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风险投资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管理论文

摘要:在风险投资发达的西方国家,企业是风险投资的积极参与者,而我国的风险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企业的风险投资所占比重很小,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文章就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上市公司风险投资优势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并一直保持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这一现象被众多学者和经济界人士誉为“新经济”。有研究表明,美国“新经济”的形成是与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分不开的。据估计,美国经济增长的70%来自于高新技术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是一对孪生兄弟,在风险投资贫瘠的土地上不可能出现高新技术产业的绿洲。撒切尔夫人曾说过,英国落后于美国的不在于高新技术而在于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推动力是毋庸置疑的。在风险投资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企业是风险投资的积极参与者,如1996年美国企业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在总的风险资本中所占的比例达到30%,英国企业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在总的风险资本中也占有18%,而我国的风险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企业的风险投资所占比重很小,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就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问题进行研究。

一、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的必要性

有研究表明,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对称现象:一种是一些国有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存在的低技术结构、低创新能力与高筹资能力的不对称;另一种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所存在的高科技含量、高增长潜力与低融资能力的不对称。这一方面使得上市公司筹集的大量资金因没有好的投资项目而闲置,或者在原有的主营业务上进行简单的扩张,或者存放于银行以获取较低的利息收益,或者简单地投资于债券以使资金得到保值,这些都造成了资金的大量浪费;而另一方面,大量高新技术成果因资金缺乏无法实现产业化,又造成技术资源的大量浪费。据统计,我国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将近3万项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只有20%,形成产业规模的不过5%,从而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种资金和技术配置错位的情况,笔者设想:如果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便可以将上市公司的高筹资能力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科技含量相结合,既可为高新技术企业解决资金危机,也可使上市公司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实现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双赢。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为上市公司的大量资金寻求了好的出路。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中的代表,他们具有比较高的筹资能力,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债券或从银行贷款取得大量资金。但由于我国现处于买方市场,在物质和资本丰富的买方市场下,资本要想得到较好的收益日益困难,尤其是在竞争激烈、成熟的传统投资领域,要想得到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很难,投资者必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获得比传统投资高的收益,当然也要冒着较高的投资风险,所以风险投资是上市公司资本的一个好去处。

2.降低上市公司内部研发的风险,使上市公司获得新的技术创新源。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里,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技术上的竞争,企业只有科技上不断创新并处于经验丰富地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上市公司要想获得新的技术创新源,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公司内部研发直接获得,二是通过风险投资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间接取得。上市公司如果通过内部研发直接投资于高新技术,将可能由于较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面临投资失败;上市公司如果通过风险投资投资于具有一定技术和市场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辅之以良好的运作优势,将会极大地提高投资的成功率,从而凭借高新技术企业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使企业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而不断地发展壮大。如著名的朗讯科技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他的技术优势,其贝尔实验室拥有遍布全球25个国家的3万多位专家,曾诞生出11位诺贝尔奖得主,平均每个工作日创造4项专利,其中功不可没的便是朗讯科技全额投资设立的风险投资子公司在对朗讯科技具有战略意义的光通讯、半导体和电子商务等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弥补了公司内部研发的不足,使公司可以迅速地进入新的领域。

3.有利于带动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比较晚,相对于风险投资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说,风险投资还不够发达,鉴于风险投资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地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风险投资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投入,这是一般企业所无法达到的。而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中的先进代表,其在资金、人才和管理等多方面具有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由上市公司来带动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是最合适不过了。

二、上市公司从事风险投资的优势

上市公司在从事风险投资方面具有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资金优势。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成长的特性,在其创立和成长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风险高,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很难从传统的融资渠道取得资金,而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或从银行贷款取得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大多是权益资本,没有还本付息的限制性约束,这些特性都非常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需求,所以在资金方面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优势。

2.运作优势。风险投资不仅是资金的投入,更有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投入。由于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中的先进代表,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其在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上市公司一般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具有密切的联系,这些专业机构的帮助将会加大上市公司在风险投资运作方面的成功率。

3.风险资本的退出优势。任何资金都有逐利和避险的特征,风险资本也不例外。企业之所以进行风险投资也主要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等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后便可将手中持有的股权出售而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由于我国的主板市场规定的门槛比较高,风险资本的退出主要是通过二板市场,但由于我国建立二板市场较晚,风险资本退出机制不全,致使一般的风险投资发展不畅。上市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主板市场进行资本运作,达到风险资本的退出,从而获取收益。

三、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的方式

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的方式总的来说有以下两种:

1.直接投资。所谓直接投资就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或参股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即直接将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企业。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委托成本,能扩大公司的规模和科技实力,但是风险比较集中,一般只适用投资于与自身产业比较接近的高新技术领域,因为风险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工程技术、市场营销、资本运营等多方面,如果介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就会缺乏相关的知识、人才和经验,这无疑会加大投资的风险。公务员之家

2.间接投资。所谓间接投资就是先投资设立风险投资公司或投资于风险投资公司,然后再由风险投资公司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这种方式下企业的出资额可多可少,由企业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来确定,因为是集合投资,投资比较分散,另外风险投资公司具有专业的管理优势,所以投资风险相对直接投资要小得多,也不受投资领域的限制,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上市公司提升主营业务的科技实力和改变业务方向,一般只使用于资金实力相对不是很雄厚的上市公司。

通过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和具有的优势的分析可以知道,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将会实现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双赢。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并不是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虽然对外投资日益成为公司经营中的重要一环,投资收益在公司收益总额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看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前景仍然是看他的主业经营得如何,所以上市公司作为风险投资者同专业风险投资者在公司资金的分配上和风险投资对象的选择上等方面应有所区别,在公司资金的分配上应以主业为主,在风险投资对象的选择上也应选择那些处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尽量降低投资风险。我们相信,在上市公司的带动下,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将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剖析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管理论文

摘要探讨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阐述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等入手,研究将科技评估运用于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较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及时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公务员之家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经济增长风险投资管理论文

摘要:文章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回归等计量分析方法,对美国风险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美国风险投资业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美国风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发展我国风险投资必须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促进风险投资市场化、构建风险投资生态系统模式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风险投资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检验

经验和统计资料表明,风险投资的发展对就业、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等具有重要贡献,特别是在风险投资业比较发达的美国。风险投资加速了高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促成了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发达,并因此而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娱乐和社会交往方式。本文拟以美国为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回归等计量方法对美国风险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美国风险投资发展概况

美国现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源于1946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mericanResearchandDevelopmentCorporation,简称ARD)的成立,标志着风险投资进入组织化和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1958年,为了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美国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投资法》(SBIA),授权中小企业管理局制订和实施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通过设立政府风险基金,引导和促进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的早期发展并帮助创建新的企业。在该计划的鼓励下,中小企业投资基金发展迅速。从1959年到1963年的5年时间内,全美就有692家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在中小企业管理局登记注册,资金总规模4.64亿美元,其中公开募集的投资公司47家,募集资金3.5亿美元。

然而,由于存在一些内在不足,中小企业投资基金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以后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到1977年,全美风险投资总额仅5000万美元。为了挽救毫无生气的风险投资行业,美国国会在1978年至1981年4年间连续通过了6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法案,分别是:1978年的收入法案,将资本增值税从原来的49.5%下降到28%;1979年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ERISA)谨慎人条款,修正了1974年制订的退休收入保障法案中有关投资指南的规定;1980年的《小企业投资促进法》,将风险投资公司重新划归为商业性开发公司;1980年的退休收入保障法案安全港条款规定,消除了其接受退休基金作为有限合伙人时所承担的巨大风险;1981年的经济复苏税务法案,进一步将资本增值税从28%降到20%;1981年的《激励股票期权法》,允许股票期权的持有者在行权以后再交税,并降低了税费标准等。正是这一系列法律与政策上的调整为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加之受70年代末风险基金投资于苹果、英特尔和联邦快递等获得了不菲业绩的激励,从80年代初开始,美国风险投资业步入复苏和快速增长时期。

1990和1991年,美国经济衰退,社会对风险资本需求明显减弱,大量机构投资者的资产也频频出现质量问题。但随着1992年美国经济逐步复苏并进入一个持续稳定增长时期,加上1992年以来美国政府对50年代确立的“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有效地实现了小企业投资公司的复兴,经济的持续景气和企业股票上市的热潮再次推动美国风险投资业的持续增长。1992年,美国会通过《小企业股权投资促进法》,除解决了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外,还提出了“参与证券计划”,即小企业管理局以政府信用基础,为那些从事股权类投资的小企业投资公司公开发行长期债券提供担保,而且长期债券自然产生的定期利息也由小企业管理局代为支付,从而大大改进了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投资方式。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ationalVentureCapitalAssociation,NVCA)的统计结果表明,到2000年,美国风险投资额达到1048.274亿美元的历史记录,创造了430万个就业机会,7360亿美元的国民收入,分别占全美就业机会的3.3%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4%。1999年,美国风险投资的平均收益率曾经达到165.3%的历史记录。但2001年以后,由于新经济泡沫破灭,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再次进入低谷,2003年后回升迹象向好。

二、美国风险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检验

为了充分说明风险投资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以美国为例,选择了美国1990年至2003年14年的风险投资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来论证分析。我们首先检验两个经济时间序列是否存在伪相关问题,因为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意义上几乎没有联系的序列却可能计算出较大的相关系数,这对我们的实际研究结果是毫无意义的。本文采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法来检验X对Y的解释程度(其中Y代表国民生产总值,X代表风险投资)。

表1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可见,对于X不是Y的格兰杰成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及时类错误的概率只有0.25,表明X不是Y的格兰杰成因的概率较小,拒绝原假设,表明至少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X是Y的格兰杰成因。同样对于Y不是X的格兰杰成因的检验概率只有0.38,也拒绝原假设,表明至少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Y也是X的格兰杰成因。通过分析得出,序列X和Y都能提高彼此的被解释程度,风险投资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有相互反馈关系,风险投资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又为风险投资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风险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列出其线性模型式表示如下:Y=AX+B,式中:Y——国内生产总值(GDP),X——风险投资额,A、B——待估计的系数。将美国1990年至2003年风险投资额和国内生产总值28个样本在Eviews软件上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运算,估计结论为Y=0.158804X+14.41221,其中R2=0.818469,相关系数r=0.8824,T统计值为62.5209。从估计结论可以看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严格的正相关,两者相关的概率达到0.88。通过回归方程粗略看出风险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风险投资每增加1%,国民生产总值增加0.16%,拟合系数R2为0.818469,回归效果较好,T值显著性通过检验。除了定性分析外,西方学者对风险投资的作用也进行了大量定性研究,具体来讲,风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在多个方面:(一)风险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研究报告,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保持着一个稳定的增长率。在对美国风险资本经济影响的7次年度调查中发现,创业企业在及时个营业年度平均拥有员工21人,到第八个营业年度平均员工达到184人,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一般企业。另据一份对500家受风险资本支持的创业企业的调查显示,1991-1995年,这些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财富500强企业每年以4%的速度在减少工作职位。[③]通过调查得知,在就业增长较快的主要行业中,几乎都得到了风险投资直接或间接的支持。当然,不同的行业在创造就业机会上又会有所不同,计算机软件行业可以说是一枝独秀,由风险投资支持的软件企业雇用了88%的软件工作人员。

(二)风险投资拉动销售收入的增长。风险投资支持的各个行业中的企业在拉动企业销售收入增长方面明显优异于缺乏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1975-1995年的20年间,美国最成功的24家生物科技和信息技术公司的营业额增长了100倍,而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曾经得到过风险资本的支持。特别明显的是软件行业,通过对2000-2003年美国软件行业销售的调查,风险资本支持的软件行业产值增长达到31%,而与此相对应的整个软件行业的增长率却只有5%。在某些风险投资特别青睐的高技术行业,风险资本的支持更是明显,而这些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也非常迅速。

(三)风险投资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兴旺。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新技术发展的高创新性、知识密集性、高风险性等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很难像其它一般成熟产业一样从传统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投资应运而生。风险投资对R&D成果的转化进行投入,提高了成果的转化率。支持创业成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在科技成果、创业人才以及资金的混合体中,风险资本投资是关键的一分子,正是这种混合体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仅1987年至1996年,美国风险资本家向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及服务、通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就从21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48亿美元,年均增长7%,信息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2175亿美元增加到4445亿美元,年均增长6.5%。

三、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政策建议

我国的风险投资目前虽有一个旺盛的发展格局,但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产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障碍:宏观方面存在风险投资发展的制度障碍,具体表现在缺乏有效地推出渠道和退出制度、现行法律和政策不配套所形成的制度缺陷、政府定位不准、参与方式不当等;微观方面缺少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支持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主要表现在高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和低成功率、缺乏真正的风险投资家、单一的风险投资企业制度等。认识到风险投资对经济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大贡献,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势在必行。

(一)营造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制度环境。Bygrave和Timmons(1992)对美国风险投资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的审视和考察。他们指出,风险投资业的内核由资本、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支撑组织构成。风险投资所处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府环境、文化环境、智力支持、地区差异等。在营造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中,政府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要采取倾斜政策对风险投资业进行扶植,如对风险投资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和政府补贴、优先采购国内高科技创业企业的产品、以出口信贷方式积极支持高科技创业企业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等;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风险投资有效的退出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大学、专业人才的智力支撑作用,进行多方位的合作;改变凭关系进行投资的行为,由市场来决定投资的去向等。

