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野生动物保护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谈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策略

1卡山保护区普氏野马、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等珍贵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野生动物活动分布区逐渐减少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保护区1982年时刚成立时总面积18000平方公里,2008年缩减至14235.58平方公里。随着今后经济开发的需要,该面积有可能会进一步缩小。卡山保护区面积的不断缩小,会使该保护区野生动物原有的栖息地面积减少,保护区内煤碳、石油等矿产开发和道路建设的规模逐步扩大,严重影响了野生动物正常分布和繁殖。地处保护区南部的准东石油和天然气开发、五彩湾特大型露天煤矿(号称世界及时大露天煤矿)和以煤炭为原料的煤电、煤化工建设,中部的喀姆斯特煤矿(探明储量460亿吨)的开采,这些正在建设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将占用部分野生动物栖息地,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打破了该区域野生动物原有的数量平衡。

1.2公路、铁路和围栏阻碍和分隔了有蹄类野生动物的野生动物迁徙的路线

卡山保护区境内国道216线,在保护区内约164千米,由南至北纵贯保护区。省道228线:经将军庙、红柳沟、野马泉到二台,是保护区的东部界限。准东公路:从保护区南部的五彩湾向东到将军戈壁将国道216线和省道228连接。在保护区约100公里。新疆石油管理局准东勘探开发公司修建一条火烧山-彩南油田公路,其中在保护区境内约40公里。大黄山-将军庙铁路由南部的水源地进入保护区向东到将军戈壁。保护区内有124公里。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和阿勒泰地区与昌吉州分界铁丝围栏将整个保护区分隔成多段,使野生动物分布形成“岛屿化”。

1.3林牧矛盾使本来相对平衡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更加脆弱

保护区所在地是一个以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这里历来就是当地牧民的冬季放牧草场,过去因人少,牲畜也少,区域生态基本处于平衡和谐状态。但近二十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家畜数量成倍增长,导致草畜失衡、草场退化,使本已十分脆弱的荒漠植被难以承载。此外,牧民樵采灌木用于做饭取暖,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植被。

1.4夏季干旱缺水成为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存的重要制约因素

卡山保护区属干旱内陆荒漠区,水资源短缺,夏季保护区北部、中部野生动物主要饮水的积水洼地和泉眼大都干枯,保护区南部自流井出水量也大量下降,其中部分自流井已干枯,给野生动物夏季饮水造成困难。

1.5野生动物监测工作滞后

目前卡山保护区除了使用人力和车辆对普氏野马进行了跟踪和定期观察外,其他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均无建立常效生态监测机制。缺乏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年度季节性分布、活动、群体数量变化、变动情况的资料和数据,无法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需要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2.1规范保护区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管理

通过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在保护区非法占用林地进行矿产开发的活动,防止一切形式的林地流失。加大对保护区现已划定区域面积的保护,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法规对保护区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管理,确因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不得不调整保护区核心区以外面积的,保护区管理机构必须组织有关环保、林业、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林业技术勘察设计部门进行实地调研和论证,认为切实可行后再按规定的程序逐级上报审核批准,尽量减少对保护区面积的调整,防止野生动物因栖息地面积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

2.2加强公路、铁路管理,拆除相关围栏,确保野生动物迁徙路线通畅

要进一步加强对道路两侧野生动物的监测和公路、铁路人员车辆活动情况的巡查,在野生动物季节性迁徙和昼夜规律性往返过程中,进行有效地疏通。禁止保护区内高速行车,禁止车辆、人员擅自下公路,防止车辆对野生动物发生碰撞和人员活动可能给野生动物带来的伤害。加强昌吉、阿勒泰两地州各有关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建立两地州联合保护委员会。召集各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和部署卡山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拆除保护区内不利于野生动物迁徙活动的围栏,减少因围栏设施建设给野生动物迁徙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2.3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保护区驻地牧民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有关法律的认识

利用保护区试验区供水站附近的闲散地,积极帮助当地牧民发展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小区。积极帮助牧民进行优良牧草的选育、栽培、种植和牲畜人工改良、牲畜圈养等扶贫项目。鼓励牧民在保护区南部和西部沙区开展梭梭种植和药用植物肉苁蓉人工繁殖等植被恢复和生产经营活动。这样既可以为保护区野生动物补饲提供牧草来源,改善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还可以提高当地牧民的经济收入,减轻保护区内畜牧业散放经营活动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影响。

2.4充分利用好现有水资源

加强对野生动物原有水源的巡护和修复,禁止非法占用和破坏野生动物水源地;开展野生动物饮水工程建设,根据野生动物分布和季节性迁徙活动规律,采取设置供水点、修建饮水池等措施,解决野生动物夏季干旱缺水的突出问题。

2.5充分应用现代林业的科技手段来实现卡山保护区

野生动物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的长效机制结合卡山保护区环境变化的实际情况,配备先进的专业技术调查设备和的专业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对周边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变动情况进行监测,为制定卡山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 规划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区还需尽早进行蒙古野驴、鹅喉羚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救护和物种繁殖中心的建设。卡山保护区是“普氏”野马野放的基地,也是我国蒙古野驴数量较大的分布区,所以我们要对卡山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目前存在的严峻形势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积极采取对策,确保卡山保护区普氏野马野放工程能按计划进行实施,使蒙古野驴、鹅喉羚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状况得到相应的缓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当下经济和物质生活的提高,而自然资源的保护是为了保持人类生态环境的持续和稳定,是为当今和子孙后代造福的大事。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稳定的必要条件。如果自然环境中的物种数量越来越少,那么这个系统也就越来越脆弱和不稳定。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科学解决经济开发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矛盾,科学论证和科学地进行决策,以便科学地开发利用,进而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星子县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综述了星子县野生动物资源与保护现状,对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野生动物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现状;对策;江西星子

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1,2]。星子县地处江西庐山和鄱阳湖2个部级自然保护区交会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现就星子县野生动物资源与保护现状以及相应的保护对策探讨如下。

1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星子县总面积894km2,其中森林灌丛林地21 333hm2,湿地28 666hm2。星子县森林覆盖率达38.5%,森林覆盖率的上升,有力改善了全县的生态环境条件,造就了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该县南部为鄱阳湖湿地滩涂,中部为农田丘陵岗地,北面为庐山崇山峻岭。区域内天然林、人工林生长茂盛,沼泽湿地成片,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野生动物除野猪、麻雀、夜鹭、华南兔等少数种类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外,总体上呈现种类减少、种群数量降低的趋势。在全县境内,曾经生存过的老虎、狗熊、狼、鹿等动物现已不见踪迹。

据调查统计,星子县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区系组成,包括历史记载和近年调查,共有390余种和亚种(375种,15亚种),约占江西省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总种数的45.9%,分别隶属于兽纲、鸟纲、两栖纲和爬行纲等4纲29目89科235属。星子县共有两栖动物17种(包括亚种,以下同),隶属2目7科10属;爬行动物有33种,隶属3目9科31属;鸟类300种,隶属17目56科;兽类40种,隶属18目17科。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8种,省级保护动物160余种。被列入有关国际公约或协定而受到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有:白鹤、白头鹤、白枕鹤、黑颈鹤、白鹳、黑鹳、白琵鹭、小杓鹬、小青脚鹬、江豚、水獭、豹、云豹、豺、鬣羚、穿山甲、眼镜蛇、 眼镜王蛇、虎蚊蛙等。

2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据史料记载分析,历史上星子县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远远高于目前的资源水平,但实际上除少数物种外,星子县的野生动物资源已十分稀少,有些已成为濒危品种,星子县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机构不够健全,专项资金不足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涉及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部门主要有农业、林业、渔业、工商、公安、环保、水利、旅游、交通等,在这些部门中,野生动物保护都不是主要职能,加上多部门交叉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又是一项公益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人员和资金,执法水平低下,以罚代法、有法难依、执法不严或放弃法定职责现象时有发生,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不到位普遍存在。由于资金不足,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宣传、培训、执法以及资源调查等工作难以展开。特别是星子冬涸裸露洲地近6 500hm2,全县12个乡镇场,有10个靠近沿湖,沿湖线路长,群众居住稠密,经济欠发达,候鸟保护任务相当繁重,急需建立的乡村护鸟联保网络组织体系由于没有专项经费难以落实,而直接影响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2.2经济利益驱动,资源消耗过量

近年来,市场上对野生动物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沿海大城市经营野生动物已具普遍性。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导致非法猎捕、经营鸟、蛇、蛙等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凭借现有的执法管理力量,难以达到有效管理,大量消耗了有限的野生动物资源。

2.3生态环境恶化,湿地面积减少

由于人口的剧增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自然条件、地质地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野生动物最适宜的栖息地梅溪湖、寺下湖、沙湖山等湖泊周围的芦苇湿地面积逐步减少,野生动物栖息地面积也随之减少,成为野生动物种类减少、种群数量降低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水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一方面农药、化肥、除草剂、畜牧业动物粪便排入水中;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洗衣粉、塑料袋等生活垃圾使水域受到污染。湿地的减少,水质的下降,导致鱼类、两栖爬行类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繁殖场所,以捕食鱼类、蛙类为生的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数量大量减少,因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数量减少成为必然。

2.4野生动物保护与维护群众利益的矛盾

保护野生动物,必须兼顾群众利益。近年来,因保护野生动物,经常造成林农湖农的庄稼受到不成程度的损毁,国家至今没有明确规定补偿标准和具体实施补偿方案,致使群众保护野生动物逆反心理加剧,对野生动物保护十分不利。

3保护对策

保护野生动物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野生动物保护已不再是被动消极的保护,而是挽救与持续利用相结合,挽救与恢复重建相结合的积极行动。小则涉及一个地区持续发展,大则关系到全球生态系统维持,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3]。

3.1建立协调机构,严格规范管理

保护野生动物是一项社会工程,涉及面广,牵涉到数个行政主管部门,各个部门有各自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协调机构或专业管理机构,配足专业技术人员,来实施严格规范的管理。

3.2建设生态环境,优化栖息生境

一是结合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建设,加快巩固梅溪湖、寺下湖、沙湖山等地公益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严禁围堰、堵河、乱采沙、乱排污,保护鱼类、两栖爬行类动物。二是沿山沿湖逐步减少生产性开发建设,禁止开山采石,长期实行封山育林,为兽类、鸟类提供良好的繁殖、生息场所。三是加快园林绿化、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增加成片林面积,形成贯穿全县的绿色生态走廊,为野生动物迁移、栖息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

3.3建立补偿制度,完善补偿机制

野生动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既对立又统一,对因保护野生动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国家应给予补偿。因此,国家必须制订相应的补偿标准,使补偿机制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从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4]。

3.4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普及野生动物知识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野生动物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行动,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二是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利用野生动物图片、标本、活体动物展览进行宣传。三是开展小学野生动物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营造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氛围,增强全体人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3.5加强管理,严厉打击犯罪行为

积极开展林区、湖区专项治理,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野生动物经营证件发放,冻死狩猎证,逐步提高广大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自觉性。

4小结

野生动物既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开展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责任主要由政府来承担,政府应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职能部门配备专业干部,负责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只有政府及各部门形成合力,把保护野生动物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实现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现状,就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加强对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及保护。

关键词水生野生动物;存在问题;对策

1我国水生野生动物基本情况

我国海洋生物有3 000多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150多种,内陆分布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淡水鱼类有50多种。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濒危物种不断增加,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已有92种鱼类被列为野生绝迹、濒危、易危、稀有等级[1]。我国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有近80种水生野生动物,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白暨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鼋、儒艮、中华白海豚、新疆大头鱼、红珊瑚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金线鱼巴、大理裂腹鱼、文昌鱼、佛耳丽蚌、花鳗鲡、胭脂鱼、唐鱼、大鲵、玳瑁、山瑞鳖、三线闭壳龟、绿海龟等;此外,还有许多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被列入《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如东北雅罗鱼、长江鲥鱼以及龟类等。这些物种都是世界珍稀动物资源,更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

