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飞控计算机设计论文
1系统硬件构建
飞控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硬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模块。
1.1SOPC模块SOPC是飞控计算机的核心,其内核处理器用以支撑应用软件的运行,内部大容量的可编程逻辑用于管理对外的串口通信、管理SPI接口的MEMS传感器、管理海量NANDFLASH存储器、输出PWM波实现对舵机的自动控制。SOPC选用XILINX公司的Virtex-5芯片XC5FXT70T-F665,它采用65nm工艺,1V的内核电压,功耗较Virtex-4降低50%;具有71680个可编程逻辑单元;具有820KbitsLUTRAM和5328Kbits的块RAM;集成双核IBMPowerPC440处理器硬核,提供1100DMIPS@550MHz的性能;集成128个DSP逻辑片,提供高达192GMACsDSP性能;集成4路IEEE802.3标准10/100Mbit/s以太网MAC硬核;内置16通道GTX串行口收发器,可提供高达6.5Gbit/s性能;内置3个PCIExpress节点块;采用665脚的封装,外形尺寸仅27mm×27mm;软件支持LINUX、VX-WORKS等操作系统。
1.2RS-232/422驱动电路由于外部GPS、高度表、磁力计、测控设备等传感器均为RS-232或RS-422电平,而SOPC的UART输出为LVTTL电平,因此需要RS-232/422驱动电路实现两者之间的电平转换,电路如图3所示。此处选用MAXIM公司的MAX3232和MAX3490芯片,前者实现RS-232与LVTTL电平转换,后者实现RS-422与LVT-TL电平转换。
1.3手/自切换电路为了给飞行器提供一个保护措施,该设计方案中还包括手控/自控切换电路,使得在飞控失败时,可切换至手动模式遥控飞行。该部分的电路结构如图4所示。由于使用的遥控器含有9个PWM信号控制通道,而实际只使用了其中的5个通道,因此将其中的一路空闲通道设置为手控/自控切换开关通道。开关控制信号含有三个状态,每个状态对应的PWM周期均为20ms,而脉宽分别是1ms、1.5ms、2ms,这样通过读取该通道的脉宽值就可以确定此时飞机应该处于什么状态。为了与SOPC系统进行故障隔离,该部分电路单独使用了一片8位MCU处理器进行判别和切换处理。假设规定脉宽值为1ms时为手动控制状态,1.5ms/2ms时为自动控制状态,那么当MCU读到开关的脉宽值为1ms时,则控制继电器S1~S5释放,此时遥控器来的5路PWM信号直接发送给舵机,使系统工作于手动控制状态;而当MCU读到脉宽值非1ms时,则控制继电器S1~S5吸合,将手动控制信号屏蔽,此时SOPC输出的5路PWM信号送给舵机,使系统工作于自动控制状态,从而实现了手控与自控的切换。为保障安全性和性,在设计中,手控/自控模式控制信号使用不同的供电电源,采用光耦器件进行隔离。
1.4三轴MEMS陀螺及加计电路为了减小体积和质量,选用硅微模块实现三轴陀螺及加计功能。该部分选用AD公司的ADIS16355单片解决方案,其与SOPC之间采用SPI串行数据接口实现通信。
1.5海量NANDFLASH存储器海量NANDFLASH存储器用于存储大量的飞行参数及掉电后需要保护的数据。
1.6电源模块用于把机上的蓄电池电压变换为SOPC系统所需的低电压。该部分采用Linear公司的高效DC/DC器件实现,输入为12V蓄电池电压,输出为3.3V、2.5V、1V电压,电路如图5所示。
2系统软件开发
飞控计算机软件开发分为FPGA可编程逻辑设计和应用程序软件设计,可以采用XILINX提供的Plat-formStudio和ISEDesignSuite设计环境。FPGA可编程逻辑设计采用VerilogHDL描述语言,实现UART、SPI接口、NANDFLASH管理、PWM输出、浮点运算协处理等功能,并通过内部双口RAM与POWERPC内核进行连接,另外还包含POWERPC系统所需的译码逻辑。在设计UART逻辑时,按照协议包形式进行解码,只接收约定的协议包(例如以0xEB90为包头,长度20字节),接收到完整的包后,则置出接收标志,处理器查询到接收标志后,从指定的单元取出数据包即可。该解包方式不占用处理器资源,因此对于无人机应用中串口传感器数量多的特点,可以极大提高应用软件的执行效率。
3结论
SOPC技术是IC设计的发展方向,本方案给出的基于SOPC技术的微型无人机飞控计算机设计方案,在某型MUAV中替代了基于PC104的方案,其体积质量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运算性能却远高于原方案。事实证明,该设计方案切实可行。
作者:景涛马新刚单位:海军装备部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压疮管理的计算机设计论文
1《压疮治疗监控记录表》计算机设计
病人情况:姓名、病区、床号、年龄、性别、住院号、入院时间、出院时间、诊断等项目。压疮发生部位及受损面积;分期及性质;时间、护士签名;将压疮好发部位示意图扫描在计算机系统上并按照解剖位置用编号标示,发生部位填写示意图相应编号。压疮分期及性质填写序号①淤血红润期;②炎性沉润期;③浅度溃疡期;④坏死溃疡期。压疮处理内容干预措施有:①翻身2h进行1次;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③保持床位清洁;④减少局部压迫;⑤气垫床;⑥换药;⑦敷贴;⑧健康教育等项目。
2临床应用
新入院、转入、病情变化时责任护士根据Braden评分标准对病人进行皮肤评估,护士用个人账户登陆“综合信息平台(内网OA)”。点击计算机导航栏“护理专区”的《压疮风险评估与预防表》,新病人点击“新建表”按钮开始填写,旧病人点击“病人姓名”继续填写。新病人填写时,先填写“住院号”,后点击“提取基本信息”按钮来提取病人基本信息,继续填写旧病人时,请分别点击1个或者2个“添加行”来填写相应的数据,将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进行评分,计算机自动计分,根据评分情况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即在“”中打钩,轻、中度危险每周评估1次;高度、极度危险每天评估1次,做到班班交接。发生部位填写示意图相应编号;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即在“”中打钩,效果评价为未发生或发生。新病人填写好表数据点击“保存”即可;旧病人要是结束填写数据,点击“归档”。病人一旦发生压疮应立即填写《病人压疮治疗监控记录表》和《病人压疮情况报告表》,按程序上报。院外压疮即填写《病人压疮治疗监控记录表》,同时增加床旁护理时间,提高床旁执行力、家属及陪护的配合程度。《压疮治疗监控记录表》其操作与《压疮风险评估与预防表》基本相同。在《压疮治疗监控记录表》中点击“发生部位及受损面积”的下列行填写发生部位及受损面积示意图相应编号(可多选),压疮分期及性质填写序号①淤血红润期;②炎性浸润期;③浅度溃疡期;④坏死溃疡期。护理措施选项填序号。效果评价内容包括创面面积、性质(干、湿)、颜色变化情况。每天护士长查房时将新入院、转入、病情变化时,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极度危险分别填写在“护士长评估记录表”上,护士长不上班时由主班护士填写。护士长用个人账户登陆“综合信息平台(内网OA)”,点击计算机导航栏“护理专区”,《压疮风险评估与预防表》《压疮治疗监控记录表》进行查询病人情况填写、压疮危险因素、护理干预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并签名。科护士长每天上班时用个人账户登陆“综合信息平台(内网OA)”,点击计算机导航栏“护理专区”的再分别点击《压疮风险评估与预防表》《压疮治疗监控记录表》查询全院各科室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院外带入压疮病人分布情况,根据分布情况有针对性深入临床进行督导,填写护理部审核意见并签名。将病人情况、压疮危险因素、压疮发生部位及受损面积、压疮分期及性质通过电脑录入后在《压疮风险评估与预防表》《压疮治疗监控记录表》自动形成表格,且通过有线的方式组成局域网络形成各项数据,进行有效的压疮管理。
3体会
3.1为预防压疮环节管理和科研提供理论数据新入院、转入、病情变化时,责任护士根据Braden评分标准对病人进行皮肤评估,登陆“综合信息平台(内网OA)点击《压疮风险评估与预防表》、将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进行评分,计算机自动计分,使得评分结果更加真实可信,压疮的部位、受损面积、压疮分期及性质客观,同时可以查询压疮的部位、压疮分期等数据,为压疮管理提供科研依据。
3.2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对院外带入压疮及难免压疮启用《压疮治疗监控记录表》,责任护士每天对高度、极度危险病人评估1次,通过对病人压疮的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在实行措施的同时,与主管医师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进一步加强护患交流,改善医、护、患关系,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
3.4提高护士工作效率责任护士根据评分情况填写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即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前“”中打钩;护士长查询病人情况填写、压疮危险因素、护理干预措施是否符合要求;科护士长查询全院各科室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院外带入压疮病人分布情况,根据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督导,减少手工填写时间。
3.5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护士、护士长严格按照风险评估制度的要求,按时做好对病人的压疮评估及预防。有效的做好对高风险人群的管理及上报工作,压疮病人出现护理疑难问题时应及时组织专科护理会诊,利用医院的品质资源,发挥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陈开珠郑素珠谢丽琴许丽丽单位: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课程群计算机设计论文
1研究方法
采用多维分析法和时空分析法。多维分析法认为,事物有若干性质,并由这些性质构成,分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就是分析事物的性质。作为一种方法,其将对事物的分析等价为对事物多质的分析,没有交叉互质的一个性质就是一个维,对事物多质的分析方法就是多维分析。任何事物都拥有自身的时空,事物性质的变化都必然是在事物的时空内变化和发展,对事物性质分析最本质的方法就是在时空维上的分析。以计算机设计课程群为例,从时间维来看,问题分阶段逐步展开、逐步解决。分阶段即分程序设计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数据结构课程;逐步则是指从简单到复杂,从语言到程序阅读,再到程序设计的过程。在时间维上,程序设计问题的解有一个重要的观察点,即程序阅读。从空间维来看,程序设计=数据+算法+语言。其中,数据+算法为程序设计的核心[1]。空间维是两维的,即数据维与算法维。程序设计课程解决离散数据与结构化算法的设计问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解决对象数据与对象互动算法,数据结构课程解决数据结构与算法。算法是数据的操作过程。计算机设计课程群中的课程数据形态具有差异,算法是对其一定形态数据的加工。从空间来看,程序设计问题的解有两个重要观察点:数据和算法。
2时间维分析
程序设计问题在课程群的时间维上,一般都能体现从简单到复杂。在数据上从简单的无结构数据到有结构的数据,从简单的无操作数据到有操作的对象数据。在程序设计上,从不可分解问题的简单设计到可分解问题的复杂设计,从语言学习到程序设计学习。程序设计问题解在课程群各自独立的课程的时间维上,没有得到足够和充分的展现,严重影响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以至于学生无法掌握程序设计能力。如同要有充分的文学阅读,才能为文学创作奠定基础,由于程序设计的复杂性,从语言学习再到程序设计学习,才会使程序设计学习简单化,程序设计问题解的学习也是能力的学习,而非理论知识系统的学习,需要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程序设计的间接经验是他人设计的程序。阅读程序就是学习程序设计的间接经验。阅读程序作为程度设计的重要过渡桥梁,使学生在符合认识与学习规律的条件下,充分掌握程序设计能力。程序设计的学习过程划分为:语言、程序阅读、程序设计。在解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将程序阅读作为新的观察点和分析平台。程序阅读就是对已知程序或程序段的阅读,程序阅读又分为3个步骤:理解程序结构、模拟计算机执行程序、上机验证。程序阅读有3种层次:及时种是能读懂程序中所有语句和数据,这是基础层次,是其它层次掌握的条件和前提,属于计算机语言;第二种是能读懂程序设计中的技巧和方法;第三种是能读懂程序设计中的设计思想[2]。
3空间维分析
3.1课程群的解空间与各课程的子空间
计算机设计课程群的解空间可即程序设计解空间分解为: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课子空间、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子空间、数据结构课子空间,如图1所示。计算机设计类课程群的解空间与它的三个子空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一方面课程群的解空间由3门课程的解空间构成。另一方面课程群的解空间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3门课程的解空间呈现泛化。课程群的解空间具有程序设计最本质的意义,对课程群中各门课程有着本质的指导意义。课程群的解空间有数据维和算法维,程序设计课的解空间是由离散数据维和结构化算法维构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的解空间由对象数据维和对象互动的算法维构成;数据结构课的解空间由结构数据维和结构数据的算法维构成。程序实质就是对已知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结果数据,是数据与加工过程的相互作用。相比较程序设计解的二维而言,数据维是处于主要和核心位置,程序设计就是围绕数据的加工处理。程序设计课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的加工处理方式有所区别,程序设计采用结构化的处理方法,如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采用对象方法,如继承、事件、多态等。对数据的分析至关重要,离散数据是与运算是分离的,主要分析数据的形态,即常量、变量、表达式。其中变量是重点,体现了数据与存储空间的联系;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数据是对象的一部分,即数据成员;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的数据有结构,且重点在结构上。
3.2各课程的数据分析
