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物流设施与设备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物流设施与设备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物流设施与设备论文

物流设施设备论文:《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应用研究

摘 要:文章选取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水路运输设备和起重机械设备作为课题研究内容,从实现教学理念与职业理念的对接为出发点,运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训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展开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实践应用研究,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任务,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一系列过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专业技能,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关键词:物流;设施设备;教学做

1 实践研究背景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一般是物流专业学生在第二学年的及时学期开设的课程。这些刚刚入学一年多的学生,对物流的概念非常模糊,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实训环境,突破纸上谈兵的教W方法,培养出社会需求的物流人才,是学院面临的实际课题。

面对这些课题,无形中给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学院肩负着培养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希望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但传统的理论教学占据主流的教学过程,往往养成了学生懒于动脑、懒于动手、懒于动嘴的习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笔者认为交互式的学习可以将难以理解和应用的知识转变成易于掌握的知识,实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资源寻找资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设备制造设备,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动手中实现理论与技能学习目标,在成果中总结实践经验获得教改启示。

2 实践应用研究内容、教学理念及教学过程

2.1 研究内容

(1)使用教材及内容大纲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物流设施与设备》第三版,主编蒋祖星、孟初阳。主要内容有:及时章概述,第二章货物运载设施与设备,第三章物流起重机械,第四章集装箱及其专用装卸机械,第五章输送技术与设备,第六章仓储技术与设备,第七章流通加工设备。

(2)教学案例选取内容

第二章货物运载设施与设备中的水路运输设施与设备船舶基本知识。货船分类有干散货船、杂货船、冷藏船、木材船、原油船、成品油船、集装箱船、滚装船、液化气船、载驳船10种,需要掌握船舶组成结构、性能,了解船舶货运常识。第三章物流起重机械。物流起重机械有桥式起重机、轻小型起重设备、臂架类起重机三大类17种。掌握各种起重机结构、适用范围,了解其性能参数。第四章集装箱起重机械。集装箱起重机械主要有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集装箱龙门起重机、集装箱正面吊运机3种。掌握各种起重机结构、适用范围,了解其性能参数。

2.2 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应贴近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实现教学理念与职业理念的对接。例如学习认知水路运输的船舶、各种起重机不能流于表面知识的掌握,最终的目的应是将这些设备融入到物流流程作业中,使其发挥较大的效用,以低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作业成本的最小化,结果的化,作业的标准化,遵循作业安全规范要求,实现知识点形成链条连接,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理念和职业理念的衔接。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围绕这个理念为中心展开,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体验实践、汇报评价的过程。

2.3 教学过程

【及时阶段】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第二阶段】交互活动探究实践

【第三阶段】汇报展示评价反馈

3 实践运用成效

3.1 学生“三全”特点凸显“教―学―做”一体化

从课程开始前3周布置教学任务到整个教学任务完成后,在学生身上反映了“三全”特点,即全体参与、全过程投入、全力争先。有的团队在设计选材中因队友之间的新观念、新质疑、新思考共通与否争辩的面红耳赤,有的团队连续几个星期校内外到处找可用的废弃物材料,对新旧材料的可利用性、成功率、作品效果做反复推敲,有的团队经常在宿舍用手电筒熬到深夜合力制作,专注力、毅力、热情发挥到。

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时间、地点已经不再仅仅是课堂,也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校外搜集材料,校园教室里、宿舍中、闲聊时,都充满了求知、求是、求真的氛围。他们在汇报总结时都感到收获了兴趣、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团结、感恩、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各团队在每次的汇报中都能看到别人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一点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一种自我驱动进步的动力,是任何说教都无法做到的。这种驱动表现出学生从争论到质疑,从质疑到认同,从认同到合作,“学中做”实现了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做中学实现了学生自我认知与成长的过度,实现了从教到学、从学到做、做中交互学习。

3.2 学生创作变成教学资源

实践应用研究使《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相关内容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资源。

首先,微课创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全程教学视频录制,对核心内容进行了课例片段的剪辑整理,制作了微课课例,微课资源的整合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资源的单元应用小环境。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都分成单元模块进行了整理制作,扩大了学生利用网络课堂学习的范围。对今后的教学实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指导和改革创新作用。

其次,实体模型。学生动手制作的各种船舶与起重机械模型,大部分都符合教学任务目标的要求,将每个实体模型都做好标记存入物流实训室成为实体教学教具。实体模型能直观反映学习目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的兴趣,使难以实践的教学难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今后学习该课程学生的改进、创新、创造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第三,教学素材。学生自主开发的教学课件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具有感知力,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素材课件日趋丰富;教师对该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反思进行总结后更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改进。

3.3 教学反思与改进

大型的船舶、起重机无法搬进校园、搬进课堂,却可以将教学理念、职业理念植入学生大脑,付诸学生双手。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成为当代教师不断学习和实践的首要任务。在实践应用研究中,学生自主创作的作品在职业岗位上的实际操作并不能发挥巨大作用,所以在实践应用研究中总结出一些值得进一步去解决的问题。

(1)将信息技术手段嵌入教学设计支持学生的“学”

针对职业岗位应形成教学团队,开发适用普遍物流专业课程的仿真实训教学软件或仿真模拟器,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构建性。仿真实训教学软件能实现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能解决教学实践运用的难题,能实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实现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动手能力提高的目标,使自主、交互、探究、体验的教学方式得到较大能动性的发挥。

(2)将人文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始终体现教师的“教”

如果一味的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可能会出现“人灌变电灌”或“技术凌驾于人之上”等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创设情境需要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情境从课堂教学延伸至职业岗位,协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和桥接,能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改造,体现学生的个性化、交互性、评价的多元性、价值取向的人文性。

(3)扩大企业实践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帮助学生实现“做”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校企合作是“教、学、做”一体化实现的平台之一,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校外基地实习企业”转变,是实现教学理念对接职业理念的关键。它从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两个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方案、联合开发课程、课程标准、课程设计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技术方法能力、社会交流能力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实现,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享受成功的乐趣,还可以指导其他同W进行示范作业;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找到自身的差距及时弥补不足,从而形成集体学习过程,以此有效地解决从学校到社会过度的问题,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物流设施与设备论文: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思路探讨

