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运作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运作管理论文:企业运作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论文
一、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对企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一)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可以降低企业筹集资金时的风险率。要想企业运营良好,资金是好的保障。而财务预算就是对企业可流动资金的提前分配,但是目前很多企业考虑到要将利益较大化,仅仅靠企业内部的流动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很多企业的胃口。因此,企业需要筹集资金,但是这样做具有一定风险性,筹集过少对企业发展没有明显作用,筹集过多企业可能在发展时遇到经营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偿还不起而造成企业倒闭。而财务预算还可以帮助企业避开高风险的筹资。它可以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形势,预算出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所能承受的金额,从而量力而行,筹得合适的资金额度。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回收贷款资金时的风险率。企业有时候也会向外贷款,以从中获取利益。但是在进行回收时也具有风险性,如果财务没有预算好,等到回收资金时碰到难题而收不回时,耽误了企业自身的运用,那就得不偿失。而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能够实现对这些进行安排,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前分析,从而保障企业自身健康快速发展。
(二)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
近年来,国内经济市场一直处于发展状态,而经济环境也随着不断变化,企业要想适应环境发展,就必须从根本出发,对内部各个环节的管理措施进行改善,尤其是对财务管理部门,更要根据实际提出能解决财务问题的有效措施。因为它能对企业发展时的外部情况以及内部问题进行透彻分析,能为有关部门对企业优化发展提供有力条件。能够为企业未来发展进行预测,还能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进行预分配,从而让企业各个环节都能够有序地发展,最终实现优化企业内部环境,使整体利益得到快速提升。
(三)企业发展的灵魂
企业要想得到快速长久的发展就应当实施高效的管理,高效的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其中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能够公平的考察员工,促使员工的积极性更高,提高工作效率,更方便于企业管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制定了相应的目标,而财务预算就是按照企业的发展目标,根据资金的收支状况来进行合理安排,也是对企业未来的一种整体性规划,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财务目标,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的、高效的发展。
二、在管理财务预算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财务预算是一个企业发展快慢的标志,良好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陪的效果,不良的财务预算只能把企业拖得越陷越深,最终走向倒闭的境地。因此,企业领导人应当清晰的看到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也认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财务预算上也避免不了。因此,只有认清其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一)财务预算中缺乏相关发展战略观念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就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发展目标,而发展目标又被划分为长远的和短期的目标,而对于部分企业而言为了追求短期效益不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致使财务预算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消弱了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竞争能力,实现不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预算缺乏相关的保障制度和组织
由于企业在财务预算上缺乏相关的保障制度,对于其中突发的特殊情况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及相关的保障制度,从而使得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在相关的财务预算管理中缺乏整体性,未能把企业中相关的部门有机结合起来,致使在实际预算中不具有操作性。仅仅只是把财务预算工作交给财务部门,而并未积极主动地设立相应的专业预算部门,这样财务预算就缺乏组织保障。一旦出现问题,又没有相关的协调机构,这样不利于财务管理的高效可持续的运转,更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部分人员在财务预算中缺乏正确认识
企业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把财务预算工作当成是一种简单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时企业为了加快经济提升效益而去消减预算,从而使相关的工作人员未能按时完成任务,达不到相应的考核标准,而企业管理者一般会认为这是员工的失职。管理者对相关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认识缺乏也会导致种种问题的产生,更有可能引发道德危机,进而影响企业的形象,减缓其发展步伐。
三、针对问题所提出的几项改善措施
财务预算是部门管理人员为了能让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对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财务及其它消费进行提前分配。要想使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得到快速提高,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未雨绸缪,对所要面临的问题提前做出应对措施,积极迎合企业的发展目标。
(一)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概念在企业中的普及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对于管理者还是财务管理人员都应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知识的普及,并积极地进行深入理解和吸收。同时,在目标制定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脚踏实地,把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进行合理协调,在财务预算上要适当并及时根据目前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让其契合市场的发展要求,使得企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在财务预算制度上进行严格的规范
在财务制度上要依据科学的方法将财务预算标准与财务预算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并成立专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聘用更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对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调研,并形成相应的文本报告,从而来指导企业的相关生产活动。同时,结合财务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奖惩,这有助于提高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依据相应的规范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使得企业的发展得到快速壮大,进而能够创造出更大,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三)设立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人员培训
财务预算本身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的专业比较作,如计算机、财务、会计和管理等相关专业。因此,财务预算本身就是一项技术和专业性都要求非常高的工程。如果没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相应的管理部门,一般预算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企业要立足于自身长久发展的基础之上,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组建相关的管理部门。同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更高效的为企业服务,让企业发展真正实现质的飞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财务预算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不断加强对财务预算的重视,重视其在整个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具体问题就要具体分析,对财务预算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更正,并结合当前市场发展形势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达到合理优化的目的。通过预算水平的不断提高,来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和规模,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熊秋容 单位:福建五华集团有限公司
运作管理论文:我国物流企业集团运作管理论文
一、理论基础概述
1.1物流的内涵
物流,最早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运作并被推广而来的,中国国家标准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物流行业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管理创新,进入21世纪后,物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进化和过渡。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衍生而来,通过对物流理念、内容、形式和手段的更新,形成了现代物流的革命性变革。现代物流的主要特性是将物流的功能不断向多元化、开放化延伸,通过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工具,实现更加安全、、、及时地货物物理转移。现代物流已不单纯的对物体进行位移,还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如制造业、商业、运输仓储业、信息业、服务业等。物流的组织形式多以物流中心为载体,其功能和建设要求是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大:少品种、大批量;存储、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而铁路物流中心则是依托铁路货运站,以从事货物运输为核心,同时经营货物的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及其它增值服务活动。塔河物流分公司就是以为铁路货运服务的物流中心。
1.2物流运作管理的内涵
物流运作管理活动是由最初的简单分工向供应链管理的模式转变。所谓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直到用户连成的一条完整链的管理,是一种企业间高效的物流管理模式,它着重于物流信息的管理,具体物流服务的专业提供者,具有快捷、安全、服务水准高、成本低的特点,它可以整合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进行统一运营,降低整个物流系统的作业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上的服务对象通过合同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不仅仅是供应链上的企业,也可以为其它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能将各个不同企业的物流整合起来进行管理运作,它在实现自身效益较大化的同时,事实上也实现了社会物流的合理化,这将会大大节约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意义是长远而深刻的。随着现代化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从“纵向一体化”直接控制资源转向“横向一体化”,借助其他企业的资源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为此,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而将非核心业务交给其他专门企业,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就是通过物流管理的企业(物流企业)为供应方和需求方提供物料运输、仓库管理、产品配送等各项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摒弃了局部管理的思想,利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以达到整个系统的。供应链理论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和创新。
二、齐齐哈尔先兴瑞威物流集团公司塔河物流分公司运作模式分析
先兴瑞威物流公司迄今已累计投资约10000万人民币,占地面积约100000平方米,库房100座,仓储面积达100000平方米,理货面积约10000平方米,办公面积10000平方米,员工1000余人,车辆500余量,微机1000台,签约仓储厂家10000多家,仓储品种超过10000种,日进出货物10000吨,日出库量100000件,日配送车次达2000次以上,年配套物料价值100亿元人民币。先兴瑞威物流企业作为独立运作的物流公司,全权铁路货运,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瑞威物流为铁路”的宗旨,成为连接铁路和货物客户的桥梁和纽带。经过十年的运作实践,发挥了在仓储、运输、包装、理货、配送、信息反馈、保障、平衡和调配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保障了铁路货物运输的畅通,使整个流程链得以不断向前推进,确保铁路货物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转。先兴瑞威物流企业主要是对铁路企业的货物运输进行垄断,按照铁路货物运输的需求,直接与货主接触,为货主服务,并实现货物的位移。多年来,先兴瑞威公司坚持以人为主,客户至上的原则,在社会上建立了多条服务渠道,与几十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年物流量以每年30%的速率逐年递增,呈现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现代物流的整体发展框架内,先兴瑞威物流中心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运营模式:
2.1储运送一体化的模式
这是现代物流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模式,储运一体化的模式有稳定的客户关系,因为很多企业因为自身不具备仓储能力,而产品的销量又很大,物流中心无疑成为了企业的仓储地点。物流中心的仓储成本不高,且储运方便,不产生其他间接费用,而且发货和收货及时,因此备受中小企业的青睐。物流中心针对企业的需要,在生产材料到货后,按照企业对货场的租用合同,将材料进行仓储,并按照企业的要求,再按时将材料转运到生产线上,即实现了自身利润的增长,又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达到了共赢的效果。在产品加工完成后,企业又会按销路和运送地点不同,向物流中心提出发货申请,物流中心接单后,由物流中心将产品从企业生产线上转运到物流中心,再按照企业的销售地,用最合理的运输径路和方式对产品进行位移。经过长时间的合作,瑞威物流中心已建立了多家物流仓储一体化的关系客户企业,形成了储运送一体化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深受当地企业的信任和好评。
2.2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
是指由物流中心通过协调联系,将多厂家的不同产品,通过位移渠道整合,实现多品种货物的一次性配送。这种配送模式对于企业来讲是十分有利的,企业将单一品种进行配送,也需要一次货物转运流程,即增加运输成本,而且也造成运力的浪费。先兴瑞威物流中心通过与多厂家的合作配合,将同一输送渠道的各种产品进行整合,选取最合理的时机,使用最少的运力,将企业产品分别输送到位。这种运送模式通过长时间的客户积累,产品流量和流速周转增长很快,并且会在运送的过程中不断伴生新的货源增长点,对物流中心的经营利润也十分可观。将零散的货物整合后形成批量,再通过捡选和配货,配送到顾客手中,极其方便灵活,深受客户和企业的欢迎。这种运送模式的优点是优化了运输能力。
2.3物料代购的模式
物料代购是物流中心新兴的一种经营模式,其运作模式也是利用物流中心遍布全国的网络优势,针对企业所购物料,为企业提供的一种信息中介服务。物流中心在信息中介过程中不向客户收取费用,仅做为一项附加服务项目为客户服务。通过物流中心的信息中介,向采购企业提供物料购买的方案,并通过物流中心运输,完成物料的运送或配货。物流中心主要是通过物流的采购实现,增加物流的渠道和流量,对于物流中心和企业来讲是双赢的结果,这种模式也深受企业的欢迎,并且通过时间的累积,已取得了很多企业的信任和选择。缺点是物流中心提供的信息性以及对物料参数和卖方诚信质量的不确定性,容易使物料与企业所需产生较大的偏差。
2.4物流咨询设计模式
物流中心因为有成熟的运送渠道和方式,并且有固定或不固定的运送货源,因此,在货物配送上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运送路径和渠道。但企业在先择物流时,由于对配送过程的不了解,易产生理解性的偏差,进而造成货物配送成本的增加。为此,物流中心为企业提供物流咨询设计模式,由物流中心针对客户的运送需要,对企业生产及货物运送量的了解,在即有的运送渠道和路径中为客户选择配送方案。并对配送、仓储、转运等环节进行过程分析设计,保障企业产品配送的过程优化。在配送方案的设计上,物流中心有很多方案可供选择,为此,物流中心即要从物流中心的整体运能运量考虑,也要对客户的需要进行考虑,向客户提供多种方案进行选择,最终以客户的满意为运送方案,这样做才能让客户对物流中心信任并且满意。
2.5完整的供应链服务模式
供应链服务是物流中心特有的优势。在不增加成本、不浪费运能、不产生间接环节的情况下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是物流中心未来发展的趋势。很多企业在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后,对物料采购、产品运输的业务会选择外包,物流中心在长期的配送作业中,要对企业的经营进行调查了解,特别是企业的运输方案进行关注,通过对企业运输成本核算,选择提供完整供应链服务的准客户。达成共识后,物流中心通过运输方案的优化设计,从原材料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按企业需要进行供应,在产品形成后,再通过物流流程实现产品的位移,中间的一系列服务由物流中心全权,增加物流的附加值,实现物流效益较大化。目前,瑞威物流中心虽然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在供应链选择和实施上已形成了基本皱形和规模,但由于企业经营实力的限制,以及物流中心外销网络的不健全,这种运作模式的功能还没有实现,但这将做为瑞威物流中心未来实现的一个主要目标。
三、先兴瑞威物流企业运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先兴瑞威物流企业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方面的发展虽然已接近了经验丰富水平,但作为物流产业对多项功能却仍未有机结合起来。从发展状况来看,先兴瑞威物流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3.1现代物流的观念没得到普及。
现代物流做为一种科学的态度、一种安全、、及时、准备、品质的保障,没有被社会上的企业和大众所认同,客户在选择物流时只看注货物的运输是否及时,价格是否合格,对现代物流的概念缺乏深刻的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从瑞威物流中心的宣传形式来看,企业由于主要铁路货物运输,有稳定的货源和利润增长源,因此,对外包业务不重视,等米下锅的思想还很严重。
3.2信息化管理水平较差。
物流企业由于兴起的时间不长,并且是由传统的货物运输方式衍生而来,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供销网络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上的起点不高,并且因物流中心不是高端产业,造成物流中心的人才匮乏。特别在信息传递网络建设上没有系统的智能管理软件,使国内物流中心虽然互有交易往来,却没有形成战略联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
3.3服务质量不高。
物流中心做为服务行业,公开透明、明码实价,应该是物流中心的行业准则,但由于物流行业的竞争力差,致使物流中心收费标准出现了较大的随意性。并且在服务方式、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上有较为严重的传统因素,不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很多客户因为物流中心的服务质量宁可高价运输,也不会选择物流配送。另外,物流中心由于行业的约束力较低,在货物损失的理赔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弊端,也成为了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4内部管理存在较多漏洞。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像所有成长中的物流公司一样遭遇发展的烦恼,内部管理比较突出的问题有:(l)物流成本居高不下。(2)应收账款管理力度不够。(3)向银行贷款困难,难以做大做强。(4)公司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5)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3.5人力资源配置较低,制约企业经营发展。