在结构化的程序设计中,数据变量对应一个存储单元,有三层含义:一是表达物理存储单元;二是表达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三是存储内容的读写性质。必须完整理解和掌握此3个含义。例:intx数据变量定义,分配一个存储单元;x=0;x<=10,数据变量体现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x++;cout<<x,数据变量读写反映了数据变量内容的变化。关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语言)的程序重点关注和描述对象数据成员的构成、内容变化和访问限制。只有关注和分析有关联的对象数据成员的关联情况、对象数据成员与存储空间的关系,以及与对象数据成员的一切有联系的内容,才能实现对数据的掌握。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以数据为加工处理的算法过程,才合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逻辑[4]。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的重点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及定义性描述。例如:顺序表就是利用连续存储空间的线性关系来实现连续存储空间中数据元素的线性关系,只有先从数据的逻辑结构上理解,才能理解存储实现,分析数据的物理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数据定义是对实现数据逻辑结构的计算机语言代码的描述,在算法设计之前须要有充分的分析、表现、描述,以使算法设计有依据和目标。在程序设计中,首先要分析数据,充分、、清晰地分析数据后,再作算法分析和设计。在数据与算法的二维空间中,基于数据加工处理的算法才会自然合乎逻辑地体现出其过程。
4结语
构建课程群的解时空,按时间维与空间维,重新组织和理解课程目标和任务,不失为一种新的教改思想和方法。构建计算机设计课程群的解时空,突破传统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模式,还需其它环节的配套实施,如课件、教材、习题等,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杨正武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专业与职业计算机设计论文
1专业与职业衔接的顶层设计
(1)更深入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2)领导各专业新产品/作品或系统的开发与运行;(3)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对专业、职业乃至产业的重要性与战略影响。大赛旨在促进培养具有更好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能领导专业作品创新开发与运行、能胜任职场组织管理并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大赛的创新性贡献是使学生通过对参赛作品的开发与运行,用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步骤(见表1),把职业工作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分解整理,使之成为整个参赛过程必须展示和经历的环节。这些环节要细化到可以直接观察到学生的表现行为、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的程度,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效果及其职业衔接程度的测量依据。在“如何做”方面,文科计算机教指委首先采用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提出大学计算机技术相关教育教学的内容结构、课程结构、知识点结构,并通过“两个文件”指导参赛作品开发的实施方法。这些文件从基本理念、培养目标、所涉及课程体系、知识能力构建、实践训练环境、教师能力和考核评估等各个方面指导文、史、哲、法、教、经、管、艺各学科的计算机技术教育的实践。其他参与主办的教指委也从各自学科类属、办学层次上规范了计算机知识教育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规定了大赛的作品背景、专业关联、课程关联、职业关联和能力素质,这对各级各类高校计算机技术教学的指导示范作用不言而喻。
2大赛的特色打造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国内面向大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竞赛有160余种类,国外计算机知识技能竞赛也有很多,其中以“ACM/ICPC程序设计竞赛”最为著名,为了阐述我们的创意和特色,有必要对典型赛事进行分析。
2.1ACM/ICPC程序设计竞赛剖析
ACM/ICPC竞赛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代表学校参赛,每队由3名队员组成,每位队员必须是入校5年内的在校学生,最多可以参加2次全球总决赛和5次区域选拔赛。比赛期间,每队仅有1台电脑,需要在5个小时内使用C、C++、Pascal或Java中的一种语言编写程序解决8或10个问题(通常区域选拔赛设8题,全球总决赛设10题)。程序完成之后提交裁判运行,运行的结果会被判定为“正确”或“错误”并及时通知参赛队。有趣的是,每队在正确完成一题后,组织者将在其位置上升起一只代表该题颜色的气球。的获胜者为正确解答题目最多且总用时最少的队伍。每道试题计时将从竞赛开始到试题解答被判定为正确为止,其间每一次提交运行结果被判“错误”将被加罚20分钟时间,未正确解答的试题不计时。例如:A、B两队都正确完成两道题目,其中A队提交这两题的时间分别是比赛开始后1小时和2小时45分钟,B队为1小时20分钟和2小时10分钟,但B队有一题提交了2次。这样A队的总用时为3小时45分钟而B队为3小时50分钟,所以A队因总用时少而获胜。与其他计算机程序竞赛(如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相比,ACM/ICPC竞赛的特点在于其题量大,每队需要5小时内完成8道题目甚至更多。另外,一支队伍3名队员却只有1台电脑,使可用时间显得更为紧张。因此除了扎实的专业水平、娴熟的程序语言能力、高效正确的算法推演外,良好的团队协作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同样是获胜的关键。一个问题曾经困扰笔者多年:在ACM/ICPC竞赛中,为什么公认的世界计算机技术教学科研名校,如MIT、StanfordUniversity、UCBerkeley、CMU等,表现不如中国和俄罗斯的高校?根据多年的跟踪和对其赛事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美国乃至整个北美,总的大学教育理念是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从事开创性工作的能力,其整体教育体系是不赞成学生做大量重复性工作的。美国更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集成性创新的能力,ACM/ICPC竞赛虽然提倡创造,但归根结底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原始创新创意、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却无从体现。可以说ACM/ICPC竞赛虽然要求很高,但它仍然属于单项知识技能的竞赛,它对学生的要求和训练仍然不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美国学生在参加此类竞赛中成绩乏善可陈却又持续产生了大量顶级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原因吧!
2.2大赛的特点
ACM/ICPC竞赛虽面向高端,但也有不够的一面。而国内众多面向大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竞赛虽然很多,但体现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持续性和兼容科技知识与人文精神的依然极少,而这也正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独到之处。具体表现如下:(1)综合性。首先是过程的综合性。作品生命周期表明从作品创意到完成,基本预演了职业工作中从产品创意到完成的过程,训练了学生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的能力。其次是内容的综合性。大赛鼓励参赛学生跨学科组队,大赛的竞赛规则也有利于技术和艺术俱佳的作品脱颖而出,从而促进学生智育和美育的协调发展。(2)创新性。大赛仅设参赛作品类别,不规定作品功能、效用和场景,由学生根据学习生活、研究实践的感悟和发现,针对技术、管理、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提出创意,既实现了海纳百川、才思泉涌,又做到了推陈出新、针砭时弊。即使是命题创作,所谓的命题也仅仅指定当前自然或社会的某个焦点,如奥运、水、绿色与环保、运动与生命等。(3)实践性。与单纯的创新创意不同,大赛强调的是谋事的灵感,而参赛作品要求是可以运行、表达、运用的成品。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谋事,而且要做事,从而不得不掌握谋事与做事的本领,实现学习与工作、专业与职业的衔接。(4)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不以大赛成绩定成败。大赛所设置的各环节促进了组织者与参赛者,作品评价者与作品作者,作品展示者与观赏者之间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交锋;促进了参赛学校、学生、指导教师相互之间的学习、借鉴和欣赏。这不论是对作品的改进、创作机制的完善,还是学生学习目标、职业目标的明确,乃至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培养指导过程的管理,都发挥着持续的促进作用。从这一点来说,任何参赛师生,都有持续发展的空间,都会从大赛中持续受益。(5)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兼容性。从学生成人成才的目标出发,必须兼顾科技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历届大赛命题或结合自然社会与经济文化热点提出参赛作品艺术表现的目标和数字化渲染的目标,或把民族民俗等元素指定为数字媒体创作的主题,或引导学生针对经济实体的实际运营构造计算机辅助平台,或要求学生就文教组织管理等问题提出并实践解决方案,这些都很好地贯彻了培养目标。此外,大赛还打造并维护了以下重要特点:(1)客观性。上述多方面的特性同时也决定了作品评优的艰巨性。为了维护客观性,大赛始终坚持现场总决赛,通过作者现场运行作品和答辩,评委确认其原创性;特色作品通过现场展示接受公开检验并实现相互学习和交流;评委通过现场公开点评传达评审观点和作品的内涵。(2)可操作性。为了充分发挥参赛学生的能力,从本质上体现竞赛的公平公开公正,必须持续、、翔实地公告竞赛的规程、范围和流程节点。因此,历年大赛都会通过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正式发行《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指南》。该书介绍大赛要求、主题及办赛细节,其中登载的以往作品为持续创新提供了接力棒。2014年大赛与百度合作建立了覆盖面更广的作品鉴赏平台、评审平台、素材存档平台,这不仅提高了办赛效率,也提高了参赛学校组织创作的可操作性。(3)教学相关性。大赛发展为多个教指委联办的重要目的,就是推进“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在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和课程教育教学中的落实,发挥各教指委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指导咨询作用。大赛设置基本知识测试,力图贯彻《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和其他教指委就各自学科类属、办学层次制定的培养目标规范;评委审核作品的设计文档时,力图体现职业工作中对设计师通行要求(CDIO)的CD部分;大赛坚持现场调试演示作品,力图体现职业工作中对设计师通行要求(CDIO)的IO部分。至此可见,大赛事实上已建立与几乎所有学科的计算机教育教学的直接关联。(4)服务相关性。借助大赛平台,组织方在赛场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地组织了学术报告、企业参观、企业招聘等活动,直接服务于参赛师生。
2.3大赛的意义
大赛设置的考试、陈述、调试、演示、审查、答辩等环节,尤其注重对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培养:(1)对学生项目能力的培养与检验。把项目实践作为专业和职业衔接的要点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实践者,而参赛作品开发项目要求在特定的资源约束下实现特定的构思,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职场体验;其二,专业教育的过程是使学生把学到的内容应用于职业实践,因此,专业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对技术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更需要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职业实践并且学习其中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而参赛作品开发项目从多个方面为这样的衔接提供了保障。(2)大赛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检验。我们认为,中国大学的计算机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或增强单项实践能力的问题,它是教育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工业工程实践和文化素质发展不协调所带来的问题,同时它还面临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问题。因此,计算机知识教育的改革需要整体考虑,探索一体化的能力提升和扩充方案,而以项目竞赛促进教学改革必然是一个可行的途径。(3)大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检验。建构主义认知观认为:应该使外在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与重组而内化为认知结构。因此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大赛参赛指南要求学生以命题或创意为引导,以作品研发、运行、维护和废弃的全生命周期为背景环境,建立相互支撑和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实践知识,这无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大赛还有利于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众多能力的培养与检验。
3结语
