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1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管理现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虽然自动化、计算机逐渐已经部分取代了人的工作,但发展水平以及运转还没有处于很好的平衡状态,计算机管理仍缺乏有效的系统和科学的管理,因为管理者素质不高,服务观念和方式落后,甚至不会使用现代化手段工作,所以必须在利用新的管理方法的同时,注重图书馆人员管理培训,增加资金,投入技术支持。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较大好处在于能够利用它进行信息管理,可有效地根据用户信息需求,对文献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序、分析、综合,以新的序列化的排列供查阅人员快速查阅,同时也可以解决印刷品所带来的占据巨大空间的弊端。

2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管理对策

2.1基于现状,调整目标

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起点较低,普及率也相当落后,据统计,我国年产电子出版物仅3000多种,Internet信息占有率为1%。在这样的基础上,必须循序渐进地去建立网络管理制度,避免盲目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可以将每个计划分解成具体的小型的项目或是子系统,从信息的服务、信息资源加工、科学技术的研究几方面分类发展,争取做到每项齐头并进的发展。另外,仅仅埋头苦干还不够,在国外的信息管理时代比我们研究得要多、要早,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并加以改进,使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能够真正地为我国服务。

2.2注重协调,整体规划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好能够考虑到读者用户的实际需要,合理统筹分配信息资源,确保每一项研究成果能够发挥实际的作用,给读者用户带来切实的利益。避免研究中重复的工作,图书馆信息管理的建立中一定要各个部门相互沟通,避免闭门造车导致重复的工作,导致资源的浪费。

2.3注重信息人才的培养

随着信息化管理的普及,对相应的人才需要也大大增加,好能够懂得专业计算机管理模式、外语等复合型人才。Kreitz探讨了对于图书馆管理者理想的情商也至关重要,以便能够很好地应对环境的变迁,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式去培养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本管理上需要从员工招聘环节开始重视,另外人事关系、薪资的合理分配、合理的绩效考核、完整的质量监督系统以及质量保障系统也很重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准入资格,适当参照美国职业能力评判标准,对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硬性的要求。

2.4资金支持

图书馆网络信息研究的各项工作均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如必需的硬、软件设施、软件研发人员的投资、联网的经费均需要资金作为支持。因为资金需要之大,可能不能依靠国家拨款,所以图书馆还应该积极考虑与一些信息企业紧密合作,以便有一定的业绩和资金。另外,在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上,需要在培训上增加些投入。

3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3.1数据模块窗体的设计

数据模块是指在为组件和每个窗体设计时不必一一操作,可以通过对这些组件和数据源进行统一管理,然后设计出一个适合这个集合的统一模块,这样就避免了一一设置数据源带来的繁琐工作,而且同时也避免了让每个数据源是相同在一一设计时出现差错。数据模块系统开发后,使用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TADOQuery控件在此数据模块系统上使用较方便,如果使用其他控件会造成不便管理,易混淆各个控件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另外,为了在空间资源上节省资源,使用了动态同时考虑到使用动态ADOQuery控件。因此,除了“借阅者个人模块”中使用了下数据模块,后面的各个模块均在ADOQuery控件支持下完成的。

3.2启动画面的设计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图书馆中,启动画面虽然没有实际的作用,但是在给用户及时感觉起到至关作用,好设计出能让用户感觉舒服、有亲和力的启动画面。可以在Forml窗体中加入Image和Time组件。

3.3登录窗体设计

用户登录窗体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登录者实现不同登录方式,如普通外来用户、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馆其他工作人员,以满足不同用户者的需求。

3.4密码认证窗体设计

主要为了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密码认证进入系统,并且可以根据登录者的用户名检查Keyer表中的符合权限的字段,自动分辨出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的不同操作模块。

3.5借阅者服务模块的实现

(1)图书查询功能的设计。读者查询界面的设计必须符合大众的需求。好设计出简单快速的查询系统,不能仅仅满足于查阅到某书在第几层、哪一列,这样只能满足一些多数需求,但是对于一些特殊要求却无法满足,比如某个读者想了解某个专业的书籍在此馆的存书情况或者新近书籍的明细等,这就需要更加详细的系统,把藏书情况及新近书籍作为一项查询项独立。此外,查询书籍的方法必须多样化,编号、书名、关键词等模糊查找,好不要做任何限制,方便读者能够快速简便地查阅到所需要的书籍。当然为了找到需要的书籍,对书籍进行必要的编号也尤为重要,好实现书籍和信息的同步更改;(2)读者登录功能的设计。读者的登录主要为了查询书籍或者查询借阅及还书情况,还有些本人信息更改等借阅者服务窗体的功能主要是图书的查询,个人借阅通常通过借阅证号码和密码即可登录。

3.6借阅者借阅情况功能的实现

当读者正确登录成功,激活系统后,读者变可以借阅,并查询自己借阅及还书情况,还可以随时更改个人信息,通常这个系统由ListView支持较为方便,也有利用到DB-grid系统的少数情况。

4以读者为本的系统数据库模式的设计

无论在以往以人为主的图书馆管理时代,还是在现代计算机信息主导的时代,都应在管理上以读者为本,读者是图书馆得以运行的载体,必须始终坚持尊重、依靠、开发、凝聚的思想去管理人,以读者为中心。通过读者的监督参与,来督促图书馆的管理。比如从一般的信息咨询到相应的书籍查询,在程序设计上好以读者方便为基础。计算机管理读者系统中,好是一个读者只能用一种身份,但是却可以此一个身份为其他多个人所用;一本图书只能属于一种图书类别,而一种图书类别可以包含多本图书;可供不同身份在不同时间借阅。

4.1设计全局ER模式

我们将全局ER模式分成局部去设计,局部的ER模式设计好后,将局部综合成总体,这个总体概念必须支持每一个局部模式的运行,且必须是一个合理、完整、一致的整体数据库概念:(1)多个局部ER模式的合并需要首先确定每一个局部ER模式的公共实体类型,我们通常会根据同名类型去确定公共实体类型,将同样的公共实体类型进行归类;(2)局部模式的合并原则:合并原则是首先将那些现实中有确切联系的局部实体先两两进行合并,后添加独立的局部内容结构;(3)消除冲突,在合并中会碰到一些冲突,主要是属性、结构命名冲突,不是简单地将几个ER模式汇合成一个ER模式,在合并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中间遇到的冲突,必须解决这些冲突,使之成为能够被用户接受和理解的一个整体ER模式。

4.2数据库逻辑设计

由于局部的个体是ER模式,而DBMS一般是关系型,因此数据库逻辑设计的过程就是将局部ER模式转变为一个整体的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具有很多优点,规范化的理论可以形式化地操作运行,结果是一个关系化的整体模式:(1)导出初始关系模式;(2)产生子模式;(3)两关系模式ownertemp和Keyer。

5结语

总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数字信息化管理是未来图书馆管理的必然趋势。信息管理不但可以让图书馆信息量大增,并可以减少很多印刷的成本,电子信息的普及会大大增加全球信息的共享,但是网络信息具有信息量大、内容纷繁的特点,组织管理和查阅上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必须不断适应信息时代的特点,充分利用有效和合理之处,提高对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建立一套合理的管理系统,从而提高信息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质量。

作者:李冬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人工晶体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编制病床119张,眼科手术室共7个手术间,10名护士。每年手术量10000余台次,其中白内障手术量2000余台。库存人工晶体现有13种型号,度数范围在-5.0~30.0D,总库存量约1300余片,设专职护士管理。

1.2系统开发环境

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依托眼科信息管理系统,以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为开发平台,C#为开发语言,MicrosoftSQLServer为数据库服务器,设计和开发“人工晶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1.3系统开发使用流程

课题组设计系统功能和要求,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系统开发完成后在眼科手术室试用,试用3个月后征求白内障手术医师和手术护士意见以便改进,重复3次以完善系统功能。

1.4系统的功能设计与临床应用

1.4.1系统功能模块简介

系统主要有3个功能模块,即晶体管理、统计报表和系统管理,每个模块下设多个菜单,手术医师和护士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使用。为方便医师随时查询和选择手术需要的人工晶体,该系统和“眼科信息管理系统”关联。

1.4.2申请和使用人工晶体流程

手术前1天,医师在“眼科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手术安排,点击“申请晶体”即可关联到“人工晶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从“晶体信息”选择手术需要的晶体后提交,巡回护士即可核查医师申请的所有手术患者的人工晶体信息,然后打印列表为次日手术准备晶体,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在系统中将已使用晶体出库。

1.4.3晶体管理功能介绍

包括晶体信息、晶体入库、晶体出库和采购计划4个菜单。晶体信息中可查询备库晶体的相关信息,如晶体种类、屈光度、价格、库存数量等,帮助手术医师和护士了解和正确选择。晶体入库采用激光扫描枪扫描人工晶体条形码获取序列号的入库方式。晶体出库包括从申请单出库、扫描出库、出库流水3种方式,护士根据需要选择,出库确认后,系统会自动更新在库晶体明细。系统根据每日入出库情况自动生成采购计划,IOL专管护士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申购信息。

1.4.4统计报表功能

包括晶体报表、查询报表和统计分析3个菜单。护士输入查询条件,系统会自动生成报表,报表内容包括各种类别、各种型号、各种度数的晶体入出库明细、在库数量、拟购数量等项目;系统也可根据患者ID号、手术医师、晶体型号等多种条件生成报表。统计分析以柱状图显示,可以直观地显示各种类别的晶体入出库数量。

1.4.5自动预警功能

晶体失效期6个月前或库存数量不足时,系统会自动弹出对话框显示预警,提醒晶体失效期限和库存数量不足,防止晶体过期和库存晶体数量不足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1.5评价指标

1.5.1工作效率

对信息管理系统和手工管理在晶体申请、入库、出库以及完成报表所需要的时间分别记录,进行比较分析。一名护士操作,另一名护士同时记录时间,重复5次,计算平均时间。对晶体申请、入库、出库3项操作,均记录完成10枚晶体所需要的时间。报表则记录完成每月报表所需要的时间,连续记录5个月,计算平均时间。以秒为时间记录单位。

