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日本动漫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日本动漫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日本动漫论文

日本动漫论文:借鉴日本动漫跨文化传播战略找寻国产动漫的跨文化传播之路

借鉴日本动漫跨文化传播战略找寻国产动漫的跨文化传播之路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组织和国家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它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仿效拜占庭帝国。”在古代,张骞出使西域,造就“丝绸之路”,不仅成为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这正是跨文化传播的典型范例。现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地球村”中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动漫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生动有趣的内容、便捷快速的传播渠道成为跨文化传播中最直接的艺术形式。

一、日本动漫跨文化传播策略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动漫的传入开始,就吸引了无数动漫迷的热烈追捧。无论是早期的《机器猫》、《圣斗士星矢》到现在的《火影忍者》、《海贼王》,都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毋庸置疑,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是成功的,其成功背后的原因更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高质量的内容设计

“内容为王”,这是文化产品能抓住受众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日本动漫一直以来以漫画为重,其整个动画题材、故事情节和造型蓝本几乎源自于漫画作品。

(1)题材多种多样。日本动画片的题材从神话、科幻到现实应有尽有,非常丰富。有描写青春校园生活的《sa特优生》,描写古代神话的《梦幻游戏》,讲述各类侦探故事的《名侦探柯南》,描写未来战争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总之,在日本动漫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找不到的题材。不仅如此,这些题材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如《樱桃小丸子》反应的是其貌不扬、爱偷懒、会耍小脾气、并且有些小心眼的小学生和其家人的普通生活故事。也许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并不,但他确实活生生的,这样也更容易引起少年儿童的共鸣。此外,日本动画片善于从世界各国的文化资源中吸取素材,如《最游记》、《中华小当家》等都能看到其中浓厚的中国文化。

(2)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日本动画片不单单只是供小孩子看的卡通片,它更像一部富有人生哲理与普适价值的剧情片。由于题材多元,日本动漫更能适应不同人群的情感诉求,具有“草根文化”强劲的生命力。如《灌篮高手》、《海贼王》激发无数热血少男对未来的无限幻想;《学生会长是女仆》勾起无数少女幻想梦;更有关注人性真、善、美,探讨环保、生命、人性等普适价值的宫崎骏的动画。例如《幽灵公主》就是一部描写人类与自然界之间搏斗的作品,作品中道出了人类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渴望回归的主题;又例如在《新世纪福音战士》里,主人公真嗣因从小失去母爱而孤僻自闭,虽然被爱却害怕背叛,内心矛盾而孤独。剧中主人公自语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觉得我的心灵和身体渐渐变得支离破碎。每当有悲伤或痛苦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觉得这并不是我自己,仿佛还有另外一个自己……”这折射出现代人的一些心理困境。总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使得日本动漫能被更广泛的人群接受,引起人们的共鸣久久不能忘怀。

(3)唯美的画面。日本动漫无论从人物造型还是画面制作上都讲求唯美特质。一直以来,日本动漫人物画风都非常丰富和漂亮,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和审美心态。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运用娴熟的摄制技巧,强调明暗、远近对比和速度感、跃动感。画面场景流畅明丽,广阔深邃,神秘遥远。凸显生命力的大自然、原始森林等叙事空间的运用拓延了作品张力,以《犬夜叉》为例。首先是片中出现的画面与景物,蔚蓝的天空洒下几缕阳光,投射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一片斑驳。神一样的男子杀生丸走在青葱松软的草地上,画面外也能闻到那缕缕青草香。另外是作品内容的感伤美,《犬夜叉》中相爱的一人一妖由于误会天人相隔。为了再见爱人一面,桔梗向四魂之玉许愿,即使是一副陶瓷躯壳存活在世,她也不愿离开心爱之人。她爱过也恨过,最终在与犬夜叉的深情一吻里消逝在天际之中。

2、技术的进步

了解日本动画的都知道,日本动漫很少在主流媒体上大肆传播,尤其是近些年,大量新新动画都是通过互联网来传播。可以说没有技术的进步,也不会有今天日本动画片的繁荣。在主流媒体上的动画片的数量和内容都有限的条件下正是网络的挺身而出,为国内受众提供了种类繁多、十分精彩的影片资源。此外,通过电脑的帮助,动漫制作花费的时间大大缩短,画面更逼真。日本动漫一直都非常重视五花八门的配乐和极富个性的配音。在配乐上,有专门的音乐人打造,有时还会请知名艺人演绎主题曲。在配音上,也有多才多艺的职业声优给动漫人物赋予独特的性格。《鬼眼狂刀》主角的配音小西克幸就以其多变的声线一人分饰三角,将人物形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3、成熟的产业链

在日本,动漫产业是仅次于旅游工业的国民经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其称谓是acg(由animation、comics、game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即动画、漫画、游戏三者的结合。这意味着动画片、漫画书(包括杂志)和游戏是日本动漫产业的三大支柱。真正播出动漫获取的利润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还是在此基础上的衍生品上,如卡通形象、主题公园、cosplay秀、动漫博览会等。如《火影忍者》一开始也是以漫画形式在杂志上连载,获得好评后搬上了荧幕,现如今已经衍生出以这些人物形象为主的卡片、文具、服装、玩具、游戏等,进一步深化动漫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中国动漫跨文化传播的现状及原因

中国国产动漫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文化领域的改革后,也开始加快自身的转型进程。但比起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动漫业看,我国动漫的跨文化传播发展并不理想。目前仍存在题材单一、剧情简单、人物性格苍白、产业链断层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国产动漫的传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错误的观念

中国动漫成长于沉重的政治背景下,从最早的以万氏兄弟为代表动画人开始,中国动画片就烙上了浓厚的政治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印记。不仅如此,一直以来中国动画片的受众群都被定义为15岁以下的孩子,于是国产动画片中“说教”占据了很大的成分,普遍节奏较慢,缺乏世代气息,故事死板,缺乏有模仿,从而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受众群。有些长辈级人物对动漫业存在偏见,认为动漫会“玩物丧志”,严格控制孩子享受动漫的时间。

2、猖獗的盗版市场

中国动漫盗版市场简直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或翻译奇烂,或印刷粗糙,无论精华还是糟粕,一并盗来。中国动漫迷们对这些盗版商们又爱又恨。没有正版,所以不得不掏出钱来;可是如果没有他们,则很可能终身无缘接触那些经典的日本动漫作品。由于部分盗用名作者姓名的“糟粕”,内容日趋极端,简直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政府因此来了个“彻头彻尾”的反盗版,此市场看似烟消云散,但事实上,盗版市场依旧猖獗。“反盗版”的成就只是让精品锐减,对于糟粕却毫无影响。

3、人才稀缺

中国动漫产业链的不完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动漫专业人才的稀缺,包括创意、研发、市场拓展等各类人才。在中国动漫制作产业缺少人才,即使硬件赶上了软件也赶不上,动漫创作缺乏新颖的题材,到处都是山寨,成为当今中国动漫产业之痛。

三、中国动漫跨文化传播的出路

1、转变观念

观念非常重要,是人类支配行为的主导意识,它给予我们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原则、方向和行为轨迹。要实现国产动漫的跨文化传播就应该改变过去以行政主导来推动文化交流的方式。不要过多的注重政治色彩与教育性质,而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真正使动漫作品成为受众心中的文化娱乐调剂品。

2、提升质量

说到质量,就不得不提到漫画的创作了。漫画作为动漫的原型,其剧情设定、人物设计都直接影响动漫作品的内容。我国应该在培养动漫人才时更应该注重漫画作者的培养,他们才是促使动漫作品成功传播的核心力量。民族的就是世界,在文化传播上民族的东西往往受欢迎。例如,我们可以在题材上更多地选用古典民间传说或名著对其进行改编;在画法上可以尽量多采用“中国画”的风格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国产动漫,跨文化传播也能得到顺利进行。

日本动漫论文:从日本动漫看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摘 要:众所周知,日本对动漫文化的重视与开发由来已久,在发展动漫产业同时,日本不忘将这种颇具穿透力的动漫文化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向世界推广。提出了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实现国际化的思考。

关键词:日本对动漫;本土文化;动画形象

1 日本动漫在国内外的影响

本世纪初,日本文化商人就曾如此放言:“美国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的一半,我们应该占据另一半。”面对日本动漫这股冲击波,美国媒体惊呼自己的文化产业遭遇了第二次“偷袭珍珠港”事件了。

日本动漫的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确不可小觑。首先,动漫文化给日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俨然成为日本的第三大支柱产业了。其次,日本动漫扮演着某种程度上的“文化侵略”角色。毫无疑问,在进行日本动漫制作时,制作者总会有意无意地将日本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文化思维杂糅其中。于是,当他国消费者在消费日本动漫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日本意志”的影响。,日本动漫可以给日本形象加分。日本动漫世界里的人物,不管男女老少、忠奸美丑,都具有形象美特质。而这正好使世人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与国民形象有一个善意的感知。

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较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在日本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当中,在电影院、电视台播放的各类动漫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各种动漫的人物形象充斥街头,早已超越了杂志和电视的范畴,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

目前,日本动漫产业的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已经成为了日本第三大产业,广义上说动漫产业已经占日本gdp十几个百分点。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5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漫画、动画、图书、音像制品和特许经营周边产品在日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产业链”,推动着日本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看到好莱坞的电影比美国产品能更多更广地渗透到世界各地,日本也开始追求他们在国际文化中的地位,动漫备受日本政府青睐俨然已经把发展动漫产业带动日本经济发展定为国策。

2 中国本土动画受到动画强国的冲击

从20世纪60年代起,动画开始了自己文化商品产业化的探索之路,逐步诞生了美国、日本、英国、荷兰等动画制作强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动画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后,美国、日本等国的动画市场开始逐步趋于饱和,出现萎缩现象,鉴于这种情况,动画大国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动画强国进军尚处于萌动时期的中国动画市场,极大地促进和繁荣了我国的动画事业,同时也间接地培养了一批新生代的中国动画工作者。这批专业人士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成长起来,扩展了文化视野,尤其是受到西方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影响,对动画的认识从根本上转换了思维方式。应该说,为开辟中国本土化的动画市场,迎接中国民族化的动画产业明天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然而,正像民众所关注的那样,目前我国动画产业领域存在的较大问题,就是缺少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牌动画形象。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青少年文化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动画形象基本上都出自于国外,当代流行的像米奇、史诺比、凯蒂猫、圣斗士、青春美少女等等,已经成为青年人眼中新时代的视觉偶像,这是值得每一位文化工作者重视的现象。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而我们每一代人身上又都肩负着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在我们生活的时段发生动画民族艺术形象的空白,它伴随着动画形象向具体生活环节的层层渗透,将在意识形态领域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是应该引起我们深入思考的。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越应该重新估价本土文化艺术的价值,挖掘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所以在动画领域,我们呼唤从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真正意义的中华民族的动画形象,在这里,它已经不仅仅是涉及到一个动画产业的问题了,而是已经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战略意义。

在动画艺术形象的创造上,多年来,一提到民族化、本土化、中国风格,许多人总认为是落后的、陈旧的,是不符合时展需求的。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观带有明显的局限性,然而这种认识在当今动画艺术创作领域又是具有普遍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专门的研究,尤其关注诸如剪纸、年画、刺绣、皮影之类具有较强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类,研究的思路也是从造型艺术语言的角度切入的,但是真正把这些审美因素导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创新就太少了。以动画创作为例,20世纪60年代以来借鉴水墨画、剪纸、木偶、皮影等本土艺术造型语言的塑造创作动画片都比较,但没有沿着此路走下去,更没有创新,所以今天重新提出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形象,更具有现实意义。在大量深入的调研中,我们开始逐步感受到本土艺术具有较强的审美意义,其造型形象有待开发的潜力是巨大的。中国本土艺术造型语言非常丰富,但如何能化为动画造型形象,使之把传统的本土文化符号转化为一种倍受当代人所喜爱的艺术形象,尤其是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创新的动画语言。应该说这一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一个时期以来,艺术界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不是“拿来主义”,就是“虚无主义”,对于艺术创作更是如此,缺乏深入的研讨和现实的分析。动画借鉴传统造型形象有利条件较多,因为几千年形成的中国本土艺术语言比较恒定,有着深厚的受众群体。从文化传承的血脉上是无法割断的,尤其是艺术造型元素突出,有较强的包容性,承传着文化脉络的基因,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重因素。如何把这些无形的资源开发利用好,适用于动画造型之中,应该说这是振兴中国当代动画产业的一大命题。文化上的借鉴与传承,并非是空洞的概念,的确需要有识之士从研究入手,从创作开启,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把传统的形式重新解读,并融入市场之中,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们注重对本土文化的继承,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化的动画产业,借鉴传统也是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人的文化生活。在继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语言并非是照搬照抄,如果仅把一些传统文化样式、民间美术的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搬到动画片上,或许永远找不到与时代的对接点,也就无法找到动画的本土文化基因。如果照搬敦煌壁画、中国水墨画、民间剪纸、皮影、玩具等的具体形象,将无法脱离它自身的功能特点,或许又走入模仿抄袭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如果在造型的形态、制作工艺、技术加工及传播形式等方面不能形成动画的一个整体,那么动画造型艺术再美也无生存的价值。动画是一个形象化较强文化产业整体,动画形象是其灵魂,动画技术是血脉,是连接艺术与技术因素,创造动画的必备条件。所以说,在动画造型形象选择的同时又不可忽视相关因素的制约。我们所主张在本土文化中寻找的动画形象,应该是那些文化品位较高,民族风格鲜明,造型型制独特,而又适应于动画艺术表现的文化资源。作为新时代的动画设计者,应该注重审视中国本土艺术中具表现力的造型语言,不论是传统的木版年画、木雕、砖雕、石雕、刺绣、皮影、剪纸等都有动画所需求的造型因素,但如何把这些丰富的形象具体化、个性化并加以综合提炼,仍需要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既需要文化上的整合,更需要符合动画技术的规律,动画艺术形象转化的过程即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3 中国的动漫产业要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奋起直追

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偏离,“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主题先行使创作受到阻碍,思想僵化。娱乐性的丧失使动画由大众走向小众。中国动画片的创作亟须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可以说要走一条借鉴与创新的道路。以往的动画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艺术积淀,但是市场观念欠缺。观念的转化要做到市场观念和受众观念的同步转化。市场观念的转化将会在下一篇中论述。动画创作不要拘于传统,给自己套上枷锁,动画片创作中应有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国动画片创作中体现的一种思想就是:动画片是小孩的世界。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呈现幼稚的特色。而且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观众也养成这样的观片习惯:动画片是儿童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观念使动画创作的视野非常狭小,动画的题材也受到了限制,思想上放不开,表现在创作上的也就是缺乏想像力,从而使中国的动画丧失了大量的成人观众。且在“教化”思想下,动画片多摆出一副教育的面孔,缺乏童趣,导致大人不看,小孩也不看的局面。中国的动画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儿童表现,改变受众观念,使观众群丰富多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四年的大制作《宝莲灯》在这方面做了尝试,这部影片的定位是6岁到80岁之间。可以说这是对动画制作者的一个挑战,要兼顾到差距如此大的观众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影片故事根据中国的古代神话《劈山救母》的故事改编。讲述一个英雄救母的故事,在影像风格和人物造型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添加了原作中不存在的小猴子形象,机灵搞笑,诙谐逗趣,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

事实上,文化产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人文现象,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比如,美国的迪士尼、芭比娃娃、荷里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可以说,多年来,这些文化产品为美国赚取的外汇收入,几乎无一国能匹敌。再比如英国,一位难称重量级的女作家罗琳,竟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刮起了席卷全球的“哈利波特”狂风。显然,这不仅仅是罗琳个人的“金手扫天下”使然,更是体现了西方文化体制的相对健全。凡此种种,都向世人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人文现象是可以创造经济奇迹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当前中国的文化产业还相当滞后。就在今年4月18日,在国新办新闻会上,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透露说,中外文化贸易的进出口是严重逆差,这个差距比前几年估算的10:1更大。丁伟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观念滞后,国际品牌性的产品缺失,没有建立起国际文化贸易的中介机构,以及相关法律、政策和文化环境不完善等4方面原因。这里,不管怎么说,尽快发展文化产业才是硬道理。在此事上,文化市场的决策者,首先应该正视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活血生肌。总而言之,看着邻国日本动漫文化的勃勃升起,我门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再充当文化产业的旁观者了。

日本动漫论文:浅谈日本动漫周边产品在我国的营销策略

论文关键词:日本动漫 周边产品 营销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动漫周边产品在我国动漫播出 市场 、动漫图书和音像制品等直接周边市场、动漫形象授权周边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的分析,对于我国的动漫产业在动漫画家、产业流程、动漫风格、资金分配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在全球的动漫产业中,无论是作品产量还是 经济 效益,日本的成功都令世人瞩目。在日本,动漫产业囊括杂志、图书、录像、dvd、并涉及玩具、 电子 游戏、文具、食品、服装、广告、服务等广泛领域。日本动漫产业的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广义的动漫产业占日本gdp十几个百分点;日本是世界上较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全球六成以上的动画作品出自日本,出口值远高于钢铁。

在我国,日本动漫产品不仅影响到我国本土动漫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我国的 文化 、 教育 ,所以研究日本动漫周边产品(亦称衍生产品)在我国的营销策略就变得非常紧迫。日本动漫周边产品在我国的营销策略主要是通过 免费 提供动画播放权,建立知名度、好感度,进一步扩大影响而抢占市场。

动漫播出市场的营销策略

据 统计 ,在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我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那么日本在我国动画播出市场都有哪些举措呢?