笔者根据自己参加大赛具体工作和长期从事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的体会,从学生成人成才的规律、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专业与职业衔接的要求、建构主义认知观出发,阐述了大赛竞赛程序、内容和形式设计的初衷,分析了大赛各环节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与计算机课程及专业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相关性,希望能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壮大这个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赛事,进而改进我国高等学校各学科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韩忠愿单位: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功能属性下的计算机设计论文
1作品的功能属性定位
1.1传播功能的定位
数字媒体首先仍是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只是将媒介进行了电子化,当然在电子化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一些新的媒体形态,如计算机游戏、虚拟现实等,但从传播的形式与效果上判断,其最终仍是从属于媒体的范畴。“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将媒体的功能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与一般社会功能,其中每一项都在强调媒体存在的意义。在大赛作品中,强调最多的是媒体的一般社会功能,诸如公共认知的传达、社会规范的宣传以及带有定制属性的信息组织等,还有一部分是建立在社会功能之上的大众娱乐。以2013年第六届大赛为例,该轮大赛的主题设定为“水”。在参赛作品中,半数以上的作品以直接的手法宣传水的重要性及如何以环保的方式节约用水。这一定位本身没错,但在其功能层次上,只是挖掘了及时层社会功能,而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的挖掘仍存在很大空间。所以虽然大赛中最终也有以定位环保的作品获得了一致好评,但在此,笔者以北京体育大学的DV影片《上善若水》这一作品的功能定位为例来提醒大家,切不可忽略功能空间的挖掘与拓展。该作品讲述了挪威交流生Vik(文思芮)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文化魅力的故事。片中挑选了书法、太极拳以及茶道这些中国文化中的典型,将水的概念融入其中,展现笔锋的刚柔并济、招式的有形无形、茶道的包容无事。作品换一个视角,以水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上善若水》作品画面如图1所示。
1.2受众人群的定位
媒体用于传递信息,所传播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自然在传播之初就已设定,而不同的年龄层、教育背景甚至性别,在接受消化信息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内容与形式的设定需要以受众人群为基础,换言之,好的作品必然要有精准的受众人群定位。但这一问题在学生现场答辩时却总是得到相对含糊的答案。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将自己作品的受众人群界定为一个非常广泛的人群,甚至根本没有界定。这显然是在创作之初,学生未能做到更为细致的工作。同样是在第六届的大赛中,受到好评的作品在定位方面明显做得非常突出。如中南民族大学的计算机动画《疯狂的水滴》,其人物造型、场景绘制包括叙事方式,都明显是针对青少年这一人群。该动画以诙谐的手法夸张地讲述了城市自来水管道的破坏力,进而让青少年在娱乐的同时受到了安全教育。相对而言,一些交互媒体类的作品在受众群定位上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其中的电子杂志类作品。多数作品使用工具所提供的模板进行创作,在用色与布局上考虑不多,仍停留在内容堆砌上,很难在特征表现与特色人群上有更好的发挥。
2作品的实验属性定位
计算机的创作具有较强的虚拟属性。与受限于实体材料的加工过程不同的是,学生在计算机创作过程中具有更自由的主观性,亦可以融入更多的创作意图,这便是作品的实验属性。相较于直接明了的功能属性,实验属性对作品的要求更高。如果说具有了功能属性的作品主要面向大众的话,那么具有实验属性的作品则是明确地将受众瞄准了专业人群。正如独立电影与独立游戏分别引领着商业电影与游戏领域的创新探索一样,实验属性的作品更具有前瞻意义。大赛面向全体大学生,单纯强调实验作品确实要求太高。因此,可在保留功能属性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实验属性,使作品在深度上多一些表现的空间。在第七届大赛中,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创作的DV影片《公路》(如图3所示)在实验属性中可堪称代表之作。该片采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超现实主义手法,围绕生命、责任与选择展开探讨。将公路类比为高速发展的经济,而在发展中人性本来的善良与正义却似乎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遥远。该片通过童年回忆与“梦境”一般的超现实空间交织,展现了一个男人在生命的责任面前从逃避到勇敢面对的转变。其自我救赎的过程,最终给予了观众正视自己内心和对生命负责的勇气。特别值得分析的是,作者在片中大量使用了贴近地面的移动镜头,这一不同于常人视角的公路表现手法,既突出了车或是开车的人在公路上的快速行进,又给人以很强烈的视觉压抑感,这正是作者想表达的观点与营造的气氛。这一富有实验的表现技法,充分体现了作者专业上扎实的功底与灵活的创作技巧。在表现手法上多加入一些实验元素可以使作品更具灵性。这也是作品的创新和价值体现。学生应以此为出发点,探索更多的表现技法与技巧,通过实践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最终传递到商业作品中,使作品的价值被更好地放大。
3结语
无论是作品的功能属性还是实验属性,其最终都是创作者自身意图的体现,只是在形态上因其创作借助计算机,自然需要遵守计算机的约束。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计算机自身的软硬件环境与应用领域仍在发展,故由其为工具创作的作品在功能属性与实验属性上,也必将同步前行。
作者:严宝平单位: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通用型列控系统的计算机设计论文
1安全计算机平台硬件结构改进
信号系统包括地面系统与车载系统,车载设备是以一个安全计算机扩展开的,而地面系统则包含多个基于安全计算机的设备,系统功能多,结构复杂,具备典型性.因此,本文以CTCS-3地面信号系统安全计算机平台简化方案为例.该方案的硬件平台也可以较少修改移植于车载信号系统.
1.1信号系统实施方案基于分布式原则,将CTCS-3级信号系统分为核心主机部分和远程外设(车载设备也作为远程外设)部分,如图1所示.①核心主机部分基于核心主机型配置的安全计算机平台实现,放置于目前信号机械室内,支持目前无线闭塞中心(RBC)、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计算机联锁(CBI)和列车运行控制中心(TCC)的核心控制逻辑,以及与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计算机联锁(CBI)相适应的人机界面(DMI)的功能.②远程外设部分基于远程外设型配置的安全计算机平台实现,尽量靠近现场控制对象,确保远程外设和现场控制对象之间的硬连线尽可能缩短.远程外设支持计算机联锁通用数字量输入或输出功能;轨道电路通用数字量输入或输出功能,智能输入或智能输出功能;轨旁电子单元(LEU)通用数字量输入或输出功能,智能输入或智能输出功能。
1.2系统的具体实现针对列控系统这样的安全苛求系统,提高性和安全性的最直接办法就是采用硬件冗余结构,但这样会加大共因失效的概率.因此,为了降低整个冗余结构的失效率,应遵循差异性结构的设计原则,在物理、功能及流程三方面,保障各通道、模块之间或系统功能之间存在充分独立性.本设计采用硬件/软件差异性设计原则.通过硬件上选择不同处理器架构,同时选择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编译器、不同的编程语言及开发环境,从而降低共因失效.改进的安全计算机平台基于2乘2取2结构,如图2所示.图2主要分为3个部分:逻辑处理单元(LogiProcessingUnit,LPU),外部设备管理单元(Pe-ripheralManagementUnit,PMU),容错和安全管理单元(FaultTolerantandSafetyManagement,FTSM)[6-7].其中,逻辑处理单元由2组共4个LPU构成,每2个LPU构成1组2取2结构的一系,两系构成2乘2取2结构.每一系2个LPU一个基于X86架构,另一个基于PowerPC架构.容错和安全管理单元由2个或多个FTSM构成,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优先选择2个FTSM的方案,即2取2(1-out-of-2,1oo2)结构的FTSM方案,2个FTSM一个基于ARM架构使用C语言实现,另一个FPGA使用VeriLogHDL实现.外部设备管理单元由2组共4个PMU构成,每2个PMU构成1组2取2结构的一系,两系构成热备(2乘)2取2冗余结构或并行2取2冗余结构.每一系的2个PMU一个基于X86架构,另一个基于PowerPC架构.根据上述信号系统的功能分析,通用安全计算机平台应可以配置成核心主机型配置、远程外设型配置两种形式,见图3和图4.典型的核心主机型配置包括逻辑处理单元、外部设备管理单元、容错和安全管理单元3个部分及安全通信内网VCIN.典型的远程外设型配置时,包括外部设备管理单元、容错和安全管理单元两个部分及安全通信内网VCIN。
2安全计算机平台软件结构改进
由于列控系统采用不同软件来实现不同的功能,要将几台设备完成的功能集成到一台设备,在时间上和内存上需要对各任务进行隔离,使得同一时间只有特定的任务在特定的内存中运行.这样在逻辑上没有破坏现有控制系统的结构,只是在硬件上运行于一台计算机中,能够在完成规定功能的基础上减少硬件的投资并提高了安全性.本文采用时空隔离的方法来实现通用型安全计算机平台软件的集成,并且基于实时操作系统来开发,在便于维护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软件的性和稳定性.1)时间隔离方面,采用了两级调度结构,如图5所示.底层使用时间片隔离的方法使子系统间不能相互干扰;上层在子系统内部使用实时调度算法以提高系统的效率.测量时间并计算参数时需要使用松弛迭代的路径测试方法,并利用VxWorks操作系统提供的时间功能.2)空间隔离方面,也采用了两级调度结构,如图6所示.底层使用MMU的功能对各子系统设置独立的地址空间,使得子系统间不能相互干扰;上层在子系统内部使用改进的动态内存分配算法best-fit,大块内存和小块内存的分配方式不同,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并减少碎片化。在内存管理上,采用两级内存管理来提高内存的使用效率和管理的实时性.子系统内部采用改进的大小内存块的best-fit算法进行动态内存管理,保障了内存分配的实时性和低碎片性.在子系统间采用基于MMU的页内存管理方式,保障了实时性和隔离性.
3安全计算机平台实验验证
3.1硬件结构验证
3.1.1安全性指标计算本文采用挪威工业科技研究院(SINTEF)开发的PDS(基于计算机的安全系统)方法对改进的硬件结构安全性指标进行计算,该方法遵循IEC61508标准体系的相关规定和结论.计算过程在本文中不再赘述,详细步骤可参见文献[9].量化指标用每小时危险失效的平均频率(AverageFrequencyofaDangerousFailurePerHour,PFH)来表示.PFHSYS表示系统每小时危险失效的平均频率,其中有6项参数是未定的:诊断覆盖率DC,冗余结构修正因子CMooN(M-out-of-N,表示“N取M”;M≤N,均为自然数),失效率λ(FTSM单板的失效率为λFTSM),远程外设配置个数i,功能测试时间间隔τ,共因失效因子β.其中共因失效因子β根据计算,在本文中取1%.为了简化并考虑到经济效益,FTSM冗余结构采用loo2.而远程外设配置个数与实际应用相关,不能通过技术等手段限制.PFHSYS是通过计算共同提供安全功能的所有子系统的危险失效概率,并把这些值相加.用PFHL、PFHP、PFHR分别表示逻辑子系统、外设管理子系统及远程外设的每小时危险失效的平均频率,相加得出下式。
3.1.2硬件结构实验验证图8硬件实验平台Fig.8Hardwareexperimentplatform在实验室以核心主机的安全计算机平台为架构搭建的测试平台,采用COTS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搭建一系1oo2结构逻辑处理单元和一系1oo2结构的外部设备管理单元,以及1个1oo2结构的FTSM如图8所示.搭建安全计算机硬件测试平台,先进行逻辑处理单元和FTSM的功能的测试,然后进行外部设备管理单元的安全通信功能测试.1)内部安全通信功能实验.具体实验方法是两台PU机向ARM、FPGA发送测试数据,通过PU机观察ARM、FPGA返回的数据.以验证PU机、ARM、FPGA的之间安全通信帧结构的具体功能.如图9所示,实验返回了两组数,通过地址标识判断,FPGA的返回数据为:00000b0d0000aaaa99dadf6bdc757674.ARM的返回数据为:00000b0e0000aaaa00c466f2c19247e4.前2字节为序列号,接着2字节为地址标识,接着4字节为数据位,8字节为通过计算前面8字节数据所得64位CRC检验码.这两组校验码均与通过Mi-crosoftVisualC++6.0计算的结果相一致.由序列号的定义、地址标识的定义和CRC检验码计算结果可知,ARM、FPGA返回的数据正确.本次实验验证了ARM板、FPGA板的序列号生成功能、地址标识功能、CRC检验编码功能的正确性.2)容错和安全管理实验.FTSM的工作流程是:首先通过内网与2台PU机连接,FTSM上电启动后等待PU1、PU2两台PU机的数据.然后对接受到的2台PU机数据进行数据解帧,CRC校验检查、地址标检查、两机数据时序约束、两机数据比较、序列号检查等数据正确性检查.对上述结果进行组帧输出.下面进行FTSM的功能实验:具体实验方法是PU1、PU2分别在下述6种情况下向FP-GA、ARM发送测试数据,在PU1、PU2上观察FP-GA、ARM的返回数据,以验证1oo2结构FTSM的功能,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实验3与实验2共同验证了比较检查功能和CRC校验功能可以对正确与错误的输入做出相应的输出;实验4与实验2共同验证了目标地址标识检查功能和CRC校验功能可以对正确与错误的输入做出相应的输出;实验6与实验1共同验证了FPGA、ARM之间能正确通信,以及2取2结构正确性;实验5验证了时序约束功能.3)外部设备管理单元安全通信实验.为保障外部设备管理单元的通信安全,对通信的数据采用监听诊断,引入SPAN(SwitchedPortAnalyzer,交换端口分析仪)技术,通过实验测试,验证该技术既可以实现对数据监听,又能应用到外部设备管理单元.实验包括在Catalyst2950交换机中,实现第三方设备监控通信,以及自身设备监控通信,如图10所示.第三方监控通信是A计算机向C计算机发送,在B计算机上,使用抓包获取数据,能够获取源端口发往目标端口的镜像数据.通过SPAN镜像的数据与A发往C的数据一致,达到实验预期效果,说明B计算机能监控A与C之间的通信,实现B计算机监督A计算机输入输出的功能.自身设备监控通信是使带入口通信转发功能的目标端口对应B计算机向源端口对应C计算机发送数据.在带入口通信转发功能的目标端口,抓包能够获取B发往C的数据.说明了目标端口既可以实现实数的输入转发,又可以实现对源端口的监控.
