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医学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学管理论文:信息化医学档案医院管理论文
一、强化医学档案信息化管理
新时期,医学档案管理应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逐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而在医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又分为硬件与软件建设两个方面。一方面,就硬件而言,因计算机处理过程均需借助相关指令来完成,这时为避免因档案管理员的疏忽而出现管理失误,必然就需要逐步强化对文书档案的管理,而随着文书档案资源的越来越多,不仅增加了档案资料存储的困难,而且管理效率也比较低,极易出错,故逐步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意义重大。为此,医院需具体结合自身经济情况,进一步加大对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投入,积极购置一些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形成便捷、可操作性强的档案信息查询、检索与共享网络系统,积极打造出一个健全的档案信息资料服务平台,从而为医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地信息资料支持。另一方面,就软件而言,医院需重点加大对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医疗科研单位与相关档案界均需投入大量精力、人力用于档案人才的挖掘、培养中,积极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且具备较强档案专业知识能力的档案人才,以此来推动医院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同时,在现代化档案人才培养中,不仅需使之具备较专业的档案知识与计算机操作能力,还需引导其逐步形成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引导其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逐步提升自身档案管理水平与讷讷管理,从而医学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品质的档案服务。
二、突出医学档案的开发利用
及时,明确医学档案开发利用服务方向。就我国经济建设情况来讲,医学档案要想迎合经济日渐增长的需求,就需逐步拓展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领域,即推动医学档案开发利用朝着更加制度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随时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加的档案信息,并在做好医学档案归档工作的同时,对现有档案资源进行大力开发,严抓同经济建设密切联系的医学档案工作,摆脱单一业务观点,形成医学档案效益观,加强档案开发利用;第二,明确医学档案开发利用目的与范围。就医学档案而言,它具有一定综合性,不仅可为相关机关单位与部门提供有力地信息依据,而且还能在做好档案保密、严控审批手续工作的同时,强化各级医院间的信息的横向联系,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有无,以迎合医疗科研需求,获得更加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在医学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员需对医学档案利用目的与范围加以明确,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强化自身服务观念,并在具体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超前决策,抓重点,寻求突破口,实现开放化的档案信息利用,让档案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为单位、个人与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更品质的服务。
三、完善医学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在医学档案管理中,医院还需具体结合工作情况,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出综合化管理措施,推动医学档案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而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时,就可在参照医院卫生档案管理条例与档案法的基础上,具体结合本院情况,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医学档案管理流程,并在建设管理中,逐步调整,使之更好地迎合医院现代化发展需求。同时,医院还需落实管理责任制,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加明确,加大各级人员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医学档案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这个日渐现代化、科技化的知识信息时代中,医学档案管理工作要想迎合时展需求,就想与时俱进,革新档案利用服务思想,创新管理模式,规范制度建设,提升人员组织,加强信息化建设,朝着更加信息化、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为临床医疗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力地档案信息支持。
作者;刘景 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西湖区人民医院
医学管理论文:医学生教学管理论文
1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参与管理的背景
1.1缺失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修订步骤。
当下我国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出台教学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经过学习获得后,结合学校实际而产生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将大学生们在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的作用或影响力忽视。特别是与被管理者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学籍管理政策,他们的发言权与知情权没有被尊重。国家关系民生的有关政策都要召开听政会议,作为民主、科学、文明的高校为何不这么做呢?
1.2学生主动参与学校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意识不够强烈。
1.3缺乏通畅透明的政策规定、教学改革信息渠道。
当下由教务处在网络上进行通知教改的相关规定政策,由此通知高校的各个学院,然后再通过班会经老师通知到学生班级或者通过宣传栏,从而造成部分通知不能及时到位,有的不负责任的干脆就没有通知,最终导致信息传播不通畅,时常引起学生举报等不良事件的出现。
2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
根据以上现状,如何推进高校教学管理科学民主化进程,如何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效果,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吸纳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到高等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在我校提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等院校医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2.1学生参与具体教学过程管理
学生对教学计划、课程、教师等直接进行评价和选择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当前我国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把医学生的评价结果纳入到学校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非常重要的评价依据。早期医学生参与评教的方式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形式,然后出现了医学生涂机读卡,发展到网络进行评教,医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评价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依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学校教学相关部门进行反馈。
2.2建立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
建立学生组织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形式。在美国,学生组织是校内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它由各层次的学生代表组成,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代表学生的利益与学校联系和交涉。在英国,1922年成立了全国学生联合会(NationalUnionofStudents),代表着20多万学生。它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对学校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我国,高校中也都建立了学生会、团代会等学生组织。学校设立校长信箱,在行政部门中设立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与学生会进行沟通。
3医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意义
3.1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以往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专家、领导、教师等组成,作为学校教学主体的学生一环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使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成为一种常态、长效管理模式,从学生角度将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并且形成一套工作流程,使学生反映的信息能够及时解决和落实。
3.2在校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在校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高等院校,将会明显增加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学生能够认真地去发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校能够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着力去落实解决问题。学生看到自己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又促进了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履行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职责,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3对于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
建立健全教务助理员、在校大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将会让高校教学管理能够左右纵横、上下贯穿,最终实现管理的网络化以及交叉化,能够更加真实迅速的获取信息,更加通畅的安排工作,更加方便检查、落实、监管,得到更好的服务。
3.4具体体现了教育部有关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明确写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四十一条上。
3.5确实为培养学生能力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及时,已经具有民主参与管理能力的在校医学生占到了相当的比例。第二,在校医学生已经具备了科学合理的判断、分析高等院校的管理制度的能力。举例来说,建立了在校大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构建了非常好的平台从而能够贯彻培养在校大学生民主参与到教学管理当中,从而充分的激发在校大学生的潜能。如果在校大学生真正能够融入到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中,那么他们将会实现自我指挥与自我控制。在校大学生在多数情形下可以学会积极主动的去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能够将创造性与独创性运用于高校的教学管理之中,同时还能够将自信心逐渐提高增强,实践经验逐步的积累,这不但在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发挥与锻炼,而且对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3.6真正的体现了当前高等院校“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3.7是、、及时获取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信息的途径。
作者:李敏 张涛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及时附属医院儿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医学管理论文: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管理论文
1实验室规章制度的严格贯彻从制度上保障了各项实验的质量与规范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名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首先接受的不应该只是实验技能的培训,而是包括对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执行。当每名研究生对这些规章制度"习惯成自然"时,就会深刻感受到每一项规章制度都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首先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医学院校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会建立不同规模的公共实验平台,即公共实验室。为了保障合理、有序地使用每台仪器设备,对许多实验仪器的使用都要进行预约,因此,严格的仪器使用预约制度是保障每名研究人员能够及时、合理使用仪器设备的前提。例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RT-PCR仪、冰冻切片机以及细胞培养室的超净台、高压灭菌仪等仪器的使用预约制度,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节约科研人员的时间。而实现对仪器预约就要求每个科研人员对自己的实验都要提前安排好,计划好,另外就是对自己使用仪器的时间有个较为的估计,如果实验计划有改变,一定不要忘记取消预约。这样才能保障使用仪器时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正是这种严格的仪器使用预约制度,充分体现了资源共享的理念,保障了每台仪器发挥较大的作用,保障了每名研究人员的使用需求。其次是严格的试剂存放、使用、备份登记制度。所有公用试剂,包括固体类试剂、液体类以及易挥发类试剂、需要低温保存的试剂都是集中放置、统一管理的。所有的公用试剂都有备份。但当你使用完一瓶试剂开启备用试剂时,一定要告知相关的技术人员,这样就能避免发生因试剂短缺而耽误实验进程的情况。每位研究生对试剂的使用也是这样,谁开启备用试剂,谁就要告知或定购的义务。"备份"试剂的严格落实杜绝了试剂短缺的可能。有些试剂是需要登记的,例如细胞培养用的培养液,使用时都要登记使用者的组别和姓名。这些登记制度不仅能动态反应试剂的使用情况,提醒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时补充试剂,而且便于不同实验小组之间的经费核算。实验室管理从仪器设备的维护、使用,到试剂的订购、保管,甚至到实验数据的保存、备份都需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为每名研究生各项实验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2实验技能的严格培训从技术上保障了各项实验的顺利进行
