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音乐素养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音乐素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素养论文

音乐素养论文:高校学生音乐素养钢琴教学论文

一、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枯燥的教学方式

所谓枯燥的教学方式是指单一的教学方法。该种弊端是在广大开展钢琴教学活动的高等学校中存在的较大的弊病,时代正在发展,但是教学的方式还仍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式的黑板教学屡见不鲜,在课堂上气氛紧张、学生的情绪呆滞,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无论是面对音乐专业还是非音乐专业的高校学生,教学质量不是很好,在音乐高等院校情况好于其他高等院校。纸上谈兵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是不适合高等院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引起重视。

(二)落后的教学模式

在落后的教学思想的干扰下,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注重理论的灌输以及学时的严重不足,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资源上也没有合适的配置,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不明显,教师的弹琴教学的时间也不足,对学生的音乐思维的培养不足,在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明显。在对学生的理论教育是为了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背景的建立,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中,对实际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在大量的熏陶和反复性训练。因此在上述的理论和实际的教学上均没有实际的和系统的教学模式。

(三)模糊的对象定位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在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也应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在现如今的钢琴教学中,对教学对象的定位不,没有清晰的了解,对学生的身心及能力爱好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没有真正关心过学生的发展态势。对目前教学对象是一个成年的具有独立自主能力的大学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掌握不好教学的度,对因材施教更是没有良好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积极的互动,在气氛上构造出比较凝重的气氛,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的匮乏

在高等学校中的钢琴教学目前仍属于一个新兴的教学种类,因此教育部门没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系统与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教学素养上也没有良好的培训系统。目前普遍忽略了教师的教学战略意识的培养,对教师的教育的重要性是高于学生的,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勾勒的匮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一)灌输钢琴的基本知识

无论是对什么的学习都需要在理解基础的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在钢琴教学中,首先要把钢琴的神秘色彩展示给学生们,令学生从根本上爱上钢琴,这才是兴趣引领学习的起步。向学生积极的介绍钢琴,令学生对钢琴的基本结构和意义、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产生学习钢琴的向往,在情感教育和音乐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激发兴趣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进行个别培养

因材施教是一种在基本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教学方式,是在普通教学的过程中有余力之后做的事情,通过因材施教会使教学效果更佳突出。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背景,进行单独的教学,适当的对其运用不同的教材及合适的作品进行培养,有助于学生真正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在尊重学生个性的过程中逐渐的培养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符合教学的根本目的,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对其兴趣是一种极大的培养。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给予学生平台,充分为学生考虑,使学生敢于展现自我,真正的提升自我。

(三)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

所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指令学生真正的喜欢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教学即是指在基础的音乐素养构建起来之后,对钢琴的演奏学习。在此阶段是需要学校及学生进行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的,要为学生准备一定的配套的硬件设施,同时学生要进行一定的时间的学习,任何过程均是孰能生巧的过程,因此要认真对待。通过不断的练习,总结自己内心的心得体会,对钢琴会有一定的见解。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是丰富生活的一种方式。

(四)循序渐进的教学

所谓高等教育是有限的,对学生的教学只是对成年人的一种方向的引导,高等教学活动中采用钢琴教学是对学生音乐素质及能力的引导,是对意识的培养。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长期的磨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心得,通过极大的耐心逐渐的学懂它、爱上它,通过不断的迎接挑战、战胜困难,逐渐的培养钢琴学习的兴趣,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对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对性情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三、钢琴教学的教学探索

(一)以听力锻炼作为音乐起点

对音乐的学习,首先要对接受声音和分辨声音进行锻炼。对于每一个普通的学生来说对音乐的学习必须从对音乐声音的记忆力进行练习,对音乐的系统学习也是从听力的练习开始的,这是每位音乐学习者的基本素养。对节奏、音调、曲调的敏感性是对乐感培养的首要因素,因此在钢琴的教学中这是一种基本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音乐听力的训练是对学生独立练琴的前提培养,因此要放在首要地位。在此的基础上在进行手指与大脑的同步练习,可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鉴于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音乐听力的练习,使学生的乐感进一步提升,在不断的教育过程中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对音乐产生共鸣。

(二)把读谱学习作为音乐习惯

读谱能力是作为一名音乐学习者必备的基本素养,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的音乐读谱能力,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读谱学习主要包括对基本的音节、节拍、以及跳音、连音等,甚至是小标记,如指法、休止符等,对以上的基本知识进行基础教学,并在演奏时进行严格把握,进行认真指导,避免学生因为粗心或者懒惰的原因进行自主弹谱。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在不断的熟练后才能有所飞跃,因此必须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简单的、繁重的、必须的循环式重复,最终才能对乐曲产生心得,才能进行一定的、的、流畅的演奏。鉴于此,必须在音调、音节甚至指法上进行及其严格的控制。在选择乐谱的时候也应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正规的学习。

(三)把背奏能力作为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进行读谱演奏是最基本的音乐训练,对学生进行背奏能力的教学是重要的,也是基础的,反复的背奏只是在熟练程度上和手法上进行锻炼,但同时也不是一种的学方式。单纯的依靠记忆进行背奏是不对的,在背奏能力的培养中,需要发挥学生对音乐的积极认识,在学生的头脑、视觉、听觉中进行合理的综合,通过熟练的练习,令学生找到通过感情和意识进行背奏的能力,对乐谱要有一定清晰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的胜任各种伴奏情况下的演奏。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进行冥想式学习,对乐谱进行脑海里的准备,在没有乐谱及琴的情况下进行模拟演出,进行该种训练可以令学生更好的掌握旋律及对乐谱整体的把握。

(四)对学生旋律弹奏方法进行训练

所谓对学生演奏方法的训练是在学生有一定基础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旋律弹奏方法的训练主要包括三方面,及时是演奏技巧的传授,通过大量的学习和演练,学生对演奏技巧有一定的心得,演奏技巧的学习主要是针对一些把握不到位的地方的改善。以及对节奏性和流畅性的良好的把握,各种演奏技巧的学习,包括各种音阶的转化、琶音练习等等。第二是演奏时情感的把握,主要是弹奏时情感投入,积极争取情感投入有助于学生对乐曲真正内涵的诠释,如何进行感情投入是需要认真锻炼的。第三是演奏方法的锻炼,演奏姿势的错误会严重的影响演奏的质量,因此在演奏时,手腕、手指、肩膀、胳膊甚至呼吸的姿势及力度是需要认真、自然的进行控制的。节奏和速度也是演奏的关键之处,对节奏及速度的控制是对曲目演奏时的心理及技术体现,因此要认真练习。

(五)加强对钢琴作品的理解

加强对钢琴作品的深度理解是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对演奏产生进一步提升的关键,许多同学对该步骤不在乎,这是错误的现象。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习有助于学生感性的认识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作曲家音乐创作时的心境,有助于学生在演奏时精神投入,有助于在感情上对作品的把握,进而能够在全情投入下演奏出动人的曲目。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习是对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学生的音乐见解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定的音乐见解,在学生今后的音乐发展道路上有很大的帮助,在个人性情上会产生极大的熏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对高校学生百利而无一害的背景下,做好高校钢琴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对学生音乐素质及能力的极大培养。在循序渐进的钢琴学习过程中,在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智力发展、习惯养成、乃至气质培养及人生观的正确引领,均起到良好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仍处于萌芽阶段,但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前景良好。

作者:梅洁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音乐素养论文: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学前教育论文

1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尚未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给予充分的重视。

当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尚未认清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进而在思想上并未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至关重要,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感知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与音乐天赋的挖掘,进而才能使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在音乐的熏陶中促进以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提升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势在必行。

(2)学生自身音乐素养较低。

目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迈出初中校门就进入这一专业的,这就意味着本专业的学生自身并不具备相应的音乐知识底蕴,文化课考试的达标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艺术素养,进而也就造成了该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偏低的现状。在此背景下,很多本专业的学生对于自身的专业并不感兴趣,在初中教育阶段所接触到的关于音乐专业方面的知识有限。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3)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才能满足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但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出现偏离,过于注重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前音乐教育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学前教育专业依旧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制约了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发挥,同时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压抑了音乐本身之美,无法实现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教学质量与效率显然无法得到提高。

(4)教材内容不合理。

当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很多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轨,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很多核心理论都没有与时俱进的实现创新,进而也就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该专业学生能力的实际需求。也正是因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内容的脱轨,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材内容不更新,教师的素质再高、使用的教学方法再先进也无法充分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

(1)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要想实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就需要高校和相关教育者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培养这一素养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自身对于本专业的认识与重视。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教育讲座,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认识到当前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就需要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学校可以组织该专业的师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会,进而使学生对音乐本身感兴趣,愿意投入到音乐教育事业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这一专业的稳健发展。