2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2.1水生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2.1.1水环境污染。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物和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污水,及日趋频繁的航运和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直接破坏鱼类自然生存环境[2-3]。据我国水利、环保、渔业部门对全国10万km的河流进行调查评价,发现被污染河流的长度已占半数,其中有4万km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2 400 km河流鱼虾绝迹。据不统计,全国污水日排放量已超过7 000 t,其中长江流域在我国各江河流域中是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其日接收污水量约3 000 t,占全国水资源36%的长江有大小污染源4万多个,检测到的污染物有40多种。2001年,全国发生赤潮灾害达到77次,影响面积达到1.5万km2左右。水环境受污染,使水生野生动物的生活空间减少,遭受直接伤害的危险与日俱增,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2.1.2梯级电站的建设。水利工程的无序无度开发破坏了鱼类的自然繁殖和生活场所,特别是建闸筑坝、建库、引水工程、喷灌工程、江海堤围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天然河道的自然生态,阻隔了鱼类索饵、繁殖的洄游通道,并且大坝的构筑使鱼类天然的产卵场被淹没,产浮性卵的鱼类因天然流速、流程不够而沉淀死亡;产粘性卵的鱼类因失去鱼卵赖以粘附的水生维管束植物而资源枯竭;幼鱼因坝流冲击过大而致死;原江河急流型鱼类及底栖生物因水域生态环境而消亡[4]。因此,梯级电站的建设对水生野生动物的生活、生态习性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2.2渔政执法机构分散,执法队伍建设滞后,各地发展不平衡

中国渔政执法体系经过20多年的建设,目前的渔业执法机构由渔政、渔监和船检3支队伍组成,已形成一支拥有3万多人、1 100多艘渔政执法船舶、自上而下覆盖全国的较为规范的渔业行政执法队伍,承担着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正常渔业生产秩序,代表国家行使渔政、渔港和渔船检验监督管理权,维护国家海洋和边境水域权益的重任。但是随着我国渔业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现行的渔业执法机构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统一领导”不足,“分级管理”有余,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管理出现失控;二是机构设置不规范,机构名称不统一,影响执法形象;三是渔政、渔监和船检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降低执法效率;四是执法受行政干预多,执法机构难于独立行使职能,影响秉公执法,易产生地方保护主义;五是未能纳入公务员管理,经费长期得不到解决,只能靠自收自支、罚款维持,不仅影响《行政处罚法》的贯彻执行,并且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六是人员编制不到位,渔政队伍编制成分复杂,相当一部分渔政人员没有纳入行政或事业编制,造成没有纳入编制和公务员管理的渔政人员不能行使执法权;七是渔政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与现阶段对渔政执法人员要求大专学历以上不相符,具有渔政管理及相关学历的人员甚少,执法专业水平低。

2.3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国家又相继制定颁布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行政法规,农业部制定了《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虽然这些法律法规颁布已久,但一些主管部门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更缺乏使命感和紧迫感,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强,群众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知识认识不够充分[5]。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非法捕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二是非法及无证经营利用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及其产品。

2.4有害渔具渔法及过度捕捞,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

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2003年末拥有机动渔船20 959艘,其中海洋渔业机动渔船280 931艘,2003年全国捕捞产量14 323 121 t。在捕捞的渔获物中,大部分为当年幼鱼或低龄鱼,对资源利用十分不利;在全国各地还存在着电、炸、毒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以大功率高负荷的电鱼设备捕鱼,对渔业资源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2.5对增殖放流重视不够,放流活动不规范,放流品种不符合要求

目前,我国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数量与资源恢复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放流工作尚未引起有关领导的充分重视,还没有提升到议事日程,一些地区尚未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大部分地区没有制定长期增殖放流的规划;放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宣传不够,资金支持不足;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科学指导,个别地方存在无序放流、放流品种种质不纯等问题,影响放流效果[6]。

2.6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滞后,经费投入不足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要对它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对水生野生动物进行的考查,包括其生活习性、生态习性、资源分布以及受环境条件变迁影响的程度等。由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经费投入有限,许多地方没有把此项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使得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工作困难。因此,对于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

2.7珍稀水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不适应

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野生动物保护法》与珍稀水产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渔业以养殖为主的发展方针,鼓励名、特、优、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由于人工养殖品种与野生品种实际上难以区分,珍稀品种的养殖产品难以合法上市销售;二是由于饲养技术的发展,养殖品种成熟期小龄化,这与保护法规定的相应品种的上市年限不相符;三是科技进步,使水生保护品种可以通过人工繁殖育苗大批量生产,而大批量人工繁殖的保护品种的经营由于保护法而受阻。

3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3.1加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通过布告、报纸、广播、电视、宣传画册、张贴画、举办展览、义演等进行广泛的宣传,在可能存在违法行为的地区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及其相关政策,让社会大众都了解什么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原因,以及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现状、濒危程度、科学价值及相关法律等,消除宣传上的误区和盲点,让全社会都参于到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行列中来。

3.2加强水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保护管理,健全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机构,加大水域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

渔业水域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生野生动物的生长及生存,对重要渔业水域环境进行经常性的调查监测监视工作,加强污染物治理工作,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实现环保质量标准而制定的,规定允许排放污染物较高限额的标准,如果排污者以符合排污标准的方式排放污染物,则其行为是合法的,反之是违法排污。违法排污者即使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也将承担一系列法律责任,合法排污者则只在造成污染危害时才承担而且只承担民事责任,对违法排污造成渔业水域污染的肇事方要从严从重处理。对水利、水坝建设项目,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行使职权,积极参与建设项目对渔业水域环境及水生野生动物影响的环境评价工作,提出科学的资源保护、补救和恢复措施,使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3.3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渔业执法力度,规范水生野生动物的经营管理

渔业资源的公有性、洄游性和渔船作业的流动性决定了渔业执法管理必须实行高度统一,即要确定“统一领导”在渔业执法监督管理上的主导地位,但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不同,又必须要有“分级管理”作为补充。所以,“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辅相成,只有在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下,搞好“分级管理”,把渔业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解决人员编制及经费等,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渔政工作才能做得好。只有把渔业执法队伍铸造成一支人员素质高、装备精良、机动灵活的渔业执法队伍,才能有力地打击各种破坏和危害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

3.4规范增殖放流活动管理工作,延长休渔期

实践证明,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目前恢复水生生物资源量的重要和有效手段,要将增殖放流与保护渔业资源、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将增殖放流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计划[7];另一方面,要拓宽资金渠道,调动社会力量投入资金,参加资源增殖放流。放流要进一步规范化,保障放流的生态安全性,同时要严格控制放流品种和来源。放流苗种要由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原种、良种场和增殖站提供。放流品种的苗种原则上要以当地原种及其子一代苗种为主,不得向天然水域中投放杂交种、转基因种及种质不纯等不符合生态安全要求的物种,放流后必须对放流品种及相关区域实行禁渔期2~3个月。

3.5积极开展水生野生动物拯救工作,加大水生野生动物基础性研究工作,加快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

建立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目的是保持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资源的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国家稀有物种及其生态系统。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人工驯养繁育,对珍稀野生动物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建设保护区等进行有效保护,并针对水生野生动物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滞后的实际情况,各级财政部门要大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同时作为渔业主管部门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和资金的参与,增加对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建设[8]。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与当地群众的支持、参与。自然保护区应尊重地方政府,主动和地方政府建立联系,县、乡政府要配合保护区管理处组建保护区联合管理委员会,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村、屯要订立村规民约,与保护区签订联保共管协议,自上而下建立县、乡、村、屯4级共管体系,形成全民共管共建保护区的良好局面。

3.6合理解决珍稀水产资源开发利用与《野生动物保护法》之间的矛盾

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要认真贯彻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既要有效地保护水产资源,尤其是有效保护、拯救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又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渔业生产力的发展,合理地利用、开发资源。

3.6.1坚持以科技为依据,完善资源保护法。人工授精孵化技术、人工育苗技术、饲养技术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珍稀水生动物的养殖成为渔业产业发展的新方向。随着渔业科技进步,原有的渔业资源保护法规“滞后”,制约了渔业生产发展。因此,要以科技为依据,重新认识新基准,不断补充调整法规,通过完善资源保护法促进渔业产业的新发展显得非常必要。

3.6.2坚持以法规为准绳,加强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管理。为有效地保障发展和合理利用水生珍稀资源,必须加强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管理。要制订一套扶持水生珍稀动物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政策的引导和鼓励,扶持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还要依法实行统一的监督管理,提高执法效果。

3.6.3坚持合理开发利用为原则,促进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发展。坚持合理开发利用,把渔业经济的发展与水产资源环境工作紧密结合。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发展必须做到以下3方面:一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二要合理开发利用;三要根据资源与渔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制订切合实际的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长远规划。

3.6.4坚持以市场为取向,政策扶持水产珍稀品种养殖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策扶持产业的发展,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完善保障体系,畅通市场销售体系。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野生动物保护法》与中药动物药的关系

[摘要]多数国家以消极方式保护野生动物,不重视甚至反对人工养殖,收效很差。我国则是消极保护与积极保护相结合,成效显著。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大支柱,动物药的使用已有2 000多年历史,是治疗某些危急重症的有效药物。限用或禁用动物药将严重影响中医治病救人的作用,阻碍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严格保护野生动物与合理利用人工养殖动物相结合,符合我国国情,既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又利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野生动物;中药;动物药

野生珍稀濒危动物保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我国也作了大量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国情,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标准的法律十分重要。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公布,引起广泛关注,对此提些建议,供参考。

1对《野生动物保护法》(草案)的评价

目的明确,指导思想合理,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措施及有关规定切实可行。既符合国际要求,又具有我国特色。有发展、有创新,对于推进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赞成这项立法及其内容。

《野生动物保护法》目的明确,就是“保护”。保护野生的、濒危的、珍稀的动物[1]。防止伤害,增加数量,扩大种群,防止种属灭绝。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是对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的严格保护,禁止伤害;另一方面则是对人工养殖动物的合理利用。前者是各国惯用的“消极保护”,但是受保护的动物日渐减少,每年约有上千种动植物灭绝,收效欠佳。后者是大量人工养殖、增加数量、扩大种群、解除了灭种之患,我国在这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对多种保护动物如大熊猫、梅花鹿、孔雀、熊、蛇等濒危珍稀动物的人工养殖,合理利用,都有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以及娃娃鱼、犀牛等保护动物的人工养殖也开始了研究,取得可喜的进展。

国外多以消极保护为主,不重视甚至反对人工养殖,收效很差。我国则是消极保护与积极保护相结合,对野生动物的严格保护与对人工养殖动物的合理利用相结合,收效显著,经验丰富。具有我国特色,符合国情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经验丰富于世界各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2野生动物保护,不同方法带来的不同结果

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有3种主要模式。

21“消极保护”的模式

外国多用“消极保护”的模式,只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捕猎、伤害、利用、买卖。但不重视人工养殖、扩大种群、增殖动物数量。结果收效甚微,保护动物的数量在减少,灭绝的品种在逐年增加。

22“消极保护”与“积极保护”双管齐下的模式

对野生动物严格保护的同时,大量发展人工养殖、扩大种群、增殖动物数量,解除品种灭绝之忧,收效优于前者。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人工养殖动物不准利用,经费严重不足,限制了人工养殖的发展。例如人工养殖虎,不准利用,甚至正常死亡的尸骨堆在库房,也不准利用。人工养殖成本很高,经费严重不足,威武雄壮的“山大王”,严重营养不良,被养成骨瘦如柴的“病猫”。人工繁殖的数量与质量受限,几十年来增殖数量有限,还不能解除灭种之忧。

23消极保护、积极保护及合理利用,三结合的模式

如梅花鹿、孔雀等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由于允许合理利用,经费有保障,不仅自给自足,且可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增殖动物的质量与数量明显提高,目前已扩增到几十万头(只),可以满足多方面的合理利用,解除了灭种之忧。因此我国三结合模式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选择,是利国利民,发展特种经济,扶贫脱贫的好政策,应该大力提倡、推广。

此外,梅花鹿、孔雀、某些蛇类等野生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的人工养殖,已取得重大进展,有成熟的经验,有些已经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是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利用人工养殖动物的典范。这些成功经验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野生动物的人工养殖,将对于保护野生动物防止种群灭绝作出重大贡献。

7人工养殖动物合理利用的原则与监督管理

71合理利用的原则

一是人工养殖技术必须成熟,确保增殖动物健康及生存、以及良好的生长发育的条件;二是必须经过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发给批准证书;三要根据技术水平、主客观条件及增殖动物的数量,有不同要求,全国增殖数量在1 000头以下者,应严格控制利用,达至5 000头以上者可适当放松控制,达到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只,甚至达到养牛养羊养鸡鸭水平者,可以放宽甚至取消限制。

