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精准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精准教学论文:历史试题语言精准性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历史试题语言精准性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中考等大型考试的试题,涉及面广,对教学具有不容低估的深远影响,因此,其语言必须精准,概念必须严密,设问指向必须明确。但近年来的一些中考历史试题在这些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初中历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现以一个实例分析其精准性存在的问题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这是一道看似非常简单易答的试题,“从相关数据上看,命题者虽然在第(2)设问中明确了所问战争的特征,即与共同领导的、反侵略的、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以期降低试题难度。”(引自《xx省初级中学教育质量分析评价报告》)而实测的结果却是“预估难度与实测难度相差11个百分点,表明考生对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并未领情”(出处同上)。据该报告所列数据,整个试题预估难度0.76,实测难度0.65;分项实测难度及时问0.83,第二问0.56,预估与实测出现了悬殊的差距。考生为什么“对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并未领情”?这对教学产生或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这是一道从观点到结构都令人质疑的题目,实在难以体会出任何的“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一、“图中人物所着服装的创制者是孙中山”的命题是不成立的
按照题设条件对“图中人物所着服装”概念的理解,毫无疑问别无他选,指的就是人物当时参加重庆谈判时的具体着装,这是进行判断的先决条件。当时他们所穿的这两套衣服是由谁“创制”的呢?有一个“创”字,服装创制者就应该是早已逝世的孙中山吗?与判断条件最贴近的“创制者”其实应该是做衣服的裁缝者,尽管“创制者”中的“创”有“首次”含义的限定,但孙中山首创的是该服装的样式,不可能当时就创制了该服装。更何况《现代汉语词典》的“创建”词条解释是:“初次制定(多指法律、文字等)。”可见,这两套具体的服装与孙中山毫无关系。
由于对概念的表述不严密,命题中的条件和结果矛盾,所以命题不成立。这样一个假命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真不知道卷面答案与“参考答案”一致的83%的考生,其判断与应答所凭借的是直觉想象还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而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的17%的考生的判断力是否都是低下的?
二、“与共同领导的、反侵略的抗日战争”命题的真假是令人怀疑的,设问的指向是误导的
首先来看看这一历史观点是否正确。为了佐证“与共同领导了抗日战争”这一观点,笔者查阅了关于抗日战争领导地位的相关资料:1937年9月22日,中央通讯社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表述是:“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1938年11月6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中全会根据同志报告通过的决议——《抗日民族自卫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中多处阐明的态度是:“我们是坚决拥护蒋委员长及其领导下之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并号召全国一致拥护。” 1942年7月7日《解放日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纪念抗战五周年宣言》中声明:“中国共产党认为:全国军民必须一致拥护蒋委员长领导抗战,中国共产党承认,蒋委员长不仅是抗战的领导者,而且是战后新中国建设的领导者。”而没有找到“和共同领导了抗日战争”这一观点的史料依据。
其次,也许该试题的“参考答案”所依据的观点是史学界依据新史料而得出的近期研究成果,但却没有现行教材中的任何相关史料的支撑。用一个考生未知的观点来限定试题答案,要求考生判断,他们的答题思路会是怎样的呢?当他们按照设问的指向苦苦寻求具有“二人”共同领导特征的战争而不果时,就必然出现两种应试状态:头脑灵活的考生只好另辟蹊径:既然“共同领导”这一属性不存在,那么其它的“共同”属性,例如“共同对外、共同抗击”倒是有且只有一个,看来答“抗日战争”绝不会错,其实已经“擅自”缩小了概念的内涵,扩大了概念的外延;头脑“愚钝”的考生继续循规蹈矩,不知何去何从,不得已在战争前面盲目加上一些修饰词诸如“日本侵华战争”、“抗日侵华战争”、“反日侵略战争”等(均源自卷面答案),导致不能与“参考答案”对应而犯“错误”。
再次,答出“抗日战争”的名称,就说明掌握了其“反侵略”的性质吗?战争的性质是由交战的主体来决定的,还是由名称来决定的?名称无非是一个概念的符号而已,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为战争起多种名称。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名称无论多么不同也都是指的同一战争。如果考生以叙述战争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等要素来表达——这就是那场战争,谁能说其对战争的内涵没有把握因而是错误的呢?
“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倒是得到了一些教师的“领情”。笔者在听课中不止一次听到教师这样讲解此题:为了接受失分的惨痛教训,“必须且只能答抗日战争,因为题目强调的是反侵略性”;或许他们感悟到了命题意图的“真谛”,于是进一步嘱咐学生:“如果问‘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侵略战争’,一定要答‘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千万不要答‘抗日战争’,因为这里强调的是‘侵略性’ 。”按此逻辑,应该给甲午中日战争另起一个什么突出其性质的名称呢?为了应对这类试题,教师们还往往把一些不的观点和结论盲目补充到教学中来,既加重了学习负担,又违背了史学原则。例如“日本曾两次独霸中国”、“辛亥革命的道路就是走美国的路”、“就是走日本的路”等等不一而足。究其来源,他们都能找到“”考卷作为依据:“专家们这样考我们,我们只好就这样教。”也许他们忽略了“论从史出”的教学原则,也许他们的做法淡化了历史教育的本来意义和历史课程的性质,也许他们过于简单地理解了试题的导向价值,也许他们过于盲从或曲解了命题者的意图。其实我们还能够列举许多来自于历史课堂的这类 “也许”,这样的“试题效应”能不让我们为历史课程教学担忧?命题者不该引以注意?
三、“这一战争有何重大国际意义”的试题及“参考答案”还须商榷。
对“这一战争有何重大国际意义”这一试题,我们应这样认识。首先,“战争”和“战争结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试题要考查的是“战争”的意义,还是“战争结果”的意义?如果是前者,战争本身的意义就是其破坏性;如果是后者,胜败结果产生的作用及形成的影响才是它的意义。如果命题立意在后者,那么,命题者是要求答出实在、具体的意义,还是概括性的意义呢?一场战争是另一场战争的一部分,就是它的意义吗?这“参考答案”所给出的概括意义就是答案吗?那么,“一场战争为另一场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否同样是对实际意义的另一种评价和概括?如果学生真答出了这场战争的实际意义——“遏制或消灭了国际法西斯势力的一部分”,其和“参考答案”相比,哪一个更恰当呢?当然,如果从习以为常的“习惯”说法上看,这题的应答似乎不会产生歧义。但是,如果能够充分认识这种规格考试的严肃性、导向性,命题者是应该做到命题概念严谨、规范、无懈可击的。
历史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础,思维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是教学的常理和基本要求。而依据类似用这种试题中的概念和观点来施测考查,学生会“领情”吗?得分率56%、失分率44%的考查结果公平、合理吗?从重视概念教学和思维培养的历史课程的教学观来看,教师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和引导?难怪有人在网上的撰文会得到颇高的点击率呢。其文中疾呼:“面对这样的中考试题,我们已经不知该怎么办,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将会被带向何方!相信所有关注历史教育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对其所言之偏颇与否我们可权且不论,但起码可见考试对教学有着多么深刻、直接的影响。
四、试题结构过于简单
首先,提供图片的意义是什么?其中的信息构成了答题的条件吗?合影的背景——“重庆谈判”这一最重要的信息对答题具有什么作用?难道只是一个干扰?试问“图中人物”概念的使用目的,是为了考查考生将“、”这个信息转换成“抗日战争”这一概念的能力?还是只为了节省几个字?这种转换需用吹灰之力吗?学生答题需要对信息“提炼”、“挖掘”乃至找出关键吗?其次,退一步说,如果是为了构建设问之间的联系而设置,从及时问到第二问,是作为起步的铺垫还是递进的关联?
