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石油工程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国际专业管理石油工程论文
1选拔程序
伴随中国石化企业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发展,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现象时有显现,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中国石化加大了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储备人才选拔力度,不断完善选拔过程。首先是基层单位推荐。总部预测未来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专业管理人才数量缺口,据此确定储备人才数额,将其分配给各基层单位,明确推荐条件。基层单位根据分配到的名额和推荐条件,从近2-5年招收的大学毕业生中推荐大学英语四级或之上、工作中表现的专业管理人才。其次是综合素质测评。通过卡尔特十六项个性问卷表(16PF)、爱德华个人偏好表(EPPS)、焦虑自评量化表(SAS)和拟郁量化表(SDS)等四组量化表格共计452个题目的问答,综合评估推荐人选“人格特质与素质”、“压力应对方式”、“动机特点”、“心理健康程度”、“创造能力”和“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等指标。第三是专业素质面试。组织国际石油工程企业在职专家,发挥其对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岗位熟悉、了解所需人才类型、能够识别人才特长等优势,分项目管理、财税、法律合同等若干专业对推荐人选进行面试,选拔有志从事海外工作、业务基础好、有提升空间、适宜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经营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是人选确定。推荐人选会参加专项外语水平测试。将外语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和专业素质面试等三方面结果进行汇总排序,形成A、B、C和D四类,A类为测评结果排名居前,其他依次类推。在汇总排序时,外语水平、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均按满分100计算,综合素质测评中应对压力方式为“回避”、动机特点为“回避”、专家面试中的个人意愿为“不意愿”之一者均不进入汇总排序之列。排序结果上报总部,由其最终确定储备人才入选人选。
2人才培训
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专业管理人才选拔、培训和使用中,培训是保障,尤其是在国内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操作差异明显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培训较大幅度地提升个人能力与素质。
2.1培训定位
一是立足企业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实践。企业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发展是一个过程。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从无到有、由单点突破到布局,形成了包括中东、中亚及俄罗斯、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区域的市场网络,完成了许多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市场有影响力、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项目。将这些内容体现在培训中,可以使员工素质水平快速提升,企业国际化进程少走弯路。二是学习国际通行规则与差异要求。国际石油工程项目要遵循行业标准、国际惯例与通行规则。如项目合同通常采用菲迪克(FIDIC)条款,设备性能采用美国石油协会(API)标准,作业活动采用国际油气生产者协会(OGP)标准,HSE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操作手册要符合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机构(OSHA)或英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考试委员会(NEBOSH)的要求,等等。因此学习并掌握国际惯例、通行规则与差异要求,是做好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首要条件。三是追求实践。在国际石油工程实践中,一些企业在组建联合项目管理团队、联合设计与采购、模块化施工、带动国产设备出口等方面不断探索、成效很好,不断学习这些实践成果,取得更佳成效,能提升企业水平和企业美誉度,进而带动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
2.2培训模式
一是高度聚焦。国际石油工程项目资金、技术高度密集,项目本身千差万别,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不同的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社会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各有不同。培训要区分时期、地域、项目、专业差别,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达到这种高度聚焦的培训目的,需要聘请专业培训人士,依据专业、行业、时期、地区顺序择挑选择培训师资;同时学员结合自己工作需要,完成学用转化,将培训成果运用于工作实践中。二是追求培训深度。培训深度可以分为知道、会做、熟练掌握等层级。培训至少要达到会做层级,追求熟练掌握层级,这不仅是培训的本质要求,而且符合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工作特点。学员返回工作岗位后,没有太多时间和资源来消化培训所获,只有在培训时就达到会做或熟练掌握的程度,才会将培训所得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在培训中应采取研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教授他人和行动学习等主动学习方式,帮助学员提高主体意识、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培训深度得以保障,故应多用。三是嵌入工作生活模式中。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专业管理人员工作生活模式是连续工作、定期休假。其中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工作岗位与人员配比高度契合使工作时间刚性十足;休假时间相对较短,还要兼顾一些工作事务。如果工学矛盾、工作生活平衡处理不好,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会降低。因此要把培训镶嵌于其工作生活模式中,协调好连续工作、定期休假和培训三者之间的关系。
3人才使用与管理
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专业管理人才选拔、培训和使用中,使用是目的,要较大程度地发挥和释放个人潜能,促进企业国际化业务发展。
3.1树立科学观念
首先,注重人才使用效率。人才竞争结果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拥有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种类,这是人才竞争的前提;二是人才的使用状况或人才发挥作用的效率,这是人才竞争的保障。拥有人才只是具备了人才竞争的基础、潜能,但如果不善于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特长,即使拥有再多的人才也没有实际意义,是一种较大的浪费。可以说,人才竞争本质是人才使用的竞争、人才使用效率的竞争。其次,营造人才使用环境。人的能力发挥要要有适应的土壤、环境作为保障,环境不同,能力发挥程度不同,人才使用就是要重视人才环境建设,包括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和团队环境建设,为人尽其才、较大程度地发挥和释放个人能力搭建平台。再次,加强人才管理。无论什么样的人才,都离不开管理,关键是要讲求管理的方式方法,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挥或管理过严均不尽科学、可取。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人才管理中要尤其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对中国企业和员工来说,心理健康管理只是这些年才逐步被认识、接受的,企业在资金投入、管理手段、事前预防、干预效果等多方面还有许多差距;员工心理健康知识等软素质缺失,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只是忍受、羞于外露、不主动寻得解决问题等传统做法和现象仍占主流。
3.2强化岗位资质
国际石油工程项目有资质要求,包括企业资质,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经验、资质,特殊专业人员和作业人员资质。各种资质不仅是进入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市场的前提条件,而且是保障项目顺利开展、防范各种风险、实现预期盈利的必要保障。按照“源头治理、关口前移”的理念,为项目岗位选配具有合格资质人员;加强项目人员资质核查,杜绝无资质、过期资质等不合格资质人员上岗;根据企业要求或项目岗位需要,超前做好员工资质培训、取证工作。如2007年发生的埃塞“4.24”遇袭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后,中国石化由此做出制度安排,分期、分批对所有海外项目人员进行境外公共安全培训取证工作,无培训不发证、无资质不使用。实践表明,这种制度安排非常必要、效果明显,极大程度上减少了重大、恶性境外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3.3实行目标管理
国际工程项目不成功事件时有发生。最近几年,中国铁建承建沙特轻轨项目、中海外负责的波兰高速公路项目都留给人们惨痛记忆。美国Standish集团的CHAOS报告表明,IT项目成功率仅30%左右。鉴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不确定因素更多、各方面情况差异更大、可重复性程度更低,需要对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实行目标管理,以在较大程度上激发项目团队潜力,由项目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自主性、创新型的工作,提高项目成功率。企业提供项目所需人力、物力、财力;设定项目考核指标,如完成合同额、成本费用、实现利润和应收账款回收率;对项目团队充分相信、授权和依托;跟踪项目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并兑现奖惩结果。由于项目投标报价、商务谈判等前期工作与项目中后期工作直接关联,在考核项目团队成员中应纳入前期团队成员;与国内项目相比,国际项目工作难度大,国际项目考核指标与奖惩兑现要明显有别于国内项目。项目团队内部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工作范围,将考核指标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个体,建立起项目、团队、个人之间的有机联系,真正实现个体特长得以发挥、潜力得到充分调动,团队目标高度一致、利益共享、风险同担。
4结语
总之,在企业国际化人才选拔、培训和使用中,三者相互关联。选拔是基础,要根据工作需要选择适宜人员;培训是保障,应较大幅度地提升个人能力与素质;使用是目的,需较大程度地发挥和释放个人潜能,以促进企业国际化业务发展。
作者:李世龙 单位: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专业英语交际石油工程论文
一、高职学生进行英语交际能力实训的必要性
近年来,部分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来学校招聘毕业生时,非常强调学生的英语能力。一是看学生是否有四、六级证书。二是用英语直接面试考查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很多学生因为英语这一关而错失就业良机。基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性,为了切实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索符合高职学生水平和需要的英语实践途径,对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和历届毕业生进行了多项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在校学生包括:中澳班51人,普通班100人。95.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较流利地进行英语交流和沟通。对于在校期间练习英语听说的机会,只有1%的人认为,机会较多;72%的学生认为,没机会。对于最有效的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方法,72.2%的学生认为,行之有效的是集中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和大量课外英语小组活动。同时,普通班63%,中澳班37.3%的学生认为,最理想的英语强化训练方式是:电影对白模仿+工作场景+日常英语交际训练。同时,对15家外向型单位和10家非外向型单位进行了调研。92%的单位认为,新毕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一般,只有一家单位表示很满意。而52%的单位经常对员工进行外语培训,而以英语听说能力培训居多,达到84%。因此,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英语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符合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提高的需要,也符合企业方的利益。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训内容和模式
针对本次调研结果,选取了学院与澳大利亚合作办学的石油工程专业中澳班进行了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训。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出适合高职高专英语水平的英语听说实训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的习惯,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1.英语交际能力实训的主要内容
衡量一个人口语水平高低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口齿是否清楚。(2)表达是否流利。(3)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4)内容是否充实,逻辑是否清楚。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口语水平,需要制定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英语交际能力实训内容。总体思路是:典型任务确定实训内容,任务驱动引领教学,模拟生活场景建构学习环境,教师提供学习指导,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多种实训模式,并逐项进行能力考核。实训主要分五个模块进行。模块一:语音语调训练。学生需掌握较为标准的语音,较为自然的语调,较为流畅的语速。训练的重点是语音、语调、语感、意群、连读、重读、弱读。选取原版标准视听材料对学生进行示范,然后让他们跟读,辨音,听写,交谈。模块二:日常生活场景交际。主要实训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各个生活场景下自然流畅地进行交际。重点内容是特定场景下的相关词汇、短语及句子表达,尤其要注意各场景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因为表达是否符合英语习惯对于口语能力至关重要。主要方式是选取典型情景样例对话,模拟真实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两人或多人进行场景交际。模块三:小组话题讨论及辩论。本模块实训主要目标是学生能就某个话题发表自己观点。重点内容是与话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子等。设计一些活动来推动本轮实训的进行,例如:抽选话题,模拟记者采访,模拟电视节目,小组讨论,开展辩论赛等。模块四:电影对白片段模仿。本模块实际是对语音、语调训练的更高一个层次。实训目标是让学生更有兴趣练习英语,能较流畅模仿电影台词和对白,重点训练语音、语调、语速及词汇。模块五:针对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根据各石油企业对新毕业生英语的要求,增加了石油英语900句的训练。
2.英语交际能力实训的主要步骤
2.1准备阶段。
(1)确定合作学习小组规模。根据教学需要,学生5~7人为一小组。(2)创设学习情境,描述学习任务。(3)确定小组学习任务。
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类型和难度的任务。
2.2完成任务阶段。
完成任务是每名学生练习口语的具体过程。任务的完成一般要经历搜集信息、交流信息和成果展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开展都会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1)搜集信息。为了能为口语实训课提供资料准备,在开课前一周,安排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分组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汇集、分类并记录工作。在此过程中,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承担不同的任务。充分的资料准备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说,口语好的学生丰富了交流素材,口语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实践演练,克服语言不流畅、不会组织语言的劣势,对增强自信、克服焦虑感有积极作用。(2)交流信息。小组内部的信息交流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果是角色扮演,小组要进行剧本编写的交流和排练。如果是辩论,小组中可以分为正方和反方以及记录员,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先进行模拟辩论,为和其他小组的辩论进行准备。(3)成果展示。在口语活动课上,各小组在全班展示完成任务的情况。由于各小组负责的任务不同,组间存在信息差异。每个小组在展示其成果时,其他小组的学生都能保持浓厚兴趣。学生完成交流任务后,教师及时总结任务完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针对学生的语言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纠正学生所犯错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对及时期中澳班通过模块一和模块二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实训,取得了很好的实训效果。及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这是一个浸泡在英语环境中训练提高的大好机会。对于英语程度稍差的学生,也增加了他们开口说英语的信心。第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在群体中提高技能的能力。第三,通过不同小组不同任务的展示,让学生看到了彼此之间英语水平的差距,从而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
3.英语交际能力实训的模式
实训既有成功的经验,还存在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实验阶段实训学时(一周)太少,实训内容不够丰富,对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锻炼太少。实训课程应安排在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每学期实训时间应以两周为宜。其次,课后“寝室英语”的推行由于缺少指导者的参与效果大打折扣。通过汲取经验和教训总结出了符合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实训模式。
(1)任务型合作学习模式。
不同于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训期间,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给学生布置与实训模块相关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2)浸泡式强化训练模式。
