卷烟分拣、转运箱装车、运输在途、卸货点检测、落地配送、空箱回收、空箱卸载等各个环节的无人化感知监测监管。同时可实现RFID检测、3G通讯、GPS定位与车辆运送路径导航、卷烟配送与运输过程全程视频监测、语音通话,以及其他相关传感器(车辆门锁开闭监测)的接入。并结合演示系统的实际通过对车辆装载货物定点到位无线射频监测、视频传输与存储,对视频信号的随时监视与集中传输记录,实现运行车辆定位。
全程感知系统实时监控
“烟草流通领域卷烟配送全程感知系统”的功能涵盖了指挥中心(物流中心地市指挥中心省指挥中心)、智能感知监控系统、车载移动感知系统。各子系统间以3G、RFID、Wi-Fi等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实时通信,可以提供实时视频查看、车辆定位,完成对物流全过程的控制,减少错误发生率和违规行为,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指挥中心智能感知监控系统分为三屏显示,包括三维GIS电子地图显示屏、实时视频显示屏、数据信息显示屏。通过三屏显示,不仅可以对车辆配送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实时跟踪、定位车辆位置、了解车辆运行情况,间接了解配送进度,还可以实时查看系统内设备的运行情况,了解网络连接状态。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还能够及时产生报警信息,及时时间提醒用户。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对设备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如发生火灾等灾害能够提前预警。并且在分拣线处进行转运箱的标签匹配,形成完整的货物信息,统计车辆返回物流中心后卸载回收空箱的信息等。
车载移动感知系统采用车载触摸屏来为司机提供必要的配送信息。如可为司机提供行车导航、指导配送位置、对车辆人位提供引导,避免误人车位的情况;为司机提供装货信息,使其能够明确货箱装载量;为司机提供所载客户的配送信息和回收信息,统计回收空箱信息,确认空箱回收环节完成等。与此同时,如果遇到紧急事件或者特殊情况,还可以通过该系统直接呼叫指挥中心,进行语音通讯、手动开启电子门锁。
通过对卷烟配送全程感知系统的介绍,可以看到,该系统对烟草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实时监控,形成了完整统一、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实施,不仅为中国烟草面向未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其创新型物联网感知应用,也对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客户的服务范围起到强有力的保障。
智慧物流论文:大数据打造企业级智慧物流应用平台
近几年,我国物流行业疯狂增长,但多为中小型的企业,物流集中程度比较低,而且缺乏完善的市场秩序。在这种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先天缺乏竞争基因的国有物流企业想有大的发展并没有那么容易。
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股份”)是一家全国性综合物流企业,由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控股,隶属于中国诚通集团,1997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据悉,公司在全国30多个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设有70余家物流配送中心和经营实体,总占地面积达1300万平米,年吞吐能力近6000万吨。
2013年,中储股份将电子商务等新型物流业务列入未来投资方向之一,并于2014年7月打造了“中储智慧运输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以下简称“中储智运”)。平台在推动中储股份物流运输运力交易网上化、信息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上提供了很大助力,中储股份也希望通过中储智运实现中国物流的“互联网+”,将中储股份打造为中国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引领者、创新者和先行者。
据了解,2017年的中储智运平台已经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以支撑平台运转,集电子商务交易系统、 OA系统、BI系统、云计算等多个系统于一身,是及时家真正意义上将“物流大数据” 实现企业级应用的平台。
传统货运市场问题
在常规的货运市场上,没有自运能力的货主一般通过雇佣社会上的运输公司、货运等运输中介寻找车辆;而没有固定货源的承运司机也要去实体配送站找货揽活,缺乏信息互通平台不仅使双方运营成本提高,还会导致效率低下。
实际上,在我国的公路货物运输中80%的业务都有个体司机承接,这些司机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运输发票。而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都会选择通过向司机收取过路、过桥、油票票据等用于抵扣,加剧了货运市场票据使用的不规范程度。
同时,依然有大量货物及运力资源信息依靠手工录入,错误率高且难以实时传递,极大制约了运输效率和货物的及时交付,各承运商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同时,货运市场上的运力资源的各类信息在货主与承运公司之间很难实现有效交换,信息资源共享难,大数据挖掘难。
做货主和承运的中间商
面对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几个问题,中储智运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轻资产经营的“无车承运”方式经销空车运力,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围绕物流运力实现供需双方交易的电子商务化。
“中储智慧运输物流电子商务平台”设有自己的网站和APP客户端;其中客户端整合了GPS定位、朋友圈、团购等多种移动应用功能,并综合现有ERP、CRM、BI系统开发的全新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实现管理流程的可视化及运输过程的可视化。在管理模式上,平台对客户进行会员化管理,通过业务调度中心实现平台运作双方交易信息的跟踪管理和人员配置。会员可在平台利用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结算,并对接保险公司办理货运保险业务。同时,亦可根据平台内外数据信息进行物流大数据的智慧分析和A测。
“智运罗盘”将平台业务流程分为8个关键节点,业务人员可通过“罗盘”的关键节点的触发状态清楚业务发生的所在环节,并针对各环节所需要的内容提供服务。
另外,该管理系统便于平台不同业务人员的工作交接,确保客户服务水平的一致性。
“车辆定位”系统可以帮助货主及平台实时知晓承运人车辆的所在位置、移动情况,便于承运人及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发货、收货;便于平台在途跟踪车辆情况,遇到异常情况可以确保货物安全并及时进行处理。
“智慧物流分析与预测系统”包含两大版块、四大主题以及若干物流分析功能,可以对“货主”、“承运人”、“线路”、“库存”的会员数据、线路情况、业务数据进行“物流大数据”分析与预测,为会员提供迅速、精准的“战略物流决策”。
中储智运平台的承运业务通过平台的运作与调度中心进行管理,货主登录平台填写发货请求并将相应的运费金额打至平台指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智运宝”。平台将货主的发货请求以“货运信息表”的形式在平台“货源信息”栏,登录平台客户端的承运人会员可以摘牌有意承运的货物,事先向平台车源信息的适配承运人会员收到平台的“货运推荐”后,也可登录平台摘牌该笔承运业务。在货主报价不合理没有承运人摘牌情况下,所有承运人可以根据车辆所处位置进行竞价报价,由货主摘牌。
承运人摘牌货物后,平台依据事先制定的规则同时与双方签订承运合同,并将双方的联系方式通过客户端、手机短信的方式同时发送给双方。承运人获得货主联系方式后开始承运业务,承运人到达启运地后,货主委托的发货人装货完成后点击“发货确认”,即可顺利起运。平台对车辆的承运过程进行在途跟踪与实时查询,货主也可通过平台客户端查询司机与车辆位置。
承运人抵达目的地后,货主委托收货人卸货核定货物安全到达后点击“收货确认”,平台收到确认信息后,“智运宝”自动获得平台该笔承运业务的完成指令后,依据事先签订的网签合同将货主的运费打至平台,平台在扣除一定比例的交易服务费后将运费支付给承运人。该笔承运业务运费结算完毕后,该笔承运业务即告完成。
信息化转型经验
鉴于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势与不足,在“十二五”期间,中储股份一直处于战略调整期和机遇期。在此阶段中储股份秉持“中国放心库”的诚信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完善仓储网络服务平台,积极培育物流+互联网的特色业务,完成新一轮转型升级,积攒了很多实战经验。
首先,一定要明确物流平台需求。开发物流平台一方面要考虑平台的合理架构及功能,另一方面要注意产品的最终实现与使用。需要设计团队对现有公路货运市场进行大量调研,最终产品是对现有流程的简化和优化。应坚持流程简洁性、资源互补性、运行协调性、响应敏捷性的原则,打造一个使用起来非常简单的互联网产品。
其次,运力资源的电子商务化比商品的电子商务交易有更高的难度,这对平台系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将电子商务、OA、BI等多种系统进行集成。这对初期的系统架构设计有很高的要求,必须充分理解需求,减少系统开发工作量及开发周期。
,互联网产品的特点在于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越来越便利。这就要求平台产品要吸收现有市场的不同互联网产品中的部分功能,并对这些功能进行整合后融入平台,提高货主与承运人的产品使用体验。
智慧物流论文:推百万台定制车 打造绿色智慧物流
2016年,中国快递业已实现连续6年增长率超过50%,日均8000万个包裹,快递量达312.8亿件,预计到2020年快递日单量将翻番。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也伴随着配送车辆每年上千亿元的能源消耗。针对物流行业的高能耗现状,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网络了一项代号为“ACE”的未来绿色智慧物流汽车计划,联合上汽、东风、瑞驰等知名车企共同打造百万台新型智慧物流汽车。据了解,目前“ACE”计划研发的新车已于4月在深圳和成都两个城市进行了试点。
菜鸟总裁万霖表示,“ACE”计划的核心是绿色和智能,让绿色新能源车搭载智慧的大脑,实现配送员、车、仓库、城市末端的全智能绿色覆盖。作为平台,菜鸟负责搭台,让车企和物流快递合作伙伴共同享受红利,促进生态共赢。由于物流业的行业特殊性,急需绿色智能系统的新能源车型来满足物流快递行业的需求。在仓配、分拣、快递末端等方面,物流业硬件软件设备都需要智能化升级。
据悉,该计划的目标是,打造100万辆搭载“菜鸟智慧大脑”的新能源物流汽车,让大数据助力绿色物流,让汽车上的“智慧大脑”直接用数据帮助快递公司、配送员做思考和决策,最终“连线成面”打造一张移动的绿色智慧物流骨干网。
菜鸟“ACE”计划负责人时瀚透露,“ACE”计划研发的新车已于4月在深圳和成都两个城市进行了试点。以深圳为例,单车行驶距离减少了约30%,空驶率降低10%,成本节省超过两成。据此测算,菜鸟ACE计划的推出,一年可为物流行业节省成本100亿元。记者获悉,随着“ACE”计划的推进,重庆有望成为试点之一。
搭载“菜鸟智慧大脑”的新能源物流车有啥不一样?据了解,系统会根据订单动态,生成配送线路,并根据业务和道路情景自主感知动态调整界面,且实现与司机的语音交互,改变目前依靠人工调度的现状,实现智慧跑、智能送。
通过车辆装备的创新,菜鸟将多项“黑科技”应用于城市末端配送。例如结合菜鸟智能分单,实现了前置分拣和集装运输,免去在配送站点二次分拣;动态定位技术可以将货物直接送达快递员,实现移动网点,快递员不再需要多次往返站点取货;物流版“变形金刚”电动交换箱体运输车,提升了仓斓秸镜愕亩嗥荡卧耸湫率,满足站点的多频送货需求;帮助商家提升服务满意度,让商家实时了解货物所在位置,通过APP还可以更改送货时间,服务更贴心更智能。另外,菜鸟“ACE”计划同时推出了“整车设计制造”、“共享运力”、“行业解决方案”等产品。联合网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物流公司、运营企业及配送司机提供500亿元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在市场导入、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合作伙伴支持。
