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成人高等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绩效模式下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一、绩效模式体系构成
“绩效评价准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追求质量的模式,即绩效模式。评价准则由11项核心价值观,7个类目组成,类目下再细分出23个评分项、43个着重方面。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为指导组织的计划工作提供了一种框架,是一种绩效的设计图,为组织勾勒出了必须重视的各个主要方面。它不仅是组织认清现状、发现长处、找出不足,并知己知彼的一个“听诊器”或“诊疗仪”,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驾驭复杂性的一个“仪表盘”。在实践中,绩效模式常常可以起到近年来广受人们关注的“平衡计分卡”的作用。有助于实现管理的重点突出与兼顾的结合,有利于正确的评价和引导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和全体成员的行为,从而使管理层的努力能够真正用到引导组织成功的正确方向上。
二、绩效模式的评价理念
绩效模式可以从“道”和“术”两个层次来理解。就“术”的角度而言,该模式由7个类目“要求”构成一套评价准则。7个类目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绩效评价准则建立在“大质量”理念之上,重视组织的“战略策划”与“关键过程”的运行,追求的“经营结果”,宣扬“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和组织的“社会责任”。准则通过这7个类目即七个维度对组织质量管理进行充分评价,评价准则覆盖了组织经营全过程,充分体现了组织的质量管理标准与要求,为企业追求指明方向。从“道”的角度来看,绩效模式是一套价值观的载体。打个比方,如果把绩效模式看作是一个注射器,其所承载的一套价值观便是治病救人、强身健体的“灵丹妙药”。如果不理解,甚至不接受这些价值观,而单纯地强调或重视准则类目的要求,就如同是在注射一个未装药液,甚至是装错了药液的注射器一样,其效果和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绩效模式的评价方法
绩效模式采用“诊断式”评价方法,既包括对组织的优势和改进机会的定性评价,又包括总分为1000分的定量评价,以便多方位、平衡地诊断组织经营管理的成熟度,所以又叫“成熟度”评价。评价方法围绕模式的7大类目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对组织运行质量和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对管理过程按照“方法—展开—学习—整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对管理结果按照“水平—趋势—比较相关性—差距”的方法进行评价。这为实现组织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量化的标尺和互相学习的比较标杆,同时也为第三方评价提供了可量化的标准。绩效模式的评价方法是以顾客为导向,追求绩效的管理理念。它关注组织整体绩效,不仅可用于组织对外申请相关奖项,诸如国家质量奖、质量管理奖等,更重要的是可用于组织管理绩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组织更好的获得经营绩效。
四、绩效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应用价值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及高等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如质量管理理念滞后、质量监控意识不强、质量过程管理不到位、办学行为不规范、办学机构过分追求利益化、教育产品不能更好地适应大众需求等,导致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无法取得与传统高校相同的质量声誉,社会认可度不高。成人教育培养的人才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冷遇,归根结底在于其教育质量没有相关保障。目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仍然停滞在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从政府、市场与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关系看,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只有通过市场认可的质量保障方式,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绩效模式作为市场认可的“提问式”和“开放性”的国际标准,即组织有多,标准就有多高,被引入和应用到成人高等教育,在指导成人高等教育建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追求绩效质量管理与经营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价值。
1.有助于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建立绩效质量管理机制
绩效模式是一个始于组织使命,从组织战略高度系统评价组织运营绩效的评价方法。作为一种全新的自我评估和外评工具,为组织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和的现代化质量管理框架。在高等成人教育领域涉及的领导与战略、学生及利益相关者与市场、过程管理、教职员工、测量分析与知识管理和组织绩效结果,为高等成人教育机构在更高的层面上展开和探讨教育质量管理提供了理想的架构。模式以学生和受益者,以及教职员工为重心,强调全员积极参与管理,通过绩效评价及时检查、发现和改进计划活动的执行落实情况,发现组织计划工作中的优势和改进机会,促进组织内部质量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改进和提高组织整体绩效和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组织可以通过绩效自评清晰了解自身的强项和弱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关键领域,并制定改进的方案措施。促进组织重视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和过程控制,及时纠正错误,力争一开始就把握事情的发展方向。促使组织充分利用一切恰当的教育资源来改善内部和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谋求各种力量的支持,建构共同合作的基础框架。进一步加强组织重视内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尊重每个人的价值观,鼓励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调动大家的创造性。促使机构实施管理创新,以客观数据分析为决策基准,强化质量意识,激发责任感,保持质量持续提高。通过绩效评价标准在高校成人教育机构的针对性内化与灵活运用,构建教育特色鲜明的绩效管理运行机制,提升组织绩效,实现管理创新,助力高校成人教育机构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和运营管理水平。
2.有利于构建和阐释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文化
绩效模式的标准本身就是,以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在组织内部,表现为全体员工的素质和据此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做的各种工作的互动上;在组织外部,表现在全体员工的素质和据此所负的社会责任程度上。绩效模式提供了一个企业治理的文化。成人高等教育机构通过构建的组织文化,不断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增强教职员工的责任心和主人公意识,为教职员工提供远大的理想和强劲的动力,促使组织不断创造。
3.有助于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成人高等教育从业人员素质与能力决定着成人高等教育产品质量,决定着组织的生命力。通过构建成人高等教育绩效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大力提升机构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绩效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基于事实的管理属性,其过程管理和检测分析是最并具有凭证效力的资源,具有很高的性和真实性,为人力资源工作提供客观凭证依据。其次,绩效模式检测评价能够动态地、地反映员工思想、工作与学习等基本状况,使组织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员工成为可能,使员工的职称评审、工资晋升、年度考核、选优评先等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也为组织合理配置和任用员工提供重要的辅助决策信息。再者,绩效管理体系具有激励与凝聚作用。员工的工作呈现为个体化,当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整体目标一致时,便会产生动力,推动组织事业不断前进。绩效模式要求具有前瞻性的领导因地制宜地规划符合员工队伍实际条件的战略计划,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从而增加组织凝聚力,有效激励员工荣誉感与责任感,促进组织良性发展。
4.引导与规范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更加深刻地履行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绩效模式所体现的11个核心价值观之一,将社会责任以国际标准的方式展现,这是绩效模式同其他标准的显著差异。标准明确要求组织应履行社会责任,并明确表达其在公共责任、道德行为和公益支持等方面的规范。同时,在组织运营过程中,在所关联的领导、战略、员工和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等领域充分地体现了组织社会责任。成人高等教育承担着社会责任和义务,这也是其办学活力的重要体现。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联系紧密的优势,在依据绩效评价模式进行绩效测评时,有效地进行社会责任自我识别,改进社会责任实践,更加深刻地履行社会责任,彰显教育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与社会价值贡献,从而使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在追求的同时,反哺社会,为机构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目前绩效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随着模式引入和实施的不断深入与成熟,模式在指导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深入推行质量管理、不断追求质量经营等方面势必将发挥更大作用,产生更深远影响。
作者:刘廷廷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学籍管理下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一、成教的特性
1.生源的特殊性
成教的学生来源比较广泛,大部分是已参加工作的在职人员,年龄层次跨度大、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以笔者所在学校的校本部函授生为例,从2009级至2013级的学生年龄结构看,入学年龄跨度一般在21—43之间,入学年龄在22—28岁区间的占班级总人数的70%以上。另外,生源地域分布分散,大部分学生隶属于就近的教学点,也有部分学生远在外地甚至外省工作或生活,学籍管理过程除了面授期间的集中管理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学生都不在校,常规管理只能隔空联系,无法适时面对面交流。学生绝大多数是在职学习,而且大多数学生除了在岗工作,还肩负着家庭责任,“工—学”矛盾较为突出。
2.求学动机与目的多样化
成教属于继续教育性质,相对于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而言,成教生的求学动机与目的更加多样化。有些是因为岗位工作需要,单位要求员工进一步丰富专业知识或提升学历;有的是自身有这方面的主动需求,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也有的仅仅就是为了混一个文凭,至于学什么则无关紧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干、转岗或增加工资待遇,或者是职称晋升。不同的求学动机导致学生对待学习形成截然不同的态度,从而间接影响着管理的难易度和复杂程度。
3.学习形式的独特性
成人教育对象的年龄、资历、文化素质等差异性很大,对成教学生不可能像普通全日制本科生那样整齐划一、按部就班地进行管理。由于成教学生大都是在职人员,时间有限,只能通过函授或业余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大部分时间不在校。
二、成教学籍管理的特点
由于成教生源的特殊性、学习动机与目的的多样化以及学习形式的独特性,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相比,成教学籍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对象参与程度差异性大
求学目的与动机不一样,学生对待管理的态度和参与程度也明显不一样。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较为明确,比较珍惜学习机会,积极主动,对学校管理各个环节的事项比较配合,比如按期报到、办理注册或毕业相关手续等,能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完成;少部分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对求学期间需要自己负责完成的事情缺乏主动意识,对自身利益缺乏必要的关心,往往依赖学校提醒甚至是反复催促。
2.信息沟通不及时
函授或业余的教学性质决定了成教学生绝大多数是在高校设置在各地的教学点学习,隶属于就近的教学点直接管理。学生大部分时间不在校,信息交流很难做到及时。成教学生大多数是在职人员,工作流动性大,因缺乏主动沟通意识,有些学生更换联系方式后没有及时告知学校。当学校因涉及学生本人利益的学籍问题需要与学生沟通时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延误时机、耽误工作进程。
3.管理难度大
由于成教的特殊性,成教学籍管理工作繁琐,影响因素多,管理难度大。上级主管部门对成教学籍管理要求日益规范化、透明化,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必须在教育部信息管理平台上体现,学籍管理不再单纯是学校内部管理问题。而且,教育部信息管理平台上的各项操作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那么在此之前,学籍管理人员就必须做好前期相关的准备工作,如基本信息核对、数据整理等。单就新生注册前专升本学生前置学历清查这一项工作,每年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有部分学生学制年限较长,比如5年制高中起点本科,因时间跨度大、过程性管理时间长,在此期间学生变化性因素多,学籍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
4.管理成本较高
一是从站(点)对学生直接管理来说,除非是授课期间管理者能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沟通,其他时间遇事联系学生都必须依靠其他媒介,比如电话、传真、信函、邮件等,管理方面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二是从高校与站(点)之间的联系来说,学籍管理过程中双方需要频繁地相互联系,有些工作仅需要通过网络、电话等就完成,然而还有一些工作环节必须通过邮寄、快递等渠道,管理成本高,比如新生报到注册的相关材料、学生成绩登记表、毕业生资格审核材料、相关证书等。
三、学籍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成教学籍管理日趋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成教发展的总体环境和各高校自身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成教学籍管理工作中普遍还存在一些问题:
1.重招生、轻管理
目前,全国成教机构众多,发展良莠不齐。除少部分学生外,大部分成教生日常管理都直属于高校成人教育学院设立的校外函授站或教学点管理。由于信息不对称,学生对有些机构的办学目的和实力并不了解,而有些办学机构为了继续生存下去,想尽一切办法广泛吸纳生源,利用各种途径把学生录取进来之后相应管理却跟不上;有的重经济利益轻过程管理,在招生工作上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在学籍管理方面却吝于投入。有的由于生源萎缩或因离主办高校较偏远、沟通交流不便,疏于管理。有的高校对教学站(点)也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学籍管理不规范,影响教育质量。
2.管理制度滞后或制度执行不力
成教学籍管理制度必须体现成人教育的特色,在制度规定与具体管理方式方法上理应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大多是照搬普本学籍管理制度,只是在某些方面放宽了条件。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没有根据成教形势和社会发展变化及时修订,时过境迁,致使有些管理办法和措施难以与时俱进地跟进执行。有的虽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执行过程中的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制度与实际执行不相符。
3.学籍管理手段较落后
很多高校都缺乏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学籍管理系统,工作中多采用常用办公软件和简单开发的单机模块管理,造成各个环节衔接不畅通或者工作程序繁琐。由于学籍管理软件不整合,成绩录入、统考报名、学位申请与审核等工作与学籍管理模块互不衔接、关联,每项工作都要人工操作进行数据传导、转换,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有的学校虽然开发了学籍管理系统,但由于开发投入较小或开发初期对于系统的需求分析不够,导致操作不便捷,对使用者的软件操作水平要求相对较高,一般管理人员难以胜任,或有的系统功能较为简单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学籍管理队伍不健全
成教学生基本信息核对与维护、前置学历审查、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等工作较为繁琐、工作量大,需要充足的人员,然而有些学校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造成工作中疲于应对。有些学校人员配备虽然充足,但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学籍管理人员平时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没有时间学习,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
四、成教学籍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方面,成教办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成教学籍管理也因此具有有别于普通全日制本科的显著特点,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的学籍要求日趋严谨和规范,因而,各高校成教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改进方法与对策,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笔者认为,可以从意识、制度、硬件、软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方面)等几方面着手。
1.高度重视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管理是成教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全过程,对掌握学生情况、及时改进教学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实行学籍、学历信息电子注册后,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已不再单纯是学校的内部管理问题,所有的学籍管理必须在教育部的数据库和管理平台上予以体现,毕业证书要在教育部进行电子注册并上网供社会查询。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籍管理质量也是反映高校成教管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观测点。然而,成教因生源组成复杂、办学形式灵活、教学点分散等特点给学籍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这是共性问题。尤其是网络学习、远程教育大趋势大背景下,更需要我们不断努力,逐步解决和完善学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籍管理规范化
建章立制是搞好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基础。各高校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成教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形成一整套包括收集、整理、归档、交接等环节的学籍管理工作规范,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者岗位职责范围,要求学籍管理者熟悉管理规章的内容、各项办事程序。同时要明确成教管理部门与各院(系)、教学点在学籍管理方面的职责、权限和相应要求,以确保各项制度有力执行,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及时修订、不断完善。
3.开发、完善网络版学籍管理系统
学籍管理过程中常会涉及大量的数据转换、统计、导入导出等工作,工作中常会遇到学生需要查询或咨询某些问题、领导做工作报告或相关决策时需要某些数据做参考的情况,凭借功能相对完善的网络版学籍管理系统,这些问题都会高效、及时地得到解决。而单向的管理系统只有具体管理人员才能操作、查询,既耗费管理人员精力,又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缺乏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学籍管理系统,严重制约着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开办成人高等教育的高校很有必要结合成教的特点,开发、完善网络版学籍管理系统,针对不同对象,比如学籍管理人员、学院领导、学生、教学站(点)等,相应赋予不同的权限,实现信息共享和分权管理,以此更方便、快捷、高效地开展学籍管理工作,促使成教管理更趋向规范化和现代化。
4.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要配齐管理员,不仅仅是高校成人教育部门要配齐、配足学籍管理人员,各个函授站(点)也要注重学籍管理人员的配备。二是要尽量保持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在人员变动时要做好业务交接工作,必要时要有一个老、新人员的“传、帮、带”过渡期,以便新接手人员能尽快熟悉业务,不至于延误时效性强的工作。三是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和交流,特别是对函授站(点)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培训。
5.加强新生入学教育
让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就充分了解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了解整个学习过程中相应各个环节自己需要做什么、大概的时间点以及相关办事程序,这样便于学生心中有数,提早做好准备。管理过程中更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重视宣传和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籍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使其由被动变主动、由被管理变为积极参与者、合作者。如此,可以大大减少因不了解管理规定、不清楚办事程序而导致的被动、无视或者是主动参与过程中的频繁问询,为学籍管理者节省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崔彦 宋桢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校企合作下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现状
我国大学在很早就进行探索并开始了与企业的合作,对校企合作、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也做过类似许多的研究,但其合作水平、层次、模式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许多地方实践的经验有待积累。近年来,几乎所有的普通高校都先后开办了成人高等教育,而且其招生数也是逐年攀升,大有赶超其他成人类教育的趋势,但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缺乏特色,趋于“普教化”,采用的教材与教学计划大多是普通高教的“翻版”,在本质上就是普通高教的强加硬性移植,脱离了企业的实际需要,特别是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与企业合作举办成人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这样的校企合作很难发挥合作的优势,更难达到合作的目的。
二、校企合作对于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意义
普通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仅能够很好的解决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帮助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在短时期内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同时对于参加合作的高校来说,通过合作的深入发展,对于其完善自身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产学结合目标,培养出更多既具备专业素质又“接地气”的毕业生也是很有帮助的。
1.有利于高校发展
首先,学校通过合作就能够清楚地明确企业对人才有什么需求,并以此为标准和目标制定配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达到培养目标与用人规格的一致。通过合作,校方对于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和水平会获益很多。
2.有利于企业发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通过合作,企业方不仅能够直接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还能得到的技术培训等服务,这对于提高员工技术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很有帮助的。企业通过合作能够在时展中始终站在技术的最前沿,轻松面对信息化社会带来的多方位改革,顺利完成产业升级。
