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音乐生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生活论文:试论让生活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论文摘要】音乐课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科学认识的紧密结合。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的去教一句学一句,学生在这种教唱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论文关键词】生活;音乐课堂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开展音乐学习是我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为了组织小学低段学生开展有效的音乐学习,对于每节课的设计我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音乐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此,我进行了让生活走进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有效性的尝试。
1.创设情境,联系音乐和生活
有专家指出: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中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学习情感,增进音乐学习的信心,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一课中,我事先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每人头上包好头巾。我说:这里是一只大摇篮,你们是47个可爱的宝宝,让我来做一回这么多孩子的妈妈吧,轻轻地躺下,摇,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摇篮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孩子,你们,也是在摇篮中慢慢长大的,想看看杨老师小时候睡过的摇篮吗?(推出摇篮)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坐在摇篮边把我摇大的。接着,我让孩子们坐在摇篮边轻轻地摇,他们立刻进入情境。你摇得多温柔啊,真是位好妈妈,我走近学生及时评价,顺便把摇篮中的娃娃奖给他。就这样,孩子们边摇边聆听,边摇边跟唱,感受到了歌曲的优美、温柔、安静,并认真、用心的思考、讨论,如何给小宝宝唱歌,哄她睡觉。他们控制音量,调整情绪,为摇篮中的小宝宝唱歌。并律动感受:及时段轻轻拍孩子,第二段轻轻抚摸孩子。
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了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感受音乐实践的必要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音乐的魅力。
2.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其次,他们写字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最近,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二年级的唱歌课《不再麻烦好妈妈》,而且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在及时个班上课时,学会了歌曲,还剩10分钟时我让孩子们创编歌词,就遇到了这个难题,直到下课时只有几个孩子写出了两三句歌词,很多孩子根本就没写,竟然玩起来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写呢?他们委屈的说不会写。课后,我认真分析了原因,主要还是我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直接让他们创编歌词。孩子们不知所措,更何况有很多字不会写。接下来的一个班,同样的创编我先让他们把平时生活中帮妈妈做的事儿说一说,然后再出示一些劳动的图片来引导,让他们在伴奏音乐中直接唱出所编创的歌词。结果与上一节课大相径庭,孩子们很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没有将歌词写出来,但伴奏音乐刚停,就有孩子举手,在我的伴奏音乐中,他们中的很多人井然有序的将四句新歌词都唱出来了。我当时忍不住对她们说,你们太有才了。更有孩子将妈妈换成了爸爸、奶奶、爷爷,而且主动来表演。
看来,创编歌词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做不到,而是可以做的很好。关键是老师如何设计,怎么引导。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深入反思,把学生生活经历和教材相关的内容巧妙结合起来,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3.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唱变得轻松、容易,让学生感兴趣,是我一直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的尝试,我发现,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
比如在三年级教唱《嘀哩嘀哩》的时候,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歌曲《嘀哩嘀哩》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春”为主题线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音乐教学。(二)寻找春天的声音 1、 找一找 师:春天的大地不但风景秀美,还有春天里特有的声音呢。你听到过哪些春天的声音? 生:春天小鸟儿在歌唱。 师:小鸟儿怎么歌唱?能模仿么? 生:叽喳喳嘀哩哩师:春天小鸟儿可高兴了,他们的叫声特别欢快,我们来学小鸟欢快的叫声。 (教师引导下念出:嘀哩哩嘀哩 | 嘀哩 哩|……叽喳喳 叽喳 | 叽喳 喳|……)师:还有什么声音? 生:春天小河在欢快地流淌:哗啦啦 哗啦啦…… 生:还有春雨在歌唱:沙沙沙 沙沙 |沙沙沙|……淅沥沥 淅沥| 淅沥 沥|…… 2 、念一念 师:这些春天的声音给我们带来一条新的节奏,老师用小黄鹂的叫声念出这条节奏,大家来学学小黄莺灵活清脆的叫声好么…… (课件出示节奏×× × ×× | ×× × 0 | ×× × ×× | × ?? |) 活动:教师指出前十六分音符,先引导用小黄鹂的叫声地念出节奏,后让学生模仿其他春天的声音巩固。 师:你还想用什么声音来表现这条节奏? 生:蜜蜂的叫声: 嗡嗡嗡 嗡嗡嗡…… 生:小河的流淌声:哗啦啦 哗啦啦……?
音乐课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科学认识的紧密结合。这个环节的设置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从孩子们感知较为清晰的生活中的事物为教学活动的起点,由寻找春天的声音引出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然后让学生在各种声音的模仿与模唱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难点,,并在集体个人小组等自由灵活的形式中进行,通过以上体验 探究 合作等方式和过程,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活动,解决了歌曲的难点。?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的去教一句学一句,学生在这种教唱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音乐生活论文: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彝族音乐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山东乳山琴书音乐文化研究
一、 乳山琴书及传承人
本文调查研究的乳山琴书属于胶东大鼓的“东路”分支,始称“盲人调”或“瞎子说书”,创始人为清嘉庆年间邹县石元朗,创立“石门”后已传十代,有近200年历史。最初是盲人走街串巷、求生糊口唱的小调,被称为瞎子唱、盲人调,所演唱的曲本包括《姜太公卖面》、《韩湘子讨封》等民间传说,他们将节子板绑在左腿上,靠腿的颤动打板击节,自弹三弦演唱。后因袭用鼓书、三弦等与其它鼓书相同乐器伴奏,故称“大鼓”,流传何地就以何地命名。
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东邻文登市,西毗海阳市,北接牟平,南濒黄海,是海阳、文登、牟平区域内民俗文化的兼容地,也是乳山琴书的发源地。盲艺人祝承田系乳山市乳山口镇祝家庄人,其师傅是夏村镇战家匡村倪云堂,师公是乳山市午极镇李守凯,祖师爷是夏村镇李德衡。祝承田老人15岁时拜师学习说书,采用传统的口传心授法,师傅教唱徒弟学习,一边学一边跟随师傅走街串巷、上山下坡巡回表演。1941牟海县成立后祝承田参加“盲人抗日救国会”,冒生命危险演唱大鼓进行抗日救国宣传。1942年牟海县全部解放后,盲艺人才抛头露面,大规模组织发展,政府组织排练《中苏友好》、《苏联国土》等新曲目。新中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国成立后乳山市文化馆组织全县盲艺人学习、排练演出,并通过广播播放给乳山广大市民听,当时听盲人说书是大家饭后茶余的主要娱乐形式。1951—1952年祝承田老人曾参加十几位盲艺人组成的宣传组,在全县范围内巡回表演,1958年“”时住在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说唱表演,立下汗马功劳。1996—1997年以来,随着经济和现代媒体的发展,各种音乐的冲击,“盲人调”走向衰败,像祝承田这样的博学艺人也只是逢年过节,偶尔聚集起来,到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村落说说唱唱。
二、乳山琴书的音乐构成
1.演唱形式与伴奏乐器
乳山琴书主要是说和唱,通过说唱来交代故事,塑造人物,介绍环境,渲染气氛。特点是简便易行,一两个人,一两件乐器,甚至一人带着鼓和钢板,不化妆,没有行头,走到哪里就说唱到哪里。除简单的一两人表演外,也可三四人、四五人或者七八个、更多人一起表演,几人乐器伴奏,几人连续不断轮流说唱。乳山琴书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小圆鼓、日月板。日月板为胶东大鼓所独有,作为其形状设置与胶东大鼓艺人崇信“天地人”三皇有关,称为天皇在上(日板),地皇在下(月板),人在当中。右手执槌,左手打板,鼓板声音清脆响亮,错落有致,鼓套子丰富、花样繁多。其余还有三弦、坠琴、洋琴、二胡、四胡、京胡等多种乐器。
2.经典剧目及方言
乳山琴书的演唱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历史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五女兴唐》、《吴越春秋》、《紫金镯》、《双兰记》、《梁山伯与祝英台》、《三上轿》等中长篇书目,也包括小段儿书《田秀英圆梦》、《刘伶醉酒》等,还包括一些民俗民间的小笑话、小故事,如《两个老婆争老头》等。
乳山琴书用地道的乳山方言演唱。乳山地区的方言与威海烟台方言基本相同,由于这两个地区自秦以来长期属于登州府管辖的缘故,因此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地方方言。如祝承田老人在演唱小笑话《两个老婆争老头》时是这样用乳山方言描述小老婆的:跳瓣儿(“瓣”读上声,并迅速儿化)——白白的;葱俊儿(“葱”读去声、“俊”读上声并迅速儿化)——俊俏的意思。这样特色地道的乳山方言表演大鼓符合乳山人民的欣赏习惯和心理特点,使人们感到亲切自然、使人们感到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娱乐、自己的艺术,甚至还能跟着哼唱一段,乐在其中,美不胜收。
3.唱腔及鼓板
乳山琴书属于板腔结构体,七声宫调式,主要
板式有起腔、二板、平腔、落板等。另外有时还穿插[满洲迷]、[茉莉花]、[娃娃调]等曲牌演唱,穿插京剧唱腔演唱者亦不少,所以也叫“二黄大鼓”。胶东大鼓有一整套唱腔鼓板结构,包括大鼓套、起声、甩腔、平板、花腔、悲调、快板、反调快板、数板、落板、散板、烧纸调等。
三、乳山琴书的社会文化意义及保护、继承与发展
乳山琴书是乳山民间音乐的重要代表,她借鉴了乳山民歌、民间文学等民间艺术,采用地方方言表演,是乳山文化的缩影。旧社会为盲人职业,吃饭谋生,走街串巷,抗日战争时期跟随共产党,宣传新政策,鼓舞抗战士气,影响巨大。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乳山琴书深入田间地头、乡村农舍,成为广大人民消疲解闷的重要娱乐形式。由于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保护和发展,已经濒临消失的乳山琴书被人们重新重视,成为威海市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像祝承田这样老一辈的艺人又被邀请重新拾起鼓和钢板进行表演,着实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尽管文化部门作了许多发掘、抢救、继承、弘扬工作,乳山琴书仍然处于濒危状态,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乳山琴书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在新中国新政策下盲人不再依靠说唱养家糊口,他们也从小接受教育,学习技术,广泛就业,因此乳山琴书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大众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本土和外来文艺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乳山琴书处于被人们遗忘和忽视的角落。
乳山琴书是长期历史的积淀和相对稳定的乳山文化环境之产物,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和地域美,有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情、地域习俗和审美习惯,乳山琴书产生发展的漫长历史也是盲艺人群体赖以生存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体现。但在现代社会、全球背景之下,在观众锐减,从艺人员缺乏、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巨变的今天,我们认为不应该把乳山琴书艺术遗忘或随它消亡,应该将其保留、继承和发展,尽管继承困难重重,尽管发展会产生变化,但这符合“艺术本身是活性的,艺术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这一自然规律。
音乐生活论文:让高中音乐课堂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触摸音乐之美
让高中音乐课堂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触摸音乐之美
一、改变思想注重课堂体验与实践的必要性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距离,特别是教学中的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时间的环节,经常容易忽视这个问题,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等多方面的独特作用;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单方面传授与训练,而忽视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在教学形式和教法上,重教师的教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内在感受与形式的挖掘;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师生间的不平等的依从关系。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而我们的音乐课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和意志,把学生看作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则毫无兴趣,乱作一团。一眼望去,教师与学生似乎是两个不同空间中毫无关系的个体与组织,各做各的,下课后一拍两散。很多学生就是在这种缺乏互动,缺少交流的音乐教育中度过的,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课却没什么好感。以上的问题都阻碍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逐渐让人们认识到了师生交流与课堂实践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音乐课堂贴近生活,课堂师生交流与课堂实践的实施