(二)风险投资的产业化、市场化和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化、商业化紧密联系。风险投资产业化、市场化过程,客观上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风险投资在投资运作上一定要面向市场,按市场需求选择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项目,同时按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建立风险投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等。风险投资和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化和商业化紧密联系,可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比如受市场影响,出现热门行业投资过度,而一些有前途的技术得不到足够的资本,风险投资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可以通过合理分析受资行业的结构,对受资行业的投资进行平衡。另外,风险投资业和高技术产业的紧密结合可以加快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三)构建我国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支持的有效模式。风险投资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环境、文化环境、智力支持、资源、市场等因素的正式和非正式约束。根据这些因素,我们从生态学发展的角度来构建一个风险投资发展对高技术产业支持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金融支持、技术专长、知识等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循环反复。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不仅仅局限在资金的投入上,风险投资家往往还肩负着为风险企业输入管理技能、知识经验、市场资讯资源、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等重任,同时通过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平台和科研机构、大学保持紧密联系,获得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本支撑,促进知识、经验、人才等合理流动,及时了解技术、科研成果的近期动态从而进行新一轮的投资。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管理论文

一、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现实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国有投资增长很快。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数据计算,从1990年至2000年,全国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由34.4%上升到了49.86%;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如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2000年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经分别高达62.74%、59.91%和55.72%。另据业内人士不统计,我国现在私募基金总额已经超过公募基金总额,大约在2000~5000亿元人民币之间。(注:参见刘猛:《创业投资基金可能以私募为主》,《证券时报》2000年5月21日。)与此同时,国内仍有大量的民间储蓄未转化为投资: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8万亿元人民币,外汇储蓄800多亿美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正在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根据调查,截止2001年6月,浙江省可利用的民间资金量总额至少已达到5662.8亿元人民币(不包括居民证券投资、非上市公司中的非国有资本等),其中个体私营注册资本总数1715.7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947.03亿元,这些民间资金很大一部分可以进入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业。此外,我国退休基金、养老基金、医疗保障基金、商业性保险基金和住房资金等所聚集的社会资金也不断增长,居民增量金融资产(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额)日趋增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成为风险资本的来源。

但是,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我国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资本一直以政府资本投入为主。据浙江省风险投资协会在2001年5月对49家内资风险投资公司的问卷调查,在公司资本构成中,政府资本占42.9%,上市公司资本(主要是国有资本)占24.4%,民间资本占22.5%,金融机构资本占10.2%。政府有限的风险资本供给是难以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巨额权益性风险资本需求的。近些年我国每年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超过1万项,专利申请达2万多项,就因资金不足等原因而只有10%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和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风险资本更是面大量广,政府风险资本的支持只是杯水车薪。同时,政府投资也难以适应风险投资的要求。例如,目前政府既要国有风险投资机构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不赚钱盈利,又要不发生国有资产损失。显然,这同要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来获取高收益的风险投资性质是相悖的。如果国有资本向种子期或成长期项目投资,风险大,则国有资产就可能遭受损失(当然也可能取得高收益);如果不是主要向种子期或成长期项目投资,就达不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实践中这种“二难”往往造成国有资本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力。而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业则可以克服国有资本在风险投资中的局限。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下,民间资本可以独立自主地选择风险投资项目。现有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机构,也只有通过吸收民间资本进行整合重组,才能真正符合风险投资的要求,更好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各级政府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民间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举措,个体私营经济也已在法律上定位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家和民间投资者的市场意识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增强,现有风险投资机构在风险资金筹集、项目选择、投资方式以及产权管理与交易等方面已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些都为激活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构建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

从国际风险投资经验看,有限合伙制投资基金是最有效率的。但我国现有的科技风险投资机构是依据《公司法》设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公司法》对风险资本的筹集、运作、管理等要求与有限合伙制投资基金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在吸引民间资本时,需要参照国际规范构建各种风险投资组织模式。

1.现有风险投资公司与民间投资者共同出资组建风险投资基金。在现有风险投资公司已经有较大发展的条件下,其它民间投资者可以与其共同参与和发起设立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基金,如综合风险投资基金、专业风险投资基金、区域风险投资基金等。基金的资金由金融机构负责保管,风险投资公司负责具体运作。在风险投资基金有较大发展后,国有资本可以逐渐退出,并通过改革风险投资公司内部管理体制,逐步将其转变为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使基金逐步过渡到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这是现有风险投资公司特别是国有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方向。

根据我国经济具有明显区域性的特征,在地方政府协调下的在本地运作的专业性风险投资基金是较好的组织形式。即由当地政府出资一小部分作为引导资金,当地或外地的一些规模较大的与基金专业性相关的企业出资大部分,当地与外地的现有风险投资公司出资一小部分,并吸收广大的私人投资者进入,组成区域性和专业性特征相结合的风险投资基金,以后再逐步过渡到有限合伙制。当地的企业是这一基金的大股东,但由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风险投资公司负责具体的市场化运作,专门投资于当地与专业性相关的高新技术领域,促进当地专业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风险投资基金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通过组建专业性风险投资基金可以吸引一部分外地民间资金和人才进入本地区,有利于当地传统产业的改造,促进本地某一行业内高新技术的发展;二是由于向本地有专业化特色的科技型企业投资,基金大股东对资金计划投向的行业较为熟悉,的投资决策也由他们做出,筹集民间资金组建风险投资基金较为容易;三是参与组建风险投资基金的企业对本地专长行业的技术、市场和管理等方面都比较了解,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增大对私人投资者的吸引力;四是因为所投项目都是同本地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如果发展良好,会有许多企业拟对其进行收购兼并,股权转让较为容易,风险资本退出不会存在大的问题。

2.境内民间资本为主体的有限合伙制基金组织形式。有限合伙制内部设立两类法律责任不同的投资主体:一类是有限合伙人,另一类是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人提供风险投资基金的基本资金来源,以投资额为限对基金组织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普通合伙人是风险投资家,具体管理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出资一般占基金资本总额的1%,投入的主要是科技知识、管理经验、投资经验和金融专长,须对基金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1%的比例好像不大,但额是相当可观的。1亿元人民币的1%就是100万元,这对风险投资家来说也是一笔大数目。在基金投资收益分配上,普通合伙人除了可以同有限合伙人一样获取基金股份收益外,还可以依据投资利润进行较高比例的分配和获得管理劳动收入。这种基金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使普通合伙人的收益和风险同整个风险资本的营运效果直接挂钩,有利于形成对有限合伙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从而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目前我国对有限合伙制还没有法律规范,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地对此作了探索,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借鉴它们的成功做法,先通过政府规章的形式对有限合伙进行管理和规范,待国家政策法规对有限合伙形式有明确规定时,再根据国家政策法规进行调整和规范。

3.境内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契约型风险投资基金形式。这种风险投资基金由民间投资者、作为风险投资家的基金管理者和作为资金保管者的金融机构组成。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信托契约基础之上,其中民间投资者为委托人,基金管理者和基金保管者为受托人,分别依据信托契约对风险投资基金进行运作和保管。

契约型风险投资基金具有以下优点:①实行资本保障制,并引入托管人监管制度。民间投资者的资本金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保障投入一定的数额,但要根据项目投资的进展状况分期到位。已缴付的资本金在投入项目之前由资金保管者保管,基金管理者并不直接经手收付投资者的资本金,这样可以有效地防范因基金管理者的道德风险所引致的资金风险。②固定的管理费用避免了成本过高。基金管理者按照其管理的资金规模收取一定百分比的管理费,因而管理者民间投资者从事风险投资业务所需付出的成本是可预测和可控制的,一般不会出现公司型模式中经营者滥用经营权导致成本过高、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③避免投资者双重纳税。契约型基金管理者所寻找的项目,经投资决策机构批准,由投资者按照投资契约中约定的比例进行投资。由于投资主体是民间投资者而不是管理者,因此,被投资企业获取的投资收益只需要由投资者交纳一次所得税,避免了双重纳税。

4.民营企业个人和家庭单独进行风险投资。在发达国家,民营企业与个人、家庭投资者是风险投资领域非常活跃的力量。目前我国个人和家庭自身直接参与风险投资还缺乏良好的条件,除了一部分风险爱好者外,大多数个人和家庭尚不敢贸然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一般是通过向风险投资机构或科技型企业入股的方式间接参与风险投资的。但民营企业则可以直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借鉴国外的经验,民营企业除了与其它经济主体共同参与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外,还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直接进行风险投资:一是设立企业内部的风险投资部门,具体负责企业在风险投资领域的金融性投资,以及企业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企业从事这种风险投资活动,除了可以从中获得投资收益外,还可以寻求新的产业增长点,保持对技术和市场发展的敏锐洞察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二是自身直接对风险企业进行战略性投资,包括并购风险企业。风险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具有活力及潜力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并购已是国际风险投资领域的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三是民营企业内部进行风险投资。一般的风险企业通常以独立的创业形式存在,不过也有一些新技术的发明者不愿意脱离原来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为创业活动提供内部风险资本,建立股权全部或部分归公司所属的风险企业,以此作为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繁荣的重要手段。

三、民间资本进入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业的政策支持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利用民间资本发展风险投资业更离不开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针对目前我国民间投本进入风险投资业的困难和障碍,同时借鉴欧美国家的成功做法,我们提出以下政策扶持措施。

1.税收政策扶持。税收政策是激活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大力度的税收优惠,会使风险投资业获取高额利润成为可能。在高收益的吸引下,资本的逐利特性决定了会有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其具体政策措施为:①风险投资机构比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税后利润再投资高新技术项目的,免除企业所得税,免征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及建设过程中的的水、气、电等增容费和供配电补贴费;购置生产经营用房的,给予有关交易税费优惠。②风险投资管理公司来自管理费及红利部分的收入免收所得税;试行有限合伙的,允许其所得税由自然合伙人和法人合伙人分别缴纳,即自然合伙人的投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法人合伙人的投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③风险企业率先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以减轻现行生产型增值税所形成的沉重税费;健全加速折旧制度,允许高新技术产品中所含折旧部分的增值税额予以扣除。

2.财政政策扶持。财政通过资助,引导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培育和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除国家现在已有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如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基金等外,政府还可采取以下优惠措施:对与政府高新技术规划目标相一致的项目,允许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在投资项目失败后,国有资本弥补其一部分损失,以减少创业者的后顾之忧。政府优惠政策可以极大地降低投资风险,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业。

鉴于高新技术企业种子期风险大、盈利少或不能盈利的情况,财政可给予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一定的补贴;各级政府还可以考虑将火炬计划、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金项目与对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的财政补贴结合起来,以此提高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的积极性。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将逐渐加大集中采购力度。各级政府在进行集中采购时,对风险投资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应采取相对倾斜的政策,从而为高新技术企业拓宽产品市场,间接支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此外,由财政出资设立专门的科技风险担保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提供信贷担保,以解除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促使其把更多的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担保机构还可以从取得担保资格或被担保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定向募集资金,从而扩大担保资金规模,更好地支持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3.风险资本撤出的政策支持。首先,积极开拓资本市场退出渠道。政府要按国际规范逐步改革和完善股票上市和流通的制度,逐步改变法人股不能流通的规定。在国内证券市场股票发行已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的条件下,各地政府可在国家现有政策法规的框架下,制定相关政策扶持一些发展较好的风险企业积极探索上市的可能性。政府还要加强与证券投资机构的配合,做好风险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准备工作。在国内二板市场尚未开出时未雨绸缪,将为高新技术风险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对于有能力在国内外证券市场“借壳上市”并已成长为巨人的企业,地方政府可以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予以扶持。其次,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和技术市场,为风险企业重组提供相关的政策优惠。地方政府可以对现有的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市场进行改造,为高新技术风险企业提供一个固定的交易场所,使风险投资机构能够及时地获得各种项目信息,降低其交易成本。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以进入产权市场交易,使风险资本顺利变现退出。政府还要积极鼓励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对大公司、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兼并有风险投资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政策及税收上的优惠,为风险投资退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通过股权回购实现风险资本退出的企业,政府要制订相关的政策予以规范。

4.风险投资的规范管理政策。政府为风险投资业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后,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机构会较快地发展起来。为了确保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至少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一是政府需要对享受优惠政策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资格认定,并建立定期考评制度,加强对风险投资活动的研究、指导和监督管理,杜绝考评不合格的风险投资机构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二是政府在大力扶持风险投资家成长的同时,要对风险投资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对其专业资格、执业行为规范等作出严格规定,对违规者进行必要的处罚,促使风险投资从业人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维护风险投资者的利益。三是政府在制订《投资基金法》中要对私募基金做出明确的法律界定,既要给私募基金以合法的地位,引导它们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又要加强风险控制,主要是严格限定私募基金的管理人资格、投资者范围,以及严格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四是政府对企业制度,特别是有限合伙制等要作出法律规范,促使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由家族制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变,使风险资本能够通过股权交换进入和退出风险投资领域。五是政府要促进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规范发展,使会计事务所忠实履行监督职能,律师事务所保障履行法规保障职能。资信评估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和信息咨询机构等要切实帮助民间投资者克服因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及信息不和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投资障碍,使风险投资者能够正确选择技术创新投资项目,降低投资成本,提高风险资本收益。六是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与风险投资有关的各种法规,如企业破产法、企业收购与兼并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投资权益保护法等等,使风险企业的创新活动和风险投资者的权益得到切实的保护。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企业风险投资管理

【摘要】风险投资是一种由职业金融家向新创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产业(一般属于高科技性质)投入权益资本的行为。本文首先分析了风险投资的基本特征,然后阐述了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重要意义,根据当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资金来源,政府支持、法律保障、撤出机制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构想。

1998年3月,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由民建中央提交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由于立意高,份量重,被列入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在国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自此,风险投资在我国开始急剧升温,同知识经济一样,在我们进入新的世纪的时候,它开始堂而皇之地登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舞台,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风险投资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一)风险投资的基本内涵

