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教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幼教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教论文

幼教论文:幼教论文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先生说过的话,而这句话也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他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爱科学、爱真理、爱祖国人民、爱全人类,“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爱满天下”也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

关键词:爱、责任、奉献、职业道德

在一次课间活动的时候,一位校长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学生用泥快砸自己班上的同学,这位校长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我想问问各位,如果你是这位校长你会怎么样做呢?让他写检讨,请家长,罚站等等吧……放学后,校长到校长室的时候,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可一见面,校长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随之,他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快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那个同学更惊异了。紧接着这位校长又掏出第三快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你处罚我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我不应该这么做!”

而在教育实践方面这位学者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在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而他提出的教育观点更有助于我们正视国情,立足国情,把我国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他就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看来老师的教育不应该是一味的指责、批评学生,应该和学生平等交流,用心沟通,爱满天下。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先生说过的话,而这句话也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他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爱科学、爱真理、爱祖国人民、爱全人类,“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爱满天下”也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

如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我也愈发关注关于幼儿教师的新闻和事件。至今为止,全国各地也都不同程度的都出现过,幼儿教师因为某种原因伤害、体罚以及在不同上摧残幼儿心灵的事例,我看后感受非常深刻。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首先就应该做到师德为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其实换个方式想一想,我们大人难道不会犯错吗?为什么总是用高标准和严要求来对待人生才刚刚开始的幼儿呢?那些对待孩子苛刻,残忍的老师,你们的道德标准在哪?你们的专业素养在哪?你们真的爱孩子吗?在我的心目中,好的老师是会把爱孩子放在首位的,在幼儿园的三年时间里,也许孩子不会认识很多字;也许不会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语,但至少孩子们会是快乐的,会是无忧无虑的。斯霞老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

当然,在爱的路上我也曾感动过,我刚刚进校的时候,就听老师们讲过。那是1992年的冬天,有24小时带班老师组织小朋友去卫生间,由于天很冷,卫生间的地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尽管老师提醒孩子们要慢慢的,但是有一个小朋友还是滑倒了,不巧的是他的嘴角碰到了砖面上,嘴角内侧划了一个约1厘米的口子,老师看到这样的情况急忙送他去医院,那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有出租车,这位老师就抱着孩子坐在食堂一位叔叔的三轮车后面,向医院奔去,寒风凛冽直往脖子里钻,老师就用她的大围巾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地抱在怀里,即便这样孩子还用他破了的嘴巴说个不停,一路的颠簸到了医院,下了车抱着孩子就去找医生。很快见到了医生,医生一看说是要缝针。当带着弯钩的针扎进孩子娇嫩的肌肤时,老师的心一下收得好紧,想要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是眼泪还是流了出来,孩子一点也没犟,看着老师竟歪着嘴说起话来“老师你别哭,我一点也不疼。”他的嘴角已被医生用黑色的线拉得老长,为了说这句话,迫使医生停下了手,老师急忙说:“快别说话,老师不哭。”就这样看着孩子缝完了3针,医生结束了一个动作时,说了一句“这孩子真厉害!”后来老师为了照顾这个孩子还自己买了把特别小的勺子,吃饭的时仔细的喂孩子,直到伤口愈合。

我知道,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在发生;这样的有爱、负责的老师不计其数,学生给予我们的有时候不仅仅是感动,她同时也教会了我们许多,让我们也为之震撼!用一颗爱心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用真挚的情感、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学生们他们是能感受得到的。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言“真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也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真正的好老师。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我也会秉承,把我的爱更多的给予我的学生们。也许我还年轻,也许我还不懂得如何成长为一名好老师,在教师这条路上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有爱,坚持赋予爱,不吝啬自己的爱,我相信我的孩子们,家长们一定会感受得到。在幼儿教育事业,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我的爱去呵护,去关爱,去帮助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编织一个美丽的、如童话般的成长路程,以此来美丽我的人生。

幼教论文:环保论文:农村幼教环保工作新思考

环保 论文:农村幼儿园环保教育新思考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同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人口膨胀、沙漠蔓延、森林锐减、水源污染、酸雨肆虐、垃圾成灾、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人类已面临着沉重的挑战,环境保护正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环保教育也成为了现代教育的新领域,孩子是环保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对他们的环保教育将决定其将来参与环保的程度。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自然界生物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在各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势在必行。我园地处偏远的乡镇,孩子们生活在农村,有的只是自然的山、自然的水,自然的田园,自然的园所和教室,面对环保教育的新领域,农村幼儿园在经费缺乏,办园条件简单的情况下,如何从农村实际出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强化环保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农村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呢?

一、综合利用农村广博的自然资源,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

1、以自然为背景,开阔视野,感悟自然。

农村有自然的山、自然的水,自然的田园,地处一个自然的绿色环境中,在广博的环境中有许多自然现象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资源。如:农村有着丰富的农作物,随季节不同而变换,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多带领幼儿去田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到种子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种植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我们还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小区的公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草地上游戏、玩耍,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享受青青绿草带来的清新空气。同时,老师也带领幼儿参观小区的垃圾场,让幼儿谈谈哪里的环境美,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这些真实丰富的资料,会让他们在慨叹自然界神奇的同时,又油然而生一种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强烈情感。

2、以园为基地,陶冶性情,学会审美。

农村幼儿园不仅是一个空气清新、幽雅整洁、充满生机的供幼儿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场所,而且还应该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基地。我们可以把一些就近的教育体“搬”进幼儿园,创设一个天然的绿色幼儿园。在幼儿园的宽阔的操场上建立绿油油的草坪,在园舍四周种植花草树木;每个班里也在活动室内开辟了种植角、养植角……,发动幼儿在花盆里种上各种各样的植物,以此增加“绿色气息”。让幼儿在容器里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带他们参与其中,让幼儿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幼儿天天处在有意创设的环境中,他们在观察、活动、讨论时,无时无刻不感到“绿”意盎然,产生对环境的情感倾向,唤起幼儿保护环境的迫切愿望,逐步树立环保意识。

二、结合多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幼儿对环保的理解。

1、寓环保理解于富有农村特色的教学课程中

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必须以幼儿的真实生活环境为课堂,农村幼儿园的孩子所生活的环境有他们的特殊性,我们在启蒙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应该引导他们自主的欣赏,观察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环保要素和环保问题,激发教师和孩子共同探讨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课程。例:在新区边,孩子们经常路过的小河,环境优良,鱼儿在水草中游动。可是最近河水发黑发臭,鱼儿都漂在水面死掉了。以此为契机开展《小鲤鱼的一家》科学活动,教师与幼儿展开讨论,因其真实性、亲历性,幼儿了解到水污染对环境、生物造成的危害,适时地引导幼儿去遵守环境公德、学习环境知识,了解并关注环境问题,深入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共鸣。在《听听什么是噪音》的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到附近工业区、建筑工地听机器轰鸣声,让他们感到受噪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直观教育的方式,引导他们初步懂得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需要人们保护和创造,使他们明白自己能为保护自然和居住环境做些什么,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2、寓环保理解于各科教学中。

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之一,在幼儿园的环保教育中,随时都可以将五大领域的环保内容和幼儿教学活动有机的连缀起来,如故事、儿歌、小实验、手工制作(《大树逃跑了》、《花儿好看我不摘》、《水变干净了》)等活动,使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内容儿童化、趣味化。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学得更生动、有趣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寓环保理解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他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让幼儿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4、寓环保理解于节日教育中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都是传统的环境教育日。教师可以设计“造绿、爱绿、护绿”人人争做“绿色小天使”的活动,带领幼儿每人种植一棵小树苗,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种类、生长过程、生长条件,树木与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让孩子们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理解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还可设计“做一个小小鸟专家”的活动,引导幼儿理解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开展“地球日”活动,通

过游戏、制作、参观、谈话、实验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使幼儿懂得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三、广泛开展幼儿的环保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

在幼儿已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和较强的环保意识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将认识、愿望付之实际行动,是进行环保教育的目标。开展广泛的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动手的乐趣,继而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例:开展“我是小小环保员”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像放飞的小鸟,在教师的指导下,给附近新区里的花和小树浇水,拔掉花坛里的杂草,捡起地上的废纸及丢弃的废品,放在准备好的废品袋中,并将捡到的东西归类,可利用的做成各种玩教具,或卖掉;无法利用的就处理掉。通过和幼儿一起收集、处理、再利用、再制作等,废物的再循环使用,不仅减少了垃圾和物资的浪费,而且还会使幼儿感悟到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宝,不应随手抛弃,而应用心珍藏。孩子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比单调的说教要有意义得多。 “开展“亲亲宝贝”——环保时装秀比赛”,“比一比谁最会利用废旧物——家庭中秋环保灯饰制作比赛”,“为了美好的明天——师生、家长环保运动会” ,“学做地球小主人——环保游园会”,“我和大自然交朋友——环保一日游”,“碧水蓝天好家园——幼儿环保美术作品展览”,“绿色小天使——植树节绿色大行动”等系列实践活动。让幼儿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他们才会发现,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里既愉悦了身心又了解了环保不是只有老师和小朋友要关注,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着环保,参与着环保,提高了参加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激励幼儿坚持环保行为。

四、加强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把握,强化幼儿的环保行为形成习惯。

幼儿的环保意识,环保观念得以实现后,在实践中,更加强了幼儿的环保决心在日常生活中强化为积极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教他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小环境做起,密切注意幼儿的一举一动,把握好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细节,那些都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环保行为习惯。如,当孩子们散步来到了小园地,看到有的幼儿用手打树叶把树叶打落时,我们用拟人的语气:“啊呀,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好心疼啊!”帮助幼儿纠正这种错误的表现,要求幼儿不随意破坏绿化,将爱护花草树木等列入幼儿行为规范中,来唤起幼儿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当孩子去洗手时发现垃圾箱附近掉出来一个空的牛奶袋子便把它扔到垃圾箱里,教师进行表扬,引导幼儿去主动学习这种环保行为,将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发现幼儿平时乱丢纸屑、随地吐痰、浪费水资源等现象,教师就及时地晓之以理,及时提醒、督促,让幼儿调整自身的不良行为,对于有良好行为的幼儿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只有对幼儿的环保行为加以强化,才能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五、在家园一致的互动中让环保教育得到延续。

家庭教育具有幼儿园教育所无法比拟的随机性和个别性,因此教师应努力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要求,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

1、家长要加强自身的环境教育素质,做到处处为孩子榜样。多阅读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书籍,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比如不随地吐瘫,不乱丢瓜皮纸屑,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高声喧哗,不制造噪音声影响其他人的生活等。让幼儿意识到环保行为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人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点力量。