1.5.2准备晶体的正确率

比较护士用手工管理(2012年1~6月)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2013年1~6月)两种方式准备晶体的正确率。

1.5.3成本

对两种管理方式的人力资源成本和过期晶体产生的成本进行比较。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结果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工作效率比较

信息管理系统比手工管理的入库时间、出库时间及申请晶体时间分别减少了20.9%、49.0%和75.2%,尤其是完成月报表减少的时间高达99.8%(P<0.01)。

2.2两组的准备晶体正确率比较

其中由于有一个理论频数(错误晶体数)小于1,因此结果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信息管理系统和手工管理两种方式准备晶体的正确率无明显差别。

2.3两组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比较

人工晶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如表1所示,护士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因此将IOL管理专职护士由3人减为2人,这样节约了1名护士所涉及到的工资、奖金等支出成本约每年数万元。手工管理时,每年因有效期过期而报废的晶体平均为4枚,按每枚晶体平均2000元计算,损失非计划成本8000元。而信息系统设计了预警功能,会在IOL失效前自动提醒管理人员及时使用或更换,避免出现过期导致浪费的问题。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一年来,动态库存晶体达到3000余枚,总价值约600万元,没有出现1枚晶体过期的现象。

3讨论

人工晶体管理除了与护理工作效率、成本控制高度相关外,还可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患者手术后的视觉效果,因此发展科学的管理系统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手工管理的改进。有研究实现了人工晶体管理的计算机化,但仅能查询库存和报表生成,不能和门诊与病房的医师工作站关联,入库操作繁杂,没有数据分析及拟定采购计划等功能。本研究研发的人工晶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就诊系统、眼科信息管理系统均无缝链接,医师在门诊诊室即可根据患者病情查询在库晶体信息,预定个性化的人工晶体,及时告知患者所选晶体对提高其视力和视觉质量的预期效果。同时,护士在准备人工晶体时,可方便地链接到眼科信息管理系统,核查患者的眼部检查数据,更为患者准备人工晶体。在入出库管理方面,利用条形码具有惟一性的特点,激光扫描人工晶体条形码的方式,从而达到简单快速、方便的目标。数据分析功能帮助管理者了解人工晶体入出库情况,分析医师和患者选择晶体的倾向和趋势,为更科学地拟定次年的人工晶体招标计划、及时调整库存种类和数量、合理控制成本提供证据支持。系统还可以根据每天使用人工晶体的情况自动生成拟购计划,为管理者提供数据参考。由于手术方式的创新和变化,人工晶体的种类和功能也越来越复杂,1枚晶体的信息包括品牌、材料、形状、A常数、袢类型、直径、屈光度,是前房型、后房型或瞳孔支持性、单焦点或多焦点、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是否遮挡紫外线等,为了方便新的手术医师和护士更好更快地学习了解人工晶体的相关知识,建立了人工晶体信息库,除了备库晶体,还纳入了目前市场上常有晶体的详细信息,并及时更新。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和手工管理准备晶体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护士岗位能力培训质量高、术前访视患者熟悉手术相关信息以及严格执行手术核查制度有关。无论哪种管理方式,都要求护士熟悉患者病情和人工晶体的相关知识,严格“三查七对”,以避免差错的发生。

4结语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增长的患者需要,医院管理、诊疗服务、临床研究的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临床诊疗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自主设计研发的人工晶体计算机管理系统取代了手工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作者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手术室其他高值耗材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向实施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迈进。

作者:吴燕 周友惠 姚春莲 黄艳 苗迎春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1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功能分析

(1)综合信息查询功能。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各种工具软件被应用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尤其是PowerBuilder开发工具中的数据窗口的应用,具有快速、可视图形截面、性能优异、功能强大等优点,从整体上来说,该开发工具是一种面向对象的交互开发工具,具有非常大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利用PowerBuilder开发工具的内部查询机制,能够将数据窗口作为媒介,主要功能包括两种,即查询条件的输入以及查询结果的输出,进而实现自由组合的查询,该种任意组合的方式,能够满足查询显示实际需求。

(2)动态查询功能。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设计过程中,用户在开发之前并不确定查询需求,需要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对所有的数据项进行组合,以此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动态查询。通过利用PowerBuilder编程方式,能够创建数据窗口,在创建数据窗口的过程中,需要动态地构造SQL语句,为现在的数据窗口控制创建一个新的数据窗口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SQL语句的构造,SQL是计算机关系型数据库处理语言的一种,具有强大的功能,在进行SQL动态语句创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SQL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建的SQL语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两个列名,分别为ORDERBY与GROUPBY;条件表达式;基本视图或者表;目标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用户通过选项方式录入查询内容,计算机系统将录入的文字信息转化成相应的代码,并连接查询条件,为了提高查询的性,应该在显示产讯结果数据窗口中,提前进行函数模拟,将代码转换成相应的汉字,满足不同用户的查询需求。

2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1)专业人才较少、素质相对较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并且为了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水平,应该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专业人才神话对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与钻研,进一步促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目前企业的缺乏专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并且箱单一部分准也人才的素质相对较低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应用范围相对较小。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是全球化的,可以说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但是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其应用范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非常狭窄,尤其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计算机数量相对较少,影响农民对新技术的应用,并且多数企业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仅仅局限于信息查询、交流等,并没有充分的发挥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作用。

(3)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同时,由于相关人员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并且自身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与价值,亟待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水平。

(4)ERP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不高。ERP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结合对企业运营管理中产生的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工具及有力手段。但ERP技术的推广应用仅仅在大企业有一点的覆盖,而一般中小企业仅仅限于在财务做账中使用小型软件,更没有体现出现代财务管理,结合中小企业对管理的要求不高,加之靠人来管理人的的成本低,更没有使用ERP软件系统的动力,ERP软件系统的植入思想很难在中小企业中应用。

3应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现状的有效措施

(1)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及时生产力,更是企业的及时资源,想要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水平,首先应该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企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增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计算机院校也应该重视对学生专业素质、技术水平以及综合技能的培养,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力量,同行业之间也应该增进协作与交流,为研究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人才提供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自身领域中充分的发挥作用。

(2)扩大应用范围。企业应该尽可能的扩大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在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中,通过创建基于因特网、局域网的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办公系统,能够提高企业信息管理、信息传递等的网络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一件产品的销售涉及到众多部门,例如质检处、计控处、财务处等,由销售部签订合同并秤单,客户凭借秤单到仓库提货,质监部门通过计算机开具的出库凭证打印质保书,整个流程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以及数据非常多,为了保障数据信息的实时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该进行跨部门集成,形成一个清楚、自由流通的信息网络,以此提高管理的合理性与高效性。

(3)强化技术研究。企业应该不断的强化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尽可能的利用国家以及相关机构给予的优惠政策,或者设定一定的奖项,充分的调动相关人员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水平。同时,企业应该投入专业资金用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工作,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便利的条件,各研究人员应该强化与其他研究人员的交流,或者到先进的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能够为自身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提供的参考。此外,应该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筛选、决策制定、决策实施三个控制过程相关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4)推广使用ERP信息管理系统。通过ERP系统的使用,植入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推行管理制度及提高管理效率的强有力手段。ERP系统的使用也是企业发展壮大后管理当中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和不可逾越的一步,更是现代企业发展中管理的方向并且在不断深化,以国外甲骨文、SAP及国内的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为代表的ERP软件巨头就是典型代表。

4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贪求快速创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而照搬照抄,而是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人才、扩大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范围以及加强技术研究,才能够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为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王龙忠单位: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网络安全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1计算机信息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

1.1计算机自身的网络安全问题所谓的网络安全,就是指计算机在进行通信网络构建的基础之上,通过一些安全技术手段来保护计算机中的硬件设施、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应用软件免受相关的破坏或者是盗窃。对这些信息资源的保护就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安全保护。能够对计算机自身网络安全进行干预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首先是主观因素。因为计算机的网络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程度没有达到一个合格的标准,因此对计算机自身的网络安全管理没有产生足够程度上的重视,同时其自身对计算机的信息保护技术掌握也没有达到一个合格的标准。其次是客观因素。在这里也包括几个重要的方面,首先是网络资源共享产生的局限性。因为网络,地球正在从以前的广阔无垠的大星球逐步缩小为一个地球村,互联网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提供给我们极大便利,但是同时也会使得大量的空当机会被提供给对系统进行破坏的黑客们。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导致网络安全信息管理的难度呈现指数形式的上涨。第三点就是网络系统自身设计的缺陷。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方面,比如网络设备的选择失误,比如网络协议自身的不合理,或者是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对整个计算机网络造成难以想象的隐患。一点就是人为的恶意攻击。黑客往往会抓住网络系统中的某几个薄弱环节进行攻击,而这种高技术含量的恶意攻击则是最难以防范的,对于网络的安全威胁是较大的。

1.2计算机信息的泄密情况计算机的信息保密问题从计算机互联网兴起的时候就一直环绕在人们的身边。尽管计算机的技术一直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各项功能也呈现指数形式的上升,但是计算机信息保密的问题却一直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计算机的技术进步是和计算机的信息加密破解技术齐头并进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双方在计算机领域的攻防战从未停止。同时,随着计算机设备的不断提高,人们目前对相应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知识储备却呈现出越来越不够用的状态。计算机的硬件和功能不断提升,但是人们对于泄密方面的知识却还停留在原地,这就直接导致了计算机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淡薄。同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不断更新也使得计算机所对应的安全信息保密系统越来越复杂,漏洞越多,因此其媒体信息保护功能也出现了十分不完善的情况。

2信息管理环节上我们提高安全策略的思路探讨

2.1非网络构架下的解决问题思路构建首先就是我们应该从系统的基础看起,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行评估,并针对性的进行防护。其次,我们尽量不要针对原有的内部网络进行大规模的修补,要对原有网络自身固有特点进行保持。只有这样才可以尽量减少由于再修复所产生的二次漏洞。第三,系统应该便于操作和维护,同时自动化管理的思路也要保持住。这样可以大量降低人工操作消耗的精力成本。另外多余的附加动作也要尽可能的减少,避免“做多错多”的情况发生,降低误操作几率。第四,在使用系统的时候要选用安全性能比较高的系统实施操作,避免由于基础选择失误导致的漏洞入侵。

