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幼儿教育实践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幼儿教育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少内容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当然也对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的特点

1、缺乏实践性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是幼教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幼儿教育概论和基础知识、幼儿园教育中的各种要素和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实施路径,通过递进的方式把这三个方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主要以理论知识介绍、教育教学方法为主,而较少的涉及到实践性的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该门课程教学呈现出缺乏实践性的特点。

2、教师容易把握教育对象的规律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的教育对象是中职生,该书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对幼儿、幼儿教育、幼儿园教学等都进行了一定规律的概括。因此,在幼儿教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总结出来的规律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因此,呈现出了容易把握教育对象规律这一特点。

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1、把教材与学生培养目标相统一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缺乏实践性的课程,教师把教材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巧妙地统一起来,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实践在提高教学能力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实践性。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培养、岗位胜任的能力等。因此,在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充分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授“幼儿德育”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但要讲授到幼儿德育的培养方法,如多参加劳动,增进与劳动人们的感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还可以把这些方法正确地应用到对中职生的德育培养中去,让学生在接受幼儿德育教育方法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就达到了教材授课与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最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系统整编出来,用生动的案例模拟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调动起来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扮演各个角色,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有条理地进行:

一是系统整编教学案例。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都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整编,比如可以把《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进行收集,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整理等。

二是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根据收集到的案例,给予学生讲解,在讲解《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案例,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分析解决,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运用教材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是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回顾。总结和回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教师不但要总结案例,而且还要及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差异性。在总结和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和回顾,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加深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知识的深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性有重要的作用。

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是开展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实训教学却充满生机活力。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需求,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把校园内的空教室改幼儿园仿真实训室,以学生自身为对象,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轮流模拟教师,其他学生模拟幼儿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开展“幼儿游戏”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模拟成幼儿去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也可以让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充分想象幼儿的特点去模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表情等。通过这种模仿幼儿的游戏教学,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幼儿的情感,体会到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内容的重要性,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一般是以本校附近的幼儿园或者是与本校关系较为密切的幼儿园为主,这类幼儿园可以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实战性场所。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广泛联系建立学生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开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整体情况、个体差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确定选定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

4、课后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每一小节的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是要布置探究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比如,在讲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家访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获取调查信息后进行探索总结。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利用所学知识去提高探究意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因此,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要布置实践性的作业。比如,在对幼儿园教学环境这一部分讲授完毕后,先让学生去调查当前幼儿 园环境中的问题及不足等现状,再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如,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合作型的作业,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针对教学中教师留下的问题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予以总结、探索,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性。

三、结论

总之,在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切实努力。教师方面要善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学生也要高度重视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努力促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摘 要]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对高等师范专科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专业,如何建设本专业是一个有待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专业特性、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结构与设置等方面对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特性;培养目标;课程结构

“教育要面向未来”,意味着教育所要造就的是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理念要成为现实,必须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就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这一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取决于幼教师资的质量。为适应师范教育改革和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及素质教育的要求,自1996年开始,我们对本地区幼儿教育的师资状况进行了地调查和了解。在广泛搜集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三年制幼儿教育专科专业培养方案》。1997年我们向省教委申请开办三年制幼儿教育专科专业,1998年开始招生。由于目前国内开设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院校为数不多,缺乏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整个工作还处于探索和总结经验阶段。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本文就专业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同仁。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的专业特性

对专业特性的认识,是高效、有序地进行专业建设和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的前提。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师范性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即学生既要具备从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师范教育特有的教育专业知识,接受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师范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学科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融入教育的思想,注重对陶冶年青一代有价值的知识的研究。教育课程的开设在于营造教育研究的氛围,构筑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造就未来的教育家。幼儿教育专业更应体现师范性特点,因为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有特殊的要求,幼儿教师除了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教育素养以外,更应具有如何实现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面的知识,这也是能否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条件性知识。因此,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是其显著性特征。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专科的层次性

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有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以及幼儿师范等多种学历层次。各层次的培养规格存在着区别。《高等教育法》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中等幼儿师范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发展、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很明显,对专科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上均高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必须反映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更体现在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方面。

(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其专业要求的特殊性

高等师范教育长期以来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要任务,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幼儿教育专业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必须从幼儿教育专业的特点出发,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二是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学,尤其是幼儿教育的包班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三是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即能承担一门以上艺术课的教学。因此,培养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不能套用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必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的调整和科学的设计。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

我国的幼儿教育师资一直是两级培养体系,一是师范大学的本科层次,二是幼儿师范学校、师范学校附设幼师班的中专层次。前者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对从事幼教工作所需要技能的训练。学生毕业后难以直接到幼教及时线开展工作,大多是到中等师范学校或师范专科学校从事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后者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时,在幼教工作的技能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但在理论知识,尤其是教育理论方面却显得极为不足,这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和改革意识受到限制,难以适应当今幼儿教育理论多样化、课程模式多元化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化的改革趋势。很多幼儿园的教师除少数来自幼儿师范学校外,绝大多数是各地中等师范学校、职教中心的幼师班和幼儿师范教育应用型自考班的毕业生。由于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及学生来源的限制,各个中专层次培养机构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基础文化课和幼教技能课,而与从事幼教工作相关的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显得不足,大多只开设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和各科教学法等课程,不能使这些“准幼儿教师”们获得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影响他们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教育质量观等理念的形成,也不利于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从事幼教工作的后劲。这种幼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幼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既不能类同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也不能与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看齐。其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确定要从幼儿园对幼教师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出发,既能弥补中专和本科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又能反映高等教育的水平,符合地方幼儿教育发展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既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为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成为集“教育家型”和“技艺型”为一体的专业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家型”意指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应具有科学设计和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依据教育科学原理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的能力;“技艺型”指既具有对幼儿实施教育和教养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强的艺术教育技能。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科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发展,能适应城乡幼儿园工作要求和现代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管理工作者。具体规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懂得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践行党和国家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以及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有健美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素养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正确而先进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掌握学前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现代教育及幼儿保健、教育、教学和幼儿园管理的一般原理;掌握幼儿教育科研与实践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具备对幼儿教育现实问题进行调查、诊断、咨询和辅导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正确组织游戏、唱歌、弹琴、跳舞、绘画、手工制作、口语表达以及进行各类常识小试验等基本技能;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的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它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达到德智体发展,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结构是各类课程按一定比例的有机组合,其组成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构建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1.理论教学与技艺训练的问题

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对专家型教师的要求,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表达)能力,以满足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要求。因此,理论教学不以单纯地传授知识为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是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要在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过程中,获得教育理念和研究教育的方法,为他们形成教育智慧奠定基础。技艺训练要在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他们的艺术感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2.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的问题

幼儿教师是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还要求具有相当丰富的幼儿教育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既包括了解如何在幼儿园情景中开展教学和保育的知识,也包括个人在选择、适应和改造幼儿园环境方面必备的知识。这些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教育环境,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支配教育资源。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必须克服高师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传授,忽视实践学习的倾向。切实加强职前培养中的教育实践训练,以积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缩短职业适应期。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应该贯穿于师范教育全过程,成为一系列从早期就开始的、经常性的活动。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时间须大量增加,形式要多种多样。

3.发展与因材施教的问题

适应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内容,又要有满足职业需要,体现学生自身发展特色的内容。也就是况,要依据当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整体素质合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和优势领域进行定向指导和因材施教或施训,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和特长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也为他们自我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基于以上认识,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由普通教育课、专业教育课、技能教育课和实践教育课四大部分组成。

1.普通教育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这类课程是体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两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教学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提高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从知识、修养和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这既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2. 专业教育课:这类课程的设置由本专业的性质和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所决定,也是课程设置的“职业原则”的要求。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课程。主要是通过对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游戏理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史及教学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幼儿教育思想观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掌握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的教学和组织幼儿各种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及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的能力。这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开设教师口语、书写和电化教育技术课程。教师口语和书写是师范专业学生首要的职业基本技能,作为达标课程开设。电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技术的产物,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也有利于以后进行微格教学。通过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促进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念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3.技能教育课:也称为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这类课程既是幼儿教育的任务决定的,又是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旨在使学尘获得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开设乐理与视唱、乐器、唱歌、舞蹈、绘画和手工等课程。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且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有利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发展。