从公司的发展过程来看,人力资源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公司员工学历层次不高,素质参差不齐,年轻员工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较差。(2)年龄结构不合理,30岁以下的员工偏少。(3)公司缺少对所有员工的素质和业务培训,目前公司的培训仅限于公司的新来员工
3.6没有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每一家企业虽然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但并不是每家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先兴瑞威物流公司虽然对企业文化建设十分重视,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员工的学习意识不足以及企业文化没有起到它应有的规范作用,甚至有时还对公司的新战略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3.7物流营销范围不广。
物流营销表面看上去很简单,就是寻找目标企业的需求,然后有限度的满足就大功告成,但实际做起来却很难。因为企业的需求是隐蔽的,只有不厌其烦的去收集、挖掘需求并且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企业才能算营销成功。先兴瑞威公司营销方面存在两大问题:(l)公司在价格策略方面存在缺乏区别对待不同客户的判断能力。(2)公司的人员推销的对象不够广泛,局限于大中型企业。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4.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中心做为地域货物中转站,有交易就会有位移,因此,物流中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经营模式也会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物流中心必须迅速找准自己的定位,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的行业竞争培植基础,打造核心竞争力。物流中心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均是参与竞争的实力体现,物流中心必须坚持软设施和硬设备同上的原则,即从管理上优化组织结构,又要从硬件上打造精品,营造物流中心又好又快发展的大环境。
4.2提高物流中心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运作管理的智能识别功能
物流信息化是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不是某一物流中心可实现的整体功能。在对物流行业没有规范的行业规范管理及协会的组织协调情况下,物流中心应主动与异地物流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方向,共同研发物流管理智能软件。从客户提出配货申请开始,即入计算机进行配送选择,通过对多家物流公司的货物到达中转信息的分析,找出配送方案。在货物的配送上,由计算机完成货物的满装重载规划和设计,较大限度的节省运能和运力。特别在途经车的选择上,要多家物流中心共同协调,在路径选择上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实现运能的化。在货物到达后,物流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通知收货方和货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对运输时间的要求。物流中心内部管理也应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仓储货物清单形成预览式收集,按照货物的流量流向及时间要求选择的配送方案,避免货物的人为责任滞压。在货物的仓储上对小件货物要引入密集架,对上架货物实现编号管理,并由地面平等运输轨道实现货物取送的方便快捷,并节省货物储运的人力,降低物流成本。
4.3形成物流行业的战略联盟,实现供应链完整服务模式
信息化的实现对物流行业的战略联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需实现信息共享的各家物流中心达成合作共识,即可实现物流供应链完整服务模式。在客户的选择上,所有物流中心形成了盈利命运的共同体,任意一方有供货需求,对物流中心都会产生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物流中心必须将供应链完整服务模式做为经营的必经之路,大力拓展市场,发展客户,并将目光瞄准边境城市和沿海城市,通过内地与外沿物流中心的战略联盟,延伸国内物流中心的外延,为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国际物流奠定基础。同时,战略联盟只会对物流中心的发展带来促进,不会让行业间产生竞争,运通全球是物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为此,物流企业在牢牢做强国内物流配送市场的同时,要放眼全球,由国内物流网络共同构筑全球化战略联盟,通过国内物流联盟共同体,实现物流运输与国际接轨,独立完成国际货物配送运输,并形成国际运输的完整渠道和路径,即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为国内企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大发展尽物流行业之力。
4.4提升物流行业的行业规范,建设物流行业准则,形成物流企业文化,满足客户对物流配送的多元化需求
物流行业做为服务行业,有客户才有市场,有市场才会有发展。为此,物流企业必须立足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准则,找准自身的定位,从接待服务、签单运输、合同执行、损失赔付以及到达交货等多方位加强管理规范,并努力打造物流行业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全体员工深刻理解和认识到服务质量对物流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全体员工维护公司形象的责任感。在服务方式方法上要立足即有,探索创新,依靠完善的服务体系吸引客户,增长货源,实现物流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运作管理论文:资本运作与市值管理论文
一、漳泽电力实施市值管理与资本运作的理念和策略
漳泽电力作为一家生产性的上市公司,主业清晰单一,目前又处在一个新的快速成长期,资本运作(未来煤矿资产和电力资产注入)的潜力非常大。但需要清楚的是,生产性企业的市值管理及资本运作应当建立在生产经营上,偏离生产经营的资本运作都不是的经营形式。因此,漳泽电力资本运作的思路应该是提高公司的资本效率和效益,使公司的资本得到增值。虽然资本运作及市值管理是以生产经营的方式存在的,而且与生产经营共进共退,但是应当清醒地意识到生产经营是资本运作及市值管理的基础,如果能够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扩大企业的规模,而且能够较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效益,体现在市场上,则是股价上涨,进而实现公司价值的较大化。根据上述思路,结合漳泽电力自身发展战略及所处发展阶段,可以得出及时、第三两种策略适合漳泽电力实施市值管理的策略。基于漳泽电力面临产能扩张的快速成长期,因此第三种策略比较适合目前及未来2~3年的市值管理策略;在快速成长期基本完成后,公司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期,则及时种策略更加适合。实施价值管理,要进行长期战略性的考虑。首先,需要建立基于企业长期真实价值较大化的分析模型,动态持续分析竞争格局演变和资本市场融资约束条件下的企业投资价值走势,连接、评价和指导业务战略、投融资、兼并收购、重组和经营行为。通过不断优化经营模式和盈利能力,提高经营效率和资本收益,强大核心业务。其次,在实施价值管理还需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二、漳泽电力实现公司溢价的主要途径溢价管理是市值管理的重要指标
也是市值管理的常态,公司股份低迷,不但直接减少股东财富,还会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增加公司再融资的困难程度,提高融资成本,同时也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形成较大的市场压力。从漳泽电力自身情况看,实现公司溢价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突出而优异的主业溢价
漳泽电力具备这一溢价的条件:一是公司是山西省装机容量较大的电力生产企业,经营规模大;二是漳泽电力主业单一且具成长性,“煤电一体化”使公司竞争优势明显;三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区域市场优势突出,重组后发展潜力大;四是历史上股东回报高,市场形象好;五是设备先进,生产管理;六是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改革,“大用户”供电的实现,具备一定议价权。上述条件使漳泽电力具备成长性蓝筹股的潜质。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业绩的持续提升,配合对投资者良好的回报,并坚持长期真实价值较大化战略,漳泽电力优异突出的主业溢价将会逐步体现。
(二)资本配置溢价
随着“十二五”同煤集团做强电力产业规划发展的逐步实现,漳泽电力经营规模和业绩得到不断提升后成为成长性蓝筹股,必将在资本市场的电力板块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力争取在2~3年进入特定样板指数成为指数成份股,从而实现资产配置溢价。以上两个途径是漳泽电力当前和未来实现溢价的根本途径
(三)合理利用市场周期提升
溢价市值管理必须充分考量和利用市场的运作特点,研究把握和利用上市公司股价同期性的变动规律,在合适的时机运用不同的策略服务于做大做强公司。在牛市中,可实现增发、配股等再融资,适当减持股权等主动措施;在股价低迷时,则适宜低价增持或回购公司股份,还可以收购兼并及趁股份低迷实施员工激励。合理利用市场周期提升溢价的实现,需要集团公司的政策支持。
(四)投资者偏好溢价投资者偏好溢价的实现,需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根本是要完善公司的资本市场营销职能,即处理好三大关系。
1.媒体关系
关键是要把公司近期经营发展及资本运作的动态信号传递出去,做到与重要投资者交流,让媒体关注,通过媒体报到引起有影响的券商行业研究者的重视,得到监管者的支持。
2.研究者关系
主要是行业研究者,如果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及市值管理的能力较为强大,研究者关注度高,则投资者就会增加投资信心,这样对上市公司综合市值的提升将大有禆益。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是向研究者和投资者传递出了公司的发展信号,若得到投资者的认同,买入踊跃,公司的市值就会溢价。
3.监管者关系(政府监管部门)
主要是对发生的监管者重点监管的涉及法规的事项主动与监管者报告沟通,得到监管者支持。漳泽电力在未来的2~3年资本运作的力度将不断加强,如集团公司资产的注入、业绩的增长及托管、收购兼并等重大事项的发生都是市场极其关注的,在资本市场上的营销力度也需要加强。提高公司与资本市场和社会各界的有效沟通,对实现公司的投资者溢价偏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实现投资者偏好溢价,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重大事项发生的特殊时期的工作重点。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对拥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煤电一体化”优势的漳泽电力来说,或许正是快速发展的契机。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漳泽电力若想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产能的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上市公司,运用市值管理与资本运作,利用资本市场为经营发展提供融资成本更底的资金需求,成为必然。证券市场更有利于漳泽电力资本运作及市值管理。市值管理和资本运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漳泽电力应该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这一资源优势,充分运用好一切有利于资本运作及市值管理方法,既实现扩大公司股本规模,又使公司股价得到提高,还能够通过市值管理在资本市场融得成本更低的资金,形成以规模促业绩增长、以业绩促价值提升、以价值促股价涨升、以股价求低成本融资、以融资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对漳泽电力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如何实施和运用好市值管理与资本动作,并运用市值管理与资本运作促进漳泽电力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漳泽电力长期战略管理者的考虑重点。
作者:郭宏彬单位:山西同煤集团同生煤矿管理公司
运作管理论文:供电企业经济运作成本管理论文
一、供电企业经济运作与成本控制的关键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供电企业经营管理体质发生了巨大变化,电网改造升级速度亦在不断提升,但当今物价飞涨致使供电企业经营成本水涨船高。因此,供电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所以供电企业若希望保持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就应该不断进行深化改革,通过强化对供电企业中的各方面的经济管理以使其更加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这其中不断加强供电企业的经济运作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强化市场经济环境下供电企业的经济运作,不仅有利于其认识自己以适应当今市场环境而且利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不断改进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对于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唯有不断改进和提升管理手段,不断加强对经济运作工作的管理和控制,尽量降低经济费用,才能够为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创造有利条件,所以把降低供电企业的经济运作目标作为该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基准准则,规范企业管理中的每个环节,才能够使得供电企业的发展计划有条理。
二、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经济运作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缺陷
当前,在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市场经济运作机制不够完善的环境下,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是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的工程招标价格缺乏管理,一旦价格被压力必然导致企业效益的下降;另一方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诸多小型供电企业生存空间逐步被蚕食。因此,供电企业不得的从内部管理入手,加强成本管理和经济运作管理但暴露出的问题亦不少,主要如下:
(一)供电企业中的成本预算管理不够完善
就当前而言,诸多供电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例如,供电企业的预算管理权限不够明确、供电企业的预算编制不够科学、供电企业的预算监替管理和考核力度不足。而且尤其缺乏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管的措施,仅仅在事后对经济活动中各项成本支出进行核算,难以真正发挥出成本管理的效用,而且没有充分意识到和强化预算管理。因此,在日常管理中难以做到及时有效的发现经济运作中存在的成本问题并加以处理,久而久之致使企业经济效益走向下滑趋势。
(二)供电企业中的成本管理概念相对缺乏
供电企业经济成本的管理就是安装产品质童、工期长短、消耗水平、安全登记等各个指标的综合性反映,但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是导致供电企业成本日益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各组织以及所有职工,但是大多数供电企业员工认为成本管理与自身无关,仅仅是领导层的工作范畴或财务部门的职责。因此,其在工作之中无成本管理和参与企业成本管理的意识,工作中浪费现象时常发生,甚至个别的职工还认为家大业大,所以浪费一点的成本还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科技人员所提供的数据不够,导致生产出的产品不合格或材料的浪费情况时有发生;材料的管理人员对其材料保管不善,也就会透成了材料的损坏或错发了材料,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成本的损失。
(三)供电企业中核算人员的素质不够高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员工的素质尤其是关键职位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成本核算的高低产生了直接影响。当前,我国诸多供电企业职工工作态度不够积极,执行不到位,为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而且工作随意性较大,甚至为了个人私欲存在舞弊违纪行为,无形中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三、有效解决供电企业的经济运作和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科学成本预算严格把控经济成本
加强对企业内部的调研,做好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以控制好企业运行成本预算,重点做好物资采购、项目选择与投资、资产管理、人员管理等环节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各项费用支出的客观真实性。同时,还需要对供电企业中经济运作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下上,较大限度的降低该经济的成本。
(二)贯彻成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转变观念与强化对供电企业全过程成本管理,从项目的选择、项目的招标、项目的施工、项目的竣工、项目考核等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在项目确定阶段,要围绕项目的市场前景开展调查确保项目具备可行性;在投标阶段要对现场情况进行实际勘测并预测费用情况;在施工阶段要制定每个环节的费用管理制度,将有限资金用到实处,同时在竣工阶段加以考核进而确保成本的支出在合理范围之内。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且其竞争的本质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应从以下方面加强人才管理:其一,对外引进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以强化内部人才素质或从内部培养一批具备相关知识与能力的员工以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其二,优化企业中项目管理人员结构,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职工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出一批业务精湛、年富力强的经济管理团队,让他们在经济运作的管理中增长自己的才干,确保经济成本管理的高效率进行。
(四)建立企业成本信息化监督管理机制
在信息化时代,任何企业都应逐步加强信息化管理进程,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提升内部管理,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同样如此。首先,建立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的成本信息化管理系统,覆盖企业内部所有部门以加强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经济活动的监督,对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成本支出进行及时监管;其次,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处理以降低损害。结语: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运作虽然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但离开成本管理势必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在两者之间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之有效融合进而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较大化,同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贾荆南 单位:国网荆门供电公司
运作管理论文:行政运作与知识管理论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选用