2.2网络安全自身的安全策略构建首先是对计算机的网络管理要进行进一步的加深。如果想要保护计算机的信息不受外部力量进行盗窃和损毁,就要从网络管理的最开头进行行动,对计算机上的访问者身份进行核实,对计算机的管理者身份进行确定,同时对计算机相关的网络制度进行明确的完善。在上网之前进行身份的确认,在上网结束之后,对使用信息进行检查和核实,对可能存在网络危害的信息也要进行删除。对于那些已经确定对网络安全造成损害的信息就要进行及时的上报,管理人员则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其次是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和完善,对计算机信息自身的防卫意识进行增强。首先要对相应的文件保密等级进行确定,计算机的使用人员不能把机密文件传送到互联网上进行传递或者转存,在自身保护好信息安全的前提之下要养成良好的信息保护思路。在进行机密信息使用的情况下要首先检查当前网络的安全情况,确保当前没有木马和漏洞的情况下进行机密文件的使用。在对这些信息的操作过程当中,要对操作的环境进行保护和净化,对和操作无关的网络窗口或者软件进行关闭处理,并启用安全的杀毒软件进行处理。在信息传送处理完毕之后,要针对病毒进行一次彻底的查杀。在确定环境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密储存处理了。第三点,要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各类杀毒辅助措施什么的都是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措施,真正的源头还是要在于制度的严密。要想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就要保障管理制度的建立严密化和体制化,对计算机的安全防范系统进行完善和规范处理,防止非许可用户对系统的非法操作和进入,同时要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在这其中尤其要注意的问题是,计算机的外部输入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线输出输入的部分要进行保护,对计算机的整体运行环境状态和计算机运行的条件进行定期的整理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进行有效的解决,确保计算机的数据库安全问题及时处理。计算机的电磁泄露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内部信息的安全防护问题,对网络信息进行高等级的加密技术实践,对资料也要进行高端的保密处理思路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计算机信息高效运行的同时对网络安全管理进行提升。第四点,要对计算机运行系统进行合理和安全的设计。计算机的高效安全性的具象化表现就是一个安全的系统。如果对计算机的运行系统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善,确保计算机自身的科学性和保密性,通过非单一分段的处理方式进行信息的高效处理,同时通过物理分段和逻辑分段的方式进行局域网的控制和安全防范。对计算机的防火墙建设进行增强,权限控制的方面也要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计算机整体的安全。

3结论

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应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我们只有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优化和完善,才能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作者:张忠东胡利娜宋慧艳畅晋梅单位:国网晋城供电公司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企业财务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技术现状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数据中主要的认识相关的问题。一是对财务数据进行的控制,合理的分析财务数据的相关滞后问题,公开公正的处理相关财务数据,保障企业可以合理的做出相关决策,完善企业的相关财务利益,防止产生财务错账或假账。二是企业产生的资金浪费较为严重,造成一些企业的开户不合理,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管理者对于实际的经济状况无法合理的监控,防止产生判断性错误,产生茫无的投资问题。三是企业资金的基础不够合理,贷款额度较大,资金周转能力无法合理的控制,资金的周转能力较差,经济收益较低。四是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合理的监管,保障资金的漏洞的及时处理,防止产生资金账务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进而造成资金的亏损问题。

1.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具有重要财务管理作用

在经济的长期管理中,合理的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完善财务的管理过程,把计算机信息化的管理应用于财务的管理过程中,从而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合理的认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相关重点内容。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相关技术能力数据管理,从而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的把握相关的数据资料,及时完成企业的相关管理决策方向,保障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提高财务数据的控制,保障管理信息技术的低效率控制,大幅度的减少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关工作任务,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保障财务的有效化管理过程,及时完成财务中的相关琐碎内容,记录相关数据,防止产生相关错误,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可以避免这些类似问题的产生,大大的加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化监督和管理,完善管理体系,降低纸张等资源的浪费,从而加深企业环境保护的意识。

2.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相关财务应用对策

加深企业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管理过程,保障财务数据和财务日常工作的合理化管理,提高财务人员对于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的有效化培养,提高财务相关操控技能,应对相关突发事件可以有效的合理解决,从而完善计算机管理技术的相关技能控制,保障计算机应用人员的有效培养和管理,从而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效发展。确保计算机运行的合理化和安全化,对企业的相关运行环境进行良好的保护控制,实行计算机信息的重要数据备份,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内部监管和控制能力,保障企业良好的监督和管理,实行个人呢责任制管理方案,实行品质的机构岗位管理,从而对每一位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人员完成技术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财务数据档案统计,对计算机进行合理的运行安全控制,可以使用计算机应用权限完成制度管理控制,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备份,从而确保财务管理数据的安全化管理。对企业内部进行合理的控制,建立良好的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实行合理的财务档案库管理,提高财务的信息技术监管,从而完善财务管理的有效化改革。

3.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与传统的信息管理相比,计算机信息管理具有较强的操控性,采用相关信息步骤完善计算机的优化处理过程,从而提高财务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安全控制,建立良好的计算机数据统计查询工作,及时统计企业数据库的相关内容,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保障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的有效能力培养。合理的认识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相关重要性,对于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合理的处理财务管理中的相关突发问题,完善计算机信息人才的有效化培养,掌握计算机财务管理中的特点,从而加强企业财务的有效化管理。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企业实际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合理化应用已经逐步的发展到企业的相关管理中,合理的认识企业的核心内容,及时的完善财务管理的过程,保障信息技术的有效化管理,主要需要对财务管理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一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应用的竞争性逐渐突显出来,合理的加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保障知识技术管理的有效控制,及时处理相关问题,解决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变化,采用新型的信息技术,扩大财务信息管理的有效处理过程,保障企业的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财务管理中李璐与实践的合理结合和沟通。

1.加强信息技术会计核算的整体控制

计算机的相关信息管理进行合理的控制,在会计核算中完善相关数据的操作,造成财务管理过程中产生错误,降低了财务的失误控制错误,从而使会计核算的质量可以得到较好的提高。财务管理的程序已经由原有的人工化管理逐步发展为自动化管理,这不只是为了加强财务管理的工作模式,更是加深企业自动化管理的整个监管过程,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使财务管理人员可以从复杂枯燥的管理中逐步解脱出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数据资源的管理过程,保障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条理运作过程,对财务自动化管理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公开、透明、整体的经营管理,制定良好的实施管理策略,从而达到提升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以计算机信息自动化为应用技术完成计算机信息的有效化管理,结合技术人才的相关知识体系,完成相关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技术是企业实行信息管理的必然技术方法,会计电算化由技术软件、工作人员、电脑存储介质组合完成。企业通过合理的分析财务的相关状况,对核算会计的相关情况进行监管,确保财务物流成本、资金流等数据的有效控制,通过先进的电子技术完成相关操作。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具有主导性作用,实现了我国会计电算化技术的飞跃。

2.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会计电算化具有数据的优势,可以集中相关管理数据,保障自动化的处理过程,合理的加深自动电算化的发展,将原有的手动会计核算逐步发展为计算机系统运算管理,在合理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下,完成不同用户的相关信息的共享状态,从而保障数据集中化的运作特点,对会计数据信息进行统计,输入、输出及相关处理。在实际的应用中还要对手动和自动的相关计算机信息管理进行合理的处理,从而加深会计电算化的优势运用。

3.具有极其丰富的查询处理功能

通过对网络信息计算机的相关运用,合理的加强的找寻速度,保障合理的企业查询过程,完善相关查询指标的统计,对企业相关账务、个人欠款等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对满足会计统计人员的相关工作进行系统的资料查询,从而满足日常生活中各类资料的需求,为企业的各类部门提供相关的数据统计信息,这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执行管理和发展,为企业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的、丰富的数据,以备企业随时的提取和运用。

三、结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不断深入企业的发展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已经逐步的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采用新型的现代化发展管理模式,完善企业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建设,从而加深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加深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实效性。高度的重视信息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实效,保障我国会计电算化产业可以更加深入的发展,加深会计工作的业务管理水平,加深会计信息处理的决策控制,加深各级企事业部门的相关管理,从而加深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统计和管理,从而促进企业良好的有序发展过程。在信息化网络技术的运用中,企业财务逐步将网络信息数据集成化,加深企业的信息财务管理服务,收集和统计相关会计信息,储备相关职能,从而加深网络化计算机信息的传播过程,对实际出现的状况进行合理的财务管理控制,充分认识企业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总结相关经验,合理的分辨财务数据信息,确保财务信息的价值性,按实际情况处理相关的财务信息,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统计相关信息资源的基础价值,从而在实际过程中加深资源的统计过程,保障信息的共享性,为企业各个部门的财务决策提供具有价值的服务管理和业务支撑。

作者:贾继娇 单位: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建设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1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明确高职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性信管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1.1职业岗位与培养目标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对于大连地区和辽宁省的行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和走访,对区域内的高职院校、本科和中职院校进行了调研,从及时手的调研材料得到了企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岗位设置、企业要求等,同时将高职与中职和本科院校的信管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区分和比较分析,努力形成自身专业特色。通过调研分析确定信管专业面向的职业领域为:信息系统应用开发、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运营与维护,与其对应的专业首岗就业岗位为:信息系统应用和开发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助理、信息系统产品销售和技术支持员;拓展就业岗位为:信息化管理人员、软件测试员、市场分析员、信息系统维护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由职业领域和就业岗位明确了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具备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了解其技术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信息系统软件实现、调试、测试及必要的硬件、网络的安装维护和项目管理技能。

1.2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根据调研得到的企业对信管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分解出职业岗位对应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推出职业岗位能力对应的专业能力,再得到专业能力对应的专业课程,最终形成由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含专业实践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构成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信管专业课程体系特色如下:

1)形成专业主干课程群支撑就业岗位“:Oracle数据库应用技术“”.NET程序设计”“信息系统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企业ERP系统应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2)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案例驱动或两者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类课程主要采用项目驱动法“;信息系统规划与管理”主要采用案例驱动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主要采用项目驱动法与案例驱动法相结合。

3)课程体系“双证”制。根据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在满足培养目标前提下与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结合,达到学生课堂上学习,课下考证的目标,不再需要专门培训,减轻了学生负担,达到了“双证”制教育的目的。

2“校办工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创新性信管人才的根本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深化校企合作、创办校办工厂、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为一体,形成“订单入门、0411出门就业”的培养模式。订单入门指学生入学及时学期即形成企业订单班,非订单班由校办信息技术公司接收,按照企业要求完成订单班的6个学期(三年)的人才培养;0411出门就业,指入学时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零基础,第1学期至第4学期主要在校进行课程学习与实践训练,第5学期到企业或校办信息技术公司进行项目实践,第6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然后被企业接收就业。3.1订单培养通过与不同规模IT类企业的合作,有选择地逐步与大中型能提供对口专业技术岗位的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学校为企业服务(技术合作、项目合作、员工培训、人才培养等)、企业为学校服务(订单合作、教师挂职锻炼、顶岗实习等)的双赢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合格人才,实现学生、企业、学校、社会多方共赢。在深度合作中,通过订单培养的模式来达到学校人才输出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也改善了学生就业和专业对口的问题。3.2建立校办信息技术公司建立校办信息技术公司可以解决人才培养中校外实训基地不足的问题,搭建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条件成熟可对外营业。我院鼓励教师建立校办信息技术公司并提供政策支持,校办信息技术公司按照企业机制运营,内部组织结构也为IT企业模式,实行项目式管理结构,教师负责公司的整体管理和运营,学生负责公司内部的子项目级管理与开发,由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先利用企业开发过的成熟项目对学生进行开发训练,考核合格后再进入真实项目中,参与真实项目开发与管理,学生在校内即可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周期和开发流程,获得项目开发、管理的实践经验,熟悉企业文化,增强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3.3与企业合作,强化学生就业指导,实现“就业共管”坚持从学生大一开始,每学期安排企业与学生开展就业和创业指导活动,聘请企业的博学人士演讲企业创业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创业教育,挖掘潜能,激发学生个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训学生就业技巧,规范就业流程。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形成适合信管专业特点和大连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就业空间。

3实施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性信管人才

3.1弹性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是培养创新性信管人才的必要条件。如今,以刚性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很难满足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培养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性、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要实施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改变刚性教学管理,尝试弹性教学管理。教师“弹性化”。弹性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丰富的教学阅历和教学经验。教师在课程的讲授内容、进度安排、教学方法、实践训练、课后训练等方面实行弹性备课、弹性授课、分别辅导、对比进步、及时评价、弹性化考核,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进步。教师还要灵活调控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考核弹性化。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为例,其100分的成绩构成分为:平日成绩20%(含课堂评价、自我评价、课后训练),阶段考核30%(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计划书、调研问卷设计、产品说明书等),期末考核30%(综合性应用),综合答辩20%(表达、团队、综合能力展示)。排课弹性化。信管专业不像旅游等专业旺季、淡季区分明显,所以教学在学期安排上1—4学期安排18周的课,第五学期考虑学生的就业、顶岗实习,执行12周排课授课,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可以2节连上,3节连上、4节连上或5节连上。教材弹性化。信管专业一部分课程,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训练都很难选到适合的教材,因此急需校本教材。我院教师可以使用自编讲义或者在设计教案时将教学内容嵌入其中,仅使用教案上课。实践实训弹性化。由于我院的实践实训条件相对较好,可以满足学生除正常上课外,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重复性实践实训或拓展性实践实训,同时根据教师时间,不同时间段安排不同指导教师提供实训指导。由于学生存在天然的差异性,高职学生尤其如此,弹性教学方法允许差异性的存在,因材施教,力求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实现,保留和鼓励学生天然的创造力,为学生铺就成才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高职人才。

3.2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与专业相结合可以带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信管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紧密结合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展第二课堂共建(如专业技能大赛、信息系统设计大赛等)、社会服务共建(如开展社区信息系统管理技能培训等),提高和优化学生素质结构,突出道德素养、团队合作、沟通交往、专业素养的培养与锻炼。

3.3职业技能大赛

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竞争意识、团队意识、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体现了实践育人的理念。我院信管专业注重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建立职业技能大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和教师参加市级、省级、部级信息技术、信息管理类技能大赛,以赛促发展,通过参赛过程和比赛过程的锻炼,学生和指导教师不仅自我提升,也带动了班级和专业的整体进步。

4结语

当今社会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性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性信管人才需要以信管专业建设为基础,以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保障,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以教学改革和教学实施为主要过程,在教学、实践、第二课程、社会服务、职业技能大赛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为学生铺设可持续发展的成才道路。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不断寻求适应新时展要求的高职教育模式。

作者:刘剑英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一、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方法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应该重视项目的实践经验,因而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打破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基于工作岗位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教学情境与工作岗位的高度吻合,并最终实现教学模式从学科性体系向工作性体系转变。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1.基于工作岗位、实施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对二十余家单位、学校和对广东、江苏、浙江等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和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习实训指导,签订“联合办学,双向培养”的协议,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确定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主要岗位有计算机操作人员、计算机维修工程师、信息系统及网络应用与维护人员、企事业单位信息化人员、会计从业人员、ERP系统管理人员、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人员等。从这些职业岗位需求出发,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学院自身发展需要,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研究职业资格,科学定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方向,根据职业学院的特点,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要求,确定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最终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项目课程为主体,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分解成项目和任务,以学习型的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将核心职业课程全部转化为项目化的课程,实现专业学习职业化、职业课程项目化、班级项目团队化,从而构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3.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要求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必须做出相对应的改革,建立以项目评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考核中心的考试观念,实施与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将以往以知识为主的期末试卷考核转为以项目实践为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考核,体现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体现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体现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中,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从事相关计算机信息理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人才定位分析,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构筑成“一基础、双主线”的课程体系架构。“一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线,主要开设课程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工具软件、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等;“双主线”主要是计算机应用方向,及时条线是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线,主要开设课程有网页制作、网站建设、图像处理PS、、JavaScript、电子商务等;第二条线是企业管理和ERP线,主要开设课程有企业管理、基础会计、财经法规、ERP项目管理与实施、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体系构建如图2所示。目前,我院已经采用“一基础,双主线”的课程体系结构,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课程体系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理清了专业方向,提升了专业内涵,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计算机生源急剧下滑的大背景下,我院信息管理专业生源数量企稳回升,并初具规模。

三、小结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给每个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基于工作岗位,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适时针对企业对ERP人才需求量的大幅增加,调整专业建设方向,构建“一基础、双主线”的基于工作岗位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架,培养出合格的、顺应时展的、适应工作岗位的企业信息管理技能应用型人才。

作者:鲁恩铭 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

1.当前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现状

其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管理提供了更为的技术依据。在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主要趋势的今天,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也得到了更为的技术依据。由于网络信息技术更为发达,高校在通过网络平台推行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案,就会更为方便。大学生对于高校所实行的信息管理也能够更为积极地进行响应,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管理,变为积极地参与管理,如此一来,就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所构建的网络平台,汇集更多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优化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案,提高管理能力,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二,数据信息滥用加大了管理难度。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数据信息的滥用,增加了高校计算机使用的风险,为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增加了负担。在如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之下,信息传递的速度让人难以置信。而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时,往往会将一些高校师生的相关信息数据存储在计算机服务器中,同时,为了方便进行教学工作,教师和学生往往会使用移动设备从计算机上复制资料。再加上高校师生人员众多,计算机设备使用频繁,服务器访问频率高,因此,无论是从硬件方面来说还是从软件方面来说,数据信息被滥用和泄露的风险都很高。并且一些教育工作人员或者学生虽然能够获取到一部分信息资料,但是所获取到的信息却不或者不真实,这就为他们的教学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的误导。这也是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问题。其三,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亟待提高。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是进行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主体,也是关系到信息管理工作成果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一般情况下,高校都会聘用专业的计算机管理人才对高校计算机信息进行管理,然而,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所具备的相关知识可能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同时,高校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的评定没有一个详细的标准,也未能及时地督促信息管理人员学习新的计算机技术,从而提升管理专业能力,因此,目前许多高校的信息管理人员只能应对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信息管理问题,而当计算机信息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的时候,就无法快速有效地解决,造成信息管理工作不到位。其四,传统的信息管理理念束缚了管理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理念中,认为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必须进行保密,对于一些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应当抵制。然而,在信息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要想将所有信息保密是不可能的,并且对于高校师生来说,他们有权利也有能力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一些信息资料。因此,传统的保密型的信息管理方案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如果再一味地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反而会助涨一些负面言论的滋生,不仅对于信息管理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为高校的正常管理和运作起到阻碍作用。其五,信息主体的多元化加大的信息管理的难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平台也更加丰富多彩,而在网络平台上信息的主体也由原来的行政管理部门逐渐地转变为所有能够登录网络平台的人。在这种技术背景之下,高校师生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畅谈自己的想法。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给高校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反馈意见和建议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了虚假信息、误导性的言论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因此,信息主体的多元化也成为了如今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难题。