2、建议家长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请家长利用晚饭后或休息日带孩子到田野里走走、看看、玩玩、给孩子讲解关于动物、植物、自然想象等环保方面的知识,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3、父母通过言传身教,随时随地的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告诉孩子由于人类的任意砍伐,森林遭到破坏,所剩树林无法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温上升。在平时少用塑料袋,塑料杯,好用纸袋、篮子、减少白色污染。对幼儿的不良习惯随时纠正,使幼儿的发展、感受,可以与亲人分享,得到亲人的鼓励、赞美、帮助,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总之,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使幼儿的环保意识、环保理解和环保行为、环保习惯等综合环保素质得到提高。而作为学前教育这一特殊阶段,在农村幼教这个相对贫乏的群落里,更应该合理利用现成的资源,使农村幼儿尊重环境、了解环境、爱护环境。激发幼儿自觉遵守环保教育的美好情感,树立对环保教育的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教论文:幼教工作中幼儿教育论文

一、当前幼教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幼儿身心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那些影响很可能是孩子一辈子无法消弭的,终其一生,在孩子的想象中都可能是挥之不去的。尽管如此,但这种幼儿体罚教育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被制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幼儿教师们有这么大的胆子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下毒手?这些问题看似出在老师身上,是因为老师不懂教育,根本没有耐心,但往深处想,不难发现,不仅是老师的问题,更应该问问幼儿园:选择老师没有标准,对老师疏于管理和约束,监控录像形同虚设,对老师的行为听之任之,但迁就错误的做法只能让错误更深。

二、成功的幼儿教育首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

幼儿接受教育是一种自发的潜在意识,而并非自觉学习行为的外在表现,教师如果取得幼儿的信任,孩子们自然喜欢和老师交谈,愿意听老师的话,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启蒙教育。信任使幼儿主动和老师亲近,很好地模仿老师的言行,使幼儿教师充满信心,用自己的能力博得幼儿的信任。信任幼儿就是不要把过多成人要求强加给幼儿,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纠正其不当的观念和想法。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首先要以极大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幼儿,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做好老师交代的事情,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养成独立自主的品质,实时表扬那些自己的事情靠自己就能办好的孩子,发挥榜样作用。传统幼儿教育观念常常把孩子们看做不懂事的群体,对幼儿的思维潜能不能正确激发,总是逼着孩子被动学习,老师对幼儿的潜在能力不信任,不愿意和孩子们融合在一起,幼儿对老师缺乏信任感。幼儿教育不能过于强调老师的管理效能,关键要把孩子和老师的距离拉近,把孩子的潜在能力激发出来,用自己的魅力赢得幼儿的信任,这样幼儿教育才不至于成为一种对孩子的粗放式教育,也不会以简单的干涉企图发挥作用。

三、幼儿教育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

幼儿教育不能忽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尊重幼儿就是在教育实践中想尽一切办法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想法和选择,不应该忽视幼儿的心理需要,加强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言行动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使幼儿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幼儿教育不能伤害孩子们的心灵,从内心深处激发幼儿主动接受教育的兴趣,教师不能像父母那样产生溺爱心理,更不能为了图省事包办一切,必须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孩子心理因素的基础上有效引导。为此,我们该信任孩子、支持孩子,让他们做自己的事情。诸如“值日生”制度,负责班里的简单事务,如分发玩具什么的做到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能做到。尽管是一件小事,但使参与活动的每个幼儿得到不同锻炼与发展,不仅学到一些简单的整理,而且让他们变得更热爱集体、热爱劳动。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园的孩子们虽然年龄小,但每一个可爱的小家伙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要细心观察,体会这些幼儿固有的、各不相同的个性差异,进一步掌握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况。不理解幼儿的心理,就采取盲目而过分的强加教育,在生活中包办一切,剥夺幼儿选择的自主权,减少孩子们独立思考的机会,长此以往,无形中增强幼儿的依赖心理,甚至有的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必将对提高幼儿素质和自强自立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四、尊重幼儿须从关爱开始

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要多关心孩子们,正视个体间的差异,教师不能单纯培养一味听话的孩子,这样会忽视孩子的独立性,扼杀幼儿的创造潜力。真正的关爱是对孩子们有效地引导、鼓励和激发,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爱心和魅力增强每一个孩子的信心。平时要认真反思和观察孩子的反应,正视孩子之间的差异,多给予他们发展的自由空间。幼儿教育要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心理,较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幼儿的潜能,依据不同孩子身上散发的不同优点,给予他们不同的鼓励和夸赞。每个幼儿都是独特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性格、爱好和心理需要,教师要以极大的爱心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教师对幼教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勇于担当,对幼儿充满爱心,耐心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们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用爱心尊重孩子的个性化思维方式,加深与孩子们之间的信任。幼儿教育必须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这是尊重幼儿的基础和保障。尊重幼儿不能一味地顺从孩子,教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加强与幼儿的心理沟通工作,努力做到与每一个孩子都能形成默契。对他们多点耐心、多点细心,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爱和尊重。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幼儿,做到跟踪教育,及时向家长了解孩子们回家后的种种表现,与家长配合好,共同实现成功教育。教师要提高个人修养、工作能力和教育艺术水平,以爱心关注不同孩子,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幼儿的能力和素质。

五、结语

幼儿教育要改革传统观念,使孩子们在快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关注幼儿的心理状况,幼教工作不能无视孩子的成长规律,搞无原则的拔苗助长。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心理需要,增强对他们的信任,以极大爱心鼓励和关怀正在成长中的幼儿。幼儿教育涉及生活和学习等诸多方面,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模仿的兴趣为基础,培养孩子们主动接受教育的心理驱动力,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实效。

作者:屈瑞芳 单位:准格尔旗薛家湾及时幼儿园

幼教论文:幼教专业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1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职幼教专业语文阅读教学(以下简称为“阅读教学”)的效果不理想,除了生源质量不高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正确定位。中职的学习应该要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做准备。人教社《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构想》中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应适应培养目标,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形成以符合专业学习需要、职业生涯需要、职业持续发展需要为主,兼及社会生活需要、个性发展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幼教专业的阅读教学要符合其专业特点,符合其职业生涯的需要。幼教专业是培养幼教人才的专业。这些学生就业后,她们的教学对象一般为3~6岁的幼儿园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模仿,喜欢听故事、看表演,喜欢游戏。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考虑学生就业的对象,即学前儿童的特点,能将儿童视野运用到教学中,无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那么,什么是“儿童视野”呢?儿童视野是指“通过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和感受世界,表现为带上儿童的经验,关注儿童的关注,快乐儿童的快乐,幸福儿童的幸福。”

2理论依据

2.1关于智力因素的研究

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根据这些研究,智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注意是智力的重要组成成分。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这种注意保持的时间较短且容易引起疲劳。无意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不容易疲劳,但是容易引起分心。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更短,无意注意占儿童“注意”时间的绝大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这两种注意,要使这两种注意交替发生作用,尤其要研究合理地运用无意注意,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利于今后的就业。

2.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也称为多元智力理论。它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备了多种智力,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以很大的启示。加德纳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因此,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学中也要做到联系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协调发展。

3解决方法

在中职幼教专业的语文课堂中,运用儿童视野,教学方法考虑学生就业的主要对象即幼儿园儿童的特点,采用儿童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在调查学生和幼教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拟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3.1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的“情境化”是指适当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提高课堂的效率。另外,3~6岁的儿童喜欢模仿。平时,让学生多进行情境模拟,可以增强学生的模仿的能力,为以后就业时教儿童模仿做准备。情境的类型是多样的,有实物情境、图像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是播放视频,展示情境法和模拟角色,体会情境法。如在学习杜甫的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情境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和点评,让学生体会作者及其家人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的欣喜之情。诗歌本身就是能唱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歌唱的形式表演诗歌,通过歌唱来体会诗中的情感。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诗歌的情感,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歌唱水平。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就业也大有裨益,因为儿童也是很喜欢唱歌和表演的。

3.2教学的“形象化”

幼儿园的儿童喜欢形象思维。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对诗歌进行合理的想象,将诗中的意境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平时教学时适当地将教学和绘画结合起来,能培养学生文本和绘画的转化能力,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

3.3教学的“游戏化”

教学的“游戏化”是指适当地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游戏,让学生领悟知识。学前儿童喜欢做游戏。游戏能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游戏的种类很多,有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和语言游戏等。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合理地运用游戏这种形式进行教学,相信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时,可以开展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也可以进行语言游戏等。语言游戏又分为听音、发音游戏、词汇游戏、句子游戏、描述性游戏和文字游戏等。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开展词汇游戏、描述性游戏,相信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

3.4模拟教学学习

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的行业是幼教事业,它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教学技能。语文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模拟教学。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模拟教学中掌握教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首先,教师要进行示范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交给学生一些教学方法。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的备课和上课。在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尝试;课后,要让学生对课堂进行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课堂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教学,再反思,在教学和反思中不断提高。

3.5结合普通话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本身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专业的目标。可是,对中职幼教的学生来说,其总体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是偏弱的。学生对朗读和背诵的兴趣也不大。3~6岁是儿童学习普通话的黄金时期。幼儿园老师担负着教导学生标准的普通话的使命。要教学生标准的普通话,老师自身的普通话必须达标。对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普通话等级测试是一场很重要的考试。他们必须在考试中考出二级乙等以上的成绩,否则对他们的毕业和前途都会有影响。可是,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的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学普通话,功夫在课外。光靠每周三节普通话课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普通话本身就是语文课交流的工具。作为关心学生未来的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把语文教学和普通话教学结合起来。例如笔者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在朗读和回答问题及背诵时,普通话必须标准,要做到吐字清晰、发音到位,尤其要注意上声的发音,要将我们平时的朗读、发言和背诵当成普通话考试时的“说话”来训练。笔者发现这样做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语文课的效率也提高了。当然,这对他们练习普通话也大有好处。经过努力,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在普通话考试中取得了我校历年来好的成绩。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可采取比较教学的方法。可以对所任教的同一专业、同一进度、程度相似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对一个班级(实验班)采用儿童视野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另一个班级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探讨幼教专业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4注意事项

中职幼教专业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关照到学生的就业对象,用儿童视野指导阅读教学,相信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度,要注意保持语文学科本身的特色,不要把语文学科和幼教的专业课混为一谈。