72合理利用的几个问题

721人工养殖大熊猫可否利用 野生梅花鹿、孔雀都是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现已大量人工养殖,不仅保护了野生动物,也可以合法合理的利用。任何珍稀濒危动物(包括一、二级保护动物,也包括大熊猫),如能人工养殖达到几十万头、几百万头(只),甚至达到养牛养羊养鸡鸭水平。合理合法的利用有何不可?当前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策法规及导向问题。

722动物表演应否禁止各国马戏团都有虎、熊、大象等动物表演,有人认为是虐待动物,应该禁演。但是各国杂技演员、拳击运动员,在训练时吃多少苦?受多少罪?表演时有多大危险?是否对人类的虐待?应该取缔杂技表演和拳击运动比赛?只讲“虎道主义”、“熊道主义”,不讲“人道主义”,似乎不妥。

8建议

野生珍稀濒危一、二级保护动物名单应定期增减修定;进一步制定人工养殖动物的申请、审批、监管细则;进一步制定人工养殖动物合理利用审批、监管、流通、利用细则;进一步制定人工养殖动物利用品种名单的审定;进一步制定中药动物药的管理规定。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野生动物资源是地球母亲赠与我们珍贵的物品,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当前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并根据当前情况提出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对策。

关键词:野生动物;现状;对策

大自然生态系统的总体平稳和野生动物的生存有着密切联系,它们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资源。我国幅员辽阔,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特有物种较多,并且不同地域环境差异较大。

1.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物种,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的国家之一。还有很多野生动物是我国特有,例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鹦等。从目前隋况来看,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数量稳中有升,但我国部分野生动物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单一种群物种面临绝迹的危险。白臀叶猴多年来一直未曾发现,这次调查仍未见到任何踪迹,可能已经绝迹。四爪陆龟、扬子鳄、莽山烙铁头、鳄蜥、朱鹦、黔金丝猴、海南长臂猿、坡鹿、普氏原羚、河狸等单一种群物种不仅种群数量少,而且分布狭窄,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疫情或其它威胁,则面临绝迹的危险。

2.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

2.1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我国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先后共有30多种。正是因为相关法律的陆续出台,这让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有了强大的法律支持。

2.2我国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现状

建国后,我国一直加大了对自然保护的投入,积极建设保护区,以此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为了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也依托林业部门建立了专门的机构。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类型自然保护区2600处,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这些举措使得我国的大部分野生动物,尤其是珍贵野生动物得到了很好地保护。但也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很多野生动物园片面追求利益,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划与布局,尤其是一些园内都没有满足动物基本需求的设施。此外,因为没有因地制宜,吸收当地特色,导致不少资源的消失。大部分野生动物园是产业化运作,一般由私人投资,面对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应对能力弱,这些致使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能力不足,从业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野生动物救助机构、人员严重不足,《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对滞后,《野生动物保护法》自1989年3月1日实施以来,新野生动物保护法直到2016年7月,才经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修订,同时,法律也没有很好地规范动物园的行为。

2.3民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商家的不断宣传,社会攀比心理的形成,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逐渐成为民众身上的装饰品、服装、餐桌上的佳肴。还有很多人存在错误的理念,片面地认为野味时尚、有营养、品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一个以动物为原料的消费链条由此产生。

2.4药用野生动物替代的现状

在医学角度上,一些药物会用部分野生动物为材料,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动物的生命状况。社会上很多人将所有物种濒危的根源全部都归结为药用的需求,这种观点有些片面、夸大且也不科学。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医药科学家们在替代野生动物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多业绩。例如,采用水牛角、人工制造牛黄素代替原来的动物原料,穿山甲人工繁育,提高饲养种群的数量和相关制品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降低使用野生动物的数量,从而保护野生动物群体。

3.野生动物保护的对策

3.1加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力度

对野生动物保护区,一定要采取优先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在野生动物保护区要做到全方面的保护,主要做到:防止盗取野生动物行为、防止火灾的威胁、防止破坏保护区的植被、防止捕杀野生动物。禁止法律法规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投入市场,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以任何形式买卖和走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禁止在野生动物保护区放养其它无关生物,禁止未经允许在自然保护区开展其它生产活动。

3.2完善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

要通过法律法规,进一步规定国家享受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权,它们都属于国家公共性质的资产。这种规定就为那些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且不构成刑事犯罪的行为,由有关机关给予治安、行政处罚提供了相关法律支持。针对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进行打击,此外还要出台细则明确如何对不法行为进行惩罚。加强立法打击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于国家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交易的,必须给予行政或者刑事上的处罚。为了加强野生动物的管理以及相关法律的执行,相关法规也要明确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责和分工,当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防止推脱。同时,当出现问题事件后,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3.3提导科学的生态伦理道德观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页、法律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积极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保护,从而提高民众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宣传文明的消费习惯,改变过去那种偏好食用野生动物的不文明习惯,倡导新习惯,让民众能够自愿地同各种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作斗争。

3.4坚持科学的保护、发展观,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任何一种资源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才能使它更好地发展,野生动物也是如此。野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野生动物对于整个生态系统乃至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非凡。因此,当我们在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时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对宝贵资源做到可持续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动物资源,而且能够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

3.5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事关全球生态系统安全,事关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全球应该加强协作、共同保护。当前,科学高效的解决和管理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以及维护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已是大势所趋,而且这已变成全球性的问题。跨境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及周边国家生物的安全,此外,很多境外的野生物种进入国内也造成了生态入侵,影响了国内生物安全。

3.6加大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

当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执法部门,加大了对非法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打击力度,每年在执法办案中收缴了大量非法买卖野生动物。在对依法收缴非法买卖野生动物活体方面没有一套科学救治方案,野生动物执法管理部门基本采用“活体放生、死体掩埋”的简单方法。要建立全国统一野生动物救助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设备,由国家提供专门经费,对需救助野生动物进行科学救助。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浅析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

摘 要:野生动物也是地球这个大家园的重要成员,其生存发展关系着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野生动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本。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在梅花鹿自然保护区的相关工作经验,主要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展开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一些加强保护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现状;问题;对策

我国疆域幅员辽阔,横跨维度也比较多,这为我国境内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目前生活在我国境内的野生动物种类和类型丰富多样,珍稀品种和特有品种较多,并且品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当然这也使得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面临着更多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常见性问题

(一)野生动物栖息地正逐渐破碎或丧失

全球有相当一部分野生动物正处在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野生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变得支离破碎或者已经丧失。野生动物被隔离在不同的生境版块内,严重阻碍了它们的迁移与扩散,既增加了野生动物近亲繁殖的几率,也使得传染疾病的危害性被进一步提高,多种因素下,物种濒临灭绝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土地开垦与森林砍伐的问题也愈发严重,土地沙化、草地退化现象加剧,大大减少了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同时也减少了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

(二)过度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近年来,我国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正在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并且有很大一部分野生动物正在濒临灭绝,虽说保护工作已经得到有序开展,但由于相关法律的滞后以及社会保护意识缺乏等原因的存在,保护效果并不理想。以野生梅花鹿为例,古时野生梅花鹿在我国分布广泛,东北地区、华北华南、山西、甘肃等地均有亚种分布,但如今华北、山西亚种已经灭绝,东北野生梅花鹿几近灭绝,近几年通过人工繁殖,数量上才有所提升,如今野生梅花鹿在我国已是高度濒危动物,保护工作责任重大。

(三)遗传多样性逐渐丧失

野生动物遗传多样性的逐渐丧失对其保护与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遗传多样性能够反映出生物的进化潜力,并且存在遗传多样性越丰富,生物适应环境变化能力越强的自然规律,野生梅花鹿在我国存在多个亚种分布,足以说明其存在优越的环境适应能力,但由于人类的发展在不断压缩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使得野生动物逐渐丧失了大范围迁徙和扩散的机会。比如我国的朱q种群近交的问题就比较严重,经常会发生幼鸟残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种群的健康发展。

(四)环境污染严重,动物疾病日趋复杂化

环境污染物通常会产生较多的毒性,比如神经毒性物质、内分泌毒性物质等等,这些有毒物质通过空气、水等媒介转移到动物体内,进而阻碍动物的健康生长,影响动物的繁育等,并且还有部分有害物质经过食物链的作用会被放大,然后会对整个生物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例如长江水体的污染使得中华鲟体内积累了过多的三苯基锡,使得其所产幼体出现畸形,大大降低了中华鲟种群的数量,同时也给长江水系的生物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环境恶劣还使得疾病爆发的几率大大提升,而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受限,又提升了疾病的危害性,每发生一次恶性传染病,都会有大量野生动物丧生,比如发生在青海湖的鸟类禽流感,一次就夺走了6000多只鸟类的生命。

二、加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工作

想要科学、有效的去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就要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基本状况、动态变化、原因等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再进行科学的评估,当然想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国家及相关部门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

(二)建设野生动物基因库及野外研究基地、网络

目前,我国的中科院动物所及其他一些单位已经建立了野生动物基因资源库,但相对我国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来说,这一资源库的规模太小了,所以说还要加大投入力度。与此同时,建立野外研究基地和配套的网络体系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只有建立起野外研究基地,才能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而野外研究基地的存在也将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现代化的发展,这对野生动物保护是极为有利的。

(三)完善野生动物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2006年)等相关法律、法规,但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已经严重滞后、且不得到很好的执行与落实,并不能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栖息地与栖息环境,所以说国家和相关部门还应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具体需求来制定更加严谨、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比如说在野生动物疾病监测方面应制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以防止动物疫情的大规模扩散和出现较高的死亡率;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补偿主体、监管单位的责任与任务以及动物保护的具体程序等,以落实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为根本前提。

(四)加强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发展工作

1、对具有药用价值的濒危野生动物进行研究与驯养,将驯养繁殖作为保护药用濒危野生动物最有效的途径来发展,也可通过研发替代品,比如用鼢鼠代替虎骨,利用生物合成技术来生产野生动物的药用成分等等方式,从利用价值这个源头上,保护野生动物免遭杀害。

2、不断完善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体系,比如建立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目前我国在野生梅花鹿保护方面就建立了江西桃红岭、四川铁布以及东北拜泉县仙洞山等多个自然保护区,并且还在东北建立起了梅花鹿驯养基地;此外,还可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比如说我国在东北虎的保护工作上就加强了与俄罗斯的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结语:野生动物不仅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环,所以说我们在开发与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同时,更要注重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发展,确保区域范围内的生物种类多样性,将动植物当做我们人类的伙伴与朋友,力争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摘 要 在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是较为引人关注的一部分,并且野生动物具有生态服务的功能。自从建国以来,我国保护野生动物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我国保护野生动物事业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详细阐述了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科学的措施,促使野生动物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野生动物 保护 问题 措施

0 前言

在地球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生态平衡中,野生动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地域广阔,横跨的维度较多。在世界各国,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但是近几年来,一些人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过度利用野生动物,这就减小了野生动物的种类,促使有一部分野生动物濒临着灭绝的危险。

1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状况

从建国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事业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具体表现如下: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促使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完善起来;建立起保护野生动物的管理机构,初步形成了行政管理等体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发展迅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对迁地保护工作进行加强,繁育了濒临灭绝动物的稀有种类;积极开展相关的调查工作,为保护野生动物、管理野生动物提供合理的依据;为了能够有效打击走私、贩卖野生动物的活动,这就要对市场检查以及监督进行加强,严格执行野生动物进出口的管理制度;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增强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以及法律意识。

2 当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存在的问题

(1)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以及破碎。全球有一部分野生动物都濒临着灭绝的风险,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栖息地的丧失以及破碎。大部分物种被隔离在生境斑块,阻碍了其迁移扩散,这就了增加了野生动物的近亲繁殖的机率,促使物种濒临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遭到砍伐,开垦土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草地退化,减少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并且也减少了野生动物的种类。

(2)过度利用导致当前资源枯竭。近几年来,野外种群数量在不断下降,并且有一部分野生动物濒临着灭绝的危险。通过对我国蛇类进出口贸易、其他地区野生动物的非法交易,我们可以发现过度利用导致野生动物的数量在急剧下降。

(3)逐渐丧失了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严重影响着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遗传多样性将生物的进化潜力反映出来,并且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这就表明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比如:朱q种群近交非常严重,经常会出现幼鸟残疾等现象;麋鹿种群由于缺乏遗传多样性,从而不利于种群的健康生长。