每一个实验室的每一个实验都应该有标准的操作规程,包括试剂的配制、保存以及实验流程步骤,从根本上保障实验的可重复性。每一个刚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都要经过严格的标准化的实验技能培训。可以是实验室技术人员示教,可以是外请工程师的培训讲解,但更多的是博士生带硕士生,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梯队结构,让新生在进实验室后熟悉实验室设备的基本操作,在博士或师兄的帮助和指导下快速积累实验技能,尽快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早地掌握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所必备的知识和技巧,从而使更多的研究生得到锻炼。有助于树立团结互助的科研精神,并形成实验室研究生"自我管理"的运行模式。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实验,每位学生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自己,尽一切可能在实验中减少失误,少走弯路。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医学科研实验的成败与水平许多情况下就取决于实验操作细节。例如,所有需要4℃保存的试剂、样品在使用时,必需放置于冰盒里;加抗体、反应酶时,要求必须在冰箱旁加,并且速度要快;加样器的使用方法,平时在这些细节上多注意,就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水平,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
3临床技能的前期培训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以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师为目标,其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但目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均制约了研究生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培养研生的素质与临床操作能力。严格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为确保和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我们所在的西京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是部级重点学科、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心脏外科和重症心脏瓣膜外科的培训基地,每年有大批的研究生、进修生进科室进修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心血管外科学知识,了解更多的心血管外科学相关的新业务和新技术,是带教教员与学员共同努力的目标。心脏血管外科的每一例手术均为特大手术,任何一点疏忽都可导致大的失误,因此学员在进修学习中亲自动手,进行手术操作的机会很少。而实验室进行的动物实验给研究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练习机会。对于一些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外科技巧的学员,可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他们进行一些手术操作,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发现弱点进行针对性练习。如经常有学生在缝合时习惯应用止血钳夹针,这样进行心内操作很容易损伤心内结构。再如心脏外科手术野位置较深,在打结时容易出现打不紧和撕裂组织的危险,因此平时应多练习打滑结和原位打结技术。由此可见,实验室为每位研究生从学生成为医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4实验技术人员的尽职尽责
实验技术人员除了承担各自的实验任务、负责实验技术的指导外,还负责维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首先,各个实验小组的技术人员维持实验室工作正常运转,负责准备各小组的公用试剂。其次是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随着研究生、博士生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专业实验室都购置了相当数量的研究领域广、科技含量高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学、系统、正规地管理仪器设备是每台仪器高效有序使用的保障。从仪器设备进入实验室开始,就为每台仪器建立档案,记录仪器调试、仪器使用培训、故障情况、维修情况等信息,以及仪器维护、调试、保养登记表,并且备份实验手册和说明书。实验仪器的定期维护保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厂家定期对仪器的保养维护,包括对激光共聚焦显微镜、RT-PCR仪、冰冻切片机、离心机、纯水仪、制冰机等大型仪器的维护保养,对电子天平、加样器等精密的校准;二是技术人员对仪器的日常维护。实验室技术人员对仪器性能不熟悉,对仪器使用操作不熟练,无法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以及仪器设备不能得到常规的维护、保养是造成先进专业实验设备使用效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就是提供技术指导。每一位实验技术人员都掌握着、扎实的实验技能。在实验中一旦遇到问题、出现错误,技术人员都会给予及时的帮助,从而为研究生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保障。
作者:刘金成 杨剑 魏旭峰 王晓武 马燕燕 俞世强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
医学管理论文: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论文
1医学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机能实验室属于现代媒体设施中的一种教学工具.因此,在基础医学院校展开机能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其实验室具有实验数量多、仪器设备庞大等特点.目前,各医学院校机能实验室根据学院的规模以及院校的需求设置不同程度的机能实验室.在医学院校中一般拥有10-14间的机能实验室,根据学生的数量以及教学的需求,包括网络化教学实验室、创新性实验室、机能学人体实验室.在实验室内同时配有SH-1生物机能实验室同步演示系统设备、Labtutor人体实验教学系统以及BL-420F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和相关的分析仪器等教学设备.通常情况下,机能实验室都具有与之相匹配的设施,这些设施有助于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因此,医学院校在机能实验室管理方面应当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得机能实验室的管理更规范化和制度化.只有将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在实验室教学的过程中,标准化的机能实验室管理模式,有效保障实验教学秩序的顺利展开,充分发挥机能实验室的作用,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2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方法
在对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标准化管理制度实现的有力保障.科学的管理方式是实现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目标的根本手段.医学院校在对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方法不仅来源于管理的实践,更来源于管理人员的服务.唯有在管理的过程中,突出服务性的宗旨,更有助于管理标准化的实现.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种:
2.1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的完善是实现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对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有助于机能实验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使得机能实验室建设得更为完善,发展的更加规范,建立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可以促进机能实验室在平常的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所有的管理工作能够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因此,各医学院校应当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机能实验室的管理守则.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中,让学生按照相应的实验守则进行实验操作.其实,医学院校对机能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其各项制度应当包括实验药品的管理制度、机能实验教师备课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等.只有建立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实验室教学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同时,完善管理制度,有利于机能实验室的管理.可见,规章制度的建立能够为标准化的机能实验室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2.2责任管理与岗位管理制度相结合
制度的建立为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加强管理的责任制度,将管理的责任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使得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机能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设置相应的岗位管理.岗位管理是医学院校根据实验室教学的进行而设置的.实行岗位管理的要求符合实验室教学的特点,因此,对岗位本身应当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各医学院校根据本校机能实验室设立的具体情况,采取专人负责的模式.机能实验室岗位的设置应根据级别不同,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也不相同.唯有加强岗位管理,才能够促进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的管理.责任管理制度,主要体现的是在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管理.责任管理的实行依据在岗人员的管理进行责任确认.责任管理制度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精神和管理行为进行 规范化的管理.根据岗位管理的考核情况,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以及责任感.对机能实验室进行责任的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依据管理的相关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机能实验室管理责任制度的推行,对机能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责任管理与岗位管理相结合,使得各项管理工作能够运用到实际中来,使得机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2.3根据实验设备对机能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
机能实验室内每一件设备仪器都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医学院校在购买这些仪器的过程中,同样支出了较高的经济费用.机能实验室内的仪器各种各样,每一件仪器在实验教学中所具有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医学院校提供全套的仪器设备有助于实验室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对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验设备对实验室进行分类的管理.对实验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可以提高实验设备使用的效率.根据设备类型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可以依据实验的类别以及设备保养的要求对仪器和设备进行符合科学规范的配置.同时还可以对实验室进行专门化的设置.所谓专门化的设置,指的是针对一个实验项目,设置两个实验室的数量.这种专门的设置模式,既可以满足教学的要求,还能够对仪器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得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达到较大.在实验室仪器设备需要更新的过程中,分类模式的进行,为其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实验室进行专门的设置,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教学模式的展开,更有利于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达到较大化.避免了在实验操作中,仪器设备搬动的情况.可见,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教学,更有助于仪器设备的管理.使得在对机能实验室管理的工作中更具有针对性,不会导致在日常的工作中出现管理不合理的现象.因此,根据实验设备对机能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设立专门的实验室,是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2.4实验教学的标准化管理
机能实验室的建立是为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调动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的情况下,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明确,对实验室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促进机能实验室高效的运行.但是,在对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只针对管理人员提出一些必备的要求是不够的.为促进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管理工作中应当实行实验室集体备课并建立相应的实验教学档案.如此一来,即使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因其他原因不能对实验室进行管理,那么其他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之前建立的档案,立刻接管实验室管理工作.因此,在每学期开始,医学院校应当组织相关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实验集体备课以及与之相关的预演实验,对每一位教师的实验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档案.实验教学的档案应当由实验教师独立完成,交由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保管.档案的建立可以让学生以及教师对自己的实验课程有详细的了解.管理人员还应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成后,根据档案登记的信息对实验用品进行清点.该项工作的进行,不仅是管理人员就可以完成的,其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可见,这样实验操作过程,不仅可以实现试验的目的,还有助于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得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工作更顺利的进行.