对国内大多数人来说,风险投资恐怕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一提起风险投资,可能会有许多人把它和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联系在一起。的确,无论是股票投资还是基金投资都具有一定风险,因此给它们戴上风险投资的帽子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我们这里指的风险投资却有着特别的意义。

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的行为;根据欧洲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一种由专门的投资公司向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成长型、扩张型、重组型的未上市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辅之以管理参与的行为;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24个工业发达国家在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投资方式研讨会上认为,凡是以高科技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都可视为风险投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中认为,风险投资是一种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进高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投资行为。

就风险投资的实践来看,它主要选择未公开上市的有高增长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创新性或高科技导向的企业,以可转换债券,优先股、认股权的方式参与企业的投资,同时参与企业的管理,使企业获得专业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财务资源,促进企业快成长和实现目标。在企业发展成熟后,风险资本通过资本市场转让企业的股权获得较高的回报,风险投资不同于一般投资,有其自身的特点:继而进行新一轮投资运作。

1高风险性,高收益性

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是与其投资对象相联系的。传统投资的对象往往是成熟的产品,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信誉,因而风险很小。而风险的对象则是刚刚起步或还没有起步的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它看重的是投资对象潜在的技术能力和市场潜力,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实性即风险性。这种风险由于来源于技术风险和市场接纳风险、财务风险等风险的串联组合,因此就表现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高风险性。在美国硅谷,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所谓“大拇指定律”,即如果风险资本一年投资10家高科技创业公司,在5年左右的发展过程中,会有3家公司垮掉;另有3家停滞不前;有3家能够上市,并有不错的业绩;只有1家能够脱颖而出,迅速发展,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给投资者以巨额回报,而这家企业就成为“大拇指定律”中的“大拇指”,据统计,美国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中有50%左右是失败的,40%是不赚不赔或有微利,只有10%是大获成功。

与高风险相联系的是高收益,风险投资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战略性投资。投资家们对于所投资项目的高风险性并非视而不见,而是因为风险背后蕴含的巨额利润即预期的高成长,高增值是其投资的动因。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经济机制之所以经受很长时间考验,并没有因为高风险而衰败没落,反而愈显蓬勃发展之势,关键是其利润所带来的补偿甚至超额机制。一般来说,投资于“种子”式创立期的公司,所要求的年投资回报率在40%左右;对于成长中的公司,年回报率要求在30%左右;对于即将上市的公司,要求有20%以上的回报率。这样才能补偿风险,否则不会进行投资。投资额一般占风险企业股份的20-30%通常不进行控股,以分散投资、规避风险。风险投资家的目标毛利率为40-50%以上,税后净利润率为10%以上,期望几年后公司上市时以15倍以上的市盈率套现,获取高额回报。虽然风险投资的成功率较低,但一旦成功,一般足以弥补因为投资失败而所招致的损失,美国1996年风险投资的回报率为19.7%,英国则为42.9%。风险投资所追求的收益,一般不是体现为红利,而是在风险资本退出时的资本增值,即追求资本利得。而资本收益税又低于公司所得税,从而低税率使投资产生更大的收益。

2风险投资大都投向高技术领域

风险投资是以冒高风险为代价来追求高收益的,传统产业无论是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还是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由于其技术、工艺的成熟性和产品、市场的相对稳定,其风险相对较小,是常规资本、大量集聚的领域,因而收益也就相对稳定和平均。而高技术产业,由于其风险大,产品附加值高,因而收益也高,应合了风险投资的特点,因而成为风险投资的热点。据统计,美国1991年风险投资约37%投向计算机领域,12%用于通信领域,11%用于医疗技术,12%用于电子工业,8%用于生物技术,只有约10%用于低技术领域。

3风险投资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与传统工业信贷只提供资金而不介入企业或项目管理的方式不同,风险投资者在向高技术企业投资的同时,也参与企业项目的经营管理,因而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性”,风险投资者一旦将资金投入高技术风险企业,它与风险企业就结成了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生体,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要求风险投资者参与风险企业全过程的管理。这对于风险投资家自身的素质要求很高,要求他不仅要有相当的高新知识,还必须掌握现代金融和管理知识,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4风险资本的低流动性

风险资本往往在风险企业创立之初时就投入,直至公司股票上市之后,因而投资期较长,通常为4-8年。美国157家由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的调查资料表明,风险投资企业平均用30个月实现收支平衡,用75个月恢复原始股本价值。正因为此,人们将风险资本称为“有耐心和勇敢”的资金。另外在风险资本退出时,若出口不畅,撤资将非常困难,这也使得风险投资的流动性较低。

5风险投资有其明显的周期性。

在创始阶段,企业往往出现亏损,随着开发成功和市场的不断开拓,此时竞争者不多,产品能以高价格出售,因而可获得高额利润。当新产品进入成熟期,生产者逐渐增多,超额利润消失,风险投资者此时要清理资产,撤出资金去从事其他新项目风险投资。

(二)发展风险投资的意义和作用

1发展风险投资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

几十年来,风险投资以举世瞩目的业绩开创了美国等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牵引这些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

“火车头”、“创新、创业、创造奇迹”的化身,也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先进工业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科技风险投资事业的活力。因此中国必须加紧发展风险投资事业,使中国经济汇入世界经济潮流,参与全球范围的科技与经济竞争,否则仍会处于被动的局面。

2发展风险投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

一个科研成果从最初构想到形成产业,一般要经过研究、开发、试点和推广四个阶段。风险投资支持的重点是开发和试点这两个阶段。通常研究与开发所需资金量的比例是1:10,开发与试点所需资金量的比例也是1:10。由于这两个阶段风险较大,收效较慢,资金需求量又较多,故银行通常不愿提供贷款,一般投资者也不愿出资支持,因此科技成果的转化迫切需要风险投资给予支持。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十分低下,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每年仅专利技术就有7万多项,但专利技术的实施率只有10%左右,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约为10-15%,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60-80%。虽然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但缺乏风险资金的支持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原因。据原国家科委《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与对策》课题组所作的调查表明,在已经转化的成果中,风险投资只占2.3%,而在美国则占到50%以上。因此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是加快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3发展风险投资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长期以来,我国的投资始终体现了政府行为,而风险投资则使投资由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风险投资公司必须独立承担风险,投资决策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并善于在风险和回报之间作出优化抉择;对被投资企业的筛选体现了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准则;不仅如此,风险投资也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因为风险投资家通过综合评价,力求降低风险,取得效益,这就会促进资源向优势产业流动,从而也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美国是风险投资发展最早的国家,以1946年世界上及时家风险投资公司———美国研究与开发公司的成立为标志,目前已有4000多家,投资额有600多亿美元;日本在1995年7月就创立了一个风险投资市场,聚集了1800多家风险投资合同;英国是欧洲风险投资业的“领头羊”,其风险投资额占全欧风险投资总额的40—50%;法国于1998年7月拨款6亿法郎设立了“风险投资国家基金”,以色列首席科学事务所仅1995年投向高新企业的风险投资就达5亿美元。与此同时,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区也都在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业。我国的风险投资始于80年代,在国家科委和银行的支持下,相继成立了中国新技术创新投资公司、中国招商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早期风险投资企业。1991年国务院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中指出,可以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或创办风险投资公司,1995年和1996年则再次强调了要发展科技风险投资。最近一、二年来,特别是全国政协“一号提案”提出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发展风险投资的热潮。北京、深圳、上海、广东、西安等地区更是抓住机遇,顺应潮流,建立自己的科技风险投资业。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风险投资业经历了十多年的孕育期,至今尚未形成气候。究其原因,起步阶段的我国风险投资业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社会对风险投资的本质、运行和增值机制以及它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作用,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海湾战争使人们看到了高技术产业在国力竞争中的战略意义,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风险投资的强大支撑尚未被人们普遍认同。观念的更新才能产生行为的创新,否则就谈不上对风险投资的理解和支持。

2资本弱小,资金来源单一。目前我国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仍是财政科技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投资主体单一。面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须高投入,有高风险、区区本金,捉襟见肘,如1990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约需要1257.3亿元,而实际投入只有188.49亿元,加之市场环境制约,三五年下来,大多步履艰难。

3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税收环境。由于风险投资还属新生事物,过去在制定《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和《专利法》等法规时,尚未考虑到风险投资的运作特点,因而现行有关法律与政策在许多方面不仅未能给风险投资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有时反而构成法律与政策的障碍,例如《公司法》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作价不能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这明显不符合风险投资的现实情况,若能将这一比例提高至50%,则更能调动科技人员介入科技进入产业化阶段的积极性。

4我国的资本市场由于种种原因还十分薄弱,不仅缺乏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而且风险投资企业上市发行股票也较为困难,从而使得风险投资的资本退出机制难以建立起来,即便是成功的投资也很难做到高额收回。资本金实力弱,后续投资无以为继,这种状况显然对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5缺少既有相应科技知识、管理经验,又懂金融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在发展风险投资中应尽快制定出有关法规和优惠政策,使之健康发展。具体对策是:

1拓宽资金来源,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使民有资本在风险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国在解决风险资金补缺难题时,必须广开投资渠道:原有的政府科技投资仍需保持和增加,特别要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产业的作用及对其他投资主体的市场导向作用;原有的银行科技贷款仍要继续向企业发放,使之成为风险资本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来源;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高瞻远瞩的大胆投入,逐渐使企业投资成为风险资本的一个重要来源;采取切实措施,创造条件,吸引总量达6万亿的民有资本流向风险投资企业,使民有资本成为中国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要充分利用香港及其他国际金融市场,加大创业投资领域吸引外资工作的力度,大力发展外资、中外合资创业基金,使外资成为风险投资的重要来源。

2制定有利于风险投资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

风险投资的迅速发展与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世界各国和地区为了鼓励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都制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美国政府为鼓励风险资本的发展,将长期资本利得税率由49%降低到10%左右,使风险投资迅猛增加。台湾1983年颁布“风险资本条例”,公司投资于风险投资事业者,其投资收益免予计征当年所得税。新加坡政府规定,风险投资最初5—10年免税。我国也应该研究制定支持风险投资的财政税收政策,同时,要对风险投资贷款实行优惠利率,积极探索建立风险投资补偿机制,如发行高科技债券,设立高科技发展风险基金,推出高科技企业股票上市等。

3加强风险投资的立法工作,使风险投资获得法律上的保障

风险投资涉及到向社会公众筹资和向风险投资企业投资两个阶段的行为,牵涉到较为复杂的关系,加上它本身的高风险性质,这就要求为它的运行建立一个完备的法律构架。目前我国还缺少有关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投资基金等方面的法律,因此,必须要加强风险投资的立法工作,研究制定完整的风险资本市场法和监管法规,并颁布与此相配套的政策措施,确认对风险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信用担保制度,保护外债和民营资本的合法权益,为风险投资的正常运作提供法律保障。

4进一步健全我国的资本市场,以确保风险资本“进得来,出得去”。风险投资主要是以股份形式投资的,它要求产权清晰,确保利益。证券投资是风险投资运行的基础,它既是资金市场,也是产权市场,为确保公平交易,维护市场秩序,政府要制定法规予以保障。另外风险投资作为一种中长期投资,其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也是途径是实现公司上市,因此应适当放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条件;设立第二板股票市场和场外市场,以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创业板市场风险投资管理

论文关键词:创业板市场风险投资披露为本买者自负主营业务

论文摘要:创业板市场是专门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而设计的新型资本市场。同时,其做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之一,又是创业资本市场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构建仅仅是时机问题。在我国目前市场还不甚健全、监管仍不够完善的现实条件下,构建创业板市场应与健全资本市场监管相结合,发展创业板市场应与完善公司监管机制相结合,完善创业板市场应与培育理性市场投资者相结合。

创业板市场是专门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而设计的新型资本市场。同时,其做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之一,又是创业资本市场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构建仅仅是时机问题。然而,在我国目前市场还不甚健全、监管仍不够完善的现实条件下,有必要对如何建立我国创业板市场做一深入分析。

一、创业板市场建立的前提

1严格的市场监管机制

创业板市场是面向高风险的新兴中小企业,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与主板市场相比,企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其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也较大,资产与业绩评估分析的难度更高,出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要保障创业板市场的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就需要相对严格、完整的市场监管制度。创业板市场的监管理念是“披露为本”、“买者自负”,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必须对日常交易进行监管,执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保障信息的性、及时性,使股票价格真实、、迅速地反映其内在价值,投资者可以根据披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理性地选择投资对象,以保障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

2健全的上市公司机制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必须有一个前提是产权明晰,明确持股主体,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与组织制度,实现价值形态分割;其二,创业板虽对企业无低盈利要求,但上市企业必须有两年以上活跃业务记录,而且主管业务突出;其三,对公司管制有严格的要求,以促使上市公司遵守上市规则及符合适当的商业守则。以香港创业板市场为例,创业板上市公司必须委任至少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聘任一名全职合资格会计师负责监督财务、会计及内部监管职能;指定一名执行董事为监察主任,督促公司及董事遵守上市规则;成立审计委员会审查有关内部监管事宜。健全的公司管理机制是创业板市场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

3成熟的机构投资者

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偏高,因此要求其投资者应是有能力对公司的业务情况及其风险作出透彻、客观评价的熟练投资者。通常,由于散户理解和处理信息能力相对较差,绝大部分以做短线、追求买卖差额获利为主,投机成分较大,易造成股市的动荡。创业板市场所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及其“买者自负”的监管理念急需理性的市场投资主体,其主要是指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资金优势、拥有专业的投资人员和分析人员,因此可依据市场分析形成科学的投资决策,追求稳定的中长期投资收益,有利于稳定市场、减少投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分配效率。

