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影视欣赏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影视欣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影视欣赏论文

影视欣赏论文:大学音乐欣赏中的影视音乐论文

大学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转变旧有的审美观念,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改进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想象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及其他课程的动力及能力。但是由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大学的音乐课程仍然以教师及学生的唱课为主,只是注重学生在专业知识及唱功能力方面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审美能力逐渐被忽视,难以对其他音乐拥有足够正确的评价能力,与时代对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需求相违背。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要加大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运用能力。

一、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培养影视音乐审美能力

所谓的音乐审美教学是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感知,从某一角度理解音乐,从而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但现在的有些大学音乐课堂,审美教学往往被老师们所忽略,学生们严重缺乏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那样音乐的美感就没有办法被学生们所体会。另外,在众多类型音乐的冲击下,学生们本来就对音乐的认识很肤浅,许多类型的音乐会被学生们认为是老古板,从而对音乐进行挑剔,对个别音乐种类有偏见。因此,从一开始,老师就应该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让学生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审美训练,让学生们产生强烈的审美渴望,对音乐进行评析,体会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音响等教学工具进行播放,也可以老师自己进行演唱,这样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将音乐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有利于学生们更地了解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变化。在老师的启发引导过程中,学生们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体验,想要去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无形中就对音乐产生了兴趣,那么这时就顺利地进人了情感的欣赏阶段,但由于每一个学生对音乐表达的情感不一样,对音乐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丰富,就会使得对音乐表达的情感不。所以,在音乐欣赏时应该积极引人具有视听功能相结合的音乐作品。学生们可以通过画面、语言表达等方式对音乐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那样就会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体会。

二、通过实践训练,形成影视音乐乐感

什么叫音乐乐感?在我看来,音乐乐感即是演唱者对听众的感染力。演唱者将对所唱歌曲的曲和词的理解进行演唱,根据听众对演唱过程的投人程度来评价乐感的力量。在一般情况下,听众所直观感受到音乐乐感的方式是对音乐曲的理解,他们喜欢上一首歌的及时原因总是曲调好听,这不论是对于懂音乐的人,还是不懂音乐的人无一例外,所以这时人们往往对曲的理解先于对词的理解。在大学音乐课堂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培养音乐乐感,因为我们想通过聆听的方式去探索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思想感情。培养音乐乐感>J卜不是要把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音乐家、艺术家,而是要发掘每一个人潜在的音乐能力,使我们都学会欣赏、体验和聆听音乐,通过音乐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从而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创造美好心境,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乐趣。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掌握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但不能因为单纯地追求唱歌技术,而忽略了音乐整体的感。在发声训练过程中,要注重演唱技巧和对没有歌词的练习曲进行一定情感的演唱,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们对音乐的想象力,有感情的演唱提高了我们的音乐乐感。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指挥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或者通过体态律动和视觉这些辅助手段对乐感进行培养。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通过声音的表达让人感受它的美妙,所以,我们通过多听音乐,来为每一个音乐作品进行评析,达到审美效果。我们要大量的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通过大量的聆听,使音乐素质在无形中提高。还要多看些音乐家传记,走进大音乐家的内心情感世界。另外还要多思考,通过多听音乐多看记录,从而养成自己多思考的习惯,使我们对音乐的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从而培养我们的乐感。

三、提高影视音乐综合素质能力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使我们身心愉悦,忘记生活和工作中带来的疲惫。通过聆听美妙的曲段,让我们融人美妙的音乐世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如果我们只知道苦读于枯燥的课本中,不懂得去欣赏音乐,丰富我们业余的课外时间,那么我想他的大学生活是有所缺憾的,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德智体美齐发展的环境中,那么,音乐是一齐愈合心灵的良药,它可以在你心情低落的时候,吞噬你那不快乐的细胞,种下快乐的种子,使快乐的种子在你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将不愉快的情感全部赶走,最终让你感觉到心情的愉悦,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所以,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是离不开音乐欣赏的,音乐为我们带来的太多了,使我们内心丰富起来,使我们得到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该注重音乐素质的培养,提高音乐素养,可以加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首先,我们应该加强音乐理论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实践的一个工具,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地去实践。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掌握好音乐理论也就是打开了音乐的大门,在授课中,老师们应该更加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

通过对音乐理论的理解,才能更深意义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音乐。如果学生们仅仅只是局限于唱歌和音符,没有以音乐的理论知识做引导,那样很容易造成音乐的误区。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们应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将音乐以图像、声音和短片等多种形式更加直观地让学生们享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使学生们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印象更深刻,增加了记忆的效果,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教学氛围,创造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质的培养。其次,老师们应该重视学生们对音乐的创造性思维,在学生们体验聆听音乐的同时,老师们应该善于发现,创办更多的创造性音乐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不仅学习和体验别人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自己运用音乐知识去表达自己的音乐思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自己体验音乐的乐趣,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是学生们提高音乐素养的良好途径。

四、拓展相关音乐常识,巩固音乐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仅仅只局限于课本上的音乐理论知识,应该将学习的面摊开,将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化,学习课外相关的音乐常识,如影视音乐以提高我们的音乐素养。但是,凡事皆有度,对于课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好“度”,不可以盲目接收所有的知识,否则将会使我们的音乐学习陷于泥潭,对知识的理解混淆不清。音乐来自于生活,在老师进行音乐教学拓展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教师、学生、教具、教学环境和生活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实现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老师们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和身边的事物特征让学生们经过思考和体会进行歌词创作。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课的形式发生着巨大变化,老师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音乐视频、不同曲风的音乐歌曲、影视音乐等多种音乐教学资源,使学生们通过观看和聆听音乐资源,在他们自己心中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对音乐鉴赏达到一定效果。画面的生动、音效的震撼,直接刺激着学生们的神经,使学生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欣赏感悟作品所带来的震撼。其次,音乐的教育要注重多元化教育,这需要广大音乐教师不断完善、贯通各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优势,从而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将传统的音乐专业知识、音乐基础知识和现代化的技术知识相结合,拓展艺术视野,将中外音乐知识相结合以满足现代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适度的拓展音乐欣赏教材,使音乐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们音乐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音乐欣赏是大学音乐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者通过不断的模式及锻炼能够提高自身音乐欣赏水平的能力及对相关的音乐作品做出一定的审美评价,通过不断的音乐欣赏课程的训练,帮助欣赏者形成正确、深刻及细腻的音乐乐感,促使学生自身音乐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学生在不断的欣赏中可以将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歌曲相结合,收获到各种各样的感受,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价值观念,拥有健康阳光的生活理念,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学习及工作。

作者:乔鲁兵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影视欣赏论文:英文影视欣赏课程对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当前,教育部对于普通高职高专学院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在这些应用型人才中,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可见,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英文影视欣赏课程作为人文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途径,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作用。本文将通过介绍该课程的特色,并结合我院高职高专学院学生的特点,探索如何有效地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英文影视欣赏 高职高专 人文素质 研究

近十年来,由于高等院校学生的不断扩招,促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众所周知,高职高专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正因为高职高专教育的迅速发展,同时也相应地滋生出了许多客观存在的问题,如办学条件,教育模式,培养目标等还未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优化。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教育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忽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出现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养较差这一现象,其严重制约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就成为了我们一线教师首当其冲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迫切性

人文素养的核心,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 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等重要的品格。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决定了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决定了他们的人格和修养。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的基本情况,尤其是民办院校,其目前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从总体上来说,高职高专学生和普通的高校生都具备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但相比之下他们身上存在着更多的不足和差距。

1.文化基础差。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有所下降,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文化基础更是让人担忧。加之,一些院校近几年来又通过单招政策招进来一大批未参加全国高考而是直接通过各个院校单独考试形式进入学院学习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更是“惨不忍睹”。这样的情况对学生的自信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受挫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及学习生活环境。

2.学习主动性差、自觉性不足、自律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主动性差、自觉性不足、自律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导致学生学习差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原因的形成是因为在小学或者中学阶段生成的,其中绝大部分孩子是因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和引导,导致他们养成了的不良学习习惯。我们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促进一个人在学业及事业上的成功,而这一点,高职高专学生非常欠缺。

3.叛逆性强、个性张扬。目前的高职高专学生大都属于90后,他们生活的时代是物质条件丰富、网络信息发达、受世界各国非主流文化影响影响较大的一个时代,这就造就了他们叛逆性格及张扬的个性。

4.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独立能力差。这些出生在90后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从小到大被家中父母及长辈视为“掌中宝”,故此,养成了他们娇生惯养、生活不能独立等许多不良生活习惯。

以上这些特点和问题导致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表现得良莠不齐,在对专业学习的理解、社会就业需求的预测上明显不足。

二、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在培养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

影视文化作为当代一种特殊的社会精神价值实体,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社会教育都是灵活多样的,多层次多领域地渗透在教学一线上,其对教育的影响令人瞩目。我们清楚,的影视作品不仅能从心理层面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能从行为上去慢慢改变一个人的品行和提高他的艺术情操。换句话说,英文影视欣赏课程所具有的教学资源,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职高专学生的内在认知结构,促进其“三观”和人格的发展。

1.的英文影视作品可以激发并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而且还存在严重偏科的情况,尤其是英语学习成绩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目的就更能发挥其潜在的作用,因为影视欣赏作品在课堂上的再现能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调动起来,通过画面的展示将单纯的语言描述转变为直观的情景语言交流,进而通过问答、讨论、复述、表演等一系列训练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电影中语言情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交际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交际要得以成功,就要正确运用语言。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能灵活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广泛英文影视欣赏课程,能很大程度上帮助高职高专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3.英语影视欣赏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意为“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那么“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其中人文精神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而真、善、美是所有电影作品永恒的主题。通过欣赏具有时代感的经典英文影视作品,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学会坚强、勇敢、不轻言放弃;学会真诚、友爱、团结、诚实和感恩;在现实生活中去体会成功的来之不易和幸福快乐的真谛。这些的品质犹如春后小雨,“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心灵的冲击,进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高职高专院校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探索

1.英文影视欣赏教材的编写。教材是教学的d体,的教材不仅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指导思路,而且能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的。目前,市面上出版的影视欣赏教材大多数是针对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而面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英文影视欣赏教材屈指可数。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建议各个高职高专院校的相关课程老师根据自身学院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教材编写,形成独特的院校英文影视欣赏教材建设体系。例如,笔者所在的学院,通过一线教师近6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大家组织编写了适合我院特色的《英文影视欣赏教程》教材。目前该教材通过两次修订,深受任课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

2.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择。根据我们学生的出生年代,我们在选择影视作品时要保障其思想性、健康性、艺术性,既能反映时代背景和意义,又能传播正能量的经典影片。影视作品的题材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电影的划分类型进行选择。笔者建议选择年代跨越不要太久、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感同身受。笔者所在的学院所编辑的教材中,选取的影片有:《泰坦尼克号》,该作品就能引领学生去感受那场悲惨爱情故事从而体会爱情的伟大和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当幸福来敲门》,该作品就能引领学生去感受一个父亲的伟大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的精神顽强。

3.教学环节的实施。在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几步进行:

(1)首先,要求学生做课前资料收集准备工作。上课之前,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课下收集该作品的相关资料,并要求学生分组或个体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和讨论。其准备资料包含:影视作品的类型、该作品反映的主题思想、角色简介、导演简介、经典台词、电影音乐等信息的收集。

(2)其次,课堂上欣赏电影经典片段。对于欣赏电影这一教学环节,我们要求学生课前自己看一遍,课堂上欣赏经典片段,这一部分将作为教学重点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课后要求学生在欣赏一遍,并撰写电影评论,要求在下次课堂上进行点评和分享。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建议能够从某一方面或者一个信息点上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阐明自己的思想即为考核过关。

(3)然后,课堂实践练习。针对电影选材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1)话题讨论。比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与露丝的爱情和卡尔与露丝的婚姻,你是怎么理解的?