(4)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会产生较多的毒性,比如:神经毒性、内分泌毒性等,这些毒性会阻碍动物的健康生长,并且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繁殖等。有一部分污染物会被食物链将其作用放大,影响了生物系统的发展。从相关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华鲟体内累积着较多的三苯基锡,从而造成了幼体畸形,降低了中华鲟种群的数量。

(5)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外来物种的入侵。外来物种的入侵影响当地生物的生态位,促使生态系统开始向着单一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促使物种濒临着灭绝的危险。当前,在众多遭受生物入侵国家中,我国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不断突发的入侵疫情,加大了入侵的风险,比如:美国牛蛙进入到我国的云南、四川等地区,威胁着我国的生态系统,减少了当地的两栖类动物。

(6)复杂的动物疾病。动物的正常生理机能会受到病原体的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尤其是恶性传染病会严重影响着动物群体的生存环境。比如:发生在青海湖的野生鸟类禽流感,最终使得6000多鸟类死亡。

(7)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体系具有以下的特点:起步晚、薄弱的基础、简陋的设施装备。其中具体的问题表现如下:及时,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目前,我国政府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监测预警机构,一般情况下,在当地的救护中心、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等会挂着监测站,但是在这种监测站里没有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专业知识不够,不能查出野生动物的异常病情。第二,缺乏完善的监测站点布设,在监测中存在着盲区。由于我国的候鸟、野生动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它们有属于各自的迁徙路线。当前,我国所设置的监测站点无法将候鸟迁徙的路线覆盖,不利于有效监测候鸟、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第三,缺乏科学的、有效的基础研究,监测技术水平较低。一直以来,我国缺乏关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方面的研究资料,并且也不能够将这些研究资料很好地应用到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工作中。我国科研单位还没有、系统地研究过我国野生动物疫病。第四,在监测工作中,政府没有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缺乏监测预警能力。

3 加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具体措施

(1)加大对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以及评估的投入。要想制定科学的、有效的管理计划,这就要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动态变化以及原因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资源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然而要想促使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力度。

(2)加大对濒临灭绝物种研究的投入。21世纪是基因组时代,这一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遗传信息,我们可以借助全基因组信息来对物种的濒危机制进行揭露。然而这些研究势必会增加科研的成本,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经费。

(3)加强建设野生动物基因资源库。目前,中科院动物所等单位已经建立野生动物基因资源库,但是这一资源库的建设规模比较小,因此要加大投入建设力度。

(4)加强建设野外研究基地以及网络体系。野外研究数据成为保护野生动物的基础数据,所以加强建设野外研究基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研究野生动物基地的时候,由于地位薄弱,从而制约着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5)制定以及完善保护野生动物的有关法律以及制度。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事业中先后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不断出台这些法律以及条例,确保保护我国野生动物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保护野生动物事业的不断发展,这就涌现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国家要进行立法工作,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栖息地。首先,从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这一方面来讲,我国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条例,比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为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提供法律保障。其次,虽然我国在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但是该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补偿主体、没有明确的具体程序等,从而不能够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的健康生长。面对这一缺陷,我国要不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严格惩罚伤害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

(6)保护药用濒危野生动物的发展措施。及时,对繁殖药用濒危野生动物进行研究以及驯养。在保护、发展以及利用濒危药用动物资源中,驯养繁殖药用濒危野生动物成为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并且也可以增加野生动物药资源。第二,研究药用濒危野生动物的替代品。在研究濒危野生动物替代品的时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开展研究濒危野生动物药材代用品,比如:利用鼢鼠来代替虎骨。其次,在开发濒危野生动物药用的有效成分时要充分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濒危动物类的药材化学成分进行系统以及的分析,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将天然品组合起来。第三,不断完善濒危药用野生动物保护体系。通过对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进行加强以及完善,一步步恢复濒危药用野生动物种群的平衡性。另外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方法引进来,确保我国保护野生动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我国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保护濒危药用野生动物等方面的知识,促使公众的意识得以提高。

4 结语

野生动物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然而在地球生物网中,野生动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要合理、适当地利用野生动物,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在保护野生动物这一工作中,要分析每一个地区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实际数量,针对不同的种类来采取的保护措施,促使野生动物种群逐渐壮大起来。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的课程模式探索

摘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是为保护水生动物多样性的实践提供方法和技术上的指导,为了贯彻学科指导思想,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保护学人才。鉴于此,提出了高校开设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的必要性,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实施,引入了第三方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水生野生动物 保护生物学 课程探索

保护生物学是研究如何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保护生物学交叉了分类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学模型学、进化系统学、生物地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是一门兼顾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新兴学科。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是从保护生物学中分离出来,创立学科的目的是引起了公众关注,提出保护目标和措施,减缓或遏止水生野生动物多样性的丧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的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保护水生动物多样性的实践提供方法和技术上的指导。为了更好地贯彻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的学科思想,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保护学人才。为此,我们尝试在高校开设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课程。

一、开设课程的必要性

地球上的淡水和海水环境中的生物占据了生物圈内的绝大部分,地球表面的淡水环境中存在至少10万种物种,约为已描述物种的6%;海洋环境中,目前科学界已知的生物约有23万种,估计仍有100万种尚未记录。虽然如此,但人类没有真正理解水生动物的价值,不能自觉地维持水生动物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最近几十年间,水生动物遭受较以往任何时候更为严重的破坏,人类活动引起的物种灭绝速度比物种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很多物种在人类还没认识之前,其身影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人类社会活动和环境变化造成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社会背景条件下,我们提出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旨在为水生动物提供科学的保护措施,为解决保护问题的纯科学和管理实践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课程体系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的学科门类为理学生物科学类,专业方向选修的主要课程之一,由2名专业教师担任全院课程教学任务,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

三、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科学类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在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4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保护水生生物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保护的方法和实现途径,掌握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原理,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保护生物学面临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的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涉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的发展历程,保护对象,保护策略措施,法律法规相关文书的提出和完善,以及在此过程中与现实的经济发展的冲突。就线索来讲,本课程以为什么要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为红线,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为了突出重点,我将理论联系实际,将经济发展与动物保护相冲突的事件作为案例来呈现。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课程教学根据教学目标,依据我们自编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教学讲义,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水生野生动物的主要类群和分布,影响水生野生动物分布和数量变动的原因,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决策,经济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途径,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途径等主要6大部分(上面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见表1)。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学部分由课堂教学与野外考查组成。课堂教学根据各位教师的科研方向和专业特长,依据授课章节和课时容量进行分配,同时依据教学内容之间的承前启后的逻辑关系,安排相关老师负责野外考查实践的前期动员、组织和具体实施。

五、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前,专业教师准备了充分的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保护生物学”“生态学原理”“水环境化学”“动物学”“鱼类学”等相关的基础教材。准备了教学大纲、课时安排、教学进度等,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守,心里有数。教学资源也借助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公开,学生能通过网络平台随时查询访问,有疑问也可网上留言或直接联系任课老师。教学进度安排上,在总课时量有限的前提下,要兼顾课堂教学课时量和野外考查课时量的均衡,适当穿插分组交流、专题讲座、热点讨论,教师对课程作业及调查报告给予剖析和评价。

六、教学绩效评价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学的教学,关键点在于讲授清楚为什么要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水生野生动物的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以及保护的途径是什么等科学问题,让学生自发地从内心感受到保护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教学任务完成的效果怎样,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成效,我们引入了第三方进行教学评价。主要是聘请德高望重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担任教学督导,对任课教师提出中肯的评价,包括授课内容、方式、及风格等,课堂上面对面的点评,课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依据教学督导的意见,在下一轮教学中进行调整,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反响良好。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PVA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研究应用

摘 要:运用数学模型,结合种群参数,模拟和预测生态学上的濒危物种的种群动态,从而预测并且指导物种的长期保护和管理。

关键词:PVA;野生动物保护;量化工具

1 PVA定义

Beissinger和McCullough(2002)认为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简称 PVA)是运用数学模型,结合种群参数,模拟和预测生态学上的濒危物种的种群动态,从而预测并且指导物种的长期保护和管理。

2 PVA模型

Gerber, L.和González-Suárez,M.(2010)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进步PVA 的应用在生物学的研究中流行起来。其中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最常用的软件是VORTEX模型(翻译为“漩涡模型”)。

3 PVA的研究对象

PVA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后(田瑜等,2011),主要用于珍稀濒危物种研究。表1是PVA引入我国后的主要研究物种,综合这些研究发现,主要的分析软件以VORTEX模型为主(86%),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4 PVA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应用

可以用来预测濒危物种未来数量规模,在一定时间内评估物种灭绝的风险,评估一系列保护措施。

4.1 预测濒危物种未来的种群大小

沈才智(2005),采用VORTEX模型,对黑河胜山远东驼鹿(Alcesalcescameloides)的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灾害因子对种群产生一定影响,随着程度的加重,影响也越大。

4.2 估计一定时间内物种的绝灭风险

胡锦矗等(1999)采用VORTEX模型分析了冶勒地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100a内的变动趋势。

4.3 评估一套保护措施,确定哪个能使种群的存活时间最长

任文华等(2002)采用VORTEX模型,模拟了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种群在未来100年内的变动趋势。

4.4 探索不同假说对小种群动态的影响

Bode等(2011)利用随机的年龄结构模型(stochasticage-structuredmodel )模拟了澳大利亚的斑眼1雄( Leipoa ocellata)种群动态。

4.5 设计自然保护区面积大小

桂小杰(2005)论述了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的定义、原理及其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的应用,讨论了种群分析法与分析模型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的应用问题。

4.6 对物种的引入进行可行性评估

重引入就是向某物种原分布区内己绝迹的地区释放野生或人工繁殖的种群,使之适应所释放的环境并存活下来,直至重建野生种群和分布区的方法。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野生动物保护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摘 要】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各种资源都非常丰富,野生动物资源也不例外。但我国的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资源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使得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野生动物资源也急需得到重视。本文就国内外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作出了分析,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改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保护 野生动物 问题 研究

1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

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有着丰富的成就与悠久的历史,为保护野生动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中科院的科学家就立志建立我国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建立及时个自然保护区是在1956年,即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此后一系列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举措,包括找到濒危动物,再度建立自然保护区,都为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我国野生动物所受到的威胁

2.1 生存环境的破碎化

不仅在我国,在全球也是面临着同样的情况,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与日常活动范围正在不断的缩小,不断的分散,造成了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破碎化的现状。随着人类的活动范围的扩大,野生动物被迫改变生存习性,被迫迁移,不断躲避,导致了生存环境的碎片化,许多野生动物在隔绝的生存环境中生存,食物越来越少,近亲繁殖增加,不能正常迁徙,间接导致了野生动物的灭绝速度的加快。

2.2 资源枯竭

随着人类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的扩大,森林不断被砍伐,土地不断被开垦,各种资源都越来越枯竭,野生动物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难生存,再加上人类无节制的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更加剧了野生动物的灭绝。

2.3 环境恶劣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仅污染了城市环境,更污染了自然环境,给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影响,给野生动物造成了健康、遗传等一系列的伤害。

2.4 遗传多样性的退化

由于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的破碎化、生存资源枯竭的加快、环境的污染,已经造成了野生动物当下这一代的生存已经很困难,减少了野生动物的寿命,加速了他们的死亡。生存环境的恶劣导致了野生动物近亲繁殖增加,遗传的单一性,环境的恶劣导致了野生动物体内毒素的累积,更遗传到下一代,导致野生动物的退化,更加不能适应,逐渐导致灭绝。

3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3.1 经济意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离不开野生动物,很多野生动物都能够为人类提供药材、织物、皮毛、食材等等一系列丰富的资源,保护野生动物,加强对他们的研究、培育、驯养,对人类发展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

3.2 科研意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科研成果都是由野生动物引发的灵感。通过对野生动物的研究,人类借鉴了很多野生动物的生理构造、生存习惯,对人类的研究、发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从鸟类的飞行开始研究,发明了飞机,对青蛙眼睛的研究,发明了电子蛙眼等等。另外,猴子、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他们与人类有着亲缘关系,为研究人类学,灵长类动物有着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3.3 对生态平衡的意义

即使在高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人们还是需要保持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而野生动物就是生态系统中不可代替的一部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的保持是通过食物链保持着平衡,这种生态平衡不仅要保障物种的品种和数量的相对稳定,还要保障生物的多样性。如果生态系统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发生了变动,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由此可见,保护野生动物是必须进行的,这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