(一)免费提供播放权供我国各地 电视 台播出

早在几年前,日本外务省就决定利用“政府开发援助”中的24亿日元“文化无偿援助”资金,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画片播放版权,并将这些购来的动画片无偿地提供给发展

日本动漫周边产品 营销 对我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经过政府和业界人士的努力,近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截至2006年底,全国动漫企业达5473家,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在校学生46.6万人,全国在建的动漫基地已经有20多个。但国内的动漫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以上对日本动漫产业在我国营销的初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一)培养职业原创漫画家

我国的动漫产业周边产品要取得进一步发展,不能仅依靠给国外贴牌生产这条路。所以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就要从源头抓起,因为原创作品是动漫产业竞争的核心。没有原创作品,所有后续的努力都会受制于人,但我国目前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漫画家这一职业,姚非拉、猫小乐等人更像是“个体户”,一个人在拼搏,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也没有相关组织 管理 。无法进行有效的包装宣传,原创作品的 市场 化也就很难,更难以形成气候。

国内职业漫画作者普遍年轻、缺乏经验,作品比较随心所欲,没有充分考虑读者的想法;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媒介进行连载刊登,即使作品得到大家认可,却苦于资金匮乏无法实现动画化;单纯面向漫画迷,受众面小,难以进行后续产品开发、大规模营销。

(二)引导原创动漫风格

在引导原创动漫方面,专业杂志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漫画杂志社要通过读者的反馈意见改进作品,既要有自我风格、避免跟风模仿,又要迎合主流受众的喜好。从长远利益出发,杂志社不仅考虑市场效益,更重要的是引导原创动漫的风格。

另外,我国的动漫杂志多数只对画面感兴趣。实际上,一个好的漫画连载,故事才是及时位的。当一个作品投放市场,虽然形象设计非常重要,但要抓住观众的心,靠的还是作品的故事情节。我国的动漫行业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用传统故事做脚本,发掘传统 文化 当然很重要,但几代人用同一个情节做动画,失去的不仅是观众,还会误导人们认为:动漫行业是 艺术 家的事情,作家、编剧无缘参与。因此,要大胆采用新的作品,可能会有些风险,但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在无形之中使原创脚本的生命力萎缩。以至失去未来的市场。

(三)完善动漫产业流程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日本人的精明之处在于能够宏观地把握动漫的整个产业,将各个环节组成一个庞大的动漫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吸引了相当数量的消费者,而消费市场不仅没有饱和,反而在不断扩大,都可能变成产业链上其他的产品形式。而国产动画不仅缺乏原创作品,也缺少动漫作品的商业规划,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不符合产业成长规律,也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链。众所周知,日本动画几乎都改编自漫画,经由长年人气积累之后的tv动画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的结果,然后销售动漫周边产品,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国产动画则是为了“动画”而“动画”,单是从零开始的宣传不仅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而且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应的保障政策进行引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市场产业链。

(四)做好资金分配

资金的匮乏是困扰国产动漫发展的一大问题,再加上国产动漫面临的是一种被“洋动漫”夹攻的市场 环境 ,处境显得极为被动。如何用好有限的资金格外重要。

动漫产业市场分为三个层次:动漫播出市场、直接周边市场、动漫形象授权周边产品市场。产业 成本 回收不是在及时个层次,而是靠后两个层次实现,衍生周边比直接衍生品的效益更大。因此 投资 方不应将全部资金投入动漫本身,也不应把回收成本的任务全部交由动漫作品本身完成,而是将更大比例的资金投入后续周边产品的开发销售,同样更大比例的盈利是从周边贩卖中获取,这样可以减少资金的风险性。

对于目前国产动画资金匮乏的问题,在动画播出制度上也可适当参考日本每周一集的进度,如此既避免了因为资金问题出现的虎头蛇尾,又可充分听取观众的意见及时修改剧情,为今后的产品发售争取更多好感。根据不同阶段出场的人物推出不同产品,延长动画周期,也有利于扩大影响、带动销售。另外出于对我国整体环境条件的考虑,不能全盘照搬日本的策略盲目发售品质产品。因为国产动画资历尚浅,受众群并不稳定,且受长期定位低龄的影响,忠诚观众未必有能力消费奢侈品。相对来说,中低端产品才是主流,尤其学习及生活用品、益智玩具等实用性较强的周边产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我国动漫产品应以大中型商场为根据地,避免与日本周边产品竞争,同时迁就我国动漫主流消费者—儿童家长的购物习惯,在“对的地方”卖“对的东西”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日本动漫论文:日本动漫中的武士道精神

摘 要:日本动漫因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国民精神中的核心部分,在大多数日本动漫作品中被反复提及。武士道可以分为“素行-松阴-明治”系谱和“镰仓-战国-叶隐-昭和”系谱,日本动漫在描绘武士道精神时,两者皆有涉及。解读日本动漫中的武士道精神、寻找武士道的源流,可以让我们真正看懂日本动漫、读懂武士道精神,进而更加地了解日本。

关键词:日本动漫;武士道精神;文化

日本一直享有动漫之国的美誉。其动漫作品因面向整个社会,囊括各个年龄层,加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为了一种国民的普遍消费品,受到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人的追捧。2000 年日本文部省将漫画称为继茶道、歌舞伎、相扑之后的第四个日本“国宝”[1]。有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更是有60%由日本制作[2]。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国民精神中的核心部分,被大多数动漫作品反复提及,其中既有正面描绘严肃待之的,也有另辟蹊径幽默表现的。因此,研究日本动漫中的武士道精神是真正读懂日本动漫的必要条件。

一、武士道的分类

武士道的内容十分丰富,因而对于同一问题时常会有多种表述,在众多表述中,有时甚至会出现矛盾对立的状况。区分不同的武士道对我们研究动漫作品中的武士道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哲郎最早提出武士道有两种类型的观点,并且对武士道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他在承认井上哲次郎所建立的“素行-松阴-明治”的系谱的基础上,另外建立了“镰仓-战国-叶隐-昭和”的系谱。简单讲,“镰仓—战国—叶隐—昭和”系谱的武士道就是以死亡美学为标志、强调献身精神的武士道。在这一体系内具有代表意义的著作《叶隐闻书》开篇就写到:“武士道者,死之谓也。”赴死、忠义两全,是其终极追求。而“素行—松阴—明治”系谱武士道的代表则是以松阴的五伦、国体、义、勇、诚、武为德目,广泛吸收中国儒学建立起来的武士道。其与前一系谱较大的不同在于对“死亡”强调要追究其是否“有义”。山鹿素行对之的总结是:“君之男色宠臣,聊不可有。纵令欲殉死,于我有正义而以道引导辅佐之,自然可息迷情。宠恩虽甚隆,不为殉死而心中无所耻也。”吉田松阴则继承了素行的观点,强调死必须符合“忠孝之大节”,而且“不可徒然”[3]。可以说,这两种武士道较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对死亡的态度,在忠义礼节、职分论上的区别则不甚明显,甚至互有交叉。 从这两个角度观察今天的日本动漫,会发现严格意义上,宣扬叶隐式武士道精神的动漫是较少的。参看日本动漫杂志newtype近几年的排行榜会发现,上榜的长篇作品在表现出武士道精神中的忠勇义各要素时,必然体现着武士道中的仁。可以说以仁爱为中心,展示人类相互间的关怀是现代日本流行动漫的通行做法,而这恰恰就是对“素行—松阴—明治”系武士道精神的继承。这其中原因,大概与日本二战战败后文化界要求去法西斯化回归和平,以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不无关系。但实际上,日本在战前所构建的,从叶隐之流引申出的武士道基本观点,直至今日在很大程度上仍支配着日本人对武士道的认识[4],自然也就影响着外国人对日本武士道的认识。而在动漫作品中,叶隐式武士道精神其实也并未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只是侧重点有所改变,其作用大多在于用向死而生的残酷,与留有希望的生存做对比,并不成为作品宣扬的主题。也就是说,现有动漫作品中的叶隐式武士道精神,其存在意义多在于启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而在思考后,大多动漫作品是向着仁爱方向给予引导,而部分则以开放式的结局让人继续回味。

二、在武士的世界诠释武士道的精神

(一)传统武士的武士道精神。tv动画《新撰组异闻录》在主人公市村铁之助加入新撰组不久,就借冲田总司对铁之助进行教导的机会,让主人公、读者通过包括不能违背武士道,否则要切腹谢罪的“局中法度”看到了新选组的残酷。除此之外,动画中不止一次提到,加入新撰组“能学到的唯有变成鬼的方式”,“新撰组队员一旦拔刀,或敌或己,必有一死”。但表现武士道的残酷并不是其最终目的,铁之助最终也没有学会变成“鬼”的方式,在最危急的关头仍然对敌人手下留情。按照新撰组的规矩,这样的队员显然是不合要求的。可在动画,多数人对铁之助的选择表示了认同,这种认同可以视作是作者想要宣扬的一种价值观。另一方面,作为铁之助最终对手的吉田稔磨,则是将叶隐式武士道精神贯彻到底的代表。他因舍弃了对生命的执着,可以果断地死、毫不留恋地死而拥有异常强大的战斗力。他的死也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其中惋惜致敬的不在少数,甚至认为只有吉田才是真武士。其实认为只有他才是真武士的人,大多是因为对“叶隐式”武士道的刻板印象以及对“素行—松阴—明治”这一系谱的不了解。《新撰组异闻录》的tv动画,在开播仅2个月后的第26届日本动画格兰披治大奖获得了第九名的成绩,而在现下如日中天的《火影忍者》其tv动画当时已开播一年有余,只获得了第十名[5],可见这部作品的爆发力。较美的人设、精致的故事以及时而穿插的搞笑情节,都为这部动画赢得广泛的人气奠定了基础,但以武士道精神作为最终支撑的架构可能才是这部动画迅速走红的根本原因。

(二)与现代生活接轨的武士道精神。与《新撰组异闻录》总体沉重的氛围相比,同是以武士为主体的《银魂》则另辟蹊径,大打搞笑无厘头的牌。但在武士道精神的表现上却依旧是严肃认真的,或者说正是由于主角坂田银时平时一副天塌了也不关他事的样子,才使得他在遇到危机时表现出的武士精神更加耐人寻味。而银时所贯彻的武士道,其实就是“素行—松阴—明治”系武士道在现代日本的延伸。银时会在同伴说:“到此为止了吗,与其被敌人所擒,还不如做个真正的武士干脆利落地切腹”时,说“别说傻话,站起来。要是有那个时间去想一种美丽的死法,还不如,漂亮的活到”;会说“坚持别人给你准备好的武士道又能怎么样?就算难逃一死,我也要贯彻我自己的武士道,按照我自己认为美的方式生活下去,保护我想要保护的东西!”与《新撰组异闻录》这类动画不同的是,《银魂》打破了人们对武士的那种生活节制、克己自律的刻板印象,时常出现的搞笑桥段,表现的似乎就是一个只忠于自己的现实的小人物形象。

当西方文明在日本刚开始大举推进之时,日本思想家新渡户稻造曾提出“武士道还活着吗”这样的问题,而他自己给出的答案颇值得研究,他写到:“当研究武士道所侵润的各种德行的时候,我们曾从欧洲的典籍中引用了一些来做比较和例证,可以看到没有哪一个特性能够称得起是武士道的专有的遗产”,可“武士道所刻印在我国国民特别是武士身上的性格,虽然不能说‘种属的不可分离的要素’,但他们从此保有其活力,是毫无疑问的”,“虽不具备形式,但武士道过去是,现在也是我国的生气勃勃的精神和原动力”[6]。他的回答恰恰可以解释银魂中这种武士形象改变的原因,因为武士道本身只是一种精神,并不具备形式,只要能在内心禀有这种信念,即便是小人物也可以将武士道演绎的淋漓尽致。何况坂田银时这一人物在设定中,过去就是一个遵从“吉田松阳”(这一名字就是源于真实历史上的吉田松阴)教诲的真武士。将“素行—松阴—明治”系的武士道精神与现代生活相连,与普通的小人物相关,是《银魂》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有着非武士外壳的武士道精神

除了上文这些直接用武士来表现武士道精神的动漫作品,更多的动漫则是借其他形式展现武士道的精神。现在流行的三大长篇动漫《海贼王》、《死神》、《火影忍者》,如若仔细辨认,其中所表现的那种为了理想信念而不屈的精神是十分相似的。无论是《海贼王》中,为了要实现与因救他而断臂的香克斯的约定而出海的路飞,还是《死神》中总是会为了同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黑崎一护,又或者是《火影忍者》中将本来习惯于阴暗的忍者演绎的充满阳光的漩涡鸣人,他们身上都散发着同样的自强不息、决不放弃的精神,而这相似的源头就在于对武士道精神中的义、勇、仁、礼、诚的扩展。而几乎所有的热血少年动漫都体现着类似的精神,在《驱魔少年》里,主人公亚连始终相信同伴,心存大爱,不断用自己的勇气与无畏赢得一场场战斗的胜利。放在《家庭教师》里,这种为了同伴、为了信念、不停战斗的模式,则被植入了黑手党家族首领的培养中。

战争类动画则为武士道精神的展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从1979年出品至今的《机动战士高达》系列,围绕着战争与和平、生与死、爱与恨,成功地制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影响力非凡的动画。这其中既有以战争为乐,贯彻着“叶隐式”武士道精神,如山本朝常所说的“只要有心一死就好……没有丢脸……既不考虑胜败,也不在意外在形式,无二无三,一味死狂,自置死地,方为活路”[7]的战斗狂人;也有憎恶战争却被迫深陷其中的,遵从山鹿素行所言的“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难”,苟且活着只为结束战争的信仰少年。运动类动漫里,武士道精神更是被展现的淋漓尽致。《灌篮高手》、《网球王子》、《棋魂》虽然项目不同,但那种会为了荣誉而拼搏,会对技艺高超的对手表示尊敬,并且永不服输的精神不因项目的不同而改变。而科幻类的《噬魂师》、《fate stay night》,甚至惊悚灵异类的《空之境界》等等,也都有体现武士道精神。当然有人会对这种义、勇、仁、礼、诚的精神是否就是武士道精神产生质疑,因为包括中国动漫在内的很多动漫也有类似精神的体现,但正如上文中新渡户所说,武士道的各种德行没有哪一种是武士道所独有的,没有“种属不可分离的要素”。类似的精神在其他国家可能会有另外的称呼或行为模式,比如中国的士人、欧洲的骑士,可这不影响日本人所禀有的日本武士道精神本身。因此笔者以为,将这些土生土长于日本的动漫其中所包涵的这类精神称为武士道精神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相似并不等于相同,目前将日本的武士与其他文化模式中相似阶层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已经颇多 ,笔者不再详述[8]。

日本动漫中的武士道,既对武士道源流中“素行—松阴—明治”系谱有所继承,又不忘对“镰仓—战国—叶隐—昭和”系谱中以“叶隐”为代表的“向死而生”的精神加以表现。“素行—松阴—明治”系谱的武士道精神是其倡导的主体,“镰仓—战国—叶隐—昭和”系谱的武士道精神则常常作为补充,给人以启示,引发人们讨论。

日本动漫论文:分析日本动漫中对中国文化的涉及与扭曲现象调研中国动漫发展现状

摘 要:在当今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中国之时,日本动漫的传入与传播,更是给中国文化以痛击,不仅阻碍了国产动漫的发展,其日本文化、日本思想甚至日式思维的传播,更是对中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日漫中对中国文化的广泛涉及与利用,有可能使得中国的下一代误解其真正来源,而某些日本动漫中对中国文化的误用与扭曲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中日动漫发展背景与现状的基础上,经调查研究,透析了中日动漫的长劣之处,并对日本动漫对中国文化的引入与运用做了分析,为中国动漫的发展提出了新建议。

关键词:动漫;中国;日本;调查分析;中国文化;误用与扭曲;建议

一、关于中日动漫差异的调查分析(以杭州为例)

(一)日本动漫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目前的动漫市场份额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中国原创动漫仅占11%,近90%的中国动漫市场份额被国外动漫产品垄断。调查结果显示 ,在25岁以上的人群中,认为“巫女”“十二式神”起源于中国的人居多, 12岁以下、12-18岁、18-25岁的人群中认为是日本的分别占54.1%,29.3%,14.1%,比率随年龄降低而增加。尤其,在12岁以下人群中,有24.3%的人喜欢扮中国动漫形象,37.8%的人喜欢扮日本人物形象,其中更有8.1%的人喜欢扮日本武士。

(二)日本动漫的优势

在对日本动漫优势的调查中,数据显示,在18-25岁人群中,分别有35.6%,34.6%的人认为,日本动漫内容比较丰富,有情节;此外,认为日漫的制作技术好、画面精致、剧情创新的比例也非常高。

结合市场调查和有关资料,我们可以得出日本动漫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日本动漫的有着完备的发展产业链

日漫已经形成了“在动漫期刊上连载选择作品出版单行改编成影视动画片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和音像制品发行游戏产业形成版权的授权衍生品的开发和营销”的完整产业循环链,每一环节都处于活跃状态、优势互补、相互联系、效益相关。

2、拥有完善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日本政府在不遗余力推动动漫人才培养,依靠灵活的教学方式和而前瞻性的教育内容,为环环相扣的现代的动漫产业,培养了细分化、特性化的专门动漫人才。从漫画创作,到漫画出品,到动画制作,到动漫衍生品设计等等,每一方面的专业的人才齐全。

3、政府的大力支持

日漫已是日本第二大产业支柱,在国家gdp中比重也逐年攀升。日本政府对它大力支持,每年对日本文化有贡献的人授予文化勋章,允许作品陈列在国立美术馆和博物馆,有时甚至出资在海外进行展览。日本政府的法律政策,保障动漫业者的知识产权和利益,并给其资金与政策上的支持。

(三)中国动漫的劣势

调查显示,民众认为国漫发展存在的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是,中国动漫的内容呆板、幼稚,人物形象不够生动、唯美。此外,动漫人才缺乏、技术落后以及配音配乐和政府的限制等也是使得中国动漫缓慢发展的重要原因。

结合统计结果和相关材料,我们得出中国动漫发展的劣势主要由以下几点:

1、动画与漫画的脱节,动漫产业链断裂

在日本已形成了acg,即动画、漫画、游戏三位一体的产业链之时,国漫产业链每个环节却各自存在问题,没有良好的对接,造成产业链断层。盗版猖獗,使企业只顾及产品播出市场,忽视长期投资和培育,阻碍衍生产品的发展,导致国漫发展后劲不足,产业链在发展空间上断裂。

2、动漫内容贫乏,受众面狭窄

国漫的内容单一,情节单调,缺乏震撼力,不细致描写人物心理;想象力不够丰富,不能推陈出新;适应范围较狭窄,动画片幼龄化。国漫题材陈旧,往往从古代历史中取材却忽略了成年人对文化的时代性、娱乐性、创新性的更高要求,这些使其不仅在中国的市场狭小,也很难在国际市场立足。

3、相关人才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

中国的艺术高校单纯注重培养动画绘画人才,却长期没有专门培养动画制片、营销、表演和管理人才的学科,导致人才结构和动画生产制作结构的畸形化,这种不协调对整个产业发育不利。有创新精

的动漫人才很少,抄袭日式动漫成风,动漫电脑制作水平落后,无法制作出精美的动漫产品。

二、分析日本动漫中对中国文化的涉及及误用、扭曲现象

(一)神话传说、阴阳五行等

神话传说向来是动漫创作的宝库。中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拥有更多的神话传说。阴阳五行起源于中国,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日本便在动漫制作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神话传说和阴阳五行的内容。