3提高实验室教学人员的业务素质
建设标准化的机能实验室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机能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实践表明,提高各组成人员的专业素质将有利于标准化管理模式的进行.随着实验跨科学性以及实验改革的进行,对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具有其必要性.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的管理中,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在教学实验中推行实验改革,为实验教学的推广献计献策.实验教学的改革对于医学院校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日常的实验中注重实验室的的各项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参与进机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将对管理工作展开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实验教学改革的进行,使得机能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更好的进行.可见,在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的管理中,教学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将有利于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的管理.同时,标准化的机能实验室管理模式对于教学实践的开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4结语
在医学实验室的教学课程中,机能实验室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实验.对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具有其必要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实验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实践表明,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将机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与教学改革互相结合,有助于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进行.因此,在机能实验室管理中,应当创新管理理念、更新管理观念,在对机能实验室管理的工作中,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
作者:王彦阁 刘丹花 单位:郑州华信学院医学院
医学管理论文: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1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药品试剂以及耗材等消耗品的管理、安全卫生管理、日常维修等多项工作,具体到每一类又细分为多项工作。实验室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繁琐耗时,不仅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还要有合理、规范的管理方法。为了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运作,并充分发挥实验室服务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功能,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1.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为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按序进行,我们根据医学生化实验室的特点,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包括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工作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守则、实验教师工作守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常规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确保了实验室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为我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顺利通过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审提供有力保障。
1.2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的管理是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整个生物化学实验课程顺利开展、实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真实反映实验室整体面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生物化学实验室玻璃器皿种类多、数量大、易损坏,若管理不当,势必造成浪费和实验室污染,影响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玻璃器皿的保管是根据玻璃器皿的用途和大小分类存放的。一些带塞的玻璃器皿如容量瓶、滴定管等,好在使用前用细胶线把仪器与玻璃塞系在一起,以免使用时弄混玻璃塞或使玻璃器皿造成损坏。一些常用必备的玻璃器皿分发给学生,每学期及时次实验课把每组的玻璃器皿按清单补齐,有固定可上锁的实验柜,课程结束时对器皿进行清点检查。教师要强调玻璃器皿易碎的特点,告知学生一定要小心使用,对于破损的玻璃器皿要求学生适当的赔偿,目的是增强学生爱护实验室仪器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爱护仪器、正确操作的良好习惯。对于破损的玻璃器皿不可随意丢弃到垃圾中,应该集中贮存在固定的纸箱中,实验技术人员按期处理,避免实验室污染和意外伤害。
仪器设备由实验技术人员专人管理。首先,每台仪器除登记在册建立总账外,还建立了各自的管理档案,做到“帐、物、卡”统一,见物有卡,见卡知物。例如,分光光度计档案卡中记录有仪器名称、分类号、规格型号、厂家、出厂号、购置日期、价格、现状、放置位置和管理人员。为了做到“帐、物、卡”一致,要求每学期清查一次,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现象;其次,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记录制度,即学生和教师使用仪器设备必须填写使用记录,包括实验项目、起止时间、运行状态以及使用人签字,责任明确;另外,建立仪器操作规程卡以保障仪器设备良好运行。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涉及多种中大型仪器设备,如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等,我们针对大中型仪器撰写了简明的操作规程,并制成卡片,塑封后悬挂于仪器旁,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随时参照,从而正确、科学和规范地使用仪器。实践证明,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也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1.3药品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药品种类繁多,对药品应分类管理。其原则是易燃、易爆、腐蚀性、有毒物质要单独存放,尤其是剧毒化学药品储存应双人双锁、专用账册登记管理。药品应进行标识并由实验技术人员专人进行管理,使用人员做好使用记录;易燃、易爆物品要放在低温阴凉处;氧化剂与还原剂应分开存放,避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与碱不能一起放置,且浓酸浓碱不可置于高位架上,以防碰翻造成烧伤事故,这些试剂尽量放在靠墙的地面上。常用药品也应分类存放,为方便查找实验所需药品,将存放的药品进行细致分类,如按酸、碱、盐、有机试剂、指示剂等分类,分开摆放在相应固定位置,同时在药品柜上标注分类目录,瓶上贴有药品名称标签朝外摆放。药品试剂要规范管理,用后归位,对于普通试剂借出要填写借用记录,但危险品与腐蚀品不能借出。对于配置的试剂,首先要注意其安全性,防止其挥发、潮解、风化以及试剂间相互作用等;其次,要根据配置试剂的特性进行分类,如有毒试剂,需要多少配制多少,实验结束后未用完的试剂应作无毒无害处理;遇光分解的试剂,比如碘、碘化钾溶液、双氧水等,用棕色试剂瓶存放,并放在试剂暗橱中保管。
1.4安全卫生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是实验室给予人们的及时印象,而要创造安全、整洁、条理清晰、具有人文气息的实验室环境,有赖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踏实勤勉的工作作风。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首先,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安全及时的原则。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境意识,使其自觉保护自身安全和环境安全;其次,实验室要有比较完善的安全设施,即配备防火、防毒、防潮等设施,如通风橱、灭火器、除湿机等设备,有些实验会接触有毒试剂,还需配备口罩、手套、防护眼镜或面具等防护设施;再次,水、电、气的安全使用以及“三废”的标准化处理。除此之外,实验室还需配备一些应急的急救药品,用以处理日常紧急突发事件,如被强酸灼伤时急需2%小苏打水、被氨水烧伤时所用的2%醋酸等。在实验室的环境卫生方面,除了保持实验室窗明几净、整洁有序外,还可以精选生物化学的典型图片,做成壁画悬挂于墙壁,这既使实验室布局美观大方,又显示专业性;还可以在过道中增设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介绍、名人轶事、前沿展望等多种知识窗口,在保障实验室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强其人文气息,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
2实验室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档案是实验教学的一项基本建设,是促进实验教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做好实验项目的规范管理。课程负责人依据《教学大纲》明确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包括项目名称、目的、所需仪器设备、药品耗材等具体内容。其次,做好实验教学进度并严格执行。根据每学期期末教务处开出的下学期课表(年级、专业、学生人数),拟定下学期的实验安排计划及实验教学进度。课程教学进度要经课程负责人、实验教学中心以及教学院长审核签字,是教学工作的保障性文件,需要严格执行。同时实验技术人员做好仪器设备、药品耗材等物料的盘存工作,并列出下学期实验课所需要的动物、仪器设备、药品耗材等物料清单,课程负责人审核后上报教学实验中心统一采购,确保下学期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此外,实验教学规范管理过程中,建立实验教学工作日志和实验运行记录制度。
3实验室人员管理
对于人员管理,坚持“鼓励技术人员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推动与支持人员的职业发展,构建和谐工作氛围,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原则,在管理制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管理性质和职责范围,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岗位管理与责任管理相结合,责任管理是指管理应以人为本,实行以岗定人的实验室岗位责任制。根据岗位的客观标准对在岗人员确认管理责任,对其职业精神和管理行为进行规范的考核,从而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感。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都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了解实验室的特殊性。实验教师要遵守岗位职责,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提前制订实验教学计划,熟练掌握每个实验项目,对新开的实验项目,应认真开展预实验。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教学、科研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中坚力量。要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一靠自我学习,二靠合理使用,三靠积极培养,在政治素养与业务素质上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学术讲座;同事之间相互切磋;参观境内外著名高校并与之学习和交流。只有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同时注意解决好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发展与职称待遇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除为实验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做好一切准备外,还应积极参加实验教学以及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参与科研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4总结
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工作平凡而又具体,琐碎而又繁杂,却直接关系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一支能驾驭和提升实验室整体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尤为重要。管好实验室,用好实验室,发挥实验室整体效益,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医学人才以及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黄小花 李东辉 单位:厦门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厦门大学医学院抗癌研究中心
医学管理论文: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1方法
1.1方法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家庭关系、阅读习惯、对消极事件的归因方式、性格。
(2)情绪管理能力量表:由孟佳编写,该量表共22个条目,分为5个维度,即情绪调控能力,情绪表现能力,情绪觉察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运用能力。量表采用5点量表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计分1到5,总分范围为22~110分,22~52为低水平,53~82分为中等水平,83~110分为高水平,分数越高表示越符合,情绪管理能力越好。为了进行维度间比较,各维度计分采用平均分(即维度总分除以总人数,得分范围为1~5)。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29,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70以上,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1.2数据分析