“ACE”计划同时,菜鸟的“绿色行动”也得到了商家的响应,天猫携杜蕾斯、科颜氏、箭牌、亿滋、潘多拉、高露洁、C&A、ESPRIT等品牌宣布成立“绿色品牌联盟”,接下来将会有超过300个知名品牌陆续加入。联盟商家保障将使用菜鸟“绿色包裹”发货,也将与“蚂蚁森林”数据互通,用更好的玩法吸引消费者一起环保。
智慧物流论文:物联网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 物流产业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因此,将物联网应用到物流管理工作中可以对物流的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尤其能够促进智慧物流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本文主要论述了物联网技术基本理念、发展的优势、在物流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希望为研究智慧物流管理的专家与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物联网 智慧 物流管理 优势 问题 应用
0引言
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兴起了以物联网为中心的发展浪潮,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物联网的产业规模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对现代物流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物联网技术基本理念
物联网主要强调物与物之间的联系,物联网与互联网是密不可分的,物联网技术的整体框架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创新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其它领域,促进其行业的创新,对其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价值起到重要作用。用户在应用过程中,体验到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作用,创新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精髓。2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发展的优势
1.1有利于对物流企业实行透明化管理
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物流运输中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监控。货物运输的跟踪问题是物流企业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对货物的追踪定位在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同时,仍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采用RFID技术可以对货物实行实时追踪定位,收集运输货物的车辆位置信息以及行车路线等详细信息,有效解决货物运输问题。除此之外,还能采用物联网技术对仓库中的温度和湿度环境进行感知,对货物的盘点和出入库信息等进行报备,对缺少的货物进行报警。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现代物流企业中仓库的管理实行透明化,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1.2有利于提高物流配送速度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对物流的配送环节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物流企业中,对产品的配送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城市交通及道路信息进行实时收集,通过车载设备对交通管理部门发送关于道路交通的有关信息,通过无线传感器对车辆速度及车距等信息进行收集,为交通信号的变化提高的信息以便对其实行控制。
1.3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物流服务的速度和水平。在现代物流行业中,条形码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条形码的读取时间用机器进行解读大约需要3秒钟,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大约需要0.2秒钟即可读取。将装有无线射频识别的芯片嵌入托盘中,对过道和货架装置可读取RFID的设备,能有效对入库的货物信息及货位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到信息系统中。对于仓库中货物的盘点,货物出入库信息及出库拣货都可以采用RFID来实现,提高信息读取效率。
2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物联网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并通过信息共享完成基本信息内容的构建。但是由于互联网是一个信息较为开放的平台,所以在信息进行传递时很可能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或者网络系统出现安全漏洞,从而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这样货物的信息和客户的信息都容易被窃取,无论是对于物流企业还是对客户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2.2存在物联网技术问题
在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不断扩大应用范围的过程中,网络传输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可追溯性管理技术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有关的无限射频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方面,我国依旧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阶段。在现代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这些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一定非常广泛,所以对此应该加强研究。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中精通物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还很匮乏,使得其技术水平在一定时间内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3成本过高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在应用时需要使用很多电子仪器和设备,使用这些设备在提高物流的工作效率和服务的质量的同时要花费比传统的物流设备更多的费用。现在的物流行业发展中,一些相对较小的物流公司会比较注重其工作中的成本,所以他们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就不会选择高成本的设备和物联网技术。
3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3.1对企业产品信息实行智能化追踪服务
未来物流领域中物联网的应用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实行物流企业的网络共享,打破传统物流企业中单一的经营方式。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可以在手机终端,通过物联网技术便捷地对企业的产品信息以及产品的物流环节进行实时查询和跟踪,同时未来物流领域将会实行透明化管理模式,将企业中的产品运输环节与人们的生活进行融合,对产品的信息实行智能化跟踪,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3.2实行智慧产业链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引用和传播推动了我国智慧物流的创新和变革,未来物流领域会发生重大变革,发展智慧物流。物联网在未来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可有效实现物物互通,通过RFID技术和无线传感器对物流企业的物流、生产、采购及销售这一产业链实行智能化管理,并与企业的生产模式进行智慧融合,未来物流企业的经营是将企业的物流产业链与智慧生产进行结合,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经营效益,有利于实现未来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通过物联网技术集成发展智慧物流
随着经济不断增长,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物联网的发展在传感、识别、蓝牙等技术上都有体现,其发展也更加完善,实行多种物联网技术集成是物联网技术未来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物流领域中,可以将传感识别等多种物联网技术集成运用到物流环节中。
4总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技术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流领域也应该加强自己的科技建设,从而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物联网技术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更加简单方便的工作方式,所以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要加强对物联网的建设,从而促进这项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使其逐步成熟,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物流行业经济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智慧物流论文: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优化研究
摘 要: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标志着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文章通过对智慧物流时代的特征以及配送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可从车辆路径、可视化配送以及智慧分析三方面对现有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进行优化,并构建了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共同配送中心系统,通过对线上整合资源与线下整合资源进行对接,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顾客满意度。
关键词: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末端配送
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是物流企业与终端客户接触的阶段,直接影响着物流服务能力与客户的满意度,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1月到6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2.5亿件,同比增长56.7%,再创新高。但在快递包裹量急速增长的同时,由于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现有模式的诸多弊端,造成延迟到货,包裹破损、丢失,顾客投诉率高,快递员服务差等问题。如何提高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效率,降低末端配送成本,同时提升顾客满意度,成为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急需解决的问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运用,迎来了智慧物流时代,有望改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现状,解决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诸多问题。