如日漫产业起步之作《白蛇传》,便是由中国的一部古典神话故事开始的。而另一部动漫《火影忍者》剧中忍者用的忍术,如“火遁”、“水遁”、“木遁”,以及施用忍术时结印,及结印的手势都能在中国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找到原型,而其中涉及的忍者火、水、土、雷、风五种属性,更是有中国五行之说演变而来。

(二)中国历史、古典名著等

日本改变中国知名的历史事迹成了他们创作漫画的重要方式之一,据统计现在的日本动漫中大约有10%是以中国的历史事件或者中国古典名著为题材,从先秦两汉的历史元素到唐宋明清的社会风情都能在日本动漫中找到。

如横山光辉的《三国志》,山原义人的《龙狼传》,正子公也的《百花三国志》都利用了两汉三国题材。然而以中国战国为蓝本的《墨子攻略》,却为商业为目的不惜虚构甚至扭曲历史。漫画存在对历史以及历史人物的歪曲,诬蔑这是中国人自相残杀的丑陋人性。甚至将日本侵华战争的卑劣行径通过漫画演绎强加在中国战国诸侯征战上:秦军在墨家的支持下不但使用了生化武器——飞蝗,甚至还使用毒气,而站在正义一方的革离也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三)服饰与饮食

中国服饰与饮食随时代变迁、地域变化而千变万化,为世界所瞩目。而随着中日文化交流,这些鲜明的服装特色和饮食习惯也被日本动漫纳入其中。

如日漫电影《deva zan》里的人物服装设计灵感来自中国文化。《彩云国物语》更是以一个架空的中国风国家为背景,其中的官吏制度、人物形象具有明显的中国历史色彩。尤其是人物的穿着,都类似于汉朝的服饰,体现出对中国服饰文化的熟练运用。

三、关于中国动漫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原创创作,积极树立原创性动漫形象品牌

原创是动漫产业的核心力量和主要发展动力,是动漫产业链的源头。我国现在必须重视原创、鼓励原创。企业可以向各个院校以及社会群体征集原创的动漫形象和故事灵感,更可以改编、改进一些的特别是中国风、玄幻风的较为受欢迎的小说作品,通过原创的人物形象吸引受众群体,尤其是要加强科幻类、机战类等类型动漫的创作。在原创的基础上,打造独具特色的动漫品牌,促进产业链的形成。

(二)扩展动漫企业间的合作机制,形成完整产业链

要形成完整的动漫产业链,并逐形成acg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国漫企业必须形成合理的市场分工和集群化的市场运行机制,改变动漫业目前存在的“单兵作战”的企业运行和市场开发模式。在动漫内容、形象的创作过程中,应与媒体、印象周刊、动漫衍生品等各种行业紧密的联系起来,加强分工合作。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引进各种人才,保障产业链各环节的良好对接。

(三)增强动漫高级人才培养力度

日本通过漫画出版社项目进行人才培养;美国影视动画企业利用成熟项目资源开展人才培训的作法,而国漫应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应将动画制作技术课程和策划、营销性质课程结合,确保人才竞争力并完善高端动漫人才的塑造,并取得和相关企业的合作联系,增加动漫人才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如今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对中国文化的广泛涉及与利用,更有可能使得中国的下一代误解其真正来源,而某些日本动漫中对中国文化的误用与扭曲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产生了不利影响。当今中国动漫的发展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漏洞,我们必须在日本动漫入侵之时,加快中国动漫的转型与改进,中国动漫产业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有开明的思想观念、良好的政策、人才培养机制,以及规范的市场秩序,这样才能构建具有中国优势的动漫产业链,开拓有品牌效应的民族动漫产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人们带来警

示,为中国动漫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日本动漫论文:动漫设计师对日本动漫的再创作

日本动漫不仅在国内的人气非常高,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名声大噪,甚至已经成为日本的一种代表文化。近几年动漫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日本动漫更是全世界的佼佼者。而中国动漫制作者对日本动漫的接受和再创造的成绩也十分显著。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是我国动漫制作者通过对日本动漫的接受与再创造,制作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漫作品,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十分有利。现今是一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动漫作为各国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其创作必须结合各国当前的特色与时代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动漫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性以及意识形态等。中国动漫制作者在汲取日本动漫精华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出属于中国动漫的经典与品牌,从而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 一、日本动漫的发展与特色 在世界范围内,动漫产业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对于日本而言,动漫产业是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正因为如此,日本被誉为“动漫之国”。日本动漫涌现了非常多的经典人物形象,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俘获了世界上很多动漫制作者的心。中国动漫制作者对日本动漫的喜爱说明他们对日本动漫的接受情况。关于日本动漫,我们必须探讨它的诞生与发展。“二战”后,日本动漫有了新的发展,那时日本的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腾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日本动漫迅速发展起来。在日本,动漫实际上已经融入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对于日本人而言,动漫已经是日本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日本动漫发展迅速,其广泛的覆盖面并不仅仅体现在动画片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商业方面。由日本动漫衍生出的动漫玩具、文具、服装、游戏软件等在全球已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动漫产业。据调查,日本国内与动漫角色有关的商品销售额每年高达两万亿日元左右,这一系列的成功的确值得我国动漫制作者思考与学习。 二、中国动漫制作者对日本动漫的接受与再创造 中国动漫制作者对日本动漫除了接受之外,更应该进行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中国动漫的发展十分缓慢,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漫作品屈指可数。结合日本动漫的发展实例,我国动漫制作者应该进行: 及时,必须对动漫受众群有清晰的定位。我国的大多数动漫作品都是针对儿童制作的,受众群非常小。在这样的定位下创作动漫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受众群。日本动漫情节非常生动有趣,内涵丰富,内容深刻,这就在无形之间丰富了受众群,让作品更加受欢迎。中国动漫创作者首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动漫不一定仅仅只教化儿童,成人也能成为其受众。 第二,必须有完整的动画产业链。中国现如今还没有建立起非常成熟的市场化动漫产业体系,中国实行的自产自销产业模式,不能够促进中国动漫产业的长远发展。日本动漫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化结构,能够推动日本经济的整体发展。我国动漫产业要想长期良好发展,必须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而且产业链必须要程序化、规范化,能够满足市场与受众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盈利的目的。 第三,中国动漫必须不断创新。中国动漫大多数是针对儿童创作的,内容非常单一,无法满足受众的好奇心。日本动漫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非常新颖,也非常多元化,很容易给观众不一样的感觉。中国动漫应该不断创新,在内容和形式上敢于尝试,敢于打破常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动漫产业。 第四,中国动漫必须将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与时尚进行融合。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经典人物形象的确是动漫制作的重点,但也必须不断与时尚结合。只有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才能既将我国的优良文化传播出去,又不墨守成规。 结语 中国动漫制作者对日本动漫的接受与再创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中国动漫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但是仍然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中国动漫产业不仅需要改变传统的产业经营观念,还要借鉴日本动漫成功的经验,再结合中国的特色进行发展。只有这样,中国的动漫产业才能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日本动漫论文:日本动漫发展空间及方向

1.“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画和漫画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两者常被合而为“动漫”。作为世界文化产业中的新贵,动漫产业从其起步到一跃成为几大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而世界动漫大国日本,更是亚洲动漫产业的先行者和领头人,其动漫产业的出口值已经远远高于钢铁出口值。 据日本经济产业统计,2002年日本动画片在美国的销售额达43.6亿美元,是美国进口的日本钢铁产品价值的3倍多(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动漫倒在日本剑下?———2005年08月)。全亚洲都接受着来自日本动漫的文化辐射,中国当然也不例外。 在中国,普遍来说,国产动漫在小学以下儿童中还有所反响,而随着年龄层的增长,进口动漫(尤其是日本动漫)则越来越受到青睐。中国地大物博,人才济济,为什么在动漫水平上与日本却相差甚远?中国的动漫究竟哪里不够“动人”?从今以后,中国动漫又应该何去何从呢? 2.与日本动漫相比,中国动漫的差距分析 2.1观念差别观念差别 动漫的目的 人们看动漫或者购买卡通产品的及时诉求是放松心情,所以在设计一部动画片的时候,能否给大家提供一种快乐的享受,应该成为首要课题。动漫的终极目的与意义也正在于此。 2004年6月2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常务副秘书长傅铁铮做客主题为“动画与未成年人”的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时,曾经提出过一个令人耐人寻味的观点:“暂不宜过多强调的口号是所谓‘寓教于乐’。实践证明在中国这个习惯于‘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传统文化氛围内,过分强调‘寓教于乐’的结果,就是有教无乐,所以中国的孩子不喜欢看,外国的孩子看不懂,这是中国动漫的较大的悲剧。如果上述问题不能很快地解决,其结果就是让别人的文化产品占领我们的文化市场,占领我们的荧屏,占领我们孩子们(从儿童到青年)的心灵。”的确,今天的中国动画片之所以受到普遍诟病就是因为说教过浓。 而日本的动漫作品一般将主题隐藏在丰富的剧情和画面当中,让观众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去发现作品中的潜台词和画外音。 观念差别2:动漫的消费者故事漫画往往会成为动画的先头部队。好的故事漫画往往会在报纸和杂志上连载,在拥有大量的读者后就会改编成动画作品。如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经典漫画《风之谷》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在拍成动画电影之后备受欢迎,被誉为史诗般的巨作。动画作品直接采用漫画的人物形象,就好像是漫画中的主人公变活了一样,漫画的读者群很自然就成了动画作品的观众。这种漫画与动画之间的良好互动是日本动漫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漫画在各年龄段里的传播也为日本的动画产业提供了各年龄段的观众。 而与此相对,在中国,面对身心都已经走向成熟的大学生群体,中国动画企业制作的动漫产品仍然相对比较单一,比如《蓝猫淘气3000问》《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漫作品,基本上是面向14岁以下少年观众的。因此一个现状也就摆在了我们的眼前———生产者和消费者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年龄错位:面向14岁以下的动漫产品,如何去满足更高年龄层的消费者呢?观念差别3:对动漫的特色的认识日本的创意产业很发达。个人认为日本动漫很大的一个特色在于它情节上的引人入胜。日本的动画是用动画的手法把真人无法做到的剧情表现了出来,与电视剧无异。 而中国动漫的特色是什么?国内较有名气的几部动漫作品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古装题材。 所以让大家形成了一种认识,以为中国特色就是:服装———唐装,战斗———武术。可是这种标记太肤浅了,这种对中国动漫的认识也是很不客观的。 2.2中日动画取材上的差别 日本动漫,大多称为热血动漫。 所谓热血,即让人心潮澎湃,激动的意思。引发激动的要素,通常有友情、亲情、爱情、理想、追求等,有励志意味,适合受众是青少年。 而热血动漫就是指这一类型的动漫作品。 比较著名的有《海贼王》、《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等。这些动漫作品的主角心中都有一种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对理想的追逐就是他们生命的全部。因此,这种作品里往往充满着激情和力量。 而在中国,由于根深蒂固的“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这种思想,使得没有在动画的取材方面做出突破,题材还限制在讽刺,幽默,或一些浅显的儿童故事,而且比较成功的中国动漫多是以动物形象为主,比如《黑猫警长》、《蓝猫淘气3000问》,以至近年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等。可这些基本上都是面向孩子,以简单的形象和情节出品。如《蓝猫淘气3000问》中的角色全部设计成善良、天真、娇气的形象;其中的剧情很少设有重重机关和陷阱,以至缺乏悬念和生动性。 国产动画片往往以这样的角色形象和剧情来营造一个童话式的美好世界。充满“乡土”气息的国产动漫早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2.3缺乏创新 “中国制造”在国际上颇具盛名,而中国动漫也多为“制造”,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故事基础上进行的再制造。举一个明显的例子,中日动漫中都有着以名著《西游记》为原型而改编创作的动漫。中国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和《西游记》是非常忠实于原著的,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原著的精神。与此相对,日本的动漫却秉承着“快乐”的根本,对原著进行大胆的天马行空的创新,有些甚至可以说是颠覆。非常熟悉日本动漫的人应该知道,在日本以《西游记》为蓝本进行创作的动漫有很多,比较有人气的有《最游记》(峰仓和也)、《七龙珠》(鸟山鸣)、《西游奇传大猿王》(寺田克也)等等。#p#分页标题#e# 以《最游记》为例,这是一部略带搞笑风格的少女漫画。在日语中“最游记”与“西游记”的发音相同,它是与中国传统的《西游记》不一样的玄幻性故事,可以说是在原故事基础上做了较大的创新,是名副其实的“最”新颖,“最”具想象力的“游记”,因此取这个名字也是非常贴切的。这部动漫是在以西游取经救世的为主线的基础上对原著的颠覆性改编,给观众呈现出一个新奇的西游世界,让人印象深刻。 3.中国动漫的未来 中国动漫与外国同行业相比较大的竞争优势就在于中国有着其他国家罕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动漫本身也有着一些的元素。比如折纸动画和水墨动画。水墨动画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生动的水墨画。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 再比如木偶动画。木偶动画是由木偶戏发展起来的,每一个木偶,都非常逼真,活灵活现。当木偶戏被搬上动画片屏幕的时候,它其实远比一般的动画片更好看,比如木偶动画片有《阿凡提》、《神笔马良》等就很成功。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的我们渐渐的淡忘了这一份传统的财富。 如果中国动漫真的能把这些中国元素运用到其中去,使得每一部作品都打上“中国制造”的印记,那中国动漫也许能开辟出另一片天地。 这也不失为一种另辟蹊径的手段。动漫其实是可以和民间艺术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虽然有很多人认为这样的作品往往艺术价值很高,而没有商业利益。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定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之前的带有浓郁艺术色彩的动漫作品情节都过于单调。如果能在精彩的情节设置的基础上加入中国元素,一定会得到来自艺术和商业的双方面认可。 中国动漫究竟哪里不“动”,关键就在于对待动漫的态度和观念。只有扭转观念,才能让中国动漫重新找回活力,重新动起来。