3.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校企合作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原来人的教育往往局限在青年时期,很多人的受教育生涯和机会就结束于大学本科教育或者更早。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能够提供给更多人更深层次教育的机会,这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几种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送教上门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师资技术水平相对较弱的企业来说,送教上门的模式相对来说比较适合。由企业方提出需求,校方提供专业人员到企业进行评估,和企业方一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制定。在合作中,由校方派出专家以及专业管理人员,并携带仪器和设备等到企业,由讲师制定学习计划,到现场为学生进行服务,是学生能够在校外也能享受先进的学校教学资源。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顾名思义,订单式就是企业方将明确的人才培养需求交由学校,学校和企业仪器制定培养方案,双方在资源共享,技术上充分合作,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可来自各方,在完成教学培养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与企业签订技术协议。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既能够在学校学到专业知识,又与企业进行了具有一定层次的接触,属于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人才资源。同时,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3.校企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师资、技术、资金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为了更好的完成教育和人才培养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企业的现有资源,可以选择合适的地方建立校外实习和实际训练的基地。这样的合作模式更能体现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有利于校方培养计划的实施。专门的资源有利于学生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可以练就学生过硬的技术素质。
四、结束语
现代大学和高校已不再是人们眼中的“象牙塔”,其与社会之间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社会不仅需要大学和高校中的高科技技术,更需要大学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要有针对性的考虑和借鉴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作为高校和企业之间连接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其培养模式受到双方面的关心和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校企合作这一合作模式应运而生,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也是能够适应时展的,利用好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深刻把握时展的脉搏,做好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对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贯彻实施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李冰洁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一、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1.不鲜明。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资源多半依赖全日制教育教学资源,没有或很少有专任教师,这使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无论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层次上都没有或缺乏特色,甚至变成普通全日制教育教学的“山寨”,很少或根本没有形成具有成人特色的品牌课程和品牌培训项目,校与校之间培训层次不清楚、培训项目雷同、专业特色不鲜明、不时出现同行业内恶性竞争等问题。
2.功利性。表现在一是学校管理者的功利性,部分高校对成人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成人教育放在和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教育同等重要位置看待,缺乏成人教育的长远规划、近远期目标和战略发展思路,在实际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把成人教育当作学校创收的工具;成人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太过浮躁,只重视招生规模的数量指标,办学规模求大不求强,乱设点、乱建站,做虚假招生宣传,以保障少上课或不上课来迎合个别学习者的不当要求,部分学校的函授教学成了走过场,学员参加不参加学习没有严格要求,教师上课变成了划题和圈重点考试范围,表现出没有教育者人格和尊严的功利化倾向。二是社会和学习者的功利性,相当一部分企业和用人单位不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员工的培训和素质的提高上,而是釆取短、平、快的短训形式,把着力点更多地放在员工实际技能而不是综合素养的提高上;从学习者个体来讲,一项调查表明,有66.3%的学习者为了拿文凭而参加函授学习,54.3%的学习者“愿意”花钱买个真文凭,由此不难看出,近一半以上的学习者有功利性学习动机。
3.合作少。成人高等教育本应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通力合作的大教育,但由于受政策以及体制、机制的限制和制约,特別是经济效益因素的影响,多数高校的成人教育存在着单打独斗、关门办学的现象,不仅缺乏校内间的院院合作,而且难以建立校与校、学校和政府、学校和企业间长期互利合作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各种培训资源开发建设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部门分割和垄断、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的现象。
4.无评估。由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和学习者学习的特殊性,各省、地区存在的办学差异性,使成人高等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估机制,高校成人教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个别学校甚至出现把关不严、滥发文凭的较混乱局面,造成社会上对成人教育文凭认同度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和办学声誉。
二、解决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瓶颈的对策
1.以改革促服务,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政策空间,建设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高校管理者要把成人高等教育当作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作高校履行四大职能的重要途径,当作社会转轨变型、调结构、转方式、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当作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成人高等教育要明确发展定位,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既要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局,又要服从服务于高校发展战略大局;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把职业当作事业做,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树立为终身学习者服务的理念,努力成为区域成人高等教育的举办者、区域终身学习平台的建造者、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区域社区教育的积极参与者、高校与社会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者、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力行者。要完善政策体系,创造发展好环境。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体系是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努力突破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学校内部组织体制以及激励机制障碍,对外从法律上完善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力,教学权还给教师,学习权还给学生,让成人教育面向社会、市场寻找生存空间;对内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集中力量进行结构调整、资源整合,改变校内自成壁垒、各自为政、散兵游勇的混乱局面,努力创造事有人想、事有人干、想事、干事、成事的和谐发展环境,从制度上保障成人教育的质量、公平和效率。
2.以需求促服务,以学习者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实现转型。以学习者为中心,就要把学习者的根本利益和需求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以“服务”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从“教学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完成学历补偿式的我教你学的教育转变成你需要的就是我要服务的教育,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多高层次、多类型的教育服务;要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社会是开放的大系统,高校成人教育只有融入社会,才能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建立开放的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实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充分满足社会不同群体对成人教育的需求,解决政府和学校重点两层皮、“一头热”“跟不上”的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自身办学实力、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根本所在。要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对于以取得学历为目的的“文凭型”学习者,重点应放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综合专业素养提高上;对于以提高各种技能为目的的“能力型”学习者,重点应放在区分提升不同专业类型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上;对于以自娱自乐为目的的“休闲型”学习者,重点应放在提高生活品位、综合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提高上;通过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3.以特色促服务,打造品牌教师、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增强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培养特色人才,必须有品牌教师。成人高等教育要有生命力,必须在教师资源配置、教师聘用、考核、技能训练和综合业务发展上下功夫,必须提升教师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成就一支有社会责任感、有团队合作意识、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在于差异化和多样化,通过品牌教师打造品牌专业、开设独特的品牌课程,开发包装品牌项目,而项目和课程的研发,走“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的道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专业的设计、课程的设置、项目的开发,既要独特,也要多样,以满足社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受众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4.以合作促服务,协同创新,搭建多方位合作的培训平台,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效能。交流合作、协同创新,是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必须积极应对,加强校校合作、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政企合作、与国际成人高等教育组织和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增強服务社会能力。成人高等教育的合作要以诚信为基础,以互利双赢为前提,才能使合作可持续。要不断研究协同创新的新模式。通过合作整合分散资源,打破行业和专业的分割、壁垒;通过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制度,实现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搭建学习者学习的“立交桥”;合作既可以“走出去”,开阔视野、扩大交往、提升素质,又可以“请进来”,借用外脑、发挥优势,形成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为特点的,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如高水平师资互聘、项目开发、课程研发、网络资源共享、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合作联盟,相互助力、优势互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效能。
5.以管理促服务,完善评价标准,建立多向评估机制,在成人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中,扩大学校办学声誉和学校影响力。要建立“政府主导、多方联动,顶层设计、人财保障,绩效鲜明、评估科学,行业监管、保障质量”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
三、总结
成人教育必须由政府统筹指导,文件要政府发,会议要政府开、督导要政府做,政府牵头、教育等相关厅局权责明确、分类指导、协调合作。顶层设计、人财保障。成人高等教育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这是成人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只有充裕的人力资源和雄厚的财力保障,才能使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绩效鲜明、评估科学。成人高等教育要取得全社会的重视,必须把从业人员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状况纳入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绩效考核中,作为职务、职称聘任、岗位定级、执业注册的重要依据,从根本上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畅、投入不足的问题。行业监管、保障质量。成人高等教育要建立行业监管与质量保障制度。要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资质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促进从业者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形成高校自律、行业监管、专家评估、用人单位和学习者评价多方结合的多向评估机制,才能使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在为社会发展服务中,不断扩大学校的办学声誉和学校影响力。
作者:军 孟繁军 单位:北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现代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一、影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生源问题由于近些年普通高校的扩大招生以及近两年普通高校专科注册入学的入学门槛降低等原因,使得本来生源就在下降的成人高等教育资源锐减。生源问题成为成人高等高校的存亡问题。由于生源的萎缩,成人高等教育的选择余地缩小,生源质量的下降,使得教学质量下降。
(二)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对高校来说,成人高等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高校的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普通高等教育中。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投入的精力多显不足。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大多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修改而来,基本是套用普通本专科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没有切实考虑成人的特点,没有一套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的实用性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三)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质量目前专门为成人高等教育编写的教材较少,成人高等教育使用的教材基本是从普通高等教育同层级同类别中选取的。而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没有考虑到成人的需求及特点,往往是理论知识偏多且内容较深、实践内容较少,不能够满足成人的学习需求,给成人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影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存在专职教师相对较少,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教师的知识结构较单一,以及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中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和教育素养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不熟悉成人高等教育规律等问题。
(五)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基本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教师基本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手段,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缺乏双向沟通。教学活动中对成人学员的心里特点考虑不足,学员的学习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积极的调动学员的创造力。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缺乏针对性,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六)教学管理制度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根据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规定制定,其内容、形式基本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规定相同,高校没有真正结合成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对成人学生的管理不严格,虽然有制度,但形同虚设。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不适用性使得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存在漏洞,直接影响到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七)教学管理人员业务及管理水平目前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学校行政管理或教师等岗位转行而来,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科研能力不强。他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知识掌握不足,缺乏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经验。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及方法不熟悉。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给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针对影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针对生源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社会上从事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他们的文化基础、年龄层级、家庭背景差别较大。大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学员已经组织了家庭,他们肩负着工作和家庭双重责任,尤其是大部分学员的文化知识水平不够高,基础较差。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及现代经济的发展,应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方面进行改革:
1.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组织有成人高等教育经验的教师修订教学大纲,删除不科学、不适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部分,增加和补充近期的科学知识内容。制定一套切合成人高等教育实际需求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组织对成人高等教育有经验的专家针对成教学生的社会性、实用性等特点,在符合专业要求的教学计划基础上对不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减少基础课,增加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成人高等教育应认真贯彻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确保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课程,监督、考核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科学、有效、合理的进行。
(二)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高校应根据成人高等教育适用教材少、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组织编写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的适用教材。编写成人高等教育适用教材应考虑:
1.注重教材内容的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成人学习的特点。要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不断的更新教材的内容、强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根据新的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重新组合教材的知识结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教材尽可能的满足成人学习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要求。
2.编写成人高等教育教材还应考虑到成人脱产、函授、业余、夜大等不同学习形式的要求,以及高起本、专升本、专科等不同层级的学习需求,建设实用性强、方便自学、适应社会发展的成人高等教育教材。
(三)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拥有一支有经验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师资力量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抓起:
1.增加成人高等教育的专职教师。专职教师能够集中精力根据成人的特点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社会调研,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找出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的新思路。
2.注重对成人高等教育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意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成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相对稳定、数量充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质量。进一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根据成人的学习特点,制定科学的成人教学方法
1.成人学习的特点大多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把学习的知识与工作中实践联系起来,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较强,但学习速度和记忆能力下降。成人的学习往往是为了事业进一步的发展、职务的升迁、个人的兴趣、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目的,他们学习的动机非常明确。
2.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应针对成人的学习特点,首先要注意教育培养成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成人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成人学生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把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经验交流、角色变换、实际操作等方式结合起来,满足成人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五)建立健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科学、有效、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为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首先要依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及成人的特点,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成人教学管理制度。
1.根据成人高等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成人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成人的学生管理规定、学籍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考虑到成人的学习特点、考虑到成人的工学矛盾、学习的动机等诸多因素来制定。使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的合理规范。