2.提升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措施

及时,创造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大环境。计算机信息管理不止是某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同样,管理工作也不止是局限于某个部门,而是要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一个新时期信息管理大环境。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及时个层面是要让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意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为信息管理指明一个大方向,以更为有效的规章制度等手段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的管理。第二层是要对高校全体师生普及计算机信息管理意识,要让师生从根本上意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关系到自己能否安全便捷地使用计算机网络,从而让全体师生积极配合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第三层是实现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涉及到各个部门,关系到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因此,必须要让各部门之间进行相互配合,实现数据及时有效安全地传递。第二,以信息管理制度作为保障。目前,许多高校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未能制定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管理工作执行的依据。为了使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高校应当执行更为详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该项规章制度中要突出以下几项重点:一是要明确不同层面的人员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的责任,如高校师生在运用计算机信息时的责任和义务,管理人员应尽的职责,出现违规情况时如何处理。二是要突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问题。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安全问题一直是最为突出也最难治理的问题,在该管理制度中,应当将安全管理列为重点,并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提供详细的管理办法。第三,组建专业化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团队。在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发达、数据信息越来越庞杂的今天,仅靠几个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是无法完成复杂的管理工作的,为了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效率,必须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的建设主要分为两个大方向。一是要成立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导小组。这个小组中的成员要由了解高校整体情况并且具有专业化计算机技术的人才组成,主要负责汇总高校计算机信息使用方面的资料,制定详细可行的管理方案等工作。二是要成立一支计算机信息管理执行团队。该团队中的工作人员要由具备专业、的计算机信息知识的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执行具体地址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并且收集、反馈信息管理中的问题,积极配合领导小组的工作,共同完成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除了这些专职工作人员之外,高校还可以将一些精通计算机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编入管理团队中,因为这些教师和学生对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了解更为清楚,能够为信息管理工作提出更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更大的推动力。第四,引进先进计算机技术加强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带来的不止是负面的影响,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管理人员应当充分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契机,及时时间掌握最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就能够更容易地了解到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就能够更快地找到应对的方法。为了实现以技术加强管理,高校不仅应当招聘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实践能力的人才担任计算机信息管理岗位,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更为良好的计算机信息培训平台,让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能够不断地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了解近期的信息技术动向,从而时刻为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做好准备。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信息管理能力,以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为支持,对高校计算机信息进行多方位的管理,杜绝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才能真正做到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

3.小结

总之,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且面临当今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不仅是积极响应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只有结合时代要求,积极提升高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才能保障高校计算机教学、管理事业能够始终跟得上时展的脚步,是确保高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

作者:陈晓 单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关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的思考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近些年来比较重视的一门专业课程,怎样优化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也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近些年来比较重视的一门专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怎样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技能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比较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使得我国的大批企业蓬勃兴起,这种现状一方面使得毕业生的就业领域被拓宽,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对就业者的各方面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加上近些年来高等院校不断施行扩招的政策,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专业在开设和施教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只有不断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完善教学的课程设计体系,推动课程的合理化,才能使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教学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课程的专业化发展。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目前的教学现状

1.缺乏实习实训类课程的设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保障学生的顺利就业,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技能知识和专业技术储备的人才,技能型人才才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重点对象,但是,就现在的教学现状来看,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上,过分看重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反而忽视了对实习实训类课程的设置,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口头表述,背离了创新教育的本质,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太过落后和枯燥,不仅不利于学生培养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习热情,而且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很到的教学限制,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与高职人才的要求相悖,不利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学习内容不断增加。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增加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负担,学生学习的课程数量不断增多,课程的内容和难度也在不断提高,不可否认,高职院校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初衷是希望将压力变成动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但显然学校并没有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的教学改革不但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有效地把握,而且使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削弱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没有真正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偏失。

3.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各大院校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不仅要求教师也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还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加快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自己的教学策略,这种思想本身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很多教师在施行该思想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偏差,过度重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却忽视了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和系统化,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知识的“求新求异”上,显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劲,而且也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做到系统的掌握。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路

1.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就业,因此,在课程设置时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一个详细的了解,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相关的课程,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才的就业,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将课程的设置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更加有针对性和应用价值,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更是如此,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对本专业的就业信息进行相关的跟踪性社会调查,认识到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展开对课程的设置,使教学的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打破课程的界限,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地整合。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比较复杂,教师对课程的改革必须要以岗位对人才的知识需求结构为要求依据,建立合理系统的课程体系,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多方位的整合,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来设置课程吗,包括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领悟能力、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都要做一个详细的调查了解,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取向以及所要面临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等方面做好系统的课程内容整合,以知识结构为基本框架,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和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培养,在设置课程内容时,要把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实习实训当中,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增强学生对理论性知识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加深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目标,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改革课程的教学形势,加强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传统的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公共课组成,这样的课程体系比较古板和陈旧,已经不适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对自己的课程体系进行积极地改革实践,使之符合学生的就业要求,建立起由专业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所构成的新的课程设置体系,打破原先的课程自称体系的封闭状态,将专业课当作课程设置的中心,使专业基础课和基础课都围绕着专业课来展开教学,突出对实践课的重视,以专业课为核心,形成与其他课程横向衔接的发展态势,教师要根据专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做到每一课程的设置都要相对独立,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逐步接触和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外,教师也应当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实践实训练习的重视,为学生的实践操作制定专门的实训计划,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录用需求,鼓励学生多考一些相关的从业 资格证书,提高学生就业时的市场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1.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边讲边练。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的讲解局限在了课堂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高职学生大多是一些文化基础课基础较差、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够理想而选择进入高职学校的,这些学生本来在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就与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想在毕业后取得与高等院校学生平等的就业机会,就必须要加强对他们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求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本专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学会边讲边练的方式,将课本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学生的感性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到计算机的组装和维修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到专业的教室去上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动手实践操作,才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结构以及功能在头脑中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在学生的能力训练方面,教学的思路首先是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展开实践性的练习和训练,对于理论性的知识要求比较高,进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走的是理论——实践——理论的路子,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校必须重视起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但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实践——理论——实践的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动手实践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听教师的理论课程,从理论课程中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3.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设计必须要充分关注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加强对学生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是创新类的人才,只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上获得自己的发展空间,各企业对企业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都在不断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提倡学生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统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有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也给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放在首要位置,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探析

科学技术是及时生产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近些年,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企事业单位,加强对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推动计算机的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企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企事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水平。

1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1.1落后的硬件与软件技术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计算机技术开始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较之与西方发达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起步相对比较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计算机技术有多提升。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影响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其中,硬件技术的落后成为具体的表现。换言之,由于缺乏电子计算机的加工工艺以及研发水平,制约着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此外,软件技术的落后同样是具体的表现,直接影响我国的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归根结底,由于我国计算机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方面的落后,制约着我国信息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1.2缺乏对计算机信息管理足够的认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提高了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但是,依然有一部分的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技术存在怀疑态度,未能够提高对计算机技管理技术重要性的认识,阻碍着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部分企事业单位思想上存在较多的保守观念,一时间不能够接受信息时代的到来,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存在一定的排斥。此外,大多数的企业事业单位虽然提高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认识,但是不能够充分地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作用,造成计算机资源的巨大浪费。

1.3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要求计算机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般的计算机管理人员不能够有效地控制好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系统。然而,现阶段,我国缺乏高素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首先,缺乏足够的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大多数的信息管理人员来自于传统管理人员,管理系统中混入较大职业技能低下的管理人员,延缓了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其次,大多数管理人员没有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开展各项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够提升信息管理的水平;,在管理技术迅猛发展的状况下,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缺乏对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不能够提升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充分地发挥出计算机信息管理各项工作的效率。1.4缺乏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一方面需要对硬件软件以及技术等进行升级,另一方面,则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注重于对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由于我国的计算机管理模式相对比较落后,并且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教训,导致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遭遇众多的困难。现阶段,我国还未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系统,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造成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系统出现混乱的状况,无法对现阶段的管理能力进行长期维持。归根结底,应当进一步地完善管理制度,以此提升计算机的信息的管理能力。

2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措施

2.1升级管理系统之中的软件与硬件

现阶段,我国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以提升计算机的信息管理能力。首先,在短期内,我国不能够在计算机的软件以及硬件系统上获得较大的进步,这就需要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软件与硬件技术,以此提高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而后加大我国的先进技术的开发力度;其次,国家应加大对科研的力度,先借鉴与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而后自主开发我国的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系统,避免受到国家技术的限制与控制,为我国的计算机的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2.2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为计算机的信息技术的操作控制提供重要保障,进而充分地发挥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效能。所以,一方面需要升级改造计算机信息系统之中的软件以及硬件;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在管理人员上岗之前,则要求其进行岗前培训,促使其可以了解具体的操作过程,更可以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提升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的信息管理能力,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的规划化与技术化。此外,需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向管理人才队伍中灌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提供计算机信息管理足够的动力,保持管理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2.3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企业的各项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中,应当对计算机的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地完善,为企业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具体操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企事业单位应当充分地调查研究现阶段的信息管理市场,而后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奠定制定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的基础;其次,加强与国外公司的沟通,积极地借鉴其他公司的经验,提供有效的参考内容;,企事业单位可以制定管理制度,并逐步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从而制定出适应本单位发展的管理制度。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个制度都处于不断地完善过程中,在全新的发展背景下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可以在工作中对错误进行总结,并且积累有效的经验教训,为信息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重要保障。

2.4加强领导人员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认识

人类的意识活动对行动具有决定作用,这就要求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应当提高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能力,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实现:企事业单位应定期地参加相关的培训,提升对计算机的信息管理认识,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领导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式的优点,奠定提升计算机的信息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暴露众多问题亟待解决,降低了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信息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我国企事业单位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论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

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也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既包括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也包括对人文素养以及信息分析能力的要求。只有管理人员具备了足够的综合素质,才能让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有效地展开。但是,很多企业在招聘相应的管理人员时门槛过低,且在员工入职后不能提供系统的培训,致使很多计算机管理人员的素质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最终制约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的发挥。,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水平一直受约于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相较于经历过两次科技革命的西方国家,我国的科技水平相对较为落后,而信息化技术与科技水平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导致了我国计算机技术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从而阻碍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的发展。