4 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存在的不足

4.1 相关法律的不完善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本法条就十分不完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央就已经就保护野生动物颁布了法律,在当时这部法律为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了法律基础,对当时的野生动物资源起到了很大的保护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侵害越来越严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来说已经远远不够,当下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越来越局限,指导思想也十分落后。

4.2 执法力度的不严格

野生动物对外贸易方面执法就非常松散。在野生动物对外贸易方面,应当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对外贸易,这就决定了野生动物对外贸易的检测应当是一个十分专业的行为,但海关贸易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不具备这一能力,直接导致了执法力度的不严格。

4.3 守法意识的淡薄

由于野生动物能够带来极高的利益,但付出的代价却并没有那么高,直接导致了很多人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另外,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往往都是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我国对于偏远地区的执法力度又不够严格,直接导致了在强烈经济诱惑下的人们守法意识的更加淡薄。

5 加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

5.1 完善立法制度

尽快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现在执行的这部《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过于落后,很多司法解释十分模糊,使得对野生动物不怀好意的人们钻了法律的空子,也使得有心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的人们无法可依,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展开十分困难。

5.2 加强野生动物的研究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研究,可以看到更多野生动物的价值,使得国家对于野生动物更加重视,可以加大对野生动物研究的经济投入、科研投入,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加强野外野生动物基地的建设,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专业性等等。

6 结语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也就是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分析强调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现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存在各方面不足,,对如何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相关人员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论我国水生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的完善

【摘 要】 本文概述了水生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分析了水生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水生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的建议:明确刑事立案标准;制定细化量刑情节标准;明确制品的涵义范围;协调解决物种鉴定问题;依法赋予相应部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理确定破坏水生野生动物案件处罚标准。

【关键词】 动物;法律法规;修改完善

近年来,国际国内社会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日益重视,我国采取了诸多措施解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问题。而其中,法律的完备与执法的到位与否至关重要,相比水生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我国对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较为明晰,本文仅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予以分析、提出建议。

一、水生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现状

受消费需求刺激、高额利润驱使、法律规定不足以及海上监管难、打击力度有限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非法猎捕、采挖水生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呈上升趋势,相关案件报道屡见报端。

从执法实践看,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对象主要集中在海龟、砗磲、红珊瑚等物种。资料显示,每年约有30多万只成年海龟被人为杀害,在现存的7种海龟中,6种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我国整个南海的成年绿海龟剩下不到2000只;[1]砗磲贝壳加工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大量捕捞造成天然砗磲资源几近枯竭;[2]暴利驱动让本已十分稀缺的红珊瑚资源加速枯竭,红珊瑚正在我国福建、广东、浙江等地遭遇疯狂盗采。[3]

破坏水生野生动物犯罪行为,不仅对野生动物本身,给整个海洋生态环境都带来毁灭性影响,对其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刻不容缓。

二、水生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存在的问题

1、刑事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执法实践中,打击惩治破坏水生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犯罪行为,主要存在立案标准不明确、量刑标准不清晰、案件定性难、物种鉴定困难等问题。

(1)立案标准不明确。按照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未经特许的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均应予以立案追诉。《国家林业局 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2001年5月9日发文),对破坏陆生野生动物(以数量为标准)及制品(以价值为标准)的重大案件、特别重大案件认定标准予以明确,但此规定仅适用于陆生野生动物,对水生野生动物尚无明确立案标准。

(2)缺少量刑幅度标准。较高院司法解释仅对陆生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的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作出了具体规定。对水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涉案动物数量1只与100只的量刑幅度均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严重违背《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司法实践中,致使重案无法重判。

(3)部分案件定性存在争议。以非法采挖砗磲案件为例,执法实践中,执法部门查获的非法采挖砗磲船舶,其采挖到的多为砗磲贝壳(自然死亡埋藏海底若干年的砗磲残体),对其是否构成刑事案件,有不同理解。

不构成刑事案件的观点认为: 此种行为如构成刑事案件,一方面,如采挖的砗磲为活体砗磲或具备砗磲特征的死体,定性为《刑法》第341条罪名当无异议;另一方面,如采挖砗磲贝壳的行为,符合《刑法》第341条的犯罪构成,则砗磲贝壳必须解释为砗磲或其制品。

显然,这种砗磲贝壳不具备砗磲的完整特征,问题在于砗磲贝壳是否为砗磲制品。对于制品,目前尚无明确的司法解释,学理解释认为,野生动物制品是指以野生动物为原料所制作的物品。[4]

构成刑事案件的观点认为:首先,探究《刑法》第341条立法本意,在于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发展环境,基于此,无论是活体、死体、死体某一部分或加工制作的制品当属于限制流通物品。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内涵应该包括他的活体、死体以及身体具有特殊价值的主要部分,砗磲贝壳属于砗磲本身具有利用价值的部分,可以理解为砗磲本身,为该条的保护对象。

其次,按照较高院司法解释,制品以价值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砗磲贝壳具有市场交易价值,应构成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同时如非法采挖砗磲贝壳行为不构成犯罪,而以砗磲贝壳为原材料加工制作成制品的行为构成犯罪,则于法理不通。

(4)物种鉴定存在困难。《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规定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只有经过登记才可以鉴定,《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鉴定单位》(农业部1376号文件)公告的全国15家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鉴定单位,尚没有任何一家在司法机构登记注册,鉴定机构主体资格不适格。

即使依据《关于适用的解释》第87条之规定,在没有法定司法鉴定机构的情况下,专家检验报告可以作为定罪量刑的参考,但农业部1376号公告中没有贝类鉴定单位,也即目前国内还没有砗磲物种鉴定机构及专家。

2、行政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授权性规定造成现实执法困境。根据《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案件由工商部门或其授权渔政部门查处。海上执法对执法装备(船艇、器材等)、人员技能具有相应要求,工商部门又不具备这种能力,造成海上执法的缺位。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由于并非适格的执法主体,查处过程中涉及到查扣、押解、取证、看管、移交等诸多执法环节,执法效率不高,打击力度有限。

(2)行政处罚标准过高。《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破坏水生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同时,可并处相当实物价值10倍以下的罚款,海南省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可处实物价值1至5倍罚款。

依据农业部有关规定,野生动物价值以其资源保护费为基准进行计算。水生野生动物产品价值认定,标本按照该种动物价值标准的执行,特殊利用部分和主要部分按80%执行。

依规定,红珊瑚资源保护费为5万元/千克、库氏砗磲亲体为5千元/只。据此计算,2015年中国海警破获的特大非法猎捕红珊瑚案件,涉案红珊瑚224.41千克,价值近亿元。[5]如果实施行政处罚,罚款较高额达10亿元、低为1亿元。实际上,这样巨额罚款很难执行到位,也起不到应有的法律和社会效果,其他种类水生野生动物处罚存在同样的问题。

三、完善水生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完善立法,以使一线执法有明确法律依据,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1、明确刑事立案标准

由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制定破坏水生野生动物犯罪行为的一般、重大、特别重大案件的立案标准。参照陆生野生动物立案标准做法,对水生野生动物明确立案的数量标准,对其制品明确立案的价值标准,以便侦查机关启动相应刑事程序,也与司法审判裁量标准相对应,体现法律规定的一致性。

2、制定细化量刑情节标准

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将破坏水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量刑情节纳入其中,对“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数量标准予以明确,统一量刑标准,以便司法机关裁判,执法部门掌握办案尺度,体现司法公平公正。

3、明确制品的涵义范围

可由较高人民法院制定统一的司法解释,明确制品的涵义。针对砗磲贝壳、红珊瑚等执法中存在争议物种,进行集中梳理,在司法解释中逐一予以明确,形成法律依据。笔者观点,砗磲贝壳应解释为砗磲,理由主要在于砗磲的主要价值部分即为其贝壳,也是市场交易的主要对象。

4、协调解决物种鉴定问题

依据《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等规定,赋予相关鉴定机构司法鉴定资质。

5、依法赋予相应部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按照现法律规定,水生野生动物主管部门为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且赋予其行政处罚权。条例在具体责任条款中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授权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查处的规定欠妥,应修改相应条文,直接赋予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查处权限。国家海洋局整合重组后,以中国海警名义对外维权执法,整合涵有渔业行政执法职能,因此,修改相应法规时,也应一并赋予中国海警相应执法主体资格。

6、合理确定破坏水生野生动物案件处罚标准

显然,依据资源保护费收费标准计算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价值,开出的天价罚单不具有合理性,缺乏现实性基础。可考虑由行业主管部门指定专门评估机构,综合资源保护费计算标准和市场实际交易价格,合理确定处罚标准,实现法律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谈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

摘 要:社会飞速发展造成了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然而生态环境多样性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分析我国现阶段野生动物的保护状况,并且提出若干保护对策给予参考。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保护对策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为这种经济发展做出突出牺牲的,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环境越来越恶劣,并且对世界生物多样性带去了十分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少,尤其是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数量,也受到环境和人类双重压力踏上了频临灭绝或已经灭绝的路上。因此,世界各国开始越来越重视这一关键性的问题,纷纷采取相关措施来保护野生动物,我国也紧跟这一保护的脚步和潮流,开始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

1 我国现阶段野生动物的存在状况

从小时候起,老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一再强调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不论是野生的还是家养的,都需要对他们加以保护,保护生态多样性。而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保护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保护,已经成为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并且保护生态环境多样性,对于维持自然的平衡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野生动物。

1.1 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减少

1.1.1 自然生存环境越来越差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不仅对人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更是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1.1.2 人类非法行为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越发开始强调不受环境污染的纯天然产品的高质量,因此,纯天然产品价格越来越高,于是形成了野生市场。正是受到这种高额价格的诱惑,使得大量人开始进行非法捕猎,过度的捕猎是导致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1.1.3 国家法律体制存在着漏洞

早在人们大规模的展开非法捕猎时,国家法律法规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形成彻底的法律规范管理体制。并且在不同部门监管着不同的部分,比如我国设置森林公安,保护森林中一切生命的安全,但这一部门只管理野生动物的刑事案件。而非法捕猎的行为属于行政行为,是不受到森林公安的监督管理的。另外,野生动物进入市场,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来进行管理,但工商管理部门只负责商品的检查管理,不负责其他违法行为的申报。这就使得非法捕猎等行为没有明确部门监督管理,从而越发的猖狂。

1.1.4 保护宣传不到位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观念已经从小学开始普及。但仍然屡禁不止,大量的非法捕猎这仍然活跃在深山老林里捕捉动物。最关键在于普及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没有做到全国各地覆盖,一些文化素养第,教育力度差的偏远山区对这些观念不管不顾,一味追求高额的经济利润,从而使得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就形成了现阶段无法控制的非法捕猎的场景。

1.2 现阶段政府采取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1.2.1 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政府就开始重视非法捕猎、野生动物保护等现象。远在1950年,我国就颁布了及时部《稀有动物保护法》,直到今天,我国已经颁发了攻击29部法律法规来进行保护和约束。

1.2.2 自然生物保护区的建立

我国除了颁布法律之外,还在一些独特生活环境中建立自然生物的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并且设立一些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和保护。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一共建立了2588有余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占地面积一共有150万平方公里。为我国多数珍稀野生动物提供了特定的保护区域。

1.2.3 国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得到极大的改变。野生动物成为人们获取皮毛和美味的重要来源,野生动物的皮毛和肉蛋因为具有较高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人们逐渐增加了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因为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野生动物的捕杀现象急剧增加。

2 野生动物保护的对策

2.1 硬性保护

2.1.1 加强对野生动物生存区域的保护

对野生动物生存区域的保护必须要坚持合理开发的原则,比如在一些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必须要做好防火防盗、防止乱砍乱伐、防止滥捕滥杀工作,严格杜绝自然保护区内放牧现象的发生。另外要加强野生动物区域的安防检查工作,避免野生动物走私、买卖、收购野生动物皮毛等相关产业的延伸和发展。

2.1.2 完善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有较多的空白,因此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上必须有严格细致的法律法规,如果违反了相关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必须要严格的进行处罚工作。尤其是为了提高野生动物保护的效率与质量,必须要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避免发生事件后,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明确责任以便更有效。更明确地保护好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2.2 加强保护的观念