全部研究资料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频数和率描述,情绪管理能力现状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男生74人,占13.83%,女生461人,占86.17%;大一200人,占37.38%,大二150人,占28.04%,大三185人,占34.58%;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63人,占30.46%,护理学专业本科生257人,占48.04%,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115人,占21.50%;农村生源365人,占68.22%,城市170人,占31.78%;家庭关系较差的为6人,占1.12%,一般的为93人,占17.38%,较好的为436人,占81.50%;阅读习惯中,基本不阅读的为58人,占10.84%,想起来才读的为383人,占71.59%,规律阅读的94人,占17.57%;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外界原因的为78人,占14.58%,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为457人,占85.42%;性格偏内向的为259人,占48.41%,偏外向的为276人,占51.59%。
2.2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总平均分为(82.36±12.94)分,情绪管理能力处于高水平的为287人,情绪管理能力平均分为(91.14±7.46)分;中等水平的为233人,情绪管理能力平均分为(74.03±7.08)分;低水平的为15人,情绪管理能力平均分为(43.80±10.89)分。各因子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情绪理解能力(3.78±0.71)分、情绪运用能力(3.78±0.67)分、情绪表现能力(3.73±0.67)分、情绪调控能力(3.73±0.66)分、情绪觉察能力(3.73±0.64)分。
2.3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级、专业、家庭成员关系、阅读习惯、归因方式、性格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在α=0.05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因素(年级、专业、家庭成员关系、阅读习惯、归因方式、性格)为自变量,以情绪管理能力为因变量(得分<82.36分赋值为0,得分≥82.36分赋值为1)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系、阅读习惯、归因方式、性格为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得分较高,说明其能够有很好的判断出自己的情绪状况,这可能与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后,医学教育比以往更重视心理健康理念和知识的传播有关。情绪觉察能力是指体会自己的各种情绪及其变化,觉察他人的各种情绪表现,而情绪调控能力是指寻找自己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式,本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维度得分较低,说明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在遇到不适情绪时,感知他人的情绪能力及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较差。可能原因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时间长,压力较大,与他人沟通交流时间较少;此外,专门情绪管理教育缺乏所致情绪感知及控制技巧不足也是导致无法顾及他人感受和有效管理自己情绪的原因之一,如何将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医学相关教育中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关系越好,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越依恋,情绪管理能力越强,不易产生不良情绪,与甘强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原因为家庭关系和谐的家庭中,家长往往懂得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得子女也习得了一定的情绪管理技巧,能够较好处理自身情绪问题,提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或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略对学生家庭背景的评估。有规律阅读习惯的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最强,可能原因为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获得较多的情绪管理知识。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对积极或消极生活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习惯上倾向于做出怎样的解释。
本研究结果表明,将消极事件归于他人原因的学生要比归于自身原因的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强,祁珍华等的研究也表明,倾向于把积极事件归因于外界因素,把消极事件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个体,会体验到较高的抑郁焦虑情绪,其情绪控制能力较低。此外,偏外向的要比偏内向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强,可能原因为外向学生往往更多地将自己与外界人或事件联系在一起,并在此过程中有机会不断体会和调整各种应激对自己带来的情绪体验,使其与自身身心状态处于和谐状态;而内向学生缺乏这种锻炼经验,因此情绪管理能力也较弱。程冉等人研究也表明,个性特征外倾型的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事件时更多地寻求其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而社会支持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心理健康状态。
作者:郝玉婷 李长仔 赵佳 张盼 刘广天 汪凤兰 景丽伟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
医学管理论文:网络技术教学改革下医学信息管理论文
一、非计算机专业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缺少面向应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学习内容纷杂、主线不清
非计算机专业网络技术教学存在照搬计算机专业教学程式,忽视专业特点的现象。教材一味择、“高大全”,内容覆盖广,重、难点多,专业术语繁杂、抽象。教学目标制定盲目攀高,面向理论,缺少实践内容等问题。网络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涉及的知识面广。若无选择、无着重点、无针对性,忽略教学目标与今后职业应用的关系,会造成学生望而却步,产生厌学情绪。更有甚者,许多内容未必用得到,势必造成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所获实用知识甚少的尴尬局面。偏离了“着眼应用重视需求”这条教学目标主线。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验拘于步骤
教学过程存在理论与实验分离的现象。单纯的理论传授使学生无感性认识,实验操作时无所适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削弱了学习兴趣。实验内容单调、重视步骤,缺乏理论与实验衔接,缺少实验内容与实际应用结合。理论与实验的分离遏制了网络技术教学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拘泥于步骤的实验方法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悖于“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医学信管专业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缺少本专业教学模式、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几年来,经过反复摸索、改革、实践,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针对信管专业教学得到了一些经验。
(一)教学目标主线定位明确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以提高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教学目的,以专业需求为依据,强调实用性,实效性。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学以致用。教学目标确定基于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考虑学生未来职场应用的需要,考虑所学内容能否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结合办学条件、性质、教授对象,认真分析、实践、总结,从章节到总体构成进行综合科学评价,得出符合自己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内容体系要随信息化进程同步革新,这是个不断总结、研究、调整、实践、再总结周而往复的渐进过程。
(二)教学要突出应用,内容明晰
教学目标的定位是确保教学效果化的基础,把握内容组成结构是决定教学基本内涵的重要环节,不能机械式照搬,更不能盲目模仿。网络技术由原理及应用两部分组成,前者侧重理论基础,后者是基于理论的设计、配置、开发应用等实践性内容。针对本专业特点,紧密结合应用需求,遵循确定的教学目标,充分对知识体系进行分析、认真设计,研究制定出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排除轻视应用,注重理论,或迷信应用,忽视理论的现象。理论、实验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合理组织理论及实验内容,不能偏废。从实际应用需求着手,使学生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又拥有较强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依据内容体系结构,优化、精练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科学取舍。制定出适合本专业教学目标,注重理论、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内容纲要。
(三)以应用为目的,培养科学思维,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摒弃教条、照搬书本的陈旧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生接受能力、科学思维的教学手段。以启发、引导、师生互动为主要途径,采用适宜本课程教学的“问题为中心”、“任务驱动”等广为推崇的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理论与实验交叉教学,解决理论、实践脱节问题。
网络技术理论、实验密不可分,两者平行且交融。理论是实验的基础,实验是加深对理论认识、应用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采用理论、实验交叉教学效果明显。所谓“交叉”指对某些内容理论、实验交互进行。该方法保障了理论与实验内容的有效衔接。对教学内容有目的、条理化组织,将理论与实践内容合理分配。对关键原理性内容教师现场演示讲解,学生同步操作,以实验事实说明理论原理。涉及到与理论相关联的应用实时进行操作验证,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掌握理论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践表明,交叉教学方法可充分提高有关教学内容的效果。合理采用模拟实验环境,可在有限课时内达到事半功倍。如,对TCP/IP体系各层实现原理,通过包捕获软件进行有关分析,理解报文的组成及协议层间的相互关系。再如,网络设计中,在模拟环境下用多种拓扑结构实现设定功能,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了解网络设计优化的概念等。
2.依内容特点,引“问题为中心”教学,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优势已日渐凸显,成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手段之一。将课程所含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针对实际应用,以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为线索,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专业科学思维意识。围绕教学知识点,对核心内容以问题构造情境。如,介绍TCP/IP体系结构内容时,用“tcp/ip协议的各层数据包结构及其关系”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过程,继而通过对数据包分析,引导学生发现IC-MP、OSFP等协议无传输层协议包,产生“为什么”的疑问。教师分析归纳、实验演示,学生同步操作,清楚了类似协议在网络层结束向上传输的缘由。明白了层间包结构的关系及构成。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参与其中,体现了学生的重要地位。对问题的处理,增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习潜能,培养了学习兴趣。通过归纳分析,总结规律,培养了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科学思维方法。
3.以“任务驱动法”营造应用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
对设计类型实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角,教师设计出体验实践的任务情境。如,基于实验总体目标,将内容划分成典型的单元“任务”,核心内容融入具体的案例和任务中,通过对“任务”的执行完成预定目标。该方法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彼此协作的能力。改变了传统实验单调、注重步骤的弊端,创建了以学施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局域网设计为例,教师结合综合案例,模拟企业级局域网作为基础项目,按逻辑划为单元任务。诸如,Ip子网、vlan设计;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区域设计;访问控制,基于网络层、传输层区域流量及安全限制;边界路由的NAT转换;汇聚设备上的DHCP配置等任务。学生围绕与现实情况类似的单元任务,以角色身份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情景化的虚拟环境。“身临其境”增加了任务感,通过分析解决面临的问题,加深了对网络设计过程的了解,开阔了视野,强化网络技术的应用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将网络系统设计思想融入实验中,营造讨论、交流合作的氛围。学生面对实际应用案例,积极、主动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采用自己认为的途径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单元“任务”的完成,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随着各个单元任务的完成,伴随接踵而来的成就感,更加提高了学习兴趣。,回首完成的所有任务,相当于一个较的网络设计项目,这时的成功喜悦是不言而喻的,这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任务驱动”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的能力,开拓了主动创新的意识,培养了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
