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电影剪辑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影剪辑论文:探电影电视剪辑编辑艺术性特征论文
摘要:影视剪辑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艺术随着电影的诞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影视剪辑编辑艺术又推动了电影电视的发展和成熟。
影视艺术的有四个基本特性。一是:视觉和听觉形象。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电影电视都是通过画面和音箱,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占83%的视觉形象和占11%听觉形象以及二者合一的银幕形象,进行叙事、抒情、表意,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二是时间和空间艺术。影视艺术既是空间艺术,同时又是时间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电影电视都是时间的移动中展示空间,同时又是在空间变化中展示时间,二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复合,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是影视艺术的又一基本特性。三是逼真性和运动性。影视是“活动的照相”既能逼真地再现生活,又能生动地表现生活的运动状态和主体动作。逼真性和运动性是影视与生俱来的的本性。艺术家要努力发挥影视艺术的这一特性,将影视片拍的真实、生动、精彩。影视剪辑也要运用剪辑技术剪除虚假,剪出动感,剪辑出内在的真实与外貌逼真高度统一的影视片。四是综合性和艺术性。影视既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有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结晶。影视是新兴的综合艺术。科技是影视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综合性和技术性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的。
一、剪辑在影视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影视剪辑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正确、合理、高明的剪辑,能够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错误、平庸、低劣的剪辑,就会减弱甚至破坏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剪辑(Filmediting)是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电影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而剪接(cutting)指胶片的具体工艺处理,蒙太奇既指镜头组接的艺术技巧,又常指由剪辑而获得的艺术效果,但在有些国家,蒙太奇也是“剪辑”的同义语。
将一部影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和组接,最终编成一个能传达创作者意图的作品,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部影片从拍摄到完成的一次再创作。
早期阶段的电影只是将舞台剧原封不动地拍摄到胶片上,实际上是舞台剧的活动照相。20世纪初,从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的拍摄方法,将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不同的镜头分别拍摄下来,譬如用近景、特写等镜头来突出细节,用全景、远景来介绍环境,用一系列短镜头的快速转换来制造气氛和节奏,从而使电影摆脱了舞台剧活动照相的框框,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艺术,也由此产生了剪辑的艺术。
EdwinS.Porter一般被认为是最早发明剪辑的电影导演之一。爱迪生公司早期制作的电影多是静止拍摄的短片,随着电影长度的逐渐增加,EdwinS.Porter拍摄了里程碑般的TheLifeofAnAmericanFireman(1902)。第二年他拍了TheGreatTrainRobbery,现在被当作早期剪辑术的范例。公务员之家
二、结论
剪辑本来是导演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从早期的无声片发展到有声片,剪辑的工艺越来越复杂,加上电影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导演的创作任务也愈来愈繁重,他不可能再有时间,甚至未必有能力再去亲自操作剪辑设备、并剪辑影片了,于是便逐步产生了剪辑专业人员:剪辑师和剪辑助理。剪辑师同摄影师、美工师、录音师一样,是导演的亲密合作者。他从摄制组的筹备阶段开始,参加与导演有关的一切创作活动,如讨论分镜头剧本、排戏(即拍摄前的分镜头排练)等。他须充分理解编、导、演的构思和设想,然后根据导演提供的分场、分镜头剧本和拍摄时的更为具体的方案剪辑影片。分镜头(导演设计)与蒙太奇(镜头剪辑)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意图,后者是实施。因此,也有人称剪辑为“分镜头的后期工作”。但“后期”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工艺操作,它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劳动的阶段。镜头组接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银幕形像的完整性和感染力,决定着完成影片的质量。
电影剪辑论文:剪辑赋比兴:中国电影的韵味呈现
好电影是拍出来的,更是剪出来的。作为电影创作的一个环节,剪辑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好莱坞的电影工业里,剪辑师通常被称作“后期导演”,通过与导演的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一部影片。叙述故事,渲染情感,传递韵味,的剪辑师可以通过对声与画、光与影的素材的取舍与组接,建构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形成审美意象。
对于中国电影而言,画面语言的运用及后期剪辑的呈现虽表面上舶来自国外,实际上并非全盘照搬,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积淀,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早已在电影艺术诞生之前便为它的出现埋下了伏笔。电影,中国人最初称之为“西洋影戏”,其发明的灵感受到了中国“皮影戏”的影响,而对中国电影人影响至深的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其理念的提出就包涵了中国的象形、会意文字给予的灵感,而在其理论的不断完善中,京剧中富含的中国韵味也给了爱森斯坦深刻的启迪。因此,反观中国电影之剪辑,中国文艺的创作手法不仅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更为其实践创作提供了可供把握的理念指引,本文即以《一代宗师》(2013年)、《英雄》(2002年)和《卧虎藏龙》(2000年)等三部剪辑风格成熟的中国电影为例,尝试探讨中国诗歌创作中的“赋、比、兴”手法及美学理念在电影剪辑中的运用。
一、电影剪辑中的赋、比、兴:取象尽意,超越有限
《一代宗师》、《英雄》和《卧虎藏龙》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们在国际上获得的巨大声誉,让中国电影的艺术韵味影响深远。三部电影的剪辑手法简洁利落,风格简约大气,借助电影语言的组合建构,展现了意蕴丰富的中国韵味。仔细分析其剪辑美学,笔者以为,中国诗歌的创作手法、美学意蕴对其影响深远(尽管《卧虎藏龙》的剪辑师是位美国人,但其与李安多年合作,深受影响,以及李安导演本人在剪辑中的深度参与,让电影中的东方美学超越了剪辑师的国籍界限,而依然保持中国韵味)。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歌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且辉煌的历史,对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及艺术素养养成影响极大。诗歌创作的手法、思想、风格、形成的美学理论,成为中国艺术创作及欣赏的“潜意识”,对后世的艺术样式影响深远。中国电影,作为视觉艺术之一种,其艺术创作、欣赏与中国诗歌美学渊源极深,这在费穆的代表作《小城之春》及“十七年电影”的诸多佳作中有明显体现,而香港电影、台湾电影,特别是后者中的大量作品,如李安的系列作品,均彰显出了文化作为内在肌理对中国电影的深刻影响。
电影剪辑是对电影的镜头、语言、音乐及音响进行组合的艺术创作,将镜头组接成段落,将段落组接成章节,进而构成完整的影片。这和诗歌创作颇为相似,遣词造句,分段成篇,词句组合在一起往往超越了本身的含义而显得意味无穷。在诗的创作中,赋、比、兴手法起源较早且影响深远。据考证,赋、比、兴这组概念,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美学家叶朗先生认为,赋、比、兴乃是战国时代的学者总结《诗经》的艺术经验而提出的一组美学范畴。汉代以后,论者关于赋比兴的论述颇丰,且多有不同,及至当下,叶朗先生认为“叶嘉莹的解释最为精辟。”[1]
叶嘉莹认为,赋比兴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作诗的三种方法,所讲的是非常简单的“心”与“物”之间的关系。所谓“赋”,就是“直陈其事”,平铺直叙,即物即心,直接把事情说出来;所谓“比”,就是“以此例彼”,由心及物,有拟喻之意,就是把要叙写的事物借比为另一事物加以叙述;所谓“兴”(叶嘉莹认为应该读去声,作名词用),就是见物起兴,由物及心,因为某一事物的触发引出所要叙写的事物。其中,“赋”是直接叙述、说明,不需要一个外物如鸟兽草木的形象,“比”经过了理性的安排,“兴”则是自然的感发。[2]“这三种表达方法,实质上也就是诗歌中情意与形象之间互相引发、互相结合的三种不同的关系。”[3]
电影剪辑,首先要完成对剧情的叙述,即叙事性剪辑,通过对镜头、对白、音响的组接完成一个动作、一段对话、一个段落的叙述。《一代宗师》以南北武林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代宗师叶问的人生传奇,以及与宫家父女的交往故事。《英雄》讲述的是一段刺秦故事,刺客无名说服长空、残剑、飞雪三大高手,使自己得以进殿面见秦王,但最终放弃了刺杀行动,为“天下”捐躯。《卧虎藏龙》讲述的其实也是宗师故事,大侠李慕白本想退隐江湖,却因青冥宝剑被盗,再次卷入武林纷争,与俞秀莲、玉娇龙等演绎了一段救赎与牺牲的侠义传奇。叙事性剪辑,相当于“赋、比、兴”中的“赋”,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这是电影剪辑的基础性技巧。
电影剪辑的另一种表现手法是表现性剪辑,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剪辑师通过镜头的组接,运用对比、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传递情绪,表达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正是通过表现性的剪辑处理,电影才具有了超越画框、超越视听局限的趣味。比如,《一代宗师》中,马三投靠日本后,登宫家门逼宫,师徒一番打斗,马三被师傅双掌击出门外:
1.全景 固定镜头 马三被从门内推出
2.特写 固定镜头 冰棱断裂、破碎
3.特写 固定镜头 冰棱破碎、下落
4.近景 固定镜头 马三摔倒在地
5.特写 固定镜头 冰棱摔落地上、碎裂
若单纯以动作的连续作为剪辑点选择的依据,这场戏就显得过于写实、直白了,关于冰凌的三个旁跳特写的剪辑,呈现出了比喻的意味,又因为冰凌和马三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或是被他撞碎,或是被师傅的真气震碎,所以这段剪辑既入情入理,又表达出了言外之意。
又如,《卧虎藏龙》中,玉面狐狸约捕头蔡九决战,与蔡九父女开始交手时,剪辑师插入了一个全景环境画面,圆月之下,一群乌鸦受惊,争相飞出巢穴,好似“月出惊山鸟”,象征着一场恶战即将到来, 尽管只是插入了一个全景画面,但效果显然不同。
再如,《卧虎藏龙》中青冥剑是一把绝世宝剑,到究竟“宝”在何处,通过几次对比即可一见分晓,俞秀莲十八般兵器都被断在剑下,酒楼里群雄诸种兵器都被削铁如泥,不必多着一字而高下立见。
类似剪辑手法在三部影片中比比皆是,电影剪辑的蒙太奇理论最接近“比”的内涵,它超越了简单讲故事的方法,运用画面组合的方式来表达思想,“两个接合镜头并列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一个新创造。”[4]
“兴”的概念在诗学中有许多争议,究其原因就在于其不可捉摸、难以把握。 在电影剪辑中,“兴”的概念较诗歌中内蕴更加丰富,叶嘉莹认为“兴”是由物及心,是自然的感发,而就电影剪辑而言,所有可视可听的素材都是广义上的“物”,或曰美学上的“象”,“立象”以“尽意”,“象”是具体的,而“意”是深远的,呈现“象”是为了表达背后深远的“意”,这是一种超越,而“兴”是对这一过程的典型概括,为了具体把握电影之“兴”,香港电影理论学者刘成汉先生总结了裴普贤关于兴诗的理论,提出了“赋而兴”和“兴而比”,单纯赋体诗,因为用词技巧独到,也可以超越纯赋体而达到意境高旷的兴象,而“比”中的隐比、比喻、象征其实也带有“兴”的意味。[5]这一论断其实抓住了“赋、比、兴”三者与电影艺术的共通之处,“赋、比、兴”都可以有形象的表达,也同样可以有感发的力量,而电影艺术恰是借助形象的呈现,超越有限之“象”,表达兴发的情感,创造审美意象。
二、电影剪辑的意境创造: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