作者:钱孝红 单位: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

幼教论文:古代幼教思想与幼儿教育论文

一、中国古代“幼教”思想的本要义理

中国古代就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幼教思想,民间也有“小树不剪不成材,小孩儿不教不成人”的俗语,反映了古人对“幼教”的深刻认知。孔圣人周游列国授经讲学,感悟出教习真谛“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成”的绝妙论断。汉代的贾谊则明确提出了“早谕教”的主张:婴幼儿心地纯洁,可塑性大,在婴幼儿纯洁的心境还未受到外界环境的熏染时就要及早教育,造就循规尊礼的言行规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其所著的《颜氏家训》中倡导:“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从事教育活动四十年之久,对“幼教”领悟颇深。他认为,幼童时“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只有使儿童“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才能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明末清初的理学家、教育家张履祥也特别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他认为:“幼稚之时,必见奋起之志,若举动无恒,苟且颓惰,即将事无一济矣。”“少年血气未定,善者固易流于不善,不善者亦易反而之善。”幼童时期,思维稚嫩,早以教育,生性不善者“亦易反而之善”,否则,“善者固易流于不善”。任何有所作为者,幼年时就确立了奋发向上之志,必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中国古代的“幼教”主要是家庭教育。施教者一般是婴幼儿的父母尊长,注重根据幼童身心发展和认识水平的特点,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灵活机动、适时而教,感知知识、遇物而教,顺应幼儿的性情,引发幼童的兴趣,顺导幼童行为,讲究教育的方法。“能坐、能行则扶持之,勿使倾跌也”,教以幼童坐、卧、爬、行等肢体运动、戏耍锻炼;按照幼童生理发育的特点创设幼童感知知识、辨析事相、发展语言能力的环境;造就幼童勤于动手、生活自理、讲求卫生的行为养成;培育幼儿日常生活、接人待物、言行举止等礼仪修养;塑造幼童尊老爱幼、扶弱济困、积德行善的行事之道;确立幼童为人处世、谦卑恭敬、诚实正直的德性;还特别重视对幼童言行举止的垂范和影响作用,朱熹论定为“:指引者,师之功也……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中国古代“幼教”的品德教育崇尚“孝、悌、忠、恕、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核心思想,并把其作为品德教育的“主旨”。

汉代的王修教育自己的儿子,“未必读书,并学做人”。朱熹则倡导:“自小便教之以德,教之以尚德不尚力之事。”钱穆在其《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一文中说: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意义“并不专为传授知识,更不专为训练职业,亦不专为幼年、青年乃至中年以下人而设”,教育的主要对像“乃为全社会,亦可说为全人类。不论幼年、青年、中年、老年,不论男女,不论任何职业,亦不论种族分别,都包括在此项教育精神与教育理想之内”。钱穆认为:儒家思想精髓,主要在教人如何为人,孝、悌、忠、恕、仁、义、礼、智、信都是为人的条件,是人所遵守和具备的素养。幼童在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塑就长成难以改变。因此“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古代的“幼教”在立德遵礼、修身养性的铸塑上是成功的,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才成为了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明的火种。

二、古代的“幼教”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借鉴

中国古代的“幼教”同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相比,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育形式。古代教育家倡行的顺应幼儿成长特点和认知规律,顺导幼儿性情,鼓舞幼儿兴趣,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依据幼儿成长规律施行穿衣膳食、肢体运动、感知知识、辨析事相、礼仪规矩、德性品行的塑造养成的“幼教”理念,对于幼儿素质教育改革、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是立国之本,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的根基,“以幼儿为本体,顺应幼儿的发展”,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条件和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等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推进幼儿素质教育根本的目标要求。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本质特征的体现。要借鉴古代“幼教“以道德教育为主,把道德教育置于重要位置,渗透入幼儿的日常生活、行为培养、感知知识之中。克服幼儿教育为义务教育服务,重智育、轻德育,重识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倾向,把道德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提升幼儿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幼儿素质教育,体现对幼儿权利、权益的尊重,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对幼儿个性、潜能、情趣的尊重,对幼儿认知、习学、天赋差异的尊重。把幼儿教育视作幼儿入小学做准备,漠视幼儿纯真、洁净、喜玩、快乐的天性,不顾幼儿的实际智力发展、能力所及,概以知识文化教授、肢体运动训炼、智力开发挖掘等为幼儿教育的规制,其实质是压抑幼儿潜在智力、能力的发挥和个性发展。幼儿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要“以幼儿为本体,顺应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条件和环境,促进幼儿天赋的凸显、潜能的释放、个性的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培养德、智、体、美等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总结

幼儿教育,是幼童感知的积累、扩展、提升的成长过程,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和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古代“幼教”于养寓教、遵循幼童成长规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顺导垂范等“幼教”理念和成功实践,不失为现代幼儿素质教育体制、机制、规制改革,教育教学模式转换、创新、发展的历史借鉴。

作者:郭红燕 单位:山西省平顺县实验小学

幼教论文:幼教师资艺术教育论文

一、幼教师资在艺术功能认知、自我艺术能力评价以及艺术实践参与度方面的比较与分析

(一)幼教师资艺术功能认知相对较低

为了更好地比照各类不同受访群体对艺术功能认知的状况,即如何看待艺术价值这一问题,在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8个关于艺术功能认知的题目,并以量化的形式进行得分,分值区间为0-40:得分越高,则说明对艺术功能的认知越高;分数越低,则说明对艺术功能的认知越低。对艺术功能的认知,幼儿园教师平均得分为26.39分,在0-40的区间中略为偏低,可知其对艺术功能的价值判断有一定正面认知,在三个类别的受访对象中平均得分却为低,且标准差相对较大,最小值得分仅16分;而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比较中,平均分相差不大,但在极小值和极大值方面幼儿园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均小于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然由以上数据可知幼教师资普遍认为艺术功能对于社会、个人等有一定功用,但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还是有所欠缺。在访谈中得知,虽然大部分幼教师资或多或少都接受过艺术技能教育,但艺术理念和艺术教育观念教育相对不足,他们所理解的艺术功能均指向于艺术技能;而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接受艺术技能教育较少,反而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及艺术功能。在幼教师资的比较中,幼儿园教师对艺术功能的认知相对低于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这也与他们在幼儿园日常保教中艺术教育实施较少有着直接关系。

(二)幼教师资自我艺术能力评价相对较低

为了更好地比照各类不同受访群体在自我艺术能力评价方面的差异,在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10个关于艺术能力的题目,分值区间为0-50:分数越高,则说明对自我艺术能力评价越高;分数越低,则说明对自我艺术能力评价越低。从表2可知,受访对象均认为自己拥有一定的艺术能力,而在三个类别受访对象中,幼儿园教师自我艺术能力认知所得平均分低,为29.40分,而在受访对象中极小值也在幼儿园教师中出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得分相对较高一些,说明在艺术能力方面在校大学生自我评价相对较高。然而,在某些个案的访谈和实际观察中,却发现幼儿园教师在自我艺术能力评价方面往往比较客观,比如说第66题“对于五线谱或简谱,你很熟悉”,选择“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幼儿园教师均能做到较好地识谱且能唱谱,而在校大学生无论是学前教育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很多选择了“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却不能真正地做到识谱和唱谱,这与在校大学生艺术教育实践机会的欠缺有一定关系。

(三)幼儿园教师艺术实践参与度相对较低

为了更好地比照各类不同受访群体艺术实践参与度的差异,在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8个关于艺术实践的题目,分值区间为0-40:分数越高,则说明艺术实践参与越多;分数越低,则说明艺术实践参与越少。被访对象艺术实践参与度普遍不高,尤其是幼儿园教师的艺术实践情况平均得分低,这也与实际访谈所得结论基本一致:幼儿园教师普遍忙于日间工作,下班后还要忙于照料家庭,空闲时间相对不足,艺术实践参与度相对较小。而在校大学生的休闲时间相对较多,但大多用来考级、考试、上网、逛街等,真正参与艺术活动的次数和时间比较少。虽然幼教师资相对于其他受访对象来说,在工作和学习中均参与一定的艺术活动,但在工作和学习之外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相对不高,尤其是某些在艺术技能教育和学习过程中感觉“自我艺术细胞较少”的个体,艺术参与度相对更低。这与他们的艺术功能评价息息相关。

(四)幼教师资在艺术功能认知

自我艺术能力评价以及艺术实践参与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内部相关性受访者个体在艺术功能认知、自我艺术能力评价、艺术实践参与度三者相互之间均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为显著中等相关,可知三者之间是可以互相促进的。因此有意识地通过提升某一方面可以较为有效地增进艺术教育观念其他方面的变化,这为下一步的教育建议提供了基础。艺术实践参与度与自我艺术能力评价方面相关系数Pearson为0.523,为显著中等相关,结合某些个案的访谈和实际调查,可知适当增加艺术实践活动对于艺术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艺术功能认知与自我艺术能力评价方面相关系数Pearson为0.613,为显著中等相关;艺术功能认知与艺术实践参与度相关系数Pearson为0.588,为显著中等相关。可知,在艺术功能认知、自我艺术能力评价和艺术实践参与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影响或者增加艺术实践来提高受访者的艺术教育观念认知水平。

二、教育建议通过调查分析

可以发现在艺术教育观念方面,幼教师资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在艺术实践参与度、艺术功能认知等方面更是处于相对较低的层面,这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职业状况直接相关。虽然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课内接受艺术教育的时间比较多,但专门培养艺术教育观念的课程相对较少,也是导致艺术教育观念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

(一)加强普及艺术功能认知的教育

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在校大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现在的社会是多元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与诱惑,虽然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设施建设也愈来愈健全,但相对于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网络来讲,其对于社会公众的吸引力相对不强。因此,政府和某些宣传媒体应充分发挥其功能,借助报纸、图书、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营建文化教育氛围,并刻意加强艺术功能尤其是其价值功能的宣传,增加免费的艺术展览,借助各种活动扩大图书馆、博物馆等的影响,让艺术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艺术,并充分认识到艺术在社会、人生方面的价值,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提升整个社会的艺术素养。

(二)把“自我艺术能力评价”作为考核

指标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该拥有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理念、广博而正确的各学科文化知识以及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其中即包括较高的艺术教育素质。只有艺术素养提升了,才能间接提升在艺术能力方面的自我评价。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应适当缩减培养艺术表演能力的课程而增加幼儿艺术类课程。再者为了扩大知识面,也应该增设传统文化知识类通识课程,如“国学”、“中华经典导读”等课程,当然这些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可以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专题系列讲座等形式灵活进行。还有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素质提升,除了技能类课程外还应开设“艺术概论”、“美学常识”等课程,以更好地融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类课程知识,尤其是此类课程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于艺术理论的了解和艺术观念的形成,并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艺术现象的整体感知,间接地也能促进其参与艺术实践如阅读、欣赏、评鉴等活动的积极性。由于各方面原因,某些幼儿园教师在职业发展上遇到各种问题,对于学前教育事业信心不足,抱着“当24小时和尚撞24小时钟”的想法混日子,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不仅无法关注到幼儿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甚至无法胜任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为此,加强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教育迫在眉睫。最近政府机构也采取了大量措施增加了幼儿园教师的轮岗培训工作,并且付出了较多的财力、物力,在此基础上还应改革幼儿园教师的职称评定模式以促进其职业长期发展。此外,还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切实控制好班额,增加幼儿园教师的编制,并为每班配足配好专任教师和保育人员,适当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强度,只有这样幼儿园教师才能有时间和精力来改善教学状况、增加艺术实践活动参与度,就此增强艺术教育观念。