二、对我国建立创业板市场的建议

在我国特定的市场条件下,仍存在许多制约创业板市场建立的外部制度环境因素,而这些因素正是我们在构建创业板市场应的过程中必须协同解决的:

1构建创业板市场应与健全资本市场监管相结合

积极规范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管理,降低市场系统风险。在规范信息披露方面应尽量减少信息披露的突发性和频繁性,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统一性,杜绝政策、法规由内幕渠道传出。监管机构对违规情况,应积极主动采取整顿和执法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健全市场法规,使投资者可以通过法律渠道对违规者采取诉讼行动。在非系统信息中,会计信息是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最重要因素。我国目前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和国际接轨,因此应借鉴国际管理对信息披露的要求,那些已经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被证明有信息含量的会计信息,我们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要求披露。同时,由于我们投资者的素质有待提高,需要上市公司和信息媒介在披露方式、披露语言的运用、信息披露的顺序、披露的范围等方面注意投资者的需求,向投资者的需求靠拢。

2发展创业板市场应与完善公司监管机制相结合

香港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使国内的中小企业看到了希望,纷纷要求上市。然而,在及时批上市公司中,国内竟无一家,究其原因是国内许多企业规模已具备,业绩也不错,但离国际化的差距还很大。在公司财务管理、规范运作方面有许多亟待加强的地方。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与完善需要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因此,现阶段国内企业应在解决好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设立有效的内部监控系统,确保公司遵守财务及监管规定,并按照香港联交所的有关规定,实行专业化管理,突出主营业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起对公众股东负责的有效机制,以促使其遵守上市规则和商业规则。

3完善创业板市场应与培育理性市场投资者相结合

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大多资产规模较小,经营年限较短,市场风险较大,一般中小散户无力承担如此风险,故入市参与交易的多为机构投资者。创业板市场运作的成功有赖于专业投资者的成熟。因此,在构建市场制度的同时,也需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与风险投资机构。1997年美国那斯达克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44%,正是接近半数的做市商们繁荣和稳定了那斯达克市场,可以借鉴美国那斯达克市场的做市商制度,适当修改有关法律和规定,培育以基金为龙头的机构投资者,允许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社会公益基金借助专业投资公司投资创业板市场,批准设立专业的风险投资基金、中外风险投资基金、国家科技创业基金等等,从而壮大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引入做市商制度,培育机构投资者,崇尚理性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创业板市场平稳发展的必备条件。

综上所述,创业板市场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尚缺乏完善的创业板市场运作环境与配套机制。在市场仍存在诸多不规范的条件下,一味盲目地追求构建创业板市场的行为无疑只是“空中楼阁”,甚至会加重市场的风险。创业板市场的规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关键是在于规范证券市场本身,在于相关的外部制度环境的逐步健全及其不断完善。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中外企业风险投资管理

内容摘要:本文从风险投资运行的金融环境、创设背景与发展历程两个方面对中外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规律和社会角色与政府政策相关。这使它与外国同行相比,在筹资渠道、管理水平、退出途径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关键词:风险投资金融环境创设背景

我国风险投资在经历了2002年的短暂衰退后,2003年得以迅速反弹,2004年并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03年风险投资额达到9.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37%,2004年风险投资额达到12.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7.92%。但风险投资在我国蓬勃开展之际,国内风险投资机构及其投资额却呈现萎缩,风险投资机构由2002年296个缩减到2003年的233个,减少了三分之一强,风险投资机构所筹资金由2002年的582亿元下降到2003年的501亿元,降低了13.9%,投资额由2002年的1.948亿美元减少到2003年的1.69亿美元,所占份额由2002年的46.6%下降到2003年的17%。为何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呈现如此大的反差?本文试图从风险投资运行的金融环境、创设背景与发展历程两个方面对中外风险投资机构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找出我国风险投资弱势发展的原因所在。

风险投资运行的金融环境

一般理论与经验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投融资机制,是在特定的金融环境下运行,受金融体系结构、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影响。从风险投资的融资角度分析,风险投资需要大量的敢于承担风险的资金供给者,这些资金供给者或是机构投资者,或是个人投资者,对于他们而言,风险投资只是其进行投资决策、均衡金融资产收益性与安全性的一种手段。当一国出现较多资金供给者通过风险投资来协调其资产的收益性与安全性时,该国往往已经历了资本市场的充分发展,实现了投资者的资产多样化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层次化。风险投资的主要资金供给者——机构投资者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培育与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往往也意味着存在成熟的产权交易活动,这使风险投资能通过诸如IPO、MBO、M&A等各种途径退出。

纵览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可将他们分为两类,一类以存在发达、活跃的证券市场为标志,这些国家的投融资活动大部分体现在证券市场的交易上,如美国。另一类则是以强大的银行体系为主宰,主要的投融资活动通过银行体系进行,如德国和日本。Black•B和Gilson•R在1998年通过对这些国家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结构的研究,得出弱的风险投资活动与以银行融资为主宰的经济相联系的结论。美国的风险投资之所以能迅速发展、繁荣就在于美国存在着高度发达、充满活力的证券市场。

我国的金融环境

真正意义上我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应始于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的创建,自此后的十多年,我国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银行体系、保险体系和证券体系,并形成了目前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由原来的计划经济逐步过渡为现在的市场经济,经济转型痕迹难免体现在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并对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造成巨大影响。

我国的证券市场初建于计划经济时代,为保持社会主义经济的国有权,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被分割为国有股、法人股和个人股三类,市场上仅允许个人股自由流通与交易。股权分离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2001年6月我国政府曾试图减持国有股,以增加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但由于经济转型带来的种种困难使政府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行动。尽管2004年中期,深圳证券交易所增设了中小企业板,使证券市场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我国证券市场的先天制度缺陷使其难以实现投融资转换的重任,2003年末,我国共有证券公司33家,资产总额5285亿元,资本总市值4.24577万亿元。

我国保险业是受经济转型影响最轻的金融行业,国有保险公司较早地通过业务分拆、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成功实现了管理社会化。保险业在创建后的短短十多年里得到快速发展,到2004年末,保费总额达4318.1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达1.18万亿元。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保险公司仍不能发挥主要机构投资者作用,一是我国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一直受到严格控制,到2004年才允许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投资方式、投资额度和投资管理都处于摸索阶段,发挥主要机构投资者作用、领导投资方向还有待时日;二是与瑞士5660.3美元和英国4058.5美元的保险密度相比,我国保险密度仅35.3美元,3.33%的保险深度对比英国的13.37%和瑞士的12.74%,都表明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弱小阶段,还需获得长远发展。

与证券业和保险业相比,我国银行业却规模庞大、体系发达。到2003年末,国内银行体系包括3个政策性银行、4个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12个城市商业银行、693个城市信用社、32401个农村信用社,此外,还有204个外国银行分支行和223个外国银行办事处。银行体系的总资产达到27.64万亿元,远高于保险资产总额9122.8亿元和证券资本总市值4.24577万亿元,占据了我国金融市场84.3%的份额。这也表明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部门的主宰地位。在我国银行体系内部,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它吸收了65%的国民储蓄,发放了55%的金融机构贷款,承担着80%的全社会支付结算业务量。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存在着丝丝缕缕、难以割断的关系,这一方面使得银行体系的大部分资金流向了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小企业和私人部门却难以获得资金;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也成为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尽管政府已采取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外汇注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不良贷款、资本不足及公司治理问题,但我国银行体系在逐步滑入市场化轨道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主宰中国投融资结构的局面仍保持不变,大部分的社会闲置资金仍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并通过银行体系提供给国有企业。银行体系在社会资金配置上的低效性与偏袒性仍将保持时日。

从以上分析得知,我国风险投资运行在一个以国有商业银行体系为主宰的金融环境中,该环境一方面制约了闲置资金向风险资金的转移,另一方面扩大了风险资本任务,即作为银行资金的补充,为众多的难以从银行取信的中小企业提供合法资金支持。与外国风险投资机构相比,这一金融环境也决定了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在融资、投资与退出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

风险投资的创设背景与发展历程

美国风险投资发端于“天使投资”,是民间主体基于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利润预期而自发形成的制度创新。在风险投资的创设与发展过程中,政府主要提供法律与政策支持。这种自下而上诱致性生成的风险投资机构在高投入、高风险、高参与、高收益的投资理念下,充当着风险企业的资金供给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的社会角色。风险投资机构多以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出现,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者也是出资者,他以丰富的管理经验对风险投资机构的运营风险承担无限责任。

风险投资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很大程度上受风险投资的成功案例与创业板股票市场的表现影响,如1999年惠普、雅虎等成功案例创造了硅谷神话,使美国风险投资额由1998年213.47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546.04亿美元,2000年更是扶摇直上到1058.92亿美元,但2001年春NASDAQ市场的崩溃使全美的风险投资额陡然降到410.15亿美元,2002年、2003年都保持这种下降趋势,直到2004年才扭转势头,微幅上升到209.41亿美元。这一特征也体现在进入我国的国际风险投资机构上,2001年、2002年受到NASDAQ股市走低影响,进入我国的外国风险投资额分别为2.58亿美元和2.086亿美元,而2003年、2004年受多起我国风险企业成功上市和合并的案例影响,外国风险投资额达到了8.23亿美元和7.944亿美元。

我国风险投资却有着全然不同的创设背景与发展历程。我国风险投资的创造产生于1985年科学技术体制改革,中央政府力图借此改变研究开发资金由政府计划拨款的局面,解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缓慢、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这一初创目的不仅决定了我国风险投资独特的社会角色——提供资金、促进高科技转化,而且也使随后的发展历程——每次快速增长或衰退都与政府决策相关。1992年邓小平南巡确定了风险投资的发展方向,在各地政府的响应下,1993年末,国内建立了11个风险投资公司,但大多数是由地方政府建立,并附属于科技部。1998年中央民建“关于尽快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的提出掀起了全国各地研究风险投资、设立风险投资公司的热潮,1999年末风险投资公司有99个,当年新增40个,2000年新创风险投资公司102个,这其中包括部分私营公司和金融机构与企业发起创设的公司。政府资金不再是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来源,私人部门已开始进入风险投资行业,部分上市公司加入风险投资浪潮,2001年末,我国风险投资中45%的资金来源于公共企业,总额为8.8亿美元,42%来自于政府部门,总额为8.36亿美元,再有13%来自于私人部门,总额为2.55亿美元。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开始由政府主宰(2000年占70.2%)转为公共企业与政府部门几分秋色。2001年末,当中国证监会宣布延迟开设二板市场的决定,缺乏退出渠道的风险投资公司遭到严重的打击,风险投资额由2001年5.18亿美元下降到4.18亿美元,下降了19.31%。

2002年政府文件《外资风险投资公司管理条例》草稿的,鼓励了部分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公司的建立。2003年、2004年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及多起风险投资成功退出案例的出现都促进了风险投资快速反弹与增长,2003年风险投资额9.92亿美元,2004年12.6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37%和27.92%。但是如前所述,风险投资机构由2002年的296个缩减到2003年的233个,减少了三分之一强,风险投资机构所筹资金由2002年的582亿元下降到了2003年的501亿元,降低了13.9%,风险投资额由2002年的1.948亿美元减少到2003年的1.69亿美元,所占份额由2002年的46.6%下降到2003年的17%。2004年受到中小企业板设立影响,中国风险投资有了较大的增长,风险投资额上升到3.1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89.23%,所占份额也上升到25.2%。

在我国风险资本来源逐渐企业化、私人化的过程中,风险投资机构与其外国同行相比的另一弱点也根源于它特殊的创设背景与发展历程,即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者基本上都缺乏管理经验。如前分析,我国许多风险投资机构由政府部门创建,大部分风险投资机构创建于2000年及以后,基金管理者对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及风险企业的管理都缺乏足够的经验。在对204个风险投资公司管理者的调查中发现,具有政府官员背景的有48个,原为教授学者的有31个,具有银行及其他金融背景的有37个,具有国外背景或海归背景的有13人,只有75个具有企业家背景,占37%。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制约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发展的因素所在。

我国风险投资是作为国家科技兴国政策的一部分由政府强制推行的产物,它运行在以国有商业银行占统治地位的金融环境中,其发展规律与社会角色更多地与政府政策相关。这使它与国外同行相比,在筹资渠道、管理水平、退出途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政府在采取措施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时,应重新审视风险投资的定位与政策,应在改善金融环境、促进立法、规范风险投资的发展目标上有所作为。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金融风险投资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这对我国中小高科技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资本的融通等工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虽然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其管理上也存在着弊病。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金融风险投资;管理;对策

金融风险投资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部分新兴产业的资金压力,为企业种子期及发展扩张期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解决现阶段存于国内金融风险投资管理中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和壮大,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1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的现状

1.1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金融风险投资是一个高潜在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行业,因此该行业的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较大程度地控制企业投资的风险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内部分金融风险投资机构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以及业务技能有所欠缺,以及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可能致使投资方的金融风险投资工作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从业人员经常接触巨额资金,因此部分职员可能会经受不住诱惑而收取他人贿赂或者移用投资基金,从而可能致使投资方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严重损害投资方的名誉[1]。

1.2税收政策优惠性较低

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稳定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对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而言,优惠性的税收政策对于自身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减低投资方的纳税金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得投资方的资金链运转更加稳定正常。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我国目前缺乏针对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不利于我国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而由于投资方的投资对象一般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国内针对金融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制度缺失的局面将对国家科技进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3行业法律法规较为缺失