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学习材料,以及要完成的密集的能力要点,学生会感到时间紧,任务重,他们会加班加点,连续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浸泡在英语环境中,这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用英语交流的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
(3)课堂内外延展性模式。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好课后时间,形成浓厚的听英语、说英语的良好氛围,英语训练还应延展至课堂之外。推行了“寝室英语”。即以宿舍为单位,学生选取感兴趣的英语话题进行英语讨论,第二天在课堂上各宿舍进行展示评比,极大地激发了说英语用英语的热情。
三、英语实训课程考核方式
实训课程必须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且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要有别于理论课程考核。根据所设计的实训内容,考核方式也应进行改革,尽量做到多方位地、细致地、人性化地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为此,采取了过程性能力要点考核方式。也就是在为期两周的强化实训期间,每天要细化需掌握的能力要点,并对此逐一进行考核。比如及时模块实训内容是语音、语调训练,要细化需掌握的能力要点,即正确好听的语音、语调、节奏。考核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听音辨析,朗读对话和短文,模仿视听材料。每一个能力要点的考核标准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不通过者,只需重新练习该部分即可。平时的各种能力要点考核,占本实训课程考核的70%,各小组还要进行小组成果展示,这部分占30%。
四、结语
总之,通过设计合理的实训内容和实训项目,采取有效的实训模式和考核方式,对加强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非常有用的,既能提高学生将来的岗位职业能力,也有助于他们的就业选择。
作者:杨梅 单位: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专业人才培养石油工程论文
一、研究现状与专业进展
从新专业的构成来看,石油工程专业本身就是把原有三个专业合并成一个专业。现代石油工业生产和管理已越来越需要专业面宽的复合型人才。高水平或高层次的专业化和综合性技术专家型人才,则需长期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二、地方性、应用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
能力结构、基本要求及特点一个大学生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素质,还必须具备基本的工程师能力。工程师能力包括理性思辨能力、协同能力、业务能力,其中协同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包括外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国际合作能力、应变生存能力等;业务能力包括观察分析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计算机能力等。而协同能力的核心是意志力,业务能力的核心是创造力,因此最为关键的是一个人的意志力、创造力。对石油工程本科专业合格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强调的是相对意义上的多层次、多规格培养目标[4]。即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应至少具备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语言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因为这是对一个合格的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对优等生而言,应在具备比较的基本能力的同时,有所侧重。有些侧重研究能力,有些侧重语言能力和经济管理能力,有些侧重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能力,有些侧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学生的奋斗目标是有层次、有差异的,应该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人才脱颖而出。总之,我们认为培养相对意义上多层次、多规格复合型或拓宽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是石油工业发展和石油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立足内复合或内拓宽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着眼于外复合或外拓宽型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是我们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因材施教是我们强化教育的手段;全目标培养、有限目标发展,还学生一个发展空间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立足素质、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的教育思想。
三、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鲜明特色
人才培养计划是学院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计划。陇东学院能源工程学院制定修改人才培养计划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
1.树立“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特征就是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体现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面,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技运用、推广与转换能力。作为转型发展中的地方性高校,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不趋同于重点工科学校偏重于研究型的人才培养定位,也不模仿高职院校单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定位是为油气田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能力强、素质高、多样化”的复合性技能型技术人才,既有一定的知识理论素养,又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关键性作用。体现在教学体系设计上,就是采取多层次系列训练方案,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学科(专业)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性特色。概而言之,即构建了由课程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教学、模拟训练教学和生产实践教学四大模块组成的,既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达到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训练工科设计能力和工科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目的。
2.把实践能力强作为人才培养的亮点
我国专业石油院校大多远离石油一线,油企因安全等原因不便接收学生实习,加之学校实验实训设施的匮乏与陈旧,造成学生对石油井场布局,钻机、抽油机、修井机、固井机的主要部件,管汇安装,井控设备等缺乏足够认识,因此,我们必须在校内通过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方式加强石油工程能力的训练,强化石油工程意识,比如,通过模拟实训平台建设,强化情景训练;针对采油工程和钻井工程核心专业课,分别设置了钻井工程实训与设计和采油工程实训与设计课程。另外还专门设置了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相对较多、时间安排跨度较大,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
3.依托实验条件,开设特色课程
为了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增强钻井和采油方向学生动手能力,我院独立设置了定向井钻具配套与设计、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采油修井管柱配套与设计、酸化压裂实训与设计、钻井工程实训与设计等特色课程,包括钻井工具、管柱配套、司钻操作、采油工具和抽油机工作原理实训,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突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多地适应油田的发展情况,我院还增设了固井工程实训,修井工程实训,酸化压裂设计与实训课程。
4.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一专多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按照“一专多证”开设多种形式的技能培养选修课程。从事油田钻采工作有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衡量就业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筹码。根据专业特点,我们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专门为学生考取钻井证、采油证、施工证、修井证、安全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开辟了一个学业课程选修模块,引导鼓励学生以考证、制作设计代替毕业论文,着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5.科学设置了人才培养计划中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
体现了整体优化原则。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之间的关系,对于形成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提高,增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主导者
教师培养坚持“两条线”,一是向上走,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向下走,到油田一线去,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每3年安排专任教师进企业锻炼半年;引进有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经历的“双师型”教师,重点建设“双师型”师资;同时,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企业聘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或直接授课,或指导课题,或作技术交流;对在某方面确有专长的高技能人才,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不拘一格引进人才。遵循工科教育教学规律,引导促进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过程中体现贯彻应用型办学定位是我院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两年多来,我院共引进石油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三个专业十八名教师,他们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既缺乏一线实践工作经历,又没有系统接受过师范技能的培训,教学盲点很多,一方面需要接受有关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又要按照“应用型”的要求凸显工科教学目标中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应用型教师的培养,我们的思路和做法是:在去油田企业和煤炭企业一线锻炼中丰富实践阅历,增强课堂教学的情景性体验;在考试命题的改革中促进课堂教学由单纯理解式、记忆式向分析应用式转变;在课题项目的参与攻关中增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从2013年开始,计划每年派出2-3名教师,利用2个月时间到油田现场实地掌握学习钻井、修井、测井等技术,了解一线的生产工作情况,感受企业文化,争取在3年时间让大部分教师都有这样的实践阅历,不断增强工科教师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队伍保障。
2.改革完善考试方式,延伸学习空间,提升学习自觉性
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考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命题质量。一封试卷,向上推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向下看可以分析教学效果的好坏,横向看可以判断出是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提供了有效支撑。工科学科的特殊性就在于知识原理在物理学意义上是否得到了实现,是否变为实践的动力,考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正在于此。我们的基本做法是:根据学科性质的不同,教师命题应力戒单纯记忆性题型,增加材料应用、工程案例分析、情景判断、计算、识图填图、设计制作等能反映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题型,这种改变进而倒逼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通过不断地听评课来引导教师按照应用型的教学理念逐步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还不断地延伸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包括:通过开发一些实训设计课程向实验室延伸;通过布置作业题、讨论题、书目阅读向图书馆延伸;通过制图、3D设计制作等向机房延伸;通过集体辅导、问题答疑向自修室延伸;通过硕博论坛、专业讲座向学术厅延伸。
3.把教师的课堂授课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
为了提高教师知识应用的能力,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不但要精讲授课内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要承担本门课程中所包含的实验课,从教学设计一开始,就把课堂授课与实验教学同时准备,一并计划,做到边进行知识传授,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应用,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又使教学内容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统一,彻底改变了过去工科教学中课程主讲老师与实验老师分离的现象。
4.借地方政府之力
启油企合作之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之路,以石油工程专业建设为平台,向外积极扩大合作空间,强化项目带动意识,延伸产学研链条,提高办学影响力。当务之急是加强与地方油企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招生培训、专业共建、师资聘请、课题合作等方式密切与油田的合作共赢关系,以提高办学实力。
作者:吴奋超 姬安召 单位:陇东学院能源工程学院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严格毕业设计选题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障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障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障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与毕业设计的好坏息息相关,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才能逐年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不能仅靠指导老师,它需要学校、学院、系、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对学校层面,首先应该保障生源,重点严格控制转入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质量和数量,要让学生一进校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学院层面来说,严格执行毕业设计标准,强力推进毕业设计改革,改变毕业设计百分百通过的现实,同时,加强对驻地子弟和石油子弟的管理;对系上层面来说,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答辩环节,及时堵住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对指导教师来说,要从学生的前途和学校的声誉出发,从严要求,坚决将滥竽充数的学生挡在校门之内。只要这四个层面都做好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焦国盈裴苹汀杨斌程柯扬李俊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和教改探讨
摘要:
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对包括“胶体与表面化学”在内的很多专业基础课进行了“重点课程建设”,并进行了相关专业课的教改。课程的建设及教改强调“教学相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利于更好地为国家输送及储备的石油专业人才。
关键要:
石油工程;高等教育;课程建设
目前,我国石油天气然的对外依存度已分别超过60%和30%。我国的石油早已不再似沈括的《梦溪笔谈》所云“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对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石油工程人才的培养突显其重要性。为此,我院每年都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为大学生提供“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我院同时还注重各级“教学名师”的带头作用以及对骨干教师的爱护和培养。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的教学方面,我校每年分批进行“重点课程建设”,以及国家、省及学校等各个级别的“精品课”建设。我院广大教师在“教学相长”中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石油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确保了对我国石油工程“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一、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建设
石油工程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工程学科,本科生在第二学年开始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领悟专业知识,我们教师都会在授课时引入石油工程中必须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因此,学生在第三学年学习专业课时,就能够很好地运用前一年所学到的理论基础知识。例如,我们针对大二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胶体与界面化学”进行了“重点课程建设”。“胶体与界面化学”是石油工程专业的先行课,学好这门课就能更快地学好大三以后开设的“钻井液工艺原理”、“提高原油采收率”等专业课。该门课主要讲解地是用“胶体与界面化学”的方法来解释和解决包括油气钻井和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超细碳酸钙可用于保护油气层的屏蔽暂堵技术,它能很快地在井壁形成一层类似薄膜状的滤饼,降低完井液及固井水泥浆对油气层的进一步伤害;而且在采油之前,用酸化的方法可以溶解掉超细碳酸钙,恢复油气层的产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运用“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去解释油气开采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为将来解决油气钻井过程中的卡、漏、塌、喷等系列难题,以及采油过程中的砂、蜡、水、稠、低等难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为期一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建设了题库,改编了部分实验,为今后开设实验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立项教师指导大学生进行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项目研究,对“胶体与表面化学”中的“溶胶的制备”进行了专门的实验研究,指导学生进行了新型纳米材料的研制,并将所研制的纳米材料用到油气钻井的工作液(即钻井液)中。