日本动漫论文:日本动漫与国内动漫的发展战略

日本的动漫产业至今仍处于领头羊的优先地位,不仅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同时以其成熟的产业链、顶尖的表现技术、发人深省的故事创意和完善的政策支持等因素著称于世,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方式向世界不断展现着自己的无穷魅力。 一、日本动漫作品特点 日本不像美国动漫作品那样有着精良的画面、流畅的动作、高端的技术、宏大的场景以及童话般的大结局,但是日本仍能以成功的票房与收视率争夺到话语权,正是因为日本动漫作品具有以下特点:紧张刺激、有张有弛的故事情节;多重性格且性格特色明显的故事角色;多种迎合观众口味的故事类型;绚丽的动作以及华丽的场景,等等,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不自觉地沉浸到剧情中去,不仅吸引了国内的众多爱好者,更吸引了国外的动漫爱好者观摩和欣赏。 二、日本动漫产业的特点 (一)以“漫”制“动”,将利益较大化 从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漫画———动画———销售这个完整产业链的高效运作。[1] 日本的大多数动漫作品,都是由漫画改编而来,这也是大家将“动画”称之为“动漫”的由来。日本以“漫”制“动”的模式,是动漫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根链条,漫画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动画的成败,可以说漫画是动画制作的试金石,也是成功的前提。由于日本漫画本身具有很大的消费市场和潜力,经过这个巨大市场的大浪淘沙,人气高的漫画才被提出来改编成动画作品。这不仅把漫画与动漫产品结合起来,还大大降低了制作动画作品的风险和成本。 (二)形成以漫、动、衍生产品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相互促进,共生共荣 漫画杂志、期刊等出版漫画作品———制作动画并播映———出售并转让版权———研发销售动漫衍生品———成功动漫作品出口国外———成功动漫产品“二次开发”———如果产品人气达到了品牌程度,那么可以再开发具有混合消费性质的主题公园,这就是日本动漫产业多年来发展的完整产业链,也是典型的以漫画作为测试点的独特现象。那么,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日本动漫产业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市场:首先就是处于链条之首的漫画和期刊,其次是由漫画作品改编而来的动画电影和电视,就是动漫衍生品的研发。正是这种滚动开发式的产业链,使日本动漫产品风靡全球,不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个产业链至今仍在不断的、交互的、立体的产业网里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三)分工明确,机制完善 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一并完成整个产业链的项目,动漫产业也有同样的特性。日本动漫产业本着严谨、明确、高效、务实、可行的原则,在漫画发行反应良好的情况下,再进入动画制作环节,如果动画播映成功,才进行动漫形象授权以及衍生品的开发。从漫画出版发行、剧本策划、角色设定、动画制作,到产品销售、形象推广、衍生品开发,都分别由漫画公司、动画公司、版权、杂志社、印刷出版业、电视台、衍生品开发、销售等机构完成,这些机构虽然不在一条产业链上,但职责分工明确,工作目标清晰,合作机制完善,利益分配合理。这种良好的运作机制,保障了日本动漫产业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市场细分明确,观众普及广泛 日本动漫作品分类细致,有针对年龄的、有针对题材的、还有针对职业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年龄方面,主要面向三个群体: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包括老年人)。题材方面更为广泛,比如爱情、亲情、科幻、幽默、探险等。这些题材又按年龄进行了细分,比如儿童题材一般为童话、梦幻、启蒙、慈爱等,经典作品有《樱桃小丸子》《聪明的一休》《机器猫》等;青少年题材一般为美少女、美少男、校园、运动、励志、初恋、搞笑等,经典作品有《美少女战士》《水果篮子》《初恋限定》《SA特优生》等;成年人题材可以很广泛,大都是搞笑、幽默、惊悚、家庭、亲情、调侃等,经典作品有《海贼王》《死神》《火影忍者》等。另外,还有一个较小的题材范围,那就是针对职业而产生的题材:大致有侦探、教师、法律、足球、篮球等职业的作品,名作有《名侦探柯南》《地狱老师》《足球小子》《灌篮高手》等。[2] 日本的动漫爱好者,上至刚懂事的孩子,下至耄耋老人,甚至连业务繁忙的企业高管的办公桌上也经常摆着那么几本漫画书,由此可见漫画的普及程度之广泛。 三、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思考 (一)思想观念陈旧,产业化意识薄弱 虽然国人对动漫产业化发展有了一定认识和期待,各级政府也积极动作,强力推进,但由于各方面对动漫产业的概念认识不清,思想观念落后,不少人认为动漫产业就是制作动画片给小孩子看的,只要把片子做出来,找个电视台播出,就算完成了任务,之后千方百计申请上政府补贴完事。[3] 较少有人开展动漫制作的市场策划、前期调研、衍生品开发、经济效益评估,更少有人搞国产动漫市场的培育,动漫人才的规划培养。有的是机构无序制作动漫产品赚取补贴,艺术院校勉强开设动画专业招生牟利,各地政府过多举办动漫节会造势邀名等不良风气。同时,还有一些机构和法人,认为动漫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效益很小,不敢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动漫的制作中。 (二)资金保障无力,为节省成本而粗制滥造 动漫属于高成本、高风险、高回报的“三高”产业。 在发展过程中,资金是最重要的动力和来源。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大、发展水平低、产业链不完整、市场运作艰难等原因,造成大公司、大财团以及金融机构不敢和不乐意投资动漫行业,致使资金短缺或投入不足,从源头上就形成了与日本等动漫强国的巨大反差。而动漫制作机构,为了节省成本,随意简化制作细节,生搬硬套现成做法,不愿花费人力财力物力创意创新,最终导致了国产动漫作品的粗劣、雷同、缺乏个性和吸引力等现象。#p#分页标题#e# (三)产业链不健全,阻碍产业化进程 动漫产业链一般是发展过程中与生俱来、逐步完善的一个商业链条,漫画———动画———衍生品三个环节必不可少、互相促进、共生共荣。而中国动漫产业链,却在发展前期胎中不足、营养不良,中后期生长缓慢、不够完善,造成漫画环节基础不牢,衍生品开发极其不足,只有中间的漫画环节畸形膨胀。[4] 中国的动漫制作,很少依靠漫画作品先期招徕受众、扩大影响、试水市场,仅仅为了适应形势、迎合需求、跟风追利、造势沽名,再将粗制滥造的动画作品推向市场,之后很少跟进动漫衍生品的研发,致使产业链缺环断链,严重阻碍了动漫产业链的形成完善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浅探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战略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文化兼容现象随处可见,全球正在朝着地球村模式前进。世界动漫产业的跨国兼并重组、跨国资本融合、跨国人才流动、跨国产品协作、跨国作品交流也在不断加剧,强强联合、弱势退出,好作品胜出、差作品淘汰,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动漫产业要么自甘沉沦,要么发愤图强,迅速占领制高点,获取前进发展的有利地位。 (一)做好市场调研,降低动画风险 日本在一部动漫作品制作之前,都会进行缜密的市场调研或通过漫画销售进行市场试水,从而获取观众的口味、要求、建议、意见等一手资料,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作品的制作。[5] 同时,在制作之前,他们一般都会由专业的营销部门进行前期营销策划与运营,制作精彩的宣传片、赞助广告或通过网络、电视等进行先期宣传,一来为后期的作品制作筹集资金,二来为还没成型的作品提高知名度,以增加将来的票房收入和销售预期。 但是,中国动漫产业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些环节。 甚至有些小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在没有进行市场预测和前期宣传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始产品制作,导致播出困难、低价销售或收视率降低,有的半途夭折、虎头蛇尾或血本无归。因此,做足前期市场调研、漫画试水和宣传引导文章,是提高作品影响力、竞争力,降低动画制作风险的先决条件,必不可少,必须坚持。 (二)建立健全产业平台,畅通产品流通渠道 产业平台,包括动漫产业的全部生产流通环节。目前,日本动漫的产业平台已经十分健全、稳固运营。而中国的动漫产业平台,则呈现畸轻畸重的橄榄形状态,即漫画试水阶段发育不良和前期调研、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而漫画制作阶段却非正常发育,到了衍生品开发阶段又严重不足,这种两头尖、中间大的产业平台,不利于动漫产业健康、高效、有序发展。而当动漫制作完成以后,又需要播放平台支撑。虽然有网络、电影、电视、广播等渠道,但真正支持播放动漫作品的平台却少得可怜。因此,政府和各种传媒机构,也应该搭建健全的播放平台,为动漫作品制作后的播放铺平道路,从而实现互利共赢。据专业人士分析,2009年,中国动漫产业在播映这部分的销售量为16亿,而2010年,其销售量则高达55亿,同比增长了33%,占到了市场规模的24%。估计到2012年,中国动漫产业的销售量将升至101亿,播映平台将会占到市场规模的31%。[5] (三)借鉴成功经验,完善产业链条 从上面日本动漫产业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具有一套较为成熟的产业链运作方式:制作者开发创意———寻找投资商投资、制作———作品成功后进入衍生品的研发与销售。 那么,中国动漫产业应当认真借鉴日本等动漫大国的成熟经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通力合作,协同努力,完善产业链条,在打造品质动漫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传统意义上的玩具、文具、食品、服装等衍生产品,同时大力挖掘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网络单机游戏、主题公园等新兴媒体资源,从而获得多轮盈利利润,努力将动漫作品打造为品牌化、多元化、交互式的优良作品。 五、结语 中国要以振兴中国动漫产业为己任,高瞻远瞩,精心谋划,合理运作,敢于争先,开拓创新,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产业化体制机制。要通过借鉴外国的经典成功案例不断整合产业基地资源,变公司大而全、小而全为大而强、小而专,努力培育国际化动漫航母和联合舰队;要展开良性竞争,激发创业、创意、创新热情,联合打造精品工程,尽快推出既叫好又叫座的国际动漫品牌。

日本动漫论文:日本动漫的民族特征

在日本文部省的大力支持下,一部名为《源氏物语千年纪》的动画片于2009年1月在日本富士电视台首播。该动画片是为了纪念世界上首部长篇小说,被誉为日本“国宝”之一的《源氏物语》诞生1000年而特别打造的。其殿堂级别的制作阵容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由日本国内顶尖的动漫制作团队CLAMP亲自操刀,另有著名导演出崎统及当下人气极高的声优樱井孝宏等人的倾情加盟,可谓声势浩大。 在日本,像这样大手笔的制作一部动画片并不稀奇,早年就曾动用数十位艺术家呕心沥血12年、使用了四万五千张油画创作了世界上及时部油绘动画《英雄时代》。可见日本人对动漫的喜爱与推崇绝非一般。据三菱研究所的调查,在日本本土,有87%的人喜欢漫画,有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 日本一年的出版物大约60亿册,其中漫画期刊和单行本就占到21亿,超过了30%。另外,全日本拥有43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和不计其数的自由动漫制作人。[1]无论大都市还是小乡村都能看到跟动漫相关的宣传海报和衍生产品贩卖店,拥挤的地铁上人们手中捧得最多的也是漫画。 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动漫王国。美国的漫画研究者弗雷德里克•肖特说:“日本是世界上及时个将漫画的地位提高到等同于小说、电影的国家。”[2]日本的动漫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日本成为世界及时动漫大国的原因何在,从日本动漫中又能看到日本人的哪些民族特性呢?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内容。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及发展 关于日本动漫的起源,学界一般认为12世纪鸟羽僧正(公元1053—1140年)的《鸟兽戏图》为日本动漫的开山之作,是漫画的鼻祖,《鸟兽戏图》亦被誉为日本四大国宝绘卷之一。1814年,日本最富盛名的“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出版了《北斋漫画》一书,“漫画”一词便由此而来。到明治时代后期,出现了以日常生活和政治为素材的讽刺性四格漫画。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漫画是二战后兴起的。 在此之前,日本的漫画多为世界名著故事或日本军国主义宣传品,如《桃太郎的海鹫》、《海之神兵》等,这些作品均带有强烈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倾向,是日本军部法西斯分子鼓动国民战争情绪的工具。二战后,日本民众需要物美价廉、通俗易懂的文化娱乐来抚慰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给他们苦涩绝望的生活注入快乐与希望,而漫画正是这样一剂良药。 国人熟知的《铁臂阿童木》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其作者手冢治虫更被誉为日本的“漫画之神”,正是他开启了日本动漫的新时代。到20世纪60年代,电视开始普及,电视动画片也随之繁荣起来,众多的电视动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从此,漫画与动画这一对孪生姐妹,开始在日本叱诧风云,成为一股超越年龄、跨越国界的新的巨大的文化力量。 二、日本动漫的影响 动漫的影响,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日本的大众流行文化。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动漫也不例外,关于其影响我们也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 (一)积极影响 谈到积极影响,首先自然是它不可小觑的经济力量。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广义的动漫产业实际上已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是日本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年营业额高达230万亿日元。[3]另外,日本政府积极向海外推广其动漫产品,是其对外文化输出的主力军,此举不仅使其赚了个钵满盆满,而且为其带来了颇好的国际声誉,为日本确立国际新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由27个国家约3万民众对世界上12个主要国家进行的评估中,日本国家形象位居世界及时。[4] 这其中,动漫可谓功不可没。当然,这些都是针对日本而言的,其对他国的积极影响,莫过于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起到了缓解现实生活中压力的作用。目前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约有60%是日本制作的,在欧洲甚至在80%以上。世界上有68个国家播放日本电视动画、40个国家上映其动画电影,许多日本动漫形象成为各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明星人物。世界范围内的动漫迷不计其数,各类型的动漫节也在多个国家定期举行,深受人们的追捧。 (二)消极影响 日本动漫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近几年,日本动漫界一味追求商业利益,在动漫中过多地加入色情、暴力等元素,而且尺度越来越大胆,手法越来越夸张,很多动漫不追求故事本身的情节内容和精神实质,而是靠大量露骨的性描写及血腥残暴的暴力画面等感官刺激为噱头上位,这致使日本动漫有向低俗化发展的不良倾向,尤其是对青少年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甚至还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日本青少年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犯罪手段大多是从动漫中习得,有些甚至正是因为看到了动漫中的血腥暴力镜头而萌发了模仿的冲动,最终导致犯罪。 虽然日本社会与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实施了多种防范与打击措施,使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仍有许多为了利益而钻空子的不良制作人存在。就我国而言,日本动漫对我国本土动漫产业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另外,某些动漫作品中不乏包含扭曲历史、美化战争、宣扬军国主义等糟粕的东西,以及之前提到的色情暴力等内容,这些对于喜爱日本动漫又缺乏辨别能力的我国青少年来说都是很不利的。基于此,国内有不少学者提出要防范日本的动漫攻略,国家广电局更是连续数年公布禁播日本动漫的通知。 三、动漫王国诞生的原因 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最终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动漫王国,其成功背后亦有诸多因素,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日本动漫亦是如此。#p#分页标题#e# (一)必然性 日本民族是一个很感性的民族,相比单调的文字,图画这种形象生动的东西更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习惯用图画来代替繁琐的文字叙述。在日本,像商品使用说明书类的东西多会附上示意图以便于理解,并用漫画插图作为修饰使其更加美观。各种商店内外的招牌、广告等也不乏插图与漫画的影子,纯文字的宣传内容是极其少见的。[5]甚至连教科书也引进了大量的漫画,日本人初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多会事先准备一张简明形象的地图。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使日本人,无论是在战后的悲痛之中,还是在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之中,更乐于接受动漫这样一种文化娱乐形式。另外,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这极大地束缚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因此,他们对于低能耗、无污染、高效益的资源相当青睐。而动漫正是这样一个近乎地契合其要求的新资源。 政府的大力支持、民众的热烈追捧使动漫不想在日本火都不可能。 (二)偶然性 试想,如果不是当年美国大兵带来了迪士尼动画,日本人也不会意识到一只小小的米老鼠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和经济文化价值;如果不是手冢治虫和他的《铁臂阿童木》的横空出世为日本动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不是千千万万个动漫制作人们孜孜不倦地创作,以及一部部作品的问世,也不会铸就日本“动漫王国”的神话。 四、日本动漫所折射出的民族特性 如今的动漫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门艺术。文化也好,艺术也好,都离不开本民族的特色。日本动漫虽取材多样,故事背景时而是虚幻的异世界,时而是未来的科幻世界,人物形象五花八门,他们各色皮肤、各色头发,但是不管是哪一部作品,我们都能从中看到日本民族所特有的东西。下面就对日本动漫中所折射出的民族特性进行探讨。 (一)崇尚自然主义 不同于近代西方人征服自然、与自然对立的自然观,日本人自古便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顺从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共生共存。这种自然观时常体现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之中,尤其是在国际动漫大师宫崎骏的作品中更为突出。大师的成名之作《风之谷》讲述的就是人与自然如何共生的问题。 千年之后的地球,资源枯竭、战火连连、满目疮痍,已不再适宜人类居住,然而愚蠢的人类仍然不知悔改,为了满足私欲肆意破坏本已垂死的自然,发动战争抢占领土。 但是在这样一个令人绝望的地球上还有那么一块绿色的土地保持着宁静与安详———风之谷。主人公娜乌西卡便是风之谷的公主,她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希求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为此不惜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在影片又复活了)。可以说她既是宫崎骏自然观的代言人,又是绝大多数日本人自然观的代言人。 虽然近代日本人向西方学习,也接受了西方的征服式自然观,但他们内心深处仍然固守着传统的顺从式自然观。在日本动画片里经常可以看到大片茂密葱茏的森林,古代日本人甚至相信每一棵树上都住着一个神灵。主人公们或是在森林里上演一场场精彩的打斗,或在森林里进行各种奇特的冒险。另外,直接讲述保护环境类题材的动画片也相当多。 (二)等级观念 日本是一个等级观念很强的国家,它拥有几百年的卡斯特体制(一种世袭的等级身份制度)习惯。[6]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清楚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地位差距,对上级和长辈用敬语,敬语程度、鞠躬幅度都会随对方身份等级的不同而不同。在日本人眼中,这些都是基本常识,从小就要学习的。 不懂的人会被认为没常识、没礼貌、没教养而遭到旁人的非难。这种观念几乎在每部日本动漫里都有体现,甚至想找出一部反例都很难。在《我的帅管家》中,女孩子们就被分为4个等级:星星、月亮、太阳和较高级别的露琪亚,级别越高受到的尊敬程度就越高,低级别的要服从高级别的命令。这看似荒诞却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强烈的等级观念,以及对等级制度的信赖。 在根据西方吸血鬼传说改编的热播动画《吸血鬼骑士》中,作者也是将原本无所谓等级之分的吸血鬼按照纯血种、普通血种、Level-E的等级区分开,其他血种的吸血鬼对纯血种的吸血鬼必须百分之百地服从与尊敬,纯血种吸血鬼的数量极少,并拥有令人(鬼)生畏的强大力量,他们甚至只要一个眼神就能将人(鬼)置于死地。 这些无疑都是日本人等级观念的再现,将原本没有等级之分的事物用严格的等级区分开,更符合日本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所以即使是取材于他国的故事也会被刻上日式等级的印迹。 (三)善于模仿和借鉴 日本人善于模仿与借鉴是举世公认的,历史上著名的“大化革新”、“明治维新”无不是在模仿与借鉴他国先进成果上发起的。他们能很好地将模仿借鉴来的东西再融合本民族的特色加以创新,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其改造后的东西甚至时常会超过原本的。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动漫便是典型之一。 漫画也好,动画也好,都不是日本人发明的,可他们在这方面却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日本动漫中大量作品的取材来自于他国,例如中国的《西游记》、《三国演义》都曾被日本人用来做过素材;西方的北欧神话、古希腊神话,世界名著、圣经故事、民间传说、历史趣闻都是日本动漫涉猎之范畴,可谓包容万象,异彩纷呈。 动画片《罗密欧与朱丽叶》就直接取材自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著名的《圣斗士星矢》则取材自古希腊神话。颇具日式动漫特色的人物形象也是兼具了东西方人种之精华及东西方审美情趣的“混血儿”。当然,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扩大了日式动漫在世界范围内的受众群。人们还常常感叹日本动漫画面的精美,其的画风也是集本国特色、中国工笔画的白描、欧美绘画中的立体画法等多种技巧于一体的混合物,甚至采用了电影制作上的某些表现手法。#p#分页标题#e# (四)集团主义 日本是一个奉行集团主义的国家,他们不主张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推崇团队合作精神,注重集团内成员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他们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困难,取得成果。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动漫中也被充分展露出来。 日式动漫中的主人公身边总会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无论是在为梦想而奋斗的过程中,还是在拯救地球的伟大使命之下,他们都不是单单通过个人的力量去实现的,而是在伙伴们的帮助之下共同完成的。在日式动漫中类似的小团队比比皆是,虽然有明显的主角,但其他人的力量却是不可忽视的。