2.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目前由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实用,造成制度执行不到位。有些学校存在对于长期不来学习的成人学生没有做及时的学籍等方面的处理,对于成人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处理不当、对毕业资格审查不够严格等现象。有了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成人的教学管理就有章可循,应该严格的执行。只有严格的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有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六)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严谨务实的管理作风,将会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作风应做到:
1.重视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人员的配备。首先学校要重视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人员的配备,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队伍输送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教育、具备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
2.重视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人员的管理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和老化的速度加快。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学校要加强对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人员管理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更新、提高科学管理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知识,使管理人员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懂得运用成人高等教育现代管理技术。努力掌握业务知识,提高管理水平。
3.不断改进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积极主动、不断进取的工作意识,要拥有开拓创新、增强科学研究的精神。改革陈旧的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积极探索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找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创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总之,为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健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针对生源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根据成人的培养方案,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设,制定科学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进一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随着人们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加深,为满足人们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作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依托的成人高等教育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的努力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保障成人高等教育健康的发展。
作者:郝向荣单位:南京工程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校外办学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一、摈弃旧观念,提升教学的主导地位
校外教学点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惜加大教学酬金的投入,要将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材建设、课程教学及实践环节等,尤其是校内和校外等因素有机联系起来,只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提高,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二、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完善校外办学的管理
在教育部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管理大形势下,出现学籍管理、教学管理不适应新的发展节拍,实施过程中环节不顺畅,效益不高等现象。
由于校外教学点学生规模的扩大,工作量剧增,对于校外教学点就疏于管理,校内管理服务不到位。主办高校管理人员疲于应对日常事务管理,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手段不完善,缺乏对校外教学点的发展指导、宏观规划。校外教学点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出现脱节。由于沟通不畅,导致校内品质的教学资源无法与校外共享。
校外教学点工作人员面对的是各种成人学生,他们的来源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与学生沟通交流难度较大,加上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工作量加大,普遍存在管理人员学历低和配备不足等现象,导致对学生的管理不够规范,学生的学籍异动上报滞后,有关教学管理材料没有及时报管理部门。主办高校要根据学生规模合理配置工作人员数量,岗位分工要具体,职责要明确。要注重对校外教学点办学管理的指导,指导要站在校外教学点的高度,要程序清晰、方法具体,能够方便校外教学点的管理,解决校外教学点的实际困难。同时利用争先创优等机制来调动校外教学点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由于校外教学点管理人员直接面对各种成人学生,任务量大,所以配备充足的管理人员,是管理工作能够落有序展开、实到位的重要保障。鉴于成人学生的特殊性,要选派学历资格达标、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要有细心、耐心,有责任感。
总之,主办高校管理职能部门、各学科学院、各校外教学点要依照国家教育政策和规定,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制定管理规章制度、配备管理人员及素质、使用管理手段、提供物质条件等,从而更好地推动各环节的顺利实施,从而使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积极发挥管理职能作用。
三、结束语
主办高校管理人员要重视对校外教学点管理工作的指导,指导要站在校外教学点办学管理的高度,方法要便捷高效、便于操作,要让校外教学点有政策可依,对其要求要具体明确、扎实落实。要在扩大成人高等教育校外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监督和控制,不断规范、创新管理,使成人高等教育校外办学管理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郭敬艳 黄济康 徐慧峰 吴红英 王永和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一、教学内容修订、机电液课程群整合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工作的对象是机械设备,现代机械设备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机械产品,而是机电液一体化的集成产品,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机械制造模式及机械产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5]。因此,在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中,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满足机械需求的高等机械工程类人才。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基本内容。及时步,广泛调研,了解社会对机械工程人才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能力的需求;第二步,确定机械类专业人才在机电液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架构机械类专业学生机电液综合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
(一)教学改革方法及创新点
专业建设包括课程整合、实验、实习、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等内容。教学改革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图1所示。
(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机械专业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沿用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其特点是:分学科设置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一般五年一次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重点是整合并建设课程群,使课程体系具有科学性、特色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①夯实基础,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零件、计算机绘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等;②反映专业特色,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有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液压与气动、微机原理、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③宽口径,如机制方向选修课包括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编程与Mas-terCAM、精密制造和特种加工;机电方向、数控方向选修课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特种加工、数控编程与MasterCAM。这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创造性。④实践性环节,基本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课程有机械制图测绘、C语言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电工电子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⑤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有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科技小组、社会实践等。这充分考虑了课程的实用性。
二、探究式教学法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探究式教学法(Inquiry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6]。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组织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目前,我校成人教育机械专业有本科及专升本。为了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大工程背景的工学结合的要求,学校在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三、机电液课程设计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
我们把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即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两周)、液压传动课程设计(一周)整合成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三周)。整合成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它是机电液课程的综合复习,三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时,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的限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探究内容与探究难度,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进行设计,逐级推进,系统安排,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能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机电液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布置任务:设计一小型混泥土输送泵车或混泥土搅拌机;具体要求:根据功率大小,设计机电液传动系统;同学们确定设计方案。课题小组一般4~5人为一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决定学习的重点内容,老师起指导作用,直到完成课题,解决问题。重点是强化实践环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步,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讨论,查资料,确定设计方案,涉及的内容有机电传动、液压传动、传感器的应用、电路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计算机智能系统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第二步,学生分析项目任务后,开始查阅资料并复印部分论文,涉及的内容有机电传动、液压传动原理、传感器、产品样本等。引用别人的成果、学习别人所做的选择,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第三步,确定方案。方案确定需要教师和全课题组同学的参与、讨论、定夺。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设计任务谈谈对该任务的理解、已做的准备工作和将要实施的设计方案,如采用机电传动系统或液压传动系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确定设计方案并说明采用方案的理由,并将此方案展现给大家进行评判。这是同学们广泛听取和采纳别人意见的过程,这个过程确实使学生感到收获很大。
四、结论
1.机械专业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计是实践性环节的主干课程;课程设计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中都与工作知识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2.教师通过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使教学具有时效性。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全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也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共同体。
作者:谭季秋 彭小敏 陈小异 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各主体及主体性的概念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的角度来看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作为实践主体的学校集中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其一,实践主体的组织性,是指学校需要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方针政策去开展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二,实践主体的传递性;是指要将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传递下去,营造相应的政治思想氛围;其三,实践主体的规范性,是指学校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国家的各项政策保持一致;其四,实践主体的常规性,指的是学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是长期需要进行的工作;其五,实践主体的前瞻性,简单来讲,就是需要以当前学校学生情况为基础,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预见性的角度去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六,实践主体的选择性和引导性,是指学校为了达成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以多样化的方式去进行引导。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各负责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人力资源,是代表着国家去行使其实践主体权利和义务。从这个角度来讲,上述行为主体的地位有着其主动性的一面,也有着其被动的一面,是社会分工背景下赋予其对应的职权,是构架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上述行为主体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组织行为,其有着比较强的主导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具体来讲,主导性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对于教育实践起着主导和支配性的作用;创造性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其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新的方式去开展,以保障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发挥。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主体的角度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自我主体的角度来看,其能够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去实现对于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在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其不断进取,并且去接触正确思想政治理念,并且在长时间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实现良好思想政治品质的培养。具体来讲,这种主体性能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析:其一,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动作执行是由教育对象自己发起的,以各种自我调整的方式去进行;其二,“前理解”性,是指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品德成型的过程中,教育对象是以主体身份出现的,有着先验性和开放性特点的环境是在个人生活经历,意识形态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我们将这样的状态界定为“前理解”状态;其三,建构性,是指在教育对象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理解到践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其在慢慢理解和认识相关理论正确性的基础上,慢慢开始以此为引导去指导自己的行动,由此就实现了正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其实践生活中的融合,由此就进入到了本体认知的阶段,并且慢慢的融入到意识领域中去,成为行为主体思想意识固有的内容,由此就标志着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过程的完成。
二、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在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这是因为成人学生是教育特殊群体,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讲,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因此为了保障实际思想引导工作的质量,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对于成人思想教育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到其做得不够理想的地方,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针对性;其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原则,集合成人群体学生的特点,从其工作和生活实际入手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其三,尊重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在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效能,引导学生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实现自身思想政治教育。
(二)强化组织建设,实现管理模式创新
在国家教育部门不断扩招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断降低,成人教育学生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对于当前成人教育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刚分析,以建立健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已然成为当前是很重要的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不断做好管理体制的建设,改变以往传统的组织建设模式,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开展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从而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三)注重主体意识,展现人文关怀
从理论上来讲,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开展成人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能够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效能的提升,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就业引导工作的开展,以体现出人文关怀。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如下的工作:其一,高度重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本着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的基本理念,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便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其二,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教学课程方案制定,都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由此使得其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去实现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其三,高度重视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充分展现出人文关怀,由此营造良好的师生教学环境,保障将各项工作做好。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机制的不断发展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紧跟时展的步伐,积极研究探讨,采取新手段、新措施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管理效率,为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门宪琳 张霞 单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普通高校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内容提要】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理清思路,研究对策,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摘 要 题】成人高教
近几年来,普通高校持续扩招,必然对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产生较大影响。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刻的思考,研究对策,以促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接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一、高校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