(2)学前教育专业要实现创新式的招生形式。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偏低的现状,中职院校应该在现有文化课考试招生方式的基础上,融入艺术考试的内容。只有学生本身具备这样的基础,才能在继续深造学习的过程中,带着兴趣与本身的素养实现自我的提升,进而也能够降低该专业教育的难度。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借鉴艺术学院招生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本身音乐素养与艺术细胞的考察,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这一专业的学习中得到成长与提升。

(3)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

明确教学目标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需求,结合当前幼儿音乐教育事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该教育事业的需求,进而实现自身培养人才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学前教育专业要针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具体需求,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将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塑造出音乐教育所需的课堂范围,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4)科学且合理的选择教材。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想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确保所选择教材的合理性,要符合自身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课程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要确保教材的理论内容与时俱进,具有新时代的观点,这样才能确保理论的学习能够应用于未来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本身就参差不齐。因此,教材理论知识的教学需要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内容有机结合,并实现因材施教。此外,教材内容应尽量的多元化,进而将有效的理论知识尽量传授给学生,这样能够在弥补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这一现状的基础上,确保能够更好地适应为了幼儿音乐教师这一岗位。

(5)强化实践,以实现与理论的相结合。

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中职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于社会实践中,进而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与此同时,对于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强化实践还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音乐教育的环境,进而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掌握,并根据自身在实践中所存在的不足来完善自己,经过反复的实践与磨炼,能够在提高学生对这一专业兴趣的同时,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3总结

面对当前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形势,中职院校学前幼儿音乐教育专业要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而这就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教育者要更新自身的观念,给予这一培养目标以充分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实现该专业招生方法的创新,以确保生源的质量,与此同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在重视该专业的基础上,带着对音乐与教育事业的激情与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升该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满足当前幼儿教育行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作者:谢颖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音乐素养论文:人文素养大学音乐教育论文

一、大学音乐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1.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是打开音乐教育质量之门的“钥匙”

在音乐教学中,老师通过艺术的内在美去感化学生,使其受到艺术的熏陶。一个人文素质低下的学生很难吸收音乐中的内在精华,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的强弱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加强音乐教育基础、完善人格,将其改造成高雅且具有品味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中之重就是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是推动大学生素质提高的关键

我国总是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讲究高层次人才的全方面发展。在提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除了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文化素质与身心素质培养以外,音乐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个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丰厚的高校里,音乐教育必定会是有源的水、有根的木,既能丰富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又能满足其精神需要。

3.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能正确指导他们分辨和接受各类音乐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一般以民族音乐、传统的美声为主,也开设了一些音乐欣赏的课程。除了上面的这些音乐,在学习以外的生活里,大学生更喜欢听的是一些流行歌曲,各种流行音乐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影响力度是不容忽视的。它们中有的是亲情的,有励志的,有唱爱情的,有积极乐观的,也有价值观念颓废、不求进取的...加上对歌手的包装、唱片公司的极力推销,学生特别容易的就被吸引了。如果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他们就能具有辨别好坏的能力,能选择出对人生有积极作用的歌曲。

二、音乐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方法

1.加强音乐文化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和互补作用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但高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理论素质和审美能力。素质教育应从始至终以教学管理、教学实践为线索,并具体实施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教学环节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求教学中各项环节都必须协调一致、配合密切,且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着重解决提升审美层次的问题。要增加课程结构中人文教育的比例,重视专业技能和人文知识的互补与结合。在具体教学中要更进一步更新、充实、深化人文素质的方法和内容,使得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更具有实际性、效果性、活跃性,增加课程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动性。教学内容的整理结合,要具有素质教育的整体观念,美化音乐教育的结构和功能。所说的整合不单是简单的拼加而成,而是有目的的把音乐教育和其他艺术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整体的协调发展。

2.注重教师的学术水平,重视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教师团体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能力素质与知识素质而且还有观念的转变,“在知识方面要成为“杂家”,具有较广泛的相关的学科知识,在业绩上要成为“专家”,要拥有使人相信服从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完成文化素质教育的伟大任务”。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有人文意识,学生就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

3.转换观念,发掘教学中的人文要素

要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就得通过转换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来完成。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掘各个学科教学中的人文要素,尤其是充足运用好文科教学的人文教育作用。要坚决改掉以前那样背题、画书的做法,使文科欣赏性功能得以发挥,让学生在欣赏中领会人文精神,在欣赏中有所领悟,受到人文精神的启发,是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享受的过程,激励学生学习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辨别、理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推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给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媒介,还能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新型的教育成果,不断的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使音乐教学与现代人民生活更加贴近,与学生的需要更加贴近。如中央电视台的多种多样的文艺节目,《国乐飘香》等,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可能性,可以使学生在的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中,亲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智力水平,完善自身的人格。

三、结语

把人文素养的提高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借着艺术类学科本身的魅力和内在力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音乐学习中,只有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提高以后,音乐教学目的才能得到实现。

作者:刘莹 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音乐素养论文: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养

由于音乐具有审美、前瞻、想象、创造等特质。所以,音乐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地总结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还要不断获取信息,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近期研究成果,并且使自己的音乐教育观念不断更新。音乐教师要善于把音乐教育中积累的经验、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归纳,并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能把教育界的近期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等。同时,音乐教师还要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及时掌握国际、国内音乐教育的近期理论和近期动向,吸收、消化、运用于音乐专业教育实践之中,并积极探索高职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高职高专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应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教育的过程是以人塑造人的过程,是以优良的职业道德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多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高职高专所培养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如果只有专业技能即只是一个实用、适用的人才,而没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则会是一个不可用、不得用的人。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成长为怎样一个人,与学校的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音乐教师的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有其特殊性。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使者”,不仅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是非曲直、人格的塑造者。因此,音乐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品格的重要因素。

(一)要具有爱心

爱心是音乐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以爱心为基点去爱音乐教育事业。只有有爱才会全身心投入,只有全身心投入,才会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忘我的敬业奉献精神,只有敬业才能以对音乐的爱、对教育的爱,创造的审美情境。要以爱心为基点去爱学生,只有爱了才能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以教师之情动学生之情。还要以爱心为基点去热爱生活,只有爱了才能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对生活充满乐趣,对世界充满感情,对生活的美和生活的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和体验。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还未成熟,他们需要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也希望我们去分享他们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我们应真心去爱他们,把他们当成朋友和亲人,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教师这份职业。

(二)要有耐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耐心,也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感倾向和情绪表达方式。教师以积极的、愉快的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并且借助情绪极易去推动和提高学习效率。因而教师无论是在传授知识时,还是在解答疑问时,都要有耐心。

(三)要有信心

教师如果对学生失去信心,教学质量无从谈起,教师的表扬与批评都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表扬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而批评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有些教师带有情感色彩的评价,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能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用乐观精神和信心去鼓励学生。

(四)要有信念

一名教师必须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敢于和能够承担民族振兴的责任,从而使情感共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审美情感转化为道德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总而言之,在高职音乐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举手、投足,都传递着情感的信息。教师一个亲切关怀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等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可以说教师的言行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熄灭学生学习的火花,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不仅要精通业务、学识广博,而且要宽厚、仁慈,对学生要有耐心,能温和、亲切、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以共同学习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获得学生的友爱、理解和信任,共同体验音乐美的愉悦。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净,实现高职院校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刘丽 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音乐素养论文: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教育论文

一、加强音乐素养教育在学前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重在保教结合。幼儿园一日常规教学需以游戏为主,倡导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而这一切都同音乐教育形影不离。不论是儿童故事、儿童剧、歌谣、舞蹈律动还是其他游戏设计组织和幼儿智力和身体协调发展,都离不开音乐元素。因此,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属于学习音乐以及与音乐相关的艺术活动的基础性理论性课程中的综合素质教育范畴,基本涵括读谱能力、听音能力、节奏能力以及和声、创编能力的综合训练,经过严格规范的教学训练,可以具备较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发展史知识和较强的音乐欣赏能力、器乐声乐表现能力。鉴于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而幼儿课堂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几乎都与音乐有关,幼儿需要从舞蹈、歌唱、器乐弹奏和音乐剧中学习愉悦身心的节奏、和谐美妙的声音,体会优美氛围的环境创设,一个不懂得音乐内涵、不理解音乐和不会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人,只是在机械地重复各种声音排列的人是不可能达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所以,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一定首先重视音乐素养的基础教育,只有给学生坚实厚重的基础,才会使他们拥有将来持续持久的专业发展能力。