4.实践教育课:这类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这既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途径。它包括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两部分。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从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各安排一周,共3周;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共6周。教育实践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组织,要求加强管理,强化指导,严格考核。社会实践采用多种形式,内容有社会调查、军政训练、咨询服务、勤工助学等,集中时间安排5周,其余安排在节假日开展。通过这些系列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幼儿教育,熟悉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热爱幼教事业。

专业建设问题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在现代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要求下,更需要对专业建设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坚实的师资基础。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探讨构建复合型幼儿教育专业的实践与研究

[论文关键词]专业建设 艺体教育 幼儿教育专业

[论文摘要]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是艺术与体育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是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而构建的复合型专业,是幼儿教育专业建设的创新实践。研究认为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建设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确立、课程结构优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建构,突出艺术与体育教育的专业特色和幼儿艺体教育师资的特点,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一、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建设的依据

高等学校的任务就是按专业培养人才。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过分侧重于抽象思维、逻辑分析等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创造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艺体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艺体教育的熏陶,能够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增加文化修养、升华精神世界、培养造就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为塑造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根据艺体教育的特点和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幼儿教育人才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幼儿教育专业,培养新型的幼儿教师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构建幼儿艺体教育专业

1.开展广泛调研,确立专业培养目标。摸清城乡幼教师资状况和幼教师资培养现状是我们确立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因此,本校分别调查了三峡库区内二十余个区、县的幼教师资情况和重庆、万县、涪陵等地的一些大中专学校培养幼儿师资的情况。其现状是:在幼儿教师中,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和方法普遍缺乏,尤其忽视艺体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幼儿教育多为单纯知识教育,极不利于儿童的心智发展;从与国际教育接轨和幼教发展的要求看,幼教师资的学历普遍偏低;目前一些培养幼师的大中专院校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方面还继续受单纯学科知识教育的影响,艺体教育从课程设置到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都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培养的幼儿教师缺乏个性。鉴于此,本校确定了提高幼教师资学历层次,突出艺体教育特长和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发展的具有专科学历和艺体专长的幼儿园教师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同时兼顾幼儿教育的社会机构如少年宫、文化宫的需要,突出艺体教育的特色,培养具有灵活运用艺体语言进行幼儿教育教学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体教育师资。

2.创建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开展课题研究。把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校经过的分析论证,集中了学校音、体、美3个专业的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的优势,在体育系创立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但是在如何突出幼儿艺体专业特色,如何给学生能力和素质定位,以及课程建设等深层次问题上还需进一步地深化认识和进行研究,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需要提升到理论研究的层面,才能保障幼儿艺体专业的可持续发展。1996年,本校向原国家教委申报了《面向21世纪培养专科学历幼儿艺体师资的研究》课题,1997年国家教委师范司批准正式立项研究。2000年6月课题顺利结题并被鉴定为较的课题。经过课题组三年的努力工作,在课程结构优化、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3.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1)加强基础课程的建设。在基础课程设置中,我们注重夯实基础与提高素质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奠定学生发展的坚实基础。突出现代幼儿教育理论课程,开设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早期教育理论以及幼儿智力开发等课程,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科学理论,提高学生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基础课程设置的课程数达20门,占教学总时数的40%。(2)重点加强艺体综合课程建设。根据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特点,构建了《音乐与幼儿音乐》《美术与幼儿美术》《舞蹈与幼儿舞蹈》《幼儿体操与游戏》等专业核心课程,并编写了专门的教材。艺体综合课程比例占专业课程的40%左右。(3)增加实践活动课程和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幼儿教师所具备的操作示范能力只能通过教学实践的锻炼和培养才能形成。开设幼儿玩具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游戏的创编、幼儿教育研究等课程,为学生发展个性和发挥创造性提供更大的空间。每学期安排1~2周的教学见习课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保障见习、实习课程占总学时的15%左右。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课程的专选课程,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修1~2门艺体课程,并有专业教师个别指导,以保障每个学生具备1~2项过硬的艺体专业技能,让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出各自独特的优势。

4.加强艺体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培养幼儿教师的艺体基本技能。幼儿教师必须具有读、说、唱、画、跳基本功。我们要求学生具有创编儿歌、即兴伴奏和演讲、创编舞蹈、制作教具、玩具和手工作品的能力,具有幼儿艺体教学以及幼儿艺体教育指导、教学管理和实施美育的基本能力。(2)强化艺体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艺体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教育实践活动是幼儿艺体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一,我们制定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活动计划》,指导和规范学生参加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常性的见习活动有:参观幼儿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幼儿教育调查研究、幼教咨询、为幼儿园服务以及其他课外活动等实践活动。其二,为了检查每届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和展示学生艺体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每届学生都要举办一台大型的教学成果汇报表演(美术作品展、文艺会演),人人创编并演出至少一个体现专业特色的节目,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文娱及幼儿教育节目,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及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其三,我们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幼儿角色的训练,在当地市、区幼儿园和一些小学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学前班去体验幼儿园的教学、生活及管理,轮流见习幼儿教师,尽快使学生角色化,适应幼儿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具有童心化、幼儿化的思维特征和方式,具有平等交流、耐心指导和细心呵护的角色,为其尽快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四,邀请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幼儿园的领导和专家经常到校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并根据各级幼儿园特点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讲座或实地参观学习,培养学生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以保障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艺体教学工作的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2001届~2005届127名幼儿艺体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抽样追踪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在公立和私立幼儿园以及中小学艺体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3)建立学生实践能力考核体系。在办学实践中,我们认真总结吸收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管理经验,结合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实际,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建立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达标考核制度,制定并实施了“舞蹈能力达标考核办法”“音乐能力达标考核办法”“体育能力达标考核办法”,以及普通话、书法能力达标办法等,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到实处,并纳入规范化、科学化、量化的管理序列,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束语

在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实现了艺体教育活动与现代教育理论接轨,大胆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了艺体教育专业的特色,发挥了艺体活动的独特功能。这在教育观念上是一次突破,体现了幼儿教育专业的超前性和创新性,为幼儿教育实现从单纯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培养专科学历幼儿艺体教育师资,探索幼儿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路,突出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鲜明个性和特色。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幼儿的培养教育进行了探讨:一、 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二、 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三、 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关键词]幼儿教育 集体教育活动 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它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带班老师,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的。

一、 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目前,对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最明显。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幼儿养成一种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自觉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 我尝试过手把手地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一节课去专门教授,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钮吱钮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自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地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

从这件简单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的难点不在于他们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会容易的多。

二、 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活动,既课堂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的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 ,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整个过程显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彩,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

于是,我作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做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地引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作简单的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去描述。比如:为小鸡编歌词必然要想到小鸡怎样叫,它有什么样的代表性动作,独特的本领等。当然,一首歌曲的歌词应当符合整齐的韵律,在幼儿创编的过程中,我在认可他们创编成果的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稍作改动。这样,一首由幼儿亲自参与创编的歌词内容就产生了:“小小鸡,叽叽叽,东跑西跑捉虫子,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大地肯定了幼儿的成绩,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很轻松地便学会了歌词,再由教师为其配上乐曲,幼儿不需要教师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如地演唱。

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它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一方法的本身也为今后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男孩叫兵兵,刚入院的及时天,他那两道像用眉笔勾画过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轻轻地蹭了蹭,原来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脏东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浊不堪,两只夹脚的鞋子也换了个儿。随后在与这个男孩的交谈中,我却发现他不愿让人亲近,机灵的大眼睛不敢与人正视,说话时吐字不清。通过间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没得到母爱,导致他从小就对异性成人产生了极强的排斥性。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我对兵兵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和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下去,其次再对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发展。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她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师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认真地去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们真正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幼儿教育立足园本研究的实践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园本研究;实践

一、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工作

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积极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探索多元的教研方式,促进沙依巴克区幼儿教育发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启动“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工作

领导重视抓保障,积极召开项目启动会与园长研修班。成立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教育局副局长和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出台了《沙依巴克区关于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通知》,确立了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发展的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