1.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首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应成为学生的学堂。反思当前的音乐教学,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学生很少主动参与课堂,师生缺乏交流,课堂气氛沉闷。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是让音乐老师只图接近用多媒体来授课,使老师忘记了钢琴、声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乐、舞蹈才是我们上课少的工具,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走出传统的教师角色,变学习上的“传授”为“引领”和“促进”,变对学生的“主宰”为“合作”与“交流”,变“教书”为“研究”,变“执行课程”为“建设课程”,使学生脱离“被灌输”的状态,而且还要进一步解放学生的头脑,释放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2.相互尊重建立以实践为主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
一是人格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来看待,正视他们的存在,理解他们的愿望,看到他们的努力,赞赏他们的成就。教学中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课堂,尊重学生的创造。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我们看法不同的意见。二是教学民主。和谐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体现,和谐课堂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消除紧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融入课堂,在充分自由、轻松的环境里畅所欲言。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学习,能“俯下身来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师生间的交流多了,学生间的交流多了,相互合作多了,关系也更融洽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更浓了。
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特殊的地域环境,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师生互动交流策略,如才艺展示、游戏竞赛、分析讨论、个体探究、谜语竞猜……从而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和新意。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则以普通身份加入,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提高。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舞台”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较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到创作的成功感。
(2)以生活激趣,促进教与学。学生常说学音乐到底有什么用?为了解答这一问题,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音乐源于生活,在我的课堂中我常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比如:在学习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基本要素时,我用了生活化的语言和学生一起在体验中学习十六分音符()时我用了跑跑跑跑、走跑跑,跑跑跑跑、走跑跑的方式。在学习切分节奏(2/4、xxxxx)时我用了大大的西瓜,再联系新疆特殊的地域环境我改变为咚哒哒咚哒,学生一学即会,在课堂中还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比如赛歌会,卡拉ok比赛等,以“赛”激趣。
(3)自主探究,合作创造。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包办代替,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的进行互动。
总之,要做到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实践,我们必须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让我们的音乐课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不单纯是鉴赏应该与参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音乐生活论文:音乐和生活的关系初探
一、音乐的功能概述
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及实践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同时,音乐本身即具备强大功能,不仅发挥着十分巨大的社会功能,还具有一定的教育与认识功能。
(一)音乐的社会功能
首先,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音乐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情感,陶冶其思想道德情操,转变其意识观念,提升其精神品质。当然,这也是提高个人思想境界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次,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情绪。优美的音乐可以使人们宣泄其消极的情感,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再次,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音乐也是一种美的艺术,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审美性。优美的音乐,能够充分提升人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因此,音乐具有较高的审美教育功能及价值。
(二)音乐的教育及认识功能
从教育方面来说,音乐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开发大脑潜力,促进个人的发展。同时,音乐能够进一步提高聆听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情感传递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音乐可以带动人们之间展开对共同的兴趣点和话题的探讨交流,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认识功能方面来说,音乐艺术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于指导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意义重大。除此之外,音乐还具有较强的娱乐作用。的音乐能够愉悦身心,但趣味庸俗的音乐则会对人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或负面影响。
二、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探讨
音乐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所有的音乐都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艺术体现了人类的理想。因此,音乐是高于生活的。同时,音乐又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能够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完善。下面,笔者将就音乐与生活的辩证关系展开深入探讨。
(一)音乐来源于生活
如前文所述,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真实的写照。音乐中的很多材料都是以生活中的某些声音为创作原型的,是在原有感性材料基础上的融合与再创造,甚至有某些音乐片段直接来源于生活。大多数歌曲的创作都是作曲家生活经验的总结,表现着其对生活的态度。比如,在我国的歌曲目录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音乐歌曲都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如劳动号子就有其独特象征意义。以前,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大部分的劳动都实行集体协作制,为了统一步伐,提高劳动效率,劳动者通常会发出某种吆喝声或者呼喊声。之后,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这些零散的吆喝与呼喊声就被发展为歌曲,供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吟唱。可见,音乐离不开生活,去掉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音乐可促进生活发展
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的音乐会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剂。就目前来说,音乐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就如同各种调味料,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富有魅力。例如,在枯燥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便可使人顿感心情愉悦,从而以一种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提高效率。,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的良好思想品德,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长期以来,国内各民族都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例如,北方民歌《苏武牧羊》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传唱,这首歌是民国初年的音乐作品之一,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强烈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这首歌曲是作曲家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对列强掠夺愤恨之情的融合;而听《苏武牧羊》时,从中细细品味歌曲背后传达的思想情感,可以时刻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从而积极地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之中。可见,音乐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提高大有裨益。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音乐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音乐又给人以美的享受,丰富社会生活。
三、总结
音乐与生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音乐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可以说,社会不进步,音乐也毫无发展可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工作压力,倾听音乐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另外,我们每个人都要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珍惜生活的美好,并努力将生活与音乐融合起来,创造更加的音乐作品。相信未来,我国的音乐表现形式一定更加多样,音乐内容会更加丰富。
音乐生活论文:小学音乐教学生活情境运用
摘要:小学音乐融入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幻想,达到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效果。每部艺术作品都是作者生活点滴中的不同感悟,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应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入手,借助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先决条件,成功构建一个高效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课堂;音乐教学;生活情境法;运用
一、引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讲“生活离不开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打造出具有生活情境色彩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已然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新航标,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生活化更好地实现了音乐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热情,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加强了他们对于音乐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使命感。小学音乐新课标也提出了音乐教学必须与现实生活结合的要求,为此,身为一线音乐教师,依据自身的音乐基础和实践经验,具体详谈一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生活情境的有效运用。
二、设计新颖游戏,营造愉悦情境
对小学生开展音乐教育必须以孩子现实生活为中心进行取材,孩子们的天性就是好奇、多动,应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是儿童现实生活的重心,在愉悦、轻松的游戏中展现纯真的自我、抒发自然的情感和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满足了他们天玩、爱动的活泼性格。游戏主导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游戏也来源于生活,倘若将游戏引入到音乐教学中,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一年级第八课《小青蛙找家》,老师让学生扮演迷路的小青蛙,沿着妈妈走过的痕迹寻找回家的路(教师可以用一些贴纸贴在地板上,模仿青蛙妈妈走过的痕迹),同学们根据小青蛙跳的速度,说出小青蛙的节奏,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该节奏型:在此游戏中学生不仅熟练掌握本节课的节奏,还认识了新的音乐小伙伴—休止符“0”,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三、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艺术源于生活,音乐不可能脱离生活而单独存在,由此,在小学音乐教学开展中,教师切记不要将学生的思路和眼光固封于课堂中,而应依据学生的艺术需求和音乐教学的独特性征,将学生的思维与现实生活结合拓展到更为宽广的维度,把生活情境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多了现实的一些因素,在生活情境的巨大感召下,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被彻底唤醒,内心学习音乐的兴趣被大大激发出来,很顺畅地便投入到音乐教学中,切实提升了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顽皮的小杜鹃》一节内容时,教师问学生们:大家喜欢听鸟叫的声音吗?鸟声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当你们在森林中听到各种鸟叫声时,很自然发出感叹———鸟声是多么动听美好啊!教师要求学生说出都知道哪种鸟的叫声,内心的情感得到焕发时,教师引入主题:“大森林多美丽啊,鸟声多动听啊,今天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学习《顽皮的小杜鹃》。”在生活情境的感召和唤醒下,学生们迅速进入到歌曲的意境当中,精神饱满地认真学习,获得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四、运用表演手法,感受音乐意境