(一)研究对象以个案大学2013学年度及时学期的专任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大学生为研究母体,样本数采用母体中每个个体均有同等机率被抽中的简单随机抽样比率的推估方式来决定,另根据Cochran所提的公式(1)计算所需的最少样本数。其中n为总样本数,N为母体总数,P为母体比率,α为显著水平,d为允许误差。个案大学2013学年度及时学期计有专任教师551人、行政人员213人、大学生15830人。根据公式求得所需的最少样本数分别为:专任教师212人、行政人员107人、大学生366人。为确保回收的有效问卷不少于所需样本数,本研究将样本数分别提高为专任教师300人、行政人员200人、大学生800人。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的建构是依据研究目的与文献探讨所归纳的资料为基础,并配合大学行政运作的情形,编制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内容分两部分,及时部分为知识管理流程量表,量表共分为知识取得、知识储存、知识移转与知识应用四个方面,各方块的衡量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计分方式依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比较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尺度,依次给予5、4、3、2、1分,请受试者依实际情况填选;第二部分为知识管理绩效量表,量表分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各方面的衡量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计分方式依绩效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次给予5、4、3、2、1分,并依绩效衡量指标满意程度的不同五个尺度,依次给予5、4、3、2、1分,请受试者依实际情况填选。学生问卷内容为知识管理绩效量表。正式问卷的编制,依拟定问卷架构、设计问卷题目、建立专家效度、实施预试、项目分析、信效度检测等步骤修正与执行。专任教师和行政人员问卷共发出500份,扣除无效问卷30份,总计有效问卷47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0%。学生问卷共发出800份,扣除无效问卷89份,总计有效问卷计71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8%。本研究于问卷调查资料回收后,去除无效问卷,就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建档与整理,并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具体说明:针对回收的有效样本加以汇整,运用次数分配、平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描述资料的分布情形,以了解研究样本的结构,再就知识管理流程、知识管理绩效各变项及各题项之得分情形加以分析,以探讨知识管理在大学行政单位实施的现状。
二、描述与分析
为了解知识管理于大学行政运作的现状,根据受试者在大学行政知识管理绩效评估问卷调查中,就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两部分的得分情形进行分析。
(一)知识管理流程在知识管理流程方面,本研究以平均数、标准差与排序,分别就受试者在知识管理流程的整体构面与各构面内容加以分析。1.整体构面。本研究将知识管理流程分为知识的取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移转与知识的应用四个构面。由表1的统计分析可知,知识管理流程的整体平均数为4.17,高于中间值3,平均数在李克特五点量表选项介于比较同意与非常同意之间,显示知识管理于大学行政运作的整体表现属中上程度。进一步观察教师在知识管理流程的知识的取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移转与知识的应用知觉情形,其每题平均数介于4.12至4.25之间,高于中间值3,平均数在五点量表选项介于比较同意与非常同意之间。其中以知识的移转较高,平均数为4.25;其次为知识的应用,平均数为4.19;再次为知识的取得,平均数为4.13;以及知识的储存,平均数为4.12。综上可知,知识管理于大学行政运作在知识的取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移转与知识的应用的表现,均属中上程度。2.各构面内容。为能深入了解知识管理于大学行政运作各构面内容的反应,以下依次就知识管理流程的知识的取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移转以及知识的应用四个构面加以说明。(1)知识的取得。本构面的题项共六题,内容经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2显示,各题项的平均数在五点量表中介于3.98至4.26之间,高于中间值3,显示知识管理于大学行政运作之知识的取得构面表现属中上程度。其中,各题项的内容以“我常能经由学校同事的经验相传取得知识”的平均数(4.26)较高,而以“我常透过学校的知识管理系统取得所需的信息”的平均数(3.98)较低。(2)知识的储存。本构面的题项共六题,内容经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3显示,各题项的平均数在五点量表中介于3.93至4.32之间,高于中间值3,显示知识管理于大学行政运作之知识的储存构面表现属中上程度。其中,各题项的内容以“学校会鼓励以电子建档的方式储存组织的知识”之平均数(4.32)较高;而以“我会使用学校建置的知识管理系统储存所需的资料”之平均数(3.93)较低。(3)知识的移转。本构面的题项共五题,内容经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4显示,各题项的平均数在五点量表中介于3.97至4.39之间,高于中间值3,显示知识管理于大学行政运作的知识的移转构面表现属中上程度。其中,各题项内容以“我认为知识分享并不会降低个人在组织的价值”之平均数(4.39)较高;而以“我会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与他人分享信息和知识”之平均数(3.97)较低。(4)知识的应用。本构面的题项共六题,内容经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5显示,各题项的平均数在五点量表中介于4.06至4.36之间,高于中间值3,显示知识管理于大学行政运作之知识的应用构面表现属中上程度。其中,各题项内容以“我会参考他人的经验并应用于工作中”之平均数(4.36)较高;而以“我会运用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库作为工作参考”之平均数(4.06)较低。
(二)知识管理绩效本研究将知识管理绩效分为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以及财务四个构面,以下分别就整体构面与各构面内容的统计分析加以说明。1.整体构面。由表6可知,教师对知识管理绩效之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以及财务构面的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的看法。在重要程度方面,其每题平均数分别为4.33、4.33、4.37、4.29,显示教师对学习与成长构面最重视,顾客与内部流程层面次之,而对财务构面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满意程度方面,其每题平均数分别为3.98、3.97、4.11、3.91,显示教师对学习与成长构面最满意,顾客与内部流程构面次之,而对财务构面的满意程度较低。综上可知,教师在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之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的每题平均数均高于中间值3,显示教师对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的看法,普遍认为有相当程度的重要性与满意度。由表6可知,学生对知识管理绩效之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以及财务构面的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的看法。在重要程度方面,其每题平均数分别为4.21、4.06、4.17、4.20,显示学生对顾客构面最重视,财务构面次之,其次为学习与成长构面,而对内部流程构面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满意程度方面,其每题平均数分别为3.45、3.45、3.57、3.38,显示学生对学习与成长构面最满意,顾客与内部流程构面次之,而对财务构面的满意程度较低。综上可知,学生在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的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的每题平均数均高于中间值3,显示学生对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的看法,普遍认为有相当程度的重要性与满意度。2.各构面内容。为进一步了解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内容的反应,以下依次就知识管理绩效之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以及财务构面的题项内容加以分析。(1)顾客构面。本构面题项共八题,内容经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7显示,教师在此构面的各题项平均数介于4.23至4.44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比较重要与非常重要之间,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教师重视的指标为“行政服务满意度”(4.44);而平均数低、重视程度较低者为“教学研究资源数位化比例”(4.23)。在满意程度方面,各题项平均数介于3.87至4.08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一般与非常满意,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教师满意的指标为“图书馆馆藏资源”(4.08);而平均数低、满意程度较低者为“对反映意见的回应与管理”(3.87)。学生在此构面的各题项平均数介于4.07至4.40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比较重要与非常重要,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学生重视的指标为“图书馆馆藏资源”(4.40);而平均数低、重视程度较低者为“教学研究资源成长率”(4.07)。在满意程度方面,各题项平均数介于3.33至3.63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一般与比较满意之间,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学生满意的指标为“教学研究资源数位化比例”(3.63);而平均数低、满意程度较低者为“对反映意见的回应与管理”(3.33)。(2)内部流程构面。本构面题项共八题,内容经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7显示,教师在此构面的各题项平均数介于4.08至4.49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比较重要与非常重要之间,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教师重视的指标为“简化行政作业流程”(4.49);而平均数低、重视程度较低者为“学术研讨与教学座谈办理场次”(4.08)。在满意程度方面,各题项平均数介于3.83至4.17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一般与非常满意之间,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教职员满意的指标为“电子化服务”(4.17);而平均数低、满意程度较低者为“简化行政作业流程”(3.83)。学生在此构面的各题项平均数介于3.59至4.32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一般与非常重要之间,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学生重视的指标为“电子化服务”(4.32);而平均数低、重视程度较低者为“法令规章设置率”(3.59)。在满意程度方面,各题项平均数介于3.33至3.73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一般与比较满意之间,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学生满意的指标为“电子化服务”(3.73);而平均数低、满意程度较低者为“简化行政作业流程”(3.33)与“缩短申办事项办理时限”(3.33)及行政支援教学运作机制并列。(3)学习与成长构面。本构面题项共八题,经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7显示,教师在此构面的各题项平均数介于4.16至4.53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比较重要与非常重要之间,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教师重视的指标为“校园e化指数”(4.53);而平均数低、重视程度较低者为“鼓励创新的提案数”(4.16)。在满意程度方面,各题项平均数介于3.90至4.34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一般与非常满意之间,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教职员满意的指标为“校园e化指数”(4.34);而平均数低、满意程度较低者为“鼓励创新的提案数”(3.90)。学生在此构面的各题项平均数介于4.00至4.30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比较重要与非常重要之间,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学生重视的指标为“信息系统与设备的充实”(4.30);而平均数低、重视程度较低者为“知识分享活动”(4.00)。在满意程度方面,各题项平均数介于3.44至3.78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一般与比较满意之间,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学生满意的指标为“校园e化指数”(3.78);而平均数低、满意程度较低者为“学习成长机制的建构”(3.44)。(4)财务构面。本构面题项共四题,经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7显示,教师在此构面的各题项平均数介于4.20至4.38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比较重要与非常重要之间,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教师重视的指标为“增加资源利用率”(4.38);而平均数低、重视程度较低者为“校外策略联盟资源共享效益”(4.20)。在满意程度方面,各题项平均数介于3.82至4.03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一般与非常满意之间,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教师满意的指标为“增加资源利用率”(4.03);而平均数低、满意程度较低者为“校外策略联盟资源共享效益”(3.82)。学生在此构面的各题项平均数介于4.12至4.30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比较重要与非常重要之间,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学生重视的指标为“增加资源利用率”(4.30);而平均数低、重视程度较低者为“降低人力与作业成本”(4.12)。在满意程度方面,各题项平均数介于3.32至3.45之间,高于中间值3,在李克特五点量表介于一般与比较满意之间,其中平均数较高、最受学生满意的指标为“资源整合的有效管理”(3.45);而平均数低、满意程度较低者为“校外策略联盟资源共享效益”(3.32)。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1.知识管理流程方面。经由统计分析可知知识管理流程的整体平均数为4.17,高于中间值3,显示知识管理于大学行政运作的整体表现属中上程度。进一步观察教师在知识管理流程的知识的取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移转与知识的应用知觉情形,其每题平均数介于4.12至4.25之间,高于中间值3,可知,知识管理于大学行政运作在知识的取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移转与知识的应用的表现,均属中上程度。2.知识管理绩效方面。经由统计分析可知教师对知识管理绩效之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以及财务构面的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的看法。在重要程度方面,其每题平均数分别为4.33、4.33、4.37、4.29;在满意程度方面,其每题平均数分别为3.98、3.97、4.11、3.91。因此,教师在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之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的每题平均数均高于中间值3,显示教师对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的看法。普遍认为有相当程度的重要性与满意度。同时,也由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管理绩效之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以及财务构面的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的看法。在重要程度方面,其每题平均数分别为4.21、4.06、4.17、4.20,在满意程度方面,其每题平均数分别为3.45、3.45、3.57、3.38。因此,学生在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的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的每题平均数均高于中间值3,显示学生对知识管理绩效各构面的看法,普遍认为有相当程度的重要性与满意度。
(二)建议总言之,知识管理于大学行政运作的整体与各构面平均数均大于4,显示知识管理于大学行政运作的情况达中上程度,亦表示个案大学的教师对应用知识管理于大学行政的运作,持以高度正向的认同。相较其他知识管理的运用,在本系统的运作中仍有发展空间。以下就强化知识管理系统的运作提出建议。1.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置应予以定期的维护与管理。在运用的过程中,除有效加强知识库的充实与更新外,还可以通过各种会议的办理以强化知识管理系统的宣传推广,其他如教育培训、常用问题集的设置以及对系统操作介面的简易化等规划处理,均有助于系统运作的普及化。2.通过适当方法促进知识管理系统功效的发挥。可以对知识拥有者提供乐于主动分享的诱因,对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物件量的上传、点阅、更新以及对知识社群的表现进行考核奖励,促进知识管理系统的功效更好的发挥。3.制定知识管理平台使用管理办法。为能有效推动校园知识管理运作,基于知识分享的精神与对智慧财产权的尊重,应制定知识管理平台使用管理办法,可就知识管理平台的维护权责、各单位与教师学生使用需求的申请以及对不遵守网络使用规则等进行规范,以确保知识管理系统在校园的正常运作。
作者:李颖单位: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
运作管理论文:市场商务运作企业管理论文
一、新时期商务运作新思路
导致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内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很多,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及时,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规模有限,资金短缺,无暇顾及电子商务运作与拓展,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市场运作人才,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进行市场策划,因此在进行电子商务推广时手段往往过于生硬,企业网站制作粗糙,产品推广采用购买百度排名或者直接在搜索网站制作链接的方式,效果大打折扣;第三,传统企业电子商务观念薄弱,很多企业目光短浅不愿进行大规模前期投入;第四,对于一些诸如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重视和了解不足。综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尽快转变市场运作理念,适应时代变化和客户消费行为方式的转变,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根据市场行情和供需变化调节自身产品功能和产量。
二、企业管理及市场商务运作发展建议
(一)紧跟市场节奏
调整自身产品定位紧跟市场节奏,调整自身产品定位是市场商务运作的前提。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或用户对该产品某种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差异化竞争优势,并将这种比较优势传递给客户,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具体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分析竞争对手在市场中的相对优势
对于后进入某一市场的企业来说,如果仅仅是依靠领导,不经过冷静客观的市场调研,很容易赔了夫人又折兵。在进行市场调研过程中,分析竞争对手在市场中的相对优势就显得尤为必要了。首先企业要分析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技术、品牌、规模、渠道、特许权利等等);其次分析该市场内顾客欲望满足程度的提高还需要什么,寻找竞争盲点;分析如何能够避竞争对手锋芒以及如何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
2.自身核心优势定位
企业在分析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后也要对自身竞争优势进行分析,这里推荐采用SWOT分析法,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将企业可以调动的有效资源充分组合,为接下来的市场定位战略做铺垫。此外,需要强调分析比较的相关项目应是且成体系的,比如经营管理、技术开发、采购、生产、市场营销、财务和产品等。
3.确定市场定位,制定市场战略
市场战略的制定主要包括产品的目标群体、定价策略、销售方式、推广手段等等。笔者重点针对市场推广进行论述。企业要明确营销推广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营销推广方案,避免东一榔锤西一梆子这种不成体系的推广方式。众所周知,项目定位在前期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做下一步的项目推广和品牌包装方面将会产生一系列不可预计的失误,导致宣传和推广方向稀里糊涂,没有主次,没有特点,更不可能形成品牌。
(二)商务谈判注重技巧