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对策

正是因为有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政策利好刺激,近两年学前教育事业有了跨越式、爆发式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各级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加快提高培养速度和规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但是,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都需要几个完整的包括计划、实施、反思、调整、提高、完善等教育环节的发展周期,以努力适应社会市场对人才规格的变化需求,才能获得一个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大而快的发展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学前教育专业以及学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对音乐素养教育未给与高度重视。大多学校的学前专业非常注重基本文化理论课程,特别是初中起点专科,在课程设置上为了体现全科教育,只注重了文化理论厚重扎实,语数英理化史地生政各学科齐全,三学六法必修,却忽略了幼儿教师最为需要的音体美课程,而其中的音乐课程再分散到键盘、器乐、声乐、合唱等门类中,每周学生只有三十几个课时,音乐素养类的乐理视练和声欣赏教育教学时间少到什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一定要在教育思想上重视综合素质培养,更加注重教师教育技能教育,首先加强音乐素养教学,必须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在教学时数上对音乐素养课程予以保障,并引导教育学生在音乐素养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音乐素养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所有艺术类包括语言类技能的必须基础,其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技能学习和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二是急功近利思想影响音乐教育教学。毋容讳言,各类学校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扩招速度和办学规模迅速加大,使学生入学质量根本难以保障。且不说学前教育招生现在基本没有了入学面试,艺术技能考查更是无从谈起,学生入学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高考或者中考成绩。如此一来,虽然我们搞了几十年的中小学素质教育,但我们的青少年学生艺术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基础,就连学前教育这样的非艺术专业也很难谈到满意,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遇到很大困难,首先是音乐基本能力水平差距过大,五音不全、不识简谱线谱、没见过钢琴的学生,同业余器乐或声乐十级的学生按专业划为一个教学班,这种情形怎能一个分类施教或者区别教学解决得了。其次是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教师面临着各种教学考核,这就势必造成在音乐技能教学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往往在学生还没有受到良好音乐素养教育的基础上,就开始进行键盘学习和声乐学习,结果学生只是掌握了应付考试的曲目,简单机械地毫无音乐艺术美感地完成所谓学习任务,根本不能达到承担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要求,更枉谈愉悦身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进一步的教师职业持续发展,这种忽视音乐素养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做法其危害不言而喻。

三是教育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改进和提高。面对这如此现状的教学局面,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和音乐教师,必须改革和改进教学方法,必须坚定地把音乐素养教育当做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来抓好抓牢,切记不可违背教学规律而急功近利。首先,所有的音乐、舞蹈老师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加强学生音乐素养教育,使学生最起码能够具有听辩、唱读、视奏、欣赏四项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一定打好音乐素养基础,除了学习规定教材,平时加强练习学习,特别是中国音协考级委员会的音乐基本素养考级教程,特别适用于无音乐基础的学生,属易教易学的普及教材。再次,教学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切忌简单枯燥,特别是理论教学,更应以激发兴趣为主,可以听音模唱、节奏游戏、儿歌竞赛、欣赏演说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并同其他音乐课程如器乐和声乐学习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学习过程感同身受,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就会使音乐教学和整个艺术教学步入和谐、融洽和学生身心、思想情操发展的较高育人境界。

作者:张宏 单位:潍坊学院

音乐素养论文:音乐素养之钢琴教学论文

(一)目的

音乐素养的培养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们从一个非专业音乐艺术欣赏者发展为一个专业的音乐人,其中包括理解、欣赏、表现等几大方面。笔者认为,音乐素养是艺术类学生通过音乐进行知识采集、灵感采集和作品创造的一个基本,可以认为音乐素养是音乐人的一个基础理论,而钢琴演奏则是实际操作。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音乐素养就像是人类的骨骼,钢琴演奏则是人类的肌肉,在力量的表现上,骨骼才是最有力的,正像是音乐素养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一样。所以说要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应当从基础理论入手,就是培养其基本的音乐素养。

(二)问题现状和解决方法

在现代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束手无策,他们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就是认为教学过程中安排课时过少,所以往往都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演奏能力,在接触钢琴的初期表现尚不明显,但是随着学生们对钢琴的深入了解就会发现没有基础理论的支撑,他们甚至连读谱都不能达到,何谈创造。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应当从如下几个层面入手:首先,提高认识。音乐素养是艺术类高校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是音乐人的基础。就好像拼音对汉字的重要性一样,音乐素养是钢琴教学的基本理论,音乐素养教学不是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的问题,它是音乐的基石。教师应当知道音乐素养培养能够给学生们带来什么能力,也应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本点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学习音乐素养的学生,能够具有听辩、唱读、视奏、欣赏四项能力。听辩———能听辩各种节奏及标准乐音;唱读———能拿到乐谱即可弹唱;弹奏———能拿谱即可演奏;欣赏———能欣赏、理解或表现音乐内涵。从长远来说,上述的素质是一个音乐人在今后自学自创过程中必备的素质,如果不具备上述素质那么就无法学习音乐甚至是从事音乐相关的事业。其次,丰富教师自身知识体系。虽然现代教育一直在进行改革,希望将学生们变成教育教学中的主角,但是笔者认为无论如何进行改革,教师始终是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平时应当多接触各类不同的艺术形式,了解国内外近期的教学方法,甚至是心理学、语言学等等学科都要涉及。总之,教师能力是目前对学生水平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一个好的教师应当具备对学生的能力有综合评价、自身知识储备量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多远等等特点。再次,方法多元化。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当代的艺术类高校在进行钢琴教学过程中,音乐素养培养方法过于单一,通常都是采用朗诵式的教材宣讲方法进行。

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理论知识进行传授,但是缺乏实践体系结合,学生们通常不能形成综合的知识体系,容易遗忘并且不便于应用。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对学生们的兴趣进行调查,通过结合学生们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等选择适合的曲目进行实践类教学,一来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量,二来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切忌忽略练习甚至是压缩练习时间,因为钢琴教学中的联系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掌握基本指法知识,而且也会潜移默化的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智商。,建立活跃性课堂。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活跃性课堂是一种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们音乐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课堂形式。例如可以通过一首名曲演奏或欣赏来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进行音乐理解、情绪理解和情感表达的讨论,一方面可以起到知识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们推陈出新的能力。活跃性课堂在某些教师眼中是一种不方便管理的课堂,但是笔者认为,活跃性课堂的意义就是各抒己见,将学生甚至是老师的一些独到见解进行公开和共享,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教育,让教师能够更好的理解学生们的想法,有时甚至换个角度去领略钢琴乐曲中的真谛和精髓。音乐素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钢琴教学的基本骨架,它不仅仅是要将学生们从一个外行人引领成为一个专业音乐人,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赋予学生们在音乐艺术中遨游的能力。

作者:张宁 单位:河西学院音乐学院

音乐素养论文:音乐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一、音乐教师应注重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

(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有:声乐、器乐、舞蹈、创编和改编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等等。术业有专攻,音乐教师的特殊性就体现在他(她)的专业特长中,如果一位音乐教师对所教的歌曲不能完整的有表情的范唱,不能拨弄一两样乐器,不能组织课外艺术活动的话,很难想象,他(她)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立足,学生也很难信服这样的音乐教师。现代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如果盲目的依赖课件、音响等一些硬件设施,这就成了本末倒置的做法。音乐教学属于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教师生动的范唱、演奏、表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创设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才会在心中播下真正热爱音乐的种子。

(二)优良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笔者在课堂上曾设置过如下的教学环节:课前五分钟的才艺表演;让舞蹈、情景剧进入课堂;开设“流行风———流行音乐赏析”;搞班级音乐会;鼓励学生写音乐随笔,并将他们当中的作品在音乐网站专栏上,歌曲创编等等。实践证明,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卓有成效的。

二、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修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在音乐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当你把所讲的内容巧妙的与时代背景、民族性格、风土人情等知识联系起来,再加上教师流畅的表述来分析音乐作品时,学生总是乐于关注的,同时,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例如,在欣赏《华夏音乐之光》这一课时,可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脉搏,衬托出民族音乐的时代特征。又例如,在学习《音乐和民族》单元时,从民族性格、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的角度来区分各地民歌。这样一来,通过比较的方法,学生不仅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还透过音乐开阔了思维,理解了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基牢易建厦,沙地筑塔难”。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专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良好的文化水平的积累和铺垫,音乐教师的艺术水准才能水涨船高。