表演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音乐依托于表演而存在,要不断加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的体验和领悟,教师可以依据音乐教学的根本特征,将表演手法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切身体验到音乐艺术带来的喜悦。教师还可以安排舞台剧的形式简单编创一部音乐剧,集朗诵、演奏、演唱和舞蹈一并进行,使学生的才华得到较大程度发挥。例如,在学年级下册第11课《小拜年》,学生学唱了歌曲后,教师问学生:孩子们,我们学唱了这首歌曲,你们是否听出这首乐曲都由哪些民族乐器演奏,看看谁的耳朵最灵敏?生:鼓、钹、锣……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鼓、钹、锣,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角色进行练习,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结合这首歌的歌词,进行自由放任的创造表演:一些学生担任电子琴、小锣、小鼓、小钹等乐器的演奏,一些学生随着乐曲进行舞蹈的表演,还有一些学生用歌声来演绎《小拜年》,台下的学生们则通过拍手、敲文具盒、拍桌子等形式进行节奏的敲打,教师则担当起总指挥的角色,对于错误的演奏和表演进行随时纠正,使《小拜年》这个乐曲得到了地诠释。表演手法的融入,使学生们都能忘我地进入状态,大大激发起学习音乐的热情,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获得艺术带来的无限乐趣。
五、运用媒体技术,还原音乐情境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很多乐曲情感丰富、感情细腻,仅仅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和黑板书写,无法使学生感受和领悟歌曲的深刻意境。居于这样的情况考虑,只有借助于多媒体的信息技术,将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生动、直观、具体地展现,学生们的注意力才能被深深吸引,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小骆驼》这首歌曲时,教师首先播放了动物世界、动画片里关于小骆驼的精彩片段剪辑,让学生们知道小骆驼生活的环境和背景,了解它们的日常生活习性,教师预备了小骆驼面具、驼铃等道具,安排学生们扮演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大家互相嬉戏打闹,手摇晃着驼铃,随音乐《小骆驼》结伴同行,共同奔向远方,驼铃声渐行渐远……美丽的图片、动听的乐曲、有趣的模拟给学生们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冲击,这种情境的渲染和感召下,学生们迅速体验到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情绪,并带着这种感受融入到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学生们的积极性达到了顶点,深刻体验到美好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六、唤醒学生热情,实现课堂互动
音乐是能唤醒人类热情和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学习其实就是感受意境和体验情感的过程,这个过程人们的感情自然流露,是人类情感与音乐艺术最的衔接。在进行小学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须采用全员互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为核心,依据学生们日常生活习惯和音乐学习基础情况,完成教学内容和场景意境的有机融合,加强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唤醒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时,教师首先播放了王二小电影的精彩片段剪辑,让学生们知道王小二的人物背景,了解王二小的光荣事迹,教师安排学生们进行此剧情的表演,一个学生来扮演王二小,七八个学生扮演日本鬼子,其余的都扮演八路军,这时教师弹奏起电子琴《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来进行剧情的伴奏,这种声情并茂的表演加伴奏,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了高潮,学生们在交流互动中掌握了这首歌的旋律和节奏,逐渐学会了这首歌的演唱。
七、结语
总体来说,将生活情境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非常奏效的一种教学方式,音乐艺术源自于生活,最终归属于生活,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悟和情感凝结,为此,我们必须使小学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情境有效结合,使其逐渐具备生活化的含义,并不断推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期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艺术感受力。
作者:陈国云 单位: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学
音乐生活论文: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策略探究
【摘要】
随着新课标改革需要,音乐教学在幼儿园教学课程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本质实现幼儿的和谐化的发展。因而,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幼儿在启蒙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教学体系。但是,在当下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还需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的融合,帮助幼儿更好地吸收幼儿所学的音乐知识。基于此,本文就以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策略探究为研究论题,针对该论题进行深切的探讨和思索。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策略
俗语有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由此可见,艺术和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鉴于幼儿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其身体发育智力发育还都停留在初级阶段,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便是回归生活。才有生活化策略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更加适应现阶段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一、生活化策略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影响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多媒体设备开展音乐教学,满足幼儿听觉、视觉多方面感官需要。例如在幼儿园音乐教育获得中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乐器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众多的儿童曲目。让幼儿能够在音乐的鉴赏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随着生活化教学的渗入,将其应用在幼儿园音乐教育,除了能促进幼儿对音乐教学的渗透之外,还能够改善幼儿对音乐教育本质的认知和理解,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和生活的统一[1]。比如,当前幼儿学习的本土民歌,若是单独的教授《茉莉花》幼儿充其量只知道《茉莉花》的由来是江苏省的民歌,但是若加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给幼儿补充一些《茉莉花》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让幼儿明确地知道民歌的创作由来以及民歌中所掺杂和接触搭配的地方文化元素。这样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更具有生活意义,还更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实施策略
(一)精心选择具有生活化气息的音乐作品
生活化策略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是一个具有动态的过程。生活化的幼儿音乐教学目标其本质含义是促进幼儿成长、生活、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应该站在幼儿的立场,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去看幼儿园音乐教育。纵观当下的幼儿音乐教学题材其来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童谣、游戏,二是民间音乐例如《草原英雄小姐妹》、《太阳出来暖洋洋》,三是经典的创作音乐,即有著名音乐作曲家创作出来的音乐。然而,在音乐作品的教学中,幼儿教师还需要遵循幼儿的兴趣进行音乐作品的选择。为了挑选出具有生活气息由富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教师应该让幼儿参与到作品的选择中来,并且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元素。例如在下雨天,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结合“雨”这个主题,展开幼儿的音乐教学,选择《大雨和小雨》这首歌曲组织幼儿进行演唱,让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更好的理解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含义[2]。然后借助于“雨”联想到《卖报歌》中“大风大雨买街跑,走不好,滑一跤,满身的泥水谁知道”的心酸,为幼儿从小树立珍惜当下幸福生活的美好生活理念。
(二)选择恰当的生活教学方式实施幼儿园音乐教育
音乐是集动作、舞蹈、语言三者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因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活化策略的实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核心,让幼儿实际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成为音乐创作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听众。对于现代的幼儿音乐教学而言,大部分的音乐教材都是来自于生活,由生活中的事物演变而来。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教学,应该选择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幼儿能够从心底接受音乐教学,进而跟随教师的授课步伐学习音乐作品,通过口、身体、手等部位的练习,对音乐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直接的感知和体验。例如,在《幼儿园的好事多》中讲述的就是幼儿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事件,儿歌中描述的所有内容都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这样更容易让幼儿理解歌词的含义,并且拉近幼儿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使得幼儿园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更是一种生活。
(三)生活活动中的音乐教育
将音乐教育渗透到生活活动中其目的是用音乐来丰富幼儿的生活活动,让幼儿可以在轻松的氛围当中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各种生活技能。此外,因为幼儿对音乐有一种先天的喜爱,这为音乐教育在幼儿生活活动插入和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3]。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与生活的相互融合,即用音乐的形式来促进幼儿成长和学习。例如,每日清晨开始播放《早上好》这一类型的歌曲,为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为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久而久之,随着生活化策略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渗透,会成为幼儿成长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幼儿也在音乐教育中收获更多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在幼儿园教学课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幼儿在启蒙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程体系。然而,音乐本身是源于生活的,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渗透生活化教学策略,这不仅是对幼儿成长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幼儿思想价值的形成。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生活化策略的渗透还需要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使其在无形中成为幼儿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
作者:朱云飞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中心幼儿园
音乐生活论文:小学生活化音乐教学探讨
一、结合生活感受聆听
音乐新课标指出了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对于学生的情感丰富、审美情趣的提高、美的心灵的塑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师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音乐,鼓励他们对敢于评论音乐,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调动多个感知通道,互动交流,情感得到升华,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都得到发展,为学生终身音乐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生活融入课堂,激发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有动力学习音乐,兴趣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前提之一,也是享受音乐、用音乐点缀人生的前提。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生活化的教育,让学生积极积累生活经验,把生活带入课堂,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真情体验音乐,感悟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人生,这样才能享受鉴赏音乐的乐趣之所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及时,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激趣。如欣赏课程标准教材《小天鹅舞曲》时,就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可以给他们讲天鹅湖的故事;又如在欣赏《小青蛙》之前可以出一些关于小青蛙的谜语让他们猜,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集中起来。第二,用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来激趣。如在乐曲《在钟表店里》时,我先让他们当一回小作曲家,让他们描述下在钟表店里能听到什么声音,这时学生的兴趣就会被老师调动起来。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放《在钟表店里》,学生就会听得津津有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相当饱满,还学会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法,教学效果较好。第三,用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激趣。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欣赏《小拜年》时,可将这课内容放在寒假开学的及时节课来上。首先播放过年的热闹情景,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带学生领略东北过年的喜庆场面。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所以在欣赏时能很投入地进行感受,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把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入音乐课堂,加强情感的升华