二、专业课的教改
石油工程因其极强的专业性而突显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要性。我校的“石油工程”既是部级精品课,也是我校与油田进行科研合作和实验基地建设的重点内容,为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创造了很好的客观条件。我们教师在学校创造的良好氛围下申请校级、省部级和部级的教改项目,以及“中石油创新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一线教师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的同时,也开拓了我们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大三之后会有为期近一个月的课程设计,分别是钻井工程设计和油气开发方案的设计;此外,学生还会到现场实习参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将自己定位为“乙方”,根据博学教师仿“甲方”提供的地质资料以及邻井资料进行设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校会对大三之后挑选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这些学生必须设计从油气钻井到开发和开采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设计其中部分内容。他们不仅要实际动手推算公式,还要学会应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为将来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工程师”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了我们学生今后的“双创”提供良好条件,我院始终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主动创新意识。例如,我校石油工程学院动员全部任课教师参与了2014年全国的石油高校“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在参赛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进行知识整合,以学生为主体,首次对煤层气的钻井和开采进行了单项和综合项目的设计。最终在学院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在全国比赛中夺得了四个一等奖。此后,我们连年参加大赛并连年获奖,这充分说明了我院强调“教学相长”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正确。
三、传统文化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我们专业课教师均来自石油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即我们均非师范出身。但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是我们专业课教师对自己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正值传统文化渐渐回归主流,我们在授课时也会将我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引入课堂。例如,在讲授专业课“钻井液工艺原理”“水基钻井液”部分时,本人引入我国哲人推崇的“中庸之道”。水基钻井液的主要作用是清洗井底、稳定井壁和平衡地层压力等,其主要成分是水、黏土及多种处理剂。黏土在基浆中必须充分水化分散才能保持钻井液的动力稳定性。当水接触到地层时,地层中的黏土矿物也会水化分散,造成井壁的不稳定。水基钻井液就在这样一对矛盾——“钻井液的稳定”和“井壁的稳定”中发展至今。钻井液处理剂由确保钻井液体系“”稳定(实际导致井壁不稳定)的阴离子聚合物,经由确保井壁“”稳定(实际导致钻井液体系不稳定)的阳离子聚合物,发展至现在的两性离子/中性聚合物,强调的是,在油气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体系的“相对”稳定和井壁的“相对”稳定。引入传统的中国文化理念后,本人发现课堂气氛变得相对活跃,学生反馈认为更易理解水基钻井液的专业知识了。
四、结论
我们教师希望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研究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其实是在将我们的“石油梦”、“中国梦”寄托于我们的学生。石油工程专业的教与学绝非单纯的教师授业与学生受业,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对石油工程的懵懂无知,到对石油工程的钻研、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展望,以及对世界石油态势的把握,其实是在逐步塑造自己未来“石油人”的形象,争取以“石油人”的身份成就我们的“强国梦”。愿我们的石油后生们能将自己的所学所长用于石油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实践,相信我们的石油后生们定会自强不息,如“云从龙,风从虎”,终会如《易经》“乾”卦九五爻之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也愿我们的石油先生们,如“乾”卦初九爻“潜龙勿用”之释:不成乎名,遁世无闷。
作者:曹晓春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专业人才教学培训研究
1培训师自身素质要提升
在培训工作中,的培训师队伍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关键。石油工程专业特点决定了培训要紧贴生产现场的工作实际。作为培训师不仅要实时了解国内外行业技术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方向,还应及时跟进现场工艺、技术的改进,并和现场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交流和探讨,以促进培训效果。由于石油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将企业作为依托,因此可采用专职培训师和现场兼职培训师相结合、脱产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以保障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培训共同提高的目的。
2培训体系需要完善
在对石油行业技术型人才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每一个培训对象建立一个个培训记录。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奖励制度,根据不同人才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级别的奖励办法,对者给予表彰。还需制定出获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应选修哪些专业课程,学员首先通过定期培训学习修够规定的各门专业课程学分,方可参加本专业相应级别的国家技能鉴定考试。将培训流程变得更有保障,提高质量方面的鉴定工作。
3引进先进培训方式、创新培训观念
由于不同油田、区块有着不同的地质和开发特点,因此在开展培训时,应注重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将各种不同的培训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和利用,将讲授法、研究法、案例法、模拟法、体验法等诸多不同的培训方法针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综合性的培训模式。同时对培训的方案、内容、方式根据油田、区块进行细分。
4结语
如今,石油企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前国内各石油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石油工程类技能型人才。对培训理念及培训方法进行优化更新,从而提高石油工程专业的培训水平,提高石油工程专业培训员工的技能水平,为企业不断培养和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并积极调动企业员工全员学习,终身学习,是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郭虹 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培训中心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专业改革思路及做法
一、以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搭建专业通识课程教学平台、专业大类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夯实了石油工程专业基础。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平台为学生在专业方向上提供必需的技术理论知识,使学生的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等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构建了由基础实践层、基础创新层、实践提高层、综合创新层和高技能应用层等层次清晰、逐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中心获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二、教师培养和任用机制建设
一是继续加强现有师资的对外交流与培训,有计划地派遣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访问和学习,特别是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研究提高本专业专任教师的理论水平。二是继续投入资金,改善条件,积极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骨干教师,特别是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35岁以下的博士、博士后。教师引进坚持“教学与科研能力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科研能力,还应该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具有将学术知识融入课程教学、转化为教学成果,并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三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从企业聘任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为学生开设部分实践课程、讲座及担任大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四是坚持以科研项目为纽带,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科研院所进行研究工作学习,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陕西省教学团队称号。
三、分层次、分模块、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课程建设
根据国家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上、拓展国外”、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并举的战略以及西部能源开发(包括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对石油与天然气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研究,将石油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方向课程平台”分为“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非常规油气开采”“国际石油工程”和“海洋油气工程”等五大教学模块。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的总体框架下,针对不同教学模块构建不同的教学团队,制定相应教学模块下的团队及课程群建设目标,以实现不同教学模块、课程群等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同作用,充分体现石油工程专业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几年的建设,《油藏物理》《钻井工程》《渗流力学》《石油工业概论》课程获陕西省精品课程称号,《钻井工程》获陕西省双语示范课程称号。
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紧紧依托已建成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同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2013年获批部级“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完善石油工程专业常规实验室基础上,以部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为依托,通过合理整合优势资源建立校内石油工程专业新技术实训基地。通过建设使石油工程专业新技术实训基地成为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在国内同类院校中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五、持续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FLASH动画等现代教育手段,把比较枯燥的理论教学形象化和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集中教学与交互式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调查相结合、日常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文字教材与电子教材相结合、实验教学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等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进一步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在认真总结已有的“订单式”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石油工程专业继续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采取“石油工程专业+国际经营+国际法律+专门外语等”形式的培养模式,以提高石油工程专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改进工作,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加大对陕北能源化工紧缺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分工和协作,进而增强陕北能源化工企业竞争力,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结论
石油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与实践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但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有促进和完善作用,而且对我校其他专业综合改革实践工作起到了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通过专业综合改革促进了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多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作者:陈军斌 刘易非 孙燕波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专业地质类课程教学浅析
一、“地质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石油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发展,适应现代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在石油工程领域内从事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生产管理与施工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我校石油工程专业主要有两个培养方向:一个是钻井工程,另一个是油气田开发工程。很多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认为他们毕业后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钻井与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提高采收率以及油气田增产改造措施等工作,只有“三大”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才是他们的主干课程,只要这些课程学好了就能够胜任以后的工作,觉得“地质类”课程仅仅是一类锦上添花的课程,没有多大意义。基于学生的这种认识,表现在:对该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平时上课没有几个人做笔记;总是希望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不要超出课本内容且与最终考试有关;课后基本不复习或思考问题;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上课基本上就是要个学分,以达到毕业要求。正是这一“错误”观念的存在导致学生从思想上对该类课程不够重视。
2.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地质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以“板书”为主,演示图表不规范,而且信息量有限,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易引起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在在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许多教师把多媒体作为教科书的翻版,一页一页低着头顺着多媒体往下念,没有发挥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的真正作用。可以说是只念不解,基本不考虑学生课堂气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有的看书、有的玩手机、有的睡大觉,根本谈不上取得什么良好的教学效果。
3.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工作以后的现场应用。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单一地强调如何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大家,认为学生只要将书本知识掌握好了就可以满足以后学习或工作的要求,那就大错特错。现在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授课时只讲书本上的内容,很少将所讲授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与油田生实践相结合,很少讲授学科前沿理论,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该课程。造成教师好像很卖力、学生好像很无奈的困境,其实教育如果解决不了学生的尴尬,那就是教育的尴尬。
二、提高“地质类”课程教学效果方法