1 智慧物流时代的特征
智慧物流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物流各个环节具有系统感知、学习与分析、自动化解决问题等功能,涉及智慧仓储,智慧运输,智慧装卸、搬运、包装,智慧配送,智慧供应链等方面。智慧物流时代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1 物流服务个性化
智慧物流时代,顾客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会由于其购买物品类型等客观因素及便利、心理等主观因素,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物流企业不仅仅需要满足顾客的收送货需求,更需要提供高度的、特殊的、额外的服务,如通过物流APP,顾客可以通过LBS(定位服务)查询、定位到附近网点取件,同时物流APP还提供一键转寄、服务点代收等功能,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
1.2 物流运作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物流运作过程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运作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智能分单系统和智能分拣设施,实现物流分拨中心的智能化分类分拣;(2)通过大数据预测、稻萃诰颍找出特殊区域内包裹量的变化规律,智能化设置和调整物流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等网点位置;(3)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顾客的购买习惯、收货习惯、收货时间等信息,智能化安排快递的配送模式和时间;(4)通过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先进手段,实现智能化末端配送。
1.3 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化
智慧物流时代,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信息资源将越来越集成化,共享化。智慧物流时代下,通过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利用RFID视频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用户、交易、商品、企业等信息的集成、整合和优化,对整个物流过程实时追踪、安全监控和管理,从而在统一的物流平台上实现多方信息资源的共享。
2 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运用现状
目前,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中已得到了一定的运用。2015年7月,京东利用云技术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青龙电子签收系统,通过POS机电子签收快递,实现简单图片管理系统,并与京东云打通,将电子签名接入国家认证,打通物流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末端配送环节,从而实现整个B2C流程电子化,极大提高了运作效率。2015年双十一,菜鸟网络利用大数据预测和协同机制,通过预警雷达监测系统,把交通拥堵、订单、发货等信息组合成完整的数据链,预测不同路线的包裹量,并协调资源,极大提高全国物流快递处理能力,2.4亿个包裹在近7天内被送到消费者手中,与2014年双十一的包裹配送花了近16天相比,效率足足提高了一倍以上。2015年12月,同城货运一号货车与物流网络平台壹米滴答达成合作,构建“骨干网络+同城配送”的物流运营新模式,实现末端配送从干线货运、区域货运到同城货运的上下游无缝对接。2016年1月,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山东开始推进智慧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以实现物流各个环节系统感知、分析、及时处理和自我调整等功能。2016年5月,菜鸟网络启动“新绿洲”项目,联合搭建自提柜服务信息平台,打通物流末端配送的信息流,实现智能快递柜间快递信息的拼接,提升消费者代收包裹的体验。
2.2 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存在的问题
上述企业虽然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电子商务末端配送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数是从技术突破,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成本高。顾客不便导致的二次配送、末端配送网点的建设以及庞大的快递员数量等,都会提高末端配送的成本。据调查,末端配送成本占整个物流成本的30%以上,成本高昂。(2)效率低。社区单位的管理、客户取货时间不定等原因,都会造成包裹投递困难,导致快递公司的配送效率低。(3)服务质量差。快递的延迟到货、包裹的破损丢失、高峰期末端网点的爆仓以及虚假签收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末端配送服务的质量差,客户满意度低。(4)资源缺乏整合。不同物流企业都会在同一区域建立各自的分流中心,利用各自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为自己的客户进行末端配送服务,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除了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增加成本,降低效率之外,还会引起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无法形成良好的生态圈。
3 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优化的思路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智慧物流的关键。针对目前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成本高、效率低、服务质量差、资源缺乏整合等问题,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从车辆路径、可视化配送、智慧分析三方面对现有电子商务末端配送进行优化,充分发挥智慧物流时代的优势。
3.1 优化车辆路径
车辆路径问题(VRP)是指配送中心的一个车队向一定数量的客户运送物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如何组织适当的行车路线来满足路程最短,或成本最小,或耗费时间最少等约束条件的问题。智慧物流时代,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车辆、交通、拥堵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由系统自动计算安排出配送车辆最合理的优化路线,使得配送路线和时间最合适。通过对电子商务末端车辆配送路径的优化,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将物品配送至客户,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节约资源,减少交通拥堵。
3.2 优化可视化配送
可视化配送是一种对物流信息的实时跟踪功能,通过车辆定位、物品监控、在线调度等手段让顾客及时了解所购物品的物流信息。目前这种可视化配送服务虽已有所运用,却仍处于初级阶段,只能提供一些节点信息,信息显示还会延迟,而且缺少末端配送路径上详细信息的显示。智慧物流时代,将物品的可追溯网络融入万物相连的物联网中,让客户看到送货的全过程、送货的具体位置,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准地计算送达时间等。通过对电子商务可视化配送的优化,能极大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
3.3 优化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
终端客户分布范围广而且分散,需求差异化等特点决定了末端配送多种模式并存的状态。目前主要有三种末端配送模式:上门送货模式、自助提货模式、智能提货柜模式。智慧物流时代,为了使快递员在最短的时间以的成本将快递送达顾客,必须对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进行优化,通过对顾客购物习惯、购买商品特点等特征迅速分析出适合不同顾客的终端配送模式。比如,老年人、退休人员、家居办公族或专职太太比较适用于上门送货模式;学生群体或在职人员比较适用于自助提货模式和提货柜模式;大件物品适用于送货上门模式;上夜班人员适用于提货柜模式,等等。智慧物流时代对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还可对订单页面进行优化,订单页面可提供多种配送模式的选择:送货上门+时间点、自助提货+提货网点、提货柜+柜点地址等,由顾客自主搭配,选择所需的配送模式,以满足顾客的差异化需求,提高企业差异化服务能力。通过优化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能极大减少二次配送,降低物品的损坏率和丢失率,提高末端配送效率。
4 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优化方案及运作流程
4.1 优化方案
根据上述优化思路,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优化方案是建立一个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末端配送系统,以实现线上整合信息资源与线下整合实体资源的对接,较大程度地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4.1.1 智慧配送信息平台。智慧配送信息平台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电商企业、物流公司、顾客等多方主体信息进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该平台通过对系统积累数据的分析、挖掘,为客户提供的配送方案。
利用物联网技术,智慧配送信息平台涵盖了车辆信息、交通信息、地理信息、订单信息、顾客信息及快递员信息等;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挖掘、协调、预测所存储数据,实现路径优化、可视化追踪、智慧分析等功能。而且智慧配送信息平台还提供了客户对快递员的评价功能。首先对所有快递员进行实名制验证,防止犯罪分子伪装成快递员从事犯罪活动,以保障顾客安全。其次,顾客可以从多方面对快递员进行评价,包括投诉事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系统会定期对每个快递员进行审核和评估,利用奖惩制度来规范快递员的行为。
4.1.2 共同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是对线下实体资源的整合,拥有完整的配套物流设施、设备和种类、数量众多的配送车辆,专业的作业人员,严谨的作业制度以及作业程序等。各物流公司将各自的包裹快递集中到特定区域内的共同配送中心,进行集中分拣、拼装、搬运和配送。通过共同配送中心集中资源,从而实现智能分拣、智能调度、配载以及路径优化、可视化追踪、智慧分析等功能。多个企业共同使用共同配送中心,能避免重复建设,极大提高物流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4.2 运作流程
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的具体运作流程如下:(1)各物流分拨中心将货物运送至共同配送中心,并将信息反馈到智慧配送信息平台。(2)智慧配送信息平台通过对存储的车辆、交通、地理、订单等信息,进行索引、抓取、处理、分析、整合等一系列智能化操作,制定出优化的末端配送计划。(3)根据制定的优化配送计划,共同配送中心对所有包裹快递集中智能分拣、调度车辆、车辆配载,进行共同配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同一位顾客在不同网站上购买的商品分拣一起,进行集合配送。(4)通过智慧配送信息平台的智能分析功能,在送货上门、智能快递柜和自助提货点三种模式中确定顾客最适合的末端配送模式,同时确定相应的送货时间段或末端配送网点。运用共同配送或者集合配送将包裹直接送达终端客户,或由客户到相应的配送网点自助取货。(5)通过终端客户签收、对快递员评价和物流服务进行评价和建议。相应的信息直接与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对接,再循环应用于下一批的配送。