(三)为教师创造艺术实践活动参与机会

在幼儿园和高校中,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并由专人负责各项艺术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可将艺术实践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和在校大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切实提升幼教师资对艺术实践的参与兴趣。只有艺术实践参与度高了,艺术教育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并可以潜移默化地将这种艺术实践的兴趣和热情传递给幼儿,这也应是艺术教育素养的应有之义。课外活动时间充裕是在校大学生的重要特点,而在大部分高校中都组建了各类的学生社团组织,如文学社、舞蹈社团、手工坊、音乐社团等,高校应采取措施让部分教师参与其中,并适当地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由教师指导相关社团的运行和活动组织,并真正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课程,可尝试对教师的考核不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包括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以及其自身的艺术教育实践和创作活动,并积极将学生带入教师的一些艺术实践活动之中,以此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并养成良好的艺术参与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促进艺术教育素养的持续提高。

三、总结

总而言之,幼教师资的艺术教育素养除了艺术表演技能之外,还应切实关注教师对艺术功能的认知、对自我艺术能力的评价以及艺术实践参与度等,而且与其他职业人员相比,幼教师资更应注意此点。只有的幼儿园教师才能培养出的幼儿,而只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才能成为的幼儿园教师。

作者:孙琳单位:菏泽学院

幼教论文:民办幼教幼儿教育论文

一、河北民办幼教发展取得的成绩

民办幼教的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到2012年,全省民办幼儿园1728所,占全省27%(全省幼儿园6383所);在园幼儿24.72万人,占全省17.8%(全省在园幼儿139.12万人);招生幼儿14.13万人,占全省14%(全省招生幼儿99.65万人);毕业幼儿6.9万人,占全省13%(全省毕业幼儿53.26万人)。有的幼儿园突出自身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例如,石家庄丑小鸭双语幼儿园引进适合国情的西方教育精华,创设双语教学环境,是一所有特色、现代化的幼儿园。卓达玫瑰园幼儿园在教学中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世界文化,进行素质教育,在“全国少儿书画作文大赛”中荣获部级“先进集体”称号,幼儿美术作品在《少儿画苑》第36届世界儿童画展览比赛中获1项银奖、1项铜奖、3项奖,《我和向日葵》在此次比赛中获国际派通奖,作品被送往日本进行展览。

二、河北民办幼教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尚需规范

一是管理机构不健全。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没有设置民办幼教的专职管理和研究人员,市、县、乡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更是缺乏。二是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多头审批、多头管理的问题较为突出。民办园有的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有的则在工商部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在教育方面归教育部门管理,保育方面归卫生防疫部门管理,行政方面通常有上级主办者的干预。三是缺乏整体规划和质量监控机制。民办园几乎都是自发办园,分布不合理,发展不平衡,质量难保障。

(二)民办园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从总体结构看,民办园呈现“纺锤式”发展态势:一端是“贵族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硬件建设上,追求设施设备的品质、奢华,忽视内在的保教质量,逐利目的明显、收取高额费用是其主要特征。中间部分是“事业型”,办园者将幼儿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和人生价值追求,遵循幼教规律,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重视保教质量的提高,公开收费、品质服务、特色办园是其主要特征,代表了民办园的主体。另一端是“就业型”,办园者以就业为目的,基本不具备幼教专业知识,硬件不达标,甚至缺乏一人一巾一杯、保温水桶、流水洗手等最基本的办园条件,保教质量不能保障,低廉收费,以看护代教育是其主要特征。

(三)民办园管理不够规范

大部分民办园是谁出钱谁当家,实行家长式的管理,没有设立董事会、教师工会,有的小园园长兼任会计、出纳,大园实行“家族式”“小团体式”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国家关于用餐卫生管理、卫生保健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规定落实不到位,没有严格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饭菜留验和记录、幼儿健康检查、卫生消毒和病儿隔离、安全责任制等制度,存在较大管理漏洞。收费标准差别很大,扰乱了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招生秩序。

(四)教师权益难有保障

民办园教师一般实行聘任制,工资待遇较差,没有社会保险,社会地位较低,临时打工的心态较重。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难得有转档落户、职称评定、进修学习、评奖等机会,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因此,民办园的教师一般流动性大,敬业爱岗意识淡薄,普遍感到前途渺茫,严重影响了民办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三、河北民办幼教发展的对策

(一)要高度重视民办幼教的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把民办幼教摆在与公办幼教同等重要的地位,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总结、一同奖惩。要进一步理顺和优化管理体制,设定审批权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发挥核心作用;公安、卫生、物价、工商、税务、民政、交通等相关部门要大力加强沟通与合作,加强对不规范办园行为的综合整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要加强引导和管理要组织

民办园主办者培训,通过学习《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引导其进一步端正办园方向,科学开展教育活动,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要完善民办园审批注册制度,明确登记注册基本条件,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分类定级。要加强日常监督和调控,将随机抽查和定期复查结合起来,监控保教质量,规范办学。

(三)要规范民办园内部管理

要建立董事会,由五人以上的成员构成,三分之一的成员要有五年以上的教学和教育经验,实行亲属回避制度;设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监督和管理;定期召开教职工大会或成立教师工会、让教师参与管理。要规范收费行为,收费标准要经物价部门审定、报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按财务管理规范配备财会人员,做好财务账目,幼儿生活费必须一餐一记账、一月一结账,账目要向家长公开,不能克扣幼儿的生活费。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幼儿园安全园长负责制,建立幼儿接送交接手续,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餐具、用具消毒制度,保安制度,加强防火、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确保幼儿安全。

(四)要加强教师队伍

建设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教师权益的规定,确保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园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益,保护民办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规定凡具备教师资格,已被聘用的教师,民办园应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当地人事部门应负责办理人事,当地公安机关应办理准迁落户手续。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方面,坚持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园教师一视同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列入整个教师继续教育计划,督促各民办幼儿园执行培训计划,在公用培训经费方面给予民办幼儿教师一定补贴。

作者:李丽单位:河北省直机关第九幼儿园

幼教论文:幼教职前科研能力的学习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科研素质

论文摘要:幼儿园园本教研对幼儿教师的科研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不断提高培养目标的针对性、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课程评价的多样性,以培养适应幼儿园需要的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

对幼儿教师科研素质的再度重视,源于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广泛开展。园本教研深入开展的直接动因并非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而是幼儿园自身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内在诉求,是对“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到主张学前教育走向生态新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同,也是教研理念从传统学术性研究到现代实践性研究的转变。

一、幼儿教师职前科研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高职高专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最主要的来源地,有责任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打造他们的科研素质,以适应幼儿园的要求。幼儿教育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共同的方面,即指向了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一)走向生态的学前教育观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教育理论也被大家从生态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理论也从“对科学教育的崇拜到学前教育走向生态”。不再是没有批判的将一些源自于西方文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都当做“先进理念”顶礼膜拜,而是要去研究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更多的去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和本土文化,研究适应本幼儿园和本班幼儿的课程。而这些必须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去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与同事的对话和反思,去发展和建构属于自己的实践性智慧,而不是让幼儿教师按同样的标准和要求去统一理念和规范行为。

(二)新的学前教育质量观

从后现代视角,早期教育机构的优劣已从质量话语——客观统一的质量标准到意义生成话语——教师的教学儿童的学习是否有意义。通过观察、纪录、对话、解释、反思等研究手段,深入地把握每个儿童,选择适宜于每个儿童的个别化的活动方案,并鼓励和支持幼儿生成自己的活动,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嘲没有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幼儿教师是无法实现教学有意义的。

(三)园本教研的新要求

园本研究是基于本园的实际,基于具体的幼儿园教学情境,研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情境中所存在和遇到的问题,并与研究共同体一起构建一种多样性、平等性、批评性和境遇性的对话文化。它更多关注的是实践研究,意在通过教师的反思来挖掘教师的缄默知识,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有意义。它面向的是全体幼儿教师,而不是个别的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教研不是幼儿教师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每个想提高教育质量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教育科研素养是现代幼儿教师必备素养之一。

二、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现实途径

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或幼儿师范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没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经验模式借鉴。他们普遍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特别是艺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视学前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据对在职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只有11%的幼儿教师系统地学习过学前教育科研方。目前开设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院校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譬如,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内容多量化研究、少质的研究,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讲授法、满堂灌,课程评价上多采用笔试考查学生对科研方法的识记程度,等等。这些影响了教学的效益,成为制约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学前教育事业要向纵深发展,必然依赖于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而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幼儿教师具备教育科研素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机构,不仅要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列为教育计划的必修课程,落实在课表上、课堂中,而且要改革该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要素,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一)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专业培养目标是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据,也是评价培养成效的标准。确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制定什么样的教学计划,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把培养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所需要的合格教师作为培养目标,本无可厚非。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既应区别于中专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一一线幼儿教师,也应区别干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一一研究型的幼儿教师。因此,建议高职高专把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早教机构和幼儿园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初步研究能力”定语的加入,既高于中幼的培养目标,又低于本科的培养目标,切合高职学前教育的实际,有利于制订教学计划,把科研素质列为学前教育学生的必备素质结构中,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列为教育计划的必修课程,落实在课表上,落实在教学中。

(二)课程内容的适切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前教育科研方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依据幼儿园园本研究的需要、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近期成果,而不是本科院校前教育科研方教材内容的简单压缩和教学要求的降低。

幼儿园园本研究最迫切的需要是幼儿教师会观察、纪录、参与、解释、对话、反思、叙事,能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开展行动研究,积累实践性知识,形成实践性智慧,成为研究性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家”。

因此,“在未来,质的研究对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可能会变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在研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各种问题时不可能脱离背景,任何问题都跟该问题有关联的各种生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质的研究方法具有的自然主义的探究方式、描述性的叙述方式、解释性的研究理念和人性化的研究过程特征与学前儿童发展的整体性、敏感性、动态性和独特性有着内在的适应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重视。嘲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也适合做质的研究。她们大多有高中文科的学习背景、女性形象具体的思维特点,她们“天生就是和行动、应用型研究联系在一起。她们拒绝接受现状,旨在导向社会乃至个人的改变。