摘要:本文对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视频教学法,结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教学,为这门课程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思路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的是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强调实用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物流设施与设备不但是物流系统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完成物流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且从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来看,熟悉和掌握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功能、原理、操作都是必不可少的。《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合理选择与配置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能力,并具有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物流设备的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哪些应用能力,怎样来培养这些能力是这门课程教学的基本问题。但是,目前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设备不足,只能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上,而理论教学中课程内容枯燥、抽象,学生普遍缺乏兴趣;同时,由于物流设施与设备更新变化速度快,而理论教学又往往滞后于实际发展,造成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有所脱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不足,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面向学生的能力培养来改进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分析

1、课程内容理论枯燥,学生缺乏兴趣

目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内容主要介绍运输设备、仓储设备、装卸搬运设备、集装化设备等内容,其中许多涉及机械和传动原理,这些内容繁杂、枯燥,同时由于高职学生普遍基础较薄弱,形象思维较差,对机械设备运行原理等知识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2、校内实训设备不足

近年来,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非常重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实训设备,如我校购买叉车、货架、输送机、第三方物流实训软件等设备,搭建了物流实训系统平台,供学生实训教学使用。但是,仍无法满足这门课程教学的需求。因为,一方面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品种多。物流设施与设备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等七大环节所用到的硬件,学校不可能采购所有环节的设备。另一方面物流设备更新快。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设备的新装备、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学校实训设备不可能跟上实际的更新速度,甚至很多学校新购买的设备很快面临淘汰。

3、校外实训基地条件有限

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可以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普遍都是浅层次机械化的合作方式,由于企业时间、意愿的各类限制止步于参观和某一岗位环节的重复操作,无法让学生了解各类近期物流设备、软件平台的操作和物流系统运行的全貌。

二、教学内容改革

为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接受程度,针对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围绕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分解成若干个项目模块,使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能力培养目标,具体设计模块如下:

模块一:运输设备,教学重点为汽车、火车。

模块二:仓储设备,教学重点为货架。

模块三:装卸搬运设备,教学重点为叉车、输送机。

模块四:流通加工设备,教学重点为分拣机。

模块五:集装单元化技术与设备,教学重点为托盘和集装箱。

模块六:信息技术,教学重点为POS机、RFID技术。

三、教学方法

(一)视频教学法

1、视频教学概念

视频教学是指可以应用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的视频、图片资源。因为视频技术能够将声音、图片、文字和影像等多维信息集成起来,老师通过收集相关视频,制作物流设施与设备的选择、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影像资料,使课程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以弥补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的不足,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视频教学法的优点

视频教学可以克服校内外实训设备不足这一局限性,作为实践体系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防止学生实践技能的严重缺失,扩大学生的视野,让理论知识与技能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现高职院校一般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这也使得视频教学增加了可行性。

3、视频教学法的应用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W目的,对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拟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设计。对每一项目内容进行深刻剖析,收集制作教学过程中需安排、用于展示或演示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应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步骤:

(1)提出问题。在视频播放前,教师需要针对视频播放内容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教学中,笔者使用了海尔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存取系统应用的视频案例,要求学生思考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功能及其优缺点,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播放视频。当视频播放到重要知识点时,老师可以边介绍。如上述案例中,当自动立体仓库设备在进行自动存货、取货、发货等功能时,老师可以边介绍相关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对自动化立体仓库功能的理解。

(3)讨论问题。看完视频后,针对之前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启发引导作用,并进行点评总结。这种方式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二)校内实训教学法

校内实训室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载体,目前我校已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实训室,配备有液压叉车、托盘、货架、分拣机、输送机、第三方物流实训软件等设备,可用于物流管理专业基础技能的实训。例如,在货物堆码教学中,就可在校内物流实训室现场操作,采用项目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操演练。大体分为6步:布置任务――探索新知――制定方案――任务实施――评价总结――拓展迁移。具体如下:

1、布置任务:将堆放在地上的货物箱进行托盘堆码并进行紧固。

2、探索新知:教师讲解托盘堆码的方式及紧固方法,并进行堆码演示。

3、制定方案:学生根据货物特点选择合适的堆码方式和紧固方法。

4、任务实施:学生分组进行货物堆码紧固实操。

5、评价总结:由老师评定(50%)、小组互评(30%)、学生自评(20%)三方面进行评价总结。

6、拓展迁移:托盘堆码紧固后如何搬运?设置问题,引起思考。

利用实训室设备进行实操,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工具。

(三)校外实训教学法

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参加物流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物流行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实践内容。我校长期与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进行深入合作,每期广交会都组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到广交会进行顶岗实战实习,现场进行物品信息录入、操作液压叉车、货物堆码等工作,通过工作岗位的实战,学生能够将相关理论与职业技能相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的能力和习惯,强化职业岗位技能的训练。

结论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当今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物流设备更新很快,学校无法提供近期最全的设备。在这种形势下,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利用视频技术结合校内外实训,大大提高了物流实践教学的效果。

物流设施与设备论文:基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的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其课程标准的开发和建设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以“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联系当下社会实际,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教学实践;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1.张广敬,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徐州,221004)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2.张梦瑶,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徐州,221004)教师,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工商管理。

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开发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设计和实践分析

表1(见下页)是笔者根据修订的“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进行的一次实训课教学的教学设计。

从该教学设计不难看出,教者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试图通过现场教学、情境教学、讨论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将手动液压搬运车和手动液压堆高车综合操作技能、技巧和使用注意事项等有机组合起来,不仅真正实践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而且采用多元评价模式,将专业素养、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考查。