有理论表明,学生如果能开通多个感知,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比开通单个的感知通道更好,更能有效地掌握学习。所以,在感受与鉴赏音乐的时候,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烈等特点是老师应该要把握住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颂、舞蹈、游戏、绘画、讨论发言、表演等一系列的活动,让他们从心理上得到学习的满足,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充分表现自己。
二、在生活实际中表现音乐
(一)在比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却非常强,而且他们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他们会旁若无人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当老师教会他们一首歌后,提出让学生上来表演进,他们会争先恐后。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之余,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这种表现欲望充分展示出来,在课堂上开设“小音乐家擂台赛”,给他们一个展示的空间。可以是男生与男生比,男女生混合比,也可以老师与学生比赛。这样的课堂体育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记忆深刻。
(二)利用游戏解决课的重点内容
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如《跳绳》一课,由于学生小,唱歌喜欢拖长音,体现不出跳绳的轻巧灵活。为此,在学会这首歌曲后,教师可把体育课中的跳绳游戏引进来,选拔出跳得好的同学,让大家说说她为什么跳得好?随后边击掌边配上《跳绳》给她助兴,跳多快唱多快,学生在不自觉中提上了速度,表现出歌曲的轻盈活泼。
三、结合生活进行创造教学
音乐新课程标准又指出:创造力,能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手段,也是学生积累音乐知识,产生创作音乐的经验的手段。那么,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手段使学生的音乐创造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那就得应用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进行施教。
(一)为歌曲创设情境
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好动,可以在课堂上多用情景剧表演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唱《小红帽》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想像,编出优美的舞蹈。我是这样问学生的:如果你是小红帽,你会怎样做呢?这样一问,就会激发学生创造表演的欲望。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学生会用不同的表现把《小红帽》歌表演出来,将大灰狼、小红帽等角色表现得非常到位。如果他们在表演时遇到不恰当的地方,老师可以启发引导。
(二)为歌曲改编歌词
小学生已经会唱很多流行歌曲,他们也经常会改一些歌词来唱,这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有趣。比如,有的同学创作了《小花狗》《我的同位》《小妹》等。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为了让学生高效地学习音乐,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要在教学内容中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把音乐课堂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把音乐生活化,把生活音乐化,关注学生的音乐感知,升华音乐的价值。
作者:孙磊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及时小学教育集团盐渎校区
音乐生活论文:小学音乐生活味教学浅析
一、让课堂教学设计充满生活味
“表现”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内容,是学生非常希望参与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开展教学设计,创设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去理解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师生互动同乐,在演唱中享受快乐,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能,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快,引发情感的共鸣。
1.游戏引入
有趣的游戏、小故事能调动学生们的思维,也能唤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儿童的本性是爱玩好动,对单调的音乐知识,他们会觉得呆板、遥远而疲于接受,那么,简单有趣的游戏不但能创造一种有节奏、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气氛,而且会使学生们觉得音乐并不陌生,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攻克歌曲学习的难点,充分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新理念。
2.设置“艺术擂台赛”
小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比较狭窄,但对音乐感受能力很强,自我表现欲特强,他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在演唱歌曲的教学之中,教师可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一个“演唱擂台赛”:根据歌曲内容和演唱形式分为多个小组进行PK,并由师生共同评选出三个奖项:优、良、差。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歌曲演唱的热情、活跃气氛,又轻松地巩固了歌曲演唱,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潜质。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音乐
在中外美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就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爱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引导。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审美趣味是狭窄的。2011版音乐新课标倡导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扩大学生音乐审美的视野,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音乐,还能对古代、近现代一些音乐作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在欣赏马斯涅的小提琴独奏曲《沉思》一课时,我先安排了学生欣赏跨越古典、摇滚及流行音乐掀起乐坛美炫风暴的另类小提琴演奏家陈美的演奏曲《风暴》,激起学生对小提琴演奏的兴趣,再引导学生对比聆听《沉思》,通过学生喜爱的音乐拉近了他们与古典音乐的距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通过各种课内外教学活动,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音乐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从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扬长避短。让“感受与欣赏”教学充满生活味,让课堂教学设计充满生活味,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音乐。让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加精彩,更加贴近生活!
作者:陆小青 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二小学
音乐生活论文: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之见
一、音乐教育生活化在学前幼儿音乐课堂开展的必要性
音乐课堂生活化也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现阶段我们渐渐地发现,孩子学习兴趣有了,知识面和动手能力都有所增强,但是属于孩子们的生活歌声少了,其原因之一是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足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更多地是尝试唱耳濡目染的流行歌曲。音乐教育生活化是尊重幼儿的心理、智力发展特点的,它能将音乐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给予幼儿足够的感谢认识和直接经验,通过让音乐回归孩子们的生活中,极大增强幼儿对音乐的主动探究,并形成自由音乐表达的习惯。
二、音乐教育生活化在学前幼儿音乐课堂具体实践
1.音乐教育内容生活化意识
人们都说“音乐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其中,音乐源于生活,指的是音乐内容取材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对生活的再创造,音乐也为此而成为生活的事实。在学前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的音乐教学内容也应该贴近生活,寻找音乐与幼儿生活的闪亮结合点。具体来说,教师应该以幼儿兴趣为导向,发现并选择一些与自然生活、日常生活、地域文化生活等有关的音乐内容。例如,一些虫鸣鸟叫声、雷雨声、风声,等等,都是生动、有趣的自然声音,教师在教一些如《小鸭子》等歌曲时,可以用播放器将不加修饰的鸭子声展现给幼儿,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熟悉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主动发现和聆听并模仿一些声音,如在学《小汽车》这首儿歌时,就可以让孩子们模仿汽车的喇叭声,让他们课后倾听并模仿汽车音响,这也是让幼儿进行节奏练习的良好的教学资源,可以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另外,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中,在初步教会歌曲后,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孩子们展现了很多春天的图片,以此加深对歌曲的再认识。再如,教师除了采用教材上的一些歌曲外,还可选用一些热播的、深受幼儿喜爱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插曲,使其成为课堂上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将孩子们对动画片的爱迁移到对音乐的爱,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无时不在,才能较大限度地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
2.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
音乐教育生活化,不仅仅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和创新,在课堂教学方式也要“生活化”。目前,很多幼儿音乐教师主要采用“教一句唱一句”这种极其枯燥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对于注意力集中短、活泼好动的幼儿是非常不适用的,因此教师要讲究灵活的音乐教育方法,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还幼儿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才能力求音乐教育的有效性。例如,游戏教学就是富有浓厚生活化气息的教学方式,它使幼儿在轻松自由活泼的氛围中,以一种嬉戏、贴近生活的方式,自由、自发地感知和学习音乐,很好地打破了学科为本的教育思想,并且也是幼儿的音乐创作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要重视游戏教育方式,尊重游戏中的幼儿。在实践中,幼儿音乐教师可以创编歌词接龙、角色扮演等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游戏,弥补他们平衡能力、控制能力、节奏能力都比较差的弱点,如在《幸福拍手歌》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幼儿边唱歌边做游戏,教师对歌词进行演唱,让几个幼儿进行动作表演,随着音乐的律动各自作出相应的舞蹈动作,让做错的小朋友继续进行节目表演,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具有童话或科学幻想的游戏形式引入课堂,立足幼儿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化功能。人们都说“音乐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其中,音乐源于生活,指的是音乐内容取材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对生活的再创造,音乐也为此而成为生活的事实。在学前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的音乐教学内容也应该贴近生活,寻找音乐与幼儿生活的闪亮结合点。