前述三部电影中,有三场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代宗师》中,叶问与宫羽田金楼决战,两位武学宗师以饼为隐喻开始过招,与影片之前呈现的打斗相比,这更像是一场高手间的意念比拼,招式简约却意蕴丰富。
《英雄》中,秦王猜测,飞雪被无名所杀,残剑与无名必有一战。山水之间,残剑、无名展开了一场意念之战,澄澈的湖面之上,两位高手“蜻蜓点水”般纵身追逐,水面成为镜像式隐喻,水滴成为力的传递,空灵,宁静。
《卧虎藏龙》中的“竹林比剑”一场同样充满诗意,翠绿的竹林之中,李慕白和玉娇龙展开了一场惩戒与救赎之战,借助竹之柔韧、清高,二人的武功差距一目了然,襟怀、气度之差距也在竹影婆娑间自然见分晓。
这几段场景的剪辑中,慢镜头的运用,远景、全景的组接,较低的剪辑率,制造了舒缓的节奏,加上画面本身相对简约的构图,于运动之中呈现了某种“静趣”,平静、飘逸,营造出了一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在中国艺术中,意境可被认为是艺术创作的目标指向,它大约形成于唐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可纳入现代美学体系。叶朗先生认为,“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6]意境这一美学范畴是中国美学中独有的,也是具特色的,对中国电影来说同样如此。因此在电影剪辑中,如何借由“赋、比、兴”等创作手法,处理好“象”与“意”的关系,抵达意境这一“较高审美理想”,显得尤为重要,往往“大家”与平庸之辈的差别就在这里。前述三部影片的意境创造,笔者以为,《卧虎藏龙》较高,《一代宗师》次之,而《英雄》稍弱。比较三部影片的剪辑手法,虚实结合与情景交融可被认为是创造意境的表现方法。
《卧虎藏龙》中,玉娇龙酒楼斗群雄,高潮段落的打斗是用一首诗贯穿的:“我乃是,潇洒人间一剑仙,青冥宝剑胜龙泉。任凭李俞江南鹤,都要低头求我怜。沙漠飞来一条龙,神来无影去无踪。今朝踏破峨眉顶,明日拔去武当峰。”诗中有武,武中有诗,配以轻快俏皮的笛子独奏,将玉娇龙对于传统武林、所谓“群雄”的鄙视、挑衅尽皆展现,诗、乐、武的创意组接,主次转换,虚虚实实,形成了声画有限而趣味无穷的效果。
同样在《卧虎藏龙》中,李慕白月下舞剑一场戏的剪辑处理,很好地体现了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青冥剑失而复得,李慕白月下舞剑,仅10余个镜头,便将李慕白的精湛剑术、人剑合一的武学境界、俞秀莲对李慕白的欣赏、爱慕展现得丝丝入扣、恰到好处。
1.特写 摇镜头 李慕白看剑,舞剑动势
2.近景 环摇镜头 舞剑
3.全景 固定镜头 舞剑,人影飞动
4.特写 固定镜头 俞秀莲作为前景,远处李慕白舞剑作为虚化背景
5.近景 固定镜头 俞秀莲欣赏李慕白舞剑,眼中透出绵绵情意
6.全景 固定镜头 舞剑
7.中景 摇镜头 舞剑,收势
8.近景 固定镜头 李慕白收起剑招,望向俞秀莲
9.近景 固定镜头 俞秀莲走近
10.全景 固定镜头 李慕白看剑(之后开始两人对白)
十个镜头,动作有起有收,完整展现了李慕白的舞剑过程。全景镜头的剪接,交代了动作发生的环境,空旷的院落,月下的人影,动与静的对比,呈现了“月下独酌”的意境,而俞秀莲的旁观,让这段舞剑的情节又添了一份浪漫的情意,俞秀莲眼中流露出的爱慕之情让宝剑之清冷、剑术之纯熟、气派之飘逸之外又多了一份柔软与温情,月下舞剑,爱人相随,此情此景,如诗似画。
在电影剪辑中,若只“写实”,不注重“务虚”,电影就容易失去可供回味的韵味,若只呈现“景”,而不赋予“情”,电影就容易流于苍白,缺少动人的力量。当然,如前文所述,的“赋”体电影是不存在的,这是由电影的本体属性决定的,但如何处理好虚与实、情与景的关系,却能见出剪辑师对于剪辑美学的熟稔程度和艺术造诣,影响电影的文化品位和艺术表达。毋庸置疑,凡是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电影,都是充满了中国韵味的大美之作,“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只有深具中国美学意蕴的作品,才能深深打动观众,并在全球化语境下绽放“灿烂的感性。”
结语
在电影剪辑中,“赋、比、兴”虽未被概括为剪辑技法,却可成为指导中国电影导演、剪辑师进行剪辑创作的内在依据。
“赋”体剪辑重在叙事,表现风格以写“实”为主。剪辑点的选择以交代场景、完成动作、叙述情节为主线,侧重叙事剪辑点、动作剪辑点、声音剪辑点,画面的组接遵循匹配原则,声音剪辑以对白剪辑为主,声画匹配紧密,节奏设置以情节推进的逻辑节奏为依据。
“比”体剪辑以表现性剪辑为主,以对比、比喻、隐喻、象征等手法丰富叙事纵深,强化叙事的内涵,拓展叙事的外延,“比”体突破了“赋”的叙事局限,以对他者的呈现强化主体的表达,超越了有限的时空,让电影的艺术本质得以更加自由的彰显。
“兴”体剪辑立足于整部影片的审美意象的高度,对声画组接进行的整体观照,相较于“赋”和“比”,“兴”强调写实之外的务“虚”,更注重情绪的渲染,情感的兴发,意境的营造,意象的表达。
“赋、比、兴”既是诗的表达方法,也是一组美学范畴,其意境指向更是中国艺术的至高理想,在电影剪辑中借鉴“赋、比、兴”的表达方法,结合电影艺术作为审美活动的本性,融会贯通电影语言的理解、运用,这是中国电影绽放更耀眼光彩的实现路径,也是中国电影人的文化和美学使命之一。
《电影艺术导论》中指出,“我们可以通过电影认识一个国家、民族或显或隐的人文性格与文化精神,窥见其‘心灵史’的历程”,“从某种角度说,一部电影艺术史,也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史和心灵成长史。”[7]对于中国电影而言,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中国电影和西方电影处在不同的语境和美学规范下,中国电影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以中国的文化、艺术底蕴为根基,创新性地继承中国文艺创作的手法,结合西方电影工业发展业已形成的成熟理论、范式,中西融会,共冶一炉,才能“拍”出精彩,“剪”出韵味,完成中国电影美学的完满表达。
1929年2月,爱森斯坦在为H.考夫曼的《日本电影》所写的跋中说:“理解自己的文化特点,并把它运用于自己的电影中去,这才是日本的当务之急!日本的同志们!难道这件事要由我们来做吗?”[8]这段话某种程度上恐怕也适合于中国当下的电影创作。
电影剪辑论文:电影剪辑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要通过结合电影剪辑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影资源,这样可以提升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对于学生的跨文化教学等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在提高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能起到更大的促进效果。围绕中职英语教学中电影剪辑教学的有效方式进行阐述,从多方面围绕中职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采用电影剪辑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提升整体素质。
关键词:电影剪辑;中职英语;英语电影
英语电影在中职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融入电影文本、字幕以及语言优势等信息传播过程中,能形成一种强大的知识冲击力。尤其是结合中职学生在多方面的英语素养以及人文知识等,可以形成有效的教学效果。而电影剪辑可以更好地为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
一、简述电影剪辑对中职英语教学的整体作用
1.提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现在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老师上课只是一张张的PPT了。电影图文声情并茂,其中的人物也有其固有的表现能力,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英语电影时会不由自主地对影片中的精彩对白加以模仿。这种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情让教学活动变得轻松快乐,使英语学习一定程度上达到自然习得的目的。
2.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有效通道
文化交流作为电影表达的一种外在方式,通过电影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以及他们的俚语、俗语、思维方式等。在打破传统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在电影中不同文化的融入。在电影片段以及英语口语表达中,形成对语言文化差异的了解,学生可以更多地加深对不同文化形态的运用,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语言氛围。这样在语境情感的运用中可以为中职学生在不同文化形态中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有力渠道。
3.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法
中职英语强调的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因此要围绕这方面的内容,通过电影剪辑的方式,采用英语电影主体语言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交际能力等方面形成立体式的投入。其中电影声情并茂的表达,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在新奇感、注意力以及求知欲方面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探讨电影剪辑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结合教学需求巧妙创新设计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要发挥出电影剪辑的整体效果,就要发挥出教学设计的优势。(1)要了解中职学生的个性需要,创造性地选择合适的影片。结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在电影剪辑过程中,推荐的影片给学生,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影片,在做好后期制作与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效果。(2)结合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的剪辑。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性地引进影视教学内容。譬如,在教学fashiong fair一课时,可以选择The Devil Wears Prad的影片片段,引导学生对国内外时装时尚等知识点的引导,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3)有重点地呈现知识点。在电影剪辑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在词汇理解、语法点记忆等方面的内容,形成内容清晰的表达,尤其是在重点片段的循环式学习过程中,采用知识点讲精、讲透的方式,更好地为学生个性化的英语需求创造良好的环境。
2.针对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在电影剪辑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介绍相关影片的背景文化,结合中职英语教学的内容,丰富性地进行教学创新,可以提升整个教学的有效性。(1)要注重影片剪辑中学生的听力理解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影片剪辑的剧情为主,强调用身心去听、去感受,全身心地投入到影片之中。(2)推行反复视听模式。在集中训练一些重点口语句式的基础上,可以设置反复播放的方式,在回放之前针对一些影片的学习任务、预设各方面的问题,采用听写、填空等方式,让学生听懂每一个句子与单词,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增强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整体提升。(3)实施小组讨论等方式。在模仿表演过程中结合电影剪辑的片段,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精心准备好各种角色,在表演过程中进行认真观察与思考,在表演结束后,教师进行有效引导,更好地促进课堂效果的提升。
3.突出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利用在线电影、电影教学软件、电脑、DVD、VCD、MP4、智能手机等观看电影,也可以用MP3、CD、随身听、录音机等听主题歌和电影录音等,自己掌握学习内容、学习进度,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教学的重点和关键也可以反复学习,直到掌握为止。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利用英语电影学习还可以为将来学习打下基础,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自主学习安排时间、学习计划,学会独立使用电影资源,进行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独立的创造性学习。
电影剪辑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与优势,要在不断创新中进行改革,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为提升中职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注入更大的力量。
电影剪辑论文:浅析动画电影的画面剪辑艺术
【摘 要】动画电影是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在世界电影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剪辑技术在动画电影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针对动画电影中镜头的运用以及不同类型动画电影中运用不同的剪辑艺术进行讨论。