二、课程标准的开发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及时,新课标在物流设施与设备整体结构的把握上,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所有的知识分为三大模块:一是整体认知(对应项目一);二是功能性设施与设备应用(对应项目二到项目九);三是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对应项目十)。另一方面,在功能性设施与设备方面,根据物流的功能分为运输、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仓储等几个项目。这种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与物流的功能相对应,便于学生更加完整和系统地掌握物流设施与设备方面的相关技能和知识,有利于提高W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新课标在内容和要求的把握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应知应会”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往,有的学校在物流设备的教学中过多强调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参数。比如:在讲到汽车的结构时,过多强调对发动机的原理和性能、轮船的性能以及起重设备的绳索补偿原理等内容的讲解,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背离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第三,新课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专业岗位开展的就业教育,学生不通过大量的校内外实践和锻炼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基于此,新课标的五条教学建议中有四条涉及实践性教学。通过这种设计,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几年,各职业院校开始投入资金进行物流专业实践开发,但信息时代各方面更新都比较快,仅按照“物流设施和设备”课程进行实训器材引进,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实践需求。另外,对于一些学校而言,该课程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比较困难,无法为学生提供将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的场所,也就很难发挥实践课程的教学作用。新课程标准的开发结合当下物流市场人才的需求、现代职教教学理念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网络化教学的建议,在保障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同时,解决了资金不足、场地不够等问题,有利于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

三、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教学观念合理化、实践化。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强,缺少足够的经验,往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影响教学效率。

(二)加强工学结合

开发“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专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为实现高职院校的区域服务目标,应该针对物流管理岗位需求,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实现生产和学习的良好合作。

(三)优化教学条件

如今高职院校的设备条件,很少能符合教学标准。一方面由于资金匮乏,另一方面也因为校领导不重视,学生实践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学校必须优化条件为学生提供校外实际训练场所和校内模拟仓库。对于产品的出库、入库或库存商品的存储和配送等内容,要能够结合专业知识,采用演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唯有优化学校的教学条件,才能使课程标准在“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中发挥效用。

(四)注重过程的控制和监督

课程标准实施的关键在于对实施过程的控制和监督。当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实践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和教师的习惯、能力、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有关,也和学生的状况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在课程标准实施中落实好对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加强过程的管控,从而让课程标准的精神更好地体现于教学实践中。

物流设施与设备论文: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摘 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制定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和配套措施。而当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讲授课本知识,而是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文章以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为研究对象,从教师、学生、院校、企业、政府等五个方面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适应现代物流技术人才教育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考核;因素分析

物流专业的教学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物流行业人才的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物流设施与设备”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考核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各大院校的重视。目前,课程的教学模式以传统面授形式为主,考核方式也多是采用试卷形式,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要,迫切需要转变课程考试模式,寻找原因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使本课程适应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 因素分析

1.1 教师

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知识信息的传递者,为学生设置的考核形式多为过去的经验。就本课程来讲,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类型比较多样,介绍其功能和作用的时间较多,而采用考核模式也多采用闭卷形式,基本上延续传统考试方式:教师出不同题型的试题,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闭卷答题,技能测试少,理论考试多,而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来应付,忽视对考核过程的技能训练和提高。

1.2 学生

就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对理论学习的热情不高,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类型比较容易,但是掌握每种设备的操作要领难度较大,教师虽然可以借助在课堂上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来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但学生在看不到、摸不着,而只能凭借想象来理解和掌握是不足以掌握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的,所以在进行考核目标上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3 院校

据本课题组研究发现,目前各大高职院校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积极开拓配合专业发展的实践能力而购买和使用的物流设施与设备类型也较多,但是该课程的涉及面较广,类型多样,一家院校也只能拥有几种大型的设备,不能面面俱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发展,也限制了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1.4 政府

政府和教育部门作为院校的直接管辖单位,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的力度很大,但是对高职院校的一般设备项目支持的力度小。例如本课程中涉及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建设费用大,包含的设备类型多样,主要有高层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叉车、输送机、装卸堆垛机器人、自动导引车、自动检测技术设备、自动识别技术设备、自动控制技术设备等。政府在扶持企业时作为节能减排项目予以支持的力度较大,但在院校中涉及该项目的扶助措施较少,单靠院校本身,承担的成本太大,没有为课程考核提供高效强劲的后续保障。

1.5 企业

本课题研究的课程考核方式落脚点是与企业对接,在传统的课程考核中,仅由就读的院校对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给予评定,而学生学习结束后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为考核形式和内容增添了新的元素。而且物流设施和设备涵盖了货运码头、车站、航运、生产、仓储等众多的企业,要同时与这些企业建立校企间的合作十分困难,很难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这也把打通考核模式的途径增添了诸多障碍。

2 对策研究

2.1 教师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架构与专业教学的要求要足够对称,要求教师既有设备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有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跨度很大,属于典型的交叉性学科,这就要求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具有这方面相应的师资力量。然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现有的物流专业师资力量几乎都是其他相关专业转过来的,在设备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了。这就迫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努力促进教学手段的更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开发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扩展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多方面的教学潜力,保障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多渠道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协调地发展。创新能力是课程改革和考核模式能够深入进行下去的有效保障。

2.2 学生

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对实践性强的项目学习兴趣浓厚,在进行考核时多采用该模式就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在讲解托盘时,可以首先让学生了解托盘的特点、功能、类型和作用等,但在考核时可以采用新型模式:托盘码托。在实训操作时可以根据现有的1200mm×1000mm的塑料托盘进行码放货物的操作,货物类型设置多样,包装体的规格各有不同,并且在设置限高时也可作为考核的标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增加。

2.3 院校

院校之间可以采用联合办学思路,就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来讲,位于自治区首府大学城地区,相邻的高职院校较多,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侧重也有所差别,尤其是设施与设备的类型也不尽相同,依靠多校合作可以达到较好的考核目的。还可以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管理和开放共享的网络信息和服务平台,实现科研设施与仪器配置、管理、服务、监督、评价的有机衔接,并根据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求统一纳入国家与地方网络管理平台,逐步形成跨学校、跨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服务体系。

2.4 政府

政府应鼓励和引导企业、学校、社会资本在产业园区、企业车间和职教园区建设多种性质的实训基地。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学校涉及教育教学的建设用地、各种规费减免等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政策待遇。教育主管部门在审核各项经费支出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大设备的支持力度,毕竟现在的高职院校在考核时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需要实实在在的操作和实训。

2.5 企业

企业既可以作为考核模式的出发点,院校也可以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现在的物流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拥有配套的设备类型较多,考核模式也可以集中放在物流企业进行,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同时可以邀请企业有资历和资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进行评价和考核,学生没有走出校门就可以了解企业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在考核过程中发现的种子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为日后服务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反 思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实施仍需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在实施过程中,因涉及因素众多,考核模式改革过程中也会有很多障碍。针对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考核模式中存在的困难,围绕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能力情况,可以从设计演讲、安排物流设施与设备基础技能大赛、企业实际案例分析等内容和方式上来进行考核,通过设立这些不同的考核方式,来使学生形成整体的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基本知识架构,然后到实际应用的多层次教学环节的合理衔接,加深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理解,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4 结 论

