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环境艺术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经过科学家的分析宇宙里存在的大约有1900万种颜色,一个正常人可以辨别大约680种的色彩,能感受到的主要是环境色彩和固有色。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是及时个发现太阳的七色光谱,从而是人类科学的认识地认识了色彩。在室内装饰中每一个地方和物体都是有他的色彩的,主要包括吊顶,墙地面,家具,织物色彩等。随着时间,文化,区域,制度,科技等等的发展和变化使人们对建筑的功能和要求也有不同的追求,从而出现了很多的流派和风格。
在我看来色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离不开的,色彩是对我们今天的社会非常重要的。对于建筑室内装饰也是一样,从人类认识色彩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对每一种色彩的认识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随时间的发展和各个区域对人类对每种色彩的不同爱好,在加上每个民族区域的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是每一个区域的建筑也有很大的区别,从而使每一个不同的建筑风格有他相对统一的色彩。
室内的色彩包括吊顶,墙地面,家具织物色彩的设计和选择。科学的用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除了视觉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的情趣和心理,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多种变化,既符合功能要求又要能获得更美的效果,室内空间不论的吊顶的处理还是家具的款式,大小,形状和色彩等,都不能脱离它所处的实体空间环境,色彩和形态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色彩比形态更重要。
室内装饰风格流派的色彩体现
1.色彩的搭配的价值和重要性
(1)论述色彩的属性
谈到色彩我们都知道它有三大属性:明度、色相、饱和度
所谓明度就是表示色所具有的亮度和暗度被称为明度。色彩可以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但后者仍然存在着明度。
作为色相,指的是这些不同波长的色的情况。在色相环上排列的色是纯度高的色,被称为纯色。在色相环上,与环中心对称,并在180度的位置两端的色被称为互补色。
用数值表示色的鲜艳或鲜明的程度称之为彩度。
有彩色的各种色都具有彩度值,无彩色的色的彩度值为0,对于有彩色的色的彩度(纯度)的高低,区别方法是根据这种色中含灰色的程度来计算的。彩度由于色相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色相,因为明度的不同,彩度也会随之变化的。
(2)论述如何更好的搭配色彩
在室内的装修中色彩的搭配是有很重要的讲究的,如何能利用色彩的合理搭配创造出更好的居住空间,要从自己对色彩的喜爱程度,色彩对个人的心理属性以及自己对空间的心理需求来确定的。不同的颜色进入人的视野,刺激了大脑,使人产生冷,热,深,浅,明,暗的感觉,也产生了安静,兴奋,紧张,轻松的情绪效应。一般小型化结构的住宅以单色为宜,采用较明亮的色彩,如浅黄、奶黄,以增加住宅的开阔感,利用住宅色彩衬托您的家具使住宅或显朴素大方或显庄重高雅。一般来说每种风格居住空间的色彩搭配都有他自己的原则。具有‘阳光味’的黄色调会给人的心灵带来暖意;如果不想要统一的色调在整体中带点新的变化,采用活泼的色彩组成,粉红色配玫瑰白,搭配同样色系组成的沙发,窗帘,靠垫委婉而多情;冷灰色常给人粗糙,生硬的印象。但在宽敞的明亮的空间,大胆选用淡灰色,反而使你的白色床具和窗棱更为肃静高雅。不过也要穿插一些讨自己喜欢的鲜艳色彩;蓝色有镇定情绪的作用,非常适合有理智感的选择。
2.各种装饰风格的色彩搭配体现和分析
(1)古典欧式风格
欧式风格的底色大多采用白色、淡色为主,家具则是白色或深色都可以,但是要成系列,风格统一为上。在古典欧式风格只能中主要分为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等类型。起主要构成手法有三种,及时类的室内构件要素,如柱式和楼梯等;第二类是家具要素,如床,桌椅和几柜等,常以兽腿,花及螺钿雕刻来装饰;第三类是装饰要素,如墙纸,窗帘,地毯,灯具和壁画等
巴洛克式,产生于公元17世纪,它的主要特点是在造型上以椭圆形,曲线和曲面为主要形式,强调变化和动感;将建筑空间设计与绘画和雕塑结合营造出富丽堂皇的室内效果;室内色彩以红,黄等纯色为主,并大量饰以金箔,宝石和青铜等材料进行装饰,表现奢华的效果。室内和家具的豪华,富丽的特点,充满了强烈的动感效果。
洛可可式产生与公元17-18世纪,他在设计上追求华丽,精致和繁复的艺术效果,主要特点是室内装饰呈平面化,注重曲线的使用,室内色彩以鲜艳的颜色为主,比较明快,如靛蓝,嫩绿和玫瑰红等;线脚多用金色,还采用大量中国式装饰和陈设,喜欢闪烁的光泽,大量镶嵌镜子,悬挂晶体玻璃的吊灯,墙面多用磨光大大理石,喜欢在镜前安装烛台,造成摇摆的迷离的效果。
(2)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它是比较流行的风格,追求时尚和潮流,以造型简洁新颖,实用为目的,注重室内空间的布局合理与使用功能的结合。没有过多的复杂造型和装饰,也不追求豪华,品质和的个性,重视家居的选用及色彩的搭配,追求‘少就是多’的观点。现代设计派大师赖特提倡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一致,不仅满足现代生活需求,而且强调艺术性,具有当今时代感的建筑形象和室内环境。如一间现代风格的居室,利用不规则墙面形成壁面家具,同时这一墙面也起到美化居室的作用。地面、天花板均朴素、淡雅,无一多余饰物,显得简洁、舒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
(3)后现代风格
它是由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而出现的一种设计风格,反对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观点,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室内设计繁多复杂。
①强调室内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提倡多样化与多元化。它通过传统建筑原件以新的手法加以组合来实现。
②多用夸张,变形,断裂,折叠,二元并列等装饰主义的设计手法,在表现上具有刺激性,使人有舞台美术的视觉感受,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目的。
(4)混合形式风格
混合形式风格是指把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统一时代不同风格和不同民族,各不相同的东西糅合在一起,把同一民族和新旧各不相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把不同国家,不同风格元素结合在一个室内空间里,呈现多元化的风格特征。
用非传统的元素结合传统构件,给人以现代传统室内装饰的种种联想。但并不是将各种形式任意拼凑,互不协调,缺乏整体感,而是把传统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观念和方法相结合,是多样丰富的设计语言。例如贝聿铭先生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以中国的影壁,牌楼,粉墙,灰砖,天井,方圆母题,民间磨砖对缝的工艺,以及云南的石头,东北和山东的卵石作为传统的设计元素。
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反映时代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传统,民族,地域或自然等元素并加以简化,提炼,在用新的手法组织这些简练了形式,构成具有新意义的形式。既趋于现代实用,又吸收传统的象征,融古今中西与一体。
(5)简约风格
简约风格现代主义建筑和室内的主流风格之一,是一种符合审美规律的艺术简化,追求的是由发杂趋于简单的视觉效果。装饰要素有金属灯罩、玻璃灯,高纯度色彩,线条简洁的家具。它主张设计中突出功能,强调自然,形式简洁,在设计时奉行删繁就简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装饰,色彩的凝练和造型的力度也是“少就是多”更高层的体现。简洁要克服现代主义的单调乏味,缺少人情味的缺点,追求丰富,多层次和多方位的表现,但丰富的表现并不是无意义的堆砌,而是经过提炼后符合时代精神的简洁形象。简洁与丰富是并存的,简洁的设计形式是现代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趋向,具有丰富的包含性,丰富的词汇融合在简洁之中。在简约室内设计中空间简约了色彩就要跳跃出来。苹果绿、深蓝、大红、纯黄等高纯度色彩要大量运用,大胆而灵活,不单是对简约风格的遵循,也是个性的展示。(6)中式风格
中式风格中国室内设计的传统风格比较讲究端庄气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家具的陈列到陈列品的布置,常采用对称的手法来达到稳健,庄重的效果。装饰要素有红木灯、羊皮灯+咖啡色、适当的金色+中式家具,在色彩方面很多人都感觉中式的室内色彩略显呆板,其实只要是搭配好都很漂亮,中式家具或配饰一般颜色较深,而适当的金色则会让中式更有味道。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色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金色的小面积点缀和运用,可以与深色家具形成鲜明对比,使色彩变化更丰富。主要用色有红,黄,紫色,金色等,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色彩浓重而成熟。新中式家具偏重暖色调,表面大都作亚光处理。避免繁复的“雕梁画栋”造型,简简单单更能体现典雅大方。
(7)地中海风格
地中海风格地中海周边国家众多,民风也各有不同,但独特的气候特征还是让他们出现了一些相同的特点,他们的设计元素主要是白灰泥墙,连续的拱廊与拱门,陶砖,海蓝色的屋瓦和门窗。这种风格的灵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他的主要色彩搭配有蓝与白,这是比较典型的地中海颜色搭配,希腊的白色村庄与沙滩和碧海,蓝天连成一片,甚至门框,窗户,椅面都是蓝与白的配色,加上混着贝壳,细沙的墙面,小鹅卵石石地,拼贴马赛克,将蓝与白不同程度的对比与组合发挥到机制。
黄,蓝紫和绿,南意大利的向日葵,南法的薰衣草花田,金黄与蓝紫的花卉与绿叶相映,形成一种别有情调的色彩组合,十分具有自然的美感。
土黄及红褐,这是北非特有的沙漠,岩石,泥,沙等天然景观颜色,再辅以北非土生植物的深红,靛蓝,在加上黄铜,带来一种大地般的浩瀚感觉。
3.案例分析
案例来自成都一个普通白领阶层的装修方案,由于是年轻人,不喜欢太过复杂的装饰,采用了现代的装饰风格。住宅是一个100平方左右的住房,主人暂时没有孩子,把原有的老人房改为书房。
主人在色彩方面喜欢大面积的暖色,特别是乳黄色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客厅和餐厅的背景墙上实用了大面积的淡淡乳黄色,看上去比白色稍黄一点,即达到了主人的意思,也更好的使空间不被同一种色所包括。电视墙是用黄色的硅藻泥材料做成,使主人刚刚进门的感觉给人一种温馨家庭的感觉,同时在家居方面特别是沙发点缀了一点是冷颜色,因为如果在大面积的黄色背景下没有一点冷色,会使人的心情变的急躁,长时间会有抑郁的趋向,所以在家居的选用上我们选用的了冷一点色彩。在地面的色彩选用上,地砖还是采用了淡黄色的地砖,但是在客厅的中沙发的地毯我们选用了黑色的地毯,一方面是考虑在整个空间里没有重颜色的沉稳,还有就是搭配一点黑色能使空间看着更加的舒服。再在空间配置一点绿色的植物,使主人进门的感觉即温暖又清新。
总结
我对室内装饰风格色彩体现的主要认识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精神,物质等诸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室内装修色彩的方面也同样如此,很多的现代人把原来固定风格的装饰色彩给打破,注入新的血液。在我看来不管是原来某种风格内的主要传统用色还是现在的新色彩都能接受,因为色彩搭配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或者是底线就是色彩没有的对和错,只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区别。所以在室内装饰色彩的搭配上,利用每种风格的传统用色和客户自己的喜爱色彩,在根据设计师的统一调和处理。总之不管怎么搭配都是为了室内色彩的效果更好的体现出来。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经济发展与环境艺术论文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在社会经济发展时期,也有艺术文化的繁荣。如英国,是因为在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而成为现代设计的发祥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艺术设计的水平反映了一个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的需要。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相对落后,缺乏材料、缺乏产品,人们当时对商品的需求仅限于实用功能。但经过改革开放到外面的世界,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都不再满意,可以在食品和服装的需求,已经从生活,家庭开始寻求一个更高的水平,开始改善的环境艺术设计,在改革开放之初,抑制很久以后快速发展的经济。由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社会需求的增加和环境设计和其他专业人才短缺造成的,许多艺术学院和大学改变了艺术和工艺设计部门。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质量,极大地影响着环境艺术的发展和设计。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增加,以及人类文明和审美情趣的相应增加,这是艺术设计的更高要求,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也为艺术提供了更多的更新手段,表现了和拓展了环境艺术的表现空间。