日本动漫论文:幻城和日本动漫的相同点

1浓墨重彩的画面感,蕴含着经典动漫的身影 日本动漫鉴于在艺术形式上的限制,常常通过景色、光和影、蒙太奇等来表现人物心理,用复杂的剧情来渲染气氛。 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郭敬明的作品,使之对细节场景进行细微的勾勒,无形之中将其作品纳入到动漫的图像审美范畴,呈现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图像化叙事特征。 正如詹姆逊在《文化转向》中说,后现代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即“现实转化为影像,时间断裂为一系列永恒的现在”。 艾尔雅维茨也在《图像时代》中说到“后现代感性则是象征性的,它特许视像的感性高于文学的感性,形象高于概念,感觉高于意义,直接高于更带有中介意味的知识形式”。郭敬明在《幻城》中通过把事物以及情节作图像化的处理给读者呈现出来视觉化的语境。 《幻城》中的语言华丽顺畅、流光溢彩,使得整部作品也如同一幅美轮美奂的油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色彩是表现意蕴和情绪的最有力武器,可以赋予文字特殊的视觉呈现,给读者以逼真的图像感。《幻城》中的色彩表现了忧郁、恐惧、死亡、唯美、孤寂等多种情感,是主人公情绪和心境的直接写照,是图像化的最有力证明。小说中运用了很多色彩词汇,比如空旷寒冷的白色、银白色的长发和白色魔法袍、夕阳般的暖色光芒、苍蓝色的天空、炽热的鲜红色、微微的蓝色、黑色岩石、淡蓝色的天光、淡淡的象牙色、碧绿色的琴弦、冰蓝色的杀气、灰色羽毛等等。 整部作品如同调料盒一般,变幻着五彩斑斓的魔法。同时作品的语言结构也是多变的,适应了作品的奇幻色彩,带来了文字的纯净飘逸与风格的轻灵浪漫,带来了眩美的画面和理性的哲思,带来了温柔凄美的感动和气势磅礴的情怀。作者似乎通过图像化写作进行情绪的宣泄,文本以一种清淡的语调和缓慢的节奏在倾诉,恬静隽永,娓娓道来,犹如行云流水般的钢琴曲,表现出独特的魅力。 具有诗人艺术家之称的日本动漫家宫崎骏享誉世界,他的每部作品虽然主题不同,天马行空,恣意盎然,却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比如体现对生命尊敬的《天空之城》、对环保倡导的《风之谷》、对自然敬畏的《龙猫》、对生存反思的《红猪》、还有对梦想追逐的《魔女宅急便》等等,作品堪称动画史上的经典。 宫崎骏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普世价值,因而他获奖无数,虽然地域色彩浓重却让全球产生共鸣。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御风而行的少女,其中自然场景精美绝伦,即使是魔幻主义的基调,也蕴含着精巧编织的童梦。 《龙猫》是一部充满童话色彩和温馨亲情的动画片,在梦幻般的童话中观众能感受到春日阳光般的温暖。宫崎骏以其惯有的手法描绘澄澈的蓝天、浓厚的白云和绿茵的乡村,将大自然难以言说的美丽切入到动画形象桔月和小米生活背景的意识流之中,以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热情洋溢地为动漫迷们编织温情梦想,引导观众静心触摸自然气象和人间亲情,引发观者内心最真切的共鸣。郭敬明的《幻城》着墨最多的感情便是卡索与樱空释浓烈而炽热的手足情,随风起舞的银白色长发、巨大而且张扬的霰雪鸟、白色的樱花、洋洋洒洒、神奇浪漫的幻术点缀其间,这种氛围的渲染像极了《龙猫》。与同样是情感戏为主打的《龙猫》不同的是,这对有着高贵血统同父异母的兄弟还要面临着继位的抉择,有着牺牲自己去成全另一方的伟大,还有为了救赎踏上探险之路的惊奇与血腥。 日本动画大师高田勋执导的动画电影《再见萤火虫》中的一对兄妹,也是一对赚得最多同情热泪的兄妹动画形象。 留着可爱“妹妹发型”的节子仅仅4岁,英俊的哥哥清泰也正当14岁花季,在那个特殊的年月中,这对兄妹相依相恋地走完了人生路,在飞满萤火虫的夏天,先后失去了年幼的生命。节子和清泰的故事情节在日常生活的平淡中展开,却用恬淡的手法将生活的残酷撕裂开展示给世人,向人们述说生命不堪一击的脆弱。 生存充满苦难和痛楚,清泰竭尽全力也未能保住至亲妹妹的生命,幽长的兄妹深情更显露人世的冷漠。 高田勋于质朴纯真中流露出悲悯和温暖,节子和清泰兄妹的写实故事直面战争的罪恶,他们无疑都是战争的牺牲品。在唯美的自然背景下,妹妹清透的笑声和童稚的话语举动,哥哥于生活细节中一点一滴表露出的对妹妹彻骨的疼爱,都在倾诉着生活的纯美。两张单纯而孤寂的脸动情地刻画着生命的喜悦与悲伤,兄妹俩海边畅快地追逐、在漫天飞舞着萤火虫的夏夜里的温馨生活,与他们以后遭遇的巨大悲剧,形成强烈对比,由此进发出悲情的力量。 郭敬明的《幻城》中对兄弟二人的感情也做了精妙的描摹,卡索和樱空释生活的幻雪城只是灵力高强者把玩的一座玩具城,精致却毫无生机,还要承受命运之轮强加于己的一切,毫无反抗的能力。兄弟二人在凡间相依为命的岁月,为了照顾弟弟,卡索甚至运用法术杀了凡人。樱空释在卡索的心里面就是卡索的一切,同样,卡索也是樱空释的所有,是值得用生命守护的对象,这像极了节子在清泰心中的分量。“我的弟弟是最爱我的人,只是他爱得太惨烈,他就像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尽管他有着成熟男子最的面容,其实他的内心像是没有长大的小孩子一样,又任性又脆弱,他的灵力比我都强,可是他却连反抗都没有就死在我的剑下,死的时候还在笑,可是笑容里绽放了那么多的难过,因为他不能给我自由,不能再和我一起站在高高的城墙上,让风灌满我们的白色长袍,不能再和我一起,回到雪雾森林,回到一切都没有开始的最初。”节子死去的时候清泰痛不欲生,随她而去。而樱空释的去世也让年轻的卡索愈加沉寂,时刻处在思念的漩涡里不能自拔,孤独包围着他。 当生命中最挚爱的人远离尘嚣,生活就如同死水一般没有波澜,所以他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救赎之路,去幻雪神山寻找隐莲。寻找隐莲的这部分充斥了明争暗斗,包含着推理的成分。#p#分页标题#e# 艰辛的一路上陷阱重重,揭破谜团需要的是类似柯南一样对细节的挖掘和探索,需要秉承“真相只有一个”的决心,从细枝末节进行推理,见微知著,因而小说的这部分卡索身上有着柯南的影子,在客栈里出现的黑衣人、身边同伴的互相猜疑与排除、死神的随时造访……层层的抽丝剥茧,卡索这时宛如戴着大眼镜、拿着放大镜的小神探。而80后熟悉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也可以说是这个部分的先驱,动画片以希腊神话为深厚的背景文化,讲述了发生在现代的人神之战,成功地塑造了为正义而战的圣斗士的群体动画形象。 星矢的执着、一辉的孤傲、瞬的善良、紫龙的勇猛、冰河的冷酷,这群为了保卫智慧之神雅典娜而与邪恶战斗的少年,美仑美瑍的圣衣和眩目华丽的绝招,在保卫雅典娜和保卫宇宙的关键时刻焕发出巨大的能力。尽管是少年形象,却拥有执行崇高的正义事业的无比信念,使动画片升华到更高的层次。整部动画片有精美的构图与恢宏的场面,血与泪的战斗、动感十足的战斗场面、永不放弃的信念,令人热血沸腾。再比如风靡一时的日本动画片《犬夜叉》,犬夜叉为了成为的妖怪而想要得到四魂之玉,四魂之玉变成碎片飞散四处,他和日暮戈薇开始了寻找四魂之玉碎片的战斗旅程。 卡索的探险之路也有一群勇士随之而行,片风、月神、皇柝、潮涯、辽溅、星旧,一路坎坷狰狞自不待言,为了寻求隐莲忠心护主,和日本动漫流行的探险、救赎主题不谋而合,卡索就如同雅典娜一样需要守护,因为他是至高无上的王,而他身边的伙伴们就像圣斗士,亦或是戈薇一样,保护着王的安全,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2颠覆主流的时代感,彰显着日本动漫的精神 日本动漫以简单爱情为主的少女漫画和宏大的想象漫画为主,加入悲剧化的主题和超越个体极限的崇高感,充斥着末日情节、狂欢情节和挽歌性,诸如高达、剑心、那乌西卡、漩涡鸣人、千代子、美夕、幽助四人组等人物身上都有着鲜明的倾向性。众所周知,日本的动漫产业相当成熟,并有一连串的产业链伴生左右,每年都为日本创造着高额的GDP。而且日本的动漫有着强烈的本土色彩,并将开放性、教育性、普世性凝于一身,将普世价值与审美情趣融合,受众观念与市场观念结合,地域特色与先进技术并用,题材多样,贴近各个层次的受众,情节丰富、人物鲜明、形态多变、风格独特。日本动漫在文学叙述上很大部分是对主流文化进行的颠覆,表现出了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出现了各种搞笑片段的拼接,背叛了传统上的价值观、伦理观,表现了现实的荒诞。郭敬明的这部代表作很强烈地表现出了与日本漫画精神层面上的同质化倾向。作品具有“爱与死亡”这两大永恒的主题,比较深刻的反映了青年一代的心灵世界,表现了整体的生命观念,其中穿插着死亡的悲戚、孤独与迷失、爱情的美好与残酷。 《浪客剑心》中的男主人公“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春雪”,品味着自己心中的落寂,那种古老蔚蓝的忧伤,好像天生就切入心扉,深入骨髓,如影随形。《幻城》中的男主人公也是容易陷入沉思,有着透明的哀伤和浓郁的孤寂,高高在上却独享熬人的冷漠。这种情愫是80后人典型的心态,仿佛生下来就带着不可名状的忧伤,排遣不了。 而郭敬明生活在现代化都市压抑紧张的生活环境中,看到了物欲、权利包裹下的悲剧性的人生,机会与欲望下的困窘与无助。在他日常的消遣中,日本漫画又以另一种方式诉说了生活的荒谬以及毁灭的恐慌感,同时带来了他对真挚的爱的向往与渴望。表现在《幻城》中的,就是残酷与温情并存。郭敬明的《幻城》是一部关于青春、爱情、背叛、友谊不断缠绕、颠覆、掩盖的情感悲剧,这部作品蕴含了诸多情感,友情、爱情、亲情,纠结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悲剧性的苍凉中渗透着人物略为病态的行为,显示了作者对世界的否定,消解深度模式、否定规则、取消中心、摧毁传统、蔑视经典,表现出对意义的抵制和销蚀。纵观这部作品,摆脱了传统文学规范的束缚,将生命置于冷色光镜下进行审视,将人们一直认为单纯美好的青春撕裂,展示出血淋淋的伤口,同时颠覆了爱的崇高性。 这部带有青春色彩的悲剧性作品充斥了对生活的不信任感和荒诞感,穿梭其中不难发现,不管是对爱情的描写还是对生活的写真,都透露出反叛和冷漠为特质的象征性姿态,游荡着边缘与颠覆的因子,充斥着迷茫和对未来生活的恐惧和不知所措,而这种精神状态正是通过与日本漫画相似的思维表现出来的。 日本动漫发展等如火如荼,80后的一代在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多多少少会受到儿时日本动漫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对深度的瓦解、对传统的颠覆乃至语言方式、流行用语的改变环绕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80后作家的身上,并通过他们的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来了过去主流文坛上所没有的文学创作上的新元素。 也有人说80后的文学是日本轻小说,可能有些片面,但是从其思维特征、内容安排、创作理念上不难看出日本动漫深深影响了这批还未成熟起来的作家创作,郭敬明的《幻城》就有着浓重的漫画色彩,因而有人戏言这是一部大儿童的作品,尤其适应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符合在图读时代成长起来的读者群的口味。但是我相信,80后文学在多方位开放性的文化影响之下必然会越来越成熟,这种图像化的写作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风格与魅力。

日本动漫论文:日本动漫形象发展规划

近六十岁“高龄”的日本品牌动漫形象阿童木“归来”了。在由中、日、美三国共同推出的阿童木3G动画电影中,阿童木的名字不改,形象特征未变,充分显示出了一代民族品牌动漫形象的强大号召力。纵观日本的多个动漫品牌形象,无一不是经受了漫长的时间考验,而其产生的巨大社会、经济、文化效应又使日本动漫产业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与收益。反观我国的国产动漫,仍然在寻找适合中国实情的发展方式,在不断尝试性的动漫形象迅速更迭之中,市场暂时呈现出了个别有序、整体无序的倾向。在阿童木再次名利双收的时候,我们不妨重新整理以阿童木为代表的日本品牌动漫形象的发展历程,对如何确立及推广品牌动漫形象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阿童木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51年7月。当时,阿童木在月刊连载《原子大使》(1951年4月开始在月刊《少年》上连载)第四集中,以配角的身份登场。后因阿童木这一形象受到读者认可,1952年3月,《原子大使》结束连载,4月,《铁臂阿童木》开始正式登场。在长达10年的漫画固定读者群体形成的基础上,1963年1月,动画版阿童木正式播出。近六十年来,阿童木作为品牌动漫形象,除了在漫画、动画领域大展身手外,还成为了日本电视动画精简成本制作方式的试水者,确立了以动漫形象版权为核心的赢利模式,并在尝试衍生产品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据手冢治虫介绍,最初一年将阿童木形象版权授权给玩具、文具、衣服、食品、生活杂货等的收益就达到了一亿数千万日元,而支持这些的是高发行率的漫画与高收视率的电视动画片。①这种最初的制作、收益循环也成为了日后日本动漫产业成功运营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起,日本的各品牌动漫形象均将动画电影视为提升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获得了市场及受众的认可。从日本1980年以来的动画电影收益业绩来看,除宫崎骏的作品被称为“票房怪物”(《千与千寻》票房高达304亿日元,创下“日本之最”“高票房神话”)外,其他各种品牌动漫形象的动画电影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状态,像《哆啦A梦》《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犬夜叉》《樱桃小丸子》等动画电影票房多则30亿少则10亿日元,一面与宫崎骏分庭抗礼,一面共同构筑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日本动漫形象的集合体。 二手冢治虫认为,一个品牌动漫形象的确立,需要的不仅仅是创作者的作品意识,更重要的是商品意识。正如他所说的“对我而言,一般先考虑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其能否成为商品”。② 如果对其加以扩展性理解的话,可以概括为:动漫形象是一种创作者在创作阶段必须从对象、现状、前景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在充实、发展阶段进行再创作时,或是延续其一贯的风格或是随时展而进化,抑或是逐渐加入创作者的意识导向、人文思考的复合产物。手冢治虫的阿童木即是如此。 阿童木形象诞生之初只是一个配角,在充分挖掘其商品性后,成功转型为品牌动漫形象。这种转型是从漫画开始的,后来的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A梦、臼井仪人的蜡笔小新、青山刚昌的名侦探柯南、高桥留美子的犬夜叉、樱桃子(本名三浦美纪)的樱桃小丸子等品牌动漫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读者所关心的文化、传统、生活等诸多因素以及读者的童趣、猎奇等心理加以关照。但与阿童木不同的是,后来的动漫形象在传播媒介飞速发展的现代有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和发展平台,其中最为外显、集中的形式就是动画电影。 利用成熟的品牌动漫形象来制作动画电影,似乎是一条不必费心思再研发新形象就能赢利的途径,甚至是有序发展的动漫产业链的核心。这也是日本动漫产业在经历了漫长时间验证后得出的结论。 对中国现今的动漫产业而言,仿佛已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进行长期的品牌培养。不同于同一民族、从众性极强的日本,在中国几十年“有动无漫”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已经习惯了将动画与漫画区分对待,而阅读人群也不具有全民化倾向,缺少了诸如漫画这种切实的市场验证过程,在还没有形成动漫产业的完善运作机制情况下提倡个人的跳跃性品牌动漫形象创作,无疑是一种冒险。多年前的《宝莲灯》就是实证。因此,如今最现实的课题是如何将日本数十年品牌动漫形象发展之路加以系统性分析,择其在推广与确立方式上的可借鉴部分,进而更加有效地推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三日本各个品牌动漫形象的发展历程验证了影视动画作品在塑造品牌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们发现,电视动画片将平面形象转变为具有生命体征、鲜明个性特征,同时富有兼容性与概括性的立体造型,这种转型普通却又生动,自然而更亲切,而且与漫画相辅相成地无限横向延展、纵向拓深了动漫形象的创造空间。 电视动画片中的动漫形象虽然更接近生活,但会因篇幅短小限制其存在空间,束缚内容上的表现,无限期、简短、连续放映的形式终究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于是,以品牌动漫形象为主题、想象空间更为宽阔、故事内容更为刺激、更注重视觉感知、更表现技术特征的精华产物———动画电影便应运而生。 《哆啦A梦》是从1973年4月1日开始在日本电视台(日本放送)正式推出电视动画片,③自1979年至今已连续播出了30年(其中2005年3月18日至4月15日是的中间间歇停播期)。从1980年开始《哆啦A梦》又几乎每年推出一部动画电影(2005年暂停制作),以电视动画普遍的影响力作为平铺延展的“面”,以精良制作的动画电影作为跳跃醒目的“点”,相互推波助澜、相辅相成,在原汁原味的内容基础上不断加入新的时代元素,使这一品牌动漫形象在媒体不断分化、进步的同时却一直保持着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日本这种稳妥的低制作成本运营方式应该更加适合中国还处在摸索阶段的动漫产业。阿童木电影耗资5亿元,由500名以上的高科技制作人员用了长达5年的时间完成,固然票房收益不菲,但其成功的根本在于主角阿童木长达近六十年历练的品牌地位,而中国至今除了“孙悟空”之外几乎还没有自己的民族动漫品牌形象,④在创作上也趋向于模仿。因此,大制作的国产动漫电影目前还需三思而后行。#p#分页标题#e# 中国现今的动漫产业相关政策似乎也在引导市场向着以电视动画为主的发展方向推进,如在黄金时段主要播出国产动漫作品,对国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予以限制等。因此,在市场运作、政策扶持、舆论导向等各方面已渐趋有序,所期待的就是稳扎稳打的实际成果的出现。现在具有一定口碑的《喜羊羊与灰太郎》即是此大形势之下的产物。 四利用制作周期小、成本低、见效快的电视动画片先期树立品牌,随之以兼容性大、外显性强的动画电影巩固品牌地位并藉此获得更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利益。这一条品牌动漫形象的营造之路似乎正被中国渐渐认可并开始尝试。当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接下来需要讨论的却不是如何实际操作的问题,而是应该再次回到原点———动漫形象的创作上来。 如此一来,就必须回到历史、文化以及国民性等根本问题上,因为中国现在不断涌现的动漫形象仿佛都忽略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那就是文化与传统。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挥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民族风格、传统意识来塑造动漫形象,并藉此来拓展文化空间、发扬民族精神似乎应该引起中国更多的思考。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日本所树立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动漫形象,更是民族与历史、传统和文化的代言人。在日本,真正生命力长、影响力持久的仍然是那些将文化与传统融入形象塑造的动漫作品,像以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为原型而成的传统动漫形象“一休”;介绍日本普通传统家庭生活并同时辅以日本的节气、风俗、地方风情等内容的“荣螺一家”;⑤表现日本自由式教育下竞争意识薄弱却真实直率、热爱生活的“樱桃小丸子”;渲染日本悲情文化的“圣斗士”们;以战斗为己任的传统版日本武士“犬夜叉”和现代版侦探武士“柯南”;还有梦想日本高科技成长,体现日本人天马行空想象力的“阿童木”与“哆啦A梦”等等,各种动漫形象无一不折射出日本的社会文化和民族思想。 其实,中国的动漫起步并不逊于日本,而且在发展初期也呈现了鲜明的民族化意识。像著名的动漫形象“孙悟空”利用了工笔重彩的传统作画方法,在形象塑造上也借鉴了国粹京剧的脸谱使其更具有中国传统风格;《小蝌蚪找妈妈》藉中国写意画的手法加以表现,生动、独特而大气;还有《过猴山》《骄傲的将军》《天书奇谭》《葫芦娃》等知名动画片,所表现的均是中国文化、中国风情以及中国精神。但在经历了特殊的否认传统的“浩劫”期后,又加之外来因素的影响,不能不说现在的中国动漫在形象定位上已经处在抉择的“十字路口”。宣扬传统武术精神的“虹猫”被封杀,孩子气的“喜羊羊与灰太郎”还能斗多久,宣扬本土制作理念的“麋鹿王”充满了“美国味儿”,本应属于我们的“花木兰”“熊猫”却成了美国人赚钱的工具,还有现在再度归来的“阿童木”,中国斥以巨资的竟然是别人的品牌……中国动漫产业何去何从,其核心问题当然是塑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动漫形象。自身如何在承认民族文化、尊重民族传统、提升民族地位的基础上去塑造动漫形象是如今中国动漫行业所面临的较大阻碍。