大考之后,教师面对试题,往往把对其理解转化成教学行为。在现实的图片教学中,简单、片面的做法和现象时有发生:单纯追求形式的新颖,忽略图片内涵信息的充分利用;重浏览,轻观察;重情境设置,轻解读分析。假如此题的“试题效应”真的这样发生在教学上:“请看这就是重庆谈判时的合影”一览而过,甚或仅仅问“图中人物穿的什么衣服”,而不是从合影的背景出发,从当时中国的前途命运着眼来思考问题,我们该否批评?如果命题者在命制过程中,既考虑利用其直观性,更对试题内涵引起重视,充分利用图片信息考查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的话,对于纠正图片教学中的上述现象就会大有裨益。
虽然这一道试题并非出于今年,但毋庸讳言,类似的试题,在已实施的各级、各类考试中,仍然绝非仅有,有的甚至正以各种形式广泛流传。长此以往,其负面效应确实令人忧虑!笔者绝无吹毛求疵、危言耸听之意,实在也是出于一片“良苦用心”。
精准教学论文:精准教学效率倍增
如今的学生处在知识激增的时代,他们会从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体上学习很多的知识,造成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做到精准教学,教学过程中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中如果能精准教学,定会使效率倍增。
一、通过精准备课,做到有的放矢
备课是教育教学的首要环节,通过备课能更好地把握教材,预设掌控学生的方法,这样的教师一定能导演好一节课。
比如,在九年级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节的教学中,有关“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等知识,学生在八年级物理课中已经学习过,教师如果不加区别地把这些知识当做新授课来教学,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如果在备课时教师能注意到这一情况,把这些其它学科中学过的内容设计成化学复习课进行教学,学生不仅不厌烦,还觉得很有成就感。
再比如,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一课的教学,学生在七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课上,已经练习过很多类似的应用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尽量靠近数学学习过的解题方法,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奠定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数学作为工具学科的重要性。
二、通过精准提问。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的互动,需要激情,教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引爆剂。恰当合理的提问,能引爆课堂的激情,不合理的提问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提出什么问题?安排哪些类别的学生回答?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属于探究新知的问题,就要安排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其它学生通过优生的回答,感觉这样的问题他们也是可以学会的,增强其自信心;属于巩固记忆性的知识要找那些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回答,如果答对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慢慢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答错了,一方面通过讲评让他们知道自己e误的原因,尽快补齐知识的短板,另一方面为下一步教师的精准辅导,作好储备。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学生的补答,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有时要用到过去学习的知识,此时的提问,就要找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通过此次提问,警示这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明白,把学过的知识永远装进自己的大脑中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如果学生答对了,通过教师的肯定,让这部分学生认识到只要下功夫,没有学不会的知识。
比如,学完氧气的化学性质后,在进行归类复习时,可以设计两个问题。及时个问题是: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有哪些?这个问题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可以让平时学习努力不够的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是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写出C6H6等化合物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要求分析问题能力、理解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并完成。
三、通过精准批改。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科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也就是5min-10min,45min的一节课,几十个学生的班级,他们的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又不是固定的,因此一节课中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地学生都能学会。化学学科又是一门理科,这一节课的内容没有掌握好,会影响到他们下一节课的学习,自觉一点的学生可以通过做作业把没有学会或者是没有掌握牢固的知识弥补起来;但对于学习不自觉不主动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然后进行精准辅导)补救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作业的精准批改。一是“面批”,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通过面批,了解学生对所学知
识的掌握情况,掌握学生没有学会的原因,为精准备课、精准提问积累及时手材料。二是,让学生讲作业做错的原因,如果学生已经改正了,让他们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改正?还有哪些改正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当然也会遇到学生依然不会做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四、通过精准辅导。补齐最短一块板
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其决定因素是最短一块板的高度。学生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也取决于弱的一门学科,每一科的知识水平,同样取决于最差的知识点。通过精准辅导,可以补齐最短的一块板。
比如,九年级化学的教学中,如果学生没能记熟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和这些元素的化合价,学生就不可能会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不会书写化学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就更不可能了。这样的学生不仅是化学学习差的问题,有可能“化学”这门学科的大门将永远将这部分学生关在门外。怎么办?课堂上重复,对大部分已经掌握的学生也不公平,况且学习时间也不允许。只有靠精准辅导,让这部分学生尽快踏进化学门。
综上所述,通过精准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化学教学效率,通过精准教学,还能较大限度地保留学生的特长,提高化学的学习效率和化学成绩,何乐不为。
精准教学论文:精准教育视角下的药学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目前,医学方面的药学专业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进步,我们应确保其质量达到标准,从而确保人们的安全。在医学上,制药等的药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医药的质量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所以,我们应该对其予以重视。其中,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进行分析药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我们通过对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虽然他们有学习的能力,但是其对药学的设计和评价机制还不合理,并且项目的培训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我们需要对药物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并且要进行的培训。从而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取得更优异的效果。
关键词:精准教育 药物专业 实训教学 改革探究
一、前言
随着我国医药专业不断良好的发展,我们对药学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要保障医药的质量,创造出让人们放心的医药,从而可以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所以,我们就应该进行精准的教学,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加强药学专业实训教学,特别是要按照良好的生产规范进行制作,达到认证要求。我们根据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药学学生,对其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应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对制药工业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主线,提高其的意识形态,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我校的学生在制药的过程中,对药物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应用仿真系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药物化学教学存在的缺陷
1.缺少化学实验的综合训练
对于医药专业的学生,对教学的内容都会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实验去证实,从而会有更好的效果,促进医药专业的良好发展。[1]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训练中,对于教学的化学实验,更多的学生只是在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并没有用自己的系统思维去思考,对于化学实验的内容以及实验的原理都不是非常的清楚,对于这一现象,必定会对学生们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对目前的教学方案进行改革,进行精准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只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可以对药学的研究更自主,也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效果。
2.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学生们进行分组训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小组的实验成果。在实验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过程,也要培养其的动手能力。因此,学生们一定要对自己所做的实验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快速的找到实验的方法。[2]有部分学生蒙混过关的现象非常严重,几乎没有进行试验的训练,这种现象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训练组要按时交化学训练的报告,对学生们进行严格的监督,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控制机制不合理
我们要对医药的成分进行严格的考核,避免出现差错,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完善医药的监控机制,使越来越多的人摆脱病痛的折磨。我们还要对医药进行的评估,充分考虑到医药的质量问题,对药学负责。我们也要对学生个人进行测试和评价。[3]通常是让其进行所有的操作,顺利通过才可以合格。如果我们想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重视自身的发展,我们就应该建立适当的机制对其进行评估,从而达到理想的境界。
三、实施药物教学改革探究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医药方面的课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其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一定要督促学生们做好课前预习,对药物化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因此,学生们必须认真准备课前的预习工作。[4]并且学生必须写下课前预习中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解答自己的困惑,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可以成功地通过测试,这样做,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实验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对于药物化学的实验,我们要对药物的性质充分的了解清楚,并对所做的实验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总结实验项目的特点,形成报告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像传统的教学一样根据既定的路线进行试验,那样将会对学生的思想进行限制,不同程度的抑制实验的效果。我们应在综合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打开自己的思维,通过实验总结经验,良好的扩展自己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例如,止痛药是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是通过乙酰氨基酚与三氯化铁的反应,对其进行观察,看结果是否会出现蓝紫色的现象。这种设计性的实验,将会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建立适当的机制以便于评估
我们要对学生们建立适当的机制对其进行更好地约束,从而可以对学生的人生负责。一系列的机制都要基于学生的实验过程,以及对其的评价,学生的参与情况、实践情况等。我们对学生的每个实验都要进行测试,以及评估。确定实验的最终结果。[6]评价是对学生的实验水平进行评估,是为了让学生们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避免学生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从而使得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讨论
我们要通过对药物化学的教学进行改革,从而的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对考试的方法也要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去尝试实验,准备好课前预习的工作,完成相应的报告。对实验的每一步都要了解,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完善综合性实验的设计,要与实际的问题相联系。课程组的教师要与医药化工企业的专家经常交流沟通,从而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其次,小组的同学要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经常进行沟通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老师也要对每个实验室的学生负责,并且要对学生实验的过程进行认真公正的评价。第三,教师应该在每个实验课进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对每个细节都要掌握好,避免实验出现差错。对每个学生的实验的指导都要做到公平、公正。
五、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对药物的制剂进行严格的监控,避免在药物方面出现差错,造成严重的影响。我们要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建立仿真培训系统,实现有趣的实践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培训仿真系统对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对学生们进行的实验训练,对药房的药品良好的进行掌控。同时我们也要保障有效的教学服务以及实践训练,进一步加强对药学的研究。我们必须培养高端的技能型人才,从而促进药品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其达到更高的境界。我相信学生们通过系统的培训,以及对药学的充分研究,现代的医药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推。