考核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如果仅仅就考核模式本身进行改革,相关的系统原封不动,改革就必然失败,所以本文从多方面分析涉及的因素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因此考核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多样化地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考核进行过程中,要注意归纳和总结,每次考核结束后分析考核情况,得出本学期本课程教学及考核的经验、体会,分析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改进教学的意见、措施,逐步地把考核制度修订和完善起来,稳步推进课程考核改革。

物流设施与设备论文:慕课背景下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围绕慕课教学的方法和意义进行分析,并探索慕课背景下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模式,为更好地推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供方向。

[关键词]慕课;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模式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合理选择与配置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能力,科学使用与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提高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利用率,节约或降低成本,发挥出较大的经济效益。而“慕课”作为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实现高职教育目标提供了较好的方式和途径,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

1 现 状

1.1 慕课的作用

物流设施与设备作为现代物流系统的技术支撑要素之一,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对提高物流能力与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保障物流服务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本文研究,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熟知物流设施与设备,掌握现代物流企业设施与设备的使用方法,而且能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存在价值,利用慕课这一形式使学生理解其在物流作业、物流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1.2 慕课教育的概念

慕课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主讲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的方式,可以支持大规模的人群参与进来,通过课程的视频、课件、作业、案例讨论、交互方式等教学过程,实现课程网络化,在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中,实现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

2 慕课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中的应用方法

目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比较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因材施教,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竞赛模式、研讨、实训教学和企业现场实习等方法,突出课程的主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2.1 交互式教学法

交互式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和课堂中来,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相互影响和活动中产生互动。物流设施与设备更新速度较快,而院校实训室又不能及时满足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未来课堂,或者是多媒体,让学生自己了解和认识设备与设施,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交互式教学法的意义在于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绝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上的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并且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其沟通和表达能力、理论应用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目前诸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较多采用的一种方法,在国外很早便开始应用。基于“慕课”课堂,可以选用全国乃至世界较为先进的物流设施与设备,为学生提供较好的素材。例如在讲解运输设备时,美国就提出“管道真空运输”,美国设计师对未来公共交通提出了革命性设计,他们预想,在铺好的真空管道内,装上车厢,在传输带上的车厢将能以每小时4000~6000千米的惊人速度前进,乘客乘坐真空管道的话,从美国纽约到洛杉矶仅仅需要45分钟,从纽约到北京也只需花费2小时,来个环球旅游不过6小时,该管道约6个座位,还可放183千克的行李。采用“慕课”形式为学生的知识打开视野。

2.3 竞赛模式

在“慕课”背景下,我们可以有效模拟自治区以及全国的物流技能竞赛,真正做到以赛促学,结合本院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情况,深入企业参观,进行物流设施与设备沙盘模拟大赛,开展案例教学,结合社会调查进行设备规划并开展设备模拟等实践教学的内容。根据课程设置的教学模块,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使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教学实现从设备的基本类型到特点功能,然后到实际应用的多层次教学环节的合理衔接,给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认知过程,加深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概念、类型、特点及应用的理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采用“慕课”模式的意义

3.1 丰富教学形式

高职物流管理的授课形式较为单一,目前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录为主,将慕课带入课堂教学,将教师的讲解与慕课的形式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在网上积极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听、说、练习的兴趣。高职院校引入慕课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其优势,既可以弥补师资不足的缺陷,又可以利用慕课网络资源优势,拓宽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理论内容,将有限的人力、物力用于加大实验实训建设,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丰富课堂的内容与教学形式。

3.2 补充教学内容

过去的教学公开课可以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录下来放到网上去,而慕课则是将一门课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和任务模块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学习,这就是微课。物流设施设备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学习该课程中作为其他知识的补充,物流设施与设备又是贯穿于各个物流相关课程中的。在讲解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课程时都会涉及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内容,慕课的优势此时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可以按教师布置的任务提前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则可以有选择地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相关物流知识。

案例涉及的诸多物流设施与设备要素内容和相关知识点都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通过慕课平台来进行学习,在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将零散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学生的学习也从被动变为主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提高教师水平

高职院校中的专任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跨度,在企业中的实践经验较少,慕课也为教师提供较好的专业平台,在教授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可以进行岗位培训,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慕课的课程通常都是大学中的教师在授课,适合作为培训教师的一种手段,为了加深课程的深度,部分内容还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来进行讲解,使教师迅速地将所学应用到物流管理教学之中,不仅自身的专业知识得到提高,也加快了知识传播的速度。

4 结 论

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仅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着手,介绍了慕课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现代高职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也是要培养能够应用新型的信息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全方面人才。目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多利用现有的先进的教学资源和平台,来扩展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而慕课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物流设施与设备论文: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探讨

摘要: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较强,需要大量的实训设施与设备与之相配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岗位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本文就如何建设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探讨

作为高素质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主体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根据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均在本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在该专业中设置了物流设施与设备这门课程。但在教学中,因为存在学生与教师双方面的原因,以至于有的院校降低了考核要求,改为专业考察课或选修课,有的院校干脆取消了该课程。但是,在物流实践中,就高职高专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来看,熟悉和掌握这些设施与设备的功能、原理、操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些物流企业(或企业的物流部门)在面向高职毕业生的招聘中,非常看重学生的操作能力。

一、物流设施与设备在物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含义。

物流设施,是指为了满足物流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机构、系统、组织、建筑等。主要包括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港口、码头、货场、航空港、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

物流设备,是指为了满足物流生产作业需要而必备的操作工具。主要包括堆垛车、搬运车、货架、登车桥、叉车、升降机、升降台、油桶夹具、吊装车、.手推台车、液压升降平台车、液压托盘堆高车、柱型托盘、集装笼、集装辅助件、货捆、长途货车等。