日本动漫论文:日本动漫音乐的艺术魅力研究

宫崎骏和他的制作团队别有用心地设计这样美好的开头,旨在引人对下文展开无限联想。如此明亮静谧的画卷映入观众眼帘,观众油然而想,在这般空灵的境地必定蕴藏着无限美好的故事。为满足观众的需求,音乐恰如其分地担任起重要角色。音乐在宫崎骏的合理运用下充满灵性,和剧情融合,使影片简单、纯粹,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某个角落。在音乐音符的跳动下,气氛时而平和,时而雅致,时而朝气勃勃,时而神秘幽深,使观众沉醉其中,跟随主人公一起畅游。

宫崎骏电影音乐紧紧把握其动画电影的特性,不断流露出顽皮、欢愉和童趣的美好感觉。宫崎骏画笔下的龙猫这一动漫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其顽皮的性格、真挚的情感和那颗善良的心使人印象深刻,更成为人们回忆童年的象征。在龙猫的陪伴下,很多人重温童年的美好,深深陷入回忆。电影的配乐为电影的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九首音乐收录在《音乐故事———龙猫》中。这首交响乐通过久石让的指挥和新日本交响乐队的演奏,达到了顶峰。其交响乐,在大提琴的配合下,显得厚实,十足的神秘感给人一种时空穿梭的错觉,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宫崎骏制作的电影是世界动画电影产业的引领,宫崎骏电影凭借着他独特的优势与魅力屹立在世界动画电影之林。宫崎骏电影中成功的配乐为电影的成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其配乐浪漫而又有丰富的民族情感夹杂其中,颇受观众喜爱。其中,动画电影《千与千寻》最为成功。《千与千寻》的播出,不仅获得了极高的票房收入,还获得了很多的奖项。《千与千寻》讲述的是千寻这个小女孩逃离困境的故事。在整个逃离过程中千寻经历的种种磨难都让她成长,千寻从一个柔弱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勇敢、善良、宽容的大女孩,可以说是困难磨砺了她,让她拥有了淳朴善良的性格。在困难中,千寻体会到了真正的自尊与自身的价值。电影《千与千寻》不仅拥有感人的剧情,还有很好的音乐配乐。钢琴优美的旋律用在电影独白的配乐,来表现电影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弦乐的巧妙运用更能表现千寻的内心情感,而夹杂着民族气息的音乐在电影中能让观众感受到一股浪漫的气息。在宫崎骏的大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电影中所渗透出的浪漫。《风之谷》这部电影则与宫崎骏其他的电影作品有不同之处。这部电影的配乐是宫崎骏与久石让合作的作品,这部电影一举成为电影界的经典之作。还有作品《天空城》的电影配乐气势宏伟,电影音乐能很好地与电影中所表现的场景相融合,悲凉的情节与小提琴悲伤的旋律相融合,使电影情节深入人心。

宫崎骏的音乐正如其动漫作品一样,立足于现实,但又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人带来一场亦真亦幻的视听盛宴。以《幽灵公主》为例,浅析其幻想与现实的结合。《幽灵公主》在世界动漫电影行列名列前茅,其思想内涵深厚、主题深刻、构造繁杂,曾一度被视为宫崎骏的收官之作。《幽灵公主》以日本为依托,其诞生有宏大的社会背景。日本自古崇尚自然,他们认为自然万物皆有灵性,一切在生灵的庇佑之下得以长久不息。在这种民族信仰下,《幽灵公主》应运而生。《幽灵公主》将人们带回古代日本的室町时代,那是一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勇敢的主人公阿斯达卡所在的村庄遭遇不幸,他主动承担起保卫家乡的重任。为了实现家乡的和平与安宁,他打败了猪神,与此同时,他也不幸地被诅咒束缚。为了家乡重现生机,他在打败敌人后选择默默离开,独自去寻找解除诅咒的方法。在寻找的路途中,他结识珊瑚公主,他与珊瑚公主志趣相投,一拍即合,共同担负起保护森林的重任。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影片以万物重现生机落下帷幕,这无疑是的结局。人类在与大自然的博弈中最终明白自然的真谛。世界万物都按其规律运行,自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凡是存在即合理,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人与自然休戚与共,唇亡齿寒。通观整部影片,弦乐随处可见。久石让通过加入交响乐,使音乐情怀更为广阔,交响乐阵阵敲击心灵,一种厚重的苍凉感和沧桑的历史感油然而生。电影在米良美干净、醇厚的歌声中结尾,好像是一个幽怨的女子娓娓讲述那遥远的故事,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细分电影音乐共八部分,每部分都与当时剧情和人物的心理情绪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及时部分出现在电影《幽灵公主》的序幕,曲子简单干脆,点明主旨。音乐在氤氲烟雾的深山中回荡,画面安宁,神秘感十足的森林跃然荧屏。大提琴重低音在画面中游走,观众好似漫步深山,面对高耸的大山,庄严感自然而出。画面不断改变,音乐高音跳动不止,故事缓慢开展。在音乐的烘托下,神圣而庄严的基调铺展开来。

第二部分是电影的高潮,这与电影中音乐的配合息息相关,恶魔附身在猪神上,猪神成了恶魔威胁着村民的安危,在这种危险的时刻,阿斯达卡仍然向恶魔发起了进攻,他骑着长角鹿引开恶魔,一点也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保护了全民的安全。在这危险的时刻音乐响起,音乐的声音时而急促,时而悠缓,声音与当时的情景很好地融合,表现出阿斯达卡的勇敢和对亲人的爱。

第三部分表现的是阿斯达卡为了救自己的父亲,不幸恶魔上身,他为了不伤害村民和自己的亲人,被迫离开了他的家乡。阿斯达卡和长角鹿来到一片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这时音乐缓缓地响起,古典音乐中的二胡在演奏时夹杂着一丝痛楚与凄凉,表现出阿斯达卡的无奈,阿斯达卡与长角鹿相依为命地走在草原上,微风吹过他们的脸,仿佛在抚摸阿斯达卡充满创伤的心,微风吹着地上的草来回摇摆,好像是在向阿斯达卡打招呼。这景色虽怡人,但在音乐响起的一刹那,不禁让人感到阿斯达卡的孤独与内心的凄凉。

第四部分表现的是一段凄苦的爱情故事。在钢琴的伴奏中更是表现了这份爱情的凄苦。这是幽灵公主和阿斯达卡及时次相见,幽灵公主狼狈的衣着表现出她的疲惫,在威风的吹拂下她却仍然飒爽英姿,通过这种气质,观众们便可得知她就是幽灵公主了。幽灵公主看到了阿斯达卡,两人默默相对,在忧伤的钢琴伴奏中更显出两人的身不由己,这种爱慕的情感却很可能在无奈中戛然而止,这样的眼神引发了观众的联想。

第五部分用一段听起来略带神秘的音乐来表现。这段音乐与阿斯达卡进入神秘怪异的森林相呼应,音乐中用的乐器是簧管,簧管的声音悠长而略带情感,以管乐来表现森林的怪异与阿斯达卡紧张的心情是最恰到好处的。让观众看着这紧张神秘的场景,体会着阿斯达卡的心情,并听着管乐配乐,仿佛自己就置身在那怪异的森林中一样。

第六部分表现的战斗的情节,在战斗中配合了管弦与弦乐,声音时而神秘紧张,时而低沉,时而激昂,加剧了战斗的紧张气氛。

第七部分使战斗达到了顶峰,森林之神因被砍下头颅而变成了恶魔,世间万物都发生了变化,这时候一段鼓点的曲子出现,鼓点随着战斗的变化时而快时而慢,渲染了战斗激烈和紧张的气氛,在战斗中,森林也毁坏了,山倒地陷,世界好像被毁灭了一样。

第八部分作者通过运用交响乐曲和嘹亮的歌声来烘托恢复宁静的大自然。山高水清,树木葱绿,小溪湍急,天空蔚蓝,草地上的草也是郁郁葱葱的,大自然的一切都变得十分和谐。作者运用逐渐远去的歌声来表现自然的美好与人们的欢愉。自然被拯救了,离别的时刻也来了,幽灵公主这时和阿斯达卡相互保障要一起去享受这个美好和谐的世界,作者运用声音低沉凄凉的钢琴乐来表现离别的伤感。在美妙的钢琴声中,我们似乎早已忘记战争的惨烈与厮杀,而更多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是这个世界和大自然的美好,还有人性的美好。

宫崎骏的音乐与剧情融合,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音乐响起不由使观众联想起与之相伴的电影情节。宫崎骏的内心与其动漫保持高度一致,这在音乐艺术特色中得到充分的彰显。动漫音乐早已突破乐谱的束缚,成为凸显时代背景的载体。音乐在电影中得到升华,成为感受作者心灵的“眼睛”。在音乐中,宫崎骏内心深藏的情感表露无疑,因为,音乐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音乐的流动中,人们的思维不断跳跃,使电影画面更加丰富,也使影片更具张力。(本文作者:朱沛龙、李智 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保定市实验小学)

日本动漫论文:日本动漫图书出版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功,为世界经济和文化打开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引导了潜在品质消费群体,形成了独立的特殊文化受体。可见,有效利用与开发动漫产业,迎合动漫图书出版潜在消费群体的需求,可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会文化传承。

一、日本动漫出版模式与现状

严格来说,日本动漫产业的出版模式并不局限于图书出版,还包括动画、周边产品、同人商品等领域。就漫画图书门类而言,囊括了原作漫画、衍生漫画、剧场漫画及同人漫画等多个门类。细分图书出版情况,其收益群体包括原作者、杂志社、出版商、动画制作公司、同人绘制作者等多层经营者,影响范围覆盖了原作受众群体、动画受众群体与同人受众群体。由此带动的经济效益与经济利润非常可观。一方面,除了漫画图书及其衍生图书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漫画图书走红、影响范围扩大带来的经济与文化效益也不容忽视。漫画图书催生动画产业发展,以动画配音为主业的声优行业也因此不断振兴;周边产业的发展,扩充了多种形式制造区与手工模型艺人行业的兴盛;同人衍生品的壮大,为其未来漫画图书领域培养人才,拉动了市场经济,保障原作漫画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动漫出版的蓬勃发展,将日本民族文化、思想文化、风俗习惯、历史渊源深刻丰富地渗透漫画图书之中,让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与外国人对日本的名胜古迹、历史遗存、民俗文化有了深刻了解。漫画图书仿佛是免费的活招牌,不仅弘扬了日本的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拉动了日本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吸引着众多向往日本文化、希望一窥究竟的外国漫画爱好者。

二、日本动漫图书出版的地位与价值

探究日本动漫出版模式可知,日本动漫的出版内容远远不只图书出版一类。图书出版作为动漫产业的主体,对动漫产业整体的出版模式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日本动漫出版模式以漫画图书出版为首,经积累人气、确保效益后发行动画,动画具有一定规模时,周边产品及同人衍生便应运而生。这其中,漫画图书的质量与内容决定了漫画图书能走多远、影响多深。当然,日本动漫出版不限于单一模式,以游戏为蓝本的动画内容,以动画为主的小说内容都是组成日本动漫出版的重要模块。无论是以游戏为蓝本,还是以原创动画为蓝本,日本动漫出版若想进一步影响观影群体,图书出版环节仍然必不可少。正是由于漫画图书出版在日本动漫出版中重要的基石地位,有效保障了动漫出版的影响力与影响范围,促进了日本动漫产业的整体发展。

三、日本动漫图书出版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出版行业集群化操作日本动漫图书出版的成功经验之一,源自动漫产业的集群化操作。该集群化操作理念确保了动漫图书出版形成集群化模式,实现了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漫画图书出版带动动画产业发展,促进手工制造业兴盛,影响到包含声优、同人作者、动画公司、出版社及原作者在内的经济收益,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群,作用于日本经济市场及文化市场。我国若想保障动漫市场的良性发展,首先应放眼于产业集权化操作手段,不能侧重于单一模式发展,争取做到漫画带动动画、动画催生周边、周边拉动同人,从而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模式。纵观当前中国动漫产业市场,集群化操作初具规模的公司要数“有妖气”原创漫画平台公司,该公司在成功打造自身网站的原创性后,通过招揽人才,形成自己的漫画品牌作品,并采用漫画动画化手段,扩大了自身漫画的影响力,形成了漫画支持动画、动画扩充影响的良性循环。然而,即使当前动漫出版行业拥有了足够的联动意识,真正实现集群化操作仍然需要一段时间,需要从中总结经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全新产业集群化模式,实现产业的联动生产。

2.动漫产品受众群体扩容日本动漫图书出版行业的成功经验之二,在其并未局限于自身漫画的受众群体,未将漫画及动画的影响范围局限于某一年龄层,而是将其扩充到社会各个年龄层。在漫画出版过程中,日本动漫出版为迎合不同年龄读者的需求,分别针对幼儿、少年、青年、老年进行了分阶段漫画供给,从而促进漫画真正成为日本的“国民文化”。以日本著名出版社集英社为例,旗下的漫画图书出版杂志主要涵盖以少年读者为阅读群体的《少年Jump》《JumpSquare》等;以青年读者为阅读群体的《UltraJump》《GrandJump》,以少女为阅读群体的《Ribon》《Margaret》。由此可见,集英社在针对不同年龄群体,不同性别群体的不同爱好与关注点上,采用了分流方式来经营动漫图书出版产品,从而达到迎合不同受众的喜好、扩充动漫产品的影响范围、加大受众群体影响力度的作用。另外,根据年轻人的阅读喜好,集英社在出版读物中还建立了以青年人为主要阅读群体的轻小说文库《Cobalt文库》《SuperDash文库》,力求迎合青少年消费主体,打造轻松快节奏的小说类型,丰盈出版读物的种类,供应更多不同需求群体。我国的动漫图书出版低龄化与幼稚化已经成为动漫产业的代名词,对丰富与带动动漫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我国有良好的动漫产业潜在消费群体,动漫出版产业应抓住当前潜在客户需求,借鉴日本动漫图书出版经验,针对客户进行细致分类,有效认知客户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动漫图书出版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

3.竞争机制的有效建设日本动漫图书出版行业成功经验之三,在其拥有优胜劣汰的良好竞争机制。本文仍以集英社的编辑考核体系加以说明。在集英社最知名也是读者反响好的杂志《少年Jump》的竞争机制中,诞生了《海贼王》《灌篮高手》等一系列作品。其中《少年Jump》的“腰斩制度”功不可没。在杂志编排出版过程中,编辑对漫画作品拥有一定的期许值,期许值在杂志排位中一览无遗,排位越低,期许值越低,其“腰斩”可能性便越高。编辑期许值的设定,包含了自身积累多年的判断、读者反馈信息以及对作者掌控故事能力的认知。编辑不在乎作者的知名度,不考虑多年的合作情谊,更不会给什么人特殊权利,从而形成了日本动漫图书出版行业优胜劣汰的良好发展定律。

我国当前动漫图书出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长时间的国产漫画空窗期,导致了我国国产漫画内容低龄、画工粗糙、故事浮夸、寓意不深、文化传承有偏差等。竞争机制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我国动漫图书出版行业的进步,致使动漫图书本身内容差强人意。结合日本动漫图书出版先进经验,我国应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建设科学有效的竞争机制,可以大大促进动漫产业从业人员的自强心理,从而向更先进、更科学、更专业、更博学的方向发展,实现推动整体动漫产业的发展与进步。综上所述,动漫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确立动漫图书出版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保障其良性发展,是动漫图书出版行业的目标。虽然我国不能复制日本动漫图书出版产业的成功经验,但其经验背后总结出的推动手段,给我国动漫图书出版产业带来了深远的启示。我国动漫图书出版产业应积极学习日本动漫图书出版产业的经验,实现动漫产业集群化操作,扩容动漫产品受众群体,完善动漫行业竞争机制,拓展我国文化推广渠道,丰盈我国民族文化市场,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共同进步。

作者:周嘉煦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日本动漫论文:日本动漫下受众社会心理影响

在社会传播领域,日本国民的社会心理构造有哪些特征?促成日本受众这种共有“特征”的内在心理机制和外部社会条件究竟是什么?本文从动漫作品的传播探讨受众社会心理影响的成因。

一、社会构造、集团组织形态在动漫作品里的折射

日本受众服从、恪守集团共同意志、遵从意见领袖、追求和谐一致,并且极易受到媒介的支配和控制。日本受众的心理认知、立场态度、价值判断、行为选择等方面极易呈现惊人的类型化、模式化倾向。日本动漫作品中的同类作品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一)角色设定模式化主人公年龄设置模式化。90%的日本动漫作品的主人公年龄集中在12-17岁之间。形象画面模式化。主角均为英俊或端正的形象,很多作品的人物的长相很相似。主人公道德品质同一化。主人公都善良、正直、尊重生命、富有人性、特别注重友情。

(二)故事结构模式化以神魔类动漫为例,大多数故事均由几大块构成:主人公突遇到重大的挑战、危机,迅速由普通人成长为身怀绝技、坚韧不拔的少年英雄。

(三)情节模式化以热血类动漫为例,永恒不变的理想、不打不相识的伙伴、和反派的战斗、营救陷入危机的伙伴、闯关、“一对一”的对决、阶段性boss和最终boss等贯穿故事的始终,当然还少不了感情等作为副线进行补充。

二、民族性格在动漫作品里的折射

(一)民族心理特征1.皇权思想与血统论。皇权尊贵,人分等级阶层。下级无条件地遵从上级,尊贵是生来就注定的,是由血统决定好了的。这些在动漫作品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比如神魔类动漫《吸血鬼骑士》中地位较高、统领众吸血鬼学员的是拥有“最纯正血脉的王族吸血鬼”。2.武士道3.崇敬自然日本人本来就信奉万物有灵、万物皆为神灵的多神观。很多动漫作品中的自然物,比如森林、河流、山川、岩石等等都是作者怀着敬畏的心情描绘和展现出来的。