【关键词】动画电影;画面;剪辑
一、动画电影概述
(一)动画电影定义
动画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采用绘画的形式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环境。传统意义中的动画电影是指采用技术控制的动态的画面。文章中分析的动画电影是只采用动画形式制作而成的电影,相比实景的电影,动画电影具有更加广泛的表达形式[1]。
(二)动画电影的特征
动画电影创作理念和思想与其他的电影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包括动画电影中采用的蒙太奇手法。
(三)概述动画剪辑
1.动画剪辑定义。动画电影中的剪辑包括对整个故事的安排以及确定故事的演绎风格,采用转场处理各个镜头直接的联系,调整动画的节奏、时间、背景等。
2.剪辑内容。动画剪辑主要通过对动画的分类筛选,对画面进行合理的运用。动画电影的剪辑需要考虑对画面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动画中人物的动作、造型、动画的背景以及表现手法进行缜密的安排。
3.动画剪辑规律。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剪辑规律,画面剪接中存在合理的规律。
二、剪辑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一)动画电影镜头的拼接
1.序列和并列镜头拼接。动画电影是由一个个的镜头拼接而成的,镜头贯穿于整个作品。
2.镜头的动态连接。在动画电影的剪辑中,镜头之间应该采用动态的连接过程,这种过程通常被认为是用不同的角度或者景别来表现动作。
(二)剪辑在蒙太奇手法中的应用
表现型的蒙太奇通常在内容或者形式上采取对列的表现形式,将人物或者景物进行对列,增强动画电影的艺术感染力。
(三)剪辑在电影动画中的长镜头和节奏体现
剪辑需要控制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联系和协调。剪辑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处理节奏,表达故事的思想,抒发人物的感情。
三、剪辑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一)动画电影的分类
动画电影有着多种分类方法,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动画电影[2]。
根据动画电影的制作手法可以分为传统手工制作和电脑制作的动画;根据动画的空间视觉可以将动画电影分为普通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根据动画的播放时间来看可以分为顺序播放动画和交叉时间动画。除此之外,动画电影还有许多分类,针对不同的动画电影可以运用不同的剪辑方法。
(二)剪辑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1.定格动画的剪辑手法。定格动画是指采用逐格拍摄的手法,将场景、角色进行逐张拍摄,最终形成完整的视频。目前的定格动画建立在三维技术中,通过立体的材料对人物和场景进行拍摄,与电脑制作相比更加生动真实。
2.传统动画中的剪辑手法。传统的动画通常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二维动画,是逐帧的动画。传统动画的制作是指拍摄结束之后进行动画的剪辑制作。
四、不同类型的电影中的剪辑手法
(一)表达英雄人物的动画电影通过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的形象。
(二)梦幻类的动画电影在动画中占据重要的比例,通常将少年作为动画的主人公,且拥有奇特的经历,能够展现童真的美丽、人性的善良。
(三)动画电影中暴力电影的打斗场面较多,创作者通过将这种打斗的场面融入在影片中,结合影片的音乐和画面冲击力,能够充分地表达动画的打斗效果。这类动画通过音画结合,塑造出一个压抑、紧张的暴力场面。
(四)动画电影中的童话故事较为普遍,这类动画将童话故事作为创作的题材,结合创作者的思想要求,制作出幸福、温暖的画面。
(五)动画电影中表达现实生活主题的电影并没有占据较大的比例,但是随着观看动画电影人群的年龄的逐渐增大,这类电影的比例逐渐增大。
电影剪辑论文:电影的现代剪辑与叙事信息读取
【摘要】如果说现代电影的叙事需求造就了蒙太奇的现代艺术形式,倒不如说现代蒙太奇艺术形式构成了现代电影叙事的新结构,现代蒙太奇延伸着现代电影剪辑的新思维空间。而这种相互促进还有一个观者无限扩展的感官接受能力、信息获取和组构能力的互动前提。这几个因素相辅相承,互促互进,推动着电影艺术迈向更新的方向。
【关键词】电影叙事;现代剪辑;蒙太奇;信息读取
一、引言 蒙太奇的产生与发展
电影作为贴近人类生活最紧密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文明走过了百年的历史路程,而电影的剪接和剪辑的发展,则从“停机拍摄”走到“电影‘剪接’”,再从“电影‘剪接’”走到现在的“电影‘剪辑’”。这个漫长的电影发展路程中,人们发现了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新含义。而这种独特的“构成”、“装配”式的叙述手段,形成了电影创作和表现的独特方式――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二、电影的叙事方式变革与蒙太奇手段的现代式运用
现代电影的发展仍然是围绕着叙事这个中心环节展开的,所有的艺术表现的力都要附着在叙事这个基本结构上,但相比电影走过的这个历史进程中,叙事的方式则有着巨大的变革,这个变革仰赖于蒙太奇手段的现代式运用,也导致现代蒙太奇手法必然性的综合式运用。
电影导演创作的需要
导演在现代的电影创作中,都力争追求较大化的作品叙事空间,以便承载更多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导演的创作观念的不断更新、作品讲故事的能力体现,都最终负担给作为导演与编剧的双重角色的剪辑师。现代剧作结构的现代化发展采用了现代式的叙事方式,而现代式的电影叙事方式是通过现代蒙太奇手段得以实现的。因为电影是用画面和声音讲故事,而组成这些画面声音的方式,仍然是蒙太奇――更加适合现代剧作方式的蒙太奇。
电影剪辑的工作角度
剪辑工作要求剪辑师是客观的,“只看镜头本身的条件,不加入个人的情感!”但剪辑师同时也扮演着创作者和观影者的双重角色。再重新构建剪辑师自己认识到的叙述方式时,也必须站在观影者的角度,去体会所采用的蒙太奇叙事手段所形成的信息是否能够被广大观影者普遍的接受和解读,脱离了观影者解读能力的信息获取的剪辑叙事手段是失败的。
“技术+思想,思想支配着技术技法的运用,同时思想的表达需要用技术手段来实现。用技术手段构建艺术效果,运用剪辑动作来挖掘所有有利于电影表现的元素,把电影中所蕴含的‘力’发挥出来。”作为主要剪辑动作的蒙太奇手段,是与创作思想高度统一的技术实施方法,思想的进步要求着蒙太奇手段的同步进化和提高。
观影者解读能力的提高
时代造就了人类对感官寻求的不断膨胀,同时也因为观众的审美和感官追求,敦促着电影美学作为时空造型艺术形式的不断的视听化发展,创作适合当今时代人类文化艺术生活所需要的电影艺术。这样,就需要电影创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都要寻求新的表现形式和叙述形式。而作为电影最终视听形态形成的电影剪辑,就必须在处理叙述结构、人物关系、视听语言、情绪起伏、时空关系、艺术表现等众多层面的高度集成与统一上大做文章。多画面同时出现、两条以上叙事线索、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数字立体电影、异形银幕形式及震撼影院、实景表演相加等,这些信息传递方式、信息容量承载与声画呈现形式的不断变化,对现代蒙太奇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在面对现代电影的蒙太奇叙事方式的电影观影者而言,对于诸如时空跨域、高速节奏、多线索、情绪留白、复杂结构的多重蒙太奇、立体蒙太奇等综合蒙太奇形式,以及频繁跳切等技巧的使用上,观影者接受着现代剪辑极限所带来的对心理完型能力的挑战,观影者获得了更加强烈的视、听、触觉的感官刺激,由视听语言形式所传递的各个情绪巅峰和超量信息接收之后,观影者已经具备快速阅读和碎片重组的能力,人们的格式塔心理的完型能力也在几何膨胀,在个人的思维中形成虚拟的时空链,把电影叙事的线索、人物关系、事件因果贯穿起来,并在电影的视听形态呈现所产生的心理学空间上,展开基于自身文化意识支撑下的主观判断的联想、解构和重组,在观影者每个人的思想中,完成各自思维再建后的艺术升华。这些改变与人们处在这样一个图像信息膨胀的时代是分不开的,时代性赋予了电影蒙太奇艺术的符合现代观念的新定义。
剪辑技术的突破
电影剪辑技术的变革和电影制作的数字化进程的驱使,胶片电影的数字中间片制作技术和纯数字电影的工业形势,把剪辑师从繁重的剪接劳作中解脱出来。在突破重重技术障碍、工作效率成倍提高的同时,剪辑师大量的精力转而投入到更多主动性的艺术思维创作中,潜意识的改变着现代电影叙事的类型与形式。
非线性剪辑设备的先进技术观念、声画同步实时处理和数字格式素材的无损重复使用性,腾出了更多的技术实施空间和创作思维空间。电影剪辑的反复修改和提高,剪辑师可以尽较大努力来压榨电影创作素材的极限,“推敲”中不断提升剪辑中蒙太奇的表现力的更高层次,而同步处理的声效与音乐的声画对位的蒙太奇运用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产生诸多新颖的剧作方式和电影叙事方法。
发行上映的档期限制
早在戈达尔其作品《精疲力竭》中发现了“跳切”的剪辑方式时,虽然当时是法国新现实主义浪潮旗帜下的反体制动作,但也不能排除当时因为发行和上映的要求所带来的对影片时间与档期要求的限制。而今天日趋完善的全球电影发行上映体制,院线有一致的切身利益的商业因素。因此,影片的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作为控制影片长度的主要责任,也是剪辑工作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势必与导演创作所需要承载和表达的内容所需要的时空是有矛盾的。所以剪辑师要创造足够的叙事空间和叙事完整性就得在蒙太奇手段的技术实施上有创造性的工作,蒙太奇的艺术在现代电影艺术表现中不断的被升华、诠释。
三、结语
因此,如果说现代电影的叙事需求造就了蒙太奇的现代艺术形式,倒不如说现代蒙太奇艺术形式构成了现代电影叙事的新结构,现代蒙太奇也延伸着现代电影剪辑的新思维空间。而这种相互促进,还有一个观者无限扩展的感官接受能力和信息获取和组构能力的互动前提。这几个因素相辅相承,互促互进,推动着电影艺术迈向更新的方向。
电影剪辑论文:浅论微电影的剪辑与制作技巧
【摘 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视频制作,视频在我们这个有智能手机的时代传播得越来越频繁。视频剪辑是否真的是无门槛,视频剪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拍摄需要注意些什么,应该掌握哪些拍摄与制作技巧;微电影的制作是否像我们拍普通视频一样,它的制作要求有哪些,怎样来完成一个高质量的视频。以上的问题都会在本文中一一解答。
【关键词】微电影;剪辑;拍摄;制作
作为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我们在无形中都感觉到了又一次信息的大爆炸,在这个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同样视频与微电影也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如同人们对于阿拉丁神灯的一种期待那样,对于视频都有一种莫名的享受与依赖。不可否认,我们如同被手机绑架一样再也无法离开手机,无法离开视频,既然无法离开那就要改变,去适应这个现象,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讨论视频微电影的一些点点滴滴。
一、从艺术的角度去对待微电影
微电影,它首先是一门表演的艺术,既然是表演的艺术,那就要尊重表演。一个好的微电影需要好的演员,演员表现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电影的质量,也就是说在制作微电影时首先要和演员沟通好,对于微电影中涉及的细节要尽量面面俱到,让演员真实地体会到所饰演角色的一些心理与生活感受。只要能真实地融入到演员的情感中,就能很好地把握好演T所要表现的情感,也就达到了艺术表演的目的。另一方面,演员要有更多更好的历史文化,以及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造诣,这些造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演员对剧本的理解力。
二、剪辑是后台的总导演
其实提到剪辑大家并不陌生,剪辑在很多时候被理解为简单的“拼凑”,要知道怎样“拼凑”才是最核心的部分。剪辑其实有很多的技巧,需要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总的把控,这种把控的能力要求剪辑师对于这个片子的最终效果要有一个预知性。剪辑的工作在很大层面上就是一个“蒙太奇”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动作的“欺骗”,这种不露痕迹的剪辑就是让观众感觉到事情的发展是顺其自然的。剪辑师在很多时候起到了一个“小丑”的作用,他要懂得怎样去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在恰当的时间让观众感到惊讶、感动、伤心、共鸣等,我们在微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就要很好地注意到这点。
三、微电影的拍摄
其实如果不是要求特别高的微电影,在拍摄时,我们在大多时候不会用到滑轨、三脚架与摇臂,只是用手机记录这些事情发生的过程。在很多时候微电影的拍摄方式是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那种随意的拍摄,其是更加有目的和针对性的拍摄,它是一个展示的过程。而我们生活中所拍摄的视频只是一个记录的过程,目的性不是那么明确,所以拍摄的时候也就不那么严格。
摄像这个工作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工作,摄像师所拍摄的东西其实不是最终展示的东西,他所拍摄的东西要在后期进行剪辑,要加特效,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转场的处理。摄影师要掌握摄像的各种技巧,拍摄的中轴线技巧,场景的不同拍摄技巧,广角与长焦的技巧,摄影机角度的技巧,摄像机的运动技巧,这些都是要掌握的。