1.普通高校扩招将有力地推动从业人员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我国1999年普通高校开始持续扩招,几个培养周期之后,这些在校生将陆续毕业。目前我国普教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5%左右,高职高专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到40%,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在短时期内将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这就意味着扩招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就业,形成人才储备。这批高层次人才的储备,势必对现在的从业人员形成压力,尤其是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之后,人才市场逐渐发育成熟,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谋岗就业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高层次人才储备将逐步成为在岗人员强有力的就业竞争对手。面对严峻形势,作为在岗人员,必然会深刻地意识到如何迅速完善与提高自己的适岗生存能力,会更加主动地接受成人高等教育。这就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扩招也将会迫使待业、转岗人员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普通高校扩招所产生的大量高层次人才储备,对待业、转岗人员的压力加剧,他们的就业、转岗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目前待业人员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是各类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和下岗分流人员等。这部分人员企盼就业走上工作岗位的要求十分迫切,愿望十分强烈。但由于高校扩招形成的高层次人才储备,又客观地、不可避免地对他们形成新的更大的压力,成为新的强劲就业竞争对手。为寻求就业的机会,他们将不能不清醒地意识到如何完善与提高自己,以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不满足现有职业岗位的转岗人员要转到新的、自己满意的职业岗位,就必须更加完善、提高自己。而这种完善、提高的过程将是接受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而且转到新的职业岗位,可能是转岗者自己所熟悉的,也可能是不熟悉乃至全新的工作,要胜任新的工作,就必须通过包括主动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在内的学习来实现。这样,成人高等教育将为待业、转岗人员自我完善,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提供可能,他们无疑将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市场。
普通高校扩招后所出现的人才储备也将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潜在生源市场。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想继续学习、扩大知识,以求提高适应社会的竞争能力,并缓解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暂时不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想顺利就业,必然面临着重新学习和更新知识的任务。再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在待业期间,就业市场千变万化,他们谋求到所谓的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决非易事,有可能到自己并不适应甚至生疏的岗位工作。这就表明,待岗毕业生要顺利就业并适岗,就必须接受再教育,补充新知识和新技能。事实上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专科毕业生未雨绸缪,一毕业无论是就业还是待业都又走上了新的学习历程。正是这些原因,待业毕业生群体将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很大潜在市场。
高校扩招将引发的教育投资热,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普通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逐步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习化社会。由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在普通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成人高等教育也必将改变国家投资办大学的单一办学体制,形成包括不同办学形式、办学层次和投资主体的成人高等教育多元化办学发展的新格局,为教育消费提供广阔的空间。不论是从业或非从业人员,为了适应社会变化,参与竞争和提升个人价值,他们都会自觉地接受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消费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消费将成为个人消费的重要部分。所有这些,都将会拉动新的成人教育投资,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扩招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的严峻挑战
1.对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的数量和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普通高校扩招,高考录取率大幅度提高,使得原先不能上普通高校只能就读成人教育的学生,获得了上普通高校学习的机会;而且未被当年高考录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一部分人会复读重考;部分考生为了保险起见,成人高考和普招高考同时报名,被成招和普招同时录取后,大多放弃成人高校,而选择普通高校,导致成人高校报到率比以往降低。这种生源的转移,使成人高校生源中高中毕业生的比例不断下降。
2.对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由于普通高校扩招,普通高中生报考成教的比例将越来越少。而报考成教专科生的主要生源将是技校、中专、高职的毕业生,这些学生有一定的岗位操作技能,但中学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甚至有些基础课程根本就没有学过,即使有少数普通高中生报考成教,其学业水平也是可想而知。因此,这些因素都使得成教学生的生源质量和素质比以往下降许多。
3.对成人教育教学资源的挤压。由于普通高校扩招,以前因考不上普通高校而不得不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的部分毕业生,现在却可以就读普通高校,这样势必挤压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空间。一些原来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由于被兼并和升格,重组了教学资源,减弱了承担成人教育的任务。普通 高校举办成人教育的学校,其成人教育主要依靠本校教学资源,由于普通高校扩招过快,学校教学资源的增长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及实验条件、图书资料、教学场地和食宿条件都很紧张,只能挤占原先用于成教的教学资源。加之普教招生国家教育事业拨款加上学生收费大大高于成人教育学费收入,学校更倾向于多招普教学生。这就使得成人教育不得不给普教扩招让路,有的高校成人教育食宿已迁出校园,到处租赁教学场地,教育教学资源严重被挤占,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二、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明确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任务
成人教育是由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是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之外,对全体国民的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和发展的广泛教育途径,其形式、层次可以多种多样,其内容可以无所不包。成人高教与普通高教是有区别的。首先,教育对象不同。普通高校学生都是从中学直接到大学,是未来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成人高校的学生是18岁以上的在岗、转岗、待业人员,是社会的“当班人”。其次,求学目的的差异。普通高校学生是为了就业,求得生存;而成人高校的学生是为了适应生存,提高生存质量。再次,在培养目标上,要求普通高校学生基础扎实,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成教学生则更突出实用性、针对性、技能性,更注重在岗和转岗技能需求,强调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另外,学习形式不同。普教学生是全日制学习;而成教有函授、夜大、脱产、短训、网络、自考和自学等多种学习形式。在我国普通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根据自身特点,为成人的学习服务,为成人学习者的需要服务,其内涵和任务将由原来的“职前求教”转到“岗位培训”“提高学历”、本科以上“继续教育”上来。
(二)在培养目标上,以“技术教育”为主,注重特色和质量
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转为培养学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并重。并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技术结构的升级以及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完善,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地区第三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结构将不断进行调整。而这些新分化或产生出来的职业岗位,又大都与高新科技应用有关,必须要由相应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来胜任。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树立市场意识、社会需求意识,以“技术教育”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以质量和特色求得生存和发展。
(三)在学习形式上,以函授、夜大、半脱产及短期培训为主
普通高校扩招以后,高中毕业生作为成教生源的比例减少,成人教育中“成人不成”“夜大不夜”“函授不函”的现象将逐渐消失,社会从业人员,换岗、待业人员学习提高和知识更新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教育主体,这些人员为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学习。面对这些真正的成人学生,由于工作、家庭、年龄的原因,他们很难有大量的脱产学习时间,因此,在学习形式上,主要以函授、夜大、半脱产及短期培训为主,兼顾脱产及其他学习形式。
(四)在培养层次上,稳步发展专科教育,大力发展本科教育,逐步开展本科后继续教育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事制度的改革深化,从业人员出现的转岗、待岗,使得他们为适应生存求学深造、提高学历层次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近几年的高校扩招,高职每年毕业生近百万,加上成教的脱产、函授、夜大及电大、自考、学历文凭考试等各种途径获得专科毕业证书每年数百万人。这些数以千万计的专科毕业生都有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加深和拓宽知识面、获得新的专业技能的愿望和要求。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在培养层次上,应稳步发展专科教育,大力发展专升本、高起本教育,逐步开展本科后继续教育和更新知识和技能的短期培训,把成人教育作为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五)加快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积极推进现代化远程教育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信息化、快捷化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传媒技术,以电子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高等教育将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不断扩大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机会,并成为成人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
(六)在招生和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高校扩招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快了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人高等教育在招生和管理制度上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具体来讲,要放松招生规模、为学层次和办学形式的限制,根据社会、市场和教育对象的需求,确定招生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在学历教育中要适应降低门槛,普通高考的分数可以作为成人教育录取的依据,构架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连接的“立交桥”;取消应届专科毕业生当年不能参加成教专升本的报名考试的阴制;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体现以人为本,为各类成人学员提供更为灵活和现实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构建成人高等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终身教育体系。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终身教育思潮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
【内容提要】成人高等教育在构造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重新审视终身教育的特质,把握成人高教的价值定位,并据此剖析目前运作现状,努力为发挥成人高教的现实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提供新的思路和运作策略。
【摘 要 题】终身教育
自从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提案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倡导和不遗余力地推动,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中影响较大、传播最广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潮,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并以其强劲的发展态势,作用于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如何真正做到将成人高等教育置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如何在概念和内涵上做出新的突破性认识,如何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彰显终身教育的活力和精髓,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终身教育思潮散点透视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社会交往的扩大,正在改变并将继续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人们必然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学习、生活的质量,这些变化对人的发展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根本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空间方面的限定,使教育在任何时间、空间上面向任何人,使教育在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上贯穿人的一生,即逐步确定终身教育的形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界的共识,那种认为青少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可以终身受用,因而把人的一生划分接受教育期和职业活动期的想法和做法,已远远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和未来社会的需要。人类知识增长速度之快,更新周期之短,与人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更加激烈,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前提,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习已成为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心灵之窗、富裕之门的钥匙。从某种意义上,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而言,终身学习都是一种回报无限的必不可少的投资。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终身学习成为必然选择,并具有划时代的教育指导意义。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直接推动下,以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观为基础的终身教育思潮迅速扩展开来。20世纪70年代,以富尔为主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了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为主题的报告书,及时次果敢地提出了当代教育所面临的危机、挑战和面向未来的重大主题,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走向学习化社会的目标以及信息时代的学习。认为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终身教育思潮体现了一种与传统教育(传统认为的一次性学校教育)不同的崭新的教育理念,表现出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征。所谓终身教育,简言之,就是指能满足个人在一生中多个阶段生存发展的多方面需求的教育。终身教育的目标在于完善自我,构建学习化社会。综观终身教育的著作理论,其基本内涵可概括如下:
1.时空的整体性。即教育与学习“时时都有,处处皆在”。传统教育往往将人的一生分割为三个时期: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终身教育则冲破传统教育的桎梏,认为教育应当是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完结永不休止的活动,即人的一生始终贯穿着教育与学习,不可分割。教育是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互为衔接、彼此制约、相互整合的终身过程,它能帮助人在一生中保持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好的组织结构和最适当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智能。主张冲出教育学习只有在学校才是正规式的狭隘局限,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密切结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各种教育体系都是人终生教育和学习的机构和场所。它十分强调教育资源的整合性和开放性,旨在实现人、教育、生活的整合。使人们充分发展自身的主体性、独特性、创造性,获得时空上的保障。
2.对象的全体性。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当面向全体人员,不论其性别、年龄、职业如何,都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人人受教育、人人皆学习的学习化社会,以期给每一个人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能力。因此,它也是实现人人平等的一个重要手段。
3.人格的主体性。从本质上讲,终身教育是旨在促进人发展的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个性完善发展的人,教育过程“首先应为发挥今天还有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既是发展的每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终身教育应当是培养每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成为自己发展的对象和手段。教育应当给予学习者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因为其学习动机有别于传统教育下的外部强制性,它出自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所以终身教育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培养其自我学习的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中心,允许并提倡人们的多次、多样选择,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较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切机会、一切便利,以实现人终身的和谐发展。诚如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3年的专家会议报告指出的那样,“终身教育是解放自我实现及其自我完成的教育”。终身教育不仅仅是获得新的社会技能和技术工具以面对现实生活,还和内省的个人发展密切相关。
4.形式的多样性。由于终身教育具有整体性、全体性、主体性的特点,所以必须具有多样性。具体而言,终身教育在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场所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技术、组织形式等方面均有灵活多样性。它将克服传统教育单调、刻板、划一的弊端,使教育、学习更加切合实际,如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的,有校内、校外、远距离的,有长期、中期、短期的,有学历、学位、非学历、进修的等等。简言之,教育实现形式上多样化是终身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时空局限的具体表现,它主要包括: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教育评价标准的多样化,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
在此,我们还有必要弄清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联系与区别。其实,两者在本质上是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的: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系统,终身学习又是终身教育的延续,它维持终身教育体系的运作,并成为终身教育的目标指向。终身教育可被看作一套指导教育实践的组织和程序方针,旨在养成贯穿终生的学习。终身学习提倡培养公民个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那么终身学习的目的何在?正确的予以审视与回答,将有助于我们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如何积极应答终身教育的挑战问题的认识。中央教科所王松涛副研究员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对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其观点概 述如下:终身学习应当超越社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基本的目标,其终极目的应当致力于通过贯穿一生的学习来获取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自由,包括认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做事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在学得自由的同时,也要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把学习作为生存的方式贯穿一生,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自由。我们认为上述学习目的论较之传统的学习目的论,固然是一种突破,较之“四会”(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习目的论,更是一种丰富和深化,它昭示的是现代教育本质的核心要义,是终身教育之于终身学习的灵魂所在。从某种意义讲,明乎此,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从80年代初传入中国,虽然时间不长,但随着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成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成人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的体系”;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主席讲话中更加明确提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学习化社会的创建,应该说正在以积极的态势向前发展。诚如,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是明显的,在我国要真正使“成人教育变得更具力量,成为一种欢迎、一种工具、一种权力、一种共享的责任”,它是打开迈向新世纪大门的钥匙,确是有待时日,任重而道远。
二、成人高教的价值定位
近代现代成人教育发展至今,规模之大,影响之广,都无疑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终身教育无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是一种教育制度,自问世后,迅速风靡全球,显见二者之所以受到世人青睐与关注,是有其必然关联性的。
成人教育顾名思义是以成人为对象,它的广泛性、全球性、终身性、多样性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同终身教育是相吻合和一致的,也是别的类型教育所无法替代和比拟的。事实上,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提出决非偶然,它固然有着极其深刻的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但从近代教育发展的进程来看,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思想直接的理论与实践的源头,具有近现代意义的成人教育始于产业革命,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成人教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到了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许多从事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专家,已经开始逐渐地从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中萌发、酝酿着终身教育的思想。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49年至1997年近半个世纪间所召开的五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更是直接从成人教育的角度,一步步朝着终身教育理念迈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理论。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大量的、富于开拓性的终身教育实践,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实践终身教育理念最活跃、最富于成效的还是成人教育领域,成人教育实际上已经成为终身教育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实践基础。正如《终身教育引论》一书所指出的,正是由于成人教育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才提出和制定了终身教育的理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发展了终身教育的实践。”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总会通过的《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劝告书》也指出,由于科学、技术及经济的急速变化,为了人格的完善,教育必须贯穿人的终身。而实行终身教育,首先就要实现成人教育的发展,作为终身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人教育,它对经济及文化发展、社会进步、世界和平等都有不可估量的贡献。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汉堡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主题确定为“成人学习是21世纪的关键”。大会发表的《汉堡宣言》称:“一个温和的建设性的以成人教育为主体的全民终身教育、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学会生存》一书在论及此时指出:“教育过程的正常顶点是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特别重要,因为成人教育对非成人教育的教育活动是否成功,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上述思想理应成为成人教育的逻辑起点。