3.2软件集成验证
为了验证提出的软件改进,在CTCS-3列控系统中选取RBC,TCC,TSRS进行集成.其中RBC由3个任务组成:列车注册、列车注销和MA生成;TCC有一个任务:发送调度信息.TSRS由两个任务组成:临时限速提示激活和重复提示.软件的时间参数(总周期和各子系统隔离时间)和空间参数(各子系统隔离内存大小)的确定方法如下.
3.2.1时空参数的确定时间参数有两个,即分配给每个子系统的隔离时间和每个程序执行所需时间,隔离时间可以通过执行所需时间计算出来,而执行所需时间可利用软件测试的方法和VxWorks的实时性来确定.因此,计算出RBC、TCC及TSRS的一个周期内分配的时间分别为220ms,44ms,44ms.空间参数利用VxWorks集成开发环境Work-Bench的memoryanalyzer工具,可知每个子系统的较大内存使用情况.再根据以下内存分配算法进行放大:1)已知任务内存集合{Mi|1≤i≤m}为任务正常运行时所需要的内存大小.2)令ΔM=min{Mi|1≤i≤m}.3)以ΔM为基准对内存集{Mi|1≤i≤m}进行归一化处理,任务τi的内存Mi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是ni.定义处理后的结果为{ni|1≤i≤m}.4)计算{ni+ni+1|1≤i≤m,令nm+1=n1},取较大值N=max{ni+ni+1}.5)计算出所需内存的总大小为L=ΔM×N,划分成N个ΔM大小的内存块.这样计算可得所需全部内存为60KB.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知道具体分配参数后,就可以编程实现.
3.2.2编程实现所采用的软件平台为VxWorks-cert,之后模拟RBC,TCC,TSRS的功能,并通过编程予以实现,观察各子系统状态如图11所示。图11中图(a)~(d)表示正常情况下各子系统运行;图11(e)表示在TSRS程序中任意行加入一个比较长的延时,使在分配的时间内不能完成功能.TSRS无法在分配时间内完成,没有发送OK返回值,RBC、TCC没有检验到OK返回值,输出错误信息.图11(f)表示在TSRS任意程序中任意行加入比较大的内存分配,使得分配给它的内存不够使用.而由于内存出错,TSRS无法完成任务,均输出错误信息.实验结果说明了通过编程实现RBC、TCC及TSRS的功能的可行性,达到了将几台列控系统设备的软件功能进行集成的预期目的.该设计首先确定程序的最坏执行时间,然后计算出总周期和各子系统的隔离时间,按照所需内存安排静态内存分配.图11也证明了这种方法能够保障程序在时间和空间的确定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4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CTCS-3级列控系统安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集成提出一套方案,包括基于差异性结构的硬件平台以降低共因失效,基于两级调度的软件架构以实现时空隔离,并分别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实验结论如下.1)利用PDS方法计算改进硬件结构的安全计算机平台的安全性指标,在配置合适的参数条件下能够满足安全完整性等级SIL-4.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改进的硬件结构能够实现内部安全通信、容错和安全管理及外部设备管理单元安全通信的功能.2)提出软件集成设计通过理论计算和软件测试的方法,确定时间参数和空间(内存)参数,并通过编程实现RBC、TCC和TSRS的功能.程序运行结果表明在满足基本功能的条件下,还实现预期的时间保护和空间保护的功能.
作者:郑升曹源张玉琢景浩胡华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职业院校计算机设计论文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设计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侧重问题专业院校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好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教育者提供的设计题目,想出更好地设计意图,完成设计作品。
(二)教师授课内容问题教师的授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的软件操作的知识,在学生的应用能力上还要很好的培养,不要让学生照本宣科的学习而是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课程设置问题在各类的计算机设计专业的院校都开设了这样一些基础的教学课程,将平面、立体、色彩这三个内容作为支撑设计教学的内容,但是在很多的学校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理论不能够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这里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指:在课程的安排上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但是在课程的学习上并不是理论与实践相同步的。当开展实践课的时候,有些时候是所学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有些实践课程是实践内容在课程上还没学到,这样的课程设计很难达到教学最初所要达到的目的,为教学的展开起到了事倍功半的反效果。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性;第二,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造性。只有这样计算机设计专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能力也才能得到相应的提升。才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计算机设计类专业学生基本能力培养内容和实现途径
(一)学生基本设计能力培养的内容学生的设计能力要从各个方面来培养,例如:基础知识的掌握,对设计图中点、线、面的控制和培养、色彩的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运用计算机的能力。1.“三大构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平面、立体、色彩这三大方面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也要认真的研读,这样才会减少在设计方面的失误。2.“点、线、面”操控能力的培养。在设计的作品中,点、线、面是构成作品最基本的单位,因此要能设计好一个作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就要在这三个方面做到巧妙、熟练的运用,对这三个方面的运用要做到有针对性的分析,找出规律,这样对学生完成作品很有帮助。3.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对色彩的运用,就是要在选择颜色上多下功夫,还要考虑颜色的搭配,不仅要反映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基调,对作品中的细节也要有颜色上的把握。4.综合运用设计手段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传统的设计方法与现代的设计思路相结合,综合的运用各种手段将作品呈现到好。5.外部设备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其他设备的能力,运用其他的设备来完善自己作品中的缺陷已达到。6.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的创意是作品的灵魂。当一个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时,人们最关注的还是创意,这就需要作者掌握的知识要广泛,这样才会让设计者有丰富的联想和设计创意。
(二)学生基本能力培养实现途径1.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培养是平面设计的起点,任课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基本设计的课程给予高度的重视。2.有机融合设计基础教学与设计应用教学课程的内容。教师应当注重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及时的了解教学的进度,将课程的内容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做到讲和练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好互动与交流。在学校中学生与教师要加强交流,开展兴趣小组,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有效补充。
作者:殷燕单位:保定市高级技工学校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自主可控计算机设计论文
1自主可控计算机信号完整度设计
在自主可控计算机系统中,设置有种类较多的EMI信号,其信号敏感性较强,确保高速信号传输的完整性与性是系统设计的关键,直接关系着整个计算机系统作业的性与稳定性。影响计算机信号完整度的因素较多,如系统布局、叠层设计、内存信号布线、高速差分信号布线等。为此,在进行系统布局时,需要依托模块化设计理念,依据电路功能进行模块划分,明确元器件布置区域,让信号传输线尽量短,降低信号反射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还应确保传输线路其阻抗匹配良好,复位电路与时钟电路设置,应尽量与芯片位置距离较短,降低电磁辐射影响。在叠层设计过程中,需要依据系统布置状况,采取PCB叠层设计方法,合理设置其层数,降低电路电磁所产生的干扰问题,为电路系统运行提供保障。在内存信号布线时,应将同组信号于相同布线层中视线中走线,加强长度匹配控制,采取蛇形线进行布置;在差分信号布线中,应尽量将其传输线等长设置,其布线形式采取平行布线方式,综合考虑耦合原则,确保信号完整度。
2自主可控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
为实现自主可控计算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系统在设计中,其软件均采取国产化软件,具体而言,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应用软件、计算机固件系统等。针对操作系统而言,为确保操作系统运行能力,对系统底层硬件驱动进行分析,确保操作系统可以有效对底层硬件机构执行有效驱动,确保系统可以运行稳定。因我国国产的软件其时间较短,实践应用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其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有待深入研究,需要在实际运行应用中及时发现软件系统中存在问题,并予以解决。
3自主可控计算机设计成果测试分析
通过对自主可控计算机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通过研制组装,最终实现了国产自主可控计算机研制。在样机设计完成后,采取针对性测试软件,分别对自主可控计算机的CPU、内容、硬盘及其他数据接口性能进行测试,并对其高低温环境下运行状况进行检测。试验检测结果证明,该自主可控计算机U盘读速度正常,硬盘读速度正常,计算机主板与3A主板性能相当,该计算机在零下40℃-50℃环境中,均可以正常作业,此外,还对自主可控计算机进行了连续拷机检测,充分证实了该自主可控计算机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工作能力,其可控性高,安全性好,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4结语
自主可控计算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本文重点对自主可控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应用国产化部件,实现了自主可控计算机设计。经过试验检测发现,该设计成果具备良好性能,性能稳定且可控性高。相信随着科技进步,其发展前景会更为广阔,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王慧军单位:平顶山教育学院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单板计算机设计论文
1硬件设计
1.1时钟电路PowerPC模块需要提供时钟信号供MPC107,VME总线接口电路,以太网接口电路,串口使用,为减少时钟种类,提高系统工作性,将32MHz作为基本时钟,该时钟提供给MPC107使用,在MPC107内部经锁相环倍频后产生64MHz时钟分别供CPU和FPGA使用,MPC107提供3路32MHz的PCI时钟分别供FPGA,以太网和VME总线接口芯片使用,在FPGA内部将32MHz时钟分频为16MHz时钟供FPGA内部串口逻辑使用。25MHz时钟供以太网接口电路使用。高频时钟信号在源端串接22Ω电阻。
1.2电压转换电路PowerPC模块上的电源要求为MPC755内核电压为2.0V,允许偏差为5%;PowerPC接口电压为3.3V;MPC107,FPGA内核电压为2.5V,允许偏差5%,接口电压为3.3V;其他芯片均为5V或3.3V。2.0V、2.5V和3.3V的电源变换电路用DC-DC变换器JW1083实现。
1.3处理器电路PowerPC模块采用MPC755,芯片的较高工作主频为350MHz,核心频率设定为256MHz。PowerPC通过桥接器MPC107访问板内资源。主要集成以下功能块:超标量处理器、32kB指令Cache和32kB数据Cache、1MB的L2Cache接口、128位宽内部数据通道,64位系统数据总线和L2Cache总线、32位地址线、64位数据线、整型数据类型有8,16和32位、浮点数据类型有32和64位。MPC755的主要特性有:每指令周期可以从指令Cache中取4条指令;每时钟周期可以开始两条指令执行;每时钟周期可同时6条指令执行;大多数指令周期为单周期指令。MPC755有在系统测试和调试特性,JTAG接口可通过相应的硬件工具来测试数据处理。
1.4MPC107桥控制器MPC107PCI桥接器/集成存储器控制器提供MPC6XX,MPC7XX,MPC74XX处理器到PCI总线的接口。MPC107提供功能有:一个高性能的存储器控制器,双处理器的支持,双通道DMA控制器,一个中断控制器,一路I2O消息控制器,一路I2C接口和一个时钟锁相环电路。MPC107内部有配置寄存器,配置寄存器基地址为0xFEC00000。MPC107主要特性:存储器接口是32位或64位数据宽度,频率66MHz,支持SDRAM、8位,32位,64位BOOTROM、支持数据校验,读、更改、写,ECC;处理器接口是处理器总线66MHz,支持第二个处理器、支持MPC6XX,MPC7XX,MPC74XX处理器、支持存储器一致性、32位或64位数据宽度,32位地址;PCI接口兼容PCI2.1规范,32位PCI接口,操作频率可达33MHz,提供5个PCI设备的仲裁电路,有校验支持;还有2通道DMA控制器、消息管理单元、I2C控制器、可编程中断控制器、集成PCI,SDRAM时钟产生、可编程存储器和PCI总线驱动。
1.5存储器电路CPU模块上设计有8位BOOTFlash存储器、64位SDRAM存储器、64位Flash。CPU模块上MPC107内部实现PowerPC存储器控制器,提供地址译码、数据处理周期访问时序、SDRAM时钟等来访问存储器。通过控制MPC107内部的一些寄存器来完成这些功能。PowerPC模块提供64位宽度的64MB的SDRAM。SDRAM采用4片WED146S8030A实现,供电电压3.3V,时钟频率100MHz。MPC107内置SDRAM存储器控制器,提供SDRAM的时序控制逻辑,并可提供SDRAM的访问时钟,时钟频率设计为66MHz。PowerPC和PCI主设备均可访问SDRAM。地址空间位于存储器的低端0x0000000—0x03FFFFFF。访问方式及时序控制可控制MPC107内部的寄存器来实现。启动Flash采用容量为4MB,按8位工作方式访问,芯片采用SM29LV256实现,工作电压为3.3V。支持整片擦写,扇区写保护等。每个扇区支持100000次的擦写周期。Flash操作按Byte方式来访问和操作。启动Flash地址分配在存储空间的高端,地址空间为FFC00000H~FFFFFFFFH。用于PowerPC模块的启动,启动Flash上驻留启动程序,BIT测试程序,Flash在板编程程序和操作系统。Flash由8片16位存储器组成,芯片采用国威公司生产的SM29LV256实现,工作电压3.3V,设计容量256MB。支持整片擦写,扇区写保护等。每个扇区支持100000次的擦写周期,Flash操作按64位操作。Flash存储器用于用户程序的储存。NVSRAM容量32kB,数据宽度8位,芯片采用STK14C88-5C45M实现。
1.6定时器电路和中断电路MPC107提供4路32位计数器,在定时器计数减至零时产生中断,可用于系统定时或产生周期总断。计数器工作时钟为MPC107供SDRAM的输入时钟的1/8,精度±50×10-6;计数器0保留作为系统时钟,其余3路计数器用作用户时钟,定时范围为121ns~515s。PowerPC模块上的中断控制器由MPC107内部集成的可编程中断控制单元(EPIC)实现,该中断控制器采用OpenPIC体系结构实现,支持16级串行中断。中断控制器可根据中断源的特点设置中断的优先级和电平有效方式,中断的优先级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设置。