因此,质的研究方法应成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但在目前出版的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中,适合的较少。以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的杨世诚主编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为例,只有4节内容介绍了观察法、教育叙事法、访谈法、头脑风暴法,仅仅用了27页的篇幅,占总篇幅的十分之一。此教材还是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高职学前教育的配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的刘晶波主编的前教育研究方法用了7章(共14章)的篇幅专门介绍了质的研究,罗列了常用的质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作为教材。但仅仅依赖于此还不够,还需要参考大量的书籍资料。譬如,在学习纪录法时,可以参考己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己录,让教师的教学有意这两本书。

任课教师还应经常深入到幼儿园,参加幼儿园的园本研究,在给幼儿教师做专业引领的同时,收集大量的近期的研究案例,充实到教育教学中,以丰富课程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会做科研,而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科研理论。因此,应打破求完整、求系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观念,建构一种做中学、求实效的行动体系的教学观念,以某种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任务的完成为驱动,带动学生的做和教师的教。

笔者认为,该课程的学习任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任务。譬如,如何确立研究问题、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做调查研究等,如何运用观察法、实物分析法、访谈法、资料分析法等质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这类任务是独立的、是具体的,可以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逐步学习掌握的。另一类是系统任务。即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去完成一项质的或是量的研究。这类任务的完成需要在学习了多种方法之后,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个研究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在具体任务的教学中,可采用展示案例——共同探讨——仿做研究——典型解剖——再做研究——形成作品——上交存档这样的教学流程。譬如,在学习访谈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完整的访谈录音做示范,然后结合范例与学生一起探讨访谈的程序和技巧,再由学生自己确定一个有关幼儿教育的话题、选择访谈对象进行访谈并录音。老师从学生上交的访谈材料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解剖,并让学生交流访谈经验、学习教材中有关的内容,然后,学生再次进行访谈,并把录音材料作为平时作业上交。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的亲自动手“做”研究的目的,培养了她们从事实际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并带动了相关科研理论的学习。

在系统任务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能力强弱搭配的原则,确立以3~4人为一个小组的“研究共同体”,开展合作研究。这既是系统任务完成难度大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幼儿园“研究共同体”组织形式的需要,是培养他们协作精神和开放的研究心态的需要。虽然系统任务的完成往往在学期末,但研究小组要早建立、研究任务要早安排、研究活动要早开展。系统任务的选择既可以做质的研究、也可以做量的研究;既可以做幼儿教育方面的课题,也可以以高职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成果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行动研究的其他成果,但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譬如,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问题,确定一个较为中长期的研究课题,按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工作进程,定期开展小组学习、讨论,既可以改变她们的行为,给她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变化,也养成了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品尝到研究的乐趣。

(四)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课程评价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指挥棒”。课程评价的标准又是以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为依据的。因此,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评判学生是否会“做科研”,是否学会了多种科研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有多样化的科研成果。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学生的平时成绩就以学生个人的平时作业为依据。在平时教学中,把学生学习各种研究方法后进行练习的作品收集起来,建立她们个人的作业袋。教师借鉴实物分析的方法,发动学生自评,梳理自己的成长轨迹;发动学生互评,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由老师综合评定出出时成绩。

学生的期末成绩以小组系统任务完成的成果为依据。研究小组在全体同学和学前教育研究室全体教师面前展示研究成果,并对师生提出的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答辩。由全体教师按照研究成果的价值、答辩效果给小组以总的评价。再由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小组成员在成果和答辩中的贡献做出个人的评价,以此作为学生个人的期末成绩。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并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幼儿园所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幼儿教师。

幼教论文:新型幼教培养相关认识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园本教研;学前教育;新型幼儿教师

论文摘要:当前,园本教研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但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存在一些不利于园本教研的因素:短期效应、内容老化、重理论,轻技能。为此,我们就要确立适宜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真正达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与发展,中小学中的校本教研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个重要方面,成为学校面临的暂新课题,受其影响,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也在蓬勃发展,幼儿园“园本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1园本教研韵含义及意义:

园本教研,亦称园本教学研究。园本研究指的是以幼儿园教师为研究主体,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所开展的旨在促进幼儿园发展、提高幼儿园教师科研水平的研究活动的总称。根据其涉及的领域,又可以将园本研究分为园本课程研究、园本教学研究、园本管理研究、园本教师培训研究等,其中,园本教学研究是园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园本教研所倡导的是“以园为本”,是针对以往的教研工作以教科研机构为中心、基层幼儿园缺乏教学研究自主意识的弊端而提出的,其目的是帮助幼儿园教师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刨造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什么要开展园本教研?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还是课程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创造,勇于探索。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着的是一群充满着丰富的情感和不同想象力的幼儿,他们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着好奇。要想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个幼儿的成长,教学必须是研究。另—方面。当前社会改革日新月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会出现—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因此,研究和实践合一,通过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研究,升华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教学的技艺,这就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

目前,随着幼儿园“园本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很多幼儿园已经自觉地投身于园本教研的实践中。然而,笔者在深入幼儿园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些影响幼儿教币专业化、阻碍园本化深入开展的因素,例如:教师的理论水平偏低、科研意识不强、缺乏合作等等。然而我认为,除了以上因素之外,要想培养适应园本教研的新型幼儿教师,增强其科研意识,还必须从职前抓起,即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培养适应园本教研的新型幼儿教师。这是当前研究和推动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幼儿园“园本化”的—个重要因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存在—些不利于幼儿园“园本化”的问题。

2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2.1急于求成、短期效应

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为提高就业率.使其在短时间内就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极力凸现其在培养学生技能技巧方面的优势,忽视教育基本理论的培养。

2.2课程设置单一、内容老化

长期以来旃堆睃置和教育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滞后于幼教改革的发展,有些教材主要侧重于学生对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几乎没有开设与教研和课程开发密切相关的课程。

2.3重理论,轻技能。

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本科生对理论知识的偏重容易导致专业技能技巧的缺乏,这就使得学前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由于自傲及在技能方面的欠缺,而在应聘幼儿园教师职位时屡遭排挤。

3如何确立适宜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3.1调整改进课程计划,加强新的教材编写和建设。

适应幼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需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强化:自身建设。特别是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具有课程指南意义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两份指令性文件,并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形成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如儿童发展的整体观、主体观、教育整合观、活动与建构观、儿童生态观、可持续发展观、终身教育观等等,已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在教育特色方面,以一定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特色教育层出不穷.如艺术教育、双语教育、蒙氏教育、早期阅读、特色体育、思维训练等等百花齐放。

由于学前教育呈现出这样的发展态势,这就需要多层次、多样化的幼教专业人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加强研究,调整培养目标。从纵向上看,应有不同的学历层次,如大专生,培养应用型人,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等。从横向上看,需要有不同专长的幼教专业人才,如英语类、艺术类、体育类、双语类、特教类等等,使学生在发展的基础上,这就要适应幼教市场的需要,在目标定位明确之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要做出相应调整,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学前教育专业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相应的教学内容。

3.2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

适应幼儿教师向高学历、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

在现代社会中,对新生—代的教育日益走向社会化。使得学校等家庭之外的专门化机构成为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而幼儿教师也日益成为除父母外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者。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即不仅有较高的学历层次、较深的文化底蕴及^文素养,还应体现在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上、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针对目前幼儿园教育更加注重通过科学研究来探索幼儿发展与教育的规律,所以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的形象,做到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从职前就应该打好基础。

3.3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在课程结构上,三大类课程缺一不可,文化类课程帮助学生夯实文化基础,提升其人文及科学素养;专业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艺体类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掌握进行艺术教育的基本功。三大类课程应根据不同的学历层次和培养目标确定合理的比例,其中专业理论课程应占相当的比例,在这其中还必须有“幼儿园课程研究”、“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管理”、“游戏理论”、“当代近期幼儿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介绍”等课程,以适应现代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理论素质的要求。此外还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转化为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健康发展的教育能力上,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距离,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基本胜任幼教工作。因此也需要建立完善—整套从入学直至毕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入学教育、见习、观摩、参观、实习等,体现其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系统性、指导的规范性,以保障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3.4学前教育的执教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作为执教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吸收当代学前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要深人幼儿园的教学和科研中,研究分析幼儿教育的规律,了解近期的教育教学动态。探讨近期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成为幼儿教育的专家。

3.5密切学校与幼儿园的联系。

幼儿园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幼儿园需要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探寻幼儿教育的规律,因此就需要有专家、顾问的指导和引领。高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这些方面有着较强的人才、信息、资料的优势,在完成校内工作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科研培训中心和研究基地,开发多种市场,发挥其引领作用,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另—方面,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急需在一线幼儿园具有丰富的幼儿园管理和教育教学经验的园长、教师为他们作经验介绍,提供及时手资料,从而增强教学和学习的实效性、目的性和针对性。

幼教论文:幼教措施分析论文

摘要:丹麦的幼儿园对本国公民免收学费,幼儿园中实行混龄教育,幼儿园师生自主选择园内课程,这使得丹麦的儿童在平等、互助、民主的环境中得到身心的发展。丹麦的这些幼教措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丹麦,是世界上社会福利好的国家之一,在发展教育方面,丹麦政府更是不遗余力,奉行使每个社会成员在文化方面得到发展的文化方针。每年,国家税收的13%被用于教育和科研,而丹麦总教育经费支出中光是学前教育就占到10.6%。丹麦的学前教育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我国有着显著的不同。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零”上。

1“零”收费

在丹麦,所有的普通学校都是免费的。丹麦人一生可以免费进入小学、中学、预科学校和大学接受教育。公立的学前班,不需要家长为孩子付费。私立的学前班,家长则需要为孩子缴纳一定费用。国家初等教育条例规定,学前班归教育研究部管理。丹麦儿童入托时,由家长向地方政府提出申请,由政府具体安排。托儿所和幼儿园有公立和私立之分,在经费的来源上渠道不同,公立托幼园所的经费由政府提供,私立托幼园所的经费则是由父母交纳的,他们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为孩子支付相应的费用。例如,高收入的父母须付出一定的费用,而低收入的父母则可不付。托儿所和幼儿园不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受到社会事业部的指导、社会安全法的保护。但是丹麦全国由政府批准的托儿位置数量有限,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公立幼儿园的缺乏—年龄在两岁的丹麦儿童只有15%进入公立托儿所;约50%的3~6岁儿童进入公立幼儿园。找不到正规幼儿园的家长会选择自己在家照顾孩子、把孩子送往私人开办的家庭幼儿园等方式。

“零”分组:丹麦学前教育的对象,是7岁以下的儿童。丹麦的学前教育机构总的来说,有三种: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丹麦的幼儿教育,教学节奏慢,反对将儿童分成不同的能力小组。自80年代中期以后,丹麦的学前教育实行的是混合年龄编班教育。在托儿所和幼儿园,不按年龄分班,而是以大带小,让年长儿童和年幼儿童一起成长。儿童从进学前班的及时周开始,就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同学一起接受教育,直到他们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为止。在与年幼的儿童交往过程中,年长的孩子学习如何关心、照顾别人,学会分享;而年幼的孩子也体会着年长孩子的处事方式,学习如何与各种年龄的孩子交流。这样,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发展自身的社会性。