另外,终身教育的主体性,也确证了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的无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成人在整个人口构成中,是一个最为庞大的人群,尽管各国的具体比例也许不尽相同,但大体占人口的70%左右,可见,由于成人教育对象人数巨大,天然地构成了终身教育实施对象的主体。可以说成人教育履盖了每个人的多半生,是没有终期的教育,具有对象的广泛性,领域的开放性,过程的终身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从时间上看,每个人的一生中,在校外的成人期时间最长,成人教育占终身教育的大部分。从对职业(生存)的帮助看,成人的教育和学习对知识选择、掌握富有针对性,能力的培养扎实、有效,对职业乃至生存的帮助最直接、最有力。所以,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体、核心、标志,是形成学习化社会的主要渠道。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源头,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实践基础,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决定因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又会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二者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互动作用。
三、成人高等教育现状剖析
我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与世界的平均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据1998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在6岁及以上的人口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仍占总人口的13.7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9.7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3.0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6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7%。到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的在校生为413万人,成人高校在校生为306万人,总量达到719万人,比1952年的普通高校在校生的19.1万人增加了21.6倍,高校在校生的增加总数为37.6倍,发展速度是可喜的。但以每10万人口在校生计算,到1999年我国的普通高校生为328人,若加上成教生,则每10万人口高校生为571人,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8%,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1995年全球成人识字率为77.6%,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综合入学率为62%,其中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16.2%,显见其差距的明显。因此,要整体提高我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科学素质,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地开展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并倡导终身教育,可使得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按自己的发展要求不断地自我提高完善,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如果仅就成人高等 教育领域而言,与欧洲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相比,我们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表现得明显滞后和脆弱。云南大学成教院张宝昆先生,以高级访问者身份出访归来后,撰文指出,总体看,欧盟15国在最近15年内,尤其是在最近5年内不仅立足于本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而且均加大了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的力度,并获得了相当大的收益。以英国为例,成人教育每年从欧盟国家获利5000万英磅,从非欧盟国家获利13500万英磅,成人教育培训与咨询每年获利更高,达27500万英磅,仅次于全日制高校。教育产业化已结出丰硕之果。令人感到憾缺的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至今对这个教育市场仍是淡然视之。殊不知,当我们还在为教育市场、教育产业的提法和概念争论不休的时候,别人已在悄悄干了十多年并获得了相当多的收益。当我们仅只盯着国内教育规模及收费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别人已悄悄地不仅挖走我们的人才,而且如鱼得水般地获得了巨额外汇,使大笔本来可以投到国内的个人教育资金流向了国外。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关于中国如何争取占领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尤其是如何扶持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因为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纪,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因特网时代,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和良性的循环,使其真正能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首要问题还是要坚持“三个面向”方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则。诚然,各国的教育发展受制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反过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受制于教育的发展,这就是人力资本作用的结果。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中级发展阶段,并要同时面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经济建设的双重挑战,国民素质的整体改善和提高,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前途。对此,成人高等教育承担的责任和任务,无疑是十分重大而艰巨的。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层次单一,成高普教化现象严重,成人高等教育中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的大学后继续教育为辅,在学历教育中又以专科层次为主,兼有少量专升本和高起本。1999年全国各类成人高校录取新生106.9万人,其中专科86.5万人,占录取总数的80.92%,专升本16.6万人,占寻取总数的15.53%,高起本3.8万人,占取录取总数的3.55%。成人高等教育层次单一,不仅是个历史原因,而且与认识上的误区也不无关系。从历史原因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人高等教育被定位为学历补课教育,也就有了成人高等教育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完成历史使命而终结的观点,从而导致成人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以专科学历层次为主,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发展缓慢。事实上,成人高等教育,是社会和个人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和必然的需求,成人高等教育可以提升在职从业人员在生活中的竞争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而在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中不断促进社会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因而,发展多层次的成人高等教育特别是高层次(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历教育,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进一步健康有序的发展,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多层次、多规格、有个性特点人才的需求。综观世界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令人注目。值得指出的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历教育与普通高校的学历教育是不能划等号的。遗憾的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普教化现象至今还未能充分引起人们的警示并得到有效扼制。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就培养目标而言,普通高校着重培养理论基础深厚、知识广博、系统性强的专业人才,它是一种研究性、理论性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有较大的适应范围;而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各种实用型或继续教育提高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适应范围相对较小。除此之外,两者在接受对象,基本性质上也不同(成教强调智能更新与素质提高,而传统普教强调知识传递、文化继承)。因此,成人高校不仅应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在培养目标上着重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而且这种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要按市场的实际需要设计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开设的专业,基本上是全日制现有专业的“改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几乎是全日制的“翻版”,连教学方法、形式及管理亦如出一辙,当然教学评价也就理所当然的是以“普教化”为标准了。问题的严重性正是源此而起,这种“普教化”的评价忽视了成人高等教育独特性质,隔断了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限制了成教科技、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此,有专家认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应以“提高三率”为中心(即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率、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扎实提高人才培养成功率)。与此相关的还有人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内适性、个适性、外适性质量整合统一的质量观。据此,有人提出应构建以“问题中心”为教学主体,以“经验中心”为教学主线的讨论,参与、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具有成人显著特色的教学方法体系。并认为在教育内容上应突出四个结合,即基础性与前沿性的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结合,现实性与超前性的结合。我们认为上述观点符合终身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其鲜明的价值取向,必将在实践中充盈鲜活的生命力。
另外,成人高等教育合作性竞争意识相对淡薄,在毕业生整体素质和社会影响力上,还未达到社会普遍承认的品质名牌工程。前文涉及的国际化教育市场问题,从一个侧面给我们以借鉴,西方学者在研究知识经济时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时,提出了“合作性竞争”这一新的概念。合作性竞争是一种创新发展理念,其核心是强调运用合作的思想和观点指导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实践,竞争对手之间不断密切合作,共同开拓和培育发展环境,最终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多方位优化及资源共享。进入21世纪,随着“大科学”、“大技术”、“大管理”的出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合作与交流必然成为一个人、一个组织成功的必要条件。未来的学校管理是开放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将进入开放化的更高层次和更新境界,因而21世纪的成人高等教育应拓宽思路,扩展视野走集成化之路,使组织的功能聚变放大。美国新区学院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成功的范例。他们的管理和教学是开放性的,社会各界人士均可以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为了使学校的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学院从各部门、各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作专题或兼职教师,还邀请当地有关知名人士担任各系科和专业的顾问。他们对有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招生数等能提出具体意见,他们经常与教师商议教学计划的改进、发展和变动等问题,并及时反映社会的需要,提供有关就业情况和新的就业机会等信息,成为学院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的纽带。由此形成了一种非常广泛的社会依托和支持合作系统,在资源配置和经费来源上形成一种多元化的结构特征。在这种开放合作的动态运作中,双方都深得实惠。而我国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中“单打独 斗”式的状况仍不鲜见,固守一隅,苦苦支撑,实力不足,生源锐减,资金匮乏,信誉贬值,看来造成如此恶性循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合作与竞争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合作关系更容易表现出“利他”的精神,而竞争关系则更容易表现出“利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合作中包含着竞争,竞争中包含着合作。成人高等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优势、长处。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成人高等教育必须突破分工负责的严格界线,为实现特定目标和任务,集诸校之长,建立跨职能的网络化“联合体”,借以增强办学活力、效能和系统的整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人高等教育在知识社会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不取决于它居于何处,它的规模大小,它的培养对象的属性,而取决于它能否具有战略上的先知先觉,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能否在不同的环境中互通有无、互相协作,能否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美国著名学者亨利·埃兹科维茨和荷兰学者劳埃特·雷德斯多夫共同主编的《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一书提出了一个很有启发借鉴意义的命题:“三重螺旋模式”,即指以知识为基础所建立的社会经济体制中的大学、政府和产业界应该在知识生产的共同目标下冲破各自界限而协同发展。否则,它的运行便会产生严重阻滞而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言以蔽之,冲破固守的“象牙塔”,努力提高自身与他校、社会的合作潜力,理应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另外,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看,强调合作性竞争也有其重要意义。信息化、网络化大大地扩展了教育的时空,使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形式、手段、方法都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网络将成为成人学习的基本条件,学习网络将与信息网络融合在一起,信息网络成为学习者重要的知识来源,这样全新的远程教育方式,是以个人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为基点,因此强化合作竞争意识,有助于组织和个体主动获取信息,及时加工信息,有效利用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浅论高校在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的产品策略
【论文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市场 产品策略
【论文摘 要】 成人高等教育市场在普通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逐渐凸显其在高校持续发展路径上的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成人高等教育市场产品策略研究背景的意义入手,通过界定成人高等教育相关概念,运用STP理论和4PS理论,剖析高校在成人高等教育市场上的产品策略现状,并试图探求高校在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的产品策略。
1研究背景和意义
从2008年开始,全国高考人数持续下降。在生源危机下,高校招生的校际、省际竞争愈演愈烈,其中,重点本科院校面临的是生源质量的竞争,而部分一般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高职院校以及具备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成人高校等面临的是更为严酷的生源数量的竞争。因此,中国高校如何在有效抓好普通高等教育生源竞争的同时,如何充分有效地整合、利用学校资源,另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对高校意义重大。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特征为中国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更好的制定成人高等教育产品策略,突出特色,树立品牌,从而吸引生源,是摆在许多高校面前的紧迫课题。
2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现有产品策略现状
2.1产品定位不,人才培养特色缺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人高等教育未进一步突出产品特色,打造自身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一方面,对全国人才市场需求方向缺乏超前把握,难以及时统筹规划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层次。另一方面,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多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简单翻版,未有效构建独具特色的,并且与市场人才需求相接轨,且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结构体系。
2.2课程体系设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首先,课程内容陈旧,滞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许多使用了几十年的“陈旧”的内容。其次,过度重视理论,轻实践环节。在专业教学计划,高度重视各种理论课程,忽视实践课程比例。再次,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和技能训练。根据现行的课程,处于主导地位的必修课程,一般在70~85%或90%,个别专业甚至更高,并且选修课程内部结构也很不合理,这种情况影响了学生发展。
3成人高等教育市场产品策略选择
3.1产品定位,突出办学特色。的市场定位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培育是一个充满着艰难和复杂的不断探索、总结提高的过程。首先,在产品定位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将市场经济理念融入到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突出了人才培养多样化和人才培养个性化特征,现成鲜明的市场特色,走出恶性竞争的红海,探寻办学特色鲜明的蓝海。其次,应当进行充分的市场细分。主要目标市场应该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现实的目标市场,是高考落榜考生、社会大学学历以下且有继续深造学习欲望的人员;另外一部分是潜在的目标市场,就是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在校生,这类目标市场具有继续深造的强烈愿望,可以探索通过和所在学校联合办学的模式达成合作。再次,正确的市场定位,突出特色。根据消费者特点、市场需求、用人单位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定位。
3.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个性化教育。首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调整办学的理念,从学生的就业及今后职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其次,进行个性化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是满足学生成才愿望并为其今后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就做出重要影响的教育活动。人的个性化特点,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个人的成才选择。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的个人选择和个人成长成才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积极向上的环境。
3.3完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我们必须首先提高了学科课程的市场竞争力。面对着庞大的函授、脱产、业余、夜大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人高等教育必须进行严谨的深思与精思“设计什么样的竞争,怎样设计竞争力,为什么设计竞争力“等问题。通过综合化的进行课程设置、开展课程设置的选修化、加大实践性课程建设等措施完善学科课程建设体系。
3.4扩大校企合作,采用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深化订单培养模式,开设订单式培养班。学生入学即与公司签订《推荐就业协议》,按照企业的订单要求进行培养,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毕业生由公司推荐就业。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推行“学历+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为主旨,以职业岗位为参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5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树立品牌。采用科学的建设模式,扩大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知名度,打造名牌效应。积极通过人际传播、平面传播、电子传播等传播媒介加强该校成人高等教育品牌宣传。首先,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政治的沟通和协调,提高学院的性和说服力,增强学院的影响力和导向性。其次,学院内部要加强品牌质量管理,树立品牌形象。再次,运用平面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图书、招生简章等介绍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优势。,通过如电子媒体,如电视,网络和信息台,向广大公众快速传播形象的、迅速的信息,从而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刻地影响广大受众。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浅析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的前提:基于教育伦理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网络化 教育伦理 数字鸿沟
【论文摘要】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化则可能带来教育伦理的问题如数字鸿沟、教育不公等,出现更大的社会不公。基于教育伦理的考虑,我们必须解决弱势群体接触网络以及使用网络的障碍。
信息网络技术以其新颖的技术特性,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作用于教育过程,同时它也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思想。网络的特性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创新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化已成必然趋势
1.高等教育网络化的优势