(二)物流设施与设备在物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流设施为物流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服务平台,物流设备为物流运作提供了名目众多的技术支持。发达的物流设施设备是现代物流系统的显著特征,不仅影响物流系统的能力与效率水平,而且还影响着物流成本的高低、物流服务质量的好坏等。如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物流信息的无缝连接和物流决策的快速和性;港口、码头的建设,为货船的停靠提高了方便与可能;升降机、升降台的投入使用,实现了物流生产高空作业的安全和性。

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情况

(一)课程建设目标不明确,逻辑性较差。

大部分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是在毫无准备地情况下匆匆忙忙上马的,只有极少数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是在原来的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基础上改头换面而来,且这部分职业院校基本上是由过去的中等专科学校升级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由于没有科学的思维体系和实际岗位工作经验,造成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的目标不明确,甚至于课程定位也不(究竟是文科专业还是工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只是应付专业建设的需要,其目标仅仅定位于物流设施与设备发展状况的描述、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类别及使用与管理介绍,设施与设备的实际构造、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及设备维护等专业性、实践性略强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写在教师的讲义上和课堂的文字讲述过程中。

(二)师资力量不足,理论知识教学为主。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且需要有工科类机械专业知识背景与之匹配,属于典型的交叉性学科,涉及的专业面较广且跨度很大。而目前开设该专业课的院校基本上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师资力量,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工科专业背景,基本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为主。由于缺乏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驾驭课堂教学又能指挥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以至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没能脱离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给实践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教学效果普遍反映不佳。

(三)校内实训设备缺乏,岗位技能培训空白。

现实中,大部分职业院校源于资金及场地限制等原因,出现物流实训设备不足或缺乏等情况,使得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甚至是脱节的。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认知也是只停留在图片或视频里,根本就没有看到真实的物流设施与设备,更不用说现场观看实际操作过程,以致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低,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无内涵,很难发挥作用。

教育部16号文件下达后,大部分院校都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与众多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但是,这些合作关系普遍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协议书上,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建设,根本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学校无法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工作实践,有的只是走马观花式地现场参观,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和案例教学平台建设都没有帮助。

(五)学生数理基础差,缺乏空间想像力。

管理专业的学生读文科的比较多,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实际较差,乏空间想像力和严谨的推理性、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等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因此,照本宣科式的理论教学,机械部分难懂,会造成学生因于缺乏实践和感性认识而看不懂书、听不懂课,并就此产生厌学情绪。

三、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革命,需要创新理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需要改善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内容的协同。鉴于此,本研究提出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的对策与措施如下:

(一)把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树立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学习,熟悉物流作业中较常用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具体是在引领学生学习物流设备类型、使用方法与管理措施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运输设备,仓储设备、装卸搬运设备、包装和流通加工设备、集装箱设备、信息技术设施与设备的类型、功能、应用场所、操作规程、维修维护等等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物流作业操作与管理岗位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

(二)建设校内实训室。

努力争取建设教学与实训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及模拟实训系统,以利于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方便学生的实际操作与教师指导。一方面,实训内容既要来源于企业,也要考虑学校的场地供给和经费情况。实训内容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通过实践动手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认识,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实践功能和趣味性,增强实践效果。另一方面,购买物流专业的实训系统软件,将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通过电脑模拟,让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操作有一个感性认识,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建立多方共赢的校外实训基地。

做实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建立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学生实训,从中选择到企业需要的、岗位技能较好的各类人才;学生:可以通过到企业实训,认识真正的物流设施与设备,并学会操作、维护这些物流设施与设备,真正提高和掌握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技能;学校:可以通过具有深度内涵的校企合作,弥补校内实训条件不完善的问题,完成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实践环节。同时,可以聘请校企合作单位负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校外兼职教师或专家顾问,由他们给学生讲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实践课。

(四)实行多种教学方法协同的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解决物流设施与设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情况,教学过程设计以展示或演示直观、生动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来认知物流设施与设备,续而进行多媒体教学、企业参观学习、物流设备模拟模型创作大赛、案例教学、任务互动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协同教学,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认知过程,并产生对枯燥无味的物流设施与设备学习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五)探索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

积极与大型或新建规模型物流企业沟通交流,以公司岗位需求为教学培养目标,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工)的订单培养模式。即招生专业与毕业岗位技能相匹配,学生入学前就由学校同用人企业签定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及应用人才的协议,学生入学后的2.5个学年是在学校里学习专业课,课程标准以企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职业素质和知识点为设计原则,强调工作能力的提升与物化,动态地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教学任务由学校老师和聘请的企业技能型人才共同完成。另外0.5个学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以实践性的训练方式缩小需求与学习间的潜在差距,学生毕业后直接转变为企业员工身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企业对高新技术含量一线岗位人才的有效对接。

(六)建设有工科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努力构建专业结构较为合理、人员较为稳定的教师梯队,以保障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建设具有科学性、连续性和前瞻性。如物流设施与设备涉及到机械专业方面的知识比较多,这就需要在教师队伍中充实具有机械制造专业背景的教师。

(七)面向工科类的学生招生。

鉴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是一门原理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各高等职业院校要改变物流管理专业以文科生为主体生源的现状,转而录取部分工科专业的考生。广义上来讲,工科学生是未来的高级技术工程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掌握着工程实施的基本理论。其所掌握的工程方法,可以有效地在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维修和维护等方面实施,并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物流设施与设备论文: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文章分析了目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对《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的内容、组织以及实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模式

“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专业的教学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物流行业人才的培养。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模式以传统面授课形式为主,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要,迫切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使本课程适应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笔者认为,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应将教师面授为主的“主导型模式”向以学生自主探索、自我构建为主的“建构型模式”过渡。在实践教学中采取以教师面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混合型模式”。在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的实施过程中,采用有效途径和方法,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1 教学内容的转变

1.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目标,以实际的经典案例作指引,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讨论,并对案例的成与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进行分析,使所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以深化。在课前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充分研究,使所学知识点与案例紧密结合,平时注重搜集相关素材,如国际国内物流公司、快递企业有关资料,并将资料整合,并找出与本课程结合的关键点。通过加工提炼、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及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各种设备在物流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加深实践认知。

在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深入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做好评价与总结工作,但切忌由教师一开始就为案例下定性的结论。