二、环境艺术设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源泉在于对实践美的不断追求,人类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而追求美好事物,则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较大动力。俗话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是因为科学技术水平能最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纵观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经济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技术水平总是在各种形式和艺术形式和现实生活。水平的科学和技术促进实用艺术的进步,应用艺术的进步把直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仅可以满足社会物质生活质量将继续需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满足人们在精神和审美水平和要求。随着环境艺术的发展和相应的设计将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得经济发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技能组合后可以提供不仅是人类社会在环境艺术方面需要获得审美快感,还有些程度促进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融于社会经济发展
以环境艺术设计为载体的经济,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自身发展的有力手段。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适应环境艺术经济的新动力,国际竞争。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投入,在国家经济战略的突出位置,环境艺术设计,以促进。环境艺术设计必须符合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知识经济是工业经济的又一次革命。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差异是倡导知识,精神知识经济的重复劳动不再占据主导地位。知识经济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土壤。环境艺术设计不是客观世界,简单的思考。它强调创造性和个性,是上帝的力量。环境艺术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科学技术,艺术内容和提高的审美价值,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许多例子的发达国家告诉我们,环境艺术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的艺术,然后产生前所未有的设计附加值创造额外的美学价值的产品设计是必要的,可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随着许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艺术设计顺应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必然的出路。我们必须自觉地、积极地把握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设计思想、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设计沟通等方面发挥信息时代的印记。
作者:冯林林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论文
1当前室内陈设设计的主要问题
目前室内环境的陈设艺术中都存在一味地强调空间规划,忽略室内空间界面处理的问题,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将陈设艺术归纳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导致出现过于强调室内装饰装修,忽视陈设设计的情况。如果设计师没有精心、仔细地设计陈设品摆放的位置、大小,将陈设品随意摆放,可能会使整个室内环境视觉效果受到严重破坏,降低室内设计的格调。室内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室内陈设设计、室内装修设计以及室内空间设计等三大模块。其中室内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的首要要素,其主要负责改造室内空间的比例、大小、格局,调整室内空间形态尺度设计,使室内空间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陈设设计也被称为“软装饰”,主要是合理搭配绿色植物、灯具、家具以及布艺等,丰富室内空间设计风格。
2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陈设艺术的几点建议
室内环境艺术主要是完成建筑主体结构后,结合建筑使用功能、性质等各方面要求后深入设计室内空间,对室内界面进行装修设计,然后再合理搭配应用各种艺术陈设品,在室内设计出二次空间。陈设设计水平对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精美度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应该妥善处理好室内陈设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之间的关系,设计出更的室内环境布局。为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2.1突出室内空间的个性特点,提高空间价值
室内空间应该具备美观性、舒适性,空间特殊的话也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室内环境中的任何装饰物以及陈设品都应该和室内环境设计风格保持协调一致,融入室内空间环境中,这样才可以突出室内设计风格,使整个室内空间环境看起来更加意境。设计室内环境陈设的过程中,允许装饰物以及陈设物风格和室内风格存在些许的差异,通过对比设计手法也可以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如果能够合理应用对比,势必可以设计出一种独特、新奇的室内空间环境。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室内环境陈设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和整体空间设计风格存在差异的陈设品数量,数量不宜过多,只需要能够起到点缀效果就可以。
2.2加强地域性空间环境设计,突出个性化
我国传统文化非常推崇“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理念,主张温文儒雅、端庄、对称的文化艺术,在陈设设计中的审美品质非常高。室内设计中常常会应用一些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物品,比如屏风、字画等,设计材料也是以沉重、有灵性的石头,流光感较强的金属以及朴素的木质等为主。通过一些华丽、富贵的施工工艺,可以使陈设设计体现出独特的风格,也可以彰显出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2.3确保陈设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艺术的整体性
为了满足室内环境设计的装饰性以及功能性需求,体现室内环境设计的独特风格,一定要合理把握色彩、造型、空间以及管线之间的衬托和虚实关系,而且应该努力协调好装饰物、家用电器、家具和器皿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空间这个载体突出陈设品的层次变化,比如家具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室内空间陈设品。一般家具主要包括观赏性家具和实用性家具两种类型,其中观赏性家具主要包括陈设架、屏风等,而实用性家具主要包括床、柜子、沙发等储存性以及坐卧性家具等。家具不仅仅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同时也具有组织、分割空间的作用,使空间形成独特的风格。例如,如果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成中式风格,可以利用屏风以及博古架将客厅以及前厅的空间进行分割,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其功能需求,也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陈设设计的过程中,最首要的原则是使用性,其次才是装饰性,在选择家具的质地、比例、装饰效果、尺寸以及质地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整体空间环境的形式美,确保室内环境和整体设计风格保持统一。
作者:闫莉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论文
一、城市环境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环境艺术设计既能美化城市生活,还能让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同时让现代城市的人类环境实现持续发展。因此,近几年来,环境艺术设计已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也是一个融合多学科的综合学科,其中包括了建筑学、美学、社会学等。总而言之,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设计手法应用到城市建设中,并将人与城市之间、城市与自然之前进行相互的协调,进而为人们创造一个适宜人类生活的环境。
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作用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所显现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其具体体现如下几点。首先,环境设计能够让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经济发展得到协调的发展。因为,传统的城市建设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为了让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得到满足。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目标则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将环境艺术设计融入现代城市设计的过程中,既能够满足城市的基本功能,又能够让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适宜。其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融入环境艺术设计还可以使得人与自然达到相互共融的良好局面。特别是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诸多的环境问题,例如热岛问题、臭氧破坏问题、持续的雾霾天的问题等。这些环境问题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强调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现实。因为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环境污染等带给人类的危害,使得城市的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三、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1、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在进行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最基本的。因为城市的建设与设计本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因此离开了“以人为本”,一切都是空谈。首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该依据人们的需求进行。人类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不断改进发展的原动力,缺乏人性化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是不具有生命力的。在进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该关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的便利性,让城市居民随时都能够享受快捷方便的生活。其次,环境艺术设计应该体现与自然的联系性,并较大限度的保障其二者协调的持续发展。再次,在进行城市建设中,要对城市居民的布局进行一个科学的规划,将居民日生活中遇到的诸如购物、上学、休闲、就医等进行一个协调的安排。通过科学安排和布局,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便捷且井井有条。
2、要注重环境设计的多元化
当代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已经与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有了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只是片面强调单一的布局性,而忽略了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当代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首先是按照城市环境与自然风光、资源等的不同,对城市环境进行一个多方位的考量,进而进行一个多角度的设计。这种多角度的设计不仅仅体现了各个建筑物与建筑物的协调,也体现了建筑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协调等。针对目前城市越来越严重的交通问题,解决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交通之间存在的问题也是设计者应该重要考虑的一个方向。在进行现代城市建设中,应该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城市的交通弊端。例如,在城市人流和车流集中的路段进行高架桥的设计、在大商场或是居住区的当下进行地下车库的建设。这些设计既能够有效的缓解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又可以使得城市的环境变得更加的和谐美观。
四、结束语
在城市日益发展的今天,在进行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艺术的设计显得十分的重要。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且对设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城市的居民在一个更加宜居、和谐的城市中享受自己的美好生活。
作者:章磊 单位:江西恒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空间体验理念下环境艺术论文
一.空间体验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1.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