四、音乐与对白
音乐,从自身出发,就会给我们无限感动,如果配上合适的画面,那更是锦上添花。音乐在很多时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们微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同样可以采取先选取音乐,然后再拍摄的这种工作流程,因为这样可以使画面和音乐更协调。对白,除了角色的一些对白,在很多时候是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帮助观众去实现角色调换,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影片中去。
五、制作软件
软件对于一个剪辑师不是那么的重要,这就像摄影师一样,并不是说用世界上最贵的相机就能拍出好的相片,譬如说在二战时的战地记者,他们那时候的相机和我们现在的相机是没法比的,但是我们现在看他们当时拍的一些照片同样还是那么的感动,这种感动也的确不是来源于机器,而是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在我们制作微电影的过程中其实涉及的软件有很多,譬如Premiere Pro(需要大量的插件,占用空间大,但是制作流程更清晰,功能更强大)、Vegas Pro(占用空间小,需要插件少,操作简单方便,功能相比较Premiere稍逊,但是实用与操作感强)、Final Cut(苹果的独门暗器,功能强大又好用,但是仅限于苹果平台);还有国产的会声会影、拍大师之类的软件,在功能上来说相比较还是弱了一些,软件里面可调控的数据比较少。
总之,一个微电影的拍摄剪辑是一个艺术再加工的过程,既然是艺术再加工,那必然少不了很多的调味剂在里面,只有这样,观众看我们的影片才会津津有味。
电影剪辑论文:关于新时期下电影电视后期剪辑工作的探讨
摘要:影视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是影视节目生产的一道工序,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 影视后期制作是以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为指导,运用影视编辑设备(线性和非线性设备)和影视编辑技巧,能够进行影视特技制作的技术。
关键词:电影电视后期剪辑;探讨
影视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是影视节目生产的一道工序,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以下就起发展的历程、特点、注意的地方来谈谈影视的后期制作。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影视制作相结合,最终取得成功,推出了桌面编辑演播室,即今天的视音频非线性编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nonlinear edit) 是传统设备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它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记录所有存储的数字化文件反复更新和编辑视频节目。使得任何片断都可以立即观看并随时任意修改,用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高效率的完成“原始编辑”,如剪辑、切换、镜头特技转换等,再由计算机完成数字视频的编辑,并将生成的完整视频回放到视频监视设备或转移到录像带上。从本质上讲,这种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电视编辑方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线性编辑技术已非常成熟,其使用编放机、编录机、控制器直接对录像带素材进行操作,操作界面直观、简洁、简单,使用组合编辑、插入编辑,图像和声音可分别进行编辑,再配上字幕机、特技器、时基校正器等,就能充分满足节目制作的需要,完成镜头的组接、技巧的组接、出入点的设置、字幕和图形的叠加、音响效果和音乐配加等后期制作。 线性编辑系统是以磁带为记录载体,节目信号按时间线性排列,在寻找素材时录像机需要进行卷带搜索,只能在一维的时间轴上按照镜头的顺序一段一段地搜索,不能跳跃进行,素材的选择很费时间。难于进行节目的修改电子编辑方式是以磁У南咝约锹嘉基础的,一般只能按编辑顺序记录,虽然插入编辑方式允许替换已录磁带上的声音或图像,但要求要替换的片断和磁带上被替换的片断时间一致,而不能进行增删,不能改变节目的长度。这样,对节目的修改就非常不方便,因为任何一部电视片、一个电视节目从样片到定稿往往要经过多次。
三、影视的后期制作应该处理的关系
1“软件”与“硬件”的关系。影视节目制作包含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前者习惯地被称作“软件”,后者则被称为“硬件”。在制作实践中。作为节目制作人员,既要有丰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独特的艺术审美意识,又要熟练掌握机器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较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项功能。二者集于一身,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成品。
2主创与协创的关系。一部电视片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成功的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往往取决于主创(编导) 与协创(节目制作者) 的协同配合。二者既是主从关系,又是平等关系。主创者要尊重协创者,吸取和重视协创人员的意见,并在整体构思上发挥协创人员的优势和创作积极性。协创者则要防止把自己的工作强调到不恰当的位置,理解和体现主创人员的意图,切忌出现相互掣肘现象。
3“前台”与“后台”的关系。在电视行业中,记者被称“无冕之王”,主持人是“电视明星”,作品的成功、节目的获奖、鲜花、掌声大多送给了站在前台的他们,而终年为他们量体裁衣的制作人员却处于幕后,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这就需要影视制作人员具有高度的思想道德素养,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精神,把全部精力用于节目的创新、创优上,甘守寂寞,甘做绿叶映红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各有特点,在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中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为了做好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需要根据节目的制作要求,结合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选用合适的编辑方式。
1在影视节目片头、广告片及专题片、纪录片头的制作中,选用非线性编辑为主比较合适。因为,在影视节目片头和广告片中,大量使用多层画面的运动、叠加、透明,画面的快、慢动作,三维动画、颜色的特殊处理,字幕的特殊处理等效果,在专题片和纪录片头中,除了应用特技效果以外,还大量使用长于5 秒的镜头,这些要求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起来非常容易。
2在新闻片的制作中,因为电视新闻要求每个镜头的长度一般小于5 秒,以增加信息量,且在新闻片中较少使用特技效果,大部分为镜头的直接组接,大都采用后期配音或同期声和后期配音混合,因此使用传统的线性编辑比较合适。线性编辑一般采用分量连接,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失,保障节目质量。
3在现场直播、现场直录的娱乐节目、访谈节目、直播课堂等场合,一般以使用线性编辑设备为主。现场直播、现场直录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录制设备的响应速度实时,特别是直播,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只能一次成功,不能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是合适的。但在体育比赛的直播中,由于需要重复某些特殊的、精彩的镜头,应以线性设备为主配合使用非线性设备,才能够很好地满足某些特殊需求。
综上所述,在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中,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手段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两者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因此,只有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把影视节目制作得更加
电影剪辑论文:论武侠电影的剪辑技术
1武侠电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动作片慢慢的成为了主角。动作片侧重于人物的打斗,而侠义精神则相对薄弱了。面对邵氏电影停拍,一批新人崭露头角,徐克、程小东成为翘楚。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打斗相对真实,而且加入了喜剧元素,武打设计天马行空,而且想象力丰富。但是好景不长,武侠电影也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李安的《卧虎藏龙》出现,武侠电影又一次被推上了高峰。
2动作剪辑
剪辑是电影的第三度创作,也是一次创作。剪辑对电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剪辑会让电影产生一个质的飞跃。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剪辑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电影艺术。剪辑只是一种剪接技术,但是却能够对艺术进行再创造,把一系列镜头风别加以剪裁,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从而使全片结构更加严谨、条理,使画面更有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剪辑分为很多种方法,而动作剪辑只是众多剪辑方法的一种。传统的动作剪辑一般都遵循时空的统一和完整这一原则,通过某些规律来组接镜头。一般动作剪辑都会依照动作分解法来连接两个镜头,让观众忽视两个镜头的剪辑点,从而达到自然流畅的效果。动作剪辑一般强调行为逻辑事件因果关系的合理性,完整的呈现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动作剪辑在武侠电影中的应用
3.1暴雨剪辑
武侠电影中,经常会用到暴雨剪辑。所谓的暴雨剪辑,就是通过尽量缩小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空和空间距离,使单个、简短的电源镜头形成一种完整连贯的叙事链。这种剪辑方法则是武侠电影标志性剪辑。胡金铨导演把暴雨剪辑用的出神入化,在电影《侠女》中,竹林间的决斗,是暴雨剪辑的好体现,勇猛激烈的打斗与快速密集的剪辑形成一种连续不断的视觉冲击,给观众的心理造成一种强烈的震撼。“运用快如闪电的剪接法,但每次的镜头组合皆有所不同。他几乎每次都删去动作某些步骤,展现出构成剪接其实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省略效果”。在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1992年)中,从服部千军与猿飞日月的轻功比试到令狐冲及时次遇到东方不败,这一段也是用暴雨剪辑处理的。在短短几分钟内,无数的镜头和打斗动作相继转换,犹如瓢泼大雨,接连不断,让观众目不暇接,身临其境,让人热血沸腾。
3.2“三镜头”法
武侠电影在表现动作场面中,景别会不停的切换,从而形成极强的节奏感。武侠电影会用“三镜头”法来处理这种打斗。这里的“三镜头”法不是好莱坞传统的三镜头法,而是武侠电影特有的。电影《新龙门客栈》(1992年)中,邱莫言和贾公公在9分42秒左右的打斗中,邱莫言踢像贾公公的动作用了3个镜头表示,及时个镜头是邱莫言发力准备踢贾公公的全景,第二个镜头是踢到贾公公胸口的特写,第三个镜头则是邱莫言飞了出去。这3个镜头没有客观完整的表示动作全过程,而是选取了动作开始———力量爆发———动作结果这3个镜头来剪辑,合到一块。这种开始———爆发———结果的三个镜头连接方式就是武侠电影中常用的“三镜头”法。这种动作剪辑方法一方面弥合了切换的痕迹,形成一种完整的动作痕迹,另一方面又从多个角度丰富了动作的视觉表现,同时压缩了动作加快了节奏。
3.3正反打叙述
用正反打镜头作为武侠电影中打斗的开始镜头,是武侠电影中永恒不变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让可以让打斗人物为观众组织戏剧冲突,通过人物的主观视角,观众更容易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情绪,从而获得观众对打斗人物的认可。所以在开打后,观众更容易代入到打斗中。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对峙之间的正反打、主观镜头等。电影《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1992年)中,黄飞鸿与纳兰元述的对决中,这种正反打叙述用的很频繁。这一次正反打叙述有正反打镜头,主观镜头,摇移镜头。更好的表现出两人不同的心理情绪。一个是为了帮助国民而着急,一个是为了剿灭革命而着急。用这种剪辑方法,使得黄飞鸿的形象更加的高大,而纳兰元述则是阴狠。
本文作者:夏一航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电影剪辑论文:电影剪辑与电影中的时空关系