三、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学习意识

有句话说的好:学生永远是新的,如果教师停步不前,必会遭到历史的淘汰。音乐教师需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学习兴趣,及时研究音乐教育的近期成果,参加各级各类的参赛课、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向同行和专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善于将新知识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要向同专业的老师学习,也要向不同专业的老师学习,例如在执教欣赏《音乐和诗歌》单元时,可以向语文老师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方面的知识。执教欣赏《音乐和时代》单元时,可以向历史教师讨教相关知识,如此给予学生宽广的视角和思维空间,方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善于向学生学习,这是一个能使自己“事半功倍”的教学资源。学生是一个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他们的思维可以讲是一种永不衰竭的“活性资源”。教师不妨将时间、空间适当的留给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从“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变成“一枝被点燃的火把”,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吸收到大量时尚新鲜的元素,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音乐教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俄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乌辛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学生心灵是一缕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人物,是参照、是榜样。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无不受教师的言行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常表现的烦躁、易怒,使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课堂就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环境;相反,如教师常表现出友善、愉快等情绪,并积极关注、理解帮助学生,学生则会自尊、自信、快乐,并进而接纳自己。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非常大。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客观的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正确的疏导和缓解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广博其知识、完善其专业、高尚其志趣、澄清其品格”。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音乐教师。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音乐教师的使命。

作者:周蔚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及时中学

音乐素养论文:音乐教师素养分析论文

一、音乐学科之人文教育本质

科尔伯特曾说:“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人民的品格。”人民的品格如何获得?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那么,学校教育之品格获得又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当然是各学科课程。其中人文学科对人品格的获得应该承担几乎全部的任务,“因为人文学科的贡献主要在于‘以独特的方式提高人的价值判断意识’,在于‘以一种知识和教育领域所没有的真诚态度’来接纳价值观念。”①而科学学科从整体上很少谈论人生的目的、情感、意义等与人的品格紧密相关的东西,因此,以审美为基础的人文学科之艺术学科在其中必应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音乐学科必定成为人文教育中坚,为国人品格的获得与培养发挥其独特效用。

笔者从人文学科角度、通过对人文学科教育本质的论述,意在阐释音乐学科的人文学科的概念内核和音乐教育的人文教育本质,强调音乐学科的重要性。

二、音乐教师素养构成

如上所述,音乐教学实施者——音乐教师的素养就显得尤为突出与重要,因为首先教师的职业就是以人格再造人格,教师是人的品格的直接影响者、塑造者。正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其次,因为音乐教师是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直接策划者、实施者、参与者,因此音乐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关乎音乐教育质量好坏。音乐教育的成败关键在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优劣关键在教师素养。

(一)知识技能素养

1.音乐专业素养

音乐专业素养是指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的直接服务于音乐教学的音乐专业技能、理论及音乐文化知识。笔者称之为基础素养。

教师音乐专业素养包含:歌唱教学技能、钢琴弹奏技能、合唱指挥技能、作曲技法技能、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史论类知识。歌唱教学技能是指音乐演唱能力和水平,基本要求包括:良好的乐感、恰当的情感表达、科学的歌唱方法等。钢琴弹奏技能指教师的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基本要求:正确的触键、恰当的情感处理、一定的手指技巧。合唱指挥技能是指音乐教师的专业合唱与指挥能力,包括: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作品的正确把握处理、基本指挥技术以及组织排练能力等。作曲技能指音乐创作方法与作曲理论知识。音乐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指音乐专业知识,包括:曲式与和声、基本乐理、视唱和练耳、乐器知识(除通用乐器外,还要了解其他民族乐器,以及电子乐器)。音乐史论类知识指基本音乐历史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包括:中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通俗音乐等。

上述诸多音乐素养集中体现为音乐教师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音乐听力,即音乐辨别或鉴别能力。这种能力既是音乐教师综合音乐能力的反映,也是具体教学过程所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学生的演奏、演唱,还是为学生进行各种演示,向学生提出要求,做出指导,以及逐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声音概念和自学能力,包括音乐欣赏,无一不与音乐听力密切相关。因此,音乐听力是衡量音乐教师音乐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2.艺术知识技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

艺术技能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教学应该掌握的除音乐专业素养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技能知识等。笔者称之为必要素养。

新课标提倡学科综合。音乐学科综合课程之“综合”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综合:一是音乐学科与姊妹艺术学科的综合;二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就是说音乐是其他艺术所必需的,艺术是非艺术学科所必需的。因此我们必须结束音乐教育的“孤立”状态,我们必须建立“大课程”观念,必须把“音乐”放入“整个艺术”中来考虑。

“美国学校艺术教育及时套在政府干预下,包括有四门艺术课程的纲领性文件——《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这样表述:艺术教育是一个有序的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戏剧四门艺术学科的教育”,②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教育结构与内容。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素质的复合型,要求音乐教师知识文化的多元性。依据《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音乐教师的艺术素养应包含:基本舞蹈技能与其相关舞蹈知识及一定舞蹈编导能力,简单美术技法(素描、色彩等)与相关美术知识,简单戏剧表演能力与相关戏剧知识。

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应具有一些其他学科知识素养。如一定文学知识与良好的文辞能力、基础哲学、美学及历史知识等。

3.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课程教学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笔者称之为工具素养。包括三方面内容:

1.音乐课教学技能。包含:掌握和运用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包括其他艺术知识技能)的能力,简单乐器教学技能,音乐欣赏教学能力,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能力,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这里笔者特别提及一下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能力,因为音乐教育之创造性已经是国际现代音乐教育的集中趋向,也是“新课标”之突出要求。创造性音乐教育重视音乐教育空间的拓展。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21世纪的学校音乐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表演机会,更应该满足绝大多数人音乐体验的需求。他建议21世纪的音乐教育内容应拓宽更多的表演机会,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为一种音乐创造方式的即兴演奏方面。“雷默认为,我们受音符束缚的表演文化已经导致思维方式的萎缩和衰退。表演者一旦离开乐谱,表演音乐就会瘫痪和麻痹。我们不能回到一种非记谱的音乐文化,但我们一定可以在普通音乐和表演方面为我们的学生展现各种通过即兴在表演中获得的各种充满创造性的愉悦。过去的音乐教育倾向于过多地定位在‘演奏正确的音’上。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机会来指导所有的孩子作曲,因为作曲是一种音乐思维和认知的真正的基本方式。”③

“美国DBME以学科为基础的音乐教育模式,倡导从创作、美学、历史、评论的角度来学习音乐。其中创作包括即兴表演、作曲和表演。”④由此可见,音乐教师在创造性音乐教学能力方面至少应具备表演(包括即兴表演)与作曲两项素质。

2.一般教育教学技能。内容为:分析教材组织教材的能力,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导学生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技能。

3.普通教育教学知识。包括: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法与教学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包括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及对学生学习客观正确评价方面的知识。教学法知识包括普通教学法和音乐教学法知识。教学论知识包含教育、教学论、音乐教学论知识等。

4.治学与研究能力

治学与研究能力内容广泛,包括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自我学习研究能力、经验交流观摩能力以及教师教育合作能力等。教师治学研究能力非常重要,它间接影响音乐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师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完善。比如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新的音乐教育模式,学习先进的音乐教学手段等,都依靠于治学与研究能力。

加里宁指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的东西献给学生。其朴素的言语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以教人者教己”“教学做合一”。前辈的教育思想今天仍然适用。当前,教师要做研究型教育者(笔者称之为教师学者化),已是中国教育大势之趋,这势必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能力的提高。所以,治学与研究能力是音乐教师必须努力之处。同时,音乐教师要明确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的淘汰与更新日新月异。

(二)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是什么?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者,路;德者,得也;惪(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在道与德的关系上,古人称:“行道,有得于心,谓之德”。行“道”,“内得于己,外得于人”,称为“德”。可见,“‘道’具有客观性,是外在对人的客观要求。‘德’则具有主观性,是人内心获得的信念、意识和品质等。‘道’是‘德’的前提,‘德’是‘道’的内化。”⑤

可见,道德应是外在行为规范与内在意识、品性的统一。因此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简称师德),我们应注重教师“内化”的道德,而不是客观的规范、原则。我们不能把师德仅仅诉诸于条例与规定。对师德的重视由来已久,汉代教育思想家董仲舒强调:“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他提出:“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吾取之”。他明确指出:“善为师”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既美其道,有慎其行”的师德。这“美道慎行”充分表明董仲舒对教师道德的高度重视并要求以身作则的意义。师德的内涵主要包括:

1.敬业与奉献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师——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笔者认为,敬业与奉献是师德之首。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心中有爱。这是因为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活动基础是爱,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所以爱心是教师敬业奉献精神之基础,是最重要的师德素质之内因。这种爱表现为对教学工作的爱和对教育对象的爱。教师内心的爱外化为爱岗敬业之实际体现,乐教勤业之实践行为。卢梭曾说:“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只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它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

笔者认为,当代教师真的需要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追求。再则说,教育本身追根溯源就是无名无利、清白之事。