(二)开展园本项目,开拓园本教研新途径,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

①园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在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今天,“园本教研”催生了新的教研方式,教研室从教研形式和方法上进行专业引领,分别有展示教学活动、问题提出、分组分片区讨论、运用课件讲座。在教研过程中,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研究与反思相结合、反思与互助相结合,互助与专业引领相结合。

幼儿园从实际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使教研走近了教师,发挥了教师群体的作用,解决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学习化组织的建设。

②读书——教师成长的基石。当今正处于知识爆炸的年代,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丰富学识、提高教育技能,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习惯”的氛围在幼儿园逐步形成。在区级开展“读书是这么好的一个件事”演讲比赛和图书展览活动,使幼儿园教师在读书的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③利用网络平台,推动园本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教研室积极组织基地园利用教育部《新思考》网上在线机会,与刘占兰、华爱华等专家对话零距离接触,提出问题请专家解答。将园本项目开展工作阶段总结以及教研员、园长、教师论文、反思等发到《新思考》网上和沙依巴克教研网幼教之窗进行登载,通过网络平台,极大地鼓舞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们开展园本项目的积极性。

④开展“幼小衔接”活动,为幼儿园和小学搭建相互学习、交流平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学校、幼儿园、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与学校建立手拉手,组织幼儿园园长、教师到小学观摩教师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园大班幼儿观看小学升旗仪式和参观学校,使幼儿园即将毕业的幼儿初步感受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氛围,为幼儿园园长、教师与学校校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平台。

⑤构建幼儿园、园长、教师学习和交流平台。(1)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及时阶段交流会。组织基地园参加自治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及时阶段交流会,教研室教研员和基地园分别进行了交流。组织沙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及时阶段交流会,基地园进行了交流,主要目的是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促进发展。(2)组织有实效的现场会。根据全国教研员研修会精神和内容,积极跟进。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组织现场教研活动,教师们以群体的智慧来面对教学中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园本研修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研新理念。

⑥开展园本教研,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在幼教改革的新时期,要求教研员必须坚守改革的核心价值,引导教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坚持改革的正确导向。通过教育部全国教研员研修会,使教研员明确了园本教研中教研员的角色是定位在与幼儿园的关系之中,教研员必须专业引领、专业支持、专业合作。因此,教研员坚持深入一线,服务一线,定时到基地园参加教研活动,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同时与教师平等对话、共同学习、共同探

、共同提高,学会教研工作的反思,在促进幼儿园园本研究的同时促进自我发展。

(三)立足教育科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是教育教研的灵魂,教育科研只有扎肯于教育实践的土地上才能枝繁叶茂。幼儿园根据沙区“十一五”课题指南积极申报,乌鲁木齐市第三幼儿园“新疆维吾尔民俗民风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第四幼儿园“大班主题区域活动”,乌鲁木齐市驻疆空军蓝天幼儿园“园本教研中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保育员素质,提升保育服务质量”、“不同年龄段幼儿区域材料的投放与教师的指导”;乌鲁木齐市园林幼儿园“开展体育户外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乌鲁木齐市电信幼儿园“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的途径方法研究”;乌鲁木齐市石油幼儿园“提高教师素质的方式方法”课题分别进行了立项,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科技局、教育局对立项的重点课题单位:乌鲁木齐市第三幼儿园、乌鲁木齐市第四幼儿园给予专项经费支持,目前已顺利结题。

二、“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一年多的“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逐步在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二是培训方式从理论向实践转变;三是评价方式从单一向多元转变;四是教学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完善五项机制:一是完善领导观念里机制;二是完善师资培训机制;三是完善评价机制;四是完善管理机制;五是完善教科研机制。

1.基地园园长、教师在具体实施园本项目中,加强了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不断深化对园本项目的认识,园领导认真组织,积极支持广大教师研究、实践、交流、创新,使项目工作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

2.基地园在园本项目推进中各具特色,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在园本项目中不断地更新观念的变化、管理的变化和幼儿园文化的变化,也是项目研究所追求的根本价值。

3.在项目实施中,涌现出勇于开拓、善于科研的园长和勇于实践善于研究的教师队伍。园长们在项目实施中关注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遇到的难题,并适时地给不同的教师以不同的支持和帮助。教师们在园本教研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思想与观点的碰撞中,在主动的研究与探索、实践与创造中获取共同的价值观,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成为研究的主体,并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自觉地投身于研究与教育改革中。

三、对策和建议

推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教育和谐发展。

1.继续加大对“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领导、指导力度,形成全区幼儿园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基地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划、制度、办法等,并认真实施。

2.追求园本教研的价值观,正确处理研究与日常实践的关系:进一步让研究走进常态的教育现场;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日常工作要求。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实现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发展。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幼儿教育陶行知思想实践

在这个以肉眼观看外物的世界,人们通常会放大他人微不足道的缺点,而去缩小乃至忽略他人耀眼的闪光点。上帝造物是公平的,给你一样东西的同时必定会收回另一样东西,所以才会有人们常说的“人无完人”,“有失才有得”。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发展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的长处,以此为点,散发其光芒,以爱为介,传递正能量,可以相信他们必定能展露其较大的锋芒,为世界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的准则。师爱犹如一股甘甜的汁液,哺育孩子心灵的发展,师爱可以营造一种和谐、安静、温暖的氛围。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将爱的种子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之开出绚丽旖旎的花朵,处处弥漫幽香。

1尊重孩子,给与充分的空间

在现代大多数老师的眼里,每天看到的大多是后进生,今天上课又迟到了、作业又没做对、上课又开小差了……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相比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老师相对会比较轻松点,竞争压力没那么大,但幼儿园每天也会上演让人啼笑皆非、头疼脑热的一幕幕———某某小朋友哭着嚷着不肯来上学,非要奶奶陪着来的;某某小朋友吃饭不肯吃,偏要老师手把手喂的;某某小朋友和某某小朋友打打闹闹摔得鼻青脸肿的……每天都在循环播放着类似的场景片段。所以,我也会生气,而往往生气的结果就是脸一拉,眼一瞪,一顿训斥在所难免,打击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或许此后,幼儿或许会产生上课不再那么活跃了,中规中矩反倒失了当初的生气。现在,经过幼儿园几个月的磨砺,回过头来想想,谁不是从幼儿园一路走来的呢,那时的我们或许更加的无法无天呢。5、6岁的幼儿拥有最真的个性,他们较大限度地释放着自己所有的情绪,哪个幼儿没点爱玩闹的心思?他们正处于爱玩耍的年纪,而我们非要灌输给他们知识,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想着偷点懒,这样不易产生疲劳感么?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像古人所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话,那他们和那些被人操控的木偶,和那些冰冷的机器又有何不同呢?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不淹没他们的兴趣,给与他们充分成长的空间是至关重要的。陶行知有一句关于教师的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由此可见,学会认识欣赏自己的学生是多么重要,因为他们当中说不定就会有后世所传颂的“瓦特”、“牛顿”、“爱迪生”。

2欣赏孩子,给与强大的力量

在尊重过后,欣赏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那些自觉性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调皮打闹的学生,我们更要善于发现他们掩藏着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点扩大这个闪光点,让他们有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会,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是有可取之处的,让他们从中获得自信和成功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当我们面对“翘楚”、“精英”时,我们的溢美之词往往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但当我们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差生”时,往往只有悲痛的叹息和无止尽的批评责骂,但倘若此时,我们将批评、指责、抱怨换成一声轻轻的鼓励,结果会是大不相同的,我们不妨一起试试吧!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欣赏,这是无可厚非的,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源泉,在我们欣赏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发现别人的优点,使自己时刻保持一种愉悦向上的情感,而被欣赏者也会从我们欣赏诚挚的目光中感受到一种自尊自信自强的力量。我园里,刚开始有个小女孩整天闷闷不乐的,我看了也心疼,后来经过了解,原来是她的妈妈刚生了个小弟弟,所以她们一家人对她的关注也变少了。我知道后,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她了解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不可取代的,游戏时间也会主动找她玩耍,让她感受到身边的人对她的关爱依旧如此。渐渐的我发现她整个人活泼开朗了很多,后来她主动告诉我说:“我发现小弟弟好可爱哦!爸爸妈妈还会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出去玩……”所以,当我们爱学生的同时,学生也能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我们的爱,热爱我们,热爱学校……