《肖生克的的救赎》影中所体现的自由、希望、体制化等一系列观点,你能谈点你自己的吗?诸如此类的话题,可以在课堂号召学生们参与讨论,这样课堂气氛不仅活跃了,还培养的学生们独立思考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2)课堂小型话剧表演。根据课程课时的安排,建议在其中可以搞一次话剧表演,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和欣赏了一些经典电影后,将自己的一些感想变成文字并将其编排出来,成为一部小型题材的话题材料。这样的教学不仅具有延续性,而且能够充分地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期末,提交影视作品评论论文。根据教学的有序安排,当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以提交影视作品评论文章完成该门课程的期末考核。

4.教学策略。因为英文影视欣赏课堂的灵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生动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法”,鼓励学生课后主动学习能不断拓展自我的能力。还有很多教学法,教师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环节进行设置和灵活运用,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反思和结论

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变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故事人物形象的力量向人们解读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英文影视欣赏课程就借这些作品向人们再现了人类情感、社会状况、民族习惯、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内容,满足了人文素教养教育育的需要。再次,笔者真诚希望高职高专兄弟院校们能充分利用英文影视欣赏课程的教育平台,结合自身专业的特色和生源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深入高职高专内涵建设工作,真正贯彻教育部针对当代大学生培养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大教育的观念。

影视欣赏论文:引入历史影视欣赏课じ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历史影视欣赏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以纸质课本材料为教学载体,以平面、静止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世界里,而影视资料以其特有的立体感、动感、色彩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图文并茂、声画结合、视听同步的表达方式,为知识增添了一些艺术色彩,充分调动了初中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将影视欣赏融入历史教学课堂,达到了知识传授与学习兴趣的统一,强化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研究表明,学生更容易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使他们对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能够感同身受,从而引起心灵的共鸣,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自然而然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提高了课后对历史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可能性。

2.促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多数影视资料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场景再现以及对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的描述,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把影视欣赏运用于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观看中学会欣赏,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历史事件有更深的情感体验,无论是从感性还是理性的层面来看,初中生的思想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促进了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x等主流价值观的培养,更高效地完成了素质教育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历史影视作品对于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格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观看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长征影片,学生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红军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从而明白当今幸福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奋发图强、不怕困难的坚定信念。

二、引入历史影视欣赏课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写观后感。

由于初中历史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在课堂上播放完整的历史影视作品,因此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时间的有限可以通过拓展学生的课前、课后时间来弥补,达到预习、学习、巩固的效果。历史老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影视作品的相关信息进行主动了解,如影视作品的时代背景或思想主题,有资源的学生可自主观看。课堂知识的学习要以了解相关信息为前提,学生在对知识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及时在课堂上向历史老师反馈疑惑之处。如在教学《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并观看与郑成功有关的影视作品,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学生就能从中深刻了解郑成功的人物性格,以及他收复台湾的事迹,加强了对该课时知识点的理解。在课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写影片观后感来深化思想教育。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后,势必对影片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可,学生的思想境界与历史知识水平都得以提高。

2.增强历史影视作品的选择针对性。

将历史影视欣赏融入课堂教学是一个需要教师精挑细选的过程。当前,还不具备与初中历史教材配套的影视作品,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慎重选择。历史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范围宽广,质量无从保障,教师应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年龄与心理差异为现实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影视作品。目前的影视作品中,除纪录片以外,其他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事实进行了改编,不具备客观性与真实性,甚至有的作品与历史事实不符。教师唯有精挑细选,才能保障历史影视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以教学服务为及时要务,影视作品服务于历史教学内容,确保影视作品的真实性,另外,在选择内容方面,影视作品必须符合健康向上、与时代主题相符的要求,避免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选取偏离历史教学目标的作品。让学生在影视欣赏中,总结历史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要巧妙结合影视作品的特色,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历史知识探索能力,让学生经历对影视作品的信息搜集、认真观看、强化认知的过程,使学生在思辨中成长,在思考中成熟,为以后学习历史知识奠定深厚的基础。

影视欣赏论文:浅析高校《英语影视欣赏》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摘 要】的英语影视资料与其它学习资料相比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地道的口语表达、真实的语言情境,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在丰富课余的同时,可以较大限度地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视听说能力。但是,教师如何上好《英语影视欣赏》这门课,引领学生掌握影视中的语言、文化等知识却是一个长期性与曲折性并存的过程。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分析英语影视欣赏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影视欣赏 教学 文化修养 教学模式 思考

一、引 言

影视作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传媒工具之一,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通过幕布和银屏展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我们观察世界,走进生活的最重要、最便捷的窗口。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影视欣赏课,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影视欣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语言和文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观看英文电影,可以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充其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达到培养语感、提高听说能力的目标。的英语电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实现语言和文化双收益。[1]

但是,对英语专业的老师来说,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上好英语影视欣赏课,较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视听说能力,是一个长期性和曲折性并存的摸索过程。

二、英语影视欣赏课的定位

影视欣赏课的开设,一般是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形式出现,但同时也体现出英语听说教学与时代接轨,走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的新趋势。自其出现至今,在各个层次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课型的出现,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英语的魅力,在更加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化的同时,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感受原声电影带来的视觉、听觉和情感上的震撼与冲击,同时也在审美与欣赏活动中陶冶了情操和完善了自我。

三、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英语影视欣赏课的教学,要针对不同的教学需要与教学对象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进行变革,实现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2]实际授课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课下准备工作

课下准备工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片源的选择和设备的选择。

(1)片源的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各种类型的影片及光盘格式不断出现。从最初的录像带、VCD光盘,到现在单张容量高达25G的蓝光光盘。面对这浩如烟海的影片,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将是影响英语影视欣赏课授课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提高授课效果,教师在选用某一影视作品时要慎重和细心,不能粗枝大叶。因为影片的题材和画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对123名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同学喜欢高清影片,71%的同学喜欢看爱情片,23%的同学喜欢看恐怖片,18%的同学喜欢看战争片(被测试者可选择多种喜欢的影片类型)。所以,教师应该多选取经典爱情片,或者反映欧美文化与生活的、励志的或者有教育意义的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高清影片进行观赏学习。

另外,教师选择影片,切不可为了图省事随便找个三四百兆的rmvb格式或者枪版电影来播放。一方面,这种影片都是内嵌字幕,如果字幕翻译错误将会误导学生;另一方面,此类影片画质和音效都比DVD或者mkv和avi版本的要差很多。所以,要选择原版DVD光盘和外挂字幕电影来进行欣赏,因为此类电影一般提供中英两种字幕供观者选择。双语影片既可以避免基础较差的同学听不懂电影的对白并由此影响了观看的心情甚至对电影产生畏惧情绪,还可以避免学生养成依赖中文字幕的习惯,较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的调查显示90%的同学喜欢看电影的时候同时显示中英文字幕,可见他们喜欢通过双语对照来学习英语。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笔者所在院系资料室虽有100多张经典影片的DVD光盘,但是其中很多影片许多同学已经看过至少一遍以上。考虑到学生的观看兴趣问题,笔者多数时候会用自己几年来下载的高分影片做补充片源。大部分的影片分辨率在720P左右。学生在观看这种高清影片的过程中,在赞叹影片出色画质的同时,会激发出其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

(2)设备的选择

播放影片所用的多媒体设备配置非常的重要。高配置的多媒体可以较大程度地还原影片的画质和音效。首先,投影机的标准分辨率要求在1024×768或者更高,而且其亮度需要达到3000流明以上,才可以出色地还原出影片的每个细节。其次,教室应配置多媒体中控系统与电脑、音箱、功放、DVD机等。品牌电脑的配置可参考以下信息:CPU Intel 酷睿双核5250以上;内存1G以上;显卡好GForce9600;DVD刻录光驱。电脑的配置太低,在播放高清电影的时候会出现音画不同步等现象。此外,大部分院校影片欣赏与日常授课的教室是共用的,多媒体教室使用频率高,所以要及时更换受损的投影机的灯泡,较大限度地保障观看效果。

2.影片播放前的宣传与课内的指导工作

克拉申指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Krashen,1982)。学习者必须吸收语言输入中可理解的语言成队习得,反之会在学习者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了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成份全部运用在语言交际中,他把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虑而造成的”(Krashen,1985),即缺乏自信或焦虑阻碍了学习者形成对语言形式的深刻印象,以至于学习者在交际中不能自如地对语言形式进行排列组合。[3]

从笔者的观察来看,虽然学生对影片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但很多学生对影片的理解,还停留在注重情节或者“看热闹”的低层面上。鉴赏的少,思考的少。许多有深刻主题的电影,如《美国丽人》、《辛德勒名单》、《楚门的世界》、《荒岛余生》等,他们不能正确领悟其内涵。迪斯尼和皮克斯公司的经典动画如《海底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虫虫危机》、《怪物公司》等他们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许多学生对影片背景知识了解太少,看完电影后不明白电影到底想要表现什么主题和思想。甚至有人看了《机器人总动员》后因为影片对白太少而称之为“垃圾片”。当代大学生的欣赏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来进行影片欣赏,尤其是内涵丰富的经典影片。要引导学生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让学生明确如何对影片主题进行从时代背景、人物、剧情、音乐等方面进行分析,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只有指导到位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才会更上一层楼。