2“零”课程

丹麦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尊重儿童身心的特点与规律,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孩子身处其中自由的发展。在丹麦的学前教育机构中“没有”课程,即没有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组成的、或是有具体专业特点的(如:音乐、美术、舞蹈等)统一教授的正式课程。所谓的教学,其实就是在24小时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和活动。丹麦的幼儿教师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自行决定开展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孩子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在6~7岁之前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的幼教中都是罕见的。

2.1托儿所

托儿所招收的是0~2岁的幼儿。每个托儿所大概有30~40个孩子,每班孩子的数量在10个左右,教师1~2名。托儿所每天对外开放。在托儿所里,老师给孩子提供需要的活动场所和玩具,让孩子自在地玩耍。

2.2幼儿园

幼儿园针对的是3~6岁的儿童,由于儿童在园时间长短不一,又分为全日制和部分时间托管。每个班配备3~4个老师,每班有20个左右的孩子。教师为儿童提供各种游戏材料、布置游戏环境,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材料,参加室内外游戏活动,既可以进行绘画、泥塑,也可以进行折纸、木雕。

2.3学前班

学前班招收5~6岁的儿童,每天开放3~4个小时,每班约30名儿童,由2位教师负责。学前班都是附设在小学里,为儿童提供学前1~2年的教育。在这一阶段依旧以一般的玩乐和各种发展活动为主,学生们没有太多的写作练习。艺术创造活动、智力活动、特别是游戏活动在儿童的学习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学前班,主要是为了让他们适应学校这种新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意图让他们提前进入正规学习状态。

丹麦幼儿园的特色活动是它的表演游戏,通过文学艺术等活动来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老师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目的不在于教会孩子什么,而主要是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表现自己,通过这样来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同时,老师和孩子们之间进行的读图画书、朗诵、讲故事等各种语言游戏,意在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

北欧气候寒冷,但据统计,丹麦的人均寿命很高,这除了得益于良好的社会福利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重视户外锻炼。老师从儿童实际生活环境出发,选择教育内容,根据儿童的知识经验、兴趣需要,设计教育活动,比如,滑雪、溜冰、游泳等都富有极强的挑战性,深受儿童的喜爱。安排这些活动,能够锻炼儿童的体魄,增强儿童的体质,培养儿童的探险精神和勇敢品质,保障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没有教学的指标、没有教学评估的压力,老师和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寓教于乐。除了上述的游戏之外,还有日常生活活动、劳动活动、观赏活动等等。教学活动的展开通常是围绕某个有关日常生活的主题进行,如:节日、食品等。游戏采用综合的形式,涵盖了语言、戏剧、音乐、艺术、自然常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安排室内外各种活动。

丹麦的学前教育注重的是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会性的发展,没有太多的技能练习(如:写作练习)。事实证明,丹麦的学前儿童具有不错的合作意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有信心表达自己的看法。

当然,各种教学方式都有自己的薄弱之处,丹麦的幼教界认为:当前丹麦的学前教育在过于看重个人创造力和能力的培养,而对孩子基础知识传授方面做的不够;对早期智力开发重视不够;忽视教学活动系统性、规范性等等。总观丹麦的幼儿园的“零”教育,虽然由于具体国情、教育理念不同,丹麦的学前教育体制、幼儿园经营模式都和我国的不一样,但其学前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还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1)一个国家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从幼儿阶段就应当采取措施,而这种提高应当是面向所有儿童的。因为如此,关注弱势群体家庭中的儿童才更值得政府和有关教育机构关注。所以,我们的幼儿教育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增加各类儿童受教育机会”的问题。

(2)从丹麦幼儿园的混龄教育,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借鉴它的理念,那就是:帮助儿童发展成人,教给每个孩子个人发展、人际交往和合作的技巧。现在我国的家庭形态,多是以“三口之家”为主,独生子女的比率很大。因为家庭成员的人数少,孩子没有机会能与兄弟姊妹一起互动,况且很多孩子课余时间还要上各种辅导班,与其余孩子接触的时间有限,这些都让孩子关于同龄人间交往的学习相对减少,因此,在进入幼儿园以至于小学这些小社会时,分享、轮流和等待对他们而言,都成了一种挑战。“教学相长”在孩子的世界里也同样适用,学习不仅只有在认知领域,在社会化、自我概念、情绪管理等方面都应该被重视。在混龄的环境中,强调孩子的人际互动关系,只有和谐的人际沟通模式,才能培养健全人格的孩子。混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既要为同龄或相似发展水平的儿童组织教育活动,也要为不同年龄或发展水平的儿童安排教育活动。超级秘书网

(3)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尊重儿童身心的特点与规律。比起技能的获得,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才是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目前,由于社会各行各业都竞争激烈,在我国的许多幼儿园存在着教学技能化的倾向,“学会了什么”成了评定幼儿发展水平的依据。这种不良的倾向,让老师、家长、孩子都充满压力。压力的指向表现为“社会家长老师孩子”,孩子作为压力的最终承受者,其处境显而易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是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成长的,这也是他们的基本权利。所以,我们在面对社会压力的同时,还是应当多考虑一下孩子的需求,遵循孩子发展的规律,在选择教学游戏和设计教学活动中,不要功利性太强,要为儿童提供健康、轻松、丰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环境,以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幼教论文:幼教工作教育教学论文

一、幼教工作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

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心理特点,灵活设计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且针对特定目标,让幼儿在老师的鼓励下提高素质和能力。大多数幼儿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要遵守和较好完成老师交代的事情。在此过程中,有的孩子能长期坚持,而且取得好的效果,老师要给予适当精神和物质奖励。只要细心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督促与鼓励,其综合素质提高是必然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不是教师的经验,由于活动器材都是能拆卸的,孩子们都很好奇,正是这种好奇激发幼儿勇于探索发现更多乐趣。在反复活动中加强对一些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让每一位幼儿的认知水平都通过生活化教育教学情境和情趣多样的游戏活动得到提升。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因为游戏化、生活化教育教学改革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主要注重综合能力提高,在活动材料的提供及活动组织上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引导即幼儿按能力随意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高。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充分尊重幼儿学习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

二、幼教工作必须把教育内容融于游戏活动中

幼儿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才能得到乐趣,才能在无意识的愉快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成功接受教育。幼儿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但不能以拔苗助长的方式剥夺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玩耍的天性。幼儿园实施游戏化教育教学活动,其内容是丰富多彩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随着时展和不断发展的新鲜内容注入,教育教学方式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幼儿园必须以游戏活动为主,让一切幼教内容通过快乐的游戏活动传递给每一个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游戏化是新世纪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趋向,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密切幼儿教育与游戏活动的关系,让孩子们从游戏中感受和认识事物,从游戏器材的熟练使用到想象力的开发,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获得乐趣,放手让孩子们在集体游戏活动中寻找游戏乐趣,发挥每个幼儿的自由想象力,创造性地拓展游戏情节,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发展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观念与合作意识。把幼儿园长期教学目标寓于每一个短期游戏活动之中,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探索,让幼儿园成为孩子们的真正乐园,使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得快乐。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的行动融于游戏的激情之中,让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始终处于快乐和兴奋状态。幼儿教师要用能激发孩子们热情的语言启发每一个儿童,引导孩子们按照各自兴趣爱好操作一切游戏材料,在游戏活动中自由结伴、相互交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实践,使游戏化教学活动成为孩子们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帮助孩子们正确了解游戏活动中蕴藏的丰富知识

实施生活化、游戏化教育教学活动重在帮助幼儿从中获取知识,在快乐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愉快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幼儿的自主操作意识。相互交流更是起着关键作用,既是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思路、丰富经验的过程,更是幼儿间相互启迪、分享经验和体验快乐的过程。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多次操作、交流机会,支持幼儿,尽可能让每个幼儿获得感知的机会。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又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经验,分析游戏的特征,帮助孩子们正确了解游戏活动中蕴藏的丰富知识,使幼儿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活动中,教师为孩子提供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化游戏材料,让孩子们参与,亲自动手、动脑,使幼儿在与游戏材料的重新组织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得到教育,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过程和结果,检验结果,巩固幼儿对各种游戏活动的认识,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四、结语

幼儿工作是一项神圣的职业,广大幼儿园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精神和极大爱心和热情,让幼儿在快乐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乐园里健康成长,不要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有意剥夺幼儿的童趣和快乐。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要以游戏为生命,建构适合幼儿德、智、体、美发展的教学模式,创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作者:王琼 单位:准格尔旗暖水幼儿园

幼教论文:幼教专业英语教学论文

1遵循实用性原则,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学方法上,以实训课为主,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为幼教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探索适合本院校的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幼专公共英语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环境中如何运用英语,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据此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突出幼教专业特色,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探索适合幼教专业学生的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1)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把英语知识与英语运用紧密结合,将培养听、说、读、写、译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可以采取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比如模拟教学法,营造与幼儿课堂类似的情景进行模拟训练,学生根据情景分角色表演对话,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未来的职业氛围,产生代入感,将学习语言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他们的英语教学能力。(2)尝试多元化教学设计,调动学生主动性,激发潜能。可以将幼专英语与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整合开展综合性的幼儿教学活动,因而幼儿英语教师要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在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时刻以锻炼学生必备职业技能为宗旨,使教学活动围绕将来教师岗位展开。鉴于幼儿教师职业特点,教师应积极尝试多元化的课堂形式,开展多种实训课,比如让学生写英语儿歌、编英语报纸、表演英语舞台剧等等。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各方面的潜力。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公共英语是幼专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对教师要求也比较高,不仅要具备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的教学能力,更要了解学生专业技术岗位的相关知识。现在的幼专公共英语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院校的外语专业,接受的是传统的纯语言教育,语言基础知识扎实,但对幼教专业知识缺乏了解,知识结构不完善,在教授过程中往往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幼教行业的知识。学校应该着力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高等学校讲师及以上职称,同时取得相应专业职称、行业特许职业资格或具有行业从业经历的教师。学校应鼓励英语教师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改善单一的知识结构,成为既具有出色的语言教学水平,又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从而促进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发展。例如我校多次派遣教师到合作的幼儿园调研和学习,以进修培训的方式定向培养一部分专业英语教师,了解幼教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丰富专业知识,这样才能熟练地把幼教岗位专业知识融入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在英语学习中渗透专业学习,以适应幼教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3创新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专业英语考评机制,以评促学,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目前不少幼专对英语的考核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与幼教专业的职业培养方向相背离。应改变考核观念,创新考评机制,把重点放在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幼教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以评促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改革考评机制,主要是将专业英语考核融入到传统考核之中,包含过程考核、口试和笔试。科学的考评结果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以此来改进教学方法,还客观地呈现了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学生在考核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对知识弱点重点强化。过程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课堂表现、项目完成情况,课外活动测评等;口试可以让学生根据情景编对话,用英语讲课等,侧重口语交际能力、各项英语教学技能的考察;笔试过程中增加幼教专业英语的内容,如幼儿教学术语等等。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突出对能力的评估,并引入过程考核,这样的考评机制更客观,而且侧重职业能力的考核,能够充分发挥考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学生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英语能力证书的考试,按一定比例计入考核之中。