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基于设计师良好的学识与文化修养、丰富的阅历和想象等等。在实际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正确的空间体验可以帮助设计师们不断地学习及积累创造素材,将自身所感受到的灵感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再者,空间体验的方式使艺术设计变得有据可依,不再单凭想象进行创造,从而避免了因设计理念的不可操作性而浪费时间。
2.环境艺术设计趋于情感化、人性化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大的方针政策方面,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性作用,此时空间体验使得整个设计环节更加具有情感化及人性化。设计者在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需求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从而使得作品更加体现人的意志,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二.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中必要的学习方法
在日常的创作及设计过程中,空间体验帮助设计者在除去书本教材的学习中,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促使人们走进建筑之中去感受环境传递给人们的信息。让整个设计过程更具人性化及创新化,高于书本所提供的观点之上,更加符合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并且空间体验在作为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可以使创作者及观赏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增加了双方的建筑视觉阅历,激发了人们对待建筑艺术设计的独立思考能力。
2.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一种有效的设计途径
及时、营造空间结构关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空间体验的设计途径,是将人与建筑、环境、场所及它所承载的生活情节相关联,从而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在空间布局上应用相关知识进行理念设计。这种方法在营造空间结构关系上,不局限于日常建筑结构,使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空间结构布局不再单一、重复,而是从生活体验中创作出更具特色及观赏价值的建筑设计。第二、建立场所感。在进行空间体验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深入的延伸可以将整个过程建立出场所感。这种场所感的建立是空间体验的升华,人们可以结合自身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对周边空间承载的生活情节及个人的回忆、憧憬等等来感受空间体验所带来的意义。环境艺术设计具有了场所感是现代人们对空间体验的一种更高效果的要求,在通过地域文化、民族风情、功能要素、历史文脉等来营造良好的建筑环境艺术空间,在此基础上将空间结构秩序建立场所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效的设计途径。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空间体验在设计环节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帮助人们在空间设计方面更加突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及合理性的设计原则。在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的空间体验环节中帮助人们培养了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环境的意识。
作者:杨哲单位:河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以人为本模式下室内环境艺术论文
1人的心理、行为与室内环境设计的关系及其应用
1.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人独自处于室内环境中的时候,其生活与生产活动都不希望收到外界的打扰或者是妨碍,并且其活动的不同对于生理或者是心理范围与领域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总归就是一句话,人们都不希望被外来的人或者是事务打破现有的环境。室内环境中,个人也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接触,但是人际接触的实质是要在接触对象的不同与唱歌的不同上有不同的差异。有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理念,然后根据人际交往的密切程度的不同将人际距离进行了不同的定位,分别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与公众距离四个程度。其中不论何种程度,都可以根据具体的行为性质将其细分为远方相与接近相两种。也就是说,在距离比较密切的环境中,对与对方可有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我国民族、宗教信仰、性别、职业与其文化程度的不同都会影响到人际交往,也随之会影响到人际距离。因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了解居住者的生活及其精神设计,然后在满足其需要,最终使其满足整个设计方案。
1.2私密性、“尽端趋向”与心理需要的和谐构建
当前人们往往将自己的居住空间作为隐私对待,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在人类社会当中。比如在某一具体的空间范围内视线、声音都是处于单方向屏蔽与隔绝的,他们只希望能够在自己的私密空间内看到更多、听到更多的东西,而不希望其他人来窥探自身任何一点内容。不仅如此,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还具有尽端趋向性这一特性。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率先进入集体宿舍的那一个人自己首先挑选床位必然会更加愿意挑选处于房间尽头的那一个床铺,其目的在于在生活时确保受到更少的干扰。相对于就餐情况来说,在挑选座位的时候,人们都不太愿意挑选靠近门或者是人流较为频繁的地方,在餐厅中靠墙而设的座位也使得了更多的尽端的存在,进而贴近客户在就餐时人们尽端趋向的这一潜在心理,从而这也是人们为何选择这一位置的原因,正因如此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考虑客户的这一主观意向。
2环境心理学与室内环境设计的“以人为本”
在人与环境这一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即人,正因如此,我们在展开室内设计工作室也必须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这一原则,确保设计工作中将人的心理需求及生理需求放在及时位。即空间设计工作必须要确保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安全和高效的展开日常工作和学习,从而确保人们在各类环境中都能够较为顺利的获取所需信息,使得空间设计不仅能够在确保人的安全之外获得心理上的舒适感。需要注意的是,以人为本的室内设计工作必须要充分重视人类的精神层面需求。人的需求千差万别,室内设计必须要根据不同需求的人群来展开不同的审美设计,即创造出风格迥异的室内环境。由此可知,此种多元化的设计思维很难脱离人的需求存在,因此必须要在设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由于当前人们对于环保、简谱、自然、温馨等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多元化的审美设计走向了室内设计主流。从宏观方向来看,室内设计还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展开工作,并进一步将以人为本理念上升至以环境为本。同时在具体的环境设计工作时,要合理的对空间利用弹性与效率合理把握,从而在较大限度上减少空间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较大的效用。就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选择材料是,要尽可能的选择绿色环保的节能材料,并且使用新的工艺来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无论是处于设计中,还是设计结束之后,我们都要倡导环保节能的理念。
3结语
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加入环境心理学的知识是要从更高层面的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居住的居住环境,进而为人类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及办公环境。对于现代室内设计而言,设计师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于室内装饰的美感、功能,满足不同人群在心理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总而言之,室内设计工作者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专长,为人们创造出合理、舒适的空间。
作者:孙晓利单位:浙江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境艺术论文
一、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
硬件和实践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指的是教学中的场地、设备和材料等,它是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实践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实践教学相关要素的齐备与完善程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应该把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不能脱离设计项目实际而空谈理论。由于中国高校从1998年开始扩招以来,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换为大众教育,还有中国很多高校都是以研究型为主,但是很多师资又来自于这些研究型高校,一些教师自然缺乏相关的动手能力,导致不能做到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二)缺乏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的行业模式和技术更新将决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但是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几年来基本是不调整或只是课程的结构调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此实践教学模式也没有什么变化。
(三)不能与行业有效对接
目前,很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不能与行业的有效对接。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方面缺乏,导致在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与社会脱节。缺少与行业一线的教学合作,有的话也只是形式上的实践教学基地,不能落到实处。
(四)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操作,是以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导的教育体系,这种单一的实践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实践创造性的发挥,严重削弱了实践教学应取得的效果和成绩。
二、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面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结合专业的特点和行业情况的分析,提出以下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实践教学
硬件设施和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电脑实训综合教室、材料与工艺工作室、木工实训室、陶艺与模型实训室、虚拟设计公司实训室等重要实践教学场地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正本清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做不了设计又不懂实际操作的困境中走出。行业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推动力是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导师扮演着重要连接作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到相关专业领域中锻炼,并与行业合作环境设计项目,参与操作项目施工实践,教师与专业一线设计师之间构建良好合作的关系,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
从观念上改变对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依赖,结合环境设计行业的现状,探索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模式,依据环境设计人才标准的各项能力所需,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若干实践课程模块,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块应该包括:见习(了解项目设计程序、施工步骤见习和设计考察活动);专业实习(项目设计参与、设计成果转化和施工监理协助);创业训练(创新杯、设计竞赛);社会实践(专业市场调查、社会体验、行业分析);实践教学(计算机操作、专题设计训练、手绘技法表现、毕业设计)等五大模块。每一部分在不同学习阶段需要加强实践课程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可以按具体的教学实际,适时调整实践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分析各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把每个阶段的教学看做是简单的课程叠加,及时,在行业动态的前提下有取有舍,重点围绕各阶段需要培养的能力进行整合,实现实践教学效能的较大化。第二,剔除传统的实践教学目标评价法,注重实践的过程性评价,结合企业和市场对实践教学评价。第三,完善实践教学大纲,面向工程实际,突出学生技能培养。