1.7接口电路接口电路包括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RS232接口电路、LBE总线接口和VME总线接口电路。PowerPC模块提供1路10/100MB以太网接口,采用Intel82551芯片实现。接口采用RJ45头双绞线。10MB以太网双绞线接口较大传输距离为185m。100MB以太网双绞线接口较大传输距离为100m。以太网地址存于Flash中,通过软件可以进行以太网地址的设定。两路RS232接口电路采用FPGA逻辑实现,8位数据宽度,按8位方式访问。提供两路RS232串行通讯接口,串行接口的工作时钟采用3.6864MHz,两路串行接口采用三线制传输,用于与开发平台的通讯,较大速率115kbit•s-1。LBE总线接口采用PCI总线实现,16位读写访问,在FPGA中设计实现PCI-LBE桥逻辑,实现PowerPC模块对LBE总线其他从设备的访问。当LBE总线访问超时(超时周期3.840μs),报总线超时中断。模块采用UniverseII接口芯片实现VME总线接口,UniverseII主要特性包括:实现32位,33MHzPCI总线接口、内部集成大容量FIFO、提供可编程的DMA控制器、60~70MBit•s-1的VME总线传输速率、的VME总线地址和数据传输模式、功能强大的寄存器集、可编程PCI总线和VME总线访问、VME总线系统控制器功能、地址监视器功能和Auto-ID。UniverseII提供VME总线超时定时器,当VME总线超时,报VXBERR有效,结束当前VME总线访问。在FPGA内部设计实现VME总线接口访问超时中断,当访问周期超过16μs,则总线超时中断有效,点亮故障灯。
1.8控制逻辑电路控制逻辑由FPGA实现,采用Xilinx公司的XQV300芯片。主要实现以下逻辑控制功能:串行中断控制逻辑、复位逻辑、看门狗控制逻辑、访问Flash存储器逻辑、访问串口控制逻辑、离散量端口控制逻辑、RS232异步通信逻辑、LBE总线接口逻辑。
2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是系统硬件与应用软件之间的桥梁,其为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支持。PowerPC模块系统软件包括系统引导程序,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在板编程程序,PUBIT以及硬件驱动程序等。硬件系统通电后首先执行引导程序,引导程序根据离散量GSE#状态,判断显示维护菜单,或者启动应用程序,根据离散量DISin0状态,判断加载0#区应用程序或加载1#区应用程序。系统加电后在启动操作系统之前,首先运行加电BIT(PUBIT),对硬件资源进行检测。PUBIT只包含产品的检测,检测结果存放于NVSRAM中,应用程序可通过函数读到PUBIT的结果。用户产品的硬件检测在应用程序中完成,通过读取系统软件提供的PUBIT结果,应用程序可以获得整个硬件资源的检测信息。在板编程完成将程序或数据固化到Flash存储器的功能,在板编程可通过串口实现。在板编程模块由两部分程序组成,分别驻留在为目标机和宿主机上,目标机上的程序完成固化数据的接收,Flash存储器的数据的写入,固化后数据的校验,Flash测试代码和的计算;该部分程序事先固化到系统中,当系统处于编程状态时,启动它运行。宿主机上的程序完成固化文件参数的读取和固化数据的发送工作。
操作系统配置的功能包括:提供标准C/C++支持;提供文件系统以及标准输入输出支持;提供硬件初始化、信号量、消息队列、例外处理等系统内核功能支持;提供系统缓冲区、双向链表以及环型缓冲区等管理支持;提供网络接口的WDB调试支持;提供核心硬件管理功能,包括系统存储器、Cache、时钟、浮点运算、网络接口等的支持;提供多任务调度管理功能。设备驱动程序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系统工作必须的硬件资源的设备驱动软件(BSP),这些驱动程序必须与操作系统捆绑在一起,由操作系统统一管理;另一类是系统中其他硬件资源的驱动软件,这些程序独立于操作系统,以硬件支持库的形式提供用户调用。属于及时类的驱动包括时钟驱动、中断控制器驱动、串行调试通讯接口驱动、网络接口驱动等;属于第二类的驱动包括Flash存储器读写驱动,VME总线驱动程序,IO模块驱动程序等。为保障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兼容性,需保持底层驱动函数接口保持不变。
3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基于PowerPC755芯片的单板计算机。以PowerPC755处理器为核心电路,MPC107为桥芯片,其他功能选用标准接口,高集成度芯片实现,内部总线采用标准32位PCI总线接口,底板总线接口采用标准VME总线接口,LBE总线接口。结构简单、性高,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和性价比,有较好的继承性以及维护方便等特点。
作者:刘冰孙爱中单位:中航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第6研究室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体验式教学中的计算机设计论文
一、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设计类课程上的应用类型
(一)情感体验主要指计算机设计类的学生在开设专业课程之前“先入式”的对已有的好的设计作品及设计要素(线条、平面、空间)、环境、美术作品、图片以及作品与用户的交互性等感受体验和美学认知的心理倾向的积累,在与这些事物经常性的接触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对色彩、线条、平面、空间感、质感、构图、作品效果的愉悦性等建立起简单而朴素的认知和美学倾向,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形成正确的美学认知和专业素养,培养起正确的美学表达方式对后续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基础作用,在完成设计作业或参与项目中就会带有思维的活性,使作品具有灵性,而不是技法上简单地模仿和机械地实现。
(二)形象体验主要指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里对老师所教授的对象具有形体上生动的认知和形象记忆[9]。把老师讲授的各种软件操作技法与实现效果对照,把电脑影像效果与真实客观对象的仿真差距对照,这样对知识点的接受就不会落入空洞的表述和抽象的记忆,与教师课堂讲授的结合,大大突破有限学时的限制,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成为鲜活的知识点的积累记忆,形成学生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利于作品设计实践活动中独立的创新思维的激发,而不是盲目地模仿。
(三)思维体验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而是采取案例教学、组织讨论等方式,从学生们所熟知的生活例子中引导学生们思考、讨论[10]。在教学过程中,把思维发散开,然后逐个分析各种情况和方案,把思维聚合起来,筛选出优化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升出需要讲授的知识原理,以学生的知识认知为起点往上提升的教学方法取代以老师的经验认知往下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整个分析的过程,学生容易吸收结论,知识点记得活,能主动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3D建模设计、课件制作等课程中根据不同需要做案例教学、分组调查、分组讨论等教学设计。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计算机设计类的实践技能需要和设计的理论知识结合较紧密,在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时,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反复参与到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环境中,在实践—总结—辅导—再实践的环节中反复进行,找到自己实践的心理体验,帮助他们总结出实践技能的认知,提升实践技能背后的专业知识理论。实践技能的熟练掌握需要和理论功底的积累结合起来,要避免“理论熟,实践生”或“理论浅,实践熟”的两种错误倾向[11]。
二、体验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上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全覆盖所有计算机设计类课程,探索以形象思维认知引导切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从体验的环境设计入手营造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多采取互动的,分析型的教学,课堂的图片展示、视频教学、网络教学要与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增加作品案例分析、作业讲授的学时,揉和情感体验和思维体验于教学气氛中。在提出每一种技法、思路或方案时,要重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交流,注意引导讨论情感体验,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美学思想,或做方案时具有人性化的思考,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又要注意逻辑思维的条理、层次,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习到专业特点的思维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形式可融合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野外认知等多种形式进行,在效果表现力与技法实现上引导学生反复体验,找到技法的自我感受,探索含实践技能测试、作品评比、实习考核、口试等多种考核办法的考核机制。同时,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一方面,积极在每一门课程中抽出一定比重的学时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课程特点相近的教师组合或衔接,制定专门的训练教学计划,分年级分课程实施小班教学,强化基础训练(电脑技能测试),分方向交叉训练,延伸强化综合训练(带项目的概念性设计),实践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技法体验和操作实践的体验,小班分组进行,加强个别辅导,增加学生交流经验和接受辅导的机会,注意课堂与课后的结合,布置一些项目性的课后作业给学生去做;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的技能训练,与多家广告公司、景观设计公司、网页设计公司等合作,积极建设集社会服务与专业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推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可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探索校外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角色和职业环境进行职业体验,是专业教学在学生职业规划上的积极育人的实践行径,每个实习基地的实训内容与对应的课程匹配,集中在某个专项的技能训练上。
三、体验式教学在第二课堂建设上的应用
单凭课堂教学进行专业训练是不够的,也不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人类认知实践过程的反复渐进的要求,需要把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起来组织好第二课堂,开发出专业训练的潜在课程。可通过开放管理计算机房、整合教学资源、组建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参与辅导、培训的一个学生的专业学习型的团队等举措来加强,集专业书籍阅览、专业资料收集、组织专业比赛、社会实习等功能于一身,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营造课余专业学习氛围,适时举办专项技能提高的辅导班,帮助那些在课余时间有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愿望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由专业教师授课,根据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专门的培训方案,对专业的正规课程不能触及到的深度和答疑辅导进行补充,辅导了很多专业基础弱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同时也辅导了一些有志于在设计类领域就业的学生进行就业培训。
四、体验式教学在专业文化建设上的应用
除了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需要体验式的教学之外,计算机设计类的师生在专业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也需要加强“育人体验”和“职业自信心体验”,我们借鉴企业文化的建设思想,从教师和学生两条线入手,整合专业课程教学、第二课堂训练和校园文化等教学资源,加强专业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教学与育人的职业认知感,引导学生复合型人才的成才模式,营造激励学生们热情参加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学习氛围;通过鼓励教师组织学生专业训练、作品评比、参加设计比赛等活动延伸专业课程教学,丰富专业学习资料,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激励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通过建立作品展室、到企业项目实习等举措,活跃专业气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在价值观上的自我认知感,提升学习热情和专业自信心,综合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五、结语
体验式教学在计算机设计类教学体系中的系统化应用,需要情感体验、形象体验、思维体验、技法体验及操作实践体验以及职场体验五种类型的有机结合,在专业素质培养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比传统的“灌”式教育更符合计算机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可提高专业的整体教学效果,促进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的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同时,也要看到,这需要在整个教学体系上加大改革力度,给予更大的软硬件上的投入,需要建立和谐的教学团队,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统筹管理,也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具更高的教学热情和事业心,研究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特点,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形式,丰富教案。
作者:李洁尹光陈贤龚元圣单位:昆明市财经商贸学校云南农业大学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施工中模板工程的计算机设计
一.前言
跟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日趋增多,由此带动模板工程在材料、情势、构造以及施工工艺上的发展。模板工程已经经成为与工程本钱、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息息相干的首要因素。模板工程的结构体系化、材料多样化以及使用多能化是当前发展趋势,由此呈现了专业的模板公司。高层建筑的许多模板工程都是由这些专业的模板公司来完成,以保障模板的科学型、安全性以及公道性。过去,模板设计停留在图板上,主要依托人工完成,计算量多,绘制量大,重复环节多,费时费力,效力很低;现在,有了模板工程的计算机设计软件,可简化许多繁琐的工作。尤其是配板设计,取决于流水段的划分、构件的几何特征、模扳的规格标准、施工方式以及工程造价等许多因素,组配上需要屡次进行尝试以及分析,不但繁琐繁杂,而且难以评估,手工几近没法完成,必需依托计算机技术。
二.模板工程设计软件的模型
目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所采取的模板技术已经经从散支散拆的木模板向工业化、多样化以及体系化的模板发展,构成了组合式、工具式以及永远式3大系列。通过分析,咱们选择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组合式钢模板,把它作为计算机模板工程设计软件的钻研对于象,摹拟组合式钢模板的整个设计进程,这叫做构造计算机设计模型。内容包含:钻研人机瓜葛,树立逻辑联络,推出有文字、有数据、有2维图形以及3维图形等所需的信息,。
二.一人机瓜葛
模板设计1般包含方案选择、技术设计、图形绘制以及材料统计等主要环节,整个设计进程可归结为重复性工作以及创造性工作两个部份。计算机存储量大、运算速度快以及度高,可进行各种繁杂的、枯燥的计算以及画图等重复性工作;而人类拥有创造性的思惟,能依据已经有的知识以及经验,依照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目标,作出判断以及选择对于策,是创造性的工作。因而要充沛斟酌了人机配合的方式以及效力,把人机的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简便以及直观的图形设计,具体方式:
(一)人工干预方式;
(二)人机交互方式;
(三)计算机自动方式。