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运作如图1所示:
4.3 优势分析
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具有以下赘鲇攀疲海1)结合共同配送,将多家企业联合起来,整合和优化网点资源、车辆资源、线路以及终端配送点等,减少甚至消除资源的重复浪费。(2)通过智能分拣可以实现组合配送,将同一个顾客的不同商品整合一起配送,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能极大便利终端顾客。(3)能有效结合可视化追踪、快递员评价功能,极大提高顾客满意度。(4)结合路径优化、智慧分析,以及共同配送,能极大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末端配送成本。
5 结论及展望
智慧物流时代,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能优化现有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流程,实现末端配送资源的整合,从而降低末端配送成本,提高效率,提升顾客满意度。然而,该优化方案需要政府、各方物流公司和电商企业共同参与、协同合作,本文并没有对各方的协作方式、利益分配进行研究,未来可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智慧物流论文: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智慧物流园企业互动研究
【摘要】园区企业是智慧物流园的主体力量,它们的互动是园区良性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条件、对象、路径及目标,为提升园区企业运营效益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商业生态系统 智慧物流园 互动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珠海物流园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新形势,纷纷向智慧物流园区转型升级,构建自身的商业生态系统,增强园区节点在区域供应链中作用。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通过自身平台的聚集作用,将大批的物流企业、物品买卖双方、补足服务提供商(如加油站、质检单位等)以及园区平台发展助推群体(如政府)等聚集在一起。这些企业在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中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这些互动能否保持健康的发展状态,是园区企业良性竞争、协同共赢的根本,同时也是整个园区生态系统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关系,为提升园区企业运营效益提供新思路。
一、园区企业互动与协同的关系
(1)园区企业互动。“互动”按照词义上来说是不同对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智慧物流产业园的每个企业通过园区提供的平台或自身的活动传播信息、需求,与其他单位进行竞争或合作,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互动。
(2)园区企业协同。“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协同表现了个体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不同资源或个体之间的协调、合作,可以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形成拉动效应,共同推动整体事物前进,产生协同效应(即“1+1>2”)。协同的结果是良性的,它能使个体获益,整体加强,实现共同发展。园区企业间协同能保障智慧物流产业园企业发挥出更大的效力,促进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园区企业互动与协同。智慧物流产业园中企业的互动与协同都是不同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但是互动不同于协同。园区企业间的互动是企业之间一种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没有好坏之分,它可以体现为企业间的精诚合作,也可以体现为企业的相互竞争博弈;园区企业间的协同强调的是企业协调与合作,共同完成园区业务目标的过程,它可以使园区的系统的各个部分分工协作、相互配合,从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所以园区企业间的协同是一种园区企业为了达成某一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积极互动,能使园^系统发挥出整体效应,产生“1+1>2”的效果。
总之,园区企业协同是园区企业互动,而园区企业互动不一定是园区企业协同。
二、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的条件和目标
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平台,它是园区商业生态系统构良性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园区内、外各方连接与互动的媒介。平台由基石、基本架构和接口构成,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强大的资源集结力,将园区各方集结在了一起。
(一)园区企业互动的条件
智慧物流园区企业要产生互动存在两个必要的前提:
及时、与园区企业业务相似或者存在互补关系。物流园区不仅是货物的集散地,也是相关企业的集结地,当两家企业的业务相同或相近时,互动既可能表现为竞争,也可能表现为合作;若两家企业的业务存在互补关系时,它们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合作。
第二、与园区企业有实现互动的接口。在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平台中,接口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实物接口一般是有形的,如园区的仓库、道路、车辆及装卸搬运等设备设施,这种接口要实现企业的互动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企业才能进行顺利互动;抽象的接口是无形的,最典型的就是数据接口,如智慧物流园区的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例如企业间的接口、与政府的接口、与辅助服务单位的接口、与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接口、与其他园区信息系统的接口等)。数据接口可以使园区企业与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园区内外其他企业以及辅助单位进行互动。除此以外,智慧物流园区设定的规章制度与标准也是重要的无形接口,是园区企业实现良性互动的保障。
(二)园区企业互动的目标
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会产生竞争与合作两种结果,这就意味着园区企业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的。竞争有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良性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园区企业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并且能提高园区企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推动整个园区系统的良性发展。恶性竞争导致园区企业互相伤害,从而损害物流园区的整体利益,阻碍园区的发展;合作能使企业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是企业间协同的重要表现。园区企业的优势互补使企业在各自要素和功能上更加完善,更容易形成一个整体,协同工作,达到“1+1>2”的效应。
智慧物流园区要可持续发展,其商业生态系统必须良性、有序的发展。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园区的企业的互动要保持在良性竞争和协同工作的状态。因此,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的目标就是让园区企业协同合作、良性竞争,提升自身和园区业务的运营效率,为智慧物流产业园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服务。
三、智慧物流园区企业的互动对象
智慧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供应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支持供应链上商业流、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四流”的顺畅流动,借助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平台接口(如交通运输线路、设备及产品的标准化、标准化的合同、园区的规章制度以及信息系统数据接口等),这“四流”又将园区企业与园区内、外部的相关企业和单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相互合作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完成物流业务;同时,又与业务相似或相近的企业进行竞争,夺取更多的资源,改善企业业务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1)与园区内部其他企业的互动。园区内部企业可以通过智慧物流园区内部的物流信息系统接口进行互动。园区内部大多数企业相互之间同时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因此,园区企业通过提供的园区内部数据接口,可以需求信息,寻求合作伙伴,进行优势资源的互补,协同完成物流业务;同时,也可以进行竞价,争夺业务,提升园区活力和创新能力。
(2)与园区外企业进行互动。智慧物流园区企业通过园区系统平台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接口,可以与园区外的企业进行互动。当园区物流业务不足时,园区企业通过平台接口及时掌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的信息,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户,弥补园区企业业务不足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园区企业强强联手,可提高竞争力,争取更多的物流业务;当园区物流业务繁忙时,由于物流园区受到土地面积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的限制,容易产生业务过剩。园区企业可以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息,寻找更多园外互补性企业,合作完成过剩的物流业务。
(3)与园区补足性单位的互动。在智慧物流产业园的商业生态系统连接着许多对物流业务具有补足性质的企业和单位,例如质检单位、报关单位、银行、加油站、宾馆及汽修单位等企业。园区企业通过园区的系统内的专用平台接口与它们互动,可以及时为园区企业的提供检验检疫、报关、金融、日常维护及客户接待的等必要的补充服务。
(4)与其他物流园的互动。智慧园区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和运输线路等接口与其他物流园区进行互动,增强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能力。物流园区在供应链上的位置不同,所发挥的节点作用和主营物流业务的着力点也不同,因此,不同类型的物流园的业务容易形成互补。通过园区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智慧园区企业与其他物流园区容易产生互动,获得更多便利的条件,有助于顺利完成物流作业,拓展业务,获得更多的商机;同时,也有利于解决车货匹配、返程空车等当下棘手问题。