具体来说,教师应该以幼儿兴趣为导向,发现并选择一些与自然生活、日常生活、地域文化生活等有关的音乐内容。例如,一些虫鸣鸟叫声、雷雨声、风声,等等,都是生动、有趣的自然声音,教师在教一些如《小鸭子》等歌曲时,可以用播放器将不加修饰的鸭子声展现给幼儿,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熟悉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主动发现和聆听并模仿一些声音,如在学《小汽车》这首儿歌时,就可以让孩子们模仿汽车的喇叭声,让他们课后倾听并模仿汽车音响,这也是让幼儿进行节奏练习的良好的教学资源,可以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另外,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中,在初步教会歌曲后,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孩子们展现了很多春天的图片,以此加深对歌曲的再认识。再如,教师除了采用教材上的一些歌曲外,还可选用一些热播的、深受幼儿喜爱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插曲,使其成为课堂上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将孩子们对动画片的爱迁移到对音乐的爱,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无时不在,才能较大限度地增强音乐学习的实当然,除了游戏,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猜谜语、编故事、演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如在《大海啊故乡》的音乐教学中,笔者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通过美术、朗诵等各种形式对这首歌进行二次创作,既能加强幼儿对歌曲的印象,又能补充教材,提高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为小朋友布置音乐任务时,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将熟悉的歌曲结合自身的生活,让他们自编一些歌曲,如对《小兔子乖乖》改编成《小朋友乖乖》《春天在哪里》改编为《夏天在哪里》,等等,通过这些任务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是和生活相互融合的,也是善于表现和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源于生活,音乐教学更是要贴近生活,这也是目前整个音乐教育改革趋势之一。在学前幼儿音乐课堂开展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是与幼儿音乐教学的特性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相符的。具体来说,幼儿音乐教师可以将音乐教育内容、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实现幼儿音乐教育与生活接轨,让生活化的音乐走进幼儿的世界,才能使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在学前幼儿音乐课堂得到更大的发挥。
作者:唐炯华 单位: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音乐生活论文:生活资源对音乐兴趣培训影响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音乐课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兴趣是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障。而音乐又溶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我们身边有着美的韵律,美的声响,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潜移狱化受到熏陶,激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聆听生活中的声响,激发听赏兴趣 听赏是音乐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听赏,可以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而从聆听生活中的声响做起,是帮助学生建起音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莫定基础。 1、享受自然界的声响,养成聆听习惯。 大自然的声音是最原始,不加修饰的声音。而这些声音的组合也是一首优美的歌曲。比如让孩子聆听静静夏夜里的蛙鸣声,小溪流淌时的哗哗声,风儿吹柳叶飘的声音等等,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声响、聆听生活声响的习惯。 2、感受生活中的音乐,比较音乐情绪。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随时可以从广播、电视上聆听到各种优美的歌曲和乐曲,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带来的不同情绪。如:孩子们在做眼保健操时,音乐带来的是舒展、恬静的感受,在做广播体操时,音乐带来的是欢快、坚定的感受。又如:在观看电视时,音乐也会给剧情增添色彩,在展现幽深夜晚的画面时,音乐非常紧张,在展现早晨优美田园风光时,音乐非常优美,教师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聆听,比较音乐情绪的变化,了解音乐在生活中作用。 3、感受民间音乐,拓殿音乐视野。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着多元的音乐文化,这些音乐向人们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人情。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民歌、民乐,教师在要引导学生多听、多记、多学,不断积累音乐知识,拓展音乐视野。 二、感受生活节奏,激发表现兴趣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通过表现教学,能发展学生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学生用音乐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与他人交流沟通、融洽情感。 1、体验生活节奏,激发律动兴趣。 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节奏。如:汽车的喇叭声“又xx义”,火车鸣笛声“x一”,另外,孩子们走路的节奏也是多变化的,平时走路:“火x}又火”;高兴时走路:“义义xx}义又火x”等,教师可让学生随着步伐节奏、踏脚、拍手,培养稳定的节奏感,激发律动兴趣。 2、“分离”歌曲节奏,激发表演兴趣。 优美的歌曲离不开节奏的支撑,节奏更是歌曲的灵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歌曲中分离节奏,并有律动方式展现节奏,并在聆听优美旋律的基础上,用体态动作抒发内心的感受,表达音乐情绪,激发他们表演兴趣。 三、搜集生活素材,激发创造兴趣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修改歌曲,体验创作乐趣。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感到创编歌词很难,其实,我们可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去找语言。如有些孩子的作文写的非常好,教师可启发学生找出间短的整齐的句子改编歌词。 若表现景色的语言,可精选优美舒展的旋律,把词与音整齐对应,也就成了优美的歌词;若表现欢快的事件可以精选节奏欢快的旋律,这样既降低了创编的难度,又联系学生生活。另外,学生从其它学科的学习中,积累很多的儿歌,诗歌等内容健康的素材,教师应引导他们创出简短的旋律,把儿歌、诗歌用歌声再现出来。 2、动手操作,体验实践乐趣。 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身边材料,实践操作,制作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情绪,感知节奏变化。如:用竹料制作响板、双音筒;用塑料小瓶装少许沙粒制作沙球等。在歌曲演唱中,可启发孩子拿出自己的打击乐器边唱边拍,调动他们参与歌曲的演唱活动中,其次可让学生大胆尝试,自制乐器,并尝试用简易乐器表演。 总之,生活中有着丰富的音乐资源,教师要不断引导,积极鼓励,让孩子们充分发掘生活资源,用心去聆听生活中的声响,用心去体验音乐,用心用创造音乐,让音乐溶人孩子的生活,让音乐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音乐生活论文: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艺术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对于实现音乐教学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看,他们对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感知得较为清晰。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结合生活感受聆听
新课标指出: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塑造美的心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鉴赏音乐,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特的感受与见解,调动多个感知通道,交流互动,升华情感,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1.生活融入课堂,激发感受与鉴赏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把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带着一份真情和一种兴趣去体验音乐,感悟人生,才会使他们享受鉴赏音乐的无穷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激趣”。(1)用讲故事、猜迷语等方法激趣:如欣赏课程标准教材人音版第三册第三课《小天鹅舞曲》时,可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先向学生讲述天鹅
湖的故事;在欣赏《小青蛙》前则可让学生猜猜有关青蛙的谜语。(2)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趣。如在人音版小学教材第三册乐曲《在钟表店里》首先是激发他们,假如你是作曲家,你怎样描述《在钟表店里》,你会让人听到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描述后教师及时鼓励,再引导学生聆听奥尔特的《在钟表店里》。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这一课的学习,并感受到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用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激趣:如小学一年级学生欣赏《小拜年》时,可将这课内容放在寒假开学的及时节课来上。首先播放过年的热闹情景,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带学生领略东北过年的喜庆场面。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所以在欣赏时能很投入的进行感受,达到了教学目的。2.用画、舞、颂、奏等多种形式交流互动,升华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如听)能更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感受与鉴赏音乐时,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愿意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边听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想像、绘画、讨论发言、表演等,使他们好动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各显其能:能画者则画、能舞者则舞、能说者则说、能奏者则奏,扬长避短,充分表现自己。然后再让学生完整地复听一遍音乐,使学生对乐曲有更深刻、更的理解。
二、结合生活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其中的“演唱”这一教学内容,它是中小学生最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演唱歌曲的教学过程第12卷第1期2008年3月岱宗学刊JOURNALOFDAIZONGVo,教师如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教案,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师生共创欢乐瞬间,在演唱中共享快乐,定能使学生自信地演唱,并能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1.用游戏引入,在游戏过程中解决歌曲难点。
2.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活化”的理
念。如一年级及时册《跳绳》,由于学生小,唱歌喜欢拖长音,体现不出跳绳的轻巧灵活。为此,学会歌曲后,可把体育课中的跳绳游戏引进来,选拔出跳的好的同学,大家说说她为什么跳的好?随后边击掌边配上《跳绳》给她助兴,跳多快唱多快,学生在不自觉中提上了速度,表现出歌曲的轻盈活泼。
2.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
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音乐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便能唤起学生歌唱的信心,提升他们主动学唱的欲望,促进他们自觉形成表现音乐的能力。例如小学教材及时册歌曲《动物说话》中的节奏教学,就可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对动物叫声的感受巧妙地迁移到歌曲节奏中去。让学生用生活中熟悉并喜爱的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读节奏,在快乐的小动物叫声中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在游戏般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节奏教学,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设置“小音乐家擂台赛”,师生共创欢乐瞬间。
4.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虽不很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却较强,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当他们学会了一首歌曲后,总希望老师能让他(她)上台演唱。在歌曲演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设制一个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小音乐家擂台赛”。根据歌曲适合的演唱形式或师生竞赛、或小组竞赛、或男女生竞赛、或个人竞赛,并由师生共同讨论评出三个奖项:金百灵、银百灵、铜百灵。比赛时或老师唱一个声部学生唱一个声部;或老师指挥分声部合唱、学生伴奏;或歌、舞、乐同台表演。每种比赛均有评委和观众。擂台赛既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同学参与演唱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熟悉巩固了歌曲,加强了对音乐的表现力,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
三、结合生活进行创造教学新课标指出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美国的科尔曼经过进行“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设计了一套以儿童自我创造活动为目的和方法的音乐课程方案,让儿童返回原始的自然音乐环境之中去,从最原始的音乐活动起步来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如何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手段把音乐创造活动付诸于教学实践?我们可借用科尔曼的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经验,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1.为歌曲创设情境。
2.情景剧表演是小学生喜爱的
一种教学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想用动作、故事来表达情感。如在教唱二年级《小红帽》这一课时,可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想像,创编出优美的舞蹈动作。随后教师可以提问:假如你是小红帽你该怎么做?能表现出来吗?激发了学生创造表演的欲望。在教师启发下,学生将《小红帽》歌表演溶入到情景剧中,一人表演的大灰狼狡猾诡计多端,扮小红帽的同学更是灵活机动的跟它周旋,表现了遇事不慌,随机应变的品质。虽表演不成熟,但学生能结合实际受到启发和教育。
3.为歌曲改编歌词。
4.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
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唱《小麻雀》时,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后,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小麻雀》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同学将歌名改为《小花猫》:小花猫喵喵叫,走起路来静悄悄,见了妈妈打个滚儿呀,见了小朋友蹦蹦跳。还有的同学创作了《小花狗》、《我的同位》、《小妹》等等。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