3宽容孩子,给其暖暖的爱意

爱绝不等同于溺爱,是严格的爱。在适当的时候教师的威严必不可少,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严格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严肃认真的对待。让他们遵守一日常规,但严格绝不是滥无原则的体罚谩骂学生。我们应做到严格中有慈爱,张弛有度,使学生对教师敬而爱之。记得我们班有次上了节数学课,我说作对题目的小朋友才能得到红苹果,在我发完红苹果之后,有个小女孩跑过来告诉我:“她也想要”,我说:“可你没有做对题目,不能有。”随后,她又哭又闹,这时我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了,我严肃的说:“不行,你其他方面都很好,但这次你没做对题目不能有红苹果,下次你做对了,老师就会给你的,所以你哭也没用。”她听了,止住了眼泪,在往后的日子里,她能乐于帮助小朋友,我对此奖励了她所期待的红苹果,她的笑颜是那么的美,久久不能散去。教师对学生爱是严格的,但这爱却是真挚的,严格以爱为基础,爱以严格为前提,严格却不凶悍,爱却不骄纵,严格的水只有渗透了爱的蜜,方能成为教育的甘露,甜甜的,浇灌种子,绽放绚丽的花朵。教师爱学生,所以才有了教育,学生爱教师,所以教育才有了成果,因此,要把热情,真诚,宽容运用到教学中去,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关爱学生,使他们茁壮成长,成为国之栋梁。

作者:王洁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翡翠湾幼儿园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国学孝幼儿教育实践

【摘要】

圣贤教育我们要感恩,要孝顺,那么如何把经典内化成幼儿的行为呢?在幼儿教育中,老师要引导幼儿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塑造和培养。引导幼儿在平时关心父母的健康,帮助父母分担忧愁,帮助父母做简单的家务,等等。让幼儿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尝到感恩报恩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孝心。

【关键词】

幼儿教育弟子规感恩教育“国学”是一个宽泛的名词,它对现代人的意义,不就是要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与补强吗?在学习的基础上理解《弟子规》,不仅要在思想上有所认识,而且要在言行上有所实践及改变。本园也积极引导幼儿学习践行了《弟子规》,幼儿们在为人处事、生活习惯等方面自然有了显然的“进步”,并且也得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认可。下面,笔者就如何将“孝”植入幼儿教育中,略谈一些基本看法。

一、适合幼儿教育中“孝”的古语的选择

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文,就如同师从圣贤。笔者发现国学经典的《弟子规》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感恩内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句的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一言一行都要以父母作为主要的考虑。要从衣食住上细心观察,使父母的口福不缺,按四季更换衣服,卧宿使其安适,行动有人扶持;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意的事,我当奉行之,要时时顺着父母的心意,使其心生欢喜。读懂父母的心声、父母的需要,这才是真正的孝道。相反,当我们起了一个坏的念头,比如说起了贪心、起了跟人家争斗的心以及不好学进取、种种不善的念头,这都是对不起父母啊!这些我们都要小心地把它去除掉,所以这个孝心要从这点点滴滴去养成。“亲所好”指的是什么?“亲所恶”指的又是什么?我想肯定不仅仅是一些物质方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语言行为、思想习惯等有关立身行事、为人处事的价值标准。天下父母,无不希望子女具有文明的言行、纯洁的思想、良好的品质,为子女者须时时向这方面努力。而对于子女的不良言行,不善思想,为父母者无不感到难过,为子女者须时刻警惕,勿令父母伤心。

二、对于“孝”的幼儿教育如何实现行为转化

(一)弟子规渗透于环境的各个角落

“让每一面墙壁都学会说话”的教育艺术在于让孩子们自觉接受环境的影响,从中获得教育与发展。为了真正将弟子规学习与孩子的学习生活相结合,笔者在活动室的每一处都贴上了合适的弟子规字样,供幼儿们每时每刻观看、阅读和学习。比如在娃娃家墙壁上,笔者采用古色古香的扇子形状上贴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等古语。在理发店我们贴上了“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在盥洗室里面写着“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则净手”,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在笔者的布置下,整个活动室到处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氛围,我们会每天不定时的和孩子读一读,认一认,在孩子们的游戏时间、午餐时间、各个环节之间都会不由自主的和同伴一起朗读墙壁上的弟子规,弟子规学习真正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

(二)弟子规的学习可以与孩子的生活相结合

在弟子规教学中,努力挖掘弟子规学习内容中与生活相结合的元素,让孩子们从中去理解弟子规内容,班级特色活动计划中有这样一句话,“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在活动开始前,笔者在网上下载了一些醉酒丑态的样子给孩子们看,接着笔者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醉酒后有的人误跌入河中溺死、酒后驾车车祸的照片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并引导幼儿去思考:“如果你的爸爸喜欢喝酒,你要怎样去关心他爱他呢?”“劝爸爸少喝酒”“喝酒了不能开车”等等,“孩子们真会关心爸爸爷爷,你的亲戚中间有谁喜欢喝酒你也可以关心他。弟子规中有句话就是说的喝酒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可以用弟子规中的这句话去关心你的爸爸,爷爷和喝酒的亲戚朋友。”过了几天,早上一位叫君君的孩子的爸爸送孩子时对笔者说,“这几天君君回家天天对我说‘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孩子现在知道关心我了,我很感动,我现在在孩子面前都已经不敢喝酒了,一喝酒他就说我。你们老师教的太好了”。家长的一席话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意义所在。

三、从典型教学案例入手,对“孝”的幼儿教育做具体研讨

先从译文着手,该句古语译文如下: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如何感恩报恩呢?就是孝,但是孝不仅是对家庭中长者的一种尊敬和感恩的态度,还包括了关心、顺从和道德警觉。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视频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在给幼儿讲述故事并给幼儿观看视频后,对幼儿说:爸爸妈妈批评了你,你要不要恨他们,要不要觉得他们不好?要不要顶嘴?笔者听到这里也反省了自己了。自己是否能做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说实话我也没有做到。每天都是妈妈起床给我做好早饭,有时候甚至还要来叫我起床,冬天的时候赖床还觉得妈妈怎么那么唠叨麻烦。爸爸妈妈批评我的时候,我更多的是觉得烦,可能从小没有学过弟子规,所以没有领悟到一些基本的东西,觉得自己其实挺孝顺的,殊不知很多时候的一些想法和一些做法就是不孝顺的例外一种表现。

总之,幼儿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就是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和“感恩情怀”,而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记忆最好的时机,我们教师应通过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心中的感恩之情,培养幼儿在初期成长中的忠孝之道,让幼儿成为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

作者:蒋胜男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高职学前幼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一、资源共享,构建园校互动合作机制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建立互动合作机制,首先体现在资源共享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理论资源优势,不仅能够接触最前沿幼儿教育理念,还具有深厚的教师资源,专家学者汇集,为幼儿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撑;而幼儿园方面,具有教育教学最真实实践信息,这些信息自然成为课程开发的实践验证依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形成强强联合,为幼儿课程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是实习合作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实习场所,并通过实习实践经历,总结学前教育经验感知,为幼儿课程开发提供信息支持;幼儿园方面,亟须眉引入新教育理念,强化师资力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进入幼儿园,给幼儿教学带来多元变化,促生幼儿课程开发新诉求。幼儿园自身掌握课程信息有限,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提供支援。如幼儿课程实施需要凸显课程的活动性和经验性,而幼儿生活实践活动正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幼儿教师对幼儿活动非常了解,但理论支撑不够,难以形成课程改革行动。幼儿园利用网络信息共享技术,将幼儿生活情境活动传递到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方面负责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这样的课程开发呈现高度契合性。