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行政措施

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行政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意识;与时俱进,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重视培训,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没有意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就抑制了信息管理能力的发展。对此,企业的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并通过宣传的手段使整个企业自上而下全都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学习,并将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作为以后工作的重点之一。宣传和学习主要是让企业员工认识到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强化企业信息管理、有利于优化企业信息资源分配、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工作效率。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将会直接影响到信息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健全的体制是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既不是一朝一夕,也不会一劳永逸,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技术的发展。首先,企业领导者要依据企业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其次,不能让管理制度流于表面,而是要将其贯彻落实到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再次,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的落实过程中,要做到赏罚分明,对于违规操作现象要有相应的惩罚手段,以此约束信息管理人员的行为;,制度建设要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根据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企业要对内部员工进行有关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的定期培训,培训内容既要针对员工的业务水平与技术能力,同时也要针对员工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只有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培训条件,定期地提升员工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才能最终达到提升整个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目标。

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技术手段

由于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存在一些独有的技术特点,为了真正有效地对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进行提升,除了上述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行政管理措施,一些技术层面的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病毒以及木马的防范技术、漏洞扫描和防火墙技术、网络信息加密技术以及重要数据的备份技术。有不少的企业认为只需在硬件上有足够的投入就可以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的安全,忽略对软件的投入,在杀毒软件方面尤其如此,有些企业甚至还在使用盗版的病毒防护软件。由于信息管理工作自身特点所决定,计算机感染的病毒和木马大多来自网络,而网络病毒和木马的更新速度极快,一旦病毒和木马的防护软件没有得到及时的升级,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就相当于暴露在外,信息安全无从谈起。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购买安装正版的网络杀毒软件,通过杀毒服务器可以对所有安装防护软件的计算机进行管理,帮助这些计算机进行病毒库的定期升级,从而杜绝病毒杀而不绝的现象。漏洞扫描技术可以利用网络系统或其他资源进行安全检测,找出安全隐患和系统漏洞后进行排除。系统漏洞是难以避免的,通常利用“打补丁”的方式进行修补。防火墙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防火墙处于企业内部网络与外界通道之间,能够限制外界用户对内网的访问。漏洞扫描和防火墙技术是保障信息管理安全不可缺少的手段。信息管理的安全保障,除了通过以防火墙为代表的被动防卫型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加密、用户授权、确认机制等网络信息加密技术来实现,现代企业常采用的网络信息加密技术有节点加密、端点加密和链路加密三种。重要数据的备份技术也是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关键技术,企业的内部服务器往往存储了大量的重要数据,既包括管理数据也可能包括商业机密。对重要数据和数据库系统进行定期备份和加密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只要数据没有丢失,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系统,将损失降到低。

结束语

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看成一个简单的事物,这种新型的信息管理工作方式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还是收集、归纳和整理整个企业运行中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以及为领导者做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保障。而制约其能力提升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既要重视建立健全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等行政管理方面的措施,也要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等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切实地提升现代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本文作者:隆波 单位: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论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

论文关键词:建设工程 质量检测 计算机 信息系统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了监控建筑工程质量工作的特点,分析了传统人工监控的不足,在改进传统流程的基础上,说明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的特点,并阐述了信息管理监控的功能。

一、引言

我国工程质量事故已经有很多血的教训,除其本质原因外,政府授权的专职机构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等在行使工程质量监督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筑工程作为系统工程,具有质量指标多、耗工料多、施工周期长、人工控制费时费力、破坏因素多等特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职能是承担大量政府委托的建筑原材料、预制成品或半成品、竣工后建筑结构等质量监督和检测任务。其项目种类繁多,客户面广,检测费用收取时间和方式也各有不同,所以检测任务相对繁重,收费管理流程复杂,且监督员数量明显不足,给监督管理造成了相当的难度[1]。

当前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腐败现象,监督员独自工作,一手遮天,手写记录,没有图像,缺乏监督。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规范管理,能够及时将大量业务信息在各部门之间进行传递,方便呈报主管部门和与客户联系,有必要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实行动态监控。

从目前普遍的工程质量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多数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并未真正落实质量保障标准;其二,在质量评定过程中随意性过强,数据性和真实性难以保障,无法进行实时管理和监督;其三,质量评定手段原始,基本依靠技术人员手工操作,信息处理效率低、周期长。现有的监控管理软件多数偏重采集检测数据、形成处理报告等,而忽视了检测机构在管理需求方面的多样性。所以有必要将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使其易于存取和共享,以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信息管理水平。

二、信息管理的特点

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的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用于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质量评定与控制,包括各种报表的生成、各种实测数据的收集,从而对分项工程质量等级加以评判,进而对工程质量提供保障[2]。其特点包括:

(一)可以灵活采集、修改、编辑数据

传统方法中数据的收集主要依赖于各种质量评定表,由质量控制人员根据各项要求填写相应的实测数据。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工程质量动态监控,可以直接依照顺序提供的相关表格,在屏幕上填写对应的数据信息。

(二)系统稳定,共享性强

管理系统可采用三级系统管理制,实现从底层权限到流程权限的多重管理,能够确保系统安全。为每位操作人员设定的登录名和密码,各类权限必须经过管理程序的严格设定。由于该系统的数据均集中在主机端处理,要求其必须具备不间断的可用性和相对高的性。要建立对数据进行多方面统计分析的能力,监控系统资源的运行状况,方便数据备份。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充分体现数据共享的优越性,同一条数据信息仅需录入一次,即可供其它部门利用,保障信息的性和一致性。系统各模块之间高度结合,可方便地进行各种统计分析,使管理层在任何时候都能方便地调用各种资料,为决策的做出提供有力帮助。

(三)数据结构清晰

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所需的数据包括基本数据、保障数据、允许偏差的实测数据等。填写时,可设计成首先填写保障数据,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就不能继续填写,直至改正为止。这样可以保障每道工序都建立在质量合格的基础之上。

(四)可以生成便于长期保存的文本文件

可以设计生成如下表格:质量保障资料检查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屋面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装饰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门窗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地面与楼面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主体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等等,其中每项都包含着若干分项工程表。

(五)根据采集的数据,逐级生成质量评定结果

要设计为逐级生成各分项工程、各分部工程、整个工程的质量评定结果和质量等级。这样做可以排除人为因素干扰,使结果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

三、信息管理的功能

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可以弥补人脑记忆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强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性、性和公正性。其单位工程可包括主体工程、地基基础、地面楼面、装饰门窗、煤气工程、屋面工程、电气工程、采暖卫生、电梯安装、空调通风等等,采取动态管理模式[3]。

各模块包括收费管理、委托方信息、检测通知、分包合作、系统管理等等。每一项的工作流程均包括数据录入、表格处理、统计查询、打印报表等功能[4]。

委托方信息管理可实现对委托方基本信息的收集存档。收费管理模块其功能为自动计算委托方产生的费用、付款额登记、生成缴费单、各项费用统计查询等等。分包与合作管理模块其功能为录入分包合作项目的委托单。检测通知管理模块包括消息的录入、审核、通知、打印统计报表等功能。系统管理模块可以对数据进行各项统计,生成各类图表便于分析。整个系统采取任务流的方式,当某用户进入系统时,即可看到其已经和将要完成的任务[5]。

四、结束语

由于建筑工程具有时效性、流动性、专业性等特点,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人为失误,在确保工程质量、为领导提供决策信息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思考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和资讯交流的主要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达手段,实现了跨地域、跨时空的交流,在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信息传播途径、技术、和设备多样化的影响,使得信息技术在管理中面临很多危险,对人们的利益产生了影响。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从深层次上做好安全防控,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提升自我的警惕性,结合目前的网络安全现状,做出合适的管理举动。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计算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产品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资讯和信息的跨地域、跨时间的传达。不过,由于网络黑客的出现以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对信息进行窃取,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关注的内容众多,与地域、IP地址息息相关,加强对此类内容的防护,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遏制网络攻击,避免信息外露问题的出现。在监测信息管理技术安全性保障中,对安全情况进行观测是工作的重点。但是,目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的应用中存在很多缺陷,安全意识不强,技术水平有限,管理能力不足,严重阻碍了网络的安全性,不利于信息的安全传递。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已经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影响网络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并且明确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其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为了完善网络安全,我们一定要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

(一)增强人们的技术安全防范意识。想要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良好应用,就必须要增强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从根源上避免不良因素对安全的影响。具体而言,首先要使技术管理人员明确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深层次开展技术探讨,落实安全管理原则,并做好宣传工作,健全技术管理能力,推动网络安全运营。

(二)建立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识别网络安全事故的危害等级、评估危害的风险等级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采用风险事前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三种方式,达到加强信息管理控制的目的。通过应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可以及时地发现网络安全出现的各种问题,规避并防范风险,并对发现的问题级别进行有效评估。然后再结合网络安全的运行情况,采取合适的办法避免损失与风险,调整好网络安全的运行,切实提高网络安全的防御水平。

(三)控制好信息管理技术,制定安全机制。管理技术是预防网络不安全现象的主要手段,也是最有效的对策。控制作为其中的重点,必须要突出其优势,从多种技术管理方式上下功夫,把计算机信息管理纳入体系制度之中,做好研发工作,明确管理分工和责任,确保网络和计算机科学安全的工作。与此同时,建立完善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也是计算机信息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重点。对此,可以根据网络的安全实际,制定技术管理方针,通过信息技术控制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管理,并细化管理制度的内容、时间等,做好记录与审查工作,切实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对计算机安装信息防护软件和系统,实现对安全信息的跟踪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计算机和网络已经实现了普及,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由于近年来发生的网络不安全事故的增多,使得一些信息外泄了出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利益,阻碍了信息的平稳运送。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相关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一定要改善技术工作,制定合理的管理体系,强调安全机制的颁布,并建立网络安全评估,做好记录与跟踪,从技术上加以完善,为网络的安全性作基础。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探究

论文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行业各部门内的运用也逐渐频繁并深入,在医学、教育、工程等很多领域都有涉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通信工程领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和发展,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庞大的覆盖面、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多方面全方面的计算操作系统,实现了通信工程规划中线路的布局、线路的监管及设施的保护等诸多方面的信息管理,提高了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工作效率。文章分析并研究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在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通信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结合城市通信实况和发展趋势,确定规划期内城市通信的发展目标;合理确定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各种通信设施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类通信设施和通信线路;制定通信设施综合利用对策与措施,以及通信设施的保护措施。任务包括四个方面:邮政设施规划;城市电话系统规划;城市移动通信规划;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庞大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强大的数据检索技术的帮助下,有效的推动了通信工程规划事务的发展,将繁琐变简单,大大提高了通信工程规划的工作效率。现就“十二五”规划明确下达的主要任务针对的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1 邮政设施规划