精准教学论文:精准供给背景下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应用本科实践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问题,关乎高校转型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文章以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整体转型为契机,结合应用本科实践教学在改革过程中存在供给模式趋同、方式单一、资源薄弱,保障措施匮乏等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精准供给、精准培养,为构建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精准供给;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为了服务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精准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总结现行本科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注重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的有机融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发展目标和定位,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改革和创新应用本科实践教学模式,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立足中职本科学生生源实际情况,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海洋情怀、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常态,应用本科实践教学改革作为高校教学创新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重要举措,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创新的系统工程。2014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引领、推进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方案启动至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问题突出,集中表现为:(1)政府迷惑,应用本科实践教学和普通本科实践教学概念认识不清,没有形成经典案例供政府参考,政府难以制定相关的政策,调动各方资源建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2)社会疑惑,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无法同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资源有机的结合,对需求侧调研不够,供给侧改革力度不强,实践教学模式趋同,“重说教、轻实践”、“重过程、轻实效”,企事业单位对学生认同感不强。(3)学校困惑,现行实践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应用本科实践教学要求,“双师双能”标准尚存不足;实践教学体制依然沿用普通本科的管理模式,教学过程监督不严,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不健全。因此,如何科学、界定应用本科实践教学的内涵,构建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供给途径,拓展供给平台,最终实现应用本科实践教学的“精准供给”,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当前应用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作为学校在转型中的试点学院,承接着学校分型发展的重要任务。学院以“坚持一个中心、三个注重、四个定位、五个体现”为指导思想,从解决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人手,运用跨界思维,改变原有模式,提高供给侧的精准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个性化、差异化、思想和行为任性化的特点,推动供给侧教育改革理念,提供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明确应用本科实践教学目标定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设计定位,教学组织和制度建设定位,考核方式和成果定位;体现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前瞻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构建一个以新课程、新师资、新环境、可选择的供给结构,为应用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
1.研讨职业能力,确定实践教学目标
应用本科学生实践技能较强,不能照搬照抄普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运行方案。因此,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要实行“分层培养、逐层递进、稳步提高”,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即本科实践教学标准研讨一生源学校调研―行业企业调研岗位需求――中职毕业生、高职毕业生、中职本毕业生及高职本毕业生的岗位定位及发展趋势一岗位及发展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一储备所需的培养体系框架―构建适合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的育人体系级各个环节设计――行业、企业、学校、专家共同论证――实践教学体系方案成型――学校审批的路线运行――运行成果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体系构建
根据实践教学目标,按专业将实践教学内容按目标要求划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集中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公共集中实践四大模块,这四大模块逐层深入。根据主干模块的要求确定子模块的设定,按照专业要求将实训内容划分成基本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对应一个具体操作项目。实训项目设计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年度技能大赛的标准,对子模块进行结构调整。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模块中,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训练项目有不同要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集中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包括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等项目,其中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要求至少考取对应职业的中级资格证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合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参与到创业类项目中去;公共集中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突出培养学生的解决突发问题和组织协调能力。
3.创新考核标准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废止原有与现行实践教学体系不适应的教学文件。在实践实训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和有技能经验的师傅引导学生由感知到熟练掌握,最终能够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和技能大接轨,突出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例如金工实习,加入学生互评环节,提出以实物成品为最终考核结果,以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4.筑梦精准供给、保障体系运行
(1)“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普通本科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过程,对“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师的思想转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出台了《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管理办法》,按各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两个方面培养师资力量,一个方面是请进来,另外一个方面走出去。即请进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另外学院按专业需求整体规划教师的培养,做到“精准培养、精准帮扶”,让青年教师按计划去企业接受实践岗位的训练,让教学和实践充满弹性和能量,实现“精准供给”。
(2)实践基地建设
学院将实践教室、实训场所作为应用型本科实施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将创新创业基地和企业环境作为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提升的辅助场所。学院将现代工控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做一体化室、建筑材料实验室、ERP沙盘仿真实训室等38个实验实训室改造成“教学做”一体化室,让学生和教师利用空余时间练技能、拓思维、提素质,这一举措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还对校内的三个实习厂进行了功能上的调整,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围绕各专业核心技能筹建了创新创业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在提供场所的同时,也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学院与20余个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不仅让学生到企业去学习,而且长期派驻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新模式。
(3)制度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运行,政策是保障。首先,完善、优化教学文件,使各种教学行为、教学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其次,将学生管理部门的领导引入到实践教学的检查和监控,打破学生管理部门只关心就业率和学生生活的传统思想。同时,加强教学信息中心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以现场座谈会、信息反馈等形式,了解实践教学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策略。,强化顶层设计、不断深化细化、各种保障、激励和评价制度。学院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学生校外顶岗习管理制度》、《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平稳有序的将每一步工作落实到位。促进青年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变,将青年教师取得部级技能大赛一等奖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做为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青年教师岗位晋级与岗位锻炼挂钩。青年教师、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以及科技创新活动,获得优异成绩给于资金奖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参与教师的各类项目,将成绩的取得作为毕业生和奖学金评定的主要参考。
总之,在学院转型的关键时期,全院师生齐心共力,经过3年多努力,获省市级各类教学成果奖41项、教科研项目80余项。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学院获得省级教学成果7项,其中一等奖2项。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二等奖4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项,辽宁省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一等奖7项、全国第二届高校教师(本科)微课教学比赛辽宁省复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生参加市级以上技能比赛获奖31项,其中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一处。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仍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只要按照“精准供给”的改革,秉承以就业为导向,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目标、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强化线上线下的融合,就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精准教学论文: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摘 要: 精准教学是手段,核心素养是目标。如何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从依法治国的教学热点出发,围绕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定程序”教学难点,开展精准的教学设计、讲解与练习,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精准教学 核心素养 依法行政 依法执政 人民当家作主
精准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狭义的“精准教学”是指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精准把握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精准设计目标、精选教学内容与形式、测绘学习表现并精准应用,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可度量、可调控等精准要求,实现班级内授课的差异化教学。广义的精准教学也叫“精准教育”,其核心理念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协调发展、更出色的发展”;其实施策略一是找准“病因”,二是定位、唤起、强化,三是养成自信。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学的目标。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要着力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能力[1]。政治认同:培育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理性精神:培育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法治意识:培育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公共参与:培育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
致力于在精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中学一线教师的价值追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目标精准、设计精准、讲解精准、练习精准、评价精准、矫正精准。高中必修二《政治生活》新版教材,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是教学的热点问题。教学中,针对教材4处出现的“法定程序”这一难点问题,我做了较精准的设计、讲解与练习,着力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讲准依法行政程序,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依法治国对不同的行为主体,有不同的要求。公民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有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政府要求“依法行政”。党要求“依法执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教材44页,政府如何“依法行政”?具体要求是“程序正当、合法行政、权责统一”。这里“程序正当”的讲解,参考《思想政治教学》上的一个模拟决策[2]。我以厦门的PX项目迁址为例,设计了情境教学,围绕情境探究了三组问题。
问题一:模拟召开政府办公会议,为PX项目搬迁方案的制订设计决策步骤。师生总结出六个决策步骤:①广泛取群众意见和建议;②汇总分析收集信息,形成初步方案;③组织专家论证和评估方案;④召开听证会,修正方案;⑤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⑥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体讨论通过。
问题二:政府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你的决策步骤是否符合依法决策的要求?符合。整个决策过程做到了内容合法,程序合法。
问题三:市政府参照此步骤实施,如何体现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决策和实施过程公开透明,符合法定程序,做到了“程序正当”。决策和实施符合环保条例的规定,做到了“合法行政”。政府既充分行使权力,又要承担责任。如果决策失误,应及时纠正改进,万一造成严重后果要问责相关责任人,做到了“权责统一”。
此处“法定程序”的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模拟决策”的情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探索精神。设问中渗透辩证思维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精神。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鼓励质疑问难,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批判精神。在材料的归纳中提升信息辨识能力,旨在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政治生活》一、二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多设置“公民与政府互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理性地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理性地认识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少一些牢骚式的批判,多一些客观公正的建议。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既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还要求学生能辩证地、多角度地分析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教师要通过精准教学讲准观点,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引导学生做出合乎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二、讲透依法执政程序,增强学生政治认同
教材64页,关于党依法执政的教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这里的法定程序,涉及党和人大的关系,是教学难点。2016江苏小高考的第41题考查此处的排序,失分率很高。
原题如下: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政策在进行着动态调整(如图4所示)。
问题:请依据所学知识,对下列我国推进“二孩”政策的过程进行排序(填写序号),并指出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①国务院出台一系列相关措施,改革完善生育服务管理制度。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
此题涉及国务院、党、全国人大三个行为主体,可以围绕各自不同的地位讲解先后顺序。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法定程序为:1.党首先提出建议,体现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全国人大通过决定,体现全国人大是我国立法机关,具有立法权、决定权。3.国务院贯彻执行,体现政府是人大的执行机关。因此排序依次为②③①。在党和人大的关系上,党先提出建议,但没有决定权。只有人大通过决定了,才称为“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讲透法定程序,有助于学生理解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障”。[3]