二、多元结合,强化知识实践整合共融

幼儿园课程有自身特点,在具体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幼儿课程目标的性和启蒙性,课程内容的生活性和浅显性,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课程实施的活动性和经验性,课程评价的多元性和人文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实现合作开发幼儿课程,需要针对幼儿课程的具体要求展开。要集合所有积极因素,对幼儿课程进行衡量、分析、比对、矫正,形成改革共识。为提升幼儿课程开发维度,掌握更详细幼儿教学实践信息,幼儿园在幼儿入学时,就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进入幼儿园,开始接触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实际需求进行探索,特别是课程实践内容的设置运用,需要校园双方展开多层次调研,从制定教学计划到课程实施效果,从实践活动到理论研究,都需要展开多边设计协商,提升双方合作品质,为改革幼儿课程做好铺垫。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高职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交流合作,为幼儿实践课程开发创造良好环境。在教学设计中,高职教师、实习生与幼儿教师展开多元合作,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还要对幼儿教学过程出现的教学生成进行整合评价,为课程改革提供最有价值参考信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提升了实际教育教学水平,在与幼儿教师的合作探索中,也能够获得更多成长的力量,这都为幼儿课程开发提供便利条件。

三、师生合作,建立新型课程开发团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这是幼儿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和力量源泉。幼儿园需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校园”互动实践活动,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到幼儿园开展多种顶岗实践,实习活动、课程调研活动,让幼儿园教师充当指导教师,帮助高职学生建立实践认知体系。高职学生经过实践认知之后,对幼儿课程展开多元研究,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改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也可以聘请幼儿专家到高职学校任教,帮助学生丰富课程改革经验,对学生提出的课程改革意见进行甄别鉴定,给出科学引导。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形成多元合作,能够弥补幼儿师资欠缺的问题。如幼儿课程结构性调整,需要体现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单凭幼儿教师难以形成有效行动,借助高职院校相关资源,可以有效提升课程结构构建水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进行密切合作,这是双方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成长方向,符合各自的利益诉求。双方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合力开发幼儿教育课程,不仅能够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水平,也可以设置适合度更高的幼儿教育课程,实现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赵辛 单位: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幼儿教育游戏实践作用与价值探究

一、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样在体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也十分有利,因此,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幼儿年龄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如果不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开展日常的教学,则无法发挥出幼儿教育的优势与作用。因此,幼儿教育必须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前提下来进行,从而确保幼儿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教师需要把握好游戏的时间及范围,从而确保教学目的的实现。我们应认清楚现实,对3、4岁的儿童而言,其依赖于现存环境而产生的每一次具体活动的外在目的很不清楚,他们只是简单地体验事实,虽然是有明确目标的教学,目标也是很隐蔽的,这时应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手段。随儿童长大,纯粹体验活动过程的游戏不断减少,教学活动中的目标性不断鲜明,儿童的发展是游戏与教育内在联系的纽带,此时应该相应地缩短过程,追求效果。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作用

(一)充分地锻炼幼儿的肢体。

我们都知道,儿幼儿的体能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两岁的幼儿完成了坐、立、行、走、爬、跳等所有基本动作,但上楼梯较为笨拙。受年龄的影响,幼儿所能活动的范围是比较小的,并且身体各方面仍然处于发育状态,因而在肢体协调能力及抵抗力上都比较差,通过游戏可以充分地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如体育课程中可以通过绑腿并肩走来进行锻炼,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户外游戏的乐趣,同时可以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精神,在锻炼肢体协调能力的过程中结交到更多的好朋友。父母们多抽出些时间,每天和孩子一起到户外做各种运动,双休日带孩子上公园或郊游、爬山,进行耐力和有氧锻炼,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论何种锻炼活动都要遵守幼儿体能发展的顺序。

(二)增强幼儿对知识的吸收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可以借助多种事物来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样可以加深幼儿的认知。如不同种类的动物,教师可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不同类型的面具来满足角色扮演的需求。在游戏中可以要求扮演的幼儿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及走路的样子,营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这种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地表达出自己的喜好,对于其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也是非常好的。

(三)有效地锻炼幼儿的适应能力。

游戏需要多个人来完成,通过游戏可以很快地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于越来越多的独身子女而言是十分有效的。如手工课上美味的水果拼盘,要求三人为一组,用橡皮泥制作出可口的食物来招待客人小猴,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沟通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来帮助其他幼儿进行颜色的选择,齐心协力制作出美味的水果拼盘,在整个活动中可以极大的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平时要多让孩子接触人。孩子们只有在集体环境中,与别的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才会锻炼他们的性格和品质,从小就让他学会忍让,有一颗爱心,懂得关心别人。(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游戏的本质是帮助幼儿更好地认知世界,并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的成长极为关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来帮助幼儿形成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做每一件事之前,要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考虑一下怎样做更好,然后再开始动手。日常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做。若有机会,让孩子到亲戚家住上一两天,改变一下环境,可以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在课程《美丽的世界》中,可以鼓励幼儿去看看校园的环境,在看到小朋友践踏花草的时候,教师可以模仿小花的语气说:“哎呀,好疼啊”,让幼儿意识到花草也是有生命的,以后再也不会随意的采摘花草。长此以往,这些习惯会在幼儿的心理深深地扎根,在别人做出类似行为的时候他们也会适时地去阻止他们,为保护大自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信息技术教学下幼儿教育中的游戏重要价值

游戏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同样在沟通、协作、分享等能力的培养上都非常的有效。不同的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可以依据自身的观察来进行引导与分析,从而确保幼儿得到较好地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但是,如何使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有效整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幼儿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积极地实践与探索。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原则有:创新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有:注重鲜明的教学主题;注重层次的呈现方式;注重趣味的教学手段;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幼儿在探索和表现自己兴趣与个性的发展途中,游戏为他们提高了良好的机会与合理的途径。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为将来的发展方向与道路提供了帮助。

四、总结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能尊重幼儿的生长规律,则无法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正视游戏的作用与价值,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游戏的特性,同样在教学效果的提升及幼儿能力的培养上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教师予以重视,更好地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为幼儿的成长构建趣味性较强的校园生活。

作者:孔仪 单位:庄浪县第三幼儿园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探索游戏理论与幼儿教育实践

一、游戏理论概况

游戏理论大致分为传统游戏理论和近现代游戏理论。传统游戏理论主要包括剩余精力理论、松弛理论、生活预备理论、生长理论、成熟理论;近现论主要有精神分析派的游戏理论、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学习理论、原苏联游戏理论。这些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提出的游戏理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我国的幼儿游戏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幼儿游戏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提高,我国对于幼儿游戏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化,新时期我国的幼儿教育游戏理论,已经发展为“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将幼儿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贴近生活,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游戏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教育实践现状

1.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认为游戏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一系列认可游戏的积极作用的主张。但是在实践中,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学本位主义教学观,长期以来占据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统治地位。在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幼儿仅仅是被动接收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的客体。教学方法是幼儿教师向幼儿的单向灌输。长此以往,幼儿园就演变为应试教育的“预演”。

游戏的设计与内容不仅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且游戏的实施与情节往往按照教师预先的设计与安排发展,这样的僵硬化、机械化的游戏设计难以发挥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违背了将游戏理论引应用到幼儿教育领域的初衷。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达到使幼儿提前接受小学所学知识的效果,但是以扼杀和牺牲儿童的天性和长远发展为代价的,必须改变这种不足。

2.幼儿教育实践的有益探索

面对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发生深刻的变化。首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不再把幼儿视为被动接收知识的客体,而是肯定和越来越重视发展幼儿的主体地位,并认识到幼儿是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游戏是幼儿参与和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形成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教师应当提供和创造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其次,重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种观点认为,个体差异广泛存在于幼儿之间,主张因材施教,反对“一刀切”的游戏方法,促进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总之,游戏在激发幼儿天性,培养和发展幼儿个性,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认识到游戏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和研究符合儿童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游戏理论,并将游戏理论应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促进幼儿在快乐、愉悦的环境中实现发展。

作者:徐晓丽 单位:赤峰市阿旗及时幼儿园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摘要:教育脱离了生活便不是真正的教育,而生活脱离了教育便不是有意义的生活。本文阐述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对于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教育实践如何将陶行知思想融入幼儿教育中。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教育实践