1.2 教学资源库建设

目前,讲授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很多教师是从机械等专业转化而来,有些教师缺乏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深入了解,在资源利用方面建立丰富的资源库十分必要。教学资源库以视频、图片为主,分门别类,按需使用,包含“设施与设备操作规程资源库”、“工作流程资源库”、“物流管理案例资源库”、“物流信息化资源库”等各相关领域,还可设置物流专题讲座资源库,使学生及时了解物流技术的前沿动态。这部分内容可就地取材,也可在网络中选取,并且注意实时更新,既考虑与课程的紧密衔接又要具有前瞻性。在资源库的使用过程中,既为学生建立了感性认识,也弥补了实训条件的不足。对应专题讲座可汇总在物流课件中,尤其适合以网络课件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机动灵活。

1.3 课堂讨论

把学生分为6~8人一组,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每组分配一个案例进行讲座分析,每个成员分工以不同的问题与任务,通过上网、查阅课本、图书馆资料等,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汇总后,各组成员经过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并最终形成PPT讲稿,在课堂上,以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具体问题的方式加以解析。这种方式使所有学生都能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因为侧重点各有不同,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负责的问题做出深入思考及分析,不但增强了学生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表达水平,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2 教学过程的实施

2.1 参观实习

参观学习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组织学生参观物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会上既有企业讲解也有多种实物,加深学生对物流行业的认识以及对新设备、前沿技术的了解。参观前对学生分组,按照物流园区规划、物流金融与服务类、物流信息化、物流运输与贸易、物流运输车辆、物流人才交流、物流技术与设备及物流仓储设备等不同领域给学生分组布置重点参观方向。学生在会场可与各厂家代表面对面详谈,搜集相关企业资料,详细了解供应链的构成、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物流设备的操作等。回校后根据参观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完成参观学习报告。

2.2 校内实训

在本课程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实训环节,保障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统一。如仓储设施与设备部分的教学中,自动化立体仓库为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其中涉及到仓库、货架、托盘、巷道堆垛起重机等机械设备,也应用了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考虑到本节内容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设计实践环节时就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将各类设施设备割裂开来,要通过有效的实例使学生在规划、统筹种类设备同时,又要考虑到编码等信息技术涵盖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按部就班的操作设备,而且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仿真教学

与物流企业合作,在校内共同设立具有实际运营功能的物流服务网点。学生可陆续在实训室进行工学结合、服务社会的实训。此种形式可弥补校外实训岗位的不足,使学生逐步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物流领域基础的环节中去,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平台。在仿真教学、学生实践中,还要体现出物流设备的管理环节,如设备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通过市场考查,由学生制定设备的管理规划,正确选购设备,并制定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检修及相关管理制度。对已有设备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对仿真案例进行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对物流实验室现有设备进行分类编号,登记资产卡片并进行台账管理,以现有设备为例进行折旧的提取、管理,设备更新后的计算等。使学生了解技术管理是基础,经济管理是目标,组织管理是手段,并在实际中将三者有机结合,实现目标岗位的综合管理。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得以加强,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保障了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得以提高,使学生乐于主动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在具体的角色中既完成任务目标,又能获得工作满足感和认同感,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突出了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

2.4 研究性学习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港务区、图书馆及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在这个环节,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真正地将学到的知识用于企业实际并且解决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3 考核环节的设置

摒弃以往的“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模式,将考题转化为选择、改错、连线、案例分析等内容,考试成绩中加入大比重的参观、研讨环节成绩、实训成绩和企业实习的成绩(可通过实训报告和参观报告、模型制作)等形式来体现,通过综合考核的形式,将学生在各教学环节的表现量化考核到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中,使学生从思想上改变重课堂、轻实践的思想,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提高考核效果。对物流师认证有关设施与设备的试题部分进行遴选,在每章内容之后进行专题讲解,以提高学生的考试针对性及实用性。

物流设施与设备论文: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摘要: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设备投入不足、学生基础薄弱、师资与要求不匹配等困难和现状,设计了图片视频认知、企业参观、设备模型创作大赛、案例分析、设备规划及设备展览会等实践教学的内容。通过设立这些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学生大脑想、动手做、眼耳等感官认知的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流教育;物流设施与设备;实践教学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对物流装备的合理选择、正确配置、合理使用及规范化管理有较深切的认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技术基础。

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且深度较大,不利于学生理解。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物流设施与设备更新变化速度加快,而理论教学又往往滞后于实际发展,造成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所脱节。因此,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接触到目前近期的、常用的技术装备及管理方法,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做到学校学习与工作的“无缝连接”,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一、存在的困难

近年来,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投入巨资购置实验实训的设备,从搭建物流系统平台到购置专业软件模拟物流各环节,甚至有的学校还配置自动化立体库及全自动拣货系统。然而,这一切对物流设施与设备这门课程来说依然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品种多。物流设施与设备包括生产、包装、储存、装卸、搬运、运输、流通加工、信息采集及处理等环节所用到的硬件,学校实训基地不可能采购包括所有环节的设备。

(2)物流设备更新快。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设备的技术也朝着信息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新装备、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实训设备的购置跟不上技术的进步,甚至出现某些设备刚购进学校,社会上就开始在逐渐淘汰更新的情况。

2.教师的知识架构与实践教学的要求不匹配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要求教师既有设备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有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跨度很大,属于典型的交叉性学科,这就要求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具有这方面相应的师资力量。然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现有的物流专业师资力量几乎都是从物资管理、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转过来的,在设备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

另外,物流设施与设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既能驾驭课堂教学,又能指挥实践教学现场。然而,由于这门课程所涉及的设施与设备范围广泛,实践教学难度大,有很多设备任课教师并没有见过,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了。

3.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热情不高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数理基础一般不高。由于物流专业是文理兼招的专业,部分学生学的是文科,还有一部分是从中职学校考上来的,基础薄弱。学生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难度较大,而这些设施与设备还可能看不到、摸不着。这样,学生可能看不懂书、听不懂课,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采取的模式

针对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围绕物流管理专业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结合本院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情况,设计从图片视频认知开始,结合理论教学,深入企业参观,安排设备模型创作大赛,开展案例教学环节,结合社会调查进行设备规划并开展设备模拟展览会等实践教学的内容。通过设立这些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学生大脑想、动手做、眼耳等感官认知的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使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教学实现从设备的基本组成结构到使用功能,然后是实际应用的多层次教学环节的合理衔接,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认知过程,加深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理解,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1.图片视频认知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数理分析能力普通偏低的现状,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各种设施设备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枯燥的设施设备有感官的认识,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企业参观