政治认同,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透依法执政的程序,有利于学生更深刻体会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自觉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三、讲清领导选举程序,树立学生法治意识
教材83页,“每年春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法定程序举行会议,依法履行职权。”
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出新一届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为例。根据宪法和有关规定,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程序包括推荐候选人、讨论确定正式候选人、投票选举等几个步骤。学生对于领导人选举的程序比较陌生。教学中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启发学生思考:教材83页的领导选举程序,“是如何充分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
党的领导,体现在党中央在人大选举前提出国家机关领导人选的建议名单。
依法治国,体现在党中央的建议名单不是直接交全国人大代表选举,而是遵守法定程序,由人大主席团向全国人大会议提出推荐候选人,经人大代表讨论酝酿协商后,确定正式候选人,再经过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国家机关领导人。整个过程都严格按法定程序举行。
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无论是讨论酝酿候选人,还是投票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都是经过人大代表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⒓有惺构家权力,充分体现了代表人民当家作主。
通过“如何体现统一”这一讨论开展精准教学,既讲清了领导选举程序,又讲清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有助于帮助学生自觉养成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在《政治生活》教学中,要明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确立法律至上、依法治国的理念。要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政府要依法行政、党要依法执政、人大代表要依法履行职权。公民要增强权利意识、义务意识、程序意识。遵守法律,自觉用法律规范约束自己,坚守法治底线。
四、讲活纲要制定程序,激发学生公共参与
教材84页,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的制定历时两年,经过上千处修改。你知道这需要怎样的程序吗?”,整个程序十分严格和复杂,教材详细列举了10个具体程序。我在教学中突出了“党提建议国务院编制草案公民的民主决策国务院提请人大审议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等几个重要的程序。
纲要制定的程序,仍然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体现在党中央在人大会议之前提出了关于制订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依法治国,体现在党中央的建议不是直接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而是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并经过全国人大会议批准,整个过程都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批准国务院提交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程序。要讲活纲要制定程序这一亮点,激发学生的公共参与。国务院编制规划纲要草案后,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信件、热线电话等方式,提交建议6万份,这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成立专家委员会反复咨询和论证,形成专家论证报告,随纲要草案稿一起上报送审,这是专家咨询制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我为纲要献一计”,你有什么好的意见与建议?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渠道反映?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重大意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准教学要秉承“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出发,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参与能力。《政治生活》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合法途径与方式参与公共事务,服务社会,表达利益诉求,培养现代公民。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参与;基层民主自治中参与;民主决策中的参与等。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既有利于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又有利于促进公民理解决策,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精准教学论文:综合选文功能精准设计教学
【摘要】基于选文的类型、综合选文功能来教语文,是能否实现教学的精准设计与落实的重要尺度。一旦能做到综合性地运用选文,也就站在了语文课程高度来教学,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能顺利达成。
【关键词】语文课程;选文功能;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陈洁,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苏州,215143)教研员,高级教师。
要想真正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必须提高对语文课程的认识,综合选文的功能,把握语文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精准设计与落实整个教学过程。以苏教版五下《海伦・凯勒》为例谈几点认识:
一、探寻选文的“引子”功能,制定教学目标
从选文的功能看《海伦・凯勒》,该课文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或者说是“引子”,那么如何发挥其“引子”的功能?我认为就是要站在课程的高度去思考,挖掘课文背后的课程内容,并做出整体的、精准的目标设计。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其中最为重要的目标应定为:“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激发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名著的兴趣。”相比教参中“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的教学要求,更能体现选文的功能,这既是在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是在引出全书,掌握选文与全书相关联的阅读方法。
当一篇文章被作为“选文”进入教材之后,自身所承担的使命有很多,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了达到课标要求和应付考试难免也想面面俱到,结果呢?重点没有落实,难点没有突破,虽然耗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教学效果甚微。其原因不是我们没有认真教,而是在教之前没有很好地去定位选文的类型,挖掘选文的功能,以至于忽略了“课文”背后所潜藏的课程内容。再如《海伦・凯勒》一文,课文以人物的名字做n题,直接揭示了本文的写作对象。针对这样的选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应该遵循一般写人类体裁文本的教学规律来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学习巩固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了解并初步掌握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细节刻画等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选文的课程与教学功能,丰富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发挥选文的“样本”作用,落实语言实践
每篇课文都有各自言语表现方面的特点,但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呈现,从“样本”的功能来深挖,我们都能找到相应的课程内容,并以此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写,就能将语言应用落到实处。
《海伦・凯勒》一文不仅在择取材料、篇章结构方面颇具典型性,而且在遣词造句、修辞表达方面也很有特色。如何发挥选文作为“样本”的作用,实现语言实践的精准落地?如文中描写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盲文的情景时,运用了一个比喻句:“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精妙妥帖,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这样的语言实践――把这个句子改写一下:“她不分昼夜,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引发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改好不好?还可以追问“如果把这句话中的‘甘霖’改成‘甘露’行不行呢?”以此通过析词品句的方法凸显出海伦对知识的渴求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感受诸如“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等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通过关键的词语来理解句子,甚至发现与体会文章中标点符号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效果,都是很好的“样本”教学内容,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触类旁通,习得表达的方法,感受到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且,为以后的阅读表达训练提供了可以参照的、鲜活的“样本”。学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敏感,从而不断地增强语文课程的意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样本”的课程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事先就约定好的,而是伴随着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技能的提升在逐渐变化,因为,“课程内容主要来源于具体学生在与特定文本交往的过程中”(王荣生)。
三、综合选文的“用件”意图,触发学习活动
如果说,课文《海伦・凯勒》仅仅是“教语文”的一个凭借,一个“用件”,那么,如何用好选文,揣摩出编者为什么要用这个文本的意图,开展与该选文相关的一些语文学习活动,这是精准设计学习活动的关键所在。
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很多教师都抓住“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这一教学要求,牵“不屈不挠”一词而入全篇,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这是本课的重点,但并不是课文背后所承载的所有的课程内容。当教师在用这篇课文来教的时候,还应该综合选文给我们所提供的一些信息,乃至一些问题,如读一个自然段,难免会触发这样的思考:“为什么海伦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而解决这个问题,课后练习中的“名著便览”则打开了一扇解决问题的窗户,为此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开展相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本课所延展出来的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海伦・凯勒自传》《敞开的门》等,组织学生动笔写写读后感“假如我是海伦……”等练习,并在阅读交流中不断“触发”新体验、新发现。而这些都是源于我们对选文教学价值的认识和功能的定位。
精准教学论文:精准设问,有效教学
设问是连接情境材料与教材知识的桥梁和纽带。精准的设问应是既能紧扣情境材料,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又能密切结合教材相关知识,使学生有效思维,内在生成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非外在简单灌输。
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教学片段,就如何精准设问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情景描述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及时部分主要是介绍中华文化艺术独树一帜,科学技术独领风骚。针对中华文化艺术这个知识点,我准备了很久,设计了中华文化之瓷器篇、园林篇、书法篇、诗词篇等,精心地做了课件。上课时,我先请同学们欣赏精美绝伦的瓷器、独具匠心的园林、妙笔生辉的书法、千古传诵的诗词,然后点明瓷器、园林、书法、诗词等都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材的知识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中华文化艺术具有哪些特点?发挥了什么作用?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什么地位?学生翻看教材,回答说中华文化艺术的特点是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作用是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地位是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虽然完成了授课内容,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得到了落实,但实际上对于中华文化艺术特点、作用、地位等问题的答案,学生无须深入思考,只需简单地复述教材内容,因此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是因为在备课和教学中只注重情境的设计,知识的传授,而对设问的设计有些随意,不够精准。上述所设计的几个问题一则缺乏联系性,二则缺乏层次性,三则缺乏启发性,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没有思维训练的价值,不能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改进反思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我对设问进行重新设计,力求精准。
针对设问缺乏联系性的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要求不同小组学生紧密结合材料中中华文化艺术中的诗词、书法等分别进行合作探究,既适当开放,了解中华文化艺术的丰富内容,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又适当集中,能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体会中华文化的精深。
针对设问缺乏层次性的问题,我对问题进行了分解,逐步深入。结合精美绝伦的瓷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瓷器艺术属于中华文化什么范畴?中华文化艺术与世界文化艺术是什么关系?瓷器被各国人民所喜爱所赞叹表明中华文化艺术在世界文化艺术中居于什么地位?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揭示中华文化艺术的地位。
针对设问缺乏启发性的问题,结合某一小组同学所谈他们喜欢的诗词,我设计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这些诗词分别是属于哪个时代?主题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些诗词?这些诗词或是先秦时代,或是唐宋年间,或是现当代;内容或关于人生,或关于亲情,或关于爱情,或关于友情;所偏爱的理由或因诗词中百折不挠的人生,或血溶于水的亲情,或坚贞不渝的爱情,或纯洁无瑕的友情等。通过这些问题的启发,学生经过思考,能自然得出中华文化艺术的特点、作用。
此外,精准设问不仅在于问题本身,还在于提问的对象。事实上,点名往往具有随意性,有时问题刚提出,一些思维活跃的同学已报出了答案,这时可以“照顾”他的积极性让他回答;或某位同学在开小差,点个名让他紧张一下;又或眼光随意瞟到一个学生便点他回答。这样的提问效果如何,可想而知。我的做法是一般的提问点成绩中等的学生回答,他们的答案恰好反映了教学的效果。某些略简单的问题“分配”给那些缺乏自信或表_能力欠缺的同学回答。而难度较大的问题留给那些活跃的学生,并要求他们陈述理由。这样的方法能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精准的设问,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不仅是求得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学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精准教学论文:精准的语言 低碳的教学 高效的课堂
摘 要:数学语言是一种有别于自然语言的科学专业化语言,以数学符号为主要词汇,数学法则、定理、公式等为语法法则,它的书写形式的基础是自然语言和一种不同于自然语言的记号体系,如+、-、
关键词:数学语言;现状;策略
一、数学语言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我们的课堂上始终弥漫在语言的环境中。在传统的、比较正规的课堂中,师生们靠语言交换信息,平均有70%以上的时间是教师或学生在使用语言,当然也包括数学课。事实上,数学教学中包含了各种形式的语言活动,例如讲授、解释、提问、问答、复述、阅读、书写、讨论等,语言始终伴随着教师和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
二、现状
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能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此重要的技能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实际如何呢?通过调查邻近学校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忽略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教师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要使学生会计算,会解答数学问题,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那是语文老师的事”。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 ,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三、策略
那么,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大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素材,数学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呢?