中国的教育发展受到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影响,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并实践。生活教育是教育融入生活当中,用生活教育。从教育和生活关系上说,教育是由生活决定的。从它们的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每个国家的教育水平都大相径庭,在美国,教育学家主张教育即生活,而在中国,陶行知先生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状况,将其改为生活即教育。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地基没有打好,那么高楼建得再高也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在教育中,陶先生主张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亲身实践,只有教师掌握了生活的真理后,才能将相关教育思想融入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教育是存在于我们的各个年龄阶段的,而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不仅包括了学校的教育,还包括了生活中的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存在于生活当中的,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教育题材,教育脱离了生活便不是真正的教育,而生活脱离了教育便不是有意义的生活。

二、陶行知思想对于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幼儿独立意识的培养。

独立习惯的培养有多种途径,例如在儿歌和故事中渗透独立思想。独立意识的养成是需要慢慢渗透的,幼儿在开始上学时大都有抵抗心理,他们离开了爸爸妈妈,会有害怕心理。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用温和的劝导代替严厉的责骂,要让教育和孩子的实际年龄相符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极不成熟,因此我们要注意将教育方式和幼儿的年龄相结合,要注意教育的科学性。在教育幼儿时,应该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散性的思维需要老师的鼓励,老师应该将课堂交给幼儿,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时赞赏有创新思维的孩子。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性格也就不同,所以在教育中我们领悟了因材施教这个道理。通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发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的强项,让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习惯就是在引导中渐渐养成的,老师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鼓励中、期待中慢慢长大。

三、如何将陶行知思想融入幼儿教育中

(一)教学内容要以生活为中心。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将教育和生活有机结合,教育才是有灵魂、有力量的,否则教育将成为枯燥、乏味的机械教育,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离开了生活便会索然无味,幼儿正处于思想萌芽的阶段,他们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如果将他们的思维局限于课本之中,可想而知会多么抑制他们的成长。幼儿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往往掌握得更牢靠,所以贴近生活的教育会使他们更加感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提高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因为兴趣才是好的老师,只有让幼儿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才不会抗拒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还应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幼儿阶段就应该开始渗透,一个人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便可能会运用这种方法不断探索知识,探求解决各种新问题的方法。将教育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中的元素使幼儿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二)教学场地要走出教室,走向社会。

好奇心是幼儿的通性,周遭世界的任何新奇事物都可以让他们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由此看来,大自然便是好的课堂。如果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则不仅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幼儿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大有益处。大自然是个神奇的地方,它能够激发幼儿情感,让幼儿对生活、对未知产生浓厚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他们便会自主探索求知,这正是当前教育理念所倡导的。

(三)开放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陶行知先生的著作中我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性格也就不同,所以在教育中我们领悟了因材施教这个道理。通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他的发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的强项,让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习惯就是在引导中渐渐养成的,老师应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鼓励中、期待中慢慢长大。在对幼儿教学时,我们不应该被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应该采取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给孩子提供更多教学资源,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幼儿天性活泼,他们勤快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感,因此,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让幼儿从多角度领悟知识,认知知识。在教学中你会发现,幼儿对于知识的感受通常是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的,这是因为生活中的孩子们总是喜欢动来动去。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将其天性释放出来,教师便要将生活气息融入教学中,让课堂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作者:邬锦佳 单位:昆山市张浦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幼儿教育中师爱的教育实践分析

【摘要】“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理念中,倡导得最多也是最为基本的就是“爱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幼儿园教师肩上所肩负的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教育背后的神圣意义更不由言说。要做到师爱,就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鼓励,给孩子一片自由自在成长的天空,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师爱;幼儿;快乐“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滴。曾经听过一位苏州名教师的讲座,她说:“教师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如果你不热爱自己职业,我劝你乘早离开!”我想,她在说这句话的同时,在内心也同样充满着对自己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强烈的使命感。

一、在教育实践中,寻找师爱的真谛

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面对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对社会、同伴、他人启蒙的阶段,幼儿园教师对孩子们的关爱、话语都将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和内心。在从教的这些年里,我也感受到了许多弯下腰,真正接近孩子后,我给孩子带来的温暖、快乐!1.给孩子暖心的爱。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是:“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陶行知先生伟大的人生格言也在激励着幼教工作者,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时间,为孩子献出满满的爱。在幼教工作中,在面对最纯净的孩子们时,这样的伟大的爱,也能变成一种相互的爱。离园的时候到了,孩子们陆续被各自的家长接走。但是我发现家长们领着孩子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在帮孩子整理身上的衣物。我反思着离园前,我为什么不提前帮孩子整理呢?于是,每次离园前,我都会抽一点时间,从头到脚看看孩子,帮助他们整理好衣裤。家长来接孩子时,看看没有什么可整理的,露出欢喜的表情,那一刻有一股暖暖的爱在心中流淌。2.给孩子平等的爱。我们班初入园就能不哭闹,适应幼儿园的日常作息,十分乖巧,这使老师对他的关注少于那些总是哭闹、情绪不安的孩子。这天,早晨来园时,皓皓奶奶告诉我,皓皓说,老师是不是不喜欢他?他举手了,可是老师却叫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自此之后,我便对皓皓多了一些关注,不仅请他上课时回答问题,还表扬他坐得神气。晚上回家后,我收到了皓皓妈妈给我发来的一条短信:老师,皓皓回家说,今天是他上幼儿园来较高兴的24小时,谢谢老师的关心和照顾。读到了这条短信,我的心里也淌过一丝暖流。其实,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老师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换来了孩子极大的快乐。我们应该更平等地关注每个孩子,多给他们一些爱和鼓励,让他们更快乐的成长!

二、在教育反思后,发现师爱的意义

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指出:“儿童有被尊重、热爱和理解的权利。”从尊重人权到尊重儿童的权利,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只有真正尊重了儿童,给儿童他们需要的爱,才是符合儿童正常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才能产生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井然有序的条件;才能真正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愉悦。1.给孩子足够的爱,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成人的关爱下获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可以使幼儿情绪安定和愉快,也是帮助幼儿建立起与他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孩子,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他们才会感受到幼儿园的美好,把幼儿园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把老师当做自己的妈妈和同伴。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他们才能建立起对幼儿园秩序、规则的认同感,有信心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得到社会认同感和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才能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拥有学习的动力,为他们向着更高更广阔的天空飞翔而壮实臂膀。2.给孩子足够的爱,使幼儿快乐学习。传统的中国式学习和教育是以规矩和方圆定教育,将学习的方式统一在一条道路上,让所有的受教育者沿着同一条道路前行。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者的个性、特点、特长都被限制,使得受教育者都变成了同一版本的翻版,学习的道路也尤为艰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好的老师。”3.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幼儿快乐度过成长关键期。秩序的关键期、情感的关键期、空间、时间的关键期,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幼儿时期有很多,这些关键期如何得以顺利度过?这都依赖于家长和教育者的爱和自由。只有用爱为孩子关键期的成长奠定夯实的垫脚石,孩子的未来才能向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我们今后的社会才能更文明、更进步!

三、在教育生涯中,坚持走师爱的道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了爱,孩子便无法成长,没有了爱,教师的工作便失去了意义。其实,从教的这些年里,能给我心里留下暖意的事情远远不止以上的三件。我相信,只要我坚持着自己对孩子的爱意,对孩子的关爱,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暖流流过我和孩子的心田,孩子自由成长的天空也一定会更明亮、广阔!