1.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里,读一样的书,听一样的课,同一个老师讲解,而学习成绩却有很大差别。究其原因是:是否用心听,是否与老师产生共鸣。人类从不厌倦于对知识的了解与学习—只要这些知识能够指向他们心中悬而未决的巨大疑问。针对学生不够重视“地质类”课程的情况,我们首先要给学生介绍该门课程主要要讲授哪些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与后续相关课程的关系等,使学生明白该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位置及在油田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地质类”课程石油测井为例,首先应该从测井手段的提出、石油测井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与后续开发地质课程的关系入手,讲述石油测井在石油工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门学科在他们将要从事的工作中所能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讲授过程中再配合油勘探开发实例,对比分析石油测井技术的应用与油田勘探开发效果的关系,必定能够唤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和重视程度。油田地质基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也需要以类似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几年笔者在课程及时节课绪论部分讲完后,总是花一点时间,用具体事例给学生讲: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严谨的作风,没有过硬的本领,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具体的计划,没有可行的措施,没有吃苦的精神,那么这个人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将不会有突出的表现,甚至会被社会淘汰。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对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有一定的效果。
2.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计算机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多媒体的使用像做大会报告那样的话,就失去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意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是传递的信息量大,另一方面是演示的图表规范,节约了老师在课堂上绘制图表占用的时间。但是,如果把所有要讲的内容全部集成到多媒体里,学生就会产生视力疲劳感。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下,如果再辅以“粉笔+黑板”的传统手段,在黑板上将重要知识点予以强调,引起学生重视,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必然会使课堂效果化。
3.提高教师对教学热情的投入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就像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不是单方面的问题。在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们有些教师仍然延续上个世纪大学精英化教育的思维,想象着学生应该怎么样,总是把他们平时的样子与觉得该怎么样去比较,这种思维是现代高等教育较大的障碍,如果这样我们就没有办法与学生建立联系。教师上课,学生听不明白或不够重视,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在教学这个环节过程中,学生是上帝,上帝没有听懂,上帝没有错,我们的教师都是高职称、高学历,所讲述的知识与方法肯定也没有错,那么错的就是内容层次安排、言辞清晰度及知识密度出现了问题,导致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没有被传递。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投入不够,没有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如何才能把该门课程学好;没有下工夫把该门课的知识结构与层次理清;没有下工夫思索针对现在个性化很强的学生如何优化教学方式。只有当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热情、教学技艺,这个感受就会被传递,学生就会热爱这个老师,爱学这门课,同时这种感受也会向淋雨一样浸透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缓慢滋养。诚然,现在大学教师压力比较大,不但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许多科研任务,同时又要应对考核发表科技论文。但大学的主体是教学,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消极教学的借口,况且教学、科研、并不矛盾,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难点仅仅在于教师如何去很好地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4.加大课堂随机提问力度
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不间断地提问无疑非常重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我们可以采取随机点名提问,要求学生当场回答;也可以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下一节课随机请多名学生回答,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逐一点评,对回答好的进行表扬,对差的进行鼓励。通过不断地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证明,上课经常提问到的知识点,学生都掌握得非常好。
5.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有力结合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取得不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会及时地把自己科研中遇到的与所讲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场实例带入课程,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油田地质基础课程油藏类型部分过程中,笔者在讲授完一种油藏类型的定义及书本典型案例之后,都会将自己熟悉的某油田实际的该类型油藏进行详细解剖,引导学生寻找书本理论定义与现场实际油藏特征的差异性。然后还会给出一组地层数据与油层数据,让学生利用软件绘制出该油藏的剖面图和平面图,并分析油藏特征,同时简单讲解针对不同类型油藏所采取的不同开发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质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三、结论与认识
“地质类”课程作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一方面是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些知识也始终贯穿于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只有通过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对教学热情的投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够强化教学效果,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给他们传授的是找到自己生活之路所需要的才能与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作者:高永利 高辉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专业人才教学培训
一、石油工程专业技能人才的教学培训方式
1、培训师自身素质要提升
在培训工作中,的培训师队伍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关键。石油工程专业特点决定了培训要紧贴生产现场的工作实际。作为培训师不仅要实时了解国内外行业技术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方向,还应及时跟进现场工艺、技术的改进,并和现场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交流和探讨,以促进培训效果。由于石油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将企业作为依托,因此可采用专职培训师和现场兼职培训师相结合、脱产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以保障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培训共同提高的目的。
2、培训体系需要完善
在对石油行业技术型人才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每一个培训对象建立一个个培训记录。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奖励制度,根据不同人才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级别的奖励办法,对者给予表彰。还需制定出获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应选修哪些专业课程,学员首先通过定期培训学习修够规定的各门专业课程学分,方可参加本专业相应级别的国家技能鉴定考试。将培训流程变得更有保障,提高质量方面的鉴定工作。
3、引进先进培训方式、创新培训观念
由于不同油田、区块有着不同的地质和开发特点,因此在开展培训时,应注重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将各种不同的培训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和利用,将讲授法、研究法、案例法、模拟法、体验法等诸多不同的培训方法针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综合性的培训模式。同时对培训的方案、内容、方式根据油田、区块进行细分。
二、结语
如今,石油企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前国内各石油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石油工程类技能型人才。对培训理念及培训方法进行优化更新,从而提高石油工程专业的培训水平,提高石油工程专业培训员工的技能水平,为企业不断培养和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并积极调动企业员工全员学习,终身学习,是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郭虹 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类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
一、专业实验室开放形式、教学内容和方法
1.开放实验教学内容。在开放实验室教学内容的构建方面,按照因材施教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根据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加强科研、工程和企业应用的密切联系,及时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加大模拟仿真与工程训练的教学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例如,根据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和石油工程等专业实验教学的特点与专业特殊性,结合中心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自主研制了部分设备并依据设备特点开发了相应的系列实验项目,面向学生开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开放实验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石油工程专业实验室开放形式,改进了相应的开放实验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同,尤其是石油工程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开放实验室,对实验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促使实验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探索合适的、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内外结合、教学科研结合和仿真实际结合,实现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标。中心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师生互动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目标驱动开放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开放实验教学、渐进式教学等综合教学方法,满足了不同兴趣、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开放实验教学。
3.开放实验教学考核。针对不同的开放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中心采用了实验操作、汇报答辩、实验报告(论文)等多种考核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多方位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侧重于从学生的创新实验方法和结果、论文的发表、专利的申报、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能得到发挥,对实验室开放的兴趣增加。
二、专业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
中心隶属于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主任负责制,中心下设实验分室、实践教学基地和大型设备共享中心。中心教师实行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定期评价、分类考核、合理交流的管理机制,由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管理,中心负责考核聘用,确保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正常运行。
1.开放运行模式。中心所有仪器设备面向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开放,大型仪器、高精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同时,实验室实行每周7天和每天8+2小时运行,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系统,然后在中心教师的协助下完成实验。周末和节假日,中心安排专人值班,保障开放和运行。中心利用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功能模块承担各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开放分为“基于项目的开放”和“基于场地的开放”两类。“基于项目的开放”流程是:中心开放项目申请→教师或学生申请项目→中心管理员审核→学生实验→过程管理。“基于场地的开放”流程是:中心开放实验室及项目→学生申请→中心管理员审核→学生实验→过程管理。学生在进入开放实验室前应预习与实验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好实验实施方案,做好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指导教师注重加强对学生实验素质、实验技能、创新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并做好开放情况的记录和实验室安全工作。指导教师或实验教师根据开放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在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块中提交对应开放项目相关的成果。各个实验室负责人于每学期期末提交本实验室的开放总结。
2.开放管理制度。学校在保障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重庆科技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参加开放实验须知》、《重庆科技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保障了实验室开放的规范性。中心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实验室高效开放、规范运行的管理办法与细则,如《实验教学开放管理实施细则》、《大型设备共享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对外合作交流实施办法》、《低值易耗品采购与领用管理办法》等制度,促进实验室开放工作。在开放过程中,实行进入开放实验室登记制度,要求进入实验室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并且加强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学生使用前应先接受培训,取得上机资格后方能操作。对于损坏仪器设备的,按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处理。同时,为鼓励师生参与实验室的开放工作,中心专门设置了实验室开放基金,为实验室开放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费用和学生的奖励费用,从物质方面激励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过程。
3.开放过程质量监控和考核。根据教学改革要求和石油行业发展需求,每学期由中心分批次组织相应学科的实验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审查开放实验教学内容,保障开放实验教学内容的质量。学生实验预习、过程和结果均需老师签字认可,对预习过程不认真和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差大的学生,要求重做或补做。每学期期中召开学生座谈会,期末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和学生对开放实验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开放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心实行专职人员考勤制度,实行8小时坐班制,同时加强了考核。对于专职人员,在期末由考评小组根据考核办法对其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设备维护以及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尤其是实验室开放工作进行考核;对于兼职人员,要求每人负责1~2个专业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实验项目开发、开放实验指导等工作,在期末主要考核其参与实验室建设和指导实验开放项目的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4.开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环保的理念,制定了中心环境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实行实验室开放安全目标责任制,确定安全总责任人,层次落实责任。实验室规则和安全规程上墙,装有自动灭火系统,配备了消防器材,走廊安装有自动报警装置,实现了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四防”功能。同时,每学期对中心人员和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并进行相应的考核,使所有人员熟知消防器材的摆放位置和使用方法。中心实验室备有废物废液收集桶,废物、废液分类收集并集中处理,降低开放实验过程中实验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人身危害。
三、初步效果
1.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促进。由于开放实验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其自主性得到体现。同时,将开放实验教学纳入学分认定,使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从而产生了一批创新成果,如近三年,中心学生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55项,申请专利25项,获得授权6项。