4.采用模拟仿真教学,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针对网络设备相对短缺,硬件网络实验环境效率低下,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的状况,对部分实验采用模拟软件仿真教学方法。由于其对物理环境模拟的真实性,具有仿真程度高,使用过程方便,交互性好,对硬件要求低等优点,成为网络实验的重要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优化,充分提高了网络技术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在应用模拟环境的教学中,可即时模拟演示应用操作内容,学生同步进行实践,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效率高,节省开支,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模拟仿真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开创了课堂教学的新形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实验难以交叉进行教学的难题。网络模拟仿真环境可以实现具有一定规模的真实网络环境,在此平台进行实验,可以满足大多数的实验需求。在网络设计实验中,它克服了网络物理环境下拓扑不易改动,实验用时过长、不够灵活等诸多缺点,大大提高了网络实验效率。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仿真模拟环境增强了学生应用动手能力,为学生进行网络实践,培养专业应用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仿真模拟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新方法。力求营造出高效、良好的教学实验环境。结合“任务驱动”、“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实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由于模拟软件的易操作性、便利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成为可能。有效开展课外教学实践,设定课外实训项目,增强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模拟教学,我们对“教学环境职业化、教学环节情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三、结语
总之,针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对网络技术教学进行多方面研究、改良、实践,旨在提高网络技术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及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实践证明,网络技术教学的改革,充分提高了学生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大大提高了网络技术教学质量。
作者:常沛 赵建伟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计算机信息学院
医学管理论文:医学院校教学视角下学生管理论文
1医学院校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定位和价值体现
1.1他们是落实相关领导和委员会的决定,服务学生成长的执行力量
医学教育各项重大决策通常由各类专家委员会、国家和学校相关领导做出,决策做出后通常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多年的管理制度构成学生培养的基本模式,这些制度和模式由行政管理人员负责具体执行。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学生培养的主要方面,相应管理人员对于制度理解和把握的程度,对于制度以外管理内容发挥的程度,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
1.2在目前管理情况下,他们是引导学生成才的重要补充力量
虽然,理论上讲医学教育的重大决策都由专家委员会通过,但在中国目前的管理情况下,专家委员会每年开会的次数有限,且会议的议题通常由主管教学和学生的管理部门提出,由专家委员会委员(通常为专业教师)提出对于学生管理的议题较少。因此,教学和学生的管理人员对于课程设置、教学实习安排、学生管理、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专家作用,成为引导学生成功的重要补充力量。
1.3他们是帮助医学院校形成良好校园学风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个学校的校园学风通常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研究创新、考风考纪、课余生活和校园文化等方面,这些方面恰恰都是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的职能管理范围。
1.4他们是医学生成长过程耳濡目染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科学由于其严肃性而要求医学教育以严谨为本,以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训练为主,却没有有效地给予文、理、艺等综合性知识的熏陶,导致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除了接触各学科教师外,接触最多的人员就是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由于医学院校各学科的教师队伍通常有轮换频繁、各自负责部分内容、上课来下课走的特点,学生与专业教师接触的时间反而受到很多限制。因此,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待人处事的方法等涉及人文情怀和熏陶的部分,可以从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那里得到一定的补充。
2高等院校医学教学及学生管理人员的现状分析
2.1部分教学及管理人员的职能定位不
由于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掌握着解释和运用管理制度的权力,同时,在现有制度之外还存在一些制度尚未覆盖的空间,部分人员对于自身的职能定位不够,以为管理人员对于学生行使的就是“管理”权力,忽视了对于学生成长的“服务”职责。另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职责仅仅是执行现有制度和命令,至于执行效果的好坏与自己关系不大,忽视了自己也要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的主观能动性,忘记了自己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风建设等方面的职责。
2.2教学管理人员医学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医学院校从事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除了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外,还需要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目前,高等院校医学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尤其是综合大学管理人员)很大部分是非医专业出身,这些非医学专业人员能为医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新想法、好建议;然而,医学院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不但具有一般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琐碎、繁杂、程序性强,还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及专业性,这样的知识背景决定他们在开展工作时具有一定难度。一个非医学类专业的管理人员,不可能对上述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较深刻的理解及认识,不可能透彻理解医学教育和医疗行业的特点,因此,不可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医学教育。
2.3教学管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为适应社会和时代对于医学院校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学校和学生成长对于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其工作压力随之也日益增大。但是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仍然似乎显得单调、繁琐和枯燥;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给予其个人的发展空间较狭小;学校并未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因此,现行体制致使很多教学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缺乏对工作的积极性,对前途感到迷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3对于医学院校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合理配置的建议
3.1维持医学与非医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处于合适比例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医学院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岗位,学校应专门配备医学类相关专业的管理人员,以便于开展工作。而现实情况中,很少能达到这种配置。所以,在教学和学生管理队伍的配置中,至少应保障医学专业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队伍中占有较高比例。
3.2加快医学院校教学和学生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进程
目前,国内尚未有学校开设医学管理学学位,然而,随着医学院校对兼备医学与管理学知识人才需求的增加,加快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进程已成为一种趋势。首先,建立医学院校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可以弥补非医专业管理人员的医学知识背景,同时可以提高医学专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培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讲座与自学、考察、研讨会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另外,可以从源头上着手培养这类人才,一方面大学可以增设医学院校管理专业课程,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医学管理学学位的培养制度,这将从根源上解决医学院校综合性管理人才匮乏的现象。
3.3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医学院校不仅要关注医学生的培养,也要关注管理人员个人职业理想的实现,只有将实现培养高素质医学生的目标和实现管理人员个人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较大限度地提高医学院校和管理人员的绩效,实现学生、学校和员工的共赢。为充分调动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较大程度发挥培养医学生的作用,并解决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学校应尽早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对管理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培训;建立形式多样,方便操作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将使教学管理人员科学合理地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定位;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制度,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差异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管理人员看到成长的希望,以满足其对事业的不断追求,最终实现学校和员工双赢的策略。
作者:杨营营 姜威 颜世军 单位: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2010 级临床医学专业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学生工作办公室
医学管理论文: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论文
1实验室安全管理
1.1我国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现状
近几年,医学检验实验室重要性增大,然而一部分地区的实验室实行的是传统管理模式,实验很大程度上也仍需人工进行,且对实验室的管理严重不足。由于受到基础设施约束,加上缺少专业的实验操作人员,另外,出现操作的失误等技术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2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对策
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建立安全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实验人员的岗位安全意识,规范安全环境行为,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营造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比如制定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规范等,完善相关实验人员的岗位职责,主要包括: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安全意识,制定仪器设备等的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实验中所用的原始记录等。另外,对实验室弃置的培养基及被污染废物进行有效处理,将实验室废物置于密封防漏容器中运出,按规定分类收集,统一存放及处理。医学检验实验室另一安全问题就是实验室的污染。医学检验实验较为复杂,医院的一些传染性血液标本或致病性病原菌危害较大,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实验的操作规范。实验过程中被污染的器具要进行妥善处理,器皿需要经过严格的高压蒸汽灭菌后才可以进行清洗,禁止直接用手进行清洗。
2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分前、中、后三个阶段,加强临床沟通,注重检验可一定程度上保障各阶段质量。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试验中广泛采用各种不同的检验仪器,这不仅加速了医学检验的发展,也对实验室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实验室检验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对于检验结果的可信度、性有非常重要的保障意义。
2.1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间的沟通