高等教育拆除了围墙,更多地拥抱了社会。即使高等教育已经在医院服务、经济发展、政治决策等各个方面作了相当多的事情,但人们还是在抱怨高等教育没有能够更好地回应社会的需要,包括更多地承担起成人教育的职能。而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化发展则可以缓解这种矛盾,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网络化使得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网络技术为人们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校与社会的界限日渐模糊,“象牙塔”式的学校教学被彻底摒弃,依托于信息网络的“虚拟教学”将大量涌现。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及个性化也使得成人更易于接受高等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市场化、民营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它必须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与策略,这样才能获取自身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网络教育的开放性、实用性决定了它比其它的教育形式更加依赖和关注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它是教育产业的先锋。
2.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的现状
目前,人们已对网络化学呼其好,美国名校如杜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及哈佛商学院都开始拥抱网络教学。在国内,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特别是68所高等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以来,共开发课件1800余门,累计注册在校生规模达到400多万人,并且已连续三年招生人数近100万,普通高等学校设立校外学习中心3000多个,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设立教学站2800多个,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900多个。与中央电大奥鹏公共服务体系合作的院校已达到29所,合作专业基本涵盖财经、文史、理工、师范、艺术以及医药护理等144个热门专业。网上资源总量已达到900G。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资源共享、学分转移与学分互认的资源管理机制的前提条件,以及平台兼容和技术支持,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可获得学习资源、学习支助服务的技术环境。
当然,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大学为了建立并经营网络学习平台,除非本身投人相当庞大的人力与资金,较省事的方式是与网络公司合作;而一般网络大学因为没有教授群,特别是建立学术声誉与知名度非朝夕可成,也必须仰赖既有大学的合作,分享其现成的师资与教学设施资源。因此,大学开办远程教育在利益的驱动下,极有可能与网络公司合作。U - net网络公司曾经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签约,取得该校课程制成上网教学节目的权利。虽然,此一合作计划曾引起见仁见智的讨论,但是稍后芝加哥大学、卡基·梅隆大学以及伦敦经济学院也步上哥伦比亚大学后尘,与U - net签约。在国内,相似的情况也发生且急剧扩张。早在1997年,湖南大学就与湖南电信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湖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此后1999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以无形资产参股方式与万通集团公司合作成立了东方兴业网络教育公司;2001年3月,华南理工大学与博学企业合作成立了广州华南科技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双威通讯网络有限公司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0多所著名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书,共同开展现代远程教育。闭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还会涌现出更多的虚拟大学。目前已初露端倪,出现了许多新形式大学,如美国的菲尼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Phoenix )、美国开放大学(UnitedStates Open Univers诉)、西部州长大学(Western GovernorsUniversity)、密西根虚拟大学等虚拟大学,甚至“虚拟联合大学”。这些大学甚至可以被称为“由商业公司统治的‘高等教育’企业”,这些大学的专职教师很少,校区极为狭小甚至没有校园,但他们需要相当庞大的兼职教师来提供在线教材,或者,他们从一些公司手中直接购买在线教材。这些高等教育机构已经成为彻底的网络大学。
二、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的潜在问题
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化为我们呈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美好前景,也为成人学习提供了美好的憧憬。但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化却存在巨大社会不公的危险。
在这个数字化的信息社会(information society)中,全球网络密集相连,世界仿佛成了地球村。从理论上讲,新科技可以造福社会上所有人,让人类的前景一片美好。1972年美国学者帕克(E. B. Parker)及邓恩(D. A.Dune)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信息科技的社会潜力》,指出信息科技的较大潜力,可能降低教育单位成本到我们的社会能提供“开放及平等的接受教育机会”,使社会上的人可以终生学习。不过他们也担心,若是接受信息服务无法普及到整个社会,只有那些“信息富者”可以坐享其成,“信息贫者”能得到的会十分有限,信息鸿沟将会更加扩大,而导致升高社会的紧张情势。数字鸿沟概念源于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 199!〕年6月提出的报告《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其基本含义是,在信息化进程中,经济个体(国家、地区或个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在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和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上产生差距,这一差距使发达的个体利用“信息优势”和“知识优势”形成竞争优势,使落后的个体面临“知识贫困”和“信息贫困”的威胁,处于竞争劣势。台湾地区有调查显示,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族群身份、身心障碍身份、以及居住地区(如:偏远地区与原住民乡镇)等,皆会影响到信息使用机会。调查发现台湾地区民众对于信息接近使用的状况,确实会随着不同的收人、族群、年龄、城乡发展及教育程度而有所差异。正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所观察到的:网络社会创造着平行的通信系统,一方面,为那些高收人、高教育(字面上的)、高连接性的人提供低成本、高速度的丰富信息;另一方面,那些缺乏连接,被时间、成本、不确定性等门槛因素孤立起来的人只能得到过时的信息。这两个体系中的人们并行生活、相互竞争,显然连接性的优势是无比巨大的。那些早已处于贫困中人们的问题(低收人、低教育、公共制度的低参与性)更加被人忽视和排斥。
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2006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表明,我国上网情况在城乡、区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乡村网民数量只是城市网民数量的1/5,普及率仅是城市网民普及率的1/60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很大,东部网民数占到了全国网民数的57. 8%,东部IP地址数占全国总量的62. 4%,东部拥有域名数和网站总数则分别占到了全国总量的78. 5%和79.9%,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拥有绝大部分的网络资源。网民的性别分布:男性占58. 7%,女性占41. 3%。
网络化的成人高等教育,也必然存在数字鸿沟的问题.在美国,黑人与白人,富人与穷人之间的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有关教育技术讨论的主要内容。有些研究人员对于新技术的费用和复杂性可能加重美国教育中现已存在的不平等表示关注。例如,有人提出,虽然技术应当成为品质教学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拟定教学大纲时必须能保障学生有平等和充分的机会接触这些技术。是否使用互联网可以成为社会分层的新维度。虽然远程的网络成人高等教育备受称赞,但事实上许多人并不具备在线学习的条件。如美国有许多农业地区平均17%或者更多的家庭尚无电话,更别说电脑了。此外,虽然美国的因特网用户超过740万(约占总数的1/4),但这些人大多比一般人年轻且受过更好的教育。1998年美国75000美元及以上收人的家庭接触因特网的可能性要比低收人阶层的家庭大20多倍。过去,几年美国少数族群中拥有电脑的人数虽有所增加,但黑人和拉美裔拥有电脑的比例仍远远低于全国40%的平均数,而且这个差距看来还在拉大。在英国,开放大学也倾向吸收更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其学生群体也并未在整体上真实反映出英国种族和经济的多样性,在经济欠发达国家,拥有电脑或上网条件的情况就更糟了。
三、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化前提
我国在发展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慎重对待数字鸿沟问题,建构富于教育伦理的成人网络高等教育,而不是采用以效率为先的原则,那样,教育精神所具有的公正与正义便会荡然无存,教育便成了无伦理诉求的教育,甚至,教育便成了“恶教育”了。在这方面,有些国家和地区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欧洲电子学习计划”强调社会权利的平等、强调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良好的虚拟学习环境。强调对弱势人群开展网络培训、一些网站为了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数字鸿沟,开设了针对老年、残疾人、少数民族、妇女的学习课程。布鲁塞尔培训中心还与荷兰、法国的警方合作,为狱中犯人设计网络学习课程。
建构富于教育伦理的的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在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的进程中,首先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前提。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不懂电脑、网络,不具备上网所需的技能38. 7%,不具备上网条件(没有上网设备、当地无法连接互联网)29. 3%,没时间上网13. 2%,此外,觉得上网没用、不需要,年龄太大、太小,没有原因、不好说,不感兴趣等也是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比例在5. 0%一10.0%之间。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硬件设备及信息素养两个方面。
1.硬件设备
但是,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境况下,西部地区、农村以及女性等弱势群体还在为基本的生活而奔波。青年男性农民每年有1亿多人奔向异地的城市,以城市边缘人的身份谋取生存的机会,他们根本不肯能获取电脑、网络等数字时代的设备和资源,而国家目前也不可能给这些群体以专项的补贴,即使有,这些群体也不可能把这些补贴用于那些看似奢侈的设备。信息基础设备建设的不足,加上经费的短缺、师资的匾乏,会让偏远地区、弱视群体在接受网络化的成人高等教育时倍感吃力。
那么,如何使这些群体获取信息技术的设备呢?我们认为,必须建构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模式,使学校的资源向社会开放。我国正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1999年末,教育部宣布我国中小学从2001年9月份开始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公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从2001年起用5一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2001年6月14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试点进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务院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06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投人80亿元,覆盖中西部地区8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1亿多中小学生得以共享品质教育资源。中小学的资源可以向社会公众开放,进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当然,随着教育部“数字学习港”学习支持服务点的推进,这种境况会有所改变。
2.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网络的逐步普及,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能否获得信息的机会会渐渐解决,但是能否真正获取信息则会成为一些群体获取成人高等教育的阻碍。随着信息网络设备的日渐普及,信息近用已不是衡量数字鸿沟的指标,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单以信息近用来解释数字鸿沟是不足的,《台闽地区九十一年数字鸿沟调查》报告中指出,个人是否具备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也应该纳人考量,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概念:“一般性素养”、“信息技能素养”、“网络素养”。因此该报告认为未来探讨数字鸿沟问题,必须涵盖信息近用、信息素养、以及日常生活应用等三个部分。其实,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会主席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主要是指个人具有找出、评估与利用各种不同能力来源信息的能力,其中应包含五项能力:能知道哪些信息是有帮助的;能知道哪里可以获取信息;能知道如何检索信息;能解释评估及组织信息;能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获得正确媒介信息……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要的考虑便是让弱势群体也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从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看,这种策略不太现实。那么,使得课程内容的易学化,开发真正的教育软件便成了一个极为有价值的课题了。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的教育软件无疑能极大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更能减少学习者的学习障碍,尤其对那些信息素养较差的群体来说。而我国教育软件业自20世纪90年展以来,却步履艰难。盗版猖撅、软件研究缺乏、相关人员不足、市场垄断等都成为阻碍我国教育软件业发展的绊脚石。这就急需解除行业发展的障碍,促进教育软件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优异的众多教育软件的诞生,进而促进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的巨大发展和成人获取学习资源的便捷。
其实,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化,还会存在寻利所带的社会不公平间题。网络化使得成人高等教育顺应了教育市场化的背景,继而有了巨大发展的可能。但市场化的成人高等教育,必然会带来如教育腐败、教育不公平等伦理问题。正如台湾学者所言:“在各种商业化经营方式中,最常被提起的就是大学推广课程,特别是网络教学;在以讹传讹的成见下,网络教学似乎成为大学生财有道的‘金母鸡’,在顺应学习化的热潮中,很多网络公司或自称的网络大学竞相与名校合作,广辟网络学程,希图在网络教学市场占得一席之地。”网络教学的营利性必然会使得大学的性质有所影响,使得大学精神有所折损。目前新出现的网络大学有相当部分是营利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如果在网络化进程中不断地使之营利欲望膨胀,无视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向“钱”看而不是向“下”看、向“所有学习者”看,在教学成本和市场的冲击中,迷失方向。那么,成人高等教育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社会合法性,终究会被社会所遗弃。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的前提,不仅仅是要解决数字鸿沟的问题,.还要规范办学行为,引导成人高等教育保持自己的教育精神、教育伦理。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的障碍及对策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已是大势所趋,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障碍重重,举步维艰。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端正办学思想、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相互沟通衔接的教育体系,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等,积极推进成人高教学分制的稳步实施。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障碍;对策
学分制是一种不同于学年制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成人高教实施学分制,能使成人学习摆脱学年制带来的时空上的限制,使学习更加符合学员的个性、条件和发展的需要,能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艺型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普通高等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已势在必行。然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多年来一直沿袭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少数学校近年来开始试行学分制,但在试行过程中却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一、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的障碍
(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偏差
发展成人教育应该是普通高校的基本任务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已占有一席之地。但总的来说,高校领导大多缺乏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认识。或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层次低、质量差、不正规,其前途将被普通高等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所替代;或认为举办成人高教会挤占全日制高校的办学资源,影响高校普通教育的质量;或把举办成人高教当成是单纯的创收手段,认为举办成人高教只是权宜之计,迫不得已而为之。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往往导致在实践中轻视或歧视成人教育,一旦成教与普教出现矛盾时,往往牺牲成教的发展为普教让路。
目前,在高校中还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重点大学办学层次明显高移,主要精力投入在全日制本科、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上,成人教育办学规模在扩大而地位却在降低,规划排不上,工作列不进,办学资源遭贬斥、排挤,成人教育备受轻视,显得可有可无;二是一些地方高校出于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来对待成人教育,通过发展成人高教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往往重创收、轻管理,重规模、轻培养,把成人教育作为“副业”来抓。由于办学思想不端正、认识不到位和主要精力的明显转移,成人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怀,直接导致了成人高教改革意识的淡薄,丧失了以往以改革开辟市场、以改革求生存和发展的劲头,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缺乏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和应有的改革热情与力度,教学改革停滞不前。
(二)教学资源不足
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因此必须开出足够数量的、高水平的选修课和重复课,以满足学员多样化的选课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对学员选课的科学指导。学分制教学管理比学年制教学管理复杂得多,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提供较多的教师,较完备的课程选择体系,较强的实验、实践支撑能力及其开放性,有成效的后勤保障及服务系统,较新的学员管理理念、制度和方式,要求在更高层次上实行更加有序的管理。而目前,无论是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还是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教,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普通高校的师资、设备及场地等教学资源普遍十分紧张。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由于“先天不足”,加之政策调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由主业降为副业,成人教育所能占用的教学资源更是捉襟见肘。由于教学资源匮乏,普通教育的教学科研任务已压得教师透不过气来,教师投入到成人教育上的精力更为不足。成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了,工作内容增加了,成教管理队伍却是寥寥数人,忙里忙外,疲于应付,改革自是无暇顾及了。
(三)专业设置不均衡
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除了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共性外,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成人高等教育更直接地面向市场和社会,体现了社会需求的紧迫性和求学者岗位工作或转岗、择岗需要的急切性。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在更贴近社会需求、更具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有较大盲目性。如偏重社会热门专业,缺乏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专业设置的长远规划;招生专业频繁变化,缺乏连续性;招生规模波动大,专业间不平衡,缺乏稳定性;专业设置差异过大,使得专业间难以沟通、融合,难以形成专业群和课程群。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分制的实施。
(四)成人教育及相关教育间沟通不够
成人高等教育内部、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近年来虽然加强了横向联系和沟通,然而“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壁垒森严”的状况仍没有改观。校内、校际各种类型和层次教育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与衔接,校内、校际间相同要求课程的互选和成绩的互认还不顺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
二、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的对策
推行学分制是成人高教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演进趋势,也是新时期成人高教自身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尽管成人高教推行学分制障碍重重,但是只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大胆探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能推进成人高教学分制的稳步实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
实行学分制,不仅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而且也是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一次重要转变。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来讲,推行学分制根本问题不在于学分的计算和教学管理操作程序的设计,而在于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成人高等教育地位、作用等深层问题的重新审视。要真正认识到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成人教育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任务,是高等院校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确立成人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的教育观,树立尊重个人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学员个人的和谐、自由发展作为人才培养规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人才培养上,必须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为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和创造个性的培养。要充分意识到,推行学分制是成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多样性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有利于发挥成人高等教育自身活力和办学特色。只有全校上下统一认识,增强改革意识,齐心协力,才能推进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由学年制向学分制的平稳过渡。