四、智慧物流园区企业的互动效应
(一)智慧物流园区企业良性互动主要途径
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平台的接口是园区中的企业和其他关联各方产生互动的主要途径。这些接口主要由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接口、园区产地和物流设备设施以及现代化的规章制度构成。及时、智慧物流产业园区的商业生态系统平台较大的特点就是它有强大的现代信息技术做支持,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使用,使得平台的数据接口功能更为强大,成为园区企业与其他对象互动的最主要途径;第二、智慧物流园区可以利用其强大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为企业提前安排场地、调配设备、调整运输线路,使园区系统平台的有形接口成为企业间良性互动的另一途径;第三、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以及规范的业务文件等接口能规范企业间互动的不良行为,避免园区企业恶性竞争,是企业间的良性互动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效应
智慧物流园区企业互动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使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动可以提升园区企业的服务功能。园区企业通过园区平台提供的路径互动可以与其他单位形成互补性的整体优势,使得企业的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在互动的过程中,园区企业容易获得商机、物流资源以及更多的补充服务资源,园区企业可以整合这些互补性的资源,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完善企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功能。
(2)互动可以获得协同效应。园区的企业不仅可以园区内部企业,也可以同园区外部单位进行互动。积极的互动都是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物流业务而产生的,因此,双方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现“1+1>2”的效果,产生协同效应。
(3)互动可以提升企业的营运效率。传统的物流园中的企业大多单兵作战,大部分的企业只是作为园区的租客,各自经营自身的物流业务,信息闭塞,导致与上下游企业少有互动,物流作业效率低下。通过园区提供的互动路径,园区企业能及时的掌握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减少中间环节,有效的利用场地和设施设备,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实现现代化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营运效率。
(4)互动有助于园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园区企业通过平台接口的互动不仅使企业自身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益,而且也推得动了整个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及时、园区通过区内企业的互动园区不仅可以拥有更多的共享客户和补足品资源,而且能吸引更多的物流供求双方、补足品企业进入园区的商业生态系统,扩大了园区生态系统的范围,使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得到发展壮大;第二、园区企业互动使得作业信息、物流信息以及市场信息更加透明,园区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分析,加强了对实物流的控制力,有利于整个供应链实物流的高效流通;同时智慧物流园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也增强了园区个性化服务能力;第三、园区企业互动可以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拓展园区的业务,为园区系统中企业提供网上支付、信贷等一系列的服务,使整个园区的金融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五、结束语
园区企业作为智慧物流园的主体力量,它们的互动在给自身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加园区运营量、降低园区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园区运营效率,是智慧物流园区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主要动力。智慧物流园应充分的利用系统平台的强大功能,为园区企业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提升园区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智慧物流论文:崔忠付:互联网+时代下共建开放协同的智慧物流生态链
“互联网+”之于物流,是又一轮的转型升级。
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把互联网+高技物流作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足以体现出国家对物流行业的重视。“互联网+”也为物流业创造了一个新的思路,这将改变我国物流业相对落后的现状。
身处“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科学技术等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将与物流业深度融合,从多方面改变传统物流业的运作方式和效率水平。
过去二十年,互联网已经改变了许多行业。现在,更多的人意识到,它所带来的变革才刚刚开始。让我们期待“互联网+”物流,这一场化学反应的发生。
《智慧城市》:当前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如何?
崔忠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物流业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任务。去年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了中长期物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三大发展重点、七项主要任务、十二项重点工程和九项保障措施,抓住了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明确了发展方向,是指导我国物流业“新常态”下健康发展的顶层设计蓝图,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物流信息化投资率比加速提升,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快速提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条形码和电子标签等技术在物流业务中的应用程度继续提高。物流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是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一是物流信息化应用效果明显。表现在订单(运单)准时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车辆追踪水平显著提高:全程透明可视化率显著上升。
三是产业物流以流程透明化为基础,通过数据共享和协同作业提高效率,并达到精细化的管理效果。电子商务加产业链的服务体系是产业物流发展的新模式。由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产业物流智慧化是产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四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通过几年的探索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成为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与上下游信息共享并协同作业,融合电子交易、电子支付、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为一体的基础性服务平台,许多平台充满活力并具备自我发展的盈利能力。
五是移动互联技术、020模式在物流行业得到应用,使物流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对传统的物流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六是投入资金不足、信息化人才短缺以及行业标准缺失仍然是目前制约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加速了物流企业智慧成长的同时,也使得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崔忠付:电子商务物流既是电了商务实施的重要环节和发展推力,又受益于互联网创新成果的深度融合,是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柱,将给我国物流业带来重大机遇,即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推动传统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大大激发了行业活力。但同时也要看到,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也还存在着许多难点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政策法规的制定、修订、完善还远远落后于行业发展的现实。在这方面,全国人大己将《电子商务法》列入立法计划,草案预计于今年年底前完成。《电子商务法》的出台将从顶层设计上规范行业发展,推动建设健康、良性发展的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完善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二是政府和社会管理的包容度有待提高,政府监管方式有待创新完善。目前,电子商务物流领域有很多运作模式属于新生事物,尚处于摸索和尝试之中,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监管部门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宏观上适度监管,保持一定的宽容度;微观上鼓励企业大胆尝试、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的作用。
三是电子商务的爆炸式增长短期内带来了海量的物流需求,电商物流“虚火”过旺,内功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未来的电子商务物流必须走大数据、智能化的技术路线;注重、加强在跨境交易、移动终端、社交网络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物流需求,必须积极对接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需求。
四是产业配套水平亟待跟进。当下全球供应链整合还刚刚起步,应充分利用“一路一带”战略机遇,构筑对外国际电子商务物流网络,通过自建、合作、并购等方式延伸服务网络,逐步构建起全球化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五是电子商务物流诚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和各种技术手段实现了货通天下,电商企业间的竞争重点已逐步由客户流量转向客户服务体验,对服务质量和信用的体系性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物流业信用体系,将有效保障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促进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
《智慧城市》:您如何理解“互联网+”高效物流的行动计划?