3.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

由于受原有教学方式的影响和视听设备功能的局限性,英语视听说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认为教师的作用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笔者认为,学生要想通过看电影来提高英语水平,需要把看电影当成一项任务来做,不能把电影作为一种纯粹的娱乐与消遣。

学生在观看电影的同时,好是能记录一些笔记。笔记的内容包括电影对白中的一些生单词、固定表达、有用的句型以及经典语句等。与此同时要仔细听辨人物的对白,学习他们说话的语音及语调。下课后学生可以复习自己笔记上记录的有用句型和单词,长期坚持,必然对口语产生促进作用。

4.作 业

观看影片之后要对语言知识进行强化和运用。作为影视欣赏课的作业,好是让学生写出影片的观后感,题材和格式可以不限。学生可从影片的人物、剧情、音乐、主题等对影片做出评论。看完影片之后,学生也可以分角色表演,深化对剧情和对白的理解,提高说和演的能力。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人物,也可以不拘泥于影片的情节,任意发挥,进行有创意的修改,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4]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背诵经典对白,给电影角色配音等,让学生将影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讨论与写作中,从而提高口语和写作水平。

四、结束语

英语影视欣赏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走在改革前端的一个有效尝试,但英语影视欣赏课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如其它传统课程,影视欣赏课的完善,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英语影视欣赏课的教学模式,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影视欣赏课的教学,要在片源的选择、对学生的正确指导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还有课后作业等方面下功夫。英语影视教学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这门新型的课程焕发出艺术与时代的魅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地复合型人才。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英语影视欣赏课将在高等院校得到普及和完善,并且发挥其巨大的积极作用。

影视欣赏论文:以I, robot为例探索英语影视欣赏促高中生英语人文素养的形成

【摘要】本文通过I, robot这部电影充实高中英语新人教版选修7Unit2 Robots中的using language的内容,并通过本电影探索与高中英语新人教版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影视资源以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促进高中生英语人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影视欣赏 高中生 人文素养

一、引言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第四条: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高中英语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在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建议中提出各学校要根据各地区、各学校和学生的意愿设置选修课,以关注学生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的情感,使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由于升学压力,依然延续以应试为中心点展开,以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学为主要模式,以词汇,语法为主要的内容,对英语思维,英语语言理解,英语素养方面的培养较少,因此在阅读完型题目中碰到一些对语言运用能力,英语素质的检测方面的题目时,学生就会一筹莫展,成绩不尽人意,学习英语热情不足,生搬硬套,形成恶性循环。

然而在对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方式调查中发现,学生把观看英语电影作为其学习英语的一个有趣而重要的方式。作为一名高中英语的一线英语教师,本人有意识地寻找与高中新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主题和内容相关的英语影视资源并加以利用,与现实英语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影视资源中加深对教材和英语语言本身的理解,并促进其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实施案例

根据温州教育教学院郑秋秋所总结的选修课所选的影片需满足的“一个范畴,两个符合”的原则。“一个范畴”是指影片属于奥斯卡获奖的或者是根据名著改编、当今青少年最热衷的片子。“两个符合”,即:及时,影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影片内容符合当前教材的需求,是话题的延伸和拓展。本文利用美国电影I, Robot结合高中新人教版选修7第二单元主题robots和其单元中using language 的文章 A BIOGRAPHY OF ISAAC ASIMOV为例说明利用现有的影视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英语人文素养。

由于高中英语课课时有限,没办法让学生统一在课堂看完整部电影,所以在上完选修7第二单元robots后,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观看i,robot (电影材料本人已经提前放到班级电脑上) 并要求学生看电影后回答以下问题:

How many characters in this movie and what are they?

Why does the Policeman hate robots? (at least two points)

What things can robots help human do?(at least two points)

Can you work out the plots of the movie?

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robots 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本人设置这几个题目有以下几个目的:首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认真观看电影,为接下来的影视欣赏课提供前提,其次,提前给学生问题,有助于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的时候理清电影情节,思考人物关系,并能够跟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和阐述个人观点。

在影视欣赏课上,本人只截取了与剧情、人物和电影所反映的主题相关的四个部分。首先给学生展示了课文中Isaac Asimov和I, robot各一张海报,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猜测两者的关系,让学生明白I, robot的作者就是Isaac Asimov, 然后让学生观看一部分电影,看、听并写出Isaac Asimov所有机器人作品的三原则:

Law I : A robot cann a human being.

Law II: A robot must given by a human being, when it doe the first law.

Law III: A robot can only when that action does the first or second law.

通过看、听、写和翻译这三大原则,让学生讨论并用一句话总结这三大原则中所体现出来的人与机器人的关系,即机器人是服从于人类,被人类所奴役的。进而问学生在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机器人在哪些方面为人类服务,通过家庭作业和观看本人所截取的视频让学生回答本问题, 比如帮助做饭,投递快递,取送药物,人类把不听话的机器人直接抹杀掉,更加直接的观看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

三、结语

通过这次影视欣赏课,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内容,并且把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中英语素材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在电影语境中真实体验英语的使用,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英语人文素养。

影视欣赏论文: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摘 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充分说明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但这些年在校园中,却屡屡出现许多学生无视生命,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异常现象。作者针对部分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现状,论述在影视欣赏课程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和可行性,从观摩影片、课堂讨论、作文写作、拓展链接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内涵,尊重和敬畏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追求更高境界的生活,活出生命的精彩。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影视欣赏课程 教学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我国急需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即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地生存、健康地生活与独立地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较大价值。

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独有的美丽光彩。

影视是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统称,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凭借音乐、造型、色彩、故事情节、光和影的综合活动传达表现,让学生感受领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视觉能力的综合能力。影视欣赏课程中蕴涵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是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影视鉴赏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

下面就分享一次我在影视欣赏课堂上如何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实践探索。我选择组织学生观看《隐形的翅膀》这部表现出人类挑战自身生命极限主题,讴歌人类顽强而美丽人性的故事片作为生命教育的素材内容。

影片展现的是断臂姑娘在难以忍受的磨难面前并没有退缩,而是以远超常人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获得成功,运用喜剧手法,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传递给观众,以诙谐的基调,催人扬鞭奋进;而不是以低沉的调子,只让人掬一把同情的泪水。在志华的男同学教她学骑自行车时,影片就用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动作。男同学解下裤带绑在车把上,扶着车后座教她学车时,裤子总是接二连三地掉下来,令人捧腹大笑,就连心怀嫉妒的另一位女同学也露出灿烂的笑容,这是喜剧常用的手法。它传递出这样一些信息:男同学的善良和执着,值得笑着赞叹;当不幸来临时,我们仍然可以笑着面对。当看到这些镜头的时候,学生发出会心的笑声。

观影结束后,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1.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享受着富裕和安宁的同时,应该怎样面对人生的逆境和挫折。看看志华,想想自己,怎样才能做到逆境中不消极沉沦,顺境中更清醒顽强?

2.怎样才能拥有一颗健全的心灵,面对困难,自强不息?

3.独生子女应怎样以知恩图报的心态学好本领,心存感恩,回报父母和社会?

学生若有所思,低头沉默一会,纷纷发言,发表想法。有个孩子深情地说:“有一种力量叫做坚强,有一种感动叫做坚强。电影《隐形的翅膀》正是诠释了这种精神――坚持不懈、永不言败。这正是现代学生身上所欠缺的,我们应该沉静下来凝想生命的真谛。逆境中的成长,在逆境中积累生命的光华,这正是生命的潜质之所在。我们应该在更深层次上去敬畏生命,去珍视生命。我们要像志华一样,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从不言败,让生命在珍视和坚持中升华。”他充满正能量的发言,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从雷鸣般的掌声中,我欣慰地感觉到,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全新的体验和感悟。

在课后练习环节,我布置了以下作业内容并设计了拓展链接:

1.微写作:我们该如何对待身边的残疾人?

2.制作手抄报,主题:生命或关爱残疾人。

3.欣赏歌曲《隐形的翅膀》、《蜗牛》,欣赏舞蹈《千手观音》。

4.欣赏电影《听见天堂》、《我的左脚》、《阿甘正传》、《我的马拉松》、《海洋天堂》等。

这次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影视欣赏活动课的开展,陶冶学生的性情和情操,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唤醒心底深处本质的善,净化心灵、指导人生、热爱生命。

在今后的影视欣赏活动课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方法。选择励志影片,开展多种师生互动探讨模式,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积极付诸实践行动的问题和内容,加深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和独立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较大价值。

影视欣赏论文:浅谈法语专业《影视欣赏》课程在法语教学中的作用お

摘要:影视欣赏通过画面、语言、场景,给同学们提供了真实的法语环境和语境。通过影视作品可进行法语的听、说、读、写、译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法语专业影视欣赏课程的必要性、优越性的探讨,阐述了影视欣赏在法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影欣赏;法语教学;法国文化

一、引言

本科法语专业开设影视欣赏课程的并不多见。高校法语专业课程设置包括主干课程和辅助课程两类,主干课程主要是以学习语言技能为主的基础课,以及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为主的加强型课程。部分法语专业还设了以拓展知识面和培养个人兴趣为主,同时与学生日后就业密切挂钩的课程,例如“法国文学选读”、“经贸法语”、“法国概况”等[1]64。就“影视欣赏”这门课而言,以四川地区的几所高校例,如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近几年也相继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传统的外语类大学,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都还未开设类似课程。在理论研究上,早在十年之前,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的学者就研究发现,借鉴电影学习外语能帮助学习者克服词汇量有限、阅读能力低、语法错误多等许多困难,而且,电影字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对电影的欣赏也可以作为学生课下的基础写作作业和口头报告[2]。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想学好法语就必须了解法国的文化,而影视作品最能生动形象地用真实的画面、语言和故事情节来呈现法国的文化。同样,也有研究分析日剧对日语教学的作用,并提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影视作品,开展饮食课程,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3]。法国电影本身就是法国文化的重要名片,因此开设法语专业影视欣赏课程不仅仅可以提高法语水平,也有利于学生了解法国文化。