企业管理和商务运作中,目标的达成往往蕴含着多种技巧的结合,而“贝勃规律”和“登门坎效应”的结合运用是达成企业目标的有效选择。贝勃定律是指当人经历强烈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另外,通常人们不愿接受较高难度要求,却乐于接受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种循序渐进的效果就是“登门坎效应”对人行为的影响。同理,上述二者心理学规律在商务运作,尤其是商务谈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具体商务谈判中,企业要把握这两种行为心理,即从心理角度换位思考,从而做出符合我们的期望行为。比如企业在向客户推销某一商品时或洽谈商品价格时,可以先避免直接推销该商品有怎样的好处(硬推销方式),而是向谈判对手方提出一个小要求,从而一步步地最终达成自己推销的目的。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实践中,利用“贝勃规律”和“登门坎效应”的有效结合,往往能取到出奇制胜之效。
(三)重视网络为载体的电子商务新方式
首先,企业要转变传统市场运作观念,重视电子商务对于企业收集市场信息、分析消费行为、推广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从全局着眼,制定企业电子商务参与或转型的方案(O2O、C2C、B2B还是B2C),然后改革企业管理方式方法,增加企业互联网基因。再次,电子商务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市场商务运作方式提供有效载体和重要保障。,完善企业薪酬管理和晋升机制,增强企业对于互联网、电子商务人才的吸引力,在短期内弥补自身相关人力储备不足的问题。从长远看,企业还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培养兼具电子商务和企业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当然,笔者还需要指出,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市场商务运营方式,在很多方面还不是很健全,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立法,为电子商务的良好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结语
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近年来,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更加向科学化、信息化、市场化靠拢,传统的一言堂或者拍脑门的现象得到缓解。但是,针对市场商务运作这一领域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运作方式不系统,运营思路落后的问题。然而,我们知道市场商务运作或称商务运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要想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就无法忽视市场商务运营这一重要环节。因此,为探究企业管理的内核,笔者决定从市场商务运作入手进行相关研究,探析了市场商务运作至于企业管理甚至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新时期下市场商务运作的新方式新理念,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建议,希望我国企业能够从市场商务运作环节入手改善经营管理,使企业发展质量更上一层楼。
作者:吴晓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运作管理论文:高校日常运作教育管理论文
一、既有研究综述及本研究概述
学术界一般将以1992年由原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和扬州医学院等10所省属高校合并组建的扬州大学的出现作为多校区高校的开端。[1]因此,关于高校多校区运行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通过既有研究的批判性梳理发现,关于我国高校多校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多校区运行模式分析;[2]二是多校区的学校管理文化构建。[3]本研究基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实证研究,剖析现存两校区(将军路校区和明故宫校区)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提出和谐运行的策略。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两个校区分别发放了500份问卷,共计1000份,有效回收899份,有效回收率89.9%,主要通过“偶遇抽样”(accidentalsampling)的方式进行,随机在食堂和路口对路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辅之以对后勤工作人员、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进行结构性访谈,重点关注他们对多校区运行中存在问题的看法。
二、建构和谐的多校区运行机制之对策
课题组结合自身调研实践认为,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建构和谐的多校区运行机制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改变高校发展理念、转变高校发展思维,秉持高校整体性原则,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科研能力。具体而言,一方面,摒弃盲目合并、盲目扩建的高校发展思维,将有限的办学资源集中在自身的优势学科和王牌专业上,比如引进的师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学科建设模式等;另一方面,在高校多校区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性思维,从高校长远的整体发展规划角度出发,合理定位各校区的发展前景,平衡各校区之间的资源分配。比如,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明故宫校区作为学校行政中心,更多地承担学生日常管理和学校行政工作,并将其定位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这样不但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办学设施,还能将学校科研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而相比较而言,将军路校区土地资源和办学设施相对丰富,可以将其定位为本科生培养重镇,让本科教学工作在宽阔、舒适、美丽的将军山下发展。其次,加大高校民主决策机制,尤其完善各校区资源分配机制。一方面他们会向学校积极争取自己的发展机会,获得学校高层更多的认可,从而得到更多发展资源。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宇航学院,一直是该校的王牌专业和种子科学,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学校不但倾注了大量的资源,还为其提供一些其他学院不具有的特殊发展权利和机会;但另一方面,这种发展模式和发展资源的分配方式也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部门利益,从而阻碍高校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发展、共同提升,阻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不得不引起学校决策层的高度重视。第三,合理规划部门职能,尝试组建合理高效的新型职能部门,统一协调各校区日常管理事务,保障高校日常管理高效运行。多个校区并存的情况下,工作重心必然会向多个校区分散,原来的管理手段势必不能适应多课程、多学生、多环节、多协调的发展趋势。综观国内大多数大学多校区管理实践,基本都是在部门职能延伸原则的指导下,建立一个综合协调的机构进行多校区管理的。这种模式保障了大学多校区的稳定和发展。,建构和谐的校园文化。文化是提升群体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它既是个体建构自我认同的关键因素,也是个体自我认同的结果,因此,建构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求多校区间加强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互动,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应通力配合,协调各校区间的交流和互动,保障学生和教师、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在多校区运作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互动和交往,这也是文化作为建构自我认同重要因素发挥作用的必要途径。
三、小结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打破现存高校管理体制的约束,就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我国多校区运行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各校区间互动失调以及文化认同校区化等困境,不利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楚广兴唐志文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运作管理论文:剖析企业运作中的人事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人本管理主要对策
论文摘要:人本管理,就是要在管理过程中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的核心。实行人本管理,一切管理活动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核心和动力来进行。本文论述了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主要对策。
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在企业的人、财、物资源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虽然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先进的技术设备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先进技术设备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去操作和管理,人的行为在中国企业里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必须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重视挖掘人的潜能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只有充分重视人的作用,搞好人的组织管理,才能保障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才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企业人本管理的概念
人本管理是指管理者要达到组织目标,一切管理活动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核心和动力来进行。企业人本管理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其实质与核心就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人进行分析与研究,充分了解人的本性、需要和动机,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与措施,通过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来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并较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于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正确处理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企业与人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部分企业没有确立人本管理的理念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资料显示,国有企业的86%,集体企业的58.4%,三资企业的33.3%的厂长经理是由“上级主管部”任命的。企业的经营者职业活动中,最关注“上级主管部门”评价者占62.1%。这种情况表明,培养职业企业家的机制远没有形成。目前部分企业在企业管理中,通常采用行政手段来指挥生产,对于加强统一管理,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管理者过多地依赖于行政手段来管理员工,久而久之,逐渐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使其丧失了主人翁责任感。企业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技术经济系统,人是最积极的因素,是企业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应该说,企业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生产,企业的发展要依靠全体人员的智慧和干劲,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员工正常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企业管理者没有很好地从满足员工需要的角度来考虑调动员工积极性,忽视了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这一关键问题。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式上,多数企业以工资、奖金、福利、住房和提升等外在激励手段为主,尤其突出金钱的激励作用,而忽视良好组织环境的培育。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和僵化,主要通过提升、提高奖金等方式进行激励员工,而人的需求是多样性的,除了金钱还有如尊严、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
2.3人力资源培训欠缺
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长远目标。据调查,许多企业有近一半的生产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研究开发人员、管理人员没有机会参加必要的教育培训。
2.4缺少人本管理的个性
企业由以管理“物”为中心,转变到以管理“人”为中心,这是企业在管理方面实现的重大转变。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在实行人本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人本管理理论的深人研究和探讨,出现了人本管理缺乏个性化的问题。虽然制定了一些人本管理方法、方案,但却收效甚微,没有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活力的目的。
2.5缺乏企业文化的构建
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缺乏了解,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地、卓有成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仍很少;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者,只注重企业文化的中的制度文化和物化文化的建设,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中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培育,忽视了把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企业人本管理工作之中。企业文化与企业目标有着不一致性,企业文化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很好地融人企业人本管理中去,从而导致员工缺乏活力和动力。
3.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主要对策
3.1在企业中确立人本管理的理念
基于我国企业的现状,要想实现人本管理,首先必须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手进行改革,进而实现企业整个组织机构的改革。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是作为企业的一个业务职能部门,很少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制定、实施等活动,它不能系统地、有效地对企业全部人力资源的进行规划、管理和开发,而是被动地服从于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或部。在企业管理中不能只依靠行政管理,还要注重发挥个人的能动作用,让员工有“厂如家”的感觉。
3.2建立现代企业激励监督机制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通过对人的激励问题的专题研究得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超不过20%-30%,若施之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一90%。以人为本的目的就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潜能,因而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意义重大。及时,就企业家而言,要建立企业家激励机制。企业家的劳动既是智力劳动又是风险劳动,因而其合法报酬和职位消费权利就应该比一般员工高得多。可以实行年薪制或利润分成制,并注重对企业家的精神激励。第二,要建立员工激励机制,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员工以精神上的激励,满足他们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三,要建立现代企业的监督机制。企业内部应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等的民主监督职能,实行了公司制改造的,应该设立监事会,防止企业经营者滥用职权牟取私利。
3,3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
3.3.1人尽其才
管理界中有这么一说:“人才即经营”。经营中财力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人。只要有了人才,自然会有财路。因此合理运用人才,发挥每一个员工的较大潜力,是管理者用人的必备利器。
3.3.2完善员工培训机制
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及其员工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变化非常快。因此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要使企业发展适应环境的变化,就必须要加强员工的培训。
3.3.3建立一支具有合作精神的团队
企业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要很好地运作,就需要各个方面配合,而员工是企业正常运作的关键,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拥有一支具有合作精神的团队尤为重要。人是企业最富有能动性的宝贵资源,同时又是最难驾驭的生产经营要素之一,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合理使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实现企业和人才自身的协调发展,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公务员之家
3.4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本管理体制
企业在实行人本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人本管理理论的深人研究和探讨,使人本管理能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活力的目的。在人本管理实践中,要做好选人、用人、激励人、培养人等工作,就应对员工的个性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员工气质、性格的差异以及能力的高低,进行个性化管理,针对不同的人的特点为其排最为适合的工作,以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
3.5创建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人本管理更注重员工的内在需要和满足、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开发。首先,从企业的员工看,无论其能力大小、职位高低,都希望被尊重;其次,从企业自身来看,企业要实现管理目标固然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所激发的团队精神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再次,我国向来就有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传统,因此企业有条件在此基础上营造以平等氛围与团队精神为中心的企业内部文化。管理者和下属如同一辆车上的两个轮子,其重要性及所肩负的责任是相同的。对企业来讲说,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才,有了人才,就等于有了新技术、新产品,有了企业的创造力和革新精神,有了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实行人本管理,把人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根本,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只有认真落实人本管理思想,企业才能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运作管理论文: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作与管理论文