1.概念教学。首先,要引导好学生学会抓住概念、性质或公式中的关键词语,用数学语言描述,避免表述不全、分类错误甚至乱造术语、曲解概念,对于概念、性质中限定的话不能随意删减、添加。如积的变化规律不能说“在乘法中,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漏掉了“一个因数不变”这样的首要前提。其次,引导好学生判断一个概念正说与反说的正误。如“自然数都是整怠庇搿罢数就是自然数”的区分判断;再如“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强调钝角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要大于90°;②要小于180°。当学生遇到“钝角小于180°”这样的判断时,大多认为是错的,因为他始终想着需要两个条件。诸如此类的概念正、反说法判别能够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更是训练学生数学语言、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2.计算题教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说算理”是一种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强有力手段。在教学中,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逐渐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如老教师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道题的算理。就像4+5的思维顺序是:利用数的分解与组成来计算,因为4和5组成9,所以4+5=9,又因为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5=4,9-4=5。再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用“凑十法”来计算的:算7+9时,把7分成1和6,1加9等于10,10加6等于16。当然,也可以把9分成3和6,3加7等于10,10加6得16。按照以上的思维模式要求学生进行“说算理”的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条理清晰更加深刻地理解口算的原理,从而达到牢固掌握口算方法的目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流畅,数学语言更为严谨有序,思维更为开阔。
3.文字题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文字题也是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手段之一。它是把式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式来读题、译题,深刻理解文字题与式题的联系。比如除法式子:36÷9,简单的一步式题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下几种方式表达:①名称读法:被除数是36,除数是9,商是多少?②直读法:36除以9得多少?9除36得多少?③意义读法:36里面有几个9?把36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36是9的几倍?已知一个数的9倍是36,这个数是多少?而这些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式子就是36÷9。
又如(30+20)÷(30-20)我们在训练学生读算式时要求不读出“小括号”而读成“30与20的和除以30与20 的差,商是多少?”像这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的阶梯,将“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将“数学语言”抽象成为“数学式子”,以“说”促“思”,使学生的知识构建更为丰富、巩固,思维过程更加明确、深刻。
4.应用题教学。应用题的教学是训练学生用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思维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高说理能力,清楚表达解题思路,从而掌握综合思维能力。如:“某加工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2个工人3小时加工18个。照这样计算,4个工人9个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说理:由果索因叙述为:要求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必须知道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条件告诉了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所以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可求的。
由因导果叙述为:已知2人3小时加工18个零件,可以求出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已知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那么4个人9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就可以求了。
用假设的分析方法叙述为:根据每人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是相同的,假设工作时间不变,本来是2个人种,现在是4个人种,人数增加了2倍,所做的零件数也应该增加2倍,工作时间本来是3小时,现在是9小时,时间增加了3倍,所做零件的个数也应该增加3倍,而问题是人数和工作时间都增加了,那所做的零件数应该是原来种的株数的2×3倍。
小学生的因其年龄问题,思维和应变能力较成人差,经常回问题形式的改变,就束手无策,这样我们可以从数学语言上多下功夫,扭转局面,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可以经常性的开展数学阅读,让学生勤思多想,让学生逐步掌握严谨的数学语言。
精准教学论文:“教育大数据”视角下的精准教学的研究
【内容摘要】极课大数据系统在不改变老师的习惯下,将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通过收集的数据分类,分层次为老师提供教育方案,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让考试不再是一个排名的工具,而是发挥它诊断和激励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系统。
【关键词】极课大数据 民办高中 教学研究
一、民办高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运河实验中学是无锡市一所民办高中,青年教师缺少教学经验,老教师缺少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中年教师课务繁重,教学研究的氛围不浓厚,学校整体师资力量还有待提高。其中,作业批改仍停留在手工批改的方式上,耗时耗力,效率低下。成绩的统计处理上,仍是人工操作,较为繁琐。通过极课大数据的研究与实践,基于互联网+教学的思想,成功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可根据极课大数据的学业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从而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利用信息技术引领教学的发展,推动教育改革,意义极为深远。通过初步研究和实践,笔者总结了一些想法,在此交流,经验共享,希望能为广大老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极课大数据的功能特点
大数据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学校中教与学的信息集合,是一套应用信息技术开发的学业采集与学情追踪反馈系统,国内经验丰富大数据智慧方案提供方,国内个性化教育和智慧的及时品牌。
1.出卷简单
极课系统提供“上传WORD题干和空白答卷”两个模块。教师可根据试卷题目数量、设定分值和题型编入信息,答题卡自动绘制,然后保存、导出PDF文本答卷,及时。在组卷时,也可链接学科网、学大题库中对不同题型进行筛选题目,组卷后,极课软件可以根据试卷结构自动生成答卷。
2.操作方便
极课系统可以嵌入word软件,操作便捷。极课平台里提供了年级、学科、测试类别、卷面版式(A3、8K、A4、16K)选择,教师可根据作业和考卷模式自由选择。
3.身份直观
将年级、班级的学生名单按照极课学生号、学籍号、姓名、性别上传电子表格后,平台将会按照学生的名单智能划分到班级,点击相应的班级生成学生二维码,并用专用的不干胶打印,贴在答卷二维码框内。该二维码就是极课软件用以识别学生身份信息的“眼睛”。
4.阅卷高速
教师批改主观题时,不改变传统习惯,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评分栏中用红笔画圈起分值即可。将纸质答题卡放入阅卷仪,找到的试卷名称,阅卷,然后上传成绩。
5.分析精细
极课大数据软件,对每一次的测试会有精细的分析。班均分、客观题、主观题均分、小题分,高频错题得分率,电子表格等一系列数据作详细的统计。
6.诊断到位
极课大数据件对学生名次排序升降、成绩成长曲线、阶段性知识模块得分率,高错题类型会做出细致的分析,为个别化教育可奠定扎实的基础,也可根据学生的错题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作业本。
三、极课为教师减负
通过极课大数据的实践,教师只需批改主观题,答题卷的批改和以往相同,批改时并不改变老师的原有的批改习惯,只是在计分时,将学生本题得分在评分栏中数值圈一下即可,主观题全部批改好,将学生的答卷进行机读阅卷,上传成绩至云服务器,精细的分析会自动生成,特别方便。从而避免了繁琐的工作,为教师的工作减轻了负担,为教师的教学研究赢得大量的时间。极课软件的使用,对于教师来说是“省时、省力、省心”,其作用不可估量。
四、极课为教学助力
1.促进学科教学的精准化
传统的作业批改、阅卷与成绩的统计,只是在宏观上的有个了解,并不能反馈出每个题的得分率,仍停留在模糊的印象当中。通过极课大数据的“逐题分析”,在综合试卷中,每个题型的正误情况可细化到具体人数、学生姓名,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薄弱知识,更加了解自己学生的问题所在。
2.为帮扶教学提供依据
为突出我校小班、微班品牌,能较好的适应层次性教学的转型定位,很好的研究小班、微班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研究迅速提升他们成绩的科学方法,以极课大数据的数据为依托,明确帮扶学生的切入点,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小坡度帮扶后进学生,实现真正的分层教学。
通过极课大数据的研究,教师可以了解个体间的差距,地寻找学生基础的切入点,有助于帮扶教学,缩小小班、微班与常规班的的差距;又可以把握群体的共性问题,有利于常规班精准化教学的实施。
结语
精准教学论文: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实现精准有效教学
关注课堂教学细节,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盯着课本,而应该将目光投向整个课堂,来观察其中影响到教学的细节。比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察看学生的神色和姿态,学生对于授课内容是感兴趣还是不怎么感兴趣,是随着教学一起参与到思考互动中去,还是分神了;是对教学内容理解起来吃力而皱眉头,还是因为感觉太容易而显得很轻松;等等。可以说,学生的神色直观地反映了课堂教学的质态,教师在课前的备课预设不过是一种准备,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反映才是引导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的关键。作为一个对教学有追求的语文教师,一定不能放过这些可以感知到学生学习心理的神态细节,适时改变教学内容和侧重点,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引导学生把精力投放到课堂上来。
在小说《祝福》的教学中,当笔者试图通过讲祥林嫂第二次在鲁四老爷家打工,因为鲁四老爷一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祥林嫂在每年“祝福”之时从最忙的人变成最闲的人这种变化时,我发现不少学生似乎并不感兴趣,而且眉头是皱着的,这说明很多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没有感觉的,不明白这与祥林嫂这个人物有何关系。有些学生可能还在想,少做事不更好吗?做得多,拿的工钱并不增多,不是被剥削得更深么?我想,这主要可能还是学生不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了解人物境遇的缘故,所以学生才对这个问题没有太大的敏感性。而出现这种细节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引导学生具体研习文本,让学生真正把握小说中的潜在语言。
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就停止了简单分析祥林嫂忙与闲的前后变化,而是带领学生看祥林嫂在忙与闲中的神态表现。一开始是参与祭祀,“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然后第二次是不让参与,被“祥林嫂,你放着罢!”给弄得讪讪的;第三次祥林嫂自以为捐了门槛了,就可以参与了,“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却还是一句 “你放着罢,祥林嫂!”,“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直是一个木偶”。在这样的对比解读下,学生就能很直观地看到忙与闲的背后是一种精神迫害,而祥林嫂神态的变化正是这种迫害的直观反映,最终也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再从封建礼教吃人本质角度去解读,学生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正是关注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神态的细节,改变了教学方式,才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了。
把握课堂教学细节,就要辨析W生各种微妙反应,并以此来研判学情。教学是教与学的相互反馈,教得怎么样,直接体现在学生反应中;学得到位不到位,教师也应该以具体细节来把控。可以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参与互动的主动性、提出质疑的方向性等不同角度来加以辨识,以此来看具体的教学是深还是浅,是需要继续深化还是就此结束,需不需要临时更换新的教学内容,需不需要换一种新的教学思路,等等,这些都可以结合具体的课堂细节来加以判断。如果作为语文教师,没有一颗细心审慎的教学态度,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反馈的比较明显的教学反应不闻不问的话,就会导致教与学的脱节,教师教的学生不想听、不愿听或者听不懂,学生想知道的却始终无人解答,长此以往,课堂就实质上成为“一言堂”了,虽然形式上可能有互动,但是并不是基于教学双方的互动,而是教师一方预设的互动,这样也就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与机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反馈教学质量的细节,并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同样是在小说《祝福》教学中,虽然祥林嫂的境遇很悲惨,但是我发现在讲到祥林嫂絮絮叨叨重复着儿子阿毛被狼吃的事情时,并无悲伤同情的反应,特别是一出现“我真傻,真的”时候,有不少学生竟然吃吃笑了起来。他们认为这个祥林嫂有自己自作自受的一面,小孩子自己看不住被狼吃了,然后又听信鬼神捐门槛导致自己身无分文,心理太脆弱受不了打击,思想古板不知道换一家打工,等等。有不少学生甚至还认为,祥林嫂的死是自己不争气造成的,怪不得别人,只能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这样的反馈来看,我想学生对祥林嫂之死,并没有从深层次去思考挖掘。
针对这一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情,我决定改变教学的重点和方式,深入探究“谁是致死祥林嫂的真正凶手”。我引导大家从这样几个方面去思考:祥林嫂为人很能干,为何落到成为乞丐、身无分文、最终饿死的下场?祥林嫂为人很和顺听话,为何鲁四老爷一家从一开始的称赞到的嫌弃、抛弃?祥林嫂在被婆婆卖了重新嫁人、儿子死了被赶出来、被周围人嘲笑致使神经不正常这一系列境遇中,有没有反抗,其最终结果如何呢?在这样一层一层的追问下,学生们也慢慢发现,虽然没有直接杀死祥林嫂的凶手,但是随着祥林嫂每一次逆来顺受导致的更坏境遇,每一次反抗后带来的只有更大的失望,可以看到杀死祥林嫂的是一张隐形的网:夫权和族权,导致祥林嫂反抗想死而不得,被逼嫁人,而且被剥夺了居住的屋子和打工所得;神权,引诱祥林嫂甘心拿两年工资去捐门槛,却发现这样的做法连心理压力都没有帮她减弱,反而使其更加受到精神上的伤害;而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权势阶级,在祥林嫂有用时往死里剥削、无用时弃之敝屣更是致祥林嫂于死地的直接原因。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才明白祥林嫂所有的不正常都是在这样无形大网中受到的戕害所致,也就生发出对人物的真正同情和理解了。