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为什么能创编出这么形象的歌词,用他的话说:“我家就有只可爱的小花猫,我很喜欢它。”
5.自制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当一首歌曲学会后,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开动脑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拓展思维空间,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打击乐器。如在教《过新年》这首歌时,当学生学会了歌曲后,可布置他们在课余寻找能发声的物品,自制打击乐器,下节音乐课带进教室为歌曲《过新年》伴奏。学生自制的打击乐器有: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子做成的“沙槌”、用多个啤酒瓶装进不同份量的水吊起做成的“云锣”或“碰铃”、将穿孔的啤酒瓶盖用铁丝串起做成的“串铃”、小铁桶蒙上吹破的气球做成的“鼓”等等。当同学们采用各种演奏形式创造性地即兴为歌曲伴奏时,神态是那样的认真,气氛是那样的热烈。自制简易乐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效地把音乐创造活动付诸于教学实践。
总之,面对新课程,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理念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
音乐生活论文: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
众所周知,艺术来自于生活,音乐作为艺术的一部分自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具有明显的影响力与感染力,不但对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有着写实的记录,还能够抒发人们的喜怒哀乐。近几年,由于儿童审美与智力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因此,将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一、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小学阶段在基础教育中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培养出的习惯可能会陪伴他们终身。因而,在小学阶段做好音乐教育工作就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仍然处在儿童期,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浓烈的好奇心,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注意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程内容中来。音乐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进行教学时,要在课堂上融入学生生活中的故事,这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还能够增加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
二、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改进教学手段
小学生都喜欢自己动手进行探索,而不太喜欢学习纯理论性的知识。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改善教学的方法及手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达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的目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应创设情境,促进音乐更为生动、形象。以《歌唱二小放牛郎》(苏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王二小的资料,让学生先对王二小有一个了解,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接下来,对学生进行歌曲教学,并鼓励学生将歌曲编成音乐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明白歌曲的内涵,体会歌曲寄托的感情,从旁观者的角度对王二小进行歌颂。
2.丰富音乐鉴赏形式
教师要着重使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积累,让学生带着自己真实的感情学习音乐,增强各方面能力。同时,可以进行舞蹈、音乐剧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歌曲的兴趣。在教授乐曲时,可以依据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结合具体的内容,促使学生真正理解乐曲中体现的美。
3.加强学科融合
在艺术教学中,音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同时,音乐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十分密切,特别是近几年,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倡导学科之间相互融合。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想要实现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目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加深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加深美术与音乐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带着画笔,画出自己认为的歌声中描绘的画面,让学生真正理解到乐曲中的感情。此外,还可以将音乐课不断延伸至整个校园中来,比如:加深音乐教育与课外教育的联系,通过音乐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4.增进师生交流
在进行音乐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气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物质环境,例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学校环境。在布置这些环境时,首先要保障其安全性及舒适性,其次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除了物质环境,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心理环境进行设计。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带给学生一个平等的心理暗示,创设一个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使用表情、动作等媒介调整学生的心理。依据不同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模仿不同的角色,通过尽量真实的表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乐曲,增加学生的鉴赏能力。
5.培养学生听觉能力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让他们多接触音乐,通过多样化的措施提升学生音乐听觉能力,以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听音乐的爱好,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辨别出音乐中不同节奏的差异。例如:在教授一首乐曲时,教师可以给不同的片段配上图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编童话故事,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6.完善教学评价
想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成绩,除了要注意学生唱歌唱得怎样之外,还要对学生鉴赏乐曲的能力进行评价,注意多元化、人性化,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并依据乐曲的不同难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一些民族歌曲,由于学生并未在该地区生活过,所以很可能会产生陌生感,因此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多地讲一些与当地风土人情相适应的内容,激励学生承担起传播本土文化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养。总之,音乐作品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每一首乐曲都包含着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及感情。在新课改的要求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教师要通过改进教学手段等措施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给学生享受音乐之美及对音乐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徐雯雯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音乐生活论文: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摘要】在幼儿教育活动中,音乐教育是其重要构成部分,能够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不少幼儿音乐教师采用生活化教育模式,将幼儿的实际生活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将音乐课堂教学变得生活化,以此提升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进行着重分析与探讨,同时提出部分有效教育途径,帮助广大教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
艺术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由于教育对象年龄较小,其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生活化教学已是迫切需求。因此,幼儿教师在音乐教育中,采用生活化教学途径,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与学习需求,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将音乐教育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相互融合,对幼儿的发展与音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音乐教学内容偏离幼儿生活,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不少教师选择的内容一般都局限与教材,极少考虑到幼儿的爱好兴趣与学习需求,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关注度也不够,导致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是相分离的,联系不够密切,影响其学习兴趣。其次,音乐教学方式偏离幼儿生活,目前,在幼儿园音乐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落后,将幼儿当做学习与接受音乐知识的储存器,很少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学方式机械生硬,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与幼儿天真烂漫的性格不协调。再次,生活环节难以挖掘音乐教育元素,幼儿园音乐教育实现生活化,需要教师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挖掘音乐元素,然后再运用到教育活动中。但是,一些教师则极易忽视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并难以挖掘其教育价值,从而影响幼儿学习音乐知识的动力与热情。
二、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1.幼儿音乐教学内容生活化。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想更好的实现生活化教学,首先应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可将自然生活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广阔无垠的自然界能够给人们的审美带来灵感,并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元素,诸如风声、雨声、蛙鸣、流水和鸟叫等,这些原生态的自然声像,不仅悦耳动听,还是幼儿比较喜欢模仿的对象。自然生活中的音乐元素,能够给幼儿带来愉悦的音乐审美情趣,与课堂学习唱歌相比,无疑更具优势。同时,教师也可将日常生活内容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产生的感想,是一种以声音形式的艺术。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对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都比较感敏锐,比如,风吹树叶声、水龙头淌水声、电话铃声等,这些声音的节奏和频率各不相同,教师可将其灵活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2.幼儿音乐教学形式生活化。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生活化,教师可借助游戏、情境和绘画等方式实现,特别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并具有假定性、自发性和愉悦性等特点,可以有效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生活化可以有效改善乏味、僵硬的课堂形式,促使幼儿回归本性,保护他们学习音乐的渴望。幼儿音乐教师可采用谜语游戏教学法,帮助幼儿学习音乐知识,并锻炼开发其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谜语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可有效触动幼儿的好奇心,并训练他们的音乐节奏感。比如,教师在引导幼儿感悟生活中雨水的音乐知识时,可采用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还能够联系到幼儿的实际生活,并培养其音、意、形的审美感知,从而实现教学形式的生活化。3.幼儿音乐教学过程生活化。音乐指的并不是纯粹的声音,而是声音和语言、舞蹈和动作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生活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更是如此。只有将教学过程变得生活化,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用身体、双手和嘴巴等进行练习和实践,才能让他们对音乐学习内容产生最直接和有效的体验与感知,真正体会到音乐知识的艺术魅力。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将更多的学习内容让其动手操作,而不是教师的讲解。教师可将一些生活化内容改编为音乐,比如,《扫地歌》:小笤帚,单手拿,大笤帚,双手抓,扫了星星扫月亮,乐坏小草和小花,屋子扫得净,才是好娃娃。由于歌词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学习起来容易掌握,还能够让他们的双手和身体得以解放,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知识学习中来。
三、总结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符合幼儿音乐教育的需要,还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是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应运用科学合理教学模式与途径,保障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作者:张晶伟