为了更好地联系实际,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各类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去参观、考察、学习。到生产企业参观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实践教学方法,但由于不能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要达到好的参观效果,教师参观前的准备工作、参观中的现场指导工作及参观后的总结工作缺一不可。一般要先对企业进行的了解,与企业商讨参观内容、路线及时间,然后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到了企业,先听企业介绍概况,后由企业博学人士带着学生进行内部实地参观和现场答疑,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全程陪同。参观后,教师与学生一起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

3.模型大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在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教学中,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设备模型制作大赛。对参赛模型不限定具体内容和具体材质,学生以宿合为单位开展创作,为期一周。比赛现场主要由作品展览和制作说明两项组成,由学院物流协会理事、专任教师及企业专家担当评委。

4.案例分析

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中,各类设备的维护、管理及安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但这部分内容多数以枯燥的文字描述为主,学生兴趣不大。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上,采用案例分析法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其学习兴趣。案例主要选取现实中的物流实例,如广本生产线上的设备定期维护问题、港口吊车的安全事故等,通过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和讨论,指出企业在设备管理中的规范及存在问题,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设备规划

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设备规划是一项重要的课程项目,通过这一项目可考查学生的课程综合应用水平。项目中的教师和学生呈双向活动关系,教师的任务是充当“客户”的角色,负责对各个小组提出项目要求,同时应保障各小组的项目难度基本一致。而学生团队则是虚拟企业团队,他们可以分工合作,根据项目的需求进行物流设备的规划。在设备规划中,教师作为客户,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典型项目。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典型项目。选择的项目应是在工作中可能碰到的,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细节,让学生做完项目有一定的成就感。

(2)合理安排学生分组。项目必须在小组成员的

通力合作下完成,而且有许多设备要通过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多方比较推敲确定,所有的工作要在课余一定时间内完成,这样就要求小组成员能力、资源等搭配合理,同时沟通方便。因此,要在充分考虑学生能调动资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3)有效组织课堂辩论和总结。在学生团队根据项目要求规划好设备方案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各小组首先派人进行项目规划的陈述,然后由教师及其他组成员提出问题或建议。如果同一问题不同小组间有不同的看法,则现场进行辩论。每一小组均对其他小组进行项目评分。

归纳总结是整个设备规划项目的归宿和落脚点,如果控制不好,将会前功尽弃。各小组根据课堂辩论的情况,汇总各种意见和观点,进行方案的修正或完善。在归纳总结课上,各小组进行新方案的阐述,然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规划方案进行逐一点评。,教师根据小组评分的成绩及方案完善的结果给每一项目组评分。这样,通过分析、评价及讨论,对设备规划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讲解,最终引出本门课程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或技能。

6.设备展览会

设备展览会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参观实际展览会。带领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国际物流展览会,让学生对设备展览会有直观的认识。二是组织虚拟展览会。根据设备规划项目,每一项目组作为采购方进行设备采购,同时,每一小组又根据自己特长选择一至三类设备进行代销,制作网络销售主页。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准备工作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多媒体实训室开网络设备展览会,完成设备规划项目的采购及代销设备的销售。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充当“导演”的角色,设定合理的游戏规则,并进行现场指导。

三、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内容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学校实训设备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视频图片、企业参观、模型创作、展览会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让学生既能对设备系列有感官的认识,又不过分地依赖学校的实训设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物流设施与设备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有了切身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整个实践教学中,模型创作、案例讨论、设备规划和设备展览会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种作业形式可以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分工、统筹、制约和平衡能力等,通过活动,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人际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

4.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不论是模型创作还是设备规划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生可以动脑动口,积极思考,大胆设计,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制作新设备。这些实践活动的探索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教学改革实践使教师、企业、学生互相学习。校企双方的指导人员,在专业理论上、工程实践上互相促进,扬长避短。双方既发挥了各自的特长,又形成了互补,各得其所。另外,在学生创作设计中,不断地出现新问题,教师受到了企业实际、现场管理双重锻炼,丰富了实践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的不断改革。

物流设施与设备论文: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设计

[摘要]《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要想成为物流行业的综合性人才,必须掌握物流设施和设备的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内容抽象、枯燥,不利于学生理解。针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在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实际案例的理论教学方式,采用物流沙盘、物流硬件设施操作、物流软件模拟、物流现场教学的实践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物流设施和设备的认识与学习。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设施与设备 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及性质

1.课程内容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要想成为当今物流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必须掌握必要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的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的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设施与设备、装卸搬运设备、集装单元设备、搬运车辆、仓储机械设备、流通加工设备、配送中心设备、物流信息设备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正确的选用物流设施和设备。

2.课程性质

该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且深度较大,不利于学生理解。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物流设施与设备更新变化速度加快,而理论教学又往往滞后于实际发展,造成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所脱节。因此,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接触到目前近期的、常用的技术装备及管理方法,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教学模式

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实践性应用型专门人才方案。按照“理论够用,学会应用,动手能用”的思路,课程采用课内讲授、图片演示,观看设备使用的相关视频、模拟实训、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物、模型及仿真软件,提高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认识与学习。

二、理论教学方法

1.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在《物流设施与设备》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把复杂的设备原理变得简单,把抽象的设备运行理论变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细节充分显示出来。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教学生动直观,将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使用管理方面的内容讲清、讲透。通过大量图片,文字讲解,辅之以模拟电脑案例,在学生面前营造一个立体的物流设施设备网络图。

2.借助教学录像

物流行业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很多物流设施设备在平时是很难见到的。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对物流设施设备具有很强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设施设备的理解和认识。针对这些特点,这门课程更加需要多种媒体参与教学,需要很多的录像,尤其是物流设施设备在实际工作时的录像,学生只有看到了设施设备在实际工作中是怎么运行的,才能对这些设施设备有很强的感性认识,而不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概念上的理解。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这种教学素材。