(二)加大投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实行学分制需要有一个支撑体系,需要有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及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当前,迫切需要改变成人教育长期以来低标准收费的状况,逐步提高成人高教收费标准,同时对成人教育学费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比例也要作出明确要求。学校要切实做到对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视同仁,使成教与普教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同时,学校成人教育也应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使学校成人教育继续向社会延伸,大力开展联合办学,使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沟通有无。教育部新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高校间开展师资共享以及聘请企业和社会著名人士到高校兼职和任课。”学校成人教育应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依托社会,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办学基地,建设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成人高教师资队伍。
推行学分制后,教学管理工作更为复杂,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既熟悉业务,又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懂得科学管理原理,并能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现代化管理手段。这就要求成人高校和举办成人高教的普通高校要高度重视成教管理队伍建设,确保人员编制,加强业务培训,重视现代化手段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熟练操作和运营学分制的管理过程。
(三)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
推行学分制,必须打破目前“条块分割”的格局。早在1988年,原国家教委就在《关于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联合办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对广播电视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函授教育和高等自学考试这三类教育,应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互相沟通的基础上,改革这三类教育的学籍管理制度,逐步做到同一专业范围内的学生,在不改变学籍的前提下,自由选择学习形式,所读课程考试、考核成绩(学分),三类教育相互承认。这样可以增进各类成人教育的活力,减少学员对已掌握的某些知识和某门课程不必要的重复学习,使他们空出时间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当前,条件具备的成人高校,可用互相承认学分的办法推行校际间和学校内部的联合,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促进传统函授教育改革,加速推进成人高教现代化进程,使函授教育融入现代远程教育行列,发挥规模优势,为学员提供品质教育服务。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目标出发,建立起成人高等教育电大、函授、夜大、自学考试等不同形式相同层次之间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学员的相互选课和学分通用的运行机制,实现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四)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
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学校内部条件和社会外部条件是实行学分制的前提,条件的变化是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学分制有其利,但执行得不好亦可导致其弊。这就要求在推进学分制的过程中,采用分阶段实施的方案,循序渐进,注意抓好试点工作。可鼓励一部分有积极性且学校内部具备条件的专业先行试点。如普通高校可先在夜大学中试点。夜大学生主要来自于本市,可利用晚上和双休日授课,在时间安排上比函授生便利,待夜大学在管理上取得一定经验后,再推广到函授教育。亦可先试行学年学分制,待条件成熟再逐步向学分制过渡。在试点中注意积累经验,逐步由点及面加以推广,切忌不顾条件一哄而上或按同一模式推行学分制。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浅谈新背景条件下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
论文关键词:文化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 关系影响改革举措
论文摘要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在大力推动文化建设背景条件下,如何加快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化大发展与成人高等教育的关系入手,分析改革的内容,讨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举措。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昌盛。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强大精神动力。
一、文化大发展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
1、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奠定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二十世纪及时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是硬道理,文化繁荣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直管来看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奠定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
2、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文化凝聚力和生产力
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将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并进一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人教育应该自觉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思想理论学习和文化学习,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领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文化鉴别能力,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保障
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二、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内容
只有永远保持创新的精神,才能谱写新时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活力,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当然,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我们也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1、围绕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有所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动力、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了相互联系、有机配合的系统
2、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建设主流价值文化。近年来许多模范人物的事迹确实感动中国,可歌可泣。但是主流价值边缘化,道德底线下滑,社会公信力下降,也令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值得好好反思。在谈到中国模式时,大家都注意到腐败与分配不公是严峻的挑战,其实对中国发展模式构成挑战的还有价值观的混乱和公信力的下降,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觉,决不能掉以轻心。
3、科技、教育和文化的融合机制
科技和文化的融合机制还有待理顺。文化创意离不开科技创新。北京地区集中了300多家科研院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优势突出,但有多少科研成果转化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呢?
4、精神文化需求多元化
国家发展更注重科学、和均衡发展,更注重以人为本,文化走出国门的愿望变得强烈,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走向多元,文化权利意识、文化共享意识不断增强,这为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文化体制改革注入新的内容。
三、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举措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改革创新的重要条件
文化建设既指向思想、价值等精神层面,也指作为社会事业和市场产业的繁荣发展。确立人在文化中的主体地位,释放人的文化创造力,由此带来人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极大丰富,这为世界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改革发展实践所证明。
2、理顺文化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昌盛。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3、人才培养结构的改革创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传统,就如同浮萍,没有了根,就如同人,失去了灵魂,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园。从文化创新发展的角度来看,
人才结构、人才知识结构都应该有明显突破,要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其中尤其重要的职业道德、人文知识、艺术修养应该提升。
文化建设、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价值等精神层面,即指作为社会事业和市场产业的繁荣发展,要确立人在文化、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释放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由此带来人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极大丰富,这为世界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改革发展实践所证明。
成人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学生的和谐幸福,成人教育改革的瓶颈其实就是文凭这张薄纸,如果站的高一点来看,捅破这张薄纸,教育改革就会有很大收获——教育会很和谐,社会也会很和谐。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的障碍及对策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已是大势所趋,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障碍重重,举步维艰。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端正办学思想、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相互沟通衔接的教育体系,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等,积极推进成人高教学分制的稳步实施。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障碍;对策
学分制是一种不同于学年制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成人高教实施学分制,能使成人学习摆脱学年制带来的时空上的限制,使学习更加符合学员的个性、条件和发展的需要,能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艺型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普通高等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已势在必行。然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多年来一直沿袭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少数学校近年来开始试行学分制,但在试行过程中却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一、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的障碍
(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偏差
发展成人教育应该是普通高校的基本任务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已占有一席之地。但总的来说,高校领导大多缺乏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认识。或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层次低、质量差、不正规,其前途将被普通高等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所替代;或认为举办成人高教会挤占全日制高校的办学资源,影响高校普通教育的质量;或把举办成人高教当成是单纯的创收手段,认为举办成人高教只是权宜之计,迫不得已而为之。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往往导致在实践中轻视或歧视成人教育,一旦成教与普教出现矛盾时,往往牺牲成教的发展为普教让路。
目前,在高校中还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重点大学办学层次明显高移,主要精力投入在全日制本科、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上,成人教育办学规模在扩大而地位却在降低,规划排不上,工作列不进,办学资源遭贬斥、排挤,成人教育备受轻视,显得可有可无;二是一些地方高校出于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来对待成人教育,通过发展成人高教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往往重创收、轻管理,重规模、轻培养,把成人教育作为“副业”来抓。由于办学思想不端正、认识不到位和主要精力的明显转移,成人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怀,直接导致了成人高教改革意识的淡薄,丧失了以往以改革开辟市场、以改革求生存和发展的劲头,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缺乏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和应有的改革热情与力度,教学改革停滞不前。
(二)教学资源不足
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因此必须开出足够数量的、高水平的选修课和重复课,以满足学员多样化的选课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对学员选课的科学指导。学分制教学管理比学年制教学管理复杂得多,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提供较多的教师,较完备的课程选择体系,较强的实验、实践支撑能力及其开放性,有成效的后勤保障及服务系统,较新的学员管理理念、制度和方式,要求在更高层次上实行更加有序的管理。而目前,无论是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还是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教,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普通高校的师资、设备及场地等教学资源普遍十分紧张。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由于“先天不足”,加之政策调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由主业降为副业,成人教育所能占用的教学资源更是捉襟见肘。由于教学资源匮乏,普通教育的教学科研任务已压得教师透不过气来,教师投入到成人教育上的精力更为不足。成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了,工作内容增加了,成教管理队伍却是寥寥数人,忙里忙外,疲于应付,改革自是无暇顾及了。
(三)专业设置不均衡
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除了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共性外,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成人高等教育更直接地面向市场和社会,体现了社会需求的紧迫性和求学者岗位工作或转岗、择岗需要的急切性。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在更贴近社会需求、更具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有较大盲目性。如偏重社会热门专业,缺乏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专业设置的长远规划;招生专业频繁变化,缺乏连续性;招生规模波动大,专业间不平衡,缺乏稳定性;专业设置差异过大,使得专业间难以沟通、融合,难以形成专业群和课程群。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分制的实施。
(四)成人教育及相关教育间沟通不够
成人高等教育内部、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近年来虽然加强了横向联系和沟通,然而“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壁垒森严”的状况仍没有改观。校内、校际各种类型和层次教育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与衔接,校内、校际间相同要求课程的互选和成绩的互认还不顺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
二、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的对策
推行学分制是成人高教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演进趋势,也是新时期成人高教自身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尽管成人高教推行学分制障碍重重,但是只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大胆探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能推进成人高教学分制的稳步实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
实行学分制,不仅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而且也是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一次重要转变。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来讲,推行学分制根本问题不在于学分的计算和教学管理操作程序的设计,而在于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成人高等教育地位、作用等深层问题的重新审视。要真正认识到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成人教育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任务,是高等院校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确立成人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的教育观,树立尊重个人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学员个人的和谐、自由发展作为人才培养规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人才培养上,必须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为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和创造个性的培养。要充分意识到,推行学分制是成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多样性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有利于发挥成人高等教育自身活力和办学特色。只有全校上下统一认识,增强改革意识,齐心协力,才能推进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由学年制向学分制的平稳过渡。
(二)加大投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实行学分制需要有一个支撑体系,需要有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及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当前,迫切需要改变成人教育长期以来低标准收费的状况,逐步提高成人高教收费标准,同时对成人教育学费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比例也要作出明确要求。学校要切实做到对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视同仁,使成教与普教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同时,学校成人教育也应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使学校成人教育继续向社会延伸,大力开展联合办学,使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沟通有无。教育部新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高校间开展师资共享以及聘请企业和社会著名人士到高校兼职和任课。”学校成人教育应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依托社会,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办学基地,建设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成人高教师资队伍。
推行学分制后,教学管理工作更为复杂,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既熟悉业务,又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懂得科学管理原理,并能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现代化管理手段。这就要求成人高校和举办成人高教的普通高校要高度重视成教管理队伍建设,确保人员编制,加强业务培训,重视现代化手段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熟练操作和运营学分制的管理过程。
(三)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
推行学分制,必须打破目前“条块分割”的格局。早在1988年,原国家教委就在《关于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联合办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对广播电视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函授教育和高等自学考试这三类教育,应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互相沟通的基础上,改革这三类教育的学籍管理制度,逐步做到同一专业范围内的学生,在不改变学籍的前提下,自由选择学习形式,所读课程考试、考核成绩(学分),三类教育相互承认。这样可以增进各类成人教育的活力,减少学员对已掌握的某些知识和某门课程不必要的重复学习,使他们空出时间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当前,条件具备的成人高校,可用互相承认学分的办法推行校际间和学校内部的联合,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促进传统函授教育改革,加速推进成人高教现代化进程,使函授教育融入现代远程教育行列,发挥规模优势,为学员提供品质教育服务。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目标出发,建立起成人高等教育电大、函授、夜大、自学考试等不同形式相同层次之间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学员的相互选课和学分通用的运行机制,实现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四)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
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学校内部条件和社会外部条件是实行学分制的前提,条件的变化是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学分制有其利,但执行得不好亦可导致其弊。这就要求在推进学分制的过程中,采用分阶段实施的方案,循序渐进,注意抓好试点工作。可鼓励一部分有积极性且学校内部具备条件的专业先行试点。如普通高校可先在夜大学中试点。夜大学生主要来自于本市,可利用晚上和双休日授课,在时间安排上比函授生便利,待夜大学在管理上取得一定经验后,再推广到函授教育。亦可先试行学年学分制,待条件成熟再逐步向学分制过渡。在试点中注意积累经验,逐步由点及面加以推广,切忌不顾条件一哄而上或按同一模式推行学分制。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浅论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学分制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代替学年、以指导性代替指令性、以选课制代替排课制;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存在着教学计划弹性不够、选课制度不够完善、管理过程仍保留着学年制做法等问题;充分认识推行学分制管理的重要性、建立院系二级管理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设网络管理系统以逐步完善学分制管理。
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以取得一定数量的学分作为学生升入高年级、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1]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一大热点,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已成为高校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并切实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
1 学分制给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带来的变化