二、法语专业开设影视欣赏课程的重要性

听,是学习一门语言的重要环节,而配有画面及情节的影视作品更能帮助学生提高听力。Dogan YUKSEL[4]和Mehdi Latifi[5]等人曾分别以多名外语学习者为对象,研究以外语电影辅助学习的优势。结果表明,将原声电影作为学习辅助的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分数高于没有将电影作为学习辅助的考生。笔者针对法语一个班级26位同学在上完一学期《影视欣赏》课之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图1的调查问题是“您认为《影视欣赏》这门课对您的法语学习最有帮助的两项”,图2的调查问题是“您认为这门课对文化知识有帮助吗?”。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影视欣赏》对法语的听、说、读和文化知识这四个方面都有帮助,特别是对听力的提高和对法国文化知识的理解帮助较大 。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能对其国家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分析潜在的文化因素、美学和艺术观。电影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的承载。它不仅综合了语言、音乐和视觉等多种艺术表现,同时能展现出一个国家的社会风俗、文化礼仪、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开设这样一门课程不仅仅能给学生呈现视觉上的享受,还能极大锻炼法语听说能力,提高口语水平,让学生增强语言感知力。更重要的是,从电影中了解法国社会文化生活,通过对法国影视作品的欣赏,叠加地增进对法语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以播放影视作品的形式结合教师对文化知识的讲解,深入了解法国文化和法语的表达方式是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对于非母语语言的学习,学生若没有身临其境,学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实际操练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在没有语言环境下,同学们很难理解和记住很多词汇的应用变化。为什么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读音。那么通过影视作品中的场景、画面、人物、对话,同学们会很容易理解和记住这些词汇的应用。束定芳在《现代外语教学》中就提到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针对各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根据各自的需要,划出了各自的研究领域,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出了各自独特的理解和阐释。外语教师其实早就意识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因素的特殊重要性。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在1957年出版的世界及时部对比语言学专著《跨文化语言学》中倡导了在语言结构对比的同时,也提出了要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外语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引起学习上的困难[6]125-126。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法语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和了解其文化呢?这就是开设电影欣赏这门课程的必要性。电影场景来源于生活,学生可以根据电影里面的背景了解法国,通过电影里的场景和对白,明白真正的语言环境所表达的方式,使它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因此,该课有很强的教学功能,能给学生提供原味地道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法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影视欣赏教学策略

从电影层面来说,学生可以从影视作品中了解法国的各个层面,比如法国影片洋溢的法国浪漫,那浸存于法国人骨子里每时每刻、每分每秒的优雅气度。在电影《Jeuxd’enfant》(两小无猜)中,以一句“Au fond du béton, on a enfin partagé notre rêve d'enfant : le rêve d'un amour sans fin…”(在这混凝土的最底端,我们共同分享了儿时的梦想:让爱无止境。)以这一经典对白来结束影片。他们用死亡来相守,以献出各自生命的方式,赢得的胜利与爱情。让爱封存在记忆的水泥里,回答那个疯狂的声音:敢不敢……从法语教学方面来讲,法语电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法语中的俚语、文化内涵。听力训练一直是法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一味的做听力训练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疲倦感,学生很难坚持学习。而用电影进行听力训练,是一种轻松、愉快、有效的途径[7]。所以在播放这部影片之前,笔者会从影片开始男女主角从小玩“cap pas cap”(敢不敢)那一段先让学生听电影对白。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光听可能不能明白“cap pas cap”的意思,然后笔者会再继续让学生听在结尾时男女主角在十年之后,再次相见,继续上演“敢不敢”游戏时的对话。这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困难。接下来笔者将播放刚才听过的电影片段,前提是没有中法字幕。这一次结合了视觉画面中的人物和场景,几乎所有同学都能理解“cap pas cap”是“capable”的缩写词以及男女主角的对白。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组成文化的重要部分,而文化是语言的根基。文化知识是交际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交际能力是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知识的前提[6]128-130。纵览中国高校法语专业的发展过程,尤其是近几年,法语专业从少到多,由弱变强,无论从教学还是课程设置都在不断完善,并且学习法语人才队伍也日益扩大。现在的法语专业应该改变单一模式、同质化语言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国际化交际能力,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笔者在本文中结合法语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相关教学问题。法语专业影视欣赏课程的开设,提供了语言环境与素材,提高了学生听和说的语言能力,不断帮助学生提升对法语学习的认知和兴趣,通过电影中的场景、画面、声音、人物、故事立体,原滋原味地呈现了法国语言和文化。这种教学方法,也摆脱了单纯语言学习的枯燥,使法语教学在质量上、在广度上获得相应提升。因此法语影视欣赏在法语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广大法语教学工作者采纳和实践。

影视欣赏论文:运用影视资源优化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内容摘要:大学美术欣赏课对教育资源极为重视,一方面要保障教育资源选取合理性,另一方面还要保障教育资源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因此,必须重视教育资源的优化。

关健词:影视教育 大学美术 欣赏课

所谓影视教育资源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影视信息资源,而这与大学美术欣赏课非常契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欣赏的影视作品,不但会增添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增添学生对美的认识。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运用影视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应是教师教学重点关注的内容。

1.影视教育资源在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1选用的影视资源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运用影视教育资源的本质目的就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影视资源必须要与教学的主题相契合,但是很多教师却本末倒置,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口味或者兴趣,这就与运用影视教育资源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在大学美术欣赏教学中,选用经典影片,并与教材内容相契合与教材目标相联系,具有针对性,才能发挥出影视资源的教学价值。

1.2生活性原则。在教师选用影视教育资源时,除了要考虑影片的艺术性与思考性,还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而让学生在影片之中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认识,才能达到优化大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而这也是教师应着重考虑的。

1.3适度性原则。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因此教师在运用影视教育资源时,应该明确运用影视教育资源只是一个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运用的太多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只有直观、简单、适时的去运用,才能较大限度的保障影视资源的实效性。而这些都是教师要遵守的运用原则。

2.影视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运用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美术兴趣。著名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兴趣应该贯穿教育的始终”。因此只有让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能够以兴趣为指引,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但是在传统的大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一直采用的是一种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枯燥死板,很难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青春洋溢、情感丰富、思维活跃,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影视教育资源去为学生创建一个教学情景,进而利用声光影像的直观性,刺激学生的感官,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鉴赏威尼斯画派作品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威尼斯商人》这部影片,让学生通过影视镜头去感受15世纪威尼斯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在情景吸引的同时,就会激发学生对威尼斯画派作品的兴趣,这就改变了一潭死水的教学现状。

2.2在影视资源中挖掘美术元素。在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利用影视教育资源去挖掘美术元素,无疑是实现感性与理性结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的有效方式,从这一点分析,影视教育资源的介入无疑是选择。在影视资源中,很多美术元素可以挖掘,如构图、意境、色彩等,其都对学生的审美观点与欣赏水平的提升都有所帮助,如在向学生讲授美术中的色彩元素时,就可以运用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在这部影片中,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北农村为时代背景,因此在这个影片之中,翠绿色的头巾、红格子的大棉袄、深褐色的棉裤、红色棉鞋,在配上臃肿的线条,就构成了秋菊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而房梁下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一种典型的农村味道扑面而来,这其实就是色彩与画面之间的作用,因此有很多人将张艺谋得作品誉为盖房子的艺术,这就说明其影片在色彩元素上构建的非常好,而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陈凯歌的《黄土地》、波兰斯基的《钢琴师》都具有典型的色彩美。

2.3展示影视信息,丰富情感体验。笔者认为大学美术欣赏课开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在艺术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一点恰恰是影视教育资源可以实现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运用影视教育资源进行作品鉴赏时,应该将作品的信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被作品所感染,进而丰富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美国抽象主义作品鉴赏时,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波洛克》这部影视作品,而影片的创作背景也正是以美国抽象画家波洛克为原型,通过电影的观看,学生可以感受到波洛克一生的伟大与传奇,学生或被他的艺术精神所感染,同时也会明白抽象主义与美国战后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学生就会在影片之中,理解抽象主义作品的价值所在。

3.结束语

运用影视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还处于一种初级探索阶段,整个教学流程还有待优化完善,为此教师同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付出更多努力,使影视教育资源在大学美术欣赏课中不断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影视欣赏论文:影视欣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英语课程对于小学在校生来说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用于人类沟通交流的语言工具,更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掌握英语,能够熟练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将对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为了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小学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改进教学,适当引入一部分尽管精心选择的影视作品,作为教程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小学学生学习英语时“乐听善说”的良好学习习惯,充分发挥感官对于教育教学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英语学习 小学教育 影视欣赏 趣味教学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传授语言知识,过多偏向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强调背单词,背词组,背课文和语法练习等机械式的记忆性学习,对听说环节缺乏重视,对语言运用能力重要性的忽视,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枯燥乏味,停滞不前。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对英语课程缺乏兴趣,英语的听说能力更是低下。英语电影开拓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眼界,电影语言内容丰富,地道,语言生动,更贴近现实生活,它弥补了课本知识的生硬,抽象,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能直接推动学生投入学习,也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欣赏的英文原版电影,享受电影艺术所带来的乐趣,是每个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因此,电影提供了真实的场景,创造了一种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更能促进学生真正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一、实施策略与教学方法

在利用原版英文影视作品进行视听说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英文电影的优势,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本文以《蒂芙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为例,具体展示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内容。

二、课前预习

教师提出三至五个思考题使学生在课前有针对性地对电影故事的时代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有基本的了解。针对《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电影,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如下任务:例举你所知道的所有由奥黛丽・出演电影有哪些?《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电影与你之前看过的英文电影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等。建议学生在课前能够利用网络查找与影片背景知识相关的资料。

三、课堂活动

1.课前陈述:首先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就准备的话题进行陈述,发言时间在3分钟左右。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做简短记录,并给予评价。评价涉及陈述内容的正确性,语言是否出现语句错误等。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技巧,多鼓励,少批评,以免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向陈述者提问。

2.背景知识介绍: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由教师系统地对影片的背景知识进行介绍,补充学生遗漏的问题。比如《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电影,教师可以讲一讲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成为好莱坞经典影片的两个原因:及时,影片剧情很好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第二,影片中人物塑造多样化,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选段分析:节选有代表性的片段,在播放选段之前,教师应讲解其中的单词、短语、俚语以及习惯用法,提高学生理解和吸收语言知识的能力。在《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选择霍莉与保罗,霍莉与巴西富豪之间的经典对话作为视听学习的片段。在播放片段时我们要注意教学方法。首先进行无字幕播放,让学生根据画面大体去理解片段内容,尝试着去听懂部分台词。然后打开英文字幕播放,让学生重点留意前面没听懂的词句,加深记忆。再一次关掉字幕,让学生边听边重复听到的每一句台词。在播放中,教师在每句后面可以适当按暂停键停顿。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学生不仅逐步提高了听说能力,还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角色扮演:学生在学习了重点片段之后,以小组形式来进行听说训练。具体可以采取两个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让学生看字幕来配音。