应该说,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认真备课研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但是从课堂教学细节出发来因势而变,也是实现精准教学的关键。
[作者通联: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漳州分校]
精准教学论文:优化教学手段对接精准扶贫
广西自治区陆川县积极探索远程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工作的新举措,整合远教平台、微信平台、示范基地三大平台优势资源,帮助村民了解政策理论、学习实用技术,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远教平台集中学,提高群众创业能力。根据本地扶贫工作实际,精心选择适合地方发展的理论技术专题片,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通过手机短信平台下发至全县站点。各终端站点管理员根据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党员群众收看,帮助贫困户开阔眼界、了解政策、更新观念、学习技术,并通过学习讨论记录簿及时记录、向上反馈群众提出的问题和疑问。同时,各村根据当地群众的需求,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举办专题讲座,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让群众与专家零距离交流,有针对性地提高群众的创业致富能力。
微信平台随时学,激发群众创业信心。在利用微信平台上,一方面采取措施要求广大党员群众关注《共产党员》《八桂先锋》《玉林先h》等主流微信公众号,引导大家利用微信了解党建动态,学习先进典型,尤其是要重点学习《玉林先锋》中挖掘出的本地致富带富典型事迹,从身边事和身边人的示范带动中汲取创业热情;另一方面,引导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微信群这个载体,建立党员微信群,定期向党员群众发送近期“三农”政策、种养技术以及销售、市场动态等服务信息。
示范基地现场学,助力群众创业发展。陆川县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立足地方实际,充分发挥“十百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求各远程教育站点创新教学方式,着眼于当地种养殖示范基地的特色,并根据产业发展和贫苦户实际需求定期不定期组织现场教学培训。通过组织学员走进示范点,引导农户现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使远教学习内容更加接地气、有人气、生财气,有力地提高了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2016年,全县利用远程教育示范基地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活动850多场次,培训农户8400多户。
(陈奕海)
精准教学论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运用精准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受到广大教师认可。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学生反馈的精准五个方面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做到精准教学,对中小学老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思想品德 精准教学 高效课堂
应试教育的弊端表现为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如何做到“精准教学”,运用新的课堂理念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一个不朽的使命。
一、精准教学的含义
“精准”,意为,。对于教学,要采取精准的态度,就是要精心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准教学。教师要“心中有考纲,脑中有考题,手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耳中有信息”。眼界要高,姿态要低,既要看近几年全国各省区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存在的学习障碍等等。
精准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教学客观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聚焦课堂教学价值,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科学教学结构,细化教学流程,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的活动过程。
二、精准教学的要求
精准教学在常规课堂上要体现五点要求:1.要到内容,目标定位精准,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向;2.要到重难点,抓住关键;3.要到教学方法,手段选择精致;4.要到课堂练习,训练题目科学设计,精题精练;5.要到学生反馈。
三、精准教学实施的建议
精准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桶水”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我们要问:这一桶水尚存几许?水质如何?学生的一杯水是教师倒给他们的吗?你教给学生“汲水”的本领了吗?作为现代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除应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崇高的师德、宽厚的人文科学素养外,更应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并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平时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和中考要求,研究命题特点、教材、学情、教法、典型例题、学生常犯错误等,拟写教案。只有这样,才能驾驭精准教学,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一)精准课堂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并落实到位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在内容上,一定要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在具体的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否则要点不显,失于平庸。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都存在着差异,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要分出层次,不要搞“一刀切”。总的来说,要让好生能吃得饱,后进生能吃得下,中等生够吃。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
审视自己之前的课堂教学,目标似乎都被晾在一边,课堂上形式多样,热热闹闹,可对目标的落实却微乎其微。反思我们的课堂,多少讨论是没有必要的,多少合作是多余的,多少争论离题万里,如果在课堂上少追求一点形式上的东西,课堂的精准性就显而易见了。我们的教师要明白,每堂课中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的底线。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一定要采取具体措施进行补救。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法律初探》时,笔者就把教学内容定位为法律的基本特征和法律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区别法律与其他规范、规则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违法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这样,由于内容,目标由浅入深,多数学生学得很轻松。但也有些学生了解的法律知识太少,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多加引导。
诚然,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预设,更多的是生成。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想法的学生,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为教学目标服务,是教师们都应该思索的。我们既不应设一个个陷阱,诱学生进入圈套,也不能当一只被学生牵着的羊,盲目跟他们走。教师应该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既有所预设,又有所生成,而不能走向两个极端。
(二)精准课堂教学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堂课是否高效,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什么是教学的重点?重点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2.什么是难点?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我们把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称之为教材的难点,简而言之,即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水平有^大落差,就形成了教学难点。克服难点就是结合学生实际想办法把落差的坡度变缓。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一步之遥》时,很多学生分不清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笔者就把这一容易混淆的内容确定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并让学生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表格形式进行比较。如携带管制刀具、偷窃、参与赌博是不良行为,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是严重不良行为。从中找出它们的区分点,即一般有“多次”或“屡教不改”的是严重不良行为。
3.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是什么?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依据新课标。新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其次要依据学生实际。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学重点尤其是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言的。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精准课堂教学要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改变以往以单独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准度。要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养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这就是教师的“点燃”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不是被灌的无奈,而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精准性的支撑点。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思想品德课时少,内容多且枯燥,学生容易犯困的情况,笔者把每一节课要掌握的问题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抽签进行比赛;或使用课堂随机点名软件进行抽选回答;或每组传一样指定的东西,如涂改液、橡皮擦等,笔者背对学生喊“开始”,某个学生就开始传,笔者喊“停”时,东西在谁手里就由谁来回答;或由每组推荐本组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学生回答;或采用学生举手抢答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愿意学政治,喜欢学政治。
(四)精准课堂教学要求做好课堂练习,精选习题,力求精练
课堂练习,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质量的课堂练习是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教师来说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等具体情况的有效方法。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成败。
然而,思想品德课课时少、任务多,且不能占用学生太多课余时间,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堂练习一定要有效,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这说明学生的练习效果没能实现预设练习的价值,重复低效。因此,为了让练习更为有效、扎实到位,思想品德课堂练习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设计出有目的、有层次而又精练的练习。在教学中,练习设计应贴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做到循序渐进、灵活多样;形式新颖,突出趣味性;注意联系实际,利用开放性题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课堂练习的选用和设计一定要注意练习题的分量、针对性、启发性,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精准课堂教学要求掌握反馈信息,及时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预设目标”中
在反馈信息中可以了解目标达成的现状和差距,从而通过调控不断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失误,调整教学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对于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以强化追求目标的意识,发展智力,尤其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信息的及时反馈”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而形成性检测为学生达成目标的及时反馈提供了保障。在形成性检测的形式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能力本身的实际来决定,主要有问答、讨论、背诵、默写、各种形式的书面测试等。问答、讨论、背诵、默写不可能一下子有许多人参加测试,这就要恰当地确定人员。一般来讲,问答、讨论、背诵、默写应选中下等学生,因为他们往往可以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大多数学生的达标情况。以优等生流畅的答问、背诵来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是不可取的。
教师在进行形成性检测后,要及时分析结果,尽量做到及时矫正补救。必要时对个别学生做第二次评价与指导,一般在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完后,但尽量做到当堂达标。这也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向45分钟要质量,或者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精准教学的“精准”应该建筑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上,应该建筑在科学的课堂结构上,应该建筑在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上,而不仅仅建筑在教师的个体素质上。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总之,我们教师要遵循“精准教学强校”的工作方针,敢于试,敢于练。我们要分解好知识目标要求,再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力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到教学内容,到重点难点,到教学方法,到课堂练习,到学生反馈,全力打造精准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对每一个学生的“精准教学”。