2.2.1 加大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

通过加大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教育中利用多种形式来进行,从而尽可能地制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并有效的增强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通过加大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力度,可以提高人们对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2.2.2 坚持科学的保护、发展观,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合理利用野生动物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野生动物作为一种资源是可以利用的,但野生动物作为地球生态结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能缺少的。动物对地球,乃至人类的生存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利用野生动物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要做到适度、合理、可持续利用。适当的利用有利于野生动物种群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2.2.3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野生动物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此为了促进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因此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国际交流合作是十分必要,通过促进国际间的野生动物保护与合作,可以加强保护野生动物的协作能力,提高管理和保护能力,有效的保护野生动物生存和发展。

结束语

野生动物是地理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保持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目前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还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虽然遇到了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认真研对待,仔细研究,努力寻求解决方法,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成为我国保护野生动物工作的助推力。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打造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品牌之探索

摘 要:重庆自然博物馆重视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活动,利用藏品资源、场馆条件、人才资源,通过不断提升科普能力,拓展科普渠道,打造精品展览,密切馆校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并积累了较多经验,在打造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品牌中不断探索。

关键词:博物馆 野生动物 保护 科普教育

重庆自然博物主要职责是收藏展览自然历史遗物,弘扬民族文化;自然历史遗物收藏、展示、研究;普及、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一直以来,该馆牢记社会职责,扩大科普服务,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利用馆藏、人才优势及长期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的丰富经验,以“野生动物巡展”、“环球自然日”、“博物馆日”、“爱鸟周”等品牌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争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1 科普资源情况

1.1 藏品资源

重庆自然博物馆现有藏品11万余件,涵盖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旧石器、地质矿产、岩石、土壤等八大学科,其系统收藏的西部地区丰富多样的脊椎动物标本为该馆藏品主要特色之一,在同类博物馆中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此外,国际著名慈善家肯尼斯・贝林已与博物馆签订了野生动物捐赠备忘录,拟向重庆自然博物馆捐赠数以百计的世界珍稀动物标本,共同建设世界的野生动物展厅―― 贝林厅。

1.2 场馆条件

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该处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占地面积18704 m2,展厅面积2.815 m2,设有《脊椎动物》、《古生物进化》、《恐龙世界》三个基本陈列。正在建设中的新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新城,占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22815.4 m2,建筑面积30842 m2,展区总面积达16698 m2,建成后场馆体量及有效使用面积在同类博物馆中列全国及时。

1.3 展览资源

老馆设有《脊椎动物》、《古生物进化》、《恐龙世界》三个基本陈列。其中,《脊椎动物陈列》主要展出西部地区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以及我国西部的珍稀动物,如中华鲟、大熊猫、金丝猴等多种动物。新馆拟开设《地球奥秘》、《生命激流》、《恐龙世界》、《生物万象》、《生态家园》、《西部富源》、《山水都市》7大板块,围绕“地球・生物・人类”总主题,取材自然标本及其保存环境的研究成果,构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俱强的自然陈列。

1.4 人才资源

重庆自然博物馆现有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0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46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14人占21%(其中博士4人占6%);本科40人占60%;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1人(其中正高4人),中级16人,初级20人,专业人员占总人数的72%。

此外,重庆自然博物馆利用高校资源,与西南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三自社”、“作孚学社”等学生社团合作,建立了一支稳定科普志愿者队伍,常年保持60人以上。

2 科普工作探索及成果

2.1 拓展科普渠道,打造科普展览精品

(1)以高质量的科普展览为核心,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是送展览出馆门。先后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大都会广场、重庆科技馆等多次举办恐龙展览及非洲动物展览,送展览到涪陵、綦江、铜梁、永川、黔江等区县,观众约700万人次。二是送展览去市外。先后在广州、佛山、厦门、乌鲁木齐、宁波、杭州、遵义等城市举办生物进化科普展,观众约400万人次。三是送展览去境外。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荷兰、韩国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举办各类展览,接待海外观众约600万人次。

(2)实现了我国动植物标本出境展览零的突破。为宣传中国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先后策划了《神州生态―中国动植物标本展》、《动物奥秘展》在香港、韩国展出。旨在带领观众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时宣传中国政府在生态研究、保护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累计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其中,《神州生态―中国动植物标本展》在重庆市2008-2009年度博物馆展览项目评比中获得了较高奖的殊荣。

(3)开启了本市较大规模的野生动物标本展览。2013年,重庆自然博物馆利用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捐赠的146件非洲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及28件土著人生活用品,与重庆科技馆共同举办了大型野生动物标本展《非洲动物探秘》,展出包括非洲象、长颈鹿、非洲狮、河马、白纹牛羚、阿拉伯狒狒、青腹绿猴等标本,其中更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标本12种32件,为市民打开探索非洲人文奇观的窗口,了解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之谜。

2.2 依托科普品牌活动,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1)“环球自然日活动”注重原创,打造品牌。为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承办了由环球教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发起的“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通过对“角马的迁徙”、“藏羚羊与青藏铁路”、“拯救江豚”等科普故事选题研究、创作,讲述“动物、植物和人类的伟大迁移”故事,增强学生们了对濒危动物的了解和保护意识。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参赛城市,获得了参赛队伍最多、获奖最多的骄人成绩(在全球总决赛中获得3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和8个三等奖)。活动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2)“爱鸟周活动”多措并举,成绩显著。一是缙云山部级自然保护区联合,打造“科普夏令营”、“双休生态游”、“观鸟”等户外生态科普休闲活动,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二是与西南大学、朝阳中学联合开展了“魅力中国,灵韵山水”演讲比赛及征文比赛,辅导志愿者学习鸟类识别知识、增强爱鸟护鸟意识。三是与《重庆时报》联手开展“全市小学生兴趣班走进科技场馆”活动,并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进行活动的前期宣传、后期专题报道及在论坛发贴。在全市形成了保护野生动物、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3)“国际博物馆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一是在人民广场举办《建设市民喜爱的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型图片展,并开展生态保护调查问卷活动。二是举办“与专家同行,与野生动物对话”专题讲座活动。三是配合“重庆文化遗产月”在巴国城开展“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四是开展“蝴蝶标本进校园,伸出双手献爱心”科普活动,为北碚区特殊学校捐建“自然科普园”1个,捐出古生物化石模型及动物标本57件。有效促进了公众对科普教育事业的参与了解,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和热爱。

(4)“全国科普日活动”多方合作,反响良好。一是创建“惠宇大讲堂”,举办野生动物保护专题讲座,树立公众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行为。二是联合朝阳街道举办“我爱博物馆”知识问答活动,提高全民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美丽重庆的积极性。三是配合学校开展校外教育工作,搭建“自然课堂”,开展户外观察与实践等活动,使博物馆成为其固定的科普实践基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2.3 紧扣野生动物保护热点问题,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工作

(1)开展针对性的“社区服务”、“科普下乡”活动。一是联合社区实施“社区科普惠民”计划,以科普长廊、有奖知识互动问答、科普展板等形式,普及野生动物资源、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等科学知识。二是积极响应党和政府“送展览下乡”“送科普下乡”的号召,先后策划推出了《会飞的花朵》、《低碳家庭》、《身边的昆虫》、《身边的鸟类》等特色小型展览。年均制作展板15块,悬挂横幅8条,发放宣传单150份,发放宣传礼品1000份,接受咨询群众5000人。多方位、多角度、大视野地呈现了中国政府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行动,为政府部门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成功举办“标本制作培训班”。科学地收藏、保护、利用现有的动物标本是我国动物科学研究和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林业局的指导下,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动物标本现代剥制技术培训班”,并邀请全国从事生物教学、动物研究、动物科普教育、雕塑艺术、自然保护区及自然博物馆等与动物标本制作相关人员参加免费培训。同时,邀请国际著名动物标本制作大师艾瑞克.格兰奎斯特(Eirik Granqvist)教授亲身传授鸟类、鱼类、两栖爬行类和小型、大型哺乳动物的近期制作方法。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培养了一批掌握现代动物标本制作工艺和技术的人才,为我国动物标本收藏、保护、研究做出一定贡献。

2.4 加强馆校密切合作,扎实开展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

(1)送展览、送讲座到校园。积极推进科普与教育联姻,让博物馆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先后在巴蜀中学、南开中学、西师附中、珊瑚小学等学校举办“小型动物标本模型制作观摩活动”,“开放的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等科普系列展览60余场。此外,举办《大自然的精灵―蝴蝶研究的乐趣》、《二氧化碳与低碳》等生动有趣却内涵丰富的生态系列讲座30余场。年均受众约5万人以上。通过展览、讲座介绍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成果、宣传生态建设,在全市各高、中小学校形成了保护野生动物、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2)建立校外科普辅导团。利用本馆人才资源,与重庆一中合作建立校外科普辅导团,开展生态保护青少年教育及实践活动,并带领学生参加27届全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我馆专业人员指导高中组学生撰写的4篇课题论文均获大赛一等奖,并获得“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资格,其中两篇论文还取得了参加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的申报资格。

(3)积极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研究。在中国科协、市生态学会的指导和资助下,协助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目前正与西师附中、朝阳小学、蔡家小学等校实施《常见园林植物识别》、《缙云山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 缙云山野生灵芝和茅膏菜的人工培养》、《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等校本课程研发计划。

2.5 利用社会科普资源,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1)共建教育基地。先后与西南大学、涪陵师范学院、兼善中学、朝阳小学等20余所大、中、小学建立合作机制,推进科普工作,利用各大、中、小院校资源,扩大义务讲解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使学生成为普及动物保护、宣传生态环保知识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云中漫步”自然导赏员培训、《自然日记》专栏、“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等社教活动。

(2)开发科普互动项目。一是与北碚区旅游局、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联合联手打造了“北碚文化之旅”、“北碚抗战文化旅游”等旅游线路,进一步实现了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二是与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教委联合开展“山里孩子有梦想”课堂启动活动,2013年被市委宣传部授予“梦想课堂单位”称号。

(3)与同行业博物馆其他科普单位建立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先后与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中国地质博物馆、Nova Scotia自然爱好者联盟、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等机构建立馆际友好合作关系,在人员培训、信息交换、专家指导、展品交流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并初步达成科普合作意向,为促进馆际交流合作,共享科普资源,提升科普人员的专业水准及科普能力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3 近期发展规划

3.1 推进新馆建设,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内水平

一是围绕科普基地建设要求,充实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展示内容,推出高质量的科普陈列。二是加强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收藏、展示、科研、安防技术装备提档升级。三是加强新馆园区建设,完善展示体验项目、配套服务项目,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大幅度增强。

3.2 实施“人才强馆”战略,建设创新型科普基地

通过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招聘充实技术能手,优化完善科普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建立一支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科普队伍。确保岗位培训合格率达到,注册志愿者达志愿者总数的50%,在职职工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达85%以上。

3.3 有效整合科普资源,提升科研、科普及公众服务能力

一是依托新馆设立重点实验室,搭建动物研究、标本制作研究基地等研发平台,加强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提升研发能力。二是强化生态的内容和特色,多挂牌,充分利用“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优势,与学校、企业、政府事业等单位建立联合机制,共享、优化科普资源,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加强科研项目的转换,做好旅游开发、产品开发,创建品牌,着力提高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形成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长效发展的新型博物馆。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涞源县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综述了涞源县野生动物资源与保护现状,对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野生动物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野生动物 资源保护 现状 对策 研究

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涞源县东临易县和涞水,背靠蔚县灵丘、小五台,西倚千里太行,换宝恒、太二山脉。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现就涞源县野生动物资源与保护现状以及相应的保护对策探讨如下:

一、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1.涞源县总面积367.2万亩,

其中山场面积305万亩,占全保定市山场面积的四分之一,全县总面积的83%,其中有林地129万亩,疏林地6.5万亩,灌木林地70.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6.2万亩,苗圃地0.03万亩,宜林荒山地9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1%,森林覆盖率的上升,有力改善了全县的生态环境条件,造就了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野生动物除野猪、麻雀、等少数种类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外,总体上呈现种类减少、种群数量降低的趋势在全县境内,曾经生存过的老虎、狼等动物现已不见踪迹。