[摘要]剪辑艺术的出现使电影创作者意识到影像时空具有多种可能性,从而摆脱了现实时空对影像情节叙事的束缚。它使电影区别于其他种类的艺术,具备了自己独立的艺术属性。文章在对电影中时间和空间进行分类与组合的基础上,对剪辑产生的新电影时空关系以及剪辑所导致的特殊艺术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分析。
[关键词]电影剪辑 时空关系
如果说剧本是电影创作过程中的一度创作:导演根据剧本,领导摄影、美术、演员等部门将剧本提供的文学形象转化为镜头的活动影像,这是电影创作过程中的二度创作。那么剪辑则是整个电影生产过程中的“三度创作”。剪辑师从剧本的内容出发,将拍摄素材进行处理组接,使电影的结构清晰,镜头语言通顺,节奏明快流畅,同时进一步把导演的意图和演员的表演充分地展现给观众,使观众易于理解影片的内涵,同时获得视听上的满足,所以剪辑创作在电影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剪辑艺术并非伴随着电影艺术的诞生而存在,它的出现经过了前人大量的探索。电影在诞生之初,只是逼真地用胶片记录下自然的活动状态。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发明了电影之后,制作了一系列短片。这些短片几乎都是在一个镜头里完成,不存在电影剪辑的问题。1903年,美国人埃德温鲍特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开始运用了平行剪辑的技巧。而后,通过美国人格里菲斯、苏联人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的不断探讨和努力,电影剪辑艺术逐渐发展起来。剪辑艺术的出现,使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纪录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事件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使电影能够在银幕上创造出一个虚幻的时空,从而区别于现实的时空,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受。
在李稚田所著的《影视语言教程》中系统科学地研究了电影剪辑中的时间和空间。他将两个待剪接的镜头问的时间关系概括为五种:时间A(两个镜头间的时间是自然地连续不断向前延伸)、时间B(同时出现)、时间C(同时出现,并且镜头的内容和机位均相同,又称为“重现”)、时间D(倒退,即第二个镜头发生在及时个镜头之前)、时间E(两个镜头间的时间是向前延伸,但不是连续的,发生了大幅度的跳跃,其中有种特殊的情况是第二个镜头是人物预想中的以后某个时间,可以是幻觉,也可以是想象中的未来)。另外,李稚田认为,两个镜头间的空间关系存在以下三种方式:空间x(两个镜头所使用的空间是同一的)、空间Y(两个镜头所使用的空间是相连的,即第二个镜头中的空间随着及时个镜头人物动作的发展而连续出现)、空间z(两个镜头的空间没有关系)。
在对电影剪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分类和组合的基础上,李稚田得出了在电影中可能出现的十五种时空关系。笔者认为研究者以科学的手段对作为一门艺术的电影做出如此的分析,对建构电影理论,指导创作者进行创作,帮助分析者理解电影的结构,有着不同寻常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这种分类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时间C(同时出现,并且镜头的内容和机位均相同,又称为“重现”),这种时间分类实际上也考虑了空间的因素。而且对于时间A(两个镜头间的时间是自然地连续不断向前延伸)来说,在电影剪辑普遍运用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两个镜头之间的时间是有间隔的,也许这个间隔会很短,这是剪辑师选取人物动作的关键部分,从而精简影片的需要。虽然两个镜头间连续不断的时间关系在电影中也是经常能看到的,但笔者认为没有特别强调“连续”这一点的必要,这样只会使研究更为复杂。基于以上的考虑,笔者将上下两个镜头间的时间关系概括为以下几种:时间A(两个镜头间的时间是真实生活中向前延伸的)、时间B(两个镜头问的时间是同一的)、时间C(倒退式,即第二个镜头发生在及时个镜头之前)、时间D(第二个镜头的时间在真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它可以是出现幻觉、联想或是想象中的未来)。再加上空间X、空间Y、空间Z这三种空间关系,一共可以得出十二种时空组合。下面笔者就尝试分析一下这些时空关系在现代电影中的运用。
及时种(A――X)在相同的空间里,时间在向前发展:第二种(A――Y):银幕上的时间向前发展,但空间是随着人物的动作而连续出现的,第三种(A――Z):时间在向前发展,但空间是不相关的。这三种时空关系都是以传统的顺时针的时空叙事方式来结构电影,是观众们最熟悉和最容易接受的。但如果整部电影都是运用这种叙事方式,就会显得单一。
第四种(B――X)两个镜头之间时间是同一的,空间也是同一的。这种手法在电影中经常运用,如电影中的撞车或是爆炸场面,导演经常会利用远景、全景、中景、近景以及特写等不同的景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这惊险的一幕。这种累积的剪辑,在视觉上形成极强的冲击力,是好莱坞大片常用的手法之一。
第五种(B――y):两个镜头间的时间是同一的,但第二个镜头的空间是随着及时个镜头中的人物动作而出现的。这种时空方式多用来表现人物对某一件事情的反应。如《霸王别姬》中,小豆子和小癞子逃出京剧班,无意中看到京剧名角的演出盛况,两人十分后悔,又回到练功的大院。这时,院子里段小楼正因为他们出逃的事而受到师傅的棍棒责罚。师傅的棍子重重的打在小楼身上,接下来的几个镜头分别描写了班子里管事的伙计、小豆子和小癞子的反应,这几个镜头一方面反映了打得非常的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下一场戏小癞子自杀的原因:害怕被师傅惩罚。管事的伙计、小豆子以及小癞子的反应镜头和师傅棍打小楼的镜头之间就属于B――Y型的时空关系。
第六种(B――Z):两个镜头间的时间是同一的,但空间是分立的。我们常说的平行蒙太奇就是以这种剪辑方式作为其构成基础的。平行蒙太奇如同中国的传统艺术评书中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两件事或多件事同一时间在异地各自发展。例如在电影《独自等待》中,从1小时32分37秒到1小时33分17秒,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电影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交待了主人公蚊子的几个朋友在一段时间中各自的生活:Eng和朋友告别回美国、海涛组建自己的第四支乐队;小三带着新婚妻子到内蒙拍纪录片;李亮成立新公司;孙子贩卖盗版碟片被抓。这种排比的句式让人产生一种对生活的宏观感受,每个小人物各自的境遇汇成滔滔不息的生活的洪流。这一段的叙述带给了观众们最真实的感触和震动。
第七种(C――X)、第八种(C――Y)
第九种(C――Z)在时间上都属于时间的倒退,只是空间的使用发生变化。告诉观众过去某时曾在这个地方、某个相关的地方,或是另外某个地方曾发生过什么事情。在文学中,这是种倒叙手法。倒叙打破了常规的顺序叙述,往往会达到比顺叙更好的效果。如在《天下无贼》中,刘德华饰演的小偷王博与葛优饰演的盗窃团伙 头子黎叔发生对峙,黎叔拿到了傻根儿的钱,要逃走,王博拦住了他,两人处在一触即发的决战关头。但这时镜头对这个片段的叙述嘎然而止,直到影片的,五个月以后,刘若英饰演的王博的搭档兼情侣王莉在饭店里吃饭,这时警察进来,通过警察的回忆,我们才在银幕上看到了前面没有完成的一幕:王博为夺回傻根儿的钱最终被黎叔杀掉。在音乐声里,回忆的这一幕更具有悲剧色彩。同时,由于不是顺序叙述,观众不知道两人对峙的结局怎样,好奇和期待心理被极大地唤起,这种累积的情绪到结果揭开时才得到地释放。相对于顺叙,合理地使用倒叙手法,对观众来说会具有更多的吸引力。
第十种(D――X)、第十一种(D――Y)、第十二种(D――Z)这几种时空方式比较特殊,在电影创作中较少见到,但影片中一旦出现了这三种时空关系,就会立刻使人感到很新颖,有时还能产生滑稽的效果。还是在《独自等待》中,就有两处使用到这几种时空关系。一处是刘荣约蚊子一起逛商场,急于和刘荣确立恋爱关系的蚊子非常高兴。在逛商场的中途,蚊子向刘荣表白,刘荣主动和蚊子接吻,正当观众惊讶于两人的关系发展如此之快时,刘荣的一句“你觉得怎么样?”惊醒了蚊子,也让观众意识到原来表白和接吻不过是蚊子一厢情愿的遐想而已,两人只是在逛商场,没有发生任何事。另一处是蚊子失恋后,和朋友们一起疯玩儿,来麻痹自己受伤的感情,可是不久就厌倦了这种生活。24小时,蚊子站在迪厅的二楼,看着舞池里伴随着鼓点音乐扭动身体的人们,突然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说实话,迪厅是个很傻的地方,是啊,想想,如果你把灯全打开,把所有的音乐都关掉,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观众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这个想法挺好玩儿,但更有意思的是,在蚊子的画外音落下后,银幕上真的出现了他想象中的那一幕:绚丽的舞台灯灭了,只有普通的照明灯,音乐也没了,舞池里一群人在那儿毫无美感地蹦Q,张牙舞爪的年轻男人、面无表情似乎在原地踏步的女子,甚至还有已经发福的腆着肚子的中年男人。观众看到这,恐怕都禁不住会哑然失笑。这两个幻想中情节的安排,使电影的时空结构脱离了传统的叙事方式,非常具有后现代艺术的意味。
剪辑艺术的出现使电影创作者意识到影像时空具有多种可能性,从而摆脱了现实时空对影像情节叙事的束缚。每部影片都是由若干不同时空关系的影像片段组成,创作者可以从情节发展的逻辑性和戏剧性,观众欣赏的主观心理等角度出发,在剪辑中打断反映现实的时空结构,重新组合起新的影像时空叙述体。正是这种新的时空构成,使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种类的艺术,具备了自己独立的艺术属性。电影创作者应该积极发挥影视艺术的这一特长,利用剪辑技术在创作中多样化地调动时间和空间。这样影视艺术的美学品格才能被充分地体现和释放出来。
电影剪辑论文:浅谈微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创造性剪辑
摘要:近年来,在新媒体领域迅速崛起的微电影在视频领域大行其道,本文通过在制作微电影的过程中,如何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控制剪辑节奏、把握整体结构、镜头之间的组接上探讨后期剪辑的几个技巧以及后期剪辑时应注意的问题。阐述后期剪辑不仅是对作品内部各种要素的包装,而是对作品的成品包装。
关键词:互联网 微电影 剪辑
随着网络视频业务的发展壮大,互联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剧播放平台,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版权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高昂的版权购买费导致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同时,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制微电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障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主动权,同时,微电影的灵活性和投资决策的风险都更加可控。
影视技术突飞猛进,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大幅降低,技术壁垒越来越低,甚至用照相机、手机就可以拍摄制作微电影。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没有影视技术的进步普及就不可能有微电影,这是微电影制作的最现实的物质基础。
微电影的“微”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电影长片和纪录长片一样通过完整故事的描述、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来表达,因此微电影更多的是创作者思想灵感的纪录、“点”叙事而非“线”叙事的、大量使用数字技术营造出的一种犹如“梦境”的视觉快感和碎片美学。然而随着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为受众创造了更多的参与内容生产和实践的机会,受众不再囿于“受”的角色,而是有更多“传”的能力。微电影在网络的盛行让“人人都是艺术家”在新媒体语境下得到了现实的证明。
如果说编剧创作的文学剧本是电影创作过程中的一度创作,导演根据文学剧本将文字形象转化为影片视听语言,从写出分镜头剧本到领导摄影、美工、录音、演员等部门通力合作,完成前期摄制的艺术创作是电影创作过程中的二度创作,那么剪辑工作则是整个电影生产过程中的三度创作。在编辑过程中,要合理运用“蒙太奇”手法。它是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在专题片编辑制作中也被广泛应用,如画面的转换、特殊效果的处理等。就一部影视作品而言,蒙太奇诞生于文学剧本构思时,体现于分镜头剧本中,定稿于剪辑台上。
剪辑是微电影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但“后期”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工艺操作,它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劳动的阶段。镜头组接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银幕形像的完整性和感染力,决定着完成影片的质量。可以说剧本是电影的及时次创作,导演在现成指导拍摄是第二次创作,那么剪辑就是第三次创作了。