(三)强化产、学、研结合强化
环境艺术设计产、学、研结合,推动校内外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不能只依靠校内的资源,这样很难达到情景式的模拟训练效果,需要利用校外企业资源,学生去企业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可能会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冲突,但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积极沟通。例如材料与构造课程,教师可以联系国内有名的材料商,实践教学课堂转移到材料生产施工的及时现场,企业技术人员与实践导师同台授课,营造直观的教学氛围,达到符合材料与构造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有很多的实践性课程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到行业或工程现场中去,只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任何方式都可以尝试。
(四)业师同授
“业师同授”是近几年极少高校在尝试的一种培养机制,是通过理论型导师和实践型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多方位指导的一种培养模式。目前高校实践教学模式还是比较传统和单一,基本是一个老师完成一门课,老师讲完理论,学生做设计任务,然后点评,很难实现手把手教技能的状态,特别是缺少实践经验的教师,不能很好的实现理论型教师和技能型教师的优势互补。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将“业师同授”制引入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通过校内导师对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在实验实践方法教学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由校外导师负责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实践部分,实现学校企业的无缝链接,优化毕业设计质量。突出实践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真真切切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其成为行业的栋梁之才,需要完善与时代相符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条件,提供学生专业实践的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只懂理论不会操作的问题。
作者:胡华中单位: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生态性环境艺术论文
一、生态性环艺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情感趋势
社会生活的快节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资源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钢筋水泥城市中生活的工作人员,他们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这些压力需要得到适当的派遣,负责会给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带来损害。大多数人希望在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的时候能够有个释放压力的环境,希望能够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调节紧张的心情。生态型的环境技术设计,就是在人们的这种希望下生成的。由于生态型环境艺术设计是人性化的,人们在这种环境中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融合,在这种环境中不良情绪得到释放,所以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是遵循社会潮流的。
(二)艺术趋势
艺术本就来源于生活这种生活是指最原始和最本质的人与自然相处的生活。生态性艺术设计可以较大的还原生活本质,这是环境艺术设计的追求。
(三)社会趋势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是发展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追求,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现在的城市俨然就是一副钢筋水凝的世界,我们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转变这种生活方式,人类对自然也从改造发展到了保护。生态型环境艺术满足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发展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基本特性环境艺术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即外部环境设计和空间环境设计。在外部环境方面,生态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将外部环境与人们生活能够相互融合,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较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在空间环境设计方面,生态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要保障人们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必备的生活设施可以正常使用,资源能够合理的利用。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有:高效性、持续性、多样性和可循环性。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高效性,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对于非再生资源做到使用率较大化,减少浪费,并且实现用最少的资源实现较大的收益;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持续性主要体现在,设计的布局以及使用的材料能够满足人们的长期使用;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的多样化上,以满足不同消费的需求,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循环性,主要体现在对使用的材料的循环利用上,在设计中使用的材料可以通过一些物理或化学方法分解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策略
(一)社会性设计策略
环境艺术设计的社会性设计策略,是指设计人员在作品设计中,要遵从社会性和生态性,不要盲目地追求艺术化。目前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考虑到当前的环境情况,设计者在设计作品使更多的应该从目前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这个层面出发,创造符合环境情况的能够满足人们现实需要的作品,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艺术拿环境作为牺牲品。现代社会中,一些设计人员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对环境状况置之不顾,虽然作品的艺术效果让人们钦佩,但是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可弥补的。设计者追求艺术性无可厚非,但是不顾环境的盲目追求艺术是不可取的,也不符合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当今社会人们更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平衡和谐的艺术形式,而且从长远来看,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平衡的艺术不仅能够实现设计者的设计目标,而且对环境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如果我们的设计师能够将设计融入于环境当中,那么这种设计比起以牺牲环境为前提的设计,将更能得到人们的喜爱。现在一些企业或电台在举办活动时为了追求活动效果,使用大量彩灯作秀,漂亮的灯光效果是得到了人们的赞叹,但是对电力资源的浪费是不能忽视的。
(二)安全性设计策略
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的安全性设计策略,需要设计者考虑到人的安全和自然安全这两方面的内容。人的安全这方面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在设计时,人的安全要放在及时位,如果设计中有安全漏洞,那么这种作品不能成为一件合格的作品。例如,在对喷泉等水景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人的安全,在喷泉的旁边应该设置有护栏和警示牌,防止孩子由于贪玩而落水。同时喷泉等水景的深度不易过深,以防有人不幸落水被淹。自然安全这方面来说,设计者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周围环境适当造型,而且还应该考虑到材料的选择,选择适合周围环境的建筑材料。造型方面在融入环境的前提下,适当造型以牢固为主;在材料选择时应该使用方便回收和拆卸的材料。例如,在小区环境设计中,由于空间限制,一些景观设计与车辆停靠场所有所重叠,这样很容易对在景观处玩耍的小朋友的安全造成威胁。还有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具体的情况遗留下安全隐患。设计者不仅肩负设计的责任还肩负观赏者的安全的这份责任,所以在设计作品之处就应该考虑到作品的安全性。
(三)舒适性设计策略
环境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人类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的需要。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在物质方面设计中的采光,照明等要高于日常的生活质量;在精神需求的满足方面,能够使人们的心情得到放松,情趣得到陶冶,并能丰富人们的审美观。世界上很多生态村的成立正验证着以上观点。例如位于苏格兰最北边的芬德霍恩生态村,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和舒适生活相融合。设计师在住宅设计上多使用玻璃等,保障无能光照充足,屋顶上有太阳能发电装置。在房屋的建筑材料上使用的是无毒的材料。在屋顶和墙壁上采取加厚处理的方式,这样在夏天由于室内可以储存冷气而不至于过渡使用空调等,在冬季保暖的同时又可以节约煤炭等资源。同时还建立了风力发电的装置,在设计上不仅满足人们的艺术追求而且较大限度的满足对资源的利用。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舒适的度的要求,还能较大的保护环境,将社会建设与环境保护融合起来。
三、总结
进入20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来创造的财富值越来越多。但是这是财富的创造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心声,在这样的环境状况和社会追求之下,生态性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作为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设计理念,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能再单一的追求艺术性,而是要在设计中体现生态性。培养与生态环境一直的审美,融合环境与艺术,在满足人们舒适生活的要求的同时,实现对自然的保护。
作者:班建伟刘松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论文
一.对于生态环境艺术
针对目前状况来说,生态环境恶化的比较严重,应该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把一些生态环境艺术融入到其中,建筑美不仅包含其建筑本身在设计过程中的美感,同时还含有基本设施。针对建筑而言,城市的相关绿地设施应该对城市面貌进行改善的基础上,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应该保持,要对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不断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所以,相关的建筑设计者首先应该在生态环境方面进行入手,在一定程度上使生态环境艺术以及建设设计这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
二.保护环境理念的建筑设计
1利用自然环境的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其设计主要是在小环境下所进行的,虽然建筑设计的美感能够对建筑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要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那么将会导致自然环境出现恶化,同时也会使生态平衡遭受到破坏。所以,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原则,在对建筑施工时要选择使用一些节能环保的材料,并且要避免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进入到周围的环境当中,同时要将环境保护的思想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以此来使建筑以及环境能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可再生资源的建筑设计