金融风险投资行业具有高收益以及高风险的特征,因此政府应当制定合理健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业规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法律法规,这就使得投资方的投资工作缺乏法律层面上的保障,同时由于法律上的空白,国内民间资本很难以基金的形式进入至金融风险投资领域,其不利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规模的壮大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1.4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金融风险投资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例如部分投资企业在投资时发生经济犯罪的行为、部分企业高层收取贿赂为他人谋取经济利益等,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对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监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纵观国内的金融风险投资行业发展史,政府对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监管工作并不十分到位,这也导致国内金融风险投资市场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

2关于完善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的建议

2.1加快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各项工作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若有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则难以胜任该行业的各类工作。从事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敏锐洞察力,而这两种能力恰恰是国内金融风险投资人员普遍缺乏的。因此有关方面可以组织金融风险投资人员到高新技术企业中参观学习,使其了解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从而使其在日后的投资工作中能够更加地得心应手。除此之外,有关方面还应当注意培养业务人员的数学分析能力,其是金融风险投资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有关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专业知识培训活动来切实提升综合素质,以求促进我国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长足发展与稳定进步。

2.2制定金融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

就目前情况分析,我国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主要投资目标是各类高新技术行业,而这些行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在资金方面通常比较困乏,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制定针对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此便能有效地确保其资金链周转正常,如此在某种意义上看可以促进我国新型行业的发展。另外政府给予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税收上的优惠,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该行业中拓展事业,从而促进金融风险投资行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进而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等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2]。

2.3健全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有关法律

一般来说,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相关法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确定金融风险投资企业性质、保护企业整体利益的法律,而另一类则是约束企业人员行为、遏制违法乱纪现象的法律法规。因此,有关方面应当积极地完善上述两大类法律,从而达到规范金融风险投资工作流程的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关方面应当重点加强针对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法律法规。当前,随着党中央反腐倡廉工作进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界的“老虎苍蝇”纷纷落马,其暴露了国内金融行业的人员约束机制的众多弊端,因此有关方面必须制定出更为严格的针对于金融风险投资领域犯罪活动的法律法规,如此才能有效地约束有关人员的行为。

2.4加大金融风险投资领域的监管力度

政府有关部分必须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以确保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秩序,充分发挥自身在金融风险市场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对于部分存在着投机取巧、扰乱市场运行秩序的金融风险投资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应当给予警告处分、若相关企业违法乱纪情节特别严重,政府则应当依法取缔该企业并追求其法律责任。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政府应当予以扶持,可以通过降低小规模投资企业的银行贷款门槛来确保其资金链运行正常。

3结语

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融通,提升我国经济整体的科技实力,为此有关方面应当认识到国内金融风险投资领域的不足之处、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不断开拓创新,才能较大程度地促进我国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不断完善。

作者:李静玉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成教学院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企业风险投资管理研究

摘要:在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需要对企业的投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尽可能把投资的风险降到低,实现企业价值较大化。投资风险管理不仅要求企业加强前期投资风险控制和管理,同时还要提高对风险和投资不确定性的认识,发挥投资风险管理的主动性,通过规划、组织以及实施、控制等管理活动来应对投资风险,较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的较大化。

关键词:风险分类 投资管理 财务素质 多元化

在目前的企业战略管理中,各企业为了达到经验丰富水平,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投资风险的管理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速度。企业的投资管理环境指企业的客观活动对企业投资外部环境的作用,它是客观的。投资管理环境难以改变企业投资决策的外部约束,企业投资决策更难满足其环境要求和变化。

一、投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企业相关领导风险控制意识薄弱,财务素质低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置是否完善,与企业较高管理层有无风险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较高管理者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无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技能,也不可能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构。目前的企业投资越来越重要,市场竞争力受到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企业投资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投资风险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任何管理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投资管理要求财务人员要有较高的数学知识、统计和分析知识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现在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素质根本达不到这个要求。

(二)投资管理水平不能迎合多元化的投资方式

对于任何一个媒体而言,其资源资本总是有限的,市场机会是无限的。分散资源资本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在企业集团中,资本运作情况不良的集团,容易陷入困境,这种情况在媒体多元化投资中并不少见。当今社会,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共同追求,多元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投资风险,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保障哪一个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投资都有风险,盲目的多元化投资也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金融风险。

(三)财务管理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预测信息只能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况,但并不能充分反映这一事实的现状,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是由于投资管理的不性决定的。在财务管理中采用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决策者要确定哪种方法更科学、哪种选择更可行,这些选择决定了投资风险的高低。

(四)企业投资管理环境具有客观性

所有企业面临的投资环境,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投资管理也就有一定的客观性。投资环境受到消费和市场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投资管理表现比较突出。要适应投资环境的客观性,投资者必须对准备投资的企业或项目进行考察和调查,对投资环境的利弊进行分析,发现良好的适合自身条件的投资项目。另外对国外投资也要加强关注程度,并且为自身创造良好的集资条件。一旦投资风险降低了,自然会吸引相关的投资者。

二、如何管理企业投资风险

(一)增强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

1.企业要认真研究相关投资政策

市场经济大环境变幻莫测,企业只有建立合理、高效的投资管理体系,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以市场为主体,不断开发新产品。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正常运行需要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为了维持合理性原则,企业进行利益分配时要考虑多方利益。激励机制的作用不能忽视。只有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有利于企业员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加强经营管理,增强投资风险的防范意识

要降低投资风险,需要使企业管理者和投资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存在,要做好企业投资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必须有所提高,只有这样,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才能降低。

(二)灵活应对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

1.不断完善投资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变化,企业要提高适应性。增强对宏观环境的投资管理能力和投资应变能力,虽然有外部的企业,但是企业不能受到其他企业的影响,由于投资环境的变化,企业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2.改变防范投资风险管理的方法

企业想要灵活地应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就要对宏观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把握事态的变化趋势,掌握变化的规律,根据总结的经验制定应急措施。同时财务管理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的调整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改变。只有提高企业投资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降低投资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投资风险。

3.设置高效的投资管理机构

面对不确定的投资管理环境,企业配备高素质的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必要的,还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加强,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进行,从而保持财务管理体制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投资管理者要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投资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任何一部分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者必须始终把投资风险的防范工作做好。

(三)利用闲散资金进行投资,保持企业健康运转

许多企业选择多元化的投资方式,这也是投资新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散资金和风险,多样化的投资可以使不同的产品同时进行。然而现实中企业的闲置资金在不同的时间段也是不同的,企业闲置资金的确定要科学合理。如果企业部分资金的闲置时间较短,可以选择资金回收周期短的投资项目。还可以选择通知存款或短期质押式回购,不管哪种,的共同点是尽可能地恢复资金,并能在短时间内收回资金,正常生产经营。如果空闲时间较长,可以选择一个较长的投资周期投资品种。

(四)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投资风险管理

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投资预警系统

早期预警建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可行性原则,选定指标必须符合实际情况,以获得相关的统计信息,并能连续动态地进行比较;二是重要性原则,要选择对投资收益有重要影响的指标;三是敏感性原则,这一原则有利于反映变化的敏感投资项目运行状况。选定指标可以发生超前的实际投资项目的稳定性,指的是变化的预警指标,对不同国家的划分标准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四是效率性原则,遵循效率性原则可以监测指标的选择。

2.建立“Z-Score”模型,完善预警系统

金融危机的发生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所以企业对破产必须采取措施。Z模型并不是凭空建立的,与企业的流动性、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资产规模、企业偿债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联系。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通过资产利用效率表现出来,这一模型的建立能够推动投资预警系统的完善。

(五)转移投资风险

金融保险投资风险转移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指投资者对保险公司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费,通过签订保险合同来规避风险,以保障风险转移给他人。根据保险合同,一旦发生投资风险对企业造成影响,保险公司将承担被保险人所造成的损失,这样一来企业的投资风险就转移给了保险公司。非保险金融投资风险转移指的是使用不同的媒介、不同的方法,将风险转移到企业合作伙伴的投资上。非保险投资的风险转移是通过转移风险源或签订合同来实现的,同时,也是一种金融担保的一般非保险投资的风险转移。

(六)缩短投资期限降低风险

投资风险与投资期限成正比,投资期限越长的,风险也越大。所以相对于长期投资来说,短期投资是比较理想的投资选择。在选择投资证券时,应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在分析股票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β系数或资产定价模型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投资组合的风险系数,尽可能选择风险系数较低的投资。

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意义

对企业投资风险进行管理,有利于企业资本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资源配置不够完善。分析、预防、控制投资风险,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并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周期,在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效率的增长。分析预防和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有利于企业产品的高科技发展和创新,并通过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企业成长的价值。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风险投资,探索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在企业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四、结束语

在投资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目前,关于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研究很多,投资风险分析以及防范已成为风险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投资风险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已成为企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用于指导投资实践。本文分析投资风险的原因,并探讨了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的措施,对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避免投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应树立投资活动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导企业将各种投资灵活组合,探索一种可以降低风险的投资模式,从而使企业的投资风险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

作者:王文彬 单位: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问题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金融风险投资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这对我国中小高科技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资本的融通等工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虽然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其管理上也存在着弊病。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金融风险投资;管理;对策

金融风险投资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部分新兴产业的资金压力,为企业种子期及发展扩张期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解决现阶段存于国内金融风险投资管理中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和壮大,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1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的现状

1.1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金融风险投资是一个高潜在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行业,因此该行业的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较大程度地控制企业投资的风险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内部分金融风险投资机构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以及业务技能有所欠缺,以及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可能致使投资方的金融风险投资工作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从业人员经常接触巨额资金,因此部分职员可能会经受不住诱惑而收取他人贿赂或者移用投资基金,从而可能致使投资方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严重损害投资方的名誉[1]。

1.2税收政策优惠性较低

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稳定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对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而言,优惠性的税收政策对于自身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减低投资方的纳税金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得投资方的资金链运转更加稳定正常。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我国目前缺乏针对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不利于我国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而由于投资方的投资对象一般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国内针对金融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制度缺失的局面将对国家科技进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3行业法律法规较为缺失

金融风险投资行业具有高收益以及高风险的特征,因此政府应当制定合理健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业规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法律法规,这就使得投资方的投资工作缺乏法律层面上的保障,同时由于法律上的空白,国内民间资本很难以基金的形式进入至金融风险投资领域,其不利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规模的壮大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1.4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金融风险投资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例如部分投资企业在投资时发生经济犯罪的行为、部分企业高层收取贿赂为他人谋取经济利益等,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对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监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纵观国内的金融风险投资行业发展史,政府对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监管工作并不十分到位,这也导致国内金融风险投资市场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

2关于完善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的建议

2.1加快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各项工作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若有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则难以胜任该行业的各类工作。从事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敏锐洞察力,而这两种能力恰恰是国内金融风险投资人员普遍缺乏的。因此有关方面可以组织金融风险投资人员到高新技术企业中参观学习,使其了解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从而使其在日后的投资工作中能够更加地得心应手。除此之外,有关方面还应当注意培养业务人员的数学分析能力,其是金融风险投资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有关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专业知识培训活动来切实提升综合素质,以求促进我国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长足发展与稳定进步。

2.2制定金融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

就目前情况分析,我国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主要投资目标是各类高新技术行业,而这些行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在资金方面通常比较困乏,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制定针对于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此便能有效地确保其资金链周转正常,如此在某种意义上看可以促进我国新型行业的发展。另外政府给予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税收上的优惠,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该行业中拓展事业,从而促进金融风险投资行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进而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等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2]。

2.3健全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有关法律

一般来说,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相关法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确定金融风险投资企业性质、保护企业整体利益的法律,而另一类则是约束企业人员行为、遏制违法乱纪现象的法律法规。因此,有关方面应当积极地完善上述两大类法律,从而达到规范金融风险投资工作流程的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关方面应当重点加强针对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法律法规。当前,随着党中央反腐倡廉工作进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界的“老虎苍蝇”纷纷落马,其暴露了国内金融行业的人员约束机制的众多弊端,因此有关方面必须制定出更为严格的针对于金融风险投资领域犯罪活动的法律法规,如此才能有效地约束有关人员的行为。

2.4加大金融风险投资领域的监管力度

政府有关部分必须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以确保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秩序,充分发挥自身在金融风险市场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对于部分存在着投机取巧、扰乱市场运行秩序的金融风险投资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应当给予警告处分、若相关企业违法乱纪情节特别严重,政府则应当依法取缔该企业并追求其法律责任。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政府应当予以扶持,可以通过降低小规模投资企业的银行贷款门槛来确保其资金链运行正常。

3结语

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融通,提升我国经济整体的科技实力,为此有关方面应当认识到国内金融风险投资领域的不足之处、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不断开拓创新,才能较大程度地促进我国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不断完善。

作者:李静玉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成教学院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我国风险投资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风险投资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风险投资最初起源于19世纪末的西方工业国家。在理论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风险投资通过社会上的机构或者个人筹集到风险资本,然后将资本投进成长性良好的企业或者具备成长潜力的企业,在企业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下,风险投资机构通过抛售股权获得高收益的投资行为。这种投资行为曾经在推动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以及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这对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同样适用。当前我国的风险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投资规模比较小,还未建立健全的投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以及缺乏配套的法律规范,尚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产业。本文对我国现阶段风险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科学的管理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对策和创新举措。