与传统意义上的学年制相比,学分制实行的是导师指导下的选课制、弹性学制、免修和重修制、学分值制。它以学分代替学年、以指导性代替指令性、以选课制代替排课制,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矛盾,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符合大众化教育阶段个性化的教育要求。学分制给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1 更为自由的选课制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广义地说,学生自主选课包括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学生所学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实践性环节;选修课一般为扩大知识面的课程,学生可以跨年级选读。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和本人条件选择学习课程和上课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进程。[2]
1.2 实行学分值与平均学分值制
学生的学习成绩采用学分值来表示,每门课程的学分值为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乘以该门课程的学分,如张三《高等数学》的考核成绩为85分,学分为3,则张三《高等数学》的学分值为255分;平均学分值则是指学生所学课程的学分值之和除以这些课程的学分之和。学分值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量和质的综合量化指标,平均学分值则是学生一个学期或某个学习阶段或整个学习期间学习量和质的综合量化指标。
1.3 实行弹性学制
原来的学年制是3年,实行弹性学制后,标准学制是2.5年,弹性学制是2-6年。允许学生在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实践环节后,提前申请进行毕业设计,在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提前毕业。毕业不再是同年级齐步走,而是有早有迟。
1.4 实行重修制
实行学分制后,对于培养计划内规定的课程,考核不及格者可以补考一次,一次补考后仍不及格的课程必须重修;学生对已取得的考核合格成绩不满意时,可以重修;凡擅自缺考或考试作弊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不准补考,只能重修。
2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教学计划弹性不够,选课制度不够完善
教学计划弹性不够主要表现在选修课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如果没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选修课,学分制将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要多开设选修课,增加课程门类,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社会对各种规格人才的需求。在增加选修课数量的同时,一方面要考虑选修课的门类,另一方面要求选修课的内容不断更新,能够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近期成果。
2.2 管理过程仍保留着学年制的做法
由于专业教师、学生及选修课数量不足,自由的选课制在实施中也会产生很多弊病,由有指导、有条件的选课制取而代之,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选课制,教学管理过程仍保留着学年制的做法。如何加快选修课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加强选修课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课程实行重修在目前还无法做到,申请重修课程的学生,只能等到下一年级开课时再去旁听(到时同样可能因上课时间冲突而无法旁听),无法真正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的激励与制约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会导致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无法做到“提前毕业”。
2.3 学籍档案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变化
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入学注册、录取审批、成绩考核、学籍异动、奖励处分、毕业结业等原始记录。学年制时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档案及教学管理模式是成人教育学院统一管理,实行学分制后,学籍档案及教学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学生及学生的注册、选课、教学、成绩、学籍表等管理由成人教育学院的集中管理过渡到各系部的分散管理,3年的学年制也变为2-6年的弹性学制,成绩也由原来的以班为单位登记变为跨班跨年度的登记。学籍档案及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2.4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大学生整体素质在提高,但不能否认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他们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学习钻研精神匮乏;重视个人成功,但漠视社会需要,急功近利,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道德水平下降等。这些往往使正常情况下的教育管理在他们身上失去作用,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就没有了学习动力。
3 逐步完善学分制管理的几点对策
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对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学历教育或各种职业培训,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学分制管理针对学生边工作边学习的特点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要真正发挥这些办法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使学生成才,还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充分认识实行学分制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高校实行学分制管理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高素质、多规格、复合型等新的要求,高校也将引入市场机制,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所以实行学分制管理也正是高校主动适应市场的选择。同时,高校实行学分制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宽进严出”培养模式的有效管理制度。
3.2 制定相应制度,建立顺畅的院系二级管理的运行机制
在深入研究学分制本质和特征的基础上,完善与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充分体现学分制管理的特点,改善运行机制,这是学分制能够顺利实行的保障。学校必须坚持宏观调控、微观放权、规范管理、畅通高效的原则,使学分制管理工作中心下移,强化各系职能,使各系按照其自身的学科特点,逐步建立起适合自身管理和发展并直接服务师生的管理方式。学校制定二级管理实施细则,制定学分制管理及各项工作流程,加强宏观监控,注重目标管理。各系按照学院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应注重过程管理,加强微观管理。院系职责明确,从制度上进行改革,建立起顺畅的院系二级管理体制。
3.3 优化培养计划,完善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弹性教学计划强调教学科目安排的灵活性,改变过去那种刻板单一的教学计划对学生学习的限制,鼓励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跨系跨专业选课,灵活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减少必修课的比例,尽量多地设置选修课,建立完善的选课系统,制订课程简介、选课指南,逐步完善选课制;完善导师制,指导学生正确地修读课程,保障学生选课及学习质量,避免选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还要保障图书馆、实验室、教室以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
3.4 加强教学与管理队伍的建设
教师及管理人员是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生力军,没有一支业务熟练、坚持原则、积极肯干的教师及管理队伍,是很难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特别在实施学分制管理过程中,要求高校教师及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更要了解学分制教学和管理工作规律,因此,加强教师及管理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校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对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教师及管理人员学习新的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研究学分制管理特点,提高教师及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3]
3.5 创设学分制网络管理系统
学分制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其顺利实施迫切需要配套的现代化管理设施。在学分制管理中,单选课一项就十分繁杂,不但有大量的选课表要处理,而且要接受学生的改选、退选等工作,以往陈旧的手工操作已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工作。所以,要放开选修限制,便于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间的互动和交流,就必须进一步优化程序功能,建立学分制网络管理系统,借助校园互联网来实现全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
根据教学管理的内容,学分制网络管理系统可设计成三个模块和一个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学生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毕业生管理模块、WEB网页服务平台。学生管理模块要按照大众化教育、素质教育和学分制管理的要求,高效而快捷地进行按大类招生、学分收费注册管理,在校生基本信息的管理,如各种学籍异动、转专业和基本信息查询、统计工作。成绩管理模块要充分适应学分制改革的要求,以学生所在系管理为主,减少成绩管理中间环节。毕业生管理模块要能而快捷地进行学生毕业、学位资格审查工作以及毕业生报表的统计、打印,并能将毕业生信息转入历史库,以便长期保存。WEB网页服务平台作为一个教师、学生、管理人员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应为教师网上录入成绩、学生网上查成绩以及学生个人信息的核查、选课、各种报名工作提供便捷。[4]
学分制作为一种灵活、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较之学年制,学生有了更多、更大的自主权,在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对课程、对老师的选择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弹性,这些都会给原来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带来冲击。实行意义上的学分制,是一场教育教学管理领域的革命,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极大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开创成人高等教育新的局面,促进成人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关于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特色的思考
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是否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应该具有怎样的专业特色?怎样才能具有专业特色?这些是成人高等教育以及社会有关方面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就上述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特色的意义
专业建设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能否把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成特色专业,是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适用专门人才的重要问题,也是检验成人高等教育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一个重要标志。
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比如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办学实体的社会性、办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教育效益的显效性速效性、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实用性等等。这些特性使成人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占有相当的地位,成人高等教育确实依靠这些特点和优势培养了大批的的合格的高级人才。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许多人比较重视或强调成人高等教育在学习形式、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却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特色重视不够。比较突出的即是在专业建设上沿袭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几乎全盘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诚然,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同属高等教育,他们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学术水平、基本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具有一致性。但是二者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上却有很大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对象是劳动预备期的青少年,是职前的一次性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的成年劳动者,是职后的多次性教育.正是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由于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种种特点,包括职业、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点,构成了成人高等教育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等诸多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的不同仅仅是外在的,而课程设置、学习内容的不同是内在的,是带有本质意义的.这正是专业特色需要解决的间题.如果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没有特色,仅仅是在学习形式、学习方法上具有成人特色,那就无法发挥成人教育的优势,也就无法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没有了成人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也就无法使成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我们说建设特色专业是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成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成人高等教育应该具有的专业特色
1、成人特色。
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特色首要的或者说最基本的是它的成人特色。成人特色表现在专业建设上首先是专业培养目标.我们知道,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那么作为培养目标要更加体现职业特色。如果说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宽打基础、多侧面的培养能力,侧重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人才,以备将来选择工作岗位的话,那么成人高等教育则更注重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它是立足于现有岗位工作的需要,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
其二是课程设置的职业性。职业性是成人教育的天然特征,是成人教育特点的核心.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大多是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对高等教育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和适当的增删,以利于提高学员的职业技能。
其三是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这是成人高等教育最重要也应该是最显著的专业特色。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内容要比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更丰富,这种丰富主要是实践性内容的扩大。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其教学内容就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从实用的角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能力。
2、学校特色。
每一所学校,都有着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积淀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这些学校特色无疑要在专业特色上体现出来,从而形成某一专业的学校特色.同是会计学专业,有的注重会计学理论的系统性,有的注重会计学专业技能的培养教育,财经大学开设的会计学与师范大学开设的会计学在教学重点上是有差异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开设的专业,可能体现成人特色的因素要多一些,而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因为师资是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因而往往易于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思路来考虑成人高等教育。
学校特色受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较大。同是中文专业,以文科为主的学校可能师资力量要雄厚一些。而以理科为主的学校师资力量可能要薄弱一些。学校特色并不是强加或附加在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上的,而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在专业建设上显现出来的。也可以说既然存在着学校的个性特色,那么这种特色就不可避免地在专业特色上显现出来。学校特色在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大。
3、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在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中较之普通高等教育更明显更突出因而也更重要.地域特色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所造成的。比如我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城市和乡村等等,由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不同,他们的经济发展重点是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有差异的,人们的思维观念是不同的,文化层次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必然影响到教育的发展、影响到教育发展的重点、教育发展的速度,也必然折射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上。因而在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开设的外语课程的教学时数、教学重点也必须充分考虑到本地不同时期的实际需要。不能不考虑全国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应强求一律提出统一的专业课程要求,起码在带有社区教育性质的成人高等教育是这样的.另外,不同地区同一专业的教学重点是不一样的,成人教育的职业性本身就要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职业需要。比如法学专业,在不同地区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的不同,面临的法律间题不同,法律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只有以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才能充分地满足当时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4、行业特色。
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是和当时当地的行业发展紧密相联的。我们说突出成人高等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也就是行业特点。成人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和职业高等教育是相通的。职业高等教育从招收成人的角度讲就是成人高等教育,职业需要就是行为需要.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必须充分体现行业特色.比如说企业管理专业,与该专业相联系的行业是国企、民企、合资企业等类型的企业。参加这个专业学习的主要是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那么企业管理专业就要深入地探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些间题与企业的管理有什么联系,如何加强这些企业的管理,只有紧密地结合这些行业的实践,才会使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更具职业性和行业性,也才能使成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行业建设的需要,培养出胜任该行业该岗位的合格人才。
三、建设特色专业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特色研究的不多,在实践中落实的不够。套用或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模式的情况相当普遍,而且直至今日,在许多人的脑子里还是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成人高等教育。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比较合理、比较规范、比较科学的,能体现成人教育规律和体现成人教育特点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但是我们要致力于建立这样一个标准.只有在这个问题上明确了认识才会深刻认识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会在专业建设上努力地突出成人特色。
其二是深入调研,充分论证。专业特色本身具有规范性和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要深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及时线,了解行业建设和岗位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人才的需求情况。不能鼠目寸光,要看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超前培养。地域特色不仅不应成为降低质量标准的理由,反而要求我们对地域特色进行科学地分析,把地域特色和高等教育的基本专业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有所偏废.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的增删以及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的改革都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充分的论证。
其三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把专业特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专业培养目标上要明确提出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把为当时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培养本地行业岗位工作需要的高级人才做为专业培养目标。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要以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作为参照系数,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尤其要结合当时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设课程。开设课程的门数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教学内容方面,前文已经说过,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动将会十分频繁,因而又不能把针对性限于过于狭窄的职业领域。而且更要注意为学生的继续教育、可持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四是建设一支较为雄厚的债得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的师资队伍.一个好的专业必须要有一批骨干教师,他们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但要有课堂教学的经验,而且要有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不但要熟悉专业的现状,了解学科发展的动态,而且要掌握本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更主要的是根据成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组织教学。
总之,专业特色是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牵涉到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扎扎实实地认真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