2.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中心的开放实验教学环节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如,近三年中心学生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8项,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同时,通过学校委托第三方公司对部分用人单位进行的毕业生质量调查结果显示,石油企业对我校石油类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高,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好评。3.实验室设备得到较好利用。通过将台套数多的实验设备进行相对集中放置和开放,将精密、大型、贵重设备进行整合集中管理成立大型设备共享中心,对校内外开放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中心的实验设备整体利用率达91%以上,较开放前有很大提高。
四、结语
1.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对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索非常必要。
2.专业实验室开放对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多的付出,同时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和教师的相互配合,目前还存在诸如实验室开放不彻底,实验人员晋升激励机制欠缺,开放维护费用较高等方面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苏堪华 龙学渊 曾顺鹏 王建华 齐成伟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专业工程师培养的必要性
一、石油工程工程师培养目标与指导思想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石油工程学科发展和石油工业国际化市场需求,掌握石油工程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基本胜任油气钻井工程、油气开采工程和油藏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应用技术研发和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显著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与传统人才培养目标相比,工程师培养目标更加强调适应国际化市场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显著工程实践能力。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依托行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企业根据职业岗位群确定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按照工程师培养标定培养环节、构建课程体系、编制教学大纲、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改革。
二、教学体系建设
1.理论教学体系
①基础模块必须达到工科通式教育所必须奠定的基础。其主干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②专业模块。首先专业基础模块按照石油工程专业工程师培养目标,除了满足专业培养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外,还要注重作为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从事工程设计、应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培养等需要的知识结构。主干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制图》、《渗流力学》、《石油地质基础》、《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等课程。其次,专业基本模块以《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三大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焙养作为石油工程师所要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专业强化模块按照三个独立的专业方向(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构建课程体系,将各专业具体领域所要强化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相关的课程和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专业课程,以便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③国际化特色模块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具备从事石油国际合作项目所必需具备的经营管理方面的初步能力。课程体系由外国语强化课程(《英语口语》、《石油科技英语》、《商贸英语》、《第二外国语》)及经济管理课程(《国际石油经营与法规》、《石油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学》、《日ES风险管理》)等构成。
2.实践教学体系
①基本技能模块以基础理论课程所涉及到的各种实验课、CAO、金工实习等环节构成。②专业技能模块按照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认知实习、企业上岗实践等环节构成。③综合能力培养模块以综合性实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构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综合能力培养模块的大部分教学环节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参与完成。企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累计时间约一年。即“3+1”培养模式。
3.素质培养体系
①政治思想教育模块以培养爱党爱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为基调焙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遵纪守法意识的政治合格人才。②身心素质教育以《心理学》、《人际关系学》、《健康与疾病》等课程为支撑,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承受压力、保健与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③科技创新教育以开展各类科技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石油工程设计竞赛等为主题,由专业导师完成全过程的指导和培养。④职业生涯教育模块结合石油工程的职业特点焙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三老四严”的作风,以更好地适应石油工程专业的工作特点。
三、总结
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尚处于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在广泛调研国内三大石油集团公司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深入研究国内其他石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凝练我校的办学特色和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实践过程中显现出了明显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工程师培养的关键,真实工程实践条件是工程师培养的必要保障,校企合作是培养工程师的途径。
作者:罗沛 李文华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近年来,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团队教师的师德水平,努力建设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团队教师坚守一个信念———做辛勤园丁是教师的本色,育石油英才是教师的责任;追求一种境界———厚德传道,博学授业,以为石油高等教育奉献毕生精力为荣。凭借这种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团队教师们爱岗敬业,勤奋耕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书写精彩人生,涌现出了湖北省高校工委共产党员汪伟英教授、用心对待学生的好教师熊青山博士、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欧阳传湘副教授、教学质量教师唐善法、张志全、江厚顺等。通过学习与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团队教师对教书育人的认识,增强了其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团队全员育人的氛围日益浓厚。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积极担任班主任,定期深入班级与学生之中,解决学生深层思想问题,有效促进了班风和学风建设。团队共有12名教师担任班主任,涌现出了刘德华、管英柱等班主任。②教授、副教授不记个人报酬指导大学生科研、担任生导师、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近2年共有8名团队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12名团队教师担任生导师;团队教师用实际行动推动了大学生成才教育工程,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科研能力与专业素质,2010年在校大学生在公开刊物上38篇,相比2009年翻了一番;特别是团队骨干教师喻高明教授,指导学生代表长江大学参加首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石油工程知识竞赛获得冠军,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③举办石油新技术系列讲座,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梯队建设
在梯队建设上,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强化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制定针对青年教师的具体培训措施:①组织新进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以及学校相关文件和管理规定,尽快转变角色,适应高校工作的需要,然后到油田企业对口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现场实践。②认真落实《关于实行新进教师导师制定暂行办法》,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指导老师,指导新进教师熟悉教学环节,掌握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使之尽快融入教学科研团队,提高业务素质。③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和科研能力突出的老教师,为青年教师开设教学育人、课堂教学艺术、科研方法、创新成才等专题座谈会,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做好传帮带。④学院定期组织教学质量优良的老教师为青年教师上观摩课。⑤教研室组织上“诊断课”,即青年教师讲课后老教师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或交流经验。⑥立足岗位成才。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下,鼓励青年教师勇于挑担子,对过了教学关的青年教师及时安排教学任务,并给教学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安排专业核心课,优化课程教师梯队,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其中,李菊花博士当选我校首届青年教师,熊青山博士获长江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教师称号,张顶学博士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李忠慧、杨明合博士等成为教学科研骨干。
三、学术交流
加强学术交流,为师生成长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团队组建以来,一名教师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做访问学者回国,另一名教师经学校推荐和湖北省教育厅评审,已成为全省选定的173名青年教师赴海外教育、科研机构短期留学人员之一。
四、精品课程建设
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有计划、有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改革中加大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力度,使课程建设与改革成为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发挥教学改革的示范作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把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队伍等几方面的改革整合为一体,推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促进教育技术的改进。目前已建成《油藏物理》、《油藏工程基础》、《钻井工程》省级精品课程,《采油工程》为校级精品课程。
五、教学改革研究
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①在深入研究和完善生导师制、“联合培养”合作模式、“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了“石油之光”实验班,并成功申报国家“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方案。②以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落实启发式、导学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以现有的省级“油气勘探开发实验教学中心”、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为支撑,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课程网站建设,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网上答疑。③将科学研究融入教学,以科研促教学,引领学生进入学术前沿,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近一年来,团队成员中教授、博士为学生开设“石油之光”新技术等讲座达11次。
六、实践教学研究
重视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①成功申报了省级“油气勘探开发实验教学中心”,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实验教学建设的力度,共筹集资金近300万,购置仪器28台(套)扩建和完善现有实验室,并增设岩石可钻性与硬度实验室、提高采收率实验室、固井工艺实验室等,将若干单元实验有机结合,形成复合型实验,加大新技术、新内容、新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为学生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②与“江汉石油管理局”、“河南油田”等6个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毕业设计、生产实习基地,近一年来共指导了87名学生的毕业设计,893名学生的生产实习,同时改进了钻井实习模式,引进江汉油田钻井职工培训中心的老师参与指导实习,学生在老师和工人师傅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既锻炼了自身动手能力,又增强了现场感,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七、学科专业建设
加强科学研究和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团队已入选为省高校创新团队,以及现有的教育部、湖北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所提供的平台,积极组织本团队教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他基金项目29项,鼓励教师广泛参与油田企业合作,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难题,共签订横向合作项目120项,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本专业教师在《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石油钻采工艺》、《油田化学》、《天然气工业》和《中国海洋石油》等杂志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20篇,申请国家专利9项。通过科学研究,扩大团队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团队建设期间,学科建设和专业办学层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石油工程专业获得推荐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资格;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和油气井二级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石油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八、结语
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并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举办石油新技术系列讲座等,是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向上的精神、专业的传统、不懈的努力、变革的理念是团队前行和发展的动力。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而努力奋进。
作者:李元凤 单位: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摘要: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最终环节。本文提出了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从拟题监督、资源统筹、过程管理、格式规范、有序评审等方面进行改革,最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效果。
关键词:毕业设计;石油工程;改革
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是集综合知识运用、科研能力锻炼、创新意识培养于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体现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最终环节。它是衡量石油高校办学质量、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体现了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程度。随着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我国石油工程专业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学科竞赛开展如火如荼、各种仿真实验室建设方兴未艾,但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却还是延承不变、流于形式,形成巨大的反差。
一、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普遍存在选题不合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资源分配有限、时间安排不恰当、导师投入时间少等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相对下降、教学效果削弱。具体体现在:
(一)学校配套过少
毕业设计属于学校重要的教学环节,但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上通常难以满足毕业设计教学要求。实验仪器、药品由教师承担,限制了毕业设计开展范围。部分教师学生毕业设计内容甚至全为文献调研,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二)管理措施不到位
虽然学校制定了相对齐全的管理文件,但部分内容不够具体、细致。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质量要求和评定标准难以严格实施,使得评审和答辩流于形式。