二、我股票风险投资管理中表现出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产业开始的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上个世纪90年末,我国的风险投资有了新发展,建立起一批超大规模的风险投资机构,总投资资金大约在400亿,但是因为发展速度较快,经历的探索时期短暂,在风险投资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意识或文化缺失、淡薄。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一种中庸的、稳进的思想,较缺乏激进、创新精神,1978年之前的中国处于一种闭塞、守旧的阶段,经济的发展中也大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让人们的思维无法活跃。所以对于风险投资,大部分投资者还是无法解放思想,转变投资观念。(2)较偏重资金和技术。很长一段时期,风险投资产业中,大多认为,高投入和高产出是成正比的。所以许多风险投资管理者眼睛都瞄准了高投入项目,却对那些潜力无限的低投入项目视而不见。这也引得被投资方为了广泛吸引投资方的关注和进场,盲目地扩大项目的规模。然而根据西方国家的风险投资经验,大多数风险投资虽然是具备高收益特点,但是不一定需要高投入。例如美国超微公司投资旗下的一家数据设备公司,投资资金仅有7万美元,但是却占了77%的股份。9年之后,这个数据设备公司上市,其价值变成3700美元。这每年平均收益率高达案例说明,低投入也可以高产出。注重资金还表现在对项目进行评估时,更多关注财务和技术,缺乏关注人员的素质以及忽略管理的成效。(3)风险资本融资规模小、渠道单一。现阶段,我国成立的风险投资机构,都是根据《公司法》的要求,以有限公司的身份成立,大部分机构都瞄准了正在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资金注入需要扶持的企业,推动其发展后获益。但是一般企业传统的融资渠道是通过政府财政获得,例如银行等。目前对私营中小企业来说,能够通过政府渠道获得的资源非常有限,所以要在市场中寻找新的渠道才能获得生机。但是真正能够为私营中小企业服务的政府财政机构并不多,市场中以企业、私人或者基金而设立的独立风险机构数量较少,这是导致风险机构规模较小、融资渠道单一,缺乏资金优势,会降低在投资运行中进行组合投资的能力和无法进行平衡投资,投资的风险仍然较高,最终可能导致投资失败。(4)缺乏健全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高额的投资收益是促使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的动力,通常获得回报的直接方式是把资金投入企业,然后通过企业发展或者抛售股权而取得。这个等待回报的过程大概在5~7年。由于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产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要提高获益的确定性,务必具备很强的项目辨别意识和风险意识,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去推动整个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然而我国证券市场以及风险投资机制很不完善,加上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十分匮乏,尚未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退出机制,表现在:新成立的高科技企业在进入主板市场时,门槛比较高,其次,我国的证券市场尚未建立适合高科技民营企业融资的二板市场。这两个因素导致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风险比较高。

三、加强风险投资管理的建议

(1)开拓多元化的筹资渠道。鉴于我国风险投资正处于成长阶段,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帮助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系统。在资金方面,政府需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让投资机构筹资渠道多样化。民间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资金库,可以引进个人投资资金,其次到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或者信托投资公司等投资机构的资本,总的来说,立足于市场,融资渠道多样,资金来源丰富,加强风险投资资金的管理,能够将风险投资营运快速推上正轨,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2)加强风险资本投资管理。有了良好的开始,务必采取措施将推动投资的发展,这是确保投资成功的关键。对风险资本进行高效的管理,比如,正确把握资金投入时机,把握好资金的投入数量,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率等,都是加强风险资本投资管理的表现。由于风险投资的特殊性在于其收益高,

使得企业占领到较大市场份额,及早做好回收资金的准备工作。等到时机适合,撤回资金,风险投资就告一段落。(3)加强风险资本退出管理。风险投资是为了在企业高成长内撤出资本,以套取高额利润,不以套取企业红利作为主要目的。所以长期的持有股份不是风险投资的策略,投资过程中,要适时而且及时地抽出资本,投资机构才能有足够的资本去进行下一轮的投资,而且能够保障资金的安全性。目前风险投资市场中,资本退出管理办法不健全,导致部分投资资本无法及时退出,可能导致投资失败。因此,要提高资本投资意识,加强风险资本退出的管理,实现资本的高效率、高收益。

四、关于风险投资管理的创新思考

(1)在投资战略的规划上作管理创新。要在投资战略的规划上作管理创新,首先一个方面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因为制度是公司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设置是否合理,会极大地影响公司领导者以及员工的想法和行动,当前比较提倡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与内外环境均相适应的投资工作、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具备一定配套性和前瞻性,在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还能符合企业在将来的发展趋势。另一个方面的战略创新表现在,以优化产权去降低风险。投资者由于直接投入了资金,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受益当中,获得一定的股份和一定的话语权。这样制造出来的激励方式能够有效地发挥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根据所投资企业的发展变化,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投资产权制度做出有效率的优化和补充。这种优化和补充直接提高了风险资本的运营效率,降低了其运行的风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手段,就是人才管理创新,这是由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意识演变而来。尽可能培养并引进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使一个企业充满活力和生机。例如苹果、英特尔、微软、通用电气、海尔、联想等,他们的成功之处都表现在,他们非常重视人才,并且善于用人才。(2)在战术上的管理创新。在战术上的管理创新,主要有:一是进行阶段投资和集中投资。阶段投资主要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投资,这样可以选择的收益时机。集中投资则可以帮助投资者与企业建立非常坚固的基础,帮助投资机构获得关系网和市场声誉等;二是择优控制。把资本分散到多个项目中去,这与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是一样的。即使其中一个项目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到整体的投资态势。转贴于论文联盟 //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国内企业风险投资管理探讨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指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风险投资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一、国外企业风险投资回溯及环境分析

国外对风险投资环境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为了分析和解释不同国家和地区间风险投资发展的差异性,国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各种环境因素对风险投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风险投资是一种最有效的高科技自主创新企业投资机制,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走向成功的孵化器,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发动机。风险投资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没有风险投资的支持,创新者就不可能实现创业的梦想,也就不可能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产品和技术,当然也就不可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创新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风险投资概述

1、风险投资管理的发展历程

由于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同时又面临着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任务,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中国风险投资所必需的配套环境还没有建立起来,增加了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复杂性。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1985—1991年的先期探索阶段,1991—1997年的兴起阶段,1998年至今的加速发展阶段。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曾在2000年掀起一个高潮,风险投资机构数量达249家,较1999年增长111%。2001年和2002年我国风险投资的增长速度均明显减缓。2003年、2004年机构数量出现下降。直到2005年,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出现了正增长。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00多家风险投资企业,总规模在400亿左右。但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影响了风险投资领域,风险投资发展逐渐减缓,这也给了风险投资行业一个冷静思考的机会。

2、风险投资及其基本特点

风险投资也被称为创业投资,是指由一些专业人员或专门机构向那些刚刚成立或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未上市新兴企业提供长期股权融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从而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构成了风险投资的六要素。典型的风险投资往往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期限至少在3.7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15%~20%的股权,而不要求取得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风险投资人一般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种子期融资以外,风险投资人一般也对被投资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资企业增值后,风险投资人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风险性极高,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平均在70%左右,但一旦成功,便会获得超额回报。

3、我国风险投资操作流程

风险投资操作流程包括七个部分:风险资金的筹建、寻找有潜力项目、粗略筛选、项目风险因素详细分析和评价、谈判达成合作协议、项目监控和信息反馈、风险资金成功退出。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4、上海广电SVA风险投资管理方法

广电企业理念系统体现为:超越(Surpass)、价值(Value)和行动(Action)三方面含义(也称“SVA”理念),其中“价值”是核心,“超越”是精神,“行动”是准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上海广电SVA风险投资方法是很成功的案例。其战略与结构主要由征集项目、项目筛选、项目建立、运作支持和退出构成。征集项目主要集中于项目流与系统的项目开发。项目筛选是指运用风险投资模式寻找、筛选项目,为广电股份作战略性投资;要经过初步筛选和专题会谈最终确定项目。项目建立后应深入调研,并进行投资条款谈判,实现双方共赢,最终确定投资决策。运作支持关系到风险投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取决于企业文化与员工凝聚力。股份整合广电股份并单独上市出售。上海广电SVA风险投资能够成功关键赢在其深刻的投资理念与独到的投资哲学。SVA风险投资能够认识到创业投资本质上不是对项目的投资而是对人的投资,较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价值是其投资的关键。在其投资哲学的引领下,SVA风险投资注重价值网络的构建,在为投资企业构件品质成长网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公司的发展搭建一个高起点的事业拓展平台。

三、我国企业风险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面临的问题

(1)在风险投资的要素上重资金和技术要素,轻其他要素。风险投资方认为,只有高投入,才会有高产出,甚至认为自己资金越多越好,越多越有实力,眼睛只盯着高投入项目,而忽略了那些虽然投资少,但有发展前途的项目。实际上,风险投资方的实力既在于自身资金多少,更在于自身人员素质。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过程中,大多存在重点放在资金投入上,而忽略其他要素的投入;评估项目时,过多地注重财务和技术,而忽略市场和管理等问题。

(2)从风险投资的决策看,决策不科学。重收益,轻风险,一味地拍脑袋决策,而忽略决策前科学周密的调研工作和可行性分析,且投机心理重。风险投资是以理性决策为基本前提的,需经过各方面研究论证,以竭力降低投资为目的,不能存半点侥幸,否则,就会以失败告终。

(3)从风险投资管理过程看,重投入、轻跟踪管理。风险投资的特点之一就是操作性强。正如美国着名风险投资家皮彻约翰逊所说:“我们不仅把骰子掷出去,我们还吹它们,使劲儿地吹。”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普遍存在投入后管理跟不上、管理不善的问题。

(4)重导入战略,忽略退出战略。在资金注入时,企业比较注意风险资金的导入战略,而忽略退出战略。一旦资金被退出,企业会因缺乏新的融资渠道,不能形成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

(5)重及时次投入,轻第二次投入。风险投资公司一旦认准一个项目,一般就会注入及时笔资金,助其创业。但当新企业扩大时,就会要求进一步提供资金以壮大企业实力,这时,风险投资公司应该为其第二次融资,以便达到风险投资资本增值的目的。

(6)缺乏长期的经营理念,只考虑短期的效益。有些风险投资企业投资后,可能一时会有比较好的业绩,但长期来看,并不能给投资者一个好的预期。长此以往,只能从根本上葬送投资者对于风险投资的热情。

2、对策

(1)投资要素要集成化,资金来源要多元化。必须有一定具有市场前景和投资价值的技术、产品或构想,风险投资公司才能据此融资投资,以期获得超常规的资本膨胀和回报。必须有一定资金做支撑,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科技产业化。

(2)投资决策要科学化。因为个人决策的风险很大,所以在投资决策上,应群体决策。要进行市场与技术调查后再决策,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使决策建立在充分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

(3)风险管理要合理化。虽然风险投资是高风险的,但仍然要在较大限度上降低风险。因此,要明确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职能,要时常跟踪风险企业的变化,但不能过多地干涉被风险投资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通过对其指导的方式来控制风险。

(4)把握退出时机。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控股,而是利用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取得高额的回报,所以风险投资一般要退出被投资企业的。因此,风险投资在投资前就要规划好退出的方式与时机。

(5)风险投资管理要整体化。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的运作不能只限于项目选择的成功,还要包括风险资本介入的方式、风险企业的运作方式,以及成功退出的一系列连续的过程。

(6)建立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中国应努力培养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强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譬如在大学的教学计划中注重跨学科、宽领域的课程设置,在风险投资的实践中给予风险投资家以高薪、股权和期权,加快国内风险投资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国外相关人才的大量引进。

四、结论

中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还很不成熟。针对目前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中国应借鉴其他国家风险投资发展的成功经验,采取积极稳妥的风险投资策略,大力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建立相对完善的投融资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以应对激烈的全球经济的竞争。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和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高技术企业,构建风险投资业和高技术产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机制环境是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存在风险较大、市场不成熟、制度不健全的国内诸多问题,但是中国风险企业发展的巨大潜在机遇不容忽视。中国版的google-百度在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募股,股票首日上市交易价格就飙升了三倍以上,这毫无疑问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战略”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巨大潜力,风险投资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加速器。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探讨国内企业风险投资管理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指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风险投资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一、国外企业风险投资回溯及环境分析

国外对风险投资环境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为了分析和解释不同国家和地区间风险投资发展的差异性,国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各种环境因素对风险投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风险投资是一种最有效的高科技自主创新企业投资机制,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走向成功的孵化器,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发动机。风险投资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没有风险投资的支持,创新者就不可能实现创业的梦想,也就不可能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产品和技术,当然也就不可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创新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风险投资概述

1、风险投资管理的发展历程

由于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同时又面临着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任务,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中国风险投资所必需的配套环境还没有建立起来,增加了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复杂性。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1985—1991年的先期探索阶段,1991—1997年的兴起阶段,1998年至今的加速发展阶段。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曾在2000年掀起一个高潮,风险投资机构数量达249家,较1999年增长111%。2001年和2002年我国风险投资的增长速度均明显减缓。2003年、2004年机构数量出现下降。直到2005年,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出现了正增长。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00多家风险投资企业,总规模在400亿左右。但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影响了风险投资领域,风险投资发展逐渐减缓,这也给了风险投资行业一个冷静思考的机会。

2、风险投资及其基本特点

风险投资也被称为创业投资,是指由一些专业人员或专门机构向那些刚刚成立或增长迅速、潜力很大、风险也很大的未上市新兴企业提供长期股权融资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再通过上市、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从而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构成了风险投资的六要素。典型的风险投资往往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投资对象多为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期限至少在3.7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15%~20%的股权,而不要求取得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风险投资人一般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种子期融资以外,风险投资人一般也对被投资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资企业增值后,风险投资人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或其他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风险性极高,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平均在70%左右,但一旦成功,便会获得超额回报。