音乐生活论文: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意义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意义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背景。儿童音乐生活化的思想早在九十世纪就已被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提出,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的教学方案以及华德福教育都强调了音乐教育生活化这一理念。由于这一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其后在世界各国得到了不断的普及和推广。进入21世纪,儿童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践及研究也在我国掀起新的热潮。2006年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研讨会上,在“回归本位的早期儿童音乐教育”论题下,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就已经明确表达了幼儿音乐教育应该生活化的观点。若在中国知网以“音乐教育生活化”为关键词检索,共有三万多条检索结果;以“幼儿园”及“音乐教育生活化”进行检索,则共有4509条结果,这足以表明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已经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涵义。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是指根据幼儿在幼儿园24小时的不同生活内容,包括入园、吃饭、午睡、游戏和课间操等,加入与之紧密结合的歌曲或乐曲,尤其是少儿歌曲和童谣,让孩子们能够在音乐的审美愉悦中轻松快乐的开展各种活动,达成各项教学目标。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意义。及时,音乐教育生活化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期孩子的大脑还未发育,在此期间将音乐教育生活化,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生活情趣还能增强幼儿的生活经验。第二,音乐教育生活化能够加强幼儿的生活技能。将音乐贯穿于孩子24小时的幼儿园生活中,能够使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各种生活技巧,完成各种教学任务。第三,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施,巧妙的将相关的歌曲乐曲融入幼儿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拉近了他们对音乐的距离感,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现状
虽然音乐教育生活化已经在很多幼儿园得到实施推广,但因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当前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以教师主导代替学童主导。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要求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选择与设计符合这一特点的教学模式—学童主导模式。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教仍沿袭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和方法,先教孩子读歌词,再教孩子和旋律,没有和孩子交流沟通,让他们挑选自己喜爱的歌曲和教学方式,没能充分调动孩童的学习兴趣,最终不能实现教学设想。
(二)音乐内容与生活环节游离。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一整天时间包括很多环节,比如入园、课间、吃饭、午休等,在幼儿园中,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往往与实际生活无关,很少使音乐能够融入这些日常的生活环节,没有能够充分利用音乐的价值,使得孩子24小时的生活单调乏味。
(三)教学体制和评估机制尚未完善。我国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缺乏完善的体制,幼儿园音乐课本的音乐题材也较少加入生活元素,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难以找到与生活环节相匹配的音乐作品而出现偏差。同时,对教师的音乐教育生活化也缺少评估体制。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鉴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现状,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成果,我们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
(一)编选合适的音乐教材。在幼儿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选择合适的生活化的音乐素材,都能更快的将他们带进特定的情景中,达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然而目前还没有这样配套的教材。这就要求老师要积极主动的去收集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教学主题的音乐作品,同时也要精心组织,通力合作,尽快的做好音乐教育生活化教材的编订工作。
(二)设置富于情景感的游戏。生活化的音乐,是模拟的情景化的;而游戏,是最能调动幼儿兴趣和热情的,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生活化更为生动有趣。有些歌曲,例如丢手绢、找朋友等,本就是游戏化的。教师可以创设更多情景化的游戏,例如设想一个为爸爸妈妈送雨伞的游戏,同时播放模仿风声、雨声及雷声等的音乐或歌曲,就能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分类播放功能性乐曲。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都有较规范的作息时间,在不同的时段内播放相关的音乐,既借助音乐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感,又很好的把音乐教育贯穿在每24小时教学活动的始终。例如早晨入园时播放早上好、上学歌等,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的上学气氛。午睡时可以播放固定的催眠曲、小夜曲等,以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午睡后洗漱时可以播放小毛巾等,使得孩子们能够轻松的完成洗漱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是当今幼儿教育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与成果。但在教学体系的科学完备,教材的编选和评价机制的确立等方面,还有更多的课题需要我们去实践和探索。
作者:王蓓蓓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音乐生活论文:社区居民音乐文化生活研究
一、社区居民音乐文化活动开展的组织形式
任何社会文化活动的开展都有其特有的组织形式,如个人、团队等。组织的形式是否符合活动开展的所需将直接决定活动的成功与否。通过调查(表5)中发现,吉首市社区居民音乐文化活动开展的组织形式多样,受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吉首市社区居民音乐文化活动开展的组织形式是以朋友之间相互介绍而结伴共同参与团队活动的为主,如广场音乐舞、戏乐团等;其次是社区居民自己通过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等媒介获取相关信息后独自进行的个人音乐文化活动,如公园内的老年器乐独奏、民歌独唱等;而少数居民则是通过所在社区相关部门的宣传与组织下统一开展的大集体音乐文化活动,如社区老年舞蹈队、社区红歌合唱团等。
二、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在湘西地区的作用与功能分析
(一)社区音乐文化的教化作用
教育可以通过社区音乐文化来实施,从而有效的规范社区居民的思想和行为。具体来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分别是德育美育和智育。德育指的是将教育内容融入到这些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中,不再采用传统枯燥和呆板的说教方式,这样人们的灵魂就会受到这些美好音符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净化和教育人们的心灵。社区内的音乐文化教育,可以对社区内存在和出现的各种不良风气进行改善,提高居民的综合道德素质和修养,从而积极的形成和谐的社区氛围。在智育方面,经过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聆听美妙音乐的过程中,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来联想那些不断变化的音响。如果音乐主题是层次分明的,那么就可以对听众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将听众的热情充分激发出来,促使人们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总之,通过音乐文化,可以对人民群众进行智育教育,可以实现居民智力水平提高的目的。在美育方面,通过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人们在感受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对周围事物,对生活中的各种美积极感受,从而获得一种心灵的宁静,积极发现生活的美好,并且将这种美的眼光给传递出去。
(二)社区音乐文化的休闲娱乐作用
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让人们获得一种娱乐和享受,如今时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之余,渴望寻求休闲和放松,音乐是社区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它具有自娱的因素。另外,人们在聆听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种愉悦感,可以将人们的思维活动给引起来,将身体的积极情绪给带动起来。
(三)社区音乐文化的经济功能
在构建社区音乐文化时,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社区音乐文化是具有经济性的,它含有一定的经济成分,并且构建的社区音乐文化,也可以将经济功能给发挥出来。虽然社区音乐文化并不是商品,但是却离不开经济这个方面。要想促进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就需要一定的财政支持,这往往是由政府以及社会来承担的,并且,在对外开放社区内的文化场馆以及其他各种基础设施时,会收一定的资金。社区邀请一些社会文化单位来进行各种演出时,比如文艺团体、电台等,也是需要给予一定的报酬,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利进行各项精神文化活动,国家的税收才能够增加。
三、湘西自治州社区居民音乐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老年化,应注重平衡化发展
人口老年化是近年来全球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现阶段中国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较大难题之一,根据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所获得的记录信息,发现各社区参加音乐文化活动的人群主要是以中老年退休人群为主,且较为严重地呈现出老年化发展的隐性趋势。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由于整个中国社会目前老龄化现象出现的大环境所至。根据2013年2月27日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截至2012年底,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第二,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于就业压力大,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流同其他中西部城市地区一样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空巢老人大量出现。第三,传统观念的影响。通过访谈发现,在大多数较为年轻的社区居民看来,诸如广场音乐舞蹈、社区合唱团一类的音乐文化活动,其参与者必定为中老年群体,因此导致活动参与者年龄比例失衡,最终也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自身必须得理性对待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并把握好计划经济转型时期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另外,作为直接管理社区居民的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应加强音乐文化活动全民开展的科学宣传,为活动本身吸引大量新鲜血液,并促使年轻的居民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摈弃世俗的观念,也能积极参与其中,感受音乐活动所带来的快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较为合理地解决参与活动人群年龄结构失衡的现实问题。
(二)居民活动的场地及经费有限,应加强投入与保障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市场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这使很多文化、体育、公益活动的场地,如地区文化宫、青少年及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场馆设施作为某单位的集体财产用以谋求较大化经济利益,使得这些场地设施严重背离了最初的使用目的与真实价值。大量事实证明,客观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就发现在许多社区内原本给老年退休群体进行阅览、健身及艺术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大量被棋牌娱乐室所代替。而在被调查的社区居民中,也有超过半数居民在“您对目前的社区音乐文化活动满意么?如果不满意,希望如何改进?”中选择不满意,原因是其所参加音乐文化活动的场地较小、环境较差;相关的音乐活动必备设施,如音响、灯光等不齐全;大多数社区居民都是自费参与,虽表示活动所需费用并不高,但仍希望能得到政府一定的社会活动经费支持。那么,整个市级财政应为社区居民参与的大集体音乐文化活动设立一项专项资金,由各社区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分管,社区居民共同监督,资金用来租赁场地、完善设施以及购置演出活动时所需的服装、道具等,真正意义上能让社区居民既在享受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又能感受到音乐文化活动所带来的精神享受,较大程度上满足和丰富社区居民音乐文化生活。
(三)活动的指导人员专业素质较低,需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调查得知,湘西自治州社区居民音乐文化活动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大量缺少音乐类专业型指导人员。而目前居民音乐文化活动的指导人员多为业余生活爱好音乐文化,或是退休前在某单位工会部门从事过文娱活动组织的退休人员,其专业能力素质与身体素质都不如年轻的音乐专业型人员。在体育领域,社会指导员这一职业已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与人们的喜爱,而在音乐领域,社会指导员相对空缺较大,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社会问题,加强各社区音乐文艺骨干、指导员的培养,并制定相关的奖励机制保障。另外,社区可通过与当地的音乐艺术团、演艺中心、高校等具备一定专业人才培养资质的机构达成一定的合作关系,社区保障提供一定的商演及实习等机会,而这些机构负责对其居民音乐文火活动进行专业的指导及人才的培养,从而达到共赢局面,使社区居民音乐文化活动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且可持续性发展。本文来自于《音乐时空》杂志。音乐时空杂志简介详见