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微电影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影视剪辑的功能和作用,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正确、合理、高明的剪辑,能够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反之,错误、平庸、低劣的剪辑,就会减弱甚至破坏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不同的剪辑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意味,这就是剪辑的意义。用不同的画面组合产生不同的意味,这就是剪辑的趣味所在。但是究竟哪一种意味是好的哪一种又是不好呢。剪辑和其他所有的元素一样,都是应该为电影的整体服务的。
作为一个称职的剪辑师,应该在充分理解影视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对前期拍摄的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加以整理和取舍,运用电影手法,使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还需要考虑素材的闪光点在哪里,缺陷在哪里,应该用怎样的剪辑技巧呈现闪光点,修补缺陷,从而把导演的风格更好地融入影片。好的微电影一定是有让我们激动的节奏段落的。一个特立独行的节奏段落,往往能够为影片增色不少。
微电影的剪辑方法主要是运用镜头来讲故事,为影片主题服务。尽管经过剧作构思、分镜头摄录,但电影叙事的生动、戏剧性效果,最终还取决于剪辑能否控制关键镜头的时间安排。运用调整重点、关键性镜头出现的时机和顺序,在镜头动作事态的连贯中,选择恰当的剪辑点,使每一个镜头动作的新发展都在戏剧上最合适的时刻表现出来。
内容或形式不同的镜头间的对列,是创造性的剪辑广泛运用的表现手法。一般引人注意的是通过剪辑的安排和穿插,将一些与直叙故事的内容相对比或者相类似的镜头并列在一起,以取得揭示内在含义、渲染情绪气氛的艺术效果。表现性剪辑则注意在保障叙事连贯性的同时,利用连贯性表现超越直叙事态之上的思想与情感。这样的剪辑不但不使观众感觉到跳跃和不舒服,反而恰恰符合情绪和节奏的需要。它大胆地简化自然动作,有选择地运用统一的情绪,来集中渲染气氛和情绪。
当不同景别的镜头组接技巧在空间的具体造型方面成为电影独特表现手段的早期,已发现镜头持续的长短,在心理方面具有影响情绪的感染力。镜头短,画面转换快,引起急迫、激动感;镜头长,画面转换慢,导致迟缓乃至压抑感;长短镜头交替切换可造成心理紧张度的起伏。因此,剪辑控制画面的长短,可强化或减弱镜头切换中动作事态的速度,调整与叙事内容格调相应的情绪节奏。
影视是“活动的照相”既能逼真地再现生活,又能生动地表现生活的运动状态和主体动作。逼真性和运动性是影视与生俱来的本性。艺术家要努力发挥影视艺术的这一特性,将影视片拍的真实、生动、精彩。影视剪辑也要运用剪辑技术剪除虚假,剪出动感,剪辑出内在的真实与外貌逼真高度统一的影视片。
电影剪辑论文:主持电影剪辑类节目的感悟
近几年来,电影类节目播出量逐渐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对于电影类节目有着强烈的收看需求,特别是对于城市观众而言,电影类节目在众多节目类型中占据着相当稳定的份额。因此,做好电影剪辑类节目对于稳定以及提高频道市场份额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以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为例,频道现有两档电影剪辑类节目,分别为《动感故事》和《英雄故事》,播出时间约为210分钟,占全天节目比例的14%左右,虽然整体播出量较小,但是由于这部分观众有着较强的购买力,因此对于一个频道的价值有着较大的影响。下图是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电影《英雄故事》前后的部分观众构成对比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电视剧频道播出电影后,月收入在1700元以上的观众比例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特别是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观众比例,无论是河南地区还是郑州地区都大幅上升,郑州地区更是增长了169%左右,使频道观众含金量大幅增加,为频道价值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两档电影剪辑类节目的主持人,笔者在主持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感悟,浅谈如下:
注意主持与节目的统一性。出于版权问题的考虑,相当一部分电影剪辑类节目主要是为了打擦边球回避版权,而由主持人在电影播出过程中不定时串场,因而观众有时会发现节目主持人的主持与播出的电影内容没什么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观众的收视心情,观众觉得主持人的出现影响了电影的连贯性,从而会影响节目的收视率。正是考虑到此类节目长时间存在的弊病,《英雄故事》除在开头和结尾处加上对影片的独到评论外,还根据不同类型的电影,在中间巧妙加入主持人串场。并且,节目中的主持人串场不是漫无边际地戏说,而是紧扣剧情,帮助观众更清晰地理顺剧情的发展脉络。以喜剧电影《情圣》为例,全剧笑料分布均匀,但因其作为王晶电影系列流水线上的作品,难免有剧情拖沓之处,为了使本已非常搞笑的剧情给人更加出彩的效果,将拖沓之处剪辑是好的办法。为了消除观众的“雾里看花”之感,主持人将剪辑掉的剧情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紧扣剧情进行述说,从而较大限度地保障了节目的统一性。影片播出后,根据观众留言,从观众的收视角度来看,影片整体较为流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反响非常不错。
注意主持与节目的互补性。同样是由于版权的问题,在电视上播出的电影多为市场公映之后的电影,大多是观众已经看过一遍甚至多遍的电影,对影片的剧情颇为熟悉,诸如《变脸》、《变相怪杰》和《小鬼当家》,等等。而《英雄故事》正是考虑到许多观众对热播的经典电影有一定认知度的情况下,采用主持人“剧情述说+剧情”的方式,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剧情的连贯性。以喜剧片《小鬼当家》为例,全片的精彩之处出现在40分钟以后,而《英雄故事》的播出时间是在晚间的11:15,如果按照常规的剪辑方法,还没等观众看到出彩之处,就可能因为剧情的平淡,或转看其他频道,或早已酣然入睡。而将前面40分钟的铺垫剧情直接由主持人述说后,将最精彩的剧情直接呈现给观众,这种保持主持与节目互补性的剪辑方式,使观众在欣赏影片时,有一气呵成、融会贯通的感觉,一方面迎合了晚间时段观众的收视习惯,另一方面也在整体剧情上保障了剧情的完整感。当然,除此之外,主持人在串场主持时还应该尽可能挖掘电影背后的东西,比如电影主角拍摄电影时的花絮、电影主角现在的情况,或者与此电影相关的其他电影甚至电视剧,有效扩展当期节目的外延,从而使主持人与节目呈现多样式的有机互补。
注意主持与节目的互动性。经典的电影对于电影观众来说是一棵棵常青树,特别是对于深度发烧友来说,经典的电影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更是无可比拟,他们对于电影也有着超出常人的关注和理解。比如提到《大话西游》,自然会有一些发烧友对影片的人物、台词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甚至关于影片背后的许多花絮也了解颇多。因此,必须构建一定的平台让观众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比如开通节目博客,提前公布播出编排表,收集发烧友的爆料或精彩观点等。《英雄故事》就非常注重和影迷互动平台的搭建,与一般此类节目只通过短信平台和观众交流的方式不同,《英雄故事》专门建立了节目专属的“影迷俱乐部”。观众通过短信、网络、来信等方式发表对影片的影评和对栏目的建议,得到发烧友的爆料或精彩观点后,主持人通过主持时灵活播报或者专门辟出观众点评板块的方式,让观众更地了解和欣赏电影。点评独特和对节目提出中肯建议的观众都会成为“影迷俱乐部”的会员,可享受多种权利,诸如观看会员专场电影、参与明星见面会等,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的互动不但会扩大节目的影响,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
合理的剧情剪辑、恰到好处的剧情述说,再加上节目与观众搭建的良好沟通平台,使《英雄故事》在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开播以来,迅速成为影迷欣赏国内外大片的全新阵地,收视率和市场份额节节攀升,成为电视剧频道又一新的收视增长点。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电影剪辑类节目竞争激烈,加上政策法规的限制,如何保障节目的长远发展,仍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
编校:赵 亮
电影剪辑论文:剪辑你的爱情电影
大概每个女人都不能抗拒爱情电影的魔力,不论哪一个画面都透着主人公之间浓浓的爱,为什么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不能如此呢?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爱情电影,你自己就是主角,情节就在你的脑海中,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剪辑。如果你把所有悲伤的事情都剪辑在一起那就是一部悲剧,如果你把所有甜蜜幸福的事情都剪辑在一起,那就会拥有一个大团圆结局。
有关你自己爱情经历的记忆会渐渐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一部电影,你不可能清晰地记得每一个细节,就好像电影需要剪辑一样,有些记忆片段留下来了,有些记忆片段渐渐变得模糊了。正是因为这个“剪辑”的过程,你脑海中的爱情电影从来都不代表事实,它会随着你的情绪而变化,如果放任这一切自然发生,那可能所有人的爱情电影都是悲伤的。婚姻和爱情当中总是有些不开心和痛苦的事情发生,我们一遇到它们大脑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答案和解释,但是这些解释通常都只为了符合我们的心理预设,而不是事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的痛苦和不快乐都被加深了。千万年来的进化让我们对受伤印象深刻,因为记住伤害可以让我们活下去。但记住伤害却不能够让我们获得幸福,而我们在爱情和婚姻当中寻找的却恰恰是幸福。为了要获得幸福,我们需要对我们的爱情进行聪明的剪辑。
寻找爱情电影中的剪辑问题
如何寻找你的爱情电影中的剪辑问题呢,其实很简单,问题就存在于那些你们有分歧的地方。一部爱情电影有两个主角,如果关于同一件事有两种不同的记忆,问题常常就此产生了,例如小柔和周俊的爱情电影片段:
小柔和周俊的婚姻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们的治疗师问他们、平均一周亲热几次,小柔回答说,当他们感情好的时候,一周至少会亲热三次,而周俊却坚决地回答说,他们从来没有一周亲热超过2次。当他们知道对方的答案后,彼此都被这关于记忆的差别吓了一跳。然后他们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去看看这个记忆是如何形成的,结果:
*周俊发现小柔记忆中的亲热次数如此之高是因为当两个人的关系十分好的时候,她会感到两个A非常的亲密和靠近,因此会不由自主地高估了他们亲热的次数。
*小柔发现周俊记忆中的亲热次数如此之少是因为每次当自己拒绝周俊的时候,周俊都会对自己的魅力和老婆的爱产生怀疑,这种痛苦的怀疑主导了他的记忆,让他把亲热的次数在大脑中自动减少了。
正是因为两个人从对方的镜头当中重新了解自己的婚姻,他们都下定决心要做一些改变:
*周俊明白了拉近自己与老婆之间的距离比仅仅指责老婆对自己冷淡更加重要,亲热是让婚姻变得更加快乐和幸福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冷冰冰的评判标准。
*小柔明白了以往认为老公的自我怀疑是爱的减少或者“装可怜”只会让老公离自己越来越远,给老公安慰和鼓励才能够让彼此更加相爱。
剪出属于自己的爱情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爱情故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镜头,那就赶快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一些剪辑,帮助故事重新回到甜蜜的轨道上。
剪辑技巧1:你需要两个镜头
如果单单从你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那么你所记录的事情肯定会受到你的主观思想影响,事实会被扭曲,或者不完整。许多不和的夫妻对同一件事情常常有不同的记忆,例如,他们对自己亲热次数的记忆不同,对他们吵架次数的记忆不同,对他们外出就餐次数的记忆也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记忆这没什么不正常,但是如果夫妻俩却从来没有对这些记忆上的出入进行沟通,那生活就会出现问题,他们将会渐渐失去默契。为什么即使成为夫妻,有的人仍然不想要去了解自己枕边人的视角呢?正是因为两个人拥有如此亲密的关系,所以有的人更想要保持住自我,他们害怕自己变成另一个人的奴隶或者附属品,拼命地去追求婚姻当中平等和独立。他们会拒绝接受另一个人的视角,把这看成是一种妥协和失败,这种固执会让两个人最终变得同床异梦。
剪辑技巧2:带着他的感情色彩
当两个人出现了分歧,要戴上对方的感情色彩来回顾事件并不容易,我们经常在此陷入唇枪舌战之中。当婚姻中产生了疑问,面对对方的解释,我们的及时反应是怀疑,然后试图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推翻对方的解释,从一开始就认为那些只是借口和推辞而已。例如,在小柔和周俊的例子当中,如果小柔不相信老公只是在怀疑自己的魅力,并且固执地认为老公就是对自己冷淡了,把责任全推到老公身上,并且不停地抛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那为什么我主动的时候你仍然不积极?” “你当时为什么不说出自己的想法啊?”问题就永远也得不到解决。我们习惯去捍卫自己观点,甚至不惜破坏和抨击对方的想法和解释,但赢家并不意味就掌握了事实,婚姻也不是辩论比赛。如果加入他的感情色彩,能让你们的爱情电影染上浪漫气息又何乐而不为呢?