精准教学论文: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精准渗透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该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呢?我觉得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真正做到精准渗透。
一、结合课堂,由“点”入手做到精准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同时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见影,也是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最自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由“点”入手做到精准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的“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对于这句话,教师便可以从“保护”“关爱”等“点”上入手,提出问题:“这为何变成了鸟的天堂?”大部分学生在熟悉了课文之后便可以找到答案:因为本地农民禁止他人捉鸟。学生在回答完这一问题后,教师便可以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来对学生实施这一方面的法律常识教育,使学生知悉爱护、保护野生动物是全体社会人员应承担的义务。
二、结合学科特点,拓宽渗透“渠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从多个角度开展法制教育。语文的教学离不开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阅读、习作、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等知识板块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拓宽渗透渠道,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融合点,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精准渗透法制教育。例如在开展交通安全讨论中,我在课堂上利用“班班通”展示一些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并通过讨论交流,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又如,在习作过程中,老师收集一些学生购买路边摊点的“三无”食品造成中毒事件作为素材,告诉学生因一些“黑作坊”生产销售“三无”食品,导致学生食后出现恶心呕吐、拉肚子等现象,严重危害到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同学们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黑心商家的不良行为,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对儿童的关爱,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祖国的花朵。从写作的角度,就可以渗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障质量,生产销售此类伪劣商品可以通过拨打“12315”向消M者协会投诉,造成严重影响的还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在语文教学的各种板块中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潜默移化地接受一次次的法制教育。
三、把握时机,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渗透法制教育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要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进而产生满足感、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课文《掌声》一文时,学生在课文描述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残疾小姑娘开始的自卑,到后来得到同学们的掌声鼓励而变得自信时,学生内心充满了同情和关爱。正好我们班上有一个小儿麻痹症的患者,手脚不太灵敏,这时我就不适时机地用这位小同学来举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此时我便灵活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部分条文,使学生懂得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也是国家法律的一部分。从此以后,学生们对这位同学帮助有加,其他班的大同学欺负他,班上的学生看见了也会会马上制止,并把他带回教室,真心让人感动。
四、掌握技巧,熟练运用渗透方式
语文学科的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一种交际工具,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在现代教育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法制教育的渗透要在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法治教育手段方法的多样化。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班级宣传板报、校园墙报、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征文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有关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教育青少年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进行守法实践。适时组织开展当“小交警”、模拟法庭、法治夏令营、观看法治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看守所、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以及旁听法院公开审判的青少年案件等实地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不仅在校期间具有法律意识,将来进入社会还能自觉运用法律处理事务、解决问题。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讲故事等活动。
五、把握分寸,做到渗透适度而不过度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既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又能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课文《孔子拜师》时,可以在其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向学生传达尊师重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法制要求;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遵守有关教育的法律,建立互信、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责任。但是,就不能深入到教师的资格和任用、考评和培训等方面,这样不但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让学生觉得雾头雾水、一脸茫然。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责无旁贷,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使法制教育精准化,结合小学生思想进行教育,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精准教学论文:精准体育教学对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发展与就业竞争力的研究
摘 要: 揭示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职业需求、存在问题、产生原因,采取精准体育教学对策,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培养目标。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研究。结果:以专业为中心的精准体育教学模式,促进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人格、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提升身体素质,预防职业病,掌握终生体育锻炼手段多样性,增强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 精准体育教学 就业竞争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2)调查法;(3)实验研究法;(4)逻辑分析法;(5)数理统计法。
2.精准体育教学培养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人格
(1)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工作性质与人格需求
一辆小汽车约有8000-15000个零件组成,大约15000-30000个。不言而喻,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是一个复杂、技术含量很高的专业。制造与装配劳动强度大,工序繁多,员工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忠于职守、高度的责任心等品格。
(2)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人格现状
著名职场培训师吴甘霖先生指出:“一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上要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具有的职业素养!”即包括政治意识、道德意识、职业认同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独立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吃苦意识、竞争意识、抗挫折意识等诸多方面,核心意识是责任意识。
(3)精准体育教学培养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人格途径
精准体育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采取运动竞赛,各种角色扮演、转换,实践角色责任,体验角色责任,打下责任烙印。如篮球竞赛中,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观众(球迷)等守则、规范、责任;在精准体育教学中,采用“背摔”、组与组、队与队的竞赛锻炼每一个成员对集体的责任感等。
3.精准体育教学培养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身体素质
(1)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工作性质对身体素质的需求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属于久站、躬身、弯腰、抬头、手眼配合、搬运、托举、攀登、高体能操作型,对力量、耐力、灵敏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2)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身体素质现状
“90后”的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受独生子女、中考、高考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身体素质较差;再加上高职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场馆、设备、器材数量、质量较差;特别是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的知识性、趣味性吸引,以及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有“洞中才日,世上已千年”之感,学习负担、就业压力,起早贪黑,疏于锻炼,身体素质现状确实在不断下降。肌肉软,速度、力量、耐力素质差;关节硬,柔韧性素质差;身体笨,灵敏性素质差;头脑晕,平衡能力差的现状没有显著改变。这样的身体素质,确实不能满足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需求,职业病也会提前光顾,未老先衰的威胁确实存在,全社会对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都应当有忧患意识,与提高其身体素质的紧迫感。
4.精准体育教学培养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1)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必备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是多部门、多系统、自动化联动工作,要求员工必须具备竞争精神、合作精神;高体能型的汽车制造与装配,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忍耐力等心理适应素质。
(2)精准体育教学培养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的途径
①体育教学精准培养竞争能力:精准体育教学采用运球抢球、推拉出圈、角力、等单人练习;搬运接力、骑马打仗、击掌追赶等团队练习;各种竞赛练习等。
②体育教学精准培养意志品质:长跑、登山、攀岩、野外生存、滑雪、滑冰、轮滑等,在筋疲力尽时,要求学生咬牙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就是好的意志锻炼。
5.精准体育教学培养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终生体育锻炼能力、预防职业病
汽车制造与装配,常见的职业病较多,如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凸出、静脉曲张、关节炎等。噪音、喷涂容易造成听觉、嗅觉疾患。精准体育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内,除学习高体能型篮球等运动项目外,还尽力为预防职业病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如八段锦、24式太极拳、五禽戏等。
6.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以专业为中心的精准体育教学模式,促进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学生人格,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提升身体素质,预防职业病,掌握终生体育锻炼手段多样性,增强就业竞争力等。以专业为中心的精准体育教学模式,颠覆了长期以来以运动项目为中心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针对性更强。
(2)建议
建议在相群项目中进行实验,进一步检验教学效果;重复实验、多年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完善、改进,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精准教学论文: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摘要:通过在PPT授课课件中插入VBA控件,用于降低精准教学数据采集的难度,在提高课件交互性的同时,又实时、高效、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对采集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后调整后续课堂教学进度和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VBA控件;精准教学;授课课件;实时记录;行为表现;代码;教学进程
精准教学的初衷是在通过设计测量过程来追踪小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支持数据决策。后来发展为用于评估任意给定的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框架,可对任何学科、任何学段的教学进行评估。传统的测量过程中大量的各种数据都是手工记录和分析,势必会降低教学的效率,给教师增加额外的教学工作量,还有可能短时中断教学进程。
由于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率。而当下很多教师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课件大多数是用Microsoft PowerPoint应用软件设计制作的(简称PPT课件 )。该软件制作的课件既能体现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如果在课件文稿中加入适当的VBA控件,还可以提高师生互动的交互性,同时还可高效、实时、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学习行为表现,课后教师用1到几分钟时间通过对课件中记录的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关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度,依此制定和提示新的教学进程。从而达到促进课程知识的有效、高效教学的目的。