邮政设施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在连接城与城、乡与乡、城与乡之间的通信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覆盖面积广、事务的繁琐导致信息量庞大,靠旧式的人力式管理已经很难达到要求。如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通信工程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邮政设施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1 邮政枢纽的设计与完善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辅助下,邮政枢纽的设计明显比过去要完善很多,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很容易的实现“一键化”、“自动化”操作,工作人员将勘测到的现场情况信息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理想的设计方案,不仅方便快捷,枢纽的设计较过去相比也很完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2 中心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连接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下,城市中心地区和周边地区的通信设施得到了很好的连接。工作人员将周边地区的邮政设施及用户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够快速的计算并设计最理想的连接线路,在保障效率的同时,又提高了安全性。

1.3 邮政设施的保护

工作人员把各邮政点、各邮政设施的信息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会将这些信息储存,并利用其强大的存储和记忆功能,在邮政设施出现故障时,可以很清晰快速的指出故障地点、原因及解决方案,通信工作不再需要工作人员长途跋涉前往现场,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容易很轻松的发现连接中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城市电话系统规划

在现代通信的发展中,电话系统已经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基础项目。电话系统的质量和完整,标志着这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电话系统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2.1 固定电话的办理

用户在办理固定电话业务时,提供所需办理电话业务的地点以及用户的身份证明,业务员将用户的基本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就会自动将用户的信息进行储存,并自动生成固定电话号码。用户在以后进行固定电话相关业务操作的时候,只需要携带用户的身份证明以及固定电话号码,便可以办理相关业务。

2.2 固定电话故障维修

在固定电话出现故障的时候,只需要拨打客服电话,提供用户固定电话号码,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指令,指派相关维修维修人员前往,减少了很多繁琐的步骤,高效可行。

3 城市移动通信

在移动通信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移动通信,因此,保障移动通信的健全畅通,是通信工程规划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在移动通信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从业务办理、到业务查询、再到问题反馈,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都提供着很大的辅助性作用。用户在办理移动通信业务的时候,业务员将用户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用户的信息进行储存,并提供安全保护,当用户的电话卡出现丢失、损坏等问题的时候,可以持身份证明到业务网点进行办理。信息系统会自动识别用户信息,提交用户问题,记录问题信息,业务员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关问题处理。

4 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

广播电视设施是城市规划中最基础性的设施,由于覆盖面积广、用户信息量庞大以及易出现故障,因此在通信工程规划工作中,广播电视设施的规划是一项重中之重。在网络系统中,广播和电视的信号利用卫星以及庞大的网络传到每一个用户,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下,数据信息可以及时、便捷、地到达每一个用户手中,极快捷的信息处理方式,在业务办理、故障报停、线路维修等方面,为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帮助。

5结论

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使通信工程规划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对通信工程规划的日常工作管理更加及时、。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大的的数据分析和庞大的信息存储,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在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信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即时地清晰地了解到整个城市的通信工程情况,为通信部门提供了快捷的消息,也为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发展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三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 引言

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信息管理工作已越来越受到企事业单位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并逐步将业务放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的是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强劲需求。据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预测,信息技术人才被列入我国今后几年乃至10年急需八大类人才之一。同时,预计随着以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新一轮的信息化浪潮,必将产生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更大需求。

然而,面对持续旺盛的人才需求市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确遭遇了“滑铁卢”,曾经的热门专业变得“门前冷落”。一时间一些高职院校计算机系为了生存,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被迫”改名、停招、撤销。如此现象令人费解同时,也不得不让人对IT职业教育者不自信乃至不能坚守的深思。其实,稍加分析、稍加调研,便知问题根本不在于专业本身,而在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异,也就是人才的“产销不对路”。贴近所需,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技能需求同步,则是专业新生的解决之道。本文结合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构建“三化人才培养模式”。

2、 “三化”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中国的IT产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以“专注行业应用,提供行业定制服务”为特征的细分市场时代。教育服务无差别化的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个人的职业发展以及企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个性化、职业化的培养模式呼之欲出。为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在保障学生较为扎实的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专业基础上,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产业和教学相结合、认证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按照“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专业建设模式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构建“岗位化、方向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三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如下:

岗位化:也称职业培养岗位化。人才培养以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技能为要求,实施职业化人才培养,同时将职业资格认证(行业认证)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打造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

方向化:也称专业培养方向化。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依赖职业岗位群理念,结合专业人才需要,选取“数据库运维与应用开发、网站建设与WEB应用开发、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支持”三个职业岗位群,作为专业的学习方向,实施小班授课。

个性化:也称人才培养个性化。依赖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以及知识积累,有区别加以方向定置选择,达到因材施教和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专业方向选择放在第四学期。

3、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三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对威海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产业细分市场区及人才需求反复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办学思路、各发展目标以及专业服务面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就业面向等方面进行了的定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威海,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辐射山东,以服务海洋产业信息化为主,服务于海洋业、商业、工业、农业、金融、政府、通信、教育、医疗和卫生等领域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与应用,助力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培养目标定位:立足威海、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IT产业链中的数据库运维与应用、网站建设与WEB应用开发、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支持等岗位(群)需求的技术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目标定位。

职业岗位定位:主要任职于以海洋业、商业、工业、农业、政府、通信、教育、医疗和卫生等领域,从事数据库管理员(DBA)、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和二次开发程序员、信息管理系统产品销售和技术支持员等岗位的工作。

3.2 面向工作岗位(群)构建课程体系

3.2.1 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时,我们淡化专业意识,面向相应的职业岗位群,从培养学生素质的高度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组,把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作为课程整合和重组的原则,组建模块化、专业方向化的课程结构,创造性地构建高职教育的复合型课程体系结构。

针对该专业三类岗位群涉及的核心技术岗位二十几种能力及课程的整体性原则,设计对应能力的课程模块。

3.2.2 教学环节的重构

通过“学训学训”分段递进式教学过程,使得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逐步提高,形成职业技能的螺旋进阶。纵坐标方向上课程体系表现为从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到职业素质培养的逐步成长。

3.2.3 专业方向的课程组织

第1、2、3学期,不分专业方向,集中学习“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课程。

从4学期开始,第4、5学期进行专业分方向培养。专业方向的选择依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并编班,实施数据库应用与开发、WEB应用开发、信息技术支持专业方向小班教学。第6学期是顶岗实习。由校企合作单位安排学生实岗实习,并由企业按企业员工标准进行工作安排与考核。岗位实习尽可能按照专业方向对口实施。 4、 结语

应对行业细分化时代要求,积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寻专业培养特色,以特色求发展,是专业建设不变的法则。文章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规划与设计,以期寻求专业发展新的突破口。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技术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过程中,网络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有着重要作用。为能够使计算机网络安全得到保障,并且使计算机网络得到更好应用,应当通过有效方法的应用保障网络安全,当前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具有较好效果的就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当有效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从而真正使网络安全得到保障。

1在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及社会实际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也开始出现,并且得到快速发展。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有着不可替代作用,所以,在网络安全技术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有着十分的作用。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及时,为能够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是必须要求,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发展对社会上各个方面发展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当前社会上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将会有更加广泛应用,在这种社会发展形势下,更应当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合理应用,使网络安全得到保障,从而使其更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第二,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属于实际需要,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各类网络攻击也越来越多,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问题存在,为能够使网络技术应用中各种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也就越来越重要,并且在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现状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加强重视,不断进行探索以及研究,将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存在安全问题找出,在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中应当积极落实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在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比如域名以及IP地址等方面,这些内容对恶劣信息攻击均能够起到较好预防作用。对于网络安全而言,其所存在威胁因素具有多样性特点,并且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导致在监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安全性过程中有混乱情况出现,甚至出现难以辨别情况。所以,在计算机管理技术使用应用过程中,对于突发问题应当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从而在处理问题方面能够保障科学性及快速性,可将问题有效解决。为能够使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得到更好应用,应该通过有效对策改善当前计算机管理技术应用现状,从而使计算机管理技术应用发挥更好效果。在信息化的时代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计算机的实际运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网络安全中的实际应用越来越明显。在实际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应不断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重视度,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研究,通过实际的操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落实网络安全应用中的管理。

3在网络安全中应用计算机管理技术有效对策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虽然取得一定成果,对当前社会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所以,为能够使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得到更好应用,应当通过有效措施改善当前计算机管理技术现状,使其发挥更好效果,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3.1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从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际情况来看,之所以有很多安全隐患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比较缺乏,为实际应用过程中未能够足够重视网络安全问题。所以,为能够使计算机管理技术有效运用得到保障,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在安全防范方面提升自身意识。这样一来,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够使工作人员将各种安全工作做好,从而不断促使在网络安全中有效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利用报告、讲座及培训等相关方式,使相关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方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2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加强管理力度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网络安全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安全化管理,所以应当在这一方面加强关注力度。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在安全化管理方面加强力度,有利于其应用安全度的提高。对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管理力度而言,其实质是对管理理论及内涵的进一步延伸,使其扩充至安全问题预防及防范体制与机制中,这一点也是必须对其加强关注的一项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所以其整体信息系统具有十分明显的现代化特点,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体系而言,其中所存在信息化因素比较多。对于体系中不同环节以及部位,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牢固把握,并且应当深层次了解,从而对计算机管理技术加强管理力度,重点防范不良因素。3.3对操作系统加强安全防护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实际运用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部分就是操作系统,在其正常工作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网络操作系统也很容易有漏洞出现,很容易导致各类安全问题发生。所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实际运用过程中,对于操作系统应当实施相关安全防护,从而使网络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比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建立安全防护系统,对于网络操作系统中一些安全漏洞的存在,能够及时发现,并且进行适当修补,从而尽可能避免各种病毒入侵。此外,对于网络中相关安全性产品,比如入侵检测、防火墙及VPN等,可实行统一管理,从而建立完善操作系统日志,能够分析网络中潜在安全隐患,并且能够进行预防,从而使网络安全性得到保障。