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主要就是对周围的资源以及物质进行有效的整理以及利用,与此同时,环境的物质特点是有着一定的循环性,在建筑中,其本身就是一个集合的能源,同时也是材料以及环境融为一身,所以,对于建筑材料选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可循环利用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灵感把建筑以及材料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在较大程度上来对环境当中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最终实现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保护思想下的生态建筑设计
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当地的生态型理论进行引进。关于生态型理论的引进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实现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建筑只是一个环境的局部所在,所以,必须要对局部以及整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与此同时也要对局部调整的同时来对整体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三.关于建筑设计和环节艺术二者之间的关系
要想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必须要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建筑来讲,建筑自身就是环节组成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建筑的美感将会对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对于建筑自身来说,建筑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不得不依靠周围的环境。所谓建筑周围的环境主要就是一些绿色的植物,这些植物将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进而为建筑的外部营造出丰富的空间。由此可知,建筑的设计以及环境艺术二者之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此之外,由于建筑的设计以及外部环境的有效结合,这也正是人类和自然环境关系的体现所在,进而形成了的景观。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将建筑与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建筑的整体轮廓以及周围环境能够前呼后拥,在立面方面能够实现虚实对比以及环境格调相互协调,在流线方面,能够更好的符合环境的肌理,在人类的感觉方面进行出发,通过生理以及心理方面来对空间进行塑造,环境的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并且环境的性质也会决定着环境问题实质发展的问题,并且要将环境的自然界归纳到人类的生活轨道当中,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人类的现实生活要素。
四.关于生态建筑设计
所谓的生态建筑不仅仅只是对绿色植物的运用,单纯的仅仅只是将颜色改变,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一些环保材料的运营以及环保材料的施工。在日益污染的今天,为了能够使我们人类的生活更加健康,设计人员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人们对于建筑的需要也经过了很多的发展过程,及时阶段是冲低能耗甚至是零能耗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则是高能耗的阶段,第四个阶段则是目前所强调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则是高能量效率以及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而突出节约能源以及材料循环利用的原则,以此来避免建筑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损害。
五.总结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以及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能够更好的体现出任何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且将这一概念引入到设计当中,对于资源以及能力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此来满足人类需要的精神生活,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反引出一体化设计的优势。
作者:李萍单位:河北汇发装饰有限公司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空间体验环境艺术论文
一.空间体验的特征
1.空间体验具有亲身性
在空间体验的过程中,要求参与主体要亲自进行体验,以自身的意愿积极主动进行参与,通过将自己的感官与生活体验的结合来实现空间体验的具体化及可实施化,并且在体验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可以保障感受具真实性,最有实施价值。
2.空间体验具有主观能动性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体验环节是体验者的个体感受,因为每个体验者都是具有不同观念的主体,其自身的想象及感受是根据个人经历、阅历、学识和参与程度等诸多因素体现出来的。具有的特性,而且由于个体自身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与程度的不同,导致了不同体验者对空间环境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3.空间体验具有综合性
空间体验不单单是视觉上的简单感受,它的体验结果来源于各个器官的结合作用,并且要综合个人的情感体验,是人的内心活动与外界空间环境刺激相结合的综合体验。
4.空间体验具有延展性
当体验者在有限的空间进行空间体验的过程中,虽然可提供的空间环境是有局限性的,但在体验的过程中,体验者所感受到的交流范围是无限的,它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模式、情感想象及生活记忆等等。
二.空间体验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1.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
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基于设计师良好的学识与文化修养、丰富的阅历和想象等等。在实际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正确的空间体验可以帮助设计师们不断地学习及积累创造素材,将自身所感受到的灵感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再者,空间体验的方式使艺术设计变得有据可依,不再单凭想象进行创造,从而避免了因设计理念的不可操作性而浪费时间。
2.环境艺术设计趋于情感化、人性化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大的方针政策方面,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性作用,此时空间体验使得整个设计环节更加具有情感化及人性化。设计者在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需求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从而使得作品更加体现人的意志,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三.空间体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中必要的学习方法
在日常的创作及设计过程中,空间体验帮助设计者在除去书本教材的学习中,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促使人们走进建筑之中去感受环境传递给人们的信息。让整个设计过程更具人性化及创新化,高于书本所提供的观点之上,更加符合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并且空间体验在作为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可以使创作者及观赏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增加了双方的建筑视觉阅历,激发了人们对待建筑艺术设计的独立思考能力。
2.空间体验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一种有效的设计途径
及时、营造空间结构关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空间体验的设计途径,是将人与建筑、环境、场所及它所承载的生活情节相关联,从而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在空间布局上应用相关知识进行理念设计。这种方法在营造空间结构关系上,不局限于日常建筑结构,使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空间结构布局不再单一、重复,而是从生活体验中创作出更具特色及观赏价值的建筑设计。第二、建立场所感。在进行空间体验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深入的延伸可以将整个过程建立出场所感。这种场所感的建立是空间体验的升华,人们可以结合自身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对周边空间承载的生活情节及个人的回忆、憧憬等等来感受空间体验所带来的意义。环境艺术设计具有了场所感是现代人们对空间体验的一种更高效果的要求,在通过地域文化、民族风情、功能要素、历史文脉等来营造良好的建筑环境艺术空间,在此基础上将空间结构秩序建立场所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效的设计途径。
四.结论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空间体验在设计环节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帮助人们在空间设计方面更加突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及合理性的设计原则。在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的空间体验环节中帮助人们培养了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环境的意识。
作者:杨哲单位:河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观赏竹环境艺术论文
一、观赏竹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植物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十分广泛,观赏竹相比于其他植物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对观赏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能够为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提出多元化、系统化的新思路。
1.观赏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优势
首先,观赏竹的种类较多,而且品种差别比较大,但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性。如果将观赏竹看做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设计对象,不但可以将其当做灌木或者地被植物对待,而且有时甚至可以使其客串乔木的作用。相比于其他同类植物,观赏竹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观赏竹不仅可以依据其植物属性作为竹资源使用,而且其有一定程度上的材料属性,“竹材的运用,观赏竹与竹制的景观设施在质感、形式上的相互呼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又成为了观赏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个巨大优势”。其次,观赏竹与其他景观植物相比,具有独特的自我繁殖性和可再生性。通常情况下,乔木、灌木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其生长具有局限性,有时遭到一定的自然灾害或者人为损害,其数量会减少,这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绿化植物营造美景的地方是不便推行的。相反,观赏竹却具有环境适应性,可以为设计者节约很多成本。观赏竹鲜明的特性及其极强的发散性特征,在山林和花园中都具有很好的区分度,有时甚至可以作为标志或者分界线使用。,观赏竹作为我国传统竹文化的典型代表,大众对其认可、接受程度都比较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竹文化有其独特的地位,尤其是在古典园林中的地位更是非常牢固,甚至可以说是古典园林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小区或公共建筑周边也有出现。观赏竹的培育方法比较简单,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其生长的高度可以进行人为的管控,即使去掉一部分也不会影响竹子成活。相对于其他植物的栽培和移植,其耗费的成本更低,尤其是观赏竹的栽培,在运输环节就可节约大量的成本。
2.观赏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劣势
及时,观赏竹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大多只能在南方种植,由于受到气候等条件的制约,适合北方种植的竹种非常少,而且即使可以成活,稍微出现自然灾害,其主干就很容易折断,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其就会死亡。而且,折断的主干会影响景观的美感,给游客或者路人等带来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在设计之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引进生命力和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的竹种,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防止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在享受景观的同时,确保游客的安全。第二,虽然观赏竹能够保持四季常青,但也会经历落叶的过程,掉落的竹叶需要人力进行清扫,同时要考虑落叶以后给景观带来的影响,这在无形之中会增加观赏竹的经营成本。另外,虽然观赏竹很多时候可以美化环境,但是对于道路等特殊地点则不宜种植,因为其过快地生长可能会带来阻碍交通等不利影响。