崔忠付:今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近日,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互联网+”高效物流是11项重点行动之一。“互联网+”行动的提出,其核心是在于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那么“互联网+”高效物流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指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物流业向上游的制造业、商贸业等领域拓展,共建开放协同的智慧物流生态链。
及时“互联网+”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它既包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又包含制造业,商贸业、物流业等传统产业,是一种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相互融合,是一种新业态,是互联网思维下实体产业的发展,而不是实体产业简单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模式有以下特点:组织机构扁平化,指令能尽快地传递下去,有利于效率的提高;表现形式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开放平等:输出形式是个性化的服务,差异化的服务,而不是成形的产品;商业模式是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价值形式则是关注用户的数量,流量的大小,而不是产品的价格。
第二,“互联网+”高效物流不是简单的“互联网+物流”,这里面“高效”二字很关键,它既表示目的,也表示过程,更表示结果。我认为,“互联网 +”高效物流的行动计划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物流企业组织机构扁平化,提高决策及执行效率,二是物流平台要互联互通,数据要共享;三是物流交易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四是物流产业链上的各方须是诚信的,这样可以节约交易时间,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五是物流产业链上的各方是分工协作、平等互信、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不存在所谓的链主;六是物流的作业应该是信息畅通,反应敏捷,规范运作;七是物流过程是透明的,全程可监控的或可溯源的:八是物流的社会效益应该是生态的、绿色的和环保的;九是物流的最终结果是智慧的、高效的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
综合以上九点,“互联网+”高效物流的行动计划概括起来就是“互联网+时代下,共建开放协同的智慧物流生态链”。
“互联网+”高效物流是无数物流人的梦想,但如果理解不透彻,也容易出现偏差。现在的物流信息平台领域已经出现了泡沫,同质化竞争、恶性竞争非常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些新兴的物流平台甚至表示要颠覆传统物流平台,并用“革命”的手段去实行。所有这些,都不符合物流产业链各方要平等互信、互利共赢的互联网+精神。实际上,不管是新兴的物流平台,还是传统的物流平台,各有自己的优势,应该联合起来,优势互补,分工合作。
共建开放协同的智慧物流生态链必须要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商贸企业以及互联网企业共同努力,这也许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我们物流人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智慧物流论文: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安全策略规划与实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泄露和破坏等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策略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一环。安全策略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与安全活动相关的规则,是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从应用角度来看,安全策略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分层由下至上依次为管理安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运营安全、密钥安全、数据和信息安全,各层次相互协调统一并达到相应的安全标准。安全策略的规划应切合信息平台的应用需求及影响范围,满足国家制定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从各层面确保信息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1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概述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是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适应港口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以打造港口物流数字化、智能化生态系统,实现物流信息的高效、便捷共享为目的所建立的集装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以一次录入、全流程共享为特色,集合全港集装箱进出口流程,涵盖货代、船代、堆场、集卡、码头以及“一关三检”等各节点的有效数据,实现集装箱设备交接的电子化、智能化,并支持集卡运输企业对集卡的指挥、调度功能。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的主要功能如下:(1)报文平台功能,连接船代、车队、堆场、码头各方,实现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数据的实时共享;(2)接口平台功能,向堆场、车队、码头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对接信息化管理下的堆场、车队和码头,实现各环节物流信息的实时更新;(3)互联网平台功能,实现车队、集卡、司机信息备案管理,为车队提供调度派单功能,为堆场提供数据更新功能,为码头提供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4)移动应用平台功能,开发支持Android和iOS系统的手机应用程序,为车队提供手机派单、查询追踪等功能,为司机提供手机接单、预约等功能,为堆场提供拍照验箱功能,并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服务。
2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安全策略
规划
(1)管理安全 管理安全是安全策略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管理安全策略涉及安全组织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安全意识教育等,以实现对维护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管理人员、开发人员的权限控制、口令保密、审计跟踪等安全管控为目标。
(2)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涉及基础设施、环境、设备、电磁屏蔽等方面的安全控制,为平台部署提供防灾、防震、防干扰、防辐射等物理安全保障以及双机热备、链路冗余等安全策略规划。
(3)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包括内外网区域隔离、不同网段应用访问控制或隔离、虚拟专用网络登录、链路均衡负载、防火墙、防篡改等网络安全策略。
(4)系统安全 保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安全,定期扫描发现并修复漏洞和隐患,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口、协议等。
(5)应用安全 确保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的各项应用功能连续、运行,支持功能模块扩展、用户扩容需要,使平台升级更新不影响正常业务运行。
(6)运营安全 对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实施动态保护,并在系统运行中实现信息和数据的恢复;采用上网行为控制、网络管理、防病毒、入侵防护、抗拒绝服务等手段监控网络运行及流量;制订应急计划和策略,实现突发事件的异地备份和恢复。
(7)密钥安全 密钥管理处理密钥自产生到最终销毁整个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包括系统初始化以及密钥的产生、存储、备份(或装入)、分配、保护、更新、控制、丢失、吊销和销毁等。通过制定密钥管理制度,对密钥实施完整而周密的管理。
(8)数据和信息安全 通过数据库审计等手段对数据的访问活动进行跟踪记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涉及数据加密、完整性校验、数据备份、数字签名等。
3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安全策略的
实施情况
3.1 建设互为灾备的高性绿色节能双机房
在厦门岛内和岛外分别选址建设B类标准整体机房(见图1),实现区域中心机房的互为灾备和恢复。主机房采用先进、节能、高效、集约的密封冷通道模块化架构设计,部署安防监控、泄露检测、消防报警、自动灭火和场地监控等系统,保障机房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照度、防静电、防干扰、防震动、防雷电、实时监控等,以确保计算机设备安全、运行,延长计算机系统使用寿命。
3.2 部署安全防护体系
如图2所示:分别接入电信、联通、移动等运营商宽带,通过负载均衡设备实现链路冗余;部署防篡改、抗拒绝服务、防病毒、防火墙、入侵防护等安全防护系统;通过上网行为控制设备规范上网行为,由网络管理软件监控设备运行状况,由堡垒机监控技术人员操作行为,由数据库审计保障数据安全,形成强大的安全防护堡垒。
3.3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涉及中心机房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制度、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办法、信息安全处理预案等。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制度定期检查、落整改和定期演练,并及时跟踪机房运行状况,每月编制运行报告。
3.4 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包括定级、备案、安全建设和整改、信息安全等级测评、信息安全检查等内容。一般情况下,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确定信息安全保护等级。根据平台的业务信息和系统服务描述、系统服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客体以及系统服务受到破坏后对侵害客体的侵害程度,按照GB 17859D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和GB/T 22240D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等,确定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的业务信息安全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等级均为第二级,最终确定其安全保护等级为第二级。确定保护等级后,按照规定,向公安机关备案。在等级测评过程中,对测评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确保信息平台安全防护满足要求。
4 结束语
在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安全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安全等级评估便于及时发现信息平台的弱点、漏洞、面临的威胁以及制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平台的及时整改和完善;因此,对于重要的信息系统,非常有必要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保护等级评定。安全策略并非一成不变,其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进行调整,以确保管理与技术的有效融合,做到人、财、物充分匹配。总之,安全策略的实施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长期、复杂、不断调整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7-04-11)
智慧物流论文: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架构及建设方案