1 课堂教学课件设计困惑
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课件设计与用于课程自学的课件设计思想是有区别的。用于课程自学的课件,由于没有具体教师直接实时参与教学过程,它制作的课件应具有图、文、声音、动画等效果,从多方位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但缺乏学生学习效果的实时真实反馈,从而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教学的进度以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精准度。
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课件设计除了知识点的实时介绍和解析以外,还应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正确理解度和应用能力程度。而当下的课程教学用教材上的习题或实训基本上都有参考答案,如果只要求学生实时完成教材上的习题或实训是无法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数据。为了既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又不降低教学的效率,那么在课件中适当的位置设计练习与测试题目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并将其结果高效、实时、合理且以学生认可的方式记录在课件中就更重要了。这就对教师课堂教学用的课件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下流行的PPT授课课件中适当加入VBA控件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2 加入VBA控件的课堂教学课件设计实例
为了达到高效、精准教学的目的,在课件启用之前创建以授课班级为文件名的记录课堂学习行为表现的空文本文件(如20150602.txt),并将该文本文件与授课课件放在同一文件夹下。
2.1 授课课件设计关键之一:灵活多样的抽答方式
为了达到知识点精准教学的目的,在引入、展示、解析完一个知识点后,为了即时检测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及应用能力,势必应让学生理解教材上相应的例题并完成教材后附的习题,但由于高校选用教材上大多数的例题都有分析和完整答案,而习题基本上都附有参考答案。即使让学生回答也不能检测到其真实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课件中适当的位置加入练习和检测题目,并将练习和检测的结果实时记录,课后分析采集到的数据作为安排后续课程教学进度和策略的依据,从而达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因此在课件相应的展示画面上在展示练习检测题目的同时,还应能实时控制和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这就需要在相应的展示画面上加上交互的VBA按钮操作控件和文本输入控件,并在控件上编写相应的控制代码完成学习行为表现的实时、高效记录。
下图1所示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控制结构中的for-next循环后讲解后设计的检测题画面;下图2所示为循环控制结构这一小节完成后设计的练习检测题的部分画面。
为了提高课件的交互控制和实时自动记录学习行为表现,在课件界面上增加了VBA控件文本框和命令按钮。文本框可用于直接交互输入回答问题的学生学号及提交的答案;命令按钮“抽答”用于能在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较多时,从中随机抽取学生回答,超过学生总数1/3的同学都能并都有意愿回答问题时,可输入全班同学的人数,从中随机抽取回答问题的学生学号或序号,这样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行为表现记录的公平性,同时也可以鼓励和督促所有同学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与解答。
3 授课课件教学实施过程
授课课件在某知识点、某节、某章介绍讲解完后设计一定的练习与检测题目。
在实施教学时,首先展示题目,每一屏的展示题目让学生有3-5分钟的思考和演算的时间,与此同时教师将当前课件的焦点定位在VBA交互控件(文本框)上,3-5分钟后实时输入要回答该题目的学生学号或序号来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如果想回答问题学生的人数较多时,因为是选择题,一个题目最多允许两个同学回答,为了体现回答问题机会的公平性,就采取不同的抽答方式,点击“抽答”按钮会出现如下图3所示的回答问题人数对话框,自动随机产生回答问题的学号或序号,根据抽取的结果再请相应的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在文本框中实时记录抽中学生答题情况。
其次在学生回答完毕后,再展示正确答案并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纠错分析。
点击保存按钮,出现如下图4所示的输入正确答案的对话框,对照参考答案输入正确答案,课件将自动将该次练习或检测的结果形成文件保存,这些数据作为课程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同时在课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4 该授课课件与精准教学理念相结合的实施效果与结论
如下表1是该课件与精准教学理念结合实施与否在期末考试的两种题型上得分情况。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在程序阅读方面实施了精准教学理念,不断强化与检测,学生在该方面的平均得分率达到70%左右;在编程和程序填空方面未实施精准教学理念,而是通过课后习题和上机实训来完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由于课后习题有答案,上机实训编程和程序填空的结果无需实时、即时提交(通常1~2周提交一次),这样教师无法即时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学生的平均得分率在50%以下。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在当前信息技术支持下(PPT课件制作中的VBA控件技术),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也有条件实施精准教学,既高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表现,也有利于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精准教学论文:精准体育教学与物业经理专业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
摘 要 本人研究的是精准体育教学与物业经理专业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问题。文章分别针对精准体育教学与物业经理专业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和精准体育教学与物业经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培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借此来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并促进学生发展,增强其就业优势。
关键词 高职体育教学 专业为中心 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一、精准体育教学与物业经理专业学生身体素质培养
(一)物业经理专业学生身体素质需求:身体素质是物业经理专业学生的最基本需求,是物业经理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与社会适应素质――立德树人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实力因素中的重中之重,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之一。一是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为顺利升学、毕业奠定基础的需求;二是培养物业经理职业需求的身体素质。
(二)自1985年以来的30余年,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受中考、高考的影响;学校体育投资不足,体育场馆、器材、设备建设数量、质量滞后;信息社会电视、电脑、手机等游戏、音乐等对青少年的时间、空间占领等原因,其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即不能满足为顺利升学、毕业需求的身体素质,也不能满足物业经理职业需求的身体素质。调查显示,高职男生引体向上、女生50米跑成绩不及格是影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成绩低下的瓶颈。当前,高职学生肌肉软,速度、力量、耐力差;关节硬,柔韧性差;身体笨,灵敏性差;头脑晕,平衡能力差的现状没有改变。物业经理专业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没有例外。
(三)精准体育教学身体素质培养:(1)采用《标准》联动长效机制方法,主管校长牵头,体育部、校医院、团委、学生处、教务处、计财处、后勤处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必须达到《标准》90%以上合格率。例如:团委负责党、团员带头,除个人必须达到合格水平以上,还要一带一、一帮一。否则,评党、团员,先进个人,奖学金等一票否决。体育教师负责《标准》不合格者培训,直到合格为止,与晋升职称、评优、课时费挂钩。以此强化其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敏性等素质发展,效果是显著的。(2)根据物业经理专业工(表1)作性质不同,需求的身体素质也不同的规律,精准安排久坐伏案型,久站操作型,高体能操作型,社会交往型身体素质练习。如:久坐伏案型,安排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练习,以及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广场舞、健美操等练习。缓解久坐伏案、手眼配合造成的疲劳,预防久坐伏案形成的椎间盘、腰间盘凸出,下肢静脉曲张,痔疮等职业病。
二、精准体育教学与物业经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培养
(一)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重要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物业经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现状: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凸显时代的兴旺发达与动荡多变并存的特点,生活节奏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生机与危机并存,活力与压力具在。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物业经理专业学生也无一例外的产生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敌意、浮躁等情绪。
(三)精准体育教学对物业经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培养:体育教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教育功能,解决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敌意心理和浮躁等情绪的方法很多,核心的内容是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永不言败的意志品质,焦虑、抑郁、恐怖等心理问题就会一扫而光;而体育教学中的长跑、力量练习、各种竞赛活动等都是培养坚强意志,永不言败的良方妙药。体育教学中采用小群体教学,探究、合作、体验教学,角色转换教学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队队互动,班班互动,校内外互动,人际关系零接触,互教、互帮、互学,密切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心理障碍得到显著改善。
三、结论与建议
由上文可知,专业为中心的精准体育教学促进物业经理专业学生身体素质效果显著、促进物业经理专业学生竞争能力、耐冲击力、意志品质等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效果显著。因此,建议在相群专业进行反复实验、多年实验,不断完善,为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国家、市场、民生需求的合格专业人才,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
精准教学论文:精准体育教学与物业经理专业学生人格培养研究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量表调查法、实验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开展了精准体育教学与物业经理专业学生人格培养研究,希望能够对构建高职物业经理专业体育教学精准的立德树人教学模式有所启发。
关键词 精准体育教学 人格培养 高职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沈阳工程学院物业经理专业学生。实验班33人,对照班35人。
(二)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量表调查法、实验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开展了具体的研究。
二、物业经理专业学生人格需求
物业管理行业的特点是:部关联部门多,对员工的仪表、礼仪、形象要求严格;服务对象差异性大,服务内容涉及门类杂、专业性和科技含量广;企业内部管理上员工层次多、标准化高、难度大;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经验要求都很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企业忠诚度要求都很高;较强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力、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应变性、创新性、竞争能力、坚强意志、善于沟通能力。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具备的人格魅力,包括对物业经理事业的热爱,对业主合法权益的敬畏、保护,进取心、雄心、恒心、自尊心、自信心等,而责任心是“群心”的核心。
三、物业经理专业学生人格需求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大环境对高职物业经理专业学生必然产生一些影响,造成灵活易受诱惑、不拘社会习俗、自命不凡、自我中心、自制力差、容易对日常生活和每日例行事物感到厌倦、不耐烦甚至反复无常、重视个人安逸、享乐、消遣;责任心较差、不够关心职责和义务、马虎或懒散、易冲动、行为出自自发、即使引来麻烦也维护自己的面子、与众不同、顾虑多端、思想行为受限。明显反映出人格缺失。是个人发展、没有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四、精准体育教学人格培养
选择对物业经理事业高度热爱的学生,而不是为毕业好找工作而选择物业经理专业的人。从源头上杜绝见异思迁、跳槽的学生。体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其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物业经理的常规工作。通过球类等相群项目体育课教学方法的重组与变式,采用讲解示范法、小组成就分层法、分组竞赛法、切块组合法、说服疏导法、交际语言法、磨难教育、慎独教育、诚信教育、角色转换等方法,进行人格教育。如:(一)信任背摔。(二)瞎子背瘸子。(三)瞎子走路。(四)地雷阵等练习,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信任感等人格。
表1和表2显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责任心与信任水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意义;经过一年的精准体育教学,实验班学生责任心显著高于对照班v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说明精准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责任心、信任感是有效果的。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以专业为中心的精准体育教学促进物业经理专业学生责任心、信任感等人格效果显著,建议相关教师积极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