二、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竹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观赏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一方面要注意竹资源的物理属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其文化属性,使之运用得当。
作者:叶玮单位:汉大学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楚文化环境艺术论文
一、现代环境艺术中室内的种类
楚文化中形成了以巫术宗教为工作的庞大系统——乐天者,既对天的崇敬和祭祀。这部分人是没有子嗣承袭的,不可以繁衍后代,以表达对天的崇敬。那乐天的空间即为工作空间,为人提供精神享受为目的空间,根据在于人的行为对天的尊敬,勤劳工作、天道酬勤。楚文化中有优人乐人者,楚人对自然的信仰和亲近被楚人奉为精神法宝——乐人者。这部分人是有子嗣承袭的,可以有婚姻家庭,可以繁衍后代,为先主祭奠要由后人完成,自然就需要繁衍后代,乐人者存在的空间为生活空间。为人提供以生活、生存为目的的空间,根源在于人们对祖先血脉的传承与延续性。先秦时期,人类在艰苦的自然中生活,到楚文化产生之后,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基本上衣食无忧,于是出现了原始的宗教,使得人们精神上有了皈依。严酷的法律出现,使得人们行为上有了准则,这样的社会得以繁荣昌盛。文化自然绚烂多彩,创造力增大,精神文化财富积累厚重。现代环境设计中楚文化的当代性研究,是以湖北及周边地区历史建筑、景观、室内等进行细致的考察与实地走访,获取相关图片资料。深入了解当地历史变迁,分析其环境和乡土建筑的地域性文化。通过对武当山艺术中心室内设计的研究,以具体的案例进一步阐述楚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从而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1、在当时的楚国在楚人筚路蓝缕
八百年的奋进历程之中,以其辉煌的内涵和瑰丽的形式参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构建,并对于现代艺术和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楚人崇巫,以歌舞的形式举行各种巫术仪式;楚人也崇拜祖先,称为优。在楚文化中形成了以巫术宗教为工作的庞大系统,人对于鬼神、苍天的尊敬日益转化为对君主、统治者的崇拜,并将这种情绪以诗词、歌舞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我将这种文化称之为“乐天”,将传播这种文化的人称为“乐天者”;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生活领域,即为优。楚人的生活中洋溢着浪漫的激情,他们拥有的创造才能、自强不息。不仅如此,对自然的信仰和亲近被楚人奉为精神法宝,因而将这种文化称之为“乐人”,将传播此种文化的人称为“乐人者”。巫、优之术当时盛行,也是对天对人的精神寄托,天人合一。
2、当现代时期的文化背景
自从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在这样的双重影响下,我们面对道德的准则、情感的归属、信仰的皈依、思想的统筹更加显得无所适从。我们对楚文化的关心,是因为这些文化与我们当代生活息息相关,楚文化的思想和形式涉及太多我们现实当代的生活。对人文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可以提高现代室内设计的人文关怀,对绿色人居及老年建筑提出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新当代性。在文化大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在住宅中的体现是十分必要的,本世纪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的老年事业却严重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社会养老设施严重不足,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摆到建筑设计人员面前。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少分离居住、家庭赡养关系的变化引起对老年住宅新的需求。国内外的实践也表明,创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促进和完善家庭养老比大力推进社会养老具有更普遍、更积极的意义。
3、现代环境艺术的概念
“环境艺术”与“环境设计”的概念体现了生态文明的原则。而“环境艺术设计”则包括了环境艺术与环境设计的全部概念。现阶段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概括来说就是社会和谐发展、环境可持续、传统文化传承及自然环境节约保护这四项基本原则。现如今的时代极为重视人与环境之间的活动,在环境空间中的体验越加比目的更重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但要满足人对于低层次的需求,还要满足人对于较高层次的需求,结合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将环境空间赋予新的文化价值。从人的行为与心理的角度来说,人的行为与心理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二、国家南水北调对环境改造
国家开展了南水北调工程,由中线、东线和西线共同组成,其中的中线工程就是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楚人的发祥地就是从丹阳开始的,武当山地区是楚国始都之地。中国文化传统特色丰厚,内容及其繁杂,但自从后至今,无论是艺术界、建筑、规划、工业设计、还是室内设计等领域都充斥着“拿来主义”。发掘历史文化价值在设计中的指导作用亟不可待。
1、武当文化在楚文化的背景下的探究
武当艺术是在楚文化背景下一个综合性的展示空间,其职责便是对楚文化的历史探究、现有和即生艺术价值的保护与传承。我们的现代社会构架中,有多种类型的建筑和室内空间,但是从它们的服务性上来说,可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工作空间,这个类型的建筑和室内空间主要是为人提供精神享受为目的的空间,根源在于人的行为对天的尊敬,勤劳工作、天道酬勤;另一个是生活空间,这类的建筑和室内空间主要是为人提供以生活、生存为目的空间。根源在于人们对于祖宗血脉的传承与延续性。这就恰恰应对了楚文化中的“巫术”与“优术”,即总结为“乐天”与“乐人”。
2、针对室内空间环境的种类区分与融合
生活空间与工作空间的相互结合,即为我们所探讨的空间类型。对于传统的历史元素的再现与变异是现代室内设计中体现室内空间时代性的运用方法。将愈多的楚元素、纹样通过推敲、整合等方式从而能够更好的应用在室内设计之中。以武当山艺术馆为例:武当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被誉为道教文化中的真武道场。艺术中心的室内平面布局设计,将展示区的形态抽象为一个凌空飞翔额凤凰。在平面图中,包含了四大区域,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附属区、公用区、办公区及展览厅。在门厅的设计中利用含蓄的方式,展现楚文化的艺术魅力。由高处而落的水柱犹如一把利剑,剑锋所指便是地上那阴阳鱼内平静安逸的泉水,一动、一静,一急、一缓,天地之间合二为一。月亮门内设灯光,并以为界限,向人展示一种历史与现代的分隔之门,化无形为有形。云纹在顶部及立面的应用,更为体现升腾之感。展览的前的立面以倒梯形的形式向上敞开,简单统一,不仅很好的把握了空间开阔、大气的氛围,而且有力的将人的视野引向空间的上空。抬头仰望,便是以楚元素抽象而成的云纹,这样的动作过程正是体现了人们与苍天的交流、崇拜。增强了人在空间内的情感体验。由“乐天”到“乐人”的结合。将外面的环境引入室内空间,总的概括为“白山黑水”。
三、总结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现代建筑在应用传统元素的同时更应该具备可持续发展性。除了对于国内与楚文化相关的设计项目的考察,并且对于国外的博物馆、美术馆等知名建筑进行了实地调研、参观。通过对于楚国人的喜好及行为习惯,探究在现代建筑中能够存在及应用的楚文化历史元素,更加有力的构建武当艺术中心建筑设计的方案。原始思想浓厚的楚国,巫优之术呈现出了楚人的独特内心,并且利用圆融贯通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艺术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展示空间,从文化脉络上来看,建筑的设计以巫优之术中的“巫术”为出发点,重点在于体现人与天的密切关系。楚文化脉络纷繁复杂,简单通过考古所得并不能充分对其加以认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历史文化的严重缺失,甚至是无知。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传承者,在设计之中不能避重就轻、视而不见。楚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并且具有极强的融合力和吸纳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仅仅遵从符号性的设计是不合理的设计,只有从精神信仰出发,以传播和传承历史文化为主要目的,遵循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才能真正的设计出合理的、具有当代性的作品。
作者:张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创新环境艺术论文
一、树立先进的设计观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当今时代关注的主题,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和认识,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不断拓展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视野及功能。刚开始,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提示学生学习设计不仅仅要学习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应该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主要是传统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设计要点,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地完成相关的项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设计不能只通过类型区分。如,普通住宅、高端住宅都属于住宅的范畴,但是两者的设计需求截然不同,设计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思维变革是设计教育的核心,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的思维都需要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开始设计时就深入地了解社会文化,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使设计成为一种个人的生活态度,成为一种思考的手段。如,一名学生的作品《针对老龄化社会的设计》,这个设计的选题主要针对目前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的背景,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设计的主题,可见本次选题的针对性非常强。同时,设计者的概念主题定为“转换”,主要是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社会角度等方面着手,提出主动建立一个老年人户外平台。由此可见,设计者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希望引导健康、正义的社会风气。
二、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
1.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改革、创新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教学的关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实际课题设计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产生了“概念设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环境艺术概念设计教学实践,可以发现概念设计主要围绕设计逻辑以及设计创意展开,特别强调设计方法和思维以及概念的创新。这种学习方法以及环境艺术教学课题具有较强的专题性,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近年来,社会发展需求日益多样化,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从宏观层面分析,应该以培养多样化设计人才、跨学科融合为基本原则;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应该结合学校当前实际资源以及社会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总的来说,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教学可以适当删减一些纯技巧性的课程,可以根据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以及社会时展实际,提出一些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如“关于地域文化空间的关注”“跨界设计”“从生活的体验到设计”等,通过这些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知识应用能力以及设计创新能力。