(三)教学安排不合理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但由于教学安排不合理、部分学科知识缺失、学科之间缺乏交叉融合,学生所学的知识没有条理、系统,往往就难以运用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毕业设计环节暴露出很多问题。
(四)教师投入精力不足
随着招生规模扩大,高校普遍存在教师队伍相对不足的问题。骨干教师承担大量科研、教学任务,难以投入足够的精力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而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专业方向、试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也力不从心。这两方面也导致毕业设计效果差。
二、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建议
(一)切实执行拟题申报审查制度
指导教师的选题内容应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在一定的工程背景下结合实际做课题,坚决避免历年题目雷同情况的出现,严格控制教师文献调研项目的数量。
(二)统筹学校教学资源,合理分配学生数量
在实验中心的统一管理下,调配现有本科教学实验室,实现现有教学资源利用的较大化,同时鼓励有条件、有资源的教师多带学生;鼓励毕业论文教师多带学生,促进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
(三)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增强课程之间相互融合,如增强高等数学、大学化学等基础课程和石油工程专业之间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将石油工程专业基础问题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促进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问题的理解。
2.提前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加强学生查阅资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查找文献、了解国内外技术前沿的习惯。开设科技论文写作选修课程、增加学科前沿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3.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比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四)实行过程管理
1.强化过程指导。指导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针对问题,加强指导。建立具体指导、阶段汇报制度,教师应做到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了如指掌。
2.调动学生毕业设计积极性。指导教师应做到高起点、高要求,增加学生的忧患意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对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性,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3.强化写作能力的培养。从画图工具、文献编辑软件、以及论文的页面、段落、字体设置等进行细致说明,使学生在接触毕业论文写作时不至于茫然。
(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学科方向相近的老师之间形成团队,除了群体指导模式外,让学生为主体定期开展课题内技术汇报和研讨,让他们之间相互指导,提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三、结语
影响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因素比较多,如果忽视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协调好学校、教师、学生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赵众从1李燕2柳建新1 单位:1.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2.长江大学图书馆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越来越注重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石油工程这样复杂的专业,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石油专业知识,固有的理论知识不能的和实际情况相对应。为了有效的提高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未来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1实践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都是枯燥乏味的死知识。实践教学的实质是所有理论教学之外的教育,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技能实现、见习和实习。实践教学的实施,增加了学生实地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感悟。在现场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弄明白了许多在课堂上不懂的问题,同时也拓展了知识视野。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之后,在实际工作时表现出了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同事和上司的信任与重视。
2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石油工程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广,对专业技术的要求高。传统的教学方法细化了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只需要学习单方面的知识即可。为了满足现在教学的要求,培养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石油工程从单一的学科转变成了综合学科,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学习所有的石油工程专业知识,比如采油技术,钻井技术和地质勘查技术。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教学的主要作用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对于石油工程这种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石油工程专业还是一个知识更新特别快的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石油产业的工作设备不断的更新,需要管理者能够熟练的运用新知识和新技术,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了实践教学的实现,就要改变以理论知识为教学主要内容的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到学生的实践项目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会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建立实践教学模式
教育改革后的石油工程的学生要掌握石油专业的所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增加专门的课程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同时给学生提供到现场实习的机会。采用新的教学评价方法,除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核,还要考虑学生实际操作的表现,鼓励学生到现场进行实际的勘察,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亲身实践,锻炼自己运用工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理论知识的意义,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每一次试验都不能只是单纯的按照规定操作,学生要把自己实际操作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事后进行思考,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并没有忽视基础知识的教授,而是建立了新的知识认知规律,通过学习知识和现场技能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了完整且清晰的认识,实践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2.3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
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是成功实施实践教学的保障,所以学校要重视自身的条件建设,以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为例,该学院针对石油工程专业设有专业的实验室和实地操作基地,设备不仅齐全还能够跟上现代石油产业设备的更新速度,致力于让学生学习的技术知识。除了有石油产业的专业设备外,还有先进的计算机工作站,计算机里安装了开发工程常用的软件,并收集经典的石油工程项目数据,多方位的模拟项目施工现场,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的同时感受石油专业知识的奥妙。
3结语
通过近几年实践教学的实施,我们目睹了石油工程学生的转变,石油专业的学生不再是死背概念的书呆子,而是具有扎实技术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发现,传统教学模式教导出的学生,参加工作后要经历很多年的历练才能真正的独当一面,但是在学校有大量实践经验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成为技术担当,在实际工作中行事更加果断,具有决策力。由此可以看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掌握技术。
作者:冯禹龙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专业课的教学研究
一、建立一支的教师团队是提高石油工程
如今,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三次采油、三元复合驱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驱油效果,提高了采收率,但是也存在一些腐蚀、结垢现象。问题的解决需要高素质教学队伍的科研攻关,并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中,用提高学术水平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及时、青年教师是保持教师团队持续发展的接续力量,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到油田生产一线、实验现场去学习,理论结合实践,创新出更多技术成果。第二、青年教师配备教学指导教师。为了使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安排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做他们的指导教师,指导他们的教学工作。第三、对青年教师加强提高学术水平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尽早参与有关科研工作,特别是根据具体情况,规划青年教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
二、深入开展石油工程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1.深入开展各类教学研究活动
为了积极响应教学改革的大朝,转变教育观念,满足学校对石油工程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计划,必须深入开展有关石油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如:可以定期进行教学交流,横向学习教学经验和授课技巧,每周开展一次专题讨论会,根据油田开发中的重点难点,随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向学生和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如:对水驱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各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微观驱油机理的理解与掌握;用三元相图解释气体混相与非混相驱油的机理与过程等)对比较抽象的内容采用实验、演示等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以更好地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水驱剩余油分布特征、提高油气采收率原理和方法有比较深入、系统的了解,以适应油田开发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需求。
2.综合运用各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目前,石油工程关于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基础教材有《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提高采收率原理》、《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和方法》、《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等,这些课程研究的对象和难度决定了其具有抽象性。因为,石油是一种埋藏于地层深部的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与其他矿物资源相比,石油的采收率较低。例如,在非均质油藏中,注水开发的原油采收率通常只有其原始地质储量的20%~40%。如何将抽象、难懂的课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问题,如何在讲解过程中结合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应用多媒体演示、演示实验、讨论交流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例如:讲述《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这一课时,应该在讲课过程中多提问:什么是提高采收率?提高采收率方法有哪些?提高采收率的意义何在?常规油藏与非常规油藏的区别及开发特点?国内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状况?
三、结束语
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效果直接关系着石油专业人才的接续力量,关系着油田的开发。相信在石油工程专业教师的努力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结合油田开发难题进行研发,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
作者:曲国辉陈凌云支继强刘义坤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浅析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特点及翻译对策
摘 要: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翻译对国内石油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和国际化经营有重要作用。文章从石油工程专业英语词汇、句法入手,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学习,对翻译过程进行细致剖析和探讨,分析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 石油工程 专业英语 特点 翻译对策
1959年发现的大庆油田彻底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历史。目前我国石油工业正处于战略转移阶段,在开展油气田对外合作、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发展迅速。随着石油企业业务的日益国际化,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翻译的作用愈发重要。石油英语作为ESP(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专业性较强,它不同于普通文章的翻译,即精通源语言和目的语,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就可以胜任。而石油专业英语翻译,除了以上提到的素养外,对译员的石油专业背景和语言能力要求较高。
1.石油专业术语词汇特点和翻译对策
1.1常用缩略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专业领域的交际语言中,存在大量的缩略语。石油工程英语属于科技英语范畴,具有科技英语的共同特征:行文简练、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专业性强[1]。石油工程专业英语包含大量的缩略语,主要有首字母缩略语和截短式缩略语两类。例如,VRU(vapor recovery unit),蒸汽回收装置;FWKO(free water knockout),游离水分离器;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气;EOR(enhanced oil recovery),强化采油;S&W(sediment and water),沉积物和水。正确翻译缩略语的含义需要多接触石油工程专业英语词汇,弄懂字母所代表含义,多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
1.2石油专业英语术语
在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翻译中,术语的翻译正确与否关乎文章翻译的成败。译文必须确切、清楚,不能含糊其辞。翻译中必须把术语译成石油行业通用的表达习惯,体现其行业特色和专业性。例如,coating yard,覆盖层施工场;associated crude-oil stream,(气井井流的)伴生原油;development well,开发井;liquefied petroleum gas,液化石油气;gathering system,集油(气)系统;residual oil,残余油。翻译过程中必须无误地翻译出专业术语,多动脑思考,勤查翻译工具书和英文文献资料,这样才可以且地道地翻译专业术语。
1.3多义词的翻译
在专业英语中,多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同样在石油专业英语中,也有一个单词拥有不同的含义,根据上下文,理解多义词对翻译文章有重要意义。 如crude,既可作为名词,又可作为形容词,但意思不同。crude oil指的是“原油”,而在crude product中,crude指的是“品”。又如,drill一词,在perform drill中是指“展开训练”,而operate drill译为“操作钻机”;gathering可以译成“聚集”、“汇合”,在石油工程里面又译为“集油(气)管网”。只有根据全文主旨才能正确理解词组的意思,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同时平时还要加强石油专业知识储备。
2.句法特点和翻译策略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中存在很多长句、被动句、否定结构的句子。为了获得的翻译,我们在正确理解原文主旨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正确的翻译策略。
2.1英语长句的译法
为了严谨地描述客观事物或是现象,一个句子往往包含多个修饰成分和限定成分[2],所以长句普遍存在于石油工程专业英语中以满足其表达需要。在翻译此类句子时,要弄清英文原句的句法结构,找出整个句子的主旨和各层次所要表达的含义,分析其中几层意思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按照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逻辑关系,正确地译出原文的含义,主要方法有顺译法、逆译法和拆译法等。
2.1.1顺译法。
顺译法就是按照原文顺序翻译的方法。下列几种情况均可采用顺译法进行翻译:多个表示连贯动作的动词并列时,英语和汉语往往都按照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词序;当英语中的状语或从句为了强调提至句首时及英语中的介词短语、副词短语、分词短语组成的“介词+动名词”结构置于句首时。
例1:Liquid water almost always accelerates corrosion,and the solid hydrates may pack solidly in gas-gathering systems,resulting in partial or complete blocking of flow lines.