加强沟通可促进检验科人员提高工作效果及效率。检验科提交的检验申请单必须填写患者完整的信息,如果信息欠缺,检验人员必须积极主动与患者的主治医师联系,补全信息。检验人员只有持有信息完整的检验申请单,并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才利于获得高质量检验标本,使检验工作具有有效的临床意义。如果检验结果异常,则将其交由临床医生解决。
2.2患者准备工作
患者准备的程度不仅影响样本质量,也影响结果度。患者准备工作带来的影响主要来自患者的生理状态、饮食及服用药物等。
2.3检验样本采集工作
采集样本过程中,尽量保障得到高质量样本,因为样本的不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验结果可信度。严格要求每个环节,包括样本检验及样本运送等在内的过程,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取得高质量样本。
2.4运送、处理样本
样本采集后,立即送于检验科。运送过程中,避免标本污染;如果因各种突发情况样本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转运,需要专业人员预处理标本。此过程按国家部门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经检验的样本只有存留期限过后才可以处理销毁,这一段时间内应加以保存以备复查用。另外要注意的是,送于检验科的样本,经查验后未合格者,停止检验。
3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要求,并做好设备防护工作。首先,医学检验实验室应配有相关安全仪器,保护工作人员、设备及环境。这些仪器的作用是聚集感染空气,使其无法自由扩散。实验室人员需定期检查并备案身体情况。其次,实验室人员经培训后方可使用仪器设备并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及日常保养,建立技术档案及使用与维修记录,并在使用前完成对仪器调试。,开展对外社会服务,提高设备使用率。
4试剂管理
实验室各种物品的存放须科学化与条理化。所有药品须分类存放用标签标明名称及含量或浓度。易燃易爆、强腐蚀性试剂及剧毒物品应设置危险物品专柜并专人保管。有机试剂柜须设置通风管,避开阳光照射。另外,酸与碱应该分开存放;易挥发药品须存于通风柜;有氧化性的药品应与还原性药品分开存放,防止发生化学反应。药品试剂应规范管理,使用之后要归位,试剂借出时需记录,腐蚀品及危险品不可以借出。
5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应遵守岗位职责,提前制订详细的实验计划,熟悉实验项目的内容,并指出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所有进入医学检验实验室的人员都应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程,正确认识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特殊性,了解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规范操作。检验结束之后,将药品及仪器归位,并注意清洁实验室卫生。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技术人员须遵守岗位职责及实验员守则等,提前准备实验所需要的药品试剂及仪器,为样本检验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同时,还要加强医学检验实验员的工作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验技术。除此之外,实验室技术工作人员必须有很强大的分析与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尽量保障实验室人员都可以获得到省检验中心学习的机会,取得上岗证书。实验室实行岗位责任制,可采用竞争上岗等方法激发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不断研究与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工作提供人才保障。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工作的特殊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处理,探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落实各项管理政策,建立科学医学检验实验室。
作者:胡文琼 单位: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医学管理论文:医学图书网络化管理论文
1新时期管理医学图书的特点及意义
当前的医院内需要更新医学专业知识、开展学术的研究、提升医学的专业素质、医护人员的补充、医护人员撰写专业论文等都是需要查阅医学期刊、图书等资料,对于一所好的医院中医学图书的建设和管理,不仅能提升医院内部的医疗技术,而且还能促进医护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我院施行的网络化管理医学书,主要是根据本医院的客观情况及其特点,所开展了一些列的改进工作,结合网络化的优势传播近期的图书信息以及加强服务的意思及其增加或者是改进服务的方式[1]。
2网络化管理医学图书的创新
2.1通过网络平台公布新书资料、信息
医护人员直接通过IE浏览器便可访问相关医学新资料,快捷、简单、方便。我院每月根据各个科室所反馈的意见对院内的期刊书物进行整理、调整,以便订阅新的医学资料,有助于加强医院图书管理方面进购新的、对口的、实用性强的、有针对性的期刊书物,避免医护人员出现盲目的订阅。新书在订阅之后,要定时、定期的将其反馈到网络平台,便于其他的医护人员及时的了解和借阅,从而提升图书馆图书的有效借阅率。
2.2重要的医学书籍需要扫描保存、上网
我院图书馆中存放了较多古老的、珍贵的书籍,如《本草纲目》、《珍本医学集成》、《中国医学大成》等使用旧线装订的书籍,因为长时间的保存导致页面泛黄、甚至还有的出现破损。我院为了更好的保存这些具有珍藏性的书籍,对其进行了扫描,使用PDF文档进行保存,再通过网络和光盘进行备份保存,并且将扫描之后实用的版本发放到院内的信息平台上,有助于广大医护人员的查阅、翻读。
2.3借用网络收集回馈的信息
网络图书管理的对口性是比较强的,所订阅的新书籍、杂志、刊物必须是要紧密联系临床医疗的需要[2],但是由于临床部门工作的紧张性和不规律性,导致图书部门与部分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这就需要借助网络的平台,依靠网络办公平台能及时的医学期刊、杂志的近期信息,让院内员工在通过网上办公平台及时的获取近期的医学信息,并且还能通过网络平台提出相关的反馈意见,这样便于图书部门根据其反馈的意见舒适调整订阅的书籍、杂志内容。
2.4建立相关的医学期刊电子查询库
以网上平台为基础,我院将相关医学期刊的电子版本经过DVD的光盘拷贝到医院信息服务器上面[3],院内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访问院内的网址进行查阅期刊。再根据其网站内的要求,通过输入题目、关键词、摘要、作者、来源等各种方式的检索进行资料的查询,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了既方便、快捷又查询设施。
3完善医院内图书期刊相关的人性化服务
3.1根据临床的需要,创建网络、电话送书服务
院内经常开展学术探讨、案例分析、研究工作等,会紧急需要相关的书籍资料,院内图书管为了更好的配合其工作,创建了先进的网络、电话送书服务。临床相关科室需要紧急借阅书籍的时候通过网络或者是电话的方式,我们会派专人快速送达,为临床工作人员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方便,也大大的提升医疗人员获取近期信息的快捷性和方便性。
3.2建立定期为各科室传送医学期刊
由于临床工作人员工作的忙碌性、紧迫性,往往忽视了所订阅的医学期刊,基于这点,我们将院内所订阅的医学期刊进行分科分人的整理、归类,并指派专人为各个科室定期的传送医学杂志,不仅克服了临床工作人员因忙碌紧张的工作不仅及时的领取杂志,还能方便工作人员及时的获取医疗信息。
3.3调整、增加医学图书管的开放时段
院内的图书馆作为行政部门,通常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六上午的正常上班时间(8:00-12:00,2:30-5:30)。但是临床医疗工作人员因为不定的加班、转班、倒班等特殊原因,使工作时间不具有规律性,不能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借阅书籍。我们为了克服这种现象,图书馆增加了借阅书籍的开放时间,开放中午12:00-14:30以及周六下午的时间,方便了工作人员抽空来图书馆借阅,大大的提升院内图书馆的利用率和有效率。
4结语
总而言之,结合新时期、新时代的特点,并结合我院内的实际情况以及服务的需求,真正的实现我院图书馆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借阅方式;实现院内人性化、快捷化的服务方式。
医学管理论文: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论文
1ICME的具体做法
1.1常态化管理
把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作为一种常态化管理,变年度管理为日常管理。
1.2进修学习
ICME实施后,由医院继教办联系人事处,调取一年来所有外出进修、学习的人员记录,根据人事处提供的名单及进修学习时间授予相应学分。保障了进修学习审核材料的真实性、性,也免去了医师往返于各处、室之间的繁琐。
1.3科研立项方面
改变了由个人到科研处开取证明的做法。在每年度课题申报审批结束之后,医院继教办及时联系科研处调取当年批准的科研立项信息,及时将科研立项情况录入ICME,授予相应学分。保障了科研立项信息的性及及时性。
1.4发表学术论文、译文、出版医学著作方面
变“按年交纳”为“逐月交纳”。要求科室继教管理员每月月底统计本科室学术论文、译文发表及著作出版情况,汇总后将原件、复印件交医务处审核。同一篇文章、同一本著作只备1份复印件,按作者次序逐一录入系统。避免了年底汇总统计有遗忘遗漏现象,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1.5单位和科室组织活动
科室提前将授课题目、授课时间及电子版课件交医院继教办备案。根据科室申请的讲座时间,医院继教办安排专人提前10min带POS机到指定会场,监督学分登记,培训开始后5min取回POS机不再接受学分登记。我院目前已不再接收手工签到登记学分,使用继教IC卡即时刷卡方可记作有效学分。科室讲座资料(授课内容幻灯、讲义)每次授课前交医院继教办,继教办年底以科室为单位汇总刻录全年授课内容,以光盘形式保存。
1.6医院对继教学分审验严格把关
在每年11月,医院继教办以科室为单位从ICME系统导出年度个人学分达标情况。分列达标、未达标人员,通知科室,并重点通知未达标的医护人员,督促其补交自学笔记等。
2ICME主要优势和应用体会
2.1规范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加快了审核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2ICME的实施应用
可以更加快速、的查询个人学分达标情况,生成各种统计报表,方便定期评估继续医学教育完成及达标情况。
2.3参加院科培训学习时通过IC卡进行签到
信息及时传输至ICME,省时省力,节省资源。
2.4ICME的实施应用
实现了学分登记信息化、系统化、及时化管理,保障了上传信息的及时性、性和完整性,避免了学分证书、学分登记册等相关资料的丢失,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效率。
3ICME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1需进一步加强其他省市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建设
实现全国联网,使跨省学习获取学分也可刷卡录入,方便快捷。
3.2部级项目下载时,需要输入申报科室的账号密码才可进行查询下载
不便于统一查看医院审批项目。建议输入医院总账号即可查询医院所有审批项目,方便查询下载。
3.3省级项目下载时使用同一账号名字
根据不同密码查询不同年度的学分项目,步骤繁琐。建议统一账户密码,在查询界面添加年份选择,一方面省去了不同年度查询输入不同密码的繁琐,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多年度的项目预览。
3.4Ⅰ类学分单个课题学分限制
部级项目单个课题不超过3学分,省级项目单个课题不超过2学分。虽然此举是为了避免进行一次性学分刷卡录入,提高参会人员的到会率,保障学分的真实性。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带来诸多不便,建议进一步改进。
3.5科研立项方面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在每次科研立项评审结束之后,参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将立项信息直接导入ICME,从而使我省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更加方便、快捷、规范。
3.6发表的论文、出版的医学著作目前依然采取手工录入的方式
手工录入均以“人”为单位。建议设计成以“项”为单位进行录入,即同一论文只录一次题目,然后按作者次序授予相应学分;同一医学著作只录一次著作名称,根据主编、副主编名单及其编写字数授予相应的学分。
3.7人员管理上
对于不计达标人员需进行手工的添加与转换。建议系统自动区分默认不计达标人员。
3.8对于休产假人员
按《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产假人员每年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2分(不区别Ⅰ、Ⅱ类学分),但系统却将此类人员列入了不计达标的管理,应该加以改进。
3.9硬件问题
POS机安装数量不足,IC卡办卡周期长。我院举办部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院级培训、科室讲座等各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均采用刷卡方式进行签到登记。我院2个院区共有职工4200人,只有3台POS机。建议增加POS机的投放数量,缩短办卡周期,方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ICME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手段,是继续医学教育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必然趋势。相信随着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及进一步推广应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和促进我省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支晓 鲁明 李娜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务处
医学管理论文: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管理论文
1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动手实践能力差
医学生在进行临床实习前的实践课只是临床见习和实验室模拟训练,其动手实践的对象为标本、模型人及病案。实习生进入医院直接在患者身上进行视、触、叩、听等操作检查,其操作的技巧、手法的轻重等,都需要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临床上就会表现出动作僵硬,动手能力差。
1.2组织纪律松懈
医学生进入医院实习期间,缺少了学校老师学生的管理,加之有些同学自我控制能力差,则出现纪律松懈、懒散,学习不求上进。
2影响临床实习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高校扩招及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使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欠佳。调查发现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岗前培训不足
医学生实习前学校一般都组织实习动员和培训,教学医院也有岗前实习培训,但培训内容大多为医院规章制度、主要注意事项等。缺乏患者首诊的接诊、沟通交流、诊治宜忌等系统性培训,更缺少转入不同科室前该科室独特诊疗常规及注意事项培训。使实习生进入每个不同科室都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难以很快进入角色。
2.2高校扩招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地逐年增加,医学院校招生规模更是不断扩大,进入临床实习医学生不断增多,而相对稳定的实习医院承担的临床实习任务越来越重,医院教学资源则难以满足不断增多的实习生学习需求,临床老师带教也难以对成群结队实习生逐一指导。这样,通过临床实习也难以培养出技术精湛的临床医学人才。