作者:姚艳 单位:昆山市陆家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探析

【摘要】生活教育方法最早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受陶行知先生的影响比较大,因此生活教育的方法在我国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生活式教育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将课本知识和幼儿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幼儿能够用生活中的经历来促进学习,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指导生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这一点在幼儿阶段教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教师只重视对幼儿的基础知识教学,不重视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忽略了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生活教育 幼儿教育 教育改革 实践 教育模式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标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教育体系也逐渐的在完善,如果将我国的教育体系比作成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幼儿教育就是这座高楼大厦的地基,只有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做得好,大厦的地基才能打的牢,孩子们以后的发展才能更加的顺利。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说,要想在教育中渗透生活内容,就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让幼儿更好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师要能打破传统,回归生活,做到“教、学、做三合一”,在“教”的过程中“做”,在“做”的过程中“学”,不但能够让幼儿更加轻松,还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除此之外,设定科学的生活主题、完善活动场所、做到因材施教等,也是生活教育当中需要注意的重点,教师要把幼儿园变成除了家以外对幼儿最重要的场所,让幼儿感受到园内的温暖和关怀,通过自己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来学习知识,进而逐步走向大自然,或者开展主题教育,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

一、优化教学内容,坚持生活主题

传统的幼儿教育教学内容也隐藏着应试教育的影子,教师经常教授幼儿一些小学的基础知识,使幼儿们能够迅速适应小学教育并能取得好成绩,并将幼儿的成绩作为招生的噱头,引得许多家长都慕名而来,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任何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这种在幼儿教学阶段教授小学基础知识的行为会严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国家已经出台相关规定禁止将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幼儿教育应该教育孩子们一些生活中的常识,使孩子们能够很快地适应生活,适应家以外的环境,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内容,坚持生活的主题。例如教师在为幼儿讲解小动物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不具危险性,没有传染病源的小动物来给幼儿们看,而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只让幼儿们看书上的图片,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将所学知识和孩子们可能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生活主题,使幼儿们能够用所学知识去知道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实践中检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孩子们做到学以致用,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扩展教学场所,逐渐面向生活

传统的幼儿课堂教学的教学场所往往选在教室和操场上,这严重阻碍了幼儿生活教学的发展,幼儿教学应该在保障孩子们安全的基础上,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这样才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接触生活中的事物,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使孩子们能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学习知识,并且在大自然中进行幼儿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探索欲和求知欲,为孩子们之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和孩子们做互动“春来了”这一主题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一个距离较近,人比较少的公园组织孩子们去踏青,使孩子们能够近距离的对大自然进行观察,孩子们经过观察得来的知识比在书本上看到的生硬地知识记得更加牢固,但是教师在组织孩子们进行踏青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是一些幼儿园不敢将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实践所顾虑的较大地问题,因此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保障孩子们的安全,面向生活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地被实施,并且发生效果,相信通过这种接触自然的教学方法,可以使生活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去,促进孩子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三、学习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带学的教育模式,将幼儿当作知识的接受者,忽视幼儿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坚持教师本位主义,这是极其错误的,根据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面向幼儿,积极倾听来自幼儿们的声音,尊重幼儿们的特性和选择,坚持阳光教学和因材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拓展自身的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共用,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在对幼儿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设备,对于在生活中不易见到的课本上的东西,比如说极光,教师可以在电脑上找到极光的视频让幼儿们进行观看,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幼儿们的差异性,鼓励幼儿们培养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并积极的创造条件去培养幼儿们的兴趣和爱好,坚持人文主义教学方式与生活教育相结合,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顺利进行。总而言之,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抛弃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坚持优化教学内容、扩展教学场所、学习教学方法等方法,在幼儿教育中实践生活教育。并且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自身学习,使自己能够适应生活教育的需求,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作者:胡英娜 单位:中共长春市委机关幼儿园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近年来,我国教育已经不断得到改革,一些传统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幼儿教育过程当中,教学效果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幼儿教学模式,使幼儿教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关注幼儿的成长十分必要。问题对话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这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幼儿教学当中,不但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通过问题对话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索精神,这对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对这一教学模式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应用对话教学模式时,往往会盲目进行教学,导致幼儿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因此,老师在进行对话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自身教学的目标,然后才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去设置相关的问题,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对话,使其在对话的过程当中学到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接受知识。例如:老师在开展问题对话教学之前,可以先制定一个课题教学的计划,并且将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大概整理一个框架结构出来,简单来说就是教学的提纲,然后按照教学计划来合理地设置问题,展开教学。如老师要培养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那么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器具进行对话教学,老师可以选择一些颜色艳丽、图案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幼儿之间两两搭配进行拼图,老师可以进行试探性的提问:“应该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的拼完图片呢?”然后学生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在相互对话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启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1]。

二、创建问题情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老师在应用问题对话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务必对创建问题情境给予重视,创建的问题也要符合幼儿发展特点,还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相互联系。老师在应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坚持以幼儿为教学中心,对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给予充分的尊重,不断探索适应幼儿的心理,然后以此为依据创建一些富有新意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例如:幼儿的好奇心很强,对任何新奇的事物都充满了很强的兴趣,老师在进行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这一特点进行问题情景创建,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对话教学有效地展开。在幼儿教学期间,幼儿的思维、感官自我意识与认知等方面都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老师通过新奇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促进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大胆地表达自身见解,再加上对话教学,促进幼儿之间在学习环境和活动互动过程中相互了解。

三、借助对话教学,促进幼儿之间交流与合作

老师利用问题对话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最重要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习惯,幼儿通过相互协作,增加交流对话,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老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当中,幼儿之间在相互讨论的过程当中,慢慢学会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使幼儿在主动思考以及相互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此外,幼儿在相互学习、沟通、讨论的过程中还能实现知识的互补,取长补短,完善幼儿知识结构。通过分组讨论学习的过程,能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逻辑思维以及认知能力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老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对话内容较多的游戏,让幼儿参与到游戏当中,通过在游戏中相互对话与合作,也能达到相互沟通交流的效果,而且幼儿对游戏总是充满了很高的积极性,相对于分组讨论来说,借助游戏进行讨论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2]。

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学过程当中应用问题对话教学十分必要,不但可以激发幼儿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使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这对幼儿教学工作来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幼儿能够在一种充满新奇、充满趣味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此外,为了使对话教学更好地贯穿于幼儿教学中,老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问题创建能力,尽可能设计更多新奇的问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应重视幼儿问题的回答方式,不宜过于严肃。老师应当以提高幼儿思维能力、语言对话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为教学的出发点,结合问题对话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并且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促进幼儿发展。

作者:闫凤珍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幼儿教育的实践应用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在计算机技术方面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也越来越深入。目前我国高校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方面已经有了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幼儿教育方面的涉及还不够成熟。幼儿教育时期中幼儿度过三个关键期:智力开发的期、人格健全的关键期和性教育的关键期。所以幼儿教育对培养幼儿身心、智力、习惯养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讲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幼儿教育的作用以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幼儿教育 优势及应用

多媒体技术由于应用性较强,在教育体系教学方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应用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趋势,主要原因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改善教学环境和改进教学方式上面有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在关注高等教育的同时,对幼儿教育的教育环境和方式上也应该加以重视,所以也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儿教育取得的成效比较显著。[1]

一、多媒体技术辅助幼儿教育实践成果

1.优化教学环境。多媒体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处理文字、数据、图像、动画、声音等。在优化教学环境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硬的知识转变成为形象生动的内容,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创造出一个气氛活跃、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幼儿的注意力向感受动态知识的方向转移,能够让幼儿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课堂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2.推进优化教学过程的进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对教学过程中的任意进度进行控制,高效的控制提高了教学效果,以往教师是使用电视机等媒介来播放教学内容,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易控制等情况,这种突发情况很容易让幼儿分散专注力,影响教学效果。加上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课的教学方式,给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提高学习效果。

3.提高幼儿学习效率。许多针对幼儿的动画片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图面效果上看,都是简单形象的动画图面,还有轻快活泼的歌曲,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幼儿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变成形象,将刻板的变为活泼,在教育形式的表现上也更具活力。由于幼儿的课堂注意力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变得分散,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专注力,提高各类感官的协调性[1]。幼儿的想象能力是具体的,抽象的知识幼儿的理解会比较困难,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情绪。利用多媒体优势难以理解的课堂知识被转变成为形象生动的内容,从而提高幼儿学习效率。

二、提高多媒体辅助幼儿教育效果的具体措施

1.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艺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幼儿唱儿歌《我有一只小毛驴》时,许多幼儿可能对毛驴这种动物不了解,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唱儿歌时,将这个歌词内容中的具体动作表现出来,一个小男孩骑着一头小毛驴,正在乡间的道路上走着把这个场景具体化表现出来,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课堂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2]