可以看出,例句的结构顺序和汉语表达的结构顺序基本相同,因此采用顺译法。
译文:液态水总是会加速腐蚀,而集气系统内的固态水合物会压实,从而部分或者阻塞采气管线。
2.1.2逆译法。
逆译法就是不按照原文的语序进行翻译的方法。汉语在叙述动作时一般是按照动作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而英语在叙述动作时,更多的是使用各种语法手段将动作的先后顺序打乱。在翻译这类句子时,应按照译入语的习惯重新整合动作的顺序。
例2:It is critical to make full use of seismic data in offshore petroleum exploration when well data are relatively scarce.
根据此句结构,按照汉语表达习惯,条件和原因放在前面,而把结果放在后面。因此,根据例句意群之间的关系,when是时间状语,应该先译,此句采用逆译法。
译文:在钻井数量相对少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利用地震信息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服务则至关重要。
2.1.3拆译法。
拆译法是英汉翻译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处理原则是,把原文中较长的句子成分,或者不易安排的句子成分分出来另作处理,一般译为短语或独立结构。就拆译成分的结构而言,分译大体可以分为单词的拆译、短语的拆译和句子的拆译三种情况。
例3:One reason for its infrequent use,except where it is the only practical solution,is that the almost constant use of thrusters to maintain position requires large amounts of fuel,adding significantly to operating costs.
这里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定语从句引导词that和现在分词adding所作的成分。
译文:除必须使用该系统解决实际问题之外,不常用的原因是持续使用推进器保持方位需要大量燃油,这极大地增加了操作成本。
2.2被动句的译法
科技文体较多使用被动句,以迎合其表达的需要。科技论文注重事理和活动的客观叙述(impersonal activity seen objectively),力戒作者的主观臆断,因而常常避免提及施动者[3]。被动句的广泛应用也是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特点之一。由于两种语言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方式不同,故在英译汉时译文里的语态并不一定遵循原文里的语态,要根据情况作适当的选择。在石油工程专业英语中,英语被动句的处理如下:
2.2.1译成汉语主动句时,保持原主语不变。
有时英语被动句中没有出现by引进的施动者,切句中的主语为无生命的名词时,一般译成主动句,英语主语依然是汉语译文的主语。
例4:Flowlines,the first link in transportation chain from producing well to consumer,are used to produce oil from individual wells to a central point in the field for treating and storage.
译文:出油管是从生产井至用户输送链中的及时个环节,用来将各种生产井的原油输送到矿场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和储存。
2.2.2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文转换成原文主语、宾语的位置。
遇到这类句子,只需要把by后面的宾语译成主语,把原文的主语译成汉语的宾语。
例5:If new fields must be tied in by a new branch line,the capacity can often be introduced by installing additional pump station.
译文:如果新的油田必须用新支线接入系统,就可通过增设泵站提高系统输量。
2.2.3译为汉语的无主句。
当不需要或者不可能说出施动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用无主句或者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相比之下,英语注重结构整齐,在英语中主语是必不可少的句子成分,当主语不言自明时往往采用被动语态,以便隐藏施动者。而在汉语中,我们可以根据句子意思省略汉语主语。
例6:In order to improve oil and gas recovery and to dispose of salt water often produced with oil,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ipelines.
译文:为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处理石油伴生盐水,必须注意管道的建设。
2.2.4译成汉语被动语态。
当英语被动句的意思是不愉快,有所遭受,特别是在句中出现施动者,就与汉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相吻合。这时可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句中用介词或助词“被”等引进施动者。同时,英语被动句中虽无施动者,如果意思是有所遭受,也可译成被动句。
例7:The supply of oil can be shut off unexpectedly at any time,and in any case,the oil wells will all run dry in thirty years or so at the present rate of use.
译文:石油的供应可能随时会被中断;不管怎样,以目前的这种消费速度,只需30年左右,所有的油井都会枯竭。
2.3石油专业英语中否定结构的译法
英语否定句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加上英语和汉语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不同,因此翻译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使用起来也常出错。下面就石油工程英语中的某些否定句,如全部否定、否定转移、部分否定、双重否定、暗含否定的英译汉问题进行论述。
2.3.1否定时,直接译成汉语否定句。
所谓全部否定,是指将句子否定对象加以全盘、彻底地否定。构成全部否定的否定词有not,never,neither,nor,none,no,nothing,no one,nowhere等,在翻译过程中,可以直接将英语的全部否定句译成汉语的否定句。
例8:A slow-moving or heavy oil does not slow actual delivery until it enters the last section of the line,provided that sufficient oil is available in tankage at stations downstream from the initial station.
译文:若首站下游各站储罐内有足够油量,密度大、黏度大的油品在到达管道管段前,不会降低管道终点的真实流量。
2.3.2否定转移,否定成分转译。
形式上是一般否定而概念上是特指否定[4],把否定词或否定成分从其原来的位置转移到句子的谓语动词前,这就是“否定转移”(Transferred Negation),这类句子往往出现在复合句和简单句中。
例9:The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does not seem able to cut its production fast enough to keep pace with all this grim news.
译文: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似乎未能迅速削减产量以应付这些令人沮丧的消息。
注意,在带宾语从句的复合句中,如果主句的谓语动词是think,believe,suppose,fancy,feel,imagine,seem等表示“观点、信念、推测”等动词时,否定谓语从句的not往往转移到主句,成为“形式否定主句,意义否定从句”。
2.3.3部分否定,根据传统方法处理。
英语中all,every(及其派生词),both,以及always,altogether,entirely,wholly都含有“全部”的意义,如果用一般否定词not对它们进行否定,所得的结果不是全部被否定,而是部分否定。这时,not可以放在被否定的词的前面,也可以放在谓语部分里。
例10:Not all of the oil’s ecological impacts are obvious,and the Gulf of Mexico is a very big place.
译文:原油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并不都是显而易见的,况且墨西哥湾是一片广阔的水域。
注意:all和not在一个句子内并不全是表部分否定,要注意固定搭配和上下文,否则翻译起来就容易出错。
2.3.4双重否定,译为汉语的强调句。
双重否定是指一个句子中出现两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际上是肯定,而其语气较强。在翻译时,译为肯定形式或双重否定。
例11:This may be possible for development test and system test environments,but other run-time environments have restrictions that make such practices impractical,if not impossible.
译文:对于开发测试和系统测试环境有可能是这样,但是由于其他运行时环境的限制,使得这些操作即使不是不可能的,就是不切实际的。
2.3.5意义(暗含)否定,译为否定结构。
有些句子里并没有not和no等否定词,但是使用了表达否定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成语介词、习语等表达否定意义,称之为暗含否定。
例12:During formation of oil-gas field (reservoir),remigration of petroleum,or multiple petroleum system,is seldom found.
译文:在油气田(藏)形成过程中,罕见油气再次运移现象,即罕见复式石油系统。
如句中并没有not,no等明显的否定词,但是seldom却表达了否定的意义,翻译的时候需要处理成否定的表达方式。动词、副词、形容词、连词中都有一些词汇可以表达否定含义。比如bare,fail,decline,refusal等。
3.结语
为胜任石油专业英语翻译工作,现实经验要求译者必须(1)深谙汉语语言表达特点和英语语言表达特点;(2)加强其石油科技类课程的学习对今后翻译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5];(3)大量的石油翻译实践,制作石油英汉翻译术语库。在石油工程专业学习和翻译中,存在大量的行业术语,长句,难句,这为译者丰富相关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比较以下译文:
These losses are the result of vaporizing appreciable quantities of liquid propane and butane with dissolved methane and ethane,which are liberated when the pressure on the liquid is reduced from the low-temperature separator to storage pressure[6].