2.修养与言行

笔者认为修养与言行是教师“道行”之表现,是教育者知识水准、人格修为、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之融合。而如是之修养综合外化为教师言行,教师个人之范行,言行是修养的体现和反映。两者既独立又联系。教师修养与言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而这种影响对学生内心影响更深入、更久远。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之修行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音乐教师应努力在修养、言行方面多做文章,努力实现自身修为的提升。当然,人的修养需要一生来完成。音乐教师的个人修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音乐教师用一生来谱写。但关键是我们要去做,因为:“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前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教师。

总之,师德是教育之车轮,教师之羽翼;师德是教育教学之保障。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教人做好国民,这要靠教师的德行、教师的学识、教师的才能、教师的高尚人格。

结语

音乐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理念以及音乐教育教学“学科综合”之思想,要求音乐教师素养多元性,笔者概括为知识技能素养与职业道德修养。知识技能素养涵盖音乐技能知识、艺术与其他学科技能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及治学与研究能力;师德素养包括敬业与奉献、修养与言行两方面。这些技术与非技术因素对音乐教师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音乐教学首先与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紧密联系,但教育质量好坏最终决定于师德水准高低。综上所述,做一名音乐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时做一名音乐教师又是非常荣尚的。正如卢那卡尔斯基所说:“教师是博学多才的,并且是国家中最可爱的人……没有任何一种职业像教师那样对人提出那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使自己成为人们的典范。”

新课改背景下,音乐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之理念以及音乐教育教学“学科综合”之思想对音乐教师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突出表现为教师的复合型和教师素养的多元性。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当代音乐教师素养之内涵与结构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从理论层面对音乐教师素养构成与含义进行科学详尽的剖析和阐释。

人文学科教师素养知识技能职业道德

音乐素养论文:论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升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还有不少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需要的问题,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方面也需要得到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面对这种形势,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着眼现实情况与学生发展内在要求,自觉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促使小学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一、切实用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思想是行动的引领,思想的进步是带动行为进步的核心。音乐教师只有适应时展形势,顺应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用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音乐,将自己的身心与音乐融为一体,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深刻理解。音乐教师有了先进的音乐教学思想,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教学技能,将音乐的激情、动人、鲜活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二、切实加强音乐教学语言的人文艺术提升

课堂教学语言是传达教学内容的有声媒介,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对学生学习感受、感觉与感悟作用效果关系紧密。而音乐课堂教学的语言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具有显着不同的作用,因为其表达形式不只是普通的语言,还包括音乐本身。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加、标准、生动、感人、动情且有韵味的音乐语言,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积极元素。例如,标准语音的发音、字正腔圆的咬字、行云流水般生动流利的讲解与示范演唱,可以更好地增添音乐的美育效果。

三、切实均衡发展好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

当前,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文化的需求以及精神的需求也是不断提升的,这也就促使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这无疑给教师的自身艺术素养提出了要求,不但必须拥有深厚扎实的专业音乐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更加综合的艺术修养,才

能在教学中更加而生动地诠释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蕴与灵魂本质,并引领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只有适应时展的要求,拥有更加专业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富有更加综合的能力素质,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音乐素养论文:开发音乐教育资源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一观点的提出,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传统音乐教学中那种只注重音乐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只注重少数音乐尖子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加教材是音乐课程最直接、最基本的资污芳名随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出现,每单元内容相互联结、渗透,为教师、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开发音乐教育资源,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是摆在实验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自实验以来,我校在开发教育资源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从以下几方面做一汇报。

一、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 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

大家都知道,环境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音乐的熏陶、学习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为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学校将音乐室进行了装修,安装了阶梯教室,墙上挂着一副大型图画,地面铺设了彩色胶块,上面摆放了几张低矮的方桌,供学生放乐器、头饰,表演时又能当道具使用。课堂上,学生可以坐在、跪在地上,可以维在阶梯座位上,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整个教室充满着温馨、和谐的气息。

为培养学生的表演、演奏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开学以来,学校购置了架子鼓、铝板琴、沙锤、响筒等各种打击乐器,闲置多年的电子琴、手风琴也利用起来了,有些学生还买了容易演奏的口琴。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手中都有乐器,他们或合作伴奏,或独奏,不仅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还给那些在外面学习乐器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他们常常提前预习;熟悉歌曲旋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乐器进入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加深了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

此外,学校还为音乐老师购置了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供教师备课、研究使用。特别是音像资料,市场上有关音乐方面的光碟特别多,这些素材在教学中可随时用到,以此来丰富音乐教学。

二、开发、利用信息技术 拓宽音乐教学容量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报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极大拓宽音乐教学容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校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

1.制作教学辅助课件 增强音乐视听效果

为丰富教学手段,开发教育资源,音乐教师赵叶多方搜集和音乐教学相关的光碟,自费购买课件制作教程,目前她已经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手段制作教学软件。在上《有趣的声音世界》一课中,她利用多种信息手段少录制了各种图片。声音。有优美的古典音乐、有大森林的猿猴叫声,有瀑布的流水声。鸟鸣声等等,音乐的基本知识在声光色彩的氛围里自然地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讲《动画城》一课中,赵叶老师将20多张卡通歌曲光碟编制在教学软件中。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喜好随意点击歌曲,含有图片的歌曲便放映出来。这就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地播放、查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立体教学

一提起音乐课,我们马上想到在音乐教室里上。在信息化时代,课堂不仅局限在教室里,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和培养。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感受,还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本学期,我们尝试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头带耳麦聆听音乐作品,充分体会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通过教师的操作,可以全班统一学唱一首歌曲,也可以自己跟着机器学唱,提前学会的同学可以学习其他歌曲,或欣赏其他名曲、歌舞,实现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提前从网上下载、从光碟中拷贝有关录像、音乐家介绍、名曲欣赏、古典乐曲等音乐素材供学生在音乐课中点击欣赏。

3.上因特网欣赏流行音乐

目前,各种网站都没有许多音乐网址,在那里可以查到许多近期流行的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就是在网上传播并流行起来的。学生对流行音乐也是情有独衷的,对喜爱的歌曲往往听唱几遍,就能哼唱出来。通过引导学生上网欣赏流行音乐,不仅为音乐教学增添了时代气息,也教育学生要正确地对待网络、影视等媒体文化。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选择那些健康向上的歌曲,如《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歌颂党、歌颂领袖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常回家看看》等表达亲情、友情歌曲,《健康歌》《三百六十五天》等儿童卡通歌曲。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从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加强学科整合 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现代课程理论越来越重视学科的综合,音乐学科也不例外。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曲、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

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艺术的联系。在音乐课上,教师经常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词创编、讲述故事、诗歌朗诵、即兴表演,制作头饰等活动,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资源,也提高了学生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感受。在讲《动画城》一课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课上制作头饰,在音乐课上评出头饰设计奖。在教唱歌曲《在动物园里》时,让学生根据歌曲创编歌词,学生当堂创编了很多压韵的歌词,如:小鸡妈妈喂宝宝,真好玩,真好玩;小猴噌噌爬上树,真淘气,真淘气;小兔嘴巴三瓣瓣,真奇怪,真奇怪。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创造能力令在场的老师赞叹不已。像《两只小猪》《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等歌曲,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进行表演、创编。音乐课上,学生的各种才能都得到了发挥。音乐教育资料是非常广阔的领域,它还包括社会文化资源、生活经验资源、人才资源等。我们只是在课改的起始阶段进行了一点尝试,有待今后进一步地开发教育资源.努力提自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终身有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音乐素养论文:谈音乐素养对美声演唱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指在音乐理论、知识、艺术和思想等方面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及时是音乐理论知识的水平,包括音乐基础理论、中外音乐史,以及对音乐流派和风格特点的把握,第二是音乐审美能力,即歌唱者的艺术品质;第三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即歌唱者对音乐语言的领悟力或感受力;第四是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力。美声唱法的声乐艺术同其它唱法的声乐艺术一样,是集音乐、声乐和舞台表演艺术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一、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根据美声学派的美学原理“音乐之中,歌词为先,节奏次之,声音居末”。歌曲的艺术表现在于透过声音表达出蕴含在整部作品内部的艺术内容和境界。如果歌唱时表情不是发自内心,只是装腔作势,卖弄技巧,自我表现,这样的歌唱只能说是浮光掠影,形似而神不似是不会感动听众的。

塑造歌剧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并非易事,而艺术歌曲的表达,尤为深刻。国画中都要在画旁题几句诗,以说明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个难以了然的境界。艺术歌曲也一样,也就是它的音中要有诗,诗中要有音,珠联璧合,音乐与诗的配合浑然一体,难以分离。如果歌唱者对诗词和音乐,仅是表面的感性认识,不作理性分析,那就很难表达出作曲家的要求和歌曲的意境。

艺术表现发自内心,思想境界高尚,则艺术品味也高,要成为艺术家除掌握声乐知识及中外曲目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处世、接物,对人类有伟大的同情心,对善与恶、是与非要有明辨的能力,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又要有高尚的情操,这样,在表达一部作品时才能地表现出其真正的艺术价值。

美声演唱是一门综合艺术,必须具备广泛而深厚的音乐素质。除了掌握必备的演唱技巧外,还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较深的社会阅历和正确的艺术观等。

二、从相关的艺术中吸取营养

从事艺术的人,知识要渊博,如同金字塔一样,下面堆得宽广,上面才能高精尖。如果一个歌者在文艺领域中只懂得音乐、在音乐中只懂得声乐,在声乐中只学到练声,在练声中只追究求练“高音”,这样便是方向错了,钻进了死胡同。知识贫乏,就像电线杆一样谈不上高精尖,又如何能攀登艺术的高峰呢?