2.据调查统计,涞源县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区系组成,包括历史记载和近年调查,陆生脊椎动物149种。其中,部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1种,包括褐马鸡、斑羚、豺、金雕、黑鹳、豹、兔等,河北省重点保护陆生动物12种,部级保护的有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85种,鸟类、兽类其中有猫头鹰、鹰、狐狸、山鸽、乌鸦、野狸,布谷鸟、石鸡、山羊、狍子、野猪、喜鹊、野兔等,这些野生动物已有三分之一的物种列入法律、法规的保护范围。

二、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据史料记载分析,历史上涞源县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远远高于目前的资源水平,但实际上除少数物种外,涞源县的野生动物资源已十分稀少,有些已成为濒危品种,涞源县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不够健全,专项资金不足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涉及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部门主要有农业、林业、渔业、工商、公安、环保、水利、旅游、交通等,在这些部门中,野生动物保护都不是主要职能,加上多部门交叉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又是一项公益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人员和资金,执法水平低下,以罚代法、有法难依、执法不严或放弃法定职责现象时有发生,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不到位普遍存在。由于资金不足,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宣传、培训、执法以及资源调查等工作难以展开,特别是涞源县候鸟保护任务相当繁重,急需建立的乡村护鸟联保网络组织体系由于没有专项经费难以落实,而直接影响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2.经济利益驱动,资源消耗过量

近年来,市场上对野生动物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各大宾馆、酒店经营野生动物已具普遍性,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导致非法猎捕、经营鸟、蛇、蛙等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凭借现有的执法管理力量,难以达到有效管理,大量消耗了有限的野生动物资源。

3.野生动物保护与维护群众利益的矛盾

保护野生动物,必须兼顾群众利益,近年来,因保护野生动物,经常造成林农的庄稼受到不成程度的损毁,国家至今没有明确规定补偿标准和具体实施补偿方案,致使群众保护野生动物逆反心理加剧,对野生动物保护十分不利。

三、保护对策

保护野生动物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野生动物保护已不再是被动消极的保护,而是挽救与持续利用相结合,挽救与恢复重建相结合的积极行动。小则涉及一个地区持续发展,大则关系到全球生态系统维持,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

1.建立协调机构,严格规范管理

保护野生动物是一项社会工程,涉及面广,牵涉到数个行政主管部门,各个部门有各自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协调机构或专业管理机构,配足专业技术人员,来实施严格规范的管理。

2.建立补偿制度,完善补偿机制

野生动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既对立又统一,对因保护野生动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国家应给予补偿。因此,国家必须制订相应的补偿标准,使补偿机制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从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

3.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普及野生动物知识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野生动物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行动,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二是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利用野生动物图片、标本、活体动物展览进行宣传。三是开展小学野生动物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营造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氛围,增强全体人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4.加大对破坏野生动植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在保护区内行施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职能,积极组织配合林业公安、林政执法、工商部门严格执法,做到有法有依,违法必究,通力协作,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乱捕乱杀,走私、倒卖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一是建立群众举报箱,检查酒家、饭店、农贸市场、车站等关键部位,狠狠打击不法分子;二是整顿野生动物经营管理秩序,认真执行凭证经营制度,并严格控制经营范围,同时严肃做好审核及限额颁发许可证工作;三是认真做好野生动物的放生救护工作。

5.加快涞源县驯养繁殖事业的发展

本着“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涞源县在管理好野生动物经营市场的同时,还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饲养各类野生动物,目前,涞源县有野生动物饲养场14家,林业局主管部门不仅在政策、技术上给予扶持、帮助,还积极为其寻找销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栖息地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自然保护区、湿地、栖息地是野生动物最丰富的区域,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涞源县继续坚持“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根据全县实际情况走出一条护养用发展的路子,要把野生动物作为一个行业来管理,使其成为一个产业,走自己养自己的道路,做到保护与发展并用。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研究

摘 要:以东北林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调查法,采用SPSS软件对比分析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讲座前后的数据,对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开展教育讲座对学生如何把握科学保护野生动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年级和来源地区对野生动物保护态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大学生;教育效果

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2005年复旦大学生“虐猫”事件,2011年北京大学生“虐杀小猫”事件以及菲律宾高校学生虐待动物入罪等一系列大学生虐待动物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何高校虐待动物事件频发?从高校虐待动物事件反映出大学生生态德育教育的哪些问题?近年来社会热点关注的“活熊取胆”、“动物狩猎权拍卖”等关于动物保护与利用的争论,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如何看待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等在主流媒体倡导的动物保护思想如何科学地理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和领导力量,他们对动物保护的态度和行为将对动物保护行动乃至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那么,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方面,尤其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这个国内外最为关切的问题上,该如何做,才能形成科学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的生态意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自然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那么,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保护教育则是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目前我国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动物园保护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游客利用园区说明牌、对动物的认知度和对观赏教育效果等方面的宣传教育[1-6];另一方面是对中小学生生物学知识普及和爱护生物的角度研究,而在大学教育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的研究较少。本文有针对性地选取大学生这一群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分析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寻,来探讨高校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的必要性,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一、研究方法

本调研于2012年6月到10月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讲座对东北林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来对比在同一样本条件下,讲座前后学生对若干相同问题的不同态度。讲座共有253名学生参加,有效问卷242份,占总人数的95.65%,其中男生115人,女生127人。问卷包括背景资料和主体问卷两部分,背景资料包括:性别、来自省市、年级、专业、是否素食、是否有宗教信仰、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途径等方面;主体问卷以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对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人工养殖野生动物[7]、养熊取胆的利弊[8]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9-14]、狩猎[15-16]、执法查没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利用[17]、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态度等七个方面去陈述[18],加之学生对媒体舆论宣传态度的调查。其中将变量分类为消极因子、不能协调发展、积极因子、能协调发展和媒体舆论宣传这五类(见表1)。对每个陈述,学生可以选择五种可能中的一种: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知道、比较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将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赋值为5、4、3、2、1。消极因子、积极因子和媒体舆论宣传的值即为各自所包含项目的平均分。

表1 变量名称表

在样本分布特征分析中: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讲座前后效果的差异显著性;用相关分析,判断讲座前后的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分别对保护与利用能否协调发展的相关性。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基本信息对积极因子、消极因子、媒体舆论宣传等有无显著差异。用多重响应分析找出学生获得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主要途径。数据分析均由SPSS17.0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完成。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保护教育讲座前后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变化

从表2可知:从消极角度陈述的各个变量得分讲座之后均低于讲座之前,即趋向于不赞成,其中利用、养殖、养熊取胆、人兽冲突、狩猎这五项与讲座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

表2 保护教育讲座前后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变化(x ± s)

(二)影响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对其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影响分析发现,性别、专业、素食、宗教等四项在讲座前后对积极因子、消极因子和媒体舆论宣传均没有显著的影响。年级对积极因子(P=0.01,0.04

表3 不同基本信息的学生对各项目的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图1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讲座前后对媒体舆论宣传态度

在做积极和消极两种因子与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性分析时发现:积极因子与积极的野生动物保护态度存在差异显著性(P

表4 两种因子对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态度的关系

(三)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主要途径

电视、网络和学校是学生获得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最多的三个途径,电视的响应人数为202,所占的个案百分比为84.2%,响应百分比为27.1%;网络的响应人数为154,所占的个案百分比为64.2%,响应百分比为20.7%;学校的响应人数为121,所占的个案百分比为50.4%,响应百分比为16.2%(见图2)。

图2 学生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途径

三、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近年来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一直在进行,但随着社会背景的逐步变化,人们的保护观念却仍只停留在单纯的保护层面,只认识到了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却缺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策略、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认知,导致了对野生动物合理利用的误解[19]。对大学生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普及野生动物保护观念,探索影响大学生保护观念的因素,对构建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体系,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积极作用。基于当前野生动物保护实际情况,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及相关资料,对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及是否关注野生动物保护时,有90.1%的学生的选择是肯定的,但综合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来看,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理念的理解和认识的均值多在3分(即“不知道”)上下浮动,说明虽然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有一腔热情的关注度,却对野生动物保护理念的本质和内容理解不够充分。在讲座之后得分都向着预期结果进行转变,说明经过教育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认识有些许提高(见表1)。可见,对大学生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是改变大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认识误区的前提条件。调查结果表明,利用野生动物、人工养殖野生动物、养熊取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狩猎、执法查没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利用等6个因子变量与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能否协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见表4)。说明学生对这6个因子变量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态度,而学生能辩证地看待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正是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年级和来自的地区是影响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见表3),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态度有所不同,年级越高学生受舆论宣传的影响越小,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对舆论宣传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时候要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调整以期达到好的效果。

当今主流媒体正在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获取野生动物保护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84.2%)、网络(64.2%)和学校(50.4%)。当前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在激发公众保护热情的同时,客观上形成并加强了舆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思想,特别是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借助发达的媒体进行的“将野生动物全部放归野外”、“尊重所有动物的生命”和“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等片面引导,使得舆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思想更趋于坚定。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为例来分析,“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作为引导国人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其动人之处是从善良的愿望出发,通过拒绝消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使动物免遭杀害。可是,经问卷调查显示,杜绝一切利用野生动物及产品能否实现这一问题,有26.7%的人群认为是可以实现,67%的人群认为不可以实现,6.3%的人群选择不知道,这就很明显地看出杜绝利用一切野生动物这一问题是不够现实的。如果姑且认为人们都拒绝消费,那么就能免除杀害吗?事实上动物界内部的杀戮是普遍存在的,否则,哪有生态平衡。其实我们可以把这句似是而非的广告词改写成“没有非法买卖,就没有非法野生动物的杀害”这样的公众教育宣传也就不会引起似是而非的误导了。舆论中反映的许多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已经超脱于生态安全之外,背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对这些保护理念稍微作一番深入思考,便会发现,其中隐含的片面、孤立并可能制约生态安全等不科学问题。如果非科学、非理性的保护理念一直占据上风,将会误导野生动物保护的方向,阻碍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科学化进程,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面对人与野生动物的问题上我们不能过于极端,应理性地去看待野生动物保护,消除以往对于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之间关系的认识误区,以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使野生动物野外资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使野生动物的生态效益显著增强,使野生动物的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最终达到在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同时,兼顾人们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真正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生态平衡状态。

四、加强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建议

从研究结果可知,在东北林业大学如此小范围内所开展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在讲座前后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说明:1.大学生的野生动物保护态度仍具有可塑性,建议在高校开设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课程。2.大学生本身所具备的野生动物保护态度不具备足够的科学性,即野生动物保护的科学性根基不稳不扎实,易受极端片面的宣传思想误导,建议在高校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的同时,也应从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即中小学开展教育,打好野生动物保护的科学性根基。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浅析我国动物园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困境及对策

我国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存在诸多困境,如环境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园内动物生存环境恶化,游客参观干扰动物生存,相关法律尚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创新环境教育形式,加强动物园管理,制定游客行为规范,增强法律法规的制定。

一、研究背景

动物园的建设对动物的益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为一些动物尤其是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资金,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讲解和教育提高人们提高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已有许多学者在文章中对这两方面的益处做了阐述,其中张金国在《动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东北林业大学的田秀华等在《中国动物园保护教育现状分析》等文中对我过当前动物园保护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较为的阐述。但近年来尤其是一些动物园内动物遭到伤害、虐待的恶性事件的频繁曝光,动物园对野生动物的负面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分析动物园可能给动物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原因,并对动物园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我国动物园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分析

(一)目前大多数动物园环境教育工作存在不足

2002年发生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即使是时至今日也让人震惊,事实上这样的事件绝不是个例 ,不仅是学校或家庭教育应该反思,动物园的环境教育工作也应该引起注意。当前动物园的教育方式是以游客通过阅读说明牌的方式为主,受教育效果以认识更多动物为主,而没有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做深入介绍。一些城市动物园用笼舍来展出动物或训练动物进行表演,游客很难直观的感受动物实际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另外,动物园环境教育形式单调、讲解人员专业性不够等也是环境教育难以满足游客需求的原因。

(二)动物园中动物的生存环境恶化

那些以商业性为主或缺乏资金的动物园讲动物往往很难建立起动物真实的生存环境,通常将动物放置于非自然或其他受争议条件的人类环境中。例如在狭小的笼子里,动物活动空间不足、生活设施差、食物不足,反而会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存。一些动物园为追求经济利益,训练动物进行高难度、违背动物天性的表演如高空走钢丝、跳火圈等。尤其在节假日期间,动物的表演时间一般较长、表演强度会加大,动物的正常睡眠需求无法得到保障。.动物园中的动物因为生存环境恶化而死亡,动物物种多样性也会大大减少。