剪辑技巧3:要谦虚一点
婚姻当中我们需要保持自信,但是别过度的自信,谦虚是让你拥有美好婚姻和回忆的重要品质。我们在记忆一件事情的时候有一个目的是自我保护,我们会尽量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细节,把错误都推给别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才是婚姻当中的受害者,对方是把我们的幸福毁掉的罪魁祸首。但这样会让我们失去对自己、对对方,对婚姻的真实记忆。当你在指责对方自私的时候,其实你自己也很自私,因为你没能成功地去了解和理解他;当你在指责对方不可理喻的时候,其实你自己也不可理喻,所以你们才没法沟通,当你在指责对方有控制欲的时候,其实你自己也有控制欲,所以你们才会为了谁当家做主吵个不停。在记忆当中不停强调自己是受害者的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受害者,而是一种被动的侵略者,也就是通过展示自己所受的伤害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别在你的爱情电影当中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委曲求全,从不犯错、默默忍受的小可怜,这样只会让你越来越看不到对方的优点和付出,沉溺在自己编织的悲伤故事当中。
剪辑技巧4:塑造正面男主角
你经常羡慕爱情电影中的那些男主角,总是那么深情,浪漫,体贴,绅士,并且叹息自己可能一辈子也遇不到这样的人。但你拥有自己的男主角啊,他就是你的丈夫,你可以在自己的爱情电影当中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着自身魅力的男主角。每当他为你倒一杯水,买一份礼物,献上一个温暖的拥抱时,你都需要为丈夫贴上一个正面的标签,他是体贴的,慷慨的,热情的。如果他偶尔做了些不那么好的事情,惹你生气了,例如他忘记了你的生日,你应该去寻找个良性的理由,想象他可能最近忙着打造你们新的小窝所以忘了。你的理解和爱慕会让他也有意识地向一个正面男主角去靠拢,尽量表现出自己迷人和有魅力的一面,另外你自己也会把精力放在打造美好的未来上,而不是天天盯着他的缺点看。要知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会习惯性地责怪离我们最近的人,所以丈夫常常在妻子看来浑身上下都是缺点,有意识地把丈夫塑造成为心目中爱情电影的正面男主角能够有效避免夫妻之间的矛盾。
电影剪辑论文:浅谈电影录音剪辑的二度创作
[关键词]电影录音剪辑;二度创作;听觉艺术;想象空间;感染力
在文艺广播节目中,文艺作品录音编辑的节目在文艺广播节目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电影录音剪辑就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在把视觉艺术转换成听觉艺术的过程中,它既作用于视觉又作用于听觉,经过录音以后,电影失去了视觉形象,要把录音过的电影制作成文艺广播节目也就是的听觉艺术,这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升华的过程。从以下三个方面粗浅谈谈在电影录音剪辑的二度创作中如何来展现电影录音剪辑听觉艺术的魅力。
一、通过电影的剪裁和解说词的运用所给人带来的听觉艺术的魅力
在选定电影作品后,就要对所录的电影的声音进行剪裁和撰写解说词,剪裁和解说词是电影进行广播化处理的关键步骤。所谓广播化就是把电影中次要的不完整的声音因素改造成完整的、听起来浑然一体的综合性听觉艺术作品。
作为电影剪辑的作者,在电影进行剪裁的过程就是体现作者审美观的一个过程。在一部电影中众多的人物脉络、思想脉络中,如何让视觉艺术成为听觉艺术,使电影剪辑的结构一线到底,让听众真正有丝丝入扣的感受哪?那作者就要吃透电影的内在结构、吃透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还有人物思想,作者要明确通过哪些原电影的音响素材运用,达到你要达到的思想内容和听觉艺术的效果。这里有作者对电影本身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有自己艺术欣赏水准的体现。
剪裁的电影音响素材是作者为完整的听觉艺术做的首要条件,可以说解说词是电影剪辑成听觉艺术的“点睛”之要点。解说词是语言艺术,语言艺术的表达空间是没有边际,这里有作者的文学功底的体现、有作者对电影思想内涵和人物把握的度等方面的体现。
如电影录音剪辑《我们俩》在全省广播文艺评奖中获得一等奖。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女孩和一个老人走过生命时刻的故事。影片故事虽然简单,但是视觉形象比较多。在剪辑过程中重点采用两位主人公情感的对白,并在解说词中运用电影中的主题音乐做烘托,通过听觉让人们感受到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深刻刻画出人物内心深处最渴望的真挚情感。剪辑中运用的及时人称的形式,语言细腻、人物情感起伏描写的细致入微,的表达出了人物的情感世界。
在电影剪辑的开始解说词是这样写的:“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一个又一个驿站,在走过的驿站里我们也许都是匆匆的过客,那一页很快就会翻过去。我的生活也是如此。但是有一个驿站的帷幕从拉开到谢幕,始终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去,那段生活虽然只经历了冬、夏、春、秋”一年的短暂时光,却留下了我的眷恋和遗憾。
在结尾的结束语是这样写的:“又是一个漫长的冬季,老太太去世了。我走在穿梭的人流中,心绪却在波动。我身边的一个个过客,也许对于我和老太太,我们俩同样也是如此。然而我们之间的情感却在点点滴滴碰撞中擦出了火花,曾经拥有过的让我感到踏实,感到那种归宿的安慰!”在原电影素材的运用中,注重情节的前后呼应。在解说词上首尾的呼应中让听众从中感到听觉艺术的美感所在。
二、在电影剪辑的解说词中运用文学描写或评价的手法,展现电影中的意境给听众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电影中往往有这种情形,感人的地方或者是人物性格飞跃发展的瞬间,电影中没有运用对白,直接通过视觉形象让人们充分感知这种人物情感的变化或剧情冲突。这往往是电影中情节的高潮。在电影剪辑中如果缺少了这些情节或细节,会使电影剪辑显得不至少是艺术感染力被削弱了很多。这就要求作者通过解说词来表述,采用文学描写的手法是剪辑中运用的重要手段,文学的描写通过声音插入或混入在电影剪辑中,这样在视觉转换成听觉艺术的过程中会升华听觉艺术的内涵。
例如在全省广播文艺评价中获奖的电影录音剪辑《我的左手》讲述的是独臂英雄仍然坚守在部队的故事。因为电影中更多地运用了视觉描写主人公失去右手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坚强意志和品质。这就需要通过文学的描写方式把视觉重新展现。通过这种手法同样达到或升华起艺术感染力,给听众想象的空间。
例如有这样一段描写:“让一只断臂的人留在部队,这是别人所不能理解的。师长对我的及时次考试中肉体的阵痛就深深刺向我心窝,拿枪的手在剧烈颤抖,压一膛子弹是一个军人在几秒钟就必须完成的科目,然而我用左手压住子弹膛,尽管左手已经被弹壳磨得血肉模糊,子弹却依然没有随我的心愿装进枪膛”。
还有这样一段描写:“我自己跑在拉练场上,因为缺乏平衡,常常摔倒了又爬起来,泪水、汗水、泥土混在一起;练习打背包的时候,我的嘴里已经充满了血腥的味道,左手被勒成一道道血痕,但是背包仍然无法达到行军的标准。我在憎恨我失去的左手,我一遍又一遍地用墙壁撞击着我残缺的右臂,右臂渗出的鲜血在墙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是两段视觉成为听觉的描写,如果把这个细节删掉就会削弱剧中人物不屈性格。在听觉中就会缺少应有的感染力,削弱了听众对电影理解和想象。
另外运用解说词评价人物、揭示主题也是电影录音剪辑再创造性的表现。这样的有助于加深听众对人物的理解,从而对影片的主体有更深刻的认识。
如电影录音剪辑《我的左手》中,在结尾处的描写:“我用信念征服了一个个因为失去左手带来的困难,同时,我也用对爱的执著赢得了姑娘的芳心。范晓春用女人特有的细腻的表扬方式,说我像列宁格勒保卫战所写的碑文一样,‘愿这石头和人一样坚强’。可是,一个人失去肢体后就变得残疾了,但是,一个人如果失去信念那颗就是残废了。这,就是我失去右手后悟出的。”
这个评价式的描写正是该电影剪辑所要揭示的主题。
三、电影录音剪辑的二度创作中二次升华的所带来的感染力
电影是综合艺术,以它的欣赏性来说也可以说是文艺作品的一个分支。既然是文艺作品,那么它的欣赏性事不言而喻的。既然是欣赏,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都要经过形象感知、审美判断这几个过程。文艺欣赏常常是一个反复体味的过程,欣赏者要想深入地领略作品的形象以及形象中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就必须通过想象、联系调动已有的经验,来验证、补充和丰富作品的形象,正因为如此,同样的艺术形象在不同的欣赏者的心目中就会出现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电影作品同样如此。作者要把电影剪辑成电影录音剪辑,对作品的理解、想象更要超过一般的观众。从电影的结构、到电影的视觉感受、思想内容、人物塑造等多方面领会电影的内涵;并且要联系自己经验,来验证、补充和丰富电影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在把视觉作品重新创作成听觉艺术中,这种欣赏者心目中形象的差异就会出现,这种差异就体现在作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
再以电影录音剪辑《我们俩》为例,这部电影只讲述一位小女孩和一个老太太因为租房而相遇,其实人和人相遇的机会很多,但是怎么样能成为心灵中的一部分记忆就很难。但是现在纷杂的社会让人们忽略了它,其实那是人们心里最渴望的东西。电影要揭示的是友情、亲情对人情感的重要。
作者正是本着这一点对作品理解,在电影衔接、解说词中,充分在渲染这种人世间没有说出来的爱,才是最真挚的爱。不加修饰的情,才是最真挚的情。其实人人都需要爱,温暖,需要真心相待,但是这份爱是需要理解和付出的。这比电影本身更直白的道出这份珍贵的情感所在,通过这些让电影剪辑成为呼唤人们内心深处情感的艺术作品。
如在解说词中有这样的描述:“只有时间会让人和人之间的心得到交流和贴近。走过漫长的冬季,我们两个人终于有了和谐,我也能慢慢读懂老太太经历风雨后那颗孤独的心。”
“看到老太太日历时那失望的眼神,我默默的把我日历上的那页撕下,放在老太太的日历上。”
“老太太用空洞、灰蒙蒙的眼神望着我,此时我感到搬走的不是自己的行囊,而是她精神上渴求的依靠和生活的色彩。我的心在疼,我的眼泪浸在眼睛里。我没有勇气和老太太的眼光相遇,没有勇气向她说出‘我要走了’。以为我风风火火的脚步,却变得如此软弱无力,我感到离开这个四合院的脚步是那样的难以迈出。”
这些解说词充分融入了作者思想感受,也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这部电影思想内涵的判断。使电影思想内涵得到了升华。
电影录音剪辑是广播独有的艺术,它以其艺术感染力在文艺广播中独树一帜,给听众艺术欣赏的同时,也给听众提供高于电影本身的艺术想象空间,以它特有的特色展现自己的艺术魅力。
电影剪辑论文:浅析岩井俊二电影中MV式剪辑风格
[摘要] 青春是岩井俊二电影中永恒的主题。为了更好地诠释青春的含义,岩井俊二在他电影的某些段落里兼顾“视”和“听”这两大要素,在剪辑上找到了一种既符合电影主题表达,又颇为时尚化和绚丽化的处理方法,和音乐电视――MV有异曲同工之妙,被学者称为MV式的剪辑风格,受到了广大影迷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喜爱。
[关键词] 岩井俊二 MV 剪辑
岩井俊二自成为一位电影导演以来,创作了多部电影作品,有短小精悍的短片,有线索庞杂的长片,也有风格独特的纪录片,其中《情书》、《花与爱丽丝》、《燕尾蝶》、《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电影作品都成为了他的经典篇目。
青春是岩井俊二电影中永恒的主题。为了更好地诠释青春的含义,岩井俊二在他电影的某些段落里兼顾“视”和“听”这两大要素,在剪辑上找到了一种既符合电影主题表达,又颇为时尚化和绚丽化的处理方法,和音乐电视――MV有异曲同工之妙,被学者称为MV式的剪辑风格,受到了广大影迷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喜爱。我们将结合岩井俊二电影作品中的一些片段,来具体阐述岩井俊二电影中MV式剪辑风格的规律性特点。
(1)剪辑速率
上个世纪末,电影镜头的长度大致在6-8秒左右,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现在电影镜头的平均长度已经缩减至4秒左右。在音乐领域,MV已然呈现出了快节奏的剪辑速率。MV的速率比电视剧和电影都要快,一般情况下MV和电影镜头长度比例大致是1:3左右,而很多时候MV中运用的一些蒙太奇手法,例如快切、频闪、拼贴、景别变化小,让画面的速度又进一步提升上来。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快速剪辑手法的应用。以他2001年的作品《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为例,影片的开头的快速剪辑便能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岩井俊二2001年推出的电影作品,在日本公映时打破《情书》创下的纪录,轰动世界影坛。整部作品极富色彩感,感情也颇为细腻、真实,被誉为“残酷青春”代表之作。影片围绕着一群喜欢莉莉周音乐的中学生加以展开,开头讲述的是在一个莉莉周歌迷聊天室里,许多人交流着自己对莉莉周的音乐、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讨论十分热烈,发言之间会穿插上一个白衣少年,也就是聊天室的版主莲见雄一在麦田中的独自一人听莉莉周专辑的画面,一共5分钟左右。