2.针对学生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在环境艺术创新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专业教育程度、情商、智商、生活环境以及美学基础等各方面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尤其应重视学生在情感表达,对设计内容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很多教师在环境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方式,这样可以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将学生的潜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在“快题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融合方案设计、设计色彩、环境艺术设计表现等诸多方面,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而且学生也会应用自己学习的手绘表现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设计能力。
3.实现跨学科合作的开放型教学模式
建立开放型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释放并且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跨专业或者跨学科实验教学、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诸多环节为学生提供开放型、系统化、多角度的实践训练平台和机会,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工作室可以开展主题讲授、设计研究、公开讨论、展示成果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处于平等交流的状态,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己判断,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三、总结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高校应正确认识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教学,定位其教育价值,树立全新的设计观念,不断改革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及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作者:伍丹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景观设计史环境艺术论文
一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与景观设计史
1环境艺术设计史与园林设计史
1.1环境艺术设计史
人居环境的营建历史与建筑史、规划史有一定的区别,它是以人类对环境的营造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设计史。何为环境艺术史?虽然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史学家对此概念持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但是可以从中总结出,环境艺术设计史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即是一部研究“人类栖居形态演变、营造技术进步和环境艺术思想发展的历史”。事物越往前发展,其研究也就愈深入和进步,其研究门类也就越来越多,对设计史的研究也应如此。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史其本身继承了其他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跨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研究是环境艺术设计史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在江滨编著的《设计概论》一书中将室内设计史、公共艺术史、园林设计史、景观设计史等统一规为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范围。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它不仅涉及史学框架和环境、生态学的基础研究,还涉及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方面。总之,它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工程科学之间的持续不断的对话,它提供了一种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新视角和方法,即一种新史学范式和新通史观念。”
1.2园林设计史
园林设计史包括园林设计、园林历史和园林设计史三个方面的内容,但它们三者之间即相互作用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别。一方面园林设计史是对其具体的园林设计所进行的一门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又是以人类文化形态史研究作为园林设计史研究的出发点。从狭义上来说,园林设计史是研究园林设计的渊源、演变过程、发展规律及其设计特征,以物化来阐析园林设计的外部形态、格调、体系,以及园林设计师与园林工程技术发展的一门学科。从广义上来说,园林设计史即是在一个人类历史的框架范围里,以尽可能宽广的人类活动为背景去探索和理解园林设计的研究。以园林设计为出发点,来研究园林设计的历史特性和其研究线索是园林设计史研究的内容。园林设计史它不仅只是研究园林设计的历史,还是一门研究一系列园林设计手法的学问。
2景观设计史
“一项人类如何改变外界物质环境的历史”,是《辞海》对景观设计史的好定义。直到20世纪以来景观设计史才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主要依托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并借鉴和导入其他学科的历史证据。如导入和借鉴园林设计史、建筑史、考古学、生态学、历史地理学等。景观设计史的研究由于引入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而引申出了多样的研究视角。这些研究视角对园林设计史的研究视角产生极大的影响。景观设计史的研究一方面“涵盖了景观的历史与发展,包括研究景观感知的变化以及景观与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变革和社会结构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如运用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方法来对景观图像进行研究。随着“历史景观的分类和评价兴起,景观的审美和生态、遗产和游憩价值成为制定保护和管理政策的一部分。”
二景观设计史与环境艺术设计史的区别
从两者基本概念的角度来看,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在某些方面虽然包含景观设计的概念,但是景观设计史并不是全部包含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中,确切地来讲,景观设计史只涉及环境艺术设计史研究的一个领域,但它是环境艺术设计史与园林设计史交叉研究的范畴。在当前大的国际环境下,特别是人类聚居环境危机感的驱动下,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趋于对环境危机催生的历史研究,更特别关注生态环境的过程设计研究。而景观设计史是建立在其视觉艺术美特征基础上,而不是倾向由于环境危机问题引发的历史研究。景观设计史和环境艺术设计史两者是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来研究人类所居住环境的两门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
三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对景观设计史的影响
1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与景观设计史的相同点
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与景观设计史它们三者都是以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为出发点的历史研究。历史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智性的形式,而这三者是这种形式的一种探索类别。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与景观设计史与其它历史研究一样是所谓“历史”研究家族的成员之一。环境艺术设计史本身作为历史学科的一个独特子集,具有交叉性与跨学科性的关于研究自然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观点,是对人类栖居形态的演变、营建工程技术进步和环境艺术设计思想发展历史的专门研究学科。环境艺术设计史不仅揭示了自然在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也剖析了因为人类活动而所导致自然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这样人类可以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便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园林设计史是研究园林的变迁,以研究“第三自然”为出发点的研究,园林是从人与自然的共生的角度来进行探讨研究,“是人类用自然材料建造的用来代表关于自然的主题的作品。”可以说,园林设计史也是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来进行学问研究的。景观设计史的研究也是把自然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的,是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去认识和理解自然,把自然进行升华。
2环境艺术设计史对园林设计史研究的影响
当下,在环境艺术设计史研究大的背景影响下,园林设计史研究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视角,同时许多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兴的研究观念。如近年来研究园林设计史对人居环境研究的偏重,提出了大量的以针对地域环境的变迁史视角的研究和园林设计史对自然观的阐释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的关注,以及园林设计史中对社会情境分析的研究成为园林史的主流研究方向,以上这些例子的研究视角举不胜举。跨学科研究是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史的一个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方法对园林设计史的研究方法影响深远,环境艺术设计史就其性质来说属于边缘科学,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的研究方法是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吸收营养,启发其研究,使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更具科学化、理论化。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方法不仅兼具有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研究特点,并形成了其研究特色。传统的园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文化景观,而对园林设计史的研究因其自身的特点,须结合其文化史来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者常把历史文化的系统性分析研究作为对园林设计史的阐释。环境艺术设计史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促使和影响园林设计史的研究,这样使园林设计史的研究走向多元、开放,使得园林设计史研究在关注园林设计本身的同时,也更专注于多学科多元交叉问题的探索。因而使园林设计史所涉及的范围和研究方法变得更加的宽阔和丰富起来,其学术研究深度更为提高,其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也更为深入。
3园林设计史对景观设计史研究的影响
园林是人为的景观,园林是围合的景观。在某种程度上,园林设计属于文化景观的范筹。以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为例,传统园林设计在前,景观设计在后,传统园林设计是景观设计的基础,传统的园林设计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雏形。因而园林设计史的研究和景观设计史的研究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研究内容必然存在一定的交叉,同时景观设计史的研究也会受到园林设计史研究的影响。近年来学者对园林设计史的研究愈加深入,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研究视角中,园林设计史研究与景观设计史研究存在交叉,因而景观设计史的研究可以借鉴园林设计史研究的成果,促使其研究向前发展。如研究我国传统园林设计须考虑政治与其的关系,因为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有意无意受到当时统治阶级意志的影响,很多传统园林设计正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从而呈现出某种设计偏向。景观设计史研究和园林设计史研究一样,也须考虑其当时的阶级因素,也可从政治的意识形态视角出发而进行深入地探讨。因而园林设计史研究的视角可以借鉴到景观设计史的研究中去,扩宽其研究的思路,同时园林设计史的研究方法也影响着景观设计史的研究方法。
四中国景观设计与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我国景观设计的起源一直以来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我国的园林设计对我国的景观设计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中国的景观设计发展也和其他国家的景观设计发展一样,经历了从起源、发展到高潮的三个阶段。