摘要:在社会保险工作中,基金管理无疑在整体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保险的中心环节。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数额巨大,影响面广,其运作成败,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以及广大投保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作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财务管理也应适应这一要求,以基金管理为核心。
关键词: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财务管理是指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机构的政策、法规以及社会保险机构财务目标,通过核算控制和监督手段,合理组织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调节和筹备等财务活动。由于我国现行社会保险的财务管理实行现收现付制,基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从这一方面看,基金的收缴支付是社会保险财务管理的重点。
一、基金收入的安全运作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首要任务。社会保险是通过社会保险基金制度贯彻落实的,而社会保险基金的征集又是基金制度的基础,如果无法征集到基金,社会保险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要做好保险工作,首先要做好基金的及时足额收入。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主要包括:
1.企业根据工资总额按一定比例提取的社会统筹部分。这是基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导致部分企业效益滑坡,职工工资和各种福利也难以兑现,加之少数企业领导者的一些错误思想,出现拖欠社会保险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险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这种现象,各社会保险机构和工作人员要树立“管理与服务”的思想,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使企业和职工认识到实行统筹是利国利民、造福企业和职工的大好事,推动统筹工作的顺利进行。必要时,执行社会保险管理的强制职能,通过强制手段保障有关单位和个人履行社会保险义务,使基金能及时足额到位。
2.个人缴纳部分,这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工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缴费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对于这部分基金,各保险机构也应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实践证明,在社会保险工作中,多一分宣传就少一分阻力,增加一分动力。以上收入属于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组成部分,要保障其安全运作管理,就要做到:
(1)按计划的要求,及时收缴和储存社会保险基金,正确地支付退休费,保障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建立保险基金管理台帐,监督企业及个人按规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基金以及欠缴情况,以便及时催缴,使基金及时到位。
(2)加强社会保险财务管理工作。社会保险财务管理工作对于社会保险工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数额较大,如果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就会产生许多问题。社会保险基金是广大劳动者的“养命钱”、“活命钱”。对于这部分基金社会保险部门应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法规。做到保险基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保障基金的及时足额到账,防止欺报,瞒报,漏报基金。防止截留问题的发生。加强会计业务核算,及时完整地处理各项业务,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提高管理水平。上级单位应定期组织检查,防止保险基金乱支冒用;审计部门应定期审计,防止基金的流失和挪用。
二、基金支出的安全运作
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在于投保人遇到意外事故,疾病和失去劳动能力时的生活保障。这种保障功能最终体现在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环节上。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生育保险支出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现在主要的支付方式主要有:(1)社会保险机构直接发放;(2)社会保险机构委托银行发放;(3)由企业或单位代为发放。实践证明,采取前两种方式效果好,基金运作最安全。第三种情况往往不能保障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存在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对社会保险机构没有法定义务,同时社会保险机构对企业也没有约束机制,当企业发生资金短缺、生产滑坡等情况时,就会发生本企业受保人不能及时足额领到社会补助资金的问题。
三、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社会保险基金就是为了实施社会保险制度而筹集的资金。这笔钱,如果以货币的形式存在,随着经济的增长,其价值——总的购买力要降低。因而。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就是通过一定的资金运营方式,保持基金总的购买力不降低;而增值就是在保值的基础上,使其购买力增加。从这一方面看,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物质基础的基金,保障它的保值和增值具有重大意义。
依据社会保险基金的性质,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原则以及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主要有:银行存款、国库券和国家发行的定向债券。
政府社会保险机构主管的社会保险事业与商业性保险公司主办的人身保险业务有着原则上的区别。社会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基本社会政策,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执行,具有非盈利性,而商业保险是商业保险公司运用经济补偿手段运作的险种,是国家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经营双方按照自愿原则签订契约,运用经济补偿手段运作,以盈利为目的。公务员之家
四、完善保险基金管理的对策
为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作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实现保险基金的化运行。
(1)建立基金监督制度。基金监督制度的建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规则,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行为;二是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制度,规范监督范围、监督形式、监督程序,以及监督机构、监督人员的行为;三是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制度,制定监督举报办法,接受社会各界对违规动用社会保险基金的举报,加大力度查处违规动用基金的行为。
(2)建立培训考核机制,不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应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理论。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有效的培训、考核机制,形成人人讲学习,比理论,比业务的风气,充分发挥人员潜能,不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运作管理论文: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管理论文
摘要:我国加入了WTO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本文对照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中国企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1、1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及时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1、2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1、3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及时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1、4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2、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2.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2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2.3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2.4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2.5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2.6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2.7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公务员之家
2.8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2.9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运作管理论文:经济媒介产业运作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从市场经济与传播模式着眼,论述了媒介产业化运作的现状、负面效应和对策,启示媒介工作者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大众传播模式。
[关键词]机制市场经济传播模式产业化负面效应对策
“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广阔的社会、经济及政治因素在时机成熟时怎样去改变一个行业的命运。”
——[美]乔治·索罗斯
每一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传播理念、传播模式和传播方法。目前,我国传媒业的传统观念、模式、方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以传播者为中心逐渐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由着重理性教育向注重理性教育和感情沟通相结合转变;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受众的参与程度也随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些变化既是市场经济大背景的作用,同时也促使传媒业必须从深层体制上继续改革。
所谓体制,从哲学角度讲,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构方式,而结构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系统机制和功能的不同。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讲,体制就是生产关系。目前媒介改革的主要矛盾就是媒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表现出的不协调,所以媒介产业化运作的改革才是根本的改革。以往那种由国家包办、单一的投资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媒介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媒介合理机制,迫使媒介主动接受市场调节,由单纯宣传型向宣传经营型转变。从资源角度来说,媒介的形象、人员、设备等有限的资源应该纳入市场轨道,在市场经济中表现价值。过去办节目不计成本,不管效益的做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自收自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负盈亏的产业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机制已经开始引入媒介系统,并且成了调整传播模式天平的重要砝码。以下本文将从市场经济与传播模式的变迁、媒介产业化运作的现状、媒介经营带来的负面效应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相应地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市场经济与传播模式的变迁
我国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工作重心的转移之后,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改革与发展,最终于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纵观2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始终是政治变革和文化变迁的前奏。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不仅表现在以经济获利为价值取向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还体现在经济学的话语在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使用。就这个意义而言,我们可以用“市场经济”4个字来概括当前中国所处的社会大背景。
市场经济有5个要素:市场是竞争的主体;有统一的开放的市场,即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并且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完善的市场经济法规;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自由流通、等价交换,市场竞争所产生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益观念、时效观念等等,势必会促进媒介产业化运作进入更广泛、更深刻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介除担负必须的舆论宣传和控制功能外,还将有大量的传播活动开始受到市场供求杠杆的调节,并由此引发出传播模式的调整。
所谓“传播模式”是“通过科学的抽象在理论上把握传播的基本结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最简要地描述传播的主要成分、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及这些成分、环节和有关变量之间主要关系的图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媒介的传播观念闭塞,媒介工作者想象力、创造力匮乏,忽视了受众在传播模式中的重要地位。而随着传媒被推向市场及信息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受众在新型传播模式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受众与传播者之间存在着共同追求信息平等关系的趋向。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受众已经不可能简单地回复到被动的地位,魔弹论也不再可能复归。原来那种由传播控制者一厢情愿地发出信息、灌输受众、垄断媒介的日子终将一去不返。”市场运作方式要求传媒回应受众的要求,避免只追求不切实际的理想,也不能以低劣的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同时也可以减少新闻从业者个人偏见的影响,令节目更能切合社会需要。”它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传播模式:(见下图)
从这样一种崭新的传播模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它至少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对自身功能的重新认识——传媒不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灌输思想的宣传工具,而同时也要扮演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角色。这个传播模式与计划经济传播模式的较大区别在于:计划经济力图控制受众的接收状况,把传播内容的无限量扩大视为重中之重,“是一种生产经济”;而市场经济是一种消费经济,在它的传播模式中,受众的接收状况成了传播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传播的归宿。可以说,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的传播模式天平正在经历着一个重要的调整期,而使之更趋完善和丰富的最重要的途径正是规范市场机制、使用产业化运作方式对待传媒的问题。
二、媒介产业化运作的现状
产业通常是指生产经营具有同性质产品的部门或单位,它包括直接生产单位及其他服务性部门,它们按照社会需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进行着各种经营活动。产业化就是根据产业部门的行为规范进行活动,而媒介产品的生产、经营、播出等活动按照产业部门的行为规范合理运行即为媒介产业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经济的繁荣发展,媒介的位置不再是类似于政府的职能机构;而是在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同时,也是一个必须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产业实体。盈利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媒介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但是由于媒介产业化运作还处于尝试阶段,并且媒介产品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具有不同于其他普通商品的特殊的市场运作方式,因而目前我国媒介产业化运作的现状尚不容乐观。
媒介产业化运作与普通商品买卖不同的是,生产商、发行商的利润并不是直接来自消费者,而是来自于媒介本身,而媒介的利润则是通过广告收入来实现。至于消费者,也就是受众,主要是通过购买广告商品完成对传播内容的消费支出,用于媒介产品本身的消费值只是消费支出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媒介传播内容的购销过程比普通商品要复杂得多,其操作难度相应也大得多,加之媒介产品作为“文化商品”,其“文化附加值”的高低因受众的层次、地域及生活方式等差异的影响而有较大出入,所以目前在媒介产业化运作方面出现了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如:
1.市场竞争机制出现某些偏差
这种偏差来自于信息反应能力不强和价格体系的混乱。商品生产的竞争意识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和服务质量上。信息反应的迟钝导致媒介产品受市场关注的程度不高,而价格体系的混乱则令定价策略丧失其市场竞争机能。因而竞争意识在我们的媒介产品市场上体现得并不强烈,许多媒介产品只是靠投资商与各大媒体的私人感情得以实现利润,在电视业这一点尤为明显。
2.反馈信息的分析处理机制不健全
反馈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是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目前各类传媒的收视率、阅听率调查、统计、分析与处理仍属于整个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虽然有全国具、较大调查覆盖网的电视调查中心和其他一些外资调查公司的存在,但大多数的所谓调查机构其工作手段仍比较原始,致使我们的市场分析工作处于极不完善的摸索阶段。
[page_break]
3.品牌意识和售后服务意识还未真正树立
品牌不仅意味着媒介产品的特性和品质,同时也与受众的倾向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媒介品牌是有个性的,它代表着媒介产品或某一产品要素的具体形象。平常我们所说的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名牌栏目、精品频道以及的CI设计等都属于媒介品牌的范畴。它们在媒体运行中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同寻常的,应该引起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
商品的售后服务是交易的延伸,也是商家树立名牌形象的必要手段。媒介产品作为文化商品,其售后服务应根据受众的要求有其特定的内容。目前媒介亟需这方面的思考与动作,这对于占领市场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当然,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媒介产业化运作方式对媒介发展、对传播模式的重新构建,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它至少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大众意识的渗透使传播模式的合理重构成为可能,也为传媒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传媒运作将不再仅是传者的主观设计,而是从市场经济规律出发来证实它的“从众性”。