从事声乐艺术的人应多读诗词、文学名着。这些经典着作中,精采的段落应能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和文学经典着作读多了,便会加深对诗词作品的理解,自然能分析人物的特征形象。这样,在塑造歌剧当中的人物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多听音乐会,多听名家的演唱,琢磨他们的歌唱发声方法,观察他们的艺术表现。要常看歌剧表演,听器乐演奏。此外,也应经常看电影、观赏绘画、参观画展以及各种艺术展览。

因为一个人的直接生活经验是十分有限的,善于从其它形式的相关艺术中吸取营养,不失为一条丰富音乐知识加强音乐素养的良好途径。其它形式的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家们根据生活而创造的成果,其中不乏对生活中的各种经验的描述和体验,善于向其他的姐妹艺术学习,一来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二是可以观察其他艺术家们是如何体验生活描述生活的,并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染。从而进一步加强自已对音乐语言和歌词的文学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加深欣赏能力和演唱的深度。

三、把握作品的内涵

声乐表演是二次创作,也就是说,声乐表演必须以一次创作即声乐作品为依据。歌者首先必须认真地读歌词,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把握歌词所蕴含的情感基调,是悲是喜,是痛苦还是欢乐,细细体味剧情发展变化的脉络及深刻的内涵。有造诣的艺术家总是以认真地研读作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作者的原始情感为出发点,从而达到对作品的传达和提高再现。其次,要地、仔细地反复读谱、反复小声的哼唱,认真地不随意马虎地对待每一个音,搞清楚作品的体裁,音乐的基本风格,作者的创作意图等等。

再次,分析作品中的角色,作好歌曲的处理设计。拿到一首不熟悉的作品后,要看其是歌剧选段,还是艺术歌曲或创作歌曲,或是哪个国家的民歌。如是歌剧还必须了解整部歌剧的剧情梗概、弄清楚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所演唱角色的性格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内心活动、角色的生活氛围等等,从而把握住角色的气质和表演分寸,地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

四、注重演唱中的声情并茂

声,即为声音和技能、技巧。美声唱法又有“靠前”的声音和“靠后”的声音,在好的声音中还出现了面罩共鸣、头腔共鸣、胸腔共鸣等等方法。情,则是将声音推向更高一个台阶必不可少的过程。情的表现则需要演唱者将自身的思想、人生体验、文学修养揉合在一起表现出来。以达到闻者知其声,观者动其情的地步。如戴玉强在美声的基础上融入了通俗的演唱方法,使他的声音包容在他浓浓的情感之中,就说明了无论何种演唱方法都离不开情的处理。以情代声可以掩盖声音上的不足,可以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可以想见,一个有着好嗓子的人,演唱的歌曲达不到以情代声的声情并茂,只能算是一个匠人、一个歌者。说白了就如机器人,一台录音机,只不过是记录了音乐的经过,不能算是真正的演唱者。美声的美就在于演唱者的声音被扩宽之后的情感和技巧的处理。以及能地诠释歌曲的情感走向。

音乐表演不只是一种纯技术性的操作活动,它的使命在于传达音乐中丰富的精神内涵。因此,一个真正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不仅要具有完善的、高超的表演技巧,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以及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表演的人往往在专业技巧方面花巧夫多,而忽略了修养的提高。

音乐素养论文:文化素养与音乐教育的联系

什么是文化素养?通俗地说,是一个人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政治、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数学、外语、文学、语言与写作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学识水平。无论是学习音乐、从事音乐创作或音乐教育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我们承认音乐人才的选拔有其特殊性,重视音乐天赋是学习音乐必不可少的客观的物质条件,强调音乐素质是发展音乐才能的及时客观因素,但并不是否认或忽视文化素养对学习音乐、发展音乐才能所起的重要作用。恰恰相反,随着现代化教育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素养是学好音乐、发展音乐才能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人的天赋条件和音乐素质再好,如果文化水平较低,文化素养不高,其音乐才能的发展,不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有的甚至是“大器不成”,难以造就。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演唱演奏家等,无一不是由于他们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渊博的文学、哲学、美学、历史、绘画等方面的知识,才使他们的音乐天赋和音乐素质获得、高水平的发展。与此相反,在音乐院校,极少数学生经过较严格的专业考试,在天赋条件和素质上都不错,但入学后在专业学习上却进展缓慢,成绩平平,有的甚至多门功课落后,成为“差等生”,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文化水平较低,文化素养不高。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任何一门学科,哪怕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都有其区别其他学科的质的规定性。它既有自身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发展规律,又有其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多方位发展的要求和趋势。要地认识、掌握和发展一门学科,首先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去学习前人在本学科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从而通过这些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去认识它的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音乐这门古老、美妙、特殊的艺术尤其如此。从原始人类简单哼出的及时声“劳动号子”,到现在人类创造的由电子数码控制的激光音乐,人类的音乐知识宝库中,不但已经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文字和音乐财富,而且音乐与文学(特别是诗词)、数学、哲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历史以及绘画艺术、戏曲艺术、舞蹈艺术、建筑艺术、体育等学科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密切。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边沿学科、交叉学科的探索,音乐日趋与其他许多学科有相互渗透和交叉发展的趋势。人们早已经认识到,音乐的理论和实践,跨越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科学体系。那么,你要学习音乐的理论和知识,认识音乐运动的本质和规律,创造音乐(包括创作与表演)、欣赏音乐、发展音乐技术与技术理论,特别是从事现代音乐教育,没有必要的文化知识和接受较高层次的科学文化教育,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那么文化素养对学习音乐,发展音乐才能的影响,到底有哪些方面呢?大致说来,可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1.文化素养不高,不但直接影响到大学阶段的公共文化课,如大学语文、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革命史等课程的学习,而且直接影响专业基础理论课、基础技术课、专业史论课,如乐理、和声、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艺术概论等课程的学习。2.文化素养不高,势必影响,甚至限制了专业主修课,如声乐、钢琴、器乐或理论作曲等课程的技法要领的理解和掌握、表现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从长远来看,潜在能力的挖掘和音乐才能的高水平发展,也将是没有深度和广度的。3.音乐作为抽象的表情艺术,无论是创作、表演,还是观摩、欣赏,都需要对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及各种表现艺术要素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把握,这样才能充分地理解其音乐思想,地捕捉艺术真谛,地揭示其音乐形象。然而要达到一种艺术表现的高度,如果没有较高层次的文化素养,广博的专业知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阔的艺术视野,是难以做到的。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如果不是作曲家怀有极大的爱国热情,具有广博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宽广的艺术视野和扎实的艺术功底,就不可能站在以音乐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国的历史高度,以黄河及其宏大的气魄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创作出如此伟大、传世久远的作品。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初听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及时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时,竟落泪说:“我已接触到忍受苦痛的人民的灵魂深处了。”人民的苦难,如此能牵动两位伟大的作曲家和文学家的心灵,决不是学识浅薄的凡夫俗子所能感受到的。总之,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音乐,唱响新时代文化的主旋律离不开音乐教育。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音乐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即便具备优良的天赋条件,学习、深造音乐知识和理论,从事音乐艺术创作,从事音乐舞台表演和歌唱,尤其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都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和制约。

“人类社会自古及今不断地有所发明、发现而前进不已,正是靠着一时一代群众的这种数不尽的创造而来。人生所贵就在有所创造。”[1]因此我们说,一个人有志于我国音乐艺术的创作实践和教育活动,既要有所继承和融合,也要有所发明、发现 和创造。首先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着坚强的意志和超凡的毅力,献身祖国的音乐艺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必须下大气力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方面,只有沉潜下来,埋头古今中外一切文化作品之中,汲取营养,涵养情操,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有所作为。就像一棵树一样,只有深深扎根于祖国传统文化传统和自然科学的肥沃土壤之中,才能长得枝繁叶茂,巍峨参天!