系统可通过用户的界面图形、操作程序以及节制手腕,将各个设计环节以及不同的工作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摹拟模板人工设计的工作过程,使设计者依照熟识的工作方式进行设计以及决策,有益于提高工作效力以及设计质量。
二.二逻辑联络
把数字通过必定的瓜葛转化为文字、表格以及图形,然落后1步深化,在屏幕上树立可以被操作以及被节制的基本单元。它拥有基本内容,包含知识更深的文字、表格以及图形,图形可为2维平面以及3维实体。
如:墙、梁、板、柱等钢筋混凝土构件,平模、填充板以及角模等各种规格以及类型的模板,支持、螺栓以及吊钩等配件。基本图形用几何数据以及属性信息来描写。几何数据有形状、尺寸以及几何特征;属性信息着名称、编号、材料以及其他相干对于象。对于象以及对于象可以通过这类逻辑瓜葛互相转换,以患上到所需的不同信息,可操作节制以及自动节制。总体模型的构造是将每一个设计环节的主要进程抽象成系统的操作对于象。在模板设计中,可以调用墙、梁、板、柱,可以是平模、填充板以及角模,也能够是支持、螺栓以及吊钩,通过数据交换转变为节制程序,各操作对于象可调用以及节制相干的基本图形,以患上到所需的信息。
三.模板工程设计软件的模型实现
三.一基本原理
系统研制要依照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经由钻研、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制以及软件测试等阶段,在必定的计算机语言以及图形环境下,采取模块化设计法子,将整个系统按设计过程划分为平面设计、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材料统计以及标准组合钢模板数据库这5个模块,各模对于以相应的操作程序以便使用。系统综合地利用了交互式图形学、数据库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将图形实体与数据对于象链接起来,树立了图数1体化的管理机制,通过交互技术以及智能处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图形交互设计进程中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
三.二图形交互设计
图形交互设计是由用户以及计算机通过传递必定的信息所进行的圈形操作进程,主要拥有下列技术特色:
(一) 有用户界面图形。采取Windows图形界面,主要以窗口、按钮、菜单3要素组成,与AutoCAD界面融为—体。屏幕布局以及操作手腕不但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也相符设计者的操作习气。
(二)人机通信方式。系统采取交互式的图形操作方式,综合了菜单、问答以及命令语言3种用户与系统的通信模式。
(三)图形交互技术。实现人机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包含语言交互以及图形交互。
(四)容错处理。在设计中,用于处理用户在操作进程中呈现过错。
三.三图数1体化管理
模板设计需要存储以及处理大量数据,各种对于象的定义、操作、程序以及模块之间的连接,实际都瓜葛到数据以及数据流的管理。问题在于如何在数据管理中实现几何图形以及属性数据的互相转换,将图形对于象以及设计参数集成—体,这是实现图形交互设计的症结所在。应用AutoCAD图块实体可包括属性特征的功能:(一)对于不规则的图形对于象以及各种设计图,可将这种数据存储在信息实体中,至关于把1个包括不可见属性的块而放在1个冻结的图层上。因为该图层不能生成其他实体,也不能被修改,所以不会呈现数据丢失的问题,这样信息实体与图形实体逐一对于应,可构成图形以及数据之间的双向链接。(二)对于于形状规则的图形对于象可定义为块的实体并用块的属性来描写相应的设计参数。修改图形对于象,相应的参数以及属性会随之扭转,而其中某些参数的扭转还会自动修改相干的对于象。例如:修改摸板设计时,若通过交互作图修改角模,其边长以及夹角等数据会被自动修改,这时候只要拾取相邻的模板,系统就会依据新的角模数据自动修改该模板的长以及高等并扭转图形。
四.模板工程设计软件的智能辅助
人工智能是指计算机系统模仿、延伸以及扩大人的思惟,实现某些脑力劳动自动化的进程。在设计中,参数肯定以及方案选择由设计人员凭仗知识以及经验完成,辅助决策系统自动构成候选方案并提供评价原则以及标准,将智能化主要体现在结构平面图的生成、流水段的划分、模板的布置等辅助设计中。通过对于各类知识的获取以及提炼,针对于不同的设计环节肯定不同的决策。例如,流水 段的划分必需依据结构平面的对于称以及模板量的相等这两个标准,以保障模扳流水的连续性以及均衡性;模板组合优先选用相符标准模数的板块,后用非标板补齐;板块排列顺序尽可能对于称,并“按非标板以及不同尺寸板起码”的原则进行优化;模板与穿墙螺栓的位置必需对于称、均匀;支持布置应知足刚度以及不乱性请求。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美术教育与计算机设计的相关性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很多都与美术设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像是商品商标的设计,外包装的设计以及建筑工程的设计等。通过计算机的运用,设计师拥有了更为宽阔的思维发散空间及艺术表现形式,帮助他们更加高效的完成设计工作。当前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快速前行,已经逐渐的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工作领域,其便利性、快速性、高效性使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术和计算机在一定条件下巧妙结合,加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给实用美术带来无限发展的空间,美术设计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1计算机美术设计的特征及优势
1.1较为强劲的设计功能
就美术设计而言,计算机的应用无疑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相较于传统的设计工具,其体现出更为强劲的设计功能,这是以往美术设计所无法胜任完成的。并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计算机美术设计,能够更便于设计书对方案的修整,为设计师创造更为宽阔的思维发散空间,间美术设计由之前所局限的平面设计进一步的深入到了更多的艺术领域。
1.2丰富多样的美术设计软件
计算机美术设计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美术设计软件的丰富多样上,例如广告平面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GooglePicasa,能实现对照片、logo标志、广告、图片的设计等,同时还能增加图片的效果处理。建筑施工图设计如AutoCAD、3DMAX等,室内外装饰设计效果等。
1.3海量存储的设计素材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计算机网络信息化以及海量存储的特点,致使美术设计者能轻松获取素材。同时也可通过计算机美术设计实现传统美术设计不可能实现的效果,将以前的创作设计应用到新的创作中去。计算机对于美术设计作可以进行海量存储和网络信息化使作品出版、传播具有显着优势。同时计算机美术设计也推动了整个美术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立了美术设计者的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2传统美术教育设计和计算机美术设计的关系
即使当前计算机美术设计转变了传统的美术行业发展方式,不过我们仍然需要认识到其关键还是美术设计,关于美术设计的进步最重要的考量事项是其作品的功能、艺术观赏价值等。所以说作为现代一名合格的美术设计师必须要拥有较强的艺术鉴赏水平以及创造力水平,这样才可以将确保其设计作品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如果想要设计出的美术作品,设计师应该注意实现计算机美术设计与传统美术设计的有效融合,实际上形成了以传统的美术设计作品为底蕴、以计算机美术设计为手段的设计模式,设计者的审美能力越强,艺术修养越高,则美术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具有越能越高的品位,从而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欢迎。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计算机设计大赛与思维能力培养
1计算机科学中的计算思维
计算机科学中的计算思维概念于2006年3月由JeannetteWing提出,JeannetteWing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并将计算思维的应用引申到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及智力养成和科学的计算思维化两个领域。计算思维是知识思维的一个实例,这个知识思维的实例有一定的特殊性,原因是作为计算思维内容的计算机科学知识本身是系统思维科学化、工程化的结果。计算思维是自然思维、系统思维之上的知识思维,计算思维的内容是计算机科学的知识系统,计算思维的形式是计算思维的核心。因为知识思维有内容和形式两个属性,内容是知识,形式是思维。这一点同作为系统思维组成的相容逻辑有相同之处,逻辑的内容是知识,逻辑的形式是逻辑。
JeannetteWing指出,计算思维能力是人们在阅读、写作、算数基本思维能力以外的一种思维能力。阅读、写作、算数其实就是系统思维的组成:语言、数学和逻辑。系统思维是通过感知、注意、记忆、分析、解决问题等自然思维能力学习语言、数学、逻辑形成的系统思维能力。在系统思维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上,通过知识思维中的计算思维内容的学习形成了以计算思维形式为本质的系统思维层面的计算思维。JeannetteWing认为科学正在积极应用计算方法、计算手段、计算思维推进科学具体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在生物学领域。计算机和计算机科学与科学结合不仅仅是使用计算方法、计算手段、计算思维促进科学的发展,而是正在给科学带来一场深刻的进化。
计算认知正在成为传统思维语言认知、数学认知、逻辑认知之后的第四个认知成分;计算机正在成为传统思维语言认知、数学认知、逻辑认知的大脑认知器官之后的第四个认知器官。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自400年前的科学革命以来,已经有了来自科学、技术方面的许多延伸。认知器官的认知能力自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计算机和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计算机科学以来,也已经有了质量和数量的延伸。在21世纪,计算机和计算机科学带来的认知能力的延伸正在给相容逻辑维度上的认识论的知识系统和信息系统带来科学的变化。计算机和计算机科学延伸了感知、注意、记忆、分析、解决问题的自然思维,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科学为内容的计算认知和计算思维增加了语言、数学、逻辑的系统思维维度。自然思维的延伸和系统思维维度的增加正在引起科学知识系统的深刻变化。新型科学不断形成,人们习惯和熟悉的科学正在成为同计算科学结合形成的新型科学的子集。
2教育学中的计算思维与计算思维的教育
2012年9月11日至12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英国学习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LearningTechnology,ALT)的年会上,AaronSloman作了“什么是计算思维?谁需要计算思维?为什么需要计算思维?计算思维可以学习吗?计算思维可以教吗?”的演讲。JeannetteWing提出计算机科学的计算思维概念之后不到十年的时间,爱尔兰的国立爱尔兰大学(NationalUniversityofIreland)梅努斯分校的计算机科学系便设立了计算思维的本科教育,有完整的大纲和课程设置。这个本科教育大纲和课程设置直接回答了AaronSloman演讲中5个问题的后两个问题:计算思维可以学习,计算思维可以教授。国立爱尔兰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这个专业的目标是集成和统一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哲学,课程是从现有的计算机科学课程、数学课程和哲学课程中挑选、重新组合形成的一个课程集合。从知识系统的角度看,没有一门新的课程属于计算思维课程。
计算思维是一个横跨思维和知识的涉及多个学科的组合概念,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专家和学者率先感觉到了计算思维的存在,并从自己熟悉的眼前的及时步开始进入计算思维这个领域。对计算思维在不同学科的不同认识和描述并不影响人们对计算思维的感知和在教育中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对计算思维本质的认识已经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围,但这并不影响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对计算思维规律的认识和在教育学领域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关键是要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认识计算思维,要在教育学领域应用计算思维进行计算思维的培养,对计算思维的观察必须从科学哲学和哲学的角度出发。计算思维的教育主要在计算机科学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思维领域,通过计算机科学知识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系统的教学和学习进行。计算机科学从20世纪60年代成为独立学科以来已经有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相应的教育体制。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体系也在发展变化中,有关计算思维的课程也在甄别和抽象形式化的过程中。人们都知道认识论中有认识主体、认识客体、知识系统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对于计算思维来说,认识的主体是人的大脑中认识计算思维所需要的智力和思维能力,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计算思维,认识结果的知识系统是计算思维知识系统。同一般清晰可见的认识对象的认识主体、认识客体、知识系统分别是三个独立的系统不同,计算思维的认识主体、认识客体、知识系统三个系统之间相互交织、关系重叠。原因是计算思维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同时还是认识结果的知识系统。
3计算机大赛中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目前,对于如何在大学的计算机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国内学者已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构想。陈国良院士认为大学及时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思维培养的一个关键。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战德臣教授认为,大学及时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强化思维性教学改革,强调可实现思维的教授与培养。浙江大学的何铭钦教授等在对九校联盟(C9)联合声明的解读中提出,一方面要突出相应领域问题求解的核心思路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要通过小规模的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应用系统级的问题求解方式。因此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的计算机课程,更应贯穿于计算机课程的课程设计、计算机大赛等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逐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机设计大赛是大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思维的一个创新实践活动,大赛作品本身就是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思维应用的表现。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进行理论建模和工程实施,不但运用了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思维,同时拓展了计算机知识,增强了计算思维能力。大赛内容包括软件应用与开发、微课(课件制作)、数字媒体设计、中华传统文化微电影、中华民族文化元素、动漫游戏创意设计、软件服务外包及计算机音乐创作8大类别。从问题求解的角度来看,每一类作品都需要对现实世界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抽象和模型化,并通过计算机硬件平台来展现。通过讲解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进行问题求解的计算思维。完成作品的过程涉及从作品策划、构思、设计到开发、的各个阶段,大赛作品是由设计者通过计算机模型化出来的虚拟世界,展示了设计者如何利用计算机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模型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的整个计算思维过程。学生在作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逐步培养了运用计算机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模型进行抽象、自动化的计算思维能力。