二是新闻民主意识的增强。市场运作的主要形式是竞争,对于媒介而言,最重要的是信息竞争。市场带来残酷的压力与动力,使传媒把信息的触角不断向外延伸,在边缘地带发展信息,打破了单纯靠上级指令报道新闻的模式,而把民主监督性新闻以及带有同类意识的节目扩大化。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传媒终将自觉或不自觉地被纳入到产业化运作的行列中,而中国媒介传统的传播模式也将因此而有所转变,其正面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媒介产业化运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应该引起世界足够的重视并进一步研究解决的。
三、媒介产业化动作的负面效应及对策
媒介产业化运作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媒介产业化动作过程中,媒介的领导很难处理好宣传与创收二者之间的关系。大众传媒作为现代化的舆论工具,在搞好宣传,做好政府喉舌方面任务非常之重,但同时又不得不考虑到在自负盈亏的条件下充实事业经费,满足职工福利方面的需求。并且不少传媒在进行产业化运作中把宣传和创收人员分开,使得这两部分人的利益分配严重失衡,也是颇难解决的棘手问题。
2.媒介产业化运作对媒介工作者的思想带来较大的冲击,使一部分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某种偏离。其主要表现包括: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崇尚拜金主义;受短期利益驱动,不愿进入基层实地调查;内部矛盾增多,相互消耗力量,影响积极性的发挥等。
3.节(栏)目设置、信息传播乃至播(刊)出形式、操作方式等受到广告活动的很大影响和制约,潜伏着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危险。在传媒实行产业化运作以后,资源消耗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得到补偿,而过分依赖这部分收入会使广告客户在媒介中取得较大的发言权,对媒介施加影响。他们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按照自己的意图对节(栏)目设置、内容选择、播(刊)出形式、时间(版面)安排等提出许多额外要求,而媒介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往往会对这些要求作出妥协和让步,这将很可能导致媒介导向上的失误,“使媒介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卫兵”的功能逐渐丧失。
4.媒介产业化运作有可能使媒介区域发展不平衡状态更加突出。应当承认,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城乡差别,沿海开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差别都很悬殊。经济水平直接决定了受众的购买力,广告客户更愿意把资金投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这必将使落后地区媒介广告源严重缺乏。同时,广告客户对目标对象的要求与媒介产品的受众对象重合率不断增高也会使媒介在产品内容、形式的选择方面进一步向富裕地区的受众倾斜,这样广大农民和贫困地区受众的收看(听)要求实际上已经无人问津,被“剥夺”了平等参与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权利,成为备受冷落的受众群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尚不规范的媒介产业化运作在带来积极作用、使我国大众传播模式趋向更合理方向转变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而寻找出减少和消除这些负面影响的对策,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传播模式平稳渡过调整期将是摆在媒介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依我个人看法,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着来解决:
首先,应当明确,“传播业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鲜明地表现一定阶级的政治倾向和世界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媒介产业化运作应该兼顾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并且通过抓主要矛盾、依据有关法规来促成二者的有机统一。对于目前比较突出的宣传与创收的矛盾,不妨在一定时期内仍由政府保障对媒介低限度的投入,并在发展政策等方面对媒介的产业化运作给予较大限度的支持,这样可以使媒介从业人员获得安全感和基本保障,同时也利于传媒队伍的稳定。此外仍要坚持宣传工作的主体位置,争取在报道方式、手法等方面多下功夫,不断提高媒介产品的质量,参与市场竞争。
其次,承认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媒介产业化运作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展开、逐步深化,不能急于求成。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尽快制定竞争规范,避免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同时提倡科学管理,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一个高效、科学的组织结构,设立决策中心、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并由这一个中心、三个系统构成管理活体,以最合理的资源投入,制作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产品,较大限度地占有受众的收视(听)率,并逐步达到媒介产业化运作的既定目标。
第三,高度重视科技与市场的关系。不断把握媒介业及相关领域的近期科学技术和手段,“以科技的近期成果挖掘资源的竞争潜力。”同时通过有效的反馈渠道将各方面的信息收集起来,找到潜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进一步综合、分析,为决策层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第四,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使其发挥效益,促使媒介的无形资产不断增值,保障媒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防止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带来的巨大浪费;扩大“小众传播”范围,合理规划栏(节)目和部门的分工,创立独特风格,培养特定受众群体;选拔各门类人才,大胆使用,实行优化组合,争创名牌节(栏)目等。
第五,采用渐进式创收经营策略,以广告创收和节(栏)目品牌创收相结合,吸引投资者的资金。提倡受众意识、精品意识、营销意识,并以广告预告、导视频道(导读)、滚动播出(连续报道)等多种方式配合推广节(栏)目。同时这种用广告创收和节(栏)目品牌创收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为我们衡量节(栏)目质量的高低提供一个借鉴的标尺,促使人人关心节(栏)目质量的提高。这样既形成了内部的正当竞争机制,又减少了原本因分配不均而造成的诸多矛盾,有效地控制了负面影响的产生和扩大。
第六,发挥行业、系统优势,扩大联合,使各类媒介的优势和资源效益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得到发挥,使信息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共享,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扩张规模互相支持,以增强面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最终形成行业性生产经营集团,从而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七,建立完善的内部激励、制约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责任心。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及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应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落后地区和乡村传媒事业的扶持和援助,缓解媒介产业化运作后传媒事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状态不断加大所造成的矛盾。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如何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传播制度中的喉舌功能的同时,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媒介,在生产、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改革旧的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化管理体制并平稳渡过传播模式调整期,通过不断探索最终形成和建立适合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大众传播模式,将是摆在每一个媒介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运作管理论文:水市场运作研究管理论文
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局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水资源很可能成为21世纪中国最为稀缺的自然资源之一.同其它自然资源一样,水资源的稀缺性制约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点.资源无价或低价使得水资源被掠夺性的开发,浪费严重,利用率低,这加剧了水资源的稀缺.如何通过水权的界定,建立可交易水权的水市场来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以保障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正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
1中国水资源日益加重的稀缺性呼唤水市场
水资源的稀缺由其本身的客观条件所决定,同时还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和历史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
a.人口因素影响水资源的供给,造成了水资源的历史性稀缺.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人口众多,12亿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表现在基本的生活需求用水和非基本需求的多样化用水两个方面,这对水资源并不丰富的中国来说压力是十分巨大的.中国的河川径流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耕地面积大,亩均占有河川径流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6%.因此,无论从耕地,还是从人口计算,中国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b.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了水资源的客观性稀缺.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四大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8.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5.2%,人口占全国的38.4%,但水资源却只有2702亿m3,相当于南方四大区域(长江流域及以南、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和西南诸河)水资源量的12%,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低下,分别只是全国平均值的16%和14%.
中国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际间和年内分布悬殊大,不仅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困难,而且频繁的水、旱灾害对工农业的危害极为严重.仅农业每年缺水量约为33化m3,受旱面积达133~1900亿㎡/a,每年因得不到充分灌溉使粮食减产约50亿kg.现在还有5000万农村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c.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利用率低下,造成了水资源的制度性稀缺.以黄河为例,多数灌区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方式简单落后,不少地区还是大水漫灌,管理粗放,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只有0.3~0.5
d.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造成了水资源的发展性稀缺.城市缺水也日趋严重,全国58%的城市缺水,达58亿m3/a,且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地区名会及工业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
e.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的稀缺性.水资源污染也随工农业的发展而日趋严重,水质日益恶化.全国每年排放废污水量约达363亿t,80%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全国90%以上城市的水环境恶化,城市河流湖泊几乎成了排污道,且水污染由城市向乡镇蔓延,情景令人担忧.同时,中国长江、黄河等源头的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水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可缺性,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政治、经济和技术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缓解水资源的稀缺性有两条途径:①为缺水地区开源,即将相对丰水地区的水调向缺水的地区,这需要巨大的工程投资,如果仍然依赖于政府,可能是低效的,需要引进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②节流,即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促进水资源配置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促进水资源从低效益的用途向高效益的用途转移,这同样需要市场的自我调节,仅靠政策指令是很难实现的.可见,解决水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最迫切的是尽快建立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培育和发展水市场.
2创建中国水市场的基础
2.1水市场的存在前提
水市场存在有两个前提:一是水需求的存在;二是水供给的可能.及时个前提是显然的,这可从中国水资源日益加重的稀缺性得到验证.第二个前提也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验证:①粗放型的经济模式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利用率低下.如灌区工程老化失修,灌溉方式简单落后,不少地区还是大水漫灌,节约用水可以提供潜在的水供给;②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北方缺水而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这为南水北调提供了可能;③利益的驱动使效益低下的用水户有潜在的水供给;④政策的引导,使不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用水户有潜在的水供给.
2.2水市场的运作前提
水市场运作前提是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定,即水权界定.市场经济中的交换,表面上看是物品的物质上的转移和移动,但其实质是产权的交易,明确的产权是交易的先决条件.要进行交易,首先必须建立一套产权体系.同样,水市场上水资源的交易实质是水权的交易.要建立和发展水市场,首先要明晰水权,规定人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水资源,如何使用水资源,如何处理与其他用水者的关系.我国水法规定,水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在建立水资源财产共有的前提下,水权主要是指依法对于地表水、地下水所取得的使用权,以及相关的转让权、收益权.水权的公平合理分配是水市场运作的关键.
在进行水权分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人的基本生活用水首先要得到保障;②水源地优先原则;③粮食安全优先原则;④用水效益优先原则;⑤投资能力优先原则;⑥用水现状优先的原则.具体操作时,首先确定或建立能充分代表地区和用户用水利益的组织,称为一级用水户.其次,根据以上六个原则确定各一级用水户的需水权大小,如按“21世纪议程”要求每人每天40L的基本生活用水,确定该一级用水户的一年人的基本生活用水的水权需求量.按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确定该一级用水户的粮食安全的水权需求量等.第三步,由水资源总量和考虑防洪、冲沙、生态保护等的用水,确定可供分配的总水权的大小.第四步,由于可供分配的总水权远小于各一级用水户需水权的总和,只能按他们需水权大小比例来确定各一级用水户实际分得水权的大小.
2.3为水市场服务的公共物品
国家作为水资源的所有者,通过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以及使用权的有偿转让,获得的资金可用于公共物品的投资建设.如将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作为国家的公共物品,由国家投资植树造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以提供全国的生态安全.又如,水文资料作为治理江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础性资料,也是一种公共物品,应由国家财政投资、公共机构采集并广泛披露,社会无偿使用.它是政府合理分配水权的前提和监督水市场运作的手段.
3我国水市场的框架模型
水资源的短缺呼唤水市场,潜在的水供给为水市场存在提供了可能,水权的明晰则为水市场的运作提供了基础,那么就需要研究构架一个运作有效的水市场.
根据水资源的分布,中国水市场可以分两类三个递级层次来构架:及时类为流域内的水市场;第二类为跨流域的水市场.流域内的水市场又可分为以下三个递级层次:
a.流域内及时个层次的水市场称为一级市场,它是流域内的一级用水户间的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本流域内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如经济相对发达且缺水的用水户甲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有节水潜力的用水户乙提供的水供给相交换,用水户甲的水短缺和支付水费都会促使其提高节水水平,从而总受益增加;而用水户己收取用水户甲的水费,以此对节水灌溉进行投资,虽然水量减少而产出却可以继续增加,其总受益也增加.具体交易可采用申报期货制:由水权出让者可转让数量信息,由水权购买者申报需要量,由水权的供需情况来定价,由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职能的流域管理局组织交易和监督实施.具体交易运作模型见图1.
图1一级水市场运作模型
b.流域内第二个层次的水市场称为二级市场,它是流域内的一级用水户与其地域或水系范围内的水厂、农业灌溉公司间以及各水厂、农业灌溉公司间的商品水买卖市场,实现本地区或水系范围内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保障人的基本生活用水、粮食安全生产用水的前提下,其它社会经济多样化用水实行自由竟争,市场调节.
c.流域内第三个层次的水市场称为三级市场,它是地域或水系范围内的水厂与城市居民、工业用水单位间,以及农业灌溉公司与农民用水者间的商品水买卖市场,实现一个城市或一个灌区范围内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类为跨流域的水市场,由水供给的提供地区(一级用水户)和各跨流域的需水地(一级用水户),以及国家共同出资组成调水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调水工程的建设与运营.例如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方案,是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通过水市场来运作的.各需水地(一级用水户)按其需要水量的多少确定相应的股权,按股权的大小确定投资的多少和将来可用水的多少.同时可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具体情况的变化来进行水权的转让和买卖.
4水权定价的动态分析
4.1合理确定水的价格的必要性
经济增长若以资源过度耗损为代价,就反映出各产业或各企业的成本远远小于含有其应付出资源代价的成本即社会成本.在经济学中,把某个经济实体的行为使他人受益(称为正外部效应)或受损(称为负外部效应),即不会因之得到补偿或付出代价称为经济外部性.
自然资源无价或长期低价,特别是公共资源的使用缺乏排它性权利界定,很容易产生负外部效应,即会产生过度耗损.例如引黄入晋工程,从黄河调水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在太原当地开采地下水的生产成本.如果只计算工程水价,地下水的水价低于调水的水价,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追求利润较大化的生产者和追求效用较大化的消费者必然选择用地下水,其结果是继续大量开采地下水,不用调水的水.扭曲的价格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当考虑资源水价后,其结果就不一样了.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调水有助于缓解开采地下水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开采地下水的资源水价远远高于调水的资源水价.考虑资源水价后,调水的价格低于开采地下水的价格,就能引导人们使用调来的水,少开采地下水,引导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要想建立真正的水市场运行机制,缓解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引导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除了对水资源使用权进行界定外,还必须合理地确定水的价格.