(二)民族传统的传承和宣扬1.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扬2.精神传统的弘扬。日本人崇敬和宣扬百折不挠、自强奋斗的不屈精神。

(三)对他国文化的熟知和掌握日本是一个西化程度很高的国家,但是又原汁原味、一成不变地继承了本国的文化和传统,这就形成了一方面熟知、掌握他国先进文化技术,一方面又保持自我独特的文化传统观念的形态。

三、民族心理动力模式解析

“他人取向型性格”也称为“外部取向型性格”,其较大的特点是“从众”。日本大和民族是一个心理构造纤细、对外部反应极为敏感、自律性很强的民族。日本人很少参照自身的个性行事,而是先视其能否得到大众的认可,特别是社会舆论的认可。大众媒介不仅向受众提供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取向,也向他们灌输各种不宜逾越的行为准则。

四、社会文化模式解析

(一)“家族主义”国家和受众的“共同体意志”。

(二)垂直构造的集团和的意见领袖。

五、作品与受众因素、传播模式相结合

(一)立足本土,另辟蹊径,做出特色。虽然存在不少的雷同化的作品,但日本动漫作品在面对欧美动漫的挑战,面对缺乏像迪士尼、梦工厂之类的大品牌、大公司、大制作的优势时,仍然努力做到运用先进技术传播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精髓。首先,它结合本土特色,从故事的背景框架到生活细节都尽量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其次,动漫的类型多样,除了恋爱、神魔、搞笑、亲子等较为常见的类型外,还有耽美、后宫等类型。

(二)海量的同质化的作品,使海外输出扩大。

(三)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市场化体系,产业立体化。塑造经典品牌,并使动漫产业立体化成长。

作者:黎旋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音乐学院

日本动漫论文:小议日本动漫外交看日本对华文化外交

——动漫外交对中国大学生对日情结的影响

【内容提要】

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于2006年4月28日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他建议日本应当积极开展“动漫外交”,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而在2008年03月,现任外相高村正彦正式任命哆啦A梦为“动漫文化大使”,此举无疑是在延续麻生太郎的外交政策。日本外务省希望通过“POP文化”,特别是动漫文化,推销日本,大打文化外交牌的举动引起中国国内的激烈争议。不少人认为由于目前日本动漫一统市场,如不制止日本动漫潮在中国学生间的泛滥,中国下一代必然会“日本化”,形成浓烈的日本情结,从而影响对日政治态度。然而不少动漫爱好者认为,日本动漫并不能改变他们对日态度。那么真相究竟如何?本文希望通过调研与解读相关资料,探求:

一、中国当代大学生热爱日本动漫的行为与其日本情结,对日政治态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存在,相关程度如何;

二、日本动漫外交的效用以及收益率;

三、日本动漫外交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动漫外交文化外交情结中国大学生日本情结对日政治态度

(一)文化外交及其作用机理

当前,文化外交成为了许多国家宣传自身文化与政治理念,提高国际软权力的的重要外交手段之一。所谓文化外交,根据李智所著的《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一书所述,是指“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目标为目,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进行外交活动。”作用机理如下:首先,通过”文化模糊”处理,目标国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被增强。而这种文化认同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以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舆论传播也常从文化视角切入,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向目标群传播,使目标群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舆论输出中文化因素的激励和感染,从而慢慢接受传播者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其次,借助文化熏染、提高对该国文化的接受度。文化熏染是通过生活环境与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使个人在无意识中获得正规教育之外的认知。文化致效就是将要输出的舆论与文化因素进行有效整合,让要表达的舆论披上文化的外衣,促使目标群在本民族文化的惯性思维之下,自然地接受舆论观点。就某种意义而言,舆论传播中的文化致效也是文化意识的战略传播,必然具有很强的熏染性。然而,少数国家也把这种外交方式当成是文化渗透的手段,通过文化传播这种隐蔽的手段来改变他国国民的价值观与政治态度,从而达到影响与控制他国内政甚至颠覆他国的目的。尼克松的经典著作《1999不战而胜》与《真正的和平》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文化外交主要通过建立他国国民对本国文化的情结来实现。那么什么是情结呢?情结是一心理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隐藏的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每个心理学理论对于情结的详细定义不同,但不论是弗洛依德体系还是荣格体系的理论都公认情结是非常重要的。情结是探索心理的一种方法,也是重要的理论工具。情结一词原本是精神分析学的概念,作为一般意义上使用情结一词,出现在荣格(Jung.C.G.)的文献里。荣格将complex形容为“无意识之中的一个结”。可以将情结想成一群无意识感觉与信念形成的结。这个结可以间接侦测,而表现出的行为则很难理解。在20世纪初,他在进行言语联想的考察中发现,由于情感因素联想会出现显着的延迟,这种不服从意识控制的过程妨碍着联想正常进行;并且认为在潜意识中,存在以一定情感为中心集结着相关的心理内容的心理过程现象。他把这种现象称作“因情感而集结成的(在潜意识中)复合体”。以后就略称为“情结”。日常生活中当潜意识活动强度高于有意识的强度时,这种“情结”作用强势地控制着人的行为。特别对个体人格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二)日本动漫外交提出的背景,主要措施

日本人及其政府认为动漫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可以根据特定的价值标准来设置议程,从而说服他人相信和认同其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以促使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亲日情结,从而产生预期的态度和行为,最终实现文化致效。2006年4月28日,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他建议日本应当积极开展“动漫外交”,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2008年03月,日本现任外相高村正彦正式任命哆啦A梦为“动漫文化大使”,而此举无疑是麻生太郎动漫外交政策的延续。

根据麻生的《文化外交新设想》以及外务省的相关政策文件,日本开展动漫外交的背景:首先,作为流行文化,日本动漫对外国公众已经形成巨大影响力。现在是普通老百姓的舆论对一国的外交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日本希望将这深入大众的拥有坚强力量的流行文化变成公共外交的工具,通过动漫作品传达的意象,使“‘日本’或者‘Japan’给人的及时印象是“明亮、温暖或者很棒、很酷的感觉”,树立日本美好的外交形象,使其政策在世界范围内更易被接受。其次,日本希望通过其动漫塑造的形象去改变包括中国在内的历史上受其侵略的国家对日本的看法,从而提高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如,日本是当今的经济大国,却是政治上的侏儒,其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受到来自亚洲的多国的阻力。,为其经济输出开路。中国和亚洲各国志日本经济往来十分频繁,其在亚洲各国的形象影响到其出口量。如:中国也已经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在中国的形象对其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有很影响。每当中日关系紧张时,就会有抵制日货的呼声。

在迫切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双重推动下,此项动漫外交政策的主要措施迅速出台,主要包括:

一、政府和动画制作者召开流行文化交流学习会;任命那些在国际上颇受欢迎的漫画家和游戏作者为“动画文化大使”,并将之派到海外宣传日本流行文化。日本外务省在2007财年预算草案中已经列入了这些相关的费用。

二、开设以海内外新锐漫画家为对象的“日本漫画大奖(InternationalMANGAAward)”。这包括两项“动漫大赏”:

首先是创办以外国漫画家为对象的国际漫画奖“漫画诺贝尔奖”。麻生曾说:“我希望为当今不断涌现出的世界各国的年轻漫画棋手,在漫画起源地的日本设立一个的奖项,也就是说设立一个相当于漫画诺贝尔奖的奖项。希望他们以此为契机意识到他们与日本的关系。”

同时,以发掘日本青年映像?动画创造者的作为目标的新奖项的也被提出。据最近的《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07年度日本文化厅将拨出4亿4千万日元的预算,用于振兴向动画、CG等媒体艺术。这些预算中包括了对动画、CG等年轻作家的培育和扩张文化厅目前举办的媒体艺术节的费用。

三、通过电视,电台等手段传播日本动漫文化。主要包括:建立一个频道面向海外进行英语广播,并建立一个“24小时24小时,一周7天用英语传播日本信息的电视频道播放日本动漫信息”

对于中国这个与其有宿怨的国家,则着重在地方电视台播放动画等文化产品,推广日本受欢迎的动画与流行歌曲: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外务省拨款24亿日元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画片播放版权,将这些动画片免费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并决定在2006年度预算案中,增加对华宣传费用11.6亿日元,使对华宣传总预算达到31.1亿日元。新增款项将主要用于在中国各大电台、电视台播放日本的流行歌曲和日产动画片。日本外务省在解释这一投资时说,他们希望这样的柔性宣传可以减少中国青年对日本的不信任感,进而增进中国青少年对日本的认识。

四、日本政府从补充预算中拨款20亿日元,国际交流基金会等机构出资80亿日元,建立日本100亿日元的“日中21世纪基金”,然后使用这笔基金所得的利息收入每年约2亿日元,进行以下活动:

①中日学生交流活动。从2006年9月起,政府每年拨款100亿美元资助1100名中国学生在日本家庭中生活一段时间,亲身体验日本文化。日本政府另外还向日中友好会馆拨款5亿日元用于中国高中生的短期赴日交流,如“动漫文化交流实习生”计划,也就是说让当地的学生接受一定时间的实习,在大使馆或总领事馆从事文化交流的工作。还有与CCTV合作的“中日文化小信使”等系列活动;

②让参与日中交流的双方政府机关、非政府组织、企业团体和个人共同建立一个联络网,促进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培养两国交流的接班人才。外务省的“InvitationProgramtoJapanforJournalistsInterestedinAnime”计划便是其中一个重要计划;

③在中国各地的公立图书馆和大学内开设“日本信息据点”,介绍日本文化、出借日本图书,而且还将展示日本引以为傲的网络技术,并邀请活跃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和企业人员参与介绍日本的活动;

五、在外务省设立了“海外交流审议会”。会长由丰田汽车副会长的张富士夫担任,其目的是构筑民间人士与外务省良好的互惠关系,意欲通过日本大型企业、文化机构或者是广告公司向目标国输出诸如动漫等文化产品。

六、彻底强化日语教育的方针。“对于由动漫对日语产生兴趣的各国国民来说,我想,对日语降低接受日本语能力测试的难度,在各国推行示范的日语教室,制作标准教科书等等,使国际交流基金会作为日语教育的推广者能够真正地重新出发等措施是有利于我国的文化价值观的推广的。”

七、同时,日本本土资金也加紧建设属于自己的动漫媒体网络:如方舟盛世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就是日本世界社、日本岛本株式会社、日本盘亚株式会社三方委任“中国地区指定宣传公司”,负责日本总部、中国总、各地区在中国地区的宣传、策划、制作、、活动组办等。甚至连在电影业及出版业举足轻重的“角川集团”也积极发展在华传媒网络:①、在2005年大手入股香港洲立集团,成立该集团较大股东,目的是利用该集团发行日本动漫电影及作多媒体合作(如制作电影、发行DVD/VCD、制作及发行游戏、出版等)并进行有力的宣传。②、2005年角川与香港的新华传媒合资1亿港元,建立“新华角川”去开拓中国内地市场。③、2007年日本角川控股(KadokawaHoldings)旗下的角川映画,也与新华传媒集团在内地正式成立合资公司。首要任务是在3年内在内地大城市建立20座电影城。意在通过进一步强化“香港角川”桥头堡的作用,再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中国星传媒机构双方也正在就版权引进方面的事宜进行谈判。此外,在中国的网络销售也被纳入到角川的视野。目前,角川映画正在和国家版权局、中国网络版权联盟等进行密切的接触。另外,角川书店还为其下属子公司特别设立了总额为20亿日圆的动画专门基金。该基金里也包含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资,据说将在今后5年内投资35部TV动画或剧场动画。

(三)国人对日本动漫外交的争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日本的动漫外交政策引起了国人的激烈争论:

部分国人认为日本此举意在通过占领动漫市场,从而垄断话语权,在中国新一代中培养浓烈日本情结,让这些认同日本价值观的亲日分子,影响中国的对日政策。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就曾在中日问题上多次提出“有必要增加留日的中学生,以便培养更多的亲日派”。反对人士宣称对日本动漫废寝忘食的痴迷者们,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也逐渐接受了日本的文化和价值理念。他们欣赏《灌篮高手》的好勇斗狠,认同《爱情白皮书》中的勾心斗角,衷情《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冷漠凶残,甚至于许多人脑海里的中国文化,如西游、三国等的概念,更多是来源于日本的漫画和电子游戏,当前由不少动漫迷掀起的盲目学习日语及日本文化的热潮也是这种政策效用的极佳例证:甚至连前外相麻生也曾说“想想为什么,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的主题歌是日语的,因此,对日语感兴趣的孩子就自然地增加了……。日本的流行文化引起了人们跟以前不同的对日语的兴趣。”

日本动漫,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传播日本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锐利武器:前几年,日本出版了《中国入门》以肆意歪曲历史、丑化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漫画书。《中国入门》不但否认南京大屠杀,为罪恶昭彰的日本731细菌部队翻案,还称中国的思想、文学、艺术、科学等都“毫无吸引人之处。令人吃惊的是,面对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这样充满鄙视、煽动仇恨的漫画既没有引起日本动漫界的反思,也没有引起日本普通民众的批评与反对,且一上市就连续保持日本4个月最畅销书记录。这些赤裸裸宣扬狭隘民族意识、为历史罪责翻案的漫画,会通过日本政府的着力推销,毒害亚太各国的下一代。

另一方面,不少动漫爱好者认为即使他们接受日本动漫,也不代表认同日本的价值观。而且由于日本对于中日间争端的解决毫无具有诚意的实际行动,他们对日的政治态度也不会因为动漫而改变。他们宣称采用两分法对待此问题。具体说来,就是在这些热爱日本动漫的人的观念中,把动漫或流行文化中的歌曲、影视作品客观化了,把这些作品与孕育他们的日本文化环境剥离开来,在他们欣赏这个作品的时候,不会想到日本这个国家的概念。根据国际先驱报报道,一个动漫迷、大三女生小蕾说,“本身我对政治不是很有热情,不过该有的民族自尊和是非观念我肯定是有的。日本在某些方面太过于野心勃勃,甚至不顾最基本的道德和是非观,总之对日本政治我是很失望的。”

的确,一方面,日本动漫在中国已经培养了相当多的爱好者,但是,中国青年对于日本右翼分子过当行为的激烈反应却也反映了中国新一代的强烈的爱国心。例如,小泉03年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致使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参加了一系列反日示威,麻生忽视历史事实,意欲升级自卫队,更改宪法第九条等的极右言论也招来中国青年反对的声音。而且,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中国部分大学生已经形成成熟的对日观念,日本的文化输出政策或许很难奏效。2004年,日本主要媒体的8位总编辑来到清华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学生进行座谈。日方把这个活动作为一次公关的机会。8位总编辑一边倒地声讨中国当前过于高涨的民族情绪。在听完学生们的提问之后,这8位总编辑的脸色都很难看,“因为几乎所有的提问,都是与中日关系敏感问题有关的”。陪同访问的一位日本外交官说,尽管8位总编辑在造访之前,对于中国年轻人的反日情绪有所估计,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中国学生们如此地“冷静”。2005年岁末,曾经采访此事的一位日本驻华记者在回忆起来的时候说,“冷静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对于日本的对华宣传来说,情绪是可以平息或者煽动的,但是冷静意味着中国年轻人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对日观念。当时有一个感觉,日本需要更多地向中国派出这样的代表团。”他说,这不但是对中国年轻人的公关,而且也要让日本政要知道,中日关系并非他们所理解的那样稳定。

那么,究竟被视为中国精英的当代大学生是否会由于动漫外交而产生日本情结,而他们又是否会如日本所愿,进而产生亲日的政治倾向,影响日中关系呢?

(四)调研显示:日本动漫的中国市场份额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动漫外交政策是以高度的市场占有率为依托的。那么目前日本动漫的中国市场占有率是多少呢?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去年整个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6%,全世界播放的动漫作品有60%以上来自日本。而且,除动漫本身外,由动漫衍生出的文具、玩具、游戏软件和服装等已经在全球形成一个巨大的日本动漫产业链。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动漫却只占有国内市场的10%,并且不少中国热门动漫的风格与内容与日本的动漫十分相似。究竟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我们对《漫友》以及《动漫周刊》两家位于销售排行榜前列,月销售量达百万份的主要动漫纸质媒体及其大学生读者做了调查,并在置信水平为90%下做假设检验分析,验证其市场占有率数据的性,我们发现:

两家媒体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对日本动漫资讯的报道,且其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地区的报道,达到69.23%,大大增加了日本动漫对大学生进行影响的几率(见下图)。然而,这两间媒体均没有接受日方的投资,可见原因主要是市场读者的需求。

大学生中喜欢看日本动漫的同学占相当大的比例,达到73。84%。

对于动漫产品的消费,大学生显得比较理性,大部分的学生不会购买相关产品或杂志,就算选择购买的学生消费的数额也不高,集中在50元以下,但是这也有可能是学生本身总体消费水平不高的原因。

综上,同时经过假设检验分析,可以看出在强势的宣传下,保守估计日本占中国内地动漫市场约73.54%的份额,而中国(包括内地与香港)所占份额远远少于日本。

(五)对于日本动漫外交的实证分析------传导机制的效用分析

然而,日本动漫占领了我国动漫市场的半壁江山必然会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亲日政治态度吗?我们认为,由于文化外交的作用方式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外交方式,以及其传导机制的复杂性,文化外交的效果必须通过具体的调查与分析才能得出比较接近事实的结论。从美韩对日的文化外交的不同效果中可见一斑:上世纪60年代日本存在强烈的反美心理,爆发了多次学生示威,许多示威者要求结束美日军事同盟,他们喊的口号是“美国佬滚回去”。但是经过美国的文化输出策略,日本终形成了“跟着强者走”的外交政策.。美国成功地培育出了一个亲美的日本。然而尽管韩流改变了日本国民对韩国人的看法,但由于存在严重的政治障碍,日韩关系还是越来越僵,韩国的文化外交面对的是尴尬的拒韩的大和。因此,我们共计抽取105份调查问卷,以调查大学生对日本动漫的喜爱程度,日本文化以及价值观认同程度以及大学生对中日关系问题上的认识,并进一步探究这三种因素之间的联系,结果如下:

对日动漫喜爱程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喜爱日本动漫的同学不在少数,有78%之多,这些同学对动漫的热爱程度大多在3-5之间,水平较高。

对日文化认同方面:

同时,调查显示有52%的同学会把动漫中宣扬的价值观作为生活中的信条,48%的同学则不会把动漫中宣扬的价值观作为生活中的信条,而在这些同学中,大部分的同学(86.36%)只是接受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如团结友爱,坚定的信念,不要轻易放弃,爱友情,正义等,只有13.64%的同学对价值观差不多全盘接受,显示了日本动漫虽对大学生有较大影响,但是同学们都会以理性态度考虑是否接受其宣扬的价值观。

综上,根据行为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可以从表上看出,喜爱动漫的大学生对日本文化趋同度不高,表现得相当理性。

对日政治态度方面:

图表1喜欢动漫人的答案

图表2不喜欢动漫人的答案

喜欢动漫的同学中,可以看出喜欢动漫的人当中绝大部分人对日本都是处于比较希望了解和无所谓状态中,很希望了解和不想了解的人都相对较较少。

不喜欢动漫的同学中,和喜欢动漫的人相比较而言,与喜欢动漫的人相同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处于比较希望了解日本和无所谓了解状态中,也有一小部分的人是不想了解的。不同的是不喜欢动漫的人中,没有人是很希望了解日本的。综上,大部分学生比较希望了解日本,但是日本动漫对当代大学生希望了解日本的愿望影响不大。

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对于这个问题比较关心,有46%的同学对日本政府对待历史态度不满,但是仍然对抵制问题持理性态度,有20%的同学则对日本持有强烈的对抗情绪,只有14%的同学符合日本政府的期望,对日持较温和态度。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同学对此问题比较关注,也认为这些权益属于中国,只有极少数同学认为那也是日本的权益,76%的同学坚持尽量以和平的方式争取,但是认为应采取强硬态度的同学也不在少数,有17%之多。

图表3喜欢动漫的人对日本的好感度大小

图表4不喜欢动漫的人对日本的好感度大小

在喜欢动漫的同学中,有87.3%的人对日本的好感度是中等和偏下的,其中35.6%的人是中等程度,只有10.3%的人(9人)是中等偏上的。不喜欢动漫的同学当中,绝大部分(86.7%)的人对于日本的好感度都较低,甚至少部分人(6.7%)一点好感都没有,而仅仅有6.7%的人处于中等的好感。综上所述:.虽然动漫对于改变人们对日本的好感会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大部份同学对日态度都停留在较低水平。

那么社会上所担忧的所谓“喜爱----〉文化认同----〉对日政治态度”的传导机制是否成立,效用如何呢?