3、我国风险投资操作流程

风险投资操作流程包括七个部分:风险资金的筹建、寻找有潜力项目、粗略筛选、项目风险因素详细分析和评价、谈判达成合作协议、项目监控和信息反馈、风险资金成功退出。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4、上海广电SVA风险投资管理方法

广电企业理念系统体现为:超越(Surpass)、价值(Value)和行动(Action)三方面含义(也称“SVA”理念),其中“价值”是核心,“超越”是精神,“行动”是准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上海广电SVA风险投资方法是很成功的案例。其战略与结构主要由征集项目、项目筛选、项目建立、运作支持和退出构成。征集项目主要集中于项目流与系统的项目开发。项目筛选是指运用风险投资模式寻找、筛选项目,为广电股份作战略性投资;要经过初步筛选和专题会谈最终确定项目。项目建立后应深入调研,并进行投资条款谈判,实现双方共赢,最终确定投资决策。运作支持关系到风险投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取决于企业文化与员工凝聚力。股份整合广电股份并单独上市出售。上海广电SVA风险投资能够成功关键赢在其深刻的投资理念与独到的投资哲学。SVA风险投资能够认识到创业投资本质上不是对项目的投资而是对人的投资,较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价值是其投资的关键。在其投资哲学的引领下,SVA风险投资注重价值网络的构建,在为投资企业构件品质成长网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公司的发展搭建一个高起点的事业拓展平台。

三、我国企业风险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面临的问题

(1)在风险投资的要素上重资金和技术要素,轻其他要素。风险投资方认为,只有高投入,才会有高产出,甚至认为自己资金越多越好,越多越有实力,眼睛只盯着高投入项目,而忽略了那些虽然投资少,但有发展前途的项目。实际上,风险投资方的实力既在于自身资金多少,更在于自身人员素质。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过程中,大多存在重点放在资金投入上,而忽略其他要素的投入;评估项目时,过多地注重财务和技术,而忽略市场和管理等问题。

(2)从风险投资的决策看,决策不科学。重收益,轻风险,一味地拍脑袋决策,而忽略决策前科学周密的调研工作和可行性分析,且投机心理重。风险投资是以理性决策为基本前提的,需经过各方面研究论证,以竭力降低投资为目的,不能存半点侥幸,否则,就会以失败告终。

(3)从风险投资管理过程看,重投入、轻跟踪管理。风险投资的特点之一就是操作性强。正如美国着名风险投资家皮彻约翰逊所说:“我们不仅把骰子掷出去,我们还吹它们,使劲儿地吹。”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普遍存在投入后管理跟不上、管理不善的问题。

(4)重导入战略,忽略退出战略。在资金注入时,企业比较注意风险资金的导入战略,而忽略退出战略。一旦资金被退出,企业会因缺乏新的融资渠道,不能形成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

(5)重及时次投入,轻第二次投入。风险投资公司一旦认准一个项目,一般就会注入及时笔资金,助其创业。但当新企业扩大时,就会要求进一步提供资金以壮大企业实力,这时,风险投资公司应该为其第二次融资,以便达到风险投资资本增值的目的。

(6)缺乏长期的经营理念,只考虑短期的效益。有些风险投资企业投资后,可能一时会有比较好的业绩,但长期来看,并不能给投资者一个好的预期。长此以往,只能从根本上葬送投资者对于风险投资的热情。

2、对策

(1)投资要素要集成化,资金来源要多元化。必须有一定具有市场前景和投资价值的技术、产品或构想,风险投资公司才能据此融资投资,以期获得超常规的资本膨胀和回报。必须有一定资金做支撑,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科技产业化。

(2)投资决策要科学化。因为个人决策的风险很大,所以在投资决策上,应群体决策。要进行市场与技术调查后再决策,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使决策建立在充分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

(3)风险管理要合理化。虽然风险投资是高风险的,但仍然要在较大限度上降低风险。因此,要明确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职能,要时常跟踪风险企业的变化,但不能过多地干涉被风险投资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通过对其指导的方式来控制风险。

(4)把握退出时机。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控股,而是利用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取得高额的回报,所以风险投资一般要退出被投资企业的。因此,风险投资在投资前就要规划好退出的方式与时机。

(5)风险投资管理要整体化。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的运作不能只限于项目选择的成功,还要包括风险资本介入的方式、风险企业的运作方式,以及成功退出的一系列连续的过程。

(6)建立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中国应努力培养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强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譬如在大学的教学计划中注重跨学科、宽领域的课程设置,在风险投资的实践中给予风险投资家以高薪、股权和期权,加快国内风险投资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国外相关人才的大量引进。

四、结论

中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还很不成熟。针对目前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中国应借鉴其他国家风险投资发展的成功经验,采取积极稳妥的风险投资策略,大力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建立相对完善的投融资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以应对激烈的全球经济的竞争。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和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高技术企业,构建风险投资业和高技术产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机制环境是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存在风险较大、市场不成熟、制度不健全的国内诸多问题,但是中国风险企业发展的巨大潜在机遇不容忽视。中国版的google-百度在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募股,股票首日上市交易价格就飙升了三倍以上,这毫无疑问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战略”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巨大潜力,风险投资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加速器。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企业风险投资管理研究

摘要:

在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需要对企业的投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尽可能把投资的风险降到低,实现企业价值较大化。投资风险管理不仅要求企业加强前期投资风险控制和管理,同时还要提高对风险和投资不确定性的认识,发挥投资风险管理的主动性,通过规划、组织以及实施、控制等管理活动来应对投资风险,较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的较大化。

关键词:

风险分类 ;投资管理 ;财务素质; 多元化

在目前的企业战略管理中,各企业为了达到经验丰富水平,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投资风险的管理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速度。企业的投资管理环境指企业的客观活动对企业投资外部环境的作用,它是客观的。投资管理环境难以改变企业投资决策的外部约束,企业投资决策更难满足其环境要求和变化。

一、投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企业风险投资管理研究

(一)企业相关领导风险控制意识薄弱,财务素质低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置是否完善,与企业较高管理层有无风险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较高管理者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无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技能,也不可能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构。目前的企业投资越来越重要,市场竞争力受到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企业投资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投资风险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任何管理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投资管理要求财务人员要有较高的数学知识、统计和分析知识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现在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素质根本达不到这个要求。

(二)投资管理水平不能迎合多元化的投资方式

对于任何一个媒体而言,其资源资本总是有限的,市场机会是无限的。分散资源资本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在企业集团中,资本运作情况不良的集团,容易陷入困境,这种情况在媒体多元化投资中并不少见。当今社会,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共同追求,多元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投资风险,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保障哪一个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投资都有风险,盲目的多元化投资也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金融风险。

(三)财务管理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预测信息只能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况,但并不能充分反映这一事实的现状,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是由于投资管理的不性决定的。在财务管理中采用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决策者要确定哪种方法更科学、哪种选择更可行,这些选择决定了投资风险的高低。

(四)企业投资管理环境具有客观性

所有企业面临的投资环境,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投资管理也就有一定的客观性。投资环境受到消费和市场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投资管理表现比较突出。要适应投资环境的客观性,投资者必须对准备投资的企业或项目进行考察和调查,对投资环境的利弊进行分析,发现良好的适合自身条件的投资项目。另外对国外投资也要加强关注程度,并且为自身创造良好的集资条件。一旦投资风险降低了,自然会吸引相关的投资者。

二、如何管理企业投资风险

(一)增强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

1.企业要认真研究相关投资政策

市场经济大环境变幻莫测,企业只有建立合理、高效的投资管理体系,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以市场为主体,不断开发新产品。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正常运行需要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为了维持合理性原则,企业进行利益分配时要考虑多方利益。激励机制的作用不能忽视。只有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有利于企业员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加强经营管理,增强投资风险的防范意识

要降低投资风险,需要使企业管理者和投资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存在,要做好企业投资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必须有所提高,只有这样,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才能降低。

(二)灵活应对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

1.不断完善投资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变化,企业要提高适应性。增强对宏观环境的投资管理能力和投资应变能力,虽然有外部的企业,但是企业不能受到其他企业的影响,由于投资环境的变化,企业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2.改变防范投资风险管理的方法

企业想要灵活地应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就要对宏观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把握事态的变化趋势,掌握变化的规律,根据总结的经验制定应急措施。同时财务管理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的调整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改变。只有提高企业投资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降低投资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投资风险。

3.设置高效的投资管理机构

面对不确定的投资管理环境,企业配备高素质的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必要的,还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加强,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进行,从而保持财务管理体制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投资管理者要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投资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任何一部分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者必须始终把投资风险的防范工作做好。

(三)利用闲散资金进行投资,保持企业健康运转

许多企业选择多元化的投资方式,这也是投资新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散资金和风险,多样化的投资可以使不同的产品同时进行。然而现实中企业的闲置资金在不同的时间段也是不同的,企业闲置资金的确定要科学合理。如果企业部分资金的闲置时间较短,可以选择资金回收周期短的投资项目。还可以选择通知存款或短期质押式回购,不管哪种,的共同点是尽可能地恢复资金,并能在短时间内收回资金,正常生产经营。如果空闲时间较长,可以选择一个较长的投资周期投资品种。

(四)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投资风险管理

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投资预警系统

早期预警建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可行性原则,选定指标必须符合实际情况,以获得相关的统计信息,并能连续动态地进行比较;二是重要性原则,要选择对投资收益有重要影响的指标;三是敏感性原则,这一原则有利于反映变化的敏感投资项目运行状况。选定指标可以发生超前的实际投资项目的稳定性,指的是变化的预警指标,对不同国家的划分标准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四是效率性原则,遵循效率性原则可以监测指标的选择。

2.建立“Z-Score”模型,完善预警系统

金融危机的发生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所以企业对破产必须采取措施。Z模型并不是凭空建立的,与企业的流动性、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资产规模、企业偿债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联系。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通过资产利用效率表现出来,这一模型的建立能够推动投资预警系统的完善。

(五)转移投资风险

金融保险投资风险转移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指投资者对保险公司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费,通过签订保险合同来规避风险,以保障风险转移给他人。根据保险合同,一旦发生投资风险对企业造成影响,保险公司将承担被保险人所造成的损失,这样一来企业的投资风险就转移给了保险公司。非保险金融投资风险转移指的是使用不同的媒介、不同的方法,将风险转移到企业合作伙伴的投资上。非保险投资的风险转移是通过转移风险源或签订合同来实现的,同时,也是一种金融担保的一般非保险投资的风险转移。

(六)缩短投资期限降低风险

投资风险与投资期限成正比,投资期限越长的,风险也越大。所以相对于长期投资来说,短期投资是比较理想的投资选择。在选择投资证券时,应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在分析股票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β系数或资产定价模型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投资组合的风险系数,尽可能选择风险系数较低的投资。

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意义

对企业投资风险进行管理,有利于企业资本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资源配置不够完善。分析、预防、控制投资风险,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并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周期,在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效率的增长。分析预防和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有利于企业产品的高科技发展和创新,并通过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企业成长的价值。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风险投资,探索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在企业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四、结束语

在投资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目前,关于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研究很多,投资风险分析以及防范已成为风险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投资风险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已成为企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用于指导投资实践。本文分析投资风险的原因,并探讨了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的措施,对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避免投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应树立投资活动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导企业将各种投资灵活组合,探索一种可以降低风险的投资模式,从而使企业的投资风险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

作者:王文彬 单位: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试论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管理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与发展,风险投资成为了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权益投资,其对于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投资管理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还存在些许不足之处。本文先就商业银行参与风险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概述了商业银行风险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应该如何加强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管理;主要风险

0 引言

风险投资主要是针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的一项权益投资,是新时代下高科技企业经常使用的一种融资渠道,其对于促进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投资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特别重视。以下本文就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管理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1 商业银行投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商业银行风险投资分为几种,如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投资、权益性的风险投资、长期性的风险投资以及参与管理类型的风险投资。不同的风险投资有着不同的特征,但是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银行的投资风险,并给予企业必要的风险资金进行周转。毫无疑问,风险投资是具有较大风险的,但是它的出现却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它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当前的资金周转问题,又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的发展具有必要性。

同时,商业银行风险投资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美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要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相互联系。在上世纪后期,美国的商业银行受到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经济利润大量减少,经济受损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导致了商业银行的破产。这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融合不足。因此,美国银行在“脱媒”之后选择利用资本市场进行风险转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推动了商业银行的更好发展,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借鉴。以上阐述和实例告诉我们,商业银行风险投资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2 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要加强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管理必须要求一定的法律法规建设,用法律手段来加强对风险投资活动的保护。但是,目前我国在商业银行风险投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预见性不强、针对性也有待提高,因此难以对商业银行风险投资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导致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管理的效果。例如,我国制定的公司法虽然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股份公司进行了注册资本方面的规定,在某种程度上放松了对技术入股的要求,但是却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改善这一问题。因为股份有限公司对企业在工业产权和技术上的风险预估能力不足,根本没有办法预见投资风险,因此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2.2退出机制不够完善

风险投资是一个完善的机制,它包含着投资、成长、退出以及再投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能否成功的退出关系着是否能够进行再次有效投资和管理。从本质上来说,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经济利润,实现更好的发展。风险投资的主要运作机制是通过对企业股权的收购和兼并来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风险投资的成功率是很低的,较高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因此,企业必须能够在投资成功之后迅速退出,然后进行投资变现,实现下一轮的经营或投资发展。所以,退出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的效率和企业的发展。从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来看,商业银行还必须要加强对退出机制的完善,以便让企业获得更多风险投资成功的体验,提高企业对风险投资的热情。