4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而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就越来越重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当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进行合理有效应用,对计算机网络中所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分析及预防,从而使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得到提高,使网络得到保障,使其及社会各个领域内均能够得到更好应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对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探究

论文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管理 通讯工程规划 “十二五”规划 应用

论文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行业各部门内的运用也逐渐频繁并深入,在医学、教育、工程等很多领域都有涉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通信工程领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和发展,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庞大的覆盖面、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多方面全方面的计算操作系统,实现了通信工程规划中线路的布局、线路的监管及设施的保护等诸多方面的信息管理,提高了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工作效率。文章分析并研究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在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通信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结合城市通信实况和发展趋势,确定规划期内城市通信的发展目标;合理确定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各种通信设施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类通信设施和通信线路;制定通信设施综合利用对策与措施,以及通信设施的保护措施。任务包括四个方面:邮政设施规划;城市电话系统规划;城市移动通信规划;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庞大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强大的数据检索技术的帮助下,有效的推动了通信工程规划事务的发展,将繁琐变简单,大大提高了通信工程规划的工作效率。现就“十二五”规划明确下达的主要任务针对的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1 邮政设施规划

邮政设施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在连接城与城、乡与乡、城与乡之间的通信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覆盖面积广、事务的繁琐导致信息量庞大,靠旧式的人力式管理已经很难达到要求。如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通信工程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邮政设施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1 邮政枢纽的设计与完善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辅助下,邮政枢纽的设计明显比过去要完善很多,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很容易的实现“一键化”、“自动化”操作,工作人员将勘测到的现场情况信息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理想的设计方案,不仅方便快捷,枢纽的设计较过去相比也很完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2 中心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连接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下,城市中心地区和周边地区的通信设施得到了很好的连接。工作人员将周边地区的邮政设施及用户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够快速的计算并设计最理想的连接线路,在保障效率的同时,又提高了安全性。

1.3 邮政设施的保护

工作人员把各邮政点、各邮政设施的信息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会将这些信息储存,并利用其强大的存储和记忆功能,在邮政设施出现故障时,可以很清晰快速的指出故障地点、原因及解决方案,通信工作不再需要工作人员长途跋涉前往现场,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容易很轻松的发现连接中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城市电话系统规划

在现代通信的发展中,电话系统已经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基础项目。电话系统的质量和完整,标志着这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电话系统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2.1 固定电话的办理

用户在办理固定电话业务时,提供所需办理电话业务的地点以及用户的身份证明,业务员将用户的基本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就会自动将用户的信息进行储存,并自动生成固定电话号码。用户在以后进行固定电话相关业务操作的时候,只需要携带用户的身份证明以及固定电话号码,便可以办理相关业务。

2.2 固定电话故障维修

在固定电话出现故障的时候,只需要拨打客服电话,提供用户固定电话号码,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指令,指派相关维修维修人员前往,减少了很多繁琐的步骤,高效可行。

3 城市移动通信

在移动通信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移动通信,因此,保障移动通信的健全畅通,是通信工程规划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在移动通信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从业务办理、到业务查询、再到问题反馈,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都提供着很大的辅助性作用。用户在办理移动通信业务的时候,业务员将用户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用户的信息进行储存,并提供安全保护,当用户的电话卡出现丢失、损坏等问题的时候,可以持身份证明到业务网点进行办理。信息系统会自动识别用户信息,提交用户问题,记录问题信息,业务员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关问题处理。

4 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

广播电视设施是城市规划中最基础性的设施,由于覆盖面积广、用户信息量庞大以及易出现故障,因此在通信工程规划工作中,广播电视设施的规划是一项重中之重。在网络系统中,广播和电视的信号利用卫星以及庞大的网络传到每一个用户,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下,数据信息可以及时、便捷、地到达每一个用户手中,极快捷的信息处理方式,在业务办理、故障报停、线路维修等方面,为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帮助。

5结论

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使通信工程规划工 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对通信工程规划的日常工作管理更加及时、。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大的的数据分析和庞大的信息存储,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在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信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即时地清晰地了解到整个城市的通信工程情况,为通信部门提供了快捷的消息,也为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发展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我国网络安全问题中存在的隐患也逐渐暴露,影响了网络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安全以及资金安全。计算机的系统评价、技术服务以及相关管理均需要依托于网络而生,因此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了计算机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本文以网络安全管理为主线,研究了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1网络安全的基本内容

1.1网络安全的目的

网络安全的实现是确保计算机用户在上网时信息的安全保障,只有通过日常网络用户以及安全管理者的共同维护,在各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下实现对非法网络行为的制止,才能够提升网络安全性[1]。网络安全贯穿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维护、实施、运行、设计以及规划的各个阶段,若安全性难以保障,则无法实现各个操作的有序运行。网络安全的受益者不仅是普通的个人用户,还在于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因此换言之,网络安全的目的在于让各个计算机用户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通过网络实现各项操作,提升数据时代下网络的应用有效性。

1.2网络安全的内容

网络安全首先要保障存储信息以及相关资源的安全性,确保网络信息在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与存储的过程中持续处于安全状态,不会发生信息的泄露与遗失情况[2]。其次,网络安全包含各项信息的数据安全,例如操作系统、软件设备、硬件设施等。,网络安全包含对网络设备的规划、设计、构建、维护以及实施,同时在其具体应用上确保用户信息的私密性。

1.3网络安全的实施步骤

首先需要对网络安全的相关要求范围加以界定,包含网络安全的适用范围、空间范围、时间范围等,对相关网络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关的安全控制目标,确保各项策略能够有效实施。其次,对互联网远程网络以及本地网络的安全策略实施设计与规划,并通过运行了解相关策略的可行性[3]。,应对网络安全系统加强维护,通过日常维护来实现对网络的实时监管。同时还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系统的评价与审计,确保每位监管者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2网络安全现状

2.1使用人数激增

随着网络时代及数据时代的来临,我国网络用户数量呈逐年升高趋势,年龄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在2014年年底的统计中,我国网民已经达到6亿,其中5亿为手机网民。随着各项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各种手机软件的研发,网络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如影随形,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正是由于网络使用者数量的增多,随之而来的网络不安全因素也逐渐显露,例如网络黑客、网站攻击、手机病毒、木马病毒、网络漏洞等,均属于网络的不安全表现,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及工作造成极大不便,甚至一些木马网钓鱼网站还会造成使用者的经济损失。

2.2监管能力不足

对网络安全不稳定因素的监管是确保网络使用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监管者对网络的监管范围、监管力度存在明显不足情况。例如对网络危险的预测能力不足,一些网络病毒是在被发现并且造成一定范围、程度的损失之后才被监管者发现并开始研究解决措施,因此在监管上存在一定滞后性,例如熊猫烧香病毒。监管力度不足直接造成的后果在于信息安全监测能力的落后,因此更容易在网络安全问题中出现隐患。

3网络安全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3.1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所有计算机网络用户均需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在各项计算机系统操作以及网站接入时需确保各项操作的安全性与合法性,通过各项安全技术的使用减少自身信息泄露的机会,避免病毒利用漏洞入侵到个人电脑之中。同时,用户应主动拒绝不良网站的诱惑,若个人计算机出现漏洞需及时升级操作系统并弥补漏洞,通过对网络访问权限的限制以及自身账户密码的限制,实现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

3.2完善网络安全机制

在网络安全管理中必须在相关机制上建立健全,对网络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实施规范化、系统性的管理,强化管理力度,确保完整系统的技术构建。目前我国在网络安全机制上包含防火墙、入侵系统检测、物理安全、数据过滤、数字签名、密钥加密、授权技术、数据加密、身份验证等多种方式,并且这些方式已经应用于普通日常用户的网络使用之中。但即便如此,网络不安全因素仍旧存在,因此需要相关管理者对这些安全机制实施日常维护与升级,对核心技术妥善控制,不断研究并改进相关机制,对于突发事件在最短时间内解决。3.3提升操作系统安全性在相关管理技术中,操作系统的作用不可忽视。随着用户使用频率的升高,操作系统在使用中更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要想确保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必须在操作系统上加强安全防护,建立防护系统,及时发现漏洞并解决。同时,漏洞的解决需具有一定强制性,首先提醒各个用户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漏洞,并采用一键修复方式对漏洞加以修复,由简单的操作促使每位用户及时发现并解决漏洞的存在。将网络管理中的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VPN等安全性产品建立健全,对各项安全隐患加强预防与分析。

3.4建立相关审计系统

安全管理中可通过审计系统将传输的数据实施审查与记录,确保网络安全规则下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一方面,审计系统的存在能够对网络攻击者起到警示与威慑作用,若已经发生网络安全破坏行为,可通过审计操作实现对危险的追溯。其次,对于关键性的、重要程度较高的网络安全运行情况加强审计操作,也能够对网络安全进一步规范,通过独立系统程序、网络安全审计、旁路监控等方式来实现对重要信息的监管。,审计操作能够对网络不安全问题加以跟踪处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源头,及时发现隐患,做好事前准备,降低网络风险。

3.5健全安全评估机制

对网络不安全因素的评估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事前控制作用,采用事前、事中、事后3种模式,可提升网络安全风险的管理等级,提升信息管控效果。评估机制的使用可对风险加以防范并评估风险的级别,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漏洞需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影响与损失,从而对网络安全措施实现有步骤、有条件的优化。同时,风险评估机制能够对网络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例如当某种病毒出现之后,风险评估机制可深入分析病毒程序、来源以及特点,从而对同类型病毒加以防范,提升网络的主动防御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提升,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相关研发者应在管理技术上深入研究,提升各项技术的应用水平,为各个计算机用户提供安全的防护系统以及管理模型,创造良好、健康、安全的

网络环境。