4.2商品水的价格组成
商品水的价格由三个部分组成:①资源水价或叫水权费,用水者为取得水权而付出的水资源的机会成本;②生产成本和产权收益,即工程水价;③环境水价,即水污染处理费,但不应包括超标排放的污水.在水价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工程水价相对固定,它只随工程投资的大小和运行成本的高低而变化;环境水价比较稳定;资源水价则是水价组成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部分.
4.3商品水价的动态性
资源水价的确定,是在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用水前提下,以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综合考虑需水、供水和水资源总量三方面的因素,不断地调整和变动.
我们可以从资源水费的用途和市场交易的特性来分析资源水价的动态性.资源水费的用途主要是为保障水市场正常运作的社会公共物品建设,如河流源头的生态保护、水市场的水文基础资料、水市场的交易监督等.通过市场调查可统计分析出这部分公共物品的建设费,这是需要通过资源水费来补偿的.而水资源的不同用途其资源水费单价是不一样的,生态用水和人的基本生活用水单价低,其次是粮食安全用水,单价较高的应是不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式中:F为公共物品的建设费;pj为第j种用途的资源水单价;Qij化为第i个一级用水产第j种用途的水量.
F的大小反映公共物品范围的大小和建设的完善程度,它是一个变量,各种用途的资源水单价间的关系体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但具体的比例会随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可以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动态跟踪这些相关量的变化,正确地给水资源定价.
5结论
a.水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可缺性,迫切需要通过建立水市场来代化配置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b.水市场的建立需要明晰水权,合理地进行商品水定价.
c.需要考虑水市场的特性,构架合理的、方便运作的水市场模型.
d.水资源的多重特性决定了水市场是一个“准市场”.如水资源交换受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多种水功能中只有能发挥经济效益的部分(比如供水、水利发电)等,才能进入市场;资源水价不可能由市场竞争来决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不同地区、不同用户之间的差别很大,难于进行公平自由竞争.
e.中国的水市场是一个兼顾上下游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用水需求,兼顾各地区的基本用水需求的水市场.这样的一个水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发挥作用需要政府统一管理和宏观调控.
运作管理论文:信用担保运作研究管理论文
一、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自1998年开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迅速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资金来源多元化。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有政府财政资金、企业会员基金、企业互助基金、民间投资,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与其他来源资金的合作基金。
担保机构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从担保机构组织形式看,有政府管理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国有股份制公司、私营股份制公司和各种基金的管理公司等;从机构性质看,有非营利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也有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担保机构,还有政策性与商业性担保业务混业经营的担保机构。
出现担保品种多样化和机构多功能化的苗头。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有单纯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也有集投资与担保功能于一身的投资担保公司;有的仅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也有的同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信用担保等。
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分散出资,规模过小。许多地方政府按县区设立担保基金,有些基金只有几百万元;大部分企业互助基金规模小,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
二是资金来源单一,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大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只有少数地区有民营担保机构,有些民营担保公司也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地方财政担保基金大部分是一次性的,缺少资金补偿机制;民间资本主要是私募,在国内上市比较困难。
三是缺乏专业队伍。由于过去专业担保机构少,近两年担保机构扩张迅速,担保专业人才短缺。不少地方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是由政府官员担任,不熟悉担保业务;一些分散的企业互助基金因缺乏专业人才管理和运作,难以开展担保业务。
四是担保基金的运用问题。现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规定,担保资本金的运用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在目前低利率的情况下,存入银行是为了保障资本金安全性,但不能实现增值。实际上,由于银行存款不能增值,许多机构已经采取各种方式在资本市场上运用资本金,甚至有的机构靠资金运作而不是担保业务来养活队伍。
五是政府干预。尽管中小企业担保管理办法中都提出要减少行政干预,实行公司化运作,但是,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我出的钱就要我说了算。因此,部分地区仍然存在领导定项目,担保公司担保的问题,决策失误造成呆坏帐,拖垮担保机构。
六是政府财政资金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由于中小企业量大面广,而且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仅靠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即使在美国、日本等政府出资规模较大的国家,政策性担保的贷款额也不超过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10%。因此,中小企业担保不能仅靠政策性担保,还要发挥民间资本和商业担保的作用。
七是缺少对担保机构的法律规范。我国1995年颁布了担保法,但是该法是规范担保行为而不是规范担保机构的。1998年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以来,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分别了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管理办法,但是主要针对政策性担保机构,适用范围比较窄,不够完善。目前,国内已经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因此,迫切需要规范担保机构的法律。
二、典型模式的比较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是小规模、功能单一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但不少地方政府和担保机构正在积极探索中小企业担保事业发展的新路子,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典型的担保运作模式。
(一)模式一:各级财政建立共同基金,委托专业机构管理
上海市采取各级财政出资建立财政预算安排的共同担保基金,集中委托专业机构管理的模式。上海市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是市、区县两级财政共同出资7个亿。其中,市财政局出资4亿元,20个区县财政共出资3亿元。同时,一部分区县还建立了小规模财政担保基金作为共同担保基金的补充,为一些微型小额贷款提供担保。目前,上海市财政共同基金是全国较大规模的财政出资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
上海市财政共同基金采取以下管理和运行机制:一是委托专业担保机构运作和管理共同基金。由于专业担保业务在我国还处于发展蹬初级阶段,担保专业人才短缺。为了利用专业人员,实现政企分开,市财政局委托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中投保上海分公司”)管理和运作共同担保基金,政府与专业担保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协议。
二是建立出资人之间的利益和风险分摊机制。担保基金的决策以担保公司为主。区县政府负责提供被担保企业的资信证明,具有担保项目的推荐权和否决权;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最终决定是否担保。市财政部门基本不参与担保项目的决策过程,主要负责制定担保基金管理和运作规则,与受托担保机构签订合同,通过规范共同基金的运作机制来实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目标。担保责任由市财政与区县财政共担,并突出了市财政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当发生担保代偿时,对一般中小企业,市财政和区财政各承担50%的责任;对高新技术企业,市财政担负60%的代偿责任,企业所在的区县财政承担40%的责任。根据市区县各自承担的风险比例分配担保费收入,盈余部分提取坏账准备金。
三是市财政局与中投保上海分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协议。《上海市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委托管理协议》中明确规定,中投保上海分公司作为担保资金的日常管理机构,具有以下几方面主要职责:中投保上海分公司以政府的产业政策为导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以盈利为目的;严格按照上海市财政局制定的《关于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和经批准的年度工作计划规范操作担保业务,接受上海市财政局的稽核、监督和检查;负责具体实施经上海市财政局批准的有关资金增值部分的分配和亏损弥补、核销呆账和坏账、变更资金规模的方案,并接受其稽核、监督和检查。
四是担保审批程序规范透明,防止政府行政性干预。中投保上海分公司的中小企业担保审批程序是:及时步,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第二步,银行审查贷款要求。银行有意贷款者,但需要担保的报给担保公司;第三步,按企业所在区县分别考核企业的信誉。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县区企业,企业所在县区财政局分管部门负责审查企业的纳税和财务情况,区县财政局根据审查结果签署同意推荐或不推荐意见。第四步,担保公司进行综合平衡,决定是否给予担保。第五步,担保公司与贷款银行签订保障合同。随着担保业务的开展,担保公司和银行的经验增加,为了规范和简化担保程序,方便中小企业,担保程序进行了改进。一方面,担保项目审查方式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财政、担保公司和银行分别审查,转变为授信担保和专项信用担保。另一方面,放松了反担保规定,由过去50万以下的免除反担保,提高到200万元以下免除反担保。但有些区县对部分企业要求提供反担保。
五是与有关银行建立贷款担保协作网络。上海市财政局、中投保上海分公司现已与10家商业银行建立了贷款担保合作关系,联合开展授权贷款信用担保和专项贷款信用担保。在全市共设立了200个贷款担保受理点,方便了小企业,简化了贷款信用担保的操作程序。
上海模式主要有以下优点:首先,集中分散的资金,扩大担保基金盘子。目前,各级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分散出资导致每个基金规模较小,担保机构很难靠保费保持收支平衡。上海的模式解决了小规模分散出资的问题。其次,有利于实行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干预,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担保质量。,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委托管理,可以通过竞争招标的方式选择有信誉、业绩好的专业担保机构来管理和运作基金。
(二)模式二:互助基金委托专业机构担保
2001年,深圳市有两个区建立了企业互助担保基金,把分散的小额担保基金集中起来,形成约1亿元的互助基金,担保对象是互助基金的会员企业。互助担保基金委托民营专业担保机构担保,实现了互助担保基金与商业担保机构的结合。
深圳的企业互助基金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和运作机制。一是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建立了专门负责管理互助基金的理事会,并制定了一套比较规范的管理办法和约束机制。互助担保基金理事会由互助企业代表、担保公司代表,以及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二是委托商业担保机构担保。互助基金理事会委托中科智科技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中科智担保公司”)担保。基金理事会为决策者,担保公司主要提供担保专业服务。其担保审查和决策程序是:互助基金成员推荐担保项趴;担保机构负责项目初审和担保项目的文件准备;最终是否担保由理事会来决策。
三是建立担保的利益和风险分担机制。担保公司只收取担保费的1/3,其余2/3担保费归互助基金。风险分担原则是,当发生代偿时,先由互助基金代偿,不足部分由中科智担保公司代偿。
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一方面,把分散的小额互助金集中起来,实行专业机构与互助担保基金结合,利用专业担保机构提高互助基金的信誉。现在,一些企业互助担保基金规模小,又缺乏专业人员管理,很难获得银行的信任。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互助金可以选择有信誉、业绩好的专业担保机构进行担保。
(三)模式三:分层次再担保
1.安徽模式
目前,安徽省正在进行再担保的试点。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以再担保业务为主,除了自己直接从事少量担保业务以外,还有选择地与地市一级担保机构签订再担保协议。再担保的条件是,当地市担保机构出现破产时,债务清偿后仍不足以补偿贷款银行的部分由省担保中心代偿。再担保收费为被担保机构在保期内全部应收保费的5—10%,其中50%返还给被担保机构,另50%用于建立再担保体系。
2.上海模式
上海市区(县)两级财政分散出资集中管理,按比例分担风险的运作模式,实际上是特大城市范围内的两级政府再担保。市财政对区(县)财政基金进行再担保,再担保比例是50—60%。这种再担保相当于直接再担保,只要发生代偿,市财政就为区财政资金承担一部分损失。
(四)模式四:集投资和担保于一体
目前,不少投资担保机构集投资和担保业务于一体,主要有三种形式。及时种是同时开展担保和投资业务。如,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简称“高新投”)的业务额中80%是担保,20%是小企业投资。
第二种是在进行担保时,有股权要求。如,深圳中科智担保公司通过股权要求来避免担保风险。该公司在进行担保时,通常与被担保企业签订延迟还款的合同,当被担保方不能如期偿还银行债务时,担保公司进行代偿;一旦被担保方不能在宽限期内偿还担保公司债务,担保公司可以将代偿的债权变为股权。
第三种是担保公司成立专门的部门或分公司进行资本金运用,以保障担保基金保值增值。目前,不少担保机构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金运用,也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担保机构靠资本金运作盈利,而不开展担保业务;也有的担保机构资本运用造成损失。
(五)政府财政资金的补偿机制
政策性担保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靠政府信用。但是,目前大部分地方政府只是一次性少量投入,而且规模较小,因此,即便是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也缺乏信誉,担保规模不可能做大。现在许多地区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担保提供贷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担保基金规模过小,没有补偿机制。目前,有些地区政府已经或正在建立担保资金补偿机制。如,北京市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制定了财政担保基金补偿机制。
三、几点启示
从上述几种运行模式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及时,一个地区内的财政担保基金应该相对集中使用。根据信用担保符合大数定律的原理,信用担保是通过大量担保项目的保费收入来弥补少量风险损失。因此,中小企业担保基金规模不能太小,也不易过于分散,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抵御风险。在目前各级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至少市一级财政资金应该相对集中,可以采取分散出资,集中委托管理的办法;也可以采取分层次再担保的方式。上海市财政共同基金把各级财政的小笔资金集中起来,基金盘子大了,担保基金本身的信用和杠杆能力提高了。深圳市按区建立企业互助担保基金,把互助金盘子做大,提高了其担保能力。
第二,委托专业机构管理有利于政企分开和提高担保质量。在现行体制下,政府委托专业机构担保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防止政府直接干预,按市场机制运作;二是充分、有效地利用专业人员,减少担保失误。采取委托管理的方式,既可以利用专业担保机构提高担保质量,又有利于协调各出资方的利益。但是,要建立出资人监控机制,明确责权利。上海和深圳的委托模式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首先是委托方式不同。上海是委托专业机构管理和运营财政基金,担保公司不仅提供专业服务,而且是最终担保决策者;深圳模式是委托担保,担保公司不是决策者,主要提供专业服务,最终决策者是互助基金理事会。上海和深圳委托模式的区别与担保公司的性质和功能有关。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是财政、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利益联合体,主要职能是为上海中小企业担保,是非营利性机构,不从事其他业务。而深圳的中科智担保公司是业务多元化的民营商业性担保公司,与互助基金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只为互助基金提供专业服务。因此,两种委托模式采取了不同的决策机制,以及责任与利益关系。由此可见,进行委托时,应根据不同的制度安排,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利益和风险分担机制。
第三,委托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政府与专业担保机构之间是信任委托的关系。委托管理不仅要防止政府干预担保决策,造成担保失误;又要防止专业机构为了自身利益偏离政策目标。因此,要实现制度化管理,在规范化管理和监督的基础上,调动专业担保机构的积极性。如,欧洲共同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由欧洲投资公司来运作,政府与专业担保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信任委托关系,政府与担保机构签订协议,明确担保对象、资金用途、成本和损失分担原则,以及资金注入方式。
无论是政府财政基金,还是企业互助基金,委托管理都要建立一套监督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一是要明确担保对象,确保担保对象符合政府扶植的方向。二是要明确责权利,明确出资人和专业担保机构之间的责权利,包括担保的收费标准、成本和担保损失分摊原则,担保资金补偿原则等等。三是制定合理的决策机制和严格的担保程序。四是建立监督和考核制度,定期审计和检查,确保政策性资金的使用方向。五是建立竞争机制,择挑选择有资信、业绩好的专业机构。
第四,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再担保机制。在我国现有财税体系下,采取再担保的模式,有利于发挥各级财政的作用。在国际上,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是最典型的再担保模式,中央金融公库为地区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提供再担保。再担保的代偿不是对每一笔贷款进行审查,而是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运行规则,地区性担保机构遵循统一的担保准则。上海和安徽的再担保模式不同。上海模式接近于日本的模式,不同的是分散出资,集中使用,等于各县区财政遵循统一担保规则。安徽省是有选择的进行再担保。由于各地区的运作方式不同,担保机构的资信不同,因此,在确定再担保机制时要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第五,规范担保基金的运用,促进担保基金自身的保值和增值。政策性担保机构主要靠内部资金运作和政府财政资金补偿机制。为了能够及时代偿,担保金的运用要保障其流动性和安全性。目前,有关管理规定要求担保基金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由于利率较低,资本金运用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因此,与其让担保机构私下到资本市场上运作资本金,还不如明确规定允许担保机构按照合理投资组合,提高资本金的安全性和增值性。同时,担保机构要采取多种风险分散机制。如,采取债转股的办法,使代偿债权变股权。
第六,拓宽各种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扩大资本金规模。资本金补偿机制可以分为内部补偿和外部补偿两种方式。内部补偿主要是通过资本金的运用来增加收入,保障担保基金的增值。外部补偿机制则因担保机构而宜。对政策性担保机构来说,要建立财政资金补偿机制,同时,还可以借鉴日本和台湾的经验,吸收银行和社会捐助资金。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也可以吸收企业和社会捐助。因此,应对社会捐助、企业互助担保基金等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商业担保机构的外部补偿主要是通过私募和上市募集资本金,但是,目前这几个渠道还不通畅。因此,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商业担保公司融资。