4.经典语句分析:正在每一个片段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选出其中的经典语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内涵,使学生快速领悟影片主旨。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锻炼了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将影视欣赏引入英语教学实践目的所在。

5.学唱英文歌:学唱英文歌曲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学习英语的途径。在《蒂芙尼的早餐》中那首名叫《月亮河》的主题歌不仅帮助《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原创歌曲、配乐两项奖,这首旋律优美的电影原声也获得了美国格莱美歌曲奖,是十分值得学习的经典英文歌曲。主题歌曲中的歌词都是经过锤炼的,简洁而具有表达力。从语言学习的多重目的来说,通过掌握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对理解电影情节甚至异域文化都与很大帮助。

四、课后活动

在课后教师可以针对节选电影片段的重点、难点词语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积累词汇。让学生根据所给思考题用英语撰写《蒂芙尼的早餐》影评。这个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影片的理解,更锻炼了他们的英文写作能力。

影视欣赏论文:影视在文学欣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影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够促进文学欣赏课程教学的丰富,其直观化的视觉形象、具象化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程中的具体文学作品做更深层次的消化和吸收。但其过于具象化的特点以及对文学作品改编的性质,又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课程的讲授效果。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应该因势利导,一方面要强化对影视手段的运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加以控制和引导。

关键词:影视 手段 应用 文学欣赏 课程教学

一、影视教学手段应用于文学作品教学的优势

1.影视形象直观反映出文学作品内容

文学作品是高度抽象化的和概念性的艺术品,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形象、事件、背景都需要阅读者自身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在接受的过程中,阅读者利用自己已经存在的概念和形象知识体系,将文学作品中需要被接受的部分转化为自我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个体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在每个学生的思维中,所产生的形象具有千差万别。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真正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很难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将文学作品所有需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形象展示出来。影视作品恰好能够弥补文学课程教材过于抽象化的缺点。在所有的形象表达方式中,视像化是最直观的。人物、情节、背景都能够在视觉展示中被直观地得到体现。

2.影视表现手段更加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学生对于信息的接受过程是复杂的,首先是感官的刺激,引发学生神经的兴奋,刺激大脑皮层,引发记忆。感官刺激越强烈,所引发的刺激越强烈。相比于纯粹的文字,影视作品是行、事、图、文的有机结合,具有有动态感地以立体地方式展现出来。多样化的展现方式,能够较大限度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结合课堂讲解与文字的原典阅读,真正实现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更有助于学科知识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形成知识的积累和沉淀。

二、影视教学在文学课程讲授中的作用

1.引发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精神

长期以来,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程兴趣普遍不高,这种现象也是几乎全国各大高校文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难题,归根到底,其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总是觉得教师的口头讲授“枯燥、干巴”,毫无兴趣感。文学作品的理解,是由语境的,对语境的理解则又是建立在情境之上。例如鲁迅的《呐喊》,没有历史情境的直观感受,单凭教师口头讲述中国旧社会的苦难,很难让成长于消费和娱乐媒介生态中的年青一代获得深厚的切身体验。但是采用影视教学手段,用一些带有历史记录场景的电影例如《甲午风云》来展示给学生看,侵略者在中国的种种暴行、中国农民生活的艰难和残酷、地主官僚资本和权贵的压榨、农民的落后和迷信……置身于这一系列现实环境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切体会旧中国的黑暗和落后,也能够从情境出发,深刻体会鲁迅“铁屋子”的隐喻和内心强烈的呐喊。以此为出发点,学生有了深刻的体会,自然而然会对相关的知识有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

2.加强师生的互动,提高课堂的效率

文学欣赏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体会作者透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感情,进而能够做到引导学生和作者之间达到感情的共鸣。通过影视的欣赏,引导学生寻找视像中的形象,再和原文中的形象进行对比,加强了师生和课堂的互动,解决了文学欣赏课中学生一直诟病的“枯燥”的问题。而且,透过两者之间的对比,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找到影像和原文之间的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课堂讲授的效率,也进一步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营造出了“互动式课堂”。笔者在《红楼梦》的课程讲述中,多次以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剧作与原著让学生做对比,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学生能够主动找到原著与影视中结构、形象塑造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展开积极讨论。

三、文学欣赏课程中对影视资源应用的问题及其规避

作为文学欣赏课程,其课程的主体还是在文学欣赏。影视教学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加强文学欣赏主体内容的理解和完善。因此影视手段的使用,必须是处于从属的地位。由于影视相比于文字更具有冲击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过量的影视的使用,势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力,更深一层,影视所带来的视觉冲击相比于文字更容易在学生的记忆中形成沉淀,甚至会起到“喧宾夺主”的副作用。“小说的最终产品和电影的最终产品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美学种类,就像芭蕾舞不能与建筑艺术表现得一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势必会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利用影视资源,不可以太过于花哨,也不可太过于长时段。总之,保持在始终以文学欣赏作为主要对象的可控范围之内。

影视欣赏论文:影视欣赏与英美文学教学应用

摘要: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作为主干课程,在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不够。外文影视作品作为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旨在从课堂教学互动性上,丰富教学创新模式,特别是在影视作品赏析中,从文学价值、文化理论等方面来发挥影视欣赏的积极作用,为开创影视资源教学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关键词:高等教育;英美文学;影视作品;辅助赏析;应用原则

英美文学课程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面临更多的困境,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育理念上的单一性问题,教师过于关注讲解而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程式化教学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如主流教学方式仍以知识讲授+书本+粉笔+黑板为主,对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较少,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对于英美文学一线教师而言,如何从教学创新及教学手段上增强课堂生动性,多渠道拓宽学生对英美文学的认知积极性和兴趣,尤其是在多媒体影视资源开发上,充分发挥外文影视素材,构建多元化、个性化学生学习环境。如利用外文电影的导入,从影视语言及影视创作背景中来挖掘英美文学知识与文化,利用的外文电影来探索趣味性文学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学习自主性。为此,本文将从影视欣赏导入来探讨英美文学教学原则和应用方法。

一、影视欣赏在英美文学课中的引入必要性

从文学价值来看,外文影视作品在课堂的导入,一方面利用影视语言与文学文本进行联系,并从影视语言中来渗透文学意义;如一部的影视作品,不仅表现在影视画面及构思上,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影剧本来呈现影视本身,在以图像展开中传递文学的魅力。正如李果所言“影视作品的思想和审美价值是通过文学创作来表现的”,对于影视作品的文学价值,从影视艺术创作形式中,来挖掘影视作品主题、思想和叙事风格,从中来展开文学课堂的知识衔接,发挥影视作品与文学著作之间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影视作品的文学文本,特别是对于名著改编下的影视,从文学批评视角来阐释对原著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原著及影视作品的文学对照中来研究和分析文化差异性。同时,影视作品为文学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特别是在影视作品文本的探析上,打破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鼓励学生从自我理解、鉴赏中广泛交流。如我们从影视作品中来探讨莎翁的原著,从影视文本的语言特色上来挖掘原著的思想与题旨,从文学叙事及影视作品的文化功能、艺术感染力等方面来推进“影视文本与视觉”的互动。

二、影视作品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导入原则

影视作品的导入不是随意的,要从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实际,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正确导入,帮助学生从影视欣赏中提升英美文学素养。课改大纲提出文学课堂的教育目标,旨在从原著中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通过文学批评方法来促进学生语言及人文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对西方文学、文化的正确理解。因此,在进行影视作品导入中,需要从教育示范性、文学审美性、作品体验性等方面来综合把握。

(一)注重影视作品选材的开放性、精炼性

不同影视作品所传递的思想主旨是不同的,在英美文学课堂导入影视作品,首先要明确开发的选材态度,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明确,从中选择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品中,来丰富对原著的理解和学习。如对于原著的改编电影,有忠实于原著的翻译式改编;也有开放式改编且整体框架与原著一致,还有参照原著素材进行自由式改编。通常来讲,对于影视作品的选择多以尊重原著为主,而对于文化多元化、雅俗边界模糊化的今天,通过多视角、多层面的拓宽影视选材范围,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审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另外,对于影视作品的提炼,需要结合课程教学计划,有选择性的截取和整合影视素材,避免不拘一格带来误导。因此,在课前需要对影视作品进行审视,从文学著作与影视文学解读中把握放映内容。

(二)观评并重、收放合理的播放原则

在课堂上导入影视作品是需要谨慎的,如果不加合理的剪辑素材,课堂观影则变成冗长的影视课,或者说变成纯粹的娱乐形式,失去了影视作品在英美文学教育中的生动性。因此在放映上,要从教学目标和知识点,通过暂停、回放、突显师生互动、互评,从观、评中合理控制放映节奏,引导学生从观、评中欣赏并思考问题,从中来讨论和交流,特别是对于影视语言及影视内容进行批判性探讨,激发学生的文学思辨力。

三、影视作品在文学课堂中的应用举例

英美文学课堂中对影视作品的正确导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针对当前教学需要,举例来探讨影视作品欣赏与文学互动的方法。

(一)从影视作品探析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影视作品导入中,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和互动。如在学习《嘉莉妹妹》时,通过设置问题:如果让学生做导演,对于嘉莉妹妹的饰演者,你会选择哪位明星?问题的抛出,激发了学生对影视剧的探讨热情,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氛围;通过解析《嘉莉妹妹》原著中的段落,让学生从饰演者中来进行分组交流,也可以通过投票方式来选择最合适的演员,并为该“导演”提供小小的奖品。实践证明,利用学生阅读体验与影视作品欣赏,来布置得当的教学任务,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发挥学生的集体参与积极性

影视作品与文学阅读整合,其目的在于激发全班成员的学习热情。如以简・奥斯丁的作品赏析为例,在活动组织上,首先提前三周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分组课下阅读和观看相关作品。如《简・奥斯丁生平》、《成为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爱玛》等原著及影视作品;其次开课前15分钟进行作品及原著内容PPt演示,特别是通过原著与影视画面间的整合,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来探讨其异同点;再次,细分各组学习任务,并从思考题中让学生从探讨中汇集成卷;之后进行课堂探讨和交流;对各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并以专题方式来探讨学习心得。

四、结语

影视作品是建立在文学基础上,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导入,利用图像来展开作品的文学脉络,并从原著与影视作品的关联度中,从文学视角来洞晓作品的文学价值与艺术审美,帮助学生从中感知英美文学课堂的魅力。