四、结语
通过对吉首市社区居民音乐文化活动的调查与研究,笔者发现从休闲娱乐性上来说,音乐文化活动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减压放松方式;从宏观社会角度上来说,音乐文化活动正扮演着稳定与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角色,并不断地向大众传播正能量;从传统教育意义上来说,音乐文化活动又促使居民审美意识提升,是一种较为广泛的的群众性教育过程。当代城市社区居民在参加与组织音乐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虽面临着主、客观存在的诸多问题,但其发展的势头锐不可挡,必将在不久的未来,不断发挥其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吴越 陈洁 单位:湖南省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生活论文:音乐教育生活化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毫无疑问音乐成为帮助人们舒缓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让人们通过音乐得到更有效和舒缓的放松,可以在教育阶段,就将音乐教育生活化。音乐教育生活化就是指在上音乐课的过程中,音乐教师教会学生仔细聆听自然的声音或通过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的赏析,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层次;生活化
一、音乐教育的三个层次
为了使教师能够更好的开展音乐教育生活化,则需要音乐教师首先了解并掌握音乐教育中的三个层次,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打好音乐基本功
音乐教师如果想要更好的理解音乐,那么就需要学会抛弃音乐中华而不实的地方,寻找其最根本的特点,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将音乐的基本功做扎实,为以后的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一首音乐作品的表达是节拍、旋律、歌词和演唱者对音乐本身理解的综合体现。我们将音乐中的旋律和音准作为音乐的本质表达,但是这往往被音乐教师所忽略。我们看到很多音乐演奏大师能够毫无压力的将音乐及其自身的思想的表达出来,这也依靠其本身扎实的基本功。所以音乐教师要想达到好的上课效果,就需要其练好音乐的基本功,做到上课游刃有余。
(二)了解音乐创作背景,掌握音乐思想
每一首音乐都有其要表达的思想,其背后都存在着故事。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水平,让音乐成为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和世界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想要表达思想,首先要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思想。如果音乐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对音乐要表达的思想都不能的掌握,怎么能做到有效引导学生思想的工作呢。所以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授课之前,应该对本节课要教授的音乐曲目提前有的了解,如提前掌握其创作背景和其要表达的思想,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对音乐曲目做到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音乐思想的表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即理解和表现。只有扎实的打好音乐基础,才能真正意义上展示音乐的意。能够在上课过程中,向学生展示音乐的本来面目,才能够称的上是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在一个合理且正确的角度,向学生做好音乐的展示和授课,是这一个层次的重点。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
理解音乐的较高层次,就是能够做好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那么音乐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想必没有人能够给出的回答,一百个人有一个人的理解。但是最主要的是,人们能够抛弃音乐的一些外界因素,展现出音乐的本质,从而引发来自于心底的共鸣。这也要求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授课时,能够抛除来自于外界对于音乐本身的干扰,展现出音乐最原本的声音,调动起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即使佛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但总会存在相同的情感。即使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不同,但是对于父母的爱和对国家的爱一定都是相同的。音乐教师如果能够进行音乐授课的过程中,将学生内心最本质的情感激发出来,便可称为一位的音乐教师。
二、实施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与生活有关的音乐
好的音乐对于音乐的聆听者来说,是一场听觉盛宴。毫无疑问,在音乐教育生活化的背景下,为了达到让学生更加了解生活的目的,应该选取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作品。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种声音的习惯,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指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倾听,让学生关注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自身的情感代入其中。生活中的聆听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及时种是来自于自然的声音,第二种声音就是来自于学生生活中的声音,第三种声音,就是真正音乐的声音。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活用学生中的各种资源,丰富学生对于声音的认知。
(二)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
在学生的不同阶段,要选择适应该阶段学生性格特点的音乐教材,能够让他们更快更好的融入到音乐教学的情景当中,达到更好的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目的。例如,在幼儿园阶段,音乐教师就要尽量选择活泼有插图的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阶段,应该选择一些爱国或民族的歌曲,加强学生对国史和民族特色的理解。总而言之,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对于音乐教育生活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三)创造合适的精神世界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当然也不例外。好的音乐有正确引导学生自身发展的作用,坏的音乐则有腐蚀学生精神世界的作用。因为学生喜欢音乐,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音乐来培养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一方面满足学生放松精神的需要,另一方面,缓解他们因学习造成的精神压力。
三、结语
音乐教育生活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其中主要有学生家长的不理解、学校的不重视和教师的不专业等因素。所以要顺利开展音乐教育的生活化,不仅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也应该注意培养专业的音乐老师,提高社会的认同度。
作者:王欣雅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音乐生活论文: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探讨
音乐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所以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可以生活化,把生活与音乐紧密地联系起来,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审美能力,逐步获得学会鉴赏,学会表现的能力。那么,如何把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呢?
一、结合生活感受聆听
音乐新课标指出了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对于学生的情感丰富、审美情趣的提高、美的心灵的塑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师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音乐,鼓励他们对敢于评论音乐,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调动多个感知通道,互动交流,情感得到升华,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都得到发展,为学生终身音乐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生活融入课堂,激发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有动力学习音乐,兴趣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前提之一,也是享受音乐、用音乐点缀人生的前提。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生活化的教育,让学生积极积累生活经验,把生活带入课堂,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真情体验音乐,感悟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人生,这样才能享受鉴赏音乐的乐趣之所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及时,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激趣。如欣赏课程标准教材《小天鹅舞曲》时,就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可以给他们讲天鹅湖的故事;又如在欣赏《小青蛙》之前可以出一些关于小青蛙的谜语让他们猜,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集中起来。第二,用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来激趣。如在乐曲《在钟表店里》时,我先让他们当一回小作曲家,让他们描述下在钟表店里能听到什么声音,这时学生的兴趣就会被老师调动起来。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放《在钟表店里》,学生就会听得津津有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相当饱满,还学会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法,教学效果较好。第三,用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激趣。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欣赏《小拜年》时,可将这课内容放在寒假开学的及时节课来上。首先播放过年的热闹情景,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带学生领略东北过年的喜庆场面。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所以在欣赏时能很投入地进行感受,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把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入音乐课堂,加强情感的升华
有理论表明,学生如果能开通多个感知,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比开通单个的感知通道更好,更能有效地掌握学习。所以,在感受与鉴赏音乐的时候,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烈等特点是老师应该要把握住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颂、舞蹈、游戏、绘画、讨论发言、表演等一系列的活动,让他们从心理上得到学习的满足,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充分表现自己。
二、在生活实际中表现音乐
(一)在比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却非常强,而且他们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他们会旁若无人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当老师教会他们一首歌后,提出让学生上来表演进,他们会争先恐后。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之余,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这种表现欲望充分展示出来,在课堂上开设“小音乐家擂台赛”,给他们一个展示的空间。可以是男生与男生比,男女生混合比,也可以老师与学生比赛。这样的课堂体育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记忆深刻。
(二)利用游戏解决课的重点内容
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如《跳绳》一课,由于学生小,唱歌喜欢拖长音,体现不出跳绳的轻巧灵活。为此,在学会这首歌曲后,教师可把体育课中的跳绳游戏引进来,选拔出跳得好的同学,让大家说说她为什么跳得好?随后边击掌边配上《跳绳》给她助兴,跳多快唱多快,学生在不自觉中提上了速度,表现出歌曲的轻盈活泼。
三、结合生活进行创造教学
音乐新课程标准又指出:创造力,能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手段,也是学生积累音乐知识,产生创作音乐的经验的手段。那么,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手段使学生的音乐创造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那就得应用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进行施教。
(一)为歌曲创设情境
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好动,可以在课堂上多用情景剧表演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唱《小红帽》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想像,编出优美的舞蹈。我是这样问学生的:如果你是小红帽,你会怎样做呢?这样一问,就会激发学生创造表演的欲望。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学生会用不同的表现把《小红帽》歌表演出来,将大灰狼、小红帽等角色表现得非常到位。如果他们在表演时遇到不恰当的地方,老师可以启发引导。
(二)为歌曲改编歌词
小学生已经会唱很多流行歌曲,他们也经常会改一些歌词来唱,这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有趣。比如,有的同学创作了《小花狗》《我的同位》《小妹》等。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为了让学生高效地学习音乐,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要在教学内容中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把音乐课堂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把音乐生活化,把生活音乐化,关注学生的音乐感知,升华音乐的价值。
作者:孙磊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及时小学教育集团盐渎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