2014年,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将提升港口信息化水平、促进港口服务高效便捷列为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之一,并对港口企业提出以下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港口生产、服务、管理各环节全过程融合,提升港口服务效率、安全性能、服务质量和服务便捷性;加快建立完善物流信息平台,提供港口物流全过程动态信息服务。此外,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创新打造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建设完善港口智能感知体系,促进港口物流服务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和自动化,通过信息集成和共享,实现港口与港口物流服务企业的无缝对接。为适应港口转型升级的需要,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港务)结合《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建设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本文介绍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架构及建设方案,以期为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1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建设目标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的建设目标是:针对港口与港口物流服务企业间的信息传输,建立统一的数据内容和格式标准,确保集装箱进出港物流信息交互和共享的实时性、便捷性、性;实现集装箱设备交接单(Equipment Interchange Receipt,EIR)的电子化和无纸化;提升集卡运输企业智能化调度水平,实现移动办公;通过集装箱动态信息的多方位共享,实现港口与港口物流服务企业的无缝对接。
2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架构
2.1 总体架构
按照建设目标的要求,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包含闸口数据采集、数据交换、EIR信息管理、业务信息查询和订阅、电子商务服务和增值业务等模块(见图1),对外提供统一的公共服务门户,支持网页访问、手机应用程序访问、系统接口访问等核心的平台访问和交互方式,对接货主、货代、船公司、船代、车队、堆场、码头、报关行、电子口岸、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实现业务无缝对接、信息集中共享、服务统一呈现,并与码头操作系统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对接,延伸港口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服务。
2.2 功能架构
(1)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面向港口物流服务企业及其客户提供船代接口、码头接口、货代接口、堆场接口、车队接口、银行接口、保险接口和电子口岸接口等。
(2)EIR信息管理平台 EIR电子化是实现码头闸口智能化管理的必然要求。EIR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提供港口物流各个业务环节的EIR信息采集和共享功能,支持系统接口接入、网页上传录入、手机应用程序录入等数据采集方式,并提供数据统计和分析等信息增值服务。
(3)闸口数据采集系统 闸口数据采集系统由电子车牌识别系统、集装箱号识别系统、集装箱验残系统、电子放行系统和视频对讲系统等组成,能够自动识别和采集数据,并实现自动放行和智能化管理。
(4)业务信息查询和订阅平台 业务信息查询和订阅平台统一采集、传输、储存和加工EIR信息以及货代、船代、码头、堆场、车队等港口物流服务企业以业务对接方式提供的货物动态信息和业务操作信息,并向上述港口物流服务企业开放订阅接口,主动推送有价值的业务动态信息,其中包括码头、堆场的集装箱动态信息,海关、检验检疫放行信息,船舶抵离港信息,码头截单、截箱、提箱时间,换载、改港和查验信息等。
(5)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基于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集成货代、船代、堆场、码头、集卡、报关等业务,使货主通过该平台即可一站式完成海运集装箱业务的询价洽谈、委托、货物跟踪、结算支付等,并使港口物流服务企业形成资源共享的合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客户服务质量。
(6)增值业务平台 在智能闸口通行、统一数据交换、EIR信息管理、业务信息查询和电子商务服务等功能的基础上,增值业务平台通过延伸客户端的增值业务服务,如全程货物跟踪、业务统计报告、信用评估查询、在线结算、在线投保、在线融资和信息增值服务等,拓展业务收益点,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客户黏度。
(7)公共服务门户 公共服务门户支持网络访问、手机应用程序访问等访问方式,并且支持客户通过系统接口接入的方式与平台无缝对接,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2.3 网络架构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平台和网络服务接口部署于应用服务器上;平台部署用于数据传输的专门的文件传输协议服务器;外网用户和移动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平台应用,内网用户通过内部网络访问平台应用。
2.4 软件架构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软件架构如图3所示:网页端为各类用户提供用户管理、数据操作、数据查询等功能;手机客户端为指定用户提供EIR数据查询和更新等功能;数据传输接口包括文件传输协议接口和网络服务接口,以适应不同用户的接入需求;综合数据交换分别由数据交换平台端和数据交换客户端完成,前者部署在平台文件传输协议服务器上,后者部署在用户服务器上。
3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方案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建设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具体方案如下。
(1)建立统一标准。为实现港口物流各参与方及部门易购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应用规范,包括元数据标准、电子单证标准、平台互联标准、统一身份认证标准、平台接入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接入标准和数据安全标准等。
(2)优化业务流程。通过优化港口集装箱业务流程,实现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下的集装箱业务整合与创新,从而较大限度地发挥物流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使港口物流服务向供应链服务转变,并使港口物流各参与方形成更为紧密的伙伴关系。
(3)建设智能闸口。通过应用各种感知技术和设备,实现进出闸口集装箱数据采集和交换的自动化,提高集装箱进出闸口的效率。
(4)消除应用瓶颈。例如,针对大部分集卡运输企业信息化水平低和管理粗放的问题,努力提升集卡运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使其顺利融入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
(5)统一门户网站。在整合各方信息资源的前提下,建立y一的门户网站,并针对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基于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各支撑系统的信息服务和相应的功能接口。
(6)开发移动终端应用。开发“港e通”手机应用程序,提供移动终端服务,从而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物流业务全覆盖。
(7)实现系统对接。实现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与码头操作系统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的对接,从而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形成协同效应。
(8)建立数据中心。以集装箱物流链各主要环节的信息为基础,建立大数据处理中心,综合分析客户、物流参与方、集装箱、货物、运输等数据,实现数据加工、转换、深度挖掘和应用等功能,从而为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4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应用前景
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致力于实现数据平台一体化、信息传输实时化、数据运用共享化、信息内容标准化和采集方式多样化,有利于提高集装箱物流行业整体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EIR的电子化和无纸化有利于提高相关数据的性,改善现场工作人员的作业环境,减轻作业强度,降低人力成本。
(2)大数据分析为“互联集卡”提供技术支撑,有望实现集卡与集装箱的智能匹配,使集卡进出码头的状态从“重进空出”和“空进重出”转变为“重进重出”,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3)线上交易和结算有利于整合资金流。此外,可利用大数据建立客户信用体系,以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港口物流服务业提供类金融、类保险等业务,构建港口金融生态圈。
(4)通过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对接,为进出口商提供透明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从而降低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促进货物自由流动和国际贸易便利化。
(编辑:张敏 收稿日期:2017-04-11)
智慧物流论文:图书出版业智慧物流的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物联网正深刻的影响社会各个行业,而以物联网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物流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文章将智慧物流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图书出版业中,针对图书出版业物流面临的协同化程度低、信息化程度低,且缺少战略发展方向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有助于完善图书出版业的供应链结构以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从而从整体上实现图书出版业物流良性而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图书出版业;智慧物流;物联网;发展对策研究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随着物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也带来了物流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当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背景下,以物联网这项新兴技术为基础,注重信息化、系统化和网络化的智慧物流,已经开始覆盖各个行业的物流活动并逐渐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现今图书出版业物流面临的由于内部结构分散、未形成战略整合而引发的高成本和低效率问题,通过将智慧物流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当前的图书出版物流市场,将有助于实现物流基础资源的整合、物流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物流信息的共享,这对实现图书出版业稳定而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智慧物流在国内重要物流领域已经开始实践,以此为契机,将智慧物流应用于图书出版业,这对于实现图书出版业物流资源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的整合、推进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的发展,从而从整体上完善图书出版业的物流服务,都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和应用意义。
1 智慧物流与物联网
1.1 智慧物流的含义