影视欣赏论文:论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我校多年来进行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讲授,其中“影视欣赏”是一个环节,课时数为8~16学时。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索与实践,调整授课内容,选择影视作品片段进行评析,注意近期影片的上映和授课范例选择、内容引导,使学生明白评价电影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颇佳。但是,对于此课程是否要再次加入剧本写作和摄影摄像手段的讲授,我们还在思考,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影视欣赏;教学实践;探索;评鉴;思考

针对学生现阶段所了解的电影、电视经典作品,我们在其中选择学生们较为熟悉的经典影视作品范例来作为教学中的实例,学生们欣赏这些片段的同时也消化吸收理论知识,达成共识,从而提升观影的层次。下面我们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思考总结如下,温故而知新的同时也期望更多同行和专家提出批评和宝贵意见。

一、课程讲授内容的整体安排与时俱进

课时数只有8个学时的安排内容是:①电影的诞生和电影发展史(1学时);②好莱坞电影和西方电影学派(1学时);③东方人文电影和中国电影发展史(1学时);④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1学时);⑤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经典作品回顾(1学时);⑥不同国家电视剧的人文关怀比较(2学时);⑦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欣赏(1学时)。

这样内容的讲授安排进行了2年,最初学生非常喜欢,评价这门课程信息量大,引发他们对于电影的兴趣,结课时还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要求再加课。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发现这样安排下来的弊病在于知识点相对于这8个课时来说显得过碎,教师较难把握课堂,而且无法展开论述,一些好的影视片段无法在课堂有效时间内供大家欣赏,颇为遗憾。这之后我们做了调整,将电影发展史部分一带而过,重点放在欣赏和分析评鉴上面,分为4个部分:①西方电影学派和东方人文电影的比较;②中国第五代导演经典作品与港台电影;③电视剧的欣赏评析;④影视文学改编作品分析举例。每部分2学时,讲述1个主题,同时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段来欣赏、评鉴影视片段,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这期间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需求不同,个别专业设置的《影视欣赏》课程为16个学时,我们就在前述的8学时讲述4部分的基础上将其他课时内容设置为:电影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探讨、近期上映的影片分析讲述与票房、电视剧以及娱乐谈话节目的制作、镜头与校园DV剧的拍摄。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们不仅做好了观看、欣赏电影之前的文化准备和心理准备,同时也可以谈出较为内行的分析和评论来。课余一些学生成立了“电影协会”学生社团,每周末挑选一部经典影片观看并分析,2010年我校还有学生创作了校园DV短剧剧本并拍摄完成、参加了河南省大学生校园DV剧大赛,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是同学们的成就感很强,我们作为指导教师也感觉收获颇多。

二、影视片段的选择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选择影视片段进行课内的欣赏时,如何选择是个颇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实际上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还要看学生的差别,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韩剧的边拍摄边根据观众反应进行写作拍摄计划的调整、演员组合的俊男美女模式化、唯美浪漫故事情节的雷同化(比如失忆、患绝症等),通过某两部韩剧影片或电视剧的片段的比较,学生们可以充分感知和认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我国第五代导演在色彩、民俗元素的运用上常常不遗余力,可以形象生动地感知到讲授的理论内容。

《音乐之声》也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部经典影视作品,年轻的家庭女教师在修道院里闯祸连连,到一个有七个孩子的家庭里做家庭教师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片子里女教师用音乐教育孩子,音乐无处不在;《孤独的牧羊人》被排成木偶剧;《雪绒花》里流淌着父子之间的浓浓深情;《多瑞咪》中蕴含着女教师的无私爱意和聪慧……这几个片段都是学生们爱看的也是影片的精华部分。音乐的绝妙运用影响了很多后来者的创作,比如后来的一个影片类型就是歌舞片《如果 爱》深获好评,学生们课后自动去找这个片子来看。

三、比较法在教学中作为欣赏时常使用的方法

尤其是在影视文学改编作品的讲授时,我们需要学生懂得将影视和文学作品相比较,影视要迎合观众的审美习惯、文化程度、时代背景等,因而影视作品在文学艺术性上要稍低于文学作品。那么,拿出一些实例来,学生们的疑惑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山楂树之恋》在网上流传范围很广,之后出版小说单行本,读者群主要是70后、60后,对于生活和成长在现在时代的80后而言就不一定喜欢这部小说,最多会觉得这样纯粹的爱情要么可遇不可求,要么就是作者艾米的个人想象,与现实无关。那么作为50后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自己被这份纯净爱情感动的同时怎样才能让年轻观众认同这样的纯粹爱情,这是改编较大的难题。再有小说那种娓娓道来的缓慢节奏如何表现?原作中干净、清冽的文字风格用影像手段来表现应该如何做?我们在教学中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情节进行比较,教学效果很理想。学生们也纷纷提供自己认为改编得当的成功影视作品范例,比如徐静蕾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活着》,李安导演的《色・戒》,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成功的范例有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

四、其他艺术手段在影视剧中的表现

电影、电视都是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被称为文学、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之后的“第七种艺术”和衍生的第八种艺术,那么在影视制作过程中除了影像手段和新技术的运用,还要体现出舞台设计、人物整体造型设计与化妆、音乐、台词和配音、演员的表演、主题的表现、人文关怀情怀等等,从这种视听合一的艺术形式上我们获得了精神盛宴的享受,也表达着我们对于身边世界的理解,宣泄着我们的爱憎,传播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

1997年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就融汇了众多元素:爱情、歌舞、音乐、新技术手段、豪华游轮、选择、阴谋、惊险、灾难、人性善恶等,因而虽然演绎的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真实事件,但观众却从影片中获得了另外一种思考。杰克的责任和露丝未婚夫的苟且偷生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人格的优劣、高下一目了然。这部大制作带给当时观众一种震撼,12年后的2009年,卡梅隆又带来了在技术上不同凡响的影片《阿凡达》,这两部影片带给他的荣誉是第70届的奥斯卡金像奖影片奖、导演奖、电影剪辑奖和第82届的影片奖提名、导演奖提名和电影剪辑奖提名。可以说《阿凡达》在技术上的进步和展现无与伦比,全球票房高达26亿美金,堪称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作品。但是为什么只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而没有真正斩获桂冠?答案是电影主题的展现力量不够深刻。那么学生们会理解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能以票房和技术手段的应用来衡量其内在的艺术水平高低。所以学生们同样会明白为什么《满城尽带黄金甲》票房收入并不低,但我们仍然要说这个改编对于曹禺先生的原著《雷雨》而言是个败笔,好像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因为作品各自体现出的力量不同。《雷雨》的深刻与《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肤浅、流于形式、表面化不可同日而语。这种改编纯粹是个意外,在文明的历史传承上没有什么贡献。

五、关于此课程接入的近期影片分析评鉴

学生们平时就是喜欢电影的一大受众群体,对于近期上映的电影的关注度较高,接入这些近期影片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武侠》、《画皮》、《云水谣》、《杜拉拉升职记》、《让子弹飞》、《山楂树之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金陵十三钗》、《小时代》、《归来》等影视作品上映期间,不可避免地要接入这些影片,那么在这里面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注意引导,要区分快餐文化与经典艺术作品之间的区别。例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电影即将上映第3部了,虽然这部作品票房很成功,年轻人中也有很多影迷粉丝,画面华丽、时尚感强烈,但是小说作品也好,电影作品也罢,都是貌似时尚杂志的快餐文化的体现,将影片作为可有可无的时尚教本固然不错,但是如果对于这样的快餐文化过于着迷,对于观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导向会是一个扭曲。生活中有富二代、官二代,有人沉迷于物质带来的快感中无法自拔,但是作为文化产品而言,要注意传播上的社会责任感,而《小时代》系列影片营造的却是年轻人的一个“白日梦”,和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相比,艺术性要低太多了。

另外今年5月上映的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改编自女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很多人都关注着这部影片的上映,那在影片上映期间如果举例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这部作品,而作品的题材虽然沉重,但是主题的传达却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是带给人们感动、温暖和光明的,这样的作品虽然票房不是高到吓人的程度,但艺术性的表达是足够了,更何况两位主演陈道明和巩俐的表演艺术炉火纯青,于我们是一种意外的收获。类似的艺术性较高的电影作品还有陈冲导演的电影《天浴》(同样改编自严歌苓小说作品),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原著余华)、《金陵十三钗》(原著严歌苓)。

这样做少许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却是功不可没的,学生们也会自觉地在日后观影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评价,这正是我们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我们在思考是否要选择合适时机在课外活动的衔接上引入剧本写作和摄影摄像技术、后期剪辑技术的内容,这样也许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方面会有更为积极的作用,这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思考教学。

影视欣赏论文:影视欣赏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的应用

2.地道的语言材料。影片故事性强、人物矛盾突出,这使得影片语言必须要丰富多彩、要够吸引人。英语影片的语言来自英语国家不同阶层、职业、年龄、文化的人们的话语,贴近生活而地道逼真。这些话语中有诸多属于英语独有的连读、强读、弱读、不爆破等发音技巧,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品质语言材料。学生可以反复模仿练习影片中的地道英语来掌握英语国家人的语言特征,从而提高自己的听力口语等英语能力。

3.丰富的影视资源。电子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风暴席卷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我们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这种环境下,网络的电影资源极为丰富、分门别类,是人类浓缩的精神文明资源,给学生造就了浓缩的社会环境和艺术环境。除此之外,影院的英语影片更新快速、影像店的英语碟片种类繁多等,这些也丰富了英语影视资源。

二、英语第二课堂影视活动的可行性

1.视频设备充分。社会的进步发展促进了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改善提高,大学的教室现在基本都有多媒体设备、网络中心有联网电脑,大学生基本都有现代化的手机、部分大学生还有个人电脑。不仅如此,影视业的发展催进了影院的剧烈增多,商圈和大学附近的影院都多很方便,影视设备相应数量也很多。这些充分的视频设备为学生观看足够的影片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

2.影视兴趣浓厚。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力的必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会愉快没压力地去研究。事实表明,学生对电影娱乐极感兴趣,英语课堂上有时播放的电影剪辑让他们流连忘返,课外他们利用空闲时间也经常独自或群体看英语电影。无论他们看英语影片是出于娱乐还是学习英语,如果没有对其有浓厚的兴趣,毫无疑问他们不会对其有丝毫的热衷。

3.自由时间较多。大学课程时间远远少于高中,大学生课外自由时间大大增加。有的学生课外勤奋学习,有的忙于校内外各种活动,有的虚度光阴,有的沉迷个人情感,如此等等。他们都能在课外较好地利用空闲时间来看自己感兴趣的英语影片,这是英语第二课堂影视活动的时间保障。