4结语

幼专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幼师的使命,公共英语教学应参照幼教职业资格标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专业英语技能融入公共英语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公共英语教学专业化发展,满足幼教岗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作者:岳洪 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教论文:幼教老师普及儿科医学论文

一、计划与实施

根据上述重要意义、困难与问题,我们的工作计划与具体实施归纳如下。

(一)教学内容

根据幼托或小学生生长发育和疾病谱特点,精选下列内容系统讲授:

1.儿童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防治科普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与各阶段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儿童各年龄段分期及其特征、儿童常见疾病分类简介、儿童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常见病护理要点和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等。

2.儿童各系统最常见疾病诊治基础,比较详细归纳与描述包括:①急性呼吸道感染;②腹泻病;③过敏性疾病;④头面部疾病(结膜炎、中耳炎、鼻炎、龋齿等)等临床表现、早期症状特征、隔离防护措施、就医前准备事项和住家治疗要点。

3.急性损伤与院前急救。急性外伤紧急处理原则与方法,心肺复苏规范方法步骤与转运前处置细则,应对灾害事件的科学自救措施等。

4.季节性传染病。在儿童期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学习相关疾病的预防和协助诊治技术,如春夏季的手足口病、夏秋季的细菌性痢疾、秋冬季的甲型流感等。

(二)教学安排

1.教师队伍。教研室组成以儿内科为主,包括小儿外科学和骨科学的,教学能力较强,具有讲师及以上(副教授、教授)资格职称的多名高年资临床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商讨教学目标要求、具体教学方法,并根据各位教师的临床专业,安排教学内容。

2.授课对象。为探索经验,并尽早使幼教单位受益,首批学员选择具有一定儿科医疗保健知识的,所属地区所有幼托机构和小学的卫生老师。此外,由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在生理和病理学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故将幼托机构教师和小学教师分成两批,在同样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针对幼托机构的学龄前期儿童和小学的学龄期儿童的特殊性分开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3.教材编写。以儿科学教材为基础,根据课程内容,编制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分别编写适合于幼托机构和小学老师学习与掌握的,儿内科与儿外科相关章节教材供参考学习与课后复习。

4.教学顺序。授课顺序为前述所列的:①儿童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防治科普知识;②急性损伤与院前急救;③儿童各系统最常见疾病诊治基础;④在特殊时期的相关季节性传染病防治。以循序渐进,并前后呼应。

5.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包括:①理论教学:以理论大课形式,系统讲授各章节。②实践教学:采用我院模拟教学中心所备儿科学模具,开展各项急性损伤和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培训。③师生互动:以讨论的形式,解答学员关于教学内容和日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消除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

6.考核方式。为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客观了解教学效果,培训结束前举行笔试考核,问题内容涉及课程中的关键理论问题和临床操作要点。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学员可参考讲义教材答题,以进一步提高对于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并熟悉教材内容分布,有利于提高今后参考阅读效率。在阅卷评分的过程中,也能使我们及时发现与解决共性问题,以利不断提高今后办班的教学质量。

7.后续工作。经过上述系统教学与师生互动,使我院儿科与学员单位建立必要的联系,以便随时解答学员在工作中所遇问题,也为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指导,以及各种形式的医校联动创造条件。

(三)教学管理

1.组织工作。所属区教育局牵头,经我院教学管理处下达,由儿科教研室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由区教育局安排合适的时间,组织各幼托机构和小学教师参与学习。

2.质量管理。①学习质量: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将学员结业考核成绩与是否合格,均纳入教师执业技术培训计划之中。②教学质量:儿科教研室根据区教育局所收集的各单位学员反馈信息、课堂师生互动和结业考试成绩,了解教学质量,酌情改进教学计划与方法。③教学管理:由我院教学管理处督查教学过程,将教学质量纳入各位教师的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之中。

二、结果

1.显著教学质量

通过前述认真思考、计划落实和管理考核,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为期一年的幼教老师儿科学知识讲座和实践操作指导培训课程,总计学员近300人。幼托机构和小学卫生老师分班教学(分别为48学时),均获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体现在:①考核成绩:每次书面考核答题质量高,均能够得到100%的合格率。②后续效应:学员在此后工作中,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协助医院诊治工作,并与授课教师保持联系,随时解决疑难问题。或推荐青年教师参加我们计划的下一届培训,为学员单位的儿童健康保健工作做出一定贡献。③科普宣传:部分老师课后邀请我科医生为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家长进行科普宣传。④总结提高:根据结业书面考试和区教育局所收集的学员建议,获得教学质量的客观信息反馈,有助于不断促进教学方法改进与质量提高。

2.先进经验推广

通过本次培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后续效应,使地方政府的教育局、卫生局、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儿科学教研室均感受到,此项幼教老师的儿科学技术培训课程意义重大、具有显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值得继续开展,并可能在其它区县进行推广。

3.促进医学教育

在本单位举办针对于校外学员的高质量医学教育项目,也为在校学生或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高质量讲授与培训课程,充分展示科室的医教研综合实力,了解儿科学的重要地位与发展前景,使更多的学生关注儿科。以往我校医学院毕业生罕有选择儿科作为专业方向的不利局面,近年来得以明显改观,每年均有多名本科生立志报考儿科学研究生,或七年制和八年制的长学制学生选择儿科作为硕士或博士学位专科培养方向。完成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也有强烈的愿望继续留在本科室工作,加入到儿科临床医师行列。此外,通过促进医学教育质量提高,也使教研室成功申报高层次教学研究项目,并总结经验发表高质量教学论文。因此,成功举办高质量校外教育项目,也能有效促进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事业进步与发展。

4.后续工作计划

后续工作内容包括:①补缺:对于及时期未能出席培训者,举办第二期培训,以确保本区幼教老师儿科学教育全覆盖。②深化:与教育局相关部门协商,考虑对幼托机构和小学的非卫生老师岗位的骨干教师和管理者,进行适当儿科学知识宣传与普及的可行性与计划性。③提高:根据学员结业考试和学员对于教学过程与质量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④推广:儿童血液病诊治研究是我们上海市同济医院儿科的临床特色之一,并于近期成功申报获批上海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儿童常见血液病诊治技术推广》。在此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也已借鉴本项目的一些共性经验。同时,也可在适宜技术在周边区县医院儿科推广过程中,介绍我们对于幼教老师儿科学教育的方法与成果,为周边地区开展类似教学项目提供经验。⑤研究:在我们儿科教研室完成目前在医学教育研教学研究项目过程中,将此类幼教老师培训内容与成果纳入其中,并总结经验申报有关幼教老师儿科学技术培训专题的教学研究课题。

三、总结

国家人事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文件已有近20年历史,此后卫生部也先后多次《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和《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均有效促进了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然而尚未见有关由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科室或教研室开展对各级学校教师举行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教育,尤其是对于幼教老师进行儿科学进修培训的经验报道。从本文前述意义与实践成果可见,开展此类医校联合的学校老师医学知识培训项目存在显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虽然,目前国内师范院校均设立必要的生理卫生课程,幼教机构卫生老师也具有一定的儿童健康保健与疾病防控专业知识。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生活质量提高,儿童疾病谱与社会需求将发生相应转变,常见流行性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株血清型变化与新型有效药物的问世,也将导致疾病在流行、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等特征发生改变。因此,不但在岗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接受教学医学教育,幼教机构老师也需要不断接受新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知识。并且需要通过正规统一培训,以达到各级幼教机构教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基本统一。

虽然,儿科学具有各种特殊性、各单位教师相关知识水平参差不起、医院与学校的工作性质存在差异,使此类教学活动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但通过我们上述的思考与实践,均显示能够合理解决上述困难,并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开展多种形式与专题的校外教育,将能够促进国家人事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精神的落实。希望通过我们的经验交流,促进医学院校思考如何开展对各阶段基础教育学校,甚至大专院校教师开展必要的医学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可能性。同时,我们的经验也显示,开展多种类型的有效教学项目,也将能够促进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在教学水平、师资培养与学科建设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谢晓恬 单位: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幼教论文:幼教视域下的儿童哲学论文

一、儿童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

儿童哲学关注的不是追问式的哲学理论,而是颇具理论式的哲学追问。哲学是抽象、高深、玄奥的,同时又是现实、基本和简单的,将哲学从抽象高深玄奥的纯粹思辨中摆脱出来,使之同实践紧密结合,回归于现实基本与简单,这正是应用哲学的特性。儿童哲学致力于启发儿童合乎逻辑地追问与思考,对儿童思维进行引导、训练和培养,从辩证法的维度,批判性思维的层面去认识世界,探寻自我,应该属于应用哲学范畴。这可以从儿童哲学的命名来证明。“儿童哲学”最初名为“PhilosophyforChildren”,“for”在这里,理应是“针对……的……”或说“为……的……”的意思,本句我们可以理解成:“针对儿童,为儿童设计的哲学培育和训练。”这种理解,也应是李普曼最初的意愿。因为许多欧洲国家在引进“儿童哲学”概念时,也是秉承这一意涵,命之为“PhilosophywithChildren”,“with”应该是“陪伴、伴随、与之一起”的意思,这表明“儿童哲学”不是儿童单独个体哲学思考行为,应该是与成人或者伙伴一起探讨的哲学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人与伙伴也一起受益,儿童得到智慧本身或者说追求智慧的途径,成人获得教育和引导儿童进行哲学思考的方法。

当然,现在“儿童哲学”叫做“PhilosophyofChildren”(“关于儿童的哲学”)应该是为了让其表义更宽,范域更广,意涵更深,对儿童的针对性更强使然。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儿童哲学”其本质关注的应该是“对儿童的哲学教育”,是要培育儿童的哲学探究精神。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哲学探究应当是全部课程的主要精神气质。儿童哲学教育,需要的不是孩子们“学”,而是要他们去“做”。儿童哲学是“做”的哲学。诚然,成人学习哲学,也并非只是一味学习哲学家的思想理论,而是学会如何探究事物,最终指导实践,亦可归结到“做”上。只是儿童哲学教育几乎可以不用关注哲学理论,只需进行哲学实践,它的目标的达成与精神气质的实现,都基于实践层面,偏重于应用。怎样对儿童进行科学有效的哲学教育和培养呢?李普曼、皮亚杰等都做出了良好的探索和尝试,在当前,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教学环境的改善,特别是教学媒介的日趋先进,幼儿教育手段和方法也都层出不穷,各有特色,各具效用。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也可以借助这些先进媒介,借鉴这些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学,只是儿童哲学有其自身特点,对儿童实施哲学教育还得强调一些遵循原则。