开头段落的结构十分简单,一段对话接另一段对话,中间或许会穿插雄一的画面,如此反复,和一些现代流行音乐的MV作品颇为类似。我们截取了一个发帖人的帖子作为代表。一个帖子一般由8个镜头组成,都是由白屏黑字、黑屏白字和“reload”的图标这三个刷屏画面开始,然后黑屏白字和风景黑字的画面交替出现两次,在黑屏上出现发帖人的昵称。这8个镜头每个长度都在1秒钟左右,有些只不过寥寥数帧,所以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信息和色彩一闪而过,还来不及看个清楚,下一个镜头便映入眼帘。这种快速剪辑手法的应用,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接收到了大量的视觉信息,其中包括文字、色彩、运动,以及背景上的音乐和音响等元素,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样观众在及时时间内就能感受到聊天室内热闹的气氛和歌迷们对于莉莉周的喜爱。
(2)剪辑方法
电影的剪辑大多遵循“隔级跳”原则,即为了使镜头和镜头之间衔接的更流畅,所以两个镜头之间的景别应隔一级。而在MV中为追求视觉冲击力,通常将同景别或相邻景别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有时也会将相同角度或角度差距很小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跳切,这一方法对电影剪辑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岩井俊二电影中的一些片段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级或临级景别的镜头组接在一起的状况。剪辑师运用这种手法,通常是为了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达到一些特定的效果,例如传递主人公某种情绪,或渲染某种氛围,或表现时间和空间上的跳跃和缩略等。
在北川悦吏子导演、岩井俊二剪辑的电影《前路漫漫》中,岩井俊二就多次应用跳切手法。例如在表现小广和筱崎在操场上嬉戏玩耍的时候,镜头之间几乎都采用了跳切的手法,景别以远景和全景为主,变化极小,并且角度的变化也不大。跳切的应用实现了传达感情以及缩略时间的功能。一方面,镜头之间的跳切促进了电影表现方式的多样性,让剪辑不再受到各种剪辑规律的束缚。镜头之间的跳切就像是青春跳动的脉搏,充满了动感与变化,也许下一秒钟的世界就会不同。观众在观看这一段中不仅不会因为剪辑的跳跃而跳出剧情,反而能够通过这种独特的影视语言而感受到高中生恋爱时的美好与甜蜜。另一方面,跳切的手法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小广和筱崎最有代表性的爱情故事,起到了缩略时间的功能。剪辑师并没有将两人冰释前嫌、重建感情的过程全部呈现出来,而是通过跳切的手法选取了这个过程中最美好的片段,观众便能见微知著地领略到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再次升温了。
(3)音乐在电影中的功能
一般来说,MV 考虑的是如何揭示旋律与画面、节奏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和复杂关系,音乐在其中起到的是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岩井俊二的许多电影中,MV式的剪辑风格都要求音乐起到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作用,发挥出更大的功效。首先,渲染情绪。背景音乐是渲染情绪的有效武器,有时一段主题曲或者插曲缓缓响起,已然胜过千言万语。岩井俊二电影中很多重要的片段都有背景音乐来渲染情绪。在影片《四月物语》中,缓慢而赋有节奏的钢琴曲贯穿始终,伴随着女主人公一路追寻自己心仪的学长,见证着她简单纯真的感情。音符、樱花、少女,这些元素混合在一起,让观众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和女主人公一起体会暗恋的悸动和忧伤。其次,推动情节叙事。《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一片中采用多首德彪西的钢琴曲,其中最重要的一首是《阿拉伯风格曲》。该曲共出现了四次,奠定了配乐的风格,也从整体上奠定了影片的基调。《阿拉伯风格曲》第三次出现在久野在废弃的工厂里被玷污的段落,刺眼的光斑、晃动的镜头,嘈杂的叫喊声,混乱的车间、飞扬的羽绒、柔和的音乐和久野被践踏的残忍场面融合在一起,使人心痛得无法哭泣。此时的音乐犹如一只有力量的手,推动着故事的情节一步步地走向激化。再次,深化主题。津田在生命的时光中,来到一片广阔的麦田看人们放风筝,她选择像风筝一样在天空中翱翔,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一段里我们听不到现场的声音,只能听到莉莉周用空灵的嗓音演唱着一首悲凉的歌。在凄迷的音乐中看着津田渐渐冷去的身体,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从心底感受到青春的血腥和残酷,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心灵障碍,从而对真实的世界进行彻底地反思。
(4)信息的传递
MV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音乐的思想和想要向观众传达的感受表达出来,而电影则是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传达一种整体的感受,甚至强调一种“一分钟营救”的做法。岩井俊二电影中MV式剪辑风格则是在二者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基础上,以特殊的表达方式来传递想要表达的信息。
首先,在传递手段方面,MV式剪辑风格是以白描式的符号或固定形式的象征物来表达电影主题。电影建立在大量情节和细节的基础之上,通过紧密的故事情节来带领观众的思考,与之相比MV则是短小精悍、简单易懂的,叙事一般具有概括性和象征性。以《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片头为例,镜头前出现的一行一行的代码其实就是日本人打字时所需要敲击的按键,是一种符号化的象征物。而通过这种MV式的手法进行剪辑和制作,观众便可在符号中了解到发帖的内容以及发帖的热烈程度,从而快速进入剧情。其次,在传递的信息量上,MV式的剪辑手法与传统剪辑方法相比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这样便有利于影片选择更加复杂的结构、展开更多的叙事线索和人物关系。电影《彩虹女神》在叙事上分为几个段落,彼此联系并不紧密,每段在剪辑上也颇为跳跃,但正是这种剪辑的手法最终让整个故事慢慢呈现出了完整感,让观众可以感受到一段感情的珍贵与不易,感受到男女主人公生死相隔的忧伤。
电影剪辑论文:带注释的英文电影剪辑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论文基于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对怎样合理利用带文字注释的视屏剪辑提高英语听力进行了研究。论文将重点讨论听取带有文字注释和视屏的语音材料组的学生对材料要点内容的复述更。听取带有文字注释和视屏的语音材料组的学生对材料重点词语的记忆更牢固。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多媒体; 视屏剪辑; 英语听力教学; 单词记忆;课程设计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国家投入巨资改善学校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走入普通中小学。即便是偏远的山区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英文电影也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对象从客体过渡到主体,外语教学法从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法的发展,许多学者在不断地探寻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有些教师把电影用于英语教学,认为电影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听说能力的方法。国外的学者曾对此作了许多研究,Harmer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中就视听教学进行了一章的讲述,他认为在语言教学中视听材料的使用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通常运用off-air (停播)的材料让课堂生动起来。
上世纪80年代电影字幕首次引入外语教学课堂。它被认为是一种增加学习者的注意力,减少焦虑,增加学生学习动力和增强语言理解能力的有效方式。看英文电影学英语的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纵观近年来的研究,王守元、苗兴伟的“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一文中谈到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放些电影、电视片对英语听力教学有促进作用:“在听力教学中使用视听材料可使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结合,对视觉型、听觉型、感受型等各类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是有益的”。龙千红从优越性、可行性、操作方法、选片标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电影用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问题,指出英语电影用于听说教学的前景广阔。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照实验方式对62名山东省某高中高二的学生进行分组对照实验,并通过访问方式对学生反馈意见进行采集。实验通过多媒体手段将英语电影剪辑转换为两种形式:(a) 无文字注释有视屏画面的电影剪辑;(b) 带有文字注释和视屏的电影剪辑;实验以学生对相关单词的记忆程度和材料内容的复述水平为判断依据。62名学生按照班级被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在课上观看无文字注释的电影剪辑。对照组的学生在课上观看有文字注释的电影剪辑。各组每重复观看两遍后进行听力和单词记忆测试。具体细节如下:
四、实验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 听力材料为带有文字注释和视屏的语音材料的学生成绩好。听力材料为无文字注释和视屏画面的语音材料的学生成绩最差。通过访问调查得知,没有获得注释帮助的学生认为注释的缺失阻碍了他们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相关单词的记忆。获得文字注释组的学生认为屏幕上的文字注释有效的帮助他们对单词的记忆。获得图像注释的学生认为画面注释使他们对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入形象,对单词的记忆周期也更长。
五、讨论
通过对62名学生的采访发现,有些同学认为文字注释比单有图像注释的更有效果。因为图像注释需要更多的思维转换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努力。然而,Salomon认为,学习者所花费的脑力越少,他的学习成果也越低。同理,当学生认为文字注释更简单时,他对信息处理所作的努力也就越少,从而对单词的记忆时间也就越短。
六、结论
经实验证明,当听力练习上下文相关辅助信息时,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会受到很大阻碍。文字和图像信息的添加大大的帮助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记忆。Guillory认为带有注释的听力材料可以加强学生自主练习听力的动力。多媒体语言学习环境中的带有关键词注释和真实情景的视频听力材料有助于促进学习者自觉的进行听力课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