智慧物流最早于2009年12月由华夏物联网、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以及《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联合提出[1]。智慧物流概念虽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就其定义还未取得共识。目前很多学者对其概念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一种观点认为,应把“智慧物流”看做一个名词,它代表着明显有别于当前物流形态的更高水平的物流形态;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智慧物流强调的重心为“智慧型的物流”,即在现有的理基础和技术基础上根据所需的物流服务提供简洁有效的物流服务功能,而并非某项固定物流形态的形容或判断[2]。
虽然对智慧物流的概念理解尚未统一,但立足于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智慧物流应以物联网的新兴技术为基础,在技术上实现物流服务的创新,实现物流服务过程中网络化、实时化的跟踪与智能控制,从而改善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的物流服务功能。
1.2 智慧物流的功能
王之泰提出,要将智慧物流充分运用到实际中以求得符合潮流的发展,必须辩证的看待智慧物流,即“智慧物流”是应体现出物流活动中的动态概念与确定模式的辩证关系,而非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它是一个系统、综合的概念[2]。因此,对智慧物流的功能分析应分为从技术应用和综合管理两方面看待。
从技术应用方面来看,智慧物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识别感知功能。即通过将物品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利用现代化定位和识别技术,快速实现对物品的识别,从而达到对物品的自动化管理。(2)优化决策功能。主要采用数据挖掘及云计算等数据分析技术,对物流活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方面实现物流相关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可辅助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物流配送计划和方案。(3)定位追溯功能。主要采用卫星定位、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来对货物的位置和状态进行实时的跟踪处理,并对客户与管理者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反馈[1]。
从综合管理方面来看,为了体现出物流活动中的智慧,智慧物流应具备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管理理念,一方面要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背景下通过数据驱动来辅助决策,另一方面要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发挥人的能动性来丰富决策内容,要充分体现智慧物流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创新形态。
1.3 智慧物流与物联网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其中有两层基本意思:首先,物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下的产物,它首先是从互联网扩展出来并延伸的信息网络;其次,物联网的重心在于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即物物相息。物联网理论上一般被可分为感知层、通信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作为物联网的基础层,其主要是通过将物品纳入信息网络,通常采用信息识别和感知技术以实现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衔接;通信层作为物联网的中间层,其主要通过无线网、局域网和互联网等实现信息的通信和传输;应用层作为物联网的较高层,其主要是通过移动计算、专家技术系统、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各种便捷的公共服务。
智慧物流论文:大数据构建京东智慧物流系统
京东一直强调技术创新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并在多年的运营和创新实践中,积累了品质的大数据资源。大数据的应用为智慧科技的业务层面落地实施提供了展示、评估、预测、可视化管理以及辅助决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与京东优势的物流科技相结合,搭建了完整而开放的仓、配、客、售后全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可以为京东商城以外的商业体系提供服务。
两个基础
青龙系统从2012年研发版本1.0,到目前的6.0的演进过程中,我们也逐步认识到,以大数据处理为核心是构建智慧物流的关键。
“大数据”的经典定义是可以归纳为4个V:海量的数据规模(volume)、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和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从青龙系统看,每天处理亿级数据,具有海量信息的数据规模;支持快速的数据流转,实现了物流各个节点实时数据监控优化;系统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含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数据具有极大的价值,推动系统成本和效率优化1%,可以节约上亿成本,具有了显著的大数据特征。
我们在实战中认识到,把大数据转化为智慧系统,需要具备两个基础:首先是业务数据化,并且具有数据质量保障。京东物流在青龙系统的支撑下,实现了所有物流操作的线上化,也就是数据化,并且,对每个操作环节都是可以进行实时分析,这就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如果业务都是线下操作,或者系统无法及时收集数据,那么,即时数据量够大,缺乏关键数据和数据不,也会给大数据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第二基础就是大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收集,传输,存储,计算,展示等一系列技术。青龙系统在数据处理技术上也踩过很多坑,最早我们用数据库生产库做一些数据的分析,发现很快性能就不行了,因为数据分析SQL一执行,生产库性能急剧下降,然后开始利用读库,并结合MQ,也就是操作数据库的时候,会发出一个MQ,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接收MQ重新解析,但是,也不能很好解决问题。后面,我们总结发现一点,作为传统的技术人员,我们是试图用OLTP的方法来解决OLAP的问题,这在方向上就存在问题。
分清应用场景
当你做一个大数据应用,首先要分清你自己的应用场景。至少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实时性的维度,你做大数据分析是秒级的还是离线的,也就是24小时以后拿到也没问题。另一个是一致性维度,你对一致性到底是什么样的要求,要求是百分之百一致的,另外很多场景不要求一致,很多的消息推送不要求一致。
从这两个维度来看可以划分四个场景,强实时性强一致性、强实时性弱一致性、弱实时性强一致性、弱实时性弱一致性。到底你的应用落在什么样的场景,你要分清楚。如果问你的运营团队和业务团队,他肯定说要百分之百一致,肯定要实时,不仅是分钟量级的,好是秒级的,甚至比秒级还小,一样的。你可以告诉他,要实现这个没问题,但你要实现这个对应的代价非常大,你用代r换取价值是不是足够。
另外还有一个维度,就是数据量。你的数据到底是什么样的量级,GB、TB,甚至是PB。从现在新系统发展来看,架构支撑业务两年发展已经足够了,要对两年内数据量有一个预估。这几个维度确定以后,现在从ETL数据抽取到数据传输、数据存储,以及数据计算,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了,你可以选择合适的技术。
大数据平台技术栈很多,有些公司可能不会自己开发,但它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从技术上提供基础数据质量保障。如果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的,后面所进行的分析就是不靠谱的,数据质量就很差。另外如果你对一致性要求很高,它可能10%的信息都丢失了,如果你对实时性要求很高,它可能延迟好几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分析应用不可能做好。在的数据源和处理技术基础上,就可以逐步构建智慧物流系统。
四个步骤
及时步主要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还原业务。也就是我们可以及时采集业务运行的数据,并分不同层次需求展示出来。
对于物流系统来讲也是一样,图形化展示,一图胜千言。在时间维度,实时展示各个节点的生产量,相邻节点的差异,可以很好把控业务。我们还发现,移动端的开发,对业务非常有帮助。对于物流来讲,是商品流,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结合,因此,地理维度展示也非常有帮助。青龙系统做到了车辆,配送员实时展示,例如在京东APP上就可以查看订单的实时轨迹。
第二步就是通过大数据提升业务。这块对于离线数据,大家都比较熟悉,包括业务日报,周报,月报等,这都是业务管理的基础,如果不能做到及时,数字化运营是无法进行的,更不用说智慧化了。对于物流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我们利用实时数据,进行业界排行,对现场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在对业务能够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后,就可以进行第三步,也就是利用大数据对业务进行预测。预测一直是大数据应用的核心,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对于物流行业,如果能够提前进行业务量预测,那么,对于资源调度等非常有意义,不仅能够实现更好的时效,而且能够避免浪费。举一个青龙系统的例子,就是单量预测,根据用户下单量、仓储生产能力、路由情况等,可以进行建模预测。
一步就是依托大数据进行智能决策。做到了这一步,才可以称作智慧物流。目前,做决策好的方式依然是人机结合,能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为人工提供辅助决策,让人工的决策更加合理。
因为京东业务每年增长也非常快,就遇到如何增加配送站的问题。在以前没有系统辅助决策,就只能拍脑袋,但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发现拍脑袋代价会很大。于是,我们就想用大数据的方法来解决一下如何建配送站的问题。
构建配送站
首先,建站依赖于什么?大家看过《大数据时代》就知道,利用大数据进行预测,非常重要的是找到它的关联物,建站最直观的是跟订单相关的,我们也从订单开始着手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从订单分布数据,加上我们的客户分布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订单聚合等技术手段,找到订单很密的点,这个过程有很多的模型可以供参考。然后,加入更多的数据,包括位置信息、当地租金成本、管理成本、从分拨中心到传站的距离等,我们就能输出一个模型分布,根据不同的维度,将建站预测展示给用户,辅助业务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并且,可以根据业务人员的使用情况,输入更多的业务知识,形成业务闭环,让系统更加智能化。
首先,要选择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大数据技术架构,把数据质量能够做好。然后,要对业务进行分析,及时步主要进行业务还原,包括业务节点,环比、同比,环节差异,好用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
之后可以进行下一步,做业务评估,评估业务健康度,这也有很多的方法,如同比,环比,和业界平均指标对标的方法。如果能通过大数据做到和友商实时对标,就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点,哪块是需要改进的,就可以进行优化,优化完,系统指标运行一下,可以看看是不是真的改进了。利用灰度的方法,也可以对业务改进进行效果评估。大数据来讲最核心预测,作为一个业务负责人,如果能够提前知道业务情况,现场的管理就能处理得更好。再往上走就是业务决策系统,Google的AlphaGo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但是实际的业务可能更加复杂。
智慧物流是以大数据处理技术作为基础,利用软件系统把人和设备更好地结合起来,让人和设备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进化,达到系统的状态。当前,青龙系统已经具备初步智能化的特征,我们会持续进行软件系统优化,利用机器学习等智能化技术。另外,引入更多的智能硬件,深化智能应用,从而支持京东物流更加高效,也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