1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是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是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景观设计又要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景观是这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构件。景观是环境中最活跃的、集中的、优化的构成要素,是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实现这一条件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障。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可通过对环境景观的特征和特色成因进行剖析,从而有利于人们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已有的环境资源,加深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景观设计对于某一特定的环境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社区、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平衡。的景观设计,可使人们杂乱的生活环境变得有条有理,宜人的景观能使所处环境的人们感到舒服,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们新兴的学科,在我国的兴起时间并不算长,设计师的大部分实践都集中在城市公共环境领域,近代以来,如辛亥革命以后,在广州、武汉、南京等城市相继出现了一些公园和城市广场,像广州的中山公园、汉口市政府公园及南京的中山陵前广场等,在相当程度上都沿袭了我国的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这些设计作品有的是在原有的景区或古建园林的基础上扩建或改建而成,而以这些为代表的公共环境设计作品,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及“都市田园化和乡村城市化”的概念的推动下,严重阻碍了对传统造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造成了我国后来城市景观创作的先天不足,空洞、毫无中国特色的后果,但是,对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理念经历了改革和探索、模仿与反思、兼容并包与共生三个阶段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如南京夫子庙商业步行中心、广州陈家祠广场、上海延中绿地等一系列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标志着我国现代景观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景观设计是一种复合的系统设计,如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即包括区域景观体系的系统设计,还包括反映地域文化特征的人文系统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在于景观设施的个性形象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常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景观设计与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间互为联系
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是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雏形。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都是以研究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出发点的,只是两者的研究角度不同而已。二者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设计实践活动都有许多的交叉,这种交叉在城市的外部空间设计方面尤为集中体现,这种外部空间的设计可称为“景观设计”也可称之为“环境艺术设计”。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继承传统的园林设计、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并与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包括城市设计、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种学科融合的复合设计体系。环境艺术是以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契机,以“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为设计核心,注重外部空间设计的人文质量的设计学科。由于有“环境艺术”的介入,从而丰富了外部空间设计的景观要素。我国现代景观主要出现在城市,投资大、范围广,它是依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特点建造而存在,的环境艺术设计为景观设计锦上添花。
五结语
景观设计史与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联系密切,两者研究之间即有学科交叉又互为区别,两者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也可互为借鉴参考。在全球化进程和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学术大环境下,我国景观设计史与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视野也更为开阔,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多样化。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但是,我国景观设计史与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与欧洲发达国家对此领域的研究来说相差甚远,还有待我国此研究领域的研究学者继续努力。
作者:肖亮黄林芳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现代文化理念环境艺术论文
一、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极大冲击,如何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融合现代文化理念,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更好的体现现代文化理念的同时,不断满足时展要求和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那么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
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可以得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不同于其它艺术设计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特性要求设计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效益性。随着现代文化理念的介入,实用性的设计原则被置于更高的地位,现代人对环境规划的要求是既要满足公共环境设计的功用性也要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这就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中,通过调动多种感官细胞,身临其境地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审美体验。
2.设计要在确保经济性的同时关注环保性
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经济性特征置于十分显眼的地位,因此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设计目标在满足人们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忽视其对环境带来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同时关注经济性与环保性两方面内容。环境公共艺术设计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现念,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现代文化理念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单纯立足于经济效益,更要体现对环境的积极性,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结合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项综合性设计工程,其包含较多内容,尤其包含着人们对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处理和相互协调,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问题。公共环境艺术所附带的文化性,无论是从政治性还是商业性层面来看,都应该与公众效应、价值取向、审美需求结合,从而将艺术作品的自然性特征体现出来,即公共文化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统一,以不断迎合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
4.设计要在继承传统性的同时关注时代性
文化发展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非混沌盲目、僵滞不前,因此,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在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代性。目前,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其表现形式与艺术设计理念或多或少的反映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折射出人们对环境的某些审美需求。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不尽相同,人们的思想文化也会产生极大的差异。于是,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入和渐进式发展,时代文化的差异性受到越来越多环境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更多的设计者也认为,在继承环境设计传统性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艺术设计的时代性。近年来,由环境设计时代性催生出的生态性,和长久存在的人文性也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总结
综上可知,时代的发展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现代文化理念也对其发展产生了巨大冲突,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理念逐渐迎合现代文化理念,本着“生态、人文、绿色、科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应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作品,将传统文化内涵体现在现代艺术作品中,构建出文化文化内涵深厚、迎合大众审美、凸显文明进步的创世之作。
作者:王利单位: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
环境艺术毕业论文:数字技术环境艺术论文
一、新媒介扩展了艺术设计表现的外延
数字时代的艺术设计不再是单纯的二维或三维艺术,更扩展为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综合,即四维艺术。这些数字艺术不仅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还包括新媒体等渠道,通过对信息的传播提炼进行再创造,多种媒介的融合和实时交互的传播赋予了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广泛的设计表现外延。虚拟现实、APP、局域网以及互动媒介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语汇,数字技术为艺术设计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图像和素材来源,为环境艺术设计开辟了新的表现空间。与此同时,新媒介也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培养兼通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数字制作技术的高级人才。数字时代下设计的表现空间也加速了环境艺术设计高等教育中信息的交流、教学资源的共享与课堂的互动。数字化实现了设计数据存储效率的提高,设计前期数据、过程图、建筑模型、渲染效果图或者建筑巡游动画等都可以数据的形式被便利地检索和使用。数字网络也拓展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不仅使设计师的工作数字化,更让年轻设计师能接触大量新资讯,培养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并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自学,不断进步。
二、多元化表达能力打破了传统设计沟通的壁垒
数字时代使得传统设计沟通的界限开始消解,设计开始采用新的创作手段、新的媒介、新的工具、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及新的创作角度。在计算机为我们提供了CAD、3dsMAX、VRay、SketchUp等具有绘图、三维动画功能软件的基础上,数字技术又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技术等引入了设计表现领域。环境艺术设计与数字科技领域的交叉,不但广泛涉及概念方案设计,更有虚拟现实技术研究、新媒体技术的介入。设计沟通不再局限于图纸的交涉,转而由计算机软件研究、交互式艺术、计算机辅助绘制、非语言艺术、计算机编程等方式阐释方案、解答创意。
三、结语
数字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为艺术设计的多元化表达的建构提供了可能,也对高等教育产生了难以预计的改变,教育理念、课堂环境、教学模式甚至学生的培养目标都在这场变革中获得了发展。教育者必须意识到这场变革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新媒体技术,将数字时代的成果融入设计教育。
作者:郭媛媛单位:武汉东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