在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大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个人的计算思维。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都体现着计算机科学家的计算思维,在指导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系统规划下,学生通过学习和应用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和程序设计,能够了解计算的方法和模型,建立起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思路,站在计算思维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从而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有意识地培养计算思维。例如,在大赛作品的设计中,关注点分离是控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该方法先将复杂问题进行合理的分解,再分别研究问题的不同侧面(关注点),综合得到整体的解决方案,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典型表现即“分而治之”。在数据库设计、庞杂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库应用开发中,经常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数据库设计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自顶向下将设计任务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任务,相邻阶段又互相联系、互相承接,共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面对复杂的数据管理和维护任务,也进一步分解为数据恢复、并发控制、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保护、数据库的运行维护等多个子任务,由不同的子系统负责,并相互协作保护数据在运行过程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进行基于数据库的应用开发中,模块化是最常用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分解方法。这些数据库的知识点都充分体现了计算思维的方法。信息化教学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微课、大赛作品和计算思维专题,创设环境,鼓励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我们在大赛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创建了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模式。指导教师把计算模型、算法、并行计算、云计算这些计算思维的思想融入到计算机大赛活动中,与专业课程的知识点紧密衔接起来,进行深入细致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不再觉得计算思维是悬空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思维方法,从而真正做到了教学与科研的互补与相互促进。
4结语
计算思维的概念在计算机科学中提出,但计算思维本身是一个交叉学科的概念。计算思维直接涉及的学科包括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间接涉及的学科有语言学、数学、逻辑学。计算思维刚刚走出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科学哲学的领域通过自然科学哲学来逐渐感知认知科学中计算思维的本质。计算思维的培养在教育理论中的探讨和在教育实践中的实施涉及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学心理、学习心理、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活动、课堂学习活动、实践教学活动、测试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生成信息的过程,教育的成效最终取决于受教育者对所受教育的内化过程。学生通过计算机设计大赛活动成为了教学情境中的主角,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教学成为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在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掌握和形成。
作者:曹菡 刘永勃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作用
1项目驱动的开放性命题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力
基于案例的教学是减少工具性教学不足的好方法,但就目前的教学而言,无论内容还是课时,不是教材中所有的案例教完后学生都能驾轻就熟地用于解决现实问题。这与技术掌握的基本要领:一要“熟”、二要“通”是一致的。没有足够的练习量手就生,不是带着思考的学习就不易融会贯通,更别提创新应用。对此,我们在“多媒体技术基础”课中尝试了教学改革,借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作品参赛形式,在课程中期给学生一个开放性命题的项目任务,如表1所示,该任务根据教学目标与要求设定技术指标,并贯穿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同时为了避免学生以第三方作品为其成果,要求学生先行完成作品内容设计。在教师把关后形成作品指导书,后续创作据此开展。由于命题由学生自行选定,其内容很难与课堂中各个相互独立的小实验取得一致,为了达到任务目标,学生必然会进行知识上的迁移,由此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图4为学生作品截图。通过4届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改革在给学生一定学习压力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创作的空间,比起期末临时抱佛脚,学生更能接受基于项目的过程性学习。图5为学生期末作品答辩记录及反馈节选。事实证明以项目实现为目标,把问题、情境和基本工具交给学生,像探究性习得一样让学生在思考生活中去发现、去学习、去创造,能让学生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而且这种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成功体验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和使用计算机,还能让他们爱上这门学科并养成科学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的毅力”“团队创作中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等一系列的良好品质也随之养成,这是信息素养的要求,也是大赛对于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启示。
2课堂教学引入竞赛带教模式使知识传授更有效
将指导竞赛的带教方式做适当改动后用于计算机课堂教学比一味地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练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所授“多媒体技术基础”为例,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工具介绍、作品赏析与设计、作品制作三个阶段,并从教师讲授为主逐步过渡到辅助指导,让学生在掌握多媒体设计工具最常用方法后在大量作品的熏陶下打开思路积极创作。期末安排的作品交流类似于竞赛答辩,如图5所示,除了用于检验学习成效,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当学生走上讲台自信地介绍他们的作品时笔者看到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前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是大赛的宗旨,也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
3大赛促教师成长
3.1立足本专业培养跨学科研究能力如果说大赛对学生而言,培养了能力、磨砺了品质,那么对指导教师而言就是一种多方位的锻造。首先教师的技术要过硬,视野要宽泛,以便学生求助时可以游刃有余地予以帮助。通过近几年的竞赛发现,越来越多出彩的作品是多技术、跨学科的产物,这便促使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敏锐的前沿嗅觉外,还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合作研究能力。
3.2做实技术,兼修艺术,教学不忘文化传承计算机技术在媒体表现方面的发展使数字作品易于形成艺术感染力,这在多媒体作品,尤以民族文化、设计类作品表现犹甚,这就要求技术指导教师能够兼具艺术修养。当然从参赛规则上看也可以安排设计教师和计算机教师共同完成作品指导,但与有足够艺术修养的技术教师相比,纯技术或纯艺术教师无论在技术问题解决还是在作品外观设计指导上更能做到统筹兼顾,从而避免作品出现功能强大但不耐看或华而不实的缺陷。另外,指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文化与艺术的熏陶和传承也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我校第七届获奖作品《护生录》在拿到“生命”主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救护小动物、呼吁环境保护。为了使作品在表现和信息传达上有独到的视角,在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时发现了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其推崇的“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的爱生敬养思想及丰子恺、弘一等大师的图文作品对学生的后续创作和心灵成长都带去了不小的影响。这从他们作品中的自创小诗“众生皆平等,万物皆有灵,万般屠伐皆放下,莫待万灵杳无踪!”可见一斑。
3.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能够因势利导竞赛带教不是简单的我教你做。曾有种误解:如此这般的综合性赛事需要教师具有极大的技术、创意本事,要循循善诱地一步步指导学生实现才行,殊不知这种师本位的做法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还变主动为被动地让学生失去了学习与探索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做爱做的事”,在他们凭兴趣发挥的基础上以小组头脑风暴的方式共同找到创意与技术实现的结合点,是作品不会半途而废的关键。过程性指导中,以启发和鼓励为主比直接告知答案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事实也多次证明学生的潜力发挥和灵感顿现常常是令人兴奋的。所以忘了指导教师的身份,把自己放在和学生一样的参与者的角度,把参赛当成一个实现同一个梦想的目标去完成,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竞赛的压力,还能给学生以我们一起努力的信心。
4结语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源于教学又高于教学,全国性的比赛给了大家同一层次的竞技平台,它是学生综合技能体现的展台,也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催化剂、学校教学改革的促进者。没有经历过大赛会觉得它高不可攀,经历过后会发现竞技路上的付出与收获是后续人生强有力的支撑,于学生如此,于教师亦如此。
作者:项洁 陈翔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计算机设计大赛学生的度与量
1创作过程指导
1.1分工明确且能执行在拍摄DV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团队同时做很多工作,一个学生基本上不能完成。指导教师在学生团队组建时,应结合学生实际能力进行考虑,使得团队组合更优化,而在创作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细化任务,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包括经济上的支持。例如,在实际指导过程中了解到有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因需要考虑车费等交通费短缺的问题而中断拍摄,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考虑给予一定的补助。对已参加七届计算机设计大赛及省学科竞赛的学生进行抽样,制作创作过程中遇到的较大困难调查表,如图1所示。
1.2专注专业学科学习与沟通能力大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初衷就是加强对专业学科的专注学习,将枯燥的学习变为任务需求化的学习。例如,在DV后期编辑中用到的非线编软件、声音处理软件等专业软件,对于数字媒体专业的本科生,指导教师要适当地给予任务,引导学生能深入学习;而对于非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要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基本任务的操作,使学生克服对非线编软件的恐惧心理,发挥入门级指导。基于计算机设计大赛等竞赛的学习效率非常高,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可完成技术学习,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而且会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而这种有益的互动是平时学科教学中少有的。对于学生来说,有更多机会与教师交流,能提升学生的自信。例如,寒假期间不少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想请教老师,但又担心打扰老师休息,所以在时间、联系方式上会做更多的考虑,这是对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也是“90后”大学生最需要补上的一课。
2答辩环节指导
2.1重视答辩的过程答辩是一次头脑风暴,指导教师要重视答辩环节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本科生与专科生的区别在于本科有毕业论文与答辩”,这句流行语从另一方面印证了答辩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作用。在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过程中不是只有决赛的答辩,除了在主题创作时就要进行论证(准答辩)之外,学校送到赛会前也要进行答辩,在决赛答辩前,指导教师在前24小时都要对学生进行模拟答辩。在《运动绵延祖孙情》作品答辩中,专业指导教师要对作品的每一个场景、不同场景之间的前后联系提出问题,比如爷爷为什么几年来都穿着同一件衣服;冬天救人,围观者为什么都穿着短袖(当时是5月拍的)……这些问题都是针对可能被忽视的细节而提出的。很多学生在答辩中被责问得流下眼泪,但这就是工作,对于工作,马马虎虎绝不可以。因此在指导过程中,对答辩不仅要重视,而且要强化,这也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补习课。
2.2答辩是重要的自我提升过程计算机设计大赛为每位参赛选手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自我提升平台。比赛过程中只有小组成员不断磨合,才能将团队所要传达的理念表达到。在这个磨合过程中将产生思想的碰撞、融合,成员们也将理解团队精神的深刻含义,或将更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或将更勇敢地正视自己的错误,找出差距并了解自身的欠缺,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比赛中去。特别是在结果出来时心理落差较大,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前6届比赛,我校派出近20个项目参赛队伍,只有12个项目获奖,2014年虽然有进入决赛的奖项,但是省赛要求极为严格,9个项目参赛,只有5个进入决赛,获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两项,没有作品获一等奖。以后比赛将走“学生打擂台”的方式展示作品,为社会就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上岗需要服务、为自身专业服务。在第5届计算机设计大赛决赛(没有经过省赛预选)上,我校学生经过两天的比赛,获得了两项奖(在高校此奖基本上就是鼓励,没有等级),两项三等奖,但是学生基本上能正确接受这个结果,因为在答辩中教师就有所预防,这样学生看待名次时心理落差就较小,同时学生在创作与答辩过程中的承受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3参加竞赛学生的就业行情分析