2.3医患关系影响
由于不断增多地医疗纠纷报道,医患关系也日趋紧张,带教老师不敢轻易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调查显示,1/3的实习生没有进行过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临床实践技能的操作,1/2的学生只是偶尔操作。随着相关医疗法规的颁布,患者维权意识日益提高,有些患者拒绝实习生对其检查,甚至个别患者对医生带着成群的实习生查房也产生反感,使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显得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2.4升学、就业压力
调查显示,医学生中25%的本科生放弃实习,全力准备考研;30%的专科生积极准备升本考试。他们平时加紧学习英语及医学理论知识,参加考研或升本辅导班。75%的实习生在春节前后就忙于查阅招聘信息、准备和投递个人简历、参加就业招聘会,甚至有些学生因实习期间没找到拟聘单位而焦虑。如此种种,学生根本无法专心临床实习。
3临床实习中的教学管理
为了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顺利通过由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保障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下面就临床实习中的教学管理加以探讨。
3.1加强岗前培训
医学院校在学生到医院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和培训,实习动员师生共同参与,调动学生实习兴趣,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及程序;培训为实训教师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指导,带教老师重点就临床实习中的病史了解、病历书写、沟通技巧、学习方法及相应法律法规进行培训,实训教师重点对临床实习中的常用诊疗技能进行规范化指导、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到医院的临床动手能力。带教医院培训应分阶段进行,进入实习前医院医教科对实习生进行医院管理、整个实习流程、转岗程序、规章制度等大体培训,让学生尽快熟悉实习环境和流程,避免进入新的学习环境而茫然无措。转岗实习前相应科室应对实习生进行本科室的特色诊疗、注意事项进行培训,避免因特别沟通或特殊诊疗欠佳而影响医患关系,影响学生实习。
3.2加强实习期间管理
建立实习双重分级管理制,一是“学校-教务处实习科和系部辅导员-实-实习学生”分级管理,教务处实习科定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结合医院医教科选择患者进行现场诊疗、病历书写等考核或竞赛,组织学生开展病例讨论;系部辅导员密切联系实,对学生的出勤、心理、生活等进行管理和帮助。二是“医院-医教科-带教医生和实-实习学生”分级管理,医教科结合带教医生对实习中的病历书写、动手操作进行指导,组织医生、学生共同开展病案讨论;结合实和带教医生对学生的出勤等劳动纪律加以管理。由此可见,实在实习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医院与实习生之间的桥梁。应选用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实,既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可以加强实习管理。
3.3严格毕业考核
学生实习结束返校进行毕业考核,毕业考核应着重进行实践技能考核,也是对临床实习效果的检验。我校毕业考核是模拟临床执业医师考核的程序进行,即“笔试测试(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等)-技能操作和体格检查-机试(心肺听诊、心电图、X线、B超、CT等)三站进行。考试不通过不予毕业。实践证明,严格毕业考核,是促使学生重视临床实习、加强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
4总结
总之,针对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积极改进和探索,加强实习中的教学管理,提高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医疗卫生人才。
作者:张银萍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疗系
医学管理论文:医学教育下卫生事业管理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本科专业为首都医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学生(含本科在读、研究生在读和已经工作的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状况。2012和2013级的本科生虽然尚未开设卫生事业管理学的课程,但是从大一开始就接受了管理学等基础课程的教育,并且在平时通过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和专家讲座等形式接触过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主题,因此在调查问卷中列出不同的教学专题,调查这部分学生对不同专题的学习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共4个年级114人,发放问卷114份,回收问卷104份,其中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70%。由于有效回收率较低,故补充调查了在校研究生中本科同样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且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14人,回收有效问卷14份。采用邮件方式调查毕业生,计划调查30名毕业生(相当于在校生一个年级的人数),考虑到邮件调查的回收率较低问题,共计向已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27份。
1.2调查方法及内容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意愿对于构建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将调查对象分为不同的教学层次,通过问卷调查采集调查对象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评价,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评价和重要程度的认知。
1.3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调查数据使用Eidata3.1、Excel和SPSS19.0软件录入统计分析。将2013和2012级本科生分组为未学过该门课程的在校生,共37例;2011和2010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分组为已学过该门课程的在校生,共57例;将已毕业工作的学生分组为已学过毕业生,共27例。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采用方差分析,检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
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中,男生42人,女生79人,分别占总数的34.7%和65.3%。毕业生、研究生、本科2010级、本科2011级、本科2012级、本科2013级分别是27人、14人、19人、24人、19人、18人。
2.2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理论体系的评价
本调查结果显示,51.3%的学生认为卫生事业管理学理论体系清晰,38.9%的学生认为一般,仅有9.7%的学生认为不清晰。
2.3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感兴趣程度
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感兴趣程度调查中,50.4%的学生认为有兴趣,而认为一般、没兴趣的学生分别占30.1%和19.5%。
2.4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
教学内容的评价基于调查对象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及教材的性,调查中,章节的名称依据卫生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卫生事业管理学(第2版)》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第3版)》中的名称。通过学生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各章教学内容逐个评分其认为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未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对部分章节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认知差异较大,感兴趣程度比重要性程度普遍低10~20分。他们认为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是卫生事业管理基础理论,重要性评价88.6±11.6;最不重要的是中医药管理,重要性评价77.3±14.3。最感兴趣的是卫生工作方针,平均值83.4分,但标准差为105.2;最不感兴趣的是初级卫生保健,兴趣值评分68.1±19.7。未学过的在校生对卫生政策和医疗保障两章节的感兴趣程度明显低于已学过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已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在校生对于各章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比较接近,认为最重要的是卫生改革进展和卫生管理基本理论,重要性评分分别为87.8±13.7和87.1±14.1;同样重要的还有医疗保障和卫生政策,重要性评分分别为86.6±13.3和86.5±11.4;最不重要的是中医药管理和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重要性评分分别为74.9±16.6和77.8±17.2。最感兴趣的也是卫生改革进展,重要性评分85.2±16.2;最不感兴趣的是中医药管理,兴趣值评分71.4±19.6。已毕业并参加工作的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的评分比较一致,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和最感兴趣的都是卫生服务质量,重要性和兴趣值评分分别为90.4±8.2和89.6±8.5,明显高于在校生的评分;重要性和感兴趣程度低的都是中医药管理,重要性和兴趣值评分分别为63.1±21.4和62.4±16.3,评分明显低于在校生;毕业生对卫生信息管理和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两章节的评分也明显低于在校生。
3讨论与建议
3.1对于认知状况评价的意义
综合建构主义和行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知方面的学习可以分为机械式学习与建构式学习两大类。机械式学习的本质是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学生并没有深刻理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内涵,其生理过程是联想与短期记忆。建构式学习的本质是个体获得有实质意义的文字符号,并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相结合,建构成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式学习的先决条件包括:及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基本知识的储备;第三,学习者必须具有建构式学习的意愿,即有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的倾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知识构建要素解释,教师的主要功能应是在学生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为他们“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搭建桥梁的意愿,在良好的学习动机之下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3.2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教学目标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正确的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中国及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等。卫生事业管理学来源于卫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而又反过来对卫生事业管理实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它需要综合运用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知识,在课程设置、教学中必须兼顾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的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卫生事业管理教学的存在价值在于实际应用。
3.3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状况