第七,实行政策性担保与商业性担保机构分类管理。政策性担保与商业性担保的目标、对象、机构性质,以及信用基础不同。因此,要实行分类管理。对于商业行担保机构的主要管理内容是,设定进入门槛,保障资本金的规模;监管资本金的运作,保障赔付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通常是规定投资组合的合理比例;控制担保放大倍数,保障清偿能力;担保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定期评级。不同担保品种和不同担保对象的担保风险程度不同,因此,具体的规范和管理办法也有所不同。除了上述管理内容以外,政策性担保机构的管理还有其特殊性。一是担保机构性质不同。政策性担保机构一般是非营利性机构,因此,政策性担保收费通常要受政府的管制。二是政策性担保对象是特定的,中小企业担保计划中对担保对象有明确的规定。三是政府作为出资人应对担保机构资金的运用、运作程序进行规范和监督,并定期委托专业机构来评价。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除了提高贷款利率的鼓励措施和宣传外,应进一步采取鼓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措施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如,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呆帐准备金比例;规定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定期进行检查评比等等。同时,应鼓励发展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区域性中小银行。
运作管理论文:企业物流运作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目的在于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生产企业物流运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子商务;生产企业物流;运作模式
1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特点分析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应用方式,实现客户和企业信息沟通、网上购物、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运作方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运作有以下基本特点:
1.1虚拟的客户市场和供应商市场
电子商务通过Internet和Intranet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客户和供应商紧密地联结起来就形成了企业的客户市场。企业和它的客户市场和供应商市场,可以毫无障碍地直接接触。
1.2完备方便的业务处理
电子商务环境,一般依托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工作,各个企业都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为客户提供24小时多方位的服务。
1.3方便迅速地收集和汇总各类信息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和客户能够很方便迅速地进行信息交流沟通。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网站,收集客户信息,建立客户档案,进行客户管理。除此之外,还可以方便迅速地与供应商的联系,收集各个供应商的信息,进行供应商管理和供应链管理。
1.4个人和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网站指导顾客消费,提高销售额;另一方面,客户也可通过网站选择适合自已的产品和服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环境为企业创造了一个高效方便的运作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环境所带来的有利条件,建立起一套适合于电子商务环境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从而提高响应速度,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降低物流成本。
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运作过程,主要包括从客户(个人或企业组织)承接业务合同,根据合同进行高级生产排程,根据需要组织物料采购、入库、储存保管、出库、运输配送、资金结算等。2.1要开发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电子商务网站
首先企业要适应电子商务环境,要能够进入“网上社会”中去。企业必须建立起企业内部网Intranet,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然后建立开发基于internet的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并联接到互联网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互联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环境的有利条件进行网上运作,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服务。
2.2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应当具有强有力的协同工作功能
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包括:强有力地网上客户服务功能、网上客户业务处理功能、网上供应商管理功能、网上物资仓储管理功能、网上快速运输与配送功能、网上快速信息反馈功能。做到客户、企业、供应商信息共享、提高处理速度和处理效率,而且能够及时在网上进行数据更新,及时反馈给各个业务部门,反馈给客户,为客户提供24小时服务支持。
2.3要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与企业内部网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无缝衔接
企业内部的ERP或MRP软件应与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无缝地衔接,与主要的供应商制定协作计划,订立进程表,并利用因特网技术,使所有供应商和客户数据建立电子连接,任一客户或任一供应商都能与企业交换信息。就像一个企业一样,客户、供应商、物流服务提供商协同工作,快速响应顾客的需求。
2.4企业要把网上物流运作和网下物流运作结合起来,多方位地提供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搞好网上物流运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千万不要偏废,只重视网上物流运作而忽视网下物流运作,而要把网上物流运作和网下物流运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补充地共同实现企业物流的运作、获取较大的效益。
运作管理论文:企业物流运作管理论文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同厂商的产品差异性越来越小,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JIT及质量管理在日本企业的成功运用得益于物流战略的支援,降低了库存水平,提高了物流绩效,尤其提高了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物流成本从1980年的GDP的17.2%下降到了1997年的10.5%。对照世界上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中国企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中国企业的物流现状
现代物流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宏观和外部环境来看,中国企业发展一体化物流存在着各种瓶颈,如:长期以来受“重商流”、“轻物流”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对物流在经济发展和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学科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物流的法律、法规建设;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于支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缺乏统筹规划,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缺乏协作,尚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第三方物流市场薄弱等。从微观环境来说,企业物流管理与运做也不容乐观:
物流职能分散,运做效率低
由于受宏观环境的影响,企业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被动的接受生产、销售服务。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从管理机构设置上,中国的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组织就是例证。由于物流活动跨职、跨部门设置,各部门各自为政,且缺乏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物流财务分析,致使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非常低下。以物流总成本为例,根据1997年IMF的资料,美国的占GDP的10.5%;日本的占11.4%,而中国的却占16.9%,中国业内人士估计可能在20%或以上。
粗放性经营突出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经营依然是“大而全”、“小而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等部门或有自己专门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奉行肥水不流外人田,进行物流自营。根据1999年中国仓储协会委托某咨询机构对45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工业企业的物流全部自理的占被调查企业中的26%,全部委托第三方的占5.2%,自理与委托比例相结合的占69.8%,其中,委托比例在30%以下的占42.3%,在30-60%之间的占36.5%,60%以上的占21.2%。而中小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的比例更小且物流能力相对更低。与美国近70%的物流外包存在巨大差异。由于企业所下设的部门或专业公司大都围绕着母体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去市场找生意,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各种贸易堡垒的逐步取消,应该说,企业更是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时下还有一些在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则不顾企业物流管理能力是否具备,宁愿不惜斥巨资在国内建立自己的物流子公司,也不把物流交由具有比较优势的第三方经营或与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
缺乏协同竞争的观念
面临“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走集约化道路,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因为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有的企业具有核心技术能力、核心制造能力,却不具备核心营销能力、核心企业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和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能力。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跟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或非合同的形似(战略联盟或合作)交由外部组织承担。通过与外部组织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将上述五种核心能力加以整合集成,从而以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中国企业经营的“大而全”、“小而全”,印证了中国企业尚未实现由孤立经营、各自为战的竞争思维向合作竞争、寻求双赢的新思维转变,缺乏与外部供应链企业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价值观。
缺乏协同竞争的观念
在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于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底效性以及企业缺乏对各方物流信息、、动态的把握,切不说企业无法实现内、外部物流一体化以寻求物流系统的化和合理化、参与供应链管理,就连基本的物畅其流也难以做到,更不用说去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快速研发出高性能、高性、价格合理的新产品并及时交付给客顾客,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进而强化企业的竞争能力。
缺乏现代物流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理念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及时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成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然而生产领域的这两个利润源泉,都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和生产工艺日趋程序化、规范化的情况下,技术趋同性的增强使这两个利润源泉基本无泉可挖。进入80年代,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人们开始把竞争的焦点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即物流管理。Dell既不生产硬件也不生产软件,所有的零部件和软件都是外购的,Dell一手抓住客户,一手抓住供应商,高效率地组织零部件的采购、转运、装配和发送,赢得了顾客的忠诚。Dell的物流管理成为了支撑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在中国由于受宏观环境的影响,企业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至于附属地位,被动地接受生产、销售服务。许多企业的物流不但没有形成利润源泉,反而成为亏损源,是无底洞,是企业的负担。
企业缺乏物流理论支撑和物流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物流理论研究的两个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无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及时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虽然“物流学”或类似名称的教材以不断问世,但过多地是对国外概念的引进,对于适合我国国庆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学科建设和教育落后
根据欧盟的调查结果,在欧洲工友87所大学开展了物流高等教育,其中54所大学培养物流或供应链管理硕士(约占三分之二)和学士(约占三分之一),另有33所大学在其他专业培养中设有物流或供应链管理课程。欧洲一些大学还建有全球经验丰富的物流研究中心等。中国从1993年开始将物流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到1998年全国共有15所高校开设过物流管理专业,成为中国历史上物流专业培养最鼎盛的时期。但在1998年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却又被莫名其妙地取消了。目前在国内高校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仅有10所左右,进占全国高等院校总出的1%,研究生教育也刚刚起步。每年的毕业生才几百名,不仅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物流研究机构也比较少,且还存在着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致使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缺乏物流专业人才和完善的学科体系的支撑。
传统的会计核算法掩盖了物流成本的真面目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计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列入成本,实际上这些费用仅如冰山的一角。因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费和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装卸等费用都没有列入物流费用科目内。尤其是花费在保存货物的库存费用也没有单独的科目。在美国,库存费用除了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其中利息是当年美国商业利率乘以库存总金额。只有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入物流成本才能将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中国现有的会计项目对物流费用的核算和管理,不能揭示物流费用的分布,掩盖了物流费用的真面目,无法唤起企业对物流的重视。
物流运行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差
受“重商流”、“轻物流”理论和思想的影响,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物流的法律、法规建设;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于支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缺乏统筹规划,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战,缺乏协作,尚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第三方物流市场薄弱等。
政府要为发展现代物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要加大与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鼓励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检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为实现一体化物流奠定基础
中国企业应加快建立起集成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需求预测程度、促进信息共享,同时要积极引入和使用网络技术、EDI、人工智能、条形码与POS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从而真正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和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为一体化物流的实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
消除部门间利益冲突,构筑一体化物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统一管理,以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否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甚或物流子公司,本人认为,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主业中,将物流交给第三方经营。当然,对于那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如:TCL、美的、科龙等号称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要广泛运用第三方物流
为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生产性企业应从繁杂的物流活动中解放出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自己的核心义务上以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将物流服务交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从而以整合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取胜。
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作为小型生产性企业更应走出“小而全”的误区,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大势所趋。
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远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企业物流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物流在运作上着实存在着明显差距。中国企业要破除物流分项管理,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竞争力,离不开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等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援;离不开企业对一体化无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离不开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共同价值观的建立和形成。中国企业要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直面入世国外竞争对手的强有力挑战,将一体化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纳入到企业总体战略中加以运作,缩小同发达国家企业在物流管理和产品竞争力上的差距,稳住和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