参赛过程中需要与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对相处之道有更深的理解,在待人接物方面得到锻炼。在大赛过程中小组成员们碰撞出的思维火花将开阔学生的思维,增长其见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加强竞争意识与互助观念。这些都能让与赛者在今后的相关活动中更胜一筹。我们对已毕业的56名指导过的学生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就业率。从面试表现看,数字媒体(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自信。而非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其面试率为80%,竞赛经验使学生的生活更丰富,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创新点或策略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调查中有近九成的学生都能与单位高层顺畅交流,工作上手快。
4结语
不论是计算机设计大赛,还是其他级别的赛事,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在创作过程中锻炼一个团队。在进入决赛时,如果学生能看淡比赛结果,就是指导教师的成功,学生拥有这种胸襟与度量才是教育的巨大进步。
作者:肖若琛 黄冬明 单位:宁波大学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高屏蔽效能计算机设计研究
1设计方案
1.1缝隙处理由计算机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知,计算机机壳各部件由螺钉连接,该设计方案制成的机壳在各部件的接缝处存在导电不连续的问题,可导致电磁泄漏;需要选用合适的导电衬垫(又称EMI衬垫)填充于机箱接缝处,保持缝隙处的导电连续性;在进行密封的同时将接缝处的接触电阻降低至10mΩ以下,防止机壳地平面上形成天线效应,产生电磁泄漏形成干扰。EMI衬垫中通常可供选择的电磁屏蔽衬垫是金属丝网衬垫(带橡胶芯的和空心的)、导电橡胶(带不同导电填充物)、指形簧片、螺旋管衬垫(不同材质)、导电布。机壳使用的导电衬垫选用遵从如下规则:1)有足够的弹性和厚度,以补偿由于接缝的螺栓压紧时出现的不均匀性;2)材料防腐蚀,并与屏蔽机箱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相容,即应选择电位接近的材料作接触面,以防止电化学腐蚀和“锈螺钉效应”;3)转移阻抗尽可能低,转移阻抗越低,屏蔽效能越高,电磁泄漏越小;4)压缩变形或寿命符合要求。机壳的EMI衬垫设计,选用直径2.5mm的导电橡胶绳(89-70024),安装在功能接口面板及盖板的凹槽(槽宽2.5mm,深1.8mm)内;在使用螺钉与机箱主体紧固后,可以保持机箱整体的导电连续。上述计算机EMI衬垫的选用符合屏蔽要求,其屏蔽效能在10GHz时可达120dB;回弹力、最小密封压力、较大形变量符合机壳密封要求;压缩形变合理,屏蔽绳中的导电颗粒与机壳材料在电化学性上相容,可以合理地处理机箱接缝。设计中的屏蔽绳安装方式,经过仿真计算并进行样品验证,屏蔽效果合理,可以满足机壳应具有导电连续性的要求。
1.2孔洞处理计算机开关按钮、工作状态指示灯、输入输出设备的安装,需要在机壳开孔,而相应设备并无屏蔽能力,故而存在多处电磁泄漏源,处理好这些泄漏源的处理亦是提高计算机屏蔽效能的关键。孔缝越大屏蔽效应越小,孔洞直径增加会使谐振频率发生偏移和加宽,而孔洞的屏蔽效能随入射角或极化角的增大而增加。根据上述计算方法,为提高屏蔽效能,机箱孔洞的尺寸应越小越好。一般来说,为了把电磁泄露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般要求缝长或孔径小于λ/10~λ/100;仿真设计中假定可能的较高辐射频率为3GHz(CPU的工作主频),通过AnsoftHFSS仿真计算[5]后将孔洞的较大孔径设计为3mm;从工程应用上考虑,将需要在机箱上开孔的器件集中设计在机箱右侧,以纯铝板(1050A(O/H8))制作成隔离舱,在隔离舱与接口面板用导电橡胶板(40-20-1015-1350)填充,尽可能地保持机箱的导电连续性。
1.3穿过箱体线缆处理计算机包含需要穿过机壳的线缆,如交流电源导线及各种功能信号线,为满足屏蔽要求,对上述穿过箱体的线缆作如下处理:1)交流电源线。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源滤波器,安装在靠近交流电源接口位置(如图4所示)的屏蔽罩上,将滤波器输入端隔离在机壳外,降低通过电源线的电磁发射;2)功能导线。机箱功能接口面板上分布了多个航空插座,航空插座为不锈钢外壳材料,其与机箱接触面使用导电橡胶板(40-20-1015-1350)进行填充,外部屏蔽电缆在连接器处进行360°搭接,计算机各接口使用的导线按照不同频率分布在各插座内部,并将高频与低频信号分离开进行布线,从而避免内部串扰。
2试验验证
为了验证设计计算机的电磁屏蔽能力,计算机在完成生产后进行了EMC试验,试验项目为RE102,通过设置各频率点限值,在实验过程中验证计算机在各频率的辐射情况。计算机初次进行RE102试验的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在100~300MHz频率段之间有很多频点出现明显的尖峰,较高超过RE102试验限值20dB,不满足计算机屏蔽能力要求。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造成空间辐射超标的原因,设计方案要求机壳材料整体为铝板及铝铸件,检查未在机壳材质上发现问题,机壳各部件最小厚度达到3mm,能有效对电磁波进行衰减,不会出现电磁泄漏。使用近场探头测量机箱辐射,发现功能接口面板上连接器、指示灯、按钮开孔处及部件接缝附近有较强的辐射泄漏。对部件接缝处的辐射泄露,经过拆卸检查发现,用于缝隙处理的导电橡胶绳严重变形,已出现磨损(如图6所示),不满足设计指标。通过改进的设计,将屏蔽绳的安装角度放大,可以有效防止加工误差(如图7所示),满足实用性要求。对功能接口面板上连接器的辐射泄露,查看相应泄漏处安装的器件,通过测量机箱连接器的搭接电阻,电阻值大于设计要求的10mΩ,不满足电连续性要求。通过更换导电效果更好的导电布进行安装后,其电阻值满足了设计要求。对于指示灯及按钮开孔处的电磁泄露,因其开孔大小造成在特定频率下出现泄露,为此设计生产了开孔合适的指示灯及按钮屏蔽罩,并为预留的航空插座配备专用的金属屏蔽盖。改进的计算机在进行RE102测试,得到的曲线如图8所示,计算机的辐射曲线基本与环境噪声一致,所有点都不超过环境噪声3dB。
3结束语
设计中通过试验筛选出具有较高的反射损耗R的铝合金材料机壳,可以满足设备环境在高屏蔽效能上的要求。在进行GJB规定的EMC试验RE102验证中,解决了计算机机壳在缝隙处理上不合理的问题,并针对机壳孔洞的处理进行了优化。与传统计算机机壳相比,该计算机通过“设计-优化-改进设计”的产品开发过程,提高了机壳的电连续性,计算机机壳的屏蔽效能与环境噪声相当。产品现已稳定应用于设备中,其设计方法对于解决嵌入式计算机电磁泄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袁伟 单位:江苏自动化研究所
计算机设计毕业论文:在计算机设计基础课程中融入素质教育
摘 要:对职业院校中计算机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实施贯彻素质教育进行了探索与总结,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教改措施及体会。指出要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合素质教育,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针对学生的差异、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各个环节的教学研究,以实践为主,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实现能力的迁移,加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培养等等。
关键词:素质教育;计算机;职业教育;创造性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是政府行为,更主要的是学校行为。不可否定的是,十几年过去了,整个教育界对何为“素质教育”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回答。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学校认为开设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就是推行素质教育,一些学校认为强化艺术、体育这方面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一些学校认为多创办学生社团就是广开素质教育之路。确实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以看作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或途径。个人认为,作为技能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教育的职业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在专业技能课程中,这是由专业技能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而决定的。专业技能课程是职业学校的立校之本、立校之根,离开了专业技能课程教育,学校的其他一切教育就都没有了存活的基础。作为职业学校教育的一名普通老师,我们应该在专业课程当中融入素质教育,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
“计算机设计基础”是通过学习计算机设计软件(例如:3dmax8、Ps、AutoCAD等软件)从事简单的产品、广告、室内设计,该课程是我系玉雕专业学生的拓展课程,是将计算机设计融入传统的玉雕专业中的一种尝试,是为进一步推进玉雕专业的发展做的一点努力。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更好地开展该课程,我们对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做了简单的调查,借此分析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通过该课程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学生情况参差不齐。面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如何进行计算机教学,是教师面临的一个艰巨的考验。通过与其他老师的共同调研与探讨,我将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师生关系上,要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以往在教学活动中我常说的一句话是:“今天我们学习……”而现在我会问:“你们想学什么?”“你们有哪些问题?”较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计算机设计基础具有专业性、实践性、逻辑性较强等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比如在3dmax8软件设计教学中,讲解各项工具及命令的时候,倘若一开始就介绍整个软件的界面、工具及命令,会导致部分同学不能理解,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后面的教学也难以开展。所以我在讲解的时候通过图片将用该软件设计的创意新颖、造型特别的产品展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大家的注意点、讨论点都被吸引,随后通过具体案例,如简单模型的制作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后作业大家都很自觉地去讨论,课堂内容也会得到巩固。
二、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志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造教育是选择,也是培养创造型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计算机课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意识。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我了解到每个同学都想在学习上有所成绩和进步,学生也都表达了他们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老师的帮助。我深知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确信只要公正地对待学生,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能有进步、有提高。同时我还确信:充满爱心和个性化的课堂,有助于达到最根本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所有的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都会喜欢。实践操作课上,我“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层不分班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分层次进行教学。学生在小组里共同讨论,尽情思考、用心学习,大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需要团结协作而不只是竞争。平时,我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在尊重、信任和鼓励的环境中,可以精力充沛地学习,全神贯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三、注重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质疑能力
计算机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上机操作时,我总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开始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依赖性强,希望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故意不理他们,也不许相邻的学生帮忙,这些想“偷懒”的学生只好自己摸索,当他们解决了问题,特别兴奋,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启迪了创造性思维;既提高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创造意识。
质疑,这就要求学生学得主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这才能有疑问。疑问解决了,学生的知识掌握也得到提高。如此循环反复,学生就学得透彻。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远地超过我们的想象。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自学质疑能力,那他的学习内容、掌握的知识就永远落在后面,要想站在科学知识的前沿,在工作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就需要培养自己求学质疑的能力。在这个时候学生如果还是教师讲什么自己学什么,毫无自学能力的话,很快就会被淘汰。那么教师应该做些什么?素质教育体现在哪里?我想计算机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就应该体现在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在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在平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激励学生解决问题,教会学生思考、质疑,这是计算机教学融入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怎样让学生去迎接学习上的挑战?怎样培养他们勇敢地去面对社会和世界的发展?我深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他们健康成长,比教给他们知识本身更重要。当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提高、健康成长以后,他们的个人能力无疑会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打下扎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