译文一:这些损失是由于溶解甲烷和乙烷从液体中放出,同时伴随有很多的液态丙烷和丁烷,并在液体上的压力从低温分离器的压力降低至储存压力造成的。
译文二:作用于液体上的压力从低温分离器的压力降至储存压力时,随着溶解甲烷和乙烷从液体中释放,伴随有大量液态丙烷和丁烷的蒸发,这就是造成损失的原因。
可以看出,译文一按照原文的顺序直接翻译,忽视了汉语的表达特点,而且没有把句中石油行业中常见的原理表达清楚,逻辑混乱。译文二则正确地理解了原文,符合石油英语的表达特点和翻译要求。在石油英语翻译中,译者需要对原文有正确了解,需要熟知石油行业相关的正确表达,否则就不能完成石油英语翻译任务。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摘要:建筑工程标准化是工程建设中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监控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对规范建设市场中的市场行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石油工程建设中的标准化更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保障国家重大能源供应需求,注重环境效应的重要保障。们不断的把实践中的经验加以积累和深化,并应用于实践,促进石油工程建设标准化,是一项长期而意义巨大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石油工程;标准化;改进意见
1.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工作进过数十年不断努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石油工程的建设起到了明显的保障作用和决策标准。但经济发展的形式不断变化,国际化为基本特点的竞争日趋激烈,石油工程的建设标准化如同其他行业的行业标准问题一样,存在着明显的诸多不足,详细来说,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1.1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的修订周期长,发展缓慢
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众多部级石油工程的建设和标准制定节奏的加快,我们应该看到,标准化工作的水平还是有了总体性的提高。标准化的工作基本适应了我国石油工程建设的水平,能够基本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在采标过程中,缺少足够的标准经费.很多基本的标准技术性的分析测试工作无法进行,只能依靠国外的技术标准,造成我国的建设工程标准自主技术的含量是偏低的,这样的标准在实践中难免会存在不适应实践需要的情况其标准的适用性,标准制修订周期过长也是影响标准制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1.2石油工程专业标准的贯彻实施水平不强
制定标准、将标准贯彻实施、对标准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是标准化工作的三大层次。石油工程建设专业化标准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应用已经覆盖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然而,标准的出台还在于其应用价值,评价标准化工作的好快其关键在于应用的情况。根据有关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基础的建设单位对于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没有足够的标注贯彻实施的培训,与之配套的监督体制的建立还无从谈起,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1.3石油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
标准的起草人员一般都是单位中技术的骨干人员,但是作为一个单位的员工来说,完成交付到手中的工作任务才是首要的工作。尤其是对于要工作驻在施工工地人员来说繁杂的事务更是脱不开身。因此,标准的制定工作是额外的业余工作。在我国的石油工程建设中
况且,参与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编制的单位均为中石油及直属公司等工程设计
2.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标准化工作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
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制定费用都是依靠政府部门的拨款,而拨款不足所缺少的费用则有相关的具体单位来承担,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企业作为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承担标准制定的经费的补贴显然是不现实的。加入强制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处于市场规律,难免在标准的质量上和数量上有所缩水,而标准也失去了它的意义所在。从市场范围来看,对标准的需求是不断的在增加的,而政府部门对施工单位做的这种标准制定工作补贴的标准却没有明显的力度的加强,这就造成了实际上企业的负担在加重,这影响到了标准制定和应用的各个方面。
2.2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工作相关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石油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不能得到实际应用这些标准等额施工单位等的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由于相关单位的领导层对标准化工作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工作又没有相应的配套的管理和运行体制,加之经费的严重缺乏,为了实现经济目标,也难免施工单位不能有足够的积极性去参与标准化工作、尤其是涉及到要派员到外面去交流学习等深层次的参与活动的很低的经济效益,更是让相关单位丧失了对标准化工作的负责任的态度。
2.3参与工程建设标准化修订工作的人员积极性不高
人是工作中最主要的因素,标准化工作也是这样,工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标准化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专业能力。由于社会尤其相关的单位没有对标准化足够的认识导致的不重视,使得他们并没有对标准化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待遇和补贴,更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在国家对技术的评定上,标准化成果同样没有得到科技主管部门的重视,这些都严重打击了标准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
3.推动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的建议
3.1标准化工作国家主管部门加大投入力度
国家或标准化主管部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标准化工作经费的投人.对于进一步推动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单项标准制修订项目费用数量上.应根据标准制修订项目技术内容考虑给予相关的单位多大的扶持。尽快实施标准化人员执业资格制度.提高标准化管理人员待遇和地位.稳定标准化人员队伍,从深层次上挖掘、调动和吸引企业和个人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从企业战略上提高相关单位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
一个企业,特别是企业一把手忽视参与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实质性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给企业带来的潜在的巨大作用。以标准构筑技术壁垒.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这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已成为多数企业的共识。企业应认清形势.积极主动争取标准化工作的权益.特别要实质性参与标准制修订任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能生存、发展。
3.3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必要的行政支持
在目前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适用性、协调性相对较差、标准化经费严重不足、企业对标准意识淡薄的情况下.要使标准化工作.特别是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并提高其有效性.标准化主管部门的行政支持是必要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解决专标委工作中的“有气无力”现象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同时.对强化和提高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推动和引导企业参与或承担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化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对我国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工作的总结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技术工作。要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需要适宜的体制和政策、需要国家、部门和企业的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需要各位标准化工作者和相关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重视标准化不应仅停留在口头上、文章里,要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把单位(企业)或个人在参与和承担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调动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工作会越来越好。
石油工程专业论文: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以提高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对其实验教学环节、实习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三个方面的形式与内容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设计;改革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是第二类国家特色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验教学环节改革
以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用为核心,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按照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既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原则,构建了“1个目标,2个结合,3个层面,4种模式,多种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按照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特点设置油气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3个实验教学模块,通过课程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探索创新实验、自主开放实验4种实验教学模式的训练,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3个层面能力的培养,优化了以不同教学内容与方式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系统衔接的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体系中油气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3个模块,是按照学科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特点进行划分的。各模块实验教学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设立实验项目,形成了由课程基础、综合设计、探索创新3个层次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并注重将教学改革成果、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结合生产实际问题、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学科竞赛项目等引入、固化在实验项目中,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学生自主选做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完备的教学大纲,体现了教学指导思想。分层次实验教学由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3个层面能力的培养构成。根据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系统衔接的原则,上述3个层面的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课程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探索创新实验、自主开放实验4种实验教学模式来实现。
1.课程基础实验。用于理论知识验证和认知、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及技能训练、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报告书写方法训练。采用以教师教学辅导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学生边学边实践,通过基础实验项目的训练,巩固相应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书写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作风。该层次培养任务主要由演示或验证性实验和野外地质实习、油田现场实习完成。
2.综合设计实验。该层次实验教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开设,用于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实验项目内容以理论教学多知识点综合分析与应用为基础设立,采用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通过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操作、完成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和实验报告等。综合设计实验项目的主要由原有的常规实验项目整合、结合生产实际问题、科研项目转化、部分竞赛类项目转化形成。
3.探索创新实验。探索创新实验项目用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科技创新能力,为具备一定科研潜质的学生提供较高级别的创新平台,进行特色培养。鼓励有创新性的实验研究成果申请专利或公开,对这些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奖励。该类实验教学采取导师制,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过程、实施实验检测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创新实验项目的类型及容量,成立大学生创新实验组及教学指导小组的方式开展集体创新实验教学工作。探索创新实验项目主要由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科研课题、结合生产实际问题、学生申请项目等转化形成。
4.自主开放实验。实验室开放教学是在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实验中心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完善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个性化发展等培养需要。开放的形式主要包括实验管理层面上开放、实验内容层面上开放、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开放三种。实验管理层面的开放主要用于实验教学课程内必做项目的时间开放,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管理网络系统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层面开放主要用于实验教学课程内选做项目的实验,主要为综合设计实验,通过网络预约、实验方案设计提交、批准等程序实施;科技创新活动开放主要用于学生创新能力及个性化培养,实验时间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确定,按照预约、实验方案提交、可行性分析、计划安排、批准等程序开展。上述三个层面的开放,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为实现课程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探索创新实验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提供了保障。通过几年建设与改革,2009年“石油工程与地质实验室”被批准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为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二、实习教学环节改革
东北石油大学与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签订了长期实习培训协议,成为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固定实习基地。该中心具有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资质,拥有国内比较先进和完备的训练设施和设备,具有一个4万多平方米室外训练场(包括钻井工程演练场,采油工程演练场)和500多平方米的模拟演示陈列室。钻井演练场,承担着钻井技能训练的任务,演练场共分工具识别、设备解剖、二层平台操作、钻台操作大钳训练以及系绳套等六个训练区,能够完成钻井方向的全部实习任务;模拟演示陈列室包括石油钻井简介、钻进技术、固井技术、钻井常用工具、钻井机械、气控制流程、全套模拟井架等部分组成,采用了实物、模型、照片、光机电模拟显示板、录像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石油钻井工艺技术、工具设备和流程,对钻井工程培训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作用。采油工程演练场,承担采油技能培训任务,演练场分抽油机操作、注水井捣流程、油井修井作业三个训练区;模拟演示陈列室包括油水井捣流程、井下管柱、管柱连接、集输流程、油水分离等部分组成,对采油工程培训起到了非常的重要辅助教学作用。近年来,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一直在该中心进行,由该中心老师担任设备操作指导工作,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各种设备,避免了以前在油田生产单位实习,对各种设备只能看不能动的局面,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安全操作的意识,切实达到了生产实习的目的。
三、毕业设计改革
2010年,毕业设计由原来13周拓展到15周,增加了毕业设计时间,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创新性研究。由于石油工程专业教师科研题目较多,毕业论文95%来源于教师真实课题,结合工程实际,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80%左右的论文质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这些论文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工作量大,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花费了大量精力深入论文,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的同学大多数完成的论文质量较高,获得校级和创新杯的同学大部分来源与此。针对石油工程专业教师科研任务多的特点,石油工程专业有20%左右的学生提前半年左右进入毕业设计,参与到课题研究工作中,一方面缓解了教师繁重的科研工作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加强。这些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的学生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软件或参与软件的部分编制工作。实行双学位制度以来,一些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同学辅修了计算机课程,但由于条件限制,这些同学的上机时间很少。这样,一些同学提前介入到教师的课题中来,由教师提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必要的编程书籍,在教师给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独立或参与编制部分软件。一方面,学生需要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解掌握数学模型,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在真刀实枪中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变成能力和计算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2.大量的数据拟合计算。一些工作量大、重复性强的计算工作由提前进入设计的同学完成,例如,油藏数值模拟,从数据整理、插值、数据流的形成到反复进行历史拟合,需要大量的时间,学生在毕业设计的短短2个月内根本无法完成,而这又是油田开发方案制定与调整的最主要研究内容,在石油工程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在类似的这方面,一些学生提前介入,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锻炼了他们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大规模油田实际计算、分析的能力,对于学生了解各研究方向近期进展和毕业后所从事研究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根据近几年毕业设计题目统计,95%的设计能够用于生产实践。
四、实践效果
经过长期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3年,毕业设计率为35%,良好率40%,有28人获得创新杯。在全国性大学生物理和数学建模竞赛中有20名同学获得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完善,学生“三基”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表现在毕业设计阶段80%的学生可以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同时,综合性、开放性实验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已接近50%,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石油工程与地质实验教学中心已经成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基地。近5年,学生充分利用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省、国家的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1~2012年,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获得部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资助6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资助4项;在我校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有27人获奖,其中,获得特等奖2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18人;有28人获学校“创新杯”毕业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