3.开发实际案例

物流管理方面的案例有很多,但物流设施与设备有关的案例却非常少。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物流设施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正确配置和规范化管理,因此这门课程是需要案例教学的。在案例中给出一个企业的背景,根据企业的背景来选择最合适的设施与设备。所以教师需要自己去阅读,或者走到企业中去,去开发这种案例,为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铺垫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实践教学手段

1.物流沙盘演示

物流沙盘的作用是以信息技术为主,以物流实体模型为辅,对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进行模拟的实战演练。教师通过沙盘模型向学生讲解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概念,让学生从沙盘模型宏观地了解物流主要运输工具及机场、车站、港口、公路、仓储等相关设施以及各种物流设备,宏观地了解物流设施和设备的工作过程。使用模块化、可集成、有复杂控制的仿真模型构成的微型物流系统或生产系统模型表现和实现结构复杂物流设施和设备的真实系统。让学生对现代物流运作方式、流程、使用的设备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且在近距离的观察和使用中掌握物流作业中近期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物流硬件设施操作

通过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分拣系统、AGV、堆垛机、移动货架、链条输送机的实训,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运作流程,以及自动化分拣系统的操作。通过液压汽车吊、装载机、叉车、集装箱、各类缠绕机与包装机的实训,让学生熟练掌握出入库储存、保养、装卸搬运、集装箱货运、物流配送环节中的各项操作。通过打包机、条形码打印系统、重力货架、电子秤、物料输送带、GPS全球定位系统、搬运车、封口机、托盘、货架的实训,让学生掌握物流包装、采购、仓储管理等实践知识。

3.物流软件模拟

物流设施与设备强调信息的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一些先进的物流软件,如物流系统的运输、仓储、第三方物流软件等。物流软件可以提供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如配送中心、现代化立体仓库、制造工厂、港口码头、集装箱堆场、海关大楼等,所涉及到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包括大部分当前企业正在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在一些特设的场景下,让学生进行软件模拟实训,通过在模拟环境中的角色扮演,使学生了解物流设施和设备各细节的操作和管理,掌握物流设备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物流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4.物流现场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采用现场教学的形式,组织学生去物流企业参观物流设施和设备,看看在实际工作中,设施设备到底是怎样工作的。现场教学可由教师亲自讲授,也可请技术员、工人等有实践经验者讲授。通过现场教学,学生会对设备的结构、用途有更深的认识,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这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牢固掌握,还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授课老师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努力创造一切条件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功底。这也体现了现代高职的教育思想,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这门课程承担的重要使命。

物流设施与设备论文: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选型及配置方案

[摘要] 冷链物流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对于提高冷链物流效率具有重大的影响。根据乳制品的特点,从冷链流程分析设备选型,着重从技术、经济方面分析冷链的设备选型。

[关键词] 物流冷链设备选型

一、引言

冷链食品的保质期较短,所以冷链对时间的要求就更高,再加上食品冷链要顾及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所以保障冷藏品最终质量难度相比也要大的多。冷链的高效运行依赖于冷链物流设备的匹配。设备的配置是否合理对于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保持产品的质量,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对整个冷链流程进行设备选型的研究还比较少。大都是从冷链中的某个具体环节进行设备选型。对于经济选型只是简单的提出一些指标,没有进行详细的阐述。而且在选型中考虑的因素不充分,大都没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生产、经济、环境的因素提出一套冷链物流设备的选型方案。

二、设备选型原则

1.总体原则

选择冷链设备的总体原则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长作业上安全适用、无污染的原则。

2.具体原则

制冷设备的选用主要有以下七个原则:主要能量消耗、制冷剂及制冷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外部安全性、内部安全性、噪声水平、运行费用。针对具体的问题,上述各条准则重要性各不相同,只有总体考虑所有准则才能选出最合适的制冷设备。图1显示了各个准则所能考虑的较大百分率,每个准则有自己的坐标轴,较大值为1。

三、设备选型

在进行设备选型时需结合产品的特点要求和相应的机械设备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综合考虑。以乳制品为例来考虑冷链物流设备选型的方法,主要探讨冷藏设备的选型。

1.乳制品冷链模式

乳制品须在低温环境下保存,否则就会降低质量,甚至会发生酸败。根据冷链定义及奶制品特点,构建出乳制品冷链的链式结构模型。乳制品在冷链中的基本模式为:

2.技术选型

乳制品的冷藏设施有:土建冷库、装配式冷库。土建冷库、装配式冷库制冷方式为压缩式制冷。它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压缩机是制冷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在制冷系统中起关键性作用,压缩机满足了制冷要求则达到了冷库的技术要求。

制冷量Q0是压缩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冷量,是制冷压缩机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制冷量达到要求则可认为技术上满足了需求。

―单位时间内由吸气端输送到排气端的气体质量;

―制冷剂在给定制冷工况下的单位质量制冷量轴功率

为了最终衡量制冷压缩机的动力经济性,采用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它是在一定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与所消耗功率之比,COP越大,压缩机的经济性越好。

―压缩机所消耗的电功率

3.经济选型

经济上常用以下四个指标来评价经济效益:平均报酬率(简称ARR)、净现值(简称NPV)、内部收益率(简称IRR)、获利能力指数(简称PI)。

建造冷库现金流量流出:安装费用、配套设施、运输费用、运行费用、人工费用、维修费用、不可预计费5%。

建造冷库所获现金流量流入:通过使用冷库增加的收入,如跨季节销售所增加的收入,需根据各个产品来具体确定。乳制品一般可以不考虑;设施的折旧费。

把土建冷库、装配式冷库对应的现金流量流出的差值和现金流量流入的差值都折算成投资时的现值,计算其ARR、NPV、IRR、PI;通过企业要求综合比较ARR、NPV、IRR、PI可以知道哪个方案经济效益好。

选用除了要考虑技术,经济外还需考虑卫生性和对环境影响。选用需根据企业决定每个原则所占比例,然后按照定好的比例来选择适合的设备。综合考虑上述准则,调整到一个值。

四、结束语

根据奶制品的特点,从奶制品冷链流程分析冷链物流设备设施选型。着重从技术、经济方面分析冷链的设备设施选型。在选型过程中综合考虑了经济、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冷链的流程,为下一步流程的优化打下基础.并在流程中结合了产品的特点国内企业的现实情况,使研究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有很好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