音乐素养论文:音乐教学中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音乐是科学,也是艺术。音乐教学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门人文艺术课程。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念。其目的不但是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理想和审美追求,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音乐是情感的流露与交流,是表演者和欣赏者对作品的二度创作,音乐带给我们的是愉悦。音乐教育归根结底是审美教育,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国民的素养、生活的质量、社会的道德文化水准。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从以下几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中,让初中生感受"儒""道"文化的哲学思想

我们的传统文化("儒""道"思想)倾重于中庸,天人合一。孔子的"克己复礼",老子的"道常无为而不为",体现"和,淡、空、静"的理念。中国的传统音乐受到"儒""道"哲学思想的影响,重视单线延伸,蜿蜒游动的横向线型织体思维,努力单纯委婉,深邃渺远的富有韵律感的音响效果,在表现形式上以线条横向展衍为主;在表项内容上,以表意为主。例如:《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借景写意,以景抒情,表现心物和谐,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意境。把人的精神品格糅入到音乐之中,又把音乐融化进人的心灵感受中,使人获得一种幽深的感悟。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意境",体会儒家"不怒不争"、"和平中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 普及音乐艺术,开发初中生的音乐潜能

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音乐艺术的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只有当音乐教育真正遵循着音乐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来实施时,音乐教育才能成为审美教育。因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适宜每个初中生音乐潜能开发的音乐教育环境,以促使初中生音乐智能的开发,推动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发展心理学专家加登纳认为: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在幼儿期内,正常的儿童又能唱又能咿呀学语,他们能发出个别的音,产生起伏的式样,甚至能模仿别人所唱的有韵律的式样和音调,这说明初中生在幼儿期就具有音乐方面的"前能力"。

3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兴趣是好的老师,是自觉学习音乐的不竭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助动剂,是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因此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是学生体验人文内涵的突破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学的较高境界。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走上学习音乐的康庄大道。

为激发学生有意注意及无意注意,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在方式方法上,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灵活多变,力求"生动有趣",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参与中来。音乐是一种运动的艺术,表现的艺术,每节课都应力争做到"开篇趣在先","进程趣更浓","结束趣有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借用投影仪、录像、影音、绘画、舞蹈、游戏、律动等艺术表现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把内容、题材、情绪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

另外,我还尝试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1)律动教学:音乐产生律动,使音乐形象化。律动教学培养学生听到音乐后产生全身的动力,通过身体运动对音乐加以反映,通过积极的参与活动,促进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创造力的发展。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表演。音乐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听音乐或是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而是跟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补充。边唱、边跳、边欣赏、边表演,动静互补相辅相成。

(3)音乐游戏教学:音乐游戏是以唱歌、舞蹈、音乐欣赏等为基础设计的游戏,它将音乐和游戏合为一体。在音乐游戏中,学生们随着音乐不同而改变着。所以,在音乐中得到情感的升华。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很多有意思的比赛游戏,让他们都能参与进来感受音乐。比如:"课堂歌咏比赛","学校十佳歌手"等等。

(4)流行音乐:激发兴趣。流行歌曲与时代共存,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更是一个巨大的音乐宝藏,是我们音乐教学可利用的丰富资源。流行歌曲的优势显而易见,歌词浅白,易唱、易记,配器效果鲜明,有感染力,创意新奇。虽然流行歌曲中肤浅、媚俗的内容客观存在,但也不乏积极向上脍炙人口的佳作。教师应细致筛选,通过对作品的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确保为学生提供具有美好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作品。

4 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可以通过音响的直接呼唤、激发人们的内心,达到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塑造人格的目的,她有着"直指人心"的审美价值及美育功能。音乐审美教育的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

4.1 借用其它学科知识(如语文、美术、历史、地理等)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发展审美能力。如从介绍肖邦的名言"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你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与战斗"入手,来理解肖邦作曲的《愿望》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东 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认识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丰功伟绩;从不同的地域民俗风貌来领悟《黄土高坡》表现出的陕北人民的豪爽性格及陕北地区地势地貌特征。

4.2 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音乐课堂教学,将舞蹈、器乐、歌唱、绘画、歌剧、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音乐教育,并由此拓展音乐教育,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极大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4.3 避免单纯的知识教学,将唱歌、欣赏、器乐、识谱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传授音乐知识又注意各体系的循序渐进和内容的完整性。

4.4 拓宽音乐教育空间,打破教学班的限制,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分小组教学,也可以让课内音乐教学与课外音乐学习相结合,将学校、家庭、社会及自我音乐教育巧妙地融为一体。

在新课程背景下,人们正以崭新的目光审视着音乐教育,从更高的高度来认识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利用音乐教育培养提高初中生人文素质,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音乐素养论文:音乐类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良好载体,随着大众对审美的要求逐步提高,对音乐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音乐教育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发展与校园文化氛围息息相关,因此加强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本科院校或者艺术专业学校旨在培养音乐高等专业人才,把音乐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而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是特殊的,以学习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增强音乐修养为主。听觉素养是音乐修养中一项重要指标,对于音乐基本功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听觉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有助于学生打好艺术修养的基本功。

一、听觉素养能力是基本的技能

听觉素养能力对于音乐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技能。高职音乐教育探索一个具有实效性的听觉素养培训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一线教学教师而言,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是一项艰苦的工程,因此,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研室专门开展了对学生音乐听觉素养培养的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期获得一个全新的听觉素养训练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加以实践与完善,以期建立有效的听觉训练课程体系,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二、听觉素养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加强高职学院艺术教育工作,是当前推进艺术类学生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大力发展高职院校艺术教育,首先要构建面向艺术类学生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这是十分关键的。各个地方的教育各具风格与特色,建设适合的课程建设方案具有现实的意义。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研室通过对听觉素养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开展对听觉素养训练方法的探索、选取训练内容,开展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等实践研究与探讨,直至形成一个符合时展需求、高效的、全新的实施方案。建成符合学生基本能力程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对提高艺术类学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三、学生听觉素养培养的思考

(一)顺应时展潮流,开拓创新培养渠道对于学生的听觉素养的培养,从来就是音乐教育十分重视的基本功训练。尤其是一些做得比较好的高职院校,经验丰富,效果理想。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的方便与快捷,我们在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上的研究也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顺应时展潮流,符合学生需求。对于一些有教学经验的音乐教学要学习与借鉴,对于一些新的手段与方法要敢于尝试,开拓创新,创造新的途径。听觉素养是音乐艺术专业人才的先决条件,拥有良好的听觉能力,可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为未来的音乐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因此,在时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从追求实效性出发,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培养渠道,尝试新的手段与工具,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听觉素养真正有效的提高。

(二)精心开设实训课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课堂教学是培养与训练的主要地点。课程的开设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先前一些观念,并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照搬别人的方案,对于听觉素养培养的可行性并没有具体实际的研究。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改进,使之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又方便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开设课程的需要。重新制定新的训练音乐类学生听觉素养的教学内容,要综合考虑科学性、实效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与效率,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变化等,适应其发展的需求。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意识逐渐加强,兴趣和爱好逐步发展与变化直至逐渐稳定,听觉素养训练的着重点要有所侧重,要发展变化,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的培训素材,例如:目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系开始增设《真音模唱》课程,出发点就是着眼于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与训练需求,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学生的听觉辨析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逐渐掌握了倾听的技巧,模仿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提高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增强教学实效性科技技术的发展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大众媒体的方便、快捷、高效,都是时展的馈赠。我们没有理由不使用他们来促进我们的教学,我们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化高科技手段作为教学的工具,利用网络、电视、移动信息平台的多媒体教学媒介,发挥其形式活泼、趣味性强、感染力强、符合大众审美观等优点,切实有效地传递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性。因此,要完善教学设施,配备多功能的演出大厅,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良好的舞台,各类教学用具与专业教室要满足基本的需求,引进专业教师,加强硬件与软件设备建设。

综上所述,高职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建成符合学生基本能力程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听觉素养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先决条件,直接决定了其后续艺术专业能力的发展。听觉素养目前专业的课程教材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领域,对学生听觉素养培养的研究对于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音乐素养论文: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路径和价值引导

近年来, 西方发达国家趋向于将音乐教育尽可能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 利用音乐对人潜移默化、浸染式的影响来提升音乐教育在个人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音乐中蕴涵的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都可以通过每一个音符传递到聆听者的心灵, 每聆听一次,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一次, 增加一次记忆与联想。” [1]可见, 音乐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载体之一, 既能将通识教育真正有所承载, 也能使大学生沉浸于通识教育的氛围之中, 本文将对公共音乐教育在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院校除外)大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及落实路径进行分析。