(三)游客参观对动物的干扰

大量游客参观直接影响是动物的行为,如取食和表演,及生理指标的变化,鸟类的惊飞和兽类的惊走行为是躲避干扰的一种最直接反应,动物在躲避行为出现前多表现为警戒行为增加。特别是某些动物容易被食物吸引,而一些游客在喂食这些容易被食吸引的动物时没有注意动物的需要,向动物喂食一些其无法消化的物品直接造成了一些动物受伤和死亡。同时,大量游客进入动物园内会产生各种噪音和多固体垃圾,会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

(四)动物园的设立、运行、管理缺乏法律规范

我国已于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但在执法过程中对动物园的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及时,对伤害、虐待野生动物的行为、我国目前的法律还没有对其进行规范。我国现有180多家动物园里,许多野生动物仅仅被看成是“旅游资源”或观赏物被关在里面备受虐待、伤害。第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执行机构和动物园的管理又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过程缺乏监管,这就使动物园的设立和管理没有统一的规范,不利于动物保护。

三、对我国动物园未来发展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发挥动物园的职能,使动物园真正能成为人类认识动物的一个窗口,成为保护野生动物的推动力量,针对在上文中提出的问题再借鉴国外动物园发展中的经验,笔者认为未来动物园的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保护教育的基础设施、工作人员、形式等

在基础设施方面,动物园展区的建设应该经过科学的规划、合理布局,尽可能的模拟动物原本的生活环境,可设立一些电子设备如播放幻灯片,影像资料等,使游客能对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有更直观的了解。另一方面,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尽量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讲解员,能给游客以正确的引导,唤起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保护教育的形式也应不断创新,如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参观者组织不同的活动、出版相关的宣传手册等。

(二)加强对动物园的规范管理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尽量避免有的地区资金滥用有的地区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给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保障,改善动物的吃、住及卫生状况,在动物的生存环境方面要遵循其自然规律,对动物的驯化应按照动物原有的习性、行为进行常规训练,促进动物的身体健康,体现动物的自然美。

3.注重对游客的管理

各动物园应该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限制游客数量。大型动物可承载的游客数量较多,但对于一些中小型动物园来说游客人数过多对园内自然环境、动物保护都是不利的。对游客在参观过程中的一些行为也要有所规范。如禁止游客随意喂食园内动物,也可以给游客提供一些特定的食物来喂养动物,对一些动物也设立安全范围,可招募志愿者来帮管理。

4.制定动物园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应明确野生动物的概念,对动物园的设立及基本条件有严格规范,并且立法惩处伤害、虐待野生动物的行为,进一步确立动物福利权。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动物福利”法律。美国不但制定了《反虐待动物法案》,还专门制定了《动物福利法案》,对人该给动物一个什么样的正常生存环境,在宰杀的过程中怎样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而在我国相关方面还远远不够。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涞源县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综述了涞源县野生动物资源与保护现状,对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野生动物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野生动物 资源保护 现状 对策 研究

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涞源县东临易县和涞水,背靠蔚县灵丘、小五台,西倚千里太行,换宝恒、太二山脉。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现就涞源县野生动物资源与保护现状以及相应的保护对策探讨如下:

一、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1.涞源县总面积367.2万亩, 其中山场面积305万亩,占全保定市山场面积的四分之一,全县总面积的83%,其中有林地129万亩,疏林地6.5万亩,灌木林地70.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6.2万亩,苗圃地0.03万亩,宜林荒山地9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1%,森林覆盖率的上升,有力改善了全县的生态环境条件,造就了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野生动物除野猪、麻雀、等少数种类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外,总体上呈现种类减少、种群数量降低的趋势在全县境内,曾经生存过的老虎、狼等动物现已不见踪迹。

2.据调查统计,涞源县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区系组成,包括历史记载和近年调查,陆生脊椎动物149种。其中,部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1种,包括褐马鸡、斑羚、豺、金雕、黑鹳、豹、兔等,河北省重点保护陆生动物12种,部级保护的有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85种,鸟类、兽类其中有猫头鹰、鹰、狐狸、山鸽、乌鸦、野狸,布谷鸟、石鸡、山羊、狍子、野猪、喜鹊、野兔等,这些野生动物已有三分之一的物种列入法律、法规的保护范围。

二、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据史料记载分析,历史上涞源县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远远高于目前的资源水平,但实际上除少数物种外,涞源县的野生动物资源已十分稀少,有些已成为濒危品种,涞源县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不够健全,专项资金不足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涉及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部门主要有农业、林业、渔业、工商、公安、环保、水利、旅游、交通等,在这些部门中,野生动物保护都不是主要职能,加上多部门交叉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又是一项公益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人员和资金,执法水平低下,以罚代法、有法难依、执法不严或放弃法定职责现象时有发生,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不到位普遍存在。由于资金不足,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宣传、培训、执法以及资源调查等工作难以展开.特别是涞源县候鸟保护任务相当繁重,急需建立的乡村护鸟联保网络组织体系由于没有专项经费难以落实,而直接影响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2.经济利益驱动,资源消耗过量

近年来,市场上对野生动物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各大宾馆、酒店经营野生动物已具普遍性.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导致非法猎捕、经营鸟、蛇、蛙等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凭借现有的执法管理力量,难以达到有效管理,大量消耗了有限的野生动物资源。

3.野生动物保护与维护群众利益的矛盾

保护野生动物,必须兼顾群众利益.近年来,因保护野生动物,经常造成林农的庄稼受到不成程度的损毁,国家至今没有明确规定补偿标准和具体实施补偿方案,致使群众保护野生动物逆反心理加剧,对野生动物保护十分不利。

三、保护对策

保护野生动物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野生动物保护已不再是被动消极的保护,而是挽救与持续利用相结合,挽救与恢复重建相结合的积极行动。小则涉及一个地区持续发展,大则关系到全球生态系统维持,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

1.建立协调机构,严格规范管理

保护野生动物是一项社会工程,涉及面广,牵涉到数个行政主管部门,各个部门有各自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协调机构或专业管理机构,配足专业技术人员,来实施严格规范的管理。

2.建立补偿制度,完善补偿机制

野生动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既对立又统一,对因保护野生动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国家应给予补偿。因此,国家必须制订相应的补偿标准,使补偿机制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从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

3.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普及野生动物知识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野生动物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行动,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二是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利用野生动物图片、标本、活体动物展览进行宣传。三是开展小学野生动物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营造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氛围,增强全体人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4.加大对破坏野生动植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在保护区内行施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职能,积极组织配合林业公安、林政执法、工商部门严格执法,做到有法有依,违法必究,通力协作,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乱捕乱杀,走私、倒卖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一是建立群众举报箱,检查酒家、饭店、农贸市场、车站等关键部位,狠狠打击不法分子;二是整顿野生动物经营管理秩序,认真执行凭证经营制度,并严格控制经营范围,同时严肃做好审核及限额颁发许可证工作;三是认真做好野生动物的放生救护工作。

5.加快涞源县驯养繁殖事业的发展

本着“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涞源县在管理好野生动物经营市场的同时,还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饲养各类野生动物,目前,涞源县有野生动物饲养场14家,林业局主管部门不仅在政策、技术上给予扶持、帮助,还积极为其寻找销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栖息地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自然保护区、湿地、栖息地是野生动物最丰富的区域,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涞源县继续坚持“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根据全县实际情况走出一条护养用发展的路子,要把野生动物作为一个行业来管理,使其成为一个产业,走自己养自己的道路,做到保护与发展并用。

野生动物保护论文: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持续增加,野生动物及产品的需求将会更大,加上高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污染,受威胁的物种将进一步增加,物种受威胁程度进一步加重。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了野生动物贸易和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以及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还没有开展野生动物贸易研究,甚至连这方面的一些粗略估计数字很缺乏。这不但影响到我国生物多样性合理管理,保护和持续利用,而且也不利于国际其他国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此,有必要开展一项综合性的野生动物贸易和研究,以揭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并为合理保护和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对策

1 我国野生动物的必要性和现状分析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野生动物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理念。任何一种野生动物的消失,对于人类以及子孙后代都是有害无益的。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自然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野生生物是生态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1 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

1.1.1 野生动物资源不断减少

栖息地干扰、破坏、退化和缩减是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非法猎捕和过度开发利用是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下降的重要原因。

1.1.2 高额利润的驱使

一些人追求“山珍野味”的嗜好,使野生动物交易有了市场。近年各地区经济发展,食用野生动物数量也激增,造成野生动物市场“行性看涨”,其市场价连年走高。加上猎捕野生动物本小利大,经营野生动物中间利润可观,致使少数不法之徒铤而走险。

1.1.3 管理体制不规范

按照目前的管辖分工,森林公安只能管辖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多数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类型的违法案件中,绝大部分是行政案件。森林公安办理野生动物行政处罚案件没有明确的法规授权,给执法活动带来不便。特别是野生动物进入市场后,按照当地目前的管理体制,以工商部门管理为主,林业部门协助配合,影响森林公安执法作用的发挥。

1.1.4 宣传工作尚有欠缺

大量的宣传已经使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但由于少数非法猎捕者、经营者文化素养低,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加上一些人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不良嗜好,觉得食野味可以“提升身价”,造成了非法食用野生动物行为难以根治的局面。

1.2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分析

1.2.1 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

自1950年起我国政府颁发了《关于稀有动物保护办法》起,为保护野生动物至今共颁发了29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1.2.2 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现状

我国一直在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全国已建立各级各自然保护区2588处,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9%。我国自然保护区有重要生态保护功能 ,绝大多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保护。

1.2.3 国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得到极大的改变。野生动物成为人们获取皮毛和美味的重要来源,野生动物的皮毛和肉蛋因为具有较高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人们逐渐增加了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因为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野生动物的捕杀现象急剧增加。

2 野生动物保护的对策

2.1 硬性保护

2.1.1 加强对野生动物生存区域的保护

对野生动物生存区域的保护必须要坚持合理开发的原则,比如在一些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必须要做好防火防盗、防止乱砍乱伐、防止滥捕滥杀工作,严格杜绝自然保护区内放牧现象的发生。另外要加强野生动物区域的安防检查工作,避免野生动物走私、买卖、收购野生动物皮毛等相关产业的延伸和发展。

2.1.2 完善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有较多的空白,因此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上必须有严格细致的法律法规,如果违反了相关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必须要严格的进行处罚工作。另外在野生动物的买卖上必须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并依据相关的规定处以较高的罚款,而罚款金额的规定可以根据不同野生动物种类界定,避免出现轻罚。其次,要在消费环节上要进一步规范,要对不文明的消费行为给予处罚,禁止或者限制野生动物的买卖。对于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进行买卖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刑事处罚。最重要的是,为了提高野生动物保护的效率与质量,必须要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避免发生事件后,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明确责任以便更有效。更明确地保护好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2.2 加强保护的观念

2.2.1 加大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

通过加大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教育中利用多种形式来进行,从而尽可能地制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并有效的增强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通过加大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力度,可以提高人们对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2.2.2 坚持科学的保护、发展观,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合理利用野生动物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野生动物作为一种资源是可以利用的,但野生动物作为地球生态结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能缺少的。动物对地球,乃至人类的生存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利用野生动物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要做到适度、合理、可持续利用。适当的利用有利于野生动物种群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2.2.3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野生动物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此为了促进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再此大环境下,高效的处理和管理野生动物贸易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野生动物的保护不仅仅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工作,对于世界各国同样重要。因此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国际交流合作是十分必要,通过促进国际间的野生动物保护与合作,可以加强保护野生动物的协作能力,提高管理和保护能力,有效的保护野生动物生存和发展。

3 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的总结

野生动物涵盖着地球上很大一部分的动物群体,而且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我国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法律保护。由于这些珍稀的野生动物由于具有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目前野生动物保护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虽然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可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迫害并没有因为法律的保障而有所减少,甚至不断的增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大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实际上就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发展在考虑。近年来由于我们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很多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甚至濒临物种的灭绝。根据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由于生物链失衡而导致的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100倍,地球上每天几乎有100多种生物消失。在我国,目前哺乳类动物已灭绝也达数十种之多,另外还有数十种动物濒临灭绝,野生动物的灭绝很大程度上都可归咎于人们对生物平衡和生物链的破坏和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因此保护野生动物对于人类的发展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我们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并不断能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有效的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