二、儿童哲学教育的原则

教育的原则有其共通性,儿童哲学教育也不例外。儿童哲学的探究主体主要是儿童,关注的对象是孩子们的心灵、自身以及外在世界等。儿童哲学教育不是要教会儿童“什么是哲学”,而是以他们“好奇”的天性与对未知的“惊诧”为动力,学会“使用哲学”。让孩子们一直保持对事物“追根溯源”的良好品质,是儿童哲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所以,儿童哲学教育有其特殊性,要着重遵循一些原则。

(一)不否定的原则哲学的精神特质就是质疑,这是一种最美好的品质,但随着流俗的影响,人在成长过程中极容易丢弃这种品质。之所以会这样,一个较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幼儿时代虽然大都是“好奇宝宝”,可是好奇好问的优点,或被置之不理,或被当成“孩子气”而被一笑而过,或更多因为找不到答案使得自己困惑不堪,从而渐渐失去了诸事质疑的兴趣和品质。总之,我们天生的哲学品格不光没有被认可并加以培养,还在事实上被否定。因此,在面对幼儿无休止或者“可笑”的发问时,老师更多的应该对孩子发问精神进行肯定和赞扬,对其发问“永不否定”,是首要原则。当然助其弄清问题和困惑之所在,也非常重要。幼儿园的手工课上,明明站起来,很认真地问道:“老师,为什么胶水能粘住纸花儿呢?”这似乎是个简单问题,周围的小朋友都笑了起来,明明显得很不好意思。看到这一幕,老师意识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她首先表扬了明明能勇敢提问,然后对明明为解决困惑,多次用水与胶水分别进行粘纸对比实验的做法也给以肯定和赞扬。所有的小朋友都受到启发,认为能提问是最勇敢的,能自己先动手找答案是最能干和最聪明的。后来,问问题的孩子渐渐多了起来,一起寻找问题答案,也成了小伙伴们最有意思的事情。老师采用不否定原则,以鼓励儿童大胆设问。不错,在对孩子们进行哲学教育时,首要提倡的是让孩子们能大胆质疑,去提问,去思考。当年李普曼教授,正是忧心于孩子们几乎都变成了墨守成规、无动于衷的病态的大人,才创建“儿童哲学”,以培养儿童的思维技巧和理性客观工整的态度,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旨在保留儿童即人们天性中那种质疑的精神。正如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因此,让孩子们保持好奇心,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不去否定孩子们幼稚的疑问,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寻找答案,不否定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所做的任何尝试,这是儿童哲学教育最为重要的原则。当然,不否定原则要求老师在对幼儿进行哲学探求教学时,对任何疑问可以不否定,但在解决困惑进行尝试的时候,并非就一定是“永不否定”。比如,有些尝试可能危害到儿童自身安全等,就要坚决地制止并进行转移引导,在哲学教育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意识也非常重要。

(二)破除学科拘囿的原则儿童哲学,其本身是要把哲学拉下神坛,让它褪去学术的龟壳,来关注孩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在某一节点的“哲学化”推演。“儿童的哲学这一概念是流动的、燃烧的,它在儿童主体那里运动着、发展着。”“广义的儿童的哲学可以涵盖以下几个领域:儿童的科学、儿童的伦理学、儿童的艺术、儿童的宗教、儿童的文学等,也就是说,可以涵盖儿童的整个精神世界”[5],刘晓东教授如是说。儿童哲学的性质决定了给孩子们的哲学教育应该是多方位地关照,换言之,我们对孩子进行哲学思维培养和训练,应该渗透在对儿童教育的每个科目与领域之中。打破学科樊篱,将儿童哲学教育内化和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法国在这方面做得较好。法国历史上,涌现出无数杰出的哲学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笛卡尔、福柯、萨特等。这些哲学家如灿烂的星辰,光耀太空,将哲学的因子渗入了法国民众的血液。法国对国民哲学的教育,异常地重视。将“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对真理和信仰的理智追求、自律性和责任感;培养其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6]P62作为对儿童哲学教育的目标,渗透于对孩童的生活与学习各个领域。儿童哲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造就哲学家,而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广义上讲,将理性、道德、政治、伦理、自我、责任、自由等渗透在学科教学中,都属于落实儿童哲学教育的教学范畴。现今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推行儿童哲学教育的方法是将儿童哲学建构成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科,以课程教学模式,在固定的时间对孩子们进行集中的哲学教育与熏陶。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集中、目标明确,显性效果良好。然而儿童哲学教育更应该做到“润物无声”,从隐性熏培出发,破除学科拘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在儿童全部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只有所有学科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够抓住相应的时机,恰当、科学、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哲学教育,而不是单单依靠集中时间、集中目标、集中注意力的课本式的儿童哲学教学,儿童哲学教育的功用才会得到最良好的体现。

(三)适可而止的原则儿童哲学教育关注对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进行积极、健康的影响与塑造。为此,我们要打破学科局限,对孩子们的任何疑问都持欢迎态度,从科学的层面,健康、积极的方向对孩子们进行关注和引导。儿童哲学教育情境不要求儿童成为哲学家,但要成为一个“问题家”,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思维特质的“思考家”,所以,孩子们首先要成为“好奇宝宝”,继而成为“小小思想者”。当“好奇宝宝”们的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没有休止符时,作为儿童哲学教育工作者,就得采取适可而止原则,一方面,给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与追索的欲望;一方面,也要避免孩子单纯为问题而问题,钻入牛角尖,从而形成错觉,认为问题不可能拥有答案,陷入事物不可认知的泥淖;另外,也要避免给孩子过于抽象的推论,那样只能让他们更加糊涂。课堂上,老师教孩子们数数。老师拿着的道具小星星从手中飘落了下来。一个小朋友举手问:“老师,为什么天上的星星不会掉下来呢?”老师请大家帮忙解答。有小朋友回答到:“因为他们要和月亮妈妈在一起。”这个问题解答到这里已经,适可而止。毕竟孩童的哲学思考,多建立在直觉直观的基础之上,如果以成人的认知去为他们“拨开迷雾”有时会适得其反。何况有些问题,成人也并非就能解答。据说朱熹小时候,其父指着天教他“天也”,他接着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十分惊讶。陆九渊三四岁时也曾问他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这些问题,不要说当时的人们,就是现在我们也不能给予最的解答。孩子们可能有许多千奇百怪的问题,对此我们不光不能不懂装懂或者不耐烦的搪塞,而是应该给以耐心的解释,更要利用他们这种好奇的天性,给他们留下更多想象、思考和追索问题真相的空间。适可而止,留下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求。

作者:付宝琦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教论文: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学论文

1对学生进行各种绘画技能技巧的基本训练

说到底,中职幼教专业学生不是专门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幼儿老师,所以,学生只要进行一些最基本的的简单的各类绘画就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了。至于以后学生美术绘画方面有较多成就,那是个人造化和努力的结果。在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学中,绘画主要有简笔画、水粉水彩画、国画等,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更重要的是示范,有条件的可和学生一起到野外写写生,既是陶冶情操的需要,也是绘画技术的锻炼。每类画中,不需要学生会很多,每种绘画只挑出3种左右让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随时进行指点,要称着学生的绘画热度,加在练习。要对出类拔萃的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公开的表扬和点评,一是教学的需要,二是起到榜样带动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上级的一些绘画征集参赛活动,鼓励学生大面积参加,重点培养。在这其中,简笔画是最基本的内容,其次是水粉画,国画也要讲几种,让学生练习一下。同时,老师要把各类绘画的讲学和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幼儿装饰画、平面墙饰等,有时也让学生用所学色彩知识,为小朋友设计服装、书包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绘画素养的提高,要拿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对师有敬佩感,亲其师才能更好信其道,示范时学生才会更聚精会神。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丰富性和直观性进行教学。除了课堂上的讲解练习外,老师要把美术教学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适当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学生观察生活,体味人生,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创新,学会自主学习。

2掌握美术字书写、板报的设计

掌握美术字的书写和板报的设计,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对幼儿老师的基本要求,是幼教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通知、宣传、课程安排等都需要与家长直接沟通,美观大方的字,各种可爱的字体,不但会使幼儿从小就得到美的享受,也会给家长一个好的印象,提高教师的形象。美术字的教学,不是随便就可以教好的。楷体,隶书,行书,变体等各种美术字都要让学生认识,老师要一笔一笔对学生讲清楚,学生要在老师的讲解下当堂进行练习,要布置作业,以检验学生写字成果。同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看一些大师的写字,体味汉字的魅力,增强写好字的信心和动力。板报设计方面,在学生会宣传部的统一领导下,对全班学生分成几组,充分利用学校的主题安排,轮流设计出黑板报,并进行评比竞赛,把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手抄报比赛,把好的手抄报上墙进行展览,让学生在比赛中更好地相互学习,通过作品讲评、修改、展览等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学习、逐渐进步。

3图案教学不可缺少

图案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是最早唤起人类审美感知的艺术形式。一些好的有创意的图案让人感叹艺术的魅力。在讲授图案时,除讲理论知识外,首先让学生先临摹一两张教材上的范图,在这过程中体味基本笔法,掌握结构造型,让她们逐渐认识和感受形式美法则,提高审美素质。当学生对一些的图案临摹好一定程度后,带着她们到校园的某些地方寻找素材进行写生,引导她们主动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美,激发她们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写生作品模仿范图,进行简单创作,把抽象的美与自然的美结合起来,以检验学生的基本功。

4加大手工训练

我一方面把课本教材上的手工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示范进行训练,训练双手动作的灵活性,提高大脑的反映能力。更重要的是,我把社会上新近流行的手工制作引到课堂上来,充实了教材,接近了生活,学生兴趣很高。我还到幼儿园里进行考察,把幼儿园里常作的手工制作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不单是为了作手工而作手工,是为了将来的教学有备而学。还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制作,,让学生不是生搬硬抄,而是每次课都带着目的和想法,能激励她们创新的热情,从而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

5上好中职幼教专业美术课的注意几点

一是在具体教学中,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二是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高技术,高水平让学生敬佩,爱学。三是不要放任自流,布置作品让学生完成进行考试,以考试促进学生的学习。四是要引导学生从教本走向生活,扩大美术课的学习空间和能力。

作者:王永芝单位:潍坊市经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