2.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视听觉刺激,才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增加幼儿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中的英语知识转移到图画中,声音中。例如在学习一些水果蔬菜的英文单词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果蔬市场,将要学习的果蔬单词放在这个市场中,引导幼儿像买菜一样的去进入到这个市场中,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既能让幼儿理解英文单词,又让幼儿的眼、耳、脑、口全部都融入到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中,调动了幼儿的感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幼儿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利用多媒体设计制作课件要有着重点

在课件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心理,不能以偏概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要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心理以及不能出现原则性的问题,并且需要突出重点内容,因为幼儿的学习能力有限,课件设计做到简洁明了,生动性强,突出重点就已经能够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3]

2.实现幼儿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在选择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幼儿教育方式时,与不能忽略其他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的重要性,例如手工制作、实践活动等等都能够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在选择教育方式上是可以多变的,应该结合实际课堂知识以及幼儿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3]。不管是选择哪一种教学手段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就是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手段。忽略了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这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之后很可能产生的一个弊端,在教学形式上大做文章也只会起到反效果。

四、结语

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我国教学体系中改革的必然趋势。教育是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特别是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提供多专多能、博学多才的人才,为国家、为社会、为自己的家庭创造知识与财富,推动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教育,作为最早接受的教育,不管是基础九年义务教育还是之后的中专、大专、大学等中高等教育,幼儿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关键,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更加有利于我国幼儿教育质量。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问题化教学一向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进入到课堂情景中,能够让他们对课堂内容产生很大的兴趣,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课堂进度和课堂内容,对话式教学也是幼儿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和幼儿之间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课堂知识。本文通过介绍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举出一些教学实例,以期对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问题化教学;幼儿教育;教学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教育讲究趣味性、有效性、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与幼儿的沟通,用问题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并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让幼儿互相之间也进行比较和沟通互动,吸取其他孩子答案中的优点,在教师总结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的缺点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一、基于问题对话式教学的内涵

问题导学教学,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模式。所谓问题导学,也称之为“基于问题・主动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它是以问题解决为起点,以问题及对话式问题解决为主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确立态度、培养能力、习得知识的教育任务。或者说是以问题解决为主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习得知识,教师与幼儿对话式教学、幼儿与幼儿对话式沟通。“问题”产生的基点是基于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基于幼儿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基于教师对认知规律、学习规律的理解、把握和智慧应用。是学科、幼儿、教师三位一体问题整合相融而生成的。“问题”设计力争激趣、引思,具有挑战性和思辨性,注重针对性、层次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能促成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问题的解决构成了主要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探究为其主要的学习方式。该教学创设的是学生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和氛围,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教师在《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加工,小朋友在“问题及问题系统”的激趣、激思、导向、导引下自主独立通读教材和相关材料信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如产生“疑难、疑问、想不通、不会做”等阶段时,合作学习、展示探究成为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教学活动顺理成章地进入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展示争辩阶段,而不是来自教师特意安排的一个学习程序。小朋友的主动性、积极性凸显,教学活动随着问题的线索步步深入,既张扬激烈,又自然流畅。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参与、引导、点拨,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而又充分体现。

二、 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对话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对话法。这一方法的实质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引导其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使学生从或多或少,明了或不明了的表象中形成一定的认识。我国学者认为:“对话是双方在互相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以言语为主要中介进行的话语、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沟通方式。只有真正的建立起教师与儿童的平等关系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真诚、宽松、投入的基础上,形成与儿童之间的相互平等、理解、沟通、信任、尊重、融洽的情势,达到信息的传递、思想的互启、情感的激发、智慧的提升。对话式教育就是这种平等关系的体现,在对话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互相合作、彼此投入、实现了师幼的积极互动,体现了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育理念。

三、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实例

从整体教学来看,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有着良好的特性,如果要促使幼儿教学的有效实施,理论的认知和理解只是纸上谈兵,如何有效的针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方案的实施和开展,还需教师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在进行这一活动课程的开展时,首先引导幼儿对这一课程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激起他们对问题的提出和探讨。之后通过多媒体对课程内容进行描述,提出相关问题,如幼儿对弹性的理解和认识、有关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在此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提问和交流,促使幼儿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解决,并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对课文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幼儿的操作、交流活动进行指导和观察,通过师生的归纳、总结,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探究。

老师通过自学三步曲,展开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的对话式教学,小朋友在老师引导和点播的基础上,通过问题探究、师幼对话式探讨及小组讨论自学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幼儿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轻松自信的环境下学习,从而更容易达成教学目标。

四、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点,向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证明,对话式教学对于幼儿来讲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在对话式教学中加入问题教学更能够增加对话式教学的目的性和教学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问题作为引导产生课堂上的对话,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幼师所应用。而在幼儿教学当中,幼儿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也通过这一良好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教师要凭自己的应变能力进行对话式教学,依据幼儿自身的成长特点和个性,对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保障其问题的内容不能超过幼儿年龄段所承受的理解范围。教师还应善于通过各种方法,善于对幼儿进行提问并解决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以达到激发幼儿探索能力的目的。

幼儿教育实践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的实践性

摘 要:我在工作中对幼儿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一、在真实情景中观察、发现问题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二、组织集体教育活动,进行课堂教学;三、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关键词:教学实践;幼儿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情感沟通

一、在真实情景中观察、发现问题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的培养

目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得幼儿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我在带小班时,班里的大部分孩子都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以来既浪费时间又使幼儿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使这些孩子自觉又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我尝试过手把手的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着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专门的一节课去教授,在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同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执拗执拗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子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穿衣服,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了。”

又如据调查如果家里有客人,法国的孩子都会回到自己的房间。他们清楚地知道那是自己的空间,在自己的空间里自己是自由的。他们怎么装饰自己的房间,怎么玩儿,都是自己说了算。这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由和个性。法国的父母们认为,让孩子们明白自我独立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这是人性教育的基础。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旅行,通过对文化艺术的亲身体验来感受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不是无条件地为孩子排除困难,而是让孩子们自己面对困难,想办法自己解决,从而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和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父母们不惜辛苦给他们创造一个能够使他们看得更多听得更多的条件,从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独立性比什么都重要。

二、组织幼儿集体教育活动

众多研究表明,人如果受压抑易使大脑过度疲劳,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处在自由宽松的情境下,则心情舒畅。我国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普遍普遍对幼儿保护多度,这样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使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及创造力,幼儿期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天地,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真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的做好听老师讲课,或让幼儿一位的按照老师自己的想法来做,这样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与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里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里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岁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这样整个过程显得呆板,幼儿没有自主性,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采,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于是,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作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的指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做简单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区描述,比如:为小鸡编歌词必然要想到小鸡怎样叫。它有什么样的代表性动作,独特的本领等。当然一首歌曲的歌词应当符合整齐的韵律,在幼儿床边的过程中,我在认可他们自己创编成果的 ,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也稍作改动,这样,一首由幼儿亲自参与创编的歌词内容就产生了:“小小鸡,叽叽叽,东跑西跑捉虫子,叽叽叽叽叽叽。”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大的肯定了幼儿的成绩,从而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就不需要教师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由的演唱,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学习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

与此同时要知道,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要玩什么怎么玩,做什么怎么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他们敢想成人没想到的东西,他们敢做成人不敢做的事情,他们从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常,幼儿园都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如果有的孩子不跟着做或逃离了教师视线,教师就会反复提醒,甚至训斥,惟恐孩子们离开视线会出什么差错,教师认为只有这样才是责任心强,才是常规好。其实不然,这是一种刻板的模式,幼儿围在教师周围,必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任何出格行为都会被及时制止,这种过度的关注与呵护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有害的。试想孩子的难题都被老师率先解决了,孩子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的机会,没有战胜困难的体验,只能坐享其成,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那么,他的想象力、创造力、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何处培养呢?是成人轻易的帮助,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扼制了他们探索的欲望。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首先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大胆的去想去做,并适时地给以启发引导,而不是现成的答案,必须放手让孩子实践、去探索。

三、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比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父母的时间还要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刚入园时,每天都会哭闹不止,不哭的时候,他就是沉默寡言,说话的声音也很小,通过了解我知道他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成长,我对他倾注了特别的关爱与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进行下去,其次再让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使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