一、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在高校中实施的必要性

学界普遍认为, 通识教育发源于美国, 它的原词“general education”, 又被译为“一般教育”、“普通教育”。[2]事实上, 中国历来就有重视通识教育的传统, 如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曾指出: 中国之教育在于养成娴于经典之文化人, 而不是训练专才或激励英雄性格。[3]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曾提倡“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认为大学教育应以“通识为本, 专识为末”;复旦大学老校长苏步青、谢希德也倡导大学生要发展, 着眼于培养交叉型、复合型人才。关于通识教育的具体理念, 梅贻琦先生早在1941年就曾指出:“通识, 一般生活之准备也”;“通识之用, 不止润身而已, 亦所以自通于人也”。[4] 可见, 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前辈对于大学生通识教育都曾提出很好的见识与倡导, 但是由于各种现实原因和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通识教育的实施一直困难重重, 直到今天,“通识教育”重新提上教育日程。

目前, 我国许多高校奉行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识”教育, 注重培养所谓的“应用型”人才。但在产业化日益升级, 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 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否则就可能丧失再学习的能力, 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因此, 高等教育不仅要着眼于传授系统性、完整性的专业知识, 还应贯彻通识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的德行和素养。整体而言,“通识”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实现人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因此, 高校理应树立并坚持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注重实施通识教育。

二、音乐课程教学的通识教育价值

音乐教育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艺术情境与氛围, 努力激发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从而使之获得审美体验, 实现情感交流的功能, 同时也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审美价值

人们之所以需要音乐这种精神食粮, 缘于它的愉悦性能够给人以享受, 使人在精神上产生快感和美感。目前, 我国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音乐选修课程,其中音乐鉴赏类课程是开设较为广泛的大学公共艺术课程 。让学生通过音乐鉴赏而亲身体验音乐中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其育人的成效远远胜过单调、乏味的音乐知识灌输; 让学生通过鉴赏音乐来理解并感受音乐的魅力, 所产生的情绪反映和情感体验远远胜过对音乐元素的单纯讲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能够直接而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教学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利用音乐的情感艺术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以音乐为媒介交流审美信息, 令其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非音乐专业学生来讲, 音乐课程最为重要的价值在于提高审美素养, 使学生通过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这才是音乐课程的理想目标。

2. 创造性发展价值

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既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 例如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在哈佛大学设立了“零点项目”研究部门, 研究音乐对于创造能力发展方向的作用,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并为美国政府将音乐列为学校核心课程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6]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功能尤为突出, 因为音乐的产生过程本身就是作曲、表演和欣赏三度创作的过程, 学生的表演或欣赏也伴随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是创造性表现的组成部分。同时, 音乐由于其艺术性和语义性, 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而且音乐的情感特征,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 发掘其内在的创新能力。

3. 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可能性, 这种表现的价值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 大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 其自我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咨询培训中心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澳音乐教育试验项目”, 就曾通过实验证明了音乐的表现价值, 结果证明, 学生在自由表现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增强了勇气、自信心、特别是对音乐的兴趣。[7]此外,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 大量音乐活动都是群体行为, 必须以音乐为纽带相互配合。音乐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实施也通常以集体活动方式进行

, 需要学生树立群体观念, 以音乐为媒介进行人际交流。音乐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而这种社会交往价值也正是音乐课程的通识教育价值之一。 三、通识教育理念下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的重点 利用音乐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进而推进通识教育, 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艺术情境与氛围, 努力激发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从而使之获得审美体验。

1. 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在课程设置方面, 音乐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效应, 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观, 树立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促进、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观念, 使教学过程本身具有创生新知的能力。[8]在音乐教学任务和内容方面, 应当尽量实现开放、灵活的内容体系, 尊重学生音乐爱好的多样性, 以学生的自我实现为目标指向。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师生应当围绕教学内容, 加强知识沟通与情感交流, 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参与性, 促进教学相长。

2. 以培养音乐兴趣为教学基础

学校生活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 从终身教育的视角来看, 让学习者变接受式学习为发现式学习是启发学生、提高素养的重要关注点。在音乐素养教育中, 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 应当对音乐教学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及学生实际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发现、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活动, 还要注重态度、情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等等。音乐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兴趣培养为先导, 让学生们带着浓郁的兴趣实现良好的音乐体验, 并保持学习音乐的积极心态, 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让音乐为学生提供愉悦的心灵体验。

3. 体现以审美为核心

按照音乐教育的一般规律, 大学音乐教育应当着重突出艺术审美等特点, 将音乐理论、视唱练耳的教学和相应的音乐作品、歌曲旋律结合起来, 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认识。[9]笔者认为, 音乐课程要贯彻通识教育理念、体现审美价值, 就大可不必向学生灌输系统性、完整性的学科知识, 而应强调音乐概念和音响的统一, 尤应通过因需设课让选择性学习成为现实,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领悟而使人文精神得以升华与内化。升华就是要对学生思想有所滋润, 有所熏染, 有所感化; 内化就是使人文精神成为学生的观念、情怀、态度和素养。只有这样的音乐课程才能真正实现其审美价值。我们应该摈弃以科学实践的方式授受音乐的做法, 使音乐课程回归艺术实践的本质, 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音乐作品, 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要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 尽力开阔其音乐视野, 使其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表现形式产生强烈共鸣, 进而学会体验和享受音乐之美, 发展想象、思维、创造能力, 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4. 突出学习者的感受和体验

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 譬如对同一音乐作品, 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主要是因为音乐教育的心理过程是感受、体验过程和认识过程的统一。音乐感受是指音乐作品对学习者的一种情绪和情感的激活、唤醒、生成与转换, 即由对作品的“感”而生出的联想、想象、记忆、思维与感动等。感受需要个体的个性化领悟, 也就是将学习者的人生态度、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等与作品发生关联, 从而产生不同的感悟。而音乐体验则是指学习者在真实的音乐情境中参与、亲历音乐活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体验者亲身经历的, 有真切体会的, 并从中获得乐趣。学生正是在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中逐步加深对音乐的认识, 从而提升音乐素养。因此, 音乐教学应当还原音乐本身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 强调音乐教育本身的规律性。

四、通识教育理念下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探索

在教育技术特别是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音乐素质教育应积极倡导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 合理配置信息资源, 优化课程设置, 将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与音乐体验等音乐教学的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提高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在音乐课程中的利用率。

1. 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与音乐课程

在高等音乐教育领域中, 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新的、重要的应用形式就是课程整合, 这也是高等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并将引发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与模式的深刻变革。[11]

目前, 国内已有部分高校正在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普遍停留于课程实施层面, 多是将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工具和方法, 借助软件、教学课件进行专题学习或专项技能训练, 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这种方式必然是以音乐知识、问题或资源为中心, 而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这种整合形式还处于课程整合的初级阶段, 但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出现在音乐课堂上, 已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涉及面也更广, 无疑提高了教学效率[12]。音乐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应当在此基础上, 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音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音乐课程体系中, 使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资源及实施等融合在一起, 更好地完成音乐课程目标。同时要加强音乐课程网络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和互动系统, 依托网络资源库开发出系统的音乐课程体系, 最终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有机地组织音乐课程的信息网络。

2. 网络环境下的通识课程改革

目前, 国内许多高校开始立足于网络环境下的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试图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建立开放、有序的音乐课程体系, 以提高音乐校本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适应性。这些改革实践主要是利用音乐学习资料库系统、教学系统和互动系统的关联, 将音乐课程内容、网络资源及学校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等资料进行整合, 丰富音乐教学的课程资源, 为学生的音乐鉴赏与创作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和信息交流通道, 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提高音乐素质教育的效率。 3. 融合跨学科内容,落实通识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音乐课程教学必须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这也是通识教育的目标所在。音乐素养课程应当不断拓宽课程学习渠道和知识领域, 使学生在不同知识的交叉、渗透中开阔视野, 通过不同领域学科内容的融合贯通,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音乐素养教育必须与时代接轨, 关注其他学科的发展前沿, 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实现音乐教学各方面内容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学科领域知识的结合。

4. 多方位调整音乐素质教育方案

音乐教学应当注重其参与性原则, 激发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使之获得审美体验。这就要求音乐教育应当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包括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活动等在内的一整套体系, 同时要将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内容融入音乐活动中,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精神上获得美感享受, 优化教学效果。这种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爱好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 可以尝试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 注重联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 结合学生的课外生活, 便于让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同时, 教学课程的设置可以与学校相关的硬件、软件设施相配合, 利用学校的音乐厅、舞蹈室以及网络资源等, 实现知识与实践的同步推进。

实践证

明, 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生活实践以及自我发展的需求出发, 探索普通高校音乐课程设置的新方法, 整合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资源和文化资源, 建构信息技术平台, 开发多元知识体系深度融合的课程模式, 才能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音乐选择, 切实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人文素养, 使通识教育理念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