整体来看,学生对各章节内容的感兴趣程度普遍低于已经意识到的重要程度,而且对于内容亦有侧重,例如普遍对中医药管理不重视,比较重视卫生管理基础理论和卫生改革进展,这表达了学生对理论基础重要性的认同,对目前卫生领域内时事进展的关心以及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的愿望。从不同教学层次的学生来看,未学过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对大多数专题的重要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的认知差异较大,对卫生事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卫生政策、卫生规划等章节,他们都能认识到内容的重要性,但是兴趣相对较弱,对卫生政策和医疗保障两章节的感兴趣程度明显低于已学过该课程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卫生组织、卫生工作方针、初级卫生保健等重要的内容也缺乏认识,看到标题感觉不知所云,也不知道对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已学过的在校生比较重视的内容都是卫生改革,重要原因是高年级在校生对基本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希望通过课程教学获得更多前沿信息和改革进展。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和最感兴趣的都是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其次是卫生政策、卫生应急管理和医疗保障,这可能与多数毕业生就职于医院有关,毕业后对各章节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岗位的实用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3.4改进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不同层次职业化管理队伍建设要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卫生管理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仅要熟悉医学知识,还要精通管理学、社会医学等交叉学科的知识,并且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领域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卫生事业管理的教学中仍需注重对卫生事业管理基本理论的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专题内容的认知状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并且感兴趣的章节,如医疗保障、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医疗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和卫生改革等章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通过课前自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答辩式教学等方式,由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提炼理论重点,促进学生主动构建学科的知识理论体系。对于学生认识到重要性但是感兴趣程度相对较弱的章节,例如卫生事业管理基础理论、卫生组织、卫生规划、卫生政策等章节,这是卫生事业管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构建卫生管理理论体系的基础,可以结合学生关注医疗体制改革的特点,教学中引入相关的社会热点和改革的焦点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科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意识不到其重要性也缺乏兴趣的章节,例如中医药管理、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等内容,可以结合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讲授式为主,在传授基本理论和教学重点的基础上,穿插加入案例讨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图表展示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非重点知识可以适当减少理论授课比例,不必面面俱到,有所侧重地使学生掌握重点理论,辅以拓展知识面。
作者:吴妮娜王亚东张婷婷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
医学管理论文:医学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一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管理部门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管理质量,可以结合医学院校的自身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我国医学院校以往对于学生管理,主要从学校的规章制度出发,要求学生对规章制度中的内容做到掌握,并将其落实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以这样的形式来看管理工作,不仅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还会滋生诸多管理问题,影响管理效果。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学生管理部门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以学生为本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在充分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将学生的内在动力较大限度的激发出来。此外,学生管理部门还要对学生的合法权益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明确、处分恰当。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学校给出的处理,应该充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2)加强社会实践
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体系中添加社会实践也成为了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实践,不仅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医学院校社会实践的开展,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比如说开展各类专业知识竞赛、举行各种科技创新讲座、组织学生到各大医院参观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加强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也是当前医学院校管理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过去的时间里,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往往只是作为被管理者,被不断灌输诸多规章制度,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展现。事实证明,这种填鸭式的管理方法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未来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不仅仅要将学生作为被管理者,而且还应该注重其主体地位的发挥,从而实现多元化管理,并不断加强自我管理。首先,管理者可以以社会实践作为载体,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价值观。其次,要善于将网络教育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和网上德育中心等,定期让心理咨询师和思政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从而使德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果想要使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医学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将管理措施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健全机制,努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促进医学院校的稳步发展。
作者:张明立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管理论文:资源利用医学管理论文
一灾难医学管理人才的培养
灾难救援工作侧重于院外救护与管理,灾难医学救援不仅仅强调医学救治,更多与组织管理、运行和指挥协调等工作有关。灾难医学管理人才是建立在科学人才培养平台上针对灾难医学学科进行综合培养的,能够对灾难医学的学科建设、基本理论、灾难医学资源准备、控制、评估和改进等理论结合实践,通过管理活动指导灾难医学活动相关的人员,使医学资源在灾难中发挥较高的效率及好的效果,以较大程度地减少灾难对人类健康的损害。
1培养目的
灾难医学管理人才培养目的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科学地建立灾难医学学科体系,通过研究灾难医学中所需的医学资源准备、调配、应急等实现对灾难的合理、科学应对,减少灾难对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危害,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灾难医学管理人才需围绕着三个核心要素进行培养,即灾难医学需求、灾难医学资源及其资源利用管理,分别对灾难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心理卫生服务和康复医疗四个方面的医学技术实施,及其药品、血液、医学装备、后勤、信息和行政六个方面的医疗技术实施保障给予研究,并促使其能够将灾难医学管理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的结合和深化,产生出诸如灾难医学信息学、灾难医学流行病学等灾难医学的衍生学科。
2培养对象
灾难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灾难医学管理人才培养的对象也应具有社会化的倾向。具体而言,灾难是由其累及的社区及其与灾难医学资源利用相关联的社会空间构成,灾难医学管理人才的培养对象就不应当是仅仅具有医学资源的调配能力,还应当在跨文化的人才和非医学性的能够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的对象中寻找,例如了解或熟知区域性地理气候特征、地区民俗文化的人员。与灾难医学相关的社会资源随着灾难范围而变化,高度重视这一点,相关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灾难医学的需求,满足一系列社会资源组成的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因而人才培养的对象需涉及应急储备物资管理,常规物资储备管理、医疗救援应急物资管理、灾难早期医疗救援物资管理、救治标识物资管理、灾难中后期医疗救援物资管理等方面。
3培养模式
灾难医学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是明确灾难医学管理的内涵和明确培养灾难医学管理人才的目的,其次是建立灾难医学管理的知识体系:(1)灾难发生和发展过程与医学需求之间的关系;(2)灾难医学需求的空间范围及其特征;(3)灾难医学资源所处的社会空间及其资源调度;(4)社会学空间中的灾难医学资源的特性和配置问题;(5)灾难医学资源的利用和管理;(6)灾难不同阶段的管理范畴与内容;(7)随着健康受到灾难累及人员的移动和生物学灾害因子的扩展而扩大的条件下的相关需求及其相关资源(医学资源、社会资源等)的合理配置等。再次,灾难医学实践性强,可通过模拟并结合真实案例的手段开展培训。模拟应当想方设法做到、合理、科学,其模拟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灾难发生前,为灾难医学管理预案制定和灾难医学资源准备;(2)灾难发生后,灾难医学管理预案启动、实施效力及其评价,补充性适宜方案的制定及其实施,对医学资源利用的综合评估等。同时在案例学习方面可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或存在的不足,例如2013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处置工作体现了对灾难准备实施的管理所带来的益处,2014年江苏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紧急救援中存在的问题等等。现代管理学认为,人们获得管理经验的好方法是通过实际的团队项目操作而非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灾难医学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以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即按照“问题-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过程,通过采用桌面推演、情景模拟、指挥部模拟演练等多种实战特征明显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通过参与获得较强的行动能力,该方法并不是忽视知识、忽视理论,而是将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特别是提高行动能力结合起来,使人才培养能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做事提高行为能力。
二培养考核协调是灾难医学管理的本质
科学决策、快速反应、灵活机动是对灾难医学管理的基本要求。因此对灾难医学管理人才的考核应当依托灾难管理的本质与基本要求,以寻求灾难医学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为导向,考核其管理手段与措施是否能够满足灾难社区医学需求。灾难医学管理的主体是人,对象则包括人和物、空间与时间、个体与群体等,考核是观察灾难医学管理的主体人对其所管理对象的协调能力。灾难医学管理人才尽管大多数时间内缺乏实际的应用实践,但随着灾难医学的发展,人才的知识储备应当与时俱进,应当注意调整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近期的信息化手段、尽可能武装近期的科技设备等,同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考核使人的主体作用向前延伸。灾难医学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为解决如何充分利用灾难状态中的医学资源问题,考核可将其分为7个环节,依次为:灾难医学人才需求分析、灾难医学人才资源分析、灾难医学人才管理组织建立、灾难医学管理人才方案制定、灾难医学管理人才方案实施、灾难医学管理人才评估和灾难医学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改进。以上环节以灾难医学需求满足度和灾难医学资源利用率为尺度对灾难医学管理人才培养活动给予评估和改进,是对灾难医学相关活动进行综合评估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形成了灾难医学管理人才培养的闭合环。考核时,应采用现实中的方针、准则及标准,例如选择个人真实的工作岗位,现实中承担的工作职责,现实中的工作条例,考核中的流程与预案也是真正的灾难管理工作流程与预案,通过场景模拟考核,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实际状态下的灾难医学管理需求,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从而在真实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灾难。
三培养管理
近年来,我国对灾难医学日益重视,但在管理方面依然非常欠缺。建立人才队伍固然重要,但实现在培养人才队伍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却是一个较新的课题,需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避免人才培养的科目重复、知识结构雷同、人才效能无法较大程度的发挥与人才的流失,例如初期培养时管理知识局限在单一或很少的学科领域,进行下一阶段培养时,知识结构仍然重复没有得到更新,使得难以在实际的灾难到来时发挥作用。为了克服以上缺点,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建立专门化的灾难医学管理人才培养系统、可用的注册制度、大型的人才数据库等,通过一系列专业的人才管理途径与机制,强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管理,做到有的放矢,知识结构不断巩固、翻新、强化,又避免人才资源的无法流通,保障人才的合理调剂与配伍,在统一的框架内实行人才资源的磨合和配伍,实现人才培养的效能较大化,确保灾难应对的过程中实现灾难医学技术资源管理及灾难医学技术保障资源管理的双优化,确保合理利用灾难医学资源满足灾难医学需求。
四小结
灾难医学管理人才培养是为灾难医学发展服务,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满足不同灾难和灾难社区对医学的需求。在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的的过程中,应尽可能满足灾难对医学需求。灾难医学管理人才培养需要根据灾难发生后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目的是使灾难医学管理人才培养满足灾难医学需求,实现从灾难的预测分析、灾难医学资源准备、管理流程建设、预案启动控制、预案实施评估标准与及时改进等的科学性。可以说,只要有灾难的发生就会有灾难医学管理人才培养问题的存在。综上所述,灾难医学管理人才培养问题,是学术问题,也是学科研究问题,更是体系问题,只有很好解决此问题才能较大限度地减少灾难对人类健康的损害。
作者:潘鑫,花长松,邹圣强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急救中心医务科江苏大学医学院灾难与急救医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