首先,我们对日本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以及对日政治态度分别作出方差分析,以检验对动漫的喜爱这一因素是否对日本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以及对日政治态度有影响,我们得出以下結果:

对日本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上图显示,组间差异源较大,而且对动漫的喜爱程度对于对日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影响的显著性远远低于正常的0.05的水平,也就是说,对动漫的喜爱这一因素对日本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是有影响的。

对日本政治态度和日本政治态度的期望的程度

上图显示,虽然自变量对于对日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影响的显著性低于正常的0.05的水平,但由于组内差异源很大,所以代表性不强,也就是说,对动漫的喜爱这一因素对对日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的影响并不确定。

为了检验其具体的影响程度,我们对以下变量作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自变量:喜爱日本动漫的程度

因变量:日本文化价值观认同的程度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经过调整后的相关程度仅约为0.35,相关程度并不是很高,能比较地反映它们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为

y=2.447771325+0.403908935x,这说明对日本动漫的热爱程度每增加1%,对日本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就增加0.403908935%。

2.自变量:日本文化价值观认同程度

因变量:对日本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经过调整后的相关程度仅约为0.009,相关程度比较低,回归方程不能比较地反映它们之间关系,也就是说日本文化价值观认同程度对于对日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的影响不大。

3.自变量:喜爱日本动漫的程度

因变量:对日本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经过调整后的相关程度仅约为0.0085,相关程度比较低,回归方程不能比较地反映它们之间关系,也就是说喜爱日本动漫的程度对于对日政治态度与日本政府期望相符的程度的影响不大。

综上,到目前为止,动漫外交的作用机制在大学生中的效用尚未表现出来,也就是所谓的“喜爱----〉文化认同----〉对日政治态度”机制基本上对大学生影响较少,大规模的动漫攻势与投入或许会带来大量的经济收益,但是单从政治上来说,效益在短期内难以回本。即使跳出作用机制的藩篱,直接考虑日本动漫对于对日本政治态度的影响,也是收效不大的。

对于日本如此的大张旗鼓地“推广”动漫文化的公共外交,但是却收效甚微,我认为政治始终是日本无法绕过去的症结。日本媒体对2006年日本对华公共外交的成果持观望态度。不少媒体表示,尽管2006年是日本政府早早定下的“日中观光交流年”,但是到底在两国民众的舆论能够改善多少,恐怕就不是公共外交所能简单解决的。外交的核心是政策,而不是包装。如果没有一个改善的诚意和实际行动,单靠包装是不行的。

(六)日本动漫外交對中国的启示

那么日本的动漫外交对中国有何启示?

首先,根据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所有传播活动必然会产生文化上的影响,但是单靠文化外交是不够的,还要在实际上作出相应的负责任的行动才能得到各国的认可。一个国家国民的政治态度不会被轻易改变,而是经过良久的潜移默化,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国要具有真正的政治魅力,在国际事务上,表现出良好的信誉,积极承担国际义务。其传播的文化是科学的,顺应历史进步潮流的,才可以达到目的。所以我国在文化外交上要明确目标,不仅仅是传播文化产品,在传播文化产品的同时要注意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其次,日本动漫灵活的传播技巧以及日本新颖独特的外交策略,对我们如何借助传媒去影响他人情结,如何巧妙地展开和实施舆论攻略,如何博取大众的情结认同和舆论支持等,无疑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世界文化产业大国相比,我国文化产业还是弱势产业,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国外的一些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纷纷抢滩中国,想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先发优势,从我国的文化市场上获取巨大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日本动漫外交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如何发挥我们的资源优势,变文化资源大国为文化产业强国,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二、以文促情,强化“文暖”的意识渗透功能。日本动漫的传播致效,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传播中文化力辐射对意识形态的渗透功能,即在具体的舆论传播中借助文化信息的交流和渗透,从而可以影响目标群体原有的观念认知,最终让对方理解和认同已方的价值观.我们要掌握舆论传播的主动权,就必须重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强大吸引力的作用,让的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标识和窗口。如2006年1至2月,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与中国上海博物馆合作举办的特别书法展“书法之宝――日本与中国”,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也前往参观,《日本经济新闻》,《中国文化导报》等日本媒体纷纷赞赏说,这次书法展意味着中日关系出现“三战阵地”、“文暖”。随后,“女子十二乐坊”,“遣唐使墓展览”以及《千里走单骑》,《无极》等影片的上映,有效地推动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较好地收到了“以文促情”,“以文暖化政冷”的效果。

三、知己知彼,找准中外文化的交互点。要达成舆论传播的预期效果,必须加强对传播主客体基本的文化认知,为文化致效策略的制定提供信息储备。.不仅要判断目标群体的核心准则和价值信仰,同时,还必须明确各自的文化共性和特性,如民风民俗、宗教、语言习惯、艺术表现形式、民族心理等等,针对具体的目标群体和预期目的,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确保有效信息进入传播渠道,争取与目标群在文化上的较大贴近性。以日本漫画大师宫崎骏的长篇著作《风之谷》为例,作品中跨越重任和生死的追寻之旅,不仅体现出作者对人类和自然的深层哲学思考,同时也是作者对环境保护和人文主义长期不断深入探索的结晶。其间,被广泛认同的儒家、道家等诸多观点,无不在这部漫画中得到了深刻地体现.人类文化的交互点无限放大,从而提升了《风之谷》在中国的接受度。

四、注重草根文化,强化全民的外宣意识。非洲有一条格言::文化始于人民,人民在创造自身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创造了文化。从最广泛和具体的意义来讲,文化使人们塑造了自己的生活。在日本,从青年到成人,不同年龄阶层都有属于自己年龄段的漫画,民众对动漫的狂热,加之政府对“原生态”漫画创作的鼓励政策,催生出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平民漫画”的涌现与蔓延。即使是孩子,也可以在东京都城站台那面贴满白纸的墙上,挥舞手中的笔“创造”自己心目中的机器猫。日本动漫的平民化发展,彻底打破了只有大师才能创造动漫精品的神话。这对我们的启示是:要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一定要将其根植于广大的人民群众,要唤醒民众的参与意识,强化民众的外宣意识,不断壮大“草根文化”的力量。

日本动漫论文:日本动漫对大学生同性恋态度的影响

【摘 要】本文通过重庆10所高校、963份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日本动漫对我国大学生同性恋态度的影响,采用了同性恋态度量表(ATLG)进行测量,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和Eta检验。分析发现,喜欢日本动漫的大学生的同性恋认可度要显著高于不喜欢日本动漫者。看过“耽美”“百合”日本动漫的大学生的同性恋认可度要显著高于没看过者。由此可见,是否喜欢日本动漫与是否看过同性恋题材的日本动漫对大学生同性恋态度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日本动漫;大学生;同性恋态度;影响

日本动漫包括日本动画与日本漫画,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日本动漫类型多样,以独特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画面给予读者和观众强烈的视觉体验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尤其是90后大学生,日本动漫对青少年社会价值观产生了影响。近年来,日本动漫中出现“耽美”“百合”这两种涉及同性恋剧情的作品。“耽美”一词最早出现是在日本近代文学中;“百合”特指女性之间纯洁的爱慕关系,但是也不等同于女同性恋。通俗来讲“耽美”暗指男性和男性之间的恋爱,“百合”就是暗指女性和女性之间的恋爱。近年来因为商业化的运作,日本动漫中越来越多地加入“耽美”和“百合”的成分。据作者统计,“动漫之家”动画网光2016年6月份就有272部“耽美”“百合”动画在播放,而这些动漫的主要受众多为年轻人,因此其中隐含的社会文化价值观有可能会对我国青少年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以我国年轻人群体的重要组成――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分析探究当代大学生对日本动漫特别是同性恋题材动漫的接触和认可的现状。此外,本文还试图验证大学生对日本动漫尤其是同性恋动漫的广泛接触会影响其对同性恋行为和同性恋者的态度这一命题。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10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54份,回收有效问卷963份,有效回收率91.37%,男生414人,女生549人。

(二)问卷及测量

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大学生对日本动漫的接触情况以及大学生同性恋态度三个部分。对同性恋态度的测量主要运用了庾泳、肖水源、向莹等参照美国学者Herek的同性恋者态度量表(ATLG,Herek,1988)构建的适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同性恋态度量表,在本次研究中考虑到同性恋问题的敏感度和回答的主观性,将量表中原有的回答选项:反对、反对、中立、同意、同意更改为反对、不太同意、中立、比较同意、同意。量表分为男同性恋子量表(ATL)和女同性恋子量表(ATG)量表,共20道题目,男、女子量表各10道题,以李克特5级评分法计算量表得分,其中“同意”得5分,“比较同意”得4分,“中立”得3分,“不太同意”得2分,“反对”则得1分。20道题目中有14个为反向评分。

(三)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并用描述分析、T检验、Eta检验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二、分析

(一)重庆大学生的同性恋态度

每一位被调查者的同性恋态度量表得分介于20至100分之间,60分表示中立,得分越高则表示对同性恋者及同性恋行为的认可度就越高,得分越低就表示对同性恋者及同性恋行为的认可度就越低。经过分析发现,963名大学生同性恋态度量表平均分值为70.43分,其中82%以上的人得分是高于60分,即对同性恋态度是趋于认可,由此说明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表1、图1)。

(二)是否喜欢日本动漫与同性恋态度的关系

通过表2可知,在本次调查中有61.4%的大学生表示喜欢日本动漫,在同性恋量表中的分数平均值为71.89分,有38.6%的大学生表示不喜欢日本动漫,其在同性恋态度量表中的平均分数为67.98分,说明在喜欢日本动漫的这一部分大学生相较于不喜欢日本动漫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P=0.000,小于检验水准0.05,由此说明是否喜欢日本动漫的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有显著性差异。将是否喜欢日本动漫作为自变量,同性恋态度为因变量,采用二元简单相关分析,发现相关系数为0.307,(Eta=0.307,P=0.015),说明是否喜欢日本动漫与同性恋态度之间存在显著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表2 是否喜欢日本动漫的同性恋量表分析

P=0.000,n=963

(三)是否看过“耽美”“百合”动漫与同性恋态度的关系

表3显示,在本次调查中有39.9%的大学生表示看过“耽美”“百合”类型的日本动漫,在同性恋量表中的分数平均值为72.65分,有60.1%的大学生表示没看过此类型的日本动漫,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都没有看过此类型的日本动漫,但是其在同性恋态度量表中的平均得分为68.92分,说明看过“耽美”“百合”类型日本动漫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可度反而高于没看过此类型日本动漫的大学生。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P=0.000),小于检验水准0.05,显示是否看过”耽美””百合”主题动漫与同性恋态度有显著性差异。将是否看过“耽美”“百合”类型日本动漫作为自变量,同性恋态度为因变量,采用二元简单相关分析,发现相关系数为0.320,(Eta=0.320,P=0.003),说明是否看过“耽美”“百合”类型日本动漫与同性恋态度之间存在显著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表3 看过“耽美”“百合”动漫与

没看过者的同性恋态度比较

P=0.000,n=963

三、结论

(一)大学生普遍接触并喜爱日本动漫

在本次调查中,有587名大学生表示喜欢日本动漫,占了总调查数的61.4%,而有369名大学生表示不喜欢日本动漫,占了总调查人数的38.6%,说明至少有一半以上被调查的重庆大学生都喜欢日本动漫。

(二)接触日本动漫对大学生同性恋态度有显著影响

通过对是否喜欢日本动漫与同性恋量表之间进行的T检验和Eta检验,不但证明了是否喜欢日本动漫与同性恋态度有显著差异,而且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也是挺高的,说明了喜欢日本动漫确实影响了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可度。通过对是否看过“耽美”“百合”类型日本动漫与同性恋量表之间进行的T检验和ETA检验,不但证明了是否看过“耽美”“百合”类型日本动漫与同性恋态度有显著差异,而且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也是挺高的,也说明了看过“耽美”“百合”类型日本动漫确实影响了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可度。

(三)大学生对同性恋者和同性恋行为认可度较高

在本次调查的有效数据中,有18%的大学生在同性恋量表中的平均得分在60分以下,有82%的大学生在同性恋量表中的平均得分在60分以上,由此说明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都是趋于认同的,不是趋于负面的;这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者不是令人厌恶的,不应该因其是同性恋就将其与社会隔绝开来,他们对同性恋逐渐呈现出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同性恋者表示理解,不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

日本动漫论文:日本动漫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

【摘 要】近年来,国产动漫的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俨然已成了世界上动漫制作量较大的国家。然而,中国动漫虽然政策扶持多,却长期难赚钱,也未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漫品牌形象。文章对日本动漫产业的演进过程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对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动漫;动漫产业;市场特征

一、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概况

战后日本动漫的产业化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动漫产业化探索期、动漫产业确立期、动漫产业成长期和21世纪初期的日本动漫产业成熟期。

(一)1945年以前的日本动画业。日本的现代漫画出现在明治时期(1870-1911年),法国画家乔治・比戈到日本后将现代漫画引进到了日本,日本漫画在传统漫画和西方现代漫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在动画制作技法方面,动画形成初期主要是纸张法,1932年以后,这个技法迅速被“赛璐璐”动画取代;(2)就动画形式而言,基本上是黑白动画电影;(3)就动画的选材而言,前期主要以世界名著为题材,后期多以宣扬军国主义的故事为题材。

(二)动漫产业化探索期(1945年-1956年)。二战后日本由美国接管,直到1956年东映动画公司成立。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漫画方面,动漫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尚未确立。相比而言,动画的生产仍然依赖于个人手工独立创作,在生产方式和技法上无所建树,但在题材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引入了一些中国古典名著作为创作素材。

(三)动漫产业确立期(20世纪60-70年代)。1956年到20世纪70年代的20多年时间内,日本动漫产业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该时期还可细分为两小阶段:(1)1956年-1963年,动漫市场由动画电影主导,动画电影有多个开创性举措,及时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及时部超宽银幕动画电影均诞生在这一时期;(2)1963-1978年,电视动画诞生,以“铁臂阿童木”的成功为标志。电视动画和动画电影是当时两大动画形态,动画技术的发明揭开了日本动画大规模生产的时代。

(四)动漫产业成长期(20世纪80-90年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漫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主要成就和特色如下:一是产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迅速增长,与当时萧条的经济相比,动漫产业依然繁荣,并逐步走出国门,在国际动漫市场中获得重要的地位;二是随着游戏业的发展,日本动漫产业链条得以延伸,ACG产业初具形态,动画、漫画与游戏互动发展;三是技术的变革为动漫产业带来新的特点,如录像技术改变了动画业的收入结构,扩大了动漫市场规模。

(五)21世纪初期的日本动漫产业。进入21世纪后,日本动漫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成为了文化立国的根本。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支援政策:如2000年日本政府将软产业提高到国家战略支柱的地位,提出了振兴软产业的改革政策,以有效地发展日本的内容产业,对包括动画、漫画和游戏在内的动漫产业加以政策支持来提升本国文化竞争力。之后的十多年,日本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都极大地支持了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

三、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广泛的受众基础催生多层次市场。日本动漫产品的消费者年龄层次从幼年到中年具有较大的跨度,由于不同消费者年龄层次的存在,在日本的动漫市场甚至出现了很多针对特定年龄和特定观众群体的作品。在动漫产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动漫受众倾向于低龄化群体。而在日本动漫产品有相当多的消费者是成人,成年人相对于低龄化群体具有更强的购买能力,日本民众对动漫的喜爱为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制作技术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日本动画电影在效法美国动画电影制作技术的同时,也不断开发新的制作技术创造符合其国情的动画制作方式,在提高画面动作真实性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其原有的艺术风格。日本动漫企业还通过互联网技术,发展全球协作的动漫加工方法,大大提高了产业效率,进一步节省了制作成本。

(三)良好的商业模式有效降低产业风险。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日本业已形成完善的动漫产业链,使动漫生产得以程序化、动漫产品开发投资模式趋向成熟化。日本动画在创作和创意构思上多以改编已取得成功的漫画作品为主,通过已有的漫画市场的成功,大大降低了动画作品面临的市场风险。同时,衍生产品的开发也以受欢迎的漫(动)画作品为前提,保障了衍生产品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