三、正确欣赏英语影视

1.选择合适的影片。不同的英语影片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首先,要选择适合语言学习的影片。它们的语言地道丰富、内容贴近生活、故事情节性强,如生活片、爱情片、喜剧片、肥皂剧;相反,不要选择那些专业术语较多、逻辑性较强、语言较难懂的科幻、医学、悬疑、法律等类型的影片。其次,应选择内容健康的影片。影片中展现的价值观或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有道德教育意义的电影就适合学生观看学习。再次,该选择合适难度的影片。英语影片各种各样,难度不一。

2.持有平常的心态。很多学生感觉自己听不懂英语影片里的很多英语词句,尤其是没有中文字幕时,从而产生胆怯心理甚至从此逃避英语或只看影片的剧情去体验娱乐而不是在娱乐中学习英语。这就违背了通过影视欣赏来学习英语的初衷。心态决定一切,平常心是道。听不懂很正常,英语毕竟是我们的外语不是母语或第二语言,我们要宽容自己;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通过努力一定会逐渐听得懂、一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有了正确的心态才能静下心来学习影片中的英语。

电影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媒介,集多重感官于一身,内容丰富,来自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如果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选取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英语影片,合理利用这类语言学习资源,训练自我积极性和独立性,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鼓励自己在欣赏英语电影时有意识地加强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可能较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英语天赋、高效又愉快地提高自己的英语素能。

影视欣赏论文:影视欣赏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教学,应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养成健全人格。一部的电视或电影作品也能把人的心灵引领进一个崇高的境界。影视艺术是无字之书,影视艺术是从一个全新独特的视野观照文学,观照社会和人生,它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作者思想性、美学观等的再现,而且也是导演、演员等人的美学思想、感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展现。

关键词:多媒体影视;影视欣赏;语文教学;结合

本文将从以下四方面探讨影视欣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1.轻松观看,以影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用活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形象直观为基础。影视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它的构成靠的是语言文字。从返璞归真的角度来说,欣赏影视作品,也是学好语文、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我们在组织学生看影视作品时,根据故事情节适时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产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便您能在循序渐进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形象思维的能力自然而然也会增强,读书写作都能从中发现新的视野。

2.以影视资源对照小说,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小说在改编成电影电视时,受各因素影响与原著有时有着很大的区别。如电视剧《红楼梦》在改编时,对原著的改变较大,并且参照了几种版本,教学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赏析作者精彩的语言艺术,并通过学生看电视剧,领悟电视剧改编者的意图,比较电视的改编和读原著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可比较演员表演与原著的描写,目的是更好的解读文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了小说《香菱学诗》的原著后,再让学生课后观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班上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有的地方没有看小说过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小说中的很多东西是演不出来的,要通过语言来品味,尤其是像曹雪芹这样的语言大师的作品。又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水浒》中《智取生辰纲》这一回目时,学生了解到中国章回小说的特点,是具有古白话的特点。因为它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具有说书人的语言特点。在叙述吴用七位好汉最终是怎样把蒙汗药放到酒桶里的过程时,是在才道出谜底的,这也就突出了中国古代小说是靠情节取胜的特点,读后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如果学生仅看电影电视,是不能体会古典小说的这种特点。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影视与语文教学结合教学,应该注意不能以影视欣赏来代替对小说原著的欣赏。当今的青少年他们本身都是在形象艺术中长大的,如果过分的强调影视的欣赏,那么就会淡化语言艺术的欣赏,这就不能达到语言艺术欣赏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小说文本是关键,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加工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形象是文学艺术学习的重点。语文教学中要以影视作品作为阅读的迁移和深化,借助影视作品对原著的再创造的特点,让学生学习对小说的再创造,而不能让学生过分的依赖电影电视的趣味性,放松了对小说语言的解读。

3.情之所致,跃跃欲试,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影视作品中的情点,深刻触及学生内心世界。在播放电影《唐山大地震后》时,学生感受思潮与泪水一同涌出。有的学生感受到:灾难面前,生命的渺小;有的学生理解亲情的博大,母爱的伟大;有的学生是对自己心理历程的拷问。在观看电影之后,学生的观后感也便水到渠成。其中有位学生用影视的主题曲《23秒32年》写篇观后感,文笔一气呵成,情感流畅,心理真实。对影视作品观赏有利写作素材的积累以及写作表达技巧的提升。

写作素材的积累:不管是故事片还是电视剧,不管它们是真实的生活,还是艺术的塑造,都来源于生活。学生的写作素材要靠积累,而积累不外乎:亲身经历直接积累的和从间接获得的。观看影视是积累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通过观看《一个也不能少》,描写自己心目中的成功的缘由或者借鉴描写表现一件事的手法。

观看影视能提高表达技巧:电影电视中的某些表现方法能够迁移到作文的技巧上来,使学生有深入的感悟,如:倒叙、插叙、补叙等表达方式,前后照应、情节过渡的意义和作用,环境渲染、心理描写方法等等。如在观看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后,让学生进行《阿甘故事续记》的作文训练,可以学习电影中叙事的方法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电影的介入,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法可写,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4.的影视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较高的审美情趣

欣赏富有思想性的的影视作品,对于培养现代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等感情作用不可小视,同时又能够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提高其文化品位、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

如《亮剑》中宣扬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那种不怕一切的勇气和魄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壮志与豪气,从而敢于向学习、向生活挑战,不断追求自我的进步。又如中央电视台新近推出的《丹韵词音》等富含知识性的影视作品更是以其画面充满诗情画意、色彩明亮绚烂、台词富含诗化情韵等显著特色,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学生的关注。这些作品,不但充满知识性,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让广大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流连忘返的同时,更能让他们的身心获得了彻底的放松,受到美的熏陶,提升美的追求。

语文课程不仅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使学生得到发展。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是为应试而教,有的语文教学走上了纯工具训练的歧途,有的语文教学脱离生活远离社会,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空泛分析和"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而是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通过影视作品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中国文学《三国演义》、《茶馆》、《雷雨》、《祝福》,外国文学的《红与黑》、《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等名片。这些的影视作品对学生的语文素质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趣味气质上的相呼应,一种心理感知的沟通。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学生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更多经典的影视文学作品,语文教师应抓住信息技术发展这一契机,推荐学生课后观看的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欣赏论文:欧美英文影视作品欣赏对提高翻译能力的作用

摘 要 本研究运用美国心理学家 Reber 的“内隐学习理论”对利用英文电影提高翻译能力进行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欧美影视作品应用于翻译学习的体会和看法,探析欧美影视作品如何对大学生的翻译学习产生影响以及主要产生哪几方面影响,从而提出个人观点和合理建议。发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 内隐学习理论 翻译能力 影视作品欣赏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0 引言

随着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新大纲的实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显得越发重要。英文影视具有集文本字幕、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于一体的特性,被越来越多英语专业学生作为有效提高英语水平的方式。欣赏欧美影视作品,如原版电影能对大学翻译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更多英语听说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高英语翻译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英语教学目标。追根究底,欧美影视作品和翻译学习的主要受众是广大学生,关心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以学生的视角看待这两方的关系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 内隐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Reber最早于1965年提出内隐学习一词,用他早期著作中的话说,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经过三十多年研究论证,内隐学习理论不仅成为认知心理学一个崭新的领域,在英语学习及教学领域也有一定的运用。

1.1 内隐学习理论对提高的翻译能力启示

(1)传统翻译的特点及提高翻译能力的途径。翻译的专业性特点决定了译者更擅长于从事把外语翻译成母语的工作,而不是反道而行。这就如同,西医大夫长于外科手术,中医大夫擅长药物调理一样,人们很少看到西医大夫望闻问切,更看不到老中医拿起手术刀一样,进而反映出译者对二语国家语境及文化特点认知的缺失。大家所熟悉的提高翻译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多加练习,对比自己的译文和标准译文的差异,熟练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和方法。对译者来说这固然是重要的,也是提高翻译能力的有效途径。

(2)与传统翻译途径相比将内隐学习理论与翻译相结合的优越性。内隐学习具有自动性、抽象性、理解性、抗干扰性及“三高特征”(高潜力、高选择力、高效性)。基于内隐学习的几类特征我们会发现内隐学习会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中的外显规则,在固定的翻译思维模式和课堂内容中,译者的无意识注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拓展翻译覆盖范围的广度并形成潜移默化的拓展联想。而它通常的产物──缄默知识的特点,则可以深化译者的理解并逐渐向底层规则迁移,由表及里,提高学习效果,这就与古代文人习得的“涵泳”、 “吟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按照内隐学习的理论,个体能够跟随情绪、语境、心境随心所欲地驾驭译文及其组句规则,拓展翻译的灵活性、开放性、地道性及性。通过将内隐学习理论与翻译相结合,能使译者较大限度地将内隐显现的知识与外显习得的知识融合,下面就以欧美影视作品欣赏为例探究内隐学习理论在此的运用。

1.2 内隐学习理论与翻译学习的结合在欧美影视作品欣赏中的体现

影视欣赏指人们观赏电影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电影欣赏的基础首先是视听的形象,是直接把握艺术形象,然后具体地认识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本质,体会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但电影欣赏不只是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理性活动。观众认识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面貌以后,还要进一步理解它所体现的本质意义,领会整个作品所显示的客观真理,以及其中所寄托的编、导、演等的思想感情。在影视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观众已经形成无意接收影视作品中各种信息的习惯。因此,在翻译教学的讲授中,让受众观赏英文影视作品是提高其外语听说读写各项水平效果较为显著的途径。通过对母语国家原声影视的欣赏并加以内隐学习的规律性练习、记忆,对翻译的地道和融合等诸多会有显著帮助。

(1)词汇及语句。相比较以往的翻译学习,译者凭借已习得的词汇及固定短语搭配进行翻译练习。译者所获词汇基本来源于教材所学的记背,而影视作品中大部分词汇已习得,仅有小部分陌生词汇夹杂。在这种情况下,陌生的小部分词汇会被大部分熟知词汇所带动给译者留下印象并潜在地使译者在愉悦的情绪下记忆。部分有双语字幕的影视作品能够营造语言学习氛围,在画面的引领下生动形象地帮助记忆词汇。英文影视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经典翻译台词的情景,比如:(1)Frankly,my dear,I don't give a damn.坦白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乱世佳人》1939)这里的damn本意为诅咒;丝毫, 一点点。电影里直接联系上下句翻译使其更贴近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在乎”。(2)I'm going to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我会给他点好处,他无法拒绝。(《教父》1972)offer意为提供,这里译文为“好处”,比直译“帮助”要贴切得多。(3)Stupid is as stupid does.蠢人做蠢事(傻人有傻福)。因此,在英文影视作品的欣赏中,译者会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及时反应译文与其相比较,从而将关键的词汇赋予联想记忆,做到活学活用,理解原语的所在文化及语境,从而更好地把握单词及句子的整体语感。

(2)知识迁移。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对“迁移” 做了如下定义: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前者叫正迁移或简称迁移,后者叫负迁移或干扰。在此,我们所说的迁移即为正迁移。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译者通过欣赏原声影视作品,可以慢慢感受迁移到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惯用语,从而以一方面拓展联想到其他各领域用语。在翻译中,汉语以人做主语,通过影视欣赏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接收到这样的信息,英语物称倾向比较普遍,受此影响译者会在内隐学习中改正自己与英国国家有文化差异的翻译方式,逐渐本土化。比如:她被这件事震惊了。The thing shocked her. 而中国式翻译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首先会想到这样的表达:She is shocked by the thing.