2.3中介服务机构较为缺乏

中介服务机构缺乏会导致风险投资的主体在各方面信息搜集上的不,导致风险投资不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发展均十分不利。因此特别需要做好中介服务机构的设置工作。但是,从当前我国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来看,我国各地区均已建立起相关的风险投资终结服务机构,如融资中介咨询机构、中介组织以及项目中介组织等等,这些机构共同组成了风险投资的中介服务机构体系。但是,风险投资所需要的中介服务机构要求更加专业化和具体化,而这些却是当前我国中介服务机构体系中有待完善的部分。

2.4投资项目问题

促进风险投资的良好发展,首先要强调的重要前提就是发展前景较好的投资项目,这样商业银行才有可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项目一般是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企业为主。目前我国科技企业的发展还较为滞后,主要是由于我国在科技管理体制产权的界定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很多人对科技项目的发明主要是出于工作的需要,而项目产权和知识产权之间的区分也存在不少问题。

3 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管理对策

3.1完善法律法规

要加强商业银行对风险投资的控制必须要求完善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风险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提供更加宽松的生存环境,政府在完善法律过程中应该要着重突出对风险投资的鼓励和支持。具体来说,及时,法律法规应该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我国企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保护了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我国企业和个人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国家也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商业银行的风险投资也可以避免更多的风险。但是近年来,我国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泛滥,侵权现象屡屡发生,频率较高,很多个人或者企业由于没有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知识产权被他人利用,或者知识产权被随意转让,使得风险投资的成功率大大降低;第二,要加强对风险投资银行或者基金的规范,防止出现风险投资资金方面的问题;第三,加强对保险法的完善,为风险投资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3.2建立健全的退出机制

首先,投资前就必须要制定好相应的退出策略。投资前风险投资双方需要签订投资协议,这一阶段需要明确选择权益性投资还是债券投资,用以确定风险投资的类型。从权益性投资和债券型投资的选择来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投资大部分是权益性投资,债券性投资的选择机率较小。因为相对于债券投资而言,权益性投资的风险更小,也不会面临更多的风险转移情况。此外,从股权性质的安排来看,为了保障投资的权益,股权保障形式的设计十分重要。股权一般分为债券、优先股和普通股,优先股和债券的场地地位更好,但是收益率却也更低。因此一般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投资时会采用先购买优先股,然后利用可转换股权性质的形式,把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这样,投资者不仅能够获得优势地位,还能够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同时,协议过程中还需要对股权的性质进行安排,并设置相应的棘轮条例。当然,协议时还需要对企业预售股份进行适当的限制,并提出退出预设方案,防止出现意外情况,为双方的利益提供有效保障;其次,投资后需要加强对风险投资的跟踪管理,对风险投资进行动态评估,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风险投资的控制。投资后商业银行必须要对投资的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观察投资后企业的发展状况。这一阶段的观察和跟踪显得尤其重要,如果投资银行发现企业投资项目的前景较为惨淡,那么则可以选择放弃继续投资。相反,如果银行看到了企业的发展潜力,也可以进行追加投资;,结合商业银行、企业等各方面综合因素,合理选择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我国风险投资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 要】风险投资对于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因此,从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战略高度,积极稳妥地推进风险投资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在分析风险投资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风险投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风险投资管理;问题;对策

风险投资对于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风险投资由于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缺乏完善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和配套法规,因此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战略高度出发, 积极稳妥地推进风险投资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分析风险投资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风险投资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风险投资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企业风险投资管理。对投资项目如何评估和采用方法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缺少相关的法规、政策体系的规范和支撑。目前风险投资者基本上一还站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去考虑。

2.项目风险投资管理。理论研究较为落后, 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支持力度不够;风险管理层的人员意识淡薄,对 重视项目风险投资程度不够;人才缺乏;项目风险管理的社会机构职能不够完善;体制性障碍。

二、影响风险投资的主要管理因素

1.较高管理者的个人素质;2.核心经营团体的构成与效率;3.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分析;4.人才资源的结构与科学性;5.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完善企业管理体系;6.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7.员工职业精神;8.融资后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路补充,充实。

三、风险投资的深入思考与研究

在风险投资三部曲中,无可置疑,管理是最为重要的,而退出又是在整个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因此不得不重点思考一下管理与退出过程。

1.管理

风险投资的管理不同于贷款银行,风险投资公司利用自己的管理能力、技巧和资源, 帮助企业经营和策划,促进企业快速成长。而对被投资企业来说重视投资人的意愿保障投资人的利益, 对于充分利用股东的资源和优势加速企业的做大做强是大有裨益。

2.退出

在国外因提出来的是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种:初始公开招股退出;股权回购;项目并购退出;公司清算。设立二板市场;设立和发展柜台交易市场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将企业推到境外的证券市场,拓宽退出渠道。

四、风险投资体系的构想

1.风险投资体系的构

基本构成部分为:投资主体, 即风险资本的出资人与资本管理人;投资对象,即高新技术企业或其发行金融工具;撤出渠道,即为创业资本筹集和撤出服务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介组织,即为风险投资服务的一般性和专门性中介机构;监管机构,即对风险投资的各种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政府部门和政府授权的机构;法律法规,即为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而制定的有关政策规定。

2.风险投资体系层次

宏观层次是市场体系, 包括资本市场和项目市场, 相关市场以及政府监控等三个方面。资本市场是由资金市场、产权市场、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以及柜台交易市场、第二板股票市场等组成。项目市场包括技术成果科技风险项目、创业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群等因素。政府监控包括监督系统和手段及调控系统和手段两方面。中间层次是组织体系, 包括投资机构、风险企业及中介服务机构等两个方面。微观层次是指主要利用市场体系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然后充分利用组织体系所决定的手段和工具, 进行风险投资资本筹措、运作和回报的具体操作。

3.健全建立保障。在管理中要依据市场需要了,可以建立和健全风险投资运行和发展的市场体系( 包括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其它配套市场) , 还要及时制定和发展风险投资的运行、监管和激励政策, 为国家风险投资的运行和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为风险投资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

4.我国风险投资工作没有经历过市场经济的过程,市场机制还不健全,没有科学的规范制度,企业的发展成长的基本上也就成了一句容许。要注意的是进步发展市场化的风险投资,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完善和规划, 并且必须走“先培育后完善”这条路。然后通过培育实现进步和发展,同时,在培育的过程中实现完善。不过由于此次风险资本体系涉及许多因素, 而且辐射面很广,所以在整个工作中要从起步阶段就开始运用。如果在工作有计划的进行分工合作,事必要真正真的考虑得工作管理的“面面俱到”, 恐怕很难下决心去做,不然就会让人下不了决心。工作要真正的对和工作的分清主次,分清缓急所认可。因他们发展甚至各种品种,个层次上实现重点突破。打开突破口,由点到面逐步构建逐步完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要加强风险投资管理,就必须要注重从培育风险投资主体、开辟创业资本的撤出渠道、善中介机构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只有这样才能从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战略高度, 积极稳妥地推进风险投资。因此,从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战略高度,积极稳妥地推进风险投资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在分析风险投资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风险投资途径进行了探讨。

风险投资管理论文:试论如何完善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也促使我国金融风险投资企业数量急剧的增加,而且一直保持着持续发展的趋势。但是对我国金融风险投资机构调查所显示,发现我国金融风险投资机构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金融风险投资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如何完善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金融风险投资机构有所帮助,经验上有所交流,促进我国金融风险投资机构不断发展。

关键词:完善;金融;风险投资

1 我国目前金融投资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2008年时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资金的总额度为43889953万元,与2003年相比较增长度几乎达到百分之三十五。新增入的风险投资资金524540万元,与2003年相比较也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一以上。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深圳属于高新技术开发的重点区域,深圳市风险投资金额也居于我国城市的及时位,北京和上海与深圳相比较仍有着不小的差距。我国的华东、华南地区不断的发展,金融风险投资项目也有所增加,甚至渐渐超过我国北京、深圳等地。根据相应的数据调查所显示,许多国外的风险投资机构也逐渐进入我国,2008年国外引进的风险投资金额在我国总风险投资金额中占有很大的成本,已经占据着总资金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国外风险投资机构不仅仅帮助我国的腾讯、蒙牛等实力企业在国外上市,而且对于我国一些发展中的企业也给与了很大的帮助,成为我国风险投资的重要力量。

对于我国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它们对于风险投资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以往我国投资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步入到低谷,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企业已经渐渐有了复苏的趋势,我国的市场拥有者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世界的投资机构而言有着巨大的诱惑力,而我国应用的人民币币种也在不断的升值,许多人都希望能够拥有大量的人民币资产。有人说目前投资资金是非常充足的,只是等待着有巨大潜力的项目而已。我国证券市场也渐渐好转,为其它市场的建立做好了铺垫工作,而且上市也渐渐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我国的许多新生企业也受到投资单位的广泛关注,好的项目就必然会得到许多投资机构的支持。同时投资者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对于各个行业都十分的关注。除了互联网相关的项目外,我国的生物、医药等等多种项目所获得的资金都逐渐增加,而且注重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新技术也被各界专业人士所看重。

2 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的金融风险投资机构取得了十分良好的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我国的道德风险和商业风险较高、我国的政府部门并没有给予支持,或是风险投资机构退出不顺畅等等,所以,必须要加快我国风险投资的福利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保护环境,加快组建以风险资金为中心的良好风险投资市场,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内容.

2.1 法律的缺失

我国的金融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并没有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对我国风险投资进行制约,不能够对风险投资体系做好法律保障工作,除了最基本的法律法规之外,还需要建立一些特殊的法律法规内容。其中主要有两方面,及时是与投资对象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公司法》、《证券投资法》等等。第二点是与风险投资过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经济法》、《产权保护法》等等,还有对财务管理人员以及相互律师顾问约束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等。我国现阶段对于这些内容还处于严重的空缺状态,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我国还没有《风险投资基金管理法》等针对于风险投资行业的法律法规,导致我国的风险投资操作过程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因为,我国制约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没有进行建设,风险投资企业不能够采取公开募捐的形式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基金,只能依靠私募的形式成立相应的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相关的风险投资资金操作,虽然,我国人民群众的储蓄资产已经达到了六万亿人民币,但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些资金并不能进入到风险投资市场当中。

2.2 没有相关的税收福利政策

没有相关的税收福利政策,导致风险投资领域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根据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状况调查研究发现,相关的税收福利政策是推进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一九六九年美国对税率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其中较高的税率为百分之四十九,对于美国的风险投资领域发起了巨大的冲击,导致风险投资领域几乎受到了毁灭性的冲击,美国的风险投资总金额也急剧的下降,甚至逐渐下滑到政策推行前的百分之六。面对此情况美国政府不得不将该政策取消,重新对税率进行调整,将较高的百分之四十九的税率下调至百分之二十八,所以在1978年的时候美国的风险投资领域渐渐有所好转,资金总额度不断的增加。到了1980年美国政府为了进一步促进风险投资领域的发展,有奖税率表下调至百分之二十,这一政策的有效落实,使得美国风险投资领域如同由年迈的老人转变为富有活力的年轻人,以每年百分之四十六的增长幅度逐年增长。英国在1983年期间也制定了一些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计划,其中明确指出对于个人投资人员可以免除税款。但是对我国的风险投资现状而言对于相关的福利政策还十分的缺少,甚至存在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重复收取税款的现象。而且对于一些高新技术项目的税收方面,因为在该项目中智力成本占据着很大的成分,所以,在税收的过程中不能开取相应的税票,也就导致企业不能在税款计算的过程中进行税款的抵消,为企业的税收增加了许多压力[1]。

3 如何完善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

3.1 注重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

风险投资人才是完善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的关键,目前我国对于拥有业绩考核证明具有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还十分的缺少,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以下不良状况的出现:我国每一年的省级科学研究成果高达三万多项,但是真正能够投入到经济市场上成为产品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且能够成为具体产业的只有百分之五左右。我国的科技研究人员虽然对于创业十分的积极,但是没有相关的经验,而且相关的企业投资机构虽然对于科技项目十分的看重,但是不能够找到、的风险投资人才。

3.2 企业需要不断的加强投资资金的管理

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反复的研究资金的投入计划,要以突出企业的主业为重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中心,从而最终确定企业资金投入的项目选择,将企业资源的利用率扩大到较大化,最终实现企业资产的不断增加。企业必须要经过相关单位的批准后才能够进行股票、理财等金融风险投资业务。而企业要对目前所拥有的所有项目进行深入的调查,对于委托机构生产经营状况及时的进行了解,一旦发现该企业的经营出现严重的恶化情况,一定要及时的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从而将企业的资金进行回收,将企业的损失降低到低,保障国有资金的安全。如果企业经过我国相关部门的认证,可以进行金融风险投资业务,一定严格的依照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资金操作,要严格的控制资金投入规模,不断的对投入资金流程进行优化,吸取大量的专业人才,保障金融风险投资业务能够具有高度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对于一些期货的投资金额,要以锁定投资成本为最初的目的,有效的降低投资资金所承担的风险[2]。

3.3 对于金融投资风险,重点在于风险的防范

我国的相关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部门,能够及时的收取相关的信息,并且根据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做出合理的预判,或者是能够在风险事故发生的及时时间了解并且与总部进行联系,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决策,将资金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减少投资资金的损失。而且将整体的资金进行分化,分散投资也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方式。在一些机遇面前,企业一定要抓住机会,同时也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因为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企业。

4 结语

我国的金融风险投资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只有针对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找寻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才能不断的完善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才能使我国的金融风险投资领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