2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内隐学习理论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已经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内隐学习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使译者增加翻译的灵动性,影视作品赏析所获的内隐资源翻译更加多元化并且能够提高上课效率。在内隐学习机制引导下的翻译教学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译者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在词汇、句式、语法、知识迁移等方面真正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平。欧美影视作品的应用已逐步渗透到翻译课堂教学中,译者逐渐自觉将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与翻译学习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将观赏的过程当成娱乐,对于二者的平衡也有很深刻的理解。因此,在翻译教学中需要借助内隐学习的特点,有意识地利用内隐知识,使英语学习与翻译学习相连,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概念系统和思维的形成。

影视欣赏论文:开设影视欣赏课的实践与思考

这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大部分中学都开设了影视欣赏课,开课的主体是语文教师。笔者也开过几轮影视欣赏课,经过几年的实践,有了一些经验和思考,现做总结,借此抛砖引玉。

一、上不上?――这不是个问题

人类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尽管习惯于依靠文字表达的人们还有些不适应,但不可否认,影视图像具有原生态特征,读图,可以让现代人更逼近生活的真实,更细腻、更真切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可是,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成名作《第三次浪潮》中预言,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产生“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1]香港电影学院主管教学的负责人也曾说过,现代人接触影视媒体的时间,每天至少两小时以上,一般观众如果没有影视文化的知识,只能被动地接收影视传媒讯息,可以说是另一种文盲。

两人从文化层面对“影视文化文盲”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教育层面看,前苏联教育家A. C.马卡连柯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孩子习惯于消极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往往是不由自主的视觉印象,孩子仅仅是‘看看’而已,艺术印象仅是一略而过,没触及到个性,没引起思索,没向他提出任何问题。这样的看电影是微不足道的,而有时甚至会带来很大的危害。”[2]

看影视,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很重要的部分,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影视欣赏能力也就自然成了现代人必备的能力。读图时代,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升学生的影视欣赏能力可以说是时展的要求。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狭隘的语文观已不适应现代的语文教学,大语文,大视野,才贴合语文本质,贴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影视欣赏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附加,也就是要在开设影视欣赏选修课的基础上考虑必修与选修的整合。语文与影视的联姻成为必须,没有“影视”的语文是“清瘦”的,没有“语文”的影视是“平面”的。

二、上什么?――这是个问题

各学科都可以开影视课,英语教师可以开“基于影视欣赏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影视欣赏与听力教学”,历史教师可以开“跟着电影学历史”,计算机教师可以开“Edius、Premiere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而我校的物理教师李鸣就开了“物理视角中的电影”一课。或许语文教师会说:我们开的是真正的“影视欣赏”课。那么什么是“影视欣赏”?别的学科上的不是“影视欣赏”吗?语文教师上的“影视欣赏”有什么独特性?中学的“影视欣赏”与大学的“影视欣赏”有什么不一样?这些问题都要在开课之前给予厘清。

笔者认为介绍电影的发展历史,历史教师或许讲得比我们更专业;介绍电影的拍摄技法,通用技术教师或许讲得比我们更专业。而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欣赏电影,那么,我们开的影视课就要体现出两个“味”:“语文味”和“影视味”。“语文味”体现在哪里?应该在语言的习得、审美;“影视味”体现在哪里?画面、色彩、音乐、表演。我们要把“语文味”和“影视味”融合起来,比如,分析语言不仅分析人物的对白,还要分析“画面”,因为影视的语言就是镜头,影视的蒙太奇手法就是语文的修辞。

我们要把影视教学融合进必修课。现行的苏教版教材必修四节选了电影剧本《辛德勒名单》,教师可以借此进行影视文学的讨论,教材课后设计的关于“辛德勒人性”的“问题探讨”其实是“文本研习”,很遗憾教材的编者并没有根据影视文学的特征设计“问题探讨”,教师上课时应该做出调整。当然,影视欣赏如何融合进必修课,还要我们做出努力地探索。

至于中学影视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和大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笔者看到一本大学《影视欣赏》教材的目录,分电影篇和电视篇,共十章:“及时章:认识电影;第二章:类型电影;第三章:动画片;第四章:纪录片;第五章:解析电视;第六章:电视栏目;第七章:综述晚会;第八章:音乐电视;第九章:电视剧;第十章:电视广告。”[3]如此庞杂的内容,中学影视欣赏课上不了,所以教师要把教学内容的范围缩小再缩小。

再比如某大学教师上的电影课的课程内容如下:“1.电影产生的原理与形成的历史;2.格里菲斯与经典好莱坞电影;3.爱森斯坦与苏联电影;4.《公民凯恩》与世界电影的现代演变;5.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电影纪实美学;6.法国新浪潮与欧洲现实主义电影;7.《小城之春》与东方人文电影。”这些教学内容专业性很强,中学影视欣赏课不可能也没必要上得那么深,因此,教师要把教学内容浅显化。

范围小了,才能教得透;内容浅了,才能激发兴趣。教师可以把“影视鉴赏”浅显为“影视欣赏”,鉴赏需要通过比较和对照进行评价判断,欣赏则是学生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品味和感受。如果说大学阶段要学生鉴赏影视,那么中学阶段则要求学生欣赏影视,这才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还可以把“影视欣赏”缩小为“电影欣赏”,再缩小为“××电影欣赏”,范围小、内容浅显易懂才契合中学的课程实际。

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开的影视课题有很多,比如“带着语文课本看电影(教材与电影)”、“名著与电影(影视)”“王朔电影欣赏”“张艺谋电影欣赏”“斯皮尔伯格电影欣赏”等。像“带着语文课文看电影”这样的课题,就要求我们精选与教材文本有关的电影,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如可以选择《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祝福》《边城》《巴黎圣母院》《辛德勒名单》等,课程主要是进行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比较赏析。

在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上,还要注意少一些诸如蒙太奇手法、长镜头理论等影视专业技巧和理论的分析,多一些情节梳理、形象赏析、主旨讨论,要重视作品教育内涵的挖掘,也要重视画面、色彩、音乐、表演等影视特性的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前文所说的把“语文味”和“影视味”融合起来。

拿某教师以主旨的理解为导向安排电影欣赏教学内容的课程为例,其教学内容如下:1.影视鉴赏知识和方法简介;2.以《可可西里》《简爱》为例探讨课题:责任与尊严;3.以《十七岁的单车》《千与千寻》为例探讨课题:青春与奋斗;4.以《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为例探讨课题:执着与自由;5.以《美丽人生》《当幸福来敲门》为例探讨课题:幸福与亲情;6.影视评论写作指导。影片是精心选择过的,教师是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按照课程分专题进行影片欣赏的。

再比如我校樊一君老师开设的“古希腊神话故事与影视欣赏”课程。课程内容安排如下:1.古希腊神话基本知识介绍;2.十二主神介绍,观看《诸神之战》(2010年美国版);3.神与人的区别;4.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怪物,观看《赫拉克勒斯》(2005年版);5.英雄与悲剧,观看《俄狄浦斯王》;6.人类与半神,观看《奥德赛》;7.观看《特洛伊》;8.交流与考核。课程通过讲解古希腊神话故事,欣赏由此改编的电影,评价原著的价值与改编的意义,旨在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原著,鉴赏电影改编的魅力与遗憾,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批判精神。

以上两个影视欣赏课程的内容设计都是比较合理的,内容指向(教学目标)明晰,重视观影与评影的结合,值得借鉴。

三、怎么上?――这是更大的问题

中学影视欣赏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随意、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这固然因为影视欣赏课主要以选修的形式存在,而选修课时是限定的,一般以一学年18课时1学分,如果以每一节课40分钟计,总共的上课时间只有520分钟,一部《变形金刚4》就有166分钟,总课时看不完四部《变形金刚》。如果不看影片,光赏析,那样的影视欣赏课便成了空中楼阁,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那么影视课该怎么上?首先,一定要看影片,而且要看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好影片。这就要求教师精选电影,开课时要列出必看影片和参考影片,因为课时限制,观影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对课程的拓展,把影视选修课与社团(比如“电影社”)活动结合起来,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与原著阅读结合起来,甚至可以与别的学科开设的与影视相关的课程结合起来。

其次,“赏片―讨论”要成为影视欣赏课的组织常态。赏片和讨论可以是个体,可以是小组;可以是推介,可以是观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多视角评价电影,评价的视角可以是导演,可以是编剧,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摄影,可以是主题,可以是形象。

某教师是这样组织学生探讨影片中人物的“身份的奥妙”的,她抛出三个话题:“话题一:魏敏芝为什么是一个农村小姑娘?――《一个都不能少》探究;话题二:史标曼为什么是一名钢琴师?――《钢琴师》探究;话题三:诺兰德为什么是一名速递员?――《荒岛余生》探究。”教师预设的问题很新巧,学生集中围绕着人物身份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学生明白了“文学创作是一种美好的复杂的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有时候,我们是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去设置情节去安排人物身份,但有时候也可以从典型人物的典型身份和典型经历出发为他们设置故事和主题。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必然遵循一个原则:量身定做。唯有如此,创作才会真实感人,扣人心弦,动人心魄。”[4]

在中学开设影视欣赏课,还需要全体语文教师做出很多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语文教师的影视修养要不断提高,要主动开设和开发各种影视欣赏课程,编纂适合教学的教材。课堂上,要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改变单一的考核与评价方式,改变学生将影视欣赏课看作“休闲课”和课堂上“看片积极,听课消极”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欣赏趣味和欣赏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